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准保护工作汇报

2020-04-05 来源:工作汇报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供电公司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汇报标准格式

XX供电公司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一、2013年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情况

(一)强化组织,构建电力设备保护体系

为切实抓好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我公司成立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小组,各供电所、安装公司分别成立电力设施保护队伍,负责本辖区内开展的各项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定期召开电力设施保护专题会议,集中研究解决存在问题,通报有关情况,确保日常工作的落实。同时与各乡镇、村委、公安、林业管理等驻乡镇机构沟通协调,构建起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电力设施保护的管理体系。

(二)明确责任,齐抓共管电力设施保护

1、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意识

一是广泛宣传保护电力设施的政策和知识。在日常工作中向群众宣讲保护电力设施的重要性,强调电力设施遭到破坏的严重性,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性。多层次,多角度宣传保护电力设施的重大意义。通过正面引导,宣传教育,劝戒警示,对保护电力设施和举报破坏电力设施违法行为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形成损毁电力设施受惩,保护电力设施光荣的社会氛围。

二是广泛宣传电力设施保护方面的法规条例。加强了对输变电设施沿居民的法制教育,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充分宣传电力设施保护方面的法规条例,将条例主要内容印制成宣传单宣传到户。供电所也充分利用电力设施巡视维护的有利时机,深入村、组和群众,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活动,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到依法护线

1的活动中来,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牢筑防线。

三是采取形式多样宣传方式,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我公司加大宣传力度,开展了以“我安全、我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与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了专题节目《电力专栏》,专门介绍宣传农村用电安全及电力设施保护知识和法规,另外通过挂横幅、安装宣传栏、散发宣传单、安全用电手册等形式,广泛宣传电力设施保护。活动中,我公司总计发放“居民用电提示”等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单等宣传材料30000余份,营造了良好的电力保护舆论氛围,增强了用电户安全用电、共同护电的思想意识。

2、加强日常巡视检查,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我公司以220KV、110KV、35KV变电站及输电线路为巡视维护重点,定期组织巡线队伍对辖区所有电力设施进行巡视检查,及时排查隐患及盗窃破坏情况,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一是根据XX电网及供电区域实际情况,将输电线路、杆塔及低压线路巡视维护,责任到人,为电力设施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严格遵守规范,坚持做到220KV、110KV线路每周例行巡检1次,35KV线路每周例行巡检2次,低压线路随时巡检。同时各变电运行管理人员也强化了运行值班和设备的日常维护、检修,及时消除设备隐患。

3、完善“技防”措施,从技术角度加强电力施设保护

为防止电力线路被盗遭破坏,公司对新架设的输电线路加装防盗螺栓,对部分重要、重点地段的线路更换普通螺栓,安装防盗螺栓,从根本上防止不法分子破坏电力设施现象,提高电网的防盗能力;同时在电力设施保护区设置安全标志牌,提醒群众在生产生活

中避让电力设施,确保电力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4、加大电网的维护整改投入,提高电力设施运行可靠率

一是建成电力自动化系统,全面提高了XX电网调度综合自动化水平,真正实现了全网优化科学合理调度;二是建成了110KV XXX变电站,使XXX电网主架构更加完善,保证了城区及周边供电区域的供电可靠率;三是改造了110kVXXX线、35kVXXX线,延伸架设了10KVXXX线、10kVXX线,保障了保证了各区域用户的供电质量。

5、部门配合,共创电力设施保护良好环境

为进一步规范电力设施保护,公司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小组牵头,各部门在全市范围内清查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违章建筑、危险施工等隐患,共查处在输电线路下建房及建筑物2处,制止在线路保护区内施工2处,现场督促处理危及电力设施的安全隐患,避免了国家财产与人身伤亡事故发生。二是打造安全线路通道。在通道砍伐及树障清理方面得到了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今年以来,共清除树障100多处1300余棵,有效地保证了输配电线路安全可靠供电。另外,对三线交叉的问题,公司积极向市安监部门汇报工作,与通信、广播等部门协调协商处理,制定了“农村三线搭挂治理方案”,稳步推进农村社区低压电网设施保护工作。三是编织电力设施保护网。XX供电公司与公安部门共同组建了电力设施保护联动机构,开展废品收购站的检查,堵塞非法收购与销售电力物资渠道,有效打击盗窃电力设施、设备的行为,保护了电力设施的安全可靠运行。

二、下一步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打算

一是常抓不懈,把握工作重点。建立电力设施保护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探索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有效途径,制定保护电力设施的有效措施,全面推进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努力实现保护电力设施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的程序和做法,确保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二是立足实际,增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实效性。逐步完善电力设施日常维护工作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处理,将事故和各种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对损毁和破坏电力设施行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

三是排查隐患,保证电力设施安全稳定运行。针对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的违建、施工、植树等隐患,加大排查力度,加强与公安、林业部门沟通协调,进行专项清理,对违反电力设施保护规定的立即下发整改通知书或安全告知,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三、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1、城镇公路路面填高,有的测量对地距离不足,对过往车辆和线路安全构成威胁;再是线下房屋加层、改建房协调困难,隐患整改得不到落实。

2、树障清理时,树主漫天要价,农户要求赔偿数额较高,并时常阻碍线路维护工作,严重影响了工作效果。

3、城区绿化项目在线下大量种植高杆树,存在线路通道安全隐患。

4、一些群众对电力设施保护的意识还较薄弱,破坏电力设施的行为仍然存在,有的群众在认识上有误区,在电力电杆设施保护周围种植违建等行为仍然存在。

今后,在电力设施的保护工作中,我公司将继续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严格落实上级部署,转变观念,总结经验,把我公司的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确保不发生破坏电力设施的事件,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推荐第2篇:地理标志保护探讨

地理标志的政府保护及私权利救济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田美玉)

地理标志,又称原产地标志(或名称),《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以下简称TRIPS协议)第22条第1款将其定义为:“其标志出某商品来源于某成员地域内,或来源于该地域中的地区或某地方,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有关”。我国现行《商标法》也规定了地理标志的定义: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所决定的标志。可见,地理标志是表明某一种商品来源于一成员方地域内,或此地理内的一地区并且该产品的特定品质、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相关联的标志。其身份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知识产权。

众所周知,知识产权为是民事权利,是一种典型的私权利。地理标志作为知识产权属下的一种,自然属于私权,但无论从使用还是管理上,又不同于其他如商标、专利等纯粹的私权,法律同时为它提供了国家公权力的保护屏障。

我国对地理标志提供“双轨道”保护

目前,我国的法律对地理标志的保护见诸于纯地理标志行政保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细则》;作为商标保护: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16条,《商标法实施条例》,2007年《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文件。

我国于1993年修改的商标法实施细则(现已失效),将地理标志作为证明商标纳入商标法律保护体系,据此,1994年国家工商局制定了《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规定“证明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监督和检测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务,用以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精确度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商品商标或者服务商标”。2001年颁布实施的《商标法》第16条,加入了对地理标志保护的规定“商标中有商品的地理标志,而该商品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误导公众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但是,已经善意取得注册的继续有效。前款所称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

标志。” 2002年的《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商标法第16条规定的地理标志,可以依照商标法和本条例的规定,作为证明商标或者集体商标申请注册。 ……”

由国家质监总局于2005年颁布实施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规定,对于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资格的生产者有规范性使用标准的约束,如果违反规定可能面临被注销、停止使用的风险;对于其他生产者使用与专用标志相近、易产生误解的名称或标识及可能误导消费者的文字或图案标志,使消费者将该产品误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行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将依法进行查处。

从上文件可以看出, 目前我国对地理标志保护实行的是“双轨道保护”。即一方面国家质监部门通过公权力实施主动保护,另一方面,允许将地理标准注册为证明商标,申请人通过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设定商标权后,借助于商标法进行司法及行政保护,后者体现的是私权性质的保护。

“双轨道”保护的精神一致

首先,从申请人及使用人的资格来看,两条轨道是保持一致的。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规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指定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机构或人民政府认定的协会和企业(以下简称申请人)提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请人资格确认评定规范》规定,申请人应当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等社团法人或者事业法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不接受政府、企业或个人的申请。申请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监督和管理农产品地理标志及其产品的能力;

(二)具有为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提供指导服务的能力;

(三)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而根据《商标法》及条例,如果申请注册商标中含有地理标志,而申请商品又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容易误导公众,是不予注册的。以地理标志作为证明商标及集体商标注册或要求使用的,必须具备规定条件,如集体商标是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符合使用条件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可以要求参加该组织或直接正当使用该集体商标;申请注册为证明商标以及要求使用的,亦需符合使用该地理标志条件。由此看来,质监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与商标法及条例的规定从申请人及使用人的资格,也是保持一致,并未有明显冲突。

其次,公权力保护与私权利救济,二者并不冲突。

在我国,对地理标志实施的是公权与私权的双重保护,虽然从保护形式上看,两条平行轨道中的主管部门存在冲突,但从权利人的权利保护角度,反而是一种权利的加强。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中体现的是国家公权力主动、强制性地介入地理标志的监督、管理及保护,《规定》要求各地质检机构依法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实施主动保护。对于擅自使用或伪造地理标志名称及专用标志的;不符合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和管理规范要求而使用该地理标志产品 的名称的;或者使用与专用标志相近、易产生误解的名称或标识及可能误导消费者的文字或图案标志,使消费者将该产品误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行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将依法进行查处。可见,质监部门公权力的主动、强制管理及权力干预,为地理标志的权利人提供了公权力保护的屏障。

而从商标保护的角度分析,一方面,商标法排斥将地理标志申请注册为普通意义的商标,即《商标法》第16条规定,商标中有商品的地理标志,而该商品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误导公众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已经善意取得注册的继续有效)。《商标法实施条例》又规定,以地理标志作为证明商标注册的,其商品符合使用该地理标志条件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要求使用该证明商标,控制该证明商标的组织应当允许。换言之,商标法虽然规定了申请人可以将地理标志申请为证明商标,但证明商标权利人并不能因此获得完全意义上的私权,依然存在法定许可使用的情形。可见,商标法对地理标志保护的精神,与后来出台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是一致的,二者并未有明显冲突。如果质监部门对地理标志的监督使用未能尽其所能时,权利人也可以借助于商标法的规定,对侵权行为通过司法途径提起诉讼。可见,“双轨道”的保护对权利人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讲,却是加强了权利保护的屏障。

“双轨道保护”缺乏统一,分工不明确。对地理标志的使用及管理,需要尽快出台更完善的法律文件,为地理标志的保护提供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

我们认为,从保护精神的层面,对地理标志的保护二者殊途同归,但在保护形式、管理部门以及规范性文件中,以及在管理及保护的细节操作中,仍然存在混乱。例如在质监部门的管理中,一旦认定了一项地理标志,便已排除了符合规定条件的第三方继续使用该标志。而商标法中则保留了在先权利人的继续使用权。曾经在媒体上见诸报端一度成为关注焦点的“三华李”一案,便是典型的个案。在翁源县获得“三华李”地理标志保护之前,如果“三华李”经过几十年的推广种植,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品种名称,遍布岭南其他区县并大规模种植推广,其他地区销售的“三华李”称谓已深入人心,“三华李”的地域性称谓已逐渐淡化或弱化,此时再就“三华李”单独授予翁县地理标志进行保护,已违反了地理标志保护制度设立的初衷。即使“三华李”已被认定为地理标志,未来也不应否定其他已形成规模及知名度的区县继续使用该名称,否则不利于市场的稳定以及产业发展,而是应通过其他方式予以纠正。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具有丰富的独特品质的农副土特产品,而这种品质往往是由当地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决定的,保护地理标志,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对于促进我国农副土特产品产业化及市场化,大力发展地方农业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地理标志的保护在我国知识产权领域尚属新生事物,但其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在各部门间合理分工,指定完善的保护规范,是健全地理标志保护的首要工作。同时加强地理标志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地理标志保护意识,保护地理标志所有人的正当利益,也是我国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建议各部门能通过圆桌会议,将地理标志的保护问题出台统

一、完善的保护规范,以健全其法律保护体系。

推荐第3篇:景区保护工作汇报

三年来,我区紧紧围绕“重保护、拓市场、优服务、上品位”的工作方针,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拓展旅游市场,强化规划建设工作,大力实施景区生态旅游建设及风景林定向培育,完成了景区总体规划调整、入口处配套改造工程等的规划设计,种植绿化面积达580多亩;抓好景区内部管理,加大了执法检查力度,查处各类案件50件;在各项创建活动评比中,分别被授予县

