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汇报作品欣赏

2020-04-05 来源:工作汇报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开国大典作品欣赏

《开国大典》作品赏析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泽东在**城楼上,向亿万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样一个难忘的历史瞬间,油画家董希文据此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无疑是惟一的权威之作和经典之作。

《开国大典》巨幅油画创作于一九五二年,完成于一九五三年。画幅高二百三十三厘米、长四百厘米。《开国大典》所展现的场面十分壮观,画面的近景是**城楼的一角,五根红色大柱排列在左部,按实际情况,右边还有一根柱子,被画家大胆去掉,这就给画面中心留下了充足开阔的空间,使城楼上的领袖与广场上的群众遥相呼应,即庄重神圣又热烈绝庆取得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在这样热烈而又静谧的历史时刻,共和国的领袖在开阔的**城楼上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一幕:毛泽东站在麦克风前,从容庄重,神采奕奕,在他的身后,朱德一脸喜气,刘少奇正视前方,周恩来潇洒豪迈,宋庆龄的慈爱,李济深的满足,郭沫若的忆惜抚今,张澜的落拓大方,高岗的拘谨严肃,各各不同的神态风度,让我们看到了各自的阅历,性格,真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画面上,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红旗如海,**城楼金碧辉煌。整幅作品构思宏伟,气派非凡,喜庆热烈,完美地表现了新中国的辉煌气势。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董希文也煞费了一番苦心,由于当时条件的限至,他只能根据现有的照片画些简写,并使得本来有较强明暗关系的照片变成处在平光中的美术造型形象,以此求得了所有人物在画面上的和谐统一。他借鉴了敦煌唐代壁画的容华贵,唐代人物画的造型气质,以及明代肖像画的处理,不但将领袖们的仪表动态刻划的惟妙惟肖,而且将人物内在的气质和精神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开国大典》在油画艺术上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油画新风貌,成功地继承了盛唐时期装饰壁画的风采,体现了民族绘画特色,使油画朝着民族化的方向发展。画面的喜庆气氛是由地毯、红柱、灯笼和广场上的红旗的红色基调所形成的,同时红色也有一种庄严与隆重的感觉,有力地烘手托了开国大典的主题。这种近乎纯色的色调构成与西方传统绘画的灰色调大相径庭,地毯的图案及灯笼、柱子和护栏等都具有文化符号的隐喻性,两者结合起来形成典型的中国审美趣味的油画风格。

《开国大典》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可观的,其重要的贡献也是不可替代和否认的。《开国大典》之所以广为流传、妇孺皆知,并且成为美术鉴赏的精典范例,除了它的艺术价值以外,不可忽视的是它的历史、政治意义,这幅油画是政治要求与象征性手法的结合,是画家的精神状态以及艺术上的追求相统一的,《开国大典》在革命历史画中是最有生命力的。

作为一幅经典名画,《开国大典》曾历以劫难:由于历史的原因,作者在生前对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做过两次修改,第一次抹去高岗,第二次改掉刘少奇,第三次靳尚谊和越域按照指示在他们临摹复制的《开国大典》上删去了林伯渠。每一次改动都能听见艺术在政治的重压下沉重的喘息声,一幅画,总能折射出一个画家乃至一个时代的命运。因此《开国大典》不仅向我们展现了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巨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不仅是民族油画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它被几次改动的坎坷经历,画面上被作为见证的明显痕迹,则永远刻下了那段令人难忘的曲折历史。

反映重大主题的绘画作品,总是不同程度地维系于特定时代的,革命历史画更是直接和时代的命脉相联系,和人们向往光明、进步的心态紧紧的扣在一起。人们热情欣赏《开国大典》,正是因为它形象地揭示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新世纪,它不仅鼓舞了中国各民族人民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也震撼着世界人民的心坎,为新中国从此屹立宇东方而同心欢庆。人们喜爱《开国大典》无疑是受到了它的强烈艺术感染,没有艺术性的绘画是不可能令人瞩目倾心的。然而,考察一件艺术品的成就如何,首先映着眼于它的社会效益,然后估计它的艺术价值,社会效益与艺术价值的统一是艺术品是否完美的标准。董希文的成功正在于艺术地完成了这一重大历史任务,揭开了新中国美术史册的第一篇章。

推荐第2篇:猫作品欣赏

音乐剧《猫》作品欣赏

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地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它是一门十分年轻的表演艺术,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产生了众多风格迥异的作品。其中属于更靠近歌舞类的音乐剧《猫》(Cats)是音乐剧历史上最成功的剧目之一,甚至曾一度成为音乐剧的代名词。

作为当代四大经典音乐剧之一,《猫》是在伦敦上演时间最长、美国戏剧史上持续巡回演出时间最长的剧,自1981年5月11号首次演出以来,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猫》曾以11种语言在26个国家演出将近9千场,至今仍是纽约百老汇及伦敦最卖座的音乐剧,该剧于1983年获得包括最佳音乐剧在内的7项托尼奖。剧中主题曲《回忆》(memory)更成为音乐剧音乐经典。

《猫》的剧本取材于若贝尔文学家得主英国诗人T·S·艾略特的诗作《擅长装扮的老猫精》,并由著名音乐剧大师、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作曲。这个剧主要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的一次聚会,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以获得新生。于是,在舞会上形形色色的猫依次登场,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邋遢的猫葛莉兹贝拉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成为可以升上天堂的猫。

《猫》是以简单的戏剧结构来承载舞蹈、音乐及舞美等元素来展现百老汇式的音乐剧。简单的故事情节,但整个剧它通过不同的音乐旋律,舞蹈编排,场景设计,服饰装扮,展现出其非凡的魅力。

首先,音乐和舞蹈是《猫》这个剧的一个不得不提的特色。整部音乐剧的乐曲尤其非常优美动人, 除去欢快的爵士型音乐, 还有激烈的摇滚、幽怨的布鲁斯以及高贵典雅且带古典风味的古典流行乐, 在将近三小时的演出中, 共容纳了二十三首独创乐曲, 随着剧情的推进, 曲式氛围由主线爵士音乐转接各种类型音乐元素, 形成主曲副曲相互呼应的流畅式倾泻,带给观众无尽的审美享受。“甘比猫”中珍尼点点的嗓音明亮抒情, 旋律婉转动听;“英雄猫”的男中音音色缓慢地唱出了抒情部分, 接着音乐突然变成欢快的爵士风格, 杰里罗伦、迪米特、邦巴露娜的三重唱合在一起时立刻形成华丽花哨的音调, 一种快乐夸张的感觉油然而生。除了配合不同舞蹈场面的舞曲外,前后四次出现的主题曲《回忆》更是一首百听不厌的金曲。而舞蹈部分,为了传情达意,编导们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猫的不同特征和性格。这里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别具匠心,不拘一格。尤其是那段长达十几分钟的“杰里克舞会”的舞蹈,场面宏大,激情澎湃,让人看得如痴如醉。

其次,在舞台美术方面,《猫》的舞台也极精彩。《猫》整体舞台美术设计基本是追求气氛渲染,使得观众自然而然地融入剧情,这是《猫》剧独一无二的带给观众一种情境式的观剧体验。由“从猫儿眼里看到的世界”的设计理念出发,观众从自己坐的座位角度看到一个垃圾场,上面堆放着1500多个牙膏皮、碎碟子、坏信用卡、可乐罐、废弃的汽车等等各式垃圾,全部都按照猫眼中的尺寸放大。台上还有一座重达5吨的天桥,供猫儿上下戏耍,演出时桥下有三个工作人员躲在里面控制烟雾、灯光、变出“魔术猫”。《猫》中人物的化装,全剧共有36只猫,他们的化装全按各个猫儿的形象特征来设计,逼真地绘出了不同年龄、性别的猫的肤色和皮毛花纹,每个演员都被画成了一个与其身份相符的猫脸,再配上30多个不同色泽和质感的假发,以及多达250多套服装,活灵活现地装扮出了一只只性格各异的猫儿。

最后形形色色的猫的形象是这个剧的一大亮点,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猫的形象有:“领袖猫”。猫族中的首领,充满智慧和经验,他必须出席一年一度的猫会,并最后决定哪一只猫能够升天获得重生;“迷人猫”,剧中成熟女性的代表,全剧舞会高潮时她是领舞者,在青蓝色调的光线下,惟有她的红色皮毛洋溢着温暖;“魅力猫”,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丑陋无比——她的样子最像人类,长发披肩,身穿黑色晚礼服,脚蹬一双高跟鞋。一曲《回忆》平息了所有猫儿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的深深同情和怜悯。其次还有“富贵猫”、“保姆猫”、“剧院猫”、“摇滚猫”、“犯罪猫”、“迷人猫”、“英雄猫”、“超人猫”、“魔术猫”等。这群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并被拟人化了的猫儿组成了猫的大千世界。在舞会上,它们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

不像《歌剧魅影》中繁华褪尽似的无奈,也不像《钟楼怪人》里动人心魄的悲壮,《猫》给我的影像是杂乱无章的,是神秘莫测的,但也是统一唯美的。《猫》从剧情到表演,无一不充满着诡异凌乱的色彩,然而回味起来却似乎又有着共同的中心。可能是最后老戒律伯最讲的“猫与人的世界是同样的”,也可能是魅力猫唱出的《回忆》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或者是其他更深层次的东西。无论如何,猫剧确实散发着一股令人无法抗拒的魔力,令人们不得不臣服在它的意境之下。

推荐第3篇:康定斯基作品欣赏

抽象艺术

抽象艺术是与具象艺术相对的名称,也可称为非具象艺术。它的特征是缺乏描绘,用情绪的方法去表现概念和作画,

而这种方法基本上就是属于表现主义的,最早见于康定斯基的作品。它是由各种反传统的艺术影响融合而来,特别是由野兽派、立体派演变而来。

“抽象”艺术在毕加索看来并不存在,他认为只不过有人强调风格,有人强调生活罢了。在米歇尔·塞弗尔看来,抽象艺术是:“我把一切不带任何提醒,不带任何对于现实的回忆——不管这一现实是否是画家的出发点——的艺术都叫作抽象艺术。实际上野兽派和立体派促进了形与色的独立发展。是康定斯基进一步发现了它的奥妙,他在1910年画了第一幅断然抽象的水彩画,是一幅无具象愿望的、充满活力的重叠色点。康定斯基的创造性发明是从音乐中获得美学启迪,尔后捷克人

库普卡直接从音乐中获取灵感进行抽象艺术创作。人称他是音乐主义画家鼻祖,后来他们共同组成抽象派。

康定斯基 (1866-1944年)

瓦西里·康定斯基出生于莫斯科,逝于塞纳河畔纳伊。20岁时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学习,在从事民俗史学研究时,广泛接触到俄罗斯的民间艺术和装饰艺术。30岁时作为法学博士和大学教师决心投身于绘画而入德国慕尼黑美术学院进修绘画,34岁毕业后成为职业画家。作为画家的康定斯基,广游了艺术之邦意大利、法国、荷兰和比利时。

一度对新印象派的点彩画法产生浓厚的兴趣,结合自己对俄罗斯民间艺术的爱好与研究,这时的作品,显示出色彩强烈、粗犷、纯朴的民间画风, 很少有古典主义传统。既有写实的,如《蓝骑士》,也有点彩法的如《马上的情侣》,并未形成稳定的个人风格。

在1910年以后画风突变,转向抽象表现主义。

191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一幅倒置的写生画中发现抽象的意义,这使他认识到:外界自然的具体事物常常会干扰们去欣赏艺术本身的美,因而他逐渐转向抽象画面的探索。第一次大战爆发,康定斯基回到俄国,十月革命后担任莫斯科绘画博物馆馆长,参与建立“无产阶级文化协会”,担任莫斯科大学教授,1921年创立俄罗斯艺术科学院。

由于苏维埃提倡现实主义,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无法存在,因此重返德国,应聘包豪斯学院任教,成为一位出色的艺术教育家。从此他以几何抽象的形式彻底取代了他前期的风格。1933年迁到柏林的包豪斯学院遭到纳粹的封闭,康定斯基的作品被宣布为颓废艺术,画家被迫迁居巴黎直到去世。

如何理解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

康定斯基认为:绘画可以来源于对抽象的强烈要求,而不一定受客观世界面貌的约束。 至于想像就是对存在关系的一种主观透视,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形式象征符号与色彩的和谐。在康定斯基的心目中,绘画犹如各种不同世界的大相撞,在相互的斗争中,由此产生出一个新的世界。 每一幅作品的起源如同宇宙的起源一样,是大灾难之后的产物,其结果如同在各种乐器的杂乱无章的噪声之中,提炼出一部交响曲。创作出一幅作品,如同创造一个世界。

在康定斯基的画中,从他的构图结构、线条色块中,有一种内在精神、欲望、激情的自由流露,在运用线条、色块组合并没有固定的格式,都是画家强调精神表现的产物。 《在白色的上面》

1923年 画布·油彩 105×98厘米 巴黎国立现代美术馆

《贯穿的线》

1923年 画布·油彩 115×255厘米 北莱茵- 特法伦美术馆杜塞尔多夫(德国)

《在黑色的四角之中》

1923年 画布·油彩 97×93厘米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回忆》

1924年 画布·油彩 98×95厘米 伯尔尼美术馆(瑞士)

《若干个圆》

1926年 画布·油彩 140×140厘米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康定斯基的夫人尼娜将1925-27年称作康定斯基作品的\"圆的时代\"。在这个时期里,圆形成了他的作品中的主角,《若干个圆》这件作品就是突出的一例。作为以圆形构成的画作,它可以说是其中代表作。

康定斯基有关造型方面的理论性著述《点、线、面》于1926年出版。1925-26年,正是他深入思考纯粹的造型这一问题的时期。《若干个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是画家为数不多的纯粹抽象画中的一幅。圆在这里是作为与任何主题无关的一种纯粹的形态而存在的。在创作中,画家所关注的只是形态的组合、色彩的变化,而无其他。

不过,如果仔细审视画家当时的全部生活的话,可以看到他正置于包豪斯学院,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客观环境中。这一年又值他的60周岁,德国各地正在准备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一年可以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画家最为充实,最为安定的时期。因此,这个静谧的、内在充实的画面,实际上是康定斯基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心状况的反映。

《蔷薇色的重音》

1926年 画布·油彩 100×80厘米 巴黎国立现代美术馆

《有附加物的符号》

1927年 画布·油彩 78×52厘米 个人收藏

《灰色的行列》

1931年 厚纸·油彩 60×70厘米 贝伊拉尔画廊巴塞尔(瑞士)

《在褐色中展现》

1933年 画布·油彩 100×120厘米 巴黎国立现代美术馆 这是康定斯基在德国创作的最后一件作品。画面上描绘的是一个人正在呈褐色微暗的室内登上向外的台阶,当门打开时,出现了明亮的光,显然这个人走向的是光明。这种设计始于荷兰的画家,是17世纪的画家所乐于采用的。有名的一例就是委拉斯开支的《拉斯·美尼那斯》,那是一名男子立于门口,回顾室内。可以认为康定斯基是借用了这个设定,作画面安排的。

1933年,德国纳粹势力粗暴地封闭了包豪斯学院,致使康定斯基等艺术家的心血付之东流,在政治上的压迫下,康定斯基无奈离开了德国。那告别了充满着褐色色调的房间,向着光明走去的,正是画家自己。说到\"褐\"色,当时尽人皆知,那就是德国纳粹党徒制服的颜色。纳粹党通称\"褐衫党\",该党党员被称为\"褐色的人\"。

