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计划范文

2022-10-01 来源:工作计划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省科技支撑计划

附件:

2010年度省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项目指南

围绕贯彻落实《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省高科技产业发展(841攀登计划)技术纲要(试行)》和现代农业产业核心技术需求,继续实施优良品种培育工程,突出沿海滩涂和我省农业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集成示范,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和沿海地区发展。

一、沿海科技开发专项 1001 耐盐碱植物新品种选育

1002 耐盐碱能源作物的规模化种植与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1003 耐盐碱蔬菜果树种植技术模式研究

1004 耐盐碱树种良种引种规模化扩繁和沿海生态防护林、经济林营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1005 滩涂盐碱地快速培肥改良、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模式研究

1006 优质啤酒大麦标准化、机械化高产栽培与麦芽精制关键技

术研究与开发

1007 优质高产抗逆特色海洋水产品新品种(系)选育

1008 紫菜、鲍鱼等特色海洋水产品高效生态规模化繁、养殖与

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

1009 利用海洋微藻开发生物质能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 1 —

二、优良品种培育专项

1、重大品种后补助

2001 “十一五”期间在粮食安全、高效农业领域育成的已获国家、省审定或品种权保护,并已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重大新品种。

2、新品种培育

2002 设施特色专用蔬菜新品种选育 2003 优良设施果树新品种选育

2004 抗逆、抗病虫、观赏性状优良特色花卉、观叶植

物新品种选育

2005 优质高产抗病花生、高油大豆等油料作物新品种选育 2006 优质高产抗病甘薯新品种选育 2007 饲用玉米、牧草等饲用作物新品种选育 2008 优质畜禽新品种和配套系选育 2009 特色淡水水产新品种(系)选育

三、农村科技服务专项

3001 现代农业科技园集成创新与示范

在已启动建设的省现代农业科技园中,根据各园区规划的重点特色要求和对主导产业进一步培育壮大的技术需求,围绕稻麦主要农作物与高效园艺作物新品种及其高效栽培配套技术、优质畜禽与特色水产新品种及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设施农业新装备以及新型循环经济模式技术规范,开展集成创新与示范,研制现代高效农业种植、养殖、加工技术标准。

3002 科技型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

— 2 —

在启动建设的科技型农业专业合作社中择优选择区域性、产业代表性比较强、示范作用比较明显的农业专业合作社,重点加强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链关键技术的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型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

四、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

4001 根据新农村建设科技综合示范方向和内容,重点围绕秸秆能源化开发利用、污水及垃圾处理等低成本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开展相关技术集成示范,建立依靠科技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模式。

五、面上引导项目

1、高效栽培

5001 轻简稻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直播稻、晚播麦)及标准研究

5002 高效安全营养设施栽培技术模式及标准研究 5003 高效生物农药(非复配)与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开发 5004 新型高效安全专用生物肥料研制及连作障碍生物解除技术研究

2、高效养殖

5005 优质特色畜禽健康饲养技术及标准研究

5006 优质特色水产健康饲养技术及新型高效水产药物研究开发 5007 安全高效专用饲用酶制剂、微生态制剂等新型饲料添加剂技术研究与开发

5008 新型安全高效畜禽基因工程疫苗、多价疫苗技术研究 5009 新型生态高效林农复合规模化生产技术模式及标准研究

— 3 —

3、智能化农业

5010 基于模型的作物生长监测、精确管理与决策技术系统研究 5011 设施园艺生长环境监测与智能控制技术系统研究 5012 闭合循环水产养殖智能控制技术系统研究

4、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5013 农作物秸秆开发沼气及工业化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5014 秸秆高效轻简还田技术研究与开发 5015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

5、新型农业装备

5016 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小型机具选型及优化配套模式标准研究

5017 智能化农机装备研究与开发

5018 优良食用菌种培育与工厂化栽培技术装备研究开发 5019 规模化组培、工厂化种苗生产装备研究开发

6、农产品精深加工

5020 稻麦加工副产品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及深加工产品开发 5021 淡水水产品加工、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高效提取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

5022 夏秋茶功能成分高效分离提取制备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

5023 出口型蔬菜保鲜、加工技术研究开发

— 4 —

推荐第2篇:科技支撑

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为了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彰显区域特色,实现烤烟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做大做强我县烤烟产业。多年来,莒县充分利用各方面的科技资源,加强与农业院所、科研部门、工业企业的合作交流,积极开展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先后建立烟草科技试验站和现代烟草农业科技示范区一处。

依据全县烟叶生产发展实际和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试验示范、科技项目的深化研究,近年来,先后开展了全国烤烟新品种试验示范、基本烟田土壤定位检测与农化服务体系建设、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烤烟平衡施肥、以成熟为中心的生产技术配套及推广、新能源替代烤房研究与应用以及精准施药、土壤质量保育与地力培育关键技术研究、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研究等一大批国家局、省局、工业公司、市局(公司)研究项目,同时将创新成果和筛选出的、新技术新品种及时转化为相应标准,迅速推广应用,截止目前累计转化“以成熟度为中心的技术配套措施与推广、密集烤房建设及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等科技创新成果3项,推广种植试验示范筛选出新品种6个,为提升全县烤烟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烟叶生产效益,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逐步形成了“以试验与示范并重,转化与推广并举,努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科技创新体系。

推荐第3篇:青海省科技支撑计划指南

附件1:

2014年度青海省科技支撑计划指南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科技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模式;深入实施“123”、“1020”、节能减排科技行动等重大科技工程,为“双百”工业项目和50个重大工业技术进步项目提供技术保障,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

二、具体要求

1、申报科技支撑计划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需形成大规模经济效益或具有重大的社会生态效益,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技术、经济指标要量化,有科学依据,便于考核。

3、申报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鼓励产学研结合,产业化项目必须企业作为牵头单位。

4、产业化项目必须具有与实施产业化项目相匹配的资金筹措能力,用于科研的自筹货币资金额度原则上不低于财政资助经费额度的4倍以上,平均支持强度300万元;社会发展领域(惠民计划)项目平均支持强度为100万元,其中示范、推广类项目必须有1:1以上的自筹经费进行配套。

5、项目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具备前期的工程化基础不支持知识产权不清晰或有权属纠 1

纷、无自主创新的单纯技术引进、低水平重复、一般加工和单纯的基本建设项目。

6、对与重大工程紧密结合的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

三、支持方向

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矿产资源开发、盐湖化工、制造业信息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领域、节能减排、绿色现代农业、生态畜牧业、惠民等领域技术集成示范和产业化,大力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新能源领域支持太阳能光伏产业和光热利用系统集成技术,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与新能源建筑结合的系统应用示范。

——新材料领域支持高性能金属非金属材料产品、生态建筑材料等产业化。

——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领域支持金铜镍铅锌、油气田、油砂、油钾矿资源高效开采和综合利用,低品位、难选冶矿产资源的利用,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盐湖化工领域支持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及循环经济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推动创新型盐湖化工循环经济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制造业信息化领域依托我省装备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区,推进企业实现设计制造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生产管理信息化,应用信息化技术加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生物医药领域支持特色中藏药规模化种植和浆果类高原特色生物资源有效功能成分提取及高值化利用,推动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与中藏药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

——节能减排领域支持节能降耗、余热余压利用、建筑节能、大气污染防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示范与产品开发,以解决我省冶金、化工等领域的节能减排共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

——绿色现代农业领域支持现代农业生产相关技术组装配套集成,重点开展农作物商业化制种技术、优良品种的规模化推广、设施农业集成技术示范。

——生态畜牧业领域支持生态畜牧业相关生产技术集成模式的产业化示范,重点开展牦牛藏羊繁育方式转变技术示范、饲草料生产技术产业化示范。

——社会发展领域(惠民计划)支持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发展,重点围绕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方向开展先进适用技术及模式的示范应用。

四、支持的重点领域

(一)新能源领域

1、硅芯炉五芯技术产业化应用;

2、多晶硅铸锭工艺优化及产业化;

3、大规模太阳能热发电集热器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

4、农村牧区清洁型、经济型用能模式示范推广。

(二)新材料领域

1、光纤级四氯化硅产业化关键技术;

2、光纤预制棒和光纤拉丝产业化关键技术;

3、高铁用铝合金型材产业化关键技术;

4、新型轻质高强钛合金、镁合金产业化关键技术;

5、高性能碳纤维及碳复合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

6、高纯铜板产业化关键技术;

7、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核电等高性能特种钢材产业化关键技术;

8、镁水泥材料在建筑、公路交通等领域产业化应用示范。

(三)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领域

1、东昆仑、三江北段等重要成矿带以金铜镍铅锌等为主的矿产资源勘查技术集成及应用;

2、柴达木及羌塘盆地油气田、油砂、油钾矿勘探开发技术集成及应用;

3、镁质红土镍矿联合选冶产业化关键技术。

(四)盐湖化工领域

1、氢氧化镁改性技术产业化应用;

2、钾肥生产中提高钾回收率技术推广应用。

(五)制造业信息化领域

1、开展设计制造数字化与机械加工中心信息化和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集成技术的应用示范;

2、支持高载能行业在线生产监控及管控系统技术集成示范;

3、支持藏毯行业产品设计资源库、制造方法库、客户资源库等制造资源共享库技术集成示范。

(六)生物医药领域

1、唐古特大黄人工种植GAP基地建设及产业化;

2、藏因陈(川西獐芽菜)人工种植GAP基地建设及产业化;

3、羌活(羌活和宽叶羌活)人工种植GAP基地建设及产业化;

4、冬虫夏草野外试验基地建设及野生抚育技术集成示范;

5、川贝母等人工种植生产技术集成与产品开发;

6、高活性枸杞多糖产业化关键技术;

7、菊苣提取低聚果糖脱苦产业化关键技术;

8、虫草菌丝体新产品产业化;

9、生物肽产业化关键技术;

(七)电子信息领域

1、LED产品开发及应用示范。

(八)节能减排领域

1、电解铝行业双阴级钢棒的示范推广;

2、水泥行业粉尘回收利用及余热利用技术示范推广;

3、废旧橡胶制品、塑料的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示范;

4、冶金、化工等重点污染行业与耗水大户进行废水资源化处理关键共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

5、废弃筑路材料回收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示范。

(九)绿色现代农业领域

1、油菜商业化制种技术集成及产业化;

2、枸杞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有机生产技术推广及产业化;

(十)生态畜牧业领域

1、草地早熟禾等牧草商业化制种技术集成及产业化;

2、藏羊人工授精技术集成与推广。

(十一)社会发展领域(惠民计划)

1、人口健康

(1)重大疾病标准化诊疗新技术引进与示范;

(2)地方病、常见病诊疗新技术推广;

(3)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远程信息化医疗技术推广;

(4)白刺、黑果枸杞等食品新资源准入标准研究;

(5)治疗风湿类、胃肠炎类藏药的二次开发。

2、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1)重点生态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新技术示范与推广;

(2)矿山生态修复技术集成示范;

(3)设施农业土壤治理技术示范与推广;

(5)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及体系集成示范;

(6)农村饮水安全和污水处理技术示范与推广;

(7)城镇垃圾与污泥处理技术示范与推广。

3、公共服务

(1)社会化管理技术示范与推广;

(2)食品安全检测预警技术示范与推广;

(3)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集成技术示范。

推荐第4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办法

附件: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加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下简称“支撑计划”)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支撑计划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落实《纲要》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的任务部署,坚持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加强技术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重点解决战略性、综合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科技问题,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培育和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创新基地,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民生改善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第三条

支撑计划重点支持能源、资源、环境、农业、材料、制造业、交通运输、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人口与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安全及其他社会事业等领域的研发与应用示范。

第四条

支撑计划按照“竞争、公开、择优、问责”的原则组织实施,坚持需求牵引,突出重点;统筹协调,联合推进;权责明确,规范管理。在实施机制中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促进

— 1 — 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第五条

支撑计划实行保密制度、回避制度、信用管理制度和公示制度,课题任务的组织实施强化法人管理责任制;逐步建立支撑计划绩效评价体系,对计划参与主体加强监督,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第六条

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建立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的信息化管理,推动科技资源的合理配臵和共享。

第七条

科技部会同财政部制定支撑计划管理办法。科技部负责支撑计划的组织实施,设项目和课题两个层次。项目采取有限目标、分类指导、滚动立项、分年度实施的管理方式,实施周期为三至五年。

第二章 组 织

第八条

科技部负责支撑计划总体实施的组织、管理和监督,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支撑计划的总体设计和发展战略研究;

(二)制定有关管理办法;

(三)建立国家科技计划备选项目库,汇总提出、审定项目立项建议,确定项目组织单位,组织项目可行性论证,批复立项;

(四)编制年度计划;

(五)指导并督促支撑计划的实施,协调并处理项目执行中的重大问题;

— 2 —

(六)组织项目验收;

(七)汇总登记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按规定加强管理。

(八)建立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

第九条

项目组织单位为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有关地方科技厅(委、局)和其他具备组织协调能力的单位或组织,对项目目标的完成及实施效果负责,其主要职责是:

(一)按要求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负责项目的任务分解,组织课题可行性论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确定课题承担单位和项目最终技术或产品集成的负责单位,组织签订课题任务书;

(三)落实项目约定支付的除财政资金以外的其他渠道经费及相关保障条件;

(四)组织项目(课题)的实施,监督、检查课题的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按要求汇总、报告项目年度执行情况及有关信息报表,协调并处理项目(课题)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五)按要求准备项目验收的有关文件资料,进行成果登记并对项目所形成的成果资料(包括技术报告、论文、数据、评价报告等)进行汇交和归档。按照有关政策法规加强管理,推动支撑计划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应用。

第十条

课题承担单位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在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按法人管理责任制要求对课题任务的完成及实施

— 3 — 效果负责,主要职责是:

(一)按照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编写课题任务书;

(二)按照签订的课题任务书所确定的各项任务,组织研究队伍,落实自筹投入及有关保障条件,完成课题预定的目标;

(三)按规定管理使用课题经费;

(四)按要求编报课题年度执行情况和有关信息报表,及时报告课题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提交课题验收的全部文件资料;

(五)在课题实施前与各参与单位签订协议,明确课题执行中产生的知识产权及成果归属,按照有关政策法规,保护各方权益。

第十一条

充分发挥专家在支撑计划的项目立项、实施监督、验收、经费预算等环节中的咨询作用;参与支撑计划的专家从国家科技计划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对咨询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负责;建立和完善专家遴选、使用、回避和信用制度。

