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行政

2022-06-30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政治与行政

《政治与行政》读书笔记

摘要: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一书中,不仅明确提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而且系统地论述了在政治与行政二分的前提下,如何使二者协调发展的问题。并从行政与立法、司法的关系,以及国家行政与政治、法律、政党的相互关系;行政与立法、司法的相互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行政功能与体制的关系等角度做出考察和分析,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如何实现政治与行政的协调。当前,国务院正进行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如何处理好政治与行政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党和政府的关系,让其分工合作,需要我们在经典中找寻灵感。

关键词:古德诺 政治 行政

一、写作背景

《政治与行政》这本书写于1900年,作者F·J·古德诺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行政学家和法学家。古德诺执笔《政治与行政》的主要目的在于为美国克服以政党分赃制为代表的政治腐败出谋划策,正如作者自己所说:“这本小书的目的在于指出,法律条文所表明的正式政府体制,并不总与实际的体制相同。本书还试图指出,为了实际的体制比现在更符合作为法定体制基础的政治思想,对美国法定的正式体制必须进行那些改革。”那么,为什么当时的美国的政府体制需要改革呢?那就需要了解此书的写作背景。

从美国独立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美国的国土、人口、国家体制都急剧膨胀。美国巨大的国家潜力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和凝聚,但建国时设立的政治框架、政治原则成为束缚美国国家政治体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美国的政治体制面临诸多问题,其中尤以以下三点为甚: 1.分权过度

众所周知,从独立那一天起,美国的“国父们”就按照卢梭的三权分立的原则为其国家设置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但是,过度的分权导致行政体制结构松散,尤其是行政分权导致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割,破坏了国家行政力量的统一性,对行政的政治控制难以贯彻,国家意志的执行和表达都出现了偏差 2.国家行政体制落后于现代生活的节奏

19世纪后半期的美国社会,现代经济生活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国家行政职能在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等领域内急剧扩大。同时市民生活为之一变,大众消费文化的巨大发展导致以城市市政为代表的行政体制的扩张,行政体制面临转型向市民提供跟政治无关的一般公共服务的方向发展的问题。但是美国行政体制改革迟迟没能跟上。美国的国家体制没有进行相应的改革。 3.政党分肥

政党分肥是当时的美国政治中长年存在着的一大弊端。正如前面所说,古德诺写这本书的一大目的就是针对当时在美国政治中肆虐的政党分肥制。

二、逻辑结构与研究方法

(一) 逻辑结构

纵观全书,逻辑清晰,结构严密。笔者认为,本书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至五章,主要讲政治与行政及其相互关系;其余的是第二部分,主要讲政党及其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问题。

本书的标题是“政治与行政”,而“政治”和“行政”是国家的两个主要的功能,因此,本书第一章就讲“国家的主要功能”——政治和行政——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接下来,作者论述了国家两个功能中的政治的功能。正如作者所说:“所有的国家或多或少都是建立在联邦的观念之上的。这就是说,所有的国家都是由一些地方政治共同体组成的。”所以,国家政治也有中央政治和地方政治之别,这就是第三章作者论述的问题。论述了政治的功能,当然就要讨论行政的功能,即国家意志的执行。执行国家的意志,必然相应的执行主体和制度的保障,这就是行政体制,那么,行政体制在政治与行政的关系上的的作用是什么呢?或者说,行政体制对政治与行政的关系有什么影响及这种影响的程度怎么样呢?这就是作者第五章要讲的问题。

第二部分是讲政党相关问题。要是政府协调地运转,就必须找到某种使国家意志的表达和执行协调一致的办法。但是,这种办法在政府体制内部找不到,所以就必须在政府以外的一些法外制度中去寻找。政党派上用场。如果行政体制不是非常集中,并在最终的和有效的立法控制之下,那就一定要在政党那里得到这种协调。这就是“政府体制尤其是行政体制对政党地位的影响”。由于在这种协调中,政党可能背离其本质,因此,就要求政党是民主的,从而,政府是民治的的。很多时候政党的领导人——党魁,是国家政治与行政的核心人物,因此必须使党魁向人民负责,这样才能确保整个党的民主性。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政党不是一个离不开的恶魔,而是一个民治政府可以建诸其上的基础;党魁或政党领袖——你怎么称呼都可以——对政党的存在是必需的”。“而要使政党负责,在其提名权的问题上,就必须承认它是一个政治机构,并把它置于公共控制之下”。

(二)研究方法

一本经典的书,所包含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书也不例外,包含了举例论证法、比较分析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

《政治与行政》一书从头到尾运用了许多实例来阐述观点。比如,在第一章中,作者就例举了古罗马和英国的例子,用以说明“同法定的制度一样,法外的制度也决定政府体制的特点。甚至事实常常是这样,法外制度比能够提供政治体制框架的法定制度对政治体制的影响更大”。接下来,又例举了美国总统的选举方法等等。