推荐第4篇:徐悲鸿作品欣赏

徐悲鸿作品欣赏

徐悲鸿

(1895.7—1953.9)。 男,汉族,江苏宜兴人。自幼随父亲徐达章读书学画。十三岁时家乡遭水灾,随父流浪江湖卖画为生,绘画以“神州少年”题款。1915年去上海,谋事不遂返回乡里。第二年又去上海,以典当度日,后投画上海审美馆馆长高剑文、高奇峰兄弟,得以出版销售。同年考入震旦大学法文系。后明智大学征求仓颉画像,投画中选,因之结识康有为、王国维诸人,得机会包览金石书画名作,开始尝试结合西洋画的明暗透视表现中国画的空间体积,创作大量的国画作品。1917年去日本,倾囊购画,半年后回上海,后去北京,被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由罗瘿公、蔡元培推荐去法国留学,考入法国高等美术学校,以校长弗拉孟为师,结识名画家达仰,得益良多。1923年所作油画入选法国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得好评。1925起创作日趋成熟,有油画《萧声》、《蜜月》、《原闻》、《怅望》、《抚猫人家》等相继完成,优以《萧声》、《远闻》为人称颂。1927年去瑞士,意大利,在欧期间观摹了大批古今绘画名作和雕塑艺术珍品,视野大开。1927年4月回国任田汉筹办的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不久又任中央大学教授,教学之余创作完成具幅油画《田横五百士》。1929年由蔡元培推荐,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大力提倡国画革新,反对因袭守旧。后因聘齐白石为教授遭人攻讦,辞职回南京,又任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1933年完成具幅油画《徯我后》,并先后去法国、意大利、苏联等国举办中国近代绘画展览,去比利时、德国举办个人画展。1934年秋回国。1935年去广西写生,创作了《风雨思君子》、《晨曲》、《古柏》等中国画。1937年后仍任教于中央大学,在重庆创作了《负篑巴妇》、《巴人汲水》、《自写》等中国画。1940年春应泰戈尔之邀去印度讲学,为泰戈尔、甘地画像,并举办个人画展。后赴印度大吉岭,创作有中国画《愚公移山》《喜马拉雅山》等,油画《喜马拉雅山的晨雾》。1940年底去新加坡日夜作画,第二年在吉隆坡、槟榔屿等城市举办筹赈画展。1942年夏抵重庆,先后在贵阳、重庆、成都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在国内外举办多次画展之所得全部赈济国难灾民。1946年任北平艺术学校校长,并任北平美术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1949年去布拉格出席世界和平大会,同年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并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国画创作坚持师法造化的写实传统,吸取外来的艺术技巧来丰富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能融会中西、贯通古今,达到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浓厚的民族特色的高度结合。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山水、人物、鸟兽、花卉无不落笔有神,刻划尽致。尤擅画马,所画奔马,意蕴深刻,神形兼备,称誉海内外。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数十年,重人爱才,奖掖后生 ,帮助同人,当代有成就的艺术家出其门下或受其指导者甚多,一生对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奔马图

1941年,纸本水墨

130×76厘米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从这幅画的题跋上看,此《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

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徐悲鸿早期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建国后,他的马又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

2、愚公移山图

1940年,纸本设色

1.43×4.24米

徐悲鸿纪念馆藏

此幅《愚公移山图》极具现实意义。它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抗战中南京、武汉、广州相继沦陷,局势紧张,物资匮乏,徐悲鸿奔走于香港、新加坡等地,举办画展募集资金捐给祖国以赈济灾民。1939至1940年,应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之邀,徐悲鸿赴印度举办画展宣传抗日,这期间他创作了不少油画写生,但最重要的成果却是这幅《愚公移山图》》国画。其故事取材于《列子·汤问》中的一个神话传说:愚公因太行、王屋两山阻碍出入,想把山铲平。有人因此取笑他,他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结果终于感动上天,两座山被天神搬走了。

画家在处理这个故事时,着重以宏大的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来传达一个古老民族的决心与毅力。就空间布局,他作了数十幅小稿反复修改,最终以从右至左,从前往后的格局展开画面。画面右端有几个高大健壮、魁梧结实的壮年男子,手持钉耙奋力砸向黑土。其姿势表情不一,或膛目,或呐喊,或蹲地,或挺腹,然动态均呈蓄力待发之状,有雷霆万钧之势。这群呈弧形分布的人物占据画面大部分空间,人物顶天立地,有撑破画面之感。根据构图需要,左侧画面的人物排列较为松散,人物或高或低,树丛小景置于其间。一挑筐大汉和倚锄老者背对观众以加强空间纵深感,拉开与右半段紧张劳作者之间的距离,造成右半部是前线而左半部是后方的感觉。老翁似乎正在语重心长地对下一代人叙述自己的愿望和信心,描绘着未来的美好景象。这组人物显得神情自然逼真,姿态生动自如。背景青山横卧,高天淡远,翠叶修篁。

在绘画笔法和色彩方面,这幅画充分体现了作者在中国传统技法和西方传统技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功底。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白描勾勒手法被运用于人物外形轮廓、衣纹处理和树草等植物的表现上,而西方传统绘画强调的透视关系、解剖比例、明暗关系等,在构图、人物动态、肌肉表现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人物造型方面,作者借用了不少印度男模特形象,并直接用全裸体人物进行中国画创作,这是徐悲鸿的首创,也是这幅作品另一颇为独特之处。可以说,徐悲鸿在这幅作品中将中西两大传统技法有机地融会贯通成一体,独创了自己\"中西合璧\"的写实艺术风格。

3、田横五百士

1930年

布面油画

197×349cm

徐悲鸿纪念馆藏

这幅《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的成名大作。故事出自《史记·田儋列传》。田横是秦末齐国旧王族,继田儋之后为齐王。刘邦消灭群雄后,田横和他的五百壮士逃亡到一个海岛上。刘邦听说田横深得人心,恐日后有患,所以派使者赦田横的罪,召他回来。《史记·田儋列传》原文这样记载:\"……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诣洛阳。……未至三十里,至尸乡厩置,横谢使者曰:\'人臣见天子当洗沐。\'止留,谓其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遂自刭。……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则闻田横死,亦皆自杀,于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文末司马迁感慨地写道:\"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余因而列焉。不无善画者,莫能图,何哉!\"可见徐悲鸿作此画是受太史公的感召。

正是有感于田横等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节\",画家着意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惜别的戏剧性场景来表现。这幅巨大的历史画渗透着一种悲壮的气慨,撼人心魄。画中把穿绯红衣袍的田横置于右边作拱手诀别状,他昂首挺胸,表情严肃,眼望苍天,似乎对茫茫天地发出诘问,横贯画幅三分之二的人物组群,则以密集的阵形传达出群众的合力。

人群右下角有一老妪和少妇拥着幼小的女孩仰视田横,眼神满含哀婉凄凉,其雕塑般的体积,金字塔般的构架无疑使我们想起普桑、大卫的绘画。普桑喜用的红、黄、蓝三原亦在徐的画面中占主导地位,突出了田横与青年壮士之间的对答交流。背影衬以明朗素净的天空,给人以澄澈肃穆的感觉。\"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正是德国古典病态学家温克尔曼所提倡的艺术格调。

欣赏徐悲鸿的画时,会发觉画中人物伸展的手臂、踮起的脚尖、前跨的腿、支立着的木棍、阴森锋利的长剑构成了一种画面节奏,寓动于静,透出一种英雄主义气慨。在当时流行现代主义艺术之风的中国,徐悲鸿坚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现实主义立场,借历史画来表达他对社会正义的呼唤,这些犹如黑夜中的闪电划亮天际,透出黎明的曙光。

4、牛

立轴 设色纸本

辛未(1931年)

钤印:悲鸿

题识:芳草得来且自饱,更须向计慰平生。乙黎贤兄雅教。辛未春悲鸿。

乙黎即钱昌照先生。钱昌照生于1899年,父亲钱荃琛,兴办实业,母亲为清代名臣龚自珍的后代。钱先生自英国留学归来,即在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及资源委员会任要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5、梅花

立轴 设色纸本

壬申(1932年)作

钤印:东海王孙

题识:春如短梦初离影,人在东风正倚栏。壬申春尽写奉性元夫人雅赏。悲鸿。

性元夫人乃钱昌照先生的夫人。

6、春之歌

立轴 设色纸本

乙亥(1935年)作

钤印:悲

题识:春之歌。大千道兄教正。乙亥悲鸿。

徐悲鸿画马名闻天下,他的马之所以能在上千年来无数画马的作品中凸现出来,主要是他成功地将西画的技法和精神溶入了国画中,注重比例、造型准确,以形传神。牛也是徐悲鸿特别钟爱的题材,他所画的牛犹如他的马一样意韵生动、神气十足。此图中体形庞大的牛,与小巧灵动的儿童,以及泛着新绿的垂柳,构成了充满希望的春之歌。

7、落花人独立

立轴 设色绢本

1944年作

钤印:徐、悲鸿

题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卅三年元日悲鸿磐溪斋中。

徐悲鸿的人物画最能体现其\"惟妙惟肖\"的艺术主张。无论是在讲究素描结构,光线明暗的肖像中,还是在纯以传统笔墨线条造型的人物画中,徐悲鸿都追求惟肖及神似。此幅仕女图,既以细笔线描的传统工艺方法为主,又颇具现代感和时代气息,别有一番意韵。

8、松

立轴 设色纸本

钤印:悲鸿

题识:虬枝历与雷霆斗,士脉微枝春气醒,一代淫威谁敢赭,天荒地变独青青。寿石工集散原老人句。汉仑先生雅教。悲鸿。

9、草书四言对联

立轴 水墨纸本

钤印:悲鸿

题识:永松仁弟嘱,悲鸿。

10、狮吼

1922年

素描

42×62.5厘米

11、箫声

1926年

布面油画

80×39厘米

12、睡

1926年

布面油画

40×51厘米

13、陈散原像

1929年

布面油画

60×73厘米

14、九方皋

1931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39×351厘米

15、傒我后

1933年

布面油画

230×318厘米

16、桂林风景

1934年

布面油画 56×7

417、黄山

1935年

布面油画

67×81厘米

18、雪

1936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31×78厘米

19、逆风

1936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01×83厘米

20、巴人汲水

1937年

纸本设色 国画

294×63厘米

21、漓江春雨

纸本设色 国画

74×114厘米

22、巴之贫妇

1937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02×63厘米

23、风雨鸡鸣

1937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32×76厘米

24、月夜

1937年

布面油画

90×97厘米

25、女人像

1938年

布面油画

132×107厘米

26、牛浴

1938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30×75厘米

27、负伤之狮

1938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10×109厘米

28、大树双马

1938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31×77厘米

29、印度牛

1929年

布面油画

66×68厘米

30、群奔

1939年

纸本设色 国画

95×181厘米

31、少妇像

1940年

布面油画

82×54厘米

32、泰戈尔像

1940年

纸本设色 国画

51×50厘米

33、喜玛拉雅山

1940年

纸本水墨 国画

34×52厘米

34、群马

1940年

纸本水墨 国画

110×122厘米

35、木棉

1940年

纸本设色 国画

96×45厘米

36、喜玛拉雅山之晨

1940年

布面油画

95×59厘米

37、喜玛拉雅山之林

1940年

布面油画

58×68厘米

38、鹅闹

1942年

纸本设色 国画

92×61厘米

39、庭院

1942年

布面油画

64×78厘米

40、月色

1942年

纸本设色 国画

65×54厘米

41、灵鹫

1942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21×92厘米

42、孔子讲学

1943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09×113厘米

43、李印泉像

1943年

纸本设色 国画

76×43厘米

44、银杏树

1943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01×88厘米

45、读

1943年

布面油画

101×61厘米

46、玉簪花

1943年

布面油画

66×48厘米

47、山鬼

1943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11×63厘米

48、群狮

1943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13×217厘米

49、少陵诗意

1943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50×55厘米

50、国殇

1943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07×62厘米

51、梅花通景

1944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10×125厘米

52、徐夫人像

1943年

布面油画

62×48厘米

53、骑兵英雄

1950年

布面油画

88×63厘米

54、农民任继东像

1950年

素描

31×25厘米

55、神鹰图

抗日战争期间

纸本水墨 国画

32.5×26厘米

56、鸡竹图

作者: 徐悲鸿

媒材: 设色纸本

尺幅: 147.5×52.5cm

创作时间: 癸未(1943年)作

57、四喜图

作者: 徐悲鸿

媒材: 设色纸本

尺幅: 108*56cm

特征: 镜心

创作时间: 1946

58、双骏

作者: 徐悲鸿

媒材: 设色纸本

尺幅: 53*65.5cm

特征: 立轴

创作时间: 19

4259、三友图

作者: 徐悲鸿

媒材: 设色纸本

尺幅: 127*62cm

特征: 镜片

创作时间: 1946

60、马

作者: 徐悲鸿

媒材: 水墨纸本

尺幅: 100*61cm

特征: 立轴

创作时间: 194

461、双马图

作者: 徐悲鸿

媒材: 设色纸本

尺幅: 111*72.5cm

特征: 立轴

创作时间: 1947

62、秋风立马

作者: 徐悲鸿

媒材: 设色纸本

尺幅: 107.5*53cm

特征: 立轴

63、马

作者: 徐悲鸿

媒材: 设色纸本

尺幅: 131*78.5cm

特征: 立轴

创作时间: 1936

64、马

作者: 徐悲鸿

媒材: 设色纸本

尺幅: 99.2*52.7cm

特征: 立轴

创作时间: 193

565、柏马图

作者: 徐悲鸿

媒材: 设色纸本

尺幅: 109.9*54cm

特征: 立轴

创作时间: 193

566、马

作者: 徐悲鸿

媒材: 设色纸本

尺幅: 104*54.5cm

特征: 立轴

创作时间: 193

467、群马

作者: 徐悲鸿

尺幅: 110cm*122cm

类别: 国画

创作时间: 1940

现收藏者: 徐悲鸿纪念馆藏

68、六骏图

作者: 徐悲鸿

媒材: 设色纸本

尺幅: 50×93cm

类别: 国画

现收藏者: 徐悲鸿纪念馆

69、驰骋图

作者: 徐悲鸿

媒材: 设色纸本

尺幅: 90×55cm

现收藏者: 徐悲鸿纪念馆

70、奔马

作者: 徐悲鸿

媒材: 设色纸本

尺幅: 105×74cm

特征: 立轴

创作时间: 卅年二月在吉隆坡作

71、群奔

作者: 徐悲鸿

尺幅: 95*181厘米

特征: 水墨设色纸本横幅

创作时间: 1939年作

72、立马

作者: 徐悲鸿

尺幅: 92*61cm

特征: 水墨设色纸本立轴

创作时间: 43年作

73、立马

作者: 徐悲鸿

尺幅: 92*61厘米

特征: 水墨设色纸本立轴

创作时间: 1943年作

7

4、奔马

作者: 徐悲鸿

尺幅: 52*78厘米

特征: 水墨设色纸本

创作时间: 1938年作

75、大树双马

作者: 徐悲鸿

尺幅: 131*77厘米

特征: 水墨设色纸本立轴

创作时间: 1938年作

76、群马

作者: 徐悲鸿

尺幅: 110*112cm

特征: 水墨设色纸本立轴

创作时间: 1940年作

77、饮马

作者: 徐悲鸿

尺幅: 90*57厘米

特征: 水墨设色纸本立轴

创作时间: 1941年作

7

8、立马

作者: 徐悲鸿

尺幅: 89*57厘米

特征: 水墨设色纸本立轴

创作时间: 1943年作

79、回头马

作者: 徐悲鸿

尺幅: 88*57厘米

特征: 水墨设色纸本立轴

创作时间: 1943年作

80、九方皋

作者: 徐悲鸿

尺幅: 139*351厘米

特征: 水墨设色纸本横幅

创作时间: 1931年作

作品简析: 《九方皋》,这是取材于《列子》中的故事:春秋时代,有个姓九方,名字叫皋的人,很有识马的本领。有一天,秦穆公对以相马闻名的伯乐说:“你的年纪已经很老了,儿孙中有没有可以继承你的本领繁荣人?”伯乐叹息道:“我的子孙中有能识马的,但没有能是识千里马。我有一个朋友,名叫九方皋,他虽是个挑柴卖菜的苦力,但识马的本领,不在我之下,”秦穆公听了,非常高兴,便叫九方皋为他物色一匹千里马。九方皋在各地跑了三个月,看了无数的马,最后,才找到他所中意的一匹黑色雄马。他回来见秦穆公,穆公问道:“你找的吗是什么颜色的呀?”九方皋回答道:“黄色”穆公又问:“是雌的还是雄的?”九方皋答道:“雌的”穆公叫人牵马来看,却是一匹黑色的雄马,不仅大失所望,便对伯乐说:“九方皋连马的的雌雄颜色都不能辨认,如何能识别马的的好坏呢?”伯乐喟然叹息说:“大王呀,您不知道:九方皋在观察马时,是见其精望其粗,在其内而望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呀!”意思是说九方皋注重的不是马的皮毛外貌,而是马内在的精神、品质。秦穆公听了,令人骑上这匹黑色的雄马实验,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

