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2020-04-05 来源:工作汇报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课程改革工作汇报

落实“两个90%” 致力打造有效课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致力打造有效课堂的探索和实践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始建于1926年,至今已有80余年历史,现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学校现有46个教学班,在校生2486人;教职工239人,其中教师 174人,中级职称 93人,高级职称78人,江苏省特级教师1人,镇江市名校长1人,镇江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镇江市学科带头人6人,镇江市骨干教师45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5人,占教师比例 14.5﹪。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严格按照《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和《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设臵与管理指导意见》的要求,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措施具体、积极稳妥地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先进理念、鲜明特色且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促进了我校全体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我们始终坚持认为:有效教学是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 ,也是新课程关键所在。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致力打造有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努力做到让90%的学生接受90%的教学内容。

一、清醒认识传统教学与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要求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

- 12

通过学习,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一个教师水平的高低,不是课堂上讲得是否精彩,而是课堂上有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在此基础上,统一思想,针对新课程要求,集思广益,我们制定了《省句中“有效课堂”实施意见》和《省句中“有效课堂”课堂评价表》,学科中心组和各备课组根据本学科的实际,相应制定了《学科“有效课堂” 实施细则》。学校明确提出了 “面向中下等学生,分层要求,力争做到90%的学生接受90%的教学内容”的学生发展性教学指导思想。

二、对照打造有效课堂的标准和要求,抓实、抓细有效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落实“三个教学起点”。

一是教学指导思想的起点,即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把视线落在中下等学生身上。二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充分考虑中下等学生学习上的困难,确保课堂上90%以上的学生“吃得下”“吃得饱”、“能消化”。三是确定过程控制的起点,抓好考点过关,并将中下层学生作为关注的重点。

按照“高标准、低起点、宽口径、小步子、勤反馈、重赏识”的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的要求,从高一学生进校的第一节课开始,我们要求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同学,确实降低教学起点。杜绝漫无边际的拓宽和加深。学校教导处和年级部及时通过调控性检测,

- 34

围绕新课程“三维目标”,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角度设计教案,以体现“探究、合作、交流”式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要求,力求教师能多在教学活动方面进行设计。学案建立在教案的基础之上,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而设计,重在开启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能力,重在设计由学生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学习活动案例。

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核心环节。

制定有效目标。每节课必须有明确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三维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适时对目标进行回应和小结,发挥目标的定向作用。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四落实: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

实施有效讲授。教师在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讲准、讲清、讲到位。我们要求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坚持做到:学生能自学会了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不符合新课程和新高考要求的坚决不讲;大多数学生做错了的、大部分学生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一定要讲;对于不同版本教材中的交叉部分,要重点讲、反复讲。

创设有效提问。在打造有效课堂的实践中,我们明确要求教师:提问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必须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刻性,杜绝随意性的简单即问即答;问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投入思考;问题要有一定启发性,如学生一时无法解决,应灵活将问题化解成若干小问题,或转换设问、或提供思考背景等;问题要有一定的系列性,要将整节课问题系统设计。

- 56

分的试卷均分不低于110分,120分的试卷均分不低于85分)。

三、重视教学反思,将实施新课程的水平推上新的台阶 自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以来,我校在致力打造有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落实“两个90%”,真正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目标,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以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反思为切入口,引导广大教师重视反思、学会反思,养成反思习惯,完善反思形式,丰富反思内容。让教师在反思中实现自我发展,大力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进而力争将实施新课程的水平推上新的台阶。

2009年9月

- 7 - 7

推荐第2篇: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汇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之一。根据上级领导部门有关课程改革实验的文件安排,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做到了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培训落实、计划科学、宣传到位、大胆尝试、工作扎实。目前我们已经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领导重视。我校校长程少旭同志、主任秦转莲、副主任马君莉、教研组长亢娟侠曾先后参加了陕西省新课程改革知识培训会。会后并多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学校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多次组织专门研究课改工作。本学年一开始各领导深入第一线听课改实验课。

二、机构健全。学校成立了以程少旭校长为组长,秦转莲、马君莉为副组长,马红莉、亢娟侠、张天忍为成员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具体组织领导课改工作。

三、宣传到位。“九月宣传月”学校利用教师会、板报、标语、专刊在校内外对《决定》、《纲要》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本学期开学后学校再次对全校师生进行了宣传动员,把开学第一周定为课改宣传周,通过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等形式进一步向小学生、家长宣传课程改革的积极意义,努力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实验工作的支持。现在学校教师对课改工作做到了目的明确、认识到位、学习认真、运用积极,为进一步在做好课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校内培训落的实。根据学校培训计划,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课改知识培训。6月抽调各科实验骨干教师参加了人教出版社的各科课改培训。暑期7月22—26日,全体上岗教师参加了市课改办组织的各学科课改培训。8月23日至8月28日,学校再次对全体上岗教师组织了知识培训,并由参加省级培训的教师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全体上岗教师增强了认识,明确了责任。开学以来我们本着“边上岗、边培训”的原则,继续组织实验科教师集体学习和自学,并派员参加了市上组织的赴大荔、蒲城等地的学习培训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五、制定计划,科学管理。开学初,我校各级制定了专门的课改工作计划,落实了教改课题,做到了周周有安排、月月有小节、学期有总结、人人定课题、个个有论文。学校还建立了课改档案专柜,购置了600多元的音像、图书,建立图书、音像专柜。

六、观摩示范课活动开展丰富、课改研究扎实进行。我们要求一年级为课改重点班,其他各年级大胆尝试、积极改革,以便迅速适应课改的要求。教研组每组每周要有一次观摩示范课,供全组同志讨论、研究。开学以来,校级观摩示范活动已经举行了十次之多,课改实验课题的研究正在走向深入。

根据市课改办的工作规划,本学年我校被确定为16所重点实验学校之一,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目前学校的困难主要是:师资力量弱,教师素质差,教师、学生、群众的观念落后,给进行课改实验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将想方设法,加强宣传力度,重视教师课改“边实验,边培训”,尽最大努力改变落后局面,努力完成实验任务。

推荐第3篇:小学教育教学及课程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小学教育教学及课程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紧张而繁忙的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即将全面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们在市教育局及中心学校指导下,全体教师发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各项工作任务。为了扬长避短,依据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及课程改革工作的落实情况做以下总结:

一、教育教学方面

(一)、德育工作

1、我校加强了学习,提高了每个教师的德育素质,教师形成了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表现在所有班主任老师能够做到以校为家,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求回报。所有科任教师能够和班主任老师密切配合,协助管好班级。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团结协作的气氛,保障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本学期班主任老师像xxx老师、xxx老师、xxx老师、xxx芳老师每天早早的来到教室,深入班级,组织学生上自习,从而保障了早自习秩序。尤其是四年级xxx老师,我们都知道他爱人有病在家休养,可是x老师除了陪爱人做手术耽误几天外,其余没耽误一天,并且每天来得都

非常早,我想这种精神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会由衷的感到敬佩。正是由于我们老师们有这种奉献精神,我们的班级管理才能够井然有序,我们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才会有明显的效果。现在,我们学生吃完饭后,大部分都能够自觉值日,课间活动文明,能够模范遵守各项纪律,这些,可以说都是我们老师辛勤努力的结果。

2、我校教师加强了自身学习,提升了自身素质。本学期,全体教师能够提高认识,以提升自身素质、打造高品质教师为目的,自学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及相关德育文件,模范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真正做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全体教师能够增强爱生意识,关心学生品行健康发展。例如吴伟芳老师、姬桃丽老师平时就能够注意和学生融为一片,注意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教育,甚至和家长取得联系进行沟通,获得家长的帮助,这些,都有益于我们班主任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班级管理日渐完善,形成特色。本学期,各班能够立足实际,努力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班级管理井然有序。像各班进行的优秀小组评选,不仅促进了学生行为习惯的

养成,而且激励了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本学期,我校以小组合作学习合做管理活动为载体,开展了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具体的强化训练,逐步使学生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要这样做,突出了实效。活动的开展,既促进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又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能力,促进了全面发展。

(二)、抓好常规管理工作,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我们知道,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和落脚点。本学期,我校以镇中心校举行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为契机,落实管理机制,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1、广大教师质量意识不断提升

我们知道,坚持一个中心就是坚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抓教育教学质量,这依然是我们本学期教学工作的重点。现在,应该说我们教师的质量意识也转变的非常快,举个例子:有些时候有个什么活动占用了咱们老师的课节,咱们老师都不愿意,认为耽误了教学时间。其实这是个好现象,说明我们老师的质量意识提升了。的确,你什么做得都很好,就是质量这块上不来,那你在领导、在教师、在学生篇2:小学教育教学及课程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小学教育教学及课程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小学教育教学及课程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紧张而繁忙的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即将全面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们在市教育局及北诗镇中心学校指导下,全体教师发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各项工作任务。为了扬长避短,依据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及课程改革工作的落实情况做以下总结:

一、教育教学方面

(一)、德育工作

1、我校加强了学习,提高了每个教师的德育素质,教师形成了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表现在所有>班主任老师能够做到以校为家,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求回报。所有科任教师能够和班主任老师密切配合,协助管好班级。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团结协作的气氛,保障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本学期班主任老师像温建梅老师、毕冬梅老师、冯丽梅老师、赵慧芳老师每天早早的来到教室,深入班级,组织学生上自习,从而保障了早自习秩序。尤其是四年级宋志国老师,我们都知道他爱人有病在家休养,可是宋老师除了陪爱人做手术耽误几天外,其余没耽误一天,并且每天来得都非常早,我想这种精神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会由衷的感到敬佩。正是由于我们老师们有这种奉献精神,我们的班级管理才能够井然有序,我们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才会有明显的效果。现在,我们学生吃完饭后,大部分都能够自觉值日,课间活动文明,能够模范遵守各项纪律,这些,可以说都是我们老师辛勤努力的结果。

2、我校教师加强了自身学习,提升了自身素质。本学期,全体教师能够提高认识,以提升自身素质、打造高品质教师为目的,自学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及相关德育文件,模范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真正做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全体教师能够增强爱生意识,关心学生品行健康发展。例如吴伟芳老师、姬桃丽老师平时就能够注意和学生融为一片,注意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教育,甚至和家长取得联系进行沟通,获得家长的帮助,这些,都有益于我们班主任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班级管理日渐完善,形成特色。本学期,各班能够立足实际,努力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班级管理井然有序。像各班进行的优秀小组评选,不仅促进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激励了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本学期,我校以小组合作学习合做管理活动为载体,开展了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具体的强化训练,逐步使学生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要这样做,突出了实效。活动的开展,既促进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又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能力,促进了全面发展。

(二)、抓好常规管理工作,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我们知道,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和落脚点。本学期,我校以镇中心校举行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为契机,落实管理机制,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1、广大教师质量意识不断提升

我们知道,坚持一个中心就是坚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抓教育教学质量,这依然是我们本学期教学工作的重点。现在,应该说我们教师的质量意识也转变的非常快,举个例子:有些时候有个什么活动占用了咱们老师的课节,咱们老师都不愿意,认为耽误了教学时间。其实这是个好现象,说明我们老师的质量意识提升了。的确,你什么做得都很好,就是质量这块上不来,那你在领导、在教师、在学生家长中的威信也会大打折扣。只有我们教师的质量意识上来了,我们教师才会投入更强的责任心,这样学校的整体质量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

2、强化了常规管理,健全了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试、评议课制度,努力做到了工作常态化.

