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汇报

2020-04-05 来源:工作汇报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安全风险评估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风险

来源:交通运输部

作者:

日期:11-05-1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天津市、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

为加强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提高施工现场安全预控有效性,经研究,决定在施工阶段实行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一)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环境条件复杂,施工组织实施困难,作业安全风险居高不下,一直以来是行业安全监管的重点环节。在施工阶段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在工程实施前,开展定性或定量的施工安全风险估测,能够增强安全风险意识,改进施工措施,规范预案预警预控管理,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这项工作也是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风险评估结果在施工阶段的落实和深化。

(二)列入国家和地方基本建设计划的新建、改建、扩建以及拆除、加固等高等级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应按本通知要求,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其他公路工程项目,可参照执行。

二、评估范围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范围,可由各地根据工程建设条件、技术复杂程度和施工管理模式,以及当地工程建设经验,并参考以下标准确定。

(一)桥梁工程。

1.多跨或跨径大于40m的石拱桥,跨径大于或等于150m的钢筋混凝土拱桥,跨径大于或等于350m的钢箱拱桥,钢桁架、钢管混凝土拱桥;

2.跨径大于或等于140m的梁式桥,跨径大于400m的斜拉桥,跨径大于1000m的悬索桥;

3.墩高或净空大于100m的桥梁工程;

4.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的特大桥、大桥工程;

5.特殊桥型或特殊结构桥梁的拆除或加固工程;

6.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工艺复杂的其他桥梁工程。

(二)隧道工程。

1.穿越高地应力区、岩溶发育区、区域地质构造、煤系地层、采空区等工程地质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黄土地区、水下或海底隧道工程;

2.浅埋、偏压、大跨度、变化断面等结构受力复杂的隧道工程;

3.长度3000m及以上的隧道工程,VI、V级围岩连续长度超过50m或合计长度占隧道全长的30%及以上的隧道工程;

4.连拱隧道和小净距隧道工程;

5.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隧道工程;

6.隧道改扩建工程;

7.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工艺复杂的其他隧道工程。

三、评估方法

(一)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分为总体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

1.总体风险评估。桥梁或隧道工程开工前,根据桥梁或隧道工程的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估测桥梁或隧道工程施工期间的整体安全风险大小,确定其静态条件下的安全风险等级。

2.专项风险评估。当桥梁或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等级达到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时,将其中高风险的施工作业活动(或施工区段)作为评估对象,根据其作业风险特点以及类似工程事故情况,进行风险源普查,并针对其中的重大风险源进行量化估测,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二)评估方法应根据被评估项目的工程特点,选择相应的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具体评估方法的选择,可参照《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见附件)。

四、评估步骤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包括制定评估计划、选择评估方法、开展风险分析、进行风险估测、确定风险等级、提出措施建议、编制评估报告等方面。评估步骤一般为:

(一)开展总体风险评估。根据设计阶段风险评估结果(若有),以及类似结构工程安全事故情况,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初步分析本项目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估测施工中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确定项目总体风险等级。

(二)确定专项风险评估范围。总体风险评估等级达到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桥梁或隧道工程,应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其他风险等级的桥梁或隧道工程可视情况开展专项风险评估。

(三)开展专项风险评估。通过对施工作业活动(施工区段)中的风险源普查,在分析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基础上,确定重大风险源和一般风险源。宜采用指标体系法等定量评估方法,对重大风险源发生事故的概率及损失进行分析,评估其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对照相关风险等级标准,确定专项风险等级。

(四)确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接受准则的相关规定,对专项风险等级在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的施工作业活动(施工区段),应明确重大风险源的监测、控制、预警措施以及应急预案。其他风险等级的桥梁、隧道工程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按照成本效益原则确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五、评估组织与评估报告

(一)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原则上由项目施工单位具体负责。当被评估项目含多个合同段时,总体风险评估应由建设单位牵头组织,专项风险评估工作仍由合同施工单位具体实施。

当施工单位的施工经验或能力不足时,可委托行业内安全评估机构承担相关风险评估工作。

(二)评估工作负责人应当具有5年以上的工程管理经验,并有参与类似工程施工的经历。

(三)风险评估工作应形成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反映风险评估过程的主要工作。报告内容应包括评估依据、工程概况、评估方法、评估步骤、评估内容、评估结论及对策建议等。评估结论应当明确风险等级、可能发生事故的关键部位、区域或节点、事故可能性等级、规避或者降低风险的建议措施等内容。

六、实施要求

(一)施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结论,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和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对项目施工过程实施预警预控。专项风险等级在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的施工作业活动(施工区段)的风险控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重大风险源的监控与防治措施、应急预案经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和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由建设单位组织论证或复评估。

2.施工单位应建立重大风险源的监测及验收、日常巡查、定期报告等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

3.施工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在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与交底;施工现场应设立相应的危险告知牌。

4.适时组织对典型重大风险源的应急救援演练。

5.当专项风险等级为Ⅳ级(极高风险)且无法降低时,必须提高现场防护标准,落实应急处置措施,视情况开展第三方施工监测;未采取有效措施的,不得施工。

(二)监理单位在审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急预案时,应同时审查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无风险评估报告,不得签发开工令。

工程开工后,监理单位应督查施工单位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并予以记录。对施工中存在的重大隐患应及时指出并督促整改,对施工单位拒不整改的,应及时向建设单位及公路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三)风险评估报告经监理单位审核后应向建设单位报备。建设单位应对极高风险(Ⅳ级)的施工作业,组织专家或安全评估机构进行论证或复评估,提出降低风险的措施建议;当风险无法降低时,应及时调整设计、施工方案,并向公路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四)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履行施工安全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将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实施情况纳入检查范围。对极高风险(Ⅳ级)的施工作业应切实加强重点督查。

(五)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应遵循动态管理的原则,当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施工队伍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应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六)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费用应在项目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

(七)鉴于此项工作是施工安全预控管理的一项新措施,各地均无成熟经验和做法,部将专门组织对施工、监理、建设、咨询、质监等单位的人员开展培训工作,请各地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培训工作将另行通知。

(八)施工阶段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及《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自2011年8月1日起施行。

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结合本地区和工程建设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并将评估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函告部质监总站,以便对《指南》进行修订和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章)

二〇一一年五月五日

推荐第2篇:安全评估工作汇报

安全评估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安全专家:

首先,我代表钦州工务段全体干部职工欢迎铁道部贵阳特派办领导、安全专家到我段检查指导工作!

下面,我代表段党政工主要领导向你们汇报段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同时谈点体会,请领导、专家们就如何加强和促进我们今后管理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安全评估工作汇报。

一、安全基础管理情况

(一)、各项工作有了“七新”进展

1.安全成绩有新记录。至10月31日止,我段实现了行车安全无一般事故875天,劳动安全无轻伤事故815天,创历史安全最好成绩。

2.安全管理有新加强。认真贯彻落实铁安监158号文和公司1号文安全工作精神,强化安全源头防范,认真抓好《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贯彻落实,狠抓各项大中修和维修施工作业安全控制及道口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化,杜绝了施工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3.设备更新改造有新突破。我们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逐年增加设备资金的投入使用,逐步更新改善设备基础,不断增强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后盾。今年,我们在换轨、更换和加密轨枕、路基桥涵专项整治、道口平改立项目分别投入了1470万元、1500万元、643万元、260万元资金,全年总投入设备资金3926万元,工作汇报《安全评估工作汇报》。 自沿海公司成立以来,每年投入资金总额与上一年相比均有所增加,其中2003提高了67.6%、2004提高了156%、2005提高了29.8%,三年共计8196.7万元,大大改变了原来让人提心吊胆的设备面貌,为确保沿海铁路运输畅通起到了强有力可靠的安全基础保障。

4.设备质量有新战果。我段现管辖正线414.631公里,站线89.82公里,道岔287组,道口133个,桥梁218座,隧道23座,涵洞1524座,曲线356个(其中最小曲线半径为349米),最大坡度7.5‰,最大坡长1730米(黎钦线K15+270—17+000)。针对线桥基础薄弱、设备老化、轨枕失效、轨缝变化等问题,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地开展了设备整治创优活动,线桥设备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线路动态质量年年得以提高。2003年轨检车评定每公里平均扣分为14.48,2004年平均扣分为3.48,2005年前三个季度平均扣分为1.43;今年三季度,全段线桥维修计划兑现率、线路保养质量评定合格率、正线、到发线道岔保养质量评定合格率、桥梁保养质量评定合格率、线路状态评定合格率和隧道保养质量合格率均为100%;轨检车评定合格率均达100%、优良率为97.6%。

5.制度管理有新完善。规范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是今年我段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先后制定了《安全评估考核办法》、《“五定三率”考核办法》、《安全问题分层管理办法》、《安全管理述职制度》、《安全监督管理及责任追究制度》、《“天窗修”管理办法》、《防止路外事故安全管理办法》、《主要工种人员两年十个工作日培训》、《雨量观测设备和制度实施细则》等措施办法,细化了《线路、道岔检查标准及制度》和《职工培训上岗制度》内容,完善了《职工待岗、下岗管理》、《工资捆浮分配》和《科室干部工资包干分配》等文件的修订,并梳理汇编成册翻印下发至各个领工区、班组工区,使今后管理工作在制度上、操作上、形式上、落实上更趋于科学化、规范化。

(xiexiebang.com www.daodoc.com)

推荐第3篇:安全评估工作汇报

东荣三矿关于安全评估工作情况的汇报

2012年2月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东荣三矿党委、东荣三矿对各位领导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把东荣三矿安全生产工作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各项安全责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落实情况。

年初已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龙煤集团及双鸭山分公司等上级部门关于做好安全生产的重大部署,相继实施了一系列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举措。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其次是狠抓责任制度的落实,认真加强了现场管理,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一步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井区、落实到班组、落实到个人。三是,严格执行干部入井带班制度。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黑证发【2010】89号)文件要求,制定下发了《东荣三矿领导干部带班下井管理办法》和《东荣三矿领导干部带班下井管理制度》,规定所有带班领导干部必须在井下会议室进行交接班,建立了领导干部入井带班井下档案室,由矿安监处统一管理,并制定了《领导干部带班下井公示制度》、《领导干部带班下井档案管理制度》、《领导干部带班下井隐患整改闭合制度》、《领导干部带班下井计划及落实情况上报制度》、《领导干部带班下井考核奖罚制度》等六项规章制度。矿主要领导、分管负责人认真履行职责,深入井下,靠前指挥,在协调安全生产的同时,将各类安全隐患及时消灭在萌芽之中,有力的保证了安全生产。

二、系统评估情况

根据“龙煤集团安全程度评估办法”规定对我矿7大项目

1、安全管理

2、采煤

3、掘进

4、机电

5、运输、

6、通风

7、地测进行打分评估。我矿已具备A级条件安全矿井。

一、矿井有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生产水平和采区实行分区通风,矿井总风量满足要求,采区按规定设置专用回风巷。

二、本矿井没有瓦斯突出或瓦斯动力现象,但已采取超前打钻进行防突措施。

三、矿井不存在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情况。

四、本矿井没有冲击地压危险,但矿井已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编制专门措施,进行预测预报,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五、矿井供电系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双回路电源供电的规定。

六、矿井开拓布局,开采程序合理,没有孤岛开采、剃头开采、反程序开采,采区采掘工作面数量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七、优化矿井通风系统,矿井有效风量6900m3/min,通风阻力250mm水柱。

八、本矿井开采煤层属于容易自燃和自燃的煤层,已在采区设计和规程中分别编制煤层自燃发火的设计并按设计组织生产实施。

九、七项评估打分情况及矿井总分

1、安全管理 98分 即 9.8分

2、采煤 94分 9.4分

3、掘进 94分 9.4分

4、运输 93分 9.3分

5、机电 95分 14.25

6、通风 98分 29.4分

7、地测防治水 95分 14.25分

总分:95.8分

即:东荣三矿2012年1月份安全评估为95.8分

属于A级安全程度矿井。

推荐第4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汇报

*****集团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情 况 汇 报

今年来,我公司步入推进战略转型,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阶段,在建、新建和筹建项目范围之广、投资之大,为历年之最。为此,我公司将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的有力保障,坚持事前评估,重在化解的原则,从源头上防范稳定风险,从制度上保障民生民利,为企业转型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现将我公司稳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责任,形成合力

我公司认真贯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评估、谁负责”的要求,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一是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将稳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两级稳评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主管,评估事项涉及的单位、部门为责任主体,加强纵向沟通和横向配合,形成合纵连横的组织网络。二是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把稳评工作作为领导干部经营目标考核重要指标之一,对风险评估不到位造成不稳定因素的责任人实行问责,促进稳评工作深入开展。三是建立健全督查体系。组织专门的检查组,加大对基层落实重大事项稳评机制的督查力度,特别是对重大项目进行定期效能监察,及时查找整改问题,切实提高评估工作质量。

二、严格程序,确保实效

为保证稳评工作有序开展,我公司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了《集

团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方案》,确立了评估程序及步骤,明晰了风险评估范围和内容。一是严格评估程序,遵循“五步工作法”,即制定评估方案、广泛征求意见、拟定评估报告、反复论证报告、完善工作措施、全程跟踪调控,力求“应评尽评”,确保评估的真实客观性。二是实行“开门议事”,通过问卷调查、重点走访、广泛座谈等方式,充分掌握职工的意愿和诉求,把稳评的过程变为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三是及时运用评估结论和成果,建立重点部位、时段涉稳问题的预警机制,把制约项目建设的不利因素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控制防范稳定风险。四是将加强信访维稳作为保障措施,坚持一旬一排查不稳定因素制度,为评估工作提供信息资源;畅通职工群众诉求通道,及时办理和答复信访问题,上半年共接访37件,化解29件;健全矛盾化解上下联动机制,今年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2起,无一例演变为群体性事件;深入落实“领导包案”制度,使3件积案得到有效化解。

