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工作计划

2020-04-05 来源:工作计划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城市规划工作计划

xxxx年是我县完成“十一”规划,实现“苦战三年,打造崭新xxx”的关键之年,如何扮演好角色,进一步提升规划编制、规划管理水平、引领城乡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局明年主要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经局党组几次召开会议研究,分析我县经济发展形势,初步制定了明年工作的主要想法。

一、要在规划引领建设上下功夫

要做到规划很好的引领建设,要看我们规划覆盖县域的范围规模。我们今年已编制很多项规划,实实在在地讲,这些规划在可操作层面还要不断完善深化,使其在引领项目建设过程中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在此基础上我们全面推进除“两城一区”以外的,包括林海经济区、县开发区、六个工业园、三个中心镇和十一个一般镇控规的编制工作,进一步做到有项目落地的区域,就有规划,并且有控规的指导,进一步引领项目按规划科学建设,把这项工作做足、做深、做实。

二、要在规划促进开发上下功夫

在我县“两城三区六园”的框架体系下,xxx新城是较为特殊的,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它是一个老城,是我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第二,它不同于团泊新城,多年以来已形成了基本的城市框架,但开发改造的部位还很多;第三,xxx新城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如老城区问题、交通问题、公共设施配套问题等等。因此,明年促进xxx新城的开发建设,打造几个新亮点,进一步提升xxx新城的形象,是我局的工作重点之一。主要做法是,通过划定几个xxx新城重点区片,做出规划设计,制定出招商政策,经县政府研究同意后,制作成招商本册对外招商。初步设想的重点区片有平房改造包装项目,商务中心区包装项目,十里长街东方红路胜利路包装项目等。涉及用地规模3平方公里,重点节点改造20余处。

三、要在规划服务严肃纪律上下功夫

进一步提高规划服务水平,提高办件效率,加快办件节奏,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是我局明年的重要工作。狠抓服务,就是抓干部素质,就是抓规划如何促进发展的一个重要层面。明年每周拿出半天的时间局内进行考核评比优质服务标兵,做到局内科室之间评比,科内人与人之间评比,引入考核机制,对优秀工作者给予一定奖励,做到奖罚分明,进一步提升规划服务水平和质量。

四、要在提高规划队伍素质上下功夫

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工作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明年局党组要求全局中专以下学历的干部职工都要拿到大专以上的学历;每月全局同志都要拿出一篇心得体会;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大培训力度,增加交流机会等多种手段,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水平。

五、要在规划宣传上下功夫

积极探索规划宣传的多样性、多样化方式,拓展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规划的性质地位作用,进而参与规划、支持规划、尊重规划,使规划的编制、实施、执行过程成为发扬民主、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的过程。要做到使我们编制的各类规划家喻户晓,尽人皆知,进一步提高规划在社会中的认知度。

推荐第2篇:城市规划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09年城市规划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

恩施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二OO九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规划、市建设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会精神,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力地提高了机关和部门的工作效率,转变了工作作风,增强了机关工作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开展工作,努力构建和谐恩施。现将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09年各项基本工作回顾。

(一)规划工作不断发展。

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方针,继续抓好规划管理工作,严格规划审批程序,坚持规划审批制度,确保了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了项目建设的合理性,促进了城乡有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坚持以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切实调整工作思路,坚持开展科学规划、法制规划、阳光规划、效能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推进规划工作健康发展。 恩施市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恩施市城市人口规模将达26万人,流动人口达4万人,城镇化水平达35%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城区道路硬化率达100%,黑色化达80%,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8平方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工业污水处理达100%,垃圾无害率达90%以上、城市固体垃圾处理达100%,城市公交每万人拥有5标台,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城市节能达20%以上,大力推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天然气普及率达80%以上,配套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最终把州府城市建设成为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文明卫生城”、“山水园林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旅游城”,达到中等规模城市标准。

积极抓好州城规划管理工作,严格规划审批程序、坚持规划例会审批制度,确保了城市规划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了项目建设的合理、合规性,促进了城市景观建设。依法办理规划选址、规划用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及核发“一书两证”。 目前为止共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95份;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规划许可代理证307份;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91份;办理选址意见书1份,建设规模28564.0平方米。积极抓好规划审批后监察工作,确保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审批方案和施工图实施,确保项目建成后形成新的城市景观。

今年完成《六角亭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山地测量、建筑测量62.7公顷。完成了城市规划区10个私人建房小区的规划设计工作、并上报到州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完成恩施城区道路设计8.55公里,排水涵洞设计2处,有效推进了恩施市小街小巷改造工程进度。编制完成总体规划两个,即《恩施市三岔乡莲花池旅游新村总体规划》、《鹤峰中营民族中学总体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6个,面积27.5公顷;完成《沙湾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前期工作。

根据市人民政府第八届第十三次常务会议关于“将龙凤新区规划权上收,按城区街道办事处的管理模式执行”的精神,今年3月起派驻专人对龙凤新区的规划进行了管理,共召开了5次市规划局、龙凤镇联席工作会,基本理顺了龙凤新区的规划管理程序,使龙凤新区规划管理工作基本上走上正轨。

(二)强化批后规划管理

认真完成了恩施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放验线工作,成立开展房地产开发领域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对近三年(2007年元月至2009年三月)恩施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和建设项目进行了全面检查。规划批后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城市规划的贯彻落实。为此,我们从不掉以轻心,以高度的责任心,在实践中摸索,加大规划批后管理力度,逐步完善了规划批后相关管理制度和办事程序。

1、对近35家单位建设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了地理坐标放线、规划验线和验线后的日常跟踪管理,放、验线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有力地保证了规划的落实。

2、对320户私人住宅建设进行了规划放、验线和验线后日常跟踪规划批后管理,放、验线总建筑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完成了178户私人住宅竣工验收。初审通过后上报工作会审议1120户,通过了85户,对43户严重违规行为给予了相应的处罚,强化了私人建房批后管理力度。其中龙凤镇规划办公室自2009年3月截止目前,共现场踏勘193户,上会161户,会议通过56户,已放线12户。

3、对恩施圣方房地产开发的盛芳花园、恩施州金殿房地产开发的金帝国际商住楼、市民政福利中心修建的家政服务中心大楼等21家单位建设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予以了规划竣工验收,验收办结总建筑面积约31.3万平方米,对其中18家违规建设单位坚决给予了相应的处罚,维护了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4、克服畏难情绪,努力遏制违法建设势头的蔓延。自成立规划监察巡查专班以来,发停工通知书近70份,违法行为告知书78份,限期整改通知书63份,清理违规建房近40多户。规划告知后自行拆除十余户,建筑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

5、坚持“疏、堵”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后的消化处理,完成上报州、市规划局联席工作会批准补办规划手续97宗,处理结案70余宗,收取违法建设罚款近35万元。

(三)加强城市综合执法管理工作

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两违”清理专班人员的艰辛工作下,我们克服畏难情绪,敢于啃“硬骨头”、拨“钉子户”,“两违”清理整顿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有效遏制了“两违”势头的蔓延。其中我局“两违”清理执法专班共调查立案272起,共下达停工通知书237份,下发限期拆除通知书141份,下达违法行为告知书227份,违法案件处罚听证书55份,限期整改通知书4份,函告供电部门停止供电61户,行政强制拆除违法建筑58户,动员自拆27户。包括龙凤新区查处违法建设案件32宗,下达《恩施市城乡规划违法行为停止通知书》28份,下达《恩施市城乡规划违法行为限期整改通知书》1份,下达《恩施市城乡规划违法行为告知书》5份。

(四)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我局信息公开工作 根据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相关要求,市建设局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整体部署,我局严格按照市委和市建设局的整体部署,紧紧围绕“科学规划州城,切实为民服务”的主题,扎实做好了各项学习工作。制订了《恩施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以及全局工作人员集中学习时间安排表和局各科室自学时间安排表并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和深入调研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我局始终抓住学习重点结合我局实际工作情况,紧紧围绕“科学规划州城,切实为民服务”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题,着力从“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指导思想、严格学习纪律、细化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责任”这五个方面入手进行系统学习,积极讨论,强化观念,达到了预期效果。 我局今年11月底建立了初步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站、触摸屏、电子显示屏的应用使我局规划公示工作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使社会对规划管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为群众认识、了解规划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提供了一个媒介窗口。它是规划管理更加透明化、信息化的一个开端。

(五)加强部门自身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我局党支部根据单位工作特点,始终把城市规划效能和党风廉政建设摆在首要位臵,做到业务工作到哪里,城市规划效能监督到哪里,以此来推进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同时促进了业务工作的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良好互动格局。我们一是扎实开展城市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实现办事程序、办事制度、办事依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投诉须知“六公开”,拓宽群众监督的渠道,改进职工工作作风。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了局各科室工作职责,局公务制度、局廉政制度、局上岗须知、局学习和生活会制度、局科室协调制度、局财务管理制度、局执法责任制、局行政执法投诉规定、局执法过错追究制、局执法责任考核制、局车辆管理制,做到责任明确,以制度管人、办事,预防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三是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局领导班子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行重大事项民主决策,不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促进了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业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四是抓思想建设。局党支部积极组织干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树立依法行政、科学发展、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意识,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五是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遵守《会计法》及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办公费用消费支出,筹集资金购臵规划执法、测量用车和电脑等办公设备并严格实行政府采购。

我们在努力推进业务工作的同时,通过文明单位创建,有力地推动了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加强了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机关效能建设,切实改进了服务态度,提高了办事效率,促进了我市规划事业的发展。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文明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责任落实到人,形成齐抓共管的创建格局。二是加大宣传力度,由于我局经费紧张,我们以最少的投入宣传我局各项工作动态。三是加强“窗口”建设,局报建办证窗口是单位的形象,通过局窗口宣传我局办事程序、办事制度、办事依据、收费标准,一次性告知市民建房办事程序、相关要求和报批结果,加深了市民对规划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四是通过局各种会议让全局职工明白创建文明单位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单位的全面发展,不是为了创建而创建。凝聚了单位职工的力量,形成了全体干部职工积极主动地争创格局。五是抓好单位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工作,在这半年期间我局没发生一起治安、刑事案件,未发生一起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了单位良好形象的树立。六是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满意工程,促进全民创业”的活动,并组织全局工作人员学习了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关于印发《恩施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创业实施办法》的通知。

二、存在的问题

(一)我市规划控制区范围近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30万人,在编仅15人,工作任务重,经费少。

(二)由于私房管理工作范围大、情况复杂、工作量大,人员少。所以即使我们全年都在加班加点,还是无法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完毕。

(三) 我局批后管理及执法监督工作人员少(局在编在岗共9人,其中含分管副局长在内在编仅3人从事批后管理及执法监督工作,另外有聘用的5名执法协管员具体从事批后管理及执法监督工作)。而恩施城市规划区北起龙凤坝,南至大沙坝,长约20公里,宽为3公里,建成区面积达12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17.8万人,流动人口3万余人,农民6.5万人,规划批后管理及执法区域范围大,而执法管理机构力量相对薄弱,客观的造成了对违法占地违规建房执法处理难度加大,群众投诉多。

(四)州、市同城,规划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磨合问题,有待进一步理顺。由于规划控制和建设之间的矛盾,导致私房遗留问题得不到解决,上访人员较多。

二、2010年工作计划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市建设局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积极争取领导支持,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一步加强效能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加大规划执法力度,科学引导私人建房,提高规划批后管理和规划执法业务水平。

(一)加大政策研究力度

当前我市正处于历史从未有过的城市化发展时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同时也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我们应立足市情,深入调查研究,在加大“两违”清理整顿的同时,着力研究包括私人建房政策和城市规划管理长效机制在内的规划管理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州城规划管理体系。

(二)加大宣传力度

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百姓,通过电视、报纸、座谈、培训等各种有效途径,加大规划宣传力度,重点宣传办理私人建房相关要求和相关程序,并最大限度减少私人建房审批环节,方便老百姓办事,改变部门办事“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加强详细规划的公示力度,在网络及新闻媒体上公示各项详细规划。

(三)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思想问题是关键,不能放松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下半年我局将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认真组织职工学习党纪国法,加强全局干部职工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权利观。

(四)加大规划日常巡查执法力度

规划执法日常巡查不能松懈,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保持高压势态,科学制订确分工,划工作方案,明分责任,加强规划执法日常巡查,组建专班,对城市主次干道、重点工程、规划严控区进行日常巡查,将违规建设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紧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建设局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工作情况继续紧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继续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将学习教育活动引向深入,并将学习融入实际工作当中。

二00九年十二月十六日

推荐第3篇: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认知实习报告

该帖被浏览了2040次 | 回复了17次

论文简介:

开学之后,我们进行了两周的课程认识实习,先后参观了曲江水厂、规划院、咸阳机场、钟鼓楼广场、大雁塔广场、兴庆公园、莲湖公园、高新科技开发区、北郊经济开发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书院门以及陕西省图书馆、美术馆、体

育馆等地。

西安曾是十三朝古都,经历代王朝兴衰,城市规划布局也日见完善。自从公元前11世纪,周原地区的周人把活动中心移至今西安城西南沣河流域。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其子武王后在沣河东岸建立镐京,统一华夏,开创了西安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到唐代整个城市布局已经很严整,分区也明确,并充分体现了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城市干道系统有明确的分工,设集中的东西两市。整个城市的道路系统、坊里、市肆的位置体现了中轴线对称布局。坊里制在唐长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坊中巷的布局模式以及道路的连接方式都相当成熟,并且在坊中考虑了城市居民丰富的社会活动和寺庙用地。唐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明初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由此得名。明太祖将次子朱木爽封为秦王,镇守西安。明将五代、宋、元的长安城向北、向东加以扩展,形成今天西安古城的规模。清代在西安城的东北隅

修建了满城,占有今北大街以东、东大街以北。其他街巷一如明代。

现代的西安城市也基本沿用古代布局,轴对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市内规划分为九个区、四个县,进行了多次规划,城市布局日益成熟。通过实习,使我

们城市规划有所认识,对所学课程——城市规划原理有了初步了解。

推荐第4篇: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

(1)从福安富春溪滨水景观建设浅析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理念 兰成全

(3)对承德县“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的思考 杨宏伟

(4)居住小区的园林绿化 朱蓉

工程管理

(5)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分析 王秋明 靳立军

(6)谈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 肖锋

(7)如何提高沥青路面的平整度 杨军

(8)桥梁静动载试验的方法研究 戴泽涛 张春凤

(9)对建筑施工管理的相关问题分析 袁堂众

(10)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对工程质量相关影响分析 张春凤 戴泽涛

(12)城际轨道车站市政配套建设的管理问题 张小龙

(13)泵站设备安全管理初探 李胜云

(14)市政道路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陈迪立

(15)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勘察方法与评价 卜勇

(16)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 黄晓燕

(17)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常见问题及应对对策 黄健明

(18)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 李新胜

(19)对地铁竣工验收测量的探讨 曾波

(20)关于我国公路工程评标办法和评标程序中的要点分析 李扬 魏超

(22)水利工程决算审计分析 吴慧萍

(23)谈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研究 岳岭

(24)Excel在公路工程清单复核中的简单应用 曹原萍 金松灿 郭俊虎

(25)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的几点分析 李快贤

(26)哈大铁路客运专线项目建设物资管理模式浅析及思考 刘海燕

(28)高速公路养护管理 刘伟

推荐第5篇: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 启动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和“十二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完成了轨道交通线网、火车站周边交通组织和地下空间等8项专项规划以及潮水机场周边区域、莱山区凤凰工业园区片等近20项控制性详细规划。全年累计完成建筑面积审批36467平方米,市区建成区控规覆盖率达到95%。

