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的就义诗

2022-05-24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就义诗》

《就义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节选自冀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1课。 诗言志,本文所选诗《就义诗》通过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

《就义诗》语言朴素,铿锵有力,字里行间道出了作者对死亡的大义凛然,以及对同志的企盼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

热血男儿、革命志士,充溢着一种为理想和信念而献身的壮志豪情。 【学情分析】

崇尚正义是人性之高的品格和境界。“朝闻道,夕死可矣!”,真理与正义的价值之所以高于声明,是因为生命有限而真理永存,是因为至真、至善、至美的品性与情操,能够化育出一代又一代无数具有真意义、真价值的生命,正是“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在教学中要注意两点:

一、引导学生吸纳优秀人物的正义感,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二要体味人物真切的感情,从而活化于儿童的心灵。【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就义诗》。情感目标

感受诗中的浩然正气,体会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豪情壮志、坚贞不屈的品格以及为了真理不畏牺牲的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借助音像等形象、直观、感性的材料,让学生自主理解诗歌内容,并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夏明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1、师:同学们,当你偎依在母亲的身边玩耍时,当你畅游在书的海洋时,你可曾想到,是谁为我们换来幸福的生活?对,是无数革命先烈,当一个革命者面对着敌人的屠刀,表现会是怎样呢?(学生凭经验自由回答)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革命者的风彩吧!

2、师板书《就义诗》。

二、自由读诗,教师检查

1、小组自由读诗,认读生字,交流诗的意思。

2、教师检查,理解诗句。指导生字“砍”

3、学生质疑。

4、集体反馈。引导学生再读诗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读中理解、情感升华:

1、师:读完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谁能介绍一下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2、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然后回答。学生根据所查资料介绍作者、时代背景。

3、播放课件,入情入境。

4、体味诗句的意思,感情朗读。

(诗的前两句充分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为真理、为理想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只要我们坚持的是真理,砍头又算得了什么?一个革命者对人民、对革命的耿耿丹心,闪烁于诗的字里行间。

后两句:但是杀了我还会有更多的革命者站出来,无数革命志士会接过我的枪,继续战斗,迎接胜利的曙光。表达了作者对前途乐观,坚信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4、师:读完诗歌,你觉得夏明翰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回答)

5、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这首诗,看哪句诗最能说明夏明翰是一个不怕牺牲的人。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收取围绕重点的共性问题,以便组织学生讨论)

3、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重点突出“不要紧”、“只要”等词语。还要读出革命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三、指导书写

四、拓展延伸

播放《烈火中永生》剪辑。

五、作业安排 (1)巩固生字 (2)背诵《就义诗》

推荐第2篇:革命先烈就义诗

革命先烈就义诗

毛泽东曾说:“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为了激励人们前仆后继,现把一些革命烈士的“狱中诗”和“就义诗”辑录如下:

杨超(1904—1927),原籍河南新县,4岁时随父迁居江西德安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中共江西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后任中共德安县委书记。1927年4月,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他曾经辗转南昌、武昌、河南等地工作;同年10月,党任命他为特派员再回江西,不幸在九江被特务逮捕。1927年12月27日在南昌市德胜门外下沙窝英勇就义。他在就义时高声朗诵的“就义诗”

“满天风雪满天愁,

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

三年归报楚王仇!”

王幼安(1896—1928),湖北麻城人。1922年经董必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冬任中共麻城特别支部书记。1927年春任中共麻城县委委员。同年12月5日,国民党十二军突袭黄安城,白色恐怖笼罩着黄麻地区。王幼安留在麻城坚持斗争,并巧妙地从驻宋埠的国民党军队中搞到一批枪支弹药。8日,王幼安将这些军火装进棺材,在运往麻城自卫军驻地的途中,由于叛徒告密,被国民党军拦截并逮捕入狱。他在狱中写的“就义诗”是:

“马列思潮沁脑骸,

军阀凶残攫我来。

世界工农全秉政,

甘心直上断头台。”

1928年2月17日,王幼安在麻城宋埠干沙河南畔英勇就义。

夏明翰(1900—1928),湖南衡阳人。1920年到长沙,从事学生爱国运动。1921年在湖南自修大学学习时由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起任共青团湖南区执委委员、中共长沙区执委书记、全国农协秘书长兼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秘书、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兼组织部长、平(江)浏(阳)特委书记等职。1928年到中共湖北省委工作,同年3月在汉口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杀害。临刑前写下的“就义诗”是: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罗亦农(1902—1928),湖南湘潭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后历任中共中央驻粤临时委员会委员、中共广东区委宣传部部长、江浙区委书记。曾参加领导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起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湖北省委书记和长江局书记。是中共第五届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局主任兼组织部部长。1928年4月15日,因叛徒出卖在上海英租界被逮捕,后被杀害。在狱中写下的一首诗是:

“慷慨登车去,

相期一节全。

残躯何足惜,

大敌正当前。”

欧阳伟(1908—1928),湖南省攸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攸县工人纠察队队长、党务特派员。1928年9月29日被湘东保安司令罗定杀害。就义前,他咬破手指,用鲜血在监狱墙壁上写下的一首“就义诗”是:

“抛头何可惜,

五井有红叶。

白雾朝阳扫,

伫看梅城赤。”

诗中的“梅城”即攸县古称。

王孝锡(1903—1928),甘肃宁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经刘伯坚、邓小平推荐,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来到兰州后,建立了中共兰州特别支部。大革命失败后,回到宁县开展斗争,成立了中共宁县支部,并任支部书记。1928年11月26日,被国民党陕、甘、青“剿匪”总司令部逮捕。11月30日,他高喊着“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精神不死”等口号,凛然走向刑场,英勇就义。临刑前写下的“就义诗”是:

“慷慨歌太平,

从容作楚囚。

暴刀逞一快,

何惜少年头。”

朱也赤(1899—1928),广东茂名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起先后任中共茂名县支部书记、县农民协会筹备处主任、国民党茂名县改组委员会主任等职。在国共合作期间,以中共、农民协会和国民党要人三重身份领导全县革命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任广东南路农民革命委员会主任和中共南路特委委员。1928年12月在西营被捕。他在狱中写下“就义诗”两首,

其一:

“为主义牺牲,

为工农死节。

不负天地生,

无污父母血!”

其二:

“愁云惨雾罩南粤,

志士成仁飞赤血。

浩气长存宇宙间,

耿耿丹心昭日月。”

同年12月23日,在高州东门岭英勇就义。

周文雍(1905—1928),广东开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省港大罢工和广州起义。历任广州工人代表大会特别委员会主席,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长、工委书记,广州工人赤卫队总指挥,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大革命失败后,和中共广东区委妇女委员陈铁军在广州建立党的秘密联络机关,对外假称夫妻。后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不久与陈铁军一起就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举行了悲壮感人的刑场婚礼。他写在监狱墙壁上的题为《绝笔诗》的诗是:

“头可断肢可折,

革命精神不可灭。

壮士头颅为党落,

好汉身躯为群裂。”

张锦辉(1915—1930),女,福建永定人。张鼎丞的堂妹。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著名的少年女英烈、永定地区著名的红色歌手。1930年,15岁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由于潜伏的反革命分子告密,不幸被白匪逮捕。1930年5月16日,在赴刑场的路上,她高唱了下面的三首诗,

其一:

“不怕死来不怕生,

天大事情妹敢当;

一心革命为穷人,

阿妹敢去上刀山。”

其二:

“打起红旗呼呼响,

工农红军有力量;

共产党万年走天下,

反动派总是不久长。”

其三:

“穷苦工农并士兵,

希望大家要齐心;

打倒军阀国民党,

何愁天下不太平。”

恽代英(1895—1931),原籍江苏武进,生于湖北武昌。1921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起任青年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及《中国青年》主编。1926年任黄埔军校政治主任教官、中共党团书记。1927年先后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28年7月先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组织部秘书长。是中共第

五、第六届中央委员。1930年5月在上海任中共沪东区委书记时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次年4月29日在南京狱中遭杀害。在狱中写的“狱中诗”是:

“浪迹江湖忆旧游,

故人生死各千秋。

已摈忧患寻常事,

留得豪情作楚囚。”

邓恩铭(1901—1931),又名恩明。水族。贵州荔波人。1920年后参与建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济南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参加筹建中共山东支部。1922年参加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淄博矿区领导工人运动。历任中共青岛直属支部书记、青岛市委书记、山东地委书记、山东省委书记。1928年12月因叛徒告密在济南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1931年4月5日在济南惨遭杀害。就义前写下的“就义诗”是:

“卅一年华转瞬间,

壮志未酬奈何天。

不惜唯我身先死,

后继频频慰九泉。”

杨匏安(1896—1931),广东珠海人。1921年经谭平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领导省港工人大罢工。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参加中央八七紧急会议后南返广州,协助广东党组织接应南昌起义南下部队。1929年回到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1931年7月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8月在龙华英勇就义。在就义前夕写给狱中难友的“狱中诗”是:

“慷慨登车去,

临难节独全。

余生无足恋,

大敌正当前。

投止穷张俭,

迟行笑褚渊。

从兹成永别,

相视莫潸然。”

柳志杰(1902—1934),安徽潜山(今属岳西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5月任潜山县革命委员会军事委员。6月,独立二师攻打潜山县城后接任二团团长。后因潜山红军失利,潜入地下隐蔽。1933年5月后,到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吉鸿昌的前敌总指挥部任秘书。9月底同盟军被强令解散后到南昌。1934年3月因叛徒告密被捕并被押往南京。1934年7月12日,英勇就义于雨花台。在狱中写的一首“狱中诗”是:

“父兮空生我,

母兮空鞠我。

辜负罔极恩,

此生一无所。

愿将寸草心,

化作光明火。

长照可怜人,

渡此汹涛舸。”

吉鸿昌(1895—1934),河南扶沟人。曾任西北军旅长、师长。1929年起任宁夏省政府主席、国民党第十军军长、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三十军军长。1930年所部被蒋介石调驻河南,因反对进攻中国工农红军,被蒋介石强令出国,1932年回国。1933年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二军军长兼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出师抗日。1934年1月去上海,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9日在天津被国民党复兴社特务刺伤被捕,24日在北平陆军监狱英勇就义。下面这首“就义诗”,是他用一根小树枝写在刑场的土地上,并让其姐夫记下来的。诗曰:

“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

刘伯坚(1895—1935),四川平昌人。1920年赴比利时、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旅欧总支部书记。1926年回国后,到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联军任政治部副部长。1930年秋自苏联回国后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工农红军军事学校政治部主任、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等职。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4日在江西信丰遭国民党军队包围,于突围时负伤被俘。21日在大庾(今大余)英勇就义。3月11日由大庾县狱中戴脚镣经大街移囚绥署候审室后,他写的一首题为《戴镣行》的诗是:

“戴镣长街行,

蹒跚复蹒跚,

市人争瞩目,

我心无愧怍。

戴镣长街行,

镣声何铿锵,

市人皆惊讶,

我心自安详。

戴镣长街行,

志气愈轩昂,

拼作阶下囚,

工农齐解放。”