3、建立了校本教研制度,积极开展了各项教研活动。本学期,我们分学段间周开展说、讲、评教研活动,开展了两次公开课、三次汇报课活动。在汇报课活动中,张苗主任亲自为全体教师讲课,受到了所有听课教师的好评。,我们全体教师能够认真备课,积极参加研讨,深化反思,互相能够加强教学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提高了教学质量。由于我们老师的不懈努力,积极的改进教学方法,注重优化教学过程。期中检测我校的成绩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些成绩的取得,应该说是我们老师一学期来辛勤努力的结果,希望在下学期乃至以后,我们各班的成绩会不断得到飞跃

(三)、加强了安全工作管理,积极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本学期我们各班能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狠抓学生安全管理工作,贯彻好安全第一思想,重点抓好以下一些事情:(1)各班主任教师能够时刻把安全工作放在心头,对学生时时讲、处处讲,宣传工作做的细,做的实。(2)在李连明老师的直接管理下,课间学生都能做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不做危险性的游戏,保证了学生课间活动安全。

(3)各班能够召开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增强了学生安全意识。正是由于我们老师在安全问题上能够警钟长鸣,才使我校在本学期无一例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确保了校园安全稳定。

二、课程改革方面

( 一)成立领导组、全面动员,全员参与

学校利用>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对所有教师作了全面动员,广泛宣传了课改的目的和课改的意义,以形成课改的良好氛围。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以张慧广校长为组长,以李文忠、李金星、秦永江三位副校长为副组长,以教导主任、各教研组长为成员组成

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同时推选了一批教育观念新、教学技能强、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成立了课改指导组。各小组为课改提供了组织保障,确保了课改的顺利进展。

( 二)加强师资>培训,彻底转变旧观念。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课改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我校把抓教师新观念培训、交流学习放在首位。

1、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

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每位教师都写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学校同时还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让他们接受外界的新思想,把握课堂教学新脉搏。每人每学期要自学课改文章,积极探索新课改中教师角色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还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学习,积极撰写反思。

2、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标。

(1)充分发挥课改年级的带头作用。教导处每月进行一次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即公开示范课、说课活动,教学>经验交流,专题讲座,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观看教学实录等通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以课改实验为中心内容的校本培训,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既充实了实验教师的教学理论,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使课改实验得到了纵向发展。

(2)转变教育观念,用新课改理念贯穿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各位教师深刻领悟新课改实验的目标和实验任务:通过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和管理体制,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改实验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要用新课改理念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学案导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3)注重过程管理。我校教导处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所有教师必须按学案导学模式备课,认真对每节课进行反思,学校每月对教师导学案,学生作业、教师听课笔记,理论学习笔记进行检查登记。并对各位教师完成的质量进行评分,评分结果与教师的年终考核相挂钩。

总之,工作千头万绪,今天的总结汇报也只是一个点,对于工作中取得的成果,我们将戒骄戒躁,扎实有序的进行,对于工作中的问题,我们更要冷静思考,寻找最有利的捷径,披荆斩刺,课改之路还很漫长,我们将一如既往,毫不气馁,坚持下去,正如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篇3:小学教育教学及课程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小学教育教学及课程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小学教育教学及课程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紧张而繁忙的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即将全面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们在市教育局及xx镇中心学校指导下,全体教师发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各项工作任务。为了扬长避短,依据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及课程改革工作的落实情况做以下总结:

一、教育教学方面

(一)、德育工作

1、我校加强了学习,提高了每个教师的德育素质,教师形成了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表现在所有班主任老师能够做到以校为家,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求回报。所有科任教师能够和班主任老师密切配合,协助管好班级。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团结协作的气氛,保障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本学期班主任老师像温xx老师、毕xx老师、冯xx老师、赵xx老师每天早早的来到教室,深入班级,组织学生上自习,从而保障了早自习秩序。尤其是四年级宋xx老师,我们都知道他爱人有病在家休养,可是宋老师除了陪爱人做手术耽误几天外,其余没耽误一天,并且每天来得都非常早,我想这种精神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会由衷的感到敬佩。正是由于我们老师们有这种奉献精神,我们的班级管理才能够井然有序,我们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才会有明显的效果。现在,我们学生吃完饭后,大部分都能够自觉值日,课间活动文明,能够模范遵守各项纪律,这些,可以说都是我们老师辛勤努力的结果。

2、我校教师加强了自身学习,提升了自身素质。本学期,全体教师能够提高认识,以提升自身素质、打造高品质教师为目的,自学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及相关德育文件,模范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真正做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全体教师能够增强爱生意识,关心学生品行健康发展。例如吴xx老师、姬xx老师平时就能够注意和学生融为一片,注意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教育,甚至和家长取得联系进行沟通,获得家长的帮助,这些,都有益于我们班主任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班级管理日渐完善,形成特色。本学期,各班能够立足实际,努力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班级管理井然有序。像各班进行的“优秀小组”评选,不仅促进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激励了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本学期,我校以“小组合作学习合做管理”活动为载体,开展了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具体的强化训练,逐步使学生“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要这样做”,突出了实效。活动的开展,既促进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又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能力,促进了全面发展。

(二)、抓好常规管理工作,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我们知道,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和落脚点。本学期,我校以镇中心校举行“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为契机,落实管理机制,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1、广大教师质量意识不断提升

我们知道,“坚持一个中心”就是坚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抓教育教学质量,这依然是我们本学期教学工作的重点。现在,应该说我们教师的质量意识也转变的非常快,举个例子:有些时候有个什么活动占用了咱们老师的课节,咱们老师都不愿意,认为耽误了教学时间。其实这是个好现象,说明我们老师的质量意识提升了。的确,你什么做得都很好,就是质量这块上不来,那你在领导、在教师、在学生家长中的威信也会

大打折扣。只有我们教师的质量意识上来了,我们教师才会投入更强的责任心,这样学校的整体质量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

2、强化了常规管理,健全了“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试、评议课”制度,努力做到了工作“常态化”。

3、建立了校本教研制度,积极开展了各项教研活动。本学期,我们分学段间周开展说、讲、评教研活动,开展了两次公开课、三次汇报课活动。在汇报课活动中,张xx主任亲自为全体教师讲课,受到了所有听课教师的好评。,我们全体教师能够认真备课,积极参加研讨,深化反思,互相能够加强教学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提高了教学质量。由于我们老师的不懈努力,积极的改进教学方法,注重优化教学过程。期中检测我校的成绩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些成绩的取得,应该说是我们老师一学期来辛勤努力的结果,希望在下学期乃至以后,我们各班的成绩会不断得到飞跃

(三)、加强了安全工作管理,积极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本学期我们各班能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狠抓学生安全管理工作,贯彻好“安全第一”思想,重点抓好以下一些事情:(1)各班主任教师能够时刻把安全工作放在心头,对学生时时讲、处处讲,宣传工作做的细,做的实。(2)在李连明老师的直接管理下,课间学生都能做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不做危险性的游戏,保证了学生课间活动安全。(3)各班能够召开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增强了学生安全意识。正是由于我们老师在安全问题上能够“警钟长鸣”,才使我校在本学期无一例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确保了校园安全稳定。

二、课程改革方面

( 一)成立领导组、全面动员,全员参与

学校利用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对所有教师作了全面动员,广泛宣传了课改的目的和课改的意义,以形成课改的良好氛围。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以张慧广校长为组长,以李文忠、李金星、秦永江三位副校长为副组长,以教导主任、各教研组长为成员组成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同时推选了一批教育观念新、教学技能强、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成立了课改指导组。各小组为课改提供了组织保障,确保了课改的顺利进展。

( 二)加强师资培训,彻底转变旧观念。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课改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我校把抓教师新观念培训、交流学习放在首位。

1、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

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每位教师都写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学校同时还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让他们接受外界的新思想,把握课堂教学新脉搏。每人每学期要自学课改文章,积极探索新课改中教师角色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还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学习,积极撰写反思。

2、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标。

(1)充分发挥课改年级的带头作用。教导处每月进行一次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即公开示范课、说课活动,教学经验交流,专题讲座,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观看教学实录等通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以课改实验为中心内容的校本培训,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既充实了实验教师的教学理论,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使课改实验得到了纵向发展。

(2)转变教育观念,用新课改理念贯穿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各位教师深刻领悟新课改实验的目标和实验任务:通过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和管理体制,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改实验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

的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要用新课改理念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学案导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3)注重过程管理。我校教导处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所有教师必须按学案导学模式备课,认真对每节课进行反思,学校每月对教师导学案,学生作业、教师听课笔记,理论学习笔记进行检查登记。并对各位教师完成的质量进行评分,评分结果与教师的年终考核相挂钩。 总之,工作千头万绪,今天的总结汇报也只是一个点,对于工作中取得的成果,我们将戒骄戒躁,扎实有序的进行,对于工作中的问题,我们更要冷静思考,寻找最有利的捷径,披荆斩刺,课改之路还很漫长,我们将一如既往,毫不气馁,坚持下去,正如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推荐第4篇: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白云山中心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随着教育局新一轮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各学校在实施变革课堂上都在为寻找一条符合自己的课改之路而各出奇招、各显神通。我校不断尝试变更教学方法与策略,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静为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体现以生为本,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办学宗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进一步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寻找教育教学理论与农村小学自主学习培养的最佳契合点,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农村小学自主学习教学理论,从而在实践上更好地指导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

二、具体实施

总概括起来:一个转变,两个变革,三大原则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1、开展课改总动员

通过观看生本课例,大量购买变革课堂的有关书籍,让全体老师形成一种课改势在必行的氛围,意识到是时候要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了。

2、做教师思想工作

思想引领行动。要想真正变革课堂,首先就要转变领导及教师的思想观念。通过多次组织教师开会,分析当前学生不学、厌学等因素,统一达成共识:除了改革,我们别无选择!