级“文明单位”、省级“青年文明号”、“十佳巾帼文明示范岗”、“县三八先进集体”、“省最佳休闲度假胜地”、省级休闲渔业基地的评定验收。2004年,我区共接待游客96万人次,较2003年同期增长10.1,实现旅游收入6.528亿元。三年来,景区管委会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强化宣传促销,积极拓展旅游市场

我区地处江、浙、沪三大城市辐射圈的中心地带,区域位置非常优越,交通便捷,按照“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的宣传思路和“立足本地,主攻上海,拓展苏杭,走向世界”的市场定位,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的宣传,加强宣传促销,抢占市场。近几年来,景区针对旅游目标市场,积极组织人员去旅行社、进社区、走高校,通过广场促销,召开旅游推介会等各种形式,深入实地地宣传;其次,精心策划节庆活动,突出“创新、特色、品位、实效”,wenmi114.com以人为本,贴近百姓,融入文化,亲近自然,精心打造一系列富有独特创意、群众广泛参与的旅游文化活动,成功地举办了2004年旅游节及金秋风情游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景区的对外影响力。其三,为树立景区新形象,拓展景区客源市场,近年来,我们不断增加景区宣传投入,制作景区形象片,积极借助媒体力量,利用网络平台,做足宣传文章。截止去年10月,网站点击率9375761次,同比增长95,不断扩大景区影响,树立景区品牌形象。第四是通过整合景区资源,挖掘特色,推出一系列休闲旅游产品,如“七一红色游”、“巾帼风采游”,“生态之旅”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强化科学规划,打造精品旅游景点

为适应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科学合理的指导风景区开展工作,在1992年版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我委于2001年开始对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并于2003年初步完成了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下一步,将根据发展需要作局部调整后,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作为新一轮发展的科学依据。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景区性质、范围、功能分区、保护内容及保护措施,制定了相应的专项保护规划,确定保护重点和保护措施。同时我们根据景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分别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中国美院风景园林所分别编制完成了环湖景观概念规划、西湾渔庄、入口景观等景点的详细规划,并严格按照详细规划加以实施。

为确保总体规划的贯彻实施,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我们严格按照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严格执行景区建设项目“一书二证”制度,对景区内建设项目严格把关,确保了总体规划及各景点详细规划的严格实施。

3、强化环境保护,营造舒适旅游环境

风景名胜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为此我委积极做好风景名胜区及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不断加大对景区山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古树名木的保护,以保护风景名胜资源。同时加强对景区内各宾馆、饭店集污外排治理设施的常效管理,加大对水域监察力度,严格控制污染源。对景区路面保洁和垃圾清运实行社会化管理,加强监督管理,制订了《风景区保洁员考核管理办法》,形成重点区域重点管理和一般区域长效管理的机制,健全了保洁检查考核制度。为使环境保护工作更趋科学化、规范化,着手建立了ISO14004环境管理体系,强化景区的环保工作。同时加强景区环境建设,实施风景林定向培育,已收归国有山林900余亩,实施封山育林,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植绿护绿,绿化美化环境,营造风景林景观,塑造优美、清洁、有益身心健康、令游人留连忘返的旅游环境。

4、强化规范管理,提升景区整体形象

景区越是发展,管理越要跟上。在加强宣传促销的同时,必须强化管理,以保证市场的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近几年来,我们强练内功,狠抓内部管理,规范旅游秩序,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以提升景区整体形象。

一是出台制度,规范管理。我们对景区从业人员定期组织教育、培训及考核,制定文明服务规范和标准,不断提高景区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出台管理制度,制订了《员工管理制度》、《景点门楼考核办法》、《保洁员考核管理办法》、《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与景区内各单位及从业人员签订安全、卫生责任状,进一步完善内部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制度建设,规范了管理行为,增强了诚信服务理念,改善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服务质量,为景区保护与发展提供服务与保证,树立了良好的文明“窗口”形象。

二是加强创建,

推动管理。近几年来,我委全民动员,积极开展一系列争创活动,争创“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2002年被授予县级“文明单位”、2004年被团省委授予省级“青年文明号”,被县妇联授予“十佳巾帼文明示范岗”、“县三八先进集体”,2004年5月份被省旅游局评为“省最佳休闲度假胜地”,2004年10月份,顺利通过了省海

洋与渔业局、省旅游局对风景区省级休闲渔业基地的评定验收。通过一系列的争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景区工作人员的素质,不断树立景区良好的窗口形象。

三是以法治区,强制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法规,严格依法管理。成立了景区监察大队,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做到人员、资金、措施三落实,不断加大景区的执法管理力度,对景区内的规划、建设、经营、安全、民房建设等方面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几年来,共查处景区违章违法案件50起,其中强制拆除违章建筑5起,责令改正并处罚45起,有效地遏制了各种破坏性建设和行为,保护了风景资源,维护了景区形象。

推荐第4篇:保护汉江工作汇报

“保护xx,我们在行动”工作 及汛前河道清障情况汇报

xxx人民政府 xx01x年x月x日

各位领导:

现就我xx“保护xx,我们在行动”工作开展情况及汛前河道清障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一、“保护xx,我们在行动”工作进展情况

我xxxx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河道管理工作,去年1xx月,xx政府组织公安、xx、监察、国土等部门开展了打击河道采砂专项整治行动。今年3月,政府常务会议听取了xx局关于xx行政执法情况的专题汇报,安排部署了“保护xx,我们在行动”工作。xx局积极行动,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宣传教育。结合“世界xx日”、“中国xx周”宣传活动,采用制作宣传展板、宣传册、发放致全xx人民公开信、组装宣传车巡回宣传等多种宣传形式,重点宣传《xx河道管理条例》、《汉中市实施细则》。同时,我们在沿江各镇、村及学校开展了重点宣传,宣传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一江清xx送北京的重要意义。

二是集中整治无证开采、违规开采等行为。xxxx局结合xx 1 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组织xxxx、xx政监察大队、xx政站、xx保监督站、xx资办等单位精干力量,利用三天时间,对xx南郑段进行了拉网式排查,下发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16份,责令改正通知书16份,下发处罚通知书7份,罚款共计x.xx万元。立案查处案件xx起,分别是xx砂石场河道搭建料台和简易工棚、xx砂石场及xx村河道内违规建临时用房。

二、汛前河道清障工作进展情况

xx政府在全xx防汛工作会议上,对河道清障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x月中旬,xx委、政府领导带队,分段包干,对xx河道清障情况进行了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积极采取整改措施,共下达清障整改通知书x份,拆除临时便桥xx座,转运砂石料x万多立方米,复平河道内弃料堆体xx万立方米。要求我xxxx各采砂场点于x月xx0日全面停产,机械、人员、设备全部撤出河道。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这次会后,我xx将按照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全面开展xx河道采砂整治工作。

1.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为确保xx河道采砂整治工作取得实效,xx政府将成立xx河道采砂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治行动的指挥、协调。同时要求有关镇和部门要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密切协作配合,认真组织开展xx

2 河道采砂整治工作,切实维护河势稳定,保障防洪工程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对不认真落实监管责任、管理工作不力的,要按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xx.坚持正面引导,切实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有线电视、广播电台对xx河道采砂整治工作进行宣传。同时在主要交通要道悬挂或张贴宣传标语,沿河发放宣传单,对执法过程进行跟踪报道等多种宣传形式,加强对xx河道采砂整治工作的宣传报道,为xx河道采砂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执法氛围。

3.严格依法处罚,从严打击非法采砂行为。根据法律、法规授予的职权,对非法采砂行为按上限予以从重处罚,有非法所得的依法没收非法所得。妨碍公务的、危害公共安全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法律规定予以严惩。

x.完善管理制度,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坚持专项整治、集中打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建立政府负总责、xx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及镇协调配合的采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日常管理,严格审批、强化监督、严肃执法,切实维护河道采砂正常秩序,努力使全xx河道采砂管理走上依法科学有序可控轨道。

推荐第5篇:景区保护工作汇报

三年来,我区紧紧围绕“重保护、拓市场、优服务、上品位”的工作方针,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拓展旅游市场,强化规划建设工作,大力实施景区生态旅游建设及风景林定向培育,完成了景区总体规划调整、入口处配套改造工程等的规划设计,种植绿化面积达580多亩;抓好景区内部管理,加大了执法检查力度,查处各类案件50件;在各项创建活动评比中,分别被授予县级“文明单位”、省级“青年文明号”、“十佳巾帼文明示范岗”、“县三八先进集体”、“省最佳休闲度假胜地”、省级休闲渔业基地的评定验收。2004年,我区共接待游客96万人次,较2003年同期增长10.1%,实现旅游收入6.528亿元。三年来,景区管委会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强化宣传促销,积极拓展旅游市场

我区地处江、浙、沪三大城市辐射圈的中心地带,区域位置非常优越,交通便捷,按照“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的宣传思路和“立足本地,主攻上海,拓展苏杭,走向世界”的市场定位,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的宣传,加强宣传促销,抢占市场。近几年来,景区针对旅游目标市场,积极组织人员去旅行社、进社区、走高校,通过广场促销,召开旅游推介会等各种形式,深入实地地宣传;其次,精心策划节庆活动,突出“创新、特色、品位、实效”,wmxz.cn以人为本,贴近百姓,融入文化,亲近自然,精心打造一系列富有独特创意、群众广泛参与的旅游文化活动,成功地举办了2004年旅游节及金秋风情游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景区的对外影响力。其三,为树立景区新形象,拓展景区客源市场,近年来,我们不断增加景区宣传投入,制作景区形象片,积极借助媒体力量,利用网络平台,做足宣传文章。截止去年10月,网站点击率9375761次,同比增长95%,不断扩大景区影响,树立景区品牌形象。第四是通过整合景区资源,挖掘特色,推出一系列休闲旅游产品,如“七一红色游”、“巾帼风采游”,“生态之旅”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强化科学规划,打造精品旅游景点

为适应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科学合理的指导风景区开展工作,在1992年版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我委于2001年开始对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并于2003年初步完成了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下一步,将根据发展需要作局部调整后,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作为新一轮发展的科学依据。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景区性质、范围、功能分区、保护内容及保护措施,制定了相应的专项保护规划,确定保护重点和保护措施。同时我们根据景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分别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中国美院风景园林所分别编制完成了环湖景观概念规划、西湾渔庄、入口景观等景点的详细规划,并严格按照详细规划加以实施。

为确保总体规划的贯彻实施,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我们严格按照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严格执行景区建设项目“一书二证”制度,对景区内建设项目严格把关,确保了总体规划及各景点详细规划的严格实施。

3、强化环境保护,营造舒适旅游环境

风景名胜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为此我委积极做好风景名胜区及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不断加大对景区山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古树名木的保护,以保护风景名胜资源。同时加强对景区内各宾馆、饭店集污外排治理设施的常效管理,加大对水域监察力度,严格控制污染源。对景区路面保洁和垃圾清运实行社会化管理,加强监督管理,制订了《风景区保洁员考核管理办法》,形成重点区域重点管理和一般区域长效管理的机制,健全了保洁检查考核制度。为使环境保护工作更趋科学化、规范化,着手建立了ISO14004环境管理体系,强化景区的环保工作。同时加强景区环境建设,实施风景林定向培育,已收归国有山林900余亩,实施封山育林,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植绿护绿,绿化美化环境,营造风景林景观,塑造优美、清洁、有益身心健康、令游人留连忘返的旅游环境。

4、强化规范管理,提升景区整体形象

景区越是发展,管理越要跟上。在加强宣传促销的同时,必须强化管理,以保证市场的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近几年来,我们强练内功,狠抓内部管理,规范旅游秩序,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以提升景区整体形象。

一是出台制度,规范管理。我们对景区从业人员定期组织教育、培训及考核,制定文明服务规范和标准,不断提高景区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出台管理制度,制订了《员工管理制度》、《景点门楼考核办法》、《保洁员考核管理办法》、《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与景区内各单位及从业人员签订安全、卫生责任状,进一步完善内部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制度建设,规范了管理行为,增强了诚信服务理念,改善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服务质量,为景区保护与发展提供服务与保证,树立了良好的文明“窗口”形象。