第十二条

科技服务机构接受委托,开展专利查新、评估、过程管理等工作,对工作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负责。

第三章 立 项

第十三条

支撑计划立项的基本要求:

(一)符合支撑计划的定位及支持重点;

(二)项目目标任务明确具体,技术指标可考核,三到五年能够完成,并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或相关技术标准;

(三)项目前期研究基础较好,组织实施机制和配套条件有保障,实施方案和经费配臵合理、科学、可操作;

— 4 —

(四)能够带动人才、基地发展,项目完成后成果能够转化应用。

第十四条

科技部根据国家目标及战略重点,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确定年度支持重点并发布备选项目征集指南,结合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地方科技厅(委、局)、国家级行业协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科技需求,建立健全国家科技计划备选项目库。备选项目库是年度计划编制的主要来源。

第十五条

科技部组织专家通过网络视频方式对备选项目进行评审,对于研究内容重要、研究目标明确、技术路线可行、研究队伍强、研究基础和条件好的备选项目择优入库。

第十六条

科技部根据《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结合国家五年科技规划、五年科技专项规划、部际合作、部省会商等确定的重点任务,会同部门、地方及有关方面,从备选项目库中凝炼、整合,提出符合年度支持重点的备选项目建议。

第十七条

科技部组织专家,对提出的备选项目建议进行综合咨询,确定立项项目、项目组织单位等。

第十八条

项目组织单位组织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项目具体目标、任务分解、项目实施运行机制等。

第十九条

项目组织单位根据论证意见,从科技部备选项目库中择优确定课题承担单位;对于目标任务明确、课题承担单位优势特别明显的项目,可以采取定向委托的方式确定课题承担单位。项目组织单位系统外的单位承担项目的财政资金所占比例,原则上不

— 5 — 低于40%。

第二十条

对于具有明确产品导向和产业化前景的项目(课题),企业应作为实施主体,以企业投入为主。企业承担或参与项目(课题)的条件:

(一)符合课题承担单位要求的基本条件;

(二)产学研联合实施的项目(课题),企业应与其他机构事先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明确任务分工及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

(三)通过项目(课题)实施获取的共性技术成果,企业有义务通过多种方式向本行业进行扩散;

(四)其自筹经费应不低于国拨经费。

第二十一条

鼓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申报、组织和承担支撑计划项目。

第二十二条

科技部按照财政预算管理要求,形成项目(课题)预算安排建议报财政部批复。

第二十三条

科技部批复项目立项。项目组织单位根据批复意见,与课题承担单位签订课题任务书,经科技部审核后实施。

第二十四条

建立支撑计划应急反应机制。对影响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突发性事件,如果具有紧迫的、重大的科技需求,科技部可商有关部门、地方直接论证立项,组织实施。

第二十五条

项目(课题)的可行性研究应将知识产权分析作为重要内容,并提交本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分布、发展趋势和本项 — 6 — 目(课题)研究与产业化的知识产权对策等分析报告,把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作为项目(课题)的重要考核目标之一。

第二十六条

支撑计划把形成技术标准作为组织实施项目(课题)的重要目标之一。优先支持有助于形成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可显著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形成我国重要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技术标准项目(课题)。

第二十七条

支撑计划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目标,加强与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衔接,统筹项目实施、人才团队培养和研究开发基地建设工作。

第二十八条

建立公示制度。在遵守国家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对项目(课题)的立项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九条

严禁同一项目(课题)在不同的国家科技计划、公益行业科研专项等中重复申报立项。对于重复申报和课题申请单位弄虚作假、伪造申请材料或证明材料的,一经发现,将按照信用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实施与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项目组织单位负责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按照项目批复要求和课题任务书,检查、督促并落实项目(课题)的相关保障条件,确保项目(课题)按计划执行。

第三十一条

支撑计划项目实行年度报告制度。课题承担单位按要求编制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并上报有关信息报表,项目组织

— 7 — 单位汇总后于每年11月15日前上报科技部;执行期在当年度不足三个月的项目可在下一年度一并上报。年度报告是项目(课题)下一年度调整、撤销和拨款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二条

加强对项目(课题)实施的管理、监督和评估。科技部委托相关事业单位或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对项目(课题)执行情况、组织管理、保障条件落实、经费管理、预期前景等进行独立的评估监督。项目过程管理实行项目专员制。对于围绕国家重大任务实施的项目,可采取设立项目专员或专家总体组等方式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具体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项目(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的,应及时调整或撤销:

(一)市场、技术等情况发生重大变化,造成项目(课题)原定目标及技术路线需要修改;

(二)自筹资金或其它条件不能落实,影响项目(课题)正常实施;

(三)项目(课题)所依托的工程建设或装备开发已不能继续实施;

(四)技术引进、国际合作等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研究工作无法进行;

(五)项目(课题)的技术骨干发生重大变化,致使研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六)由于其它不可抗拒的因素,致使研究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 8 — 第三十四条

需要调整或撤销的项目(课题),由项目组织单位提出书面意见,报科技部核准后执行。必要时,科技部可根据实施情况、评估意见等直接进行调整。

第三十五条

支撑计划撤销的项目(课题),项目组织单位应当对已开展工作、经费使用、已购臵设备仪器、阶段性成果、知识产权等情况做出书面报告,同时报科技部核查备案。

第三十六条

项目(课题)接受组织管理或实施部门、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项目专员等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第三十七条

支撑计划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参与计划管理和实施的人员、单位发生的违规违纪行为,追究其相应责任。

(一)对于出现玩忽职守、以权谋私、弄虚作假等行为的管理人员,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由纪检监察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对其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二)对于在项目(课题)申请、评审、执行和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剽窃他人科技成果等科研不端行为,以及违规操作或因主观原因未能完成课题任务并造成损失的科研单位或个人,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终止项目(课题)任务并追回专项经费、取消其一定时期内申请国家科技计划任务的资格等处理;构成违纪的,由纪检监察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对其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三)对不按时上报年度报告材料或信息,以及不按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项目(课题),科技部可采取缓拨、减拨、停拨经费等

— 9 — 措施,要求项目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项目(课题),视情节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追回已拨付经费、取消其一定时期内参与支撑计划活动资格等处理。

第三十八条

加强信用管理,对项目组织单位、课题承担单位及课题责任人、专家、科技服务机构等在实施支撑计划中的信用情况进行客观记录,并作为其参与国家科技计划活动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项目验收

第三十九条

科技部组织支撑计划项目验收。项目验收以项目批复确定的任务考核指标为依据;项目验收工作应在规定执行期结束后半年内完成。

第四十条

对项目在执行期结束后半年仍不能接受验收的,科技部将对有关单位或责任人进行通报。项目因故不能按期完成的,项目组织单位应提前三个月申请延期,经科技部批准后按新方案执行;如未能批准,项目仍需按原定期限进行验收。

第四十一条

验收工作可采取组织专家组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科技服务机构进行。根据项目特点,可采取会议审查验收、网络评审验收、实地考核验收等多种方式进行,并形成验收结论意见。

第四十二条

支撑计划项目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验收、不通过验收。

(一)项目目标和任务已按照考核指标要求完成,经费使用合理,为通过验收。

(二)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为不通过验收:

— 10 —

1.项目目标任务完成不到85%;

2.所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存在弄虚作假;

3.未经申请或批准,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考核指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等发生变更;

4.超过项目批复规定的执行期半年以上未完成,并且事先未做出说明;

5.经费使用存在严重问题。

第四十三条

因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不翔实、不准确等原因导致验收意见争议较大,或项目的成果资料未按要求进行归档和整理,或研究过程及结果等存在纠纷尚未解决,需要复议。需要复议的项目,应在首次验收后的半年内,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或补充材料后,再次组织验收。若未按规定时限要求进行改进或补充材料,视同不通过验收。

第四十四条

项目验收结论由科技部书面通知项目组织单位。除有保密要求外,项目验收结论及成果应向社会公示。

第四十五条

未通过验收的项目,科技部将对有关单位或责任人进行通报。其中,因违反有关政策法规和科技计划管理制度未通过验收的,取消其五年内承担支撑计划项目的资格。

第六章 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与成果

第四十六条

加强支撑计划成果和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鼓励支撑计划成果的转让和转化。支撑计划取得的成果要按照《科技成果登记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和管理。支撑计划的知识产权

— 11 — 管理及其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和科技部《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规定》等执行。

第四十七条

支撑计划根据《科技计划支持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的实施细则》的要求,鼓励、引导对形成技术标准的成果集成示范和转化应用。

第四十八条

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项目及取得的成果,按照《科学技术保密规定》执行。

第四十九条

项目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在项目和课题启动实施前,应与各参与单位通过正式协议约定成果和知识产权的权益分配,不得有恶意垄断成果和知识产权等行为。如项目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违反成果和知识产权权益分配约定,在五年内不得参与支撑计划。

第五十条

加强支撑计划的宣传。支撑计划形成的技术、产品、专利和标准等成果的宣传推广,应标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字样及项目编号,并作为评估或验收时确认依据。

第五十一条

建立规范、健全的项目科学数据和科技报告档案,建立项目科技资源的汇交和共享机制。项目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按照国家有关科学数据共享的规定,按时上报项目(课题)有关数据和成果。建立健全支撑计划项目数据和成果库,实现信息公开、资源共享。

— 12 —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支撑计划经费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暂行管理办法》(国科发计字„2006‟331号文件)同时废止。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由科技部、财政部负责解释。 — 13 —

推荐第5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指南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二、农业

(一)西北黄土高原旱区增粮增效科技工程 1.黄土高原旱区增粮增效潜力与提升技术研究 开展西北黄土高原农田土壤水肥调控与匹配技术、产量与环境资源利用效率协同提高的耕地保育技术、不同水源节水灌溉技术和管理模式研究、不同生态类型区主要作物增产增效栽培技术与模式研究。

有关说明:无。

2.黄土旱塬区增粮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展农田土壤退化主障因素阻控与耕地质量提升技术研究、农田土壤抗蚀抑蒸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适于不同水肥条件下的反应型作物增产技术集成与示范。

有关说明:无。

3.黄土高原东部平原区作物增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展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制全年免耕播种及轮耕技术研究、灌区主要作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研究与应用、秸秆全量还田管理技术研究、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集成研究和示范。

有关说明:无。

4.黄土丘陵沟壑区粮食稳产增效技术集成示范 开展黄土丘陵区梯田马铃薯高产高效技术、玉米抗逆增产增效关键技术、春小麦抗旱增产口粮保障技术、农田主要粮食作物资源高效农作制度研究与示范。

有关说明:无。

5.黄土高原扬黄灌区玉米增产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展玉米优质抗旱品种的筛选、扬黄灌区盐碱地改良技术、黄河含沙水玉米节水灌溉与高效栽培技术、规模化机械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有关说明:无。

八、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一)智慧、绿色、低碳城镇建设和综合管理技术集成与示范

结合智慧城市管理公共信息平台研究示范成果,整合各类社会服务和公共信息资源,开展先进适用技术在城镇建设和运行管理中的集成创新,开展低碳社区建设技术研发,促进城镇化向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提升城镇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

有关说明:主要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开展应用示范。

九、村镇建设

(一)城郊集约型美丽乡村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1.城郊美丽乡村集约规划建设技术集成研究和装备研发

开展高聚集度农村清洁乡村集约规划设计和小康住宅建设技术研究,集成应用村级垃圾集中收集与转运设备、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畜禽粪便回用、太阳能等技术,构建城郊集约型美丽村镇建设技术体系。

有关说明:每个申报项目参加单位不超过1家。

2.休闲旅游类城郊型美丽乡村建设综合技术集成示范

在城市郊区选择2-3个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典型乡村,重点针对集约规划布局和适宜住宅设计、生态景观建设、生活污染防治、资源高效利用、绿色庭院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等技术进行综合示范,示范村庄规模不小于100户。

有关说明:每个申报项目参加单位不超过1家,由示范建设单位和技术支撑单位组成。

3.产业延伸升级类城郊型美丽乡村建设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

在大中城市产业拓展和转移区选择2-3个村庄,重点开展集约规划布局、外来工业和生活污染防治、村庄整治和景观建设技术示范,构建适合产业延伸升级类城郊型美丽乡村建设技术体系。示范村庄产业规模适中,不少于100户。

有关说明:每个申报项目参加单位不超过1家,由示范建设单位和技术支撑单位组成。

(二)美丽乡村生产生活综合循环利用技术集成示范 1.单户生产生活循环技术系统构建和技术集成示范 开展单个农户家庭种植养殖过程控污和人畜粪便、种植养殖废物清洁处理和资源利用研究示范,建设绿色、健康、环境友好的生态庭院,系统集成沼气、太阳能等能源技术以及采用循环利用材料建造生态农房技术,实现农户家居绿色化和家庭生产清洁化。示范类型不少于5种,示范规模不少于10户。

有关说明:每个申报项目参加单位不超过1家。 2.乡村社区生产生活循环技术系统构建和集成示范 结合美丽乡村社区创建,开展乡村社区废弃物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秸秆和厨余废弃物气化等集中生产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技术体系、成套装置与设备和运行管理系统研究,在2-3个乡村社区与以采用循环利用材料、结构体系安全、节能环保的生态农房建设相结合,开展示范。示范社区规模不少于30户。

有关说明:每个申报项目参加单位不超过1家。 3.农业产业园区生产生活循环技术系统构建与示范 结合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创建,选择2-3个农业科技产业园区,设计构建2-3种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科技产业园区生产生活循环技术综合利

1 用模式,并与典型地区采用循环利用材料、经济适用安全生态农房整体设计建造相结合,开展示范。园区示范区村庄规模不小于100户。

有关说明:每个申报项目参加单位不超过1家。

(三)美丽乡村绿色农房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1.绿色农房适用结构体系和建造技术研究与示范 结合美丽乡村创建,研究提出适合不同地区乡村自助建房、无大型装备施工的各类结构体系及其建造工法和材料要求,形成不低于30套绿色农房建造技术体系。编制适于乡村技术人员使用的户型平面、材料选择、造价控制、施工工艺等知识图册和多媒体教材,对全国50个村庄进行推广示范。

有关说明:每个申报项目参加单位不超过1家,由示范建设单位和技术支持单位组成。

2.传统农房建造技术改良与应用示范 结合美丽乡村创建,研究梳理100例以上典型地区传统农房的施工工艺和材料清单,研究提出成套绿色改良技术,开展不低于15项不同类型、规模化的传统农房改良建造技术应用示范,形成农房技术产业化发展能力,并在7个以上村庄进行示范。

