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ppt

2022-03-13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减数分裂》说课稿

《减数分裂》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减数分裂》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这 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4.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开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二、教法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宜的诱导,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来掌握知识,做到导中学,学中学,导与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1.课前预习:导读

导读,旨在培养学生的“读、思、问”的学习习惯。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认知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问题,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富有针对性、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阅读。通过预习,学生对本节课主要内容及重要概念有所了解,为上课打好基础,同时也是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良好机会,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课堂引入:导思,启发学

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精心设计导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新问题,诱导思维进入新课。鲜明创意能扣人心弦,开启思维之门,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以高昂的热情进入学习角色,此时,学生心理处于积极主动的兴奋状态,便于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三)课堂教学:导法、导议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教学法,恰到好处的运用导法和导议。导法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观察、总结、思维创造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导议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针对性、思考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或由各组推荐学生代表发言,如有错误或不完整,让其他学生踊跃进行修改、补充,最后由教师归纳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课堂充满生命力。教师通过启发、观察、比较、议论,使学生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去伪存真、获得科学结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在活泼和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通过学法的指导,学生学会了接受新知识的技能技巧,提高了学习能力。 (四)形成性测试:导练

通过“导练”,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是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不可缺少环节。教师精心拟定符合教学大纲要求,难易适中,梯度合理,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的题目,采用抢答、讨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解题训练,其作用就是让学生动脑思维,动口表述,动笔练习,达到巩固、深化、拓宽、应用的目的,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能根据检测,反馈信息,及时矫正补偿,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三、学法

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及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通过阅读,思考,观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学习活动,为了不使教师的指导活动落空,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四、具体的教学过程

分为二部分

首先创设情境,引发新问题,(1)什么是有性生殖?(2)其主要方式是细胞有丝分裂吗?“以人为例,人的染色体若会一代一代成倍地增加,照这样推算,孔子的第30代孙的体细胞就会有46×230条染色体,可事实并不是这样,孔子的第30代孙的体细胞的染色体仍是46条,为什么?”通过这一矛盾的设疑,激起了学生急于想了解此情况的求知欲,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之后,演示卵式生殖过程即受精作用,提醒学生注意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为进一步观察受精卵中染色体的特点,又设计动画模拟精卵的结合过程。这样,学生从画面上能清楚看出,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并且每两条染色体大小、形态相似,由此引出同源染色体概念。为进一步说明同源染色体特点,插人类体细胞的染色体图,最后得出完整概念。同源染色体是本课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在教学安排上,将同源染色体概念提前讲述,为的是分散难点,为后面讲述联会和四分体奠定基础。既然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都只有受精卵即体细胞一半,自然引出问题精子和卵细胞怎样产生?先请学生讨论,之后引出减数分裂概念。并展示学习这一概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减数分裂自然想了解减数分裂的具体发生过程,进入第二部分,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过程

首先以指导读书法,让学生带着几个思考题进行读书学习。思考内容包括:“精子在哪里形成?精子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细胞名称是什么?什么是联会、四分体?„减数‟发生在什么时期?”为讲述方便,也为了后面能说明染色体分离的随机性,细胞中的染色体以4条表示.同时,为防止学生眼花缭乱,分散了注意力,整个分裂过程先逐图出现。

讲述精原细胞时,除指出它来自精巢,还应点明它的染色体数就是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时,强调染色体在这一时期复制,也就是要说明,联会时期,每条染色体已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只是由于这一时期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所以看不出来,这样可以避免学生错误以为复制是在四分体时期进行。四分体时期,除强调概念处,为避免个别学生错误地将整个细胞中的4条染色体当作一个四分体,先提问:图中有几个四分体?再将其中一个四分体作闪烁处理以加深印象最后还要对四分体作个总结,指出:四分体个数就是同源染色体对数。这样处理,较好地突破了“四分体”这一教学难点。分裂后期,先显示一种同源染色体分离情况,形成两个子细胞,接着让学生讨论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的分离情况?讨论之后在后期又出现另一种分离图,由此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源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即不同对染色体之间可能自由组合。为后面学习遗传学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学生容易掌握,但也要强调两点:“分裂”和“等数”。“分裂”即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等数”即染色体数目不再半。至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尤其突出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的比较,使学生通过画面,清楚地看出二者的不同,即“是否含有同源染色体”的问题,进一步说明了减数分裂的本质。接着,全屏展示减数分裂的全过程,目的有两个,一是总结减数分裂的实质,二是利用板书复习各分裂时期细胞的名称。在上面学习的基础上,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染色体行为变化,播放精子形式的的连续动画过程。最后,总结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先让学生讨论,教师再作补充,这样既使学生理解其意义,而且培养了归纳总结的能力。最后指出这些也正是有性生殖的意义,从而既联系了上节课内容,又使为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设计了两道课堂练习题,第一道题考查学生对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性的掌握情况,第二道题考查学生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概念的掌握情况,通过两道练习题,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五、板书如下: 精子的形成: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

(复制)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变形) 2n2nn n n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一节说课稿 1.说教材

1. 1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部分内容极其抽象,主要描述的是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过程,与已经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等密切相关。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不仅是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关键,也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1.2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a、了解受精作用的实质,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b、理解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概念

c、联系有丝分裂,掌握精子形成过程

d、了解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点,进一步巩固对减数分裂的理解

(2)能力目标:a、通过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b、通过观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能力 (3)情感目标:a、通过学生参与游戏表演,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

b、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加深学生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1.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a、减数分裂的概念 b、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a、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概念的理解

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

c、精子形成过程 2.说教法

根据该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结合素质教学理念,我采用以下方法及教具进行教学:

(1)

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学习动机。

(2)

运用游戏教学,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预习和讨论分析能力,倡导合作共学的教学方法。 (4)

精心设计提问,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学用具:8根橡皮绳,多媒体,幻灯片

注重于设计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渴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学习愿望的教法,使学生真正愿学、乐学、会学。 3.说学法

由于知识的抽象难懂,教师尤其应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应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课本,学会正确读图、析图,进而会绘图,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法、联系实际法等加以理解、巩固。 4.说教学过程:(两课时)

我想,一个教师想在教学上获得成功,首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形成这部分内容尽管抽象、难以理解,但只要教师运用教学得当,学生还是能够体会、理解的。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认真预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部分内容。

2、把课桌椅往后移,腾出半个教室为游戏做准备。4.1设置情境,引发认知矛盾,激发学习动机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投影图片,以问题导入:(1)生物体如何保持其前后代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恒定?(2)精子和卵细胞是怎么来的?它们的染色体与体细胞一样吗?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从而引出受精作用及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的意义。

以问题“何为减数分裂,它与以前讲的有丝分裂有何区别”过渡到减数分裂概念的讲解。概念可请学生联系有丝分裂,结合课本减数分裂的概念进行分析,弄清“减数”到底是减什么?减多少?为什么会减?怎样减?从而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分析能力。 4.2游戏教学,愚教于乐,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课前预习精子形成过程,体会染色体行为变化。上课时先动画演示精子形成过程,教师帮助整理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概念,然后开展学生游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

游戏方法:橡皮绳代表纺锤丝,四高(两男两女)四矮(两男两女)八位学生代表染色体,男女代表来源,身高代表形态,同样高的两个男生代表姐妹染色单体,其他也一样。另外再请课代表做指挥,其余学生帮助纠正错误,按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进行游戏。 游戏结束后请学生课后以坐标图的形式总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 第二课时

4.3前后联系,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回忆导入:

1、受精作用的实质是什么?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如何?

2、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如何变化?请学生画坐标图。

3、联系有丝分裂,请学生画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曲线图,并与减数分裂的曲线图进行对比。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巩固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4.4融会贯通,适当引导,提高分析能力 请学生快速阅读卵细胞的形成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对比精子形成过程,找出两者的异同点(学生分析,教师总结)。学生通过对比,进一步巩固对减数分裂的概念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规律的理解。

投影几张细胞分裂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属于什么分裂,是什么时期,要求讲明判断依据(教师注意适当引导)。学生分析后,教师总结细胞分裂图判断方法,强化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投影一些事先精选的习题加以巩固。

5说板书设计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一、受精作用

精子(n)

卵细胞(n)

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

受精卵(2n)

减数分裂 (♂)生物体(2n)(♀)

二、减数分裂的概念

复制一次 分裂两次

结果:染色体减半

三、精子的形成过程

染色体复制

联会、四分体

着丝点分裂

变形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精子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分裂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四、卵细胞与精子形成的异同点

相同点:过程相同,染色体行为变化相同 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均减半

产生生殖细胞数目不同 不同点: 产生细胞种类不同 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注:黑体字在上课时用彩色粉笔写) 6说巩固

通过投影一些习题,进一步强化减数分裂的概念及精卵细胞形成过程等重点,易化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概念、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变化规律及精子形成过程等难点。

推荐第2篇:减数分裂教案

高中年级科学教学简案

设 计 者:XXX

教学主题:减数分裂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点,明确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2)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3)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维持亲、子代之间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保证物种稳定的重要条件;减数分裂产生遗传内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确有性生殖在生物的生殖方式上有着更高级的进化地位。

【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化;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小时候我们可能都问过父母一个问题,我们是怎么来的。现在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你的父亲提供了1个精子,你的母亲提供了一个卵细胞,(卵细胞和卵子的概念区别?)二者结合形成了受精卵,受精卵又通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新个体。我们上学期学过了有丝分裂,回想一下,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是不是复制1次,分裂1次,这样产生的子细胞和母细胞是不是一样的?那么,假如精子和卵细胞都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子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作出推理)事实上,哪怕多一条染色体都会产生致命的危险,在后续的染色体变异课程中我们会详细介绍。那么,成熟的生殖细胞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请同学们自己大胆的预测一下。

早在18世纪,魏斯曼的预测:在卵细胞和精子成熟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特殊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受精时,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恢复正常染色体数目。

活动2【讲授】 【1.概念】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相信你们课前已经预习过了,我来问问大家, 提问: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有何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找出减数分裂特点) 【板书:减数分裂】

强调:对象: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 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下面我们以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为例,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图2-1) 讲述:同学们阅读过教材后可以发现,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睾丸里有许多弯弯曲曲的曲细精管。在曲细精管中,有大量的精原细胞。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这说明精原细胞是通过哪种方式产生的?(答:有丝分裂。) 2.精子形成的过程

精原细胞又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了哪些行为变化呢?下面我们分步详解减数分裂过程。 【板书:减数第一次分裂】

(1)边画图: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过程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精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组成。

(2)画图: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形成过程【不同颜色粉笔画染色体,方便表示交叉互换】

提问: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同源染色体配对】我们把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每条染色体都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就有,4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图中有几个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一部分片段【交叉互换】。

(3)画图:减Ⅰ中期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提问:减Ⅰ中期和后期染色体又发生了怎样的行为变化?中期时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移向细胞两极,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

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分离情况?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教师点拔:一个精原细胞分裂只能发生其中的一种形成两种类型的精子。多个精原细胞分裂,各种情形都能发生因而产生的精子具有多样性。

提问: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染色体减半)染色体减少了怎样的一半?(无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 引导学生分析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变化特点。

提问:次级精细胞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还会再减半吗? (4)画图:次级精母细胞到精子的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数不再减半。同时精细胞变形为精子。 (7)再完整回顾一遍减数分裂全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减数分裂过程: 提问:减数两次分裂各时期细胞名称是什么?染色体有哪些行为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复制、联合、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体自由组合,着丝点分裂等.

