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政策论文

2022-04-29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形势政策论文

重庆理工大学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学 院 电子信息与其自动化 学 号 _ 11107990634____ 姓 名 __ 郑亚利________ 任课教师 __ 郑建钟________ 成 绩 ____ _____________ 年 月 _ 2014年12月21日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班级:111070404 学号:11107990634 姓名:郑亚利

摘要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就以此为借口,开始“名正言顺”“光明正大”地炮轰沈阳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使东北3000多万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被日军大肆纵火和抢劫,致使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公祭日

九一八事实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随即以此为借口,炮轰北大营,进攻沈阳城,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此爆发。事变次日凌晨,沈阳城陷落,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掀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并非偶然,日本处心积虑、蓄谋已久。早在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就确定了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方针,并且炮制了“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这一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

1928年,日本关东军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张作霖,成为“九一八事变”的预演。1931年6月,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和陆军省制定“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大纲”,确定了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的具体步骤;7月,陆军参谋本部把攻城重炮秘密调运沈阳,对准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8月,日本政府的陆军大臣南次郎在日本全国师团长会议上叫嚣:满蒙问题只有用武力解决。随后进一步做了发动此次战争的各种准备。日本帝国主义经过长期精心策划终于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83周年,尖利的防空警报又将响彻中国东北的上空,十四万万中华儿女的心中再起悲愤的波澜,“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我们用各种方式纪念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历史的仇恨,不是为了其希望依靠暴力“洗刷耻辱”,而是为了和平,为了牢记用生命和鲜血作为代价换来的沉痛教训。一个国土面积还不到中国3%的岛国,为何敢一再进犯我国?透过“九一八”事变,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三个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近代的中国是积贫积弱的中国,我们曾经妄想以“闭关锁国”与世隔绝,但始终挡不住列强的船坚炮利。在地缘政治中,弱国往往是强国侵略的对象,据统计,日本近代史上发动的10余次对外侵略战争中,绝大多数针对我国,除了我国与日本邻近,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当时的综合国力远远比不过日本。

“覆巢之下无完卵”。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与国家休戚相关,没有了祖国的庇护,我们的人权将无从谈起,所以我们要爱我们的国家,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独立和繁荣,当前受不良社会思潮影响,部分人只讲个人利益不讲集体利益,对国家政策评头品足,对党的历史刻意歪曲,我们翻看前苏联的历史,应该对这种现象提高警惕,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团结在一起,捍卫国家主权、经济主权、思想主权。

“忘战必危,好战必亡”。“中国永远不称霸”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承诺,中国是一个有责任的大国,致力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致力于促进世界的繁荣与发展。但是,当前日本政府除了修改教科书、否认侵略历史、渲染“中国威胁论”之外,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更是频频挑衅,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态势,近期,更是宣称将组建钓鱼岛警备部队。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尘嚣甚上,我们要用事实回击,用实情说话,让世界人民了解日本政府的歪曲事实和险恶用心,同时,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不动摇,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加强国防建设,增强综合国力,激发国人加倍努力,让悲剧不再发生。

卢沟桥事变的亲身经历者郑福来

1942年,郑福来的父亲从地里干活回来,背着一筐老玉米。一个日本军官和翻译把他父亲拦下,问:“你的愿意我们打赢还是八路打赢?”郑福来父亲说:“你说的意思我听不懂。”翻译急了,说:“太君在问你愿意谁打赢?”郑福来父亲说:“你会说鬼子话,你跟他说吧!”鬼子问怎么回事,翻译说:“他的不敢说!”日本军官恶狠狠地说:“我们打赢了全饿死你们,打败了全杀死你们,鸡犬不留!”说罢,他用皮靴狠狠踹了一下箩筐,嘴里大声喊着“开路开路”。 “在凶狠的敌人面前,我的父亲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愤怒!”郑福来说,在大人们的影响下,他和小伙伴曾偷偷跑到日本侵华军官的墓前拉屎撒尿,掏出粉笔头,在墓台上写打倒小日本。“我们不怕,还很自豪!”

“沦陷后老百姓受苦受难8年,不屈不挠地抗争了8年,日本侵略者也提心吊胆了8年。”郑福来说,1942年夏天,一个拉洋车的小伙子碰到两个日本兵。他们满嘴酒气,坐上车用脚踹小伙子的后背,意思是快点。小伙子一怒之下,把俩鬼子拉到河里,自己跳水逃走。车行老板听说此事后,不仅没让他赔车,还请小伙子吃饭喝酒表达敬意.“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英勇斗争,让驻守宛平城的日本鬼子心惊胆战。”

南京大屠杀的美国籍受害者魏特琳

侵华日军的暴行引发的心理后果,并不仅仅出现在日军直接暴力受害者身上,目睹南京大屠杀的人,同样会遭受到折磨,并引发严重后果。

南京大屠杀发生后,明妮·魏特琳受到更为严重的创伤,她多次在日军强奸犯罪现场解救中国妇女,日日夜夜在中国妇女的哀告和求助中度过,多次目睹受害者惨不忍睹的尸体。她的努力在今天看来,是需要很大勇气和高度人道精神的英雄行为,但她自己当时却因为不能解决所有中国人的痛苦而产生极大的无助感,反复自责。

魏特琳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传教士,她知道自己必须克服现实带来的伤害,而她的选择是她熟悉的上帝。

实际上,南京即将沦陷的1937年12月11日,魏特琳已经在日记中对宗教的作用作了定位:“今天的祈祷做得很好,宗教就是为这种时刻创造的。”但她无法预计到日军会把南京变成怎样的人间地狱,无助的时刻,她泣血呼唤:“噢,上帝!阻止日军凶残的兽性,安慰今天无辜被屠杀者的父母们破碎的心,保护在慢慢长夜中备受威胁的年轻妇女和姑娘吧!愿没有战争的日子早日到来!正如你在天国所为,你也一定会恩泽芸芸众生。”所以,当她的助手陈先生和罗小姐从日军魔爪下侥幸逃生时,魏特琳等特地举行了感恩会,她感动地说:“我从未听到过这样的祈祷。”

但上帝不总是能回应魏特琳的祷告,“看不到未来”的她,也曾选择逃避,“我不想看南京,因为我肯定它已是一片废墟。”但现实总是揪住她的视线,1937的圣诞节,她再次发自内心地祈祷上帝,当20多名妇女因为有人担保而被日军释放时,魏特琳用宽慰和感恩来辞旧迎新,“因为在苦难和悲哀中也有福佑和奇迹。”

我们不能不钦佩魏特琳的仁心厚爱,她把自己的解脱建立在南京市民首先获得解脱的前提之上,1938新年来临的时候,她深情地祷告说:“上帝可怜那些穷人吧!但愿他们不要经历我们这里10天来的恐怖!”她也真心地期望,能通过宗教活动减轻那些受害者的痛苦,“因为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安慰”,所以,我们可以发现,1938年后,魏特琳日记中记述的宗教活动日益增加。

魏特琳看到了她想看到的一些个案。一个会讲英语的日军士兵妻子是基督徒,她对魏特琳讲的第一句话是:他们对南京发生的一切非常抱歉;一个长老会传教士吴(伍)小姐历经艰险来到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精力充沛地参加宗教活动,尽管她进城时被日军强迫脱光了衣服;有5个女孩转变了自己的信仰,一个女孩说,赞美诗成为她慰藉的源泉;参加礼拜的妇女人数有时会大幅度增加,人们的宗教热情在遭受威胁时有很大提高,等等。

但魏特琳无法救赎自己。她知道自己在南京不是一个普通人,是关系到许多南京人生命和安全的外国人,这一份沉重的责任感和面对现实时的无能为力交织在一起,煎熬着她敏感的内心。一些并不是她责任的事,让她自责不已,比如,她曾劝一个27岁的妇女离开难民营回到她丈夫身边,结果这名妇女离开后的3个小时内遭到3名日军士兵的强奸。她需要上帝教给她摆脱人生苦难的智慧,但是,一边每天承受着重压,一边“还有更多我似乎根本无法完成的事„„因为我的办公室总是被人们围困,他们来请求我给他们各种各样的帮助”,魏特琳的日记中,“太累”、“筋疲力尽”、“一点精神都没有”之类的言词越来越多。

尽管魏特琳用各种方法来试图排遣抑郁,但日军残杀无辜的报告案例、小狗莱蒂叼来的小孩头颅、遍地的尸臭、被侮辱的中国妇女的哭诉、肆虐的汉奸、外国人士之间交流的各地惨状等等,总是在提醒她苦难的事实。在魏特琳的日记中,月光慢慢成为一种指标,1938年下半年以后,皎洁的月光总能引起她的悲伤。关于疲劳和焦虑的记录在日记中的篇幅逐渐增加,日军每一个层面的存在总是引起她的“厌恶”。由于心情不好,脾气本来很好的她,与同事之间的争吵也多了起来。欧洲战争在1939年9月爆发后,魏特琳为人类遭受的无休止的战争噩梦而泣血,每到一个相应的日子,都会让她回忆起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种种经历。

尽管疲劳不堪,魏特琳主办的各种宗教学习班规模不断扩大;贝德士、马吉等传教士的布道会她热切地参加,反复体味,时时感动;她郑重地记录别人的警句:“如果我们相信上帝,相信十字架的启示,相信天国,相信生命不朽,我们就知道目前的混乱不会持久”;她相信慕尼黑会议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而“这是由祈祷所致”;她频繁地引用祈祷会上那些励志性质的《圣经》语句,如“你们当刚强壮胆,不要害怕,也不要畏惧他们;因为耶和华———你的上帝和你同在;他必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等等„„但是,时不时地,现实让她对宗教也倦怠了,1938年的“创始者节”,魏特琳坦陈没有心情搞庆祝活动,只是“简单”地举行了祈祷。沃德主教主持礼拜时,一向不喜欢夸耀自己贡献的魏特琳,对沃德“没有对我们去年冬天的勇敢的行为加以评论”表示了不满。贝德士从马德拉斯宗教会议归来,提出:现在世界上的非基督徒比过去10年中的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这让魏特琳感到“黑暗”和“泄气”。

世界对魏特琳来说不再有希望,她的日记出现了中断。烦躁、悲哀、情绪低落、绝望,笼罩了魏特琳。1941年5月14日,她在美国选择自杀。

一个在南京大屠杀发生时也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热爱的魏特琳,却最终被精神伤害摧垮了,她是南京大屠杀的美国籍受害者。

《孟子》有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反抗外敌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历史贡献,同时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大力支持。中国人民永远铭记,“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丰碑上,熔铸着中国人民的卓著功勋;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红旗上,凝结着各国友人的血迹。”

正视历史,才能面向未来。1945年9月,毛泽东为《新华日报》题词:“庆祝抗日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经过十四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惊天动地的伟业,一雪百年耻辱,中国以新的地位立足于世界之林,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人民不曾忘记: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过去60多年了。勿忘历史、面向未来,始终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中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中日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卢沟桥事变 百度百科九八一事变 百度百科南京大屠杀 人民网-人民政协报 人民网国际频道新闻

推荐第2篇:形势政策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十一五时期周围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可喜变化,继而进一步提出了对十二五的憧憬。

关键词:十一五 看病上学食住行十二五

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从“第一个”到“第十一个”,我们的成绩与辉煌、信念与精神,都留下了清晰的历史轨迹。

而“十一五”,却注定要在新中国历史上大书一笔:五年间,我们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和汶川特大地震的磨砺,接受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检验。 在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答卷上,我们重重地写下了这样的关键词组:科学发展、民生改善、经济转型、人民共享、社会和诣„„毫无疑问,这份答卷透着自信和喜悦。

今年就是“十二五”、“十一五”的转承之年,“十一五”即将结束,“十二五”即将开始,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必定是政府工作报告的主题。对于总结改过去5年的成就,作为百姓,我们也能从生活中切身感受到。

看病难、看病贵

“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公报中关于解决民生问题的要求十分明确,切中时弊。

近年来,药品流通环节的混乱屡屡见诸报端。全国1.7万多家药品流通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些企业对医院院长、药房主任、临床医生、药剂科科长等搞“公关”牟取暴利,并将“公关”成本转嫁到患者身上,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群众反应十分强烈的问题。目前,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考虑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在未来的几年内,国家还将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和机制改革,统筹解决这类问题。

上学难、学费贵

教育体制上存在的诟病,也向来为社会各界所关注,上学难、学费贵等问题令不少家长深为头疼。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问题更值得关注,“同样的孩子,却不能享受到同样良好的教育”,与城市相比,很多农村孩子出生时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因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不少骨干教师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内地流向沿海,从经济不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五中全会在“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提出,“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按照这样的规划目标,老百姓的一些切身生活难题将得到妥善解决。