徐悲鸿有感于这个动人的故事,正是由于他亲眼看到了在当时的政府统治下,大量人才被压抑、被埋没的现状;也是由于他亲身感受到要提携、培养一个有才华的人是何等的艰难;同时,他永远也望不了自己为生活所迫几乎投江自尽的悲惨经历。。。。。。所有这一切,都强烈激发着徐悲鸿的创作欲望。他要籍《九方皋》倾吐内心的抑郁,抒发渴望发掘人材的美好意愿。这幅宽三百五十一厘米、高一百三十八厘米的中国画,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位朴实的劳动者——九方皋的形象。他正在聚精会神地察看面前的那些马,而那匹黑色的雄马仿佛突然见到了知音,它发出快乐的嘶鸣,扬起钢铁般的蹄子,跃跃欲试。

徐悲鸿笔下的马都是奔放不羁的野马,从来不戴缰辔,画中黑色的雄马却例外戴着缰辔。有人问徐悲鸿:“这是为什么?”徐悲鸿笑答:“马也和人一样,愿为知己者用,不愿为昏庸者制。”

81、《春山十骏图》

作者: 徐悲鸿

尺幅: 33.8×179cm

类别: 国画

创作背景: 此画上款是:“曼士二哥”,徐悲鸿与黄曼士情谊深厚,徐将其视为“平生第一知己”,尊称曼士为二哥”,同时也有文献记载画是赠与新加坡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分公司总经理黄曼士的。黄曼士(1889-1963),祖籍福建南安,出身名门,交游及广。1925年徐悲鸿在法国读书时境遇窘迫,经黄曼士大哥黄孟圭引见.到新加坡为南洋侨领画像,与黄曼士昆仲结下深厚情谊,视为“平生第一知己”,尊称曼士为二哥.从1925年到1942年间,徐悲鸿曾多次到新加坡,都是住在黄家的江夏堂,为黄曼士画了百余幅画作。当时,悲鸿先生画的最多的是马,以咏志抒怀,时有“万马奔腾江夏堂”之称。1946年,黄孟圭还为此《十骏图》题诗一首,徐悲鸿并复信表示感谢,亦成佳话。

资讯: 在2003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为421号拍品,估价:RMB 300-400万元,以200万元底价起拍,经过数十轮竞争,最终以627万元成交,创徐悲鸿中国书画作品拍卖世界纪录。

作品简析: 此幅作品系徐悲鸿一生可数力作之一,可谓三绝:一是存世仅见的十匹马,徐悲鸿画三马、五马虽也不多,但还是偶然可以见到,画十骏至今所知仅此一件;二是十骏形态各异,奔跑、跳跃、翻滚、饮水,善画马的徐悲鸿将马的形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三是背景丰富,画春日山坡,绿以意盎然,一派生机。

推荐第5篇:席慕容作品欣赏

席慕容诗歌欣赏 生平简介 席慕容作品 诗歌:《七里香》《戏子》《一棵开花的树》《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边缘光影》《迷途诗册》《我折叠着我的爱》 ,《乡愁》(诗歌)、《外婆和鞋》被选入小学课本。散文:《有一首歌》《同心集》《写给幸福》《江山有待》《生命的滋味》《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摄影+文字),《三弦》(小品) 《贝壳》选入初中课本(与小思的《蝉》收入中学生课本人教版短文两篇)。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应蒙古族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之邀而作)。 名作欣赏 大爱席慕容 选修课之 多媒体课件制作 作业作者:Hecate席慕容,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一位来自察哈尔盟明安旗的蒙

古姑娘,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后随家落居台湾。她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七里香》。 从百度下载内容,技巧:删除超链接 技巧:图片组合幕布式翻转的制作 技巧:照片边框的处理背景太花,影响字体,文本框背景透明化处理 大爱席慕容 * * 从百度下载内容,技巧:删除超链接

推荐第6篇:欣赏多媒体作品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欣赏多媒体作品》

总体来看,本课属于一节比较成功的体验性的教学活动,注意了体验活动的目的性;兼顾了形式的灵活性与学生讨论深度的结合。建议与后续的技术学习和作品制作紧密结合,保证学生在获得丰富体验和探究欲的基础上,能将较高的学习动机在技术学习中释放;在欣赏他人作品并产生认知冲突的基础上,能将带着认知冲突深入系统地理解技术原理;在剖析他人作品并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能将他人的间接经验转化为自己作品制作的直接经验。

本活动课教学设计:立足于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标准,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开展以学生拓展所学知识和获得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苗逢春:在教学过程的那些环节上体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任务的具体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实现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着眼于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地发展。在信息技术活动课的教学设计方面,以“教师指导,学生主导” (苗逢春:“学生主导”的说法不妥,本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其实教师仍然是主导者)为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共同设置具体活动形式,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苗逢春:学生只是参加了评价指标的制订,而不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课堂教学的组织其实仍然是教师,而且,由于学生的控制能力不强,让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也不合适)和评价等活动,形成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较为完整的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苗逢春:教材分析很到位,注意了知识的前后关联) 综合活动课

基于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一书的第一章第三节《综合活动:欣赏多媒体作品》,并充分结合《信息技术》(必修)的第三章第3节——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同时,这个内容也是本书第八章内容的准备。

教学目标——(苗逢春:本课教学目标总体感觉很空,本课作为后续教学的铺垫更为合适,不太适合作为独立的教学活动)根据新课改的精神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已有的多媒体作品,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分析结果。 (苗逢春:这些不属于知识与技能,建议进一步挖掘本课活动背后蕴含的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a) 呈现多媒体作品,在短时间内使学生的视觉受到冲击,激活他们头脑中已有的认识体验,凭直觉对作品整体感受,然后问题引领,对作品进行认真的分析与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提升体验的内涵与价值;

b) 能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分析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信息素养。——(苗逢春:本条不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

b) 体验多媒体带给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便利,激发和保持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分析——(苗逢春:对学生的特点把握全面、具体且有针对性)

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且有几个学生曾获电子作品比赛初中组省

二、三等奖。

现阶段刚好上美术作品鉴赏课,具备一些欣赏作品的方法。  

   知识结构:他们在初中和高一的必修课中已初步接触了多媒体技术的部分内容,能运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多媒体作品,了解多媒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 欣赏和分析已有的多媒体作品,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分析结果。

§ 体验多媒体的特点。

§ 体验多媒体带给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便利,激发和保持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的难点:——(苗逢春:教学难点分析不够深入,未能抓住本课内容的难点以及组织体验性教学的难点,比如说:体验性的活动容易出现“有活动,无目的”“形式丰富、深度不足”“体验丰富,但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缺失”等问题

)§ 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已有的多媒体作品,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和分析结果。§ 激发和保持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手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所以本活动课采取的体验学习是一种符合时代精神和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

教学时间:1课时本活动课设计的三个环节: 准备环节、活动环节、总结环节

1、准备环节: 第一步:确定活动主题:欣赏三个多媒体作品 (苗逢春:这能叫做“活动主题”吗?)第二步:以学生自愿为原则,确定活动展示课的主持人及各位专家的扮演者。第三步:师与主持人、专家根据主题需要,选出欣赏的多媒体作品。网页作品:《苹果树下的童话》;Flash作品:《选择》;Powerpoint作品《革命先驱--孙中山》第四步:教师准备多媒体作品第五步:教师准备学习网站第六步:布置场地,创设情境,落实相关器材。

2、活动环节:学生按照活动步骤进行自主活动。共同欣赏作品--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与专家对话。需要注意的是: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到活动步骤的连贯性、活动方法的选择、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活动过程的完整性以及活动目标的充分体现等问题。

3、总结环节:总结形式比较多样,有主持人或专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也有老师的总结,老师的总结是肯定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恰当延伸,超越教材,升华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活动内容时间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主持人导入两位主持人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宣布活动主题,同学们玩连词游戏(苗逢春:具体内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跟本课内容有内在联系吗?),营造活动气氛,然后把游戏难度提高,请出老师导学。2min参与游戏创设情景,质疑激趣,调动情感。教师导学通过生活当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孩子。演示课件:多媒体作品《哪一个是我》。 7min边看边说,共同参与导学,引领学生走进作品,品味作品。1让学生体会多媒体在表达效果上的优点2 让学生感受多媒体作品的技术特点3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深入了解作品,挖掘主体的潜能,拓展他们思维的深度,加深对欣赏内容的理解共同欣赏作品1网页作品:《苹果树下的童话》2 Flash作品:《选择》3 Powerpoint作品:《革命先驱--孙中山》3*3min单独用心欣赏作品,凭直觉对作品整体感受,然后用问题引领,进行认真的分析与思考,深化认识,提升体验的内涵与价值。直觉感受、问题引领,体验作品 交流时刻1小组长组织组员讨论,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大胆表达出来,并记录。2主持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评价标准给作品一个分数3 主持人请专家团亮出分数4 主持人分别请分数与专家团分数最相近和相差最大的小组代表陈述理由 7*3min1交流并给作品评分2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从倾听他人的分析与见解中找出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以便得出更完善的意见。在对比中发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角,既可以从自己和他人的正确分析结果和建议中学习,又可以从各自的错误中提取经验教训对话学生与自己推选出来的专家进行对话3min学生反思:通过欣赏这三个作品,最想了解的是什么?或有什么创作欲望?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回答一个问题更富有意义。教师指导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互助学习。学生在为解决问题而进行探索。为能提出问题而深入思考。小结肯定同学们的发言 1min 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拓展延伸: 1 给同学提供更多优秀多媒体作品的连接供课后欣赏,指引同学还可以通过EMAIL与作品的创作者交流2 给同学们讲述一个有趣并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引发他们更广阔的想象空间2min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欣赏多媒体作品》这一教

推荐第7篇:欣赏海顿作品

一、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二、教学课题:《欣赏海顿作品》

三、教材分析:

(一)学习目标:

1、在听赏《告别交响曲》的音乐活动中,能熟悉音乐主题,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2、在听赏《惊愕交响曲》的音乐活动中,能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能用打击乐器参与表现音乐的强弱,并能体验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3、在听故事的活动中,能了解海顿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二)教学重点

在听故事的活动中,能了解海顿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三)教学难点

在听赏《惊愕交响曲》的音乐活动中,能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能用打击乐器参与表现音乐的强弱,并能体验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四、学习指导:欣赏法

五、教学设计:

(一)教具使用:PPT

(二)教学程序及时间分配:1课时 教学过程:

故事情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教学活动 CAI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师:这首优美的乐曲是一位名叫海顿的作曲家写的,老师今天就请大家一起进入海顿的音乐世界。 《小夜曲》第二乐章 引入情境。

听赏《小夜曲》第二乐章。 画面:夜晚风景音乐:《小夜曲》 引出故事的人物“海顿”。 故事一: 一生写了一百多部交响曲的奥地利作曲家海顿,长期担任宫廷乐长,公爵看上了一处遥远的湖畔山林,在此大兴土木,建造行宫,每年夏天都携带家人和仆人来次长住,宫廷乐队免不了随同前往。 介绍海顿

让学生初步了解海顿。 听故事;看画面。

画面:教材故事一的画面。 通过听故事的形式,了解海顿的生平以及他创作乐曲的背景。故事二:天长日久,乐手们思家心切,但谁也不敢言归,一天晚上,公爵和他的亲朋在大厅听赏海顿刚完成的第45号交响曲。奏到最好,乐手们2轮流轻轻吹灭为乐谱照明的蜡烛,拿着乐器相继退场。最后仅留下两个小提琴手,他们静静奏完最后一个音符,也悄然退席。 听赏《告别交响曲》第五乐章节选。

1、熟悉音乐主题。

2、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1、听故事。

2、听赏乐曲片段。

3、哼唱主题。

4、画旋律线。

方法:在唱熟主题的基础上用手指划出旋律进行的方向。

5、演唱表现。

方法:学生反复多遍演唱音乐主题,并在每遍逐步减少演唱的人数,以体验乐手相继退场的音乐场景。 画面

1、教材故事二的画面。画面

2、

音乐主题:(略) 通过这种演唱形式的变化和演唱音量上的变化,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乐曲所描绘的乐手相继退场的场景。 故事三:

善解人意的公爵自然领会到海顿创作这首乐曲的用意,第二天变宣布:全体人员返回宫廷。这首乐曲由此而被称作“〈告别〉交响曲。”

3、知道曲名。听故事。 画面:教材故事三的画面。 故事四:

海顿在60岁前后,跨海到英国。伦敦的绅士、淑女慕名而来,将音乐会当成社交场合,热闹非凡。

1、体验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1、听故事。

2、听赏乐曲。

3、讨论音乐特点。

方法:通过强弱对比体验音乐情绪。 画面

1、教材故事

四、五的画面 画面

2、音乐主题 故事五:

海顿的音乐响起时,一些外表高雅的贵妇却打起瞌睡来,轻快的第一乐章后,柔美的慢乐章开始了,音乐格外安详、平和。听说〈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2、认识常用的力度术语和记号。

4、哼唱主题。

5、参与表现。

方法:用人声、打击乐、非常规音源、身势动作等表现音乐强弱。 画面三: 音乐知识 渐强〈〉渐弱 PP〈FF〉PP 故事六:

原来,这是海顿刻意设计的。他向人解释说:“那会叫女士们惊愕得跳起来。”于是,这首乐曲便被人们称作〈惊愕交响曲〉

3、知道曲名, 听故事。 画面:

教材故事六的画面。 总结下课

推荐第8篇:鲁迅作品语句欣赏

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整段话的总体感觉是非常犀利。鲁迅将用奇怪眼色看“我”的人,说成是青面獠牙的人,青面獠牙,旧时神怪故事中形容凶神恶鬼的面貌。现在形容面貌极其凶恶狰狞,说他们青面獠牙,是因为他们都是吃人的家伙。话中全是毒,因为每个人似乎都要将他置于死地。《狂人日记》中的有一处这样的笑: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看到这不禁让人想到冬天刺骨的寒风,让人不寒而栗,让人不难想到这笑到底有多可怕,甚至有点恐怖。在这段话中鲁迅说“笑中全是刀”,简单五个字,把笑的说的如此吓人,似乎有种千刀万剐的感觉,背后冷汗直冒。 “白厉厉”的意思是指 很白,多形容凶狠的野兽的牙齿的光泽,既然是吃人的家伙,和野兽没有什么差别,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将吃人的家伙如野兽搬得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一个“排”字,把吃人的家伙的等吃的画面描绘的淋漓尽致。这一段话,基本上用的都是短句,是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但他立刻转败为胜。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两个嘴巴,热剌剌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另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人一般,------虽然还有些热剌剌,-------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

在这里鲁迅说阿Q擎起右手,而不是举起右手,这个“擎”字有点让我琢磨不透,但同时又很有意思。可笑的是阿Q不是轻轻的做做样子的打自己一下,而是“用力”、“连打”的打了自己的脸,结果是脸“热剌剌”的痛。此处将”精神胜利法”诠释的很形象,他的自欺欺人让人有点忍俊不禁,同时又有点悲悯,自欺竟可以到这种地步。这种精神胜利法,如同麻醉剂,麻醉了他每一根神经。以致后来阿Q心满意足

自嘲也罢,自慰也罢,总之,是一种自我心理的调试,是受伤后自我的精神抚慰

推荐第9篇:余秋雨作品欣赏

余秋雨先生作品欣赏

余秋雨以历史文化散文而名世。他凭借自己丰厚的文史知识功底,优美的文辞,引领读者泛舟于千年文明长河之中。首部散文集《文化苦旅》依仗着作者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教授第一本文化散文集。其中有些文章曾在各类文学评奖中获得首奖。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其中《道士塔》、《阳关雪》等,是通过一个个古老的物像,描述了大漠荒荒的黄河文明的盛衰,历史的深邃苍凉之感见于笔端。

初次接触余秋雨是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文化苦旅》,读完,深深被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折服,他思接千载,天马行空的联想,对历史、对文化渗透着的领悟力,也使余秋雨在中国的文化史上留下一席之地。“余秋雨将中国传统文化意境与现代意识连接在一起,以逆向操作的方式异军突起,呈现给读者一种新的阅读文本,激发起他们新的审美趣味,”从总体来说,一方面气势磅礴,潇洒自然,一气呵成,让读者也随着他的情绪时而崇拜、向往自然,时而对历史深沉愤慨;另一方面,他一唱三叹,一步一回首,低沉的调子,悲怆的氛围,一次次让我们去思考历史、自然、人生。作为一个文化意识较强,颇具历史感的散文作家,尽管行走匆匆,却常能俯仰古今,见微知著,从尘封的史料和那平淡无奇的山水中挖掘出深厚的内涵,进而做到历史与现实相沟通,哲理与形象相交融。

因此,在综述的前提下,我们现着重从他的文体模式的创新、主题的创新、表达方式的灵活、语言的特色等四个细节略谈一下。 今天很认真的看了余秋雨《文化苦旅》的第一篇“道士塔”,其实以前就简单的看过,由于不够认真,所以觉得杂乱。可是今天的感受却很不同,“道士塔”批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愚昧和无知,导致国内大量文物的流失,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有多少断送在如此无知愚昧的人身上,可是就是这样的人掌管着“敦煌”那时期的大量文物。也就是这样的人用几块银元就奉送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有多少的价值连城,有多少的文化瑰宝,有多少考古人的梦,有多少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就这样被那个时期愚昧的政府所断送。中国!地大物博,却在那个时期怎么也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觉醒,我们更要保持时刻清醒的头脑去认知这个时代的文明,失去什么,不该失去尊严,断送什么,也不能断送了灵魂。被讥笑的无知,被嘲讽的愚昧,我们能忘记吗?希望这样的耻辱能时刻鞭策着我们的头脑,醒醒吧!中国人,我们的愚昧早已经过去,看看吧!中国人,我们该怎么继续强大。

看着人家橱窗里本属于自己的食物.你的心中是否有愤怒.看着祖先的遗留被葬送.你的脸上是否挂着羞愧 泯灭尊严的行径.愚昧且无知的灵魂.经受着多少后人的践踏和唾弃.你是否也有了悔意.几百年前,我们本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 几百年前我们拥有着不可忽视的国力.几百年后, 我们骄傲为龙的子孙.几百年后,我们追寻着祖先的足迹.几百年后.我们一定会更强大.今天那橱窗里的食物让你想到了什么??

第一次看「道士塔」时强烈的感受到中国人的无耻与无奈!前者是指那些自栩风雅实是败类的文官,后者是那为讨生活的无知道士。另外那些外国人你能说什 呢?先人之所为?后代的有识之士又能如何?但是第二次再看「道士塔」时却认为代表了中国社会中的几个层级:穷苦卑微的王道士为了生活而将先人的文化结晶分批出售代表了芸芸众生的无知与无奈,高官的礼品与故做高雅的玩赏并不代表着他对文化艺术的重视,讲好听的是「附庸风雅」,讲难听的却是以这些东西做为「升官发财」与「加官晋爵」的老本。至于外国人随着列强的入侵而发现此一宝藏,利用了中国人的贫困与无知轻易的大量的将这些无价的艺术宝藏运回其所在的国家加以研究,进而赞叹中华文化的伟大,而这些宝藏或许也意外的获得妥善的保存,不至于成为高官们的玩物而至于「飞灰湮灭」。所以这种结果可说是中华民族的不幸,但也可说是中华民族以致于全世界的幸运,让这批无价的宝藏能够为世人所认识与保存。第三类则是则是作者本身与那些与会却哑口无言的后世中国学者,他们参加这场国际性的研讨会而主题却是本属自己土地上的东西啊,再面对外国人赞叹伟大,其内心的感受应该是很复杂的呀!最后吾等认为无论这事儿是真是假,不但说出当时暨现时的中国,对于今日的台湾而言未尝不是相当贴切的一个比喻。表面上台湾的经济水准是优于昔日,教育水准也显着的提高,但文化价值观念却并未完全随之提升,在昔日所谓的强人政治下所打造的表象能否经由开放后的民主真正予以落实暨改善,仍有待观察??不过在文物保存的工作上来看,如何?从样板到真正落实于民间仍是一条很长的路要走,更因为台湾历史上的特殊性使得这一方面的工作特别不易进行,住民的短视近利与相关工作者的过于理想性忽视所有权人的利益,事使得此一工作的推行更为不易。再加上民主政治并未常态的发展,除非有利可图,否则如王道士者众,纵使高官不是狗官,也是无能为力呀!更何况传统的价值观念中除了无形的观念是守旧与保守外,物质上的除旧布新确是穷困的大众所追求的啊!

2余先生站在莫高窟的大門前,所引發的悲愴情懷,和蔣勳在《久違了,故人》中對於我國文物留亡在外的深層悲痛,有著相同的情結。 只是在《道士塔》中,能隨著時空的交替,身歷其境的看那中國的瘡疤,固然生動,卻更難平息心深處的悸動!莫高窟是中國珍貴的藝術寶庫,在歷史上所閃爍的騰然金光,輕易地掩沒在王道士的無知下,那永久性的學問在他眼中也顯得微不足道,他正用已被中國心血染紅的刷子,將我們的文化記憶刷得慘白,我不禁和作者同聲吶喊:「等一等!!」但這場戲劇似乎沒有停止,且更令人觸目驚心!此時,外國車隊帶著不解,「順利」地將中國瑰寶運離國土,千佛躍動,震撼著你我,我要問:「那面容是否依然安詳?」希望一切只是排演,我要你停止啊!不過諷刺的是,連滿清末年的官場文化,也是保存古蹟的最大敵人,我又再次掉入充滿「恨」的情境中,連中國的專家也是強忍著屈辱,加緊鑽研敦煌文化,在沒有太大的激動下,默默地離開敦煌學國際學術討論會會場,走過王道士的圓寂塔前……,這才是最大的無奈和悲痛。在余先生的妙筆下,歷史故事已被影象化,我彷彿是過去歷史的當事者。 然而屬於中國的遺跡竟無法安然長久保存,令我無限的感慨,如先生所言,這是一個巨大的歷史悲劇,身為中國人卻不能阻止歷史,隨著無知及莫高窟前兩道深遠的車轍,文明的璀璨變成了暗淡,淚雨真誠,為了中國的悲哀啊! 這一切怎一個「恨」字了得!! 3道士塔》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历史悲剧,一个沉重的文化史实。它所揭示的问题让人心痛,让人揪首,让人不禁为那个时代,也为我们的民族,发出一声声无能为力的叹息。 全篇围绕敦煌莫高窟展开,说的是在20世纪初,莫高窟由一位无知的道士掌管,因为无知,他自作聪明地将窟中的珍贵壁画粉刷,甚至挖凿、代之以灵官塑像;因为无知,他将窟中无价的国宝同慕名而来的西方学者换回历历可数的银元;因为无知,祖国的瑰宝遭到糟践、不幸流失,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遗憾。国宝外流,我们发自内心地遗憾、痛恨、愤慨。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让我们在今天,在这个觉醒了的民族当中,开始做一些事对遗失的文化进行补救。于是,在遗憾、痛恨、愤慨之余,我们则直截了当地抓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那么,这个元凶是谁?是犯下了强盗行径的西方学者?是目光短浅、愚昧无知的王道士?还是其时的旧中国,那个没落在闭关锁国中的暗昧“天朝”?或许真如古人所说的“慌不择路,饥不择食”,自身的落后让我们已无心理睬一下被搁在西北荒凉之中的文物们,只好让强大的势力来替我们保管?想想旧中国所背负的“东亚病夫”的耻辱,想想“落后就要爱挨打”这铁一般的真理,我的心在滴血,我的民族自尊在哭泣,我感到往事不堪回首,它令我感到那样恐慌与不安。仿佛有一枝利箭从历史深处射来,刺痛了我的心。这就是历史悲剧,发生在祖先们的身上,其震痛却可以绵延几个世纪。然而时光即逝,往事不再;亦无法缉拿真凶,将其正法。我们所能做的,惟有无奈,无奈地历数罪恶,无奈地遗憾惋惜,无奈地遥望历史,无奈地幽幽痛惜,无奈地叹出一口气,让它氤氲地定格在那一个个耻辱之日、罪恶之日的上空,化作晴空中的阴霾,眼睁睁看着老实憨厚的王道士在毕恭毕敬地带路,看着洋人们在莫高窟洞开的一刹那惊诧瞪大的双眼,看着一箱箱文献、一尊尊泥塑、一车车诗卷、一幅幅壁画被运走。这样奇耻大辱,哪个国人还能坐视不理?一个当代中国青年这样写道:“我好恨/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决胜负于城下。”激荡人心的语言,道出了每位中国人的心声。但,现实与理想总是在作无谓的对峙与较劲从而无法统一:看看,现在中国人在干些什么?有一些人继续沦为洋人的奴隶;有一些人忘掉了耻辱,忘掉了历史;有一些人在伦敦、东京等地的博物馆买下中国文物的胶卷,回国后对着相片作空头研究;有一些人千方百计地回购国宝,大海捞针,劳神费财;还有一些人在呐喊中吼出愤怒,却永远只是呐喊,无法付诸实践。无奈。还是无奈。只有无奈。 一切皆因他而起,那愚氓,王道士。时至今日,不少人认识了这个名字:王圆箓。我在想,如果让他知道了国宝的价值,让他知道了他的所为的严重性,他会怎么做?依然赚取蝇头小利?又或者,转作了更大的买卖?还是改邪归正,捍卫国宝?无从得知——我的想象力有限。但这次的阅读却让我真实地接触了历史的阴暗面,那是一段可怕的、灾难的岁月,但愿它不再发生。

4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流淌了五千年,莫高窟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港口,载满了历史的可爱,然而一下子这里的文化不属于中国了,被一个叫王圆篆的王道士统统卖给了洋人:现在的中国,正在发展,然而,又更面临着帝国主义的排挤,市场经济的冲击,被打倒的危险也许更强大。中国正在发展,需要的正是人才,我不希望中国再出现一个王道士,或者再转入病态。

理想与现实

扼腕的同时,余秋雨先生想到了“假如”。假如让作者生在那时,又恰恰在西方人就要将国宝运走的刹那站在他们面前———“然后怎么办呢?”爱国的理想是好的,可是作者在这里向我们设置了一个艺术创作里的“未知结构”,提出了一个“两难悖反”:衷心希望留下,留下的结果是“送京”,“送京”的命运是“零零落落”;万分痛心“掠走”,“掠走”的命运是至今仍完好无损地“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被拦住的车队,究竟该驶向哪里?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只能让它停驻在沙漠,然后大哭一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压抑、悲痛交织在一起。

“道士塔”早已淹埋在历史的风尘中,但余秋雨“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却还在我们面前回荡。面对过去,我们能挺直腰杆批判无知的“王道士”,可是今天,不是仍然有人把祖宗的文化遗产当作“大盘菜”毫不吝惜地大吃大嚼吗?“住手!”谁在心底痛苦地呼喊?