二是加强创建,推动管理。近几年来,我委全民动员,积极开展一系列争创活动,争创“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2002年被授予县级“文明单位”、2004年被团省委授予省级“青年文明号”,被县妇联授予“十佳巾帼文明示范岗”、“县三八先进集体”,2004年5月份被省旅游局评为“省最佳休闲度假胜地”,2004年10月份,顺利通过了省海洋与渔业局、省旅游局对风景区省级休闲渔业基地的评定验收。通过一系列的争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景区工作人员的素质,不断树立景区良好的窗口形象。

三是以法治区,强制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务

推荐第6篇:水环境保护工作汇报

武昌区水环境保护工作汇报

武昌是一个依水而存、因水而兴的古老城区,保护好武昌的水环境关系到全区人民的健康和整个武汉市的城市形象。

市、区党政领导历年来一直非常重视我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最近几年,国家省市领导先后多次专门就我区贯彻《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视察,武昌“六湖连通”工程,也获得水利部肯定。市人大将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列入议案;区人大、区政协组织代表委员两次亲临现场,考察、听取本区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情况。区委区政府负责人张光清、李纪泽多次调查研究我区环保工作现状,到环保局调研,提出加强环保工作的意见,区委常委会、区长办公会议还专题研究了贯彻全国环保大会和全国水污染防治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治水是武昌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加大本区环境保护力度,区政府下达了贯彻落实区人大《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议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本区2006-2007年工作目标,按照“以治水为中心,全面规划,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要求,继续以武昌区湖泊综合整治计划的实施为重点,带动整个地表水的污染防治工作。

在市、区县两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广泛发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理顺管理体制,落实整治责任,严格执法,本区的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长效管理机制正在形成,水体及周边地区的环境不断改善。

但由于历史欠帐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场)滞后等原因,全区水环境污染仍比较严重,水环境治理的任务非常艰巨。下面,围绕水环境保护执法检查重点,从本区近几年来在沿江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湖泊综合治理所做的主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加强本区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本区水环境保护主要工作 (一) 沿江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 长江武昌一侧的白沙洲、平湖门和余家头水厂是本区居民重要的饮用水来源,三厂综合日产水量约61万吨左右,占全市产水量的53.5%。由于历史原因和规划无序,自白沙洲到余家头一字排列的排污站(港)有青菱港、巡司河、文昌门、平湖门、大堤口、曾家巷、罗家港,与上述三个自来水厂水源地交错分布,其中青菱港、巡司河、罗家港为直排,三个水系水质为IV~劣V类,为了保障全区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和管理力度,先后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扩大饮用水源地保护范围,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

为了保护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和不受污染,积极配合《水污染防治法》、《水法》和《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的贯彻实施,2004年区政府制定并实施了《武昌区湖泊综合整治工程计划》,对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目标、有关部门的职责、管理方法、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奖罚等一系列问题作了明确而又具体的规定。列入该计划的4个项目中,水果湖的清淤治理和紫阳湖环境整治工程已经完工,都司湖截污、省人民医院和音乐学院拆迁退湖工作已经完成,经武昌区环境监测站监测,治理后都司湖水质已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IV类标准;紫阳湖和四美塘生态修复工程方案已经通过市级专家论证,武汉市环科院等单位在武昌紫阳湖建立了湿地处理湖水的试验基地。位于东湖宾馆内百花湖也正在采用“循环式STCC污水深度净化处理技术”进行治理,均取得一定治理效果。区水务局还组织实施了内沙湖、巡司河综合整治方案。三是加强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每年不间断开展沿江3个自来水厂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检查,加大沿江、沿河、沿湖违法排污企业的查处力度。四是巡司河污染整治力度不断加大,沿河排污口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已有近30家污染严重的企业完成了限期治理任务,巡司河水污染调查及防治研究课题获区科技局立项,已经完成巡司河全河水质状况监测工作,通过一系列工作措施,全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取得了较大进展,

2、建成合流污水工程,建设污水处理厂,减少污染源直排现象

为了改善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市政府先后加大了对武昌地区3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投入,2005年对巡司河上游进行了截流,为黄家湖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减少了污水直排长江的现象;扩建了二郎庙污水处理厂和沙湖污水处理厂,增加了主城区污水处理及收集能力。这些项目的建设和投资被市政府纳入环境保护和建设计划之中。

3、率先实施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大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力度

为了促进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在对长江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工业污染源整治的同时,还实施了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同时对涉及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建设项目坚持严格审批,从企业排污最终受纳水体实施控制,杜绝企业进入该地区。

4、治理区内餐饮行业,控制生活废水污染

餐饮企业水污染治理1991年就摆上了议事日程。重点加强了对区内餐饮行业进行治理,这些治理项目在当时发挥了积极的治污作用;2000年,又开始了第二轮餐饮行业治理市府实事项目。目前,对全区餐饮行业141家的77个项目实施了治理,使餐饮废水污染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二)水污染物控制达标工作

目前,本区所有12项总量指标已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环境功能区基本接近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工业企业的达标情况是,我局在历年排污申报登记工作的基础上,确定本市150家企事业单位的污染源为申报重点,必须按年度实现达标排放。企事业单位达标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强领导,完善组织机构

全区深入开展“挂牌督办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我局同时也一直把企事业单位水污染物控制达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特别是今年,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和加快污染源治理进程,确保今年底以前完成治理任务,组织沿江排污口、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污染因子检查,对白沙、劲士和凤凰三个工业园区企业污染源调查,严厉处罚滨湖机械厂电镀分厂偷排废水等故意违法行为。促使企业加强内部管理。

区环保局还借助重要环境宣传日、环保社区行和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向社会推出环保政务公开和服务项目,公开职能范围、公开投诉途径、公开办事程序,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

二、水环境治理存在问题

1、巡司河、罗家港污水直排长江现状不容乐观

沿江、沿河、沿湖的工业污染得到了基本控制,但生活污染的大量存在影响了饮用水源地水质的改善。生活污染缺少必要的治理对策和措施,沙湖、二廊庙和黄家湖污水处理厂至今没达到进度要求;生活污水量大面广,始终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巡司河、罗家港水源分别来源于汤逊湖和谢巴湖。由于历史没有建立河流保护管理体系,河流规划定位没有考虑环保因素,排水终端变成箱涵或排污港渠,原有的排入控制管理体系已经不复存在,造成来水水质严重恶化。

2、污染源监督管理法制有待深化

目前,武昌地区湖泊分别来自巡司河、罗家路、东沙湖三个水系,汇水面积837公顷。影响水系的点污染源可以分成两大类: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监督管理原则是:达标排放,超标收费。但是工业污染源超标排污费仅是治理费用的九分之一,造成部分企业只追求经济效益,宁愿缴纳排污费而不进行纳管或治理,致使大量工业废水排入水系。生活污水已上升为影响水系水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文昌门、平湖门、大堤口、曾家巷等排污泵站仅有微处理能力,新旧生活小区的生活污水,缺乏完善的收集系统,造成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系。由于工业污染源纳管比例不高,生活污染纳管责任主体不明,污水收集系统不够完善,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仍有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道。

3、水污染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水环境保护是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全区排污泵站在枯水期如何发挥环境工程效益有待深入研究。

城乡结合部和“插花地”,也是水环境整治的薄弱环节,不少“难点、死角”没有或无法得到整治。大部分边缘、交叉管理地区的排水排污渠道有待新建和规范化整治。

三、今后治理本区水污染的主要措施

武昌作为武汉的中心城区之一,人口密集,各方面产业相对发达,巨大的污染排放量和脆弱的污染承载能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武昌治理水环境的任务还相当艰巨。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全国六次环保大会精神和实现三个历史性转变的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加大水环境整治力度,使武昌的“水更清”。今后治理水环境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加快污水收集和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截流干管、污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厂是治理污水的三大基础设施,抓住根本才能解决问题。结合全区水环境污染源调查和申报登记工作,根据全市污染源分布情况和截流总管、支管分布情况,提出污染源就近纳管的计划,以充分发挥已建工程效益。同时,加快建设和改造沙湖、二廊庙和黄家湖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管网收集系统,解决收集管网不健全、合流总管无水纳入的问题。新建小区实施雨污分流,对雨污混接地区进行改造,减少生活污水直排水体。

(二)加大对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力度

长江武昌沿岸是我区居民饮用水的主要水源地。其水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市民饮用水安全和身体健康。结合市环保局长江水源污染防治规划的编制,将进一步完善饮用水源地工业污染源的管理机制;提出生活污染的截污治污计划和治理措施;将饮用水源地作为一个特殊地区,实实在在地保护起来。

此外,还要积极协助支持沙湖、二廊庙和黄家湖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除做好常规污染防治工作外,积极与洪山、青山两区联系,探讨巡司河、罗家港水体保护的可行方式。

(三)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调动社会各方治污的积极性 进一步完善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如大对水污染源的执法监督力度。在对全区水污染源实施重新申报登记的基础上,在全区范围内进一步扩大范围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按照“总量控制”的原则,对全区污染源核定总量,发放许可证。

(四)依法监督,严格执法,科学管理 依照《水污染防治法》、《水法》、《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水环境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

根据环境监察和监测结果,在全市确定的水污染物申报登记企业的基础上,在餐饮行业中确定一批区一级申报登记企业,并实施水污染物限期治理工作,确保全区餐饮行业水污染达标,减轻生活污染负荷。

为了防止已达标企业“反弹”,环保局将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继续鼓励市民投诉污染环境的行为;严格执行《环保违纪违法纪律处分暂行规定》,对污染环境的企业、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和领导干部直接追究行政过失责任;对偷排污水的单位课以重罚,绝不手软。

同时,运用高科技手段,加大对污染源的监理。要进一步完善重点排污企业的在线监测网络、监督污染源排放情况。重视运用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对环境保护和建设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如对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港渠就地治理技术和合流污水管理、垃圾处臵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等进行重点攻关,努力取得新的突破,为水环境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

推荐第7篇:木塔保护工作汇报

应县木塔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童局长、各位与会领导:

应县木塔作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直备受国家文物局高度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文物局领导多次深入我县调研指导木塔修缮保护工作,在政策、资金等所有方面给予了倾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应县人民政府表示真诚的感谢!下面,我就应县木塔2011年以来保护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木塔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木塔日常管护工作。

保护木塔,做好日常管护工作是最基础的环节。作为守土有责的地方一级政府,我们历来对应县木塔这一国宝文物的保护工作不敢有丝毫懈怠,始终按照国家《文物保护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尽职尽责,从细微处入手,时刻绷紧日常管护这根“弦”,不断强化木塔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目标任务的落实,在人员配置、制度保障、经费投入上多措并举。2011年以来,针对木塔管护工作亟待加强的实际,县政府在人员编制紧缺的情况下,给县文物局和文保单位增加人员编制20多人,并选派了一些事业心、责任心强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县文物局和木塔文物保护管理所;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管护制度,严格实行木塔二十四

1 小时值班、执勤制,严禁游人登塔,严禁附近居民燃放烟花炮竹,真正做到了警钟长鸣,防患未然。为支持和加强木塔保护工作,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不挤占、不挪用木塔经费,把木塔的门票收入全部返还用于木塔的日常管护工作中,特别是在开展以木塔保护为核心的申遗组织宣传、周边环境整治中,县政府更是下大决心,多方筹资,尽力保证木塔及其周边环境的安全。

(二)精心组织,抓紧实施木塔本体修缮保护工作。

做好木塔修缮保护工作是木塔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在国家、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们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为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工程的技术牵头单位,在对木塔现状进行全面勘测、分析和研究的同时,参考、借鉴、吸取原有科研成果,编制了木塔现状勘测、安全监测、消防和给排水、本体养护维修方案,制订了《应县木塔保护规划》,主要组织实施了四项工程:一是委托文研院实施了木塔本体安全监测工程,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木塔环境监测、地震监测、结构变形监测、动力特性监测等工作,启动了二期整体结构安全监测工作;二是委托山西古建所实施了本体屋面养护维修工程,去年10月底木塔一到五层六个屋面漏雨勾抿养护维修工程全面竣工,并落架大修了钟、鼓楼,抢救加固了木塔台基;三是委托文研院编制了

二、三层结构变形加固维修方案。目前方案正按程序上报国家局。四

2 是完成了塔北1000米给排水工程,新建了1000立方米木塔地下消防水池,配备了消防设施。所有这些工作的有序开展,为木塔的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科学规划,扎实开展遗址考古挖掘工作。

