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工作汇报

2020-04-05 来源:工作汇报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完整版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1

一、填空题

1、根据危害部位和危害方式可以将林业植物害虫分为

食叶

害虫、

地下

害虫、

吸枝

害虫和

柱干

害虫四大类。

2、林业植物食叶害虫主要是指

鳞翅 目、鞘翅 目、直翅 目、

膜翅 目等中的害虫。

3、食叶害虫的口气类型为 咀嚼 式口器,取食叶片,削弱树势;大多数

裸露 生活,虫口密度变动大。

4、黄刺蛾幼虫体背面有一块紫褐色

哑铃 形大斑;成虫前翅黄褐色,有两条暗褐色斜线,在翅尖上汇合成倒

倒V 字形;茧灰白色,间有黑褐色纵条纹,形似 雀卵

5、刺蛾类幼虫一般呈 蛞蝓 型,头内缩,胸足退化,体上常具有瘤和有毒的

枝刺 ,蛹外常包裹有光滑而坚硬的

6、扁刺蛾成虫前翅灰褐稍带紫色,有1条明显的

暗褐

色线,从前缘近顶角处斜伸至

后缘 。幼虫体扁、椭圆形,

淡绿 色,各体节背面横向着生

4 个刺突,两侧的较长,腹部第4节背面两侧各有1

小红点

7、蓑蛾成虫雌雄异型。 雄虫 有翅, 雌虫 无翅。幼虫吐丝缀叶形成

袋囊

8、大蓑蛾幼虫多在

傍晚

时候取食,负囊而行,头和

部位暴露在外。

9、大蓑蛾雄蛾黑褐色,触角

羽毛

状,前翅有4-5个

透明

斑。

10、灯蛾幼虫有密而长的次生刚毛,着生在

毛瘤

上,与毒蛾相比无

翻缩腺

11、尺蛾成虫翅大质薄,静止时四翅

平展

;幼虫行动时一曲一伸,形似 拱桥

12、国槐尺蛾成虫前翅有 3 条明显的黑色横线,近顶角处有一近长方形

褐色斑纹。后翅只有2条横线,中室外缘上有1

色小点。老熟幼虫体背

紫红

色。

13、黄连木尺蛾成虫翅底白色,翅面上有许多

橙色斑点,在前翅基部有一个近圆形的 褐 色大斑,前后翅的外横线上各有一串橙色和深褐色

圆斑

。幼虫体色变化较大,黄绿、黄褐及黑褐色。头顶两侧具

峰状

状突起。

14、丝棉木金星尺蛾成虫翅底

银白

色,具有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 银灰

色斑纹。翅基和中室端部各有1

黄褐色

大斑。腹部金黄色,有由黑点组成的条纹

9 行。

15、银纹夜蛾成虫翅中有一显著的

U

形银纹和一个近

三角形

形银斑;老熟幼虫腹部

5、6及 10

节上各有一对腹足,爬行时体背拱曲。

16、斜纹夜蛾老熟幼虫背线及亚背线灰黄色,在亚背线上,每节有一对黑褐色 三角形

形的斑纹。成虫前翅前缘伸向后缘有3条白色

斜线

,故名斜纹夜蛾。

17、天蛾成虫身体 梭形形,两端尖削;幼虫第8腹节背面有1向后上方斜伸的尾角

18、霜天蛾幼虫体上斑纹有两种,一种是腹部1-8节两侧各有一条白色 斜线

,尾角 绿

色;另一种虫体上有

黑褐

色斑块,尾角褐色,上生短刺。

19、霜天蛾成虫体翅

灰白色

色,胸部背面有由灰

色鳞片组成的圆圈。

20、舞毒蛾老熟幼虫头黄褐色,具八字形黑纹,体有2纵列突出的毛瘤,靠近头部的为 蓝色,靠近尾部为

橙 色。

21、毒蛾幼虫体生毒毛簇,

6、7腹部背面常有 翻缩 腺;卵块上常覆盖有很厚的

绒毛 。

22、舞毒蛾幼虫具有

下树

习性,可在树干上绑

毒绳 等方式进行防治;舞毒蛾雄成虫有

白天飞舞

习性。

23、黄褐天幕毛虫成虫前翅中央有2条深褐色

斜线 。老熟幼虫头部

灰褐 色,顶部有2个黑斑;体侧有鲜艳的 蓝

色、红

色和黑色的色带;体中线

色。卵块呈

顶针

状。

24、舟蛾幼虫静止时只靠腹足固定,首尾

翘起 ,形似

小船 。

25、杨扇舟蛾成虫前翅顶角处有一块赤褐色

扇形

形大斑;幼虫第

1、8腹节背中央各有一个大黑红色的

毛瘤

26、黄杨绢野螟成虫体被

色鳞毛,前翅基部、前缘、外缘及后翅外缘、腹部

末 端被

黑褐色鳞毛,故称此虫为黑缘螟蛾。

27、重阳木斑蛾成虫后翅自基部至翅室近端部

色,腹部

色,有黑斑5列。幼虫体肥厚而扁,头部常缩在

内。体具

枝刺

28、柑橘凤蝶1龄幼虫褐色,形似

鸟粪

;老熟幼虫绿色,后胸有

眼 纹及弯曲成

马蹄 形的细线纹。头部臭腺为

橙红

色。

29、柑橘凤蝶成虫前翅亚外缘有8个黄色 新月

形斑;后翅臀角处有1个

橙黄

色圆斑,后角有一个尾状 凸起

30、玉带凤蝶雄成虫前翅外缘有7个 黄白

色斑点,后翅中央有1横列黄白色斑纹 7

个。雌虫前翅黑色,后翅外缘有

红 色弯月斑,翅中央有

5 个白色椭圆形斑。

31、玉带凤蝶老熟幼虫后胸前缘有1

齿状黑线纹,体侧有灰黑色

斜纹

32、樟青凤蝶成虫前翅有1列

青蓝 色的方斑,后翅外缘区有4-5个

新月

形青蓝色斑纹。

33、蔷薇三节叶蜂成虫的

、足和

翅 都为黑色,腹部为

橙黄 色。老熟幼虫胴部

黄绿

色,各节有3条横向 黑点 线,腹足 6

对。

34、红缘灯蛾前翅

色,前翅前缘

色,后翅外缘有1-4个

黑点

35、卷叶蛾成虫前翅近

近长方形

形,停息时背面观成

钟罩

状。

36、榆蓝叶甲成虫体 黄褐

色,鞘翅 蓝绿

色,有金属光泽,头部具1 黑

斑。前胸背板中央和两侧各有1个

斑。幼虫体

深黄 色,体背中央有1条黑色

纵线 。头、胸足及腹部所有毛瘤均

漆黑

色。成虫有 假死

性,羽化后产卵于叶背,成 2

行。

37、蓟马类属

缨翅

目,口器类型为

唑吸

式;榕管蓟马危害小叶榕形成

饺子

状叶片。

38、日本龟蜡蚧雌成虫蜡壳

色,背部隆起,表面具

龟壳

状凹线。

39、粉虱类害虫体翅均有白色

蜡粉

,故称粉虱。

40、桃瘤蚜危害桃叶后,叶缘

卷曲

、增厚,形成

虫瘿

,叶片皱缩不平,颜色由淡绿转为 红

,后变黑。严重时大部分叶片卷成

细绳

状,最后干枯脱落。

41、吹绵蚧雌成虫

橘红色

色,背面隆起,体外被有黄白色的

蜡质

及絮状纤维。腹部后方有白色卵囊,囊上有14-16条

纵条纹

纹,卵产于囊中。

42、黑刺粉虱成虫

色,覆有蜡质白粉。前翅紫褐色,上有 7

个白斑。若虫黑色,体背上具刺毛14对,体周缘泌有明显的

白蜡圈 。卵

新月 形,基部钝圆,具1 卵饼 ,直立附着在叶上。

43、梧桐木虱以若虫及成虫在梧桐叶背或

幼枝嫩干

上吸食树液,破坏输导组织。若虫分泌的白色

棉絮 状蜡质物,使叶面呈现苍白萎缩症状。

44、樟个木虱主要危害香樟。以若虫刺吸叶片汁液,受害后叶片出现黄绿色椭圆形 小凸起

,随着虫龄增长,突起逐渐形成紫红色

虫瘿

45、叶蝉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植物汁液危害,受害叶片呈现

白班

,枝条枯死,影响生长发育,并可传播

病毒病

46、大青叶蝉成虫头胸黄绿色,头顶有1对

黑斑 。前翅革质绿色微带青蓝,端部色淡近半透明;前翅反面、后翅和腹背均

色,腹部两侧和腹面橙黄色。

47、小绿叶蝉成虫

绿色

色。头略呈三角形,复眼 灰褐

色,无单眼。前翅 绿

色,半透明,后翅

透明

48、斑衣蜡蝉成虫前翅基部2/3

淡褐

色,上面布黑色 斑点

,端部 褐 色。后翅基半部 红 色,端部 黑褐

色,中间

色三角区。老龄若虫体背红色,头部最前的尖角、两侧及复眼基部黑色,足黑色。布有黑色斑点。

49、悬铃木方翅网蝽以成虫和若虫聚集于叶背刺吸汁液危害,主要集中在叶脉的 主脉 和测脉区域。叶片开始表现出白斑失绿症状,后整叶变白。在叶背出现黑色 排泄物

蜕皮壳

50、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为

黑 色,前翅 长方

形。

51、杜鹃冠网蝽危害后,使被害叶面形成 花白

色斑点,在叶背出现

色污斑和蜕皮壳。

52、叶螨类危害后,叶片出现许多

色的小点,失绿,失水,影响光合作用,导致生长缓慢甚至停止,严重时落叶枯死。

53、叶蝉类害虫有

横走

习性,小绿叶蝉成虫具有

趋光

性,可用

灯光

诱杀。

54、天牛成虫身体多为长型,触角

状,常超过体长,复眼

形,包围于触角基部。幼虫

长筒

形,

色,头小,

大,胸足极小或无。

55、星天牛成虫触角鞭状,各节有淡蓝色的毛环,前胸背板两侧有尖锐粗大的

刺凸

。鞘翅上有大小不规则的

白色斑

,鞘翅基部有黑色 颗粒状凸起

。老熟幼虫

黄白

色,头部褐色。前胸背板黄褐色,有“

”字斑,足略退化。

56、星天牛成虫

6 月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咬食

树皮

补充营养。产卵时先咬一“ T

”形或“人”字形刻槽。

57、桑天牛体密被

黄褐

色绒毛,前胸背板有横行

皱纹

,两侧中央各有一刺状突起。鞘翅基部密布黑色光亮的瘤状 颗粒

58、白杨透翅蛾以幼虫钻蛀树干和顶芽,抑制顶芽生长,形成

枯梢

,蛀入树干后,被害组织增生形成

瘤 状虫瘿,因此易造成枯萎或风折。

59、白杨透翅蛾成虫前翅窄长,覆盖 赭色

色鳞片,后翅全部透明。腹部青黑色,上有5条橙色

环线

60、透翅蛾属鳞翅目透翅蛾科,其显著特征是成虫前翅无

鳞片

而透明,很像

胡峰

,白天活动。以幼虫蛀食茎干、枝条,形成

虫瘿

。 6

1、金缘吉丁虫成虫扁平,

翠绿

色,有金属光泽。前胸背板前窄后宽, T 形,上有5条

色纵条纹,翅鞘两侧有

色带纹。 6

2、金缘吉丁虫老熟幼虫体型扁平,前胸显著

宽大

,似一个硕大的头部。腹部因各节间缢缩而呈

串联

状。 6

3、芳香木蠹蛾幼虫

惊吓

后能分泌一种特异香味。成虫灰褐色。雌虫头部前方 黄 色;中胸前半部为 深褐

色,后半部白、黑、黄相间,后胸1黑横带。大龄幼虫体背

紫红色 色,腹面

桃红

色,头部黑色,有光泽,前胸背板“

”形黑色斑的中央1白色纵纹。

64、金龟子触角为

状,前足为

挖掘

。体近椭圆形,体壁及翅鞘高度角质化,坚硬。

幼虫身体

色,弯曲呈“

C

”形。

65、华北蝼蛄成虫体粗大,后足胫节有刺

根;东方蝼蛄体小,后足胫节有刺

7 根。

66、蝼蛄具有

趋光

性,还有

趋湿

性和趋厩肥习性,喜在潮湿和较粘的土中产卵。此外,嗜食香甜食物。

67、蝼蛄食性很杂,主要以成虫、若虫危害植物幼苗的

根部

部和靠近地面的

茎部

68、小地老虎前翅 灰褐

色,上有肾形纹、环形纹、楔形纹。后翅色淡,为

灰 色。 6

9、林业上危害严重的小蠹主要以幼虫在树干 木质

部钻蛀危害,形成坑道,破坏植物

组织,致使林木死亡。有些种类成虫也蛀食枝梢补充营养。

70、白蚁营社会性生活,其社会阶级为

蚁后

、蚁王、兵蚁、工蚁。以

木材

或纤维素为食。

71、根据危害部位可将林业植物病害分为

叶花果病害

枝干病害

根部

72、杜鹃饼病导致杜鹃叶肿大变形,正面凹下,背面隆起,呈

半球

形,表面产生

色粉状物,后期病斑变为 黑

色并枯萎脱落。

73、桃树叶片感染缩叶病后,病部 皱缩

,叶片由绿色变为黄色至紫红色,病处肥大增厚,质地变 脆

74、月季感染白粉病后,叶片初为褪绿斑,继而长出白色菌丝层,并产生 白粉

状分生孢子,叶片

卷曲

,萎蔫苍白。

75、月季黑斑病发病初期正面出现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 黑色 色斑点,病斑边缘呈不规则的