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于8月7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会后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在1931年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受到王明等人的打击,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此后,在上海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1934年到中央苏区。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宣传部部长兼中央办事处教育部长。是中共第四届中央委员、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35年2月突围转移途中,在福建长汀水口镇遭国民党军队包围被俘,因叛徒出卖,暴露身份,6月18日在长汀英勇就义。临刑前书写的绝笔诗是:

“夕阳明灭乱山中,

落叶寒泉听不穷。

已忍伶俜十年事,

心持半偈万缘空。”

吕大千(1909—1937),黑龙江宾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宾县特别支部宣传委员、宾县中学支部书记等职。1937年5月因组织遭破坏,被捕入狱。同年7月被日寇杀害于哈尔滨圈河。他在狱中写的《狱中遗诗》是:

“时代转红轮,

朝阳日日新;

今年春草除,

犹有来年春。”

杨道生(1911—1942),江苏淮安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文化出版事业,曾担任成都战时出版社社长。1941年2月13日被捕,1942年6月3日在成都东门外沙河被国民党当局杀害。他在狱中写的《狱中》诗是:

“中原大地起腾蛟,

三字沉冤恨未消。

我自举杯仰天笑,

宁甘斧钺不降曹。”

王之燕(1915—1942),又名南飞,河北束鹿人。1935年在北平民国大学读书时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1938年参加新四军,在教导队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到后方留守处任俱乐部主任。1939年秋,调任第二支队第三团书记官,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皖南事变中被俘,敌人误以为他是新四军第二支队政治委员黄火星,而将他囚于上饶集中营七峰岩监狱,并戴上两副脚镣。为七峰岩监狱秘密党支部成员之一。1941年6月,特务弄清其不是黄火星,转押至周田监狱。1942年6月19日,在赤石大屠杀时英勇就义。刑前口诵“就义诗”一首:

“浩气永长存,

丹心昭万古。

生前未了事,

留与后人补!”

陈法轼(1917—1942),贵州贵阳人。1938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积极参加贵州邮电职工运动,与混入工会的特务分子进行坚决斗争。1941年11月被捕。1942年6月20日在贵阳被国民党顽固派杀害。在狱中写的“狱中诗”是:

“磊落生平事,

临刑无点愁。

壮怀犹未折,

热血拼将流。

慷慨为新鬼,

从容作死囚。

多情惟此月,

再照雄心酬。”

吕惠生(1903—1945),安徽无为人。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江苏仪征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安徽无为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皖中行政公署主任。1945年9月随新四军七师北上,途中遭蒋军袭击被捕。同年11月在江宁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他在狱中写的“就义诗”为:

“忍看山河碎?

愿将赤血流!

烟尘开敌后,

扰攘展民猷。

八载坚心志,

忠贞为国酬。

且欣天破晓,

竟死我何求!”

罗世文(1904—1946),四川威远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中共川西特委书记,并领导《新华日报》成都推销组的工作。1940年在成都被国民党顽固派逮捕。1946年8月18日在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被害。临难前朗诵于白公馆的一首诗是:

“故国山河壮,

群情尽望春;

“英雄”夸统一,

后笑是何人?”

宋文桐(1913—1947),山东省文登县人。1945年8月,奉命随胶东部队从山东到东北,接管了庄河县。1945年11月,被中共庄河县委任命为庄河县西片工作队队长兼桂云花区指导员(区委书记),后不幸被捕。1947年1月14日被押到刑场时,面对前来送行的群众,他高声吟诵的“就义诗”是:

“尽头腊月二十三,

文桐革命未干完。

唯有牺牲称壮士,

红旗永飘步云山。”

余文涵(1917—1949),四川长宁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曾任中共达县县委书记,1949年担任中共川南六县(江安、长宁、南溪、庆符、珙县、兴文)边区县委书记。1949年5月被当地敌特逮捕。7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他在狱中写的一首题为《铁窗明月有感》的诗是:

“铁窗明月恨悠悠,

无限苍生无限仇。

个人生死何足论,

岂能遗恨在千秋!”

许晓轩(1916—1949),江苏无锡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重庆《新华日报》工作,担任过《青年生活》主编、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宣传部长等职。1940年被捕,被囚在重庆白公馆集中营。1949年11月2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1947年底与李子伯等曾筹划集体越狱,后李子伯等被移走,乃作如下一诗赠别,诗曰:

“相逢狱里倍相亲,

共话雄图叹未成。

临别无言唯翘首,

联军已薄沈阳城。”

何敬平(1918—1949),四川巴县人。初中毕业后,曾在重庆电力公司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4月被捕,囚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牺牲。下面这首题为《把牢底坐穿》的诗,是他于1949年1月在狱中所作,诗曰: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

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

我们要把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

今天,

我们坐牢了,

坐牢又有什么稀罕?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推荐第3篇:《就义诗》教案1(整理)

《就义诗》教案1 学习目标

1.品味诗意,体会诗人刚正不阿、威武不屈的革命精神。2.感悟革命者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3.了解吉鸿昌,背诵诗歌。

导入

吉鸿昌说“我是中国人”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剌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招待中国人,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到:“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了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1932年,吉鸿昌回到祖国,率领抗日同盟军,转战长城内外,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后来不幸被敌人诱捕,就义前他挥笔写下了正气凛然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认识作者

吉鸿昌(1895-1934)河南扶沟人,1913年入冯玉祥部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旅、师长。他为人正直,不畏权势,人称“吉大胆”。1930年9月接受蒋介石收编,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但不愿替蒋打内战,态度消极。1931年8月被蒋介石解除兵权,强令出国“考察”。遂环游欧美,发表抗日演说,寻求国际声援。1933年5月,与冯玉祥、方振武在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2军军长、北路前敌总指挥,率部向察北日伪军进击,将日军驱出察境。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天津继续进行抗日活动。同年11月9日被国民党复兴社特务刺伤被捕,24日在北平陆军监狱英勇就义。

【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虽寥寥几笔,却将他临难时的愤懑之情直泻而出。1933年5月,吉鸿昌联合冯玉祥等组织抗日同盟军,同日军展开了英勇的战斗。同盟军军纪严明,同仇敌忾,收复了许多失地,深受全国人民的拥护。大敌当前,外侮在即,然而蒋介石政府却不顾全国人民的意志,公然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外屈膝退让,对内疯狂屠杀抗日爱国志士。在生死的关头,吉鸿昌已将自己个人的命运同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自觉地联系在了一起。体现出了一个革命者博大宽广的胸怀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后两句,紧承上句,“国破尚如此”, “国破”是因其壮志未酬身先卒之憾恨而让他刻骨难忘。东北沦陷,生灵涂炭,而日寇的野心也肆意膨胀,华北危急,平津告难,在此国之将亡之际,腐败的国民党政府依然推行其不抵抗的卖国政策。吉鸿昌早已抱定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毅然决心。如果不能死在抗日前线上,那么留此头颅又有何意。其悲壮之势,豪迈之情,直逼云霄。

小结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精神呢?

诗歌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威武不屈的革命精神,袒露了作者不甘受奴役,不愿当亡国奴的民族气节,为没有能够死在抗日的战场而深感遗憾和对民族前途的无比担忧以及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牺牲精神。

练习就义诗 杨超

漫天风雪漫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愁。 【注释】杨超(1904-1927):江西德安人。1925年在北京大学加入共产党,1927年不幸被捕,在南昌市得胜门外下沙窝牺牲。

1.默写吉鸿昌的《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2.第一句的环境描写有什么特点?起到了什么作用? 悲壮寥廓。为悲壮和从容就义做铺垫和渲染。

3.第二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反问。更加强烈坚定的表达了作者不怕牺牲的的革命精神。 4.三四两句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决心和理想? 写作者死后还要继续革命,消灭敌人。表达了革命到底的决心和革命必胜的信念。

革命《就义诗》3篇 就义诗 杨继盛 浩气还太虚 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 留作忠魂补

就义诗

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

------------------ ①这首诗,是杨超烈士就义时高声朗诵的。

②春秋时代,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没有一点罪而被楚平王杀死。伍子胥逃到吴国,取得了吴王的信任,起兵打进楚国京城。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尸,报了杀害他父亲和哥哥的仇恨。这里是说革命必将获得胜利,烈士的鲜血绝对不会白流,具有英雄气概的革命同志一定会向敌人讨还血债的。

------------------ [出处] 引自“革命烈士诗抄(萧三主编)”亦凡公益图书馆(shuku.net) 就义诗 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注 释: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 真:真理

后来人:革命下一代 翻译:砍掉头颅并不可怕,只有我的信仰共产主义是真理。把我夏明翰杀了,还有大批的革命后代。

推荐第4篇:《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

拓展阅读 《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 学习目标:

初级目标:

1、熟读并背诵三首诗歌。

2、了解三位烈士的主要事迹与牺牲经过。

3、做相关摘抄。

中级目标:

4、理解文中一些句子或词语的深意。

高级目标:

5、感受革命者大义凛然、乐观坚强的英雄气概。课前自测题:

1、写出下列词语。

毒刑kǎo( )打 宫diàn( ) kǎi( )歌

2、填空。

《囚歌》作者是 。《就义诗》作者是 。《我的“自白书”》作者是 。其中,曾任抗日同盟军军长的是 , 《我的“自白书”》作者曾任地下刊物 特支书记。

课堂在线:

一、朗读诗歌比赛。

二、检查预习。

三、小组合作探究,完成预习检测题:

1、为下面的诗歌片段划分节奏,有感情的按照节奏朗读。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2、查阅字典,理解什么叫自白,想一想,题目中的“自白”为什么加引号?

3、三首诗歌都体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请找出诗歌中集中体现出这种精神的语句来。说说这些句子是怎样体现出这种精神的。

四、小组交流。教师总结。

五、完成课堂学习效果检测题:

1、如何理解“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2、请模仿下面“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的方式,也为其中一位烈士写一段颁奖词来歌颂他的革命精神。

例:无臂钢琴师刘伟——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小岗村的选派干部沈浩—— 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

英雄试飞员李剑英——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

推荐第5篇:夏明翰烈士诗就义诗

阅读课教案

革命烈士诗抄-----就义诗

授课教师: 陈慧 冯义 学习目标 :

1、理解、背诵就义诗。

2、感受夏明翰为捍卫马列主义真理而英勇献身的英雄气概和崇高品德。

教学重点: 理解就义诗的含义 教学过程 :

一、诗歌导入

1、齐读就义诗。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你知道夏明翰的英雄事迹吗?

2、学习就义诗。(1)齐读。

《就义诗》(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2)有感情朗读。

二、了解古诗大意。

1、讲述夏明翰被关押的事情。

思考:夏明翰被捕后,敌人对他使用了哪些手段,结果怎样?

2、面对敌人的糖衣炮弹和残酷刑罚,夏明翰是怎样对待的?

3、你觉得夏明翰是一个怎样的人?

(夏明翰被捕后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毫不屈服)

4、投影出示“就义诗”,朗读、理解这首诗。

砍头── 牺牲

英雄气概

主义── 真理

就义 杀了── 一人 坚定信念 自有── 千万

5、夏明翰在受审时与敌人作针锋相对的斗争。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说说夏明翰为什么能在敌人面前这样英勇无畏?课文反映了夏明翰烈士怎样的崇高品质?

