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前景与现状

2022-05-07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煤炭行业现状与前景

2014年煤炭行业现状与前景

分享到

2014-03-19 10:10:18 责任编辑:易拥 来源:前瞻网 作者:何丹

在国内天然气供应紧张和国际油价、天然气价格连续上涨情况下,国内许多公司将目光转向用煤生产天然气的项目,对于解决国内能源供应紧张局面的各种非常规石油和非常规天然气技术路线进行综合比较后判断,煤制天然气是一种技术上完全可行的项目,在国际和国内天然气的高价下,这个项目具有很好的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

充分利用国内的低热值褐煤、禁采的高硫煤或地处偏远运输成本高的煤炭资源,就地建设煤制天然气项目,进行煤转化天然气是一个很好的煤炭综合利用途径。

煤炭行业持续低迷 收入和利润均下滑

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煤炭下游需求疲软,煤价不断走低,从国际动力煤现货价来看,价格从2011年的130美元/吨左右下降到2013年底的80美元/吨。进入2014年以来,国际动力煤价格已跌破80美元/吨。

1、原煤产量走缓

您可能感兴趣的研究:

2014-2018年中国主焦煤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4-2018年中国高炉煤气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2015-2020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2015-2020年中国煤制天然气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5-2020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4-2018年中国无烟煤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更多研究报告>>

近年来,我国原煤产量逐年攀升,但增速不断下滑,2008年我国原煤产量为26.2亿吨,同比增长14.25%,到2012年原煤产量增加为36.5亿吨,同比增长3.69%。2013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37亿吨左右,增速较上年下滑。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显示,2013-2020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将继续稳定增长,预计2013年将达到21.59万亿元,到2020年,将会达到37.00万亿元。

2、煤企经营效益下滑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销售收入

32404.73亿元,同比减少3.23%;实现利润总额2369.87亿元,同比减少33.34%;销售利润率比2012年下降约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2013年我国煤炭行业整体经营效益下滑。

3、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减少

近年来,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波动变化。2009年,全国煤炭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21亿元,同比增长25.90%。2010年,煤炭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7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30%,增幅比同期采矿业投资总额增速高5.20个百分点。2012年,煤炭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86亿元,同比增长

7.70%。2013年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有所下降,为5263亿元。

从供需和市场来讲,国内天然气的缺口较大

据《2014-2018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3-2035年,中国煤炭供需基本平衡,从长期来看不存在供需缺口过大的问题,2015年中国将面临煤炭供需缺口的峰值1.07亿吨,但供需缺口与消费之比也只有3%。未来几年内,我国天然气需求增长将快于煤炭和石油。

未来中国天然气消费的发展趋势,一是需求量大幅增长,二是利用方向将发生变化,消费结构将进一步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保护力度的提高,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逐渐由化工和工业燃料为主向多元化消费结构转变。煤制天然气将以城市燃气为目标市场,适度发展作为天然气资源的补充。

推荐第2篇:日本职业教育现状与考察报告

日本职业教育现状与考察报告

一、日本职业教育体系

(一)日本的教育体系

日本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小学六年,中学三年(初中)。中学后分流,高等学校三年(高中)或高等专修学校三年(中专)。实施高中后教育有大学、女子短期大学、职业专门学校等。学生在义务教育后的任何阶段,经过职业培训后均可就业。

目前,日本高中毕业生的去向是36.3%上大学,18.9% 上专门学校,8%上短期大学,余下的36.8%直接进入社会就业,其中少数成为社会无业者。

(二)日本的职业教育体系

日本的职业教育体系分为两个系列,分别由文部省和厚生劳动省经办。但根据《教育法》,所有学校的业务都服从教育部管理。日本的职业教育机构统称为”专修学校”,包括专门学校(高职)和高等专修学校(中职)。

日本职业教育以私立学校为主,但所有学校均可通过培训项目从政府拿到经费。公立学校无论当年招生数量多少,每年从政府拿到固定办学经费。私立学校则看接到国家公共培训计划的大小获得相应的经费。学校的规模都不大,一般为几百人,最大也不过几千人。专修学校全国在校生数79万,是各类大学在校生数260万的三分之一。

二.职业教育改革情况

(一)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文部省为专门学校毕业生颁发“专门士”称号,相当于“准学士”学位,在学生继续深造和应聘国家公务员等方面给与同等待遇。同时,厚生劳动省和有关省批准和授权职业学校开展职业资格的鉴定工作。许多行业协会和知名国际公司也与学校合作,共同颁发他们的资格证书。

职业学校也以自己的实力和质量赢得了社会认可。2004年,职业学校的就业率为77.1%,另外还有去大学继续深造的没算,而大学就业率仅为55.1%。

(二)建立公共培训制度

在国家层面和47个都、道、府、县建立相应的公共培训管理机构,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财政预算,开展免费公共职业教育与培训。重点对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和没有工作经历的学校毕业生在137个行业进行职业培训,以缓解紧缺人才的现状。

(三)开办国家职业教育研究机构

由厚生劳动省出资,成立独立法人的国家劳动政策研究所,并在各地方政府成立相应的下属机构,承担国家下达的职业与职业教育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劳动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改善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和职业能力开发、劳动培训政策等。所研究的成果供劳动部和国家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采用。也承担其他机构和个人委托的研究。由于是独立机构,同时也对劳动部和其他政府部门的有关决策和工作做出客观公正评价。

(四)支持民办学校

政府制定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标准,无论是学校法人、财团法人、行业协会、企业和个人均可开办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旨在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办学。因此,在日本民办学校为职业教育的主体。政府的理念是:企业都是私立的,为私立企业培养人,应该以私人办学为主,政府只是加以支持。但私立学校承担公共培训计划将会得到政府资助。

(五)建立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制度

国家推行了职业资格鉴定制度,对鉴定的程序作出明确规定,并对各项考题、考务和考试时间也作了规定,由各地方政府具体实行。各地按标准自行开展实践技能考试,考题由各都、道、府、县知事签署。全国统一在同一天进行理论考试,考题由厚生劳动省大臣签署。只有通过了技能考试者,才有资格参加理论考试。目前认定的职业有137个,一般分为特级

一、

二、三级,有的行业不分级。特级:具有本行业管理和监督指导能力;一级:技术最高级,“高级技能士”称号;二级:中级,“中级技能士”称号;三级:初级,“三级技能士”称号。

(六)建立终身培训制度和学习型社会

国家推行了“生涯职业能力开发”和职工再培训制度。具体做法是:政府将社会福利和人们的养老基金与生涯学习挂钩,通过国家各级“职业安定所”(注:再就业办公室)调查登记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对还有就业要求的就安排到公共职业培训机构学习,一般是免费的。65 岁退休的人一般还有20年的生涯,如果不安排好他们的工作会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政府安排他们学习、介绍他们到海外工作,一些日本企业再次聘用他们。

有条件的企业也对自己的员工开展业余培训,一方面是让员工更新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是为员工下岗后的退路作准备,不将问题推给社会。

日本现在18岁到50岁的无业者有250万人,对他们的教育与培训也是学习型社会的任务之一。

(七)成立全国专修学校联合会

在民间“全国专修学校振兴会”的基础上,由文部省批准成立独立法人的“全国专修学校联合会”,有了政治上的权利和经济上的援助。并与许多议员为他们说话。目前已发展到3000多会员单位,是个全国性的、半官半民的组织。它成立的作用是: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使社会更加尊重和了解职业教育;各校有机会相互交流和学习,开展职业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依法办学,规范和统一职业教育教学,共同购买保险,减少学校开支;收集、整理和分析社会职业信息和学校信息,资源共享;承担文部省的有关任务,为国家起草政策性文件,并得到相关经费;向文部省提供统计数据和研究成果,供政府决策时参考。

联合会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职能,即向政府反映职业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和政府据理力争,向政府和议员施加压力,争取职业学校的更大权益和政府更多支持。同时也为政府排忧解难联合会经费来源于会费、国家补贴和社会捐助。

三、考察学校情况

(一)文化服装学院

该校是日本最有名的服装学校,也是世界知名学校,是民办学校,与美、英、法、意等国家有合作,与我国上海中国纺织大学有合作。其办学特点是产学结合,学校为企业设计服装、学生的作品被企业采纳。学校有先进的服装制作设备。学生毕业后长期与学校保持联系,甚至是合作。全国共有2.5万服装专业在校生,该校拥有5000学生,并且只有服装类专业,占五分之一,是最大的职业学校之一。由于日本许多服装厂移到中国去了,所以,该校非常愿意与中国合作,但要求较高。他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懂汉语,以便企业派到中国工作。也希望到中国培训中国学生。现有99名中国留学生。毕业生每人均有20 个以上的企业供选择。就业率不仅仅是高,他们培养的是引导服装潮流的人。由于该校名气大,学费大大高于同类学校。

学校将服装设计、服饰设计、制作、染整、服装贸易等专业方向分成17个模块,学完一块考核一块,理论与实践教学之比为1 :1。学制一般两年,也有一年毕业和三年毕业的。服装表演:学校有自己的T型台表演大厅,有1000座位。上正好遇上毕业生作品表演,每场1个小时,学校请我们代表团看了一场。全部灯光、音响、动画、解说、编排和组织均由学生自己张罗。每一位学生都要上台表演,校长、系主任、老师、家长、同学,尤其是企业都来看。有很多学生的作品当场就被企业买走。

资料库:学校有完备的学生作品资料库,几千件成衣由电脑编程存在自动输送架上,需要时只输入编码即可自动挑选出来。这些服装是历届学生参加各类大赛的获奖作品和知名公司已采纳其设计的样品,可供历届学生参考和开展大型活动时用。资料库中还有服饰设计与

制作的样品以及各类与服装相关的装饰品。均是由学生设计的。

影像库:藏有全世界知名服装杂志、时装发布会和世界服装展示会的文字书籍、刊物和音像资料。

材料库:有8000多种面料,分别编码,标明产地、质地、性能指标、生产年份和照片。查找时,在电脑中输入编码,就可调出这种面料,了解相关信息,同时面料架上的样品也会自动的转出来,察看质地和手感。如果想观察整体设计效果,还可以调出更大面积的面料。由于品种齐全和管理现代化,调看方便,他们的材料库还供企业来查阅,为行业服务。图书馆:有22万册图书,除了直接用于服装设计、面料选择和制作工艺的书籍外,还有大量的时尚杂志和有关艺术、摄影、广告、语言、民俗、绘画、文学、材料学等各种启发学生创意的书籍,也有出售教科书和参考书。

商店和布店:有各种绘图和裁衣所需的工具出售,还有各种面料卖,供学生练习时购买(实践教学所用工具和布料是由学生自己出钱购买)。学校商店的所有物品都比市场上便宜得多,而且就在教学大楼中,非常便利。

实习车间:设备高档、齐全。有先进的电脑打板机、数控裁剪机、数控染色机(可将照片印刷在衣服上)、整烫机和电动缝纫机等设备。可同时容纳两个班120名学生实习。

(二)大阪工业技术专门学校

该校创建于1895 年。主要开设机械自动化专业和建筑技术专业。机械专业学生主要机电一体化和机器人技术,机器人主要运用在消防设备、环境设备、家电自动控制和玩具工业。学生所设计的机器人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两年学习中有半年毕业实习,由学生自己找毕业设计题目。建筑专业学生则在建筑实务、建筑装饰、建筑技能、建筑设备和环境土木等方面各有特色。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同时获得文部省、建设省、国土交通省的“技能士”、“建筑士”和行业协会或知名公司的职业技术鉴定证书。所有合格毕业生获得文部省的“专门士”称号。该校在学生管理和招生方面有三个特点:一是,学籍管理方面,对在体育、文艺、和社会公益活动有特殊贡献者的特长生有学分和学费优惠。二是,是招生手段有特点,每年暑假通过网上和散发学校宣传册,将高中毕业生请到学校来,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体验活动。并由系领导和教师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劝说他们来校读书。三是,搞好与学生的关系,由于经费和志向的原因,中途退学者占8%,为了能将学生留下来,防止流失,学校老师均分有任务和学生以朋友式的关系一起做专业项目、做文体运动和社会活动,热情为学生服务。因此,该校就业率达到100%,求人倍率为9.5倍,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三)神户情报大学院大学暨神户电子专门学校

该校成立于1958年,是日本最早开设计算机专业的学校。日本大多数计算机教科书是该校编写的。我国清华大学也采用他们的教材,并且与他们共用设立研究所,有合作研究项目。该校的教授一直到清华大学讲学。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有合作项目。主要开设有软件技术、游戏软件、计算机硬件、电子商务、图像技术、电子合成音响、网络技术和建筑CAD技术等专业。在高等职业教育的道路上该校大胆探索,在专科层次的基础上,争取到了文部省的批准,挂牌为“神户情报大学院大学”,2005年开办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

该校的办学目标是:快乐学习——让所有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边干边学,在工作或实训中掌握知识。务实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开展项目式教学。与NEC、地铁公司、广告代理商、新闻媒体等18家企业联合技术开发,以项目式教学带领学生发表作品和生产软件。学生许多科技成果直接被公司采用。更高层次职业教育——大胆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更高层次,率先开办电脑动画、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专业硕士层次高职教育。

来自《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一期

推荐第3篇:智能制造现状与前景

智能制造的发展与前景展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南京市,210016) 摘要:简述了智能制造形成的原因及智能制造的概念;分析了智能制造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及其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智能制造 人工智能 机械制造 工业4.0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JiaYu Wang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stronautics, Nanjing, 210016,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picts the cause of formation and conception of IM.And presents status in the development on IM.Finally indication is given of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and question confronting IM.Key words:IM;AI;mechanical manufacture;Industrie 4.0

0 前言

智能制造装备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装备上的集成和深度融合,是实现高效、高品质、节能环保和安全可靠生产的下一代制造装备。在综述了智能制造装备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目前智能制造存在的问题,并得出结论,认为德国的”工业4.0”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装备将是智能制造装备未来的发展方向。

1研究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部门,是决定国家发展水平的最基本因素之一。从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历程来看,经历了由手工制作、泰勒化制造、高度自动化、柔性自动化和集成化制造、并行规划设计制造等阶段。就制造自动化而言,大体上每十年上一个台阶: 50-60年代是单机数控, 70年代以后则是CNC机床及由它们组成的自动化岛, 80年代出现了世界性的柔性自动化热潮。与此同时,出现了计算机集成制造,但与实用化相距甚远。随着计算机的问世与发展,机械制造大体沿两条路线发展:一是传统制造技术的发展,二是借助计算机和自动化科学的制造技术与系统的发展。80年代以来,传统制造技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存在着很多问题。近来年,人们对制造过程的自动化程度赋予了极大的研究热情,这是因为从1870年到1980年间,制造过程的效率提高了20倍,而生产管理效率只提高了1.8-2倍,产品设计的效率只提高了1.2倍,这表明体力劳动通过采用自动化技术得到了极大的解放,而脑力劳动的自动化程度(其实质是决策自动化程度)则很低,制造过程中人的因素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人尚未真正地从复杂的生产过程中解放出来,各种问题求解的最终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人的智慧。因而,人类群体所面临的众多问题(包括社会问题、生理问题等)在制造过程中都有所反映。面对批量小、品种多、质量高、更新快的产品市场竞争要求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制造过程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面临众多问题,譬如:(1)专家人才的短缺和转移致使一些专门技能不能及时或长久地得到提供;(2)现代制造过程中信息量大而繁杂,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已不能满足要求,大量的信息资源需要开发与共享;(3)制造环境柔性要求更大,决策过程更加复杂,决策时间要求更短;(4)制造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受制于制造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即智能水平;(5)现代生产要求专家们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更及时的合作,小到一个企业内部的各个生产环节,大至一个国家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工业界中的众多企业之间。各种迹象表明,“我们正处在制造历史上的一个危险时期”。幸运的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科学以及其它高技术的发展,通过集成制造技术、人工智能等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制造工程—智能制造技术(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IMT)与智能制造系统(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IMS)使我们有可能走出这个危机。这是因为,制造过程所面临的众多问题的核心是“制造智能”和制造技术的“智能化”。IMT是指在制造工业的各个环节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旨在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并对人类专家的制造智能进行收集、存贮、完善、共享、继承与发展。未来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应该是知识密集型,制造自动化的根本是决策自动化。

2发展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IMT&IMS的研究正迅速受到众多国家的政府、工业界和科学家们的广泛重视:

2.1.1美国

美国是国际智能制造思想的发源地之一,美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制造的发展,并且已经把它作为21世纪占领世界制造技术领先地位的基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就着重资助有关智能制造的诸项研究,项目覆盖了智能制造的绝大部分,包括制造过程中的智能决策、基于多施主(multi-agent)的智能协作求解、智能并行设计、物流[]传输的智能自动化等1。2005年,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提出了“聪明加工系统(smart machining system,SMS)”研究计划。聪明加工系统的实质是智能化,该系统的主要目标和研究内容包括:(1)系统动态优化。即将相关工艺过程和设备知识加以集成后进行建模,进行系统的动态性能优化;(2)设备特征化。即开发特征化的测量方法、模型和标准,并在运行状态下对机床性能进行测量和通信;(3)下一代数控系统。即与STEP-NC兼容的接口和数据格式,使基于模型的机器控制能够无缝运行;(4)状态监控和可靠性。即开发测量、传感和分析方法;(5)在加工过程中直接测量刀具磨损和工件精度的方法。

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实施包括工业机器人在内的”Advanced Manufacturing Partnership Plan”(先进制造联盟计划),立即得到同日发布的“实现 21世纪智能制造”新报告的积极响应。在这份由美国智能制造领导联盟(smart manufacturing leadership coalition,SMLC)公布的报告中,不但描绘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蓝图,而且确定了十大优先行动目标,意图通过采用21世纪的数字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加快对20世纪的工厂进行

[]现代化改造过程,以改变以往的制造方式,借此获得经济、效率和竞争力方面的多重效益2。

2.1.2 日本

日本于1990年首先提出为期10年的智能制造系统(IMS)的国际合作计划,并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和欧洲自由贸易协定国在1991年开展了联合研究,其目的是为了克服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局限性,把日本工厂和车间的专业技术与欧盟的精密工程技术、美国的系统技术充分地结合起来,开发出能使人和智能设备都不受生产操作和国界限制,且能彼此合作的高技术生产系统。 2.1.3 欧盟

欧盟于2010年启动了第七框架计划(FP7)的制造云项目3,特别是制造业强国的德

[]国,继实施智能工厂(Smart factory)之后4,又启动了一个投入达2亿欧元的工业4.0(Industry []4.0)项目5。德国政府2010年制定的《高技术战略2020》计划行动中,意图以未来项目“工业4.0”奠定德国在关键工业技术上的国际领先地位,并在2013年4月举行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将此计划推出。“工业4.0”概念最初是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

[]公司等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形成,目前其已上升为国家级战略6。

[]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智能制造技术与系统方面的绝大多数研究工作,目前还处在探讨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中应用的阶段。几年来,开发出了众多类型、水平各异的面向制造过程中特定环节、特定间题的“智能化孤岛”,诸如专家系统、基于知识的系统和智能辅助系统等,而对制造环境的全面“智能化”研究工作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我国自 2009 年 5 月《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以来,国家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2年国家有关部委更集中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专项政策,使得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轮廓得到进一步地明晰。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同时发布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子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培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导产业。科学技术部也发布了《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工业与信息化部三部委组织实施了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工业与信息化部制定和发布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路线图》,该路线图明确把智能制造装备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重点领域,以实现制造过程智能化为目标,以突破九大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为支撑,其思路是:以推进八项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为核心,以提升八类重大智能制造装备集成创新能力为重点,促进在国民经济六大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推广。

3 问题与展望

3.1 存在问题

总的说来,目前IMS的研究仍处在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中应用的阶段,研究课题涉及到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制造过程控制、材料处理、信息管理、设备维护等众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开发了种类繁多的面向特定领域的专家系统、基于知识的系统和智能辅助系统,甚至智能加工工作站(IMW),形成了一系列”智能化孤岛”(islands of intelligence)。这中间包括CIMS研究中所取得的有关进展。然而,随着研究与应用工作的深入,人们逐渐地认识到自动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依赖制造系统的自组织能力,研究工作还面临着一系列理论、技术和社会问题,、问题的核心是“智能化”。一般说来,现代工业生产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受技术(包括生产系统)、人(包括间接影响生产过程的社会群体)和经济(包括市场竞争和社会竞争)三方面因素的制约。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市场预测、生产决策、产品设计、原料订购与处理、制造加工、生产管理、原料产品的储运、产品销售、研究与发展等环节彼此相互影响,构成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该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取决于各环节的集成自动化(integrated automation)水平,而生产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取决于各环节的集成智能(integrated intelligence)水平。目前,尚缺乏这种“集成”制造智能的技术,这也是目前“并行工程”的研究重点。

3.2发展趋势 当前,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以德国的”工业4.0”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装备最为清晰。

3.2.1 德国“工业4.0”

德国“工业 4.0”通过充分利用信息物理系统(CPS),实现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推动现有制造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型。CPS是一个综合计算、网络和物理环境的多维复杂系统,通过3C(Computation、Communication、Control)技术的有机融合与深度协作,实现制造装备系统的实时感知、动态控制和信息服务。CPS实现计算、通信与物理系统的一体化设计,可使系统更加可靠、高效、实时协同。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于2013年发布了德国首个“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以加强德国作为技术经济强国的核心竞争力,确保德国制造[]的未来7-8。“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两大主题: (1)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工业4.0智能工厂如图1所示);

(2)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

图1 工业4.0智能工厂

3.2.2 美国工业互联网装备

2013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发表了《工业互联网-打破智慧与机器的边界》报告[9]。该报告提出了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的概念。工业化创造了无数的机器、设施和系统网络,而工业互联网则是指让这些机器和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和软件应用相连接,以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工业互联网装备将整合两大革命性转变的优势: (1)工业革命。伴随着工业革命,出现了无数台机器、设备、机组和工作站; (2)强大的网络革命;

(3)在网络化的影响下,计算、信息与通讯系统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

4 小结

智能制造装备集制造、信息和人工智能技术于一身,是未来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各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和应用,美、日、欧已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和部分产品面世,德国的“工业4.0”项目也积极地推动了制造业向智能化的转型。我国政府也充分认识到智能制造装备的重要战略地位,已出台政策推动智能制造装备的产业化水平提升。可以预见,未来智能制造装备在引领制造业低碳、节能、高效发展上的作用将进一步得到显现;同时,行业也将在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智能仪器仪表、三维打印装备、新型传感器、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等重点领域形成快速发展与突破。

5 参考文献

[1] GUO Qing-lin,ZHANG Ming.An agent-oriented approach to resolve scheduling optimization i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J].Robotics and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2010(26):39-45.[2] 罗克韦尔自动化.奥巴马总统的先进制造联盟计划得到今日最新发布报告的支持[EB/OL].[2011-07-24].[3] Manu Cloud[EB/OL].[2014-03-01].http://www.Manu-cloud-project.eu/.[4] JAMES T.Smart factories[J].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2012,7(6):64-67.[5] 宋慧欣.“工业4.0”制造业未来之路[J].自动化博览,2013(10):26-27.[6] 何 瑾.智能制造装备业万亿市场蓝图初现[J].科技智囊,2013(8):38-40.[7] 杜品圣.智能工厂-德国推进工业4.0战略的第一步(上)[J].自动化博览,2014(1):22-25.[8] 杜品圣.智能工厂-德国推进工业4.0战略的第一步(下)[J].自动化博览,2014(1):50-55.[9]EVANS P C,ANNUNZIATA M.工业互联网-打破智慧与机器的边界[R].2013.

