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诗集

2022-05-19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林徽因

诗意并理性地生活

读《林徽因传》有感

因为一直坚信“人应诗意的栖居”,所以喜欢那种感性而浪漫的感觉。当大量青春小说风靡校园时,我不可置否地迷恋上这种风,慢慢喜欢那种小伤感的情调,渐渐地开始变得颓废、迷茫。开始写诗、写小说,多么希望自己可以成为浪漫诗人,生活在自己的乌托邦。不尽人意的高考让我开始在现实中慢慢苏醒。暑假在姐姐的逼迫下读了《林徽因传》,感慨颇多。

她的深笑盈满了真挚,她的朝气点缀着光环。她以一代才女的身份出现在我们面前,又以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建筑学家的身份让人眼前一亮。她便是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读着她感性的文字,感受她的清新婉丽。在现实生活中,她并不符合美女的标准,但却有三个男人倾心于她,为什么呢?我以为他们并非爱她的貌,而是倾她的才,服她在诗意遭遇理性时的选择。这位能使最爱说话的叶公超沉默的孤傲才女,在诗意写诗的同时也在中国建筑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无疑,她是孤傲浪漫又诗意的女孩,若她着意于诗词,清新高雅却只不过落入俗套,混迹于一帮女诗人之间,反倒玷污了她的才学。她是冷静的,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内心的诗意忧愁注定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东西来支撑。她理性地选择了建筑学作为学术的主页,选择了家境人品俱佳的梁思成作为终生的伴侣。他放弃了一个只会浪漫的徐志摩,也放弃了为他终生不娶的情痴金岳霖。三人都才华横溢,可是她是理性的,她懂得梁是她的初恋,她心底的情人,梁是适合她的伴侣,现实的选择。而金是她的闺蜜,一生的蓝颜知己。而她的事业也因为诗意与建筑理性的结合而双丰收。林在爱情忠贞于与梁细水长流,友情襟怀坦荡,有病痛,有贫困,但从没失去有理性。

我明白了诗意一个人不在于他柔弱遐想,只要在内心保留一个角落即可。心有诗意,则生活诗意。人应用现实的理性来选择自己方向,有事业爱情的成功来安慰忧怅的内心。我想这世间是美好的,闲时于窗棂处啜一口茶,读三两页数,这种诗意的生活很惬意。但是我们也不能把生活过于理想化,乌托邦的生活是脱离理性现实的,是浮于水面的浮萍,是没有根基可言的,也显然是不长久的。梭罗诗意隐居瓦尔登湖畔,却没有一味沉迷,反而写出了惊世之作。所以我想我们也应该如此,保持自己内心的诗意,但不能忘了理性,只有诗意与理性结合,我们的人生才能焕发出更灿烂的光芒。

推荐第2篇:林徽因

一代才女——林徽因

作者简介

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1931年4月,她的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以“徽音”为笔名,发表于《诗刊》第二期。以后几年中,又在《诗刊》《新月》《北斗》、天津《大公报》《文学杂志》等,先后发表了几十篇

作品。大部分是诗歌,也有散文、小说、戏剧和文学评论。她的诗

多数是以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澜为主题,探索生活和爱的哲理。诗句委婉柔丽,韵律自然,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赞赏,奠定了她作为诗人的地位。她经常参加北平文学界读诗会等活动。1936年,平津各大学及文化界发表《平津文化界对时局宣言》,向

国民政府提出抗日救亡的八项要求,徽因是文艺界的发起人之一。

作品推荐——《九十九度中》

《九十九度中》主要包括:悼志摩、惟其是脆嫩、山西通信、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窗子以外、蛛丝和梅花、文艺丛刊小说选题记、究竟怎么一回事、此一片阳光、诗歌、那一晚、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仍然、深夜里听到乐声、笑、激昂、情愿等等。

《九十九度中》风格清新,“最富有现代性”,在京派小说中别具一格。它写的是北平一个大热天的众生相,一个同时空的“共在”结 构:小说有9部分,包含了大约14个情节片断,钟表时针的移动和水银柱的上升是这个“共在”结构的轴,而40多个人物的生活故事。则是围绕这个轴转动的众生之流的断面。作者用电影语言蒙太奇手法如不相关人物位置上的接近、主题的相关、人物心理的联系等把各片断串在一起,中间不作任何过渡,由此作品以流动的方式向前叙事;从而引出了富裕、悠闲的上层社会和受剥削、下苦力的劳动阶层的比照,显示了社会不平等的主题。正是上述一些在今天看来扔颇为现代的艺术技巧的纯熟运用及作者“对于人生看法的不同”,使这篇作品“有立意”,“达到一个甚高的造诣”,从而在现代小说史上常被提及。

推荐第3篇:林徽因

林徽因

林徽因,听到这个名字,许多人总是把她和徐志摩、张爱玲、陆小曼等联系在一起,想到的是她那丰富多彩的感情生活,却很少人知道,她是一位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她有过许多建筑方面的成就。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时任东北大学建筑系副教授的林徽因参加了由张学良出资发起的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大奖赛,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一举夺魁,拿下本次比赛的最高奖金;1945年二战行将结束时,时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的林徽因受美军邀请,在即将执行的奈良轰炸图上为其标出了著名的文化古迹位置,以免被炸。值得一提的是林徽因一家在1937年11月与1939年1月两次险些于日军的轰炸中丧命,三弟林恒也于1941年在对日战争中阵亡;还有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设计,以及为人熟知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我们今天提起林徽因,更多想到的是才子徐志摩对她至死未了的真挚爱情以及她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的美好婚姻,想到的是那富丽大方、美观庄重的共和国国徽和肃穆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却很少有人将她那些精美优雅的诗歌拾来重温。林徽因诗作中体现出的对生命和自然的赞美不仅源于她敏感而追求本真的性格,也受到特殊客观原因的影响。大家知道,林徽因短暂的生命一直受到久治不愈的肺病的侵噬,这使得她在内心里对生命,对自然都萌生出一种健康人无法体味的崇敬和向往,也使得她比一般人更珍视世间无数美好的事物。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在这里我要说到的是一首林徽因的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有文献这样记载:“‘四月天’在西方通常指艳丽、丰硕与富饶。很多人一厢情愿地认为诗中的‘四月天’指的是徐志摩,他们可能是对林徐的恋情情有独钟,倾心于他们之间的感情设计成一段遗憾的难圆的爱作一种心理补偿。但其中的‘四月天’的确与徐志摩毫不相关,与爱情毫不相关,实际上它是指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是一位被母爱充盈的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赞颂’。”而我想说的是,诗人作此诗的初衷其实难下定论。与这种观点相反,我个人情感上更支持“四月天”是为徐志摩而作的观点。

林徽因,是一位温婉的女子,更是一位传奇的女子。她的美貌清丽脱俗,让世人惊叹:她的才华横溢,让万众瞩目。她出生名门,浸染过中西方最精粹的文化,既有东方女性的温文尔雅,又有西方女性的爽朗大方。她是近百年来中国女性的畅想,是康桥的柔波,海德公园的湖水,高贵宁静又带有几分忧郁;是敦煌的壁画,佛光寺的雕梁画栋,热情明朗又含有几分隐密。正因为如此,她,让徐志摩怀念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记住了一生。她,性情淡薄,犹如一杯清茶,素净的香气消散在空气中,在每个人的心中环绕。

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徐志摩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徽因,并不惜与发妻张幼仪离婚。但林徽因经过理智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之後林徽因同意了父亲为她定的一桩婚事,嫁给著名学者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梁启超的安排下,游学欧美主攻建筑设计。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渥太华梁思成姐夫任总领事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婚後梁对林呵护倍至,夫妻二人致力于他们所热爱的建筑事业,林徽因不仅具有诗人的美感与想像力,也具有科学家的细致和踏实精神,他们在山西对古建筑所做的调查和实测工作,不仅对科学研究贡献巨大,也使山西众多埋没在荒野的国宝级的古代建筑开始走向世界,为世人所知。

金岳霖,哲学家,逻辑学家。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後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国,回国後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他终生未娶。一直恋著林徽因。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爱了林徽因一生。

晚期的林徽因大多在病中度过的,她每天只能靠在被子上工作,书案上、病榻前堆积起数以千计的照片、草图、数据和文字记录。她生命最后的英雄乐章是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工作中承担纪念碑须弥座装饰浮雕设计,并亲自为碑座和碑身设计了全套的饰纹,特别是底座上的一系列花圈。1955年她悄悄的离开了,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安葬于革命烈士公园,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建会决定将她亲手设计的一方汉白玉花环刻样移作她的墓碑。

林徽因的一生可谓是精彩万分,有才有貌,有家庭有事业,唯一不美满的爱情也被丈夫无微不至的关爱所填满。在我看来,她几乎标志了一个时代的颜色,也达到了一个知识女性的顶峰。

演讲人:李风旻

学号:20110401104 班级:11调查

推荐第4篇:林徽因

林徽因(1904-1955),民国名媛,胡适眼中的“中国一代才女”,集才情横溢的诗人、入木三分的评论家和卓有成就的建筑学家于一身,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者之一,她担任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承担为碑座设计纹饰和花圈浮雕图案的任务。

你是人间四月天 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这真挚而坦诚的语言正道出了——爱,就像那一树一树的花开。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但谁又能参透这幻化的轮回,谁又大胆的爱过这伟大的变幻?”写这首诗时林徽因正因肺病在北京香山疗养。但从这首诗并不能看到多少痛苦忧伤的影子,而只是间接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感悟,然而这也展示了一个女性豁达的胸怀,

在生活中,她喜好与人辩论,用诗句表达她的哀愁;她精通文理,学贯中西。她生长富贵,命运坎坷,修养让她把热情藏在里面。有人崇拜她,把她当成女神;也有人诋毁她,说她是“女人公敌”。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机智幽默的谈吐,优雅迷人的气质。她是一个让人神魂颠倒的情人,一个让人如沐春风的朋友,更是一个可以患难与共的妻子。徐志摩、金岳霖、梁思成等为她痴迷一生。

接下来谈几个小故事 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

1931年,梁思成从外地回来,林徽因很沮丧的告诉他:“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梁思成第二天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而林徽因,不仅没有离开他,反而感动万分地对梁思成说:“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来偿还!”林徽因后来又将这些话转述给了金岳霖,金岳霖回答,“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于是从此三人终身为友。

林徽因的追悼会上,金岳霖为她写的挽联格外别致,“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四月天,在西方总是用来指艳日,丰盛与富饶。她在他心中,始终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

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此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情窦初开的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而徐志摩也爱上了林徽因,但林徽因后来才发现,自己对徐志摩只是崇拜,并无爱情。徐志摩深爱林徽因,回到中国与此时刚生下第二胎的妻子张幼仪离婚,但当他回到英国。林徽因已经离开了英国,又回到了中国。在这个选择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少女那真正与众不同的、早萌的智慧的闪光。一开始就标明心意,不做别人眼里的传奇,要踏踏实

实的过一生。女孩在自己最漂亮最巅峰最受人宠爱的时候,放弃成为传奇的诱惑和虚荣心的牵引,凭着本能选择最踏实的生活状态,实属难得。

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是这样写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

林徽因回国不久,梁思成便到林宅登门拜访。而这次是以一个求婚者的身份,这也为他们的婚姻奠定了基础。婚前,他们有一段经典而感动的对话,大家应该也很熟悉,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我想,源远的中华文化,那些文字背后的悲欢离合,都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品读,也是一生都远远不够的。所以,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亦或是天气阴沉的时候,不妨捧起一本林徽因的诗集,体味那文字背后的落寞传奇。

推荐第5篇:诗集·

断 章

Duan zhang

主编:吕光春 副主编:邓永春

责任编辑:朱燕 封面设计:谢泽楷 版式设计:肖平责任校对:陈晓芬 责任印制:梅仁林

前言

年少的日子总有用不完的激情与时间,什么都拿不出来,但是可以在下了一个决定后,用全部的精力坚持,直到成功。或许文章杂乱,但因为只是爱好,无关职业与金钱,更有一种旁若无人的清新。没有讲究的措辞,没有华丽的辞藻,只写心底最忠实的感受。不够专业,但更真实。

本作品中,爱情、似乎占尽半壁江山,有 “只恐娇开无赏人”的彷徨,“沉淀往事,抛却回忆,看淡人生挥别尽旧时光,醉饮半生沧海泪,且忘今世一回眸”的故作洒脱,有“也许我还在爱你,忘不了你掌心的纹理,忘不了你微笑的模样,可为什么,会有那么一次分离”的自我嫌弃。还有对爱情未能相守一生的遗憾,“尽管以前有过那么美好的时刻,可那些深刻的回忆早已不在原地,时间久了,也朦胧了”·都是那么真实的感受。爱情,不就是如此纠结的存在吗?爱不到的彷徨,得不到的故作洒脱,忘不了的自我鄙夷,失去了的遗憾。这一些些,又一次从心底突破坚冰流到纸上,是否、心——又伤了。

作品除真实的爱情感受外,也有少数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对“小悦悦事件”的独到评论, “爱心大传递,这是我们渴望的理想状态”。社会道德沦丧是所有公民的共同认知,可大家却依旧我行我素,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我们的力量太微薄,但足以制约自己。

作品中还涵盖了不少影评,《邻家特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情敌大战》,《蝴蝶效应》,以及《西游记》中悟空角色的又一独到理解,见解独到,丝毫不落俗套。给本作品增色不少。

总体来说,本作品只是各青年的最真感受,因为爱,所以做。无谓成败,只为心中所愿。

二〇一二年六月

目录

第一编

诗歌

梦、非梦…………………………………………………….1 春静………………………………………………………….3 梅花伤…………………………………………………….....4 绝恋………………………………………………………….5 风逸………………………………………………………….6 史叙........…………………………………………………….7 也许.........................................................................................8

第二编

散文

念雪………………………………………………………….9 回忆的痛……………………………………………………11 选择…………………………………………………………13 我的大学阴晴不定…………………………………………15 旧梦染尘,一曲清歌伴天明………………………………16 何处惹尘埃…………………………………………………18 时间朦胧了幸福…………………………………………....20

第三编

评论文

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2 评论“小悦悦事件”………………………………………24 《蝴蝶效应》影评…………………………………………..26 《邻家特工》影评…………………………………………..28 《情敌大战》影评…………………………………………..30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影评……………………..32 《西游记》—论孙悟空形象………………………………..34

第一编 诗歌

不曾想“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从容不迫;看不透“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的世态炎凉;只愿“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人生理念。无论你的轨迹通往何处,无论下一刻十字路口能否邂逅,我希望我们虽殊途但同归。用一种诗意的情绪来抒发,有你,有我,还有他。