3、通过学习改变认识、提升教学水平

(1)专家指引,开拓视野

邀请一些骨干教师进行学习培训,有效地调动了老师们课改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往兄弟学校外出参观学习活动,开拓教师们的学识视野,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

(2)组织教师上网学习,并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注重教师的学习和撰写学习体会。组织教师网上学习,丰富老师们获取知识来源。同时让教师对教学问题以及个人学习心得及时反馈和分享交流,提升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

(二)教学方式的变革

为了让全体老师都动员起来,一起参加到课堂变革中,通过拉桌子,成立小组合作来营造氛围,促使我们的教师寻求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观念和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三)课堂教学的变革

教师尽量少说,多给机会学生说,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教师也要不站或少站讲台,多到学生中间来与学生交谈、探讨问题,要体现师生之间尊重、互信的新型师生关系,彻底改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授课模式。

三、实施策略

(一)课改班级要对学生科学分组。

以落实小组合作教学为主要形式,构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学习互动平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内互动,组组互动。落实互帮、互查,小组内联动,人人充当检查者和被查者,教人者与被教者的多重身份。

根据班级的大小, 把学生均衡地分为7--8组(兼顾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等方面),每组5--6人,小组中包括学习中各层次的学生,编号

1、

2、

3、4…,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每组选拔组长一正一副,负责维持学习纪律,作业通查,纠错、辅导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课的学习成果、通过组内探究交流来解决问题、反馈问题,当学生的合作活动结束,教师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情况和合作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包括口头和书面的反馈),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质量和数量,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过程和效果,并对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认识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

(二) 重点抓好小组合作学习。

1.宁少勿滥,抓住契机。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合适的不安排。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合作学习。

2.教给技巧,变换形式。教师应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怎样追问等。

3.备好合作,参与合作。教师在备课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

4.培养小组长。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组长知道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学习,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保证小组的有序合作。

5.组织好小组的发言顺序,先让学困生发言,再让中游生发言,最后让优等生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6.加强小组展示的组织,如小组黑板展示时,注意组内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订正和评价,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

课堂要严格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自己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易混易错的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没研究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

(四)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对课改班级要做好服务性指导工作,每周定时定量在课改班级听课,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时刻把握课改方向,指导课改方法,研究复杂问题的对策。同时,加大推门听课的力度,加强监督和指导。

全校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例研究或案例研究为基础,积极探讨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案例。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典型课例观摩课和评课等学科教研活动。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坚持骨干先行,借鉴先进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各个学科要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创新各自的模式。构建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符合课堂教学规律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的模式。

(五) 以常规管理促课改。

一方面,要夯实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努力做到三个整合,将教案改革、课堂改革、作业改革整合在一起进行。要从教案改革切入,从重视教到关注学,走导、学、练三案统一的路子。实行教学常规月查制度,月查成绩记入教师考核。

(六)严格把握训练环节。

增强作业布置和批改的科学合理性课前预习作业及课堂作业要精选。控制内容及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课前预习作业与当堂达标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很好地落实教学核心内容;在保证基础的基础上,要适当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供学生根据自己水平选用;作业形式要多样,既有书面形式,又有口头、实践作业等,并注意及时评价。

要进行课前预习作业的实践与研究。要求教师必须提前找准本课时的作业任务、学习要点,集体确定作业内容,早给学生布置下去,以便学生有更多时间完成预习作业。完善作业检查制度。在第二天上学后采取组长查、组内互查、教师抽查等形式确保学生都参与到课前预习中,并且保证效果;课前二分钟进课堂,教师再次确定作业完成情况,为上课做好铺垫和准备。

(七)扎实开展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重点要放在研讨每课时的预习作业、教学设计(钻研教材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点拨、归纳等)课堂作业内容等。

四、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原则

1、加大教研学习力度

我校定好各学科的教研活动,6位行政领导分3组或6组参与教研活动,各学科做好考勤与活动记录,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共同探讨教育教学困域。

2、定时制定好课改教学流程指引

每经过一段时间的课改后,教导处就分别组织语数科教研组长制定出各科教学流程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进行收集归类后组织大家一起研讨学习,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起到指引作用,帮助更多的教师少走弯路。

3、上好课改示范课

让在课改变革后表现较优秀的教师要给大家上示范课,凡同科的教师都要参加,在研讨课后及时说课与点评。行政领导要带头上好示范课,在学校要起到表率作用,鼓舞教师队伍的士气,更加坚定课改的信念。

4、推门听课,促进成效

课改一段时间后,领导将不定时往各班推门听课,课后对教师暴露的问题或修改建议及时给予讲评与交流,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避免原地踏步或走回头路。

5、做好课改检查课

在课改过程中,将定时进行全校性的课改检查课,由领导及教师组成检查小组,对全校的教师在课改后进行课堂教学进行一次诊断检查,发现没有体现课改要求的教师,帮助他们重新学习课改精神,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检查,直至达标。

四、实验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3月~2015年9月):对新课改的宣传,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课程标准的解读,学校进行新课程实施前的各项准备。

第二阶段:摸索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3月):逐步实践课堂教学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2016年3月~2016年12月):认真总结一轮课实验的经验,对实验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的原则,继续深化推广。

实行课堂改革,是一种实验,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操作,只有外校的先进经验可供参考,为了更好实行绩效考核,根据新要求,在工作实验过程中不断修订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以取得更好的进步。

白云山中心校

2015年2月25日

推荐第5篇: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012——2013学年度砚联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将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1、均衡性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地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如:一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一年级设艺术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四、三级课程设置表

几点说明:

1、教学时间

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每期分别20周,假期(寒暑假、节假日)10—11周;机动1—2周。各学期20周教学时间安排:各年级每期上课18周,复习考试1周,综合实践活动1周。

2、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为30课时(

一、二年级分别为26课时、28课时),每课时上课40分钟。

3、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均在周一至周五的教学时间内按课表进行。

4、班队活动每周安排一课时(周一第六节),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环境教育、心理教育。

5、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同时,必须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即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其他学科学习中。

6、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

7、各门课程均应相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即学校校务会,它是学校课程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上级颁发的课程计划制度《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同时指导各处室工作。教导处是学校课程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计划、执行、检查、指导、评估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联手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合力的形成。

2、经费保障

学校管理,不管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还是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都需要必需的设备和经费上的支持。学校有新课程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各室的建设、教师培训、课程实施于开发等方面

3、制度保障

学校建立相应制度。如:校本教研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教师、学生评价方案等。学校定期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保障课程计划的真正执行。

2013——2014学年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陕西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课程实施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学校新课程实验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翟高建 副组长:林建荣 成

员:全体教师

三、新课程实验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1、严格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要求,以新的课程标准组织本次实验,为新课程体系的完整积累经验。

2、完善开发和整合我校课程资源,特别是加强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校本课程资源的建设的力度,开发适合我校师生的校本课程。

3、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与考试制度,逐步形成、完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改革,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和机制。

4、以素质教育的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为导向,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校的教学模式,构成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特别鼓励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大力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探索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教研新模式。

5、加强德育探索与实践,开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德育新渠道,努力开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人文教育等校本德育课程,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学校德育体系。

6、构建具有组织管理、学术支撑、操作实施功能的新课程推进组织体系,探索有效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管理形式,以促进全体教职工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支实施新课程的优秀教师队伍

四、新课程实施计划表

五、实施新课程理念评价

(一)对教师的评价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只是知识传授者的“单一角色”。而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要贯彻教学设计的“五核心原则”就必须从“单一角色”向“多元化角色”转变。即:

1、教师是给学生一个独立探索知识的空间和多元化信息渠道的提供者;

2、教师是丰富生动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者;

3、教师是课堂研讨氛围的营造者;

4、教师是学生的探索计划的指导者;

5、教师是学生探索过程中的鼓励者;

6、教师是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合作者;

7、教师是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者;

8、教师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

(二)对教学手段的评价

(1)是否成为既是教师的教学工具又是学生的学习工具; (2)是否给学生构建了一个自主科学探究的平台; (3)是否扩展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 (4)是否实现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5)是否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6)是否给学生课后通过网络自学加以指导和创设了条件。

(三)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

1、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是否体现出来;

2、是否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3、教师与学生能否交融情感,体现师生互动;

4、学生是否主动参与;

5、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否有体验,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

6、学生能否独立思考,能否发现问题,能否从多角度解决问题;

7、学生是否有创新思维的火花,是否能提出探究性问题,是否有独到见解。

六、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教研活动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高,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关注教师自身发展,提高老师整体素质,不断把老师个人智慧、经验转化为老师集体的财富。

实施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应由“教教材”的传统方向向“用教材”的理念转变。

1、各学科实行集体备课制。在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基于校本教研,针对教材不同章节的地位及作用,实现“设计——实施——评价——反思”的教学循环。

2、邀请课改专家和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显著的教师亲临指导。

3、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做到教师每周至少互听一节课,加强教师间的相互观摩、交流、提高。

4、认真抓好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做到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5、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6、每学期教师小结课改的经验,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做到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七、加强教师培训工作,保障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概念和指导思想。《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是指导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各课程标准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依据,结合学校具体情况,组织老师和有关人员加强学习。

2、成立培训组织,制定考评细则

①成立培训领导小组,分管教学的校长为组长,教务处为组织单位。

②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定点定时定人定主讲,并定期进行检查及考核。

③把课程培训做为今后几年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并将具体培训情况记录到教师的业务档案中。

3、组织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学校坚持“不培训不上岗”、“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按年级分学科、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教师参加新课标的培训学习。

4、周到具体安排培训内容

①要求教师要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的目标以及相关政策、措施。

②学习研究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评价方法、教学评价标准、学生评价标准、学科评价标准、学生学业评价标准。

③了解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 ④学习研究教材的编写思路、学科教学方法。 ⑤探索学生日常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八、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工作

校本教研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要坚持 “以研促教、科研兴校”的发展理念,在全校营造学术研究氛围。

1、加强课程的组织管理,成立课程工作领导小组和课程开发工作研究小组,前者以校长为组长,把握方向,后者以教研组为单位,负责落实,并对老师进行相关培训。

2、具体实施中坚持教研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做到“研有物”、“研有质”,一切围绕学生的学来开展,不做空洞研究。同时,教研要广面积,做到人人有方向,人人有课题。

九、做好实施新课程理念、标准、评价工作的宣传、总结工作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的精神,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让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地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能力。学校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业情况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作为评价的重点,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内容包括:个人成长过程各个阶段的表彰、优秀作业、作品、好人好事、反思与体会、成长的规划等,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个人成长记录袋》作为今后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依据之一。

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评价工作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从四个角度进行宣传即对教师宣传、对社会宣传、对家长宣传、对学生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家长、全社会广泛深入宣传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任务、意义、内容及阶段成果,努力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的良好社会氛围,及时了解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全社会对实验工作的理解、支持。通过宣传和教育,让学生了解新课程在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新变化而引发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了解新课程给他们带来哪些好处和挑战,掌握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通过各级各类各层次的课程改革会议以及家长会与校本培训会等,加深教师、家长和学生对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通过在校园醒目的地方悬挂与课改有关的条幅标语,定期出有关新课程活动的黑板报等方式营造新课程改革的浓厚氛围。

2014——2015学年度砚联课改实施方案

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改革,步伐 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是前几次改革所不可比拟的。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残疾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而特殊教育的 课程改革步伐,也正积极进行之中。为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我校制定了课改实验实施方案。

1、转变观念,学习新课程。《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 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如果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不能做到这一点,课程改革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素质教育 就会流于形式。同以往相比,这次课程改革在如何看待残疾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课程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转变。为使教师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把握,学校 成立了课改学习领导小组,并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有重点分层次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学”,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市、片级的新 课程培训和观摩活动,把握课改动态;请市、区教育专家来校讲座、指导,听取他们的经验和对新课程的理解。“寻”,组织教师搜集信息,一方面从教育刊物寻 找,学习他人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搜集最新课改信息,了解课改进程。“赠”,学校为每个教师配备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和《走进新课程》,要求全体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研”,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分学科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 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之间的本质区别,组织“走进新课程”学习心得交流会。通过一系列培训、学习、研讨,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从“换了一本书”、“《大纲》 换个名”逐步得到提高、深化: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应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由知识的传授者、残疾学生的管理者、教学活动中的主角转变为 残疾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残疾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残疾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实施新课程任重道远, 只有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努力探索,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实现质的飞跃。

2、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的一 个重要概念。《纲要》指出,要改革课程资源过于集中的状况,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残疾学生的适应性。为强化课程资源意 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我校要以“烙铁画”这一特色教育为主,进一步完善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同时,在近两年完成对信息技术教育和美术教学的校本 教材编写工作。以教研为单位开展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各教研组确定一个主题,设计好外出考察、分类汇总、课堂交流展示等系列活动,让残疾学生在活动中获 取知识,提高能力,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教师也要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积累开展综合活动的经验,提高综合实践课的效益。