有关说明:每个申报项目参加单位不超过1家,由示范建设单位和技术支持单位组成。

3.绿色农房配套设施优化配置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结合美丽乡村创建,研究农房功能组成与平面布局方法,可拓展性功能布局模式和设计技术,对各类配套设施的单项技术及产品进行适应性分析和优化集成,形成适合不同地域、不同性能要求、经济适用的绿色农房配套设施成套技术体系,并在7个以上村庄进行应用示范。

有关说明:每个申报项目参加单位不超过1家,由示范建设单位和技术支持单位组成。

4.绿色农房气候适应性研究和周边环境营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结合美丽乡村创建,研究基于被动式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绿色农房单体建筑本体和建筑群体的气候适应性分析,开展绿色农房围护结构产品节能性能测试与评价方法研究,提出针对不同气候区、协调生产生活功能、符合安全美观实用要求的绿色农房庭院布局方法和营建技术,并在7个以上村庄进行应用示范。

有关说明:每个申报项目参加单位不超过1家,由示范建设单位和技术支持单位组成。

(四)村镇社区管理服务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 1.基于网格化的村镇社区服务支撑平台技术研究

2 研究适合村镇特点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和综合服务支撑平台技术,研究村镇社区治理与事务管理、居家养老服务、便民服务等多源、多种类的数据规范与融合技术,研发低成本、可移植、支撑网格化的社区服务支撑平台,在5个以上村镇社区开展综合应用。

有关说明:每个申报项目参加单位不超过1家。 2.村镇社区治理与事务管理支撑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村镇社区对象管理及专门人群服务、政务服务、治安管控等方面的共性支撑技术,研究制定社区治理与事务管理服务指南及标准。研发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支撑新型农村管理服务的社区治理与事务管理信息系统,在5个以上村镇社区开展村镇社区治理与事务管理标准化试点示范。

有关说明:每个申报项目参加单位不超过1家。 3.村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支撑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整合配置村镇内社会福利机构等各类资源,以及社区居家照看、健康咨询等居家养老服务支撑应用技术和便携式终端信息服务技术,研究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南及标准。基于社区服务支撑平台,研发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在5个以上村镇社区开展试点示范。

有关说明:每个申报项目参加单位不超过1家。 4.村镇社区便民服务应用系统研究与示范

研究便民利民超市、便民缴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农业保险等方面的应用集成支撑技术,研究制定社区便民服务指南及标准。基于社区服务支撑平台,研发便民服务应用系统,在5个以上村镇社区开展试点示范。

有关说明:每个申报项目参加单位不超过1家。

申报要求

一、申报范围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的任务部署,坚持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加强技术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重点解决战略性、综合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科技问题。申报范围以重大工艺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应用示范为重点,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突破技术瓶颈制约,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项目推荐

请根据指南及相关要求做好项目申报的组织工作,并按要求填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申报单位需按要求完成网上申报,并通过各推荐单位报送正式文件。

推荐单位分为以下几类:

1.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科技主管机构;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

3.原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4.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中央企业;

5.经科技部批准试点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推荐,对所推荐项目推荐书的真实性等负责,推荐数额不限。

三、申报资质要求

1.申报单位应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在中国大陆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同一项目只能通过一个推荐单位申报一次。

2.根据《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人员管理的暂行办法》,在研项目(课题)负责人不能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申报项目,不得因申报新项目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课题);项目技术负责人需为在职人员,限申报一个项目;项目主要参加人员的申请项目和在研项目总数不能超过两个(2014年12月31日前结题验收的在研项目可不计入)。

四、组织项目的有关要求

1.申报单位应针对各领域明确的重点和目标组织项目。申报项目应提出明确的研究目标和考核指标,提炼出需要解决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突出研究重点。

2.围绕确定的研究目标组织研究队伍,鼓励跨单位、跨部门组织研究队伍,研究队伍要精干,结构合理,体现优势互补。鼓励产学研用结合,鼓励开展高水平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对于产业目标明确的项目,企业牵头优先考虑。

3.项目实施年限为3年左右。按指南三级标题(如1.消纳风电的热-电联合优化规划及运行控制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申报,无三级标题的可按二级标题的研究方向进行申报。

4.申报材料应如实反映申报单位的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以及参加人员的基本情况,如实反映申报项目与有关国家科技计划在研项目(课题)的关联。

5.本次项目申报时,不预先对申报项目设定预算控制额度,项目申报单位应根据项目研究实际需求,结合目前现有的支撑条件和自身情况,实事求是的提出项目经费需求。各单位提出的项目经费需求将作为立项评审的重要参考因素,以及立项后进一步细化编制项目概预算方案的重要依据。

6.申报项目若提出回避专家申请的,须在提交项目申请书的同时,由申报单位出具公函提出回避专家名单,并说明理由。每个项目申请回避专家人数不超过3人。对于理由不充分或逾期提出申请的,不予考虑。

7.项目申报者应遵守《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估评审行为准则与督察办法》,如有违规,科技部将记录在册,并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五、相关联系电话

1.能源、材料、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 联系人: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计划与监督处 马晓辉、蓝弘、雷瑾亮

联系电话:010-683390

41、68342550、68351583 2.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安全及其他社会事业

联系人: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社会事业与区域发展处 王志强、张巧显

联系电话:010-588848

24、58884828 3.人口与健康

联系人: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政策与协调处 邱宏伟

联系电话:010-88225161 4.农业、村镇建设

联系人: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综合处 王文月、孟艳萍

联系电话:010-68511848 5.科研条件

联系人: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清洁技术发展处 谢茜

联系电话:010-58884882

推荐第6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名词解释

实施支撑计划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组织实施支撑计划是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举措,意义十分重大。

(一)实施支撑计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保障人民健康和公共安全,维护国家战略利益,都必须克服技术瓶颈的制约,都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是当务之急,也要求科技提供强有力的全面支撑。设立并实施支撑计划,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通过着力攻克一批重大公益技术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获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问题,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全面支撑。

(二)实施支撑计划是落实《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

《规划纲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需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在突破技术瓶颈制约、提高产业竞争力、解决社会发展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保障国家安全等四个方面,明确了科技支撑发展的战略重点。设立并实施支撑计划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

(三)实施支撑计划是加强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现实需求。当前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在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方面还存在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创新科技工作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支撑计划以需求和应用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为核心,有利于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是国家科技管理的一项重要改革,将为我国科技管理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

支撑计划组织实施的原则是什么

支撑计划的组织实施,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一)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支撑计划在组织实施上要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作用的关系。对于大量涉及产业化的项目课题,要以各种方式激励、引导企业参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对于国家需要的特殊任务,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处理好政府决策与专家咨询的关系,充分发挥经济、管理、企业、技术等专家的咨询作用,完善决策机制,把握好技术方向,提高管理的科学性。科技管理等部门要加强支撑计划与重大专项及其他科技计划的衔接,加强支撑计划与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开发的结合,进一步统筹项目、人才和基地建设,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并通过项目实施培养一支创新队伍,形成一批创新基地。

(二)以需求为导向,加强自主创新

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贯穿于支撑计划实施的始终,鼓励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目标要体现能否掌握核心技术,能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为核心,努力突破关键技术,大力促进各种相关技术的有机融合,实现集成创新。要更加重视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力争掌握核心技术,尽快摆脱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

(三)高度重视产业化工作

支撑计划必须高度重视产业化工作,以形成产品、产业和产生经济社会效益为目标。经

济领域的项目是如此,社会发展领域的研发项目,如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技术研发项目也是如此,要通过形成产业发挥社会效益。绝大多数项目课题都必须对产业化的前景进行论证,并在支撑计划的指导思路、操作措施、管理方式、评估考核等各方面都突出这一点。

(四)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

组织实施支撑计划要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支撑计划要充分反映企业科技需求,对具有明确产品目标导向和产业化前景的项目,要以各种方式支持企业牵头组织和承担支撑计划的项目。要做好制度设计,避免形式主义。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促进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政策激励机制,如明确项目知识产权归属和转移方式,建立技术入股和期权分配等利益共享机制。要研究企业参与支撑计划的投入方式、产学研结合的运行机制及组织管理方式,充分发挥产学研各方的优势,形成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五)充分发挥部门、行业和地方的作用

组织实施支撑计划涉及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必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发挥部门、行业和地方的作用。一要加强与部门、行业和地方科技工作的结合。项目选择要反映行业、地方的重大需求,更好地发挥支撑计划在促进地方、区域、行业发展中的作用。二要充分发挥部门、行业和地方的组织管理作用。三要加强对地方、区域科技工作的引导和支持。

(六)创新组织管理方式

组织实施支撑计划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管理方式改革。一要创新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方式。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以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等多种投入方式,动员和调动全社会的投入。要加强专项经费管理,严格按照财务及经费管理的有关要求,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监督和审计,严禁截留、挪用,确保各投入方研发资金到位,确保经费用到刀刃上,提高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二要建立动态调整和滚动安排项目的机制。要根据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突破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对支撑计划项目及时进行必要的动态调整。根据《规划纲要》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的任务部署,对支持力度不够或布局相对薄弱的领域,要在下一步滚动项目中予以重点支持。三要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评估与监督机制,引入监理、监察、审计和第三方独立评估等方式,加强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

支撑计划的战略定位是什么

在国家层面设立支撑计划,落实《规划纲要》中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的任务,以重大公益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为重点,结合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开发,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全面有力的支撑。

支撑计划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引导和动员全社会的科技力量和资源,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发挥支撑作用。

一要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把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抓紧研究开发适合国情的相关技术,积极开拓新的能源资源渠道,依靠科技进步,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要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按照200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支撑计划要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积极运用生物、信息等技术,加快农业技术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三要为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以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积极发展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为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四要为保障人民的安全健康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人口质量、生活质量、保证人民安全健康等公益事业作为重要任务,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保障人民的安全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总之,组织实施支撑计划要突出战略性、全局性、紧迫性和实用性。突出战略性就是要符合国家战略重点,体现国家的战略目标;突出全局性就是要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体现科技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支撑;突出紧迫性就是要优先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紧迫问题;突出实用性就是要以应用为目标,进行实用技术攻关,尽快取得可实际应用的成果,形成产品、产业,发挥效益。

支撑计划的重点支持方向是什么

1.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支撑计划必须要把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抓紧研究开发适合国情的相关技术,积极开拓新的能源资源渠道,依靠科技进步,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支撑计划要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积极运用生物、信息等技术,加快农业技术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3.为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支撑计划必须以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积极发展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为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4.为保障人民的安全健康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支撑计划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人口质量、生活质量、保证人民安全健康等公益事业作为重要任务,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保障人民的安全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有哪些责任主体,各主体的职责是什么

支撑计划的组织实施单位包括科技部、项目组织单位、课题承担单位。专家及科技服务机构接受委托,参与有关咨询或服务工作。

科技部对支撑计划实施的总体效果负责,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支撑计划的总体设计和发展战略研究,制定支撑计划发展纲要;制定有关管理办法;建立备选项目库,审定项目立项建议,择优确定项目组织单位,组织项目可行性论证,批复立项;编制年度计划;指导并督促支撑计划的实施,组织项目中期评估,协调并处理项目执行中的重大问题;组织项目评估验收和绩效考评;汇总登记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按规定加强管理。

项目组织单位为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有关地方科技厅(委、局)和其他具备组织协调能力的单位,对项目目标的完成及实施效果负责,其主要职责是:按要求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负责项目的任务分解,组织课题招投标及评估评审,择优确定课题承担单位和项目最终技术或产品集成的负责单位,签订课题任务书;落实项目约定支付的匹配经费及其它配套条件;组织项目及课题的实施,监督、检查课题的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按要求汇总、报告项目年度执行情况及有关信息报表,协调并处理项目、课题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组织课题验收,对课题进行绩效考评,按要求准备项目验收的有关文件资料,并提出项目验收申请;按要求进行成果登记并对项目所形成的成果资料(包括技术报告、论文、数据、评价报告等)进行归档,推动支撑计划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转化,按照有关政策法规加强管理,保护各方权益。

课题承担单位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或

内资控股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对课题任务的完成及实施效果负责,主要职责是:按要求编写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课题任务书;按照签订的课题任务书所确定的各项任务,组织研究队伍,落实配套条件,完成课题预定的目标。相关课题承担单位负责按课题任务书要求对最终技术或产品集成;按规定管理课题经费;按要求编报课题年度执行情况和有关信息报表,及时报告课题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提交课题验收的全部文件资料;在课题实施前与各参与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对课题执行中产生的知识产权及成果转化权属,按照有关政策法规,保护各方权益。

建立支撑计划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技术、经济、管理、财务、法律、企业等各方面战略专家的作用,对支撑计划宏观战略及发展的重大事项和决策提供战略咨询。

参与支撑计划的项目立项、监督验收、经费预算和绩效考评等有关评估咨询工作的专家,在国家科技计划专家库中,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聘请具有良好信誉专家对评估咨询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负责。

科技服务机构接受委托开展专利查新、招投标、评估、过程管理等工作,对服务质量及工作结果的公正性负责。从事评估、招投标等活动的科技服务机构,须按照《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标投标工作资格认定暂行办法》进行资格认定。

国家财政经费对支撑计划项目有哪些支持方式和实施机制

支撑计划由中央财政专项拨款支持,计划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支撑计划根据项目和课题的特性,以及承担单位的性质,实行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偿还性资助、风险投资等不同支持方式和实施机制。

(1)具有明确产品导向并能形成产业化规模,或者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和课题,根据项目和课题的不同特点,主要由企业和转制院所牵头承担,产学研联合实施。其中,由企业牵头承担的项目和课题,以企业投入为主,企业资金投入不低于总预算的50%;财政资金采取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偿还性资助、风险投资等方式支持,形成多主体联合投入及统一管理的机制。无偿资助限于支持产业化前阶段的技术研究与开发任务。

(2)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项目和课题,主要由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牵头承担,积极吸纳企业参与,财政资金予以积极支持和引导,并调动社会各方面资金,实现多元化投入。

(3)公益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和课题,以无偿资助为主。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管理思路有什么新变化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积极探索和推进机制创新,建立科学高效的支撑计划管理体系,在计划的组织实施和管理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1)需求牵引,突出重点。支撑计划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通过广泛征集部门、地方的重大科技需求,选择重大、重点项目,重点支持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公益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

(2)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创新,促进产学研联盟的建立。优先支持产学研联合的项目,把是否能形成产学研联合作为项目立项的评价指标。有明确产品目标导向和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必须由企业牵头或有企业参与,且企业必须有相应投入。