城市管理 高标准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中心区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五区连接,覆盖城区面积130平方公里。市区新增供热并网面积238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达到71.4%,燃气普及率达到99.3%。新增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的村(居)1778个,市区垃圾清运、处理及时率保持在98%以上。市区公交线路73条,公交车辆1742台,营运线路1854公里。住房建设2010年,全市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6280套、46.4万平方米,新建廉租住房项目1213套、6.7万平方米,筹集公共租赁住房420套。全年供应经济适用住房5594套,廉租住房811套。全市房屋施工面积3921.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691.3万平方米。

南山旅游风景区国家5A级景区,位于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境内景色秀丽的卢山之中,景区内的南山禅寺、香水庵、灵源观、文峰塔、南山古文化苑等景点均系晋、唐、宋、元、明、清代遗迹,千年古刹,可谓圣地重光,更添新颜。古建筑群中的亭榭廊塔,山林水系,依山构造,古朴典雅,迤逦壮观,气势宏伟。景区内还建有景色怡人,极具挑战的绿草如茵的27道南山国际高尔夫俱乐部球场,与整个风景区配套建设的南山康乐宫、南山宾馆、南山文化会议中心,南山庄园葡萄酒堡等,形成了功能齐全的度假休闲、旅游观光、餐馆娱乐,会议接待服务体系。

养马岛旅游度假区国家4A级景区,地处烟台东30公里处,总面积13.82平方公里。据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途经此地,见岛上水草茂盛,群马奔腾,视为宝地,便指令在此养马,专供皇家御用。养马岛因此得名。岛内东侧另有小岛,状若巨象饮水,故亦名象岛。海岛呈东北西南走向,地势南缓北峭,岛前海面宽阔,风平浪静,岛后群礁嶙峋,惊涛拍岸;东端碧水金沙,优良浴场。1984年,养马岛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旅游开发区,1991年又被国家定为84个旅游景点之一。1995年1 月被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3A级旅游景区。古称姑余山,为道教全真派发祥地、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境内山势雄伟秀拔,古树名木繁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主要景点有主峰泰礴顶、烟霞洞、九龙池、岳姑殿、无染寺、龙泉温泉等。

牟氏庄园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栖霞市城北古镇都村,始建于清代雍正年间,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封建地主庄园。主要景观有东忠来、西忠来、南忠来、日新堂、牟墨林故居、酒房、库房、药铺、茶馆等。共分三组,括六院,占地20000平方米,厅堂楼厢480多间,各独力院分别由大门、客厅、群房、楼房等构成多进院落,吸收了中国北方民俗建筑的优秀成果,是最典型的民俗旅游点。 丁氏故宅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龙口市东莱街办,占地3.1公顷,建筑面积8042平米,为清初黄县巨富丁百万家族所建。旧称“丁百万”,“丁百万”是清末民初黄县著名富豪。丁氏豪华宅邸规模巨大,遍及黄城区北巷、辛店、北关和十字街等处。故宅均系清代府式组群布局,具有中国北方典型的封闭式设计风格。

推荐第6篇:城市规划

2012年城市规划

1、路网建设工作

(1)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围绕全市“一城五星”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思路,打通辖区内全部断头路,构建立体化城市路网体系。计划投资61817万元,重点完成守敬路南延、新华路北延、团结大街西延等14条城区路网建设项目,总里程达27610米。通过完善路网结构,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与相邻县区融会贯通,实现全区路网新格局。

(2)完善园区路网,夯实区域经济腾飞基础。

2012年我局将以西北新区和三大园区为新的激活点,通过路网建设为经济发展拓展足够空间。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的方针,完成邢州大道西延、武德路北段两条续建园区道路建设。投资22449万元,完成文苑路、兴矿路、隆尧街、裕园二路、馨园三路、裕园二路、迎宾大道、召马路8条新建园区道路建设。使路网与产业发展连接起来,全面拓宽对外联系渠道,扩大招商引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项目入驻园区。

2、乡村道路建设与养护

(1)推进乡村道路建设

继续推进乡村道路建设,争取中央配套资金支持。加强质量与进度的管理,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实用可行的原则,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按照省市区下达的建设计划,结合我区实际,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逐年推进。2012年计划投资223万 元修建东户-钢铁路、西高村-邢州大道、伍仲-邢峰线、留客-107国道和西北留-钢铁路5条乡村道路建设,总里程4.4公里。

(2)加强乡村道路的养护

针对我区目前乡村道路养护现状,在借鉴其他县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乡村道路养护管理办法,建立专门管理机构,积极探索乡村公路养护筹资办法和渠道,建立和完善乡村公路养护的长效机制,提升在养线路路况指标,确保路面清洁,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将全区80余条,130公里乡村公路纳入高标准养护范围,完善附属设施,设置标志、标牌。进一步明确乡镇、村、组道路路权,落实管养责任。

3、住房保障与物业管理工作。

通过深入调研和摸底,积极探索和谐物业新模式,并出台适合我区实际的《物业管理办法》。选取5个问题较多的小区开展试点工作,通过协调市房管局,联系各街道社区,搭建物业管理平台。针对业主对物业要求不平衡的现状,推行居民自助式物业服务模式。以此破解物业管理难题,推动物业管理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推荐第7篇:城市规划

包头市的城市规划—“包头模式”

摘要:50年前一张“糟糕”、“怪异”的规划图造就了现如今的“包头模式”,让包头的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满足和良好的运用。作为由中央直接批复城市规划方案的全国“惟一”,“包头模式”也充分证明了当初规划的正确性和预见性,“包头模式”也就成为了许多城市发展和规划的重要典范。

关键词:包头市城市规划包头模式

20世纪50年代,包头就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形成了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城市规划,这是唯一由中共中央批准实施的地级市城市总体规划,具有组团式、带状、多中心布局等特点,这一规划被誉为„包头模式‟,为形成目前包头独具特色的城市格局奠定了好的基础,构建了一个良好的框架。

包头的城市规划一直在国内规划界被视为经典,“包头模式”也被收录到联合国规划教科书中,当初的这座荒凉小城,如今已变成了洋溢着现代气息、生机勃发的草原钢城。是怎样的规划方案能在50年后拥有如此盛名?又是怎样的规划能建设出这么一个美丽的城市?

当初有着“三大怪”的城市规划之说:一个城市三大块,文化宫建在荒郊,火车站建在野外。人们不理解这样的方案,为什么它背离了城市规划发展的原理?这样的方案能促进包头城市的发展吗?当

我们一起见证了这个规划对未来包头的影响时候,我们不禁感叹这是一个伟大的预见,也正是这个“怪异”方案,为包头今后几十年的城市建设预留下巨大的发展空间,让包头的发展依然保持着规划中的格局。

为了配合各个时期的经济建设,继续遵循原规划中的体系,包头市先后几次编制和修订总体规划,这些规划在各个历史阶段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发挥了不同的重要作用。

一、第一阶段50年代——规划格局成形期

一直以来,党中央对包头的城市规划工作十分重视。规划编制期间,1955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朱德同志来包头视察,对包头的城市规划作出了重要指示。同年8月,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的孔祥桢和国家城建总局局长的万里同志率工作组到包头,组织国家计委、国家建委、重工业部、公安部、卫生部、水利部以及前苏联技术人员和自治区、包头有关部门进行了实地勘查、论证。1955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对包头市城市规划方案作了批示。

1955年出炉的包头市新市区总体规划为包头奠定了今后的大致的城市格局,并且这种肌理在今天的城市格局中仍可得到清晰的反映,被国内学者誉为“包头模式”。实践证明,这一次的规划是科学合理的,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不仅很好地指导了当时的新城区建设,而且也为未来的城市规划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参考模式,成为包头市四十多年来城市建设的主要依据。

首先是开辟新的城区,在昆都仑河以东靠河岸开辟建设了包钢住宅区—东河区,形成多中心、开敞式的城市空间模式,为新城区未来独特的格局提供了可能性。其次是定新城区路网格局,作为在平原地区开发出的新城区,东河区的道路系统布置为方格网+放射状的规整形态,并形成未来青山区和昆都仑区的大体组团格局。另外考虑到工业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新城区设置了卫生防护林带,起到保证城市净化空气和美化城市的作用。

二、第二阶段 60-70年代——规划控制期

60年代以来,包头市城市规划部门编制了东河区旧城改造初步规划方案,提出了“合理控制城市规模,适当调整城市布局,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逐步改造旧城区”的原则。虽然该项规划未获得批准,但是对于指导老城区的各项建设起了一定作用。由于60年代后开始国内政治时局的动荡,国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城市规划和建设都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这一时期包头市城市格局没有出现大规模和根本性的变化。

三、第三阶段 80-90年代——规划调整发展期

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建设,为中国众多城市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原有的城市形态提出了调整改善的要求。1990年以后,包头进入城市的高速发展期,城市经济快速增长。因此包头市根据经济发展状况也即时地对城市规划作出进一步的调整。

1.调整确定城市规模

包头市根据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对包头市人口的增长和用地规模也做了进一步推测与统计,用发展的眼光进行规划,适应了经济发展形势。

2.调整城市定位

根据包头市产业状况以及资源情况,包头城市规划将城市性质调整为“包头市是以冶金、稀土、机械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内蒙古中西部的经济中心”。

3.调整城市结构布局

规划确定包头市城市建设用地拓展方向为新市区向南拓展,东河和九原区向西北拓展,逐步形成一市二城的布局结构。其基本形态是青山区和昆区为一个城区组团,东河区和九原区为一个城区组团,两组团相对独立的带状组团城市。工业区分散在城区边缘,生活区集中布置,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设大面积防护林带。

4.改善城市设施和环境

拥有“草原钢城”美称的包头,发展工业的同时也注重环境和设施建设,绿化面积不断增加,城市给排水、能源、电信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相继得到比较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改进和完善,投资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吸引力明显增强。

四、2000年到现今——完善城市规划

包头市按照要建设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市和现代化园林

城市的总体要求,修编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形成较完整的城市规划体系,明确了市区“一市两城、三个独立组团”的布局结构,构成了较为完善的道路骨架体系和绿化系统,进一步在原规划的指导下不断完善着城市建设,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经济健康发展,使包头市充满活力和发展生机。

“包头模式”带给包头的不仅是现有的发展空间,更能带给包头经济建设健康有序的进行,我们需要的就是“包头模式”中的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从整体上让城市规划有效的带动经济发展,为城市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06

【2】 李志伟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06

推荐第8篇:城市规划

财经学院 财政学 李晓梅 2010410054

如何进行城市规划

目前中国的城镇化已进入中后期的特殊阶段,应摒弃初期广为流行的疾风暴雨式的“大开大发”、“大拆大建”,推行“微降解、微能源、微冲击、微更生、微交通、微创业、微绿地、微医疗、微农场、微调控”,这将成为城市转型、生态城和生态住宅规划建设的新原则。

研究城市问题,首先明确城市是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系统。最早的城市是以建筑美学为主体形成的,当人类文明发展到工业革命的时期,功能主义的城市涌现,到现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在不断扩张,在功能主义的城市中出现能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崩溃,大气污染等问题,人类的认识便慢慢转向生态文明,提出宜居生态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与大自然共生,自组织系统为主的城市。

自然界没有简单的事物,只有被人简化的事物,越简化我们就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越远。城市作为一种“组织”,其生存发展之道在于不断深化为最能发挥其功能的形态和找到最佳的“生态位”。 未来不在历史的延长线上。我们是生活在未来的后面,城市的规划如果没有预见性,我们注定是失败的。两三百年前,香港就是一个村庄,但是现在经济无比发达;三十年前的深圳,就是一个小城,但是现在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城市,不认识到这种相互联系,那么城市规划最终会贻害历史。诺贝尔奖得主普利高津曾说,我们已经走入一个“确定性终结”的时代,必须树立把自然和创造性囊括在内的新自然法则,这种法则不再是基于确定性,而是基于偶然性。也正基于这种偶然性,可以判断出,未来并不在历史的延长线上,未来是一种动态的,不可捉摸的。城市的未来是一系列的不连续事件的积累,而规划只有承认和适应不可预见性,才有机会在21世纪获得成功。然而当前,不少地区的规划却是以可预见性来否定城市的突变与生存性,包括城市规划、土地管理。为了行动上的管理方便,不少城市形成了功能分区,尽管是简洁明了,充满秩序的,但实际上割裂了有机构成,形成富人区、贫民窟、城中村、民族村等的对立。“僵化的城市规划和算命先生式的审批制度早就不适应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充满变化的。”仇保兴说,只有通过规划、设计使我们的城市适应外部各种各样的干扰,最终成为百年建筑,百年历史,我们的城市这才是可持续的,低碳的。

重建城市“微循环” 大自然是充满了微循环,这种微循环是大自然的习性,而城市是人类狂妄自大的产物。正因为狂妄自大、无知的构筑,所以城市对生态的冲击极其巨大,80%的废气是城市排放,80%的能源是被城市消耗,80%的温室气体是城市造就,所以城市的转型就要解决这三个80%。实际上,在“十二”五规划中,拆迁法的改变正是一个关键的启发。显然,城镇化初期的大拆大建的弊端已经被人们深刻的认识到,接下来以城市为单元来实现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日益明确。首先要对微循环做微降解。垃圾的循环、水的循环、材料的循环,各种各样的循环,把城市恢复到大自然的微循环的状态。举个例子,在中文大学的旁边,就有一个污水厂,但大学每个楼宇都应该微循环,减轻这个污水厂的压力,把他的废气分解、回收、利用,燃烧转化成能源。第二是微能源。目前传统的集中电力供热,整体效率≤30%,我们用70%的能源消耗在输电系统,这是巨大的浪费。建筑的结构就是挡风挡太阳,但我们把风能、太阳能利用起来,这一切就会变得更美好。农村的房子是灰色的瓷土作为吸热墙,把太阳能吸收储存起来,晚上再把这个能源释放出来。第三是微冲击。城市为什么被大自然冲击巨大,就因为城市不是一个自然体。所以城市规划的新原则,就是不改变原来地表、生态和山水城格局等,每一个城市的单元都力求零排放,自循环。例如在一个街道旁边的小天然湿地,就能够削减雨水的洪峰,同时能够冲击雨水带来的污染物,得到人工系统的回第四是倡导微更生。所有的城市是历史的,如果减少了大拆大建,我们能减少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我们能够实现历史与未来共存,包括北京的菊儿胡同,上海的新天地,“鞍山新村改造”等都是实现了“有机更生”。使流向河流的污染物减少95%。第五是微交通。城市最稀缺的是空间资源。步行的空间利用率是小汽车的50倍,我们的自行车空间利用率是自驾车的20倍,按道理讲,应该把空间利用率最高的交通工具放在顶端,但是我们没有这样做,我们经常把最浪费的、