放射

状。

76、炭疽病的主要症状特点是后期病斑上小黑点呈 轮纹

状排列,在潮湿情况下病部有

橘红 色的粘液团出现。

77、植物感染疫病后,受害部位产生 水浸

状病斑,可迅速引起病部的坏死和腐烂,潮湿时,病部产生疏松的白色

棉霉

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病原物属鞭毛菌亚门。 7

8、大叶黄杨褐斑病病斑周缘有较宽的褐色隆 隆起

,并有1黄色 晕圈

,病斑中央黄褐色或灰褐色。

79、植物病毒病发生后,使寄主叶色、花色 褪色

,器官畸形,植株 矮化

,严重时不开花,甚至毁种。

80、霜霉病发病初期在叶部形成近圆形至多角形或不规则的 病斑

,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

白色 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病原物属

鞭毛菌

亚门。

二、选择题

1、下列害虫中具有趋光性的害虫是

D

A、蔷薇三节叶蜂

B、黑刺粉虱

C、榕管蓟马

D、小绿叶蝉

2、红蜘蛛危害叶片后造成

B

症状。

A、腐烂

B、花白斑

C、畸形

D、黄化

3、下列害虫中不属于地下害虫的是

D

A、蛴螬

B、金针虫

C、蟋蟀

D、吉丁虫

4、下列害虫中能分泌白蜡丝的是

B

A、温室白粉虱

B、梧桐木虱

C、叶蝉

D、网蝽

5、四聚乙醛可用于防治

C

A、蝗虫

B、蝴蝶

C、蜗牛

D、叶甲

6、下列害虫中成虫和幼虫对植物都有直接危害的是

C

A、柑橘凤蝶

B、大蓑蛾

D C、蔷薇三节叶蜂

D、透翅蛾

7、下列药剂不能用于防治枯叶蛾的是

D

A、BT

B、白僵菌

C、松毛虫杆菌

D、吡蚜酮

8、下列哪种鳞翅目害虫为枝干害虫

B

A、地老虎

B、木蠹蛾

C、天蛾

D、樟青凤蝶

9、下列不属于物理防治方法的是

C

A、灯光诱杀

B、黄板诱杀

C、冬季清园

D、糖醋液诱杀

10、“顶针虫”是下列哪种害虫的别名。D

A、舞毒蛾

B、红缘灯蛾

C、斜纹夜蛾

D、黄褐天幕毛虫

11、下列害虫中具有趋化性的害虫是

B

A、蔷薇三节叶蜂

B、夜蛾

C、榕管蓟马

D、小绿叶蝉

12、下列病害中是由植原体引起的是

B

A、竹丛枝病

B、泡桐丛枝病

C、根癌病

D、柑橘溃疡病

13、下列不可用于防治软体动物的是

B

A、氨水

B、吡虫啉

C、草木灰

D、四聚乙醛

14、下列属于柑橘溃疡病症状的是

B

A、流胶

B、火山口状开裂

C、坏死

D、腐烂

15、桃缩叶病危害叶片后造成

C

症状。

A、腐烂

B、花白斑

C、畸形

D、黄化

16、下列不属于生物防治的是

D

A、白僵菌

B、松毛虫杆菌

C、赤眼蜂

D、黄板诱杀

17、下列害虫中能分泌白蜡丝的是

B

A、温室白粉虱

B、梧桐木虱

C、叶蝉

D、网蝽

18、下列害虫中是刺吸式口器的是

D

A、夜蛾

B、蔷薇三节叶蜂

C、榕管蓟马

D、小绿叶蝉

19、三唑酮可用于防治哪种病害

A

A、锈病

B、根癌

C、泡桐丛枝病

D、花叶病 20、下列害虫属于检疫性害虫的是

C

A、黄刺蛾

B、红缘灯蛾

C、美国白蛾

D、日本龟蜡蚧

21、下列害虫中具有趋黄性的害虫是

B

A、黑刺粉虱

B、柑橘粉虱

C、榕管蓟马

D、小绿叶蝉

22、“洋辣子”是下列哪种害虫的别称

A

A、刺蛾

B、毒蛾

C、灯蛾

D、夜蛾

23、下列害虫中既危害植物枝干,又危害植物叶片的是

A

。 A、天牛

B、透翅蛾

C、吉丁虫

D、小蠹虫

24、白僵菌可用于防治哪种害虫

B

A、榆蓝叶甲

B、马尾松毛虫

C、樟叶蜂

D、蛞蝓

25、下列害虫中只有幼虫危害的是

C

A、蔷薇三节叶蜂

B、榕管蓟马

C、葱兰夜蛾

D、小绿叶蝉

26、下列不属于叶果病害症状的是

B

A、叶斑

B、猝倒

C、灰霉

D、变色

27、下列害虫中属于食叶害虫的是

B

A、蚜虫

B、金龟子

C、榕管蓟马

D、红蜘蛛

28、春雷霉素可用于防治哪种病害

D

A、病毒病

B、霜霉病

C、锈病

D、细菌性病害

29、下列害虫中能分泌白蜡丝的是

B

A、温室白粉虱

B、梧桐木虱

C、蓟马

D、网蝽 30、下列不属于锈病症状的是

A

A、脓状物

B、毛状物

C、黑色孢子堆

D、橘红色粉堆

三、判断题

1、诱虫灯主要用于诱杀正在危害植物的幼虫。( ×

2、黄板可用于诱杀温室白粉虱。( 对

3、林业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则是化防为主、综合防治。( 错

4、可根据触角的类型来区别蝶类和蛾类。( 对

5、蝽象主要以咀嚼方式为害植物。( 错

6、瓢甲和叶甲的区别是触角类型不同。( 对

7、浏阳霉素是一种杀虫剂。

错)

8、考氏白盾蚧主要危害桂花。( 对

9、所有的螟蛾都是食叶害虫。( 错

10、柳膜肩网蝽是柳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 对

11、浏阳霉素是一种杀螨剂。

对 )

12、高温干旱季节蚜虫为害较重。( 错

13、所有椿象都是害虫。( 错

14、梧桐木虱危害时会产生白色蜡丝。( 对

15、性引诱剂主要是用于直接杀死害虫。( 错

16、对于有上下树习性的害虫,可用邦毒绳防治。(对

17、日本松干蚧是一种检疫性害虫。( 对

18、农用链霉素是一种杀虫剂。( 错

19、所有瓢甲科昆虫都是益虫。(错

20、小绿叶蝉和网蝽危害植物表现受害状相同。( 错

21、黄板可用于诱杀所有蚜虫。( 错

22、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害虫天敌对害虫进行控制。

23、吡虫啉和吡蚜酮对蚜虫的作用机理不同。( 错

24、夜蛾类害虫对糖、酒、醋等发酵物有趋性。( 对

25、利用化学防治方法防治袋蛾危害,多选用触杀性农药。( 错

26、对于有群居性的害虫,可进行人工摘除带虫叶片。(对

27、所有介壳虫幼虫阶段都是固定危害。( 错

四、根据受害状,诊断病虫害

1、杜鹃叶片正面有是失绿斑点,叶片背面有锈色排泄物。

杜鹃冠网蝽

2、香樟叶背聚集大量外壳为黑色、椭圆形、具有蜡刺的害虫,固定为害。

黑翅粉虱

3、竹子的枝条细弱,丛生。( 丛枝病

4、树干上覆盖有泥路,揭开可见白色、无翅的昆虫。

白蚁

5、叶片表面覆盖一层黑色的霉层。( 煤烟病

6、小叶榕的嫩叶卷曲成饺子状,不穿孔但有褐色的坏死斑点。( 榕管蓟马 )

7、桃树成叶面失绿无光泽,叶背面布满黑色油渍状排泄物。( 梨网蝽

8、树木主干上有大的危害孔洞,洞口常有大量虫粪排出。

天牛

9、八角金盘嫰叶上有溃疡状坏死斑。

炭疽病

10、月季上嫩叶叶片上有白色粉末状物。

月季白粉病

11、香樟叶背聚集大量外壳为黑色、椭圆形、具有蜡刺的害虫,固定为害。( 黑翅粉虱

12、桃树叶片出现失绿斑,叶背面有虫子活动,可横走,还有蜕下的白色皮。( 小绿叶蝉 )

13、杜鹃叶片出现畸形肥厚症状。

杜鹃饼病

14、女贞、杜英等的枝条有纵向产卵痕,表面覆有白色的蜡丝。

广翅蜡蝉

15、泡桐树上出现枝条丛生现象。

泡桐丛枝病

五、简答题

一、林业园林植物枝干害虫的主要危害特点有哪些

1、生活隐蔽。除成虫裸露生活其它各虫态均在韧皮部、木质部隐蔽生活,危害初期不易被发现。

2、虫口稳定。害虫大多生活在植物组织内部,受环境条件影响小,天敌少,虫口密度相对稳定。

3、危害严重。枝干害虫蛀食韧皮部、木质部。影响输导系统传递养分、水分。导致树势衰弱或死亡,一旦受侵害,植株很难恢复生机。

二、简述蔷薇三节叶峰成虫、幼虫的危害特点 成虫用产卵管将月季、蔷薇等记住植物的新梢纵向切开一开口,产卵于其中,使茎部纵裂,并变黑折断。

初龄幼虫有群集习性,先啃食叶肉,后吞食叶片。

三、列举出几种不同物理防治方法以及使用的实际例子

黑光灯诱杀—夜蛾,黄板诱杀—蚜虫、糖醋酒液—鳞翅目、性诱剂

四、根据香樟炭疽病的危害特点,制定综防=合防治措施

1、做到适地适树,选择土壤肥沃、湿润的林分造林。

2、加强抚育管理,合理施肥、排灌,提高抗病能力。

3、剪除发病枝叶,并用波尔多液涂刷伤口。发病初期施用20%咪鲜胺800-1000倍液。

五、根据葱兰菌核的危害特点,制定综合防治措施

1、排水降低湿度

2、摘除病残体

3、发病初期施药

六、简述白蚁的危害特点

1、破坏建筑物、建筑构件以及装修材料,危害房屋安全。

2、毁坏家具,电缆管线、衣物书籍。

3、白蚁分飞时,还可能造成家庭恐慌。

4、危害园林植物。

七、简述小绿叶蝉、网蝽和叶螨在危害状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叶片失绿、花白斑

不同点:小绿叶蝉—叶背面有较大白色的蜕皮壳 网蝽—叶背面有黑色的排泄物 叶螨—叶背面有较小的白色蜕皮壳

八、列举出6种生物防治以及实际例子

周氏啮小蜂—松褐天牛 捕食螨—柑橘红蜘蛛 白僵菌—鳞翅目、蝗虫 绿僵菌—鳞翅目、蝗虫 BT—鳞翅目 多角体病毒(npv)杀虫剂—鳞翅目

九、简述星天牛成虫、幼虫的危害特点 成虫:啃食枝干嫩皮 幼虫:钻蛀枝干

十、简述地下害虫的危害特点

1、主要危害植物的种子、幼苗地下部及近地面的根茎部,轻者萎蔫、生长迟缓,重的干枯而死。

2、多数种类的生活周期和危害期很长。

3、发生受季节、气候、土壤环境和耕作栽培制度的影响。

4、种类:直翅目的蟋蟀、蝼蛄、鳞翅目的地老虎,鞘翅目的蛴螬、金针虫,等翅目的白蚁,同翅目的蝉

十一、简述夜蛾的主要习性及防治措施

主要习性:成虫有趋光性,幼虫吐司下垂、假死性,初孵幼虫有群集习性、傍晚取食 防治措施:物理防治 人工摘除卵块、初孵幼虫或蛹;灯光诱杀成虫或糖醋毒液诱杀糖:酒:水:醋(2:1:2:2)+少量敌百虫。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如BT生物制剂。

化学防治 辛硫磷乳油、溴氰菊酯乳油、氯氰菊酯乳油、定虫隆乳油。

十二、星天牛的综合防治

1、造林时要适地适树,营造抗性强的树种,营造混交林,避免营造树种单一的纯林。

2、配置诱饵树,引诱成虫前来取食,予以集中消灭。

3、利用人工机械防治,如人工捕捉成虫,用铁丝钩杀成虫,人工砸卵。

4、生物防治:招引啄木鸟,人工大量饲养和释放天敌昆虫花荣坚甲和肿腿蜂,以及线虫、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和病毒。

5、化学防治:虫道中插毒签,树干打孔注药和根部灌药

6、防治时将受害树砍伐后用磷化氢或磷化铝熏蒸处理,才能杀死幼虫,防止扩散蔓延。

十三、东方蝼蛄和华北蝼蛄形态上的差异

东方蝼蛄:体型较小,灰褐色,全身密布细毛,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4个距

华北蝼蛄:相对东方蝼蛄较大,黄褐色至暗褐色,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棘1个或消失。 十

四、松材线虫冰的发生特点,制定综防

1、植物检疫

2、释放肿腿蜂,也可配合使用白僵菌感染松墨天牛

3、加强松林抚育,增强树势,保持林木旺盛生长

4、3—10月,幼虫活动期间,将药液注入虫洞,在用黄泥堵住洞口

推荐第2篇: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

2016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 工作经费项目支出绩效评估报告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永定区土地总面积333.89万亩,林地面积262.09万亩,有林地面积246.90万亩,其中:松林面积101.71万亩,占41.2%,阔叶林面积83.23万亩,占33.7%,毛竹林面积21.59万亩,占8.7%,经济林面积15.38万亩,占6.2%。全区森林覆盖率为73.9%。2011-2015年,永定累计发生林业有害生物面积达234036亩,基本为轻度为害。各年度发生面积:2011年度53620亩、2012年29434亩、2013年44474亩、2014年度50692亩。2015年度55816亩

(二)项目基本情况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福建汀江流域下游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林规批字[2014]23号)和永林[2016]32号《关于认真做好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刚竹毒蛾及松墨天牛防治和预防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通过实施“福建汀江流域下游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健全和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等三大体系基础设施,配备实用的仪器设备,提升我区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检疫检查和除害处理能力。结合我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和抽查情况对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刚竹毒蛾及松墨天牛进行防治和预防。

二、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一)项目组织管理情况

1.福建汀江流域下游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项目113.65万元;仪器设备采购已完成113.65万元,占采购任务的100%。

2.今年全区共发生各种森林病虫害面积约4.3万亩,其中马尾松毛虫35459亩,根据病虫害发生危害程度进行科学防治,发生防治率达100%,做到有虫但不成灾。积极推广无公害防治。对越冬代马尾松毛虫、黄脊竹蝗、刚竹毒蛾、松墨天牛等,于春季用白僵菌粉炮进行预防和防治,购进白僵菌粉炮10.2273万个,粉剂3200斤共计16万元,对竹笋禾夜蛾、桉树枝瘿姬小蜂、毛竹枯梢病等,则根据危害情况进行除去病(虫)枝或砍除病(虫)株处理,无公害防治率达100%以上。

(二)项目财务管理状况

2016年项目预算129.65万元,支出129.65万元,其中2016年项目仪器设备采购支出113.65万元,2016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防治等支出16万元。资金使用符合财务规章制度,完成了全年的工作目标,最终绩效自评总得分为98分,评价等级为优秀。

三、项目绩效分析

绩效自评指标体系共分为3个大类,13个小类,27个绩效目标内容,现就3个大类的目标内容逐项分析如下: 投入类指标满分30分,自评30分。其中,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得满分5分;项目立项符合规范性,绩效指标明确的,得满分8分;成本控制率≦100%,资金到位率=100%,到位及时率=100%,资金使用率=100%的,得满分17分。

项目管理类指标满分30分,自评30分。业务管理制度健全,管理制度合法、合规、完整,得满分3分;人员落实到位,合同、检查、验收等材料齐全,得满分3分;制定了相应的项目质量要求,采取了必需的控制措施,得满分3分;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有专门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符合相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得满分3分;资金的拨付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得满分3分,固定资产有专人管理,而且利用率达90%以上的,得满分6分;项目资金符合预算及规定的用途,不存在截留、挤占、挪用等情况,得满分3分;会计核算规范、完整,得满分6分。

产出与效益类指标满分40分,自评38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防治面积的,得满分10分;项目验收达省市标准的,得满分10分;图片清晰,标本完整,鉴定准确符合方案要求的,满分5分,得4分;病虫害成灾率低于3%的,得满分5分;无公害防治率达90%以上的,得满分5分;群众满意率达100%以上的,满分5分,得4分。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存在问题

全区病虫害发生的面积大,财政投入资金少,林业站不仅人员少,而且年龄老化,给调查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调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影响调查质量。

(二)下一步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有害生物防治建设是一项绿化工程,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必须长期持续的加大资金投入,才能搞好林业事业。

2、加强林业站调查人员和护林员的业务培训,发挥护林员的作用,充分利用护林员防火巡山的时机一起调查森林病虫害,加大调查力度。

3、加强宣传力度,让林农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对林木的危害性。

附件:

1、2016年度财政支出绩效第四季度监控情况表

2、2016年度财政支出绩效自评表

3、2016年度财政绩效自评项目基本情况表

龙岩市永定区林业局

2017年4月18日

推荐第3篇:瑞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要点

瑞金市2012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要点

2012年,瑞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将以“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为指针,按照赣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通知》的各项措施和要求,强化防治工作组织管理,大力加强防治能力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狠抓林业重大生物灾害的防控工作,促进林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松材线虫病监控

