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2022-05-23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1、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

2、如果一个姑娘想嫁富翁,那就不是爱情,财产是最无足轻重的东西,只有经得起别离的痛苦才是真正的爱情。

3、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4、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

5、勇气是智慧和一定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

6、被人爱和爱别人是同样的幸福,而且一旦得到它,就够受用一辈子。

7、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8、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9、哪里没有朴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谈不上有伟大。

10、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应当受一定法规的制约。

11、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12、随便什么都比虚伪和欺骗好。

13、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

14、哪里没有朴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谈不上有伟大。

15、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惟一可能的幸福。

16、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17、劳动能唤起人的创造力。

18、有生活的时候就有幸福。

19、幸福在于为别人生活。

20、竭力履行你的义务,你应该就会知道,你到底有多大价值。

21、一个有良知而纯洁的人,觉得人生是一件甜美而快乐的事。

22、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23、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24、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25、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惟一可靠的幸福。

26、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27、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28、你必须在额上流汗,以资获得你的面包。

29、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没有权利随意放弃它。

30、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

31、为了要活得幸福,我们应当相信幸福的可能。

32、一个有良知而纯洁的人,觉得人生是一件甜美而快乐的事。

33、应该多行善事,为了做一个幸福的人。

34、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

35、在富有、权力、荣誉和独占的爱当中去探求幸福,不但不会得到幸福,而且还一定会失去幸福。

36、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

37、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38、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39、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

40、人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41、行善必须努力,然而,掏恶更须努力。

42、脱离劳动就是犯罪。

推荐第2篇:列夫 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年8月28日出生在俄国图拉省的贵族庄园雅斯纳雅.波良纳。他的母亲去世时,托尔斯泰还不足两岁。九岁时,他的父亲又离开人世。父亲的死让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现实,心魂中充满了绝望”。托尔斯泰的两位姑母成了他的监护人,姑母虔诚而富有爱心,这些卑微的心灵帮助他认识到爱以及爱所带来的快乐,对托尔斯泰的一生影响巨大。

1844年,托尔斯泰进入喀山大学读书。这期间他的头脑处于狂热的境界中,他不断地试验各种人生观念和学说,矛盾对立的理论让他固有的信念动摇了,各种幻想不时占据他的头脑。在年轻混乱的心底,一个不变的东西是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他绝对的真诚。他毫不留情地进行自我分析与解剖,坦白自己的一切想法和行为,他后来还将自己年青不道德的生活记录拿给妻子看。由于不满于学校的教育,他自动退学回家进行农庄改革,这些内容在他的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里都有反映,小说中的涅赫留多夫是他自己的艺术写照。

1851年,托尔斯泰去,随同当了军官的哥哥尼古拉服兵役。高加索美丽的光激发了他的艺术天才,他的自传体作品《童年》(《少年》等都是这时期的产物。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托尔斯泰1854年到了塞瓦斯托波尔,在炮兵连服役。他勇敢尽职,常处于危险之境。在隆隆的炮声中,在生与死的激烈交锋中,他写作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对战争的残酷、俄罗斯士兵的爱国主义思想、对战争中表露出来的人们的复杂心理都作了真实的描绘。

1855年底,他回到彼得堡。于文人之间,托尔斯泰对他们非常、轻蔑,发现他们都是卑劣虚伪的。1857年他去国外旅行,所见所闻让他对资产阶级的文明、博爱、民主十分失望。他在瑞士小城卢塞恩看到英国富翁不愿对一个流浪的歌手施舍,明白资产阶级的“文明”不过是华美的谎言,他愤怒地写了短篇名作《卢塞恩》。回到俄国,托尔斯泰重新开始他的农事改革,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提高农民的觉悟,促进社会进步。哥哥尼古拉的死让他震惊,他又一次思考死亡问题。

1862年,托尔斯泰与.别尔斯结婚。幸福的使托尔斯泰迅速进入创作的高产期。在爱情的荫庇下,他完成了《战争与和平》(1863-1869)、《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等代表性作品的创作。《战争与和平》被誉为是可以与荷马史诗比肩的作品,它的光荣和伟大在于托尔斯泰使俄国19世纪初的历史重新复活了,小说对卫国战争的描写和主要人物的塑造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安娜.卡列尼娜》在技巧上更加成熟,丰富的艺术经验支配着作品的思想,人类的欲望在这里暴露无疑。小说的主要意义除了安娜的悲剧和当时俄国社会的描写外,还带有明显的传记色彩,列文便是他的化身,列文的苦恼正是托尔斯泰的苦恼。在《安娜.卡列尼娜》还未完稿前,他已经厌倦了,陷入死的眩惑之中,他有一种巨大的虚无感,有强烈的死的欲望。他害怕自己会突然自杀,便把房间的绳子藏起来,不敢带猎枪打猎。在宗教狂乱之后,他发现民众的简单生活和信仰才是生活的真理。

紧张的精神探索又遭遇惨痛的社会现实。1882年他参加工作,第一次真切地看到了俄国大地上的满目疮痍,他哭喊着,挥动拳头说:“人们不能这样地生活!”他改变了自己的贵族生活,根绝一切享乐,自己去锯木、煮汤、缝靴子,要用自己额上流着的汗来换取面包,并终生与文明的罪恶和谎言对抗。他的妻子和家人不能理解托尔斯泰的这些行为,夫妇之间经常为此争吵。全欧洲的艺术家都希望他回到文学创作上来,认为托尔斯泰是在毁灭自己的艺术天才。但是,托尔斯泰不但没有毁灭艺术,在《我们应当做什么?》里,他说:“只有为了团结而工作的才是真正的艺术。”

他后期的重要作品有《伊万.伊里奇之死》(1884-1886)、《克莱采奏鸣曲》(1889)和(1899)等。《复活》可以说是他艺术上的遗嘱,是他整个创作生涯中最后也是最高的山峰。七十高龄的托尔斯泰以伟人的姿态注视着他的过去、他的世界,《复活》是歌颂人类同情的最美、最真实的诗。

1900-1910间,他最主要的精力都消耗在的论战中,他反对谎言,反对暴力,抨击各种迷信。他的思想使他与家人之间的沟壑越来越深,1910年10月28日,82岁的托尔斯泰突然离家出走。11月20日清晨,这位世界文豪和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在阿斯塔波沃车站与世长辞。临终前,他对身边的人说:“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你们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推荐第3篇:列夫托尔斯泰

1、.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

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的表现出来。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地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1)须发:多毛、胡须浓密

(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面部特征:忧郁、愚钝、压抑

(4)长相:长相平平、普通

(5)拜访者失望之情

3、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并说作用。

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来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句子,并仔细体

会其表达效果)作用是: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人物形象生动可感。

4、前一部分主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前一部分主要描写的是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突出的特点是:

(1)托尔斯泰的外貌平庸丑陋;

(2)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群里分辨不出来。

2.找出表明代表作者倾向的语句,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举例如下:

(1)“有长者风度,天父般地如卷起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2)“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择要概括:慈祥、善良,并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5、在写托尔斯泰眼睛之前,作者为什么先刻画托翁丑陋的外貌?作用是什么?

突出两方面的特点:一是说明托翁外貌平庸甚至丑陋;二是说明他

跟普通人一样。作用: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眼睛美。这种写法叫:先抑后扬。或叫欲扬先抑。这种写法不仅无损于托翁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翁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6、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参考:一方面托翁能看清世界真相,这是幸福的;另一方面由于他看透了世间真相,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他想尽其毕生精力去改变这些,却又事已愿违的时候,这又是不幸的。所以并不矛盾。(晚年的托翁厌弃贵族生活、放弃财产、和家人产生矛盾、毅然离家出走,客死途中)

课后第三题

描写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描写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描写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描写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这些夸张性的描写,不仅使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推荐第4篇:《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阅读感受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感悟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赞美和崇敬之情。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难点

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设想

1.理念:贯彻深文浅教,长文短教的教育理念,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方式。

2.教学方法:比较法、标题透视法、品读法 3.学法指导:品读法、比较法、圈点勾画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在文学的天空里,闪烁着许多耀眼的明星,从古至今,从中到外,无不让人敬仰佩服。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60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最为著名。托尔斯泰一生都致力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托尔斯泰坚决地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博爱,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下面,就让我们来近距离地观察托尔斯泰,看他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2.作者简介

1 / 3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二、速读新课

1.阅读提速技巧快读、直读、跳读

2.质疑生字词或句子含义词义解释方法:语感、支解法、转换法

三、探究课文

1.托尔斯泰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或_________________的托尔斯泰。 用标题透视法,给标题加上一个修饰语,并用课文的例子说明理由。如丑陋的、难看的、为民请命的、永垂不朽的、无私奉献的、高深的托尔斯泰。

2.品读句子:请划出文中描写他的句子和评价他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展示同学们搜集的搜集到的描写人物的句子,比较本文的描写有什么不同。

明确:比如第一段文字抓住托尔斯泰面部多毛,须发浓密的特征反复描写,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不仅生动写出了托翁的特点,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可见本文创作的最大特点是对比、反衬、欲扬先抑的方法,大多采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给人一种形似与神肖妙处。

3.找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个句子进行仿写。 4.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评价托尔斯泰。

明确:对联评价:(附教师对联)“三尺侏儒相貌丑,无私心底天地高”“话战争几云涌动全凸见/怜安娜满腹忧愤总关情”“一声怒吼斥沙皇/满腔热血唤和平。”“须发、浓眉、小眼睛过目难忘/童年、少年、夫战争四海扬名”“名声显赫万人仰/绿树掩映忠骨埋。”

5.思辩:托尔斯泰是幸还是不幸?