梦、非梦

邓永春

许久未曾安眠 这夜却早早熟睡

睡梦中有个单薄的影子向我挥手

用一种决绝的姿态

心——似乎被挖空

我撕心裂肺的呼喊 回过头来的

却不是脑海的那个样子

眼眸溢满无助与绝望

晦涩的无一丝色彩

可我明明记得的

曾经的那双眼睛并非如此

它总是闪着倔强的光芒

对未来充满期望

何时——它变得如此沮丧

仿佛未来仅仅只是死亡

或许——这也不错的

总是要死的 当尸骨埋下泥土

深沉的木棺盖在你的身体上空

一切都不再属于你

你花一辈子追逐的将全部成为泡影

一切——就和你没来之前一样

我已不敢回想

梦里的过去就像我的现在

那我的明天是否也会像它一样

从高楼坠下

变成一朵鲜红的血花

终究——随风而去、浮生一梦

春静

陈晓芬

似九关玄女下凡落户 彩色霓裳飘向人间 从此

世界不再低迷

连玄女泪都变得剔透 趁着夜幕浇灌大地 沾湿小草唤醒灵魂 于是

朝阳中得世界鲜活跳跃

青青草丛偏偏蝶儿 潺潺水声 定格每个角落 便记忆了整片大地 岁月静好 何苦事事焦灼

梅花伤

梅仁林

悠悠白雪九天寒,

凄凄隆冬罩百山。

牡丹菊莲皆归去,

唯有傲梅迎雪来。

寒风叙叙零飞雪,

梅花瓣瓣诗薇情。

不畏银雪傲枝头,

只恐娇开无赏人。

绝恋

肖平

杜鹃啼血映山红, 湘妃泣泪斑竹翠。 魂断蓝桥抱柱处, 梁祝化蝶漫天舞。

风逸

朱燕

秋风萧瑟落叶泣, 雪过无影悲伤谁。 情至深处无言辞, 一颦一笑难保留。 世态炎凉闲情殇, 柔情似水写意间。 奈何桥一世邂逅, 只恨岁月成蹉跎。 欲见你, 苦寻觅, 浮生未憩。 可堪回首? 悲欢离合皆常态, 颠沛流离几世情。

史叙

谢泽楷

朦胧一首藏头诗, 清楚道尽世间事。 问君春秋有几许, 匆匆白年难再叙。 为文舞墨体天心, 是武弄戟沙场停。 文武将相皆尽力, 大唐盛世手中擒。

也许

吕光春

也许我还在爱你 也许我还在爱你 忘不了你掌心的纹理

忘不了你微笑的模样 可为什么

会有那么一次分离

也许我已不再爱你 也许我也不再爱你 时间稀释了初识的情愫 时间朦胧了浅唱的回忆 可为什么

记忆没有随时间逝去

听着熟悉的海浪声 回想那次你我的相遇 我的心泛起点点涟漪 只惜一切早已成为过去 翻开记忆 回忆逐渐清晰

第二编 散文

春去秋来,赏花开花谢,看云卷云舒。没有一个时刻是属于宁静的归宿,愿我能对人生轻描淡写;愿我能对世界一探究竟;人世间情为何物?那是一种被刻下来的幸福时光,想要写意她的姿态,挥动我们年轻的文笔,抓一把阳光,谱一曲人间别样年华。

念雪

邓永春

盼了一冬的雪花终于落下来了,它来的在意料之中,心里却同样欢喜异常,来得如此平静,就那么静谧无声的,就欣赏到了他的纷纷扬扬,那么顺其自然,却是我心里最尊贵无比的客人。

在我的记忆中,十几年来,只有全国雪灾那次,尽情地赏了一次雪,别人心里悲痛,憎恨的灾难,在我心里却是永生难忘的快乐。对我来说,飞扬的雪花就仿佛上帝派来拯救世界的天使,或许它无法真正拯救世界,却依然给了天地一片纯白美好。如今的生活那么浮躁,几时像赏雪般的心静。或许,它也是净化心灵的薄纱。淡淡的、柔柔的、却真的让你平静。如佛语般·······

记得在好小的时候,每到新年,伙伴们总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过年下雪吧”。无关玩耍,无关金钱,无关攀比,此时的大家前所未有的和谐,可愿望与现实总有差距的,即便差距仅仅为一层薄纸。直到现在,这个新年愿望也并未完全成真,最开心的一次就是早上醒来飘着小雪,碎碎的晶莹,是捉不住的美丽。从卧室向外看去,对面的石头上挂了一排水柱,形态甚美,剔透的冰渣,阳光照射下更是砖石般闪亮,大自然果然鬼斧神工。如此,便也弥补了心里愿望落空的又一次遗憾。

如今,再次看到飞扬的雪花,却并不再奢望它挂满枝头,铺垫一地银霜,年龄,其实也是磨人的,再尖锐的铁角也会有磨钝的一天,失望多了也就不那么在意了,反而会静静欣赏眼前能看到的。而今日,我也发现,雪花飞扬也是甚美的,以致超越堆雪人。只觉若得一女,雪下飘然起舞,定然更加美不胜收,绝景、绝色。

而再到晚间,各处农家炊烟袅袅,缓缓升起,天地更似仙人地界。或许今日的平静也就浮尘一梦罢,可看过,想过,便也无悔了。人世本就糅杂,心岂能永远凌乱。再累,心静也就不难了。

回忆的痛

肖平如果蒲公英的记忆还留在土里,那它还会愿意跟风一起去旅行吗?

起点与终点,两个相同的概念。站在起点的地方望着终点,心里就会有一个目标,当认定这个目标后一直向前走,就会走出一条线段。

不知道什么时候,喜欢上了孤单,喜欢那种只有一个人的的感觉,总觉得这个时候的自己才是真实的自己。当一个人坐在只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吸着用回忆做成的烟,看着这支烟在自己眼前一点一点地消陨,有种撕心裂肺的感觉,灵魂也随着吐出的烟缓缓上升。当烟烧到尾烫着了指尖时,还不舍得把它扔掉。烟是烧完了,可留下一地的烟灰,又能有多少人能明白其中的苦楚呢?

回忆里有痛吗?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竟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和冲动。岁月把我们的回忆磨成了一杯咖啡,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变得索然无味,反而会越来越有味道。我知道回忆里有痛,最真实的痛。一个人的时候,我只能用回忆来麻醉自己,用以往的美好的回忆来掩饰现实生活中的无奈,虽然痛,但我却依旧在回忆。

喜欢夜,尤其是深夜,是因为它静,它深邃。一个人,在夜里。走在无人的街上,昏黄的灯光将影子拉得长长的,如同夜深邃的眼瞳,空洞洞的。往事随着深街处吹来的风,变得无影无踪无。如同清凉的雨,下在心底,落在旧时的花香里,淋落了一地凋谢的花瓣。

想用烈火再来一次火烧记忆的赤壁,去焚灭那些苦楚的记忆,只是我不知道过后是否会再次上演某一场悲剧,连带某些美好一起湮灭。

古人云,人生若水,水痕深,而逝水无痕。那些沾满回忆的痛苦会在岁月中消逝。

选择

谢泽楷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当我们选择高山,我们见到的是山的高大;当我们选择草地,我们见到的是草地的宽广。当我们选择大海,我们见到的是海的胸怀;不同的选则就会有不同的收获。

选择是一种人生的方向,选择是一种抉择,选择是勇敢者的行为,选择是为了更好的成功。选择是一种感受,人生就是选择。

孟子曾说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因此,人生就是一次选择。

秦朝,秦始皇选择了统一,因此出现了战争;秦始皇选择了兵马俑,因此出现了暴君。每个皇帝都会面临很多次选择,在选择中走向富强,在选择中走向失败。

选择是痛苦的,选择是无奈的,但我们不能不选择,我们要学会选择,面对选择。

鲁迅本来是一名医生,后来他觉得医生不能使中国强大,因此放弃了学医。中国失去了一名优秀的医生,这是无奈的。但我们不能否定鲁迅的选择。

所以,选择再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医生需要选择,他要 选择什么药适合这个病人,也许他的选择会使病人一命呜呼。 人的一生经历无数次选择,即无数次机会的把握。正确的选择可以造就生命中灿烂的前程,错误的选择可以毁掉生命的梦想而感受遗憾的苦果。因此,选择是欢娱的过程,选择是痛苦的过程,选择是悲怆的过程。

选择需要高深的思维功底,选择需要切合实际的判断能力,选择需要谨慎的态度,选择需要果断的决断,选择需要充足的时间。

选择是主动的,自主的,可以尽情地选择;选择又是被动的被迫的,不得不选择,不能不去选择或者是说别无选择。

选择是双方的,既要选择又要被选择。

有空间宽裕的选择,有余地狭小的选择,有轻而易举的选择,有要付出代价和牺牲的选择。

世间不存在十全十美的选择,但是世间万物正是在选择中进化,缺少选择就缺少生命和历史,就会缺少发展的韵律。

我们渴望选择,我们拥有选择。

徘徊在生与死间,踌躇于明与暗间,有人选择生,也有人选择死,有人选择明,也有人选择暗„„真正源于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缕精神血脉,却选择永恒。

用心灵选择,给人一片绿阴,用意志选择撑出一道晴空。对生命的膜拜,信心的追求,需要我们选择永恒。滚滚洪水中,勇士选择自身的离去却给了别人的生;浩瀚沙漠里,战士选择自身的苦辛却给了别人幸福。面对歹徒毫不畏惧,面对苦难迎难而上,生命的选择赋予人活力、追求与成功,灵魂的选择产生永恒。 我的大学阴晴不定

陈晓芬 五月,一个尴尬的月份。惨白的阳光烘烤着大地,恍惚急于求成的母亲在平底锅上煎着鸡蛋,可是这样的温度又不足以引起我的愤怒,降低我的食欲,稍微薄凉的午后我给如何打发我那宝贵而又易逝的分分秒秒呢?如何将这五月时间的尴尬变为金子镶金我的青春里呢?冥思良久,我该给五月打上一个句号——为她写一份总结,记录她的光华。

在早晨刚起床的那一刻,天空是那么的明亮,也可以选一身适合自己的衣服,在洗漱完毕,开始收拾东西往外走时,还要走到窗台上去看一看天气是否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走出门一直到教室是天气依然还是挂着明亮灼热的太阳,当你坐在教室你上完一节课,天空就开始不安定下来了,发生的变化,开始下着沥沥的下雨,气温也开始变得有一些些凉爽,甚至还有一些些凉意。

这是我上大学以来最大的感受,这里的天气好像总爱捉弄人。除了天气,食堂到教学楼的坡也十分让人苦恼,现在夏天到了,每天中午和下午的时候我们都被太阳“温暖着”,每次上食堂都是大汗淋漓的,但这个坡也有着它的好处,也能强身健体,来到我学校后我的抵抗力也变的好很多。

我们能适应阴晴不定的天气,能驾驭这么大的坡,还有什么是我们不能驾驭的呢?下雨后,走在坡上还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一束阳光洒下来整个校园都充满了泥土的芬芳,校园变得格外的干净。平时要走20几分钟的路程感觉只需几分钟便到了,现在什么距离都不在是距离,什么问题都不再是问题,不管什么不好的困难都被这风景给化解了。 旧梦染尘,一曲清歌伴天明 梅仁林

一曲清歌唱尽尘世沧桑,那是岁月掩埋的过往,那是轻描却无法淡写的情殇。

一曲清歌余音绕梁,多情人儿寂寞伴月唱,苦笑的嘴角又怎能掩昨天的悲伤。

徘徊在四月的微凉雨季里,思绪渐渐游离出我的身体,轻声微叹,心底那一抹忧愁,益出了我此时的孤单。

心中,那些关于你的记忆,我已无法用最柔美的姿态去忆念,不倦的说着自己的深情,在一页素笺上追逐着时间的风影。把一切过往都挥洒在点点墨迹里,学着珍藏,学着遗忘。只是我的演技终究没那么好,打败不了我此时落寞的情怀,掩盖不了眼里流露出来的丝丝忧郁。

轻踏时光的痕迹,翻阅与你走过的片段,你却像是开在我心灵深处最虚幻的花朵般,如此不可触摸,而我微凉的指间又承受得起这情丝万缕?

吻痕余温在,花落人失约,只是不小心的翻阅也会让尘埃迷了眼,波动那根思念的炫,与往昔遥遥相望,念起旧日的温馨时光,却是在回忆的边缘,冷眼看你匆匆离去的身影湿了双眸。常常倚着季节,细数你来过的痕迹,一笑情缘,进驻我心,踏影相寻,却是蓦然回首。你来时的绚丽一幕,你走时的背影如画。点滴掩埋,点滴掩埋,而我又该如何去掩埋这段由你留下的深深记忆。

站在记忆的深处,寄清歌一曲,往事萦绕挥不去,旧梦染尘情难了,十分追忆三分冷,剩下七分是伤痕。

时光悄悄走远,却没带走我深情的眷念,将我淹没在这条回忆的路上,看不到清岁月的轮廓。若说,一叶心舟,能载满我所有的思念,那么又何须用岁月的无痕来全译沧桑的所有?

一晚清秋梦,此去经年风凉透,花落瞬间,故事在叹,然,流水已无踪。注定的遇见,回忆的云烟,注定的缘散,今夜无奈的长叹,虽说情已残,只叹清歌伴天明。

罢了,罢了,沉淀往事,抛却回忆,看淡人生挥别尽旧时光,醉饮半生沧海泪,且忘今世一回眸。

何处惹尘埃

朱燕

“亲爱的,当明年的的今天,红色枫叶再开成一片海的时候,我就回来了。你一定要在枫叶树下等着我。”

-----题记

没有花开的灿漫,没有花谢的凄凉。有的只是对红色枫叶的钟爱。梦千年,前世千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一次的檫肩而过。历经千年之后,在天之涯,海之角,毫无目的的寻找着哪一幅美轮美奂的风景。我倾尽一生,只为邂逅梦中的那一抹身影。

风起,卷一地黄叶,随风而逝。梦中我看到一双含泪的明眸,注视着远方、、、、、、“那一年,你为了梦想,踏上了旅途。如今,我依然在等你,在风中。”让我忆起万千思绪,任凭记忆的显现。春去秋来,一切照旧。但对我而言却早已物是人非。如果许我一次重新来过,我定不与你相遇。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千古名句是何等的执着而悲凉。但我并不喜欢,在爱与痛的边缘,独自徘徊。不喜欢这样悲剧。就好像是在你的世界你能看见除我之外的一切,却不知在我的世界我只看见除一切之外的你。太悲催,因而不适合我。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画面又是如何的难舍难分。沉睡了千年,不愿再继续对爱无限的追求,不是不爱了,是因为这个梦太长了,执着的心累了,所以潜意识下选择遗忘,即使很难。有人说,下一段路途的开始是对上一个故事的结局。无论怎样,请相信,记忆深处的那一抹身影依然、、、、、、只是爱被我打死结。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两句禅语,让我明白红色枫叶再次开成海时,岁月的流逝早已让万事万物时过境迁。唯吾留一心真诚等待,竟不知结局也不过是过眼云烟。让谁在树下守候了千年,也换不来明年的今天的承诺。枫叶一地,悲伤了谁?

梦回现实,我不敢想,也不愿意想。我唯一的渴望就是云淡风轻的日子。也许当我再次经过枫叶树下时,行走并想念着,关于一切的记忆都凝固吧?不知何处惹尘埃,我本无一物---------云淡风轻。

时间朦胧了幸福

吕光春

当幸福悄悄来临时,我们往往措手不及。带着这样的心情,想要认真诠释,想要握紧时,它却从指缝间溜走了。我们是该微笑还是哭泣?