推荐第10篇:感恩卡作品欣赏

感恩卡作品欣赏

第11篇:张爱玲作品欣赏[推荐]

安 阳 师 范 学 院

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班级:08级综合文科一班

学号:080391036姓名:牛阳华

张爱玲作品欣赏

作者简介:

张爱玲,女,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张爱玲家庭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的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张爱玲结识作家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

代表作品:

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说合集《张看》、中短篇小说集《传奇》、长篇小说《倾城之恋》、《半生缘》、《赤地之恋》。

作品赏析: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家庭显赫,文笔出众。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可以直接的写入你的内心。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而阅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即便是有点悲剧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会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也能体验到,她写下来告诉你,但她不炫耀。张爱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其实用传奇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了。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辉煌了,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是黑暗的,生母流浪欧洲,或许这是导致张爱玲后来的作品充满悲观跟势利的主要原因。她笔下的女性是实实在在的、自私、城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就是这些不近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里苍凉的味道,反复的

提醒着我们所有现今的文明终会消逝,只有人性的弱点得以长存于人间。至于她本人亦是斤斤计较的小女人:摸得到,捉得住的物质远较抽象的理想重要。

《流言》是她一本散文集,收录了她1943——1944年的陆陆续续写的一些东西,将散见于报端的文字,集中在“流言”两个字下,水上写的字,说它不持久,但是又希望它像谣言传得一样快。书中所谈的内容并不集中,谈到吃,谈到看书,谈到画,谈到她可爱的姑姑和她热情的朋友炎樱,还有一些序,里面还闪现着那时上海另一个女作家苏青的身影。一点点的,可以渐渐看到那时的上海,那时的张爱玲。 不过,这毕竟不是张爱玲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整个集子里,最让人难忘的几篇,却都是典型的张爱玲的风格,一个苍凉的手势。

在《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一个离婚居家的女子。但她遭受哥哥们的欺骗散尽钱财,遭受嫂嫂们的热嘲冷讽忍气吞声,遭受母亲的忽视寂寞生活。但是,她却遇见了范柳原,一个年轻英俊、机灵狡猾、肆意挥霍的花花公子。从此以后,她在情感纠葛之中奋力的挣扎。一部倾城之恋留下的不仅仅是一段完美爱情的结局,更多的是对女性人生的思考。张爱玲,用她独特的敏锐力与洞察力,一反过去小说古老模式,独辟蹊径创作出新的小说风格,揭示了在民国时代的遗少们的腐朽生活及封建守旧的生活态度。从而,奠定了小说模式的新风格。

张爱玲既写纯文艺作品,也写言情小说,《金锁记》《秧歌》等令行家击节称赏,《十八春》则能让读者大众如醉如痴,这样身跨两界,亦雅亦俗的作家,一时无二;她受的是西洋学堂的教育,但她却钟情于中国小说艺术,在创作中自觉师承《红楼梦》、《金瓶梅》的传统,新文学作家中,走这条路子的人少而又少。五十年代初她辗转经香港至美国,在此期间曾经创作小说《秧歌》与《赤地之恋》,因其中涉及对大陆当时社会状态的描写而被视为是反动作品,其后作品寥寥。

此后张爱玲返回上海,因为经济关系,她以唯一的生存工具——写作,来渡过难关。《第一炉香》和《第二炉香》却成为她的成名作,替张爱玲向上海文坛宣布了一颗夺目的新星的来临。张爱玲的这两篇文章是发表在由周瘦鹃先生主持的《紫罗兰》杂志上的。继之而来的《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等等更奠下她在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的地位。

参考例文:百度名片、中国现当代小说的阅读与鉴赏、百度例文《流言》、《倾城之恋》赏析博客。

第12篇:现代诗歌顾城作品欣赏

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现代诗歌顾城作品欣赏,欢迎浏览。

泡影

两个自由的水泡

从梦海深处升起……

朦朦胧胧的银雾

在微风中散去

我象孩子一样

紧拉住渐渐模糊的你

徒劳的要把泡影

带回现实的陆地

感觉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弧线

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

少年去捡拾

一枚分币

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

而耸起的背脊

第13篇:中国绘画作品欣赏

中国绘画作品欣赏

教学目的:

1、了解作品的人物神态和艺术表现形式。

2、使学生在思想上获得教益的同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欣赏、分析作品内容。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准备:

1、课件

2、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人课题:

教师: 中国绘画作品分类就题材而言,有风景画、静物画、人物画等等。这节课我们来欣赏绘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就是人物画。(板书课题)

二、欣赏作品:

(一)油画 《贫农的儿子》 作者:蔡亮(板书)

1、介绍作品内容:

学生通过课件看图片,对人物的动态和表情发表自己的看法。(举手发言)

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二)中国画 《童年》 作者 王盛烈

1、作品表现的背景:改革开放初期。

2、作品表现的内容:一群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小学生。

3、师生分析作品风格与特色(服饰、神态、动作、构图等)。

(三)中国画 (悄悄话》 作者:王有政

1、作品内容分析:

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1)、通过对比产生美:

一老一小,老的慈祥可亲,小的天真可爱。

画人物用墨浓,用线具体仔细,特别是人物面部线条生动自然,越看越觉得美。

画背景用墨淡,用笔用线简洁,衬托了人物形象,而且有立体感。

(2)、人物神态美:

(四)水印木刻 《蒲公英》 作者:吴凡

1、介绍作品内容:

2、介绍作品表现形式:

3.分析作品构图特点:

(五)水印木刻 《和平》

作者 方国雄

(六)中国工笔画 《小伙伴》 作者 陈白一

三、小结:

第14篇:印象主义作品欣赏教案

内江师范学院

张大千美术学院教案设计

目: 印 象 主 义 绘 画 作 品 欣 赏

名:

级:2008

号:2 0 0 8 0 9 4 1 0 6 2

指导老师:李

材:《美术欣赏》上册 课

题: 印象主义绘画欣赏 课

时: 一课时 课

型:

欣赏课 授课对象: 高中二年级 教材分析: 印象主义画派是19世纪末法国艺术的主流。印象派画家主要探索色彩,描绘瞬间印象。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本课主要向学生介绍印象主义绘画的一些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上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对作品的介绍以及同学的自我认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印象派的产生,技法和艺术风格有所了解,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欣赏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的目的。

教学重点:认识并了解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形式与风格及画家的艺术价值的具体表现

教学难点: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与风格的理解。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更深入的参与到欣赏活动中来。

教学方法:

1.教法: (1)讲授法:我借助多媒体讲解作品让学生能认识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点等。 比较法:通过比较其他画派的作品引出新课,让学生更能深刻的接受认识印象派绘画。

(2)欣赏法:引导学生认识欣赏作品的内容和美术价值,体会画家的情感内涵。 2学法:

(1)讨论法:学生可以自由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2)观察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观察。

教具准备: 多媒体、图片 学具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清点学生人数,安排课堂秩序。 二:引入新课:(3分钟)(使用课件)

借助课件讲解,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新课印象主义绘画。 印象主义不象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体,探索和表现它们在自然光下所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使得画面在色彩上有一个崭新的面貌,是19世纪的重要艺术流派之一,最终导致了现代艺术的产生。

三:讲授新课:(20分钟)

(一)印象主义的产生背景:印象主义是19世纪中叶继现实主义运动之后出现的一个新的运动。一批青年画家走出画室探索色彩,描绘瞬间印象,注重对自然的直接感受,突破传统的绘画模式和色彩观念,建立起一套新的色彩观念和绘画表现手法,引发出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等艺术流派,由此影响到整个艺术观念的转变,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印象主义绘画分类: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1.印象主义

1、印象主义画派是19世纪的重要艺术流派之一,它兴起于19世纪60—

○70年代,得名于1874年此派画家的第一次联展。19世纪最后30年里,它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到整个欧美画坛。

2、印象派的主要画家有马奈、,莫奈、德加和雷诺阿.

3、播放图片,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和马奈的作品。

1 ○

日出·印象 莫奈

相关思考提示:(学生回答)

(1)这幅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2)这幅画采用了什么形式风格? (3)感受画家的情感内涵

教师讲述

1、

○《日出·印象》是描绘莫奈家乡勒阿弗尔海港的日出景象。清晨,海

面上雾气弥漫,波光粼粼,一片迷茫的淡蓝色水汽中,太阳正破雾冉冉升起,给这清凉的蓝色世界染上了一层薄薄的淡红。雾霭中远处的港口依稀可见,一只小船正划向港口…….这一切都在清晨的雾气和天光水色中若隐若现,既有初升太阳的微温,又有清晨雾气的凉意,这种清新 的感觉通过画家对光和色彩的把握征服了观众,让人难以忘怀。

2、这幅画表现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以往官方学

○院派艺术的那种呆板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注重对光色效果的追求。

欣赏《草地上的午餐》

相关思考提示(学生回答)

(1)学生自由讨论分析并谈谈欣赏后的感受

教师讲解

(2)这幅画的构图是马奈根据文艺复兴时期一张版画绘制而成的,画中的森林草地上,坐着两位衣冠楚楚的黑衣绅士和一个裸体妇女,远处还有一位沐浴的女人。

(3)女人体采用了减少中间色,压缩暗部,运用大面积亮色的描绘方法。 男子画的较为平面,运用了大量黑色,这一黑一亮的对比,使画面产生强烈的色彩效果和光感,有一种不同于古典绘画的特殊画面效果。

最后教师总结: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是活泼、生动、明快、热烈、注意光色的变化。印象派的基本特点是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客观再现个人的瞬间视觉印象,强调绘画的审美功能.

2.新印象主义

19世纪80年代中期,法国画坛上出现了更为新颖的画风,这就是新印象派,人们又称它为”点彩派”.代表人物.;修拉和西涅克

欣赏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修拉

相关思考提示(学生回答)

(1)这幅画的技法有什么特点? 教师介绍该画的内容及艺术风格和特点:

这幅作品画描绘的是巴黎附近一个小岛上风和日丽的下午,人们在悠闲散步,垂钓,游玩的场面。画家采用笔触明确,色彩鲜明的点彩画法,在绘画艺术上注意纯粹形式的分析和探索,由于画面都是由色点构成,显得安静.拘谨,缺乏生气。

3.后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是指印象派高潮之后在法国出现的一种更新颖的画风,后印象派严格来说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派别,也说不上是一个艺术团体。

后印象派的主要画家有塞尚.凡高和高更。 欣赏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凡高,高更的作品。

《有苹果的静物》塞尚 教师讲述

该画中的各种物体,尽管没有像古典静物画中强调的那种真实的质感,但其坚实,硬挺而内在的形体结构给人以独特的感受。色彩单纯、响亮而饱和,在对比中又使画面富有明快的节奏感和韵六律。塞尚的这种理性分析与主观表现,引发了人们绘画观念上的变革。

播放图片《向日葵》

《向日葵》凡。高

相关思考提示(学生回答)

(1) 这幅画描绘的向日葵有什么特点? (2) 这幅画表达的画家什么样的情感? 教师讲述

这幅插在陶罐中的向日葵几乎没有立体感和明暗变化,显然受了版画的影响,画家用扭曲,变化的笔触刻画出了一支支生机勃勃的向日葵,用各种颜色塑造着这些太阳的象征物。这幅画达到了传神的境界,通过这些黄色的花传递着自己满腔的热情。

(三).总结:印象主义绘画是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转折的起点,它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中,革新了传统的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色彩学。他还认识到艺术形式的独特审美价值,在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四:课堂总结:(2分钟)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印象派绘画的性质,绘画特点和艺术风格有所了解了,希望课后大家能够多在网上或者书上欣赏到更多更好的作品,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以此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 五:作业布置(练习):

1.思考一下印象派的绘画特点? 2.谈谈印象派绘画在美术史上的影响? (课件使用完毕)

印象主义绘画(板书设计) :

一、印象主义绘画分类: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

1.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的产生:是19世纪的重要艺术流派之一,兴起于19世纪60—70年代。

印象派的主要画家:马奈,莫奈,德加和雷诺阿。

2.新印象主义:

产生:19世纪80年代中期,法国画坛上出现了更为新颖的画风,这就是新印象派,人们又称它为”点彩派”.

代表人物.:修拉和西涅克

3后印象主义:

主要是指印象派之后的一些艺术家。后印象派的主要画家有塞尚.梵高和高更。

二、总结

1.、印象主义绘画是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转折的起点

2.、印象主义绘画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了绘画中

3.、印象主义绘画认识到艺术形式的独特审美价值

第15篇:欣赏作品:《卡门序曲》

(管弦乐)

年级:高中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师:刘老师 [教学目标]

一、探索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延伸,利用网络使学生能独立获得所需的音乐知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充实教学内容,易于学生更方便更积极地学习知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与时代接轨,使严肃音乐成为学生可以学习的一部分。)

二、依据曲式图听辨作品《卡门序曲》,把握作品各主题,从作品的结构深入认识音乐作品。

三、以当堂测验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掌握作品的情况。

四、欣赏歌剧《卡门》中的著名唱段。直观性地了解──歌剧,定义:歌剧是把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美术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艺术。 [教学重点] 运用曲式图听辨《卡门序曲》,正确认识每个主题的发展变化并记忆音乐作品片断。 [教具]录音机、录音资料、录像资料、[教学过程]

一、收集有关歌剧《卡门》的资料,

请两位同学来讲解或介绍,在课下收集有关歌剧《卡门》的资料。(由学生亲自演示)。

二、欣赏管弦乐作品《卡门序曲》

《卡门》是世界著名歌剧之一,在这部歌剧中最具代表性及流传最广的器乐作品就是管弦乐作品《卡门序曲》又称《卡门前奏曲》,经常被一些交响乐团作为音乐会曲目来演奏。欣赏作品 ,在音乐会演出中作品就演奏到这里结束。这段音乐描写欢乐的节日气氛和剧中斗牛士的英雄形象。而在歌剧中作品并没有结束,让我们继续欣赏 ,提问:这段音乐留给你的印象?

一、首先来欣赏作品《卡门序曲》(录像)——欣赏到第一大段落结束,(在一般的音乐会演奏时,我们所欣赏到的《卡 门 序 曲》就结束了,而在歌剧中的序曲乐曲没有完,让我们来继续欣赏。(磁带)学生的感受()

1、引出——曲式图 卡 门 序 曲 并置曲式

三部曲式

a a b a 8 8 8 10 8 8 b 4 8 16 8 14 a a 8 12

展开性段落 引 d d1 d2 2 4 4 4 4 10 全曲共分两个部分,采用并置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为三部曲式,(aba)气氛热烈;第二部分在一般的音乐会演奏时,大多不演奏,这段旋律具有悲剧气氛与第一部分形成反差。

2、按曲式图听全曲。(第一遍)

要求全体学生看板书,由教师指图欣赏,使全体学生熟悉这部作品的曲式图。 掌握、分辨出曲式图中二个大的段落(三部曲式、展开性段落)。

3、按曲式图听全曲。(第二遍) 要求学生听辩出各主题,(看教材p97页)找到 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第三主题、第四主题

(在曲式图中)的旋律,并和曲式图相对应,在曲式图中标出这四个主题。

4、按曲式图听辨全曲。(第三遍)

要求学生随音乐的发展在自己的曲式图上作记录。(可用各种符号标出旋律、力度、速度等的变化,也可用文字说明或记谱,其中特别注意每个主题的区别更包括重复部分的变化。)

5、按曲式图听辨作品片断,要求在图上完成,在小节下面用方括号标明音乐从哪小节到哪小节,并写清楚序号。

6、公布正确答案(师生共同完成)

二、观看录像片欣赏歌剧《卡门》中的著名唱段(根据教学进度完成的情况,欣赏一段或二段)

1、女主人公卡门的唱段《爱情是一只自由的鸟儿》 卡门在第一幕中挑逗霍塞时所唱的哈巴涅拉舞曲,唱词是卡门的爱情观念的自我表 白。作为一个倔强的吉卜赛人,卡门宁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愿让她的爱情自由受到任何约束。(观看录像片)

2、斗牛士埃斯卡米洛唱段《斗牛士之歌》

第二幕斗牛士埃斯卡米洛上场时,唱起了这首著名的唱段。音乐鲜活, 课后学习:同学们如果想欣赏到更多歌剧《卡 门 》,可以在网上下载一此mp3的作品。如可去洪恩在线等去欣赏和学习。

第16篇:电视作品欣赏试题

1、消息类电视节目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新闻30分,新闻联播,)

答:传播快速,篇幅简短,题材广泛,内容鲜活

2、消息类新闻分析要点是什么?

答:时效性分析;内容分析;结构分析;表现手法分析;语言分析;

3、专题片的特点与类型有哪些?

