生态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2023-01-07 来源:调研报告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在明末清初之时,鼎湖山也曾被称为天湖山,原因是在明末清初之际,肇庆曾是南明永历皇帝的行宫。据说永历帝驻跸肇庆时,曾多次上过鼎湖山。

清初岭南著名诗人陈恭尹曾写过一首叫《端州华严庵送何孟门、陶握山、王紫?游鼎湖》的诗,其中加有注文说:“栖壑大师以(桂王)行宫在端州,改鼎湖山为天湖。”可见改叫鼎湖山为天湖山,明显带有纪念南明永历皇帝的意思。但是随着永历政权灭亡和清朝统治走向稳固之后,天湖山这个名称也就逐渐就无人问津了。1956年,鼎湖山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9年又成为我国第一批加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建立了“人与生物圈”研究中心,成为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基地。

七星岩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已有文字记载。唐朝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北海)曾慕名来游,写下了著名的《端州石室记》,镌刻在石室洞口的石壁上。叶剑英元帅于一九年四月游览七星岩期间曾写

七绝一首:“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七星岩旖旎多姿,集“桂林之同,杭州之水”于一地,自古以来就有“峰险、石异、洞奇、庙古”之说,重点游览区有“五湖、六岗、七岩、八洞”,可供观赏之景点达80余处。天柱岩最高,海拔117米(另外有一说法是天柱岩海拔108米,阿坡岩海拔119米,阿坡岩最高);龙岩洞最奇,洞中有洞,有“千年诗廊”之美誉;石峒古庙最古,洞中有庙。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强调“要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处于跨越发展、赶超进位历史节点的,必须抢抓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着力挖掘文化资源,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促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度融合,丰富生态旅游内涵,通过文化软实力提升生态旅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自治县人民政府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项目兴旅、品牌强旅、文化活旅,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谋划、来培育”的工作目标。

一、文化建设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㈠深化文化内涵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者的需求正逐步由满足“观光休闲”向享受“文化洗礼”方向转变,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审美享受,文化逐渐成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力和强力支撑,二者紧密结合,必定会实现互利双赢、共同繁荣。因此,要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冲动”,旅游

目的地必须具有魅力无穷、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满足人们对科学、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学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提高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已经成为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因此,必须注重用文化的理念提升旅游业,深度挖掘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和生态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㈡文化旅游的交融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抓手。现代旅游非常强调参与性,旅游者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一般观赏,更多地祈求融入旅游地的人文环境中,深度体验地域文化的“真、趣、味”。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既是旅游的载体,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窗口,是一个地方的“精神形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获得当地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和接受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旅游的文化内涵开发,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㈢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旅游文化一般都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特点,往往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独有,具有唯一性、差异性和独特性,很难模仿和复制。因此,独具魅力的文化差异,在旅游客源竞争中将处于优势地位,易形成强有力的“排它性”竞争能力,易于创造特色和名牌效应。可通过极具特色的文化,推出一系列人无我有的旅游文化活动,以独特的民俗风情、地方特色和民间文化去吸引外地游客,提高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综合竞争力。

二、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对策措施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的生命源和推动力,旅游业提质增效靠的就是文化的力量,靠的就是不断增强文化内涵。旅游业的兴盛繁荣,关键在于将各类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㈠科学制定旅游文化发展规划。按照省委、省政府构建“ 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和部署,进一步深化对旅游形势的认识,用好用足各项优惠政策,把各类文化资源的整合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将打造成国内外知名,集旅游观光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在规划时,对已建成的旅游景点,要注重文物资料搜集,丰富文化内容;对在建或拟建的旅游景点,要深挖文化内涵,进行深度开发;对列入规划的民间文化资源,要出台保护政策,严禁破坏原有风貌,鼓励恢复原有风格。

㈡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发展旅游文化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来对待,逐步健全机制,完善保护体系。一是设立专项资金对全县造诣较高的民间老艺人进行奖励和资助,使珍贵的民间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二是大力宣传优秀民间艺人的事迹和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的先进典型,举办民间文化艺术精品展示活动,在全县营造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三是鼓励支持教育部门把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知识编成乡土教材,将民间文化艺术欣赏和

技艺训练引入中小学课堂,让珍贵的民间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

推荐第2篇:生态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总体分析

● 调研位置: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实验楼广场

● 地理位置: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临高速出口500米处,坐落于骊山脚下

● 气候: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3-5月春暖花开,9-11月秋高气爽。 ● 气温:年平均温度13.3度,最冷1月平均气温0.9度,最热七月平均气温26.9度。 ● 降水量:雨量偏少,年降水平均为507.7毫米—719.8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将雨日数(日降雨不少于1.0毫米)平均为5.5天。年平均降雪日为13.8天。全年平均无霜期232天。● 湿度:年平均湿度为69.6%。 ● 日照:日平均日照5.5小时。

风环境:

1) 周边环境分析:广场北侧为实验楼(东西朝向,共六层,约21米高);南侧为图书馆(南北朝向,四层,约14米高。此广场风环境要求为相对静风区,为师生提供游憩﹑休闲 ﹑晨读的场所,同时能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教学区良好的风环境。

2) 由于西安属季风区,全年主导分为东北风14,夏季(七月)为东北风17,冬季(一月) 为东北风11,但由于实验楼广场采用园林式手法,再加上建校不久,绿色植物枝冠并不茂密,所以减小风俗的作用并不大。(如图a.)图a 因此当盛行风长驱直入实验楼广场时,只能收到一小部分植物的不同遮挡,空气动能损失较小,风速并不受到很大的影响。若有刮风的天气,师生来此地休憩时间比较少

水文及水资源:

河流水系是大地生命的命脉,也是大地景观生态的重要基础设施。为了增加自然监管,在实验楼广场绿树丛中设计了一个中心湖,湖边设有亭子,湖中桥边点缀了句原始自然状态,不加雕琢的,三三两两的石头(如图b﹑c所示),

既具有视觉美学效果,也供师生欣赏,陶冶情操,也满足了人的亲水性,可近距离接触直至玩耍,使广大师生在工作学习之余游憩,放松﹑休闲,感知与体验空间的是强化以,对区域的小环境的景观起到了重大作用

1) 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虽然中心湖蜿蜒曲折的形态迎合了古代“风水”,强调 “水流应曲曲有情”的主张,限制了自然形态之美和灵气,又是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基础, 然而用鹅卵石护堤,用水泥衬底的人工化手段却与恰整个广场自然生态健康的整体风格不符,走入了目前大江南各大城市水系管理的流形误区。“水”与“水体”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但二者关系密切。在环境科学领域中,水体不仅包括水,而且包括水中的悬浮物﹑底泥及水中生物等。原来设计成蜻蜓低飞,青蛙缠脚,睡莲盛开,由于箱底,现

在却是光洁的水泥湖底和看似美观的鹅卵石护堤(如图d所示)图d

2) 湖中的水主要靠雨水积累,因为于水中含有污染物,加之树林自身产生的一些污染物, 所以水体并是干净。根据水体自净化作用的机理,此处水体的自净作用仅仅表现为河水与大气间的自净作用,即河水的CO2,H2S等气体的释放,被绿色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吸收后,产生O2等,并不完善

声环境

● 由于学校附近无大中型工厂,不会产生大的工厂噪音;只因紧邻西临高速,交通噪音与社会噪音不了避免;学校东面主体楼目前正在手工,存在施工噪音,但由于离试验楼广场有一定距离所以影响不大,再加上广场种植了一些高大的常青乔木,并与灌木想结合, 起到了绿化降噪的作用,在此晨读是很多学生们的选择。(如图e所示)图e大气环境

● 由于学校地处郊区,校园总体大气环境还是不错的,只是每逢沙城暴季节还是会有一些 影响。校园大气污染物只要为漂尘,为了改善小区域内的大气环境,广场加强了植被绿化,由于植被枝冠和叶面吸附一部分大颗粒尘埃沉降下来。另外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雨水灌溉草坪,湿度相对增加,人的舒适度增加。相比较而言,实验楼广场比校园其他广场的空气质量要高。

●光照:绿化区东西两侧均没有建筑物,图书馆距离也在十米以上,大楼的阴影对绿化区没 有影响,整个绿化区都处在阳光充足的场所。因此可配置一些阳性大乔木。在高大乔木下的小乔木,灌木和草坪考虑配置耐荫性树种。

●降水:由于西安降水并不是很充足,所以广场内的植物水供给除了自然降水外,主要靠人 工定时降水补给。因此尽量考虑配置耐旱植物。

●空气污染:广场周围并无明显有毒气体污染源,但由于西安空气质量较差,因此在植被的 选择上应尽量选择抵抗并可以吸收各种有毒气体的植物。 ●植被:实验楼广场植被丰富,种类繁多,多为原生植被,引进植物较少。其中乔木有锦熟

黄杨﹑大叶女贞﹑小叶女贞﹑石楠﹑银杏﹑红枫﹑柳树等,灌木有紫薇﹑木槿﹑迎

春花等,落叶植物有银杏﹑红枫﹑柳树﹑木槿﹑紫薇﹑迎春花﹑南天竺等。行道树是国槐,在广场东侧的行道两侧。(如图f,g,h,i)图f

图g图h

其绿色植物的生态效应主要便现在:①调节大气中的CO2和O2平衡;

③调节空气温度﹑湿度和风场,调节区域小气候; ④通过蓄水﹑滤水,调节水分;⑤通过减弱噪音污染,改善声环境等; ⑥其植物的多样性保障了生物的多样性。图i

现状分析

● 优点:斑块与廊道之间的联系十分自然,绿色植物的搭配,以及绿色植物与花草之

间的搭配简单而不杂乱;植被丰富,小区域内的环境很幽静。

● 缺点:广场采用了孔隙度大,有一定坡度的透水铺面(如图k)但下水口的设计不 周,下雨时容易聚集大量的雨水。虽然植被丰富,茂密,但缺少整合性,假山上的 道路铺装应使用防滑材料;水池的设计缺少科学的设计,其自身循环自净的功能不 强,水体总是不那么干净。

图k

● 未来改造理念与措施

● 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舞和微生物,引进

植物与基地特地的生态条件相适应。植物配置尽量使用西安原生树种或适宜在西北部生长的树种。选用植物都适应于中性土壤上生存,耐寒耐寒,适应性强。

● 制造丰富的生态层次。生物多样性是稳定良好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和自身维护能

力,有利于病虫害的防治。处理好生态层次之间的关系:阳性高大乔木在最上面,栖霞市可以稍受荫蔽的灌木,再下为草坪,乔木灌木枯枝落叶落于地上或隐于草间,即可慢慢化为腐殖土滋养植物,游客为土地保暖蓄水,并可为微生物和分解者提供食物和安生之所。● 硬质铺装要少而且要是地面尽可能充分渗透到地下。因为人们行走时都有一种朝近

路的习惯,故在近路路线上的草坪被踩出一条路来。干脆直接在这条由人们习惯所选择的路上铺上石块,形成一条便道,既美观,也是草坪免受践踏之苦

● 将湖底基质或泥或沙或石,丰富多样,护堤作为缓坡,大部分做成生土的本来面目, 部分用鹅卵石做点缀只用,两者交替组合,则既满足景观的要求,又会在水中或水边生长出

各种水藻﹑杂草和昆虫,形成一个物种丰富的水生群落和物质与能量循环 系统;改善排水系统,使湖水达到清澈。

推荐第3篇:武川县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武川县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

畜牧业是我县的一项基础产业,是农民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我县立足实际,以种草养畜为突破口,以科学改良为手段,以有效的免疫防疫为保障,以扩张总量、提高质量、增强效益、集约化经营为目的,全力推动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截止2008年底,全县共建成肉羊养殖示范场56个,纯种繁育户13户,示范大户511户,小尾寒羊中心养殖户203户,大型肉羊舍饲育肥场2处,中型育肥场3处,大型小尾寒羊纯种繁育场1个,建成小畜人工授精站21处,累计完成改良配种79.3万只,示范带动了全县肉羊业的发展。

在大抓养羊业的同时,2008年还发展了特种养殖业。建成年出栏5000只生态肉杂鸡林地散养场4个,建成饲养能繁母猪30只以上且配套齐全的高标准养猪示范场4个,建成银狐繁育中心并发展养狐大户5户。

今年,按照《2009年全县生态畜牧业建设实施方案》的安排,大力开展了生态畜牧业项目建设。在上秃亥乡续建一处舍饲示范养殖小尾寒羊纯种繁育场,现已建成,建有标准化暖棚圈面积达到3000㎡以上,饲养优质纯种小尾寒羊基础母羊1100只,年培育出栏种羊及育肥羊5000只以上,建成青贮窖500m³,有贮草棚、饲草料加工车间及加工机具,有人工授精室及配种器材,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0万元以上。

在哈乐镇新建万博源大型肉羊养殖示范场一处,该场实行完全舍饲,建有标准化暖棚舍3000㎡以上,饲养基础母羊300只,贮草棚、饲草料加工车间及加工机具等配套设施齐全,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万元以上。

续建了四海通、九龙泉两个大型肉羊养殖示范场,建有标准化暖棚舍2000㎡以上,饲养基础母羊500多只,年出栏育肥羊3000多只,建有青贮窖200 m³,配套设施完善,布局合理,饲养科学,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多万元。

在上秃亥乡良群繁育场东面建寒羊养殖小区一处,12个单元,现正在建设中。

建成小畜人工授精站10处,目前已完成人工授精8.5万只。

引进优质种公绵羊510只,种公山羊80只。

县种羊场胚胎移植已完成200只。

上秃亥乡西后水泉村2:2:5试点工程已按县批方案执行,建起羊舍26户,购基础母羊资金已到位。

老促会“一村一品”建设项目,养羊项目7个,养鸡项目5个,养猪项目2个,现正在验收中。

二、存在的问题

1、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比较落后。近几年,我县加大了对肉羊养殖为主的示范场、育肥场、养殖大户的扶持力度,对我县畜牧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但是大多数养殖户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多数养殖户管理粗放,不同品种、不同年龄段的羊,基础母羊

和育肥羊都混群饲养,靠山养畜的观念根深蒂固,重数量、轻质量、低投入的经营模式难以改变,思想认识滞后,科学养畜推行缓慢。

2、畜草矛盾突出,生态破坏严重。由于超载过牧和近几年连续的旱灾,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草场退化较快,禁牧政策实施以来,县森林公安、乡护林大队和林场对偷牧行为不断进行处罚,但是成效不明显,除一些生态项目区和有林地得到保护外,其余草坡草地破坏比较严重。同时,政府在种草方面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大部分养殖户种草积极性不高,种草规模小,加上没有有效利用退耕地还林还草地,饲草与养殖数量失调,畜草矛盾日益突出。

3、品种改良程度低,养殖成本大。目前,我县肉羊养殖品种混杂,种群质量差,基础母畜还比较落后,优良母畜更新慢。由于优质种公羊价格较高,养殖户对良种公畜心存疑虑,不敢轻易投入,主动购买的少。人工授精是畜种改良的一项有效途径,但是养殖户对人工授精的认识不高,此项工作推行有一定难度。目前肉羊养殖的人工投入大,养殖周期长,出栏慢,效益低。

4、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自然环境和气侯条件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防灾、抗灾能力是确保畜牧业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县灾害频发,干旱、风雪尤为严重,每年因灾死亡牲畜数量很大,尤其是今年旱情严重,饲草短缺,牲畜体质弱,如何确保牲畜安全越冬已是摆在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5、企业加工能力不足,生产链条短。目前,我县还没有真正的肉羊加工企业,只有几家小型屠宰场,其产品主要是以出售整羊为主,深加工落后,产品单一,没有形成产品的高附加值,不具备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生态畜牧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1、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夯实发展的思想基础。我县经济还比较落后,群众传统思想观念较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足,相当一部分农民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商品意识淡薄,粗放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科学养畜、建设养畜已成为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就需要切实转变群众的生产生活观念,要通过政策引导、宣传教育、典型带动、重点扶持等多种方式,帮助和引导农民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畜牧业转变,向科技要效益、从生态出效益,摆正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2、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畜牧业转型。一是要不断优化养殖业结构,调整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进行规划,重点发展以肉羊养殖为主的“育肥羊工程”和“良种繁育工程”,扶持中小型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建设,加大棚圈建设力度,利用好原有的棚圈设施,要引导农民将资金投入到生产领域,按照结构合理、经济实惠的原则,把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好,走舍饲、半舍饲的集约化经营之路。二是要坚持以草定畜,着力发展草产业。要充分利用我县人均耕地多的优势,鼓励和扶持农民大力种草,

把种草作为一种农业产业来发展,要积极推广农作物秸杆科学调制技术,引导农民运用“两贮一化”技术,提高饲草适口性和营养成份。要协助企业、养殖大户搞好种草订单,推动草产业发展。要有效利用好我县的退耕地、还草地种植多年生牧草,使牲畜饲养量与种草量比例协调,彻底解决畜草矛盾,理顺农牧关系。

3、认真执行禁牧政策,推动畜牧业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县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就是放牧行为还在继续,生态是一边在建设一边又在破坏,禁牧工作存在着重处罚、轻管理的现象。因此必须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要树立不破坏就是保护的意识,严格执行禁牧政策,加大生态管护力度,形成生态畜牧业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监管和处罚资金的管理使用。对于有放牧条件的地方,应适当采取围封放牧和轮封轮牧的措施,同时必须要限定载畜量,并在春季设定休牧期,使草坡草地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4.加强畜牧业保障体系建设。一是要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实施“良种繁育工程”,积极引进区内外优良种畜,对现有牲畜进行改良,同时要大力扶持和培养以良种繁育为主的专业村、户的建设。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实行以户养为主,适度规模,分片推进,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管理科学、品质优良的良种繁育户,提高畜产品质量,推进畜种改良。二是要抓好畜禽疫病防治工作。要进一步完善畜禽疫病监测、诊断、报告等制度,强化对饲养、流通、屠宰等环

