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社会科学大学

2022-03-13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 江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

` 江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 研究基地动态信息

2014年第2期 总第5期

江南大学社会科学处编 2014年7月10日

我校入选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1 2014中国(无锡)国际设计博览会“设计教育再设计”系列国际会议隆重开幕…………1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纪检监察领导干部培训班在我校顺利举行……………………………3 “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成功召开中国食品质量安全前沿研讨会…………………3 “江南大学开放创新研究院”网站上线……………………………………………………4

“无锡党的建设研究中心”举行2014年课题交流暨学术报告会…………………………5 “无锡市公共机构节能研究中心”参与起草《无锡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 ………5 “中国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基地”获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资助 …6 “区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举行国家社科基金(教育类)课题开题论证会 ……………7 “无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中心”获得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立项…………………8 “行政法治研究中心”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8 “区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获得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9 “语言认知与技术创新应用研究中心”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著作面向全球发行

…10 “无锡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基地”开展“无锡市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研究”………………11

“无锡低碳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第四届中德低碳未来城市项目(无锡)论坛”12“产品创意与文化研究中心”举办两次研坛………………………………………………13“中国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基地”成员赴港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15“江苏党风廉政创新研究基地”专家参加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工作会议

………15 “江南大学行政法制研究基地”成员参与无锡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工作……………16 “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积极参与国家食品宣传周活动

…………………………17 “江南文化与影视研究中心”参与“华文文学与中国梦书写”学术研讨会……………17 陈明选教授受聘江苏省教师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分会秘书长 ……………………17 第六届江苏省外国语言学学术论坛在锡召开 ……………………………………………18

我校入选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2014年6月,江苏省文化厅公布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名单,全省共批准14个,我校成功入列,入选首批省非遗研究基地,标志着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又一新的研究领域进入江苏省重点建设行列。

此次评选是省文化厅为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学科和人才优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推进科学保护,促进传承发展而开展的一项开拓性工作。据悉,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由省文化厅命名、授牌和指导,所在单位自主建设并管理,承担省文化厅和江苏各地文化部门委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决策咨询、课题研究、资料编纂、人才培养等专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研究基地主要依托校“汉族服饰文化与数字创新实验室”与纺织服装学院的“民间服饰传习馆”,开展非遗习俗类汉族服饰文化研究,意在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传播的“传习”性能,注重探讨汉族传统服饰中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传统,旨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现今提倡的创意文化产业和地域特色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源泉,汉族服饰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将会激发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思忆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助推社会审美思想发展。

2014中国(无锡)国际设计博览会 “设计教育再设计”系列国际会议隆重开幕

2014年5月24日早上8点30分,2014中国(无锡)国际设计博览会“设计教育再设计”系列国际会议在江南大学北区大学生活动中心音乐厅开幕。江南大学副校长徐岩、无锡市科技局副局长徐重远、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志磊、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教授、前美国工业设计协会主席Craig Vogel教授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数十位国内外设计领域高端专家和两百余位参会代表出席会议开幕式。基地主任辛向阳主持会议。

开幕式结束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魏德海管理学院教授Richard Buchanan教授为大家带来了What Should We Teach Our Students Today?的主题演讲,教授从哲学的演 1

变讲到哲学的任务,接着又为观众详细介绍了价值创造的源泉——材料、人才、形式和目的,教会我们在各个领域进行实践的法则,最后举例说明了设计目的的重要性。

主题演讲结束后,分为两个会场分别由来自中国工程院、卡耐基梅隆大学、凯斯西储大学、米兰理工大学、爱因霍芬理工大学和机械设计杂志社的六位嘉宾进行了系列演讲。

2014中国(无锡)国际设计博览会“设计教育再设计”系列国际会议将持续三天,5月24日-26日上午将分别有八位国内外嘉宾进行相关主题的学术演讲,同时,每天下午将有4个并行的工作坊,其规模之大,讲座专家的学术地位之高,讲座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值得全体设计行业同仁期待,希望此次盛会为设计学科发展带来全新视角和动力,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国际学术影响力的提升提供更高的平台,让我们共同期待更为精彩的报告内容!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纪检监察领导干部培训班在我校顺利举行

2014年5月26-30日,江南大学江苏党风廉政建设创新研究基地举办了“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纪检监察领导干部培训班”,来自省司法厅、监狱管理局、禁毒局和各地市司法行政系统的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共70多位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参加了此次培训。

江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周小浦、江苏省司法厅纪委书记祝玉卿和江苏省纪委领导出席开班式。开班式由学院院长张云霞教授主持,周小浦书记首先致辞,介绍了江南大学和江苏党风廉政创新研究基地的基本情况,对参加培训的领导干部表示热烈欢迎。随后省司法厅祝玉卿书记致辞,对参加培训的干部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开班式后,江苏省纪委副书记、江苏党风廉政建设创新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黄继鹏做了第一场讲座。讲座首先从大数据的视角,用翔实的数据回顾了近年来江苏省反腐败斗争的总体情况和发展过程,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江苏省腐败发生的特点,反腐败斗争形势,提出省惩防体系建设已经进入抓早抓小的阶段,讲座还运用翔实数据分析了省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现状,纪检干部队伍建设情况以及惩办案件效果等。同时还介绍了江苏纪检巡视工作进展,对今后江苏省反腐败斗争形势进行了深入研判。另外,赵建聪、傅国芳、徐玉生、鞠连和、潘云华等基地专家,也进行了主题为“廉政文化建设”、“立体式惩防体系建设”、“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防腐机制”和“纪检工作与法治思维”等专题讲座。

举办此类培训班是基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方面,对于研究基地研究成果的社会转化,提升江南大学江苏党风廉政创新研究基地服务政府、服务社会能力的影响力都将起到积极意义。

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成功召开中国食品质量安全前沿研讨会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主办,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质量安全研究基地具体承办“中国食品质量安全研究前沿研讨会”于5月11日-12日在江南大学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中国社科院农村所、中国农村经济杂志社、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研究机构的2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研讨会由中国社科院农村所副所长杜志雄主持,会议取得了一致共识,即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整体特征是“总体稳定,正在向好”,但亦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从长远看,防控

食品安全风险的根本措施是构建食品安全风险国家治理体系。美国肯塔基大学农业经济系教授胡武阳应邀在研讨会上作精彩报告。中国社科报、中国青年报等新闻媒体对本次会议作了报道。

江南大学开放创新研究院网站上线

时间:2014.05.17 网址:www.daodoc.com

创新院网站于5月份正式上线,网站主要功能包括创新院概况介绍、案例展示、活动发布以及入驻项目在线申请。网站现有框架完整,相关活动做到实时更发布,但网站总体内容有待充实。接下来将着重建设网站的英文版,完善各个板块内容,并陆续在各平台推广,使其成为创新院对外宣传的窗口。

无锡党的建设研究中心举行2014年课题交流暨学术报告会

5月29日下午,无锡党建研究中心(基地)在江南大学文浩馆举行2014年课题交流暨学术报告会,无锡党建研究中心(基地)市校双方主任、承担研究中心(基地)2013年、2014年立项课题研究的课题组负责人及评审专家近30人出席会议。江南大学党委书记武贵龙出席会议并致词,无锡党建研究中心(基地)校方主任、江南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长戴月波主持会议。

武贵龙书记在肯定研究中心(基地)取得成绩的同时,对今后工作提出三点希望:进一步强化党建研究基地的共建定位,突出无锡特色;进一步凝聚党建研究的骨干力量,突出队伍建设;进一步创新党建研究基地的服务模式,突出成果转化。无锡党建研究基地市方主任、无锡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两新”组织党工委书记周建军出席会议并作了专题学术报告。

大会还组织承担研究基地2013年立项课题研究成果交流。并邀请2013年立项课题结题评审专家组成员,来自无锡市委党校的陈全生、无锡市委宣传部的陈尧明两位党建专家,对2013年立项课题结题成果评审情况作概述和点评。

最后,无锡党建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徐玉生教授对2014年立项课题申报和招标评审情况作了综述,并代表基地公布了评审结果,下达了新一轮的研究任务。

无锡市公共机构节能研究中心

参与起草《无锡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

经市政府批准, 无锡市公共机构节能研究中心参与起草的《无锡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列入2014年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初步安排于5月份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3月28日,中心同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组织召开起草工作会议。市法制办、发改委、经信委、建设局、环保局、财政局、江南大学等单位相关

人员参加会议。中心政府方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市机关管理局局长、起草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许心舒出席会议并讲话。许心舒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我市制定出台《办法》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工作思路和原则,对下一步高质量完成起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许心舒指出,公共机构节能是新形势下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全社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局。《办法》的制定出台,必将推动我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持续有序发展,党政机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校方主任田备副校长在会上,就如何制定具有我市地方特色的《办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市机关管理局分管领导张宁主持会议。

中国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基地武戈教授、周方召博士分获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资助

2014年6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名单。中国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基地武戈教授主持申报的“长三角碳锁定及

解锁路径研究”喜获立项。2014年7月,教育部社科司公布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结果,中国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基地周方召博士主持的“外部融资、企业家精神差异化配置与民营企业成长:微观层面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喜获立项。中国物联网发展研究基地自成立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等3项国家级项目、多项省部级项目资助,这也充分表明研究基地的整体科研水平取得较大突破。

近年来,商学院和物联网研究基地高度重视团队建设和科研水平提升,致力于打造紧密型研究团队,基地成员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不断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基地整体研究水平得到持续提升,先后取得一批有代表性的高水平成果。

区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举行国家社科基金(教育类)课题开题论证会

4月11日下午,由区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师、教育系主任杨启光副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国发展型家庭生活教育的理论与制度创新》项目开题论证会在田家炳楼207会议室举行。论证会由教师卓越中心主任沈贵鹏教授主持,区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明选教授、田良臣、蔡爱国、郑友训、尧新瑜,教师卓越中心周萍,法学院王金元等教授、专家及人文学院教育系部分教师、研究生参加了开题会。

会上,项目主持人杨启光老师就课题立项目标和内容、研究意义和价值等方面向与会专家作了汇报,并从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现实需要、核心概念的界定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课题研究的思路、步骤与方法的选择、研究计划实施等方面重点进行了阐述。 听取汇报后,与会专家对课题的研究内容作了深入的学理分析,一致认为该课题切合我国家庭教育的实际,具有前瞻性、前沿性和创新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专家们在充分肯定课题研究创新基础上,并与课题组负责人及成员在研究工作中可能碰到困难与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

沈贵鹏教授对此次开题论证进行了总结。论证会的学术气氛浓厚,与会的专家提出的独特精辟的见解,对研究者具有智慧启迪并对课题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无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中心 获得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立项

在刚刚揭晓的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上,无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中心基地主任朱晋伟教授主持的《境外优秀人才在华创业的机理、载体与政策研究》获得管理学一般项目立项,资助金额20万元。本研究在阐明来华人员创业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增强创业载体活力的建议和优化在华创业软环境的政策措施,这对于提升境外优秀人才在华创业的绩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基于中国国情展开研究,对国际新创企业理论、社会网络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等也具有学术价值。

受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委托,基地执行副主任黄昱方副教授代表基地签订了《无锡市人力资源需求调研与产业发展规划》项目协议书,项目金额为10.7万元。本课题主要目的是摸清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状况和各类经济体人力资源实际需求等底数,研究制订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政策。问卷调查的结果将作为我市制定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规划的重要依据,指导我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多层次、全方位和市场化定位,对进一步加快我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体系建设和助推全市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指导作用。其成果将为无锡市制定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规划提供参考。

“行政法治研究中心”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经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批准,江南大学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吕青教授主持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与社区治理秩序协同构建研究》获批为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资助经费10万元。吕青教授近年持续关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服务地方,为建设服务型政府、高效政府、法治政府献计献策;其主持的科研团队善于及时将社会实践转换为理论成果,多次获得科研立项和奖励,此次课题申报成功再次说明吕

青教授在凝练研究方向、打造特色学术品牌方面已聚集了一定优势。

“区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获得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结果,区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技术教育方向负责人王小根副教授主持的《吴地文化遗产网络知识服务研究》获得一般项目立项。此次公布的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总数为3818项,平均立项率为13.6%。其中重点项目309项,每项资助35万元;一般项目2465项,青年项目1044项,资助强度均为20万元。

陈明选教授的学术专著《中学语文理解性教学设计原理与应用》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网江苏讯(记者吴楠 王广禄)日前,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明选的著作《中学语文理解性教学设计原理与应用》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据了解,尽管国内外众多学者在理解性教学方面做了许多研究,但很少有人为达到学生真正理解而重新设计教学模型,更没有人对中学语文理解性教学设计与应用问题做系统研究。该书则是我国首部系统阐述中学语文理解性教学的专著。

“理解性教学是当代波及全球的一个重要教育思潮,促进学生理解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信息时代学习的核心价值。”陈明选表示,理解性教学所倡导的“教师为理解而教,学生为理解而学”的理念所引起的不仅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变化,而且也意味着教学价值取向、教学设计理念和教学结果评价的整体转型。

据介绍,本书是陈明选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网络环境下中学理解性教学的实验研究(BCA090078)的成果之一。该项研究分别从不同层面对理解性教学中的各类问题做了深入探究,得出了具有开拓性和启示性的初步成果。另外,陈明选教授与杨启光副教授合著的《中学英语理解性教学设计原理与应用》也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

语言认知与技术创新应用研究中心“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

项目著作正式面向全球发行

近日,语言认知与技术创新应用研究中心朱义华老师主持完成的新闻出版总署“经典中国际出版工程”项目成果——The Urban Life of the Ming Dynasty由英国著名的Paths International Ltd.出版,并在全球公开发行,标志着我校正式参与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之中。

由我校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朱义华博士主持翻译的2010新闻出版总署(现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项目——全英文国际版《飘摇的传统:明代城市生活长卷》(The Urban Life of the Ming Dynasty)由英国帕斯国际出版社(Paths International Ltd.)和湖南人民出版社(Hun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联合出版,并由英方正式在全球公开发行。

启动于2009年的“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项目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为鼓励和支持适合国外市场需求的优秀图书出版,有效推动中国图书“走出去”的一项重点骨干工程,采用项目管理方式资助外向型优秀图书选题的翻译和国际出版,重点资助能代表中华文化精粹和当代中国文化成就的图书的翻译出版与对外传播。该项目每年评审一次,由获批出版集团或出版社聘请国内优秀译员或翻译家进行翻译,我校朱义华博士因数次参与全国韩素音青年翻译大赛且屡获

