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汇报

2020-04-05 来源:工作汇报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首先必须全面从严治党。

●用纪律管住大多数,才叫全面从严治党。

●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严肃纪律就是治本。只要把纪律管到位、严到份,就能够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病树”必将减少。

●党的各部门和各级党委都要自觉承担起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发现违纪苗头要马上去管,触犯了纪律就要及时处理,像啄木鸟那样,发现虫子,就及时啄出来,保证树木的健康,否则就是失责。

●把纪律和规矩挺到前沿是“三转”的深化。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与任务之五

以啄木鸟精神严格执纪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5-03-29 22:0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首先必须全面从严治党。能否按照“四个全面”的要求做好纪律检查工作,取决于纪检干部对总体形势的驾驭和对工作任务的把握。要转变思想观念、跟上中央要求,找准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定位,以啄木鸟精神,严明党的纪律。

用纪律管住大多数,才叫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团结统一靠什么来保证?靠共同的理想信念、严密的组织体制,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我们党有8700万党员,纪律是要针对大多数的,还是只管少数人?毫无疑问,纪律就要管全部,否则从严治党就不可能做到“全面”。如果多数党员都“脱管”,只有严重违纪违法领导干部受到惩处,其结果必然是组织涣散、纪律松弛。长此以往,党员干部可能心存侥幸,对纪律浑然不觉,根本不把纪律当回事,视纪律如无物。“纪”在“法”前。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决定了,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的前面,让纪律和规矩成为不可触碰的底线。否则,依法治国、依规治党就无从谈起。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严肃纪律就是治本。只要把纪律管到位、严到份,就能够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病树”必将减少。要把纪律立起来,让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党纪这条红线,自觉做到敬畏纪律、遵守纪律。

“全面”就是管党治党要全方位、全覆盖。从严治党,每一名党员、每一个党组织都在其中、不能例外。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都要冲着纪律去,使党员受到纪律的刚性约束。党的各部门和各级党委都要自觉承担起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发现违纪苗头要马上去管,触犯了纪律就要及时处理,像啄木鸟那样,发现虫子,就及时啄出来,保证树木的健康,否则就是失责。纪委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构、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必须依纪监督、从严执纪,听到反映就打个电话问问,找本人谈话核实一下,让他写个材料说明情况,都能起到提醒和监督的作用,这样才能把执行纪律抓细抓实。这不就是把纪律挺到前面、抓早抓小,不就是真正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吗?

把纪律和规矩挺到前沿是“三转”的深化。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把不该干的事交出去,把该干的事担当起来,聚焦主业,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三转”无止境,要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真正管住纪律,就是深化的方向。纪委既面对党员干部,又面对广大党员,监督执纪不能只管“极少数”,惩治几个腐败分子,必须在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上下更大功夫。要立足当前,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态度要坚决、震慑要足够,重点惩处“三类人”,让腐败分子收敛收手;还要着眼长远,加强纪律建设,实现监督执纪问责常态化,使纪律真正立起来、严起来。

广大纪检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高认识、克服惯性,推动纪律检查工作不断与时俱进,切实担负起从严治党的责任。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与任务之一

形势决定任务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5-03-01 22:00

有什么样的形势就有什么样的任务。认清形势,是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也是掌握规律、赢得胜利的条件。落实好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就必须冷静清醒、实事求是地分析判断形势,这样才能明确任务,把握正确方向。

重视分析形势,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在我们面对的内外挑战中,最根本的还是来自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就是来自党内的挑战之一。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痛恨腐败,反对腐败是党心民心所向。如果我们党不能遏制不正之风和腐败蔓延势头,任由其横行,就会丧失宝贵战略机遇期,最终将导致脱离群众、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动摇党的执政之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长期积累,解决起来也非一日之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深刻分析当前形势,系统论述了反腐败斗争的严峻性、复杂性,强调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从查处的案件和巡视发现的问题看,“四风”问题面上有所收敛,但是病根未除,禁而不绝;近年来腐败现象趋于严重化,高压之下腐败分子有所震慑,但还在窥测。腐败滋生蔓延,根本原因在于一些领导干部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一些党委主体责任缺失,管党治党不力。有的被查处的高级领导干部在忏悔中甚至说,自己基本上没有党的观念,从来没感觉到还有党的组织存在。这些问题都反映出,管党治党、重构政治生态的任务相当艰巨。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治、要害在严,必须贯穿到党的建设各个环节。

形势决定任务,也决定着工作的方针和方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现阶段的目标任务就是遏制,要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工作重点就是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三种情况同时具备的是重中之重。要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既要治标、也要治本,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五次全会工作报告开宗明义,标题就强调“依规治党”。依规治党首先要扎紧制度的笼子,深化纪检体制改革、推进制度建设。形势是严峻的,承诺是有力的。只要全党一起努力,保持坚强政治定力,把中央的要求一项项落实下去,我们就一定能从严峻复杂的形势中走出来。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与任务之二

遏制的目标决不能动摇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5-03-09 01:24

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绩有目共睹。但是,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任务尚未完成,这个目标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对此,必须冷静清醒,保持政治定力。

我们对反腐败形势的认识是在长期实践和斗争中不断深化的,遏制的目标也是逐步明确的。1993年,我们党首次提出,反腐败斗争形势是严峻的,要坚决“制止”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基于这一判断,中央决定中央纪委和监察部合署办公,中央纪委履行党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两项职能,对党中央全面负责。这是党的纪律检查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目的就是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十六大,把纪委“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写入党章。十八大后,党中央审时度势,在“依然严峻”基础上,增加了“复杂”二字,这是我们党对形势认识的深化。查办的腐败案件、信访举报的线索、巡视和审计发现的问题、严重违纪违法者的自我忏悔,都有力印证了中央对当前形势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经过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四风”面上有所收敛,但树倒根在,有人仍不把中央的禁令当回事,不知敬畏、依然故我,暗地里搞奢靡享乐,接着玩、接着乐,个别人打高尔夫成瘾。从近期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例看,违纪干部没一个是照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去做的,全当了耳旁风。作风背后反映的是纪律问题。有的党组织党内生活不严格,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放松甚至放弃对党员干部的管理,造成思想滑坡、自由散漫、不守规矩,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大打折扣。有的领导干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意识严重丧失,甚至变着法子规避组织监督。无数案例表明,领导干部往往是从违反纪律开始、进而违法。改进作风、严明纪律,依然任重道远。

与十几年前相比,腐败问题的严峻程度和复杂程度大大增加。区域性腐败和领域性腐败交织,有的地方和单位一把手连续发案,窝案、串案、区域性系统性腐败滋生蔓延;权力寻租、设租领域不断扩散,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工程项目等领域成为腐败重灾区,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行业在产业化、市场化过程中,也渐渐成为腐败多发区。用人腐败和用权腐败交织,买官卖官、跑官要官,带病提拔、带病在岗问题屡禁不绝,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严重拉票贿选;有的领导干部一家两制,国企领导亲属“靠车吃车”、“靠船吃船”,靠什么吃什么,一人当官、全家发财,一人出事、拎出一串。更为严重的是,腐败问题与政治问题相互交织,有的人既被围猎又搞围猎,官官勾结、官商勾结、利益输送;热衷于和有特殊背景的人交结,拉帮结伙、人身依附;在政治上当“两面人”,搞小圈子、耍阴谋诡计。这些问题严重恶化政治生态,反腐惩恶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严峻”有目共睹,“复杂”更是现阶段的特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只有进行时,必须踩着不变的步伐,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干下去,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与任务之三

认识决定行动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5-03-15 22:00

形势认识不清,任务就难以落实。“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就是“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具体表现。如果看不清这个形势,就认识不到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和现实紧迫性,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行动,也就不会那么自觉、坚定。

形势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认识形势要能“高得上去”、“低得下来”。“高得上去”是准确深刻领会中央精神,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低得下来”就是能紧密联系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剖析发生在身边的案例。有的领导干部在学习讨论时言辞热烈,讲“中央对形势的判断高屋建瓴、寓意深刻、坚决拥护”朗朗上口,成了套路,但一开完会就忘了联系自身实际,分析本地区、本部门情况,结果把中央要求悬在空中。党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判断,针对性和指导性很强,是从无数个案例中抽象出来的,是有的放矢的。如果不把自己摆进去,密切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就会讲别人问题成堆,说自己就拍胸脯、打保票,把别人摆进去、把自己摆出来。这是对中央精神和要求的抽象肯定、具体否定。

认识上不去,行动就跟不上。什么叫从严治党?就是眼睛里要有事,伸长耳朵、瞪大眼睛,决不能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抓党风廉政建设不是写文章,不能空论,要见诸行动。分析形势不能照抄照搬中央的提法,搞成千篇1律的“文章”;不能只谈“庸懒散”,不谈“四风”和腐败;不能只谈下面的问题,不谈自身和领导班子的问题。必须紧密结合实际,既有定性判断,又有个案剖析;既有一般性、普遍性认识,又要分析到具体的人和事,特别是要对本地区、本部门发生过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刻剖析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自身特点,对症下药。

认识决定行动,行动就要具体。“四风”泛滥、腐败蔓延,潜规则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受到严重污染,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落实到位。“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是套话,更不是念一念稿子就完事的,而是要硬碰硬地落到实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现在仍有一些领导干部认识上不去,等待观望。早跟上早主动!要切实增强忧患感、紧迫感,管党治党要管到位、严到份。今年,要在巩固深化省一级落实“两个责任”成果的基础上,把责任压到地市一级和国有企业。党委书记要做管党治党的书记,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书记。

只要各级党委旗帜鲜明,把责任扛起来,态度硬起来,纪律严起来,我们就一定能赢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这场输不起的斗争。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与任务之四

全面从严治党要把纪律挺在前面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5-03-22 22:00

“四个全面”是我们党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全面从严治党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从严治党就要把党的纪律挺在前面,让纪律立起来、严起来,保证党在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特色、最本质特征。我们党始终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只有把我们党建设好,才能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治国理政、兴党兴国的新高度,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意志品质顽强、领导坚强有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始终贯穿着从严治党、严明纪律的要求,他所列举的“七个有之”、“五个比如”等等,都是从当前现象和案例中抽象和总结出来的。如果我们8700万党员的党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怎么能够带领13亿人民应对复杂局面的挑战、实现奋斗目标?