活动3【活动】

(三)、动手体验,合作交流

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请同学们课后在作业本上模拟减数分裂全过程,画出各个时期的图像,并表明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推荐第3篇:减数分裂课时划分

请各位教研组长具体分工,具体课时内容我已划分。请每校至少有三位教师提供3课时的连续教学案例,高

一、高

二、高三教师均可参加评比。(15日之前一定要将电子稿发至:SHOUYUNREN@126.COM)

第一节

减数分裂课时划分

第1课时:减数分裂概念、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材:P12-14 课堂导入(1) ------方式1 课堂导入(2) ------方式1 设计两种导入方式 最好以情境式案例导入。

导入感言:

教师说明两种导入的优点和注意点。

学习目标:

江苏省普通高中生物教学要求。 教学建议: 可参考教参 新授:

教学设计:

一、减数分裂概念 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2): 设计两种教学情境

(将自己此部分的教学片段用文字形式再现,其他教师阅读此片段后即可上课。注意:尽可能按教材内容的顺序设计问题情境,并将要学习的内容以“师问生答”的形式呈现,注意适当穿插图、表或新材料,供学生自主学生使用。 可参考“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要求。 设计感言:

教师说明两种设计的优点和注意点,学生学习此部分如何学、知识点易错说明等。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2): 设计两种教学情境

(将自己此部分的教学片段用文字形式再现,其他教师阅读此片段后即可上课。注意:尽可能按教材内容的顺序设计问题情境,并将要学习的内容以“师问生答”的形式呈现,注意适当穿插图、表或新材料,供学生自主学生使用。 可参考“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要求。

(内容还要体现精子形成过程中DNA、染色单体、体染色体的数目变化的表格。)

设计感言:

教师说明两种设计的优点和注意点,学生学习此部分如何学、知识点易错说明等。

第2课时: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异同点(包括教材中的[边做边学]

教材:P15 课堂导入(1) ------方式1 课堂导入(2) ------方式1 设计两种导入方式 最好以情境式案例导入。

导入感言:

教师说明两种导入的优点和注意点。

学习目标:

江苏省普通高中生物教学要求。 教学建议: 可参考教参 新授:

教学设计:

一、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2): 设计两种教学情境

(将自己此部分的教学片段用文字形式再现,其他教师阅读此片段后即可上课。注意:尽可能按教材内容的顺序设计问题情境,并将要学习的内容以“师问生答”的形式呈现,注意适当穿插图、表或新材料,供学生自主学生使用。 可参考“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要求。 设计感言:

教师说明两种设计的优点和注意点,学生学习此部分如何学、知识点易错说明等。

二、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异同点(包括教材中的[边做边学]

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2): 设计两种教学情境

(将自己此部分的教学片段用文字形式再现,其他教师阅读此片段后即可上课。注意:尽可能按教材内容的顺序设计问题情境,并将要学习的内容以“师问生答”的形式呈现,注意适当穿插图、表或新材料,供学生自主学生使用。 可参考“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要求。 (内容要还要体现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DNA、染色单体、体染色体的数目曲线绘制。)

设计感言:

教师说明两种设计的优点和注意点,学生学习此部分如何学、知识点易错说明等。

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表能力,培养一定的空间概念 2说出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DNA、染色单体、体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第3课时:课题研究“种子植物花药中发生的减数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各时期图像的绘制(教材:P14)

课堂导入(1) ------方式1 设计导入方式

最好以情境式案例导入。

导入感言:

教师说明这种导入的优点和注意点。

学习目标:

江苏省普通高中生物教学要求。 教学建议: 可参考教参 新授:

教学设计:

一、课题研究“种子植物花药中发生的减数分裂的过程” 教学设计: 设计这种教学情境

(将自己此部分的教学片段用文字形式再现,其他教师阅读此片段后即可上课。注意:尽可能按教材内容的顺序设计问题情境,并将要学习的内容以“师问生答”的形式呈现,注意适当穿插图、表或新材料,供学生自主学生使用。 可参考“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要求。 设计感言:

教师说明两种设计的优点和注意点,学生学习此部分如何学、知识点易错说明等。

二、减数分裂各时期图像的绘制 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2): 设计两种教学情境

(从部分教材中没有内容,教师可从归纳的角度,突出绘图的技能教学设计) 设计感言:

教师说明两种设计的优点和注意点,学生学习此部分如何学、知识点易错说明等。

推荐第4篇:减数分裂教学设计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1课时 减数分裂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这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1节内容,本节与必修1中的有丝分裂关系非常密切,也是本书中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这节内容繁琐,概念颇多,学生不易掌握,是历年来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有丝分裂也掌握了有关染色体的一些相关知识,对细胞分裂过程也有大致的了解,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高一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识别图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维目标 知识方面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2、举例说出精子的形成过程 能力方面

1、能区分细胞分裂图像的各个时期,简要说出判断依据。情感方面

1、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具有明锐的观察力,在事实与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推测。

2、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方法:讲述、启发

教学准备:PPT,flash减数分裂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有哪些?体细胞的增殖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有丝分裂。目的:唤起学生的记忆,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区分名词:染色体与染色质,化学成分,让学生回答。 如何绘画出染色体,教师板书示范:

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量关系,要求:观察图像,正确说出。 PPT:动物有丝分裂过程图像,让学生说出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今天的学习内容 板书:减数分裂 学生阅读魏斯曼的预言后,教师:正是这些天才的科学家在对大量事实进行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大胆推测,再寻找证据,发现了科学的真相,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从而促进了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学生阅读P16概念,明确以下几个问题:PPT显示 ①何种生物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②何时进行减数分裂? ③减数分裂的结果?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哺乳动物,人类亦是如此) 场所:睾丸 PPT显示睾丸切片,认识睾丸结构 精原细胞→减I和减II→精细胞→精子

说明:人类这个过程经历的时间大约是64天,在女性生殖道内存活1-3天,受精能力仅能维持24h左右。让学生认识自己。 为了方便学生认识减数分裂的完整过程,先解释同源染色体,来源、大小、形态,并画图帮助学生理解。图形中常出现的未复制的,复制之后的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暂且不说,等学完减数分裂之后 ,再提这个知识点。

过程:板图(2N=4)

结合板图,教师讲解减数分裂过程。

间期变化:染色体复制,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加

复制的结果,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姐妹染色单体 减I中,强调的是同源染色体的行为:

联会

四分体 四分体个数=同源染色体对数,

如人体细胞染色体有46条,则初级精母细胞中,可形成几个四分体? 中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随机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的两极 思考:移向两极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自由组合的吗?

让学生回答,教师进一步解释1和11,和21自由组合的情况 减I的结果:细胞的每个极只得到各对同源染色体中一条

问题:染色体减半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回答。 减II,通常没有间期,染色体不再复制

整个减II类似于有丝分裂,区别是减II过程中不再有同源染色体。

减II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减II完成,形成4个精细胞,从染色体组成上考虑,看图分析有几种类型。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减II结束后,精细胞变形成精子。形状似蝌蚪,头部含有细胞核,尾长,能摆动。

为了让学生头脑中有一个减数分裂的整体印象,FLASH播放精子形成过程的 连续变化过程。

提问思考:在减数分裂中,画出DNA和染色体的变化曲线图? 让学生先思考,讨论,然后在黑板上画出。

练习:识别细胞分裂图像

板书设计:

一、减数分裂

1、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场所

过程:图解

2014萧县中学

微课大赛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授课人:李秀侠 时间:2014年4月23日

推荐第5篇:《减数分裂》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教版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1节

课程名称 减数分裂

大城二中 杜昭彦

一、教学内容分析:

《减数分裂》 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减数分裂的过程,要求学生掌握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由于内容较抽象,可通过图片和动画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有丝分裂的概念及其分裂过程。这为本节学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具有了一定的认识有利于学习后面的受精作用。,

三、设计思想:

减数分裂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考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减数分裂,我们可以采用图片、动画和讲解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回忆有丝分裂,掌握减数分裂,区分两者的异同,并通过图像加以识别。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像、动画和讲解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减数分裂,培养学生识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减数分裂的实质,即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

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分裂过程的区别。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细胞图的识别。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减数分裂,在这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有丝分裂的内容:我们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期有包括前、中、后、末这几个时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_1__次,细胞分裂_1__次;子细胞染色体数与母细胞染色体数_相同____ 。所以这就保证了亲代和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讲授新课:下面来学习减数分裂,先从概念入手。研究对象: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的时候。过程: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两次。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以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为例分别来学习。 (一) 精子形成的过程:1.形成场所:睾丸

2.精原细胞:原始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体

细胞相同

3.过程:精原细胞经过两次分裂最终成为精细胞,

再经过变形成为精子

减数第一次分裂:1.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染色体数

目不变)

2.前期:联会,形成四分体

3.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4.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5.末期: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

减半)。无同源染色体,有姐妹染色单体

减数第二次分裂:1.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3.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

体移向细胞两极。

4.末期: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

(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播放动画,讲解和动画相结合。

(三)区分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异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两次不均等分配。

(四)小结: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减数分裂

1.精原细胞分裂最终形成_4_个精细胞,卵原细胞分裂最终形成_1_个卵细胞,

2.每个精细胞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的_一半___;

3.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什么时候?原因是?

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有加倍的时候吗?