正方:(幸)因为他拥有知识的财富与人民的支持致使沙皇不敢杀他,因为他时时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群众成了他生命的支柱。他是世界的丰碑。引用名言:“水能载舟亦覆舟”“孟子: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

2 / 3

失道者失助。”

反方:(不幸)他洞察了世间一切,看透了人间罪恶,并极力去改变社会,但事与愿违,所以他痛苦。晚年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至和家人矛盾,最后离家出走,客死他乡。

四、比较阅读

1.朗读课文,质疑生字词句。

2.探究:比较阅读《世间最美的坟墓》,寻找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可从作者、背景、人物形象、主题、写作特点、选材、立意、语言特色等角度来比较。通过观看古今中外名人的坟墓图片来对比感受托尔斯泰的伟大精神。

3.活动:为托尔斯泰的坟墓献上悼词或墓志铭。或学生朗诵诗歌《有的人》悼念托翁。

五、拓展训练

通过人物的肖像或外貌描写反映人物有性格,可以为身边的同学作一幅文字“肖像画”。

教师:概括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要以形传神,忌面面俱到,忌“脸谱化”。 1.外貌描写要抓住人物的体态、衣着、容貌、表情等方面的特点。 2.外貌描写还要表现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爱好、特长等个性特点,展示人物的内心。

六、总结

伟大的灵魂与伟大的思想,都是值得我们追思与缅怀的,当岁月流逝,淘尽了人间繁华与青春的飞扬时,我们依然不会忘记这样一个伟大的灵魂,在人生的长河中熠熠闪光。

3 / 3

推荐第5篇: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安顺九中陈潇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积累课后生字词; 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 了解茨威格及其主要作品

能力目标:初步感受伟大作家的心灵律动,认识他的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情感目标:感知人物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托尔斯泰的心灵世界,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他,生前被誉为俄国文学大师,却孤独凄凉地病死在一个无名的小火车站,他的坟墓是最不起眼的小土丘,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他对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却反对暴力革命,要从宗教和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他是俄罗斯的世袭贵族,却放弃一切,心甘情愿去做一个一无所有的农民。这样一个充满着矛盾的人,是谁?他就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

二、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三、研读读课文,把握内容,了解人物

(一)1-5段,初识托尔斯泰 1.列夫·托尔斯泰是当时俄罗斯文学和思想的最高峰。与托翁会面是多少俄罗斯文化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当托尔斯泰出现在拜访者面前的时候,现实和期望却有天壤之别。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托尔斯泰让拜访者失望的原因。(注意语言比喻、夸张的联袂运用的特点)(托尔斯泰的“丑”让拜访者失望。) 2.说说作者从那些角度展示了托尔斯泰的“丑”

外貌:平庸、丑陋

●面部多毛,浓密胡须。

乱蓬蓬的头发,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

●五官:总的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一张田野村夫的脸孔长相粗劣,像粗制滥造的小屋;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难看的招风耳;额头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眉毛宽约一指,朝上倒竖,像纠缠不清的树根;小眼睛;狮子鼻宽宽的、两孔朝天,像被人拳头打塌了的样子;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 ●脸色:没有一点光彩可言。

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没有一点光彩可言。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像禁锢思想的囚牢;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气质: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

拥有一张俄围普通大众的脸,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缺乏诗人、幻想者和创造者的气质。 ●身材:矮小敦实,像个侏儒。

(托尔斯泰的毛发之丑、五官之丑、脸色之丑、气质之丑让拜访者失望。)

(二)精读课文,走近托尔斯泰。

“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 就连托尔斯泰本人都这样毫不留情地评价自己,拜访者感到震惊尴尬就不难理解了。但是,拜访者的情绪在突然之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是为什么呢?(精读课文找出原因。利用丰富多彩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托尔斯泰的眼神

眼睛:精美绝伦

1、就连托尔斯泰本人都这样毫不留情地评价自己,拜访者感到震惊尴尬就不难理解了。但是,拜访者的情绪在突然之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是为什么呢?(精读课文找出原因。利用丰富多彩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托尔斯泰 眼神的深刻锐利)

⑴ 速读第六自然段,寻找提取出表达托尔斯泰眼神锐利的比喻句,说说这些比喻句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怎样的特点(深刻 准确的洞察力)

(2)看材料一,用找出的比喻句组合成小诗,体会其精神韵致

这道目光像黑豹那样 这道目光像锃亮的钢刀那样

这道目光像枪弹穿透伪装的甲胄那样 这道目光像金刚刀切开玻璃一样 这对眼睛是手术刀 这对眼睛是X光 这对眼睛是寒光四射的匕首 (3)这双眼睛还具有怎样的特点?(蕴藏着丰富的情感)。

(4)(学生读印发材料二至四,稍做点拨,帮助学生理解托尔斯泰的深刻)读第七自然段感受托尔斯泰眼神的丰富,理解段末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赞美

(5)这双眼睛有着怎样的威力?找出相关句子,选择其中的一句话结合你对托尔斯泰的了解,说说它们的含义

明确:这是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它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发射出准确无误的频波;它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它全面揭示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它把探照灯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它忘我地注视上帝;它摧毁着一切的虚无;它把虚假的伪装扯掉;它把浅薄的信条撕烂;它甚至锋刃无情„„

2、(总结眼睛的特点)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

明确: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是通过眼睛充分的表现出来。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地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3、在写托尔斯泰眼睛之前,作者为什么先刻画托翁丑陋的外貌?作用是什么?

参考:突出两方面的特点:一是说明托翁外貌平庸甚至丑陋;二是说明他跟普通人一样。作用: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眼睛美。这种写法叫:先抑后扬。或叫欲扬先抑。这种写法不仅无损于托翁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翁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4、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参考:一方面托翁能看清世界真相,这是幸福的;另一方面由于他看透了世间真相,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他想尽其毕生精力去改变这些,却又事已愿违的时候,这又是不幸的。所以并不矛盾。(晚年的托翁厌弃贵族生活、放弃财产、和家人产生矛盾、毅然离家出走,客死途中)

四、探究托尔斯泰

1.学生质疑文本中的难句 2.《界最美的坟墓》(节选)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坟墓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后事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 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3.托尔斯泰的名言

(1)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2)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3)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4)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5)使人类团结的东西都是善良的、美好的,凡是使人类分离的东西都是恶的丑的。

(6)强权的社会制度不会是永存的。

(7)一个良知纯洁的人,觉得人生是件甜美而快乐的事。

(9)我去接近人民,倾听他们对人生和信仰的意见,于是我了解了真理。 (10)我理解的一切,因为我爱它们才理解的。

4.发表感想和难句理解。(教师稍做点拨)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二节课的是远远不够了解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希望同学们课后静心去品读他的代表作,去感受这“俄罗斯的伟大的心魂”,让“百年前在大地上发着光焰”照耀我们的灵魂!

六、课后作业。

课外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托尔斯泰》或有计划地阅读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板书

外貌

平庸丑陋

多毛

面部

崇敬赞美

欲扬先抑

眼睛

精美绝伦

犀利

丰富的情感 威力

推荐第6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胡髭(zi1)长髯(ran2)鬈(quan2)发黝(you3)黑滞(zhi4)留愚钝(dun4)禁锢(gu4)轩(xuan1)昂犀(xi1)利侏儒(ru2)酒肆(si4)尴尬(gan1ga4)锃(zeng4)亮甲胄(zhou4)粲(can4)然盎(ang4)然

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二、导人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文学大师。这对我们理解课文非常必要,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仔细地听。

他出生在俄国,他的家族有煊赫的历史,父亲有世袭的爵位,母亲是公爵的独生女儿,所以他是一个天生的贵族。

但他的一生反而受其身份的困扰,无比痛苦,他的信仰注定了他的痛苦。他渴望改革俄国的农奴制度,他想把自己的私人财产分给农民,然后像一个普通人那样去生活。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放弃了上流社会的风雅和排场,像一个农民一样亲自参加劳动。他的信仰和行为直接导致了妻子的不解,最终爆发了家庭危机,夫妇分家,因此他有一段不幸

的婚姻。分家后他把自己现有的著作权和稿费无条件地转让或捐出,自己几乎身无分文。他的家曾经是革命者的避难所,是难民的收容所,是改革家的聚会所。因此他不仅失去了幸福的家庭,更遭到了整个贵族阶级的排斥,因为他的特立独行是对贵族阶层和统治阶级的反叛和宣战。他差点被流放,幸亏民众的舆论阻止了政府的荒唐行为,然而他最终没有逃脱被开除教籍的命运。他在民众心中是一座丰碑,但在统治者眼中却是一颗危险的炸弹,是一把锋利的匕首。他是贵族中的一个精神叛逆者,又是一个觉醒了的精神贵族。列宁曾经评价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对资产阶级虚伪腐化的认识和批判,对自身信仰的追寻和探索,使得他痛苦、矛盾、孤独。他曾经两次离家出走,一次半路返回,另一次却让他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生命的最后一个黎明他没有看见家乡的风景,而是躺在异乡一个小火车站站长家的小床上,看着窗外那将亮未亮的天空。他的遗言不是说给妻子儿女的,而是说给这个世界的,他说:“我爱真理。”他的一生,就是在焦虑与不安、对真理不断地求索和勤奋创作中度过的。

82岁,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留给我们的是90卷的文集,驰骋俄国文坛60年的记忆,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他不以暴力抗恶的思想。他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美国文学评论家哈洛·卜伦称他是“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列宁也认为“他的艺术标志着全人类艺术发展上的一大进步”。

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他死后更是安静而朴素,在他家乡的森林中无声地长眠,坟前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

奥地利传记作家茨威格说:“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保护他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主要写了托尔斯泰的哪一方面?

——容貌

2、请用一句话概括他容貌的特点

——长相平平,但是目光犀利

3、据此,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如何划分?

——两个部分,

一、长相平平(1-5)

二、目光犀利(6-9)

四、学习课文

(一)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例如: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胡子、眉毛、须发、皮肤是这样描绘的:“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透过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我们可见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

(二)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

例如: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明确: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五、小结

体会文中运用夸张手法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七.作业设计

1、辨字组词。

滞()钝()锢()尴()

带()纯()涸()滥()

2、根据拼音写汉字。.you3()黑xuan1()昂xi1()利

侏ru2()酒si4()chi4()热

can4()然长ran2()han4()首低眉

广mao4()无垠an4()然失色

3、改正错别字。

粗制烂造鹤立鸡群正经危坐诚皇诚恐

无可置凝郁郁寡欢引人注目藏污纳沟

八.课后记录:

本课词汇量非常大,生词很多,让学生扎实掌握这些词语,是教学中的一个不容小视的问题。比喻与夸张联用的修辞手法,极大的增强了文章的文采,课堂上除了让学生理解那些精彩的比喻句之外,还应该设计一个课堂描写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去写他们自己的精彩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黝黑、禁锢、尴尬、炽热、轩昂、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广袤无垠。

二、写作手法

1、托尔斯泰是世界上十大文豪之一,是全世界公认的文坛泰斗,作者对他充满敬仰。但他描述托尔斯泰外貌时却大量使用夸张的手法,强调其长相的丑陋,其用意是什么? ——用长相的平庸反衬其眼光的犀利,突出其思想与灵魂的高贵

2、这种先贬抑后褒扬的手法叫什么?

