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工作汇报

2020-04-05 来源:工作汇报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区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汇报

根据《**市迎接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方案》的部署,**作为**区之一接受国家语委、省语委对**市语言文字工作的综合评估。下面,我就**区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组织网络为依托,语言文字工作氛围良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

行规范汉字。**区政府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从依法行政的高度,坚持把做好语言文字工作与加强党政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城市环境创新相结合,把迎接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当作与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一样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全区各级语言文字组织机构较为健全,形成了较为浓厚的语言文字工作氛围。

早在1998年9月全国第一个“推普周”之际,**就建立了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由分管副市长任主任,市府办副主任、宣传部副部长和教委分管副局长任副主任,下有文明办、人事局、文化局、工商局等12家委员单位,委员会在教育局设办公室,语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工作。同时,各镇街、各有关部门也相继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分管领导和联络员。

今年,区政府将迎接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工作列入争创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和迎接明年休博会活动的重要内容,纳入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区政府通过下发文件,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各部门积极主动履行职责,各司其职,发挥作用。区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机关公务用语用字的通知》;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在机场高速路、市心路设立了5处宣传语言文字的广告;区教育局把教师普通话水平纳入人事管理要求,在全区开展语言文字示范校创建活动;区文广新闻出版局对各镇街文化(广播电视)站及下属单位的社会用字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区民政局、地名办对城区所有路牌、街牌进行了照片拍摄,根据地名标准设置要求和我国现行汉字国标,逐一对照,查错补缺;区老干部局在老年大学开设普通话培训课程,每周安排2课时。各镇街采取多种形式,切实推进用语用字的规范化工作。义桥镇为镇语委办添置了数码摄像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戴村镇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宣传小册子和年历人手各一册发放到机关工作人员手中;闻堰镇在各单位、办公室显眼位置设置“请讲普通话”标牌等。

通过各部门、各镇街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按照宣传教育和推进整治并重的原则,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已逐步渗入到各行各业,语言文字工作氛围进一步形成,初步建立了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区”的工作网络,政府统一领导、语委统筹协调、各委员单位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司其职、条块互动、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基本形成。

二、以培训测试为载体,党政机关带头作用明显

党政干部带头讲普通话,对于营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氛围,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近年来,我区在政府网站“**信息港”开辟了网上普通话培训专栏,编写了《领导干部学讲普通话》教材,制作了多媒体的教学网页,为公务员队伍中普及和推广普通话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区各级党政领导和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中参加过各种形式普通话培训的人员比例已在80以上。

2001年,我区党山等镇率先进行了公务员的普通话培训和测试。2002年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在全区党政干部中开展普通话培训工作的通知》,鼓励全区党政干部积极参与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参加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并首先在各级领导干部中组织实施。区普通话测试站策划了“普通话测试进机关”活动,分管副区长带头参加测试。在区委党校分期举办各镇街、机关区管干部的集中培训班,选派辅导员为各镇街、机关干部进行岗位用语培训。2003年,按照普通话等级测试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举办了4期培训班,瓜沥镇、益农镇、衙前镇、法院四家单位的参训人数达289人,测试通过率(三甲及以上)为79,其中法院班达到95。

今年我区下发《关于在全区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的通知》,规定196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公务员(含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要达到三级甲等及以上水平。这项工作从2005年9月起至2006年12月底前完成。同时明确从2006年起,我区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必须取得三级甲等以上普通话等级证书。广大机关工作人员踊跃报名参加培训测试,首期测试已于11月20日进行,144人参加,测试通过率三级以上达,三甲以上达。

三、以法律法规为标准,社会用字管理日益规范

我区一直以来十分注重依法开展对语言文字工作的行政管理。1999年9月第二届“推普周”期间,由区语委各委员单位组成社会用字联合督查组,依照《**市社会用字管理办法》,对城区人民路、体育路、市心路等三条主要街道和市心广场、商业城等商贸集聚区不规范社会用字进行督查整改,并发放宣传资料和

推荐第2篇:区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汇报

根据《**市迎接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方案》的部署,**作为**区之一接受国家语委、省语委对**市语言文字工作的综合评估。

下面,我就**区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组织网络为依托,语言文字工作氛围良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区政府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从依法行政的高度,坚持把做好语言文字工作与加强党政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城市环境创新相结合,把迎接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当作与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一样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全区各级语言文字组织机构较为健全,形成了较为浓厚的语言文字工作氛围。

[找文章到文秘资源-/www.daodoc.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早在1998年9月全国第一个“推普周”之际,**就建立了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由分管副市长任主任,市府办副主任、宣传部副部长和教委分管副局长任副主任,下有文明办、人事局、文化局、工商局等12家委员单位,委员会在教育局设办公室,语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工作。同时,各镇街、各有关部门也相继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分管领导和联络员。

今年,区政府将迎接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工作列入争创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和迎接明年休博会活动的重要内容,纳入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区政府通过下发文件,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各部门积极主动履行职责,各司其职,发挥作用。区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机关公务用语用字的通知》;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在机场高速路、市心路设立了5处宣传语言文字的广告;区教育局把教师普通话水平纳入人事管理要求,在全区开展语言文字示范校创建活动;区文广新闻出版局对各镇街文化(广播电视)站及下属单位的社会用字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区民政局、地名办对城区所有路牌、街牌进行了照片拍摄,根据地名标准设置要求和我国现行汉字国标,逐一对照,查错补缺;区老干部局在老年大学开设普通话培训课程,每周安排2课时。各镇街采取多种形式,切实推进用语用字的规范化工作。义桥镇为镇语委办添置了数码摄像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戴村镇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宣传小册子和年历人手各一册发放到机关工作人员手中;闻堰镇在各单位、办公室显眼位置设置“请讲普通话”标牌等。

通过各部门、各镇街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按照宣传教育和推进整治并重的原则,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已逐步渗入到各行各业,语言文字工作氛围进一步形成,初步建立了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区”的工作网络,政府统一领导、语委统筹协调、各委员单位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司其职、条块互动、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基本形成。

二、以培训测试为载体,党政机关带头作用明显

党政干部带头讲普通话,对于营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氛围,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近年来,我区在政府网站“**信息港”开辟了网上普通话培训专栏,编写了《领导干部学讲普通话》教材,制作了多媒体的教学网页,为公务员队伍中普及和推广普通话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区各级党政领导和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中参加过各种形式普通话培训的人员比例已在80%以上。

2001年,我区党山等镇率先进行了公务员的普通话培训和测试。2002年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在全区党政干部中开展普通话培训工作的通知》,鼓励全区党政干部积极参与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参加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并首先在各级领导干部中组织实施。区普通话测试站策划了“普通话测试进机关”活动,分管副区长带头参加测试。在区委党校分期举办各镇街、机关区管干部的集中培训班,选派辅导员为各镇街、机关干部进行岗位用语培训。2003年,按照普通话等级测试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举办了4期培训班,瓜沥镇、益农镇、衙前镇、法院四家单位的参训人数达289人,测试通过率(三甲及以上)为79%,其中法院班达到95%。

今年我区下发《关于在全区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的通知》,规定196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公务员(含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要达到三级甲等及以上水平。这项工作从2005年9月起至2006年12月底前完成。同时明确从2006年起,我区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必须取得三级甲等以上普通话等级证书。广大机关工作人员踊跃报名参加培训测试,首期测试已于11月20日进行,144人参加,测试通过率三级以上达 ,三甲以上达 。

三、以法律法规为标准,社会用字管理日益规范

我区一直以来十分注重依法开展对语言文字工作的行政管理。1999年9月第二届“推普周”期间,由区语委各委员单位组成社会用字联合督查组,依照《**市社会用字管理办法》,对城区人民路、体育路、市心路等三条主要街道和市心广场、商业城等商贸集聚区不规范社会用字进行督查整改,并发放宣传资料和整改通知书,80多家单位按要求整改了不规范用字。2001年元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施行,同年**撤市建区,区政府抓住各单位更换牌匾标牌的时机,及时下发通知,要求悬牌等在更换时必须依法使用规范字。

同时,区级有关部门加强对社会用字制作单位相关人

员的培训(2004年已培训一期,近50多家单位参加)。工商、城管等部门在审批执照、广告时,依法对申请单位(个人)用规范字进行严格把关。

今年“推普周”,我区以迎评为契机,组织志愿者上街调查社会用字不规范情况,向沿街工商户赠发推普周年历卡,宣传“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法律规定和迎评要求。区政府召集城管、工商、公安及有关街道等语委委员单位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城区主要道路进行督查,对使用不规范用字的灯箱、招牌和广告等,依法责令整改,现都已整改完毕。

四、以迎评为契机,进一步提升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推广普通话,深化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区将以本次检查评估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认真查摆问题和不足,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探索长效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执法主体和执法程序,提高执法的能力和水平,积极、稳妥、有序地进行社会用字整治;进一步抓好重点领域的语言文字培训测试工作,逐步形成由从业人员自律、政府职能部门监管、社会舆论监督的社会用字管理的新格局,进而推动语言文字更好地为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及提升城市内涵服务,营造与大都市强区相适应的语言文字环境。

推荐第3篇:区人民政府工作汇报(小编推荐)

XX区前身是XX县,于1998年8月撤县设区,现辖18个乡镇,全区总面积1889平方公里,总人口78万人。

去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再创新优势,融入大开发,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全力打造实力XX、魅力XX、活力XX、和谐XX。2004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61.3亿元,地方财

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今年我们在着力保持发展好势头的基础上,进一步理出了:“创建新机制,保持好势头,追求高标准,实现大跨越”的发展理念,确立了“一高一低一重一轻一调一亮”的发展定位。“一高”就是抓增量,力求发展速度高;“一低”就是抓减量,力求人口出生率及自然增长率低、信访及刑事案件发案率低。“一重”就是抓重点,力求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抓好十件大事;“一轻”就是抓环境,力求投资者和农民负担最轻;“一调”就是调结构,力求

一、

二、三产业比例调到最优;“一亮”就是抓亮点,力求特色产业、城镇建设等一批亮点真正亮起来。围绕这一发展定位,我们倾力建设“工业强区”、“农业特区”、“花园城区”、“文明新区”。入夏以来,全区上下高度重视防汛工作,战胜了特大暴雨的袭击。1-6月份,全区生产总值完成34亿元,同比增长25,

一、

二、三产比为22.1∶51.7∶27.2;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亿元,同比增长105.7;财政收入累计完成5138万元,同比增长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52元,增长1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79元,增长18.3。

一、聚合内力,巧借外力,强力开展招商引资,打造工业强区

区委、区政府对招商引资高度重视,创新招商办法,抓实招商举措,在全区掀起招商引资的新高潮,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高涨了全民招商热情。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广泛宣传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已成为全区人民群众的一种自觉行为,主动外出联系客商的人越来越多。二是组团招商。今年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温州、乐清、永康、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举行项目推介会,联谊招商,其间与“五金之都”永康市结成了友好市区,与富阳、乐清等市达成了人员互派的共识,有126个项目建立了合作联系。还组建了五个招商团由科级干部带队,分驻深圳、温州、上海、东莞和浙江永康,实行定点、定职、定任务的常驻招商;三是重奖招商功臣。加大了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奖励力度,在区三级干部会议上对招商引资金额上亿元的两家单位分别奖励1辆小轿车,对引资金额在5千万以上的个人和单位给予了3万元的奖励。体现了区委、区政府言必信、行必果的招商决心,鼓舞了人心。四是用活招商方式。突出以商招商和以会招商。利用XX茶文化节,广邀八方宾朋,发布招商项目,集中招商;利用“XX之窗”网页,对外发布信息,以现代科技构筑平台,开拓招商;通过参加上海、广州贸易会,推介XX,捕捉信息招商;通过组织各地同乡谊会联络各界人大招商,并向港澳地区延伸,逐步走向世界。发挥驻郑、驻京办事处作用,牵线搭桥招商。五是优化了招商环境。成立了保护优化经济环境委员会,区委书记亲任主任,下设专门办公室,重拳出击整治环境。我们还开展了“效能革命”,实施“四个一”工程即每一个单位在发达地区结交一个友好单位,每年引进一个规模的投资项目,每个科级干部在发达地区联系一位有实力的客商,在区外联系一位知名人士。推行“十个一”工作机制,以规章制度推进软硬环境建设。六是建园区汇集项目。着力建设“三园一城”,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工业聚集地,既节约了土地,又聚集了产业。在五里镇建立了面积2.66平方公里的民营工业园,作为招商项目的主要摆放地,重点发展科技含量较高的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在平桥镇建立了面积2.24平方公里的“双非”工业园,重点实施非金属加工企业的搬迁和治污;围绕华豫、平桥两大电厂发展相关产业和后继产业,建设华豫建材工业园;在明港镇,围绕信钢搞好产业延伸和配套服务,办好系列工业项目,建设信阳“钢城”。在“三园一城”建设中,我们突出了三个特点:其一高标准规划。均是请武大或同济等高等院校的专家对园区进行规划,体现了科学性、节约性、实用性;其二高质量建设。在水、电、路建设中,实行公开招投标,实行独立监理,确保了工程质量;其三配套设施齐全。在园区建设上,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兴建了学校、医院、银行等服务单位,开通了公交专线。目前,工业园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今年已引进了长乐钢厂、豫龙水泥、德清茶叶、四维纲结构、笨鸟高科技等一批企业,其中新引进的建新轮胎厂,年产农用车轮胎20万条,成为XX最大的农用车轮胎生产企业。已开工建设项目26个,总投资13亿元,还有28个签约项目,正在进行洽谈或选址等前期工作。还加大了国家政策性投资项目争取力度,已争取到17个,争取资金6161万元,肖店淮河大桥、商品粮基地县项目已得到上

级批复。

二、凸显特色,富含文化,着力培育支柱产业,打造农业特区

在农业方面,以“特”立区,着力培育和发展“特色经济”和“劳务经济”,打造“农业特区”。近年来培育的石榴、花生、花卉、蔬菜、特种养殖五大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一是富含文化的石榴产业迅速兴起。以东大岗胡店、肖王等乡为中心,倾力打造“中国石榴第一乡”。今年

全区完成5500亩石榴造林,建成石榴精品园12个,目前已发展石榴2万亩,“盈润”牌石榴被农业部定为“无公害果品”。12棵优质石榴树被选送栽到中南海,提升了XX石榴的知名度。已有全国知名的石榴专家来平桥帮助筹建石榴研究所和基因库,石榴文化研讨会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石榴农家游、石榴文化节等系列活动也全面启动,石榴已成为XX的名片。二是小花生做成大产业。以沿淮和西大岗为重点发展地膜覆盖花生种植基地,全区花生面积已23万亩,长台关花生市场是“全国农业定点市场”,年交易量达12万吨,已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花生集散地,带动周边十多个县区的花生在这里交易。正在建设的新市场一期开发230亩。三是特种养殖富了一方群众。鸭鹅饲养量分达65万只和6.2万只,规模在3000只以上的养殖基地达65个。围绕城乡“菜篮子”需求,以向阳种猪厂为龙头,大力发展生猪养殖。目前千头以上的养猪场发展到38家,全区生猪存栏已达35万头,1/3以上的生猪直供港、沪市场;在全省最大的水产品出口企业——宏润冷冻公司的带动下,利用10万亩宜渔水面和河流纵横优势,大力发展龙虾、田螺、大闸蟹等特种水产养殖,实现产值6500万元,九店乡有近百家农户通过养毛蟹致富。四是蔬菜种植产业化。力推“淮河翠”品牌,一系列农产品走俏市场,全区蔬菜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平昌镇万亩豇豆种植基地,甘岸镇与郑州市大用公司合建蔬菜大棚200多座。五是时令花卉争相吐艳。着力把时令花卉作为新兴产业培育,已在震雷山脚下首期建成时令花卉园1100亩。建温室3座,大棚18个,已培育园林花木荣70多万株,育时令花卉30多万盆。结合震雷山旅游开发,在雷山浉水间建成“十里绿色长廊,万亩花卉基地”的目标快速推进。

六是劳务经济强势发展。我们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开启非农化之门的金钥匙。叫响了“高举党旗闯市场,练就绝技打天下,诚实守信树形象,四轮驱动奔小康”的口号。专门成立劳务中心,在各乡镇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聘请劳务信息员,外设了5个劳务工作服务站,为劳务输出提供全方位服务。区劳动培训中心成为河南省国际缝纫工培训基地,先后培训输出了国际定单缝纫工302人。今年下大力气整合了四类资源,兴起了六个一批。即整合培训场地,整合培训资金,整合培训师资,整合信息渠道。投资1200万元兴建的区劳务信息中心即将建成,实现劳务信息收集、发布一体化,劳务培训、输出一条龙。我区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3.6万人次,年劳务收入达6.3亿元。市二建公司成为全市劳务输出的招牌企业。

三、提升品位,彰显魅力,举力构建硬环境,打造花园城区。

XX域区的框架进一步拉大,品位明显提升,市民的满意程度普遍提高。一是“两路”建设真正体现了快速度,高标准、好形象。平西路和龙江路开发建设成效明显,首期开发布局建设项目达到51个,总投资23.7亿元,现有16个项目已经建成,世纪广场、泰安第一城、馨澳花园等36个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总投资1.6亿元的泰安第一城是目前全市规模最大的住宅小区。世纪广场已完成80的工程量。行政中心已完成了前期堪察工作,预计9月份进行前期土地平整施工。二是城市综合整治力度大,效果明。今年集中城市建管力量对城区市容市貌进行了整合整治,印发了区委书记、区长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设立了宣传专栏。平西路、中心大道竖立了新颖别致的文明标志牌,借助市政管理职能下放机遇,增添新作为,新购置垃圾清运车2辆,更新安装垃圾箱220个,铺设彩砖500多平方米,新栽和补栽乔木2600多棵,植树下绿640处,建花坛86处,城区新增绿化面积1.3万平方米。同时,大力开展城市环境夏季综合整治,动真的、来硬的、干实的,科教路大排档、邮电路早餐点、中心大道占道经营等一些群众反映最强烈、市场整治最棘手、市容影响最突出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规范和有力治理,规划建设了“平桥名吃城”,开创了城市科学管理的新局面。三是加强了城市防洪体系的建设。深刻总结入夏特大暴雨给城市带来的危害,对背街小巷进行了整治,对城区两条主要排水渠道平西沟和电厂沟进行了清淤,完善了城市防洪预案。四是震雷山开发全面启动并加速推进。成立了专门的管理班子,商业步行街已投入100多万元,全面规划建设。中心大道浉河桥桩基工程基本完成。浉河XX段治理工程也成功争取上级投资1500万元,正在进行河道清淤、两岸护砌、沿岸绿化。山河路桥全面推进,

四、倡导新风,引领民风,精心营造软环境,打造文明新区

一是“XX精神”激发了XX人民干事创业。全区人民在干事创业中涌现和培育的以“虎、马、牛、郎”为主要内容的“平桥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既在广大干部产生了聚合力量,也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应。二是用好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多方筹资40万元,把无限调频小广播安装到集镇和较大的村民组,《今日平桥》免费发放到每个村民组和每位党员手中,平桥频道实现了城区全覆盖。三是教育和卫生事业走出了新路子。市二高今年高考成绩再创佳绩,有4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该校创新办学理念,多方融资5000万元建设科技综合楼、学生公寓楼和运动场,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市第四人民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医院联合成立了“高血压、心脑病临床科研基地”,投资1500万元建设综合楼,建成阜外医院在中南地区的科研医疗基地。四是适应城市管理和服务的需要,积极推进社区服务平台的建设。在平桥、明港、五里等镇推行社区建设,改变过去都市村庄的混乱状况。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的政治中心、保障中心、安全中心、文化中心。高标准的两庙社区,总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设有低保、就业、计生、司法、党员电教、家政服务等工作平台,朝着XX第一社区迈进。

五、夯实基础,统筹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和谐社会

一是以开展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强化了基层组织建设。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我们在党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开展了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共有62个基层党组织,3879名党员参加。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紧密结合XX实际,确定了“一二三四五”的总体工作思路:紧学一个典型,紧密结合执政能力在基层教育这一活动,坚持“两锤炼、两健全”,落实三个到位,围绕“四个目标”,取得五个方面的成效。采取“读、听、思、讲、写”等形式,使学习入脑入心,并集中五个半天时间,开展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活动,为其它党员做出表率。在不同环节,结合实际开展了“一个典型紧跟学、一场报告洗灵魂、一堂党课共提高、一番主题大讨论、一枚胸牌展风采、一条街道亮宣传、一套工程强根本、一件实事暖民心”为内容的“八个一”活动,使整个活动特色突出、效果明显。实施“先锋工程”,在比较健全的基层组织中,给每位党员一个发挥作用的舞台,大力培养“双强”党员和党组织。实施“堡垒工程”,把新经济组织的党员、下岗失业的党员、外来务工的党员组织起来,建好阵地,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实施“金桥工程”,高举党旗闯市场,在党员人数比较集中的二建公司等单位外建了37个党组织,架起家乡连结务工地的“金桥”。实施“回归工程”,加强与外出党员的联络和沟通,搭建专门平台,动员事业有成的党员返乡兴业。前不久,九店乡返乡创业党员张光学被推选为甘元村党支部书记。

二是选贤任能,激活了干部。在干部选用中,坚持看群众公认、看历史检验、看关键表现,对选拔政策、干部票数、考核结果实行三公开。坚持“四法并举”用干部,推行“三分之一”工作法,合理调用干部;实施政绩累积,正确评价干部;扩大民主评议,准确识别干部;严格奖惩兑现,公正对待干部。按照这些原则,我们先后选送48名干部到省内外高校学习,外派192名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招商,抽调110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计生、艾滋病防治、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帮扶。在前不久的干部调整坚持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一大批青年俊才脱颖而出,奔赴经济建设的一线。目前,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干部队伍的活力得到有效激发,社会各界给予了普遍好评。

《区人民政府工作汇报》

推荐第4篇:区人民政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汇报材料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医疗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中央精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于2003年开始在各地先行试点,2007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到80%左右;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2010年实现基本覆盖全部农村居民的目标。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下,经过近3年的争取和准备,经《省卫省厅、省财政厅关于2007年新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的通知》(川卫发〔2007〕7号)明确,我区于2007年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下面我就xx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总人口xxxxxx人,其中农业人口xxxxxx人(各乡镇上报实际人口数),分布在全区14个乡镇和6个郊区街道的xxx个行政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自2007年1月16日开始宣传发动,截止到2007年2月底,全区共有xxxxxx人志愿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户参合率达xx.xx%。乡镇村覆盖面100%。圆满完成我区2007年参合农民达xx%的预定工作目标。目前农民缴纳参合费共计xxx.xx万元(含民政划拨五保、低保户xx.xxx万元),区财政补助xxx.xx万元和省财政新农合补助资金第一笔预拨款xxx万元已经到新农合专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正在申报中。从3月起,全区新农合已初步运行补偿报销工作,定点医疗机构已开始接诊参合病人,并开始即医即报。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进展顺利。

二、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具体做法: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大意义

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上,区委、区政府首先是统一思想,深刻领会中央在全国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大意义,从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执政为民,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抓好我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首先,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关系到保障农民健康、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大事。近年来,随着全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区农村卫生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村卫生条件不断得以改善,农民健康水平随之提高。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滞后以及历史形成的原因,农民享受到的医疗保障水平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提高健康水平,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当前最迫切的要求和愿望之一。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采取农民自己拿一点、国家和地方财政补助一点的办法,解决农民群众的健康保障问题,使患病的农民群众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使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得到有效的保障。

其次,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关系到xx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大事。我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民。没有农民的健康,就谈不上农民的小康,更谈不上xx经济社会的真正腾飞。因此,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和看病难问题,促进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和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关系到以人为本、亲民爱民、执政为民,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我们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到亲民爱民、执政为民。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始终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始终关注普通人的生产、生活和生存问题。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任务,是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我们必须站在执政为民的高度,不遗余力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健全机构,全力推进我区新农合试点工作

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认可的参合数据截止时间为2月28日,省、市财政补助也将按中央认定的数据,所以我区必须赶在春节前2月15日完成组织农民参合缴费工作。在这项时间紧、任务重、涉及人多面广、复杂的工作中,我们突出工作重点,狠抓落实,务求工作实效。

由于我区开展新农合工作时间晚,从1月16日召开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启动动员大会,到2月28日上报我区实际参合人数,要在一个月时间内完成四十余万农民的宣传动员、参合收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全区上下充分认清形势,迎难而上,把新农合工作作为全区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前期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区委、区府领导对此工作高度重视,于1月份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区长x