能耗最高的交通工具摆在第一位,这就是我们的失败,我们许多城市是机动车可达,但是步行和自行车不可达。第六,微创业。现代化的通讯工具,高速信息化,是创业的空间虚拟化,小型化,新加坡的“创业无定所”,硅谷的“车库的革命”,都使我们想到如果在任何一个地方,只要不干扰环境,都可以批准作为创业的场所。北京的798就是从原来一个废气的工厂变为最具有创意的城区。第七是微绿地。微绿地从美化景观到节能减排都有很好效果。建筑外立面绿化与外遮阳可以减少夏季50%空调。在夏天我们停车的时候都希望能够停在树荫底下,为什么,因为停在树荫底下和没有停在树荫底下的车子的温度相差10多度,甚至更高。第八是微医疗。建立社区医院和家庭医生、全科医生,加上现代化的网络诊断,因为小型的医院,没有现代化的诊断体系,可以用网络诊断的方式,从重医疗到重预防,我们恢复中医的传统,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和开支,我们把这个社会就变得无比的美好。第九是微农场。把我们生物的供应链搞得无比的遥远、漫长,任何一个环节都是能耗,都是不确定的污染,都是食物的风险。我们在每一个建筑、城市、小区都能产出一个微农场,与现代的技术相结合。第十是微调控。如果我们每一个社区是自治的、健康的、低摩擦的,和谐的,我们的城市就充满了生机,我们就会零冲突。当我们所有的政府都处在数字的管辖之下,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市民们严厉的监督,每一个公务员都奋起,政府就变得更加清廉、更加良治,社会就更加美好。 就拿我的家乡汕头为例,汕头市正全力贯彻“四个理念“打造宜居海滨城市。借改革开放的春风,汕头市经过30年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建成区面积从7.9平方公里发展到172.78平方公里,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打造出生态优美的城市环境、人居环境。

大气魄的“三大经济带”规划,大手笔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精细化的城市管理,生态优美的人居环境,是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文化为要、品质至上”城市建设理念的体现,使人深深感受到“改革成果惠及百姓,城市建设为了人民”的题中之义。在城市建设中,汕头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落实“三问四权”,即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切实做到规划设计贯彻人本思想,项目安排符合群众意愿,建设管理体现人文关怀,征地拆迁维护群众利益。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突出宜居要求,强化宜居意识,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实施,通过加快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建设,使汕头的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风更爽、气更顺、城更美。坚持文化为要的理念,按照“传承历史、延续文脉”的思路,突出“有机更新”理念,运用了“总体构架保留、细部有机更新”的处理方式,努力将汕头文化“找出来、保下来、亮出来、用起来”,彰显汕头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味。坚持品质至上的理念,着眼于景观细节的精雕细刻,通过打造一批景观小品、雕塑、灯光工程,下大力气做好“显山露水”文章,充分体现多元共生、多元融合、多元和谐的特点,给人以步移景异的美好感觉和无限回味。围绕“建设老百姓的城市、最宜居的城市、生态型的海滨城市”的目标,汕头市委、市政府更加注重大手笔大气魄谋划城市建设,更加注重城市大框架下的精雕细琢,更加注重城市筋骨间的血肉通融,使汕头城市建设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同时,市委、市政府以超前思路和超常措施,大胆创新投融资方式,运用BT、BOT、TOT等形式,实行市场化运作,积极筹措建设资金,推进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海滨路、中山东路、机场路、金砂东路、天山北路、汕樟北路、黄山路等一大批市政道路改造建设相继推开,一

批绿化、灯光、环保、景观工程也加快推进。至目前,市区道路总长和面积已分别达到1500公里和2655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面积625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13平方米。

参考文献(广东建设信息网)

(南方日报)

推荐第9篇:城市规划

一.名词解释。

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是指研究城市及其群体的发生,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规律的科学。是以研究生态学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调控的一门学科,既是一门重要的生态学科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生态系统 : 就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的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但的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而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构成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

物候:植物长期适应适应一年中午温度和水分的变化而形成的与之相应的规律。光周期现象:植物对光在一年四季南北移动的不同所作出的与之相应的反应。

光补偿点:植物光和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温度昼夜和季节变化所产生的反应。

环境:地球上生物生活繁衍所承载的土地,空气,给生物提供新陈代谢的场所。城市景观 :指城市所有空间范围或者是城市布局的空间结构和外形观念。

热岛效应:是指城市的气温高于城市周围的郊区气温。

生态因子: 组成生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子,生境是一个综合体,是由各种因素组成的。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体生活,生长发育,繁育以及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及其他条件的总和。

景观定义:景观包括空间上彼此相邻,功能上相互联系发生上有一定特点的若干个生态系统的集合。

城市化:城市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的比例。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照范围内,植物的光和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效果到某一数值后,光照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

推荐第10篇: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

常熟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沿江开发带,经济发展水平在苏州六县市中居前列。辖区总面积

1142平方公里,其中常熟市城区城市建设用地17.1平方公里,现状城区人口22.7万人。

东倚上海,南接苏州,西邻无锡,水枕长江与南通相望,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一

座具有3000多年文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以“年年丰收岁岁熟”而得名。作为

“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常熟历经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外资经济持

续注入等发展阶段,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近年来,坚定不移的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

出一条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成功之路,继承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

城市”以,又与2003年11月通过全国县级生态市规划的评审。常熟市历史悠久,文物古迹

众多,名人辈出,是我国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一、规划构思

常熟市是一个具有山、水、城为一体的城市格局与形态的发展中的城市,如何在保持“十

里青山半入城”的传统城市格局特色的同时,又创造一个使唤城市在发展和更新中逐步走向

未来的现代化城市,是规划的重点问题。

二、空间布局

常熟的规划的主要发展方向,城市向东北和北发展,避免城市建设用地包围风景区。考

虑沿江地区不可预见的未来发展优势,确定城市向东北方向为工业发展轴,向北为生活发展

轴。保护古城特色,规划析的城市生活区。

三、创新与特色

1、规划思路上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是传统城市格局的继承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二是水网格局的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2、规划方法上采取4项措施: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与用地布局规划同步进行;

(2)城市道路交通专项规划与用地布局规划同步进行;

(3)公众参与规划。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市民对保护古城区、建设新城区的意见和建

议;

(4)城市设计的概念与方法贯穿规划的全过程。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根据江苏省和苏州市计划部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规划全市域国内生产总

值2010年为907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万元人民币左右,年均递增10%。

规划期内年平均增长12.5%。规划全市城镇总人口91万人,城市化水平70%。中心城区

人口45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不超过90平米。

五、实施效果

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常熟市的规划管理部门增强了管理的力度,如在历史文化名城

和风景区的保护问题上,明确了在山岗和湖之间的禁止建设开发地区。成立了城市雕塑办公

室,进行了城市景观设计和几条主要街道及古城区的控规等。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完成了城市亮化工程,美化了街道环境,增加了城市绿化,整治

了古城区的环境,古城区的中心广场绿地工程和进入风景区的山前广场工程也得以实施

第11篇: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 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第12篇: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应由精英主导

德罗尔(Y .Dror)认为,规划即拟定一系列决策以指导未来行动,最终实现既定目标,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决策集合与新的追求。那么,城市规划即给城市未来发展拟定计划。城市规划所拟定的目标,体现出该座城市的发展趋势及目标,随之而来的是该城市的整体形象。城市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着带给公众怎样的第一印象及折射出城市的发展水平。因此,城市规划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关注。

但究竟城市规划是由精英主导好,还是公众主导,我认为精英主导更加合适。

公众对城市的规划没有什么概念,他们评价城市的规划是好是坏,绝大部分只从他们本身的利害关系和审美角度来考虑,并没有以整个城市为出发点。此外,他们缺少对经济、政治、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认识,还有对城市的宏观把控,所以他们对城市规划也是主观性的,片面性的。

相反,“精英”是指在某一或多项领域上的优秀人才和领导者。因此,精英对城市规划的认识及考虑就有别于普通民众。他们会从各个方面(比如:经济体系,城市生态系统,人口发展,城市文化和人的心理感受)进行调查、研究、探讨。

下面就讲讲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更能说明这项工作更适合由精英主导。

由于生产力和人口高度集中,城市问题十分复杂,城市规划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技术与艺术,以及人民生活的广泛领域,因此它具有综合性。城市规划既要解决当前建设问题,又要预计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和充分估计长远发展要求;它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计性。因此,它又是一项长期和经常性的工作。

通常情况下,这些精英会聚集在一起,组成一个团队,并与政府协商,最后形成某种理念或某个体制。

在城市规划中,温哥华属于建设宜居城市的典范。

人口急剧增长给温哥华城市发展带来结构上的转变,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交通拥挤和空气污染连续增加等。为此,温哥华遵循“精明增长”理念,走发展紧凑型都市区之路。市政当局通过刺激中心城市区的人口增长,促进就业岗位和住宅数量之间达到平衡以减少对机动车交通的需求。这不仅有助于形成更加紧凑的城市形态,而且避免了低密度的城市扩散。 具体而言,温哥华注重营造多中心、多级别的都市中心:运用“集中增长模式”,在划定范围内统一公共基础建设及其他城市服务;增加公共交通,鼓励人们改变出行方式,劝诫单独使用交通工具;减少土地消耗,防止低密度扩张、集约和“精明”地使用土地。为营造亲切宜人的城市氛围,温哥华设计指导思想是,通过贯穿整个地段类型多样的开敞空间体系,将建成区分为若干独立规划的居住组团,合理布置低层和高层住宅,在保持人性化尺度的同时,实现居住高密度。

对于高密度的中心城区,温哥华的城市规划注重规划、比例和色彩等,令现代化城市设计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

可以说,温哥华是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下创造宜居和充满活力的空间,树立了打造宜居大城市的典范。

这活生生的成功例子不是由公众主导的城市规划,而是由政府和精英们共同规划并实施而产生的。

不过,公众参与是不可缺少的。

西雅图在宜居城市建设方面,率先提出并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西雅图”模式。在整个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中,由政府,专家和利益相关人共同协商制定,公众进行评判和监督,因而高质量、高效率,系统而程序化的公众参与是西雅图成为宜居城市的重要保障。

第13篇: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论文——我理想的常州

家乡,也许它不是最美丽的,不是最发达的,不是最理想的,可是,它一定是让你最温暖的地方,它一定是留给你最多回忆的地方,一定是在你困窘时最想回到的地方。以前的我也许不会有那么深的感受,甚至有的时候不免还会对这个城市有些负面的情绪。直到我到了南京来念书,我才发现原来我是那么热爱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每次回家走下火车的那一刻,每次在学校遇到困难的时候,每次在异地看到常州这两个字的时候,心中总是默默一暖,让我有一种很安全的感觉,因为我知道,不管发生什么事家就在那里静静守候。我相信每每提到家乡的时候,可能不会说不完的溢美之词,但如果有人要说一句家乡的坏话的话,必会全力去辩解去求证甚至是狡辩,只因为那是每个人心中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常州,位居长江之南、太湖之滨,处于长三角中心地带,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苏锡常都市圈。说到常州,大多数人最先反应到的应该就是中华恐龙园和环球动漫嬉戏谷了吧。这些年常州在旅游建设方面真的是花了大力气的,外人知道的只是常州有中华恐龙园,环球动漫嬉戏谷,淹城春秋乐园,天目湖等旅游景点。大家不知道的是目前常州除了几个主题性的游乐公园外,所有公园都是全部翻新后再免费向市民公开的。对广大的市民而言,这绝对是很好的惠民政策。每次回家途经几个开放式的公园,看到老人带着孩子,老头老伴相互扶持,孩子们的嬉戏打闹都不禁会想,真希望每天都腻在这温馨里,不愿离开。

可往往弊是紧跟着利同时出现的,公园一旦开放那人流量必定会骤然攀升,而且针对的主要人群是退休在家的老人和年纪尚小的儿童,这样的一类人对公园的环境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在这个时候,政府虽然做了一件好事,但要如何不让这件好事变坏那就要看政府在对各个公园的维护力度和对为市民真正创建和谐环境的决心了。如何定期维护公园内的硬件设施,因为主要受群是老人和孩子这两个最容易受伤的族群;如何保持公园的青山绿水,不让时间冲刷掉公园的魅力;当管理人员和执拗的老人与懵懂的孩子发生冲突是有该怎么最妥善的解决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的政府时刻正视的问题。我接受问题的存在,同时我也相信我们的政府有这个能力来很好的处理和应对各色各样的困难。

除了公园绿化街道风景也很重要。为此实施了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计划,主城区99条道路杆线入地,对市区74条主要道路进行综合整治,对388条背街小巷进行了综合整治,城市主要景观道路基本实现了“路畅、街美、景优”及景观连续的目标,市容市貌“脱胎换骨、焕然一新”,现代化城市面貌得到充分展示。

对一个城市来说交通的便捷程度无疑是考察这个城市发展水平很好的一把标尺。常州水陆空交通便利,老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京杭大运河、312国道和沪宁、宁杭、常宁、沿江(常苏)、常澄、锡宜等高速公路,以及江苏第2大机场,4E级民航常州奔牛机场,构成了常州发达的水陆空交通网。 此外京沪高速铁路常州北站是沪宁段中间站中站房面积最大的车站。2011年底,常州西绕城高速正式通车后,外环城高速,内环城高架的网络将基本形成。

城市内部公共交通发达,市区内公交车大多可以享受空调车1元,刷卡6折的优惠(学生3折,70周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免费)。是继北京以后全国第二个给与市民公共交通优惠的城市。2008年1月1日开通了快速公交(BRT)一号线,是江苏省内首条,也是国内继北京、杭州后的第三个快速公交系统的城市。 2010年9月28日上午,常州高架道路二期正式开通,并与一期工程接通,全程55.35公里的常州高架道路网络正式形成。“二纵二横”的道路框架形成了对接常州东西、南北的快速通路,二期工程的建成通车,标志着常州由此迈入了快速发展的“全城高架时代”。 而前不久住建部和发改委完成了对常州地铁的最终审批工作,确认常州的地铁规划已经在部委通过,已经呈送国务院,2011年年底或2012年年初可能会有正式批文下达。