五、作业

1、朗诵、背诵、默写《就义诗》。

2、摘录几首革命诗和同学交流。

六、板书设计:

革命烈士诗抄-----就义诗

(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推荐第6篇:瞿秋白

一、卜算子·咏梅

寂寞此人间,且喜身无主。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

二、红梅阁

出其东门外,相将访红梅。春意枝头闹,雪花满树开。

道人煨古拙,烟湿舞徘徊。此中有至境,一一入寒杯。

坐久不觉晚,瘦鹤竹边回。

三、江南第一燕

万郊怒绿斗寒潮,检点新泥筑旧巢。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

四、哭母诗

亲到贫时不算亲,蓝衫添得新泪痕。饥寒此日无人问,落上灵前爱子身。

五、咏菊

今岁花开盛,宜栽白玉盆。只缘秋色淡,无处觅霜痕。

六、浣溪纱

廿载浮沉万事空,年华似水水流东,枉抛心力作英雄。

湖海栖迟芳草梦,江城辜负落花风,黄昏已近夕阳红。

七、梦回

山城细雨作春寒,料峭孤衾旧梦残。何事万缘俱寂后,偏留绮思绕云山?

八、雪意

雪意凄其心惘然,江南旧梦已如烟。天寒沽酒长安市,犹折梅花伴醉眠。

九、皓月

皓月落沧海,碎影摇万里。生理亦如此,浩波欲无际。

十、赠羊牧之。

其一:十年不相见,相见各成人。潘鬓一似旧,举止失天真。

君知霜月苦,仆仆走风尘。风尘应识好,坚我岁寒身。重耳能得国,端在历艰辛。

其二:贻我七言句,秋气满毫端。芦花不解事,只作路旁看。

我意斯文外,别有天地宽。词人作不得,身世重悲酸。

吾乡黄仲则,风雪一家寒。

其三:君年二十三,我年三岁长。君母去年亡,

我母早弃养。亡迟早已埋,死早犹未葬。茫茫宇宙间,何处觅幽圹?荒祠湿冷烟,

举头不堪望。

其四:(即《红梅阁》略)

十一、题远东第一伟人铜像

妖孽忽神圣,蓝天白太阳。一生皆矛盾,无话不荒唐。

梦绕黄金国,魂飞乌托邦。只因承道统,断发复华装。

十二、忆内(集唐人句)

夜思千重恋旧游,(李端)他生未卜此生休。(李商隐)

行人莫问当年事,(许浑)海燕飞时独倚楼。(戴叔伦)

十三、无题

斩断尘缘尽六根,自家自了自家身。欲知治国平天下,原有英雄大圣人。

十四、偶成

一九三五年六月十七日晚,梦行小径中,夕阳明灭,寒流幽咽,如置仙境。翌日,读唐人诗,忽见“夕阳明灭乱山中”句,因集得《偶成》一首:

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

方欲提笔录出,而毕命之令已下,甚可念也。秋白曾有句:“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此非词谶,乃狱中言志耳。

推荐第7篇:瞿秋白

1905年,瞿秋白进入冠英小学读书,学校校长庄苕甫是清末的举人,但他却具有维新思想,主张废科举,办学堂。1909年春天,瞿秋白考入常州府中学堂,学校校长屠无博,在学生中间经常进行反清革命思想教育。1915年冬,因交不起学费,瞿秋白被迫辍学。1916年,17岁的瞿秋白进入社会谋生。先在无锡乡间当国民学校校长,继而投奔武昌的堂哥寻找出路。翌年,瞿秋白到北京进入俄文馆,学习俄文和哲学,开始“做以文化救中国的功夫”。“五四”运动前后,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外来思想目不暇接,瞿秋白进行了广泛阅读与涉猎,他研究过关国的宗教新村运动、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以及狄德罗、卢梭等人的著作,而本着惠及人民大众的内在尺度,他的兴趣开始倾向于共产主义。

不久,瞿秋白觉得书本上的求索和朋友间的探讨,对社会主义仍如“隔着纱窗看晓雾’’,看不真切。这时,翟秋白有了以北京《晨报》特约记者身份到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国家——苏维埃俄国采访的机会。在俄国,瞿秋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参观采访和调查研究,他觉得“共产党始终是真正为全体工人阶级奋斗的党”,他认为“共产主义学说在苏俄的逐步实行,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桩伟大事业,是世界第一次的改造事业”。至此,瞿秋白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由“忏悔的贵族”终于成为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1年9月,瞿秋白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12月21日,受陈独秀邀请,瞿秋白离开莫斯科启程回国工作。1923年1月13日回到北京,即兼管中共宣传工作,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和主编《向导》编辑。他中这些刊物上发表大量政论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考察中国社会状况,论证中国革命问题,为中共的思想理论建设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1925年1月起,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第

四、

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6月4日,瞿秋白负责主编出版了我党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报道上海和全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消息。1926春,瞿秋白病重住院,抱病写《俄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农民问题》一书。

1927年4月27日—5月9日,中共五大召开,瞿秋白发表《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尖锐地批评了陈独秀等以及以共产国际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8月7日,新来的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主持召开会议(八七会议),正式将陈独秀(缺席)免职,指定瞿秋白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工作。这次会议在革命危急关头,将打散了的队伍重新团聚起来,使中国革命完咸了由国民革命到土地革命的重大转折。

1930年9月底召开六届三中全会,瞿秋白纠正了李立三在工作中的一些错误。1931年1月7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瞿秋白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此后瞿秋白留在上海养病(肺结核),进行文艺创作和翻译,完成了大量翻译作品和许多重要的论文、杂文,与茅盾、鲁迅来往,结下深厚友谊,领导左翼运动。

1934年1月,瞿秋白遵照中央指示,抱病离开上海前往中央苏区——瑞金,担任中央教育委员。虽然工作相当劳累,身体又差,还不时咯血,三天两头发高烧,而物质生活又很艰苦,但他依然勤奋工作,为根据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开始撤离苏区,瞿秋白因患肺病,留在江西瑞金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他的肺病日益严重\'中央决定派人送他转道香港去上海就医。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晨,从容就义,年仅36岁。 瞿秋白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无论是他英勇献身革命事业的光辉事迹,还是涉及政治、哲学、文学、史学、翻译等众多领域的重要思想,都值得中国人民学习和珍视。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者之一的瞿秋白同志逝世80周年。有道是:“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瞿秋白是从容就义的,而赠予他这份死之从容的,是一种高远强大的精神力量。

(摘自《光明日报》)

②毛泽东高度赞扬瞿秋白,说:“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瞿秋白因交不起学费,被迫中断学业,17岁的瞿秋白进入社会谋生,后来投奔武昌的堂哥,这段经历影响他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 B.“五四”运动前后,尽管瞿秋白研究过马克思主义、宗教新村运动、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但他对社会主义认识还是朦胧的。

C.瞿秋白受陈独秀邀请,离开莫斯科回到北京工作,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热血日报》主编和《向导》编辑。

D.在“八七会议”上,瞿秋白正式将陈独秀免职,开始主持中央工作。这次会议在中国革命危急关头举行,是中国革命重大转折点。

E.瞿秋白以自己的思想理论和革命实践奠定了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地位。

(2)瞿秋白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一个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请简要分析。(6分)

(3)作为一个革命思想家,瞿秋白在哪些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6分)

(4)瞿秋白的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力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2.(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A“这段经历影响他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的说 法不太准确,这可能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的,文中没有明确说到这一点;C“《热血日报》主编”不是这一时期担任的;D“瞿秋白正式将陈独秀免职”错误,是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将陈独秀免职)

(2)①读小学和初中时,在学校校长的影响下,接受了当时进步思想的教育。②“五四”运动前后,瞿秋白广泛阅读与研究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外来思想,他的兴趣开始倾向于共产主义。③赴俄后参观采访和调查研究,使他对共产党和共产主义有了深刻的认识,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终于成为一个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每点2分)

(3)①主持党的工作,领导革命斗争,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重要贡献。②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党的理论建设和宣传工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③在政治、哲学、文学、翻译、教育等众多的领域取得杰出成就。(每点2分)

(4)①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为了找到民族解放和强国富民之路,瞿秋白苦苦探索,为真理而奋斗,为党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丰富的思想和文化遗产。②对党忠诚,信仰坚定。瞿秋白是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即使革命遇到重重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他对党始终忠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也没有动摇。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瞿秋白的一生,疾病缠身,日常事务繁重,但他拼命工作,为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④临难不屈,气节高尚。被敌人逮捕,慷慨赴死,从容就义,这是“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志士气节。(每点2分)

推荐第8篇:刘胡兰就义

话剧:刘胡兰英勇就义

人物:刘胡兰,军阀士兵三人,解说员一人,

解说员:下面请听英雄刘胡兰就义的故事。

刘:大家好,我就是传说中的刘胡兰,相信大家都认识。为了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专程从天堂赶来,为大家讲述我当年英勇就义的故事。1932年,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参加了儿童团,替八路军站岗放哨,有时还送情报,,枪林弹雨,九死一生啊。由于表现突出,本姑娘年满14周岁就被批准为预备党员,这是多麼光荣,多麽值得骄傲。。。。。。

解说员打断刘胡兰的话

解说员:刘英雄,大家感兴趣的是,您是如何一举成名,流芳百世的?也就是说,您是怎样壮烈牺牲的。请你详细介绍一下。

刘:好的,记得那是1947年的第一场雪,比46年来的稍晚一些,可恶的军阀头子阎锡山袭击了我们村。我是全村唯一的党员,更倒霉的是,有叛徒告密,把我给出卖了。匪徒们逮捕了我,把我一个弱女子押到了村东头的破庙里,他们想从我的嘴里得到八路军的消息,于是严刑审问我。当时我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最后倒在了敌人的屠刀下,英勇就义。 解说员:你说的很精彩,能不能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

刘:没问题,来人配合一下。

官:啊。。。。abeautifulgirl, 你叫刘胡兰?一个漂亮的女孩

刘:没错,老娘就是!

官:嘴还挺硬,你以前给八路军干过什麼?

刘:只要我能做到的,什么都干!

官:现在有人出卖了你,说你是共产党!

刘:是又怎样,sowhat?那又怎样

官:我们阎锡山阎大人说了,只要你老实交待八路军的下落,写份检查,就放你一条生路。 刘:要我当叛徒,不可能!用英国话说,nopoible.不可能

官:Imustgiveyousomecolourtoseesee!给你点颜色看看

官:你真的不怕死吗?

刘: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

官:好,算你狠,今天我成全你!

