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课题研究计划范文

2022-12-13 来源:工作计划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课题研究论文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古田县第二小学游锦燕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和扩展。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还是从知识的迁移、拓展来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为将来博览群书打下扎实的基础,都有百益而无一弊。随着课程的改革,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陪伴孩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其塑造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在多年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一些方法,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生在小学

一、二年级时,还不会阅读,或者没有阅读的习惯。因此我们应每周抽出时间引导孩子阅读,这样孩子的阅读兴趣大大增加,阅读习惯也慢慢培养起来。阅读完一篇故事后,还可以提出一些简单问题,例如:读完《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后,可问问孩子: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不喜欢谁?为什么?这样,不仅帮助孩子理解了文章内容,还培养了孩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同时,我们可以建议家长在一个记录本上,简单签出阅读时间、书名、效果。老师每周检查一次,对坚持好的学生,发给阅读激励章等方式奖励,学生阅读的兴趣将会大大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之后,学生的阅读兴趣已调动,且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进入

三、四年级后,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此时家长由原来的陪同孩子一起阅读,可逐步放手让孩子自己阅读。进入高年级后,老师可以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课外阅读要求:

1、根据各年级语文大纲的规定,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有了量的要求,老师要在每学期末对学生提出下学期的课外阅读量的要求,让学生与家长提前作好计划安排。

2、要求学生在每学期初建立《学期课外阅读计划》与每周末拟定下周的《周

阅读计划》。

《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内容包括:第一确定本学期要读的课外书籍,即:老师指定的与语文课程学习内容有关的书籍,老师、家长、同学推荐的书籍和学生自选的书籍。第二拟订阅读完这些书籍的时间安排。《周阅读计划》,具体安排每周阅读什么,阅读多少。家长要做的就是督促孩子按计划完成并以签字的方式反馈给老师,并且填写《小学生课外阅读记录反馈表》。家长要详细写出孩子阅读时的表现,并加以评价,之后反馈给老师写建议,再反馈给家长,家长根据建议指导并关注孩子后期发展,再写评价再反馈给老师,如此循环往复两次,可以让老师与家长更具体的指导学生的阅读。如果能利用好我们的课外阅读记录反馈表,并和阅读考级结合起来,学生阅读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二)、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在给孩子推荐读物时要注意下面几点:第一要主题鲜明,思想健康。受年龄、阅历、水平限制,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我们小学生带来的副作用。第二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过深、过古、过洋的读物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精力,收效甚微,而且会把学生引进死胡同。第三要有趣味性。枯燥、乏味、缺乏艺术力量的读物难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尤其是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初期,更要注意课外读物的选择。此时,老师要因材施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年级和兴趣爱好给予不同的定位指导,推荐一些较好的相关图书给他们。一般而言,

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比较喜欢看具有配图的小故事或者动画片的配图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图文版的《三字经》、《海尔兄弟》、《安徒生童话》等;

三、四年级的学生喜欢看带有小故事性的文章,可让他们看《一千零一夜》、《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

五、六年级的学生开始喜欢读一些世界名著等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爱丽丝梦游仙境》等,有助于他们对于故事情节的构造方面有一定的认识。当然,同一年级的学生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如女生喜欢故事性的书籍,而男生喜欢科幻、体育等内容一些书籍。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有意地将同班同学根

据兴趣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人数可不固定,不定期地让一个小组发言,并在班级建立的图书角贴上小组喜欢看的书籍名称,并写上推荐理由。以此吸引不同小组的注意,去阅读不同类型的书。事实证明,好奇心在各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和人员间的变换很频繁。这样,不仅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还可积极促进学生读书心得的相互交流。第四要考虑儿童的个性。儿童的个性千差万别,对读物的喜好各有差异,有的喜欢文学,有的喜欢历史,有的喜欢自然。所以要尊重儿童的个性,鼓励自由发展。第五要注意阅读的广度。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告诫青少年:专看文学书不好,只看一个人的著作也不好。《教学大纲》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少于150万字,无疑是我们要注意阅读的广度,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不足。

(三)、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

要想学生在有限的课外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一定要提高阅读能力,讲究阅读效率,提高阅读速度。要求学生每周写不少于三次的读书笔记,分层次要求学生运用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多种方式完成。老师每周检查一次,给学生写上评语。同时,也鼓励家长参与学生读书笔记的评价,让家长有机会走进孩子的心理。我们可从三方面考虑。

1、进行速读训练。方法有两种:一种是 “遮盖速读法”操作方法是准备好一张白纸和书页差不多大小,放在书上端,读完一行就把纸往下拉,盖住读过的一行,使眼睛不能来回重复,同时减少眼睛的左右移动,增强眼的视觉广度。随着训练,把遮盖挡用的纸往下拉的速度加快,即可逐渐提高速度。另一种是“限量速读法”即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

2、运用迁移。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经常性的阅读指导。课堂是进行阅读指导的基本阵地,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我教古诗《牧童》时,通过感情朗读,观察图画,理解诗意后,学生深深体会到古诗语言凝练、言简意浓、景真情切,自然会引起学生对古诗阅读的兴趣。我就因势利导,每周都提供一首古诗让学生理解、背诵。低年级的学生识字少,因此以通俗易懂的五言绝句为主。中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些语文功底,加入七言绝句、律诗也不成问题。好多学生还自己买了《唐诗三百首》、《四季古诗》等书进行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久而久之,学生的感悟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3、养成默读的好习惯。首先明确默读的要求:要正确地读,读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做到不丢字,不掉句,不漏行,逐步达到手不指、唇不动。注意每一个标点,注意每句话的语气。要读得流畅。有一定速度的要求,养成正常的眼动习惯,克服不必要的回视和不正确的扫视。要集中注意力读。低年级儿童注意力不稳定,好动不好静,所以要养成静读,不怕干扰的习惯。要理解地读。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对文中不懂的地方绝不轻易放过,要反复看多遍,联系文中的语言环境动脑认真地分析、思索,使之真正弄明白课文内容。达到了以上四点要求,也就是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默读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教师必须加强学法指导。默读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三不三到”。 “三不”就是不出声、不动唇、不用手指着默读。“三到”就是眼到,眼睛离书距离要适当,保证一行字都在视觉范围内,眼皮要少眨动,最好看完一句或几句才眨动一次,要一句一句地读。心到。眼睛看到哪,脑子就想到哪,一边默读,一边提出“为什么”的问题,通过“读”和“思”领会文章的内容。手到。提起笔来,边读、边画、边写,学会圈点。画什么?画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重点内容,佳词妙句。写什么?写自己的看法、疑问。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做到“三不三到”,再加上有效的训练途径,就一定能使学生掌握默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指导学生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要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我觉得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l、培养读书的积极态度。读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读书是把书的信息传给大脑,大脑进行创造性加工,人与书本产生的一种综合性效应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只有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

2、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

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3. 教会学生做读书卡片。读书卡片是笔记的一种独特形式。可以分门别类把几十种以至几百种的数据、词语、句子和对某一问题评价放在一起。读书卡片上可以记哪些内容呢?一张卡片,可以记下一本书的简要介绍,记下一篇文章的内容提要或它的出处,记下一个论点或有说服力的论据,记下一段格言、语录,也可以记下一则资料、一张图表、一个公式、一个典型例题,等等。总之,凡对自己学习、生活中有用的知识或收获、体会都可以记录下来

(五)、建立激励学生阅读的机制。

阅读激励机制的建立,既能有效地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书读得多了,知识面也广了,这时,就可以开展一些展示交流、读书交流、竞赛、专题创作等活动,如:“新闻信息传播会”、“谈天说地” “即兴演讲”、“编手抄报”、“快速作文” “童话专集”、“幻想小说”等等,对学生中的优秀习作可采用当堂阅读、帮助投稿、选登在黑板报和学习园地上、编印班级作文集等,这样既延续了学生阅读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支撑生命,因为阅读可以让我们体悟无边的人类忧思和生命意义的升华。带着书本上路,人生会变得精彩无比。”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也难立竿见影,它不是一个摸得着的过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就是立足学生终身发展,让学生在阅读大量优秀文章,涉猎广泛信息的过程中,学习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同时也积淀人类永不熄灭的智慧之光。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用爱心将孩子们早日带入知识的殿堂,让他们去接受文明、智慧的洗礼,让他们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他们去延续历史,让他们去创造世界,创造未来。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会在这条道路上继续探索、研究。

推荐第2篇:课题研究论文

教育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陈云仙

摘要 :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为我们小学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转变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开阔我们的教学视野,改革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关键词】: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应用

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将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习和教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应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到数学教学和探究活动之中,努力提高现代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的水平,以增加课堂中的技术含量与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卓有成效的在教学当中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呢?

一、深刻了解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作用

1、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现代远程资源在创设情境氛围方面,具有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它集图、文、音、像于一体,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生动形象的多种表现形式,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统计》一课时,远教资源中有一个FLASH课件,里面包括快乐学堂、生活应用、快乐岛、练习区等内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快乐学堂中学习有关的统计知识,然后在练习区中练习有关的统计知识,在生活应用中应用有关的统计知识、最后在快乐岛中畅游。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位置 》一单元时,远教资源中提供了大量的课件资源,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些远教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知识的储备量也有限,所以在感知事物时还是以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在判断事物时经常会以外部特征为标准,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远教资源的各种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把一些抽象的概念用直观形象的办法表示出来,从而发展学生的的思维,拓展

2 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化难为易,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实验活动过程进行处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找角—摸角—折角—画角—玩角”五个环节,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其中在画角这一环节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老师不示范画角的步骤,而是利用远教资源动画课件:先出示“一点”,接着“点”闪烁几下,凸现“顶点”两字,然后动画演示两条边的画法,“边”再闪烁两下,标出“边”。这样直观、生动、形象的演示,清唽明了地展现出“角”的图形和“角”的画法,学生对“角”的画法轻而易举就掌握了,并为学生架设了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桥梁,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力的突出《角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教学重点和难点。

又如:二年级《平移与旋转》一课中,学生对于平移的距离判断时很容易失误,如果教师恰当地利用远教课件,先直观地演示平移的过程,让学生跟着数平移的距离,初步感知平移。然后在物体原来的位置用不同颜色标示出物体的一个点或者一条线,以这个点或这条线作为参照来判断平移以后的距离,并抽象概括出判断平移距离的方法。从而顺利的突破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3、远程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拓展了学生学习视野,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

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学习资源内容非常丰富,模式一的学校配有

3 1-6年级的DVD教学光盘,每节课都有课堂实录,教师可以自己借鉴光盘中的教学设计并结合班级的特点进行教学,还可以与光盘中的教师同时进行教学,形成资源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模式二中,不仅有配套的光盘,还可以接受中央电教馆传送的远教IP资源,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每课的教案示例,典型例题、媒体资源、探究活动、习题精选、扩展练习和单元测试等等,还包括时事动态、课程资源、学习指导、专题教育、教师发展、少年文化等栏目。不同的教育专题,不仅能够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学生能快速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有目的处理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索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然后进行讨论、总结、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学生提出“闰年为什么4年一闰,100年不闰,400又闰”等疑难问题,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有限,单靠教师传授性的教学,是很难弄明白的。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到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也可到互联网上搜索信息。学生通过查找“科学家的解释”、“年历的传说”等内容,自已去探究这些问题,并能从自身的认识角度去分析问题,通过网络在线和BBS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合作交流。

4、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作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

如教学《圆的面积》时,运用远程媒体资源结合多媒体,首先展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利用动画将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启发学生思考:我们能不能把圆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某种图形,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想象:(1)把圆按照相互垂直的直径4等分,能拼成什么图形。(2)把圆8等分、16等分,按照上面的方法能拼插成一个什么图形。(3)把圆32等分、64等分„„继续拼插,得到的图形接近了什么图形?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体会出把一个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插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从而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具体地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当学生认识掌握了圆面积计算公式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把圆等分16份后能不能拼插成我们熟悉的其它简单图形,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让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索,从而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为探究教学插上了翅膀,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小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注意的问题

1、深刻认识现代远程教育

由国家启动的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旨在改变农村学校信息闭塞、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手段陈旧、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是一项“翻身工程”、“民心工程”、“亮点工程”。

同时远程教育资源内容非常丰富,模式一的学校配有1-6年级的DVD教学光盘,每节课都有课堂实录,教师可以自己借鉴光盘中的教学设计并结合班级的特点进行教学,还可以与光盘中的教师同时进行教学,形成资源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特别在模式二中,不仅有配套的光盘,还可以接受中央电教馆传送的远教IP资源,内容非常丰富,它包含了时事动态、课程资源、学习指导、专题教育、教师发展、少年文化、为农服务、使用指南、网站导航等栏目。这些资源不仅可以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增强学生的视野;还可以用于师资培训,提高老师的业务水平。

2、提高教师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整合能力

在现实中,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讲求形式的多,注重实效的少;比赛中用得多,平时用得少;网上下载的多,有效整合资源的少等等。这说明,我们尽管有了比较先进的教育技术环境,但远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这既有技术上的因素,也有操作上的原因,更与人们的认识密切相关。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认为对于现代远程教育的运用,关键是要讲求整合策略,注重整合效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网络环境,将现代远程教育有机地融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教育技术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措施等融合为一体,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交流信息、创新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提高教师对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操作能力

我们尽管有了比较先进的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但远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教师对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操作还不是很熟练。加强操作培训,实行培训一个熟练掌握一个,争取人人能熟练掌握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使用。同时现有的教育技术越来越体现人性化。应用者只需稍微培训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这充分说明了教育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涯中充分应用这门技术,从而感悟这些技术对我们的教学和生活的便利之处、有益之处。

4、正确恰当地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为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创造了条件,但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于远程教育环境下学习,要根据数学教学自身学科的特点,合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具体的情况,对远教资源进行筛选和再加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教师在应用远程教育资源时,还需要注意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领会能力上,这样才能使学生学有所成。

远程教育资源的普及使用,使教育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它为数学提供了其它教学设施无法替代的服务,在改革数学教学同时,也改变了我们教学意识和思想,它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我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远程教育资源必将以更优的设计为我们的数学教学工作提供更方便和快捷的服务。

总之,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势不可挡,只有我们迎头而上,不断探索、努力研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教育教学的改革才能深入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书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田慧生主编远方出版社出版 2003年5月

2、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中的运用田慧生主编远方出版社出版 2003年5月

浅谈电教在数学中的应用

李宇

电化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电教媒体和教学内容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系统的观点来规划和设计,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完美地结合起来,并采取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探解决方案、评价教学结果等步骤统筹兼顾。近年来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电化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智力,优合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具体做法是:

一、利用电教手段形象直观,激发意向。

投影仪教学可以使教学图象静中有动,动中有变,变中激趣,寓教于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使学生学好,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电化教学能把静止的实物图和直观图变为活动的

8 变化的图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草地上有8只羊,又来了3只,一共有多少只羊?“首先用幻灯演示,草地上有8只羊的图片,然后让学生注意观察,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再运用抽拉片使屏幕上又走来了三只羊,引导学生看图说意,因为整个变化过程学生看得明白,所以学生能完整地叙述出题目意思。这样运用电教手段很自然地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应用题的结构。接着根据题意和已建立的表象,联系加法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这样学生很容易说出要求的“一共有多少只羊”就是把8和3或3和8合起来,用加法计算。这样学生不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电化教学实践操作,强化感知。

利用电化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实践操作可以促进知识的内化。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要使学生真正能掌握所学知识,发展智力技能,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参与到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去,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电化教学能使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获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小学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有些同学对被乘数和乘数的实际含义不不理解,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充分发挥电教优势,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在投影器上摆花朵图,每人摆2朵用3个人来摆,让学生写出加法算式2+2+2= 再让学生摆“□”图,每组3个,共4组,并写加法算式,然后再让学生摆“△”图,每组摆4个,共5组, 也写出连加算式。这样,既能培养学生

9 的动手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区别同数相加时相同加数“与”相同加数的个数的不同含义,强化“相同数连加”的认识。最后将相同数连加的算式导入乘法算式,特别是在很多个相同数连加很麻烦,可以数一数多少个这样的相同数连加,使学生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道理。最后师生再根据乘法的结合顺序,编写成儿歌,通过录音机放出来,如3个2是2×3或2×3,5个4是4×5或5×4,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这样使原来的加法知识结构得到了巩固,又使新的乘法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形成。

三、利用电化教学创设情境,化难为易。

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规律可以化难为易。小学生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是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利用电化教学能使学生观察基本规律和概念的形成,把抽象的客观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变为具体的直观的容易掌握的问题,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小学第五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教材时,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又一次扩展,因此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含义是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首先运用了投影手段,首先出示“一个苹果图”让学生说出这是几个苹果,可用整数“1”来表示,然后让学生继续观察画面,把这个苹果从中间切开,问:这时苹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时教师利用抽拉卡隐去其中的一半,问学生这时是几个苹果能不能用整数来表示

10 了?由此让学生知道类似这种情况得不到整数的结果时,可以利用一种新数──“分数”来表示,使学生对分数建立了感性认识。然后演示抽拉卡或复盖片把一个饼、一个圆、一个长方形、一条线段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从中取出的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建立起几分之一的表象。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演示三组旋转片,把一个圆、一个长方形、一条线段平均分成若干等分,取其中的2份、3份、4份....,让学生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所学内容加以抽象概括,使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认识思维能力。

在当今各种教育手段竞相发展的时代,电化教育手段以其特殊的功能和优越性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努力改革传统教法,探索电化教育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最优化组合的规律和途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郝瑞清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的手段也变得更加现代化,其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具有显而易见的魅力:它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能够使文字变成画面;抽象的化形象;复杂的化简单:静态的变为动态,是语文教学充满情趣和活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的效果。

一、合理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创设一种意境,让学生在身心投入、兴趣盎然的最佳情绪的状态下,去学习和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其审美情趣。恰巧,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着兴奋情绪,提高教学效率。可谓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由于老师、学生生活在内的,对我国南海上的西沙群岛了解甚少。所以上课前,我首先要引导学生观看彩色纪录片《美丽的西沙》,通过观看,大家知道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海防前哨,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然后让学生闭目倾听配乐课文朗读录音,生动、优美、逼真的声音使学生仿佛走进了西沙群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富饶”二字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由此来把握学生思路,引导其学习。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易受新异事物的影响,再如学习《黄河魂》一课,上课之初,教师可播放壶口风光录像,让学生走进一个感受壶口,了解壶口的特定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投入到课文学习之中。本人在上课时,先借物导入,创情景,出示50元人民贝放置实物展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的景物,猜想这是什么地方?(壶口瀑布)伴着同学们的回答,播放乐曲《我的中国心》,教师动情地介绍道:“壶口瀑布是黄河的一大奇景„„黄河哺育了亿万华夏儿女,请看——”(放壶口瀑布录像片),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整体感受壶口

12 瀑布的磅礴气势,致令观者为之惊叹、为之自豪。学生心中激情荡漾。这时问:“同学们看后,你有何感想呢?”学生情绪激动起来,“太美了!”“十分壮观!”“气势雄伟!”教师顺势引导:“同学们,如此壮美的景观,作者是怎样将看到的、听到的跃然纸上,又给作者本人什么样的感受呢?”学生们自然会兴致勃勃地进入学习课文、感受壶口美景的情境之中。

二、善于捕捉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契机,突破重难点,优化课堂效果。

学生的认识是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规律,即以多媒体其快速提供信息的形象化、丰富化,让学生感知,如在学习《学奕》时,为了让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可利用多媒体出示奕秋教两人学下棋的画面。同时,使画面动态化,先出现一个人专心致志学下棋的情景,再出现另一个一心二用,左顾右盼的情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态度对比鲜明,会使学生头脑中的形象更加生动。随即多媒体中后一个人抛出一句话:“学不好,是我的智力不好。”这样学生纷纷就自己感受到的内容,结合画面提示,发表个人见解。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问题达到共识后,多媒体又出现问题:“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练说,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显示,把两种不同学习情形浓缩成一幅生动有趣的图画,并引导学生视觉、语言、思维共同参与,从而促进学生对古文蕴含的道理的理解。

13 犹如教学《鲸》一课,在理解课文难点“鲸为什么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时,我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并用电脑演示:在太平洋举行一场鱼类运动会,鲸宝宝也来参加,鲨鱼拿着刀就是不让它进去,鲸宝宝心中不解,只好问妈妈。难点就是鲸宝宝提出的问题。教学过程中难点在情景中得到突破,教学过程的重点也在情景中变得更为突出。最后,学生把收集到鲸的资料互相交流,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见多媒体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启发了学生的情感的投入,达到求知和愉情的双丰收,优化了课堂效果。

三、巧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自我创造,调动学生实践。教师的教学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在教学《会摇尾巴的狼》的第三课时,当形象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再伴以清新的课文朗读后,在明理的基础上,出示“狼龇着牙,咧着嘴,恶狠狠的嚷道„„”老山羊说:“你不会活多久了„„”此时戛然而止,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的空间,他们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与看法,(可能„„,可能„„)这对写作材料的多角度叙述都利于积极主动的发展。

运用多媒体进行练习反馈,既方便、也增强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再见了,亲人》1课时结束后,我准备了一个练习概括课文内容,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出的牺牲和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深情。我用多媒体出示这一部分的问题,学生口头填空,填一处,我按一下鼠标,屏幕上即显示出红色的填好的答案,这对于调动学生积 14 极性以及吸引学生注意力有明显的作用,同时又巩固了课文内容,增进了学生对全文的理解。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把多媒体与其它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并加以整合运用,使之相互补充,才会体现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效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现代教学中的优势

菅凤阁

教育资源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利用信息资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学科课程教学中来,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宽知识面,改变传统的教与学,使教材“活”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特制定以实施计划:

1、为了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小学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融合,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学科教学中。

2、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模式已经走进了基础教育的课堂,这种模式需要综合运用知识,信息技术可以使人们突破时空的限制,为人的学习提供多种可能,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课程有效的整合可以建构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

15 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快速灵活的获取共享资源、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凭借多媒体和网络,有利于学生在各学科中的实践应用,有利于学生在大量的资料库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更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1、学科课程生活化

学科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以学生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和学过的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活动理解教学知识,建构教学知识结构。

2、让学生亲历学科知识的形成

学习教学知识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己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就是“再创造”。必须让学生看到教学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学知识”。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和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主动的具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方式”。这是此次课改的核心理念。

4、教师要转变教学的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

16 者”。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真诚地与学生合作,共同创造一种新的课堂文化。

5、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用于教学、面向学生,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整合。

6、改变过去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7、加强各种培训、学习、研究活动,通过现代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及创造性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实现育人水平的提高。

开放性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改革;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协作学习和探讨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有利于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所谓可视化教学,就是将学生置于多媒体动画、图片、图表、视频、音频等视听资料和计算机网络所创造的可视化时空之中,使其在“虚拟的真实”中探索、发现、理解、掌握、运用教学内容,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和能力的目的。可视化教学的素质与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感知”可视化

使学生对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事物得到形象化感知;使学生观察到事物存在和变化的实质性细节,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样可以大大缩短认知过程,减少由于学生经验和观察兴趣的差异所造成的

17 “先天性”基础差距带来的学习疑难和教学困惑。

B、“想象”可视化

想象力的培养是创造性素质和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想象思维的基础对象是事物存在及其变化的时空特征,学生利用可视化的时空图像进行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最有效的方法。

C、知识”可视化

知识是人对事物存在方式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它表现为概念、方法、规律等各种抽象形式。学生往往会死记硬背,或者是工于对知识内涵的逻辑性理解,而并不注重知识所描述的对象的真正行为。用大量凸显内涵要素的抽象或具体形态的外延表现内涵,是使学生真正理解、把握知识的最有效手段。

D、推理”可视化

推理是人借助概念、规律和形式逻辑从已知发现未知的思维过程。在推理过程中用可反馈的信息进行干预,是训练推理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E、“思想”可视化

这里指的思想是在具体学科中人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认识论、方法论,具有普遍性,很抽象,不可能用简单的概念、公式、定律等形式对学生表达清楚。但学生掌握这些思想对学科学习至关重要,使思想形象化将对学生理解学科思想、培养学科素质产生巨大影响。

F、“观念”可视化

观念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基本出发点。建立认识一类事物的观念是认识事物最重要的过程。所有学科都建立在观念基础之上,学科的基础性发展也体现为观念的变化,突破观念束缚是创造性素质培养的核心。但一般学生对观念的理解很困难,将观念描绘成可视化的资料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教基

2、李艺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 《中小学信息文化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问题观察报告》

3、吴季松,“论知识经济”,《光明日报》,

4、邓立言,“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建设之我见”,《教育研究》

浅析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和探究

马晓旭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数学课程和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的形势下,我本着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时代性的目的,依托学校信息化

19 建设的良好内部基础和外部环境,开展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是改进数学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和探究,作一些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课程整合

信息素养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向,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功能带来了新的空间。”加强信息技术和其他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探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那么,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呢?本文就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探究和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新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轻易理解和把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喜好。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制

20 约,现行的小数教材教学内容明显偏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及时在教材中反映出来。这在统计知识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教材很多地方还经常出现九十年代(甚至更久远)统计的信息。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征,将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和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进生活。

比如我校有位教师在小学数学第十册《简单的统计》的教学时,事先拍下了一段反映327国道路口交通状况的录像,然后引导学生从这一生活实例中来学习统计知识、探究统计新问题,还在课前就班级同学的“视力”、“体重”、“身高”、“年龄”、等情况做了一些调查,粗加工制作成了网页提供给学生,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喜好的话题进行统计探究。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喜好,激发学生创新。

二、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整合 随着小班化教育的开展,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有机整

21 合为我们的教学增加新的形式。基于这一思索,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第五册的知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熟悉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并知道它们的特征。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将教师的教学设计转化为学生的生命活动实践的一个互动,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和,为此我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互动式的游戏教学——拼图游戏,电脑给出一些三角形、四边形及其它熟悉的图形,学生可随意拖曳图形拼出外形各异的漂亮图案,然后在利用多媒体演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再如:在《角的初步熟悉》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找角、摸角、折角、画角、玩角五个环节,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其中在画角这一环节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老师不示范画角的步骤,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先出示一点,接着点闪烁几下,出示“顶点”两字,然后动画演示两条边的画法,边再闪烁两下,出示“边”,这样主要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清楚明了地抽象出角

22 的图形,接下来,再让学生自己画一个好看的角,效果就较好。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等特性,促进课堂模式的转变,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当前和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摘要: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我布置了课堂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功能。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办法,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又如在教学第七册《常用的计量单位》整理和复习一课时,利用网络教室,要求小组合作,内容是摘要:把常用的

23 计量单位分类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的又清楚、又完整、又有特色。从而改变以往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在练习纸上整理数据,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整理数据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等结果。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大信息量传载功能正可以解决这些新问题,使师生及时地把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相整合,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以信息技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应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以信息技术解决课程和课程学习中的各种新问题,通过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实践——熟悉——再实践——再熟悉的过程。在实践中应用、学习、完善。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术也是这样,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计算机课以及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只是为学生应用打下一个基础,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新的技术上的新

24 问题,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扫清障碍。这样,会更实际,也更能体现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融合。

如利用计算机我们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设计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数学实验环境,能灵活自如地进行变式教学;利用计算机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同时能使学生交流、小组讨论和“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摘要: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地熟悉,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和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喜好来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使学生有主动参和的可能,每个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练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熟悉主体的地位。

在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之后,计算机手段和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十分重要。不是计算机用的越多就越好,传统教学

25 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功能、教师和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索新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和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此就需要教师全新的教学设计。有了计算机,学生的活动丰富了,教师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表达了,同时在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互的机会增多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处理的是课本、教师、学生和教育技术的关系,要考虑怎样组织起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学计划可以面对班级的所有学生而制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功能。

3.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和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练习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喜好、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生气,使得我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而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使得我们对信

26 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使得我们有机会觅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最佳方案。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不拘一格,其效果是传统教育技术难以比拟的。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章剑卫摘要:《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探究,2000.