对于比较分析法,本书也是多次使用。如在第二章,作者将英国的选民与美国的选民相比较,“英国的选民人数明显少于美国。在英国每次选举中要选举的官员也少的无法与美国相比”。还有在第五章,作者将英国的行政体制与美国的相比较,“但是这种当初在我国建立,而以英国的行政体制为基础的行政体制,在几个方面都不同于英国的体制。”通过这些比较分析,更加突出作者想要强调的内容。

对于文献研究法,更是鳞次栉比。例如,作者引用了伯吉斯的《政治科学与比较宪法》,甄内斯特的《英国宪法史》,洛厄尔《大陆欧洲的政府与政党》„„

三、主要内容

在国家的主要功能一章中,作者开篇讨论了法外制度和法定制度的关系。其认为,同法定的制度一样,法外的制度也决定着政府体制的特点。“事实常常是这样,法外制度比能够提供政治体制框架的法定制度对政治体制的影响更大”,对此古德诺用了英国内阁和美国总统选举的例子来证明。其次,古德诺认为,在多有的政治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政府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称之为“政治”与“行政”。 在第二章政治的功能中,古德诺综述了政治的功能首先与国家意志的表达有关,其次与国家意志的执行有关。通过考察政党体制研究政治的功能问题,古德诺认为政治功能与国家意志的表达有关。此外,政治的功能与国家意志的执行有关,这是表达国家意志的机关对执行机关的必要控制。在这一章的最后,古德诺总述了政治的功能。首先,功能主要与对国家意志的表达有关,它不仅涉及到决定谁最根本地,谁其次地和谁代理的表达国家意志等国家主权和政府政治体制问题,还与决定采取何种方式表达国家意志有关。其次,它又与国家意志的执行有关。最后,政治的功能包括:制宪、立法、政府官员选举,以及对国家意志执行功能的控制。

在论述地方与中央政治时,古德诺认为,地方不受控制,它就会脱离国家(或州)从而使整体走向分裂。为避免分裂,中央政府便会通过加强立法(因为行政权在地方手中)来限制地方权力,保证统一。而地方则会使用消极的不执行权来对抗。因此,古德诺主张行政权的必要集权。他这种行政适度集权思想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启示。

执行国家意志的功能称作行政。行政既是司法的,又是政府的。非立法的机关的活动通常就作司法行政。除去司法方面以外的行政功能可以叫做行政。这是古德诺对于行政的定义。

他认为,政府行政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在司法行政与政府行政之间的分界上的一种功能;执行那已表达出来的国家意志——法律;统计和半科学的功能,主要指从事行政技术性工作。

“行政体制在政治与行政关系上的作用”一章中,古德诺指出了掌握国家意志执行权的官员具有处理权力与不具有这种权力的行政体制两种类型,政府体制中表达和执行国家意志的功能要相协调,必须以行政集权为前提,为此,古德诺分析了行政集权的原因、表现以及趋势。“政党分肥制的出现,严重地损害了行政效率”;“美国在保证区分地方与州的意志上相对来说是失败的。”因此,为取得行政的效率以及保证民主,行政集权是必要的。

政党体制的重要性,尤其体现在对政党地位的影响上。政党体制带来的最严重的危害是缺乏行政效率和缺乏对民众意志的责任;只有承认了存在着一种其行使可以完全不受政治影响的行政功能之后,才能获得效率。所以,政党体制对政党的影响尤为重要。

在民治政府这一章中,古德诺一开始就指出民治政府的基本条件:首先,整体意义上的人民所不信任的政党必须退出对政府的实际控制;同样丧失了党的信任的政党领袖,也应该退出对党的实际控制。其次,他分析了英国与美国的民治政府,最后得出真正的民治政府的定义,即人民应有权力是,在一定时候,迫使不得民心的党放弃对政府的控制,迫使他们不信任的政党领袖放弃领导权,让位于其他能更好地顺应公意的人。

古德诺认为,党魁是一种由美国政党体制发展起来的政治领袖,政党控制着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党魁”控制着政党。承认政党不负责任,从而承认党魁即政党的领袖也是不负责任的。随后,他还引用英国首相制的发展和结果陈述党魁的责任,那就是通过议会改革及议会对人民进一步负责而变得对人民负责。必须使党向人民负责,这样党魁就会在其堡垒中受打击并投降。

古德诺认为,政党的不负责任第一个原因可以在党被要求做的工作中找到。此外,政党的不负责任归因于我们给予政党的地位。因此,要使政党对人民负责,就要使政党作为一种政治机构接受公众的管理和监督;应受规章制度的有效控制;还要使公司的账目公开化、政党账目公开化。这样规范政党行为,加强监督才能使政党更加向人民负责。

在最后一章“结论”中,古德诺指出,“政党是一个民治政府可以建诸其上的基础”,“党魁对政党的存在是必要的”。这就是实现政党目标的保证。古德诺明确指出了建立适合的行政集权体制、让政党得到充分的法律承认、把政党置于公共控制才能构建民治政府和进行高效管理。