三、突出重点,全面评估

我公司围绕列入市级重点项目的****改造、****精细化工、文化生态博览园等三个项目,以项目评审会、专家咨询会、群众座谈会等形式,从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开展了社会稳定风险的全面评估。在共性方面,评估了四个内容,即项目是否履行了审批、核准、备案的法定程序;项目投入承受程度是否可靠,资金筹措能否按时到位保障;征地补偿、房屋拆迁安置费用标准是否合法合规;失地失岗职工安置和生活保障政策能否到位。评估显示,三个项目在四个方面上均无风险点。在个性方面,一是针对精细化工属于危化行

业的特点,重点对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估,评估显示,对建设项目周边24小时内生产经营活动和居民生活基本无影响;二是针对生态博览园项目施工地域广、工期长的状况,重点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进行评估,评估显示,博览园属于文化生态旅游项目,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建成后将成为***新城一张名片;三是针对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众多低收入家庭的情况,重点对职工购房的承受力进行评估,评估显示,棚户区改造项目获得国家、省、市多个政策,集资建房的成本有效降低,为职工参与集资建房提供了条件。上半年,重点项目风险评估率达 100 %,广大职工群众对三个重点项目的平均支持率均超过了97%,未发生一起上访案件和阻碍项目施工的事件。

回顾今年的稳评工作,我公司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基层思想重视程度不够,与维稳、信访等工作协调不够等问题。下一步,我公司将认真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把实施稳评与建立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稳评工作长效机制,为防范社会稳定风险提供坚强屏障,促进企业可持续科学发展。

二〇一二年七月

推荐第5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汇报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汇报

篇1:xxx关于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情况的报告

xxx关于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情况的

报 告

xxx县维稳办:

根据县政法委《关于报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开展情况的综合报告的通知》精神,现将我镇开展社会风险评估工作的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根据穗党发[2010]12号文件《关于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对此,我镇党委、政府给予高度重视。组织相关部门领导认真学习讨论了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实施了《xxx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意见》。根据此意见,我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对重大政策制定或调整、重大决策、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和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不稳定因素要进行先期评估。

我们要求,凡是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可能因实施带来利益性矛盾冲突的重大事项,都要作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象。对确定开展评估的对象,要建立专项档案,制定评估方案。方案要准确把握评估重点,明确评估牵头和协助部门责任,适时组织实施。对确定为风险评估的重大事项,要通过走访群众、问卷调查、民意测验、召开座谈会、专家论证、收集文件资料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讨论,征求各方面、

各层次意见,准确了解把握群众的心理动态和意见要求,为预测、评估提供全面客观的第一手资料。同时,要综合收集掌握的情况,对评估事项实施的前提、时机及后续社会影响、配套措施等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和研究论证,特别是对实施评估事项可能引发矛盾冲突及涉及的人员数量、范围和激烈程度作出评估预测,形成评估报告并提出对策建议,同时制定相应的防范、化解和应急预案。

二、狠抓日常工作,力争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是抓预防,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对重点部位以及重点时段涉稳问题的预测预警预报,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逐项进行分析预测,切实增强群众工作的超前性、系统性、预见性和科学性。一年来,我镇未出现群体上访事件. 二是抓排查,建立健全不稳定因素定期排查和信息调研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对重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实行一旬一排查,一月一研。加强社会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及时收集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一般问题常规分析、突发问题及时分析、重大问题定向分析。目前,全镇信访初访率、重复上访率、涉稳事件发生率同比均出现下降。

三是抓疏导,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在全镇各成员单位设立了便民服务窗口,确定专职工作人员,对来 访和办事群众统一接待登记,当时能办的及时办,办事人员不在的给群众开据限期办理承诺书,在规定时限内由办事人员将办理结果送达或答复当事人,到期未办结的,由主要领导督办,分管领导负责,在督办时限内办结;设立接待和投诉室,凡办事和上访的群众,统一接待登记,并由专门人员引领办事,确定责任领导和办事人员,在规定时限内将办理结果送达或答复当事人,直止办结。

四是抓调处,建立健全矛盾化解整体联动机制。成立处置重大信访和突发事件联席会议,不定期研究稳定工作。今年以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余起,无一例演变为重大群体性事件,大量人民内部矛盾被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五是抓积案,建立健全领导挂案和督查督办机制。突出抓好越级上访、重复信访、集体上访和信访老户等“三访一户”化解工作,坚持实行“领导挂案、部门包案”和“信访接待日”制度,定期开展联合接访活动。挂案领导干部坚持带案下访,深入群众面对面听取信访人的述求,直面矛盾,“不回避、不推诿、不敷衍”。对信访工作实行一月一梳理、一月一通报,使一批信访问题在初信初访阶段得到了及时解决。

六是抓落实,建立健全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严格实行稳定工作主要领导负总责,其他领导“一岗双责”。落实稳定工作“定任务、定分管领导、定调处要求及时限、定 牵头单位及协作单位、定直接责任人”的“五定”调处责任制。

三、以《评估工作方案》为依据,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1、为防止新的群体上访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认时遗留问题的上访复出,党委、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已采取领导包村,工作组监督到村等多项措施,严格按文件精神、政策条款、合法程序、日程安排监督指导工作。力保不出现集体访、越级访案件的发生,维护辖区稳定。

2、4月份,xx村杨德修等6人准备集体上访,要求解决河堤维修一事。经镇政法委和县农办及相关部门领导及时到现场做村民的思想工作,防止上访群众因情绪激动引发的过激行为,。最后,平息了一起集体越级上访案件。

3、我镇xx村民与原村委会为山林转让一事准备群体上访,为此,我镇积极组织综治、司法和县有关部门多次下村和村民代表作说服工作,同时对山林转让情况走访调查,由于工作比较到位,目前没有引发大规模集体上访事件。

4、鉴于我镇部分区域存在洪涝灾害隐患,根据风险评估制度,对xx至xx村等6个村重点区域制定了评估方案,提前清理了淤泥,配备了尼龙袋、铁丝、草袋等应急物资,确保未发生洪涝灾害。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由于刚刚开展此项工作,个别单位还存在重视不够、措

施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的现象。建议加强对此项工作的具体指导,以便更好地贯彻执行好风险评估工作。

xxx政法委

2010年11月30日

篇2: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汇报

*****集团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情 况 汇 报

今年来,我公司步入推进战略转型,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阶段,在建、新建和筹建项目范围之广、投资之大,为历年之最。为此,我公司将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的有力保障,坚持事前评估,重在化解的原则,从源头上防范稳定风险,从制度上保障民生民利,为企业转型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现将我公司稳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

强化责任,形成合力

我公司认真贯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评估、谁负责”的要求,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一是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将稳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两级稳评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主管,评估事项涉及的单位、部门为责任主体,加强纵向沟通和横向配合,形成合纵连横的组织网络。二是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把稳评工作作为领导干部经营目标考核重要指标之一,对风险评估不到位造成不稳定因素的责任人实行问责,促进稳评工作深入开展。三是建立健全督查体系。组织专门的检查组,加大对基层落实重大事项稳评机制的督查力度,特别是对重大项目进行定期效能监察,及时查找整改问题,切实提高评估工作质量。

二、严格程序,确保实效

为保证稳评工作有序开展,我公司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了《集 团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方案》,确立了评估程序及步骤,明晰了风险评估范围和内容。一是严格评估程序,遵循“五步工作法”,即制定评估方案、广泛征求意见、拟定评估报告、反复论证报告、完善工作措施、全程跟踪调控,力求“应评尽评”,确保评估的真实客观性。二是实行“开门议事”,通过问卷调查、重点走访、广泛座谈等方式,充分掌握职工的意愿和诉求,把稳评的过程变为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三是及时运用评估结论和成果,建立重点部位、时段涉稳问题的预警机制,把制约项目建设的不利因素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控制防范稳定风险。四是将加强信访维稳作为保障措施,坚持一旬一排查不稳定因素制度,为评估工作提供信息资源;畅通职工群众诉求通道,及时办理和答复信访问题,上半年共接访37件,化解29件;健全矛盾化解上下联动机制,今年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2起,无一例演变为群体性事件;深入落实“领导包案”制度,使3件积案得到有效化解。

三、突出重点,全面评估

我公司围绕列入市级重点项目的****改造、****精细化工、文化生态博览园等三个项目,以项目评审会、专家咨询会、群众座谈会等形式,从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开展了社会稳定风险的全面评估。在共性方面,评估了四个内容,即项目是否履行了审批、核准、备案的法定程序;项目投入承受程度是否可靠,资金筹措能否按时到位保障;征地补偿、房屋拆迁安置费用标准是否合法合规;失地失岗职工安置和生活保障政策能否到位。评估显示,三个项目在四个方面上均无风险点。在个性方面,一是针对精细化工属于危化行

业的特点,重点对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估,评估显示,对建设项目周边24小时内生产经营活动和居民生活基本无影响;二是针对生态博览园项目施工地域广、工期长的状况,重点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进行评估,评估显示,博览园属于文化生态旅游项目,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建成后将成为***新城一张名片;三是针对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众多低收入家庭的情况,重点对职工购房的承受力进行评估,评估显示,棚户区改造项目获得国家、省、市多个政策,集资建房的成本有效降低,为职工参与集资建房提供了条件。上半年,重点项目风险评估率达 100 %,广大职工群众对三个重点项目的平均支持率均超过了97%,未发生一起上访案件和阻碍项目施工的事件。

回顾今年的稳评工作,我公司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基层思想重视程度不够,与维稳、信访等工作协调不够等问题。下一步,我公司将认真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把实施稳评与建立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稳评工作长效机制,为防范社会稳定风险提供坚强屏障,促进企业可持续科学发展。

二〇一二年七月

篇3:XX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防范工作情况汇报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防范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为全面落实我市《关于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深入开展,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全市社会和谐稳定,我局及时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传达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分析我局信访及社会稳定安全工作形势,对2011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一、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社会稳定风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执法大队综合科,具体负责社会风险稳定工作的日常事务。要求负责社会安全稳定工作的科室、所要及时掌握工作动态,遇有苗头,立即向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化解矛盾,确保不发生一起集体上访、社会不稳定事件。进一步落实了社会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一是签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局同各科室、所签定《社会稳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落实了社会安全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做到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社会稳定工作局面。二是对社会稳定工作后进科室、所实行“重点管理”和“黄牌警告”。根据各科室全年工作考核结果,对考核评比中领导责任落实不到位,社会安全稳定工作中存在问题的科室、所实行了社会稳定工作“重点管理”,对排 在最后第二位的科室实行了社会安全稳定工作“黄牌警告”,严肃了社会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度。

二、坚持“预防为主,防患未然”的基本方针,规范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一是实行每月排查报表工作机制。各科室、所每月五日前向信访办报送社会安全稳定矛盾问题排查月报表。将发生在本部门的社会安全稳定问题通过报表形式集中上报综合科,通过综合科整理后集中将全市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统一上报局委会,使局领导里能够及时掌握全市社会安全稳定工作情况。二是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按照省、市维稳办通知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集中排查调处活动,通过排查活动将排查出的问题集中交办到相关科室进行处理,工作效果较好。三是制定了处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应急预案。为了及时妥善处置好市域内群体性社会安全稳定事件的发生。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及市政府《关于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的实施意见》,制定了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对全市内各类信访突发性、群体性问题制定了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方法和步骤。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我市社会安全稳定工作情况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科室、所负责人对社会安全稳定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做好社会安全不稳定因素和人员的排查和稳控工作的情况下,仍存着麻痹大意的思想,没有采取有效的工作措施保持稳定。二 是一部分初访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在处理社会安全稳定工作问题时,不够准确规范。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了做好下一步工作,我们将进一步落实社会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一是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细心听取,认真解决,妥善处理。要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要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社会安全稳定工作格局。二是进一步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各科室、所要加大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力度,在工作目标上,坚持化解矛盾促稳定,确保稳定求发展;在工作原则上,坚持及时排查,各负其责,预防为主,依法处理;在工作措施上,坚持没有问题抓预防,潜在问题抓排查,发现问题抓调处。出现问题抓治理。三是进一步落实社会安全稳定工作问题调处制度。各科室、所继续推行“首问责任制”,强化“三初”问题的处理,要强化措施,加大力度,提前介入、超前化解,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四是进一步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社会稳定工作实行量化管理,并列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0一一年四月十日

推荐第6篇:安全风险评估小结

燃化车间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推进小结

根据公司各级文件精神,结合车间实际情况,燃化车间自9月3日起在输煤三值、输煤检修、化水三值三个班组中进行了试点推行,总结推行过程,具体如下:

燃化车间实施四级风险评估,分别是系统风险评估、三位一体风险评估,重点工序风险评估、岗位五五风险评估。试行的这一个月,没有进行系统的大修理或新建投运项目,因此未执行过系统风险评估;进行了细碎机更换锤头工作、厂外煤泥#3皮带重新接驳工作,执行三次三位一体安全风险评估,其余均执行重点工序风险评估;每位员工上岗前需要进行岗位五五安全风险评估。

在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推进过程中,试行的三个班组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应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1、“岗位五五”安全确认太过形式化。岗位五五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内容是针对人员自身安全风险评估,主要是劳动防护、人员精神状态等安全评估,需要每班进行评估。人员在上岗前均需要进行评估,工作量相对较大,重复性强;