——欲扬先抑

3、第五段写客人的失望对表现托尔斯泰有何作用?

——用客人的失望从侧面来烘托托翁的长相平平

4、第五段作者极力强调客人的虔诚、恭敬与惶恐,目的是什么?

——与见面之后的失望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托翁长相的平庸

三、重点语句理解

1、托尔斯泰的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睛

——托尔斯泰的眼睛是最富情感的眼睛,他能流露出各种各样极为丰富的感情;托尔斯泰有着极为广阔的视野和社会洞察力,万千现象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托尔斯泰不仅用敏锐的洞察力去剖析社会、剖析他人,同样也勇于剖析自己。他的自我剖析,苛刻而残酷,不留丝毫情面,像插在自己心窝的刀子。托尔斯泰用这种方式反省自己,我们从中能看出他的理想和追求,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很严格。

四、探究活动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发表独特的看法。

五、拓展训练

教师向学生推荐罗曼·罗兰《名人传》一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理解伟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六、小结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八、课后记录:

学生对托尔斯泰的了解较少,对他的思想与主张更是知之甚少,所以对文中部分句子的理解就有了一定的难度。所以讲解难点句子之前,先要让学生理解:眼睛——精神、思想——作品,这三者是一体的,这里不仅是写托尔斯泰的眼睛,更是写他的思想与灵魂。

推荐第7篇:列夫托尔斯泰[版]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3、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教学难点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2、展示学习目标

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二、整体感知

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找出生字词并注音

(1)注音

髭zī 髯rán 黝yǒu黑 绺liǔ 鬈quán滞zhì留 穹qióng 禁锢gù 正襟危坐jīn 颔首低眉hàn侏儒zhū rú 尴尬gān gà 锃zâng亮 涅niâ 鞘qiào粲càn 盎àng 怯qiâ 广袤mào无垠yín

(2)释义

黝黑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滞留 愚钝 器宇 禁锢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轩昂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侏儒 尴尬 犀利 无可置疑 黯然失色 广袤无垠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可参看前面的彩色插图)

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三、精读文本

1、速读第一部分(1-5),四人一组讨论: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须发、面部轮廓结构、面部特征、长相、拜访者的态度。)

2、各段各自抓住了什么特征?并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句子加以体会。

(1)须发的特点: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

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

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

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

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

泡沫——喻鬈发;

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

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比较插图)

(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3)面部特征:外貌丑陋

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4)长相:普通

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

关键句: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3、为何要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令拜访者感到失望这一段呢?

写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又一次全方位地了解了他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待客的方式,对他的形象又有认识,同时也是过渡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描写,突出了哪两个特点?

(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2、写平庸的外貌与下文描写眼睛有什么作用?并请从文中找有关句子加以说明。

“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先抑后仰 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眼睛)

二、感悟文本

1、学生精读6-9段,四人一组讨论: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并用文中语句加以说明。

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如“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表示出来。)如“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愤怒使之冷峻,不悦使之结冰,友善使之和缓,激情使之炽烈如火”。

(连续用两组排比句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揭示他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文章的结尾语段则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2、在写法上,与外貌描写是否相同?为什么?

相同:运用比喻、夸张,不同:先抑后扬手法

三、合作探究

1、引用高尔基地话作结,有什么作用?

(运用夸张,干脆有力,耐人寻味,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写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作对比的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电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4、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发表独特的看法。

介绍托尔斯泰世界观的转变和晚年的经历。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

“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托尔斯泰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他的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事实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至和妻子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小结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推荐第8篇:列夫托尔斯泰习题

名著阅读三

姓名得分

1、100年前,俄罗斯一位伟人为我们这一代点燃了一支最纯真的火炬,照亮了我们的青春,吸引并安慰我们年少的心,这位伟人叫。

2《》和《》,高加索短篇小说和民间故事等。

3、托尔斯泰,和的奇妙天赋都传给他了。他苦涩的现实,感受到了。

4、托尔斯泰共有兄妹五人,他排行老四,三个哥哥分别是、。一个妹妹叫一个叫姑姑,她有两种优秀的品质。另一个叫

5、托尔斯泰外形上的特点。

6、他在《日记》中记录了三个吞噬他的魔鬼和。

7、1852年,托尔斯泰的天才初次开花结果,写出了《童年》《一个地主的早晨》《袭击》《少年》,他最美的抒情小说之一是《》,反映战争生活的是三篇纪事是 《》

8、列夫托尔斯泰的妻子,给予他10——15年的幸福生活,在这时期,他创作了《》《》两篇鸿篇巨制。《战争与和平》的写作开始于1864年,托尔斯泰以为背景,以高度现实主义的描写,将丰富的生活素材和众多人物编织成一幅19世纪初期俄国生活的历史图景。罗曼·罗兰说,《战争与和平》是“我们的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安娜·卡列尼娜》动笔之初,他只想写一个上流社会已婚妇女失足的故事。而在1877年最后的定稿中,小说的重心发生了改变,主要描述了农奴制度被废除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灾难性后果:贵族阶级家庭关系的瓦解和道德的沦丧,贵族走向没落及农村中阶级矛盾的激化。

9、《19世纪末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之一,它撕去了贵族资产阶级俄国的一切假面具,无情地批判了俄国社会的虚伪本质。作家最后他选择出走,离开他爱却又无法妥协的家人与生活。

10、评价列夫托尔斯泰?

推荐第9篇: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自学指导一:整体感知

本文主要对托尔斯泰进行哪一方面的描写?其中突出描写他的什么?

答:面部特征(肖像描写),突出描写他的眼睛。

自学指导二: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一、请用原文语句说说课文的1—5段具体刻画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外貌特征?

答:须发特点: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

面部轮廓: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面部表情: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阴影,滞留着愚钝压抑

着装穿戴:(普通)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都没什么不合适

二、课文前半部分对于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突出了哪两个方面的特点?它们分别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答:两个特点:平庸丑陋——反衬托尔斯泰灵魂的高贵,眼睛的精美

(欲扬先抑)大众化——说明托尔斯泰是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作用: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作了独到细致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形式上的作用:烘托、衬托(反衬)、先抑后扬。

自学指导三:品味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作用

一、为什么说托尔斯泰有一双非同寻常的眼睛?请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阐释。

答: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感情。敏锐的眼睛观察社会、人生,对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使之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二、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可结合托尔斯泰的生平经历和上下文的内容来阐述),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着力描写眼睛的作用)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答:作者引用高尔基的这句话,从修辞手法上看是夸张,说明他的眼神灵活、多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具有敏锐、准确的洞察力。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答:修辞手法:拟人。这句话写出了他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有深刻的观察、研究,然后用他的文学之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那个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他的心窝答: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着力描写眼睛的作用】这里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通过写眼睛来写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自学指导四: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了解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们讨论,托尔斯泰晚年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

答: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因而是幸福的;而“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是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自己毕生的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

推荐第10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三河市第一实验中学路炜

教材依据:《列夫〃托尔斯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了解人生,同时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列夫〃托尔斯泰》这篇文章正是一篇涵义深刻的文章。

教学设想:这篇文章大量篇幅都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尤其是眼睛进行了描写,因此,学习本文要重点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而这些描写的唯一目的就是揭示他的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是学生理解本课的难点。因此,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有必要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同时,以本课为例训练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把课文的阅读理解与用肖像描写为主要手段写人物的写法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时数:二课时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臵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词语注音。胡髭、长髯、鬈发、黝黑、滞留、愚钝、禁锢、轩昂、犀利、侏儒、酒肆、尴尬、锃亮、甲胄、粲然、盎然

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臵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3、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

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4、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其他作品还有、、、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他的外貌?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例如:(幻灯片显示)

须发:

1、浓密的胡须。

2、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3、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4、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额头:像是用枝条扎成的村舍的外墙那样粗糙。

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表情: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他

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

长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

身材:矮小敦实。

目光:黑豹似的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有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二)托尔斯泰的外貌有什么特点?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他的外貌特点。学生讨论、交流。(幻灯片显示)

(1)须发:多毛、胡须浓密

(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面部特征:忧郁、愚钝、压抑

(4)长相:长相平平、普通

(5)拜访者失望之情

(三)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描写了他的外貌?找出来并体会它们的作用。讨论明确。例如:(幻灯片显示)

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额头:像是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形象鲜明,特征突出,喻意深刻,韵味无穷。

(四)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是为什么?

小结: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出了他虽然外表丑陋,但却有着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在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从中我们知道写一个人可以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这节课我们再看,写一个人可以透过他的外貌看他的内心世界。希望这一点能在写作上给同学一点启示。

第二课时

一、形象分析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出了托尔斯泰虽然外表丑陋,但却有着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内心世界也通过他的眼睛展现出来,我们看课文第二部分哪些句子描写了托尔斯泰的眼睛?我们又从中看到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学生讨论明确。(幻灯片显示)

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2、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3、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4、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1、写出托尔斯泰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

2、高尔基这句话运用夸张恰当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3、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4、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已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

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及作品(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讨论明确。(幻灯片显示托尔斯泰的生平)“具有这种犀利目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而”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如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自己毕生的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所以他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简介托尔斯泰及作品,丰富对托尔斯泰的认识。幻灯片链接) 作业一:听托尔斯泰及作品简介,仿照托尔斯泰的其他墓志铭,为他写一条墓志铭。

作业二:课外阅读托尔斯泰的一部小说,写一篇读书笔记。(《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第11篇:列夫托尔斯泰测试题

《列夫·托尔斯泰》过关测试题

寄语:静下来,铸我实力;拼上去,亮我风采。

一、给下列字词注音或写出字形:(24×1分) 滞()留炽()热甲胄() 广袤() 长髯() 锃()亮一绺()胡髭()长髯()鬈()发愚dùn()禁gù()xuān()昂xī()利侏儒()酒sì() gān gà() chéng()惶()chéng()恐càn()然àng ()然颔()首低眉

二、为下面各句选择恰当的词语。(3×2分)

(1)从青年时代起,托尔斯泰就深深(意识、认识、注意)到自己这副嘴脸是不讨人喜欢的。

(2)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藏、闪避、躲避)。

(3)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钞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的目光和的笑容。(和善、柔和、温和、和蔼)

(4)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把浅薄的信条。(扯掉、撕碎、扯下、撕烂)