1、根据瑞金市市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的《2012-2015年松材线虫病等重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责任书》的内容和要求,围绕工作目标不放松,扎实完成各项指标,做好松墨天牛和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工作,确保在3月底前完成设置设置固定监测点任务。

2、认真做好松材线虫病春、秋两季普查工作,特别要加强对国道沿线、风景名胜区松林的普查监测工作,确保松材线虫病当年发生、当年发现、当前除治。

二、加强“一大四小”工程及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1、把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苗木检疫关,加强对调入苗木的跟踪复检,复检率达到100%以上,从源头上防止林业有害生物入侵。

2、着重抓好杨树、松林、油茶、毛竹等经济树种的病虫害预防和除治工作。针对我市实际情况,加强对杨树、松树、毛竹、油茶病虫害的监测,积极做好经营大户的防治技术指导,切实满足林农及经营大户对森防技术的需求。

三、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1、在做好常规病虫害监测预报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松墨天牛等次生性病虫害的监测。

2、加强测报基站和杀虫灯、测报灯的管理,要充分发挥测报仪器设备的功能,实现测报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3、继续加强测报网络体系建设,巩固完善村级林业有害生物报告点,并要争取在测报管理、经费投入、业务培训、制度建设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4、加强测报资料档案管理,确保及时上报测报数据,要做到不乱报、不迟报、不漏报。

四、认真抓好检疫执法建设工作

1、继续做好调运检疫检查登记台帐制度,从而全面掌握全区木竹产品流通情况。在检疫登记的基础上,加强对电力、通讯、重点工程建设等部门木质包装材料和涉木企业的检疫监管,建立联系报告和协作制度,定期或不定期上门复检,防止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传播。

2、加强检疫执法队伍建设,强化业务培训,规范检疫执法程序,做到严格、文明、公正执法,争取在案件查处上有新的突破。全市林业检疫案件的查处市站完成3件以上,各县(市、区)完成1件以上。

五、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宣传及信息发布工作。

1、加强与当地气象局、电视台等部门联系,签订合作协议,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简报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发布虫情预警信息,适时、有效指导防治工作。对杨树病虫害、松林病虫害、竹蝗、经济林等主要病虫灾害实行定期预报,在当地报纸、电视台发布生产性预报不少于10条。

2、积极向国家森防网、江西省森防网报送各种森防动态信息,确保完成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2010年森防信息任务,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

3、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江西省松材线虫病防治办法》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法律法规,宣传防治工作成效,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等,做到电台有声音、电视有图像、报纸有文章、网上有信息,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目标管理考核与防治工作

1、全面完成“十二五”考核指标。2012年全市“五率”指标达到: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无公害防治率85%以上;测报准确率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100%;检疫复检率达到100%,案件查处率达到100%。

2、认真落实林业有害植物防治工作,建立林业有害植物数据库,切实开展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外来林业有害植物的防治工作。

3、认真履行好联防片的相关责任,加强沟通,及时通报有关虫情。

4、及早做好春防的准备工作,3月底前完成白僵菌的施放工作。

七、自身建设

继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培训,努力打造一流的森林有害生物防控队伍。

瑞金市森防站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推荐第4篇:富蕴县林业有害生物 防控目标管理责任书

富蕴县2014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管理暨种苗管理责任书

为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基本方针和《种子法》有关规定,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防控成效和管理水平,全面完成2014年各项任务,我局与各乡(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签订2014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管理暨种苗管理责任书。

一、防控目标

成灾率3‰以下,测报准确率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100%,无公害防治率87%以上。

二、目标管理责任

(一)防控能力建设

1、林业植物检疫执法

(1)对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枣实蝇、光肩星天牛、苹果蠹蛾、扶桑绵粉蚧等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的专项调查和防控。开展联合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建立相关行业之间的疫情信息交流制度和联防联检工作机制。

(2)认真执行《林业植物检疫登记管理办法》,摸清“检疫家底”。 (3)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强检疫性、危险性及危害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除治工作,确保发生面积、危害程度均大幅下降。认真落实林业有害生物《限期除治通知书》工作制度,积极推动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有偿防治服务。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妥善处置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

2、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

(1)完成自治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绩效考核指标。 (2)完成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任务;做好环准格尔盆地森林鼠(兔)害普查工作。

(3)推广落实自治区18种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办法,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精细化监测预报工作。

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贯彻落实林业有害生物《限期除治通知书》工作制度,积极推动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有偿防治服务。

(二)加强组织管理 落实自治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配置的仪器设备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已配置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管护保养。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资金管理,确保项目实施效果。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法律法规宣传。完成业务信息报送任务。落实好上级部门安排的其它工作。

三、林木种苗工作管理目标

1、工程造林乡土优良树种苗木使用率在60%以上,造林良种使用率达到70%以上。

2、零使用带有危险性、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苗木造林。

3、引进、外调苗木都必须经县种苗站审核同意。

三、目标管理考核奖惩

对履行责任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目标管理和种苗管理考核优秀的乡(镇)林业站进行表彰,对考核“不合格”等次的,将给予通报批评。

富蕴县林业局乡(镇)林业工作站 (盖章)

代表(签字)代表(签字)

二〇一四年月日二〇一四年月日

推荐第5篇:德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情况及启发

德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情况及启发

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德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世界先进水平。为学习借鉴其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在山东省林业局的组织下,2011年6月24日至7月12日赴德国学习培训。在德期间,通过与各级林业管理机构的专家学术交流与讨论、培训学习、参观考察等,了解到德国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机制及技术,森林经营理念、技术与方法,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新的思路和趋势。 1 德国林业主要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从考察的勃兰登堡州、巴登弗莱堡州、巴伐利亚州等几个州看,德国林业发生的主要有害生物有:针叶树上主要发生云杉八齿小蠹、松毛虫、松叶蛾、松针小卷叶蛾、松针毒蛾、树干象鼻虫等;阔叶树上主要有:栎树袋蛾、舞毒蛾、光肩星天牛、白粉病等。发生比较严重的有云杉八齿小蠹、松毛虫、栎树袋蛾、舞毒蛾等,导致大量树木生长衰落甚至死亡。巴伐利亚州每年因有害生物危害损失达3000亿欧元。 2德国林业主要有害生物防控基本情况 2.1监测预报体系完善,实施网络服务

2.1.1 实施严格的森林防护记录制 州林业局森林防护监控中心负责病虫害的发生防控,监控中心根据林子的分布情况设置固定监测点(勃兰登堡州设立2076个,每个样方0.5×1m2),森林主(私有、社团)每月定时向监控中心汇报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通过网络上传或直接送达样品等,管理中心派人到现场有重点抽查、核对,确定真正的发生程度,并根据天敌数量及天气情况、特别是近期降雨量分析发展趋势,确定不同害虫、不同虫期的“密度临界值”,及时预测损失情况。同时应用航空遥感技术监测调查,即解决高山远山大面积森林有害生物监测,同时也解放了林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强了有害生物监测的及时性、准确性。 2.1.2及时发布预报 监控中心汇总上报及核查数据后,通过网络及时发布分析报告及发生分布图,让业主及时了解自己及周边林子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并由专人负责统计和分析,开展中长期预测,达到提前预警。

这种森林防护记录数据可靠、及时、准确,连续实施多年,积累很多数据,能掌握在本地区的某一病虫害真实的发生动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2近自然经营林业,严格控制化学防治

2.2.1 以营林为主要手段,改造现有林的树种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防御能力

19世纪以来,为了恢复破坏的森林,德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大面积的造林计划,但限于当时的知识水平,树种选择,群落结构未提上日程,对森林的生态功能更未加考虑。结果营造的森林绝大部分是人工针叶纯林,树种少必然造成林分结构简单,森林生态系统不稳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病虫害易爆发成灾,地力易衰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逐渐暴露,并日益严重。为此,德国森林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寻求解决的途径。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德国的林业工作者广泛地开展了针叶林改造工程。改造的方法是:先在70~80年生的针叶林内进行林冠下造林,群状载植橡树和山毛榉,阔叶幼树成活并长出适当高度时,将部分老针叶林采伐,以促进阔叶幼树的生长和针叶树的天然更新,针叶树天然更新达到满意程度时,再伐掉大部分的老针叶树。通过改造,同龄林变成了异龄林,单层林变成了复层林,针叶林变成了针阔混交林,显著提高了林分质量,增强了森林的稳定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效益。

2.2.2 加强森林保护与建设的立法与执法

一是严格检疫。州农林部派专家对进出口林木实施严格检疫,特别是绝对禁止板栗疫病、松材线虫病、光肩星天牛、美国白蛾等重大病虫害的传人;严格控制从欧盟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进口植物及产品。

二是严格控制使用化学农药。根据联邦制定的《植物保护法》规定,经权威机构论证在只有使用农药才是唯一救灾措施的特殊情况下才可使用化学农药,允许使用的化防药物名单、用量、防治对象、频次等由国家生物化学研究所公布,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违反。自然保护区、居民区及地下水源保护区周围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少量的用药亦应以人工喷洒为主,不得使用飞机防治,以防药物泄露及更大范围的污染。对生物制剂的使用也有极其严格的要求,以Bt制剂为主。为最大限度的减少农药用量,巴登符腾堡州对不同情况下(如树高、温度、湿度及补充发生情况等)的最低农药使用量及使用方法、生物制剂及仿生制剂(信息素)的研制应用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效果。 2.2.3实施政策扶持

林分发生病虫害需要防治时,监控中心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所需的防治费用由林主承担,但通过减低缴纳税率或政府资助等措施予以扶持,以更好的保护好林子。

德国近代史上最大的虫灾是巴伐利亚州1990年的飓风灾害导致1000万m3的林木被损,随后云杉八齿小蠹爆发,使成片死亡。该州林业部门采取伐除受害木切断虫源;利用小蠹虫信息素和黑光灯诱杀成虫;营造阔叶林隔绝虫源;保护天敌昆虫和鸟,喷施白僵菌等。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该地区林分结构更趋合理、生态环境更趋稳定。 3德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给我们的启发 3.1“近自然林业”经营

德国林业经历了原始林破坏殆尽——大面积营造人工纯林——按自然方法及规律营造森林的长达200多年的发展阶段,经历了由破坏自然——营造森林——改造森林——回归自然的曲折历程。森林是自然的产物,按照近自然的原理与方法培育森林是符合科学与自然规律的深刻总结。我们近年来营造了大面积的纯林,其中还有许多是引种造林。按照森林健康的标准进行评价,有许多是功能低下的、与环境不和谐的、不具持续经营的“森林”。

除短周期的、自然风险能予以控制的工业原料林外,应培育与环境相适应的、稳定持续的、多层次多结构的混交林。生态公益林建设尤其应注重引入“近自然林业”的思想。我们的森林经营方针、目标及标准办法应得到充分体现。

当前我省林业多为20世纪50年代以后栽植的人工林,多为大面积纯林,生态系统脆弱,抵御病虫害、自然灾害的能力差;还有大量的荒山需要绿化。“近自然林业”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我们应做到:一是对原有林分进行改造与更新,通过抚育采伐、片状伐,人工补植或自然落种等将林分逐步改造成针阔混交、复层林。二是新造林分用乡土树种、种子苗造林,实施片状针阔混交等。在造林过程中,应科学规划,明确造林树种混交的比例,达不到标准不予验收。 3.2加强森林及生态的公众教育活动,提高保护森林及生态的公众意识

公益事业需要社会公众的支持与参与,需要广泛开展社会教育与宣传。德国在这方面极为重视,各级森林管理机构与单位、各类协会及基金会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倡导保护森林、保护生态的公众意识,产生了极为显著的社会效果。他们不仅重视开展与森林保护、生态保护方面的活动,而且重视知识性教育。为开展好“森林教育”,各级各类相关机构与单位均开辟宣教场所。森林安全协会在面积不大的柏林地区,建立的“绿色教育点”就达100个。访问的两个区森林管理局,在办公楼中,也均开辟了一些场所进行森林实物标本存列,开展“森林教育”活动。

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较为薄弱,宣教场、点极少,而政府机构少有建立针对社会公众进行宣传教育的场所,社会宣传也主要体现在少有的植树活动和一些媒体的宣传上。要促进我国林业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重视对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宣传教育,让社会办林业、发展林业。保护森林人人有责,集社会力量防控有害生物,群防群治。 3.3建立健全测防组织机构

我省是林业有害生物重发区,应进一步强化森防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测报队伍和测报体系的建设,以乡镇林业站为基础,设立村级森防员,省市地级配强人员,建设一支自下而上、贯穿到各个林片的测报网络;配备现代化设备,实施网络上报、汇集、反馈,为各级政府和广大林农提供科学的、准确的、及时的有害生物发生防治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控,“打小打早”,将防治成本减至最低。从重防治轻测报轻预防的怪圈中解脱出来。

严谨实施化学防治,最大限度的保护好天敌资源。为确保科学防控,应进行防治方案的专家论证,通过网络、媒体等公布于众。在搞好依法防治的同时,扶持防治公司、协会等组织的发展,开展社会化防治服务,控制有害生物灾害发生。

3.4 加强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工作,防止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传入

我省作为沿海开放省份,经济发展快,对外交流频繁,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几率增加,防范任务加重。如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病虫,都是从国外传人的,对农林生产、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并且造成了重大损失。必须进一步加强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工作,加强检疫队伍素质、检疫检查站及其检疫检验仪器设施设备建设,加强外、内检疫的协调与合作,全面加强检疫检查力度,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出入传出,保证林业生产安全。

3.5加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研究,提高科学防控能力

林业部门牵头,联合有关科学研究机构、教学单位、协会组织,研究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措施,制定科学的研究方案,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治管理技术,推广应用于林业生产全过程。近几年,我国在森林有害生物防控中也重视从造林开始,把防治工作贯穿到选育抗性树种、育苗、造林、抚育、采伐等各个环节,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地营造混交林、复层林,改善森林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森林的抗病虫害能力,使我们的病虫害防控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

王新花1,刘清云2,潘信文3,纪清尚4,王良庆5,王允刚6,郭书生7,吕 方8,赵延奎9,王全栋10,彭基岭11,张长普12,牛迎福3,申卫星13,王金秀14,秦绪兵14(1.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泰安271000;2.德州市林业局;3.菏泽市林业局;4.青岛市崂山区农发局;5.济南市林业局;6.淄博市林业局;7.聊城市林业局;8.滨州市林业局;9.梁山县林业局;10.莒县林业局;11.日照市东港区林业局;12.枣庄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13.泰安市泰山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14.山东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

推荐第6篇:济宁高新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济宁高新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进展

情 况 汇 报

全市召开第三代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会议后,济宁高新区高度重视,严格按照会议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召开专题会议,明确防控目标,落实防控责任,进行科学防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各项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确保我区林业生态的安全。现将我区会议贯彻落实情况及防控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责任落实

市第三代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会议结束后,高新区及时召开了美国白蛾、方翅网蝽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专题会议,强化了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落实防控目标管理责任。随后,各街办也相继召开了美国白蛾、方翅网蝽等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专题会议,采取分管领导亲自抓、片区书记包片区、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林地的方法,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发现虫情及时上报,及时防控,坚决控制疫情蔓延。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强监测力度