(3)统筹协调,联合推进。充分发挥部门、行业、地方、企业、专家和科技服务机构等各方面的作用,实行整体协调、资源集成、平等协作、联合推进的机制,以项目带动人才、基地建设。进一步发挥部门、地方的作用。项目主要委托部门、地方组织实施。同时,在项目的组织实施中,要打破部门垄断和封闭,实现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规定项目组织单位系统外的单位,承担项目的任务经费比例应不低于40%。

(4)权责明确,规范管理。实行各方面权责明确、各负其责,决策、咨询、实施、监

督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

(5)注重发挥专家作用,保证公正、公平。支撑计划将建立专家委员会,加强对重大战略问题和重大项目的决策咨询。对参与项目咨询和论证的专家选择,将实行随机遴选和回避原则,保证项目评审的科学公正。

(6)加强评估、监督与绩效考核。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的中期评估和过程监督,把中期评估作为滚动实施的重要依据,完善验收和绩效考评制度。

(7)简化管理程序,提高透明度。简化项目申报环节,实行网上“一站式”申报,立项和验收信息实行公告、公示制度,促进计划成果信息的公开和共享。

“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有什么新特点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将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在定位上,强调支撑作用。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重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以重大公益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为重点,结合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开发,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解决涉及全局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技术问题,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突破瓶颈制约,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支撑。

在任务上,支撑计划主要落实《纲要》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的任务,重点在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业、材料、交通运输业、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人口与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安全等11个领域进行部署,着重支持四个方面的研究开发:一是攻克能源、资源、环境领域的关键技术,增加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的供应,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益。二是农业技术全面升级,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攻克一批产业关键技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四是攻克一批重要的社会公益技术,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技术支撑。

推荐第7篇: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重点新产品

附件

22014年度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重点新产品

新工艺研究类(社发领域)项目指南

一、重点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磷资源开发利用产业:重点支持磷矿开采技术与装备研发;磷矿选矿工艺与装备研发;磷矿生产废水、废物、热源等处置与回收利用技术研究;中低品位磷矿深度利用磷酸联产工艺研究;湿法磷酸精制工艺研究;磷化工产品精深加工工艺研究;磷石膏综合处置与利用技术研究。

二、其它领域

(一)生物医药

重点支持结合我省中药产业特色和发展需求,选择湖北优势中药材,进行新品种选育、规范化种植技术、产品开发、示范基地建设等研究,延伸相关品种的产业链。项目以企业牵头申报,完成目标要求向国家药监局提交GAP认证申请。

(二)资源环境领域

重点支持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置与利用技术研究;钒矿资源开发清洁生产技术研究。

推荐第8篇: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承担单位初步结果

序号课题名称课题第一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

1长江中游南部(湖南)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湖南农业大学青先国

2长江中游北部(湖北)双单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张似松 3长江下游(江苏)粳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扬州大学张洪程

4长江中游南部(江西)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王 海

5四川盆地单季籼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四川省农科院任光俊

6江淮中部(安徽)稻麦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杨惠成

7黄淮南部(河南)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尹 均 8黄淮海中北部(河北)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河北农业大学马峙英 9黄淮东部(山东)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山东省农科院董树亭

10东北平原中部(吉林)春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吉林省农科院王立春

11东北平原北部(黑龙江)春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黑龙江省农科院苏 俊 12东北平原南部(辽宁)春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辽宁省农科院赵奎华

13三大作物可持续超高产共性理论与技术模式研究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赵 明

14粮食主产区农田肥水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金继运 15粮食主产区农田生态健康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中国农业大学高旺盛

16粮食主产区三大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所陈万权

17三大平原农户储粮减损技术集成与示范国家粮食储备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兰盛斌 18农村储粮防虫、防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河南工业大学王殿轩

19粮食干燥防霉技术和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创新研究国家粮食储备局郑州科学研究设计院李 杰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海洋渔业与滩涂高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承担

单位初步结果

序号课 题 名 称课题第一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

1.滩涂养殖污染控制与清洁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国海洋大学董双林

2.浅海典型生境高效生态增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杨红生

3.工程化养殖高效生产体系构建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马绍赛

4.耐盐经济植物规模化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李荣锦

5.海洋友好型高效捕捞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陈雪忠

6.滩涂高效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肖培华

7.对虾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李色东

8.耐盐植物和大型海藻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江苏绿宝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梁珍海

9.浅海贝藻复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寻山集团有限公司李长青

10.海珍品底播增殖技术集成与示范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吴厚刚

11.现代工程化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烟台开发区天源水产有限公司王印庚

12.海洋微藻高效培养工程化技术集成与示范乳山禧丰达渔业新技术有限公司潘克厚

13.离岸网箱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胜邦塑胶管道系统集团有限公司陆光炯

14.海湾网箱养殖产业升级与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深圳华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李华林

15.近海渔业资源增殖技术集成与示范大连阿大海产养殖有限公司陈世大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农林生物质工程”课题承担单位初步结果

序号课题名称课题第一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

1.生物质高效降解专用微生物筛选与构建技术研究清华大学李十中

2.沼气规模化干法厌氧发酵技术与装备研究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韩捷

3.农林剩余物制备生物燃气关键技术研究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蒋剑春1

4.生物质资源高效培育技术研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王涛

5.生物质成型燃料产品及装备开发江苏正昌粮机股份有限公司潘嘉亮

6.可生物降解地膜开发广东上九生物降解塑料有限公司祝光富

7.农林剩余物制造绿色建材新产品开发江苏大盛板业有限公司于文吉

8.木质纤维素生产功能糖产品及其综合利用山东龙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程少博

9.大型养殖场沼气工程技术开发及综合利用示范黑龙江农垦北大荒牛业有限公司李强

10.油脂资源综合利用生产技术示范福建龙岩卓越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叶活动

11.畜禽粪便生产商品有机肥料产业化示范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吴得胜

12.村镇农林剩余物直燃发电技术开发与示范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徐钦田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安全绿色储粮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 课题承担单位初步结果

序号课题名称课题第一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

1网络化多功能粮情监控集成技术和系统研究开发河南工业大学张元

2储粮高效绿色杀虫防霉技术研究开发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曹阳

3绿色储粮新技术优化集成示范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巩福生

4成品粮储存保鲜技术和设备设施的研究开发南京财经大学鞠兴荣

5现代粮仓建设配套新技术材料研究开发国贸工程设计院翟江临

6粮食干燥新技术装备研究开发与示范国家粮食储备局郑州科学研究设计院唐学军

7粮食品质快速检测关键技术及仪器研究开发北京东孚久恒仪器技术有限公司郝伟

8绿色储粮科技创新体系及发展战略研究国家粮食储备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郭道林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农产品储藏保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承担单位初步结果

序号课题名称课题第一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

1农产品产后品质劣变的调控技术中国农业大学罗云波

2农产品产后病害的控制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田世平

3新型保鲜剂的研发和应用技术中国农业大学姜微波

4农产品产后综合保鲜技术研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王贵禧

5农产品储藏期间的冷害控制技术浙江大学陈昆松

6农产品产后现代商品化处理技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杜卫东

7农产品产后储藏保鲜技术示范与试验平台建设山东省商业集团总公司王国利

8果蔬产品储藏保鲜产业发展战略中国农业大学刘竹青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功能性食品的研制与开发”重点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初步结果

序号课题名称课题第一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

1功能性食品评价技术的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杨月欣

2功能性食品有效成分检测和鉴伪技术的研究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唐英章

3食品功能因子高效分离与制备关键技术的研究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张灏

4功能因子生物活性稳态化技术的研究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李琳

5辅助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功能食品的研究与产业化哈药集团制药六厂金铉煜

6抗氧化功能食品的研究与产业化天津天狮生物发展有限公司韩福森

7减肥功能食品的研究与产业化吉林省奇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席玥

8辅助改善老年记忆功能食品的研究及产业化珍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李恕

9功能化传统食品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王家槐

10功能性食品资源分析评估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天津科技大学曹小红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奶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承担单位初步结果

序号课题名称课题第一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

1.奶牛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培育技术研究中国农业大学王雅春

2.奶牛良种扩繁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北京市奶牛中心张胜利

3.奶牛高效饲养关键技术研究及开发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王加启

4.奶牛优质饲草生产技术研究及开发中国农业科学院草业中心侯向阳

5.奶牛主要疾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及开发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杨国林

6.新型乳制品研制及其产业化开发中国农业大学任发政

7.乳品加工关键设备及材料研究与开发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吕加平

8.乳品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开发东北农业大学霍贵成

9.东北农区奶业集约化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刘清泉

10.华北农区奶业规模化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王玉良

11.西北农区生态型奶业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西安银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昝林森

12.华东农区现代奶业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南京奶业(集团)有限公司徐德闯

13.北方大城市郊区环保高效型奶业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北京三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范学珊

14.南方大城市郊区环保高效型奶业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郭本恒

15.农牧交错区生态型奶业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宋丽华

16.北方牧区舍饲半舍饲奶业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刘艳辉

17.西南地区奶业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新希望乳业控股有限公司汪家琦

18.奶水牛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广西皇氏生物工程乳业有限公司谢秉锵

19.我国现代奶业发展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王济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特色杂粮生产及加工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承担单位初步结果

序号课题名称课题第一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

1主要杂粮加工品质评价系统及加工适用性研究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谭斌

2优质谷子新品种选育与增值利用技术研究开发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刁现民

3高淀粉酿造高粱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示范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张福跃

4专用型大麦新品种选育与规范化生产技术集成示范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杭州国家大麦改良中心杨建明

5功能型燕麦新品种选育与新型健康食品开发及产业化示范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崔林 6荞麦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综合利用研究所陕方 7糜子优质品种筛选及产业化示范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牛西午 8出口杂豆品种改良及产业化示范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田静

9特色杂粮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改河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课题承担单位初步结果

序号课题名称课题第一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

1食品物性修饰与油脂加工新技术开发研究江南大学金征宇

2食品冷加工与高效分离技术开发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廖小军

3食品凝胶与风味控制技术开发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周光宏

4食品高效节能干燥新技术与装备开发石河子大学江 英

5食品包装新材料研究与开发哈尔滨商业大学孙智慧

6食品快速检测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及设备开发研究天津科技大学王 硕

7玉米淀粉糖、系列变性淀粉与多元醇开发及产业化示范长春大成新资源集团有限公司齐红彬 8大豆优质蛋白与高纯磷脂开发与产业化示范大庆日月植物蛋白(集团)有限公司周川农

9小麦专用粉和传统面制品工业化技术与装备开发河南省正龙食品有限公司王 春

10稻米方便营养食品与米淀粉开发及产业化示范中粮(江西)米业有限公司程国强

11薯类加工新产品技术装备研究及产业化开发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李树君

12双低油菜籽制油新工艺与大型冷榨设备开发安徽大平工贸(集团)有限公司魏国平

13苹果果胶系列产品与优质苹果汁开发及产业化示范烟台北方安德利果汁股份有限公司刘 玲

14柑橘罐头新工艺与橙汁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示范湖南熙可食品有限公司单 杨

15低温肉制品与传统肉制品开发及产业化示范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祝义亮

16畜禽屠宰加工设备与骨血产品开发及产业化示范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李 和

17液态蛋与专用蛋粉开发与产业化示范大连韩伟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刘沛举

18大宗低值鱼加工新产品与超低温急冻装备开发及产业化示范福建省晋江市富鸣水产有限公司陈春生

推荐第9篇: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范和加强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以下简称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56号)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支撑计划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来源于四川省省级财政拨款,主要用于四川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等,围绕《规划纲要》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开展重大公益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

第三条 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原则

(一)集中财力,突出重点。专项经费集中用于支持由支撑计划承接的重大技术研究示范应用任务,防止分散使用。对反映产业重大科技需求,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以产学研结合方式,开展重大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应用,能够明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二)分类支持,多元投入。根据项目的特点,专项经费一般采取无偿资助方式给予支持,积极探索实践贷款贴息、偿还性资助、风险投资等方式,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支撑计划项目实施的作用。

(三)科学安排,合理配置。要严格按照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杜绝随意性。

(四)单独核算、专款专用。项目经费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要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和绩效考评制度。

第四条 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财政厅应建立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数据库,完善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将项目预算安排情况、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研究人员、承担单位承诺的科研条件等内容纳入数据库进行管理,对非保密信息及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 无偿资助性项目的经费开支范围

第五条 对重大公益技术研究开发和重大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产业化前阶段的技术研究开发项目,一般以无偿资助的方式予以支持。

第六条 项目经费指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与研究开发活动直接相关的、由专项经费支付的各项费用。

第七条 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一般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

(—)设备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专项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

(二)材料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三)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项目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四)燃料动力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五)差旅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四川省有关规定执行。

(六)会议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或项目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四川省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七)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项目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川工作的费用。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严格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国际合作与交流时,应当事先报经项目牵头单位审核同意。

(八)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九)劳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项目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项目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十)专家咨询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项目研究及其管理的相关人员。

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00—8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00—500元/人天的标准执行。会期超过两天的, 第三天及以后的咨询费标准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00—4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00—300元/人天执行。

以通讯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0—100元/人次、其他专业技术人员40—80元/人次的标准执行。

(十一)管理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管理费按照项目专项经费预算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核定,核定比例如下:

项目经费预算在20万元及以下的部分按照8%的比例核定;

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5%的比例核定;

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2%的比例核定;

超过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的比例核定。

管理费实行总额控制,由项目承担单位管理和使用。

第八条 项目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支出,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第三章 无偿资助性项目的预算编制与审批

第九条 四川省科技厅在对征集项目进行筛选、整合时,应当同时形成项目概算。

第十条 四川省科技厅结合项目的综合咨询,对项目概算进行独立的咨询评议。咨询评议结果作为项目立项决策和控制项目预算的重要依据,并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十一条 确定立项的项目,项目组织单位组织可行性研究,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当包含项目概算及其分解情况等内容。科技部门结合项目可行性论证,对项目概算及其分解情况等内容进行独立论证,作为组织编制项目预算的依据。

第十二条 项目组织单位在选择项目承担单位的同时,应当组织项目申报单位编制项目预算。项目预算的编制要求:

(一)项目预算的编制应当根据项目研究的合理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二)项目预算编制时应当编制来源预算与支出预算。

来源预算除申请专项经费外,有自筹经费来源的,应当提供出资证明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自筹经费包括单位的自有货币资金、专项用于该项目研究的其他货币资金等。