节的防疫检疫工作,防止畜禽疫病的发生。同时要加强防疫队伍建设,提高防疫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建议在每个村设立一个疫病监测信息员,搞好疫病防控工作。三是要抓好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强对畜牧业运行状况的监测,搞好畜牧业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宣传,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生产,防止畜牧业生产大起大落。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对科技人员和农民的技术培训,增强养殖技能,培育新型农民。

5、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建设。要把生态畜牧业建设放到全县整体工作中来安排,把生态畜牧业发展与我县实施“三个百万工程”结合起来,与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结合起来。要依据各乡镇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进行合理布局。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引进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注重扶持畜产品初加工企业向精深加工发展,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搞好特色养殖基地建设,状大基地规模。逐步形成畜牧业“产、供、销”一条龙,“种、养、加”一体化稳定合理的连接机制。

推荐第4篇:北京市石景山区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北京市石景山区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陈青云 李志民中国农业大学 2003-9-28

石景山区为北京市近郊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又是北京市的上水上风向,具有绿水净土的自然优势;还是北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云集的地区,具有丰厚的科技文化优势。石景山区的“三农”发展应有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世界各地俏然兴起的生态观光农业可能是石景山区三农发展的突破口。石景山区科技顾问团农业组、农工党石景山工委与石景山区农林委联合对石景山区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开展了为期18天的调查研究,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分析了历年的统计数据,实地考察了四季青、北安河、东北旺的观光采摘园。本报告仅就石景山区观光农业的现状、特点、优势、潜力、模式和建议提出报告,仅供参考。

一、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石景山区自2000年以来,对农村结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取得了可喜成果,即将原来以水稻为主的结构调整为以林业为主的结构。具体可见表1,表2:

表1:农业结构调整统计表(占地面积) 单位:万亩

资料来源:区农林委员会的调查报告,《石景山研究》(No.6.2002)

表2:农业结构调整统计表(收入) 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区农林委员会的调查报告,《石景山研究》(No.6.2002)

由于农业结构调整,粮、果、菜的比例由1999年的61:21:18,调整为2001年的11:81:8。果林有了巨大的发展,在9.2万亩林中,经济果林4.0万亩,风景景观林3.1万亩,苗圃1.1万亩,速生林1万亩。为生态观光农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石景山区委、区政府对观光农业十分重视,现已形成四季青樱桃采摘园、北安河绿苑观光园、东北旺唐家岭冬枣园等观光农业的基地。四季青樱桃园,地处山前四季青乡,在香山、八大处旁,四环五环路之间。总面积140亩,其中樱桃园120亩,80个品种。其余为桃、海棠、枣等,完全按无公害程序生产,樱桃采摘已开展4年,每年5月中旬到6月20日,约40-50天。每年吸引游客8000人次,每人至少采果1公斤,每公斤60元。2003年投资70万元,建起百林休闲园,小桥流水,花木锦簇,还有停车场、快餐厅、饮水点和厕所等,环境优美,服务设施齐备。采摘园由四季青果林所操办。

北安河绿苑观光园,地处山后北安河乡,北清路旁边。总面积210亩,其中樱桃140亩,主栽品种3个。有20亩大棚果,内有10亩油桃、10亩草莓。另外还有20亩苗圃,5亩李子,按无公害程序进行生产。采摘园4月上旬(草莓)——6月30日(油桃、樱桃)。樱桃开始采摘2年,吸收游客5万人,游客随便吃,带走1公斤50元。油桃采摘4年。去年总收入60万元。有一处场院,厕所较简便。采摘由北安河果林技术公司操办。

东北旺唐家岭冬枣园,地处东北旺唐家岭村,航天城旁边。总面积4000亩,建有6亩左右的冬枣贸易市场。目前尚处在“有场无市”的状态。去年冬枣产量2500公斤,召开第一次冬枣节,由于产量太少,供不应求。预定2003年10月9日召开第二个冬枣节,预计产量

7.5万公斤。已有市场摊位免费供农民出售鲜枣。由石景山区冬枣协会操办。

二、生态观光农业的定位

(1)生态观光农业经营形式的变化

生态观光农业是新型交叉产业,是农业向旅游业的延伸,“农游合一”。自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成立起,拉开了观光农业的序幕。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欧洲发展最快,

成为世界观光农业最发达地区,其特点是游人对大田的观看。可谓观光农业的萌芽阶段。二十世纪中期,为观光阶段。其特点主要是出现了具有观光职能的农园,内容大大丰富,不仅观光,而且结合购、食、游、住等多种方式经营。如出现的观光农场、牧场、林场、渔场,以及人造的观光农园等。二十世纪后期,农业观光向操作度假阶段发展,其功能扩展到提供休假的吃农家饭、住农家炕、干农家活,如游人可以下田割禾、进棚喂羊、临池抓鱼、作坊制酒等。二十一世纪初,又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经营形式,即租赁阶段。农场或企业将果园、林园租赁给个人家庭,或小团体,或单位,平时由农场或企业负责照顾,按承租人的意愿种植、养殖、加工,假期即交给承租者享用。

(2)生态观光农业的特点

生态观光农业具有农业的基本属性,包括提供农副产品,保存和改良种质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改造自然环境。与此同时又具有新的旅游特性,包括观娱性的奇趣、异趣、野趣、乐趣;参与性的无酬、有偿,夏令营型、健身型的参与;文化性的农业、农家、农俗等文化。农游合一性即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农业生产与观尝服务结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结合。市场定势性,即观光农业吸引的对象是城里的“吃、住、心理三个不平衡”的人群,而不是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司空见惯三农的人群。因此就要满足城里人的需求,如让游客春季亲手栽苗,夏季森林疗养,秋季摘果购物,冬季狩猎滑雪等等。

(3)生态观光农业的定位。

生态观光农业是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是旅游业与农业产业的相互渗透,在农业生产基础上,稍加策划很易开发,而效益却很可观。生态观光农业是农业走出困境的新的捷径,突出表现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素质、形成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生态观光农业又是城乡文化差异的产物。城乡文化差异的实质是现代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差别。城市文化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汽车网吧,绿化美化”。农耕文化则是“勤劳诚信,朴实无华。碧水蓝天,洁气净土”。农耕文化用于旅游开发,可有三个方面:一是农家学说的开发;二是在民俗食俗的开发;三是文学艺术的开发等等。因此,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有必要性。

生态观光农业也是可能的。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繁荣、农民富裕,他们有能力以清新的环境,便利的交通,丰厚的文化,新颖的情趣来迎接城里客人的到来。随着城市发展,已出现人员拥挤,环境污染,心理失衡,工作繁忙的状态,迫切需要在周末、假期走进农田,走进树林,溶入山川、涉进江河,其势将风靡全球。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大众化趋势形成,人们首选人文景美、历史遗迹,但这些景点大多数存有“不可不去,不可再去”的情形,而生态观光农业则四季常新,情趣各异,文化多样,各得其乐。

因此,人们则越来越倾向于农村、农业、果园、猎场的观瞻和体验。

依据石景山区的优美洁净的自然条件,丰富古老的人文条件,石景山区生态观光农业应成为主导产业,要像抓中关村科技园区那样优化政府对观光农业的服务环境,优化管观光农业企业的发展环境和优化社会服务环境。

三、石景山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的潜力

经过理论探讨,调查研究,专家咨询,典型走访,石景山区生态观光农业发展潜力可概括为三点:

一是发展不平衡。石景山区在北京的上水上风向,是现代化大都市的近郊区,交通非常便利,农业生产水平在全市乃至全国名列前茅。但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处于操作阶段,有的处于萌芽阶段,大多数地方处于朦胧无视状态。若通过宏观规划,形成特色,认真实施,不断提高,潜力会巨大。

二是经营水平低。在已经形成生态观光农业规模的企业,采摘时间短,内容单调,层次偏低,管理滞后,没有形成产业化链条。若在宏观策划前提下,认真研究观光农业的规律、特点,搞好规章制度,加强游人心理研究,提高服务质量,经营水平就可上一个台阶。三是文化内涵少。在已形成的农业观光企业里,只有品种介绍,游客只是能采到果,尝到果,带走果。若通过具体设计,将无形资产的文化资产经营起来。例如将品种培育、科技成果、食疗食谱,以及民风、民俗、文学、文艺等等进行设计,成为重要的娱乐项目,增加游客的兴趣,使其留恋忘返,使游客不仅仅得到物质生活文明的享受,而且得到精神生活文明的享受。

四、生态观光农业发展战略

1.生态观光农业的战略高度。石景山区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要占领三个制高点,一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市场国际化运作制高点。将农业观光的客源市场仔细,以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服务,不同的文化满足各种游客的要求。二是占领产业化经营制高点。组建强有力的龙头企业,灵活多样的生产基地,处理好企业、基地和农民的切身利益,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三是占领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在各种生态观光旅游基地设计、运作、服务过程中,均要把生态可持续发展因素考虑进去。即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生存条件为前提,把资源尽量多的留给子孙后代去开发利用。

(1)综合发展原则。石景山区山前山后之间,近郊中郊之间以及各乡镇之间的政治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各不相同,因此不能一刀切、单打一,而是“贵在综合”,具体表述为:从全区要综合发展,但各镇或乡又有区别,如有的以樱桃观光,有的以冬枣观光;有的以春季为主,有的以秋季为主;有的以物质采摘为主,有的以精神文化为主。在各基地开发时又要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历史基础、经济条件、市场前景、农作物种类等内容。

(2)优化组合原则。在“贵在综合”的前提下,要做到“精在优化”,即做到人、财、物、技、信五大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时间、空间、能量优化组合,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效益优化统一。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

(3)重在参与原则。生态观光农业本身就富有参与性的特点,为引来众多的回头客,就必须搞不同类型的参与性活动,增加参与性的系列性和层次性,提高参与的质量和层次,扩大参与的效应。春天可以参与栽培定植小苗,夏季可参与施肥锄草,秋季可参与采摘、收藏,冬季可参与农产品加工。

五、生态观光农业的项目内容

(1)观光种植业。向游客展示现代种植业的技术和艺术。如引种优质瓜果、蔬菜、花卉等观赏性作物。建立农业公园,发展无土栽培、温室大棚、组织培养技术等。

(2)观光林果业。以石景山林果资源“春提前,秋延后”的果树优势,巧打时间差,将观赏、度假、购物、健身、科考、文化溶为一体。可展开樱桃、冬枣、油桃、草莓、李子等多种果品观光采摘项目,并可设计生日纪念林、婚庆纪念林、光荣退休纪念林等。

(3)观光牧渔业。利用现有的水库、池塘水面,综合开发水资源,“住水边,食水鲜,戏水面,娱水上”,开发既能垂钓、摸鱼、驾船、滑艇,又能观尝、饲喂、撑船、曲行,尽尝独特、珍稀、高效、无污染的畜牧水产养殖项目。

(4)观光副业。借助当地的民俗、特色、传统、手工的工艺品加工,开展观光副业项目。体验食品加工、手工操作、保鲜程序、传统工艺,增加参与性、可视性。

(5)观光农场。建立农、林、牧、渔结合的综合观光园区。按农业生态有机链条设计,增强农业生产过程的艺术性、趣味性、种类性和多样性。使游人购、游、住、吃充分结合。

(6)观光村庄。以村庄为单位,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农家民俗游览设计。让游客体验到返朴归真,如吃农家饭,住农家炕,娱农家乐,干农家活。

1.切实营造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的宽松环境。中共石景山区委、石景山区人民政府提出了优化发展环境的22条意见,对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十分有利。区辖各村镇要认真落实“22条”,从政府服务、社会服务和企业发展三个方面优化环境,尽快从政策优惠、资金投入、道义支持、具体服务等方面入手,营造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的宽松环境。突出早樱桃和晚冬枣的优势,开展各方面的服务。

2.认真搞好生态观光农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方案。在对全区生态观光农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全区生态观光农业的3-5年发展目标,产业链条,优化布局以及实现方案的关键保证措施。与此同时,可将策划方案细化为项目储备库。每一个项目包括立项背景(依据)、项目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效益估算,以及项目承担单位。其作用有三个方面:一是纵向争取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基金;二是横向招商引资;三是集聚内部资金。以此增加策划方案的可操作性。

3.加强智能培训,全面提高素质。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管理干部的培训。其内容是管理制度制订、实施和管理;生产过程的标准管理;以及财务成本的管理等。二是对从业的农工、农民的培训,包括生产程序和技术、产品销售、导购服务的知识培训;三是对游客的培训,使他们爱护劳动者成果、体察农民的辛劳、设身处地想问题、看问题、对待问题。与此同时,要订好合情合理的制度,以及语言、标牌的规范管理。

总而言之,生态观光农业发展是必然的,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具体搞好中长期发展方案,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将方案落在实处,石景山区的生态观光农会有一个迅猛的发展,将成为石景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为北京市居民休闲度假提供优良的场所。

推荐第5篇:旅游局民族文化生态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一、概述。

县委、县政府和县旅游局领导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之初就充分认识到我县的铜鼓文化,壮族歌舞戏曲文化,苗、瑶、彝等民族风情等民族文化必将成为我县的主要优势旅游资源之一。结合我县实际,县委、县政府确立了“以开发奇特自然风光项目为支撑,挖掘、展示我县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为灵魂”的旅游发展战略;确定了我县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精品发展方向是:以莲城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心,以“世外桃源”坝美景区为龙头,沿西西线、邱广线和县境内衡昆高速公路两则重点打造和开发部分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寨,为将来的三省五地州旅游联合开发和州内旅游线路联合开发奠定基础。

二、开发现状。

经过近十年来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不断宣传与挖掘,不仅使古老纯朴的壮族文化内涵与奇特自然景观相结合使“世外桃源”坝美景区在极短的两三年内名闻全国,壮族三月花街节、壮乡礼乐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也逐步成为我县对外宣传的亮丽品牌。

到今年,我县已逐步开发和向上级申报的民族文化特色生态旅游村共有:坝美镇村坝美村、八宝镇三腊村、旧莫乡昔板生态村、旧莫乡的板榔村、莲城镇的法棚村、莲城镇冷水沟村、者兔乡的西牙村等7个景点。坝美村特色以壮族古老的水车灌溉、牛耕、民族服饰织染加工、藤竹木石生活用具展示等劳作文化展示为主,三腊村特色以瀑布景观、古驿道马帮遗存文化和壮族传统文化为主,法棚村特色以传统的壮族山歌、岜夯鸡、千层粑、粽子等风味食品展示及农家乐为主,昔板村特色以壮族的杆栏建筑和秀丽田园风光为主,板榔特色村以河流、泉水、瀑布等山水风光和斗鸡、斗牛行等民俗活动体验为主,西牙村特色以原始壮族杆栏民居和传统的铜鼓舞、牛头舞、手巾舞等传统文化为主,冷水沟村特色以新型壮族民居风格、河流及泉水风光为主。

三、宣传促销措施。

我县利用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和全国公共长假期景区活动安排等机会,把它们推向更广阔的旅游市场,使它们在丰富我县旅游活动内容中实现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发展。

一是在我县举办的七届“昆明国际旅游节**分会场”活动中,我们把有特色的各族歌舞艺术等集中在活动期间展示,或在“五一”、“国庆”、“春节”三个黄金周期间邀请民间文艺队到坝美景区进行展演。如壮族的跑马、放河灯、沙戏、手巾舞、龙牙歪(牛头舞)、纸马舞、兵器舞、铜鼓舞和民歌,苗族的芦笙舞、爬花杆、射驽、吹枪,彝族的铜鼓舞、弦子舞、长笙舞等,省内外的游客在短暂旅程中对我县的独特民间艺术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感到十分新奇和高兴。

二是把有特色的壮族三月三赶花街、四月接皇姑、七月半放河灯等民族节日向外界宣传,并灵活调整“昆明国际旅游节**分会场”的举办日期,使之与传统节日同时进行,维持民族节日的原生态性。

三是加大对优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提升与保护力度,提高我县民族文化在省内外的知名度。

主要措施有:

1、新建铜鼓广场、民族博物馆和柯仲平纪念馆等人文景点,

2、改建或扩建莲湖公园、皇姑庙和马蹄井等古迹,

3、修复侬氏土司衙署、文庙、护国寺、万寿寺、昊天阁、都天阁等古迹,

4、对原有的壮族民间洞经音乐进行编排、整理、创新,组建“壮乡礼乐演奏团”投入旅游市场,

5、在部分重大节假日期间,组织我县最具特色的铜鼓舞、手巾舞等民间文艺队到**民族村壮族村进行展演,锻炼其市场适应能力。

四是在我县组织**支部生活摄影协会会员采风、华文作家笔会会员采风、国内百名记者“世外桃源”采风、全省道德研究会会员采风、全国稻作文化研究会员采风、“丽哉,孟僚”壮族文化专题片拍摄等活动,深度挖掘我县各民族的稻作、铜鼓、服饰、民歌、乐器、舞蹈等古老文化,使它们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四、取得的成效。