管党治党靠什么?靠依规治党、严明纪律。纪律就是管党治党的尺子。纪委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必须回归本职、回归“原教旨”,把纪律挺在前面,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现在存在一种倾向,纪委只重视查办大案要案,只要领导干部不违法,违反纪律就是“小节”,就没人管、不追究,忽视日常监督执纪。这既是错把法律当作了尺子,也是错误的政绩观,放松了对党员的要求,损害了党纪的严肃性,造成我们的干部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无数案例表明,领导干部“破法”者,无不从“破纪”始。纪委就要用纪律衡量党员干部行为,守住纪律这条底线,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发现苗头就及时提醒、触犯纪律就及时处理,绝不能养痈遗患、放任自流。

纪委不是党内的公检法,纪检工作也不是抓小偷,我们的职责是依“纪”进行监督执纪问责。现在,有的领导干部根本不把违纪当回事,也不知纪律为何物。纪委不能不知不觉退到法律的底线上,比如把有的干部档案造假当成是“小错误”,认识不到这就是欺瞒组织;买官卖官也不仅是行贿受贿,这首先是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行为;被组织调查后不主动说明情况,反而转匿赃款赃物、订立攻守同盟的,就是对抗组织调查。纪委就是要用党章党规党纪去对照违纪干部的行为,突出执纪特点,把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作为重点,维护纪律的严肃性,体现纪律审查的政治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员干部敬畏纪律、遵守纪律。也只有这样才叫名正言顺。

纪检干部要转变观念、把握大局。我们要把握党风廉政建设的“树木和森林”,就要用从严治党的尺子来衡量“森林”,不能满脑子都是线索和案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中央纪委把案件室改称纪检监察室,案件线索规范称为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线索,都不只是名称的改变,而是职能定位的深化,有实实在在的内涵。纪律审查也要服务于目标任务,创新方式方法,按照不同的违纪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置方式,不能把全面从严治党混同于处理少数有严重问题的干部。发现违纪就要及时处理,该处分的予以处分,该降级的予以降级,这应成为纪律检查工作的重头,而立案审查、移交司法则应是少数。红红脸、出出汗,扯扯袖子、咬咬耳朵,警示谈话、纪律诫勉,都要成为我们的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抓早抓小,跟上中央的要求和工作部署。

纪律检查工作就是政治。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从严治党的论述,认清形势、深化认识、创新方法,把全面从严治党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责任担起来。

推荐第2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李锦龙

小康生活,是中国老百姓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而小康社会,则是中国共产党苦苦奋斗、孜孜追求、一心想为老百姓创造的一种幸福社会。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XX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为此,党中央在十六大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基本任务和总体要求,为我们描画了今后二十年的幸福生活,这是全党的共同任务,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农村党员责任更是重大,因为农村党员是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领头羊,只有农民实现了全面小康,全国人民才能算得上实现了全面小康。

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指的是财产丰富、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的社会状态。尽管这种社会理想从来没有实现过,但在中国老百姓中却影响深远,成为普通百姓对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标。

实际上,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在旧社会,人们对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理解就是吃饱穿暖住好房子,根本不敢奢望上学读书干大事业。新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小康标准越来越高,万元户甚至十几万元户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人们不仅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更加注重文化和精神上的享受。而且由于经济发展在地域上的不平衡,不同地区有不同地区的评判标准。

因此党中央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让人们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还要享受丰富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不仅仅让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实现宽裕的小康目标,还要让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也实现宽裕的小康目标;不仅让城市居民过上小康生活,更要让广大农村群众也过上小康生活。这就是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世纪末,我们已经实现的小康社会有一个基本特征,这就是低水平的小康社会。因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在世界上还处于中下收入水平。根据世界银行的分类标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00多美元为低收入国家,XX美元为中等收入国家,6000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我们实现的小康离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还远的多。邓小平所提出小康社会目标,重点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初步提高。这是符合中国当时经济社会现实的,也是符合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的。XX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又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总体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旨是要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对此,十六大不仅规定了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也规定了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因此,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要在“全面”二字上下功夫,始终要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只注重发展经济而忽视制度建设,也不能片面追求平均水平,而忽视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制度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城、乡和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如果不抓住重点,不解决难点,我们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就不可能真正体现“全面进步、全面发展”的原则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从而也不可能建成真正高标准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

推荐第3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五)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

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同志们!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二)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

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推荐第4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总结

新化县商务局201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

总 结

为认真抓好全面小康建设推进工作,促进区域发展,一年来,我局多措并举,多渠道、多层次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大第三产业项目建设力度,努力提振消费信心,扩大消费需求,力促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提升、群众收入增加、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省定指标完成情况

2014年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责任单位为:经信局、住建局、商务局、发改局)完成数为72.98%。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4亿元,在全市排名前列。关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指标,省定任务与市定2014年任务差距较大,尽管我局多方努力,但按目前情况看,省定任务恐难以完成,我局就此项工作在今年4月份根据县小康办征求意见的通知,已提过书面建议。

二、项目资金争取情况

根据我局今年上报县小康办的项目争取方案,2014年计划争取国家财政项目专项资金356万元,实际争取到位资金393万元,具体为:

1、产业园区。湘菜产业发展引导资金10万元。

2、物流体系建设。中小企业国际开拓资金4.5万(2个

1 企业);市场体系建设引导资金50万元。

3、农村市场建设。水车、新天、吉庆、奉家镇横江农贸市场改造资金共175万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资金98万元;农产品直销店建设扶持资金13万元。

4、县乡流通再造。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试点经费6.5万元;开放型经济发展资金6万元;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资金22万元;重点展会项目资金8万元。

三、工作措施

(一)制定工作方案,科学指导全年工作。

制定了新化县商务局201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方案,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作了具体部署,明确具体工作措施。多次召开班子会议和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安排和解决全面小康建设工作中的各种具体问题。

(二)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日常工作。

为了进一步做好全面小康建设工作,我局成立了以局长杨利勤为组长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人和工作职责分工,并确定分管领导和联络员,由联络员负责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日常工作,加强与县小康办、相关企业的联系,动态、准确的掌握全县商务经济发展动向。

(三)全面开展宣传,积极营造工作氛围。

一是积极报送小康信息。每月定期向县小康办报送信息,上报本单位的工作开展情况和指标完成情况。二是开展

2 新闻媒体宣传。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广泛开展小康宣传活动,及时报道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有关情况,在省市县媒体共发表小康报道6篇,为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四)积极攻克难题,加强协调对接工作。

1、与项目建设涉及到的各部门通力合作,积极配合统计、财政、发改、经信、住建等单位进行工作调度。

2、主动与省市对口部门联系沟通,一把手亲自带队多次对上进行协调对接,畅通资金拨付渠道。

3、积极对接省和市的重点服务项目,创新发展我县现代服务业项目和具有带动力强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

4、密切同入统企业的联系,为确保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标的质量,针对还有诸多应入统企业没有入统的情况,我局努力加强上限企业入统工作,并由分管领导多次开展企业调查,大力培育限上企业,确保指标的真实性。

四、2015年工作安排

(一)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

积极推进农贸市场、县乡流通再造等民生工程建设,让群众感受小康建设成果。保持工作热情,继续营造小康宣传氛围,认真做好具体工作的落实,查找不足,加快制定措施,加以解决,对暂时不能完成的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继续加强指标数据报送工作。

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与省、市部门的沟通联系,确保数据的有效对接和具体工作的落实。根据省、市、县相关部门要求,完善指标基础台帐,确保指标按期完成。

(三)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继续抓好第三产业项目建设。

一是发挥项目建设对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进一步加快家居汽贸建材广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已动工)、电子商务产业园、农资大市场的建设。二是进一步推动物流中心项目的前期工作,以物流体系项目的推进实施促进我县商贸物流向更高层次发展。

新化县商务局 2015年1月

推荐第5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案

党课教育 (十八大精神教育)

授课题目: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正确理解“全面建成小看社会”

授课目的:通过学习,使官兵更深入地领会十八大精神,

一、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历史

(一)什么是“小康”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辞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小康\"是天下为家、温馨和睦、讲究礼仪的亲情社会。

“小康生活”寄托了普通老百姓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尽管”小康之家“、”小康生活“寄托了普通百姓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但在古人眼里的小康社会,归根到底反映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状态。

(二)邓小平的现代化“三步走”战略与小康社会的提出

小康,是邓小平1979年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的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概念。“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为了规划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蓝图,邓小平设想了著名的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00年,我们已胜利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

一、第二步目标,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均GDP达到848美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下一步将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程度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第三步阶段。

(三)江泽民新“三步走”战略——新的历史起点是对“三步走”战略的进一步展开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战略,对第三步只作了一个大致的构想。现在,在走完前两步目标的时候,把第三步目标和步骤进一步具体化,作出新的战略规划,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要求。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指出: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重申:“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按照这个战略部署,我们从上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后,将分2010年、2020年、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2010年前,是第一步。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2010年到2020年,是第二步,根据十六大的规划,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从2020年到2050年,是第三步,通过30年的奋斗,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我们还有多远

(一)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从此,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

全面建成小看社会标准: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是大学入学率20%;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二)目前我国小康水平现状

2003年初,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开始研究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2007年进行了修订。这套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6个方面23项指标组成。

2011年底,这家官方研究机构发布的《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表明,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达到80.1%,比2000年提高20.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05个百分点。

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和谐,从生活质量到民主法制,从文化教育到资源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6大方面的实现程度都有较大提高。以“生活质量”为例:2010年中国在生活质量方面的实现程度为86.4%,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程度为67%,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恩格尔系数为38.4%,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7平方米,均达到预定目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6.4‟,实现程度为73.2%;平均预期寿命实现程度为98%。

监测同时显示,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在10年间均有明显提升,2010年分别为88.0%、77.7%、71.4%和82.3%。

以上数据有力地证明了: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从此,我们党在新时期的任务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

专家指出,按照2000年到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年均提高2个多百分点的速度,中国完全有希望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很强的紧迫感

(一)一字之变:倒计时开始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给“小康”一词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提出到2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人均GDP达到800美元,基本实现总体小康;21世纪之初,中国总体上实现了小康;2002年,面对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很大的现状,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7年,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伴随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中国吹响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军的号角。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引起外界普遍关注。分析人士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已进入“倒计时”。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如期建成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下8年零1个多月。“如期”两字重如千钧!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示,只能如期,也必须如期建成。

“紧迫感”也出现在十八大报告之中。报告要求“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白驹过隙,8年多时间加起来才2960多天,不到3000天!这在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紧迫感不仅来自时间的紧迫,更来自任务的艰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仍然很不平衡,城乡差距依然很大;还有1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十八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制定了路线图,指出了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6大困难和问题。工作千头万绪,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建设任务都很繁重。时不我待,时不我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场硬仗,十八大报告为经济社会发展号了脉,开了药方,必须有强烈的紧迫感,以分秒必争的精神抓好工作,抓好落实。

四、十八大报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胡锦涛在报告中指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推荐第6篇: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识荣辱。”这是古人对社会的期望;“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这是近代农民对社会的期望;而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这些期望交融发展,让我们的社会有了更高的追求——小康社会。

“小康”一词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就是轻徭薄赋,予民休息,让老百姓过上小安康乐的日子。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给“小康”一词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会显著增强的社会发展阶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在最近的中共十八大上,更是进一步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字之差,既与时俱进、鼓舞人心,又立足现实、切实可行,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立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

11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重要宣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同时,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这个目标明确了党未来发展方向,是共产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为中国社会带来又一轮新改革。

党的十八大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考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深刻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对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新要求,分别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据统计,从2003年初至2011年底, 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达到80.1%,比2000年提高20.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05个百分点。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和谐,从生活质量到民主法制,从文化教育到资源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6大方面的实现程度都有较大提高。以“生活质量”为例:2010年中国在生活质量方面的实现程度为86.4%,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程度为67%,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恩格尔系数为38.4%,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7平方米,均达到预定目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6.4‟,实现程度为73.2%;平均预期寿命实现程度为98%。同时,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

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在10年间均有明显提升。专家指出,按照2000年到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年均提高2个多百分点的速度,中国完全有希望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去满怀信心的奋斗,一同去建设我们的国家,为实现建成全面小康贡献我们的力量。

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坚定性。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我国,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问题仍然明显。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国情、省情的认识,始终坚持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真正做到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

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统筹协调,着力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国作为经济、资源和人口大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创造性地制定实施了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规划、政策、措施,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事业整体性跨越。当前,进步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各种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困难也着实不少,还有一些发展条件的制约,城乡发展还不平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不均衡等问题依然存在,人民生活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着力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确保到2020年我国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这些充满温度的语言,凸显出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必须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度关注民生,千方百计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要抓住重难点加大力度进行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要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要把乡村经济建设提到更高的程度上来。

此次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保持了目标的连续性,更具针对性,突出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地位。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8年,形势逼人,任务紧迫,十八大闭幕的那一刻,也就是我们倒计时的开始。在这阶段,我们一定要全面的把握机遇,勇敢的面对挑战,坚定科学发展观,从而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中国十八大是是社会完成向前迈进的助推器;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一次总动员;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一个关键点。新战略高瞻远瞩,新目标催人奋进。

一字之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再上新台阶;宏伟的事业总在不断奋进中腾飞,壮丽篇章总在不断奋斗中续写„„

我们期待,全面小康社会在我们面前展现;我们相信,我们终将见证中华民族的腾飞!