有,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

教学反思

1.通过识别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图示,培养识图和判断能力;通过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和行为变化规律,培养分析和判断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特点,懂得道理,记住过程,不但学得有趣,掌握也牢固。对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内容,要认真剖析、深入对比。如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象的区别,运用图形、曲线进行DNA、染色体变化分析,加深记忆和理解,效果会更好。

2.为了掌握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可以用以下的记忆口诀:有丝同源不配对,减二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一。

推荐第6篇:减数分裂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遗传和进化模块的重点内容之一,并且也是教学难点。它以学过的有丝分裂知识为基础,同时又是后面学习遗传基本规律和生物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二 学情分析;

对于高二年级的学生,减数分裂初次接触,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图形分析判断不准、专用术语名词区分不清、以减数分裂为基础的遗传规律本质及基因重组理解不透。碰到有关减数分裂的练习时感到很棘手,出现畏难情绪。针对以上情况,本节内容把减数分裂过程、名词、图形判断作为本节内容重点来加以突破。

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本节减数分裂的过程、名词、图形判断作为重点,而名词和图形判断又以减数分裂过程为基础,所以把减数分裂过程作为难点和突破口。

解决方案:以减数分裂简笔画为主线,在减数分裂简笔画的基础上分析有关名词和进行图形判断,最后由学生归纳绘制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和DNA的变化曲线图。

减数分裂过程突破策略:在分裂过程中最本质的变化就是染色体的变化,采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示染色体的变化,可以更简单、形象、直观的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同时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基础,先让学生复习有丝分裂的简笔画并分析各期特点,对比有丝分裂,以一对同源染色体为例,用简笔画显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化规律,让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本质,再利用多媒体显示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对减数分裂有更直观的认识。最后通过与学生的互动练习掌握减数分裂过程。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简笔画直观显示减数分裂过程的直观教学法,再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分解分层突破知识的重点,同时通过与学生互动练习,并引导学生比较归纳,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五、具体的教学过程 (1)减数分裂过程:

【难点解决方案】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最本质的变化就是染色体的变化,为了更好的理解减数分裂,分别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用简笔画形式形象的显示减数分裂过程。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简笔画形式绘制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并着三名同学把黑板上的减数分裂简笔画补充完整。

【师生互动】 以游戏形式,让学生分析人体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着丝点、dna、脱氧核苷酸链、同源染色体、四分体、以及染色体组等基本问题。通过游戏让学生在娱乐活动中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 (2)减数分裂名词和图形判断:

【难点解决方案】对应减数分裂过程简笔画,把有关减数分裂的名词放到简图中去,并通过简笔画分析典型的细胞分裂图形即:三个前期、三个中期、三个后期的图形特点和判断依据。再通过一组图形练习,让学生能够做到对图形的准确判断和分析。

【学生活动】通过一组图片,识别细胞分裂时期、细胞名称以及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着丝点、DNA、脱氧核苷酸链、同源染色体、四分体、以及染色体组等基本问题。通过活动让学生真正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名称及图形判断。 (3)减数分裂变化曲线图:

【难点解决方案】对应减数分裂过程简笔画,让学生分析染色体和dna 的变化规律,在图板上绘制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和DNA的变化曲线图,并能够找到曲线图的变化点分析变化原因。展示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的综合变化曲线图并分析。 【学生活动】通过下列变化曲线图的分析,让学生做到真正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和DNA变化。

(4)减数分裂综合应用:联系减数分裂有关的有丝分裂和遗传基本规律、基因重组、中心法则等遗传变异知识,构建以减数分裂为中心的知识网络,并通过练习进行巩固,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推荐第7篇:减数分裂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

淄博市博山区实验中学

穆凯利

高二生物组

减数分裂(第1课时)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学习减数分裂过程,由此总结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学生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了解有性生殖的重要意义,理解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一内容还与后续学习遗传学知识密切联系,特别是学习遗传的规律,变异的类型以及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等概念都有很大联系。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有丝分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难点:1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和数目变化。

2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以及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点,明确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②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③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减数分裂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维持亲、子代之间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保证物种稳定的重要条件;减数分裂产生遗传物质不同的配子,是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确有性生殖在生物的生殖方式上有着更高级的进化地位。 三

学情和教法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已经有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及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知识背景,采用:

“目标→观察→思考→质疑→解疑”方法,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系统。教学过程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借助PPT课件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借助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针对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画图作品,及时纠错,及时总结。 四

教学过程安排 1.教师设疑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提问复习:

体细胞是通过什么方式产生的?有什么特点?

教师设疑:每个人的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假如精子和卵细胞都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那么,子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会发生变化吗?(使学生产生对配子形成方式的兴趣和思考) 请推测:成熟的生殖细胞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通过图表对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及产生方式进行推理,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课件展示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 对象: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 时期: 原始生殖细胞→ 成熟生殖细胞

• 特点: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 结果: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 实质: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 学生和教师共同解读概念。

2.引导思考,自主探究:

第一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精子的形成过程。

①动画演示精子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在整体上对减数分裂有一个初步认识。)

②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知识链:

1个精原细胞 → 1个初级精母细胞 → 2个次级精母细胞 → 4个精细胞 → 4个精子

目的:培养学生观察观察动画和图片能力,并能够记录、整理观察的结果。 第二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 .①动画演示: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的过程。

②教师特别说明:精巢中的一部分精原细胞略微增大,染色体进行复制,这时候精原细胞就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③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的形成过程。

目的:把减数分裂中抽象的东西变成了直观的东西,使学生看到了联会时的动态变化,真正理解联会与四分体。这些内容也是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动画方式解决了以往学生的抽象和形象不相符的问题。

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理解什么是同源染色体?什么叫联会、四分体?

目的: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动画演示。

⑤教师的点拨学生总结出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以及联会、四分体的特点。

目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从过程推出概念,有利于把握事物的本质。

⑥教师提出问题:从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分析,导致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目的:为了让学生从高起点来分析考虑联会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对于染色体的减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⑦教师指导点拨,让学生仔细分析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分析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直接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根本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只有联会才能规则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从而导致同源染色体分离,使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第三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

①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分离情况?

②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过程。

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目的:为后面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奠定细胞学基础,同时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度。 第四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①教师提出问题: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如何变化,就能使其产生的精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它保持一致?

②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到精子的过程。

目的:为了让学生观察、理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及数目变化。

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就能使其产生的精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它保持一致。

第五步:利用多媒体课件再一次归纳什么是减数分裂。 总结减数分裂的概念

第六步:请学生动笔画出减数分裂几个重要时期的染色体图像。

① 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同学的图像。全班学生共同观察,点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目的:巩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染色体的特殊行为,理解减数分裂的实质。 ②课堂练习:判断下列图像的时期。

③总结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反思:

高中学生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发展和加强。所以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应注意动静结合。切忌过度依赖动画效果,学生眼花缭乱的同时容易忽略知识本身。所以本节课要加大学生绘图和识图练习,以巩固各个不同时期的图象从而理解各个时期的主要特征。学生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形成知识体系,以达到教学目的。

推荐第8篇:《减数分裂异常》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异常》教学设计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

李富仓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通过减数分裂过程来理解减数分裂异常发生的时期、分裂图形的绘制、相关细胞的基因型情况分析及产生配子比例

教学重难点:分裂图形绘制及相关细胞基因型分析既是本节的重点亦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分组探究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回顾减数分裂的过程、名词、变化曲线图及图形判断,根据复习过程出现错误较多的减数分裂异常提出本课主题:减数分裂异常

问题一 减数分裂异常发生的时期

结合减数分裂过程分析可知,如果出现同源染色体或者等位基因,一般为减数分裂第一次后期发生异常,如果出现相同染色体或者相同基因,则一般为减数分裂第二次后期发生异常。(要根据具体基因型来分析)

以基因型为AaBb的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为例,减数分裂异常的时期判断:

卵细胞基因型

发生异常时间

Aab

出现等位基因Aa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Abb

出现相同基因bb

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 aBb

出现等位基因Bb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AAB

出现相同基因AA

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

【学生活动一:】

以基因型为AaXbY的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为例,减数分裂异常的时期判断:

精细胞基因型 发生异常时间

AaY

aaXb

AXbY

AYY

AaXb

【强化训练1:】

例题1.(2011·山东卷)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

)

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问题二 减数分裂异常图形绘制

基因型为AaBb的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基因型为Aab的卵细胞为例,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后期和第二次后期的分裂图形规范绘制应该注意的问题:

(1)细胞分裂形状:卵细胞形成后期应该是一侧大,一侧小(如果是精细胞形成后期应该是大小一致)。

(2) 细胞基因分布:因为生成的卵细胞为基因型为Aab,故在大的一侧基因分布就是A、a、b,小的一侧基因应为B。

(3)染色体的涂色:图形中经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同源染色体,A、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为黑色,a、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为白色。

(4)中心体等附属结构:绘制中心体及星射线等结构图形才算完整。

【学生活动二:】

基因型为AaBb的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基因型为AAb的卵细胞,绘制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后期和第二次后期的分裂图形

问题三 减数分裂异常基因型的判断

例1:下图基因型为AaBb的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基因型为Aab的卵细胞,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异常,根据下面的分裂图示可以推断出减数分裂同时生成的三个极体基因型其中一个与卵细胞基因型相同,即Aab,另外两个极体的基因型为B、B。

卵母细胞

减数分裂第一次后期

减数分裂第二次后期 例2:基因型为AaBb的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基因型为AAb的卵细胞,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异常,根据下图减数分裂形成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其中一个为b,另外两个极体的基因型为aB、aB。

卵母细胞

减数分裂第一次后期

减数分裂第二次后期

【总结规律:】

由上面的减数分裂异常图形分析可知,推断三个极体的方法归纳如下分两步来分析:

第一步:看卵细胞中缺少那个基因,两个极体的基因型就是它。如例1中卵细胞中缺少的基因为B,故有两个极体基因型为B、B。如例2中卵细胞中缺少的基因为aB,故有两个极体基因型为aB、aB。

第二步:看那个基因是单个基因,另外一个极体的基因型就是它。如例1中卵细胞中单个的基因型为Aab,故有一个极体基因型为Aab。如例2中卵细胞中单个的基因为b,故有一个极体基因型为b。

【学生活动三:】

(一)根据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基因型来分析同时生成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以基因型为AaBb的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卵细胞为例

卵细胞基因型

三个极体的基因型

AaB

aab

aBb AAB

【学生活动四:】

(二)根据减数分裂形成的精细胞基因型来分析同时生成的另外三个精细胞基因型:b以基因型为AaXY的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异常的精细胞为例

精细胞基因型 另外三个精细胞基因型

AaY aaXb AXbY AYY AaXb

【学生活动五:】

(三)如果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都发生异常时,分析同时生成的另外三个精细胞

b的基因型:以基因型为AaXY的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异常的精细胞为例

精细胞基因型 另外三个精细胞基因型

AaYY aaXbY AAXbY AAaY AaXbXb 【强化训练2:】

例题2.一个基因型为AaX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 生了一个AAaX 的精子,则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 A.aX、Y、Y B.X、aY、Y C.aX、aY、Y D.AaaX、Y、Y b

b

b

bb

b【学生活动六:】

减数分裂异常引起的性染色体异常讨论分析 个体XXY、XYY、XXX形成的原因分析: (1)发生异常的配子 (2)配子发生异常的时期

【强化训练3:】

例题3.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生有一色盲的孩子,其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是XXY,这是由于双亲之一在形成配子时出现了罕见的性染色体不分离现象所致,此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 母方减Ⅱ中 B.母方减Ⅰ中 C.父方减Ⅱ中 D. 父方减Ⅰ中