支出预算应当按照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列,同一支出科目一般不得同时列支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支出预算应当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进行详细说明。

(三)有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项目的,应当同时编列各单位承担的主要任务、经费预算等。

(四)项目预算书应当由项目负责人协助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共同编制。

(五)编制项目预算时,应当同时申明项目承担单位的现有组织实施条件和资源,以及从单位外部可能获得的共享服务,并针对项目实施可能形成的科技资源和成果,提出社会共享的方案。

第十三条 项目预算由项目组织单位审核汇总后报送省科技厅,项目组织单位为市州县科技局的,应当商同级财政部门汇总后报送。

第十四条 四川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项目预算进行评审或评估。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应建立预算评审专家库,完善评审专家的遴选、回避、信用和问责制度。第十五条 四川省科技厅对预算评审或评估结果进行审核,并按程序公示。对于项目预算存在重大异议的,应当按照程序进行复议。

第十六条 四川省科技厅提出项目预算安排建议报经省财政厅批复后,下达项目预算。批复预算的项目应当纳入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数据库统一管理。

第十七条 四川省科技厅根据预算批复,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预算书。项目预算书是预算执行、监督检查和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

第十八条 项目年度预算由省科技厅按照要求报送省财政厅。省财政厅审核后批复下达项目年度预算,并抄送省科技厅。

第十九条 实行招投标管理的项目,其经费预算的确定按国家和省招投标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无偿资助性项目的预算执行

第二十条 专项资金的拨付,按照财政资金支付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经费使用中涉及政府采购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下达的项目预算执行,一般不予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核批:

(一)项目预算总额,课题间预算调整,应当按程序报省科技厅审核,省财政厅批准。

(二)项目总预算不变、项目合作单位之间以及增加或减少项目合作单位的预算调整,应当由项目负责人协助项目承担单位提出调整意见,报省科技厅批准。

(三)项目支出预算科目中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管理费预算一般不予调整。其他支出科目,在不超过该科目核定预算10%,或超过10%但科目调整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由项目承担单位根据研究需要调整执行;其他支出科目预算执行超过核定预算10%且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由项目负责人协助项目承担单位提出调整意见,经项目组织单位审核同意后,报省科技厅批准。

第二十二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内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专项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对专项经费及其自筹经费分别进行单独核算。第二十三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的项目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办理支出。严禁使用项目经费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严禁以任何方式变相谋取私利。第二十四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项目经费年度财务决算报告。项目经费下达之日起至年度终了不满三个月的项目,当年可不编报年度决算,其经费使用情况在下一年度的

年度决算报表中编制反映。项目决算报告由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会同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决算报告由项目组织单位审核汇总后,于次年的4月20日前报送省科技厅。

第二十五条 在研项目的年度结存经费,结转下一年度按规定继续使用。项目因故终止,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应当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编制财务报告及资产清单,由项目组织单位审核汇总后,报送省科技厅,由省科技厅组织进行清查处理,结余经费(含处理已购物资、材料及仪器、设备的变价收入)收回原渠道,并按照四川省财政厅关于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预算执行过程中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项目实施期间出现项目计划任务调整、项目负责人变更或调动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变更等影响经费预算执行的重大事项,项目负责人、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报项目组织单位及省科技厅批准。

第二十七条 专项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一般由项目承担单位进行管理和使用,国家有权调配用于相关科学研究开发。专项经费形成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专项经费形成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放共享, 以减少重复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五章 无偿资助性项目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科技厅对专项经费拨付使用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二十九条 四川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进行专项财务检查或中期评估。专项财务检查和中期评估的结果,将作为调整项目预算安排、按进度核拨经费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组织单位应当及时向省科技厅提出财务验收申请,财务验收是进行项目验收的前提。省科技厅负责组织对项目进行财务审计与财务验收,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一条 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得通过财务验收:

(一) 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

(二) 未对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

(三) 截留、挤占、挪用专项经费;

(四) 违反规定转拨、转移专项经费;

(五) 提供虚假财务会计资料;

(六) 未按规定执行和调整预算;

(七) 虚假承诺、自筹经费不到位;

(八) 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 项目通过验收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及时办理财务结账手续。项目经费如有结余,结余经费收回原渠道,并按照省财政厅关于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三条 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财政厅应当结合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按照《四川省省级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考评办法》的要求,逐步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的绩效评价制度。

第三十四条 专项经费管理建立承诺机制。项目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在编报预算时应当共同签署承诺书,保证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并对信息虚假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第三十五条 专项经费管理建立信用管理机制。省科技厅对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中介机构和评审评议专家在专项经费管理方面的信誉度进行评价和记录,

第三十六条 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不按规定管理和使用专项经费、不及时编报决算、不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省科技厅将会同省财政厅予以停拨经费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可以终止项目。对于未通过财务验收,存在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专项经费等违反财

经纪律的行为,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可以取消有关单位或个人今后三年内申请四川省科研项目的资格,并向社会公告。同时建议有关部门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贷款贴息

第三十七条 对已获得支撑计划专项经费支持,且具有明确产品导向或产业化前景,并能形成一定生产能力规模的项目,可以采取贷款贴息的方式继续予以支持。对预期能够自主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第三十八条 申请贷款贴息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四川省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

(二)具有科技成果转化和扩散所必须的研发、产业化条件;

(三)该项目已获得—年期以上的银行贷款(包括政策性银行的软贷款,不包括—年以下的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并能够提供贷款合同、银行付息单等材料。

第三十九条 根据贷款用于项目的实际支出水平,贷款贴息额不超过当年发生利息额的50%,贴息时间不超过3年,贴息总额度最高为不超过100万元。

第四十条 符合申请贷款贴息条件的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向四川省科技厅提出申请。省科技厅、省财厅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申请贷款贴息的项目进行评审评估、重点评价项目的市场前景、社会经济效益、技术创新性、技术可行性、风险性以及申报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等。

第四十一条 四川省科技厅根据评审评估意见,核定贴息金额,报省财政厅批准后,按照财政资金拨付的有关规定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或项目承担单位。

第七章 其他资助方式

第四十二条 积极探索其他资助方式,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科技领域,通过市场机制促进自主创新。其他资助方式主要包括风险投资、偿还性资助等。

第四十三条 对已获得支撑计划专项经费支持,且具有明确产品导向或产业化前景、并能形成一定生产规模,但末获得金融机构融资支持的应用示范项目,可以采用风险投资或偿还性资助方式继续予以支持。

第四十四条 风险投资、偿还性资助的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由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科技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此前发布的相关管理办法中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推荐第10篇:科技支撑(工业)

附件4:

2014年常州市科技支撑计划(工业)

项目申报指南

常州市科技支撑计划(工业)立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壮大优势产业为目标,开展产业前瞻性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培育重大目标产品,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储备。

一、支持重点

2014年分两个领域支持,科技专项领域围绕智能装备制造、碳材料、文化科技融合、智慧城市等,跟踪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面向常州未来发展,加强前瞻性布局,支持前沿先导和核心技术研发,强化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积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面上领域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电网、节能减排、绿色制造、制造业信息化等,瞄准较强带动性的共性技术和关键节点,支持突破核心技术,提高产业创新发展水平。

二、指南方向

(一)科技专项领域

围绕智能装备制造、碳材料、文化科技融合、智慧城市等四大领域,加强前沿技术的研发突破和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提升产业技术高端创新能力,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

1、智能装备制造科技专项 (1)智能机器人

2000 工业机器人及其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与制造技术

2001 高端服务机器人的设计与制造技术

2002 仿真机器人感知、控制、交互和安全等模块化核心技术和功能部件

(2)数控机床

2010 先进制造系统及数控加工技术

2011 高性能伺服电机、变频调速、全数字控制技术 2012 大型高档机床的数控系统及新一代数控并联加工中心 (3)轨道交通装备

2020 高速列车、重载货运列车,低地板城轨车辆等整车及成套关键设备

2021 轨道交通专用设备、装置及控制系统 (4)三维打印技术

2030 三维打印机整机制造及相关部件制造技术 2031 三维打印材料研发及生产

2032 光敏树脂液态固化成形、薄型分层叠加成形、选择性激光粉末烧结成形、熔丝堆积成形等快速成型技术

(5)先进制造装备

2040 超高精密复杂曲面加工、新型粉末冶金成形技术 2041 激光加工成形与激光焊接技术

2042 面向航空、海洋工程平台设计及高精尖装备制造技术 2043 高精密工业模具设计技术及高可靠、高性能机械基础件 2044 新能源装备、纺织装备、工程机械、农业装备等专用成套智能装备

(6)关键基础零部件

2050 高速精密重载轴承、高刚度大功率电主轴

2051 大型铝、镁合金压铸件及模具、大功率掘进机齿轮传动装置、高速精密齿轮传动装置,高强度(12.9级以上)紧固件

2052 100万千瓦及以上发电设备关键铸锻件、数字控制液压件、高精密密封件

2、碳材料科技专项

2100 石墨烯宏量制备技术及装备研发

2101 石墨烯在防腐、吸附、催化、导电、导热等领域的应用技术

2102 碳纳米管、富勒烯等的宏量制备及应用技术 2103 高强高模聚丙烯腈碳纤维及应用制品 2104 中间相沥青基碳材料(含纤维)及应用制品

2105 高强度、高密度、高纯度特种石墨材料,碳/碳复合材料,高导热人工石墨膜等其他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

3、文化科技融合科技专项

2200 面向先进文化内容服务的融合网络及数字媒体技术研发及应用

2201 现代舞台成套技术集成及产品研发及应用 2202 现代数字化展示技术及应用

2203 三网融合环境下互动电视服务技术集成应用

2204 基于B2B数字出版内容资源聚合与投送云服务技术与应用 2205 新一代动漫、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引擎的研发与应用 2206 基于现代声、光、电技术的文化产品制造技术 2207 工业设计软件及产品

4、智慧城市科技专项 (1)物联网

2300 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读写器,无线传感器及节点设备

2301 物联网终端设备

2302 物联网组网与系统集成关键技术

2303 物联网数字身份认证、视频编码等关键技术 2304 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终端技术

2305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信息服务解决方案及服务平台 2306 基于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的物联网通信技术 (2)大数据与云计算

2310 分布式高速高可靠数据采集、高速数据全映像等大数据收集技术

2311 可靠分布式文件系统、能效优化存储、计算融入存储等大数据存储技术

2312 新型数据挖掘、处理、分析技术及核心设备与管理系统 2313 虚拟化、身份认证、数据备份等云计算核心层技术 2314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终端主流操作系统平台技术 (3)新一代信息互联技术 2320 4G、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

2321 可重构网络系统、基于IPv6互联互通等面向未来网络的高可靠、高效路由和控制等关键技术

2322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2323 支持多模、多频段以及高集成度、低成本的宽带MIMO天线单元等基于时空联合处理,多天线网络等新技术

2324 基于光通信技术、互联网业务聚合技术、新一代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技术、三网融合技术的数字通信与网络产品

(4)智慧技术应用

2330 在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商务、智慧金融、智慧物流等领域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研发及集成应用

(二)面上领域

支持研发对相关产业发展具有较强带动性的共性关键技术,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指南代码范围“2400-2499”。

1、新能源主题

2400 半导体照明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2401 下一代光伏、光热关键技术及材料

2402 风电机组及关键配套件设计数据库及核电站关键配套件

2、新材料主题 (1)纳米功能材料

2410 新型纳米电子、光电器件、传感器等纳米信息材料与器件 2411 纳米晶光伏电池、高效纳米晶储能等能源纳米材料 2412 功能陶瓷材料、新型电子信息材料、高效能源材料、高效绿色催化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

2413 新型高温超导材料及制备应用 2414 大容量长寿命高效新型储能材料

2415 高磁能积新型稀土永磁及稀土储能、稀土催化等功能材料 2416 高附加值稀土氧化物制备关键技术 2417 显示、照明等行业用新型稀土发光材料 (2)高端结构材料

2420 用于核电、高铁等特殊环境下高品质特殊钢 2421 高性能铝合金、镁合金和钛合金等新型轻合金材料 2422 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

2423 金属基、陶瓷基复合材料 (3)先进高分子材料

2430 聚芳醚酮、聚苯醚类等新型工程塑料及高性能改性塑料 2431 反渗透膜、生物反应膜、分离膜和离子交换膜等高性能膜材料

2432 其它高性能功能高分子材料

3、电子信息主题

2440 磁性变压器、功率电感器、继电器等片式化、微小型化元器件

2441 电力电子器件、新型贴片器件、高频化电子器件应用产品 2442 面向服务的网络终端自组重构技术

2443 面向大容量网络数据传输的光集成阵列及模块 2444 面向Wimax宽带城域网与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 2445 高精度场景重建、环境实时感知等数字虚拟现实技术 2446 三维显示、触控等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与器件 2447 面向制造业的大型数据库、关键中间件和软件平台 2448 带动未来整机的SoC等核心芯片设计

2449 超深亚微米级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技术

3、智能电网主题

2450 大容量可再生能源储能系统及并网技术 2451 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终端能源供给系统技术 2452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与电网互动协调运行技术 2453 半导体级SiC器件、新型高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 2454 电气设备状态检修和寿命智能评估技术

2455 远距离直流输电、特高压交流输电和互联电网、大功率远

端无线电力传输技术

4、节能减排技术与设备主题

2460 工业废气高效洁净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2461 工业污水中有机毒害与重金属污染物节能型消减技术 2462 碳捕获、贮存技术及环境保护应用中的低碳技术 2463 面向资源再生的绿色循环制造技术 2464 高效洁净燃烧技术

2465 大型电机、风机、球磨机等高效传动节能技术 2466 新能源汽车电池、电驱、电控等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2467 新一代高灵敏智能化环境监测和气象分析技术

2468 节能工业锅炉,稀土永磁高效节能电机,车船柴油发动机,非晶合金变压器

2469 建筑外墙保温关键材料、新型建筑节能相变蓄热材料

5、绿色制造主题

2470 围绕机电行业,开发重大产品建模仿真、可靠性设计、寿命预测技术及应用研究

2471 面向冶金、化工、建材行业,开发基于生态工业概念的绿色流程制造工艺、近净成型工艺、轻质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技术及设备,开展区域绿色制造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6、制造业信息化主题

2480 典型企业集团核心业务全球化协同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与应用示范

2481 基于商务智能和数据集中管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研发与应用示范

2482 基于SaaS的中小企业集群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2483 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产业链协作服务平台