为真实、完整地研究保护应县佛宫寺释迦塔,2011年我们专门成立了辽城和佛宫寺释迦塔考古总体协调推进工作组,委托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编制完成了佛宫寺释迦塔寺庙遗址“十二五”考古工作计划。经国家局批准,2011年10月启动了辽代应州古城和佛宫寺周边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一方面探寻辽城和木塔的历史脉络、遗址框架;另一方面对木塔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和应县县城的历史沿革、脉络延续进行系统研究和整理。目前,共勘探面积30万平米,勘探出明代城墙、护城河遗址位置,发掘出净土寺明清时期的寺庙遗址,这将对全面研究辽代应州古城及佛宫寺历史文化奠定基础,也将为木塔整体保护工作提供翔实资料。

(四)克难攻坚,大力推进木塔申遗工作。

应县木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于更好地保护传承这一国宝文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0年10月16日,朔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启动了应县木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按照世界遗产申报的步骤程序和时间节点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要求,在山西省文物局和有关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县政府组织编制了申遗文本、木塔保护规划、环境整治方案等相关

3 资料,并着手进行了木塔周边环境区域绿化、消防、给排水等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经过不懈努力,应县木塔已被国家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目前申遗的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推进中。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根据近年来木塔的监测结论来看,木塔底层柱网已呈现不均匀沉降状态,二层和三层局部结构倾斜变形,并仍在继续发展。因此控制木塔变形发展,是下一阶段木塔保护工作的核心。建议国家文物局组建专门的课题攻关小组,尽快制定维修方案,着手进行抢修、抢救,以确保木塔安全稳定。

三、下步木塔保护工作思路

“十二五”时期,是应县木塔保护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关键期。我们一定要紧抓这一难得的机遇,在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以木塔申遗为龙头,以实施《应县木塔保护规划》为统领,以木塔本体修缮保护为重点,全面提升木塔安全管理水平,全方位改善木塔周边环境,依法、科学、全面加强木塔保护工作。重点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推进木塔本体保护工作。具体要继续实施第二阶段安全监测工作,扩大安全监测工作的科技含量和监测覆盖面;做好木塔

二、三层结构变形加固前期的相关工作,启动木塔佛像除尘保养养护、壁画、楹联、牌匾保护工程的

4 立项工作;力争年内完成木塔与净土寺消防管网建设工程,配备一部50米高空消防车;启动木塔安防、技防立项和塔院综合整治工程。与此同时,尽快出台木塔保护管理细则,全力推动木塔保护和申遗工作。

(二)进一步推进遗址考古工作。要继续重点做好辽代应州古城区、佛宫寺东区的全面勘探和考古工作,根据勘探结果,搞好分析研究,适时调整考古计划和工作思路,为木塔保护提供详实、有价值的资料。

(三)进一步推进申遗工作。要切实加强木塔申遗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落实责任,科学合理规划,特别是要以《应县木塔保护规划》为统领,按照《应县木塔周边环境整治规划》要求,积极争取多方投入,统筹推进周边环境整治,把木塔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融为一体,高标准、高质量做好申遗各项前期工作,把应县木塔申遗工作抓紧、抓实,把应县木塔这一举世闻名的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

二〇一三年七月四日

推荐第8篇:管道保护工作汇报

管道保护工作汇报

省天然气管网一期工程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已投产运行了585公里管线,目前运行情况稳定,现将公司管道保护工作汇报如下:

一、制定了完善的管道巡护制度

为做好管道巡护管理,切实加强公司管道的巡线管理水平,规范管道巡护工作,制定了公司《管道保护制度汇编》,汇编涵盖了管道巡线管理制度、管道日常巡线管理制度、巡线员的考核制度、雨季防洪管理办法、投产期间管道巡护管理暂行规定、第三方施工监护管理、河渠鱼塘清淤管理、阴极保护及防腐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15项。

二、建立了完善的巡线管理模式

以完整性管理为手段,建立了公司管道保护部—巡线场站—农民巡线工的三级管理体系,健全管道保护与管理工作机制,实现管道日常巡护、管理和维护规范化,目前,省天然气公司配备了场站专职巡线员21人,巡线车7台,农民巡线工126人。每天对已投运的管道进行巡查。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专业的巡检系统,每个巡线工都配备一台手持巡检仪,通过巡检系统每天对巡线员的巡线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及时发现线路上的异常情况。

二、建立了规范的第三方施工审批程序 对第三方施

推荐第9篇:地理教学评价标准

地理教学评价标准

地理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能正确解读地理课标的陈述结构、分析课标要求。

2.全面、适切,“三维目标”有机统一,符合学生实际。

3.表述明确、可测,采用行为目标方式。

4.体现层次性、差异性,重点、难点准确。

二、教学内容设计

5.能对比和分析各种版本教材,把握教学的广度和难度。

6.能把握使用教材的特点,教学内容组织有序、有效。

7.重视构建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

8.突出人地关系、注重空间关系等,体现地理特色。

三、教学策略设计

9.能体现基本课堂教学结构所隐含的认知规律。

10.课堂交往方式多样,合作、竞争和个体化活动和谐统一。

11.强调学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12.体现地理课堂教学特征。

13.媒体选择与组合体现实效性和先进性。

四、教学评价设计

14.体现对学习的积极评价,并强调标准参照评价。

15.评价内容全面,分层设计,充分运用地理语言。

16.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相结合。

五、整体设计

17.系统、全面、有序、反馈。

六、设计特色

18.考虑教师个人的风格、当地和学生特点,有独创性。

地理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A、教师表现

一、内容呈现

1.目标呈现明确,并可激起学生学习愿望。

2.内容充分分析和把握,体现知识结构和认知过程,有概括和检查,满足学生需求。

3.充分使用地理(含图表)语言,体现地理特色。

二、组织教学

4.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差异,因材施教。

5.学法指导有效,情境创设合理,组织有序,引导得法。

6.教学民主,尊重、理解、激励学生,师生互动,反馈与调控及时。

7.传统与现代地理媒体、传统与现代地理教学方法匹配、恰当。

B、学生表现

三、学习状态

8.注意力集中,情绪饱满,参与面广,主体地位体现充分。

9.学习方式多样,有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现。

10.思维活跃,能质疑问难,充分展现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四、学习效果

11.达到预期的基础、提高、体验等学习目标,有成功体验。

12.学生会学,学习主动,课堂气氛活跃。

13.思维活动有深度,情感交流充分。

C、整体效果

14.系统、有序,效果明显。

D、特色创新

15.体现教师个人的风格、当地和学生特点,有独创性。

教学反思写什么?

课后用随笔的方式及时记下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和感受,是实现自我反思、监控的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

(1)记录反思课堂的成功之举。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

(2)记录反思“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汲取的教训。

(3)记录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思想及情感交流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4)记录和反思学生见解。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5)记再教设计。通过梳理与反思,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写出“再教设计”。

我们地理教师还可以在下一班中,即时再实施、再感悟,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追求。一有所得所悟,及时记录,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

推荐第10篇:标准 教学计划 高二地理教学计划

1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高二第一学期,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包括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内容与选修教学内的学习,学习任务重。而必修三以区域地理为主,着重讲述地理环境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教材除了学科理论外,还增加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还配备了不少的实际案例,这些案例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社的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时间的真实写照。因此,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任务分析

新学期主要教学任务是必修地理3,必修1和必修2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必修3则是在上述基础上,使学生结合区域,学习将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因此,从必修

1、必修2到必修3,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在面上拓展的过程,更是一个从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更有利。必修3的内容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其核心内容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对这一核心内容的表述是“以„„为例,分析„„,了解„„”,各个版本的教材也都是采用具体的案例来呈现这部分内容的,可以看出必修3的教学是典型的案例教学,甚至是“范例教学”。抓住必修教学的核心在于借助精选的案例,帮助学生学会分析、解剖案例,最终要能掌握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维方法,即要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学以致 用”的能力。3教学的核心,在实施教学实践时,切勿只注重案例本身的细节,而应关注案例的分析过程和规律、方法的提取,要确定学生是否掌握了方法,可以通 过同类的案例进行验证,以进一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教学任务执行方法

1、规范集体备课程序

重视团队协作,依靠团体力量,发挥集体优势,集中集体智慧,是做好教学工作的成功经验,这要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和行动。

2、规范上课环节,提高课堂效益。 课堂教学尤其是教学班的教学要立足基础,面向全体。教师要以自身严谨的教学行为和态度,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责任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优良的学风。要牢记高二学年的教育主题,完成高二学年应当完成的任务,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不盲目拔高、不急于上难度,确保课堂教学扎实推进,稳步滚动。

3、规范作业要求,提高作业质量。

4、要加强课堂管理。

按照文科倾向新的教学班刚刚组建,利用学生选课的热情,紧抓这个契机,开学初期应加强学生的理想和目标教育,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四、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影响 2 2

地理信息技术 4 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4 4

能源资源的开发 4 5

流域的综合开发 4 6

国庆 0 7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4 8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4 9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4 10

复习4 11 期中考试 0 12

试卷讲评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4 13

生态环境保护 4 14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4 15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4 16

中国的自然灾害 4 17

环境保护 4 18

地球与地球仪 4 19

地球运动 4 20

期终考试 0

第11篇:皮带保护安装标准

皮带机保护安装标准

一、带式输送机需安装的保护

1.驱动滚筒防滑保护,2.堆煤保护,3.防跑偏装置,4.温度保护,5.烟雾保护,6.超温自动洒水装置,7.主要带式输送机巷道内应安设沿线紧停保护装置,

8.在主要运输巷道内安设的带式输送机还应装设: (1)输送带张紧力下降保护装置和防撕裂保护装置;

(2)在机头和机尾防止人员与驱动滚筒或导向滚筒相接触的防护栏; (3)倾斜井巷中使用的带式输送机,上运时必须同时装设防逆转装置和制动装置;下运时必须装设制动装置。

二、各种保护的作用与安装位置: 1.防滑保护装置

防滑保护装置的作用是当驱动滚筒与输送带打滑摩擦时,使带式输送机自动停机。

磁铁式:防滑保护装置应将磁铁安装在从动滚筒的侧面,速度传感器要安装在与磁铁相对应的支架上,当皮带机滚筒转速低于设定值并保持5秒钟时,皮带机将自动断电停机。

滚轮式防滑保护:传感器安装在下胶带上面或者上胶带下面 2.堆煤保护装置

堆煤保护装置的作用是当皮带输送机机头发生堆煤时,使带式输送机自动停机。

堆煤保护装置安装一般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安装在煤仓上口,堆煤保护传感器的安装高度,应在低于机头下胶带200mm水平以下,其平面位置应在煤仓口范围之内,当煤堆积触及到堆煤保护探头时,保护器将自动停机报警。

另一种是安装在两部带式输送机搭接处,在两部皮带机搭接处堆煤保护传感器的安装高度,应在后部输送机机头滚筒轴线水平以下,其平面位置应在前部胶带机的煤流方向,且距离应在前部胶带机机架侧向200-300mm,当堆煤触及到堆煤保护探头时,保护器将自动停机报警。 3.防跑偏保护装置

防跑偏保护装置的作用是,在输送带发生跑偏时,使输送带自动纠偏;在严重跑偏时,使输送机自动停机。

(1)在用带式输送机在机头和机尾均安装一组跑偏保护传感器,当胶带运输机的胶带发生跑偏时,胶带推动臂式滚动导杆,当偏离夹角大于200(允许误差±30)时,跑偏开关动作,保护器主机开始报警,但不造成停机;保护器主机经过5-10s延时后,如胶带仍处于跑偏状态,保护器主机将自动切断电源,实现跑偏保护。

(2)在用的主要带式输送机,中间部分安装自动纠偏装置,当胶带出现跑偏时,自动纠偏装置发生偏转,使胶带自动复位;综掘用带式输送机安装防跑偏抗轮,以阻碍皮带跑偏。

防跑偏装置应安装在距离槽形托辊外沿50-100mm范围内,上胶带每50m安装一组,下胶带每100m安装一组。 4.温度保护、烟雾保护和自动洒水装置

温度保护、烟雾保护和自动洒水装置的作用是当输送带在驱动滚筒上打滑,使输送带与驱动滚筒摩擦,温度升高并产生烟雾时,监测温度、烟雾保护装

置,发出声光信号,实现自动停机。

(1)温度保护装置传感器温度整定值为500C,当温度高于整定值±30C时,保护器自动停机保护。

安装在皮带机的主动滚筒附近,温度探头应安设在皮带机的主动滚筒和皮带接触面的5-10mm处,并配接电磁阀以及供水管路。

(2)烟雾保护装置是当带式输送机周围有烟雾生成,并达到一定浓度时,保护器自动发出声光报警,并自动停机。

位置:悬挂于皮带涨紧段,距上皮带上方0.6~0.8m,同时在风流下行方向距驱动滚筒5-15m内的下风口处。

(3)自动洒水装置应安装在输送机驱动装置两侧,洒水时能起到对驱动胶带和驱动滚筒同时灭火降温的效果,其水源的阀门应是常开。

(4)易熔棒应安装在驱动滚筒与胶带分离处,且在距离滚筒表面100mm以内。易熔棒熔断温度为550C±50C,当易溶棒周围环境温度达到500C-600C且持续3-5分钟时,易溶棒将自动溶化。 5.张紧力下降保护装置