三、写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3×2分)

(1)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子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2)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3)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四、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因此,那些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一开始都无一例外地感到失望。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

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他们早就形成了对他的主观概念,希望从他身上找见威严非凡的东西,希望看到一个貌似天父的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门终于开了,进来的却是一个矮小敦实的人,由于步子轻快,连胡子都跟着抖动不停。他刚进门,差不多就一路小跑而来,然后突然收住脚步,望着一位惊呆了的来客友好地微笑。他带着轻松愉快的口气,又迅速又随便地讲着表示欢迎的话语,同时主动向客人伸出手来。来访者一边与他握手,一边深感疑惑和惊讶。什么? 就这么个侏儒! 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 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①解释下列词语。 无一例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泰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分 ) ②简单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2分)③从文中来看,托尔斯泰的身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言行特征是_____________,待客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④从全文的结构来看,本段属于_________________段。(2分)

五、文中引用了高尔基的一句话来描述托尔斯泰的眼睛,\"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运用夸张的修辞,道出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B.运用夸张的修辞,说明托尔斯泰眼界很宽,能一下子看见许多事物。C.高尔基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托尔斯泰的眼光很灵活。

D.这句话是高尔基对托尔斯泰的调侃之语,没有实在意义。

六、类文阅读

他的脸上,没有他所有作品里、肖像、照片上流露出来的那种令人生畏的表情,没有因五官线条分明而使人感到的那种生硬

的感觉,没有像块块垒起的花岗岩似的那种刚强然而呆板的神情,没有一生中使所有的人都服从于他的那种无畏的威势,这些特征都没有了。而这些特征过去是有过的,而且曾经是托尔斯泰的基本特征。但是随着岁月的消逝和他本人的努力,却消失了。他以接近数学般的正确性在走完生命历程时,性格变得非常柔和,感情变得非常纯洁,剩下像孩子一般的善良。

这种柔和的性格是不同寻常的,不仅可望,而且“可即”。他那似乎并非由物质构成的,富有光华的白发是柔和的,老人的嗓子是柔和的,笑容和目光是柔和的。他走起路来,步子也是那么的柔和,简直听不到脚步声,他上声穿的那一件法兰绒短衫的料子也显得特别柔和,他的帽子也使人感到柔和的„„

我发现许多原来在他的肖像和照片上没有的东西,使我特别感到惊叹的是他那很美的额头:他的额头在灯光之下显得像塑像一般的线条清晰。使我感到最为惊叹的是,他的两道眉毛似乎是凹进去的,而在这两道眉毛之上的额头就好像很突出,他的圆圆的头顶就显得宽阔而有亮光。

1、“而这些特征过去是有过的,而且曾经是托尔斯泰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是指哪些特征,请你用简洁的话概括。(3分)

2、托尔斯泰在晚年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后给人的最大的感觉是什么? (3分)

3、文中对晚年的托尔斯泰充满着赞美之情,试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效果?(4分)

4、分析第2节的句式,以其它形容词代替“柔和”(如刚毅、倔强、懦弱„„),写一个人的性格。(4分)

七、综合与创新]学习课文中运用比喻、夸张、联想、想象等手法,重点刻画人物的眼睛,使人物形神兼备的方法,写一段话,

描写你印象最深的一双眼睛。(6分)

第12篇: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茨威格为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描画的一幅“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作者运笔在方寸之间,却洋洋洒洒,数千百言在不算短小的篇幅里,作者又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大肆铺排,有时,某一局部,数十句、数百言精雕细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强烈的印象之所以能尺水兴波,主要得益于比喻、夸张的妙用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夸张更是突显了托尔斯泰的形貌特征因此,本文的比喻和夸张把人们带进无穷的想象空间,让人们尽情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义可以说,本文比喻和夸张的艺术效果,不仅在于形象鲜明,特征突出,更在于喻意深刻,韵味无穷

本文可以说文质兼美,风流自显根据当代语文教育家王荣生教授的研究,课文依据它们在语文课程中的不同地位、性质、功能等,可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类型,《列夫&8226;托尔斯泰》不属于经典名篇,但却属于教读课文,因此可以归入“例文”范畴

初二学生无论是知识的构建和对生命的体悟还有所欠缺但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却是那样的强烈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学习本文时,为了让文本的内涵、作者的感受、编者的意图、教者的预设和学生的需求做到五心合一,我形成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

1.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3.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难重点:

诵读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

二、说教法 我将综合采用点拨法、分组讨论法、诵读法

二、说学法

我将引导学生采用勾画圈点法、自主探究法、质疑法 教法学法多法运用,我将努力营造平等和谐自由开放的课堂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其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为追求生成之自然,我在预设时将尽量留有弹性、留白的空间我把《列夫&8226;托尔斯泰》一文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

先通过投影展示托尔斯泰的肖像,然后用富于诗意的语言简介托翁的生平和成就 他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的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他是俄罗斯人民的良心标尺和道德楷模

他一生都在努力追求着灵与肉的统

一、思想和行为的和谐

他希望营造幸福平等的人间,这注定了他要独自承担人世的众多苦难 他总想走进人民大众,这注定了他必将如同天神一般被人供奉 他就是托尔斯泰

人间的智者、仁者、勇士、英雄

这样导入是为了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渲染情感,让学生渐渐入情入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时思考如下问题:托尔斯泰的外表是一副怎样的形象?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他与众不同的眼睛?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需要自己组织语言的用笔简要记录,然后全班交流,我予以引导总结

(三)、研读细品,质疑问难

茨威格在对托翁进行入木三分的刻画时,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传达出强烈丰富的情感,可谓是字字传情、句句有意例如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形容它“象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象”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试从课文中找出运用了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皮肤、鼻子的句子,我让学生针对课后习题三进行探究交流并仔细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

在学生发言时,我将适时进行引申评点,并注意指导学生美美地朗读品味

(四)、拓展迁移,超越文本

学生在尽情地探究精妙的语言艺术之后,我又将提问学生,茨威格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认为托尔斯泰幸福吗,为什么? 可联系郑板桥的“难得糊涂”

这一环节使得学生能够在品味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文本,让语文真正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

(五)、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外表的丑陋因为有了博大的心胸而变得美好,平常的人生因为有了思想的精深而变得丰盈让我们铭记这个伟大的人、伟大的心,伟大的灵魂

(六)、布置作业,巩固所学请学生们完成课后习题1

(七)、教学反思,追求完美

整个设计,我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尽力追求“学生活动充分、语言积累扎实、情感体验丰富”的教学效果,力求实现语文课堂的诗意栖居,实现语文学习的快乐旅行。

第13篇:《列夫·托尔斯泰》课堂实录

列夫托尔斯泰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文学大师。这对我们理解课文非常必要,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仔细地听。

他出生在俄国,他的家族有煊赫的历史,父亲有世袭的爵位,母亲是公爵的独生女儿,所以他是一个天生的贵族。

但他的一生反而受其身份的困扰,无比痛苦,他的信仰注定了他的痛苦。他渴望改革俄国的农奴制度,他想把自己的私人财产分给农民,然后像一个普通人那样去生活。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放弃了上流社会的风雅和排场,像一个农民一样亲自参加劳动。他的信仰和行为直接导致了妻子的不解,最终爆发了家庭危机,夫妇分家,因此他有一段不幸的婚姻。分家后他把自己现有的著作权和稿费无条件地转让或捐出,自己几乎身无分文。

他的家曾经是革命者的避难所,是难民的收容所,是改革家的聚会所。因此他不仅失去了幸福的家庭,更遭到了整个贵族阶级的排斥,因为他的特立独行是对贵族阶层和统治阶级的反叛和宣战。他差点被流放,幸亏民众的舆论阻止了政府的荒唐行为,然而他最终没有逃脱被开除教籍的命运。他在民众心中是一座丰碑,但在统治者眼中却是一颗危险的炸弹,是一把锋利的匕首。他是贵族中的一个精神叛逆者,又是一个觉醒了的精神贵族。列宁曾经评价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同学们知道老师说的是谁吗?

(生摇头)

师:那老师接着介绍。

对资产阶级虚伪腐化的认识和批判,对自身信仰的追寻和探索,使得他痛苦、矛盾、孤独。他曾经两次离家出走,一次半路返回,另一次却让他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生命的最后一个黎明他没有看见家乡的风景,而是躺在异乡一个小火车站站长家的小床上,看着窗外那将亮未亮的天空。他的遗言不是说给妻子儿女的,而是说给这个世界的,他说:“我爱真理。”他的一生,就是在焦虑与不安、对真理不断地求索和勤奋创作中度过的。

82岁,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留给我们的是90卷的文集,驰骋俄国文坛60年的记忆,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他不以暴力抗恶的思想。他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美国文学评论家哈洛·卜伦称他是“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列宁也认为“他的艺术标志着全人类艺术发展上的一大进步”。

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他死后更是安静而朴素,在他家乡的森林中无声地长眠,坟前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

奥地利传记作家茨威格说:“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保护他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

(介绍时多媒体显示提到的相关书籍图片)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应该知道老师介绍的是谁了吧?

(生还是摇头)

师(笑):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屏幕显示的图片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文字以及插图,并且有列夫·托尔斯泰名字。)

生:列夫·托尔斯泰。

(学生默读课文前5段)

师:托尔斯泰是个贵族,是社会活动家,是世界文豪,可以说是个明星,你想象中的托尔斯泰应该长什么样子呢?你能把他的外貌给老师描述一下吗?

生:很潇洒,应该很整洁,衣服很漂亮。不会有外国人那种乱七八糟的大胡子,发型应该不错。

(生笑)

生:经常参加上流社会的聚会,会把自己打扮得很绅士,然后每天去参加酒会什么的,他有自己大大的庄园,会和其他人一起玩乐,做上流社会人做的事情,也许会有自己的跑车之类的流行东西。

(生笑)

师:你是设想了托尔斯泰的生活方式,刚才老师是想听你们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述。

生:长得一定很英俊,有风度,穿着得体大方,是个非常招人喜欢的人。

师:我们想象中的托尔斯泰有共性,潇洒、高贵,是个绅士,有贵族的生活方式,甚至还有跑车。

(生笑)

师:真正的托尔斯泰我们已经无缘得见,我们只能通过茨威格的文字描绘去证实我们的想法了。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看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长什么样,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学生默读课文)

师:怎么样?茨威格描写的托尔斯泰和大家想象中的一样吗?老师采访一下刚才发言的两位同学。

生:不一样,很普通的一个人,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英俊潇洒。

师:记得你刚才说托尔斯泰应该没有大胡子,托尔斯泰留胡子了吗?