诊只在家庭帐户内补偿而体会不到其优越性。

(二)区合管办现尚无机构编制,所有的工作经费皆不能到位,全部由区卫生局垫支。其所有工作人员皆系从各单位抽调,身份未确定,且人少事多,身兼多职,不利于今后对资金、账目、票据等管理及统计报表、培训等工作。

(三)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有待进一步激活。由于各乡镇卫生院医疗环境相对较差,技术水平受到一定制约,而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能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

四、今后的具体措施和工作安排

1、通过报销实例,继续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力度和深度。让农民清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针对大病而设,根本原则就是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2、完善《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规定》。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改善乡镇一级医疗机构的就医环境,及时有效的处理当地农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用优质低廉的医疗服务使农民受益,不断提高农民的满意度。

3、加强对有关补偿费办法及补偿情况的公示,让群众一目了然。

4、总结经验,分析数据,为明年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打下基础。

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前期工作在各级领导和全区人民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广大农民对中央这一重大惠民政策高度拥护,参合积极踊跃,整个新农合工作效果显著、形势良好。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利国利民,是惠及全区40多万农民的大事,我们要把当前正在开展的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与我们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转变作风、扎实工作、锐意进取,真正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就一定能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一惠及全区四十几万农民的大事办实、办好。

推荐第5篇:质量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XXX

质量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公司2011年的质量管理工作紧紧围绕集团的工作要点,以强化管理手段和措施为中心,同过认真落实集团和公司下发的相关质量管理文件,使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现将全年的质量管理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1.质量体系

公司完成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调整认证,新增GB/T50430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并邀请质量认证中心予以培训学习,为公司培养了19名内审员。通过加强体系文件的程序化管理,不仅促进了公司各部门的协同作业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保证了制度的落实,管理基础得到了进一步的夯实。

2.质量管理制度

为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管理以及考核,公司成立了技术质量委员会,为组织、推动、跟进、管理,分别编制了《技术质量委员会工作准则》、《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技术工作奖励暂行办法》、《工法管理办法》、《技术奖励评审办法》、《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等。

3.质量教育培训

第一季度安排海湾大桥技术人员主讲《海湾大桥沥青施工》参加学习;参加公司组织的四川援建项目考察活动;参加上海浦东集团温拌沥青施工技术交流会;参加省市政协会组织的《市政行业动态》通

1 / 6

讯员会议及QC、工法培训会议。

第二季度组织参加中质协青岛中心举办的《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学习》,质量体系文件须符合本规范和ISO9001标准;参加中国市政协会举办市政示范工程观摩研讨会,与道路公司3人到潍坊观摩玄武街工程;徐晨虹、程超两人参加市政管理处组织的试验员学习;完成质量管理规范的培训和质量内审员培训工作;组织了QC内部培训。

第三季度组织QC小组活动进展情况汇报、检查、座谈会;组织了市政道路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规范的考试、城镇桥梁规范考试、排水规范及构筑物规范考试;组织两次海湾大桥桥梁施工工艺培训,邀请海湾大桥总工办主任讲课,授课前对学员需求做了调查,培训大沽河斜拉桥、大型箱梁预制、大跨度小半径滑动模架施工工艺,按钢栈桥、围堰、灌注桩、墩台柱、钢箱梁、预制砼箱梁、海上运输、海上吊装、斜拉索张拉等环节讲述;组织新员工试验知识内部培训;组织观摩海泊河污北厂活动;组织项目公司质量负责人、部分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参加市政集团组织的观摩活动,观摩本公司的海泊河北厂和城建集团的垃圾处理厂;组织相关单位人员到先张法预应力损失试验现场观摩学习;组织参加青岛市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知识讲座;组织冬季施工培训;组织各项目公司技术人员参观中铁十九局地铁施工。

公司举办测量、试验、质检技术比武大赛,在考核参赛选手理论水平的同时,注重对于参赛选手实践技能的评价。通过本次技术比武有效推进公司一线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弘扬了公司注重技术能力和工程质量的一贯精神。

4.质量专题会

公司每季度召开一次质量会议,就前一季度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并集中分析本季度质量互检以及巡检中个项目公司以及项目部所暴露的不足之处,分析其原因,要求各项目公司认真整改,并将整改方案上报公司。同时,落实下一季度质量管理工作。

期间,公司成立技术质量委员会;与各项目公司质量负责人签署质量责任书;选取公司创优项目,制定创优目标,同时与个项目公司技术负责人签署创优责任书,并要求各创优项目细化分解创优目标,制定详实的创优方案。

5.质量检查

今年公司在进一步规范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的同时,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施工过程的控制上,注重过程的控制,注重过程的检查督导。公司每季度组织质量互查活动,工程项目由项目公司推荐,质量技术部汇总,从反应公司施工范围和项目公司主业的角度进行审核确定。检查人员自项目公司工程管理科和公司业务部门抽调,按集团质量互查的标准,本着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在检查中学习的方式进行检查。检查后根据每个项目公司以及项目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要求各项目公司以及项目部就存在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通过质量互查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各项目公司以及项目部管理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保证了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的持续进行。

同时还组织砌体工程质量专项检查和沟槽回填质量检查活动,砌体质量存在问题较多,提出整改要求并与项目公司做了交流;完成沟

槽回填质量总结。

6.科研、评审

公司组织工法编制、审核、修改、上报。基爆公司的烟囱双向三折叠爆破拆除和箱梁桥水压爆破工法、桥梁公司的桥梁防撞体无支架施工工法、建安公司的大曲率变超高钢箱梁桥测量放样工法、道路公司的桥梁SMA沥青路面摊铺工法、轨道公司的杂填土土质旋喷桩施工工法,经市政管理处审核,报山东省市政工程协会,共6篇。

完成集团组织的质量交流材料组织和审核,组织参加集团组织的质量交流会,公司两人获二等奖、八人获三等奖、六人获优秀奖。

组织推荐发表论文三篇《胶州湾高速环太原路立交水压爆破拆除》、《高新区斜拉桥斜拉索施工技术》、《浅谈两种软路基处理工艺的应用比较》。

组织以道路公司为主,质量技术部、路桥公司、建安公司参与,组建检查井调整材料和工艺试验小组。道路公司提供试验场所、施工工艺研究;路桥进行材料相关试验,确定材料配比和材料选型;建安公司参与吊架、内模等工作。进行高强砂浆材料试验、高铝水泥拌合混凝土试验、环氧混凝土和环氧砂浆的试验工作,在团岛二路工地、四方东部工地对工艺、材料、机具等进行验证。对高铝水泥是否会产生后期强度衰减,路桥公司做了大批试块验证。

组织了海泊河污水处理厂、四方东部、地铁16标模板方案、高新区火炬大道东延线综合管沟支护方案、杭州路、铁港立交桥旧桥检测、设计、加固施工方案的专家评审工作。

7.存在问题及明年打算

通过对今年质量工作的总结回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1.质量管理制度全面落实的程度和深度还不够,管理基础还

需要进一步夯实。

2.规范化的质量管理理念、意识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系统

化的管理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质量管理习惯还需要继续培养。

3.施工过程的控制、监督和管理还不够经常化,特别是检查

之后的跟踪反馈力度还不够到位,奖罚机制的落实亦需完善。

4.质量管理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还需要不断培养提高。明年主要工作打算:

1.全面推行质量管理办法的落实,以此推动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的不断提高。

公司质量管理办法的落实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制度的建立,政策的出台要真正落实到位,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一个不断积累、调整、改进的过程。明年公司一方面要全力推行质量管理办法的落实,同时还要在其实施过程中进行动态管理和调整,使其不断与公司实际融合,增加质量管理办法落实的深度和广度,以此推动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的不断提高。

2.做好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和意识梳理工作,夯实管理意识和

基础,不断提高公司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

推荐第6篇:产科质量管理工作汇报

***人民医院

产科质量管理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你们好!

首先,对各位领导、专家到我院检查评审产科质量表示诚挚的欢迎!

产科医疗保健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母亲和婴儿的健康,同时也是影响到一个医疗保健机构能否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搞好产科建设,不断提高产科质量,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更有效地保护母亲和婴儿的健康,是医疗保健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加强我院产科建设,按照《陕西省助产技术服务机构产科质量标准及评审方案》,加强组织建设,制定有关制度,完善有关操作规程,强化质量管理,配备必备设施,充实医疗技术力量,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经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分管院领导的直接领导下,我科认真自查,现具体汇报如下:

一、医院的基本情况

我院是一所非营利性二甲综合医院、爱婴医院,占地面积2.4万m,建筑面积3.5万m,现有固定资产近1.5亿元,拥有CT、C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R、数字胃肠机、乳腺钼靶机、遥控透视机等医疗设备。全院职工748人,其

1

22中在编正式职工492人,临聘人员121人,离退休职工135人。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23人,中级130人。从学历层次来看,本科以上学历172人,约占35%。目前,医院开设1513个临床病区、7个医技科室、5个行后职能部门。医院编制床位400张,开放床位492张,病床使用率95%以上。

二、产科基本情况

创建爱婴医院以来,我院始终把科学、系统、规范的管理体系引入医院管理,产科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并成为一个综合性科室,内设产科,危产妇监护室、抢救室,为整个南郑县的妇女保健及产科疾病的预防、保健、医疗工作作出贡献,改造后的产科,从技术标准建筑规模,人员编制、科室设置、仪器设备各方面均基本符合南郑县产科质量标准,并拟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医院保健机构的爱婴服务,成功地保护和支持了母乳喂养。院内母乳喂养率达90%以上。

三、产科质量管理工作情况

(一)健全组织领导

我院为进一步加强产科质量管理工作,重新调整充实医院产科质量管理小组,由业务副院长陈彦文担任组长,全面负责产科质量管理工作。健全的领导体系,对加强产科质量管理,搞好南郑县妇女的医疗保健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我院自开展新生儿两病筛查工作,至今已筛查数千例,

2 筛查出新生儿甲减及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疑似病例,已得到及时的复诊治疗。创建爱婴医院以来一直按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工作,一是坚持把“三个十条”母乳喂养相关内容按规范张贴上墙;二是针对新进产科工作的人员进行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三是坚持对孕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宣传,首次产前检查时发放母乳喂养宣教手册,对从未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入院时及时补发同时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

(二)科室设置

严格按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质量检查》标准,开设产科门诊、产科病房、高危产妇监护室、抢救室,科室设置及设备均达到标准要求。设产科病床20张,分娩床 4张,隔离产房1间,待产床 6张,为孕产妇提供舒适温馨的住院及分娩环境。

(三)人员编制

医院妇产科现有医护人员35人,其中副主任医师 3人,主治医师4人,医师4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4 人, 护士14 人,助产士7 人,基本满足产科日常工作。副主任医师定期巡视,参与产房、母婴同室对新生儿的诊治管理。

(四)产科门诊

设普通门诊、高危门诊、宣教室。由高年资主治医师专上门诊,配副主任护师上门诊,认真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及时完整填写围产期保健手册,建立高危登记制度,做好高

3 危孕妇的接诊、复诊并提出指导性意见,门诊还开展宣教工作,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五)病房

产科病房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工作有序,严格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设有抢救室,按规定配备抢救设备,完好无损。

(六)产房

由主管护师负责。由外向内设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及限制区,产房内设备完好率100%,所有助产技术人员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取得助产士以上职称,考试考核合格,取得《母婴保健技术合格证书》,另产房基本设备均齐全。

(七)质量管理

门诊及病房认真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会诊制度及急危重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病历书写规范制度,及时完整填写分娩记录及出院前记录,收卡率100%。常规应用产程图,阿氏评分,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科室有产科出血、DIC、中重度妊高征、羊水栓塞、新生儿窒息等诊疗常规。

(八)质量指标

1、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85%;

2、院内子痫发生率<0.2%;

3、滞产发生率<0.5%;

4、产后出血发生率<2%;

5、子宫破裂发生率为零;

6、会阴侧切率<20%;

7、Ⅲ度会阴撕裂发生率为零;

8、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3%;

9、院内母乳喂养率≥85%;

10、剖宫产率<15%;

11、无指征剖宫产率为零;

12、住院产妇死亡率<0.02%;

13、住院孕产妇可避免死亡率为零;

14、新生儿死亡率<0.5%;

15、围产儿死亡率<1.5%;

15、

16、围产儿死亡报告率、出生缺陷报告率100%;

17、高危孕妇健康状况跟踪率100%;

18、院内感染率<10%;

19、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20、医疗事故发生率为零。

(九)健康教育

门诊及住院病区有围产期保健知识及母孔喂养宣传栏。

(十)医德医风

加强医德医务建设,贯彻《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廉政行医措施,坚决抵制不正之风,无医疗事故的发生。

(十一)建立健全院内感染控制的质量标准及操作规

5 范,开展新技术、唐氏筛查,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等,积极开展科研,撰写论文,目前产科工作人员在核心期刊发表省级文章数篇。

总之,我院的产科建设,由于院领导高度重视,在全科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与市内许多兄弟医院和上级医院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通过此次评审更促进了我院产科质量的规范化管理,达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今后,我们将针对不足进行充实,加强和改进,进一步搞好产科建设,使我院的产科质量更上新台阶,为我市的妇幼保健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谢各位领导、专家光临我院指导工作。

***县人民医院 2014年12月1日

推荐第7篇: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汇报

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汇报

2014年护理部按照年初制定的护理质量控制方案,卓有成效的开展了各项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护理管理制度的培训

今年护理部对护理管理制度进行了4次培训,培训内容为:交接班制度、医嘱执行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查房制度、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用药制度、安全输血制度。

二、护理管理人员与护理骨干的培训

1、8月18日--25日对18名新进护士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化岗前培训。集中培训结束后,护理部对新护士进行了理论、操作考核,巩固了培训效果。

2、选派了3名护士长参加省护理学会举办的第十四期和第十五期护理管理干部培训班,其中2名护士长荣获“优秀学员”称号。

3、手术室护士吴凤娟、骨科护士张红霞参加省专科护士培训班,均获得相应专科资质。

4、选派了科室护士长、护理骨干参加省、市级继续教育培训班23次。

5、院内对伤口造口、ICU、急诊科、CSSD专科岗位护士进行了科内培训,同时成立了伤口造口院内小组。

三、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

1、年初,建立了护理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的制度及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方案,实行院、科、病区三级质控,各级质控组织采取分组质量控制。重新调整了护理部质控结构及分工,对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督查频次由每月一次改为每周一次,对存在的问题汇总反馈给科室并限期整改,定期追踪落实效果。

2、每月组织召开了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1次,对全院护理质量与安全存在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寻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不断完善和调整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标准,如护理文书书写记录单,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等。

3、加强了患者身份识别的管理,腕带的使用率达100%。

4、加强了患者的风险评估管理,病区现使用了新的风险评估标准,大大减少了患者跌倒、坠床、管道滑脱等风险的发生

四、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1、为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各病区每月/护理部每两月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跟踪问题改进效果,病人满意度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全年共发放优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300份,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94%。

2、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患者及家属工休座谈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了协调解决。

3、为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沟通技巧,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护理部于3月31日组织了护士礼仪与沟通专题培训会,积极倡导“五声服务;5月10日举办了以“礼仪塑新貌,沟通促健康”为主题的护患沟通情景剧比赛,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4、改变了排班模式,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做到人人有职责,人人有分工,使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病房管理井然有序,责任到护,包床到护,不依赖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护理患者,陪护率明显下降。护士不断巡回在病房,主动及时的为患者提供了护理服务,呼叫器呼叫现象已明显减少,患者及家属越来越相信护士,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归属感。

5、积极开展了延伸护理服务:对出院患者实施电话回访、对出院患者PICC置管的维护及伤口造口患者的换药、每周二开办孕妇学校、每周四由糖尿病专科护士组织糖尿病相关知识讲座等服务,除此之外还定期下乡镇开展健康讲座、行慢性病筛查、对社区医院进行对口帮扶等活动,受到周边居民一致好评。

推荐第8篇: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汇报

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汇报

2005年我局面上工程主要是续建项目省道****线***至**段第二期工程,全长13公里;**高速公路**连络线,全长59公里。全年完成路基土石方132万立方米,涵洞115座,排水沟22560米,防护工程2000立方米,省道****线级配碎石路面底基层262500平方米,完成**大桥,**小桥,***大桥,****中桥下部构造,累计完成产值15517万元。去年,省道1111线、1112线第一期工程结合交通部颁新(交)竣工验收办法经省局组织交工验收,均评为合格工程;今年12月份组织省道1711线衡鸡段、省道1112线**水湾至**段第一期2个项目竣工验收。我局始终坚持以质量为本,精心组织,科学安排,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工程质量全部达到优良工程标准,全面完成省厅、局的计划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质量目标,质量责任落实到人

我局以“湘宇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为项目法人制单位,分项目建立各项目分公司,按照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社会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以及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公司规章制度,全方位实行“质量、进度、资金”的控制与管理,根据各工程项目的特点,分别明确质量目标,并签订质量目标责任状,建设质量终身责任制档案,一旦出现质量事故,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责任人以经济处罚及行政处分,将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层层落实到人,这一举措使参建人员质量意识、责任心大大增强,施工质量得到切实的保证。为强化工程质量目标管理,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提高参建人员的素质,对参与施工的所有管理人员和民工队伍采取岗前培训学习,使他们掌握施工技术规范,明确施工要求;二是实行质量与目标责任奖挂钩,市局按季度、半年、年终对各项目公司进行综合考核评比,其重点是对工程质量奖罚兑现,规范施工行为,通过考核,对施工队伍触动很大,施工人员责任心大为增强,推动了整体工程质量的提高。

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把好市场准入关,为工程质量管理打下基础

(一)把好施工及监理单位的准入关。我局各项工程项目施工和监理招标均在省厅、省局的指导下进行,其中省道1811线二期和衡枣高速公路祁东连络线均面向社会进行了公开招标,通过招标择优选择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打破了工程地域局限,对加强管理、提高质量、降低造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把好施工人员及队伍的准入。在工程开工前,由项目分公司或市局质监科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岗前培训考试合格者,颁发上岗证,方能参予工程建设。施工民工队伍需凭每年市局年审过的民工队伍《施工许可证》方可进场施工,坚决清退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低的施工人员,使每一个参予工程建设人员有较强的管理和操作能力,确保了施工队伍的素质。

(三)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推行“施工自检、专业监理、政府监督”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每个项目经理部都成立了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制订并完善了有关施工质量管理规定和质量管理措施,市局及所属各单位由行政一把手任质量领导小组组长,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聘请专家、学者,解决技术难题、确定重大技术方案;成立由工程管理部及中心试验室主要人员参加的质量检查组,加大了对工程质量的检查力度,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手段,对施工阶段和各个环节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按规定频率进行质量抽检,凭数据反映质量的真实情况;各项目部成立以质检负责人为首的质检机构,加强工程质量自检工作,严格按技术规范规定的频率和办法进行自检,工程施工中没有进行自检或自检不合格的工程,不得报请监理验收,不得擅自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工地试验室认真做好工地检测试验工作,随时对各种进场材料及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试验检测,以试验检测数据控制工程质量,消除质量隐患。通过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对查出的质量问题及时下发指令,要求监理单位严肃处理并及时反馈,为工程质量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组织施工,加强质量全过程控制。

一是以创建精品工程为核心加强质量宣传。在所属各项目分公司、驻地施工单位以及工程施工现场,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办宣传栏、宣传简报等多种形式进行质量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质量氛围。

二是加强施工质量过程控制。每项工程工地开工前,抽调业务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编撰施工组织设计。针对工程质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细致的控制措施,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认真予以落实。如在省道1111线路基土方施工中,通过在取土区洒水闷料,挂线控制填土厚度等措施,使土方压实度的抽检合格率达到100%。衡枣高速公路祁东连络线全线大部分为红砂岩,公司针对施工难度大的特点,采取铺筑试验路段,确定了施工技术指标,如红砂岩填筑最大粒径、最大压实厚度、最小压实遍数,以及土石含量比例等,项目公司明确重点部位和重点工程质量要点进行重点管理。经常对工地进行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下发工作指令、停工令、返工令等形式对工程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使工程质量不留隐患。省道1111线项目公司和衡枣高速公路祁东连络线项目公司各停工整顿一次和三次;对隐蔽工程实行全过程旁站监理,有目的地加强监管,使工程质量全面达标,不留死角。

三是重视质量通病的治理。市局针对施工中遇到的质量难题,抽调业务骨干组成QC科技攻关小组,收集一手资料,综合吸收国内其他工程项目较为成功的经验,实行动态监控与研究,收效明显。如在黄土路基施工中,填挖接合部采用强夯压实,挖方段采用冲击碾压,保证了黄土路基地压实度;红砂岩路基填筑技术的探讨;在处理桥头跳车方面,桥头台背采用土工格栅、灌浆、填筑透水性材料等措施,保证了桥头台背的压实度,在伸缩缝安装时,先铺筑路面,再安装伸缩缝。

四、采用新科技、新工艺、新材料,提升工程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公路建设的科技含量,是确保公路质量的重要手段。

省道1111线项目公司根据老路通车维护难的实际情况,大胆尝试ISS土壤固结剂进行路基精加工,做试验路段达5000平方米,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技术资料,为防止雨水浸入和提高胀、缩缝的伸、缩性能,在水泥路面的施工中,在上级没有安排经费的情况下,我局采用聚胺脂材料作伸缩缝填缝料,以机械刻纹代替以前施工中的压纹,增强路面的防渗及抗滑能力,达到了耐久、综合成本低的目的。

为提高工程质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每年计划外安排经费近150余万元,通过科技攻关和一系列科技成果的应用,不但成功地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确保了公路的质量,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五、强化工程(交)竣工验收程序,全面完成工序管理

我局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坚持从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微部分抓起,每道工序完成都要通

过严格验收程序,只有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一方面,强化监理职能作用。我局所有面上工程都通过招投标选择较好的监理队伍,特别在施工中注意规范监理行为,严格监理签字验收程序,严格对监理的工作督查与考核,对工作不负责任的监理工程师进行通报批评或予以辞退,充分调动和发挥监理工程师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把关作用。另一方面,我局对所有竣工的项目都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质量检测,严格按照交通部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工程交、竣工验收办法》进行质量评定,并邀请省里有权威的专家参与工程的(交)竣工验收,重点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通过这一工作,不但使工程竣工后交一份合格的答卷,而且使我们从中吸收了许多经验教训。

一年来,在省交通厅省公路局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工程质量较过去有较大的提高,但也存在诸多不足,离上级领导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特别与兄弟地市比较有一定的差距,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诫骄诫躁,扬长避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管理水平,努力把工程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推荐第9篇: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汇报

文章标题: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汇报

2005年我局面上工程主要是续建项目省道****线***至**段第二期工程,全长13公里;**高速公路**连络线,全长59公里。全年完成路基土石方132万立方米,涵洞115座,排水沟22560米,防护工程2000立方米,省道****线级配碎石路面底基层262500平方米,完成**大桥,**小桥,***大桥,****中桥下部构造,累计完成产值15517万元。去年,省道1111线、1112线第一期工程结合交通部颁新(交)竣工验收办法经省局组织交工验收,均评为合格工程;今年12月份组织省道1711线衡鸡段、省道1112线**水湾至**段第一期2个项目竣工验收。我局始终坚持以质量为本,精心组织,科学安排,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工程质量全部达到优良工程标准,全面完成省厅、局的计划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

一、明确质量目标,质量责任落实到人

我局以“湘宇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为项目法人制单位,分项目建立各项目分公司,按照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社会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以及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公司规章制度,全方位实行“质量、进度、资金”的控制与管理,根据各工程项目的特点,分别明确质量目标,并签订质量目标责任状,建设质量终身责任制档案,一旦出现质量事故,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责任人以经济处罚及行政处分,将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层层落实到人,这一举措使参建人员质量意识、责任心大大增强,施工质量得到切实的保证。为强化工程质量目标管理,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一是切实提高参建人员的素质,对参与施工的所有管理人员和民工队伍采取岗前培训学习,使他们掌握施工技术规范,明确施工要求;二是实行质量与目标责任奖挂钩,市局按季度、半年、年终对各项目公司进行综合考核评比,其重点是对工程质量奖罚兑现,规范施工行为,通过考核,对施工队伍触动很大,施工人员责任心大为增强,推动了整体工程质量的提高。