二、三等奖而获此项目。

《飘摇的传统:明代城市生活长卷》一书系“中国古代城市生活长卷丛书”中的一册。全书近30万字,采用文言文与白话文相结合、学术性与趣味性相统一的方式描写了明代京城和主要城市有关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宫廷民俗、生活起居等方方面面的情况。朱博士带领翻译团队成员经过前后三年的反复修改与校对打磨后才交出了让国外出版社满意,让读者明白易懂的译文全稿,获准正式出版并在海外发行。

“无锡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基地” 开展“无锡市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研究”

2014年5月20日上午,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与市老年学学会领导一起参加听取在无锡市北塘区北大街街道举办的的“居家养老中心运转现状与挑战”座谈会。街道及社区居家养老中心负责人就居家养老建设发展情况、服务购买情况、服务中心运作的困境等方面进行详细发言,居家需求、政策购买、机构运作的三者关联性如何达成和谐一致,成为居家养老中心发展的问题解决关键所在。此次座谈会主要是围绕居家养老中心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成果可以为政府居家养老中心工作决策与咨询提供支持。

6月5日上午,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在无锡市老年学学会会议室参加无锡市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课题研讨会,会议主要参加者有市老年学学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无锡市老龄办领导以及中心研究人员。会议研讨主题:“当前无锡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态势、背景、建设运营情况,如何估价无锡市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以及针对无锡市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情况,如何深入发展,推进无锡市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与会人员就相关主题进行深入的阐述与研讨,并对无锡市居家养老服务发展阶段达成共识,如何评价形成初步意见,对策方面也有诸多创新和突破。

“无锡市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研究报告”将会给无锡市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研究提供建议和政策咨询依据。

“无锡低碳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承办“第四届中德低碳未来城市项目(无锡)论坛”

2014年6月3-4日,由德国伍珀塔尔气候、环境和能源研究所主办,江南大学无锡低碳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四届中德低碳未来城市项目(无锡)论坛”在无锡君来湖滨饭店顺利召开。乌珀塔尔气候、环境与能源研究所副所长Manfred Fischedick教授,江南大学副校长徐岩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科学中心的陈乐生教授,德国政府代表、无锡相关部门代表、GIZ等中德相关专家和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无锡低碳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阮文权教授主持;江南大学副校长徐岩教授出席并致欢迎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科学中心的陈乐生教授就中德科研合作潜力进行了分析报告;乌珀塔尔气候、环境与能源研究所副所长Manfred Fischedick教授对低碳未来城市项目所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了总结;无锡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无锡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无锡市交通局、无锡市建设局等部门代表对无锡低碳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与分享。

此次论坛促进了“中德合作低碳未来城市(LCFC)项目”成果,包括:与无锡市政府和相关单位深入地讨论了能源、建筑、交通、工业低碳创新实践在无锡实施的可能性以及具体方案;同时促进了省级政府、无锡市及其周边城市和相关单位与中德专家的交流,探索推动低碳发展以及城市合作机制。

“产品创意与文化研究中心”举办两次研坛

3月17日下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徐志磊院士应江南大学党委宣传部、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和产品创意与文化研究中心之邀为广大师生作题为“创新设计的新特征”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基地主任辛向阳教授主持。500余名师生认真聆听了讲座。

讲座中,徐院士围绕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创新设计的时代背景,提出了创新设计要有21世纪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实现跨领域、跨学科的集成创新整合,设计出集成高新技术的产品,设计出新的品牌、新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在讲座尾声之际,徐院士还与师生们积极互动,答疑解惑。现场气氛活跃,徐院士精深的专业知识和高瞻远瞩的思想赢得了现场师生的阵阵掌声。本次讲座精彩纷呈,同时也拉开了2014年江南大讲堂的帷幕。

2014年4月15日下午,建筑学泰斗齐康院士和建筑大师蔡镇钰先生来到我校设计

学院,联袂为师生带来了一场妙语连珠的关于建筑观与人生观的讲座。这是继3月份徐志磊院士讲座后,设计学院倾力打造的”研坛”系列讲座之二。设计学院辛向阳院长主持讲座。

由齐康院士开篇,他回顾了学生时期师从杨廷宝、童寯先生经历,从“做学始终”、“人人为师”、“善于结合”、“刻苦学习”、“自我启迪”五个方面介绍了个人的学习方法。他深入浅出的表达了个人的建筑观,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设计应以人为本。在满足实用、美观的要素的基础上,提出建筑设计师应具备宏观的思维和微观的技巧,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也是极为重要的必备素质。问答环节,齐康院士鼓励同学拓宽知识面,敢于质疑权威,努力成为能够设计出具有地域性、现代性新建筑的设计师。

随后讲座由蔡镇钰大师主讲,蔡老首先提出近些年中国设计界的一些问题,如跟风模仿,只注重表皮忽略空间等,阐述了城市与建筑相统一的环境观。他勉励同学们广泛涉猎文学,音乐和艺术,提高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蔡老还详细介绍了近期所做项目的情况,从前期思路到后期效果,及方案设计的一些小细节,让与会师生获益匪浅。讲座中,两位大师在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时不约而同认为,无锡的城市设计在近些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依托优越的地理环境,将自然融入城市,是一座充满了温情和水的宜居山水城市

“中国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基地”成员赴港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中国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基地成员李晓钟教授、钱吴永博士、王莹同学三人于2014年4月24-2014年4月27日,赴香港参加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m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2014年国际信息技术与管理工程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基地参会成员听取了大会主题报告“Monitoring the Occurrence of Debris Flows by Using the Distributed Sensor Networks and Solar Power Generating System”,李晓钟教授作了题为“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mpetitivene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of the Cities in South Jiangsu Based on the “Diamond Model”的主题汇报,并就物联网产业发展情况与参会专家学者进行深入充分交流。通过参加本次国际会议,使研究基地成员对管理工程以及物联网产业相关前沿问题和研究范式有了更深入了解,开拓了研究基地成员的视野,将为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奠定坚实基础,也将为研究基地成员未来开展研究提供思路。

“江苏党风廉政创新研究基地”专家 参加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工作会议

2014年6月19日,江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小浦和研究基地专家马克思

主义学院副院长章兴鸣赴南京参加了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工作会议。

来自全省39个决策咨询基地的首席专家和代表参与了会议。会议邀请了南京大学副校长杨忠、江苏师范大学校长任平以及江南大学周小浦书记等五个研究基地的代表进行交流发言。会上,周小浦书记就江苏党风廉政建设创新研究基地基础建设、服务决策、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工作经验,特别是开展决策咨询工作的经验进行了交流发言。

会议还就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进行了讨论,东南大学商学院院长徐康宁、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金太军等各基地首席专家纷纷建言建策。最后,江苏省社科联党级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德海就如何使研究基地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功能进行了总结发言。

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工作会议为各研究基地相互学习决策咨询工作经验,充分发挥研究基础在国家和地方建设中的“外脑”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江南大学行政法制研究基地”成员

参与无锡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工作

6月10日上午在市民中心召开《无锡市城市照明条例(草案)》通过前评估会议。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环资城建工委、研究室负责人,部分市人大专业组代表、部分常委会立法咨询顾问、社区居民代表、市政行业协会代表、施工技术人员代表参加会议。

法学院院长蔡永民教授、基地负责人曾祥华教授分别作为无锡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委员、立法咨询顾问受邀参加会议。在会上,曾教授针对第十三条“有关公共场所应当设置夜景照明设施”的规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该条规定严重违反了“节能”和“生态保护原则”,浪费资源,制造(光)污染,间接制造大气污染,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城市、低碳城市建设背道而驰。市人大负责人表示将认真听取意见,对相关内容作一定完善。

蔡永民教授、曾祥华教授作为市人大立法专家,积极履行职责,多次献计献策,在此前市人大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座谈会上,他们还就如何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积极参与国家食品宣传周活动 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China Food Safety Publicity Week),是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于2011年确定在每年六月举办的重要活动,目的是通过搭建多种交流平台,以多种形式、多个角度、多条途径,面向贴近社会公众,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交流、普及科普知识活动。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邀请,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成员王建华副教授于6月10日参加了在在乌鲁木齐市举行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2014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并做专题讲座。基地的其他成员也分别参加了江苏、安徽等省份的活动。

“江南文化与影视研究中心”参与 “华文文学与中国梦书写”学术研讨会

4月24日-25日,“华文文学与中国梦书写”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筹备会在江苏师范大学举行,海内外著名华文文学研究专家齐聚江苏师大,共同探讨华文文学与“中国梦”书写,商讨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暨第十八届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的筹备事宜。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探讨华文文学与中国梦书写”议题,通过梳理百年来海外华文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及华人形象的变化等,阐释华文文学对中国历史变化的反映。

中心主任庄若江教授参加筹备会,以《“回到家乡的过程”——论虹影小说的故国想象》为题作了发言,指出以严歌苓、虹影为代表的海外华人女作家创作已成为世界华文文坛引人瞩目的一道别样风景。她们笔下的故国描绘充满了主观色彩的重构意味,不仅赋予中国自然、物态层面的意义,更突出了文化中国的人文价值,应该与更多关注、研究和引导,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彰显更多正能量。

陈明选教授受聘

江苏省教师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分会秘书长

4月14日江苏省教师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分会成立大会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区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明选教授受聘为中学理科教育专业指导分会秘书长。江苏省教师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是江苏教育厅指导下开展教师教育工作的省内最高学术指

导机构,成立的目的在于促进我省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基地陈明选教授作为中学理科教育专业指导分会的召集人,带领分会委员围绕本专业分会2014年度工作计划和第三届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的工作部署展开了进一步讨论。

第六届江苏省外国语言学学术论坛在锡召开

5月30日至6月1日,由江苏省外国语言学会主办, 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六届江苏省外国语言学学术论坛”在无锡举行。校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吴正国,江苏省外国语言学会会长张杰教授、副会长陈新仁教授、江苏省社科联何国军处长、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龚晓斌教授以及40多所来自省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及青年学子近13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围绕“当代外国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的主题而展开,话题涉及句法学、语义学、语音学、音系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二语习得、外语教学、外语测试、语篇分析、心理语言学、语言哲学等领域。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陈新仁教授、18

天津外国语大学田海龙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梁超群教授、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严敏芬教授等多名专家学者作了主旨发言。

在分会场讨论中,与会代表围绕“应用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用、功能、符号语言学”三个不同方向的理论与应用进行讨论和交流,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徐昉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倪传斌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王永祥教授等30名与会代表交流了论文,我校外国语学院荆兴梅等4名教师作了小组发言。

推荐第2篇:广东工业大学学生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指南

2012年广东工业大学学生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指南

1.校园招聘有效性的调查与改进

2.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研究

3.人力资源教学网站功能需求调查

4.学生社团规范化管理模式研究

5.房地产估价课程设计创新研究

6.土地管理专业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的机制及实践

7.土地管理专业新生入学教育及其绩效评价研究

8.中国省域城市两型社会进程监控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9.转型期制度合法性压力、企业社会责任反映及其绩效关系研究

10.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

11.基于游客视角的游客忠诚研究

12.游客生态旅游认知及其对环境管理措施的态度

13.游客低碳旅游认知的初步研究

14.从多元化人才培养谈生产运作管理的参与式教学

15.多元化人才的培养——高校与企业的桥梁

16.基于广东工业的发展谈生产运作管理的参与式教学

17.高铁时代的到来对广东省旅游业发展影响的实证调查

18.主题餐厅顾客体验价值的创造

19.广东省绿道的建设与自行车旅游发展的互动关系

20.学生各类奖学金的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测评

21.管理类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式构建

22.基于系统理论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

23.网络经济环境下服务供应链的运作模式

24.汽车行业逆向物流运作模式

25.文化强省建设背景下工科院校大学生校园文化的构建模式探索

26.广东产业升级背景下经管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研究

27.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背景下广东经管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研究

28.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研究

29.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的文化认同研究

30.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路径研究

31.珠三角地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调研与影响因素研究

32.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策略与决策机制研究

33.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新生代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

34.和谐劳动关系评价体系研究

35.珠三角地区建设用地优化利用管理研究

36.基于Multi-agent和利益相关者的耕地非农化检测模型研究

37.财会类专业就业选择及发展前景分析

38.财会人员提升会计职业道德的路径研究

39.财会类专业学生提高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路径研究

40.国外与国内语言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41.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角使用的交际策略差异研究

42.广东工业大学外籍教师在外语教学中的实效及现状调查

43.语块与外语学习者口语能力关系的实证性研究

44.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因素分析与应对策略

45.关于广州公示语的英译现状的调查研究

46.中美大学生社团运作对比研究

47.从国外大学孔子学院与儒教文化的传播反观中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

48.中外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创业教育比较研究

49.中外大学校园网建设与大学文化精神衍生

50.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中高校学生择校的需求分析

51.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52.语料库视角下的商务英语写作特点

53.工科学校在强化本校英语专业过程中如何借鉴外语专业强校的教育模式

54.全外教授课模式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与教材建设研究

55.人文通识教育理念下的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

56.边远地区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多维度研究

57.欧洲、港澳和大陆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58.中文环境下英语新闻访谈类节目的跨文化会话分析

59.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中国普及现状级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

60.试探“90后”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以英语专业为例

61.英语学习网站的构建对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利弊研究

62.外语的普及对商品对外推广的促进作用

63.引起地方工科院校外语专业学子对就业困难恐慌的原因

64.当前汉语在国际社会的流行现状研究

65.台湾与大陆高校教育体制利弊之研究

66.日本动漫对日语专业学生的影响研究

67.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防范研究

68.专利标准化的法律对策研究

69.创意的法律保护研究

70.文化产业与版权产业的关系与发展对策研究

71.网络版权合理使用研究

72.关于工业企业中工会作用的研究

73.网络环境中的商标侵权问题研究

74.与公民宪法权利相关的问题研究

75.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法律信仰问题研究

76.产品质量保护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77.婚姻法司法解释

(三)对婚姻质量影响的研究

78.与刑诉法修改相关的法律问题研究

79.社会组织发展研究

80.社会管理服务创新探索

81.社会工作发展研究

82.外来工及其子女服务研究

83.特殊群体关注与服务研究

84.广州市社会建设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研究

85.德鲁克非营利组织管理理论与广州社会工作NGO管理现状研究

86.节能减排的政府规制政策工具研究

87.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与行政执法研究

88.广东省校园文化产业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89.关于我校大学生身份认同问题的研究

90.基于 SCP 分析框架的广东家电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91.广州小微企业发展环境与政策改进研究