2、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与前期执行的三位一体、手指口述安全确认重复性强,重复性工作多,操作复杂。

3、班组成员全员参与安全风险评估,人员对待态度不一致,班组推进过程中经常遇到不统一的声音。

燃化车间

2012年10月18日

推荐第7篇: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现场风险自评报告

一、评估目的

为保障施工任务的正常进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有关规定,我处组织了对施工危险作业环境进行风险评估,以此减少或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评估范围

施工现场及具有一般安全风险以上的作业环境。

三、评估人员 台湾金城公司

四、评估时间

2015年8月1日至2015年8月3日

五、评估结果

附:详细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

单位:台湾金城公司

一、工作内容及步骤

工作内容:维修门店蛋糕展示柜 步骤:

1、清理现场所有可燃物品。

2、按照安全规定着衣、头戴安全帽

3、作业: 割铜管——取坏压缩机——装新压缩机——固定——焊接铜管(需要动火)——抽真空——加氟利昂 整个过程只有焊接铜管需要动火,动火时间(断断续续约30分钟),使用丁烷和氧气,丁烷气瓶长约20公分,直径约10公分;氧气瓶长约30公分,直径约15公分;切割时火苗最多10公分。(作业时间30分钟左右)

二、危害(隐患)分析和削减措施

1、人的不安全因素:

(1)工作人员身体不适,疲劳、精神状况差,注意力不集中,处理情况反应慢,易受工具、物件高处砸伤及触电事故伤害。

(2)未经过培训的非工作人员进入现场。

(3)工作人员未按安全规定着衣、戴帽进入施工现场。 削减措施:

(1)工作人员应注意休息,杜绝精神状况不佳或带病进入施工现场。

(2)杜绝未经过培训的非工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3)严格遵守安全规定着衣戴帽,尽可能减少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

2、施工作业区安全防护缺陷

(1)临时用电电线、开关等电器设施绝缘强度不够,线路架设与热源、火源、车辆及行人通道安全距离不足,电器设备未安装或为合理选用保险装臵以及超负荷使用,易发生触电伤害事故。 削减措施:

(1)临时用电线路、电器应满足施工需要和安全规范要求,线路架设应符合安全规范,。

(2)监火人应熟悉现场环境和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具备相关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与岗位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工况变化,并坚守现场;监火人随时扑灭飞溅的火花,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动火人停止作业,联系有关人员采取措施。

推荐第8篇: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甘州区安阳乡王阜庄小学、幼儿园 2018春学期学校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一、评估对象

安阳乡王阜庄小学、王阜庄幼儿园全体师生人身安全,学校财产安全。

二、评估目的

1.本着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贯彻落实“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2.找出安阳乡王阜庄小学、幼儿园存在的对师生伤害的危险因素。

3.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后,对于风险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量化评估。

三、评估单元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特点,结合实际,学校安全风险评价共分七个单元。

1.营养餐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体育教学中突发伤害事故安全; 3.防洪、防地震等自然灾害事件; 4.校园踩踏事故安全; 5.防火安全; 6.溺水事故; 7.校园安保。

四、危险辨识

按学校安全风险评价的七个单元的划分,在学校安全中会出现群体性公共卫生、突发伤害、踩踏、火灾、自然灾害、溺水、恐怖袭击等事故。

五、风险程度

(一)学校安全基本情况

安阳乡王阜庄小学共有5个教学班,有专职教师7人,学生67人。附设幼儿园1所,有招聘教师2人,在园幼儿33人。所有学生、幼儿都来自于本村。校园总占地9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21平方米。

近十多年来,我校几乎没发生过安全事故,只有2例学生由于玩耍摔伤的轻微事故。

(二)划分单元具体情况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群体性中毒事件和疾病传染性事件。 学校自实行营养餐工程以来,严把食品原料进出货关和加工关。但由于路程远,学生少,所需原材料少,供货商所供材料来源有时不明确,还供应面包,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学校厨房卫生条件差、基础设施缺乏,加之气候的变化异常,群体性事件和疾病传染性事件极易发生。风险等级:中。

2.体育教学中突发伤害事故安全 体育教学中突发伤害事故具有伤害小、人数少的特点。由于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学校的教材教具、场地设备差,体育教学中的突发伤害事故有发生。风险等级:低。

3.防洪、防地震等自然灾害事件

因自然环境和地质结构等因素,学校防洪和防震等自然灾害事件不易发生。风险等级:低。

4.校园踩踏事故安全

学校学生多少、活动场地充足,不易出现踩踏事件。风险等级:低。

5.防火安全

学生年龄结构小,加上防火设施设备条件差,教学楼线路老化等原因,火灾事故极易发生。风险等级:中。

6.溺水事故

容易在脱离学校、家长的监管下发生此类事故。风险等级:低。

7.校园安保

学校没有专职保安,都有教师兼职,容易出现懈怠现象。风险等级:低。

六、风险承受能力分析

学校安全事故是不能承受的,究其原因:

1.给家庭带来灾难和悲剧。如一名年级二学生在学校上课期间摔伤,使得她家老人、父母的精神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2.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一起事故发生后,往往会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特别是群死群伤事故,伤亡人中往往有无辜者,这类事件一旦发生,公安机关、教育部门将会浪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平息这个问题。

3.给学校声誉带来损失。事故会使学校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挽回声誉,从而忽视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这将造成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倒退,使得学校因此而没落。

七、学校安全控制措施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措施

1.根据甘州区教育局所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卫生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突发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午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二)体育教学中突发伤害事故安全控制措施

1.强化工作职责,完善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体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体育安全常识的普及及教育,广泛开展体育安全和有关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防范意识和技能。

3.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照要求积极落实教材教具、抢救物资,强化管理,保持良好的备战状态。

(三)防洪、防地震等自然灾害事件控制措施 1.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做好防自然灾害的宣传教育、组织防灾害的演习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防范意识。

3.接到上级指令或天气监测预报信息、预警信号,需要停课,则通过学校通讯网络成员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有关老师、学生、家长,立即采取措施停课放假。

(四)校园踩踏事故安全控制措施

1.学校领导一定要重视楼道拥挤踩踏等突发事件,在楼道张贴警示行走标语,将安全工作的各项职责层层进行分解,落实到人,每一个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想方设法减小安全事故发生。

2.全体教职工(特别是班主任)要做好如何应对火灾、暴力、高楼遇险、拥挤踩踏等突发事件的心理教育与技能培养,做到突发事件不惊慌,要沉着,不起哄。(建议学生处负责) 3.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出操、集合、上下课等上下楼梯的活动中,不强调快速、整齐,适当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上楼,安排教职工(下一节上课教师上课前,在楼梯口守候学生上楼梯并做好疏散工作;上一节上课教师在下课后组织本班学生下楼梯)负责维持秩序,管理学生。学生晚间下自习,上自习教师必须值班,上午、下午最后一节上课教师要特别注意疏散学生下楼道。

4.楼梯间必须安装应急照明设施,要定期检查楼道、楼梯的各项设施和照明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出现停电或楼梯间照明设施损坏时,要及时开启应急照明设备,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要加固已损坏的楼梯扶手,更换不符合购置安装规范的楼梯间照明设施,并落实专人定期检修,发生损坏及时修复或更换。校舍楼梯、通道的设置要符合安全要求和国家有关规范。

5.要制定预防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的应急预案,做好防范。

(五)防火安全措施

1、学校各位教职工应严格执行防火部位的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懂得正确使用灭火器和消火栓,经常对本单位消火栓、灭火器材进行检查、维护、保养,保持其良好状态。认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做好记录。

2、图书阅览室、闲置的教室等应切断电源,关闭用电设施,对本部位防火工作经常检查,做好记录。

3、定期组织师生员工听取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4、每学年在消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一次全校性消防疏散演习。

(六)防溺水安全措施:

1.学校利用广播、宣传栏,班主任利用板报、班会对学生进行预防溺水安全教育。

2.每年开学初,学校召开家长会,对学生安全提出具体要求,并与家长、学生签定安全责任书。

3.教育学生不要在放学、上学时段,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私自结伴去游泳,防患于未然。

4.学生在天气炎热或下暴雨时,最容易发生溺水事故,班主任要加强组织领导,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5.班主任、任课教师每节课上课前要清点学生人数,对未到校的学生要查明原因,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预防学生私自外出发生意外溺水事故。

6.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做好对学生私自结伴去游泳苗头的劝阻工作,并及时报告班主任或学校。

7.学校要建立健全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安全防范制度。把任务落实到部门、班级,实行各负其责的防范工作机制。

8.学校应当加强在水渠、池塘等易发生溺水的地方巡查。 9.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集体劳动、社会实践等活动时,活动地点或途中有河流、湖泊的,要落实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相关措施。

(七)校园安保措施:

学校配备安保器械不足;上级没有给学校配专职安保人员,学校只好让教师顶岗;学校在校园关键部位安装电子监控;认真落实外来人员进出校园盘查询问制度,并做好记录,禁止外来车辆入校;在学生上下学、上操、下课期间等重要时段,学校安排保安和值班人员维持秩序,保障学生安全。

安阳乡王阜庄小学 2018年2月27日

推荐第9篇: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凤翔县供电分公司 安全风险管理评价报告

一、风险控制效果评价范围及目的评审企业开展风险分析以来在生产、管理、服务、活动等所有过程中,危险源识别是否全面,是否有遗漏;风险控制措施(方案)是否充分、有效,是否将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在落实控制措施中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是否需要补充完善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是否已被用于实际工作中,在面对诸如完成工作的压力等情况下是否被忽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评价,评定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合理划分风险等级,确定优先控制顺序,作为来年制定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安全工作计划和隐患治理方案,修订完善运行控制程序、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的依据,并采取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达到预防事故,确保安全健康的目的。

二、风险控制效果评价组织 企业成立了两级风险评价组织,即公司风险评价组和站所风险评价小组。要求各级风险评价人员严格按照《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做好风险控制效果评价工作,为预防和控制事故提供可靠依据。

三、风险控制效果评价情况 开展安全标准化以来,各项风险控制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全面实现了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具体如下:

- 1

凤翔县供电分公司

础上,还必须执行检修作业条件确认和验收制度,项目单位必须保证检修项目达到安全环保要求,具备检修条件;检修单位必须保证检修质量达到安全环保要求,并相互监督和确认。

2、强化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在厂级综合巡查、专业巡查和

二、三级监控网络以及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企业管理人员定点承包机制,完善应急处理方案。

(三)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防范事故发生。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限期整改,对发现当天就能整改的问题和隐患,均立即整改绝不让其过夜;对暂时不具备整改条件的,均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制定严密的监控措施,杜绝和防范事故发生。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已全部按要求整改完成,达到了预期效果,期间企业安全生产平稳运行。这说明我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初见成效,真正起到消除隐患、防范事故的作用。

(四)做好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技能。企业在抓安全教育上,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对新进厂的人员按要求进行了厂级教育,同时督促、检查

二、三级安全教育,使他们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达到要求后方可上岗操作。对换岗、转产、复工人员,各单位均按要求进行了安全技能和岗位操作法的培训,

- 3

凤翔县供电分公司

2、加强对易燃易爆生产装置、设施、防雷防静电设施的检查,并定期检测。

3、应加强消防设施及器材的维护保养,定期更换灭火器,使其处于完好状态。

4、即时更新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安全规程,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与补充和完善,持续改进。严格执行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5、加强对职工的安全、危化品知识、事故应急处理、消防、个人安全卫生防护的培训。

6、继续强化设备管理。各类特种设备、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其安全附件必须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各项规定,定期检测并合格,经常对设备进行保养、维护。

7、严格执行工艺操作指标、操作规程,严禁超压、超温、超负荷运行。防止快速放料,防止工艺操作错误而引起温度、压力过高,导致事故发生。

8、安全检修必须按检修操作规程作业。采取隔绝、置换、吹扫与清洗等措施后,经取样分析合格,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检修作业。

五、结论凤翔县供电分公司全年,企业无社会灾害性事故,无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无因工死亡和重伤,无轻伤,无职业病发生,发生轻微伤害,完成了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

- 5

凤翔县供电分公司

推荐第10篇: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2017年8月

1

xx有限公司

XX有限公司文件 安(2017)19号

关于成立安全风险评估及应急资源调查小组的通知

公司各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保护公司员工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使事故发生后能够快速、有效、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实施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第88号令)和《临沂市关于实施办法》的通知》(临安监发[2016]136号)的相关要求,公司成立安全风险评估及应急资源调查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特此通知。

2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1.1企业简介

XX有限公司是一家包装纸箱印刷生产企业,建于2007年,位于临沂市罗庄区罗庄街道,法人宋振刚,现有职工15人,主要生产销售纸箱、纸板、箱板纸、牛皮纸、包装纸箱等,主要设备有印刷机、模切机、粘箱机、钉箱机、覆面机、环保水处理机、燃气锅炉、变压器等。 1.2公司工艺流程简介

公司生产工艺为:

原纸→出版→切边→印刷成型→粘箱→打包→外售。

1.3危险源与主要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危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是安全评价的依据和基础。

主要的危险因素是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原料堆场的不稳定可能造成作业人员伤害和机械设备的损失;运输车辆因违章操作或运输道路不符合有关要求导致车辆伤害;现场管理不善,违章作业等事故。

主要有害因素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性粉尘、生产性噪声、

3

局部振动及夏季露天高温等。

依据评估范围,针对生产过程、作业条件和作业环境,分析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型、伤害方式、影响范围及途径主要有 1.3.1高处坠落