看到自己生活的城市有这么骄人的成绩我们都是由衷的开心。可是,当人潮高峰期时看到有的车怎么挤都挤不上人,有的车却空空荡荡在人潮中穿梭时,我不禁要问,如此发达的交通为什么没能制定出更合理的调度来解决上班迟回家难的问题呢。有了高架有了BRT市区与城区之间来往确是更便利了,可同时我们要面临的是,市内的交通压力却与日俱增。而在不久的将来还要新建地铁,也许地铁能缓解一部分公交车的压力,可是我们真的需要地铁么是否真的是因为我们的人流量达到了建地铁的需求呢,还是我们是在赶超一些硬性的目标。让我们设想一下,地铁建成那么沿线的房价商铺无疑会坐地起价。再看看现在的市中心成片成片的盖高楼建新商圈,这样的地质基础又适不适合建地铁,每年又有多少城市因为地铁出现路面塌陷。一是不稳定的房价,一是为出门省这么一星半点,到底怎样才是更为市民着想,我想政府心中也是该有把秤的。也许我这都是杞人忧天,可这也是我作为常州市民最直接的反应和担忧,希望我们的政府早就有了一整套完整的计划,而我所说也只是最幼稚的怀疑。因为只有它好我才能更好。

常州是一座有着3200年左右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化古城。春秋末期(前547年),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开始了长达2500多年有准确纪年和确切地名的历史。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称毗陵。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改置毗陵郡。自此,常州历朝均为郡、州、路、府治所,曾有过延陵、毗陵、毗坛、晋陵、长春、尝州、武进等名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始有常州之称。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文化名人荟萃。风景名胜、历史古迹有圩墩村新石器遗址、春秋淹城遗址、天宁寺、红梅阁、文笔塔、北宋藤花旧馆、苏东坡舣舟亭、太平天国护王府遗址、瞿秋白纪念馆、中华恐龙园、溧阳天目湖旅游度假区、金坛茅山风景区等。历史名人有吴公子季札,《昭明文选》作者萧统,抗倭英雄唐荆川,“南田三绝”恽格(号南田),“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数学家华罗庚,实业家刘国钧,书画家刘海粟等。主要特产有萝卜干、大麻糕、芝麻糖、溧阳风鹅、野山笋、溧阳水芹、南山板栗、长荡湖螃蟹、常州梳篦、砖刻屏、景泰蓝掐丝工艺画、乱针绣、中国彩绒画、留青竹刻、金坛刻纸。

作为一座古城,常州的名气远不及南京,可我们亦是经过千年历练总不改就这样默默将过往掩埋。我所就读的高中便是座千年学府,是孔圣留下的学堂,我们也是抗倭英雄唐荆川的校友。这样珍贵的历史精神难道就该被这高速的现实社会所遗忘么。看看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古建筑是完整被保留下来的,前段时间我特意到篦箕巷走了一遭,狭窄的小巷公交车私家车川流不息。沿途的老店稀稀落落,剩下的还有便是被粉饰过的仿古小楼,哪还有一点古韵在,步行不到两分钟你便又回到了繁忙喧嚣的都市。我不是说现代化建设不好,可是我们是不是应该寻着我们的跟走下去呢,这样急速的发展只是在用物质来安抚填塞我们疲惫不堪的躯壳,在这寸土寸金的社会是不是还容许有我们心灵的栖身之所呢。

作为一个常州人,对于常州的历史常州的历史名人常州的特色手艺,我是不是能如数家珍。很遗憾我做不到,那对于现在的80后90后甚至是00后又有多少人愿意去了解自己的城市自己的家乡到底是个什么样,我们每天都在忙碌些什么。就像一个失忆的病人,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那奋斗又是为了谁。我知道自己没有资格在职责些什么,我只是想,我们的政府是不是有这个义务来加强市民的历史使命感,我们的历史不如那些有名的古都来得厚重,可这就是我们的一部分不该被抛弃不能被遗忘。从青年人做起,这也是拉近几代人的机会,这个社会已经越来越冷漠,我不希望这样的氛围在城市间被不断蔓延扩散,人与人之间需要一定的物质来连接,共同的历史众人的骄傲那便是最好的纽带。我们需要这份凝聚力来带动这座城市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如果要说如何才能把常州建设得更好,我想我真的没有那个资格去指点什么,因为我并未真正为这座城市付出过什么。大空话谁不会说,蓬勃发展群众体育,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健全卫生保障,加强保护文化遗产,有序发展广电事业,荟萃文艺创作精品,繁荣活跃文化事业,深入实施终身教育,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全面发展基础教育,稳步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聚集创新创业人才,纵深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平台建设步伐等。这些不是我所能规划的,我能说的只是我眼中的常州,我希望的常州,我向往的常州,而我能做的就是去爱这座城市,同时带动我身边的人一起爱护我们共同的家乡。

第14篇:德钦县城市规划管理局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

德钦县城市规划管理局2008年度工作总结暨2009年工作计划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一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州建设局在业务上的精心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机构组建工作,理顺部门职能,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强化队伍管理,启动好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生产等工作,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协调和勾通,狠抓城市综合执法力度,努力扩大清运服务范围,着力改善县城卫生环境,抓好供水管网改造和维护力度,保障县城供水、排水正常畅通,起步好城乡规划工作。确立了“重规划、抓质量、强管理”的市政管理和规划工作方针,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2008年度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计划作如下汇报:

一、机构简介

德钦县城市规划管理局是负责全县城市管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和主管全县城乡规划工作的县政府直属部门。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编制6名,级别为正科级单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1名,工作人员3名,工勤人员1名。德钦县

1 城市规划管理局组建于2008年1月,现有局长1名,副局长2名,工作人员1名。下属环卫站有37名员工,其中固定合同工2名,环卫工人临时工31名,执法协管员4名。

二、2008年度工作总结

(一)注重机构组建工作,理顺部门职能,为开展好各项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机构组建工作直接决定着我局今后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率,关系到能否预期完成县委、县政府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部署的各项工作,我局把机构组建工作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从县级有关部门和乡一级调入工作能力强、有文化水平、思想觉悟高的职工,在十分有限的编制内配强工作人员,确保了组建初期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在县委、县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关心和帮助下,组建工作比较顺利。

1、按照县政府的部署,3月份请县财政局对供排水公司和环卫公司进行资产清查后正式划入我局,为今后在业务上实现对口管理理顺了职能。

2、在调入人员的基础上,及时建立健全了内部管理制度,为开展好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3、按照县政府的工作安排,对环卫公司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了内部管理制度,为进一步提高县城环境卫生水平建立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4、聘用4名执法协管员充实到城市监察大队中,及时定购了执法服装和装备,为开展好城管执法提供了坚强的工作队伍。组织执法人员加强了对城市管理的相关法律法

2 规,对执法人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训,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执法人员良好的公众形象。

5、5月份在县政府的主持下,召集建设局、环保局、工商局、电信局、交警支队召开专题协调会议理顺了部门职能,积极与县政府法制局协调后理顺了部门执法职能,申请办理了执法证,为今后开展好我局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明确责任,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平台。

6、5月份及时成立了党支部,党员干部的组织关系得到了顺利转移,为开展好党建工作、支部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为规范职工工会组织管理,保障职工享受福利待遇,积极向县工会请示后及时成立了工会组织。

(二)认清部门职责,加强学习,促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为切实开展好我局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组建以来积极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加强学习业务知识,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为开展好各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业务基础。

1、我局作为负责县城综合管理和全县城乡规划工作的部门,把组建工作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基础上,认清搞好县城卫生环境和城市维护工作对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推动作用,抓好城市卫生和城管执法等工作,起步好城乡规划工作,促进县城综合管理和城乡规划工作早日进入规范化管理。

2、自组建以来组织我局全体职工积极向部分业务划归到我局的建设局、环保局等部门学习业务知识,加强

3 业务勾通与交流,干部职工的业务知识得到了不断提高。

3、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在主管副县长的带领下, 4月11日组织干部职工到香格里拉县就城市管理和城乡规划工作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实地考察,我局的干部职工从香格里拉县的成功做法中得到了启发,干部职工的业务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4、9月份派专人到香格里拉县城市规划管理局学习《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程序,为开展好城乡规划工作培养了技术的人员。

5、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组织职工开展了“三力”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注重开展大讨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建立健全了内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及责任落实机制,干部职工对现阶段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解放思想活动做到了深入浅出,达到了预期目的。

(三)加强沟通,积极争取工作的主动权。为了尽快开展好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积极与县委、县政府勾通,加强与省、州规划主管部门的联系,全力服从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充分履行好本部门应有的职能。

1、自今年三月份以来我局就开展城管执法工作,但因以往没有开展规范的城管执法工作,居民对城管执法缺乏必要的认识,执法工作进入十分被动的局面。为把城管执法工作转化为主动局

4 面,积极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我局开展新一轮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5月份积极起草了《关于开展县城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县城市容市貌管理工作的通知》请求县两办下发文件。自5月10日起我局以(德办发„2008‟29号)和(德政发„2008‟30号)两份文件和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开展了县城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在各有关部门的积极协助下,通过开展综合整流治工作,使执法工作从被动局面转为较为主动局面,为今后规范城管执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2、积极与省建设厅联系后申请办理了规划执法证和城管执法证,征订了新板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简称“两证一书”),促进了城乡规划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3、积极与州建设局联系,并邀请州建设专业人员到我局就城乡规划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城乡规划业务工作上的对口管理理顺了关系,为今后开展好城乡规划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4、积极参加省、州建设局组织的各项城乡规划知识培训,为进一步开展好城乡规划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按照省建设厅、州建设局的安排,积极组织人员开展了全省第二次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绩效考核,对本县的城乡规划工作作了全面客观的自检自查,认真填写考核表后及时报送州建设局。5抓住滇西北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香格里拉现场办公会这一难得的

5 机会,邀请省建设厅的领导及专家组就我县县城建设《总规》、《详规》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前期工作和市政供排水管网改扩建项目进行检查、指导,建设厅领导及专家对存在的部门及时给予了指正,并对古城改造规划和管理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为市政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

6、我县由于城市部局不规范,供水管网管理和排水管网工作起步较晚,对供排水管网的管理还需进一步提高。今年抓住东西部供排水合作对口支援工作,邀请常州市建设局、常州市水协领导及技术人员到我县就供排水管网管理进行交流和指导,从常州市对供水、排水管网管理的成功经验中受到很好的启发,并为供排水公司捐赠了15万元的业务购车专项资金,为今后进一步规范供排水管网的管理、加强东西部供排水技术合作以及争取资金援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工作力度,强化队伍管理,努力做好本部门职责内的各项工作。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开展好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严格按照内部管理制度加强队伍管理,强化责任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在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明确了各股室的职责,强化工作队伍管理,为开展好各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2、按照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对原德钦县环卫公司进行了改制,取消了法人独立资格,成功改制后划

6 转为我局下属的一个股室。城市公共卫生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也是外来观光、旅游、投资者所见我县“精神风貌”的第一影响,针对城市总体卫生水平提高难的问题,在参照香格里拉县环卫站成功作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局的实际,对现有清扫面积进行全面丈量,按清扫面积对清洁工进行重新分组,对清扫保洁、清运及执法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考评,实行工作质量与工资相挂沟的管理方式,并注重对工作质量的考核,开创了“以制度管人、以敬业为荣、以实绩评优”的良好工作环境,建立了长效激励机制,改变了以往有制度难管理、有责任难追究、总体卫生水平提不高的工作局面。积极向县政府请示后提高了环卫工人的待遇,极大地提高了环卫工人工作的积极性。环卫站的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县城总体卫生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对现有的拦河进行全面丈量,聘请小工对28465平方米的拦河垃圾和泥土进行全面清理,安排3名清洁工对现有的三条拦河坝进行清扫保洁,铲除了影响县城整体卫生的“死角”。以环卫公司改制为契机,扩大了清扫面积,把县委小巷、人大政协小巷、三义汽修小巷纳入清扫保洁范围,街面清扫路段沿升至幼儿院、县油库、保健站,环卫站总清扫面积达73529平方米;冬季组织环卫站职工对路面冰雪进行清理,极大地提高了县城的整体卫生水平,营造了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

3、城市执法的质量好坏是影响美化市容市貌和提高街面整洁的

7 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县城街面整洁和美化市容市貌,我局从3月初就组织城市监察大队开展了城管执法工作,但因申请办理执法证后无法及时领取执法证、机构刚刚组建、县城居民对城管执法认识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执法工作一直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为争取执法工作的主动权,开展好城管执法工作,5月初起草了县城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文件,积极与县政府法制局协调后请求县委办、政府办联合下发通知,5月11日在县政府办的主持下召集县发改委、卫生局、建设局、环保局、升平派出所、市场管理中心的负责人召开综合整治工作协调会议,使城管执法工作从被动局面转为较为主动的局面,为开展好城市执法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开展综合治理工作撤除了所有临街面的临时雨棚,加大了对倒生活垃圾、随意排放生活污水、随意占道堆放建筑垃圾、随意占道经营和占道堆放物料等行为进行了教育、制止和处罚,积极引导建房居民和工程施工队将建筑垃圾清运到新垃圾填埋场进行规范处理,建立建筑垃圾跟踪管理机制,努力减少建筑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对居民身心健康的影响。建立和规范了对户外广告、布标、灯箱等审批手续,促进了户外广告的规范管理。通过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县城的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改观,广大居民对爱护公共卫生的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综合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今后开展好城管执法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4、

8近几年来县城排水管网因没有专项资金进行维护,排水管网损坏比较严重,部分排水管道排水无法畅通,漏雨网损坏严重,给城市卫生环境和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安排供排水公司维护好排水管网,对损坏的漏雨网进行更换。将排水管网专项清理工程承包给三江公司,对县城大部分排水管网进行全面清理,保障了县城排水管网的正常畅通。受冬季冰冻灾害城市消防管道严重受损,县城的消防安全得不到保障,组织人员对消防栓及消防管道零部件受损情况进行认真清查、登记,及时购置了零部件,对消防栓及消防管道进行全面维修,完工后组织消防大队、供排水公司进行实地验收,保障了县城的消防安全。随着县城居民的逐年增多,县城旧供水管网到枯水季节经常出现片区性停水,而且旧管网新加坡至政府大楼之间一到雨季存在滑坡隐患,给县城居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为确实解决旧管网改善枯水季节供水紧张和排除存在的滑坡隐患,安排供排水公司就管网改造工程做出预算,申请县政府安排60%的资金,公司自筹40%的资金,共投入189588元实施了供水管网改造,8月1日管网改造工程已竣工验收,县城枯水季节片区性停水现象将得到解决,消除了雨季存在的安全隐患。

5、为维护好绿化带、提高县城绿化率,共投资11806.50元,对市政二期工程段的绿化带维护拦进行了重修,结合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对县城范围内的绿化带进行了补植补种,共补种雪松190

9 棵,补植草坪16平方米。组织干部职工对绿化带的树木和草坪不定期进行浇水,全力维护好现有的市政绿化带,努力提高县城的绿化率。

6、为进一步开展好城乡规划工作,积极参加了省建设厅组织的规划业务知识培训,组织全体职工学习了今年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按照省建设厅的要求征订了新版“两证一书”,对县城拓展工程的7个项目和卡瓦格博文化走廊三个项目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手续齐全的建设居民及时办理了新版“两证一书”,促进了建设工程审批程序的规范管理。2002年已完成《德钦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年已全面完成《德钦县城拓展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今后开展好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7、为规范对县城户外广告和布标的管理,对制作户外广告和布标的经营户宣传了规范户外广告和布标管理的相关法规,对公共场所无序张贴户外广告及悬挂布标进行专项清理,组织人员3次对存在安全隐患和陈旧的布标及户外广告进行了清理,极大地提高了街面整洁。积极与县供销社协调后,在阿墩子酒店临街面新建了户外广告及宣传专栏80平方米,加强了对乱画、乱张贴行为的打击力度,为规范户外广告和政务信息宣传定点限期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效制止了影响市容市貌的“牛皮癣”。根据9月11日《县人民政府关于县城市容市貌整治工作专题会议纪要》,对邻街面建设违章建筑限期不拆除的三个单位下发了《限期拆除通知》,确保