张紧力下降保护装置的作用是当输送带张紧力下降,输送带和驱动滚筒间产生打滑时,使输送机自动停机并报警。 6.防逆转装置

防逆转装置的作用是防止上运的带式输送机发生逆转飞车事故。

在用上运带式输送机,必须配备滚柱式逆止保护装置,以及其他有效的定型防逆转装置。 7.制动装置

制动装置作用是防止上运的输送机停车逆转,使下运的带式输送机及时停车。

8.沿线紧停保护装置

输送机巷道内每隔100m要安装一个紧停开关,在装载点、人行过桥处、机头、机尾均应设有紧停开关,开关信号要接入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 9.防撕裂保护装置

防撕裂保护装置的作用是当输送机撕裂时,使输送机自动停机,防止撕裂事故扩大。

三、试验方法及试验周期 1.防滑保护装置

防滑保护装置试验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电感式防滑保护装置通过转动传感器方向,胶带输送机应能自动停机;另一种是将滚轮提起使其脱离皮带表面,胶带输送机应能自动停机。

防滑保护装置试验周期:应每天在检修期间试验一次,并填写试验记录。 2.堆煤保护

堆煤保护试验方法:胶带输送机正常运行时,人为的推动堆煤保护传感器触头,使保护动作,以胶带输送机自动停机为正常。

堆煤保护试验周期:应每天在检修期间试验一次,并填写试验记录。 3.跑偏保护

跑偏保护试验方法:带式输送机正常运行时,人为的推动跑偏传感器的滚动导杆,在延时5-10s后限位开关动作,以能自动停机为正常。 跑偏保护试验周期:应每天在检修期间试验一次,并填写试验记录。 4.温度保护装置

温度保护传感器应由使用单位每天检查一次,每3个月更换一次。更换时,

运输区弱电组领用合格的传感器,下井更换后的旧传感器应及时交由运输区弱电组试验。 5.烟雾保护装置

烟雾传感器每天检查一次,每月更换一次。使用单位要提前到运输区弱电组领用合格的烟雾传感器,下井更换旧烟雾传感器交由运输区弱电组试验。 6.自动洒水装置

自动洒水装置试验方法:在胶带机正常运行时,人为松动易熔棒拉紧绳后,洒水装置喷头均能喷水,并且断电停机为正常。

自动洒水装置试验周期:应每天在检修期间试验一次,并填写试验记录。 7.张紧力下降保护装置

张紧力下降保护装置试验方法:在输送机停机状态下,对液压传感器式张紧力下降保护装置,人为将拉紧装置液压站溢流阀缓慢松动,当压力低于规定值时,以故障显示盘低压故障指示灯亮为正常。

对行程开关式张紧力下降保护装置,人为触动开关,应以故障指示灯亮则为正常。

张紧力下降保护装置试验周期:应每天在检修期间试验一次,并填写试验记录。

四、试验制度

1.试验前试验人员必须与输送机集控室司机、前后部输送机司机及本输送机的各装载点司机联系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试验。

2.试验人员对输送机的各种保护试验完毕后,必须当场填写试验记录并签字。发现问题要及时通知值班维修人员处理,严禁甩掉或拆除各类保护装置。

五、其它规定

1.机头、机尾、驱动段、给煤点、煤仓上口和其他旋转部位必须装设护栏和护罩。机头煤仓备有合格的安全带,在煤仓上口附近作业时必须使用安全带,严格执行一人作业一人监护制度。

2.机道内有人跨越带式输送机的地方,必须设立过桥。

3.胶带与底板有0.4m的安全间距,无胶带磨地板或积煤现象;胶带输送机边梁与巷道壁之间留有不小于0.5m的安全距离;机头和机尾处与巷帮的距离不得小于0.7m。

5.在胶带输送机卸载点、装载点下皮带运行前方、驱动点的前方和机尾滚筒前方下皮带处要装设清扫器,清扫器接触面积不小于80﹪,清扫后的胶带表面不得粘带煤泥。

第12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

第 78 号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经2005年5月1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7月15日起施行。

局 长 李长江

二〇〇五年六月七日

编辑本段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保护我国的地理标志产品,规范地理标志产品名称和专用标志的使用,保证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特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包括:

(一)来自本地区的种植、养殖产品。

(二)原材料全部来自本地区或部分来自其他地区,并在本地区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的产品。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对地理标志产品的申请受理、审核批准、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注册登记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全国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各地质检机构)依照职能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

第五条 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应依照本规定经审核批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必须依照本规定经注册登记,并接受监督管理。

第六条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遵循申请自愿,受理及批准公开的原则。

第七条 申请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应当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的要求,对环境、生态、资源可能产生危害的产品,不予受理和保护。

编辑本段第二章 申请及受理

第八条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指定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机构或人民政府认定的协会和企业(以下简称申请人)提出,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第九条 申请保护的产品在县域范围内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提出产地范围的建议;跨县域范围的,由地市级人民政府提出产地范围的建议;跨地市范围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提出产地范围的建议。

第十条 申请人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有关地方政府关于划定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的建议。

(二)有关地方政府成立申请机构或认定协会、企业作为申请人的文件。

(三)地理标志产品的证明材料,包括:

1.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书;

2.产品名称、类别、产地范围及地理特征的说明;

3.产品的理化、感官等质量特色及其与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之间关系的说明;

4.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包括产品加工工艺、安全卫生要求、加工设备的技术要求等);

5.产品的知名度,产品生产、销售情况及历史渊源的说明;

(四)拟申请的地理标志产品的技术标准。

第十一条 出口企业的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申请向本辖区内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提出;按地域提出的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申请和其他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申请向当地(县级或县级

1

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

第十二条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按照分工,分别负责对拟申报的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申请提出初审意见,并将相关文件、资料上报国家质检总局。

编辑本段第三章 审核及批准

第十三条 国家质检总局对收到的申请进行形式审查。审查合格的,由国家质检总局在国家质检总局公报、政府网站等媒体上向社会发布受理公告;审查不合格的,应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十四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申请有异议的,可在公告后的2个月内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

第十五条 国家质检总局按照地理标志产品的特点设立相应的专家审查委员会,负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技术审查工作。

第十六条 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审查委员会对没有异议或者有异议但被驳回的申请进行技术审查,审查合格的,由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批准该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

编辑本段第四章 标准制订及专用标志使用

第十七条 拟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应根据产品的类别、范围、知名度、产品的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因素,分别制订相应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管理规范。

第十八条 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草拟并发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国家标准;省级地方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草拟并发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地方标准。

第十九条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质量检验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指定的检验机构承担。必要时,国家质检总局将组织予以复检。

第二十条 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应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或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资料:

(一)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申请书。

(二)由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出具的产品产自特定地域的证明。

(三)有关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

上述申请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或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审核,并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查合格注册登记后,发布公告,生产者即可在其产品上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编辑本段第五章 保护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 各地质检机构依法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实施保护。对于擅自使用或伪造地理标志名称及专用标志的;不符合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和管理规范要求而使用该地理标志产品的名称的;或者使用与专用标志相近、易产生误解的名称或标识及可能误导消费者的文字或图案标志,使消费者将该产品误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行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将依法进行查处。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可监督、举报。

第二十二条 各地质检机构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产地范围,产品名称,原材料,生产技术工艺,质量特色,质量等级、数量、包装、标识,产品专用标志的印刷、发放、数量、使用情况,产品生产环境、生产设备,产品的标准符合性等方面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资格的生产者,未按相应标准和管理规范组织生产的,或者在2年内未在受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上使用专用标志的,国家质检总局将注销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注册登记,停止其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并对外公告。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的,由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2

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有关法律予以行政处罚。

第二十五条 从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人员应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不得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不得泄露技术秘密。违反以上规定的,予以行政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编辑本段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国家质检总局接受国外地理标志产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注册并实施保护。具体办法另外规定。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2005年7月15日起施行。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同时废止。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公布的《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中关于地理

第13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

民勤羊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有效保护民勤羊肉地理标志产品,规范民勤羊肉生产经营秩序和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以下简称民勤羊肉专用标志)的申请、使用和管理,确保民勤羊肉的品质与特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民勤羊肉是指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2014年第109号公告确定的生产地域范围(指甘肃省民勤县现辖行政区域)并按照《地理标志产品

民勤羊肉》生产的羊肉。

第三条 从事民勤羊肉生产、销售和民勤羊肉专用标志的设计、制作、印刷、许可、使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使用民勤羊肉专用标志实行许可制度,未经申请、审核、注册登记和公告的不得使用。

第五条 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质监局)为民勤羊肉保护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

第六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民勤羊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领导。县畜牧局、食药局等相关行政部门等组织配合主管部门做好民勤羊肉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 县人民政府授权县民勤羊肉保护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负责民勤羊肉保护管理工作。管委会由县畜牧局、质监局、食药局、乡镇人民政府和生产经营者代表组成。

管委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县质监局),主要履行以下职能:

(一)宣传贯彻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二)协调解决民勤羊肉保护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三)通报有关民勤羊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情况。

第八条 使用民勤羊肉专用标志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民勤羊肉保护地域范围内生产的羊肉;

(二)羊肉的质量特色符合民勤羊肉的质量技术要求;

(三)具有法定质检机构出具的民勤羊肉质量检验报告。

第九条 申请使用民勤羊肉专用标志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民勤羊肉专用标志使用申请书;

(二)由县畜牧、质监部门出具的羊肉产自民勤羊肉保护地域的证明;

(三)有效的民勤羊肉质量检验报告;

第十条 申请使用民勤羊肉专用标志的程序:

(一)申请使用民勤羊肉专用标志的单位和个人将符合第九条规定的资料报县质监局初审;

(二)县质监局将初审合格的资料上报市质监局审核;

(三)省质监局对审核通过的资料上报国家质检总局;

(四)国家质检总局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查,合格后注册登记并发布公告;

(五)申请人自公告之日起即可使用民勤羊肉专用标志,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第十一条 民勤羊肉专用标志是由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专用标志图案及内容组成,使用时可根据需要按比例放大或缩小。

第十二条 民勤羊肉专用标志的设计、制作、印刷、发放、使用管理由县质监局具体负责。

第十三条 民勤羊肉专用标志的使用人每年1月15日至2月15日将上年度专用标志的使用情况和本年度所需的专用标志规格、数量报县质监局。

第十四条 使用人在产品包装、标识、广告、说明书上使用民勤羊肉专用标志时,不得扩大使用范围;不得将专用标志的使用权转让、转借、出租、出售。

第十五条 民勤羊肉专用标志属于质量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不得使用与专用标志相近的、易产生误解的产品名称或标识,不得使用可能误导消费者的文字或图案标志。

第十六条 民勤羊肉的质量检验由省质监局指定的检验机构承担,不定期进行检验。

第十七条 县质监局应当加强对民勤羊肉产地、名称、生产规范、质量特色、等级、数量、包装、标识以及专用标志的印刷、发放、数量、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民勤羊肉的生产、销售应符合无公害生产要求,按标准组织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并建立生产、销售台帐及生产记录等。

第十九条 民勤羊肉专用标志使用人,未按相应标准和规范组织生产或在2年内未在民勤羊肉上使用专用标志的,由县质监局按法定程序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注销其民勤羊肉专用标志使用注册登记,停止其使用民勤羊肉专用标志并公告。

第二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生产、销售过程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的规定,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生产者、销售者伪造、冒用民勤羊肉专用标志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二十二条 从事民勤羊肉保护和监督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不得泄漏技术机密。违反上述规定的,给予行政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为5年。

第14篇:地理教研组教研工作汇报

地理教研组教研工作汇报

在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在王校长的引领下,我们地理教研组的的教研活动一直有条不紊的进行,先将所做的工作做一个汇报。

