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论文

2022-05-23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货币银行学论文

宏观经济的舵手

——通货膨胀时期的中国人民银行任务分析

内容摘要:2010年的物价飞涨让百姓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宏观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的红灯点亮了中国经济潜在的危机。在社会主义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将会采取哪些举措扭转不利局面,继续保持经济航母的稳定而高速发展呢?中国人民银行无疑是这一系列举措的舵手。从目前央行所实施的多项措施来看,包括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等多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由此看来,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长远的角度讲,它的任务,也在这关键时期显得尤为艰巨„„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金融恐慌和通货膨胀成为了全世界人民头疼的问题,跌宕起伏的经济加深了人们对于拥有强大控制力和可靠性的银行的需要,自此,中央银行便在世界广泛发展起来。由于各国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实施干预经济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中央银行的角色变得愈发重要。到了21世纪,中央银行已经是世界经济走向的强大推动者,它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自本年度伊始,让老百姓深恶痛绝的物价飞涨就迎面给了我们一击,加之久病难医的房价调控问题,我国的通货膨胀现象已经完全暴露出来。针对通胀的严重影响,我国央行已经出台多种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轮番调控。可见,央行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它是在根据地银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于1948年在石家庄成立,1949年随解放军进入北京并将总行设在北京。到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赋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银行的职能,直属政务院,与财政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到了1982年7月,国务院宣布中国人民银行成为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国务院领导下的统一管理全国金融事务的国家机关,开始组建专门的中央银行体制的准备工作。从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开始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开始发挥其在国家财政中的重要作用。而从1949年的国家银行到今天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有着不断更新的改变。这些新的变化进一步地强化了作为我国中央银行在实施金融宏观调控、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可以说,中国人民银行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充当了宏观经济“舵手”的角色。因此,我们就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央行的任务与职能,从而认识当前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方向,并以此为依更好的据研究通货膨胀时期中国的出路。

中央银行作为一个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机关,其职能应从宏观调控作用及其业务活动中具体体现。传统上把中央银行的职能归纳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 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中国人民银行在通胀时期应承担的任务。

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所谓“发行的银行”, 主要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 是国家惟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二是指中央银行必须以维护本国货币的正常流通与币值稳定为宗旨。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其自身之所以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 也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和稳定货币币值的基本保证。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 也为中央银行调节金融活动和全社会货币、信用总量, 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资金力量。因此, 具有“发行的银行” 这一基本职能是中央银行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充分与必要条件。中央银行作为一国发行货币和创造信用货币的机构,在发行现钞、供给货币的同时, 必须履行保持货币币值稳定的重要职责, 将货币量和信贷规模控制在适当的水平, 使社会经济能正常运行与发展。

从我国来看,人民币现金的发行具体由中国人民银行设置的发行基金保管库执行。发行库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设总库, 下属分支行设分库和支库, 发行库中保管的是已印制好而未进入流通的人民币票券, 称为发行基金。商业银行及其基层行设业务库, 业务库保存的人民币现金是商业银行日常收付业务的备用金。为了避免业务库现金过多或不足带来的浪费和支付困难, 通常由上级行和同级中国人民银行为业务库核定库存限额。当商业银行的现金不足以支付时, 可以从本行在中国人民银行存款账户的余额内提取现金, 提取的现金

由中国人民银行的发行库转移到商业银行的业务库, 意味着这部分现金进入流通领域。相反, 如商业银行收入的现金超过其业务库库存限额时, 则超过部分应自动送交中国人民银行, 向发行库回流, 意味着这部分现金退出流通领域。众所周知,通货膨胀是因为流通中的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从而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升的现象。所以有人认为货币的供给失调一定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其实不然。货币供给增长并非在任何时候都会主导通胀形势。当经济不在均衡增长状态时,经济形势变化是由货币需求主导的,只有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或者说经济处于偏热状态时,货币供给才会直接影响通货膨胀。可以说,通胀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过热的经济让中国的金融市场趋于失控的边缘,市场自身的调节机制已经难以发挥作用。所以,调节通胀不能只从浅显的货币供给与需求角度理解,而应当综合经济发展的多方原因和央行的其他职能予以认识。

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所谓“银行的银行”, 其一, 是指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 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 其二, 中央银行与其业务对象之间的业务往来仍具有“ 存、贷、汇” 业务的特征; 其三, 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支持、服务的同时, 对其进行管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集中存款准备金。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通常以立法的形式, 要求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其吸收的存款按法定的比率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的“ 法定存款准备金” 账户, 成为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 并由中央银行集中统一管理。中央银行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的意义在于: 一方面确保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 从而保障存款人的资金安全, 以防止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因发生挤兑而倒闭。另一方面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的上缴比率, 来控制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和信用规模, 以达到控制总体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08年以来,我国央行加紧治理通货膨胀,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紧缩银根,降低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能够对当前房地产过热、房价过高起到抑制作用。因为目前国内房地产行业对银行贷款的依存度较高,一般占到60%左右。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首先,银行信贷总量相对减少,贷款更加谨慎,导致房地产商的资金链吃紧;其次,银行对个人消费性房贷信用也会紧缩,会压缩房贷需求市场,缓解房地产市场过热的状况;再次,我国GDP及投资增速已有所减缓,主要行业的投资增速也有所回落,对于涉及行业极广、资金高度密集、投资回收期较长的房地产行业也有明显紧缩的效果。

( 2) 充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时, 可通过再贴现或再贷款的方式向中央银行融通资金, 中央银行则成为整个社会信用的“最后贷款人”。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可以通过调整再贴现率, 起到调控货币供应量和信用规模的作用。充当最后贷款人是中央银行极其重要的职能之一, 也确立了中央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央行对金融机构贷款的作用体现在再贴现率上,调整再贴现率也是中国人民银行治理通胀,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刘煜辉说:“再贴现利率,本来是一种惩罚式工具,也就是说当商业银行需要调节流动性的时候,要向央行付出的成本。”但现在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充裕,“这项惩罚式工具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从而成为央行调控金融市场和经济的强有力工具。比如,上一年末央行公告,上调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其中一年期升0.52个百分点至3.85%。同时上调再贴现利率,由1.80%上调至2.25%。这是两年来,央行首次提高对金融机构再贷款和再贴现率。申银万国分析师李瑜认为,再贴现利率和再贷款率提高,将对冲掉“存款利率提高为银行带来的输血效应”,表明央行继续收紧银根,为宏观经济降温的决心。

3.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是指: 一方面代表国家制定并执行有关金融法规、代表国家监督管理和干预各项有关经济和金融活动, 另一方面还为国家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另外, 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的主要负责人是由政府任命; 绝大多数国家中央银行的资本金为国家政府所有或由政府控制股份; 还有些国家的中央银行直接是政府的组成部门。中央银行具有国家的银行的职能, 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具体体现:

( 1) 代理国库。国家财政收支一般不另设机构, 而交由中央银行代理。财政收入和支出均通过财政部在中央银行内开设的各种账户进行。具体包括按国家预算要求代收国库库款, 并根据财政支付命令拨付财政支出, 向财政部门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代理国库办理各种收支清算业务。因此中央银行又被称为国家的总出纳。

( 2) 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均广泛利用发行国家债券的形式以弥补开支不足。中央银行通常代理国债的发行、推销以及发行后的还本付息等事宜。

( 3) 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的信贷支持。当财政因先支后收而产生暂时性收支不平衡时, 中央银行一般会向政府融通资金、提供信贷支持。各国中央银行一般不承担向财政提供长期贷款或透支的责任。因为向政府发放中长期贷款将会陷入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货币的泥潭, 会导致通货膨胀, 危及金融体系的稳定。同样中央银行也不宜在一级市场上承购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虽然也是对政府的间接资金融通, 但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反而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量的有效手段。

( 4) 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 进行外汇、黄金的买卖和管理。世界各国的外汇、黄金储备一般都由中央银行集中保管。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国内国际情况, 适时适量购进或抛售某种外汇或黄金, 可以起到稳定币值和汇率、调节国际收支、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

( 5) 代表政府从事国际金融活动, 并提供决策咨询。中央银行一般都作为政府的代表, 参加国家的对外金融活动, 如参加国际金融组织、代表政府签订国际金融协定、参加国际金融事务与活动等; 同时, 在国际、国内的经济和金融活动中, 中央银行还充当政府的顾问, 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

( 6) 对金融业实施金融监督管理。中央银行作为国家最高的金融管理当局,行使其管理职能。其主要内容包括: 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的金融政策、金融法规、基本制度和业务活动准则等; 监督管理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 管理和规范金融市场。

从国家的银行角度看,央行应当实施综合性的货币政策,并且与财政政策相结合,才能有效的调节宏观经济,抑制通货膨胀。将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基准利率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等统筹实施。应该注意到不能一味的致力于控制通胀而忽略了经济建设,所以要辅以“适度宽松”的稳健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目标不仅要把流动性控制在合理水平,把通胀控制在可承受的水平上,而且要提供充分的流动性保证经济的平稳正常增长,从而稳定经济发展。并且,加快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归根结底来讲,无论是央行还是其他国家权力机构的调整,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向更高的台阶。

当下,国际经济局势错综复杂,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经济浪潮的的大起大落中,中国人民银行如何掌舵中国经济的走向无疑对将对国内外都有深远的影响。调节国民经济是永无休止的活动,央行的任务仍然艰巨而长远。伴随着新一轮政策的到来,这艘中国经济的大船究竟会驶向何处,我们仍需拭目以待。

参考书目:刘锡良、曾志耕编著:《中央银行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版。

推荐第2篇:货币银行学论文

商学院2012-2013年第1学期《货币银行学》期末考核

国际金融环境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

摘要:现在的国际经济环境是经济全球化的年代,所以一国所发生的经济危机或波动

都会对全球的经济发生影响。美国的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本国的经济,而且对全球大多数国

家的经济产生了冲击。我国的外贸企业也面临了极大的冲击。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但金

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本文就是论述我国的外贸经济如今所面临的国际金融环境和在金融危机

的背景下我国金融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金融危机相关内容以及我国外贸公司现状介绍

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所诱发的金融危机影响了全球的经济发展,时至今

日很多国家仍未从经济危机的阴霾中走出来。我国一直以来是个依靠出口来促进国内经济发

展的国家,对外贸出口的依存很大,所以我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也很大。现在的国际金融

环境对我国外贸企业来说存在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就要看我国的外贸企业如何去权衡

(一)金融危机引发的原因

美国房地产泡沫是引发08年金融危机的源头,而房地产泡沫和美国的房地产金融政策

和长期维持的宽松紧急货币政策有直接关系。金融衍生品过多也掩盖了巨大的风险,美国的

大批放贷机构把数量众多的次级住房贷款在市场上发售引起各类投资机构购买。建立在这个

基础上的衍生市场轰然的倒塌也是必然。而且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滞后,整个国际层面也缺

乏有效的金融监管。

(二)我国外贸公司的表现形态

1出口贸易受阻

我国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外贸企业组要以电子化工玩具等产品的出口为主,主要销售

方式是出口到东南亚北美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我国外贸企业的立足之本就是依靠产品的

价格优势迅速占领海外市场,以销量带动整体经济效益的实现。但是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范

围内的蔓延,世界各国无一幸免,各国出口或多或少都遭受到了打击和影响。虽然金融危机

渐渐退去但其影响之深远仍旧影响着各国的经济发展。

2融资困难

长期以来融资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外贸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导致我国外贸企

业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与欧美国家的出口企业相比,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

生命周期普遍比较短银行在对企业放贷是有着诸多顾虑。尤其是在我国银行业的高度集中,

银行监管体制和法律方面的不完善,造成了我国外贸企业融资形式更加严峻。经过了金融危

机我国的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我国外贸企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在银行融资和社会融资

中造成更大的阻碍。

3汇率风险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人民币不断的升值,这客观造成了我国外贸企业在出口贸易中面临更严峻的处境,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和阻力。为了积极创造适应我国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我国中央银行及财政部门适时调整了经济政策,并通过出口退税和减免税收等方式为外贸企业提供功能更多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全球金融为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必须勇于面对人民币升值而引发汇率风险加剧的现实,特别是随着人民币升值速度的不断加快,外贸企业如果不能及时对于国际经融试产的走势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析,极有可能导致外贸企业出现出口量的不确定性,由于外贸企业难以准确把握汇率升降,而对于国际贸易中的盈亏缺乏信心。

4 劳动成本增加

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多种生产要素价格走势都出现了拐点最典型的是劳动成本的上升。而我国长期依靠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打得就是地劳动价格牌,随着劳动价格的上升,这种优势将逐渐消弱,对我国的出口具有深远的影响。此外,危机导致发达国家消费能力下降,投资领域也很疲软,特别是重大工程建设的信贷也变得更加谨慎。这样就导致全球的对外对内投资都在压缩,大大地限制了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抑制了外国对我国的资本流动,消弱了我国企业资金支持,降低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溢出效应,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开展。

二 在巨大金融环境的背景下我国贸易公司面临的机遇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蕴含着难得的机遇。

(一)在海外投资方面的机遇

危机发生后,海外资本市场出现暴跌,对我国较多海外投资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风险也不可忽视,一些项目可能面临着资产价格缩水、投资收益下降、投资回收期延长等一系列风险。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历史低位;一些公司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国家大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这些都为我国相关企业、机构创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潜在机会。国际金融危机延续时间越长,破坏程度越大、经济恢复越慢,我国海外投资的潜在机会就会越多。

(二)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机遇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的目标地也主要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这次危机对我国进出口将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会带来冲击,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着资金回收困难、订单减少的风险。我国一般性贸易出口收入、贸易顺差、外汇收入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可能都会发生重要变化。就我国进口而言,一些国家基于生产自救可能会出台一些有利于产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关税、降低出口价格、放松技术封锁等。目前,一些大宗商品如石油、铜、铁矿石等价格大幅调整降低了我国进口相关商品的成本,这些都有利于相关商品的进口。我国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扩大技术类、资源类、短缺类、价格优势类商品的进口。

(三)在金融证券保险业的机遇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联动、汇率波动及其对金融机构经营的影响;金融环境的变化对银行贷款业务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海外金融机构的风险可能传导到其设置在我国的分支机构上来。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股价波动及其对证券机构经营、业绩和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的影响;股价波动对市场融资功能的影响及其对上市公司和再融资的影响。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波动对保险业经营及业绩的影响;资本市场波动对保险业投资收益的影响。就影响程度而言,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对外有所开放但尚不充分,这就决定了此次危机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相对有限。一方面,在国际金融、证券市场没有稳定之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不可能走出反向的单边行情。另一方面,影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未来走势的主要因素仍是国内的市场环境和运行机制。今后我国仍会坚持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的发展路径,但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会进一步加强。

(四)在房地产业的机遇

这次危机从源头上看是房地产市场危机。因此,由房地产市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我国几个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有可能面临一些海外投资客抛售房产、抽离资金的情况;其次,基于美国这次房地产市场危机的深刻教训,我国未来会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会控制房地产虚假需求的扩大和价格的暴涨暴跌,以避免房地产市场的剧烈波动引发金融业系统性风险。

(五)在劳动就业方面的机遇

此次危机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放缓,新增就业机会可能相对减少。因此,未来一定时期可能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二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失业金融从业人员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少的国家和地区。因此,我国面临着引进海外金融人才的良好机遇,国内金融业也可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人才竞争的态势。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人才竞争对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的发展是有利

的。

三 在巨大金融环境的背景下我国贸易公司的应对政策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中,外贸公司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是不容忽视的,也是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不但要积极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且要在充分利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优惠条件的上,不断发现分析和解决现有的风险管理弊端和问题,进而才能促进我国外贸企业的健康稳定科学发展和进步。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监控体系

在我国外贸企业的风险管理中,为了有效避免有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必须重视对于出口结算方式的合理选择。国际金融危机对于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表现在诸多方面,企业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规避信用及汇率风险,应尽量采用全额或部分资金的即期信用证和即期托收,保证在收取对方付款后,采取银行保函或国际保利等现代化的结算方式。为了有效缓解我国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问题,必须实施建立相应的信用管理制度及逾期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我国外贸企业不但要全面加强自身的信用管理,而且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于国际贸易合作伙伴的资信管理,并且建立相应的客户信用档案,对于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综合评定,在确定客户的信用额度以后,实现从源头控制信用风险目标。

(二)积极推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在我国外贸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市场多元化主要是指外贸企业所选择的目标市场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国家或地区,而是要放眼整个全球的潜在市场,逐步构建一个多样化的目标市场。我国外贸企业由于产品单一,技术落后,管理方式成就等原因,所面临的目标市场往往局限于某一单一地区和行业。在金融危机席卷中国时,外贸企业赖以生存的行业发展受阻,应变能力也相对较差,就必然濒临破产。我国外贸企业在确定市场目标时,要坚持多元化的原则,将有限的资金有效应用于多个行业当中,当某一行业发展受挫时,其他行业尚有发展的空间和资金,不至于外贸企业的经营风险全系于某一市场目标上,降低外贸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坚持综合防控和专项防控相结合

在国际经济环境下,我国外贸企业是无法躲避竞争和风险的,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在我国外贸企业的风险防范中一定要坚持坚持综合防控和专项防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特别是要注意财务部门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基本职能,其中主要包括对于经营管理财务汇率信用风险的全面控制,并且深刻认识到各类风险综合防控的重要性。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外贸企业在经营和管理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在其风险管理中实行综合防控虽然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率,但不能从根本上杜绝风险,因此,我国外贸企业对于某些特殊换届必须采用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淑玲.《国际贸易问题》:国际贸易问题杂志出版社,2009年12期

[2]姜荣春,华晓红:《国际贸易问题》:国际贸易问题杂志出版社,2009年第5期

[3]财政部.关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9]52号).

[4]胡荣芳.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J].消费导刊,2009,(1):83.

[5]薛荣久.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危害与遏制[J].国际贸易,2009(3).

[6]李文华.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外贸企业战略转型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6).

[7]田林.关于中国企业海外风险预警初探[J].保险研究.2008,(11);19-52.