3、校外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延伸与拓展,大力发展校外红领巾、科普、艺术活动,是我校开展课改实践、开发校本课程新的举措。校外活动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 的方法,把校外辅导员请到学校,给残疾学生开讲座,办展览;同时,又把我们的雏鹰假日小队放飞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爱绿护绿、自我服务、城市精神、科技创 造、艺术能手等都成为校外活动的主题,围绕着这些活动,根据残疾学生兴趣爱好分设绘画社、合唱队、科技组等组开展活动,要求各组在培养残疾学生兴趣爱好和 能力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级比赛、活动,并取得优良成绩。

4、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我校在几年前就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学校将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建立了教学素材库,实现资源共享,在硬件上基本达到了信息化学校的要求,为教师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 程的整合之路奠定了基础,我校还将建设校园网、建设校园网站,让师生更好的利用网络资源创造条件。为提高残疾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效果,除上好每堂信息技术 课外,我校还将组织残疾学生开展电子绘画、打字和文本编辑、幻灯片制作、网上搜集资料等竞赛活动,并鼓励高年级同学“换笔作文”、网上收集学习资料,促进 学习方法的转变。“让课堂每天都是新的”,在教师们的课改实践中,学校的教残疾学生活一定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教师也应由单纯关注知识传 授、残疾学生成绩,转为关注残疾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残疾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综合性系统工 程,课改工作已经拉开序幕,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但只要我们认清形势,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课改的道路上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就一定能与新课 程同前进、共成长。

5、注重师资培训。教育的形势正不断在发生新的变化,在新形势下,自觉加强学习,学政治、学理论、学文化,学习全教会 精神,对于提高青年教师对创新教育意义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上级各级机关的正确领 导下,我校广大青年教师一方面认真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继续教育活动,同时结合我校教育教学特色和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活动为 中心,切实有效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有意义的各项培训活动。转变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是进行课改的前提,扎扎实实练好教育教学的基本 功,增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是顺利开展课改实践的基础。根据学校特点,我校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目标和规划,确定了不同年龄段教师所要达到 的标准,学校对教师参加学历、业务培训给予了大力支持。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和要求,青年教师要掀起学习的热潮,通过各种途径的继续教育,使我校青年教师 100%达到大专或本科学历、100%通过术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100%能独立制作网页、课件,每学期全体青年教师均要通过课 改实践撰写课改论文,并要又不少于10篇论文在区以上评比中获奖或刊物上发表。结合培养目标,学校要继续坚持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了“露一手”教学基本功比 赛,内容包括课件制作、网络操作、硬笔和粉笔字、语言表达能力、英语会话、课改实验公开课等,以达到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综合能力的目的。

6、新 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注重每一个残疾学生的发展。为让教师顺利走进新课程。学校对不同 年级的实验工作系统筹划,分类指导。在学校统一部署下,语文教师要以“大语文观”开展课内外实践活动,在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增大阅读量、扩大知识面上进行 探索;数学教师要在与残疾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数学能力的培养上开展实验;体育与健康教师,要探索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精心设计每节课的体育活动,让 残疾学生在自主、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健康知识,增强体能体质;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是具有自己独立功能和价值的课程,也是这次课改最具 特色的部分,它的整体性、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使得教师在引导残疾学生获得丰富经验和真切体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整体认识与责任感、形成较强 的实践能力和整体意识上,有了一块充分施展才能和特长的天地,学校要精心挑选有一定特长的教师担当本学科的教学工作,教师们应充分根据自己的特长优势, “以人为本”地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多形式地指导残疾学生实践,充分体现残疾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使残疾学生获得综合发展,并由教导处牵头,每位教师每月 编写一个活动案例并组织交流、讨论、修改,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活动案例。为提高课改效果,学校要开展好“四个一”活动:每一节课后写一段教学心得;每月召开 一次课改例会;每人撰写一篇课改论文,每人开一节符合课改精神的公开课。

推荐第6篇: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为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以开齐上足各门课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为基本思路 ,依据区教育局《长春市双阳区教育局2012年工作要点》和《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积极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工作。

二、课程改革工作的目标

1、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南,开齐开全课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课程改革,充实新的课程内容,开发好校本课程,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加快评价制度的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4、完善教师培训机制,造就一批立志于课程改革的研究型教师。

三、课程改革工作的主要内容

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开发特色教育资源,形成我校特有的校本课程内容。

2、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以“激趣质疑、合作探究、体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

3、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备课、讲课、作业、辅导、批改、评价等工作的实施与管理,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四、课程改革工作的形式

主要采取两种形式:

1、教师自主研究。

2、集体研究:校本教研与大区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我校突出校本教研的以校为本、体现科研需要依托、需要依靠、形成网络的特征,确定了“以学校为主体、以区域为依托、以教研部门为指导、以网络为平台”的校本教研形式,即结合本学区实际创建全新的教研模式,以转变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为目标,以“区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载体进行实践探究。

五、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长:副组长:组

员:

新课程改革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改革的组织、领导、决策、管理和协调工作,以保障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主要措施

( 一)、加强课程实施与管理

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认真执行省课时计划,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制定学校课程表,依教育局规定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上课。结合教师特长配备各学科教师,保证课时计划的有效落实。做到开齐上足上好各门必修课程,有计划地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做到有计划、有教师、

有教材、有课时、有教案、有成果。 开发《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利用校本课时进行上课,开发《兴趣篮球》校本课程利用大课间进行训练,并以 “国学立品 篮球健体”特色教育为课题立项开展研究,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突显教学特色。 加强体育活动,开展上午下午综合课的体育活动和特色训练,做好眼保键操 ,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

2、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要求教师严格按照选订的教学用书,深入研究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这一主要课程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配套室和教具、学具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发掘师生的潜能,针对学生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和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优势,开发富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管理

以《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主题,以“激趣质疑 合作探究 体验创新”为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

1、课前准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环节,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必须体现新课标的三个维度,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写好课时教案。具体要求是:

(1)认真编写课时教案。课时备课一般要提前三天完成,备课要在充分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分析学生情况,整体把握教材,适当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的设计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

动探究的意识,要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还要适时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编写教案,做到一课一案,要求每个主题单元都有教学重难点,每一课教案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明晰的教学过程。

(2)实行多种形式的分层备课制度。备课主要采取个人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形式,立足课堂有计划开展校本教研和大区域互动教研,有效提高备课质量。 (3)、加强教案管理。

1)教案主要实行三种呈现形式,电子教案(详案)、手写教案(简案)和书头教案。进行备课改革,语、数、英、品、科、音、美学科实施电子教案改革,基本流程是“专人主备-集体研究-个人修改-课后反思”,加强个人二次备课研究同时在书上进行标注,形成书头案。其他学科教案手写,也提倡个性化备课,可尝试一定量的电子备课。

电子教案统一框架、字体、字号;手写教案统一要求,并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设计。学校进行期初、期中、期末业务检查和公示并进行总结指导,检查结果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

2)、常规业务检查。对教师的备课检查主要采取“查、听、评”三种形式,抓好备课的各个环节。“查”进行教案检查,既看集体备课原教案质量,又要检查二次备课的质量。“听”主要是在领导随机听课后听教师谈课和教学反思,及时了解教师对备课预设与生成问题的处理,了解教师教后对课堂的分析和改进策略。“评”是学校领导、学科教师进行听课评价,看集体备课教研情况,以此促进教师提高备课质量。

2、课堂教学

(1)创造性地实施课程计划。教师必须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上课,不得随意调课、挪课或增减课时,上课不得迟到或提早下课学,上课要站立,手机

必需关闭。上课前熟悉教案,要按计划完成课堂教学,提高效率,不讲与课堂无关的东西。课堂上要灵活地处理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活动类课程要坚持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的原则,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场地、有指导教师。

(2)正确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料。教科书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教,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科书的内容,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

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和《双阳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教学常规管理措施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教师提出教学常规要求。实施领导听课制度,加强课堂教学管理。通过观看三课:随堂课、优质课、公开课来评估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并通过一人一课活动,采取教学领导、教师本人、同行、学生相结合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量化打分,成绩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激励教师积极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以师资培训为动力,全面引领课程改革。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新课程标准》,请区教研员到校举办讲座、指导教学。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区的课程培训,学习外校教学经验。抓实校本研修,每学期开展“六个一”活动,即一本学习笔记、一本教研记录、一本教学反思、一个听课本、一节调研课、一篇教研论文。不定期举行“新理念〃新 5

教法”研讨课活动。 实施《教师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行动计划》研发培训课程 ,进行校本研修,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以区域性校本教研为载体,促进课程改革。以《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主题,以“激趣质疑 合作探究 体验创新”为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以教学问题为切入点,以课例为载体,立足课堂教学开展校本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创新教学,以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有计划开展区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每次开辟1-3个小时时间,让全乡同学科、同年级教师聚集到中心校或某所村小,以案例为载体开展课例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听课、评课、改课,让讲课教师进一步完善教案,听课教师人人进行二次备课与上课,把新经验、新理念转化为平时的教学行为,使新老教师人人得到锻炼,让青年教师快速发展,避免村小教师孤军作战,以合作的形式提高教学质量,推进课程改革。

(五)、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整体推进课程改革。

树立“教科研一体化”的研究思想有计划开展校本教研。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从有利于学生发展出发,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开设课改论坛,组织专题研究,使新课程的一些新理论、新方法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链接课题研究,注重课改与实验研究课题的整合,进行教育实践研究,用科研带动课改,用课改推动课题研究。做好“激趣质疑 合作探究 体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农村小学区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将新课改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该课题研究中去,使我校课题研究再上新台阶。

(六)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题,深化课程改革。

引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探索,改革教学方法,构建“激趣质疑 合作探究 体验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与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合理开发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七、实施计划:2012年4月――2015年12月

1、开始阶段(20012年4月-5月)

学习新课程理论和相关文件,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制定课程改革方案。

2、实施阶段(2012年5月――2015年12月)

按计划有效开展工作,组织教学经验交流,教材解读,开发培训课程,进行“一人一课”课例教研,开展学区大区域性互动教研活动,学习其他学校经验等,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同时争取有创新。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推荐第7篇:小学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内潮小学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春风吹进了我校校园,学校领导以满腔热情科学态度引领全校教师在课改舞台上尽情展示,在课改浪潮中不断实践,努力探索并结合校情制定了详细课改方案,调动精干力量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半年来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在教导处扎实工作下学校课改工作稳步发展、扎实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实验过程中我校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面动员全员参与

学校利用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对进入课改的教师作了全面动员,广泛宣传了课改目和课改实验意义,形成课改实验良好氛围,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和课改指导小组,以分管教育副校长张丽红为组长,以教导主任、各村小主任教师为成员组成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课改决策和协调课改指导小组由教导主任胡伟同志为组长负责抓课改管理和实施并推选了一批教育观念新、教学技能强、工作责任心强教师成立了课改指导组,各小组各自明确职能,有效发挥组织计划、组织、实施、检查、反馈、评估功能为课改实验提供了组织保障,确保了课改实验顺利进展

二、师资培训转变观念

教师观念转变实验顺利进行前提,因此我校把抓教师新观念培训、交流学习放在首位

1、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

我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让们接受外界新思想把握课堂教学新脉搏,每人每学期要自学课改文章积极探索新课改中教师角色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研究还组织教师撰写反思。