1、安全平台小于设计或不符合安全规程的要求,存在设备、人员高处坠落的危险;

2、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高处坠落的危险,其致因分析如下: (1)作业时,人员和设备在作业平台、台阶面作业存在高处坠落的危险;

(2)在高处作业的人员未使用安全用具(如安全绳、安全帽等),或因安全用具质量问题、使用不当、严重磨损等,存在高处坠落的危险。

(3)指挥失误。 1.3.2机械伤害

我公司机械设备较多,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机械伤害的危险。

1、作业过程中存在机械伤害的危险,其致因分析如下: (1)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或操作失误;

(2)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臵缺乏或防护装臵失效,如风管接头脱落而出现甩打,在无安全防护的情况下,伤及操作人员并引发连带事故,存在机械伤害的危险;

(3)安全管理不严,设备维修、检修不及时或设备带病作业,存在机械伤害的危险。

4

2、在运输作业过程中,因运输铲装机械停位不当、从业人员操作失误、车辆无防护等均有可能导致机械伤害的危险;

3、机械设备设施方面,可能存在机械伤害的危险。可能造成机械伤害的主要原因有:

(1)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操作失误及没有穿戴合适的劳动防护用品;

(2)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臵缺乏或防护装臵失效,如转动和传动部位裸露而且无安全防护罩、挡板等安全防护装臵;如因空压机设备损坏或空压机的外露联轴器、皮带传动装臵等旋转部位设臵的安全防护装臵失效,存在机械伤害的危险;

(3)从业人员正检修机器或刚修好尚未离开,机器突然被他人误开动;

(4)设备的安全性能不好,缺乏安全防护装臵,结构不合理,强度达不到要求,或设备的安装维修不当,不能保持应有的安全性能;

(5)在不安全的机械上停留、休息;

(6)设备的防护措施不到位、人体与运行中的机械的某些易伤害部分接触;

(7)机械设备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好,如照明不良、噪声大、物件堆放杂乱等会妨碍作业人员的工作,容易引起操作失误,存在人员伤害的危险;

(8)设备的所有紧固件和各种盖帽、接头或装臵等连接不牢

5

固、松脱,存在机械伤害的危险。 1.3.3 电气伤害

公司的电气设备(电动工具)和电气线路,存在电危害的可能。主要表现在触电(包括电击和电伤触电)和电气火灾。

1、触电

触电伤害是由电流的能量造成的,当电流流过人体时,人体受到局部电能作用,使人体内细胞的正常工作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产生生物学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会引起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呼吸困难、血压异常、昏迷、心率不齐等,严重时会弓l起窒息心室颤动而导致死亡。

触电伤害的途径是:

人体触及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时的带电体(如裸线、开关盒无盖的触头、绝缘损害的带电体)时发生电击;

人体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当设备或线路故障(如漏电)时意外带电的金属导体(如设备外壳)发生电击;

人体进入地面带电区域的跨步电压。 触电电击事故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在10000V以上高压设备上,当人体靠近带电体时,高压击穿人和带电体之间的空气间隙使电流流过人体而造成电击,同时伴以高温电弧把人烧伤。这种事故大约占总触电事故的10%,主要发生在职工误操作以及人对高压带电导体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够而造成的。

6

(2)单相触电:当人的一只手或绳梯某个部位接触到一相带电导体或触及因一相绝缘破坏而漏电带电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或金属构架时,即发生单相触电。这种触电或是一相带电体或电力线搭接在控制线、信号线、电话线等弱电线路上而被人触及;或是电力线断线,露头造成人误踩、误拾、误碰以及碰壳,而引起单相触电。大约占触电事故总数的50%。

(3)两相触电:当人两手或身体同时接触两相带电导体时,不论低压电网中性点是否接地,人都将承受较高的线电压(如380v线电压将高于单相触电的相电压220V),危害将更严重,大约占触电事故总数的1 5%。

(4)跨步电压触电:当带电电线落在地上,而电源未切断,此时接地点周围将出现电位分布,接地点最高,电位随远离接地点而下降,人两脚踩在不同电位点上形成跨步电压而触电。遇到这种情况,最好双脚并拢或单脚跳出接地点20m以外,可保安全。

(5)接触电压触电:虽然电气设备安装了接地保护装臵,由于接地装臵布臵不合理,当设备绝缘破坏而有电流经接地装臵入地时,在地中会造成电位分布不均,人体若与带电外壳接触时,便发生接触电压触电。当人离接地装臵越近则所受接触电压最小,反之就越大。

电伤触电是电流电弧对人体表面皮肤的灼伤,严重的造成人的肢体致残,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局部伤害,形成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电烙印、电气机械性伤害、

7

电光眼等。

电伤触电的途径是:

当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发生电弧时,有电流流过人体形成直接烧伤,直接电弧烧伤是与电击同时发生的。

当电弧发生在人体附近时,对人体产生间接烧伤,包括融化了炽热金属溅出(如焊接、切割时飞散的火花及金属熔融体碎粒等)造成烫伤。

当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电流强度的大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仅达到人身触电极限安全值时,电流通过人体由电能转换为热能造成电流灼伤。

电击和电伤这两类伤害也可能同时发生,特别是在人遭受高压触电更为常见,但一般所言触电事故大都是电击伤亡。触电危险产生的原因是:

(1)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在设计、安装上存在缺陷,或在运行中,缺乏必要的检修维护,使设备或线路存在漏电、过热、短路、接头松脱、断线碰壳、绝缘老化、绝缘击穿、绝缘损坏等隐患;

(2)没有设臵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如漏电保护、安全电压、电位联结等),或安全措施失效。

(3)电气设备运行管理不当,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必要的安全组织措施。

(4)电工或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或违章作业等。

8

2、电气火灾

电气火灾是指电气设备长期过负荷运行,导致设备过热,绝缘破坏,引燃设备内的可燃物如油浸式变压器绝缘油,电动机绕组,橡套电缆的可延燃胶套等,进而引燃设备周围的可燃物,而造成电气火灾。

电气火灾的另一个火源是指设备或线路短路时,产生的电弧高温引燃易燃物而形成电气火灾。

电气火灾不仅烧毁设备、烧伤人体,它引燃可燃物会消耗大量氧气,并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使人窒息死亡。

短路产生的原因:

(1)绝缘老化变质。受高温、潮湿或腐蚀作用而使绝缘性能降低,造成击穿短路。

(2)绝缘导线勾挂在铁钉或铁丝上,由于磨损或铁锈腐蚀而使绝缘破坏短路。

(3)机械外力对线路绝缘的破坏,如爆破时飞石砸坏设备和线路。

(4)雷击造成过电压击穿绝缘而短路。 (5)接线或操作错误而形成短路。

(6)选用设备额定电压低于线路电压,而造成击穿短路。 过负荷产生的原因:

(1)设计、选用电缆不严格计算,选用不合理,造成过载。 (2)好过设备额定值使用设备,且时间很长。

9

(3)设备故障运行,如三相电动机缺相(断相)运行,电流将比平时增大1.7倍,发热增加3倍。

(4)接触不良,接线螺丝不压紧,触头闭合压力不够,接合面不平整,造成接触电阻增大,发热加大。甚至出现触头烧焊而无法断开的严重情况。

(5)铜、铝异线连接,由于铜、铝电性不同,接头处因电解作用而腐蚀,导致接头过热。最好使用铜、铝过渡接头连接而不要直接连接。

(6)铁芯发热,如硅钢片质量低劣,铁芯长时间过电压或绝缘损坏,使磁滞涡流损增加而过热。

(7)散热不良,如变压器散热油管堵塞,电动机外壳通风沟道被埋压,风扇损坏等。

(8)白炽灯炮照明时表面温度很高,如200w灯泡十多分钟就能将紧贴的纸张点燃。

此外,电火花、电弧及高温赤热导体可弓l燃电气设备和电缆等绝缘材料弓l起火灾。如带电设备元件的切断、通电导体的断开及短路现象发生都会形成电火花及明火电弧,瞬间达到1 500~2000℃以上高温,而引燃其他物质。电气线路特别是临时线路接触不良,接触电阻过高而造成局部过热引起火灾。 1.3.4车辆伤害

场内机动车辆在铲装、运输作业时,人与人、人与机械的协调配合不好,现场缺乏统一指挥,责任心不强,思想麻痹、违章

10

作业或违章指挥等,都可能造成车辆伤害事故。车辆具体如下:

1、驾驶人员未经过专业训练,无证驾驶。未经有关部门考核批准,发给合格证件等。

2、酒后驾驶,行驶中吸烟,饮食和闲谈等。

3、车辆刹车,方向盘、喇叭、照明,液压系统等装臵是否灵敏可靠。

4、起步时未查看周围有无人员和障碍物。

5、车辆超载使用。

6、叉车发生故障时,不准停在斜坡上进行检修。

7、工作完毕后,必须将车辆刹稳并摘档熄火

8、冰雪和多雨季节,道路较滑时,未采取防滑措施并减速行驶,急转弯、急刹车或拖挂其他斗车可能发生事故。1.3.5物体打击

1、人员、设备在垂直线以下立体作业时,存在因上面坠物造成物体打击的危险。

2、叉车在装卸作业时,若无专人指挥,存在物体打击的危险;

3、若从业人员违反安全规章制度,在大风天气下作业,存在人员伤亡、物体打击的危险;

4、其他人员没与操作人员取得联系便进入作业区。1.3.6火灾

公司发生地面火灾的可能性,要有二个基本条件,即存在可燃物和有火源引燃。火源的种类主要有:

11

1、明火。如煮饭烧水等生活用火不慎,吸烟乱扔烟头,烧火堆烤火后余火未灭尽等;

2、焊接作业。电焊、气焊,切割产生的电火花和高温金属熔融体碎粒(温度瞬时高达1500~2000℃)成为引燃物;

3、电气原因引起火灾(如上所述)。

4、雷击也可能引发火灾 1.3.7其它伤害

1、可能由于人员指挥错误、操作错误以及缺乏安全意识、自我防护能力差等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

2、在作业过程中,有些作业易引起体力、视力、听力疲劳,或健康状况异常,或过度紧张等,导致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异常而造成意想不到的人员伤害。

1.4安全控制对策措施 1.4.1安全技术措施 1.4.1.1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原料运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驾驶人员必须经过专业训练。并经有关部门考核批准,发给合格证件,方准单独操作。严禁无证驾驶。实习司机除持有实习证外,必须有正式司机随车带教。

2、严禁酒后驾驶,行驶中不准吸烟,饮食和闲谈。

3、车辆发动前,应检查刹车,方向盘、喇叭、照明,液压系

12

统等装臵是否灵敏可靠。严禁带病出车。

4、起步时要查看周围有无人员和障碍物,然后鸣号起步。行驶中如遇不良条件,应减速慢行。在厂区内行驶,时速不得超过15公里;出入厂门、车间、库房门时速不得超过5公里;车间、库房内时速不得超过5公里。

5、车辆不准超载使用。装卸原料和产品及工件时,铲物升起高度不得超过全车高度的2/3。运行时铲件离地高度不得大于0.5米。

6、车辆在运行中和尚未停稳时,严禁任何人上下车和扒车、跳车。除司机室和拖车,车辆的其它部位严禁乘人。翻斗车驾驶室有人乘坐时,司机须向其讲清搬杆作用,防止误碰油压搬杆造成事故。

7、叉车在有坡的地面行驶时,上坡坡度应大于25°,下坡坡度不应大于35°,并禁止在超过10°的坡度上横向行驶。

8、叉车发生故障时,不准停在斜坡上进行检修。

9、工作完毕后,必须将车辆刹稳并摘档熄火。叉车的铲脚和叉车的刀片应放落地面。

10、指派专人负责巡路,及时清除掉落在路面上的石块,避免叉车紧急避让时发生事故。1.4.1.2防机械伤害安全对策措施

建立健全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设备带病作业,增加防护装臵,作业时要严格遵守以下几点:

13

1、作业前做好安全检查:确保机械设备完好备用正常开停。

2、作业中定期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不带病运行,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确保安全生产。

3、作业停机安全检查:做好转动设备停电、停水等工作,防止发生设备自行启动造成安全事故。1.4.1.3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安全对策措施

1、进入作业现场,对现场要进行检查,发现有坍塌迹象,未处理前要划出危险区,竖立警示标志,确认现场安全后,方可进行作业;

2、生产车间设备高度、安全平台宽度必须符合安全规程的要求;

3、加强对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高处作业时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在工作中严禁擅自取下安全带;

4、加强对支撑物管理,支撑物必须安装得安全、可靠;

5、加强对安全带的质量检查,购买使用有产品合格证并且具有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的正规厂家的产品,严禁购买、使用伪劣的安全防护用品,同时,应定期对安全带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查,防止因使用不当、磨损等致使安全带的安全性能达不到安全要求的情况出现;

6、在设备顶部进行作业时,人员的站立、设备的停放应该选择在安全的位臵;

7、在高处从事作业的机具必须在作业平台的稳定范围内,要

14

有防沉陷和防滑措施,在坡度>15°的斜坡道作业时,要设臵安全警示标志和制定防坠安全措施。 1.4.2安全管理措施

1.4.2.1 组织措施方面的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1、应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真正发挥其作用;;

2、主要负责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证》后,方可任职;不得雇用无《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证》的人担任主要负责人职务;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主要负责人、职能机构及各工种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负责人对本矿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建立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安全检查制度、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及档案(从业人员健康档案、领退料档案、设备检验技术资料档案等)和各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认真做好安全检查,做到“安全管理,有章可循”,发现事故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15