(军官挥刀砍向刘胡兰的腰部)

解说员:英雄刘胡兰光荣牺牲了,她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领袖毛主席为她题词(建议湖南同学用湖南口音):刘胡兰是个好姑娘,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推荐第9篇:牛虻就义

《牛虻就义》

军事法庭周二早晨开庭。审判异常短暂、简单,只是走过场而已,全部过程只用了二十分钟。确实,它用不着费更多的时间,辩护是不允许的,仅有的几个证人不外乎被告打伤的密探、军官和几个士兵。判决书是预先起草的,蒙太尼里也已送来了他们需要的非正式的同意的通知,审判官们(费拉里上校、地方龙骑兵少校和两个瑞士警卫营的军官)几乎无事可做。起诉书大声宣读过,证人们祟了证据,判决书也签了名,然后郑重其事地向犯人宣读。他安静地听着,当照例被问及是否有话说时,牛虻只是不耐烦地挥挥手,便宜把事情了结了。他怀里藏着蒙太尼里丢下的手绢,整整一夜,他一直拿着那手绢亲吻、哭泣,仿佛那是有生命的。现在,他看起来脸色苍白,毫无生气,眼睑上还有泪痕,而且,“判决枪毙”四个字似乎对他毫无影响,这些话念出时,他的瞳孔张大了一下,仅此而已。

“把他押回牢去。”这些过场走过后,统领说道。那个军曹,很明显快要哭出声来了,在那个一动不动的身体的肩膀上拍了一下。牛虻略显吃惊地回头看他。

“啊,是的,我忘记了。”他说。

统领的脸上流露出一种像是怜悯的表情。他并不是生性残忍,近一个月,他常常私下觉得自己所扮的角色可耻。既然主要目的已经达到,他还是愿意在职权范围内作些小小的让步。“你不必再戴镣铐了。”他说道,看着牛虻伤肿的手臂,“你可以仍然住在原来的牢房里,死囚牢又黑又暗。”他这样补充着,转向他的侄子,“这只不过是种形式。”

他干咳着,双脚显然是在尴尬地倒换着位置,然后,他把正要押犯人离开屋子的军曹叫住。

“等会儿,军曹,我有话跟他说。”

牛虻一支不动,而统领的话像是说给了听不见声音的耳朵。

“你有什么话转给你的亲戚或朋友——我想,你有亲戚吧?”

没有回答。

“好吧,你可以考虑考虑,然后告诉我或者神父,我保证你的话会转到。你最好把话告诉神父,他很快就来,要陪你一夜。如果你有什么别的愿望——”

牛虻抬起头来。

“告诉神父,我宁愿一个人过夜。我没有朋友,也没有什么话要带给谁。”

“可是你要忏悔呀。”

“我是个无神论者,我什么都不要,只求安静。”

他的语调沉闷、平静,没有挑衅或愤怒的意味。他慢慢转身而去,到门边又停下。“我忘了,上校,还得求你一件事。明天不要让他们捆我或是遮上我的眼睛,我会安安稳稳地站在那儿。”

礼拜三早晨,日出时,他们把牛虻带到院子里。他的腿瘸得比往常更明显了,他重重地靠着军曹的胳膊,走得异常困难、痛苦,但他脸上所有的倦怠的温顺都无影无踪。空寂中把他压垮的幽灵似的恐惧、虚幻世界里的幻象与梦境,都随着产生它们的夜消失了,而一旦太阳光芒四射,敌人出现在面前,他便激起斗志,再也无恐惧可言了。

执行死刑的六个枪手在爬满春藤的墙前站成一排,这墙就是他那天夜晚进行不幸尝试时爬过的布满裂缝政要坍塌的墙壁。士兵们站在一起后,手里握着枪,好不容易抑制住眼泪。杀死牛虻,真是不堪设想的恐怖,他那直刺人心的辩才,他那无何止的狂笑,他那光明磊落、感人肺腑的勇气,曾像太阳的光芒一样在他们死气沉沉的生活中闪耀,而现在,他必须死,死于他们之手,这对他们来说,就是去熄灭天上的明灯。

在院子里那棵巨大的无花果树下,他的坟墓正在等着他,夜里,一些士兵很不情愿地挖了,铁锹上沾上了他们的泪水。他走过时,低下头微笑着看了看那个黑黢黢的坑和坑边打蔫

儿的小草,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闻闻那新翻泥土的芳香。

靠近大树,军曹停下来。牛虻带着最欢欣的微笑回头看了看。

“我要站在这儿吗?军曹?”

军曹默默点点头,他喉头哽咽,悔恨自己竟不能说句话来救他的命。统领、他的侄子、为枪手发令的中尉、一个医生和一个牧师已经站在院落中了,他们一本正经地往前走着,看到牛虻含笑的眼睛中光芒四射的蔑视,他们都有些局促不安。

“早„„.早上好,先生们。啊,尊敬的牧师也起得这么早!你好,队长先生,这次会面可比上一次愉快多了,是不是?我看你的胳膊还在吊着,那是因为我的枪法不佳。这些好汉们的枪法一定我强——是不是,伙计们?”

他说着向士兵们阴郁的脸上扫了一眼。

“不管怎么说,这一次是用不着绷带了。喂,喂,别这么垂头丧气的,立正站好,显示一下你们的枪法吧。以后,你们还有很多你们不知如何应付的工作要做,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事先练习一下。”

“我的孩子,”牧师上前打断他的话,别的人后退了几步,以便单独谈话,“再过几分钟,你就要面对你的创造者了,难道这留给你属性的几分钟,你还要用来说这些话吗?我请求你想想,不忏悔就死,让所有的罪孽压在你的头上,那是多么可怕的事啊!等你站到你的审判者面前,再想忏悔可就来不及了。难道你竟要开着玩笑走到上帝森严的神座前吗?”

“开玩笑吗,牧师大人?我觉得,忏悔这东西只有你们才用得着,轮到我们,收拾你们的时候,我们会用大炮来代替这半打破旧的马枪的,那时候,就会真正领教我们是多么能开玩笑的。”

“你还要用大炮?唉,可怜的人,难道你还不明白,你现在正处在可怕的深渊边上吗?”牛虻回头望了一眼那开着口的坟墓。

“原„„原来牧师大人认为,只要把埋在这儿,就算是把我了结了?也许会用石头压上坟头,免„„免得我在‘三天之后’复„„复活吧?别害怕,牧师大人!我不会侵犯你们这廉价表演的专利权的,我会和老鼠一样,在你们把我放下去的地方安安静静地躺着。即使这样,我们也还会用大炮的。

“啊,慈悲的上帝!”牧师喊道,“饶恕这个可怜的人吧!”

“阿门!”中尉低沉地叫了一声,与些同时,上校和他的侄子在自己身上虔诚地画着十字。显然,再这么坚持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效果,所以牧师放弃了徒劳的尝试,没有再拖延,简短的准备就这样完成了。牛虻自己走到指定的位置,只转过身看了一会儿红黄交融的灿烂朝霞。他重复了不要蒙眼的要求,他那挑战的神情,逼得上亲只得勉强表示同意。他们双方都忘记了,这么做会使士兵们十分难受。

牛虻面对他们,微笑着站好,枪在士兵们的手中不住地抖动着。

“我完全准备好了。”他说。

中尉向前走一步,因激动而有点儿颤抖,他以前从来没有发布过执行死刑的口令。“预备——瞄准——放!”

牛虻踉跄了一下,很快恢复了平衡。一颗子弹射偏了,只擦破了他的脸皮,血淌到洁白的领结上,另一颗子弹打在膝上面一点儿。硝烟散去,士兵们看到牛虻在那儿微笑着站得好好的,正用残缺不全的手在擦脸上的血。

“枪法太糟糕了,伙计们!”他说,清晰的声音传入呆呆发愣的可怜的士兵们的耳朵里,“再来一次!”

士兵们不由得呻吟颤抖起来。开枪时,他们每个人都瞄向了一边,暗中希望那致命的一枪出自他人之手,而现在牛虻还站在那里,冲着他们微笑。他们被突如其来的恐惧抓住,枪口朝下,他们神情沮丧地听着军官们粗暴的咒骂与责备。

统领在士兵脸前晃着拳头,粗暴地嚷着要他们立正,举枪。他也同士兵们一样,不敢看一眼——那个可怕的人形站着,站着,不肯倒下。牛虻跟他说话时,他被那嘲笑的声调吓了一大跳,打了个冷战。

“上校,你今天带来的士兵真是糟糕透了!来,看看我是不是能更好地调理他们。现在,士兵们!把手里的东西抬高点儿,靠左一点儿。唉呀,伙计,你们手里拿是枪,不是煎锅!都对准了吗?好了!预备——瞄准——”

“放!”上校向前惊跳了一步叫道。这个人竟自己下令枪毙自己,这简直让无法忍受。又是一阵乱七八糟的枪响,那排士兵竟乱作一团,簌簌发抖。一个士兵甚至没能开枪,他只是把枪扔到一边,蹲下去,低声呻吟着说:“我不能——我不能!”

硝烟很快散去,飘入早晨的阳光之中。他们看到牛虻已经倒下,同时也看到,他仍然没死。在最初的一刹那间,士兵们与军官们僵直地站着,如同被变成了石头人。忽然,医生和上校都惊叫一声向前冲去,他们看到牛虻吃力地用一个膝盖支撑着身体,依然在对士兵们发笑。

“又射偏了!再试一次——看一看,小伙子们——你们能否——”他的身体突然摆动了一下,歪倒在草地上。

“他死了吗?”上鹇低声问。医生跪倒在地,一只手摸摸那血淋淋的衬衫,软弱无力地回答:

“我想是的——感谢上帝!”

“感谢上帝!”上校重复着说,“事情到底了结了!”

推荐第10篇:瞿秋白2

在先烈的感召下成长

赣榆县厉庄镇尚庄小学 三(2)班任红雨指导老师任江英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伟人瞿秋白》,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瞿秋白烈士。他哪里伟大呢?他到底有什么值得我敬佩的地方呢?

我觉得最感动我的地方是1935年瞿秋白同志被国民党保安团逮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审讯、劝降,坚守革命气节,并说了一些令我刻苦铭心的话:“人爱他的历史,甚于鸟爱他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历史。”“头可断,志不可敌。”“革命而死,是最大的光荣。”读后很长时间,我一直感觉这些话语在我耳边回响,令我心潮起伏。

最令我揪心的地方是1935年6月,蒋介石密令杀害瞿秋白时。他信步至凉亭,自斟自饮,谈笑自若。说:“人之公余稍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酒毕,从容走向刑场。沿途唱着《国际歌》、《红军歌》。到达罗汉岭后,他盘膝而坐,说:“此地很好”,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当时才36岁。看到此处,我的眼泪禁不住留下来了,恨不得自己能够到现场把瞿秋白同志拉回来。

这位伟人能在敌人的审讯中抵挡住他们的劝降、辱骂,守护着革命气节,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的英勇行为令我深深的感动;瞿秋白能在狱里有感而发写出了体现坚贞不屈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怀的诗词和《多余的话》,坚定地表示要守护革命气节,还祝愿同志勇猛精进。这种精神令我热泪直流,如果我能见一面瞿秋白,我想我会紧紧的抱住他痛哭,在哭声中表达出我对烈士的敬意。

瞿秋白的事迹令我感动,瞿秋白的意志值得我认真学习。我为我们中国共产党有瞿秋白这样的同志而自豪!

第11篇:瞿秋白读后感

伟人瞿秋白观后感

辛丰小学 三(3)班张昕叶指导老师:胡佩琴

瞿秋白是一位为中国付出毕生精力的人,在以前,我对他还很陌生,当老师带领我们听完关于他的故事后,这个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故事讲述了他从幼年到成年的事情。

在这个故事里,我了解到了瞿秋白为何会这么义无反顾地走上革命道路,因为在幼年时他就知道了要把祖国从封建、迷信、任人宰割的坑里拉出来,并且他深刻地意识到了祖国的国耻。故事中有一段令我难忘:有一年国庆节,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张灯结彩的过节。还是年幼的瞿秋白不但不欢乐,而且充满悲愤,在他亲手糊的白色灯笼上题了两个字,那两个字力透纸背,令人感到一股悲愤之情。那两个字就是“国丧”。

瞿秋白他一生爱书,在他住在姨妈家的那段时间里,他不分昼夜地攻读藏书。因为他的发愤图强,最终考上了大学,更令我敬佩的是瞿秋白那视死如归、不怕牺牲自我的可贵精神,36岁就被敌人杀害,在他短暂而又宝贵的一生中不仅和敌人做着顽强的斗争,而且他一向在为人民服务!