92.广州市原生态美食资源调查与发展对策

93.广州市(珠江三角洲)企业捐赠模式与策略研究

94.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及利益诉求——基于珠三角的调查分析

95.广州市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分布格局与演变研究

96.毕业生职业生涯追踪调查——以国贸专业为例

97.汽车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调查分析

98.城乡一体化与产业转移

99.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关系

100.机遇与抉择——构建广东省金融中介服务体系的思考 101.当代中国的道德困惑及其重建——基于经济学视角的研究 102.品牌消费心理分析和效用评价

103.广东工业企业技术原创力实证研究

104.珠三角劳资利益协调机制绩效评估

105.基于SNM理论的珠三角中小企业创新绩效评估报告 106.新兴战略产业发展战略的多维博弈分析

107.基于微分博弈理论的期权定价分析方法研究

推荐第3篇:广东开放大学

广东电大报名、咨询请上:广州电大招生信息网www.daodoc.com

广东开放大学

广东开放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要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

日前,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发文批准广东省12个项目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其中,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承担的“组建广东开放大学,探索终身教育模式”项目成为试点项目之一。这表明,广东开放大学创办工作已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目前,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正按照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广东省教育厅的文件要求,加紧制定和上报试点项目具体实施方案。

据悉,我国已有国家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等开放大学。 历史发展

1978年2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成立;[2] 1978年11月,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成立;

1979年2月6日,广东电大与中央电大同步举行首批学生开学典礼,在广州、佛山、江门三市及南海、三水、东莞、顺德、从化、花县7县收学员12599人;

1988年6月,广东省高教局批准广东广播电视大学试办本科专业;同年招收汉语言文学、企业经营管理2个本科专业,共计80人;

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广东广播电视大学为“专升本”试点单位,同年招收法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学生各100名;同年广东电大开办“电大普通专科班”;

1999年,广东广播电视大学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参与教育部批准的“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

2009年11月,30周年校庆;

2010年11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由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承担“组建广东开放大学,探索终身教育模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2011年3月,项目同时成为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广东开放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要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

2012年12月26日教育部同意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广东开放大学,学校代码为51315。 广东电大报名、咨询请上:广州电大招生信息网www.daodoc.com 教学目标

广东开放大学办学使命是,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广东开放大学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汇集社会优质教育资源,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服务终身教育,特色鲜明、国际接轨、国内一流的开放大学。[3]

建设的具体目标,实现“六个一”: 一网:覆盖全省的数字化网络; 一台:广东省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一库:广东省终身教育数字化资源库; 一行: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 一团队:网络教师团队; 一模式: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设置

工程技术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 计算机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法律与行政管理学院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 数码设计与制作系 管理工程系 外语系 文化产业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基础教学部

专家观点

2011年5月6日,广东开放大学建设方案研讨会在省电大召开,集体讨论和广东电大报名、咨询请上:广州电大招生信息网www.daodoc.com 修改《广东开放大学建设方案(讨论稿)》(以下简称《方案》)。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梅醒斌、校长方健壮、副校长李江和陈显强,广东电大系统10所市级电大和6所县级电大领导以及省电大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省教育厅高教处胡振敏处长应邀出席了会议。

梅醒斌书记主持会议并讲话。梅书记强调,制订《方案》是组建广东开放大学的基础性工作,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在《方案》制订过程中要广泛征询意见、汇聚共识,充分调动全省电大系统的力量为建设具有广东特色、国内一流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建言献策。

会上,胡振敏处长对广东开放大学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胡处长指出,建设广东开放大学是我省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广东省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广东电大32年的办学经验,为广东开放大学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胡处长认为,广东开放大学建设方案的制定要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并注意结合学校实际和广东省区域特色,科学开展设计和论证,注重《方案》内容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方健壮校长在会上传达了由中央电大组织在昆明召开的开放大学试点建设专题研讨会第二次会议的主要精神,系统介绍了在开放大学体系、功能定位、办学自主权和专业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共识。方校长指出,建设广东开放大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实现学校做强做大办学目标的创新举措,广东电大系统各级电大要通力合作,步调一致,科学制定和完善《方案》,加快广东开放大学的建设步伐。

李江副校长就《方案》的背景及重点内容作了专题汇报,着重阐述了广东开放大学建设的思路构想和筹备工作开展情况,并对《方案》的主要内容作了详细解释和说明。

更多开放大学信息请查询:国家开放大学(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招生信息网。网址:www.daodoc.com

推荐第4篇:社会科学

第一章

一、社会科学的概念:P2 是从整体上探求社会的起源、演变、范畴、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P2-4 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首先是人:

第一,是人的活动;第二,是人的意识;第三,是人的心理;第四,是人的个性。 社会结构也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社会的经济结构;第二,社会的政治结构;第三,社会的人口结构;第四,社会的区域结构

社会的研究对象,还有社会的自然前提、文化、科学等。

三、社会科学的分类:P5

四、社会科学的历史演进:P7

1、萌芽阶段:从人类文明开始到17世纪

2、独立阶段:近代十八十九世纪

3、成熟发展阶段:20世纪

五、社会科学的特点:P11

1、社会科学的“相对性”

2、社会科学的“独立性”

3、社会科学的“民族性”

六、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P15

1、社会现象的不可重复性

2、社会事件是“个性事件”

3、社会事件难以模拟

4、社会事件难以控制

5、社会事件充满着偶然、随机因素的作用

6、社会事件难以纯化或理想化

7、社会事件有难以量化的模糊性

8、认识对象对认识主体的反作用

七、社会科学理论的特点:P18

1、社会科学理论难以公理化

2、社会科学理论难以符号化

3、社会科学理论检验难度大

八、社会科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P19

第二章

一、社会科学的演进规律:

1、人类社会实践与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

2、社会科学认识主体的能动创造

3、社会需要和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4、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

第三章

一、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原则:P60

1、实践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发展原则

4、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

5、方法多元化的原则

6、客观性原则

7、全面性原则

二、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P63

第一,选择课题

第二,制定研究计划

第三,收集和处理资料

第四,资料的分析与阐释

第五,研究成果的成型

第六,研究成果的评估和应用

三、课题产生的途径:P65

一、揭示实践和现有理论之间的矛盾产生的问题,而成为课题之间的来源

第二、有情不同的社会科学理论之间的不一致或不想容提出的问题

第三、由现有社会科学理论与经验事实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问题

第四、由理论内部所产生的矛盾而提出的问题

五、由社会科学理论结构上不符合简单性与普遍性要求而提出的问题

第六、由社会科学理论的实际应用与现有技术条件的矛盾而提出的问题

四、选择社会科学课题的原则:P67

1、需要性原则

2、创新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五、问卷调查:P77

六、抽样调查法:P77-78

第四章

一、△社会科学的经济建设功能:P89

1、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2、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

3、是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一)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P89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巨大动力

2、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3、科学管理可以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4、可帮助自然科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社会科学的政治功能

1、创建社会制度的理论基础

2、保障社会稳定的推动社会发展的手段

三、社会科学的文化建设功能:P107

1、是社会文化传承的途径和手段

2、是思想道德建设功能

3、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强大支柱

四、思想道德建设功能的作用:P112

1、提高人们的理论素养、政治觉悟与正确人生观的树立

2、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3、可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五、△论述:如何理解社会科学也是生产力?

第五章

一、哲学的特征:P124

1、哲学是概念之思——思辨性和抽象性

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代性

3、“密涅瓦的猫头鹰”——反思性和批判性

二、哲学的功能:P1216

1、哲学是生活的艺术,是境界之学

2、提供思维方式,锻炼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力

3、哲学理论思维可以使人们从迷信、盲目中摆脱出来,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1)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也是近代欧洲哲学史上向经济哲学进行猛烈冲击的第一个哲学家。以培根为代表的英国经验论者认为,人类知识的真正来源是感觉经验。P130 (2)“一次不公正的判决,比十次真正的犯罪破坏更深”

四、传统哲学发展的特点:P132

(一)中国哲学主旨是“尚德”,哲学思想带有浓厚的伦理色彩

(二)中国哲学强调和谐、统一和联系,主张整体观的思维方式

(三)中国哲学没有鲜明的逻辑、思辨特征,比较注重直觉

五、汤因比在其巨著《历史研究》中,对26个文明进行了横向较,提出了一套以分析 文明循环、发展、衰落为基础的历史方法,以及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文明的前途取决于人类适应和接受环境挑战的能力。他提出的希腊、中国、犹太三种文明模式给后来的研究以重要的启示,同时,他的整体的历史观也直接推动了从全球文明的宏观视角研究世界历史的史学。 P138

六、什么是文艺学?P148

文艺学是以文学艺术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理论。

七、什么是文学理论?P150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主要分支

8、文学理论包括六方面:P150-156 (1)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2)文学通过审美情景反映社会生活 (3)文学社会的作用

(4)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5)文学创作

(6)文学作品的体裁

九、文学的审美特征:P151

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形象性。文学是用形象来思维的,是通过形象来影响读者的,因此,文学的形象性就是指它的具体生动可感。

第二、情感性。文学形象尽管不能像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那样直接为人们的感官所把握,但语言在表现艺术形象方面的优越性却是其他任何东西所不能代替的。 第

三、虚拟性。文学形象是生动可感的,正因为它的生动可感,才赋予了它的情感性。

十、什么是文学批评?P158

文学批评是文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旨是对作家的作品进行

评价,以推动和促进文学创作的繁荣和发展,并使读者的文学欣赏能力 不断提高。文学批评是沟通作家和读者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第六章

一、20世纪80年代——后工业社会P165

二、社会学的基本内容:

1、结构功能主义

2、冲突理论

3、社会交换论

4、符号互动论

三、政治学的基本内容:

1、国家理论

2、权力理论

3、政党理论

4、政治发展理论

(一)国家理论:法律和正义赋予安全与和平以稳定性和价值基础。

(二)权力理论:权力在政治理论中处于核心地位

(三)政党理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制。

政治文化类型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最为典型的是阿尔蒙德和维巴的划分方法。他们通过对民主政治文化的比较,将政治文化分为三种类型: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参与型文化

四、社会主义法学的基本内容:P197

1、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法律的法律)

2、行政法

3、民法

4、知识产权法

5、婚姻和继承法

6、经济法

7、刑法

8、诉讼法

(一) 宪法的基本内容包括:P197·

①基本原则 ②国家的基本制度 ③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④国家机构

(二)行政法的原则:

①行政合法性原则

②行政合理性原则

③行政法律关系

第七章

一、科学管理的诞生:科学管理是由美国工程师泰罗开启先河的。

泰罗因此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P206

二、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P214

1、系统原理

2、整分合原理

3、反馈原理

4、封闭原理

5、能级原理

6、动力原理

7、弹性原理

三、新课程的基本理念:P231

1、确立培养“整体的人”的课程目标

2、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

3、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4、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形成的标志:P240-241 《资本论》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立过程的完成,标志着一个崭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完整体系的产生。

五、经济学的分类:P242

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2、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以价格理论为中心: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的决定为中心

六、凯恩斯主义:P243

七、经济自由主义:P247 对立:凯恩斯主义 第八章

一、语言学的概念:P252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发展,揭示语言本质及

其存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二、语言和语言学的区别:P252

三、索绪尔与现代语言: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P254

四、乔姆斯与转换生成语言学:句法、句音、语音

五、1898年,马建忠借鉴拉丁语语法的规范,分析很语语法结构并比较西方语言,总结出汉语语法的一些特点,出版了《马氏文通》,第一部中国人自己编写的系统汉语语法著作的问世标志着近代中国语言学的开始。

六、汉语特点规律:P264

第九章

一、20世纪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综述(P301)

二、自然科学与技术的突破性进展:P306

三、全球问题:只关系到整个世界全体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P309

四、20世纪社会科学的新进展依托的背景:P311 第一阶段,对立分化与借鉴融合 第二阶段,求同存异与系统综合

第三阶段,“全球化”与未来预测

(一)对立分化与借鉴融合

1、意识形态背景的对立

2、基本理论方法的分歧

3、新学科与分支学科的分立

五、20世纪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内容:P329

1、社会变迁与理论研究的相互作用

(人类行为的目的性,决定了人类在日益复杂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只能把社会科学当作自己前行的向导)

2、学科体系日益丰满与交汇

3、人的完善与发展是研究表达的中心

六、社会科学发展趋势:P337

1、多元文化的交流互补

2、系统发展与学科体系形成

3、以人为本与重视应用

4、研究方式的群体化和高新技术化

推荐第5篇:社会科学

全国创先争优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编 2012-5-23 11:36:40来源:《 人民日报 》( 2012年05月23日 18 版)

以创先争优推进“两个率先”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

江苏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为创先争优的最大实践,强调要树立高定位、确立高标准。

突出全局性要求,才能更好彰显创先争优的时代特征。

江苏坚持把创先争优融入科学发展大局,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创先争优的主线,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改革发展中作表率、作贡献。实践表明,只有与中心任务相融合,创先争优才能激发各方面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

江苏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比较早、比较多。江苏主动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着力在做好群众工作、维护公平正义等方面创先进、争优秀,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实践表明,只有积极争创社会和谐之优,创先争优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骨干作用。

创先争优是践行党的先进性的有效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创争活动,促进广大党员强化党员意识,岗位争先锋、工作创一流,让群众感受到党在身边的先进性。实践表明,只有创在平时、争在岗位,创先争优才能落地生根,成为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活力源泉。

创先争优也是精神品质的提升过程。江苏在“创新创业创优”精神基础上,总结提炼出“三创三先”新江苏精神,既体现江苏人现实精神状态,又体现未来发展要求,有力提振了推进“两个率先”的“精气神”。

突出实践性要求,才能更好增强创先争优的实际成效。

发展一线是创先争优的主战场,只有落实到一线、融入到一线,让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在一线,创先争优才能出生产力。江苏省广泛动员各地各部门开展互学互比活动,全省13个省辖市和104个县市区普遍选标杆、找差距、定目标,对接省内外先进地区和华西村新经验,努力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争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创先争优活动重点在基层,坚持面向基层、走进基层、扎根基层,才能获取深厚的社会基础。江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驻村住户作出示范,推动实现县处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参与、所有村(社区)全联系、有重点信访案件地区落实领导包案“三个全覆盖”,“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在全省党员干部中蔚然成风。

创先争优必须把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摆在突出位置。江苏坚持“关注不满意,追求更满意”,从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着手,较早在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的行业系统,集中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三亮三比三评”,不断擦亮窗口形象,受到群众广泛欢迎。

突出经常性要求,才能更好推动创先争优的持续深化。

在强化教育引导中激发自觉性。更加注重思想引领,引导党员始终以先进和优秀要求自我、激励自我、鞭策自我。注重行为引导,坚持领导带头、干部示范,为普通党员群众作出表率。注重典型引路,让每个党员都自觉向先进看齐、走先进道路、创先进业绩。