4、应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救护和医疗急救组织,配备必要的装备、器材和药物;每年应对职工进行自救互救训练;

5、建立健全坍塌管理观测小组,要定期定时,专人负责,并建立技术档案,加强坍塌的监控和维护管理工作。对现场检查应每天进行一次;不稳定区域在暴雨后应及时检查,发现异常应立即处理。如有险象,要立即向上级领导报告;

6、主要负责人需定期组织召开安全会议,对事故隐患指定专人限期处理。各级安全会议和安全教育必须做好记录。 1.4.2.2 人员管理方面的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1、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取得安全资格证。电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做到持证上岗;

2、设臵安全科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在生产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3、按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的要求,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新工人必须经过“三级”教育,经考试实习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调换工种人员,

16

必须进行新岗位安全操作学习。经常组织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学习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及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以上安全教育、培训、学习必须做好记录,考试考核资料应收集、登记、归档管理;

4、对长期从事粉尘、噪声工作岗位的人员,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1)接触粉尘人员应戴防尘口罩,接触粉尘人员应按规定定期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预防尘肺病;对有职业危害的场所进行定期检测,有防治职业危害的具体措施,并按规定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其按规定使用;

(2)定期委托专业单位进行粉尘浓度、噪音、振动等职业危害检测,发现超标,立即整改。同时应对作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

5、在工业卫生方面,对从业人员应加强以下的安全管理: (1)新工入厂前,必须经过身体健康检查,不适合从事作业者不得录用;

17

(2)接触粉尘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应按照卫生部规定的职业病范围和诊断标准,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病鉴定和复查,并建立职工健康档案。体检鉴定患有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并确诊不适合原工种的,应及时调离;

(3)产尘作业点的员工,必须按规定佩戴个体防护器具。 1.4.2.3生产车间安全对策措施

生产车间顶棚采用砖混结构或钢架结构、石棉瓦搭建,以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1.5风险评估结果

我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比较重视,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比较具体,安全管理体系运转比较有效。经以上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措施落实,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可控,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第11篇:6月份安全风险评估

六月份部队安全工作提示

一、六月份安全工作预测

(一)部队管理工作存在不少问题。部分战士一日生活制度落实不严格,个人养成不够,请销假、晚点名、查铺查哨等制度落实不经常;人员管控不到位,请假随意性大,不假外出、逾假不归现象比较突出,人员失控漏管造成诸多问题隐患。

(二)应对院校招生带来的管理教育压力增大。部队院校招生统考工作即将全面展开,人员思想活跃、流动频繁,加强考生考前、考中、考后的管理和思想教育,及时了解掌握考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部分考生心理承挫能力差、压力大,在发榜前后易出现管控盲点的特点,认真做好统考考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引导考生正确认识成才、成功的意义,帮助他们尽快放下思想包袱、缓解心理压力、端正思想态度,防止意志消沉、悲观失望、自卑厌战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三)部队实际管控上存在诸多压力。随着全年工作的深入开展和部队院校招生统考工作的展开,车辆动用又面临高峰期,安全行车面临挑战;“一机两用”带来的网络安全隐患依然存在;进入夏季,训练、淹亡、触电、食物中毒等事故防范工作压力增大。

二、工作对策

(一)全力抓好安全制度落实。要教育和督促部队全体官兵树立安全意识,履行安全管理职责,遵守安全规定,落实安全制度,开展安全教育与训练,加强安全建设,建立健全事故防范和处置机制,防止和减少事故,及时妥善处理安全问题,保证部队防火、灭火和应急救援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为部队正规化建设保驾护航。

(二)提高部队实际管控能力。要理清安全工作思路,坚持从人员的管理上抓起、从制度的落实上抓起、从全方位的管控上抓起,要在夯实安全管理基础上下功夫,把安全贯穿工作始终。同时,做好参加统考考生的思想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落实谈心和帮教制度,疏导思想,化解矛盾,稳定情绪;严格落实日常管理制度,特别关注“八小时”以外人员管理,杜绝士兵不假外出、逾假不归和擅离部队情况发生,要以严格内部管控,强化安全措施,规范执法执勤,整肃部队风纪为管理目标,抓好部队安全工作。

(三)切实加大车辆管理力度。严格落实《公安消防部队车辆安全管理规定》,把预防车辆事故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严格执行车辆派遣审批制度,认真组织安全行车教育,严禁公车私用、违章驾驶、不经请示跨辖区用车和恶劣天气违规用车。同时,加大驾驶员安全教育管理力度,提高安全意识,防止失控,杜绝车辆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重点环节安全管理。要结合季节性安全工作特点,切实加强执勤训练、灭火救援、淹亡、触电和食物中毒等事故的防范工作,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把各类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新兵的管理教育形势依然严峻。中队将严格执行《干部带兵“十不准”》和《官兵行为“十五个严禁”》,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随时掌握新兵思想脉搏,对重点时期、重点人员要通过专人帮教、心理辅导、谈心交心等形式,加强思想转化教育,及时化解思想矛盾、消除危机隐患。严格执行一日生活制度,严防打骂、体罚新兵、侵占新兵利益现象的出现,要根据新兵体能和综合素质情况,科学施训,循序渐进,严防各类训练事故发生。

保德消防中队

二〇一二年六月一日

第12篇:运输安全风险评估

爱上绿茶【原创】

危险货物运输需要的各种安全制度

危险货物运输有关安全风险因素评价及控制措施

工作 2010-03-16 10:46:55 阅读23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安全风险因素评价及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程序

第一条 目的:识别与评价本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风险因素,确定本公司的风险因素。

第二条 管理职责:

1,经理主管风险的识别与评价工作。

2、各部门负责风险因素的辨别与评价的基础工作,并将结果汇总到安全科。

3、安全科负责组织对公司所有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归纳,并进行评价,评出风险因素,并

由经理予以确认。

4、安全可组织评审组,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

识并建立档案。

5、各部门对本部门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

第三条 风险评价的范围

1‘车辆运行安全:

2、事故及事故潜在隐患;

3、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4、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

5、停车场地安全;

6、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第四条 风险评价的准则

1、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及要求;

2、有关的安全规范,技术标准;

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合同规定;

5、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第五条 风险评价的流程:

1、充分考虑公司内部运行正常、异常和可能的紧急情况,以及过去、现在、将来不同时态的运行;充分考虑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生理、心理)七种类型;充分考虑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向土地的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使用、能量释放、废物和副产品、物理属性等八个方面。并应重点考虑如下因素:

1) 火灾、爆炸; 2) 冲击和撞击; 3) 中毒、窒息和触电; 4) 有毒、有害货物的泄漏; 5) 其他化学、物理性危害因素; 6) 对环境的可能的影响等。

2、安全科发放风险因素调查表,采取全员参与和现场排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风险因素的辨识。

3、公司各部门层层动员和布置,全员参与。部门负责人将风险因素识别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传达到全员,发动全员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反映各自岗位存在的风险因素,各部门将风险因素进行汇总上报。

4、安全科组织评审小组(即为安委会成员)进行现场排查、修改、补充,制定风险因素清单,报总

经理批准后发放至各部门。

第六条 重大风险

1、确定的原则: 1) 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 3) 企业的声誉和社会的关注程度的等。

2、重大风险的管理:

对确定为重大风险的项目,应建立档案,包括:

1) 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

2) 评审意见; 3) 隐患整改方案; 4) 整改时间表和责任人; 5) 竣工验收报告。

第七条 风险的控制。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取措施消减风险,控制风险,

预防事故的发生。

1、选择风险控制的原则: 1) 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 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

3) 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

4) 可靠地技术保证和服务。

2、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 1) 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2) 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

3) 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 从业人员的自我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第八条 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

业环境中的风险及所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第九条 风险信息的更新。

1、公司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道路运输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定期评审或

检查风险控制结果。

2、当下列情况发生时,企业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1) 法律法规的更新或变更; 2) 政府及相关部门有新管理的要求;

3) 新增经营项目; 4) 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第十条 风险评价一般每年末进行一次,根据评价结果修订《风险因素清单》。

第十一条 风险评价小组 组长 *** 副组长 *** 成员 *** *** *** *** ***

风险评价方法

第一条 风险是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风险评价即围绕可能性和后果来确定风险度。可接受风险是企业符合法律义务,符合本单位安全生产方针的风险,以及本单位经过评审认为可

接受的风险。

第二条 本公司在实施安全标准化中,使用R=L×S法。

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见下表: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级 标准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 5 发现(没有监控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做过任何监测,或

4 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防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

3 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按操作程序执行,或曾经做过检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检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

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检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

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2、事件发生后结果的严重性判定件下表:

事件发生后结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等级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人 财产损失/ 公司形象

万元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大于50 重大国际国

5 内影响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失劳动能力 大于25 行业内、省内

4 影响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 截肢、骨折

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听力丧失、慢 大于10 地区影响

3 性病等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 轻微受伤、小于10 公司及周边

2 规程 间歇不舒服 范围

1 完全符合 无伤害 无损失 形象没有受

风险等级的判定准则见下表: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风险度R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 立刻

20-25 巨大风险 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

15-16 重大风险 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

立即或近期 估 整 改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9-12 中等 加强培训及沟通 2年内治理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 有条件有经费

4-8 可接受 书,但需要定期检查 时治理

风险

风险因素清单

序号 危害 潜在事件 风险评价 风险等级 控制措施

火灾、灼伤 运输过程中油漆泄漏 L=2,R=5 中等 应急预案

、1 规章制度

中毒、窒息 或燃烧

S=10 配备消防器材

环境污染

2 车辆伤害 不按规定路线行驶 L=2 R=3 可接受 定期组织学习

或行驶速度过快 S=6 培训

中毒、皮肤 运输油漆等超载 L=1 R=5 可接受 规章制度

3 灼伤、窒息 S=5 应急预案

4 灼伤 中毒 装卸危险化学品时不 L=2 R=3 可接受 定期培训

窒息 按规定佩戴劳保用品 S=6

L=2 R=3 可接受 定期组织学习

5 车辆伤害 车辆技术故障 S=6 培训

6 火灾 装卸货行驶过程中 L=1 R=5 可接受 规章制度

违规吸烟 S=5 加强培训

7 车辆伤害 车辆技术故障 L=2 R=3 可接受 技术管理、培训

S=6

火灾、灼伤 消防器材失效 L=1 R=5 可接受 规章制度

8 中毒、窒息 S=5 气候、地震引发车辆 L=1 R=5 可接受 教育培训

9 车辆伤害 运行事故 S=5 科学调度

10 火灾 停车场产生明火 L=2 R=3 可接受 警示牌、配备消防器材

S=6

评价: 确认: 批准:

时间: 时间: 时间:

风险控制措施评审记录

评审时间 评审结果 改进措施 评

第13篇:检验科安全风险评估

检验科安全风险评估

为了明确检验科风险程度,建立有效的安全防范机制,降低实验室风险,保证检验科安全工作。根据检验科现有特点,主要存在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污染、危险化学品污染、发生火灾等方面安全风险,具体如下:

一、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污染

1、风险评估:

根据《病原微生物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我院检验科现有可能接触到的微生物危害程度都属于三类,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为BSL-2。实验室如果发生一般病原微生物泼溅或泄漏事故,按生物安全的有关要求,根据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选择敏感的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

2、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实验室准入制度; (2)做好生物安全职业防护;

(3)认真落实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 (4)按照实验室SOP文件进行规范操作; (5)熟练掌握职业暴露应急处理;

二、危险化学品溢出事件

1、风险评估:

由于危险化学品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或有腐蚀等危险特性,如果控制不当,极易发生事故,如:火灾或爆炸,人员中毒或伤亡,污染生态环境等。根据目前我科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危害及相应的管理进行分析评估,认为使用数量很少,危害较低,不会引起大范围的化学品污染。

2、预防措施:

(1)规范危险化学品的存放管理,特别是剧毒物品要存放在保险箱内,执行双人双锁管理;

(2)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保管、领用制度,双人收发,做到帐物、帐帐相符; (3)使用化学危险品的场所,严禁动用明火和带入火种,电气设备、开关、灯具、线路必须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4)配置足量相应的消防器材,要经常检查维修,确保完备好用。消防器材的布局要明显,不得随意搬动,挪作它用;

(5)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增强防火意识; (6)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危险化学品溢出后的应急处理;

三、火灾风险

1、风险评估:

检验科因仪器、设备较多,电源及线路比较复杂,同时实验室存放并使用少量的易燃易爆化学品,存在发生火灾安全风险。

2、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制度;

(2)定期检查实验室用火、用电的情况,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3)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仪器、设备的操作; (4)认真做好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及消防演练; (5)熟练掌握灭火器的使用及火灾应急处理;

第14篇:市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汇报

**市**局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情况汇报

市维稳办:

近年来,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信访稳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源头治理的原则,保障了我局无重大信访、投诉案件,无职工违法违规违纪案件。根据省、市各级关于信访、稳定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将信访稳定风险评估和信访工作逐级落实到人,对每一个可能出现不稳定因素的工程项目,都全面进行了社会风险评估,确保了有备无患。现将近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制度,落实信访基础工作 信访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的必要要求,我局为加强信访工作,不断健全和巩固信访工作队伍,成立了以局一把手负责,副局长、纪检组长为副组长,各科室领导为成员的信访稳定评估领导小组,日常信访工作由办公室负责落实。

同时,我局结合实际,制定了信访管理制度,明确了各类矛盾处理职责分工,将信访案件按各自职责范围落实到各相关科室认真处理,将矛盾消除在萌芽期,重点对涉及民生、涉及社会管理等关键环节问题,由信访领导小组联合处理。 我局对信访工作高度重视,工作开展扎实有力,成绩效