2、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标

(1)充分发挥课改的带头作用,教研组每周进行一次形式多样教研活动即公开示范课、说课活动教学经验交流专题讲座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观看教学实录等通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课改实验为中心内容校本培训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既充实了实验教师教学理论又提高了教师教学技能使课改实验得到了纵向发展

(2)转变教育观念用新课改理念贯穿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各位教师深刻领悟新课改实验目标和实验任务:通过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和管理体制构建符合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改实验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陈旧、落后教学方法,要用新课改理念进行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小主人,中心学校教导处经常下各村委会、各教研组、各班级听课并对教师教学方法进行指导,努力使全片教师教学技能得以提高

(3)注重过程管理,我校教导处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所有参加实验教师必须做到每周写一篇教学札,每学期必须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总结。

我校做为农村学校在课改方面,目前只能不断深入地理解新教育理念,探究新课程各方面新意见和要求,还可以做一些不影响教学大局教学尝试逐步将新教育教学理念融入自己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目前由于各方面条件尚不具备我校在课程改革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并采取了一定改进措施:

一、新课程改革步履艰难存在教育设备不足情况

在我校新课程中所使用教具不能购买例如数学一年级教学中需要色笔涂色,学生家长部分不理解,不给自己孩子购买,并且有学生把钱花在吃零食上,没有购买,学校没有资金为学生购买。

二、家长对课程改革质疑更重视孩子学习成绩

此次课程改革一个系统工程,教师新课程实施参与者之一,家长也是新课程实施中不可忽视重要角色,学校取得家长理解和支持,顺利实施新课程重要保证但新课程改革对于我校家长来说简直天方夜谈!家长们不明白老师为什么一年级数学课要学生带色笔,更不明白老师为什么把课桌椅分成小组形式学习,刚开始很多家长反对,认为这样会使学生分神讲话影响学习降低学习成绩。

三、教师认识不到位素质还需不断提高

由于许多教师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陈旧、落后,而新课改要求完成培训目标和任务较高,致使一些老教师不能领悟新课改理念,仍用老模式授课,还有少部分教师认为新课改在

摆花架子、走过场、流于形式,不愿意用新课改要求去进行教学工作,各种材料撰写、上交只为了完成任务,质量总体不高总之我校课程改革实验还刚刚起步有些经验还比较幼稚与其兄弟学校尚有一定差距学校将进一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全面推进课改实验工作

推荐第8篇:小学课程改革年终总结

小学课程改革年终总结

★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课程改革年终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荡漾着祖国大地的每个角落。自去年暑假新课程改革通知培训以来,我校按照县教育局及中心校的统一部署,同镇各校一样,掀起了课改的新高潮,全体师生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置于课改的热潮之中。在课改中,我们采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现将我校一年来课改实施情况向各位汇报于后: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分层实施。学年初,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形成了“学校—教导处—教研组—教师”课程改革工作网络,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了课改工作顺利进行。

2.根据课改要求和学校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及相关的计划制度,使之有章可循,不偏离方向。例如我们制定的计划有:新课改《教师考核方案》、〈〈奖惩制度〉〉、《班主任条例》、《教研方案》等等。

3.选派年轻有为、勤于苦钻、有责任感的骨干教师担任课改实验科任教师(他们分别是:柏润平、曾慧、雷伟、柏艳芳、彭小娟、刘华丽、于美华、陈满香等教师。)

4.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组织的课改培训,使他们及时得到充电和洗脑。本学年共派出大约140多人次参加盛市、县的课改培训和观摩课。其中省级5人次,市级37人次,县级100多人次(含寒暑假培训),例如县每次教研及比武活动,我校都选派最低不少于10人以上的相关人员观摩学习,去年下学期组织全体教师到东安参加课改教研观摩活动,借他山之石攻其玉,避免少走弯路。

5.为保障课程改革顺利进行,课改教研有声有色,学校慷慨大方,从不吝啬,一年来课改教研费共一万多元。(其中:①市县培训费12人次×200元=2400元;②市级参观摩费5人次×350元元;③去东安观摩费1300元;④去省城学习费3人次1200多元;⑤王校长去邵阳参省观摩费600多元;⑥每次参加县观摩费100人次×10元=1000多元;⑦参加县各种比武购买教具及制作课件1000元。)

6.为了使广大家长充分了解、支持和参与课改工作,我校利用开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介绍了课改的有关情况,同时也向家长们展示他们的孩子在课改中进步的成果,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7.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教导处制定了有效持续的课改培训计划,从而实行了专题培训和分科培训。特别是教导主任柏润平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使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专题讲座两次,还对实验教师和骨干教师个别辅导,手把手地传授经验,而且还

经常引导他们共同探讨新课改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8.抓点带面,创设学校新课改的新格局。我们学校抓住一年级新课改这个龙头,以点带面来推动其他各年级各学科的教育教学的改革。现在其他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都呈现出了新的教育观念和新的教育方法,都有一点课改气氛。 9.围绕课改计划,认真组织落实。

(1)学校行政领导加强了对教师随堂课、献优课、尝试课的视导工作。学校领导随堂课的听课从不事先通知,事后一起评价探讨,这样以来一可督促老师们上课时时认真,二来可促使教师自觉地事先备好每节课;对于公开课、优质课、学校领导亲自参与,采用先听再议,接着组织骨干教师专题研讨,之后尝试,再研讨,最后出炉的方法。

(2)本学年每学期都组织了各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特别是今年上期参加的7节优质评比课,含盖面广,有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体育、音乐、劳技、科技、活动等学科。上课的老师大胆抛弃了过去的传统教法,用“新课标新观念”武装了自己,课堂上呈现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围,学生的所获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心灵的感悟,而不是教师硬灌给学生的。

(3)坚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一年来主要领导每人听课都有100多节,每位教师听课都有30多节,大大超出规定要求。而且坚持客观、公正的对所教者所上的课进行“2+2”的点评,形成了探索与争鸣的良好局面

(4)注重课改教学过程和环节的指导。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材。比较新老教材的联系与区别,研究探讨适合教材的各种方法。这里,我们教导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常抓不懈,善使善终

(5)认真组织我校教师参观中心校的课改研究课,学年初我校雷伟的数学课《钟的认识》作为全镇的新课改尝试课,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去年下学期新课改优质课评比中,我校曾慧荣获语文组第一名,雷伟荣获数学组2

推荐第9篇: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永兴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007—2008学年度)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的理念给当代中国解决长期围绕和阻碍教育发展的诸多问题。如:教育的目标、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角色、课程观、评价观、学科地位及目标等核心的问题,从而全面系统地阐述当代教育的发展模式及方向,也向广大教师提出一个极富创生性的课题,为广大教师提供终身学习,展示自我、探索发展的平台。学校作为实施和实践新课程主阵地,必须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办学理念,才能支撑新课程实施的一片晴朗的天空,为此永兴小学在新课程的这块处女地上辛勤地播撒、耕耘和创造,为桂林市的新课程的实施鼓风扬帆。

二、实验目标

1、通过实验,验证新课程的适应性,探索调整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路和方法。将课程改革与各项教研活动结合起来,以中低年级为重点,探索实施新课标的方法、途径,努力将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任务落到实处。

2、以改革课堂教学,建立新型教学模式为中心,促使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平等、互信、合作的师生关系,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建立新的评价体系。改变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方法,将诊断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逐步建立项目多元、形式多样的评价体系。

4、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动力,促进全体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队伍。

5、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6、开发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建立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体现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优势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实验范围

根据《纲要》提出的课程结构要求,我校课改的课程设置确定为:“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以及“地方与学校课程”。

四、实验原则

1、系统性原则。

课程改革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课程改革实验,形成开展课程改革的共识,努力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良好社会环境。

2、主体性原则。

学校是课程改革实验的主体,要把增强与发挥广大师生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作为课程改革实验的关键环节。要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使实施新课程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要求。

3、发展性原则。

通过课程改革实验,推进我校基础教育高质量、高标准、均衡化发展,促进每一位教师的进步与发展,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使学生在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和谐发展。

4、创新性原则。

通过课程改革实验,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经验与示范。要借鉴各地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以优先超前发展基础教育的战略眼光认真实施新课程,把我校教育改革已取得的成果有机地融入新课程实施之中,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的现代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五、实验措施

1、形成三种机制,引导教师确立现代课程观念。

开展新课程实验,必须改革传统的“教材即教材,学科即学科”的观念,确立现代课程观,充分认识课程是学生生命发展的载体,是师生对话和交流的平台;

充分认识课程不只是教材,必须重视学生实际、生活、心灵世界的联系;充分认识课程不只是国家课程,必须根据本地区、本校情况进行调整建构;充分认识教师不只是课程的实施者和执行者,还是课程的开发者或建构者,在推进课程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开发资源的重要性,拓展学校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丰厚课程的支持条件。为引导教师确立这样的观念,应形成三个机制:

①校本培训机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在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的。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学观念,掌握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是做好改革实验工作的重要前提。要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在课改实验过程中,培训工作仍是一项重要和艰巨的任务,要以教学实践为依托,把培训工作继续抓好。②舆论导向机制。进行舆论导向,便于课改信息上通下达,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并通过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为摆正实验方向进行理念导航,促进教师对现代课程观的构建。

③转化评价机制。转化评价的内容:依据二十一世纪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构建评价的指标体系。转化评价的办法:试图确定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转化评价的方式:

具体研究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师互评及考核小组专门评价的程序和方法。通过这一机制的转化,让教师的理念在实践中更新,在更新中提高。

2、建立各类制度,确保实验过程落实到位。

3、成立“永兴小学课改实验指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各教研组组长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教学实验指导小组,具体负责平时各科实验教学与研究的指导。

4、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三保障,确保课改实验顺利开展。

永兴小学2007年9月4日

推荐第10篇:小学课程改革论文

在夹缝中求生

——寻求“传统评价机制”与“素质教育”的切合点

岩口铺中心完小 唐益平

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大地上已经要求了很多年了,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在当今教育教学的现实之中,有很多人在这种观念和思想的突变之中还没有转过弯来,找不到向前的、适合新时代的步伐,或畏缩在“穿新鞋走老路”形式之中,或徘徊于“不得法”的困惑里。的确,在新的教学思想的不断涌入,而主体评价机制相对落后的特殊情况下,一方面教师要融入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的大流,另一方面又要结合实际,照顾到升学以及各级统考的压力,这使老师们难以取舍。如何找到一个合适途经,使得“鱼”和“熊掌”能得兼,这是当前我地区教师首当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个途经应该就是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一个有机切合点。

新课程体系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但是,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首要的是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树立良好的改革意识,更新观念,从我做起,努力做好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中的教育教学、教学方法和教育角色的转变,实现教育改革的内涵发展,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特长学生。在这种要求下,教师们要想把语文课上好,使“改革”与“成绩”双收,就得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走好教学之路。

一、更新教育观念

当前,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创新理念,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由于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的智力、思维、接受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因此教师必须适应经济、网络、科技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组织和实施自己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传授语文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模仿教育,探究问题方法的教育、做人的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尊敬师长和长辈教育,实现整体素质教育、培养完整人的教育。

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意识,要遵循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和独立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因此,新课程体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首要的是观念的更新。要做到观念更新,重要的是要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探究问题的基本策略,学习做人的起码道理,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转变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要使自己由一名教师向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过渡。