一、聆听领导理论上的引领。

全体成员积极参加学校领导组织的理论学习。

每学期在开学前,我们学校都要提前两三天到校,集中学习关于教育教学的理论,要求全体教师提高自己关于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并给以实际教学总的方法的引领。

比如这学期开学之初,于8月27号上午,郝校长给我们专门做了讲座《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把假期里的关于新教育的学习心得和大家做了一次分享,从理论的高度阐释了新教育的含义,新教育是“新的”、“心的”、“行的”、“幸的”、也是”欣的“和”馨的“教育,要求全体教师行动起来,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营造书香校园,建立数码校区。杜校长引领大家学习了新教育的名言警句。要莺萍老师作为代表把他们去北师大研修的几点心得为大家做了汇报。要求大家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树立态度决定一切的发展意识,要建立新的人才培养观念,提出优秀教师思想核心的素质:职业态度,个人素质、专业基础、教学组织,要求大家从这些方面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接受领导方法上的指导。

王校长是我们学校专门负责教研组的校长,工作严谨,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坚持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优化教学活动,显示精细化教学,同时也为了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并且学会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亲自指导我们教学。从教案的编写到讲课的实施都加以指导。全体成员虚心接受领导关于教研工作的安排和指导,认真学习关于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1、规范教案

为了规范大家的教案,专门编制了统一的模式化的教案本,并在开学前专门做了讲座,教大家怎样编写教案。每一位教师首先从教岸上入手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根基教学实际,编写出合符要求的教案。

2、倡导新的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效率,不断的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推行有效教学方法。从早期的三步导学,到现在的六步导学,王校长都做专题报告,全体成员认真学习上学期的王校长的专题讲座《六步导学的教学模式》操作要领,本学期的王校长的专题讲座《教师如何进行学法指导》等

3、认真领会,付诸行动。

学校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全面铺开,我们组的每一位教师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施中,并在实践中不断的调整和体会,形成了六步导学教学模式,并在上学期期末每人就自己的实践和体会写了总结《浅谈六道学教学模式的优点、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的可能性》等文章相互交流。

三、所做的工作

本组在校统一安排下,认真完成本组的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1、聆听领导的教法指导

王校长每次都做专题报告,引导大家如何实施新的教学模式。例如上学期开学前专门印发六步导学教学模式的操作方式,全体教师集中学习,讨论、学习。(xiexiebang.com www.daodoc.com)一个月后,要求所有教研组长给大家上一个引领课。

2、制定本组实施教研的计划,进行每周三

二、三节课教研活动,落实本组教研工作。

3、上学期代表本组讲了展示课

4、在榆次一中的联片教研活动中,完成了讲课的任务

5、积极参加了二中,经纬中学的联片教研活动。

6、本学期按年级组展开全体教师的六步导学的教学模式的展示课,初三和高三已经讲完了。同学科老师积极听课评课议课,挺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操作水平,为自己的展示课跃跃欲试

7、本星期周三下午全组教师参加了晋华的联片教研活动。

总之,本组成员都本着敬业、勤学、善思、齐心的思想,乐于参加教研组活动,学习业务,专研教材,认真备课,及时交流总结,推广经验,努力挺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措施

1.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2.经常性的随堂相互听课活动,及时做好评课工作,促使老师在实践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系统研究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这项工作要与地理教研组的整体工作相配套进行,逐步形成本年段多媒体课件资库。

第15篇:地理教研组教研工作汇报

【精品文档】

地理教研组教研工作汇报

地理教研组教研工作汇报

在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在王校长的引领下,我们地理教研组的的教研活动一直有条不紊的进行,先将所做的工作做一个汇报。

一、聆听领导理论上的引领。

全体成员积极参加学校领导组织的理论学习。

每学期在开学前,我们学校都要提前两三天到校,集中学习关于教育教学的理论,要求全体教师提高自己关于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并给以实际教学总的方法的引领。

比如这学期开学之初,于8月27号上午,郝校长给我们专门做了讲座《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把假期里的关于新教育的学习心得和大家做了一次分享,从理论的高度阐释了新教育的含义,新教育是“新的”、“心的”、“行的”、“幸的”、也是”欣的“和”馨的“教育,要求全体教师行动起来,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营造书香校园,建立数码校区。杜校长引领大家学习了新教育的名言警句。要莺萍老师作为代表把他们去北师大研修的几点心得为大家做了汇报。要求大家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树立态度决定一切的发展意识,要建立新的人才培养观念,提出优秀教师思想核心的素质:职业态度,个人素质、专业基础、教学组织,要求大

【精品文档】

家从这些方面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接受领导方法上的指导。

王校长是我们学校专门负责教研组的校长,工作严谨,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坚持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优化教学活动,显示精细化教学,同时也为了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并且学会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亲自指导我们教学。从教案的编写到讲课的实施都加以指导。全体成员虚心接受领导关于教研工作的安排和指导,认真学习关于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1、规范教案

为了规范大家的教案,专门编制了统一的模式化的教案本,并在开学前专门做了讲座,教大家怎样编写教案。每一位教师首先从教岸上入手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根基教学实际,编写出合符要求的教案。

2、倡导新的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效率,不断的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推行有效教学方法。从早期的三步导学,到现在的六步导学,王校长都做专题报告,全体成员认真学习上学期的王校长的专题讲座《六步导学的教学模式》操作要领,本学期的王校长的专题讲座《教师如何进行学法指导》等

【精品文档】

3、认真领会,付诸行动。

学校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全面铺开,我们组的每一位教师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施中,并在实践中不断的调整和体会,形成了六步导学教学模式,并在上学期期末每人就自己的实践和体会写了总结《浅谈六道学教学模式的优点、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的可能性》等文章相互交流。

三、所做的工作

本组在校统一安排下,认真完成本组的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1、聆听领导的教法指导

王校长每次都做专题报告,引导大家如何实施新的教学模式。例如上学期开学前专门印发六步导学教学模式的操作方式,全体教师集中学习,讨论、学习。 (范文先生网 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这项工作要与地理教研组的整体工作相配套进行,逐步形成本年段多媒体课件资库。

第16篇:耕地保护工作汇报1.5

耕地保护工作汇报

某县现辖60个乡(镇),总人口150万,幅员面积2018.3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4万亩,耕地保有量130万亩,人均耕地占有量低于四川省和达州市的人均水平。 至《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基本国策,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土地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基本农田得到了有效保护,全县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耕地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把土地管理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土地管理的精神上,加强土地管理工作,尤其是耕地保护工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小组和全县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另外,各乡镇也相应成立基本农田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每年召开一次全县国土资源工作,将耕地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强调。做到责任、任务、人员、经费“四落实”。确保了某县2014年耕地保有量8.6744万公顷。《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2006-2020年》于2013年1月12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总体规划》中我县基本农田保有量为7.6244万公顷,而我县实际划定基本农田面积为7.7398万公顷,比总体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还多划定1154公顷,达到了我局年初与县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7.62万公顷”的目标。

(二)宣传得力,全民耕保意识明显提高。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纸、海报、标语等媒体宣传土地国情、国策,坚持日常宣传和“6.25” 土地日和“12.5”法制宣传日相结合,组织宣传车辆进行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宣传,积极推广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制定固定性宣传标语20余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万余份。通过广泛宣传,大大提高了耕地保股基本国策知晓率,全民耕地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三)合理用地,严格实施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加强了土地预审,严格执行了占用基本农田的审批制度,切实实行基本农田的“五不准”,非农建设无论是国家建设、集体建设,还是农民建房都坚持做到了:凡可占或不占用耕地的项目一律不占用耕地;凡不可避免需要占用耕地 的一律从严控制占用面积;凡建设项目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 一律另行选址或撇开基本农田,因而使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压到了最低限度,坚持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按规划办事,有效地保护了我县耕地,基本消除了建设占用耕地的随意性,达到了保护耕地的目的。

(四)加大投入,全面推进了土地开发整理。推进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占补平衡的唯一途径,为做好这项工作,我县建立完善了责任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编制了2011-2015年土地整治专项规划,严格实施占补平衡制度,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为保障全县建设用地需求奠定了基础。

(五)严格执法,严肃查处了耕地违法案件。一是建立和完善土地监察各项制度。先后制定了《土地监察动态巡查制度》和《耕地动态保护巡查制度》,为耕地保护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建立监察信息网络。聘请了国土资源监察专员兼行风监督员。三是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我县一直把非法占用耕地作为土地执法重点来抓。特别在耕地违法案件处理,决不估息迁就,不心思手软,该拆除的坚决拆除,该没收的按程序予以没收。2014年,共巡查440余次,出动1300人次,通过动态巡查和群众举报发现国土资源违法行为137件,立案查处64件罚没收入入库472.8万元。

二、存在问题

目前我县处于经济加速发展阶段,对建设用地的需求持续增长。随着招商引资的不断深入、企业扩大生产,民生、基础设施和各项重点工程的加速推进,使得我县建设用地需求量明显增大,建设用地供给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耕地保护与保障发展矛盾比较突出。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加快,加上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各类非农建设用地需求不团增加。坡度25度以上耕地将退耕还林还草和自然灾害的损毁,给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带来了压力,实现占补平衡任务艰巨。

(二)耕地后备资料十分匮乏。根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目前我县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3943公顷,可开发利用的耕地有限。某县地处中深丘陵区,地块大多零星分布于山坡或沟边水毁地。面积小、投资大,受国家和省级项目规模限制,不能列入中央、省投资项目,仅依靠市、县两级财政无法满足资金需求,开发整理项目实施难度大。

(三)划定建设预留地矛盾突出。建设预留地与耕地保护产生了矛盾。使用权在承包人手中。预留地难以实现。导致建设预留难以落实,加上预留地的使用权属于村民小组,规划的预留地不属建设者所有和使用。

三、工作建议

一是进一步做好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结合我县现有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在已有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工作的基础上,将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现有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最大限度地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实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

二是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大力开展复垦整理工作。改良土壤,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对灾毁耕地,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对建设项目用地严格落实补充耕地措施,确保补充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对开发整理基础较完善、土壤肥力较好的耕地补划入基本农田,予以严格保护。加大对土地开发复垦资金的投入力度,增加可用地空间,进一步简化项目用地申报程序,缓解保护与发展矛盾。

三是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和加大打击土地违法行为的力度。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的原则,将追究问责对象进一步扩充到村一级,充分发挥区、乡镇街道、村三级监督职能,实行逐级报告、责任追究和每月通报等制度。加大对城市规划区周边、主要道路沿线和园区等重点区域的巡查力度,切实加强对重点区域和城乡结合部集体农用土地的监控,及时发现和有效制止各类违法用地行为。加强多部门联合执法,加大拆除复耕力度,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警示、训诫、问责等措施,坚决把土地违法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为保护我区基本农田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努力。

第17篇: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汇报材料

界首市历史悠久,民风古朴,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非遗”保护中心按照国家、省市的相关要求,认真贯彻“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健全机制、规范管理、整体保护、传承发展”的工作目标,坚持“全面性、代表性”的指导原则,结合本市实际积极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保护现状

(一)成立机构,建立机制。

2011年初,界首市成立了“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实行领导责任制,抽调专人办公,确定了办公场所,制定了保护实施方案,完善了保护措施,全面负责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副市长秦煦,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俊杰等有关领导,多次深入基层,对“非遗”保护工作进行调研,指导。长期以来,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调,主管单位负总责的原则,建立了相关的机制,做到了保护有规划,措施有保证,资金有保障。

(二)收集资料,整理入库。

XX年初,界首市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全面收集文字、数字、音像、影像、图片、书籍资料,通过认真整理,仔细筛选,建立了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数据库。同时,对相关实物、工具、器皿进行了采集,做到妥善保存。现这一工作仍在进行。

(三)项目集成,汇编出版。

随着界首市申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成功,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继开展了“非遗”项目集成,汇编出版工作。XX年7月,出版了《界首陶瓷》一书,其余集成汇编工作正在进行。

(四)明确目标,确保传承。

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根据制定的“非遗”保护五年实施计划,进一步明确了目标,成立了“非遗”项目工作研究室,定期举办“非遗”项目研讨会、交流会,促进“非遗”项目的发展;长期开办“非遗”项目技艺培训班,确保“非遗”项目技艺得到很好的传承。

二、普查成果

(一)项目成果

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界首人民代代相传岁岁积淀的劳动和生活的文化轨迹,包涵门类极广,有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俗文化、地方戏曲、曲艺、手工技艺等等。依据目前收集到的资料分析,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共分10类,其中主要门类分布比例如下:民间音乐9.6%,民间舞蹈6.4%,民间美术9.6%,民俗文化6.4%,戏曲12.8%,曲艺3.2%,民间手工技艺12.8%,民间杂技3.2%,生产商贸习俗12.8%,民间文学22%。