“瞿秋白”这个伟大的人物,我不会忘记他。他的品质和人格,将永远地活在我们的心中,激励着我成长!

第12篇:瞿秋白小传

瞿秋白小传

数学科学学院数学1102张静110701228 瞿秋白,原名瞿双,1988年1月出生于江苏常州,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上海大学原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把上大建设为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振兴输送了一大栋梁之才。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1917年春,瞿秋白随同堂兄纯白北上到北京。原本秋白要报考北京大学,但付不起学膳费,参加普通文官考试未被考取,于是考入外交部办的“不要学费又要出身”的俄文专修馆,学习俄文。1919年5月4日,性格内向的瞿秋白参与了五四运动,加入了李大钊、张嵩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920年8月,瞿秋白被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到莫斯科采访。1921年6月22日,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7月6日,是瞿秋白永远难忘的日子,他在安德莱厅见到了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并在会间进行了简短的交谈。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节四周年,瞿秋白在莫斯科第三电力劳工工厂参加工人的纪念集会,又一次见到了列宁,并聆听了他的演讲。1921年秋,东方大学开办中国班,瞿秋白作为当

时莫斯科仅有的翻译,进入该校任翻译和助教。1921年5月由张太雷介绍加入共产党, 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瞿秋白主持中央政治局的近一年期间(1927年7月-1928年5月),发生了南昌暴动,广州暴动,以及秋收暴动。瞿秋白的领导方式与强势作风的陈独秀不同,只发表一般政治主张,对组织和军事完全放权。但11月在上海召开的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展了八七会议以来“左”的情绪,形成左倾盲动错误。12月广州起义的失败使瞿秋白等中央领导人有所觉悟,及时发现纠正了左倾盲动错误,并在1928年

3、4月间的临时常委会上作了自我批评,在实践中基本结束了全国范围内的左倾盲动错误。1928年5月中旬,瞿秋白抵达莫斯科。6月,瞿秋白在莫斯科郊外的兹维尼果罗德镇主持召开中共六大,“六大”之后,瞿秋白继续留在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团团长两年时间,实际在国内直接领导中共的是李立三和向忠发。但1927年夏,米夫、王明一伙捏造了“浙江同学会”事件。1929年夏,王明一伙利用联共反右清党运动,掀起中山大学风潮。他们先是举行“十天会议”形成“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在王明的带领下喧嚣、起哄、谩骂,使用一切卑鄙手段攻击中共代表团,将右倾和左倾的帽子一切扣到瞿秋白头上,导致秋白的三弟景白的“失踪”。

1930年春在联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支持下,瞿秋白被撤销了中国共产党驻莫斯科代表的职务,携妻子离开苏联回国,此后瞿秋白留在上海养病(肺结核),进行文艺创作和翻译,与茅盾、

鲁迅来往结下深厚友谊,领导左翼运动。1934年1月7日,瞿秋白奉命离开上海,于1934年2月5日,瞿秋白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红军决定长征后,瞿秋白虽然几经要求随军长征,但还是被留在即将沦陷的瑞金。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向香港转移途中,在福建省长汀县水口镇小迳村被地方反动武装保安十四团钟绍葵的部队俘获,关入上杭监狱。由于叛徒指认,身份被识破,于5月9日被押解到长汀。在被押期间(5月23日),瞿秋白写下了《多余的话》,表达其由文人从政曲折的心路历程。6月18日晨,写完绝笔诗,神态自若缓步走出囚室,到中山公园凉亭前拍照,留下最后的风采。用毕酒菜,从容走向刑场,沿途唱俄文《国际歌》《红军歌》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到达罗汉岭,选一草坡坐下,对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饮弹洒血,从容就义。

1924年,瞿秋白的生活中出现了两个女性,一个是在年初和他结为夫妻的王剑虹,不幸的是王剑虹在同年的7月就病故了,还有一个便是他的学生,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学生杨之华。后者和前夫沈剑龙自由恋爱,她是大家闺秀,又有新女性的热情,拥护妇女解放,渴望志同道合的感情。王剑虹去世后,杨之华对瞿

秋白的崇敬渐渐转变为爱情,和自己丈夫已经从思想上,感情上都分道扬镳了,她鼓起勇气向瞿秋白表白了心迹,瞿决定和她一起回老家与丈夫离婚,在萧山三个青年经过一夜的交谈,达成共识,瞿秋白和杨之华结婚,沈剑龙和瞿秋白结为朋友。

这段惊世骇俗的感情深深吸引了我们,我们试着通过这段并不漫长但是非常浓郁丰富的爱情写出两个风华正茂的青年的理想与追求。在中国革命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中,他们因觉悟而革命,因革命而相爱,因相爱而勇敢,因勇敢而从容。作为革命者,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作为青年,他们为纯真爱情和美好生活投入了全部热情。10年对于历史和人生都很短暂,但这段10年的感情留给历史和人生的影响却十分长久,对我们的感动也很强烈。

杨之华,1900年出生于浙江萧山,是家道中落的绅士门第小姐,当地出名的美人,曾就读于浙江女子师范学校。20岁时,她和浙江有名的开明士绅沈玄庐的儿子沈剑龙相爱成婚。沈剑龙喜欢诗词、音乐,但他和朋友一起到上海后,经不起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生活引诱,堕落了。此时,杨之华已生下一女,便是“独伊”,意即只生你一个,可见杨之华心中的怨愤。1922年杨之华只身跑到上海,参加妇女运动,认识了向警予、王剑虹等人,并于1923年底被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录取。

瞿秋白当时是社会学系的系主任,他风度翩翩、知识渊博,在师生中声望很高。杨之华第一次听瞿秋白的课,就对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1924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天,瞿、杨在上海举行了结婚仪式,沈剑龙亲临祝贺。从此,瞿秋白和沈剑龙也成了好友,经常书信来往,写诗唱和。更有意思的是,沈剑龙送给瞿秋白一张六寸照片——沈剑龙剃光了头,身穿袈裟,手棒一束鲜花,照片上写着“鲜花献佛”四个字,意即他不配杨之华,他把她献给瞿秋白。

有一次刻图章,瞿秋白对杨之华说:“我一定要把‘秋白之华’、‘秋之白华’和‘白华之秋’刻成3枚图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瞿独伊说:“为了纪念他们的结合,父亲在一枚金别针上亲自刻上‘赠我生命的伴侣’7个字,送给母亲。这一爱情信物,后来伴随母亲度过了几十年风风雨雨。”

曾有人问杨之华,为何瞿秋白牺牲后不再婚,她这样回答:“再没有人比秋白对我更好了。”1955年,经过20年的努力寻找,杨之华终于在福建长汀找到了瞿秋白的骸骨,并运回北京,隆重地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了“瞿秋白之墓”的碑铭。杨之华的心得到了安慰。她怀念、铭记着瞿秋白,直到自己生命终了。

瞿秋白一生所创作的作品中,从开始就被人们记得,而且到现在还被人们争论着的,无疑当属那篇《多余的话》了。它曾经被认为是国民党反动派伪造的,以便达到污蔑坚贞的共产党员瞿秋白同志的。首先是,国民党站出来说,瞿秋白的文笔是没有任何人可以模仿得了的。后来,周恩来说他见过《多余的话》的手迹,确是出自瞿秋白之手。终于,人们不得不承认,它确是瞿秋白的遗书。现在,它又被人看作是瞿秋白顽强斗争的一生的历史记录,而且把瞿秋白奉为革命英雄。其实,《多余的话》——当然,它并不多余,没有它,我们就根本不能认识真实的瞿秋白——就是瞿秋白“变节的口供”,也不是他“顽强斗争的一生的历史记录”,这只是瞿秋白对他身上存在着的挥之不去而且是愈来愈分明的一种疏离感的自白。因为“可与知者言,难与不知者道”的缘故,所以人们对这篇文章至今还争论不休。

1950年12月31日,毛泽东为《瞿秋白文集》题词,高度赞扬他说:“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第13篇:瞿秋白事迹

《瞿秋白事迹》观后感

瞿秋白为革命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也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瞿秋白一生都为自己的革命信仰奋斗。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文学家和宣传家。他无所畏惧,面对恶势力勇敢地抗争,不屈服,不低头,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从小瞿秋白就热爱祖国,学习也非常优异。长大后,他积极投入爱国反帝斗争中去,为了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种种大山和民族的解放而到处奔走。他在36岁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但为了革命,为了国家,为了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他无所畏惧,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不愿低头,始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人节操,面临死亡也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不动摇。

瞿秋白热爱祖国,面对恶势力不屈服、不低头的精神深深地震憾了我。我们也要向瞿秋白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是祖国培育的小苗,长大后的我们怎么能不回报祖国呢?瞿秋白这种爱国情怀和对祖国的忠心让我打心底里敬佩。从他做的一点一滴都能看出他为国家富强和民族的解放付出了多少汗水。如果没有像瞿秋白一样的革命先烈怎么会有现在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我们又怎会过上现在这样幸福的生活,接受良好的教育呢?所以我们要感谢这些革命先烈,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继承他们的遗志,长大后为国家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14篇:瞿秋白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曾经说过:“中国有两个最美丽的小城,一个是湖南的凤凰,一个是福建的长汀。”今天非常欢迎大家来到我们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汀。我是你们这一次长汀之行的导游,我姓林,单名一个“玺”字。长汀被称为“红军的故乡、红色土地和红旗不倒”“三红”土地,是全国21个革命圣地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也是距长征落脚点最远的一个长征出发地。朱德总司令曾评价长汀说:“长汀,果然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今年的5月17日,我们长汀红色旧址群旅游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列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而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红色旧址群当中的瞿秋白纪念园。今天,请允许我来为大家重点讲述一下瞿秋白同志在长汀就义的历史。

瞿秋白于1899出生在一个没落的绅士家庭,原名瞿双,江苏常州人,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是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是著名的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在1934年10月,主力红军被迫长征后,瞿秋白等一批党和红军的高级干部被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由于形势危急,他从江西瑞金向福建长汀转移,在途径长汀水口时,遭到国名党军的包围,瞿秋白不幸被捕,被关押在汀州狱中。

1935年6月18日清晨,在汀州狱中,国民党三十六师特务连长廖祥光闯进牢房内,对瞿秋白说:“恭贺瞿先生,今天是你的好日子。”而后向瞿秋白出示了蒋介石的枪决令,瞿秋白冷冷的看了一眼,淡然一笑,从容的换上了刚洗净的衣服,然后在刽子手的押送下走出牢房,来到了中山公园的凉亭前,安然坐下,提起酒壶,自斟自饮,这是敌人为他准备的“最后一餐”上路饭。几个月来,敌人为了达到劝降的目的,也曾多次酒菜款待,蒋介石还特别派出了中统局的头目陈建中、王杰夫专程赶到汀州充当

说客。他们拟定了一个又一个的方案,安排了一场又一场的谈话,企图劝瞿秋白投降,但结果都是一无所获。最后,敌人阴险的说:“瞿先生,你学识渊博,现在正是国家用人之际,你要为国家爱惜生命,要识时务啊!”面对敌人无耻的游说,瞿秋白斩钉截铁的说:“我宁愿做不识时务的笨拙之人,也不愿做出卖灵魂的识时务者!”