推荐第7篇: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浅谈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明确目标

“小康”一词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描绘出几千年来华夏儿女对宽裕、安康生活的向往。但历经千百年,这仅仅是个美丽的梦想。

1979年12月6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第一次用“小康之家”来描述我国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中华大地齐心协力奔小康的实践从此起步。小康目标真切清晰起来。

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1979年,我国GDP为4062.6亿元,人均只有419元。现实与目标的距离虽然遥远,但全国上下信心满怀、攻坚克难,逢山开路、遇河搭桥,步履坚定地前行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到2000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949美元,但也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5303美元的17.9%。

随着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中前两步目标的顺利实现,党的十五大把第三步发展战略具体化,提出新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更高目标。

到了党的十六大,如何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成为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课题。于是,小康的目标更加明确,我们党规划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即在21世纪的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七大报告更进一步,将“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

年比2000年翻两番。”

党的十八大审时度势,吹响小康社会从“进行式”向“完成式”迈进的进军号——“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到2020年,我市各县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95%,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方面均有明显进步;以县为单位,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美元;人民群众认可度达到80%以上。

二:理清思路.1、增加农民收入,加速推进农业发展。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整个中国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因此,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是关系整个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

2、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战略,提高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既是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又是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条件。推进城镇建设既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3、扶贫开发,从根本上消灭贫困。到2000年底,我国大多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但仍有一部分特困人口的贫困问题没有解决。同时应该看到,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口的生活标准还很低。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扶贫开发,消除贫困,缩小地区差距,将贯穿于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个过程。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增强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也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是保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

5、积极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以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在新世纪的头20年,我们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坚定不移地继续大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以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使人民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

三.结合实际.2012 年11月19日至21日,中共贵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在贵阳召开。会议认真学习和贯彻光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落实省第十一次光代会全的部署,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奋力开创我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三个不能代替”要求和“三个核心指标”(即“531”)目标。

12月24日,安顺市委三届三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安顺市委关于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草案)》(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五个部分全面阐述了安顺市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要求、目标、措施、任务等,明确到2020年,全市各县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95%。

《意见》明确,安顺市将紧紧围绕到2020年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坚持走追赶型、调整型、跨越式、可持续发展路子,努力到2020年,全市各县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95%,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等方面均有明显进步,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以县为单位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美元;人民群众认可度高达80%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意见》明确要做大经济总量,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改善发展条件,夯实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基础;保障改善民生,深入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和“9+3”义务教育及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推动黔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民主文明和谐安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完善和落实环境保护制度,提高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质量;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党的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全市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国家的竞争在于科技的较量,而科技力量的强弱则在于人才,人才的基础就是教育。对于地方建设发展小康社会,依旧如此。因此,必须加强必须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增大在教育方面的经济、人物力的投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高度重视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千方百计防止学龄儿童辍学,在全省启动实施“9

+3”义务教育及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下决心再用三年时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2、大力发展本地经济。在中国近年来的发展中过程中,招商引资成为整个国家发展过

程中最受欢迎的方式,我们政府在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可以合理地、因地制宜的招商引资,发展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计划项目。现阶段,我省面临着外部机遇聚合、内部机遇凸显的“双重机遇”,具备了比较优势明显、后发优势突出的“双重优势”,同时也肩负着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

3、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道德文化是国家、地区和家庭绵延相传,永葆青春的支柱,是关乎兴盛存亡的根本。一个民族可以贫穷,但是绝对不可以缺少道德。同样地,一个家庭,一个乡村,一个人相能够有尊严的自立于天地之间,自立于万物之间,必不可少的就是道德。拥有了道德,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这个乡镇,这个乡村,这个家庭就能够凝起奋斗的激情,凝聚起团结一致、不屈不挠的动力。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减少了人们之间的尔虞我诈、阳奉阴违,才能使得大家有共同的目标把他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好,从而逐步实现小康社会。

4、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能够更加的给老百姓以安全感,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同时社会保障体系也能够给处于社会边缘的人们一定的生活保障。一个小康社会就是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帮助、交流、理解、关怀、奉献等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社会环境,让所有的人能够在一生中获得幸福和快乐。

推荐第8篇:我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之前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八大开幕式当天胡锦涛总书记的提出的口号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这十年,我国经济社会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几个重要指标。

A.国内生产总值:2011年GDP47.3万亿,占世界经济总量的十分之一,从十年前的世界第六升至第二,不仅总量大了,人均也多了(先把蛋糕做大,每个人能分到的量才能更多)。2011年人均35181元,十年前只有四分之一。 B.国家财力:2011年我国财政103874.1亿元,比2002年增加了4.5倍。 C.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十年前不到三千亿美元,到2011年已突破三万亿美元,连续六年世界第一。

国家财力雄厚了,百姓的生活自然越来越好了,这十年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十年,我国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011年城镇人口数量第一次超过了农村人口。从2002年到2011年,我国新增加的就业人数超过一亿人。这十年,我国构建了全世界最大的医疗保障网络。

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三步走 1981——1990年:GNP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贫困到温饱)

1991年——20世纪末:GNP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温饱到总体小康)

2001——20世纪中叶:人均GN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新三步走

2001——2010年:GNP翻一番,人民生活更加宽裕。 2010——2020:经济更加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20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并不是越快越好,还要注重可持续(能源、资源有限),同时要注重保护环境,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关注弱势群体,注意缩小收入差距。也就是我们说的科学发展观。

(1)总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五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农民增收(消费),农民工不需要背井离乡到处打工(春运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边疆民族问题能够有效解决。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社会文明,构建和谐的居住环境,社会保障体系健全。

④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⑤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注重环境保护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1.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2.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总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五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④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⑤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A.三大产业的划分 B.优化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A.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B.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3.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1)资源节约型社会

生产上的集约(提高效益——低投入高产出) A.节约土地和水资源的农业生产体系 B.解约能源和原材料的工业生产体系 消费上的节省 (2)环境友好型社会

要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绝不能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换取所谓的“金山银山”,绝不能以影响未来的发展为代价谋取当期增长和眼前利益,绝不能以破坏人与自然关系为代价获得表面繁荣。要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立法保障,强化经济杠杆作用,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要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民生的持续改善,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没有意义。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时刻把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当期可承受、长远可持续,坚持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与完善制度安排相结合,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广大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抓好民生领域的工作,要突出重点难点。要进一步抓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开发这个重大民生工程。抓住国家推动秦巴山区、武陵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的机遇,创新扶贫工作体制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资金、项目等扶持,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实现脱贫致富。大力整治空气、水、噪声、土壤等方面的突出环境问题,为广大群众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特别要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让广大群众吃得更放心。认真贯彻国家房地产调控措施,搞好以公租房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更好地满足居民住房需求。高度重视教育公平,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全网,要进一步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要立足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面深化各项改革。重庆要在改革方面步子迈得更大一些、更快一些。我们要充分用好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个平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建设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等各方面改革,先行先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通过改革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发展方式转变、民生改善、政府职能转变和工作作风转变。要重点围绕城乡规划、城乡要素交换、城乡资源配置、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和城乡社会管理等“六个统筹”,着力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推动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完善直辖市管理体制,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推进机构改革和加强政府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简政放权,提升行政效能,努力把政府职能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加快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扩权强县改革,向区县放权,给区县让利,让区县搞活。进一步完善重庆两江新区管理体制,为重庆两江新区开发开放提供良好体制保障。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之,要通过改革创新,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环境。 要着力优化开放环境,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开放的广度和力度,决定着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进度和程度。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方式转变、促产业结构调整。要着眼于广泛集聚国内外先进生产要素,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开放环境,推进开放模式创新,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要大力推进重庆两江新区开发开放,推动形成以重庆两江新区为龙头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要加快两个保税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渝新欧”国际物流铁路大通道,加快建设内陆口岸高地。要坚持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要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对外投资与对外贸易相促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发展。要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并重,大力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推动成渝城市群发展,实现与周边省市的互利共赢。 要加强法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这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要坚持法治重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市、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加强科学立法,严格行政执法,维护公正司法,引导全民守法,充分发挥法治在全市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要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与尊严,更加注重法制宣传教育,更加注重提高政府和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更加注重提高依法办事能力,更加注重依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合法权益、依法解决矛盾纠纷。切实重视立法的科学性、针对性、系统性,切实重视法律的有效实施,切实重视法律的引导、推动和规范保障作用,全面推进全市各项工作的法治化。要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强化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和群众关切,着力推进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大力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改进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加强社区建设,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等,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切实维护稳定、和谐、安宁的社会局面。

实现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切实增强党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行力和制度的约束力。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少说多干,实干兴渝,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以实实在在的成绩谱写“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推荐第9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感想

方宇嘉

5701114017

高分子141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感想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报告提出了小康社会的目标,那就是经济要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要显著增强。一时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词,同时让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向往。

但是,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需要社会各阶层人们的辛勤付出,共同努力,也不仅仅只有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作为指南针,来清晰地告诉人们如何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亦即小康社会。

首先,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上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民生产总值一番再番,工业生产发展迅速,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消费品工业的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市场供应充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取得突破性进展,进出口总额逐年上涨,最让人值得庆贺的是,无论是在相对落后的农村还是相对发达的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

但是,尽管已经有了华西村这样的圣地,北上广等地也已令人足够纸醉金迷,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要知道,在全国很多地方,依旧有很多人为了少的可怜的工资而在做着最苦最累的活,有的甚至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比如不断曝出来的环卫工冒险打扫高速路上的垃圾结果被车撞死的消息。还有些人,铤而走险,妄想走捷径暴富,结果身陷囹圄一辈子。。。。。。我们要知道,华西村这样幸福的例子仍旧是少数,中国的贫富差距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没有减小反而越拉越大,世界上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这句话在当今社会表现的越来越明显。普通人,他们看病的时候只能跪下来求医生,说尽好话,买房的时候只能求亲戚勉勉强强凑个首付,一辈子的梦想全套在了这间房子里,孩子要上学的时候,搬着小板凳排大半夜的队,给老师送红包。眼巴巴看着富二代,官二代随意挥霍,羡慕之余,也只有无可奈何。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建成小康社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与世界接轨得越来越紧密,特别是随着新一代领导人的上台,中国的政治体系越来越让大众信服。比如最激动人心的“反腐”的开展,每天有哪些贪官落马,有哪些干部被停职接受调查都成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看着曾经耀武扬威的官员们现如今只能老老实实做好本分工作,着实让人民看到了对这个国家的希望。