2、王跃摘要:《数字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的三种途径》,中国电化教育,2002.4

3、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

27 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11

4、《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何克抗

5、《现代教育技术学》

山东大学出版社

6、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

余胜泉

陈莉

7、《小学数学教学概论》

金成梁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怎样利用教育资源上好低年级数学课

吕俊兰

内容摘要:

利用 教育资源给小学生上课,是我们广大教师梦寐以求的事,以前看到城里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我们非常羡慕。这几年,国家为教育大量投资,没有忘记我们农村小学,让我们也有机会,利用远程教育课程资源上课了,我们非常感动。作为一名 从事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我深感利用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给学生上课,学生学习兴趣浓,课堂容量大,重难点突破快,学生掌握知识扎实。我们知道利用 教育资源,能改变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我们农村教师提高数学

28 课堂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以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语言讲授为主,一本书、一支笔,单一的口耳相传的教学模式,禁锢了教师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空间。现在,我们可以通过 教育课程资源为我们提供的课件上课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完善教学,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关键词:利用 教育

资源

上数学课

二十一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手段日趋现代化,音像多媒体等多种媒体介入学校教育,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远程教育,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崭新新的学习环境。也为我们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基本上处于具体形象的思维阶段,因此,小学生是通过事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语的直接感知、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辨别、计算和应用。 教育资源的出现以她独特的魅力受到了我们农村教师的青睐,她借助先进的信息传输技术, 达到让更多的教师共享优秀教育资源的一种新兴教育事业。充分满足了我们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需求。 我深感利用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给学生上课,学生学习兴趣浓,课堂容量大,重难点突破快,学生掌握知识扎实。利用 教育资源,改变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我们农村教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远程教育课程 29 资源为我们提供的课件上课。使我们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下面我就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有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给低年级学生上好数学课 在有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的同时,我发现一节课的时间很有限,内容比较多,有时学习内容还没有练习完,下课铃声就响了,弄的我不是拖堂就是遗憾的按时下课了,经过不断的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环节,又经过和同事们多次交流,发现他们有时也有时间不够用的现象,这时我便开始大胆的对原有资源重新编辑,从而使我的教学流程不再死搬硬套跟着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给我提供的课件上课了,这是我有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好课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跨出了成功的一步。在我的带动下,许多教师都能根据自己教学内容的需要,编辑自己所增加或减少的教学内容。这也是我们有效的组织利用资源,制作出更符合实际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把它用于课堂,能更好的激发学生们探索的精神及求知欲。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认识钟表》这课时之前,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我们提供的课件演示几遍。之后,发现原有的课件提供的相关突出重难点的内容比较少,我就利用课件动画素材制作了适合我们学生学习的课件,创设了情景,把内容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孩子们开始积极的参与,并主动的观察,正确的回答问题了。这节课学生们学的非常认真。我又教育学生回家后随时观察钟表、认识时间,逐渐的使学生更 30 加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养成了学生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二、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内容丰富多彩,当我打开农村远程教育课程资源时,人教版各学科的课件尽收眼底,如,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美术,健康等等。其中包括数学学科1—6年级数学 “课程资源”、“学习指导”、“教师发展专题”、“为农服务”等栏目,有全国著名数学教师新的数学教学思想和教学法,给我了很大启发,他们的教学行为直接体现了当今我国数学教学的最新理念。我开始接受这些优秀教师的新思想、新理念了,经过我多次的教学---实践---反思---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学,现在我终于能把数学教学资源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还能利用动感图片、背景音乐等素材创设出符合课程要求的情境,喧染了课堂气氛,如,我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及书写》时先出示课件,展示野生动物园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场景,体会数量的关系。

然后教师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通过学生认真观察,主动学习后,师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

31 示的?请你拿出1根小棒。”我又用以上的方法教给学生认识了

2、

3、

4、5。之后,我为学生出示了计数器,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回答,课件展示: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课件展示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课件展示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课件展示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课件展示5) 板书:

1、

2、

3、

4、5(全班齐读:正、反读)教师又问学生: “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教师说,学生操作,接着教师请学生:

1、伸出4个手指头;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3.请你拿出5个圆片。通过学生伸手表示、用眼观察,用笔绘画,用小手摆圆片,用口说等形式,训练学生的观察、判断操作等能力。经过多次提问,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分辨、理解、记忆这些数字。学生练习完之后,教师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牢固的掌握和运用,再安排下图,让学生认识图中有几个实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对实物的个数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然后让学生观察图中的物体数量,再次体会1——5的数量关系。

在练一练这个环节中,我为学生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儿童乐园的场景”让学生说出相应物体的数量。

32 通过依次出示远程教育为我们提供的图片,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回答问题积极主动,很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数学课,能为教师节省许多时间,用在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上。为我们更好的组织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课堂形式多样,巩固练习知识的容量大,学生通过练习能在一节课中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不吃夹生饭。在讲课中通过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演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这是现代远程教育为学生提供的最有利的服务。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水平。

三、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远程教育为我们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资源,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上自习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有计划的播放一些数学知识,在数学知识节目中同学们了解到了数学的发展,体会到数学的力量,憧憬着数学的未来,激发了孩子们幻想和创新的智慧,使同学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明白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所在。我所带的这个班学生很喜欢上数学课。我感到欣慰。我认为,如果我们数学老师能经常调用、修改网上资源,在网上备教案,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能使老师有更多时间去探索教法、研究学生,组织教学,对学生因材施教,这样长期的坚持下去,研究下

33 去,我们相信教学质量一定能得到很大提高。远程教育资源的充分运用,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信息灵通了,变得耳聪目明,更具发展潜力了,我相信学生会拥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四、利用远程教育课程资源上数学课,可以省去很多板书时间。

课堂上需要板书的知识要点、例题、图表等内容,课件早已设计好,省出来的时间,可以用来详解教学重点、难点,辅导学生练习,增大教学容量,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本课的判断题,哪些是三角形在下面划上对勾,有的同学很容易判断出来,有的同学判断不出来。通过课件中图形的闪烁,那些判断不出来的同学便恍然大悟了。以前我讲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这节课时,课件完全是自己做的,确实花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但现在随着远程教育工程的逐步完善,我们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多,我们学校远程教育方面的专职教师下载了很多和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现在想讲哪一课,只需到教师资源共享库中便可查到我想要的数学教学课件。利用远程教育课程资源提供的课件教学,为我们广大教师提供了方便。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利用,对我们农村地区的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给小学生上课,能推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平等感受、体验,享用远程教育资源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增长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激

34 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长他们的见识。实事证明: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给小学生上数学课,能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8、《小学数学教师》

上海教育出版社

35

推荐第3篇:上证联合研究计划课题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法律体系主要由《证券法》、《公司法》、《股票交易与发行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股票条例》)、《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收购办法》和《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披露办法》)以及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格式等规范性文件构成。就规范的效力而言,我国采取的是第二种模式即所有规范均具有强制力;从内容上看,这些规范函盖了收购程序、信息披露、收购监管等问题。

我国现行上市公司收购法律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上市公司收购立法层次过多,而具有实际操作性的规范以行政规章为主,效力层次有欠缺。其次,尚欠缺关于反垄断的规定,而这与我国整体上欠缺反垄断法律制度有关。

上市公司收购的当事人

上市公司收购是一项复杂的交易,牵涉到收购人、目标公司、目标公司股东、目标公司董事会等各方当事人。这些当事人在上市公司收购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其中处于主要地位的是收购人和目标公司股东。

收购人是指通过受让上市公司股份获得或者试图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人,包括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在上市公司收购中,收购人承担信息披露、发出强制性收购要约等义务。但收购人往往通过某种安排和其他人一起购买目标公司股份,以规避这些义务。为防止出现该情形,各国上市公司收购制度大都引入了一致行动人的概念。综观各国有关规定,一致行动人是指通过某种安排,互相之间积极合作,通过其中任何人取得某公司股份以取得或巩固对公司的控制权的人。一致行动人的概念存在以下特点:存在行动的合意、取得一个目标公司的投票权、积极地进行合作、以获得或巩固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为目的。

我国《披露办法》也对一致行动人做出了界定:通过协议、合作、关联方关系等合法途径扩大其对一个上市公司股份的控制比例,或者巩固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地位,在行使上市公司表决权时采取相同意思表示的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见我国在一致行动人定义中增加了对其在行使表决权时的“一致行动性”的要求,我们认为这样的限制固然可以增加一致行动人认定的准确性,但同时又可能造成困境。因为行使表决权是取得股份的结果,而认定一致行动人的意义在于其取得或者将取得股份时令其承担一定义务,但是此时其可能尚未行使过表决权,而等到行使表决权再认定其构成“一致行动人”,则认定意义已经丧失。因此,我们诊断不应把行使表决权时的一致意思表示作为认定一致行动人的必要条件。

被收购人是指上市公司收购所指向的目标,即被收购的上市公司。被收购人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其内涵不是很明确。在我国《收购办法》中,被收购人有三种表述,即被收购公司、被收购人公司的股东和被收购公司的董事会,这种表述比较科学、合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协议收购还是要约收购,交易标的虽然均为上市公司的股票,但收购人的交易对方为持有该等股票的股东,这属于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此外,由于被收购公司、被收购公司的股东和被收购公司的董事会属于不同的民事主体,所以从理论上讲,应当对他们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严格区分,不能加以混淆。

上市公司收购的方式

综观各国上市公司收购制度,上市公司收购的方式主要有要约收购、协议收购和集中竞价交易收购,本文主要讨论要约收购和协议收购。

(一)要约收购

要约收购是指要约人通过向目标公司所有股东发出在要约期满后以一定价格购买其持有的股份的意思表示而进行的收购。收购人发出的收购要约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是按照一定价格购买股份的意思表示。由于控制权本身具有价值,因此一般认为收购价格应该高于市场价格;第二,向目标公司所有股份持有人做出;第三,除收购失败的约定以外,要约不得附有条件。

根据收购人是否自愿发出收购要约为标准,要约收购可以分为强制要约收购和主动要约收购。前者是指收购人已经持有目标公司股份达到一定比例并拟继续增持或者从一定比例以下拟增持并超过该比例股份时,必须向目标公司全体股东发出购买其持有的股份的要约,以完成收购;后者是指收购人自主决定通过发出收购要约以增持目标公司股份而进行的收购。

根据要约收购的标的是否是目标公司股东持有的全部股份,要约收购可以分为全面要约收购和部分要约收购,前者是以目标公司全部股东持有的全部股份为标的的要约收购,后者是指以目标公司全部股东持有的全部股份的一部分为标的的要约收购。

强制要约收购是一个颇多争议的制度,采用的国家主要有法国、英国及其原属殖民地。支持该制度的观点认为,收购人在收购成功后可能会以其控股地位侵害少数股东利益。因此,有必要要求已获得控制权的收购人以不低于其为取得控股权所支付的价格向其余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为小股东提供退出机会。

反对该制度的观点认为,首先,强制要约收购不过赋予受要约人全部出售其股份的机会,不能消除要约过程中小股东的受“压迫”问题。其次,强制要约制度会大大增加收购人的收购成本,减弱了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在我国,《股票条例》和《证券法》建立了强制要约收购制度,证监会颁布的《收购办法》对该制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将触发强制要约收购义务的持股比例定在30%,规定收购人不论以何种方式从30%以下拟增持至30%以上,或者已持有30%而拟继续增持的,均应发出收购要约。

主动要约收购因其收购股份比例一般低于100%,因此各国在对待主动要约收购的态度上各不相同。如英国采取个案审批主义,《城市守则》规定,所有主动要约收购均应取得收购与兼并专门小组的同意。如果要约不会引致要约人持有目标公司30%以上投票权,该要约收购通常会获得同意。如果要约可引致收购人持有目标公司30%以上股份,则一般不能获得同意,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要求进行强制要约收购。而美国等国家对此则采取法律许可主义,收购人可自由地进行要约收购,这些国家通常没有强制要约收购制度。

我国《收购办法》确立的主动要约收购制度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不同,即如果要约收购30%以下的股份,采取法律许可主义;当收购方预定收购的股份超过被收购公司已发行股份30%,又只打算继续进行部分要约收购时,必须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豁免强制要约收购。从这点看,这种情形则又采取个案审批主义。简而言之,我们认为,根据现行规定,收购人可以主动要约的方法收购目标公司30%以下的股份,也可以以主动要约的方法向全部股东的全部股份发出要约。但是如果要以主动要约的方式向全部股东介于30%-100%的部分股份发出要约,则必须事先得到中国证监会的批准。

(二)协议收购

协议收购是指收购人在证券交易所之外,通过和目标公司股东协商一致达成协议,受让其持有股份而进行的上市公司收购。协议收购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协议收购的主体具有特定性。协议收购的出让方为目标公司的特定股东,受让方为收购人。而要约收购方式和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的出让方都是不特定的。第二,协议收购以收购人和目标公司股东订立股权转让协议为形式要件。第三,协议收购的交易程序和法律规制相对简单,交易手续费低廉,可以迅速取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第四,协议收购方式可以和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同时使用,而要约收购只能单独运用。第五,虽然《收购办法》明文规定允许协议收购上市公司流通股,但在实践中协议收购的标的主要是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原由在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股份都是非流通股,往往只有收购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才能达到控股目的,而且其收购成本远较要约收购低。

《收购办法》还明确规定了协议收购流通股的相关程序,对《证券法》规定的协议收购的标的是否包括流通股做出了明确,体现了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监管与时俱进的精神。这些合理规定有必要通过《证券法》的修改,上升为法律。

收购中的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制度之价值目标在于:保证收购各当事人处于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尤其是保障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免受收购人在收购过程中类似突袭行为以及有关当事人内幕交易、操纵价格等行为的侵害。因此,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制度是整个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制度中的重点,也是监管机关对上市公司实施监管的有效手段。

和证券发行、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的基本出发点相同,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制度目的也在于使投资者充分获得信息,避免因为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利益受损、操纵价格等现象发生。但是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制度又具有不同于证券发行、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的特点,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信息披露义务人不限于发行人,上市公司收购人也承担信息披露义务;第二,在信息披露的具体制度上不仅要求收购人披露收购交易的详细内容,还要求收购人根据其持股情况逐步披露其持股情况,用以提醒目标公司股东上市公司收购的情况。

和国外相关制度比较,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制度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首先,信息披露制度缺乏弹性,更多地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例如,在信息披露的持股信息披露制度中,未根据披露人是否具有取得控制权的意图对股东持股变动的披露义务做出区别。投资者在购买股票时不一定是出于获得控制权的意图。再加上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非常集中,使得对于不具有取得控制权意图的股东来说,根据持股变动报告书的规定所作的信息披露似乎过于严格。因此,本文认为可根据购买股票的意图确定披露内容,一方面既可以提高信息披露的效率,同时也节约整个社会信息披露的成本。 其次,信息披露制度在遵循重要性原则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所谓重要性原则主要是指信息披露不是越全面越好,而应将那些足以影响投资者决策的信息予以披露。这一方面有利于投资者及时准确地获知信息,而不至于很多重要信息被湮没在信息的海洋中;另外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和收购过程来看,则可以达到节约成本与提高收购效率的双重目标。

第三,在收购信息披露制度的一些具体规定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确定收购人意向阶段,潜在收购人是否应当披露有关信息,这些信息的具体内容如何规定等。