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把好市场准入关,为工程质量管理打下基础

(一)把好施工及监理单位的准入关。我局各项工程项目施工和监理招标均在省厅、省局的指导下进行,其中省道1811线二期和衡枣高速公路祁东连络线均面向社会进行了公开招标,通过招标择优选择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打破了工程地域局限,对加强管理、提高质量、降低造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把好施工人员及队伍的准入。在工程开工前,由项目分公司或市局质监科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岗前培训考试合格者,颁发上岗证,方能参予工程建设。施工民工队伍需凭每年市局年审过的民工队伍《施工许可证》方可进场施工,坚决清退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低的施工人员,使每一个参予工程建设人员有较强的管理和操作能力,确保了施工队伍的素质。

(三)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推行“施工自检、专业监理、政府监督”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每个项目经理部都成立了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制订并完善了有关施工质量管理规定和质量管理措施,市局及所属各单位由行政一把手任质量领导小组组长,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聘请专家、学者,解决技术难题、确定重大技术方案;成立由工程管理部及中心试验室主要人员参加的质量检查组,加大了对工程质量的检查力度,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手段,对施工阶段和各个环节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按规定频率进行质量抽检,凭数据反映质量的真实情况;各项目部成立以质检负责人为首的质检机构,加强工程质量自检,严格按技术规范规定的频率和办法进行自检,工程施工中没有进行自检或自检不合格的工程,不得报请监理验收,不得擅自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工地试验室认真做好工地检测试验,随时对各种进场材料及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试验检测,以试验检测数据控制工程质量,消除质量隐患。通过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对查出的质量问题及时下发指令,要求监理单位严肃处理并及时反馈,为工程质量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组织施工,加强质量全过程控制。

一是以创建精品工程为核心加强质量宣传。在所属各项目分公司、驻地施工单位以及工程施工现场,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办宣传栏、宣传简报等多种形式进行质量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质量氛围。

二是加强施工质量过程控制。每项工程工地开工前,抽调业务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编撰施工组织设计。针对工程质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细致的控制措施,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认真予以落实。如在省道1111线路基土方施工中,通过在取土区洒水闷料,挂线控制填土厚度等措施,使土方压实度的抽检合格率达到100。衡枣高速公路祁东连络线全线大部分为红砂岩,公司针对施工难度大的特点,采取铺筑试验路段,确定了$

推荐第10篇: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汇报

2014年度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汇报

2014年我院在县卫计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医院全体职工共同努力下,按照县卫计局年初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和医院年度规划,扎实地开展工作,一年来,医院在医疗安全、医疗质量管理、护理工作、药事管理等方面取得一定进步,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综合管理

1、严格依法、规范执业,建立健全医院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和诊疗护理常规、规范及技术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各科建立门诊日志,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按规定上报。

2、明确全院年度工作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落实考核体系。院领导班子结构与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3、护士执业注册率达100%,医生执业注册率达98%,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4、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医院制定了人才培训计划、措施。卫技人员继续医学教育IC卡管理覆盖率达100%。建立健全了医技人员技术档案。目前已有,5人取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今年5人已完成在市人民医院进修对口专业。

5、对医疗设备实行科学管理。建立了医疗设备采购、登记、保养、维修与更新制度,医疗设备运行性能良好。

6、建立健全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工作人员职责明确。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处理及工作人员的防护符合规定。

7、严格执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实行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及时解答患者的费用查询,实行住院病人费用一日清单制。

8、制定了突发重大医疗救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护、自然灾害救治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认真完成卫生行政部门指令性任务。

二、医疗管理

(一)医疗质量

1、建立健全了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制定了日常医疗质量监管制度,完善医疗质量管理方案,落实质量持续改进措施。特别是坚持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坚持定期进行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减少医疗争议,杜绝医疗事故发生。今年2月-11月份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

2、定期进行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临床医师“三基”技能培训,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今年进行了基药培训、病案质量评审标准培训、心肺复苏培训、麻醉药品规范管理和使用、卫生法律法规、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学习等。

3、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坚持业务院长每天查房,对医疗护理质量进行不定期抽查。

4、积极开展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专项整治活动,上半年门诊、住院抗菌药 物使用率40%,下半年门诊、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30%,均取得明显改观。全院药占比已下降至38% 。

5、实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超范围手术报告、审批制度,坚决做到现审批后手术,严格执行会诊手术、疑难手术、超范围手术术前讨论制度。

6、掌握输血适应证,科学合理用血,落实临床用血告知制度并签定输血同意书。临床用血申请单填写规范、执行输血前检验和查对制度。

7、贯彻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制度。为提高病历书写内涵质量。通过学习培训,病历质量比往年有所提高,自查未发现丙级病历。建立了病案管理制度,住院病历及时归档并有专人管理病案室。

8、急诊室的急救器材、药品、物品有专人管理、定位放置,定期检查、保养、维修,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完善首诊负责制和会诊制度,院内急会诊确保5-10分钟到场。

9、认真做好H7N9人感染禽流感的防控工作,加强学习培训,对H7N9人感染禽流感相关知识培训,及时开设发热门诊。

10、院感防控落实到位,一次性医疗用品索证齐全。医疗废弃物暂存处双人双锁,登记齐全,交接手续完善。

11、2014年1--12月份,医院完成门诊人次12727万人次,住院人次1377人次,床位使用率90%,平均住院日7 天.完成业务总收入2992361万元,门诊处方合格率90%。

(二)、药事管理

1、成立了医院药事管理小组,分工明确,定期召开药事管理工作会议。

2、新规划药房、药库、干净、整洁

3、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共报告药品不良反应23例。

4、加强临床用药管理。对医务人员进行《处方管理办法》、《国家基本临床应用指南》、《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学习,严格执行特殊药品管理制度和药品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和处置药品不良反应。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规范收费、杜绝滥用药、滥检查等现象的发生。

5、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按照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基本药物处方集、《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使用基本药物。

(三)护理管理

1、业务院长分管护理工作,护理部主任具体负责全院护理人员的管理,职责明确。

2、成立了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对护理质量进行质控,每季度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评价,提出整改措施,并及时将信息在护士会议上反馈。

3、学习护理工作核心制度,认真落实护理分级管理和优质护理工作,加强护理实践工作中查对制度的落实。全年护理工作未发生大差错事故。

4、护士大专以上学历比例为98%,有全院护士培训计划,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一次.

5、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制定医院感染管理方案,由专门兼职人员负责院感工作,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工作,监管到位。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医疗废物存放点双人双锁管理,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如:注射室、输液室、供应室、手术室、人流室、等)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严格管理。

三、本年度医医疗工作存在的主要缺陷

1、医疗文件书写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病史的采集、鉴别诊断以及阳性检查项目的讨论和分析上。

2、抗菌药物的应用,严格掌握抗菌药物指征上不严,存在滥用情况。门诊使用抗菌药物比率较上级标准仍有差距。

3、门诊病历书写不规范,个别是现病史书写过分简单。

4、分级护理和重点科室和管理与上级要求仍有差距。

四、2015年年度工作思路

1、加强各类质量管理制度的学习,特别是医疗核心制度的学习。提高医疗质量,做到诊断有标准,治疗有依据,从而达到减少病人住院时间和费用之目的。

2、对抗菌药物使用和管理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和三合理考核力度。

3、加强各类医疗文书的书写和考评考核工作,提高病案质量。

4、进一步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管理工作,特别是查对制度的落实和分级护理的工作,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人流室的院感防治工作。

5、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新型医患关系。

6、针对我院特点,加大对乡村医生的转诊病人和辅助检查的考核力度,使其对病人不截留,提高医院病人住院人次,床位周转率以及医疗收入,降低药占比。

7、发挥好我院医疗环境优势、提高卫生技术队伍的整体水平

,服务水平,加强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改进医疗质量进行医德医风教育、严肃行业纪律等多方面深入开展,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让全院职工努力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让群众满意”。

第11篇: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汇报

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汇报

根据分公司前两季度绩效考核情况及分公司技术质量管理目标,结合我项目现场实际施工及管理情况,对前半年我项目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做一总结汇报。

一、施工概况

我项目在施的有两个工地,1项目现阶段处于初装修阶段,楼层3+1已经开始移交精装单位, 17#18#楼主体进行塔楼斜屋面施工,13#14#15#楼已经进行屋面施工。

2项目前期开工的三栋样板楼(

7、

8、10#楼)主体结构已施工完毕,现处于二次结构砌筑阶段;32#地块有两栋单体楼栋地下室部分施工完成,由于甲方具体施工方案未定,其余楼栋及车库部分均未开工。

二、技术管理工作

针对前两次我项目绩效考核情况来看,我项目技术管理工作做的不是太好,在考核完后针对存在我问题,项目制订了专门的管理措施,为了更好的管理和做好过程管控,对技术人员进行了更详细、更明确的职责分工,专门安排人负责方案调整及技术交底、关键工序与施工样板、网上信息录入及计划、图纸问题及设计变更等几大块。做到每个人都有任务,并对其实行问责制。 (1)、方案及技术交底

由于甲方施工图纸下发不全且一直在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相关设计规范相关要求,对每个方案及交底进行重新梳理调整,并对调整部分下发补充交底。

在每项工序即将开展前,提前汇编技术交底,并对项目主要的几个部门当日进行交底会,确保项目管理人员交底到位。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按照交底进行施工,避免因为返工而耽误工期。

(2)、关键工序与施工样板

要求项目技术质量管理人员,熟悉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所有工序,依据楼栋进行分工,并列出明细。在每道工序施工过程中都能有技术管理人员在场监督验收,并要求留存记录及图像,同时做好工序样板,并跟进样板确认情况。 (3)、网上信息录入及计划

信息化录入是我项目一个薄弱点,项目针对每个填报系统专门设置专人负责,具体划分到方案上传,计量系统填报,质量周、月检填报,物资计划填报,精品照片上传,工法计划上传等落实到人,并由技术负责人对每个系统填报进行跟踪督促,确保录入及时完整。 (4)、图纸及设计变更

项目安排技术人员专门解决图纸问题及变更,确保及时与设计及甲方沟通,并跟踪正式文件及图纸的签署、下发,同时做好对施工队变更交底的下发,并做好设计变更的发放台帐。 (5)、测量管理

测量管理作为集团公司重点的考核项,我项目首先对内页资料开始梳理,从进场的控制点交接,到控制点的平差计算再到楼栋放线,每个步骤都要留存记录;其次是对所有的测量仪器进行检查,不仅检查仪器的误差而且根据公司计量管理对每台仪器进行检定,确保测量放线精度。

三、质量管理工作 (1)、质量创优

我项目质量创优目标为:“/////结构优质工程奖”,并制定创优方案、、、、、(上半年度质量创优情况,下半年创优情况,全年创优创奖计划、QC质量攻关成果完成情况等) (2)、质量知识培训

结合施工现场,对每个分项工程及每道工序组织所有技术质量人员进行培训,不仅对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规范进行培训,而且要求每人都要掌握质量控制要点。同时培养所有人的质量意识,到现场人人都能发现问题。并组织进行月质量分析会,对所有质量问题逐一进行梳理,找出每个质量问题的控制点,并且讨论出今后如何规避此类问题的发生。 (3)、质量管理制度

项目汇编了质量管理制度,并且以交底的形式把质量管理制度及集团公司质量管理规定交底到每个技术质量人员,并组织进行学习,做到人人对制度都有所了解。

(4)、实验及原材料管理

由于之前我项目实验室较为简陋,且不满足集团公司及分公司要求,主要由于项目缺少专职实验员,没有建立专门的实验室管理体质。现我项目建立专门的实验室,且配备专职实验员,实验室设备已经陆续配置齐全。

四、后半年计划

(1)、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及分公司技术质量管理相关条文,提高项目技术质量管理执行力。

项目有部分人为今年新入职员工,对公司一些程序及规定不了解,在今后加强对公司程序文件及各项管理规定进行学习,提高项目人员工作能力。 (2)、继续加强培训,提高技术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

由于项目每个人员的工作能力及专业知识水平的不同,导致工作效率及管理能力的不同,为了让大家能够同步成长,需经常组织相关培训,尽量做到人人上讲台。

首先我在这做一个自我批评,作为一名项目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在前两次分公司绩效考核过程中我项目技术质量排名均靠后,我深感愧疚。现对前半年的工作做一总结,也是对前半年工作失误的一个梳理,在今后将加强我项目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希望在下一季度的考核中,我项目技术质量有考核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第12篇: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标题:2007年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在___市___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___市___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

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奔小康、建设新___”目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国民经济保持高位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财政收入7.06亿元,增长39.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72亿元,增长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亿元,增长43.2,其中技改投入25亿元,增长46.6;注册外资实际到帐2050万美元,增长104。财政收入增幅、质量位居全市前列。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的增幅、税收占财政总收入及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均列全市县(市、区)第一位;纳税超百万元企业90家,净增21家,摩比斯纳税2923万元,伯乐达、三菱、飞驰纳税均超1000万元。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工业增加值、销售、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市前列。“两双”工程效应凸显。184家定报企业销售首超百亿元。新增定报企业50家,新增数列全市第二位。新增销售超亿元企业15家,摩比斯实现销售25亿元。羽佳、科行、高精、吉地达、华泰、乔胜、众润、新海等企业在实施“两双”工程中取得较大突破。威特集团被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认定为汽车零部件生产出口基地企业。服务业发展跃上新台阶。实现增加值32.5亿元,增长1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5亿元,增长17.3;入库税收1.6亿元,增长45.5,占一般预算收入的43。缤纷亚洲、剧场路文化大厦、四季服装城、剧场路步行街、明珠世贸商城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形成了服务业新的发展特色和亮点;东方绿苑、迎宾花苑、国飞尚城等重大房地产项目快速推进,有19家房地产企业入库税收超200万元;建筑业实现产值26.5亿元,8项工程获“扬子杯”。农业经济增长较快。坚持“三化”促增效,农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25.6亿元、12.9亿元。新增高效种植面积2万亩、高效养殖场10个;新增投资超5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10家,新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3家,新增农民经纪人246人;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个、农产品5个,新注册农产品商标10个,新建立放心农家店32家。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新批外资项目13个,其中圣泰阀门与印度拉森特博洛集团合作,首开我区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之先河。实现自营出口6100万美元,增长29.3;新批自营出口企业8家。完成外经营业额2900万美元,增长31.8;新派出国劳务1950人。民营经济取得新进展,新增民营企业900家、个体工商户5600户,注册资本7.2亿元,非公经济总量、税收均占全区的90以上。

项目推进取得重大进展。招商引资卓有成效。出台了招商引资工作六项措施,在上海、昆山、杭州、青岛等地举办了投资说明会,成功引进印度拉森特博洛集团、浙江天安集团、金时代控股和香港超胜集团等一批战略投资者,汇源果汁、天昊玻璃、里斯特机械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落户。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实施千万元以上三次产业项目336个,新开工项目217个,竣工项目177个,其中亿元项目22个。列入市考核的9个项目全部竣工,区五大类90项重点工程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海螺水泥仅用三个月架设16公里110KV供电专线,十个月即竣工投产;大功率LED数码光源项目正式启动;亚邦医药物流、华通行物流、解放路实验中学综合楼等40项服务业和社会事业项目稳步实施。随着海螺水泥、汇源果汁、中马机械、飞驰巨型轮胎、威特汽配、羽佳汽配、红蜻蜓油脂、丰基热电、联鑫建材等投资超亿元项目的建成,规模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将逐步增强。载体建设成效显著。两个区对全区的贡献份额由上年的20.5增长到25。___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建成区已达5平方公里,在建和新开工项目35个,新实施亿元项目10个,财政收入达1.2亿元,利用外资超千万美元;新洋经济区财政收入达6100万元,新建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入驻企业30家,大洋、盐湾、袁庄、北闸四个村产业园已具雏形,物流园区全面启动。

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集镇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和12个试点村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实施农村道路项目51个,建设里程210公里;投入1200万元疏浚沟河1277条;筹资1000万元新建闸站

、农桥142座。农村水利工作获市表彰一等奖。农业资源开发获省“创业杯”竞赛二等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收学杂费,补助贫困生3593人。在全市率先启动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工程。新建户用沼气池200多座。新增改水受益人口4000人,自来水覆盖率99.4。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实施了兴洋大道南延、机场路南延、飞驰大道东西延、盐青路东

段综合整治、人民北路改造和青蜓路、北环路、通富路等建设工程,小新河、朝阳河、西伏河水景全面出新,东、北两个片区主干道全部亮化。新增绿地2.2万平方米。完成24条巷道修建任务。加大城市防洪投入,完善闸站、排水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火车站地段改造、城北大桥拆建、工学院新校区建设等市重点工程服务协调工作。区新行政中心正式开工,现行政中心地块开发进入实质性运作。耿伙城中村改造一期工程安置房建设全部到位。大洋湾一期景观工程和奥林匹克花园全面实施。城乡管理机制逐步健全。构建了市区、集镇两级城管网络。扎实推进城管进乡镇工作,各镇组建了城管执法中队。成立区环卫处,为两个片区环境卫生独立管理运作奠定了基础。推进户外广告市场化运作,实施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合理疏导安置各类流动摊点。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6180元,增长1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0元,增长13.4。城市职工工资收入位居全市第一。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净增城镇就业1.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3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低于市下达任务1.6个百分点。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3500人。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7600人,新增缴费6972人,保险费实际征收3660万元;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6250人,保险费实际征收3220万元,征收率99;失业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均取得新的进展。市区城市居民医疗统筹人数突破6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88,行政村覆盖率100。被征地农民参保人数1万人,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1160万元。社会救助机制不断创新。初步建立起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特困户救助和灾民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社会互助为补充,医疗、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完成城市低保提标工作,在全市率先建立城市低保工作考核机制、监督机制和抽查机制。实行城乡低保金国库直接支付,发放低保补助金1550万元。构建了区、街道、社区三级“爱心超市”实物救助网络,惠及市区5000户13000名城市低保对象和特困居民。

社会事业全面协调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日趋深入。南洋国土所获省“文明单位标兵”称号,区教育局、物价局等17家单位获省“文明单位”称号。由区红十字会发起的“抢救10名白血病患者生命募捐大行动”,被列入中央电视台“2006感动中国”候选名单;盐南社区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活动、大洋街道邻居节分别被评为省“社区十大感动故事”和市“十大文明新事”。成功进行社区换届,社区工作者队伍进一步优化。新增社区服务阵地4000平方米。“法治江苏合格区”创建深入开展,“四五”普法被评为省先进集体,“五五”普法全面展开。科教文卫等事业健康发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知识产权试点区”,“省级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区”通过验收。获“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称号。新批省级以上星火、火炬等各类科技项目21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获“国家免检产品”资格1个;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5个,创省级名牌产品3个,申报各类专利162件,增幅均列全市第一。引进各类人才1020名,与区内外创业精英建立了互动信息平台。伍佑中学、南洋中学升格为四星、三星级高中。在市以上体育竞赛中获各类奖牌150枚,省十六届运动会获奖牌数列全市第一。成功举办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获省级以上文艺奖项20多项。组建文化、食品药品监督专职机构。《___年鉴》编撰完成。统计、物价、档案、外事、侨务、人民武装及国防动员、残联、宗教、妇女、儿童、老龄和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一些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深入推进“平安___”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社会治安刑事发案率得到有效控制,创建“省社会治安安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得到进一步落实。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推行政务公开,优化发展环境。坚持求真务实,落实全年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行政问责制度,促进了各项任务的完成。坚持依法行政,组建了政府法律顾问团,严格按市场经济规律、法律法规、政府工作规则行使职能、履行职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监察和效能监察,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效能得到提高。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听取人民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众团体开展工作。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7件,政协委员提案145件,办结率100。办理市长热线、省长信箱转交我区群众来电、来信320件,反馈率100。从严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责任制,加强审计监督,认真治理商业贿赂,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维护了政府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去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区人民在区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各位代表和委员,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支持___发展的市直部门、驻区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优,整体竞争力不强,工业规模企业支撑带动作用不明显,服务业发展与主城区区位还不相适应,农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二是统筹协调发展不够,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部分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三是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方面还存有薄弱环节,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四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依法行政、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与群众要求相比仍有差距。所有这些,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07年工作安排

2007年是党的十七大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区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的重要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奔小康、建设新___”总体目标,突出“发展、富民、和谐”三大任务,紧扣项目推进和城镇建设两大重点,着力实施“提升工业、繁荣三产、优化农业、突破外资、全民创业”五大举措,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改善民生,致力民富,全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今年经济和社会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92亿元,增长17.2;万元GDP能耗比下降4.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2.5;财政收入8.5亿元,增长20.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3亿元,增长1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增长32.1,其中技改投入33.8亿元,增长35.2;注册外资实际到帐4100万美元,增长100;农民人均纯收入6800元,增长1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300元,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在国家继续加强宏观调控的形势下,在区域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在组织政府工作中,将始终围绕又好又快发展,着重把握好以下四个关系:一是注重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注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重视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节约型经济、循环经济;紧密三次产业联系,互为推动,协调发展,保持经济运行质量、增长速度位居全市前列。二是注重建设大市区与建设新___相得益彰。作为主城区,大市区战略实施对___未来发展意义重大,我们既要在大市区建设中勇担重任,大有作为;又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抢抓机遇,乘势快进。把大市区建设和加快新___建设结合起来,根据大市区整体规划,用足用好自主建设政策,找准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切入点,老城改造、新区开发、镇村建设齐动,以推进项目为重点、产业发展为纽带、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在大市区建设征程中开启新___发展新纪元。三是注重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进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建设新___,首要的是建设新农村。坚持城乡一体,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立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镇村发展,把更多的要素资源投入镇村发展,以更多的激励措施扶持镇村发展。加强城乡经济联合,鼓励支持镇与街、镇与片区联手拓展市场、开发项目,鼓励支持城市中小工业企业、服务业企业在各镇寻求新的发展空间,鼓励支持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资进军农村。引导镇村主动接受大市区建设辐射,结合地方实际,放大自身优势,创造发展特色,实现全面进步。四是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致力三个文明同步推进,坚持以人为本,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各项公益事业,切实保护群众利益,合理兼顾改革发展中不同群体利益,使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构建经济兴旺发达、社会文明进步、生态环境优美的和谐新___。

为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增长方式,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工业经济竞争力

打造规模特色产业。按照“发挥优势,提升档次,扩大规模,创塑特色”的思路,加快现有特色产业链的延伸,推进企业与产业紧密结合、项目与产业互动协调,拉长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抓住沿海汽车城建设机遇,集中力量扶持飞驰、羽佳、中马等企业扩张规模,带动关联企业发展,做大汽配产业;以非标机床、汽油机、农机配件等产品为重点,加强协作配套,培强机械产业;以海螺、联鑫、科行等企业为龙头,扩张建材产业;以指示氖灯、涂敷磨具、食用油等产品为核心,巩固提升轻工产业。四大支柱产业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达80以上。推动伯乐达LED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全力推进“两双”工程。把“两双”目标落实到50家成长型企业,明确到具体技改扩能项目。推动伯乐达、威特、圣泰、长虹等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集团实行开放式重组、战略性合作,引进先进技术、高级人才和现代管理,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规模倍扩、效益倍增。力促飞驰、羽佳、华泰、科行等企业加大在建项目实施力度,扶持高精、吉地达、同和、博尔福等成长型企业发展,实现效益倍增。确保新增定报企业50家,销售超亿元企业10家,纳税超百万元企业20家,其中纳税超千万元企业不少于3家。实施工业企业品牌战略。激励工业企业开展创牌活动,实现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创省级以上知名品牌6个,飞驰争创中国名牌,伯乐达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促进磨料磨具、环保设备等一批省、市名牌产品上档次、上水平。吸引落户更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形成国内外品牌相互交融、新老名牌交相辉映的格局。加大新品开发力度,销售超亿元企业都争取开发1个市级以上新产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引导重点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采取更加灵活的“柔性”策略,吸引尖端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升级步伐,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确保实施1个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把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和先进制造技术结合起来。力争建成伯乐达、飞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6个以上省、市级企业研发中心,创5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企业,申报国家火炬项目7个、省星火项目10个,专利申报数达200件。