推荐第4篇:家电维修现状与前景

调研家电维修行业现状与前景

---xxxx家电维修部实践过程

xxx (浙江xxxxx学院,电气电子工程系11级)

摘要:本文就关于家电维修行业中行业的现状与前景以及家电售后发展相关信息进行调研,了解家电维修行业中相关知识 关键词:维修、必然性、战略意义

对于一个大学生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在现今社会,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来到了xxxx电维修部,开始了我的暑期社会实践。

针对家电行业来说,一个完善的客户服务流程管理系统,可以包括客户回访管理、客户投诉管理、客户维修(安装)管理、配件管理、客户服务配件管理、客户关怀管理、市场调查管理等等。系统还应该能够根据系统里保存的客户数据,自动生成派工单、回访单、费用单等单据,以\"任务\"的形式流转给相关的客户服务人员。同时,系统还应该能够对所有的服务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更为高级的系统,还能提供数据挖掘、相关性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第一手的资料等。

一、家电维修行业现状:

目前, 家电售后服务和维修行业存在着诸多问题: 家电售后服务和农村消费者的需求不协调; 新生的家电产品的科技含量与现有的维修服务人员的技术技能不协调; 销售量和服务跟踪率 不协调; 服务观点和农民的消费利益不协调; 家电市场的延伸与服务站点的配套不协调等等

二、家电售后服务产业发展的战略意:

家电售后服务成为家电生产企业竞争的焦点之一,是我国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 也是我国最早与跨国公司正面竞争的行业。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产品竞争、技术竞争、品牌竞争,现已进入服务竞争阶段。 随着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进步以及 家用电器制造领域相关技术的成熟,同类产品高度同质化, 产品本身的差异越来越小,依靠硬件来构建差异化也越来越困难。 这自然而然使生产企业以及消费者将关注的重心转移到服务上来,服务成为家电生产企业竞争的焦点。

优质服务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 推动企业竞争力提升搞好售后服务是现代企业竞争的法宝,

1 是积淀品牌资产、塑造品牌形象的必由之路。市场竞 争日益加剧以及新技术的不断应用, 大大缩短了消费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 产品推陈出新的 速度加快。在产品更新速度加快的同时,消费者对产品及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完善的售后服务和及时的响应可以有效化解矛盾, 帮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同时在服务的过程中,企业可以与客户进行互动与沟通, 倾听客户使用产品的感受以及对产品改进的建议。 愉快的服务体验可以大大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加忠诚客户,从而推动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三、家电售后服务产业发展的必然性:

目前,家电生产企业在中国的家电市场肩负着多重责任:一是生产,二是流通,三是售 后服务和延续维修。由于我国的家电市场没有完善商品流通和配套的维修服务体系,为此, 厂家在生产的同时,为确保自身利益,应对市场竞争,赖以生存,不得不建立起自己的营销 网络和服务网络,背负起这个无法推卸的,也是关碍自己切身利益的社会责任。纵观目前家电的售后服务方式大致是: 一种是作为纯生产的质量、技术延伸服务: 通过流通企业的售后服务代理, 提供给终端用户, 很多生产企业都采取这种方式。也就是厂家提供一定的技术资料、维修配件、售后服务资金 (按照销售比例提取)给销售商家,由商家通过自己的维修站对顾客提供该产品的售后服务。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将更加清晰,那么这种时限性的售后服务(只对保修期内的事件负责) 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填补终身服务的空缺, 将会逐渐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产品的更新换代、企业转型、倒闭能多种因素,便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的“家电孤儿。 另一种方式就是家电厂家把售后服务作为其经营和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自己建立售后服务站或特约售后维修站,直接向顾客提供售后服务,该售后服务网络属于厂家投资,一般隶属销售网络管理。 鉴于售后服务网点规模不断扩大和管理成本逐渐增高, 以及竞争的快速升级和服务体系的多重投入, 各大家电生产企业根本没有把服务网站拓展到乡村级的能力。 为了扩大农村市场占有率,不得不考虑通过其它途径节约维修服务费用,降低成本。

据了解, 有一定规模的厂家及商家都有一个完整的售后服务体系, 该体系一般由内部网络管理系统支撑,链接厂家、各级代理商、各地售后服务中心及各地市特约维修网点。当总部或各服务中心接到顾客的服务热线后, 可以解答的直接解答, 需要上门服务的就由该服务中心将信息通报给最近的特约网点,由网点指派服务人员上门提供售后服务。事毕,该网点还要 向服务中心反馈服务情况。同时,服务中心或网点再通过电话对客户进行回访,既体现对客 户的关照,也是对服务人员及网点的监督。事实上,很多厂家的监督流于形式,由于受监督 成本、人力、精力的限制,他们不可能完整地掌握每一件产品售后服务的全部情况。

四、服务人员有待规范和提高

根据国家要求, 上门从事家电安装、维修等业务人员都必须有相应的资格认证和岗位证书才 行。但厂家把售后服务交给代理商,代理商又转包给维修网点,因为这种售后服务只是一种促销手段,大都流于形式,服务人员就很难规范。毫无疑问,只有具备好的素质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现在提供售后服务的人员分两大类:一是厂家和代理商聘用的售后服务管理人员、热线接待人员、专业维修人员等,这些只占一小 部分;另一大部分则是各维修网点自己招聘的维修人员,他们一般学历较低,有的没有专业基础,只是跟师傅学一段时间就上岗,厂家又未能对其进行全面的技能培训,特别是销售旺季,很多维修网点往往私自招收民工、社会青年参与工作,根本谈不上什么专业化、标准化,售后服务问题便由此而层出不穷。”

五、解决农村家电维修服务难问题

农村小型维修网点不能承担品牌家电售后服务的原因 (1)上门服务难;现有的农村家电维修站点习惯于店面经营,没有上门维修意识或者维修人员认为没有上门维修的义务。由于家电产品种类多,维修人员专业技能又很差,自己也不敢保证上门能不能修好,是关键问题。 有些产品配件不全,不能及时配备,即使能上门维修,没有了配件,也是徒劳无功。 (2)上门服务没有服务标准和维修收费标准,农村人又有喜欢讨价还价的习惯,维修人员 经常被弄得很尴尬。

2 (3)上门维修没有质量保证。消费经常遇到家电产品修了没多久又坏的事件,给消费者造成了伤害,还有大多数农村消费者宁肯自己拿着家电到县城维修, 也不轻易让小店维修人员来修理。 ( 4 )家电产品涉及面广,产品更新换代快,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一个乡村小店店主没有时间去学习,培训学习的成本也很高,很难掌握多类产品维修技术,由于业务量有限,他们又没有能力招聘专职技工,技术能力差,工作效率低,工作成本增大,劳累一年也嫌不了多少钱。

农村小型维修网点不能生存的外在原因 (1)农村乡村维修网点的技术条件差,企业不放心把售后服务的责任交给他们。无奈之下,只有自己做自己的售后服务,或把售后维修服务任务转交给经销商代劳。 (2)经销商自身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中间环节,他们是企业的上帝,经销商以区域销售优势 迫使企业遵守他们的条件,不然就不卖企业的产品。至于要求达到的售后服务标准,企业无从知晓,甚至有时候毫无办法。作为经销商,主要业务就是销售产品,大多数经销商同时销售多厂家品牌产品, 每专业产品维修的技术力量不可能达到, 自然维修服务的质量就不会好。

六、扩大售后服务站点

加大对现有的家电维修服务人员的技术升级与整合,提升家电维修服务行业的市场地位和信誉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以加强县(区)级家电维修服务站建设为起点,扩大维修服务站点在广大乡(镇)农村 的辐射面,把维修服务延伸到全省各个乡镇、村庄,形成一个全覆盖地维修服务网络;

七、未来家电行业发展前景

目前,家电维修行业存在很大困惑,有些家电维修店没有事做,有些做不完的工作。当然,这一定程度可能取决于家电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目前家庭越来越好,而家用电器越来越多,电器价格也在不断下降,家电维修利润下滑,压缩了家电维修业的利润,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影响下,也进一步冲击着家电维修行业。不诚信和技术落后的维修将消失。因为现在家电越来越先进,家用电器越来越精细,品种也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复杂,而且有些要更换程序的产品,小家电维修店根本无从下手,对小家电维修店来说难以追赶不断更新换代的家电用器产品的技术,小家电维修店也就面对关闭的时候了。但是相对中国近20年内是家电大批走进千家万户的时候,所以目前也会有一定的市场,但不久将会市场会有一定的改变,适应家电的变化还有不断做大,能够维持下去的家电维修业主,服务周到的店铺会生存下来。也许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维修格局,变成了家电企业的售后服务点或大型的家电维修公司。生活越来越好,家电用品的增多是保障家电维修生存的一个条件,家电维修前景一定是很好的,技术雄厚,诚实信用是维修业的前途。

推荐第5篇:数控程序员前景与现状

数控程序员(CNC programmer)前景与现状

职业规划中国网编写

职业描述

职业定义: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以手工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进行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人员。

主要工作内容:

(1)按工序及加工要求选用合适的工、夹具、加工设备与刀具,手工编制、编辑二轴及二轴半数控加工程序;

(2)进行三维造型,以及多轴、多机种数控加工的程序编制;

(3)对零件的数控加工质量进行分析与控制。

据上海飞机制造厂高级工程师胡应文介绍,编制一套数控机床的零件加工程序如果零件加工并不复杂,1到2天;如果很复杂,就要花1个月的时间。比如一个需要加工的零件有凹槽、凸块、孔洞、螺纹等各种加工曲面,编制一套数控加工程序就要花比较长的时间。有时候数控机车加工的零件曲面比较复杂,编程的时候要反复改进,这时候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找原因和分析症结,并尝试各种方法解决问题。作为一位从事数控加工程序编制30多年的“老法师”, 胡应文说:“每当完成一套程序的编制,看到数控铣床完全按照人的意志进行加工并使零件成为高质量的产品,心里就感到高兴,特别是完成了具有挑战性的数控程序编制,在航空工业的发展里有了自己的一份贡献,更是高兴。”

知识技能要求

作为一名高水平的数控程序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包括数控机床基本结构、NC加工基本原理、机械加工工艺及必要的CAD基础等。

(2)全面地理解和掌握NC编程的基本过程和关键技术。

(3)熟练运用一种CAD/CAM软件。

(4)有丰富的实际加工经验。有时,还需要掌握一些相关学科(如模具等)的知识和经验。

判别一个数控程序员水平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条:

(1)所编NC程序的质量。

(2)NC编程的工作效率。

(3)NC编程的可靠性和规范化程度(包括工艺规划、数据文件管理、保存和交接的规范化程度等)。

为保证程序的质量和可靠性,在编程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对每个参数设置都应反复确认,刀轨计算完成后要进行必要的检查校验。

(2)NC编程操作应规范化和模式化。即根据企业的特定条件制定出NC编程的技术规程,将各操作环节中具有共性的部分(如加工工艺、刀具等)模式化和规范化,这样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3)对重要的加工程序应进行试切检验。

数控编程人员必须掌握数控编程的相关基础知识,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数控编程软件中相关专业名词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数控程序基础知识的理解可以决定所编程序的质量及其加工效率。

现状与前景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数控加工技术已成为现代制造技术的核心。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数控机床等数控加工设备在我国机械制造企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然而,与迅速增加的数控制造设备相比,我国从事数控加工的技能人才显得十分缺乏,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其缺口曾达到 60万人,其中也包括主要从事数控程序编制的数控程序员。

对数控程序员需求最大的主要是两类企业:大型制造企业和零件加工难度高的企业。前者企业内部的分工明确,要求数控加工技术人员有专深的技能,数控编程成为其中一个独立的岗位;后者由于程序编制的难度大,必须有专门的编程人员才能完成相应的工作。有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企业数控机床利用率偏低,百分之二十是由于编程能力不足。我国虽有很多工科院校开设了数控专业,但该专业的毕业生并不是一进企业就能胜任数控加工的编程工作,因为他们缺乏实际的机械加工经验。很多企业还要通过对有多年数控机床操作经验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来满足对数控编程人员的需要。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数控加工技术将更广泛地被应用于生产领域,在技术要求、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不断提高的形势下,企业将需要更多的数控程序员,数控程序员的职业前景更加广阔。

职业收入

很多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是由懂加工工艺的高级蓝领工人或工程技术人员掌握,目前月薪可达3000-8000RMB,远高于普通技术工人的工资,并且需求旺盛,容易就业,男女皆宜。

(参考资料来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华网、劳动报)

推荐第6篇:职业规划师前景与现状

职业规划师前景与现状

职业规划师是针对个人的性格、天赋、兴趣爱好、所受教育、工作经验等具体情况,通过测试、咨询、诊断、规划等方式,运用科学的测评工具,提供全面的信息、策略与方法,引导咨询者客观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发展潜能、职业兴趣、个人性格,调适自己的职业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的专业人士。

职业规划师又被称为职业生涯指导师或者是人才测评师,称呼虽不同但他们都有共同的工作内容:帮助咨询者认识自我;帮助咨询者认识是否适合当前的职业以及最适合的职业是什么;了解咨询者目前的状态离最佳目标有多远,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弥补。

这种服务在国外已有90多年的历史,在技术和服务上都已达到成熟阶段,许多人拥有自己的私人职业顾问。如果把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比作一次旅行,那么职业规划就像是为你画一张地图。有了它,走在路上的人心里会很踏实,将要启程的人方向更明确。

除了个人外,公司也是职业规划师们的重要客户。职业规划师一方面是站在企业的角度了解员工的潜力,制定培养方案;另一方面也使员工个人更清楚自己的职业定位。

就业领域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比如人才服务中心、职业介绍所;

个体或民办机构,如专门的测量中心机构,或猎头公司,作为企业培训套餐中的一部分推出;

各大学的就业指导处,这主要是为本校学生做指导的;

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对本公司的员工进行岗位测评。

职业素质要求

硬件:首先必须具有丰富的不同岗位的工作经验。其次必须具有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素养。 第三,必须拥有广阔的知识面以及不断学习的能力。

软件:

1.熟悉劳动力市场信息和资源。熟悉劳动力市场、职业信息及发展趋势,并能使用这些资源,在咨询时结合市场的动态为来询者提供符合社会变化的建议。

2.具有评估技术。在咨询过程中,能根据不同的群体选择并实施正式及非正式的职业测评和评估工具。

3.具有职业道德操守,熟悉相关的法律规范。遵守职业规划师的行业道德规范,了解与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在合法的情况下,才能提供合法的职业规划。

4.掌握职业发展的理论和实施模型。熟悉职业发展领域的相关理论、模型和技术,并能够将上述内容灵活运用于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中,为来询者提供适当的可实施的宝贵建议。

5.了解各行业的求职技巧。熟悉各种(包括针对特殊人群的)求职方法及工作安置技术。

6.目前的职业规划行业虽然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存在一些机会,但是行业淘汰过程应该说一开始就有。做职业规划绝不是靠一两套软件就可以得出结论,这一个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要求很高。这是一个帮人成长的行业,需要有比较深的阅历。

现状与需求

在中国目前的就业环境中,人才越来越多,找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更多的人尤其是高校毕业生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就业问题。一项名为“第一次就业调查”的调查结果显示:33.2%

的人是先就业后择业,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把第一份工作当成职业的跳板,而16%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

大学毕业生就业后的一年内流失率高达50%,两年内的流失率接近四分之三。而在寻找第一份工作时,26.4%的人完全没有考虑过职业规划问题,66.8%的人考虑过但不全面,只有8.6%的人比较充分地考虑过职业规划问题。或许正是意识到这个问题,78%的人愿意接受专家顾问意见,自己规划;25%愿意接受完全服务,由顾问规划;70%的人认为有必要时常对自己的职业计划进行评估;50%以上的人愿意支付顾问费。职业规划成为越来越多的人需求,而职业规划师恰恰就是帮你做职业规划的职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就业处副处长田光哲分析认为,职业指导是我国非常短缺的一项服务。目前,国内需要提供职业指导服务的人员有四个来源。一类是下岗失业人员。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下,我国每年有近600万的下岗人员是急需就业指导的;二是每年大约1200万的新生劳动力;三是大约1.5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其中有8000余万人在全国的大中城市打工;四是各企业的在职职工。这中间大约有6千余万人,面临职业生涯发展问题。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这些不同类型的群体,需要不同的职业指导就更为迫切了。而目前国内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存在的问题,除了人员数量少,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就更少了。

据全美职业发展协会统计,美国1999年就有16万名职业规划师,平均一个职业规划师面对3000人;跳槽者中有超过37%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咨询服务。

按此比例保守估计,中国(每10000人面对一名职业规划师)至少需要130万认证职业规划师。在上海地区,教育系统对职业规划师的需求最大。上海现有四五十所高校,200多所职业学校,800多所中学,如果每所学校配备1名职业规划师,就需要1000多名。此外,上海每月就有1~2家职业发展咨询公司开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旺盛;随着企业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日益重视,HR部门也需要配备职业规划方面的人员。

前景与收入

高智高薪,回报丰厚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许多人选择做职业规划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它的丰厚回报。而所谓丰厚的回报分为三个方面,即物质上、精神上和感情上的回报。

首先,从物质上来说,职业规划师的身价不菲。

职业规划师的收费状况就和这个行业整体特点一样,缺乏一个透明统一的标准,而且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不一样,收费标准也不一样。

在北京做职业规划一般按时间计费,每小时150元到200元之间,每次大概需要三四个小时。上海一个案例2000、4000、6000、8000各不相同,要看咨询对象的承受能力,也要看他们做职业规划的目的。在成都收费要低一些,一般不按时间计费,都是打包计算,做一个职业规划一般会在2000元之内。

成都一职业规划师给记者一个大致的收费标准,按照对象的工龄不同收费也不同:工作1-5年(含5年):600-900元/人;工作5-9年(含9年):1000-1500元/人;工作9-10年(含10年):1800-2000元/人;工作10年以上会更贵一些。

其次,从精神上来说,作为一个职业规划师,当你的辛勤努力换来了客户满意的笑脸,看到他们一扫阴霾,找到了发展方向,心里也会由衷地感到满足,感到个人价值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至于感情上的回报,那就是许许多多曾经受到帮助的人对职业规划师产生的感激和尊敬。当一个人在职业发展中并不如意的时候,职业规划师适时地拉了他一把,他将是多么的感激!就好像一个好老师会被无数学生铭记在心中一样,尽责、专业、有爱心的职业规划师也会被无数人记在心中。

职业稳定,越老越吃香

有些职业确实也高薪,却可能不长久,也许在某个年龄段是非常好的职业,但是这些职业对普通人来说,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不高。而职业规划师不同,不是吃青春饭,而是靠经验。在这个行业呆的时间越长,接触的案例越多,就越是经验老到,越是吃香。就好像是医生、律师一样,做的时间久了,就像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 你就会成为这个行业中的老法师,名气也一定会越来越响。不管是35岁,45岁,还是55岁,65岁,年龄不会成为职业规划师的门槛,这是一个可以终生发展 的职业,能够提供长期稳定发展的通道。