但是,我们要切记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在光明的外表下依旧满目阴霾。如今,我国的政治参与化还做得不够好,人们的政治行为没有得到保护。比如村委会在选举时,有些干部为了谋上位不惜贿赂上级,最后选举便成了走过场。领导只让自己的拥护者参与投票,而不给和自己意见相反的人投票。我国政治监督化还做的不够好,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渠道不畅通都给坏人留下了生存的空间。三鹿奶粉类似事件时有发生,黑作坊“生生不息”,村民应得的赔偿款到最后只少得可怜等等。我国政治法制化还做的不够好,依法治国的方针还没有深入人心,“我爸是李刚”,随意伤害珍稀动植物,深夜飙车党,有矛盾不找律师而拔刀相见。还有很多,比如政治管理效能过低,浪费了很多时间;机构不够精简,养了很多吃软饭的人,等等都是我们必须要尽快解决的。健全良好的政治制度是建成小康社会的根基,也是保障人民权利的根本。

最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民族文化素质也应该跟上步伐。我们应该感到自豪的是,强盛的中国已经有了神舟飞船在太空遨游,宽广的海岸线上已经有人民子弟兵在辛勤值守,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基本普及到全国各地,老百姓的文化水平有了普遍提升。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我们已经都已经有了显著发展。

但是,你看,新时代文盲的数量依旧多的恐怖,他们活在与这个社会脱节的空间里。另一方面,这虽然是一个鼓励人发声年代,但是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话语,那些徒有外表没有内涵的书籍却更让人怀念百家争鸣的日子。面对那些珍贵的文物,游客不仅没有了敬仰之心,反而乱涂乱画,证明自己到此一游,抑或是随意采摘花草,在外旅行时不仅没有展示一个大国的风采,反而把不光彩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新闻里经常出现的批判中国人的消息已让人习以为常。更有甚者,作为公众人物,表面上看起来素质良好,背地里说尽了共产党的坏话。所以,在加强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方面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弘扬良好道德风尚的号角还不够响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没有深入人心,尽管我们的学生在世界性的比赛中收获颇丰,但是这些基础文化建成做的却欠缺很多。文化赋予了小康社会精神内涵,而我们,做的却远远不够。

诚然,除了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社会和自然我们也应该有足够的重视,我们要秉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不应该将自然当做随意掠夺的对象,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我们才能够生活在一个让人心情愉悦的环境里。同时,我们是一个社会中人,只有和周围打成一片,只有让自己活在社会中才能更加懂得小康社会的含义,才会愿意为建成小康社会努力。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自然是五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一部分都对小康社会的建立至关重要。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的一份子,都有权利和义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宏伟目标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国家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而不断向前,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拖国家的后退。我们,任重而道远!

推荐第10篇: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规划

为民富民

镇***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2015年)

发 展 规 划

***镇***村 二○一二年十二日

- 1

3、基础条件。该村大部分群众按照统一规划修建了新农村住宅。全村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全村通有自来水,群众生活来源以农业种植为主。

4、公共服务。该村距离镇政府较近,学生就近在陈家沟村中小学上学;村级文化设施基本建设;已经配备了村级卫生室,能够基本满足群众一般性疾病医疗服务。

5、基层组织。该村有党支部一个,下设四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2人,其中女党员19人。村两委配备村党支部书记1名、村主任1名、文书1名、修建有标准化农村基层组织办公楼1栋。

(二)制约因素。影响***村发展的因素较多,主要有:群众文化素质较低、生活配套设施不健全、产业优势不明显、农业科技含量低、劳动力技能不高等。

(三)发展机遇。该村群众打工、出行都比较方便;近年来国家实施各项惠农政策,有较好的发展机遇;群众经营耕地面积较多,具备发展特色产业的条件。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以“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为主要任务,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富裕为主题,按照“保纯洁、强队伍、转作风、促发展”的要

- 3

3、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农村合作医疗是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的重要形式,通过农民自愿筹资、国家和集体扶持,建立乡、村级医疗卫生站,医疗费用由国家、集体和农民共同负担,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通过教育引导、积极宣传,使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保持在100%。

4、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农村养老保险是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中享受到足额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占农村60岁以上老人总数的比重,通过协助乡村干部搞好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使该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100%。

5、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积极和农业科技等相关部门协商,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农业科技辅导班等多种方式,力争2015年,每户群众家中有1名科技明白人。

6、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通过开导、引导群众提高对教育的认识,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按时接受教育,到2020年,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以上水平。

7、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平均人口寿命是一项综合反映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指标,通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到2020年,人均寿命达75岁以上。

8、农村居民居住质量指数:通过争取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治理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农村危旧房改造等项目,到2020年通过双联行动和群众努力,使得人居住房面积、住房结构、饮用水情况、宅前道路条件等指标达到小康标准。

- 5

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措施,宣传自强自立、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通过开展宣传活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惠农政策的温暖,进一步增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2、开展培训,提高技能。提高群众技能是增加收入的前提条件。我们将根据群众意愿,采取有效方式,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劳务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科技素质和生产能力,着力提高劳动者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共同努力,用三到五年时间,使每户群众至少有1人能熟练掌握1项致富技能,到2015年,每户群众中至少有1名科技明白人。同时,与区农牧、林业等有关部门协商,每年对群众开展以玉米、食葵、蔬菜等为主要内容的种植业及经济林果栽种技术培训。以猪、牛、羊、土鸡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培训,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提高经济收入。对在建筑、驾驶、缝纫、烹饪、理发等方面有意向的群众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就业渠道。

3、加快建设,改善条件。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积极争取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治理项目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项目等资金,完成***村渠、路、林、田等方面的建设任务。驻村各成员单位将指导乡村做好项目调查摸底、前期论证和设计规划工作,主动与财政、建设、国土等部门沟通协调,最大限度地争取省、市、区各级部门在政策、项目、资

- 7

习好“六五”普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切实搞好文化事业、广播、电视事业、医疗卫生,使***村精神文明健康发展。经常了解掌握群众的疾苦,关心他们生活、生产,把农村社会低保、救灾救济落实好。搞好拥军优属的慰问工作。认真宣传殡葬改革,严禁土葬。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利用各种会议、广播会议经常讲、经常抓,安全工作每时每刻都不能放松。严禁乱修乱建、不审批就建。继续做好新村建设工作,严禁一户两基,切实搞好合理规划。做到先拆旧房,后建新房,不占用耕地的原则。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

1、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建立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台账,对联系村、联系户的基础信息、开展工作等情况记录在案,建立档案,填写工作日志,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工作实。

2、建立定期报告制度。每位干部要落实月报告、季小结、年总结要求,及时发现和查找问题,交流通报工作情况。

3、建立工作责任制。建立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党员干部带头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把这项行动开展情况纳入干部年终考核范围,活动结果作为干部德才和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取得预期效果。

- 9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核心力量。为此,结合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我们协助镇党委抓好村级组织建设。督促乡村干部尽可能实现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及时了解村民思想动态,及时化解矛盾,提高办事效率,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六)加强政策落实力度。督促乡村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作为“双联”行动开展的抓手,积极落实“双联”行动的相关政策。同时,定期听取干部联户情况汇报,适时到群众家中开展干部联户情况调查,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严格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干部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

- 11 -

第11篇:关键词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解读十八大精神 备战2013年中考关键词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报告摘要

十八大报告指出:(1)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2)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

知识结合

1.我国已初步实现小康。到2020年,我国总体上已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

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2目前我国小康的特点。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金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4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理想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5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立足中国的基本国青.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努力学习.提高素质,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命题前瞻

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差.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对于该热点,可能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实现途径、与共同理想的关系、艰苦奋斗精神以及青少年应怎样做,2013年中考可能会结合上述热点材料及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遇到的同题,以选择题、漫画题、材料分析题、活动探究题等形式考查学生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共同理想、和谐社会等主干知识的识记、辨别、理解、分析与概括能力

典型题例

1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报告中指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下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理解正确的是()

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已经跨越了社会主义阶段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经济、政

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③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不

可能实现的④全面小康社会,将是一个非常平衡协调发展的社会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近年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但是我国目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重而道远。为此,我们应该()

① 坚持改革开放②大力发展生产力③鼓励人们不消费或少消费④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A 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 ①②④ ②3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谈到“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强调

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种要求体现了()A可持续发展战略B科教兴国战略C人才强国战略D西部大开发战略

4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说,我们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有同学在谈到“我眼中的小康生活”时.用了这样形象的描述:钱包鼓起来,洋楼住起来,道路宽起来,营养讲起来,学历高起来

(1)请你也仿照这样的句式来描绘你对小康社会的憧憬。

(2)请你来描绘一下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壮丽景象。

5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在看了上述新闻后,决定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开展一次探究实践活动。现请你参与其中共同完成以下问题:

(1)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应坚持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2)假如你是你所在县市的主要负责人.你认为本县市在建成小康过程中应采取哪些重大举措

(3)为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

1D 2.D 3A

4(1)权利多起来,环境靓起来,收入多起来,轿车驾起来,犯罪少下来。学费免起来 (2)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等。

5(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等。

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

(2)应尊重人才,大力发展科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

(3)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耳标.努力学习.提高素质,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第12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讨论心得体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讨论心得体会

新密市卫生中等专业学校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这一字之变,是个质的飞跃;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

王铁良书记在“新密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讲话中说:新密的小康社会是,8年后,在新密100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看到的都是通道绿化,看到的都是农村新型社区,看到的都是现代化厂房,看到的都是基本农田。将来群众要全部住进社区,企业要全部进驻园区。路两边的房子要全部拆掉,给群众见农村新型社区,让群众全部住进水、电气、暖、学校、医院、幼儿园、超市等配套齐全的社区,并且对产生的污水和泔水进行处理。8年之后,新密不再有乱挖滥采,没有粉尘污染,把新密打造成生态文明,自然之美城市让群众享受城市完善设施和农村自然风光兼具的“田园城市”生活。“十二五”之末,新密准备实现全民免费医疗,力争实现全民免费教育。这就是我们为之向往的生活,我们新密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分别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明确目标,到那时,全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水平将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将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将基本实现,农民工子女将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城乡就业将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将会缩小,中等收入群体将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将大幅减少,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将加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将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老百姓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幸福感将普遍增强!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紧紧团结在党的领导下,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党的十八大召开迎来了我国大好局面,就让我们为小康社会的全面到来而欢呼吧。

2013.6.2

第13篇:法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保障

法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保障

“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十八大报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作了宏大的目标阐述,又规划了具体的实现途径。十八大报告指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规划中,法治占据着突出地位,法治既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法治对小康社会的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法律的建设;二是法律的实施。

对法律建设而言,就是要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要求,通过健全和完善立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依法保障、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向着实现小康社会总体目标顺利迈进。