对于幸福的定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幸福像空气,时刻停留在我们身边;幸福像钥匙,开启我们纯真的心灵;幸福像雨水,向我们喷洒着甘霖。”还有人说:“幸福就是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简单的微笑。”更有人说:“幸福就是猫吃鱼,鱼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这些理解,不管是优美简洁,还是奇异潮流,都在我们学习生活中逐渐“流行”。不同的观点引发出异样的结局。

幸福被我们说的优美动听,可又有谁抓的住呢?属于爱情的幸福又会有多久呢?

爱情不仅神圣,似乎一直是我们生命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正属花样年华的你,是否也渴望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恋爱的两个人,往往沉醉在彼此的世界里,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幸福。在奶茶店里,同喝一杯奶茶,用柔情的眼神注视着对方。在校园里,手牵着手,望着彼此微笑,诉说着那些所谓的海誓山盟。在空旷的草地上,幸福的偎依,看夕阳西下。这一幅幅唯美的画面时常令我们羡慕不已,可幸福的时钟也会有停留的时候。

“我们分手吧„„”浅杂着微风的声音清晰地听到这句话。朦朦胧胧的一段话,极力的挽留,也还是只剩下心碎„„ 此刻的画面就像是电视里的现场直播,在我们身边上演,只是主角是我们自己而已。时间流逝的很快,某一刻他们擦肩而过,或许是闻到了曾经熟悉的味道。转身,却只是给了彼此一个微笑。转身过后,或许勾起了以前的幸福回忆,或许心里有点惋惜,或许什么也没有。

尽管以前有过那么美好的时刻,可那些深刻的回忆早已不在原地,时间久了,也朦胧了。

幸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消逝,它会渐渐模糊。往往我们以为一辈子不会忘记的事,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

第三编 评论文

有人说,人生如戏,我却要说,戏如人生。从你睁开眼感受到人间气息的那一刻起,我们就一直在演。也许在你的世界,我仅是配角;可在我的世界,我是主角。如何演绎,在走过繁花似景、物象万千的那些年之后,于至诚无息之间,明白繁华似梦远不及拨开云雾见青天的纯粹可爱。

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邓永春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这首诗在当时广受好评,有“千里绝唱之作”和“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全诗共36句,每四句一换韵,读来一阵清丽之感,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韵调优美,脍炙人口。

在此诗中作者抓住扬州一带月下夜景中的五种事物,春、江、花、月、夜,透露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诗人一开篇就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动潮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赋予明月与潮水的生命,使整个形象顿时鲜活起来。

本诗中,作者对月光的观察及其细微精致,“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月光的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世界。使春江花月夜变得格外优美恬静。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的那些单纯的模仿景物的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愁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地赞叹大自然的绮丽景色,讴歌人间的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散开来,与对人生的哲理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相结合,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相溶的幽美而辽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索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全诗紧绕月的一夜经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及在月照下的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鸿雁、鱼龙、思妇、游子,组成完美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面。

在韵律方面,全诗36句,每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全诗随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律的变化,结合诗情起伏,可谓丝丝入扣,婉转谐美。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自《诗经》至张若虚,其间一千几百年,没人把一轮江月写得如此凄美多情。在诗歌的表现形式上,南朝民歌和齐梁声律学,经过多年的酝酿发展,到了张若虚手里,恍如金丹炼成突现奇光,语言声律与形式技巧以及描篇布局,被那样的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在诗歌发展还找不到前进方向的唐前期,《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轮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诗国的灿烂。而张若虚之后,又是一千多年过去了,仍然无人能把一夕江月渲染得这般淋漓尽致,历尽沧桑变幻,诗篇不朽而江月依旧。

评论“小悦悦事件” 陈晓芬

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惨剧发生在广东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让人难以理解的是,7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18个路人,竟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现在小悦悦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接近脑死亡,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评论:这样的惨剧已严重地越过了正常人和正常社会所能承受的底线,让人不忍听闻。它所引发的排山倒海般的舆论反弹,已无法用语言复述,数以十万计的网友用跟帖表达悲愤,一遍遍地假设:假如第一时间就有路人抱起女童,她应该没有生命之虞;假如7分钟内有一人伸出援手,女童应该可以免受第二辆车的伤害;假如18个路人不都那样冷漠,女童至少无须躺在重症室......舆论的矛头纷纷指向那18个路人的见死不救。

这样的假设和批判有足够的道德正义作支撑,但我觉得还不够,应该深入下去:假如第一辆面包车司机马上下车,将女童送到医院,惨剧也就无从发生;假如第二辆货柜车司机多一点人性,这起事件也不至于发展到惨不忍睹的地步。在“女童被两车碾压”事件中,这两个司机可谓罪魁祸首,正是他们,残忍地将女童送到死神的身边。

稍显遗憾的是,这个基本事实却在舆论抨击18个路人的愤怒声浪中被忽视了,18个路人代替肇事者成了众矢之的。这是否主次不分了?这些路人无视女童的痛苦挣扎,当然是不道德的,但直接导致女童痛苦的不是他们,而是那两个司机。我不知道两个司机是否在暗自庆幸有人在替他们“挡子弹”?

女童被撞到,路人迅速抢救,上演爱心大传递,这是我们渴望的理想状态。但人性和社会是复杂的,不可能每个人都悲天悯人,都深具公德心,都幼以幼以及人之幼,这是现实。不然,如何显示那位捡垃圾阿姨的菩萨心肠?善心善行因为罕见,才如此感人。希望通过下悦悦事件人心有所反思能唤醒人们的良知。

《蝴蝶效应》影评

朱燕

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听说了这个原理。当时我是在看一部灵异小说,遇到“蝴蝶效应”这个专业术语,当时并不懂是什么意义。于是,我就在笔记本上记录了下来,后来到网上一搜,这样,我就搜到了一部电影---------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之后就顺其自然地看了这部影片。

看过之后就懂了,以一个人为中心点,向周围发出无数条射线,每条射线代表对每一件事物做出不同的选择。每个选择背后对应着一个不同的结果。观后,无限叹息,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已是最好。

先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Lorenz)的发现谈起。为了预报天气,他用计算机求解仿真地球大气的13个方程式。为了更细致地考察结果,他把一个中间解取出,提高精度再送回。而当他喝了杯咖啡以后回来再看时竟大吃一惊:本来很小的差异,结果却偏离了十万八千里!计算机没有毛病,于是,洛伦兹(Lorenz)认定,他发现了新的现象:“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即:“混沌 ”,又称“蝴蝶效应”,亚洲蝴蝶拍拍翅膀,将使美洲几个月后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

有首民谣可以准确的解释混沌学中的这一现象: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我不想通过情节的介绍来对此部电影进行评论,我只想针对整个故事的这一条主线,来表达自己的一些意见和看法。

正如电影中的埃文(男主人公)一样,当他知道自己可以通过日记,回到当时日记记录的那个场景时,就通过这种方式回到过去。去改变悲剧的发生。但是当他回到现实时,过去的悲剧场面是改变了,但也引起了所有事物的相对变化。就好比能见起发端,不见其终结。他预见了发生前并改变了事实,去无法把握故事的结局如何。 人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所不同,这是必然。

正如钢琴一样,如古筝一般,每一个键,每一根弦都有自身的价值。也许微不足道,但也是整体中的一部分。都会影响到故事结局的发生发展。也许一个键出了问题,键的问题影响到少年的发挥,进而影响到一个少年的梦想,导致少年的父母对少年十几年来的期望破灭,少年失败了,左邻右舍会议论纷纷,一场舆论使一棵年轻的种子死于最初的一个小小的影响。

一棵树上不可能找到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一生中也不可能重复的走过同一个阶段。想要打破规律,就必须考虑相对事物的必然性,否则只会粉身碎骨。这也许就是人生的真谛?

《邻家特工》影评

吕光春

《邻家特工》这部电影,是达达先生的作品,称得上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爆米花电影作品。它不追求名利,也不讲求所谓的艺术表现手法,它只是在讲一个故事。因此,在《邻家特工》里,人们欣赏到的是简单的笑料和简单的情节,还带有一些让人温暖的感情因素。正是这些因素的存在,才让这部作品更有了可看性。

影片描述了一个温馨的故事。成龙在里面扮演了一个退休了的国际特工bob,但是为了不暴露身份假扮成一个买钢笔的商人。一天,他的女友出去办事,委托他照看她的三个孩子,结果其中一个小孩无意中下载到了一个秘密文件,引来了其他的外国特工。于是,成龙一边保护他们,一边对付那些全副武装的外国特工,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就电影的故事来说,这部《邻家特工》太容易让人想起很多很多类似的电影,比如《神勇奶爸》,也曾经有一部与古天乐合作的《宝贝计划》,当然这部电影要稍微比《邻家特工》精彩一些。因此,对于这部电影的剧情,不是太具有新意。不过,成龙用他精湛的演技和丰富的经验,精彩诠释了这部电影。

在影片中,成龙演的是一个傻呼呼的人,与领居的单身妈妈谈恋爱,却一直不受三个孩子的喜欢。其实,对于影片中的bob来说,照顾孩子的过程是逐渐树立起威严和形象的过程。Bob在孩子眼中,一直是个笨蛋的形象。当然,这与bob的刻意伪装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当危险来临,他就不得不以真面目示人。特工这个形象神秘又武艺高强的特征,彻底吸引到了三个孩子,这使他们之间的关系也融洽了很多。尽管bob是个特工,但是他的心思十分细腻,这是形象上的对比,也突出了bob这个人在工作之外的另一面,使其形象不再那么刻板单调。电影里的他很悉心照顾三个孩子,而且态度十分真诚,这成了日后他打开孩子们心结的关键。片尾以一个煽情动人的情节而结束。

这部电影,具有浓厚的家庭色彩。三个小孩在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个性十分鲜明也是这部影片的搞笑之处。伊恩的个性最为明显,他的语言和行为都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邻家特工》这部电影最大的卖点和看点,应该还是成龙的搞笑功夫,所呈现的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东西,比如剧中的打斗场面,这种打斗方式正是成龙所擅长的,既幽默又好看,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熟悉和亲切。

总的来说,这部作品是一部老少咸宜的电影,剧情简单,也容易理解。同时,也不缺乏趣味和观赏性。作品中不仅渗透了父爱,还讲述了家庭中的温情,是部很有意义的作品,也是部让人百看不厌的电影。 《情敌大战》影评:一场伪装的道德沦丧

谢泽楷

以把妹为题材的爱情喜剧在好莱坞一抓一大把,拿三角关系制造化学效应的也不在少数,《情敌大战》之所以没有淹没在一大堆同质化严重的流水线产品中,小部分因为它套上了一个气质硬朗的间谍片外壳,预告片中大肆卖弄追车搏斗,成功将一大批对爱情桥段无感的观众骗入影院,更重要的原因是,它敢于把主流大众默许的道德观念肆无忌惮的冲进下水道——最起码是在故事的前两幕——将“真爱至上”、“忠贞不渝”等恋爱守则尽数抛弃,处处充盈着夜店猎艳者的狡黠心态,这份荷尔蒙和坏心眼驱动的、偷窥般的快感会紧紧抓住所有观众的心,除了那些根深蒂固的清教徒们。

不信你看,在这场典型的二王一后角力中,两位争强好胜的特工帅哥犹如猴群中抢夺领袖位置的雄性斗士,将获得异性青睐当做决胜的赌注,以间谍装备和职业技能作为把妹和阻碍对手把妹的手段,表面上是“哥俩好,守道义,基情第一,爱情第二”,背地里照死了猛使间谍阴招,互相拆台倒也罢了,还视大美女的隐私如无物,从吃饭逛街到闺蜜私语,从游园约会到房中热吻,俱被笼罩在全方位的视听监控下,只差X光透视和3D窥胸了。这滥用职权的龌龊事儿,美国政府不管,咱们有良心有同情心的观众也该管管吧。

不过再看看女方,观众的这口气也可以咽下去了。此女在前两幕的所作所为,要是放在别的片子里,足以被不少有道德洁癖的观众大骂slut。只见她在那女权观念高涨的闺蜜怂恿下,竟然打起一脚踏两船,骑驴挑马的念头,起初还举动局促颇有不安,后来见两帅哥一个浪漫潇洒,一个憨厚顾家,真乃完美情人的两面呈现,索性揽下了通吃的美差。这边牵牵手,那边勾肩搭背,这边搂搂抱抱,那边已迫不及待入屋脱衣,只看得笔者咬牙切齿:这俩帅哥要不是互相认识,那世上又多了两颗被坏女人伤害的心灵呀。还好这是喜剧片,要是放在半个世纪前的黑色电影中,保不齐又是一个银幕经典蛇蝎美人横空出世。

话说回来,也正因为这是在院线公开放映的喜剧片,而且分级不高,因此这种“道德沦丧”的假象,只能停留在前两幕,打着擦边球,恰到好处的提供片中大部分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笑料。从餐厅摊牌开始,间谍除奸和三角恋抉择两条线同时急转直下,在一场稍嫌短促的高潮动作催化下,顺利的过渡成条件反射式的恋爱归属,再抖出一个颇有点小聪明的包袱一装点,重新落回大众喜闻乐见的“伟光正”爱情套路中:热衷于一夜情的浪子找到了真爱,大龄剩女寻获梦中情人,破裂的家庭也得到了弥合,一切都那么似曾相识。这么看来,前两幕的大肆卖弄“男不正派女不端庄”的假象,在戏剧作用上与汤姆•哈迪和威瑟斯庞那场激情戏颇有异曲同工:他们互相激吻,他们互相抚摸,挑逗着所有监视者,所有观众,都认为他们即将“来真的了”,谁知,逗你玩儿哪。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影评

肖平

我喜欢你,就像喜欢当时的自己。 --- 题记 2011年最幸运的女孩无疑是那个叫沈佳仪的女孩,因为一部电影,全世界都知道了她是著名作家九把刀喜欢过的女孩。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犹如一台时光机,把人带回原已模糊不清的青葱岁月。故事发生在90年代的台湾。故事很简单。 这是一场对青春的祭奠。故事简单到大家都经历过,无非是班里几个不爱学习的高中生同时喜欢上了班级里学习成绩最好又漂亮的女生,然后大家以不同的方式去追求。男主角柯景滕的追求方式就是和喜欢的女生沈佳宜一起用功读书,并希望能一起考上沈佳宜心仪的大学。可命运却和他们开了个玩笑,高考成绩公布,柯景腾考上了台湾交大,而沈佳宜落榜去了台湾师大。空间上的距离丝毫没有减弱男主角继续追求沈佳宜的热情和决心,一起放孔明灯时,柯景腾向沈佳仪告白,但却不愿听到答案,“拜托不要现在告诉我,请让我继续喜欢你”。交大里什么都有,唯独没有沈佳宜。于是,柯景腾每天晚上排在在公共电话前的人龙后,坚持和沈佳宜保持联系。为了让自己的魅力得到展现,他举办了一场无聊的格斗比赛,向别人挑战,却被打得遍体鳞伤,却自以为很帅。当沈佳仪看到后大骂:“柯景腾,你真的很幼稚!你怎么可以这么幼稚啊?”被误解的柯景腾又气又伤,转身背对着那个喜欢了8年的女生,边走边哭道:“对啊, 我就是幼稚,才会追你这么用功读书的女生!我就是幼稚,才会追你这么久!”。在孔明灯上默默写下答案“好,在一起”的沈佳宜哭着说出了改变柯景腾人生轨迹的话:“那就不要追啊。”瞬时,泪水与影片中的大雨一起倾泻而下,模糊了视线,那一场名为青春大雨,淋湿了雨中的每一个人。感动我的,有爱情,有坚持,更有那些为理想而奋斗的青春时光。