在全面监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层监测网络,科学布置监测网点,加大监测预报工作力度。以高新区城区、重点景观区、主要干道等地为重点,抓好重点区域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监测工作,突出重点时期,专项调查,认真做好以美国白蛾、方翅网蝽等林业有害生物的重点防治工作。继续加强监测预报工作,做好监测预报队伍建设和重点监测点设定工作,设立了日常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指定一名责任人和一名监测员,及时准确掌握疫情动态,健全疫情报告制度,积极组织防治。完善监测预警发布渠道,

认真落实监测点专人负责制,切实做到准确预报,及时预报,确保在最佳时间采取最科学措施展开防治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物质保障和专业防治队伍建设工作

管委会及各办事处继续做好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配套专项资金保障工作,根据重点区域及各办事处防疫的需要统一调拨使用,做好疫情发生后的各项应急控制工作。针对发生的疫情,我区加大防治投入,各街办根据实际,分别组织专业林防队伍,购进专用药物,对发生区域利用对于片林区及育苗林进行喷雾防治,对重点路段进行统一防控,高新区也对各街办发放百菌清烟剂、迅利吡虫啉、代森锰锌、阿维菌素等林业有害生物药物,督促各街办进行科学防治,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发生,确保了我区的生态安全。

四、加强宣传力度,继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车、明白纸、张贴宣传海报等方式营造防治工作的氛围,广泛宣传林业有害生物的危险性和预防除治工作的重要性,动员社会各界和群众支持并参与防治工作,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意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做好防治工作,大力宣传《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营造良好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舆论氛围。

推荐第7篇:应用先进营林技术防控林业有害生物

应用先进营林技术防控林业有害生物

摘要:随着生态文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对于造林工程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相应的造林面积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对有害生物的防控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强。本文从营林技术的具体种类入手,对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实体控制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集中的阐释,旨在更好地辅助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相应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营林技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10.078

对于国家林业来说,主要的阻力就在于相应的有害生物,不仅严重制约森林的持续发展,也对森林的基础绿化效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相关管理工作人员要强化对其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大防控力度。对于防控工作来说,以预防为主,控制为辅,要对相应的技术进行基本的革新和推进,就要保证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合。

1 营林技术

实际的林业生产中,需要进行种苗的培育、林业的基本建造、林木的基础抚育以及管控和治理,直到最后的成林收获,整体的操作形成了基础的林业生产。有生产就要有相应配套管理,因此营林技术应运而生。营林技术是一项整体工程,首先是对于树种的选取,相关工作人员要进行细致的选种工作,保证树种的基本抗性和优良。其次是培植地域的选择,保证适宜的土地种植适合的树木,对于混交林也要保证科学化的育林选择。再次是对合适的壮苗进行实际造林。最后再进行必要的除草、施肥等基础管理措施,为幼林的生长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并且根据情况设置相应的隔离带,对林区进行进一步的卫生环境的改善。另外要注意,要保证林业的基础植被形成层次化的生长情况,保证林区内树木的顺利生长。无论是任何形式的营林技术,在实际运用中都要保证基本的技术理念和技术目的,要保证林业的基本防护,促进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 营林技术对于林业防控的关键意义

大自然中发生的情况是无法实际预料的,森林资源随时会受到各种有害生物的侵袭,甚至会导致树木的死亡。因此,林业管理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原因分析,将工作进行在情况发生之前,运用适宜的营林技术保证林区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人员只有将有害生物的发展情况控制在相应的可控范围内,才能保证林木正常生长,并且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林业的利益优化。任何防治工作都要求相关人员进行预防为先,要保证基本的隐患在萌芽状态就被清除,才会对后续的治理工作形成良性的开端。营林技术是以治理为优化的基本预防技术,保证对其基础预防策略的合理化运用才能保证整体林业的顺利持续发展。

3 营林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3.1 优质选种,提升基础林区素质

对于林区的建设来说,最关键的就是最初的选种过程,这需要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精细化的工作,对基础树种进行优质的选取要保证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对于灾害的预防和治理,一定要保证树种具有一定的抗虫性,要认真甄别其中的差异,保证最优化的资源配置。在选种的过程中,不仅要考量相应树种的差异,还要保证适宜地域的差异,保证树种的抗病性在相应的地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形成优质的林区。林区管理人员要根据营林技术的基本准则,保证在合理的地区进行科学化的选种,培育基本抗性强,且实际产量高的适地性树种,形成优良的基础林区。选种对于基础林区的维护和管理起到原始化的作用,能从根本上提升整体林区的质量,并对林区的良性发展产生正向的助推作用。例如,内蒙古乌审旗一代林区就非常适宜种植柠条、山杏等树木,不仅树种的基本质量优良,而且也非常适宜当地的基础环境。

3.2 优选地质。强化混交林业发展

对于林区的建设,混合林占有绝对的优势。由于混合林内树种的丰富多样,基础的树木生存条件良好,不仅减少了病虫和有害生物生长,而且还为病虫害的天敌形成了天然的保障,益鸟益兽也助力整体林区的防护。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有三点,一是混交林为病虫的天敌提供了基本的生长环境和食物源头,保证了非人工灭虫的优化操作;二是混交林由于树木丰富,形成的天然光合作用也很强,形成了对不良天气因素的自然抗体,保证了整体树木的生长旺盛;三是混交林内相互生物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进行自行的生态消化,保证了基础的自然守则,完善了整体林区的基础抗性。

3.3 优化防护。保证基础防御手段

对于林区的基础防护,除了运用树木之间的自然防护,也要进行必要的人为干预,保证基础防护措施的完善。相应的管理人员要进行必要隔离带的建立和搭设,控制病虫害的恶性扩散,减少基础林木受到的损伤。另外还要进行相关人员的工作设定,进行林区内定期的卫生监督和管理,保证林区资源的最大化应用,从根本上促进树木的健康生长。在实际的林区保护过程中,管理人员要结合人为力量充分发挥林区树木多样性的功能,必要时进行适宜的封山育林,强化人力对于林区的监管力度,从整体上提升林区的基础防御能力。

4 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林业发展进程中,只有运用相适宜的技术手段,才能保证基础林业的顺利发展。生态环境的治理和防护已经成为了基本的社会要求,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自然生物的自控,然后结合相适应的人工操作,有效控制有害生物对基础森林资源的破坏,真正维系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推荐第8篇:信息资源共享 京津冀联手防控林业有害生物

信息资源共享 京津冀联手防控林业有害生物 记者在近日召开的京津冀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现场座谈会上获悉,三省市将以现有的北京市信息平台为基础,筹建京津冀林业有害生物信息平台,努力实现三省市的监测信息资源共享,协同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

据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邸济民介绍,今年,我省将重点做好美国白蛾、春尺蠖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针对美国白蛾疫情发生实际情况,对主要风景名胜区、交通要道两侧及城镇城区等关键部位,采取集中连片区飞防、零星发生区地面喷药和剪网等综合措施,使这些关键部位平均叶片保存率达95%以上,村庄及周边等其它地区,平均叶片保存率80%以上。逐步实现美国白蛾疫情的持续稳定控制。

针对主要绿色通道两侧和平原速生丰产林区春尺蠖、杨扇舟蛾、杨小舟蛾等杨树病虫害,采取集中连片区开展飞机防治,局部常发区推行阻隔法等防治措施。对于冀北林区鼠(兔)害,坚持“分区治理、分类施策”,采取隐蔽施药、布设捕鼠夹、诱捕井和投放不育剂等无公害防治措施,严防鼠(兔)危害成灾。

推荐第9篇:林业有害生物

林业有害生物

是指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苗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由于“森林病虫害”不能包括可对林业造成危害的杂草、软体动物、脊柱动物和其他植物,近年来改称为“林业有害生物”)。

推荐第10篇:东平县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领导小组文件.

东平县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领导小组文件

东林防字〔2010〕1号

关于做好美国白蛾人工挖蛹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两防”工作会议精神及县主要领导同志批示,切实搞好美国白蛾人工挖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乡镇各单位明确“包保领导、技术人员、挖蛹责任人”三位一体包保责任制,责任到人,一包到底。同时勾绘到村、到疫情点的美国白蛾人工挖蛹区域图,按图进行作业。

二、查清疫情、抓住重点

各乡镇各单位要结合人工挖蛹工作,对所辖区域内美国白蛾越冬虫情进行一次全面调查,要细化到地块、林片、疫情点,建立图、表、卡档案,以此确定重点村,并报县“两防”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三、逐级上缴,实行通报

1、对美国白蛾蛹实行逐级上缴,自1月28日开始,每十天上缴一次,由乡镇收集,统一送县林业局称重计量并上缴市林业局。县林业局收蛹时间安排:2月8日,20日,3月2日,11日,21日。

2、对美国白蛾挖蛹实行通报制,县指挥部将每次收缴统计的蛹量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工领导,同时报送各乡镇委、政府主要领导、分工领导。

四、加大投入,严格考核

县“两防”指挥部对美国白蛾挖蛹工作实行奖补,各乡镇各单位也要制定出台奖补政策,鼓励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待3月底挖蛹工作结束后,县督导组对各地挖蛹工作进行调查评估,进行考核,兑现奖补。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五日

第11篇: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

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 摘要针对制约当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瓶颈问题,根据其传播途径、传播机制、发生发展的特点,探索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对科学有效地指导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与治理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体系;构建;应用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与治理是当前林业生产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林业有害生物对患区当地及周边地区林业生态造成的灾害往往是灾难性的、不可逆的、永久性的,并且其危害也严重阻碍了林业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控,将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控制在生态社会经济允许的可控范围之内,而不至于遏制或阻碍林业生态建设的进程,是当前林业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森林有害生物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途径、危害形式、预防治理措施、生态经济评价及其法律政策制订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对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有效保护当地森林资源,推动区域林业生态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但是目前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性预防治理实用技术体系,无法形成独立完整的立体防治网络,难以实现对林业有

害生物的持续监控和有效治理,无法满足生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利于我国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构建

针对林业有害生物传播途径、传播机制、发生发展的特点,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才能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实施好、落实好,从而达到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发挥最大的防控效果。

(1)预警机制建设

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方针,采取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治理策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和防治法规体系建设,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信息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调整转变机能,活化防治机制,推动防治工作的社会化服务。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得到有效控制。逐步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促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由治表向治本的根本转变。确保没有重大森林病虫害的流行,杜绝危险性林业外来生物的入侵。对通报发现有疫情的区域,应全面调查和清理病死木,做到全面无公害处理,防止疫情扩散;同时,加强对疫区苗木的监管,严控从疫区调运苗木,加大对苗木的检疫检查力度,杜绝疫病向外传播。加强对隶属不同区域的苗木及其木制品调运的检疫检查度,

特别是应加强对外贸进出口的苗木及其木制品的外来有害生物的检疫检查力度,对检疫出有害生物的物品应就地封存,尽快查明传播源后做无害化处理,并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相关情况,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因此,加强植物检疫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植物检疫水平和科技含量,建立以林业苗木检疫检测为主、进出口检测检疫为辅的联合防御体系,实现共建共防,联合预警。

(2)干群联动机制建设

目前,我国造林类型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造林面积大且较为零散,伴随而来的森林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也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加之防治经费有限,专门从事林业工作的人员相对缺乏,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任务十分繁重,导致治理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当前森林经营管理权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条件下,加强森防人员培训计划任务,有效地提高村级森防员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林农参与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不仅可以大大提升有害生物的防控效率及其防控效果,而且对提升营造林的治理效果、增加林农的收入、缩减投入产出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中,采取有力措施,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彰显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群控群防,干群联动,对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成败至关重要。

(3)生物防治技术体系建设

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除采取人工去除染病林木植株,就地销毁外,还可以利用诱捕器、黑光灯诱杀等对成虫进行诱捕,利用化学试剂进行药物毒杀等。然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根据有害生物特性选择适用的生物防治技术,如推广使用对有益生物和生态环境影响小的病毒、Bt、白僵菌、昆虫生长调节剂等生物制剂、仿生制剂等。根据对有害生物的系统分析研究,在系统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引进、释放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有害生物的自然控制作用。如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等;利用大唼腊甲红脂大小蠹等。此外,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适时将遗传生物工程和基因技术应用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同样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比人工物理化学捕杀及诱捕措施,生物防治技术具有投入少、无公害、无污染等诸多优势,而且也有利于保护林业生态平衡。因此,加大在生物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对促进今后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义。

(4)实用技术应用与开发

应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损害,除强化对有害生物本身的防治,采取生物、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将有害生物消灭,达到保护林业资源的目的外,更为直接科学有效的措施是充分利用森林植物本身的持续抗性作用,即通过混交的方式建立抗病虫的林分结构,或通过加强森林抚育管理,将森林植物的

防御、耐害、补偿和诱导抗性等调整到最佳状态。如福建省南平市在油茶、油桐林内,均匀套种山苍子225~300株/hm2,可以有效地预防油茶煤污病和油桐叶斑病及毒蛾的发生蔓延。

此外,充分挖掘有害生物的潜在利用价值,变废为宝,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经济允许的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如云南云县、贵州关岭等地,利用有害生物紫茎泽兰通过“脱毒、脱苦、脱臭”处理,变成优质饲料,一方面,提升了群众防治有害生物紫茎泽兰的自觉性和推动力,有效地抑制了紫茎泽兰的蔓延,保护区域生态经济;另一方面,为当地畜牧业提供了廉价的饲料来源,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畜牧业的发展。3奖惩机制建设

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与治理,应坚持“奖惩并存,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政策,决不能顾此失彼。为遏制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和传播,除林业检测检疫人员恪守职责、严格执法外,应通过立法或建立风险基金的方式予以规避,以减少林业有害生物传播发生的机率。为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治理林业有害生物的积极性,应建立健全必要的奖励机制,激发人们参与的热情,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使

之发挥最大的防控效果,进而推动林业生态工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应用前景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一项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通过构建与运用具有一定实际可操作性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治理相结合,防控治理与有效利用相结合”,采取激励与奖惩并存的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广大林农的积极性,才能将林业有害生物数量和危害规模控制在生态社会经济可允许范围内,而不至于形成广谱、持续、不可控的林业有害生物灾难。

通过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的构建,可以有效推动对林业有害生物利弊的综合博弈分析研究,有助于实施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与治理,同时也利于林业有害生物的综合开发与应用,有助于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的

第12篇: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食叶害虫有哪些?如何造混交林,林间要合理防治? 密植,以形成适宜的郁(1)蝗虫蝗虫类防闭度,创造不利于松毛治方法:(1)、人工捕捉虫生长发育的生态环蝗虫发生量不大时,用境。 捕虫网地面捕捉,可减(3)、实施封山育林轻危(2)、毒耳防治用对林木稀疏,下木较多麦麸(米糠)100份+水的松毛虫发生林地,应100份+1.5%敌百虫粉剂进行封山育林,禁止放2份(或40%氧化乐果乳牧和人为破坏、培育阔油0.15份)混合拌匀,叶树种、保护冠下植被、每公顷112.5kg;也可用增种蜜源植物,以丰富

的天敌很多,如绒茧蜂、

姬蜂、广大肿腿蜂、追寄蝇等,应注意保护利用。(4)化学防治,幼虫期可采用50%杀螟松乳油、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2.5%的溴氰菊脂乳油4000倍液、25%灭幼脲悬浮液2500-5000倍液进行喷杀。均会取得很好防治效果。

虫③幼苗出土前用鲜草诱草幼虫④刨土捕杀幼虫⑤药杀幼虫,可喷酒2.5%功夫乳油3000-5000倍液或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浇苗及根际土壤。 蛀干害虫有哪些?如何防治?