[8]徐松,戴翔:《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推荐第3篇:货币银行学论文

专业班级:财务管理 0903班 学号:200905910529 姓名:郑利锋

国有商业银行与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业务差异

——以工商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为例

摘要:存款货币性银行的主要业务可分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四大类。负债业务是指存款货币银行大部分资金来源的业务;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途径;中间业务是银行不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表外业务是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同学,本文选取我国目前存款货币性银行中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有代表性的两家,即工商银行和民生银行,通过分析这两家银行财务信息的披露,来说明国有商业银行与全国性商业银行在银行业务中的差异。

1 目标银行的背景介绍

1.1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年1月1日,2005 年 10 月 28 日,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6 年 10月 27 日,成功在上交所和香港联交所同日挂牌上市。作为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经过27年的改革发展,中国工商银行已经步入质量效益和规模协调发展的轨道。截至2010年末,工商银行总资产134,586.22亿元,当前总市值14,344.70亿元,居全球上市银行之首,成为全球市值最大、客户存款第一和盈利最多的上市银行,拥有优质的客户基础、多元的业务结构、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本行通过 16,227 家境内机构、203 家境外机构和遍布全球的逾 1,562 家代理行以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自助银行等分销渠道,向 412 万公司客户和 2.59 亿个人客户提供广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基本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跨市场、国际化的经营格局,在商业银行业务领域保持国内市场领先地位。

1.2 中国民生银行

中国民生银行于1996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是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时又是严格按照《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建立的规范的股份制金融企业。多种经济成份在中国金融业的涉足和实现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中国民生银行有别于国有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而为国内外经济界、金融界所关注。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中国民生银行设立了30家分行,在香港设立了1家代表处,机构总数量达到509家。

中国民生银行成立15年来,业务不断地拓展,规模不断地扩大,效益逐年递增,并保持了良好的资产质量,实现了低风险、快增长、高效益的战略目标,树立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崭新的商业银行形象。

2 目标银行的业务介绍

2.1工商银行的业务介绍

2.11 业务概况

截至2008年末,工商银行拥有385609名员工,16386家境内外机构,为1.9亿个人客户与310万公司客户提供广泛而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工商银行坚持用科学发展理念获取新的成长动力,着力通过改善经营结构、加强内部管理、推进创新发展,在严峻复杂的经营环境下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了较高的盈利增长。截至2010年末,工商银行总资产达134,586.2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2%;总负债126,369.65亿元,增长13.8%。全年实现税后利润1,660.25亿元,较上年增长28.4%, 增幅同比加快了12.0个百分点。当年营业收入3,808.21亿元,较上年增长23.1%,其中利息净收入3,037.49亿元,增长23.6%;非利息收入770.72亿元,增长21.1%,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32.1%。营业支出1,663.34亿元,增长15.9%,成本收入比下降2.26个百分点至30.61%。所得税费用494.01亿元,增加115.03亿元,增长30.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2.79%,较上年提高2.65个百分点,每股收益为0.48元,较上年增加0.10元;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连续11年保持双下降,不良率降至1.08%。受益于经营结构的优化、再融资的完成以及利润留成比例的适当扩大,本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12.27%和9.97%,资本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2.12 优质服务

在中国及全球28个国家与地区,近1.7万家境内外机构,覆盖中国大部分大中城市与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为客户直接提供优质服务;国内领先的电子银行平台,触手可及的网上、电话、手机与自助银行四大渠道,提供资金管理、收费缴费、营销服务、金融理财、代理销售、电子商务六大类服务;贵宾理财中心、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专属通道,专业金融理财师,为贵宾客户提供独到的服务。工商银行还与国内及122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全球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工商银行将上市后第一年作为“优质服务年”,从业务流程、分销渠道、服务模式和产品种类等方面系统地改进和提升了服务,继续朝着建设国内服务最好金融企业的目标迈进。 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工商银行为公司客户与个人客户提供了多元、专业的各项金融服务。

2.13 公司金融业务

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公司银行,截至2010年末,拥有412万公司客户。坚持信贷稳健发展,保持中国第一信贷银行地位。持续加强对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的信贷投放,积极推进“绿色信贷”建设,丰富融资产品。加强融资产品创新,完善金融产品联动营销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拥有28家国内代理合作保险公司、98家第三方存管业务合作券商、73家国内代理行,银保代理业务规模继续保持市场领先,银证、银期、同业及财政合作等机构业务全面深入发展。

票据贴现余额市场占比保持同业首位。完成票据融资定价机制由固定利率向浮动利率方式的重大转变,成为第一家全面以Shibor为基准进行票据融资定价的商业银行。

在巩固传统结算产品优势的同时不断增加增值服务,对公结算账户突破320万户,现金管理服务由单一资金集中管理向综合理财业务领域延伸,现金管理客户达58,563户。荣获香港《财资》杂志、《金融亚洲》杂志“中国最佳现金管理银行”称号。

常年财务顾问业务签约客户稳步增加,结构化融资、银团组织安排、重组并购等业务规模不断提高,完成了“宝钢集团并购八一钢铁”等各类项目。

为客户提供覆盖国际、国内贸易融资全过程的融资和服务,更设计出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集中操作方案。

托管证券投资基金82只,领跑国内基金托管业务市场;托管全国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基金托管,QFII、QDII托管等全球托管,保险资产托管规模快速增长。托管资产总净值13,160亿元,在国内托管银行中首家突破万亿大关。荣获香港《财资》杂志“中国内地最佳托管银行”奖项,美国《环球金融》杂志“中国最佳托管银行”奖项。

年金业务保持市场领先,具备了银行可以从事企业年金基金管理的全部业务资格。管理企业年金个人账户347.7万户,托管年金基金187.8亿元。

贵金属业务快速发展。第一个品牌金条“如意金”销售数量超过50,000条,个人账户黄金及代理实物黄金交易持续发展。

全方位开拓本外币代客理财业务,创新代客境外理财产品,推出“理财+信托”类理财产品,丰富基金优选等资本市场相关产品。

2.14 个人金融业务

工商银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加快业务创新,改进客户服务,着力打造中国“第一零售银行”。荣获新加坡《亚洲银行家》杂志“中国最佳国有零售银行”奖项。坚持以维护和发展优质客户为重点,加快储蓄产品种类和工具创新,推动储蓄存款与各类理财业务协调发展,2007年末境内储蓄存款余额32,440.74亿元。大力发展以个人住房、个人消费和个人经营贷款为主体的个人贷款业务,提升“幸福贷款”品牌市场价值。应对客户理财需求升温趋势,推动个人理财产品销售量连创新高。陆续推出多款新股申购型、基金优选类、代客境外理财等产品,满足个人投资者不同需求。作为工商银行定位中高端个人客户的专属品牌,“理财金账户”服务不断升级。客户数已达302万户。

2.15 银行卡业务

工商银行是国内最大信用卡发卡行及信用卡品牌最齐全的发卡行之一。不断加强产品创新,陆续推出欧元信用卡、牡丹运通商务卡、牡丹银联卡、牡丹运动卡、新版牡丹交通卡等新产品;推进营业网点服务体系、VIP客户服务中心等渠道建设;积极选择境外机构代理发卡,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卡组织合作。截至2009年末工商银行信用卡发卡量超过了5200万张,一年增加了近1300万张,增幅高达33%,不仅继续稳居国内信用卡第一发卡银行的地位,更在一年内连续超越美国发现卡、美国运通和第一资本三家世界级信用卡巨头,完美实现“三级跳”,成为仅次于摩根大通、美洲银行和花旗集团的全球第四大信用卡发卡行。建立以借记卡为平台的个人金融服务模式;凭借牡丹灵通卡一卡多户、一卡多能的优势,加强营销渠道整合;发挥牡丹灵通卡支付结算作用,分流柜面压力。2007年末,借记卡发卡量1.87亿张,增加858万张,年消费额4,543亿元,增长71.4%。 2007年末,银行卡发卡量突破2.1亿张,增加2,149万张。实现银行卡业务收入45.37亿元,增长40.6%。

2.16 资金业务(以2007年为例)

工商银行把发展资金业务作为推进经营转型和培育未来市场竞争力的战略重点,不断提高在境内外各类金融市场运作本外币资金的能力和水平。

作为银行间市场做市商,进行双边报价债券品种囊括全部5个期限、三类信用等级的债券,日常报价券种达12只;柜台市场做市报价债券达33支。人民币债券投资以防范利率风险为重点,主要参与投资中短期人民币债券。工商银行为客户提供即期结售汇、远期结售汇、人民币外汇掉期等人民币外汇交易产品,代客24小时外汇交易、外汇远期、掉期、期权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等外汇交易产品服务,同时代客开展多种本外币理财和资产负债管理业务,并为个人客户提供账户黄金交易服务。

2.17 电子银行业务

电子银行业务继续在渠道、产品、客户和市场品牌方面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服务项目包括解答营业的网点及营业时间、解答电话银行及网上银行的相关业务、解答信用卡业务咨询、解答求决类咨询。电话银行是指使用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利用电话自助语音和人工服务方式为客户提供账户信息查询、转账汇款、缴费支付、投资理财、业务咨询等金融服务的电子银行业务。工行95588电话银行能够为客户提供账户信息查询、转账汇款、投资理财、缴费支付、外汇交易、异地漫游、信用卡服务、人工服务等一揽子金融业务。 工行95588电话银行不仅业务种类繁多,功能强大,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超群的科技优势。

2.2 中国民生银行业务介绍

2.21 业务概况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本集团资产总额达到18,237.3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86%;贷款和垫款总额10,575.7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77%;实现净利润176.88亿元,同比增长46.09%;不良贷款率为0.69%,比上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到270.45%,比上年末增加64.41个百分点。

2.22 经营范围

银行之间的业务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再次简略介绍民生银行的业务。民生银行的业务范围包括以下14种:

(一)吸收公众存款;

(二)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

(三)办理国内外结算;

(四)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

(五)发行金融债券;

(六)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

(七)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

(八)从事同业拆借;

(九)买卖、代理买卖外汇;

(十)从事银行卡业务;

(十一)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

(十二)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

(十三)提供保管箱服务;

(十四)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本行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以经营结汇、售汇业务。

2.23 股份制银行业务流程的几个核心环节 (1) 以顾客为导向,构造增值型业务流程

首先从价值链分析法来看,银行应着眼于活动和流程对顾客价值的大小。对一个银行来说,任何一个对产品和服务没有贡献的活动都是不增殖的活动,对一个业务流程来说,任何一个提高成本而对流程输出没有贡献的流程都是不增殖的流程。这些不增殖的活动和流程多是不必要的审核与监督,以及折衷协调等环节。这些活动对银行来讲并无任何价值附加,可全部删除,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力和时间浪费。其次,业务流程设计不应局限于原有的组织范围内,原则上应超越组织界限,以最自然的方法加以灵活调整。在任用通才而非专业人员的情况下,许多跨部门的作业可以整合为一体。当前,一些银行在消费贷款申请的受理上,借助于一套精密的软件系统——专家系统的成功开发,把原来的信用审核员、估价员等专才的活动压缩为交易员一人的工作,减少了活动的传递和重复,提高了流程的效率。此外,业务流程的设计应尽量采用并行而非顺序方式,这可以通过网络以及数据库技术,使许多需要共享的活动如新产品的开发和信用的评估等转为同步方式。 (2)以金融创新为中心,创建多样化业务流程

在设计业务流程时,应区分不同的客户群,以及不同的场合设计不同的流程版本,而不必事无巨细,以繁驭简。以标准化的流程来应付多样化的消费者,往往无法满足顾客在质量与时间方面的要求,银行再造强调银行在业务处理上应该具有灵活性。例如在贷款申请的受理上,可以设计出低、中、高三个风险类别的流程。经过初步信用审核后,对低风险客户可交由低风险流程小组以更为简化、迅速的办法处理;对于中度风险的客户则按例行的标准化程序加以办理;对于高风险客户,则须由高风险流程小组附加特殊的处理机制来分析和研究。

(3)提供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单点接触 由于金融产品纷繁复杂,很少有客户能用组合的眼光来进行理财,而通常的柜面业务人员囿于自己的职能分工,不可能跨越部门为客户出谋划策、来回奔波,通过设立专职销售人员,使客户不再面临众多的业务柜台,只须与单人接触即可,提高了客户的便利程度,有利于银行实现交叉销售。新流程的设计,要能够为顾客提供全面了解金融信息的客户经理人,即使流程非常复杂分散,顾客仍能获得完整且迅速的服务。

3 通过信息披露分析两大银行的业务对比

3.1 2010年工商银行业务回顾

3.11 总体概况

2010 年,秉承稳健审慎的经营理念,进一步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了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这种好的态势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增强了盈利成长的可持续性。去年实现净利润1,660.25 亿元,增长28.4%,增幅同比加快了12.0 个百分点。盈利的持续较快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主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完善利率管理、加强投资管理等措施,使净利息收益率较上年回升了18 个基点;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上年又提高1.31 个百分点,达到了19.13%。传统以存贷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得到较大改变,盈利增长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通过优化信贷结构促进了信贷业务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年来,进一步加强信贷战略与国家宏观政策的衔接配合,在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的同时,积极推进信贷结构调整,努力以信贷杠杆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2010年境内分行人民币贷款增加8,980.95 亿元,增幅16.9%,控制在调控目标之内。进一步改善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中小企业新增贷款占公司贷款增量的55%,小企业贷款增幅达51%。积极贯彻国家扩大消费、拉动经济的政策导向,个人贷款增量占到全部贷款增量的40%。积极配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推行差异化的区域信贷政策,支持区域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重大项目和行业重点客户。通过抢抓机遇提升了各项业务竞争发展水平。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国际金融危机后银行业调整与发展的趋势,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和有利条件,在促进基础性业务稳定发展的同时,大力推动了资本节约型的中间业务和新兴业务的加速发展,业务发展均衡、元特征更趋明显。

2010年人民币客户存款增加1.33万亿元,已连续三年新增存款超万亿元,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存款银行地位。在绝大多数新兴业务领域巩固和扩大了市场领先优势。其中信用卡发卡量达6,366 万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0 年度报告摘要(A 股) 7张,成为全球第四大发卡行;电子银行交易额达249 万亿元,业务占比达59.1%,比上年又提高了9.0 个百分点,相当于全行近六成的业务量已通过电子渠道来完成。

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激发了经营活力。本行把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作为激发发展活力、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途径。一年来,在国内同业中率先建立了本外币资金全额集中管理体制,进一步提升了资金集约化经营水平。截至2010年全行产品总数达到2,815 个,增长19%,更好地满足了客户需求,也形成了新的竞争发展优势。2010年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连续11 年双下降,其中不良率降至1.08%。本行坚持稳健的拨备提取政策,拨备保有水平不断提高,至年末拨备覆盖率提升到228.20%,同比提高63.79个百分点,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本行按照监管部门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深入开展了内控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切实加强对案件易发领域、违规多发环节的检查整治,案件数量多年保持了低发态势。

3.12 利息收入

(1)客户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

客户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3,161.26 亿元,增加389.87 亿元,增长14.1%,主要是由于客户贷款及垫款规模增长所致。规模增长因素使得利息收入增加506.88亿元,收益率下降22 个基点使得利息收入减少117.01 亿元,规模增长因素的影响大幅超过收益率下降因素。从季度环比看,第二季度以来,客户贷款及垫款平均收益率持续小幅回升。从期限结构上看,短期贷款平均余17,046.92 亿元,利息收入774.69 亿元,平均收益率4.54%;中长期贷款平均余额46,325.74 亿元,利息收入2,386.57 亿元,平均收益率5.15%。公司类贷款利息收入2,301.83 亿元,增长8.0%,占客户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的72.8%。利息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贷款规模增长所致。平均收益率下降50 个基点,主要是由于收益率相对较高的存量贷款重定价在2009 年逐步完成,2010 年执行的重定价后的利率水平比2009 年降幅较大。票据贴现利息收入 74.51 亿元,下降29.9%。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本行压缩票据贴现规模以支持其他信贷业务,平均余额下降幅度较大。平均收益率上升139 个基点,主要是由于以SHIBOR 为基准的贴现市场利率升幅较大及全行加强议价定价能力。个人贷款利息收入 692.29 亿元,增长42.9%,主要是由于个人贷款规模增长所致。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下降16 个基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等主要品种的平均收益率均有所下降。

(2)证券投资利息收入

证券投资利息收入1,066.11 亿元,增加103.81 亿元,增长10.8%。其中,非重组类证券投资利息收入931.97 亿元,增长23.8%,主要是由于本行适度加大对央行票据、政策性银行债券以及优质企业债券的投资力度,平均余额增长较快。非重组类证券投资平均收益率下降31 个基点,主要是由于市场利率仍处于低位,新增人民币债券投资收益率水平低于存量债券组合收益率。重组类证券投资利息收入 134.14 亿元,减少75.22 亿元,下降35.9%。

(3)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的利息收入

本行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存放中 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287.18 亿元,增加53.57 亿元,增长22.9%。 (4) 存放和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的利息收入

存放和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的利息收入113.07 亿元,增加21.59 亿元,增长23.6%,主要是由于2010 年国内货币市场利率平均水平升幅较大,本行积极把握有利市场时机,提高定价水平,使得存放和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平均收益率上升78 个基点。

3.13 非利息收入

报告期实现非利息收入 770.72 亿元,比上年增加134.39 亿元,增长21.1%,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0.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28.40 亿元,比上年增加176.93 亿元,增长32.1%,占营业收入的19.13%,提高1.31 个百分点,收益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银行卡、对公理财和资产托管等业务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结算清算及现金管理、投资银行、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和担保及承诺业务收入稳步增长。报告期实现委托理财业务收入86.82 亿元,各项代理收入81.44 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结算、清算及现金管理业务收入191.60 亿元,比上年增加45.73 亿元,增长31.3%,主要是人民币结算和贸易融资相关手续费收入持续增长,以及代客外汇买卖及结售汇业务收入回升所致。投资银行业务收入 155.06 亿元,增加29.67 亿元,增长23.7%,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业务收入 148.58 亿元,增加27.99 亿元,增长23.2%,主要是个人银行类理财和代理寿险等业务收入持续增长,以及私人银行及个人贵金属业务收入实现较快增长。银行卡业务收入 136.87 亿元,增加42.79 亿元,增长45.5%,主要是银行卡分期付款业务快速发展带动相关手续费收入大幅增加,以及银行卡消费额增长带动消费回佣和结算手续费收入增加。对公理财业务收入 68.86 亿元,增加24.44 亿元,增长55.0%,主要是对公理财产品销量增长带动产品推介费、投资管理费以及销售手续费收入大幅增加,代理贵金属业务收入也实现较快增长。资产托管业务收入33.85 亿元,增加11.73 亿元,增长53.0%,主要是收支账户托管业务收入快速增长。担保及承诺业务收入 30.29 亿元,增加6.33 亿元,增长26.4%,主要是承诺业务和对外担保业务发展带动相关业务收入增加。其他非利息收益42.32 亿元,比上年减少42.54 亿元,主要是投资收益减少66.29 亿元所致。

3.14 客户存款

客户存款是本行资金的主要来源。2010 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资金充裕,居民收入继续增长。本行充分发挥综合竞争优势,积极引导客户调整金融资产结构,促进存款业务稳定增长。2010 年末,客户存款余额111,455.57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742.80 亿元,增长14.1%。从客户结构上看,公司存款增加6,828.19 亿元,增长14.3%;个人存款增加5,832.25亿元,增长12.5%。从期限结构上看,定期存款增加4,385.24 亿元,增长9.8%;活期存款增加8,275.20 亿元,增长16.6%,占比上升1.1 个百分点,其中个人活期存款增加4,444.77 亿元,增长24.6%,占比上升1.7 个百分点,个人存款活期化趋势明显。