【食】环境安全、食品安全

瘦肉精、吊白块、农药残留……在人们的饮食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受利益驱使,在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中,一些企业降低标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违法活动十分猖獗。劣质奶粉、毒大米……更是害人不浅。水污染、空间污染等,屡见不鲜。

【住】工薪族圆“安居梦”

回眸过去的五年,我省有越来越多的乔迁之喜降临到武涛这样的普通百姓身上。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介绍,为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建设投资(房地产开发、城市建设、小城镇建设)约9770亿元,是“十五”的3.52倍,年均投资增长35%。与“十五”末期相比,“十一五”期间,全省城乡居民居住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住房消费快速增长,2009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0.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1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商品房销售额等指标,在“十一五”期间均实现了翻番。 “让都市„夹心层‟也能看到居有所安的曙光。”围绕实现“住有所居”的民生目标,我省以实施廉租住房保障为重点,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2007年,全省普遍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2.68多万户符合条件的城市住房困难低保家庭实现了应保尽保;2008年,全省完成廉租住房保障9.1万户,全省城市和县城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0平方米的低保家庭实现应保尽保;2009年,全年新开工建设廉租住房建筑面积330万平方米,实施廉租房保障12.5万户。目前,全省城镇累计建设廉租住房规模达810多万平方米,预计到“十一五”末,全省享受廉租住房保障的将达到18万户。

【行】轿车纷入百姓家

这些问题,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并在对“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有明确体现: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

“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我们相信,百姓生活的安全度在“十一五”期间将大大提高。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过上安心的日子。这是普通百姓的愿望,更是党和政府工作的目标。(完)

小结

记得有一年,温家宝总理回答记者提问时饱含深情地吟诵“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十一五”贯穿一条主线,就是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如果要说这五年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企业退休职工连续六年增长生活保障金,退休金已经翻了一翻,百姓的生活的到较大的改善。

“十一五”规划,仅仅五年间就让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一五”即将成为历史,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依然有众多困难,物价上涨,城市交通拥堵……。站在“十一五”最后一年的最后时段,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更加对“十二五”充满期待与信心。这么快的发展速度,我真的不敢想象五年后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期盼“十二五”政府依然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使我们的生活的更加幸福,社会更加和谐美满。

推荐第3篇:形势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学院:

管理学院

专业:

电子商务 班级:

电商1001 学号:201046900129 姓名:

姜云鹤

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1年,世界全球化速度加快,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依然是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今年,世界经济依然在缓慢的复苏,各国之前的宽松的财政政策效果不断得到体现,各国就业率不断增加,失业人口减少,经济在不断地增长,但是脆弱的经济复苏遭到了日本大地震的打击,全球股市不断下跌,特别是汽车、电子、核电产业遭到重创,加之美国、欧元区深陷债务危机,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下行的巨大风险。而且由于前几年各国政府都用巨额的资金刺激经济增长,现在输入性通胀压力不断加大,整体经济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决定了世界政治形势的不稳定。中东、北非局势动荡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持续发酵,突尼斯、埃及先后发生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导致政府垮台。利比亚陷入内战无法自拔,北约国家积极参与空袭利比亚的行动。再加上伊朗、朝鲜核问题悬而未决,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依旧,伊拉克,阿富汗*依然,中美两国的摩擦不断增加,世界政治形势动荡加剧,而且有不断恶化的趋势在国际政治经济发生如此剧烈的变化的形势下,我国经济已经超过日本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的发展机遇在不断增加。而与此同时,我国保证自身的经济健康发展便是对世界经济最大的贡献。

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我国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 从长远来看,我国面临八大历史机遇:

一、经济建设的“安宁期” :在可预见的未来,除台湾问题外,很难有别的事态能把中国卷入战争状态,从而中断中国的经济建设进程。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进一步趋好,是中国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的一大有利条件。新世纪开始后,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将重点转到经济合作上来。

二、战略地位的“孕育期” :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397983亿元 约合6.04万亿美元,贸易进出口额会达到1万亿美元,均占届时世界该两个总额的5%以上,而且我国的经济依然在告诉增长,年平均增长达9%以上,成为世界经济主要的增长引擎。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世界经济大国的两个条件都具备,成为多极世界经济中的新的一极。

三、加速腾飞的“推进期” : 未来一二十年,高新技术的迅速商业化将不断开拓出超人意料的世界新兴市场并激发出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推动。在科学技术不断快速发展的浪潮中,针对处在突破边缘的科技领域,中国只要选择几个我们确实有优势、影响面相当广,而且带动力量相当强的领域,比如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生命科学,力求重点突破,走在世界前列,就能实现跨越发

四、经济结构的“成熟期” : 整个来看发达国家现在都处于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都力求在不断产业输出中占领先机。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们将制造业向外输出和转移,有利于我国的产业不断升级,对我国人才的培养和制造装备业来说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机遇。

五、“走出去”战略的“磨合期” : 加入WTO,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创造了机遇。“走出去”自然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海尔、华为、联想等国内一大批先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走向国际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从现在的国际形势看,“走出去”战略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六、制度创新的“突破期”:目前改革攻坚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胶着”状态。因此,在未来一二十年内,我们不仅要解决尚未解决的体制和结构方面的深层次矛盾,还要针对国内外新的环境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新的要求,进行制度创新,进一步深化政治经济改革,完善法制,推动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

七、资源优势的“成长期” : 人口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巨大压力。王文元认为,如果我国的教育发展不上去,这么多人又没有技能,那么这13亿人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包袱;反过来看,如果他们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如果着眼于人才向世界市场输出,中国的人力资源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且将面临着大好时机。

八、中华文化的“拓展期”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陈德照分析,21世纪,不是一种文化吃掉另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代替另一种生活方式,而是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在这个趋势中,渊源深厚的中华文化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 虽然我国面临着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也面临着巨大的严峻的挑战。 1.2011年我国面临着严峻的通货膨胀压力,特别是输入性通胀。我国金融机构月12月26日分别上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利率升至2.75% ,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为5.81%,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这些措施都只在抑制通货膨胀。

2.2011年我国面临着严峻的通货膨胀压力,特别是输入性通胀。我国金融机构月12月26日分别上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利率升至2.75% ,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为5.81%,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这些措施都只在抑制通货膨胀。

3.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这个问题早在1980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就提出来了,到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强调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我国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努力进行了多年,但现状依然是:取得明显进步,水平依然很低,矛盾非常尖锐。因此,要下定决心,找到发展生产力的正确途径。

4.产业结构不够合理。1978年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有所变化,但这样的结构,不仅低于高收入国家,而且也低于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反映了第三产业内部存在结构低水平。这种低水平在第三产业内部表现为,生活性服务长期占主导,生产性服务业处于非主导地位。这表明金融保险、房地产、物流产业、科技开发、信息资源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迟缓。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也反映了我国城镇化发展滞后。

5.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只有24%,在世界50个主要国家中我国排行24位,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后;美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60―70%。我国对外技术的依赖程度高于50%,美国、日本只有5%以下。事实深刻地告诉我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关键。

6.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资源小国,这对矛盾将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是缺水的大国,人均拥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600个城市有400个缺水,110个严重缺水。我国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40%。从1996年至2003年底的7年间,我国减少耕地达1亿亩。此外,石油人均储量只有世界人均储量的8.3%,天然气只有4.1%,铜是25.5%,铝是9.7%。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

7.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相当艰巨,是“重中之重”。我国人口近13亿,农村人口占62.3%,农村中的赤字县占35%,每县平均负债约400多万元,每村平均负债约20多万元,全国贫困县592个。近年来某些农村出现了不可忽视的“返贫”现象。十六大后党中央鲜明地提出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对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现在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候了,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后五年到十年,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8.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然而,在经济发展条件下,不能适时解决突出的社会发展问题,就会产生影响社会稳定和妨碍经济发展的尖锐问题。近十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突出问题的解决。但是,随着社会转型时期的激烈变动,产生的社会问题仍是层出不穷。当前最突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是:就业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和分配不顺三大问题。较深层次的是教育、文化和医疗三大问题。

9.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但是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仍未得到彻底解决,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要作长期的努力,当前全党必须打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有信心。用温总理的话说就是,“信心要比黄金和货币都要重要”“我希望全体中国人都要以自己的爱心来暖中国的经济”。当今经济形势下,如果它给我国关闭一扇门的同时,那么又打开了另一扇门。

希望在我们拥有信心的同时,发展经济的时候,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发展我国的经济,与世界接轨,共同进步。

推荐第4篇:形势政策论文

从“我爸是李刚”谈腐败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见女友把命催,醉驾撞人咱不怕,李刚就是我老爸。李刚事件虽然已经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了,相信大家对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一句这是对“我爸是李刚”事件最简洁而有力的概述。李启铭撞人前,李刚刚请保卫处吃过饭,一顿饭可以代表一顿饭,也可以代表很多东西,这也是中国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贿赂方式。

广大网民对腐败当然也是深恶痛绝,用自己的智慧表达自己的不满,如普希金版“不要悲伤,我爸是李刚”;李白版“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凤凰传奇版“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我的爸爸是李刚”以及特仑苏版“不是所有爸爸都叫李刚”等多个版本。这首歌改编自小沈阳那首《我叫小沈阳》:横行路中央,轿车轻飞扬,黄土地养育着咱那霸道的爹娘„„我爸叫李刚,大名鼎鼎的李刚,李是李世民的李啊,刚是金刚的刚„„。

李双江与李刚齐名被评为“四大名爹”:“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国产四大名爹:李刚、王军、卢俊卿、李双江,总有一款你伤不起,拼不起。”更是对李刚进行讽刺,对腐败现象不满。腐败问题是各国都存在的通病,而我

国家腐败现象发展迅猛的势头,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腐败问题已经对党,对国家和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腐败无处不在。它不只是公共官员滥用职权的问题,而是人们为了捞取任何不义之财而滥用职权(不一定是政府权力)的行为。另外还体现在人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尽职、不作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思想颓废、麻木不仁等

新型特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二部副主任辛向阳发表署名文章,探讨当前中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与反腐对策。文章指出,当前中国的腐败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由收钱收物的“硬腐败”发展为接受各种服务、旅游出国等“好处”的“软腐败”;由个人捞钱的“小腐败”上升为集体福利、挥霍公款的“大腐败”;由内资企业的“内资腐败”发展为外资企业参与商业贿赂的“外资腐败”;由一人出事的“单案”扩大为一揪一串的“窝案”。文章建议,我国要尽快制定并实施财产申报制度,领导干部要报告本人、配偶及由其抚养的子女的家庭财产,

包括大额现金、存款、有价证券、房产、汽车、债权债务等主要家庭财产。

群体化

一些腐败败露后,往往引发所辖地区官场的“大面积塌方”。腐败分子在政治上拉帮结派,经济上相互牵连,结成了利益同盟,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即“窝案”“串案”。其主要特征一是涉案人员众多;二是涉案人在政治上丧失党性原则,形成了具有紧密人身依附性质的关系网;三是在经济上互相利用,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高官化

据公开资料统计,2003年至2007年的5年间,共有35名副部级以上官员落马,年均7人。2009年全年落马的省部级(含副部级)高官有17人。

巨额化

腐败涉及的金额巨大,动辄就是上千万甚至上亿元。2009年已基本查明涉案的3l位国企企业家犯罪涉案金额累计达34亿元,人均高达l亿元;其中涉及贪污、受贿的国企企业家30人共计贪污、受贿9.3亿元,人均3109万元;涉及挪用公款的国企企业家9人,累计挪用公款12.9亿元,人均1.4亿元。

期权化

“权力期权化”交易的是一种“权力”,其不直接涉及钱物,因而形式和过程隐蔽,相互兑现往往是间接而不是直接的,如高薪任职、分给股权、优厚待遇等。 腐败分子进行权力操作可用“扶持企业、促进发展”为借口,即使损害国家利益也可用“改革代价”遮掩,过程隐蔽,其交易方不是在职干部,甚至可能不是其本人,对象和内容都较为隐蔽。“权力期权化”改变了腐败获利的时间和方式,为腐败分子手中的“权力资源”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变现可能。

潜规则化

在中国文化中有很多消极的因素是滋生腐败的条件,如“潜规则”文化在官场流行,很多行为规则不公诸于世而是如“黑市”交易,公诸于世的规则,大家又不遵守。同时,中国文化中有一种消解制度的倾向,在现实中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还有“圈子”文化,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进了班子还要进圈子,进班子不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进了班子不如进圈子,进了圈子不进班子等于进了班子。入围的干部争宠,不入围的干部被剔除,这种示范效果迫使大多数干部去遵从新的游戏规则。从追求庇护到跑官买官,并按照这一游戏规则提供的激励机制来作出行为选择,使正直干部越来越难以生存。