【板书设计:】

减数分裂异常

一、

分裂发生的时期

二、分裂发生的图形绘制

三、分裂产生配子的基因型

推荐第9篇:减数分裂教案(第一课时)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第一课时)

河南省济源市第三中学 赵家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生物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2)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一节。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学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等知识基础上进行。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并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了细胞学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内容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减数分裂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和数目变化是本节课的重点; 而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以及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的随机性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②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并赞美生命的奇妙。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目标→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体系。然后加以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尽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细胞中微观世界的物质变化缺乏感性认识,仍难以理解,较难抓住本质。大部分学生表现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学会”但“会学”的同学不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逻辑推理和整体把握两个方面存在障碍,对问题探讨停留于表象认识,难于抓住事物的本质。所以我采取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课堂内容容量。

3.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

学生毕竟有着基础和其它方面,如空间想象及思维能力、兴趣、动机、毅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此要针对不同情况来进行教学。从疑问的设置,到问题的回答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同学;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再到能力的培养,包括探索创新能力,学习兴趣等,教师要对不同层次同学进行相应点拨。

4.学法分析:

通过指导学生对多媒体动画中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变化行为的观察,促成学生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落实教学目标的目的;通过解题过程的辅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形成过程;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意义,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比较。这里主要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自制教具;学案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问〗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和繁衍的基本保证,我们已经学过有丝分裂的有关知识,有丝分裂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结果怎样? (温旧学新)

(播放有丝分裂flash课件) 学生讨论,师总结:有丝分裂重要的特点是遗传物质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复制一次,分裂一次)。分裂的结果是产生两个子细胞,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一样。

〖问〗:我们知道进行有性生殖的多细胞生物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有性生殖的生物在性成熟后都要产生精子和卵细胞,若精子和卵细胞按有丝分裂方式产生的话,会有怎样的结果?(引导学生以人为例进行分析)

学生讨论回答后,ppt展示如下结果:

父亲(46) ↓ 母亲(46) 受精卵(92)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 ↓

精子(46) 卵细胞(46) 子女(92)

〖总结提问〗:这样,染色体数目会逐代加倍,这不利于物种稳定。人和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父母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我们自己也是46条染色体,那么,生物体是如何保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呢?

(通过设问,引起同学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急需探究心理,学习动机由潜伏期迅速自然进入活跃状态。)

学生讨论,ppt展示答案: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必须减少一半;

〖启发学生〗:那么,细胞以怎样的方式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学生讨论,师归纳: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许多科学家相继观察到,无论动物或植物的生殖细胞在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都要减少一半,并将这个过程命名为“减数分裂”。

【引入课题】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二、新授:动画演示,共同探究

指导学生预习:请大家阅读课本P16内容,思考:哺乳动物精子在什么器官中形成、能形成精子细胞是什么细胞?该细胞有何特点?

学生看书后回答:雄性哺乳动物精子在睾丸中形成,形成精子的原始生殖细胞叫做精原细胞,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

ppt展示减数分裂概念,减数分裂的要点。 (先整体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 (以精子的形成为例,动画演示减数分裂全过程。同时说明:为学习方便,也为了后面能说明染色体分离的随机性,细胞中的染色体以4条表示。)

〖问〗:大家看完了减数分裂的全过程,与有丝分裂比较一下,我们观察到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的行为有什么明显的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有染色体配对的情况。 师提示:配对的染色体都是同源染色体。

〖问〗:那么,什么是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是如何形成的?

1、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的形成过程

教师总结:精子和卵细胞中2条染色体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后,来自精子(父方)的每条染色体一般都能在来自卵细胞(母方)的染色体中找到一个与之大小形状相同的染色体,我们把这样的两条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所以说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由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也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就是由体细胞分裂、分化而形成的,所以,原始生殖细胞中也存在着同源染色体。

(设计意图:同源染色体是本课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在教学安排上,将同源染色体概念提前讲述,为的是分散难点,为后面讲述联会和四分体奠定基础。)

〖问〗:那么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发生了哪些行为变化呢?下面我们详细分析一下减数分裂全过程。

2、动画演示: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过程

学生观看,教师解说: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的复制,变为初级精母细胞。这时每条染色体已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只是由于这一时期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实际上看不出来。

分析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的变化并在黑板上板书。 学生讨论并回答。

3、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形成过程

学生观看,教师解说:接着,进入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这时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初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存在的染色体开始进行两两配对。配对的2条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这种现象称为联会。联会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叫四分体。四分体时期相邻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会发生交叉互换。

分析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的变化并在黑板上板书。 学生讨论并回答。

4、动画演示:减Ⅰ中期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观看减Ⅰ中期和后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并与有丝分裂中、后期进行比较。

分析减Ⅰ中期和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如何变化并板书。 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提示:在减Ⅰ后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分开,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由于两个同源染色体在细胞中央的排列位置是随机的,可以互相交换,因此,就决定了同源的两个染色体各移向哪一极也是随机的,这样,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就可以自由组合。这就是我们之前学习的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5、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形成过程

学生观看,教师解说:接着,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叫次级精母细胞。

〖问〗: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答: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 〖问〗:减少的原因是什么?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了怎样的一半?是不是随机减少了一半?

学生讨论,师提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联会,然后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细胞的每个极只得到各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从而使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为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这一半恰好是一整套的非同源染色体。

分析每个次级精母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的变化并在黑板上板书。

〖问〗:次级精母细胞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还会再减半吗?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又会如何变化?

6、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到精子的过程

学生观看,教师解说:

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有丝分裂过程:前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成一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与有丝分裂中期进行比较);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子染色体(注:不是同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与有丝分裂后期进行比较);接着,细胞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4个精子细胞,减数分裂完成。

演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时,尤其要突出细胞内“是否含有同源染色体”。 分析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的变化并在黑板上板书。

【小结】: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了四个精细胞。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与精原细胞相比都减少一半;精细胞再经过变形,形成精子,在这个过程中,丢掉了精子细胞的大部分细胞质,带上重要的物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轻装上阵,并形成了一个长长的尾,便于游动。精子不再分裂,减数分裂无细胞周期。

【注】:在连续播放幻灯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在学案上“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中填出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细胞的名称、细胞内染色体数目,DNA数目。同时让学生自己在下面独立画出各个时期的图像(主要是染色体的变化),从而达到巩固强化的目的。在学生绘图的过程中,老师巡回查看,指出学生绘错的地方,以引导思维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思考,寻找正确的知识。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把所学内容以画图形式表现出来)

7、现在,我们再重复回顾一遍精子的形成过程(总结减数分裂的特征并板书),可以用以下口诀记忆:

复制一次,分裂两次;减一同源分,减二姐妹分。

8、分析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的变化情况 ppt展示图表,学生回答填表(以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2n,DNA数2c为例),并布置学生课后绘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变化曲线图。

播完后,师提问:一个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以后,能形成几种类型的精子?

学生回答:4个

教师点拔:错,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二种类型的精子;

9、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师解说: 对于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初级精母细胞来说,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2的情况有两种,可能产生的组合有是2种,但这仅仅是有可能出现的几率;假如只是一个精原细胞,那么实际分离的情况只有一种,产生的组合只有两种,就如图中所看,要么是组合1和组合2,要么是组合3和组合4,实际上只能形成两种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种精子。 教师提问:难道一个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两种精子吗? 学生回答:是。

教师点拨:错,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常常会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从而增加了配子的种类。

10、动画演示:交叉互换

教师讲解交叉互换在遗传学上的重要意义:交叉互换后每一条染色单体就不再是原来的染色单体,而已含有对方的基因成分。这在性状的遗传上是很重要的。从而最终增加了配子的种类,丰富了生物界物种的多样性。

三、动手体验,合作交流(视进度而定)

布置学生用自制的染色体模型在黑板上模拟减数分裂全过程,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即动脑又动手以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学后记

通过识别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图像,培养识图和判断能力;通过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和行为变化规律,培养分析和判断能力;通过动手用自制的染色体模型在黑板上模拟减数分裂全过程,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特点,懂得道理,记住过程,不但学得有趣,掌握也牢固。对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内容,要认真剖析、深入对比。如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象的区别,运用图形、曲线进行DNA、染色体变化分析,加深记忆和理解,效果会更好。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能否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讲授减数分裂这部分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推荐第10篇:《减数分裂》的教学反思

本节《减数分裂》内容较为繁琐,其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多样,不同时期的细胞名称不同,而且涉及较多的专业名词,譬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等。学生虽然在前面已经学过了《有丝分裂》的过程,但对《减数分裂》仍缺乏感性直观的认识,所以本节内容对学生的挑战十分大,同时学生也容易在如此复杂的一个过程中,理不清前因后果,失去学习的耐心,所以上《减数分裂》这内容对教师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

针对以上提出的情况,我把减数分裂过程内容的学习划分为3个层面,化复杂为简单:

1、以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变化。以问题串的方式逐步帮助学生解决该问题。例如:1个精原细胞分裂成4个精细胞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染色体在何时,怎样才能数目减半?染色体要发生怎样的变化才会排列在赤道板两侧?这样的探究方式不断引起学生猜想,吸引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原因。

2、学生大致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后,自行阅读课本内容,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认识,尝试划分减数分裂的间期,第一次分裂时期,第二次分裂时期。

3、学生尝试说出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的名称。通过这样的分三步走,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了减数分裂的过程。在本节内容的导入以及小结方面,充分利用课本的资源,回归课本。导入方面,让学生对问题探讨中的图片进行观察,比较体细胞以及配子染色体的区别,顺利引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小结方面,则回归课本减数分裂的概念,并让学生对该概念划分出:范围,时期,特点,结果;同时利用课后练习题掌握学生的反馈情况。

第11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说课稿

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生物科学(2)班

张芝嘉

一、教学设计依据:

新课程倡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使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过程成为一个主动探究和认识生命世界的过程,使他们乐于学习生物学和学会学习。基于新的课程理念、教材内容和编排,我将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学校具体情况,增加授课的吸引力,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气氛中主动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这一课题位于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前承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后接生物的变异,是遗传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既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也是全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更能加强对遗传定律实质的理解, 也为以后的生物的变异奠定细胞学基础。

2、学情分析:

初中的时候学生已经学过了生殖的种类,高中必修一 也学 过了细胞学的知识、染色体知识和有丝分裂的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还是相对薄弱,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将抽象具体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就成了教学的关键所在。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及自主学习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确立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

以精子形成过程阐述减数分裂的过程,这部分知识不仅是有性生殖的关键内容,而且前面涉及有丝分裂,后面是遗传变异的细胞学基础,要十分重视这一内容学习。因此确立本节重点是减数分裂概念、过程。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复杂、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形象思维模糊,思维方向容易偏离,学生感到枯味,难以理解,因此确立本节教学难点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量变化规律及染色体动态。

5、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内容我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原则:启发性、直观性、学生为学习主体等原则 教具:多媒体课件展示、flash动画演示、自制染色体模型 说教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以及总结法

说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讨论学习以及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与准备。

学生:

1、预习课本内容

2、阅读《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思考如何建构各个时期的染色体模型

教师:备课并准备相关材料,自制染色体等模型,制作多媒体课件,事先将学生分组

2、整个教学过程大体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减数分裂概念以及受精作用

首先创设情境,引发认知矛盾,激发学习动机。先请学生根据本节题图,比较果蝇体细胞与配子细胞染色体组成及数目的不同。引导学生根据此图提出能联想到的问题。

设问:“图中的配子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吗?”“有丝分裂的特征是什么?”等引导学生复习细胞有丝分裂并猜想配子是经过何种分裂形成的?