柯景腾没有再追沈佳宜,也没有再和她联系,直到9·21地震,柯景腾想到第一个想到了沈佳宜。几经周折,终于电话接通了,电话那边沈佳仪笑着说:“柯景,谢谢你喜欢我。”柯景腾回答:“我也喜欢那时候喜欢你的我。”

沈佳仪的婚宴。柯景腾对着起哄要将新郎绊倒的那几个男孩说,当你真正喜欢一个女孩的时候,看到她跟其他人结婚肯定不会完全真心祝福啊,这才是真爱。婚宴最后,大家起哄吻新娘。新郎开出的条件是想怎么吻新娘就得先怎样吻他。正当众人议论新郎小气的时候,只见柯景腾二话不说就冲向新郎嘴对嘴吻了好久。在那一刻,她终于懂得了这个喜欢她多年的男生对她的感情,即使从前不曾在一起,往后也不可能在一起,他始终想靠她近一点。

他们的爱情,没有牵手,没有亲吻,也没有在一起过。却如此刻骨铭心。没有结果的爱情,只要开过花,颜色就是灿烂的。见证了这段灿烂,我们的青春再也无悔。

就如那一句:我喜欢你,就像喜欢着当时喜欢你的自己。

《西游记》—论孙悟空形象

梅仁林

《西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本浪漫主义色彩较浓的小说,是我国许多“神魔”小说中最杰出的一部。它的重心是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在取经的过程中师徒四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但着笔最多的是孙悟空。尤其是前七回,作者是集中力量来写孙悟空的,正是通过这个神话英雄,寄托了人们的生活理想。而且,正因为这是一部幻想性的神话小说,它比现实题材的小说能够充分地反映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欲望。

从我国文学史上的神话创作来看,孙悟空是一个被塑造得最完美的神话英雄的形象。他的艺术形象总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孙悟空蔑视权贵的桀骜不逊的性格,具有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从开头到孙悟空大闹天宫描绘了孙悟空的基本形象,破石而出立刻显示了不平常的勇敢。孙悟空在水帘洞做了美猴王之后,虽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他还是不甘心,忽然想“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终于这孙悟空拜了菩提祖师为师,取名孙悟空。学成之后向龙王索取如意金箍棒,入地府把猴属的生死簿上的姓名勾销了。玉皇大帝招安孙悟空为弼马温,单听说官职那么的低下,便怒火顿生,才打出天宫,回到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孙悟空从不逆来顺受,却偏偏要用自己的力量战胜这种蔑视,又两次大闹天宫,因为蟠桃会没有他这个“齐天大圣”的位置感觉受了骗,遂搅散蟠桃会,窃仙丹,这些情节反映出人们要求个人的权利、地位、个人的尊严得到尊重的强烈愿望。

第二,悟空对神佛保持桀骜不逊的一贯作风,体现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在花果山,面对李天王率领的诸天神将和十万天兵,他毫不惧色,敢战善战,在跟二郎真君战斗时,更是充分的表现了他随机应变和变幻莫测的神通。直到如来佛来之后,才将他压在五行山之下。从这一系列的事情可以看出孙悟空并不是对以玉皇大帝为代表的天宫统治者秩序发起的挑战,而只是因为自身遭到威胁,但当孙悟空为维护自身自由而进行的反抗时,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叛逆性,甚至说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在取经的过程中,他经常驱遣山神土地、四海龙王前来效劳。若稍有不服从就嚷到“伸过孤拐来,各打五棍见面,与老孙散散心。”等等这些无法无天敢于向神佛天庭地府水界人间等一切权威挑战的反抗精神,桀骜不逊的性格,强烈的自我意识,体现了民主要求。

第三,孙悟空发扬和保持旺盛的战斗意志和热情。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龙王不怕、国王不怕、阎王不怕、妖孽不怕、佛祖不怕、一切的神魔都不怕,无任何恐惧,与统治体系坐斗争。在取经的途中,他不畏艰险与妖怪搏斗为救师父。从这些地方可看出孙悟空具有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勇气。

孙悟空的形象被吴承恩写的进乎完美,孙悟空的性格是人的社会属性与动物(猴)的本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它具有多层次的性格特征。他勇敢、坚强、具有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英雄本色。他嫉恶如仇、敢于斗争、有胆识、坚持自由、反对神权,坚守着自己的独立人格,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敢于向一切权威挑战,坚持返求民主精神。

后记

一个月的辛苦奋斗,不断的讨论与整改,当它真正完美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一切辛苦都如过眼云烟。那些灯下的疲累,那些坚持的校对,不停地删除,不停地查找,不停地争论。那么多的繁忙与急躁,每天总希望夜晚长一点,再长一点。

而今,一切都停止了,生活如前一般平淡惬意,却发现那么怀恋。那些大声争吵的日子,那些灯下苦战的夜晚。第一次发现,即便是累,也是不可多得的快乐。

二十岁的我们,离年少轻狂愈来愈远,这是幸福,亦是不幸。远离年少,需要放弃的太过美丽,多么不舍,可未来却是一直期待的世界,要去往那里,或多或少的总要放弃现在的生活。我们是幸运的,在即将放弃的时候,选择了一个能永远铭记的方式。

经年过后,记忆埋入深海,这块鱼骨便是成了打开深海的唯一钥匙。回味曾经,我们做过一件只为想做而做的事,并且成功了。

二〇一二年六月

你 站 在 桥 上 看 风 景 ,

看 风 景 的 人 在 楼 上 看 你 。 明 月 装 饰 了 你 的 窗 子 , 你 装 饰 了 别 人 的 梦 。

——

卞之琳

推荐第6篇:诗集

沁园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僧游。一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你的窗

开向太阳,

开想四月的蓝天; 为何以重帘遮住,让春风溜过如烟?

我将怎样寻找

那些寂寞的足迹, 在你静静的窗前; 我将怎样寻找 我失落的叹息?

让静夜星空

带给你我的怀想吧, 也带给你无忧的睡眠; 而我,如一个陌生客, 默默地,走向你窗前。

空漠锁住你的窗, 遮住我的阳光, 重帘遮断了凝望; 留下晚风如故人, 幽咽在屋上。

远去了,你带着 照彻我阴影的 你的明灯; 我独自迷失于 无尽的黄昏。

我有不安的睡梦 与严寒的隆冬; 而我的窗

开向黑夜

开向无言的星空。

捉不住的鼬鼠

--时间片论

周涛

我一出世就沉默在时间里了,时间如水我如鱼。

那是烟、雾、空气的包围,浑然不觉如影相随,我几乎不能明确是我拥有了他还是我正被他裹挟。 他是那样直接、迫近、强大地面临着所有的生命,但是为什么却最容易被忽略? 风无形,可是柳枝浮动、树弯腰,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力量;空气无状,可是在阳光透射下,可以看到尘埃浮动、地气上升、目击它模糊的形态。 但是时间呢?

谁感受到他的力量,目击过它的形状?

有过一位诗人妄图正是它,结果那位诗人哭了。他突然发现了一种强大力量的隔离,感到面对一圈无形的墙壁无法穿越的痛苦。

还有一位也是诗人曾经试图接近他,结果他反而给推得更远了。他在江边痴想,人是什么时候开始看见月亮?月亮是什么时候看见人的?这个问题是世界柔软的腹部,谁的拳头打向这里,谁就会因扑空而迷惘。 时间是空的。

它大到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如宇宙天空,如一切生灵唯一的裁判,如神;

它小到无影无踪、无孔不入,它甚至规矩渺小到可以被任何一位钟表匠囚禁于方寸之间,如奴隶。 它操纵着生命而又似乎被人操纵。

它掌管了生杀予夺之权而又隐形无声。

处处有它而无它,处处无它而有它。 它是谁?

它是钟表里的刻度,是太阳和月亮的约会;是黄转绿暗暗突出春天的一支看不见的手,是淹没着宇宙万物的滔滔洪流;是神秘的意志,神秘的脸,是一切生命的杀手。 谁能画出他的肖像呢?

在我们的想象力的铁塔修不到的年代里,一个东方农耕民族,因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认识了他,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季”。“季”是以四种容颜出现的,循环往复,互相衔接,从未有过一次失误。

当然还是东方,一些狩猎民族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因而他们看到的也主要是黑白两色,白天是白的,黑夜是黑的,他们把他叫“日子”。另外是游牧者,他们很容易把它叫作“纪元”,漫长的动辄千里的迁徙和转移,使他们随着或逆着它移动,也使他们看到了它更真实的茫茫无声的面容。

漏、晷、钟、表。

这些都是人类妄图捕捉它而设的夹子和陷进。人们以为捉住了他,紧紧的把她关在里面,非常珍惜,仿佛里面关了一只规矩而又准确的小松鼠。

在这种儿童游戏里面,它是宽容的。他不愿意拆穿这种幼稚的错觉。 人们经常爱问的一句话就是:“你有没有时间?”

我们怎么能够有或者没有时间呢?因为我们的一切都是它赐予的,都为他拥有,就像我们不能说自己有没有天空一样。

它给了我们那么多时日,让我们饮食男女、劳动思考,让我们创造,它多么伟大仁慈!

推荐第7篇:林徽因语录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林徽因语录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一个知己就好象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部分。

2、我们一直是在离别中,比如和爱的人,和伤害,甚至和时光。

3、该笑的时候没有快乐,该哭泣的时候没有眼泪,该相信的时候没有诺言。

4、我喜欢钱,因为我没吃过钱的苦,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

5、有时候我想问一个陌生人问他可不可以带我走我心里始终有这种隐藏的动机。

6、回忆永远是惆怅。愉快的使人觉得:可惜已经完了,不愉快的想起来还是伤心。

7、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

8、如果你不调戏女人,她说你不是一个男人;如果你调戏她,她说你不是一个上等人。

9、很多人不需要再见,因为只是路过而已。遗忘就是我们给彼此最好的纪念。

10、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

11、我想问一个陌生人,问他可不可以带我走,我心里始终有这种隐藏的动机。

12、那些美丽的小鱼,它们睡觉的时候也睁着眼睛。不需要爱情,亦从不哭泣。它们是我的榜样。

13、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

14、任何东西都可被替代。爱情,往事,记忆,失望,时间都可以被替代。但是你不能无力自拔。

15、鸟的翅膀在空气里振动。那是一种喧嚣而凛冽的,充满了恐惧的声音。一种不确定的归宿的流动。

16、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散乱的挨着她的耳朵。轻软如同花影,痒痒的甜蜜涌进了你的心窝。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17、有缘的人,无论相隔千万之遥,终会聚在一起,携手红尘。无缘的人,纵是近在咫尺,也恍如陌路,无份相逢。

18、任何东西都可被替代。爱情,往事,记忆,失望,时间……都可以被替代。但是你不能无力自拔。

19、痛彻心扉的爱情是真的,只有幸福是假的。那曾经以为的花好月圆……爱情只是宿命摆下的一个局。

20、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21、男人憧憬着一个女人的身体的时候,就关心到她的灵魂,自己骗自己说是爱上了她的灵魂。惟有占领了她的身体之后,他才能够忘记她的灵魂。

22、啊,出名要趁早呀,来的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

23、天是昨夜雨洗过的,山岗照着太阳又留一片影;羊跟着放羊的转进村庄,一大棵树荫下罩着井,又像是心!

24、无论你如何隐藏,想要挽留青春的纯真,岁月还是会无情地在你脸上留下年轮的印记与风霜。

25、一个人在恋爱时最能表现出天性中崇高的品质。这就是为什么爱情小说永远受人欢迎——不论古今中外都一样。

26、流年似水,太过匆匆,一些故事来不及真正开始,就被写成了昨天;一些人还没有好好相爱,就成了过客。

27、人间许多情事其实只是时光撒下的谎言,而我们却愿意为一个谎言执迷不悔,甚至追忆一生。

28、一程山水,一个路人,一段故事,离去之时,谁也不必给谁交代。既是注定要分开,那么天涯的你我,各自安好,是否晴天,已不重要。

29、一个女子的寂寞就是这样的不堪一击。如果一个男人对我伸出手。如果他的手指是热的。她是谁对我其实已经并不重要。

30、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你也在这里吗?

31、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和唇边浑圆的旋涡。艳丽如同露珠,朵朵的笑向贝齿的闪光里躲。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32、山中一个夏夜,深得象没有底一样;黑影,松林密密的;周围没有点光亮。对山闪着只一盏灯——两盏象夜的眼,夜的眼在看!

33、你又学叶叶的书篇随风吹展,揭示你的每一个深思;每一角心境,你的眼睛望着我,不断的在说话:我却仍然没有回答,一片的沉静永远守住我的魂灵。

34、等待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是幸福。在阳光下和喜欢的人一起筑梦,是幸福。守着一段冷暖交织的光阴慢慢变老,亦是幸福。

35、外表上看上去世界各国妇女的地位高低不等,实际上女人总是低的,气愤也无用,人生不是赌气的事。

36、邂逅一个人,只需片刻,爱上一个人,往往会是一生。萍水相逢随即转身不是过错,刻骨相爱天荒地老也并非完美。在注定的因缘际遇里,我们真的是别无他法。

37、现在连秋云黄叶又已失落去辽远里,剩下灰色的长空一片透彻的寂寞,你忍听冷风独语?

38、你展开象个千辨的花朵!鲜妍是你的每一瓣,更有芳沁,那温存袭人的花气,伴着晚凉:我说花儿,这正是春的捉弄人,来偷取人们的痴情!

39、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40、我爱这雨后天,这平原的青草一片!我的心没底止的跟着风吹,风吹:吹远了香草,落叶,吹远了一缕云,像烟——像烟。

41、要是真的自杀,死了倒也就完了,生命却是比死更可怕的,生命可以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变的更坏,更坏,比当初想象中最不堪的境界还要不堪。

42、痛彻心扉的爱情是真的,只有幸福是假的。那曾经以为的花好月圆,爱情只是宿命摆下的一个局。

43、许多人都做了岁月的奴,匆匆地跟在时光背后,忘记自己当初想要追求的是什么,如今得到的又是什么。

44、抱紧那伤心的标志,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在黄昏,夜班,蹑着脚走,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

45、那些美丽的小鱼,它们睡觉的时候也睁着眼睛。不需要爱情,亦从不哭泣。它们是我的榜样。时代华语期待您的加入与支持。

46、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47、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腊,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48、人的一生只有在结束的时候,才找得到真正的归宿,在这世上的其余时间里,充当的永远都是过客。

49、昨天又昨天,美还逃不出时间的威严;相信这里睡眠着最美丽的,骸骨,一丝魂魄月边留念,——菩提树下清荫则是去年!