国际化

有的腐败分子利用资本跨地域、跨行业、跨国境流动的机会,与地区外、行业外、境外的不法分子相勾结,共同犯罪;有的利用国际间法律的差异,国内犯罪,国外洗钱;有的以境外商人为合作对象,在为对方牟利后,在境外“交易”,赃款赃物滞存境外。一些涉案的党政干部特别是关键涉案人员一有风吹草动即随时出逃。

“裸官”问题浮出水面,暴露出以往外逃贪官贪腐时“留一手”(任职期间有意送妻儿出国,独自一人在国内),贪腐行为败露后立即逃往国外的腐败谋略。某些干部利用出国考察机会滞留不归的情况更是暴露出贪官风险意识的增长。

新型化

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拍卖等方面的反腐败措施比较少,导致新兴领域腐败案件频繁发生,在这些领域中,腐败呈现出金融化、虚拟化特点。 与异性直接相关的腐败现象不可轻视,中纪委研究室原副主任、中纪委北京培训中心原主任、原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副主任刘春锦指出:受处分的厅局级干部中,90%的落马贪官都有包养情人,甚至有多个贪官共用一个情人的现象。

腐败类型虽然很多,但是腐败的本质不变,我们要在各个方面给那些贪污腐败的人施压。现阶段完全消灭腐败,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努力控制并缩小腐败范围。随着我国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思想境界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面对巨大的风险,那些想通过职务之便谋取个人利益的人可能就会变得更加的少。中国崛起之路才刚刚开始,我们要对自己的民族有信心对,自己有信心,让中国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稳定。

推荐第5篇:形势政策论文

新形势下的典型宣传

摘 要

典型宣传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方法,是指对实际生活中既具有现实普遍性又具有独特价值的典型人物和经验进行突出报道的一种宣传方式。多年来,我国各行业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开展典型宣传,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2011年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强调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和改进正面宣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为新形势下做好典型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

关键字:新形势、典型宣传、良好风尚

正 文

2011年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决定》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引导人民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决定》指出,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坚决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江蓝生说,《决定》在道德建设方面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对自私冷漠、一切向钱看的不健康观念和行为进行了批判,从战略高度阐述了加强文化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全国政协委员、人文学者李汉秋说,弘扬主流道德观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中华民族的新道德必须与中国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传统美德相承接,才能生根成活,才能持续发展。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精神,是中华文化能发挥凝聚力作用的重要因素。

要使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典型宣传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方法,是指对实际生活中既具有现实普遍性又具有独特价值的典型人物和经验进行突出报道的一种宣传方式。

新中国成立以来,雷锋、李素丽、郭明义等来自各行各业的典型人物的事迹在不同时期对整个社会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

做好新形势下典型宣传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典型宣传工作是直接服务经济建设的有效措施,是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有效载体,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有效方法。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全面分析了我国文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典型宣传面临的新形势和任务。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在这种情况下,做好典型宣传工作,弘扬社会正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宣传,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做好典型宣传工作,弘扬社会正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深刻认识当前典型宣传工作的误区

长期以来,我们在开展典型宣传工作时,由于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原因,常常存在一些误区,甚至是完全错误的做法。

一是把典型塑造成超乎寻常的完人,让人感觉不可信。这样典型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怀疑,宣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二是在宣传方法上过于单一,缺乏可及性。我们在开展典型宣传时,常常采用的方法就是组织宣传干事,或者邀请新闻记者撰写一篇关于典型的文章,组织大众媒体刊播。这样的宣传不仅受众群体有限,而且没有持续性,典型的事迹成了过眼烟云。三是把典型宣传当成是应景的工作,缺乏有效的选树机制。我们在开展典型宣传时,往往是为了响应某个号召,仓促选树典型,这样的典型不仅生命力不强,甚至根本就够不上典型。

用创新思维做好新形势下的典型宣传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在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指出,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这提示我们,典型宣传既是一项需要脚踏实地开展的实务性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需要总结经验、不断改革创新的工作。在当前新形势下,要结合实际,总结规律,运用创新思维做好典型宣传工作。

一是要围绕中心工作大力开展典型宣传工作。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中心工作,要坚持把典型宣传重点放在对中心工作的部署上,有针对性、有重点地捕捉先进典型的信息。当前各个行业都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典型宣传应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教育及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积极营造全系统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同时,典型宣传也有行业属性,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特有的工作,都有本行业的评选表彰活动,要结合本行业特点开展典型宣传。

二是要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典型宣传。在充分发挥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要广泛采用博客、微博等新兴媒体,还可以通过报告会、座谈会、演讲、征文等形式组合起来开展典型宣传,发挥立体宣传的优势。在宣传工作上,要鼓励大众参与,巩固典型的群众基础,可以探讨通过民间推选、文艺创作、文艺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发现和推荐典型。同时,要加强方案策划,以常态宣传为基础,适时推出集中重点宣传,要创新宣传品牌,善于总结经验,开展课题研究,探讨典型宣传的规律和方法,提高理论指导水平。

三是建立健全机制。要建立典型选树机制,采取组织倡导、基层推荐、公众参与、媒体挖掘、调研审批相结合的方式, 定期推出先进典型。典型推荐要向基层倾斜,避免形象“高、大、全”,要接老百姓的“地气”,确保典型“树得起、立得住、学得了”。要建立典型激励机制,将典型的宣传、学习和表彰有机结合,组织全系统学习典型,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典型,创作文艺作品升华典型,通过评选表彰提升典型。建立典型培育机制,培养、扶持和爱护典型,给典型以不竭的动力。建立典型评估机制,运用社会调查科学方法评价典型宣传效果,不断改进工作。建立互动联动机制,加强对各地典型宣传工作的督导检查和总结交流,加强与党委宣传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推荐人物和集体入选上级部门重大典型、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创先争优工作典型。

四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党政一把手是典型宣传工作的第一策划者、实施者和责任人。要观念认知在前、策划规划在前、宣传实施在前、制度落实在前。要加强对典型宣传工作的管理,确定各项目标和措施,纳入单位考核机制进行监测、评价、督导和考核,对典型宣传的优秀工作者要给予表彰。要保证典型宣传专项经费的投入,并随工作持续开展适度增加经费,切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参考文献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推荐第6篇:形势政策论文

形势政策论文

通过上了几周的形势政策,使我对中国当代的形势和政策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看问题要多方面多角度去看,而不只是拘泥于一点,要客观的去看待政治问题,而不是带着个人偏见去看,作为一个生活在中国的国民,下面我想说下自己的看法。

近年来,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等问题纷纷出现问题。就现在特别热门的钓鱼岛事件来看,中国采取的是保卫措施,钓鱼岛是中国国土,决不会退让给日本。但中国在国际上长久的保持着中立和平至上的角色,也就是敌不犯我我不犯敌。这件事件的起因是一艘载有约15名船员的中国渔船被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冲撞。钓鱼岛是我国与周边国家长期以来的一个隐患。据资料显示,钓鱼岛列岛早在明朝统治时期(1368-1644)就属于中国。其中援引了明朝册封使陈侃写于1534年的《使琉球录》。他曾是明朝册封的第12任使。书中记载,“……舟先发于南台……过钓鱼屿……目不暇接。”然而书中没有明确指出这些岛屿归谁管辖。不过就连日本历史学者井上靖也认为,陈侃只是认为没有必要指出钓鱼岛属于中国,因为这已经是显然易见的事实。

19世纪70年代日本吞并琉球并命之为冲绳,致使琉球与中国的宗藩关系不复存在。但是当时没有明确尖阁列岛的地位。冲绳县地方当局请求日本政府允许他们在钓鱼岛上建造一个塔作为该列岛属于日本的标志。然而日本政府不想再次惹怒中国,拒绝了建塔的请求,同时指出尖阁列岛无人居住,无人管辖。不过日本当局并没有阻止自己的渔民在岛屿附近捕鱼。中国政府对此没有表示反对,这有可能成了日本人推测中国不再把钓鱼列岛看成是自己领土的理由。

1996年中国与日本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把钓鱼列岛分别列入自己的海洋经济区后,围绕钓鱼列岛的纠纷再次激化。中日民间团体和组织在钓鱼列岛上举行了许多一时轰动的捍卫主权的活动,并把自己的国旗插在岛上。

1999年初有关在岛屿大陆架蕴藏有20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资料的公布,导致两国领土纠纷进入经常化。

2011年8月24日日本政府紧急召见中国驻日本大使,声称两艘中国渔政船当天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航行,对此表示强烈抗议。

2012年1月3日中国就日本4名冲绳地方议员到达钓鱼岛附近登岛提出严正抗议。2012年3月初日本为钓鱼岛周边部分岛屿命名,中国政府表示抗议。

3月16日日本就中国海监船出现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提出抗议。

3月27日日本防卫省称,自2011年4月到2012年3月底中国军用直升机在东中国海4次环绕日本驱逐舰飞行,并认为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直到先如今中日关系就钓鱼岛问题进入了白热化状态。但中国长久以来采取的和平中立政策,对于钓鱼岛事件也采取的是软措施,并没有严厉的与日本做斗争,引起了国名的不满,以至于后来中国国民举行了示威游行,将日本的店面全部砸毁,抵制日货,使中日关系更加紧张。但就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首先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并会长期处于发展中状态,中国现在需要的发展,而不只是在国土问题上抗争。在中国的日本店面大多是

由中国人开的,砸掉这些店面只会让大批中国人面临经济巨大损失和失业。再说中国现在的国产并不是很高端,很多技术还是要考究国外的进口产品,不可否认日本在科技产品上的先进化,在科技产品上,日本远远的超过了中国,抵制日货从另一方面使中国进入了闭关锁国的状态。虽然国民抵制日货,但依然不乏有大批的中国人选择买日本的汽车,因为国产的技术质量上的不足,使我们不得不买日本的汽车。所以我认为示威游行,砸日本店面,属于盲目爱国,只会更加的不利于中日邦交,还丢了中国的脸面。

一个国家得以发展,只要是靠国民的精神和实施的政策是否符合这个国家的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首先是要提过自我的素质修养,而不是被人一激就怒,要客观的去分析现状,而不是盲目爱国。要带头树立创新意识,保持创新锐气,发扬创新精神,努力走在全社会创新的最前线,努力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有目标和理想才有追求的动力,弘扬时代精神,顺应时代潮水的最新精神情质、精神风貌和社会风俗;勇于实践。要努力投身于社会实践深入现实深入群众从辽阔的社会实践舞台中提炼研究问题在相识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真知灼见。艰辛奋斗。磨炼刻苦耐劳的精神为未来的困难做好准备。鼎力大举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焦点。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生长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基础途径。只有提高自己的科技创新,才能发展国民经济,才能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鼎力大举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茂盛和人民配合富足的历史历程中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在向导人民举行革命、建设和革新的伟大实践中,不停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新的水平。

钓鱼岛事件,日本之所以能无所顾忌的一再挑衅中国,其最大的原因是有美国在背后支撑,不可否认美国是现如今世界上最大的强国。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稳定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当然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

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美国在东亚地区存在着一个同盟体系。中国周边的日本、韩国、都是美国的盟国此外美国与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印度等保持着紧密的安全合作关系。因此近来美国的战略东移试图牵制中国崛起的意图更加明显。

就国内形势来看,中国近几年内部也发生了不少*。比如前几年的西藏的打砸抢事件,还有新疆的七五事件,都是不可忽视的内部*。中国只有安定内部才能更好的发展外部。然而中国民众的万众一心也是值得嘉奖的。08年的汶川大地震,充分的看到了国民的齐心协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只有所有的中国人团结一心才能使中国更强更快的发展。

推荐第7篇:形势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

课程论文

题目:形势与政策:深化改革

姓名 陈智

学号 201230280334

专业班级 信息工程4班

提交日期 2014年6月6日

十八大会议围绕了全面改革的问题,明确指出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尚未根除,国际经济前景还不明朗,国内经济、政治改革等面临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部署了新时期改革的重点和方向,主要集中在六大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和党的建设体制。这是党首次、全面、清晰地提出各项领域专项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化、系统化专业化和现代化。

什么是改革,怎么样改革,改革目的是什么,这是判断改革能否顺利进行、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事业。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它既是一项坚持原则和方向的改革,又是一项不断开拓创新的改革。怎么样改革,改革能否成功,务必再三思量、慎之又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已走过35年的风雨历程,它始终遵循着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一工作得失的判断标准。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指导下,全面稳步推进,分步实施,逐步进入改革的深水区,深层次问题凸显,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就需