在丰富基层实践中提升影响力。把创先争优融入一线、融入生活、融入群众,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和推进方式,充分释放党内的创造活力,广泛挖掘全社会的巨大潜能,推动人人争先、行行领先、整体率先。

在完善体制机制中推动长效化。进一步总结推广履诺践诺、领导点评、上评下议等有效做法,着力构建经常性直接联系和有效服务群众机制,健全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行业系统党建工作体系,推动每个基层党组织建立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创先争优制度化、常态化。

推荐第6篇:广东外贸外语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广东省属重点大学,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基地。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049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293人,各类成人本专科生、进修及培训生、外国留学生11000多人。

学校的前身是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广州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65年,是教育部直属的三所著名外国语大学之一。广州对外贸易学院成立于1980年,是原国家外经贸部(现商务部)直属院校,为全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创始单位之一。1995年6月,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合并组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10月,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划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校辖21个教学单位和1个独立学院(南国商学院)。开设56个本科专业,分属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八大学科。其中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6个省级特色专业。共有14个外语语种,是华南地区外语语种最多的学校。学校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恢复研究生制度后较早获得硕士、博士授予权的单位之一。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6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3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东莞教学点开设专业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商务英语、商务日

语、会计学、英语、人力资源管理

推荐第7篇:广东开放大学简介

广东开放大学

广东开放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省教育厅直属,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要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可授予学士学位。学校服务于广东学习型社会建设,以开放的学习的平台,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78年11月的广东广播电视大学。2012年12月获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东开放大学,是全国六所开放大学之一,同时也是国家开放大学分部。目前开设本科专业19个、专科专业29个,在册学历教育学生18.6万人。36年来,学校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80多万人,为普及广东高等教育、提升全民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本部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其中全国和广东省优秀教师17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18人。同时聘请了一批国内外专家学者、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领军人物,指导和推进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现有法律与行政管理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与标准化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和直属学院5个学院,首批开设标准化工程、文化产业管理、法学(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信息安全4个本科专业。

发展历程

1978年2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成立; 1978年11月,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成立;

1979年2月6日,广东电大与中央电大同步举行首批学生开学典礼,在广州、佛山、江门三市及南海、三水、东莞、顺德、从化、花县7县收学员12599人;

1988年6月,广东省高教局批准广东广播电视大学试办本科专业;同年招收汉语言文学、企业经营管理2个本科专业,共计80人;

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广东广播电视大学为“专升本”试点单位,同年招收法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学生各100名;同年广东电大开办“电大普通专科班”;

1999年,广东广播电视大学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参与教育部批准的“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 2009年11月,30周年校庆;

2010年11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由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承担“组建广东开放大学,探索终身教育模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2011年3月,项目同时成为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广东开放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要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

2012年12月26日教育部同意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广东开放大学,学校代码为51315。

使命与目标 广东开放大学办学使命是,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广东开放大学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汇集社会优质教育资源,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服务终身教育,特色鲜明、国际接轨、国内一流的开放大学。 建设的具体目标,实现“六个一”: 一网:覆盖全省的数字化网络; 一台:广东省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一库:广东省终身教育数字化资源库; 一行: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 一团队:网络教师团队; 一模式: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机构 信息与工程学院 法律与行政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与标准化学院 文化与传播学院 直属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基础教学部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刘卫国 校长、党委副书记:方健壮 纪委书记:李海燕

副校长:李江、余嘉强、孙平、陈显强

推荐第8篇:广东开放大学历史

广东开放大学历史

1978年2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成立; 1978年11月,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成立;

1979年2月6日,广东电大与中央电大同步举行首批学生开学典礼,在广州、佛山、江门三市及南海、三水、东莞、顺德、从化、花县7县收学员12599人; 1988年6月,广东省高教局批准广东广播电视大学试办本科专业;同年招收汉语言文学、企业经营管理2个本科专业,共计80人;

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广东广播电视大学为“专升本”试点单位,同年招收法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学生各100名;同年广东电大开办“电大普通专科班”; 1999年,广东广播电视大学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参与教育部批准的“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 2009年11月,30周年校庆;

2010年11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由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承担“组建广东开放大学,探索终身教育模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2011年3月,项目同时成为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广东开放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要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 2012年12月26日教育部同意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广东开放大学,学校代码为51315。

广东电大咨询、报名请上:广州电大招生信息网www.daodoc.com

推荐第9篇:广东开放大学简介

广东开放大学简介

广东开放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省教育厅直属,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要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可授予学士学位。学校服务于广东学习型社会建设,以开放的学习的平台,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广东开放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78年11月的广东广播电视大学。2005年,创办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与广东开放大学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2012年12月,教育部批准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广东开放大学,是全国六所开放大学之一。学校拥有全国最完整的办学体系,包括19所市级电大、70所县级电大,10所与行业企业及学校合作办学的二级学院和分校,办学网络遍布广东城乡,是一所老百姓身边的大学。在全国44所省级电大系统中,广东开放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三,办学规模全国第一,师资队伍全国第二,资产设备全国第三。现有各类在校生约24.6万人,其中,开放教育和成人教育22.2万人,高职教育1万人,中职教育1.4万人。

广东开放大学始终坚持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实现教育观念、教育对象、培养模式、学习资源、师资队伍和方法手段的开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满足广大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学校本部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其中正高职称32人、副高职称89人、博/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硕士学位377人、全国和广东省优秀教师24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18人。同时聘请了一批国内外专家学者、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领军人物,指导和推进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

广东开放大学现有法律与行政管理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与标准化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和直属学院5个学院,开设标准化工程、文化产业管理、法学(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信息安全4个本科专业和电子商务等13个专科专业。

广东开放大学同时是国家开放大学分部,目前开设开放教育本科专业20个、专科专业41个。38年来,学校累计培养各类毕业生约105万人,为普及广东高等教育、提升全民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

广东开放大学坚持“以人为本、灵活多样、合作共建、质量卓越”的开放办学理念,走“科学发展、协同发展、特色发展”之路,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建立中高职融通、专本衔接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基地,致力于成为“开放、卓越”的高等远程教育机构、全民终身学习的服务平台,建设远程开放教育新型大学,打造终身教育领域的“南方教育高地”,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美好愿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接轨”的开放大学。

更多电大信息请查询:国家开放大学(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招生信息网。网址:www.daodoc.com

推荐第10篇: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 “幸福文化研究”专场研讨会综述

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 “幸福文化研究”专场研讨会综述

2011年11月12日上午,2011年广东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幸福文化研究”分会在广东商学院举行。广东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魏安雄,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秘书长周华,广东商学院校长王华等领导以及省内专家学者和我校师生近两百人与会。此次学术研讨会共收到学术征文116篇,其中87篇入选本次学术会议。同时,会议还邀请了4位嘉宾作了主题报告。近52位会议代表在分组讨论会中宣读了会议论文。

从学术报告和论文的内容看,此次会议大致可分为三个主题。即幸福文化研究、幸福广东建设、幸福研究理论与方法。

幸福文化研究

对于幸福文化的研究体现出多角度、多元化的特点,不仅涉及主观的幸福价值观、传统的幸福理念、道德文化等方面,而且一些专家学者也从当下一些客观的社会现象方面深刻的剖析了当代社会的幸福文化的涵义,并从政府层面来探讨影响幸福文化的因素和实现手段。

在主观幸福价值观方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所长赵细康——提升广东幸福文化的几点思考,从人们对幸福的争议出发探讨了影响幸福文化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机一部提出通过幸福制度、观念和器物三个方面来构建幸福文化,最后提出的关于幸福文化是否可以测量以及幸福的悖论等几点思考非常值得人们深思。中共湛江市委党校政治教研室主任赵银月从幸福对于人们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幸福与文化的关系两方面回答了何以要构建幸福文化,使幸福成为稳定而又权威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从而给人们追求幸福以有益的启迪。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戴贞标则对幸福文化的概念和价值取向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与其他嘉宾不同,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吴灿新教授则从宗教、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传统儒家道家文化等方面探讨了幸福文化本质上就是道德文化。广东商学院经贸与统计学院刘禧通过对中西方幸福文化史的研究,然后站在现实的角度对中西方的幸福文化作一简单的比较,从中得到关于幸福建设的一些启示。韶关学院科研处、韶关文化研究院李曙豪教授从老子思想与当代伦理关系的重建这一新的视角探讨了幸福文化。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郭景萍教授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关系幸福”的新范式并进行了研究,其认为幸福社会学重点关注的是幸福的实然状态,即实现的可能性。

在理性层次和客观的社会现象方面。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军,从法治“呵护幸福”方面阐述了关于幸福文化的发理性思考。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中文系的胡玉兰从清乾隆时期广州文人钟启韶的日常生活表现这一客观现象探析幸福,从而为建设和谐、幸福的当代社会提供“鉴往知来” 的理论基础。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的陈媛媛从幸福文化中论中国女性沉默交际中的关联性这一全新的视角来探讨如何透过中国女性的沉默弄清她们的交际意图。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范佳凤教授以广东省珠三角九市的中产家庭为蓝本研究了中产家庭如何幸福养老问题。嘉应学院的徐文明从马斯洛的五个需求理论方面阐述了马斯洛的幸福思想,认为现阶段建设幸福社会,不能仅仅关注经济建设,应该注重法律建设、人文建设,帮助民众树立一种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幸福理念,使人们的行动遵循幸福的特性。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高级经济师徐宁通过设计企业员工主观幸福感量表,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了影响企业员工幸福感的因素,度量企业员工幸福感水平,据此提出以员工幸福感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嘉应学院文学院张劲松教授从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的性别叙事探析大众文化中必然隐藏的意识形态内容,进而挑战和颠覆大众的常识,帮助人们看清楚习以为常和天经地义的文化现象背后的权力真相与利益关联。

从政府层面来讲。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系的王浩在论述科学的幸福文化含义的基础上,主要从政府视角探讨影响科学的幸福文化实现的因素及实现手段,认为科学的幸福文化与GDP发展并无直接的关系。广东商学院政治与教育学院教授仇小敏认为纵观我国幸福文化建设,我们可以得出幸福文化的内在要求:开放文化的品格、先进文化的特性与和谐文化的本质,从而以幸福文化建设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谱写幸福文化的新篇章。广东白云学院德育研究所所长刘志新从广东政府的文化责任和公民文化权利以及文化民生角度,认为以幸福文化为依归的“文化惠民”的发展路径,是幸福广东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的选择。

幸福广东建设

《广东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以人为本,改善文化民生,全民共享文化改革成果,并且到2020年,全省城市建成“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建成“十里文化圈”,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省委书记汪洋在省十届八次全会上,用“幸福”描绘了未来广东的宏伟蓝图,幸福成为“十二五”广东经济和文化建设增添的新元素,成为新时期广东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幸福文化也成为幸福广东长远发展、形成新优势、再上新水平的终极意义追求。

在这次学术探讨会中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广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顾涧清作了题为“城市文化与幸福广东”的主题报告。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对幸福的理解,强调要建设幸福广东,领导要有清醒的头脑,社会要有正确的态度,谈了自己对城市文化与幸福广东的理解。广东商学院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何东霞通过把习惯上的广东地区文化分为广东族群和岭南文化,并把岭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突破口,探讨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的罗灵通过对广东顺德传统体育项目龙舟文化进行研究,认为应振兴广东民间龙舟文化,并把其当作幸福广东的示范窗口,构建幸福广东。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高法成从幸福理论方面认为要注重从文化层面来理解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系统化的文化路径研究,最终建立符合群众实际幸福和期望幸福双重需求的评价指标体系。东莞理工学院社会发展研究院陈端计教授在充分挖掘、总结马克思丰富的幸福理论的基础上,进而以东莞为个案,分析了马克思的幸福理论对建设幸福广东的城市升级路径的几点启示。惠州学院肖向明教授是基于幸福家庭是幸福广东的基石,对建设幸福广东作了几点思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康蕾从广东经济历史演化的方向探析了广东企业道德文化形成的源头和发展,探究影响企业道德文化的各种社会文化基因,从而让我们认识到一种真朴的幸福。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市文艺批评家协会主席梁凤莲认为我们应强化城市文化认同,让文化认同成为建设发展的理念,从而建设幸福广州。广东商学院三水校区管委会主任林仲豪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视角,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幸福广东、文化先行”的思路,提出了几点关于广东省幸福文化发展路径与对策。惠州学院张毓雄教授通过基于被调查对象的人口自然特征分析,指出民间非物质花文化是持续推动广东花卉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广东海洋大学思政部宋玉忠教授通过透视其历史与现实的演进,分析广东人民三阶段幸福上的经验教训,力求有助于构建广东特色的幸福文化,在建设幸福广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广东肇庆学院音乐学院范晓君教授以1957年原广东省韶关专区连县文化馆编印的46首《连县民歌(采茶曲调专集)》为研究的样本,通过对它的分析研究,从中更多的了解采茶戏唱腔的历史和发展变化的概貌,其对于更好的继承传统和创作出更优秀的现代采茶戏有一定的意义。

此外,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于红彦教授在微观通过入户访问的方式调查了都市家庭就餐行为,从而探索广州都市家庭幸福感。广东商学院经贸与统计学院张丽娜通过揭示国民幸福指数作为国民幸福指示器的作用,指出现阶段建设幸福广州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王智教授对建设幸福广东作了几点理论思考,认为其需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条件。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叶德珠利用广东21地市10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居民幸福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建设幸福广东”应该选择内需驱动型发展道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王焱教授改善个体幸福的主观维度方面对幸福工程与幸福教育进行了研究,认为幸福教育能对幸福主观维度产生显著正效应,并将深远地影响到幸福之塔的高度与稳固。广东电网公司江门供电局政工师陈诗华分析了当前员工幸福感的现状和成因,并从以人为本的管理角度提出了增强企业员工幸福感的意义和对策,打造企业幸福文化。广东金融学院李国岳教授通过对低碳理念构建中的珠三角绿道体育研究,认为在碳限制的环境中传播着政府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是建设幸福广东的具体实践,也是中国全民健身的发展标杆。广东商学院经贸与统计学院邱天试从国民幸福理论的起源和其发展进程出发,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存在的差异作出归集总结,以期对“建设幸福广东”有参考价值。

幸福研究理论与方法

对于幸福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呈现出多角度、多元化的特点,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给出了什么是幸福,如何测度幸福,如何提高幸福,以及把幸福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术研讨会上,广东省发改委规划处副处长董文忠提出幸福广东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把幸福广东指标体系编制细致精准化,把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实处。广东商学院林洪教授阐释了国民幸福研究缘起与幸福广东建设,探讨了幸福指标层级设置问题,为什么要分置主客观幸福指标体系及指标赋权等问题。