(二)培育专业市场,建设特色园区,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实现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新突破。抓住市场和园区两大载体,创造发展特色,构建大流通体系,形成5个特色专业市场集聚区:即迎宾大道两侧与工业园区相配套的生产、服务型市场;沿海高速出口南洋镇南侧装饰建材、纺织品交易市场,东侧农产品加工和交易中心;开放大道北段两侧小商品、家居装饰、五金机电等综合市场;西城区水产、家禽、粮食批发市场;市区大型购物中心。建设3个特色园区:即城北物流园区、特色旅游园区和服务型功能区。实现生产型服务业发展新突破。全面推进华通行物流、华健物流、亚邦医药物流、明珠世贸、家居装饰、五金机电等10多个重大物流市场项目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3家以上,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新兴港池地段对外招商步伐,推进港区联动。大力拓展农村市场,在道口、沿路、沿河合理布点一批特色市场,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覆盖面广的大流通、大市场体系。实现传统服务业提升新突破。支持苏宁电器、文峰大世界等知名连锁企业加快扩张,扩大缤纷亚洲、楼上楼、瀛洲宾馆等优势企业品牌效应,以剧场路步行街建设及耿伙、北港、五星、东闸城中村和东升新村等改造为载体,打造精品街、特色街,想方设法引进乐购、沃尔玛等知名企业,实施好国际服装城、润枫丽莱广场等重点工程,培大商贸业规模,提升整体品质,增强竞争实力。积极挖掘旅游资源,加快大洋湾二期和便仓枯枝牡丹园建设步伐,开发一批农业观光旅游项目。

(三)突出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增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按照“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思路,坚持把致富农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着力构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拓宽农村内部增收空间,大力发展农村

二、三产业,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来自非农产业的比重;广辟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坚持就地转移和异地输出并举,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000人,培训农村劳动力1.6万人。引导和帮助农民自主创业,加强创业辅导和资金扶持,搭建农民互助合作基金服务平台,确保新增创业农民3000人,新增创业投资8600万元。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施“一三五”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做大蔬菜、林果花卉、畜禽等主导产业,每个村新建高效农业基地不少于100亩,全区再建500亩以上高效规模种植小区8个,新增收入超2万元种植户300个;推广设施栽培技术,每个镇新建大棚300个,全区达3000个以上,面积1万亩;发展特种养殖,每个镇新培植年收入超10万元养殖项目5个,新培植年收入超2万元规模养殖户300个。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四个倍增”:新办龙头企业投资规模倍增。新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10个,其中超千万元5个,投资总额4亿元。现有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倍增。引导泰来神、恒鼎等15家龙头企业加快规模扩张,确保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新增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家。龙头企业带动效益倍增。带动农户55000户,使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的社会效益增长60以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覆盖农户倍增。新组建合作经济组织20个,协会改组成专业合作社5个,覆盖农民3万户。扎实办好农村新五件实事。畅通农村公路路网,建成四级以上农村公路100公里,改造建设桥梁15座,改造标准化渡口18道;疏浚镇级以上河道133公里,对31个河塘整治试点村进行全面综合治理,完成各类水利土方400万方;加快防洪工程建设,修建闸站50座;推广沼气、秸秆汽化等农村清洁能源,实施农村改水、改厕工程,新建为农综合服务社10个。优化配置农村教育资源,改善农村文化设施条件,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2。以农民集中居住为方向,做好聚居化试点工作,所有小康示范村建成1-2个50户以上聚居区。推进“六清六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构建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

(四)重抓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量质并举,内外并举,三次产业与社会事业并举”,着重在产业链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和重大外资项目上求突破。围绕产业链核心环节,按照“布局上集中、生产上配套、销售上联合、技术上协作”,开展针对性招商。___开发区重抓汽配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招商,新洋经济区重抓物流园区、市场和都市工业园区招商,各镇工业集中区重抓成长型工业企业、特色工业产业招商,各街道重抓旧城改造、商贸业、新型服务业态招商。创新招商思路。大力倡导规划招商、产业招商、载体招商,积极推进专业招商、企业招商、以商引商,加快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招引企业向招引产业转变。整合招商资源。建立项目信息库,统一优选跟踪项目;配强专业招商队伍,集中优势力量招引项目。确定招商重点。瞄准上海、苏南、浙江、韩日、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统筹安排好第十一届枯枝牡丹节暨经贸洽谈会、韩国招商洽谈会、浙江经贸洽谈会和接受上海产业转移说明会等重大招商活动,确保取得实效。招引2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50个、亿元以上20个、5亿元以上3个、10亿元以上2个。加大项目推进力度。重抓五大类100项重点工程。工业突出抓好单项投资超5000万元的变速器、阀门、巨型工程轮胎等30项重点工程;服务业突出抓好单项投资超5000万元的医药物流、物贸城、纺织城等30项重点工程;农业突出抓好秸秆碳棒、高效农业示范区等13项重点工程;基础设施突出抓好河东、城北片区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通村公路等17项重点工程;社会事业突出抓好教育、卫生等10项重点工程。统筹抓好市涉及我区的为民办实事、城市建设及一二三产业等重点项目,同步抓好镇、街道排定的重点工程项目。加大督查考核力度。以项目投产达效为考核依据,强化挂钩领导责任,落实项目所在地负责人、投资人、建设人、引资人主体责任,合力推进项目建设;抓住项目引进实施中手续报批、工商注册、土地征用、拆迁安置、规划建设等主要环节,组织专门班子跟踪服务,限时将各项工作协调到位,落实到位;加强项目建设督查,及时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切实加快项目建设步伐,提高项目推进成效。

(五)扩大对外开放,深化机制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谋求“三外”工作新突破。全方位吸引外资,一二三产业齐上,科教文卫事业齐引,扩大利用外资领域;以两个园区为载体,主攻韩日,对接港台,突破欧美,提升利用外资平台,___开发区注册外资实际到帐2000万美元,新洋经济区1000万美元;精选50个重点招商项目,深化企业与国外大集团、大公司合资合作,提高利用外资层次,确保实现外资实际到帐倍增目标。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自营出口增长25;努力扩大外经合作,支持企业走出国门谋发展,多行业、多渠道输送外出劳务人员,外经营业额增长30。掀起全民创业新热潮。鼓励农民利用撤并的中小学校、闲置厂房、民房、废弃场地等发展加工业,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租赁等形式,兴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激励农民兴办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村信息服务机构;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岗创业,按照规定享受离岗、辞职待遇;支持广大下岗失业人员艰苦创业、大中专毕业生主动创业,对照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吸引在外创业有成人士回乡兴办实业、投资公益事业。新增民营企业1000家、个体工商户6000户。迈出改革改制新步伐。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指导帮助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加大改制企业和破产终结企业“回头看”力度,巩固改革成果;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依法建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创建和谐企业劳动关系。坚持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发展方向,强化分类指导,推进经营性服务类事业单位改革。积极创新开发区体制机制,稳步实施农村土地股份合作、资金互助合作改革,不断将改革向纵深推进。

(六)策应大市区战略,整合要素资源,加快城乡建设步伐

以规划为龙头推进功能区建设。按照“开发新城、改造老城、提升集镇、做美环境”的思路,在已经进行了镇村规划评审的基础上,完成两个片区控规调整、“都市走廊”城市设计、城北物流园区、都市工业园等8个专项规划。河东片区通过引进实施具有现代城市品味的服务业项目、重特大工业项目和与城市配套的社会事业项目,加快构建行政商贸区、工业集中区、风景旅游区三大板块;城北片区通过引进实施现代物流项目、房地产项目、中小工业项目和与城市配套的社会事业项目,建设都市工业园、现代物流园、商住集中区。做优做特乡镇工业园区,提高标准厂房规格,抓紧老厂房改建,腾出土地兴建新厂区;完善各项配套工程,优化园区环境;做大特色产业,吸引项目入园。精心运作好乡镇在手的土地计划,优选园区,优选项目,优化配置,以特色园区、特色项目创造集镇发展特色。东区引进实施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个;北区引进实施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6个,建成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各镇新上千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4个。以基础设施为抓手推进片区建设。围绕提升新区对外集疏能力、内部循环能力、城市保障能力,实施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北环路、___大道、人民路整治等片区路网与市区、高速路网连接工程,经一路、经二路南延、机场路北延、跃进路北段、迎宾大道中段改造、新洋大道、纬主一路等片区内路网循环工程。河东区加快实施新行政中心主楼和后勤服务中心、人武部综合楼、检察院办公楼、开发区招商服务中心等项目,全面启动金马置业、华亭房产、伯乐达大酒店等项目的建设;城北区实施好经纬房产、袁庄农民公寓、亚太地段开发等项目的建设。加快推进环卫设施、污水处理、公交站台、城市防洪配套工程、供电及供水管网设施建设,确保丰基秸秆热电项目和110KV变电所建成投产。同时,积极提升两个片区的道路绿化、亮化水平。以房产开发为切入点参与老城改造。整合老城区存量土地、房产、企业等资源,加快资源开发利用。支持街道在河东、城北两区兴建创业园区,加速市区内工业园、工业企业“退城进区”步伐。继续抓好国飞尚城、东郊新村等房产项目开发,抓紧湖畔之星、现区行政中心地块等一批新房产项目开工建设;着眼发展产业、吸纳就业和获取长效税源,抓好国际服装城、和裕大厦等商业地产项目开发建设。加快剧场路步行街、耿伙城中村建设,实施好北港等城中村、洋东新村、东升新村改造建设任务,在改造老城中壮大自身实力。以环境出新为重点推进卫星镇建设。按照服务城市、融入城市要求,调动各方力量,吸引多元投入,推进集镇建设。在现有镇区面貌全面出新的基础上,每个镇至少新建或改造1条镇区道路,开工1个房地产项目,新增绿地2000平方米,道路主干道亮化率90以上,做新做美集镇,展示卫星镇新形象。创省城市化示范镇2个。

(七)立足税源培植,狠抓财税征管,保持财政良性运转

培育壮大税源经济。坚持引进与培植并重,发展税源经济,新增纳税超百万元企业30家以上,其中超千万元4家;不断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加快推进在建项目达产达效,___开发区、新洋经济区财政收入占全区总收入达30以上;巩固街道税源,挖掘现有潜力,拓展增收空间,培植新的增长点;改善乡镇税源,着力增强规模镇的竞争能力、中等镇的扩张能力和困难镇的保障能力。充分发挥主城区优势,引进大企业、大集团设立分支机构,发展总代理、总经销,拓展新兴税源。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支持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调动各方力量开发税源,形成源源不断的后备财源增长机制。提高财税征管水平。积极应对财税体制调整,建立税源共享信息库,加强纳税综合监测,形成征收工作合力。策应税收征管属地化改革,创造公平、规范的招商引资财税政策环境,研究制定新体制后激励街道发展的意见,对镇级财政管理体制进行适当调整。加大税源跟踪管理力度,全面落实组织收入责任制,确保财政收入按序时均衡入库。夯实协护税工作基础,杜绝跑、冒、滴、漏,确保应收尽收。增强财政保障和资金运作管理能力。严格执行预算法,确保“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严肃财经纪律,切实规范土地契税、出让金、相关规费的征收管理。全面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建立详实的公有资产管理台帐,做好经营性土地资源策划论证、包装推介工作,实现最大收益。创新城市资产经营公司和公有资产经营公司运作机制,使经营公司真正成为政府融资的平台、扩张投资的主体。多管齐下抓好镇村债务化解工作,化解债务3000万元,新增无债村10个。最大限度地争取项目、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补助,确保可用财力稳步增长。

(八)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着力改善人民生活

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把就业再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和富民之基,积极扶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行业,根据内外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城乡居民、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培训,使各就业个体都能掌握一定的就业技能,都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都能发挥所长、体现自我价值。新增就业129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00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确保征缴率达92以上。积极稳妥做好土地换保障工作,参保人员达15000人以上。全面落实“两个确保”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加强社会救助、法律援助和帮困工作,切实保障城乡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和特困学生的就学需求。积极发展慈善、福利事业,开展经常性社会捐助和救助活动,逐步完善贫有所济、难有所帮、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积极为民办好实事。重点实施好农村中小学“四项配套”及农村合格成人校建设、新民实验学校搬迁及新洋小学筹建、有线广播电视进村入户、乡镇广播电视站站房建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送电影、送戏、送图书下乡进社区等为民办实事项目,切实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办成人民满意的民心工程。加快新型社区建设。探索在更高层面上建设新型社区,采取市场化方式积极推进街道、社区邻里中心建设,增强街道社区服务城市发展、服务城市建设、服务城市居民功能,强化社区在承办政府转移的公益事业、城市管理、居民生活生产等方面的社会职能;完善社区服务网络,拓展社区服务内容,扩大社区服务阵地,新增街道社区服务阵地5万平方米、服务网点1000个;利用自身阵地发展新型业态,联合兴建市场,新上为民服务项目,帮扶辖区内企业发展,激发社区发展活力,增强社区发展实力。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加强综合治理,关爱困难群众,努力建设社会文明和谐、群众安居乐业的新型社区。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科教兴区、人才兴区、质量兴区战略,推进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推进年”活动,加速科技创新和成果引进转化步伐;完善以区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促进各类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继续做好数字化电视推广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势头。巩固生态示范区、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创建成果。开展食品放心工程和用药安康工程活动,健全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发展群众文化体育事业,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建立城乡建设和管理信息网,完善城建管理制度,加强城管队伍建设,实现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强化统计基础工作,完成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及各项抽样调查工作任务。做好物价、气象、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地方志、人民武装与国防动员、妇女、儿童、老龄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九)注重两手齐抓,健全民主法制,努力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市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动力,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工程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全面奔小康、建设新___”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三创”精神和新时期___精神。积极倡导亲商、安商、富商风尚,树立开放___的新形象。落实优抚政策,做好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强化民主和法制建设。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活动为载体,完善村务公开、村(居)民自治、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围绕建成法治合格区目标,积极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法治化。推进平安___建设。以建成___最安全地区为目标,抓好新一轮平安创建工作。狠抓平安___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构建打防控一体化的“大防控”体系,健全“大信访”格局。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加强政府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重抓隐患排查和整改,预防和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竞争的态势、发展的重任和人民的期盼,我们将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按照“为民、务实、创新、团结、清廉”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不断开创政府工作的新局面。

一、狠抓落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切实转变作风,反对形式主义,集中精力,真抓实干,坚持办实事,求实效,努力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基层,落到实处。加大工作执行力度,既定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雷厉风行地落实,绝不允许推诿扯皮,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坚持以严明的责任、严格的制度、严肃的纪律推进各项决策的有效落实。建立抓落实机制,健全目标管理体系,推行行政问责制度,真正使每项工作不仅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而且做到措施扎实、责任落实,形成上下一致、团结一心、合力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二、优化服务,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构建服务型、效能型政府。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环节,全力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承诺的事项限时办结,服务的事项跟踪到底。把政府职能转变和创新管理方式紧密结合起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创新公共服务体制,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努力建设有序高效、运转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就医、就学、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三、依法行政,加快政府法治化进程。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决定,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及政协委员提案。密切与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和社会各界的联系,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建立健全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政府决策机制,完善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公众参与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确保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深入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强行政执法监察,继续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侵权必追究、失职受查处。

四、规范运作,增强政府公信力。坚持“以诚为本,以信立誉”,倡导诚实守信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推进政务公开,对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重要事项和推进的重点工程、重点工作做到事前依法公示、过程阳光操作、结果及时通报,让群众知晓,受群众监督,使群众满意,提高群众的信任度。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为企业和投资者创造公平的投资环境。坚持诚实守信,做到有诺必践,件件有回音,事事有交代。

五、清正廉洁,创树政府新形象。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纠正不正之风。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落实预防和惩治腐败机制,健全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民主评议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树立清正、勤政、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充满希望;新的任务,催人奋进。站在新的起点,展望美好未来,我们既满怀信心,又感压力千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团结一心,顽强拼搏,扎实苦干,为实现“全面奔小康、建设新___”而努力奋斗!

《2007年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2007年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第13篇: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标题:2007年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在___市___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___市___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奔小康、建设新___”目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国民经济保持高位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财政收入7.06亿元,增长39.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72亿元,增长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亿元,增长43.2,其中技改投入25亿元,增长46.6;注册外资实际到帐2050万美元,增长104。财政收入增幅、质量位居全市前列。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的增幅、税收占财政总收入及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均列全市县(市、区)第一位;纳税超百万元企业90家,净增21家,摩比斯纳税2923万元,伯乐达、三菱、飞驰纳税均超1000万元。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工业增加值、销售、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市前列。“两双”工程效应凸显。184家定报企业销售首超百亿元。新增定报企业50家,新增数列全市第二位。新增销售超亿元企业15家,摩比斯实现销售25亿元。羽佳、科行、高精、吉地达、华泰、乔胜、众润、新海等企业在实施“两双”工程中取得较大突破。威特集团被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认定为汽车零部件生产出口基地企业。服务业发展跃上新台阶。实现增加值32.5亿元,增长1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5亿元,增长17.3;入库税收1.6亿元,增长45.5,占一般预算收入的43。缤纷亚洲、剧场路文化大厦、四季服装城、剧场路步行街、明珠世贸商城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形成了服务业新的发展特色和亮点;东方绿苑、迎宾花苑、国飞尚城等重大房地产项目快速推进,有19家房地产企业入库税收超200万元;建筑业实现产值26.5亿元,8项工程获“扬子杯”。农业经济增长较快。坚持“三化”促增效,农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25.6亿元、12.9亿元。新增高效种植面积2万亩、高效养殖场10个;新增投资超5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10家,新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3家,新增农民经纪人246人;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个、农产品5个,新注册农产品商标10个,新建立放心农家店32家。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新批外资项目13个,其中圣泰阀门与印度拉森特博洛集团合作,首开我区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之先河。实现自营出口治理发愣功0万美元,增长29.3;新批自营出口企业8家。完成外经营业额2900万美元,增长31.8;新派出国劳务1950人。民营经济取得新进展,新增民营企业900家、个体工商户5600户,注册资本7.2亿元,非公经济总量、税收均占全区的90以上。

项目推进取得重大进展。招商引资卓有成效。出台了招商引资工作六项措施,在上海、昆山、杭州、青岛等地举办了投资说明会,成功引进印度拉森特博洛集团、浙江天安集团、金时代控股和香港超胜集团等一批战略投资者,汇源果汁、天昊玻璃、里斯特机械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落户。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实施千万元以上三次产业项目336个,新开工项目217个,竣工项目177个,其中亿元项目22个。列入市考核的9个项目全部竣工,区五大类90项重点工程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海螺水泥仅用三个月架设16公里110KV供电专线,十个月即竣工投产;大功率LED数码光源项目正式启动;亚邦医药物流、华通行物流、解放路实验中学综合楼等40项服务业和社会事业项目稳步实施。随着海螺水泥、汇源果汁、中马机械、飞驰巨型轮胎、威特汽配、羽佳汽配、红蜻蜓油脂、丰基热电、联鑫建材等投资超亿元项目的建成,规模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将逐步增强。载体建设成效显著。两个区对全区的贡献份额由上年的20.5增长到25。___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建成区已达5平方公里,在建和新开工项目35个,新实施亿元项目10个,财政收入达1.2亿元,利用外资超千万美元;新洋经济区财政收入达治理发愣功0万元,新建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入驻企业30家,大洋、盐湾、袁庄、北闸四个村产业园已具雏形,物流园区全面启动。

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集镇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和12个试点村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实施农村道路项目51个,建设里程210公里;投入1200万元疏浚沟河1277条;筹资1000万元新建闸

第14篇:区人民政府工作总结

金安区人民政府2008年工作总结

2008年,金安区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拼搏,开拓奋进,战胜了历史罕见的冰雪冻灾,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继续保持增长加快、效益提高、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年初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3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一产14.8亿元,二产21.7亿元,三产24.8亿元,分别增长7.5%,22.8%,28.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亿元,增长27.9%,财政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了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亿元,增长21%,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坚持工业主导,着力实施核心战略

抓营造发展氛围。坚持重工强工不动摇。深入开展工业学霍山活动。组织区乡两级及骨干企业负责人赴无为、广德、舒城、浙江安吉等地参观学习,统一认识,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制定十佳企业评选办法和发展乡镇工业突出贡献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奖励激励措施,实行区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的“四个一”工作机制,进一步鼓足发展干劲,调动发展的积极性。 抓发展平台建设。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加速推进园区建设,金安个私园总投资达5.65亿元,共引进28个项目,已有25家企业建成投产,初步形成轻纺、服装、机械制造、农副产品等主导产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92亿元,上缴税收2840万元。三十铺工业园建设提速,一期工程已投入1.1亿元,3.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园区共引进48家企业,已建成投产14家。二期工程7.1平方公里的规划建设,已全面启动2000米主干道、20000平方米拆迁、2000亩工业用地平整的“三个二”工程。城北、先生店、孙岗、中店工业集中区建设全面启动,2008年11月,安徽金安经济开发区获省政府批准正式筹建。

抓龙头企业壮大。坚持把扶强骨干企业放在突出位置,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催生企业集团,壮大产业集群,不断增强企业的扩张力和辐射力。培育江淮电机、天业集团、星星轻纺、新华饲料、皖江羽绒、茂源面制品等一批骨干企业,全区规模企业达53家,其中新增规模企业12家,亿元以上企业达9家,超5000万元企业4家。10家骨干企业累计产值23.8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0.7%,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利税增长15%以上。 抓升级创牌。坚持科学发展,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全年共创江淮电机、精工齿轮等5个省名牌产品,新华饲料、星星轻纺等6个国家免检产品。大功率特种电机、大麻生物脱胶、2065系列消光剂等一批新产品、新技术、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完善检测考核体系,淘汰高耗能设备,申报建设节能技术改造项目2个,整顿、关闭、取缔违法排污企业14家,严把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审批,全年削减工业COD30吨,削减SO2132吨,分别占任务的120%和171%,超年初任务4个百分点。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8.2%。

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突出抓好粮食生产。出台《金安区粮食双超十亿工程意见》,扎实推进粮食增产行动。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在全区19个乡镇街整区域推进水稻产业提升行动70万亩,投入700万元实施良种补贴和良种挂钩,全区水稻品种由过去70多个精减到18个。订单生产面积达40万亩,比去年增加25万亩,销量150万斤,建成5大粮源基地。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29.6万亩,已通过农业部验收。抓小麦高产攻关。在马头、淠东等6个乡镇的实施5万亩小麦高产攻关行动,小麦收成再创历史新高,提前2年实现单产突破300公斤行动计划,单产达 320公斤,总产达5.69万吨。抓秋种科技示范专项行动。按照“北麦南油湾区菜,沿路花草示范带”的总体布局,全面完成70万亩秋种任务,进度和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依靠科技,突出特色,示范带动引导,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实行良种良法先行,完成测土配方施肥30万亩,水稻优质化率达80%,新增农机大户1114户、大中型机械330台,跻身全国水稻机插秧示范县(区),农机插秧面积1.6万亩,机收割面积30万亩。培育优质粮油、茶叶疏菜、蚕桑大麻、奶牛水产、白鹅养殖、花卉苗木、经果林等10大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全区共建成20个特色主导产业示范村和带动村,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小区55个,重点建设三十铺镇凤凰村、双河镇的九十铺村2个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快,已引进7家企业入驻。全年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12家。省、市级龙头企业总数达26家,年产值16.8亿元,其中超亿企业5家。新注册农产品商标3个,获绿色产品认证9个,“邦恒茶油”有机食品1个。全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总数已达40家,带动近15万户农民从事“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生产,马头镇黄台村、椿树镇草庙村被评为全省100个示范合作社之一。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示范带动,以点促面,总结首批22个省市级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经验,抓好新增1个省级新农村示范镇、10个示范村建设。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加快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充分尊重民意,积极引导农民建好康居点。开展农村集贸市场和村居环境集中整治,着力改善农村居室环境,全年改水打井600眼,改厕1.5万户,改厨1.2万户,改圈1.1万户,栽植各类花卉苗木15万株。结合农村能源建设,共完成沼气池1500口。实施农村安全人饮水工程14处,解决了4.5万人饮水安全。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连续七年荣获全省治岭工作优秀县区第一名,全年新挖大中塘173口,打机砖井487眼。人工造林、生态林管护力度加大,实施“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建设,全区新增2个省级生态村,全国污染源普查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年共发放惠农专户资金1.73亿元。进一步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严防农民负担反弹,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案件。

突出抓好招商引资,着力增强发展后劲

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交通、建设、水利、工商、供销等部门管理企(事业)改制稳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畜牧兽医体制、集体林权制度、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水管体制改革、工商市场管办脱钩改革、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及财政部门预算改革基本完成。