我县十年来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挖掘工作不仅得到省、州政府领导的肯定,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我县编导的《壮乡礼乐》在**省第四届民间歌、舞、乐展演赛中获得“彩云金奖”,XX年9月《壮乡礼乐》获得**省首届“石宝山杯”洞经音乐邀请赛金奖;二是峰岩洞村人类洞穴居文化被载入上海吉尼斯纪录;三是**县城被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四是坝美景区建设项目在XX年被列为全省72个重点建项目之一;五是我县被列为全省首批文化产业特色试点县;六是我县被批准为**民族体育特色县。

民族文化因旅游发展得到重生,旅游因民族文化的加入而更具魅力,我们深信**独特的民族文化潜力会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县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将拥有更加灿烂而美好的明天。

推荐第6篇:生态畜牧业调研报告

木里镇生态畜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木里镇地处天峻县城北部,距县城150公里,是一个纯牧业的

乡镇。草场面积255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58万亩,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占全省煤炭资源的66.7%,分布有大面积高原草甸植被和沼泽地。辖行政村4个,牧户283户,人口 1054人,牧业人口993人。

一、我镇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2011年,我镇年末大牲畜存栏30028头(只),其中牛存栏14409头,羊存栏15529只。全镇牧民人均纯收入6450元,以家庭为生产主体的畜牧业是重要的支柱产业。

1、草原基础设施落后,牧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通过增建畜棚、围栏、储草棚、定居房设施,强化草原基础设施建设,牧民以草场和现金的方式入股,通过以草定畜,合理载畜,积极引进优良野血牦牛品种,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木里镇4个行政村基本村村通车,但里程相对远,群众居住分散,随着游牧民定居工程和奖励性住房建设,方便了牧民生活、孩子上学和就医等。

2、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拉动畜牧业经济发展。木里镇4个村基本都已建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合作社把停车场建设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亮点,把收取停车费,收取彩钢板房租金作为主要收入,安置了60多名牧民就业,形成了停车场周围饭馆、超市、修理厂遍布的景象,拉动了畜牧业经济发展,并且动物防疫措施到位,每年春、秋两防镇村两级签订责任书,定指标、定任务,对防疫工作实行行政部门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工作机制。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加大二维耳标佩戴工作,力求佩戴率100%,动物防疫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无口蹄疫、

1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3、煤炭开采直接影响我镇畜牧业生产。随着煤炭的大量开采,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环境受到影响,水资源受到一定的破坏,空气中粉尘污染加剧,采空区的面积和范围在不断扩大,草地覆盖度降低,产草量降低,优质牧草减少,劣质牧草、毒害草增加,极大地影响了采空地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煤矿开采对草地的破坏主要表现为矿区开采破坏草地,矿区修路破坏草地,矿渣倾倒破坏草地,爆破震动也影响着周边牧民生活和正常的生产秩序。

4、大力推行草原生态补偿奖励机制。草原生态资源是我镇广大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放牧和开发煤炭资源,使得草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为尽快恢复草原植被,保护草原生态资源,我镇今年起实施了草原禁牧休牧制度,将全镇部分草场阶段性休牧和禁牧,为推动草原建设和保护起到了积极的现实作用,禁牧工程实施后,畜牧业产值取得不降反升的良好成效,禁牧和季节性休牧采取了补偿,提高了牧民的积极性,截止2011年底我镇已涉及280户休牧禁牧牧户,禁牧面积118万亩,草畜平衡面积129万亩,存栏85136个羊单位,核定载畜量88556个羊单位。

二、畜牧业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群众文化素质不高。木里镇畜牧业生产方式没有脱离靠天养畜的局面,加上自然灾害频繁,海拔高,气候多变,多大风、雨雪天气,制约了生产的发展,形成规模很小、科技含量较低、效益不明显,且无力抵御市场风险。木里镇人口少,牧民文化素质差,自主创业能力差。

2、畜牧业基础设施滞后,不具备规模化条件。突出表现为围栏、定居点、防灾基地、畜棚少,疫病防治体系、市场信息服务网络不健全、不配套,技术装备差,服务手段落后,镇里缺少专业人才。牧民放牧以散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化养殖水平,龙头企业与散养户之间都是单纯的买卖、回收等关系,尚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牧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3、煤炭资源开采,牧民草场资源及环境受到影响。木里镇现有庆华、义海、兴青、焦煤、江仓能源、圣雄6家主要煤炭开发企业,还有中铁公司等企业以及各类勘探、施工企业在木里实施各类项目,一方面拉动了全县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产生了大量的负面效应,使木里镇草场资源遭到征占用和破坏,粉尘污染加剧,水资源污染严重,爆破震动剧烈等,这些都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

三、今后畜牧业工作思路和措施

1、加大草原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野血牦牛等资源优势。以改

善和提高牧民生产发展条件为重点,解决水、电、路的问题,增加暖棚、围栏、储草棚、人畜饮水设施建设,实现草畜平衡。解决游牧民定居点的附属设施建设,突出木里野牦牛资源优势,通过牲畜入股的形式,以富裕户、规模户带动其他牧户的方式,建立生态生产基地。加大政府对畜牧业的投入力度,争取贴息贷款,实施各类项目,积极引导和鼓励牧民发展畜牧业,鼓励企业以村企共建形式,增加畜牧业资金投入,为畜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2、以合作社为纽带,以湖源公司为龙头企业,加大牲畜出栏。以合作社为纽带,稳定和拓宽销售渠道,减少流通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增产增收,与龙头企业订单销售牛羊肉、羔羊、羊

毛、奶制品等优势畜产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逐步延伸产业链条,对曲拉、炒面、酥油统一销售,延长产业链。

3、做好畜疫防治,提高畜群结构质量。在镇兽医站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疫病防疫,提高免疫水平。引进、选育、推广优良品种,调整畜群结构,通过淘汰老弱牲畜,提高羔羊成活率,增加后备母畜等手段,提高畜群生产能力。增强服务队伍,为加快推进生态畜牧业试点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4、加强草地生态保护。通过不断完善生态畜牧业补偿奖励机制工作,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实行季节性休牧乃至跨年度阶段性轮牧,促进牧草自然繁育和生长,按照草畜平衡制度,定牲畜、定小区轮牧时间等进行试点调研。加大草原鼠害防治力度,综合治理草场退化等保护草地生态。

推荐第7篇:生态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化建设调研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14级暑期“思政课”社会实践

专业:年级:班级:姓名:学号:

生态文化建设调研

婆石社区生态调研

社会实践时间:7月13日~7月24日 社会实践地点:香洲婆石社区港二路3号 调查对象及范围:社区居民 调查主题:社区生态环境 调查人员:50

2

生态文化建设调研

社会实践题目

(作者)

摘要:社区是构成城市人居环境的“细胞”单元,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也和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态文明社区建设不仅包括绿化、美化和改善居住条件等内容,更是 一项复杂的工程。根据以上情况我小组针对婆石社区的人居环境开展调查。

关键词:调研;走访;生态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建议

正文

一、调查背景

社区是构成城市人居环境的“细胞”单元,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也和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态文明社区建设不仅包括绿化、美化和改善居住条件等内容,更是 一项复杂的工程。根据以上情况是针对婆石社区的人居环境开展调查。

生态文化建设现已成为国家高度重视的项目。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十八大报告不仅在第

一、第

二、第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重要地位、重要目标,而且在第八部分用整整一部分的宏大篇幅,全面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从而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社区概况

社区面积0.804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37人,流动人口3450人。拥有东海、嘉海、中航、东信、蓝特五个工业区,有珠江食品厂、兄弟公司等知名企业较大型企业单位60多家。区内工厂多,外来人口密集,婆石社区党支部有党员25名,其中男党员19名,女党员6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5名,大学专科学历4名,高中及中专学历9名,初中及以下学历7名。党员平均年龄44.8岁。婆

3

生态文化建设调研

石社区居委会现办公面积185平方米,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开放服务平台窗口,方便社区居民办事。建立健全社区档案制度,社区档案达到省二级水平。社区内还活跃着一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义工队伍,经常性地开展社区文体工作。居委会自成立之日起,以“服务社区,方便居民”为宗旨,发挥社区的各种资源优势,现有老年星光计划点、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想方设法、多渠道地发展社区服务工作,是香洲区样榜社区居委会之一。

社区中有两个小区,小区内环境较好,有较好的物业管理。不过小区外是一个菜市场,菜市场环境较差,垃圾较多,社区居民普遍反映环境脏乱差问题。绿化方面,婆石社区绿化面积较大,并有花园等绿化场所。另外社区人流较为聚集,所以导致了脏乱的问题较为凸显

三、调查方式

1.问卷调查形式和实地调研形式相结合。

2.对问卷数据进行分类并汇总,并用EXCEL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四、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

对小区居民共发放

60份问卷,有效问卷50份。

1.1公众对生态文化的意识,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您是否使用过珠海市公共自行车?

A.经常使用/18 B.偶尔使用/21 C.从未使用过/11 C.从未使用22%A.经常使用36%A.经常使用B.偶尔使用C.从未使用B.偶尔使用42%

4

生态文化建设调研

图1.您是否使用过珠海市公共自行车?

您如果要更换新能源或小排量汽车,最优先考虑的是

A.节能环保/19 B.使用成本/13 C.性价比/18 C.性价比36%A.节能环保38%A.节能环保B.使用成本C.性价比B.使用成本26%

图2.您如果要更换新能源或小排量汽车,最优先考虑的是

如果社区举办生态文化活动,您是否愿意参加?(根据1-5分评分,1分最低,5分最高)

□1/15 □2/19 □3/11 □4/2 □5/3

454%6%322%130%12345238%

1.2 公众对生态文化的满意度,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您对周围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满意吗?(根据1-5分评分,1分最低,5分最高)

□1/10

□2/23

□3/9

□4/1

□5/7

5

生态文化建设调研

5414%2%318%120%246%12345

香洲区能让你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吗?(根据1-5分评分,1分最低,5分最高) □1/5 □2/8 □3/13 □4/4 □5/20 110%540%216%48%326%12345

五、调查结果分析

由此问卷反映出了很多亟待解决的疑难杂症,主要是市民的生态意识不够清醒以及政府对生态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有62%的人在近十天的经常骑自行车,有38%的人购车会优先考虑节能减排。尽管从数据中可以反映人们的出行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改善,但是人们更多的是因为这些与自己自身的利益相关,对生态文化的了解程度有限,生态环境的问题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阶段。

在政府对生态文化的构建过程中,要充分继承和保护东阳传统文化精华,培育以“勤耕苦读、求实创新”为核心的现代文化,大力营造 \" 精致和谐、大气开放 \" 的人文精神。在规划建设中,要处理好保护好植被和公园建设的关系。遵循适度消费原则,在小区内大力倡导一种符合生态建设要求的、简朴的、实在

6

生态文化建设调研

的生活方式。、树立行业生态形象。以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医院、绿色商场和绿色工地等为抓手,以生态景区、生态乡镇、生态村、生态户创建为主要载体,促进全民参与,保护环境,美化家园。在生态市建设工程中,要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有计划地安排如“保护母亲河活动”、“清洁我们的家园”、“绿化美化我们的社区村庄”、“爱护大自然”等一系列公众参与的环保公益性活动。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之本。无论我们从事什么样的活动,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生态环境,不去破坏她。尽量完善计划多与当地部门联系,尽量取得他们支持,得出相应的结论,争取做到实地实查,方案合理。争取为公园献出一份绵薄之力,使婆石小区恢复昔日的光景,从而使人们再一次享受它的美景。

六、主要对策建议及今后实施的意义:

1、贯彻循环经济思想,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促进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生态建设的重要经济实力保障。要大力发展生态种植业。推进园林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植被经济结构、品种结构。建设特色、优势垂钓生产基地,加快绿色无公害产品行动步伐。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之路,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管理,逐步完善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地方政策和技术支撑体系,全面推行社区的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建设生态人居。

按照“适居性”、“特色性”和“城乡一体”的要求,把社区设成为布局合理、绿视较高、舒适度较好、城乡生态功能显著的人居环境区。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来广营乡的地形特征,按照一主城两片区、以港二路为中心向发展的住宅旅游区的规划,把握好住宅形态和总体空间结构,处理好居住用地与生态用地之间的关系。要建设完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

7

生态文化建设调研

无害化处置场,形成与这配套的污水收集系统和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网络。大力发展公园生态公厕,实施垃圾分散收集和集中处理。提倡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合理配置绿地,提高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科学搭配各类植物,形成乔灌草结构合理的绿地系统,打造 \" 绿色通道 \" 。把停车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中大型生态型停车场,尽早解决机动车剧增带来的问题。要改善城市能源结构。大力提倡建设节能型生态住宅、发展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广告牌等,从多方面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逐步改善公园能源结构。 传承文明,积极培育生态文化。

在生态文化的构建过程中,要充分继承和保护东阳传统文化精华,培育以“勤耕苦读、求实创新”为核心的现代文化,大力营造 \" 精致和谐、大气开放 \" 的人文精神。在规划建设中,要处理好保护好植被和公园建设的关系。遵循适度消费原则,在社区内大力倡导一种符合生态建设要求的、简朴的、实在的生活方式。、树立行业生态形象。以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医院、绿色商场和绿色工地等为抓手,以生态景区、生态乡镇、生态村、生态户创建为主要载体,促进全民参与,保护环境,美化家园。在生态市建设工程中,要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有计划地安排如“保护母亲河活动”、“清洁我们的家园”、“绿化美化我们的社区村庄”、“爱护大自然”等一系列公众参与的环保公益性活动。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之本。无论我们从事什么样的活动,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生态环境,不去破坏她。尽量完善计划多与当地部门联系,尽量取得他们支持,得出相应的结论,争取做到实地实查,方案合理。争取为公园献出一份绵薄之力,使婆石社区恢复昔日的光景,从而使人们再一次享受它的美景。

第三,强化规划,严格执法。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规划建设执法力度,对该镇区内建设行为进行全天候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并组织集中执法行动对违法、违章建筑进行了清理整治。共制止违法用地20起,实施拆违5起,规范不符合规划建筑行为6起,为控制会址南侧建筑,在五龙村内新规划一处安置社区,提供给农户建房,引导群众迁离该片严控区。

第四,健全机制,保持长效。为杜绝此次整治效果出现前清后乱,屡禁不止的反弹现象,我们积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推进常规化运作。一是加强宣传教育

8

生态文化建设调研

力度,增强广大群众的意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强巡查、督察制度到位,确保区内的环境卫生管理及时到位,建立一种不断“刷新”和“滚动式”的长效管理机制。

经过一个暑假的调查使得我对婆石社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知道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知道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利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劝阻和举报。

加强保护区域水利设施和清水工程建设,晚上河道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责任和措施保障河畅水清,防洪安全。并且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快和完善集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加强规划管理队伍建设,强化对规划实施的管理和监制。积极推行生态建筑。健全垃圾收集,清运和无害化处理制度,落实垃圾处理经费,推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建立健全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方式处理生活污水。根据经济很社会发展状况,逐步推行污水集中处理。

县人民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一领导组织,并分别确定一位领导分管保护和整治工作。及早安排,周密部署。县委确定了一名挂钩的领导专门负责该项目工作,牵头组织环保、城管、公路、该镇镇等相关部门人员,成立工作队,就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勘察摸底,经过梳理明确了整治重点。制定了《工作任务分解表》,将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和人员,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和具体要求,并召开了由县文明办、交通局、环保局、公路局、交警大队等县直部门负责人、该镇镇全体机关干部及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参加的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动员大会,进行专门的安排部署,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强力推进。

9

推荐第8篇:生态休闲农庄建设规范——休闲农庄发展调研报告

生态休闲农庄建设规范——休闲农庄发展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腾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步入小康社会的市民们闲暇时间又有了新的去处——休闲农庄。近几年来,休闲农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亮点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目前,吴江市的休闲农庄、休闲农家乐、采摘园等发展已成一定规模,更有不断壮大之势。随着休闲农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趋凸出,人们对休闲农庄的认识亦进一步深刻,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休闲农庄的发展中来。

简要来说,休闲农庄休闲农庄是乡村旅游的一种类型。它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城市居民为目标的一种休闲旅游形式。与旅游景点不同的是,它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是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以充分开发具有休闲、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大自然浓厚意趣和现代化新兴农业艺术的一种农业旅游活动。

发展观光农业有如下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休闲农庄的兴起有利于农业由传统的单一功能向集生产、生态、旅游、文化教育等综合功能方向发展

以往人们只是注意农业的生产功能,而忽视了农业在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方面的作用,也忽视了农业在社区生活环境、人文生活方面调节身心、教化人民、协调人与自然体系的功能。观光农业具备游憩、休闲、教化、医疗、美化环境等综合功能,代表了人类对300年工业化、城市化历程的一种反思和觉醒, 反映了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高度发展以后人类对新时代农业的一种探索。

休闲农庄的兴起,展示了生态旅游农业之路,突破了传统农业的掠夺式生产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吴江有震泽镇金星村“农家乐”和新申农庄、平望镇山友农庄、同里肖甸湖、横扇镇、八坼苗圃等乡镇的农业即是一个典型。它们是三高农业的生产基地。园中有种养的优质蔬菜、水果、花卉、禽畜、水产品等的品种达数百个。休闲农庄开设了科研基地,通过组织培育,繁育出芦荟、蝴蝶兰、巴西蕉、龙牙蕉等优稀花卉、水果品种,既吸引了农业专业户前来学科技购良种,又吸引了游客到此观奇览胜。