50、人只有将寂寞坐断,才可以重拾喧闹;把悲伤过尽,才可以重见欢颜;把苦涩尝遍,就会自然回甘。

51、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块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

52、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53、一般的说来,活过半辈子的人,大都有一点真切的生活经验,一点独到的见解。他们从来没想到把它写下来,事过境迁,就此湮没了。

54、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在旅程,只是所走的路径不同,所选择的方向不同,所付出的情感不同,而所发生的故事亦不同。

55、太大的衣服另有一种特殊的诱惑性,走起路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人的地方是人在颤抖,无人的地方是衣服在颤抖,虚虚实实,极其神秘。

56、人间的季候永远不断在转变,春时你留下多处残红,翩然辞别,本不想回来时同谁叹息秋天!

57、男人做错事,但是女人远兜远转地计划怎样做错事。女人不大想到未来——同时也努力忘记她们的过去——所以天晓得她们到底有什么可想的!

58、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59、我总是以为自己是会对流失的时间和往事习惯的。不管在哪里,碰到谁。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

60、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

61、消沉,慈净——那一天一闪冷焰,一叶无声的坠地,仅证明了智慧寂寞,孤零的终会死在风前!

62、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63、如果那时候我的眼泪曾不自主地溢出睫外,我知道你定会原谅我的。你应当相信我不会向悲伤投降,什么时候我都相信倔犟的忠于生的,即使人生如你低下所说:就凭那精窄的两道,就算是轨,驼着这份重,梦一般的累堕!

64、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寂静安然。如果可以,请让我预支一段如莲的时光,哪怕将来有一天加倍偿还。这个雨季会在何时停歇,无从知晓。但我知道。

65、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轻弹着,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静听着,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忒凄凉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太薄弱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你和我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

推荐第8篇:致林徽因

《林徽因传》读后感

我一直觉得你是个很幸运的女人,尤其是在那个时代。有知心的朋友,有相濡以沫的伴侣,有聪明可爱的孩子,有终其一生的梦想,有波澜起伏的生活,有难忘的留学经历,有慈爱的父亲。这是我一开始了解的你。但慢慢走进你的世界之后,才发现你并不是女神,你的脾气很急甚至暴躁,不会做家务,有时过于理性,稍显冷漠。但我好像更喜欢你了。 你虽然是林家长女,但你的母亲却不是你父亲的妻子。你父母的关系不好,你很清楚原因但你无法挽回。你是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的,但你敬重的奶奶却不喜欢你的母亲,你的母亲也不喜欢奶奶。你的教养使你明白要对母亲孝顺,但你和你母亲的思想却没有交集。你们虽然都知道对方是爱着自己的,但却没有办法好好相处。这些痛苦一直充斥着你的童年,显然,你小时候就沉迷于书中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你想要逃避这些痛苦,只有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才能暂时地忘记这些痛苦。幸运的是,父亲至于你亦师亦友。痛苦的童年使你早慧,你父亲早已把你看作学生,朋友,会和你分享他的想法,会指导你的迷津,不在乎你的性别。 父亲带你到国外去游学,你真的很开心很兴奋,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生的探索。像所有豆蔻年华的少女一样,你也期待着在国外有着浪漫情调的不期而遇。果然,你遇到了他,你一生的挚友,徐志摩。因父亲经常外出开会,你时常独自一人在家,或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或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叹气。你才十几岁呀,正是活泼爱说话得年纪,但在这人生地不熟又没有朋友,亲人也不在身边,想找个人说话都难。这时,徐志摩的到来简直让你开心得要命!他高高瘦瘦的,长得有点小帅,更重要的是他学识渊博,想象力丰富,感情细腻,性格温和。他和你聊天,讨论学识国事,一起作诗,所谓知己,大约就是这样。你对他的感觉很复杂,但你知道你已有婚约。那个时代对女人还是很苛刻的,所以你非常理性地和徐志摩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我觉得吧,你和梁思成的故事大概都耳熟能详了,你们一起到外国留学,一起回到国内支持国家,一起追寻建筑的梦想。不管谁生病了,另外一个总在床边照顾,不离不弃,相濡以沫。你在艰苦的条件下,真的很艰苦,有时连吃的都没有了,你证明了你不是金丝雀,而是一只鹰!看到你得了肺病但一直熬着去做考古工作时,我真的被你的坚韧所感动了,真的好喜欢你!

我一直觉得你在中国很少要好的女性朋友是很正常的。首先,你很漂亮,家世也好,男

性朋友多,他们都很喜欢你,更有一些爱你至深,如诗人张岳霖。再者你脾气很直很急,有时说话甚至有些尖锐,这与当时流行的女性的温婉性格大相庭径,是以你与大多同时期有名的女性不和。她们或许是嫉妒你,或许是单纯地不喜欢你的性格,但那又怎样?你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你知道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这种理性是你最可爱的地方,也是我最崇拜你的地方。

越了解你就越喜欢你,也有更多的话想跟你说,真希望能成为你的朋友。我的女神,林徽因。

推荐第9篇:林徽因资料

林徽因

人物简介

林徽因(1904.06.10----1955.04.01),女。汉族。出生于浙江杭州。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 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注释:1.娉婷:pīng tíng形容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

人物影响

在民国时期的著名才女中,林徽因的才艺似乎比萧红和张爱玲等显得更全面一些,人生际遇也更幸运。她不仅最早加入了“新月社”,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几乎标志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

林徽因,既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沙龙上作为中心人物被爱慕者如众星捧月般包围的是她,穷乡僻壤、荒寺古庙中不顾重病、不惮艰辛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的也是她,早年以名门出身经历繁华,被众人称羡的是她,战争期间繁华落尽困居李庄,亲自提了瓶子上街头打油买醋的还是她;青年时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真谛,英文好得令费慰梅赞叹的是她,中年时一贫如洗、疾病缠身仍执意要留在祖国的又是她。

他人评价

三十年代金岳霖曾题“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对联赠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冰心提起林徽因,开口就说:“她很美丽,很有才气。”比较林徽因和陆小曼时,更以为林徽因“俏”、陆小曼不俏。与林徽因一起长大的堂姐堂妹,几乎都能细致入微地描绘她当年的衣着打扮、举止言谈是如何地令她们倾倒。--(陈钟英:《人们记忆中的林徽因——采访札记》)

在众多的赞誉中,颇值得回味的是张幼仪对林徽因的评价,当她知道徐志摩所爱何人时,曾说“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张邦梅:《小脚与西服》)

与美丽相辅相成的,自然是她过人的才气。文洁若为林徽因的美而惊叹之馀,毫不掩饰对她才华的钦佩,“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曾出现过像达。芬奇那样的多面手。他既是大画家,又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林徽因则是在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脱颖而出的一位多才多艺的人。她在建筑学方面的成绩,无疑是主要的,然而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方面,也都有所建树”。--(文洁若:《才貌是可以双全的——林徽因侧影》)

卞之琳慨言:“她天生是诗人气质、酷爱戏剧,也专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的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过主要是后者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

沈从文眼里的林徽因是“绝顶聪明的小姐”,晚一代的萧离则称林徽因是“聪慧绝伦的艺术家”。费慰梅认为,林徽因“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

林徽因“喜欢热闹,喜欢被人称羡”,这一点也可以从林徽因在文学沙龙上的高谈阔论得到印证。费正清晚年回忆林徽因就曾说,“她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妇女,而且她交际起来又洋溢著迷人的魅力。在这个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全都围绕着她转”。——(费正清《费正清对华回忆录》)这样的林徽因,也许才是最可纪念并且最应该为后世所记住的。

人物语录

1、我的快乐都是微小的事情。

2、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够变得简单。

3、容易伤害别人和自己的,总是对距离的边缘模糊不清的人。

4、渴望占有愈多而愈脆弱。

5、没有欲望只能说是麻木不仁。

6、短暂的瞬间,漫长的永远。

7、伤口是别人给与的耻辱,自己坚持的幻觉。

8、我们可以失望,但不能盲目。

9、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

10、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

11、但是快乐太单纯,所以容易破碎。

12、我会惧怕孤独吗?我只是偶尔会感觉寂寞。

13、喜欢的就要拥有它,不要害怕结果。

14、很多人一旦分开也许会永远都不再见面。

15、有些人是可以被时间轻易抹去的。犹如尘土。

16、很多人不需要再见,因为只是路过而已。遗忘就是我们给彼此最好的纪念。

17、爱的,不爱的。一直在告别中。

18、我爱你,没有什么目的。只是爱你。

19、那些离别和失望的伤痛,已经发不出声音来了。

20、会过去的,就会过去的。我们的痛苦,我们的悲伤,我们的负罪。

21、该笑的时候没有快乐,该哭泣的时候没有眼泪,该相信的时候没有诺言。

22、有些事情在劫难逃。

推荐第10篇:林徽因年表

1904

1岁

6.10出生于杭州市,祖父林孝询,清代翰林。父林长民授业于林纾,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专攻政治法律。辛亥革命后历任国务院参议、司法总长、国宪起草委员会委员长等职,为民初立宪派重要人物,善诗文、工书法。1925年受聘于奉军将领郭松龄为幕僚长,同年12月在张作霖击溃郭松龄部队时,被乱军榴弹击中遇难于辽宁省小苏家屯。

1909

5岁

由大姑林泽民发蒙读书

1912

8岁

随祖父移居上海,入爱国小学二年级

1916

12岁

父林长民在北洋政府中任职,遂迁居北京,如英国教会办的培华女子中学

1920

16岁

4月随父赴欧洲游历,父女二人卜居伦敦,收房东英国建筑师的影响,立志学建筑

7月随父游历巴黎、日内瓦、罗马、柏林、法兰克福、布鲁塞尔等地,9月回伦敦,并考入圣玛利女校(St.Mary’s College)学习

1921

17岁

父女二人回国,遂入培华女中

1922 18岁

结识梁启超长子梁思成,两人产生了感情

1923

19岁

林长民、林徽因、梁思成参加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的新月社活动,但她不是新月社的正式成员

1924

20岁

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4月23日到北京。文学界在天坛草坪上开欢迎会,泰戈尔发表演讲,林徽因担任翻译。5月8日,新月社在北京协和大礼堂举办的晚会庆祝泰戈尔64岁生日。晚会上,用英语演出泰戈尔著名抒情诗剧《奇德拉》,林徽因饰公主奇德拉,徐志摩饰詹神玛达那,林长民饰春神代塔森,梁思成担任布景。6月,林徽因、梁思成同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梁入建筑系。因建筑系不招收女生,林徽因改入该校美术学院,但选修建筑系课程。

1927 23岁

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下半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咋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6个月。同年,梁思成以硕士学位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 在1926~1927年两年中,被聘为建筑系兼职建筑设计助理教师和美术系兼职设计指导老师。在读书期间,还获得学生圣诞卡设计比赛第一名

1928年

24岁 3月,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4月至8月于梁思成共同到英国、瑞典、挪威、德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考察建筑。梁思成回国后即往东北大学出任建筑系主任、助理教授。林徽因则回福州探亲,她祖籍福州,故自称福建闽侯人。林徽因回闽侯期间曾应乌石山第一中学之邀,为该校学生讲演,题目为《建筑与文学》。仓前山英华中学亦请她作题为《园林建筑艺术》的讲演。关于这两次讲演的内容及演讲稿,编者于1993年曾多方探询,至今未果,待查

1929年

25岁

林徽因任教于东北大学建筑系,讲授《雕饰史》和专业英语。是年,张学良出奖金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中奖。 与梁思成共同设计辽宁锦州交通大学分校(后毁于战争)。女儿梁再冰出生

1930年

26岁 有梁(思成)、陈(植)、童(寯)、蔡(方荫)营造事务所完成吉林大学设计,林徽因参加

1931年

27岁

4月,梁思成应邀到北京,任中国营造学社参校法式主任,林徽因应邀参校。是年4月,她写了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用“徽音”笔名发表于《诗刊》第二期。同年,还写了《笑》、《情愿》等诗发表在《诗刊》,6月还写了短篇小说《窘》,发表在《新月》三卷九期。有徐志摩引见金岳霖,从此与金岳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32

28岁 发表《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及梁思成、林徽因合写《平郊建筑杂录》。子梁从诫出生

1933年

29岁

在天津《大公报》发表《闲谈关于古代建筑的一点消息》等诗文。设计《学文》月刊封面。9月,于梁思成、刘敦珍、莫宗江等人去去山西大同调查古建筑及云冈石窟。11月于梁思成、莫宗江同去河北正定调查研究古建筑。发现并测绘宋辽古建筑10余处

1934

30岁

梁思成、林徽因建筑事务所完成北京大学地质馆设计。

1月,由梁思成著《清式营造则例》出版,该书第一章绪论为林徽因撰写。 8月,林徽因与梁思成、费正清夫妇去晋汾地区,发现古建筑40余处。 9月5日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散文《窗子以外》。此文曾选入西南联大编的国文课本。

10月,应浙江省建设厅之邀于梁思成、刘致平到杭州商讨六和塔重修计划。此次又测绘和鉴定了杭州、金华等地5处古建筑

1935

31岁

梁思成、林徽因建筑事务所完成北京大学学生宿舍设计。 3月,《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发表,署名林徽因、梁思成

3月23日《大公报·艺术周刊》发表《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的鉴别问题》,署名林徽因、梁思成

发表《平郊建筑杂录(续)》,署名林徽因、梁思成

为避免与当时另一位作家林徽音混淆,将原名林徽音改为林徽因。

1936年

32岁

该年,是林徽因身体最健康,创作力最旺盛的时期,发表了不少诗歌,并编辑《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

5月于梁思成去洛阳,考察龙门石窟。并率刘致平、麦俨增等测绘北海静心斋 6月于梁思成去山东中部11个县及河南开封考察古建筑

10月,由平津各大学及文艺界人士发起签署《平津文化界对时局的宣言》,向国民政府、行政院、军事委员会提出抗日救亡八项要求。林徽因是文艺界发起人之一

1937 33岁

是年,又发表了不少诗歌,并发表话剧《梅真同他们》第

一、第

二、第三幕。是年夏,于梁思成去西安作小雁塔维修计划,并调查lee陕西省19个县的古建筑

6月梁思成、林徽因刚从西安回京,即去山西五台山等5个县调查古建筑,重要的是发现了佛光寺这座著名的唐代建筑

“七七事变”后,林徽因、梁思成全家逃离已沦陷的北平至长沙,后经贵州去昆明

1938

34岁

1月到达昆明,在郊区龙泉村租地自建土坯小屋居住。 同年为云南大学设计学生宿舍

1939

35岁

梁思成患脊椎软骨硬化症,林徽因忙于护理病人,仍发表诗作

1940

36岁

冬,昆明遭日机轰炸,林徽因一家随中央研究所迁四川宜宾附近南溪县李庄

1941

37岁

春,林徽因因肺病复发,从此,经常发烧卧床。在病榻上通读二十四史,为编写《中国建筑史》做准备

1942

38岁

春,病中写诗《一天》

1943年

带病搜集有关辽、宋建筑史资料

1944年

40岁

由林徽因执笔撰写《中国建筑史》辽、宋部分

1945 41岁

抗日战争胜利后,梁思成接受清华大学的聘请,在李庄等待清华复校工作就绪后动身回北平同年,林徽因发表《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