四、观点与贡献

(一)观点

指出政治与行政的分离不是重点, 重点在与政治与行政的协调。包括政治对行政进行适当的控制和行政适度集权化。

政治对行政进行适当的控制。古德诺提出, 保证政治对行政的控制是达到政治与行政的协调的基础, 还提出了政治对行政的控制必须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进行。他指出这种控制扩展到国家意志的表达和执行之间产生上述非常需要的协调为止。但是控制扩展的超出了这一限制, 它就会立刻失去了其存在的理由。过分扩展这一控制, 还会妨碍有效地行使行政功能。

行政适度集权化。古德诺指出:“国家行政体制从其一开始, 就包含着行政集权的萌芽”。而在城市中,“为进行必要的变革而迈出的第一步是使城市的行政集中和集权化”。

(二)贡献

毫无疑问,“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中提出的相当多的一部分思想都是现代西方国家行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的系统论述应归功于古德诺。他不仅在威尔逊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阐释,而且对政治与行政的协调以及如何实现这种协调提出了针对美国现状的可操作性的措施和见解。从全书来看,古德诺对政治与行政协调发展理论的阐述最终归结到实现民治政府这个目的上来。也就是说,政府要对人民负责。为了实现政治对行政的有效控制,就必须让政党承担起控制行政的责任。这样一来,要实现民治政府,就必须使政党对人民负责,使政党领袖对政党负责。以此观之,古德诺的二分法中渗透了西方社会和工业时代的价值诉求——民主与效率。而这一双重价值至今仍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追求。实践证明它确实较好地缓和了民主与效率冲突的矛盾。二分法以民主选举、政党政治来保证和体现民主;以政治中立、具有专业技术、职业生涯的文官保障效率。民主和效率便天然的统一了起来。其实古德诺的二分法犹如韦伯的官僚制,它是一种“理想类别”,是一种理论对实践衡量的价值尺度,而现代社会发展仍然摆脱不了这把尺子。

五、争议

如果可以按功能分为政治与行政的话,那么机构上是否也需要作相应的区分呢?古德诺基本上否定了这一可能,那么实践中机构上的区分的根本原因何在?古德诺解释了其中司法部分的区分(即所谓的独立性),那么传统的以机构为依据的二权分立(也即洛克所说的立法与行政之间的分立)应如何看待呢?古德诺言之不详。指出司法并非单独的政府功能是古德诺的重大贡献,如果司法的独立是实践需要的话,那么在不涉及政治学原理原则的情况下,是不是可以比较自由地按照各国的国情对政治组织进行必要的、机构上的划分呢?比如,从功能上分成国家意志的表达与执行即政治与行政;表达(即政治)在实践上进一步分成政党和立法,执行(即行政)在实践上进一步分成司法和行政,形成一种“2加2”的四权关系,这有没有可能呢?

推荐第2篇:政治与行政

读《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有感

一、

二、古德诺阐述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1、政治与行政的功能

从分析国家的主要功能出发,古德诺指出作为政治实体的国家的行为,既存在于对表达其意志所必需的活动中,也存在于对执行其意志所必需的活动中。所有的政府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政府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无论政府体制之间的差异如何。在所有的国家中也都存在着分立的机关,每个分立的机关都用它们的大部分时间行使着两种功能中的一种。这两种功能就是:政治与行政。

古德诺认为,政治的功能主要于对国家意志的表达有关,它不仅涉及到决定谁最根本地,谁其次地和谁代理地表达国家意志等国家主权和政府体制问题,还与决定采取何种方式表达国家意志有关;其次又与国家意志的执行有关。因此政治的功能包括制宪、立法、政府官员选举,以及对国家意志执行功能的控制。

执行国家意志的功能古德诺称之为行政。在他看来,行政既是司法的,又是政府的。由于立法机关不可能把所有的国家意志都表达得非常清楚而不会产生争议,而这种必然会产生的争议又必须在执行之前得到解决。因此,为了方便起见,国家意志的解释权通常被委托给某种多少独立于立法的机关,这种机关通常被称作司法机构,而司法机构的这种非立法活动通常就叫做司法行政。古德诺把司法方面以外的行政功能叫做政府行政,并将政府行政功能细分为三种:一种是行政的准司法功能,这种功能存在于司法与政府行政之间的分界线上,其职能与司法行政功能相似;第二种功能是执行功能,其职能就是执行已表达出来的国家意志,即法律;第三种功能是统计和半科学的功能,其职能主要是从事行政技术性工作。古德诺还进一步将行政执行功能区分为高层行政执行功能和具体的行政执行功能两种。而进行这种区分是为了说明政治与行政分开的可操作性。古德诺认为,政治应该对高层行政功能有较多控制,而对具体行政则应少控制,以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2、政治与行政的协调