要我们党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作用,能够审时度势、统筹谋划、运筹帷幄、协同推进,能够解决人民最直接、最现实、最根本的利益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处处体现了改革依靠人民,改革为了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精神,这是对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诠释,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要求的核心体现,也是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诉求点。

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政府转变职能和建设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的体现。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求政府不断转变职能、转变角色,打造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加强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只有这样,改革才能做到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促使广大人民拥护改革,积极投身于改革的伟大事业中,最终实现个人和国家的中国梦。

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即将出台的改革“路线图”以及“时间表”,将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是全党全国的一件大事、要事。如何落实好全会精神,必须做到“五要”。

要有全面的眼光。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并且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其核心和重点无疑是“全面”二字。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也必须牢牢确立“全面”思想,要有全面的眼光,一定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切忌单兵突进或孤立片面地想问题、办事情、抓改革。国家制度建设或国家制度现代化,其本质就是加速各类要素积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等。在中国还要保证民族团结、共同富裕、长治久安、祖国统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由此,就需要全方位的变革,这包括观念变革、经济变革、政治变革、社会变革、文化变革等等。只有全面抓、抓全面,才能使中国改革全面深化、整体推进。

要有深化的谋略。改革开放35年来,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改革开放走到今天,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开始逐渐显现,来自国际国内的风险和挑战依然十分突出,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能不能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需要深化的谋略,要在全面的基础上深化改革。要深入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思想认识,绝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一知半解。要对当前国际和国内形势有深入透彻的分析和把握,找准改革突破的关键点、着力点,深化改革措施,将改革不断引向深入,绝不能走过场或等要靠。

要有改革的魄力。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改革更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法宝。但是,改革势必会触及到一些既得利益群体,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当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尤其需要有攻坚克难、排除一切干扰的勇气。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以及壮士断腕的决心,义无反顾、奋力向前,敢于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坚定不移、循序渐进地推进各项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拆解“硬骨头”,要树立“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全面深化改革就没有更高层次发展”的思想和理念,靠改革促发展、靠改革调结构,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要有务实的作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全面部署,提出的改革“路线图”,要想变成美好的现实,必须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应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用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以作风建设提振全党精气神,形成了全党全社会的新风气。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更加需要传承和发扬务实作风,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落实精神,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善始善终、善做

善成,既不能急躁冒进、急于求成,更不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要有清正的环境。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没有一个清正廉洁的环境不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一年来,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出台“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然在全党上下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地方、少数干部中还存在着侥幸心理以及顶风违纪行为。越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关键期,越不能放松风清气正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的营造。要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以支持改革为荣,以破坏改革为耻”的良好风气,使干部群众都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支持改革,服务改革,共同推进“中国号”巨轮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行。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动中国进行新一轮改革,中国巨轮将再次扬帆起航,踏上新的改革发展征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继续顺应改革的潮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儿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康庄大道上,昂首前进。

树立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就是坚定小局服从大局,在关键时刻,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强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禁止出现无大局、无组织、无原则的事件。加倍珍惜目前的大好形势,珍惜好当前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树立服从意识。党员干部服从是天职,要不折不扣、不走样、不变形的执行好党的各项决议。基层干部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坚持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献给组织”,时刻以一名优秀共 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树立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作为一名干部,系职责所在,在其工作岗位的时间是有限的,在位一天,应尽一天的责,做出一天的成绩。在工作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发扬螺丝钉精神,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树立团队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体现了一个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有干劲,才能出业绩。一个好的班子,要坚持做到同心、同向、同步,每个人始终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不失位”,各就各位,才能保证整个团队有力、高效的运作。

树立创先意识。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采用过去的传统办法,很难取得实效,要求我们基层干部要树立创先意识,要有拿得出手的“核武器”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业绩说话、服众。

改革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是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我党和各族儿女必须抓紧工作,抓紧落实,励精图治,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改革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更加宽广的胸怀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改革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改革,这是我国过去取得辉煌成就的成功经验,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摸索前进中得到的普遍共识。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党将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政策,坚持将改革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基本方略之中,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工作推向前进。

纵观中共党史,历届党代表大会之后的三中全会往往有特殊意义,中央及各级领导通过调研等活动,基本掌握了国家内外部事务的大致情况。一些影响全局的问题在酝酿讨论中达成了共识,完成了各方面的设计准备工作,可以正式交由全会批准并向全民发布。一些具有重大转折性的决策,多是在三中全会上做出。总起来说,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力度和深度推进改革进一步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持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是坚定不移、始终不渝、一以贯之的。

回顾十八大以来这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励精图治、继往开来,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实现了稳定开局、扎实开局、创新开局,展现了卓越的治国理政能力,得到全党全国人民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普遍赞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个问题想得很深、看得很远、讲得很透,有一系列重要论述。

推荐第8篇:形势政策论文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及应对措施的思考

【内容提要】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近几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随着食品加工过程中化学品和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尽管现代科技己发展到了相当水平,但食源性疾病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仍然严重地危害着人民的健康,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最关注的卫生问题之一。

【关键词】平衡食品安全食源性疾病监管状况

如今食品安全已是我国消费者的“心头大患”, 事关消费者乃至下一代的健康和安全,是目前对公共健康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我们在看到世界性的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的同时,应明白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各级有关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与时俱进,保证食品安全。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长久以来,关于种种劣质食品的报道几乎成了我们隔三岔五就能在媒体上看到的一个主要话题。比如说关于劣质奶粉、劣质面粉、劣质大米、劣质豆制品、染白粉丝、注水肉、苏丹红还有现在正搞得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事件等等,我们可以列出长长的一列名单。在我国曾发生两起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至今还让人心有余悸。一起是1988年初在上海发生的因市民食用受到污染的毛蚶而爆发的甲肝大流行事件,当时患者达31万例,造成不少人员死亡,上海市民出行(指到外地)受到限制,食品出口遭到退回,经济损失惨重。另一起是1997年12月发生在香港的禽流感,该事件对我国禽肉的出口影响很大。近年来,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食品安全方面的重大事件频频发生,其数量和危害程度呈日益上升的趋势。如2001年发生在浙江

省的白砂糖中添加“吊白块”案件; 重庆市“毛发水”酱油案件;广东省劣质大米案件;江西省河豚鱼中毒案件;内蒙古死因不明羊肉案件; 天津市输液瓶灌装酱油案件;江西省病死猪肉加工食品案件;重庆市非法加工伪劣食品案件;因食用含有“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的猪肉,致使杭州市60多人食物中毒和 广东省信谊县百余人食物中毒案件;再到到今天的孔雀石绿、苏丹红、大头婴儿、三聚氰胺案件等等。此外,涉及到因假酒、农药残留、食品或饲料中添加违禁物质造成的食物中毒,导致人员死亡和大批人员集体住院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对食品安全的整治,提高食品安全系数,让我们食得安全,食得放心,这些工作刻不容缓。

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

仔细回想这一连串的食品问题,发现并不是偶然巧合,而是目前特殊条件下多方社会经济道德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他们利用当前法律的盲点和漏洞,大肆造假,以谋取不法利润。当前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观念的淡漠也大大加重了食品安全的危险,此外,当前社会“金钱至上”“利润第一”的道德观无疑更加深了造假者的危害性。纵观原因种种,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跟我们目前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1、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

由于多施和不按规定要求滥用农药,我国每年因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屡屡发生,特别是蔬菜中残留的有机磷中毒。蔬菜中残留的有机磷被人体吸收后,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脏器,导致中毒,严重时还出现生命危险。

2、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体内

为了预防和治疗家禽、畜和水产品患病而大量使用抗生素、磺胺类等化学药物,往往造成药物残留于动物组织中。兽药残留既包括原药,也包括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在食品中由于药物本身的副反应或耐药性细菌种群的增长,将增加潜在健康安全问题。近年,在我国由于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兴奋剂可以使禽、畜产生足够的瘦肉而被大量使用,从而使更多食用残留有“瘦肉精”食品的消费者引起中毒反应,严重者甚至死亡 。

3、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超量使用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测,曾有在面粉中超限量5倍添加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在腌 菜中超标量20多倍使用苯甲酸;在饮料中成倍超标

使用的化学合成甜味剂等等。

4、毒素污染

毒素污染是目前极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毒素主要来源于自然界,如近年来我国频繁出现“毒大米”事件,即为黄曲霉毒素污染。

5、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

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适用范围的化学物质(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身体有害)。如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块”(一种化工原料,学名甲醛次硫酸氢钠)等等。

6、食品制造使用劣质原料

加工食品使用劣质原料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如:用病死畜禽加工熟肉制品;用“地沟油”加工 油炸食品等。

7、腐败变质的食物上市流通

食品基本都以动植物生物组织作为主要成分。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和生物变化 ,产生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比如变质的鲜奶、酸奶、鲜肉等。

我们怎样改变现状

(一)、加强监管、加强食品检测检验研究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步

(二)、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度及时更改和修订过时的法律法规,要做到与时俱进。

(三)、建立顺畅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

及时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定期公布质量抽检结果,发布疫情和有毒有害物污染警报,提醒公众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具有良好声誉的企业进行宣传报道,并接受新闻媒体和公众监督。建立各类食品营养信息数据库,对消费者、生产者和食品系统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培训与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新生 食品安全与中国安全食品的发展现状 食品科学 2008年 第02期

推荐第9篇:形势政策论文

我的名字叫“国防生”!

——浅谈价值观与职业生涯规划

摘要:国防生,作为一个具有大学生和后备役军官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享受更多权利的同时,也肩负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在当今社会巨大的就业压力下,毕业分配工作成了国防生相对于普通大学生的一大优势。我通过生活中调查、访问,以及切身体会了解到,在社会和学校这样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有些志愿献身国防的同学难以抵制生活中的种种诱惑,精神状态比较松弛,缺乏斗志。古人云“吾日参醒吾身”。只有时时反省,以当代军人核心价值体系为准绳,以崇高的理想和目标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一名后备役军官的应有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锻炼,才能规划好自己的军人职业生涯。

关键词:国防生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

以地方高校为依托,培养国防生,是当今和以后我国部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要来源和培养途径。国防生培养工作开展已经有11年了,但我切身体会到了其中很多方面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下谈谈我的认识:

一、理想抱负:缺乏斗志

国防生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而有些国防生由于就业压力相对较小,不必为将来的出路过分忧虑,便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影片《十月围城》中有一句李重光对阿四说的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阿四,记得你对我说过,每天晚上只要一闭上眼,梦到的全是阿纯,我一闭上眼,梦到的全是中国的明天。”非常感动于这种为了新中国而奋斗的坚定的革命信念,以及其中蕴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这部影片、这句话使我反省了好几个晚上,国防生不就应该是这样的么?

相比于《十月围城》国内环境着实稳定了许多,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仍然纷繁复杂,有很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需要强有力的国防体系作保障:“中国威胁论”仍然存在,美国害怕中国强大而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打压,台独势力、藏独势力以及新疆等边疆地区不够稳定„„增强民族忧患意识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任务是为祖国的伟大复兴奋斗,为祖国技术上的主动而学习,为中华民族的统一而努力。

二、职业规划:不辱使命

受到网络化信息化的影响,有些国防生同学不能有效地抵制诱惑玩网络游戏。紧张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余,适当放松本无可厚非,但

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那首先要审视自身是否具备良好的意志力和坚定的信念,是否在为肩负伟大使命积蓄力量。

学业有成是高校培养国防生的关键,“携笔从戎”时代赋予国防生的伟大使命。凭借国家和军队提供的资金支持和地方院校的资源优势,我们应该乘着这些便利条件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专业知识中去,积累足够的知识储备,将来在祖国的国防事业建设这一领域发挥自己的才能。

另外,我们还应该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在专业上应该确立一个自己的专攻方向,培养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专长,如微波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加密与解密技术、电子技术、材料学等,对其进行深入探索,毕业后可以很快从事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

组织管理方面多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的精神,应用到工作之中,提高工作效率。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军官作为指挥人才,尤其是作战指挥,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平时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注意培养积极而冷静的心态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三、政府支持和各界关注

2008年国防生奖学金由5000元提高到10000元。众所周知,2008

年对中国来时是不平凡的一年,有喜有悲:举办奥运会、南方雪灾、汶川震灾。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中央军委依然提高了国防奖学金,充分说明了以胡主席为代表的党和国家对军队人才建设的高度重视,对国防生的关心和厚爱。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之下,国防生群体逐年壮大起来,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国防生”这个名字由默默无闻、鲜为人知变得名扬天下、广为人知。据报道,国内第一部国防生题材的电视剧《国防生》正在拍摄之中,预计2012年上半年上映。

四、总结

“国防生”这个响亮的名字,每一名拥有它的人都应该肩负起祖国的国防使命,大步向前迈进!