3.2 2010年民生银行业务回顾

3.21 公司业务

1、公司贷款

报告期内,本公司的公司信贷业务根据宏观经济政策及全行发展战略转型需要,以控总量、调结构、稳质量、增效益为工作目标,把握国民经济企稳向好带来的市场机会,合理控制信贷增量及投放节奏,调整优化信贷结构,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业务规模稳步增长,整体收益水平上升,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报告期末,本公司的公司贷款余额(含贴现)7,761.8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80.65亿元,增幅8.09%;公司一般贷款余额7,505.0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53.47亿元,增幅11.16%;报告期内,本公司的公司贷款平均利率为5.82%,比上年提高0.49个百分点;报告期末,本公司的公司贷款不良贷款率0.84%,比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本公司累计向民企客户(含中小,下同)投放贷款3,474.15亿元;报告期末,本公司有余额民企贷款客户8,192户,一般贷款余额3,886.35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92.80%和34.58%;对公业务板块中,有余额民企贷款客户数、民企一般贷款余额占比分别达到79.03%和51.78%。 报告期末,本公司有余额的一般贷款客户数达到10,300余户,比上年末增加3,800余户,增长58.91%,户均一般贷款余额由上年末的1.05亿元下降至0.73亿元,客户结构日趋优化。 报告期末,本公司的公司存款余额11,798.6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494.65亿元,增26.81%;2010年公司存款平均成本率1.52%,比上年降低0.10个百分点。报告期内,本公司围绕建立可持续的负债业务增长机制,重点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公司存款

报告期末,本公司的公司存款余额11,798.6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494.65亿元,增幅26.81%;2010年公司存款平均成本率1.52%,比上年降低0.10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本公司新增存款客户58,700余户,带来新增存款1,999.06亿元,占对公存款增量的80.13%,新客户对负债业务增长贡献较大;期末有余额的对公存款客户数量达到17.5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1.71%。报告期内,本公司交易融资业务取得跨越式增长,交易融资业务累计发生额3,468.33亿元,各类融资余额1,351.26亿元,有效客户数4,096户,实现保证金及结算存款余额1,079.56亿元,累计发生额、有效客户数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66.79%、156.00%,更为重要的是,本公司交易融资业务已由客户单点营销开发转为批量化营销开发,在冶金、服装、白酒、焦炭、油品、汽车等产业链上初步形成区域及行业竞争优势。

3、公司非利息收入业务

报告期末,本公司托管(含保管)资产规模折合人民币2,081.4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1.00%;实现托管业务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69.91%,实现了托管业务规模与效益的协调发展。 报告本公司管理年金账户61,541户,比上年末增长49.77%,年金基金托管规模31.8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2.32%。 报告期内,本公司公司业务板块中间业务快速增长,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52.85亿元,同比增长82.05%,占全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67.08%。

4、事业部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各事业部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营环境,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主动实施结构调整,探索新兴市场业务,努力推进经营模式转型,各项业务稳步增长,资产质量持续向好。在《北大商业评论》杂志社和中国管理案例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大转型时代的管理创新---第四届中国管理学院奖颁奖大会”上,本公司因成功开展事业部改革所取得的优良业绩而被授予“综合金奖”。(1) 地产金融事业部:报告期末,地产金融事业部存款余额534.96亿元,一般贷款余额1,005.50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2.71%和36.45%;不良贷款率1.50%;实现中间业务收入8.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64%。(2)能源金融事业部:报告期末,能源金融事业部存款余额421.69亿元,一般贷款余额931.33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2.15%和0.96%;不良贷款率为0%;实现中间业务收入3.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3.26%。(3)交通金融事业部:报告期末,交通金融事业部存款余额387.38亿元;一般贷款余额450.7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39%;不良贷款率降为0%;实现中间业务收入4.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69%。(4)冶金金融事业部:报告期末,冶金金融事业部存款余额419.33亿元,一般贷款余额391.35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8.66%和14.53%;不良贷款率0.41%,比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实现中间业务收入5.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5.19%。(5)中小企业金融事业部:报告期末,中小企业金融事业部各项贷款余额795.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2.69%,其中,短期贷款占95.68%;资产客户达到6,740户,较上年末增长154.34%;不良贷款率0.60%,保持在较低水平。(6)贸易金融事业部:报告期内业务量615.57亿元,业务笔数57,729笔;其中,国际双保理业务量9.23亿美元,位居国内同业第三;国际双保理业务笔数9,857笔,位居国内同业第一。报告期末,贸易融资业务人民币贷款余额76.61亿元,外币贷款余额18.99亿美元,新增贷款不良率为0%,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6.91亿元。

3.22零售业务

1、零售贷款

本公司面向零售银行客户提供各类贷款产品。2010年,本公司以“商贷通”业务带动了零售贷款高速增长。截至报告期末,零售贷款总额(不含信用卡透支)达到2,614.5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23.23亿,增幅75.32%。 报告期内,本公司“商贷通”业务在2009年首战告捷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商贷通”贷款余额一举突破1,500亿元,客户规模及客户等级也均有较大提高。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商贷通”贷款余额1,589.8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41.77亿元,增长254.81%。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商贷通”客户总数达到11万户,“商贷通”客户中贵宾客户占比达到20%以上,客户结构得到持续优化。

2、零售存款

本公司的零售客户储蓄存款主要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通知存款等。零售客户储蓄存款是本公司重要的低成本来源之一。2010年,本公司零售客户储蓄存款有一定增长,但增速较上年放缓,零售客户储蓄存款为2,302.51亿元,较上年增长365.25亿元,增幅18.85%。

3、借记卡业务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累计发售借记卡2,502万张,当年新增发卡量221万张。

4、信用卡业务

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发卡量达到913万张,信用卡交易量1,076.46亿元,同比增长5.07%;年末应收帐款余额164.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18%。

5、代理业务

本公司为客户提供代理销售理财产品、基金及保险等服务。其中代销基金数量已达598只,代销数量继续处于同业领先地位;本公司已与25家保险公司达成合作关系,其中与市场占有率前5名的保险公司均已形成合作,本公司的代理保险销售平台进一步得到完善。

6、客户及相关活动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的零售客户总数为1,994万户,零售客户储蓄存款为2,302.51亿元,其中个人金融资产大于50万以上的客户为10.7万户,存款总额为1,305.85亿元,占本公司零售存款总额的56.71%。

7、私人银行业务

本公司为在本公司管理金融资产折合人民币1,000万元以上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私人银行专属服务。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已在全国17家分行设立私人银行专营机构,中间业务收入达到1.37亿元,私人银行客户数量增长102.21%,管理金融资产规模增长58.82%。

3.23 资金业务

1、交易情况

报告期内,本公司人民币债券现券交易量27,803.6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248.46%,市场排名第六位。外汇做市商交易累计交易量2,076.2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自营外汇买卖交易量达25.1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6.58%;远期结售汇交易量21.9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7.70%;结售汇掉期及外汇掉期交易量共计188.79亿美元,较上年大幅增长203.08%。此外,即期、远期外汇买卖交易量均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2、投资情况

报告期末,本公司投资余额1,840.4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22%。报告期内,本公司债券资产规模稳步增长,依据对国内债券市场走势的准确判断,通过波段操作提高人民币债券投资的价差收益;同时,抓住国际债券市场价格走高的机会,及时减持本公司持有的部分外币债券,有效降低了潜在的投资风险。

3、理财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本公司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发行规模均出现快速增长,其中新发行理财产品1,836款,销售规模3,395.58亿元。

4、票据及债券承销情况

报告期内,本公司共承销发行债务融资工具44只,发行规模共计386.80亿元。其中,承销发行短期融资券23只,发行规模共计173.00亿元;中期票据20只,规模共计212.20亿元;次级债券1只,规模1.60亿元,此外还分别为3只短期融资券提供了财务顾问服务。

5、黄金及其他贵金属交易情况

报告期内,本公司贵金属业务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交易量347.81吨,白银交易量11,730.08吨;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交易量35.13吨;合计交易金额人民币1,596.33亿元,以场内交易金额计,本公司为交易所场内第四大交易商。

3.24 电子银行服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迅猛,实现电子银行交易额81,788.03亿元。企业网银客户累计13万户,个人网银客户累计323万户,电话银行客户累计265万户,手机银行客户累计3万户,账户信息即时通客户累计194万户。95568受理来电2,682万通,接通率为98.13%,贵宾服务接通率为99.51%。

4 通过以上对比得出工商银行和股份制的商业银行业务的区别

资产质素优于大型银行。整体而言,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远低于大型银行(重组前更是如此)。在剥离不良资产后,大型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显着降低,但仍远高于股份制银行。

更依赖利息收入。从经营收入的构成来看,由于专注零售银行业务,非利息收入比重略低于大型银行。今年上半年,透过企业及零售银行业务之间的交叉销售,民生的净手续费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效率逊于大型银行。由于快速扩张及经济规模较小,股份制银行的效率整体而言不如国有银行。

贷存比率高,净息差较佳。由于贷存比率较高,股份制银行的利息收入具备更强的盈利能力。民生银行今年上半年的净息差达到高于同业的2.92%。我们将强大的议价能力归因于该行对微小企业(SME)的专注。由于微小企业的风险较大,故贷款利率通常较高。展望未来,由于监管层要求银行业将贷存比率严格控制在75%以下。

维持增持评级,但更青睐大型银行。概之,我们维持对中国银行业的增持评级,但在大型银行及股份制银行之间,我们仍较青睐前者,因他们的资本基础更雄厚及贷存比率较低。短期隐忧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民生银行在股份制银行中盈利能力强大及估值便宜。

推荐第4篇:货币银行学论文

现代科技与银行业务的结合

在进行了两个月的货币银行学理论学习后,我们对货币银行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并用以指导将来的实践。本周,我们以四人为一个小组的形式进行了一次实践的学习—去各大银行体验考察学习。以下便是我们这一小组实践后的一些感想和总结。

我们这组考察的重点放在了银行业务的进行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上。

现今,各大银行的营业点,大到商业中心,小到农村小镇,几乎到处都有,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办法各种业务。商业银行提供的各种业务,负责业务、资产业务、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银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从以往可以看到,固定的营业点有时候并不能满足人们的某些特定的需要,即使能够满足,也并不是人们的最优化选择方案。比如,A在学校急需一笔钱来缴纳学费,过去家长们必须赶到银行去为孩子打钱,浪费了一定的时间,也给家长带来不便,但是现在,就不需要了,由于网上银行的出现,节约了时间精力等。

随着人们需求的多元化的增加,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银行业也与时俱进,将先进的网络技术与银行的业务结合起来,强化了信息技术的投入,普及自动机系统,开拓电子银行服务,发展电子货币,构思电子货币联网系统等等,大力实现银行业务、服务的创新。越来越朝着电子化的方向发展。

一、银行业务与网络技术结合的具体表现

1、网上银行。这次的实践考察,我们小组选择了办理个人网上银行业务,填写完基本

资料,经窗口办理手续开通后便可使用,传统的银行业务的办理只能通过自动业务机器以及人工窗口服务进行,要办理业务必须到各大银行进行,使得一些居住较为偏远的人们来说极其的不方便,通过网上银行业务的办理,极大地改善了这种状况,通过网络就可以进行转账,账户查询等。 初次之外,办理网上银行业务还刺激了电子交易的发展,使得人们的购物不在需要出门便可以购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和服务。使用电子银行支付可以降低货币的使用,降低出现假钞的风险。

2、手机提取现金业务。我们考察的银行工作人员向我们推荐了一款软件,直接下载到

手机里,就可以实现无卡提取现金。过去,如果出门时银行卡丢失或者忘记携带,就没有办法取得现金来解燃眉之急,有了这项业务,就可以不用卡,只要有手机,便可以在ATM自动取款机上取得现金。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地方便。

推荐第5篇:货币银行学期中论文

浅析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现状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相分离,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现代金融体系,且形成了严格分工,相互协作的格局。 我国的中央银行为中国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农场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机构等。

(一)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的国家机关。它是我国的货币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按《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具体职责包括:

1、发表、履行与其制作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2、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3、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4、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

5、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

6、监督管理黄金市场。

7、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8、经理国库。

9、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10、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检测。

11、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

12、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

13、执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中国人民银行的最高决心机构是理事会,理事长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担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设在北京,1998年以前按行政区划设置其分支机构,1998年以后按经济区域设立了天津、沈阳、上海、南京、济南、武汉、广州、成都、西安等九个跨行政区的分行,各分行下设若干支行。各分支行在总行领导下在各自的辖区内履行中央银行的有关职责。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在北京和重庆设立两个直属于总行的营业管理部。

(二)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投资设立的,不以盈利为目的,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图专门充实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

1、国家开发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于1994年3月17日建立,其基本职责是为我国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大中型基本建设、技术改造等政策性项目及其配套工程融资。国家开发银行的业务范围主要是投资于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项目、能直接增强综合国力的支柱产业的重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的重大营业性项目、跨地区的重大政策性项目等。

2、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于1994年7月1日成立,其主要职责是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为扩大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的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为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的出口提供出口信贷,办理与之有关的各种贷款、混合贷款和转贷款,办理出口信用保险和担保业务。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于1994年11月18日成立,其主要职责是以公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村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其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办理粮、棉、油、糖、猪肉等主要农副产品的国家专项储备和收购贷款,扶贫贷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以及国家确定的小型农、林、

牧、水利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等。

(三)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等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按我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可以从事以下部分或者全部业务:

1、吸收公众存款。

2、发放短期、中期和中长期贷款。

3、办理国内外结算。

4、办理票据贴现。

5、发行金融债券。

6、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

7、从事同业拆借。

8、买卖、代理买卖外汇。

9、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

10、代理收付款项、代理保险业务。

11、提供保管箱服务。

12、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中国工商银行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无论是吸收储蓄存款,还是发放中长期贷款,或是办理结算业务上都处于优势地位。它一方面积极开拓、稳健经营,同时又以效益为中心,进行集约化经营。

中国农业银行一方面利用固有的优势,继续服务于农村经济,以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基础,将经营重心转移到高效行业和企业;另一方面实行城乡联动的市场定位,拓展城郊与城区的业务,支持城乡经济一体发展;同时还在积极创造条件进入国际金融市场。

中国银行在其作为国家外汇外贸转移银行时期,在发展国际金融业务方面就已奠定了良好基础。现在,作为外汇指定银行,继续充分发挥着支持外贸事业发展、提供国际结算服务、提供进出口融资便利以及作为对外筹资的主渠道等的业务优势。

中国建设银行在经历了十几年财政、银行双重职能并行的阶段后,1994年进入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的新阶段。1996年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由于该银行过去长期专门办理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等基本建设金融业务,与大企业、大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继续发挥优势,实施为大行业、大企业服务的经营战略,其同时也在积极拓展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

(四) 其他商业银行

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我国就陆续组建了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心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蚌埠住房储蓄银行等。就这些商业银行的活动地域来看,新建时明确由全国性商业银行(如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与区域性商业银行之分,这从各银行的行名即可基本判别。但近些年来,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和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区域性商业银行的经营域界已超出了原来定位的地区,也向其他城市或地区扩展。

(五) 非银行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指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和租赁公司等。

1、保险公司

这是经营保险和再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和集聚保险基金,建立社会经济补偿制度,保持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稳定,增进社会福利;经营国内外保险和再保险业务以及与保险业务有关的投资活动,促进社会生产、流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目前,我国保险公司有: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和太平人寿保险股份公司等。国外一些著名的保险公司如美国友邦保险公司等也在我国设有分支机构。

2、信托投资公司

信托投资公司是经营信托投资业务的金融机构。我国的信托投资公司有三种类型:国家银行附属的信托投资公司;全国性的信托投资公司,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和爱建金融信托公司等;地方性信托投资公司,它是地方政府为促进本地区和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而在大中城市建立的信托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吸收信托存款;经营委托贷款

与投资及信托贷款与投资;从事融资性租赁;办理担保与代理业务;经营有价证券的发行和买卖,以及在境外发行外币有价证券;筹措境外外币借款;经营外汇信托投资业务等。

3、证券公司

证券公司又称证券商,主要业务有:推销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和股票,代理买卖和自营买卖已上市流通的各类有价证券,参与企业收购、兼并,充当企业财务顾问等。

我国第一家证券公司于1987年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后,各省市都相继成立了证券公司。为了方便投资者买卖股票和债券,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在全国大中城市设立了证券交易营业部,在那里人们非常方便地买卖各种上市证券。

4、财务公司

我国的财务公司多为企业集团内部集资而成,其宗旨和任务是,为分企业集团内部集资或融通资金,一般不得在企业集团外部吸收存款。财务公司在业务上受银行监督委员会领导和管理,在行政上则隶属于各企业集团。主要业务有:人民币存款、贷款、投资业务;信托和融资性租赁业务;发行和代理发行有价证券等。

5、金融租赁公司

金融租赁公司创建时大都是由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一些行业主管部门合资设立,如中国租赁有限公司、东方租赁有限公司等。根据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及管理原则,对租赁业务也要求独立经营,与所属银行等金融机构脱钩。目前,金融租赁公司的主要业务有:用于生产、科研、办公、交通运输等动产、不动产的租赁、转租赁、回租租赁业务;前述租赁业务所涉及的标的物的购买欲望;出租物和抵偿租金产品的处理业务;向金融机构借款及其他融资业务;吸收特定项目下的信托存款;租赁项目下的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外汇及其他业务。

6、中国邮政储金汇业局

中国邮政储金汇业局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求平衡的邮政金融机构。其主要是以个人为服务对象,以经办储蓄、个人汇兑和结算业务为主,不能办理与银行机构相同的如发放贷款这类业务。邮政储金汇业机构吸收的存款,除按规定缴纳存款准备金和留足备付金外,其余部分转存中国人民银行统一使用,不得经营国债和国家政策性金融债券。

7、外资金融机构

外资金融机构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经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和营业的金融机构,其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外资银行,具体包括外国独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中外合资银行。二是外资财务公司,具体包括外国独资财务公司、中外合资财务公司。三是外资保险公司,具体包括外国独资保险公司、外国保险公司分公司、中外合资保险公司。随着金融机构地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将陆续进入我国,这既有利于引进外国银行资本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但也加剧了金融业的竞争;既对国内金融机构提供了机遇,但也提出了挑战。国内金融机构只有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才能适应市场,接受挑战。

推荐第6篇:货币银行学论文1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

摘要: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的风险,也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加强对信贷风险的认识、管理和控制是商业银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新形势、应对激烈竞争和挑战的必然选择。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更有效地对其进行防范、管理和控制提出了具体的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成因解析 应对措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信贷风险管理