古德诺在阐释了这两种功能并在两者之间做出区分的同时,进一步对政治——行政二分法加以论述。他认为政治与行政的分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分离不是脱离,不可想象脱离政治的行政,也不可想像没有行政过程的政治。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政治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蒙德斯鸠三权分立的原则及其推论的基础上的,“这一理论原则要求存在分离的政府机构,每个机构只限于行使一种被分开了的政府机构。然而分权原则的极端形式不能作为任何具体政治组织的基础。因为政治功能的行使可能不只委托给政府中的某一个或某一套机构,而任何一个机构或一套机构也可能不只限于行使这一种功能。因此,实际政治的需要要求国家意志的表达与执行之间协调一致。”在建立与政治相分离的行政系统的时候,必须强调政治与行政之间的协调。为了求得这种协调,“就必须或者牺牲掉国家意志的表达机构的独立性,或者牺牲掉国家意志执行机构的独立性”。而“民治的政府要求执行机构必须服从表达机构,因为后者理所当然地比执行机构更能够代表人民”。因此,表达国家意志的机关必须对执行这种国家意志的机关进行某种控制。也就是说,政治必须对行政有一定控制。“因为没有这种控制,有条理有进取的政府是不可能存在的,但这种控制必须有一定的限度”。“如果控制扩展得超出了这一限制”。“如果控制扩展得超出了这一限制,它就会立刻失去其存在的理由”。这种过度控制不仅会妨碍有效的行政执行功能,而且还会损害建立这一控制的目的,使国家意志形式上的真正内容相违背,阻碍人民自发地表达自己的意志。由此,古德诺得出结论,必须找出这种必不可少的控制的恰当限度以实现二者间的协调。

古德诺认为政治与行政取得协调的基础是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这种适度控制可以通过“机构”和“官员”两方面来实现。就机构而言,政治与行政的控制应当仅限于狭义的执行性机构,其他诸如司法、准司法、统计和半科学性质的政府机构都应当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受政治的影响。另一方面,从官员这一层次来讲,执行性官员(只须最高级官员)从属于政治,保证政治对行政的控制,他们随政党共进退,其余的行政官员应是不受政治影响的常任文官,以保证行政的高效。

与此同时,古德诺还指出,行政组织与政党的关系也要保持适度的平衡,因为在政党力量强大而行政体制软弱的情况下,政治对行政过度控制,行政组织会被利用来实现政党的目的而妨碍国家意志的自由准确的表达。反之,又会有利用行政组织对选举的控制权来影响国家意志自由表达的危险。因此,只有保证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才有可能实现民治政府和高效行政。

三、对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评价

毫无疑问,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的系统论述应归功于古德诺。他不仅在威尔逊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阐释,而且对政治与行政的协调以及如何实现这种协调提出了(针对美国的现状)可操作性的措施和简介。“值得注意的是,政治与行政两分法的观念也容易给人一种错觉,似乎政治与行政是政府的两种相互独立、相互平衡的活动。”这种错觉就是我们开始所看到的那种说法。同时“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中提出的相当多的一部分思想都是现代西方国家行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此观之,古德诺的二分法中渗透了西方社会传统和工业时代(当时)的价值诉求——民主与效率。而这一双重价值至今仍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追求。综观行政发展的历史研究及主流行政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及实践方案的设计都是在政治与行政二分的前提下进行的。这种二分法不但是针对当时美国流行的政党分赃而提出的一种对策,而且是针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引起的国家政治体制变动的一种回应。实践证明他确实较好地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中产生的民主与效率冲突的矛盾。二分法以民主选举、政党政治来保证和体现民主;而以政治中立、具有专业技术、职业生涯的文官保障效率。民主和效率便天然地统一了起来。而后期新公共行政在对二分法批判的基础上,倡导的以社会公平为价值取向,效率次之的观点,在本质上并不与古德诺论述的二分法理论相矛盾。只不过,新公共行政学派根据当时现实的需要,对古德诺提出的民治政府和效率行政(无等级次序之分)的双重价值作了一个位置的编排。在上个世纪八〇年代又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价值体系中也作了类似的变动。其实古德诺的二分法犹如韦伯的科层制(或称官僚制),它是一种“理想类别”,是一种理论对实践衡量的标杆(价值尺度),而现代社会发展仍然摆脱不了这把尺子。

正确理解和评价政治与行政二分这一观点,既有助于我国行政学理论的健康发展,又有助于我国在政府管理实践中合理地处理政治与行政的关系。

推荐第3篇:政治与行政读书笔记

《政治与行政》读书笔记

┃作者生平:

弗兰克·古德诺,美国政治学家,行政学家,行政法学家,教育家。1859年1月18日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1839年11月15日逝于巴尔的摩。曾在美国阿默斯特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和文学硕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法学学士学位。

古德诺是美国政治学会的主要创建人,并于1903年成为该学会的第一任主席,著作有《比较行政法》,《政治与行政》,《美国市政府》,《美国行政法原则》等,其中最具影响的便是《政治与行政》,确立了他在公共行政学中的开创性地位。并因此被誉为美国的“公共行政学之父”,古德诺于1913-1914年担任当时中国的政府顾问,发表过有关中国的著述,(代表性的有《中华民国宪法之评议》,《共和与君主论》等)。