生:留了。而且是乱蓬蓬的大胡子,很不整洁。

师:文中是如何描写他的大胡子的?

生:“卷起的滔滔白浪般的大胡子”。胡子很多,卷起来了,不太整洁。

生:和我猜测的也不一样。他长得不怎么样,就是到老年的时候才有一点善良的感觉,才变得慈祥了。

师:你强调到了老年时候才有些慈祥,潜台词是不是托尔斯泰在青年和中年的时候看上去很吓人?

生:很丑陋。

师:好,这是托尔斯泰给我们的很吓人的印象。其实我们能有这个印象,是因为茨威格并没有美化托翁的相貌,反而他还评述了一下。托尔斯泰的形貌通常情况下留给人们的都是什么样的印象呢?文中有一句话,哪位同学能找出来?

生: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粗鄙。

师:这里茨威格用了四个词语来形容托尔斯泰的肖像,我们再来读一下。

(生齐读)

师:这几个词语用来评价一个人的相貌,在语体色彩上是褒义还是贬义?

生:贬义。

师:哪一个词语贬义色彩最浓?

生:粗鄙。

师:你能解释这个词吗?

生:就是粗俗不堪,有些令人讨厌。

师:这个词只是指一个人的相貌吗?它还可以描述人的哪方面?

生:言行举止。

师:能随便用这个词语来形容一个人吗?

生:不能。

(师板书“粗鄙”)

师:我们看这个词形容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极其粗俗鄙陋,就是一个普通人也不能随便这样评价人家的,那怎么能用来形容一个大文豪呢?是不是不太恰当?而且茨威格似乎还想把人们对托尔斯泰的不良印象无限度地加深,他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比如说他提到了另外一个俄国人——

生:陀思妥耶夫斯基。

师:对,目的是什么?

生:对比,突出托尔斯泰长得丑。

师:还有类似能起到相同效果的描写吗?

生:有,还写了见托尔斯泰的人没见之前和见到后的心理落差,以此来表现托尔斯泰相貌实在丑陋,估计这些人和我们刚才的想法都一样,一看就大跌眼镜。

(生笑)

师:这是什么描写方法呢?

生:侧面描写。

师:除此之外还运用了许多整齐的句式,还有大量的否定句。而且在如何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上也做足了文章,许多地方都用了修辞方法。

生:比喻。

师:请找出使用了修辞方法的句子。

(师生活动:找出了第一段中有比喻、夸张修辞的句子。每找到一处学生自觉分析好在哪里。)

师:同学们不仅找到了句子,还说出了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是在第一段中找,第

2 一段的确是句句用修辞,老师建议大家来齐读这一段,感受一下茨威格的语言魅力。

(生齐读第一段)

师:其他段落中还有运用了比喻、夸张修辞方法的句子吗?

(生找出句子)

师:哪一句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师生活动:简析两个句子“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重点品读“皱似树皮”“森林般”。)

师:我们看到,用了修辞和不用修辞在表达效果上是明显不同的。如把“皱似树皮”去掉,便成了“遮住了黝黑脸膛”,没有原句形象生动。可见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很值得我们在写作时运用。老师的电脑里有三张名人的照片,我们不妨现在就做一下这方面的练习,好不好?

(师放幻灯片,同时解说。)

师:与茨威格同年出生的中国文豪鲁迅、2003年感动中国人物成龙、从辽宁铁岭走向全国的笑星赵本山。同学们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一位,描写他肖像中最突出的一点。

生:鲁迅的胡子很特别,就像是一个浓墨重彩的“一”字,显示了他的倔强和刚强。

生:成龙的眼睛眯缝起来很小,似睁非睁,好像是一线天,你用力望过去才能看见有光从里面透出来。

生:我没有见过猪腰子,但是听人说看看赵本山的脸就可以了,今天一看,果然不假,而且是一个风干了一年的老猪腰子。

生:还有比喻成鞋拔子的,我看也是一个用了多年的旧鞋拔子,失去了当初的光泽和亮度,显然已有岁月磨损的痕迹。

生:赵本山的脑袋形状也很特别,几乎是方形,从形状上看,分不出上和下来。

师:同学们的描述很形象生动,而且都运用了修辞方法。但老师怎么觉得大家有丑化赵本山之嫌?

(生笑)

师:下面让我们回到茨威格的描写中。老师根据茨威格的描写用电脑给托尔斯泰画了一个像。

(教师多媒体展示课件。课件每点击一下就出现托尔斯泰相貌的一部分,按照图像出现顺序,老师解说:泡沫般的鬈发;滔滔白浪般的大胡子;树根样的眉毛;树柴样的额头;宽宽的、仿佛被人打塌了鼻梁的狮子鼻。课件特点:没有眼睛。)

师:请同学们评论一下我画得怎么样。

生:太丑了。

师:不仅丑,还缺少很重要的一部分没画完呢,大家发现了吗?

生:眼睛。

师:对,同学们已经发现了,没有画眼睛。为什么呢?这可不是我的错,茨威格用了长长5段文字描写出来的托尔斯泰就是没有眼睛的。

(生笑)

师:为什么茨威格没有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呢?鲁迅先生说过:“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写作也应该如此啊,难道是茨威格疏忽了吗?

生:写了,在后面。

师:已经有同学发现老师在抖包袱了。茨威格不是没有写眼睛,只是在前五段没有写,他后面用了整整四个段落来写这双眼睛。我们来看下面的课文。

(师生合作读完课文)

师:读这段文字,有许多句子能让我感受到托尔斯泰的眼睛是有特点的,如“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这里用了比喻,黑豹似的,豹子的特点是什么?

生:反应迅捷,身形矫健,有捕捉力。

师:说得很好,因此老师感到托尔斯泰的目光像豹子一样有神采,尖锐犀利。

你能用刚才老师说话的逻辑方式,谈谈你的阅读感受吗?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呢?老师给你们一个句式。

(多媒体展示:我从这几句话中读出来,这是一双的眼睛。)

(生套用句式,谈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

师:用大家的话说,这双眼睛是犀利的、锋利的、尖利的、锐利的,同时又饱含丰富情感。老师发现一个问题,茨威格比较偏爱托翁的眼睛。描写眼睛和前面的肖像在感情色彩上是不一样的,有什么不同

3 呢?

生:前面是贬斥,是充满了憎恶的,描写眼睛呢,是充满赞美和喜爱的。

师:看来作者重点要描写的还是托尔斯泰的眼睛呀,这种先丑化后美化的写法叫什么呢?

(生摇头)

师:叫欲扬先抑。

(板书:欲扬先抑)

我想此时我应该随着作者的描写让托尔斯泰这双具有特色的眼睛回到他的面庞上去。

(多媒体展示画面——画上眼睛)

请大家注视托尔斯泰的眼睛5秒钟,看看有什么感受。

(生全神贯注地看画像)

师:好,现在我们把这两张照片放到一起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区别。

生:这双眼睛给托尔斯泰带来了一些生气。

师:那么托尔斯泰因为有了这双眼睛会有什么大的改变吗?英俊了?潇洒了?绅士了?有了贵族的威仪了?

(学生一直摇头)

师:那就奇怪了,这双眼睛并没有使托尔斯泰由一个丑陋的人变成一个风度翩翩的绅士,托尔斯泰的相貌并没有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那么茨威格为什么不遗余力、浓墨重彩地描写这双眼睛呢?

生:因为当我们注视这双眼睛的时候,能看到他的才华、他的天赋,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师:能用文中的句子说明吗?

生:“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集中在他的眼睛里。”

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老师觉得在这几段文字中,有几个句子可以让我们直接看到托尔斯泰的内心世界。

(多媒体显示: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生齐读)

师:这几句话是对眼睛的描写,有丰富的含义,我们可以先选择其中的一句话,再结合老师对托尔斯泰的介绍以及你自己的阅读积累来品读,看看在这双眼睛背后的托尔斯泰,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

(师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品析其中的一个句子,然后交流。教师补充点拨,联系托尔斯泰的作品。)

生:托尔斯泰不仅用敏锐的洞察力去剖析社会、剖析他人,同样也勇于剖析自己。他的自我剖析,苛刻而残酷,不留丝毫情面,像插在自己心窝的刀子。托尔斯泰用这种方式反省自己,我们从中能看出他的理想和追求,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很严格。

生:当一个具有敏锐洞察力的大文豪为国民大众的利益去挑战强权、揭露黑暗与丑恶时,他的自身生活和个人利益一定会受到影响。他不仅失去了财产,甚至差点失去生命。比如妻子和他分家、差一点被流放、被开除教籍,等等。

师:很高兴我们对托尔斯泰的认识已经从外表逐渐走向内心,这让我们明白了人的高贵不在于相貌而在于灵魂。虽然我们对托尔斯泰的认识只是冰山一角,但却是个很好的开始,老师有个建议,让我们阅读大师,走进经典:

(多媒体展示:《名人传》《忏悔录》《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今年的9月9日是托尔斯泰诞辰纪念日,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来表达我们对这位世界文豪的祭奠和敬意吧。

师:在课程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表面上看可能和本课无关,但我相信它会给你们启发的。

(多媒体展示:“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谢谢大家。

4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创意

【课标教材学情】

并非所有优秀的文章都天然适合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阅读。就如《列夫·托尔斯泰》,这篇位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美文就可能会让教师感觉棘手。

据课前调查,学生对这篇文章是既爱又恨。爱的是它文采斐然,意蕴深刻,极大地满足了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初二年级学生对于华美语言和深邃思想的审美追逐。恨的是它篇幅冗长,背景迷糊,主题隐讳,表达重复,写作风格和初中生熟悉的常规写人记叙文大相径庭。和本单元的其他几篇文章《藤野先生》、《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再塑生命》比较起来,其文学创作手段显然在初二年级学生的欣赏视野之外,其需要的文学鉴赏的层次也高于初二年级学生。事实上,就是教师在阅读的时候也会感觉艰涩之处众多。所以,如果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开发不得当,就可能导致学生的阅读重点失衡,阅读思路混乱,眉毛胡子一把抓,后果是不仅文章的优点得不到凸现,反而会因其“弱点”削弱了艺术魅力。

【重点难点疑点】

因为对文本重点、难点、疑点的重新认识,笔者尝试着突破传统,自辟蹊径“读”托翁。后面展示的这个教学创意包含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思考。

第一,从教学目标来看,人物描写技巧不是该教学创意的显性学习重点。这个教学创意定位在以该文为桥梁,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初步感受伟大作家的心灵律动,对托尔斯泰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进而去主动阅读托尔斯泰。这样定位的理由在于文本的特殊性。《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物塑造缺乏学生熟悉的人物描写底座——具体生动的事件。初二年级的学生要掌握这种人物塑造的方式还有一定难度。同时,这篇文章虽然辞彩华丽,从相对独立的句子来看可圈可点之处甚多,但从全篇来审视表达稍显拖沓累赘,并非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文本。所以,与其让学生陷于修辞的汪洋大海成为琐屑语言的奴隶,不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体验语言精华进而感受人物神采。

第二,从教学方法的选择来看,这个创意摒弃了传统的讲解方法,而以朗读为主要学习方式。这样做的理由在于文本故事性不强,教师最可以挖掘和凭借的优势是文本语言的散文化韵律化。另外,《列夫·托尔斯泰》中费解的难句较多,这需要背景资料的补充。所以,与其靠教师辛勤讲解,还不如通过动人的故事的诵读来化解难点。为了让朗诵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提炼整合也是该教学设计的创意点。

【自主学习过程】

一.