一、信贷风险成因解析

众所周知,目前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信用风险。即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债务人不能按期还款而违约所形成损失的可能。二是市场风险。即市场的价格变化使头寸蒙受的损失,它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价格风险等。三是操作风险。即因不完善的内部管理程序和不规范的内部操作程序而形成的风险。信用风险是最常见的,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也是最大的。操作风险主要是由于银行点多面广,且管理水平、宽严程度不一等原因造成的,也是较容易出现的风险。市场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我国的汇率和利率管理还没有完全放开,这方面造成的损失是较小的。但在银行实际运营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因:商业银行存在着制度上的缺陷

(1)信贷风险控制目标不明确。商业银行缺乏信贷风险与效益整合管理的理念和信贷风险与效益整合管理的机制。表现在信贷管理缺乏清晰的权力责任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当激励不足时信贷人员会选择消极怠工,而激励过分时则容易选择铤而走险。同时,当贷款出现问题时,往往通过所谓信贷委员会的集体负责制度来承担责任,结果是人人负责而人人又不负责,使得责任的追究无从着手,以致在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进行单向选择,或是片面追求信贷资产质量,以致信贷业务持续萎缩;或是无视信贷资产风险,盲目发放贷款,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

(2)信贷风险制度执行不力,存在制度流于形式的问题。一是贷前调查作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信贷人员做不出有深度的调查,对于企业提供的报表数据轻易采信和运用。二是贷后检查作为风险控制的重点环节,放松对贷款企业的后续管理贷后管理仅限于应付日常制度检查的需要,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造成贷款预警机制失灵。三是没有建立起直观科学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对企业财务指标的风险预警、监控信息体系过于复杂不易于操作。

(3)信贷风险控制广度不够。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缺乏风险全程控制的理念,忽略对风险事前、事中控制。在对客户目标的选择定位、贷款发放、贷后管理和贷款责任等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4)信贷风险控制力度大小失当。在经济杠杆运用上,发放贷款给予一定奖励,清收不良贷款也给予重奖,造成贷款发放数量越大、质量越差则奖励越多,而质量越好却奖励越少的异常机制;该重奖的信贷资产没有得到重奖,不该重奖的信贷资产却因清收了大量不良贷款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巨大奖励。

2.外因:经营环境风险因素多,制约强度大

(1)政府信贷风险的客观存在。所谓政府信贷风险是指在政府信用的引导下,银行向政府发放的或者向与政府有关联的企业发放的贷款,由于政府行为而使银行面临的坏账风险。它是以市场化的面目出现的,银行可能并未与政府发生直接的信贷关系,但信贷风险的发生却与政府的行为密不可分。

(2)消费信贷的法律环境不完善。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与消费贷款相关的法律不健全。对失信、违约的惩处办法不具体。对出现的问题往往无所适从,风险控制难以落实。

(3)企业财务报表失真及集团客户关联交易问题突出。银行目前遇到的很大困难是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不真实,使得银行的评估办法基本无效。尤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很难审查,由于上市公司大都是部分上市,上市公司的现金流状况说明不了问题,因为他们与集团之间存在着重大关联交易,而集团公司则往往借助多种融资渠道,形成覆盖银行、证券、保险以及上市公司的复杂的企业簇群。这种跨领域的多元化集团运作,增大了公众、监管机构、中介机构的监管难度。而一旦问题爆发,加大银行贷款的风险。

二、应对措施探讨

1.逐步建立全社会范围的个人信用制度

建立科学有效的个人征询体系是银行控制消费信贷风险的前提保证。从目前的实际出发,可以分两步走:先在银行内部建立全行性个人客户信用数据库,同时加快建立国内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制度;第二步,由中央银行牵头建立一个股份制个人征信公司,联合金融机构、政法部门、劳动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科研机构等,搜集整理个人收入、信用、犯罪等记录,评估个人信用等级,为发放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提供消费者的资信情况。

2.加快实行浮动贷款利率

人民银行应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在利率浮动比率、贷款比例和期限安排上,给商业银行以更大的余地,以便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更好地防范风险。

3.加强贷后管理,完善信贷全过程风险控制

(1)规范贷后管理程序和内容。贷后管理包括贷款发放或其他信贷业务发生后的账户监管、贷后检查、风险预警、贷款风险分类、客户维护、有问题贷款处理以及贷款回收和总结评价等。从信用发生到收回必须建立严格、规范、科学的管理程序,明确各环节管理内容和要求,建立考核制度,确保贷后管理程序明确,内容规范,要求具体。

(2)明确贷后管理职责。明确客户部门、信贷管理部门、风险资产管理部门以及法律、财务、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的职责,使各部门之间形成管理合力,避免相互推诿扯皮。理顺经办行与管理行贷后管理关系,明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贷后管理工作。(3)建立分层次的贷后管理体系。按授信额度、风险程度、管理难度确定直接管理客户对象,对审批的重点客户、跨区域集团客户、系统性客户、行业龙头客户、直接营销客户建立重点管理制度。管理行信贷管理部门风险经理要充分利用人民银行信贷登记系统和本行信贷管理系统,全面了解和掌握客户信息;客户部门要建立重点客户的定期联系协调机制,参与现场检查,组织落实贷后管理内容。

(4)完善风险预警机制。设定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信号,规范贷后检查的频率和内容,前瞻性地发现客户潜在风险并通过风险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在更高层次、更短时间内采取最合适、最有效的风险化解措施,最大限度地维护信贷资产安全。

(5)建立责任追究机制。“违章必究”才能保证“有章必循”。贷后管理流于形式的许多原因就是职责不明,追究不力。要通过设定各责任人贷后管理的“高压

线”,对不履行贷后经营管理责任、信贷资产出现风险或出现风险不能及时化解造成损失的必须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4.对集团客户授信风险防范应当做到多方联动、措施及时,从源头、流程和硬件建设上对集团客户进行综合化管理

(1)抓源头。完善集团客户管理制度,收集客户的全面准确资料,理清集团客户内部关联,为准确判定集团客户和确定授信提供信息支持。从客户的公司治理结构、财务制度、经营业绩、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将产权明晰、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管理严格规范的优质客户纳入授信视野。

(2)抓流程。将监督管理贯穿在授信业务的全过程,变重放轻管、重贷前轻贷后的点式管理为前后并重的全流程管理模式。加强对集团客户的财务信息的收集和财务活动的监控,将客户的重要资金运用控制在视野之内。

(3)抓硬件。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提高电子化建设,尽快将客户信息综合汇总,实现全系统客户信息的共享,上下联动的立体型、综合化管理。通过电子化建设,将全系统授信业务的前期调查、复查复核、审查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业务分析、档案管理等环节纳入标准化程序,实现授信业务操作流程的全程电子化控制,克服或减少授信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参考文献:1。《经济师》2008年第12期

2.[1]杨晨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研究》,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严太华、战勇编著:《商业银行银企信用风险新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

[3]张吉光.正视政府信贷风险[N].国际金融报.2003-10-20.期

5王桂玲 《财经界》 2010 第20期 -

推荐第7篇:货币银行学论文文档

数学与应用数学货币银行学08990675许晓月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需求的局限性

摘要:近几年的经济运行状况表明,货币政策在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实际效果不太理想。为什么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抑制社会需求时政策效果非常显著,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紧缩时却效果欠佳呢?我认为其内在原因在于货币政策在刺激需求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我国当前宏观调控中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些局限性的必然体现。本文所指货币政策是狭义的,即指中央银行为达到一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控制货币供给、影响货币需求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关键词:货币政策刺激需求局限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1993年开始的以抑制经济过热和反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的宏观经济调控中,在缺乏财政政策有效配合的情况下,货币政策起到了主导作用且政策效果非常显著。1997年以后,我国宏观经济状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长期的社会供给不足和有效需求相对旺盛转向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的相对过剩。这种转变在货币层面上表现为周期性通货膨胀转向持续性通货紧缩趋势。由此也带来了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根本性转变,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如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增发国债等的配合下,实施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自1996年起先后七次调低存贷款利率;1998年1月1日起,取消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长期实行的贷款规模限额控制;1998年3月大幅降低存款准备金率;1999年将消费信贷业务放宽到所有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种类放宽到所有大件消费品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支持农业、投资、消费、进出口的信贷指导意见。然而,近几年的经济运行状况表明,货币政策在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实际效果不太理想。为什么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抑制社会需求时政策效应非常显著,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紧缩时却效果欠佳呢?我认为其内在原因在于货币政策在刺激需求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我国当前宏观调控中存在的问题相当程度上正是这些局限性的必然体现。

一、从货币结构看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建立在增加货币供给总量和提高货币流动性的基础之上的。而一般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所实现的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仅就广义货币而言,在消费及投资需求不足,市场低迷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企业和居民会减少现金及活期存款持有量而更多地以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外币存款等广义货币的形式持有其资产,由此在货币总量增长的同时却引起货币流动性的减弱,这致使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大打折扣。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1997年以来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有效需求的拉动作用效微力乏的原因了。

二、从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看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中央银行为刺激社会需求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基础货币的投

放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办法来实现的。但是,在微观经济主体消费和投资意愿低下的经济背景中:(1) 在物价水平持续下跌情况下“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及名义利率水平尤其是名义储蓄存款利率水平相对低下,居民的经济行为往往表现为持币待购 ,由此导致社会现金流通量的减少,客观上起到了降低货币乘数和抵消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的作用。(2) 因为销售不畅和生产经营的萎缩,企业对于活期存款的交易性需求减少,加上其投资行为受到遏制,企业活期存款在一定程度上会转化为定期存款,定期存款比率的上升同样起到降低货币乘数、抵消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的作用。(3)商业银行在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和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增加的情况下,可用资金大量增加,与此同时其贷放规模并未随之相应增长,原因有二:第一,企业和居民贷款意愿低下使得全社会贷款需求不足;第二,贷放风险尤其是信用风险增加,商业银行出于风险控制和资产安全性的需要严格控制资金贷放。最终体现出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变化,即超额存款准备金的超常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降低货币乘数,抵消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的作用。综上所述,在中央银行为刺激社会需求而试图扩张货币供给的过程中,其他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在客观上却与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背道而驰,进而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货币政策效应的实现。

三、从货币政策的传导看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综合运用各种

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影响经济主体的货币需求,从而对全社会的投资水平和消费支出规模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使之达到

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由此,从中央银行具体制定和实施货币调控到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间,必然有一个相关的传导过程。以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传导为例,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层次:

1、中央银行根据刺激社会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既定货币政策目标,运用

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增加基础货币投放,提高商业银行派生存款创造能力,并降低利率水平。这是扩张性货币政策是否有效的基础。但是,在现阶段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有相当一部分并未进入多倍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其原因在于银行资金的内部短路现象,它是指银行体系增加的准备金没有最终用于向工商企业和居民的放款,而是滞留在了银行体系内部,或是用于银行之间的资金拆借和证券买卖,或是以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形式存在。这种现象在客观上起到了减少基础货币的作用,基础货币的减少又通过多倍存款货币的紧缩进一步缩减了货币的实际供给,导致社会资金相对减少。

2、商业银行在接受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超额存款准备金大量增加的基础上,对中央银行的具体调控做出反应,即根据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的意向相应调整其业务,动用超额准备金扩大向工商企业和居民个人放款的规模并调低放款的利率水平,同时通过派生存款创造机制影响货币供应总量的增加。作为在中央银行和工商企业及居民之间充当传导媒介的商业银行,在利益驱动的基础上,能否对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意图做出“顺对政策风向”的迅速反应,是货币政策顺利传导的基本保证。但是,由于现阶段商业银行资产的单一化以及现存的银行信贷配给机制自身抑制需求和减少流通中货币的作用,加上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目的,在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放松银根时,出现了日益普遍的“惜贷”和银行资金内部短路现象,大量资金滞留于银行体系内部而未形成对投资和消费的拉动效应。

3、工商企业和居民个人根据中央银行发出的放松银根的政策意向,在商业

银行扩大放款规模,金融市场上资金供给充裕、利率水平下降的情况下,相应扩大其投资和消费支出,最终实现货币政策刺激社会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目标。这一层次是货币政策传导的关键,近年我国宏观金融调控的实际效应业已证明,现阶段,即使在积极财政政策的配合下,无论是社会消费支出,还是投资支出,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均无法有效拉动。应该说,当前我国出现的通货紧缩趋势其实

质是体制性的,是我国现行经济包括金融体制中诸多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严重的阻塞现

象,它不仅存在于对实质经济有着最终影响的第三层次上,也存在于货币传导的前两个层次上,使得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有限拉动作用又打折扣。

以上是关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分析,在以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寻找

更好的货币政策辅助扩张性货币政策减少对扩大内需局限性的限制。

参考文献:张尚学《货币银行学》

佚名《货币政策刺激需求局限性》

推荐第8篇:货币银行学课程论文

《货币银行学》课程感想

《货币银行学》,被我们简称为《货币》。当我还没上课深入了解它前,曾和一位大三的师兄聊起《货币》,他“简洁扼要而不失诙谐幽默”的说到:“当你没钱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这门课到底是学什么的了!!”笑而不语„„当然,《货币》不仅会讲到钱的作用,还会涉及到经济领域的更深更广的地方,而我在慢慢学习中„„

还记得初中时候的一位音乐老师说到:你要学好这门课,你必须先对这门课的老师的感兴趣。同样,学好《货币》,就必须先对余老师感兴趣。余老师给我的印象,不仅是她的名字有内涵,特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感觉。最令我敬佩的就是她的坚持,对学习的坚持,从湖南大学到考研到现在的大学教师;对自我的坚持,在这个拜金的时代依然坚持了自我„„自从加了余老师的微博后,才发现她并不像在课堂那样的冷酷,而是很有爱心善良和童真的。 在课堂上,不仅复习了很多高中政治的经济学的知识,而且学习了很多新鲜的东西,不断丰富了我的知识面。其实,货币的第一章内容贯穿了高中政治的经济生活,与其内容大同小异,更是因为有了这基础,学习《货币》为我减少了不少压力。此外,还学习到很多新鲜的名词:复利,本票,VC等等。在高中时代,老师讲到的课本知识链接,出现了这些名词,老师肯定会丢出这句话:以后你们大学老师会专门讲到的了。果真,在《货币》和《微观经济学》都有专门讲到的了。还有,以前在电视的新闻节目上一看到那些枯燥的财经新闻,都会很下意识的转台。原因只有一个,太多的专业术语不懂了。而现在,接触到这些经济类的新闻,我倒是会看看听听,即使不是很深入地去想,也会去听听有没有自己懂的知识点,学习过的名词。

书本在第二章的时候也介绍过网上银行,而网上银行和网上购物太密切相关了。然而,众所周知,近些年来,网上购物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并发展相当迅速。而我本人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购爱好者,淘宝网的会员。衣柜里的衣服裤子,鞋柜里的鞋子,背的包包,脸上涂的各种功效的护肤品„„细数一下,我才发现我身上的东西太多太多是从网上购物买回来的了。更有趣的是,我的家人都已经被我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有一次放假回到家里,我婆婆竟然很高兴地对我说:快帮我上网找找有没有血糖仪,上网给我买一个血糖仪。当时的我可真的惊讶,哇塞,我的婆婆何时变得“新时代新人类”呢?原来,我婆婆最近想买一个血糖仪,她去了医院问了相关的事情,可是医院的护士们让她等等,她们网上订购的血糖仪还没到。一想到网购,我婆婆就想到了我。有趣极了!而这网上购物便需要开通一个网上银行,和我们的《货币》太密切相关了。

推荐第9篇:货币银行学课程论文

浅谈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及其操作

摘要:货币政策是一国央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今年的货币政策主基调是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决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央行的主要任务是加强通胀预期管理,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金融宏观调控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关键字:稳健的货币政策,原因,运用及分析

一.当前的货币政策

我国今年的货币政策主基调是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基本涵义就是要让非常时期的非常的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并非是银行信贷的全面收紧,并让信贷增长回归到一个正常的增长水平(如1998年-2007年)。既要管理好泛滥流动性,也要以信贷促经济增长,及以信贷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及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因此,“稳健”的货币政策也包括了有效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特别是要加快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包括汇率制度)及利率市场化的步伐,通过有效的价格机制及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回归常态。这样才能加强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及风险管理、弱化系统性风险的累积、保持金融体系稳定、挤出房地产的泡沫,并让物价水平回归到正常水平。

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仅意味着实施了近两年的“适度宽松”(实际上是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历史舞台,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开始步入常态管理,也意味着中国经济走出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经济危机困境之后,希望通过货币政策转变,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来寻找新的、持久的经济增长动力。也就是说,政府希望通过货币政策转向为中国经济重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它也是控制物价水平再上涨、有效地管理通货膨胀预期、遏制资产价格快速上升(尤其是挤出房地产泡沫)有效的工具。

二.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原因

(一)货币政策改为稳健表明,金融危机后新兴市场国家已逐步采取退出政策。随着近来物价过快上涨,通胀压力明显增加,及国外经济环境明显变化,近一步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条件已经逐步发生了变化,各方普遍认为,政策转向已势在必行。

(二)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复苏的前景并不明确。尤其是海外因素,美国经济复苏是否反复,欧洲债务危机是否蔓延恶化,重重疑问都尚未完全解决。2011年中国很可能面临“增量滞涨”的局面,即经济增长趋势放缓,伴随着通胀加速攀升,实属“两难”局面。而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可以为此“留一手”。譬如针对经济中需求不足的问题,就可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振兴消费;此外,还可以通过财政支出的办法来进行部分项目的投资。其实,实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期间开工的大量项目,尚在建设中,需要后续建设资金。从这个层面看,财政政策在2011年将被动扩张。此外,政府为加大在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投资,也有进一步扩张的动力。 积极财政政策在保持总量扩张的同时,支出结构应该进一步优化,更加侧重民生和公共服务项目。

(三)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能够保证各方面的税率没有太大的波动,人民投资不会有较大的变动,有利于国家的财政预算和结算,有利于国家收支平衡。

三.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运用及分析

2011年的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的货币政策主基调是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决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央行的主要任务是加强通胀预期管理,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金融宏观调控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刚刚过去的2010年,央行针对经济运行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着力增强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在货币政策操作上,上半年重在采取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进入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之后,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方面力度逐步加大,开始以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相配合进行金融宏观调控。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央行将继续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将会以更加务实和创新的姿态去推进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

(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

灵活安排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加大流动性回收力度。根据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变化情况,中国人民银行灵活安排公开市场工具组合与期限结构,搭配央行票据发行和短期正回购操作,进一步提高流动性回收力度。第一季度累计发行央行票据3370亿元,开展短期正回购操作8150亿元。截至3月末,央行票据余额约为2.8万亿元。