在《政治与行政》的第一章节 国家的主要功能 篇目里,古德诺提到“与仅能够提供法律框架的法律形式相比,法外制度对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更大。”古德诺认为研究政府问题的大部分专家都倾向于将自己的研究片面的定在那些引人注目的事实上,即只对正式的政府组织进行专门研究。但政府体制的特点不仅由法律制度决定,同样也由法外制度所决定,并且在更多的时候法外制度对政治制度所产生的影响更大。所以通过阅读我们应当谨记,不仅要从法律内部而且要从法律外部来探究一个民族的政治制度,古德诺认为,国家是一个有机体,因为国家是由人组成。虽然人的政治生活很大程度上是由人性决定的!但我们应当相信,在人类的智力和道德相同阶段即使政府的外在形式差异很大,不同民族的真正政治制度也会展现出很大的相似性,并且正是由于不同国家的实际政治制度具有这

《政治与行政》读书笔记

种相似性,才使我们有可能将国家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进行横向的考察,这个抽象的概念进而形成了一件被赋予生命且具有活力的实质概念。因此,当对国家进行考察时,国家被喻为一个有机体。

在对国家概念部分的阅读会发现,政治功能本身的自我本能划分与个人行动的划分又极其相似(即国家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其包含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这两类将分别等同的适用于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动),书中通过一系列的论述来说明存在两种不同的政府功能,也可以将其简称为“政治”与“行政”。政治是政策或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则是对于这种政策的执行。

在第二章政治功能中,古德诺提出“政治的功能首先与国家意志的表达有关,其次与国家意志的执行有关”。在现实的具体操作中,为了实现国家意志的表达与国家意志的执行之间的协调,表达国家意志的机关和执行国家意志的机关,两者之间必须有一方牺牲独立性,即要么执行机关服从于表达机关或反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政府机关之间的协调运转,也只有这样真实的国家意志才可以成为大家普遍遵守的实际行为准则。最后,民治的政府要求,执行机关应当服从表达机关的安排,因为表达机关理所当然要比执行机关更能代表民众。书中以美国政治体制为例,因为美国宪法性法律赋予了执行官员和行政官员独立的地位。所以要在正式的政府体制范围内实现政治对行政的必要控制就很难了。但在政党制度下便发展起来了,美国政党不仅忙于选举执行官员和行政官员,还忙于选举具有明显政治特点且与国家意志表达的相关机关。“因此,政党制度确保了政治与行政之间的协调并一致,而这种协调对政府的成功运作是不可或缺的。”为了论证“政治的功能首先与国家意志的表达有关,其次与国家意志的执行有关。”古德诺指出在英国当人们通过对议会的控制后,他们就会以开始工作,着手使议会—他们的代表,

《政治与行政》读书笔记

控制受委托执行国家意志的执行机关,即目前英国的内阁对议会负责制。

上文曾提到,政治的功能首先与国家意志的表达有关,其次又与执行国家意志有关。因此必须在国家意志的表达和执行之间,也就是在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之间实现统一协调。上文还提到,在民治政府中,表达国家意志或制定法律的机关必须对执行这种国家意志或法律的机关拥有某种控制权,最后研究表明,在这种既可能存在于正式的政府体制中,也可能在这种体制之外。而存在于政党之内。但无论这种控制存在于政府体制的内部还是外部,都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如果没有这种控制,就不可能存在有条不紊,不断进步的政府。通过一系列论证后最终得出结论。为了确保,国家意志的执行,政治应该对行政进行控制,但是,为了确保民治政府的利益和实现高效的行政。同时又不应该使这种控制超出必要的限制来实现其存在的合理目的。在的行政篇章中,对行政进行定义即执行国家意志的功能称之为行政。为了确保国家意志的表达和执行。必须建立维护并发展一个错综复杂的政府组织。必须选举出立法者,选定法官为执行司法职责,为执行政府承担的统计工作。和其他类似的工作以及为直接执行国家意志配备一整套官员班子。在民治政府中这支庞大的官员队伍和政府机关的建立。维持和发展,应该以确保广大民众意志得到最大程度自由表达,以及确保表达后能够最高效执行为出发点。讲政治与行政区分开来的必要性,在城市政府中表现的非常明显,这是因为从狭义的行政来说,城市政府很大程度上管理的就是行程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城市政府从事的是事务性工作,这是事实,从狭义的行政而言,虽然美国政治与州政治的关系并不比其他城市行政的关系更为密切,但是政治对城市政府产生的影响比对州政府产生的影响更坏,因为城市的行政性比州政府的行政性更明显并且当政治对城市政府产生影响时,那么政治就不仅是地方性政治了还是