幸福的涵义是什么。广东商学院的江传月和中山大学的郑永延教授从个体的价值取向的角度探讨了个体自身价值取向的和谐与个体幸福的关系,以及个体自身价值取向和谐的内涵和促进措施.广东嘉应学院的林澜从历史的角度研究了名人名言中的幸福观。嘉应学院的施保国从文化唯物主义的的角度探讨了幸福文化建设应包括的客位行为的基础结构、客位行为的结构、客位行为的上层建筑、思想和主位的上层建筑。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杨竞业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视角对“可能幸福”概念作出阐释,指出“可能幸福”具有一个由外在结构、中介结构和内在结构所构成的总体结构。华南师范大学的曾昭皓在回答什么是幸福,如何获得幸福时提出了幸福有不同的层次,讨论了幸福的三重境界。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张天波从“信息复杂全息人”的“巨复杂智能系统”(GCIS)和事理理论对人的幸福进行了探析。

测度幸福的方法方面。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的教授卜国琴的神经经济学方法应用于主观幸福感问题研究的前景从神经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1)如何研究和改进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方法,使其更具客观与精确性;(2)如何分析各种因素对民众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来提升民众的主观幸福感。暨南大学李爱梅教授的幸福感的“五心”层级模型构建,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建构幸福感的多维度结构理论,为提高民众的幸福感提供理论指导。暨南大学的魏季基于时间心理帐户视角的幸福体验通过分析归纳人们日常生活事件得到的时间心里账户5维结构,借助日重现法,测量时间心理账户各维度上的幸福体验。

另外,幸福理论总是与实际相联系。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梁国英把幸福理论应用与实际,讨论了如何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幸福感。肇庆学院的蒲德祥借用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讨论了员工积极心理的培育与维持,为组织幸福管理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视角。广东金融学院的邹国振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客观因素,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幸福感的相关策略。华南理工大学的陈升、张俊基于我国处于转型时期的背景,讨论了如何通过不断调试国民心态来提高国民幸福感。广东商学院的于小娟对国民幸福指数的源起及其在现实中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当前关于国内对于国民幸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单的评述。广东商学院的叶永生分析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居民收入的增加与幸福指数之间的关系,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国民幸福指数的相关建议。广东商学院王维婷分析了GDP在衡量经济水平中存在的缺陷,并指出了国民幸福指数相对于GDP的优势,但是用国民幸福指数代替GDP其可信性是值得怀疑的。

第11篇:社会科学基础

1.如何理解政治学最根本的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权是指掌握国家主权机器及其所拥有的权利,以维护社会管理和统治,它是国家的化身。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它是阶级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一般认为,国家政权属于上层建筑,且是上层建筑的核心。从上层建筑的角度来看待国家政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现代国家不仅是社会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的核心,还具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属性,它能从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三个方面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现代国家政权对人们的物质利益产生重大影响。它直接或间接调整人们物质利益关系。具有生产关系的属性 国家的政策、法律在社会生产关系其它方面也能直接调整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在社会交换方面,国家的政策、法律对人们的物质利益产生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

国家的政策、法律还间接地调整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国家的政策、法律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方面都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水平。企业的利润水平不仅直接取决于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也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国家对企业相关行为的税收政策、企业所得税政策有直接关系。

二、现代国家政权的运行效率能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生产力的属性

国家政权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具有生产力属性生产力总是指具体劳动的生产力,是人们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它反应的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具有阶级属性 2.国家的社会病态?

a.市场经济混乱、企业缺乏诚信 b.政府官员贪污腐败严重 c.拜金主义在社会盛行 e.黄赌毒黑现象屡禁不止

f娱乐至死:崇尚个人享乐主义,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

g.看客心态:阿Q式的冷漠、麻木与围观,崇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哲学 h.习惯性怀疑:社会诚信危机导致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和安全感,从而怀疑一切 i.审丑心理:丑闻成为丑闻制造者的通行证,假丑假恶盛行、越骂越红 j.社会焦虑症:因工作、生活、养老及未来无法预期等而长期紧张与不安

k.信仰缺失:价值多元化下存在信仰与道德有关的精神危机,道德赤子与坏账凸显 l.暴力狂燥症:粗暴野蛮,乖张残暴,易怒且好走极端甚至危害社会 m.鸵鸟心态:逃避现实,面对压力与困难采取回避态度 n.思考恐惧症:对于谣言或他人观点,不假思索,符合跟风

o.网络依赖症:对网络及移动媒介上瘾,产生依赖,沉溺在虚拟的世界中

p.炫富心态:展示、炫耀财富,虚荣心作怪,自卑心理的一种反应,炫耀是为了获得满足感 q.初老症:未老先衰,心比实际年龄老得快,过完放弃追求,过早妥协 r.自虐心态:骂共产党、恨体制,甚至获得体制内好处越多的人骂得越凶

3、论普京?

第12篇:社会科学期末考试

社会科学期末考试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5题,共计30分)

1、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398.4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为7.4万千米,跃居世界第( )。 A一 B二 C三 D四

2、宇宙空间最丰富的、取之不竭的能源是( ) A 时间资源 B 矿产资源 C 空间资源 D太阳能资源

3、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 ) A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B 沪宁杭工业基地 C沿海工业地带 D京津冀工业基地

4、我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轻工业生产基地是( ) A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B 沪宁杭工业基地 C沿海工业地带 D京津冀工业基地

5、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是( ) A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B 长江沿岸工业基地 C辽中南工业基地 D陇海—兰新工业地带

6、经历五年奋战,十万筑路大军在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上修建的是(

A 成渝铁路 B 兰新铁路 C 青藏铁路 D川藏公路

7、我国最大的内河运输线是(

A长江航线 B珠江航线 C 黑龙江松花江航线 D淮河航线

8、我国最大的现代化航空交通中心和航空港,地理位臵最为重要,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运输生产最繁忙是( ) A 上海浦东机场 B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C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D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9、世界第一条现代营业铁路是哪国?( )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日本

10、目前世界上高度公路最长的是哪国?( ) A美国 B中国 C荷兰 D法国

11、世界上海洋交通最发达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C印度洋 D北冰洋

12、世界第一大港是?( ) A鹿特丹港 B新加坡 C名古屋 D纽约

13、佛教主要分布在(

A 北美洲 B 非洲 C 亚洲 D 南美洲

14、我国成为国际性都市的城市是?( ) A北京 B上海 C 南京 D香港

15、我国的黄金旅游线是( ) A 长江 B 黄河 C 珠江 D松花江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空,共计40分)

1、我国古典园林,按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及形成的布局风格、造型艺术可分为四大流派,分别是( )、( ) ( )、( )

2、构成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 )、( )

3、工业三废指的是( )、( )、( )

4、世界上有四大人口稠密区,是( )、( ) ( )、( )

5、现代化的运输方式包括:( )、( ) ( )、( )、( ),其中可以运输大量流体货物的运输方式是( ) 三、简答题(共3题,共计16分 )

1、信息高速公路是什么?(4分)

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哪些?(4分)解决的方法有哪些?(4分)

3.现代旅游业的特点?(4 分)

四、材料分析题(14分)

材料

一、科学技术国际化趋势形成和发展的经济背景是产生的国际化。规模经济会带来最大效益,追求规模效益是主导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当代阔过公司不断涌现,正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以便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科学技术的国际化导致国际科技协作新体系的建立,反映了生产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并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一种新手段。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 材料

二、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20世纪80年代初增加了两倍。其中18%在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重要作用。......他们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现在它们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生产和销售有20%是在国内进行。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4分)产生这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分)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经济发生了哪几个方面的变化?(5分)

第13篇:锦州市社会科学

锦州市2014年社会科学

重点研究课题招标办法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锦州市公开招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实施办法》,结合我市多年来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2014年,市社科联将继续在全市开展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公开招标活动,现将有关事宜公布如下:

一、公开招标的课题内容

这次公开招标课题的内容包含两方面,一是政府资助课题,由市政府提供资金资助完成;二是非资助课题,政府不提供资金资助。

年初以来,市社科联围绕着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发放课题征集信函、电话沟通和个别访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了我市各高校、党校部分专家学者,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和市直相关部门、单位领导的意见,经反复酝酿推敲,初步拟定了今年公开招标的资助课题,并将这些拟定的课题分别上报市委、市政府。市委、市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市委王明玉书记、市政府刘凤海市长分别予以审阅圈定,王明玉书记还专门作出批示,同意我们拟定的课题,并要求严格把关。根据书记、市长的指示精神,市社科联拟定了今年我市公开招标的政府资助课题。今年我市公开招标课题分为两块,即重大课题和重点课题,其中,重大课题有4项,具体为:

1、关于加快我市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动城区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2、关于我市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对策研究

3、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研究

4、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重点课题有10项,具体为:

1、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双重作用的问题研究

2、关于以国家地质公园申报成功为契机,推进我市旅游资源整合的对策研究

3、关于加快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研究

4、关于以混合所有制经济创新为动力,推进我市城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5、关于锦州市沿海园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举的对策研究

6、关于我市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的对策研究

7、关于做大做强我市品牌农业的对策研究

8、关于我市市容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研究

9、关于新形势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问题研究

10、关于践行群众路线,实现我市公务员队伍廉洁高效常态化的对策研究

上述4项重大课题和10项重点课题作为今年我市对外公开招标的政府资助课题。

非资助课题属于自拟题目的课题,选题范围,一方面可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自拟题目。另一方面,也可结合本部门、本单位、本学科工作实际自拟题目。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要求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今年,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全面推进锦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尤为重要。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确保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方略得以实现,这是全市广大社科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进行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研究,也为广大社科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华、服务社会、报效人民的机会和舞台。此次课题招标,目的就是通过这种形式,在全社会调动起社科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积极性,集中力量,发挥优势,联合攻关,认真研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全市广大社科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对上述课题进行认真、深入研究,提出可资借鉴、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使课题研究成为新型智库的重要载体,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服务,为建设辽宁沿海第二大城市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要求

1、要求真务实。课题研究必须资料翔实、论据可靠,研究成果必须建立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2、要有新意。要以新思想、新思维、新观点进行理论创新,不能老生常谈。

3、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课题研究要紧密结合锦州实际,符合市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切忌空洞无物。

4、要以应用对策研究为主。所提出的建议、对策,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可操作性,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题应标的具体要求

1、凡具有相应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集体或个人均可应标。

2、从新闻发布会之日起至6月15日前为应标时间。在此期间,应标者须持有效证件(身份证、工作证、介绍信均可)到社科联编辑部申报。

3、资助课题应标课题组可自由选择14项课题中的题目,依据市委、市政府1998年课题招标实施办法,收取课题申报费100元。

4、非资助课题可自拟题目。

5、所有课题均应在6月30日前递交申请书和课题论证提纲。

四、课题评审与中标

1、课题招标工作结束后,市社科联将组织课题评委会的专家学者对应标课题组进行资质审查并对其递交的课题论证提纲进行评定,我们将根据评审结果确定中标立项课题组。

2、鉴于非资助课题本身不存在竞标,为保证其研究质量,今年我们将对非资助课题的申报立项严格评审把关,加大淘汰比例。同时我们采取非资助课题申报不收费,课题立项评审通过后再收费的办法,以期更合情合理。

3、所有中标课题组都要与市社科联签订《中标协议书》,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

五、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1、市社科联负责对重点课题的招标。在课题组中标后,社科联将安排联络员,负责跟踪研究进度,检查阶段性成果,并做好有关方面的服务性工作。

2、中标者需按《中标协议书》要求,于11月20前按规定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并形成研究报告,上交社科联。经评委会评审合格后,12月20日再提交正式研究报告和电子版。重大课题结题报告的字数不超过15000字,重点资助课题结题报告字数应在10000字左右,非资助课题字数应在5000字左右,具体要求见《中标协议书》

六、课题的验收与结题

1、课题完成后,社科联将组织有关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审评、验收。验收合格的课题报告,上报市委、市政府。

2、课题验收合格后,社科联对重大资助课题给予不低于10000元的资助。对重点资助课题给予不低于2000元的资助。

3、非资助课题不予资助。市社科联将对非资助课题进行评奖,奖项分

一、

二、三等和优秀奖。

4、所有验收合格的研究成果,均按市级课题研究成果对待,给予结题。

5、只有获奖的非资助课题和验收合格的资助课题可参加两年一度的市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评奖。

联系电话:2653396网址:www.Jzskl.com

地址:锦州市解放路四段13——6号

联 系 人:朱邦林丁守仁

第14篇:人文社会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探索的学问。

2、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3、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

二、填空题:

1、人类社会 自然界 人文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2、人人类;

3、自然科学;4孕育奠基生成发展拓展反思;

5、研究对象研究主体;

6、阶级社会;

7、社会管理 社会决策咨询

8、物质 精神精神文明;

9、物质载体各种制度、风俗;

10、周密调查科学分析;

11、情感激发 定量研究技术分析

12、复杂性 模糊性定量分析;

13、非逻辑性 综合性有意识的活动;

14、分层抽样 整群抽样

15、观察法 无结构访谈法 集体访谈法

三、选择题:

1、C

2、A

3、C

4、B

5、D

6、D

7、B

8、A

9、D

10、B

四、简答题:

1、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共同点是:(1)都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2)都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3)都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4)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

2、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的特征有:(1)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2)具有一定的民族性;(3)具有时代性。

3、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下列特殊的条件:(1)人文社会科学家要把自己的研究活动自学地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2)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在应用于社会实际时,要具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性,尽量减少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或干预;(3)要尽量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预见性,减少人们对它的怀疑。

五、论述题:

1、参考观点:

(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三种“一般方法”是指: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

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统

一、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统一。

(2)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观,合理体现了认识论的发展成果,不仅在研究行为上反映了人类哲学理论的新水平,而且在操作上成功实现了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过渡。人要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既要依赖科学认识,发展自己调控自然的现实力量,又要依赖文学艺术等认识形式,调节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的活动,借助于情感激发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统一观体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活力所在,使这些学科的工作者比之于他们的前辈,更能在研究中取得有价值的突破。它们的关系是:对特定对象的认识往往是从初步的定性研究开始的,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定量研究则是对定性研究的深化和细化。两者循环交替,不断把主体对对象的认识引向深入。