坚持招商引资主战略。实行“一把手”负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下发《2008年招商引资工作意见》,修订《金安区招商引资考核实施办法》、《金安区招商引资奖惩办法》。整合全区28个招商责任组,将全年招商引资任务分解到各招商责任小组,细化到每一个部门、单位,实行责权捆绑。开展驻点招商。增设广州、苏州、无锡、台州(温州)等地驻外招商联络处,区领导带领小分队外出招商,主动出击赴“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对接项目,聘请招商顾问,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实行月通报、季调度、年中观摩、年终总考评。全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64个,合同引资22.44亿元,实际到位内资13.6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30%,实际到位外资918万美元,增长33%,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111%,完成进出口总额3461万美元,增长2.5%。

切实抓好项目建设。实行区领导联系项目工作“四个一”制度,定期召开调度会,强化领导,强力推进。抓住中央新增投资有利时机,组织人员跑省、跑部,多渠道、全方位争取国债资金,全年共争取到位项目28个,总投资1.47亿元,已到位7710万元。重点抓好39个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力促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投产达效,目前江淮电机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的二期高效节能电机项目、英瑞针织投资5000万元的针织服装项目已全面建成投产,总投资6000万元百大金商都购物中心开业运营,六安滚动轴承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的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六安佳合服装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亚麻纺织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嘉禾重卡汽车工贸项目,投资3300万元的元和山庄老年休闲活动中心,投资2000万元的金地豪农业生态开发,六安永龙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的塑料制品等一大批重

大项目已动工建设或即将投产。

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成立“经济环境保护办公室”,园区执法实行准入制,推行“首错不罚”,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肃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各类案件,公示了3个有碍经济发展环境言行单位。抓好区在市设窗口的“一站式”服务,承诺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 坚持统筹发展,加速推进城乡建设。

顺应城市管理体制变化,组建区城管执法局、重点办等管理机构。加大城镇违法建设查处力度,建立健全违法建设查处和文明创建长效管理机制,全年共完成我区承担的15个市重点工程征地2268亩,拆迁安置725户,房屋拆迁10.9万平方米,全年共拆除违法建筑1.3万平方米,有力的支持了市政重点工程建设。基本完成了全区乡镇集镇建设规划修编,全年集镇建设投资5.03亿元。其中投入集镇开发资金2.78亿元,新建商品房19.7万平方米,改扩建了一批自来水厂、农贸市场、停车场。加快三十铺、木厂、张店、毛坦厂等重点镇建设,带动了一般集镇、中心村的开发与改造,全区城镇率达36%。修建“村村通”水泥路152公里,通乡油路45公里。投入900万元,整修改造六毛路28公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淠河、丰乐河等重点险工险段除险加固扎实完成,清淤整治渠道41条,216.8公里,淠河综合治理25.4公里。完成小流域治理2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实施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明清老街、洪山寨、洞天湖及汉王墓景点开发力度,景区道路建设提速,景点品味提升,东石笋景区申报“3A”景区已通过市级初评。全年接待游客突破3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亿元。加快培育城乡市场体系,六安大市场二期、百大金商都、六安东城农特产品批发大市场和一批社区便民店建成并投入使用,11个乡镇集贸市场投入运营。积极引导物流企业重组,加快培育物流中心,大力实施“百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区已建成农家店374家、配送中心1个。

全力筹资配套,扎实完成民生工程。

强化财税收入征管,进一步拓宽征收渠道,严防跑、冒、滴、漏,抓好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严格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使财政性资金向民生倾斜,保证了各项社会事业的较快发展。全年共投入民生工程资金18222万元,其中区级配套资金2032万元,确保了十八项民生工程全面实施。

扎实抓好十八项民生工程。制定了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广泛宣传,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采取暗访、抽样调查、实地查看、召开调度会等形式,加强工作调度,把民生工程列入年终综合考评,作为对乡镇和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按时、足额打卡发放低保、五保、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水库移民、计生对象奖扶、医疗补偿、医疗救助等各类生活资金;扎实推进工程类项目建设进程,已完成3个供水片管网延伸工程,完成350个20户以上广播电视“村村通”有线联网安装任务,累计完成混凝土路面152.52公里,共有27个危改项目建成交付使用。

着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618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迈上新台阶,参合率突破90%。五保户、残疾人、失地农民等弱势群体的保障救助得到落实,2.2万名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全部实行低保,巩固涉农资金发放“一卡通”成果,推进“一线实”改革,全年打卡发放粮食直补等涉农专项资金33项计1.73亿元;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38元,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9.2%。完成18个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减少贫困人口1.3万人;培训各类农村劳动力7120万人,有组织劳务输出1.6万人。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和专家大院项目计划,共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6项,已获国家级立项1项,省级3项。扎实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化解认定工作,发放义教化债资金5362万元,改造D级危房2.2万平方米,全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70%,高于省均水平

5.47个百分点,高考本科达线率49%,高出全市23个百分点。成功防控“手足口”疾病,有效应对“问题奶粉”事件。完善计划生育“村为主”机制,加大计生政策执行力度,共查处“两非”案件98例,为1199名计生对象发放了奖励扶助金,人口出生率8.96‰;举办“实现百年梦,欢庆奥运年”主题系列活动,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共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后募集救灾款、物640万元。

高度重视“平安金安”建设。构建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体系,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圆满完成奥运期间社会稳定;认真贯彻《信访条例》,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坚持开门接访和领导带案下访制度,以“两个排查”为重点,全面开展排查和化解活动,扎实开展“两访”活动,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定期开展专项整治,及时排查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

坚持勤政廉政,切实抓好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开展“五五”普法,扎实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建设,主动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切实抓好办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30件,政协提案66件,办结率100%。继续实行区政府领导轮流值班和区长接待日制度,高度重视群众意见,依法处理来信来访,进一步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突出政风建设。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着力解决影响跨越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招投标、产权交易、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等四项制度,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40项,其中经济责任审计21个,全年共完成政府集中采购3231万元,同比增长20.34%节约财政性资金413.6万元,资金节约率为11.34%。扎实开展“发展环境万人评”活动,共清理各项制度1762项,废止562项,创新24项。开展纠正教育乱收费、医药购销、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等执法监察活动,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

提升行政效能。坚持绩效挂钩,促进效能提高,确保任务完成。围绕重点工作,加大督查力度,对工业经济、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等工作,建立了调度、督查、考评制度,及时明确工作目标,定期通报工作进度,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激发了各乡镇、各单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围绕全年工作,实行责任制度,下发了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分解文件,责任明确到具体单位,要求明确到具体目标,并严格兑现奖惩到位。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步伐,成立区政府信息中心,新建了政府门户网站,开发了乡村电子政务系统,初步实现了区乡网上办公,信息公开、在线回复工作位居全市前列。

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业竞争力不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城镇化水平较低,外向型经济仍是薄弱环节;农业基础还不够牢固,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外出务工收入锐减,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难度较大;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同时,政府机关作风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有的地方和部门缺乏改革创新的勇气和开拓发展的思路,效率不高、作风不实、责任心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09年我们工作的主要打算是:一是突出平台和项目建设,抢抓机遇,上争横联,努力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二是突出创新和产业升级,倾力服务,着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三是突出抓好稳粮惠农,着力实现农民增收;四是突出统筹发展,加速推进城乡建设;五是突出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六是着力实施民生工程,全面构建和谐金安;七是突出提高施政水平,提升行政效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第15篇: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提供一篇工作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xx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共房山区委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斗,真抓实干,全面推进“三化两区”建设,圆满完成了区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较好地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财政收入成倍增长,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168.6亿元,增长2.2倍,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2亿元,增长20.7%;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40.4亿元,增长3.8倍。区域税收完成182亿元,增长2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大规模,完成400亿元,增长14.4%。土地储备投资再次突破100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继续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建筑业、工业、房地产业、商业、旅游业等各行业运行态势良好,国有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非公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10%。

––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功能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加强与央企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北控太阳能、港中旅温泉城、西门子“云计算”中心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功能区建设呈现新局面。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喜见成果,中石化投资项目建成投产16项,部分项目实现属地纳税,北京石油交易所投入运营。窦店高端现代制造业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长安汽车项目从签署协议到奠基仅用三个月,创造了“房山速度”,京西重工减震器工厂开始设备安装。中央休闲购物区(csd)品牌效应不断凸显,奥特莱斯旗舰中心开工。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顺利通过中期评估,博物馆开馆运营,云居寺文化景区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中国北京农业生态谷筹建工作有序进行,市政府与中粮集团签署框架协议。北京良乡高教园区征地任务全部完成,引进橙天嘉禾影城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启动“funhill智汇城”建设。中核北京科技园顺利奠基,完成项目控规调整方案。良乡物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土地一级开发有序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速

道路交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轨道交通房山线通车运营,燕房线规划方案获得批复,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加快完善。京良快速路、京石二高速前期工作基本就绪,新增9条区域和新城内部道路。深化公交体制改革,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新改建41座水厂,完成4项电网建设工程,新增天然气用户2万户,5项集中供热工程全部启动。以长阳半岛为核心的新城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果,面向国际招标,确定了城市设计规划方案,芭蕾雨&8226;悦都等精品生态住宅新开工75万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同步推进。新城两组团建成区面貌持续改善,拱辰街道一至五街回迁安置房竣工612套,城关街道中心区改造前期工作基本就绪,市级城乡结合部重点建设村––东羊庄村完成拆迁。城市服务管理不断加强,开展城市环境百日整治等活动,加大城市顽疾治理力度,重点区域得到有效治理,城镇垃圾分类完成比例名列全市首位,人防工程建设、利用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完成刺猬河二期治理,房山新城滨水森林公园开工,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全面启动。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比重为69.3%。

––惠农政策有效落实,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都市型现代农业健康发展。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新增面积3400亩,高质量建成一批标准化基地。农业企业新增20家,澳特舒尔有限公司成功上市。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种养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籽种、蔬菜、肉鸭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认真落实农业政策性保险、粮食综合直补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强新型农民培训,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农村改革继续深化,61个村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林权制度改革完成90%。村庄建设取得新成果,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5+3”工程,提前两年实现五项基础设施全覆盖,村容村貌持续改善。青龙湖镇南观村成为我区第五个北京最美乡村。

––实施绿色山区发展行动计划,山区转型步伐加快

坚决退出低端资源型产业,关闭最后一批小煤矿,关停127家水泥、石灰和石板企业,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偷挖盗采。深入系统解决煤矿关闭涉及的尘肺病待遇、取暖用能等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产业转型对社会稳定造成的冲击。加快“人员出山”步伐,完成543户、1618人山区险户搬迁,山区人口迁移集中安置项目起步区具备入住条件。六石路、108国道复线、108国道提级改造等道路工程竣工通车,山区交通环境明显改善。

持续开展环境整治、废弃矿山修复、水源地保护等工程,完成绿化造林6万亩,山区生态涵养功能进一步提升。启动国际葡萄酒庄产业集群建设,浅山区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张坊仙栖谷、蒲洼京郊小西藏和周口店红螺寺三个沟域经济试点进展顺利。南窖沟域完成规划设计方案国际招标,在全市沟域经济规划设计评比中综合排名第一。

––民生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7%。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万人,安置煤矿关闭地区劳动力就业3400人,1.3万名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城镇职工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大幅增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8%,农村居民基本实现老有所养。政策性住房保障力度不断加大,保障性住房竣工近3000套,完成配租配售928套,定向安置用房竣工108万平方米。落实社会救助政策,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发放各类救助金1亿元。落实“九养”政策和老年优待办法,为2.2万名老年人、残疾人发放养老助残服务券,为2540户家庭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50项。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长沟中学、交道中学新校舍投入使用,完成50栋建筑抗震加固工程,新建6所幼儿园。职成教育完成各类培训15万人次。卫生服务设施不断健全,良乡医院门急诊综合楼投入使用,妇幼保健院门诊病房楼主体完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费医疗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持卡就医实时结算,四家民营医院纳入新农合报销试点机构,农民健康促进工程四种慢病免费供药实现全覆盖。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为96%,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群众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前期手续进展顺利,良乡体育中心游泳馆、综合馆投入使用,成功举办第九届全民运动会。启动数字化改造工程,广播电视加速向全媒体转变。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直接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30件重要实事全部完成。

––社会局面保持稳定,和谐房山建设取得新成果

以“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为主题,大力开展宣传实践活动,公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组织“星火工程”、“文化周末大舞台”等文艺演出3000场,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加大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完成33个社区办公用房标准化建设,新建100个农村社区服务站。稳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圆满完成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五五”普法工作成效显著。实施拥军优属工程,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巩固,全面完成年度征兵任务,退转军人安置率保持100%。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高危行业监管,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实战演练,成立综合应急救援支队,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强食品药品和生活必需品监管,城市运行平稳有序。重点围绕建设领域矛盾纠纷,开展专项排查,全力做好矛盾化解和信访风险评估。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突出抓好校园安保工作。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群众权益,全区民族团结、宗教和睦。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一年来,区政府认真落实区委关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暨党员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部署和要求,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管理创新,切实改进作风。区政府及组成部门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和决定,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意见。办理人代会议案和人大代表建议115件,政协建议案、提案241件。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切实加强效能监察,强化重点领域、重点资金的督查和监管。非紧急救助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公众诉求办结率继续提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勤政廉政建设不断加强。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xx年全区经济社会取得了跨越发展的新成绩,这是我们继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后创造的又一个辉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区上下坚持科学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三化两区”发展战略的结果;是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以“五加

二、白加黑”的工作状态奋力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合力攻坚的结果。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为“十一五”各项工作划上了圆满句号,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十一五”评价和“十二五”展望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十一五”时期是房山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特别是以来,我们克服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全区经济社会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五年来,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特别是,我们打赢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攻坚战,在新型城市化道路引领下,坚持投资拉动,全区经济呈现出城市化带动与功能区支撑“双轮驱动”的发展态势。“十一五”时期,全区多项经济发展和社会调控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与“十五”末期相比,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5倍,区域税收增长2.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倍。土地储备投资力度空前,区域发展活力明显增强。节能减排取得阶段性成果,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至2.7吨标准煤。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实施“关旧育新”。关闭全部小煤矿,大幅削减非煤矿山,着力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增长基本摆脱了对传统资源型产业的依赖。重点功能区快速崛起。组建京西重工,海外并购德尔福。依托与央企合作,引进长安汽车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着力打造“5+”功能区格局,走出了一条以功能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产业结构由传统向现代、由低端向高端、由粗放向集约加速转变。

五年来,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速,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新城建成区面积大幅增加,4.7万农民成为新市民,城市化率达到67.5%。建立完善了城乡规划体系,规范了新城开发建设秩序。道路交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累计投入63.2亿元,实施公路道路新改建工程103项、市政道路新改建工程23项,区域路网和新城内部路网趋于优化,融入市区、借势发展的硬件环境明显改善。组织实施安全饮水、电力改造、燃气入户、集中供热等工程,新城承载力显著提升。实施了以拱辰街道一至五街为重点的良乡组团中心区改造、以城关街道槠榆树街和燕怡园为重点的燕房组团中心区改造、以长阳半岛为重点的新城示范区建设,新城整体形象大为改观。通过治脏、治乱、治差,开展绿化、美化、靓化,新城环境明显改善,燕山地区和房山地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顺利完成第一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5+3”工程,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完成南北两线环境整治,启动人口迁移,加快发展替代产业,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山区进入绿色发展新阶段。

五年来,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改善,社会建设不断加强。区财政每年投入民生建设的资金以47.5%的速度递增,累计支出334亿元。城乡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成效。着力破解就业难题,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八年来最低点。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各项救助制度不断健全。9所山区中学实现一次性外迁,完成92所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新改建一批大型公共卫生服务设施,普及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标准化服务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图书室、数字影院、广播电视、互联网络、健身设施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社会建设与管理不断加强。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开展“和谐房山”、“平安房山”创建活动,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突出做好“五无”工作,为首都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年来,改革开放持续深入,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新突破。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极大地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深化国有和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健全有利于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深化农村各项配套改革,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税收支管理,着力推动财政资金使用向民生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领域倾斜。深化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改革,完成了一大批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迈出坚实步伐。完成区乡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区划调整,建立了与功能区建设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完善“一站式”办公和全程办事代理制,行政审批效率显著提高。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外经外贸水平稳步提升。引进增量、盘活存量,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1家。

实践证明,过去的五年是全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质量最高、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我们的主要体会:一是必须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贯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正确的理念求发展;二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市化道路,落实好区域功能定位,以正确的思路谋发展;三是必须坚持和深化与央企合作的成功模式,以正确的路径促发展;四是必须坚持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推进“三化两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正确的导向抓发展;五是必须坚持安全第

一、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以和谐的局面保发展。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十一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房山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方方面面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在此,我代表房山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人民群众,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向驻区中央、市属单位和驻区部队,向全体投资者、建设者和纳税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当前,全区经济社会已进入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新阶段。今后五年,我区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机遇大于挑战。

一是首都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为我们带来了新机遇。“十二五”期间,首都全力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这为我区更多地承担首都核心功能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二是首都优化调整全市产业布局为我们带来了新机遇。在环城五区加速布局重大产业项目和重点功能区,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将我区列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高端制造业新区,这为我区深化与央企合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首都提出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我们带来了新机遇。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着力推动城市发展建设重心向城市发展新区转移,将我区列为首都“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的新城,这为我们突破发展瓶颈,在更高层次上加快功能区建设和城市化步伐,带来了难得机遇。同时我们还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寄予了新期待,这为我们着力改善民生、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强大动力。

紧紧抓住和用好当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需要我们积极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一是要积极面对新型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化解发展和建设中面临的融资难、拆迁难、手续办理难等制约因素,确保大项目加快落地、重点工程顺利推进。二是要积极面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力度解决好城乡之间、平原和山区之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三是要积极面对政府自身建设方面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政府部门行政能力和水平。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根据《中共房山区委关于制定房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区政府编制了《北京市房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提请此次人代会审议,《纲要》内容将由区发改委另作说明。

今后五年,我们要牢牢把握“一条主线”,努力实现“三个跨越”:

把握一条主线:就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按照“两轴三带五园区”的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三化两区”建设,努力打造首都高端制造业新区和现代生态休闲新城。

实现三个跨越:一是功能区建设实现新跨越。全面深化与央企合作,大力发展汽车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产业,构筑实体经济高地,打造首都发展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承载区。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文化创意、现代服务、总部经济等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化、融合化、高端化发展。二是城市化进程实现新跨越。倡导绿色、低碳理念,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高标准配置公共基础设施,强化生态涵养和休闲服务功能,加快建设便利高效、宜居宜业、富有魅力的现代化新城。提高城市统筹管理水平,强化城市形象建设,不断增强高端要素集聚能力,具备面向中心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三是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现新跨越。坚持以人为本,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健全城乡统筹的就业社保服务体系,完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和利用。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努力形成公平正义、更加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和谐局面。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描绘新蓝图,迎接新挑战,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启动新规划,实现新目标,我们的前景光明而美好。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三、xx年工作安排

xx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政策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们加快发展。我们要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切实抢抓机遇、奋发有为,为“十二五”规划实施开好局、起好步。

xx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按照区委六届九次全会的统一部署,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全力打造首都高端制造业新区和现代生态休闲新城,努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全面开创“三化两区”建设新局面。

xx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至2.7吨标准煤以下,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比重为71%。

为全面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努力在以下几方面开创新局面:

(一)做大做强功能区,努力在建设首都高端制造业新区上开创新局面

把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按照优化一产、做大二产、做强三产的格局,深度调整产业内部结构,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与核心竞争力。

坚持投资拉动。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提高产业投资比重,促进投资合理增长,全年安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0亿元。突出抓好土地储备,完成90亿元土地储备投资任务,上市交易400公顷,实现基金收入61亿元。以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为重点,做好项目包装,切实用好政府投资。完善投资方式,创新投资模式,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益,着力扩大民间投资。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强专项调度和协调服务,解决好项目前期、征地拆迁等瓶颈问题,争取更多项目早日落地、早日建成投产。

加快重点功能区建设。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重点是抓好“厂中村”拆迁,完善核心区基础设施,促成10个项目建成投产,理顺属地纳税机制。窦店高端现代制造业产业基地重点是确保减震器工厂、长安汽车纯电动车生产线建成投产,推进北控太阳能、北车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项目建设。中央休闲购物区(csd)重点是确保奥特莱斯旗舰中心投入运营,推进港中旅温泉城等项目建设。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重点是抓好云居寺文化景区、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新馆、石花洞国家风景名胜区以及京煤集团房山棚户区改造等项目。中国北京农业生态谷重点是抓好项目对接,完善相关规划,争取尽快启动。充分发挥北京良乡高教园区、中核北京科技园、良乡物流基地等功能区的承载空间优势,积极对接首都创新资源平台,加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高端人才引进,不断增强创新驱动能力。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与央企合作,完善沟通机制,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促成一批新项目落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加快建筑建材房地产、商贸流通、旅游等优势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的示范应用,启动西门子数据中心建设。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办好项目推介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帮扶和引导,解决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促进非公经济上规模、上水平。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强化目标管理和考核,推动节能减排持续深入。

(二)提高新城建设管理水平,努力在建设现代生态休闲新城上开创新局面

以房山新城两组团为核心,着力打造布局合理、产业配套、功能完善的城市群落,加快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完善新城基础设施。开工建设轨道交通燕房线、京石二高速、京良快速路和南水北调巡线路,启动房黄亦联络线、良黄路二期改造工程。继续完善新城内部路网,实施昊天大街改造等4项工程,建成东环路一期和燕房东北环线。完善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组织实施一批燃气入户、电网改造和水务工程,完成5项集中供热工程建设。

加快新城开发建设。以打造活力之都、低碳之城为目标,聚焦长阳半岛,高水平规划建设新城示范区。启动一批精品住宅、商贸服务和休闲度假项目,高标准建设城市街区,塑造独具特色的建筑群落和城市景观。改造提升新城建成区,完成拱辰街道一至五街回迁安置房20万平方米,实现878户居民回迁,启动城关街道中心区改造工程。改善新城生态环境,建成房山新城滨水森林公园,推进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深入开展环境污染治理,严格执行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标准。

加强城市运行管理。实施新城建成区道路疏堵工程,规范交通运营秩序,切实推进新城两组团客货有序分流,下大力量缓解交通拥堵。完善公共交通设施,优化运营线路,增设农村客运站和公交站亭,建设2座与轨道交通接驳的综合客运枢纽和1座停车换乘楼,整体提升新城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以“精细管理,美化市容”为目标,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市政市容管理,确保顺利通过创卫复查,保持畅洁绿美的城市环境。扩大垃圾分类覆盖范围,开工建设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进一步提高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三)加大统筹城乡力度,努力在农村和山区发展上开创新局面

以新型城市化引领农村和山区发展,促进新城组团、城镇群落和中心镇互动发展,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完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籽种农业、会展农业、休闲农业,着力打造“房山菌业”品牌。充分发挥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帮扶引导作用、商业部门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我区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加强基本菜田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落实好市政府“菜篮子”工程。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扩大农民田间学校覆盖范围,做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支撑水平。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全面完成林权制度改革和237个村产权制度改革任务。落实好粮食综合直补、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惠农政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推广城乡结合部城市化改造试点经验,带动新城两组团周边地区加速融入城市化。立足于与新城两组团功能互补、产业配套、资源共享,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重点镇。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启动试点建设。集成政策支持,做好农民转居安置、就业社保、集体经济发展等工作,促进农民向有资产、有工作、有保障的市民转变。推动城市服务管理进入乡村,在8个乡镇的30个行政村推行村庄社区化管理。健全新农村“5+3”工程管护机制,充分发挥设施效益,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快山区转型发展。以大石河区域和环青龙湖区域为起步区,加快建设国际红酒城,启动2万亩葡萄酒产业带和酒庄建设。以发展观光采摘、农耕文化为导向,着力引入高端要素,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启动南窖沟域建设,促进沟域经济发展壮大。推进山区人口迁移,开工建设集中和分散定向安置房53.7万平方米,完成山区险户搬迁年度任务。加快解决山区群众用能问题,建设1座液化气灌装站和14座换瓶站。不断提升山区生态涵养功能,开展绿化造林、废弃矿山修复和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启动大石河流域绿色水岸建设工程。加大执法力度,坚决防止关停小煤窑死灰复燃。

(四)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开创新局面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办好惠民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进一步稳定扩大就业。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就业扶持政策,开发就业岗位,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围绕功能区建设和山区产业转型,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本地劳动力充分就业。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力度,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对就业特困人员全部进行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推进就业管理服务向农村延伸,新建100个村级就业服务站。深入推行劳动合同制度,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按时足额发放社会保险待遇,突出解决好农转居人员和山区迁移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调整养老保障待遇,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无保障老年人福利养老金水平。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确保应保尽保、动态调整。落实居家养老各项政策,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加大残疾人康复和就业工作力度,新建10个扶贫助残基地。落实好政府住房保障责任,加快政策性住房建设,保障性住房开工3000套以上,竣工1200套以上,定向安置用房开复工200万平方米以上。

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整体改造6所学校,新改建6所幼儿园,全部完成校舍抗震加固工程,翻建燕山东风小学教学楼,加速房山教师进修学校新校区建设。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妇幼保健院门诊病房楼投入使用,积极推进房山第一医院新建工程。实施全民健康促进行动规划,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快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开工建设良乡体育中心二期和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完善农村文体服务设施。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第八届全民健身体育节。做好文化市场管理和文物保护工作。提升广播电视数字化水平,推进电视数字高清网络化发展。组织实施50项科技计划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办好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30件重要实事。

(五)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服务,努力在和谐房山建设上开创新局面

以构建和谐房山为目标,提高社会管理与服务水平,维护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新城市、新市民”宣传教育活动为重点,开展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引导全区人民积极投身“三化两区”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深入开展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区活动,努力为驻区部队办实事、解难事,促进军地双方融合式发展。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作用,加强“funhill”品牌宣传,不断提升房山知名度。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好旅游文化节、“文化周末大舞台”系列活动,扩大房山文化影响力。

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完善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推动枢纽型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完成一半以上的社区办公用房标准化建设。完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进一步拓展社区便民服务功能。成立区级社区志愿者联合会,发展专业化志愿者队伍,开展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规范房屋出租行为,建立区域人口调控综合协调机制,努力在人口有序管理上取得新进展。切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高质量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为实施精准的社会管理提供依据。继续做好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工作。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深入落实领导干部接访、“连民心恳谈室”和信访听证等制度,完善矛盾化解联动机制,着力解决好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信访突出问题。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监管,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严格实行安全生产问责制,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加强食品药品和生活必需品监管,突出抓好水电油气供应工作,确保城市安全平稳运行。加强人防工程建设和使用管理,强化应急资源统筹协调,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全社会抗灾减灾应急能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对各类不稳定因素的预警、化解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在打造服务型法治政府上开创新局面

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强化效能监察,努力建设高效廉洁的人民政府。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决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严格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主动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坚持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系制度,及时高质量地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完善重大决策听证和风险评估制度,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村(居)民自治水平。认真总结“五五”普法经验,全面启动“六五”普法规划。

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重大项目落地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全区重点工作、重点工程建设公开透明。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和有进有退机制,全面改善资产质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市政府的相关规定,加强依法行政考核和执法监督,切实提高依法治区水平。

加强勤政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完善惩防体系,拓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领域向农村、企业和基层科队站所延伸。强化效能监察,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严肃查处各类案件。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好公务员培训,提高政府机关的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蓝图催人奋进,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加快推进“三化两区”建设,以坚定不移的执着追求、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把握机遇、奋发进取,为把房山打造成为首都高端制造业新区和现代生态休闲新城而努力奋斗!