(二)开发旅游农业资源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旅游农业与其它旅游活动一样,是一种服务性极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旅游农业,需要一整套服务设施,不仅需要导游、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还需要有住宿、饮食、商场、交通、文化行业等,能带动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能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观光农业区的度假村、饭店、餐饮、商店、游乐设施等,需要大量的服务员、厨师、售货员、保安人员、后勤人员、维修人员等。无论固定工或旺季的季节工,都可优先在区内农民中招聘,降低经营成本。旅游农业投入不大,就业成本低。而旅游农业的发展又与其它行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根据乘数效应估算,一般认为,旅游业每创造一个直接就业岗位,就将产生另外三个关联就业机会。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三)发展观光休闲农庄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结构中,农村第三产业比例太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观光休闲农庄必然带动农村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建筑、加工业等相应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观光休闲农庄的发展必然引起区域农业产品的特色化。

观光休闲农庄的发展可带动与之有关的食品、日用品、工艺品,特别是当地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产销活动,从而促进商品交换,繁荣市场,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达到开拓一处景观,致富一方乡亲。如观光区的度假村、饭店、商店、广场、游乐设施等公共场所,需要大量花卉,可由农民种植和供应。旅游者餐饮所需的蔬菜、瓜果、家禽、畜肉、水产等,都可由农民分工生产。观光区的农民,原有不少在农业之外从事各种手工艺品的副业生产、销售,旅游者可以参观这些农户,观赏或参与研习手工艺制作技艺,购买旅游纪念品。

(四) 发展观光休闲农庄还有利于农业比较利益的提高

传统农业是天然的弱质产业,其比较利益低是人们所公认的。我国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十字路口,旅游农业为这种转变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可提高农产品的商品量,而且把农业的生态效益、民俗文化等无形产品转化成合理的经济收入,从而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观光休闲农庄具有吸纳、接收和传播科学技术的动力机制。

休闲农庄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然要在选育良种、栽培、管理及加工、贮藏、运输等各个环节,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事实证明,凡实施产业化的地方,任何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普及。

休闲农庄经济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高科技农业不断应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使生产要素的配置日益得到改善。在现代农业中,技术变革已成为生产要素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技术变革所产生的新的生产要素已成为农业增产增收的主要源泉。庄园农业广泛地采用各种高新技术,可以超越常规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大幅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震泽新申农庄既是一个现代化的大农场,又是一个著名的农业观光农庄,是上述技术创新的一个典型。多年来,该农庄建起了以鲜活畜禽、林果花卉等高技术产品为支柱的集约经营体系。

现代农业观光庄园技术创新示范功能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庄园引进或创造的许多新技术和新成果一旦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就会引起区域性模仿浪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农业新技术产品,建立新技术示范区,是其示范功能的基本内容。农庄通过示范培训,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强化农业科技队伍的建设,普遍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生产基本技能,培养造就具有一定的科技水平、能基本运用现代技术、了解社会信息的新型农民。

(五)发展观光农业有利于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

观光农业的兴起展示了生态革命方面和内容的一个方面,其产品除一般的有形产品外,还包括无形产品即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在特定区域内所形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农业,是人们自觉地按照生态学规律、生态经济学规律和系统工程方法建立起来的农林牧副渔各业相互结合而又各有侧重的高功能、高效率的知识密集型的集约化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建设现代农业的方向。它既弥补了传统农业生产目标单

一、生产技术落后以及投入少、产出低的自然经济型农业的不足,又避免了“石油农业”以高投入追求高产出、高经济效益所带来的生态破坏和农业环境恶化等弊病。

那么我国对休闲农庄有详细的规划标准,根据国家农业部颁布的《休闲农庄建设规范》,主要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总体布局要求

休闲农庄布局必须全面贯彻遵循有关各项方针、政策及法规。总体布局的定

位应在充分分析各种功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各种功能系统,既要突出各功能区特点,又要注意农产品的不同成熟期,使之各功能区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1)充分体现出提供农产品为主的第一产业生产、保护与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的3层次功能。

(2)从全局出发,统一安排;充分合理利用园区空间,因地制宜地满足观光采摘、休闲度假、科普展示等多种功能需要。

(3)适当结合城郊休闲、农园生活和生产体验、乡土教育等功能,完善生产的基础设施,完善每个环节的高科技含量,配备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以满足游客的旅游观光休闲需要。

(4)总体布局要兼顾软、硬件建设,而且要注重两者互相配合,以发挥建设示范作用。

(5)统筹规划,分期建设,有计划地分期实施,要有长远观点,逐步建设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

2、建设内容

(1)整体环境

(2)整体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3)整体环境优美,树木花草(包括农作物)占陆地面积的50%以上。

(4)建筑外观、形式、色彩、材料及空间尺度与周围环境协调。

(5)有完善的游览系统

(6)园内无裸土,无荒地。

(7)水面无污染

(8)公共场所无垃圾杂物

3、功能分区

根据休闲农庄综合发展需要,结合地域特点,应因地制宜设置不同功能区。规划分区大体上包括入口区、服务接待区、科普展示区、特色品种展示区、精品展示区、种植采摘区、引种区、休闲度假区、生产区、设施栽培区等十二个区。休闲农庄必须划分入口区、服务接待区、种植采摘区、生产区四区。

(1) 入口区

用于游客方便入园的用地,大型休闲农庄一般建设两至三个入口。主入口区包括入口牌坊、入口停车场、服务建筑、导游牌、假山水池等。

(2)服务接待区

用于相对集中建设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医疗等接待服务项目及其配套设施。此区可规划建设办公楼、游客服务中心、果品文化展示室、停车场等。

(3)科普展示区

是为儿童及青少年设计的活动用地,以科学知识教育与趣味活动相结合,具备科普教育、电化宣教、住宿等功能。

(4)特色品种展示区

以各种不同的具当地特色的农业品种植展示区,为观赏性较强品种展示空间。

(5)精品展示区

为精品农业种植区,可满足高端层次观光采摘者的要求。

(6)种植采摘区:

此区面积最大,是休闲农业园的基本用地。种植采摘区可以分为不同果品的采摘区,在景观营造上应保留农田景观格局,在不破坏农业景观的基础上规划建

设适当的园林小品和游憩采摘道路。

(7)引种区

引进和驯化国内外优良的品种,建立优良农产品品种引进、选育和繁育体系。

(8)休闲度假区

主要用于观光休闲者较长时间的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之用地。休闲农业园在合理的园区土地利用控制下可适当建设度假木屋,度假小别墅等住宿设施,延长游客在园区内停留的时间,增强休闲农业园的休闲度假功能。

(9)生产区

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区域,在园区其他功能区农产品供给量不能满足游客时可开放,生产区在景观建设、管理方面比其他分区要粗放。

(10)设施栽培区

进行农作物设施栽培的区域。

4、活动项目

(1)项目组织安排合理,休闲体验主题突出,可参与性项目不低于5项。

(2)提供丰富多样的粮食、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的种植、采摘等休闲体验。

(3)有家禽、水产养殖饲养基地,提供喂养、垂钓等休闲体验活动项目。

(4)与当地地域人文特色相结合的休闲娱乐项目及农事、节事类参与性民俗活动。

5、餐饮设施

(1)休闲农庄餐饮服务点和布局,应按照游览路线和园区实际条件加以统筹安排,凡是不靠近风景区或民俗村的园区,均宜设置餐饮服务设施。

(2)餐饮建筑除供游人进餐外,造型应新颖、独特,与乡村自然环境协调。

(3)餐饮建筑设计,应内外空间互相渗透,与园区景观相融合,并应符合现行《饮食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

(4)餐饮建筑的体量和烟筒高度不应破坏原有景观和环境。

(5)餐厅餐位数不低于50位。

(6)有传统民俗节日的特色餐饮,如月饼、年糕、元宵、粽子、腊八粥等。

(7)使用自产无公害农副产品比例达到80%以上,有典型农家菜、时令菜。

6、住宿设施

(1)休闲农庄的住宿服务,应根据游客规模和需求,确定接待房间、床位数量及档次比例。

(2)住宿服务设施设计,应符合现行《旅馆建设设计规范》的规定。残疾人使用的建筑设施,应符合《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

(3)床位数不低于50张。

(4)客房整洁卫生,无异味,卫生间设施齐全完好

(5)客房有冷暖空调并能正常使用

(6)卧具一律消毒处理并一客一换

7、道路设施

(1)休闲农庄外部可进入性强,到达园区的道路交通状况良好、便利。

(2)内部交通通达性强,具有独立的生产(消防)通道、观光游览道路等。

(3)有与车位需求相适应的停车场。

(4)道路网设计必须满足农业生产、农产品观光采摘、环境保护及职工生

产、生活等多方面的需要。

(5)休闲农庄内部主路路基宽度一般按5.0~7.0m进行设计,其纵坡小于8%,横坡小于4%。

(6)休闲农庄内通往各功能分区的道路路基宽度一般按3.0~5.0m进行设计,其纵坡小于12%。

(7)休闲农庄内步游道路宽度一般按1.0~3.0进行设计,不设阶梯的人行道纵坡宜小于18%。

8、水电设施

(1)有符合环保标准的污水处理设施或中水设施。

(2)休闲农庄给水方式,有条件的可采用集中管网给水,也可利用简易管线自流引水,或采用机井给水。

(3)给水水源可采用地下水或地表水,一般以地下水为主。排水工程必须满足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和雨水排放的需要。

(4)排水方式,宜采用暗管(渠)排放。污水排放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生活、生产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排放,不得直接排入水体和洼地。

(5)休闲农庄的供电工程,应根据电源条件、用电负荷和供电方式,本着节约能源、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进行设计,做到安全适用,维护管理方便。

(6)休闲农庄照明宜采用分线路、分区域控制,并将照明与防止消灭农业病虫害结合起来。

(7)在变电所和变压器的周围,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8)供电线路敷设,一般不应采用架空线路。必须采用时,线路应尽量沿路布设,避开中心园区和主要景点,尽可能不跨越建筑物或其他设施。

9、景观设施

(1)游览、休憩、服务性建筑物的位置、朝向、高度、体量、空间组合、造型、色彩及其使用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2)与地形、地貌、山石、水体、植物等其他景观要素和自然环境统一协调;

(3)层数一般以一层为宜;起主题和点景作用的景观建筑高度和层数服从景观需要。

(4)亭、廊、花架、敞厅的楣子高度应考虑游人通过或赏景的要求。

(5)亭、廊、花架、敞厅等供游人坐憩之处,不采用粗糙饰面材料,也不采用易刮伤肌肤和衣物的构造。

(6)休闲农庄内景观最佳地段,土壤肥沃地段,不得设置餐厅及集中的服务设施。

(7)景观小品的位置、高度、体量、风格、造型、色彩要与整体环境相适应。

10、卫生设施

(1)各类场所卫生达到GB9664规定的要求,餐饮场所达到GB16153规定的要求,游泳场所达到GB9667规定要求。

(2)公厕数量与接待能力相匹配,布局合理,设施设备应达到GB/T18973-2003规定的三星级及以上旅游厕所标准。

(3)配备数量满足需要的垃圾箱,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及时,日产日清,集中处理。

(4)食品卫生符合国家规定,配备卫生消毒设施,不使用造成污染的一次

性餐具。

推荐第9篇:阳泉市发展生态化养猪场的调研报告

阳泉市发展生态化养猪场的调研报告

阳泉市农业局畜牧业管理科 姚惟波

生态养猪法现在的叫法有很多,如:“自然养猪法”“生物环保养猪法”“零排放养猪法”“懒汉养猪法”“发酵床养猪技术”等等。生态养猪最核心的问题是粪便零排放,即不用人工除粪尿,不用水冲洗圈舍,冬季不用煤电取暖,是集环保、生态、健康、省工为一体,生产无公害猪肉的一种饲养方式。阳泉市盂县仙人乡岭底村的瑞峰养猪场和仙人乡北坡村大学生村官办的养猪场便是采用这种方式养猪。下面我们分情况来看此种新型养猪方法在阳泉市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应用及推广:

一、生态养猪法简介

生态养猪法主要是以秸秆、锯末、稻壳等垫圈料,添加天然盐、微生物、营养剂等物质混合形成发酵床,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分解猪的粪便,对猪排泄物的科学处理,实行农牧结合,做到科学利用、互栢促进,低投入,高产出,无污染的良性循环的养猪系统工程。

1、对环境的影响。生态养猪和过去的水泥地面猪舍、水冲粪便、煤电柴草取暖、人工清粪便,尤其是规模大些的猪场把大量猪粪尿随意排放造成环境的极度污染相比,最大的好处是粪尿的零排放、无污染。一个投资500万元的猪场,要另外加200—350万元投资去处理污水;一个年饲养500头母猪,出栏万头肉猪的规模化猪场日排出污水量为100—150吨,年排出污水量3.65-5.48万吨,鉴于现在某些养殖场户负责人大多只重视经济效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还不够,种种因素导致了对养殖场周围环境和人居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和影响。在阳泉市就曾发生过由于环境污染造成大型猪场搬迁和面临关闭的事例,由此可见养殖业对环境的要求还是较高的。而生态养猪法完全靠菌体利用猪粪便和垫料做为营养来源发酵分解粪尿,由于粪尿完全分解了不需要冲洗,这样就可以解决过去水资源的浪费和改变猪粪便的处理方式,在极大程度上对保护环境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生态养猪法种种优点。生态养猪法在冬季菌体发酵的热量可解决取暖的问题,发酵床在零下20℃时,舍内温度仍保持在10—15℃之间,对于中型以上的猪这个温度完全可以安全过冬,不需要任何能源的消耗。这样的发酵床就等于给猪铺了电褥子,在建场初始就不用考虑做地暖。其次垫料和猪粪尿的混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迅速发酵分解产生的热量可达40—50℃或更高,这大大抑制了病原菌的繁殖,有利于杀死寄生虫、病源菌和有害微生物,保证猪只的健康。如:兰耳病病毒在56℃时20分钟就可被杀死;伪狂犬病病毒在4—37℃时1—7天就会失去活性;猪瘟病病毒在60℃条件下2小时失去活性,而垫料经过翻动发酵最高温度可达65-70℃,对病毒的生存条件而言首先就过不了温度这一关,所以这一项必备条件又对猪病的防治节约了成本。再就是猪粪便通过微生物发酵利用,把其中的养分又转化为菌体蛋白被猪吃掉,还可节省部分饲料。

一些涉及生态养猪法的专业性表述在本文里就不再提及了,总的概括起来可以给生态养猪归纳为好记的零、

一、

二、

三、四优点。即,零排放、一增收、二提高、三减少、四节省。零就是粪便零排放,全部降解;二提高是提高阳泉市大量过剩而又无法处理的玉米秸的转化,过去农村把玉米秸作为冬季取暖的主要能源,而现在玉米秆却成为难处理的东西,农民只好大量焚烧,这样不但污染大气环境而且造成土地的板结。三减少是:一减少环境污染,二减少疾病的发生,三减少药物的消耗。四节省是:一是省水,二是省农源(煤、电、气),三是省劳动力,四是省料。

二、生态养猪法在阳泉市的可行性

首先是自然环境方面,阳泉市地处黄土高原东缘,属山西东部山地。境内地貌以山地为主。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日照充分,热量适中,季节更替明显,昼

夜温差较大,气候干燥、凉爽,年平均气温8.7度—10.7度。一月均温—4.6度,七月均温24.3度,无霜期150天,年均降雨量为572毫米。主要农作物有谷子、玉米、高梁、小麦、豆类、薯类。

其次从采用原料上,生态养猪的发酵床主要原料是锯末、玉米秸秆、米糠、稻壳、稻草、玉米芯等,锯末、玉米秸秆、米糠是阳泉市农业生产最廉价、量最大的废弃料,这些天然资源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养殖成本,养殖场户节约成本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显然是放在首位的。

再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方面(借鉴阳泉市盂县瑞峰养猪场的一张猪舍建设图纸,见下图),生态养猪的发酵床一般为60—80厘米深,先把玉米秸秆放在最底层,然后放上土、天然盐,再放上锯末;在上层洒上菌种,调整好湿度(一般50%-60%),最上层放上稻壳,随着菌种在和猪粪尿混合后加上猪只反复踩踏就开始发酵,热料也逐渐下沉并产生大量的热,这就证明发酵床发酵成功。发酵床垫料厚度各地报导差异很大,一般为40—150厘米,保育舍为40—60厘米,大、中猪为80-90厘米。但从实践中认为以70厘米为好,太厚浪费材料i而且填充及以后清圈时很费工。