通过健全和完善立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通过健全和完善立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完善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通过健全和完善立法,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一方面要以立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另一方面要推进社会管理法律化,及时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成功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弥补我国社会管理法律、体制和机制的不足。

通过健全和完善立法,加快建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引导我国依法平稳度过当前的“生态环境敏感期”,全面建成美丽中国。

对法律实施而言,就是要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基本要求,确保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通过对法律统

一、正确、有效的实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通过法律的实施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市场经济建设平稳、健康、有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的推动下,我国经济领域立法速度不断加快,法律制度相对健全完备,保障这些法律的正确实施,一方面有利于依法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经济纠纷,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通过法律的实施全面落实人民民主,实现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从宪法、基本法到各级立法对实现人民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都有相对完整的规定,保障这些法律的正确实施,对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法律的实施落实各项行政法律法规,推动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近年来,我国行政立法突飞猛进,一些重要领域都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这些法律法规是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的重要依据。正确实施行政法律法规,使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和司法监督真正落到实处,无疑是建成法治政府的基本保证。

通过法律的实施保障社会稳定,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维护公平正义,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国法律的基本准则。保障法律全面正确实施,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畅通不同利益表达机制、满足人民群众的法治诉求、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的根本途径。

从源头上说,法治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保障作用尤其体现在社会的法治精神上,小康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必然是法治的精神。只有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提升全民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能力,达到自上而下、从官到民,习惯以法治方式治国理政,以法治方式交往互动,以法治方式行使权力,以法治方式实现权利,小康社会才真正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不可动摇的法治保障。

第14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学生村官大有可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大学生村官大有作为

2013年11月9日, 胡锦涛总书记参加了十八大江苏代表团审议讨论,在听取大学生村官代表南京栖霞区栖霞街道西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石磊的报告时他指出,基层是最锻炼人、也是最能成长人的地方,在我们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大学生村官一定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并寄语大学生村官现有岗位上干出成绩,在实践中更好更快地成长。

大学生村官们听到总书记的讲话后深受鼓舞,坚定了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奉献青春的信念。大学生村官是农村的新鲜血液,在农村的广阔舞台上,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夯实农村基层组织,为农民谋福利,为农村干实事。

农村基层是最锻炼人、也是最能成长人的地方,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中增见识、长本领,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最亲的亲人,大学生村官只有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

大学生村官一定牢记胡总书记的话,珍惜大学生村官这个平台,坚持科学发展,把党对基层的关怀传递给农民,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成绩,在实践中更好更快地成长,不辜负总书记对年轻大学生村官们的期望。

第15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2011级市场开发与营销1班Bocker20号

内容摘要: 党的十八大在总结十六大和十七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对此,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和理解,特别是要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将这一目标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从整体的高度去把握。

关键词: 目标;要求;高度把握

一、小康社会的向往和建设

众所周知,“小康”原本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概念;而借用这一概念来表示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应该说,从改革开放初到党的十八大,关于小康社会建设的认识和实践经历了一个逐步展开的过程。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从十年*中走出来,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党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制定了“三步走”的现代化战略:第一步是从1980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是从 1990年到 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则是从21世纪初到世纪中叶,再用50年左右的时间,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小康”这一历史概念就这样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中国现代化总体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三步走”战略提出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步步地将其付诸实施。到20世纪末,我们如期实现了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这是否就算是进入小康社会了呢?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对这个问题做出了一个令人关注的重要回答。十六大报告首先肯定了已有的成就,认为“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但与此同时,报告又在深刻分析我国社会各领域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做出了一个十分清醒的判断,认为“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根据进入新世纪后的新的形势,十六大正式

Bocker

- 1 -

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等各个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了具体论述,其中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等具体指标。同时,十六大报告还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战略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

2007年,根据我国社会各领域改革和发展的新的形势,党的十七大又在十六大确立的整体目标的基础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中强调了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等内容,并将经济发展指标修改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2012年,党的十八大总结了过去5年以及十六大以来10年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又根据新的实际,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方面,并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新的发展指标。十八大要求全党,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至此,我们党对小康社会建设的认识和实践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人民生活达到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清楚地展现出我们党在小康社会建设问题上的认识脉络。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从侧重强调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扩展为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狭义)等各个领域在内的整个社会结构体系的发展目标,而且还包括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目标,从而使小康社会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发展阶段。这里的关键在于“全面”二字,它不能仅仅从一般意义上去理解,而必须从整体的高度去把握;这便需要借助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社会结构体系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做出分析。

Bocker

- 2 -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狭义)等基本领域所构成的完整的结构体系,这些领域不是相互隔绝和孤立地存在着,而是内在地联系着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应地,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也不是各个领域孤立发展的过程,而是各个领域在相互联结中的统一发展进程。同时,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也是相互制约和联系着的,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支持。因此,认识和解决社会发展实践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就不能仅仅着眼于其中的某个领域,而必须把它放到整个社会结构体系内部和外部的有机联系中去,从整体的高度去研究;我们所说的小康社会建设,正是这样的重大战略问题,因而也必须具备这样的整体高度。

进一步说,既然我们将小康社会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来对待,那么就应该遵循现代化进程本身的内在逻辑。所谓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技术社会形态视角内的一种深刻转型,其实质是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是在经济社会形态已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条件下推进现代化,由此便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进程。从基本内容来说,所谓现代化同样涵盖社会各个领域,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以及社会其他领域的现代化;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还应包括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现代化。现代化的这些不同领域和方面同样是有机地联系着的,只有从整体的高度将它们协调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加以推进。而小康社会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也必须符合这一进程的整体性要求,与各个领域和方面的现代化进程相衔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

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正是体现了这样一个整体高度。按照十八大报告的论述,这一目标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经济领域里,要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政治领域里,要使人民民主不断扩大;在文化领域里,要使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在社会领域里,要使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在生态领域里,要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而所有这些不同领域的建设目标,都不是孤立的、互不相干的,而是紧密联系和统一着的。要真正实现这些目标,就不能将它们分割开来,片面地加以对待,而必须着眼于它们之间

Bocker

- 3 -

的有机联系,将各个领域的建设协调起来加以推进,使这些目标从整体上得到实现。

十八大报告在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时,还突出强调要“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的改革”,并具体阐述了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以及生态领域的改革任务和要求。而需要注意的是,报告中有关改革的这些论述都是在“全面深化”的主题下进行的,对此也同样应从整体的高度去理解。中国的改革从一开始就是涵盖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的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由于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采取了渐进式战略,从经济领域的改革入手,各领域改革逐步推开。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已取得了重大成果,旧的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以及社会其他领域的体制改革也都在不断深化。如今,在新的发展阶段上,中国改革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更高要求,这就是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将各领域的改革更好地协调和统一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向前推进。各领域的改革之间本来都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着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更是涉及方方面面,只有从整体高度配套推进各领域的改革,才能真正攻克难关,取得突破。

Bocker

- 4 -

第16篇: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交通局

王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重视调查研究,善于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是谋划工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应该看到,像我国这样经济与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适应新时代、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如果凭经验办事、拍脑袋决策,就不可能闯过这一关,实现历史性转变。唯有老老实实深入调查研究,把问题找准、把解决问题的办法研究透,才能把中央精神和工作部署落到实处,使各项工作缜密而务实地推进。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重在找准短板弱项,解决实际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全面”,难处也在“全面”。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要完成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等改革发展任务。而攻坚越深入,改革越深化,情况就越复杂。很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摸清具体情况,放大政策措施的共振效应;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分辨轻重缓急,部署好先后顺序;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找到关乎全局的“险滩”,知其深浅、晓其宽窄、究其难度,做到胸有成竹。

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地比喻说,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调查研究不能走形式,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如此才能及时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调查研究隔层纸,政策执行就隔座山。在实践中,之所以出现一些地方和部门决策针对性不高、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说到底,根子还是调查研究少了一点、浅了一点。

深入调查研究,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坐在办公室里想想都是困难,到基层看看全是办法。我们要善于从群众中汲取智慧,也要练就从群众的“后院”和“角落”里发现问题的本领。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这样才能听到实话、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发扬我党光荣传统,密切联系群众的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途。

第17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一、“四个全面”非首次提出

“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方略的形成和提出是一个循序渐进、日臻完善的过程。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带新上任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展览,高调提出“中国梦”,也提出了第一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3年11月十八大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主旨。

二、关于“四个全面”的相关评论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26日报道称,虽然今年两会不涉及换届,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平年例会”,但媒体对“四个全面”的集中讨论,为即将开幕的两会带来不平常的信息。

美国《国际财经时报》25日刊文称,官方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宣传习近平的“四个全面”并非偶然,因为一年一度的“两会”3月份即将在北京召开。

德国《世界报》网站2月25日报道,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在农历新年前的春节团拜会讲话中,主张要以前任们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指导,习近平在此次讲话中也讲到了自己的理论,他把自己的准则称为“四个全面”。这一表述隐藏着给国家发出的让中国崛起为世界社会主义强国的行动指示。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刊文指出,“四个全面”是习近平推动实现“中国梦”的蓝图,同时也是中国进入发展新阶段后的领导方针,很可能会为共产党不断改善治理国家的方式提供足够的契机。

《卫报》指出,在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之下,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口号,成为战略制高点。

《国际财经时报》则总结称,“四个全面”或将成为习近平给共产党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同时也再次强调了习近平在今后执政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联合早报》发表的于泽远文章的标题更显一针见血—《习近平的“理论标志”》,文章预判,“四个全面”不仅将是下月“两会”上的“主旋律”话题,还可能作为习近平时代的“理论创新成果”。

【意义】

“四个全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三大战略举措,都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也要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三大举措实施得不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就要受到影响,目标就不能保证实现。

三大战略举措之间密切联系。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由党来领导,因此,就必须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也必须由党来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道路。党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即全面依法治国。同样,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正确处理改革创新与于法有据的关系,在改革的过程中及时做好法律立、改、废的工作。而全面依法治国,也要坚持改革方向和问题导向,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

【一句点评】

“四个全面”让中国梦更加明晰。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五位一体,新增了生态文明建设。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指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说明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

生态文明和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有所同又有所不同。它们的相同点是,三种文明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不同点是,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环境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告诫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尤其是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给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水污染、废气污染以及最近常出现的雾霾天气,给百姓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这也让生态问题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点。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三者之间的联系是,生态文明既包含物质文明的内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内容。生态文明包含物质文明指:它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生态文明包含精神文明指:它要求人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人类要自觉、自律,树立生态观念,约束自己的行动。区别在于,生态文明的内容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即:生态文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基于此,十八大报告提出五位一体的概念,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无疑是利国利民的明智之举,更是对国家、社会以及社会公众的良性引导。此举强调了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这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兼得的重要战略决策。 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份正在对“先看病后付费”模式进行探索,不过卫生部官员表示,卫生部从未要求今年年内“全面推行”。你如何看待“先看病后付费”。

“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民生话题。目前卫生部倡导在有条件的地方试点“先看病后付费”制度,但未要求“全面推行”,因条件限制,短期内也无法全面施行。

推行“先看病,后付费”的益处主要表现为:一是体现了医院“救死扶伤”的使命和对生命的尊重。在很多医院,病人住院之前,都要先交纳数额不小的押金。如果病人不能及时交押金,一些危重病情的治疗就会被延误,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二是“先看病后付费”打消了一些居民看病时的顾虑,不必担心“无钱看病”的尴尬,有利于改善医疗关系,医院赢得病人更多的信任。