第16篇:区人民政府工作总结

区人民政府2005年度工作总结

一、大力实施“商业富区”战略,商贸中心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2005 年,我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精心构筑大三产框架,努力打造安阳市的商贸中心 。2005年,预计完成三产增加值1219xxxx元,同比增长17.2xxxx,占年计划的10xxxx;预计完成三产营业收入8598xxxx元,同比增长19.1xxxx,占年计划的10xxxx;预计实际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35xxxx元,同比增长17.xxxx。

(一)商贸业布局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加强对文峰商业步行街、北大街商业街、北门拱辰广场的规范与管理;加快唐子巷精品商业街、夏绿地城市广场、供销社商贸一条街建设步伐,大十字核心商业区正在形成。不断促进装潢材料大市场、平原家具城、聂村建材市场、世纪家园、华丰农贸市场等各类市场的繁荣。投资1.5亿元的夏绿地广场已完成一期工程,投资180xxxx元的豫北地区最大的汽配专业市场——豫北兴达汽配城已顺利竣工并正式投入运营,投资160xxxx元的美特好超市和计划投资120xxxx元的龙兴汽配大市场建设即将完工。同时,以紫薇大道、文明大道、中华路、永明路等商业街区为轴线,积极构筑门类齐全的外围商贸网络,一个具有文峰特色的大商贸框架正在逐步形成。

(二)商贸业品位逐步升级。不断引导商户扩规模、上档次,走精品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精品店、专卖店、连锁店,引进特许经营、品牌经营、代理分销等新型流通方式,争创特色,不断提升商业街档次。北大街及商业步行街已建成集高档家具、精品服饰、电子通讯、图书音像、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购物休闲中心,集人气,聚财气,市场景象日益繁荣。实施项目带动,银基商贸城、丹尼斯购物广场、家多福、肯德基、安阳图书音像城等一批大公司、大商场的发展与繁荣,提高了文峰商业的知名度。

(三)服务业领域不断拓宽。随着唐子巷开发改造和东南新区建设步伐的加快,进一步激活了房地产市场,带动了装潢、家具、物业管理等派生行业的发展。卧龙大酒店、新天地娱乐中心、家多福等一批大酒店、大卖场相继启动建设或开业运营,促进了餐饮、娱乐等行业的发展。同时,社区服务、信息咨询、教育培训、旅游服务、体育健身、托老托幼、家政服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日益兴起。

二、积极推进“工业振兴”工程,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我区立足区情,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扶持引导骨干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工业振兴”工程进展顺利。2005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150xxxx元,同比增长88.xxxx;预计完成增加值2400xxxx元,同比增长91.xxxx,占年计划的174.1xxxx。

(一)狠抓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集中精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技改投入,对亚新连铸连轧生产线续建工程、文峰缸套活塞生产线、文峰磨料超细磨料等项目进行了技改扩建;方快锅炉新开发的不锈钢数控开水炉也已投入生产,推动了工业产品的升级。同时,抓好已建成项目的生产与管理,亚新钢铁公司xxxx25吨转炉,方快锅炉公司

一、二期扩建工程,利达铁路器材公司铁路专用垫板生产线等投入生产后,均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通过建设工业园区、营造发展环境、开展招商引资,不断膨胀民营经济总量,冶炼轧钢、机械制造、医药化工、服装纺织四大产业经济增长点的作用初步显现。助剂厂改制工作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1xxxx已改制企业内部活力进一步增强。成立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预计全年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2340xxxx元,同比增长1xxxx;上缴税金320xxxx元,同比增长1xxxx,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支撑。

(三)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在传统产业高新化方面迈出新步伐。通过技术引进、院(科研院所)企联姻、自主开发等,鼓励扶持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区工业中的比重。“方快”电脑锅炉、“高建”高密封振动电机荣获省高新技术产品称号。

三、把“三农”问题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发展农村经济

我们把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放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地处近郊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城郊型效益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2005年,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1633xxxx元,同比增长xxxx;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955xxxx元,同比增长5.3 %;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307xxxx,同比增长13.xxxx。

(一)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通过发展优质强筋小麦、蔬菜、食用菌等,提高了种植业的产量和品质。积极推广优质小麦品种,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全区优质小麦播种面积达到xxxx亩,总产量2.6xxxx吨。改革蔬菜种植模式,提高单位效益。从传统的“一粮一瓜一菜”模式向“一粮一瓜二菜”模式转变,提高耕地复种指数。2005年,全区瓜菜种植面积达到2.xxxx亩,较去年增加440xxxx,亩效益达5000—700xxxx。食用菌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充分发挥以宝莲寺镇袁薛庄为中心的双孢菇基地和以高庄乡胡官屯为中心的平菇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食用菌种植面积。全区共发展食用菌155栋2.xxxx平方米,实现产值11xxxx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二)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重点抓了牧锋、宏峰、荣昌、健贞、建华等猪场,全新、牧鑫种鸡场和富兴羊场的建设与运营,努力把其培育成为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规模养殖企业;加快高庄乡开信和宝莲寺镇三十里铺两个养殖密集区建设,引导更多的农户发展畜牧养殖。同时,积极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政策扶持、信息服务,技术指导、市场引导等服务,切实提高效益、增加收入。2005年,全区完成肉类总产量5641吨、蛋类总产量4349吨、奶类总产量4773吨,畜牧业产值达到1080xxxx元。

(三)切实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一是大力发展生态沼气工程。通过资金扶持、外出参观、技术服务等措施,全区共建户用小型沼气池10xxxx,另有xxxx大型沼气池正在建设中,超额完成了市定任务。二是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区政府投入配套资金xxxx多元,培训农村劳动力390xxxx,为其转移就业提供了有效的技能保证。三是全面落实农业税降点和粮食直补政策。两项政策的落实,使全区农民直接受益49xxxx元,总体减负68.xxxx,人均减负4xxxx,亩均减负3xxxx。

四、大力加强税源建设,财税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

我区财税工作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深化改革,强化征管,优化服务,取得了改革与发展的双丰收。2005年,预计完成一般预算收入700xxxx元,为年预算的126.xxxx,同比增长41.xxxx。

(一)税收征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加强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的联系与协调,建立收入增长监控机制,确保收入进度。坚持“抓大不放小”原则,在紧盯重点税源的同时,不漏零星税源,在小税种上深挖潜力。大力推进税务公开,通过典型调查、调整定税、社会公布、群众监督,实现公平税负,壮大区域税源。坚持依法治税,依率计征,严厉打击偷税、逃税和抗税,确保应收尽收,足额入库。

(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强化政府对各项财政性资金的调控,继续完善部门预算、会计集中核算、国库集中收付等制度。加强会计监督,由简单的代理记帐逐步向科学理财、监督审核转变,从源头上有效预防了“帐外帐”、“小金库”、“坐收坐支”等违纪违法行为。实行严格的政府采购制度,预计全年完成采购资金93xxxx元,节约资金13xxxx元。分别同比增长16xxxx元和3xxxx元。

(三)预算外资金管理逐步完善。加大“收支两条线”改革力度,对xxxx部门的161项收费、基金项目进行审核,对2xxxx单位的收费项目进行稽查,取消收费项目2项。加大非税收入管理力度,预计全年可完成非税收入117xxxx元,为年计划的12xxxx,同比增长40.xxxx。加强票据管理,规范各项制度,有效遏制了“三乱”行为。

五、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经济的外向度不断提高

(一)强化和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文峰经济的突破口来抓,全面实施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行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领导分包责任制,充分运用组团招商、亲情招商、以商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大力开展全员招商。全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6xxxx,引进各类资金2589xxxx元,占年计划的15xxxx。其中,商业项目11xxxx,引资额17989.xxxx元;工业项目3xxxx,引资额5065.xxxx元;农业项目xxxx,引资额85xxxx元;餐饮业项目1xxxx,引资金额1981.xxxx元。20xxxx元以上的项目2xxxx,占总引资额的5xxxx。引进域外资金765xxxx元,占年计划的16xxxx。实际利用外资2xxxx美元。

(二)出口贸易稳步发展。依托出口自营企业,充分发挥出口基地作用,重点扶持旭辉磨料、方快数控锅炉、助剂厂等重点企业扩大出口。2005年,完成出口创汇3.xxxx美元,同比增长40.xxxx。认真做好域外劳务输出工作,完成域外劳务输出xxxx,占年计划的12xxxx。

(三)积极开展区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组织参加红旗渠会展、高交会等,积极推介我区优势项目,引导企业进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开拓国内市场,文峰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得到提高。

六、狠抓城市建设与管理,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为动力,以东南新区建设为契机,以强化管理为手段,进一步提升城区品位。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打造“人居环境优良”的新文峰。

(一)加快城市建设和改造步伐。共整修辖区主干道路18条,总面积达797xxxx米。其中,对二果园、大胡同、马市街二巷进行了全铺,面积达392xxxx米。对市政拟建工程进行了前期调查摸底工作。以大营、汪家店、郑家村为试点,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郑家村、大营xxxx行政村的改造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明年即可进入实施阶段;汪家店村的改造方案正在进一步修订中。

(二)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实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下派城管执法人员到街道办事处,补充加强街道城管人员执法力量。坚持门前五包责任制,完善检查评比通报制,持续不断地加大治理“六乱”的力度,城市管理在制度化、规范化方面迈出新步伐。以“创卫”为契机,大力开展街区整治,积极推进各项“创卫”达标活动,大搞城市绿化、亮化和美化,擦亮暗点,打造亮点,城区面貌焕然一新,为我市顺利通过省创卫初验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认真实施小城镇建设。完成了一乡一镇小城镇总体规划。宝莲寺镇被列为我市2xxxx市级重点镇之一,镇域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技术评审;高庄乡商贸大街建设正在抓紧施工。完成了5xxxx的村级规划。大力推进道路建设,高宝公路建设已基本完成,同时硬化、改造城乡道路11.8公里。

七、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完成了3项新产品开发,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2项。列入省火炬计划项目1项,市科技攻关项目2项,省高新技术产品2项,认定省级科技企业xxxx、市级xxxx,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xxxx以上。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进步考核”。积极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调整小学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全部完成,投资近60xxxx元的一实小教学楼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北门西小学教学楼工程建设已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明年初即可开工建设。

(二)认真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坚持不懈地狠抓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区政策生育率达到10xxxx,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2.5‰,巩固了“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成果。建成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中心并已通过市里验收;加强土地监察管理,严肃查处了一批土地违法案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继续开展了炉窑灶整治活动,取缔关停并转“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xxxx。下大力气狠抓了秸秆禁烧工作,实现了“不点一处火,不冒一处烟”的既定目标。

(三) 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切实搞好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工作,全年共发放保障金1479.xxxx元计2xxxx人次;积极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开展了以“就业、创业、再就业”为主题的再就业利民行动,新增就业人员879xxxx,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60xxxx,分别为市下达目标的13xxxx、16xxxx;认真开展“两金”扩面征缴工作,实行社会化发放,确保了离退休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四)积极推进城市基层政权基础设施建设。北大街办事处办公楼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光华路、永明路办事处办公楼已开工建设,便民服务中心办公楼前期手续已基本办理完毕。下大力气推进社区用房建设,5xxxx社区全部落实了社区用房,走在了全市前列。

(五)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卫生、体育活动,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丰富多采,爱国卫生运动有声有色,全民健身日益广泛,省“全民健身周先进单位”和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区”的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同时,统计、审计、土地、人防、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史志、“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敬老等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八、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以“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为载体,以“创文明城市、文明景区”和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示范街为抓手,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民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实施依法治区方略,深入开展普法教育。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4xxxx和政协委员提案4xxxx。切实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政权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自治和村民自治,积极推进政务、事务、村务和厂务公开,基层民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三)综合治理和信访稳定工作成效显著。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争创市级治安模范区,深入开展“命案攻坚战”,打掉犯罪团伙2xxxx,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卓有成效。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认真办理市长便民公开电话交办件,全面落实三级干部下访工作,积极化解各种矛盾,中央、省、市交办和区自排的6xxxx重点信访案件全部办结,维护了全区政治和社会稳定。用铁的手腕狠抓安全生产工作,较为出色的完成了市定目标,年内未发生责任范围内的重大安全事故。

九、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一)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积极开展各项专项整治活动,严肃查处了制假售假、偷税漏税等经济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了欺行霸市、敲诈勒索等形形色色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积极开展“诚信经营示范一条街”创建活动,加强诚信教育,严惩失信行为。

(二)下大力气治理企业周边环境。把重点企业和市场作为重点,从严从快查处了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案件,有力地震慑了侵犯经营者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推行对重点企业检查申报制度、涉企收费“两证一卡”制度,减少了收费项目,降低了收费标准,防止和克服了“四乱”现象,进一步巩固了我区“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环境50优”成果。

(三)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对政府部分机构进行了改革和职能调整、整合,基本完成新建和调整机构的“三定”工作。加强行政便民中心建设,全区20 个职能部门的 114 项收费项目全部进入便民中心,开通了区长便民公开电话。全年累计受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xxxx余件,承诺时间内的办结率达到10xxxx,抽样群众满意率达9xxxx。继续实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失职追究等制度,广大干部职工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一年来,区政府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政府工作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的规模和总量不大,经济结构比较单一,项目开发的力度不够,缺少立区大项目。二是集体工业经济亏损严重,包袱沉重,企业改制进展缓慢。三是城乡差别突出,小城镇发展滞后,缺少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增收乏力。四是区财政供养范围大,财政欠账多,干部职工福利欠账多。五是对外开放程度低,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少数部门和干部缺乏开放意识和大局意识,注重局部和个人利益,对外来投资者“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依然存在。六是结构性、供求性就业矛盾比较明显,社会保障压力增大。七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机制性、体制性深层次矛盾逐步显露,社会纠纷增多,维护社会稳定任务十分艰巨。八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思想观念和行政运行方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与建设新型核心城区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第17篇:新政人民政府全中医工作先进区工作汇报

新政镇人民政府全国农村中医工作

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建设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镇)检查组的各位领导、专家到我镇检查指导工作,在此,我代表新政镇人民政府向各位领导及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就我镇建设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镇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如下: 新政镇位于县城,面积781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其中城区人口2.3万,农村人口3.0万。在新县城建设发展的政策激励下,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社会事业发展中,我们特别注重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多年来,新政镇党委、新政镇政府高度重视,大胆创新,不断加大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力度,全面优化医疗卫生环境,加大投入,改善就医环境,全面发展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部能够运用中西两法治疗常见病。全镇卫生系统职工156人,医药人员138人,中医药人员76人,占全镇医药人员的33.5%。其中乡镇卫生院医药人员42人,中医药人员28人,占乡镇医药人员的16%。

我镇的中医药工作,近几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自2006年4月,我镇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建设单位”以来,我们牢牢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卫生厅、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把建设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作为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大力度,总体部署,统筹安排,使我镇的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果。目前,已形成以县中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中医服务网络,使中医对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具体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中医药工作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中医药认识普遍增强,发展中医事业不仅充分体现全镇区人民意愿和要求,同时对于促进我镇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创建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 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层层建立组织机构,为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提供组织保证。新政镇政府成立了由副镇长任组长,卫生院院长任副组长,财政局、人事局、发展计划局“一把手”为成员的建设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生院,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职责和责任。卫生院组建了由卫生院院长为组长的中医工作领导小组,卫生院专门成立中医科,有专人负责中医工作。我镇按照镇政府的要求分别成立了农村中医工作领导小组。2006年以来,围绕创建工作,镇中医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了会议,认真总结了每个阶段工作进展情况,研究部署下段工作任务,由卫生院中医科负责督办落实。二是统筹规划,把中医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为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提供政策保证。镇政府在制定《新政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时,把中医工作纳入其中。为加快中医事业发展,镇政府还先后出台了《新政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医工作振兴全镇中医事业的决定》、《新政镇创建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县单位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三是统一认识,工作任务落实到位。镇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完善医疗设施建设,推进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建设工作”,为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同时,先后召开了镇建设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领导小组会议和医疗卫生机构有关领导、中医科人员、镇政府负责卫生工作副镇长等人参加的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动员大会及具体工作培训会,对各部门所承担的责任、任务做了具体部署,镇政府与卫生院签订公共卫生责任状,将中医工作纳入责任状管理之中,做到责任落实、任务落实,从而确保创建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顺利进行。四是引导扶持到位,促进中医事业发展。镇政府坚持中医优先的原则,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向中医倾斜的优惠政策。(1)在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中,中医院和综合医院一样作为定点机构,并将中药及中医院自制制剂纳入医保用药目录;(2)加强中医专业人才培养,为老中医配备在职学徒人员,对已到退休年龄、社会影响较大的招聘至原单位继续工作;(3)在职称晋升中,给予中医卫生技术人员一定的倾斜政策;(4)中医院同综合医院同样承担社区服务任务。五是加大投入,不断增强中医事业发展的活力。发展中医事业,资金是保障。镇政府根据财政状况,逐年加大中医事业费和专项经费补助的投入,近三年来,全镇累计投入中医事业费及专项经费15万元,使中医基础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六是加强宣传,营造建设氛围。首先,组织学习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有关材料,使各级领导提高对中医工作的认识。其次是开展科普宣传,发放科普宣传单,定期到镇、村宣传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大作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知识的认识。

二、突出重点,全面落实,讲求实效,推动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一)突出县、乡、村三级中医网络建设,加强中医资源优化。

1、上建中心。把仪陇中医院建成全县中医、教学、科研和技术指导中心。2010年,中医院新建竣工,于2010年投入使用。目前,县中医院的中医资源雄厚,现有业务用房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床位200张,床位使用率为120%;全院有中医药人员213人,占全院医药人员67.6%,中医药人员职称结构合理。中医门诊有一级临床科室13个,二级科室7个,其中血栓病科在全区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拥有先进的中药制剂室,生产中医重点专科特色制剂9个品种,并全部达到国家药检标准。2006年以来,深入基层指导中医药工作18次,培训人员达1978人次。县中医院在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过程中,起到了龙头作用。

2、中联网络。镇属卫生院均注重中医工作的开展,成立中医指导科,专人负责中医工作。全镇卫生院共有中医药人员27人,占医药人员16 %。他们定期有计划地到县中医院等上级中医院学习、进修或培训,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农民对中医药的需求。同时,利用每月乡医例会传授中医理论及防病治病知识,并定期深入到村卫生室指导乡村医生开展中医药工作,起到了中联网络的作用。

3、下打基础。全镇有农村卫生室47个,共有乡村医生86名。卫生局每年举办中医药知识培训班,加强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的培训,提高乡村医生运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水平,全镇乡村医生均可用中西医两法防治疾病。定期开展科普宣传和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宣传,提高了广大农村防病治病的意识。

目前,全镇农村中医工作形成了“上建中心、中联网络、下打基础”的格局。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奠定中医资源基础。

(二)加强中医药人员培训,积极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加快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单位建设步伐。

一是强化中医药人才培训,提高中医队伍整体素质。两年来,卫生院有计划地强化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对农村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我们采取集中培训与下乡指导相结合,县中医院编写了《农村常见病中医治疗手册》、《针灸基础知识培训教材》、《中草药基本知识》、《农村适宜技术推广手册》等教材,每年举办一次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班,累计培训乡村医生近600人次,覆盖率达100%;为规范医疗文件书写,对全县乡村医生进行了中医、西医门诊病历、处方及消毒隔离、预防感染培训,提高了乡村医生的医疗文件书写水平以及对消毒隔离、预防感染的认识程度。通过培训与指导相结合,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农村中医药知识培训与督导体系,提高了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中医药知识水平。同时,以抓中医先进单位建设为主线,开展适宜技术推广及科普宣传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提高农民自我保健意识和防病治病意识,全面带动农村卫生工作健康发展。

二是积极开展中医药科研、学术活动。通过开展中医学术交流、业务讲座活动,促进我镇中医科研与学术交流的积极性,对中医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是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引进先进医疗技术和医疗项目。结合“科技兴国”战略及卫生行业“科技兴医”的要求,确立中医事业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观念,立足继承,重在创新,卫生局制定了《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发展规划》、《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实施方案》,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初步形成院有专科、科有专方、方有专人,人有专长的专科(专病)发展格局。在具体工作上,我们坚持了对医疗机构专科发展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定期督促检查,帮助掌握方向。同时每年有针对性的选派年轻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带回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项目,填补我镇医疗空白,近年来,我们先后引进了新项目6项。 四是开展城区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农村卫生院工作。根据镇政府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的需要,本着“重点突出、合理配对、定点帮扶、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工作,选派有经验的中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提高农村卫生院解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和急诊急救能力。

五是坚持目标管理,实行质量控制。自2006年起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全镇农村中医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及其检查、考核标准与办法,对镇属医疗机构实行每半年检查一次,年终全面检查评比(包括镇政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同时对医疗机构的中医药工作实行质量监督,突出中医病志、处方书写质量管理和中医药疗效、技术操作规程等质量控制,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促进创建工作稳步发展。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坚持经常性的检查指导是保证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单位的根本措施。近年来,我们在开展创建工作中,一是确定年度创建工作任务。根据全镇工作任务进展情况,由镇中医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与副镇长签订责任状。二是建立分级检查评比制度,每年定期检查。政府每半年对医疗单位的中医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在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指导意见。对镇政府中医工作年终考核一次,并把考核结果列入目标责任制中。三是加强对个体中医医疗机构管理。加强个体医疗机构、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质量考核,开展质量千分考核活动,奖优罚劣,提高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业务水平,维护了中医市场秩序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四)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全力加强中医现代化建设。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更能发挥其优势,在中医事业发展中,将传统的中医医学与现代的医学相结合,中西医结合防病治病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如卫生院在中风病、针灸康复诊室、等中医传统治疗项目上有优势外,还建立了内、外、等科室。极大地增强了卫生院的综合服务功能,在医疗活动中,坚持了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作用。