从区域分布来看,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全市范围分布较为均匀,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俗文化、地方戏曲、曲艺、手工技艺传承广泛,只有部分项目受到地理环境、土质要求、生活习俗等因素的制约,传承区域范围相对固定。如界首彩陶、扁担戏、彩塑等。

(二)传承情况

目前,界首市已经普查登记的传承人有62人,24个团体,基本情况是有经济效益的项目(彩陶、剪纸等)传承人多,大部分艺人年富力强,有的正在授徒。经济效益不突出的项目传承人年龄老化,缺乏新一代传承接班人,特别是扁担戏、版画、面塑、刺绣、香荷包等项目,民歌、民舞、曲艺等项目和具有宗教信仰色彩的民俗活动项目更是缺乏年轻一代的传承人。需要及时进行抢救保护,建立一整套的传承保护体系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已成立了“界首彩陶”研究会、建立了卢氏刻花彩陶工作室和培训基地,在市文化馆成立了“界首书会”和“界首渔鼓”曲艺管理委员会、研究会。

三、“非遗”成果

(一)项目成果

界首市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个,即“界首彩陶烧制技艺”、“界首书会”,XX年,界首市田营镇被安徽省文化厅命名为安徽省民间艺术(彩陶)之乡,2011年,界首市田营镇被文化部命名中国民间艺术彩陶之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个,即“扁担戏”、“界首渔鼓”、“大黄庙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个,即“界首剪纸”、“木版年画”、“界首刺绣”。1999年3月,界首市被安徽省文化厅命名为“安徽省民间艺术(剪纸)之乡”,XX年3月,界首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0个,“斗鸡会”、“高跷”、“豫剧沙河调”、“大鼓书”、“坠子书”等。另有界首面塑、吕长明牛肉、宏兴果店等项目正在筹备申报。

在传承人方面,卢群山、王京胜被评为安徽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苗清臣、卢莉华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二)研究成果

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研究成果方面有专著《界首剪纸》(1986年3月),《界首戏曲志》(1986年10月),《界首谚语与民间传说集》(1987年4月),《界首曲艺志》(1995年8月),《界首群众文化志》(1997年10月),《界首陶瓷》(XX年7月),《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界首卷)》(2011年6月)。

第18篇: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汇报材料

xx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局在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上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安全第一”的工作思路,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实施、群众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严格实行承包制,形成了“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xx境内现有220千伏变电站xx座,110千伏变电站xx座,35千伏变电站xx座,10千伏开闭所xx座,境内有220千伏线路x条xx千米,110千伏线路x条xx千米,35千伏线路xx千米,10千伏线路xx千米,电网遍及城乡各地,电力线路纵横交错,电力设施保护任务艰巨。面对艰巨、复杂的电力设施保护形势,我局进一步加强了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

1)成立三级电力设施保护网络。建立了以局领导为首、部门为中间层、班员与当地村民为主体的群众护线员的三级电网护线网络,同时推行全面承包制,领导包片、部门包线、班员包杆塔,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责任感,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并且对沿途的供电所实行连坐,只要途径所辖供电所的各电压等级的线路,辖地供电所均有履行电力设施保护的义务。

2)建立制度保障机制。先后制定和完善了《电力设施保护联防管理办法》、《群众护线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通知》《电力设施保护责任划分规定》等规章制度,规范了监督检查、定期汇报、责任奖惩等相关流程,构建起了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责任

体系框架,为确保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障。

二、广泛宣传,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护电意识。

宣传教育是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护电意识,提高护电自觉性的最有效的方式。我局充分利用媒体、广播、传单、标语、宣传窗等形式,大张旗鼓宣传电力设施保护的重要意义,使《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1)开展“三牌”整治专项活动,在线路途径沿线,做到每基杆塔均悬挂“禁止攀登,高压危险”的警示牌,在跨塘的线路悬挂“鱼塘警示牌”,防止因垂钓引发的电力设施短路破坏事件,一共安装各类“三牌”2万余块。对沿公路的杆塔安装反光防撞标志1000余处,大大提高了电力设施的防外破能力,近4年来,我局在此项工作上的投入逐年增加,累计投入达140余万元,外破事件同比下降25%。

2)宣传活动及时有效。从清明开始至目前为止,今年我局有针对性地开展大规模的上街宣传两次。共发放各类传单3万余份,粘贴各类标语140余条,宣传横幅32条,设立宣传咨询站3处,解答群众疑问120余次,全县人民形成了良好的护电意识。

三、多措并举,使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在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中,为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却的良好效果,我们一方面努力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形成保护电力设施是政府部门的责任和义务的共识。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经常向当地政府部门进行汇报和沟通,实时通报电力设施保护的形势,争取他们对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比如不久前,35千伏xx变电站围墙基础的违

章取土导致围墙倒塌70余米,我们积极向xx乡党委汇报,并在县经济工作局的组织下,县公安局的大力支持下召开了专题会议,对肇事人员形成了高压态势,很快事情得到圆满解决。在日常的树障治理中,我们积极和当地基层组织联系,与城管、园林、交通等有关部门进行协调联动,对主网线路下的“三违”进行了全名清理,共砍伐树竹6800余棵,发放隐患整改通知单35份。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盗窃破坏电力设施行为屡禁不止。电力设施分布面积广,数量多,不好看管,再加上电力设施的价钱高,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盗窃电力设施的现象很严重,盗割电力线路、拆盗线路塔材和金具、拆盗配电变压器的现象屡禁不止。这不仅给电力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引发了很多电网安全事故,甚至造成人员的伤亡,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自身安全和社会的和谐安定。更为严重的是,近几年来破坏盗窃电力设施的违法行为呈现职业化、团伙化的犯罪特点,一些犯罪分子掌握一定的电力知识,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盗窃、销赃网络或犯罪团伙,在盗窃电力设施时都是不择手段,对电力设施的损坏严重,抢修难度大,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 2012年1-8月xx主网就发生外破、偷盗电力设施案件17 起,被盗电力设施主要包括电缆、导线、变压器、铁塔、拉线、接地线、线夹和其他金属配件等。

2)违章建筑和树障清除艰难。清除电力线路保护区内的违章建筑和树障一直是困扰线路运行的头痛问题。我局为此付出了大量的人

力和精力,做了大量的工作。仅2012年,主网在线路巡视时就发现紧急缺陷3起、重要缺陷3起、一般缺陷21起,缺陷处理率不高,未能处理的缺陷大多是违章建筑所致。由于农村乡填的经济发展,一些单位和个人无视相关法律、法规,擅自在电力线路保护区内建房。在清理过程中,供电职工苦口婆心,耐心地宣传,但收效甚微。同时,原来的公有林地私有化进程不断加快,树材不断增值,农民为种植创收,积极发展林业,不考虑线下安全通道问题。大面积的线下违章建筑和违章种植常清常有,年年如此,更有的是把在线路下栽树作为向供电企业“索赔”的发财渠道,给安全供电带来了严重隐患。

3)外力破坏事件仍层出不穷、野蛮施工和违章作业时有发生。近几年,随着地产经济的不断升温,各乡镇都在下大力气开发房产,各类大规模地城市建设,道路及相关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相继破土动工,于是因施工过程中的种种疏漏或任意蛮干,造成外力破坏电力设施事故不断发生。如城建投挖掘机挖断电缆,xx线推土机撞倒电杆,xx城市亮化工程碰断高压线等,这些外力破坏事故对电力设施的危害极大,给当电力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给地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同时城区则因各类改造不断进行,如道路白该黑、建筑垃圾违章倾倒、国道反复抬高等行为不断抬高基面,造成导线对地安全距离不够,对过往行人车辆形成极大的安全隐患。还有一些施工单位则是没有充分考虑对电力设施的影响,擅自在电力杆塔、拉线基础保护范围内从事开山放炮、取土、堆物、打桩、钻探、开挖活动,有的在杆塔附近挖土,造成基础埋深不够,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杆塔倾斜,甚至倒杆断线,

xx线67#杆的开发取土就是典型。

4)电力执法部门执法不力。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电力设施保护的行政主体由原来的电力行政执法部门变为了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由于行政执法权的变更,给电力企业开展执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再加上电力设施分散广、密度大,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受到限制,不能很好的执行工作,在发生问题后,公安部门也只是走过程,做做样子,丢失几根塔材不过百十来块钱,不能立案侦查,但是等到万一倒杆断线,就已经来不及了,不法分子还逍遥法外继续进行破坏活动。执法部门的工作没有落实在实际中去,收效甚微。

5)相关法律法规有待修改健全。近年来,偷窃电力设施的案件屡屡发生,许多重要设施被拆毁、偷窃或非法占有。面对电力建设频频受阻、电力设施屡遭破坏、电能被盗等违法案件,电力执法凸显尴尬。首先,危害、破坏电力设施案件的证据采信、犯罪界定以及立案、量刑标准等方面规定比较原则,操作性不强。致使这类案件普遍存在立案难、取证难、定性难的问题。对重大案件的认定和处理,相关部门在认识上有较大差距,往往使许多电力设施破坏者被“从轻发落”,甚至侥幸逃脱打击。 其次,电力设施保护存在一些立法的盲区。例如,就保护区外超高树木的砍伐清理问题没有任何的规定,特别是靠上山面的超树对运行危害相当大。线路运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面临这些问题时因拿不出有力依据,使此项工作变得异常艰难。第三,电力设施遭破坏,损失如何评定,也没有任何明确的标准。有些人盗窃的是线夹、拉线等部件,其价值只在百元左右,但由此引发的抢修和缺

控电量往往使企业损失巨大。也是由于没有法律上的依据,很多这样的案件都是按照社会治安管理办法进行处理,一般的小偷小摸往往是抓了放、放了抓,根本起不到威慑、打击犯罪的效力。第四,企业由于没有行政执法权,对于很多违规现象,也只能发送隐患整改通知书,特别是目前xx政府办还拒绝签收此类隐患通知书,他们认为这种事情跟他们无关,全是电力部门一家的责任。遇到一些我行我素的事主一般只能解释劝阻,无法处罚、无法强制执行,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也只得束手无策。

5)群众对电力设施保护认识不足。不法分子是因为缺乏法律意识才行使盗窃或者破坏行为,企业是因为缺乏法律意识而疏于管理,执法不力,人民群众是因为缺乏法律意识纵容了不法分子的行为,从而也损害了自身利益,威胁到自身财产安全。由于广大农民群众对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给用户带来的间接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认识不够,电力设施的产权和维护都是电力部门的事,对窃电者和破坏电力设施者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而使那些胆大妄为者更加有恃无恐。还有一些群众安全意识淡薄,对用电知识和电力法规所知甚少,往往以一种“无知者无畏”的姿态,擅自在电力设施周边和保护区内进行私拉乱接、建房取土、焚烧物品、放风筝、钓鱼等危及电力设施和人身安全的行为,而且在我方依法制止时,根本不予理睬,甚或态度恶劣。

四、应对策略

电力设施是一种社会公共设施,保护电力设施是政府、企业和个人应尽的义务。企业要健全制度,狠抓管理,落实内部责任制。坚持

立足自我、练好内功,提高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自防自卫能力,这是在当前社会治安和技术条件下,保障电力设施安全的基础。

1)加强电力设施保护人防工作。应及时认真地与单位和个人签订电力设施保护专项责任书,实行企业内部风险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对专业巡线队伍的管理,不断提高专业巡线员巡视到位率和缺陷消除率,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和掌握电力设施运行中发生的天灾与人为等不利因素。

2)加强行政机关的执法力度。行政机关应该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打击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提高办事效率,真正为企业和人们做实事。一旦出现电力设施安全事故,政府应该立即处理,集中力量加大侦查力度,尽快侦破案件,减少损失。

3)建立健全相关法制。虽然《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但有些不规范,有时会与其他法律法规相冲突(如《林业法》),使得电力设施的保护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这就需要对这些相冲突的法律法规进行一定的修改,明确行政执法程序,明确电力设施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地役权的界限。对破坏电力设施的行为,要依据法律严格处罚,以减少偷盗和破坏行为的发生。

4)着眼于长远发展。领导要重视起电力设施保护的问题,和全民一起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要加强与林业部门和公安部门的沟通配合,获得他们的支持,降低电力设施保护的难度。在电力设施的保护上企业还应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防盗技术,利用高科技手段,对事故高发区进行电子眼监管,在易丢的变压器上安装防盗报警器等,这