2484 复杂生产制造环境和业务需要的RFID系统的应用模式 2485 生产制造数据实时过程管理系统

2486 典型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品综合维护服务平台 2487 典型行业第三方专业化制造服务平台

2488 支撑科技金融结合“一站式服务”信息化技术及应用

三、申报要求

1、高校申报项目的项目负责人须有1件以上相关有效发明专利;申报项目的企业和科研院所须有1件以上有效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或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

2、申报项目完成时须新增申请1件以上发明或2件以上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其中:研发类项目完成时,以知识产权、样机为主要考核指标;技术应用类项目注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应用示范,以示范效果为主要考核指标。

3、优先支持在常院校及科教城引进机构的重大研发类项目;优先支持已拥有发明专利授权、R&D投入较高的项目;优先支持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项目;优先支持领军型人才创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市级以上民营科技型企业承担的科技项目。

4、申报截止时间

网上申报截止时间:2014年4月30日17:00整; 书面申报截止时间:2014年5月5日17:00整; 逾期一律不予受理。

附件:常州市科技支撑计划(工业)项目申报书(格式)

第11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财务验收规定

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财务验收工作的通知

国科财便字〔2010〕53号

各有关司局:

为做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财务验收工作,去年我们下发了《支撑计划课题财务验收规范》,对开展财务验收工作的程序、内容和要求等作出了规定。结合去年以来组织开展财务验收工作的实际情况,现就支撑计划财务验收工作补充通知如下:

一、加强支撑计划财务验收组织工作

1.财务验收工作是科技支撑计划经费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要严格按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财务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认真组织开展。

2.财务验收工作包括项目财务验收和课题财务验收,课题财务验收是项目财务验收的基础,项目(课题)财务验收是项目(课题)结题验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3.科研条件与财务司(以下简称条财司)负责财务验收工作总体管理,具体过程管理工作委托国家科技风险开发事业中心(以下简称风险中心)承担。各相关司局、项目组织单位、课题承担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积极履行相应职责。

二、课题财务验收要求

4.课题财务验收工作根据课题专项经费金额分别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专项经费1000万元以上课题由条财司组织财务验收工作,1000万元以下(含1000万元)课题由项目组织单位按规定要求组织财务验收工作。

5.专项经费1000万元以上课题完成后,课题承担单位应认真清理账目,编制经费决算报告,经项目组织单位审核后及时提出财务验收申请。条财司在收到申请后一周内,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课题进行财务验收审计,在此基础上组织财务验收工作。财务验收工作可单独组织,也可与课题技术验收合并进行,具体形式与项目组织单位协商确定。

6.专项经费1000万元以下课题完成后,课题承担单位应认真清理账目,编制经费决算报告,选择具有科技部专项经费审计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课题进行财务验收审计,在此基础上向项目组织单位提出财务验收申请,项目组织单位要按规定及时组织完成财务验收工作。

7.课题财务验收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重点对预算执行情况、经费使用情况、自筹经费到位情况、结余资金情况等进行评价。如课题专项经费存在净结余,需确认净结余金额。

— 1 — 8.财务验收完成后,应出具独立的财务验收意见。对整改以后通过财务验收的课题,课题承担单位应在半个月内完成整改工作,并将整改报告报送条财司(或项目组织单位)。

三、项目财务验收要求

9.项目财务验收由条财司组织,应在项目所属课题都完成财务验收工作(如存在问题,需完成整改)后开展,原则上与项目验收同时进行。

10.项目组织单位向科技部提出项目验收申请时,应报送项目财务验收申请相关材料,主要包括各课题财务验收意见、财务审计报告、课题财务验收申请报告、整改报告、净结余经费情况等(最好单独成册)。

11.各有关司局应及时将财务验收申请相关材料转条财司,条财司对提交的材料进行提前审核,并在一周内反馈审核意见。

12.项目财务验收是对项目经费执行情况的总体评价,重点审核项目经费总体使用情况、各课题财务验收工作的规范性、课题财务验收意见的合理性、课题财务整改落实情况以及确认结余资金等。

13.项目验收后,各课题承担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办理完毕财务结账手续。课题经费如有净结余,净结余经费应按有关规定上缴。

14.项目(课题)财务验收建立信用管理机制。财务验收意见将作为审核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和负责人今后科技计划经费申请的重要依据。

附件1:支撑计划课题财务验收规范

附件2:国家科技计划课题财务验收申请报告

附件3:关于××年立项的××课题(××计划)结题财务验收审计报告

附件4:项目财务验收申请材料清单

附件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财务验收意见表

附件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财务验收专家名单

附件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财务验收情况汇总表

附件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财务验收意见表

科研条件与财务司

二0一0年三月

— 2 —

第12篇: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工业)项目指南

附件1:

2010年度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工业)

项目指南

省科技支撑计划(工业部分)以推进重大技术突破、引领未来发展为宗旨,加强前沿先导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江苏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前沿先导技术

本类项目支持具有较强产业带动性的前沿性先导技术,重点攻克和掌握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先导。

1、传感网——新型感知器件及微系统

1011 集感知、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感知材料及器件

1012 亚微至纳微级微机电系统集成制造技术 1013 传感网自由组网、安全抗干扰等系统关键技术

2、智能电网——高温超导材料

1021 应用于大电流传输的高温超导材料 1022 超导材料在电力、电机中关键应用技术 1023 超导材料在储能、致冷领域关键应用技术

3、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能源材料 1031 新型正极材料及新一代动力电池 1032 高容量储氢材料、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 1033 新型高效转换与储能材料

4、光电设备——精密光电制造 1041 光伏薄膜电池制造装备关键技术 1042 大型电子设备制造核心技术 1043 大功率激光源开发及其应用技术

5、智能装备——智能控制操作单元

1051 精密机器人设计制造及其智能控制技术 1052 智能操作单元及光电子产品中应用技术 1053 精密智能装备仿真设计优化关键技术

6、软件产业——基础工具软件

1061 基于云计算的新一代软件开发工具

1062 面向极端制造、工业控制等的工业基础数据库 1063 高可靠性网络软件平台及中间件技术

7、新型显示——有机发光及激光显示 1071 高亮度大尺寸有机发光显示技术 1072 有机发光高分子材料 1073 激光显示与投影技术

8、通信网络——全光网及融合通信 1081 全光智能网核心技术

1082 高速高容量的三网融合关键技术 1083 天地互联的卫星通信融合技术

9、新型环保——碳捕获及低碳技术 1091 新型环保的碳捕获、贮存技术 1092 环境保护应用中的低碳技术

1093 利用二氧化碳制造石化等工业原料技术

10、新材料——高性能战略材料 1101 航空用超结构材料、特殊功能材料 1102 超高强、高弹模的下一代高性能纤维材料 1103 第三代、第四代核能系统的关键配套材料

11、其它

1111 除上述所列前沿先导技术外,鼓励各省辖市、重点高校、高新园区结合本地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研发优势,自主选题开展前沿先导性技术研发。

二、关键共性技术

1、电子信息

(1)软件及服务外包

2111 基于三网融合的智能搜索引擎软件与安全技术 2112 基于互联网的动漫设计开发平台软件

2113 软件外包的离岸软件开发支撑平台及测试技术 (2)下一代网络

2121 基于IPV6的下一代网络融合技术 2122 下一代网络智能化控制与自由组网技术 2123 下一代网络通信协议栈与路由构架关键技术 (3)集成电路 2131 基于纳电子技术的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2132 支持国际主流技术的重点行业国产嵌入式CPU芯片

2133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封装、测试技术 (4)现代通信

2141 面向4G移动通信的关键核心技术 2142 面向Wimax宽带城域网关键技术 2143 面向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

2、新能源 (1)光伏及风电

2211 高效低成本非硅基薄膜电池关键技术 2212 风力发电低电压穿越技术 2213 新型离网型风力发电关键技术 (2)生物质能

2221 利用微藻制备生物液体燃料技术

2222 以纤维素类为原料的新型醇类(丁醇)燃料技术 2223 动植物油脂催化加氢的生物燃料技术 (3)智能电网

2231 电气设备智能化(智能电表等)关键技术 2232 可再生能源(光伏、风电)接入送出控制技术 2233 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通信技术 2234 灵活交流输电(FACTS)技术 (4)核能配套 2241 核电工程配套的海水资源利用技术

2242 核电站主管道用高等级钛合金管材等关键技术 2243 核电阀门、泵、高等级压力容器等关键配套设备技术

3、新材料 (1)信息材料

2311 下一代微电子、光电子非硅基关键材料制备技术 2312 电子塑料等有机光电显示材料 2313 用于高密度存储的新型磁性材料 2314 集成电路配套的高纯材料 2315 新型平板显示器配套材料与器件 (2)纳米材料 2321 纳米光电子材料 2322 纳米器件材料

2323 纳米技术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技术 (3)复合材料

2331 复合材料设计制造技术 2332 复合材料制备加工技术 2333 复合材料工程化应用技术 (4)高性能结构材料

2341 超高强钛、镁、铝合金及航空材料 2342 超高温单晶合金、C/C复合材料 2343 超高弹模高分子合成纤维复合材料 (5)稀土功能材料

2351 高附加值稀土氧化物制备关键技术

2352 长余辉荧光、光电转换等新型稀土发光材料 2353 稀土永磁、稀土储能、稀土催化等稀土功能材料 (6)绿色功能高分子材料 2361 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 2362 高效绿色催化材料 2363 高性能工程塑料

4、新型节能环保 (1)节能新技术 2411 高效洁净燃烧技术

2412 大型电机、风机、球磨机等高效传动节能技术 2413 分布式能源新型节能技术 (2)新型环保技术

2421 高效厌氧好氧生物水处理关键技术 2422 工业废气高效洁净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2423 有毒有害废弃物处理及二恶英控制关键技术 2424 新型减排技术 (3)环境监测与材料

2431 传感网系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技术

2432 新一代高灵敏智能化环境监测和气象分析技术 2433 离子交换树脂、超滤和反渗透膜材料

5、先进制造 (1)先进成形

2511 超高精密、复杂曲面加工成形技术

2512 超塑性精冲加工以及新型粉末冶金成形技术 2513 激光加工成形与激光焊接技术 (2)极端制造

2521 超大吨位宏大装备制造技术 2522 超高速、超精密制造关键技术 2523 高精端航空装备制造技术

2524 海洋工程平台设计及关键配套设备技术 (3)数字制造

2531 数控切削、数控成形等大型高档机床的数控系统 2532 新一代数控并联加工中心 2533 先进制造仿真控制集成技术 (4)绿色制造

2541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设计关键技术 2542 面向流程行业的绿色工艺及装备技术 2543 面向资源再生的绿色循环制造技术 (5)精密模具

2551 高精密、长寿命工业模具设计技术 2552 高可靠、高性能机械基础件 2553 快速原型仿真设计技术

6、其它 2601 属于《江苏省高科技产业发展(841攀登计划)技术纲要》(工业)的其它关键技术难题方向,以推动优势产业向高端跨越,突破产业发展核心技术为目标,开展的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发项目。

三、重要技术标准

本计划分类支持技术标准研究和编制,第一类:标准研究类项目,支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或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联合开展的相关重要技术标准研究。第二类:标准后补助类项目,支持具有市场主导地位或拥有知名品牌企业研究形成的重要技术标准。本计划主要支持高新技术领域的技术标准,不支持一般性生产规程。

1、标准研发类项目

本类项目采取定向委托方式,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或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充分利用联盟成员共同力量以及国家和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研发产业重要技术标准。本类项目重点支持方向:

3101 太阳能电池和系统部件成套技术标准(定向委托) 3102 集成电路新型封装技术标准(定向委托) 3103 特大桥缆索制造及检测技术国际标准(定向委托) 3104 药用小核酸制造及评测技术标准(定向委托) 3105 新型环保装备关键技术标准(定向委托) 3106 融合通信开放式业务与统一认证技术标准(定向委托) 3107 半导体照明应用关键技术标准(定向委托)

2、标准后补助类项目

3201 重点支持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新型环保、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领域的重大目标产品和装备开发中形成的重要技术标准,必须是2008年后(含2008年)由国家标准主管部门认定并正式发布的国家、行业重要技术标准;或2009年后形成的标准草案并已向国家标准主管部门申报,一年内将获得批准的重要技术标准,采用后补助方式进行支持。

第13篇: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总结

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总结报告提纲

对重大项目进展事例和突出成效进行文字描述,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创新阶段的项目,需要用通俗语言简要介绍成果,突出典型成效在国内外同类研究的优势情况,突出成果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等相关情况。

2、产业化阶段的项目要突出直接和间接经济成果,尤其是比较国内外同类开发的情况,产业化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意义和作用。

(1)阐述目前的产业规模,产业化能力,技术推广、扩散及其相关带动作用;产品的品种规模,培育的企业数量及规模;形成的行业标准及行业标准化程度;领域、行业在国内外形成的比较优势,对本行业、本领域以及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带动作用。

(2)直接经济效益情况。已实现销售收入、出口、利税、利润等情况;预计最佳产业化规模,展望未来产业规模和产值,预期实现利税,产品在市场中占有率,开拓国际市场等情况;外贸出口、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成效。

3.在加快创新体系及软环境建设方面的成效。相关设施及规范建设情况,建立的相关工程中心、研究中心、测试平台等的数量及具体情况,建设的产业化基地数量等。研究开发的产品,培育的高新企业及大型企业集团的数量及促进其发展等情况。

4.对重大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开发的产品、培育的高新技术企业及企业集团等能体现年度实施绩效的典型事例的综合具体介绍。内容要全面、详实且重点突出。

第14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指南内容

四、制造业

(一)桥式起重机械轻量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1.桥式起重机械轻量化共性技术研究

针对桥式起重机轻量化设计共性技术开展专题研究,形成起重机金属结构轻量化设计方法,提出适合于轻量化桥式起重机起升减速器结构形式、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技术规范,研究桥式起重机械安全监测与评价技术方法,形成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5项以上。完成在中/大型桥式起重机上的示范应用,自重减轻10%,节能10%以上。

有关说明:无。

2.桥式起重机械关键部件及智能控制技术开发

针对桥式起重机械轻量化设计的需要,开发高效变频电机、专用交流变频器、轻量化减速器等关键部件,形成系列产品并应用。开展桥式起重机械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实现吊钩定位控制、智能故障诊断及安全保护。电机功率范围≤315Kw,低频过载倍数>1.8(3Hz);新型减速器系列型谱满足200t以下轻量化桥式起重机需要,功率密度提高20%。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