第四,目标公司董事会信息披露制度中,没有规定在发生收购活动时,目标公司董事会应在可知晓的范围内披露自身利益与要约收购成功与否之间的关系。而《被收购公司董事会报告书》规定:董事会应声明公司全体董事没有任何与本次收购相关的利益冲突,如有利益冲突,相关的董事已经予以回避。这一规定令人费解,因为出具董事会报告是一项披露义务,并非就一项决议进行表决,有利益冲突的董事应当重点披露,何来回避之说?我们认为应予以完善。

最后,我国现行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对违反有关收购信息披露规定的法律责任问题内容涉及比较少。《收购办法》涉及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法律责任的规定只有两条,而且这两条主要是针对收购人的,而对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的法律责任没有涉及。我们认为,应当就进一步细化收购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

上市公司收购的监管

国外对上市公司收购监管的模式大体可分为集中型、自律型、综合型三种类型。所谓监管模式一般包括监管法律制度体系、监管主体设置及监管方式等。集中型监管体系模式是政府设有专门的证券监管机构,它是以统一的证券监管立法为基础,以权威的证券监管机构为中心,以规范管理为特色的体系。美国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自律型监管体系模式指政府相对较少对证券市场进行集中统一的干预,而对证券市场的监管主要依靠证券交易所、证券商协会等组织实施自律性监管。它是以非独立性的证券立法为基础,以自律组织为中心,以自律监管为特色的体系。英国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综合型监管模式是介于集中监管型与自律型监管体系模式之间的一种监管模式。既强调集中统一的立法管理,又注重自律约束。实施该模式的国家以德国为典型,其特点是证券监管既有立法管制的成分,又不失自律管制的色彩,而两者的结合又不同于集中管理的美国模式与自律管理的英国模式。

证券市场监管的法律框架是以各国的证券法为主,各个相关法律以及证券交易所的章程和业务规则为辅,形成对证券市场的全面覆盖。从国际范围来看,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统称“证监会”)与证券交易所在证券市场监管方面的职责已经越来越明确,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之间的监管分工的一般模式是:证监会主要监督整个证券市场的法律执行情况。证券交易所则负责上市公司信息的持续披露、防止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对市场参与者的一般违规行为按照交易所规则进行处罚。

《收购办法》中对于监管主体在上市公司收购中的定位是,证监会依法对上市公司收购活动实行监督管理;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根据中国证监会赋予的职责及其业务规则,对上市公司收购活动实行日常监督管理;中国证监会可以设立由专业人士组成的专门委员会,就具体交易事项是否构成上市公司收购、当事人应当如何履行相关义务、具体交易事项是否影响被收购公司的持续上市地位以及其他相关实体、程序事宜提出意见。但是,依据上述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收购进行监管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上市公司收购监管中缺乏反垄断的内容。我国现行法律规范在上市公司收购的反垄断方面依然是盲区,处于无法可依的阶段。第二,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的效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收购的监管主要体现在监督证券交易、对会员和上市公司进行监管以及管理和公布市场信息等三个方面。在实践层面,证券交易所的监管权限还有待明确。例如,在上市公司收购过程涉及到非上市公司或者上市公司的股东,证券交易所是否有权监管,如何监管,能采取什么样的监管行动。只有解决好此类具体问题,才能有效发挥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收购活动的监管职能。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改善,第一,制定反垄断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专门针对收购过程中有关市场垄断的禁止收购规则。第二,在证券交易所成立收购与兼并专家小组,该小组主要由金融、证券、会计、财务以及法律等方面的专家以及交易所有关部门人员共同组成,属相对松散型的。其主要职能是对具体的上市公司收购个案中涉及到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决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行制度跟不上实践的矛盾。第三,设立一个基于收购人及其实际控制人的收购信用管理系统。由于证券交易所在上市公司收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裁量权不清和效力不足的局面,交易所通过其先进的信息披露系统,可以建立一套专门针对收购人及其实际控制人的收购信用管理系统,主要收集收购人及其实际控制人在收购过程中所发生的信用记录,并定期或不定期予以披露。

收购监管的法律冲突和国际协调

各国证券市场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国际化过程,随着证券市场的国际化,上市公司收购过程常常涉及外国因素,导致多个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试图对同一项收购予以监管,由于各个国家关于上市公司收购的法规在收购程序、信息披露、会计准则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处,因此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上市公司收购监管法律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带有公法冲突的性质。为了促进收购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进行,同时使收购各方特别是投资者的利益得到妥善安排,各国证券监管机构试图协调其监管职能,消除法律冲突带来的消极影响。

综观各国解决法律冲突的模式,一般存在以下几种:第一,单方面主动限制本国法的域外适用,例如为了鼓励收购人向美国股份持有人发出要约,美国证监会出台了主动限制美国证券法、证券交易法适用范围的豁免规定——《跨境要约收购和易券要约、商业合并和向股东募集股份》。第二,单方面主动限制本国法的域内适用,比如法国证券交易所执行委员会在2002年4月实行的《第2002-04号关于向在受到监管的市场上交易的金融票据做出的公开交股要约的规定》就规定已在外国证券市场发出收购要约的收购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豁免本规定下的义务。第三,订立双边协议协调监管法律冲突,如美国证监会和加拿大三个省的证券监管机构建立的多重管辖权信息披露制度,根据该制度,依据一方证券监管法规制作信息披露文件或者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可以在另一方得到承认而无需根据另一方证券法规的规定重新履行有关义务。第四,通过国际组织协调法律冲突,比如欧盟2002年10月提出了《关于要约收购的指令草案》,规定了欧盟成员国之间证券市场上发生的要约收购的统一规则。

我国关于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冲突协调的规定几近空白,《收购办法》也没有涉及到上市公司收购监管的协调问题。我国虽然和其他国家也订有谅解备忘录,但是内容限于无约束力的信息技术交流等事项,对于上市公司收购监管没有实质性规定。这一问题上法律规定的空白对于维护我国投资者利益和证券市场秩序,无疑是不利的。我们认为在我国证券市场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应当对上市公司收购监管法律冲突问题做出规定:首先在层次较高的法律、行政法规中规定涉外上市公司收购的管辖和法律适用,并规定在一定条件下限制法规的域外效力;其次,积极通过国际组织或者双边谈判,协调各自对跨国上市公司收购的监管。由此形成一套上市公司收购监管法律涉外适用的规则,使我国上市公司收购制度更加完善。

推荐第4篇:课题研究计划

《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策略》课题研究计划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物理课程目标明确指出:“中学物理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探究感悟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和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科学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物理实验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使物理实验教学的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难以落实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来自教师方面的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们在实验教学的理念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一线物理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疲于奔命,没有足够的时间、更没有足够的精力花在实验教学上,学校能做的实验就做做,不能做的实验就不管;不好做的实验也就算了。

2.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实验与讲述相比,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何况有些实验可能还不成功,还不如讲讲来得快,简洁而明快,故黑板实验在中学尚有一席之地。“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这类荒谬想法仍有很大的市场,指导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挖掘教材本身的价值,去拓宽学生的思路,创造性地进行实验教学.

3.急功近利走捷径,课件、视频放不停。多媒体普及以来,很多教师夸大多媒体模拟实验的功能和作用,以视频替代实验,大搞“幕上谈兵”.试图以题海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探究能力.热衷于让学生死记硬背,忽略学生的实验活动。互联网使大量的仿真实验、实验课件在网上共享,使实验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简单,演示实验看视频,学生实验以课件上的录像放映来代替,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从实验内容到探究体验都是惊鸿一瞥,浮光掠影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

(二)来自学生方面的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材中既有相当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还有不少课后的小实验、小制作,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现实教学现状,却是学生除了做几个规定的实验,根本无缘再进实验室;课后的小实验、小制作并不被重视和利用,也谈不上去探究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和规律,去利用废旧物品做实验和搞小发明了.学生实验时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实验的研究性较弱,仅停留在能做好实验的层次上,二是实验量小,难度不大;其次,与生活与生产实际的结合不够;第三,实验内容的范围较窄,仅以教材中实验为主,课外小实验等方面的内容很少.本来作为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比较缺乏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比较缺少观察,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对一些现代科技知识认识不足,而我们的课堂及课后不能提供一个很好的教学空间,使他们会感到物理很难学,甚至彻底失去学习的兴趣.

当然也有来自学校方面的问题。 比如:重视程度不足,资金到位不够,仪器陈旧、设备老化、观念落后等,现有仪器与新教材课本上的实验不配套;与课标的要求有差异,对更新装备、添臵仪器的积极性不高。还有,思想上认识不足,认为实验对学生成绩提高没什么帮助,甚至认为实验耽误时间,因此,在实验教学的组织上、在实验员的配臵上、在物理实验的评价上都存在着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教材中要“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为了有序开展实验教学,特别是实验探究教学,也确实出现了很多这类“建议”.这些“建议”对促进实验教学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在客观上削减了教师教学设计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造成实验教学效果的低效.通过课题的研究,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处理现有初中物理教材时,从探究教学的需要出发,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把教材“模糊化”、“边缘化”,以强化学生的探究学习意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教学.最终寻找出可以“削减”、“弱化”教材对实验教学的负面影响的方案,提高实验教学的高效性,特别是实验探究的高效性.

2.没有教师的理解,就没有真正的教改.物理教学中的“黑板”上实验、“口头”上实验,与教材有关,与中考导向有关,也与教师有关.凭借课题研究,帮助教师反思自身的实验教学行为,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必须重视实验功能的开发”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将言语上的重视转化为行动上的落实.通过课题的研究,帮助教师认清实验教学的功能,把握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技艺,进行高效、高质的实验教学活动.通过课题研究,引发教师深层次思考,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促进物理教师专业发展.

3.进行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关键在于提升学生的实验水平,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课题的研究活动,提高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让学生“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构建知识体系,发展实验能力,形成实验探究意识,感悟到物理的魅力,提升物理学习质量,将学生从形体疲劳的题海中解放出来,将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4.读懂中考优秀实验题、特别是实验探究题的设计思路,以优秀实验试题期望的教学行为,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教学,追求课题研究和教学成果的双赢.进行考试命题时,不再用不当的实验探究题,坑害、误导广大老师和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高效性的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开座谈会、听课诊断等多种形式了解当前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成功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了解教师、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态度.对成功的经验,总结提升形成文本材料.对存在的问题,从教师、学生两方面探讨导致实验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成因,寻找矫正策略、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

2.进行“弱”教材探究教学的研究.

对此,初步规划采用“弱”教材探究教学,适当“弱化”教材在探究教学中暗示和引领作用,让学生领悟相关的知识,完成知识建构,体验探究的方法,开发创新的潜能.研究教材中哪些探究需要弱化教学,哪些探究不能弱化教材,甚至需要强化教材.尝试弱教材探究教学的实施策略.

3.研究命题对实验教学高效性的影响.

考试的导向功能不可忽略,目前学校、老师围绕考试组织教学可以说是教育的“潜规则”.期望结合近几年各地的中考实验试题,特别探究试题.总结对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有益的命题策略,容易引发实验教学质量低下的不当做法.至少可以用正确命题导向引导实验教师,引导物理老师,实实在在地开实验教学,努力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最终提升物理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组同志都是第一线的物理教师,而非理论工作者,所以我们将课题主要定位在“行动研究”上,即将先进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的创新实践,在实践中形成经验、更新理念、丰富理论或使理论明晰起来.将“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要从解决问题、优化教学出发,通过现状分析和经验总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完善研究方案,开展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的探究性实践.

研究方法: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和经验总结,要综合运用调查研究、案例研究、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的方法,切实把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探讨提高可行的解决方案,探寻理论的支撑.

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究性实践,坚持想好了做,做好了想.注意综合运用建构型、反思型、对话型等研究模式,在现状分析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按照“设想→尝试→反思→再设想→再尝试→再反思”的基本思路开展探究性实践.

要高度关注课堂实验教学的实践,注重对案例的广泛积累和深入分析,摸索规律,提升理念.

五、课题研究的进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0月)

1.宣传发动.以初四教师为主体,组成课题研究的中心组.对本课题研究集思广益,让所有教师畅所欲言、广泛参与.

2.学习提升.让参与教师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查阅相关的资料、进行理论学习,特别是对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的学习,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成果和动态.开设研究课.形成学习、研究、讨论的氛围.

(二)尝试研究阶段(2017年10月----2018年4月)

1.设计并进行问卷调查,整理分析问卷调查的信息.组织课题组的教师寻找机会,参加各个层次的听课、评课活动,收集积累相关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成功经验,诊断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收集案例,形成分析材料.

2.聆听教研、科研部门的领导、专家对课题研究的指导,让物理教学界的“大”家、泰斗,对课题的研究进行指点,为我们的研究指明的方向.

3.梳理初中物理教材,选择典型的实验探究课,设计出“弱”教材探究教学的方案,在实验教师自我尝试的基础,借助于物理教研活动,展示研究课、观摩课.

(三)完善总结阶段(2018年4月——2018年7月)

1.召开总结会,针对对课题研究中不足进行完成,对偏离方向的思路进行矫正.

2.整理、分析相关研究资料,总结课题的研究成果,形成操作性较强的实验教学的基本模式.在总结成果的基础上,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借助于各种平台以讲座、公开课、论文发表等形式,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4.完成结题报告.

六、课题预期的成果

组织课题组的教师寻找机会,参加各个层次的听课、评课活动,收集积累相关实验教学高效性的成功经验,诊断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收集案例,聆听教研、科研部门的领导、专家对课题研究的指导,制订课题研究计划.

收集整理近几年各地中考物理试卷中的典型实验题.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评价,一是从解题层次进行讨论,形成文章向学生刊物投稿,引导学生发现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学,不仅有趣,而且有益——有助于物理成绩的提升.二是从命题的层面进行讨论,形成文章向教师刊物投稿或用于各个层次交流研讨,引导各个层次的命题老师,用对实验教学有积极导向的实验试题丰富、充实物理试卷,减少对实验教学有负面影响的实验试题.

整理、分析相关研究资料,总结课题的研究成果,形成操作性较强的高效实验教学的基本模式.在总结成果的基础上,借助于各种平台以讲座、公开课、论文发表等形式,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1.文集:包括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发表的论文. 2.典型课例的教学.

3.课题研究中至少有一项成果获省、市级以上教学研究成果奖,文章在相应期刊上公开发表.