高自由度,可灵活兼职

首先,职业规划师的工作时间安排是非常人性化的,通常客户都需要提前预约,你可以享受较高的自由度,在一定程度上自主选择工作时间。对于不愿受到限制、向往自由生活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工作时间自由更激动人心呢?同时,由于职业规划师的工作一般是按案例来做的,所以也是兼职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职业规划师的门槛也不低。目前,职业规划师实行持证上岗,除了具有相对丰富的职场经验之外,担任职业规划师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能力训练,更需要经过长期实践的磨练。

推荐第7篇: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

调研提纲

一、调研背景

根据《教育部关于批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05]23号),上海市教科院高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承担“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项目任务,编著出版《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一书。该书将对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阶段性发展进行深入、详尽的分析与研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作一次全面、理性的疏通和分析,并给出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综合性判断,以期正确地评价、准确地反映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和水平;同时,借鉴国内外的发展经验,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指明道路和方向。

本书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来一部具有总结性、权威性和历史性的著作。在该书中,将收录一批有特色、有经验的高职院校的典型材料,作为此次历史性总结的支撑背景。同时,将准备有选择性地总结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证书运行、职教集团等若干模式等,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以更好地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人力资源供给和服务功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需求。

二、调研目的

据了解,贵校在上述方面已经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发展模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因此我们希望将贵校的材料作为典型个案纳入本次历史性总结的权威之作。为此,我们特编写了有关个案的提纲要求及范例供参考(参见附录一~四)。如果贵校在附录提纲的某一项或几项中有期望展示的风采或值得总结的经验,则请您按照提纲所列要求准备材料,并通过电子版或E-Mail的方式寄给我们。时间截止到2006年2月25日。

我们将根据您所提供的材料进行仔细研究、分析、提炼、归纳,通过这本权威性专著的展示,使贵校的亮点更亮,特征更鲜明,声誉更提高,并将由此让高层领导‘知道您、了解您、支持您、帮助您’,为贵校自身乃至整个高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调研的主要内容

1、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2、发展中的特征及特殊做法;

3、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4、下一步发展的目标;

5、可供借鉴的举措建议。

四、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邮编200032)

上海市教科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项目组联系电话(兼传真):021-64175236

联系人:黄 芳(项目秘书)

E-Mail: office.ribb.sh@163.com

项目总负责人:

马树超(上海市教科院高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高教司参加人:

范 唯(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处处长)

各专题负责人:

郭 扬(高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负责综合组)

陈 娟(负责优秀高职院校的典型个案研究)

021-64034387或13817237924

陈 嵩(负责校企合作的典型个案研究)

021-64034387或13044115612

黄 芳(负责双证书运行的典型个案研究)

021-64175236或13817538566

郭苏华(负责职教集团的典型个案研究)

021-64434053或13611934697

附件一:

高等职业院校典型模式

调研提纲

一、调研主要内容

1、学校办学历史。

2、学校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

3、学校最典型的几个特征总结。

二、案例文稿要求

教育部高教司委托课题“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项目组,将对各高等职业学校的典型经验进行总结,择优编入《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这一权威性论著。您的介绍和经验将成为我们对高职院校发展理论研究的有力依据。

为之,要求参与单位根据提纲编写2000字左右的文稿,也可提供相应的现成材料。

三、案例写作参考提纲

1、学校办学历史。

2、学校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包括:投资和经营方式、学校管理体制、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等。1)方法与措施 2)作用与成绩

3)学校最典型的几个成功经验总结

附件二:

“校企合作”办学

调研提纲

校企合作办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校企合作”成功与否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办出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成败兴衰的决定性因素。为了更好地总结和推广各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办学经验,并为我国今后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献计献策,现特征求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经验介绍,列入《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这一权威性论著。

一、调研主要内容

1、学校发展的历史回顾,特别是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发展情况;

2、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有哪些主要特征;

3、目前学校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4、学校今后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打算;

5、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有何好的建议。

您的介绍和建议将成为我们对高职院校发展理论研究的有力依据。

二、需索取的资料

可提供相应的现成材料,但更希望能够写成专题论文的形式。

三、个案范例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和学校自身办学水平提升的需要,从2002年起,在原有发展基础上,围绕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充分利用“小企业大集群、小商品大市场”的区域优势,主动与地方经济社会接轨,形成了“基地、教学、科研、招生、就业”五位一体的办学模式,促进了学校跨越式发展。

“五位一体”办学模式是指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双赢、诚信、融通的基础上,通过紧密型校企合作,实现基地、教学、科研、招生、就业一体化,促使教学、科研全面提升,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环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基地是校企联姻的基础。创建紧密型基地是校企合作的基础。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有松散转变为紧密,有“邻居”转变为“亲戚”,合作由单一到多元,使校企成了“一家”;基地对招生、教学、科研、就业各个环节都产生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招生是校企互动的起点。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进一步拓展“订单培养”,让学生进入学校后以企业准员工身份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密切关注人才市场和生源市场的变化,将基地建成招生宣传的窗口。

教学是校企合作的核心。通过紧密型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贴近,坚持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贴近,坚持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贴近,坚持专业建设与产业岗位需求贴近。

科研是校企融合的提升。通过紧密型基地的设置,构建高层次科研管理体系,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实施评估考核,采取联办应用型研究所、合作建立学科性公司等方式促成资源共享,联合攻关,解决目前高校科研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目标隔离、人员隔离、经费隔离和成果隔离的问题。

就业是校企双赢的硕果。培养“合格加特色”的人才是学校的追求,这种人才也是企业的需求。通过校企双方共同把握市场人才需求,共同实施个性化就业指导,共同实施市场化动作,规模推进学生就业,畅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是学校与企业获得双赢的硕果。

基本特征之一——以系统科学理论为依据。基地、教学、科研、招生与就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它们密不可分,构成了系统化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科学体系。

基本特征之二——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动力。体现开放办学、社会办学的高职办学理念,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设置专业,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符合社会需求,教学科研体现改革思路。

基本特征之三——以紧密型基地建设为重点。抓住校企合作的关键,突破传统基地的学生实习单一功能,着重建设具有多功能的紧密型基地,把紧密型基地作为实施“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重要基础。

基本特征之四——以拓展多元利益为驱动。在校企合作中拓展多元利益,从思想感情和文化成分上,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糅合,达到互惠互利、文化融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保持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

基本特征之五——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的。合作涉及双方感兴趣的所有方面,形成不拘一格,灵活多样,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为学生养成企业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理想途径。

附件三:

实施双证书制度的典型个案与模式研究

调研提纲

为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序推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高效率、低成本,实现高技能人才的“零距离”上岗,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为了解高职资格证书在具体实践运用中的有益经验与存在问题,以及进一步发展的可行性措施与方案,以便将贵校的成功经验编入《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这一权威性论著,特拟定本调研提纲。

一、调研内容

1、学校实施高职职业资格证书的基本情况介绍。

2、学校实施高职职业资格证书所取得的成就及有益经验。

3、学校实施双证书的特色及特殊作法

4、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5、进一步发展的目标设定。

6、对实施高职职业资格证书的举措设想与建议。

7、对“高职职业资格证书内涵”的思考,(1)高等职业教育对“高技能人才”的界定,(2)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征,(3)“高职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区别等,(4)社会对高职资格证书的认定情况。

二、需索取的资料

请配合提供下列资料,谢谢!

1、请提供学校基本情况、实施高职职业资格证的相关文件与资料、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所、学校发展规划等相关资料。

2、学校曾发表的关于“双证书”的论文及著作等。

3、学校曾参与的有关“双证书”的课题资料及相关成果。

三、个案范例

新疆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双证“直通车”模式个案研究

新疆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 1956 年,是一所以工科为主、文理兼备、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国招收\"高中后三年制、初中后五年制\"大专及普通中专层次的学生,各类在校生 6000 余人。2003 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 97.1 %,居自治区高校首位。

学院坚持以能力为本、突出职业技能的办学特色,实行“一书多证制”,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技术人才。校内建立了与各专业相配套的实训基地,设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生通过实训可直接获得各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一、“直通车”模式基本情况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在自治区高职院校中实施了职业资格证书直通车改革试点,高职学生通过三年学习,毕业时经过考核合格可以领取毕业证书和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2004年9月新学年开始,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运用与维修、工业电气自动控制技术、旅游与饭店管理等3个专业开始实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直通车”新模式。

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直通车”模式后,这些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不用参加由职业技能鉴定部门举行的资格考评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而是在完成所有课程之后直接获得相关工种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直通车后,学生三年就能拿高级工证,而过去则需要十几年的时间。

二、实施“直通车”模式的若干特征

1、调整专业设置适应职业标准。职业教育中的专业相对来说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标准,要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直通车”,就必须在专业的基础上找出共同点和差异点,通过调整使专业培养包含职业标准,又不违背专业标准;在完成专业学历教育的同时,也达到职业标准要求。

2、强化专业能力培养适应企业需求。学院在教学内容上以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够用、实用为原则,加大了专业的技能动手能力、攻关能力、新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学院结合专业对应职业工种进行了调整,以适应专业和工种的需要。比如电气自动化专业,这个专业对应的工种为维修电工,该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完全覆盖了维修电工工种(初、中、高级工)所必须的应知知识要点,即,如果该专业毕业生理论合格,则维修电工工种的职业资格证的理论考试也就合格。

3、构建“一体两翼”新型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学院按照‘一体两翼’模式构建课程体系,突出以职业能力为中心,既满足学历教育的要求,又适应职业资格取证的需要。所谓“一体”就是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需求为目标”的三位一体主体方向构建课程体系主体;“两翼”指的是大专学历教育的文化知识结构与高级工的职业资格标准。学院调整后的课程实行“大平台,小模块”,“大综合,小方向”的结构,同时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保证达到5∶5。

4、实施“一体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直通车”后,学院对教学方法和手段都进行了改革,实施“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边讲边练。所谓的“一体化”教学法,就是将过去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为“一体”,变实验室为课堂,变课堂为实验室;另一方面,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也结为“一体”,这样才能使学生达到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技能标准。同时,学院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选授课内容,扩大专业视野,增大认知力度,加强理解记忆,提高课堂效率。

5、实施课程认证的考评方式提高考评效果。实施该模式也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方法进行了改革。学院根据职业资格标准,将与之有关的主干课程化分为若干教学模块,按模块进行教学和考评,把技能鉴定的一次性考评转变为多次模块考评,把小容量抽题考评变为大容量普遍性考评。“直通车”方式的考评由于考评次数多、模块内容相对集中,考评的量相对较大,内容的覆盖率也高。

6、建立和完善监督与保障机制。为了使“直通车”模式顺利运行,学院专门制定了《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直通车”的实施细则》,落实了各级责任,相互监督、规范运行,确保“直通车”实施后,质量不打折扣。同时,为保证“直通车”工作的运行质量,学院建立了由系部、学院、自治区劳动厅组成的校内外三级监督体系,随时进行抽查监督。再者,学院进行了课程改革、整合教育资源、调整教学计划、保证实训时间、改革考评方式等一系列保障措施,确保“直通车”模式实施的有效性。

三、“3+2双直通”模式

基于技校想要学历,而高职学院则想要技能的基础,2005年,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同时与克拉玛依职业技师培训学院、乌鲁木齐铁路运输学校、哈密铁路技工学校3所学校签署协议,组成了一个新的合作体,共同实施继“直通车”模式后的又一新型模式——“3+2双直通”模式。

基本模式和实现方式:由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负责申报五年一贯制高职试点专业招生计划,在中考成绩优异者中录取。前三年在试点的技工学校学习,达到中级职业资格水平;后两年到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达到大专学历,同时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3+2双直通\"模式两个学段分别在技工学校和高职院校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学习与实践,同时达到大专学历水平和高级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同时获得大专学历证书与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中职与高职、中级与高级职业资格、高职学历教育与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衔接,实现职业教育的\"三通\",为社会培养真正具有高技能的人才。

附件四:

集团化办学 调研提纲

一、调研内容

1、集团组建模式:是松散型的还是一体化的。即组成成员的产权关系有没有变化。以怎样的协议组合起来。

2、机构建制: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的设置状况。

3、运行特征:以资金、或技术、或资源、或其他为纽带。

4、集团政府和社会组织与集团的关系,政府的指导作用和引导方式。

5、集团在教育和企业联合方面的结合点。主要强调企业在集团内所追求的利益焦点。

6、集团在办学层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用人机制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

二、需索取的资料

可提供相应的现成材料,但更希望能够写成专题论文的形式,以便我们择优编入《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这一权威性论著。

三、个案范例

江苏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的基本特征

江苏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由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全省33所办学水平较高的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加盟、67家知名企业共同参与,将联手培养现代服务业所急需的实用型紧缺人才。

特征一:松散型结合,自主加盟式参与。参与单位产权不变,财务分列。

特征二:政府引导。省教育行政部门为集团的筹建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为集团牵头方提供政策支持和信息支持。

特征三:在形成共识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共享。组建服务业职教集团后,33所学校可以尝试进行一系列教学教育改革,在近期内主要包括统一专业培养目标、统一教学管理、统一教育质量监控、统一招生及学籍管理、统一境外合作与国际交流。同时,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基本建设、教师及教学设备的调剂、毕业生就业推荐等方面实行统筹。联合召开大规模的毕业生招聘会;利用资源优势联合举办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打通学校和社会的“瓶颈”。此外,还可实现中、高职的人才对接,在33所学校内,针对中职学校部分学生升高职的需求,通过内部协调,与高职学院联合,在招生、培训、就业等方面做到“无缝对接”。

特征四:成员单位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并搭建各自的合作系统,空间大大扩展。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开设选修课程,扩大学生的选课余地;实行弹性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实现学分或成绩互认。

推荐第8篇:口腔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口腔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现状:

1、口腔医疗消费状况 不管是口腔保健意识还是口腔健康水平,整体偏差。衡量口腔健康水平的几个指标相对于欧美日等国家差距十分巨大:青少年龋齿率平均高达80%以上、成年人牙周病患率平均高达90以上、老年人牙齿保有率少于40%(60岁以上,八个牙齿以上)*备注:数据来源各种资料有偏差。

2、牙医和牙医教育状况 基础口腔医疗服务市场(特别是乡村)基本为传统工匠型(师徒相传)个体牙医所统治,职业牙医师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国有专业口腔、三资牙科或综合医院口腔科。据可靠资料统计,受过正规牙医教育(本科)真正从事口腔医疗事业的口腔医师不超过2.5万人,人口比例约为1:5万!而根据不完全资料统计,未受过正规口腔教育及受过初级口腔医学教育(中专水平)从事口腔及相关医疗事业的人数超过50万人,人口比例为1:2500,是前者的20倍以上。从数量上,传统的牙医还将长期占据主导的地位。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500-600人一个牙医师的比例,我国职业牙医教育发展空间巨大,任务紧迫。

3、口腔医疗器材行业 在口腔医疗产业中,医疗器材制造行业和口腔医疗消费服务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由于口腔医疗服务技术长期进展缓慢,产业界对相关的口腔医疗设备研发、投资积极性不高,产品更新换代慢,基本处于一种低水准的重复循环建设发展状态,大部分高层次的口腔医疗器械、材料基本依靠进口。

4、牙医待遇和市场需求 相对于其它医疗服务,牙医的劳动强度偏高、收入水平偏低,特别是高级牙医。由于患者的消费水平普遍还不成熟,牙医的市场待遇并没有和个人的医学层次、技术水平成正比。

我国口腔医疗服务需求总体处于快速增长和发展状态。但总体需求还是处于低级阶段,市场基本是低端欣欣向荣,高端供不应求,中间左右为难的状况。

5、口腔医疗产业市场化程度 由于长期受错误思想的指导,我国口腔医疗产业市场长期处于一高一低的不协调状态:一高:市场化经营程度高,即使是计划经济时代,个体牙医也是自由、独立经营的。一低:市场化运作程度低,口腔医疗市场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独立的状态,缺乏和其它行业的联系和沟通,口腔医疗产业对于诸如: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资本运营、市场策划等等先进技术、概念的发展表现得好象无动于衷。

6、口腔医疗服务效益状况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城镇化,传统牙科诊所相对于以前,收入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城市口腔诊所、综合医院口腔科、专业口腔医院这几年发展快,设备、人力等投入较大,经营管理成本比较高,但由于口腔医疗服务目前还是处于低水准阶段,口腔收费水平相对没有太大的变化,整体效益并不理想,而且相差较大。一些外资、合资口腔诊所由于有特定的高消

费客户,加上有效的市场运作,效益很好;而许多新开的内资大型口腔门诊,由于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客户群和规模效应,甚至处于严重亏损状态。

口腔产业前景

口腔医疗兼容了健康和美丽的概念,具有很好的市场概念和运作空间,无论是从人口的数量、口腔疾病的普遍性,还是从牙医的市场需求状况、口腔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联系、合作、互补性等方面考虑,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口腔健康的认识,我国的口腔医疗产业都是一个快速发展、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好产业。

在中国口腔医疗服务长期以来,以口腔医疗诊所口腔科服务为主要模式,而口腔疾病的发生与诊疗特点决定了口腔医疗服务必须以口腔医疗诊所为主要模式。口腔医疗诊所小而灵活,分布在社区居民生活密集地,方便病人,就近医疗,其工作时间为24小时制,也可实行预约制,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高质量的口腔医疗诊所不仅是口腔医师谋生和获取利润的工作单元,更重要的是能向社区居民提供长期的、系统的、定期的口腔卫生保健服务。口腔医疗诊所是直接向具有一定人口的社区(其半径人口一般在2万以上)提供口腔医疗保健服务的乡镇、街道级初级口腔保健机构,主要功能是担负社区的口腔疾病医疗和一级口腔预防保健功能,并做出正确转诊。口腔医疗诊所可设口腔医疗椅位1~10台,区分为三个等级。中国口腔医疗诊所饱和量为100,000所左右。口腔医疗诊所的工作人员主要由执业口腔医师、执业口腔助理医师、执业口腔医疗技士、执业口腔医疗护士组成。

目前口腔医疗市场主要的经营模式就是“诊所模式”, 而且大有越开越高档、越开越豪华的趋势。诊所越开越高档势必投资巨大,使用成本也越来越高,如果没有强大的资金后盾支持,妄想单纯依靠日常营业收入来挺过创业初始的“等待期” 。现在诊所越开越多,大家都在想方设法的寻找和开发更大、更高质量的客户资源。所以连锁口腔诊所的大量出现就是为此,意图通过扩大的“市场节点”来广泛布局和全面分割市场份额,由单一诊所经营体过渡到“以点带面”的联合体这也是一种分销管理。现在很多专业口腔牙医不懂管理营销,不会处理公关关系与掌握证照办理事宜,这催生了 “第三方管理营销顾问机构” 的出现,在国外口腔医疗管理咨询业已经占据了口腔医疗市场发展得很大份额,而目前在国内还尚属空白。

反观我们口腔医疗行业自身,似乎一直不能正视口腔医疗市场已经形成并且存在的现实,不能真正从市场规律的角度出发去考虑行业发展的一些根本问题。未来口腔医疗市场将是一个“整合”的时代,而“分销”则是基业常青的保障。不善于“整合”与运用“分销” 的口腔诊所必然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孤立进而淘汰。

所以我们须尽快提升我国口腔医疗卫生事业管理者的综合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搞好团队建设,提高口腔企业和口腔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将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和经营性有机结合,保证口腔医疗质量,促进全民口腔健康,并兼顾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双重属性,实现“卫生-公益-经营”三者的有机结合和平滑衔接,推进医患和谐发展,使口腔医疗卫生事业向着健康、良性、有序的方向发展,减少与国际医疗水平和保健水平的差距,为广大民众提供不同需求的口腔医疗保健服务。

推荐第9篇:中国零售业的现状与前景

2010年中国零售业的现状与前景

我国零售业进入了第三次转折期:

第一次转折始于30年前,依靠业态创新(如超商)与组织创新(连锁)实现了初步规模化经营;

第二次转折始于15年前,零售对外资从局部开放转变为全面开放,我国零售业开始了本土内的国际化竞争,产权变革以及资本市场的开放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竞争的结果是:外资零售由慢变快,内资零售由快变慢;

第三次转折始于全球金融危机,行业希望通过赢利模式转型与经营管理创新来实现新发展。

中国零售业的现实病症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2009年中国零售业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客流量减少、销售额下降、利润锐减等。如何看待零售业不景气的现状?有人将此归于大环境不景气,有人认为是网店的发展,有人则认为是价格因素或者促销力度不够,还有人认为是买房买车挤压了日常消费。究其真正的原因,我们还需先从我国零售业在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症状入手。

1.浮肿症。中国的零售数据经过反复的统计加工而越变越大,几家典型的连锁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约为统计数据的30%,另外的70%基本上是内部批发、加盟销售以及各种类型的重复计算或非同类业态合并计算的结果,这样的统计数据并不精确与真实,这是典型的浮肿症状。

2.狂热症。中国零售企业通常在小规模时都能够集中精力做营销,一旦事业稍具规模,大多会把“抢地盘、占山头”看做第一要务,策略是先跃进再后补。实际上,越是跃进就越没有时间后补,所以,到最后必然无法自控,只能顺着自己发动的机器惯性继续狂热下去,直到能量自耗殆尽。