最后谈谈生态养猪法存在的一些缺点,根据到阳泉市盂县瑞峰养猪场初步了解观察,发酵床会在发酵分解过程中不断有水分蒸发出来,在养殖场观察时明显就能看到舍内垫床周围的积水,这样的环境尤其是在冬季过湿舍内环境对猪生长十分不利,所以在建圈时一定要把通风排气问题考虑好。在炎热的夏季,猪舍内苍蝇蚊子成群,对养殖环境、对猪的生长多少都是有些影响的。再新型,再高科技的东西,没有这些自然生物的存在显然是不可能的。曾经瑞峰养殖场负责人针对猪舍内夏季蚊蝇肆虐的问题很是头疼,来我局咨询有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我们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给予其解答,但据他后来说处理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另外发酵床对于自由采食的保育猪、育肥猪和前期不限饲的后备猪效果最好。因为这类型猪无饥饿感,吃好了,饮足水后除了自由活动外,就是安静地.休息。但对于限饲的妊娠猪、种公猪就不理想,由于饥饿不饱腹感,他们不停地哄掘床面造成大量堆积、下陷,始终不安定,影响休息。对于哺乳母猪来说,产床下的垫料不好翻动,发酵效果很差,温度很低,如果在冬季会大大降低舍内的温度。生态养猪可不可以混养母猪和公猪,现在国内的一些业内人士争议很大,目前有专家现在正在研究采用水泥地面和发酵床相结合的办法,希望可以使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总之,生态养猪是一种新生事物,但并不是说在阳泉市就可以大力提倡以此种方式养猪,养殖数量少的还是应该以散养圈养为主,还是应该提倡猪粮并举,猪多肥多粮多,这是循环利用资源的好办法。所以对条件不具备、养猪头数少的广大农户不宜提倡发酵床养猪。另外,就是有一定规模的养猪户也很难满足其条件。此法养殖投资较大,成本一般约在200元/平方米以上,垫料中最好用的锯末也很难大量买到,就是稻壳也在不断涨价。如果一旦垫料补充不及时或缺少资源,发酵床将很难正常运行,甚至会成为死床,一旦成为死床不但对猪生长不利,甚至会使粪便堆积处成为有害菌群繁衍之地。说它是养猪业的一场大革命为时尚早,毕竟需要研究改进的地方太多。从我们的实践中发现受到制约的因素很多,想要在农村和小规模的广大农户中推广困难仍很多。我认为要想把这项事业做好,必须做到多部门协调配合,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诸多部门联合参与,政府和主管部门更应从中协调、支持。从施工建舍、原材料供应、加工、种猪引进选育,饲料科学配制、防疫保健、产品加工销售形成一-个产业链。所以,生态养猪法的大规模实施需要谨慎为之。阳泉市也算是粮食大市、生猪调出市,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广阔的玉米产品资源。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会把这个新生产业搞出成效,为发展生猪养殖业创造出自己的路子。

推荐第10篇:东营市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东营市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2-7-16 8:37:07 作者:东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量:1383 东营市土地资源和草场资源丰富,具备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的巨大潜力,畜牧业已成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0%以上,在农业农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东营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全市以实施黄蓝国家战略为契机,充分发挥畜牧资源优势,坚持以打造全省畜牧强市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为突破口,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市畜牧业实现了量的膨胀、质的飞跃,在全市大农业中率先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2011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到54.88万吨,比上年增长2.2%。实现畜牧业产值58.89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全市猪存栏68.99万头,比上年增长5%,牛存栏26.06万头,增长3.7%,羊存栏114.82万只,增长4.9%,家禽存栏2345.77万只,增长11.2%。猪、牛、羊和家禽出栏分别达到126.85万头、23.7万头、165.25万只和7204.45万只,分别增长9.4%、2.9%、-15.6%和14%。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2%,在大农业中仅次于种植业,成为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从调查情况看,全市畜牧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畜牧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围绕现代畜牧业发展,大力扶持发展畜牧龙头企业,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奶牛、肉牛、生猪、肉羊、肉鸡、肉鸭六大优势产业全部拥有了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全市规模以上畜牧龙头企业发展到52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3家。全市标准化养殖小区达1300处,其中,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区8处,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区8处。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由千家万户分散饲养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转变,规模饲养占到92%。奶牛、肉禽规模饲养量达到95%以上,生猪、肉牛、肉羊规模饲养量达到85%以上。全市现有各类合作组织244个,使80%以上的养殖户加入了产业化经营体系,带动了饲料、兽药、加工、冷藏、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吸引30多万农民参与畜牧业生产及产业化经营。

二是草畜一体化程度显著提高。充分发挥饲草资源丰富和土地广阔的优势,科学引导牛羊生产,大力发展以奶牛、肉牛、肉羊为主的食草畜饲养,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全株玉米青贮,率先成立了饲草饲料农民专业合作社,率先发展起了“专业青贮队”。2011年,全市饲草饲料作物种植面积59万亩,完成青贮67.2万吨;草畜平衡进一步优化,奶牛、肉牛、肉羊的青贮配套比分别达到了100%、86%和55%。

三是畜牧品牌支撑条件逐步形成。畜产品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扶持培育出有机畜产品品牌4个,绿色畜产品品牌1个,无公害畜产品产地、产品认证112个,千头以上奶牛场10处,3000头肉牛场4处,20万只肉禽养殖场32处,万头猪场15处,胜大奶牛场等5家养殖企业被授予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超群种羊有限公司等8家养殖企业被授予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不断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全市畜禽良种场达到26家,畜禽良种推广体系逐步完善,全市畜禽良种覆盖率达92%以上。目前,全市注册畜产品商标38个,特色畜产品有中国名牌1个,山东名牌1个。其中,凯银清真肉业公司的排酸牛羊肉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华誉分割鸡被评为“山东名牌”产品。全市畜牧业通过培育了“华誉肉鸡”、“凯银牛羊肉”、“维可得生态肉”、“众赢牌禽蛋”等一批知名品牌,初步形成了品牌产品带动品牌企业、品牌企业拉动支柱产业、支柱产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格局。

四是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强化。科技在畜牧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大力创新和应用先进的畜牧业前沿技术,先后在全市推广了养殖小区规模化饲养技术、瘦肉型猪配套养殖技术、高产奶牛繁育与规范化饲养技术、优质牛羊经济杂交技术、水禽生产技术、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全株玉米青贮及秸秆利用技术、配合饲料生产应用技术等,取得了较大经济效益,有力推动了全市畜牧业生产大发展,实现了由传统畜牧业逐渐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五是大项目建设成为拉动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2011年,全市重点推进的43个畜牧项目总投资额达40.28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12个、过千万元项目22个,项目已完成投资19.8亿元,新增出栏能力3000万只、12万头,种鸭项目竣工后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鸭苗1300万只,父母代种鸭6700套;新增年肉类屠宰加工能力2万吨,饲料类生产加工能力42万吨。初步统计,2011年大项目带动养殖加工能力实现产值达37.8亿元。

六是动物防疫体系日臻完善。先后实施了国家胶东半岛无疫区缓冲区和黄河三角洲无疫区建设项目,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指挥体系、应急体系、防控体系、监测预警体系、信息网络体系逐步完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健全,畜牧养殖投入品及畜产品检验检测能力不断增强,已形成了市、县、乡三级科技推广和畜牧兽医管理网络。强化动物卫生执法和防疫工作,在全省率先实施县乡动物防疫机构改革,形成市、县、乡、村四级防疫网络,为畜牧业发展筑起了安全屏障。

二、东营市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全市畜牧业产业体系自主性不强,受市场冲击和影响波动大的问题普遍存在。畜产品需求弹性低,产业进出的门槛低,市场的不确定性,生产的地域性、季节性,生产与销售之间的滞后性,都是造成市场大起大落的不稳定因素。由于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偏小、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力还不强,产业链利益连接不紧密,禽畜养殖与屠宰、加工和现代营销与服务尤其是品牌经营之间由于产业链条断裂,无法形成较强竞争力,难以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我市目前还不具有较强自主性的畜牧产业体系,较易受市场供需失衡和价格大起大落的威胁。

二是畜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量大,投入相对不足。当前畜牧业生产发展速度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项目资金需求量大,仅靠企业或养殖户自身资本投入难已解决,目前的扶持资金和政策亦跟不上畜牧产业发展的步伐,应加大发展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更直接、更有效、更有力的政策,帮助解决畜牧项目建设资金问题。

三是畜产品品牌创建主体没有充分挖掘。目前,品牌创建仅靠少数龙头企业,对发展品牌的支撑和贡献不足,联接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些企业处于初级加工阶段,产品仅为白条鸡、分割肉和原料肉等,深加工、精加工少,产品附加值不高,且加工总量少,缺少乳制品、猪肉制品、牛羊肉制品精深加工企业。

四是畜牧业支撑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当前,我市部分检验检测设备比较陈旧,从事检疫人员的力量相对不足,科技投入水平较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加快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体制机制。从组织保障、政策扶持、监督落实等层面入手,建立健全一系列促进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工作体制机制,实现由侧重管理向监管服务并重的政府职能转变,逐步形成“政府引导、部门服务、农户发展”的畜牧产业发展新机制。

(二)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建设新型畜牧产业体系。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积极探索以产业化经营为核心,以畜牧业上下游产业及其关联产业链的紧密结合为基础,以主体合作为主要特征,构建畜牧产业组织、畜产品生产、饲料兽药配送服务、畜牧业科技装备、生态循环和动物卫生监管等“六个体系”,建设新型畜牧产业体系,适应现代畜牧业的新发展。

(三)积极推动生产方式转变,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和生态化生产养殖。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场的建设,从源头上实现畜养水平的提高,使产品更具有竞争力,是实现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市畜禽标准化养殖比重已达92%以上,应继续推进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场的建设,支持规模和生态养殖模式发展,实现禽畜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的合理利用。把畜牧业发展与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广畜禽粪便的集中堆积发酵处理技术以及循环利用技术,深入推进农牧结合生态养殖,实现种养业循环共生共赢,使畜牧业实现生态化生产。

(四)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多元化的畜牧业投融资机制。加大中央、省级扶持资金的争取力度,加大市级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全社会参与和支持畜牧业发展,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引导、金融机构贷款、农民和企业投资、引进外资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五)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以良种产业化为突破口,搞好畜牧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加强畜牧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发展畜牧高科技产业。以生物制药、疫病防治等为重点,科研攻关、生产中试和企业开发相结合,形成畜牧高科技产业体系。加强畜牧科研培训以及技术装备,不断提高科技人员水平和检验检测能力。

第11篇:生态乔庄旅游调研报告

报告

曹王镇安志军

乔庄镇位于山东省博兴县北部,坐落于落美丽富饶的黄河三角洲腹地,黄河入海口西60公里,打渔张省级森林公园所在地。东临东营市,西临205国道,总面积131.1平方公里。全镇辖7个管区、66个行政村,总人口3.4万,耕地

7.8万亩。

一、乔庄镇旅游发展现状

打渔张森林公园,于2001年12月由省政府正式命名。总面积85.3平方公里(12.8万亩),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隶属镇政府。1958年,打渔张引黄闸开始建设,并修建引黄渠;1982年重修。1989年10月引黄济青渠首管理站在此落成。 森林公园以田园风光为中心,集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北国水乡特色。分五大景区:打渔张渠首观黄区、渠东自摘鲜果区、渠西赏荷区、打渔张水库风景区、堤外湿地风景区。渠首观黄区有引黄闸、渠首花园、动物园、大禹治水、黄河母亲雕塑等景点。渠西垂钓赏荷区有千亩荷花池、万亩观赏水稻、引黄济青沉沙池(水库)等景观。投资1395万元、占地6000亩的“上农下渔”开发方,是集生态、旅游观光的农业区。渠东自摘鲜果区林果庄园不但有冬枣、苹 - 1 -

果、桃、梨、葡萄等名优特果品可供游人参观并可自选采摘,野生动物园养殖的野鸡、野兔、火鸡等动物,亦允许游客捕捉并享用。黄河堤外5000亩湿地,苇草青青,鱼虾肥美。占地4600亩的打渔张水库,碧波粼粼,垂柳成荫,野鸭翔集,锦鳞游泳,酷夏凉风阵阵,令人心旷神怡。别具风味的乔庄煎包和地方小吃,以独特的地方饮食文化,为森林公园增添了新的亮点。每至旅游季节,风景如画,游人如织,流连忘返,尽享大自然的无尽情趣。

该森林公园环境优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境内有植物40余科100余种;鸟类有17科40余种。乔木林3万多亩,经营面积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2%,绿地20余万平方米。

二、乔庄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旅游的产业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旅游促进发展”是世界公认的结论。现今旅游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在我国许多地方旅游业已被视为支柱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居民收入起着重要作用。有人认为发展旅游业是投入大、效益低,其实只要基础设施具备了,便可进入低投入高产出的阶段。观念引导行动,在种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下,我县的旅游业自然得不到重视。

(二)缺乏科学的旅游规划。规划是龙头,是旅游保护、开发和发展的指南针。我县原有的旅游规划,没有经过旅游

规划专业人员的指导、论证,其科学性有待商榷。随着临淮岗大工程的建成、铁矿工业园区的开发和李家圩地主庄园晋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等一系列新变化,更加迫切地需要一个由权威部门和专业人员编制的旅游规划,以便为我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蓝本。

(三)旅游发展资金短缺。资金短缺是制约旅游发展的最根本因素。近些年来,乔庄投入旅游发展的资金较少,没有形成良性的旅游发展投入机制,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大,因而向上争取旅游发展资金的份额较少,也就更谈不上对民间资本的吸引力了,旅游业陷入了停滞不前甚至萎缩的局面。

(四)旅游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人才是首要的生产力。由于受到经费等因素的制约,旅游从业人员受到专业技术培训的机会也不多,这种情况将直接影响和制约旅游业的发展。

(五)我县没有专业的旅游产品开发企业,除柳编产品外,其他旅游产品几乎是空白,这也降低了我县旅游业的吸引力。

三、乔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及几点具体意见:

(一)要突出策划。做好规划,紧密结合博兴城市总体规划,策划好具有博兴特色的旅游规划;选好名称,依托“黄河”、“打渔张”等闻名中外的景观、工程,发挥优势,借名

传名;探索路子,走出一条社会认可、百姓认可、操作性强的发展模式。

(二)要突出重点。要吃透博兴现有资源,深挖内潜,围绕“水”,打造旅游产业链;围绕“绿”,做活打渔张森林公园的文章。

(三)加强景区、景点的整体规划、开发和塑造。要从产业发展的角度,逐步实行旅游产业集约化经营机制,加强对全县旅游业的统一协调管理,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及重点景区景点的详细规划。邀请专家和业内人士对我县旅游市场定位、景区设置、景点分布、旅游线路进行策划和整体设计。对全县的旅游景区、景点统一进行分区、分期、分批有序开发。

(四)加强旅游产品的开发。

发展我县旅游业,除在“游”字上做文章外,还应在“购”字上下功夫。要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由单一的游览向吃住行游购娱综合消费转变,不断提高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程度,从而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要着力培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专业市场,开发一批具有市场前景的旅游产品 ,将我县具有优势的农特产品、绿色产品推销出去,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加强旅游队伍建设。要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的整

体素质,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引进和培养一批职业经营人才和专业人才。建立完善旅游人才考核与激励机制,制定吸引旅游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优惠政策。

(六)加强与周边旅游城市联手共建,推进旅游共赢格局的形成。实行整体旅游促销战略,积极推进区域联合,特别是推进与周边县市旅游资源关联度较高地区的联合,互通信息,携手促销共赢。要制定扶持政策在我县建立两三家有影响力的旅行社,迅速挖掘省内客源市场,拓展省际客源市场,促使我县旅游业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格局。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八日

第12篇: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2012.12.31----2013.1.27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注重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追求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关系协同进化,以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环视今日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学发展之路,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而后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他说道,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说明我国对生态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重视。

1、龙泉驿区整体概况

龙泉驿区是四川省成都市所辖的九区之一,位于成都中心城区东部偏南、龙泉山脉中段,是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城市向东发展主体区域、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所在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974毫米,年均气温15.9℃。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西江河、黄水河、芦溪河、陡沟河流经区境。有天然气、煤、铜、磷、石膏等矿产资源。素有“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之美誉,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区)之一。2011年,龙泉驿区龙泉街道、大面街道、柏合镇、山泉镇、茶店镇被规划为成都天府新区的范围,其发展定位为成都国际汽车城。龙泉驿区因扼蓉城咽喉,居川渝要冲,自古有“巴蜀门户”之称,亦有东出锦城“川东首驿”之谓,是成都至川东南、重庆的必由之路,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境内已拥有沪蓉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厦蓉高速公路(成渝高速)两条出海大通道和穿境而过的成渝铁路、成昆铁路,正加紧建设的从市中心向东通向龙泉驿区的地铁2号线(及东延伸线)和已经规划完毕的地铁4号线东延伸线,在区内形成了海陆空四通八达快捷方便的交通网络体系。龙泉驿区下辖龙泉街道、大面街道、十陵街道、同安街道、柏合镇、西河镇、洛带镇、黄土镇、洪安镇、茶店镇、山泉镇和万兴乡等12个街镇乡,总面积556.9802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人(2008年),主要方言有西南官话和湖广客家话。

2、洛带古镇为例

2.1、二期整治工程

2007年8月,龙泉驿区旅游局宣布,近期相关部门将再投入1亿元,启动洛带古镇二期整治工程,给洛带注入文化。其工程包括 对八角井街、黄家河片区的综合改造;对古镇核心区特色院落打造、“财神大道、三百神梯”等旅游景点

及附属设施建设、南干道延伸段进行建设。此外还将对以古 镇基督教堂为核心的广场片区进行改造,该教堂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乡村教堂。

目前二期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已通过相关部门的评审,施工设计也已基本完成。古镇的一期工程主要是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二期工程则将对古镇注入更多的文化色彩。现已推出女子街,女孩们可以在商店里选自己喜欢的服装,在一处景点拍照留恋。

洛带相关部门正加紧落实成都私家收藏博物馆集群项目,以及国际浓 园公共艺术村项目、福建会馆、湖南会馆和客家乡村会馆、醋博物馆等项目落地情况,进一步做好协调服务,解决征地拆迁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启动。

洛带镇加快推动古镇至金龙湖景区道路、水杉路、南干道西段启动前各项工作,以此改善旅游景区环境,推动产业发展。

2.2、客家民居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引进就业岗位多的项目。全力启动客家民居建设,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龙泉驿区将结合洛带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客家民居点位确 定在成洛大道以北(柏杨村