(注: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其中绝大部分信息已经过多种渠道进行考证。)

参考文献:

[1]《中国国防生》

[2]《当代军人核心价值体系》

[3]《国防生主题演讲比赛文选》

[4]http:///

推荐第10篇:形势政策论文

联系实际谈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代大学生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回顾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转变过程中,我们经历了重重苦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地奋斗,历尽艰辛地求索,终于使中华民族走上了伟大复兴之路,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要担起应有的的责任和使命。 摘要:中华民族 复兴 大学生 责任 使命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进逼,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祖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中华民族饱受磨难之苦。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虽然也有着无数的仁人志士在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但在国人的生命和尊严都得不到最基本保障的时候,民族复兴的梦想也只能是一个梦想。 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在中国大陆结束了几千年的剥削阶级统治,结束了中华民族被帝国主义欺凌压迫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实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

60年弹指一挥间,华夏大地沧桑巨变,焕发勃勃生机,几代中国人的强国之梦、复兴之梦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13亿人的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前两步的目标,正在向第三步目标稳步前进。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科技实力明显增强,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许多方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我们虽然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但还远不到沾沾自喜、高枕无忧的时候,同我们的远大目标相比,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自满。中央一再提醒全党,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也没有变。国际上,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生产力水平、科技教育水平、社会管理水平、自主创新能力等许多方面还有很大差距,面对的各种国际压力和风险有增无减。在国内,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党和国家工作中还存在缺点和不足,人民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 当代大学生要担当起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首先,必须树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志存高远,胸怀宽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其次,必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时代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综观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明创造,都是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最敏捷的青年时期。 21 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世纪,知识经济需要的人才将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创新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个人成长的不竭源泉。大学生应不断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善于学习知识和更新知识的欲望和能力,磨炼意志,增长才干;瞄准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创造性地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大胆地进行探索和创新,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努力成为当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最后,必须树立远大理想,有为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精神。我国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务十分艰巨。大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随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年轻的共产党人就是靠着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不怕死、不怕苦,硬要走出一条光明之路来。和平时期也是一样,世界各国,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伟大的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不曾经历过失败和挫折,也没有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靠一代一代人的前仆后继、牺牲奉献取得成功的。 总之,民族复兴大业召唤省当代中国青年,寄希望于当代中国青年。广大大学生应自觉肩负起崇高的历史使命,“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开拓进取,矢志不渝地向着现代化的光辉目标、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迈进!

第11篇:形势政策论文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通信工程学院

形势与政策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学生姓名

学号 所 在 院

专业名称

班级

指导教师 赵文山 2013236033 通信工程学院 移动通信技术 2013级移动通信1班宝娟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二○一三年十二月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一. 城镇化的概念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城镇化伴随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以及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逐渐转移这一结构性变动。城镇化也包括既有城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社会化、现代化和集约化。

城镇化的每一步都凝聚了人的智慧和劳动。城市的形成、扩张和形态塑造,人的活动始终贯穿其中。另一方面,城市从它开始形成的那一刻起,就对人进行了重新塑造,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二. 城镇化道路的提出

从全国范围看,十五大以前,城镇化进程随着经济发展出现过较大波动,客观上表现了一定的自发性,城镇化的概念大多限于理论界的讨论,缺乏政府主导的推动力量;从十五大到十六大,城镇化的概念逐渐在政府决策中得到认同并逐步深化,突出了其战略地位。

十五大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十五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中进一步指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条件已渐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国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第一次专门制订了《城镇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党的十六大(2002)则更为鲜明地提出,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至此,终结了“小城镇大战略”)

党十七大(2007)进一步提出,要“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至此,“大城市”和“城市群”成为主流认识)

三.中国城镇化的发展

根据城市化推进的速度,大体可以把新中国建国60年来城市化的历程分为改革开放以前、1978~1995年和1996年之后3个时期。改革开放前,中国城市化进程呈波浪状推进。改革开放之后至1995年,我国城市化进程稳步提升,18年内城市化率提高了11.4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64个百分点。1996年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了快速推进时期,城市化率由1995年的29.04%提高到2008年45.68%,13年内提高了16.6

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28个百分点,远远高于改革开放以前的年均提高0.28个百分点的平均水平。

按照联合国《2007年城市和乡村地区》中的数据,2007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2.2%(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为44.9%),比当年世界平均水平49.4%低4.5个百分点,远低于较发达国家的74.4%,接近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43.8%),略高于亚洲的平均水平(40.8%)。可以说,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是偏低的。

1949以来,我国设市城市数量不断增加。1949年,中国的设市城市总数为132座,1978年增加到193座,1990年迅速增加到467座,2008年达到655座。现有城市中,有80%的城市是1949年后新设立的。这些新设立的城市大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快速推进和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

三. 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1.“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问题

近几年来,一些地方打着“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旗号,盲目拉大城市框架,滥占耕地、乱设开发区,不断扩大城市面积。部分地区在“经营城市”的理念下,大肆追求土地增值的收益,进一步助长了多占耕地和不合理拆迁的行为。失地农民增多和一些地方后续社会保障跟不上,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另一方面,促进农民工在城市落户的制度仍未建立,导致“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若按此模式继续推进城镇化,失地农民的数量还会大量增加,农村人口人均占有耕地资源的数量将进一步减少。农村人口的减少慢于农村耕地的减少,不仅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而且势必进一步加剧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

2.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问题

一些城市布局结构不合理,相邻城市之间发展不够协调,不利于形成分工明确、布局科学的城镇体系和空间格局。还有一些城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扩大城市规模,不考虑当地资源环境承载条件,提出超越发展阶段的人口、经济、城区面积等指标,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部分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中心区,不同程度地存在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交通拥挤和环境恶化等问题。城市规划和管理脱节,市政工程缺乏统筹规划和建设,综合管理能力滞后,影响城市运行效率,一些城市“城中村”和“城市贫民区”问题比较突出。

3.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目前,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人数已超过1亿人,但大部分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岗位不稳定,流动性很强,农民工社会保障滞后的问题也很突出,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纳入保障范围的工作刚刚起步,养老保险尚未纳入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范围。很多录用农民工的企业都没有按国家有关规定为其录用的农民工提供法定的保险。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对广大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欠帐,虽然降低了目前的企业运营和城市发展成本,但是将构成对未来社会保障体系的巨大压力。

4.城镇化的多头管理问题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不同的政府部门从各自的职责范围和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对城镇化的过程进行管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非常普遍。城镇化的进程涉及许多领域,但在统一市场的框架内,具有区域整体性的特征,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管理模式不符合城镇化这一特征的要求,不利于统一的城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在实施中难以形成合力,影响城镇化进程健康高效地发展。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资源、环境和体制约束等客观原因,也存在认识不足、管理不当的主观原因。

四. 中国城镇化发展前景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有很大提高。重要的因素就是农民工进城,将近有1.5亿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人口,大部分的农民工已转化为城镇的暂住人口。这是我国城镇化成长发展的主流形式。农村劳力推动我国特色的城镇化、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转移、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份额大幅度的下降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依据我国的国情状况,近30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较为迅速,农业劳动力转化的规模也较大,农业和农村发展有利于扩大城市工业及服务业发展必需的市场需要,而且建立在农村发展基础上的小城镇发展,也是我国城镇化道路的一个重要特征,促进了大中城市与乡村小城镇相互协调发展的新道路的形式。

农业劳动力大批转移,缓解了城镇化滞后的状况。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随着我国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农民工大批进城务工,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45%左右,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状况已经得到有效的扭转,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在总体上已经基本适应。

我国城镇化实现了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均资源的占有量低的局面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农业劳动力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已上升提高了农业规模经营和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有利于我国农村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得以调整,城镇化发展由此获得新的动力。一个主要的推动力来自于农业及农村的发展。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先导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效应的激发下,我国农业生产获得空前发展,大批农业劳力转移到城镇,发展工业生产;农民进城打工,推动现代化城市的建设,提高了我国城镇化水平。

第12篇:形势政策论文

重庆理工大学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学 院 ______管理学院___________ 学 号 ____________11308080117_____ 姓 名 _____龙海红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 _________________ 成 绩 _________________ 年 月 _________________

反腐倡廉是富国强民的重要之举

11308080117 龙海红

摘要:严防“灯下黑”——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近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火爆播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反腐败斗争力度空前,各级纪委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认真履行职责,为正风反腐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有光的地方,也往往会有阴影。在纪检监察队伍中也有极少数人,在光与阴影之间,倒向了错误的方向,走上了腐败的道路,严重损害纪检监察队伍的形象,影响人民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强化自我监督,严防“灯下黑”。反腐倡廉一直是我们一个时代形势讨论的大话题,要真正解决这个腐败风气必须得落实剖析,从根本出发,找原因找对策,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必须落到实处。

关键字:管党治党 反腐败斗争 原因 对策 落实

一、腐败现象

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以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而达到谋取私利的目的的行为。腐败是一个普遍性、世界性和历史性的问题,自古以来,从国家产生开始,以权谋私的现象一直存在。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法律,官员将自己推进法律的底线,还侵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利于国家的发展,所以反腐倡廉,是国家富足且人民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是一项重要的举措。腐败问题是各国都存在的通病,而我国腐败现象发展迅猛的势头,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腐败问题已经对党,对国家和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虽然当前,党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重大成效,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斗争压倒形势正在形成,但是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二、出现腐败的原因

法制监督不力是导致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腐败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制监督不力。所以,反腐必须建立健全法制,做到有法可依。另外加强监督也必不可少。怎样管好党、治好党是一个时代必须要讨论的话题,从严治党是党始终坚持的一大优良传统,也是党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反腐败要靠法制,靠群众监督,靠社会道德支撑。现阶段,我们必须想对策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所以,反腐必须建立健全法制,做到有法可依。另外加强监督也必不可少。

三、腐败的特点

我国当前权力腐败的特点有一下的几点:一是腐败趋于爆发性,所谓爆发性是值腐败现象进入了多发、高发和频发阶段,处于爆发的高潮时期;二是主体高职低龄化,近年来,不少位高权重的省部级高官掉进了腐败的泥潭之中,同时,腐败主体低龄化也呈上升趋势,一些少壮派胆子又大,又经不起金钱美色诱惑,见钱眼开,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不法人员办事谋利,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三是腐败趋于群体化,往往一案多人,形成一个腐败群体,内外联合,互相配合,只要牵出一人,就拉出一群,窝案串案十分突出,一个案件往往涉及几人、几十人或上百人;四是腐败方式多样化,有的是以赠与、赞助等合法形式实施腐败,有的是打着礼尚往来的“幌子”,利用逢年过节、“红白喜事”赠送贵重物品和礼金,更有甚者利用股票发行、上市和企业破产重组拍卖等机会,非法侵占国有资产,捞取好处。

腐败是当前全党全国人民的最危险的大敌,危害甚广,众人所指。大敌当前,必须消灭。反腐败,既然不存在着认识问题,剩下的只有是方法的问题。各个国家都有自己治理腐败的特点,我们国家应该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吸收其他国家好的适合我国的防腐方法。

四、反腐倡廉的对策

1、抓学习教育,完善领导风气。教育就是对党员干部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思想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教育是在干部自身思想修养上建基础,同时也要在形成外部环境氛围上加大力度,进一步强化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只有坚持内外兼修、双管齐下,不断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外部影响与自我教育,才能使基层干部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自身建立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

2、完善体制制度,依靠组织改正错误。权力滥用是腐败的本质,而规范权力的关键在于体制科学、制度完备。要把制约和监督权力作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推进制度创新的核心,最大限度地减少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体制机制漏洞,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感谢组织给了我这次主动讲清问题的机会,如果不是这样,说不定下一个进去的就是我。”10月15日,市纪委接到市水产学校副校长樊远征打来的电话,感谢挽救他于悬崖边上,将其从迷途拉回正道。对于那些犯了错误且意识到错误的人员,必须加强组织的引导,大力宣传组织引导的作用。时刻输入要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责,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观念。

3、强化监督管理。对基层干部管理不严、监督不力,是滋生腐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必须强化对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这里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进一步延伸纪检监察组织触角,完善纪律监督组织,强化组织保障。另一方面,是要不断扩大监督渠道,积极组织引导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力量进入监督行列,构筑全方面的监督体系,提高监督的综合效果。同时,不断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通过建立社会评价制度解决“落实难”问题,治理受部门、个人利益影响的不当行为,进一步转变基层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保障群众利益。