3.败血症。受传统思想影响,中国企业都喜欢置地买房这类保值投资,但这很容易使企业失去商业机会。在经营顺利的时候,一切无碍,一旦经营失利,企业马上面临生死关头。如果零售商因经营不善或遇到突发事件而导致信用危机,无论多大多高多强的“零售大厦”都将在瞬时倒塌,供应商将是零售商的终结者,这就是零售业面临的危机,实际上也是供应链危机。有些零售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发放消费券,预收消费款,零售业因此而成了“亚金融产业”,因此零售业自身也存在“金融危机”。

4.分裂症。中国很多企业在创业时齐心协力,成功后反而四分五裂。很多中国零售企业没有败给竞争对手,而是败给了自己。分裂使企业资源分散、力量变小、能量抵消、事业萎缩,这是中国零售企业想回避也避不了的一道“生死坎”。

从老化中寻求进化

正是因为上述种种弊端而使中国零售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但是以下两方面也是销售下滑的

重要原因。

从投资因素来分析,内资零售在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以后,进入了“由快变慢,调整发展”时期,新开门店减少,关店数量增加,这是导致销售下降的基本原因。由于竞争加剧,顾客分流,很多零售公司的销售增加,大部分来自新开门店,新店开发力度减弱以后,销售额下降是必然的。零售还是需要依靠投资拉动,我国零售市场的发展潜力很大,如果不投入就会失去未来市场。而未来的投入与30年前完全不是一个能量级的,光靠自我积累远远不够,所以,未来零售业的发展需要与资本市场紧密结合。

从心理因素来分析,金融危机首先影响的是消费者的心理预期,由于对环境与未来的担忧,使消费更为理性与保守。这一点从销售数据下降的业态差异来看就很明显:折扣店销售上升,大卖场与标准超市和便利店相比,销售下降幅度最低,标准超市其次,便利店下降幅度最大。心理预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很大,心理预期最后影响到实体经济。另外,电视销售、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无店铺销售方式的盛行,培育了一大批“宅男宅女”,由此也派生出新的经济形态——宅经济。

很多人认为内资零售企业受困的原因是因为外资零售企业的侵入,其实,内资企业相比外资企业目前仍具有三大优势,

例如肌肤快线连锁店:

一是地盘优势,近水楼台先得月;

二是应变性,国家对外资企业的管制相对较多,内资企业的应变能力与应变条件都应该更好;三是获取资源的途径更广泛。

我国零售业过去的发展,一靠胆子大,迅速占领地盘,迅速扩张规模;二靠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压抑了几十年的消费需求的集中释放。这两点虽然也离不开战略的指导,但更多的是机遇性成功,而不是战略性成功。即使有战略,也不是有效的战略管理的成功,而是市场推动型的成功,外力拉动多于内力推动。

现在进超市如进菜市场,商场广播震天动地,视频广告混淆视听,促销人员吆喝四起。店虽然越开越多,生意手法却没有根本性突破,甚至变本加厉忽悠顾客。我们的零售企业领导人有没有感觉到:自己正在老化,需要进化?从现实问题来观察,我国零售企业目前存在三大缺陷。

1.店铺老化。尤其是赢利占大部分的“标准超市”的老化程度就更甚。一大一小的两种业态(大卖场与便利店)虽然也存在老化现象,但由于开店较晚,目前国内肌肤快线连锁店店铺装修和店内布局处于业态先进水平。

2.职员老化。店铺内很难看到年轻而有活力的服务人员。有些公司抱怨:新进大学生当年就流失90%,而且这些大学生都不希望长期从事店铺的营运管理工作。那为什么同样的人到外资零售企业就会充满服务热情与激情,在内资零售企业却总是无精打采。考评导向是关键,有什么样的考评就有什么样的员工。要改变这一现象,关键是要改变内资零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思路,建立新的员工业绩考评体系,更重要的是要把对顾客的尊重纳入到考评体系。

3.干部老化。许多成功的零售企业都是最近15年内白手起家的,他们也是从不懂零售开始的,靠的是实践与经验的积累。但这些经验是在特定的、机遇性成功的背景下积累起来的,很多规则已经不合时宜。在新技术、电子流通、虚拟经济、宅经济等一系列新环境下,如何才能把握新机遇,实现新发展,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这些由外行转变而来的内行,又回归到了“外行”,于是出现了“外行领导内行”,甚至“外行领导外行”的新格局。有些从外资零售企业流入内资零售企业的专业干部,若干年以后想离开内资企业回到外资企业,发现自己已经落伍,当然也就无法回归,这就是干部的老化与退化,这些现象将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肌肤快线连锁店创新管理模式

一、企业架构——产业链集团

成功的企业是“架构”出来的,而不是自由发展而成的。奥玛国际成立于2001年,经过十年的发展,旗下拥有9家全资控股企业,是一家华南地区颇具规模的投资控股集团!10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化妆品产业,是一家具备研究、生产、特许连锁经营等产业链的产业集团。肌肤快线是集团重点打造的项目之一。

二、培训系统——零售“黄埔军校”

集团创办中国首家化妆品零售业的“黄埔军校”-易美商学院!为加盟商培养一批有战斗力的队伍。打造了“店铺管理、店铺陈列、专业化妆品理论、化妆品销售、实战演练”5S标准系统化课程,让所有店主轻松经营,放心赚钱!

三、创新法则——营养肌肤产品

肌肤快线将触角伸向蕴藏丰富矿物质的海洋和高科技的实验室提炼技术等更广阔的营养领域,并融合韩国等国际最新护肤技术及成果,开发出种类更为多样的营养肌肤产品,精心打造全国首家 “营养肌肤产品”。

四、品牌战策——最具投资潜力的连锁品牌大奖

肌肤快线——中国首个补充营养的化妆品!美丽口号“肌肤有营养 美丽才开始”、“肌肤直接营养 美丽快速再现”

肌肤快线由具有青春靓丽气质的超级女生张含韵倾情代言。张含韵深受产品主流消费群体的追捧。肌肤快线的广告创意完全展现其产品营养肌肤的品牌形象。

荣获《信息时报》“2009年度华南地区时尚产业最具投资潜力的连锁品牌”大奖!

一个好的品牌定位,就成功了一半!

五、广告宣传——三维媒体综合宣传

通过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三维模式投放广告,品牌知名度迅速拉升,加盟商共享品牌无形资产。

1.电视媒体:湖南卫视、央视二台、央视三台。

2.平面媒体:商界、瑞丽、上海服饰、以及各地报媒全面启动品牌广告。

3.网络媒体:长期在门户网站和女性论坛投放硬软广告。现有新浪、网易、瑞丽、太平洋女性、爱美网、腾讯女性等女性门户网站和主流论坛。

六、用户口碑——80%回头客;65%友情推荐

据肌肤快线各分店对800多位女性顾客的调查显示,有超过85%的人认为肌肤快线产品效果和性价比是吸引她们来此购物的首要因素,80%的人表示打算再次来买,65%的人表示会向亲朋好友推荐。

七、扶持计划——金钥匙扶持金计划

加盟商在开业6个月内开分店,即可申请公司的公司“ 金钥匙扶持金计划”,凡获得“ 金钥匙扶持金计划”资格,公司即送全店货柜5000元,送产品5000元!我们的事业可大可小,如果您想扩大事业,即可规划开分店,从而形成规模效益!开分店是扩大事业规模最佳方案!可令您的事业无限扩展!如:我们北京的某某,2008年开的第一家,每月能赚6000,2008年6月即开始制定分店计划,在不到2年的时间,一共开到15家,每月净利润达到15万!并升级为地区代理!2010年,他表示,将继续增开专卖店到30家!

推荐第10篇:小额贷款的起源、现状与前景

小额贷款的起源、现状与前景

2013年10月10日17:39| 来源:投融界(1761)| 收藏| 赞(1)| 发到我的邮箱|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一、小额贷款的起源

从国际流行观点定义,小额信贷指向低收入群体和微型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持续信贷服务,其基本特征是额度较小、无担保、无抵押、服务于贫困人口。小额信贷可由正规金融机构及专门的小额信贷机构或组织提供。

小额信贷组织按照业务经营的特点,分两类:商业性和福利性,也称制度主义和福利主义。前者更强调小额信贷管理和目标设计中的机构可持续性,以印尼的人民银行为代表;后者则更注重项目对改善贫困人口经济和社会福利的作用,以孟加拉乡村银行为代表。解决贫困人口问题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因为,由贫困所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会导致整个国家的动荡,小额贷款通过改善低收人人群的经济状况,可以大幅度地增加社会整体上的有效需求,促进社会投资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

小额担保贷款最早起源于孟加拉国。上世纪70年代,穆罕穆德·尤努斯在孟加拉国创办了孟加拉农业银行格莱珉(Grameen,意为乡村)试验分行,格莱珉小额信贷模式开始逐步形成。尤努斯提出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革,原始的资本主义提倡的是竞争和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尤努斯提出改变原有的资本模式理论。

因为,首先,任何人都有作为企业家的潜质,即使是一个非常穷的人,也同样拥有作为企业家的基本潜质,所以作为企业家或者资本家,他们无权比穷人更优惠,例如税收政策,土地政策等等。这样对社会上的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公平的,由于马太定律的存在,这会导致穷人更穷,富人更富,两极差距逐渐拉大,从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其次,社会价值最大化应该取代现有的利润最大化。应该建立社会价值的取向,使得企业不仅仅局限于贪婪地为股东获利.在这种理论基础上,尤努斯成立了格莱珉银行,提倡贷款应成为一种人权,要建立一个普惠式的金融服务体系。由于资源天然地倾向资本,富人可以利滚利,而穷人没有第一笔钱,就很难摆脱贫穷。格莱珉提供这第一笔钱,并且相信个人的创造力和潜力,而不需要穷人提供任何担保。他构建体系,让穷人结成五人小组进行贷款,利用一层层的信任——邻里亲朋的信任、格莱珉对穷人的信任——提高还贷率。1979年6月,在孟加拉中央银行的指导下,每一家国有银行都应提供三家分行启动格莱珉银行项目。

1983年,孟加拉国议会通过了《1983年特别格莱珉银行法令》,正式成立了格莱珉银行。2006年10月,尤努斯因其成功创办孟加拉乡村银行——格莱珉银行,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目前,“格莱珉银行”已成为孟加拉国最大的农村银行,这家银行有着650万的借款者,为7万多个村庄提供信贷服务。格莱珉银行的偿债率高达98%,足以让任何商业银行感到嫉妒。而且,每一位借贷者都拥有这家银行一份不可转让的股份,占据这家银行92%的股份(余额由政府持有),这实实在在是一家为穷人服务的银行、是穷人自己的银行。“尤努斯取得的成就真是卓越非凡。”尤努斯创办的格莱珉银行对传统银行规则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在他的银行里,你看不到电话、打字机或者地毯——尤努斯的员工们主动下到村里地头去拜访借款者——他们之间也不签署借款合同,大多借款人都目不识丁。格莱珉银行向客户们收取固定的单利利息,通常是每年20%,相对孟加拉商业贷款15%的复利,这个利率是比较低的。他们的客户都是那些没房没产的穷人,那些还不致穷困潦倒的人则被排除在外。

尤努斯发现,把钱借给那些在孟加拉社会里没什么赚钱机会的妇女们,通常会给家庭带来更大的收益:这些妇女们对她们的贷款会更为小心谨慎。贷款申请人还得清楚的了解格莱珉银行的运作方式,这样他们才有资格借款。偿款通常从借款的第二周开始,尽管看上去会有些压迫性,但这也缓减了让借款人承担在年终偿付一大笔钱的压力。借款者要有6~8人构成“团结小组”,相互监督贷款的偿还情况,如小组中有人逾期未能偿款,则整个小组都要受到处罚。借款发放和偿付每周通过一次“中心会议”公开进行。在孟加拉到处滋生着腐败的各种机构中,格莱珉银行以其公开透明的运作而感到自豪。格莱珉模式在50个国家得到了成功复制,如菲律宾的ASHI、Dungganon和CARD项目、印度的SHARE和ASA项目,尼泊尔的SBP项目等,这些项目实施后借款者的生活和收入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据说在我国云南地区也曾有过格莱珉银行的试验。联合国更把2005年命名为“国际小额信贷年”。

二、国内小额贷款的现状

我国自1993年试办小额信贷以来,至今已有1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国际捐助、政府补贴支持到商业化运作的过程。目前,我国由民间组织主导的小额信贷开始发展。

目前,我国小额信贷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大银行提供的下岗失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和扶贫贷款,总计有几千亿元的贷款额度;

二是农村信用社的小额贷款。有6100万农户享受到1927亿元贷款,覆盖面占到全部农户的27.3%;还有一部分农户联保贷款,约有1200万户享受到141亿元的贷款;

三是目前存在的100多个非政府小额信贷组织,提供了约10亿元的贷款。尽管我国小额信贷的产生比较早,但是在小额信贷的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具有本国特点的问题,从而造成大量商业银行退出小额担保贷款机制;

小额担保贷款的问题主要是存在于以下方面:

1.办理小额担保贷款的人员一般是下岗和农民,本身他们就缺少可以抵押的财产,农户财产一般包括在自留地,宅基地以及宅基地上的自建房,这是农民的主要财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明确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法律之所以如此规定,主要是考虑到抵押人的生存权和发展农业的问题。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又规定了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的两个特例:一是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荒地的使用权可以抵押;二是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是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法律虽然规定了在以上两种情况下,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但不允许单独抵押),同时对该抵押权的实现仍然做了限制:以承包的荒地的使用权抵押的,或者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的,在实现抵押权后,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和土地用途。

关于自建房,《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对农民自建房并没有明确规定不能用于抵押,它应该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所规定的“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财产”,可以抵押。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同时明确规定,集体所有的宅基地的土地使用权不能抵押。因为宅基地的使用权归集体所有,这种土地使用权国家只允许农民自用,不允许其被处分而进入流通领域。那么农民自建房抵押时,实际上仅仅是用该房的所有权进行抵押,而不能根据“地随房走”的原则,一同将该房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一并抵押。这就造成了抵押权人对该房屋的抵押权无法实现。

2.小额信贷缺少最终偿还的保障机制,小额信贷的借款者一般是创业者,且多为资金匮乏者,如果创业成功,他愿意归还贷款,可是如果创业失败,资金损失,贷款者的利益就难以保障。

3.小额信贷运作成本过高。小额信贷属于零售贷款,一个信贷员最多营销一二百笔贷款,但是金额却仅仅是几百万,这和批发贷款的规模效应是无法比的,相对的成本也高。同样是一个亿的贷款,我们如果贷款给大企业,只需要一个客户经理就可以办理,而办理小额贷款可能要几千笔业务量,光客户经理就需要十几个。人力物力成本过高。

4.整个社会的诚信体制缺失,小额贷款绝大部分依靠的是信用担保,但是很多贷款户将小额贷款看作是“唐僧肉”,赈灾,扶贫款,逃废,骗取等恶意行为时有发生。

三、完善小额贷款体系的政策性建议

1.建立小额贷款的偿还机制,现行的小额贷款偿还依靠两种方式:一是抵押物,二是多人联保,小额贷款是低收入者,如果真将其仅有的抵押物进行清偿,更会造成低收入者的贫困,这与小额贷款的宗旨是相悖的。所以,如果将低收入者的未来的收益纳入偿还体系,或者建立风险保证金制度,由担保人和借款人拿出一部分保证金进行担保,既可以减少贷款者的风险,又不会对借款者造成多大的损失。

2.大力提倡和利用金融信贷支持农村发展,由政府“输血”支持变为“造血”支持。1994年小额信贷作为国际组织推荐的一种扶贫方式被引进中国。格莱珉银行从1995年起就不必再接受捐赠,目前该行的存款和自有资产是其所有贷款余额的143%,完全做到了自负盈亏。该银行除1983年、1991年、1992年三个年份之外,每年都赢利。小额信贷在推动扶贫工作进村入户、促进贫困地区群众尽快解决温饱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且丰富了中国扶贫工作的观念和手段。我国有2/3的贫困人口集中在西部农村,每年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都有很多扶贫款投向西部农村。但是许多政策性扶贫贷款使用效果不好,并且非法占用、挪用现象十分严重。

据报道,2004年1月~2005年2月,广西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挪用和私分救灾款、扶贫款和移民安置款等职务犯罪案件48件,占广西检察机关反贪系统立案总数的4%,涉案金额达1100多万元。所以,我们可以尝试政府扶贫款与农村小额贷款结合起来,真正发挥每一分钱的功效。

一方面,扶贫款与农村小额贷款结合提高可以提高救灾扶贫款的利用效率,真正发挥扶贫功效;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农村小额贷款资金来源,由政府“输血”功能变为地方的“造血”功能,增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小额贷款的前景

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小额贷款的前景依然是非常广阔的,在央行全面放开贷款规模限制的政策号召下,小额贷款公司正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涌现。这些困境中的中小企业,在初冬的清寒中感受到了春意。

据统计,截至2008年10月底,全国已经批准大约100家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这些公司发放贷款总额大约相当于一家股份制银行。继浙江、江苏、上海和福建等沿海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上马之后,北京、重庆、河北和山东等地的试点工作也在积极筹备中。2008年5月,央行和银监会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其目的是弥补银行在当地中小企业客户群的“盲区”。

根据央行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上限不得高于央行基准利率的4倍,下限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0.9倍。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被认为是中国经济最灵动的群体,当它们最先受到全球金融海啸冲击倒下的时候,“救中小企业即救中国经济”的呼声日渐强烈。事实上,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客户的小额贷款公司,在雪中送炭的同时也迎来了自己茁壮成长的商业机会。尽管初期得不到投资回报,但小额贷款公司为实业资本合法地进入金融领域提供了通道。

总的来说,在我国,不管是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还是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根据其各自的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发展战略,覆盖面和可持续发展是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是可以兼容的,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可以在发挥其覆盖面优势的同时,多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在保持其商业运作的基础上,多注意其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两种组织形式不一定要按照某种固定的模式发展,可以在侧重某方面的同时,适时兼顾另一方面,发挥出组织自身的特色。只有实现覆盖面和可持续性这两方面的目标,小额信贷机构才会实现其真正的使命,取得其更广阔的发展天地。我国正在探索小额贷款的发展之路,但是在探索的过程中,要防止小额信贷产生变异。我国小额信贷机构的组建形式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外模式,而应根据我国金融体制环境因地制宜,探索一条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小额信贷发展之路。

第11篇:融资融券的现状与前景

融资融券余额至今已经突破200亿大关,但相关人士表示,市场规模依然低于预期。融资买入额与融券卖出额占日均股票成交额的比例不足1%,远远低于国外信用交易占总交易额15%-45%的比例。“融资融券发展速度与公众预期相左的原因在于监管层在试点阶段采取谨慎态度,给出的融券标的范围太小,而这些股票又大多都是权重股,客户参与兴趣不大”。

针对市场呼声,两融业务的诸多改革和调整在未来一两个月内有望大踏步推进。据权威人士透露,在试点平稳运转一年有余之后,监管层已经将业务试点常规化提上日程,将在不久后正式落地,有望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券商将不限于目前取得试点资格的25家券商,更多投资者可以参与融资融券交易;此外,在融资融券“转常规”之后,沪深交易所将修改完善相关标准,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有序扩大标的证券范围。在目前90只标的证券的基础上,按照工作规划,今年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标的证券拟分别扩容至180只和100只。目前,监管层已经多次与各大券商沟通标的证券扩容细则,多家券商表示已经进行技术调试,只待监管层正式发令。

而影响投资者参与融资融券业务的因素除了标的证券的范围和标的证券的性质以外,融资利率也渐渐成为了投资者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2011年4月6日起,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了0.25个百分点,这是自去年10月以来,央行连续第四次采用加息工具对抗通胀。而四次加息政策出台后,融资融券的交易成本出现了明显的提高,半年时间,融资利率从7.86%上升至8.85%,投资融资成本增加了近13%。而投资者的通道成本也比普通交易成本高,“两高”的现状使得投资者的成本大大增加,针对这种状况,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针对不同风格的投资者采用不同的融资利率:交易不频繁的长线投资者适用利率稍低,而交易频繁的“短线客”则适用较高利率。国元证券(76 19亿)、西南证券(37,34亿)、宏源证券(80,46亿)和兴业证券(60,65亿)等4家获得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A股上市券商陆续发布的年报显示,其来自融资融券业务的利息收入分别为843.85万元、12.19万元、6.27万元和1.20万元。而这四家券商2010年的营业收入则分别为22.42亿元、19.36亿元、33.05亿元和27.3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上述四家券商均是国内第三批融资融券试点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时间均为一个月左右。而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四家券商的营业收入不相伯仲,但是国元证券的融资融券利息收入的绝对值和相对值都远超于其他三家券商,其中的原因有:

这些方面的原因对于我们部门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具有相当建设性的指导意义

截至目前,融资融券业务的开户数量已经突破了5万户大关。但其中真正活跃的交易账户却寥寥无几,而且,多为资金实力较强的散户。

据相关统计,参与两融的投资者中大概有80%左右是散户,机构参与的不多。” 而各券商的年报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宏源证券融出资金款前五大客户均为自然人,

占全部融资额99%以上。兴业证券至2010年末,公司已完成30名客户的开户工作,客户平均融资额28.97万元。这一点也足够说明,在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同时,有必要要从存量客户中筛选出相当一部分的优质散户进行相关引导;而且要充分了解机构保持观望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