10 在县政府规定的时间内按时拆除违章建筑,现已拆除临街面的所有违章建筑。对临街面的灯箱、霓红灯、门面匾牌及雨棚进行拆除后,按照统一规定的规格进行规范审批和管理,规范了对灯箱、霓红灯、门面匾牌的管理,规范了对占道推放建筑材料、物料的管理,促进了街面整洁,美化了市容市貌。

8、去年年底总投资219800元,新建了32根县城路灯电杆,改造了79根路灯电杆,及大地改善了县城的亮化率。一年来组织人员加强了对路灯的维护力度,定期组织人员对路灯的亮化率进行统计,及时组织人员对已烧毁的灯泡进行更换,对损坏的其他设备进行了维护,营造了县城夜间明亮、宽敞、舒适的生活环境。全力做好维护藏区稳定期间和奥运会期间的路灯巡回值班工作,及时对损坏的灯泡和其他零件进行抢修,保障社会治安稳定,一年来日亮化率在86%以上。积极服从县委全力为藏区开展维护稳定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9、按照环卫站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对环卫站全年正常运行经费及全年各项城市维护支出进行了认真预算,请县财政局对预算进行审核后呈请县政府进行审批,确保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10、为促进生活垃圾处理规范化、科学化,按照县政府的安排,将垃圾清运处理成功从老垃圾场转移到新建的垃圾填埋场,对旧垃圾场的垃圾进就地填埋。积极与环保局和垃圾填埋场施工单位协调,对垃圾填埋场进场道路不便行车的路段进行了改修,对不符合填埋运行的部分

11 工程进行重修,为今后规范处理垃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1、将德钦一中初中部、河香东路、古城列入环卫清运服务对象,促进了校园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的规范化、科学化处理,提高了县城的整体卫生水平,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为进一步提高县城的卫生水平,积极与升平镇政府、阿墩子社区和墩和社区协调后,由我局拨一部分卫生管理经费给两个社区,部署两个社区建立社区卫生“门前三包制度”,实行社区卫生民主管理,促进社区“两个文明”建设,努力使县城的整体卫生水平达到一个新的台阶。为广大居民提高方便的卫生服务,充分听取居民和各单位的意见,在县城居民集中的各个角落摆设了垃圾桶,一年来增设了29个垃圾收集点86个垃圾桶,环卫设施得到了不断巩固,有效制止了居民随意堆放垃圾、乱到垃圾的生活陋习。

12、认真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好垃圾清运费征收工作,目前已完成县财政局下达的今年12万的征收任务,保障将全年垃圾清运费按时足额上交到县财政局。

13、加强对供排水公司的业务指导,全力做好今年的水费征收工作,作为自负赢亏的企业,保障供排水公司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工作。

14、城区道路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给行人和车辆带来诸多不更,将城区路面补修工程承包给三江公司,对城区内凹凸不平的路面和损坏严重的路沿角、下水道口及下水道盖板进行了重修,促进了街面的整洁,为广大居民县城居民提供了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

15、按照县委

12 的部署,积极配合团县委组织部队系统对水磨房河的白色垃圾进行了清理,军人们充分发扬了不怕脏、不怕苦、英勇善战的优良作风,经过县人武部、县中队、武警三支队、消防队为期两天的艰苦奋斗,水磨房河沿线的白色垃圾得到了全面清理。

16、因机构刚刚组建,工作难免做到全面,因执法工作方式方法不合理,3次造成部分经营户集体上访,积极配合信访局妥善处理好上访事件;因水磨房河的卫生管理措施不到位,造成河香东路居民派代表到县政府上访,按照县政府的工作安排,妥善处理好上访的相关事项。

(五)顾全大局,积极服从,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1、按照党对党员干部管理的相关要求,将星期五定为学习日,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认真开展好党建工作,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2、召集干部职工召开党风廉政建设部署会议,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好廉政教育和反腐败警示教育,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廉政意识,营造部门良好的廉政氛围。

3、作为县城综合服务和管理的单位,狠抓安全生产工作,组织环卫站和供排水公司认真开展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确保了一年内无一起安全事故发生。全力服从县政府的安排,积极配合县建设局开展好“十〃一”长假前的建筑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确保了“十〃一”长假期间建筑领域无一安全事故发生。

4、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本局工作认真开展了“三力”建设主题

13 实践活动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并注重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建立健全了内部制度,完善了考核制度,强化了责任落实机制,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和办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县城的卫生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5、积极配合古城开展办公室为古城的科学规划提供政策和专业知识依据,积极为古城的合理开发建言献策。

6、按照县纪委和县人事局的工作安排,及时制定了本部门《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结办制》,促进各项办事程序进一步规范化,有效提高了我局的工作效率,

7、我局在本局人力有限的情况下,全力支持县城拓展工程,积极配合县城拓展办开展好工作,让副局长全身心投入到县城拓展工作,为开展好拓展整治工作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8、积极协助“爱卫会”对县城卫生区进行重新划分,组织县级各部门开展好每月卫生区的清扫工作,安排垃圾清运车及时做好垃圾清运工作,努力提高县城的整体卫生水平。

9、按照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做好本部门的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提高本部门办事的透明度。

(六)加强资金投入,配齐生产设备,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1、为了顺利开展好业务工作,购置了会议桌、办公桌、电脑及相关设备;

2、为确保清运、清扫保洁工作正常开展,及时购置了清洁、清运生产工具及环卫设备;

3、为顺利开展管网改工程,及时下拨了专项资金;

4、为依法

14 开展好城管法工作,购置了执法服装、执法装备及执法车辆,一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3530元。

(七)扎实工作,取得实效,为今后开展好工作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一年来,作为一个新组建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州建设局在业务上的精心指导下,积极争取工作的主动权,在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使本局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

1、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环卫站成功进行了改制,清洁工的工资待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县城的清扫保洁和清运工作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2、在各有关部门的大支持和帮助下,开展了城市综合执法综合整治工作,县城的公共卫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促进了街面整洁,进一步美化了市容市貌。

3、城市绿化带得到了有效维护,提高了城市绿化率,加强对市政路灯的管理和维护力度,日均亮化率在86%以上。旧供水管网改造已全面完工,县城供水管网、排水管网和消防管道确保正常畅通。

4、城乡市政规划工作已全面启动,步入了正常开展业务工作阶段。

组建一年来,确立了“重规划、抓质量、强管理”的市政规划、管理工作方针,认清县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推动工作,落实以城市的文明卫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促进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局在人员未配齐的情况下带领现有干部职工注重工作方式方法,狠

15 抓工作落实,努力争取工作的主动权,营造了县城清洁、舒适的卫生环境,让外来观光、旅游、投资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为我县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力作好服务工作,为下一年开展好各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存在的困难

1、由于机构人员编制有限,缺少足够的专来人才,给今后正常开展全县的城乡规划工作带来了困难。

2、目前因县内没有规划专业人员,规划工作难以规范开展,需要聘请一名规划专业人员。

3、年初没有对规划办证经费进行预算,征订“两证一书”及相关业务开支较大,部门行政运行经费出现紧张状况。

4、受整体物价上因素的影响,垃圾车辆燃料费和维修费出现了严重超支,环卫站经费出现较为紧张的状况。

四、2009年工作计划

1、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和管理力度,加强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为开展好工作培养坚强的工作队伍。

2、进一步开展好城乡规划工作,认真学习宣传好城乡规划法,按照法定程序颁发“两证一书”,积极做好县城的街景规划和管理工作。启动好村镇房屋建设的审批和管理,规范办证程序。加强规划监察工作,加大对各种违法违章建设行为的打击力度,促进全县城乡规划工作早日实现规范

16 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为城乡长远发展作好科学可靠的规划工作。

3、巩固清扫保洁、清运及执法工作质量,促进垃圾填埋进入规范运转,进一步提高县城整体卫生水平。

4、加强市政绿化带、路灯、供排水管网的维护和管理力度,全力维护好市政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5、认真开展好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生产等工作,促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6、从服务全县大局出发,协助开展好县城引水、拓展整治、古城改造等工作。

7、积极与省建设厅、州建设局衔接后,开展好污水处理厂项目前期工作。

8、古城卫生纳入清扫服务的范围,进一步规范对古城卫生的管理,努力提高县城的总体卫生水平。

9、积极向上级争取旧城改造项目资金,进一步促进市政规范规划和建设,努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

德钦县城市规划管理局

二00八年十二月二日

第15篇:淮南城市规划

根据中国政府网25日刊载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作为安徽省北部的重要中心城市,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淮南市要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严格实施《总体规划》。

《通知》要求淮南市在《总体规划》确定的1477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逐步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加强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对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逐步实现市域城镇体系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结构完善。

根据《通知》,到2020年,淮南市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165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65平方公里以内:依据《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坚持集中紧凑的发展模式,防止城市规模盲目扩大;根据淮南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

《通知》还对淮南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严格实施《总体规划》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 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淮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三个翻番、四个提高。三个翻番,即:经济总量翻番, “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70亿元,进入千亿元城市行列;财政总收入翻番,达到2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分别达到30000元和10000元。四个提高,即: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新型工业化速度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各类城镇建设步伐加速,到“十二五”末城市化率达到70%,三产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1.5%;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生态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调控目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

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良好,民主法制建 设取得新进展。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全市生产总值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速度预期为 经济发展 13%, 2015 年达到 1270 亿元, 到 人均生产总值 (按户籍人口计算) 50000 元以上。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民营经济比重达到 40%以上。2015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400 亿元,年均增长 16.5%;财政收入达 200 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98 亿元),年均增长 15%;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总额五年累计 5000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040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0700 元。 ——结构调整。 ——结构调整。“十二五”期间淮南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是:经济 结构调整 结构中,逐步提高第三产业(服务业)比重。到 2015 年,第三产业增 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31.5%;经济增长驱动因素中,逐步提 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到 2015 年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占地区 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38%;城乡结构中,逐步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到 2015 年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达到 70%。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十二五”期间淮南要进一步增加科技投入,提高 科技创新 科技产出。在科技投入上,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 产总值的比重力争每年递增 6%,到 2015 年达到 1.2%以上。在科技产出 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每年递增 15%,到 2015 年达到 4%以上;每百名 R&D 人员国际专利合约(PCT)申请量力争 每年递增 24%,到 2015 年达到 0.03 项。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十二五”期间淮南要继续降低单位 GDP 能耗和主 环境保护 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万元 GDP 综合能耗下降 10%以上。化学需氧量和二 氧化硫排放量年均下降【】、【】。从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角度, 森林覆盖率继续上升,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下降。有效控制社 会生活与敏感点噪声,确保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达标。在部分环保指标 上应有所突破,力争优于国家指标总体水平,加快淮南生态园林城市和 宜学宜业宜居宜游的四宜城市建设。 ——民生改善。 ——民生改善。“十二五”期间,淮南在民生改善方面要有较大突 民生改善 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率 1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 15%,到 2015 年分别达到 30400 元和 10700 元。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 到 7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9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40.19%。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实现基本覆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 90%,城乡居民

民 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3%以内。另外, 人均预期寿命到 2015 年达到 75 岁以上。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十二五”期间,淮南应加大开放力度,力争进出 对外开放 口贸易、利用外资和引进内资等方面在规模和质量上均有突破,迈上一 个新台阶。到 2015 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亿美元以上,年 均递增【】以上,其中出口【】亿美元以上;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亿 美元以上,年均增长【】以上;到 2015 年全年实际利用内资达到【】 亿元。 专栏 2 淮南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2010 年 指标名称 生产总值(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第二产业增加值 其中:工业增加值 经济发展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人均生产总值(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财政总收入(亿元)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三次产业比例(%) 结构调整 工业化比重(%) 城镇化率(%) 居民消费率(%) R&D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科技创新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 每百名 R&D 人员 PCT 申请量(件) 万元 GDP 能耗(吨标准煤) 化学需氧量(COD)(吨) 二氧化硫排放量(吨) 城市噪声(分贝) 环境保护 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天) 城镇污水综合处理率(%) 工业污水处理率(%) 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率(%) 区域 55 分贝 346 70 98 60 60 93 55 分贝 350 80 100 85 85 95 (预计) 预计) 580 45 370 325 165 23670 400 100 46 186 7.8:63.8:28.4 56 65.4 31.8 0.9 2 0.01 2015 目标 1270 60 810 750 400 50000 累计完成 200 98 400 4.7:63.8 59 70 38 1.5 5 0.03 全市林木覆盖率(%)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 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累计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比重(%) 学前三年入园率(%) 改善民生 高中教育毛入学率(%)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普及教育年限(年) 人均受教育年限(年) 累计培训农民(万人) 城镇职工基本保险覆盖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 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个) 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技术人员数 人均期望寿命(岁) 人口自然增长率(‰) 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对外开放 其中:出口额(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引进内资(亿元) 19.1 41 15200 5380 41 22 45 30400 10700 35

43 28 33 4.5 3.6 3.3 2.99 4.3 20 18 4.18 75 76.2(09) 未统计 9 未统计过 12 89 ≥95 25 4.44 91 40.19 12 9 15 96 ≥98 90 4.95 74.97 7.5 75.87 7.6 0

第16篇:城市规划原理

一、居住区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规划

基本组织形式: 唐代以前——里坊制 北宋仁宗末年以后——街巷制 元代以后——胡同结构形制

1.里坊制

里坊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形成,西汉至唐代年间为发展的鼎盛时期。 特点:

由经纬道所划分的地盘为“里”的地域范围,里的平面一般呈方形或矩形,四周围为墙,设里门出入,里内排列居民住宅。

具有封闭性,体现了“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理的指导思想。 2.街巷制

北宋中叶以后,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封闭的单一居住性的里坊制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城市生活方式的变化,坊墙逐渐被商店所代替,住宅直接面向街巷,与商店、作坊混合排列。坊内的街改造为东西向为主的“巷”,巷直达干道,交通大为便利。 3.胡同

元朝以后,原来的巷改为胡同,形成大街——胡同——四合院三级组织结构。胡同内的院落式住宅并联建造。

(二)近现代城市居住区规划 1.大街---里弄

街---弄---里三级组成,街是城市行车干道,街两侧的分支就是里弄,一般情况下不通机动车,弄两侧的分支是里,一般为尽端路。

里弄的出现实际是由于城市人口急剧增长,造成街巷、三合院空间压缩形成的,日照、通风条件较差、几乎没有绿化,空间呆板单调。 2.邻里单位

1929年,美国人佩里提出“邻里单位”理论; 中国在50年代初居住区建设受到此理论影响。 邻里单位理论的基本原则:

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

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 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合64.75hm²);

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 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3.扩大街坊

邻里单位被广泛采用同时,前苏联提出了扩大街坊的组织形式。与邻里单位相比在空间布局上更自由灵活。

优点:形成完整的街景和内向的院落; 缺点:住宅拐角多,东西向多,不利于通风采光

4.人车分流 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方式上世纪20年代在美国提出,1933年在美国建筑师斯泰恩设计的雷德朋居住区中实施,被称为雷德朋体系。 设计原则:

1、进入住宅区后步行道路与汽车道路在空间上分开,设置步行路与车行路两个独立的路网系统。

2、车行路应分级明确,可采取围绕住宅区或住宅群落布置的方式,并以枝状尽端路或环状尽端路的形式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背面的入口。

3、在车行路周围或尽端设置适当数量的住户停车位,在尽端车行路的尽端应设回车场地。

4、步行路应贯穿于住宅区内部,将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串联起来,并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正面的入口,起到连接住宅院落、住宅私院和住户起居室的作用。

人车分行的路网布局一般要求步行路网与车行路网在空间上不能重叠,在无法避免时可以采用局部立交的工程措施。

5.居住小区

指以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划分,不为城市交通干道穿越的完整地段,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 居住小区基本特征:

1.居住小区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与自然界线(如城市道路、绿地、水面、沟渠、铁路或其他专用地界等)划分,用地的界限明确,地块完整,不被城市交通干道所分割。

2.规模:一般以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下限,以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的上限。

3.小区内设置小学、托幼、会所等公共服务设施。

4.道路自成系统,避免将城市干道上的机动车交通引入到居住小区内。5.有一定面积的公共绿地和室外活动场地。

6.居住区

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特指:由多个居住小区组成,除小区级公共中心外,同时设有更加完善的居住区级公共中心,实际基本具备了小型城市的功能。

7.扩大小区、居住综合体、综合居住区

(1)扩大小区:在城市干道间的用地内(一般约100—150h㎡)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公交站点布置在扩大小区边缘。

(2)居住综合体: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综合体。 (3)综合居住区:将居住和工作环境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组织形式。 优点:生活与工作方便,减少交通,节约时间,城市建筑空间形态丰富多样。 如:

生产综合居住区——居住与无害工业结合;

办公综合居住区——居住与行政办公结合

商业综合居住区——居住与商业服务结合等 8.社区理论

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 四个条件:

有一定的社会关系 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 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社区与小区的共同点:

都存在相对独立的区域 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社区与小区的不同点:

社区是从人的价值、物质关系确定的,小区从人口、用地规模数量决定 价值取向不同

9.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是作为一种以再造城市社区活力的设计理论和社会思潮,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的。

基本理念:从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中发掘灵感,并与现代生活的各种要素相结合,重构一个被人们所钟爱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紧凑性邻里社区来取代缺乏吸引力的郊区模式。

1993年召开了新城市主义协会(CNU)的第一次会议。1996年CNU第四次大会通过了“新城市主义宪章”,主要原则有:

社区的紧凑;

清晰的中心和边界的邻里结构;

各种城市功能和居住类型、居住人群的混合; 适合步行的环境和尺度; 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公众参与。 核心思想:

(1)重视区域规划,强调城市从区域整体的高度看待和解决问题; (2)以人为中心,强调建成环境的宜人性以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支持性; (3)尊重历史和自然,强调规划设计与自然、人文、历史环境的和谐性。

新城市主义的两种开发和组织方式:

(1)TOD体系(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以交通为导向的开发)

以区域城市理论(宏观)为基础,提倡建立区域性的公共交通体系为结构,引导城市和郊区沿大型公共交通的路线进行集约式发展,减少对私人汽车的依赖。使城市和郊区经过发展逐渐融合成为有多个核心的网络。

(2)TND体系(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传统住区开发)

提倡学习美国传统的城镇形态和结构,主张相对密集的开发,混合的功能和多元化的住宅形式,创造街道、广场及社区活动场所等有意义的空间并加强步行可达性。

TND鼓励和建设多种交通方式,狭窄的网络行街道是TND开发模式的基础。 设计原则:

1.具有容纳商业、文化或行政活动的邻里中心;2.到达工作或购物地点的距离在5分钟行程内;

3.小尺度的街区划分,街道以网格状布置从而提供多种选择的交通路线,减轻交通压力;4.以巷道辅助街道使其尺度减小,人行道带来开放性和步行性;

5.建筑物容纳多种功能,他们的高度和退界受到限制使街道得以保持统一性;6.在显著位置安排市政建筑或社区公共建筑; 7.在尽可能近的距离内安排多种住宅形态,使不同收入的人能彼此产生联系; 8.与大型公共交通有直接联系; 9.推动社区氛围和公众的责任感。

二、现代居住区规划任务

为居民经济合理地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卫生、安全、宁静和优美的环境。

三、居住区规划内容

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围)

2、确定规模,即人口数量和用地大小

3、拟定居住建筑类型、层数、数量、布置方式

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

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出入口位置、停车数量和方式

6、拟定绿地和室外活动场地的布置

7、拟定有关的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

8、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

四、现代居住区发展趋势

集约化 人口增长,资源紧张——节地、节能、节材 社区化 识别性与归属感、文化与活力

生态化 合理绿化;太阳能、风能、废水、垃圾的利用 颐养化 人口老龄化——增设老人公寓及设施 智能化 科技发展——利用计算机网络、“四新”

一、居住区的组成

(一)居住区的组成要素 1.物质要素

自然要素: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植被等

人工要素:各类建筑物及工程设施等

2.精神要素

人的因素: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居民行为、居民生理、居民心理等

社会因素:社会制度、政策法规、经济技术、历史文化、物业管理、邻里关系等

(二)居住区各类用地组成

住宅用地:指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的总称(包括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又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公共绿地: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等。

道路用地: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

其他用地:指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河流等不可建设用地等

二、居住区规模

居住区规模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决定规模大小的因素有: 1.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

公共设施包括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配套公建。

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800---1000m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400---500m 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150---200m 2.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

城市干道间距在600---1000m之间,干道间用地为36—100h㎡左右。 3.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

管理人口一般为3---5万人

4.住宅层数对居住区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的影响

高层建筑、多层建筑等 综合以上分析:居住区规模一般为

人口:3—5万人

用地:50—100h㎡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三、居住区类型

按性质分:新建居住区和改建居住区

按位置分:市内居住区、近郊居住区和远郊居住区

按住宅层数分:高层居住区(10层以上)、中高层居住区(7-9层)、多层居住区(4-6层)、低层居住区(1-3层)和混合居住区

按功能分:单一居住区和综合居住区

四、居住区的规划结构

规划结构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地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公共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 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

居住区——居住小区

居住区——组团

居住区——居住小区——组团

五、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基本要求 1.使用要求

2.卫生要求 日照、通风、噪声和空气污染等

3.安全要求 防火、防震(位置选择、疏散场地、道路交通疏散、建筑防震设计等)、防空(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等) 4.经济要求

5.美观要求 地方特色,追求个性等

六、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态

从城市空间的角度来讲,居住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层次和节点,从此角度居住区规划布局可以概括以下主要形式: 1.片块式布局

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具有较多相同的因素,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起联系所构成的群体,它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 2.轴线式布局

空间轴线或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性的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但不论轴线的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全局的作用。 3.向心式布局

将一定空间要素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易于形成中心。这种布局形式山地用的较多,顺应自然地形布置的环状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 4.围和式布局

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主入口按环境条件可设于任一方位,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较大,统率次要空间,也可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位。 5.集约式布局

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并开发地下空间,依靠科技进步,使地上地下空间垂直贯通,室内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水平-垂直空间流通的集约式整体空间。 6.隐喻式布局

将某种事物作为原型,经过概括、抽象成建筑与环境的形态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某种联想与领悟,从而增强环境的感染力,构成了“意在象外”的境界升华。 在实际方案中往往同时采用几种布局方式

七、居住区规划布局分析 主要因素: 住宅——主体 道路——骨架 公建——核心

绿化——空间、生态、视觉 基本要求:

1.方便居民生活,便于组织管理 2.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利于安全防卫 3.公共活动中心方便使用、经营和社会化服务 4.规划设计构思新颖、环境协调,富有特色 一)道路系统 1.布置要求 (1)使用要求

·交通运输:上班、上学、购物、清运垃圾、消防救护等 ·利于整体规划布局:用地的划分、建筑及设施的布置 ·利于工程设施布置 (2)安全与防护要求

·保证行人、行车的安全:功能明确、线路便捷,妥善处理不同功能道路的交点、减少交通穿越等 ·与抗震防灾结合:设置疏散通道、消防通道 (3)经济和节约用地要求 ·合理的道路线路、路基断面

·适应地形:平行或斜交于等高线、平行河流 ·利用现有线路 2.道路系统的规划布置 (1)道路网布置的基本形式

(2)人流、车流的组织 ·人车混流 ·人车分流 常用方式: 车行道附设人行道 人车各设独立系统 人车立交

(3)道路分级布置 (4)静态交通布置

停车设施、回车场、交通岛、地下停车设施 3.有关技术要求 (1)出入口

·居住区、小区主要车行道至少有两个方向的对外出入口 ·机动车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150m ·人行出入口间距≯80m ·沿街建筑长度大于160m时,设不小于4×4m的消防车通道 ·建筑物长度>80m时,在底层加设人行道

·居住区、小区车行道与城市级或居住区级道路夹角≮75° (2)尽端式道路

长度≯120m,应设面积≮12×12m的回车场 (3)道路纵坡、最大纵坡坡长 (4)公交站

大城市、特大城市近郊居住区设专用公交线路,服务半径不大于500m

(二)公建系统 1.规划要求

(1)方便使用:居民行为、服务半径 (2)利于形成社区活动中心 (3)自身建设要求

(4)利于经营管理 (增加创收) (5)适应社会发展:信息化、老龄化 2.公建系统的规划布局

(1)社区活动中心 :集中形成商业中心、文化娱乐中心

(2)教育设施:中小学、幼托——安静、安全地段,室外活动场地 (3)医疗卫生设施:安全、卫生、交通方便、地势平坦的独立地段 (4)基层商业服务设施:日常必需品,分散设置 (5)市政公用设施

变电所、煤气调压站——位于负荷中心 锅炉房——下风位,设有运输通道 垃圾收集站注意遮蔽

(三)绿化系统

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

非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专用绿地、道路绿地 生态、防护绿地 (1)集中、分散相结合

(2)绿化余活动场地、建筑空间相结合 (3)植物品种选择

考虑地方气候土壤条件、反应地方特色,住宅庭院注意透光、遮阳、无毒、防火等。 4.空间环境

(1)协调中创造特色 (2)整体中突出中心 (3)连续中沟通交往 (4)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满足日照、通风、防灾要求;防止污染;提高绿化率;增强自循环能力

一、住宅类型选择

(一)住宅类型

(三)住宅类型的选择

1.住宅标准

面积标准、质量标准

2.套型和套型比

参照人口结构和市场需求 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

⑴家庭人口规模小型化

⑵年龄老龄化

⑶家庭人口的流动化(两代居、核心家庭等) 3.确定住宅建筑的层数和比例

综合考虑用地经济、建筑造价、施工条件、居民生活水平等

4.适应当地自然气候和居民的生活习惯 5.节约用地, 结合地形

6.城市整体建筑面貌要求

二、住宅合理间距

1.日照间距:前后两列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间距。

住宅不同方位对日照间距的影响

3.住宅侧面间距 多层:不小于6m 高层与其他:不小于13m *侧面有窗应适当加大间距。

三、住宅的规划布置 (一)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

1.行列式

优点:通风、日照好

缺点:单调、呆板 2.周边式

优点:封闭、防风、防噪音等

缺点:部分住宅朝向差 3.混合布置

行列式和周边式的结合,常以行列式为主,形成半开敞的院落。 4.自由布置 结合地形,灵活布置

如:散立、曲线形、曲尺形、点群式等 (二)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

1.成组成团

由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住宅(或结合公共建筑)组成

规模:1000~3000人 住宅组团的的分隔方式: 1.用绿化分隔 2.用公共建筑分隔 3.用道路分隔 4.用河流分隔 5.利用地形高差分隔 2.成街成坊

主要道路沿线和带型地段

旧居住地段改建

街坊:城市中由街道包围的、面积比居住小区小的、供生活居住使用的地段。

成组成团、成街成坊往往组合使用

3.整体式

连廊、高架平台连成一体

(二)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

住宅与公建、道路、绿化、建筑小品等

空间构图手法:

对比

节奏和韵律

比例和尺度

建筑本身、建筑之间尺度关系

建筑高度与院落进深1:3 色彩 整体考虑,重点处理

使用建筑材料固有色泽,减少维护

绿化 联系 分割 衬托 补充

道路 直线、曲线

建筑小品 围墙、花架、座椅、挡土墙、台阶等

四、住宅群体规划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争取日照,防止西晒

日照:点式建筑放南边等

西晒:利用绿化、设置阳台和遮阳板等 1.利用点状住宅以增加日照效果,可适当缩小间距 2.住宅错落布置,提高日照水平

3.将建筑方位偏东(或西)布置,等于是加大了间距,增加了底层的日照时间,但阳光入室的照射面积比南向要小

4.利用绿化,防止西晒

(二)提高通风能力和防风能力

利用道路、建筑布置、绿化和水面等

(三)防治噪声规划 合理布局

利用绿化

利用地形

利用人工障壁等

(四)注意节约用地

从建筑单体和群体规划布置两个方面采取措施 1.建筑单体方面: ⑴提高住宅层数

⑵采用北向退台式住宅

⑶适当加大住宅进深 12m左右 2.群体规划方面:

⑴住宅底层布置公共服务设施 底层功能:对居民干扰不大的 ⑵合理利用住宅间用地

①住宅与公共建筑组合

利用南北向住宅沿街山墙一侧的用地布置低层公共服务设施 在住宅间距内插建低层公共建筑 采用『型、E型、梳形等住宅

用山墙一侧布置低层公建 在住宅间距内插建低层公共建筑 采用『型、E型、梳形等住宅 ⑵合理利用住宅间用地

①住宅与公共建筑组合 ②空间的借用

利用北侧道路、河流、绿地等空间

③少量住宅东西向布置

④高低层住宅混合布置

⑶利用地下空间和采用高架平台

五、宅旁绿地组织 一)近宅空间

(二)庭院空间

1.场地布设

动与静

向阳与背阳

显露与隐蔽

2.植物

空间组织手法:围合、覆盖、凹凸、架空、机理变化、孤植观赏

3.建筑小品

园路铺装(宅旁小路、绿地园路)、水、置石、设施小品 设施小品:

建筑部件:单元入口、室外楼梯、平台、连过街楼、雨篷等

工程小品:天桥、室外台阶、挡土墙、护坡、围墙等

公用设施:垃圾箱、灯柱、路障、绿标等

活动设施:游戏器具等

一、公共服务设施分类与内容

 按性质分:

教育、医疗卫生、文体、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

二、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

一般由国家统一制定

影响因素:经济水平、人口结构、原有公建可利用程度、公建本身规模效益等

二、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

1.千人指标(主):每千居民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 2.千户指标:每千户居民家庭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网点的建筑面积

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1.应按照居民的使用频率进行分级并和居住人口规模相呼应,公共服务设施布点还必须与居住区规划结构相适应。

2.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

居住区级 : 800---1000m

小区级:400--500m

组团级:150---200m

3.结合职工上下班流向、公共交通站点布置,方便居民使用。

4.商业服务、金融邮电、文体等有关项目宜集中布置,形成各级居民生活活动中心。

5.根据不同项目的使用特征和居住区的规划分级结构类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如医院安排在安静、交通方便地段等。

6.在便于使用、综合经营、互不干扰、节约用地的前提下,宜将有关项目相对集中设置形成综合楼或组合体。

7.独立的工矿居住区或市郊居住区,应同时考虑方便就近地区、农村的使用和保持居住区内部的安宁。

8.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宜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

四、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一)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方式

 三级布置:

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和居住组团级;  两级布置:

小区级和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是居民日常必需,称为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可分可不分。

(二)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一般集中布置形成居住区中心

主要指文化商业服务中心 1.文化商业服务中心位置的选择

几何中心 沿主要道路 沿主要出入口

分散在道路四周

2.文化商业服务中心的布置方式 (1)沿街线状布置

交通量不大:两侧布置

交通量大:一侧布置

过于繁忙的交通干线不宜布置文化商业中心

交通量大的交叉口不宜布置人流量大的公共服务设施,并应设置广场等缓冲人流

(3)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

沿街:改变街道面貌、住宅底层商店节约用地

成片:形成完整区域,利于使用和经营管理

3.商业服务设施的布置方式 (1)住宅底层商业服务设施

不宜布置噪声、气味、烟尘大的项目(饭店、浴室)

(2)独立设置的商业服务设施

(二)基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

1.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

(1)商业服务设施 集中布置,形成小区生活服务中心,设置在小区中心地段或主要出入口。

(2)儿童教育设施——中小学的规划布置

 服务半径:小学≤500m,中学≤1000m  建筑层数:小学 2—3层,中学3—5层  位置:中心、一角、一侧、规模大时可设两所

3.幼儿园、托儿所规划布置

 联合设置为好,环境安静,接送方便的地段

 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米

 建筑层数:1—2层为主,在用地紧张地段可考虑三层  位置:位于组团之间、组团内或小区中心

一、用地平衡表 作用

现状分析,作为规划依据

检验方案用地分配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审批依据

二、各项用地界限划分的技术性规定 1.居住区用地范围的确定 居住区以道路为界限时,如属城市干道或公路,则以道路红线为界,如属居住区干道时,以道路中心线为界;

与其他用地相邻,以用地边界线为界;

同天然障碍物或人工障碍物为邻时,以障碍物边线为界。 2.住宅用地范围的确定

以居住区内部道路红线为界,宅前宅后小路属住宅用地;

如住宅与公共绿地相邻,没有道路或其他明确界限时,通常在住宅长边一住宅的1/2高度计算,住宅两侧按3~6米计算。

3.底层公建住宅或住宅公建综合楼用地面积:按住宅和公建各占该栋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分摊用地,并分别计入住宅用地和公建用地;底层公建突出于上部住宅或占有专用场院或因公建需要后退红线的用地,均应计入公建用地。

4.底层架空建筑用地面积的确定,应按底层及上部建筑的使用性质各占该栋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分摊用地面积,并分别计入有关用地内。5.道路用地范围确定

城市道路一般不计入居住区的道路用地,居住区道路作为居住区用地界限时,以道路红线的一半计算;小区道路和住宅组团道路按道路路面宽度计算,包括人行便道;公共停车场、回车场以设计的占地面积计入道路用地,宅前宅后小路不计入道路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界限外的人行道和车行道按道路用地计算,属于公共服务设施专用的道路不计入道路用地。 6.公共绿地范围的确定

公共绿地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公园、小区公园、组团绿地,不包括住宅日照间距内的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

三、技术经济指标 1.居住户数 2.居住人口

3.总建筑面积:住宅建筑面积+ 公建建筑面积

4.住宅平均层数: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

5、人口毛(净)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

6、住宅建筑套毛(净)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

7、住宅建筑面积毛(净)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

8、居住区建筑面积毛密度(容积率):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总面积

9、停车率: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10、地面停车率:居民汽车的地面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11、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

12、总建筑密度: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13、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包括其他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四、居住区的定额指标 1.用地的定额指标

2.住宅建筑净密度与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

某号建筑气候地区内,居住小区用地为10h㎡,其住宅用地占50%,拟建住宅层数为6层,试问允许建设的最大住宅总建筑面积是多少? (查表得多层住宅建筑净密度最大控制值30%) 10×50%×30%×6=9万㎡

天津万科水晶城

一、项目概况

位于天津市区西南部,原天津玻璃厂厂址 总占地面积50.72公顷 可用地面积38.41公顷

二、设计理念 对比 保留 叠加

三、规划布局 1.总平面规划 行列式 多层为主 南向为主 2.空间轴线分析 3.道路规划 4.公建分析 5.绿化及景观分析 居住区规划布局分析要点:

一、道路系统

综合考虑地形、气候、用地规模、周围环境、居民出行方式、居住区的规划结构等因素 (一)道路系统规划布置要求:

1.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各种交通运输要求/利于居住区的规划布置/利于工程设施布置 2.满足安全与防卫要求:行人、行车安全/抗震防灾

3.满足经济与节约要求:合理选择道路线路和路基断面/适应地形布置要求/ 利用现有线路设施

(二)道路系统的规划布置

1、道路网布置基本形式

2、人车流组织:人车混行/ 人车分流/人车共存

3、道路分级:居住区级道路/小区级道路/组团级道路

4、静态交通布置:停车设施、广场、回车场、交通岛等

(三)有关技术要求 1.出入口

⑴居住区、居住小区的主要车行道一般要有两个方向的对外出入口 ⑵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小于150m ⑶人行出入口间距不大于80m ⑷沿街建筑长度大于150m时,应设不小于4m x4m的消防车通道 ⑸当建筑物长度大于80m 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⑹居住区、居住小区车行道与城市级或居住区级道路的交角不小于75° 2.尽端式道路

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在尽端应设不小于12mx12m的回车场地 3.道路纵坡i (%)、最大纵坡坡长L(m) 机动车道 0.2≤i≤8.0 L≤200 非机动车道 0.2≤i≤3.0 L≤50 步行道 0.2≤i≤8.0 4.公交站

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市郊或近郊居住区,应为居住区设置专用公交线路,公交站服务半径不大于500m

二、公建系统 1.规划要求

方便使用/利于形成社区中心/满足公建自身建设要求/利于经营管理/适应社会发展 2.规划布置

⑴社区活动中心:商业集中于交通方便、人流集中地段/ 文体与公共绿地结合/商业与文体结合,要考虑经营管理

⑵教育设施:中小学环境安静、交通安全的独立地段/ 托幼方便家长接送的地段 ⑶医疗卫生设施:安静、卫生、交通方便 ⑷基层商业服务设施:分散设于组团、邻里 院落内或主要出入口附近,便于居民购物

⑸市政公用设施:变电所、煤气调压站处于负荷中心;环卫设施要袋装化,垃圾收集站便于清运

三、绿化系统

1.利用自然条件和环境特点,突出系统设计 2.与居住建筑和公建融合

3.反应地方特色:植物配置、空间布置、建筑小品等

四、空间环境 1.协调中创造特色 2.整体中突出中心 3.连续中沟通交往 4.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⑴满足有关规范要求:日照、通风、朝向、防火、防灾等 ⑵适应环境、防护疏导:地形、通风、防风、噪音、防灾等 ⑶提高绿化率

⑷加大科技含量:太阳能、风能、利用再生能源等

第17篇:西昌市城市规划

西昌市城市规划

2009-4-15 10:17:11来源:西昌市地方志办公室作者:西昌市地方志办公室【大中小】【打印】点击:2956已有评论0条

1991~1992年,西昌市建设委员会(以下称市建委)汇同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1980年制定的《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上报,1993年8月16日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实施。1992年调整修定后的《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将西昌城市性质确定为: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攀西资源综合开发中心和商贸中心、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航天城、风景旅游城市。近期规划至2000年,城市人口22万人,用地规模24.28平方公里;远期规划至2010年,城市人口32万人,用地规模40.43平方公里;远景规划至2050年,城市人口55万人,用地规模55平方公里。同时就城市总体布局、远景轮廓、城市工程、城市雕塑、环境保护、建设用地等方面进行了规划。

1993~1998年,先后编制城南、长安、西河、河东、袁家山、城北等六个城市片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西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西昌市城区主要街道综合整治方案》。1996年1月,市政府向凉山州政府和四川省政府报送《关于加快中国西昌航天城开放和发展的请示》,请国家组织审批《西昌航天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将西昌市列为国家级开放城市、全国重点发展城市,设立中国航天城博物馆。4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交国家计委研究办理。5月30日,国家计委主持召开相关部委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明确将给予大力支持。8月28日至30日,省政府会同国家计委、国防科工委、建设部及省计委、省攀西办、省建委、省交通厅等部门领导、专家,在西昌市邛海宾馆联合召开评议会通过《中国西昌航天城城市规划纲要》,建议国务院批准西昌市为国家内陆开放城市。12月13日,国务院特区办正式答复国家计委,原则同意将西昌市列为国家内陆开放城市。1997年1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复省政府《关于加快西昌航天城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请示》。

1998年,市政府编制上报《四川省西昌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州建委和市建委联合编制上报《关于规划建设西昌航天城广场项目建议书》;市建委编制上报《中国西昌航天城会展中心建筑群的项目建议书》、《西昌市城市污水处理规划及工程项目建议书》、《西昌市天然气的开采、输送、使用工程的项目建议书》、《西昌市东、西河整治项目建议书》、《关于西昌市航天大道延伸及改造的项目建议书》。以上项目建设工程预计总投资18.16亿元,工期从1999年至2010年。

2002年,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原有规划已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因此,市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原规划进行修编。此次修编的《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州政府于2003年9月以凉府发[2003]86号文上报省政府审批实施。

2002年规划的主要内容:

1、西昌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四镇八乡(即安宁、太和、马道、川兴四镇;兴胜、西乡、小庙、四合、西郊、高枧、海南、经久八乡)面积344.6平方公里。

2、规划年限:近期2001~2005年;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

3、西昌市城市性质为中国航天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凉山彝族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4、西昌市城市规模为近期人口32万,用地27.1平方公里;中期人口38万,用地36.2平方公里;远期人口45万、用地46.6平方公里;远景人口为50~55万,用地55平方公里。

5、城市功能布局。城市的发展空间形态为“两组团六点哑铃放射状的城市组群”。核心区为行政、商贸、金融、文化、信息为主的中心组团和以商业、文化、交通枢纽为主的城西组团;北面是以轻工业、机场服务基地为主的安宁工业区;南面是以黑色金属冶炼及盐化工业为主的经久工业区和对外交通及仓储的马道片区;西面是以铁矿矿区生活服务基地为主的太和片

区;东面是以休闲渡假、高档居住小区为主的川兴片区以及为邛海、泸山风景服务的海滨片区。

2004年底、市委、市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邛海—泸山景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完成80平方公里的邛泸景区总体规划及邛海周边的部分详规和节点概念性设计工作。在详规的基础上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华东水电勘察设计院、攀枝花规划设计研究院、西昌市建筑勘测设计院相继完成民族文化生态园、海河移民安置区、月色风情小镇、观海湾安置区、水电产业科技园、青龙寺、月亮湾、新沙滩等各节点的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工作。2005年底,各节点建设已全面铺开。

2005年,市政府委托成都军区测绘大队完成市域范围各种比例的测绘,包括市域范围近2800平方公里1:5000数字化航摄和安宁河流域近800平方公里1:1000数字化航摄;为保证邛海泸山景区和南北工业区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利用航摄资料完成近150平方公里1:5000和近60平方公里1:1000数字化成图。同时开展中心城区及邛海周边近50平方公里1:500和近40平方公里1:1000 人工数字化地形图测绘。

同时,为了推动城区和景区的互动,2005年西昌市“一办三创”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工作本着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和“以人为本”的要求进行,州、市党委、政府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及韩美林、崔恺等国内一流设计人员,对西昌城市建设进行规划设计:编制300平方公里的《邛海流域环境规划》;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完成历史文化名城片区、月城中央商务区(23.5公顷)、民族风情片区(1.02平方公里)、河东片区(6平方公里)、海河沿线城市设计(3平方公里)等编制。 2005年9月23日,州市党委、政府在成都国际会展中心召开邛海泸山景区规划评审会暨开发推介会。会上,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设计的《邛海泸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经省建设厅、林业厅、国土资源厅、省旅游局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一致通过。

第18篇:青岛 城市规划

奥帆之都 魅力青岛物流091200910604125

青岛的历史悠久,青岛地区昔称胶澳。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设防,青岛由此建置。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咽喉部位,濒临黄海,环绕胶州湾,山海形胜,腹地广阔。而到现代,青岛凭借其天然的地理位置,在我国的港口城市中名列前茅。作为物流工程的学生,青岛由于其发达的物流产业,让我很感兴趣并且向往。因此,决定收集青岛的相关资料,完成自己的作业。

青岛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 城市主体功能是:以港口为主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际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区域性金融、贸易、信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综合化工、轻纺工业基地;旅游、度假、避暑、文化娱乐中心。

在青岛的城市发展规划中确定了城市发展的总目标是:力争到本世纪末,把青岛建设成为山东和沿黄地区最大的对外经贸、金融、信息中心和对外交通枢纽,初步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雏形。在此基础上,再经过l0 年左右的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以港口贸易为主要特色的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环境优美、文明富裕、功能完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城市发展的分目标是:

(1)•经济目标:发展成为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经济圈中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贸易口岸之一;辐射能力较强的资金流、信息流、物资流集散中心;实力雄厚的海洋科学城;综合经济实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形成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格局。

(2)生活目标: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改善居住条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形成社区服务网络和高效、安全、便捷的交通、通讯系统;建立充足的城市生活供应基地;为城市居民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

(3)环境目标:逐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降低环境污染;增加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保护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格局、建筑风貌和文物古迹;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和生态环境。

(4)社会事业目标: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充足的城市就业岗位,加强公共设施无障碍设计率;加强科、教、文、卫、体建设;建立市、分区、社区三级文化、医疗、体育设施网络;不断改善科研、教育设施条件;形成比较完善的城市社会事业发展载体。

青岛的城市总体布局结构规划以胶州湾东岸为主城,西岸为辅城,环胶州湾沿线为发展组团,形成"两点一环"的发展态势。

主城和辅城规划为城市相对集中发展的区域,环胶州湾的六个发展组团规划为城市适度分散发展的区域,形成"相对集中与适度分散"相结合的城市组织结构关系。

主城以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城阳区中心城区(城阳、流亭)、崂山区中心城区(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环崂山的沙子口、王哥庄、惜福镇、夏庄为主组成。 规划主体功能为全市的行政、文化、科教、旅游、居住中心;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集散