七、八组),总计划用地面积412.8亩,可吸纳约3000户,10000余人。

设计方案于2009年3月通过了龙泉驿区规委会的审查,一期占地面积100亩,净地68.2亩,建筑面积6680余平方米,已完成拆迁、勘测、三通一平和打围工作,2007年5月破土动工,预计 2008年2月主体封顶,6月全面完工。建成后可让已征地“过渡期”农民全部住新房,新征地农民“即拆即住新房”。

3、调查建议(新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实现途径)

3.1、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

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基于对工业文明的反思,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要求实现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的转型。在我国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状态下,我们只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的工业化发展生态产业。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将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经济、社会和环境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2、动员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建设生态文明

加大媒体等传播载体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连同“生态文明”的“四个文明”一起抓的新观念是我党对建设现代化国家认识的新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是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性的新举措。我们应提倡政府和群众两头抓、两手都要硬,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一个成员身上,落实到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

3.3、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要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实现这一设想的关键在于我们党和政府的各级党政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导向,建立健全干部绩效考核体系。

第13篇:生态建筑概论调研报告

《生态建筑概论》调研报告

组员:孙鸿鹏0121106220112郑玄012110622010

4方超0121106220101汪宇0121106220108

摘要:当今时代,良好的家居环境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追求的重要目标。然而更多的人在追求大房子,宽阳台的家居“外形”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更重要的内在“质量”。以各种高层楼房为代表的传统住宅其实存在许多诟病。通过对太阳能建筑和生态建筑概念的整体把握和对范例的详细考察,了解太阳能建筑和生态建筑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构筑和谐健康的生态人居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太阳能生态建筑

调研内容:1太阳能建筑(含主动式和被动式)2当前国内外生态建筑实例

一、日月坛•“微排”大厦

图一:日月坛•“微排”大厦

1微排大厦被称为世界最雄伟壮丽的太阳能建筑、是2010年世界太阳城大会主会场

日月坛·“微排”大厦是世界上最

大的集太阳能光热、光伏、建筑节能

于一体的高层公共建筑。作为2010年

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的主会场,它

集展示、科研、办公、会议、培训、

宾馆、娱乐于一体。

整个建筑分为前后两部分,形状

分别像“日”、“月”二字。“月”字部

2分是皇明公司的总部办公楼,“日”字

部分是太阳谷微排酒店。

大厦采用全球首创太阳能热水供

应、采暖、制冷、光伏发电等与建筑

1世界太阳城大会是由世界太阳城协会(英文简写ISCI)发起并组织的国际性、学术性和专业性的非政府组织的国际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会期一般为5天。旨在通过国际太阳能城市之间的积极合作,交流并改进能源效率政策、更新能源技术和理念。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能源的高效使用达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气候的目标。

2有太阳能王国之称,主要产品有太阳能热水器、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照明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电热水器、温屏节能玻璃等六大系列,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供应商,年推广太阳能集热器约200万平方米,相当于整个欧盟的总和、比北美的两倍还多

结合技术,节能效率高达88%,远远高于国家公共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每年可节约标

准煤2640吨、节电660万度,减少污染物排放8672.4吨。下面将就其节能技术和措施进行

详尽论述。

1. 光伏发电——给房屋阳光般的活力

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与化石燃料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 无污染 (2)来源无穷尽 (3)无需长距离运输,方便使用

尤其是第三条,对于光伏发电具有重要价值。只要通过专门的设备,便可以就地将太阳

能转化为电能。避免了长距离输电损失。

微排大厦应用的就是国际先进的太阳能光电系统(图二)。整个建筑顶端及侧面的钢架

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运用太阳能光电技术,几乎可以实现零电力输入。

太阳能光电技术是指利用太阳电池吧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需要时由放电

控制器释放,供照明及其他需要。其中,光电池组件是由多个单晶硅或多晶硅电池串联而成,放电控制

器(逆变器)具有反向放电功能和极性图二:太阳能光电系统

反接电路保护功能,还能实现对数据的采集及监测。

作为新型发电系统,光伏系统可以独立运行或并网。微排大厦地处开发区,采取并网式,

省却蓄电池,大幅降低造价,提高发电效率。

2. 遮阳系统——室内保护伞

微排大厦采用外遮阳技术,不仅能够有效阻挡日光辐射,隔热节能,还能改善室内光线

柔和度。在欧洲,外遮阳设备已成为建筑设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外遮阳技术节能效果好、经济效果优、艺术性强。

外遮阳技术可分为如下方式:

 窗口遮阳分为固定窗口外遮阳、活动窗

口外遮阳、窗口中置式遮阳、窗口内遮阳、玻

璃自遮阳多种形式。在此建筑中均有应用。

 屋面遮阳 包括屋顶构架遮阳和屋顶花园式。

 墙面遮阳主要利用绿化,造型别致。

 绿化遮阳主要通过窗外种树和攀岩植物实现。酒店高层外阳台应用的是长青灌木和草坪。 图三:微排大厦遮阳技术 3. 中水处理和雨水收集——让水的价值翻倍

通常人们把自来水叫做“上水”,把污水叫做“下水”,而再生水的水质介于上水和下水之

间,故名“中水”。中水不能饮用,为是一种介于建筑物生活给水系统与排水系统之间的杂用

水。中水主要用于洗车、喷洒绿地、冲厕、冷却水等。这种对减少污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缓解城市供水不足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微排酒店用水量大、水费贵,仅以冲厕计,一

次节水可达九升,节水空间十分大。

中水净化系统共分两级,一级是格栅除去大体积杂质,二级处理通过生物、化学和膜处理技

术,可截留90%以上的污染物。微排大厦中水系统建成后,维护费用很低,运行良好。

二、法兰克福银行

一. 结构分析

法兰克福银行的结构设计属于巨型结构,也叫做超级框架结构,有意识的通

过处理给人以超常的尺度感。从而营造出宏伟,挺拔的建筑形式。建筑结构使用

巨型空间桁架、巨型柱以及它们与子结构之间的有机组合在建筑空间形象上充分

表现了“力”在结构中的传递。平面为三角形, 三角形的曲线形边使空间率达到最大值,也就是说三角形略微外鼓获得了更多的室内面积。由于内部空间从水平力的负担中解放出来,只对垂直荷载进行处理就可以了,所以空间使用率提高。通过八层楼高的钢框架为“巨型梁”连接而围成的巨型筒体系。具有极好的整体效应和抗推刚度,其中“巨型梁”产生了巨大的“螺旋箍”效应。 选择三角形形状也是为了克服已存在的 Commerzbank 塔楼的位置限制。该大楼具有“生态之塔”的美称。49层高的塔楼采用弧线围成的三角形平面,三个核构成的三个巨型柱布置在三个角上,巨型柱之间架设空腹拱梁,形成三条无柱办公空间,其间围合出的三角形中庭。

图表 1 commerzbank平面图 法兰克福银行大厦是高层绿色建筑的一次成功

的尝试。在福斯特的设计理念下,传统的办公塔楼

进行了内外环境的重新配置,他将传统位于塔楼中

央的公共交通等核心(电梯,步梯,洗手间等)分

散在建筑三角形平面的三个角,而解放出中部较大

的空间来重新设计,每2个交通核之间的梯形部分

则是建筑的主要办公部分,三个梯形又围合出一个

空透的三角形中庭。福斯特的过人之处是在这

些梯形部分每隔8层就安排了1个高达4层(约14米)的图1 commerzbank平面图空中花园,而且花园是错落上升设置的,这让每层

的办公室都可以接触到花园般的景色。同时,中庭和空中花园的设置使得在全年的大多数工作时间里,该大厦仅靠自然通风和采光手段已经满足内部通风和采光的需要。

二. 建筑材料及应用的分析

法兰克福银行是一座高层生态建筑。建筑外皮双层设计手法同样增加了该

高层建筑的绿色性,外层是固定的单层玻璃,而内层是可调节的双层中空玻璃,两层之间是165毫米厚的中空部分,室外的新鲜空气可进入到此空间,当内层可调节玻璃窗打开时,室内不新鲜的空气也进入到这一中空部分,完成空气交换。在中空部分还附设了可通过室内调节角度的百页窗帘,炎热季节通过它可以阻挡阳光的直射,寒冷季节又可以反射更多的阳光到室内。中庭被细分为每十二层一段, 每一段包括三个四层楼高的空中花园,它们绕塔楼成120度转角。这个空中花园, 好像给塔楼外墙增加了一层“皮肤”,同时促进了日光和新鲜的空气通过三面的花园到达具有建筑整个高度的中庭以获得自然通风效果。风洞分析预知这个系统将会造成中庭如外面的空间一样,伴随着高频率的空气改变。此外,法兰克福商业银行中心大楼采用了经过陶瓷化耐火处理的钢材,而不是钢筋混凝

土。如果遇上大的火灾,至少可以坚持2小时不会坍塌,有足够的时间营救与撤离。

图2commerzbank

三.建筑施工中的通风采光及建筑设备的分析

建筑使用者们通过调节开口大小来控制空气在办公室中的流动。但是,如果室内变得太多风、太热或太冷, 建筑管理系统将会关闭空气进入建筑物个别区段的流程。不同的区段合起来被称为„村落组团‟。藉由分别回应每个村庄团的气候状况, BMS 工作得如同一个微调系统。每个花园都有一个将适当的数据传送到BMS 的气象台监视器, 它使得系统能够主动与塔楼高度各处的天气式样的变化相配合。举例来说, 空气可能是相对静止的。除非在极少数的严寒或酷暑天气中,整栋大楼全部采用自然通风和温度调节,将运行能耗降到最低,同时也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空气调节设备对大气的污染。建筑管理中控系统(BMS Control)在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中得到了应用,但这次福斯特并非追求将高新技术设备充分暴露,而是利用它们来创造更节能,更舒适的建筑空间。大厦的室内感光感温系统全部采用自动化,具体到每个办公室均由一个中心调控系统控制,室内的光照,温度,通风等均通过自动感应器得到相应的调整,以确保办公空间适当的光照和空气质量,上述种种自然通风,采光方法,以及智能控制技术等在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中的综合应用,使得该建筑自然通风量达60%,这在高层建筑中是非常难得的,大厦也成为欧洲最节能的高层建筑之一。

早期的研究显示:可实现的最有效果的节能措施就是减少建筑物冷却所需的能源。参考传统的设计,且法兰克福在夏天的温度按能达到35℃计算, 得出建筑物预计在正常情况下一年中有77%的时间处于冷却模式。减少冷却的能源需求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将建筑的自然通风最佳化。然而,由于技术的限制,人们认为一年里100%的时间提供自然通风是的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结果,解决的办

法是一个混合产物或者说是一个„混合模态'系统, 目标是实现一年中65%的时间可以自然通风,空调系统将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随即打开。当外界环境的温度超过 23℃的时候将会出现间歇的时间段,这时窗户将会被关闭而扇子将会被打开来操作冷却天花板。除此之外, 位于地板的中央地域的走廊地域, ,将会需要长备空调。

所有的调查研究都显示该建筑幕墙设计使开窗的时数达到最优化。分析各种不同的类型的 Klimafaade是为了确定哪一个类型会是对 Commerzbank位置上的气候情况最适当的。通过 Klimafaade复杂和精明的设计,塔楼内每份能源需求将会被减到最少。建立内部开口与外表面最有效联系来提高间接的自然通风的目标,许多的模式化的测试将此解决得像一个好的热阻。采用一个在某种情况下高水平运行的系统是有可能的,但是当情况不一致的时候它可能不太有效。因此,需要在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之间做出一个平衡的安排。

图3不同季节的气流走向

空气在每层楼通过Klimafaade 的开囗进入一个 200毫米的洞内之后,被加热上升经过洞的顶端排出, Klimafaade充当了一个热烟囱系统。 Klimafaade 的构造 (见图 4.15) 是由12毫米厚的上过釉的外表面组成的,而外表面上有一层特殊涂料可以吸收外部百叶上的雷达信号。它还加入了一个自动化铝遮阳板系统来提供一个好的阴影系数 , 而且low-E材料做的双层釉面内墙具有较低廉的价格。建筑外表面的排气口长期开着,同时内部区域允许空气通过自动化的倾斜且翻转的开口布置。

参考文献

窦以德:《诺曼﹒福斯特》,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14篇: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2018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大势大局。本人通过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情况的初步调研,撰写此调研报告,报告分为四个部分:

一、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突出提高执行力主题

市以旅游业为龙头,促进了本市服务业的长足发展,目前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城市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环城高速公路、新庄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要基础设施相继建成;生态环境持续的改善,“两湖一库”水质得到提升,环城林带得到有效保护;人民生活水平明显得到提高,“六有”民生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群众普遍关注的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推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的完善,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出台了《生态功能区规划》,制定了《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搭建了11个投融资平台;生态文明观念逐步强化,开办生态文明城市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通过公推竞岗、公开选拔、实施“双百”工程等方式选拔干部,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实践证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完全符合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完全符合的实际,顺应了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

学习贯彻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我们对本市增强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思考:市的最大的比较优势是生态优势。市的环境比较好。有两条环城林带,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区植被最好的中心城市,空气良好。气候凉爽。夏季,市的平均气温在24℃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在%左右,不湿不燥,而且平均风速每秒米,风和凉爽,非常舒适。纬度适宜。专家认为人类最佳的居住纬度为20-30度,市恰好处于北纬26度,处在最佳居住纬度上。海拔适中。市海拔在1000米左右,使人体处在大气压感觉的最佳地域上,非常适合人居住。自然灾害比别的城市少。从来未有地震和沿海地区的台风灾害,生活居住安全。资源丰富。市有丰富的磷、铝等矿产资源,有尚欠开发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资源,这是别的很多城市也没有的。这些优势构成了市发展的比较优势,进而构成向纵深发展的后发优势。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尚处于发展初期,进一步的向纵深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突出表现在: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生态产业发展仍较缓慢;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仍较粗放,城市品位亟待提高;发动基层和群众广泛参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不够深入,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不够丰富;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干部素质和作风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执行力不强。因此,强化责任,切实提高各级干部执行力应是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是要明确责任主体。对全市性重要工作、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实行项目负责制。按照分工负责与项目负责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市领导工作安排,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建立市领导牵头的专项工作推进机制,把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完成时限,逐一分解落实到具体的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二是加大督查力度,建立督查专员制度,强化督查督办机构职责职能。改进和创新督查方式,对全市重点工作实行专项督查、全程督查。建立健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参与的大督查机制。健全重要工作责任报告制度和通报制度,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定期或不定期报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凡向社会公开承诺的重大工作进展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要通过电视、报纸、政府公众信息网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三是严格干部考核。严格执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方式,增强考核工作透明度,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把执行力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重点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重点工程、重要工作、重大突发事件和关键时刻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情况。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公示,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监督管理和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

二、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服务于“三创一办”

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会议精神,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卫生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协办XX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三创一办”)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从调查情况反馈来看,市党员干部对“三创一办”活动知晓率达100%,卫生状况满意率≥90%,健康知识知晓率≥70%。。认为全市大环境的卫生状况明显好转,生活环境整洁,创建工作很有必要,支持创建活动,但要加强群众对创建工作的再教育和再认识,以引导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培养卫生的长效保洁意识,同时要加强卫生死角的保洁力度。使“三创一办”领导小组了解了群众的心理,为下一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假日旅游带动休闲娱乐业的发展。假日旅游的启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镇居民的消费模式逐渐向休闲娱乐转变。休闲娱乐不仅让游客参与各种游乐设施和娱乐活动,体验其中的知识与乐趣,而且以休闲娱乐为载体,将休闲文化、体育运动等形式与游乐主题融为一体,使娱乐变得丰富多彩,满足了游客休闲、娱乐、健身的愿望。调查显示,节假日50%的人考虑外出旅游,在外出旅游的人群中,%参与人休闲娱乐。为了适应这一新的需求,各地兴起了许多休闲娱乐行业,如茶馆、陶吧、酒吧、迪吧、氧吧、健身房、射击、水上运动、网球、高尔夫和跳舞机等,到了节日这些地方都是处处爆满。另外,假日旅游还带动金融业、网络电信业、农牧业和建筑制造业的发展。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协办XX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我们三创一办的具体内容。“三创一办”是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事关全市乃至全国人民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大事实事,对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塑造城市文明形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三创一办”涉及到各行各业,涉及到千家万户,是一项“人人有责、家家受益”的社会工程,需要每一位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三、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办好职业教育

近年来,市通过整合资源、增加经费、加强师资队伍力量、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等多项实招为职业教育发展“护航”。同时依托国家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好政策,市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水平明显提高。截至XX年底,全市共有职业院校50所,其中高职院校2所,在校生4200人,年招生近3000人,专任教师442人。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市属中等职业学校40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5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校生52598人,年招生2万人,专任教师2393人。XX年初比XX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数增加了13所,在校学生数同比增加33800余人,是XX年的倍。这标志着我市职业教育驶入“快车道”。根据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到XX年,新建和扩建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县级职教中心;争创6所国家级、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重点建设10个以上重点优势特色专业。全市高等职业学院在校生规模达到万人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7万人以上。到2020年,形成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职前职后教育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四、把生态文明市建设作为富民强市的“总抓手”