发挥公开市场操作的预调和微调作用,有效熨平季节性因素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冲击。针对春节前后银行体系流动性波动较大的季节性特征,中国人民银行灵活安排正回购期限品种,通过不同期限正回购操作到期日与春节前现金投放峰值时点的匹配,有效熨平了季节性因素引起的短期流动性波动。

适度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进一步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与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相配合,结合市场环境变化,中国人民银

行适时增强了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不仅有助于加强通胀预期管理,而且有利于发挥市场利率调节资金供求关系的作用。截至3月末,3个月期和1年期央行票据的操作利率分别为2.7944%和3.1992%,分别较上年末上升77.88个和68.77个基点。

适时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2011年第一季度共开展了二期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期限均为3个月,操作量均为300亿元。

(二)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

在国际收支总体上继续保持较大顺差的背景下,为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当调控货币信贷总量,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201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发挥存款准备金工具深度冻结银行体系多余流动性的功能,分别于1月20日,2月24日,

3月25日,4月21日和5月18日五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累计上调2.5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结合宏观审慎理念和流动性管理的需要,从2011年起对金融机构引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配合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合力。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主要基于社会融资规模、银行信贷投放与社会经济主要发展目标的偏离程度及具体金融机构对整体偏离的影响,并考虑具体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稳健状况及执行国家信贷政策的情况等因素,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回收过多流动性,引导金融机构信贷合理、适度、平稳投放,优化信贷结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种主动按照宏观审慎政策要求,从提高资本水平和改善资产质量两个方面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的弹性机制,既可体现宏观调控的要求,达到防范顺周期系统性风险积累的目的,又给市场竞争机制的运作保留了空间。

(三)二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为稳定通胀预期,抑制货币信贷快速增长,中国人民银行于2011年2月9日和4月6日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75%提高到

3.25%,累计上调0.5个百分点;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5.81%提高到6.31%,累计上调0.5个百分点。加上2010年第四季度两次利率上调的累计效果,金融机构对非金融性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利率逐步上升,对于调节贷款需求,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社会资金成本的逐步提升,也有利于引导通胀预期,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

(四)发挥支农再贷款、再贴现引导信贷资金投向的作用,促进改善县域和农村金融服务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引导扩大涉农信贷投放。2011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粮食主产区和受灾地区支农再贷款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对上述地区共计安排调增支农再贷款额度150亿元。支农再贷款的运用对支持春耕抗旱,引导扩大涉农信贷投放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有效发挥再贴现引导资金投向和促进结构调整的作用,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对辽宁等5省(区)安排增加再贴现额度50亿元。第一季度,累计办理再贴现552亿元,同比增加351亿元,3月末,全国再贴现余额766亿元,同比增加503亿元。从投向看,再贴现总量中涉农票据占32%,中小企业签发的票据占89%,较好地发挥了支持扩大“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

认真落实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激励政策以及农村信用社专项票据兑付后续监测考核激励约束政策,支持和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坚持审慎稳健经营,扩大涉农信贷投放。中国人民银行下发通知,决定自2011年4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对同时达到比例考核政策和专项票据兑付后续监测考核政策标准的425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和16个村镇银行,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200亿元;对达到专项票据兑付后续监测考核标准的农村信用社,在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方面适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考核不达标的农村信用社,采取一定的约束措施。

(五)引导金融机构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货币信贷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强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大力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发展低碳经济。指导和督促金融机构以完善创新担保方式为突破口,积极探索适合服务产业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做好“三农”金融服务,高度重视春耕抗旱和粮食生产的金融支持工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切实把特殊群体就业、助学、救急应灾等“民生金融”工程落到实处。继续做好对国家重点支持区域、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金融服务工作,为地震灾区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区提供金融支持与服务。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放贷管理,积极探索研究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新渠道。

(六)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保持较高增长水平

2011年第一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3603.2亿元,比2010年第四季度增加190.0亿元。其中,货物贸易出口结算金额202.3亿元,进口结算金额2853.7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出口结算金额195.9亿元,进口结算金额351.3亿元。第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际收付总金额2584.7亿元,其中实收392.5亿元,实付2192.2亿元,收付比为1:5,较上年末有所下降。其中,与香港地区的跨境人民币结算占比最高。截至2011年3月末,境内代理银行为境外参加银行共开立800个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账户余额858.6亿元,户均余额10733万元。

此外,应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在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首先,严格控制国债发行规模。国债增长速度应低于GDP的增长速度,从而使国债风险程度能得到有效控制和降低。国债资金的运用应仅限于具有经济效益的领域,并重点投向基础产业及基础设施,以及企业技术改造和信息产业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国债资金向这些领域的投入不是包办或垄断,而是重在发挥其对民间资本的引导作用。国债资金应退出纳消费性领域,有关社会保障事务应通过税收等无偿性收入来解决。在国债资金投资结构上,要逐步加大新兴产业及企业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升级,充分发挥国债投资的“扩散效应”和“乘数效应”,拉动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要加大对国债投资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国债资金的到位,提高其使用效益。在利用国债投资加大西部地区开发力度的过程中,投资的重点应放在西部地区的基础工业及基础设施方面,优化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并使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其次,要充分发挥财政贴息的杠杆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靠财政投资支持国家重点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和对社会投资实施调控,这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财政投

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日趋下降、国债风险加大的情况下,面对中长期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巨大的投资资金需要,财政的直接投资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当前一种切实有效的方式是通过财政贴息支持政策性融资,变直接投入为间接拉动与引导。目前要扩大财政贴息的资金规模,使之成为加强供给管理的有效工具。

最后,要通过税制改革,优化税制结构,刺激民间投资。要废除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变生产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并相应调低其基本税率,取消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区分;统一企业所得税,给内外资企业以公平的税收待遇。取消地区性税收优惠待遇,实行以产业为导向的税收优惠待遇。

参考文献:徐师大经济学院《货币银行学》课件;

《2011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内涵》易宪容;

《当前我国实施的货币政策及其原因》 罗晶。

推荐第10篇:货币银行学

邢楷文094122000

4一、名词解释

1.牙买加协议

答:当代以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为内容的国际货币制度。(1) 浮动汇率合法化;(2)黄金非货币化;(3)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修订特别提款权的有关条款,以使特别提款权逐步取代黄金和美元。(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5)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

2.期权

答:是指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约定的时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根据需要放弃这一权利。为了取得这样一种权利,期权的买方必须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期权费。

3.金融创新

答:变更现有的金融体制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取现有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所无法取得的潜在的利润,这就是金融创新,它是一个为盈利动机推动、缓慢进行、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4.国际资本流动

答:是指资本在国际间转移,或者说,资本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作单向、双向或多向流动,具体包括:贷款、援助、输出、输入、投资、债务的增加、债权的取得,利息收支、买方信贷、卖方信贷、外汇买卖、证券发行与流通等等。

5.道义劝告

答: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与地位,对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经常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体系的负责人举行面谈,劝告其遵守政府政策,自动采取若干相应措施。

二、问答题

1.为什么要保持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

答: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太少了,阻碍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不能有效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无法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太多了就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加货币政策的难度。此外,持有过多外汇储备,还可能因外币汇率贬值而遭受损失。适度外汇储备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进出口状况、外债规模、实际利用外资等。应根据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成本比较和这些方面的状况把外汇储备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要增加外汇,则需要发行人民币来购买 人民币供给就会增多 则

人民币就会贬值 所以汇率就会下降。

2.为什么说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答: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其实是指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一国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控制之外不受政府的约束,同时也不能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接受政府的一定监督和指导,并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且与其他政府机构相互协作和配合。政府为满足短期利益的需要,推行通货膨胀政策。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工作侧重点的不一致,致使相互的措施矛盾对立。中央银行作为社会化的服务机构,也需要相当的独立性。

3.货币供求与市场供求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1)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2)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3)货币供给成为总需求的载体;(4)总需求对总供给有巨大影响;(5)单纯控制需求难以保证实现均衡的目标。货币供给若是适当的,由它作为载体的总需求也是适当的,则可以保证产出的出清;若企业和个人有过多的货币积累不能形成当期的货币需求,又没有相应的补充货币供给,则会形成总需求的不足;若扩大投资与提高消费的压力过强或产生财政赤字,要求弥补货币供给而银行不得不扩大信贷,则会导致总需求过旺。

三、材料分析题

岁月如梭,光阴似剑,回顾2008,这一年有太多的经济事件和经济现象值得我们思考,例如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央行的货币政策从紧缩转向逐渐宽松等等,请结合现实经济发展现象和所学的知识,对以下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1.2008年9月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当局改变从紧的货币政策,开始逐渐降低利率,请问我国货币政策当局降低利率的原因是什么?降低利率对经济各方面的影响有哪些?

2.同时2008年全球经济还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既发源于美国又扩展到全球的金融危机,请问爆发这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各国央行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应对这一危机?

1.答:简而言之,这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为了保持充足的流动性。就是说储蓄利率变低促使民众储蓄意愿降低,另一方面,借款利率低使投资意愿上升。主要是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以跳出金融危机的影响。这样才能增加货币流动性。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出口、及固定资产投资放缓的情况下,只有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才能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带来的影响是:造成银行存款的外流,这些流出的资金会进入到市场中,市场钱多了,就可能造成交投的活跃,市场就能带动起来,经济就能发展;还可能造成物价的上涨,货币相应的贬值.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使企业有更多的获取资金的动力,促进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促进经济发展。低利率将促进大量资金流入市场,不加以控制的话会导致通货膨胀。人民币贬值会形成我国商品、劳务、交通、住宿等费用的降低,因而也利于吸引外国游客,扩大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人民币贬值对国内物价也有直接影响。一方面扩大出口将拉动物价的进一步上升;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国内生产成本拉动物价上升,因而人民币贬值后对物价的影响又会逐渐扩大到所有商品领域。出口竞争力加强,出口增加 。因而人们将会把资本从国内转移到国外去建厂、办企业,赚取外汇。这对本来就缺少现代化建设资金的我国来说就更为不利。有利也有弊。

2.答: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现在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第三个阶段,信用危机。就是说,人们对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造成这样的危机。可以说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促成的。美国人的先消费后还款习惯,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和漏洞,造成坏账和无法弥补的损失。美国又为了本国利益,滥发纸币,使以美元计价的商品物价飞涨,美元贬值,是全球持有美元的国家蒙受经济损失,及输入型通胀,牵连它国。波及楼市、股市、等资本市场。

各国央行采取降低利率或为本国银行注资或实行政府干预等多项措施来应对汇率、美元贬值带来的本国货币升值的影响。欧洲中央银行和英格兰银行强调出台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实行无限额注资计划、央行出面实施商业银行的国有化;日本及其他亚洲央行的措施则集中于降息、注资和救助企业与金融机构。

第11篇:货币银行学A

货币银行学模拟题

一、简答题

1、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和特点。

答: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

特点:不以营利为目的;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即不对社会上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办理存贷、结算业务,只与政府或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往来关系;在制定和执行国家货币政策方针时,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应受其他部门或机构的行政干预和牵制。

2、利率变化对国民经济将产生哪些影响?

答:(1)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到银行存款的积极性,利率对积累资金有重要作用

(2)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从银行贷款的数量,影响着银行的信贷规模

(3)在通货膨胀发生或预期通货膨胀将要发生时,调高贷款利率能促进物价趋于稳定

(4)利率的调整有助于平衡国际收支

3、股票价格指数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答:股票指数,就是表明股票行市变动情况的价格平均数。编制股票指数,通常以某年某月为基期,以某一数值作为股票价格的基期价格,用以后各时期的股票价格和基期价格比较,计算出升降的百分比,就是该时期的股票指数。

4、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开展中间业务?

答: 所谓的中间业务,是指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因此,中间业务成本低、风险小、收入稳定,受微观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较小,商业银行都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开展。

5、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哪些?

答:作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基础货币的发行要受资产负债表上各科目变动的影响,如资产方的中央银行对财政和商业银行贷款,以及黄金外汇占款;负债方的中央财政金库存、邮政储蓄存款等项目。

二、论述题

1、若要刺激经济发展,中央银行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央行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1、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准备金率降低,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增加,货币供给增加,

刺激经济发展。

2、降低再贴现率,再贴现率降低,可增加货币供给,刺激经济发展。

3、央行可以在市场上公开买进有价证券,相当于增加货币供给,刺激经济发展。

2、举例说明存款货币的创造。

答:设A银行吸收到客户甲存入10000元,再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现金漏损率

为10%,那么A银行即可把8000元贷出,如贷给客户乙用于向丙支付应付款项,丙将8000元存入自己的往来银行B,按照同样的考虑,B银行拿出1600元,其余6400元贷给客户丁。如此类推,多家银行持续的存款贷款,贷款存款,最终由10000元的原始存款会变成50000元的总存款,这个过程就是存款货币的创造。

第12篇:货币银行学

一.货币制度的含义及构流通,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的制度。构成;1.确定本位货币基础2.确定货币单位的名称与所含金属的重量3.确定各种同伙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4.规定金属准备制度和外汇准备制度 二.纸币制度:1.国家以信2.不规定单位货币的含金量3.国家赋予其无限法偿能力4.实行广泛的非现金结算 三.我国货币制度1.法定货位,没有设定法定含金量,是不兑换的金融货币2.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的通货3.人民币的发行权高度集中于中国人民银行4.。人民币的发行保证是国家拥有的商品物资,黄金外汇储备主要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四.商业信用的优点和局限2,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节约消费费用4.加速商品流通.局限性;1.产业规模的约束性2.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性3.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 五.信用工具的含义及特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和所有权各种具有法律效应的凭证。特征:1,偿还性2.收益性3.风险性4流动性 六:股票于债券之间的联系段和投资工具3.都是长期信用工具。区别1.权利不同,债券所有人是公司债权人,无权管理公司。股同时公司所有人,可以管理公司2.期限不同,债债券有期限,股票无期限3.收益稳定性不同,债券较为稳定,股票不稳定4.分配和清偿顺序不同。债券利息在税前支付,股票利息在税后支付,债券的清偿在股票之前5.二者的风险不同,债券风险小于股票风险

七.利率的作用:1.宏观经济2)调节信用规模3)调整国民经济结构4)抑制通货膨胀5)平衡国际收支2.微观调节功能1)激励企业提高资金使用率2)影响家庭和个人金融资产投资3)作为租金计算基础 八.影响利率的因素:1)况3)货币政策4)物价通货膨胀率5)国际收支(汇率)6)国际金融市场7)期限长短,风险大小,风俗习惯。 九.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2.商业银行是种特殊企业(经营的是货币和资本这种特殊商品)3)。。。。。是种特殊的金融企业(最主要是它能吸收国际存款)

职能:1.信用中介职能2.支付中介职能3.信用创造职能

4.金融服务职能5.经济调节职能

十.商业银行的业务 1.负债)存款业务3)借款业务 2.资产业务1)现金资产业务2)贷款业务3)票据贴现业务4)证券投资业务3.中间业务 十一。贷款与贴现区别:1.2.收益不同:贷款多贴现少3.风险不同带宽大,贴现小4.付息先后不同,贷款后,贴现先5.形成的关系不同,贷款形成债权债务关系,贴现无此关系,是债权转移6,流通性不同,贷款小,贴现大

十二.商业银行经营原则及3.流动性。关系:从根本上讲是统一的,但也存在着对立,一般来说,安全性与流动性相关,流动性强的资产,风险性小,安全性长。但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往往存在这对立,强调或偏重于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则会削弱营利性,反之则相反 十三。中央银行的性质:1。的国家机制2.是特殊的金融机构:1).中央银行是国家实行宏观金融和经济调控的主体2).中央银行不以营利为目的3).中央银行不经营普通金融业务4).中央银行享有货币发行的特权 中央银行的职能:1。货币断发行2)保证流通顺畅3)保证币值稳定2。银行的银行;1).保证商业银行的存款储备金2)对商业银行提供信贷3).办理商业银行之间的清算业务3。政府的银行:1).代理国库2.)对政府提供信贷3).管理金融活动调节金融经济4).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1.资2).对政府债权3.)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4).对其他金融性债权5)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6)对其他资产。2负债业务1).储备货币2.)发行债券3).国外负债4.)政府存款5)自有资金6)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债券7.)其他负债。.3基础货币投放:1.)货币当局以再贴现形式向行业银行授信2).货币当局买入外汇资产3).货币当局公开市场业务买入有价证券 中央银行的特征:1.作为国2.央行不经营普通商行的业务3.作为政府杠杆,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 十四:金融监管的目标:一高效的银行体系。具体目标:1.经营的安全性2.竞争公平性3,政策的一致性。

第13篇:货币银行学

2012年第二学期期末《货币银行》考查科目

专业:注册会计师班级:注会10—3任课教师:唐炜 姓名:学号:成 绩:

浅谈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正日益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自2011年以来,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三次下调,而准备金率的下调,有助于在当前复杂形势下稳定国内经济增长。本文主要分析近两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原因,及探讨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了在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影响下,商业银行应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商业银行、影响

一、前言

根据目前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结构来看,它的盈利模式可分为传统业务型和非传统业务型两种,而我国的商业银行还处于传统业务型的盈利模式,即银行的收入来源以信贷利息收入为主。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一直处于转型中,也有了很大的飞跃,但是传统的盈利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利息收入依然占到了各商业银行全部收入的80%以上。央行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有两种途径,一是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二就是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

2011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六次后,于2011年12月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2012年2月24日央行再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而今年5月18日则是自2011年12月5日起第三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央行此时下调准备金,意在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增强经济 1

运行活力。此次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之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20%,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16.5%。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对商业银行的运营存在巨大影响,此次下调可释放银行体系流动性4000亿元左右。每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为何选择在此时下调存款准备金?这样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

(一)这是根据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所决定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的经济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指出,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对经济政策进行“预调微调”。这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基于“双稳”(稳增长、稳物价)而做出的科学决策。

(二)这是根据流动性规模和流动性结构做出的科学预判

央行发布的2012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显示,1月社会融资规模为9559亿元,比上年同期少8001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7381亿元,同比少增2882亿元。无论是流动性的规模变化还是流动性的结构变化,都在呼唤着货币政策的“微调”。当然,如流动性规模的口径按M2计,目前流动性已经超过70万亿,表明货币政策虽然需要调整,但调整步伐不宜过大,只能是“微调”。

(三)这是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做出的货币政策的相机决策

目前,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运行的态势。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4.5%,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涨0.7%。虽然1月的CPI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但节日期间市场容易推高物价,而去年物价较高的翘尾因素对1月的物价指数贡献率较大,所以1月份的物价水平实际上不能完全反映当前物价运行的趋势。根据目前物价运行的特点和物价运行走势,预计接下来几个月中,物价将稳定回落。

三、下调存款准备金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有利于缓解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压力,增加资金来源