瞿秋白在狱中除了应付敌人的审讯外,还坚持每日看书、写作,并向国民党官兵宣传革命道理。“花落之春残,一任风和雨。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是香如故。”从瞿秋白留给世人最后的诗词中,我们读懂了正像春来花开,芳香如故一样,革命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瞿秋白还在汀州狱中写下了自传性遗著——《多余的话》。在这篇最后的遗文当中,他做了真诚的自我解剖,讲述了一生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艰难曲折的过程。这《多余的话》,话并不多余,其字里行间都表达出了瞿秋白为党的前途和整个革命事业的担忧,体现了他对党和红军的无限热爱。

随后,他昂首阔步,用他高亢的、嘹亮的声音唱《国际歌》《红军歌》等,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来到了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罗汉岭刑场。瞿秋白选择了一处坟墓堆上,盘腿而坐,还回头微笑的对刽子手说“此地甚好,开枪吧!”在一声罪恶的枪响之后,瞿秋白烈士的鲜血永远的洒在了福建的红土地上……

瞿秋白同志用36个春秋的壮丽年华,谱写了一曲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凯歌。青山埋忠骨,海西正春风。如今,瞿秋白烈士陵园已经不是当年的残忍与荒凉,他的英雄业绩和崇高品德以及视死如归的精神,正激励着我们3600多万八闽儿女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建功立业!

好的,瞿秋白同志就义的历史就先和大家介绍到这,接下来的时间,请大家自由参观瞿秋白烈士陵园,半个小时后,我们在门口集合。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谢谢!

第15篇:《瞿秋白》观后感

《伟人瞿秋白》观后感

泰州市姜堰区里华中心小学 五(1)班周筱茹

观《伟人瞿秋白》有感——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我们赞扬!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卓越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瞿秋白同志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无限忠诚战士。他献身革命直到最后一息。他的高贵品质和毕生功绩将活在人民的心里,永垂不朽!”在瞿秋白的遗骨迁葬仪式上,陆定一同志代表党中央对瞿秋白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瞿秋白少年时代就读于常州的学堂,他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里面,瞿秋白从小就爱读书,在学堂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于6月18日英勇就义,当时他高唱《国际歌》,年仅36岁。

看到这些,我不禁为他感到十分的惋惜,36岁啊,应该是一个人最壮年的时候,而他那么年轻就牺牲了。他的一生是那么的坎坷曲折。36岁,正处在人生最繁华的年代,他本可以做个普普通通的人,过着普普通通的日子。可是他从小就那么刻苦学习,换到我们现在的孩子,又有几个能做到呢?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从他身上看到一股力量,此刻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我想到了英勇的人们。

牛玉儒,一生奋斗,不怕学习,刻苦学习,他英年早逝,让我懂得要帮助别人,不怕牺牲。

„„

我记住了,瞿秋白,这个伟大的名字,永远刻在我的心中。他让我增强了爱国之心,坚定了我们少先队员高举队旗跟党走的决心。

( 指导老师:曹丽)

第16篇:瞿秋白(版)

瞿秋白

一、生平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1935年6月18日),享年36岁。原名双(或霜、爽),号熊伯(或雄魄),生于江苏常州,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27年7月—1928年7月,1930年9月—1931年1月),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与缔造者。后被国民政府逮捕并执行枪决。目前在江苏常州建有瞿秋白纪念馆。

瞿家是一个书香门第,世代为官。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剑术、医道,然而生性淡泊,不治家业,寄居叔父家中,经济上依赖在浙江做知县的大哥瞿世琥的接济。母亲金璇,也是官宦之女,精于诗词。由于瞿秋白头发上生有双旋,父母为其取名双(或同音字霜、爽)、小名阿双、霜。瞿秋白是家中的长子,下面还有7个弟妹。(5男2女)

1903年,瞿家的家道开始中落。(4岁)一家的生活日益窘迫。1904年,5岁的瞿秋白进入私塾启蒙读书,次年转入冠英小学。1909年春天,10岁的瞿秋白考入常州府中学堂(现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瞿秋白的伯父瞿世琥弃官闲居杭州,将母亲也接到那里,并停止了对瞿世玮一家的资助。于是瞿秋白家陷入经济困境,被迫搬到城西庙沿汀瞿氏宗祠居住,靠典当、借债度日。1915年冬,因交不起学费,瞿秋白被迫辍学。1916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五),母亲金璇用了半瓶虎骨酒吞服了剥好的火柴头丸自尽。瞿母死后,瞿秋白一家人分别投亲靠友,瞿秋白到无锡城南门外杨氏小学以做乡村小学教师谋生。

1916年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19年在北京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以北京《晨报》记者身分赴苏俄采访,是最早有系统地向中国人民报道苏俄情况的新闻界先驱。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是中共三大、四大、五大、六大中央委员,四大中央局成员,五大、六大中央政治局委员,五大中央政治局常委。1927年8月,在汉口主持召开了中共\"八七\"紧急会议,会后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这期间,参预决定或指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及其他地区的武装起义。曾犯过\"左\"倾盲动主义错误。1928年参加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及政治书记处成员,并留驻莫斯科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30年8月回国,9月和周恩来一起主持召开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遭王明等人打击,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从1931年夏至1933年秋,在上海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1934年2月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教育委员。1935年2月24日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队逮捕。6月18日在长汀县罗汉岭英勇就义。

二、瞿秋白与杨之华

瞿秋白一生有两次爱情。第一个爱人王剑虹,是著名作家丁玲在上海大学的挚友,是一位聪慧的时代女性。1923年两人相识、相爱,不到半年即结合。由于两人都有志于革命,并且都热爱文学,有着诗人的气质和才华,他们婚后的生活充满了诗歌的浪漫和词赋的情趣。遗憾的是,结婚仅7个月,王剑虹就因患肺结核而去世。瞿秋白曾在给丁玲的信中表白说“自己的心也随剑虹而去”。 还有一个便是他的学生,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学生杨之华。后者和前夫沈剑龙自由恋爱,她是大家闺秀,又有新女性的热情,拥护妇女解放,渴望志同道合的感情。王剑虹去世后,杨之华对瞿秋白的崇敬渐渐转变为爱情,和自己丈夫已经从思想上,感情上都分道扬镳了,她鼓起勇气向瞿秋白表白了心迹,瞿决定和她一起回老家与丈夫离婚,在萧山三个青年经过一夜的交谈,达成共识,瞿秋白和杨之华结婚,沈剑龙和瞿秋白结为朋友。

杨之华,1900年出生于浙江萧山,是家道中落的绅士门第小姐,当地出名的美人,曾就读于浙江女子师范学校。20岁时,她和浙江有名的开明士绅沈玄庐的儿子沈剑龙相爱成婚。沈剑龙喜欢诗词、音乐,但他和朋友一起到上海后,经不起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生活引诱,堕落了。此时,杨之华已生下一女,便是“独伊”,意即只生你一个,可见杨之华心中的怨愤。1922年杨之华只身跑到上海,参加妇女运动,认识了向警予、王剑虹等人,并于1923年底被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录取。

瞿秋白当时是社会学系的系主任,他风度翩翩、知识渊博,在师生中声望很高。杨之华第一次听瞿秋白的课,就对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杨之华学习努力,又是社会活动的积极分子,瞿秋白与她渐渐熟悉起来。瞿秋白还做了她的入党介绍人。然而,当杨之华感觉到两人互有好感时,内心充满矛盾。她选择回避,跑回了萧山母亲家。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瞿秋白也苦苦地思索:既然沈剑龙已经背叛了杨之华,为什么我不能去爱?既然我真心地爱她,为什么不敢表示!于是趁放暑假的机会,瞿秋白大胆来到了萧山杨家。

当时沈剑龙也在杨家。不曾想,沈剑龙竟然和瞿秋白一见如故,对瞿秋白的人品与才华十分尊敬、仰慕。面对复杂的感情问题,他们三人开始了一场奇特的“谈判”:先在杨家谈了两天,然后沈剑龙把瞿秋白、杨之华接到他家去谈,各自推心置腹,互诉衷肠,又谈了两天。最后,瞿秋白又把沈剑龙和杨之华接到常州,再谈。当时瞿家早已破落,家徒四壁,连把椅子都没有,三个人就坐在一条破棉絮上谈心。谈判结果是在上海《民国日报》上同时刊登三条启事:一是沈剑龙与杨之华离婚启事,二是瞿秋白与杨之华结婚启事,三是瞿秋白与沈剑龙结为好友启事。

1924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天,瞿、杨在上海举行了结婚仪式,沈剑龙亲临祝贺。从此,瞿秋白和沈剑龙也成了好友,经常书信来往,写诗唱和。更有意思的是,沈剑龙送给瞿秋白一张六寸照片——沈剑龙剃光了头,身穿袈裟,手棒一束鲜花,照片上写着“鲜花献佛”四个字,意即他不配杨之华,他把她献给瞿秋白。

有一次刻图章,瞿秋白对杨之华说:“我一定要把‘秋白之华’、‘秋之白华’和‘白华之秋’刻成3枚图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瞿独伊说:“为了纪念他们的结合,父亲在一枚金别针上亲自刻上‘赠我生命的伴侣’7个字,送给母亲。这一爱情信物,后来伴随母亲度过了几十年风风雨雨。”

三、鲁迅

瞿秋白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没有再担任中央领导工作.在三十年代初的上海从事文化工作,这时他与鲁迅过从甚密.一直到他去了江西中央苏区.他就义后鲁迅还整理出版他的遗著。

他曾写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

第17篇:瞿秋白纪念馆

瞿秋白纪念馆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瞿秋白纪念馆参观游览。 瞿秋白纪念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瞿秋白纪念馆,是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第二部分是瞿秋白故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首先,我们参观瞿秋白纪念馆。

迎面这座两层楼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筑,粉墙黛瓦,长檐耸肩,敞亮天井,马蹄山墙,典型的明清居室风格,这便是瞿秋白纪念馆。左边铜雕的主画面是瞿秋白与列宁,侧重表现的是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的瞿秋白。左边铜雕的主画面是瞿秋白与鲁迅,侧重表现的是文学家、翻译家和文化旗手的瞿秋白。