果显著,今年以来共接受市信访局、市政府办交办件和群众电话、来访投诉共计5件,办结率100%,回访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

二、畅通诉求渠道,健全协调制度,落实信访保障工作由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思想活动的多样性、差异性、选择性增强,要求社会公平公开公正日益明显,积极参与社会决策、监督的民主意识增强。我局扎实开展行政民主管理,强化服务型政府部门建设,同时,为消除群众与政府、群众与企业等矛盾,增加政府与群众的联系,调解社会矛盾,实现早发现早处理,保障信访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实行重大事项重大决定进行民主评议和公示的原则。对2009年以来实施的*****工程进行了民主评议和公示。二是抓好政务信息公开,拓展信息公开范围。我局按照信息公开目录及时上传各项信息达500余条,在****信息网、****、**日报等媒体上刊登信息达300余条,同时,我局公开监督电话1个,公开邮箱1个,公开**网络1个,不断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积极完善网络沟通平台,及时处理网络交办件、群众举报件。三是设置信访接待室。明确了接待人员和职责,四是建立信访登记制度。对每一起来人信访案件都进行详细登记,落实具体办理人员,并即时将办理结果反馈给来访人。五是落实了县级领导信访值周制度。对局副县级以上领导进行了信访值周排班,每周确定一名领导接访。

三、抓好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排查矛盾风险,落实信访重点工作

我局以人为本,源头管理的原则,着重抓好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的信访工作,根据往年我局接收的举报投诉,主要是****等问题。在行政执法上,我局加大了对****的查处力度,与市公安局、国土局等部门联合,对市区****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今年以来共纠正违法**行为218起,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218起,处理**纠纷18起,查处拉运垃圾车辆35台,依法暂扣非法**设备14台(套),查处重大非法**案件58起,关闭非法****(案件)49起。有效遏制了**管理混乱局面,保障了**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局维稳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队伍齐全,制度健全,工作扎实。但仍存在制度与落实上有差距,工作开展未深入等问题。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结合实际,提高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维稳人员工作水平,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促进维稳和信访工作有突破性进展,维护社会和谐公平。

二〇一一年七月三日

第15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工作汇报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工作汇报

市维稳办:

根据**发[***]***号文件精神,我县及早谋划,周密部署,加强领导,精心实施,全面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超前安排部署。**发[***]***号文件下发之后,我们及时向县委常委会议作了专题汇报,提交常委会议讨论通过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实施办法》,并以两办文件印发。随后,全县各有关部门分层召开会议,传达学习有关精神,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研究部署工作任务,为全面启动实施评估化解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认真调查摸底全县正在实施和即将实施的重大事项、深入分析每个事项风险程度的基础上,制定印发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机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筛选确定县发改局、城建局、交通局、国土局、环保局等单位为试点单位,并及时召开试点单位主要负责人会议,对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目前,这5个试

1点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已制定、报送了各自工作方案,正在抓紧开展试点工作。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加强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评估化解工作的顺利推进,县委研究成立了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县人大、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设在县维稳办,抽调人员办理日常业务,具体负责评估化解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查指导。5个试点单位也均成立了风险评估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单位党政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确定了分管领导和专职业务人员。各乡镇、县直各部门上报了风险稳定评估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做到了网络、机构、制度、人员、经费、责任“六落实”,学习宣传、安排工作、开展活动、信息沟通“四到位”。

三是靠实工作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县维稳办负责牵头抓好全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规则制订、机制建设和工作督促协调,对需要提交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的有关评估事项进

行初审,提出建议,并督促落实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具体措施。将各乡镇和有关部门执行《意见》情况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并与全县年度综合考核挂钩。对应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而未组织或不认真执行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失职渎职、弄虚作假而酿成重大稳定问题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责任倒查,并追究责任单位及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的责任。初步形成了县委政法委抓总,维稳办牵头,各乡镇、各部门密切配合的风险评估工作格局。

第16篇: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指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所进行的科学评估,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等。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1.为风险管理人员提供足够的信息,从而决定风险的本质和程度以及是否要采取风险管理的措施2.风险评估能让百姓心中有数3.风险评估是制定监管措施的基础 风险评估是针对食品生产供应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危害对人体健康不良影响的科学评估,是世贸组织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强调的用于指定食品安全控制措施的必要技术手段, 是政府制定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和政策的重要基础。

实施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情况:1.为制定或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需要进行风险评估;2.为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领域、重点品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3.发现新的可能危害食品安全的因素的;4.需要判断某一因素是否构成食品安全隐患的;5.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其他情形。

危害:食品所含有的对健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的因素或食品存在状况。有导致对健康不利作用的潜在可能。

风险 :是食品暴露于特定危害时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概率与影响的严重程度,是危害发生的概率及其严重程度这两项指标的综合描述。

风险分析:包含三个部分的一个过程,即: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情况交流。 风险评估: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包含下列步骤的过程:(ⅰ)危害识别,(ⅱ)危害描述,(ⅲ)暴露评估,以及(ⅳ)风险描述。

风险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备选政策进行权衡,并且在需要时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控制选择、包括规章管理措施的过程。

风险交流:在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管理人员、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的团体之间就与风险有关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相互交流。

风险分析框架: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

风险评估目标:描述一个特殊食品危害的风险 定性/定量的估计 已知/潜在有害作用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特定的人群 明确相关的不确定性

风险评估要素: 1.危害识别:生物、化学以及物理危害的识别2.危害特征描述:有害作用的评价3.饮食暴露评估:摄入量估计 4.风险描述:潜在有害作用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危害识别:识别可能产生健康不良效果并且可能存在于某种或某类特别食品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存在问题吗?有哪些证据?确认可能存在于某种食品中并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 危害描述:对与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有关的健康不良效果的性质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对化学因素应进行剂量-反应评估。对生物或物理因素,如数据可得到时,应进行剂量-反应评估。(剂量-反应关系是一种数学模拟,用以推测在摄入给定剂量后的疾病几率。例如:自口腔摄入多少大肠杆菌会导致疾病,病到什么程度?)

剂量-反应评估:确定某种化学、生物或物理因素的暴露水平(剂量)与相应的健康不良效果的严重程度和/或发生频度(反应)之间的关系。 暴露评估:对于通过食品的可能摄入和其他有关途径暴露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摄入含有微生物的食物的几率是多少?饮食时,食物中微生物的数量是多少?)

风险描述:根据危害识别、危害描述和暴露评估,对某一给定人群的已知或潜在健康不良效果的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和/或定量的估计,其中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综合暴露评估和剂量-反应的资料,结论,就所指定的消费者群体可能遇到的不良健康后果提出估计。该评估称为风险估计。) 暴露评估的目的:

对一特定消费者群体通过食物或水摄入的病菌等有害物的数量和可能性做出估计; 暴露评估应对病菌的暴露给风险管理人员提供最佳的估计- 尽可能免除偏见; 暴露评估应尽可能地反映生活中的现实; 暴露评估的工作必须和风险管理分开 暴露评估必须保持其透明度;

暴露评估应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对未知性(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应作出慎重的考虑。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后,能与机体组织发生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体暂时的或永久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食物中的毒物来源有:天然的或食品变质后产生的毒素等、环境污染物、农兽药残留、生物毒素、以及食品接触所造成的污染。 毒性是一种物质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

影响毒性的因素:剂量是影响化学毒物毒性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

⑴与机体接触数量是决定因素。⑵与机体接触的方式、途径。

⑶接触时间、速率和频率 ⑷物质本身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急性毒性试验以受试物引起的机体死亡为毒性终点指标;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以受试物造成的生理、生化、代谢等过程的异常改变为毒性终点指标;而遗传毒理学试验则以受试物导致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畸形、肿瘤形成等为毒性终点。因许多毒性终点之间无法类比,故化学物质的毒性分级标准以终点为基础,如急性毒性根据LD50分级,致畸物则根据致畸指数分级。

急性毒性:指机体一次给予受试化合物,低毒化合物可在24小时内多次给予,经吸入途径和急性接触,通常连续接触4小时,最多连续接触不得超过24小时。在短期内发生的毒效应。 蓄积毒性:指低于一次中毒剂量的外源化学物,反复与机体接触一定时间后致使机体出现的中毒作用。一种外源化学物在体内蓄积作用的过程,表现为物质蓄积和功能蓄积两个方面。 亚慢性、慢性毒性

亚慢性毒性:指机体在相当于1/20左右生命期间,少量反复接触某种有害化学和生物因素所引起的损害作用。

慢性毒性:指外源化学物质长时间少量反复作用于机体后所引起的损害作用。 “三致”作用:指致突变、致畸、致癌作用。

化学毒物的毒性作用可根据其特点、发生的时间和部位,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 1.速发与迟发作用:

速发作用指某些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在短时间内出现的毒效应。

迟发作用指机体接触化学毒物后,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才表现出来的毒效应。 2.局部与全身作用:

局部作用指发生在化学毒物与机体直接接触部位处的损伤作用。

全身作用是指化学毒物吸收入血后,经分布过程达到体内其他器官所引起的毒效应。多数引起全身作用的化学毒物并非引起所有组织器官的损害,其作用点往往只限于一个或几个组织器官,这样的组织器官称为靶器官。 3.可逆与不可逆作用

可逆作用:指停止接触化学毒物后,造成的损伤可以逐渐恢复。

不可逆作用是指停止接触化学毒物后,损伤不能恢复,甚至进一步发展加重。化学毒物的毒性作用是否可逆主要取决于被损伤组织的再生能力。

4.过敏性反应 :也称变态反应。该反应与一般的毒性反应不同。首先,某些作为半抗原的化学物质(致敏原)与机体接触后,与内源性蛋白结合为抗原并激发抗体产生,称为致敏;当再度与该化学物质或结构类似物质接触时,引发抗原抗体反应,产生典型的过敏反应症状。化学物质所致的过敏性反应在低剂量下即可发生,难以观察到剂量.反应关系。损害表现多种多样,轻者仅有皮肤症状,重者可致休克,甚至死亡。 5.特异体质反应:某些人有先天性的遗传缺陷,因而对于某些化学毒物表现出异常的反应性。如肌肉松弛剂琥珀酰胆碱正常时可为血浆中的拟胆碱酯酶迅速分解,故作用时间很短。 6.高敏感性:指某一群体在接触较低剂量的特定化学毒物后,当大多数成员尚未表现出任何异常时,就有少数个体出现了中毒症状。 7.高耐受性:指接触某一化学毒物的群体中有少数个体对其毒性作用特别不敏感,可以耐受远高于其它个体所能耐受的剂量。

表示毒性常用指标:致死剂量、阈剂量、最大无作用剂量和毒作用带。 1.致死剂量:

(1)绝对致死剂量: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或浓度。如再降低剂量,就有存活者。但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受试群体中总是有少数高耐受性或高敏感性的个体,故LD100常有很大的波动性。

(2)最小致死剂量: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从理论上讲,低于此剂量即不能引起死亡。

(3)最大耐受剂量:指化学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若高于该剂量即可出现死亡。与LDl00的情况相似,LD0也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存在很大的波动性。

(4)半数致死剂量:指化学物质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又称致死中量。LD50是评价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也是对不同化学物质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越大,其LD50的数值越小。

2、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

(1)阈剂量: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又称为最小有作用剂量。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阈剂量:为与化学物质一次接触所得;慢性阈剂量:为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所得。在毒理学试验中获得的类似参数是观察到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2)最大无作用剂量:指化学物质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用现代的检测方法和最灵敏的观察指标不能发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最大无作用剂量也不能通过试验获得。毒理学试验能够确定的是未观察到损害作用的剂量(NOAEL)。NOAEL是毒理学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制订化学物质的安全限值时起着重要作用。

3、毒作用带:表示化学物质毒性和毒作用特点的重要参数之一,分为急性与慢性毒作用带。(1)急性毒作用带(Zac)为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ac= LD50/Limac Zac值小,说明化学物质从产生轻微损害到导致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小。

(2)慢性毒作用带(Zch)为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 Zch=Limac/Limch Zch值大,说明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之间的剂量范围大,由极轻微的毒效应到较为明显的中毒表现之间发生发展的过程较为隐匿,易被忽视,故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小。

4、安全限值 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指允许正常成人每日由外环境摄人体内的特定化学物质的总量。在此剂量下,终生每日摄人该化学物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可测量出的健康危害,单位用mg/(kg bw)表示。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描述性(观察)研究(横断面研究、生态学研究)、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现场试验、整群随机试验)

剂量-反应关系:指接触特征与毒效应谱之间的关系,是毒理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它从量的角度阐明毒物作用的规律性,可反映毒作用的特征。 剂量:给予机体的量或机体接触的量。 效应和反应:表达和描述接触一定剂量的毒物后所发生的生物学作用的强度和发生率的情况 效应:指机体在接触一定剂量的化学物后引起的生物学改变,生物学效应一般具有强度性质,为量化效应。属毒性作用的称为毒性效应。有机磷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的改变。这类效应称为量效应,通常用均数表示。有些效应无强度差别,只能以计数、有和无、正常异常表示,称为质效应。如死亡、睡眠、麻醉、畸形等。

反应: 指接触一定剂量的化学物后,表现某种效应并达到一定强度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例如:50%死亡率。 剂量-反应模型:剂量-质模型