在流动性过剩、经济过热之际,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常被视为“猛药”。而在流动性紧张、经济下行之际,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就像给身体虚弱的人吃“补药”。央行此举将给商业银行带来信贷调整、业绩增加等良好效应。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将缓解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增加资金来源。本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约释放出银行体系近4000亿元的准备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有一定幅度的增加,考虑到货币乘数效应,银行业流动性紧张有所缓解。这对于一些商业银行达到银监会要求的日均存贷比考核标准有所帮助。

(二)有利于商业银行放贷资金增多,增强盈利能力

当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上升。因为准备金率降低,货币乘数就变大,从而提高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松,货币供应量加大,利息率降低,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增加。例如,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20%,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20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80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到19%,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增加到81万元。

商业银行靠贷款扩张来赚取利润。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抑制了银行业的贷款冲动。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可拿去放贷款,进而获取更多息差,因此,银行业是显而易见的受益者。

(三)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信贷结构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将为银行进行信贷结构调整赢得空间,如腾出一定规模的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三农”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等。由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趋紧,加上监管部门要求提高资本充足率、从严考核日均贷存比等,使得不少商业银行资金头寸紧张,在此形势下,商业银行想多拿出资金投放于小企业和“三农”等民生项目及国家倡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项目上,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央行连续几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这种情况将有望逐步改善,从而有利

于加快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四)不利于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

但是此次调整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仅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不足以稳定经济。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目前我国经济处于下行阶段,银行体系资金较为紧张,银行界同业拆借率不断上升。

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一个百分点,那么商业银行的新增存款之中可用资金比例比原来提高了1个百分点,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的自我约束管理体制下促使商业银行更重视存款工作以便进一步增强资金实力。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客观上使得商业银行不能够灵活使用各种资金运用渠道,降低资金调拨和使用的效率,从而降低了资金的管理水平。

四、措施

(一)增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意识,控制好流动性风险

目前,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虽然缓解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压力,但只是短期内有效,商业银行仍需加强风险管理意识,进一步控制好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不能有丝毫的懈怠。由于流动性风险是银行其他风险的集中和最终表现,牵一发而动全身,危害甚大,银行应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主动采取措施控制流动性风险。为此,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对流动性风险真正形成硬性约束,使风险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等机构的作用能够充分有效地发挥;强化银行的风险意识,正确处理好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关系,在有效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实现银行的盈利。

(二)政府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为商业银行放贷创造条件

政府要从全局的高度协调各职能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关系,规范中介组织行为,制定统一的抵押品登记和评估操作规程,凡涉及小企业抵押贷款或贷款担保相关登记、评估工作,应组成联合办公体系,实行一站式服务,缩短登记评估时间,延长登记评估有效期限,适当减免部分困难企业的费用,切实降低企业融资过程中登记、评估、公证、保险等费用,

减轻企业负担,为商业银行放贷创造条件。

(三)加强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调整

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能为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调整赢得“空间”,那么,银行更应抓好这次机会,加强信贷结构的调整。第一,可以强化信贷结构的动态监测。商业银行应建立必要的统计分析制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加强对宏观经济分析与判断,处理好保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全面加强银行信贷结构监测分析和评估,对信贷资金投放的结构、节奏和进度的动态信息及时把握,定期发布。第二,提供配套制度的支撑和服务能力。银行应明确总揽的信贷政策、制度发布的归口部门,并对规章制度的合法性进行审核。同时,应形成定期的制度梳理机制,及时修订和完善存在矛盾、或不合时宜、或存在风险隐患的办法、规定以及操作流程;并在信息服务站或相关系统中提供制度的便捷查询通道,为相关人员提供技术支撑。

(四)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使得银行体系资金较为紧张,不利于商业银行对资金的管理,所以,商业银行要加强管理信息体统建设,从而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商业银行可以引进国外银行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如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资金转移定价系统、财务集中管理系统、内部评级系统等。这些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处理银行内部的资本配置问题,还可以对账面收益水平进行调整,得到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状况,从而真实反映银行资本是否实现增值目标以及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进而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五、结论

总的来说,存款准备金率的第三次下调后,商业银行收益颇多,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信。即缓解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压力,增强了银行的信贷投放,增加了经济运行活力,以及实现相对宽松的资金面,但是银行体系资金较为紧张,不利于资金管理。前面本文已经论述了针对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商业银行及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但是,这是否就能稳定商业银行的运营情况,存款准备金率是否还会下调呢?彭文生认为,未来货币政策将

有进一步的宽松举措。结合通胀下行和增长放缓的趋势,他预计明年M2增长目标在14%左右。预计通胀率将下降,M2实际增长将比今年显著上升。这意味着,明年新增贷款需要有比较大的上升。他认为,未来央行还会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下一个可能的时点是明年1月份。所以,商业银行应在保持原有措施的同时,针对未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更好的运营。

参考文献:

1.《关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几点思考》彭秋玲,2012(02),[J]科技广场。

2.《十二五期间如何优化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程风朝,2012(01),[J]金融论坛。

3.《央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

4.《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陈武,2012(06),金融经济。

5.《央行“降准”意料之内,专家称利率有下调可能》2012年,中国新闻网。

6.《央行年内第二次下调存准率》魏晞,2012年,中国新闻网。

7.《2012年存款准备金率连续第三次下调》,2012年,京华时报。

8.《银行业重大事项点评:2012年2月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增加银行可贷资金》2012年,http://stock1.cf8.com.cn/news/20120220/360858.shtml 。

9.《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商业银行经营决策的影响》于彦群,2011(03),

[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14篇:货币银行学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货币银行学》课程考核要求

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提交作业,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 2003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的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能够下载,并且内容无误即为提交成功)。

一. 作业要求

1.综合复习课程教学内容。2.认真审阅题目要求。

3.举例说明时视野尽可能开阔,与题目紧密联系。4.论述过程不必面面俱到,要有自己的观点。 二. 作业内容(1-5题每题10分,6-7题每题25分) 1.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2.简要分析收入状况和市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3.什么是通货膨胀?简述通货膨胀的类型。 4.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5.比较储蓄和储蓄存款的区别?

6.根据现状说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利弊,以及我国目前所采用的是何种监管模式,是否适应我国金融机构现行的经营模式。

7.试分析“现金宝”、“余额宝”对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的意义?

1、答:(1)平均利润率。理论上贷款利率不应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 (2)银行成本。要保持合理的利差,银行才有利润可赚。 (3)通货膨胀预期。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期间,利率水平有很强的上升趋势;而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时,利率水平也将下降。 (4)中央银行政策。中央银行运用某些政策工具通过银行影响可供贷款。当中央银行想要刺激经济时,将采取措施以鼓励银行增加可供贷款数量时,利率下降。中央银行要限制经济活动时,将采取迫使银行收回贷款的措施,利率上升。

(5)商业周期。利率的波动表现出很强的周期性,在商业周期扩张阶段上升而在经济紧缩阶段下降。

(6)借贷资金供求状况。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市场利息率一般是在借贷资金市场上由资金的供求双方协商确定。供大于求,利率低;反之,利率高。

(7)政府预算赤字。如果其他因素不变,政府预算赤字增加则利率上升。

(8)国际利率水平。通过两条渠道实现:一是国际信贷渠道;二是国际贸易渠道。

2、答

收入状况:收入水平的高低与货币需求成正比。

(1)收入的高低制约着货币需求的数量且通常决定着支出的数量。

(2)人们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与货币需求也成正比。

市场利率:在正常情况下,市场利率与货币需求成反比。

(1)市场利率决定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2)市场利率影响人们对资产持有形式的选择

3、答: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按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开放型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两大类;按物价上涨的不同速度可分为爬行通货膨胀(温和通货膨胀)、奔腾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极度通货膨胀);按西方通货膨胀学说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4、答:通常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划分为四类: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变动和净误差与遗漏。⑴经常项目包括货物贸易项目、服务贸易项目、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⑵资本项目纪录资本性质的转移和专利、版权、商标等资产的一次性卖、卖断。金融项目纪录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三项。⑶储备资产指的是由央行或财政部门持有并可以随时直接使用的金融资产。⑷净误差与遗漏项目主要平衡国际收支平衡表借方合计与贷方合计的差额。

5、答:储蓄存款和储蓄是两个不相同的概念。储蓄的原始意义指的是贮藏,而储蓄存款则是银行负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货币信用制度下,储蓄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储蓄是指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的所有货币收入扣除各项生产性和消费性支出后的剩余部分。狭义的储蓄指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概念在国内外存在明显差异。我国储蓄存款专指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存款。

6、答:分离型商业银行的优点:降低经营风险;有利于保障市场公平与合理;促成银行内部专业化分工,利于资源配置;弱化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缺点:限制了银行业务,制约了银行实力的扩张,削弱了银行的竞争力。

综合型商业银行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实现融资的规模效益;多元经营可降低风险;有利于提供社会总效益。

目前我国采用的是分业监管模式,与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不适应的。

7、答: 余额宝开始的这个金融创新,事实上将演变成一场金融界的革命。现在各种宝,各种货币基金正如火如荼的开始上演行情。银行的日子变得越来越不好过了。这就是利率自由化的一个先声。 差不多所有的理财产品都有限额和限制期间的门槛。余额宝现金宝打破了这些门槛。意义重大。

原来的至少5万元的门槛,就是银行为了赚取活期低息资金而设置的。银行主要是赚存贷差。定期利息跟贷款利息差距有限。赚的不多。而活期几乎是无利息的。而存款总额却非常可观。银行的收益主要来自于活期存款。

余额宝和现金宝这样一搞。银行的这块蛋糕就被夺去了。银行怎么能不急。钱虽然还是在银行系统里转的。但是不再是低息的了。必须付出5-6%的利益,比银行定期存款5年期的还要高。这就是我经常说的不可逆的提高了资金成本。银行对大规模的发放房贷将失去兴趣。间接的给房地产降温,就是马云说的刺破房地产泡沫的意思。可惜水库的那些蠢蛋看不出来。

余额宝现金宝虽然也是货币基金,但是因为实行当天结算,随时提现。所以,实际上比银行的理财产品的风险还低。银行理财产品最大的风险就是投资方向不可控,而且不保收益,本金也不保底。在封闭期间,你不知道他的投资收益有多少。到期时揭开盖子一看,有可能甚至是亏损的。如果投资效益好,也只能拿到原来预先设定的利率,多余的利息是拿不到的。因为多余的利益理论上都是归银行的。这是明文规定的。

银行理财产品就是影子银行。是央行提高准备金给逼出来的。一百元存款你只能贷出80元,那20元要被央行提取出来作为准备金。准备金本来就是央行多发货币搞出来的。又要多发货币,又不想造成通货膨胀,就用行政手段强制银行提高准备金比例,控制市场上的资金流量。

银行为了绕过准备金的管制,大量推出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算是银行的表外资产,不受准备金提取比例的约束。银行为了赚取额外的利润,搞长贷短借,把所有的理财产品的到期日都设计成互相连接,中间故意设置几天无息期,降低资金成本。一个号称4.5%的理财产品,前后占去几天无息期,实际折合年息只有4%。 而现在余额宝和现金宝推出来之后,断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后路。人们只要把资金放在余额宝或者现金宝里,根本就不需要操心,就可以获得比银行理财产品更高的利息。这样一来,人们都把银行的钱抽取出来去买余额宝或者现金宝,银行理财产品到期一笔就被抽走一笔,原来的长贷短借的缺口立刻就显示出来了。为了弥补资金缺口,银行只有到市场上去调达短期资金。这些短期资金就是我们从银行抽取出来存在余额宝或者现金宝里的钱。我们获得的高收益,实际上就是银行吐出来的高收益。而银行不良贷款的风险却立刻就显示出来了。环环相扣,变本加厉。中国的低效高投资的泡沫经济的根源有可能早一天得到纠正。

余额宝和现金宝没有理财门槛的。都是一分钱起存。 钱虽然还是那些钱。但是途径不同,大有讲究。

归根结底,恶的根源还是央行的滥发货币。又不想引起通胀,就肆意的抬高存款准备金比例,损害了银行的自主经营。银行出于自卫,才搞所谓的影子银行,理财产品。实际上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宏观上的滥发货币最终还是通过这种渠道把货币流向了市场,推高了房地产和地方政府的债务泡沫。

现在,央行鼓励余额宝现金宝出来扰局,就是想借此挤出一部分泡沫。苦的虽然是银行,最终还是会传递到资金市场的。你去想一想,银行贷给购房户的是5.5%的利息,目前他到资金市场调达资金却需要付出6.5-8%的利息。这样的日子能长久么?这样一来,银行的不良贷款将大面积的发生。房地产泡沫还能持续么? 要讲意义,刺破泡沫就是意义。

第15篇:货币银行学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经济学院 11级41班 郁庆 11084031 我就两个方面展开说明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改制的不规范影响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信用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依靠对企业贷款的利息收入,但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商业银行贷款成了国有企业维持生存的重要手段,信贷资产质量恶化,风险增加。同时,我国正对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在给其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一些企业钻政策空子,拖欠甚至逃废银行贷款,给银行带来大量的坏帐、呆帐。此风险已成为中国银行业最突出的金融风险。

(二)缺乏较为成熟的风险管理技术导致市场风险

目前,国际银行界风险管理广泛使用统计方法和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管理,与之相比,我国的商业银行比较重视定性分析,而风险分类及量化技术落后。其中,内部评级和资产组合管理是风险度量的重要技术。风险管理技术的落后增加了我国风险管理的难度。

(三)由丁•挤兑导致的流动性风险

银行信用一般表现为银行向公众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发行债券和流通银行票据等形式。银行的自有资本有限,若管理不善,不良贷款率过高,就会出现过挤兑**和支付危机。目前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存在国家信用的保证,其流动性风险没有显现,但潜在支付困难日益增多,如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足60%,低于80%和国际最低标准。如果银行的呆帐增加,准备金不足以应付存款的提取,银行信用就会受到严重破坏,严重时导致银行的破产,造成社会的动荡。

二、新形势下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

就现阶段来说,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纠正我国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偏差,强化风险管理的经营理念,树立风险控制的企业文化创造利润是商业银行的根本任务。因此在创造利润的同 时商业银行必然承受巨大的风险。而风险管理的目的也就是确保银行产生最大的利润。现在我国的商业银行存在着两种极端:一些银行只顾发展,过分注重规模,忽视由业务带来的巨大的风险,牺牲掉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还有一些银行则是不顾发展的零风险,回避一切有风险的业务,这样白白葬送了发展的好机会,其实没有收益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因此要树立风险管理本身就是创造价值的过程,通过及时发现风险,谨慎处理风险,积极开发处理风险的方法,从风险中获利。理解风险管理与业务收益的辩证关系不仅要领导从中把握,还需要全体员工的深刻理解与实施。因此银行应从以下几点把握:一是形成良好的风险控制的风气和制度。二是对员工进行风险管理的职业培训并考核,使其

从中系统学习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三是通过发放奖金等员工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风险管理中来。这样,就ITF而上把风险管理渗入到银行的每笔经营业务中,形成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企业文化。

(二)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改进风险管理的体系

1.设立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人员等一系列的风险管理体系。这种体系保证了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使风险管理部门可以确定风险限额在各

条业务线上的分配方法及分配标准,实现对业务对象的评级,授信与银行业务的有机结合。

2.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纵向式审贷体制。以产品和客户为导向,对各部门实行风险管理,形成矩阵式管理,从整体上把握,对整个银行进行监控,实现风险管理效率与价值的最大化。3.健全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要渗透到银行的各个部门和领域,各级部门都要严格遵守并执行,防止玩忽职守的操作风险,杜绝“反程序操作”,坚持公正透明的原则。

4.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的内部评价体系。1988年出台的巴塞尔协议标志着风险管理时代的确立。1999年和2001年先后公布的新巴塞尔协议则着重强调最低资本金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约束三大核心要素。新协议仍然坚持资本充足率这一核心,但扩展了计算信用风险的处理方法:标准法和内部法。巴塞尔委员会认为,使用内部评级法计算信用风险将比使用标准法减少2o%一30%的监管成本,因此推荐内部法。但由于我国银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系统

不够完善,国外知名评级机构又缺乏对我国市场的了解,实施内部法有一定困难。随着国外大型银行的抢滩,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对风险进行量化管理,完善客户评级体系,加大监管力度。 (三)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从风险的源头各个击破

1对信用风险的处置。为了防止出现不良贷款,银行可以组建专门的信贷资产保全机构。统一客户信用评定标准,规范信贷评估行为,将信贷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提高评估水平。借鉴美国的经验,建立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证券化来清理不良资产。

2对市场风险的处置。即对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的处置。借鉴欧美等国家的实践,采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方法。根据利率曲线的波动,把所有的资金进行风险加价,这样就把市场风险从中抽离出来。对外汇交易实行限额交易,在止蚀点进行控制,防止汇率风险。

2.对流动风险的处置。即对支付风险的处置。建立同业银行间的灾难救助准备金,加大募集资金的方法和手段,减小流动性风险。 3.对操作风险的处置。建设技术先进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防止信息管理信息的失真。规范信息披露制度,注意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提高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加强对员工的管理,严肃风险管理纪律,一旦发现越轨之举,严惩不贷。

三、商业银行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 并购贷款业务风险防范缺位问题

长期以来,国内银行对于贷款的风险审核主要基于企业往年的财务数据以及抵押和担保的数量。而与一般的商业贷款相比,并购贷款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更高,属于更高层次的信贷业务产品,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企业并购理论,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了全球资本市场低迷,造成托宾q值较低,即资产的市值与资产重置价格的比例降低,使得对于有意扩大规模的企业而言,并购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目前时期可谓产业整合和并购的黄金时期,但是,由于此次金融危机导致相关行业发展不确定性的增加,导致了并购的风险也较大,加大了银行在并购贷款风险管理上的 难度,如果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不到位,盲目冒进推进并购贷款则可能会为将来的市场埋下隐患。

按照银监相关规定。银行应全面分析并购贷款业务战略风险、法律与合规风险、整合风险、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等,在此基础上整体评估并购贷款的风险,涉及跨境交易的,还应分析国别风险、汇率风险和资金过境风险等。笔者认为,尽管银监会的规定中列举了上述众多须关注的风险类型,但是,鉴于并购贷款能否偿还主要取决于并购整合后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一旦企业并购后的整合不成功,银行所放贷款将面临无法收回的局面。

(二)并购贷款业务客户资源储备不足问题

在并购贷款的潜在客户资源方面,国内银行倾向于选择国有大型企业并购项目为主要发放对象。鉴于政府与国企在产权等方面的事实上的联系,国有大型企业还款能力相对丁•民营企业更有保障;同时,由于并购贷款作为一项新业务对商业银行的能力要求很高,而国内商业银行的相关风控能力较弱,其在贷款对象的选择上也倾向于其较为熟悉的传统客户一国有大型企业,信息的相对对称有利于其风险管控措施的实施。鉴于以上原因,尽管目前对并购贷款业务期盼较高的主要还是民营企业,但民营企业在现在还很难有机会分享并购贷款的利好。 (三)商业银行并购贷款人才匮乏