第12篇:珠宝首饰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珠宝首饰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近20年的时间.我国的珠宝首饰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从产值1个亿发展到近1000亿元.从业人员从2万人发展到200万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铂金消费国.年销售铂金量达140-150万盎司;我国是亚洲最大的钻石市场之一.年消费钻石达11亿美元;我国还是世界上第四大黄金消费国.年黄金首饰需求达到200吨左右;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石和翡翠消费市场。可以说.我国珠宝消费已经在国际上占据重要地位.市场的走向将直接影响国际市场的动向和价格。

回顾我国珠宝首饰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停滞、恢复、发展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珠宝首饰业始终处于停滞状态.之后经过近十年的恢复期.从1990年至2000年中国珠宝首饰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方面珠宝首饰生产能力迅速增长。到90年代末.全国金饰生产企业已有500多家.珠宝首饰生产企业4000千余家.从业人员达200万人。另一方面.珠宝首饰市场需求迅速扩大.到2000年珠宝首饰总销售额为800亿元人民币.2002年全国珠宝首饰的消费量达到1000亿元.出口近30亿美元。

纵观国内珠宝首饰业.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一些特点:

1.我国珠宝首饰行业发展快.是因为初期的高利润促使千军万马搞珠宝.开珠宝店。一方面对珠宝业的发展是一个大的促进.大的普及;另一方面.千店一面.没有区别.没有特点。品牌之间.企业之间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们缺的也可以说是我们没有来得及学习的是品牌定位的差异性.企业定位的差异性。所以说.我国珠宝首饰业发展快、但缺乏特点和特色.同质化趋势严重。

2.国内珠宝首饰制造水平有持提高。在选料、加工、设计等方面.相关人员需要经验、制作技巧以及文化底蕴等多方面的积累。要不断提高我们的设计、制作能力.完善我们的加工工艺。在学习国外的技术、工艺、设计的同时.还要挖掘出我们本民族的产品.生产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艺术品、高档珠宝消费品。

3.市场竞争还处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制约了行业的整体发展。乱打折.个别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现象时有发生.极大损害了我们珠宝首饰行业形象.行业自律任重道远。 同时.我们行业的优势也是明显的.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1.十多年的镶嵌饰品加工业的发展.我们已具备了相当的水平和能力。据统计.香港有90%以上的镶嵌首饰是在大陆加工的.我们有200多个加工厂常年为国外加工首饰.年产值30多亿美元。我们还有300多个工厂具备加工外单的能力.潜在的加工能力还远没有挖掘

出来。可以说.在珠宝镶嵌加工方面.我国的优势极为明显.有成为世界珠宝加工中心的能力和基础。

2.我国淡水珍珠产量占世界产量90%以上.质量提高的快.年产量达600吨。但是问题是以养殖原珠为主.没能形成自己的深加工能力和完整的产业链。

3.我国已成为世界人造宝石的切磨加工中心.以广西梧州为代表的中国人造宝石切磨加工中心的形成.使世界人造宝石的加工、生产重点转移到我国。

4.我国钻石加工能力和水平也己达国际水准.年加工300万克拉.从业人员18000人.只要政策疏导好.钻石加工业可解决几万人的就业机会.发展潜力巨大.我们成为世界钻石加工中心是可能的。

5.我国的石雕、玉雕独具特色.是一个具备浓郁文化内涵的行业.有40多万从业人员。拿翡翠来说.翡翠产自缅甸.但市场却在我国.从数量看80%的原料在我国内地加工销售.从质量上看.自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正逐渐成为主要的高档翡翠市场之一。

6.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珠宝玉石行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利用当地的资源、传统工艺的优势以及区位优势.陆续形成了一批珠宝玉石资源开发、首饰加工、贸易中心或产业基地。形成以深圳、番禺、东莞、梧州、昌乐、镇平、诸暨、东海、福州、青田、岫岩等20多个城镇为代表的区位优势和宝玉石资源优势基地。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居民收入迅速增长.每年居民银行存款额增长都过万亿.到2002年年末存款总额己突破八万亿人民币.2003年上半年又突破了1万亿人民币.居民购买珠宝首饰的经济支持力仍然强劲。在这一历史时期.我国珠宝首饰业仍将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但数量的增长将让位于质量的提高.只有通过提升产品的质量和营销技巧.才能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以企业数量剧增为特征的规模化发展阶段.到21世纪以塑造企业形象为特征的品牌化发展阶段.我国珠宝首饰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由于产业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珠宝首饰业保持了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首先.我国政府为鼓励和发展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先后出台了不少有利的政策措施。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积极调整相关政策.总平均关税从2001年12月15.3%已下调到2004年的10%左右。2000年10月.上海钻石交易所正式成立;2002年10月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运行;2003年8月铂金正式挂牌在上海黄金交易所进行交易.标志着我国珠宝首饰原料和制品从流通体制上步入了市场经济的轨道。2003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停止执行包括黄金制品生产、加工、批发、零售业务在内的26项行政审批项目.标志着黄金、

白银等贵金属及其制品从管理体制上实现了市场的全面开放。在税收调整方面.针对进口钻石、钻石消费税及进口黄金、铂金等都有相应的一系列税收政策的调整.这些既是对世贸组织和上海APEC会议承诺的兑现.更是我国珠宝首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竞争实力的重要保障。目前.上海钻石办、上海钻交所和中国宝玉石协会、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就钻石进出口环节的有关税收调整问题做了大量工作.我们希望通过钻石税收政策的合理调整.理顺钻石产业的环节.推动国内钻石加工业的大发展。

其次.我们一直在努力培育和规范珠宝玉石首饰市场。国家已经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定.如《珠宝玉石名称》《珠宝玉石鉴定》、《钻石分级》、《珍珠分级》及《金银饰品标识管理规定》、《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等等。各省市也制定有多项办法、标准等。这些为规范市场和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3年2月.中国宝玉石协会和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联合召开了\"全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自律工作会议\".得到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土资源部大力支持。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的负责人和60多家珠宝检测机构及100多家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通过大会讨论.向全行业公布了《珠宝玉石首饰行业自律公约》.并将2003年作为珠宝玉石首饰行业自律年。我们相信.在政府、协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必将进一步得到完善。

再次.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为推动珠宝首饰业的腾飞创造了基础。据统计.我国各种珠宝首饰的营业额己超过1000亿人民币.2003年出口将达3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销售珠宝超过100亿美元的少数国家之一.并且每年以高于10%的速度继续增长。我国每年约有1000万对新人结婚.婚庆消费总额达2500亿元.只要其中的10%用于珠宝消费.那全年就是250亿元以上。同时旅游资源所带来的国际游客的珠宝消费.每年也在100亿元以上。许多国外珠宝商纷纷将目光投向我国.洋品牌已逐渐进入我国市场。

随着珠宝消费的多元化.珠宝首饰市场被不断细分.品种极大丰富.内在质量也有所提高。黄金、铂金、钻石饰品及各类有色宝石、玉石、白银饰品各领风骚.特别是黄金、铂金、钻石饰品发展潜力巨大。我国钻饰消费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据有关机构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调查.每对新人平均钻饰消费5820元.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钻石首饰的购买力还将继续增长。我国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发展的市场.我们有理由预计到2010年.我国珠宝首饰有望实现年销售额1800亿元.出口额达到70亿美元。我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和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丰富的宝玉石资源和独特的珠宝文化.我国珠宝首饰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我们相信.通过政府的支持.行业的自律和业内有序的管理和竞争.在不远的将来.我国一定会成为世界珠宝加工、贸易的重要集散中心之一。

第13篇:大学生创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大学生创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创业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有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而且对于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深化高校教育模式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背景

1.就业压力

到2011年,我国大学层次的毕业生数量将达到峰值,约为758万人,未来相当长的时

①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仍然很重。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难问题日益突

出,另外,我国高等学科设置不合理,教育的专业结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已严重滞后于培养目标的调整,而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导致许多高校毕业生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在主观上,有的学生就业时期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就业之路,或者在就业后发现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去甚远,或者觉得自己的能力无用武之地,于是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

2.政策扶持

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要拓宽创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团中央书记陆昊同志指出,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是共青团贯彻落实党中央书记处重要指示精神,举全团之力推进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任务。全团要认真总结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认识、实际操作、工作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全力扎实推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资金方面有包含多种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大学生创业的环境,为创业提供了比较大的帮助,也推动了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

3.自身素质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且具有很高的创业热情,在实际的创业活动中,他们能够将所学专业技术与创业活动紧密结合,尤其在获取信息的渠道中,领悟能力较强,掌握专业知识快,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并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对人生观价值观刚刚稳固下来的大学生来说,榜样的力量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学习和追寻成功企业家的脚步,实现个人理想、价值成为大学生创业的推动力,在创业意向上,在校大学生有较高的创业激情,富有敢想敢做的创业精神。

二、大学生创业现状

(一)鼓励政策

我国促进毕业生创业的鼓励政策主要包括财政专项资金和政府融资担保政策。目前全国性支持创业的财政资金主要有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在融资担保方面,2009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扩大贷① 大学生创业的现实问题探究付兆锋人民论坛 2010.12

款规模;从事当地政府规定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扶持。同时还有税费减免政策。

根据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各个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配套的政策,以促进当地大学生积极创业。2009年,我市相继出台了《临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安市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资金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减免高校毕业生在临自主创业企业相关费用的通知》和《临安市人才工作政策汇编》等相关政策的文件,从多方面提供优惠条件,以推动我市大学生创业。

(二)取得的成效

2010年,我市政府将筹建临安市大学生创业园列入政府 “十件”实事之一,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创业园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已陆续完善,拥有2645.5平方米孵化单元和部分厂房,园区内有装修齐全的会议室、洽谈室、党建活动室,可以帮助50余名大学生、留学人员创业者拎包入驻。截至2011年10月,创业园共入驻大学生创业企业20家,带动大学生就业197余人。除入园的企业之外,我市大学生创业企业总计已有58家,带动就业301人,集聚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能力、带动大学生就业的效益进一步增强。

除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之外,市政府拨付的创业扶持资金也逐年增加。2010年,市财政拨付大学生创业项目无偿资助企业8家,资助金额39万元,拨付大学生创业企业房租补贴20.5万元;2011年,拨付大学生创业项目无偿资助企业14家,资助金额53万元,拨付大学生创业企业房租补贴37.8万元,扶持惠及面逐步扩大。

此外,我市针对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的情况加强了创业相关的培训和帮扶政策。推行“创业导师制”, 从我市“812”人才中选拔了首批9名有经验、有责任感的企业家,聘请为大学生创业导师,与创业大学生结对,提供一对一指导服务。同时,注重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积极面向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培训,累计受训 700余人次,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能力。

目前大学生创业园入驻的创业企业涵盖多个行业,如科技成果转化、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成活率达95%以上,并涌现出一批初具规模、效益稳定、技术含量高、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创业企业。如专业从事远红外碳晶发热板(刚性电热膜)制造的杭州暖洋洋科技有限公司,是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型公司,公司现有管理层和行政人员共28人,其中27人为大专以上学历,去年完成销售额280万元 ,今年预计完成销售 额800 万元。临安香聚日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外贸公司,产品以电子商务的营销模式将产品销往美国、意大利等54个国家,拥有国家新型专利两项,公司管理层2人、营销5人,7人皆为本科学历。随着公司业务量的不断增大,正面向社会招聘英语六级以上的行政管理人员1名及大专以上学历业务营销员10名。公司去年完成销售300万元,今年预计完成销售500万元。

(三)存在的困难

1.客观困难

(1)服务体系不完善。

目前政府对创业的扶持政策主要聚焦在融资服务、税费减免等方面,对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解决途径关注较少,此外,没有相应的服务机构帮助创业失败的大学生总结原因,以帮助他们恢复信心,指导他们为下次成功创业做准备,以此来改善我市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不高的现状。

(2)融资环境不利

创业是一项对资金需求较大的活动,而大学生普遍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因此创业资金不足成为大学生创业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创业初期,创业者不仅需要租店铺、厂房或办公

场所、聘请工作人员、还需要有维持店铺或企业运作的流动资金,对资金的需求很大。

据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创业大学生选择的都不是家庭创业(如继承家业等有家族资金支持的创业模式),而是选择合伙创业和自主创业,因而创业的资金问题比较棘手。很多创业大学生解决获得创业资金的途径是家长支持或者私人借贷,这种资金来源渠道获得的资金数额较小,持续性差,对家庭条件一般的创业者更易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影响创业活动的决策。

目前虽然有创业资金方面的政策扶持,但几万元的扶持资金对大学生创业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在融资贷款方面,对抵押和担保的条件过于严苛,很多毕业生无房无地,又找不到符合条件的担保人,因此就无法享受低息的银行贷款。此外,一些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时,还附加了一些限制性条款,如提高利率、贷款前先扣除利息等。

2.主观原因

(1)缺乏经验和技能

由于大学生长期生活学习在校园,对社会缺乏较深的了解和认识,特别是在市场运作、企业运营、行业背景等领域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目前我国高校也缺乏针对创业和企业管理相关的系统理论和实践课程,即使有也是形式为主,实际可用的创业技能很难获得,导致很多创业者只会“纸上谈兵”,而不懂得处理繁琐的具体事务。其次,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对创办企业的各种办事流程均不熟悉,社会交往、沟通能力也不够,处理问题时考虑不够周全,对遇到的问题缺乏预见性,不会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此外,创业大学生往往缺乏社会关系,遇到创业难题时容易陷入“无人可找、无门可敲”的境地。

(2)管理能力不足

创业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需要创业者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例如良好的业务能力,开发客户能力,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以及综合应变能力等。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经营管理能力。在创业初期,创业者个人的经营管理能力非常重要,事无巨细,都要自己亲自动手,在企业初具规模之后,还需要有管理和领导团队的能力,懂得选择并留住合适的人才,这种管理能力往往比自身的经营能力更为重要。而这种管理能力往往是大多数没有经验的大学生所欠缺的。

(3)心理素质不高

现阶段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而选择创业,另外一部分创业者则是仅仅由于受到朋友影响或是一时心血来潮,盲目跟风,真正有创业理想和创业准备的人并不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群体大多都是在家庭和学校的呵护下长大,依赖性大,抗挫折能力弱,而市场竞争是最残酷和无情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挫折、打击。在创业初期,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生意惨淡,甚至连续几天、一两个星期的无人光顾也是时有发生的事情,在这种情形下,很少有创业大学生能够真正受得了打击而坚持下来,不少创业大学生很容易就此悲观消沉,创业热情也消失殆尽,最后选择退出创业,导致创业失败。

三、对策思考

针对大学生创业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部门的立场来看,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加以改善:

1.加强创业宣传

当前大学生创业意识已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和社会群众都在关注这一现象,因此,政府应适时地加强创业相关的宣传,向公众提供正确的引导。

具体来说,政府可以发挥公共资源配置优势,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络系统的建设,以这一网络系统为平台,将政府的优惠政策、职能部门的业务以及当地大学生创业现状等信息整合起来,以便于及时为创业者提供最新的创业信息。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创

业指导和交流,让创业者分享创业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经验,不仅有利于创业者取长补短,也有利于给有创业念头的在校学生提供参考和警示。

2.拓宽融资渠道

政府应该构建一个健全的创业投资体系以推进创业资金来源多样化,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除了现有的扶持和优惠政策之外,政府部门可以组织专家加强对创业项目的审核,建立创新和紧缺项目库。对高技术含量和创新项目,要积极协调,尽可能引入风投公司的关注和注资,政府部门协同做好项目的跟踪管理,增强风投的信心。

3.完善“创业导师制”

第一,优化导师队伍。

我市目前推行的“创业导师制”已有一定的成效,但目前导师队伍主要以我市“812”人才为主,这些人才都是在企业中身负要职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平时自身业务也很繁忙,很少能有闲暇时间来指导创业者处理一些具体琐碎的事务和问题。所以在导师队伍的配置上,建议政府部门牵头,吸收一些熟知宏观政策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具有就业和创业指导资质的高素质人才、有丰富经验的企业管理层人士以及热心社会公益的人士加入队伍,这样不仅可以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过程中具体事务方面的指导,更重要的是机构中的专业人才可以运用自身的管理知识、管理经验和社会关系来辅助经验不足的大学生创业者,全方位多阶段地对创业中可能面对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创业者及时总结经验,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的助跑和孵化功能。

第二,建立奖励机制

创业导师要真正能为创业者提供指导和帮扶作用,而不是只挂个名衔而已,为激励导师发挥作用,同时也是为了肯定导师们在繁忙工作之余对大学生创业的帮助,对那些真正提供了指导的导师们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奖励,也可以是晋升职称方面的优惠,例如将所扶持的项目列入评级考核等。

4.加强创业培训

在应对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和创业者自身能力提高的要求中,政府部门应牵头,会合有关部门组织创业相关的专门性培训,例如工商、法律、人力资源管理等等,也可以请前述的导师或者专业人士来为创业者进行企业规划、人才培训和市场分析等方面的培训。

除了创业技能相关的培训之外,创业者的心理辅导也不可忽视,因为创业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免不了要经历失败,目前很多创业失败的案例就是因为一些创业者在经历一次失利之后就失去了坚持下去的信心,导致创业草草结束,这是非常可惜和遗憾的,因此,除了有定期的心理素质培训之外,建议常设心理辅导机构或者专员,让创业者在产生心理问题时能及时寻求帮助,建立信心。

第14篇: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现状与前景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现状与前景

我国高速铁路规划和实施情况

我国铁路系统瞄准世界铁路先进水平,运用后发优势,博采众家之长,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用短短几年时间,推动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走在世界最前列。2010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9.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8,358 公里,居世界第一位。2011年高铁预计将建成通车 4,715公里,合计13,000公里以上。新线合计7,901 公里,共计98,901公里。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引领着世界高铁发展的新潮流。

高速铁路是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0年12月7日,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上表示,政府已将高速铁路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后将在财政投入、建设用地、技术创新、经营环境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中长期路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铁货分线,建设客运专线 1.2万公里以上。2008年,对《规划》进行了调整,确定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建设客运专线 1.6万公里以上。以上规划将提前到2015年完成。

中国高铁运营效果

我国高速铁路运营总体情况是好的。线路基础、通信信号、牵引供电、动车组等主要行车设备质量稳定可靠,运行安全平稳。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了美好生活的新时空,不仅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而且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我国高铁未来前景

未来几年,中国高铁建设将进入全面收获期。届时,我国高速铁路网将初具规模。邻近省会城市将形成1至2小时交通圈、省会与周边城市形成半小时至 1小时交通圈。北京到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将形成 8小时以内交通圈。到2015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1.6 万公里以上;加上其他新建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 50 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全国 90%以上人口,“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目标将成为现实。高速铁路的发展在面向21世纪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将产生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第15篇:食品安全现状与HACCP 应用前景

食品安全现状与 HACCP 应用前景

近年来,由于一些食源性疾病,如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N5H1, 三聚氰胺掺入鲜牛奶或奶粉等,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HACCP 作为一种世界公认的确保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正被逐渐地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的各个领域,并将成为未来食品安全控制的基础。

危害分析与临界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Point,HACCP)是针对食品安全卫生的一套科学、经济、有效的管理系统,强调以预防为主,将食品质量管理的重点从依靠终产品检验来判断其卫生与安全程度的传统方法向生产管理因素转移,将不合格的产品消灭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产品在生产线终端被拒绝或丢弃的数量,消除生产和销售不安全产品的风险,被国际权威机构认可为控制由食品引起的疾病最有效的方法。 1 食品安全及现状 1.1 食品安全的现状

食品的安全性是一件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食源性疾病的广泛分布和不断增长,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使自然环境受到相当程度的破坏,增加了农畜产品的污染;新兴的食品加工技术,有的中间环节处理不科学,成为食品安全的隐患。人口增长,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增大,为了提高产量,超量使用农药、抗生素、激素等,导致产品中的残留量超标,对人体造成危害。人口的流动及生活节奏加快,造成人们的就餐方式发生变化,经常就餐于饭店、餐馆,餐饮业操作方式的安全性不高,也对人们造成危害,并增加了不同地区间新病害源的交叉污染。科学研究证实,癌症、婴儿畸形、疾病的抗药性以及某些其他中毒现象都与畜禽产品中残留的有害物质有关。这些残留物在人体中逐步积累约15至20年后就会产生严重后果。人类的肿瘤及某些重要疾病也与食品有关,如某些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就是重要的致癌物质之一。另外,食品安全还是制约我国许多食品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我国对食品安全历来十分重视,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面临的挑战之一,主要是由于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过程中人为改变其天然性而造成,无论对农民、消费者,还是食品加工业它都至关重要。而食品安全的管理涉及到卫生、农业、工业、工商、质检等众多部门,管理重复交叉,且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受传统观念束缚,食品业发展缓慢。食品安全的法制化管理与国际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强食品卫生相关法律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食品卫生观念。另一方面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改善我国的食品卫生状况,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更重要的是积极学习采用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中实施H A C C P 管理技术,将监督管理的重点从对终产品的抽检过渡至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将全过程控制的理念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中去。

1.3 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我国对食品安全历来十分重视,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面临的挑战之一,主要是由于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过程中人为改变其天然性而造成,无论对农民、消费者,还是食品加工业它都至关重要。而食品安全的管理涉及到卫生、农业、工业、工商、质检等众多部门,管理重复交叉,且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受传统观念束缚,食品业发展缓慢。食品安全的法制化管理与国际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强食品卫生相关法律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食品卫生观念。