4、严厉惩治腐败。防止权力滥用,严厉打击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惩处是必要手段。只有从严惩处腐败行为,才能彰显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决心和力度,才能增强群众支持和参与

反腐败的信心,才能提高震慑力和警示作用。一方面,积极转变基层干部工作作风,提高为民服务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必须加大案件查处力度。要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重点查处基层党员干部严重违纪、影响恶劣的案件,尤其要查处那些严重危害改革、发展稳定的案件和严重侵害集体、群众利益的案件,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有效遏制基层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

只有做好了反腐倡廉的工作,国家社会的稳定性才会提高,人民才会更加服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国民经济的分配也会更加公平,人民的利益得到稳定,经济会更加繁荣地发展,因此,反腐倡廉,是国家一项重要的举措。

参考文献:

第13篇:形势政策论文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率先提出“Soft Power”的概念,国内目前通称“软实力”,其实应译为“软权力”。它是指一国所倡导或奉行的价值理念、政策战略、制度安排的正当性或合法性获得他国的自愿认同而在国际事务中无须通过命令或强制等方式赢得他国支持与合作的能力。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世界各国正抓紧利用这一战略机遇期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国力。一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建设等各项国家“硬实力”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发展。而国家“软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相对缓慢。对于我国文化“软实力”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并及时改进,势必会影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整体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综合国力的提升。因此,采取必要措施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水平势在必行。

弘扬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动力。

在发展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和倡导民族精神中优秀的、积极向上的优良传统,摒弃那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趣味低级、违反社会发展和科学规律的不良成分,这样,民族精神才能真正在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进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打造民族品牌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武器。

面对国外文化的强大攻势,打造属于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品牌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大力发掘我国文化当中的优秀因子,利用本国的资源优势,结合自身日益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强势推出民族品牌,努力减小文化逆差现象,真正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发展人才教育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从初级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开设了文化艺术领域的相关课程,并且还成立了专门的艺术院校培养专业文艺人才。在民间,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喜爱更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这些都是我国文化的吸引力所在,也是繁荣我国文化事业的夯实基础。可见,文化人才的培养为我国文化的长期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水平提供了后备军。第四,开展文化外交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

中国文化“软实力”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文化外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与世界各国进行了大量友好的文化交流合作。中国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保持着不同形式的文化交往,与数千个国外和国际的文化组织有着各种形式的联系;中国戏剧、民乐在世界各地成功演出,受到热烈追捧;

4 结 论

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起步到逐步发展的过程,其国际地位及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在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应该牢牢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同时,积极参与文化对外交流活动,积极施行平等互利、友好的文化外交政策,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第14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亚太地区形势变化 院系:计算机软件学院班级:学号:姓名:宋美丽日期: 41111P 07

2012年12月16日

通过本学期《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我认识了亚太地区形势变化、中国的周边外交环境以及中美大国关系的相关知识!

首先关于当今亚太地区形势变化。亚地区主要指亚洲与太平洋交界处的国家,如中国、俄罗斯、南北朝鲜、日本、东盟各国。而就在这块地区现今却暗流涌动,中国与印度的边界问题、中国与南亚各国的岛屿资源之争、俄日的岛屿之争、朝核问题、中日韩三国的民众关系,在这些问题中又时时出现美国的身影,这一切一切的问题构成了现今亚太地区的复杂形势。当然这些基本上都是各个国家为了各自国家采取各种手段争取利益和有限资源所造成的。

在2010年亚太地区形势急剧紧张化,而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就是2010年的几大军演。虽然从表面上看几大军演之间没有直接关联度,但是演习集中在东亚地区却有“弦外之音”。分析人士认为,这从侧面反映了东亚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以及大国在这一区域的实力竞争。各国都希望通过军演来向外界展示自身军事实力,从而起到震慑作用,军演是越来越频繁,但起到的作用却越来越小,其实各国对各方的军事实力都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并不会因为一场军演而改变决定,所以军演就逐渐变成表演给民众看的一场戏。 由于亚太地区新问题新挑战不时涌现,而和平与发展又是时代的潮流,这就促使各国为各自利益相互合作。亚太合作蓄势推进,各国逐渐加强经济金融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紧迫感增强,合作步伐加快。

第二是中国今年周边环境的形势!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有:

1.海上问题矛盾激化

海上安全成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紧张的重要来源,中国的海洋战略已成为国际社会判断中国是否和平崛起的重要指标。中国的深海战略已经触及美国的亚太乃至全球利益,周边国家借美国重返亚太之势在海洋问题上结成利益共同体抗衡中国的潜力大大增强。因此,中国的海洋安全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深海战略面临的压力将常态化。

2.半岛局势僵局难破

中国周边安全的最大软肋是东北亚,朝鲜半岛形势是风向标。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以朝鲜半岛为中心的东北亚地区是中国安全的致命弱点。韩国政府的强硬政策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支持。为实现“重返亚太”,美国强化其在亚洲的同盟体系,并对同盟进行功能拓展。“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爆发后,美国迅速以此为契机,强化美韩同盟,坚定地站在韩国一边,支持韩国主导对朝和谈进程。2011年12月17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去世,给朝鲜半岛局势带来新的不确定性,但同时也意味看历史性机遇的来临。

3.日本“远交近攻”加强日美同盟

日本大地震的国际救援行动以及日本接受救援的情况,清晰地反映出日本对外关系的亲疏远近排列顺序。日本的特大震灾也加速了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调整。此次地震对日本经济、地区安全形势造成重大影响,并且进一步拉大了与亚洲经济第一大国中国的实力差距。

4.战略忧虑刺激军备竞赛

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军费开支整体上都保持了增长的态势,这种态势可能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从长期来看,各国军费开支不断增长的态势不利于亚太安全互信的建设,可能使亚太地区陷入军备竞赛的“恶圈”之中,使业已存在的安全困境更加恶化。在周边国家眼里,中国军费开支的增长幅度过快,而中国的意图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带来焦虑感的上升,中国“军事威胁论”被放大。 5.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

日本特大地震、海啸和核泄漏三重灾难、以泰国为代表的东南亚洪灾、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中亚和南亚地区复杂的安全形势、中国海外投资在缅甸遭受损失等,都表明本地区深受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影响。非传统安全问题出现社会化和地区化的发展趋势,直接影响到民生。

第三关于中美的关系!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 在当今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背景下,中美两国对彼此关系如何定位意义重大。胡锦涛主席多次表示,“中美关系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出双边范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今年初刚走马上任便声言:“中美关系决定了21世纪的国际关系是对抗的,还是和平的。”奥巴马也一再强调:“美中关系将塑造21世纪。”

尽管中美关系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但并不意味着中美会爆发全面对抗,专家们认为六大因素决定了双边关系将继续向前发展:一是两国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双边关系;二是双方存在许多共同利益;三是两国间解决问题的机制比以前好,目前存在数十个部长级对话机制;四是中美力量发生变化,美国不再能够单方面定义美中关系;五是在最敏感的台湾问题上,其可控性比以前大大增强;六是在反恐和朝核等问题上,没有中国的合作,美国无法独立解决这些问题。

总体来说,中美关系两国利益互相渗透,以及双方在全球问题上互相依赖,个别争端一般不会影响中美关系的大框架,因此中美关系将始终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目前中美之间的关系从一个比较简单的形态向比较复杂的形态发育,就如同一棵树由单一的树干向多枝多杈的大树发展,并可能日渐走向成熟。

对中美关系而言,2012年将是异常复杂的一年。这不仅因为两国都要大选换届,更重要的是整体国际环境、双边关系结构在同时发生深刻变化。从国际环境看,不仅“东变”(亚太之变)、“西乱”(中东之乱)、“北降”(发达国家经济疲软)、“南升”(新兴国家群体崛起)引发的格局变化将加速发展,以“阿拉伯之春”、“欧洲之夏”、“华尔街之秋”、“莫斯科之冬”为标志的全球连锁风潮也将持续发酵,并引发一系列后续效应,2012年的国际形势比2011年更加复杂难测。从双边关系看,两国在反恐、防扩和共管“第三方”等方面的合作,或趋于常态,或面临瓶颈,拉动效应持续减弱;而双方在经济、政治和安全方面的竞争,则因两国实力对比日益缩小、世界权势重心加速东移、双方地区秩序构想分歧凸显而进一步加剧。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前景暗淡的情况下,中美两国都面临既要维持或提振经济增长、又要深化经济结构改革的重大难题。可以说,这些内外挑战同时出现、交互作用的情况,不仅近年未有,甚至是自冷战结束以来双边关系所经历的最严峻局面。

2012年,中美两国还将面临如下“共同但有区别”的挑战。一是地缘之变。全球几大经济和政治板块将继续深刻变化,开启新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时代;二是路线之争。围绕世界经济出路何在、发展模式孰优孰劣等重大问题,美国内两党、西方国家内部、西方与非西方国家之间的争论会进一步升温;三是转型之痛。持续的危机揭示并激化各国政、经和社会的结构性失衡,各国不得不在发展动力减退、政府权威削弱、民族和民权主义抬头的情况下艰难决策;四是治理之难。不仅主权国家的社会治理难度增加,原本效率就不高的地区治理和全球治理更会群龙无首或群龙相争。这些不确定因素将极大考验处于转型磨合期的中美关系。如处理不好,中美关系难免进一步波折震荡,不仅对双方不利,对世界也非利好消息。

2012年中美关系的首要任务是“维稳”,在内困、外变中稳住大局,防止把对方当成主要问题或问题的主要原因,为真正搞好各自国内的紧迫议题腾出精力、打好基础。为此,中国应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危机意识,充分认识到2012年内外形势的严峻性和中美关系的阶段性风险;二是统筹意识,在对美工作中更注重多部门、多手段、多途径、多层次协调并举;三是进取意识,既要做好危机管理,更要主动做好危机预防,并开动脑筋,危中寻机,开拓合作新领域,实现中美关系“稳中有进“的棋盘上展开。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同时中美两国关系发展深受世界总体形势、各自国内政治文化因素以及台湾、人权、经贸等问题的牵制和影响。中美之间也存在许多共同的利益,只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中美是可以找到智慧和途径,推动双方关系平稳向前发展的。使中美关系的基础日益牢固。

第15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

以大学生的视角看两会和谐

2012年的“两会”非比寻常,它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两会自开幕到结束,都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 作为当代大学生,也是即将踏入社会的优秀接班人。我所关心的,也是大家所关心的,即国民幸福感的问题。虽然每个人的幸福感的来源都不一样,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国家幸福感唯一来源是国民的幸福感。从两会看和谐,从两会看民生!

2012年,我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分别于2012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两会作为一个连接民意传达与政府了解民情的的一个平台,每年的两会都会吸引大量的中外媒体及中国公民的关注。它的召开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通过代表,公民可以提出自己对国家政治经济等自己所关心的话题提出意见和要求,从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胡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反复强调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问题。q其实,在元旦的新年贺辞中,他就已经指出要“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这一系列讲话都有力地表明,全党在今后的工作中,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治,把改善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绩,把关注民生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民生

民生问题是最紧要、最根本的问题,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一是发展经济是关注民生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是途径,改善民生是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是目的,如果不抓住民生这个根本,不积极关注民生,经济发展就会失去实际意义。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二是深化改革是重视民生的强大动力。在深化改革中重视民生,能够使广大民众不断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地认同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从而使改革和发展获得一种强大的动力;三是维护公平是保障民生的重要条件。公平与公正是协调社会各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在实现公平公正中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四是解决问题是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切入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民生问题连着民心,抓住了民生问题,就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改善民生就要从解决民生问题入手。

二、关注民生必须做到富民、安民、为民

要切实关注民生,必须善谋富民之策,恪守安民之责,多办为民之事。

首先是在富民之策上关注民生。通过项目建设促进发展,造福于民。一是通过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二是通过项目建设增加群众就业。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吸纳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了城市人员就业。三是通过项目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我们通过加大交通运输、电力能源、农田水利、科教文卫、城乡公用设施等项目建设,不仅优化了经济发展的环境,也改善了城乡人民群众的生活。

其次,在安民之责上关注民生。坚持从平安建设抓起,让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一是构建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动和谐。二是创新工作方法,妥善化解各种矛盾维护和谐。科学决策,减少失误,从源头上减少矛盾;在工作中注重把重心和关口前移,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三是倾听群众呼声,畅通民主渠道促进和谐。畅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把决策的过程变为群众意志表达和意见统一的过程。把畅通渠道的过程,变为密切联系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