就目前国内银行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而言,人才储备的匮乏、缺少懂得并购贷款业务的团队,将是商业银行从事该项创新业务的重大障碍。从国外银行经验来看,并购贷款业务通常被视为业务产品条线中的高风险业务类型,银行要求从事该业务的员工具备多年投资银行工作经验,甚至要求这些人有从事交易破产方面律师的经历。银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国外经验,规定了商业银行应在内部组织并购贷款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的专门团队,对银行发放并购贷款过程中的相关事宜进行调查、分和评估。

然而,从国内商业银行的实践来看,受制于金融业分业经营的限制,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缺乏投资银行业务规划,部分银行设立投资银行部门的初衷也仅仅是为了拓展短期融资融券、中期票据等新兴中间业务机会。按照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投资银行部的实际操作水平,要完成包括并购贷款业务受理、尽职调查、风险评估、合同签订、贷款发放、贷后管理在内的多项主要并购环节的管理控制工作,难度系数相当大。

四.银行开展并购贷款业务的对策建议

(一)商业银行应加强并购中断风险的防范

为了加强对并购中断风险的防范,应充分发挥银行自身的现 有优势,发挥自身的资金监控优势和信息优势,强化对结算环节的控制,加强对资金拨付的管理,要求并购企业提供详细的分阶段资金使用计划,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并购企业权益资金对并购贷款的风险缓释(Risk Mitigation)作用,遵循资金运用上“先权益资金投入,后贷款资金”的原则,一旦有并购中断等问题发生,将由并购企业权益资金先行吸收相关损失,最大可能保障并购贷款资金的安全。

(二)商业银行应重点关注并购贷款涉及的整合风险 具体而言,由于并购的诱因是整合能够带来的协同效应,包括发展战略整合、组织整合、资产整合、业务整合、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整合。因此,在评估并购贷款风险时,应重点分析并购双方是否有能力通过上述方面的整合实现协同效应。

(三)商业银行应加强并购人才培养

鉴于以上风险管控问题,笔者建议,国内商业银行要积极吸收国内外专门并购方面的人才,加强风险管控研究,加强对并购贷款每个环节的风险控制,达到既满足市场对并购贷款的需求,又将并购贷款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目的;在并购贷款起步阶段,目前应充分发挥银行自身的现有优势,发挥自身的资金监控优势和信息优势,加强专款专用等管理措施,强化对结算环节的控制,防止贷款被挪用等现象的发生。此外,开展并购贷款业务的银行应切实关注不同业务条线的企业文化冲突问题,如审慎经营一直是商业银行秉承的原则,但投资银行强调承担和控制风险,二者存在激烈的文化冲突,商业银行传统的考核激励机制也不适用丁•投资银行业务部门。

(四)商业银行应与产权交易所加强合作

商业银行同产权交易所开展合作能够得到优秀的项目来源,并为它们提供并购贷款。产权交易所将向签约银行推荐优秀企业和项目,动员所属会员和有意开展并购贷款业务的企业在银行开户。商业银行并购贷款开闸后签订的第一个协议在2008年12月,合作方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上海银行和上海联合产权

交易所。此后,中国工商银行先后和北京产权交易所、深圳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深圳产权交易中心、南方联合产权交易中心、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浙江产权交易中心、福建产权交易中心进行了合作,签订并购贷款协议数百亿元除了工商银行之外,其它银行也同样选择了和产权交易中心合作的方式来拓展并购贷款业务,如中信银行牵手浙江产权交易中心,招商银行、华夏银行联姻福建产权交易中心,浦发银行结盟北京产权交易所、福建产权交易中心,杭州银行与杭州产权交易所合作等。据中国银监会相关统计,从2008年12月9日并购贷款开闸至今,全国商业银行已经实现并购贷款授信累计超过800亿元,发放并购贷款达80亿元,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通过产权交易所进行的。

第16篇: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 导论

一、学科分类中的金融专业

二、金融专业中的货币银行学课程、

三、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内容体系:

经济与货币→货币制度→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利息与利率(资产的价格)→金融市场(无时不在,无时不有)→金融机构体系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中央银行→货币需求与供给→失衡通胀与通缩→金融改革创新与发展

四、货币银行学学习方法与要求:准确定位→主线贯穿→重点把握→积极思考→善于讨论

五、货币银行学学习参考资料 第二章 货币经济

第一节、货币产生及其演化

一、货币的产生

二、货币的本质

三、货币的演化

非金属实物货币 金属货币

第二节、货币职能

一、价值尺度——表现价值

二、流通手段——实际价值

三、支付手段

1、什么是支付

2、前提条件

3、意义作用

4、问题影响

5、与流通比较

四、贮藏手段——保存价值

五、世界货币

1、什么是世界货币

2、条件:自由兑换

3、作用

4、黄金非货币的问题——黄金告别黄金世界

六、货币的时间价值:同样数量的货币在不同时间的不同价值

1、什么是货币的时间价值

2、条件

3、延伸问题——投资增值

一、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1、微观层面

2、宏观层面

二、货币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1、在世界范围内发挥货币职能所产生的积极与消极作用

2、货币基本职能发挥改变世界经济格局

第二章 思考题

1、货币是如何产生并演化

2、如何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3、如何区别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4、在金融货币流通与纸币流通中货币发挥流通手段有何意义

5、在货币发挥交换手段中解决了什么问题又带来什么问题

6、黄金非货币化意味着什么

7、什么是货币的时间价值?怎么看待

8、货币在国民经济中期什么作用

9、纸币作为世界货币流通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10、金属货币及其银行券的演化

11、银本位、金本位、金银复本位如何发展

12、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何去除良币?纸币流通下劣币能否驱逐良币?

13、为什么说兑现信用纸币是一把双刃剑?信用纸币的流通导致政府职能发生什么变化

14、什么是国际货币制度,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15、布雷森货币体系是怎样建立的,怎样瓦解的?

16、牙买加货币体系主要内容?与布雷森的区别?

17、区域性质货币制度为何能建立?为何要建立?欧元是如何诞生与发展的

18、重建布雷森你有何见解

19、亚元可能诞生吗? 第三章 信用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一、信用的概念、特征与实质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三、信用发展的原始形态与现代形态

1、高利贷信用——原始形态

2、借贷资本——现代形态

3、我国信用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四、现代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

自然经济→货币经济→信用经济

第二节 信用形式与内容

一、信用形式的基本分类

二、商业信用

1、商业信用认识上的误区

2、商业信用的具体形式

3、现代商业信用健康发展的条件

4、现代商业信用的特点与作用

三、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银行信用最突出的特点——信用创造——派生存款、金融租赁 银行信用对传统商业信用的超越

传统商业信用面临的挑战——“脱媒”、金融市场、

四、消费信用

五、国家信用

六、国际信用

七、其他信用 第三节 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产生、种类、特点

二、最普遍使用的信用工具——信用纸币

1、信用纸币是对公众的负债

2、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一大货币——总量

3、货币量发布的不平衡——结构

4、人民币与外币关系的怪现象

5、货币乱象的根源初探

三、最传统的信用工具——票据

1、狭义、广义票据

2、商业本票与商业汇票

3、票据的转让与贴现(贴付的利息,换回现金)

4、票据中的实票据与空票据

5、银行本票与汇票

6、支票的流通性及其种类

7、信用证使用的广泛性

四、典型的信用工具——债券

1、债券的概念与种类

2、公司债券、政府债券、金融债券

3、金融债券与吸收存款

4、国际债券、外国债券、欧洲债券

五、特殊的信用工具——股票

1、股票作为信用工具的特殊性

2、股票的基本种类

3、股票收益与风险

4、优先股、普通股的比较

5、流通股、非流通股(大小非)

6、股票与债券的转换

六、最大众化的信用工具——基金

1、什么是基金

2、管理原则:主要关系与运作特点

3、基本种类

4、中外基金比较

第四节 信用经济条件下货币层次的划分

一、为何要划分

二、如何划分——标准:流动性(变现能力)

三、划分结果——M0、M1 狭义:M0=现金

M1=M0+商行定期存款

M2=M1+商行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广义:M3=M2+其他金融机构存款

M4=M3+其他有流动性资产

M5=M4+。。。(国库券、税、票据)

第三章 思考题

1、信用是什么?信用本质是什么?信用与货币关系

2、如何看待历史上的高利贷?现阶段是否存在高利贷,为什么?

3、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各有何特点?商业信用能否向银行信用转化

4、发展国家信用、国际信用会带来什么影响?

5、消息信用有什么形式,如何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

6、为何说货币是最基本的信用工具,如何评判当今的货币乱象?

7、如何区别本、汇票,如何认识实、空票据

8、什么是债券,有哪些基本种类?可转换债券的特点?

9、什么是股票,有哪些基本种类?优先股与普通股的区别

10、什么是大非,什么是小非,什么是股权分置改革

11、什么是基金,有哪些基本种类?基金业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12、什么是债转股,如何认识与评价债转股

13、为何要划分货币层次,根据什么划分

14、什么是狭义货币、广义货币,准货币

第五章

第一节

利息及其本质

第二节 利率的计量及其应用

一、利率及其种类

官定(央行)、公定(协会)、基准利率、差别利率

二、单利、复利、连续复利

三、现值、终值、贴值

四、现值、终值与投资方案选择 第三节 利率与资产价格

一、利率与收益的资本化

二、收益率的资本价格

三、股票的现值价格

利率与金融市场价格

四、利益与实现资产价格

五、利率与人力资本价格

六、金融资产价格与实际资产价格相互影响(以房地产为例)

七、金融资产运作与产业资产运作的联系 第四节 利率(决定)理论

一、马克思利率决定理论

二、西方学者的利率决定之被决定理论

1、古典利率理论

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

3、可贷金理论

4、IS-LM模型

三、西方学者的利率结构理论

1、利率的期限结构

2、利率的风险结构

3、利率的税赋结构

第五节 我国的利率改革

一、高危集权的利率管制时期(1949-1982)

二、有限度的利率浮动时期(1982-今)

三、利率市场化时期(?)

第五章 思考题

1、什么是利息?本身是什么

2、利率如何表现?有哪些种类?官定利率?公定利率?市场规定利率?

3、什么是单利?复利?连续复利?

4、现值?终值?如何运作进行投资方案选择

5、收益率?与利率的联系

6、收益资本化?如何运用其原理进行投资效益的比较

7、利率与金融资产,实际资产,人力资产价格的联系?如何根据一般利率水平估计资产价格?不同资产价格之间如何比较?

8、利率是如何决定与被决定的?西方利率理论如何发展

9、我国利率发展改革的历史现状?你对现阶段我国利率改革持何态度

第六章 金融市场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况

一、金童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盈余与赤字分析(三大部门)

家庭

企业(中国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益) 政府

2、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比较

3、货币经济→信用经济→金融经济的发展

二、金融市场的结构与分类

三、金融市场的衡量与判断:广度、深度、弹性

四、金融市场的功能与作用

1、优化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实现公开反馈信息

3、充当货币政策的传导主体,实现经济政策的宏观调整

4、分散转移风险、促进经济发展

五、现代金融市场的特色与发展趋势

1、资产证券化

2、金融机构业务多元化、混业经营(如平安银行、保险、证券)

3、金融创新

4、金融全球化

第二节 货币市场

一、货币市场概述

1、是什么

2、主体:商行

3、客体:5 以内的票据和有价证券

4、方式:柜台交易(场外)

5、特征

6、主要功能:满足三个部门的流动性需要;央行货币调整的指示器,感应器

7、发展

二、同业拆借市场

1、拆什么、借什么:主要商业银行在拆借(准备金)

2、方式:头寸拆借,主要满足存款要求,同业借贷

3、特色:量大(亿),频率高,能灵敏反应资金状况

4、利率

三、票据市场

1、有无商品交易背景的

票据

2、商业票据的

与贴现

3、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不发达)

4、我国央票发行

四、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市场

1、概况

2、产生及其意义

3、利率及风险、

4、我国的CDs

五、回购协议市场

1、什么是回购协议市场

2、期限

3、利率及风险

4、自动期限回购协议

第三节 资本市场

一、资本市场概况

1、概念

2、主体:投资银行

3、客体:货币、票据

4、方式:场外交易(证券),中长期证券OTC

5、特征

6、功能

二、证券发行市场(一级市场)

1、概念种类

2、发行方式

A、主体

直接/间接 B、对象

公募/私募

3、发行价格

4、发行方式:议价、竞价

5、发行程序:制定计划→通过董事会→中介→上报

三、证券流通市场(二级市场、次级)

1、流通市场种类:第

一、

二、

三、四市场;主板、二板(创业板)NASPQ、三板、中小板(发行、交易)

2、证券上市,停牌,摘牌,退市

3、证券交易方式:现货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

4、证券的交易程序:开 账户,委托交易,竞价成交,清算交割

5、股票行情与股价指数:影响股价基本面,技术面,资金面,心理面,政治面,各种题材

第七章 金融机构体系与商业银行

第一节 金融机构体系

一、形成及分类

1、早期金融中介机构的产生

2、现代银行的出现

3、银行、非银行的分化、融合及界限的模糊

4、现代金融机构的分类

二、存款性金融中介机构

1、是什么

2、有哪些

三、非存款性金融中介机构

1、投资性金融中介机构(是什么、有哪些)

2、

性储蓄机构

四、一国金融机构体系构成 第二节 商业银行概况

一、概念

二、发展模式

1、职能分工模式(我国)

2、全能型(德、美)

三、组织模式

1、单一行制(美)

2、总分行制(我国)

3、银行持股公司(持股多个单一行制银行)

4、连锁银行

四、商业银行职能

1、信用中介

2、支付中介

3、信用创造

4、金融股

5、金融调控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

一、商行资产负债表

二、商行资产资本业务

三、商行资产负债业务

四、商行资产资产业务

第17篇:货币银行学

一.简答

1.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基本职能)贮藏职能,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货币制度四要素:规定货币币材,确定货币单位,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流通程

序,建立准备制度。

3.信用的基本要素:信用主体,客体,内容,时间间隔,信用载体。

4.信用的特征:①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②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③价值单方面的转移,

④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5.信用工具的特点:偿还性,流动性,收益性,风险行。

6.利率变化的因素:国际利率,平均利润率,国家经济政策,社会再生产状,物价资金供

求状况。

7.商业银行的职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调控经济

8.票据贴现与发放贷款的异同:同:两者都是银行资产业务,都是为客户融通资金

不同:资金流通性不同,利息收取时间不同,利息率不同资金使用范围不同,债务债权的关系人不同,资金规模和期限不同

9.央行的职能:①按社会经济地位划分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②按性质划分为调节职能,管理职能,服务职能。

二.名词解释

1.货币制度: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本国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2.信用: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

3.流动性:信用工具迅速变现而不遭遇损失的能力。

4.贴现:持票人以未到期的票据向银行兑现,银行扣除自贴现日至到期日的利息后,给付

现现款以融资的行为。

5.基准利率:由国家中央银行直接制定和调整,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利率,

在市场经济国家主要指再贴现利率。

6.市场利率化:中央银行只控制基准利率,其他的由市场决定。

三.选择

1.劣币驱良币或雷格欣法则,实际价值大于名义价值为良币

2.商业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是最基本的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支柱和主体,是现代信用制度的中心

银行由简单的中介人发展成万能的垄断者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3.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首要职能,最能反映金融特征。

4.商业银行经营原则是盈利性(一切活动内在动力),安全性和流动性。

5.负责业务是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是其他业务的基础。

6.商业银行最大特点是可以接受活期存款。

7.2012年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发行股票筹集股份资本。

8.中央银行是一国的金融体系核心。

9.发行货币是央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

第18篇:货币银行学

0039《货币银行学》2014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三、重点习题

(一)判断题

()1.在间接融资中,资金供求双方并不形成直接的债权和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2.商业票据的背书人对票据不负有连带责任。

()3.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也可以是现实的货币。 ()4.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5.商业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比债权更具主动性和可控性。

()6.监管商业银行的经营曾经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之一,2003年以后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主要由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

()7.需求拉上说解释通货膨胀时是以总供给给定为前提的。

()8.金融体系是指一国一定时期金融机构的总和。

()9.投资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发行股票和债券。

()10.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Χ

(二)单选题

1.利息率的合理区间是:()

A.小于零B.大于零C.高于平均利润率D.大于零,小于平均利润率

2.以下不属于债务信用的是:()

A.银行的存贷款活动B.政府发行国债C.居民购买股票D.企业发行债券

3.金融市场按照金融交易的期限分类,可以划分为:()

A.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B.短期金融市场和长期金融市场

C.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D.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4.发行价格低于金融工具的票面金额称作:()

A.溢价B.平价C.折价D.竞价

5.某商业银行增加原始存款20000元,设法定准备率为10%,提现率为5%,超额储备率为10%,问整个银行体系可创造出来的派生存款数额为:()

A.60000B.80000C.100000D.120000

6.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呈一致性关系的是()。

A、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B、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C、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D、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

7.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是()。

A、利小于弊B、利弊各半C、有利无弊D、利大于弊

8.下列变量中,()是个典型的外生变量。

A、价格B、利率C、税率D、汇率

9.以金为货币金属,以金币为本位币,不铸造也不流通金币,银行券可兑换外币汇票,这属于()货币制度。

A、金块本位制B、金本位制C、金汇兑本位制D、银本位制

10.《巴塞尔协议》中为了清除银行间不合理竞争,促进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规定银

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

A、5%B、8%C、4%D、10%

11.有价证券的二级市场是()

A、证券发行市场B、货币市场C、资本市场D、证券转让市场

12.货币政策的首要问题是:()

A、货币政策中介指标B、货币政策工具C、货币政策传导机制D、货币政策目标

13.导致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

A、货币贬值B、纸币流通C、物价上涨D、货币供应过多

14.下列哪个方程式是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

A、MV=PTB、P=MV/TC、M=PQ/VD、M=KPY

15.在下列控制货币总量的各个手段中,中央银行不能完全自主操作的是:()

A、公开市场业务B、再贴现政策C、信贷规模控制D、法定准备金率 参考答案:

1、D

2、C

3、B

4、C

5、A

6、B

7、D

8、C

9、D

10、B

11、A

12、D

13、D

14、C

15、B

(三)多选题

1.资本市场主要有下列市场构成:()

A.长期政府债券市场B.中长期公司债券市场

C.商业票据市场D.股票市场E.承兑汇票市场

2.现代信用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A.现代信用可以促进社会资金的合理利用B.现代信用可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C.现代信用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D.现代信用的规模越大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E.现代信用有可能导致泡沫经济

3.消费信用的形式有:()

A.企业以赊销方式对顾客提供信用

B.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放给个人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的贷款

C.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个人提供的信用卡业务

D.银行对个人办理支票业务

E.银行代客户收取水电费业务

4.1994年,为适应金融机构体系改革的需要使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我国相继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分别为:()

A.交通银行B.国家开发银行C.中国民生银行

D.中国进出口银行E.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5.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是一个国家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其特点可概括为:()

A.“发行的银行”B.“国家的银行”

C.“存款货币银行”D.“世界的银行”E.“银行的银行

6.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增加或减少:()

A.商业银行资本金B.商业银行借款成本

C.商业银行准备金D.流通中现金E.流通中商业票据

7.从本质特征看,通货紧缩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给不足,然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却极为复杂,一般可归纳为:()

A.有效需求过大B.有效需求不足C.金融体系效率

D.供给能力相对过剩E.结构问题

8.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可细分为()引起的通货膨胀。

A、工资推动B、预期推动C、价格推动D、利润推动E、财政赤字推动

9.金融创新对金融和经济发展的推动,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A、提高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B、绕过法律

C、提高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D、增强金融产业的发展能力

E、增强金融作用力

10.具有以小搏大特征的证券交易方式是()。

A、信用交易B、现货交易C、期货交易D、期权交易E、垫头交易

11.货币制度的基本类型有()。

A、银本位制B、复本位制C、金本位制

D、银行券制E、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

12.下列关于利息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利息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B、利息只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中

C、利息属于信用范畴D、是本质对价值时差的一种补偿

E、本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

参考答案:

1、ABD

2、ABCE

3、ABC

4、BDE

5、ABE

6、CD

7、BCDE

8、AD

9、ACDE

10、ACD

11、ABCE

12、CE

(四)简述题

1.商业银行经营三原则的各自含义分别是什么,并详细分析这三项原则之间的矛盾及其相互协调的方面。

2.什么是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意义?