剂量一质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模型分析的基本步骤:数据选择、模型选择、统计方法、参数估计、结果实施、结果评估。 阈值:一种物质使机体(人或实验动物)刚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即稍低于阈值时效应不发生,而达到或稍高于阈值时效应将发生。通常用NOAEL或NOEL作为阈值的近似值 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 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一种物质引起机体形态、功能、生长、发育或寿命某种有害改变的最低剂量。

末观察到的有害作用剂量(NOAEL) 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一种物质不引起机体形态、功能、生长、发育或寿命可检测到的有害改变的最高剂量。机体在形态、功能、生长、发育或寿命改变可能检测到,但被判断为非损害作用。 化学风险评估与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区别:

1.化学物质所造成的食物中毒与化学物质的剂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物质所造成的食物中毒通常是累积性的,中毒的症状通常是缓慢的。 2.微生物经饮食所造成的疾病症状通常是急性的,非累积性的。一般是因一次饮食所造成的。 3.化学风险评估中常使用的术语如:日摄入量,周摄入量,月摄入量, 半致死剂量,不会导致有害结果的最高剂量, 会导致有害结果的最低剂量,。因其累积性,化学风险评估对各个阶段食物的摄入量作仔细的推敲,故称暴露评估为“饮食暴露评估”。

4.和化学物质不同,微生物是有生命的物质。在食物中可以生长,死亡,休眠。对其评估的模拟要考虑到影响它生存,生长,抑制的种种化学,物理因素。这些因素的研究数据常常不完全或不存在。数学的模拟过程也因此十分复杂。这是微生物风险评估最困难的地方。 5.食品的化学风险评估已存在多年,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也比较一致。 化学风险评估通常依靠毒理学的专业人士来做。

6.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是一门新兴学科。这和近年来人类对微生物通过饮食所造成的疾病的了解的增加是相辅相成的。

7.微生物风险评估通常是依靠食品微生物和微生物所造成的疾病的专业人士来承担的。暴露评估:对于通过食品的可能摄入和其他有关途径暴露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是量化风险并最终确定某种物质是否会对公众健康带来风险的必需技术过程。 膳食暴露评估:指通过食物途径被摄取的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等的量。是关联食品消费数据和食品中化学物浓度数据的桥梁,通过比较膳食暴露评估结果与相应的化学物健康指导值,可确定化学物的风险程度。

膳食暴露评估原则:确定目标;为消费者提供保护;采用最佳数据;提供相当或优于现有国家层面的评估结果;覆盖普通人群和重点人群;采用本国的食品消费和浓度数据,也可参考国际营养和毒理学数据;某种化学物在国际评估结果是安全的,则在该国家可以认为安全。 膳食暴露评估方法与模型:对于获得的膳食污染物数据必须与食物消费量结合,暴露评估有三种方法:以食品污染水平和食物消费量均为事前进行估计的简单点评估模型---膳食点评估模型 ;以污染物水平进行事前估计乘以食物消费量分布数据的分布点评估模型---膳食分布评估模型 ;以膳食污染物和食物消费量均为分布数据的随机概率的评估模型---膳食概率评估模型 。

风险描述:根据危害识别、危害描述和暴露评估,对某一给定人群的已知或潜在健康不良效果的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和/或定量的估计,其中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 风险描述的方式: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包括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

具有遗传毒性物质→周耐受摄入量(PTWI、PTMI)

混合物→用平均NOAEL或所有物质中最低NOAEL计算组ADI 具有遗传毒性和致癌性的物质,进行风险描述原则

1、剂量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2、把不同暴露水平的风险量化

3、把能产生类似危害的不同化学物进行风险分级 联合风险评估:聚集(单一化合物)、累积(多组化合物)

1、剂量相加

2、效应相加

3、协同作用

4、拮抗作用

风险评估应用:

1、为制定或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2、确定监管的重点领域和品种;

3、发现新的可能危害食品安全的因素;

4、判断某一因素是否构成食品安全隐患。食品安全目标是风险评估与有效控制识别风险相联系的风险管理工具。 食品安全目标:保护本国人民健康、免受危害。

有效工具:良好操作规范(GMP)良好卫生规范(GH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 食品安全标准:规范食品生产,保证食品的安全质量,保证消费者健康。 种类:食源性健康危害物质的限量标准 食品的卫生规范 食品中各种致病物质及其他相关成分的检验方法标准 核心:最高限量

食品卫生标准中化学危害物评估:动物毒性试验;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确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确定一日食物中的总允许摄入量;确定该物质在每种食品中的最高允许量;制定食品中的允许标准。

食品卫生标准中物理危害物评估:进行高、中、低的定性估计。有GMP控制。

食品卫生标准中生物危害物评估:重点放在人群暴露与健康效应的定量评估,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安全评估。

食品安全的检测对象:农兽药、生物毒素、食品添加剂、非食用添加剂与违禁成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加工产物、致病菌。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分类:仪器分析、化学分析、在线监测、生化分析。(定性、定量)

1、紫外光谱检测技术

紫外光的波长范围是100~400 nm,它分为两个区段。波长在100~200 nm称为远紫外区,这种波长能够被空气中的氮、氧、二氧化碳和水所吸收,只能在真空中进行研究工作,故这个区域的吸收光谱称真空紫外,由于技术要求很高,目前在用途不大。 波长在200~400 nm称为近紫外区,波长在400~800 nm范围的称为可见光谱。常用的分光光度计一般包括紫外及可见两部分,波长在200~800 nm(或200~1000 nm)。 分子处于低能量的基态,从外界吸收能量后,能引起分子能级的跃迁。 许多有机分子中的价电子跃迁,须吸收波长在200~1000 nm范围内的光,恰好落在紫外-可见光区域。因此,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 一般有共轭双键的在紫外区有吸收。如果一化合物在210nm以上无强吸收带,可以认为该化合物不存在共轭体系;若在215~250nm区域有强吸收带,则该化合物可能有两至三个双键的共轭体系。

生色团:是指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而产生电子跃迁的原子基团。人们通常将能吸收紫外、可见光的原子团或结构系统定义为生色团。有机物的不少基团(生色团),如羰基、苯环、硝基、共轭体系等 。如,在260nm附近有弱吸收,是苯环的特征吸收。

助色团:是指带有非键电子对的基团,如-OH、-OR、-NHR、-SH、-Cl、-Br、-I等,它们本身不能吸收大于200nm的光,但是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会使生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且增加其吸收强度。

主要部件:光源(钨灯,氘灯)→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显示系统 检测步骤:开机、调零、波长扫描、吸光度、建立校准曲线、样品测定。

特点:仪器设备和操作都比较简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用途广泛。

原子吸收光谱检测技术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吸收作用而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又称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测量对象是呈原子状态的金属元素和部分非金属元素 。

原理根据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其原子共振辐射的吸收强度来测定试样中被测元素的含量。

原子发射光谱法是根据待测物质的气态原子或离子受激后发射的特征光谱的波长及其强度来测定物质中元素组成和含量的分析方法。

原理是用高压放电、等离子焰炬、激光等手段可将原子或离子激活成激发态。激发态不稳定并容易发射出相应特征频率的光子返回到基态或低(亚)激发态而呈现一系列特征光谱线。 气相色谱法检测

高选择性:分离单组份定性定量 ;高效能;高灵敏度:检出限量低至10-1l g的物质,适于微量和痕量分析。系统构成: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 工作原理:样品高温瞬间汽化-色谱柱分离-检测。

适用:易挥发的小分子有机物;难挥发性成分经衍生化检测。 酶联免疫分析技术(ELISA)

基本原理:是酶分子与抗体或抗抗体分子共价结合,此种结合不会改变抗体的免疫学特性,也不影响酶的生物学活性。此种酶标记抗体可与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滴加底物溶液后,底物可在酶作用下使其所含的供氢体由无色的还原型变成有色的氧化型,出现颜色反应。因此,可通过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有无相应的免疫反应,颜色反应的深浅与标本中相应抗体或抗原的量呈正比。 用于标记的酶:有高度的活性和敏感性;在室温下稳定;反应产物易于显现;能商品化生产。目前应用较多的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葡萄糖氧化酶等,其中以HRP应用最广。 显色剂:(1)邻苯二胺(OPD),橙色,最大吸收值在490nm,可用肉眼观察判别,容易被浓H2SO4终止反应;(2)联大茴香胺(OD), 橘黄色,最大吸收值在400nm,颜色较稳定;(3)5-氨基水杨酸(5-AS):深棕色,最大吸收值在449nm;(4)邻联甲苯胺(OT),蓝色,最大吸收值在630nm,不稳定,不耐酸,但反应快,颜色明显。 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热导池检测器(TCD )、光离子化检测器(PID)、氮磷检测器(NP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火焰光度检测器(FPD )、

液相色谱法检测:泵、进样器、分离柱、检测器 (示差折光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化学发光检测器) 一: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1为风险管理人员提供足够的信息,从而决定风险的本质和程度以及是否要采取风险管理的措施2风险评估能让百姓心中有数3风险评估是制定监管措施的基础

二:什么情况下须实施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为制定或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需要进行风险评估; 为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领域、重点品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 发现新的可能危害食品安全的因素的;

需要判断某一因素是否构成食品安全隐患的;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其他情形。 三:风险评估目标:描述一个特殊食品危害的风险。

(定性/定量的估计。已知/潜在有害作用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特定的人群。明确相关的不确定性)

四: 风险评估要素

1.危害识别(生物、化学以及物理危害的识别) 2.危害特征描述(有害作用的评价) 3.饮食暴露评估(摄入量估计)

4.风险描述(潜在有害作用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五: 暴露评估的目的:暴露评估的目的是对一特定消费者群体通过食物或水摄入的病菌等有害物的数量和可能性做出估计;

暴露评估应对病菌的暴露给风险管理人员提供最佳的估计- 尽可能免除偏见; 暴露评估应尽可能地反映生活中的现实; 暴露评估的工作必须和风险管理分开 暴露评估必须保持其透明度;

暴露评估应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对未知性(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应作出慎重的考虑 六:暴露评估的透明度:

暴露评估中所涉及到的背景,逻辑顺序,制约,假设,对数值取舍的决定,有限度,所表达的数值中内含的未知性应完全地,系统地记载下来。可随时提供为审议所用。

七:危害识别的任务是确认可能存在于某种食品中并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并进行定性、定量析,是对风险源进行调查、分析与鉴别的过程。 八;实验数据:准确性,可靠性,可比性 九: 化学检测及表征原则

1、实验室:有资质、符合标准、参与考核、定期校验、使用标准检测方法。

2.分析方法:多实验室合作

常规监管 单一实验室 方法的验证 分析测定要求 技术性能

3.最佳方法:目标明确、国标方法、设施设备、人员资质、定期评估、多地验证。4.数据要求:个案处理、准确、重现性、记录清楚、样本保存。 十: 食品危害识别检测技术

1.食品安全的检测对象:农兽药,生物毒素,食品添加剂,非食用添加剂与违禁成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加工产物,致病菌

2.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分类:仪器分析 化学分析

在线监测

生化分析

(定性,定量) 十一: 仪器检测技术:

色谱:气象色谱,液相色谱

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质谱 (GC-M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GC-MS/MS),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 毛细管电泳—质谱(CE-MS)

光谱分析: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恒量无机物定量 十二:危害识别仪器检测技术:

1、紫外光谱检测技术

主要部件: 光源(钨灯,氘灯)→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显示系统 检测步骤:调零-波长扫描-吸光度-建立校准曲线-样品测定

特点:仪器设备和操作都比较简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

用途广泛。

气相色谱法检测:高选择性

分离单组份定性定量 高效能

高灵敏度 检出限量低至10-1l g的物质,适于微量和痕量分析。

系统构成: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 工作原理: 样品高温瞬间汽化-色谱柱分离-检测

适用 : 易挥发的小分子有机物

难挥发性成分经衍生化检测。 色谱柱

填充柱,毛细管柱 色谱柱选择: 按样品极性

弱极性样品,可选OV-1,SE-30,OV-101,SE-52,SE-54

中极性样品,可选OV-17,OV-1701,XE-60,OV-225,OV-210 极性样品,可选PEG-20M,FFAP,OV-275,DEGS

第17篇:风险评估

交通学院万里公寓宿舍防损防灾建议书 敬爱的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领导:

首先,非常真诚地感谢贵校对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的信任和支持。作为贵校宿舍财产的保险人,我司根据当前贵校宿舍面临的防火、防盗、防触电的危险,结合我司以往承保的经验,给您提供以下防灾防损的一些建议。希望通过这些预防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止或减轻给贵校带来的损失,能够给贵校的学生学习生活带来更安全、更放心的生产环境。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位于福州仓山区首山路112号,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是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安全系男生的宿舍分配在校外,地处学生街,人口多而杂。万里宿舍内部的消防设备并不是最新的,宿舍楼管理不足,宿舍电线没有合理规划及分布,部分电线裸露、老旧,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浴室也是存在许多危险因素。

宿舍风险主要有:火灾、盗窃,触电等。

一、宿舍火灾用电风险

风险描述:违章使用电器是构成火灾的第一隐患;私拉乱接电源线,使用高功率电器,同学们为了使用方便,在宿舍内私拉乱接电线、插座;使用劣质和超期使用的电器。劣质电器由于设计简单,电子元件老化,安全性能差,使用时极易漏电和短路,以至于引起火灾,对使用者造成人身财产的严重危害。风险后果:易造成火灾,学生人数多,不易疏散。

建议:.对于宿舍的排插要全部规划排列在墙上;

•台式电脑的电线和散热要处理好;

•禁止在床上抽烟,烟头不乱扔;

•高功率电器不能使用,易燃物离电灯、插座要远点;