另一方面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改善我国的食品卫生状况,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更重要的是积极学习采用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中实施H A C C P 管理技术,将监督管理的重点从对终产品的抽检过渡至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将全过程控制的理念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中去。 1.4 食品安全的控制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要求的提高和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中的化学物质成分越来越复杂,控制食品安全越来越迫切,各食品加工厂家及相关部门已经在积极引用、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控制方法或体系。国内外各种先进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法不断涌现,有如下几种:H A C C P、GMP、SSOP、ISO9000 等等。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目前各国食品安全领域极力推广使

1 用的一种食品安全控制体系。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良好生产规范)是一个应用于食品生产全过程中,保证食品具有高度安全卫生性的良好生产管理系统。其基本内容是食品从原料到成品全程中各环节的卫生条件和操作规程。

SSOP(Sanitation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它是一套特殊的、与食品卫生处理和加工工厂环境的清洁程度有关的目标,及所从事的满足这些目标的活动。强调食品生产车间、环境、人员及与食品有接触的器具、设备中可能存在的危害的预防以及清洗(洁)的措施,是GMP 的中心内容,我国的《食品卫生法》和各类型食品工厂的规范都有类似国外SSOP 和G M P 的相关内容。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族),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是在总结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宝贵的软件财富,ISO9000族的核心是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已被80 多个国家采用并转化为本国的国家标准。适用于广泛的工业行业和经济部门,有三种质量保证模式: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生产、安装和服务的保证模式;及最终检验和试验保证模式。它是一个组织或受益者主动提出,为了竞争和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而要求使用的更加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上这几种管理控制方法,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并有各自不同的着重点。 2 关于H A C C P 2.1 HACCP的发展 二十世纪60年代,美国宇航局用“零缺陷”方法控制宇航员食物的卫生质量而开发航天食品时,形成了 H A C C P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并证实其可靠性,在国际上也得到承认。1988 年,国际微生物学会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报道并发表《HACCP 在确保食品品质与微生物学安全的应用》的单行本;1993 年欧联盟通过《关于食品生产运用HACCP 的决议》;1995 年12 月FDA 公布HACCP,并决定自1997 年12月18 日起实施《水产品加工与进口的安全卫生的规定》,明确规定未实行HACCP 的企业产品不准进入美国市场,引起与之相关的水产品出口国对HACCP 的极大重视。目前,在WHO/FAD 联合国食品标准中 HACCP 作为国际标准被加以应用;;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比利时、荷兰、秘鲁、智利等国也在推广H A C C P ,并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2.2 HACCP的内容

HACCP 的基本概念是:为防止食物中毒或其它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在从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到食品食用的全过程中,对造成食品污染发生或发展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从而确定能有效的预防、减轻或消除各种危害的“关键控制点”进而在“关键控制点”对造成食品污染或发展的危害因素进行控制,并同时监测控制效果,随时对控制方法进行校正和补充。它是一个以预防食品安全为基础的食品安全生产质量控制的保证体系,是目前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食品安全的最好体系。其包括7 个基本组成部分: 2.2.1 危害和危害分析(HA) 危害是指食品中可能造成人类健康损害的生物性污染物、化学性污染物或物理性污染物,以及影响食品污染发生发展的各种因素。生物性污染物包括:各种致病性细菌或食品腐败菌、病毒、寄生虫、霉菌、细菌各霉菌毒素或代谢产物等;化学性污染物包括:农药与兽药的残留、重金属、工业污染物、滥用的食品添加剂、杀虫剂、清洗剂等;物理性污染物包括放射性以及金属碎屑等。

危害分析是HACCP 系统方法的基本内容和关键步骤,它通过既往资料分析、现场实地观测、实验采样检测等方法,对食品生产过程中食品污染发生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和确定食品中有害污染物及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2.2 确定关键控制点(CCP) 关键控制点是指能对一个或多个危害因素实施控制措施的环节,它们可能是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某一个操作方法或流程,也可能是食品生产加工的某一场所或设备。“关键控制点”依其产生控制作用的性质与强弱,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完全消除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点”称为CCP1,如高温蒸煮工艺;另一类则是仅能减轻而不能消除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点”即C C P2,如冷冻保藏。但需指出的是,两种类型的C C P 都是重要的,必须加以控制。 2.2.3 确定关键限值

对每个CCP 需确定一个标准值,以确保每个CCP 限制在安全值以内。这些关键限制是一些常用物理参数和可快速测定的化学参数。如:温度、时间、湿度、p H 值、水分、活性有效氯、重量的测定及感官指标等。 2.2.4 确定监控CCP的措施

监控是有计划,有顺序的观察或测定以判断CCP 是否在控制之中,并有准确的记录,用于未来的评价。应尽可能通过各种物理及化学方法对CCP 进行连续的监控,若无法连续监控关键限值,应有足够的频率观察测定CCP 的变化特征以确保CCP 是在监控之中。 2.2.5 确定纠偏措施

2 当监控显示出现偏离关键限值时,要采取纠偏措施,以防万一发生偏差时能有适当的手段来恢复和纠正出现的问题,并有准确的纠偏过程的记录。

2.2.6 建立审核程序

为了确保H A C C P 系统处于准确的工作状态及其制定的H A C C P 计划适合目前实际生产过程并有效,需建立审核程序。检验措施包括H A C C P 计划的复查、关键控制点记录的复查、随机抽样及物理、化学、微生物和感官方法及依照标准进行的试验等。 2.2.7 建立有效的文件记录保存程序

文件记录的保存是有效地执行HACCP 的基础,书面文件包括:HACCP 系统的各种措施,用于危害分析采用的数据,监控方法及记录,由专人签名的监控记录、偏差及纠偏记录,H A C C P 计划表,危害分析工作表,审核报告等。HACCP 的应用,意味着食品卫生管理正从以往对终产品的检验为主的方法向以制造过程为主控制管理危害因素的方法转换,这种制度的实施可确保食品的安全性,从长远角度看,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行HACCP 体系是大势所趋。 2.3 HACCP的应用现状

大部分的先进国家已开始推动水产品及畜产品的HACCP制度,并陆续将之法制化。联合国食品标准委员会(Codex)推行HACCP 制度为食品有关的世界性指导纲要。APEC 也积极推动以HACCP 制度为基础的食品相互认证计划。总而言之,由于对食品安全的必要性,该制度已取得国际间的认同,并成为各国食品卫生管理的共同努力目标。 2.3.1 国内外概况

在美国,因食品而发生的疾病中由于食用水产品而引发的占了很高比例。为保证水产品的安全性及实现快捷有效的处理,改善其相应制度,美国政府在水产品领域率先实行HACCP 。为保证HACCP 的顺利实施,政府资助设置了以培训有关人员为目的的机构《海产品H A C C P 同盟》,以使制造商、检查官员、处理者等能充分理解。

日本于1995 年5 月通过食品卫生法的修正而公布《综合卫生管理制造过程》,即食品的制造、加工及其管理方法上为防止食品卫生危害所做预防性措施的综合性制造加工过程。将H A C C P 管理制度纳入法规,从乳、乳制品以及食肉制品等开始实施。

加拿大的渔业海洋部自1992 年2 月推行水产食品的登录制度,规定申请登录的必备条件为水产品工厂应施行以H A C C P 为基础的品质管理计划。关于乳肉卫生方面,农业部依据强化食品安全计划(Food Safety Enhancement Program),自1996 年起推动屠宰场、食肉制品、乳制品等的HACCP 管理制度。

法国农业部于1995 年公布《直接提供消费者的食品卫生相关法令》、《家禽屠宰场的卫生条件》、《生鲜肉加工、流通的卫生条件》并积极推动普及H A C C P 制度,作为生产者管理的指针,促进食品安全。

我国政府也很重视HACCP 体系的应用,现在在水产品、禽蛋制品、果蔬、乳制品、肉制品及饮料、调味品的加工生产中都有研究与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近二百家企业获得HACCP 认证,HACCP 在中国出口食品企业界中已经正式并轨。

世界各国对食品安全性的关注,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重视,使H A C C P 的应用范围日趋扩大,其对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突出了它的优点,HACCP 正逐渐成为国际食品卫生管理的标准。 2.3.2 HACCP与其它方法的比较

传统上,对食品卫生的预防和控制的重点是放在对成品的监督检查,显然已不能保证食品安全。虽然对成品进行监督抽查可直接反映产品的安全性,但成本大,需要抽出一定的经费单独进行抽样和试样安全性检测,且不能确保被抽检的食品的实际安全。有些指标的检测需要较长的时间,当得出结果时,被抽检的食品可能已经被食用或运走,即使发现问题也难以挽回。对于不合格产品的处理也会再次造成环境污染。传统的食品监督检验方法并不能很好的控制食品安全,所以出现了新的HACCP、GMP、SSOP、ISO9000 等生产过程的质量保证方法。

近年来,在国内认证最多的是ISO9000,主要是因为它广泛适用于工业行业和经济部门,其次是HACCP 。HACCP 与ISO9000 在部分要素和控制上是类似的,相对于ISO9000 而言,HACCP 是应用于食品工业, 强调食品安全的质量保证模式,其过程控制更加强化,更具有针对性;属于质量控制范畴,强调产品的卫生质量,有明确的监控对象( 有害污染物) ;投入小,经济效益高,文件简单;并由自愿性逐渐过渡到强制性。GMP、S S O P 是有效地应用与实施H A C C P 的基础,依据G M P、S S O P 及一些国际标准,制定出相应的CCP 的限值范围与纠正措施,保证国际市场所需的质量卫生要求。例如1996年美国农业部(FSIS)发布的关于肉禽产品法规中,要求企业在执行H A C C P 时,应采用和执行SSOP,把肉类和禽类企业生产中的卫生操作规范作为改善其产品安全状况的主要前提。

3 2.3.3 HACCP在应用中的保证措施

HACCP把保证食品质量的重点放在从原料的种植(养殖)开始,经过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至最终到达消费者等的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上,而不仅仅着眼于一般生产中的原料及终产物的控制。通过危害分析,抓住影响食品质量的主要环节“关键控制点”进行控制,对影响食品质量不大的环节,只需花较少的精力。良好的、系统化的预防措施,可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因质量降低而导致最终产品不合格时才纠正的现象。除了对“关键控制点”进行控制外,还监测本系统的控制效果,随时对控制方法进行校正和补充,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提高体系自身的监控能力。对食品从原料到终产品的全过程的自我更新监测系统使HACCP 能有效地防止在生产及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污染,从而保证了食品的安全及质量。HACCP 的有效性还表现在所有的过程都有文件记录保存,可以溯源找出污染源以彻底提高食品品质。 2.3.4 HACCP在食品企业中的作用

作为一种新的控制模式,HACCP 体系的管理控制方式使不合格的产品消灭在生产过程中,有效的控制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污染物,提高食品安全性,降低生产和销售的风险,促进食品生产企业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是一种有效的、系统的、合理的控制模式。不同的产品生产过程有不同的关键控制点,相同类型产品的生产过程有类似的关键控制点,应用推广快速简单。如H A C C P 在绿茶生产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对关键控制点的有效监控能收到良好的效果。HACCP 体系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不但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也提高了企业的社会信誉,特别是出口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塑造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参与国际竞争。监控机制和完善的记录保管,在对于生产者产品责任上最终将成为一个有效的论证,还可以恰当对待各行政和业务部门的监督指导,准确处理消费者投诉等问题。 3 HACCP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HACCP 不仅是一种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控制手段,更可以是一种监督检验模式和理念。我国绝大多数监督机构对企业生产许可证和产成品比较重视,但是对生产全过程的监督缺乏力度。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卫生问题总是不能及时觉察,更谈不上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往往使小问题到最后表现为产品质量不合格,甚至发生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的暴发。因此,执法和相关部门及其人员应充分吸收H A C C P 理念,转变监督和执法观念、工作作风、工作模式及工作方法。促使企业能进行危害分析并找出“关键控制点”及纠正措施,建立记录及反馈机制,让H A C C P 体系在企业内良好运作,提高企业自身的食品安全卫生的管理控制能力,树立企业形象,生产优质产品参与市场竞争,也有利于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发达国家H A C C P 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生产和管理中,在我国实施和推广H A C C P 体系的也将改善食品卫生状况,提高食品的安全和品质。H A C C P 简明、实用、有效及公认的可靠性,使其成为建立现代食品安全系统的指导性的基本准则,是保证食品安全性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是一个动态的控制系统,对于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关键控制点,它将进一步的向制药、环保等行业发展,并更将深入到对产品的管理制度中去,同时需要政府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证其在食品安全控制中的作用与地位。

第16篇:中国餐饮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中国餐饮业

一、餐饮业的历史

餐饮业大约起源于人类文明的初期,并且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城市的出现而逐渐发展起来。餐饮业的发展受到历史文化、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宗教信仰和传统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中国餐饮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东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距今50万年的北京人已开用火烧熟食物,烹饪由此而来。大约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人已经大面积种植水稻并且饲养牲畜,食物的生产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并为物质基础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商周时期,金属工具、原始瓷器、酿酒作坊和河食盐的出现为餐饮业的形成创造了条 件。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掌握刀工与火候技术,烹饪方法有烧、烤、煎等多种。由于当时尚 未产生餐座椅,人们都是席地而坐,用用芦苇或其他植物编成筵席铺在地上,用较细的料变成席铺在筵上供人坐,酒食菜肴置于筵席之前。因此筵席两字虽是坐具的称谓,但含有进行隆重、正规宴饮的意思。所以将设宴待客或聚会称为“筵席”,这一阶段称为筵席阶段。筵席阶段宴会活动主要为奴隶主、贵族所享用。

我国古代地广人稀,自秦汉以来,为方便官差大人长跋涉传送文件,便有「驿站」的设置,提供官差恢复旅途的劳累,更提供住宿与餐食,好令他们翌日能够继续另一段漫长的传递工作,其实这就是中国餐饮业的雏型。

而餐饮业真正普遍流行大概约在汉、唐时代,此时是历史上的太平盛世,交通发展迅速,各处通商大邑都设有「客舍」与「亭驿」,方便来往的官宦与客商有个落脚解决食宿的地方,大街小巷到处都可看到肉店、酒店、熟食店,民间的交易行为较秦汉时期更络绎不绝,烹调技艺更讲究以提高竞争力,尤其在大唐时代,官廷中更因为有外邦使节频仍进贡,皇帝威权统治,官宴每顿都有名堂从厨房到上菜,百余人服侍,可谓极度奢华考究而且非常富有创意,民间烹调技术简直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官宴菜色每样都是御厨潜心精究的,多少有些秘方成分,蔚为中国餐饮文化的一种特色,或可称之为宫廷菜,今日若欲享用类似的餐宴,唯有满汉全席可与之媲美,但恐怕还不足其万分之一的豪华澎湃,可称为中华美食文化最具神秘色彩的一环。

随着历代战乱,生态环境改变以及外族入侵,中国因许多种族融合,传统饮食于焉转趋复杂,蔚为多彩多姿的馔食文化,这些民族饮食的特点与习性丰富了中国各地区的餐饮内容,深深影响民间烹调方式。民国初年,持续两千多年的君主政体被推翻,八国联军堂而皇之侵占我版图,蜂拥割地自治,国家处于动荡不安时代,但此时反而是中国各地招牌菜融合与发扬光大的时期。

中国餐饮业已经步入行业洗牌期,必须交流新思想、探索新模式,迅速由传统的“粗放式、模糊式、经验式经营”向“精细化、规模化发展”。近年来,我国的餐饮业发展非常迅速。从长远来看,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餐饮业的增长率都比其它行业高出十个百分点以上,可以说我国正迎来一个餐饮业大发展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前景非常广阔。

二、餐饮行业发展现状及局限性

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一个传统服务性行业,经历了改革开放起步、数量型扩张、规模连锁发展和品牌提升战略4个阶段,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目前,全国已有餐饮网点400万个。2005/2006年度中国餐饮百强企业资产总额约320亿元、利润总额约60亿元、从业人员约80万人,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40.38%、28.84%和33.33%,高于全社会餐饮业的平均增长水平。餐饮 2与此同时,超大规模企业开始涌现,有11家企业的营业额超过10亿元,有34家企业的营业额超过5亿元,其中前十强的营业额达到336.76亿元,同比增长18.4%,占百强营业额总量的近五成,达到49.34%,百强企业的整体规模稳步提升,表明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强。连锁餐饮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大城市,但是向西部地区和中型城市渗透速度加快。东部地区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业门店数5589个,占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业门店的 65.6%,比上年增长12.8%;中部和西部地区门店数分别为 1211个和 1714个,占 14.2%和20.1%,增长5.6%和16.1%,西部地区超过了东部地区门店的增速3.3个百分点。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波澜起伏的30年,在这改革开放的30年里中国餐饮业伴随着改革的浪潮也经历了三次飞跃式发展。在这30年里,中国餐饮经历了从洋快餐抢滩中国市场到非典的冲击,再到食品安全(苏丹红事件、福寿螺事件),中国餐饮业在冲击中,实现销售额不断增长。餐饮中国人口基数大,需求旺盛,餐饮市场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的大背景下实现的,而今天,餐饮市场异常繁荣,供求基本平衡,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餐饮业如何实现新的增长?

三、餐饮行业发展趋势

(一)集团化发展,品牌化经营,连锁经营成为未来主攻方向

随着经济运行全球化,市场和资源跨国化的影响,世界饭店集团每年都在调整和兼并之中,饭店业的联盟和合并导致更大规模的饭店集团的诞生。只有全球化、品牌化饭店才会在现代营销中得益。形成统一性的连锁餐饮集团对于重组餐饮资产,扩大市场的覆盖面,加快资金流转转密度,促进餐饮业规划化经营大有益处。而快餐连锁作为“集团化”的先锋,像“麦当劳”、“肯德基”的成功经验,使国内餐饮业看到了连锁经营的种种好处,纷纷将连锁作为主攻方向,连锁经营对餐饮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但也有一些店开张一两年,没有一点实力就想搞连锁,结果是连的越多,“死”得越快。而现在又到了争夺市场份额的时候,随着一部分没有连锁能力、管理混乱的连锁公司逐步退出市场,一些有实力、管理好的优秀的连锁企业定会成长起来,共同把餐饮市场做大做好,促进餐饮业的繁荣。连锁经营经过淘汰会有更大的发展。据此,强强联合、连锁经营、多元化发展是中国餐饮业大势所趋。强强联合、连锁经营是发挥企业比较优势,扩大企业规模的有效途径,多元化发展则是分散市场风险,拓展经营范围的重要方式。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企业并购、连锁经营和多元化经营将是餐饮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餐饮品牌发展速度加快,会有更多的餐饮提速上市

随餐饮企业的竟争发展,从市场经济转化到社会经济的过程,同时由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发展到产品与企业品牌的竞争,文化品位的竞争。在改革初期,餐饮企业之间主要是打价格战,打品种、服务、装修战;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用餐既要满足生理需求,又要满足心理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经营者把注意力转向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企业的文化品位。

四、新的IT技术、新的管理模式与资源配置模式

餐饮业给人的印象是一个较古老的行业,而电子商务则是新兴发展的一项科技含量高的技术,但是这一传统行业具有适合运用电子商务技术的特点。电子商务技术在传统的餐饮行业中的运用,对餐饮企业具有变革性的作用。

首先,电子商务中供应链技术的运用可以大大降低餐饮企业的采购成本;

其次,电子商务中网络营销的实施可以为餐饮企业提供广阔的顾客渠道;第三,物流技术的运用可以为餐饮企业拓展销售的模式。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简单粗放的经营已经越来越成为餐饮企业向前的瓶颈,而信息技术的作用却渐渐凸显。餐饮业目前已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饭店等级结构及分布的不合理使得众多饭店卷入了降价的风潮,电子商务的出现为饭店的经营带来了新的思路。全国餐饮百强之一的丽华快餐的“无店铺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用信息技术改造餐饮行业的流程,其巨大的价值提升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经营和管理者所认识到。

在餐饮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既有日平均销售额才几千元的餐饮店,也有全国餐饮的百强企业;既有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摸索者,也有知名的品牌企业。针对信息化建设,由于每一家企业的认识不同,实际的需求不同,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具体的内容及步骤。中小型企业可选择有业务深度和成熟技术的系统,中大型尤其是连锁企业应结合自己的企业层次,发展规划,注重长期规划,最好是选择一个有行业经验、技术能力强的合作伙伴。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美食王国,既有粤菜、鲁菜、川菜、苏菜、浙江菜、闽菜、湘菜、徽菜这些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也有各少数民族的民族食品,这些都是我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然而要保存这些智慧的结晶,将中华几千年的饮食文化发扬广大,我国的餐饮企业任重而道远。未来的中国的电子商务要经历:

(1)营销阶段。

这是能够充分利用餐厅的网站,与餐厅在网下的营销推广结合起来进行整合营销,效果非常理想的阶段。这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做法,目前在国内尚未见到有类似做法的餐饮企业。目前我们推广的“网络餐厅”就是处于这一阶段的产品/服务。核心要

点是,经过对现阶段餐饮企业互联网的需求分析,并考虑到中国目前互联网的整体发展水平的实际,结合传统市场营销推广手段,把网上、网下的整合营销做的有声有色,轰轰烈烈,让互联网成为现阶段餐饮企业的全新的、革命性的竞争策略。