介绍减数分裂发展史,激发学生学习减数分裂的兴趣。

假设:配子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那么以人为例,人的染色体则会一代一代成倍地增加,照这样推算,同学们体细胞的染色体就应该是你爷爷的3倍,可事实并不是这样,你们的体细胞的染色体仍是46条,为什么?”通过这一矛盾的设疑,激起了学生急于想了解此情况的求知欲,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整个课堂教学就从“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之后,演示卵式生殖过程即受精作用,提醒学生注意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为进一步观察受精卵中染色体的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精卵的结合过程。这样,学生从画面上能清楚看出,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并且每两条染色体大小、形态相似,由此引出同源染色体概念。为进一步说明同源染色体特点,插人类体细胞的染色体图,最后得出完整概念。同源染色体是本课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在教学安排上,将第二部分的受精作用和同源染色体概念提前讲述,为的是分散难点,为后面讲述联会和四分体奠定基础。既然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都只有受精卵即体细胞一半,自然引出问题精子和卵细胞怎样产生?先请学生讨论,之后引出减数分裂概念。并展示学习这一概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过程 首先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度,我会先将姐妹染色单体以及联会、四分体等概念拿出来讲解,为了化抽象为具体,更好地吸引同学的注意,我将用自制的染色体模型来让学生轻松地理解这几个概念。接着交代减数分裂依然分为两期:间期和分裂期;以及两次分裂过程中细胞的名称: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然后,展示两 次分裂过程中各时期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其各时期特征。在完 成整个过程学习后,让学生讨论完成两次分裂区别的表格。最后我会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精子形成过程的动画, 加深对减数分裂的学习及理解,也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奠定了基础:将学生分组,用橡皮泥作为教学模具,演示精子形成过程。此时教师进入学生中进行指导,并让学生注意各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目变化,并在完成模具制作后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自制的模具以及演示过程总结归纳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规律。及时表扬肯定,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此方法是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设计的,陶先生说\"在你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去想,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教师’费力少而成功多’,否则,‘教师收效少而学生苦恼多’。此方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尤为重要。

总之,选择\"动\"点,构思\"动\"作,设计\"动\"法,让学生在\"动\"中学,便产生了兴趣,\"乐\"了便从情感上喜欢,由浅层的喜欢日渐发展到深度的\"爱\"。

最后,总结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先让学生讨论,教师再作补充,这样既使学生理解其意义,而且培养了归纳总结的能力。 3.小结:

减数第一次分裂六个字概括:联会、分离、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 四个字概括:分裂、等数。简单明了,记忆深刻。

4.结束语:

生殖细胞除精子外还有卵细胞,卵细胞的形成也经过减数分裂,它的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形成有何不同?我们下一节介绍,请同学们预习。

5、课堂练习

为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设计了两道课堂练习题,第一道题考查学生对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性的掌握情况,第二道题考查学生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概念的掌握情况,通过两道练习题,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6、作业设计

完成书本第25页技能训练中的两道题

此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还能锻炼学生的绘图技能

五、说板书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减数分裂的概念: 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

性质: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过程: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来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2.精子的形成过程: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 ————精子

(复制)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变形)

2n

2n

n

n

n 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第12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练习题

校本作业: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2018.3.14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50分) 1.下列生物的生殖过程中,能进行减数分裂的是( ) A.变形虫 B.细菌 C.玉米 D.衣藻

2.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C.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3.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 A.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 B.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C.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D.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变成两条染色体 4.下列有关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DNA分子数目相等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只有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单体的数目正好和细胞中DNA分子数目相等 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着丝点数目都相同

5.如下图所示,横轴表示细胞分裂时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请分析图示,表示有丝分裂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分别依次是( )

A.④②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在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雄性果蝇精巢中一定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是( ) A.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 B.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 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精原细胞 D.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

7.下图为精原细胞增殖以及形成精子过程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设①和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关于图解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 B.②有姐妹染色单体,①和③也可能有姐妹染色单体 C.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 D.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n,DNA数目为2a

8.细胞分裂过程中,A和a、B和b是两对同源染色体,由同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精细胞是( ) A.AB、aB、Ab、ab B.AB、aB、Ab、Bb C.Ab、Ab、aB、aB D.AB、AB、Aa、Bb 9.下图表示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1 A.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N与n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M与m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M与m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10.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正常分裂的一组图像,对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和④中的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细胞②的子细胞叫做次级精母细胞 B.细胞①②③④产生的子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C.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或极体 D.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④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细胞②中

11.下图是雄果蝇细胞减数分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Ⅰ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在分裂期间可形成8个四分体 B.图Ⅱ表示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C.a、b、c、d染色体的组成各不相同

D.图Ⅲ可能是4个精细胞,也可能是1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12.下图是人体一个细胞进行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几种物质在a、b、c、d四个时期的数目变化情况,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 )

A.a~b B.a~d C.b~c D.a~d 13.下列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 ①体细胞 ②初级精母细胞 ③次级卵母细胞 ④精子 ⑤精原细胞 ⑥受精卵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⑤⑥

14.图表示高等动物细胞(2N)在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染色体(a)、染色单体(b)、DNA(c)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此时细胞内不可能发生( )

A.染色体在纺锤体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B.存在于细胞中某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2N C.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内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D.无同源染色体联会,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2 15.在显微镜下观察动物组织切片,发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有的是体细胞的2倍,该切片取自( ) A.人的小肠表皮 B.家兔胚胎 C.绵羊肝脏 D.牛卵巢

16.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A~C段 B.CD段、GH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1 C.图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I~M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 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现象与AH、HI所代表的生理过程有关 17.下图各细胞来自同一个个体,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A中具有2个基因组 B.图B中的染色体形态有2种

C.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有图A、B、D D.图A、C表示有丝分裂中期的不同状态

118.人体内某一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其内有44条常染色体与2条X染色体,此细胞不可能是(染色体组成男性为44常+XY,女性为44常+XX)( ) ①初级精母细胞 ②次级精母细胞 ③初级卵母细胞 ④卵细胞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①②③

19.下图为某一哺乳动物生殖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的分裂方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②③④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图②所处时期中正在发生交叉互换

C.①细胞在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D.一般不用该生物的性腺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

20.从某动物的睾丸中取出的两个精细胞,其染色体组成如下图所示。如果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关于这两个精细胞来源的猜测,错误的是( )

A.可能来自一个精原细胞 B.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3 C.可能来自两个初级精母细胞 D.可能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21.下图表示正在进行分裂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B.此细胞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条 C.此细胞正在进行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此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仅1个具有生殖功能

22.下图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具有染色单体的时期只有CD、GH、MN段 B.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DE、NO段

C.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D.MN段相对于AB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23.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时,染色体变化的重要特征是( ) A.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不分开 B.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 C.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不分开 D.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

24.下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2N)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甲、乙、丙、丁)的不同物质(a、b、c、d)含量。若a表示细胞,则b、c、d依次是( )

A.DNA分子、染色体、染色单体 B.染色体、DNA分子、染色单体 C.DNA分子、染色单体、染色体 D.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

25.果蝇的精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其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单体和四分体数分别是( ) A.8和4 B.8和8 C.16和4 D.16和8 26.(6分,每空1分) 下图是某雄性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面的曲线图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分析回答:

(1) 该动物精细胞内有染色体________条;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 在A、B、C三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填字母)。B图名称是____________。

4 (3) 在曲线图中,cd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A、B、C三图中,与bc段相对应的细胞是________(填字母)。

27.(14分,每空1分)如图为某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期,产生的子细胞为__________。

(2)该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条染色单体,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3)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时期为________。

(4)若该动物精巢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A、B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a、a′的关系为____________,它们是在____________期形成的。

(6)图中A与B彼此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期,a与a′彼此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期。 (7)若该细胞仅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A、B未分开,则其形成的正常和异常精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若仅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a、a′未能分开,则其形成的正常和异常精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28.(10分,每空2分)下图曲线表示某生物(2n=4)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程中,每个细胞内某物质的变化。a、b、c、d、e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的某几个时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图。请据图回答:

(1)图a~e中与曲线②和⑤位置相对应的细胞分别是________。

(2)细胞a、b、c、d、e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曲线中一个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________。

(3)与体细胞相比,DNA含量加倍的细胞是图________。

(4)就染色体行为来说,b、e时期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9.(18分,每空2分)图甲表示某高等动物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像,图乙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核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处于____________期,细胞中有____________条染色体;B处于____________期,此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C细胞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为____________。

(2)图甲中B细胞对应图乙中的区间是__________。

(3)图乙中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____________和9~11,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______。

(4)若图乙中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6~7时期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__条。

1~5CACBB 6~10 DCCCA 11~15 BCDBD 16~20 BBADD 21~25 DDBAC 26.(1) 2 A (2) A、B 初级精母细胞 (3) 着丝点分裂

(4) A、B 27答案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四分体时) 次级精母细胞 (2)4 8 2 (3)有丝分裂后 (4)2条或4条或8条 (5)同源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 (6)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7)0∶4 1∶1

28、答案 (1)e、b (2)a、d、e ④⑤⑥ (3)a、d、e (4)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29答案:(1)有丝分裂后 8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初级卵母细胞 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2)3~4 (3)1~6 5~8 (4)20

第13篇:减数分裂实验材料的探索

1题目

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

①蚕豆的雄蕊②桃花的雌蕊③蝗虫的精巢④小鼠的卵巢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卵巢不适合做减数分裂的材料的原因

选材的标准:结构简单;取材方便。蚕豆的雄蕊相对来说比较好取,蝗虫的身体结构相对小鼠简单,因此选c。

常正良

植物雌蕊和高等动物卵巢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数目很少,用它们做实验材料,不容易找到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而植物雄蕊的花药和昆虫精巢中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很多,是观察减数分裂的良好材料。

卢开雄一般情况下,我们观察减数分裂使用的材料网都是雄性生殖器官,因为产生的精细胞多,能运动,容易观察到。

商中兰有两个原因:一是哺乳动物的卵泡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储备是在胎儿期完成的,题目中的④就不能选;二是考虑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个数,桃的子房中只有一个胚珠,难以找到,题目中的②不能选(来源:好范文 http://www.daodoc.com/)。