3.桥式起重机新型传动装置开发与应用

针对桥式起重机对轻量化的需求,开发两种以上不同等级起重机的新型传动装置,并在75-200吨桥式起重机上应用,实现整机减重25%以上,节电15%以上。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

4.轻量化桥式起重机推广应用技术研究

针对工业厂房设计中轻量化桥式起重机配置,研究变频电机、变频器、圆盘制动器、悬挂式减速器等关键配套技术,开展箱型梁自动焊接、钢丝绳卷筒加工和组装等关键工艺研究,推广应用100吨以下轻量化桥式起重机系列产品100台以上。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

(二)工程机械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1.工程机械节能减排共性技术研究

针对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2-3种土方机械,围绕节能减排、关键零部件载荷谱分析、整机及零部件可靠性试验方法、疲劳寿命预测等共性技术研究。研制试验装备,选择关键基础部件进行可靠性台架试验。形成可靠性试验、检测等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5项以上。

1 有关说明:无。

2.工程机械减振降噪技术研究与应用

针对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2-3种土方机械的低噪音要求,开展排气频谱、发动机散热系统的流体特性、优化散热系统等研究,降低风扇造成的气动噪声,开展产品的发动机减振系统和驾驶室减振系统测试和评价,优化驾驶室悬置系统动刚度和阻尼比,改善整机的振动特性,实现目标机型的排气噪声1m近场辐射声压级降低1-2dB(A),发动机舱风道提高风量10%。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

五、交通运输业

(一)双源快充纯电动公交客车开发及产业化 研制基于网线配电和车载能源的双源快充城市电动客车,重点研究双源动力系统的匹配与优化设计技术、电气系统集成化与模块化技术、高效驱动与回馈技术、网线设施匹配技术、快充电源系统技术、超级电容储能系统技术、高压电安全与电磁兼容技术和智能化诊断与控制技术,12米及以上公交车公交工况电耗≤0.8千瓦时/公里(不开空调),并开展示范运行考核。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拟支持2-3家。

(二)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低成本动力电池成组技

2 术

开展动力电池串并联组合矩阵式架构与模块化设计技术研究,动力电池系统热管理与安全设计技术研究,电池管理系统研究,电池系统耐久性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130瓦时/公斤、循环寿命大于1000次,安全性、可靠性和成本等满足整车使用要求,并取得整车产品公告。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拟支持3家。

(三)增程/插电式电动汽车关键总成技术 1.高性价比混合动力机电耦合系统开发及产业化 研发先进的机电耦合总成,完成包括电机、逆变器及耦合装置在内的机电耦合系统产品设计和性能开发,进行机电耦合系统的整车集成、匹配标定、可靠耐久等试验研究。产品结构、成本、质量等满足整车使用需求,应用2款以上混合动力乘用车车型,混合动力模式节油率40%以上,并取得整车产品公告。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拟支持2家。 2.基于新型发动机的乘用车增程器开发

研发适应于增程器的新型发动机,进行增程器系统集成;开发先进的增程式电驱动系统,并应用于增程式电动乘用车。增程器工作噪声、重量、油耗、成本等满足整车需求,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发动机最低比油耗≤230克/

3 千瓦时(带OBD),增程器比功率≥0.3千瓦/公斤。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拟支持1家。

(四)面向产业化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重点开展低成本、长寿命和低温环境适应性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和整车技术研发与应用;研发高效空压机总成,低铂(Pt)及其合金催化剂,低成本双极板。实现燃料电池系统-20℃低温冷启动、寿命>5000小时,成本达到商业化应用水平。

有关说明:拟支持1家。

(五)电动汽车标准规范、测试及基础设施等技术 开展我国城市公交客车行驶工况及基于底盘测功机工况法排放、电动汽车电磁兼容性、燃料电池汽车测试等技术及电池、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消防技术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标准与测试规范;完善充电及基础设施标准规范。完成相关标准规范报批稿不少于20项,并形成与新增标准规范相匹配的测试能力。

有关说明:拟支持1家。

(六)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与集成示范

开展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模式研究,开发包括车载信息技术、车联网技术、用户行为监控技术、智能充电技术与充电网络等在内的多技术集成管理系统,建立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分时租赁平台;开展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服务定价及

4 网银支付与结算体系、维保响应体系和运营服务体系等研究,并开展较大规模的车辆及充电网络示范应用。

有关说明:拟支持4家。

(七)下一代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 采用整车设计新技术,研究城轨列车系统的新架构、新结构以及新材料和新能源利用关键技术;研制下一代城轨列车走行、承载、控制、牵引传动、制动和辅助等子系统;开发出具有低噪音、低能耗、高可用性和高适用性特征的城轨列车样车,与既有国家标准相比,列车内外噪声降低不少于3分贝、列车减重不小于10%、列车节能不低于10%,并完成线路试验。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拟支持2家。

(八)列车控制与信息服务网络(TCSN)关键技术及系统研制

研究TCSN的体系架构、功能逻辑和标准协议体系;研究车载实时任务调度、控制与服务一体化、动态配置与互联以及多协议复合与协同等关键技术;形成TCSN系列标准,研制TCSN综合测试平台;开发具有大带宽、可重构、高可靠等特征的TCSN产品平台,面向列车实时控制任务的数据传输速率不低于100兆/秒,形成产品级样机系统并完成装车运用验证。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拟支持1家。

(九)空中交通航迹运行技术与验证

研究面向定制到达的机载飞行引导、交通环境监视与共享、空地协同的航迹运行管控等航迹运行关键技术,研制机载和地面的核心系统与装备;利用校验飞机、大型客机在典型航路和终端区进行试验验证与应用示范,实现航路上分钟级和终端区秒级的运行管控。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拟支持1家。

(十)自主船用低速柴油机开发验证平台研究及关键技术开发

完成一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低排放船用低速柴油机整机开发设计与样机制造,样机油耗不高于180克/千瓦时,通过机内净化技术使排放满足国际海事组织第三阶段要求。形成覆盖大中小缸径低速机的开发、设计、验证平台。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拟支持1家。

6

申报要求

一、申报范围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的任务部署,坚持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加强技术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重点解决战略性、综合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科技问题。申报范围以重大工艺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应用示范为重点,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突破技术瓶颈制约,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项目推荐

请根据指南及相关要求做好项目申报的组织工作,并按要求填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申报单位需按要求完成网上申报,并通过各推荐单位报送正式文件。

推荐单位分为以下几类:

1.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科技主管机构;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

3.原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

8 4.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中央企业;

5.经科技部批准试点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推荐,对所推荐项目推荐书的真实性等负责,推荐数额不限。

三、申报资质要求

1.申报单位应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在中国大陆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同一项目只能通过一个推荐单位申报一次。

2.根据《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人员管理的暂行办法》,在研项目(课题)负责人不能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申报项目,不得因申报新项目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课题);项目技术负责人需为在职人员,限申报一个项目;项目主要参加人员的申请项目和在研项目总数不能超过两个(2014年12月31日前结题验收的在研项目可不计入)。

四、组织项目的有关要求

1.申报单位应针对各领域明确的重点和目标组织项目。申报项目应提出明确的研究目标和考核指标,提炼出需要解决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突出研究重点。

2.围绕确定的研究目标组织研究队伍,鼓励跨单位、跨部门组织研究队伍,研究队伍要精干,结构合理,体现优势互补。鼓励产学研用结合,鼓励开展高水平双边和多边国际

9 合作。对于产业目标明确的项目,企业牵头优先考虑。

3.项目实施年限为3年左右。按指南三级标题(如1.消纳风电的热-电联合优化规划及运行控制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申报,无三级标题的可按二级标题的研究方向进行申报。

4.申报材料应如实反映申报单位的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以及参加人员的基本情况,如实反映申报项目与有关国家科技计划在研项目(课题)的关联。

5.本次项目申报时,不预先对申报项目设定预算控制额度,项目申报单位应根据项目研究实际需求,结合目前现有的支撑条件和自身情况,实事求是的提出项目经费需求。各单位提出的项目经费需求将作为立项评审的重要参考因素,以及立项后进一步细化编制项目概预算方案的重要依据。

6.申报项目若提出回避专家申请的,须在提交项目申请书的同时,由申报单位出具公函提出回避专家名单,并说明理由。每个项目申请回避专家人数不超过3人。对于理由不充分或逾期提出申请的,不予考虑。

7.项目申报者应遵守《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估评审行为准则与督察办法》,如有违规,科技部将记录在册,并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五、相关联系电话

1.能源、材料、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产业与现代

10 服务业

联系人: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计划与监督处 马晓辉、蓝弘、雷瑾亮

联系电话:010-683390

41、68342550、68351583 2.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安全及其他社会事业

联系人: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社会事业与区域发展处 王志强、张巧显

联系电话:010-588848

24、58884828 3.人口与健康

联系人: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政策与协调处 邱宏伟

联系电话:010-88225161 4.农业、村镇建设

联系人: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综合处 王文月、孟艳萍

联系电话:010-68511848 5.科研条件

联系人: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清洁技术发展处 谢茜

联系电话:010-58884882

第15篇:国家科技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备选项目

关于发布国家科技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2013年备选项目

征集指南的通知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以下简称“863计划”)突出国家战略目标和重大任务导向,重点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前沿技术任务和部分重点领域中的重大任务,以解决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高技术问题为核心,攻克前沿核心技术,抢占战略制高点;研发关键共性技术,培育战略型新兴产业生长点。863计划选择信息技术等10个高技术领域作为发展重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下简称“支撑计划”)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落实《纲要》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的任务部署,坚持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加强技术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重点解决战略性、综合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科技问题。支撑计划重点支持能源等11个领域的研发与应用示范。

2013年863计划和支撑计划备选项目征集指南将于近期在科技部门户网站按领域逐步发布,具体推荐征集要求将在领域指南结束后统一发布。请根据征集指南组织项目申报,并按要求填报项目(课题)推荐书(项目申请书格式可从国家科技计划申报中心网站(HTTP://program.most.gov.cn)相关专栏下载)。

备选项目申报流程和有关注意事项将于4月下旬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上另行通知。申报单位需按要求完成网上申报,并通过各推荐主体报送正式文件。为避免集中申报受理造成拥堵,2013年项目(课题)申报采用按领域分期受理,逾期不予受理。具体时段安排:

1)交通、先进制造、材料、信息、先进能源技术、地球观测与导航、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为2012年5月1日8:00至5月15日17:00;

2)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海洋、公共安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等领域为2012年5月6日8:00至5月20日17:00;

3)农业领域为2012年5月11日8:00至5月25日17:00;

4)北京地区推荐单位的纸质申报材料请于网上申报截止后一周内报送相关受理单位,京外推荐单位10日内报送。

科技部计划司

二O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相关文件:

1.“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材料领域2013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

2.“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交通领域2013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

3.“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2013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

4.“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2013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

5.“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现代服务业领域2013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

6.“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信息技术领域2013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

7.“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2013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

8.“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资源领域2013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

9.“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人口与健康领域2013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

10.“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环境领域2013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

11.“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海洋技术领域2013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

12.“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公共安全及其他社会事业领域2013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

第16篇: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决算说明

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决算说明书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说明。

请简单描述一下课题的进度及取得的成果

二、自筹经费落实情况(自筹经费构成、落实方式、落实程度),若没有按时到位,需详细说明原因。

此处可以不填

三、课题经费的支出情况。(如涉及同一科目存在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请分别进行说明)

请如任务书预算一样填写各科目详细的支出情况

四、

五、经费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17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六、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

(四)文化科技创新西部行动

1.数字文化旅游共性支撑技术集成开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制定基于地理信息图层的文化资源加载与服务集成技术规范,研究基于影像和街景地图的文化资源虚拟展示、文化资源信息大数据商业智能分析技术;研制集成电子商务、电子地图和文化资源展示等服务功能的开放式文化旅游综合服务集成云平台和线上线下虚拟文化商店接入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包,制定与各类互联网开放接口规范;结合西部行动计划开展应用示范,集成云平台具备千万级在线用户支撑能力,支持主流手机和PC操作系统,电子地图数据覆盖西部各省市,支持与主流电子商务平台及电子支付平台的对接。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具有电子地图服务和电子商务服务优势的网络平台型科技服务企业申报。

2.区域文化资源集成与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应用示范

研究线上线下文化旅游产品与服务运营机制,构建区域性文化资源展示、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产品营销等内容聚合虚拟文化商店云服务平台;以丝绸之路和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走廊为主线,集成区域主要文化资源产品与服务,开办不少于80家虚拟文化商店,开展应用服务示范,提供网上虚拟文化商店、旅游地理信息导引、旅游产品营销、网购、票务、文化演出等一站式文化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形成区域性文化旅游服务产业发展新模式。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面向西部地区,支持具有资源覆盖和服务优势的省级区域性文化旅游商务服务平台建设。

3.西部特色文化实景互动展演集成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挖掘西部城市文化内涵及文化主题艺术表现与特征表达形式,研究城市景观、建筑及室内空间与文化主题大众体验的内在关系;研究交互空间体验和音效、影像与载人装置同步控制等文化创意与空间设计融合的声光电多维空间综合展演关键技术,结合西部城市文化特色及大型城市文化综合体实景规划开展应用示范,形成可复制的文化主题实景互动展演技术集成解决方案和新业态。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面向西部地区,鼓励东部具有大型实景展演艺术创意和技术研发优势的企业与西部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开发运营企业联合申报,共同开展技术集成与西部落地应用示范。

4.大众定制化创意设计众包服务云系统研发与应用

研究大众定制化创意设计产品和服务众包模式、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新媒体交易和智能撮合模型、知识产权在线保护与智能信用评价体系,研发基于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创意设计产品和服务众包撮合云平台、专业化媒体超算与协同式创意设计云服务系统。聚集百万级创意设计个人或工作室,开展创意设计领域的众包服务规模化应用示范,形成年数百万级的创意作品众包服务能力,培育新型大众定制化创意设计众包服务模式。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面向西部地区,鼓励西部具有创意设计服务优势的网络平台型科技企业申报。

5.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技术研发与国际文化交流应用示范

研究挖掘敦煌石窟等民族历史和艺术文化遗产表现与特征表达形式,集成数字化采集处理、内容制作、视听觉、虚拟现实、多媒体等适屏传播展呈方法和技术,构建高清晰度展示内容与文化内涵库的网络化传播云服务平台,形成符合国际表达的数字化展示系列资源,面向全球开展国际化网络传播与实地展示,实现每年千万级点击量的网络展示和10个国家的实地展览。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中西部优势单位联合申报。