但“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在全国大面积推行,基本条件尚不具备,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不少难点。

一是医院垫付资金压力较大。随着住院病人的迅速增加,医院需要垫付大量资金,包括购买药品、耗材等。由于医保不能及时结算,很容易造成“医保欠医院,医院欠药商”的恶性循环。

二是病人欠费现象难以杜绝。由于医保报销比例有限,个人自付部分还较高,有的患者就会选择欠费。目前,我国的社会征信系统尚不完善,医疗机构之间也不联网,仅靠卫生部门很难解决患者欠费问题。

为了让短期内无法推行的“先看病后付费”有落实的可能,应该有长期的、全面的改革规划跟进。

首先,卫生部门、医院应该和司法等部门积极联合,建设医疗信用系统,敦促更多人重视医疗信用,积极履行医疗合同,及时缴费。

其次,地方政府应加大医疗改革资金的统筹力度,增加“新农合”、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的报销额度,群众掏的钱不多,就会减少“跑单”的可能,医院也能得到稳定的经济支撑,维持常态运营。

最后,要加快医保异地联网结算的步伐,让更多群众凭借一张医保卡,就能在更多地方、医院,甚至在全国的医院都能进行网络结算,及时报销,为“先看病后付费”全面实施创造条件。

要让“先看病后付费”这种模式在全社会得到更多复制和推广,需要全社会的合力。一个文明社会,应该把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政府的基本责任,这也是公民应该享受的基本权利。

不摆鲜花、不挂彩球、不铺红地毯、会议“瘦身”、杜绝浪费„„近期地方“两会”中显露出的诸多新气象,是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的结果,颇得好评。但“凡事贵有恒”,如何将改作风长期坚持下去,而非往来“一阵风”,这很考验各级政府的恒心、决心和勇气。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一个执政党的作风好坏,关乎民心向背、国运兴衰。无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是构建和谐社会,无论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还是推动反腐倡廉工作,都需要良好的作风。一些干部思想认识不够,自我要求不严,热衷讲排场、求享受、好奢华,不仅影响党的形象和公信力,也伤及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的利益。

当前出现的新气象固然可喜,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必须常抓不懈。关键在于“常”、“长”二字,必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坚持下去。具体而言,必须从思想上引起重视,依靠制度完善落实,并加强监督查处。

要想避免作风问题“反复发作”,首先应该将行动内化为思想认识而非应景式“作秀”。各级干部只有牢记自己的使命,树立勤俭观念,消除特权思想,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严格自律,才不会或对改作风持观望态度,或依旧我行我素,生出各种“变通”之举。

只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将改作风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才能将改作风的实效延续下去。只有建立完善的操作细则,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减少各种权力的“不作为”和“乱作为”。

在全国上下广泛开展改作风的时候,一些地方个别单位作风依旧。种种情况表明,要想改使改作风持之以恒,还应加强监督查处。一方面应当公开透明各项公务行为,另一方面还应引入民主监督,加大惩处力度,才能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将改作风进行到底。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日前表决通过《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将于2015年6月1日起实施,明确所有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室内区域及公共交通工具禁止吸烟。这意味着,只要是“带顶带盖”的室内公共空间都将全面禁烟。

不在公共场合吸烟,尊重他人“免于吸二手烟的权利”,是遵守公共文明的表现。现在出台的北京最严禁烟条例,算是在禁烟上迈出了一步——既然方向是对的,就要做得更到位。要想提高公民的公共文明素质,改变国人的许多陋习,就必须制定有效的法规并严格执行。

正因如此,北京最严禁烟令要“倒逼”出习而惯之的公共文明,注定将是一场韧战。这条法律要落到实处,就一定要有严肃的执法实现习惯的“倒逼”。乐观的是,《条例》中明确了“卫生执法为主、行业监督为辅”的控烟执法模式,明确了公安、城管等部门纳入控烟执法的人员构成,并明晰了不听劝阻者的惩罚依据,与以往的一些禁烟令相比,显然准备更为充分。

文明固然是一种由内向外的生存方式,但它的源头,通常来自公序良俗与法律法规的约束。设定一个规则,信仰之、敬畏之,而不是敌视之、对抗之,久而久之,才会下自成蹊、汇流成河,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文明。多年之后,当北京的“最严”模式复制到全国、执行到每处,当不在任何公共场所吸烟成为全体国人共同墨守的规则,回看这部“史上最严”的北京控烟条例,一定会有别样的光彩。

医保异地直接结算

人社部、财政部、卫计委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基本医疗保险2015年将实现省内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2016年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基本实现,大多数省份建立了省内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并开展了直接结算,一些地区还进行了“点对点”跨省结算的尝试。但异地就医结算手续依然比较复杂,异地医疗服务监管尚不到位。而近日人社部、财政部、卫计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于就医难的解决是十分有必要的。

医保异地结算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对于大城市的外来人员更是一种福音,这不仅可以让他们享受到与他们户口所在地同等的优惠,而且也节省了他们为了报销医保费用奔波两地的费用,更为重要的是,这大大节省了他们的时间。同时也体现了我国政府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决心,充分说明了我国全民医保已基本实现,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国家在逐年加大改革力度,不少改革举措越来越细致入微地惠及广大城乡居民。

但是,要想彻底的实现异地医保直接结算,还需要克服两个困难:首先,要合理解决患者“扎推”大医院难题。在现行医疗体制下,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城乡医院空空荡荡,而大城市大医院人如蜂拥,而解决异地就医报销难题可能会为患者异地就医提供了更多便利。卫生行政部门要抓紧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体系,推动城乡医疗资源均衡发展,并理性引导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切实做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离乡,大病不出县,疑难病不出省。

其次,各地区医保人均缴费基数、收费标准、报销比例、药品报销范围、医疗服务报销目录等缺乏一个全省乃至全国的统一标准,这无疑给医保异地结算加大了难度,所以在实现医保异地直接结算之前,要尽快从国家层面上制定统一的医保金统筹、报销等具体政策,并自上而下统一推行,最终实现国家层面、全国范围的统筹统保。

“病历之病”如何治

今年8月28日,针对医疗纠纷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问题,北京朝阳法院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出两份司法建议函,建议其完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明确各种病历的完成时限、电子病历的锁定方式、流程及医疗机构的告知义务等,以减少病历瑕疵及病历异议的发生。

病历之“病”为何治而不愈? 事实上,屡屡发生患者病历被医方无端修改,成了医疗纠纷司法案件中说不清理还乱的证据,就在于病历监管机制缺失公开透明的阳光机制,现行制度仍存有隐蔽操作空间,随意性漏洞太大。究其因,还是在于没能够对症下药,找准病历之“病”的病根。其实,病历染“病”是源于缺失公开、透明的阳光监管机制的建设。长期以来,医院对病历采取的都是封闭运行管理,缺乏让患者及其亲属能参与其中的看得到、看得清的透明管理机制,加之内部监管缺乏对不规范病历以及更改病历的问责,只会让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制度空转,成了中看不中用的“稻草人”。可见,只靠一纸不透明,又缺乏约束力的病历书写规范制度去治病历沉疴,犹如隔靴搔痒,只治标不治本。

因此,治疗病历之“病”,还得从阳光透明的监管机制建设上入手,让患方知情权归位,在阳光下运行杜绝医权越位,治病历之病还需采取“阳光疗法”为病历书写规范制度去补漏、兜底。只有,建立健全权责相匹配的阳光透明监管机制,才能解病历染“病”之忧。

线上餐厅中的卫生安全

最近,有杭州的消费者投诉外卖商家的卫生标准不达标。记者采访发现,不少“线上餐馆”厨房卫生条件极差,食品变质,墙上还有蟑螂。一些外卖网站承认平台对商户把关不严,由于利益驱动,导致审核不够严格,把许多证照不全的小餐馆挂到网上去接单。

随着美食外卖网站和手机订餐APP程序的普及,现在只要打开电脑或手机,图片上的一道道美食就能送到消费者的餐桌上来。这种“鼠标加车轮”的订餐模式,越来越受到白领和学生的喜爱。同时,这类订餐平台不仅受到了品牌餐饮店的追捧,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小餐馆开始注册网店。

许多“线上餐馆”没有“三证”,为何能到网上开业经营?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面对市场中出现的这个“新生事物”,我们的监管部门还没有“醒过神来”,还没有明晰监管“线上餐馆”的职责定位。比如,目前工商部门对餐饮企业有营业执照、卫生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等一系列监管措施,可以到餐饮服务场所进行现场执法检查。

而为了提高覆盖率、吸引消费者,不少互联网外卖平台会尽可能多地发展商户,对食品经营户的证照是否合法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这样的商业合作模式下,有时只需要一张诱人的菜单,就可以成为外卖网店,从而导致“线上餐馆”良莠不分,其中不乏一些滥竽充数者。

对那些“三无”餐馆,必须顺藤摸瓜、一查到底,如此才能力保“线上餐馆”没有滥竽充数者,也才能确保广大订餐者“舌尖上”的安全。

因此,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在法律上政府该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这样才能坐到解决纠纷时有法可依。

其次,相关监管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力度,对网上订餐网站和外卖APP公司等经营者的经营资格进行审查,提高准入门槛。规定订餐网站、外卖APP公司和实体商家签订合同,明确双方权责。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对网上餐厅进行定期排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要坚决取缔。同时外卖APP公司也要加强对商户的严格审核,提高商家的准入门槛。 最后也要发挥消费者的监督作用,鼓励消费者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相关部门投诉。

“一带一路”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提出“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

为什么提出“一带一路”?

区域合作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发展战略对接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

中国深度融入世界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延伸阅读:

中国为什么必须要搞“一带一路“:原因、战略规划及时代背景解读

“一 带一路”是习主席访问中亚和印尼的时候提出来的。“一带”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到中亚、中东再到欧洲这样一条带状之路。“一路”是指海上“丝绸 之路”。其实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海外贸易早就有了,宋朝时非常发达,明朝有郑和下西洋。今天这个概念是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提出来的。

今天我讲几点看法:

第一,中国必须搞“一带一路”。

第二,中国有能力搞。

第三,不好搞。

最后,我有信心中国能搞好。

一、中国必须搞“一带一路”,为什么?