松墨天牛防治方法:

一、彻底清除被害树并运出林区销毁。

二、鲜草100份切碎加水30份拌入上述药量,每公顷112.5kg。随配随撒,不要过夜。阴雨、大风和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不宜使用。(

3、药剂防治发生量较多时可采用药剂防治,常用的药剂有1.5%甲敌粉剂、敌百虫粉剂、4%敌马粉剂,3.5%用量为每公顷马拉硫磷乳剂、30kg75%;杀虫50%双乳剂、40%氧化乐果乳,以1000~1500倍液喷雾。

4、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好蝗虫的天敌,主要有鸟类、蛙类、益虫、螨类和病原微生物等。(2)马尾松毛虫松毛虫马尾松毛虫一般以3-4皮缝、地被物或表土处龄幼虫在松枝丛、树越冬。在温度较高的海南、广东、广西等部分地区,幼虫越冬现象不明显。翌年平均气温10C以上出蛰,幼虫一般为6龄。1-2龄时有群集为害和吐丝下垂习性,啃食叶缘;3龄后分散为害,取食整根针叶;5-6龄食量最大,约占一生总食量的70%-80%。越冬代和第1代危害最重。成成虫具有强烈的趋光性,一般在傍晚羽化,当晚即可交配,交尾后即可产卵。各代产卵量不一致,平均产卵量300-400松毛虫粒。类综 合防治措施: (1)、做好虫情监测以便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合理配置植物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营

林地的生物群落,创造有利于天敌栖息的环境。 (4)、人工防治可采用摘卵、摘蛹或使用黑光灯诱集成虫的方法降低虫口密度。北方在冬季通过人工搂树盘,破坏松毛虫越冬场所或在春季幼虫上树前绑毒绳、抹毒坏的方法阻隔幼虫上树取食。 (5)、生物防治:气候条件适宜的南方应用20亿孢子/g白僵菌粉剂喷粉或0.5-2亿孢子/ml菌液加0.01%洗衣粉喷雾;苏云金杆菌防治松毛虫,一般在3-4龄幼虫期间进行,施菌量为1-2亿菌数/ml;还可在松毛虫产卵盛期,选择晴天无风的天气,分阶段林间施放赤眼蜂,45-150万头/公顷。 (6)、化学防治发生严重时,可喷洒2.5%溴氰菊脂乳油4000-6000倍液,25%灭幼脲3号1000龄幼虫前进行。倍液,最好在 3-4刚竹毒蛾毒蛾类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秋、冬或早春采用煤焦油或石油加沥青(2:1)涂抹越冬卵块,消灭越冬虫卵。对于有上下树习性的幼虫,如舞毒蛾,杨、柳毒蛾等可用2.5%的溴氰菊脂毒笔在树干划1cm宽的阻隔环,也可绑毒绳阻止幼虫上下树。(2)、诱杀法根据毒蛾成虫多具趋光性,可因地制宜地设置灯光诱杀。或在幼虫越冬前,干基堆草诱杀幼虫。(3)、生物防治,毒蛾

尺蛾尺蛾类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结合耕翻挖虫蛹;根据被害状及虫粪及时捕捉幼虫。槐尺蛾和黄连木尺蛾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可进行人工振落捕杀幼虫。(2)、灯光诱杀 成虫。(3)、药剂防治 于低龄幼虫期,以50%杀螟松乳油、晶体1500倍液、90%或敌百虫2.5%溴氰菊脂4000倍液进行常量喷雾均有良好效果;超低容量喷雾时,用50%敌敌畏乳油与柴油1:22混合,用量为6kg/hm。药剂防治一定要很抓第一代,以压低虫口密度。(3)生物防治可采用苏云金杆菌制剂,以1亿/ml的含孢量进行地面喷雾。同时要注意保护胡蜂、土蜂、姬蜂等自然天敌。

地下害虫有哪些?如何防治?

灯诱成虫②鲜草或鲜马蝼蛄防治方法:①粪诱杀

③毒饵诱杀:用80%敌敌畏乳油0.5kg拌入50kg炒香的饵料中制成毒饵,傍晚撒于苗床上④灌药毒杀:在根际或苗床上浇灌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

①施用腐熟粪肥或冬翻蛴螬防治方法:土壤冻死蛴螬②用50%辛硫磷颗粒剂处理土壤③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2.5溴氯菊酯乳油3000倍液灌苗木根际。地老虎 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除苗圃地杂草②糖醋液或黑光灯诱杀成春季在林间设置饵木,引诱成虫在饵木上产卵,然后将饵木剥皮处理。或用引诱剂诱杀成虫。

三、成虫羽化期间,用40%乐果乳油或2.5%5000溴氰菊酯乳油杀成虫。倍液喷洒树干,毒

星天牛防治方法:在星天牛产卵期,可用 防治措施:(1)农药拌砂堆在柑桔树兜处或在树干基部喷布百树得,趋避其产卵。(2)在成虫盛发期,于晴天中午捕杀成虫。(3)在卵的盛发期中寻找藏卵处特征,削除虫卵和初孵幼虫。(4)钩杀幼虫或药物堵塞虫孔,凡有鲜虫粪处,蛀道短者可用钢丝钩杀幼虫;到蛀道较深幼虫不易钩杀者,可在清除虫道堵塞物之后,用脱脂棉蘸以80%乳油等塞入虫孔,然后敌敌畏,76%库龙再用湿泥封堵孔口,勿使通气,即可杀死蛀道内幼虫。

枝梢害虫有哪些?如何防治?

微红稍斑螟微红稍斑螟危害新梢,先咬食皮鞘,被咬处有松脂凝结,以后钻入髓部为害,先往尖端蛀食,到顶端后再往下蛀食,并咬一圆形排粪孔,直至将髓心蛀空,排粪孔周围常有大量松脂和粪屑堆积。被害枝梢变为灰黄至桔红色,向下弯曲枯死,其侧梢发育成丛枝状;防治方法:1)、及时剪除虫株、虫果、被害枝梢,集中烧毁,消

灭虫源。(2)灯光诱杀

成虫。(3)、药剂防治

幼虫期往树梢上喷40%

氧化乐果乳油、50%杀螟

松乳油1000倍液或2.5%

溴氢菊酯乳油10000倍

液等。

五、苗期的病害有哪

些?如何防治?

猝倒病防治方法:(1)选用圃地。选择地

势平坦、排水良好、疏

松肥沃的土地育苗,不

用黏重土壤和感病植物

的土地作苗圃。

(2)土壤消毒。百分之

三十硫酸亚铁水溶液于

播种前5-7天均匀地浇

洒在土壤中,药液用量

为每平方米2KG。

(3)种子处理。播种前

可用百分之0.5高锰酸

钾溶液浸泡种子2小时,捞出密封30分钟,用清

水冲洗后催芽播种。

(4)加强苗圃管理。合

理施肥,细致整地,播

种前灌好底水,苗期控

制灌水,加强松土除草。

(5)化学药剂防治。对

幼苗猝倒,因多在雨天

发病,可用黑白灰

1500-2250Kg/每公顷,或用70%敌磺钠原粉2g/每

平方米,与细黄心土拌

匀后撒于苗木根颈部,

抑制病害蔓延。

(6)及时播种

苗木茎腐病防

治方法:(1)夏季苗圃

架设荫棚、行间覆草、

适当灌水及间作绿肥,

可降低苗床温度,防止

根颈灼伤,减少病害发

生。

(2)适当增施有机肥、

草木灰、饼肥,促进苗

木的生长,提高抗病力。

松材线虫防治方

法:(1)植物检疫(2)

严格疫木处理,彻底消

除隐患。(3)传媒天牛

防治

第13篇: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总结.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总结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在全国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通知》(林造发〔200-〕--号)、--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林发〔200-〕--号)及--市林业局《关于印发〈--市林业有害生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在全国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公告》(林造发〔200-〕--号)、--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的公告》(-林发〔200-〕--号)及--市林业局《关于印发〈--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的公告〉》(-市林函〔200-〕--号)等文件的规定和部署,文秘114网我县于200-年-月至200-年-月分-个阶段在全县开展了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目前普查工作已全面完毕。现将我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了顺利完成我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我县成立了以县林业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各直属企业承担责任人、各中心林业站站长、局机关相关股室承担责任人为成员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领导小组。并从全县林业系统抽调--名森林病虫害地方的业务骨干组成了专业普查队,为了更好、更方便的开展工作,根据现实情况,将全县分为--片区、--片区、直属企业3个专业调查组,分片实施。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万元用于购置设备、差旅费、人员补助等。同时印发了《--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为普查工作的规范开展提供了技术依据并于200

第14篇:贵州上半年林业有害生物

贵州省2018年上半年林业有害生物

发生情况及下半年趋势预测

截止2018年6月22日调度统计,我省上半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为275.6964万亩,其中轻度发生面积252.7880万亩,中度发生面积19.4828万亩,重度发生面积3.4256万亩。在发生面积中,虫害发生面积232.7706万亩,病害发生面积24.3232万亩,鼠(兔)害发生面积5.1386万亩,有害植物发生面积13.4640万亩,与一季度相比,发生面积增加了60.0064万亩。上半年发生面积与第一季度预测的发生面积(270万亩)相比,测报准确率为97.93%,高于年度管理指标。

一、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和区域发生情况

根据调度汇总,我省上半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和危害情况仍然以虫害为主,其中钻蛀性害虫发生面积最大,食叶性害虫发生面积次之,总体上发生种类多,分布点多面广,一些种类在局部地区大面积暴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如核桃扁叶甲(在毕节市赫章县发生面积达到10.4万亩)、中华松针蚧(在毕节市威宁县仍呈严峻发生态势)、核桃举肢蛾(在六盘水市水城县发生严重)等,其它一些常发性害虫在局部地方危害也较重,如会泽新松叶蜂、思茅松毛虫、云南松毛虫等。此外,天牛类害虫的危害也较严重。据统计,在虫害发生面积中,天牛类发生面积为106.1667万亩,其中松褐天牛发生面积为97.8732万亩,与去年同期持平。

从各市州调度汇总的数据来看,第二季度黔东南州、铜仁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发生面积与第一季度比增幅较大(黔东南州增加19.3920万亩,铜仁市增加16.8689万亩,六盘水市增加11.9300万亩,黔西南州增加7.2645万亩)。其它市(州)发生面积均与第一季度相比增幅较小。在总发生面积中仍以虫害发生面积为主,病害发生面积仅占总发生面积的8.82%,虫害发生面积是病害发生面积的9.57倍。

二、林业有害生物成因分析

我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异常气候是引起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五月以来的持续高温天气导致部分食叶性害虫发生面积增加,六月以来的连续降雨减缓了部分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2)随着我省造林绿化和林业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森林资源增长迅速,其中人工纯林面积增幅较大,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不高,树种结构相对简单,抵抗林业有害生物灾害能力较弱,为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和扩散蔓延提供了条件。

(3)随着经济林的大面积种植和快速发展,如核桃、板栗、油茶、桉树、蓝莓等,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也呈上升发展趋势。

(4)一些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如天牛类、萧氏松茎象、松毛虫类、会泽新松叶蜂、切梢小蠹、中华松针蚧、云南木蠹象、核桃扁叶甲等,常年维持一定数量的存在,当环境条件有利时也会大面积发生。

(5)一些偶发性病虫种类,由于缺乏基础性的研究,对其生活史了解不多,在日常的调查监测中,很难发现其危害的痕迹, 2

当天气条件、食物条件有利时,就会大面积扩散危害。

(6)基础设施设备不足,应急救灾能力低效果差。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人流物流往来增加,造成全省新发、突发的病虫害较多,而应对暴发性灾情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导致防灾能力不强,造成灾情蔓延扩大。

(7)体制机制的缺乏。由于人们对生态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很多地区均热衷于从国外(含境外)引种一些观赏性植物,各种包装材料的除害处理工作不到位,缺乏各部门的联防联动,导致林业有害生物在我省的进一步扩散蔓延。

三、林业有害生物下半年发生趋势

根据上半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和防治情况,预测我省下半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为305万亩左右,发生面积较上半年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局部林区仍然存在暴发危害的可能,主要病虫种类的发生面积和分布区域预测如下:

1、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0.43万亩左右,其中:息烽县0.04万亩,播州区0.26万亩,南部新区0.12万亩,仁怀市0.01万亩。通过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松材线虫病在我省的危害程度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是,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松材线虫(松褐天牛)随来自疫区的货物包装箱板、铺垫材料等传入我省的风险依然很高,必须重点加强检疫和监测预防。

2、红火蚁发生面积0.0321万亩,其中榕江县发生面积0.0300万亩,凯里市发生面积0.0021万亩。

3、天牛类发生面积115万亩左右,其中松褐天牛发生106万亩,分布普遍。其它天牛发生9万亩左右,比去年同期稍有下 3

降。

4、核桃扁叶甲发生面积22万亩,与去年同期持平。主要发生在毕节市的赫章县(发生面积13万亩左右),织金县、纳雍县、威宁县、七星关区分布均在万亩以上。

5、松毛虫(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发生面积16.5万亩,比去年同期稍有增加。主要发生在毕节市、和黔东南州,其余市州有所发生。

6、萧氏松茎象发生面积16.5万亩,发生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主要发生在黔东南州和铜仁市,黔南州、遵义市和贵阳市零星分布。

7、会泽新松叶蜂发生面积13万亩,呈下降趋势。主要发生在毕节市威宁县和赫章县,局部林区有暴发成灾的可能,需加强监测防治。

8、中华松针蚧发生面积13万亩,经过切实有效地防治,发生面积较去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和防治。主要分布于毕节市威宁县,小面积发生在黔南州惠水县。

9、横(纵)坑切梢小蠹发生面积7.5万亩,发生面积呈增长趋势,主要发生于毕节市威宁县,六盘水市盘州区和水城县稍有发生。

10、松树病害(主要是松赤枯病、松赤落叶病、松落针病、松材线虫病、拟松材线虫病、华山松煤污病等,多为混合发生)6.5万亩左右,与去年同期持平。主要发生在黔南州、贵阳市、毕节市和黔东南州。

11、核桃长足象发生面积5.5万亩,上升发展趋势,主要在 4

铜仁市德江县和毕节市赫章县大面积危害,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遵义市播州区和桐梓县有零星分布。

12、核桃举肢蛾发生面积4.8万亩,是今年在六盘水市水城县和六枝特区突发的虫种,并在水城县危害范围较广。

13、月季白粉病发生面积4.0万亩,较去年同期呈增长趋势,主要分布于毕节市七星关区、六盘水市盘州区和六枝特区以及黔南州部分县。

14、梨锈病发生面积2.5万亩,呈上升趋势,主要在贵阳市清镇市,六盘水市钟山区、六枝特区和水城县,安顺市普定县危害严重。此外贵阳市乌当区、遵义市道真县、安顺市平坝县和紫云县有零星发生。

15、梨小食心虫发生面积2.4万亩,呈上升趋势,黔南州龙里县危害范围广,在黔南州贵定县、长顺县、瓮安县和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等地危害程度相比稍轻。

16、侧柏毒蛾发生面积2.3万亩,与去年同期稍微增加,主要分布在铜仁市思南县、德江县、松桃县和遵义市正安县、道真县,少量分布在铜仁市沿河县、石阡县、黄平县和遵义市习水县。

17、樱桃膏药病发生面积1.2万亩,在毕节市纳雍县危害范围较广。

18、松茸毒蛾发生面积1.1万亩,主要发生在黔东南州镇远县、黎平县和锦屏县,零星分布于黄平县、施秉县、岑巩县和黔南州三都县。

19、其它病虫害发生10万亩(含阔叶林病虫害),全省各地均有发生。

20、鼠(兔)害发生5.2万亩,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主要发生在六盘水市、毕节市、遵义市和黔东南州。

21、有害植物发生面积13.5万亩,发生面积与去年持平,主要分布于毕节市织金县、威宁县和黔南州罗甸县、惠水县,其余地区有零星分布。

四、主要对策建议

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办《意见》和省府办《实施意见》,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继续将林业有害生物“四率”指标纳入省政府对地方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使地方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领导,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增加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资金的投入,确保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进一步加强检疫执法工作,加强产地检疫与复检工作,着力搞好松材线虫病、红火蚁、薇甘菊等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与防治,防止检疫性或危险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传入。

3、切实加强和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网络体系建设,通过调整优化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和省级中心测报点的样地设置地点,科学设置样树,培训基层调查人员,大力推广“有奖举报”制度,充分发挥基层林业工作者和广大护林人员的“耳目”作用,使监测预警工作逐步迈向标准化、合理化、规范化,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4、针对当地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及早做好防控预案,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做好应对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各项准备工作。

5、切实加强省内县(市、区)及省际间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加强信息通报与措施协调,提高防治成效,防止林业有害生物扩散蔓延。

6、进一步抓好主要用材林、经济林树种病虫害的监测预报,不断提高应对灾害的防控能力与预警效果。

7、继续贯彻森林健康经营理念,将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原则纳入营造林的全过程管理。加强营林措施,改善林分健康状况,积极营造混交林,及时伐除病腐木和衰弱木,提升林分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抵抗能力,减少林业有害生物爆发成灾的可能性。

贵州省森林病虫检疫防治站

2018年6月26日

第15篇:上海市绿化林业有害生物.