(4)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统一观在方法上对人类智能的两极给予了同样的重视。科学家常常能凭借卓越的直觉能力,在混乱复杂的事实材料面前,敏锐地觉察到某一类现象和思想可能具有重大意义,预见到将来在这方面可以产生重大的科学发现或科学成果。这样由直觉作出的大胆预言,常常决定了某一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战略。同时,如能加以一定的、科学的分析技术进行预测和研究,该研究领域的成果就更可靠。

2、参考观点:

(1)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 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对自身的理性认识,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产生的源泉和动力,正确的人文社会科学理念产生以后,又能进行一步推动社会实践的进程。两者之间存在的相互依赖、相互推动的关系,就是互动关系。

(2)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我们认为,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外部,即社会需要;一方面来自于人文社会科学内部,即自身的矛盾运动。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的发展需要构成了辩证的统一。

(3)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如果新出现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只是对旧有理论的丰富和完善,而没有对旧理念的基本原理、方法与理论框架作根本性的改变,那么我们称之为常规性发展;如果新出现的人文社会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旧有理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认识,那么我们称之为革命性发展。常规性发展通常是一种量上的变化,意味着在维持原有理念大框架的状态中,理论取得某些新的进展,受到更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当量变最终导致了整体质变,就出现了革命性发展的过程。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一般都是从量变到质变,也就是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的交替。 作业2

一、名词解释:

1、时代主题------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态势的聚集点是全球发展格局的集中体现。

2、全球问题------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3、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发展,揭示语言本质及存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它经历了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三个阶段。

二、填空题:

1、战争与革命 对抗与对话 和平与发展;

2、各学科之间技术各领域之间技术之间;

3、传统文化 现代文化 社会革命学术建设;

4、人人的解放和发展;

5、科学主义思潮人本主义思潮;

6、全面 真实必然;

7、性质原理和批判标准等演变发展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评价;

8、索绪尔所指;

9、乔姆斯基语言能力;

10、《马氏文通》 马建忠。

三、选择题:

1、A

2、C

3、B

4、D

5、C

6、C

7、B

8、B

9、C

10、C

四、简答题:

1、答:20世纪推动和制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因素主要有:(1)不断深化的时代主题;(2)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3)日益尖锐化的全球问题。

2、答:20世纪世界历史学研究出现的变革主要有:(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

3、答:20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1)对创作主体文艺思维及心理的深入开掘;(2)对文艺作品形式的重新认识;(3)对文艺接受问题的注重;(4)对文艺与社会---文化系统关系的进一步思索。

五、论述题:

1、参考观点: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是: (1)社会实践与科学理念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

主要表现在:科学理论对于社会实践的依存性和科学理论对于社会实践的能动作用两方面。例如:管理学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除管理者和管理学家外,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数学、哲学等学科的专家也纷纷介入,从各自的背景,用不同的视角和方法研究同一对象------管理过程。从而形成了“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强调系统化,注重人的因素,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广泛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追求“效率”和“效果”的统一,面向实际,注重预测,强调创新,强调组织管理集中化等,提示了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促进了现代管理水平的提高。 (2)多科性综合性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

多科性是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广度的扩展和深度的拓进相联系的。综合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研究对象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对外主动和自然科学联系,内部积极推进各学科交叉联结;二是与自然科学相对应,自身结构具备有机的统一。例如:管理领域中,除了管理学外,还融合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数学、哲学等学科知识和相关的研究专家,共同推动现代管理技术的发展。 (3)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的关注。

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都得出了一个共识是:未来是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社会。例如:管理学领域中,由于行为科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人的需要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知识经济的出现等等,使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认识从“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信息人”的方向发展,就是充分体现了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2、参考观点:

当今世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出现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

(1)从历史上的情况看,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的状态,这样既不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也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人文主义要发展,就需要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自然科学在推动人类进步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毫无疑问是极其巨大的,但是它毕竟不能解决世间的一切问题和课题,有的命题只有依靠人文社会科学才能解决。

(2)在当前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开始出现了融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第一,在自然科学领域出现了新人文主义;第二,人文主义者的新姿态。传统人文主义者开始重新接纳科学,并努力利用科学研究的成果,努力将人道主义精神渗透到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以及注意群体的长远利益等。

(3)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趋于融和并成为大趋势,有其背景:一是全球性问题的尖锐化,越来越成为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共同关心的话题;二是科学的自身发展着融和的内在要求。

由此,当前世界和中国从小学到大学,普遍推行文理综合为重要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顺应了科学发展的规律和现实社会发展问题的趋势要求的。 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国家干预主义------是西方经济学发展两大经济思潮之一,它的理论源头是16世纪到17世纪的重商主义。当时人们认为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乃社会财富的源泉,强调在国家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

2、经济自由主义-------是西方经济学发展两大经济思潮之一,它的发端于17世纪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充分的自由竞争是发挥社会每个成员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条件。

3、人文主义------是这样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从哲学方面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重视人的价值。、

二、填空题:

1、行为 格式塔 精神分析巴浦洛夫;

2、认识情绪;

3、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

4、资本主义的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

5、经济自由国家干预;

6、迪尔凯姆实证主义 韦伯理解;

7、历史法学 部门法学法理学制定解释;

8、科学的自身发展;

9、整体综合化全面社会化;

10、数学计算机。

三、选择题:

1、C

2、A

3、D

4、A

5、B

6、B

7、A

8、A

9、C

10、D

四、简答题:

1、答:当代西方经济学出现的新的发展趋势是:(1)流派林立,歧见迭出;(2)各个反对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的流派的出现,已经改变了凯恩斯主义“一家独尊”的地位。

2、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学的发展出现的趋势是:(1)研究重心转向现实问题的诊断,研究方法转向综合比较;(2)跨学科交叉研究迅速发展;(3)研究对象沿着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拓展。

3、答:20世纪语言学的重要进展有:(1)索绪尔开创结构主义语言学。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一是语言是符号系统;二是区分语言和言语;三是区分历时态和共时态;四是区分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2)乔姆斯基对现代语言学的拓展。主要是对“语言行为”和“语言能力”的划分。

20世纪心理学的重要进展有:(1)20世纪上半叶的四个发展方向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前苏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背景和巴浦洛夫生理学基础上开展的心理学研究;(2)20世纪上半叶的三股新潮:一是在认识理念领域中,认知心理学取得重要进展;二是在人格理论领域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三是在情绪理论领域中,情绪心理学提出了新的假说。

五、论述题:

1、参考观点:

20世纪的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都是两栖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而植根于后者。它们都是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实现了成功的跨越,无论是从研究的领域还是在研究的方法上都促进了学科之间的融和和综合。在两大学科部类内部也出现的互补和综合化的共通点。

(1)现代语言学对人文社会科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出现了语言哲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同时现代语言学也融入了信息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加盟,意味着一场语言学的工具性革命。现代语言学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实现了成功的跨越,并以丰富的理论成果和操作实绩使自己成为连接两大科学部类的桥梁之一。

(2)20世纪的心理学各主要流派之间在研究对象和方法问题上出现存异求同、互补互渗的主导性趋势。学科结构通过内部和外部交叉融汇,已经发展成为一门边界模糊、分支众多的科学。在研究方法上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某些精神的系统方法得到广泛的运用。同时,心理学对众多的具体科学都产生影响,如: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文艺学、教育学、历史学、语言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还与自然科学血脉直通,出现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等,这些都体现了心理学与语言学、人类学在发展道路和功能影响上的共通点。

(3)人类学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发展的意义主要从如下几方面体现出来:一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积极贡献体现出来;二是通过文化研究这个领域发挥出来;三是通过独特的研究方法展示出来;四是直接表现为与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具体学科的交互作用上。这些都体现了其与语言学、心理学在发展道路和功能影响上的共通点。

2、参考观点:

(1)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

一是在互补过程中,东方文化的地位将逐步提高,它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力将明显增强;二是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影响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更大的程度上得到体现;三是未来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将既是两者之间的全面的互补,又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整体互补。 (2)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交融。

从历史上的情况看,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的状态,这样既不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也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人文主义要发展,就需要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自然科学在推动人类进步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毫无疑问是极其巨大的,但是它毕竟不能解决世间的一切问题和课题,有的命题只有依靠人文社会科学才能解决。

在当前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开始出现了融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第一,在自然科学领域出现了新人文主义;第二,人文主义者的新姿态。传统人文主义者开始重新接纳科学,并努力利用科学研究的成果,努力将人道主义精神渗透到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以及注意群体的长远利益等。 (3)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

分析、综合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方法,是受人类自身认识水平以及科学技术的演进过程制约。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综合必须在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分析与综合的系统化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在跨学科的研究和学科大跨度的延伸中现代科学技术显示了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的整体风格和一体化特性;二是宏观和微观两层面上的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的同时并进;三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趋于系统化。 (4)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

人文社会科学不仅具有社会意识的性质,而且具有生产职能、管理职能和预测职能等实用价值。因而它与自然科学一样,可以转变为直接的社会生产力。大致表现在:一是人文社会更多地直接参与社会管理;二是人文社会科学满怀热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三是人文社会科学更多地发挥了智囊思想库的作用。 (5)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

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摄取中的高新技术化,如运用计算机机网络技术进行调查研究等;二是信息处理中的高新技术化,如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信息等;三是研究方法的高新技术化,如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和借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分析模拟结果等。

第15篇:广东二本大学最新排名

广东二本大学最新排名

1 中山大学 教育部 广州市 本科 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

2 华南理工大学 教育部 广州市 本科 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

3 暨南大学 国务院侨办 广州市 本科 211工程院校

4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5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6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211工程院校

7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211工程院校

8 汕头大学 广东省 汕头市 本科

9 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10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11 深圳大学 广东省 深圳市 本科

12 广州大学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13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省 湛江市 本科

14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珠海市 本科 中外合作办学

15 五邑大学 广东省 江门市 本科

16 惠州学院 广东省 惠州市 本科

17 肇庆学院 广东省 肇庆市 本科

18 茂名学院 广东省 茂名市 本科

19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20 广东医学院 广东省 湛江市 本科

21 广州医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22 广东药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23 东莞理工学院 广东省 东莞市 本科

24 湛江师范学院 广东省 湛江市 本科

25 韩山师范学院 广东省 潮州市 本科

26 嘉应学院 广东省 梅州市 本科

27 韶关学院 广东省 韶关市 本科

28 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29 广东商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30 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31 广州体育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32 广州美术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33 星海音乐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34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35 广东培正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本科

36 广东白云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本科

37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省 佛山市 本科

第16篇:广东开放大学音乐学院成立

更多广东电大详情请上:广州电大招生信息网www.daodoc.com

广东开放大学音乐学院成立

揭牌仪式现场

11月5日,由广东开放大学、佛山刘诗昆钢琴艺术学校联合创办的“广东开放大学音乐学院”,在佛山刘诗昆钢琴艺术学校正式挂牌成立。广东开放大学音乐学院落户佛山,标志着佛山的专业音乐教育事业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也充分体现了佛山市领导对音乐教育事业的重视,更凸显了古城佛山在培养高端音乐艺术人才上的骄人成绩。

上午9:00时,挂牌成立仪式正式开始,广东开放大学副校长陈显强先生、广东开放大学文展红处长、刘汉民处长、胡宇霞副处长、广东开放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蓝天博士、直属学院罗鉴棠院长;佛山市政协副主席杨锡基先生、佛山市政府办公室主任易祥斌先生、佛山市科协黄文主席及佛山刘诗昆钢琴艺术学校申英校长、郭嘉明校长、熊光明副校长;时任天津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俄罗斯音乐教育院士沈乃凡教授等有关领导、嘉宾出席了此次挂牌成立仪式。 更多广东电大详情请上:广州电大招生信息网www.daodoc.com

广东开放大学、佛山刘诗昆钢琴艺术学校签约

广东开放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蓝天博士、直属学院院长罗鉴棠先生;佛山刘诗昆钢琴艺术学校校长申英先生、执行校长郭嘉明教授在两校达成合作共识的基础上,共同签署了两校联合办学协议书。广东开放大学陈显强副校长,佛山刘诗昆钢琴音乐艺术学校申英校长分别在仪式上致辞并宣布广东开放大学音乐学院正式成立。

学员现场钢琴演奏 更多广东电大详情请上:广州电大招生信息网www.daodoc.com

广东开放大学音乐学院顺应音乐教育新形势,积极与国内外著名音乐学院联合办学,除引进科学的教学理念外,还在美国、俄罗斯、波兰、乌克兰、中国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著名音乐学府聘请了近20位不同学科的专职专家、教授充实学院的专业教师队伍,提高学院整体教学实力与教学质量。音乐学院由大学部、中专部两部分组成,下设音乐表演、音乐理论、音乐学、幼师、调律等专业。学院将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与国际接轨的音乐教育新模式,在今后的办学道路上,将秉承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接轨世界这一办学宗旨,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音乐教育品牌,为中国培养更多优秀的国际化音乐人才!