《政治与行政》读书笔记

州和国家层面的政治,因此将政治与行政,地方政治与国家政治区分开来,对于解决一些国家在解决城市政府的问题方面肯定会大有成功,民治政府的最高主宰,是广大民众,他们必须对执行和表达其意志的官员进行控制,因此这种官员的任期较短,民众可以通过频繁的选举对他们施加控制,在美国最初确定的行政体制是根据英国的行政体制建立的,正是因为采用了这一制度,它使选举官员的原则和频繁选举的原则成为一种必要,因此为了使所有重要政府官员,都经过选举产生,并规定较短的任期,最终制定了相关的条款。最初,联邦政府的主要官员由立法机关选举产生,而当地代表则由民众民主选举产生。后来普选原则被一视同仁的应用于所有官员,可以说直到本世纪初期,实际上所有的国家官员,不论职务高低,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官员都由整个国家的全部民众和由在该官员拥有管辖权的地方民众选举产生。并且任期较短,这一结果致使国家无法对受委托执行法律的主要机关进行监督,为了实现国家意志的表达和执行之间的协调统一,需要对政府体制进行控制,而所有这些控制只能在立法机关以下的权利中找到,即对受委托执行法律的官员应履行的具体职责进行规定的权利,应权利受到侵犯的个人提出的请求,或者应那些依据法律规定的有权提出这种请求的官员所提出的请求。必须对法院进行授权,从而强制相关人员这种具体的立法规定。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立法权力中存在的这种控制,毫无疑问是由一个政治机关来实施的。进而言之,实施机关本质上是这样一个机关,即不具备大量行政知识,而且其主要目的是表达那些选举他的民众的意志。但是,尽管立法机关具有政治性和理论上的无限控制权,但其组织仍具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具体情况中,实施这种控制是不可行的。

古德诺在书中前半部分曾提到:政府的两种功能是国家意志的表达和执行并

《政治与行政》读书笔记

且这两种功能必须表达协调一致。即国家意志,国家意志的执行必须服从意志表达机关的控制。这种协调可以在政府体制内实现,使所有行政官员服从最终被委以表达国家意志的高级政府机关控制。为了使这种控制发挥有效作用,并且可以在政府体制中实现,行政体制必须实现相当程度的集权,如果政府体制中无法实现国家意志表达和执行之间的协调,那就必须在政府体制外实现协调。从政府体制之外实现协调就是指从政党那里获得协调,如果行政体制没有实现相当程度的集权,从而最终处于有效的立法控制下。那么必然要在政党中实现这种控制,即使政府体制实现了集权和集中。那么,存在一个相当强大的政党体制往往也是民主政府和高效行政的必要前提。

在对于政党的理解中,作者认为政党体制建立在唯利是图的个人利益基础之上,所以他不可能成为一种。、宽宏大量的,为公众谋福利的行为的基础。与最愚蠢的党派主义相比,他更有可能致使为了阶级和个人利益而滥用政府权利,并且狡诈的人会利用组织强大的全国性政党实现腐败和自私自利的个人目的,在不确定或者不严重削弱这些政党的前提下,必须采取其他措施,我们已充分说明我国政党(美国)体质最严重的弊端,是行政效率低下以及缺乏对公共意识的回应,我们业已证名,只有承认存在一种脱离政治控制的行政功能,才能获得行政效率。在美国,行政体制的合理集权以及行政长官的长期任职,有助于实现对这种政府功能的认可,为了使政党领导下的政府成为明治政府,政党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全体民众对其没有信心的政党应退出有效控制,失去正当信任的政党领袖也应该退出对政党的有效控制。如果不能满足以上两个条件,那么政府体制就不能说是民治政府。如果能满足以上两个条件,那么除了最原始最简单的社会条件下,政府在其他任何条件下都能接近于人民一直期望或能够期望实现的民治政府。当

《政治与行政》读书笔记

然在我们所熟知的拥有高度发达文明的国家中,全体公民并不会对公共事务的处理产生重大影响。在对于党魁的问题,上古德诺认为“所有使政党负责的尝试都要考虑这一事实,即必须使政党对民众负责,做到了这一点,党魁将会在其堡垒内受到攻击,从而被迫投降。通过这种方式也只有如此,我们才有希望看到我们的政府由服从民众控制的政党领袖来领导。”

通过以上内容表明,我们通过对目前的行政体制合理的加以集中和集权,并从法律上承认党是一种政府机关,这样就确保,可以确保民治政府和高效行政这两个政治制度的首要目标进一步发展。

在《政治与行政》中古德诺最大贡献在于对威尔逊提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作出了进一步的阐释和发挥,形成了关于“政治—行政二分法”的典型。同时,古德诺对国家行政与政治,法律,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行政与立法,司法之间的相互关系、行政功能与体制之间的关系等重大理论问题做出了有益探索。这些成就奠定了古德诺在行政学和行政学研究的不朽地位,他的行政思想对于后世的行政学和行政法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美】弗兰克·古德诺,2012年,《政治与行政》,丰俊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美】伍德罗·威尔逊,《行政之研究》,丰俊功译,