上海市绿化林业有害生物

预警信息

2010年 绿第 19 期(总第57期)

上海市绿化林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

上海市绿化

64152611 64664306 2010 年08月17日

【本期导读】

斜纹夜蛾 重阳木锦斑蛾 蛴螬

【病虫动态】

斜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食性杂,可取食多种植物,为本市常见的草坪植物害虫,常见寄主包括高羊茅、白花三叶草、马蹄金等,一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明显。幼虫白天潜伏于阴暗处不易察觉,夜晚活动取食草坪植物叶片。幼虫4龄后具暴食性,危害严重时常可将草坪草食尽,且虫口密度较高时常常群体迁移,引起群众恐慌,对植物生长、绿化景观面貌、居民生活影响较大。

本刊16期曾报道过该虫的发生,目前该虫已进入盛发期,请各相关单位注意加强监测与防治。防治可用斜纹夜蛾病毒制剂----“虫瘟一号”1000倍喷洒;虫龄较小时可用烟参碱1000倍液加灭幼脲3号2000倍液喷洒。

重阳木锦斑蛾:属鳞翅目、斑蛾科。在本市1年发生3代,以幼虫取食重阳木叶

片为害。幼虫低龄时群集取食,高龄后分散,危害严重时可将重阳木叶片食光。据监测,目前正值低龄幼虫危害期,请各相关单位及时开展防治。防治可用灭幼脲3号2000倍液或杀铃脲8000倍液或烟参碱1000倍液喷雾。

蛴螬:蛴螬为金龟子幼虫的统称,多数1年发生1代,取食危害植物地下部分。本市常见草坪植物受害,草坪草受其危害后,地上部分枯死,可轻易拔起,草坪出现成片或大面积枯黄。

目前正值蛴螬危害盛期,由于其在地下危害,较难取得有效的控制效果,目前一般采用成虫、幼虫同时防控的措施进行控制:在草坪周边悬挂频振式诱虫灯诱杀成虫,同时用奥力克1:500倍或辛硫磷1:800灌根。

编辑:刘莹

责任编辑:毕庆泗

审核:李胜华

签发:李胜华 发送单位:各区绿化主管部门、各网员单位

印数:350 e-mail:yjtx.sh@126.com

第16篇: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总结

-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在全国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通知》(林造发〔200-〕--号)、--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林发〔200-〕--号)及--市林业局《关于印发〈--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林函〔200-〕--号)等文件的要求和安排, 我县于200-年-月至200-年-月分-个阶段在全县开展了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目前普查工作已全面结束。现将我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了顺利完成我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我县成立了以县林业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各直属单位负责人、各中心林业站站长、局机关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领导小组。并从全县林业系统抽调--名森林病虫害方面的业务骨干组成了专业普查队,为了更好、更方便的开展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将全县分为--片区、--片区、直属单位3个专业调查组,分片实施。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万元用于购置设备、差旅费、人员补助等。同时印发了《--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为普查工作的规范进行提供了技术依据并于200-年-月底,对抽调的普查人员进行了为期-天的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普查人员基本上掌握了调查所需的技术和方法,为全县顺利开展普查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严格按普查内容、方法及技术要点精心操作

(一)普查内容详实

1、寄主植物普查:普查对象危害的森林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木、花卉、草本等)做到了查到种,对不能确定的种类,采取采集完整的标本送专家鉴定,对同种有害生物危害的种类超过20种时,按照不同科、属列出主要的--种。

2、普查对象分布地点统计:以乡镇(场、所)为单位统计。对新发现的或发生区域小的,记录到县、乡、镇、村、社以及小地名。

3、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及统计标准:有害生物发生的经济林(果园)、花圃、苗圃、温室等,按危害寄主植物的实际种植面积计算;其他各类林木、草地等,以林业小班计算发生面积。发生面积按普查对象分别统计,发生程度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4、对危害木(竹)材的(包括原木、板材、木质包装材、垫脚木和人造板等)有害生物,按种类、危害量(以立方米为单位)及危害程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填入危害木(竹)材有害生物普查汇总表。

5、对外来有害生物来源进行调查:采用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记录有害生物的传入地、传入时间、传入途径及方式等,以及对当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影响进行调查。(二)普查线路及方法科学合理 根据省厅安排,普查工作以市州为单位进行,县级参与,我县在-个中心林业站、-个直属单位抽调了--名业务骨干分成--片区、--片区、直属单位3个专业普查组开展普查工作。根据全县森林资源类型及分布特点、地形地势、交通状况、病虫害发生历史、现状、外来引种栽植等情况确定全县普查线路为--至--的--铁路,--至--的省道---线--段;--至--的--公路;--地区;--地区;木材集散地、木材加工场所、苗圃等--条线路。 (三)技术要求规范

1、踏查:按照不同的森林类型(人工林、天然林)设置了踏查线路,踏查线路坚持人工林多于天然林,并在每年的4—5月、8—9月各进行了一次踏查,对部分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适当增加调查线路和调查次数,及时将调查结果 本文来自 范文大全网 http://www.daodoc.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填入线路调查表.

2、样地调查:在线路踏查的基础上,当发现不明危害症状的可疑性有害生物时,设置样地或样方作详细调查,林地或种苗繁育基地每个样地或样方调查株数为30株,(其中人工林样地累计面积不少于0.5%,天然林不少于0.2%。调查木材危害状时,抽样率不少于3%)在样地内进行详细调查,弄清其种类、数量、危害及损失情况等。同时采集标本(病虫标本及危害状),拍摄有害生物的生物学和危害状的照片(包括光学照片),并将调查结果填入样地调查记录表和标本采集记录表。

3、外来有害生物及新发生物种的来源调查:在初步了解为外来入侵物种或不明物种时,进行了详细调查并记录其传入地、传入时间、传入途径及方式、发生原因等,及时将结果填入传入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汇总表。

4、外来有害生物危害性的调查:在线路调查时发现有外来有害生物时,及时调查其对当地经济、生态、社会的影响程度,并分析在本地潜在危险性。

三、普查工作坚持六大原则 我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坚持了以专业队调查为主,群众参与、社会举报相结合的原则;以历史资料为基础、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的原则;以质量优先、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以先行试点完善方案,稳步推进的原则;以外来有害生物为主,本土有害生物为辅,以危险性病虫为主,有害植物调查为辅,弄清发生种类(特别是新发生种类)为主,危害程度为辅的原则;以人工林(特别是引种造林)为主,兼顾原始林为辅的原则。

四、普查成果丰硕 全县共设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调查样地--个,代表面积--亩(其中--虫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调查样地--个,调查面积--亩;--松毛虫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调查样地--个,调查面积--亩;蜀柏毒蛾调查线路--条,调查样地-个,调查面积-亩;华山松疱锈病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调查样地--个,调查面积--亩;华山松大小蠹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核桃长足蟓调查线路--条, 代表面积--亩,调查样地-个,调查面积--亩; 核桃举肢蛾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马尾松松针黑蚧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油橄榄病虫害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调查苗圃-个,调查面积--亩;调查木材加工厂-个,调查木材--立方米.其他树种病虫害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调查样地--个,调查面积--亩)。 普查结果表明我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为大柏毛虫、马尾松毛虫、蜀柏毒蛾、华山松疱锈病、华山松大小蠹、核桃长足蟓、核桃举肢蛾、马尾松松针黑蚧、柏树普通叶螨、落叶松红蜘蛛、松赤枯病、以及苗圃地的核桃尺蛾等,发生面积--亩(其中大柏毛虫--亩,马尾松毛虫--亩,蜀柏毒蛾--亩,华山松疱锈病--亩,核桃长足蟓--亩,马尾松松针黑蚧--亩,核桃举肢蛾--亩)。共采集各类标本--套,拍摄照片--张。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次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在普查人员的精诚合作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和不足:

1、普查工作经费短缺,普查所需的工具不够完备,人员经费与其它调查必须的药品、车旅费以及内业整理费用均无保障,制约了普查的高质量开展。

2、由于所抽调参加普查的人员,大都缺乏森林病虫害方面的专业知识,短时间内不能完全掌握普查技术,从而导致普查质量不高

3、部分资料填写不规范,标本采集数量不足。

4、对有害植物调查力度不够。

本文《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_范文大全网》由范文大全网 http://www.daodoc.com 为您整理,更多范文请访问:http://www.daodoc.com/

第17篇: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管理

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有害生物: 又称害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甚至生存产生危害的生物。狭义上仅指动物,广义上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乃至病毒。

2.林业生物灾害: 由于极端的自然、人为因素或者它们的共同作用,使森林生态系统能量交换、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的有序状态遭到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失衡,少数生物抢占生态位,森林资源遭到破坏,造成林业生物灾害。

3.害虫综合管理IPM: 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的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4.森林害虫综合管理: 在林木一个轮伐期以至整个生命周期内,结合林木经营管理,有计划地应用各种经济、有效、安全的措施,使森林害虫种群维持在可以忍受的水平下,以保护森林资源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

6.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 (SPMF): 以生态系统特有的结构和稳定性为基础,强调生态系统对生物灾害的自然调控功能的发挥,协调运用与环境和其它有益物种的生存和发展相和谐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可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 ,并在时空上达到可持续控制的效果。

7.有害生物生态管理(EPM): EPM在充分吸收IPM合理部分的基础上,强调维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在不断地收集有关信息,随时对系统进行监测、预测的基础上,以系统失去平衡时的虫口密度为阈值,于害虫暴发的初期虫口密度较低时采取措施,以生物防治措施为主进行防治。

8.生物潜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生物间的繁殖达到相对稳定,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生物之间保持相对平衡的力量称之为生物潜能。充分利用生物潜能可避免害虫猖獗。

9.植物检疫:又称法规防治,是以法规为依据,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对生产和流通中的某些感染特定病虫害的植物和植物产品采取禁止和限制措施,以防止这些病虫杂草和其它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国家农、林业生产安全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10.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

11.生物入侵:物种从自然分布地区(可以是其他国家和中国的其他地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入侵”。

12.林业防治法:也称林业技术,运用林业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不利于害虫大量发生繁衍的条件,或直接消灭、减少虫源,避免害虫发生或减轻危害。

13.自然控制:是在包括种群本身成员在内的各种环境因子综合作用下,使自然种群数量较长时期的保持在一个有限的特征密度范围内波动而表现的种群的自然平衡现象。

14.物理机械防治:应用简单工具以至近代的光、电、声、热、微波、辐射等物理技术成就来防治害虫,统称物理机械防治法。

15.本地种:自然出现于一地的物种,因而既非随意也非有意引入。

16.外来种:广义的概念:只要是进入一个生态系统的新物种就是外来种。狭义的概念:是指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的作用被带到了其自然演化区域内的外来物种。

17.外来入侵种:指在一个特定地域内,通过不同的途径从其他地区传播过来的非本地种,它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生长和繁殖,并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者生态灾难。

二、简答题

1.生物灾害的特点

1)突发性2)隐蔽性3)扩散性4)区域性5)社会性6)时间性7)可监测预测、可控制性8)治理的艰巨性。

2.林业生物灾害的特点

(1)周期性。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群具有一定的消长周期,其危害性也表现出明显的周期

性。由于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有害生物、同一种有害生物在不同地区期表现的危害周期都不相同,因此,林业有害生物的周期性主要表现在单虫种的区域性上。

(2)受灾面广。林业灾害受体涉及整个陆地生态系统

(3)危害的间接性和严重性。林业生物灾害不象其他灾害那样来得突然、激烈,对人的感官刺激、心理冲击大,它的危害一般是渐渐的、间接的,容被人忽视。

3.自然平衡及自然控制因素包括那些?

自然平衡: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在一定时期内,生物种群是相对稳定的;各种环境因子的复杂结合影响到群落中的各种群,使其种群数量在特有的上下幅度内维持动态平衡,这就是自然平衡。

自然控制因素主要包括:(1)天敌;(2)植物的抗性;(3)有限的资源(害虫的食料,生存空间等);

(4)周期性的灾害气候及其它为害因子(热、冷、干、风、雨等);(5)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动物与植物间,害虫的不同种间,害虫与天敌);(6)自然死亡。

4.IPM和TPM的比较

①TPM是针对卫生害虫,对农林害虫应采取IPM,因目前尚无可行的消灭措施。

②都反对单纯依赖杀虫剂,但IPM则考虑尽量避免使用,而TPM则主张将杀虫剂作为消灭害虫的一种主要手段,因不育释放技术一般必须有化学防治配合先行压低虫口。

③IPM强调自然控制,而生物防治则是助增自然控制;TPM不反对生物防治,却持怀疑态度。 ④TPM注重长期效益,IPM多考虑短期收益。

⑤TPM注重消灭技术,IPM着重于生态学原则。

5.森林IPM中强调的观点

(1)昆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必然组分;昆虫与林木及森林生境相互关系密切——生态观

(2)森林害虫综合管理的实际目的,是使害虫种群维持在或降低到可以忍受的水平;损害的相对性——经济观

(3)控制害虫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森林害虫综合治理是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部分——系统观

(4)环境保护观

6.IPM的局限性

(1)综合管理着重强调多种防治措施的综合应用。

包括生物的、化学的及经营管理措施,对如何提高系统本身的自我调控能力强调不够,主要是考虑害虫发生时如何防治,而不是强调如何使其不发生或少发生.

(2)综合管理中的经济阈值是基于害虫发生危害引起经济损失时的虫口密度,没有考虑害虫的发生趋势。相当于火燃起来了才救火,而不是消灭每一个火星.