1946

42岁

春,林徽因到重庆,不久又去昆明小住,发表散文及诗作。 8月,全家由重庆回到北平,林徽因为清华设计教师住宅

1947

43岁

林徽因带头组织工艺美术设计组,接受校外的设计任务,以解决学生经济负担问题 12月,林徽因做肾脏手术 是年,还发表了几首诗作

1948年

44岁 是年发表了不少诗作

12月13日,清华园解放了。解放军保卫北平期间,梁思成给围城部队绘制了北平市内重点保护文物古迹地址。应解放军之请,林徽因还协助梁思成编写了《全国重点文物古建筑目录》

1945 45岁

林徽因应聘为清华大学教授,担任《中国建筑史》课程并为研究生开设《住宅概论》等专题课

9月26日,梁思成、林徽因和清华大学10位教授一道接受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计国徽图案的任务

1950

46岁

6月23日,全国政协大会一致通过清华大学设计的国徽图案

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明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是年,林徽因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她积极参与提出首都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以及保护古都文物建筑的建议

1951

47岁

林徽因被任命为北京**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参加纪念碑的设计修建工作,并担任为碑座设计纹饰和浮雕图案的任务。 是年,她与梁思成为《城市规划大纲》作序 上半年,在林徽因的指导下,王其明、茹竞华完成了《圆明园附近清代营房的调查分析》论文。是年,她还应工艺美术界的邀请到濒临停业的景泰蓝、烧磁等工艺工厂调查研究,熟悉生产程序,为这个传统工艺品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式图案,并亲自参与测试。同时,海味工艺美术学院培养研究生

1952 48岁

应《新观察》杂志之约,写了10多篇关于古建筑的文章 是年,参加中南海怀仁堂内部装修设计工作。

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并在《新观察》杂志发表文章《和平礼物》 于梁思成共同完成设计任弼时墓设计

龙门联合书局出版林徽因、梁思成译《苏联卫国战争被毁地区之重建》一书

1953 49岁

10月成立中国建筑学会,林徽因当选为第一节理事会理事,并担任《建筑学报》编辑,中国建筑研究会委员会委员

1954

50岁

林徽因与梁思成、莫宗江合写《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 6月,被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这一年,林徽因身体已经极度虚弱,经常卧床。她所担任的《中国建筑史》课程,几乎一大半是躺在床上讲授的

1955

51岁

4月1日上午6时20分,林徽因终因久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同仁医院逝世。遗体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上刻着“建筑师林徽因墓”。碑文下方是一块晶莹的汉白玉石,上面镌刻着一簇簇具有民族风格的花圈和饰带。这就是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雕饰试刻的一件样品。人们把这块刻样奉献给它的制作者——墓的主人,为她谱写了一篇罕见而独特的墓志铭。

第11篇:林徽因语录

林徽因语录

1、但是快乐太单纯,所以容易破碎。

2、消沉,慈净——那一天一闪冷焰,一叶无声的坠地,仅证明了智慧寂寞,孤零的终会死在风前!

3、我们一直是在离别中,比如和爱的人,和伤害,甚至和时光

4、伤口是别人给与的耻辱,自己坚持的幻觉。

5、渴望占有愈多而愈脆弱。

6、我从来不自欺欺人。我只看真实。

7、从没有人说过八月什么话,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

8、蓝色是天空的疾病。

9、我相信我爱你。依然。始终。永远。

10、一串一串明珠大小闪着光亮,迸出天真!

11、总是需要一些温暖。哪怕是一点点自以为是的纪念。

12、我的快乐都是微小的事情。

13、有些人是可以被时间轻易抹去的。犹如尘土。

14、现在连秋云黄叶又已失落去辽远里,剩下灰色的长空一片透彻的寂寞,你忍听冷风独语?

15、我总是以为自己是会对流失的时间和往事习惯的。不管在哪里,碰到谁。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

16、在她的心里潜伏着一个深渊,扔下巨石也发不出声音。

17、喜欢的就要拥有它,不要害怕结果。

18、聪明的女子值得同情。

19、有些事情在劫难逃。

20、我大概是一只鸟。充满了警觉,不容易停留。所以一直在飞。

21、很多人一旦分开也许会永远都不再见面。

22、男人不爱女人。他们只是需要女人。

23、任何东西都可被替代。爱情,往事,记忆,失望,时间都可以被替代。但是你不能无力自拔。

24、天是昨夜雨洗过的,山岗照着太阳又留一片影;羊跟着放羊的转进村庄,一大棵树荫下罩着井,又像是心!

25、如果有过幸福。幸福只是瞬间的片断,一小段一小段。

26、我们一直是在离别中,比如和爱的人,和伤害,甚至和时光。

27、我爱你,没有什么目的。只是爱你。

28、会过去的,就会过去的。我们的痛苦,我们的悲伤,我们的负罪。

29、容易伤害别人和自己的,总是对距离的边缘模糊不清的人。

30、痛彻心扉的爱情是真的,只有幸福是假的。那曾经以为的花好月圆爱情只是宿命摆下的一个局。

31、人的寂寞,有时候很难用语言表达。

32、你的头发美丽而哀愁。就象你的灵魂。

33、有时候我想问一个陌生人问他可不可以带我走我心里始终有这种隐藏的动机

34、也许爱情只是因为寂寞。需要找一个人来爱。即使没有任何结局。

35、我微笑。在任何我难过或者快乐的时候,我只剩下微笑。

36、像我这样的女人,总是以一个难题的形式出现在感情里。

37、清泉底浮动,泛流到水面上,灿烂,分散!

38、认得这透明体,智慧的叶子掉在人间?

39、痛彻心扉的爱情是真的,只有幸福是假的。那曾经以为的花好月圆,爱情只是宿命摆下的一个局。

40、我的世界是寂静无声的,容纳不下别人。

41、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

42、该笑的时候没有快乐,该哭泣的时候没有眼泪,该相信的时候没有诺言。

43、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

44、很多人不需要再见,因为只是路过而已。遗忘就是我们给彼此最好的纪念。

45、那些美丽的小鱼,它们睡觉的时候也睁着眼睛。不需要爱情,亦从不哭泣。它们是我的榜样。

46、有时候 我想问一个陌生人 问他可不可以带我走 我心里始终有这种隐藏的动机。

47、没有欲望只能说是麻木不仁。

48、那些离别和失望的伤痛,已经发不出声音来了。

49、他们似乎从没有正式地告别过。而每一次都是绝别。

50、快乐的流泪。

51、当一个女子在看天空的时候,她并不想寻找什么。她只是寂寞。

52、短暂的瞬间,漫长的永远。

53、我们可以失望,但不能盲目。

54、一个女子的寂寞就是这样的不堪一击。如果一个男人对我伸出手。如果他的手指是热的。她是谁对我其实已经并不重要。

55、我会惧怕孤独吗?我只是偶尔会感觉寂寞。

56、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够变得简单。

57、鸟的翅膀在空气里振动。那是一种喧嚣而凛冽的,充满了恐惧的声音。一种不确定的归宿的流动。

58、孤独从一开始注定要用一生来承担

59、爱情是容易被怀疑的幻觉,一旦被识破就自动灰飞烟灭。

60、爱的,不爱的。一直在告别中。

61、孤独从一开始注定要用一生来承担。

62、手指不会动了,眼泪不会流了,时间不会走了。

63、缘分叵测,我们无从得知下一刻会发生一些什么。

64、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

第12篇:林徽因序

几场梅雨,几卷荷风,江南已是烟水迷离。小院里湿润的青苔在雨中纯净生长。这个季节,许多人都在打听关于莲荷的消息,以及茉莉在黄昏浮动的神秘幽香。不知多少人会记得有个女子,曾经走过人间四月天,又与莲开的夏季有过相濡以沫的约定。

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帘梦。有时候,寂寞是这样叫人心动,也只有此刻,世事才会如此波澜不惊。凉风吹起书页,这烟雨让尘封在书卷里的词章和故事弥漫着潮湿的气息。独倚幽窗,看转角处的青石小巷,一柄久违的油纸伞,遮住了低过屋檐的光阴。

时光微凉,那一场远去的往事被春水浸泡,秋风吹拂,早已洗去铅华,清绝明净。以为历经人生匆匆聚散,尝过尘世种种烟火,应该承担岁月带给我们的沧桑。可流年分明安然无恙,而山石草木是这样毫发无伤。只是曾经许过地老天荒的城,在细雨中越发地清瘦单薄。青梅煎好的茶水,还是当年的味道;而我们等候的人,不会再来。

后来才知道,那一袭素色白衣的女子已化身为燕,去寻觅水乡旧巢。她走过的地方,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她呢喃的梁间,还留着余温犹存的梦。有人说,她是个冰洁的女子,所以无论人世如何变迁,她都有着美丽的容颜。有人说,她是个理智的女子,不管面临怎样的诱惑,最后都可以全身而退。

她叫林徽因,出生于杭州,是许多人梦中期待的白莲。她在雨雾之都伦敦,发生过一场空前绝后的康桥之恋。她爱过三个男子,爱得清醒,也爱得平静。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深情地等待一场旧梦可以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一世。可她懂得人生飘忽不定,要学会随遇而安。

所以,当爱情接踵而至时,她会做短暂的停留,又义无反顾地离开。看着她决绝的背影,又无比的优雅,那时候,仿佛连一声珍重都是多余。她让每一次转身都成隔世,又让每一次相逢都成永远。她总是那样洁净,任凭世事万象丛生,她的内心始终山明水秀、一清二白。

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愿每个人在纷呈世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以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

如果可以,请让我预支一段如莲的时光,哪怕将来某一天加倍偿还。这个雨季会在何时停歇,无从知晓。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第13篇:林徽因传

来世再见

——————读《林徽因传》高二七班王雨佳我问佛:“为什么下雪总在我不经意的时刻?”佛曰:“在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许多美丽。”又是一年寒冬,雪精灵到来之际,幸运的我与这本书相遇在图书馆的一隅,书中的故事轻轻敲击着心房。在读她的传记之前,温柔,多情,一位有着绝代美貌的女子便从我的脑海中走出。

初识徽因,是因为金岳霖,这个默默记挂徽因一生的人,在他无人所知的生日上,忘情的念着:“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听着他的一往深情,我被这个春风拂面般惬意的句子打动着,想象着林徽因在某一日的清晨,静坐石阶,一颗会开花的笔在她手中握着,尖尖小嘴轻轻启动,一朵一朵的尘世莲花便携着淡淡的芬芳从纸上越出,越过万丈红尘 ,飘然上天。

是的,对林徽因的喜爱,她之于我,就如林黛玉之于曹雪芹。我深深地被她清澈如溪的诗句、如奏鸣曲一般高低起伏的神秘人生征服着。

祖籍原本在福建的她,会出生于杭州。喜爱白莲的她,会出生于莲开的六月。人生的轨迹,难道冥冥中真有引导。如同当代作家琼瑶,她美丽的名字来自于“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琼瑶,就是那美石美玉。林徽因的名字是他的祖父林孝恂喜悦的念着诗经《大雅—思齐》中的“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而取得。徽,是美,音,是声誉,徽音,就是美德美誉之意。可不巧与当时一位男作家重名,便改为徽因。为这,她还调皮地说着:“我倒不怕别人把我的作品当成他的,我只怕别人把他的作品当成我。”自信的魄力与才气的魅力从她的言语中油然而生。正是因为徽因身上沿袭了家人儒雅优秀的血统,才拥有斐然才气与绝代容颜吧! 喜欢林徽因,是因为她的理智和选择,安稳和现实。康桥之恋之于徽因,那是单纯的如一首歌,就那样静静地开始,无声的结局。对于已与张幼仪结婚并是两个孩子父亲的徐志摩,和在她面前浪漫痴情、天真执着的徐志摩,她选择离开,不要说不舍得,而是她自己是在一个不幸福的母亲身边长大。她不愿意志摩为他抛弃妻子,虽然知道那是痛苦的。她更不愿意承诺给志摩没有结果的爱。于是,他和她注定只是交会而过的流星,相逢于黑暗的海上,但各自有各自的方向。

她只是一位普通的人间女子,想要的只不过是细水长流的日子。于是人生如此多变,梁思成的一场车祸使徽因与他的距离变得亲密无间,而与志摩却好像是什么也没有发生的老朋友。是的,徽因想要的是可以牵手漫步的温暖,是可以为心爱的他洗手做羹汤的简单幸福,是一份真实的、爱在当下的、永恒的情感——这只有思成可以给她。

有时候,我们常抱怨命运不给人选择的机会;有时候我们又宁愿命运不给其他的选择,只一条路,那么只需向前走,义无反顾。终究她是聪慧的,选择亲手扯断与志摩的命运之线,

放开怀让自己海阔天空,好过将来被别人拆散而落到不能收拾的境地。正如她所说的:“我的教育是旧的,我变不出什么新的人来,我只要“对得起”人—爹娘、丈夫(一个爱我的人,对我极好的人),儿子,家族等。”虽然谁也想不到志摩会是因为要听徽因的讲座,才惨死于

蓝天,是谁都痛惜不得。但从某个角度来讲,徽因是善良的自私,这样应是最佳安排吧。

我又喜欢真诚而可爱可敬的林徽因。金岳麟,这个大徽因十几岁的邻居,曾开玩笑地给

梁思成和林徽因提了副对联:梁上君子,林下美人。这个梁上君子非彼梁上君子,那是固然的。我们都了解思成和徽因能走到一起还是因为他们共同的追求——建筑。徽因是学美术建筑的,而思成当初竟是为了追随他爱的人才选择了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的建筑,这不能说不是奇缘啊!留学回国后,他们毅然投身于毕生的事业——建筑。

记得他们曾克服了多大努力开创了中国第一所建筑学系,记得他们在多少个昼夜过着:

你理素材,我整理论的研究工作,记得他们在告别珍爱的小课堂时共同洒下的热泪,记得他们相互搀扶着在日本侵华的逃亡年间从北平,辗转到大西北,一路艰辛,却仍不忘考察、测量中国古代建筑的认真和汗水„„收获了,他们收获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访遍大小的古庙堂宇,为后来写《中国建筑史》打下了深厚的根基。引用书中的一段评价:“如果用梁思成和林徽因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俩的组合,那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那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镂空的门窗和美丽的阑额。他们一个厚重坚定,一个轻盈灵动——这是无可比拟的组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变成我,我变成你,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徽因,这个美丽无尘的女子,无疑是思成前世丢失的另一半灵魂,两人的结合,或许就是天作之合,前生的注定吧!

然而她还是被病魔夺取了生命。她的逝去是建筑界失去了一位泰斗,文学界失去了一位

才女。我不知道老金是怀着怎样复杂的心情写下“一身诗意千寻瀑,历古人间四月天”这幅诗意而悲痛不舍的挽联。唯一可知的是,徽因生前与生后,他都终身未娶,大概是想守住人世间最宝贵不可得的真情,而记挂与珍重是唯一的方式。这让看客为之心动,为之泪流不止。

在文的末尾,我想起了《玛雅》中的一句话:创造一个人得花上几十亿年,而魂飞魄散

却只在转瞬之间。人生的意义何在,林徽因的一生是值的。她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可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她虽未长寿,未免遗憾,但一生华美,踏遍千山万水,最终化为微尘也罢:天空没有痕迹,她已飞过。

另一个世界里,我仿佛听见遥远的歌声:放下,不等同合并,忘却是为了更好的纪念。

爱你,是不会再提,只是不会遗忘曾经的约定。

来生再见吧!