第18篇: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携手应对金融危机 动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主动服务企业

山西省科技厅厅长 廉毅敏

(2009年9月29日)

尊敬的张平副省长、刘滇生副主席,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部署,今天,科技厅、教育厅、国资委、科协在这里共同召开山西省“企业科技特派员”派出动员会议。刚才,张平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的紧迫性、主要目标任务和保障机制等方面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开展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是着眼于应对金融危机,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服务企业、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是科技帮扶中小企业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今年3月24日,科技部等7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动

1 员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意见》,并于3月26日联合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对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深入一线,服务企业,提出了要求,做出了安排。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广大科技人员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入到服务企业的行动中。所以,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大学、科研院所挺身而出,发挥自身科技优势,主动积极地帮扶中小企业,携手应对危机,共克时艰,是我们大家的光荣任务。广大科技人员要发挥爱国奉献、不畏艰险、务实创新、淡泊名利的优良传统,坚决响应和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带着技术和成果,带着知识和经验,带着满腔热情和奉献之心,深入基层,面向市场,通过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为企业发展服务。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共同努力,完成这一历史使命。

二是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是当前我省广大企业的现实需求。

只有企业发展遇到困难时,才更能显示科技工作的力量。我省的中小企业普遍科技力量较弱,缺少技术创新能力,渴求新技术、新产品。在当前的形势下,一个新技术、一个新产品被中小企业接受应用,就很可能会开辟一个新市场新发展空间。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更使企业把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发挥科技引领作用,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和科研困难,努力把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

2 度,使企业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综合实力通过这次金融危机得到明显提升,为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全省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提高自身科研水平的战略选择。

高校、科研院所具有技术、人才、科研成果上的优势,能帮助企业解决技术瓶颈难题;而中小企业具有机制灵活、应变迅速、效率高的特点,适合作为新技术试验和新产品开发的载体,科技帮扶企业是一件有利双方、实现双赢的好事。高校、科研院所在服务企业过程中不但可以拓展自身业务领域、锻炼研发和服务队伍,而且对培养创新团队、提高能力、促进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二、积极创造条件,确保“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落到实处

第一,明确我省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的目标、进度和主要任务。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部署,解决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科技厅、教育厅、国资委、科协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已经做了许多工作,并收到初步成效。3月份,科技部等七部委召开视频会议后,我们四个厅局及时召开会议进行了学习、传达和贯彻; 4月份,

3 经四厅局研究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的实施意见》(晋科政发[2009]49号),《意见》确定了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实现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的人才对接,推动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加强合作,深入开展攻关研究,不断提升企业,特别是急需科技人才的中小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竞争力;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一批有生产一线工作经验的科技人员,进一步提高高校和科研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意见》还确定了今年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主要任务是实施“三个一工程”:即2009年选派100名企业科技特派员,深入我省100家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科技服务。《意见》发出后,得到全省广大科技人员的热烈响应,为使企业和科技人员更好的进行双向选择,6月12日,科技厅等四部门又召开了“2009年企业特派员对接会”,为企业和科技人员搭建平台,让他们充分沟通和交流,进行双向选择,得到了科技人员和企业的好评,科技部主办的《科技日报》对此以“科技鹊桥会火热进行中”为题进行了长篇专题报道;7月份,在广大科技人员申请,所属单位推荐,四厅局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决定《选派赵永祥等90位同志为企业科技特派员》(晋科政发[2009]91号)。这些企业科技特派员主要来自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高校

4 以及山西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此外,还有部分省外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与我省的中小企业签订了服务协议,加入到了企业科技特派员队伍行列。到目前,所有的企业科技特派员与企业都已经取得了联系,签订了协议,有的已经展开了服务,并取得了初步成果。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我们今天隆重召开了全省企业科技特派员派出会议,可以讲,今天的会议,既是一次出征会、动员会,也是一次鼓劲会、誓师会。

第二,要通过“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确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鲜明导向。

目前,创新资源不足是制约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次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就是要建立这样一种导向,引导人才向企业集聚,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有序流动,我们非常支持科技人才进入企业,同时还要帮助企业引进海外人才,打造出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对这次派出的近百名企业科技特派员,我们的要求和希望是:到今年年底,每人至少帮助企业解决一项技术难题或开发一项新产品,到明年这个时候,每人能与所服务的企业至少联合申请一项专利技术,每人创造百万元的销售收入。我们的整体希望是:这支企业科技特派员队伍经过一年的服务,帮助企业新申请100项以上专利,新创造1亿元以上的销售收入。我们要通过这次行动,培育出一批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带动更多企业走依靠科技创新谋

5 发展的道路。

把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战略要求,也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通过利益机制整合各种科技资源。通过这次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进一步推动企业成为创新需求的主体,由企业提出技术需求,决定攻关的方向和重点,由企业按照市场需要,直接实施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第三,要通过“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建立起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世界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潮流看,由企业独立创新到产学研互动创新,已成为普遍趋势和有效途径。当前制约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主要问题是,体制机制不健全,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目标导向不一致,合作动力不足。所以,我们要以这次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为载体,来推动产业技术创新链的构建,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加强产学研长期战略合作,探索建立成果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开展协同攻关,制定技术标准,共享知识产权,联合培养人才。要积极引导产学研各方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形成合作关系,建立健全信用机制、责任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优化产学研合作的环境,形成企业提出技术需求、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服务的良性互动局面。通过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的实施,促使高等院校、

6 科研院所进一步完善自身改革、发展和定位,实现在创新、再创业、再发展。

第四,要通过“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打造一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能打胜仗的科技人员队伍。企业科技特派员要结合国家和企业的需求, 遵循“政府引导、双向选择,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为企业提供服务,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促进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特派员要带技术和成果到企业去,加快现有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企业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步伐。二是帮助企业技术研发。服务企业特派员要积极参与企业关键技术攻关,提供产品开发咨询服务,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三是改善企业科研管理水平。企业特派员要帮助企业完善研发体系,构建技术创新平台,加强研发队伍建设,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四是帮助企业解决经营管理问题。企业特派员要引导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供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咨询,帮助企业开拓投融资和市场渠道,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支持。最终真正实现研发人才队伍在企业,研发机构在企业,研发经费主要来源在企业,研发成果出自企业,这是我们开展这次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的实践基础和真正目的。

三、加强组织协调,为“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提供有力保障

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挑战,

7 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密切合作,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第一,精心组织,协同配合。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是一项具有前瞻性、探索性的新生事物,科技厅、教育厅、国资委、省科协等四部门将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密切合作,做好方案的落实工作。加强调查研究,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第二,上下联动,合力推进。要高度重视各市县在推进“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沟通协商和分类指导。我们希望各市县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和支持企业工作中,能创造出好的经验和做法。要充分发挥各市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要注意总结各地经验,选择有基础,把有特色的市县作为试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第三,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在今后二到三年中,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的带动下,集中力量抓好三个一批:即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重点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形成新的技术创新格局;建立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整合资源,加大支持,形成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支撑和服务系统;建设一批创新型企业,加快形成产业发展新的竞争优势。

第四,集成资源,加大支持。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大幅增加科技投入。创新投入方式,优化科技计划的投入结构,支持

8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承担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攻关任务;支持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整合资源,优化存量,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效服务;支持创新型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承担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发挥政府资金的放大作用,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和形成新兴产业与战略性产业提供有效支持。

同志们,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积极应对危机挑战,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希望入选科技特派员的科技人员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到企业和基层去施展自己的知识和才华,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为实现我省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宏伟目标贡献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谢谢大家!

第19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验收上交材料

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议书:

要求:

正式行文并同时通过科技部门户网站()上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报送科技部;

报送项目建议书时,应一并附上《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概算申报书》

其它说明:需要两个附件。一是项目简介;二是《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概算申报书》

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项目组织单位编写)

要求:

编写《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概算申报书》一并报送;

一式十五份,由项目组织单位盖章后报科技部,同时报送电子版本。

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申报书

要求:

另编制《国家科技计划课题预算申报书》一并上报;

由项目组织单位确定上报份数。同时,通过科技部门户网站()上的“国家科技计划经费预算申报中心”,将《国家科技计划课题预算申报书》报送科技部。

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任务书

要求:

任务书A4一式八份,由项目牵头组织单位与课题承担单位签订,项目组织单位两份;课题承担单位一份;课题承担单位主管部门和所在地方科技厅(科委)各一份;科技部三份。

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报告

要求:

每年11月15日前上报科技部相关业务司;

上报材料一律用打印稿(一式两份),并同时上报电子版

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期检查报告

要求:

上报材料一律用打印稿(一式两份),并同时上报电子版; 并按中期检查工作时间节点要求报送科技部相关业务司

第20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信息产业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指南内容

六、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

(一)生产性服务业

1.跨境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提出跨境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及解决方案,研发跨境电子商务基础信息可信保障技术、通关等基础业务协同技术、网络交易相关业务集成技术与平台并进行示范应用,显著提升跨境网络交易基础信息可信度、通关等环节效率、网络交易相关业务集成度等,培育3家以上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形成50亿/年以上交易规模,提升跨境电子商务全程服务能力。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2.自主网络品牌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提出面向自主网络品牌商品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及解决方案,研发相关的关键技术与服务平台并开展示范应用,提升自主网络品牌的产品营销、设计、制造、物流、质量控制、售后服务等关键业务环节协同效率,培育3家以上服务企业,形成20亿/年以上交易规模,提升自主网络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加速产业链高端化进程。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3.快件物流及物流终端综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提出创新的快件物流综合服务模式及解决方案,研发快件物流资源优化配置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与分析技术、快件物流过程业务协同与跟踪技术、物流终端交付技术与设备等,开发快件物流及物流终端综合服务平台并开展示范应用,实现快件的及时投放、安全存放、适时提取。培育1家以上大型快件物流服务及终端服务企业,终端交付设备覆盖15个以上中心城市及10000个以上社区,提升快件物流综合服务能力。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4.面向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提出产业集群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及解决方案,研发网络化生产、流通、消费与交易相关技术,建立面向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并开展示范应用,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培育1家以上面向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服务百家以上企业,形成50亿/年以上交易规模。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拟支持2—3个面向国家高新区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服务项目。

(二)新兴服务业

1.基于大数据应用的综合健康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 研究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诊疗、健康评估等关键技术,构建基于第三方数据管理服务的大数据综合健康服务平台,开展健康管理、医疗咨询和移动健康服务;对接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第三方检验/影像、主动医疗服务以及新农合等已有医疗服务资源,探索综合健康服务平台及个性化诊疗服务新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在若干省级区域范围开展应用示范,服务人群1000万以上。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2.医养结合的养老云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 研究开发基于家庭和社区的养老云服务平台和相应的智能终端,为老年人提供慢病管理、个人健康数据管理、健康咨询及紧急救助及其他生活服务。集成第三方老年健康医疗服务资源,探索医养结合的家庭和社区老年健康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打通养老服务产业链。在若干有条件的地区,面向社区和家庭开展老年人健康服务规模化应用示范,服务用户100万人以上。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3.口腔健康服务网络平台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发基于大数据的口腔健康服务系统平台,探索新型口腔健康服务模式,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口腔健康数据支持服务体系和网络化平台,提升口腔医疗资源的共享水平,创新口腔医疗服务新模式,促进口腔医疗专业化分工和新兴业态的形成发展。在5个以上地市进行应用示范,覆盖50家以上口腔医疗机构及相关企业,服务人群50万以上。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4.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络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

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机会缺乏、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研发基于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人才管理与服务交易社会网络技术,探索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新模式,构建实名制的可信服务交易平台,开展人才评价、信用评级、服务交易等服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应用示范,扩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渠道,整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资源。服务大学生超过100万人,服务交易规模超过30亿。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5.面向公众财富管理的移动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

研究面向公众财富管理的综合服务新模式,研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可信财富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安全可信服务网络集成平台和运营服务体系,汇接第三方服务资源,形成面向公众财富管理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新模式,实现投资资讯、理财规划、投资建议、金融咨询、交易安全保障等在线财富管理综合服务并开展应用示范,实现1亿家用户的应用推广。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6.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支撑体系研发与应用示范

面向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的各领域应用,围绕共性需求,探索商业模式价值形成、网络演化和计算方法;研究跨界服务模式整合多个产业提供价值增值;研发集成共性关键技术,形成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体系;通过开源方式,推出其参考实现;在新兴服务业领域开展跨界综合示范应用,并与不少于10个现代服务业领域课题实现互动集成;研究成果能辐射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科技服务业

1.科技集成云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科技资源和科技业务云服务模式,研发科技云服务集成平台,建设基于科技云的科技服务业创新体系和服务网络。要求集成10~15个左右区域科技资源服务平台或专业化的科技业务服务平台,建立和运营科技资源云和科技业务云服务集成平台,形成基于科技云的商业模式、运营服务体系以及相关科技资源与业务的企业标准体系,科技资源服务20~30万家企业,科技业务支持2~3万家企业实现常态化的运营与业务协同,初步形成科技云服务业态。

有关说明:大型互联网公司牵头,联合区域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和专业化科技业务服务平台运营商申报。 2.工业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网上设计优化、设计模型及方法、设计云服务等工业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相关支撑技术,构建工业设计与装备制造、建筑、纺织等行业融合发展的云服务平台,为工业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一体化支撑服务,推进工业设计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促进工业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我国工业设计及相关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通过应用示范,工业设计产业服务收入超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超百亿元。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3.研发设计与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 以提升我国研发设计与科技信息服务共性服务支撑能力为目标,以大数据等相关技术为支撑,研究研发设计与信息服务支撑平台共性关键技术,搭建研发设计和信息服务一站式网络化服务平台,探索研发设计和科技信息共性服务新模式。选择在2~3个典型行业或重点领域进行研发和应用示范,建立典型行业或重点领域一站式研发设计和信息服务平台,每个平台累计服务企业不少于1万家。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拟面向行业或重点领域设立2~3个项目。

4.第三方检验检测科技服务平台研发及示范应用 针对我国检验检测服务能力弱的现状,研究检验检测专业化服务和市场运营模式,研发第三方检验检测科技服务平台,构建基于第三方服务和网络化支撑的检验检测科技服务业创新体系和服务网络。要求整合服务资源,形成服务资源库,并在3~5个典型行业和重点领域得到实际应用,形成基于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的科技服务业商业模式、集成平台、运营服务体系和检验检测企业标准体系,服务企业5000家以上,实现服务收入1亿元。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科技支撑计划范文.doc》
科技支撑计划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