最后,是要在为民之事上关注民生。一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民心。在作风建设中,我们注重把干部作风的转变体现在行政效能上,把高效的服务寓于经常性工作中。二是以具体的实事凝聚民心。把关注民生真正变成为群众办实事和好事的具体行动,强化干部的爱心之心,浓化忧民之情,转变工作作风。三是以真实的帮扶温暖民心。加大对低收入阶层和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密切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三、关注民生必须增强民本意识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注民生,必须进一步增强民本意识,解忧于民,取信于民。一是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树立执政为民理念,真正从思想上贴近群众;二是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党员干部只有深入到群众之中,才能汲取到群众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关注民生既重“心入”,又重“身入”;三是在生活上关心群众。要认真关注好和及时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基本问题和紧迫问题,多给群众办一些实实在在的身边事、生活事,促进和谐;四是在工作上服务群众。高效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必须有效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等主体服务者的责任感、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激发广大基层干部队伍的活力,在实践和基层中高效服务群众,致力发展经济,积极建功立业。

第16篇:大学生形势政策论文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思考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 的战略任务,也是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中做出表率,着力于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义、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坚定不移反腐败,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加强制度体制支撑,切实改进党风政风,实现公众参与最大化等重要途径,让亿万人民群众享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自己带来的福祉。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宣传工作; 舆论监督 关键词:十八大;核心价值观;人民群众;主体作用

正文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这“三个倡导”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的十八大重大理论创新之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党的十八大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而作出的决策部署。形势在不断发展,实践在不断深入,理论在不断创新,坚持“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日益突出,其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日益凸显。

一、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义

(一) 国家价值观层面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集中体现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追求实现的现实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分别对应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它们标志着社会不同领域的进步状态。前三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扎实的发展进步,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

(二) 社会价值观层面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应当追求的理想价值属性。中国社会发展追求的不只是富裕社会,更是自由社会、平等社会、公正社会、法治社会。有了自由才会有人格尊严,才会有创造活力;有了平等才会打破阶层固化,机会才会向每个人开放;有了公正才会有和谐,才会有心情舒畅;有了法治,每个人的权利、自由、利益、安全也才会得到保障。

(三) 公民价值观层面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爱”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爱国”是前提,是基础,“敬业”是爱国的具体体现,“诚信”是敬业的道德基石。“友善”是形成诚信的土壤,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

(一) 学习良好社会风尚的事迹先进典型是一面旗帜,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火 车头。

(二) 党员干部要做教师的模范高校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中层以上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教师中起示范作用。对于高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示范教师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高校党员干部的言行影响着教师行为,决定着学校党政之风气。

(三) 全体教师要做学生的模范2012 年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首次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对于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促进高校教师进一步树立“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时代责任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校教师要高度自觉地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价值观来引领和规范自己,高度自觉勇于担当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责任,真正做到《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要求: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

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

(一) 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高校是人才资源的聚地、文化引领的前沿,必须坚持正确导向,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一是加强思政教育。。二是加强文化熏陶三是加

强实践养成。四是加强舆情引导。

(二) 培育居民的核心价值观

高校应着力研究高校周边社区居民核心价值观教育大众化平台特点,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

科学人才思想库的优势,在培育社区居民的核心价值观方面给力。社区是一个社会的细胞,城市居民都生活在社区内,其价值观形成不能脱离社区的影响。

(三) 培育和引领社会正能量

高校党团组织、学生社团、志愿者组织要向社会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如高校可以组织开展“感悟十八大·青春正能量·社区十八大宣讲小分队”“慰问孤寡老人”“举办音乐节”“举办体育文化节”“广场文化大家唱”“社会志愿者服务”“大学生科技文化下乡”“读书日活动”“高校博士到乡镇挂职”“高校干部到企业交流”“高校教师社区行”等若干活动。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内容占领社会企业学校家庭的时空。旗帜鲜明,生动有效的持续开展党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展党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总布局宣传活动。

行为失范与理想困惑: 现状

我认为,“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社会基本道德或主流道德,二是社会的共同理想信念,为此,本文主要从道德行为与理想信念两个方面着手分析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如何分析当前社会成员的道德现状,在理论界其实已经是形成了许多观点,在此我借用清华大学教授孙立人关于社会整体的“溃败”的范式来说明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道德困境和问题。我认为这个说法的基本含义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已经面临整体上的颓废、堕落、腐化的趋势或危险,或者说道德行为失范,不受制约。针对以上道德失范和理想信念的危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带来功利主义盛行和道德行为失范的必然性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发展,客观上带来个人功利主义的蔓延和膨胀 二是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对忽视。长期以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更多关注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增长,相对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并未根本解决。在学校教育中由于长期重知识理论轻人品的教育,导致我们的所谓社会主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落后,手段单一等,成效甚微,理论和实践脱节,造成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巨大反感,认为是“说一套做一套”。义教育等思想政治领域的工作往往流于形式

三是在文化市场中的政策导向偏差。在文化市场中我们缺乏积极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眼光和战略措施。长期以来,在文化市场中,由于产业化导向,缺乏意识形态工作的敏感性,忽视了文化市场也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工作领域,以至于在这些领域,健康的向上的思想和价四是部分官员的腐败和大量媒体的不良报道起了不良的示范效应。我们认为,当前我国出现的道德失范、信念缺失的现象,与执政者中的少数官员的腐化的示范效应密不可分值观不去占领,消极的落后的东西就充斥市场。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有基础工作,有当前规划等,立足当前,主要应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总体规划工作。要从顶层设计的高度,设计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思路、具体路径和措施。要深入开展相关研究。要认真规划设计,形成战略思路等。

二是制度完善工作。首先是应当通过立法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法律地位。其次是建立对社会成员的奖惩制度,要加大对道德模范和在社会生活中和弘扬践行主流价值观的社会成员的奖励力度,而而那些违背主流价值对社会风尚造成严重损害的应当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三是引领示范工作。首先要注重让执政的官员公务人员成为社会风尚的示范者和引领者。让各级官员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鼓励社会各基层净化社会风气,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

四是教育教化工作。首先是学校教育要强化。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灌输,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种下爱的种子,培育社会正义的基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是对社会大众教育的要加强,通过邻里监督教育帮助教育,社会舆论监督教育,单位强制教育等方式,逐步引导社会大众自觉抵制不良风气。 五是监管引导工作。对于媒体,首先在源头上监管要可能减少媒体不良信息的报道。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管和引导。其次应当对媒体报道加以引导。应当鼓励媒体加大力度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和事的舆论报道与宣传,在媒体中设舆论报道社会风尚奖等。再次是事后追责制度,媒体一旦发布违反主流价值的信息造成对社会风尚的损害的,应当吊销其执业资格。对于文化市场,建立更加严格的影视文化和娱乐作品的分级制度和审查制度等,主要是审查影视文化娱乐作品中一旦出现严重违反社会公德、主流价值的应当严厉“封杀”。众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再次是官德教育要推进。 文献

1、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思考 杜鸿林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挑战与思路 颜旭, 刘彦麟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北京100091)

3、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陈剑 ( 重庆行政学院,重庆400041)

4、高校应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正能量 吴兴富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8)

第17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 势 与 政 策 论 文

姓名:院系:机电工程学院班级:机设学号:

08-2班 200802010221

机电工程学院 机设08-2班 200802010221

李森

论现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与金融危机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90年代末开始的大学扩招造成大学生毕业过剩,就业压力增大;去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

此论文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金融危机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机电工程学院 机设08-2班 200802010221

李森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3.自身原因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

二、解决就业问题也需求职者转变观念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与美国等国家还是有所不同的,并没有到完全找不到工作的地步。因为我国经济还将保持增长,只不过是增长速度下降而已,就业岗位也是增长速度下降。在就业市场上,也存在“有业不就”的现象,一些求职人员对岗位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完全脱节,不愿适应就业市场的现象仍然存在。所以,转变就业观念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今年有630多万大学毕业生进入人力资源市场,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和缩减的岗位需求,不少人在感叹大学生毕业就要面临失业。但是实际上,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一个原因与大学生自身期望值过高,不能转变就业观念有关。

目前,随着社会和学校各方面的宣传和努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转变了观念,选择去基层、去艰苦一点的岗位工作或选择灵活就业方式。政府对此也给予了政策支持。

无论是毕业生还是下岗人员,在目前的就业形势面前,应具备以下几项观念:

机电工程学院 机设08-2班 200802010221

李森

1.竞争就业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竞争上岗将成为基本的、常态的就业机制,必须要有通过竞争获得工作的心理准备。

2.自主就业观。应积极主动地自主选择和争取,思想上不能过于依赖家人亲朋的帮助。

3.动态就业观。目前的工作并不一定就是你一生的职业,通过合理流动,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才能发现最能施展自己才华的岗位。

4.多渠道就业观。要打破地区和行业的界限,不要认为某种工作不适合自己的能力或是身份就轻易放弃,在当前形势下,可以从多渠道,多门路入手,重要的是实现就业。

三、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知道了原因,那就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同时减轻能扩大就业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税负,大力支持和发展我国的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第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五,健全市场法制建设维护企业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规范就业市场;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2.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也许他们也是从大学里走出来的,也面临过就业的问题,也许这些大学生就是他们的师弟师妹,他们难道就不念同门之情,就不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来报答自己的母校。

机电工程学院 机设08-2班 200802010221

李森

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各高校均成立以党政一把手牵头的就业工作领导组织,内设专门的办事处室。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搜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常设市场。

3.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第18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键入文字]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键入文字]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这门课让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几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赞美他,是因为他优秀,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 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稳固、规范、高效、健康的财政体系和财政运行机制,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此将理论界有关这一问题的观点综述如下。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收支测算应包括“九五”最后一年即2000年,和“十五”规划期间。

有的学者认为,我们对2000年的财政收入预测暂不考虑费税改革的体制因素,对政策因素、征管因素以增减持平处理, 经济增长方面按7%考虑,物价方面按3%考虑,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按此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1890亿元,比1999年预算增长10%, 绝对额增加1000多亿元。关于2000年财政支出,按照1999年全国财政支出占的比例14.0%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支出将达到13350 亿元, 比1999年预算增长10.1%,绝对额增加1200多亿元。2000年支出与1999年同比增幅和增量都有所减少。收支相抵,2000年中央财政赤字为1660亿元,比1999年扩大157亿元。

“十五”时期的预算。收入测算应从几个因素来考虑和处理。

(1)费改税。尽管“十五”期间费改税将使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但解决不了国家可支配财力增加的问题,因为增加的收入大多已有明确的用途,只是管理方式的改变。费改税的意义主要不是直接增加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而是治“乱”,是规范政府分配行为的制度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2)宏观调控所需的财政政策取向。 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因素导致的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九五”末期以至“十五”初期在政策运用上不可能成为增税的时机。

(3 )财政体制。1994年新财税体制运行几年来,通过不断的磨合与完善,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已初步形成,机制本身保证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4)经济增长。 据当前一些机构的研究报告及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们按照7 %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家计委物价预测中的3%的价格方案考虑,“十五”的gdp现价增长速度为10%。几项因素中,我们认为直接影响“十五”期间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主要是经济增长,因此收入测算中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参数。据此,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915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可支配财力1400 多亿元。支出的考虑主要从需要与可能两个方面来分析。“十五”期间是否需要继续扩张支出规模,主要取决于中期经济形势的发展,关键在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动趋向和近两年来采取的扩张政策刺激国内需求的效果。从经济周期的调控运行来看,财政政策从扩张到收缩都应有过渡,需要保持相应的连贯性,不可也不应该大起大落。因此不管形势如何发展,财政支出的压力是很大的。主要反映在社会保障补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贫困人口生活补助等等)的增加,扩大内需政府增加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后续资金压力,以及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各种社会成本等,都需要财政增加支出。

另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1.“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提高,2000 年估计能够继续保持在12%左右的水平上。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很重要的在于一些临时性、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十五”时期将很难继续发挥作用。“十五”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将主要依赖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增长。

2.当前我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长期以来影响我国财政收入提高的因素依然存在。

3.从预算内财政收入支出的角度看,经济的宏观税负(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很低,1998年也只有12.4%。而从整个政府分配活动看,把预算外、制度外等政府活动赖以维持的资金来源考虑在内,经济维持整个政府运转的负担估计占gdp的比重在25%以上。所以, 从全口径的政府收入角度看,经济的

税负并不算低。“十五”面临的困境是:如果在不能减少经济中不规范的政府分配活动的同时,采取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必然将加重整个经济的负担水平;如果仅仅把预算外、制度外转化为预算内进行管理,又不得不维持这部分资金原有的支出格局,并不能增加财政可直接支配的财力,从而也就不能有效缓解财政当前的收入困难。