中心;集约化现代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区。

辅城以黄岛区中心城区为主组成。规划建设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实际居住人口60 万人,人均建设用地90平方米。规划主体功能为居住、港口贸易、大型临港产业、综合开发实验和旅游度假。辅城根据用地性质组合规划为五个功能区,即行政商务中心区、国际商贸仓储加工区、综合旅游区、重化工区和临港工业区。

环胶州湾发展组团以棘洪滩、上马、红岛、河套、营海、红石崖六个组团为主组成。规划主体功能为居住、海洋产业、大型机械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和仓储业。

我们知道,城市空间的每一次扩展,都对城市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在我收集有关青岛城市发展的资料时,最常见到的一个词语就是“拥湾发展”。 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大概解释一下“拥湾发展”的意思:

从地图上看,青岛市以胶州湾东岸为主城,西岸为辅城,主城和辅城环绕胶州湾。“拥湾发展”的战略,是以胶州湾为依托,以主城和辅城为支撑,把环胶州湾地区打造成城市核心圈层。然后依托不同的交通线重点发展交通线上的某些片区。即:

依托济青高速、胶济铁路,形成中心城区——胶州——平度——济南发展轴,重点发展胶州市、平度市,并与半岛城市群的潍坊、淄博、济南相协调。

依托蓝烟铁路、青威高速、烟青一级公路,形成中心城区——即墨——莱西——烟威发展轴,重点发展即墨市、莱西市,并与半岛城市群的烟台、威海市相协调。

依托同三高速、204国道,形成中心城区——胶南——日照发展轴,重点发展胶南市,并与半岛城市群的日照市相协调。

从我个人的理解来说,这种发展方式可以对城市发展面貌进行深刻重塑,对城市资源进行高效的整合,增强城市竞争力。围绕胶州湾建设发展城市组团,将使青岛独特的滨海城市风格和人文特色沿胶州湾延续和放大,形成环湾型城市景观,进一步提高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集聚产业高端要素的能力,对青岛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将发挥重要作用。

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发展方式:交通带动经济。主城的发展带动辅城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环胶州湾地区的发展。而环胶州湾地区又用不同的交通线带动片区发展,形成环状发展,进而带动整个青岛城市发展。

从地理上看,青岛市海域面积1.2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863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730公里。显而易见,青岛是一个港口城市,这就决定了它可以发展成对外经贸、金融、信息中心和对外交通枢纽。所以,我认为青岛的交通应该分为对内交通和对外交通。对我而言对内交通主要是城市公共交通,对外交通则多针对城市以外,即针对国内其他城市和针对国外的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设施,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上面曾经说过,青岛市内城市总体布局结构规划以胶州湾东岸为主城,西岸为辅城,环胶州湾沿线为发展组团,形成"两点一环"的发展态势。主城与辅城之间包围着胶州湾,胶州湾也在某种意义上隔断了主城和辅城,但是又以胶州湾大桥为主城辅城之间的连接点。

青岛城市主干路网的规划布局形态为"纵横干线联两环",即以主城和辅城南北向、东西向

的快速路和主干路构成的纵横干线,联接环胶州湾快速路和环崂山主干路。主城城市快速路结构为"三纵五横",辅城为"二纵三横",通过跨胶州湾的"一环、一桥、一隧"将主城和辅城相连接,形成胶州湾东西两岸既相对独立又彼此相通的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城市道路分为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城市快速路主要服务于中长距离、跨分区交通、城市外部相联系交通以及疏港交通,采用封闭式全立交的道路系统。城市主干路主要服务于相邻分区之间的交通以及进出快速路系统的集散交通,与快速路一起构成城市道路网的主骨架。城市次干路是城市道路网主骨架的联络线,主要承担分区内部的客货流量。城市支路主要承担工业区、居住区等区街的内部交通。

机动车流量与路网通行能力之间的失衡是造成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虽然规划中显示的内容很完善,但是事实上从网上得到的资料来看青岛的交通系统依然不尽如人意。所以“十二五”时期,青岛市将实施包括重庆路高架路、福州路打通工程在内的42个重点建设项目,缓解岛城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并初步形成布局完善、结构合理、功能明确的路网体系。

青岛的公共交通汽车、电车客运量占市民出行量的30%以上,已经形成结构较为合理的公共交通网络。可以说,青岛市公交乘车的方便程度及乘车环境已走在全国的前列。与此同时,作为成为城市公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客运出租发展迅猛,基本满足了旅游、外事接待和居民出行需要。另外,轨道交通正稳步进行。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与城市性质和职能相匹配的、相协调的,以人性化、生态化、集约化为特征的安全、清洁、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我们知道,对外交通一般以海洋,铁路,公路和航空为主,而青岛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海运将是它的重中之重。

青岛的对外交通系统规划由海港、机场、铁路、公路和管道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组成,形成以港口为主体的高效、现代化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中心港区规划以前湾港区、大港区、黄岛油港区为主体,以沧口水道北港区、小港区及其它地方港区和专业港为辅助,形成多功能的中心港。规划以胶济铁路、胶黄铁路、专用道路、管道组成港口的综合集疏运系统。

机场规划扩建流亭机场,配套建设机场设施,逐步形成以城市快速路、快速轨道交通和准快速公共交通为主的集疏运系统。

管道运输规划加强现有输油管道的维护管理,抓紧组织山西煤炭至黄岛前湾港的输煤管道及天然气输运管道的可行性研究。

我曾经看到过有学者提出一个说法,如果说20世纪是海港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就是空港的世纪。空港已不仅仅是传统认识中的城市的对外交通配套设施,更是一种新兴产业,就像20世纪的海港一样,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重要的动力因素。

由于青岛的地理位置,青岛市港口规模和吞吐能力的不断增长,更多的情况下,大家都更注意青岛海运的发展而忽略了其他交通方式的重要性。但是我认为,各种交通方式都有他独有的优缺点,青岛应该以建设半岛国际枢纽机场为契机,创造城市新的发展动力要素,而不只是坚持与发展航运。与此同时,以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加快青岛港的结构和功能升级。强化青岛港由目的港向国际中转枢纽港即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转化的力度。充分发挥青岛港的航运枢纽功能,使青岛成为国际航运中心。

青岛,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地理资源良好,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我们有理由相信她的未

来会更好。

第19篇:漳州城市规划

第二部分

三、漳州城市规划及重大市政规划状况

1、城市展望

(1)城市性质

海峡两岸合作引领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宜居的田园都市。

(2)城市目标

经济增长,收入提高,百姓腰包“鼓起”了;厦漳泉同城化,建设厦漳城际轻轨、大公交等等,出行更方便了;打造一江两岸滨水景观、城区生态景观,环境更加优美了;推进漳州体育场、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建设,生活的城市更有品位了

(3)城市规划范围

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区范围扩大到2369平方公里,包括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市全部行政区域及南靖、华安、长泰、漳浦县局部地区,形成由中心城区、圆山组团、九龙组团、靖城组团、角美组团、石码组团及滨海组团组成的“一中心六组团”的规划结构。中心城区规划范围拓展到686平方公里,形成由漳州主城、圆山新城和角美新城组成的“一主两辅、一轴两带”的发展格局。

(4)城市规模

漳州市近期(2005年)人均城市用地指标采用90M2,中期(2010年)人均城市用地指标为95.5 M2,远期(2020年)人均城市用地指标为96.7 M2,根据漳州市人口规模预测,漳州市2005年为36万人;2010年为40万人,2020年为60万人,则漳州市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005年:32.4平方公里;2010年:38.3平方公里;2020年:58平方公里。

(5)城市发展方向

漳厦一体、文化对台、区划调整、拥江达海、交通通达、生态宜居。

(6)城市布局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两区、两群、两带”,两区即东南部的滨海城镇发展区、西北部内陆生态经济区;两群即中心城市城镇主群、泛东山湾城镇主群;两带即厦漳龙一体化发展带和滨海人口产业成长带。

2、具体规划介绍

第20篇:城市规划调查报告

关于梦湖建设的规划建议和行动

2007年4月8日开工建设的梦湖工程,当年7月1日主体工程就基本建设基本完工,正式关闸蓄水。湖面面积2006亩。梦湖前广场取名“玉茗广场”,广场建设主要以绿化为主,铺装为辅,安装景观灯329盏,其中文化景观灯34盏,灯箱内镶嵌了历代名人赞咏抚州的诗词佳作。梦湖位于市城区规划的中心地带,上接凤岗河下通抚河,历史上属十年九涝、洪灾泛滥的低洼地。每当春夏雨水之季,方圆几千亩洼地受淹,危及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连“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对家乡洼地也只能望水兴叹,寄梦而已。2007年4月,市委、市政府按照防洪排涝、资源利用、生态补给、城市景观综合效益的要求,对梦湖洼地彻底改造。对上游凤岗河进行疏浚,将梦湖洼地建造成人工湖。

山有林则美,城有水则媚。梦湖已成为市城区名片,它优化了城区原有的布局,美化了城区的面貌,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举多得的建设项目。据介绍,梦湖工程已经产生或将产生四大效应:第一是防洪效应。该项目是我市中心城区重要防洪工程之一,主要建筑物防洪级别为4级,工程按20年一遇的

城市防洪标准设计,它的建成对治理城区水患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第二是生态人居效应。通过改河、清淤、蓄水,建设景观绿化工程,使城区周边出现了大面积的清洁水面和绿化地,对于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将产生重要作用,提升了城区品位,优化了城区生态人居环境。第三是旅游效应。梦湖优美的景观工程,形成了湖水园林特色。正在引进的湖内游船经营项目,将使市民多了一个好去处。加上城区内原有的多处风景名胜,对于发展城区休闲旅游业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第四是拉动效应。梦湖的建成和它高标准的景观营造,对于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区功能、拉大城区框架、启动湖边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增强人气指数,都有着良好的拉动效应。

梦湖是抚州城区历史上最大的地方性水利工程,城市建设资金有限,市委、市政府巧借市场之手,绘制城区建设的鸿篇巨著。承接梦湖开发建设任务的市永宸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对工程的规划设计精益求精,充分体现抚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特色,并与现有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梦湖有堤防工程、道路工程、蓄泄闸门工程、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景观工程等。湖内有梦园、梦桥、玉茗广场等多处景观,每一处景观都充满着诗情画意。打造城区文化生态名片,梦湖工程堪称佳作。

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60周年,更好展现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全民健身的风貌,抚州市人民政府全民建身领导小组主办,抚州市体育局、抚州市自行车协会承办的“滨湖世纪城杯”抚州第一届“环梦湖”山地自行车江西邀请赛定于2009年9月6日在抚州梦湖公园隆重举行。

“环梦湖”山地自行车大赛是我市第一次公开举办的大型群众性健身活动,通过发展自行车运动,增强全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为“创建富民兴赣大业、构建和谐平安抚州”发挥积极作用。

所以,梦湖的建设对抚州的各项发展以及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梦湖的规划合理与否更有着关键性的意义,经过几次对梦湖的实地考察,在欣赏梦湖风景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关规划建议。

首先了解到空间规划注重空间结构平衡,注重可持续发展,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维护区域和空间平衡的重要手段。梦湖的空间规划也是如此,它上接凤岗河下通抚河,地理位置的特殊使得它在防洪排涝、资源利用、生态补给、城市景观等方面都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空间规划政策就是要保证自然作为当代及后代生存发展的基础,梦湖的建设在这方面的意义就显得较为突出,它对于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区功能、拉大城区框架、启动湖边建设、改善人居环境都有较为明显的作用,从一个简单的方面来讲,作为我们学生,白天去梦湖锻炼,休闲,夜晚去梦湖娱乐,散步都是较为理想的一件事。

其次谈到梦湖各项资源的维护也是一项较为繁重的任务,如水质管理,环湖路得卫生条件,周边绿化资源的维护等等,由于梦湖所涉及的范围较大,所以对下一步建设都有着一定的压力,我们建议定期开展维护,比如草皮,现在就部分草皮开始退化,应及时补救,如果重新铺设将是资金和资源的双重浪费,另外是树木的维护,在城市居民素质未提高一定程度的时期,必要的维护时必须的,可以在树木上挂树木种类介绍牌等等,即宣传了科普知识又抑制了树木的破坏,还有就是水质监测,水质恶化导致的效果是极其明显的,平时应加强污染防治,避免直接的污水倾倒以及市民的生活垃圾投放,据观察,梦湖一带,垃圾箱数量较为有限,如提高垃圾箱数量对于环卫部门会有一定的压力缓解,对水质的恶化

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再次,谈到抚州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梦湖的意义就显得相得益彰,但经过几次的白天和晚上的观察,梦湖的文化及经济吸引略显薄弱。谈到梦湖的文化建设,我们大家的意见还是较为统一的,“临川四梦”的口号会给很多人以充满浪漫的遐想,所以梦湖的建设应与玉苠广场向照应,主打文化旗帜,像广场上的文化景观灯灯箱内镶嵌的历代名人赞咏抚州的诗词佳作就是非常好的一个方面,但往两边走就显得有些单调了,以前去西湖游玩,湖边时有各种文化表演,比如简单的昆曲戏台,传统面具的小摊等等。梦湖也是一样,虽然人流量不可能如西湖般,但缝节假日可以定期举行一定的文化活动,与抚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就显得很相称了。

还观察到沿环湖路边的各种休闲场所,比如咖啡厅,茶楼等等,个人认为这是非常好的,现在梦湖边的楼盘建设速度很快,周边居民数量也会有较大的提高,但应注重质量,梦湖的文化底蕴决定了它的内涵,所以周边的服务产业也要与之相称,提高数量可以加大来此休闲,餐饮,洽谈商务,下榻酒店的人数。这是最直接的影响,较高消费层次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非常明显的。

最后,总结下我们各成员的体会。第一,是关于环湖路观光旅游车的设立,沿梦湖一圈距离是较大的,我们骑自行车一圈也要花费40分钟,所以待周边相关设施修缮完毕,旅游车就它突出的作用。第二,关于梦湖游船,虽然这可以方

便市民游湖观光,但略显单调,比如岳阳市南湖景观区,湖中设施就较为完备,有较大的餐饮休闲船位于湖中。夏季各项水上娱乐活动也很完善,所以人员数量能维持在一定水平,以及珠江景观区内各种游船都吸引较多的民众。所以梦湖也可以以此为借鉴,毕竟梦湖湖面面积2006亩,有着较大的活动布设范围。第三,虽然不一定可行,但组员提出的这项建议个人觉得还是有一定的价值,对于梦湖附近的我们学校,可以把校门朝向改在梦湖边,一方面方便学生,从高速下来直接走环湖路就可以进入学校,另外一方面,学生的各种活动都可以调动梦湖区域的经济文化效益,所以我认为还是有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城市规划 工作计划.doc》
城市规划 工作计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