国内很多人质疑中国内部的很多事情都还没有处理好,搞这么大一个规划做什么?我认为必须要搞,是因为做“丝绸之路”有它内部的需求,也有外部的需求。

内部需要:中国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开拓海外空间。

从内部需求说,丝绸之路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机部分。开放是中国过去30多年经济发展重要动力,在早期主要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无论是引进技术也好,出口中国商品也好,对促进中国的经济都起到了巨大作用。现在中国国内经济增长缺乏动力,需要新形式的开放。

中国现在人均GDP是7500美金,属于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国下一步要把自己提升为高收入经济体。但是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的二战以后100多个国家看,只有十几个国家逃避中等收入陷阱,成为高收入经济体。那么这十几个国家里面,大部分是资源性国家,除此之外,能逃避中等收入陷阱的就是东亚社会,比如日本、亚洲四小龙。除了这五个经济体,其它就没有了。虽然我们有信心逃避中等收入陷阱,但是我觉得很难。

日 本能够逃避中等收入陷阱有它特殊的背景,战后它被美国占领,西方基本上把整个市场开放给了日本,日本没有花很大力气就进入了西方市场,成为西方一部分。亚 洲四小龙也有特殊背景。第一,亚洲四小龙经济体比较小;第二,亚洲四小龙很多方面是属于西方治理的。中国现在的情况不一样,国际环境不好,西方对中国搞贸 易保护主义。还有中国是13亿人口的第二大经济体,要从中等收入提升到高收入水平,这是世界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西 方怎么发展起来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是西方经济发展的内在一部分。如果大家都读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话,资本需要赢得更多海外空间,商品需要寻求更多海 外市场。那么这不是说中国要搞帝国主义,搞殖民主义,中国可能会搞一种新形式的国际合作,抛开老殖民地主义、老帝国主义的做法。但从国际经济的角度说,中 国同样需要寻求新的市场、投资空间,中国的产品也需要进入世界市场。

外部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失衡,那么如何重新平衡呢?我觉得要把中国放到世界经济需要平衡的背景下。现在东西方、南北方互相指责,世界经济到底怎么失衡的,美国指责中国,中国指责美国。但实际上世界经济不存在理想的状态,世界经济失衡是每一个主权经济体本身失衡的结果,因 为美国的经济是失衡的,欧洲的经济是失衡的,中国的经济也是失衡的。那么世界经济如果要重新走向平衡,就需要每一个国家的经济走向平衡,美国没有承担责 任,美国的工业化和制造业比欧洲好些,但主导美国的还是金融资本,还是华尔街资本主义。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反而使世界经济越来越失衡。

欧 洲主要是社会投资跟经济投资的失衡,因为它的成员国无法走出独立国家的范畴。希腊、法国的大众民主、一人一票跟它的经济结构完全不相配套。民主本身是个好 东西,但是一人一票目的就是一人拿一份,大家都是独立国家,一人拿一份。但一人拿一份的福利制度要生存下去,前提是一人要贡献一份。但是大众民主的一人一票能保证一人能拿一份,却不能保证一人贡献一份。所以欧洲也没有能力改变世界经济的失衡。

从这个角度说,中国有能力改变世界经济。更重要的是,中国为什么必须做?从毛泽东时代就开始,中国在上世纪50、60年代那么苦,仍然援助非洲,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不仅是经济学而且还是国际战略意义上的表述。比如毛泽东的“三个世界”。所以无论是国际经济战略还是中国本身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必须走“一带一路”。

十八大以后,中国的外交格局基本上就是“两条腿,一个圈”。一条腿跟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第二条腿就是针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带一路”。“一个圈”就是周边国家。从地缘政治环境看,中国周围几十个国家,如何处理好关系非常艰难。中国周边的环境在恶化,各方面都在恶化。这就是中国“丝绸之路”的国际大背景。

二、中国有能力搞“一带一路”,因为中国有“三宝”

中国是唯一有能力让世界经济再平衡的,美国没有这个能力。尽管美国重返亚太地区,但是在中东陷入麻烦,中东的政治秩序基本上是美国建立起来的,但是美国现在破坏自己建立起来的秩序。美国有三大负担,一个负担就是做世界警察,做世界警察要付钱;第二个负担是美国要搞联盟,比如跟日本、菲律宾等;第三个负担就是输出民主,比如中东的埃及和伊拉克,他们的政治建设都跟美国有关系。

一 个人如果在台上的统治不符合美国利益,美国就要推翻他,建立起对它更有利的政权,美国这个想法太简单。美国破坏了原有的政权后,并没有建立起它希望的民主 政权,而是造成了失败国家,在中东秩序基本没有了,现在以色列基本上不相信美国了。以色列总理去美国,不见美国总统,而是去国会演讲。所以美国所谓把战略 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中国是过分担心了。美国如何重返亚洲?它除了军事上最强大以外,其它就没有了。

对东南亚国家来说,当然希望对中国和印度的军事崛起有个再平衡,但他们不希望美国军事回去,因为如果中国跟美国之间形成一个军事的竞争的话,对东南亚国家最不利。他们希望美国经济力量回去,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凭什么回去?美国的资本走向哪里,美国政府没有影响,资本还是走向它自己该去的地方,美国政府所能做的就是一些政策上的调整,美国的资本还是自己说了算。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国家要吃资本的饭,跨国公司实际上不属于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所以美国和欧洲都没有能力再平衡世界经济,中国为什么有能力?

第一,中国有过剩的资本,肯定要走出去。为什么有“丝绸之路”?这是资本走出去的需要,政府只是顺势推出。西方的开放,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开放都是资本推动的。

第二,中国的产能过剩,这也要有出路。中国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时代基本过去了,东部、中部基本上饱和,也就西部还有一些空间,钢铁、水泥等等的产能过剩去哪里?必须找到出路,这跟西方以前一样,需要开拓新的市场、新的投资空间。资本需要投资空间,过剩产能需要新的市场。

第三,中国积累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经验。“丝绸之路”除了传统的贸易投资以外,现在还有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具能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一带一路”上,除了像新加坡这样少数的国家有钱,其它都是很平均的较低发展水平的国家,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过剩的产能、中国的资本、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都是这些国家所需要的。

东南亚、中亚都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所以中国建立亚投行(坐观君插播:回复“亚投行”可提取相关文章哦),进行互利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方有几千亿美元的缺口需求。欧洲没钱,中国有钱,中国过剩。因为中国的老百姓和银行手里有很多现金,这么庞大的现金要转化成资本走出去,这是必须的。

三、“一带一路”不好搞啊,因为挑战不少

“一带一路”战略不好实施,挑战很多。现在国际上基本分为三种态度。

第一类是美国日本这样的既得利益国家。中 国走出去的话,既得利益肯定反对,因为中国作为新得利益,既得利益反对新得利益,我想天经地义,中国习惯也好,不习惯也好,这是事实。中国的改革开放,基 本上走过了三个阶段,“取进来”、“接轨”都不会跟外部冲突,但从本世纪初开始走出去,走出去就要发生冲突,因为你要触碰别国的既得利益,所以欧美反对很 容易理解。

第二类与之相反,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欢迎的,因为他们需要发展,需要资本投资,但西方资本投资受制于政治原则,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银行又设置了很多附加条件,比如民主、自由、人权、宗教等等,但这在发展中国家就是鸡和蛋的关系,我没发展,如何讲人权,如何讲自由?所以这些国家希望中国能去投资,中国不像西方那样设置政治化的条件,所以这些国家是非常支持中国的。

第三类就是对中国保怀疑态度的国家,这 也分为两种。像韩国,本身对中国经济非常依赖,但是它受美国的压力,也不好公开表态,因为美国是它的战略同盟。澳大利亚也是一样,受美国的压力很大。另外 像印尼这些国家对中国到底要做什么不清楚,所以抱怀疑态度。当然这也与中国做得不到位有关,“丝绸之路”已经搞一年多了,到底什么方案,现在也没说清楚, 我们的知识储备不足,人家不了解也不为过。

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国际上基本就是以上三种态度。

另 一个困难是,我们现在只是强调“丝绸之路”就要走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道路,但这对很多国家来说就很麻烦。比如我们要修从云南到新加坡的铁路,越南就反 对,这不是经济规划的问题,是国家安全的问题,像菲律宾、越南跟中国有领土纠纷,修高铁等基础设施,他们就要怀疑是不是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中国投资斯里 兰卡,印度就担心中国是否建立对它的包围圈。

之前,中国在非洲、缅甸、斯里兰卡大规模的投资基础设施,已经损失了很多钱,中国无法保证资本安全。老殖民主义时期,签了合同你不做,军队就派过去了,现在中国不能那么做了。而且“一带一路”上的很多国家政治很复杂,不像中国有个共产党做稳固的政治支柱,比如泰国、埃及,军方、宗教势力、反对派都是分化国家的力量的。像越南总书记、总理、议会分开,不像我们习主席“三位一体”,越南可能是下一个发生颜色革命的国家。面对这些国家,我给这个总统签的协议,下个总统上来了就不承认了。

四、我有信心中国能搞好“一带一路”

即使有这些困难,我觉得中国还是能够做好的,为什么有信心?是客观需要。世界还是要发展,发展是主题,尤其是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比如在东南亚,新加坡老是感觉到不安全,因为旁边都是穷国家。他们要发展只有中国有能力资助,“金砖四国”其他三块不及中国一块重。

应为“朝贡体系”平反

中国为了探索新型合作方式,提出了“利益共同体”等口号,但我们需要考虑未来10年、20年的体系,我觉得今天我们该为“朝贡体系”平反,我们以前批判“朝贡体系”太过了,西方干脆把中国的“朝贡体系”看成中国的帝国主义。但是我觉得朝贡体系实际上是一个自由贸易体系。我曾经和英国人开玩笑,英国打开中国大门是靠坚船利炮,而朝贡经济之下,小国家要打开中国的大门,要叩头的。那么大个国家,你叩几个头就好了。英国人来了以后,叩头会觉得有失身份,但其他国家都没有感觉叩几个头有啥丢脸的。

当然,我所说的“朝贡体系”,不是指自己吃亏对方绝对得好处的不可持续的模式,也不是要回到“叩头”的状态下。它是我吃点亏也能得好处的状态,实际上中国跟东盟自由贸易区就是这样的“朝贡体系”。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什么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能做得好,就是东盟国家要五毛,中国给一块,给东盟带来很大好处。

中国的“富邻”政策比马歇尔计划更好

如果中国要可持续发展,我觉得“富邻”这个口号就非常重要了,如果你富裕起来了邻国不富,谁买你的商品?其他国家也富裕了,大量买你的商品,才可持续发展。而中国的文化就有这种包容精神,所有我就更自信了。我觉得中国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就非常好。

“一带一路”也可以简称为中国的“马歇尔计划”,甚至会比马歇尔计划做得更好。中 国人常把马歇尔计划当成美国推行帝国主义的一部分,实际上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经济确实非常重要,如果没有马歇尔计划,二战中被摧毁的欧洲经济就很难复苏。但 它是排挤东欧国家的,只是针对西欧国家,如果马歇尔计划也是开放性的,也是向东欧国家开放的话,苏联集团就做不起来,很容易垮掉,正因为马歇尔计划是排他 性的就形成了后面美国跟苏联之间的比赛。(坐观君再插播:关于这个问题是存在分歧的,回复“马歇尔”可提取相关文章哦)

我觉得中国“丝绸之路”就要非常开放,越开放越好,要让别人参加,开放可以减少成本。西方国家比如英国就有很多经验,中国走出去也就是才几年时间,所以中国要学习大国的经验,要谦虚些。

还有开放当然不仅仅是向国外的企业开放,而应当向中国的民营企业开放。其实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非常快,无论在非洲还是东南亚,都是非常成规模的,而且中国的民营企业走出去实际上比国有企业更早,鼓励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走出去,资本的构成就更合理。

中国要建立自己主导的国际秩序,否则会受惩罚

“丝绸之路”不仅是经济项目,更应当做成一个国际治理的项目,至少是一个区域治理的项目。就像基辛格说的,现在国际秩序、区域秩序,都是近代西方发展的结果,东南亚的秩序完全是西方的延伸,尤其是美国地缘政治影响扩张的结果。现在中国崛起了,美国的地缘战略慢慢缩回去了。