1、要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各种问题,组织全体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实现生命的自我超越。网络和经济时代,由于人们观念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十分模糊不清,师长之间也应学有相长,共同进步与提高。因此,那种师道尊严的老面孔应该及早“下课”,应与学生打成一片,交朋友,谈心,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2、向学者转变

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即不是在书斋中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承担起语文研究者的角色,新课程的实施将为小学语文教师向研究型转变提供积极的学习机会。

3、新课程更需要开放型的好教师

一个只会把语文教科书的内容搬到学生头脑中的教师显然已经落伍。学校越来越广泛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学校教育应与社区生活、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终身教育。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助,重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也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终身教育创造了条件。

三、掌握科学的探究学法

小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启发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要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教师首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其次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改革原有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学生读懂的问题,教师不需要讲解;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领悟,让学生试讲;学生有问题可随时发问,有不同见解要随时发表;学生实在弄不懂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播、评、导或精湛的讲解。

四、加强合作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课改的实施对于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人较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他学科,不要把自己任教的学科看做孤立的整体;要改变彼此孤立的局面,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与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打交道;要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相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重要的是要了解相邻学科的思想、内涵和科学方思维方法,要将其他学科的思想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到学生中去,实现人的综合教育。

五、与时俱进

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自己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要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切实落到实处,将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作为自己担负的职责。这也是教师进行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对于语文教师的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综小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从我做起,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掌握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育人基本原则,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探究新时期教育改革模式,大胆质疑,勇于面对问题,善于解决问题,以一个学者型、研究型的姿态参与到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去,为自己在“素质教育”与“传统评价”的夹缝中寻找到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第11篇:小学课程改革自查报告

永兴小学

新课程改革自查报告

尊敬的上级领导:

课程改革在我县已进行了三年多的时间,我校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在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有关政策、法律、法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认清形势,看准目标,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克服各种困难,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使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此,我校根据市教科(2007)14号文件,对新课程改革的情况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2007年全校共有学生数79人,6个教学班和1个学前班。有教职工11人。在教职工中,专任教师10人,在专任教师中,大专毕业9人,高中毕业1人。获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6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二、课程改革自查情况

(一)、课堂教学质量状况

课程改革的六项目标中,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学校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得以实现的一项目标。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善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是课改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为确保平时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学校领导不定时到各班随堂听课,要求教师课后主动和领导交换意见,不断改进自

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听课采取不打招呼推门进的方式,目的在于确实掌握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做到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课改新理念的落实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学校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实效性提供保证。

在我校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尽管是初步的、质量不是很高的,但是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的改善却是普遍的。从我们听课中可以感觉到一些精彩的、引人入胜的导言,师生相互尊重、畅所欲言的课堂气氛,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后的喜悦,热烈讨论、合作学习的场景,搜集资料后介绍给同学们时的自豪感,还有多媒体的运用等等,无不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对全校学生的调查中,“我所喜欢的老师和喜欢的课”涉及到各个学科非常普遍, 经常得到老师鼓励的是76%;99%的学生认为作业对自己有帮助,认为某一课作业多的仅占9%;害怕考试的学生仅占2%,课上经常回答问题的学生占88%。与以前的数据对比可以明显感觉到师生关系的和谐、教与学方法的改善、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总之,在这项工作中还是取得了进步。

(二)、教师对理解新课程标准及掌握新教材状况

任何改革,思想观念应先行。面对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我们选准思想关这一突破口,组织我校骨干老师大力攻关,全力以赴。 三年内我校分别派出莫翠琼、李会玲、徐丽萍等多位教师到桂林参加新课程标准的培训,还组织其他教师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新课标二级培训,学习培训回来后,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写一篇学习心得,学校教导处还组织了全体教师进行讨论。此外,只要有机

会,我校就会拿出有限的经费,组织年轻的骨干教师参加桂林市教育部门举办的“漓江之春”、“漓江之秋”和周边县举办的各种教学观摩活动、专家讲座,回来后就要他们每人上一节试教课,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其他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改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实施新课程中,为了及时总结经验,改革后面的教学,我们在教学质量检测结束后及时组织老师们开总结会,写总结汇报。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我们全体老师,转变了教学思想,掌握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课堂上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探索。我们全体老师,边学习边摸索,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旅程中迈进了新的步伐。

(三)、课程改革管理的状况

我校认真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常规管理条例》和《荔浦县教学常规管理条例》,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永兴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条例》,强化常规管理,保证教学工作规范正常的运行。要求教师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学校把“八要”作为强化教学中心意识、走素质内涵发展道路的重大举措,并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与层面加以体现。

依据我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与要求,教导处对每位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和辅导都有明确的要求,并加大平时不定期检查力度,并在校务会议上把检查结果进行通报,期末把各次检查结果纳入教师学期教学工作考核评估中。对在检查中发现有问题的教师,进入教导处跟踪对象,进行继续听课查检的跟踪,提

出整改意见限期改进。这样即强化了教学检查的作用,对个别教师也起到了督促作用,对学校整体教学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校本教研及课程改革科研状况

由于资金和我校师资实力有限,我校目前没有申请课题研究的项目,但我们不会放弃和停止对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五)、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自查,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

(1)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上,还缺少明确科学的综合指标,导致评价的导向性、激励性作用不太明显。

(2)教师课堂方法与新教育理念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还不强。

(4)缺少图、音、体、科学等科目的专业教师,对这些科目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力度有待加强。

总之,我校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困难面前不低头,问题面前不推卸,要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在检查组领导的指导下,定将发扬成绩,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学习和培训,认真挖掘学校办学的自身优势,更好地完成上级教育部门交给我们的任务,为教育的腾飞做出自己的贡献。

永兴小学

2007年10月17日

第12篇:“物理化学”课程改革研究一年工作汇报

“物理化学”课程改革研究一年工作汇报

根据立项申请,本课题组一年来在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物理化学”课程改革的探索

本课题组1998年提出“物理化学”改革方案,即把原“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合并为“化学原理”,并在南京大学基础学院实施。目前每年学生数约100人左右,分布在化学、生物、生化、地科及强化部等院系。由于该方案对化学基础课改革力度大,方案有明显优点并取得一定成果,在2001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优秀创建课程。

一年来,在多项实践的基础上对“化学原理”讲义进行一次较大的修订。修订原则是:更好的把三门课结合在一起;更加精练课程内容;编写反映学科前沿和扩展课程内容的专题,目前,第二版“化学原理”讲义已完成(见实物),学生反映内容和印刷质量大有提高。明年将进行第二次修订,修订的重点是引出辅导材料,进一步精选习题,编写本章要求„等。以使讲义达出版水平,该书已列入十五国家教材出版计划。

二、“物理化学”课程CAI软件制作

“物理化学”课程CAI软件研制工作已完成,研制成两张光盘,经专家组验收合格已由高教出版社出版,至今已有80多所院校采用。该软件有1000Mb,可运行40小时以上,每章都包括五部分内容:

1、本章学习目的;

2、主要的讲课内容;

3、概念辨析;

4、问题讨论;

5、学生自测。

该软件的主导思想是充分体现辅助教学的特点,不简单重复教材,也不完全代替讲课,而是在使用配套的物理化学教材和保证一定讲课学时的基础上,使用该软件,起到辅教、辅学作用。辅教是教指协助教师展示一些比较简单的课上可以不讲的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特点,采用图、文、声、色加上三维动画,演示一些黑板上无法表达的抽象、立体、动态及微观的概念,使学生一目了然;

用对话或讨论的形式,结合实际例子,使学生学到课上由于学时的限制而讲不到的内容,使软件成为课堂的扩充和延伸,成为教师的助手。辅学是指学生可以利用教师在课上不讲的内容;结合软件中的概念辨析和讨论问题等部分复习和加深教师讲过的物化基本概念,掌握公式的适用条件;用每章提供的两组测验题进行自测;充分利用CAI的人机交互、百问不厌、自由选择等特点,从被动学转为主动学,起到自学、自习和自测的作用。

三、编定“物理化学”第五版

由傅献彩教授主编的“物理化学”是我国最有影响的一本本科生教材。自1961年出版以来已修订四版,广受几代人的欢迎并多次获国家级奖。在广泛听取修改意见的基础上,2001年正式开始编写工作,目前编写指导思想已明确,大钢已有,编写人员已经确定,编写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该书已列入十五国家教材出版计划。已经决定在编写第五版“物理化学”的同时将编写该书的配套指导书。

四、成果辐射工作

为了辐射该项目的成果,项目组接受郑州大学进修教师1人,效果很好,目前该教师已考入我院“物理化学”博士生。

2002年经学校安排本课题组沈文霞、孙德坤教授已赴西北大学讲授“物理化学”。

本课题组正在积极筹办“双语教学”。课题组候文华教授将出国一年专职培训“双语教学”师资。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姚天扬

2002年11月28日

第13篇:课程改革

课改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

课改六个目标:

1、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2、旨在养成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方面的课程,使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比重呈上升。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即要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学生观:学生观的核心内涵是,学生究竟是人还是物。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

发展观:必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厘定应该达到的目标。只有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才能实现“发展”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即发展乃是质而不是量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即教育乃是养成学生的健全的个性或人格。

知识观: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要求在师生关系、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都要有重大变革,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

课程观:要积极利用并开发各种课程资源,除了知识、技能之外,人类创造的所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自然存在物都可以是构成课程的素材。

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选修课程模块的设置,既着眼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又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既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第14篇:课程改革

1.请谈一谈当前职业院校在课程改革方面有哪些举措?并分析学校在当前课程改革中遇

到的问题有哪些?

1、根据课程性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推进课程体系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教学方法也应改由传统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向项目教学法、案例法、仿真教学法等转换;教学手段改由\"黑板.粉笔#向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转换;教学场所由传统的单功能专业教室。

2、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

推进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考核方法要从传统的过分看重试卷和分数,转而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地位及其在专业中的作用,考核方式呈现灵活性$多元化,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论文写作与实验实习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报告相结合等多种考核方法!

3、做好企业人才需求调研

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依据职业岗位及实用性原则选定专业课程和内容,实施系统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开发!紧密关注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变化,严格制定与岗位相适应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课程的结构、内容、比例和总体课时做系统的安排、调整、更新和改造。

4、转变教师观念,做好课程改革

教育观念的创新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有没有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素质,这是推动课程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通过转变教师观念,做好课程改革。

问题

1、课程改革不完善,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结合不紧

部分学校与学生为了实现\"双证书#制,盲目考证,但却存在课程归课程考试、职业资格证书归职业资格考核的问题,缺乏相应实践性教育,学生考证之后仍然缺少与证书相对应的职业能力,实际能力与职业能力不符,导致证书“量多质差”,背离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的初衷,从而也造成社会对部分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可度较低。

2、院校之间以及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缺少课程设置基本的协调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基本是采用各自为阵的做法,走的是自我发展的路,课程设置的重复增多,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学校各部门之间,特别是院系之间在部分课程的协调上意见不一致,较难做到资源共享!

3、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一是企业合作下的教学规划匮乏!在教育计划,选择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等方面,企业参与的现象并不多见;二是校企的实训合作不充分!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有些流于形式,缺乏实训指导!所谓实训,有时就是学生走马观花参观企业车间及生产流程;三是企业为学校建立实训基地,培养服务于企业的高技能人才,这种双赢的模式由于政府缺乏对企业的激励政策加上观念的影响和人才供求关系的影响,这使得校企合作举步维艰!