初识托尔斯泰

1、

情境朗读:巧妙化用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关键词句设计导语,创设拜访托尔斯泰的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文本。

(1)教师引导:同学们,列夫·托尔斯泰是当时俄罗斯文学和思想的最高峰。与托翁会面是多少俄罗斯文化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请转变角色,我们现在的身份就是一群俄罗斯文学青年,是大文豪托尔斯泰的“粉丝”。我们坐火车经过了漫长艰苦的旅程来到了托尔斯泰的家中。在客厅里我正襟危坐等待托尔斯泰的接见。对托尔斯泰,我们早就形成了对他的主观概念,我们希望看到一个貌似天公的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在亲眼见到我们的偶像之前,我们对这位文坛泰斗的形象早已经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了诚惶诚恐的地步。可是,当托尔斯泰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现实和期望却有天壤之别。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投影配合展示第五自然段中相对应的关键词句,比如“正襟危坐、尊贵、轩昂、伟岸、天才、颔首低眉、诚惶诚恐”等,以及当时拜访者的心理活动。】

学生活动:教师边叙述边和学生讨论这些词语的内涵,并用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表演等方式体验拜访者的震惊失望的情绪。

2.回溯前文,通过朗读来感受托尔斯泰的“丑”。

(1)要求学生迅速跳读课文1-5自然段,探究托尔斯泰让拜访者震惊的原因。鼓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句段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和简笔画来传达出拜访者对托尔斯泰的失望。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引

5 导讨论一些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比如: “胡乱劈成”的“劈”写出了额头皮肤皱纹深和乱„„托尔斯泰的毛发之丑、五官之丑、脸色之丑、气质之丑让拜访者失望。

3.朗读托尔斯泰对自己的评价

【投影展示: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 教师指导学生用自嘲、愤怒等各种语气来朗读。

二.走近托尔斯泰

1.教师引导过渡:就连托尔斯泰本人都这样毫不留情地评价自己,拜访者感到震惊尴尬就不难理解了。但是,拜访者的情绪在突然之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是为什么呢?

2.利用丰富多彩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托尔斯泰眼神的深刻锐利。

(1)速读第

六、

七、第八自然段,寻找提取出表达托尔斯泰眼神锐利的比喻句组合成小诗,指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动情朗读,体会其精神神韵。

眼睛

这道目光像黑豹那样

这道目光像锃亮的钢刀那样

这道目光像枪弹穿透伪装的甲胄那样 这道目光像金刚刀切开玻璃一样 这对眼睛是手术刀 这对眼睛是X光

这对眼睛是寒光四射的匕首

这对眼睛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 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 把所有的浅薄的信条撕烂

(2)指导学生动情朗读补充材料,教师稍做点拨,帮助学生理解托尔斯泰的深刻。

朗读材料一: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

——斯特拉霍夫对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战争与和平》的评论

朗读材料二:

这里全是虚伪,全是谎言,全是欺骗,全是罪恶!

——安娜·卡列尼娜卧轨时对上流社会的诅咒实际是托尔斯泰内心深处对俄罗斯上层社会的呐喊

这里所做的一切事情是最大的渎神行径,所有这些用基督名义干出来的事情正是对基督本人的嘲弄。

——《复活》中托尔斯泰评价俄国官办教会里那些头罩伪善面纱、浑身散发虚伪诈骗味道的吸血鬼

(3)再读《眼睛》一诗小结,体会托尔斯泰的深刻。

3、

用丰富多彩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托尔斯泰眼神的丰富。

(1)要求学生跳读第七自然段,寻找出表达托尔斯泰精神愉悦的短语。老师把这些短语组合成小诗,供学生朗读体会。 柔和的目光 和蔼的笑容 粲然的笑意 神奇的星光 涟涟的热泪 盎然的兴趣

(2)指导学生动情朗读补充材料,教师稍做点拨,帮助学生理解托尔斯泰的深刻。 朗读故事一:托尔斯泰眼睛里的微笑

秘书费·布尔加科夫第一次到托翁家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故事。(略)

6 教师结合课文第五自然段中对托尔斯泰接见崇拜者的描写来应证。

【投影展示文字:进来的人步子轻快,连胡子都跟着抖动不停。他刚进门,差不多就一路小跑而来,然后突然收住脚步,望着来客友好地微笑。他带着轻松愉快的口气,又迅速又随便地讲着表示欢迎的话语,同时主动向客人伸出手来„„】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引导学生抓住“轻快”、“抖个不停”、“小跑”、“友好地微笑”、“轻松愉快”、“欢迎”、“主动”等词语来感受托尔斯泰对人的热情真诚和充满活力。

朗读故事二:托尔斯泰眼睛里的两次泪水

托尔斯泰听《老伍士》和《如歌的行板》时候老泪纵横的故事。(略)

3.小结:整合第八自然段的部分精彩文字,指导学生朗读小结

这就是托尔斯泰的眼睛——

这是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 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它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 然后发射出准确无误的频波 它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 它全面揭示出广袤无垠的宇宙 它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

它把探照灯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 它忘我地注视上帝 它摧毁着一切的虚无 它把虚假的伪装扯掉 它把浅薄的信条撕烂 它甚至锋刃无情 直戳要害

刺中了自己主人的心窝

三.探究托尔斯泰

1.学生质疑文本中的难句并投影展示(略)

2.指导学生朗读补充材料,教师结合背景稍作点拨,引导学生了解感悟托翁矛盾的一生。

朗读材料一:他的同时代作家列·尼·安德烈耶夫《逝世前的半年》(见教学参考书)

朗读材料二:《祖父逝世的时候》《世界最美的坟墓》节选 朗读材料三:托尔斯泰的名言

(1)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2)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3)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4)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5)凡是使人类团结的东西都是善良的、美好的,凡是使人类分离的东西都是恶的丑的

3.学生活动:听了这些材料,发表感想,谈对文本中的难句的理解。教师稍做点拨 四.告别托尔斯泰

1.经历了这次拜访托尔斯泰的大起大落的心灵之旅,回顾当初拜见托尔斯泰的“正襟危坐、诚惶诚恐、颔首低眉”,此刻,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如果你正站在托尔斯泰的墓前,请你为这位伟大的人物写几句墓志铭。

4.教师总结并且推介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反思与强化】

《列夫·托尔斯泰》可开发的教学内容其实很多,其教学切入点也丰富多彩,比如对整个单元的五篇课文的写人手法进行对比,重点学习肖像描写的手法、比喻句的不同展现形式、先抑后扬的写法等等。比较起来,上面呈现的是一种较为另类的思路。但是,不管如何做,感受托尔斯泰的形象,感悟托尔斯泰

7 的心灵世界都应该是教学的第一重点。这也应该是一个基本出发点。不管其他的辅助目标如何定,但是如果偏离了这个基点,那么其它倾向于工具化的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可能成为空中楼阁。

在教学中,学生也还是提出了一些问题,非常中肯,也有一定价值,老师们也需要注意:文章中某些词语比如“崎岖”“麻木不仁”是否可以有更好的翻译方法。有些文笔确实非常冗赘,比如第三自然段。还有学生提出:难道田野村夫的面孔就不美吗?这些问题教师都可以在恰当的时间结合背景和学生讨论,以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双鞋,耐克的6百多;李宁的4百多;特步的3百多;361的2百多;所以,你毕业于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很重要。

一双鞋,在地摊不过几十元,到了商场、专卖店,会涨到一百甚至几百。所以,你呆在什么地方很重要。

一双鞋,只有合脚并且合意了才能卖出去。所以,沟通了解很重要。

一双鞋,少了一只,是不值钱的。所以,另一半很重要。

一双鞋,样式老的,大多很便宜。所以,更新自己的知识很重要。

一双鞋,积压多年,只能打折处理。所以,碰到合适的就结婚吧。

一双鞋, 有人

3、5年如新的,有人不到一年穿烂的。所以,有个好上司很重要。

1,这是个现实的社会,感情不能当饭吃,贫穷夫妻百事哀。不要相信电影里的故事情节,那只是个供许多陌生人喧嚣情感的场所。只有不理智和不现实的人才相信

2,给自己定目标,一年,两年,五年,也许你出生不如别人好,通过努力,往往可以改变70%的命运。破罐子破摔只能和懦弱做朋友。

3,朋友请你吃饭,不要觉得理所当然,请礼尚往来,否则你的名声会越来越差。

4,好朋友里面,一定要培养出一个知己,不要以为你有多么八面玲珑,到处是朋友,最后真心对你的,只有一个,相信我。

5,不要相信算卦星座命理,那是哄小朋友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坐在家里等什么房子,车子,还不如睡一觉做个好梦。

6,不喜欢的人少接触,但别在背后说坏话,说是非之人,必定是是非之人,谨记,祸从口出。

7,少玩游戏,这不是韩国,你打不出房子车子还有资本。可以有爱好,但要把握尺度,少玩农场,牧场,斗地主等一些高度吸引人思想的晋级游戏,也许你的级别很高,但不代表你有多么成功,反而会影响和占据你成功的时间。