答:1.从风格上可分为纪实性专题片、写意性专题片和写意与写实结合的电视专题片;

2.从内容上分为形象(城市、单位、产品)专题片、人物专题和事件性专题片3.从文体上可分为新闻性专题片、纪实性专题片、科普性专题片与广告性专题片。特点:电视专题片是介于电视新闻和电视艺术片之间的一种电视形态,要求既要有新闻的真实性,又要具备艺术的审美性。

4、专题片与消息类作品的报道方式有何不同

答:专题片给予集中的、深入的报道;消息类以最直接、最简练的方式报道;

5、分析《焦点访谈》栏目的节目特点,说明电视新闻评论与平面媒体新闻评论的异同。

答:1.电视评论最大的特征在于它的视听互补和声像兼备

2、突出真实、突出现场、突出感染力。电视评论所传播的意见是一些立体化的、多方位、参与式的整合后的观点,它的论据与论点,发挥电视现场感的优势,无论来源还是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和多样,这也是有别于报刊评论和广播评论的特点。。传统平面媒体评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缺乏对新闻作品背景的全面介绍,评论员热衷于断章取义;缺乏对法律常识的基本关照,满足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口诛笔伐;缺乏对辩论对手的人格尊重,习惯于在字里行间冷嘲热讽;缺乏基本的逻辑常识,在辩论中深文周纳;缺乏对辩论主题的有效思考,不断偷换概念愚弄读 者。

答:《焦点访谈》的内容是当前的热点、焦点话题,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事件,《焦点访谈》通常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正面的宣传报道,另一类批评报道,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曝光”。 《焦点访谈》的最大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纪实风格是《焦点访谈》的另一特点。

6、电视评论性节目的报道特点是什么?

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具有新闻评论的共性要求,具有新闻性、社会性、政论性和指导性

7、什么是新闻性访谈节目?

答:节目的性质:公共新闻(或民生新闻) 节目的形态:互动式的新闻性的谈话节目。 节目的传播方式:电视现场直播(地点在小型新闻演播室)。新闻谈话应在热烈、活泼中保持理性,语言要轻松,并保持适当的张力,节凑适中偏紧,连接自然。主持人要淡雅自然不夸张。

8、分析《东方时空》栏目访谈节目的特点。

1、明星主持人的谈话艺术2话语空间广泛,

选题独具匠心。直指内心的情感表达和积极正面的情感诉求

9、

1、社教类节目的使命是什么?这类节目寓教育于娱乐,寓教化于服务,寓宣传于信息、

文化知识的传播之中

10、分析《实话实说》与《往事》两个栏目的异同。

《往事》创立于2005年,由上海著名主持人刘凝主持,是国内最早的口述历史栏目。它打破了访谈节目散点化叙事的常规,采用严密的故事化叙事方式,以纪录片创作理论为指导,实现了“真 实人物、真实事件、真实史料、真实细节”基础上的戏剧化表达,使“口述历史”的学术性与电视传媒的公众性成功嫁接,成为国内电视界传播“公众历史”观念最 具影响力的平台之一

11、第一部分:先写对给定的电视栏目的总的认识看法。比如分析某期《新闻调查》,就要

先谈一下对这档栏目的整体看法和认识,包括栏目的层次定位、受众定位,栏目的整体特点等等。大约写200字左右。第二部分:写针对给定的这一期节目的看法。比如这

期《新闻调查》的话题是关于全国的文明城市评选活动的相关报道,可以谈一下对这个话题的选择、定位、深度、特点等的总的看法,可以评价本期节目是否能够做的符合栏目的要求,又是否有价值。第三部分:从以下四个分析角度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突出的并且能够有话说的方向,明确的给出自己的观点,并且结合节目的具体内容细节,展开分析论证。这类似于电影评论的要求。 1²节目内容。2²节目的编导策划的结构。3²节目的主持人的表现。4²节目的制作,就是技术特点。从中选择一个方向为主,切忌贪多,要集中有限的笔墨深入展开分析一个方向。第四部分:再次结合栏目的整体定位进行总结。《天网》是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一档制作播出以记录历史名案大案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栏目,同时又是记录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典型事件的系列纪实专辑时段,是展播社会法治类纪录片和系列纪实专题节目的重要平台。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那些曾经对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案件的真实记录,以新的视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大案、要案、名案。

《天网》致力于用纪实手法向案件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开掘,形成节目的冲击力和亮点;追求社会意义和专业意义的典型性,从而使得观众得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和实例借鉴;力争通过对重、大、名案的真实挖掘和纪录,让观众获取对社会、人生和破案科技手段认知的满足;竭力挖掘细节,寻找逻辑联系,记录社会意义和人性意义上的深刻而复杂的戏剧性过程。《天网》还将引进国外的一些优秀的社会法治类记录片,让观众了解国外的名案、要案,了解国外先进的破案手法与刑侦技术,开阔大家的视野。

第17篇:舞蹈作品欣赏习题

一 填空

1舞蹈内容与形式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舞蹈的内容包括题材,主题,人物_情节和环境要素。

2中国古典舞的形体律动和审美规范基础来自 戏曲舞蹈

3朝鲜族舞蹈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农乐舞,假面舞,_剑舞_,_长鼓舞_等 4美国现代芭蕾的代表作有_>>>___ 5广义的现代舞所涵盖内容很宽泛,除了国际标准舞,还有迪斯科,_霹雳舞_,_爵士舞_,踢踏舞等。

6_唐代_ 是我国乐舞艺术发展史上第三个高峰期,整个社会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无一不喜歌尚舞。

7中国古典舞是中国戏剧家和戏曲舞蹈家_”欧阳予倩”_先生提出来的。 8古典芭蕾的发源地在_意大利_。

9舞蹈《水》是由著名舞蹈家__杨丽萍___演绎的。她的舞蹈清新自然,朴实无华,且婀娜多姿,优美流畅,富于生活气息,素有“傣家金孔雀之称”。 10国标舞包括_摩登舞_和_拉丁舞_。

11周代是铁器时代,上古时代的歌舞艺术在这个时候形成了一座高峰,其代表为_雅乐_。

12元 明 清三代是中国的_戏曲舞蹈_发展迅速的时期。 13芭蕾舞艺术真正形成是在法国国王_路易十四_执政期间。

14浪漫主义芭蕾时期出现许多舞蹈理论家,_维甘诺_丰富发展了哑剧的舞蹈表现形式,创作出以雕塑的手法来塑造群体的舞蹈造型

15舞蹈>是傣族舞蹈,在傣族,女人有如月亮一样柔美的称谓,是由著名舞蹈家_刀美兰_演绎的。

16安徽花鼓灯中表演角色繁多,分工细致.女角称_兰花_,男角称鼓架子 17汉族舞蹈种类繁多,有_龙舞_灯舞_秧歌_ 绸舞 等。

18我国传统舞蹈分为_文舞_武舞_两大类,前者“轻盈儒雅”,后者“粗犷雄壮”,这两类舞蹈构成我国传统舞蹈的两大审美特征,即“阳刚”与“阴柔”之美。 19_浪漫主义芭蕾_是芭蕾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在舞蹈技巧,编导艺术,演出形式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个灿烂辉煌的阶段。_维甘诺_丰富发展了哑剧的舞蹈表现形式,创作出以雕塑的手法来塑造群体的舞蹈造型。

20舞蹈作品《壮士》是由著名舞蹈编导家__张继刚___创作的。

21舞蹈内容与形式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舞蹈作品的形式要素包括_舞蹈语言,舞蹈结构,_和舞蹈的表现手段。

22_魏晋南北朝_是我国古代的动荡时代,也是民族文化大交流的时代,除了胡乐胡舞和汉族乐舞外,还盛行佛教乐舞.

23彝族舞蹈种类繁多,其中包括打歌,_烟盒舞_阿细跳月_铜鼓舞--等。 24俄罗斯古典芭蕾的代表作有_天鹅湖_>>25国际标准舞中拉丁舞包括伦巴舞,_恰恰_,_桑巴_,斗牛舞,牛仔舞。 26国际标准舞蹈包括_摩登舞_和_拉丁舞_。

27山东秧歌包括_胶州大秧歌_海阳秧歌__ 鼓子秧歌_。

28_春秋战国时代_时期,歌舞艺人的形体条件已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只有柔软轻巧,体轻如燕,即可随风飞扬又可旋转入怀的形体才能表现中国传统舞蹈的”轻盈飘逸”之美。

29_浪漫主义芭蕾_是芭蕾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在舞蹈技巧,编导艺术,演出形式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个灿烂辉煌的阶段。 _布拉西斯_ 要求学生按照芭蕾法则进行训练,了解芭蕾技巧的机械力学等 。

30舞蹈作品《楚腰》是由著名舞蹈编导家_孙颖_创作的。

二 视频题

视频舞蹈作品《楚腰》请问: 1该作品属于( B )

A现代舞

B中国古典舞

C藏舞 D瑶族舞

2该作品重现了中国古代( C )特有的舞蹈形态与风味 A蜀地

B吴国

C楚地 D越国

视频舞蹈作品《大河之舞》请问: 3该舞蹈属于( C )

A爵士舞

B霹雳舞

C踢踏舞 D迪斯科 4该舞种来自于( B )

A美国

B爱尔兰

C德国 D法国

视频舞蹈作品《孔雀》请问: 5该舞蹈源自舞剧( C )

A《雀之灵》

B《云南响声》

C《云南印象》 D《孔雀》 6该作品表现了( D )

A作品通过两个互相缠绕,枝杆相依的树,暗喻两个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相亲相爱,展示人性的美好,同时讴歌自然的美丽、爱情的伟大

B生命自然的轮回,其中恋爱是这一生命轮回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 C女人有如月亮一样柔美的称谓,

D不仅仅是一只圣洁、高雅、美丽的孔雀,而且是一只充满生命和神秘的飞舞的精灵。

视频舞蹈作品请问:

7该舞蹈属于国际标准舞中的( )

A华尔滋

B狐步舞

C维也纳华尔兹 D快步舞 8该舞蹈来源于( )

A加拿大 B美国

C奥地利 D英国

视频舞蹈作品《北风吹》请问: 9该舞段源自舞剧( B )

A《天鹅湖》

B《白毛女》

C《红色娘子军》 D《梁祝》 10该舞段表现了( D ) A喜儿在黄世仁家备受欺辱。

B 杨白劳买回红头绳给喜儿扎上。

C喜儿在妈妈庙里见到仇人,分外眼红。

D 大年三十晚上,喜儿在家等候父亲杨白劳回家过年的情景。

视频舞蹈作品《顶碗舞》请问: 11该舞蹈属于( A )舞蹈

A维吾尔族

B朝鲜族

C蒙古族 D回族

视频舞蹈作品《长鼓舞》请问: 12该舞蹈属于( D )

A瑶族舞

B彝族舞

C土家族舞 D朝鲜族舞

视频舞蹈作品《大姑娘美》请问: 13该作品属于( C )

A云南花灯

B安徽花鼓

C东北秧歌 D河北秧歌 14该作品的表演者是( B )

A王亚彬

B王小燕

C卓玛 D玛依拉

视频舞蹈作品《毕业歌》请问: 15该作品属于( A )

A现代舞

B古典舞

C国际标准舞 D民族民间舞 16该作品表现了( C )

A毕业在即,同学们进入新的工作岗位时的新鲜感。

B毕业在即,同学们对于人生转折的困惑。

C一群莘莘学子,在毕业时流露出难舍难分的感情。

D高考在即,同学们背负着沉重的压力。

视频舞蹈作品《心之翼》请问: 17该作品属于( D )

A哈尼族族舞

B侗舞

C苗舞 D彝族舞 18该作品是( A )

A双人舞 B独舞

C三人舞 D群舞

视频舞蹈作品《飞渡》请问: 19请问该舞蹈的编导( D )

A陈维亚

B吴晓邦

C刘敏 D张继刚 20该作品表现了( A ) A红军飞渡大渡河的伟大创举,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B该作品描写了一位战士在大部队未赶到之前,独自一人不顾一切的去寻找,去挖掘,在倒塌的碎石板下终于寻找到那屡生命之光。

C群海燕,在乌云滚滚的海空上展翅飞翔的画面,意境深渊,独具匠心。 D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视频舞蹈作品《霓裳雨衣舞》请问: 1该作品属于( B )

A现代舞

B古典舞

C芭蕾舞 D外国民族民间舞 2该作品是反映( A )时期的舞蹈 A唐代

B隋朝

C汉代 D明代

视频舞蹈《霹雳舞》

3请问该舞蹈属于( C )

A古典舞

B芭蕾舞

C现代舞 D蒙古族舞 4请问该舞种源自( A )

A美国

B西班牙

C英国 D法国

视频舞蹈作品《雀之灵》请问: 5该作品属于( A )

A傣族舞

B蒙古舞

C藏舞 D瑶族舞 6该作品的表演者是( C )

A 刀美兰 B 徐子琪 C 杨丽萍 D 刘岩

视频舞蹈,请问:

7该舞蹈属于国际标准舞中的( )

A华尔滋

B狐步舞

C维也纳华尔兹 D快步舞 8该舞蹈来源于( )

A英国 B美国

C奥地利 D加拿大

视频舞剧,请问:

9该舞段源自舞剧( )

A《天鹅湖》

B《罗密欧与朱丽叶》

C《吉塞尔》10该舞剧是( )

A俄罗斯古典芭蕾的代表作。 B浪漫主义时期的鼎盛佳作。

C启蒙芭累时期第一部反映第三等级平民的作品。 D西班牙现代芭蕾的代表作。

视频舞蹈作品《顶碗舞》请问: 11该舞蹈属于( A )

A维吾尔族舞

B朝鲜族舞

C蒙古舞 D回族舞

视频舞蹈作品《小伙 四弦 马缨花》请问: 12该舞蹈属于( B )

A瑶族舞

B彝族舞

C土家族舞 D朝鲜族舞

视频舞蹈作品,请问 13该舞蹈属于( C )

A鼓子秧歌

B东北秧歌

C胶州秧歌 D海阳秧歌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是山东秧歌的一种。

D《仙女们》

B“三道弯”是其基本特征。

C已成功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D流传于东北三省一带。

视频舞蹈作品《奔腾》请问: 15该作品属于( D )

A朝鲜舞

B藏舞

C维吾尔族舞 D蒙古舞 16该作品表现了( D )

A草原狼不为人知的一面。

B草原小女兵活泼,勇敢的性格。

C草原牧民热情好客的性格。

D作品通过塑造蒙古族青年牧民的群体形象,映射出80年代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随着时代变革所呈现出的积极乐观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视频舞蹈作品《牵手》请问: 17该作品属于( B )

A古典舞

B现代舞

C芭蕾舞 D民族舞 18该作品是( A )

A双人舞 B三人舞

C独舞 D群舞

视频舞蹈作品《海燕》请问: 19该舞蹈的编导是( D )

A陈维亚

B吴晓邦

C赵明 D张继刚 20该作品表现了是( C ) A红军飞渡大渡河的伟大创举,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B该作品描写了一位战士在大部队未赶到之前,独自一人不顾一切的去寻找,去挖掘,在倒塌的碎石板下终于寻找到那屡生命之光。

C一群海燕,在乌云滚滚的海空上展翅飞翔的画面,意境深渊,独具匠心。 D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视频舞蹈作品《胭脂扣》请问: 21该作品属于( B )