第15篇: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依据《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的课程改革, 无论是教学目标的阐明、教学内容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还是教学评价的实施都需要在从本质性思维向生成性思维的转变视野下得到重新审视。

关键词:课程改革;思维;本质性思维;生成性思维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已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各个领域,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教育作为一种思维教育、素质教育, 它的灵魂和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人们称“数学是思维的科学”。而传统上却认为数学是由一系列客观数学事实和程序组成的知识体系,教师讲授,学生重复练习、机械记忆是数学学习的方式。然而,数学教育的价值并非单纯地通过积累数学事实来实现,它更多地通过对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条理化、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等活动来实现。

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已进行数年,围绕数学课程的相关争论日趋增多,有人就数学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提出质疑,甚至称它为完全是“舶来品”。理论上的争论是学术进步的必经之路,在此本人不想做过多的评价。就培养小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来看,《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应积极探索深层次的思维方式的转换, 避免教师或者因为茫然困惑、不知所措而不会“教”新的数学课程,或者因为抱残守缺、固执旧理而抵制新的小学数学课程,使新的小学数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倾向与问题,造成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因教师的不适应与不符合而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要达到既能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又能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功能的目的,我们必须转变小学数学教师的思维模式。

第16篇:黄桥小学课程改革总结

黄桥小学2016年度课程改革总结

自小学课程改革活动开始以来,我们在上级教育单位的领导下,以“适应时代,孕育英才”为原则,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课程改革深入到学校办学的各个领域中,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为第一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课改实效,培育课改特色,整体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促进学校的发展。从课程改革准备阶段到现在,学校紧紧抓住新课程通识培训、社会宣传、课程标准与实验教材验证、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发展性教师和学生评价这些重点工作作,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取得了课程改革的初步成效。

一、有效组织,科学管理

课程改革之初,我校就成立了以梁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并形成了“学校-教导处-教研组-教室”的课程改革工作网络,各部门在课改小组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工作以实现课程改革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

为了进一步保证课程改革活动的顺利完成,学校制定了《黄桥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

二、更新观念,科学改革

课程改革的直接受益者是学生和家长,为了更好的能让本次课程改革见到成效,让家长适应课程改革中新的思想观念,我们先后多次组织了各年级的家长见面会,并利用家教小报广泛向家长宣讲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家长评学校、学生家长评教师的问卷测试,拓展了家长对学校课程改革等多项工作的了解渠道。通过座谈交流形式强化家长对课程改革工作的认识。让全校师生家长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活动中来,共同营造课程改革的氛围。通过以上举措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家长参与机制,赢得家长对学校新课程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发现这种“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双重模式直接提高了家长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促进了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制定目标,科学实施

合理的制订学校课程改革的预设目标。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1)培养教师终身学习,勤奋学习的好习惯,收集、整理编辑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课题、论文,为我校教师提供交流学习、阅读积累的平台。(2)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3)建立新型人才观和质量观,逐步建立和完善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对学生的分数评价机制,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4)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在于“教”与“学”双向互逆活动的和谐性与有效性。我校积极探索新课程实验的合理模式、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促进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5)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在工作中相互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

四、关注课堂,讲究实效

把好教学设计关,\"以学定教\",发挥创造性。以往备课,教师关注的是\"课\",忽略的是\"人\"。教学设计关注的是\"学\"的研究,探究的是\"以学定教\"的问题。教师个人的教学创造性、教学个性要求充分发挥。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

把好课堂教学关,师生互动,探究学习。(1)优化了课堂组织形式。教师的引导、组织、合作。实现由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方向转变;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2)优化了课堂环境。我们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敢说、敢想、敢做的热情,或借助实物,直观教具,或运用丰富、优美、生动的教学语言,或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装上想象的翅膀。在会话教学中我们将学生的“动”融于具体情境中,在情景教学中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3)优化了学生学习方式。我们充分发挥集体力量每天坚持集体备课、课上学生能叙述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操作的教师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暗示,发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和合作品质。(4)展示课改成果的舞台。我们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在实战中加强培训,以实践课、示范课、展示课等多种形式推动教师积极参与课改,促进新思想、新理念由内化到外显的实现。以达标课推广为例,我校将听达标课的人员定为全校所有教师,要达到的标准定为三项:一是落实课堂教学目标,“做民主式教师,创民主式课堂”;二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占主导;三是针对教师课堂评价的水平不高、习惯不好的现状要求教师评价语言要全面(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客观、丰富、有激励作用。采用的形式是教师自行备课,同年组(或同科)教师相互听课,听后互相评课。如果不达预期效果的,教研组重新共同备课,上课,直到达标为止。此活动教师参与面达到100%,教师们感到通过达标课,对上课明朗了许多,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

五、结合实际,全面改革

目前,城乡小学教学质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甚至一些农村教师认为:农村经济文化落后,学习条件差,教学资源匮乏,家长文化素质低„„“课堂效率低下”往往是造成农村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很多农村教师已经习惯了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与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强调的学生发展所矛盾。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生参与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营造着。面对农村小学存在的这些问题,我校在课程改革当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这种问题一次解决到位,全面解决掉农村经济落后所带来的矛盾。

课程改革活动开始以来,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果:

1、教师的转变

通过课程改革,教师具备了基本的课程意识,教师具备了基本的课程意识。工作重点放在了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研究学生个性特点和研究对学生的评价五个方面,代表性的反映了我校教师工作重点转变的普遍性。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增加了师生的了解,更多地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交流融为一体。

2、学生的转变

通过课程改革,学生改变了\"听、记、背、练\"的被动状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在教师正确指导下,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思考能力、捕捉信息能力得到培养。

3、学校管理的变化

我们形成了适应课改的管理文化、管理制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管理流程,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动态化。

小学新课程改革是一个探索、创新的教育实践过程,也是一个持久的、持续的发展过程。在新课改实施了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少了些课改实验前的激情与猜想,更多的是对课改实施所进行的冷静分析与理性思考。我们决心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坚持“积极、稳妥、领先、创优”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引领全校师生统一思想、克服困难、周密计划、真抓实干,务求落实到位,全力推进小学新课程改革,努力研究和探索,争取创出成绩,创出经验,为小学新课程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17篇:农村小学美术课程改革

农村小学美术课程改革

自推进素质教育以来,党和国家更加大了对教育改革的力度。从 2001 年 9 月开始,小学一年级正式实施新课程标准,采用配套的新教材。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和新教材的问世,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科研课题。

在小学执教七年多,对于旧教材与教学大纲有了一定的了解,新课标与旧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中的内容更具体、更具时代性,也更科学。并且从根本上改进了教学理念、转变了教育观念,使教师更明确了美育的目标。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较,新教材中的说明更详细,以便教师更准确地把握教材;图片色彩更鲜艳、内容更生动、形象更逼真、排版形式更多样,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001-2002学年度第一学期,我校一年级使用的是人教社与上海书画社出版的美术教材,就教材而言有如下特点。

第一,《说明》部分较旧教材更细,更具体,其中分析了目的、指导思想、课本特点、基本体系、基本结构等,使教师使用教材时能更清楚、更准确地把握好教材。

第二,《目录》部分改变了以往固定的排版模式,并以彩球标示出课的学习领域,使教师更明确本课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等。

第三,课的内容图文并茂。有贴近孩子的语言文字,有具童趣的图片,不仅排版形式活泼,内容也更贴近于学生;其次是强化学生兴趣,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多种形式和表现手法进行创作,便于学生自主选择。

新教材有如此多的优点,但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却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虽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表现方法,但学生自己需要带的学具却增多了,由于学生人数太多,教师辅导学生有限;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计算机、画图板无法在一年级实施等问题。

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最易出现的问题是如何把握好传授知识、技能与培养学生兴趣、能力之间的度的问题。“重知识、轻能力”培养出来的是“书呆子”;而“重能力、轻知识”培养出来的又将是什么呢?“知识技能”与“能力兴趣”好比“砖、水泥等建筑材料”与“建筑师的技艺”。有了材料,没有好技艺,造不出好房子;有了好技艺,没有材料同样造不出好房子。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造出又高又大又具艺术品味的楼房。知识技能与能力兴趣也需要有机结合,缺一不可。如何掌握好知识技能与能力兴趣的培养呢?

首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标。新课标是由专家们积累探索归纳总结、围绕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的说明。它可以指导教师正确掌握教材知识结构,启发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学习新课标时可与旧大钢作比较,体会新课标指导思想,对比每册教材知识结构及学习方式的不同,同时还要注意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其次,要将教材与新课标相结合,不能将它们各自独立开来。新教材与新课标相结合,实际与理论相联系,理论指导实践,才不会盲目。新课标中的理论明确了美育的目的,明确了各种学习领域在不同学段的教学目的、重点甚至难点。

再次,要注意知识的纵横关系。具体的课题所涉及的学习领域,具体的课题知识的衔接等。

最后,就是要交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业务素质。靠自己埋头苦干是不行的,要经常与外界、同行进行经验交流,有条件的可请专家进行指导,这样进步才会快,若发现问题,还能及时纠正。例如听好课、评课、看教学录像等,缩短教学差距,学习先进经验,学习新的知识理论,提高业务素质,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教材,运用教材。

总之,新课改的号角已吹响,我们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才能为素质教育的发展献力!

第18篇: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

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

2012年12月

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

我校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是“三个代表”、“三个面向”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思想,以《纲要》和省《实施意见》为准则,认真扎实地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成立课改方案领导小组

长:校长 副组长:书记

副校长 组

员:教导处主任

领导小组率先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讨论制定小学基础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二、组织全体教师参加,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

1、

2年来我们利用,每周三的下午业务学习时间,先后组织老师学习课程标准、学习了“新大纲”系列文章,刘兼的“谈新一轮教学课程改革”、《教师如何走进新课堂》、《教育新视野》、《中小学教育科研》、《课程标准解读》、于永正的《教海漫记》等有关教育教改的文章。

我们每次学习都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每次参加人员基本上都是全体教师。无特殊情况,一般业务学习不准请假。在学习中老师们是边学习,边做读书笔记,要求教师在书上圈圈点点、画画,写心得体会,做摘抄。每人每学期读书笔记年轻的20篇,年老的15篇。期末组织老师交流读书笔记,谈谈对课改的认识,你是如何走进新课堂的等等。

2、为了尽快转变老师的教学观念,我们又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培训活动,

我们先后举行了几个讲座,请了区进修学校鲍校长作了“为什么进行课程改革”使老师们深刻理解了课程改革的意义,我们又请了市教研室老师给全体教师进行了综合实践和教科研培训,并派了2名教师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时间一周的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为了尽快提高教师的素质,我们先后请了进修学校校长作了2次讲座,怎样写好论文和“做科研型教师”,又聘请了教科所主任作了“怎样开展教科研活动”及教研室刘主任作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讲座。本学期又请了王校长作了“阅读教学”讲座,又举行了班主任工作培训活动,总之,我们始终抓紧校本培训这根弦,使老师们认识到,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提高自身修养,这样才能适应课改要求。

3、建立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校本教研制度。(见档案)

开学又逐字逐句学习了“教学五认真”、学校重点围绕“教学五认真”开展活动。不定期随时抽查教师备课、作业,听“推门课”,每月至少一次语数教学质量检测。

四、新课程实验。

目前,我校1——4年级语文,1——3年级数学,使用教材是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凡是带新课程的老师,都参加过区里教材培训。学校经常派他们走出去听课。如市里、区里的大型研讨课。首先让他们去听,还经常到兄弟学校听课,如鼓楼小学,中山小学。学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也经常听他们的课,和他们一起讨论教材,进行课后反思,帮助他们更好的教好,用好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