8,是人都有惰性,这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我们后天可以改变这种惰性,因为有很多人正在改变。对于某种事物或是生意不要等别人做到了,我才想到。不要等别人已经赚到钱了,我才想去做。没有人相信的是市场和机遇,大家都相信的叫做膨胀。

9,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夜深人静,问问自己,将来的打算,并朝着那个方向去实现。而不是无所事事和做一些无谓的事。

10,出路出路,走出去了,总是会有路的。困难苦难,困在家里就是难。《社会调查》普遍认为。

11,作为女人,不要以老卖老,认为事业跟自己没关系,以为自己就是洗衣服,做饭,看孩子,那就是大错特错。

12,做人,要做到;万事孝为先,教童品之道,夫妻和谐美,幸福万年长。但是这些不是拿来用嘴说说就能办到的,解放初期年代要做到这些,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辛苦,当今现实的社会需要你付出很大的金钱,聪明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

13,空闲时间不要经常上网做无聊的事和玩一些没有意义的游戏,读点文学作品,学习一些经营流程,管理规范,国际时事,法律常识。这能保证你在任何聚会都有谈资。

14,宁可错杀一千次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也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可能成功的机会。只有这样你才不会去买后悔药。

15,要做一件事,成功之前,没有必要告诉其他人。成功之后不用你说,其他人都会知道的。这就是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效应

16,头发,指甲,胡子,打理好。社会是个排斥性的接受体,这个星球所需要的艺术家极其有限,请不要冒这个险,就算你留长头发比较好看,也要尽量给人干净的感觉。

17,不要以为你是个男人,就不需要保养。至少饮食方面不能太随便,多吃番茄,海产品,韭菜,香蕉,都是对男性健康有益处的食物。你要是看不到价值,我可以告诉你。至少你能把看病节约下来的钱给你的女人多买几个化妆品.

18,力求上进的人,不要总想着靠谁谁,人都是自私的,自己才是最靠得住的人。

19,面对失败,不要太计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起体肤„„但要学会自责,找到原因,且改掉坏习惯。 二十岁没钱,那很正常;三十岁没钱,可能是没有好的家境,需要更大的努力;四十岁没钱,只能自己找原因。穷人变成富人是可能的,而且很可能。穷人能穷一辈子,也是必然的,存在就是理由,只是有所选择。 20,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就看你给不给自己机会!

第14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4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4.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品味语言,揣摩含义,了解托翁。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介绍作者以及托尔斯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在十九世纪终了时阴霾重重的黄昏,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托尔斯泰,以他敏锐而犀利的目光,吸引并慰抚了青年的心魂。是的,他是俄罗斯的伟大的心魂。你想知道他的外貌吗?那么,请你看看作者是怎样用入木三分又妙趣横生的文笔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的,请你跟随作者的笔端,来解读托尔斯泰的那双智慧的眼睛,进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章的一节。

学生交流查找的资料,了解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了解他的主要作品。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也是他实践“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标志。 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教师正音。学生交流、巩固。 指名学生与教师共同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②文章为什么重点写他的眼睛?

③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听读课文时,要在书上圈点勾画,听读课文后,先自己思考, 然后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明确:

①全文在结构上分为两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了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6~9自然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② 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而充分表达出来。这里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③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研读与赏析

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请用课文原句说说课文的第一部分具体刻画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外貌特征? ②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试说说其作用。(此处可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皮肤、鼻子的句子,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

③读了这一部分,你认为托尔斯泰的相貌怎么样? 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①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须发特点:“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面部轮廓:“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面容表情:“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阴影,滞留着愚钝压抑”,“没有一点光彩可言”,“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穿戴方面:“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戴这顶帽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什么不合适”;总之,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②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③托尔斯泰长相粗鄙,他多毛,浓胡须,身材矮小,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 教师小结:

课文的前四段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作者生动地描述了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见的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时作者对客人拜见情景的描写,又一次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的方式,因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同时,这一段也是过渡段。 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完成课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重点研讨,品味语言,揣摩含义。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感知了课文内容,学习了解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是怎样描绘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的。研读与赏析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其他学生听读并思考: ① 课文第二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② 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③ 在写法上,与写外貌时是否相同?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全班讨论明确:

①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写托尔斯泰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感情;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②“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眼睛里透出丰富的感情;“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③相同点是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同点是前者多用抑笔,后者高度赞美,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的艺术效果。 教师小结: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请同学们课下一定多读读这位文学泰斗的作品,只有当我们阅读了他的有关作品,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作者为什么会对托尔斯泰的眼睛作出如此的评价。

学习本文,我们如同与两位大师对话交流,请你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最好将精彩的语段背下来。有些句子含义深刻,你是否都理解了,如果有疑问请提出来。 学生质疑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句子,可全班讨论解决,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教师可设小台阶让学生自己揣摩品味。) ①托尔斯泰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高尔基的这句话运用夸张,恰当地、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手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②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③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他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 拓展延伸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

自主探究之后,全班讨论明确:(答案不求统一,但言之要成理,思想要正确) 不矛盾。“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而“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是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自己毕生的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布置作业

1. 有计划地阅读代表托尔斯泰艺术高峰的三部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进一步了解这位文学泰斗的风采。 2. 完成课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以及练习三。

3. 查阅有关资料,试写一篇小论文,论题: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

他出生在俄国,他的家族有煊赫的历史,父亲有世袭的爵位,母亲是公爵的独生女儿,所以他是一个天生的贵族。

但他的一生反而受其身份的困扰,无比痛苦,他的信仰注定了他的痛苦。他渴望改革俄国的农奴制度,他想把自己的私人财产分给农民,然后像一个普通人那样去生活。像一个农民一样亲自参加劳动。他的信仰和行为直接导致了妻子的不解,最终爆发了家庭危机,夫妇分家,因此他有一段不幸的婚姻。分家后他把自己现有的著作权和稿费无条件地转让或捐出,自己几乎身无分文。

他的遗言不是说给妻子儿女的,而是说给这个世界的,他说:“我爱真理。”他的一生,就是在焦虑与不安、对真理不断地求索和勤奋创作中度过的。

82岁,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美国文学评论家哈洛·卜伦称他是“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列宁也认为“他的艺术标志着全人类艺术发展上的一大进步”。

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他死后更是安静而朴素,在他家乡的森林中无声地长眠,坟前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

第15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初读课文;

1、托尔斯泰给你的总体印象。

2、归纳概括每个段落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须发的特点

第二段:面部轮廓、结构

第三段:面容表情

第四段:长相平平

第五段:外貌令人失望(外貌特征)平庸甚至丑陋

第二部分;第六段:目光犀利

第七段:蕴含丰富

第八段:眼睛具有威力

第九段:眼睛的犀利与人生的不幸(眼光犀利)敏察、深刻

崇敬赞美(思想精神) 想一想

从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发肤、鼻子、眼睛的语句,并品评其表达效果。

眉毛;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额头;像是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皮 肤;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鼻子: 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的样子。

目光: 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比喻、夸张 的效果

修辞效果:形象鲜明,特征突出,喻意深刻,韵味无穷。

夸张效果: 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是为什么?

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是为了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 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用伟人平庸丑陋的外表来反衬其眼睛的神奇。 语言赏析;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高尔基这句话运用夸张恰当地,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

4、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写出托尔斯泰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

1、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认为托尔斯泰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

“幸福”与“不幸”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是说托尔斯泰这样的人可以掌握世界的运作和知识财富。而“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是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2.如何理解“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这段话的含义?

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对富裕而有教养的阶级的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然而,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

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

一、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二、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先抑后扬的手法:用伟人平庸丑陋的外表来反衬其眼睛的神奇)

我的收获

如何进行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刻划人物的重要方法。最主要的是要形、神兼备。 拓展延伸;

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琏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贝多芬0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小练笔;模仿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描述一下安徒生和鲁迅的眼睛。(林黛玉)

第16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目标:理解积累课后生字词;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了解茨威格及其主要作品

教学重点:感悟托尔斯泰的心灵世界,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难点:感知人物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一、导语:

他是贵族中的一个精神叛逆者,又是一个觉醒了的精神贵族。他在民众心中是一座丰碑,但在统治者眼中却是一颗危险的炸弹,是一把锋利的匕首。他是谁?他就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四.阅读课文,初识托尔斯泰。

1、出身于名门望族的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坛的泰斗,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

须发丑:面部多毛,浓密胡须。

五官丑:总的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脸色丑:没有一点光彩可言。

气质丑: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 身材丑:矮小敦实,像个侏儒。

五、精读课文,走近托尔斯泰。

1、但是,拜访者的情绪突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是为什么?精读课文找出原因。 明确:目光犀利

黑豹似的目光、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眼睛锐利

2、作者是如何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明确: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这一段作者又一次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写出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最后引用高尔基的话作结,干脆有力,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

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这一段都是通过写眼睛来写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3、在写托尔斯泰眼睛之前,作者为什么先刻画托翁丑陋的外貌?作用是什么? 明确:一是说明托翁外貌平庸甚至丑陋;二是说明他跟普通人一样。作用: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眼睛美。这种写法叫:先抑后扬。或叫欲扬先抑。这种写法不仅无损于托翁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翁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4、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明确:一方面托翁能看清世界真相,这是幸福的;另一方面由于他看透了世间真相,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他想尽其毕生精力去改变这些,却又事已愿违的时候,这又是不幸的。所以并不矛盾。

六、拓展迁移,品读托尔斯泰。

读《世界最美的坟墓》节选,请同学们发表感想。

五、课堂小结

六、同学们,对一位优秀作家来说,一节课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托尔斯泰还有更多、更广阔的精神世界等待我们去探寻„„愿同学们课后静心去品读他

的代表作,我想,那长着大胡子、穿着布衣、经常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人一定会走进你的心灵。

七、课堂练笔:经历了这次拜访托尔斯泰的大起大落的心灵之旅,回顾当初拜见托尔斯泰的“正襟危坐、诚惶诚恐、颔首低眉”,此刻,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如果你正站在托尔斯泰的墓前,请你为这位 伟大的人物写几句墓志铭

阅读第一段,完成下列练习

①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②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③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④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⑤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⑥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1.这段话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托尔斯泰须发特点的?选出正确答案( B ) A.逻辑顺序 B.总分顺序 C.总分总顺序 2.文中写托尔斯泰胡须的有哪几句?