4.1998年和1999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实行增加国债发行、扩张政府需求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从目前看,在“九五”末期和“十五”初期,继续实行相对扩张的财政政策仍然难以避免。普遍的看法认为,我国经济需要比较长的结构调整时间。根据世界银行有关专家的分析,在这个期间里,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下降到4.5 %左右,这个速度显然是我国社会现状所难以接受的。因此,财政政策面临着技术扩张的压力。

还有学者认为:对“十五”时期我国国债规模的预测主要基于“九五”时期经济运行情况,特别是与1999年国民经济计划指标紧密相关。“十五”时期各主要指标预测是:gdp计划增长7%,各年分别为106480亿元、117130亿元、128840亿元、141720亿元和155900亿元;中央财政收支保持1999年增幅不变,利率以应到期国债实际利率计算,各年中央财政赤字分别为1810亿元、1990亿元、2190亿元、2410亿元和2650亿元,合计将达11000亿元,超过“九五”时期一倍左右。 根据“十五”时期的中央财政赤字和内债、外债的还本付息情况,各年国债发行额将为:4100亿元、3800亿元、3800亿元、3500亿元和3500亿元, 累计近19000亿元,比“九五”时期新增3800亿元。依此计算,“十五”时期的不含利息支出和包括利息支出的中央财政赤字率,以及中央财政债务负担率仍都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内。如果依此指标,我国“十五”期间仍存在一定的发债空间。

再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将表现出以下若干基本走势。

1.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受到需求制约。我国需求不足,除了出口大幅度波动的冲击之外,主要原因在于最终消费率下降,以及消费需求不足对投放扩大的影响。从国际比较看,我国近几年的最终消费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储蓄率较高而消费率较低的亚洲国家,原因是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大概低20个百分点左右);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率按人口比重计算却不低于其它国家,问题在于农村消费水平太低,影响了整个居民的消费率。从现在到“十五”期间,我国国内需求结构失衡从而需求不足的局面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从这个角度看,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张基本上依赖于农村居民消费扩张期的到来。

2.经济增长质量将逐步得到改善。“十五”期间,国有经济的制度变革和战略调整将较大幅度推进,这会带动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上升,同时促进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较快发展,使竞争机制更趋于合理和有效,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进程,加上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的约束,将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经济增长质量得到逐步改善。估计“十五”期间增长方式转变和增长质量提高最为明显的领域将是消费品工业部门。

3.产业结构调整将迈出较大步伐。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结构问题比较突出,一个是三次产业的结构偏差明显加深,另一个是工业结构的升级非常缓慢。这两个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在“十五”期间我们不能不花大力气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任何一国的经济发展都无法摆脱其他国家的影响。在世界日益感受到中国影响的同时,“全球因素”也应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政策中的重要变量。有鉴于此,我国的经济

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全球经济变动的影响,在着手防范以化解金融外汇市场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完善汇率机制改革的同时,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对话和协调,共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第19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

一、简答题

1、简述大数据的五个特点。

(1) 大数据仅仅是海量的数据量

容量仅仅是界定大数据定义的关键要素之一,而对于大数据的定义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重要要素。其他两方面分别是种类和传输速度 (2) 大数据指的是Hadoop

Hadoop是Apache为大数据工作的开源软件框架。其是来自于Google的技术加上雅虎的理念和其他,并付诸实践得出的。

(3) 大数据意味着非结构化数据

大数据更好可能是被称为“多层结构”,因为它可以包含文本字符串、所有类型的文件、音频和视频文件、元数据、网页、电子邮件、社交媒体供稿、表格数据,等等。 (4) 大数据只是社会媒体内容和情感分析

简而言之,如果您的企业需要广泛地分析网络流量、IT系统日志、客户的情绪,或任何其他类型的每一天所创建的数字纪录册上的阴影,大数据提供了一个办法做到这一点。

(5) NoSQL意味着非结构化查询语言

NoSQL意味着“不仅仅”是SQL,因为这些类型的数据存储提供特定领域的访问和查询技术,除了SQL或类似SQL接口。

2、简述TPP的三大特点。

一是广覆盖。TPP的12个成员国,遍布北美、南美、东亚、东南亚和大洋洲,横跨太平洋。

二是宽领域。TPP协议条款超过以往任何自由贸易协定

三是高标准。作为亚太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平台,TPP虽然本质上仍属于FTA范畴,但其协议内容和标准均显著超过现有FTA的水平

3、简述我国区域协调总体战略与四大板块。

四大板块指的是:东北,西部,东部,中部;而区域协调总体战略指的是东北振兴,西部开发,东部率先,中部崛起的这样一个区域发展战略,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从而将四大板块联系了起来,起到协调总体的功能。

4、简述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亮点。(1)新常态

会议认为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经济新常态,并且根据经济的这一特点,做出相应的调整。 (2)创新

在过去中国的经济发展中,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的好成绩,一方面是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利用廉价的劳动力换取的经济高速增长,然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一优点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的持久增长,因此,创新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 (3)改革

2015年被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会议强调要进行深化改革,在医疗体制,股票,金融监管等方面加强监管。

二、论述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减少7亿;中国为

全球脱贫贡献率达到90%,全世界每10个人脱贫,就有9个来自中国。相比其他国家,中国扶贫为何能取得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都是在党和人民的勤奋努力下取得的成就,我们有目共睹,而中国的扶贫项目更是为全世界消灭贫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的扶贫项目所取得的成果远远大于其他国家,当然,这其中是有深刻的原因。

首先第一点,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中国近代以来饱受战争之苦,百姓流离失所,造成了大量的贫困百姓,因此贫困人口大量增加,之后,中国建国,由于党的领导人所犯的一些左倾错误,又造成了大量的贫困人口,再后来,经过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增长,由此而形成了巨大反差,所以大量人口脱贫,这是扶贫项目取得巨大成就的第一个原因。

其次,中国选择了正确的路线,中国共产党的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是每一个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目标,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坚持两个一百年”计划,将社会主义坚持两百年,进而过渡到共产主义,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有它的优越性,这是一种以国有经济占主要形式的一种经济模式,实行政府、市场两个调控机制,保证大多数人的权益下,牺牲少数人的权益,在政府的有目的的调控下,可以进行资本社会所不能做到的事情 。

第三,中国是一党执政,虽然一党执政可能导致腐败现象严重,专制等问题,但是只要是在好的发展阶段,一党执政能发挥出巨大的潜力,一旦定下决策,便能迅速执行,在中国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因为中国有一个强大的政府,任何事情都能迅速的解决,而在美国,则是进行多党执政,他们往往是为了找出对方的弱点,而在某方面争吵,却忘了大局,再说,很多总统在竞选时是要贿赂别人的,这样就导致他上台后,要照顾某一集团的利益,这样就可能会导致不平衡,因此,中国在政府方面有优势。

以上都是中国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下面就具体原因再谈两点 中国近年来加大了基础教育改革,医疗改革,这些改革对于减少贫困有巨大作用。教育改革使得更多的人受教育,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适于财富多少直接呈正相关的,这就意味着更多的人能够通过教育这条路摆脱贫困的命运。医疗改革,是面向大众的,力图改变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医疗在一个人的所有开销中的比例占得比较大,而国家为你报销,这多少也为消除贫困做出了无形的贡献。 以上就是我对中国扶贫所取得的成就的看法。

第20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积极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的价值偏失、管理的形式主义、管理的封闭性等。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议题。大学生管理要以生为本,以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主线,引导并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管理;成长与发展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

(1)、消极方面:大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的不足体现在学业方面、生活方面、自我意识方面、情绪管理方面、意志品质的独立性方面等。

(2)、积极方面:大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动机归因和行动力方面表现较好,对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认同度较高。

二、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中价值取向的偏失。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管理实践中,忽视大学生主体性、个性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官本位”思想严重,甚至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自己的“政绩”来抓,操作上往往不顾学生态度、情感上的接受程度,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学生的逆反心理就必然产生,管理工作也就会事倍功半。同时这样还会导致一些学生功利化倾向,把评优、评奖、入党等作为自己的积累资本。

(2)、大学生管理者工作的形式主义。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对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真正的兴趣和热情,平时很少关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交友等问题,遇到上级部门检查便临时部署学生工作,应急而设。

(3)、学生社团活动的形式主义。 在大学校园里,有许多学生社团缺乏严密的监管机制,而且由于当前社团经费基本靠成员集资,实行自负盈亏的方式,为了扩充经费,各社团只是注重自身的宣传,以尽可能多地吸纳会员或社员和吸纳资金为目的,同时社团活动的开展并未做到有始有终。在社团活动中,有些学生社团并不能提供具有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提高学生能力的各种活动。因此,活动的质量、活动的效果难以得到保障,更达不到以此来发展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4)、管理方法上的形式主义。 目前我国高校在对大学生的管理中主要注重特定活动及比赛,而忽视对大学生日常状态下思想及行为的考察。管理育人是高校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主动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将教育、管理、服务融为一体,而不是仅凭几次活动、几场比赛来实现管理育人。

(5)、管理的封闭性 。大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存在着隔阂。高校领导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学生管理者与学生分开,形成学生管理者阵营和学生阵营。有些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的人员往往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实现个人某种目的的手段,因此与上层领导接触多,而不重视与学生的交往与情感的交流,管理的目的意图、方式方法、途径等往往只在管理者中流通,学生对此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大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鸿沟,往往使管理者和学生缺乏沟通,并在大学生中形成消极影响,致使部分学生个人本位价值观念更加突出,道德行为认知存在偏差,有意犯规行为增多等。

三、积极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研究大学生的自我管理问题,首先要分析现在的社会环境,和导致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的原因。教育是社会的主题,教育质量是学校的主题。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质大学生是每所大学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也是近些年来,面对大学生扩张,大学生整体素质下降,能力缺失,就业率降低等一系列问题所引发的棘手问题。自1998年高校扩招后,大学生数量剧增,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已逾千万。但是高校师资增长,与学生增长极不匹配,从事学生管理的专职老师少之又少,所以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成为时代的一大课题。

四、积极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及应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构成班级的主体,他们既是班级教育和管理的客体,同时又是主体,是主客体的统一体。遵循主体性原则是做好学生自我管理的首要条件。要贯彻好主体性原则,教师就要彻底消除潜意识中存在的“指挥官”意识,真正树立学生是班级主体的正确意识,同时要通过具体的教育管理实践,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和增强自己是班级主体的观念,克服自己的被动观念和消极心理,尽快摆脱业已形成的对教师的心理依赖和服从吩咐的行为习惯;要始终视学生为教育管理活动过程中的主体,积极为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创设尽可能丰富的激励情境,营造尽可能有利的氛围,为学生打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实践平台,满足他们作为班级主人翁的需要,满足他们独立自主的愿望,满足他们个性张扬、完善和自我发展的需要,牢固树立起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服务学生的意识;要自觉树立深入学生、调查研究的意识。

(2)、活动性原则。活动是实施学生自我管理不可或缺的平台。所谓活动性原则,就是指学校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牢固树立活动德育的理念,尊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广泛的学生自我管理活动,引导与鼓励他们自主设计组织活动。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尊重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意愿,另一方面又要积极进行正面引导,特别是要善于应用启发的方式,使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意愿能得到有机统一;同时,要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做他们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使师生双方的作用得到有机统一。

(3)、激励性原则。激励,即激发鼓励,含有激发动机,形成动力之意。所谓激励性原则,就是要高度重视激励的作用,正确掌握科学的激励理论和策略,善于针对实际有机地灵活运用各种具体的激励手段或方法,促使班级全体学生潜在积极性和才干的发挥,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激励学生的自我管理。要贯彻好激励性原则,首先要善于学习和吸收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为科学实践提供保证。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涉及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理论,只有自觉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特别是关于激励的理论,才能把对学生的激励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之上。其次,要把握好激励的重点和关键,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4)、民主性原则。所谓民主性原则,就是要热爱和关心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在活动中自主选择、参与、探索、发展的意识与权利,营造民主氛围,实施民主措施,从班级和学生的实际与需要出发,努力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真正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人,促进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潜能的有效发挥与能力素质的提高。

五、总结语

总之,大学生的管理理论要与时俱进,管理实践要因时、因校、因人制宜。既要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又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高校要结合本校发展现状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实事求是,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鞭辟入里,恰到好处。高校应以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主线,把加强管理与教育结合起来,以管理活动来教育学生,以育人来促进更好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普洛瑟,基思·特里格维尔.理解教与学:高校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2]朱文.新世纪高校大学生管理初探[J].前沿,2003,(4).[3]许明璋,彭卓,张毅博.加强自我管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5.[4]赵留舜.高校大学生厌学倾向初探[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3.[5]杨桂敏.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4.

《形势政策论文.doc》
形势政策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