2. 什么是名义利率?什么是实际利率?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我国的A公司向社会公众通过公募的方式发行股票,股票的总面值超过了人民币五千万元,为了更好的完成发行,该公司按照国家规定与B证券公司签订股票承销协议。协议规定,B公司代理A公司发售全部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票,发行期结束后,若股票未全部售出,则剩余的部分退还A公司。发行期将至,但股票发行状况不理想,A公司遂与C证券公司签订协议,由C承销未售出的股票,且C公司承诺,若承销期结束未能售完股票,则由C公司全部自行购入。请问:

1.证券公司承销一共有几种方式?各自的含义是什么?发行风险各自由谁承担?券商的主要收入是什么?

2.该案例中,我国的A公司发行证券采用的是公开募集的方式,请问按照发行对象不同,我国证券的发行方式被分为哪两种不同的方式,本例中A公司的做法是否符合我国法律关于“股票的总面值超过了人民币五千万元”公开发行证券的承销规定?

(六)论述题

试分析货币政策各种工具的效果。你认为现阶段我国应如何选用货币政策工具?

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201403学期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内容。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笔记。如果在复习中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

第19篇:货币银行学

问答

一.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或想象中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职能:必须使用现实的货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在交换中转瞬即逝。

3.贮藏手段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足值货币,必须是处于静止状态的货币。

4.支付手段职能:表现为价值的单方面运动,即没有商品(劳务)与之作相向运动,是在信用交易中补足交换过程的独立环节。

5.世界货币职能:可作为国际间的一般购买手段;一般支付手段;财富的一般转移手段。

二.货币的定义: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职能角度:凡是能够发挥货币的职能,特别是最原始的交易媒介职能,在支付时被一般接受的称之为货币。

3、法律角度:货币是法律的创造物,法律称之为货币的就是货币。

4、流动性角度:流动性也称货币性,是指各种资产转化成现实购买力的能力。

三.货币的层次:

M0,流通在中央银行以外现金。

M1,也叫狭义货币,包括可作为交易媒介的通货及银行支票存款。代表现实购买力。

M2,也叫广义货币,包括M1及银行系统与其他金融机构吸收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代表潜在购买力。 意义:为货币当局的监测提供有效依据,进行货币政策调整,实施宏观调控

商业银行分支众多,细分层次,统一口径,精确地上报给各支行的总部

四.货币制度的发展演变:

1、银本位制

2、金银复本位制

3、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特点:

(1)央行的金准备大都是黄金。

(2)汇率比较稳定,铸币平价是决定两国汇率的基础,外汇汇率围绕铸币平价,在黄金输送点之间波动,波动范围很窄。

(3)外汇收支具有自动调节机制。

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第一、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

第二、货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投放。

第三、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实施管理。

第四、货币供应量具有一定的伸缩弹性。

实行纸币本位制的原因:金属货币制度具有难以克服的缺陷;纸币制度具有天然的优势

特点:信用货币,体现了债权债务关系。

通过信贷程序发行和回笼。

国家对通货的管理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缺点:货币的供给弹性较大,容易引起赤字货币化,造成通货膨胀。

汇率波动频繁。

人为因素至关重要。

五.现代主要信用形式:

1.商业信用:是指企业间在商品交易过程中,以赊销预付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

特点:借贷双方为企业;借贷对象是商品资本;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动态一致;是直接信用

商业信用的作用:润滑生产和流通的作用;加速资本周转的作用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规模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的规模以产业资本的规模为度,最大作用是产业资本的充分利用。

方向上的局限性:只能由上游产品企业向下游产品企业提供信用。

商业信用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商业信用在时间上受到限制

2.银行信用

3.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所进行的信用活动。

广义的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狭义的国家信用只指国内信用。

形式:国库券与公债券

作用:国库券:

1、解决财政上先支后收的困难;

2、为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创造工具。

国家公债:

1、弥补财政赤字;

2、直接为重点项目筹集建设资金。

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国家信用有时可以动员银行信用难以动员的资金,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国债筹集的资金比较稳定,可以长期使用;而银行存款的稳定性则较差。

两者的利息负担不同。国债利息由纳税人承担,而银行贷款的利息则由借款人承担。

4.消费信用

5.国际信用

6.民间信用

六.西方利率决定理论:

1.实际利率理论(储蓄投资利率论)

2.可贷资金供求利率论: 利率决定于可贷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

可贷资金的供给:当前储蓄;出售固定资产收入;窖藏现金的启用;银行体系的新增货币量; 可贷资金的需求:当前投资,固定资产的重置更新,新增的窖藏现金。

特点:(1)是长期的实际利率理论,强调实际经济变量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2)它注重对某一时期货币供求流量的分析

(3)兼顾货币因素和实际因素,存量分析和流量分析

(4)忽视了收入与利率的相互作用。

3.流动性偏好利率论:

流动性偏好(或灵活偏好):是指公众愿意持有货币的一种心理倾向。

引起人们对货币灵活性偏好的因素:交易的动机:满足日常消费的购买需求;

预防的动机:满足临时的特殊开支需要;

投机的动机:为取得投机收入的市场交易

特点:(1)是完全的货币决定理论,认为利率纯粹是货币现象,与实际因素无关

(2)货币可以影响实际经济活动水平,但只是在它首先影响利率这一限度之内

(3)若货币供给曲线与货币需求曲线的平坦部分相交,则利率不受任何影响(流动性陷阱)

(4)是一种存量理论,认为利率是由某一时点的货币供求量所决定的。

4.IS—LM 利率论

七.货币市场:

中介机构有商业银行、票据承兑公司、贴现公司、证券交易商和证券经纪商。 特点:融资期限短

融资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短期资金周转的需要

市场参与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

金融工具具有较强的“货币性”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是指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临时性资金融通的场所。一般无固定的交易场所。

期限最短为半日拆,一般都不超过一个月。

八.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按资金融通方式的不同分为:银行的中长期信贷和证券市场。

1.股票市场:

①股票的发行市场

发行方式:

公募:面向市场上大量非特定的社会公众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

优点:可以扩大股票的发行量,筹资潜力大,可提高发行者的知名度和流动性。

缺点:工作量大,难度大,发行者必须如实披露有关情况,需要承销商的协助。

私募:指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发行股票。

优点:可节约发行费用;缺点:股票的流动性差。

发行定价:平价发行(以股票票面所标明的价格发行);溢价发行(按超过票面金额的价格发行);折价发行(按低于票面金额的价格发行)

认购与销售:包销:有余额包销和全额包销两种;代销:是指承销商许诺尽可能多地销售股票,但不保证按期完成销售额,未售出的股票可退还给发行公司。

②股票的流通市场:是投资者之间买卖已发行的股票的场所。

证券交易所的组织形式有两类:

一是公司制证券交易所;二是会员制证券交易所

交易方式:现货交易;期货交易;信用交易;期权交易;股票指数期货交易

2.债券市场:

发行市场:

我国规定,发债企业要符合以下基本条件:企业规模和财务制度符合国家要求,具有偿债能力,经济效益良好,发债前三年连续盈利,所筹资金用途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发行方式:公募与私募两种方式。私募发行的债券一般不能在二级市场流通。

流通市场:债券交易可在证交所或国家批准的证券交易机构进行。公司债券多数在场外交易。

程序:买卖双方都要选择委托的证券商;确定委托的条件;债券市场通过竞买竞卖,成交后进行交割。

九.商业银行: 业务:

1、负债业务

2、资产业务

3、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经历了商业贷款理论、可转换理论和预期收益理论等发展阶段。

负债管理理论:主张通过借入资金来支撑银行的资产业务,确保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从而增加银行的收入。 资产负债理论

十.中央银行: 性质:中央银行是代表政府干预经济、管理金融的特殊金融机构。

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是国家货币政策的体现者,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重要实施者,是国家控制下的一个职能机构。

不同于一般商业银行的特殊银行,负责控制和管理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任务特殊:通过调节货币流通控制信贷规模,调整货币供应量,以维持一国的币值和物价的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就业和贸易平衡。

管理方法特殊:以银行的身份实施管理,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和贷款等特殊的经济手段,实现其管理目标。 业务:负债业务:货币发行业务;存款业务

资产业务:买卖储备资产;放款业务;证券业务

中间业务:金融机构间清算

十一.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和存款的创造能力,影响社会货币的供给。

对商业银行存款规模的控制主要手段:

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再贴现及再贷款利率和公开市场的买卖有价证券活动。

(一)中央银行资产业务与基础货币的关系:

1、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

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与基础货币等量增减;

对政府债权的变化影响基础货币;

黄金外汇储备变化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2、货币乘数效应及其决定因素.

通货—存款比(c)

准备—存款比(r)

(二)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

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

(三)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

通货+存款货币=货币供给量 (Ms =C+D)

通货+存款准备金=基础货币 (B=C+R)

(四)货币乘数

m=(C+D)/(C+R)=Ms/B

m为货币乘数,它代表的是每一元基础货币的变动所能够引起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M1层次的货币乘数:m 1=(1+c)/(r+rt·t+c+e)

M2层次的货币乘数:m 2=(1+t+c)/(r+rt·t+c+e)

十二.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即为实现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而设立的可观察和可调节的指标。

1、中介指标的选择标准: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

2、远期中介指标包括:信贷规模、长期利率、货币供应量。

3、近期中介指标(操作目标)包括:短期利率、基础货币。矛盾关系:

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四个终极目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它们不可能同时实现。

1、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2、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4、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工具(三大法宝):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二)再贴现政策

(三)公开市场业务

第20篇: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根据流动性不同,货币层次分为M1与M2 ,M2不同于M1的经济意义在于( B )。

A、具有现实购买力

B、具有潜在购买力

C、对当前物价有直接影响

D、以上都对

2、下列经济变量中,直接受制于商业银行行为的是( B )。

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C、漏现率

D、基础货币

3、一国利率体系的核心利率是( A )。

A、基准利率

B、市场利率

C、实际利率

D、公定利率

4、由于上游产品成本和工资的过度上涨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属于( B )。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C、结构型通货膨胀

D、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5、菲利普斯曲线表现的是( D )之间的此消彼长关系。

A、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

B、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C、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

D、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基准利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在美国该利率为联邦基金利率,在其他国家则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贴现率,即中央银行向其借款银行收取的利息率。

2、存款保险制度: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3、特里芬难题: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1960年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承担的两个责任,即保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和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美元)之间是相互矛盾的。要满足世界经济增长之需要,国际储备必须有相应的增长,而这必须有储备货币供应国——美国的国际收支赤字才能完成。但各国手中持有的美元数量越多,则对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兑换关系越缺乏信心,并且越要将美元兑换成黄金,这个被称为“特里芬难题”的矛盾最终促使布雷顿森林体系无法维持。

4、货币政策时滞:时滞是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时滞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是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时间。它可再分为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两个阶段。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

外部时滞又称影响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

止这段过程。主要由客观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不论货币供应量抑或利率,它们的变动都不会立即影响到政策目标。

5、资产证券化:将已经存在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并重新分割为证券进而转卖给市场上的投资者,从而使此项资产在原持有者的资产负债表上消失。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及金融风险存在怎样的关系?

答:(1)金融创新与金融管制。金融创新与金融管制是一对矛盾。金融管制是金融创新的障碍,也是金融创新的诱发原因。①金融管制对金融创新的诱发作用。②金融创新对完善金融监管的作用。

(2)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①金融创新具有转移和分散金融风险的功能,如NOW账户、浮息票据、金融期货、可转让货款合同及证券化资产等,使金融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大大提高的同时,规避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及信用风险等。②金融创新也带来了新的金融风险。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增大,金融产品的风险伴随着金融创新过程仍在加大,金融创新增加了表外风险,推动了金融同质化、自由化和国际化。

2、简要说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答:所谓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

“内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从货币供应模型中可以看出,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

“外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其基本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能从源头上控制货币供应量。

3、简述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答:(1)含义: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并引起物价上涨称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2)成因:总需求膨胀从国内来说包括投资需求膨胀与消费需求膨胀。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只有通过财政、金融部门的活动才能转化为货币过量投放和现实的通货膨胀。

(3)治理对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供给增长速度,压缩基建规模,调整投资结构,控制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增加有效供给。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

答:(1) 西方货币需求理论沿着货币持有动机和货币需求决定因素这一脉络,经历了传统货币数量学说、凯恩斯学派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学派理论的主流沿革。

(2) 西方早期的货币需求理论为传统货币数量说,主要研究货币数量对物价水平和货币价值的影响。代表性理论为: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和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论。两个理论的结论和方程式的形式基本相同,都认为货币数量决定物价水平。但是,两者分析的出发点不同,费:货币需求仅包括交易媒介的货币,剑:货币需求是以人们手中保存的现金余额来表示,不仅包括交易媒介的货币,还包括贮藏货币;因此,前者注重的是货币的交易功能,关心的是社会公众使用货币的数量和速度。后者强调的是货币的资产功能,把货币需求当成保存资产或财富的一种手段,因此,货币需求量决定于货币资产的边际收益和其他资产边际收益的比较;费:重视影响交易的货币流通速度的金融和经济制度等技术因素;剑:重视资产的选择,即持有货币的成本与满足程度之间的比较,强调人的主观意志及心理因素的作用,这一观点和方法对后来的各学派经济学家都影响很大。传统货币数量说的缺陷是没有分析货币数量对产出量的影响,对影响货币持有量的效用和成本的因素没有详细分析。

(3)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理论,沿着现金余额分析的思路,同样从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角度开始分析,指出货币需求就是人们特定时期能够而且

愿意持有的货币量,这种货币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流动性偏好心理。而人们对流动性偏好来源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这三种动机可归结为L1(交易动机)L2(投机动机),L1取决于收入,与收入成正比,L2取决于市场利率,与市场利率成反比。由于短期内人们投机动机需求及不稳定,导致市场利率波动,进而影响投资,影响产出量和经济增长量。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虽然弥补了传统货币数量说认为货币量不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和产出量的理论局限,但由于过度强调需求管理而忽视了货币供给量变动对物价的影响。此外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是短期分析,其中影响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变量都是短期变量,进而得出货币需求是不稳定的结论。

(4)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第一:鲍莫尔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的修正,深入分析了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之间的关系;第二:托宾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修正。托宾讨论了在利率预期不确定前提下,作为风险回避者的投资者最优金融资产的组合,和人们的调整资产组合行为对货币投机需求的影响。第三,新剑桥学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动机理论的发展。将凯恩斯的三大货币需求动机扩展为七个动机,将凯恩斯的三大货币需求动机具体化,并提出了公共权利动机,即政府实施扩张性需求政策所产生的扩张性货币需求动机。

(5) 货币主义学派的现代货币数量论。以弗里得曼为首的货币主义学派一方面采纳凯恩斯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思想,采纳了相同的需求动机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并利用它把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改写为货币需求函数,(公式);另一方面又基本肯定货币数量论的结论,即货币量的变动影响物价水平。但由于其把凯恩斯的短期分析变为长期分析,提出了有别于凯恩斯短期收入变量的恒久收入变量,并认为恒久收入是一个稳定的变量,同时用实证分析指出货币需求对利率缺乏弹性,从而其重要结论是,因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各因素是稳定的变量,所以,货币需求是一个稳定的函数。既然货币需求是稳定的,中央银行就能够客观准确地制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实施稳定的货币政策。他反对凯恩斯需求管理的政策主张,将管理的重点放在货币供给上,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使供给与需求相一致,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控制通货膨胀。

2、试述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及其改革的重点。

答:目前对现存国际金融体系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汇率制度的脆弱性。牙买加体系确立以后,事实上,真正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只是少数发达国家,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和依赖性,往往让本国货币钉住美元等国际货币。在主要货币汇率水平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下,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直接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调整和经济失衡。首先,钉住汇率制度降低了发展中国家调节经济的能力;其次,相对稳定的汇率水平,导致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累积了大量风险;最后,从理论上讲,钉住汇率制度加大了发展中国家遭受投机攻击的可能性。

2、多元化货币储备体系的不稳定性。首先,各国货币当局对储备结构的调整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其次,储备体系的多元化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美国实际上把持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重大问题的决定权,要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世界各国纳入美国金融市场的战略轨道,以实现全球经济美元化的战略目标。由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独立性的缺失,导致其无法捍卫全球的金融安全。首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无法通过政策监督来发现危机隐患;其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无法通过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实施来降低危机的破坏性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元为主导的现存国际金融体系的各种弊端逐渐显露,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努力也由此展开。这种改革主要集中在国际和地区两个层次上。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1)扩大资金实力;(2)加强信息交流和发布功能,督促成员国信息披露;(3)改革资金援助的限制条件。

2、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补充,目的是为了维护区域各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区域合作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在危机管理方面大有作为:(1)汇率制度合作;(2)区域监督机制;(3)威慑机制;(4)危机防范和互助机制。

《货币银行学论文.doc》
货币银行学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