唐志哲四川省双流县籍田中学(610022)卵巢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少,减数分裂的时间不确定;发生减数分裂的细胞位置不确定。

吴浩不选择卵巢的理由:卵细胞在体内的形成离不开输卵管和精子的作用。而本题是“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如果选择小鼠的卵巢作为实验材料的话,则如何创造类似输卵管和受精的条件呢?所以不适合选择该材料。

段怡忠山西省稷山县翟店中学(043200)从事实来讲,小鼠的卵巢和桃花的雌蕊根本就不能做减数分裂观察装片来观察,因为在装片制作过程中要对观察材料的细胞进行杀死固定,对桃花的雌蕊来讲,只形成一个卵细胞,在这一个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不管在那个时期固定,也只能有减数分裂的一个时期,而看不到其它时期。如果要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后、末期,以及性原细胞,在一次固定后形成的一个装片中至少应该有8个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步的细胞,才可以在一个装片中找全所要观察的各个时期,否则观察不到。所以②桃花的雌蕊不能做观察材料。同理,④小鼠的卵巢也不适宜观察。

3题目本身存在争议之处

周伟有资料表明:哺乳动物经过外源性激素处理,卵巢一次可以排出超常数几倍到十几倍成熟的卵子,这叫超数排卵。例如,兔通过超数排卵处理,一次可排出111枚成熟卵子。超排过程中,在给小鼠注射促性腺激素15h左右,解剖输卵管取出卵细胞。受精的方法是在卵子培育液中直接加入精液使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或者用显微操作仪将单个精子或精核注入卵周隙或卵质中,使之受精。如此看来,要想得到更多的卵细胞并不难,要想使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次级卵细胞继续发育也具有可操作性。因此,选小鼠的卵巢作减数分裂的材料不能说是“不恰当”,而应为“非最佳”。

常正良即使从“全面了解”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的要求考虑,所给答案也没有问题。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固然有差异,但基本过程大致相同,通过对其中一个过程的观察就能反映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如果要讲差异,不光是精子形成过程与卵细胞形成过程有差异,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也有种间差异,要承认差异但要肯定它们在大的方面的一致性。

桃花的每个雌蕊中只能形成一个胚囊,小鼠的每个卵巢中网每次也只能形成少数几个卵细胞,由于观察减数分裂过程必须对实验材料进行固定及染色处理,会造成细胞死亡,所以用这两种材料来观察减数分裂过程,只能观察到减数分裂某个时期或某几个时期的细胞,不可能找齐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细胞,这就没有达到题目“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的要求。

第14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练习题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练习题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的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则人的神经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卵细胞中分别有染色体多少条(

A、46 23 23 B、46 46 23 C、0 46 0 D、0 46 23

2、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相比较,减数分裂所特有的是(

A、DNA分子的复制 B、着丝点的分裂 C、染色质形成染色体 D、出现四分体

3、下图1为某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在图2中表示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图像是(

4、下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有关假设和推论正确的是(

A.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下一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面 B.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C.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D.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中可能出现四分体

5、下列不属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的是(

A.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

B.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C.能够基本保持亲本的一切遗传性状 D.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下图(1)和(2)为处于相同分裂阶段的两处高等动物细胞,都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①细胞通常存在雄性动物的精巢(睾丸)中 B.图中两个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相同阶段 C.图①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D.两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亲本细胞的染色体数相等

7、人体精子、卵细胞的核DNA都是23个,其受精卵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多的个数是( ) A. 23 B.46 C.69 D.92

8、右图为某雄性动物细胞内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

B.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图中含有8条脱氧核苷酸链

D.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9、a和A、b和B、c和C各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下列哪四个精子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 A. AbC、aBc、abc、abc B. aBc、AbC、aBc、AbC

第1页 C.aBC、Abc、abc、abc D.abc、abC、aBc、aBc

10、以下①—④为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按分裂时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①③②

11、下列关于人类受精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受精作用过程中一个精子与一个卵细胞融合 B.受精过程中精子的膜要与卵细胞的膜融合

C.受精卵形成后再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新的个体 D.受精卵中的全部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12、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②在次级卵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③着丝点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 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染色体数减半,DNA数不变 ⑤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A.①⑤ B.⑥⑦ C.①②③ D.④⑤⑥

13、下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

B.图乙一定为初级精母细胞

C.图丙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D.图丙中的M、m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14、下面四幅图是来自于同一生物体内的、处于四个不同状态的细胞分裂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16条染色体

B.图①与图③所示细胞中DNA含量比例为1:2 C.图②与图④所示过程仅发生在某些器官中 D.由图④可知,该生物一定是雄性个体

15、右图表示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CD段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

B.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BC段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联会状态的同源染色体 C.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DE段所代表的时期相同

D.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CD段都发生着丝点分裂

16、在减数分裂中,家兔的初级卵母细胞有22个四分体,则其卵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 ) A.11个

B.11对22个

C.不成对的22个

D.44个

第2页

二、非选择题

17、下图A表示一动物精巢内细胞分裂及其精子形成过程中DNA相对数量的变化曲线,B表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各个时期染色体变化模式图,请根据图分析回答下面的题。

(1)A图①阶段属于哪一种细胞分裂方式:____。

(2)B图所示的a、b、c、d 4个图像,分别是A图所示的①~⑤中的什么时期?(填图中的代号)a____,b____,c____,d____。

(3)B图所示的a、b、c、d图中的DNA量与体细胞DNA量不相同的是____。 (4)A图②时期,细胞内有__条染色体,__个DNA分子。

18、下图为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示意图,其中R、r和M、m 分别代表A、B、C、D四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请据图回答: (1)该动物体细胞中最多可有________条染色体,此时的细胞

正处于_______分裂________期,此时期的细胞中 有_________条脱氧核苷酸链。

(2)若该细胞为卵原细胞,其产生的子细胞中1个极体基因型为Rm,

则同时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次级卵母细胞中的a和a’移到了同一极,其他情况分裂正常,则产生正常与异常卵细胞之比为____

___

(4)假设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并供给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不含

1

5N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19、某雄性生物体细内的DNA含量为2a,下图表示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及受精卵的有丝分裂过程的DNA变化。据图回答:

(1)从A到G表示的是_________分裂过程;曲线由J到O表示的是_______分裂过程。 (2)能表示初级精母细胞的时期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E时期的细胞叫___________细胞;G时期的细胞称___________。

(3)由A→C,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由D→E,DNA的含量又减少一半,原因是____________分离,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由F→G,DNA含量再减少一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分离,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

(4)由H→J,DNA的含量又增加一倍,恢复到原来的数目,是因为___________使两配子结合成合子。I时的细胞称为__________。

第3页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C

5、C

6、B

7、D

8、B

9、B

10、B

11、D

12、A

13、B

14、C

15、B

16、C

二、非选择题

17、(1)有丝分裂(2)⑤ ③ ① ④ (3)a、b、c (4)

4

18、(1)8,有丝分裂,后期,16(2)Rm或rM(3)0 (4)0

19、(1)减数 有丝 (2)C~D

次级精母

精细胞

(3)染色进行复制(或答染色单体出现) 同源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 (4)受精作用

受精卵(合子)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C

5、C

6、B

7、D

8、B

9、B

10、B

11、D

12、A

二、非选择题

13、(1)有丝分裂(2)⑤ ③ ① ④ (3)a、b、c (4)4 4

14、(1)8,有丝分裂,后期,16(2)Rm或rM(3)0 (4)0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C

5、C

6、B

7、D

8、B

9、B

10、B

11、D

12、A

二、非选择题

13、(1)有丝分裂(2)⑤ ③ ① ④ (3)a、b、c (4)4 4

第4页

14、(1)8,有丝分裂,后期,16(2)Rm或rM(3)0 (4)0

第5页

第15篇: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说课稿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说课稿

说课人:朱树生制作时间:2013年5月18日

尊敬的评委,大家好。我是10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来进行说明。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教材首先讲述减数分裂的概念,以及减数分裂的特点、结果等,再结合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详细介绍了减数分裂的过程,在学习受精作用时,教材通过建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来说明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方便学生更确切的理解受精作用的实质。在最后教材还设置了技能训练,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识图,析图,作图的能力。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以及有丝分裂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殖细胞的分裂与结合过程;同时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又为后面对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的学习做好预设。

就像刚才所讲的学生已经具有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有丝分裂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学习减数分裂的知识,再者,高二学生的认知体系,认知结构得到完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能运用基本的思维方法学习新知识,而且在抽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方面也有较大发展。所以学生已基本具备学习本节内容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做到统一的要求以及对教材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举例说明受精过程;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识别减数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学生识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得到提高,尝试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通过描述染色体、DNA的变化过程,学生的总结、归纳、运用能力有所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学生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的认识,形成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高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减数分裂的含义和配子的形成过程和受精过程。而减数分裂的过程特别是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这一知识点又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把握,所以减数分裂的过程也是教学难点。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方面谈谈。在教法方面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直观展示减数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过程图片,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提升自身观察能力;分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形态,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比较对照法,将减数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过程对照比较,发散学生辩证,统一的思维。在教师教的同时我也注重学生的活学活用,我将指导学生观察减数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过程图片,提升观察能力;随着老师的提问,学生自学教材,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我将具体介绍我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即减数分裂的含义及过程的学习。整体思路是引入课题—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将花2—3分钟时间,利用课本中的问题探讨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考,进而成功自然导入新课—减数分裂。在讲授新课环节,约花3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6,分析总结减数分裂的含义及减数分裂的特点,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然后教师过渡到以精子的形成为例介绍减数分裂过程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2—1,分析精子的形成场所、来源细胞及精子的大致形成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归纳总结的能力;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精子的具体形成过程的学习,教师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用不同颜色标记的染色体图片,结合课本,直观的讲解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并将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纵向对比学习,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横向比较对照,提高学生联想记忆、比较对照的能力;再次利用彩色图片中染色体颜色的不同,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染色体的变化过程,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学习完精子的形成过程之后,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发放教师课前准备好的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乱序图片,指导学生组内讨论,合作,将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图片正确排序,教师点评,从而突出重点。然后进入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再次为学生指出教学重难点,方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最后围绕重点,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适度适量,紧凑,能较好的巩固强化所学知识。 接下来是我的板书设计:

2.1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第一课时)

一、减数分裂的含义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16篇:《减数分裂》 高中生物说课教案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说课教案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减数分裂》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章第一节的第1部分。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2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遗传与进化》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遗传定律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 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de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四、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设疑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六、具体的教学过程