第17篇:长安大学召开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

长安大学召开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

海外网电(张允辉秦瑞)4月20日上午,长安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在该校本部北院行政办公楼四楼会议室召开。陕西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陕西社科规划办主任何军应邀到会。校党委书记雷达、校长马建、校党委副书记杜向民和校长助理彪晓红出席座谈会。会议由社科处处长杨琦主持。

该校党委书记雷达的讲话结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分析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意义。雷达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充分肯定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雷达书记的讲话要求:第一,要深刻领会全会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部署;第二,要加强领导、深化改革,启动实施《长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行动计划

(2011-2015)》;第三,要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为实现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第四,要做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的践行者,提高国际交流能力,在国际文化和学术的沟通与交流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第五,希望人文社科教师要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改革创新相结合,为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雷达书记重点强调:一是要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重点是要把握好人才“高原”与“高峰”的辩证关系,构建起高原宽广、高峰并峙的人才队伍建设局面。二是要完善成果应用转化机制,促进产、学、研、用的结合,要立足西部、服务地方,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智力优势和人才优势,当好思想库和智囊团。三是要完善科研组织管理机制,搭建科学的管理平台,积极组织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形成结构合理、互补互促的团队,加强目标管理。雷书记指出,本次座谈会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交流会,更是繁荣发展该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动员会,也是一次扩大了的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要认真研究,拿出举措,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文化育人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推动该校文化建设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大发展大繁荣。

校长马建在讲话中指出,此次座谈会是要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精神,推进长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行动计划实施的重要会议。马建校长的讲话重点强调:一是要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切实增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在新的起点上深入推进该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三是要加强领导,深化改革,努力营造促进哲学社会科学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马校长说,“十一五”期间,学校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组织实施了《长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07-2010)》,哲学社会科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走出了一条工科院校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路子,为深入推进该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大学,他们努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中积极作为、主动作为,不断开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积极开展高层次研究,着力汇聚学术队伍,努力构筑研究平台;要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职责,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风建设,扎实推进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校党委副书记杜向民对该校制定并出台的《长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5)》进行了重点解读。杜向民副书记指出: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之需;是践履培育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大学使命的重要举措,也是该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重要内容。制定并出台校《长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5)》,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精神的实际步骤。此次颁布并实施的“行动计划”,是在该校顺利实施《长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07-2010)》、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的基础上,立足于党和国家建设文化强国、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要求和该校大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实际提出的,“行动计划”所提出的发展理念和各项举措,突出科学发展主题,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前瞻性和现实可操作性,对于促进“十二五”期间该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杜向民副书记详细说明了“行动计划”提出的“六项任务”和“八大计划”,强调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使该校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实力进入陕西理工特色高校前列,产生较大社会影响。

陕西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陕西省社科规划办主任何军代表陕西省委宣传部作了讲话。首先,何军主任对长安大学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向长安大学广大教师和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辛苦工作表示感谢。何军主任介绍了全国以及陕西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总体情况和形势,以及陕西省近年来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陕西省人文社科发展中存在的优秀成果研究较少,服务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有待加强,成果应用转换机制不健全,社会研究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详细说明了省社科规划办“十二五”的发展规划。最后,何军主任希望长安大学继续保持原有的学科特色和发展势头,争取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上有所突破,为提升陕西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在全国的影响贡献力量。

第18篇:大学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中论文

XXXX大学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方法论期中论文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学 院: XX学院

专 业: XXXX

学 号: XXXXXXX

姓 名: XXXXX

浅谈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认识

摘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的学习,让本人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通过课后翻阅相关资料和网上搜索相关信息,本文分析了本人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社会科学 研究方法 方法论

前言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人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分析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解释预测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既是社会知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支柱之一,同时也是社会学相对于其他社会科学来说最具特色和优势的学科领域。若要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我们首先得先了解什么是社会科学。

一、社会科学

(一)、社会科学的内涵

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各种现象,揭示各种不同社会现象的本质、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人们对人类本身的行为所形成的社会活动进行认识之后所建立的知识体系,是以理论形式反映人们对社会存在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概言之,是一种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人类学、民俗学、新闻学、传播学等。

从学科性质来界定社会科学,根据这样一个立场,我们将在这样的意义上使用“社会科学”概念:社会科学是指以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及由此行为产生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以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为主要任务,因而具有追求统一性、一致性、简单性、必然性等特征。

(二)、社会科学的复杂性

1、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远比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复杂:

(1)、社会现象的不可重复性

(2)、自然科学基本上以类事件为研究对象,社会科学则常常以个性事件为对象

(3)、社会现象难以模拟和控制

(4)、社会现象充满着偶然性、不可测性

(5)、社会现象难以量化,具有更大的模糊性

2、社会科学认识主体的复杂性

(1)、自然科学家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研究自然现象的,社会科学家却必须以参与者的身份来研究社会现象。

(2)、对同一社会现象,具有不同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社会科学家就会作出不同的判定和解释。

(3)、对事实作出评价的过程中,其价值观念、伦理观念,其地位、利益甚至其情感、好恶都要产生很大的影响。

3、社会科学理论的复杂性

(1)、社会科学理论难以公理化(形式逻辑、辩证逻辑)。

(2)、社会科学的真理具有较强的历史性与地域性。

(3)、社会科学真理检验的复杂性。

二、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存在的可能和必要

(一)、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在自然界,其规律的表现有其齐一性、规则性和重复性的特点,人们对它的研究也不会影响其存在的形态和性质,因此,在其科学认识的范围内,自然科学可以较为准确地对自然现象进行预测和控制。但在社会领域,社会规律的呈现具有多样性、非规则性和不可重复性的特点,同时,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研究本身就是干预社 会和改造社会的一种行为,它会深刻影响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因此,社会科学的成果具有或然性一面,其预测常常会出现“测不准”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二)、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的功能和价值的确定无疑

1、社会历史领域规律性、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的和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事件虽然充满着杂多性、偶然性和曲折性,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否则,历史将变得十分神秘。例如,经济有其客观规律,计划经济体制就行不通;价值规律就不可否定;政治有其客观规律,不受制约的权力就必然发生腐败,绝对的权力就是绝对的腐败;文化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抑制思想自由就难以产生伟大的成果,如此等等。

2、社会科学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统计学意义,它是或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否定其或然性的一面,必然陷入绝对主义;否定必然性的一面,必然陷入相对主义。

3、社会科学具有人文教化的作用。其实,自然科学的作用也是多样的, 它除了有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外, 还有教人掌握生活技能的功能。社会科学除了上 述作用外,还具有通过教化,帮助人们增长智慧、健全人格、和谐身心、修养德 性、确立信仰、陶铸灵魂等,使之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作用。 因此,社会科学是有用的,社会科学方法是可能的。

三、社会科学研究及其特点

(一)、社会科学研究概念

所谓社会科学研究,就是人们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学科角度出发,应用某些方法和技术对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或解释,简称为社会研究。它是一种有目的的智力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我们可以获得有关社会现象或事物的知识,解决一定的理论或现实问题。

(二)、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

1、必须坚持个体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在于解释说明这些行为和状况为什么出现,为什么发生,有什么变化规律。这就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些个别行为和个别状况,而必须用一系列的社会关系、社会原因来说明。用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社会事实只有通过与其他社会事物的整体联系才能得到说明。

2、必须坚持实证性与理解性的统一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活动包含基本的自然运动,但社会现象比物理现象等自然现象复杂得多,是自然科学研究方法所无法进行的,这时必须通过理解来进行解释,应该坚持实证方法与理解相结合。孔德的学术继承人涂尔干从社会事实的客观性出发,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科学研究的这种实证性。当然,涂尔干也承认,社会现象比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复杂得多,因而社会科学研究中因果之间的联系也复杂得多。

3、必须坚持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

在社会科学范围内,除了认识主体的社会性和价值取向的因素之外,由于认识对象也是具有价值取向,追求一定目的的人的活动。因此,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内不可能把“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截然分开。

4、必须坚持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统一

两种研究方法可以互相提供帮助与支持,可以穿插使用,相互借鉴,相互结合,社会科学研究中坚持两者的统一,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发挥各自的优势,对开阔研究视野,丰富研究成果,提高研究质量具有很大的帮助。

四、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

1、什么是方法

从词源上讲,“方法”一词在中国古代是规矩、规则之意。《墨子·天志》篇把以“规”度量圆形之法称为圆法,以“矩”度量方形之法称之为方法。“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就是从此而来。在西方,“方法”一词起源于希腊文,其意是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在现代,方法一词是指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活动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及其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概言之,方法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准则、程序、线路以及工具、手段和途径。

2、方法分类

(1)、具体方法,指各门具体科学所使用的方法,如数学中的微积分法、物理学中的光谱分析法,地质学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年代法等。

(2)、一般方法,指适用于各门具体科学的普遍方法,如系统方法、控制方法、信息方法、数学方法等。

(3)、哲学方法,它具有最大的普适性,抽象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等。

2、什么是方法论

方法论,顾名思义,是关于方法的理论。方法论不仅要探讨各种方法,而且要以对多种方法为对象,探讨方法的本体基础、基本性质、中介特点、传导功能和运用原则,以提高研究者和运用者的方法论自觉。因此,方法论,包括“论方法”和“方法论”。方法论需要哲学思维,但不仅有哲学的方法论,而且有科学方法论和技术方法论。

3、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相对于自然科学方法论而言的。所谓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如矛盾分析法,不仅要介绍矛盾分析法的内涵和形式,而且要论证其赖以立论的客观根据及其运用的基本原则。

社会科学方法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这些方法只是研究的指南,而不能代替具体的研究。同时,方法是多样的,也是相互为用的。世界上没有一种万能的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

1、对社会现象的研究不仅要研究波普尔所说的世界一,还要研究世界

二、世界三。

2、对社会的研究不仅要说明,而且要诠释;而诠释就是理解,就是评价;而理解和评价就是活动和改造。在这里,主观和客观、说明和理解、真理和价值是交融的,很难分开。正像王阳明先生所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但是,在现代条件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社会科学方法论呈现出相互交叉、相互借鉴和彼此融合的趋势。

五、结语

通过这几周的学习,我详细翻阅了一些资料,查看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一些论著和评论。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掌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我们进行研究和学习的重要基础,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指导研究思路,对提高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具有重大意义。我也清楚地意识到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拘一格地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这是一门理论性极强,极具方法论指导意义的课程,对于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人生观的塑造和价值观的树立和完善都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我希望自己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希望自己能在马克主义的指导下对祖国和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第19篇:解放前的广东大学教育一览

解放前的广东大学教育一览

解放前的广东教育高等教育 广东省教育厅 2013-03-23

广东于民国元年(1912年)2月将原有两广优级师范学堂(培养中学老师,地址在广州文明路旧贡院内)改称为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据《新教育》4卷5期记载,自民国5年8月至民国6年7月广东有1所高等师范学校和两所专门学校。在同一期间,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有学生223人,毕业生262人,教职员93人。

民国5-6年(1916-1917年)广东两所专门学校情况表法政专门学校

在校生516人

毕业生262人

教职员 93人

医学专门学校

在校生144人

毕业生 29人

教职员 49人

民国13年(1924年)前,广东有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政大学、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广东公立医科专门学校、警监专门学校、省立工业专门学校、私立岭南大学、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广州铁路专科学校、私立夏葛医学校、私立广州法学院、私立光华医科专门学校共12所。同年2月,孙中山命令将前3所学校合并为广东大学。 孙中山逝世后,民国15年9月1日,国民政府决定将广东大学更名为中山大学,成为广东最高学府。此外,民国14年9月成立广东国民大学,民国16年3月成立私立广州大学,同年,还成立千顷商科大学和中国国民党学术院。民国12年,由梅县中美人士10余人筹办了梅县地区第一所高等学府嘉应大学。 陈济棠主粤时期(1929-1936年)广东高等教育有所发展。除改善国立大学和私立岭南大学等10所高等学校办学条件外,还创办了省立劝勤大学、省立国医学院、省立体育专科学校、广东陆军军医学校,学生由4000人增至5000人。还创办省立农业、水产、美术、音乐等4所专科学校。 民国23年(1934年)秋,私立广州法学院奉命停办,民国25年秋夏葛医学院并入岭南大学,广东大专院校只存8所,在校学生6236人,教职员1644人,经费464.15万元。 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高校调整,国立广东法科学院并入中山大学,省立劝勤大学改组,民国27年暑假,该校原有工学院并入中山大学,商学院则改称为省立劝勤商学院,师范学院则改称为省立教育学院,分别在劝勤大学原址或迁往梧州单独设立。

民国27年(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各校被迫迁移,国立中山大学迁往云南澄江,省立劝勤商学院迁往遂溪麻章,再由麻章迁往信宜,省立教育学院迁广西容县,省立体育专科学校迁往云浮。私立岭南大学、私立国民大学、私立广州大学、私立光华医学院均迁往香港。

由于学校迁离,联络困难,民国28年(1939年)秋,省立教育学院由容县迁回乳源,易名为省立文理学院并附设体育专修科,将省立体专裁并。私立光华医学院则暂行停办。是年冬,省立文理学院复由乳源迁到连县东陂。这时, 学生数比战前减少68 % 以上,教员数和经费数亦均减少78%以上。

民国29年(1940年)起,战局渐趋稳定。为适应战时需要,广东高校增至7所,学生增至4839人,教职员增至1040人,经费增至237万元,但仍未恢复战前规模。同年7月,为培植战时艺术人才,特设战时艺术馆,次年春改组为艺术院,第三年5月奉部令改为艺术专科学校。民国32年秋,筹办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校址在罗定,先办机械、水利、纺织3科。民国25 - 37年广东大专院校情况见下列3表:

民国25-32年(1936-1943年)广东省大专院校概况表年 份

校 数

学 生 数

教 职 员 数

经 费 数(万 元)

1936

6236

1604

464.15

1937

5178

1137

277.58

1938

4425 963

258.69

1939

1957

416

90.36

1940

4839

1040

251.35

1941

4839

251.35

1942

5887

254.13

1943

6734

377.86

注: 民国28年(1939年)国立中山大学迁云南澄江,该校学生数、教职员数及经费数均未计入。1941年 至1943年教职员数暂缺。

广东省民国32年(1943年)省立专上学校一览校 别

校 址

科 系

学生数

经费数(万元)

省立文理学院

曲江桂头

中文、史地、理化、生物、社教五系及体育 324

46.04

省立劝勤商学院

同 上

工商管理、银行、会计三系

310

专修科

22.03

省立艺术专科学校

曲江上窑

戏剧、音乐、美术3科。并设训练班与专科师范班

155

17.15

民国37年(1948年)7月广州市区大专院校概况表

文科

理科

工科

法科 商科

农科

医科

师范

艺术

体育

海事

合 计

中山大学

497 356

942

998

431

343

487

4054

岭南大学

516 258 理工

140

142

1056

国民大学

470

280

1539

2289

广州大学

1829 文法

208 理工

856

2893

珠海大学

297

125

343 工法

763

文理学院

421

222

643

法商大学

376

671

1074

文法学院

891

905

1796

光华医学院

221

221

广东中医学院

76

76

广州法学院

176

176

省体专

112

112

省艺专

225

225

省海事学校

270

270

市艺专

112

112

南方专科学校

687

687

总 计

4921

1169

1222

4337

2214

571

782

487 337

112

270

16422

革命干部教育

一、广 州 农 民 运 动 讲习所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民国13年(1924年)7月到民国15年9月,共举办了6期。培训800多名毕业生,分配到全国各地从事农民运动,领导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有重要地位。

民国13年(1924年)6月,国民党中央农民工作部部长林祖涵(林伯渠,共产党人)和秘书彭湃建议成立农民运动讲习所,以培养农民运动干部。同年7月3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届正式开学。所址在广州越秀南路53号惠州会馆(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在地,现越秀南路93号)。所主任为彭湃。教员有谭平山、阮啸仙、罗绮园、鲍罗廷、加伦、弗朗克等人。招收学员38人(其中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20人),孙中山先生曾于8月21日来所参加第一届毕业典礼暨第二届开学典礼,他对学生作了讲演(刊于《孙中山全集》第10卷第554-558页)。第一届学员获得毕业证书的有33人(女生2人),其中被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委任为农民运动特派员的有24人,他们分赴广东各县开展农民运动工作。