A现代舞

B古典舞

C藏舞 D瑶族舞 22该作品是( C )表演的

A王亚兵

B邱辉

C刘岩 D黄豆豆

视频舞蹈作品国标舞请问: 23该舞蹈属于( )

A狐步舞

B伦巴舞

C恰恰恰舞 D斗牛舞 24该舞种来自于( )

A美国

B古巴

C西班牙巴 D巴西

视频舞蹈作品《翻身农奴把歌唱》请问: 25该舞蹈属于( C )

A土家舞

B蒙古舞

C藏舞 D瑶族舞 26该作品表现了( A )

A舞蹈以“束缚”、“解放”和“释放”的三段情感结构,真切的表达了西藏百万农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做主人的真情实感,热情讴歌了发生在50年前的西藏民主改革。

B通过塑造蒙古族青年牧民在改革开放后呈现出的积极乐观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C草原狼不为人知的一面,彻底颠覆了以往人们对狼性贪婪与残暴的肤浅认知。 D舞蹈以踢踏舞的方式给我们描述了人们在修建青藏铁路时的热情场面。

视频舞蹈作品《一片羽毛》请问: 27该舞蹈属于( B )

A古典舞

B现代舞

C芭蕾舞 D蒙古舞 28该作品反映了( A )

A呼吁人类停止对于鸟类的肆意扑杀。

B呼吁人类停止对于狼的肆意扑杀。

C呼吁人类保护绿叶,维持生态平衡。 D这是个环保题材的故事。

视频舞蹈作品《四小天鹅》请问: 29《四小天鹅》舞段属于舞剧( A )

A《天鹅湖》

B《白毛女》

C《吉赛尔》 D《斯巴达克斯》 30下列与该舞剧无关的事( )

A剧中白天鹅的形象典雅高贵,主体动作舒展,高贵,清新脱俗 B舞剧音乐由柴可夫斯基创作

C该舞剧由彼季帕和俄国芭蕾舞大师伊凡诺夫联合创作, D剧中描绘了白天鹅沉睡了100年醒来,与王子相遇。

视频舞蹈作品《秦王点兵》请问: 31该舞蹈属于( D )

A当代舞

B现代舞

C芭蕾舞 D古典舞 3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A这是个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作品

B中华男儿,驰骋疆场,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英勇气概。 C一位民间艺人酒醉之后的真情流露以及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和无限感慨。 D这是个四人舞,表现四名男子美好的爱情

视频舞蹈作品《山楂树之恋》请问: 33该舞蹈属于(A )

A双人舞

B独舞

C群舞 D三人舞 34该舞蹈属于( B )

A古典舞

B现代舞

C芭蕾舞 D宗教舞

视频舞蹈作品《谢公屐》请问: 35该作品属于( B )

A现代舞

B古典舞

C傣族舞 D瑶族舞 36该作品的编导是( C)

A张继刚

B刘岩 C孙颖

D陈维亚

视频舞蹈作品《摘葡萄》请问: 37该作品属于(A )

A维吾尔舞

B傣舞

C藏舞 D蒙舞 38该作品的表演者是( C ) A赵丽萍

B孙颖

C阿依土拉 D白淑湘

视频舞蹈作品《阿细跳月》请问: 39请问该舞蹈属于( D )

A哈尼族舞

B苗族舞

C傣族舞 D彝族舞 4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已成功申请费物质文化遗产

B该舞蹈经常在泼水节上表演。

C主要动作有三步一蹦跳、拍掌、跳转等。节奏鲜明,情绪欢快。 D男舞者弹大三弦或吹笛子,女子合着节拍与男对舞。或者牵手围圈,左右摆动,拍掌踹脚,旋转而舞。

视频舞蹈作品《扇舞丹青》请问: 1该作品属于(B )

A现代舞

B古典舞

C藏舞 D瑶族舞 2该作品是( A )表演的

A王亚彬

B邱辉

C刘岩 D黄豆豆

视频舞蹈国标舞

3请问该舞蹈属于( )

A狐步舞

B伦巴舞

C恰恰恰舞 D斗牛舞 4请问该舞种来自于( )

A美国

B西班牙

C巴西 D古巴

视频舞蹈作品《酥油飘香》请问: 5该作品属于( C )

A土家舞

B蒙古舞

C藏舞 D瑶族舞 6该作品表现了(D )

A舞蹈以“束缚”、“解放”和“释放”的三段情感结构,真切的表达了西藏百万农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做主人的真情实感,热情讴歌了发生在50年前的西

藏民主改革。

B通过塑造蒙古族青年牧民在改革开放后,呈现出的积极乐观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C舞蹈以踢踏舞的方式给我们描述了人们在修建青藏铁路时的热情场面.D表现了一群藏族姑娘炸酥油送给军人解放军的感人故事.

视频舞蹈作品《进城》请问: 7该舞蹈属于( B )

A古典舞

B现代舞

C芭蕾舞 D蒙古舞 8该作品反映了( D ) A空巢父母的故事

B现代人紧张工作的故事

C留守儿童的故事

D一群农民工追随梦想,进城打工的故事

视频舞蹈作品《踏歌》请问: 9该舞蹈属于( D )

A当代舞

B现代舞

C芭蕾舞 D古典舞 10该作品表现了( B )

A一群古代宫女面对封建社会的压制,虽是憎恨但又无能为力的悲惨命运.B表现的是阳春三月,碧柳依依,翠裙拂风,婀娜生姿,一行踏青的少女,连袂歌舞,踏着春绿,唱着欢歌,融入一派阳光明媚、草青花黄的江南秀色里 C这一群求知的青年,在艰苦的学习过程中的艰辛,泪水,快乐 和沮丧 D重现了中国古代楚地特有的舞蹈形态与风味

视频舞蹈作品《I V》请问: 11该舞蹈属于( )

A双人舞

B独舞

C群舞 D三人舞 12该舞蹈属于( )

A古典舞

B芭蕾舞

C现代舞 D蒙古舞

视频舞蹈作品《扎红头绳》请问: 13该舞段属于舞剧( B )

A《梁祝》

B《白毛女》

C《红色娘子军》 D《铜雀伎》 14下列与舞剧无关的是( D ) A剧中主要人物有喜儿,杨白劳。

B主题深刻,思想鲜明,形象地说明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指出了农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

C舞剧在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方面做了成功探索。舞剧中不少舞段是中国古典舞,民族舞与欧洲古典芭蕾舞的完美统一。 D剧中主要人物有吴清华,洪常青。

视频舞蹈作品《可爱的一朵玫瑰花》请问: 15该作品属于( C )

A现代舞

B藏舞

C维吾尔族舞 D傣舞 16该作品是由(D )表演的

A王亚兵

B邱辉

C黄豆豆 D玉米提

视频舞蹈作品《诺苏惹》请问: 17该作品属于( A )

A彝族舞

B维吾尔族舞

C现代舞 D傣舞 18该作品表现的是( C )

A来自彝族地区男青年谈情说爱、求偶的生活。 B表现了彝族妈妈与儿子之间浓厚的感情

C表现彝族儿子生命传承的故事,诠释生命生生不息的轮回和彝民族浓浓的亲情舞蹈,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直到生命的老去及新生命的诞生。 D 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

视频舞蹈作品《岁月如歌》请问: 19该作品属于( D )

A现代舞

B芭蕾舞 C藏舞 D古典舞

20该作品表现的是( D ) A一名旦角艰苦的一生

B表现了一位民间艺人酒醉之后的真情流露以及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和无限感慨

C诉说这一群求知的青年,在艰苦的求艺过程中的艰辛,泪水,快乐 和沮丧。 舞蹈,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直到生命的老去及新生命的诞生。 D一群莘莘学子毕业在即,拍毕业照时,回想起四年同窗的点点滴滴。

二 判断题

1舞蹈艺术欣赏规律存在于创作,作品,和欣赏三个程序中。( +++ ) 2双人舞的创作技法“撞击法”是指演员从A B两个点开始奔跑冲撞之后产生的许多动作。(----- )

3维吾尔族舞蹈形式多样,其中包括刀朗舞,塞乃姆,长鼓舞等。( -- ) 4亚洲舞蹈中西亚舞蹈的代表主要使指阿拉伯系舞蹈。( ) 5俄国现代芭蕾的开拓者以福金,巴兰钦为代表。( -- ) 1与美术作品相比,舞蹈是动态的,瞬息即的。美术作品是静止的,可以反复欣赏。( +++ )

6现代舞所涵盖的范围很广,它包括国际标准舞,迪斯科,霹雳舞,爵士舞,踢踏舞等。( + )

7拉丁舞的第一支舞蹈是恰恰,来自于古巴。()

9宋 元 明 清时期是我国戏曲舞蹈形成和发展的重朝要时期。( + ) 1舞蹈创作包括生活积累,艺术构思,艺术表现三大阶段。( ++++ )

10三人舞的创作技法中“重奏式”是指通过三人在高中低三个不同高度的空间

动作变化,来形成一种和谐关系和人物形象关系。( ) 11德国现代舞代表人物有拉班,格雷姆。( -- )

12东南亚舞蹈指的是柬埔寨 泰国 缅甸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等地区的舞蹈。 ( ++++ )

13欧洲的舞蹈艺术自文艺复兴时期后朝着三个方向发展,一是宫廷礼仪舞蹈,二是芭蕾舞,三使民间民俗歌舞。(---- )

14傣族舞蹈种类很多,它的包括孔雀舞,嘎光舞,阿细跳月等。( - ) 15摩登舞的第一支舞蹈是维也纳华尔兹,来自奥地利。( ---- )

16舞蹈离不开音乐,舞蹈总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出来的.音乐为舞蹈起着渲染和烘托气氛的和交代展现剧情的作用。( +++++ ) 17舞蹈作品《刀郎麦西热普》是藏族舞蹈。( --- )

18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的西域乐舞及外来乐舞传入我国。 ( +++ ) 1现代舞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中国古典舞相对立的舞蹈派别。( -- ) 19舞蹈与杂技 ,体操相比,虽然都是以身体作为主要的艺术表现工具.前者是技艺技巧的展示,后者还要有思想感情。(++++ )

20广义的现代舞包括国际标准舞,迪斯科,霹雳舞,爵士舞, 踢踏舞等(+++ ) 21原始社会舞蹈产生于劳动韵律中,是歌 乐 舞三者和一的表现形式。内容反映劳动产生,人类繁衍,氏族部落斗争,歌颂英雄,原始宗教信仰等。 ( +++ ) 22邓肯舞蹈运动法则的精髓:不平衡与落下的现象越是进行,其反弹力就越大。( )

23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一般来说,古典舞都具有严谨的程式、规范性的动作和比较高超的技巧。( + )

24舞蹈与美术作品相比,美逝术作品是静止的,可以反复欣赏.舞蹈是动态的,瞬息即的.( ++++ )

25国际标准舞包括摩登舞和踢踏舞。( ---- )

26文舞轻盈儒雅,武舞粗犷雄壮,这两类舞蹈构成我国传统舞蹈的两大审美特征,即”阳刚”与”阴柔.( ++++ )

27美国现代舞先驱拉班的舞蹈强调空间的意识。( ++++ )

三 简答题

1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是什么?(4分)其形成的原因有哪些?(4分)你最喜欢的藏族舞蹈作品有哪些?(不少于三个)(2分)

松垮.弓腰.前倾等是基本形象.他和高原地区繁重的劳动,人们虔诚的宗教心理.宗教礼仪以及习俗分不开.>>>>2简述舞蹈与音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5)

联系:舞蹈离不开音乐,舞蹈总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出来的.音乐为舞蹈起着渲染和烘托气氛的和交代展现剧情的作用.区别:音乐是时间和听觉的艺术.舞蹈还是视觉的艺术.3傣族舞蹈中的“三道弯”是指哪三道弯?(5)

身——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

第二道弯:从膝部到胯部; 第三道弯: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

手——第一道弯:从指尖到手腕;第二道弯:从手腕到肘;第三道弯:从肘到臂。

腿——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腕到脚跟;第二道弯:从脚跟到弯曲的膝;第三道弯:从膝到胯。

4如何提高你的舞蹈审美能力?(5)

1深入社会 了解生活 2提高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3多观摩作品

5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体态是什么?(4分)其形成原因有那些因素?(4分)你最喜欢的维吾尔族舞蹈作品有哪些?(不少于三个)(2分)

昂首挺胸、立腰、拔背而产生的立感给人一种高傲挺拔、外向的感觉。

6什么是古典舞?你最喜欢的古典舞作品有哪个?为什么?(10)

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一般来说,古典舞都具有严谨的程式、规范性的动作和比较高超的技巧。

7简述中国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为何取得如此巨大的艺术成就?(15) 主题深刻,思想鲜明,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愤怒控诉了地主阶级的罪恶,热烈歌颂了光明的新社会,形象地说明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指出了农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

8朝鲜族族舞蹈包括哪些种类,它的的体态特征是什么?(15)

农乐舞,假面舞,剑舞,长鼓舞,

第18篇:《中外绘画作品欣赏》教案

《中外绘画作品欣赏》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外绘画作品的历史、种类,感受其艺术特色,认识其文化价值。

2、培养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评述绘画作品,感悟中国绘画民族特色的造型构成美感以及国外有名的画作。学习、了解中外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为创作表现打基础。

3、培养学生探究中外绘画艺术审美特点的兴趣。

教学重点:

欣赏中外绘画作品,感受中外绘画艺术的特点和独特的魅力,引导学生认识中国与外国绘画作品形式与内容、题材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美术专业术语评述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师:你认识哪些画种?从书中或一些资料中辨认。

二、讲授新知,共同欣赏。

1、教师介绍中外绘画作品种类,引导学生从形式上区分辨别画种类型。提问:我们为什么喜欢优秀的作品?欣赏美术作品有什么意义?

2、师生共同欣赏课本范图。

3、教师引导学生以欣赏感受、评论交流为主线,逐步展开欣赏学习活动。

4、鼓励学生运用视觉语言,从画面的主题、表现的事物、画面的构成形式,笔墨颜色设置等多种因素,去欣赏、感受、认识作品。

三、课堂小结。

寻找大量的中外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鼓励他们进行评述,说说自己对作品的评价。让学生自己寻找感兴趣中国绘画作品,给大家讲讲作品或作者的生平历史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鼓励大胆表达自己感受的学生。

第19篇:野兽主义画家作品欣赏

野兽主义画家作品欣赏

什么是野兽主义?