推荐第5篇:课题研究计划

《财源镇中学“三步四环”教学流程的实践与研究》

2015年工作计划

今年是我校“三步四环”教学流程的实践与研究结题之年,为了使课题研究取得预期的目的,特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

一、实验目标:

1使学生会学善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特别是在学法指导方面的能力,并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探索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途径及方式,形成系统、实用、开放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指导模式。

4、完善“三步四环”教学流程。

二、实施步骤:

1、发挥课题组作用,指导实验教师具体开展,做到分层管理,步步落实,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运行。

2、注重教师培训,加强理论学习。实施学法指导的实验研究,对教师的教育思想和业务素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学校首先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弄清学法指导的实质和任务,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

3、加强调查研究,把握学生在实验前、中、后三个不同阶段的学法水平,以有的放矢的实施指导,不断修正课题研究方案,使课题研究工作更趋科学化和规范化;再次是开设学法指导课,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子课题承担者根据各自研究的内容上好实践课,供大家观摩学习;督促全体实验师生不断总结,积极撰写论文、心得体会、个案分析等,不定期开展辅助性的竞赛与评比。

4、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法指导实验研究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我们的研究重点要放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学法指导上:

⑴、转变教学观念。我们强调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建议者和指导者。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而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点拨下,通过学生自身的多种感官参与与亲身的活动来掌握科学的方法,自主、独立、创造性的实现学习目标。同时,我们还要帮助学生把学生过程拓展到课前及课后。 ⑵、指导学习方法。在学法指导中,我们除了要组织一定数量的专题形式予以指导外,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和心理倾向在课堂上进行渗透,在课堂后进行交流总结。

⑶、培养学习习惯。我们注意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仅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不够的,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强学法、抓习惯、促养成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发展自我。

推荐第6篇:课题研究计划

余庆县松烟镇中心幼儿园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工作管理规程》和《幼儿教育纲要》为指南,进一步落实《规程》、《纲要》精神,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游戏是儿童的权利,是儿童的生命。课程生活化、游戏化是全面贯彻《纲要》的需要。创造环境,尊重儿童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为儿童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其成长。同时引导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游戏创造实践中,获得更科学的研究儿童、观察儿童的技巧,促进其专业发展,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潜质,为儿童一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通过课题的实施,运用适宜的有效环境,丰富的游戏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使幼儿能积极主动独立地参加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创新的乐趣。具体包括:

1、对游戏活动感兴趣,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主题。

2、积极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游戏材料的制作,会选择运用相应的材料。

3、在游戏中主动与他人交往,逐渐学会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会合作。

4、能主动参与游戏评价,会解决游戏中碰到的困难,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要求

5、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实验教师的游戏指导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三、工作重点

1、启动市级课题《农村自然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开发利用》和县级课题《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实践研究》,做好准备工作,培训实验教余庆县松烟镇中心幼儿园

师,组织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文献资料。

2、以年级组开展园级课题。制订实验计划和实施方案,成立课题指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收集资料、分析现状,撰写调查报告分析现状,完成调查报告。

4、进行前测,实验班调查幼儿喜欢的游戏种类、玩具类型、游戏水平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前测结果,初步确定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教学目标体系。

5、初步确定幼儿园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和途径。

6、初步确定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有效教学评价策略。

7、做好园级课题《幼儿园民间艺术课题研究》、《利用本土资源,优化幼儿园本土体育教学活动》具体实施的相关工作。

四、本阶段主要研究内容

1、掌握各年级段幼儿喜欢的游戏种类、玩具类型以及游戏水平、发展现状。

2、开展并实施园级课题研究;

3、各年龄段幼儿在游戏中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表现。

4、游戏环境的创设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5、教师如何指导幼儿创造性地游戏。

五、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拟订课题阶研究计划,明确研究重点;

2、召开课题组工作会议,部署本学期课题组工作安排

3、市级课题《农村自然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开发利用》和县级余庆县松烟镇中心幼儿园

课题《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实践研究》课题成员对自己所负责的研究任务进行全面规划,制定相关的研究方案;

4、每个年级组开展两个及以上园级课题,做好相关的部署及前期准备工作;撰写课题研究立项书上交课题组;

3、课题组对园级课题立项书进行审核;公布审核通过的课题,进行立项,课题负责人组织实施。

十月份:

1、集中理论学习;

2、各课题负责任对相关课题进行培训,召开研究培训会;

3、各课题在活动中的初步实施(环创的打造、区域活动以及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展,)

十一月份:

1、课课题负责人召开本课题的研讨会,提出发现的问题,研讨解决方案;

2、通过研讨后继续展开课题研究;十二月份:

1、课课题负责人继续召开本课题的研讨会,参与人提出发现的问题,研讨解决方案;形成整改措施,继续实施课题研究;

2、各课题收集整理活动方案,市级和县级课题撰写本期心得体会,园级课题撰写阶段性小结或总结,参与老师收集整理好过程资料,需结题的课题写好相关案例和论文,课题主持人整理好相关研究材料撰写好研究报告,交课题组考察是否给予结题。

3、审查各课题的开展情况,对可以结题的课题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课题余庆县松烟镇中心幼儿园

发放结题证书;

4、课题负责人拟写本学期课题工作总结。

余庆县松烟镇中心幼儿园

2017年9月5日

推荐第7篇: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计划 五篇

计划一:课题研究计划

一、研究思路

以"绿色教育"为指导,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开展"定班花——解花性——悟花品——学花神"系列活动,自主设计 班级文化标识,画班徽、制班旗、定班风、编口号,构建"绿色班级"班风建设的模式。继续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生"、"绿色小组"的研究,建立完善各 种评价体系,探索绿色德育的多种途径,总结德育的经验,提高绿色德育的实效。

二、研究要求

1、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和班风建设研究,构建"绿色班级"班风建设的模式。

2、通过绿色德育的研究与实践,建立"绿色小学生"、"绿色小组"、"绿色班队"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家庭"的评价体系。

三、研究内容

1、"绿色班队"创建的研究。

2、"绿色德育"校本教材运用的研究。

3、各种评价体系制定与实施的研究。

四、研究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寻找理论的支撑点。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研究的子课题,查阅、搜索资料,有针对性地做摘录,丰富理论素养。本学期将利用每月第三周的课题研究活动,有重点地学习,学习时全员参与,不做旁观者,不做听众,各抒己见。通过学习,确实有收获,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强过程研究,课题组成员要摒弃只注重每月一次课题研究活动的思想,注重平时的研究,在研究中,注意积累、记载、反思,重要问题、重大收获待每月一次课题活动时进行交流。

3、成立德育课题研究中心组。

顾问:xxx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

定期活动,定期学习,定期交流,定期展示,发挥榜样作用、迁移作用、辐射作用。

五、研究方法:

积极开展"定、学、谈、订、评、行、写、改、再学、再实验......"系列研究活动。

1、定。每位成员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班级实际情况选择一个研究专题作为"绿色德育"的子课题。

2、学。结合个人研究的子课题学习一些有关理论,阅读一些有关报刊杂志。

3、联系子课题研究内容与领导、与顾问、与老师交流学习后的感受、体会、打算,相互取长补短。

4、订。订出子课题研究计划。

5、行。按照计划研究、上课或开展实验活动,把计划付诸实践。

6、评。上过研究课后,开展实验活动后,进行自评、互评,总结经验教训。

7、写。把各人实践后的心得体会写成教后感或个案,或案例,或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8、改。对写出来的材料进行思考、推敲、修改,准备交流或参赛,或发表。

9、再学。带着实验中的问题学习,再讨论研究,以发扬成绩,解决新问题。

10、再实验。在新的起点,以新的角度、新的高度再进行实验......形成"十字"系列研究实验管理模式。

附:课题组活动安排:

第4周:第一次沙龙(学习课题组计划、交流定班化活动开展情况)。

第8周:观摩评价实验班级活动。

第12周:第二次沙龙活动(交流本班的班徽、班旗、班风、口号)。

第16周:第三次沙龙,观摩评价实验活动。

第20周:交流、总结子课题实验活动。

计划二:课题研究计划

一、任教学科:三年级语文

二、研究课题:《构建和谐课堂,减轻农村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策略研究》

三、指导思想:

学期伊始,在学校科研管理的大方针指导下,我将从课题研究的实际出发,结合本学期本人的教学实践和个人课题的自身特点,进一步进行课题研究。在上学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如:自主学习、开设研究课、成果展示等。本年度我将继续努力钻研,认真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探索研究,从各个方面增强自己的理论水平,增加教学实践次数,扎扎实实作好这一年的研究工作。

四、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积极、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动力系统,实现师生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

2、通过课题的研究,构建体现和谐课堂教学环境的操作模式,减轻学生负担。

3、通过课题的研究,积极探索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促进教师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达到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研究内容:

1、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努力提高师德素质和教师备课、上课、辅导等常规教学能力。

2、提升教师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运用精彩的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灵活多样的学生活动。

六、研究措施:

1、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和谐课堂、学生减负"的理论知识。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并撰写好学习笔记、心得体会,使之服务于实践。

2、按照确立的研究对象,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访谈或问卷,收集关于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并定期进行数据整理,提出解决措施,撰写调查报告。

3、注重课题研究过程,在学校研究计划安排下,积极参与课题研讨课的上课、听课和评课工作。主动与全组成员一起探讨成败得失,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4、联系实际,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搞好课堂教学,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5、精心设计学生作业。把握关键知识,协调好作业质量和数量的关系,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生作业设计研究活动 ,避免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

6、增进教师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与共鸣。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增进师生之间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减轻学生负担。

七、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学习课题组的总计划。

(2)撰写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3)对学生、教师现状调查分析。针对学生、家长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总结。

(4)课题组理论学习

十月份:

1、课题组成员上、听、评研究课。

2、(3)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十一月份:

1、课题组成员上、听、评研究课。

2、召开课题研讨会,修正完善,总结经验教训

十二月份:

1、课题组观看优秀教学录象,并对录像中课例进行点评。

2、课题研究汇报

一月份:

1、课题组研究反思活动。

2、本学期课题研究情况反思与总结。

3、收集、整理相关研究工作。

九月份:

(1)学习课题组课题总方案。

(2)积极参加学习、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十月份:

(1)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2)注意及时收集、整理、上传资料。

(3)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十一月份:

(1)通过课堂教学,认真的探索目标教学与实现三维目标的内在联系。

(2)积极的参与课题研究课的研究,认真的做好课堂观察,认真分析观察的结果,不断的改进课堂教学的策略,提高课堂效益。

(3)认真撰写教学反思,与同伴交流,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经验与教训。

(4)注意及时收集、整理、上传资料。

十二月份

(1)认真撰写教学反思,与同伴交流,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经验与教训。

(2)注意及时收集、整理、上传资料。

元月份:

(1)撰写个人课题总结,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并及时与课题组成员交流

(2)整理、收集个人研究资料,做好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的管理。

计划三:课题研究计划

1、进一步学习有关有效练习与设计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结合,不断丰富和拓展研究方式方法。

2、推进作业分层布置与落实工作。

3、学生作业情况追踪调查以及现状分析。

4、课堂练习有效设计策略研究

5、课题组成员每人完成一篇有效练习教学案例和一篇课题研究论文。

研究措施

1、课题实施细化分层研究。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课题活动,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研究的小主题,根据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调整研究措施。

2、制定学期研究方案。研究教师根据本学期的研究重点,结合自己的教育问题,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详细,操作性强。课题组每位成员在一单元教学完成后,应作出单元小结,整理整个单元中的教学情况,并针对研究过程中的实际随时做好调整工作。

3、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认真写好教育教学日记,不断总结得失,进行反思,及时上传相关研究资料。

4、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每月需认真撰写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案例、教学反思,定期做好总结。

5、与其他学科、其他老师密切协作,定期做好学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为后断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6、课题组成员每人开一次公开课。

活动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负责:xx)

2、布置落实各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负责:xx)

3、教研组讨论制定子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负责:各教研组长)

三月份:

1、各课题组上交子课题组工作计划,新课题组上交开题报告及计划。(负责:xx)

2、课题组活动,进行理论学习与研究,落实开设研究课人选,讨论拟定课堂教学反馈内容。(负责:课题组长)

四月份:

1、开展课题组研究课活动。(负责:教研室和课题组)

2、上交一篇教学设计。(负责:xx)

3、学生作业情况调查。(负责:xx)

五月份:

1、课题组活动,组织理论学习与研究,布置下阶段主要研究任务。(负责:xx)

2、开设研究课活动。(负责:教研室和课题组)

3、组织课堂教学反馈。(负责:教研室和课题组)

六月份:

1、课题组活动,组织理论学习。(负责:课题组长)

2、课题组成员上交课题研究论文和总结。(负责:xx)

3、课题组进行阶段工作总结,奖励教科研积极分子。(负责:xx)

计划四:课题研究计划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有效学习必须是自主性学习,所以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生活的 数学,就必须十分重视引领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学习。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并 确定对自己有益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 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新 课程所倡扬的自主性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性学习。根据肖川博士等人的研究,只有在如 下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的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 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可见,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努力创设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参 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 堂对于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去学。可能有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自主学习并不重要。其实不然,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 要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使学生终生受益。国家《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向全 面实施素质教育转化。基础教育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其活动形式主要是大脑机械记忆的活动。 在这种方式下造成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相互竞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缺乏群体的合作性,学习无兴趣,无动力,不会学习,不会关心,不会交往,自我 封闭等等,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的意义:

1、对学习方法的研究是符 合新课程中"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求的。在新课程中指出: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课程,教师应根据《标准》能动地发挥作 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2、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对学生学习方 法的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思想素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对学习方法的引导中,通过发 现学生中的闪光点,对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创造才能,进行因势利导,充分发展他们的智力;同时对影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善于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引起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增强学习毅力,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精力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

3、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科 学知识。学生所学科学知识,是人类在漫长的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得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规律的科学总结。教师通过引导学生 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等,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学生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学生才能更有效的学习,更牢固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 的能力素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4、自学是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它是一种以独立学习为主获取知识的活动。要实施这一活动并高效率、高 质量地达到活动的目的,必须具备相应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各种智力的综合体现,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是当前科技迅速发展的迫切需 要,更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改善学习方式是课改目标之一,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生命质量的宏大工程。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学习方式 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几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 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们很难想像,在他的一生中,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 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

三、本课题的目的和重难点

研究目的:培养学生在数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研究重点:

1.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2.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小学数学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及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研究难点:①营造氛围,唤醒自主学习意识;②提供材料,创设自主学习条件;③创设机会,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四.研究方法与途径

我 们准备首先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来解决实验研究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去研究一些共性问题,提出解决的设想,由本组各成员负责各个子课题。采用①行动研 究法②经验总结法③个案研究法④实验法⑤问卷调查法⑥文献资料法。最终汇总,得出相应的对策和最佳方案。并从日常生活中发展教与学的各种问题,并调查学生 与老师遇到的困惑,并与其他教师沟通,与兄弟学校交流,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法。然后有意识地进行实验,找出较好的方案与措施,并形成材料。