(3)注重短期效益

综合管理中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着重压低虫口密度于经济允许的水平以下,没有考虑这些措施的长期作用,没有把每一个措施都作为增加系统稳定性的一个因子,所以出现年年防治,年年有虫灾的现象.一些生物剂或天敌被当成农药一样使用,Tshernyshev(1995)认为大量释放天敌,对系统稳定性是有害的.

7.K对策和R对策的特点

K对策-K有机体:体型较大,寿命和世代较长,内禀增长能力小。有较好的保护后代的机制。

优点:种群数量稳定保持在K值附近,数量K值以上,有可能导致生境退化;数量K值以下,迅速恢复的可能性小,有可能灭绝。

R对策-R有机体:体型较小,寿命和世代较短,内禀增长能力大。后代死亡率高,扩散能力强。种群不稳定。

优点:在微小的生态空间即可建立种群,填补生态真空间;内禀增长力高可随时调节种群数量以适应

环境;所处的环境临时、多变和不稳定,有更多的机会发生变异,为新种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8.害虫综合治理(IPM)的特点(基本思想)

(1)容忍哲学 (2)以生态系统为管理单位 (3)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 (4)强调防治措施间的相互综合和协调 (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的全盘考虑(6)提倡多学科的协作

9.什么是预测预报及其包括哪些内容

预测预报是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与发生为害规律,应用生态学、生理学、分类学、气象学、生物统计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等有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对害虫的发生发展与为害趋势,预先作出估测,并加以报道,作为害虫防治的科学依据。

预测预报内容可分为: (1)发生期预测;(2)发生量预测;(3)分布预测;(4)为害损失预测;(5)防治预测。

10.有害生物生态管理特点

(1)害虫生态管理以保持整个系统稳定性为目标,不局限于某一种害虫.

(2)所有害虫都应处于被控制状态,否则必须采取措施.

(3)采取的措施不能危害整个系统稳定性,也不能导致其它害虫的发生.

(4)当害虫的天敌不足以控制害虫的大发生时,通过人工饲养释放或助迁天敌是必要的,但这些天敌应该做为增加系统自然控制力的一种手段,而且应在害虫虫口密度还较低的上升阶段使用.这时只需要释放一定数量的天敌,而不是将天敌当成农药一样使用。

(5)害虫的生态管理不采用化学农药,主要应用生物农药,如病毒、细菌、真菌、线虫等微生物农药和昆虫生长调节剂、植物性农药、信息素等新型农药。

11.EPM与IPM的区别

(1)EPM管理的基础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在害虫发生初期采取措施,避免害虫的大发生;

(2)EPM的实施必须具备能对信息进行不断收集、处理的系统,并不断地对害虫及天敌的发生趋势进行预测;

(3)EPM不采用化学农药和大规模释放天敌, 比IPM更经济;加强和发展能提高系统稳定性的方法(如农林技术措施、抗性利用技术等);重视捕食性和多食性寄生天敌的应用。

12.EPM的研究内容

(1)系统生态学研究针对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研究害虫的自然控制机制,系统稳定性与多样性的关系,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子等。

(2)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机制从生物学、行为学、生态学等不同方面研究天敌与害虫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类型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什么样的天敌才能在害虫暴发的初期起作用,天敌释放的最佳方式、最佳时间、最佳数量等。

(3)防治指标研究 研究系统失去平衡的临界点及其确定方法和指标。

(4)生态管理信息系统及预测系统研究 研究适用于生态管理需要的信息系统和预测系统,以便随时对系统的动态进行监测和预测。

(5)生态管理技术研究 在系统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人工生态系统设计,并研究能增加系统稳定性和降低害虫增长率的经营管理措施和生物防治技术。

13.生物多样性研究内容

生物多样性研究主要包括:(1)遗传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4)景观多样性;

(5)人类文化多样性。

14.生物防治的特点及不足

(1)不污染环境;

(2)有持续控制害虫的后效,降低次代害虫种群数量。因此生物防治的效果评价:当前效益和后效。有的天敌如澳洲瓢虫,释放后可达到 “一劳永逸”的效果。

不足之处:效果较慢(病原微生物致病有一个潜伏期),防效滞后;专一性较强,杀虫谱较窄;天敌同样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15.检疫除害处理与一般防治的区别

(1)执行者不同。检疫机构和检疫人员;病虫防治机构和防治人员。

(2)价值取向不同。着重考虑全局和长远利益,经济效益从以后的生态效益等中补偿;考虑当前、当地利益,在不影响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注重经济效益。

(3)治理策略不同。要求彻底消灭,即TPM策略;允许有少量病虫存在,即IPM策略。

(4)管理对象不同。危险性病虫及其载体;当地主要病虫害及其载体。

(5)采用方法不同。化学防治为主;综合防治。

(6)处理时间不同。要求及时发现,及时消灭;注重防治的最佳时机。

16.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

(1)实施手段的法制性

(2)涉及范围的社会性——涉及外贸、邮电、运输、旅游、商业、海关、司法、教学、科研等有关部门

(3)机构职能的行政性

(4)所起作用的防御性和技术要求的特殊性 ——预防和除治并重

17.苗圃方面的防治措施

(1)圃地选择

(2)地下害虫调查,土壤消毒

(3)种子和插穗、插条等事先优选

(4)轮作

(5)清除下来一切活植物都应及时销毁或在害虫可能迁移前加以利用

(6)保持圃地卫生,及时清除杂草及枯落物。

(7)厩肥等有机肥充分腐熟后施用。

(8)苗圃周围种植引诱植物,盛发期集中进行农药处理

(9)苗木出圃验收

(10)抗虫树种选育引种和良种繁殖

18.造林和育林方面的防治措施

(1)适地适树

(2)正确选择造林树种,合理地安排树种配置方式和比例,尽可能营造混交林。

(3)选用良种壮苗造林

(4)抚育间伐,监测虫情

(5)及时清除林分中的早期虫害木

(6)饵木诱杀

(7)及时地清除林分中的风倒木、风折木

19.害虫种群的生态学控制途径

(1)控制有害昆虫种群的分布范围

(2)改变寄主食物的条件

(3)改变群落营养结构

(4)改变系统的物理环境条件

(5)改变系统中生物成分间的信息联系

(6)改变害虫种群的遗传组成

20.增加昆虫多样性的途径有哪些?

(1)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保护植食性和腐食性昆虫,作为天敌的食物源,使天敌得以繁殖到一定数量,发挥自然天敌对害虫的调控作用。

(2)使用选择性农药和各种生物制剂,如病毒、Bt等,减少对天敌的杀伤作用。

(3)针对利用害虫种群的自我调节机制,抓住薄弱环节,因势利导地采用非化学手段或少用药,抑制害虫种群的大发生。

(4)使用性信息素等行为调节剂、昆虫忌避剂、拒食剂和生长发育调节剂等,调控害虫种群的密度。

(5)适时合理地利用高效、低毒的特异性农药,并改进施药器械或施药方法,着重于提高防治效果。

21.昆虫物种多样性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有哪些途径?

一是通过天敌昆虫对植食昆虫(基位物种)的寄生、捕食作用,压低其种群密度;

二是通过同一营养层且食性生态位相近的其他类群对营养的竞争,抑制其种群密度、增加能流途径;三是通过中性昆虫为中位物种和顶位物种提供食物,中位和顶位物种数量增加后又对害虫产生一定的调控作用。

22.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

1、森林生态系统是最重要、最庞大、最复杂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最强大的生产力。

2、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丰富的物种资源库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复杂的空间结构

4、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高,物质循环的封闭程度高

5、森林资源是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23.植被多样性对害虫发生影响的三个假说

(1)、关联抗性:

多种植物混栽在一起时,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将产生关联抗性。

这些植物除了分类上的多样性外,在物理结构、化学环境、微生物等方面的复杂性增加,可对害虫危害的防御和抵御产生协同增效作用。

当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在一起时,受害程度低。

(2)、天敌假说

天敌假说认为,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比单作系统具有更为丰富和多样的害虫天敌,因而具有更强的控害能力。就害虫治理而言,多样化的栖境为天敌成虫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单作系统所不具备的辅助食物,从而减少了天敌迁出或绝灭的可能性。

(3)、资源集中假说

资源集中假说认为,特定植物组合可能对植食者发现和利用寄主植物的能力有直接影响。其效应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这些植物组合体可能掩盖植食性昆虫赖以寻找寄主的视觉或嗅觉刺激信号,结果减少了害虫对寄主植物的侵害;二是这些植物组合体可能改变生境内的微环境和植食者的运动行为,致使它们从寄主植物上迁出增多,可能导致寄主植物上的害虫数量减少。

24.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可能因素

时间、空间、竞争、捕食、气候、生产力

25.物理机械防治包括哪些方法

(1)捕杀(直接利用人力或简单工具)

(2)诱杀(灯火、潜所、饵木等)

(3)高温(热水浸种、种子曝晒)

(4)电力、激光、微波、超声波等

26.农药的副作用及其改进措施

(1)昆虫的抗药性

改进措施:A减少同种农药的使用次数 B选用残效期短的农药 C多品种农药轮换使用

(1) 害虫的再增猖獗,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改进措施:A从整个生态系着眼 B合理使用农药等

(3)农药残留对环境的污染

改进措施:A禁止某些剧毒、长效、广谱农药的生产和使用或者限制其使用时间、场合、次数等。B改进农药撒布方法。如颗粒剂和超低容量喷雾等。C创制高效、低毒和无残留、高选择性农药等。

27.何谓物种生活史对策,比较两种对策

物种生活史r-K对策理论是进化生物学和种群生态学的核心理论.由MacArthur(1962)提出,指生物在生存竞争和进化过程中可能采取的两类基本的生态对策.是生态学中关于“种群繁殖”的一种研究理论,是表示生物对它所处生存条件的不同适应方式。该理论提出各物种对环境的适应不同, 从极端的r对策者到极端的K对策呈一连续体.

两种对策比较

(1) r-对策者以“量”取胜。而K-对策者则以“质”取胜。

(2)r-对策以提高为主要目标,K-对策以提高竞争力为主要目标。

(3)r-对策者常产生以大量的后代数量,而对每个后代的能量投入相对较少; K-对策者产生很好的后代但对子代投入大量的能量.

(4)r-对策在拓殖到新生境时优势明显, 而在环境容量一定生镜中K-对策有着明显的竞优势.

28.确定本地种和外来种的标准是什么

可以从以下9个方面来甄别本地种和外来种:

(1)化石证据:从更新世时期(距今约180万年至1万年)有无化石连续存在。

(2)历史证据:历史文献记录的引种为外来种。

(3)栖息地:局限于人工环境的种可能是外来种。

(4)地理分布:物种出现地理上不连续时,暗示可能为外来种。

(5)移植频度:被移栽到多个地方的物种可能是外来种。

(6)遗传多样性:外来种在不同地方间其遗传差异出现均质性。

(7)生殖方式:缺乏种子形成的物种可能是外来种。

(8)引种方式:解释物种引进的假说合理可行,说明物种是外来种。

(9)同寡食性昆虫的关系:取食外来植物的动物少。

29.外来入侵物种有哪些生物学特征

(1)生态适应能力强 (遗传多样性高,抗逆性强,生态位广) 。

(2)繁殖能力强(能在新的环境下大量繁殖;世代短)。

(3)传播能力强(可随多种媒介传播,包括通过人类活动被动传播)。

30.外来物种入侵的特征

(1)外来入侵种进入与扩散的途径及其危害形式复杂多样、难以防范。

(2)入侵行为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一旦达成入侵,往往在短时间内形成大规模爆发之势,极难防范和监测。

(3)入侵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通常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引入和逃逸期、种群建立期、停滞(或潜伏)期和扩散期。

(4)入侵范围广泛(涉及陆地和水体几乎所有地方);

(5)入侵事实、后果及其影响可能长时间存在;

(6)入侵具有某种条件性或选择性特征,物种单一的、人为干扰严重的、退化的、有资源闲置的、缺乏自然控制机制的生态环境下,入侵成功的可能性较高,而生态完整性良好的生态系统较不易受到入侵。

第18篇:瑞金市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责任书(材料)

瑞金市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责任书

为切实做好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进一步明确防控任务目标,落实防控责任,提高防控成效,瑞金市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十二五”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责任书如下:

一、防控目标

加强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确保第一时间发现新疫情;一旦发生新疫情,从确定之日起一年内实现基本根除,到2015年全市乡(镇)级疫点数量为零。

二、乡(镇)人民政府责任

(一)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辖区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负总责,将防控工作纳入本级政府的任期目标,并建立健全防控工作领导机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全面部署防控工作。每年对本辖区防控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并于年底前及时将结果报市人民政府。

(二)加强防控工作,造林绿化项目要与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相结合,逐年进行林分更新改造,减少林业有害生物发生。

(三)积极做好疫情防范工作,积极组织人员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调运、加工、经营、使用松材线虫病疫木及其制品的行为。

(四)建立和完善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将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监测责任落实到村、组、工区。认真组织开展春、秋两季疫情普查工作,并按相关规定及时报告,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工作。

(五)加大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资金投入,并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加强防控资金的使用管理,建立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跟踪检查制度和专项审计制度,严防挤占和挪用防控专项资金。

三、瑞金市人民政府责任

(一)每年向社会公布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分布到乡镇级行政区信息。

(二)制定全市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年度实施方案,并报赣州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指挥部批复后组织实施。

(三)组织开展检查监督和技术指导,协调解决防控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四)协调落实中央和省、市、本级财政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补助资金。

(五)对防控目标责任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

四、其它

(一)对不能履行上述责任,没有完成防控任务、没能实现防控目标的,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责任人的责任。

(二)本责任书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三)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瑞金市人民政府和乡(镇)人民政府各保存一份。

瑞金市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

签状人:签状人:(盖章)(盖章)

二〇一二年二月日二〇一二年二月日

第19篇:禽流感防控工作汇报

关于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汇报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重大动物疫病情防控工作的指示精神及区海洋农渔局的统一部署,特别是针对异地散发人患H7N9禽流感疫情,结合我区实际,就近期防控工作汇报如下:

一、组织发动

针对上海、安徽等地发生人患H7N9禽流感多起病例,出现多起危害及死亡病例,并在一些禽鸟样品检出H7N9禽流感阳性禽只,4月5日,市政府召开“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紧急会议和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的统一部署,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学习动员、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并成立以王辉强为组长,张晓粦为副组长,周怀强为技术监督,林卓庭、陈连忠、梁添、李荣、叶海明等为成员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开展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一方面落实区委、区政府的指示精神,按照上级有关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公共卫生和城市管理各行各业联防联控,坚持科学治理、实事求是、信息畅通、协作有序,推进防控工作“科学性、可操作性”。既要全力以赴做好防控工作,又要注意市民生活和社会平稳如序。另一方面深入各镇街农业服务中心、生产源头、集贸经营单位和畜主,组织动员,通报动态,引导生产经营者高度重视,提高预警预防意识,发现异常情况,严格依照相关制度

1 科学处置,防患于未然。

二、认真部署

(一)结合“春防”,扎实开展动物重大疫病防控 结合辖区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认真开展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特别是H7N9禽流感疫病的防治,做到与“春防”有机结合,按照“六统一五不漏”的工作要求,即统一安排部署、统一疫苗发放、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免疫程序、统一规范管理、统一监督检查的六统一办法,全面组织开展强制免疫,切实做到区不漏镇(街)、镇(街)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确保免疫密度实现动态100%。各镇、街农业服务中心及相关单位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就辖区内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检查应急预案是否完善、应急机制是否健全;是否存在免疫死角,卫生消毒工作是否到位;疫情监测预警工作是否正常开展;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免疫档案和疫情报告制度是否严格执行;养殖、屠宰、加工等场所动物防疫条件是否合格;消毒、无害化处理等防疫制度是否健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彻底消除疫情隐患。