生态文明作为一个新概念、新思维,不仅进一步完善了科学发展的理论,而且是促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抓生态文明建设,才是真正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根据调研工作我们了解到,XX年市加快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编制完了成铝、磷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优化了矿产资源配置。强力推进了铝、磷、煤等资源型企业技术改造,加强了磷渣、粉煤灰、赤泥等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处置。同时加大了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坚持绿色招商,严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项目落户。推广清洁生产,逐步实行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完善企业污染源档案。加大整治违法排污力度,对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企业限期治理或关停。加强以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为重点的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加快了清镇发电厂、钢厂、贵州水泥厂等重点污染源的异地改造项目建设,强化了生态植被恢复治理。采取了科学、有序、合理的开采方式,提高矿产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督促矿山企业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大力实施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水土流失、石漠化和沙石采掘场综合治理、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等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加大了交通干线绿化力度。因此,市要把握好、利用好生态文明市建设这个总抓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努力优化生态环境,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全面构建生态社会,并以此去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去规划发展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整合生产要素、增强发展潜力;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政治文明、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真正把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社会和谐的强市名城。

相关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总结范文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XX年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基层调研报告

第15篇: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一、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注重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追求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关系协同进化,以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环视今日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学发展之路,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而后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他说道,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说明我国对生态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重视。

1、龙泉驿区整体概况

龙泉驿区是四川省成都市所辖的九区之一,位于成都中心城区东部偏南、龙泉山脉中段,是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城市向东发展主体区域、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所在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974毫米,年均气温15.9℃。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西江河、黄水河、芦溪河、陡沟河流经区境。有天然气、煤、铜、磷、石膏等矿产资源。素有“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之美誉,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区)之一。2011年,龙泉驿区龙泉街道、大面街道、柏合镇、山泉镇、茶店镇被规划为成都天府新区的范围,其发展定位为成都国际汽车城。龙泉驿区因扼蓉城咽喉,居川渝要冲,自古有“巴蜀门户”之称,亦有东出锦城“川东首驿”之谓,是成都至川东南、重庆的必由之路,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境内已拥有沪蓉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厦蓉高速公路(成渝高速)两条出海大通道和穿境而过的成渝铁路、成昆铁路,正加紧建设的从市中心向东通向龙泉驿区的地铁2号线(及东延伸线)和已经规划完毕的地铁4号线东延伸线,在区内形成了海陆空四通八达快捷方便的交通网络体系。龙泉驿区下辖龙泉街道、大面街道、十陵街道、同安街道、柏合镇、西河镇、洛带镇、黄土镇、洪安镇、茶店镇、山泉镇和万兴乡等12个街镇乡,总面积556.9802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人(2008年),主要方言有西南官话和湖广客家话。

2、洛带古镇为例

2.1、二期整治工程

2007年8月,龙泉驿区旅游局宣布,近期相关部门将再投入1亿元,启动洛带古镇二期整治工程,给洛带注入文化。其工程包括 对八角井街、黄家河片区的综合改造;对古镇核心区特色院落打造、“财神大道、三百神梯”等旅游景点及附属设施建设、南干道延伸段进行建设。此外还将对以古 镇基督教堂为核心的广场片区进行改造,该教堂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乡村教堂。

目前二期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已通过相关部门的评审,施工设计也已基本完成。古镇的一期工程主要是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二期工程则将对古镇注入更多的文化色彩。现已推出女子街,女孩们可以在商店里选自己喜欢的服装,在一处景点拍照留恋。

洛带相关部门正加紧落实成都私家收藏博物馆集群项目,以及国际浓 园公共艺术村项目、福建会馆、湖南会馆和客家乡村会馆、醋博物馆等项目落地情况,进一步做好协调服务,解决征地拆迁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启动。

洛带镇加快推动古镇至金龙湖景区道路、水杉路、南干道西段启动前各项工作,以此改善旅游景区环境,推动产业发展。

2.2、客家民居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引进就业岗位多的项目。全力启动客家民居建设,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龙泉驿区将结合洛带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客家民居点位确 定在成洛大道以北(柏杨村

七、八组),总计划用地面积412.8亩,可吸纳约3000户,10000余人。

设计方案于2009年3月通过了龙泉驿区规委会的审查,一期占地面积100亩,净地68.2亩,建筑面积6680余平方米,已完成拆迁、勘测、三通一平和打围工作,2007年5月破土动工,预计 2008年2月主体封顶,6月全面完工。建成后可让已征地“过渡期”农民全部住新房,新征地农民“即拆即住新房”。

3、调查建议(新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实现途径)

3.1、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

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基于对工业文明的反思,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要求实现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的转型。在我国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状态下,我们只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的工业化发展生态产业。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将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经济、社会和环境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2、动员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建设生态文明

加大媒体等传播载体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连同“生态文明”的“四个文明”一起抓的新观念是我党对建设现代化国家认识的新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是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性的新举措。我们应提倡政府和群众两头抓、两手都要硬,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一个成员身上,落实到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

3.3、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要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实现这一设想的关键在于我们党和政府的各级党政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导向,建立健全干部绩效考核体系。

二、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十八大报告不仅在第

一、第

二、第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重要地位、重要目标,而且在第八部分用整整一部分的宏大篇幅,全面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从而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一、现状及案例分析

安庆石化坐落在安徽省安庆市西北郊,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占地面积7平方公里。依托航空、长江黄金水道、京九铁路干线和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为安庆石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安庆石化始建于1974年7月,前身为安徽炼油厂,1983年7月1日划归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改称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安庆石油化工总厂,后更名为中国石化安庆石油化工总厂,1998年11月更名为中国石化集团安庆石油化工总厂。2000年2月28日,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下,原安庆石化总厂正式重组为中国石化集团安庆石油化工总厂(存续部分)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上市部分),并从2000年4月1日起正式分立运行。

目前,安庆石化炼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50万吨/年,综合配套能力为500万吨/年;拥有日处理煤2000吨的壳牌粉煤气化、年产33万吨合成氨、58万吨尿素,年产8万吨丙烯腈、7万吨腈纶等生产装置38套;同时拥有吞吐能力50万吨/年的化肥装船码头,20万吨/年的液态烃码头,全长13公里的厂内铁路专用线和一个工业编组站。安庆资产分公司(存续)主要从事为主业服务的公用工程、油品输转、电仪维护、工程管理、后勤服务等业务。主要生产能力为:1台220吨/小时、2台410吨/小时、1台630吨/小时燃煤锅炉,4台5万千瓦发电机组;以及吞吐能力760万吨/年的油品码头、80万吨/年的卸煤码头和日产24万吨的供水系统。

主要产品有以“双环”牌为主的油品、化肥系列,以“黄山”牌为主的化纤系列和以“双铃”牌为主的化工系列等各类优质产品40余种,其中“双环”牌汽油等15种产品获省优、部优称号,“双环”牌尿素、车用汽油、0号轻柴油、液化石油气,黄山牌腈纶短纤维、腈纶毛条、工业用丙烯腈,双铃牌聚丙烯树脂、工业硫磺等9种产品获得安徽名牌产品称号。企业先后荣获了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信息与统计先进单位、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两化融合优秀实践奖,全国安康杯先进单位、全国职业卫生示范企业、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单位、改革开放30年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单位、中国企业最佳形象AAA级等荣誉称号。

2010年1月18日,作为国家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重点工程,国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得批复后的第一个重大项目,安庆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拉开了安庆石化第三次创业序幕。

二、发展循环经济 助推生态安庆

以追求企业有效发展为目标,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安庆石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着力点。该公司作为中央驻皖的最大化工企业,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着力打造和谐的生态文明,为安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安庆石化始终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一件头等大事来抓,对于像安庆石化这样特大型化工企业来说,环保工作是重中之重,这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寄托着安庆市人民的重托。面对环保的历史欠账,安庆石化总经理余夕志表示,在“十一五”期间,安庆石化将以一批新建重点项目建设为龙头,坚持“以新带老”、“增产不增污”的原则,采用清洁生产新工艺、新技术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逐步解决环保欠账。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460亿吨经深度处理后可利用的污水被排放,石化全行业年排放工业废水30多亿吨。石化污水和其他工业污水相比排放量大、杂质多、危害大,是最难降解的,所以节水减排已经成为石化企业节能工作的重中之重。为避免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威胁到当地群众的健康安全,从2006年开始,该公司先后投资1.48亿元,用于包括污水深度处理、炼油初级污水处理厂恶臭治理等环保项目在内的“三废治理”,建立了水体环境风险控制系统。与此同时,安庆石化充分利用新建项目的契机,“以新带老”逐步解决污水处理场恶臭等环保问题。2007年,在集团公司的支持下,投资1470万元用于丙烯腈装置、原油罐区等8个水体污染防范设施的建设,主要是事故排水的储存、收集,使事故排水控制在围堰、装置范围内,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确保不让一滴事故污水流入长江。全部工程已于2008年11月完工。腈纶废水的治理是困扰国内外业界的一大难题,生产过程中的细微波动都会给处理工作带来困难,经过多方论证,该公司投资900万元引进了先进的涡凹气浮处理工艺,大大降低了污水的COD总量。

截至目前,该公司在废水治理上已经完成的工程主要包括:

一是投资990万元对水质净化厂腈纶污水系统进行技术改造,降低出水COD含量;二是热电部新建干灰回收装置,实现了灰水零排放;三是投资1470万元,完善了水体污染防控系统,增加了事故状态下物料和污染的消防水的收集、贮存、输转能力,保证事故状态下长江水体不受污染。与此同时,为加快“多还旧账,不欠新账”的步伐,该公司积极推进废水治理的在建工程,他们正投资400万对炼油初级污水处理场一级浮选进行技术改造,以进一步提高炼油初级污水处理场的处理效果。

新世纪以来,该公司在“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着力打造和谐的生态文明”新的环保理念的引导下,紧紧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正在规划实行新一轮废水治理工程,其中包括对炼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深度技术改造,实现部分污水回用;对全厂下水管网系统进行改造,严格实行“清污分流,污污分治”;加强环境监测力量建设和应急监测仪器配备,通过在线仪器实现对污水排放的严格监控,真正的为生态安庆的建设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三:结论

企业要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责任,争取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努力引进先进科技,加强环保观念,把环境保护当做政治任务来抓,从而造福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造福美丽中国建设,造福子孙万代。

第16篇: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调研报告

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调研报告

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调研报告

为促进**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推动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近期,**保护区组织人员对**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先后分别到**乡的**村**屯、**河,**村,**村;**镇库区上游**河沿线的平腊村纳新等屯;**乡**村的**、**;**乡的**屯以及大山林场、**大峡谷野生珍稀植物园等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查了解,走访群众代表,村组干部,听取意见和建议,调研结果如下:

一、**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一)保护区范围及对象

**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主体的原生性天然林及其生态系统;以南方红豆杉、黑颈长尾雉等为主体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和**重要的水源涵养林。总面积42848.4公顷,其中核心区14720.8公顷,缓冲区11101.3公顷,实验区17026.3公顷。

(二)保护区的生态效益和作用

**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独特、森林生态系统原生性好、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保护区的建设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对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水电站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生态保障作用,其保护价值非常重要。据统计有维管束植物2819种,大型真菌185种,陆生脊椎动物382种,昆虫105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0种,植物27种。保护区有88种野生兰科植物且物种个体数量较多,是**野生兰科植物属种最多、系统发育最完善的自然保护区。

(三)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初见成效

近几年来,保护区致力于有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及水资源涵养能力,妥善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境,不断加大科研力度,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逐步使保护区向设施基本完善、管理科学先进、环境优美良好方向迈进;保护区对淹没区内红水河流域珍稀野生植物及古树实施迁地保护,建立了**珍稀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示范基地—**大峡谷野生珍稀植物园、兰花园,园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0种4000多株,兰花75种2万多株(丛)。有效地保护了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

二、**自然保护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为破坏严重。**自然保护区涉及109个自然屯,3438户,15583人。但由于移民搬迁及经济利益的驱动,天然水源林大幅度减少,如**河沿线集体林地由于生态公益林补偿低,有的群众毁林开荒种植农作物和经济林,乱砍、滥伐、毁林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特别是**景区**河右岸,群众搭棚,毁林开荒约200亩,森林植被被破坏严重,还存在蔓延的趋势。如不尽快处理,加强保护,后果不堪设想,对打造生态旅游景区景点影响很大。

(二)保护和利用矛盾突出。群众生产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一是保护区范围面积的划分与当地群众的生产用地实际不够合理,据群众反映,保护区划界时,把不应划入保护区内的农民集体土地划入保护区,造成群众生产生活用地困难;二是自然保护区内有相当多集体林地,属于集体所有土地32544.71公顷,占76%,且辖区内移民较多,移民生产开发用地紧张,河流的两旁大部分的天然林、水源林几乎被砍伐殆尽,据了解被毁面积约3万多亩,种植农作物和人工经济林,杉木、马尾松、速生桉等用材树种,涵养水源差,生态效益低下。加上近年来杉木价值增涨等因素,使得森林资源保护与群众的生产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三)破坏森林行为案件查处力度不够。原保护区派出所已划归到县森林公安,对破坏辖区森林资源行为案件的查处,保护区主要是向森林公安报告案件线索,存在沟通难、查处不及时等问题。以至一些案件查处不及时,甚至久拖不断,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河的毁林行为案件,多年来都有发生,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和打击,造成当地群众有恃无恐,纷纷效仿,现**村部分群众已开路进至保护区**河山顶,欲继续开路到**河上游毁林开荒抢占林地。

(四)保护区与周边村屯的界限不够明确。由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政府虽然已与周边村屯群众确定界限,但未埋定界碑,因此群众对辖区界限不是很清楚。同时因部分群众生产生活在保护区内,为了自身利益,也还存在对保护区界线不认可、不了解等情况,给保护区的管理工作难度大。

三、对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严厉打击破坏保护区森林资源的行为。政府要做好统筹协调,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主动研究解决保护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效推动保护区的各项工作。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坚决打击保护区内捕猎野生动物、破坏森林的违法行为,特别是**景区**河右岸毁林案件,久拖不决,政府应予高度重视,组织相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防止慢延。同时,大力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和方式,把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科普知识等,不断向社会、保护区周边群众作广泛深入的宣传,形成保护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氛围并成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加大资金投入,抓好管理。政府要加大对保护区的资金投入,抓好配套设施建设,在原已划定界线的范围内,根据有利于保护区的管理和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按照峨政发(1990)20号天峨县人民政府《关于调整确认**河、穿洞河自然保护区管理面积的通知》的规定,完善自然保护区内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林权证书发放到位,以利于保护区界线的进一步明确,并在醒目的地方立好界碑和宣传牌,明确责任,签订共管协议和协调管理。

(三)因地制宜,调整林种结构,改善保护区生态环境。

首先是对保护区范围内的荒山和残次林进行封山育林,使森林植被逐步恢复。第二是对保护区水库周边的耕地要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以改善水资源涵养能力和水质。第三是在保护区内禁牧、禁伐,让森林植被得到休养生息,使保护区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第四是林业部门要加强林木采伐源头管理,严格控制采伐天然林种植食用菌,确保保护生态环境取得实效。第四是积极做好特色中草药在自然保护区辖区内培育、繁育和试点种植等工作。保护区主动适应新常态要求,发挥自身优势,组织技术人员对保护区辖区内的原生中草药品种、环境进行调查,并与区内中医药材科研单位的专家联系,在科研专家指导下对一些具有特色又有市场前景的品种进行培育、繁育和推广研究,目前已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生态补偿基金,除增加财政拨款外,要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以及**电站的支持。利用森林资源优势,抓好生态旅游产业开发,打造生态旅游品牌。根据“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建议征收生态效益补偿费,建立生态补偿基金,用于提高库区上游保护区等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

(五)加强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标本兼治。要重点支持保护区内的新农村建设,从项目、资金、技术和对口支援上优先安排,将移民安置、林业生态等工程建设与生态文明村建设相结合、与村庄的绿化、美化、净化环境相结合,与农家生态旅游等增收项目相结合,搞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畜分离,建设化粪池,发展沼气池,优化生活生态环境,从而达到标本兼治。

(六)多方协调,调整自然保护区范围。一是2014年上半年保护区开展的辖区内人工林调查结果:**河片区目前天然林呈零星散状不连片分布,自然林面积总数不足10万亩,从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角度出发,**河片区目前已失去了保护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保护区**河片辖区内生活着7000多居民,大部分属于移民后靠安置,农民群众对土地的利用需求很大;按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林木砍伐之规定,位于保护区内的所有人工林,林业行政管理部门都不予许可办理采伐证。为此,建议对**自然保护区范围进行必要调整,将保护区**河片区30多万亩林地调整为居民生产生活用地,不再作为自然保护区辖区范围。

二是天峨县有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优势,森林覆盖率达84.05%,生态公益林面积逐渐扩大,就保护区内生态公益林面积从2008年的254049.6亩增加到2013年的278910.6亩,很多石山弄场区域的天然林得到了很好的保护,野生物种种群种类不断增加,保护价值不断提高。经我处技术人员实地和采用科技方法监测调查,发现该区域范围内生长着国家i级保护植物红豆杉、掌叶木等和栖息着黑叶猴、黑颈长尾雉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及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同时,尚有许多的兰科植物和珍稀中草药材等名贵植物有待进一步保护与挖掘。为此,建议将**镇、**乡、**乡的部分村屯,即**镇塘英社区韦家洞、**乡大槽、公昌、甲岩、龙塔和**乡龙峨、甘洞等连片30多万亩大石山弄场地区规划为自然保护区,并入**自然保护区辖区内,使**自然保护区形成穿洞河片区、大山森林片区、大石山弄场片区格局。