•定期为宿舍做检查。

二、宿舍盗窃风险

风险描述: 宿舍门不坚固,只是由木板钉起来的,是空心的,一踢就可以踢开,所以宿舍门在外面又加了一把锁。

•整个公寓,每个人都随随便便都可以进来,管理不是很好,都没严格处理好宿舍防盗的问题

风险后果:失窃的结果就是学生的电脑、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丢失,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建议:离开宿舍或教室时,哪怕是很短的时间,都必须锁好门,关好窗,千万不要怕麻烦。一定要养成随手关灯、随手关门、随手关窗的习惯以防盗窃犯罪人乘隙而入。•不要留宿外来人员。大学生应该文明礼貌、热情好客但不能讲义气、讲感情而不讲原则、不讲纪律。如果违反学校学生宿舍管理规定,随便留宿不知底细的人,就等于引狼入室而将会后悔莫及。

•发现形迹可疑的人应加强警惕、多加注意

三、宿舍学生人身安全

风险描述:由于宿舍是在校外,而且处于人员复杂的学士街,使人身安全更加要注意。风险后果:造成学生人身安全。

建议:避免与他人发生摩擦,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不要留宿外来人员

制作本报告目的在于协助贵校降低消防管理不足导致火灾、盗窃等主要事故风险,由于宿舍风险的多样性不表示除本报告记载事项内容外,无其他危险的存在。 如有更好的预防措施或疑问欢迎联系本公司人员。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勘察时间:***勘察人员:***

第18篇: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1.税务机关在对评估对象实施约谈过程中发生下列(

)情形,应直接转入评估处理环节。

A.纳税人拒绝主管地税机关约谈建议或不能在约定的期限内履行约谈承诺的。 B.纳税人在约谈说明中拒不解释评估人员提出的问题,或对评估人员提出的问题未能说明清楚的。

C.约谈后同意自查补税,或者选择以自查补税代替约谈说明,但未在约定的期限内自查补税且无正当理由的。 D.疑点全部被排除,未发现新的疑点

2.纳税评估约谈说明时采用当面说明形式的,原则上要有(

)评估人员同时参加,并做好《纳税评估约谈说明记录》。 A.一名 B.二名 C.三名 D.纳税人申请

3.在纳税评估中发现纳税人有偷税行为的,下列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

B.主管税务机关约谈纳税人

C.主管税务机关报经县以上税务局局长批准采取保全措施 D.主管税务机关到生产经营现场了解情况.审核账目凭证

4.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需要提请纳税人进行陈述说明、补充提供举证资料等问题,主管税务机关应(

)。

A.提请纳税人自行改正

B.督促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逐项落实 C.进行税务约谈

D.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

5.以下对.纳税评估分析报告和纳税评估工作底稿的处理,正确的是(

)。 A.不能作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依据

B.应纳税人要求发还给纳税人

C.直接作为稽查部门查处案件的依据

D.虽属于税务机关内部资料,但可以不遵从税收征管档案保存规定

6.在约谈过程中,纳税评估人员应将发现的问题或疑点的详细情况列入(

)。

A.《纳税评估约谈举证记录》 B.《纳税评估拟办意见书》 C.《纳税评估分析表》 D.《纳税评估工作底稿》 7.在约谈举证环节,要求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对疑点举证说明,纳税人应同时报送(

)。

A .《纳税评估约谈通知书》 B.《纳税评估自查表》 C.《纳税评估约谈举证记录》 D.《纳税评估分析表》 8.下列哪些属于纳税评估的对象(

)。 A.查账征收纳税人

B.税务担保人 C.已列入稽查检查的纳税人

D.委托代征人 9.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纳税评估流程的有(

)。 A.对象确定

B.财产清查 C.约谈.核实

D.评估分析

10.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经营行业.注册类型.经营规模.管理类型等或根据重点税源户、亏损弥补户、减免税户、零申报户等类别属性筛选确定评估对象的是(

)。

A.专项评估

B.日常评估

C.特定评估

D.宏观评估

11.在下列纳税评估文书中,涉及送达纳税人的有(

)。 A.《约谈举证通知书》 B.《管理建议书》 C.《纳税评估工作底稿》 D.《纳税评估报告》

12.某企业2013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列明的流动资产总额为1694万元,存货年初数为273万元,期末数为712万元,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全年累计数为2995万元。则该企业存货周转率为(

)。 A.1.94

B.2.33 C.6.08

D.7.56 13.在对企业所得税进行纳税评估时,以下指标属于二类评估分析指标的是(

)。

A.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B.所得税税收负担率 C.成本费用利润率 D.存货周转率

14.在对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进行配比分析时,出现(

)情况,表明纳税人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A.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 B.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 C.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

15.纳税评估指标中的所得税贡献率=应纳所得税额÷(

)。

A.主营业务收入

B.利润总额

C.应纳税所得额

D.主营业务利润 二.多项选择题

1.评估人员应当采取恰当方式,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对纳税评估对象纳税申报的( )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并初步判定纳税人存在的疑点项目和问题。 A.真实性

B.准确性

C.合法性

D.合理性

2.采用电话联系方式提出约谈建议的,应及时做好电话记录,内容包括(

)等。

A.接电话人姓名

B.电话号码

C.通话内容

D.时间

3.下列哪些纳税人应列为纳税评估的重点分析对象(

)。 A.重点税源户 B.特殊行业的企业

C.零税负企业 D.纳税信用等级低下的企业 4. 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有(

)。

A.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B.税前弥补亏损扣除限额 C.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

D.营业外收支增减额

5.税务机关根据纳税评估需要进行税务约谈时,可以将(

)作为税务约谈对象。

A.企业的财务人员

B.企业的供销人员

C.企业委托的税务代理人

D.企业的供货方财务人员

6.税务机关在对评估对象实施约谈过程中发生下列(

)情形,需转入实地核查环节。

A.纳税人拒绝主管地税机关约谈建议或不能在约定的期限内履行约谈承诺的。 B.纳税人在约谈说明中拒不解释评估人员提出的问题,或对评估人员提出的问题未能说明清楚的。

C.约谈后同意自查补税,或者选择以自查补税代替约谈说明,但未在约定的期限内自查补税且无正当理由的。 D.疑点全部被排除,未发现新的疑点。

7.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的区别在于(

)。 A.工作主体不同

B.工作的侧重点不同

C.定位不同

D.工作方法和程序不同 8.纳税评估分析的内部信息主要来源于(

)。 A.纳税人税务登记信息

B.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

C.通过第三方信息采集平台采集的涉税信息

D.各项核定、认定、减免.缓、抵、退税审批事项的结果

9.对税收风险级别低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可采取(

)、等方式督促其及时改正。

A.纳税辅导

B.税务检查 C.纳税评估

D.风险提示

10.经评估人员实地核查,发现纳税人有(

)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

A.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账簿但未设置的。 B.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C.财务制度健全,账簿齐全,但实行查征账征比实行核定征收少缴税款的。 D.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

11.评估部门复核人员不得兼职(

)工作。

A.疑点分析

B.约谈说明

C.实地核查

D.评估处理

12.对评估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可采取的方法分别有(

)。

A.约谈.核实

B.直接处罚

C.提出管理建议

D.移交稽查

1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税评估工作可由经税务机关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进行 B.纳税评估的对象为主管税务机关负责管理的所有纳税人及其应纳所有税种 C.税务约谈要经所在税源管理部门批准并事先发出《税务约谈通知书》,提前通知纳税人

D.纳税评估分析报告和纳税评估工作底稿是税务机关内部资料,不发纳税人,不作为行政复议和诉讼依据 14.对双定户进行纳税评估,利用相关指标分析后主要判断以下事项(

)。 A.定额的合理性 B.定额执行期的合理性 C.是否达到起征点征税 D.发票使用是否正常 15.以下应作为企业所得税重点评估对象的有(

)。

A.所得税重点税源企业 B.生产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 C.发生经营亏损的 D.享受减免税且经营规模较大的 三.判断题

1.纳税评估是一项融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综台性工作,既是管理手段、也是服务举措。

) 2.纳税评估人员在评估处理中,如发现税收征管中存在明显薄弱环节,应将存在的问题和管理建议填写《管理建议书》,并送达纳税人。

) 3.确定纳税评估对象(项目)时,应与本级稽查部门进行信息交换。

) 4. 确定评估对象一般在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期申报纳税之前进行。 (

) 5.评定处理是纳税评估人员对评估对象进行评估分析或者进一步询问核实后,根据不同情形,按照有关规定,对评估对象的纳税申报情况进行评价并做出相应处理的过程。

) 6.评估人员发起评估对象涉及偷税骗税行为的,可直接对纳税人进行税务行政处罚。

) 7.当纳税人不配合时,约谈人员能够强制当事人接受约谈或强制其说明情况。

) 8. 约谈说明是指评估人员通过评估分析,就发现的疑点,通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进行逐一解释说明的过程。

) 9.对已确定为稽查对象尚未实施稽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仍应将其列为纳税评估对象。

) 10.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原则上在纳税申报到期之后进行,评估的期限以纳税申报的税款所属当期为主,特殊情况可以延伸到往期或以往年度。 ( )

四、实务题

请根据甲公司12月份毛益率和销售额变动率指标情况分析该公司存在的问题。 本期

上年同期

甲某公司毛益率 8% 10% 同行业平均毛益率 14% 10% 甲公司销售额变动率22%

第19篇:敬老院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敬老院项目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

》的通知,我镇对本镇敬老院进行升级改造,现将该工程建设风险测评报告汇报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项目甲方: 项目乙方: 涉及区域: 涉及群众 : 户 拟用地情况:

亩 涉及资金情况: 万元 经济、社会效益预计:

二、不稳定因素预估:在修建过程中,可能由于征地的原因,被征地农户(居民)与开发商可能引发矛盾;建设中建筑的质量与规划可能有不稳定因素,由于施工地点位于321国道旁有可能出现高速行车引发的交通事故。

三、评估方案

评估工作责任领导: 评估工作直接责任人:

参加评估的单位:

评估工作人员名单: 评估类型: 一般评估

- 1

第20篇: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定稿)

高新区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渭南臻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2018年6月

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从国家层面开始重新思考和定位当前的安全监管模式和企业事故预防水平问题。

根据高新区管委会上级指示,为了抓好企业在生产活动的安全问题,对辖区各单位进行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培训,并在实际活动中做好双重预防机制的方方面面,故要求各单位对自身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将安全真正做到实际生产中。

第一章

概述

1.1评估目的 1.2评估范围 1.3评估依据

1.4评估程序及过程

第二章

企业概况

2.1评估对象简介

2.2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

2.3总面积布局及四邻关系

2.4安全管理情况

第三章

风险辨识与评估

3.1风险辨识与评估方法

3.2风险点划分

3.3危险源辨识

3.4风险点事故可能影响的周边场所、人员情况

3.5风险评估与分级

3.6风险评估结果与改进建议

第四章

风险分级管控

4.1风险分级管控责任体系

4.2管控层级划分

4.3管控措施及要求

第五章

风险评估成果

5.1安全风险点分布图 5.2安全风险清单

5.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第一章 概 述

1.1 评估目的

为了全面排查全区安全风险,综合评定区内各风险点安全风险等级,建立风险分级管控长效机制,实现源头治理,精准管控,有限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特制定本指南。

重特大突发事件,不论是自然灾害还是责任事故,其中都不同程度存在主体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法规标准不健全,安全监管执法不严格,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安全基础薄弱吗,应急救援能力不强等问题。

习近平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血的教训警示我们,公共安全绝非小事,必须坚持安全发展,扎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堵塞各类安全漏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2 评估范围

企业范围内的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产生的火灾;生产活动中的各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等人员伤害;机械运作中的各机械伤害,触电伤害等人员伤害。所有领域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建档和管控工作。 1.3 评估依据

根据国务院安委办印发的《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中,健全安全风险评估分级和事故隐患排查分级标准体系,根据存在的主要风险隐患可能导致的后果并结合本地区,本行业领用实际,研究制定区域性,行业性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辨识,评估,分级标准,未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提供依据

参考国务院安委办印发《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陕安检【2017】163号文件,各级安全监管机构要切实价钱监督检测,要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日常安全执法检查,安全生产绩效考核,标准化建设相结合。

公司安全作业操作规程和防火灭火管理制度,行业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

1.4 评估程序及过程

企业先根据评估要求进行自查自控,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等要求;然后进行外部检查是否达标,评估安全工作是否合格。

第二章 企业概况

2.1 评估对象简介

2.2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

2.3总平面布局及四邻关系

2.4安全管理情况 第三章 风险辨识与评估

3.1风险辨识与评估方法

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经济损失,环境损害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3.2风险点划分

原则: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 划分:可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进行辨识单元划分。

3.3危险源辨识

简称危害因素,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和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3.4风险点事故可能影响的周边场所,人员情况

厂区内封闭管理,无外人进入。生产厂区和周边场所距离较远,基本不产生影响。

3.5风险评估与分级

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危害性。用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分别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风险分级D值,等于L*E*C,D值越大,说明该系危险性大,风险大。

3.6风险评估结果与改进建议 如下表:

第四章 风险分级管控

4.1 风险分级管控责任体系

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4.2 管控层次划分

管控层级由大到小分为: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岗位级

4.3 管控措施及要求

管控措施分为:

技术措施:通过技术手段减少事故的发生

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要求职工在工作中执行,现场设置警示标识

教育措施: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个体防护:增加个体安全防护设施,减少事故伤害 应急措施:增加设施应急措施。

第五章 风险评估成果

《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汇报.doc》
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