(二)加强重点区域重点监控

重点监控畜禽集贸加工和批发市场(前山肉联厂、和坪“三鸟”批发市场和铭海农产品批发市场),密切畜禽动态信息,切实抓好动物重大疫病预警预防。

1、加强经营场所卫生消毒

畜禽经营场所的外围及通道卫生冲洗消毒频率由原来的三天一次提高到一天一次;存养棚舍一天一次提高到每天早晚各清洗消毒一次。严格对进出市场的车辆进行消毒,切实做好各方面的消毒灭源工作。5月1日,根据省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电视电话会议和市政府专题会议精神,组织辖区前山和坪“三鸟”市场和铭海农产品批发市场沟通协调,科学处置和合理安排货品供应,并保障二级市场平稳供给,决定每月固定休市一天进行禽类经营场所的卫生、消毒及加强禽类的防疫防控工作,建立长效监管与预防制度。这次在5月3日实行家禽市场全日休市一天,市场内的所有笼舍清空,进行全面清洁、消毒环境和用具,围绕以下六点切实落实防控工作:①严禁活禽由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发生地区(包括省内的东莞、河源等地)向禽类批发市场调运;②所有从业人员必须佩戴口罩,手套等做好个人防护工作;③禽类批发交易市场必须在5月3日—5日休市停业一天;④经营户档口及所有禽类有关的工具物品每天早晚要清洗消毒,并且消杀不留死角;⑤所有入场三鸟必须持有效检疫合格证明且证物相符方可入场;⑥进场后所有运输工具经清洗消毒后方可离场。

2、科学售养、严防疾病发生传播

对于进入集贸市场销售存养的畜禽数量要求合理控制,有条件采取空栏调节防止过多存养畜禽聚集,科学合理控制存养数量,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

3、严格查验进入流通市场的畜禽产品

各驻场(厂)检疫组必须坚守岗位,确保24小时不脱岗不漏岗,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要驻岗及通讯工具24小时畅通,其他人员待命,遇到突发事情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及时应对、科学处置,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严禁疫区、异似畜禽产品进入,各派驻点检疫组要围绕六个要点(①进一步加大验证检疫工作力度;②进一步加强消毒灭源工作力度;③进一步强化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力度;④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工作力度;⑤进一步完善信息报告纪律工作力度;⑥进一步提高督查问责工作力度)严把肉类食用产品的质量安全,确保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肉”。

(三)突出抓好动物疫病的依法科学处置

要求各镇街农业服务中心及相关单位坚守岗位,加强巡查,提高预警预防,发现异常、疑似禽只和接到动物疫情举报后,第一时间派人前往现场,认真开展临床诊断。疑似动物疫情的,要立即报告,并严格按照动物疫情分级规定控制相关区域,采取严格措施,果断处置,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疫病情报告制度,不得私自对外发布有关畜禽疫病情情况,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对病死的畜禽必须按“四不准一处理”原则,监督或协助畜主进行彻底、全面无害化处理。

(四)加强巡查、排查,提高抽样监测频率

加强生产源头、协调相关部门对流通区域的动物重大疫病巡

4 查、排查,对饲养户、集贸市场提高畜禽抽样监测频率,增加抽样范围,及时掌握畜禽动态信息,且于4月15日当天全面启动动物饲养以及集贸批发市场应急日报告制度,确保畜禽生产与产品质量安全。

根据市海洋农渔局和水务局《转发农业部关于动物H7N9禽流感紧急监测方案和动物H7N9禽流感应急处置指南的通知》(珠海农渔水函[2013]225号)文件精神,近期,多次组织专项对和坪“三鸟”批发市场和铭海农产品批发市场共抽取禽类血清205份(其中鸡60份,鸭60份,鹅50份,鸽35份),咽肛拭子195份(其中鸡60份,鸭50份,鹅50份,鸽35份)汇总报市分别送珠海检验检疫局和省农业厅检测,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未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上周组织专人每天对辖区进行畜禽禽流感专项排查,共出动108人次,随机巡查68个养禽场和8个生猪养殖场,重点场所排查禽类43972羽,生猪3497头。

(五)加大经费投入,保障物资供应

适当加大“人、财、物”投入,确保组织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所需疫苗、药物和相应的物资采购和储备工作。截止今日,共发放消毒药3吨多,口罩1200多个,手套800多双,鞋套1200多双,水鞋200多双等防控物资。

三、加强宣传引导,确保市民工作生活有序

近期,联同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和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组织珠海市电视台等有关媒体深入辖区界涌和坪“三鸟”批发市场,正

5 面宣传报道我区禽类及其产品的经营和防疫检疫等情况。近日,根据市人感染H7N9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由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牵头,市委宣传部组织、中央电视台和珠海相关媒体通过现场报道进出禽类及其产品的检验检疫、批发市场各经营户的禽类销售、加工产品、经营环境卫生状况、消毒措施、异常应对和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禽类及其制品进行无害化处理等过程,全面宣传报道有关我区禽类及其制品的检验检疫、生产、销售,更进一步使人民群众对禽类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有个详细的认识,理性看待此次异地的禽流感事件,无须“谈虎色变”。

近日,组织专项开展对辖区大型禽类批发市场(界涌和坪“三鸟”批发市场和铭海农产品批发市场)禽类从业人员宣传引导、并派发《禽类养殖屠宰销售人员H7N9防护技术指南》150份,提高禽类从业人员对H7N9的防护意识,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努力确保生产、经营与自身的生活平稳、身体健康安全。

四、不足之处

(一)禽类从业人员防疫和自身防护意识薄弱

加大力度宣传、引导辖区禽类从业人员预警预防意识,切实改变过去传统对饲养家禽,提高科学与自身防范,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禽类从业人员的预防预警意识,防患于未然。

(二)检疫人员配备不足

目前我区驻场(厂)检疫人员共20多名,其中肉联厂12名(牲畜),界涌和坪“三鸟”批发市场5名,铭海物流“三鸟”

6 批发市场5名,担负着辖区年生猪上市30多万头和禽类近3000万羽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每天24小时循环上岗,人员少,工作量大、强度高,设备设施配置有限,其中小部分检疫人员已经迈入中老年阶段,招聘待遇由于工资待遇较低,较难招到新的检疫员进入队伍。能否更好解决劳动保障,实行政府雇员制管理,改除后顾之忧,努力工作,更好地确保畜禽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

(三)无害化处理极需加强

09年由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组织建立珠海市动物卫生处理厂,主要应对市各种病死畜禽及其不合格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全年无害化处理量达牲畜560多头,病害废料18多吨,病死禽33.22万羽,有效消除病死或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但由于使用多年,设备陈旧,能否加大改善,扩大处理厂设备、规模或增置备份配套。

2013年5月6日

第20篇:传染病防控工作汇报

辛庄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汇报

自从经历了非典、手足口病,到去年的甲型H1N1流感,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越来越重要,不但是学校卫生工作的头等大事,也是我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现有76个教学班,教职工180人,学生3120人。学生人数较多,加之家长在高校工作者较多,经常去外地、国外交流情况频繁,家长的流动性大,这些不利的因素都给我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带来了困难,然而由于全校师生的大力协作,我校从未发现重大疫情。尤其是目前肺结核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对结核病的防控更为重视,我校还未发现一例结核病病例。下面将我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健全组织、落实制度、明确职责

1、领导重视,成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副校长和总务主任为副组长,校医、班主任及相关人员为组员的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防控工作第一负责人,建立校长、校医、班主任三级负责的传染病防控体系。我校校长非常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绝不是名誉上的传染病防控第一负责人,在去年甲流流行时期,校长、副校长亲力亲为,现场指导工作,大会小会强调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经常过问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上级部门多次来我校检查传染病防控工作,均给以高度评价。

2、明确职责,签订传染病防控责任书

学校于07年、09年先后两次与校医、班主任及相关人员签订传染病防控责任书,明确责任及职责,确保认识到位、职责到位、制度到位、检查到位、奖惩到位。学校每学期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会,制定本学期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并将防控工作计划纳入全校总计划中,同时在全校教职工会上加以强调,明确工作思路、程序、步骤,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遇到突发事件能分清轻重缓急去处理。

3、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突发疫情应急预案

学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规定,制定、完善各项制度、工作方案、预案,像《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午检制度》、《师生定期体检制度》、《主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学校卫生清扫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肺结核疫情登记、报告、转诊制度》、《可疑肺结核病例发现、登记、报告流程》、《可疑结核病人诊治结果的追踪制度》等,使学校传染病防控的管理体系完善,责任更加明确,确保了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二、建立监测网络、加强日常监测、明确报告程序、及时应对疫情

1、建立监测网络,明确疫情报告程序

校医为学校疫情报告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学校建立了学校-班级-宿舍三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监测网络。班主任负责晨午检检查,住宿部老师负责住宿学生晚间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校医,校医进一步核实,发现疫情立即上报海淀教委保健所、北大校医院保健科、海淀结核病防治所,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2、落实班主任责任制,加强日常监测

班主任老师是做好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力量,负责每日晨、午检,在早晨、中午对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住宿老师每晚对住宿学生进行检查,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了解学生健康状况、登记因病缺勤情况。通过观察、询问做好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结膜充血、皮肤黄疸等症状的检测;尤其是发现咳嗽、咳痰超过2周或有咳血、血痰症状者,要及时报告校医,同时做好晨午检检查和因病缺勤记录。由于我校平时注重责任落实,在非常时期就充分体现出重在平时落实的优越性,在这次甲流防控期间,由于晨午检检查、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已形成班主任老师常规工作,在那段时间虽然缺勤情况明显增多,但班主任老师基本上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信息报告医务室,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

3、及时上报,应对疫情

校医负责将每日各班上报的晨午检情况和因病缺勤情况,进行进一步核实、整理,之后择情上报。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我校从2008年5月开始通过传染病早期预警网上报散在发热病例、传染病疑似及确诊病例,一直坚持网上上报至今,对于发现集中发热、传染病确诊病例,在网上上报和做好登记的同时,立即电话上报教委保健所及北大校医院保健科,并以电传及邮件形式写明情况说明,同时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做好疫情处理,消毒、隔离、应急接种以及严格掌握病愈学生复课标准等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扩散。

4、结核病发现、登记、报告、管理及疫情处理

虽然我校未出现过结核病病例,但由于结核病病程长、传染性强,对患病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影响严重,加之目前结核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所以学校高度重视结核病的防控工作,要求校医、班主任老师严格掌握结核病的监测症状、上报流程、疫情处理等标准和规定。一旦校医发现有结核可疑症状者,及时通知学生家长,督促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一步检查诊断。校医对可疑肺结核患者要及时进行追访,密切追踪检查情况,了解诊断结果,一旦确诊或怀疑结核病在做好传染病登记的同时,立即(24小时内)电话上报海淀区教委保健所、海淀区结防所、北大校医院保健科,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病例调查、密切接触者筛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做好继续上学患者抗结核治疗和单纯性PPD强反应者预防性治疗的督导管理,严格掌握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的复学标准,需凭结核病防治机构开具的病情诊断证明方能复学。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做好预防工作

1、经常性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利用广播、宣传栏、观看录像、举办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家长信、学生自制手抄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每学期学校都根据不同季节开展预防传染病系列活动,如在冬春季节进行呼吸道传染病的宣传,夏季进行肠道传染病的宣传等等。如遇到特殊情况,适时进行调整。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学生们了解了日常的卫生保健知识和传染病防控知识,增强了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去年

5、6月份我国甲流疫情日趋紧迫,学校作为人员密集的场所,防控工作更加严峻,我校适时与海淀疾控中心配合,在全校范围开展“远离甲型H1N1流感,我们能做到”大型宣传活动,通过现场疾控中心大夫普及防控知识、小品展示、知识抢答、具体操作等生动形象的方式,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防控知识,印象深刻。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我国确定的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口号为:“遏制结核,健康和谐”。所以在纪念日前后我校开展了防治结核病宣传活动,在全校卫生专题广播中宣传结核病防控相关知识,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经常开窗通风、湿式扫地、加强锻炼、合理营养、按时接种卡介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因结核病防治已纳入六年级健康教育教学计划中,每学期学校安排1课时的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内容,有计划地开展结核病防治宣传活动。今年配合授课,还进行了结核病防控知识的答卷,同时在六年级还进行了“遏制结核,健康和谐”结核病防控知识手抄报展览,同学们积极性非常高,通过网络、报刊查找大量材料,制作出一幅幅精美的手抄报。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更加全面地了解结核病防控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防病能力。

学校还重视学生日常防护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上养犬人数的增多,流浪狗和流浪猫数量的增加,我校同海淀区教委、海淀区公安局、海淀区预防医学会等部门共同开展了“文明养犬从我做起,做有爱心的小公民”——共同努力,让狂犬病成为历史活动。这次活动通过专家讲授、警犬现场表演、有奖知识问答等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娱乐中掌握了如何科学养犬、文明养犬,如何自我保护远离狂犬病。

2、预防接种是传染病防控的最有效措施

做好预防接种和应急接种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年新生入学,都要求家长将

预防接种证上交医务室,自从2007年上级部门要求对一年级新生进行查漏补种工作以来,医务室每年对新生接种证逐本检查麻风腮、白破、乙肝、脊灰、乙脑、流脑A+C等疫苗是否漏种,并做好统计登记,对有漏种的学生发家长信告知到北大校医院接种,接种后再将接种证交回学校并登记。尽管查漏补种是一项比较繁琐工作,几年来,我校都能及时准确为学生进行补种。我校每年一类疫苗(一年经查漏补种、四年级流脑A+C接种)接种率基本上能达到100%。应急接种同样重要,一旦有传染病确诊病例,根据传染病的类型确定应急接种范围,及时发家长信进行应急接种,我校虽然也出现过传染病散在病例,均因处理得当未造成蔓延。通过宣传让每个家长和学生都知道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3、校园清洁卫生是传染病防控的保障

为了避免病菌滋生,保证校园环境卫生,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学校制定了卫生责任制度。各班教室天天清扫,每月进行彻底大扫除,卫生间、楼道、宿舍等公共区域工人师傅每天清洁两次。学校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楼道、校园操场等环境卫生进行检查,重点场所定期消毒,室内经常通风、清扫保洁,消除卫生死角,对传染病防控起到保障作用。

4、做好学生、家长思想工作,最大可能地避免交叉感染.

患上传染病的同学都要痊愈后凭医院诊断证明,经学校医务室同意后方能上课。这种硬性规定,会使有的学生和家长有一种被歧视、被疏离的感觉,有的家长怕耽误课程,总想提前来上课。所以,我们对一旦感染上传染病的同学都会给以更贴心的关怀,校医会主动与家长联系,了解病情,安慰学生,给予建议性治疗意见,向家长解释隔离治疗是教委的统一规定,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按规定在家休息。班主任也会根据课时计划布置自学内容,读书内容,让孩子的生活充实起来,病愈后各科老师也会单独给学生辅导,打消了家长怕孩子功课落下的顾虑。由于我们的工作细致,管理得法,即使是家长自检出来的传染病,也都会及时告之学校,主动配合自觉隔离。隔离传染源是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措施。

师生“健康第一”一直是我校的指导思想,为了确保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我们会不断努力做好结核病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工作汇报.doc》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工作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