三、加强中医工作内涵建设,各项工作共同提高

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建设工作开展以来,经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经过广大中医医务工作者的务实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对中医药认识有所提高

通过开展创建工作,提高了对中医工作的认识,把中医工作的发展与西医的发展放在了同等位置,特别是在2003年“非典”期间,中医药参与防治取得良好的效果,更好地突出了中医药的作用。人们在中医药防病治病方面也有了新的认识,卫生院能运用中医药解决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参与治疗率达35%以上,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能中会西人员达100%。

(二)中医药科技含量得到了提高

我镇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始终坚持走“科技兴医、科技兴院”的道路,在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鼓励加强对中医疑难病的研究,发掘推广和应用独特的中医药技术。

(三)中医事业整体水平大幅提高

在建设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过程中,我们注重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强服务功能和综合能力,在中医医疗技术普及、全面推广上做了大量工作,使全镇中医医疗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中医医疗队伍逐渐扩大。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上有了新的突破,在治疗多种疾病上均取得了显著疗效。

(四)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坚持经常性的检查指导是保证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建设的根本措施。通过层层签订公共卫生责任状,建立分级检查评比制度,开展质量千分考核活动等,使我区中医医疗机构管理步入了正规化、科学化轨道。由于管理到位,医疗机构中医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新发展,一年一个新变化。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发展中医事业,保证人民身体健康,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几年来,我镇的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领导与专家的要求,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次来我镇检查指导工作,为我镇提高中医工作先进水平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将虚心听取各位领导与专家的意见,认真抓好整改,为推动我镇农村中医事业再上新台阶,为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18篇: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一、项目总工职责

(1)具体负责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重大技术措施的决策、工程变更等,为达到方针、目标进行科学组织实施。

(2)建立健全以项目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负责本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对于关键工序、重点部位,成立相应的技术专业小组。对支撑体系、主体混凝土工程、施工监测等项目重点把关,各负其责,解决相应的技术难点,并负责按相关技术标准、质量要求进行具体落实。直接负责工地试验室的工作。

二、现阶段需完成的技术质量工作

(1)加强现阶段项目收尾工作的质量管理,确保项目质量达到交工验收标准。

(2)完成塘承七标项目的竣工资料的汇总及整理工作。

(3)完成塘承七标项目竣工总结的编制工作

(4)完成塘承七标项目管理成果的编制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选择实力强,施工质量好,服从项目管理的分包队伍,这样可以保证项目的质量及进度,减少质量成本,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益。

(2)加大项目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目前项目上技术管理人员短缺,技术管理力量薄弱,应使每个项目的技术管理人员达到1-2人,配合项目总工做好技术管理工作。

(3)做好项目质量员的上岗前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能满足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要求。

第19篇:某区人民政府工作汇报

工 作 汇 报中国共产党XX区委 XX区人民政府XX区前身是XX县,于1998年8月撤县设区,现辖18个乡镇,全区总面积1889平方公里,总人口78万人。 去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再创新优势,融入大开发,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全力打造实力XX、魅力XX、活力XX、和谐XX。2004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61.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今年我们在着力保持发展好势头的基础上,进一步理出了:“创建新机制,保持好势头,追求高标准,实现大跨越”的发展理念,确立了“一高一低一重一轻一调一亮”的发展定位。“一高”就是抓增量,力求发展速度高;“一低”就是抓减量,力求人口出生率及自然增长率低、信访及刑事案件发案率低。“一重”就是抓重点,力求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抓好十件大事;“一轻”就是抓环境,力求投资者和农民负担最轻;“一调”就是调结构,力求

一、

二、三产业比例调到最优;“一亮”就是抓亮点,力求特色产业、城镇建设等一批亮点真正亮起来。围绕这一发展定位,我们倾力建设“工业强区”、“农业特区”、“花园城区”、“文明新区”。入夏以来,全区上下高度重视防汛工作,战胜了特大暴雨的袭击。1-6月份,全区生产总值完成34亿元,同比增长25%,

一、

二、三产比为22.1∶51.7∶27.2;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亿元,同比增长105.7%;财政收入累计完成5138万元,同比增长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52元,增长1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79元,增长18.3%。

一、聚合内力,巧借外力,强力开展招商引资,打造工业强区  区委、区政府对招商引资高度重视,创新招商办法,抓实招商举措,在全区掀起招商引资的新高潮,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高涨了全民招商热情。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广泛宣传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已成为全区人民群众的一种自觉行为,主动外出联系客商的人越来越多。二是组团招商。今年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温州、乐清、永康、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举行项目推介会,联谊招商,其间与“五金之都”永康市结成了友好市区,与富阳、乐清等市达成了人员互派的共识,有126个项目建立了合作联系。还组建了五个招商团由科级干部带队,分驻深圳、温州、上海、东莞和浙江永康,实行定点、定职、定任务的常驻招商;三是重奖招商功臣。加大了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奖励力度,在区三级干部会议上对招商引资金额上亿元的两家单位分别奖励1辆小轿车,对引资金额在5千万以上的个人和单位给予了3万元的奖励。体现了区委、区政府言必信、行必果的招商决心,鼓舞了人心。四是用活招商方式。突出以商招商和以会招商。利用XX茶文化节,广邀八方宾朋,发布招商项目,集中招商;利用“XX之窗”网页,对外发布信息,以现代科技构筑平台,开拓招商;通过参加上海、广州贸易会,推介XX,捕捉信息招商;通过组织各地同乡谊会联络各界人大招商,并向港澳地区延伸,逐步走向世界。发挥驻郑、驻京办事处作用,牵线搭桥招商。五是优化了招商环境。成立了保护优化经济环境委员会,区委书记亲任主任,下设专门办公室,重拳出击整治环境。我们还开展了“效能革命”,实施“四个一”工程即每一个单位在发达地区结交一个友好单位,每年引进一个规模的投资项目,每个科级干部在发达地区联系一位有实力的客商,在区外联系一位知名人士。推行“十个一”工作机制,以规章制度推进软硬环境建设。六是建园区汇集项目。着力建设“三园一城”,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工业聚集地,既节约了土地,又聚集了产业。在五里镇建立了面积2.66平方公里的民营工业园,作为招商项目的主要摆放地,重点发展科技含量较高的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在平桥镇建立了面积2.24平方公里的“双非”工业园,重点实施非金属加工企业的搬迁和治污;围绕华豫、平桥两大电厂发展相关产业和后继产业,建设华豫建材工业园;在明港镇,围绕信钢搞好产业延伸和配套服务,办好系列工业项目,建设信阳“钢城”。在“三园一城”建设中,我们突出了三个特点:其一高标准规划。均是请武大或同济等高等院校的专家对园区进行规划,体现了科学性、节约性、实用性;其二高质量建设。在水、电、路建设中,实行公开招投标,实行独立监理,确保了工程质量;其三配套设施齐全。在园区建设上,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兴建了学校、医院、银行等服务单位,开通了公交专线。目前,工业园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今年已引进了长乐钢厂、豫龙水泥、德清茶叶、四维纲结构、笨鸟高科技等一批企业,其中新引进的建新轮胎厂,年产农用车轮胎20万条,成为XX最大的农用车轮胎生产企业。已开工建设项目26个,总投资13亿元,还有28个签约项目,正在进行洽谈或选址等前期工作。还加大了国家政策性投资项目争取力度,已争取到17个,争取资金6161万元,肖店淮河大桥、商品粮基地县项目已得到上级批复。 

二、凸显特色,富含文化,着力培育支柱产业,打造农业特区 在农业方面,以“特”立区,着力培育和发展“特色经济”和“劳务经济”,打造“农业特区”。近年来培育的石榴、花生、花卉、蔬菜、特种养殖五大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一是富含文化的石榴产业迅速兴起。以东大岗

第20篇:县人民政府工作汇报

县人民政府工作汇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际市场波动、宏观政策调整等复杂形势,面对生产要素匮乏、自然灾害侵袭等诸多考验,在中共XX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县人民,深入实施省委“两创”总战略,围绕市委构建生态文明主题,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改革创新不松劲,保障民生不懈怠,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过去的五年,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大关,达到107.8亿元,年均增长14%,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大关,达到10.1亿元,年均增长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亿大关,达到5.1亿元,年均增长1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1.9亿元,是2005年的1.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2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78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64.9%和77.7%。全面完成“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预计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0%以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削减17.21%和17.75%,“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 过去的五年,是三次产业协调并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的五年。粮食生产保持稳定,中心粮库建成使用。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化体系不断健全,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4家、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85家,农业总产值达10.7亿元,年均增长5%。工业总产值连续突破100亿、200亿大关,达到281.2亿元,比2005年增加2.2倍,位居全市第一。工业园区开发加快推进,集聚效应更加突显。缙云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永武缙五金产业列入全省21个首批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选商引资成效显著,重点企业迅速壮大。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品牌建设卓有成效。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自营出口年均增长33.3%。仙都景区开发加快推进,公祭轩辕黄帝大典成功升格为市级,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旅游总收入达20.1亿元,比2005年增加3.3倍,成功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

过去的五年,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的五年。我们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共争取扩大内需中央投资和省公共建设投资补助资金4.5亿元,位居全市首位。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8倍。投入城市建设资金8.2亿元,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共创建示范村10个、环境整治村255个,实施旧村改造55个,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近2万户,山塘水库除险加固114座。基本完成农村通村公路和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公路通达率和通畅率实现“双百”目标,35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完成235个村的新农村电气化改造,成为全市首个省级新农村电气化县。投入资金930万元,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38处。基本完成滩坑水库移民安置任务。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我们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全县80.2%的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实现增收脱贫。积极引导偏远山区农民下山脱贫和整村搬迁,实现农民异地转移2297户6893人。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率先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60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每月领到60元基础养老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成立县慈善总会和红十字会,社会化救助体系更加健全。五年来,县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达3.9亿元、社会救助资金达7000万元。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全部化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负债,全面落实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津补贴,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民工子女借读费和中等职业学校困难家庭学生学费,成功创建省级教育强县。扎实开展省级卫生强县、省级文化先进县创建活动。有线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和“村村响”。重大疫病得到有效防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有效。“平安缙云”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人口和计生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侨台、外事、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审计、司法、统计、气象、档案、方志、人防、双拥、人民武装等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不断迸发的五年。顺利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乡镇总数从24个缩减到16个。积极对接扩权强县改革,省市下放的各项审批事项得到有效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招投标服务平台向乡镇延伸。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基本实现乡镇零负债。启动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率先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和政策性农房保险试点。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全面实施。扎实开展土地整理和“百万”造地保障工程,建成标准农田9.2万亩,新增耕地5.2万亩,调剂各类指标3.6万亩,回笼资金14.7亿元。金融组织体系更加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向农村延伸。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1.6亿元,受益农户达2680户。 过去的五年,是民主法制得到加强,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的五年。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高。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完成“五五”普法教育。全面贯彻监督法,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民主党派及工商联、人民团体的社会监督,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完善县政府领导领衔办理制度,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46件、政协委员提案653件。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加大企业帮扶解困力度,共解决挂牌督办难题292个。

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把握经济回暖向好机遇,不断强化“五个一”理念,扎实开展“三年活动”,大力推进“五大发展”,全面完XX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一年来,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切实抓好项目建设。积极做好省市“十二五”重大项目对接,组织开展重点项目“百日攻坚”行动,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7亿元,同比增长21.8%,增速创2003年以来新高,总量位居全市第二。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缙云段、农民异地转移舒洪安置小区一期、商检大楼、110千伏雁门变、好溪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准备项目――42省道坝区段临时改线等工程顺利开工。42省道壶镇至早宅段改建、仙都中学(暂名)、农机培训学校迁建、220千伏白峰变等工程加快推进。42省道及平黄公路仙都景区段改线工程建成试通车,缙云中学宿舍楼、新碧初中一期顺利建成。二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启动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9130亩。出台油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缙云麻鸭”通过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现场鉴定,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工业园区列入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一心三片区”建设规划。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列入省计划并全面启动建设。出台工业投资项目管理实施意见,工业项目新增用地管理更加规范。缙云灯管成立了全市首个行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创建为全市首个省级行业区域名牌。研究制订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扎实开展汽车下乡、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活动。全面完成“十小”行业三年整规任务。完成黄帝南巡大型群雕、仙都影视博物馆等工程建设,成功举办中国·仙都公祭轩辕黄帝大典暨中国第三届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三是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壶镇镇列入全省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成立新区建设工作指挥部,妥善解决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加快42省道与330国道连接线等一批重点项目前期。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全面启动行政村规模调整,行政村总数从644个调整为253个,总数减少率达60.7%。积极推进农村“135”工程和村庄整治工程,启动建设中心村18个,创建生态文明村90个,完成村庄整治55个。四是积极破解要素制约。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率先在全省获批实施。争取到省里追加用地指标1796亩,全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达2348亩。清查转而未供土地4395亩。认真做好工业园区土地征收政策处理,基本完成土地征收历史遗留问题清理,完成1500多亩工业用地的征收报批,为下步开发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完成新区南区块拆迁范围的调查摸底和拆迁安置地块选址工作。认真梳理壶镇土地征迁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完成好溪水利枢纽工程潜明水库规模论证、水资源论证等25个专题报告,完成库区实物调查和移民安置区块选址工作。新组建两个国有融资平台,率先推出金融新产品“缙云通宝”,成立欣禾农村资金互助社,创建缙云杭银村镇银行。五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和考核奖惩机制,顺利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新建溪新碧段生态防洪堤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试运行。建成乡镇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2个,成功创建全国生态乡镇1个。六是努力做好民生保障。“十大民生工程”各项任务按期完成。799名失业和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达12.6万人。低保边缘户家庭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来料加工队伍扩大到4.4万人,年发放加工费达2.1亿元。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XX县。婺剧《古村戏韵》获得全国大奖,成功承办省首届体育大会部分赛事,实现省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启动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抓好学前教育资源整合。成功组建两个教育集团。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切实抓好校园安保工作,全县公办学校和省三级以上幼儿园全部配备了安保设施和人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平安缙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安保任务圆满完成。 各位代表,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有效化解了各类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有力处置了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破坏,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保持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各项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XX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政府班子打下良好基础以及老领导、老干部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众志成城、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缙部队官兵、省市驻缙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缙云建设发展的县内外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过去五年的探索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要办好缙云的事情,必须着眼欠发达这一最大的县情,始终坚持用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必须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动产业提质扩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科学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在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让缙云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创新,切实激发活力,增添动力,凝聚合力。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经济总量还不大,产业结构还不优,转型升级的任务还很艰巨;财政实力还不强,地方可用财力还太少;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等问题有待更好的解决;土地、资金、电力、人才、环境容量等生产要素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制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有待加快破解;少数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执行意识、廉政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所有这些问题,我们都将高度重视,积极面对,努力解决,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缙云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期。未来五年,宏观经济形势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转型发展成为最重要的阶段性特征,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革新意识和发展意识,在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转换中坚定信心,奋发有为,争取主动,努力开创缙云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按照省委“八八战略”、“两创”总战略和市委“三市并举”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富民强县、幸福家园”为总目标,实施“生态富民、工业强县”战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城乡统筹、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全面落实“五个一”工作理念,全力推进“五个一百”工程,全速推动“五大发展”,力争实现撤县建市,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为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我县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完成“六项倍增”行动计划,实现“一城四县”联创,全力打造“一极四区”,与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致力富民强县,建设幸福家园。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更加雄厚。到2015年,“六项倍增”行动计划全面完成,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7740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356元;工业总产值达到700亿元,在全市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旅游总收入达到6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8亿元。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新型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县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副中心城市初步成型,城镇化水平提高到55%。“经营乡村”行动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和公共服务配套功能更加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2亿元,年均增长15%,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全面完成省级教育现代化达标县、卫生强县、文化先进县创建,在全市率先“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五年新增就业岗位9000个,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更加繁荣,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生态环境更加宜人。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设施更加完善,完成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达到上级下达的任务要求。

——改革开放更加深入。政府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向纵深推进。区域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招商引资成效更加显著,外向型经济迈上新台阶,基本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为实现上述目标,《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这里从六个方面作重点报告。

(一)切实抓好“五个一百”工程,努力在项目投资上实现新突破 “十二五”时期,我们将切实抓好百个城乡一体化项目,加快构建起布局合理、结构优良、设施先进、城乡共享的基础设施体系。大力实施百个工业招商和技改项目,推动工业存量调整、增量优化、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努力建设百个旅游生态环保项目,使缙云的山水优势变成旅游优势、经济发展优势、农民增收致富优势。全面落实百个惠民行动项目,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推进百个重大项目前期,努力为缙云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重点打造四大综合网:

一是打造综合交通网。完成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缙云段工程,上马建设七里火车站,争取建设金台铁路缙云段,尽快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快速轨道交通网。完成42省道壶镇至早宅段、42省道潜陈至壶镇段、330国道莲都至缙云段、330国道缙云至永康段、岩沿至西岸公路等改建工程;加快推进一批景区联网、乡际联网、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努力构建“四纵四横一绕十连”的公路网格局。

二是构建综合能源网。扎实推进500千伏输变电项目前期,新建、扩建220千伏变电所2座、110千伏变电所4座,全力打造适度超前、供电可靠的电力网架。积极推进电力调度大楼等项目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大洋山、括苍山风力发电项目。完成金丽温天然气干管缙云段、城市燃气管网工程建设。争取开工建设成品油输油管线工程。继续做好缙云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

三是建设综合信息网。加快“数字缙云”建设,实施宽带接入网和ip骨干网扩容工程,建设以光缆为主的骨干传输网,推进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三网融合”。积极搭建园区信息化、景区数字化、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平台,深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城管”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

四是发展综合水利网。重点抓好好溪水利枢纽及灌区工程、中央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农田水利改造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千库保安”、“强塘固房”、“万里清水河道”等工程,切实增强全县防洪、防涝、防旱能力。完善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后管护机制,努力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二)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在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新进展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推进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缙云片区开发,实施“东拓、南延、西扩”战略,把发展空间拓展到15平方公里,努力开拓50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结合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抓好壶镇产业转型提升区建设,加快形成10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框架。到2015年,两大区块实现工业总产值600亿元以上。实施工业转型升级“124”行动计划,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切实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工业投资100亿元以上。加大重点企业培育力度,力争培育产值超50亿元企业2家、超百亿元1家,争取上市2家。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措施,完成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整合项目资金,认真抓好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3个以上、特色精品园6个以上。实施农业发展“586”行动计划,着力提升畜禽、茶叶、蚕桑、果蔬、油茶五大特色主导产业。按照“接二产、连三产”思路,引导工商资本投向农业领域,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深入实施“强龙兴农”工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工程”,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建成一批农业科研教育、生产示范、休闲观光、种苗繁育基地。

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牢固树立“全县大景区”理念,把缙云良好的生态资源、优美的田园风光、厚重的人文底蕴与旅游开发充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继续抓好“一二三”工程,积极争创仙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咨询、设计策划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现代商业流通网络,积极发展中介服务、家政服务、体育健身、文化教育等生活性服务业。

(三)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努力在统筹协调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切实抓好中心城市开发。围绕构建中等城市和撤县建市目标,以建设山水名城、生态新城为导向,凸显山水优势,积极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全面实施县域总体规划,按照“北跃西扩、南延东优、中兴外联”战略,大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密切“三区联动”,积极促进“新老协调”,有序推进七里、东渡等区块组团发展,抓好一批市政设施、公共服务、供排水、燃气管网项目建设,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

加大中心镇培育力度。以建设特色机械装备城、生态文化名城、台金丽三市交汇新XX市为功能定位,大力推进壶镇镇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加快壶镇由“镇”向“城”跨越,努力把壶镇打造成产业定位清晰、经济繁荣发达、服务功能完备、体制机制灵活、有效辐射周边的县域副中心城市。认真抓好其他建制镇发展,积极打造魅力乡镇,努力把其他乡镇发展成连接城乡、繁荣农村、服务农业、集聚农民的重要战略节点。 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牢固树立“经营乡村”理念,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大中心村培育力度,科学做好规划布局,实现布局合理化。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加速壮大特色产业,促进产业规模化。鼓励农民下山脱贫、整村搬迁,推动人口集聚化。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设施配套化。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不断美化农村环境,促进环境生态化。突出抓好乡村旅游、农业观光、来料加工、农家乐等非农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渠道多样化。

(四)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构建新优势 科学确定主体功能定位。综合考虑全县各地自然条件、发展现状、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结合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目标,科学划分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逐步形成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开发格局。

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开展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活动,加大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农村垃圾清理。积极开展“森林缙云”建设,全面提升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

大力发展循环低碳经济。研究制订循环经济发展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和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着力培育一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绿色企业。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全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鼓励合同能源管理,支持节能技术改造。严格排污许可管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完善污染治理设施,统筹推进工业、农业、生活等各个领域减排工作。健全节能减排责任落实、目标考核、监测管理体系,推动节能减排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

(五)继续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努力在竞争优势培育上增添新活力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抓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原则,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积极推进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探索建立森林异地代保、碳排放权、林业碳汇等机制。大力推进城市管理建设体制改革,加快统筹农村产权制度、城乡户籍制度、农村社会管理制度等配套改革。探索建立土地和农村宅基地依法有偿流转机制。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创新金融服务体制,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做好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建立科技研发创新风险投资机制,逐步增加科技经费投入,力争科研试验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5%。抓好省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积极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密切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制订出台人才培育、引进、管理、保障等一揽子政策,努力吸引更多人才来到缙云、留在缙云、服务缙云。

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坚持大视野、大开放、大融合理念,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海西经济区和浙中城市群,加快基础设施对接,深化产业合作,承接产业和要素转移,推动借力发展和错位发展。扎实开展“山海协作”工程。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外贸产品结构,鼓励创建出口品牌,积极培育以技术、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

(六)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努力在民生保障上取得新成效 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施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工程,推动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不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标准。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 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合理优化学校布局,科学配置教育资源,稳步推进集团化办学。坚持“高质量、轻负担”的办学方向,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 大力发展卫生文体事业。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县级医院改革。完XX县人民医院迁建。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快完善城乡文体基础设施。着力打造黄帝、婺剧、石头、影视、耕读五大特色文化品牌。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进一步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发展新闻传媒事业。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顺应社会管理转型需求,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不断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畅通群众信访渠道,有效解决疑难信访问题。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大调解工作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积极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际市场波动、宏观政策调整等复杂形势,面对生产要素匮乏、自然灾害侵袭等诸多考验,在中共XX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县人民,深入实施省委“两创”总战略,围绕市委构建生态文明主题,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改革创新不松劲,保障民生不懈怠,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过去的五年,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大关,达到107.8亿元,年均增长14%,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大关,达到10.1亿元,年均增长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亿大关,达到5.1亿元,年均增长1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1.9亿元,是2005年的1.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2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78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64.9%和77.7%。全面完成“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预计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0%以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削减17.21%和17.75%,“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

过去的五年,是三次产业协调并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的五年。粮食生产保持稳定,中心粮库建成使用。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化体系不断健全,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4家、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85家,农业总产值达10.7亿元,年均增长5%。工业总产值连续突破100亿、200亿大关,达到281.2亿元,比2005年增加2.2倍,位居全市第一。工业园区开发加快推进,集聚效应更加突显。缙云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永武缙五金产业列入全省21个首批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选商引资成效显著,重点企业迅速壮大。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品牌建设卓有成效。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自营出口年均增长33.3%。仙都景区开发加快推进,公祭轩辕黄帝大典成功升格为市级,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旅游总收入达20.1亿元,比2005年增加3.3倍,成功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