20世纪初西方现代艺术开始形成,最初的前卫美术运动是“野兽主义”。

“野兽”一词在这里是用来形容他们的绘画作品中那令人惊愕的颜色,扭曲的形态,明显地与自然界的形状全然相悖。

在法国1905年的秋季沙龙展览会展出了以马蒂斯为首的九名青年画家的作品,由于画风令人惊愕,以致舆论哗然。评论家路易?沃克赛勒看到在一片色彩狂野的绘画作品中间有一件马尔古所作的模仿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雕塑家多那泰罗风格的作品,便随口说了一句:“多那泰罗置身于一群野兽的包围之中。”从此,这个画家群体就被称为“野兽主义者”。

以马蒂斯为首的这群青年画家不满足于象征主义的神秘色彩,主张色彩的彻底纯化,以便更加清晰地表现画家的感情。表现感情是野兽主义画家的宗旨。

野兽主义画家弗里茨给野兽主义下的定义是:“通过颜色的交响技巧,达到日光的同样效果。狂热的移写(出发点是受到大自然的感动)在火热的追求中建立起真理的理论。”

野兽主义的主要原则是通过颜色起到光的作用达到空间经营的效果,全部采用既无造型,也无幻觉明暗的平涂,手段要净化和简化,运用构图,在表达与装饰之间,即动人的暗示与内部秩序之间,达到绝对的一致。马蒂斯说过:“构图,就是以装饰方法对画家用以表达自己感情的各种不同素材进行安排的艺术。”

野兽主义画家们广泛利用粗犷的题材,强烈的设色,来颂扬气质上的激烈表情,依靠结构上的原则,不顾体积、对象和明暗,用纯单色来代替透视。马蒂斯的老师莫罗曾对他说过:“你必须使绘画单纯化。”所以作为野兽主义始终的代表马蒂斯顽强地使色彩恢复它本来具备的力量,单纯和表现的意义。

野兽主义自1905年发端到1908年已趋消沉,尔后由立体主义所取代。

主要画家: 鲁奥

(1871-1958年)

乔治?鲁奥(Georges Rouault)生卒于巴黎,祖父是位敬佩伦勃朗和库尔贝的业余画家,童年时从祖父那里获得绘画知识,14岁时在彩色玻璃设计行当学徒,同时在国立装潢学校上夜课,20岁考上美术学校,尔后入莫罗画室,成为老师得意的学生,在这里结识了马蒂斯等画家。

鲁奥在对社会与宗教的思考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他的主题,以暗红色和蓝色大胆地薄涂并勾出强有力的轮廓来表现,成为相当忧郁阴沉的形象。晚年鲁奥的绘画多为厚涂,色调浓艳,形象以浓重的粗线勾出来,以此为他的特色。

鲁奥的风格,尤其是他坚持使用浓重的黑色轮廓线以及他有时画的发亮的一粒粒的蓝、红、绿和黄色,往往被认为与中世纪彩色玻璃画相近。鲁奥的轮廓线明确地采用剪影的原理把整个身体分成块面,具有庄严的感觉。

鲁奥是最杰出的现代版画家之一,他创作木刻、彩色石版画和铜版画,所以在他的油画中也有版画的影响,粗犷而有力度。他的画风有时被列入野兽派,但表现派对他来说更为适合。

鲁奥毕生忠于自己的老师莫罗,在莫罗去逝后,他担任莫罗美术馆馆长。

《镜前裸妇》

鲁奥曾受到过天主教作家、宣传家波罗伊的影响,他寻求一种适合于他自己观念的主题,对于充斥社会的资产者洋洋得意的邪恶行径表示出强烈的义愤和憎恶,他认为妓女就是这一腐朽社会的象征。

他在这幅描绘妓女生活的《镜前裸妇》中,就是抱着强烈的憎恶心情来抨击她们所代表的道德败坏的社会。画中没有同情,只有揭露。他把妓女置于很窄的空间里,以暗蓝色为主,以黄白色画肉体,用淡蓝色画阴影,勾出浓重的轮廓,呈雕塑式的造型。而面部令人憎恶,在身体上渗透着腐朽和死亡的病兆,画中的裸体毫无美感,令人厌恶。

马蒂斯是粉饰社会抚慰心灵,而鲁奥是揭露。 镜前裸妇,1905 年,25.5x21cm,布混合材料,巴黎现代美术馆,Georges Rouault,乔治?鲁奥

敲鼓丑角,19031936 年,77x54cm,布 油彩,匹兹堡 卡内基美术博物馆,乔治?鲁奥

芒更

(1874-1949年)

亨利?夏尔?芒更(Henri Charles Manguin)生于巴黎,逝于圣特罗佩。

芒更曾师从于莫罗,尔后与马蒂斯、马尔凯等青年画家从事野兽派的艺术活动。他从不想超越自己能力的范围,始终保持平静的态度,作着适合自己风格的画。

芒更的画,几乎不存在有直线,一切主题都化为灵巧的曲线,一切都连贯协调;颜色在暗示着和勾画着形状,而形状的起伏又召唤着颜色的变化,绝非一团漆黑的阴影。他的艺术始终是颜色鲜艳,给人以轻松持久的美感,他的画被称之为“幸福的绘画”。

窗前裸妇,1904 年,61x50cm,布 油彩,私人藏,亨利?夏尔?芒更

7月14日的圣?特罗佩港,1905 年,61x50cm,布油彩,私人藏,亨利?夏尔?芒更

室内裸女,1919 年,73x60cm,布油彩,日内瓦小皇宫博物馆,亨利?夏尔?芒更 马尔凯

(1875-1947年)

阿尔贝?马尔凯(Albert Marquet)出生于波尔多逝于巴黎,被认为是一位最早的野兽派画家,因为他信奉柯罗和库尔贝,又受日本画影响,所以他又是位现实主义画家。马蒂斯称他是“我们的葛饰北斋”。

马尔凯22岁时和友人马蒂斯一起随莫罗学画,在以后的艺术生涯中一直与马蒂斯过从甚密,但是他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艺术道路。他早期曾以结实的笔法、强有力的笔触画肖像和人体,尔后人物从他的作品中消失了,完全投身于风景画。他从不讨好观众的趣味,拒绝一切头衔、勋章和荣誉,生活在简朴得体的清静之中,作画自娱自乐,从不理睬评论家和收藏家,不取悦任何人,他的艺术如他的人格。

马尔凯是位杰出的素描家,他使素描成为速写,把它高度集中,使其附属于颜色。他画中的色彩统

一、清澈,他的画以和谐、平衡、结实、稳定取胜,然而又不给人以压迫和喧哗之感。

安德烈?鲁韦尔像,1904 年,92x61cm,布油彩,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阿尔贝?马尔凯

《鹿特丹》

在这幅由线条和色块组成的单纯的鹿特丹港口画面上,画家把港口景色简化之后移入画中,既没有大胆设想出来的换位也没有故意的变形,始终还以自然的光线,真实的色彩和寻常的透视描绘景色。有人认为由于他和马蒂斯的友谊才逗留在野兽派中,因而他就立刻回到了怀乡的、单纯的自然主义,并结合着柯罗的抒情气氛。

鹿特丹,1914 年,65x81cm,布 油彩,巴黎 蓬皮杜艺术中心 ,阿尔贝?马尔凯

弗拉芒克

(1876-1958年)

莫里斯?德?弗拉芒克(Maurice de Vlaminck)出生在巴黎一个佛兰德斯血统的家庭,父母是音乐家,过着豪放不羁的生活,因此青少年时代的弗拉芒克很少受到正规学校的教育。19岁时开始进修一些绘画课程。他与少年时代的朋友德朗成为终身知交。在他的心目中凡?高是他崇拜的偶像。

画家32岁时开始受到塞尚新见解的影响,但到39岁时又走向一种表现的现实主义。在他全部的艺术生涯中,他始终与北欧或德国表现主义有密切的联系。他后来独具特色的风景画,用的是质感厚重的笔触,把我们带回到17世纪荷兰风景画世界――看到雷斯达尔和霍贝玛。

《夏都的住宅》

弗拉芒克具有叛逆的气质,他曾自豪地宣称从未被局限于卢浮宫之内,而且他想以他的钴蓝、橄榄绿和朱红色把美术学院燃烧殆尽。他喜欢用锡管里直接挤出来的明亮的色彩,把鲜红色与纯橘色结合起来,并以鲜明的蓝色和绿色来使色彩更为强烈,他的画和凡?高一样在燃烧。

夏都的住宅,1905 - 1906 年,81。9x100。3cm,布 油彩,芝加哥艺术学院,莫里斯?德?弗拉芒克

布日瓦尔的山丘 ,1906 年,54.1x65.2cm ,布油彩,斯图加特国家美术馆,莫里斯?德?弗拉芒克

夏都的拖轮,1906 年,50x65cm,布 油彩,私人藏,莫里斯?德?弗拉芒克

夏托纳弗村,1933 年,81x100cm ,布油彩,布鲁塞尔比利时皇家美术馆,莫里斯?德?弗拉芒克

凡?东根

(1877-1968年)

凯斯?凡?东根(Kees Van Dongen)出生于荷兰鹿特丹附近的德夏汶,他是位天才,少年时代就有素描和色彩佳作。曾在鹿特丹美术学院学习,20岁时定居巴黎,迫于生计干过各种活。1905年结识马蒂斯,并积极参加了野兽派活动,是马蒂斯之后野兽主义理论的中坚和领导者。

凡?东根具有潜在的表现主义天份,在气质上和趣味上决定了他的野兽主义立场。他从劳特累克处学到了简练、强劲、准确的笔法,他以多变的长线条,强烈而率直的色彩,浓郁感人的艺术手法震撼人。遗憾的是这些独立、真挚感人的艺术表现在他的晚年愈来愈少见了,他开始追求轻松、无力而呆板的表现以迎合社会的虚荣,他的敏感、悲观、即兴创作的热情和不受羁绊的勇气已渐消失。

印度舞蹈者,1907 年,100x81cm,布 油彩,私人藏,凯斯?凡?东根

莫德赫斯科引吭歌唱 ,1908 年,100x81cm,油彩,纽约现代美术博物馆,凯斯?凡?东根

俄罗斯歌剧的回忆 ,1909 年,54.2x65cm,布 油彩,渥太华 加拿大国家美术馆,凯斯?凡?东根

弗里茨

(1879-1949年)

埃米尔-奥东?弗里茨(Emile-Othon Friesz)出生于法国勒阿佛尔,逝于巴黎。

弗里茨早年就学于故乡的美术学校,师从于一位崇拜普桑和柯罗的老师。20岁时来到巴黎入博纳画室,因他不满学院主义而离开美术学院,后来积极投身于野兽派的艺术活动。他陶醉于色彩,迷恋曲线,具有反对矫揉造作和故弄风雅的个性。可是在1908年与野兽派画家分道扬镳时,弗里茨又回到了早年老师教导的传统上来了,重新看到逻辑性的构图、体积感和分面的效能。33岁的弗里茨创办了一家画院,自己从事教学,从此脱离了现代艺术,他运用精湛的艺术技巧,简洁的笔法从事创作。

《费尔南?弗勒雷像》是一幅令人赞叹的肖像画,他以强烈的色彩、果断而有力的笔触塑造了一位富有才能和激情的诗人形象。画风具有塞尚的传统。

费尔南?弗勒雷像,1907 年,73x60cm,布 油彩,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埃米尔-奥东?弗里茨

德朗

(1880-1954年)

安德烈?德朗(Andr? Derain)出生于法国沙东,逝于加尔什。他和弗拉芒克共用一间画室,19岁时结识马蒂斯,1905年和马蒂斯在法国南部一带旅行作画,深受马蒂斯影响,是野兽派的先驱者。德朗首先发现黑人艺术,认识到民间艺术的丰富和想像的浓郁;他还发现原始艺术、庞贝绘画、中世纪哥特艺术和文艺复兴初期大师们艺术的奥秘。他研究了古人艺术创造的秘诀,重新踏上他们所走过的路,运用传统创造现代艺术。大自然是他创作灵感的源泉,博物馆中历代大师之作是他创作的模特。

德朗早期的作品使用的是分段色块、快速的曲线和生硬的颜色,手法并不粗野,笔下的线条还算典雅,色彩也还和谐。他所采用的主要颜色是绿色、蓝色、以及从玫瑰红到深紫的所有紫色。在他的画中看不到相撞的笔触,看到的是精湛技巧的比例、色彩关系,不相混杂的色块线条,果断肯定不含糊。在创作中他主张秩序、朴实、有条不紊。在他的艺术思想和创作中堆积了过多的回忆,汇聚了过多的思想。阿波利奈尔在1916年对他的评价是:“德朗狂热地研究大师们的作品,他临摹他们的画,表明他十分想要了解他们。同时,他以无与伦比的勇敢,超越了当代艺术认为最大胆的一切举动,从而简练、清新地重获艺术原则,并从中发现其规律。”世人对他的评价不一,有人说他是“法国在世的最伟大的画家”。

科利乌尔的山,1905 年,81.3x100.3cm,布油彩,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安德烈?德朗

老树,1905 年,41x33cm,布 油彩,巴黎 蓬皮杜艺术中心,安德烈?德朗

《两艘驳船》

德朗想把凡?高、高更、塞尚的因素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因素融汇贯通于自己的创作中,这使他的野兽主义带有明显的折衷成分。在这幅画中画家赋予了色彩以独立的地位,明亮的红、黄、蓝、绿等色彩构成了强烈而和谐的对比。画中色彩具有爆炸的耀眼光芒,令观者振奋。但是他的艺术表现、空间处理和造型并没有脱离古典法则,色调也类似新印象主义,看得出画家想把传统与现代结合在一起的愿望。 两艘驳船,1906 年,80x97.5cm ,布 油彩,巴黎 蓬皮杜艺术中心,安德烈?德朗

杜菲

(1877-1953年)

拉乌尔?杜菲(Raoul Dufy)出生于法国的勒阿弗尔,逝于弗卡尔基埃。杜菲14岁时打工,业余上美术夜校,23岁时获得一笔可观奖学金赴巴黎波拿巴路美术学院入博纳画室学画。那时卢浮宫大师们的艺术令他害怕,真正和他商讨艺术的是凡?高。当他1905年看到了马蒂斯的《华丽?宁静与快乐》一画时说道:“在这幅画前我懂得了全部绘画道理以及它存在的意义,看到素描和色彩所反映出来的神奇想像力,印象派的写实主义失去了对于我的魅力。”从此他放弃了早期风格成为野兽派中的一员大将。

31岁的杜菲开始为塞尚以构成对待物象形体的观点所吸引,他与布拉克一起研究构成,他们以形体构成为主,所有形象都被几何形化。另一方面他们又引进立体主义分析性构图,其色彩也仅限于土黄、蓝绿与灰色。这只是一个短暂的实验而已,很快又回到喜爱的装饰性色彩和精致的素描结合的画风中去。

杜菲是位快乐的画家,他愉快地观察、想像和创作,从不放弃感觉世界的真实性,他能通过作品描绘自己内心的活动。他以大量的方块、长方形、三角形和卵形,意到笔随地组织和展现观察的魅力。在他的作品中,所有的物象都具有清晰的轮廓、动势和节奏,但又都是艺术的真实,而非自然真实。画家通过线条和颜色,直接向我们传达他的个性和感情。他的画不是通过所画对象本身去诉说,而是通过再创造的艺术形象感染观者。

杜菲从不看重荣誉,他只是一个为画画而活着的画家,他以其对现代艺术的贡献受世人注目。

水上节日,1906 年,60.7x73cm,布 油彩,私人藏,拉乌尔?杜菲

赛船 ,约 1908 年,54x65cm,布 油彩,巴黎现代美术馆,拉乌尔?杜菲

向莫扎特致敬,1915 年,75x62cm,布 油彩,私人藏,拉乌尔?杜菲

勒阿弗尔的水上节目,1925 年,88x98cm,布 油彩,巴黎现代美术馆 ,拉乌尔?杜菲

第20篇:20世纪世界艺术大师作品欣赏

《20世纪世界艺术大师作品欣赏》

课程结业论文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号:1106840619

班级:网工一班

姓名:董坤

《工作汇报作品欣赏.doc》
工作汇报作品欣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