新 加坡就比较聪明,把中国的国际空间看成自己的国际空间,台湾寻找中国之外的国际空间,不可能。中国地缘政治的扩张,不是说要搞帝国主义,而是你成长起来以 后,自然而然会成为一个秩序,这是自然秩序。如果你不去建立这样一个秩序,走出去的利益就得不到保护,其他的利益就建立不起来,西方的国际秩序就是靠世界 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来主导。

中国很聪明,不反对这个秩序,而是加入这个秩序,在这个秩序中往上爬,尽管美国不让你上去,但中国不应该从现在国际秩序中退出,还是要跟西方交往,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同时中国不要忽视自己的秩序,如果不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不想把自己国家利益最大化,最后反而会受到惩罚。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有在国际秩序或区域秩序中硬了,内部才会更稳定。这个世界非常现实,有些方面我是不怎么相信软实力的,我更强调硬实力,软力量必须建立在硬力量之上。现在外面说中国威胁论,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威胁,中国真正能对这些国家有威胁了,反而没有威胁论了,美国到处去威胁人家,人家说美国有威胁吗?中国还是要现实主义一点。

中国要成为美国那样的行动者,而不是空喊者

为什么大家不相信中国,相信美国?因为美国是它行动导向,有的人做错事,有的人做正确的事,有的人打胜仗,有的人打败仗,是敢说敢做的,所以美国经过了多次考试,中国连考试还没参加过。中国要走出去,跟越南和其他南海国家有小冲突没问题,邓小平先生早就说过,搁置主权争议共同开发。但是为什么他们不理中国?因为中国自己不开发,别人开发,他们觉得中国不行了。现在中国也要去开发,他们就说中国威胁,如果中国早30年去开发,什么危险都没有了。所以中国要去做,如果你去行动,他们就会跟你坐到谈判桌前,作为大国能够实现让别人来谈判的目标就算成功。

我希望中国共产党不要成为一个话语的空喊者,而是成为行动者。现在说得太多了,做的太少了,口号非常漂亮,实际上找不到这个东西,所以要实事求是,要携带者资本、国家战略和政治走出去。现在中国搞得不好,既给了人家钱,人家还不高兴。资本就是资本,跟美国日本的资本没区别。中国人要自信,现在英国和其他国家都加入中国组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有句话说得有道理,你跟什么过不去也不要跟钱过不去。

中国要成立走出去的中央领导小组

中国有信心就可以走出去的,没自信钱就用不好。我就听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抱怨,如果是日本韩国有钱,他们尽量不要中国的钱,因为日本人、韩国人有礼貌,不像中国,比如云南一个市长去了也要国家总理总统接待,人家就觉得中国不自信,合作很麻烦。

中国要成立一个走出去的领导小组,因为中国的外交角色太多,国防部、外交部、商务部,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各种机构之间谁也不欠谁,稀里糊涂走出去了。所以“丝绸之路”在国内必须有一个领导架构,美国后面还弄一个国际发展署。

中国资本一方面要摊到海外市场,另外还要考虑能不能赚钱、获利。现在有些国企老总跑到另外一个国家,建立一个自己的公司,把赚的钱放到自己的公司,亏损放到国有企业。针对这种情况,要建立像美国、欧洲那样的企业税收制度。

中国智库有“库”无“智”,需要知识先行

所以“一带一路”战略非常复杂,远远超过了***说的“五通”,但国内研究还没有超过***的“五通”,大家都在论证“五通”有多么高明,所以我说中国的知识储备远远不足。现在国内没有多少人学习小语种了,这样能对东南亚了解吗?根本不了解,光靠外交官是不行的。好多外交官都是屁股指挥脑袋的,尤其是中国的外交官,我很不喜欢,整天躲在大使馆里,总也不出去。

美 国不一样,尽管政府没有那么多智库,但是很多大学和企业都在研究小国家,我在新加坡的时候,美国的企业整天找我们了解情况。中国的民营企业在非洲投资那么 多,但他们一辈子能去两三次非洲就不错了。而美国在非洲的学生,至少一年三个月在外面跑。所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要求建立智库?因为中国的知识远远赶不上 中国客观需要。我们常说中国发展太快了,制度建设跟不上,那是因为知识水平跟不上。中国需要知识先行。

中国人一直说“知行合一”,知识最重要。尽管现在中国已经有两千五百多个智库了,但我说这都是有库没智。投钱建智库容易,但提高“智”很难。所以要用“智”来引导库,现在库太多了,没有必要。

总之,国际政治是很现实的,中国要了解这个世界。中国的资本扩张非常厉害,在东南亚无论是中国的国家资本还是民间资本影响都非常大,但需要知识跟得上,这是我希望的。谢谢

第18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学科)导学案第 15学时主备人 :刘广华 课 题: 第十课第一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 15课时) 班级:高一() 上课时间: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能够记住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的表现、全面小康目标的特点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新要求。

2、理解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学习重难点:

1、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2、理解总体小康的特点

自主学习:

考点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的实现

时间:20世纪末,

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总体小康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的目标

时间:本世纪头二十年

特点:见教材P86第二段。

①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②人民富裕程度普通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③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

④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

⑤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考点诊断】二十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要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

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②本世纪头二十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

③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必然要求④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步骤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考点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学科)导学案第 15学时主备人 :刘广华

【考点判断】只要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就能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考点探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这个量化指标的提出,事关百姓生活质量,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彰显了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坚定决心,温暖给力,振奋人心。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城乡居民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经济意义。

1、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共同富裕。

2、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3、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推

进经济结构调整。

4、促进收入增长和分配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社会。

【知识结构】

四、达标检测:学习方案P80-81

第19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盛会聚合力,共绘新蓝图。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大会预定的各项任务,胜利闭幕。我们对大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市第四次党代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一次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大会,是一次民主团结、和谐奋进的大会。大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推进跨越发展、提升民生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题,认真总结过去,科学谋划未来,对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作出战略部署,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和市纪委。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全市人民的期盼,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当前,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进入决战决胜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惠民为首要任务,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力突破工业化、城市化两大重点,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最大的任务,坚持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提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力促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在深化转型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以加速城市化带动城乡一体发展,强力突破中心城区,推进都市区同城发展,加快发展县城和小城镇,快速提升城市化水平,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加强生态市建设,着力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共同繁荣”的新格局;要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动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要加强以增进民生幸福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大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幸福家园。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关键在党,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着眼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倡树实干为民的优良作风,使各级党组织成为推进改革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一届市委的领导下,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苦干实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重庆人民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而努力奋斗!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第20篇:学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关内容体会文章

提高供暖服务质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

按段党委部署及要求,结合近期学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和实质等文件精神,我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铁路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铁路服务工作的新期待”这个课题,结合本职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下面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学习心得。

一、消除“铁老大”思想,切实提高供暖服务质量

铁路房产段是为铁路运输主业服务的,服务质量是房产段赖以生存的基石,可是在我段有些职工心中,长期以来在“铁老大”的观念影响下,似乎觉得只要是在铁路工作就有了“铁饭碗”,致使各项服务工作一度处于低谷状态。

供暖服务工作同铁路运输主业的属性一样,都是服务行业。我段的供暖工作联系着千家万户,服务对象中不仅有普通住宅热用户,同时也为如乘务员公寓、候车室、调度室及信号楼等重要行车单位供暖。可以说我段供暖服务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也影响着铁路运输的服务质量。可是在我段的职工心中,很少有人能识到这个层面,在服务过程中态度生硬,对用户横眉冷对的现象非常多,总有着一种“同样是人,凭什么我要低三下四的!”的想法,没有真正把自己看成是一名服务者,这样的心态使一切服务都变得无从谈起。

通过多年处理用户投诉的调查结果中不难看出,其实用户和我们之间的矛盾很多是源于我们职工的服务态度不好,很多问题只要正确沟通都是可以解决的,做服务工作最重要的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抱着“假如我是用户我会怎么办”的心态去对待,一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要树立换位思想,首先要学会放下架子,消除“铁老大”的思想,树立用户至上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把供暖服务质量切实提高。

二、通过对设备精检细修,为提高服务质量做保障 近年来,由于设备整修不彻底,运行巡视不及时到位的原因,造成冬季运行期间抢修设备的情况非常多,因为抢修造成供暖温度偏低,供暖服务质量不高的情况也偏多,究其原因,主要就是设备整修不到位,设备故障隐患没有得到有效治理造成的。没有稳定运行的供暖设备做保障,提高用户服务满意度就无从谈起。

为此,在今年的整修工作中,我们把整修工作目标定为“尽量做到冬季不抢修!”。有了这样的目标,在今年的整修工作中,我们把设备的全面检查和精检细修做为整修工作的“规定动作”,是“强制执行”的工作命令。通过两个多月的整修工作,我们对管内所有的炉排进行了整体拆解,对管内所有的螺旋出渣机进行了移出式切割检查,对4T以上的锅炉风机进行了全部检查和做了动平衡,这些“笨办法”虽然付出了很多工时和辛苦,但是这样的整修让我们心中有了底,让我们积累了工作经验,让职工提高了岗位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们的整修让我们为冬季供暖服务质量的整体提高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三、抓好供暖能源管理工作,牢固树立资源节约观念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在供暖行业中,能源消耗水平往往是衡量一个供暖单位管理水平的标尺。能源消耗多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供暖单位的效益问题,更能体现一个企业和他的领导者的社会责任心。做为段主管供暖的副段长,在工作中,如何把能耗降下来一直是我近几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怎么能大幅度的降低能耗,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在以往的工作中,习惯性的把节能降耗与控制跑、冒、滴、漏等问题联系在一起,这些问题固然要长抓不懈,但我想,最重要的还是要充分利用夏修期,对设备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研究制定出供暖设备经济的运行方式,这样才能在节能降耗方面,挖掘出巨大的潜力。

为此,在这几年的供暖工作中,供暖系统先后采取了许多节支降耗方面的举措,如北二道锅炉房的循环水泵调整每个采暖期可节约电能64.8万KWh、管内多处的换热站更换板式换热器大大缩短了换热站的运行时间、十纬路换热站的分区改造即解决了老住宅的供暖温度问题又达到了节能的效果。在今年的供暖整修中,我们对管内所有的板式换热器进行了清洗,对丹东站舍的地热设施进行了清洗,同时对管内重要系统的外网进行试压。这些措施都是围绕着节能降耗来实施的。这些措施不仅大大提高了我段供暖能源管理水平,也增加了职工的节能意识。

以上就是我结合我段供暖服务工作,学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关内容的一些体会。记得六月初到阜新人才基地参观学习时,看到了一副对联写到“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通过这个对联使我深受感触,做为我段供暖系统的带头人,就应该把这个头当好,有担当,敢负责,保一方平安,保用户满意。另外,我也是一名普通的热用户,在工作中,我会通过换位思考,多问几遍自己“假如我是这个热用户我会怎么办”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用户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切实把供暖服务工作做好。

综上所述,我觉得我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并不是要求每个党员做出多少轰轰烈烈的大事,只要每个党员用心、细心、有责任心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为服务部门多为百姓着想,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才能为我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汇报.do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