第14篇:才女林徽因

才女林徽因

摘要:林徽因被称为中国第一才女。她既是一位有独特才情的女诗人,又是一位在艺术上有高深造诣的建筑家和教育家。作为一位令人瞩目的女诗人,她的诗轻灵飘逸、无论是忧伤、热情,都有独特的美感;作为一个教育家,即使她深受肺结核的折磨,在病床上不懈地为教育工作操劳。学生们受益于她的循循善诱、博学多闻、才情洋溢;作为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她考察了中国十五个省份的两千多座古建筑,并用散文笔调写出了一篇篇优美的建筑学论文。林徽因对新中国的重大贡献是为新中国设计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全套饰纹。

关键词:林徽因女诗人教育家建筑学家

林徽因,福建闽侯人,生长在书香门第。她学贯中西,既是诗人、教育家,又是建筑学家。她的人生坎坷多彩。这复杂的人生成就了一个既博学多才,又开朗健谈、充满魅力的奇女子。

林徽因小时候聪颖好学,深得长辈喜爱。在长辈那里学认字、背诵唐诗宋词。她跟父亲林长民接触较多,而父亲又是一个精通诗文并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见识广、胸怀宽的人,因此,父亲的气质对她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她是幸运的。但,也有不幸。父亲和母亲的无爱婚姻产生的种种家庭悲剧使她感到困惑和痛苦,并过早地在她敏感的心灵上刻下了一道永远的伤痕,是样的刻骨铭心。这对她在一生中不断地追求人格上的独立和自由有很大的影响。

林徽因在英国学习期间就喜爱读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泰戈尔的诗歌,此外,浪漫诗人徐志摩对她炽热的爱和狂热的追求以及徐志摩为她而写的诗歌深深感染了她。1931年,林徽因因病在香山疗养,期间,通过写诗来抒发情感,寻求精神慰藉,开始走上诗人之路。她在寂寞中写出了很多不但无寂寞之感,而且生动清新的诗歌。如《笑》中的一句:“朵朵的笑向贝齿的闪光里躲。”多么的动人,多么有韵味呀!又如《一首桃花》里的:“含着笑,在有意无意间生资的顾盼。”抒写得多情生动,洋溢着独特的美感。此外,林徽因还作了《那一晚》、《激昂》、《仍然》、《深夜里听见到乐声》等诗篇。这一篇篇别具一格的诗在文坛的出现,使她开始成为一位特别的女诗人。

林徽因有过人的艺术悟性又有自己的个性,还有笔耕不止的毅力。她在从事中国建筑艺术的考察的同时,也热心参与文艺界的活动和从事文学创作。在1934年,“学文社”成立之后,发表乐好些作品:《秋天、这秋天》、《年关》、《你是人间四月天》等,这些诗是她的人生感悟,有对爱的赞颂,有对贫苦的下层人民的同情。把她当时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的不满和对苦难中的人的同情的感情真实地流露出来了。这也使我们更了解林徽因的思想倾向。林徽因对诗的热爱和坚持,还体现在:在不管是艰难的流亡时期,还是肺病纠缠难耐的日子,无论工作多么繁重,她总能静下心来写出佳作,献给读者,献给文学。

林徽因的魅力不仅表现在作品中,也表现在生活中。即使是在饱受战火轰炸、疾病折磨、生活贫困的日子,她仍然保留“午后茶聚”的习惯。客人是变动的,常客有金岳霖、胡适、徐志摩等人。林徽因无疑是闲谈的主持人,他们从政治、社会、文学无所不谈,每一次聚谈,都是她快乐的时光,因而精神焕发。在这爽朗的笑声中高谈阔论,总让她找到感兴趣的论题,包括她喜爱的文化艺术和建筑。她的分析评论总能让在座的朋友点头称好。一些独到的见解更是激动人心。在谈论中,她是语言艺术大师,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美感、充满了热情和生命,多么令人喜悦呀!更吸引人的是她的眼睛能同时蕴藏着智慧、诙谐、调皮、关心、机智、热情的光辉,发出强烈的光和热。

林徽因曾在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1931年加入中国营造学社,还与梁思成共同创办了清华大学营建系。在任教期间,尽管身体不好,身患肺病,但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们可以通过她的学生的一番回忆去了解她,在汪国瑜的《缅怀梁林二师》里面有这样一段文字:

“二位先师(指林徽因和梁思成)虽身体如此,但他们对工作、对教学的负责、对艺术、对真理的执着忘我,对青年、对晚辈的教诲关心,都会使所有与他们接触过的人深受感动而萌生景仰之情。”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至今我们认为她是一位教育家,不仅是因为她博通众艺、富有才华,不仅是因为她培养了一批能为国家民族效力的人才,更是因为她在教学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认真和热情。

林徽因是我国当代具有高尚情操的杰出建筑学家。她考察过中国十五个省份的两千多座古建筑,成为“第一个发现中国最稀奇的古庙的人”,发现佛光寺大殿(至今在中国能找到的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之一)等重大发现。我们敬佩她的执着精神和专注精神,赞叹她的敏锐细致的洞察力。很值得一提的是,林徽因为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一书撰写了《清式营造则例·绪论》一文,此文对中国建筑艺术特色的观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并成为这个领域中所有研究者必读的文献了。此外,她的很多篇建筑学论文都成为中国建筑学的宝贵财富。在肺病复发的难耐时期,她都坚持读书,编写《中国建筑史》。有多少坚持就有多少的震撼。我们感动,并感激她有如此伟大的献身精神。

我们不会忘记,在解放战争时期,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为解放军编写了《全国重要古建筑目录》,使我国古建筑在战争中减少了损失;我们也不会忘记,在建国之初,她为保护北京古建筑而发出呐喊;我们更不会忘记,她为我们新中国设计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全套饰纹。她用尽一生的智慧和汗水,赋予了建筑事业强大的生命力。

林徽因,惊世才女林徽因,我们敬佩她,我们怀念她。

参考文献: 【1】 刘炎生 《中国第一才女林徽因》 湖北人民出版社

【2】 杨永生 《记忆中的林徽因》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林徽因经典作品》当代世界出版社

第15篇:林徽因读后感

离开

——读《林徽因经典作品选——悼志摩》 当乌云离开了海边,当叶子离开了秋天,当所有的纪念也离开,以为存在的永远。当雨滴离开了蓝天,当飞机离开了地面,而美好还继续在那个瞬间。

——郭静《离开》 音响里放着《离开》,郭静清纯干净的声音回荡在我身边。在《离开》有些淡淡忧伤的旋律中,我读着林徽因深沉悲痛的《悼志摩》。这一刻,我突然觉得,用郭静这首刚发行的新歌来诠释上世纪20年代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是如此的恰到好处。 徐志摩离开了。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九日,他搭乘的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坠毁,机上无一人生还。他就这样,没有理由,没有征兆的离开了。而他搭乘这架飞机,正是为了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

“十一月十九日我们的好朋友,许多人都爱戴的新诗人,徐志摩突兀的,不可信的,惨酷的,在飞机上遇险而死去。这消息在二十日的早上像一根针刺猛触到许多朋友的心上,顿时那一早的天墨一般的昏黑,哀怮的咽哽锁住每一个人的嗓子。”在闻知这个沉痛的消息后,林徽因写下了《悼志摩》。我的手指划过一行行文字,仿佛之中,我好像听到了林徽因浅浅的哽咽,好像看到了她强忍着悲痛写下这些文字的样子。她写着朋友们哀痛的样子,

她写着她初次遇见他的情景,她写着他曾经孩子气的性格,她写着他的爱好,她写着他的故事„„这个中国一代才女,用手中的笔,用自己的方式,悼念着这个她曾经深爱的男人,徐志摩。

因为相爱所以离开。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相识,还是在一九二零年。当时的林徽因刚十六岁,她在英伦期间,结识了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而徐志摩为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倾倒。而这时,徐志摩已有家室。他不惜与发妻离婚,苦苦追求林徽因。林徽因深爱着他,但最后,她还是选择了离开,与徐志摩不辞而别。这段感情就这样陨灭了。

他们互相深爱,而最终选择离开。而后,他们各自拥有了下一个爱人。有人评论林徽因说:“这样的一个女子,一开始就标明心意,不做别人眼里的传奇,要踏踏实实的过一生。”而我却觉得,面对如此炽热的感情之火,能够做到控制自如,能够理智的选择离开,又何尝不是传奇呢?

林徽因选择了离开,而陆小曼选择了在一起。在离开林徽因以后,徐志摩结识了才貌兼备的陆小曼。他们也燃起了爱情之火。陆小曼与爱人王赓离婚,她和徐志摩不顾一切人的反对,坚毅地走在一起。他们的新婚之初,固然是浪漫惬意的。而后来,由于徐志摩父亲的不接纳,由于陆小曼变得越发懒散,他们之间最终出现了不可弥补的裂痕。

我还只是一个初中生,对爱情没有深刻的理解与体会。但是,

我能看到现在有的青年随着自己的想法想爱就爱,没有理智冷静的考虑,不考虑后果,把青春挥霍的所剩无几,再懊悔自己的选择,后悔当时没有听长辈朋友的劝告。我也会觉得,不是只有在一起才是最美好的结局,有时离开,也是正确的选择。当今的社会,需要更多如林徽因与徐志摩这样理智的爱情。

“我们都被时间带着不断往前,没有人有时间能回头看一眼,好多事情错过就只能留恋。” 林徽因的离开,让这段爱情在飞奔的时间中永远停留在了最美好的瞬间。在成长的我们,也要学会理智,学会离开。

第16篇:《林徽因》读后感

今天读了一天《林徽因》,虽然对她有了更新更准确地认识,但我认为今天收获最大的还是加深了对徐志摩的了解!

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是一个对世事功利看得很轻的人,除了对最纯真的追求他在无杂心。无论是他的诗文还是他的处世态度,虽然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但却真诚地让我感动!

他与林徽因的故事是美丽的,又是酸涩的,他让林徽因感受到了初恋,并付出了最真的心!虽然林徽因选择了梁思成,但对于一切,他还是全不在乎的,竟然可以继续着维持与梁家的友谊!一如既往的表达着对林徽因的爱意!他,梁思成,这群中国现代最具智慧的人向我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男人!虽然不知道和陆小漫结婚后王庚对他的态度,但这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我相信这群在国学熏陶成长起来后又接受西方最先进思想的男人们不会永远的嫉恨,至少不会向凌叔华那样一生的嫉恨,只为了自己的私心,让原本可以让后人了解更多他与林徽因在剑桥交往时的心生永远消逝,成为一个永远的谜!

让他被更多的后人误会着!或许这对于他来说不算什么,因为他在生前都不曾在意别人的批判与讥讽,更何况是他死后呢?唯一的遗憾与悲伤只能让现在喜欢徐志摩的后人承担了!

不想做太多的评论了,因为气愤地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词汇来表述了!

满脑的胀痛,满心的凄凉!

他从不算计别人的心让他把宝贵的“康桥日记”交给了一个它明知是小心眼的人,于是一本可以记述他一段最美好回忆的文字彻底消逝了!

他和林徽因在英国的日子一定是很美好的吧!而当林徽因随父亲回国后他的心也一定是伤痛到几点了吧!否则不会再面对已经和梁思成交往的林徽因时有一次出动心弦,在即将的分别中泪流满面!

他爱的执著,爱的疯狂,爱得让人感动!

这就是为什么它可以写下那么多美丽诗篇的原因吧!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他可以不顾世人甚至是家人和恩师的反对离婚娶了有夫之妇的陆小漫,可以拚命赚钱养着老婆而不舍得买件外衣!这是他对爱最真挚的表达,这是他对纯真最完美的追求!要知道,在上海的陆小漫过的是一种多么奢侈的追求,而他却拼命的节衣缩食,或者说没有陆小漫,34绝对不会使她人生的终点!

突然发现自己的性格和她有几分相似,如果没有她,我绝对不可能读起诗来,就象没有林徽因、没有陆小漫他也不可能写下那么多真挚的直达心灵的诗篇!因为真正的爱过,所以字字真心!因为真正的爱,所以不求一丝的回报,毅然的付出,义无反顾的付出!

虽然我不曾真正付出过爱,但也可以理解他的所为!毕竟我也曾经爱过一个女孩,理解那种为了她可以付出一切的感受!

又想到了那本书,那本讲述林徽因的书,那本我读了一天的书,只因为徐志摩的退场而让我兴趣全无。或许对林徽因的兴趣不是缘于他和丈夫取得的成就,而只是好奇他和徐志摩的那份美丽而短暂的爱!

当看到寂寞的林徽因同徐志摩初识时便来了兴致,而当看到林徽因的家人全力反对时心中有几分揪心,或许林徽因真的爱国徐志摩,只是受家教的约束而不敢面对,而当他回国后又遇到了梁思成时或许已经对那份爱有些淡忘了,更何况那只是16岁的萌动,又怎能当真呢!

当徐志摩回来后,已经有了心上人的林徽因当然无法背叛从幼时便接受的家教,与世俗作斗争,他没有这种勇气,或许是因为她爱得并不深吧!因为很难相信十六岁的女孩会理解爱!于是徐志摩在摆脱了相思的痛苦之后又面对一个更让人绝望的事实,他已有了未婚夫,但即使这样,他还是毫不吝惜着自己的爱,依旧真心地对他,在分别的那一刻,在相信是永别的那一刻,他哭了,哭得让我心痛,哭得让我心碎!因为他知道他曾经的挚爱彻底的和别人走了!

尽管还可以书信联系,尽管她归来后经常在一起聚会,但那份爱注定在这次分别之后被判为死刑!尽管她还在执著着,追求着!但他不傻,他知道结果是什么!

飞蛾扑火般不顾一切,只为了那一丝光明与希望!就象林徽因在悼念徐志摩的文章中写得那样,他傻得可爱!如果不是这样,他也不会走进果林徽因的心中!

或许这就是命吧,为了让徐志摩创作更多的诗,为了让梁思成创造更多伟大的建筑,上天让林徽因担起了这个重任,,因为她有更重大的使命,让梁思成走入建筑这一神圣殿堂,让他们夫妻携手创造中国建筑新神话!

如果没有林徽因,就不会有雄伟的任命英雄纪念碑的浮雕,更不会有新中国那伟大的国徽了!

她改变了女人只能成为贤内助的传统,成为了一位建筑巨匠的引路人!

她是伟大的,是中国现当代最伟大的女性,她启迪了无数人,成就了无数人!感谢她为我们的付出,为当代人的指引!