主要途径: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集体研讨、活动观摩、撰写论文、案理研究、反思提升来开展研究。

五、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xx.6---20xx.9)

建立课题教研组织,完善研究制度,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学习研究课题的目的要求,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目标,分工负责;搜集和整理关于课题的理论及实践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

2.实施阶段(20xx.10---20xx.4)

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有: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3.总结阶段(20xx.5)

汇总材料,分析总结,把感性认知提升到理论高度,总结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合作交流,提炼归纳,按进度表完成各项阶段性目标,迎接上级的结题验收。

4.预期研究成果:《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结题论文

六、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曹大军负责课题的整体设计、协调、组织研究力量,保证课题的研究活动的顺利实施。

主 要成员:轩丽英、赵霞负责撰写课题计划、实施细则、开题报告,整理课题阶段性成果,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中期报告),课题结题报告及撰写论文。 王莉、曹俊霞负责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疑惑搜集,安排实验老师,调查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并负责问卷的回收、整理、分类总结、搜集与课题相关的案例,及时国内 外最新研究成果。王玉芝负责数学中自主学习的资料整理、分析、搜寻工作。

七、主要参考文献

《小学教学新课程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与创新》《数学教育展望》

计划五: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方式。现将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如下:

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1.界定研究内容

准 确界定研究内容是课题研究的前提和关键,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不管大小,一般都是可以也应当进一步具体化的。研究内容的界定不但将课题分解为一个个可以直接 着手的具体的问题,也规定了一定的范围,任何一项研究不可能也不必要将课题所能涉及的所有问题进行全面研究。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首先必须明了研究的内 容,否则,研究工作将无从着手。如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课题,我们界定的研究内容是:第一侧重理论方面的有,①自主学习的本质和特征,②自主 学习能力构成和表现,③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第二侧重实践方面的有,①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原则、教学策略,②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③各学科自主学习的特殊性。这样的内容界定使课题具体化、明朗化,问题结构有层次也比较清晰,各科教师都可以选定其中的任一问 题,作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聚焦点和突破点,任何一个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必然会引申新问题,从而成为研究课题的派生问题。

2.设计研究方案

研 究问题明确后,就要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成因,规划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步骤。这里最重要的工作有二:第一,要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学习相关理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 是从"零"开始,有效的研究都是以原有成果为起点的。教师要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搜集相关的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认真阅读和分类疏理,从而全面了解同类或相 关课题研究现状方面的信息,明确已有的研究结论和经验,发现原有研究的不足,站在问题的前沿,寻找研究问题的理论支撑,保证研究工作在理论指导下有针对性 地开展。第二,提出自己的研究假设,这是研究方案中最富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部分。任何假设都具有假定性、科学性和预见性。所谓假定性是说它具有推测的性 质,即这种假设是现实中暂不存在的或未被确认的,或虽见于彼处却未见于此处的,它可能被实践证实,也可能被证伪,因此,假设决定了研究的探索性。但是假设 又并非臆断,它以教育理论为导向、以经验事实为根据、以原有研究为借鉴,又经过研究者的论证和交流,因此,假设又具有科学性,正是科学性避免了研究的盲目 性。假设也是一种走在行动之前的思想、一种先于事实的猜想,是研究者从思想观念上对未来的洞察和把握,所以它能使研究活动更富有预见性。事实证明:一个好 的假设,是课题研究的关键。当然,一个好的有价值的研究假设的提出是经过一个过程的,研究者要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研究假设。

3.开展行动研究

研 究方案只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设想,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但是这种行动不是一般意义的行为和动作,而是一种变革、改 进、创新,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验证性,检验研究方案的可行性,证实或证伪研究假设。这是课题研究的基 本特征。第二,探索性,发现和寻找各种新的可能性。行动绝不是按图索骥的按部就班的机械活动,而是一种积极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达到目的的最佳途径和最佳 策略的过程。这意味着教师在行动时,不应拘泥于原有的假设和事先的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方案作出有根据的调整、变更。探索性是课题研究的本质特 征。第三,教育性,服从、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任何行动都应该无一例外地遵循人道主义原则,体现教育活动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关怀,无条件地有利于所有学 生的成长和发展,这是行动的最高原则。验证和探索只有在完整地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的前提下进行才是有价值的、符合教育道德的。教育性是课题研究的灵魂。行 动研究不仅需要行动,而且也要求"写作",教师应将行动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激发出的新思考、新创意忠实而全面地记录下来,并形成改进自己教学行为的方 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作新的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再记录新发现,形成新思路,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处于不断的重新建构之中.

4.总结研究成果

总结在课题研究中既是一个研究循环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研究循环的中介。在总结这个环节中教师作为研究者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第一,整理和描述,即对已经观察和感受到的,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回顾、归纳和整理,其中要特别注重对有意义的"细节"及其"情节"的描述和勾画,使其成为教师自己的教育故事或教学案例。

第二,评价和解释,在回顾、归纳和整理的基础上,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释,探讨各种教学事件背后的理念,揭示规律,提高认识,提炼经验。

第 三,重新设计,针对原有方案及其实施中存在的各种偏差或"失误",以及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修改原有方案或重新设计方案,并付诸予实 施,进行进一步的检验、论证和改革探索。个人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和改正,它不可能停滞在一个凝固的"成果"上,而是一个不间断的自我修订、自我完善 的"过程"。所以,任何总结,都只是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课题研究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循环发展的动态过程,它不是一个线性结构,而是一个不断的趋进问题解决的复式循环结构。实践证明,课题研究对于提升教师科学素养和理论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推进作用。

推荐第8篇: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有效学习必须是自主性学习,所以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生活的数学,就必须十分重视引领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学习。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并确定对自己有益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新课程所倡扬的自主性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性学习。根据肖川博士等人的研究,只有在如下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的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可见,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努力创设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去学。可能有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自主学习并不重要。其实不然,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使学生终生受益。国家《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化。基础教育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其活动形式主要是大脑机械记忆的活动。在这种方式下造成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相互竞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缺乏群体的合作性,学习无兴趣,无动力,不会学习,不会关心,不会交往,自我封闭等等,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的意义:

1、对学习方法的研究是符合新课程中“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求的。在新课程中指出: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课程,教师应根据《标准》能动地发挥作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2、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思想素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对学习方法的引导中,通过发现学生中的闪光点,对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创造才能,进行因势利导,充分发展他们的智力;同时对影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善于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引起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增强学习毅力,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精力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1

3、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科学知识。学生所学科学知识,是人类在漫长的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得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规律的科学总结。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等,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学生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学生才能更有效的学习,更牢固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4、自学是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它是一种以独立学习为主获取知识的活动。要实施这一活动并高效率、高质量地达到活动的目的,必须具备相应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各种智力的综合体现,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是当前科技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改善学习方式是课改目标之一,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生命质量的宏大工程。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几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们很难想像,在他的一生中,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

三、本课题的目的和重难点

研究目的:培养学生在数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研究重点:

1.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2.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小学数学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及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研究难点:① 营造氛围,唤醒自主学习意识;② 提供材料,创设自主学习条件;③ 创设机会,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四.研究方法与途径

我们准备首先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来解决实验研究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去研究一些共性问题,提出解决的设想,由本组各成员负责各个子课题。采用①行动研究法②经验总结法③个案研究法④实验法⑤问卷调查法⑥文献资料法。最终汇总,得出相应的对策和最佳方案。并从日常生活中发展教与学的各种问题,并调查学生与老师遇到的困惑,并与其他教师沟通,与兄弟学校交流,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法。然后有意识地进行实验,找出较好的方案与措施,并形成材料。

主要途径: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集体研讨、活动观摩、撰写论文、案理研究、反思提升来开展研究。

五、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09.6---2009.9)

建立课题教研组织,完善研究制度,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学习研究课题的目的要求,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目标,分工负责;搜集和整理关于课题的理论及实践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

2.实施阶段(2009.10---2010.4)

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有: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3.总结阶段(2010.5)

汇总材料,分析总结,把感性认知提升到理论高度,总结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合作交流,提炼归纳,按进度表完成各项阶段性目标,迎接上级的结题验收。

4.预期研究成果:《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结题论文

六、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曹大军负责课题的整体设计、协调、组织研究力量,保证课题的研究活动的顺利实施。

主要成员:轩丽英、赵霞负责撰写课题计划、实施细则、开题报告,整理课题阶段性成果,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中期报告),课题结题报告及撰写论文。 王莉、曹俊霞负责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疑惑搜集,安排实验老师,调查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并负责问卷的回收、整理、分类总结、搜集与课题相关的案例,及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王玉芝负责数学中自主学习的资料整理、分析、搜寻工作。

七、主要参考文献

《小学教学新课程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与创新》 《数学教育展望》

推荐第9篇:课题研究计划

曙光乡金能小学2013-2014第二学期

课题研究计划

拟写人:

拟写时间:2014年3月

一、研究课题:

《小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问》

二、指导思想: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方式,而在传统教学方式中, 提问就是老师这个施动者向作为受动者的学生发出指令或动作的过程, 是一个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工具.所以提问策略并没有受到充分重视.然而随着人们对学生个体越来越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提问策略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日益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研究的目的:

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在传统教学思想与方法的影响下,人们对提问及策略的研究较少,造成人们对提问策略有许多误区。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互动,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文从字顺的表达能力等,并通过师生互动动态生成新的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进行了解性经验交流,形成理论性假设

2、对比分析法:在实验前后对学生能力作全面分析研究,并进行对比分析。

3、实验研究法:立足课堂,以小课例形式进行研讨,及时对目标的达成进行检测,对假设进行验证。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每个策略的有效性。

5、案例研究:收集整理实验中的案例进行分析。

五、研究措施:

1、进一步明确本学期的具体任务和研究步骤,有条不紊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2、深入系统地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3、遵循教育规律,注意目标与现实的梯度衔接,有步骤地开展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通过研究和探索,不断产出阶段研究与实践成果,并不断完善设计,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最终实现研究目标。

4、以课题工作为指导,紧密结合本班的教学任务,针对问题搞好课题研究,结合实际有意识地开展实验。定期进行工作总结。

六、研究安排:

三月份:

1、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各人子课题研究计划

2、学习相关理论文章

四月份:

1、学习研究文献

2、进行案例研究

3、撰写个人研究心得体会

五月份:

1、开展课题研讨课

2、交流个人的心得体会

六月份:

1、进行案例研究

2、撰写学期课题研究总结

推荐第10篇:课题研究计划

“跨年级合作式”主题教研实践研究计划

-----图形的测量专题

本学期我校“跨年级合作式”主题教研的主要内容是小学部分有关图形的测量的相关知识,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主题研究,促进这一教研模式的发展,提高我的专业发展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图形的测量这一部分内容的相关知识,建立良好的空间观念,我特制定以下研究计划:

三月:

1、确定研究内容,根据课题组工作计划制定本阶段个人研究计划。

2、进行理论学习与研究。学习新课标,掌握小学阶段图形的测量部分的总目标及各学段目标。

3、对12册教材进行梳理,整体把握小学阶段图形的测量内容的重难点以及各学段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

4、搜集与整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

5、积极参与课题组集体备课与交流。

6、总结本月的学习、交流情况。

在梳理教材时,注重“图形的测量”这一知识体系在一至六年级的总体安排线索及框架,吃透教材纵向的编排意图,以及所依据的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明确此知识体系与其他知识横向的搭配原则,最大限度地、充分地、有效地利用教材,科学地使用教材。

四月:

1、查漏补缺,搜集各种有关图形的测量的知识进行学习把握。

2、站在知识体系的高度对五年级有关“图形的测量”的教学进行独立备课,并与同组教师集体交流,修改完善教学方案。

3、上好一节公开课,根据新课标的研究及教材的梳理,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在课后评课议课环节听取各位老师的宝贵意见,认真撰写教学反思。

4、依据自我反思、各位教师的评析和课堂状况修改完善教学方案,再次进行教学实践,然后写出有针对性的反思。

五月:

1、参与课题组的理论学习与研究。

2、参与教研组研究课展示活动。

3、认真撰写教育教学日记及学习体会,不断进行反思,争取在每一次实践中成长。

六月:

1、总结本学期的收获,撰写研究论文及总结。

2、思考下学期研究内容。

第11篇: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计划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盘江镇中心小学 :陆 菊

任教学科:数学

一、研究的课题:《农村地区学校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探究》。

二、研究目的 :通过参与课题研讨课活动、撰写论文、教学设计、研究心得等多种方式,探索出相关小学数学新课导入在整个教学中的作用,

三、研究措施:

1、转变观念,认真系统地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教学的有关理论。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和他人的经验性,在教学中提高认识,在教学中转变陈旧的观念。

2、加强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认真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新课导入教学方面先进文章,尽可能多地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3、联系实际,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进行踏实细致地调查分析。

4、实事求是, 注重课题研究过程,在课题组研究计划安排下,每学期上好课题研讨课、“一人一节课”,与全组成员一起探讨成败得失,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研究措施

1、课题实施细化分层研究。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课题活动,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研究的小主题,根据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调整研究措施。

2、制定学期研究方案。研究教师根据本学期的研究重点,结合自己的教育问题,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详细,操作性强。课题组每位成员在一单元教学完成后,应作出单元小结,整理整个单元中的教学情况,并针对研究过程中的实际随时做好调整工作。

3、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认真写好教育教学日记,不断总结得失,进行反思,及时上传相关研究资料。

4、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每月需认真撰写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案例、教学反思,定期做好总结。

5、与其他学科、其他老师密切协作,定期做好学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为后段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6、课题组成员每人开一次公开课。

活动安排: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3年9月—2014年2月)

(1)、论证确立研究课题,建立课题组,落实研究人员,划分责任。

(2)、收集相关资料,调查访谈,做好统计分析前的资料收集,准备工作。

2、第二阶段:(分析阶段,2014年3月—12月)

(1)、根据调查访谈以及材料分析情况,做好前期状况分析,特点归纳。

(2)、四年级新课导入的不同方法。

(3)、确立研究框架,课题研究成员选择的方法和重点,确定实践方案,撰写案例和论文。

3、第三阶段:(实践阶段,2015年1月—12月)

(1)、用设计好的新课导入进行教学。

(2)、进行研究哪一种道路在教学中具有更好的效果。

4、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6年1月—7月)

(1)、对课题方案和实验材料进行全程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收集整理各项研究资料,专题研究论文,申报鉴定验收。

(2)、完成课题研究,将研究成果汇编成册,验收结题准备工作。

六月份:

1、课题组活动,组织理论学习。(负责:课题组长)