第二届学员于同年8月21日开学,所址仍在惠州会馆,课堂设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礼堂。罗绮园为主任。教员有罗绮园(兼)、谭平山、阮啸仙、彭湃等。学习两个月,学员225人。毕业142人,其中女生13人。毕业生大多数担任农民运动特派员,从事组织农民协会工作。

第三届招生128人,民国14年(1925年)元旦开学,阮啸仙为主任。所址在东皋大道1号(原是反动商团头陈恭受的别墅,同年5月成立的广东省农民协所在地,现为东皋大道礼兴街6号),教员有阮啸仙、廖仲恺、彭湃、陈延年、谭植棠、邓植仪、鲍罗廷、加伦等人。至4月3日结业,为期3个多月,结业学员114人,毕业生大多数派往各乡训练农民自卫军。

第四届招生98人,同年5月10日开学。所址仍在东皋大道1号。谭植棠为主任。教员有阮啸仙、彭湃、赵自选等人。这一届实际上课两个多月,结业学员76人,其中正取生51名,旁听生25名,除16名留在农讲所见习外,其余皆回原籍从事农民运动。

第五届分甲、乙两班,甲班64人,乙班50人,所主任为彭湃(他在开学后常到农村指导工作,由罗绮园代主任)。所址仍在东皋大道一号。教员有毛泽东、罗绮园、阮啸仙、鲍罗廷、马也夫等人。9月14日开学,12月8日结业,为期3个月,毕业学员114人。

第一至四届学员多数来自广东各地,第五届则主要来自全国各省,这说明革命运动逐渐向全国扩大。前四届多为工农子弟,第五届则有考取中学的学生,而且第五届较重视学生的“自治”活动。

民国15年(1926年)3月19日,国民党中央党部第十三次会议讨论通过农民部提出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事宜,其办学经费7980元,请中央设法拨给,并决定请毛泽东任这期农讲所所长,于革命军北伐开始时举办,以番禺学宫(今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该所旧址纪念馆)为所址。讲习所本部下设政治训练部、教务部、军事训练部和事务部。录取学员327人,来自全国20个省区,毕业生318人。5月3日开学,9月11日毕业考试,训练4个多月。教员有毛泽东、陈其瑗、肖楚女、恽代英、李立

三、彭湃、周恩来、阮啸仙等人。此外,瞿秋白、林伯渠、吴玉章、郭沫若等人也来作报告。学员毕业后,即奔赴全国各地倡导农民运动。

二、黄 埔 陆 军 军 官 学 校

民国13年(1924年)6月, 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洲岛上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 (简称“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

民国10年(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孙中山欣然接受这个建议。中国共产党派李大钊、林伯渠等人与孙中山进行多次会谈,讨论了两党合作共同革命问题和如何建立革命军队问题。民国13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在广州召开,宣告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会议期间,正式决定建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并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同年1月24日,孙中山委派蒋介石为该校筹备委员长,王柏龄、邓演达等人为筹备委员。中国共产党委派张崧年(申府)参加筹备工作。1月28日,孙中山指定以黄埔长洲岛的原清代水师学堂和陆军小学为军校校址。2月6日,设黄埔军校筹备处于广州南堤负责筹建的具体工作。5月5日,黄埔军校正式成立,定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该校第一期学生500人。6月16日,国共两党人士500多人,隆重举行了开学典礼,孙中山以国民党总理的身份亲临主持。并发表重要演说,指明军校宗旨“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孙中山全集》第10卷第292页)还制订了“亲 爱 精 诚”的校训,批准了军校校歌。

黄埔军校建立后,孙中山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方针政策上给予巨大的关心和指导。他还亲任军校的总理。校部是军校的最高领导,它直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代表,他们与孙中山总理一起组成校本部。校本部下设政治、教授、训练、管理、军需、军医6部。政治部先后由戴季陶、周恩来、汪精卫、邵力子、熊雄等人为主任,聂荣臻为秘书,恽代英为教授部主任教官,胡汉民、肖楚女、张秋人、安体诚等人为政治教官;王柏龄为教授部主任,叶剑英为副主任;李济深为训练部主任,邓演达为副主任。聘请鲍罗廷为总顾问,还聘请加仑将军等几十名苏联红军干部担任顾问或教员。 军校坚持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针。军事教育分为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两个方面,既学习步兵操典、战术学、兵器学、射击规范等军事理论,又教以制式训练、实弹射击和野外演习等军事技术。政治教育以革命理论为主要内容,课程有:三民主义、国民革命概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社会主义、社会进化史、经济学等。周恩来亲自给学生作过《军队中的政治工作》、《武力与民众》等讲演。谭延凯、张静江、毛泽东、刘少奇、苏兆征、何香凝、鲁迅等人也应邀到该校作过专题讲座。军校的政治工作以共产党人为主体,他们被“视为学校中的革命灵魂。”(《文强:我在黄埔军校的见闻片断》,《广东文史资料》第37辑)

黄埔军校师生在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中起模范作用。如民国13年(1924年) 10月在镇压商团叛乱中,军校师生英勇出击,配合友军采用“火攻”,仅一天内就彻底打垮叛军。次年初,盘踞于东江的陈炯明乘孙中山病重北上,广州国民政府群龙无首之际,悍然发兵进犯广州。广州国民政府组织以黄埔学生军教导团两个团为主力的“东征联军”讨伐陈炯明。同年6月,驻广州的桂军首领杨希闵、刘震寰乘革命军远征东江,在广州举兵叛乱,广州国民政府危急万分。黄埔学生军奉命回师广州参加平乱,很快击溃叛军,保住了广州国民政府。这时,被打败的陈炯明卷土重来,国民政府于同年10月举行了第二次东征。这时,黄埔学生军已扩编为国民革命第一军。他们攻克号称天险的惠州城,接着,东征军分三路直捣东江,于11月初收复东江,平定了广东最凶顽的军阀陈炯明。 民国15年(1926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黄埔学生军成为北伐军重要骨干力量。叶挺独立团是北伐的先锋,该团参谋长周士第、团参谋董仲明、营长曹渊、许继慎、连长卢德铭和袁也烈等是黄埔军校第

一、二期毕业生。该团在汀四桥、贺胜桥的关键性战役中,创立奇功、北伐军从此长驱直进,在半年多时间里就占领了半个中国。

民国15年(1926年)3月1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易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是日举行成立典礼。校长蒋介石、国民党代表汪精卫及各部处主任宣布就职。 从民国13年(1924年)5月创办至民国16年7月,黄埔军校共招收了6期学生,共培养了2万多名干部,其中除了第

五、六期是在蒋介石公开叛变,大革命失败后毕业外,其余1-4期共4981人,都是大革命时期毕业的,大都成了创建和壮大国民革命军的中坚力量,有的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军队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三、劳 动 学 院

民国15年(1926年)4月,随着省港大罢工运动的深入,为了提高罢工工人的政治素质,用革命理论武装工人骨干,争取罢工反帝斗争的胜利,中华全国总工会和省港罢工委员会决定创办一所以培养高级工人运动人才为目标的工人大学──劳动学院。6月28日晚,劳动学院在广州越秀南路东园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人纠察队训育亭举行开学典礼,到会200多人,教务主任为李耀先。这是中国历史上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工人大学。 劳动学院是一所夜大学,学员白天参加罢工斗争,晚上在东园训育亭上课,该院第一届招收学员有陈郁、卢永炽等正取生193名,备取生28名。10月25日,第二届劳动学院开课。此届招收学员271人,内有各工人补习学校毕业升学者50人。院址改在广州西濠口南华楼四楼。学院主要课程是: 刘少奇讲授《工 会 组 织 法 》和《中 国 职 工 运 动 史》,邓中夏讲授《 省 港 罢 工》,肖楚女讲授《 中 国 政 治 状 况》,熊锐讲授《 世 界 革 命 史》, 黄平讲授《 世 界 职 工 运 动 》,冯菊坡讲授《 广 东 工 会 问 题 》,谭植棠讲授《 帝 国 主 义 侵 略 史 》。同年8月29日,前来广州出席国共两党联席会议的中共中央委员瞿秋白曾到该院讲演。劳动学院培养了一大批有高度政治觉悟,斗争坚定的工运干部,有力地推动了广东工人运动的发展。因此,当时它被刘少奇、邓中夏誉为“工人阶级的最高学府”。但是,第三届开学刚3天,学院就在蒋介石发动的广州“四·一 五”反革命事变中被夭折了。

四、广 州 妇 女 运 动 讲习所

国民党中央党部主办的“广州妇女运动讲习所”于民国15年(1926年)9月15日在广州大东路国民党中居党部正式开学,何香凝任所长,蔡畅为教导主任主持日常工作。该所聘请恽代英、邓中夏、彭湃、邓颖超等为教员。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广东人最多。学员学习结束后,即返回各地开展妇女运动。随后,以邓颖超为所长、陈铁军为主任的妇女运动人员训练所亦接着举办,讲习所和训练所培养了一批妇运干部。

同年3月,在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何香凝赞助下,由邓颖超、高恬波、蔡畅、区梦觉等人发动妇女建立女工工会,举办草鞋厂、编织厂、缝纫社,还开办3所妇女劳工学校、妇女识字班,以提高广大妇女之认识觉悟和文化水平,支援省港罢工与即将进行的北伐战争。

五、派 遣 留 学 生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派遣了一批学生到美国、英国、日本、苏联等国家留学。仅民国14年(1925年)底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的就有71人。该校是由苏联政府、共产国际、红色工会国际出资于同年11月底在莫斯科创办的。它专门吸收中国留学生。当时在广州成立了一个中央选拔委员会,仅广州一地就有4000余名青年报名应考。首批赴苏联留学生大多数自广州地区。

第20篇:广东中医药大学考研复试经历

2007广东中医药大学考研复试经历

发布时间:2007-06-01 浏览次数

:

6087

我报考的是广中医呼吸内科专业,初试成绩中等偏下,332,中医综合201,英语58,政治73,一路复试走来历尽艰险。有点经验跟大家交流一下

1,如果你自持实力不是拔尖,广中医的一,二附院不要报,我复试时看见好多报这两个医院的人被刷下来,分数都不比我低,我报的是深圳中医院,所以竞争稍微松点,但还是很残酷。最幸运的是报祈福医院的一个考生,就他一人上线,估计去见下各位老师就录取了,不存在竞争。听说那医院还很不错,接待外国病人。

2,初试之前可以和老师接触,但这不是,要的。刚来复试,看着好多学生四处打听,拜访导师,我自然会心动,甚至想把自己带来的茅台送上去,但经过一个学长提点才醒悟:你和导师本不熟悉,一见面送那么重的礼很不合适,再说,广东医生都比较富有,更在乎的是清誉,不会为两瓶好酒折腰的。好好准备复试比什么都强。但打个电话给老师,表示你想当他徒弟是有必要的,顺便可以刺探一下竞争程度,如果形势严峻要考虑好调剂方向。我于是跟导师通话,结果不理想——他说自己今年只招一个,但有5个人抢这个位置,分比我高的有2人,其中一个都380了,我的心立刻沉下去了。但他似乎也觉得话过火了,又安慰我说其他老师也不错云云。学长听后就劝我来都来了,好好准备,咱来是为学技术,你只要留在那医院,轮转时还怕学不到他的本事?而且确实那家医院的老师都很有实力,退一步说,即使被刷去学基础,多半是公费,而且照样可以考医师资格证,只要自己不放弃,以后照样当医生,谁说你学基础就一辈子搞基础,基础不就是为临床服务吗?经开导以后我稍微平静些,至今很感谢那位去年考来的学长。

3,第一天报到,第2天上午就考笔试专业课,感觉比较难,选择题少,名词考了不少生僻的东西,五脏痹,胆胀什么的,幸好以前看过中内口袋书(蓝紫色封面,南中医出的一个小本子,后面附有许多名词)基本能把意思说清楚,但就不太规范了。问答题倒比较基础,认真看教材应该没问题。

4,顺便说下体检,人很多,千万早点去,笔试完那天下午领体检表就可以先做些项目了,第3天也要早点去尤抽血,不然一直饿着肚子排队太难受,下午又是面试,时间很紧 5,面试基本上是分组进行,中内和中西医分开。我是中西医组,第7个进去,还是很紧张,因为前面看见有哭着出来的女生。我进去以后很礼貌的行了礼再坐下,考官很和蔼,让我做中文自我介绍,我说我是生在四川长在贵州,他们立马让我说句贵州话听听,一句话把气氛弄轻松了。还问我在大学里谈过女朋友没,我老实说没什么异性朋友,(后来才知道这是考察我和异性亲和力怎样,看是否有搞妇科的天赋)。接着是英语自我介绍,我背的还比较熟,但一提问,差点卡壳,好在以前有积累,战战兢兢地过关,后来才发现英语问题似乎就那么4,5个,反复抽,因此越晚进去的人只要有准备很容易抽到重复问题,就中奖了。专业问

题面比较广,考我们中西医侧重中医问题,有考肝脾五行关系也有问什么叫金水相生的,西医知识还相对简单,问了我个胸穿操作要领。听说中医组问的净是西医知识,有点难,好多人后悔没看实用内科学。然后考官问我服从调配与否和调配意愿,我就说只要留下来就行,最好能继续搞临床,他们笑着说这小子很实在。但最后我还是没如愿学上呼吸,弄到糖尿病专科了,我甚至没听说过老师的名字,但来了就起码得抢把椅子坐,何况还是个不错的科,还能当医生。虽然也问我愿意去搞中西基础电生理并许诺我去了是公费,但一想去了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陪耗子(主观想法,没依据,基础学生别骂我)就太郁闷了,我还是要定糖尿病了,即使是自费。事实上回来以后许多人都认为我的选择很英明,我还是适合搞临床,而且尽管家不是很富裕,3年学费还是能供上,再说还有各种奖学金,补助,广中医挺厚道的

相比之下,我同学就比较惨,他350考一院的肛肠外科,刷去学中药药剂他不干,事实上他可以拿本科证去考医师证,拿硕士学历考药剂师,医药双修的人才现在很缺的,何况还是公费。刷下来让他去学管理他又不想去,(有医学专业知识的高级管理人才现在未来同样很紧俏,也是公费),还是不去,最终调去福建中医,生死不明。当然人各有志,他的执着令人敬佩,但转念一想,人生路转折点很多,有时转个方向似乎不明了,但走下去不见得比原来计划的路差多少,甚至更辉煌。

总之,初试考得好的同学不要盲目乐观,认真复习,全面考虑,作好应付一切变故的思想准备,愿你们复试顺利。再提醒一句,个人观点——留下也是一种胜利,有时候不必太执着,毕竟任何一行努力都有收获,钻进去都有快乐。

《广东社会科学大学.doc》
广东社会科学大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