1、学校专有领导夏春梅主任负责综合实践课。每学期都有计划和总结,

学校领导经常听课。

2、在3——6年级开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课,根据各年级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在学生自主选题的基础上,老师们给予指导,各班都选择了他们喜爱的课题,如四年级的《动画片》和《恐龙的种类》,五年级的《维生素的利于弊》,《家乡的传统文化》等,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都纷纷上网查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上学期我校五(2)的课题《生日》参加区综合实践课比赛荣获三等奖。

六、各门学科互相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按课程标准提出,各门课程都要渗透德育,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于是我们开展了系列的有关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1、教导处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国读书课文朗诵比赛”的活动,当学生们读到“我们赞美长江,你是生命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时,那高亢充满激情的话语,无不感染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和孩子。

2、上学期,我们邀请了王校长来校给学生进行了一场爱国主义的讲座。悠悠华夏,文明古国,灿烂文化,源源流长,孩子们聆听着,感悟着,在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七、建立新的考试评价机制。

1、通过开展“争当校园之星”活动,把过去每学期只有“三好”生奖改为分项奖,变少数获奖为多数获奖,使每学期都是一个争星过程。校园之星可以是:刻苦学习星、积极发言星、遵守纪律星、优秀作文星、朗读星、健将星、艺术星、环保小卫士星、孝敬父母星、勤劳星、节俭星、团结友爱星、助人为乐星、背诵古诗文星、突出进步星等。使每学期的综合评定奖励变为

每学期期初就开始的争星过程。

2、课堂评价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师的评价要客观、公正、有针对性、导向性,语言要尽量具体,有利于形成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3、学业评价,坚持期中、期末、平时的抽测的学业质量检测。

4、注重非学业评价。如作业上的评语,对学生的观察和记录,对学生某方面形成较清晰和整体的认识后,定期不定期的以评语的形式反馈给学生,使学生既明确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又知道自己的不足,以体现评价的过程和个体差异。

5、建立学生、家长、教师多途径评价体系。

(1)学生自我评价,每学期开始组织学生定下各自的“争星”计划,“争星”目标可以自定,也可和家长、好朋友商量。

(2)学生互评,学生分小组交流,修改,再确定,互相提醒,互相帮助,互相启迪。

(3)家长参评,学校老师与家长及时沟通、联系,寻求家长的评价帮助,征求家长的评价意见。

(4)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各学科教师都要根据学科目标,作出相应的评价。

2012年12月

第19篇: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0

18、

3 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各项任务,根据《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和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镇,实现“两个率先”奠定小学教育的坚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

1、构建新型的课程管理体系。确立现代课程观念,努力适应课程功能的转变和课程内容的调整,构建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2、建立新型的教师队伍。改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造就一支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适合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增强教师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为课程改革的持续进行提供人才保证。

3、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施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以“自主、合作、探索”学习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课堂教学新模式,开创主动活泼、民主开放、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新局面。

4、完善新型的教育评价体系。加大考核考核力度,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素质提高、促进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的科学评价体系。

5、建设先进的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市局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丰富教育信息资源,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变革,为课程改革提供先进的信息平台支撑。

6、培养现代的先进典型。弘扬创新精神,鼓励教师开拓进取,大胆实践,培养和造就一批在课程改革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先进个人,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组织建设

1、课程改革工作小组。设:组

长、副组长、组

员。

2、课程改革办公室。

设:组

长、副组长、组

员。

四、重点工作

1、强化学习,更新观念。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了解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改革目标以及相关的措施,并结合实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切实转变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切实把握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上的重大变化,明确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特点,树立素质教育的人才观,正确处理继承与改革、部分与全体、学科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关系,为课程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培训,注重实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合理规划培训内容、对象、规模和速度,把通识性培训与学科培训结合起来,把市级培训与校本培训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课堂实践结合起来。把更新教育观念作为师训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具体要求及其实施方式作为师训工作的核心内容,把创新培训机制作为师训工作的重要环节,把引导教师追求学习化的教育生活作为师训工作的理想境界,注重培训实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3、严格严格执行,规范实施。各班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积极实施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积极慎重选择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和各门学科。加强外语和停息技术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停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水平。

4、加强研究,积极探索。教科室要加强科研力量,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入学习,努力实践,注重案例研究,加强积累。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关注个体差异、合作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努力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

5、改革评价,促进发展。探索并构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课堂教学活动评价,结合教育督导室评课要求,制订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课堂教学活动评价体系。努力改进评价内容和方法,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的发展,把量的评价与质的评价结合起来,既要重视结果性评价,更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全面性评价和基础性评价。要把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其他社会成员评价结合起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6、明确职责,强化管理。各组要强化管理职责,重视制度建设,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高效运作。各学科攻关组,要在组长的领导下,切实开展研究,积累经验,为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不竭动力。

五、保障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会共识。学校全员发动,营造浓郁的课程改革氛围。在面向教育内部宣传的同时,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向社会宣传,引导家长积极支持教育、支持课改。

2、配强新课改师资。从起始年级起,逐年配备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承担实施任务。

3、设立课改专项经费。学校适当增加投入,保证学习培训、资料供应、教学研究和设备的添置,保证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从一年级起每年新建一个多媒体教室,以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4、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学校对在课程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优秀成果进行表彰奖励,并纳入教师月工作考核中。每学期组织教师参加调市局组织的“五优”(优秀课、优秀教案设计、优秀课改论文、优秀校本教材、优秀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把承担课改课题的研究作为评选各级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的必备条件。

第20篇:黄桥小学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黄桥小学2015年度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荡漾着祖国大地的每个角落, 自去年暑假新课程改革通知培训以来,我校按照县教育局及中学的统一部署,掀起了课改的新高潮,全体师生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置于课改的热潮之中。在课改中,我们采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现将我校一年来课改实施情况向各位汇报于后: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分层实施。学年初,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形成了“学校—教导处—教研组—教师”课程改革工作网络,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了课改工作顺利进行。

2.根据课改要求和学校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及相关的计划制度,使之有章可循,不偏离方向。例如我们制定的计划有:新课改《教师考核方案》、〈〈奖惩制度〉等等。

3.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组织的课改培训,使他们及时得到充电和洗脑。例如县每次教研及比武活动,我校都选派相关人员观摩学习,借他山之石攻其玉,避免少走弯路。

4.为了使广大家长充分了解、支持和参与课改工作,我校利用开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介绍了课改的有关情况,同时也向家长们展示他们的孩子在课改中进步的成果,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5.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教导处制定了有效持续的课改培训计划,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使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6.抓点带面,创设学校新课改的新格局。我们学校抓住六年级新课改这个龙头,以点带面来推动其他各年级各学科的教育教学的改革。现在其他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都呈现出了新的教育观念和新的教育方法,都有一点课改气氛。

7.围绕课改计划,认真组织落实。

(1)学校领导随堂课的听课从不事先通知,事后一起评价探讨,这样以来一可督促老师们上课时时认真,二来可促使教师自觉地事先备好每节课;对于公开课、优质课、学校领导亲自参与,采用先听再议,接着组织骨干教师专题研讨,之后尝试,再研讨,最后出炉的方法。

(2)上课的老师大胆抛弃了过去的传统教法,用“新课标新观念”武装了自己,课堂上呈现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围,学生的所获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心灵的感悟,而不是教师硬灌给学生的。

(3)坚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4)注重课改教学过程和环节的指导。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材。比较新老教材的联系与区别,研究探讨适合教材的各种方法。这里,我们教导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常抓不懈,善使善终

二、课改见成效,师生共发展。

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各项活动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在课改精神的指引下,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参加各项活动的积极性高涨,学校的教学活动充满了勃勃生机。

三、一年来,经过一番的努力,我校的课程改革已露出明芽,初见端祥,用老师的话说,已经有点课改的气氛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和探讨。

1、由于我校课改尚处于起步阶段,新的教育观念没在真正的转变,新课程理念不明确,全新的教育观念尚未形成。特别是今后的考试制度,评价机制如何建立,如何评价不明确,用现在的改法能否适应今后的考试心存疑虑。

2、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有所转变,但教学行为却大大滞后,他们迈不开大步,没能跳出过去传统教学的框架,还是老模式,旧方法。

3、教学模式还不能打破旧框框,旧方法的束缚,基本上沿用老一套。教师在教学中仍受教材的约束,不能真正用教材,而是教教材。

4、教师的引导作用与指导作用不够:问题过于宽泛,学习目标不集中;对于偏题学习方向的课堂发言不能及时指导;对学生正确意见的肯定过于简单;缺少归纳总结,缺少更深一层的认识。

5、讨论的有效性不高:问题指向不明,不集中或不恰当,发言散、偏、长;缺少评价与辩论,不能深化认识;学生主动接受的信息不多,真正的参与不够;虽然轮流发言,但实际仍然是独立学习,没能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合作、互动和交流。

6、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任务不适,没有分工,时间不足;有的学生成为“常驻代表”,组内外一言堂;后进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不能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分工合作的关系;目的与作用并不明确,为方式而方式导致形式。

四、就如何面对本校的实际,实事求是地构建切实可行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谈谈我们的看法:

当前课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如何面对本校的实际,实事求是地构建切实可行又符合新课程改革方案是一所学校重要课题。大家从听专题的讲座,看光盘中典型课例,都清楚地知道,这些讲座课题,都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示范性和客观的指导性,因此都是精心的组织、演练、加工筛癣编辑而成的,听起来很动听,看起来很好看,做起来却是难上难。更何况他们的办学条件,教学用具,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与我们实际距离相差甚远。课改的前一段时间,我们的教师也曾刻意模仿光盘中典型课例上课,不断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恢复他们作为课堂主人的地位,尽量用亲切的语气,平等的姿态,和悦的容颜甚至于廉价的褒奖来唤醒、保持、强化所谓主人意识,课堂上尽量引导学生多讲话,用分组讨论等方式倡导学生合作学习,注意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但这一切在实践中做得多么吃力,多么形式化和表面化,而且收获甚微。原因所在是没有根据本校实际,刻意呆板的模仿所置。

就如何看待课堂气氛活跃与否的问题上,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从报纸上媒体宣传上和专家的讲座中,基本上认为课堂上学生可以随心所欲提问题,老师在讲课中“谁想到什么”,“谁灵感来了”,“不用举手就可以说”,可以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也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找合适的同学交换意见,如需要演示也可以随意到黑板上板书,这样才能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为现实。这样课堂气氛才活跃,这样师生关系才是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不是这样,值得大家共同探讨。俗话说,没在规律不成方圆,饭得一口一口吃,话得一句一旬讲,如果大家都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随意中断老师讲课,如果课堂没有中心,没有主题,那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认为,在课改中,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模式,要用全新的新课程理念,根据本校实际和现有条件,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构建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实施方案,在课堂教学中,该分组讨论就分组讨论,该集中学习就集中学习,教师该讲的要讲明、讲深、讲透,该学生讲的,就要用足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发言,不要呆板地规定一节课中教师讲几分钟,学生讲几分钟才算课改。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不能忽视“知识、技能”的学习。要使课改落到实处,附于具体内容,取得最大的实效,千万不要留于形式化、表面化、花样化。

《小学课程改革工作汇报材料.doc》
小学课程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