2、课题组成员上交课题研究论文和总结。(负责:陆琳)

3、课题组进行阶段工作总结,奖励教科研积极分子。(负责:时娟芳)

四、本年度具体工作安排计划:

十一月份:

(1)学生诵读现状调查分析。针对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总结。

(2)学习课题组课题总方案。

(3)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明确研究内容。

(4)参加课题研讨活动。

十二月份:

(1)建立学生个人跟踪档案。

(3)参加课题研讨活动。

(4)积极参加培训,学习、丰富个人博客。

一月份:

(1)积极参与课题组开展的专题研讨课。

(2)积极参与专题研讨课的评课及讨论。写好听课感言。

(3)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4)撰写新课导入教学论文,参加论文评选活动,注意及时收集、整理、上传资料。

(5)总结本学期课题研究成果,找出不足。 课题名称 《优化绿色课堂结构 提高作业设计实效》

立项级别

区 级

学 科

语、数、英

研究要点

1、进一步学习有关有效练习与设计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结合,不断丰富和拓展研究方式方法。

2、推进作业分层布置与落实工作。

3、学生作业情况追踪调查以及现状分析。

4、课堂练习有效设计策略研究

5、课题组成员每人完成一篇有效练习教学案例和一篇课题研究论文。

课题研究计划 相关文章:小学工作计划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2010年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2010-2011年度第一学期校本培训工作计划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小学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2010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数学高段教研组工作计划查看更多>>

第12篇: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名称《优化绿色课堂结构提高作业设计实效》

立项级别

区级

学科

语、数、英

研究要点

1、进一步学习有关有效练习与设计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结合,不断丰富和拓展研究方式方法。

2、推进作业分层布置与落实工作。

3、学生作业情况追踪调查以及现状分析。

4、课堂练习有效设计策略研究

5、课题组成员每人完成一篇有效练习教学案例和一篇课题研究论文。

研究措施

1、课题实施细化分层研究。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课题活动,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研究的小主题,根据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调整研究措施。

2、制定学期研究方案。研究教师根据本学期的研究重点,结合自己的教育问题,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详细,操作性强。课题组每位成员在一单元教学完成后,应作出单元小结,整理整个单元中的教学情况,并针对研究过程中的实际随时做好调整工作。

3、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认真写好教育教学日记,不断总结得失,进行反思,及时上传相关研究资料。

4、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每月需认真撰写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案例、教学反思,定期做好总结。

5、与其他学科、其他老师密切协作,定期做好学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为后断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6、课题组成员每人开一次公开课。

活动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负责:时娟芳)

2、布置落实各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负责:时娟芳)

3、教研组讨论制定子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负责:各教研组长)

三月份:

1、各课题组上交子课题组工作计划,新课题组上交开题报告及计划。(负责:时娟芳)

2、课题组活动,进行理论学习与研究,落实开设研究课人选,讨论拟定课堂教学反馈内容。(负责:课题组长)

四月份:

1、开展课题组研究课活动。(负责:教研室和课题组)

2、上交一篇教学设计。(负责:陆琳)

3、学生作业情况调查。(负责:陆琳)

五月份:

1、课题组活动,组织理论学习与研究,布置下阶段主要研究任务。(负责:时娟芳)

2、开设研究课活动。(负责:教研室和课题组)

3、组织课堂教学反馈。(负责:教研室和课题组)

六月份:

1、课题组活动,组织理论学习。(负责:课题组长)

2、课题组成员上交课题研究论文和总结。(负责:陆琳)

3、课题组进行阶段工作总结,奖励教科研积极分子。(负责:时娟芳)

第13篇:课题研究计划

一、研究目标:

1、在五年级科学教学中继续深入实施苏教版小学科学“生命世界”主题单元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重点是对《人体的“司令部”》、《呼吸和血液循环》这两个单元的探究活动进行重构,寻找出更切合学生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设计中提炼出一定的教学策略。

2、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与反思,在研究中不断修改与完善实验方案,提高研究的有效性。

3、在研究过程中实施探究活动设计的成果分析,并撰写研究报告。

4、取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科研成果。(如教学设计、研究课、教学随笔、心得、论文等)

5、完成课题中期评估的研究报告,全面迎接课题中期评估工作。

二、研究方式:

1、依托课题博客,构建交流平台。

课题博客的内容在研究过程中不断积累,这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搭建了一个较好的交流平台,同时也为后期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平时研究的过程中要不断将研究的内容充实到课题博客中,做到信息上传的常态化,要把一些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响资料及时上传,使得博客内容丰富,能反映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2、借助他山之石,提高理论素养。

各成员自选一本与课题有关的书籍,自学、吸收、消化,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出心得体会,然后与课题组成员一起学习、探讨。定期分享一些相关的研究信息。

3、参加市课题组教师专题会议,落实课题的研究目标和重点,清醒认识到自我实验现状(优势与不足),明晰个人的研究任务,理清工作思路和研究重点,有效地开展研究实验。

4、整理和提炼研究成果,形成有过程,有效益,有精品,有价值的课例、论文、改进意见等等。

5、写教案分析,在深思中推动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

6、做好论文的撰写、参评工作。

第14篇: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计划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三、本课题的目的和重难点

研究目的:培养学生在数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研究重点:

1.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2.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小学数学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及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研究难点:① 营造氛围,唤醒自主学习意识;② 提供材料,创设自主学习条件;③ 创设机会,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四.研究方法与途径

我们准备首先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来解决实验研究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去研究一些共性问题,提出解决的设想,由本组各成员负责各个子课题。采用①行动研究法②经验总结法③个案研究法④实验法⑤问卷调查法⑥文献资料法。最终汇总,得出相应的对策和最佳方案。并从日常生活中发展教与学的各种问题,并调查学生与老师遇到的困惑,并与其他教师沟通,与兄弟学校交流,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法。然后有意识地进行实验,找出较好的方案与措施,并形成材料。

主要途径: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集体研讨、活动观摩、撰写论文、案理研究、反思提升来开展研究。

五、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09.6---2009.9)

建立课题教研组织,完善研究制度,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学习研究课题的目的要求,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目标,分工负责;搜集和整理关于课题的理论及实践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

2.实施阶段(2009.10---2010.4)

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有: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3.总结阶段(2010.5)

汇总材料,分析总结,把感性认知提升到理论高度,总结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合作交流,提炼归纳,按进度表完成各项阶段性目标,迎接上级的结题验收。

4.预期研究成果:《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结题论文

六、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曹大军负责课题的整体设计、协调、组织研究力量,保证课题的研究活动的顺利实施。

主要成员:轩丽英、赵霞负责撰写课题计划、实施细则、开题报告,整理课题阶段性成果,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中期报告),课题结题报告及撰写论文。 王莉、曹俊霞负责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疑惑搜集,安排实验老师,调查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并负责问卷的回收、整理、分类总结、搜集与课题相关的案例,及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王玉芝负责数学中自主学习的资料整理、分析、搜寻工作。

七、主要参考文献

《小学教学新课程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与创新》 《数学教育展望》 小学低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 维、被动思维,思考的问题多是教师提出的,学习上非常依赖教师和家长。他们好奇心强,但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 生的看图提问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助于让学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还可以让学生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选题的背景及研究价值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教师讲概念、讲例题、讲答案。一直讲到“学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整个教学过程机械、沉闷、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师生问、学生问的互动与交流,缺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学生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更谈不上对现实情景提出自己的问题。即使学生能提出一些问题,也往往是肤浅的、无探究价值的。另一方面,学生回答错误或是问得不好,就可能受到批评和嘲笑。如此不但不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使学生产生厌恶、烦燥。因此出现了学生对老师的提问的兴趣越来越小,出现无疑可问、不敢问、不知怎样问、没机会问的局面。一个习惯接受现成答案而不能产生问题的学生,哪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看图提问至关重要,它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是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课题。既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又能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他们敢问、会问、善问,逐步改变学习方式,解决学生上课会听讲,不会提问题的现状。

2、分析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和方式以及思维模式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影响。

3、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进一步转变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体现教学始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发展于问题;同时要改变评价方式,充分肯定学生敢于提问的品质,尊重学生不寻常的言行,避免有伤害性的批评;善于倾听,善于从多种问题中筛选实质性问题,去引导学生探索研究。

五、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看图提问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养成敢问、好问、会问、善问,并在疑问中自主探索。以问题为主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向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创新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研究重点

1、问题意识,对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研究。

2、问题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研究。

3、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研究。

七、本课题的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本课题以我校三年级六个班学生进行实验。

以行动研究法、实验观察法、案例分析法为主,调查法为辅。通过实践不断的发现问题,然后针对问题进行文献探讨,或者是进行实践研究探索,拟订和执行研究计划和行动方案或者是重新审慎行动计划并做出修订。

八、研究步骤及安排

(一)研究周期:本课题研究时间预期为一年半,即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

准备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2月)。 实施阶段:(2018年3月—2019年5月)。 总结阶段:(2019年6月—2019年7月)。

(二)研究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2月):学习、准备、起步实施阶段。调查分析本校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现状,为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作好充分准备,学习有关理论。本阶段主要通过课堂观察、课余访谈等方法诊测了解以下两个问题:

(1)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所需要的教学情景 (2)影响学生问题意识养成的因素

2.第二阶段(2018年3月——2019年5月):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根据第一阶段的诊测情况,采用“情境、问题、合作、探索”教学模式,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手段,在科学合理运用上注重形成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堂学生问题有效研究。

首先研究:教师如何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景,即:在数学教学中,从行为上、心理上、学习方法上,给孩子以充分的支持、鼓励、帮助。为孩子的提问创设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气氛,设计一个有助于孩子提出问题的教学程序。其次,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强调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强化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多项思维的意识和习惯,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以后的学习任务。然后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孩子在学习新知的时候,能不断的产生问题,在问题的不断繁衍中,解决中,使自己的认识领域,知识结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研究性的学习,进而实现学生主动性学习,形成自我能动性的人格。按计划进行研究,随时调整研究方向,避免偏差,定期开展教研课,组内交流经验,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及时做好课后反思并再次进行比较实验,真正体现、落实教与学的有效性,及时做好研究材料及其论文的撰写。

3.第三阶段:(2019年6月——2019年7月)反思总结阶段。

完善个人课题研究,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和数据,总结反思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汇编课题成果。通过总结最后以文字的形式上交个人的课题研究成果。

九、课题研究成果

1、经验总结及交流材料;

2、课题讲座材料;

3、研究课、交流课;

4、优秀案例及反思;

5、研究感悟下形成的论文;

6、本阶段计划与总结。

7、教学所用课件。

十、课题研究管理及研究成员组成

课题负责人:黄晓英;课题主要成员:张绍文、张霞、王建花、冯露黎、杨寻。 黄晓英负责整个课题申报,工作分工、撰写方案,开题论证,整理装订资料等;张绍文负责整个活动监控,资金投入和使用;张霞负责整个过程的理论学习与指导,并撰写结题报告及整个过程监测与指导;王建花负责开展实践研究,开展交流、学习与实验研究并撰写教学案例与工作随笔、收集图片资料和本阶段计划和总结;冯露黎负责开展实践研究课、交流课、会议记录,并收集优秀案例与反思;杨寻负责开展实践研究,开展交流、学习与实验研究感悟下形成的论文。

第15篇:课题研究计划

新度中心幼儿园2012-2013学年度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名称《在户外区域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索的实践与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

我园对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和区域活动的现状开展了前期调查。调查发现:幼儿的科学玩教具材料奇缺。幼儿的操作材料多为购置的,只是供观看,探索性不强。能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活动过少。幼儿科学探究的最重要的方法是让儿童亲历活动过程,去体验,去挖掘答案。但许多教师的教学仍偏重讲解演示。班级人数较多,许多集体活动都有意无意的被教师删除,适合个人或小组探究的活动也极少。教师的教学仍偏重认知目标,忽略幼儿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教师缺乏指导科学探究活动的教育策略。区域活动是被许多实践证明符合幼儿需要的,能促进幼儿主体充分发挥的平台。我园自开展区域活动以来,一直只是重视室内区域的研究,时至今日,经历了最初的对区域活动基本知识、内涵、性质、特点、任务的认识,到重点解决区域材料的系列化投放,区域活动的有效观察和指导,区域活动的指导方法等。全体教师在学习、研究、实践这三者结合点上,探讨出了一套与本园幼儿学习相适应的区域活动系列化材料投放方案;一套有效的区域活动指导方法,其运用时机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在实践中得到了反复的思辨和验证。但是在区域活动实施和完备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区域活动空间不够大。由于班级人数不断增加,势必要求区域空间增大和区域个数增加,但是各活动室空间相对固定,班级区域活动开展困难重重;二是某些区域在室内难以完成。在区域活动的开

展过程中,幼儿相继地生成了某些活动,想将这些活动创意放到区域中来开展,例如:木工区、沙水区„„但是开展这些区域活动需要的空间相对要求要大一些,在室内难以完成。

因此,我们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及幼儿的活动现状,把《在户外区域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索的实践与研究》作为我们的科研课题,就是为了解决我们在科学研究活动和区域活动中存在的困难。如:解决我园科学玩教具材料奇缺、幼儿的操作材料多为购置的、室内区域空间不足的问题,尝试进行户外探究性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为幼儿提供探究性的材料、创设愉快、充实的研究环境,使他们在丰富的区域活动中获取无穷的知识。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

新度中心幼儿园中大班幼儿、厝柄幼儿园中大班幼儿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户外区域的科学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幼儿各个感官,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创设合理的户外区域活动环境,,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

3、从幼儿的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活动中提炼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师生共同建构生成一系列活动。

(二)研究的内容

1、在户外区域沙水区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索的实践与研究。(林志华、林荔仙)

2、在户外区域种植区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索的实践与研究。(陈淑珍、黄晓昱)

3、在户外区域体育区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索的实践与研究。(陈萍、林碧霞)

五、本阶段的研究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制订研究计划。

2、实验教师学习理解研究方案。

3、积极做好研究前的准备工作。

十月份:

1、制定幼儿园子课题实践课计划,做好课题实施工作。

2、幼儿园增添课题研究设施。

3、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十一月份:

1、开课观摩研讨,吸取成功之处,诊治薄弱之处。

2、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组活动,学习相关理论,交流在实践中所碰到的具体问题,对研究进行不断的反思与调整。

2、验证编制的目标、计划及内容的可行性,及时调整,使之合理、可行、有效。

十二月份:

1、探索新颖的教育形式、方法和评价手段。

2、课题阶段材料收集整理,迎接区课题跟踪检查。

一月份:

1、专人负责收集、整理资料。

2、对研究工作进行小结,根据研究情况逐步进行计划的调整。

3、整理资料,撰写课题“六个一”汇编材料。((1)各班组开学初制定好课题研究阶段计划。(2)课题组成员每月参加一次科研例会,汇报各班组的课题研究情况。(3)每月完成一篇质量较高的课题教育随笔。(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对策)(4)每学期围绕自己承担的课题上好研究课,并进行自我评析。(5)期末写好课题阶段小结及论文,积极向各级刊物投稿。(6)写好幼儿观察记录,期末形成个案报告。)

六、研究经费估算(略)

第16篇: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三年级课题研究计划

山家湾子小学 王彩华

一、研究意义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针对传统数学教学为考试而教、而学,数学教学已脱离生活实际的现象,强调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强调数学与其它学科、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数学意识,强化实践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全面发展学生的潜能。

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动、好奇。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绝大多数来自于社会生活,甚至是来自于学生所熟悉的身边,这样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便于学生心理和谐发展。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特殊的心理认知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不同状态下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学生具有积极的心理状态,他们的思维就敏捷,记忆力强,能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反之,学生处在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下,学习劲头就不足,注意力分散,反应比较慢。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正是适应了小学生这一心理发展要求,使他们一直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一旦教学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能触及到学生心灵深处,学生就会迸发极大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成功感不断得到强化。

二、学生分析:

我们三年级二个班,刚刚由低年级进入高年级,大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动脑不够灵活,思维比较怠慢,但大多数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非常高,只是,缺乏目的性、方法性、科学性。总体来看,学生数学综合实践能力还处于雏形,老师们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

三、活动要求:

1.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实施开放性教学,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知识以及形成的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如何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活动交流的条件,使学生获得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开展数学小课题的策略研究。如何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选择一定的研究专题,精心设计,采用学生喜爱的形式,指导学生围绕专题去观察、调查、收集材料、探讨问题,然后撰写科研论文或研究报告,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案。数学小课题研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增长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研究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

3.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研究。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4. 获得更多内容和形式的研究案例,开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资源。

四、预期达到的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研究有关的数学规律,从中培养创新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3.初步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开放、探索、研究、综合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经验、成果。

五、活动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教改经验,以提高思想认识,借鉴他人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研究制定数学实践活动研究的具体策略,构建数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框架。

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制定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学工作中开展行动研究。

3.经验总结法。在实验探索过程中不断分析总结,通过对成功经验的理论分析和总结,既指导和带动广大教师深化教学改革,又推动本课题不断深化研究。

4.个案研究法。本课题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将选取一些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六、预期成果:

1.形成有形的研究案例和研究成果。

2.初步形成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评价标准。3.搜集整理适合本校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资料,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以实现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研究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第17篇:课题研究计划

哈拉峻乡中心学校德育课题研究计划

一、研究思路

以 “绿色教育”为指导,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开展“定班花——解花性——悟花品——学花神”系列活动,自主设计班级文化标识,画班徽、制班旗、定班风、编口号,构建“绿色班级”班风建设的模式。继续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生”、“绿色小组”的研究,建立完善各种评价体系,探索绿色德育的多种途径,总结德育的经验,提高绿色德育的实效。

二、研究要求

1、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和班风建设研究,构建“绿色班级”班风建设的模式。

2、通过绿色德育的研究与实践,建立“绿色小学生”、“绿色小组”、“绿色班队”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家庭”的评价体系。

三、研究内容

1、“绿色班队”创建的研究。

2、“绿色德育”校本教材运用的研究。

3、各种评价体系制定与实施的研究。

四、研究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寻找理论的支撑点。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研究的子课题,查阅、搜索资料,有针对性地做摘录,丰富理论素养。本学期将利用每月第三周的课题研究活动,有 1 重点地学习,学习时全员参与,不做旁观者,不做听众,各抒己见。通过学习,确实有收获,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强过程研究,课题组成员要摒弃只注重每月一次课题研究活动的思想,注重平时的研究,在研究中,注意积累、记载、反思,重要问题、重大收获待每月一次课题活动时进行交流。

3、成立德育课题研究中心组。

顾问:吕同德

组长:李云华

副组长:张秀青

成员:徐英萍 许风珍 束晓燕 王初霞

贡华俊 殷梅凤 眭锁珍 范丽华

定期活动,定期学习,定期交流,定期展示,发挥榜样作用、迁移作用、辐射作用。

五、研究方法:

积极开展“定、学、谈、订、评、行、写、改、再学、再实验……”系列研究活动。

1、定。每位成员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班级实际情况选择一个研究专题作为“绿色德育”的子课题。

2、学。结合个人研究的子课题学习一些有关理论,阅读一些有关报刊杂志。

3、联系子课题研究内容与领导、与顾问、与老师交流学习后的感受、体会、打算,相互取长补短。

4、订。订出子课题研究计划。

5、行。按照计划研究、上课或开展实验活动,把计划付诸实践。

6、评。上过研究课后,开展实验活动后,进行自评、互评,总结经验教训。

7、写。把各人实践后的心得体会写成教后感或个案,或案例,或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8、改。对写出来的材料进行思考、推敲、修改,准备交流或参赛,或发表。

9、再学。带着实验中的问题学习,再讨论研究,以发扬成绩,解决新问题。

10、再实验。在新的起点,以新的角度、新的高度再进行实验……形成“十字”系列研究实验管理模式。

附:课题组活动安排:

第4周:第一次沙龙(学习课题组计划、交流定班化活动开展情况)。

第8周:观摩评价实验班级活动。

第12周:第二次沙龙活动(交流本班的班徽、班旗、班风、口号)。

第16周:第三次沙龙,观摩评价实验活动。

第20周:交流、总结子课题实验活动。

3

第18篇: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学习新课标,以提高课堂同伴互助学习的效果为重点,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科学合理地改革课堂教学,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主要目标:

如今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堂中的合作学习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重形式,使合作“假”与“浮”。

只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假于表面;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关系不协调;

(三)教师评价重整体、轻个体。

为此,我们提出“快乐学习1+1同伴互助学习方式的研究”的研究课题,以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究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寻找解决该问题的最佳对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1.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本年度各位课题组成员要继续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及其解读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书籍和论文,形成重视理论学习的氛围,紧密结合研究课探讨理论与实践的得失,促进理论的内化和吸收;从理论出发,积极在实际中运用验证。要继续加强、健全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制度,加强理论学习的指导,认真组织好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教育理念支撑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根据教师不同需求,灵活采用多种学习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认真贯彻落实在实践教学中探究课堂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带来的影响,定期对实验班级与非实验班级的综合素质对比分析。

3.在学习理论、总结经验基础上,组织教师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反思,撰写教育教学工作案例。

(二)切实研究、提高实效。

1.度绝互助学习的“假”与“浮”的现象,课题研究参与人员要认真负责地落实开展课题研究。一方面度绝研究者弄虚作假,另一方面要监督好学生切实的开展好互助学习,均衡学生的参与度、协调参与关系。

2.科学地评价同伴的互助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3.加强课题研究氛围。年级组是课题研究的基层组织,加强学术研究氛围,是进行创新教学实践的有效途径。课题研究仍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活动中要求个人钻研与集思广益相结合,积极探讨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背景、教学方法等,探索创新教学的新举措。

4.进行过程管理。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5.课堂教学要落到实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及时反思、总结,整理成文。6.定期组织课题组经验交流。

四、主要措施及做法:

1.根据学生实际恰当的进行学生分组(同桌)学生小组以同桌为组。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距不可太大。否则合作时困难较大。

2.教学过程中开展“1+1”活动。

实践中,我们重点注重知识生成阶段,学生知识生成的表达阶段。以往我们在知识生成阶段往往都愿意给表现优异的学生表达机会,因为这样往往表达到位,节省时间。可是时间久了是那些学习略差的学生学习却边缘化。严重挫伤其学习积极性,有可能发展成不听、不想、不看、不动手,为改变这种现状特进行快乐学习“1+1”活动。

3.班级学生一分为二,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与品德行为,把他们粗线条地划分成四大类:优秀、良好、一般、较弱。然后,采取学生自愿建组与教师适当调整相结合的方法,把全班学生按照优秀——一般,良好——较弱的座位调好。同位之中,一个成绩优秀些,是为“同伴A”;一个成绩比较弱,就是“同伴B”。这个“同伴A”的主要职责是教会这个“同伴B”学习,督促、管理“同伴B”学习常规,培养他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同伴B”不但要接受““同伴B”的学习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和“同伴A”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信心。在知识生成阶段,“同伴B”也可以扮演老师的角色,将自己的理解与收获讲给“同伴A”听,通过交流更正,最后形成学习共同体两个小伙伴的共同意见,小组回答时二人的意见汇报给大家。这样我们可以锻炼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使那些被遗忘的角落被充分调动,形成共同进步的局面。

4.“和谐互助”的课堂以同伴互助贯彻始终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发展,引导课堂教学朝着理想的方向转变,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善于鼓励表扬,对学生的优点点评到位,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课堂上一直处于亢奋状态。课堂上还应该有物质奖励,各学科每月发个本子,盖上学校的奖章,学生会非常珍惜。

5.开展评选“快乐学习1+1之星“活动

班级开展“快乐学习1+1之星”评比活动,无论是学习上、生活中、活动中,学习共同体都应该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班主任通过“日汇总,周总结,月评比”的形式,协调任课教师对师徒课堂表现和学习进步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和素质评定手册之中,每月评比班级“优秀同伴”。学校每学期末评选学校的“快乐学习1+1之星”,由此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快乐学习1+1教育场所”。

6.同伴”A”和“同伴B”不是固定不变的,实行的是动态管理

经过一段时间,个别”同伴A”会因为胜任不了而被老师调整为“B”,而有的“B”会因为进步较大升为“A”。一个班级由班主任负责,协调任课老师,根据各学科的实际情况做一些微调。同伴形成后,对“同伴A”的培训就成了关键工作。教师的任务,不但要面对全体学生教学,还要对“同伴A”进行培训,课堂培训、课后培训,让他们会讲,善讲,成为名副其实的小老师。

7.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互动途径;设计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互动内容。

8.提高教师的教学敏感性: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反馈,彰显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善于捕捉现状信息,灵活驾驭课堂,积极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

9.培养学生课堂交往、表达的能力;主动反思、探索的能力等。

10.加强过程管理,并责任到人。把研究的主要内容落实到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11.开展好教研组工作例会,集思广益,资料共享,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会,一方面相互沟通学习,另一方面为了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的方向,从而使课题向纵深方向发展。

课题研究方案

嫩江县第四小学

第19篇:课题研究计划

分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验与研究

一、任教学科:

音乐

二、研究的课题: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与研究

三、个人子课题:分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验与研究

四、研究目的:

1、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2、发挥分组合作学习功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分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验与研究

六、研究措施:

1、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教学中积累经验。

2、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3、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进行踏实细致地调查分析。

4、注重课题研究过程,在学校研究计划安排下,每学期上好课题研讨课、“一人两节课”,与全组成员一起探讨成败得失,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七、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学习课题组课题总方案。 (2)学习课题组子课题计划。 (3)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4)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开通课题研究个人博客。 四月份:

(1)完成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2)积极参与课题组开展的“一人两节课”、“示范课”等校本教研活动。

(3)注意及时收集、整理、上传资料。

(4)针对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总结。

(5)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五月份

(1)通过课堂教学,尝试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2)认真撰写教学反思,与同伴交流,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经验与教训。 (3)上一堂课题研讨课。

(4)注意及时收集、整理、上传资料。 六月份:

(1)撰写个人子课题总结,并及时与课题组成员交流 (2)撰写课题研究论文,交流课题论文。

(3)整理个人子课题研究资料并参加校课题组研究材料展示

音乐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尹 永 斌

音乐特长生学生名单

女生:(23)

赵红霞

朱海英

喇昭艺

马英英

桑青英

何春花 郭贵英

张银红

邓小芳

马紫花

朱金玫

吕淑莲 何彬兴

何玉青

何金融

朱文英

张贵成

王海林

白红连

朱晓珍

吕维娇

吕淑容

桑小青

男生:(17)

马永杰

鲍青学

马文平

马学平

朱文军

马忠明

朱祥祥

喇生龙

马成志

吕玉鹏

邓泽平

吕玉珍

邓海祥

邓开宏

朱先平

乔正青

吕国平

第20篇:课题研究计划

2013年下半年课题

《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研究》

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教科所总体部署和要求,从我校课题研究的实际出发,结合本课题自身特点,坚持教育科研与语文课程改革结合,努力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着力追求教育科研的实效性,积极营造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新优势。在学习和工作中,努力在研究中提高工作质量,在研究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为使这一课题继续深入而有效地开展下去,特制定计划。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一)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科研意识。

1、组织课题组教师加强学习,倡导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建立每月一次业务学习制度,要求重视感悟、理解、内化并及时上传到学校课题管理网站。

2、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骨干教师进行讲座。在骨干教师的指导下,我们开展“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经验和素材,我们要把已有的成绩和经验转化到新一轮的教研活动中来,继续推进科研课题工作,把“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研究”的理念推广开去。

(二)加强管理,注意研究过程。

1、课题组期初制订出学期研究计划,并组织实验老师学习、讨论。

2、课题组要严把实验教学关,组织实验老师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全体课题组成员沉浸研究,引导每位实验老师一边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一边把经验运用于实践,使自己的每堂课都体现课题思想,把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课题组成员每一学期上两堂实验课,由课题目组长组织有关教师集中备课,然后听课、评议。将推选一位课题组老师上一堂全校研究汇报课。

3、严肃研究例会制,每月一次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学习心得、讨论上课得失小结实验成果等。课题组老师每月必须推出一篇高质量研究论文或案例。

4、加强资料管理,建立课题研究的资料档案。

5、教科室定期检查课题计划执行情况,加强实施过程的管理。

6、写出阶段总结,进一步探索、形成问题教学导学法的策略和一般操作模式。

(三) 观看教学录像,写好听课小记。

综观上学期的课题研究课,我们发现,执教者已经有课改意识,但力度不大,深度不够。为此,我们将继续组织课题组成员观看教学观摩课的教学录像,写好教学小记并在课题组进行交流,以优质课促反思,以优质课来引路,从而在根本上改进自己的作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 确立研究主题,上好研究课。

问题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在观摩优质课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们将安排三节课题研究课。执教老师课前必须确立自己上课的主题,加强说课与集体备课活动。课后,我们组织组员围绕每一次研究课的主题,展开讨论,取长补短,提高研究效果。

《论文课题研究计划范文.doc》
论文课题研究计划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