推荐第4篇:政治与行政 读后感

《政治与行政》读后感

本学期我们行政管理专业开设了行政管理学导论这门课程,将公共行政学的概念,理论等各方面知识做了一次系统详细的介绍与讲授,作为对课堂知识学习的补充,我选择了《政治与行政》这本书作为课外阅读的书籍。

《政治与行政》这本书是美国政治学家弗兰克·古德诺的作品。古德诺是美国政治学会的主要创建人,他从法律角度研究了市政机构和管理,以及20世纪初期美国城市政治,也是政治与行政分离理论的倡导者之一。其中,政治与行者两分,在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一书中,做了详尽的介绍。

读过《政治与行政》一书后,我将本书大概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三章,讲述了国家的功能,政治的功能以及中央与地方政治的关系;第二部分是第四章到第七章,具体介绍了行政的功能,行政体制和政府体制与政治和政党的关系,以及美英两国民治政府的特点与不足;第三部分是关于政党的内容,包括党魁的概念以及政党的责任。在阅读这本书时,我将主要的关注点放在了政治与行政两分以及政党内容这两个方面。

关于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其实在古德诺之前,已经有人对该观念进行了论述。例如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他在1887年发表的《行政学研究》一文中,针对当时美国政府内政党分肥的的状况,首次提出了将政治与行政相分离的概念。而古德诺则是在威尔逊等人的基础上,对该观念提出了新的理解与发展。 古德诺在书中提到,之所以要将政治与行政二者相分离,首先是出于解决城市问题的需要。他提到了在英国和德国,由于此观念已被很多人所接受,故这些国家在处理城市问题上更加得心应手;其次,古德诺认为行政中的许多环节,尤其是技术方面,对于政治的影响微乎其微,例如行政中的那些半科学,半商业活动,与制定政策,表达民众意愿的政治活动,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这是古德诺对于政治行政两分原因的分析,而古德诺对于该理论贡献,则是在于他澄清了人们可能会对该观念产生的误解,即行政与政治两分程度的问题。古德诺认为,政治与行政的两分,并不是彻底的,而是应保持联系的。他说:“政治的功能首先与国家意志的表达有关,其次与国家意志的执行有关。”这句话中其实映射了他的观点。国家意志的表达是政治活动的主要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政治与国家意志的执行就毫无关系。这点其实很好理解,如果在执行政策时没有考虑到政策的可行性,那么再好的政策,也会因无法执行而变得毫无意义。

既然行政与政治不能够完全分离,仍需存在联系,那么如何协调行政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就成了关键。在《政治与行政》一书中,古德诺先后指出了三种协调两者关系的观点。第一,政府体制中的政治机构必须对行政机构进行控制。这是因为如果政治机构对行政机构的控制过少,会使行政机构在一种松弛的状况下工作运行,这势必会导致行政效率低下,不能有效的完成国家意志的表达。另一方面,政治机构对行政机构的控制也应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过度的加强政治控制反而会破坏两分的原则。第二,是行政机构的适度集权。这是因为当时的政党分肥制严重影响了行政效率,要克服这种问题,需要一定的集权。另外,美国特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也是加强集权的原因之一,由于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力有限,很多时候中央与地方的意志存在冲突,这势必会导致行政效率的降低,因此有必要加强行政机构的集权。 第三,是借用法外调节机制,即借助政党的力量。中国有句古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要解决政府内部行政与政治的关系,不但需要从政府内部需找出路,还需依靠外部的力量。政党的存在给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政党不仅担负起了挑选在政府体制理论中表达国家意志的机关的成员,而且同时担负起了挑选执行这种意志的人员。这样就从人事方面解决了行政机构与政治机构的联系问题。

我认为解决了如何协调政治与行政的关系问题是古德诺对于政治行政二分作出的最大的贡献。因为将两者分离不难,但是分离到何种程度最为合适,是有难度的。绝对分离,会导致意志执行出现偏差;分离不够,又达不到二分的目的。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古德诺对于公共行政学的贡献,是伟大的。

关于政党方面,古德诺对于政党的存在是支持的。他认为政党是政治与行政的联系点,承担着传达国家意志与执行国家意志的使命,政党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他还提出了采用公民投票,制定规章制度,使政党账目公开化的方法来使政党对人民负责。从而减小了政党不负责任的可能性。另外,古德诺在书中提到了“党魁”的概念。这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党魁,特指资本主义国家操纵政党机器的首脑人物。“党魁”与政党领袖的区别在于,“党魁”在党内并无正式职务,权限也无明确规定,而政党领袖在党内有正式职务,其活动公开并受到监督。由于政党在政府体制中控制着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而“党魁”又控制着政党,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党魁”实质上控制了政府体制内部。“党魁”的存在,既有利,也有弊。首先,“党魁”通过议会的改革以及议会对人民负责而变得向人民负责,这会使民众中有更多的人获得选举权,从而更好地表达民意;其次,“党魁”的产生,会促使行政系统内部权力集中,而集权化是有助于政府提高行政效率的,这与行政政治两分的初衷相符合。但“党魁”的存在也会产生一些弊端,例如,一旦党魁不负责任,那么必然会影响到政党防止无政府状态的功能。