现在请大家跟我进入展览大厅。

(第一部分)瞿秋白于1899年在常州出生,到1935年在福建长汀为革命献身,他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和奋斗了36个年头,从一个文弱书生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和文化伟人,留下了500多万字的著作。1985年杨尚昆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对瞿秋白做了科学、公正、完整的评价: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第二部分)瞿秋白诞生在世代读书、也世代做官,号称“晋陵望族”的封建大家庭,不过此时的瞿氏家族已经走向衰败,只有一个叔祖父瞿庚甫在湖北做布政使,官列三品。瞿秋白小时候就聪颖好学,进私塾前就由母亲口授能够背诵不少古诗。秋白7岁时,由私塾转入新旧兼学的冠英两等小学堂,因成绩优异,只读了四年半就跳级考入省立常州府中学堂。1917年9月,瞿秋白考入外交部举办的公费俄文专修馆,攻读俄文和俄罗斯文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瞿秋白抱着不可思议的热情投入学生运动,参加**广场的游行示威和街头演说,并成为学生运动的“谋主”和领导者之一,被当局逮捕关在北大教室的临时监狱。1920年10月,应《晨报》和《时事新报》的招聘,瞿秋白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后,以特派记者的身份赴苏俄考察。912年5月,瞿秋白由张太雷介绍加入俄共党组织,1922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1923年1月应陈独秀要求,回到阔别两年多,但依然是灾难深重的祖国。

(第三部分)回国后,瞿秋白先在北京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1923年6月,瞿秋白以苏俄归国的党代表参加了中共三大,受命起草党纲,并就他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作了报告。这一时期,瞿秋白还在国共合作的上海大学工作,担任教务长和社会学系主任,讲授哲学和社会学。他讲课风度儒雅、知识广博、生动有趣,极受学生喜爱。在此期间,秋白与才貌出众的四川学生王剑虹相爱结婚,过了一段甜蜜而富有诗意的生活。这是王剑虹和她的好友丁玲的合影。不久王剑虹就死于肺病。其后秋白又与从事妇女运动的上大另一女学生杨之华结为夫妻,感情极深。结婚时瞿秋白送给杨之华一枚金别针,并亲手在上面刻着七字:“赠我生命的伴侣。”1925年1月,瞿秋白出席了党的四大,成为中共早期最高领导人之一。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之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途夭折。共产国际决定由瞿秋白主持临时中央常委会。

(第四部分)1931年春,被王明集团批倒罢官的瞿秋白,带着妻子杨之华回归文学,投入上海的左翼文艺运动。他接受委托代管中央文化委员会工作,由此介入“左联”领导。左联时期是作为文学家的瞿秋白的黄金时代。他以天才加勤奋的创造性劳动,卓有成效地进行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艺理论建设,所用笔名就有100多个,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树起一座座丰碑。瞿秋白在《北斗》上发表的以及与鲁迅合作在《申报》上发表的60多篇杂文,是可以与鲁迅杂文相媲美的文学精品。瞿秋白是中国系统地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苏俄作品的第一人,是翻译成就最大,翻译水平最高的翻译大家。他每夜可译一万字不加修改,同时撰写了一系列具有开拓创新意义的文艺论著,代表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之前中国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建设的最高成就。

(第五部分)1935年2月,瞿秋白等在秘密转移中,落入虎口,被福建的国民党保安十四团俘虏。开始,瞿秋白以红军军医林琪祥的假身份、假口供,一时骗得相信,希望取保释放,因叛徒供认,真实身份暴露,蒋介石密令“就地枪决”。6月18日,瞿秋白写完绝笔诗,被带到中山公园,信步走到凉亭前,见已摆着酒菜。于是独坐亭中,自斟自饮。酒毕,拍了这张“死囚”照片,从容走向刑场。到了罗汉岭下,见群山环抱中绿茵茵的一片草坪,秋白说:“此地甚好。”然后盘膝而坐,微笑饮弹。 (第六部分)瞿秋白殉难的噩耗一传开,海内外广泛的开展悼念活动。

1950年,毛泽东为《瞿秋白文集》出版题词说:“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危不惧的意志和他在文化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1955年,中共中央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瞿秋白的遗骨从长汀迁到北京的安葬仪式,周恩来主持,陆定一作生平报告。

下面,请大家参观瞿秋白故居。

瞿秋白故居原为清光绪年间瞿秋白的叔祖父瞿庚甫捐资修建的私家祠堂,是瞿氏大家族供奉和祭祀祖宗的宅院,面积1501平方米。前门垂檐下悬挂的“瞿秋白同志故居”的横匾,为茅盾手书。

故居分东西两院,各分四进,地势逐进抬高,寓含步步高升之意。中列隔墙,有廊道门扇相互连通。西院为正屋,原为供祭用的厅堂,庄严而神秘,现辟为多功能厅。东院为厢房,是当年族人和守祠仆人食宿休息的辅屋。瞿秋白一家于1912年到1916年就住在东院,里面安放的100多件家具和用品,都是依照当时的格式,征购或仿制,并照原样陈列的。

现在来到的是祠堂的主厅。当年瞿氏族人春祭秋祀或治丧供灵,就是在这个厅堂里进行的。厅堂两厢门额上分别题刻着“习规”、“折矩”,训诫族人要学习家法,遵守族规。穿过这道大圆门,就是宗祠东院的厢房。天井前门的第二进厢房,门楣上题着“世食旧德”四字,意在提醒子孙后代,不可忘记皇恩祖德,要做忠君爱国、光宗耀祖的孝子贤孙。最前面的一进原来是厢房的门房。当时秋白家用作厨房,炉灶炊具都是依原样修建的,很能触发我们对当年秋白家生活情景的想象。门房前壁开一道小侧门,是平时出入的便门。1912年“双十节”(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家家户户门口挂起红灯笼庆祝,瞿秋白却在自家门前挂了一盏写上“国丧”两字的白灯笼。那盏小小的白灯笼,在一片粉饰太平的红灯笼中,犹如一朵傲霜的白菊,一直亮到天明。

各位游客,瞿秋白纪念馆的参观游览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第18篇:刘胡兰英勇就义

刘胡兰英勇就义

农历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一(1947年1月28日),这是云周西村人民难忘的一天。这天早上,东方刚刚闪亮,刘胡兰早早起来,把她转移上山的消息告诉了父母,一家人忙着为她收拾行李,刘胡兰边洗衣服,边和母亲谈论上山后的打算,刘胡兰的心情十分激动。

就在这时,盘踞在大象镇的敌人和地主武装,忽然包围了云周西村,封锁了所有路口,严令不许任何人出村。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刘胡兰已无法离开村子,她和母亲商量,先到隔壁刚生下小孩的金钟嫂家里隐蔽,如果被敌人发现,就说是伺候坐月子的。当刘胡兰来到金钟嫂家时,屋里已经有好几个人了。这时,街上又传来急促的锣声,紧接着就是敌人的嚎叫声:“大家听着。一家只许留一人,留下两个的就按私通八路办理。”

怎么办?留下来,万一被敌人发现,这卧床的产妇,初生的婴儿,这满屋的乡亲们,将要受到牵连,不!绝不能连累他们!刘胡兰毅然谢绝了金钟嫂的挽留,走出屋来,向村前的大庙走去。

刘胡兰来到大庙广场找到了母亲,女儿的突然到来,使胡文秀十分震惊,她悄悄地问道:“刘胡兰,你怎么也来了?” 刘胡兰低声向母亲说明了原因。

不一会儿,“复仇”队员武金川忽然在人群中发现了刘胡兰,窜过来威胁说:“今天要你自白,不说就要你的命。”刘胡兰狠狠地瞪着他说:“我没有什么可自白的。”武金川灰溜溜地窜回了大庙。

天空乌云翻滚,广场气氛森严,这时候,刘胡兰已经清楚,一场严峻的考验就在眼前。她轻轻脱下了指环,掏出了手绢和万金油盒,郑重地交给了母亲,决心用鲜血与生命同敌人作一场殊死的斗争。

母亲胡文秀看着女儿这不寻常的举动,难过得说不出话来。刘胡兰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她把母亲的手拉过来,让她把3件东西握紧……妈妈明白了,她擦干了眼泪,收藏好女儿留给她的3件东西,准备迎接将要发生的一切。

几个敌人扑上来要抓刘胡兰,乡亲们靠在一起保护她。敌人用枪托殴打群众,刘胡兰大声喝道:“闪开,我自己会走。”她昂首挺胸向大庙走去。

刘胡兰踏进大庙,大殿下满身血迹的石三槐、石六儿等6位同志巍然屹立,刘胡兰深表敬佩。

她跨进大庙的西厢房。审讯刘胡兰的是阎军军官大胡子连长张全宝,他根据叛徒的告密,已经知道刘胡兰是被捕中惟一的共产党员、区干部,也是年纪最小的一个,妄想从刘胡兰口中得到他所需要的东西,于是,他沉着脸问道:“你就是刘胡兰?”

刘胡兰响亮地回答:“我就是刘胡兰,怎么样?”

“你给八路军干过什么事?”

“只要我能办到的,什么都干过。”

“那么你们村长是谁杀的?”

“不知道。”

“你们区上的八路军都到哪里去了?”

“不知道。”

张全宝一连碰了几个钉子,再也沉不住气了:“你,你,你就什么也不知道?”

刘胡兰镇静地回答:“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张全宝想发作,突然,贼眼一转,威胁着说:“现在有人供出你是共产党员。”刘胡兰知道自己被坏人出卖,她把头一扬,自豪地说;“我就是共产党员,怎么样?”

“你为啥要参加共产党?”

“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

“以后你还会为共产党办事不?”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为人民干到底”。

张全宝万万没有想到,共产党的一个小女孩,竟如此厉害。见硬的不行,就换软的,他奸笑着哄骗说: “自白就等于自救,只要你自白,我就放你,还给你一份好土地„„”

刘胡兰轻蔑地说:“给我一个金人也不自白。”

张全宝恼羞成怒,他收起阴险的笑脸,敲起桌子嚎叫:“你小小年纪,好嘴硬啊,难道你就不怕死吗?”

刘胡兰逼进一步,斩钉截铁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

张全宝无可奈何,站起来无耻地说:“刘胡兰,只要你当众说句今后不再给共产党办事,我就放了你。”

刘胡兰坚定地说:“那可办不到。”

敌人的利诱和威胁都失败了,但他们并不死心,妄图用血腥的屠杀逼迫刘胡兰投降。在大庙西侧广场上放下了铡刀、木棒,刘胡兰和石三槐等同志被押到刑场,他们怒视敌人,匪徒们如临大敌,惊慌失措。

群众们见自己的亲人来到刑场,一下子涌了过去,匪徒们急忙用刺刀阻挡,张全宝气急败坏地逼问群众:“你们说这7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群众中立刻爆发出了惊天动地的怒吼:“好人,都是好人。”张全宝慌了手脚,急忙命令匪徒准备屠杀,护村堰上架起了机关枪。

一场惨绝人寰(huǎn)的大屠杀开始了,敌人先将我地下交通员石三槐,民兵石六儿、张年成和干部家属石世辉、陈树荣、刘树山6位同志,用乱棍打昏后,用铡刀一个个杀害了。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大地,锋利的铡刀卷了刀刃,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了祖国的解放,人民的利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张全宝却洋洋自得,指着6位烈士的遗体向刘胡兰嚎叫;“你看见了,吧自白不自白,投降不投降?”

刘胡兰怒不可遏,痛斥敌人;“要杀就杀,要砍就砍,我死也不自白,共产党员你们是杀不绝的,革命烈火是扑不灭的,你们的末日不远了。”刘胡兰遥望着吕梁山,仿佛想起了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想起了培育她成长的党,想起了未来的灿烂世界。

张全宝看见刘胡兰在思索,还梦想着刘胡兰能够转变,刘胡兰忽然转过身来,质问他:“我咋个死法?”