过去的五年,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的五年。我们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共争取扩大内需中央投资和省公共建设投资补助资金4.5亿元,位居全市首位。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8倍。投入城市建设资金8.2亿元,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共创建示范村10个、环境整治村255个,实施旧村改造55个,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近2万户,山塘水库除险加固114座。基本完成农村通村公路和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公路通达率和通畅率实现“双百”目标,35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完成235个村的新农村电气化改造,成为全市首个省级新农村电气化县。投入资金930万元,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38处。基本完成滩坑水库移民安置任务。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我们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全县80.2%的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实现增收脱贫。积极引导偏远山区农民下山脱贫和整村搬迁,实现农民异地转移2297户6893人。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率先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60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每月领到60元基础养老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成立县慈善总会和红十字会,社会化救助体系更加健全。五年来,县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达3.9亿元、社会救助资金达7000万元。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全部化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负债,全面落实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津补贴,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民工子女借读费和中等职业学校困难家庭学生学费,成功创建省级教育强县。扎实开展省级卫生强县、省级文化先进县创建活动。有线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和“村村响”。重大疫病得到有效防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有效。“平安缙云”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人口和计生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侨台、外事、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审计、司法、统计、气象、档案、方志、人防、双拥、人民武装等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不断迸发的五年。顺利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乡镇总数从24个缩减到16个。积极对接扩权强县改革,省市下放的各项审批事项得到有效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招投标服务平台向乡镇延伸。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基本实现乡镇零负债。启动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率先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和政策性农房保险试点。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全面实施。扎实开展土地整理和“百万”造地保障工程,建成标准农田9.2万亩,新增耕地5.2万亩,调剂各类指标3.6万亩,回笼资金14.7亿元。金融组织体系更加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向农村延伸。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1.6亿元,受益农户达2680户。 过去的五年,是民主法制得到加强,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的五年。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高。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完成“五五”普法教育。全面贯彻监督法,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民主党派及工商联、人民团体的社会监督,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完善县政府领导领衔办理制度,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46件、政协委员提案653件。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加大企业帮扶解困力度,共解决挂牌督办难题292个。

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把握经济回暖向好机遇,不断强化“五个一”理念,扎实开展“三年活动”,大力推进“五大发展”,全面完XX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一年来,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切实抓好项目建设。积极做好省市“十二五”重大项目对接,组织开展重点项目“百日攻坚”行动,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7亿元,同比增长21.8%,增速创2003年以来新高,总量位居全市第二。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缙云段、农民异地转移舒洪安置小区一期、商检大楼、110千伏雁门变、好溪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准备项目――42省道坝区段临时改线等工程顺利开工。42省道壶镇至早宅段改建、仙都中学(暂名)、农机培训学校迁建、220千伏白峰变等工程加快推进。42省道及平黄公路仙都景区段改线工程建成试通车,缙云中学宿舍楼、新碧初中一期顺利建成。二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启动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9130亩。出台油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缙云麻鸭”通过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现场鉴定,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工业园区列入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一心三片区”建设规划。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列入省计划并全面启动建设。出台工业投资项目管理实施意见,工业项目新增用地管理更加规范。缙云灯管成立了全市首个行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创建为全市首个省级行业区域名牌。研究制订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扎实开展汽车下乡、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活动。全面完成“十小”行业三年整规任务。完成黄帝南巡大型群雕、仙都影视博物馆等工程建设,成功举办中国·仙都公祭轩辕黄帝大典暨中国第三届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三是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壶镇镇列入全省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成立新区建设工作指挥部,妥善解决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加快42省道与330国道连接线等一批重点项目前期。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全面启动行政村规模调整,行政村总数从644个调整为253个,总数减少率达60.7%。积极推进农村“135”工程和村庄整治工程,启动建设中心村18个,创建生态文明村90个,完成村庄整治55个。四是积极破解要素制约。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率先在全省获批实施。争取到省里追加用地指标1796亩,全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达2348亩。清查转而未供土地4395亩。认真做好工业园区土地征收政策处理,基本完成土地征收历史遗留问题清理,完成1500多亩工业用地的征收报批,为下步开发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完成新区南区块拆迁范围的调查摸底和拆迁安置地块选址工作。认真梳理壶镇土地征迁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完成好溪水利枢纽工程潜明水库规模论证、水资源论证等25个专题报告,完成库区实物调查和移民安置区块选址工作。新组建两个国有融资平台,率先推出金融新产品“缙云通宝”,成立欣禾农村资金互助社,创建缙云杭银村镇银行。五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和考核奖惩机制,顺利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新建溪新碧段生态防洪堤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试运行。建成乡镇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2个,成功创建全国生态乡镇1个。六是努力做好民生保障。“十大民生工程”各项任务按期完成。799名失业和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达12.6万人。低保边缘户家庭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来料加工队伍扩大到4.4万人,年发放加工费达2.1亿元。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XX县。婺剧《古村戏韵》获得全国大奖,成功承办省首届体育大会部分赛事,实现省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启动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抓好学前教育资源整合。成功组建两个教育集团。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切实抓好校园安保工作,全县公办学校和省三级以上幼儿园全部配备了安保设施和人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平安缙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安保任务圆满完成。 各位代表,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有效化解了各类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有力处置了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破坏,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保持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各项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XX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政府班子打下良好基础以及老领导、老干部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众志成城、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缙部队官兵、省市驻缙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缙云建设发展的县内外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过去五年的探索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要办好缙云的事情,必须着眼欠发达这一最大的县情,始终坚持用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必须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动产业提质扩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科学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在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让缙云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创新,切实激发活力,增添动力,凝聚合力。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经济总量还不大,产业结构还不优,转型升级的任务还很艰巨;财政实力还不强,地方可用财力还太少;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等问题有待更好的解决;土地、资金、电力、人才、环境容量等生产要素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制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有待加快破解;少数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执行意识、廉政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所有这些问题,我们都将高度重视,积极面对,努力解决,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缙云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期。未来五年,宏观经济形势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转型发展成为最重要的阶段性特征,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革新意识和发展意识,在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转换中坚定信心,奋发有为,争取主动,努力开创缙云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按照省委“八八战略”、“两创”总战略和市委“三市并举”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富民强县、幸福家园”为总目标,实施“生态富民、工业强县”战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城乡统筹、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全面落实“五个一”工作理念,全力推进“五个一百”工程,全速推动“五大发展”,力争实现撤县建市,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为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我县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完成“六项倍增”行动计划,实现“一城四县”联创,全力打造“一极四区”,与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致力富民强县,建设幸福家园。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更加雄厚。到2015年,“六项倍增”行动计划全面完成,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7740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356元;工业总产值达到700亿元,在全市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旅游总收入达到6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8亿元。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新型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县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副中心城市初步成型,城镇化水平提高到55%。“经营乡村”行动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和公共服务配套功能更加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2亿元,年均增长15%,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全面完成省级教育现代化达标县、卫生强县、文化先进县创建,在全市率先“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五年新增就业岗位9000个,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更加繁荣,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生态环境更加宜人。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设施更加完善,完成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达到上级下达的任务要求。

——改革开放更加深入。政府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向纵深推进。区域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招商引资成效更加显著,外向型经济迈上新台阶,基本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为实现上述目标,《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这里从六个方面作重点报告。

(一)切实抓好“五个一百”工程,努力在项目投资上实现新突破 “十二五”时期,我们将切实抓好百个城乡一体化项目,加快构建起布局合理、结构优良、设施先进、城乡共享的基础设施体系。大力实施百个工业招商和技改项目,推动工业存量调整、增量优化、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努力建设百个旅游生态环保项目,使缙云的山水优势变成旅游优势、经济发展优势、农民增收致富优势。全面落实百个惠民行动项目,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推进百个重大项目前期,努力为缙云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重点打造四大综合网:

一是打造综合交通网。完成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缙云段工程,上马建设七里火车站,争取建设金台铁路缙云段,尽快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快速轨道交通网。完成42省道壶镇至早宅段、42省道潜陈至壶镇段、330国道莲都至缙云段、330国道缙云至永康段、岩沿至西岸公路等改建工程;加快推进一批景区联网、乡际联网、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努力构建“四纵四横一绕十连”的公路网格局。

二是构建综合能源网。扎实推进500千伏输变电项目前期,新建、扩建220千伏变电所2座、110千伏变电所4座,全力打造适度超前、供电可靠的电力网架。积极推进电力调度大楼等项目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大洋山、括苍山风力发电项目。完成金丽温天然气干管缙云段、城市燃气管网工程建设。争取开工建设成品油输油管线工程。继续做好缙云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

三是建设综合信息网。加快“数字缙云”建设,实施宽带接入网和ip骨干网扩容工程,建设以光缆为主的骨干传输网,推进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三网融合”。积极搭建园区信息化、景区数字化、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平台,深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城管”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

四是发展综合水利网。重点抓好好溪水利枢纽及灌区工程、中央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农田水利改造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千库保安”、“强塘固房”、“万里清水河道”等工程,切实增强全县防洪、防涝、防旱能力。完善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后管护机制,努力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二)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在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新进展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推进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缙云片区开发,实施“东拓、南延、西扩”战略,把发展空间拓展到15平方公里,努力开拓50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结合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抓好壶镇产业转型提升区建设,加快形成10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框架。到2015年,两大区块实现工业总产值600亿元以上。实施工业转型升级“124”行动计划,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切实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工业投资100亿元以上。加大重点企业培育力度,力争培育产值超50亿元企业2家、超百亿元1家,争取上市2家。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措施,完成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整合项目资金,认真抓好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3个以上、特色精品园6个以上。实施农业发展“586”行动计划,着力提升畜禽、茶叶、蚕桑、果蔬、油茶五大特色主导产业。按照“接二产、连三产”思路,引导工商资本投向农业领域,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深入实施“强龙兴农”工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工程”,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建成一批农业科研教育、生产示范、休闲观光、种苗繁育基地。

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牢固树立“全县大景区”理念,把缙云良好的生态资源、优美的田园风光、厚重的人文底蕴与旅游开发充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继续抓好“一二三”工程,积极争创仙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咨询、设计策划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现代商业流通网络,积极发展中介服务、家政服务、体育健身、文化教育等生活性服务业。

(三)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努力在统筹协调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切实抓好中心城市开发。围绕构建中等城市和撤县建市目标,以建设山水名城、生态新城为导向,凸显山水优势,积极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全面实施县域总体规划,按照“北跃西扩、南延东优、中兴外联”战略,大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密切“三区联动”,积极促进“新老协调”,有序推进七里、东渡等区块组团发展,抓好一批市政设施、公共服务、供排水、燃气管网项目建设,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

加大中心镇培育力度。以建设特色机械装备城、生态文化名城、台金丽三市交汇新XX市为功能定位,大力推进壶镇镇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加快壶镇由“镇”向“城”跨越,努力把壶镇打造成产业定位清晰、经济繁荣发达、服务功能完备、体制机制灵活、有效辐射周边的县域副中心城市。认真抓好其他建制镇发展,积极打造魅力乡镇,努力把其他乡镇发展成连接城乡、繁荣农村、服务农业、集聚农民的重要战略节点。 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牢固树立“经营乡村”理念,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大中心村培育力度,科学做好规划布局,实现布局合理化。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加速壮大特色产业,促进产业规模化。鼓励农民下山脱贫、整村搬迁,推动人口集聚化。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设施配套化。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不断美化农村环境,促进环境生态化。突出抓好乡村旅游、农业观光、来料加工、农家乐等非农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渠道多样化。

(四)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构建新优势 科学确定主体功能定位。综合考虑全县各地自然条件、发展现状、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结合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目标,科学划分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逐步形成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开发格局。

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开展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活动,加大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农村垃圾清理。积极开展“森林缙云”建设,全面提升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

大力发展循环低碳经济。研究制订循环经济发展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和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着力培育一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绿色企业。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全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鼓励合同能源管理,支持节能技术改造。严格排污许可管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完善污染治理设施,统筹推进工业、农业、生活等各个领域减排工作。健全节能减排责任落实、目标考核、监测管理体系,推动节能减排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

(五)继续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努力在竞争优势培育上增添新活力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抓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原则,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积极推进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探索建立森林异地代保、碳排放权、林业碳汇等机制。大力推进城市管理建设体制改革,加快统筹农村产权制度、城乡户籍制度、农村社会管理制度等配套改革。探索建立土地和农村宅基地依法有偿流转机制。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创新金融服务体制,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做好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建立科技研发创新风险投资机制,逐步增加科技经费投入,力争科研试验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5%。抓好省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积极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密切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制订出台人才培育、引进、管理、保障等一揽子政策,努力吸引更多人才来到缙云、留在缙云、服务缙云。

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坚持大视野、大开放、大融合理念,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海西经济区和浙中城市群,加快基础设施对接,深化产业合作,承接产业和要素转移,推动借力发展和错位发展。扎实开展“山海协作”工程。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外贸产品结构,鼓励创建出口品牌,积极培育以技术、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

(六)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努力在民生保障上取得新成效 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施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工程,推动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不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标准。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 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合理优化学校布局,科学配置教育资源,稳步推进集团化办学。坚持“高质量、轻负担”的办学方向,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 大力发展卫生文体事业。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县级医院改革。完XX县人民医院迁建。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快完善城乡文体基础设施。着力打造黄帝、婺剧、石头、影视、耕读五大特色文化品牌。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进一步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发展新闻传媒事业。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顺应社会管理转型需求,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不断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畅通群众信访渠道,有效解决疑难信访问题。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大调解工作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积极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

三、2011年政府工作的主要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于巩固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县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建议今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工业总产值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0%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自营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同时,着眼“六项倍增”行动计划,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提出了一套要求更高的争取指标,建议为:工业总产值增长争取20%以上;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争取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争取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争取11%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争取12%以上。

做好2011年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强化“五个一”理念,深化“三年活动”,更加注重转型发展,更加注重调整结构,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生态建设,更加注重作风优化,努力实现“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一)全力抓好项目投资,努力掀起建设高潮

启动实施“五个一百”工程。深化“项目投资推进年”活动,开工建设330国道莲都至缙云段改建、岩沿至西岸公路改建等工程,争取开工建设金丽温天然气干管缙云段、330国道缙云至永康段改建、42省道潜陈至壶镇段改建等工程,加快推进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缙云段、好溪水利枢纽、42省道壶镇至早宅段改建、消防队迁建等项目建设,完成仙都中学(暂名)、新碧初中、220千伏白峰变、110千伏雁门变、看守所(拘留所)迁建、县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农机培训学校迁建等项目建设。扎实做好金台铁路缙云段、民生文化园、县交通运输综合管理业务用房、电力调度大楼、县人民医院迁建、缙云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六项机制”,全力开展攻坚克难专项行动,在努力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基础上,认真抓好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政策处理,全力保障项目顺利建设。

强化生产要素保障。认真组织实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向上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一批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文章。继续抓好“百万”造地保障工程,加大土地开发、建设用地复垦力度,完成土地开发2500亩。深入实施“365”节约集约用地行动计划,全面消化利用转而未供土地,努力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顺应国家货币政策变化,千方百计优化金融环境。积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拓宽政府性投资项目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争取上级信贷支持,不断优化金融服务环境。

(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推动工业提质扩量。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制订出台新的工业发展政策和高耗能企业转停产意见,形成推动转型升级的鲜明导向。启动工业转型升级“124”行动计划,大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全力抓好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永武缙五金产业示范区试点。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争取年内全面投入使用。积极打造工业发展平台,抓紧编制工业园区产业布局规划,启动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缙云片区建设,完成壶镇“三规合一”编制,推进壶镇转型提升区开发,开工建设提升区道路网工程,力争新开发工业发展空间2000亩。加大选商引资力度,全力开展工业用地政策处理攻坚行动,确保重大工业项目顺利落地建设。加快工业用地出让速度,确保完成出让1300亩,力争达到1500亩。深入实施“质量强县”战略,扎实推进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积极抓好重点企业培育。研究制订龙头企业扶持的有效措施,加快2家省级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新培育产值超5亿元企业2家、超20亿元1家。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完成商检大楼主体工程建设。

促进农业增产增效。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7980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2万亩。推进小仙都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两区九点”建设,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特色农业精品园3个。加快三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三区两园”建设,新建、低改油茶产业示范区3000亩、毛竹产业示范区1000亩、茶叶产业示范区2400亩、香榧精品园500亩。抓紧启动舒洪农产品加工功能区建设,加快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不断提高缙云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水利建设投入有利时机,以列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为契机,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35处,新建改建水渠40公里,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00亩。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见,新增土地流转面积7500亩。启动农业发展“586”行动计划,建立农业主导产业专项扶持资金,落实分类扶持措施,推进主导产业做强做优,提升亩均综合效益。大力扶持产业化组织发展,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切实增强农业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服务业创强创优。启动实施旅游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建设全县大景区、发展旅游大产业、建设旅游大项目”要求,加快完善旅游规划体系,以全新的理念推进旅游开发。按照“一心四版块”旅游空间布局,继续深入实施“一二三”工程。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加快推进仙都景区开发建设,切实抓好仙都景区西入口、曲溪路、仙都影视博物馆、鼎湖大道雕塑广场改造等项目建设,做好仙都黄帝温泉谷、倪翁洞等老景点改造、祭祀广场、仙都景区至县城污水管等项目前期工作。切实抓好河阳古民居、大洋山森林公园、括苍山森林公园等景区开发,加快通景公路、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积极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着眼“乡乡有景点、村村有特色”,启动16个乡镇风景区或特色旅游村建设,努力把山区变成风景区。大力扶持发展服务业,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制订出台扶持政策,上马建设壶镇机械装备城、汽车城、机动车辆安全检测线、物流运输等项目,启动一个五星级酒店项目建设。继续开展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活动,及时兑现补贴资金。

(三)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大力建设美丽乡村

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县城新区建设,实施镇东村改造,开工建设42省道与330国道连接线、仙都路南段延伸、坦五线舒洪至船埠头改建一期、名山至郑坑口联网公路一期等工程,完成洋潭头后陈山公园一期工程,启动建设二期工程。力争开工建设石材加工功能区。加大XX区综合改造力度,加快推进朝晖路南延伸段改造,完XX县医药公司搬迁和原印刷厂拆除、复兴街出口改造工程,努力缓解XX区出行难、停车难问题。实施五云镇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大力推进XX区供排水管网改造。完成“数字城管”建设。积极推进七里区块开发,加快七里火车站站前广场、火车站至县城新区迎宾大道项目前期。稳妥推进“村改居”工作。制定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加大商住用地出让力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完成商住用地出让500亩,开工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285套1.5万平方米。争取开工建设县人才公寓。

推进小城市和重要集镇建设。制订出台扶持政策,全面启动“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壶镇镇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深化强镇扩权改革,加快建设行政审批服务、城市综合执法、就业保障服务、土地储备、应急维稳五大中心,赋予壶镇镇更多的行政审批、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等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开工建设壶镇中山街、便民服务中心等项目,完成壶镇水厂、壶镇污水处理厂、第二人民医院病房综合楼、湖川初中迁建等项目,加快壶镇中学迁建项目前期。积极化解土地征收、城市建设、工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切实抓好新建、舒洪两个市级中心镇建设。高度重视东渡、东方、大洋、大源等重要集镇发展,努力提高集聚发展水平。

着力优化农村环境。继续做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续管理,加强村级办公用房建设、有线广播电视联网等工作。认真做好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科学编制中心村布局规划,出台专项政策,抓好18个中心村建设。启动“美丽乡村”行动计划,突出抓好“三沿”整治。深入实施村庄整治、农村危旧房改造等工程。新启动旧村改造18个,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6832户,实施农村低保标准150%以下困难家庭危旧房改造2100户,完成村庄整治52个。继续抓好“千库保安”、“强塘固房”等工程建设,完成水库保安5座,山塘除险加固33座。做好第一次水利普查。建立健全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污水治理、农村通村公路养护、饮用水工程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快农村联网公路建设。

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启动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实施“十大生态工程”。开工建设新区污水收集干管项目,建成乡镇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2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0个。启动“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实施水源、空气、土壤“三大清洁行动”。加强工业园区污染防治,继续做好新建溪流域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确保光瑶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高度重视好溪流域、大洋水库、黄村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完成浙江寿尔福化学有限公司转产处置。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建成市级绿化示范村8个。积极争创省级森林城镇。

(四)切实做好民生保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深入开展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完成农民增收“6+1”目标任务。加快农民异地转移舒洪安置小区建设,启动新碧、壶镇安置小区建设,实现农民异地转移2500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林权抵押贷款余额2.2亿元。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年发放加工费力争达到2.5亿元。认真做好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工作,实现行政村pos机布放全覆盖。

高度重视就业社保。把促进就业放在重要地位,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各项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800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5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50人,帮助解决农民就业岗位1560个,实现农民转移就业5210人。继续抓好“五费合征”,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启动“金保工程”建设,实行社会保障“一卡通”制度。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完善城镇居民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策,人均筹资标准达到300元以上。继续抓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力化解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大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力度。深入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实行贫困重度残疾人免费助听助行助明85名,落实重度残疾人托安养101名。继续实施“广电低保”工程。加快社会慈善事业发展。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大教育建设投入,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推进集团化办学,全力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消除学校建设负债。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学前教育领域,着力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加强资源整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抓好校园安保工作。进一步提高高中段学校缙云籍学生正取生招收比例,缙云中学提高到85%,工艺美术学校提高到85%,职业中专提高到95%。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全覆盖。稳步实施基层医务人员绩效工资改革。加快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成16个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扎实做好县人民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积极筹划一批重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室10个,创建省级体育强乡1个、体育小康村30个。继续开展“百千万”文化下乡活动。全面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进一步加大人口计生工作力度,强化综合治理和“实数计生”,着力破解性别比偏高和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难等问题,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加快发展老龄和社会福利事业。切实维护妇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认真做好档案、方志、气象、民族、宗教、外事、侨台、移民、双拥、人防、人民武装等工作。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扎实推进“平安缙云”建设,切实抓好信访维稳、社会综治工作。大力推进乡镇综治中心和农村警务室规范化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更加重视司法调解工作。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完成应急视频指挥系统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实施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制度,有效排查治理安全隐患,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五)重视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升服务水平

严格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报告工作,全面落实审议意见。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认真接受民主监督。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扎实推进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全面落实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和执法监督工作。启动开展“六五”普法教育,不断夯实基层法治基础。 推进科学履政。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坚持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建议意见。落实重大民生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及时办理“县长信箱”反映事宜。

践行为民执政。切实加强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完善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研究制订具体考核细则,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形成抓发展、保民生的强大合力。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准则,把工作落实作为第一要求,把操作到位作为第一标准,坚决破除因循守旧、求稳怕难、满足成绩、固步自封的思想,不断优化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推进村级便民服务站建设,通过整合行政服务资源,着力构建三级便民服务网络。

强化节俭理政。积极开辟培植新的税源,加快壮大地方财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努力控制工程项目“三超”问题。鼓励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从严控制行政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有效减少各类会议、培训、差旅支出,严格控制公务招待、疗养、购车,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的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 坚持从严治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深入推进商业贿赂、“小金库”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着力打造廉洁政府。

011年,我们将深化“民生保障落实年”活动,按照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要求,继续做好“十大民生工程”。

各位代表,缙云正站在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实现新跨越,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期待,也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让我们在中共XX县委的领导下,坚定信心,励精图治,发奋图强,为建设“富民强县、幸福家园”而努力奋斗!

(五)重视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升服务水平

严格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报告工作,全面落实审议意见。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认真接受民主监督。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扎实推进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全面落实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和执法监督工作。启动开展“六五”普法教育,不断夯实基层法治基础。 推进科学履政。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坚持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建议意见。落实重大民生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及时办理“县长信箱”反映事宜。

践行为民执政。切实加强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完善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研究制订具体考核细则,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形成抓发展、保民生的强大合力。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准则,把工作落实作为第一要求,把操作到位作为第一标准,坚决破除因循守旧、求稳怕难、满足成绩、固步自封的思想,不断优化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推进村级便民服务站建设,通过整合行政服务资源,着力构建三级便民服务网络。

强化节俭理政。积极开辟培植新的税源,加快壮大地方财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努力控制工程项目“三超”问题。鼓励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从严控制行政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有效减少各类会议、培训、差旅支出,严格控制公务招待、疗养、购车,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的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 坚持从严治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深入推进商业贿赂、“小金库”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着力打造廉洁政府。

2011年,我们将深化“民生保障落实年”活动,按照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要求,继续做好“十大民生工程”。

各位代表,缙云正站在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实现新跨越,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期待,也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让我们在中共XX县委的领导下,坚定信心,励精图治,发奋图强,为建设“富民强县、幸福家园”而努力奋斗!

《区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工作汇报.doc》
区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工作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