(2)电子商务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餐厅应该从采购、内部管理、顾客关系管理及市场营销全面借助于互联网,餐厅经营的业态也有可能发生重大的变化。如虚拟化经营、连锁品牌经营等,毫无疑问,这是餐饮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发展状况以及市场环境都还没有满足餐饮业做这一阶段的尝试的条件,如,网上采购、物流配送、电子支付以及信用机制的建立等,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因此,我们认为任何鼓励餐饮业在现阶段做这样尝试的设想都是不现实的、冒进的、不付责任的,餐饮业对此应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餐饮业作为中国最具活力、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在现阶段,更应该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带来的机遇,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电子商务不仅能解决餐物流配送、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资源管理、餐厅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在市场营销方面,互联网一旦和传统的营销手段相结合,便有更强大的功能。无论如何,电子商务可以成为餐饮业全新的、革命性的竞争策略。

信息化作为一种平台,其重新组织构筑和提高企业运作层次力量的功能,是信息化受青睐的最大原因。相对于餐饮业多年来的高速发展,不能不说行业的整体管理和信息化应用尚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无论从规模、应用水平、投资,还是认识程度来讲,都还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这种状况既不利于餐饮业的长期持续发展,也与餐饮市场的繁荣不协调。在当前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过程中,餐饮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是传统行业如何与现代化产业模式成功接轨,实现行业信息化的发展。

(1)政府和社会组织:搭建平台,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加大信息化的外部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推进设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的各项信息化建设,引导企业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以提高餐饮企业信息化的利用率,并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是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给予政策或者设备采购等优惠和补贴,以推动信息化的覆盖范围和覆盖广度,为餐饮企业信息化建设消除后顾之忧。

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需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优势,深入开展行业调研,了解餐饮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和信息化的发展情况,搭建企业之间、企业与信息化供应商之间沟通学习交流合作的平台;加大信息化的宣传力度,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推介信息化项目和示范案例,开展各类信息化论坛、信息化培训活动;发挥行业组织的专家资源优势,积极为企业提供各类信息化技术创新和管理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

(2)餐饮企业:苦练内功,知己知彼

推进信息化,餐饮企业是主角,因此要做好准备,找准对象,知己知彼,认真权衡是上路之前的必备功课。

首先,提高认识,加强自身的信息化意识,做好信息化建设的充足准备。信息化对企业未来形成核心竞争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企业要自上而下地加强自身的信息化意识,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中逐步贯彻信息化的理念,同时为了保证信息化工作的成效和顺利推进,积极培养和吸纳擅经营懂IT的信息化人才,加强企业各级员工的信息化知识培训,为信息化工作的开展集聚人才。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需要长期摸索与思考的领域,餐饮业尤其是中餐复杂而无定式,因此在实际管理中,要不断总结和梳理企业的业务运作流程和内部管理的优势和弊端,理顺人、财、物之间的关系,以便于清晰地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保证信息化工作有的放矢。

其次,知己知彼,充分了解和准确掌握企业自身、竞争对手、软件供应商的相关信息。了解企业自身信息化的实际需求,是信息化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保障信息化成果、减少信息化投入风险的根本。企业究竟是否需要信息化系统,需要什么样的系统,信息化建设应该从哪个业务环节入手,如何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协调和落实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之初要考虑的问题。

此外,还需要了解竞争对手的信息化建设情况以及业内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的企业情况。分析与自己目标客户相近、经营模式相同的竞争对手的信息化建设情况,有助于寻找到最佳的信息化路径,同时避免犯同样错误,减少走弯路的机会。学习信息化建设成功的企业经验,更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做到的。

最后,要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还需要了解信息化解决方案或者软件设计供应商的情况,因为信息化终究只是一个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而对于企业而言,不仅有运营的差距,也有其个性和生命力,即企业文化问题。因此餐饮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对供应商的选择和甄别也至关重要。

(3)餐饮信息化服务供应商:找准需求,完善服务

如果说餐饮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是催化剂的话,能提供适应需要的信息化系统方案的服务供应商则是真正的“推手”。对于餐饮信息化服务供应商而言,找准需求、完善服务是推动餐饮信息化大发展的重要措施。

首先,引导客户,挖掘需求。目前餐饮业的信息化存在着两个极端,即或是充满疑虑、不敢轻易试水,或是在不明确自身需求的情况下盲目选择,甚至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对此,供应商如果不深入分析,耐心引导是不可能抓住客户的,而且在各类软件充斥的市场,竞争激烈,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有所创新,创新的基础就在于量体裁衣,深挖需求,在总结客户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其次,完善服务,着眼长远。提供信息化系统,不仅仅是提供软件产品和硬件设备,还包括服务,餐饮企业购买的信息化系统一旦投入使用,就意味着对这个系统的维护工作也同时开始。在当前餐饮业信息化人才缺乏、无法保障建立自己的维护团队的情况下,餐饮企业对信息化系统的维护与服务更是有着迫切的需求。因此,信息化供应商提供设备完备、软件功能强大是基础,而完善而细致的维护体系更是在激烈的餐饮业信息化软件供应市场脱颖而出的关键。

餐饮行业连锁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表明,当企业形成连锁体系后,对信息化的需求会更加具体,更加全面和系统,因此,信息化软件服务供应商应该在完善服务上下功夫,完善产品的广度和深度,着眼于长远,软件产品应包含门店运行层、门店管理层和连锁管理层,并且优先开展服务维护团队建设,以提供优质服务作为立足市场的切入点。

第17篇:中国餐饮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一个传统服务性行业,经历了改革开放起步、数量型扩张、规模连锁发展和品牌提升战略4个阶段,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目前,全国已有餐饮网点400万个。2005/2006年度中国餐饮百强企业资产总额约320亿元、利润总额约60亿元、从业人员约80万人,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40.38%、28.84%和33.33%,高于全社会餐饮业的平均增长水平。餐饮 2与此同时,超大规模企业开始涌现,有11家企业的营业额超过10亿元,有34家企业的营业额超过5亿元,其中前十强的营业额达到336.76亿元,同比增长18.4%,占百强营业额总量的近五成,达到49.34%,百强企业的整体规模稳步提升,表明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强。连锁餐饮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大城市,但是向西部地区和中型城市渗透速度加快。 东部地区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业门店数5589个,占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业门店的 65.6%,比上年增长12.8%;中部和西部地区门店数分别为 1211个和 1714个,占 14.2%和20.1%,增长5.6%和16.1%,西部地区超过了东部地区门店的增速3.3个百分点。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波澜起伏的30年,在这改革开放的30年里中国餐饮业伴随着改革的浪潮也经历了三次飞跃式发展。在这30年里,中国餐饮经历了从洋快餐抢滩中国市场到非典的冲击,再到食品安全(苏丹红事件、福寿螺事件),中国餐饮业在冲击中,实现销售额不断增长。餐饮中国人口基数大,需求旺盛,餐饮市场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的大背景下实现的,而今天,餐饮市场异常繁荣,供求基本平衡,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餐饮业如何实现新的增长?

中国餐饮业发展前景分析

2008年7—8月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对中国连锁餐饮业发展战略趋势进行调研,采访了包括全聚德、西贝、俏江南、德庄、小天鹅、小肥羊、肯德基、吉野家、仙踪林等行业具代表性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归纳出现阶段国内连锁餐饮业发展状况:

一、连锁餐饮业发展依然保持高速。被调查餐饮企业连锁经营发展模式以直营店+加盟店居多,占75%;被调查企业中,连锁店总数超过500家、销售额超过100亿元以上的只有肯德基,2007年连锁店达到2400家,销售额 215亿元,远远超过其他餐饮企业。从调查情况分析,连锁店在 100家以下 (占66%),销售额 10亿元以下(占80%)的企业经营规模为多数。

从销售额增长比例情况分析,95%企业都有两位数的增长,其中增长10%—20%区间的占 42%,增长20%—30%区间的占31%,此两区间增长比例是被调查企业的主流,说明多数企业发展符合良性运营的规律,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

二、原材料上涨快速,毛利率稳中有升。32%被调查企业2007年原材料增长率在 10%以下,52%企业原材料增长率达 10%—20%,16%企业原材料增长率达到20%—30%。在原材料成本日益高涨的前提下,仅有26%被调查企业的毛利率下降 5%内,47%企业毛利率基本没变,另有16%和11%的企业分别增长5%以内和5%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企业仍能够保持稳中有升的毛利率,说明被调查企业连锁经营盈利模式比较健康,抗风险能力较强,在开源增效方面还有可挖掘的空间。

第18篇: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一、中俄两国具有较好的合作历史、两国关系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牢固的政治和法律基础 中俄两国在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战略性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双方关系日益密切,开创了中俄两国高层领导会晤制度化的先河,并使之成为有效机制。如中俄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自1997年起年年举行会晤,并使一年一度的会晤机制化便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经会晤又先后签署了《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中俄联合声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等联合公报和联合声明,总共签署的联合声明和联合公报超过10以上,两国关系发展的原则和方向得到了确定,并解决了诸如两国边界堪定,边境裁军等双边关系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各项包括“各国人民自由选择国内发展道路的权利应得到尊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妨碍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应以和平方法解决两国间的一切争端”,“不谋求霸权,也无意扩张”,“不对抗,不结盟”的原则在内的联合声明和联合公报的签署,使得中俄两国在政治上和法律上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正如江泽民主席在会见普京总统时所说的:“中俄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两国正确的历史选择,是两国战略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需要,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深化睦邻友好,加强战略协作是我们对俄关系的既定方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中俄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二、中俄双方合作范围进一步广泛

从全球战略需求方面来讲,最近几年,随着伊拉克战争、北约东扩、日美合作防卫指针以及美国研制部

署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和战区导弹防御体系(TMD)等的相继出现使得中俄两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日益复杂。对此,两国从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主张建立世界多极化格局,互视对方为在多极化世界体系形成条件下维护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的大国。而两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的合作中,在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合作中,都共同维护了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国际事务、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主导作用,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向前发展。同时两国也相互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真正做到了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承诺。

从地区安全稳定发展方面来讲,两国在地区和边境问题上都面临着打击“三股势力”国犯罪和防止外来势力渗透和插手各国内部事务,共同维护本地区的安全和稳定的基本要求。为适应这种要求,双方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在“上海五国”会晤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符合本地区的现实需要,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符合本地区人民的根本利益,它必将对促进各成员国与本地区其他国家的睦邻互信与友好合作,维护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人类和平、进步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上海合作组织的的建立也充分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为国与国之间解决争端、发展合作,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模式。它昭示着一种新型安全观、一种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模式,具有理论创新意义。

(三)两国双边合作越来越密切。随着两国交往的深入,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也开启了新的篇章。

1、经济合作前景光明

中俄经贸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1996年两国的双边贸易额为68.3亿美元,1998年曾下降至54.8亿美元。但随着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提升,中俄经贸合作水平在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的促进下快速发展起来。特别是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条约》的签署,为两国经济合作规模的扩大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中俄双边贸易额也正是在这一年突破了百亿美元大关。此后,仅用3年时间就突破了200

亿美元大关,200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了212.3亿美元,2005年达到291亿美元。进入新世纪的中俄经贸合作发展是惊人的,尤其是近几年均以30%多的幅度增长,2005年的增幅为37.1%,远高于中国全年外贸增幅的23.2%。

在2006年3月22日,胡锦涛主席在出席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开幕式时强调今后双边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尽快提高机电产品在双边贸易中的比重,稳步扩大能源资源性产品的贸易规模;加大在家电、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油气、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和深加工等领域的双向投资;开展航空航天、机械制造、核能、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合作和人才交流。中俄经贸发展的新篇章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随着2007年胡锦涛主席出访俄罗斯,直接推动中俄经贸的合作进程。在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国家展开幕式上,中俄两国的企业签订了21项经贸合作协议,总金额近43亿美元。双方预计,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00亿至800亿美元。

2、军事合作日益密切。

冷战结束后,中国同俄罗斯已经没有了共同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却因战略利益趋同反而建立了密切的军事合作关系。中俄两国军事交流有着很长的历史。军事合作在两国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两国军队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也逐步加强。

事实上,中国一直以来就是俄罗斯军售最大的客户,有近60%的俄罗斯军售是出口到中国。除了军事贸易作为重要纽带,两国军队交流频繁,并于近些年上升到共同演习的层次。从中国下一步发展军事技术的需求来看,寻求同俄罗斯加强合作也显得尤为重要。自2003年以后,法国、德国曾连续两年努力推动欧盟对

华解除军品禁售规定,中国曾一度对此抱有较大希望,希望能实现军购渠道多样 化,改变俄罗斯所持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心态。然而自去年以来,随着德国、法国大选后执政者政治倾向变化,推动欧盟对华军售解禁的动力又已大减,不仅近期不能指望买西欧武器,高端技术引进的限制也大大增加。究其原因,除了美国继续保持压力外,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威胁论”在欧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中欧之间不存在现实的安全利益冲突,然而充斥世界各地市场的“中国制造”,也已经使西欧工商界感到有些不快。中国下一步的科技强军,有力的合作伙伴也只能是俄罗斯,军贸仍将是中俄两国加强关系的重要纽带。同时中俄两军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密切,自1992年以来,中俄之间国防部长之间的会谈洋进行了九次,两国的军事合作也在人员之间也进行的如火如荼,例如解放军的中高级军官在俄罗斯军事院校里接受训练等。同时两国下级军官的交流项目也逐步活跃。

在未来,两军军事合作将促进中俄两个伟大国家、两支英雄军队在未来的岁月里更加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新挑战、新威胁,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共同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3、文化合作内容进一步丰富

中国和俄罗斯都拥有博大精深的璀璨文化。近年来,随着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稳步推进,双边文化交流驶入快车道,交流方式渐趋多样化,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两国文化交流也呈现出全方位发展的可喜局面。2003年,中国文化部主办亚洲规模最大的“相约北京春季国际艺术节,俄罗斯成为“主宾国”。同年和 次年,两国又成功互办大型“文化节”。为庆祝俄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双方互派艺术团体参加在对方国家举办的庆祝活动。中俄民间文化交往更是如火如荼,每年都有大批中俄艺术家应邀互访、演出,两国音乐戏剧表演团体、艺术院校以及图书馆、博物馆之间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长期的友好交往中,中俄两国人民相互学习、彼此借鉴,极大地丰富了各自的文化内涵。中国在音乐、舞蹈、电影、文学、绘画、戏剧等许多艺术方面都汲取了俄罗斯文化的优秀成果和经验。中俄互办的“国家年”活动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文化交流。无论是在规模、形式还是内容上,中俄两国的文化合作都将是史无前例的将对进一步深化中俄文化合作发挥重

要作用。

三、中俄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是两国的共同需要

对于发展问题。俄罗斯立国后,在安全上受到来自西面的挤压和南面的骚扰,在经济上急需恢复经济和振兴国家。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和国家的现代化。因此,中俄之间迫切需要建立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首先,两国都需要建立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以便集中精力解决来自外部的安全威胁和国内的经济关系,双方建立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可使对方成为自己可靠的后方,以便能腾出手来,解决突出的安全威胁和经济发展问题。

其次,两国都需要继续在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打击民族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三股势力方面相互支持与合作。俄罗斯存在车臣恐怖分裂势力的问题,中国而存在台独、疆独和藏独的问题。两国对对方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完全的支持。这种相互支持是两国赢得打击三股势力胜利的重要国际条件。

第三,两国都需要扩大双边经贸合作和军工合作,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中俄两国经济互补性强。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某些领域,包括军工领域的科技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的家电、轻工、纺织产品丰富,劳动力富裕,对外投资能力逐步增强。这些为两国开展经贸和军工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四,在当前世界处于复杂而又深刻的变革形式下,中俄这两个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国家都需要巩固和发展战略协作关系,以便彼此借重,改善自己的处境和地位,来应对各自外部的压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1996年叶利钦首先提出来的。当时中俄建立这一关系的原因有多条,但最主要的是两国都面临美国的压力。当时美国视俄中为对手和潜在威胁,对俄推行北约东扩政策,挤压俄的战略空间;对华则纵容台独,阻挠中国的和平统一。于是,中俄被迫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便应对和摆脱艰难的处境。“9·11”事件后,美国因反恐需要,缓和了对俄中的压力,同俄中的关系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美国并未完全放弃对俄中的警惕,仍视俄中为“潜在竞争对手”和建立单极世界与推行单边主义的障碍。今后一个时期,大国之间对话与矛盾相互交织、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局面会继续下去,而且俄美、中美力量相对悬殊的局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因此,中俄在各自发展对美关系的同时,需要相互借重,相互协作,以便改善自己的处境,增强同美国打交道的地位。

四、双方应以积极的态度处理好中俄间还存在的问题

中俄关系近10多年的发展一直十分顺利,似乎看不到有多少问题。但是近年来有些问题突显出来,引起了人们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前景产生怀疑。当然,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高层次的国家关系,但是也不要将这一关系理想化,认为中俄间既然存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就不应该有分歧和矛盾。但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而这种利益不总是一致的,因而在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出现这种或那种问题是正常现象,不必刻意的深化。问题不在于是否出现矛盾和分歧,而在于能否正视和解决这一问题。现在,两国已开始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随着这些问

题解决,两国关系又会向前迈进一大步。这些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中国威胁论”由来已久。其主要表现是:一部分俄方人士担心中国向俄远东移民,实行“人口扩张”。舆论的尘嚣直上,间接干扰了俄高层的对华决策。第二,担心中国强大起来后向俄提出领土要求,讨还沙俄时期霸占中方的1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第三,在石油、天然气开发、中俄贸易等问

题上各方利益难以平衡存在一定的分歧与摩擦。第四,在中俄关系的发展上也存

在几个不平衡。政府关系好于民间关系,中央关系好于地方关系,政治关系好于经贸关系,即所谓“官方热,民间冷;政治热,经济冷;中央热,地方冷”。经济关系、民间关系、地方关系,是两国关系的基础。这些不平衡如果长久不能改善,也会影响两国总体关系的发展。

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特点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是空洞的宣言,而是有实质内容的。从中俄两国发表的声明和两国 关系的实践来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包括以下特点:

第一,相互尊重和平等。中俄双方一致认为,相互尊重和平等是保持和发展正常、健康的国家关系的重要原则。平等和相互尊重首先表现为互不干涉内政,尊重对方国家人民的自由选择。中俄两国领导人反复声明,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权从自己的国情出发, 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选择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模式。中俄两国尽管改革的道路和方式 大相径庭,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两国国家关系的发展。中国没有像西方那样,利用苏联解体以及俄罗斯国内的危机和困难,对它指手划脚,施加影响和压力;俄罗斯也没有利用中国国内 的所谓“人权”和“民主”问题,伙同西方向中国发难。在相互交往中,中俄能够平等相待,尊重对方的合法利益和作为世界大国应有的尊严。处在困难和危机中的俄罗斯从中国方面得到的是理解、同情和支持。所以,在相互交往中,中俄双方都没有羞辱感。相互尊重和平等还表现在,相互支持各自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所作的努力。例如 ,中国支持俄罗斯为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认为车臣问题是俄罗斯的内政。俄罗斯一再声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罗斯不同台湾发生官方往来。 叶利钦为此发布了专门的总统令。几年来,中俄关系得以从一般的睦邻友好关系发展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相互信任不断加深,这首先是在相互交往中贯彻相互尊重和平等这一原则的 结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俄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基础上的伙伴关系堪为冷战后大国关系的楷模。

第二,建立新的安全机制,把边界变成和平、安宁和合作的纽带。中俄两国 拥有4300多公里长的共同边界。长期以来,边界争端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60年代发生的边境武装冲突,曾使两国走到了战争的边缘。随着东西两段边界协议的签订和19 97年东部边界划界工作的结束,中俄95%以上的边界问题得到解决,这为中俄发展长期和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奠定了可靠的基础。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两国 不再把自己视为潜在的军事对手,因而传统的主要依靠军事力量维护安全的方式就失去了意义。

第三,互补互利,共同发展。经贸和科技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 要基础。到目前为止,中俄经济和科技合作已涉及到 农业、能源、交通、和平利用核能、航空航天、金融以及军事技术等领域。领导人都把两国 的经贸和科技合作提到战略的高度。

第四,促进世界多元化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俄战略协作的范 围还包括国际领域。近3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调整,中俄不断寻 求在国际问题上进行协调和合作的可能性。在国际舞台上,中俄在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尊严和两国在国际上合法权益方面,能 够相互理解,并相互支持。俄罗斯支持中国在台湾和西藏问题上的立场,不赞成 西方借口“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中国对俄罗斯反对北约东扩表示理解和支持,支持 独联体的一体化发展,支持俄罗斯申请加入亚太经济和合作组织。中俄就世界战略问题其中 包括亚太地区的安全问题积极对话。在联合国,中俄为提高联合国的效率和行动能力,就裁 军、解决地区冲突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问题,进行有效的合作。总之,中俄战略协 作伙伴关系对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新闻媒介评论说:“中俄是多极化 格局中独立的、重要的两极,这是当之无愧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利 于世界格局多极化,有利于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第五,中俄高层领导会晤制度化、机制化。中俄关系得以顺利发展,这同两 国始终保持各个阶层、各种渠道的经常对话直接有关,特别是领导人之间高层、最高层接触 和磋商对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深化和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久前,中俄达成协议:为了协调两国总理定期会 晤机制的工作,设立以两国副总理为主席的政府首脑定期会晤委员会。中俄高层领导会晤制度化 和机制化,既是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