些高科技产品对电力设施起着很好的保护作用。

总结:电力设施的保护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也关系到国家安定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应该把保护电力设施的工作重视起来,通过大家一起努力,在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上一定会有所作为。

第19篇: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汇报材料[材料]

2011年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是保障供用电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艰巨的任务,历年来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团堡镇的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成效显著。特别是通过持续开展打击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等专项行动和宣传教育,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犯罪猖獗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全社会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普遍得到了提高, 电力设施保护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建立健全了以技防、物防、人防和其他有效防范保护措施组成的内部安全防范网络。下面我就2011年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2011年电力设施保护回顾。

(一)主要成绩

1、建立健全三级电力设施保护,群防群护的体系。电力设施的安全,事关社会发展和稳定,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团堡镇党委、政府把此项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畴,对村实行“一票否决”。按年初与57村签订《电力设施保护管理责任书》,经常性检查督办,在责任书中确定了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定补干部为责任人的管理体系,实行镇包片、村包段、户包杆的连环责任,切实做到了组织、人员、责任、制度,措施五落实。一年来按照供电所技术指导,部门具体实施的原则,对团堡镇管辖范围内的10KV及以

下电压等级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的树木进行了清理,砍伐电力线路下的树木共7540棵,整改房障共5处,破坏电力设施、窃电案件为“零”。确保了全镇人民的正常生产活用电。

2、强化宣传,切实增强了全民保护电力设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电力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与人民的利益密切相连,电力设施保护最具广泛性和群众性,只有不断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深入持久的搞好电力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才能保障电力设施的健全为营造良好的全社会关注电力安全的意识,而如今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的普及,家里老人和孩子用电常识的缺乏,隐藏着不少安全用电隐患。为进一步增强全民安全用电意识,有效预防各类用电事故的发生。一是团堡镇联合相关部门充分利用镇电视广播和标语、宣传车等形式,送法律、法规进校园、进村组,广泛宣传《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使人民群众既掌握安全用电的技能,对破坏电力设施所造成的后果有清醒的认识。一年来在人口较密集地区张贴了电力设施保护公告150份,悬挂标志牌、警示牌共120块,通过宣传,人民群众安全用电意识明显提高,参与保护电力设施的能力逐渐提高,供电所均接到群众打来的有关电力设备、线路隐患的电话,扩大了安全生产管理面,为保障电力设施安全、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二是联合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积极学习宣贯2011年新《湖北省电力设施建设与保护条例》,充分利用团堡镇赶集的日子,搭建咨询台,悬挂宣传横幅2幅,发放《条例》宣传资料500份,供电所职工还为前来咨询的群众进行细致地的讲解,提供

法律咨询,并现场征求客户意见和建议,以使广大市民了解刚刚开始实施的《湖北省电力设施建设与保护条例》的内容,增强保护电力设施和电能的意识。同时还出动了宣传车1台,在团堡、箐口、长庆等集镇广泛深入宣传《湖北省电力设施建设与保护条例》,切实将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送到村、组。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电力法律法规及安全用电知识的高度认识和深入了解,切实增强全民保护电力设施工作的自觉性,让《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家喻户晓,提高群众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

3、建立和完善公安、土管、林业等部门和电力企业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团堡镇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了协作配合的作用,土管所在农村建房审批程序上,严格按照“先批后建”原则,由电力公司现场选址和勘察定界,不得在电力设施保护范围内批准建房,特殊情况必须得到电力部门许可后发放建房许可证,从源头堵住线下建房的安全隐患;林业部门对已形成的电力设施保护范围,从政策上支持电力通道树障砍伐到位;公安派出所严厉打击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对违章施工、违法乱建等损坏电力设施、危及电网安全运行的行为及时制止,依法实施处罚或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废旧金属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加大查处非法收购电力专用器材和物资的力度。建立激励机制,实施群防群治。

二、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2011来,团堡镇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电网发展规模、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与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力度不相适应的

矛盾还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电力设施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善,难以适应电力设施保护的需要。二是相关部门与电力企业的联动工作机制不够健全,电力行政执法力量薄弱,电力设施保护措施难以到位,危害电力设施行为屡禁不止。三是部分边远地区法制环境不完善,盗窃电力设施的团伙犯罪猖獗。四是工程建设项目多,施工组织不严密,野蛮施工,吊车碰线、车辆撞杆、挖断电缆等事件频繁发生。五是一些单位和个人在电力设施周边和保护区内私拉乱接、违章施工、线下种树,对电力设施保护人员或漫天要价,或无理阻挠,甚至进行围攻、非法扣留,执法部门处理的难度很大。六是一些单位和个人安全意识淡薄,擅自在电力设施周边和保护区内焚烧物品、开山放炮、放风筝、钓鱼等现象屡有发生。

三、2012年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打算。

(一)强化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四落实”。一是及时调整充实各级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领导机构,强化电力设施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做到组织领导。二是按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督促各有关部门履职到位,做到责任落实。三是制定切实有效的经济防范管理措施,推进“平安电网”的创建工作,做到措施落实。四是将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围,加大考核力度,做到考核落实。

(二)深化“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完善“三包”管理责任制和“三级综合治理网络和三方预警联动机制”。全面落实“三包”管理责任制,有效建立起“群防群治”、全民参与”的长效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群众护线队伍,建立起群众护线运转机制,实行义务护线和

有奖护线相结合。坚持不懈抓好宣传教育,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电力设施保护,及时发现隐患,主动举报、制止违法违规行为,协助破案,使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真正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群防群治,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和良好氛围。

(三)严格履行行政许可审批制度。一是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不得兴建建筑物、构筑物。二是规划主管部门在批准建设项目时,要严格按照电力规划,凡在已建架空电力线路设施保护区内两侧兴建建筑物时,应经供电部门审查同意后批准。三在电力线路保护区内申请旧房改建、扩建时,申请要与供电所签定安全协议,在办理相关手续时,要出具供电所的审查意见。

(四)深入开展专项斗争。公安机关要严厉打击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等危害电力生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对可能影响电力设施安全的作业和施工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废旧金属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全面清理整顿物资回收、废品收购站点,打击收赃、销赃行为,切断销赃渠道。对非法收购电力专用器材和物资的,要加大查处力度,依法

急处臵预案并定期演练,完善预警机制。

(五)建立健全以技防、物防、人防和其他有效防范保护措施组成的内部安全防范网络,普及和推广应用电力设施安全防范的新技术和新成果,提高整体防护水平。

(六)深入开展“打外破、防外损、清障碍”专项行动,按照电力通道清理的标准,对所管辖内的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力设施保

护区内的树木进行清理,对建筑特、构筑物及爆破、打石等违法违章行为进行登记、清理的统计,依照法律法规下发违反《电力设施保护条例》隐患通知书,属于严重安全隐患的,做好整改工作,杜绝事故发生。

同志们,加强电力设施保护是事关全镇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大局,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负有保护电力设施的义务,在座的各位要充分认识保护电力设施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为团堡镇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第20篇: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汇报材料

XX供电公司

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上午好!今天,XX等各位领导能够莅临我公司,对我公司电力设施保护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充分体现了对我公司的高度重视和关爱。为此,我代表XX供电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近几年来,我公司在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上,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安全第一”的工作思路,按照“四位一体”(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企业实施、群众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严格实施“三包”(领导包片、所包段、护电员包杆)的三级管理模式,形成了“群防群治,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下面,我将今年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XX现有110kV变电站X座,35kV变电站X座,500kV线路X条,220kV线路X条,110kV线路X条,35kV线路X条,10kV配电线路X条,电网遍及鼓山大地每一个角落,电力线路纵横交错,护电任务非常艰巨。面对严峻的护电 1

形势,我公司进一步加强了护电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电力设施保护领导小组。以公司经理、书记为组长,副经理为副组长,安监部中层为成员的护电组织,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部署和要求。实行公司领导包片、供电所包段、兼职护电员包杆塔,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职能作用的三级护电责任制,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管理的护电管理体系,并规范了主网线路的管理流程,实现了主网线路管理的标准化。

二是责任目标明确到位。层层签订了电力设施保护目标责任书,将责任制落实情况和业绩考核紧密挂钩。3月15日,在公司职代会上,分别和8个供电所所长及输变电工区签订了2009年度《电力设施保护责任状》。会后,又与9个乡镇132个自然村168名护电员签订了《电力设施保护责任状》,压死责任,为2009年度护电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建立制度保障机制。先后制订完善、出台了《就地护电工作实施意见》、《就地护电工作责任制及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最近又刚刚下发了《关于国庆60周年安保期间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在这些制度的基础上,规范了监督检查、定期汇报、责任奖惩等相关流程,构建起了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责任体系框架,为确保护电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障。

二、广泛宣传,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护电意识

宣传教育是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护电意识、提高护电自觉性的有效方式。我公司充分利用影视、网络、传单、标语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电力设施保护的重要意义,使《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一是开展了电力设施保护进电视活动,充分利用区电视和冀中能源电视台的宣传作用,在地方新闻结束后的黄金时段定期播放电力设施保护、“三违”治理警示宣传短片,使广大人民群众明了了保护电力设施的重要意义和保护电力设施的必要性,营造了良好的护电环境。

二是开展了护电标语口号上电杆活动,根据80%以上的电力设施破坏起因由杆塔引起。我们在所有杆塔上粘贴了护电标语,并将主网线路防护区、乡镇中必等重要地段的护电标语增加了反光膜,大大的提高了外力破坏的防范措施,外力破坏事件和去年同期比下降了25%。

三是宣传活动及时有效。今年截止目前,我公司共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上街宣传。共出动宣传车辆70余次、发放各种宣传用品16000余张,宣传图册20000册,粘贴标语11000条,安装警示牌6000块,悬挂条幅8条,设立展板6块,设立宣传咨询站3次,解答群众提出的疑问150人次,全区人员逐步形成了良好护电意识。

三、多措并举,使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取得扎扎实实成效

在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中,为确保护电工作落实到位,取得良好效果,我们狠抓“三个环节”,即: 形成一个共识,树立一个观念,确保一个目标,进一步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和群防、群治机制。

形成一个共识:争取当地政府的有力支持,形成保护电力设施是政府部门的责任和义务这样一个共识。在日常工作中,我公司经常与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和联系,实时向他们通报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形势,争取他们对护电工作的支持。比如不久前,在线下树障治理活动中,我公司副经理杨晓明多次到区政府进行沟通联系,并在区政府的组织下,召开了全区线下清障治理工作会议,同区园林局、交通局等有关部门进行了协调联动 ,“三违”检查治理力度逐步增大,公司主网线路下的“三违”情况进行了全面治理。截止目前,对公司主网线路下的“三违”情况进行了全面治理,修剪违章树木6800棵,制止线下违章施工3起,对线下建房户下达《隐患通知书》58份,有力地保障了电力线路及设备的安全运行。

树立一个观念:通过不断进行的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在群众当中逐渐树立起保护电力设施就是保发展、保稳定、保和谐的观念。同时进一步完善警企合作保护电力设施机制,加大警电联合执法力度,及时制止电力设施保护区内“三违”现象,坚持打击盗窃电力设施的犯罪分子,防止

破坏及盗窃电力设施现象的发生。去年冬天,公司共组织200多人开展了两次为期四天的夜间线路护电工作,并联系公安部门对区域内26个废品收购站进行了联合检查,并对违规收购电力设备的个别单位进行了立案调查。6月25日,临水村村民发现一货车撞断羊二XX线路时,立即向我公司所辖供电所和公司护电办进行了汇报,并拦下了肇事车辆,使事故得到了及时处理,避免了主网线路事故发生。我公司依据《就地护电管理办法》对举报人进行200元的奖励。

确保一个目标:确保全区辖区内电网坚强稳定运行、电力设施安全。2008年“奥运”护电至今,我公司圆满完成了“奥运保电”、“220KV”、等几次大型护电任务,市公司主管护电的经理夏彦卫、护电办主任XX先后到我公司检查护电工作时,对我们的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表扬我公司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思路明确,措施得力、效果明显,称赞我公司的“三违”治理工作非常到位,对我们的确保全区辖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目标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扬。

我公司电力设施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继续加强护电工作管理,严格落实上级部署,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把我公司的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〇〇九年九月十八日

《地理标准保护工作汇报.doc》
地理标准保护工作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