这惊天动地的声音,宣告了敌人的彻底失败,张全宝阴沉着脸,沙哑地发出了绝望的嚎叫:“一个样„„”

群众再次向刑场涌来,这情景把敌人惊呆了。

突然,张全宝看到了护村堰上的机关枪,便恶狠狠地叫道:“快,快把机关枪调过来,把全村的人统统给我扫光。”敌人的机关枪在向几百名手无寸铁的乡亲们瞄准„„。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刘胡兰大义凛然,挺身挡住了枪口,大声喝斥敌人:“住手!要死,我一个人死,不许伤害群众。”

刑场就是战场,英雄斗志如钢,刘胡兰昂首挺胸迈着矫健的步伐,向着烈士染红的铡刀走去。

铡刀前,刘胡兰止步回首,泰然自若地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养育她的家乡土地和勤苦勇敢的乡亲们。“永别了,乡亲们,战斗吧,同志们,敌人的末日不远了,胜利一定是我们的。”她鄙视了一眼垂死挣扎的敌人,甩了甩披在脸上的短发;仰望翻滚的乌云,环顾万里江山„„她坚信,黑夜即将过去,祖国的明天将阳光灿烂,就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刘胡兰同志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她从容地走向铡刀„„

第19篇:拓展阅读《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教案

拓展阅读《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的朗诵方法。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2.背诵三首诗。

三、教学难点

1.学习诗歌的朗诵方法。 2.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革命者写的书信、报告文学、小说,从这些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一颗颗革命者的赤子之心,下面我们学习革命者的诗篇,来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简要了解革命者的事迹:

叶挺(1896-1946),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广东惠阳人。保定军校毕业。1921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警卫团营长。1924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长、独立团团长。北伐战争中,率独立团英勇作战,在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两次战役中击溃军阀吴佩孚主力,获得“北伐名将”的声誉,并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同年12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工农红军总司令。起义失败后出国,同党失去联系。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新四军军长,坚持华中敌后抗战。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被扣押,经中共中央向国民党当局严正交涉,1946年3月出狱,并重新入党。4月8日由重庆去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

吉鸿昌(1895-193),河南扶沟人。早年参加西北军,以英勇善战升为旅、师长。1928年入北平陆军大学特训班学习。1929年起任宁夏省政府主席、国民党第十军军长、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三十军军长。1930年所部被蒋介石调驻河南,因反对进攻中国工农红军,被强令出国。“一二八事变”后回国。1933年5月联合冯玉祥等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二军军长兼北路前敌总指挥,出师抗日,收复多伦等地,使全国抗日士气大振。同年10月,同盟军在国民党军队和日伪军夹攻下失败。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天津继续从事抗日活动,同年11月9日被国民党复兴社特务刺伤被捕,24日在北平陆军监狱英勇就义。

陈然(1923-1949),河北大名人。抗日战争初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曾任中共重庆市委领导的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特支书记。1948年4月22日晚,在刚印好第23期报纸后被捕,囚禁在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在狱中受尽各种酷刑,但始终坚贞不屈。特务逼迫他写“自白书”,他严词拒绝,并在激怒中作了《我的“自白”书》这首诗。1949年10月28日被枪杀于重庆大坪。

(三)加强诵读指导(“/”表示节奏,着重号表示重音朗读,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表示升调,“↓”表示降调。) (1)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2)

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 (3)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由,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

——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朗读说明:第二首朗读时抑扬顿挫,斩钉截铁。

(四)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

参考:《囚歌》作者先从门和洞两个意象写起,又通过两种自由的对比,充满想象,直抒胸臆,表现了一个革命者坚强不屈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就义诗》作者以头颅为意象,“恨、羞、惜”直抒胸臆,表达了未能“死得其所”的痛恨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我的“自白”书》以“铁镣、皮鞭”下的“我放声大笑”为意象,直抒胸臆,表达了矢志不移、视死如归的精神。

(二)课堂作业:背诵三首诗。

(三)课外指导学生阅读《革命烈士诗抄》和革命烈士传记,了解叶挺、陈然、吉鸿昌等人的革命事迹,挑选一首诗或一篇文章,进行诵读指导。

第二课时

革命诗情朗诵会活动。

一、活动组织: 活动主题:革命诗歌朗诵比赛

活动方式:全班分4-8组,每组推选2-4人参加比赛。可单人朗诵,可多人组合朗诵。 活动准备:1.教师指导学生选材,课内课外均可;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诗歌的朗读节奏。

2.学生分组交流探讨,互读切磋。比赛顺序:抽签决定。

比赛评判:教师和学生推荐评委。

比赛原则:公正公开。评委当场亮分,及时板书累计。

二、供选诗歌。以下诗歌均选自萧三主编的《革命烈士诗抄》,谨供参考。

第20篇:【纪念秋瑾英勇就义110周年】 鉴湖女侠诗怀

【纪念秋瑾英勇就义110周年】 鉴湖女侠诗怀

穿过纷纷扰扰的细雨,躲开喧哗繁杂的商铺,我走近绍兴闹市区的古轩亭口。只见汉白玉塑就的鉴湖女侠秋瑾默默地立于晨光之中,素面朝天,目如秋水,长裙曳地,丰仪飘然,周遭无点缀,惟有秋瑾革命烈士纪念碑高耸于川流不息的解放路正中央,路边有牌坊标示:古轩亭口。

我的眼前浮现起110年前,血雨腥风的那个春夏之交。

是日,曙色未破,晨曦惨淡,正是黎明前黑暗浓重的时刻,伤痕累累的秋瑾被双臂背缚,脚锁重镣,她傲然地挺胸抬头,从容不迫地走向这里——古轩亭口。一身白衫沾满血迹在晨风中狂舞,喷火的双眼直视着武装到牙齿的清兵,面对刽子手提着的那柄明晃晃的砍刀,秋瑾竟然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在那冰凉的刀锋逼近她的头颅时,她依然淡淡地微笑着,秋瑾绝然相信,此刻的微笑是平生笑得最好的一次……她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写下了最后一首诗篇,实现了生前“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的誓言。绍兴古轩亭口,从此因鉴湖女侠秋瑾而名扬四方。

历史永远地刻下了这一天,1907年农历六月初六。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杰出的爱国英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秋瑾英勇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时年33岁。

在那个翻天覆地的变革时代,风云际会,英雄辈出,而秋瑾绝对称得上中国近代史上无可替代的女英烈、一个顶天立地的奇女子。柳亚子先生有诗为证:“已拼侠骨成孤注,赢得英名震四方”(《吊鉴湖秋女士》)。

我从记事起,就从长辈们的口口相传中,获知了鉴湖女侠点点滴滴的故事。稍长,读到鲁迅先生的小说《药》,更为浸染女侠鲜血的“人血馒头”而痛哭。是啊,秋瑾的英勇壮举,一直流传在其故乡绍兴人民的心中,巾帼英雄的美名伟业,早已化为中华民族挺拔的脊梁,成为后人高山仰止的精神支柱。

此刻,我伫立在古轩亭口,再次瞻仰鉴湖女侠雕像,细细抚摸秋瑾革命烈士纪念碑的灰色石栏,默念着碑上滚烫如血的纪念文字,心中仍不免一次次地设问:一个6岁就被缠足的旧时代封建女性,却钗环典质只身东渡日本求学,她经历过怎样的人身际遇?一位儿女双全的年轻母亲,却义无反顾地投身会遭砍头杀身的革命事业,她跋涉过怎样的心路历程?

我去了古轩亭口往南一箭之遥的“和畅堂”秋瑾故居。这里庭院清幽,寂无人声,厅堂里桌椅井然,仿佛秋瑾刚送走志同道合的友人。而从她的卧室里则传出慷慨的吟诗声:“一度相逢一度思,最多情处最情痴。孤山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

我去了古轩亭口往西北一箭之遥的“大通学堂”,此处是秋瑾亲手创办培养革命战士的练武学堂,武馆木架上插着锃亮的一排刀枪,寒气逼人。清廷重重的黑暗帘幕,不正是被它们一一挑穿?锋利的枪尖刀口,虽经岁月磨砺,却永不卷刃。忽听得从课堂里响起了鉴湖女侠铿锵的吟诗声“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我去了古轩亭口往西一箭之遥的府山“风雨亭”,此亭乃故乡人民为纪念鉴湖女侠而建,亭名出自秋瑾就义时所写的那句名诗:“秋雨秋风愁煞人”。秋雨泻泪,秋风凄切,正如国难当头,生灵涂炭。秋瑾悲天悯人,临刑前提笔在逼迫她的“招供书”上写下了这七个字,谁不为之动容?!

诗词言志。我终于在秋瑾的诗词中寻到一些答案。青少年时代的秋瑾就在古诗词方面有着较深的造旨。她7岁读诗,11岁便开始做诗填词,“常常捧着杜少陵、辛弃疾诗词集,吟哦不已”(陈德和郑云山《秋瑾评传》),16岁时的秋瑾,即有“女才子之称”。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秋瑾集》中,我有幸读到鉴湖女侠遗留的170多首诗词作品。秋瑾诗词多为即兴而作,从她早期的咏花明志、感时伤怀诗词中,我能感受到她心灵深处有一颗种子在勃发,于孤独中流露出坚忍不拔、苦苦求索、追寻理想的情愫。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我最喜欢鉴湖女侠这几句掷地有声的诗句,同为女子的我,能真切体会到她不堪忍受现实生活、只愿报效国家的心境。

时代风云激荡,世事久历艰危,加上婚姻不幸,终于使秋瑾舍弃封建仕官家庭,只身东渡扶桑。她眼里的“今天”总是“独一无二”的,“今天”和所有的“昨天”一样,在秋瑾眼里,并非只是在书桌前偶尔抬起头发现窗外的景致有感而发,而是她目睹战争、社会的黑暗动荡,毅然投身革命,抒发壮烈情怀……当我读到秋瑾参加革命之后创作的《宝剑歌》、《剑歌》、《宝剑诗》、《红毛刀歌》等诗作,终于明白她为何不断地歌咏刀剑,强调以英勇战斗、自我牺牲去警醒世人,“誓将死里求生路,世界和平赖武装。”这些诗分明早已为秋瑾的豪侠性格和杀身成仁的英雄气概做出了诠释。

是啊,你曾锦衣罗衫,你曾男装洋服;你曾拈花微笑,你曾弹铗当歌。你扬眉剑出鞘,且歌且舞;你诗性如泉涌,文采飞扬。你还豪饮海量,击掌相向;你更策马飞奔,驰骋沙场……我似乎看见你的坐骑身后扬起的飞尘和那尘土后长衫绅士们惊诧的目光。一百多年前,反帝反封建的口号尚在胎腹,你就击剑而起,带头打破三从四德的封建束缚,这在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传统国家,这样一位女子该是何等的惊世骇俗!又是何等的侠骨忠肠!

曾经,历史发展嬗变的必然与个人性格遭遇的偶然,在秋瑾身上交织碰撞,迸发出夺目的一炬之火。随着时光流转,浮云消散,秋瑾特立独行的女侠风范,惊天地、泣鬼神的人格魅力,在穿越了岁月风雨、时代变迁之后,至今越发鲜活生动、光彩照人。

《瞿秋白的就义诗.doc》
瞿秋白的就义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