第17篇:席慕容诗集

孤星

在天空里

有一颗孤独的星

黑夜里的旅人 总会频频回首

想象着 那是他初次的 初次的 爱恋 青春之一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浅,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莲的心事

是一朵盛开的夏荷 多希望

你能看见现在的我 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秋雨也未滴落

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 我已亭亭 不忧 也不惧 现在 正是

我最美丽的时刻 重门却已深锁 在芬芳的笑靥之後 谁人知我莲的心事 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得太早 就是 太迟 接友人书 那辜负了的

岂仅是迟迟的春日 那忘记了的

又岂仅是你我的面容

那奔腾著向眼前涌来的 是尘封的日 尘封的夜

尘封的华年和秋草 那低首敛眉徐徐退去的 是无声的歌 无字的诗稿 画展

我知道 凡是美丽的 总不肯 也 不会 为谁停留

所以 我把

我的爱情和忧伤

挂在墙上

展览 并且

出售 诗的价值

若你忽然问我 为什么要写诗

为什么 不去做些 别的有用的事

那么 我也不知道 该怎样回答

我如金匠 日夜捶击敲打 只为把痛苦延展成 薄如蝉翼的金饰

不知道这样努力地 把忧伤的来源转化成 光泽细柔的词句 是不是 也有一种 美丽的价值 盼望

其实 我盼望的

也不过就只是那一瞬 我从没要求过 你给我 你的一生

如果能在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上 与你相遇 如果我

深深的爱过一次再别离

那么 再长久的一生 不也就只是 就只是 回首时

那短短的一瞬 印记

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 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 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 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 总有一些什么 会留下来的吧

留下来作一件不灭的印记 好让 好让那些 不相识的人也能知道 我曾经怎样深深地爱过你 雨季

那么 大概只有这样了

在你厌倦之前 让我小心地

把一切的词句都换成过去式

当然 在文法上我绝对不会再错

并且绝对不去 触及

一切有关盼望的字眼或者盟约

我会小心地避过泥泞

避过生命吕所有无法提及的时刻

我想 大概只能这样了

尽管在过去式里总有些许渭叹

仿佛黑夜里的舟船无法靠岸

这绵延不断的春雨 终于会变成

我心中一切温润而又阴冷的记忆

我想 大概就是这样了

幸福与遗憾原是一体的两面

你曾经那样那样爱恋过我

在你开始厌倦之前 请柬 我们去看烟火好吗

去 去看那

繁花之上如何再生繁花

梦境之上如何再现梦境

让我们并肩走过荒凉的河岸仰望夜空

生命的狂喜与刺痛

都在这顷刻

宛如烟火 自白书 我的真实

是我的不真实的梦

我的不真实

便都在这里

我的悔改

是我这从此不肯悔改的决心

我的不悔改

便是如此 试炼

差别应该还是存在的吧 不然

为什么总有人能从真相边缘飞掠而毫发无伤 却也总有人 从此沉沦

可惜的是 我们从来无法预先测试 你和我的灵魂的品质 只好任由事件发生然后发展 只好在多年之后 任由

那些不相干的旁观者前来匆匆翻阅 或者惊叹或者扼腕 ------看哪

谁到最后全身而退 而谁 谁在一开始就是 美且易碎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渡口

让我与你握别

再轻轻抽出我的手 知道思念从此生根 浮云白日 山川庄严温柔

让我与你握别 再轻轻抽出我的手 华年从此停顿 热泪在心中汇成河流

一层是一种挣扎 一层是一次蜕变 而在蓦然回首的痛楚里 亭亭出现的是你我的年华

我无法停止我笔尖的思绪 像无法停止的春天的雨 虽然会下得满街泥泞

却也洗干净了茉莉的小花心

在长长的一生里 为什么 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为了争取那些终必要丢弃的 我付出了

整整的一日啊 整整的一生

于是笑容相互凝视 而在那时候 我们并不知道

我们真的谁也不知道 年轻的爱

原来只能像一场流星雨

桐花出放,繁星满天

所有的生命

起因于一场不顾一切的毁灭

我因此而逐渐胆怯

对每一个字句都犹疑难决

当要删除的 终于

超过了要吐露的那一部分之时

我就不再写诗

成吉思可汗:“不要因路远而踌躇,只要去,就必到达。”

第18篇:儿童诗集

事半功倍

战国的时候,有个大思想家叫孟子,他有很多的学生。 有一次他和他的学生公孙丑谈论统一天下的问题。他们从周文王谈起,说当时文王以方圆仅一百里的小国为基础,施行仁政,因而创立了丰功伟业;而如今天下老百姓都苦于战乱,以齐国这样一个地广人多的大国,如能推行仁政,要统一天下,与当时周文王所经历的许多困难相比,那就容易得多了。孟子最后说:“今天,像齐国那样的大国,如能施行仁政,天下百姓必定十分喜欢,犹如替他们解除痛苦一般。所以,给百姓的恩惠只及古人的一半,而获得的效果必定能够加倍。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呢!”

后来人们便根据孟子所说的这两句话,引申为“事半功倍”,用来形容做事所花力量较小而收到的效果甚大。

妈妈的爱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

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 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裳。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 妈妈到学校接我, 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

雨水却打在妈妈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 妈妈抱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 妈妈着急地哭了。 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有一天,我打破了暖瓶, 对妈妈又说了谎, 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 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 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一次老师叫我用“最”字造句, 我说:“我最爱妈妈。” 妈妈告诉我:“最该爱的是祖国, 祖国是我们所有人的妈妈。”

一年级

拼音练习卷

一(

)班

姓名

得分

一、认读声母:

b d p q ɡ t f n h m l r j x k z zh c ch s sh y w

二、认读韵母:

ɑ ɑo ɑi o ou e

ei er i iu ie u ui û

ûe

三、认读整体认读音节:

zi zhi ci chi si shi ri yi ye yue wu yu

四、拼读音节

xiǎo cǎo shì zi

lì zhÿ bō luï

luï bo luî tuo

shǒu tào yþ tù

zuî xià cì wei

zhuō yǐ chū qù

hü mì ɡuü mǎ chý

ɡuï jiü lǜ sâ

yǔ shuǐ jú huü

yuâ ãr wū hýi

jiù huǒ

4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练习题

汉语拼音(1---9)

一、默写六个单韵母。(6分)

二、按顺序默写二十三个声母。(23分)

三、按要求分类写下来。(12分)

a g u t m e r û p i c o

单韵母:

声母:

四、照样子写音节。(7分)

b-ù→( bù ) zh-â→( )

x-ǜ→( ) d-u-ǒ→( )

n-ǚ→( ) h-u-à→( )

q-ǜ→( ) z-u-ō→( )

五、连起来。(4分)

Shÿzi 沙发

dú shū 梳子

shüfü 骆驼

luî tuo 读书

六、连起来。(10分)

shū bàbɑ dàshù guïqí yãye

国旗 大树 书 爷爷 爸爸

七、给音节加上合适的声调。(10分)

笔 衣服 大虾 花朵 大米

bi yifu da xia hua duo da mi

八、看图把音节补充完整。(10分)

曲--- q 页--- y 绿--- l 胡--- h 爸--- b 车--- ch 主--- zh 衣--- y

十、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写下来。(10分)

yú má yá hã tǔ mù pí zhú huǒ shí

土 鱼 火 麻 牙 禾 目 石 竹 皮

6 汉语拼音(10----复习)

一、请你帮ɑ、o、e、i、u、û找朋友,组成8个复韵母写在四线三格里。(8分)

二、读一读,按要求分类写下(15分)

p iu zi sh w ying ie k yi wu er n u en yuan

声母:

韵母:

整体认读音节:

三、下列音节的标调哪种是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里打\"√\"。(8分)

xiã( ) shǔi( ) niú( ) hǔan( )

xíe( ) shuǐ( ) níu( ) huǎn( )

quâ( ) bái( ) lãi( ) zhúo( )

qùe( ) baí( ) leí( ) zhuō( )

四、填空。(8分)

b-( )→( bái) q-( )→quâ

x-un→( ) j-û-àn→( )

l-ûâ→( ) ɡ-()-ï→ɡuï

( )-ín→mín x-i-ǎo→( )

五、看图,选音节写下来。(20分)

dúshū mǔjÿ qìqiú huügǒu yuâliàng

báitù nàozhōng xiünhâ chýlún lǎohǔ

六、看图选择正确的音节。(8分)

shǔiguǒ( ) xǐquâ( )

shuǐguǒ( ) xǐqûâ( )

zhúzi( ) hã máo( )

zúzi( ) hãmiáo( )

七、看图加上声调。(12分)

(dɑ bɑi cɑi) ( fu wu yuɑn)

( shenɡ ɡuo qi ) ( xiɑo jiɑo che)

(chi fɑn ) ( zhi shu )

九、把字和音节连起来。(10分)

卧 zuî 舟 mài

坐 nán 麦 shǐ

南 hîu 矢 chǐ

前 wî 齿 gý

后 qián 戈 zhōu

十、读儿歌,回答问题。(用拼音回答)(3分)

wǒ yào shànɡ xuã le

wǒ yào shànɡ xuã le ,

yÿ jiü rãn dōu chînɡ wǒ xiào.lí küi le yîu ãr yuán,

wǒ jiù yào jìn xuã xiào,

yîu ãr yuán lǐ zhýnɡ hïnɡ huü ,

zài xuã xiào yào zhýnɡ sün hǎo。

在幼儿园里争 ,在学校里争 。

9 一年级语文试题——(上册)汉语拼音练习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

yÿ、àn shùn xù mî xiþ shýnɡ mǔ 按顺 序 默 写声母 (23分)

二、把下面的音节分类写下来。(18分)

yuán bþi diǎn shū zhuō yún yuâ xiǎnɡ yǔ

zhǐ xiào fýnɡ shí ɡuünɡ chuánɡ chí wǔ

xÿnɡ yÿ tái zì kþ bō huàn wân küi jiào

zhþnɡ tǐ rân dú yÿn jiã

整 体 认 读 音 节:

sün pÿn yÿn jiã

三 拼 音 节:

sün ɡþi xià miàn de yÿn jiã biüo shànɡ shýnɡ diào。(dì sün shýnɡ)

三、给下面的音节标上声调。(第 三 声)(20分)

jin nuɑn zuɑn yun hou mei kɑi guo dɑo duo tui pie zhe tiɑo juɑn qiu xue jiong fen ying

sì、pânɡ pânɡ chý

四、碰 碰 车(16分)

q-ǘn-( ) ( )-uō--shuō

qiã-( )-( ) x-û-ǎn-( )

( )-( )-zǎo juǎn- j-( )-( )

l-( )-lún chuǎng-( )-( )-( )

h-( )-huì ( )-( )-xǐng

wǔ、bǎ xiünɡ yÿnɡ de yÿn jiã xiþ zài tú de xià miàn

五、把 相 应 的 音 节 写 在图 的 下 面。 (12分)

mï tuō chý yïu yǒnɡ hã huü

xiǎo bái tù chú shÿ tánɡ lǎo yü

liù、bǎ xià miàn de jù zǐ bǔ chōnɡ wán zhþnɡ。

六、把 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0分)

1、tïnɡ xuã mãn zhânɡ zài 。

11

2、bà bà hã wǒ 。

第19篇:乌青诗集

【篇1:《鹤蚌渔翁》】

一只鹤和一个蚌

打起来

我突然觉得

这和渔翁没什么关系

他能得到什么利益呢

他需要一只鹤吗

他需要一个蚌吗

蚌也许还可以吃

但他要鹤干什么?

难道杀了吃鹤肉

这不像是一个渔翁应该做的

蚌也不是他喜欢的

他是渔翁啊

一个渔翁

真正需要的是鱼

鹤蚌相争

渔翁打渔

【篇2:《牛仔裤腿上的洞》】

发现裤腿上有个洞

是被烟烫的

应该是某次喝多了所烫

日期无法考证

但必然是在一年之内

因为裤子就是一年前买的

这至少说明

过去的一年我曾有酒喝

【篇3:《坏了的收音机是什么》】

一个坏了的收音机

放在桌子上

我总是拿起它

看来看去

它是一个收音机

但是已经坏了

它早就不是收音机了

那它是什么呢

【篇4:《萍水路》】

冬天的夜晚

萍水路显得有些凄凉

小卖部隔壁是汽车修理店

再往前一点是家大餐馆

皆门庭冷落

萍水路上的人们

他们相逢时和其他路上的人没有区别

神情冷漠

形同萍水路人

【篇5:《此诗献给一闪》】

饭是甜的

不同的米煮

当然味道不同

用不同的水

也会有细微差别

然而用柴火烧的饭

才是最美好的饭

为了这顿饭

我们一起上山砍柴

在山上

你说,好奇怪啊

【篇6:《一个有点长的名字》】

去年夏天的夜晚

我们一起在路边

吃过烧烤

以上三行

是杨黎讲的一个故事

也是他收到的一条短信

我们都认为

这也将是一部电影的名字

尽管有点长

但是很迷人,不是吗

去年夏天的夜晚我们一起在路边吃过烧烤

第20篇:泰戈尔诗集

Singer

When thou commandest me to sing it seems that my heart would break with pride; and I look to thy face, and tears come to my eyes.

All that is harsh and dionant in my life melts into one sweet harmony ---and my adoration spreads wings like a glad bird on its flight acro the sea.

I know thou takest pleasure in my singing.I know that only as a singer I come before thy presence.

I touch by the edge of the far ----spreading wing of my song thy feet which I could never aspire to reach .

Drunk with the joy of singing I forget myself and call thee friend who are my lord.

Holymusic

I know not how thou singest, my master! I ever listen in silent amazement.

The light of thy music illumines the world.The life breath of thy music runs from sky to sky.The holy stream of thy music breaks through all stony obstacles and rushes on.

My heart longs to join in thy song, but vainly struggles for a voice.I would speak ,but speech breaks not into song, and I cry

out baffled.Ah ,thou hast made my heart captive in the endle meshes of thy music, my master!

Little Flute

Thou hast made me endle,

such is thy pleasure.

This frail veel thou emptiest again,

and fillest it ever with fresh life.

This little flute of a read

thou hast carried over hills and dales,

and hast breathed through it melodies eternally new.

At the immortal touch of thy hand

my little heart loses its limits in joy

and gives birth to utterance ineffable.

Thy infinite gifts come to me

only on these very small hands of mine.

Ages pa,

and still thou pourest,

and still there is room to fill.

Purity

Life of my life, I shall ever try to keep my body pure, knowing

that

thy living touch is upon all my limbs.

I shall ever try to keep all untruths out from my thoughts, knowing that thou art that truth which has kindled the light of reason in my mind.

I shall ever try to drive all evils away from my heart and keep my love in flower, knowing that thou hast thy seat in the inmost shrine of my heart.

And it shall be my endevour to reveal thee in my actions, knowing it is thy power gives me strength to act.

I ask for a moment’s indulgence to sit by thy side.The works that I have in hand I will finish afterwards.

Away from the sight of thy face my heart knows no rest nor respite, and my work becomes an endle toil in a shorele sea of toil.

Today the summer has come at my window with its sighs and murmurs; and the bees are plying their minstrelsy at the court of the flowering grove.

Now it is time to sit quite, face to face with thee, and to sing dedication of life in this silent and overflowing leisure.

《林徽因诗集.doc》
林徽因诗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