系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实践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的重要保障。 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核心是:两国在相互信任和平等的基础上,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尊严以及在国际上的应有地位和正当利益,为促进世界多 极化发展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密切协作。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全方 位的,协作的范围不仅包括双边关系,而且包括地区和世界范围内的问题;不仅涉及政治、经济,而且涉及外交和国际安全。这种关系不是出于暂时的需要,而是着眼于未来,面向21 世纪。

五、两国关系发展展望

展望两国未来的关系发展,我们不难看到,发展两国的传统友谊,继续加强双方的睦邻友好关系,推动双方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是两国共同需要的。

中俄关系的良好的发展具有诸多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第一,中俄对当代世界的认识和对国际问题的立场一致或相近。如两国都反对单边主义,主张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主张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第

二,中俄边界问题彻底解决,消除了影响两国关系的最大隐患。第三,中俄建立的高层互访和定期会晤机制,以及其他各级会晤协商机制,为在各个级别上加强和发展两国关系提供了畅通的渠道。第四,中俄两国元首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等诸多声明和条约,为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正因为上述由利条件的存在,所以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还是广阔的。首先, 两国面临的复杂的国际环境使它们的相互借重关系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战略协作领域将会进一步扩大,合作进一步加深;其次,随着经济合作的迅速深化,两国的相互依存程度将会不断提高,这将与双方之间的安全依赖一道,加强中俄长

期友好关系的不可逆性,并使战略协作关系具有更强的双边互利性;第三,两国间的相互信任程度将在根本上决定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广度与深度。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两国关系既不可能结盟,更不会倒退,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会继续向前稳步发展。但是,中俄两国在未来20年内国家实力究竟发展如何,具有不确定性。无论是两国都强大,或是都不强大,或是一强一弱,两国关系都需要重新定位。另外,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即中俄关系的迅速升温,是由于某些国际因素的强烈刺激,具体来说,主要是对美关系的因素,一旦这一因素消失或淡化,也将对中俄关系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由此判断,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俄关系的美好前景是不容置疑的。这不仅因为两国已从双方关系的发展中吸取了经验、教训,而且更重要的是中俄睦邻友 好合作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需要,同时两国也具有发展良好关系的诸多条件。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是只要双方本着建立兼顾双方利益、不针对对方国家安全的合作机制。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因而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是充满希望的。

在当前复杂而又深刻的国际背景下,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越来越多的外部势力对中国的崛起抱有敌视态度,通过各种手段阻挠和干扰中国的发展。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个时候,安定的国际环境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要条件。如何创造这种条件成为现阶段中国外交面临的主要课题。在这个时候,一个稳定的合作伙伴---俄罗斯,成为中国的首选。中俄之间的关系发展,也逐步的凸显其重要性。虽然相比中国与日本、东南亚国家的海洋之争中俄关系不是现阶段中国外交领域的热门话题。我认为,中俄关系的发展,在一定的时期内决定着中国外交的大体走向。研究中俄关系未来的发展,有助于我们能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当今中国的外交现状,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的判读未来中国外交发展的线路。

第19篇:酒店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酒店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第一章 中国宏观经济简要分析

一、宏观经济形势简要分析

201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3%;第二产业增长9.2%;第三产业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49%。“十二五”期间的数据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依然良好。,可谓稳中求

进。

二、旅游及酒店业发展形势分析

去年,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2014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状况与2015年发展预测的报告,报告对2015年旅游经济总体形势持相对乐观的预期,预计2015年全年旅游总收入3.9万亿元,同比增长14.7%。 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国内旅游人数会达到33亿,入境过夜人数会达到1亿。从宏观的基本面看,旅游及酒店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1

第二章 中国酒店业发展战略及政策走向

分析

一、政策突破预期强烈

根据我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未来五年旅游业将成为我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并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并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二、全国酒店产业政策与发展方向

(一)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旅游业的持续较快发展引导着

中国酒店业的发展方向。

1.持续稳定的保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将有利于我国旅游酒店

业的进一步发展;

2.旅游业在我国未来十几年的历史时期内将再一次迎来历史性的大发展,而作为旅游业基础产业之一的酒店业也将获得空前大发展的机遇。 酒店业是竞争性极强的行业,中央的大政策是:国有资产将有选择性的逐步退出酒店领域,并在3-5年内减少国有资产在酒店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因此,民营企业将是中国未来酒店业市场的主力军。

第三章 中国酒店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一节 中国酒店业发展现状

从总体存量上看,多数本土酒店集团在2015年实现了规模

2 1

上的快速增长。与2009年相比,国内集团酒店总数增加了1369家。酒店数量超过50家的集团有65个,比2009年增加了许多个。而国际酒店集团方面,英国洲际酒店集团、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美国喜达屋国际酒店集团等三家跨国巨头在华的酒店客房数均已突破6万间。

二、酒店档次

不同酒店集团选择不同市场档次定位战略,全面覆盖型、高档集中型和低端集中型品牌格局正在形成。

本土酒店管理集团方面,高星级酒店的发展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经济型档次酒店只有港中旅、锦江国际等极少数集团的数量有较大增幅。而与之相对的如家、格林豪泰、7天等经济型集团快速扩张,均已进入全球酒店集团50强。而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方面,大多数的国际酒店集团还是以中、高端档次酒店为主,只有少数酒店集团是以全档次酒店配备进行全方位发展的,如洲际集团、雅高集团和温德姆集团在中国市场都同时拥有相当数量的顶级五星级酒店和

三、四星级的经济型快捷酒店。

三、酒店类型和品牌

从酒店类型的布局来讲,各集团展开了不同类型酒店品牌的布局和扩张,并逐渐形成了3大集团阵营:

第一,全品牌型酒店集团,如锦江国际、港中旅、洲际集团、雅高集团等,他们的酒店品牌覆盖了旅游度假型、会议商务

3 1

型、中档商务型、经济快捷型等几乎所有的酒店类型; 第二,高端品牌型酒店集团,如开元集团、首旅建国、凯悦集团、万豪、香格里拉集团等,他们的酒店品牌档次定位主要集中在高端五星、四星级酒店,但是类型也主要以豪华商务、综合会议、度假和主题精品酒店为主;

第三,中低档酒店集团,如格林豪泰、如家、7天等,他们主要以三星级及以下的经济型酒店作为主营项目。

四、酒店分布区域

城市化及市场竞争压力进一步推动酒店向

二、三线城市布局,全国性市场基本形成,但区域发展水平不均衡。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主导的一线城市酒店业绩指标在2015年都实现了显著的增长,二线城市业绩指标涨幅则趋于平缓。过度供给仍然是中国大多数酒店市场所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 中国酒店业发展趋势

中国酒店业在未来的3-5年间将有以下主要发展趋势: 1.酒店发展集团化;

2.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

4 1

3.星级酒店规模和效益呈持续稳定增长;

4.中国高端酒店的主流变为房地产开发业加跨国公司品牌; 5.互联网将成为酒店营销的最大平台; 6.酒店服务将进入定制化阶段; 7.酒店管理向人性化发展;

8.创建独具特色的酒店文化成为潮流; 9.绿色环保概念大行其道。

从酒店档次上看,未来3-5年我国高档次酒店将继续高速发展。目前,五星级酒店存量较多的锦江国际、开元集团、首旅建国、世贸君澜等集团,仍在高速吸收五星级酒店项目,未来3年内五星级酒店数量均几近翻倍;而高端酒店市场将依然在很大程度上被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所把持,中端酒店市场将形成国内酒店管理集团和国外酒店管理集团共同竞争、百家争艳的局面。由于国际酒店管理集团高端品牌的巨大优势,国内酒店管理集团陆续将发展重心向

四、五星级的中端酒店市场偏移,利用本土酒店集团在一定区域内影响力及局部优势与国际酒店集团展开竞争。多数本土酒店管理集团对四星级酒店的发展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预计未来3年内的增幅将达到40%以上。三星级档次酒店数量未来三年将总体呈下降趋势。

低端酒店市场将面临行业洗牌。由于在运作成本、管理体系、盈利模式及扩张模式等多方面矛盾的逐步显现,规模较小的

5 1

集团将逐步退出低端酒店市场。而具有相当规模的经济型酒店集团将继续扩张,品牌整合将加快。由于前期的过度发展,导致竞争加剧,尤其是以短期投机为目的、期待把企业迅速做大上市或转手套现的投资者的加入,加深了经济型酒店行业发展的未知性。未来3-5年一方面经济型酒店市场仍将以资本的较量、发展速度的较量为主,与此同时,酒店品牌建设的竞争、服务质量的竞争以及综合管理能力的竞争将越来越在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那些资本势力较弱、只注重规模、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必将面对被兼并、收购的命运,从而形成“强者恒强,弱肉强食”的局面。

从酒店类型上看,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以及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休闲度假旅游将成为国民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之一。在旺盛的酒店需求推动下,度假型酒店的发展将使本土酒店有机会脱颖而出,催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顶级旅游度假酒店品牌。

另外,我国会议会展和奖励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城市酒店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预计在未来的3-5年中,我国的会议展览和奖励旅游市场将会以每年8%左右的幅度增长,有望在2015年跻身世界前五名。因此,综合会议型酒店将在未来的5年时间成为城市酒店业的新生力量。 从酒店分布地域上看,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以及经济发达省份的省会城市的酒店几乎已经趋于饱和状

6 1

态。因此,未来3-5年许多酒店集团将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三线以下城市布局。而酒店在国内主要旅游城市的布局速度也将继续加快,预计最少还有84000间国际品牌酒店客房将在2013年年底进入中国市场。

总体上来说,未来3-5年我国酒店发展的区域分布将呈现如下趋势:

1.向经济发达省份及沿海地区的

二、三线以下城市扩张; 2.向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中、西部地区中经济发展较好的省会城市或者一线城市扩展;

3.向旅游资源丰富,但尚未完全开发的次要旅游城市或者地区发展;

4.新兴的二线城市会议目的地,或者国家将重点发展的二线城市或经济区域,将成为酒店布局和竞争的主要区域。

7 1

第20篇:塑料光纤现状与前景展望

塑料光纤现状与前景展望

摘要:简要叙述了塑料光纤的历史,研究现状,并对塑料光纤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光纤传输,塑料光纤,POF,传输损耗,传输带宽

正文:

1.前言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对信息需求激增,接入网在向光纤到户迈进。但由于以往使用的石英光纤在连接及系统安装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当其直径小于0.1mm时,抗冲击的能力较差,不易连接,生产的成本也比较高,不仅提高了局域网建设的成本,也增加了用户的负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又在寻找用其它新型材料作通信传输介质的途径,其中被大力开发的一种就是塑料光纤(POF)。

2.塑料光纤的发展历程

塑料光纤已有 30 多年的历史,最初用于传光、照明和传相等,其后在汽车、医疗和工业控制等方面也取得了成熟的应用和推广,最近在宽带通信领域中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最早的塑料光纤是美国杜邦公司于1964年开发的以聚甲苯丙烯酸甲酯(PMMA)为纤芯的塑料光纤,其传输损耗大约为1000dB/km。

其后,日本的NTT和三菱人造丝公司在杜邦公司拉丝技术的基础上致力于降低塑料光纤的损耗,在提高其耐热性和研究梯度折射率塑料光纤(GI2POF)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1992年,Yoshiro、Koike等人用界面凝胶法制造出的梯度折射率光纤,明显降低了塑料光纤的损耗,有效提高了塑料光纤的带宽,为塑料光纤在通信网络中开拓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0 年,OFC会议上,日本硝子玻璃株式会社报道了氟化梯度塑料光纤衰减系数:在

850nm为41dB/km、1300nm为33dB/km,其带宽已达100MHz/km。用这种光纤成功地进行了100m、

11Gbit/s和5.0m、2.5Gbit/s的高速传输试验和70℃长期热老化试验。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氟化梯度塑料光纤完全能满足短距离通信的使用要求。

美国在塑料光纤的发展历程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美国政府委托波音、BOF等公司于1992 年成立了高速塑料网络联合体(HSPA) ,目标是研制渐变型塑料光纤。通过三年的努力,该联合体已经将塑料光纤技术推向航空、汽车和数据通信市场 ,并于1997年5月通过了渐变型塑料光纤的第一个工业标准。

塑料光纤之所以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和组织的积极开发,就在于塑料光纤将用于通信网络中1千米范围内的网络连接,成为短距离高速通信网络主要的传输媒质。

3.塑料光纤的原理

塑料光纤的工作原理为:当光线以一定角度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就会发生光线在界面上的全反射,光线重新折回光密介质中,光纤就是利用全反射的原理将光从一端传至另一端的。构成塑料光纤的材料有两种,高折射率和低折射率的两种透明聚合物,而且低折射率的材料必须完整地包住高折射率的材料,即皮材必须包覆住芯材。

塑料光纤的芯材和皮材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两者都是透明的无定型聚合物,具有耐高温性和强韧性;

(2)两者的折射率之差应满足 n芯n皮0.05的条件,以确保有一定的受光角;

(3)两者具有良好的匹配性,界面粘接性良好。

4.塑料光纤的优点

塑料光纤与石英光纤相比,塑料光纤在高速短距离通信网络中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特别在100-1000m范围内带宽可达数GHz,而成本则与对称电缆相当。同时塑料光纤具有加工容易、弯曲性能好、可以制成大芯径(0.5-1mm)、大数值孔径 (0.3-0.5)的光纤,且可采用注塑连接器,其连接、分路简单,操作简便,价格便宜,可采用可见光作光源等一系列优点。另外,塑料光纤的重量轻,可绕性好,易于在狭窄的空间内铺设。因此备受人们关注,形成了国际上一个新的研究开发热点。据国际市场分析,塑料光纤将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至2002年,全世界塑料光纤的销售额估计将高达10亿美元。

5.塑料光纤的性能

目前石英玻璃光纤性能的研究主要定位在损耗、色散、偏振模色散、非线性效应等 ,而塑料光纤的性能研究重点则是损耗、色散、热稳定性、机械性能等。

塑料光纤的最大缺点是损耗大。塑料光纤的损耗主要取决于所选材料的散射损耗和吸收损耗。其中散射损耗有因为波导结构不完善(如聚合物杂质、光纤中的微空隙、尘埃和气泡、纤芯直径的不均匀不完整性等)所引起的损耗以及由于瑞利散射引起的损耗。使用合适的包层材料和控制聚合物聚合度与分子量分布,可降低散射损耗。而吸收损耗则是由分子键 (碳氢、碳氘等)伸缩振动吸收以及分子键中的不同能级间的电子跃迁引发吸收所致。在以碳氢键为基本骨架的高分子材料中,波长为650nm处的吸收损耗大约为120db/km。如果用氟原子替代碳氢键中的氢原子后所组成的氟化塑料材料,这样不仅降低了损耗,而且也降低了色散。用氟化塑料制成的梯度折射率光纤,由于其在红外区无原子振动引起的吸收损耗,故可制得在可见光至红外范围的损耗很小,即在1.3um波长处吸收损耗为33db/km的梯度型折射率分布的塑料光纤。

带宽是光纤波导的一个重要特点,带宽大小决定了光纤的信息传输能力。增加光纤带宽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减小光纤芯的数值孔径(NA)。较小的NA使得光纤中具有传输较低阶的模式,从而减小了模间色散,故能使光纤带宽得到提高。二是改变光纤芯的折射率。当梯度折射率光纤具有接近于抛物型的最佳折射率分布时,光纤的模间色散最小,可以获得最佳带宽性能。另外,当入射光源的孔径较小时,光纤中只有部分模式激发,色散小于光纤中全部传输模被激发的情形,因而也可以获得相对高的工作带宽。

塑料光纤是由塑料材料制成的,由于塑料熔点低,耐热性能差,通常塑料光纤在高温环境中会发生氧化降解和损耗增大。氧化降解是由于构成光纤芯材料中的羰基、双键和交联形成的。氧化降解促使电子跃迁加快,进而引起光纤的损耗增大。当温度低于-20℃时,塑料光纤将变硬、变脆。

为提高塑料光纤的热稳定性,通常采用的做法是:选用含氟或硅的塑料材料制造塑料光纤;降塑料光纤的光源工作波长选择在大于660nm,以求得塑料光纤的耐热型长期稳定有效。

塑料光纤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柔软性能好。例如 ,一毫米粗的塑料光纤按曲率半径为6 毫米作180度的来回弯曲100多次,对塑料光纤毫无损害,透过率并无变化,所以塑料光纤可以十分方便地安装在光纤分线箱内。

6.塑料光纤的应用

塑料光纤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获得应用。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塑料光纤的损耗

较大、寿命较短、传输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质等也不够稳定,主要用于传光、照明、传相等非通信方面。随着光纤新材料、新型光纤结构以及新理论和新技术等的不断开发应用,现在的塑料光纤已能用于短距离、高速率的数据传输系统。

塑料光纤在未来家庭智能化、办公自动化、工业控制网络化、车载机载通信网和军事通信网的数据传输中具有重要地位。利用塑料光纤可以组成家庭网络,把家用 PC、娱乐设施、数字设备、家庭安全设备连成网络,达到家庭自动化和远程控制管理,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实现办公设备的联网,实现远程办公。塑料光纤由于重量轻且耐用,可以将车载机通信网络和控制系统组成一个网络,将微型计算机、卫星导航设备、移动电话、传真等外设纳入机车整体设计中,旅客还可通过塑料光纤网络在座位上享受音乐、电影、视频游戏、购物、Internet 等服务。但是 ,从塑料光纤自身的特点来看,塑料光纤的应用领域以短距离、中小容量通讯系统比较合适,可作为大容量、长距离石英单模光纤的补充,共同构成完整的光信息网络有线传输系统。

随着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的高速发展,工业自动化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工业自动化根据其特点和使用方向可分为过程控制自动化、面向生产和制造业的自动化以及自动化测量系统(工业测量仪表)。这些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建立和发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由直接控制系统向集散型控制系统发展,而这种集散型控制系统的发展都是以各种工业网络为基础。通过这些形形色色的工业总线系统,各种工业设备构成一个既分散又统一的整体。对塑料光纤来说,工业控制总线系统是其最稳定和最大的市场之一。通过转换器,POF 可以与RS2

32、RS

422、100Mbit/s以太网、令牌网等标准协议接口相连 ,从而在恶劣的工业制造环境中提供稳定、可靠的通信线路,高速传输工业控制信号和指令,避免了因使用金属电缆线路受电磁干扰而导致通信中断的危险。

在军事通信上,塑料光纤也得到了进一步开发,用于高速传输大量的敏感、保密信息,如利用塑料光纤重量轻、可绕性好、连接快捷、适用于在身佩带的特点,用于士兵穿戴式的轻型计算机系统,并能够插入通信网络下载、存储、发送、接受关键任务信息,且可在头盔显示器中显示。

7.塑料光纤的缺点

尽管POF具有众多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由于POF的衰减主要是由芯包塑料材料的吸收损耗和色散损耗形成,因此造成了POF的衰减过大。在通信过程中,环境温度的对塑料光纤性能的影响很大,导致了POF耐温性差。由于POF是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具有良好的延展

性,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非正常的工程操作会导致POF的弯曲、拉伸,使其衰减程度增大,影响正常传输指标。

8.塑料光纤的前景展望

塑料光纤用于短距离通信的局域网和接入网的前景不可估量,从塑料光纤技术的发展历程看,还有许多问题需待进一步研究解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进一步降低传输损耗。塑料光纤的传输损耗由初期聚甲苯丙烯酸甲酯(PMMA)芯光纤的 1000dB/km以上到现在氟化物芯光纤的15dB/km左右,降低了近100倍。塑料光纤的传输性能以及耐热性、耐湿性、耐酸碱性等物理化学稳定性方面都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损耗还将进一步减小,如采用吸附分离等先进的单体精制技术,引入高折射率,掺入量的折射率修正剂,以及开发新型全氟化聚合物等。

进一步增大传输带宽。塑料光纤的带宽由最初的渐变折射率塑料光纤(SI2POF)的几个 MHz增加到现在的梯度折射率塑料光纤的数个GHz,提高了近3个数量级。由于氟化物塑料光纤的材料色散很小,因此通过优化光纤芯区折射率的分布形式,创造新型的光纤结构,进一步降低模间色散,采用空分复用和波分复用等技,塑料光纤的传输带宽可望达到10 GHz·km以上。

参考文献:

[1] 韩伟.塑料光纤的现况与实用化动向[J].有线电视技术, 2005, (12) .

[2] 王田虎,毛海涛,张锦龙.塑料光纤及其应用[J].现代物理知识, 2004, (05) .

[3] 张洁,郝晓东.塑料光纤研究概况[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005, (02) .

[4] 赵宏,李勇,熊登科,董会奇.POF(塑料光纤)原理及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 2006, (07) .

[5] 李庆春,信春玲,郭毅.塑料光纤成型技术及应用前景展望[J].上海塑料, 2005, (01) .

[6] 张洁,郝晓东.塑料光纤的研究概况[J].上海化工, 2005, (04) .

[7] 刘天山.塑料光纤(POF)的发展及其应用[J].应用光学, 2004, (03) .

[8] 廖小平.塑料光纤的优点及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 2005, (22) .

[9] 我国通信级塑料光纤实现产业化[J].化工经济技术信息, 2007, (10) .

[10] 李旸.应用于塑料光纤的新复用技术[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2) .

《职业教育的前景与现状.doc》
职业教育的前景与现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