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

首先以问题引入,引发思考:(1)什么是有性生殖?(2)其主要方式是什么?回答之后,演示卵式生殖过程即受精作用,提醒学生注意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为进一步观察受精卵中染色体的特点,又设计动画模拟精卵的结合过程。这样,学生从画面上能清楚看出,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并且每两条染色体大小、形态相似,由此引出同源染色体概念。为进一步说明同源染色体特点,插人类体细胞的染色体图,最后得出完整概念。同源染色体是本课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在教学安排上,将同源染色体概念提前讲述,为的是分散难点,为后面讲述联会和四分体奠定基础。

由于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都只有受精卵即体细胞一半,自然引出问题:精子和卵细胞怎样产生?先请学生讨论,能否以有丝分裂方式产生?之后引出减数分裂概念。并展示学习这一概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减数分裂自然想了解减数分裂的具体发生过程,进入第二部分,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过程

首先以指导读书法,让学生带着几个思考题进行读书学习。思考内容包括:“精子在哪里形成?精子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细胞名称是什么?什么是联会、四分体?‘减数’发生在什么时期?”为讲述方便,也为了后面能说明染色体分离的随机性,细胞中的染色体以4条表示.同时,为防止学生眼花缭乱,分散了注意力,整个分裂过程先逐图出现。

讲述精原细胞时,除指出它来自精巢,还应点明它的染色体数就是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时,强调染色体在这一时期复制,也就是要说明,联会时期,每条染色体已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只是由于这一时期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所以看不出来,这样可以避免学生错误以为复制是在四分体时期进行。四分体时期,除强调概念wai,为避免个别学生错误地将整个细胞中的4条染色体当作一个四分体,先提问:图中有几个四分体?再将其中一个四分体作闪烁处理以加深印象最后还要对四分体作个总结,指出:四分体个数就是同源染色体对数。这样处理,较好地突破了“四分体”这一教学难点。 分裂后期,先显示一种同源染色体分离情况,形成两个子细胞,接着让学生讨论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的分离情况?讨论之后在后期又出现另一种分离图,由此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源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即不同对染色体之间可能自由组合。为后面学习遗传学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细胞学基础。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学生容易掌握,但也要强调两点:“分裂”和“等数”。“分裂”即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等数”即染色体数目不再减半。至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尤其突出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的比较,使学生通过画面,清楚地看出二者的不同,即“是否含有同源染色体”的问题,进一步说明了减数分裂的本质。接着,全屏展示减数分裂的全过程,目的有两个,一是总结减数分裂的实质,二是利用板书复习各分裂时期细胞的名称。板书如下:

精子的形成: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

(复制)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变形)

.............2n...............2n...............n...............n..........n

在上面学习的基础上,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染色体行为变化,播放精子形成的连续动画过程。 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获得完整印象。

最后,总结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先让学生讨论,教师再作补充,这样既使学生理解其意义,而且培养了归纳总结,梳理知识的能力。最后指出这些也正是有性生殖的意义,从而既联系了上节课内容,又使本节课内容前后呼应。

练习与巩固:为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设计了两道课堂练习题,第一道题考查学生对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性的掌握情况,第二道题考查学生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概念的掌握情况,通过两道练习题,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能否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Fansi:讲授减数分裂这部分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采用比较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简述分裂过程中也同样复习了有丝分裂的过程,避免出现两个知识点的混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克服了知识抽象带来的理解上的困难,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17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 主备人:王敏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基础和胚胎工程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一、新课标要求 : ●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及发生的部位

●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解释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名词

尝试模型建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说明减数分裂的过程,说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和 DNA 的变化规律

概述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

区别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典型图形,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形态、数目和位置的变化

●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区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差异

解释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概述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

●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说明受精作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作用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复习知识目标)

从近几年的高考分析看,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主要变化。考查的综合点有: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判断细胞分裂方式、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组数目、同源染色体数目、DNA分子数目等的比较)以及与遗传规律的结合(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三、教学过程

向学生说明新课标要求:

1.减数分裂的过程:如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2.减数分裂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变化规律:DNA在分裂过程中复制一次减半两次;染色体复制一次减半一次;DNA和染色体变化曲线的分析。

3.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减数第一次分裂与有丝分裂区别明显,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基本相似,但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无同源染色体。4.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图像的识别。

5.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6.减数分裂形成的有性生殖细胞的类型:如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四个精子的情况。问题引入(根据新课标要求知识点要求设计问题)

思考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了几次?细胞分裂了几次?结果是一个细胞分裂成几个子细胞?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相比如何

回答:

1、

1、

2、相同

思考2: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可能是我们前面学过的有丝分裂吗? 回答:不是

思考3:如果精子和卵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形成的?……

回答:那么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都为2N,精卵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数就为4N,与事实不符。

第18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文科)

莘村中学高中部讲学稿

课题: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 1-

2 课时 年级:

高一

课型:

新课

撰写人:

胡维光

审核人: 程小玲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班别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动物配子形成过程,精子和卵子形成过程的比较,动物受精作用的过程与细胞质遗传。2.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数目变化规律与图像的识别。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量变化规律与曲线分析。

二、学习过程:

1、精子产生的部位是_睾丸_,卵子产生的部位是_卵巢,减数分裂复制_1_次,分裂__2_次。

2、问题讨论:,

①请区分染色质,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的关系,四分体指的是什么?

a、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组成成分是__DNA__和____蛋白质______。

b、同源染色体是指__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形态大小一般相同的1对染色体_____ 在右图的细胞中,1号染色体和2号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3号和4号染色体是另一对同源染色体。1与3或4号染色体是_非同源染色体_。 c、在右图中,a与___a`___是姐妹染色单体,b与___b`_____是一对姐妹染色单体,而a与b属于非姐妹染色单体。

d、在减数分裂前期,1号和2号染色体组成一个__四分体__,3号和4号染色体组成另一个四分体。

e、一对同源染色体等于___1____个四分体等于___4___个单体等于___4___个DNA。

②请画出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对染色体的动物个体精子形成过程的图形,并附与文字说明。

③请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某动物卵子形成过程示意图(注意与上题的区别),也可用箭头和基因表示:

1 ④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减半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请通过比较,总结出精子形成和卵子形成的几个区别。

a、精子的形成,细胞质是均等分裂,而卵子的形成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 b、精子和卵子所发生的部位___不同____。

c、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__4___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可产生____1___个卵子。 d、精细胞到精子要经过__变形_阶段,卵细胞到卵子不需要变形。

⑤重点:请画出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对染色体的动物个体有丝分裂前、中、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中、后和减Ⅱ前、中、后时期的图形,注意比较各时期的区别与联系。

课堂练习:

1、下图为某种生物种族繁衍历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下列过程的细胞分裂方式分别是:A_________;C__________;E___________。

(2)B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A、B过程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示意图的全过程既直接体现了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又反映了细胞分裂是生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

2、下图是表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

(1)图中代表染色体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_。 (2)图中从0—8的时期表示细胞的____________过程。 (3)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______。

(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在9—12时期为_____条。 (5)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横坐标数字的_________处进行。 (6)8处进行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

1、(1)、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有丝分裂

(2)、受精作用;保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使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对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生物的进化等都有很重要作用

(3)、生殖和发育;生长、发育和繁殖

2、(1)曲线B (2)减数分裂 (3)0-

4、8-13

6、11 (6)受精作用

4)40 5)((

第19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 减数分裂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 减数分裂

【典例导悟】

【典例1】(2009·江苏高考)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C.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规范解答】选B。此题主要考查四分体时期细胞内基因的分布特点。解答过程如下:

【变式训练1】如图表示处于分裂过程某阶段的一个动物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处于______期。

(2)细胞中有染色体____条,分别是______。

(3)细胞中有____对同源染色体,它们是____,有________个四分体。 (4)细胞中有_______条染色单体,它们是_______。

(5)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最终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内有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__个DNA分子。 【解析】该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图像。同源染色体联会成为四分体,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又包含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联会时的细胞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后,最终产生的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答案:(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 (2)4

1、

2、

3、4 (3)两 1和

2、3和4 两 (4)8 a、a

1、b、b

1、c、c

1、d、d1 (5)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 两 两 【变式训练2】关于如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因为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⑨,所以可以判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B.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它们通过一个着丝点②相连 C.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解析】选D。图中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⑨,可判定为动物细胞。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⑤和⑥也为一对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均包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均位于赤道板上,表示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在后期时,着丝点分裂,移向两极的均是两对同源染色体。

【典例2】图中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1)根据图示填写下表:

用心

爱心

专心 2

(2)用柱形图表示甲、乙、丙三图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的数目。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细胞的名称及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目的变化特点。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自主解答】(1)甲图中两对同源染色体正移向两极,表明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图像,又因为细胞质发生均等分配,判定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乙图表示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正移向两极,每极均有两对同源染色体,表明是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所产子细胞是体细胞。丙图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后,子染色体正移向两极,表明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因为细胞质均等分配,因此表示的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是第一极体,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或第二极体。(2)用柱形图表示三幅图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的数目时,要明确标出横、纵坐标的意义及每个柱代表的结构或物质。 答案:(1)

用心

爱心

专心 3

【互动探究】(1)若三图表示的细胞存在于同一高等动物的体内,据此能否判断出该动物的性别?说出依据。

(2)甲图分裂后,最终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组成有几种?(图示)

提示:(1)此动物为雄性。因为甲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配,由此确定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动物性别为雄性。 (2)2种,如图

【学业达标训练】

1.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用心

爱心

专心

4 B.所有的生物都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C.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

D.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

【解析】选B。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细胞分裂,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原始生殖细胞进行一次DNA复制,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最终产生成熟的有性生殖细胞,结果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 2.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C.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解析】选A。考查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同源染色体是指大小、形状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叫做联会。因此B、C、D三项都是正确的。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是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点一分为二后,叫相同的染色体。 3.(2010·三明高一检测)下列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步骤,其正确顺序是( ) ①形成四分体 ②同源染色体分离 ③交叉互换 ④联会 ⑤染色体复制 ⑥染色单体分离 A.②①③④⑤⑥ B.⑤③②④⑥① C.⑤④①③②⑥ D.⑤④③⑥②①

【解析】选C。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完成染色体复制;进入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后,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现象,进而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以发生交叉互换;到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形成两个子细胞;直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才发生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4.动物的1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中形成4个四分体,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可能有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分别是( ) A.2条、4条 B.4条、8条 C.8条、0条 D.8条、16条

【解析】选B。四分体是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联会的1对同源染色体。一个四分体包含了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那么,4个四分体就会有4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体、16条染色单体。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故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5 染色体数是4条,染色单体数是8条。

5.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解析】选C。有丝分裂的间期细胞中进行DNA分子的复制,但无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不加倍,故A错;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因着丝点分裂而加倍,但无DNA的复制,DNA分子数目不变,故B错;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故C对;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由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数目不变。

6.如图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其中一定表示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是(