3、作者描写托尔斯泰两腮胡须 ; 嘴上的胡须 ,使用了 和 的 修辞方法。

4.本段分层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第17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髭(zī) 髯(rán) 鬈(quán) 广袤(mào)无垠

犀利(xī) 禁锢(gù) 滞留(zhì) 颔(hàn)首低眉

尴尬(gān gà) 黝黑(yǒu) 炽热(chì) 锃(zâng)亮

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二、导入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通过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表,怎样揭示他的内心世界?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四、学习课文

(一)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例如: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胡子、眉毛、须发、皮肤是这样描绘的: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透过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我们可见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

(二)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

例如: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明确: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五、小结

体会文中运用夸张手法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黝黑、禁锢、尴尬、炽热、轩昂、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广袤无垠。

二、介绍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作品。

了解他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在班上交流。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其他作品还有、、、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库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托尔斯泰在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托尔斯泰人格的美及他的形象宏伟,品格感人。

三、探究活动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发表独特的看法。

四、拓展训练

教师向学生推荐罗曼·罗兰《名人传》一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理解伟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五、小结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18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4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和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学方法: 诵读法 , 联想法。

教学课时:2课时

预习:阅读全文,划出人物描写的句子;生字注音。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整体感知托尔斯泰的外貌。

一、导语

(投影显示托尔斯泰画像)

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课文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伟大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浮雕《阶梯旁的圣母》、雕塑《大卫》、壁画《亚当与夏娃》等。

二、作者及列夫·托尔斯泰介绍

斯帝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著名作家,是20世纪

二、三十年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为著名文 学和历史人物所作 的评论和传记,使 他享有很高的声誉。 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五、六十年代托尔斯泰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从90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对自己宣传的博爱和不抗恶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

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沙皇政府早就因他的《论饥荒》一文而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摄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1904年写信给日皇和沙皇反对日俄战争。

1 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火车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他的坟上没有竖立墓碑和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丽的坟墓”.

三、掌握正确读音

髯(rán ):

黝( yŏu)黑:

鬈(quán) 滞( zhì )留:

愚钝(dùn ): 器宇:

禁锢(gù)轩昂( xuān’áng )

髭( zī ):

犀( xī

)利:侏儒(

zhū rú

)酒肆( sì ):尴尬( gān gà

): 炽( chì )热

一绺绺( liŭ

)锃(

zèng )亮:甲胄(

zhòu ): 粲( càn )然:粗制滥( làn )造:藏污纳垢( gòu ):颔( hàn )首低眉: 广袤( mào )无垠( yín ):

四、整体感知

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可参看前面的彩色插图) 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五、精读文本

1、精读第一部分(1-5),思考: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1须发特点须 2面部轮廓结构 3面容表情 4长相平平5拜访者的失望。) 找出刻画人物的语句 外貌

1、须发特点

面部多毛

须发浓密

2、面部轮廓:

失调崎岖

平庸粗鄙

3、面容表情:

消沉忧郁

丑陋可憎

4、长相平平:

普通平常

大众一员

5、令拜访者失望:

期望眼见

巨大反差

2、精读第二部分(6-9),找出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的语句。眼睛

6、目光犀利

黑豹似的;锃亮的钢刀;像枪弹;像金刚刀

(比喻)

7、感情丰富

热泪涟涟---闪闪发光---黯然失色---冷酷锐利---意趣盎然„„

8、眼睛威力

敏锐深刻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

9、赞美眼光, 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支配世界 缺少幸福 (肖像画)突出重点,大肆铺张某一局部精雕细刻。

3、小结写法

外貌平庸丑陋

普通,

眼睛精美

———— 反衬 ——————

崇敬赞美

欲扬先抑

相反相成 印象深刻

六、作业:“感悟”基础识记、整体感悟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品味语言特色,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一、品味语言特色

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分析其妙处。

例: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坚。一绺绺灰白的 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大胡子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

(比喻中有联想,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例: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把额头比作树柴,皮肤比作墙,树材是胡乱劈成的,墙是用枝条扎成的。运用比喻极力渲染出面貌的丑陋,生动形象,想象丰富。)

2、找出文中的夸张修辞,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目光:

……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眉毛:

宽约一指的眉毛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竖直

须发 :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对在额头上,……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皮肤:

……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鼻子:

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这些夸张性的描写,不仅使托尔斯泰的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3、小结修辞手法的作用。

本文的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夸张更加突显托翁的形貌特征。形象鲜明,特征突出,喻意深刻,韵味无穷,把读者带进无穷想像的空间,尽情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义。

(1)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悲凉之地解冻。

( 这段话主要是通过外貌描写来说明他的精神世界。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否定土地私有制,抨击国家和教会,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养。)

(2)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作者引用高尔基的这句话,从修辞手法上看是夸张,但它恰恰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3)……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全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4)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3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准确的。) 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的贫困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恐慌,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3、小结:人物刻画形神俱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概括中心思想

通过铺排渲染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揭示了托尔斯泰的深邃精神世界。

三、课堂练习

四、拓展阅读

课外收集有关托尔斯泰的介绍或传记,结合课文,进一步了解这位文学巨匠的思想。 有条件的可以找托尔斯泰的作品来阅读。

五、写作训练

写一段人物肖像,300-500字。 要求:

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恰当地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准确地使用丰富的词语。

第19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北仑区紫石中学 胡俊杰

1、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教学课时:3课时

4、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1、导入

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课文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伟大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浮雕《阶梯旁的圣母》、雕塑《大卫》、壁画《亚当与夏娃》等。

2、整体感知

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可参看前面的彩色插图) 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2)读完全文后,你有什么疑问?

3、精读文本

集体朗读第一部分(1-5),思考: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1-须发

2-面部轮廓结构 3-面部特征 4-长相

5-拜访者的态度。)

1) 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请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 写列夫·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

面部轮廓的总体特征: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 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

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 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 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 泡沫——喻鬈发;

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 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比较插图)

2) 第2段的主要内容?托翁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给人的印象: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第3段重点写了什么?作者细致刻画乐面部特征,那么托翁美吗?) 面部特征——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4)第4段突出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

关键句: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5)第5段的分析: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写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描写了拜见时哪些方面?(身材特点、言行特征、待客的方式)

4、布置作业:

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

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

第二课时

1、复习旧课

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

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

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描写,突出了哪两个特点?

(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2、感悟文本

精读6-9段:(都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1) 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用了什么修辞?找出相关的句子(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比喻) 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2)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表示出来。)

除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外,还用了什么修辞?

(连续用两组排比句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引用高尔基地话作结,有什么作用?

(运用夸张,干脆有力,耐人寻味,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写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作对比的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3)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关键语句的分析) 思考:犀利与威力是否重复? 为什么不描写眼睛的其他特点?

A、“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先抑后仰

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眼睛)

B、“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电波„„”

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因为他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职和要求。

C、“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及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的贫困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恐慌,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4)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结合课后练习四,理解“幸福”的含义)

介绍托尔斯泰世界观的转变和晚年的经历。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

“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托尔斯泰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他的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事实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至和妻子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第三课时 课后习题和作业的讲评 托尔斯泰生平介绍补充

课外拓展:托尔斯泰代表作品《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的介绍。

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

第20篇:《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虽然接触过一些肖像描写,比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但对于本文这种集中所有笔墨、浓墨重彩、精确细致地刻画人物的肖像,并通过肖像描写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品还没有学过;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虽文字浅显,但由于课文思想感情比较深沉,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对文章理解得不够透彻,老师要善于作适时的引导,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方法】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

2.放映幻灯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正音、巩固,重点词语列举如下:

(1)给加线字注音

胡髭 长髯 鬈发 禁锢 颔首低眉 锃亮 广袤无垠 (2)解释下列词语

器宇 禁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轩昂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广袤无垠

三、整体感知 生自行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

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之后互相交流。

放映托尔斯泰的肖像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用心体会。(没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前面的彩色插图加以体会)

阅读、观赏和讨论后明确: 1.可分两部分:

一、(1~5)段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二、(6~9)段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2.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的表现出来。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地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四、精研第一部分

指读:找五名学生每人读一段,思考: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讨论明确:可用课文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择要如下: (1)须发:多毛、胡须浓密

(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面部特征:忧郁、愚钝、压抑 (4)长相:长相平平、普通 (5)拜访者失望之情

2.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并说说作用。

(此处要明确夸张的含义以及作用,并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来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句子,并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

作用是: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人物形象生动可感。

创新支点:3.读了这一部分,再次观看肖像图片(或彩色插图)思考:你如何评价托尔斯泰的相貌?交流讨论,总结如下:

长相粗鄙:多毛、浓胡须、矮身材,普通、平凡

五、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推荐朗读能力强的同学朗读第二部分,其他同学听读思考: 1.本部分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2.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标画原文回答) 3.在写法上,与第一部分异同点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确立中心发言人在全班讨论、明确: 1.都写了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择要概括:

(1)写犀利目光;(2)写目光蕴情丰富;(3)眼睛有威力;(4)赞美目光犀利,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2.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目光犀利,有准确的洞察力。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度和深度,展现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引用高尔基的话,夸张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相关的语句还有很多,要求学生细加体会,讨论交流。) 3.这个问题要做重点研读: (1)相同点是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

(2)对不同点的研读,结合课下学生查阅茨威格的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讨论进行:

让学生讨论:最美的坟墓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说是最美的? 明确:

因为托尔斯泰到晚年一直致力于“平民化”:持斋吃素、从事体力劳动、耕地、挑水浇菜、制鞋;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因而和他的夫人意见冲突,家庭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后来他终于秘密

离家出走,途中感冒,于1910年11月20日(俄历11月7日)病逝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加上在《复活》中反对上帝,不信来世,被官方教会革除了教籍,坟上没有竖立墓碑和十字架,但托尔斯泰以他深邃而丰富的思想,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因而最简陋的坟墓被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由此和课文进行比较,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择要概括为:不同点是前者写粗鄙、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后者写眼睛是珠宝、精美绝伦,正是写他灵魂的高贵,前后构成对比,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因此取得了鲜明的艺术效果。

六、教师总结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流的作品。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只有当我们阅读了他的有关作品,才会理解茨威格为什么会对托尔斯泰的眼睛做出如此的评价。

七、作业

A.查阅有关资料,写一篇小文章,论题为:托尔斯泰是幸福还是不幸。

B课外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托尔斯泰》并进而有计划地阅读三大代表作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板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名言.doc》
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