第17篇:生态市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市建设思考

本文所述生态市指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三方面。自然生态包括城市绿化、环境质量、环境治理等;经济生态包括经济水平、经济效益、经济结构等;社会生态包括人口密度、人口素质、资源配置、社会保障、信息化水平等等。

在世界发展竞争日趋剧烈的今天,掠夺性生产也日益严重。为追求发展速度,人们无度开发,致使生态失衡。在生态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制约,于是人们呼唤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是一种人与自然和协相处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的经济;它具有安全无公害,节能低耗,高经济效益的特点。生态经济的实质是可持续发展经济。

今春,我省提出“建设生态省”的发展战略。这实际上是生态经济发展战略。

一、生态市建设势在必行

1、生态现状堪忧

我们生态现状如何?到底离生态市还有多远?广州市定了一个量化标准。现与蕉城区(2000年)相关数字,进行对照(前为蕉城区数字):

人均公共绿地5.5平方,广州市标准为16平方;

城市污水处理率0.38%,广州市标准为100%;

噪声达标区34.3%,广州市标准为100%;

环保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GDp)0.56%,广州市标准为>3%;

人口密度267人/平方公里,广州市标准为3500人;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9247元,广州市标准为22万元;

第三产业比重为48%,广州市标准为60%;

城市人均住房10.46平方,广州市标准为22平方;

——仅上面几组数字就足以说明我们生态现状中存在的差距。不仅如此,掠夺生产普遍存在,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森林过度砍伐,植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城镇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全都没有处理,垃圾四处堆放;空气污染、农药污染相当严重。更严重的是生态意识淡薄。没有多少人了解生态的真正涵义,以及生态建设的深远意义。生态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广大农村几乎没有生态建设规划。

其实,生态市建设我们具有许多有利因素:

一是充裕的天然资源。土地资源充足,旅游资源丰富,

二是便捷的交通。路网建设令人瞩目,港口码头星罗棋布,铁路、机场建设即将动工。

三是环境治理,逐步深入。新绿亮洁工程全面展开,污水治理有新突破。宁德污水处理厂成立,从根本上解决了蕉城的污水污染问题,也给闽东树立一个典范。安全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正逐步形成。

四是防洪抗灾工程连年兴建,保证人民与生产的安全。

五是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环境正逐步形成。首先是廉洁高效结构优化的行政区政府雏形基本搭成;其次是新区文化、企业文化正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六是改革开放正逐步深化,经济发展较为稳定。

这些都为生态市建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生态市建设势在必行,但也确实可行。

二、生态市建设思路

宁德市是一个新兴城市,新兴城可以画出最新的图画。生态市建设的总目标是:建立一个环境无污染,低能耗(能源高利用率),经济稳定发展、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城市。

生态市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是构建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主要指发展生态型产业。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以及绿色消费等。

二是构建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体系。(1)城镇要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2)农村实行环境综合治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推广清洁能源。

三是构建有力的社会安全保障体系。(1)食品安全方面,建立绿色食品检测系统。(2)生产安全方面,建立防灾减灾体系。(3)资源保障方面,建立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处理好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资源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4)社会保障方面,社会保险率达100%。

四是构建高效的科学决策、科技支持体系。(1)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2)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系统。

如何建设生态市,笔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创建生态中心城

生态中心城即生态示范城,东侨新区就是新城雏形,已经有很好的规划。建设生态中心城具有特殊意义。它不仅为发展生态经济奠定基础并树立典范;也为推进闽东中心城建设,成为生态市建设的龙头独树一帜;更为经营城市,与国际城市发展接轨,发展城市经济建立了楷模。

(1)生态市中心城未来设想。旧城--生态城--生态海城,三位一体便是中心城发展的未来。在起初的设想中,生态城以二十年以上时间建成,临海生态城以五十年以上的时间建成;如今人们嫌这速度太慢,要在二十年内建成五十万人口的都市。生态中心城建设的主要内容,建立五个生态系统:生态人居系统,市政生态系统,工业生态系统,旅游生态系统,政治文化生态系统。

&nbs

第18篇:天津生态城调研报告

山东省环科院底泥工作小组

关于中新天津生态城环保有限公司调查报告

为落实省政府第129次常务会议上关于开展底泥重金属处理处置示范工程的会议精神指示,做好底泥重金属处理处置示范工程工作,底泥技术攻关小组于8月7日-8日,前往中新天津生态城进行技术调研。现根据调研情况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了解中新天津生态城污水库底泥重金属处理处置技术,学习该工程案例的项目决策、施工组织、竣工验收经验,为本示范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指导。

二、调研流程

(一)与中新天津生态城污水库治理的项目负责人进行技术探讨与经验交流,学习含重金属底泥的处理处置的项目立项与技术路线;

(二)参观考察中新天津生态城实验室建设,了解其科技水平与实验能力;

(三)实地考察污水库治理现场,深入了解工程实施。

三、调研结果

(一)天津生态城环保有限公司概况

天津生态城环保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由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新加坡)吉宝组合工程有限公司在中国共同出资建立的中外合资企业,业务函盖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固废综合处理、污水处理、危险废气处理、环保技术设备开发等领域。该公司拥有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有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程中心与绿色环卫技术开发基地,具有建设部环保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室内空气环境净化治理专项资质以及实验室计量认证CMA资质。

(二)污水库治理背景

污水库位于中新天津生态城核心区域,西临营城污水处理厂,东、南、北向受蓟运故道环绕,占地约256万平方米。污水库长期接纳汉沽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学工业区工业废水,年排入量约为2.5千万吨,污染因子以重金属、难降解及耗氧性有机污染物为主,主要污染有汞、砷、铜、镉、六六六及滴滴涕。由于污染物的常年累积,使得底泥污染深度达1m左右,严重影响底栖生物和水生生物生存,水体自净能力基本丧失。

(三)天津生态城污水库治理任务及目标

天津生态城污水库的治理任务分为底泥治理和污水处理两方面。污染底泥经治理后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标准,满足沉积物质量标准;废水及沥出液经预处理送入营城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化处理,最终达天津生态城一级A出水要求。

(四)项目报建流程

项目报建流程分为项目决策和施工准备两个阶段,具体内容和流程如图

1、图2所示。

图1 项目决策流程图图2 施工准备流程图

招标内容包括监理单位招标、施工单位招标、甲供材料(稳定剂和絮凝剂)招标、重污染底泥处置接收单位考察比选、现场实验室检测仪器招标比选等内容。

(五)天津生态城污水库治理方案

污水库治理采用环保疏浚、药剂投加、土工管袋脱水、尾水配药回用的核心技术路线,具体方案如图3所示。

图3 污水库整体治理方案

(1)底泥风险评估

根据底泥的最终处置用途对底泥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底泥相平衡法和内梅罗指数法确定底泥中重金属限值。

(2)环保疏浚

环保疏浚前需对底泥泥质进行检测分析,取样密度为50m×50m,根据样品的检测检测结果对底泥进行平面区域划分和纵向划分,将清淤厚度分为表层、中层、下层,疏浚时需要控制疏浚船挖掘深度。

(3)药剂投加

该工程采用自动加药系统,对疏浚后的底泥投加稳定剂和混凝剂作为脱水前预处理。

(4)脱水及底泥处置

天津生态城采用土工管袋法对底泥进行脱水,主防渗结构为GCL、2.0HDPE膜、土工布,主渗沥液导流层为粒径300-800mm的卵石,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为60%-70%

,轻度

污染底泥通过就地填埋的方式用于现场人工岛建设,重度污染底泥运于区外进行烧陶粒处置。

(六)天津生态城污水库治理成果及经验

工程历时3年,完成净湖山、五指岛等1.5平方公里土地的治理改造,提升了生态城整体区域环境水平,并且大大改善投资环境,土地价值达50亿元。通过对该工程的调研分析,得出以下四方面经验总结:

(1)污水库整治项目决策及工程施工准备条理清晰,内容明确,便于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

(2)污水库治理项目环境本底调查全面,采用美国环保署风险评价软件模拟污染区域,确定疏浚船挖掘深度,并对挖掘后的底泥进行粒径筛分,降低污泥处理量;

(3)污泥脱水主要依靠自身重力,不消耗动力,节约能源,脱水后的污泥就地填埋造岛,节省外运费用;

(4)天津生态城环保有限公司提出了针对于天津生态城的污水库修复限值。

第19篇:休闲生态观光农业调研报告

发展休闲生态观光农业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对吃穿以外的追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更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于是,回归田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相对匮乏,这就为休闲生态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鹤浚大道的改建升级,钜桥镇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市场优势更加显著,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休闲生态观光农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钜桥镇休闲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钜桥镇以科技为依托,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初步形成了刘寨万亩粮食高产示范方;生态高效农业;观赏苗木花卉基地等优势产业。芦笋、礼品西瓜等独具特色,催生了“益乾园苗木花卉有限公司”、“富贵养鸡合作社”、“喜洋洋合作社”、“饮马泉薯业合作社”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公司+ 基地+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目前的主要做法及思考:

1.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明确发展方向

结合钜桥实际,我们聘请了河南农大设计院,高标准规划了涉及21个行政村,面积3.5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示范区划分为珍稀植物园、设施农业园、娱乐餐饮区、观光采摘园、花卉种苗生产园、园林苗木园共六个产业功能区。计划建成集生产、科研、示范、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具备成果展示、科技孵化、辐射带动等功能的现代高产高效农业示范区。努力把钜桥打造成为名、优、特、稀农产品集聚地、鹤壁都市花园、河南省乃至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2.立足实际、提升品位,拓宽发展空间

一是以中国(鹤壁)农业硅谷产业园为龙头,大力推广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目前,该项目已落户市职教园区内,预计总投资8亿元,预计项目建成后可形成超过30亿元的产业规模,安排高端就业人员5000人,社会效益超过200亿元,能够为我市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支撑。

二是在刘寨一带,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打造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土地流转,组建专业农机合作社,实现机械化全覆盖,搞好小麦、玉米等基本农作物的生产供应,继续保持粮食单产全国领先地位。目前已组建三个农机合作社,拥有大型农机具52台套,流转土地1.1万亩,2013年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区小麦平均亩产697.61公斤,玉米平均亩产873.4公斤。

三是以喜洋洋生态农业园为中心,发展建设设施农业。建设蔬菜物流园、观光植物园和生态餐厅,发展以温室大棚蔬菜为主、兼顾休闲观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休闲生态观光农业园区。截至目前,一期流转土地640亩,投资3000万元建成高标准温室大棚33栋,果蔬拱棚4栋,日产蔬菜5吨,吸纳就业人数70人。二期计划流转土地1400亩,投资

1.2亿元,建设标准大棚60栋,蔬菜瓜果大棚30座,工厂化育苗室20栋,建设蔬菜物流园、观光植物园和生态餐厅各1个,建成后将解决1600人的就业问题。

四是依托岗坡饮马泉绿色生态园,发展精品农业,建设小杂粮生态基地,重点发展彩色脱毒红薯、芡粉、小米、绿豆等绿色有机小杂粮产品。打造特色农家乐体验区,力争创出品牌。目前拥有固定职工60人,种植面积430亩,固定资产320万元。

五是依托连洼绿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在沿岗连洼、枣林一带种植薄皮核桃、优质葡萄、柿树等优质水果,发展优质林果示范区、采摘基地。让游客在休闲观光的过程中体验收获的快乐。目前农民入股8家,发展社员120余户,流转土地526亩,合作社建设已初具规模。

3.招商引资、重点突破,发展农业产业项目

占地1800亩,投资17亿元人民币的鹤岛香轩园生态农业项目准备建设。内容有占地1000亩的农业生态观光中心、占地200亩的儿童天地中心、占地100亩的青少年拓展教育中心、占地50亩的文化健身中心、占地300亩,含1000张床位的养老康复中心和占地150亩的接待中心。建成具备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有机农业绿色园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三、存在问题:

钜桥镇休闲生态观光农业还是起步初期,能为都市居民提供优良农副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高集约化、多功能的都市型农业还不多,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

题,主要有:

一是发展休闲生态观光农业投入大、见效慢,钜桥镇设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比较落后,形式单一,仅限与反季节大棚为主要生产方式,缺乏科技含量,生态绿色特征不明显,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手段不完善,与科技含量高、高产出、工厂化生产、抗灾能力强等要求还有一些差距。

二是休闲观光农业虽然属农业范畴,但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品味和文化内涵,才能吸引游客。钜桥镇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保护还不够,导致一些水资源的污染以及浪费,人文景观被破坏。

三是精品农业缺乏经营意识。大部分农产品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通过高科技手段打造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精品,生产方式简单,产业链短,同时商品产出后,缺乏相关认证,没有包装,主要以散装的方式进行销售,这样就无法进入各大超市,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措施建议: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提高设施农业标准,使我镇农业设施在模式上,档次上,标准上有进一步提高。要根据市场要求,不断加大设施农业内部调整力度,合理安排品种布局,积极发展瓜果、菜类等品种,适应城市需求,转变生产方式,提高标准化水平,是设施农业向工厂化迈进。

二是注意对当地文化的整合和风土人情的梳理,加强农业与本地文化相结合,突出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因此,必须充分挖掘具有吸引力的乡村自然景观、深厚的民俗文化,加强乡村自然资源和原始人文景观的保护,提高其文化品味。同时,要注重项目的策划和创意,不断提高观光休闲农

业项目的知名度,不断挖掘和激发游客的消费潜力和兴趣,提升企业效益。

三是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生态农业意义和重要性,提高广大干部群的认知水平,激发发展生态经济理念和热情,

四是打造农业生产企业文化,提升产品品牌。要用大开发大开放的思维大胆引进资金人才和技术,对旧有的农业进行改造,实现生产加工次销售一体化,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对农业生产、经营、消费各环节进行质量监督,打造农业产品质量安全文化。努力把钜桥镇农业打造成为我市生态休闲观光的“都市后花园”。

第20篇:乡村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一、xx乡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和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环境治理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为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xx乡整体面貌,对xx乡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有争对性的提出合理的建议,为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二、xx乡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xx乡建制于1984年,全乡总面积73.3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1564户6631人,距离寻乌县城50公里,广东兴宁市区62公里,是江西省南下广东发达地区的主要通道出口。

(一)xx乡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

xx乡农业是以种植业、果业为主导,茶叶和油茶种植为特色。其中油茶种植面积有25500多亩,平均年产油茶24.5万斤,年产值1000万元;茶叶种植面积有1800多亩,年产值达630万元。xx乡矿产和水资源丰富。地下蕴藏着高含量的铀矿、稀土、水晶矿;境内还建有斗晏、大田、铁尺水、龙潭等8个水电站,装机容量计3.95万KW,被水电专家称之为“小水电之乡”。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xx乡生态环境令人担忧。目前xx乡农业种植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在土壤中大量残留,造成土壤物理性质恶化,肥力下降,土壤板结,肥效降低,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地膜的广泛推广及大量应用,虽提高了产量,可由于废弃的地膜不易分解,造成农田污染,影响农业持续发展。稀土的非法开采造成饮用水水质严重下降,对生活垃圾随意排放到河流,影响了沿河居民的生活用水;畜禽养殖污染,使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制约了xx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xx乡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种植不合理的现状,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上游污染物下泄等主客观制约因素的存在,使得xx乡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二)xx乡造成严峻生态环境形势的原因分析

1.环保意识淡薄,宣传程度不够。对农村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总体还不够强,许多群众往往会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而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

2.政府环保力量薄弱。一是xx乡没有专门的环保队伍和防保员。乡干部学历参差不齐,专业五花八门,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二是乡干部人员常变。人员变动过快,使环保工作在质量和效率上大打折扣。

3.农民生产、生活习惯落后。长期以来,xx乡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群众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例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垃圾随处扔等等。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在农民身上根深蒂固,制造污染的主体十分庞大,难以根治。

4.环保方面配套设施不足。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使得落后的基础设施与日益加大的污染负荷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导致了环境污染的加剧。

三、xx乡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按照“建设环境优美的新xx”的要求,在全乡大力倡导环境保护意识,构建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1.加大环保知识及法律、法规宣传。乡政府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大环境宣传的力度。把保护环境灌输到每个村民头脑中,不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让农民明白什么是环保,为什么要环保,怎样才能环保。通过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促进他们树立起农产品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从而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2.落实环保乡村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村委会,固定村级环保员,确保人员流动带来的不便。加强乡镇环保培训,完善体制,健全责任追究制。要加强对乡、村领导干部的环保培训,打破部门行业的条块分割,协调各相关部门,依法界定执法职责,将行政执法权力与执法责任有机结合,科学设定执法岗位,明确执法程序。

3.倡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加强农业知识培训,制订农药、化肥等的科学使用计划,禁止使用高毒性、高残留的农药,鼓励使用和推广配方施肥、生物杀虫灭害等技术,同时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推广农村环境保洁,实行农村生活垃圾袋装,确保道路、水塘、河道清洁,转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

4.完善环保配套设施。应该制定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引导,防控结合,发展生态农业。加大环保政策扶持,逐步向生态环境保护如xx环保重点工程、农业污染防治等方面倾斜。要以“建设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为抓手,以“农业生产清洁化、村庄建设生态化”为原则,全面推进xx生态建设。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资源,有效控制农业污染,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环境。建设和完善垃圾填埋场等基础设施,广泛开展xx生态文化建设,着力提高xx环境质量,构建生态优美、和谐稳定的新xx。

《生态发展调研报告范文.doc》
生态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