【解析】选D。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D为形成卵细胞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7.动物的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点是( ) ①次级卵母细胞将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 ②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③一个卵原细胞经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 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B。卵细胞与精子的形成过程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①形成的性细胞数目不同: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而一个卵原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②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配,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配。③精细胞必须经过变形成为精子才具活力,而卵细胞不需变形即具活力。

8.(2010·启东高一检测)人体某器官中一细胞染色体的组成为44+XX,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此人一定为女性 B.此人一定为男性

用心

爱心

专心

6 C.该器官一定是卵巢

D.该细胞中一定含2个染色体组,不一定含同源染色体

【解析】选D。女性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的组成均存在44+XX的情况,后者无同源染色体;男性精母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存在44+XX的情况,无同源染色体。[ 9.(2010·巢湖高一检测)对如图减数分裂过程某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 B.非姐妹染色体交换结束 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D.姐妹染色单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解析】选B。图中同源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正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已经完成了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10.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据图回答: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该过程发生于_____期,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 (2)图2中甲细胞处于图1中的______段,乙细胞处于_____段,丙细胞处于_______段。

(3)对图2乙细胞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该细胞处于______分裂的_____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画出乙细胞最终形成配子的染色

用心

爱心

专心

7 体组成。

(4)丙图所示细胞含有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_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__个DNA分子。该细胞产生子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识图能力及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全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根据图2中细胞所含染色体的特点分析,可判断:甲图为有丝分裂后期图像,为体细胞;乙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像,为初级卵母细胞;丙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像,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分析图1的坐标曲线图时要注意,该图并非绘制的细胞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而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所含DNA分子数目的变化。既可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又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AB段表示间期DNA分子的复制,CD段表示着丝点的分裂,BC段表示存在染色单体的时期,DE段表示染色单体分开后的时期。

答案:(1)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细胞分裂间 着丝点分裂 (2)DE BC BC[ (3)8 1∶2 减数第一次 后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4)0 4 4 精细胞或卵细胞和极体或极体 【素能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用显微镜观察小鼠的睾丸切片时,发现了几种不同特征的分裂中期细胞,若它们正常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不可能是(

A.精原细胞 B.初级精母细胞 C.次级精母细胞 D.精细胞

【解析】选B。睾丸内的精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产生新的精原细胞,又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细胞。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首先完成细胞内染色体的复制,形成1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2个精细胞。此题干中的中期细胞可能是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或是次级精母细胞,因此,产生的子细胞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 2.a和b属于同一动物体内的两个细胞,通过对其核内DNA分子含量的测定,发现a细胞中核DNA含量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8 b细胞的两倍,最可能的解释是( )

A.a是正常体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的细胞 B.a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b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 C.a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D.a处于有丝分裂中心体相互分离时,b处于次级性母细胞中染色体移向两极时

【解析】选D。设正常体细胞核内DNA含量为m,则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的细胞中核内DNA含量也为m,故A错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核内DNA含量为2 m,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中核内DNA含量也为2 m,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核内DNA含量也为2 m,故B、C错误。有丝分裂中心体相互分离时即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核内DNA含量为2 m,而次级性母细胞中染色体移向两极时即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核内DNA含量为m,符合题目已知比例,故D正确。

3.家兔体细胞中有22对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是( ) ①22条 ②44条 ③88条

④每条染色体中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⑤每条染色体中都不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A.②和⑤ B.③和⑤ C.②和④ D.①和④

【解析】选A。家兔的体细胞中有22对染色体,因此,它的初级性母细胞中也有22对染色体,但每条染色体中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到两个次级性母细胞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是染色单体的分开,在后期,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彼此分开,但暂时还在同一个细胞中,因此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减半的染色体又暂时加倍,有44条染色体,并且每条染色体中都不含染色单体。

4.(2010·湛江高一检测)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的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 A.次级精母细胞核中的DNA分子和正常体细胞核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C.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使得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四分体的数目都减少了一半 D.初级精母细胞中DNA分子数目是四分体数目的4倍

【解析】选C。次级精母细胞核中的DNA分子为2N,正常体细胞核的DNA分子数目为2N,两者相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为2N,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N,两者相同;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使得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存在四分体;初级精母细胞中DNA分子数目为4N,四分体数目为N,前者是后者的4倍。

5.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有一些不同之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9 A.精、卵原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

B.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C.精细胞变形成精子,而卵细胞无变形过程

D.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有极体产生,而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无极体产生

【解析】选A。精、卵原细胞分别是雄性和雌性的原始生殖细胞,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的相同,它们本身的增殖方式也与体细胞相同,都是由有丝分裂产生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细胞,经过变形形成4个精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两次不均等分裂,最终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而且卵细胞的形成无需变形。

6.(2010·苏州高一检测)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比例为1∶2 B.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 D.④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1 【解析】选D。①为有丝分裂后期,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为有丝分裂中期,故C项不正确。细胞中染色体与DNA的比例为1∶2的图形中,应有染色单体,据图可知①中无染色单体,只有②③符合,A项不正确。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比例为1∶1,故D项正确。有丝分裂是产生体细胞的分裂方式,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因此细胞①③产生的子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②产生的子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而⑤图是分裂间期,看不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7.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下列各项描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

A.AB段和EF段染色体数目相等,均包含N对同源染色体

B.AB段细胞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CF段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FG段细胞的名称是精子

用心

爱心

专心

10 C.AB段和EF段细胞内的DNA分子数不同

D.CD段细胞内有N个DNA分子,EF段细胞内有2N个DNA分子

【解析】选A、B、D。AB段细胞内有N对同源染色体,BC段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EF段细胞内虽然染色体数为2N,但由于着丝点分裂已经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了,故A项错误。

AB段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包含了DNA复制前的精原细胞和DNA复制后的初级精母细胞;CF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FG段结束产生精细胞,经过GH段变形后形成精子,故B项错误。AB段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EF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细胞内的DNA分子数EF段为AB段的一半,故C项正确。CD段细胞内有N条染色体,但着丝点尚未分裂,仍包含染色单体,所以细胞内DNA数为2N;EF段着丝点分裂后,染色单体消失,DNA分子数仍然为2N,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9分)

8.(18分)(思维拓展题)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

(1)图1中a、b、c表示染色体的是________,图2中表示二倍体体细胞分裂时期的是_______。 (2)图1中Ⅲ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_。

(3)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4)符合图1中Ⅳ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 ____。与图1中_________对应的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

【解析】(1)图1中:Ⅳ中b为0,可确定b为染色单体,由Ⅱ或Ⅲ中a、c的关系确定a为染色体、c为DNA。

(2)图2中:甲图是体细胞进行的有丝分裂中期;乙图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图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3)图1中Ⅰ指的是复制前的1条染色体中无染色单体、含1个DNA分子,Ⅱ指的是复制后的1条染色

用心

爱心

专心

11 体中含2条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染色体的复制包括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其中DNA分子的复制在细胞核中进行。

(4)图1中Ⅳ所示数量关系为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中减半,且着丝点已分裂没有染色单体,比如卵细胞或(第二)极体。因题目交代是雌性动物,故不可能是精细胞。图1中Ⅲ、Ⅳ显示染色体数目比正常体细胞减半,故无同源染色体。

答案:(1)a 甲 (2)乙 (3)DNA复制 (4)卵细胞或(第二)极体 Ⅲ和Ⅳ [实验·探究]

9.(11分)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分裂过程,即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阶段和减数第二次分裂阶段。某生物小组要探究减数分裂两个阶段所占时间长短,请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试剂,完成实验。 供选材料及用具:小鼠的肝脏、睾丸、肾脏、苏丹Ⅲ染液、醋酸洋红染液、健那绿染液,解离固定液。 (1)选材:用_______作实验材料。

(2)制片:①取少量组织液低渗处理后,放在_______中,一定时间后轻轻漂洗。 ②将漂洗后的组织液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_______。 ③一定时间后加盖玻片,______________。

(3)观察计算:①观察多个视野,计数_____________及视野中细胞的总数。 ②算出每个视野中不同分裂阶段细胞所占比例。

③最后,_______________,即可大体表示不同分裂阶段所占的时间比例。

【解析】要探究减数分裂两个阶段所占时间长短,应先制备减数分裂装片,再统计每个阶段细胞数目多少,最后通过求不同视野中,相同分裂阶段所占比例的平均值,得出结论。

(1)小鼠的肝脏和肾脏内的细胞无法进行减数分裂,只有睾丸内才可发生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 (2)制片时应遵循解离固定→染色→压片的步骤。选择染色剂时应注意醋酸洋红染液可将细胞内的染色体染成红色,便于观察;而苏丹Ⅲ染液是鉴定脂肪的,健那绿染液是染线粒体的。

(3)每个视野中每个分裂阶段中细胞数目占细胞总数的比例可以反映出该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为了结果的准确性,应求平均值。 答案:(1)小鼠睾丸

(2)①解离固定液 ②醋酸洋红染液 ③压片 (3)①每个视野中处于不同分裂阶段细胞的数目 ③求不同视野中相同分裂阶段细胞所占比例的平均值 【精品题库】

1.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时都出现的现象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12 A.同源染色体分离 B.着丝点分裂 C.细胞质不均等分配 D.染色体复制

【解析】选C。A项初级卵母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但次级卵母细胞没有;B项次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有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但初级卵母细胞着丝点不分裂。C项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和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都有细胞质的不均等分配。D项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时都不出现染色体复制,而是卵原细胞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形成初级卵母细胞。 2.处于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各不相同,该细胞可能是( ) A.体细胞

B.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 C.卵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解析】选D。这个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说明这个细胞内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排除了A项和B项。又因这个细胞内的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得知这个细胞正处于分裂期的中期,因此不可能是C。

3.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着丝点的分裂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的( ) A.减数分裂间期、减数分裂间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C.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D.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解析】选B。本题考查减数分裂两个分裂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在减数分裂两个后期都是染色体被纺锤丝牵引拉向细胞两极,但对象不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被牵引向细胞两极。

4.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 A.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 B.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C.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D.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变成两条染色体

【解析】选C。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只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是成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变成两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都有这种变化。而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在有丝分裂中没有,只有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

用心

爱心

专心

13 这种变化。

5.如图所示,横轴表示细胞分裂时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依次是( )

A.④②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选B。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要弄清楚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并能正确分析图像。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在间期都进行DNA的复制,使DNA含量加倍。据图分析,图中①②都有间期加倍现象,属DNA变化曲线。①图中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DNA含量又恢复原状,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②图结果DNA减半,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③④图为染色体数量变化;③图结果减半,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④图结果恢复原状,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用心

爱心

专心 14

第20篇:PPT

菜单栏的视图-----母板------幻灯片母板

进入后再点菜单栏的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选中你的logo,拖到合适的大小和位置,再保存母板,最后关掉母板 可以了,以后你新建的幻灯片的背景都是这样子了

《减数分裂ppt.doc》
减数分裂ppt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