以上是我对《政治与行政》这本书中我感兴趣内容的介绍,下来我将把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一些感想做出陈述。

首先,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古德诺在书中提到政府应该在行政方面加强集权,但我认为这种观点并不能完全符合中国的现状。我认为对于中央政府是集权还是放权的问题,应该根据政府某种职能的具体情况来看。比如说中国的房地产和房价问题,目前已经形成了三家博弈之势,中央政府与广大群众希望降价改善生活,地方政府想依靠房地产来维持收入,房地产厂商则希望涨价来牟取利益。中央政府多次出台降低房价的政策,但却收效甚微,很重要的原因是地方政府不愿完全贯彻中央的指示,即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这一方面,中央政府就应该收回地方政府的部分土地权力,即集权;而对于其他的政府职能,就不一定需要集权,拿近期的工商质检部门体制改革来说,就是一种放权。此次改革将全国省级一下各级工商质检部门的人事权,财政权划归与地方政府,工商质检系统内部不再实行垂直管理,上级与下级之间只是保持业务上指导关系。这样的划分有利于地方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有利于解决近年来日益严重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所以从以上两个例子来说,中央对地方,不能是单纯的放权或集权,而应是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次,关于政治与行政的两分问题,我认为目前中国政府做得并不够好,或者说程度较低。就拿陕西省质监系统来说,分为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两类,机关单位在省政府内办公,属于制定政策的部分,即负责“政治”功能;底下的事业单位在咸宁西路办公,从技术上负责不同的职能,即负责“行政”功能。但很多时候,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会涉及到具体的技术问题中去,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会参与一些政策的制定。从这点来说,政治与行政的界限划分的并不明晰。这一现象在其他的政府部门中也普遍存在。所以目前中国政府的政治与行政的划分还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再次,关于政党的作用问题,古德诺书中提到的那些政党的作用或者如何避免政党不负责的论述是建立在美国两党制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点在共产党执政的中国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古德诺认为政党是行政与政治的联系点,要发挥防止无政府状态的作用。这在中国是不需要强调的,中国政府不论是政治体制内的还是行政体制内的人员,大部分都拥有共产党员的身份。由于党内纪律严明,组织紧密,所以这些人员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不需要强调加强联系的问题。另外,古德诺提到了政党不负责的情况,可是共产党的活动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原则是“对人民负责”,维持执政地位的需要必然会要求共产党对人民负责,因此,也不需要特别强调不负责任的情况。虽然古德诺关于政党的论述与中国现状存在一些不相配的状况,但他关于如何避免政党不负责的几条解决方法是值得借鉴的,它可以帮助我们的党加强自身建设和监督,保持党的先进性。

以上就是我对《政治与行政》一书大体内容的介绍和自己一些看法的阐述,很多观点由于知识信息不足,存在不少缺陷,这仍需我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

总而言之,《政治与行政》一书,对于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值得我们仔细品读!

推荐第5篇:政治与行政读后感

《政治与行政》读后感

《政治与行政》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对政府的研究”,这个政府是广义的政府,跟“国家”大致上重合,我们现在也称之为“政治体制”。这本书试图在对美国政治现状进行考察以后指出,法律条文所代表的正式的政府体制,并不总与实际的体制相同。本书还试图指出,为了使实际的体制比现在更符合作为法定体制基础的政治思想,对美国法定的正式体制必须进行哪些改革。古德诺执笔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为美国克服以政党分赃制为代表的政治腐败出谋划策,即改善美国政治体制现状。

弗兰克 古德诺,美国政治学家、教育家,1859年1月18日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1939年11月15日逝于巴尔的摩。早年在阿姆斯特学院(师事J.W.伯吉斯)攻读历史和文学,后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还曾留学法国和德国,在巴黎自由政治科学学校和柏林大学(师事R.甄内斯特)深造。1883年24岁的古德诺受聘为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讲师以及法政讲师,1891年升为教授。1903年任市政学和行政法伊顿讲座教授。1906-1907年任政治学院代院长。1914-1929年任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校长。

那么,美国为什么会出现政治体制问题呢?这个问题又是什么?从1776年起,在短短一百多年里,美国的国土、人口、国家体制都急剧膨胀。美国巨大的国家潜力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和凝聚,但建国时设立的政治框架、政治原则成为束缚美国国家政治体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19世纪末,美国政治体制面临几大问题。1.分权过度,美国分权包括联邦及各州层次上的三权分立,以及联邦与格州及地方之间的分权。过度的分权导致行政体制结构松散,尤其是行政分权导致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割,破坏了国家行政力量的统一性,对行政的政治控制难以贯彻,国家意志的执行和表达都出现了偏差。2.国家行政体制落后于现代生活的节奏,美国行政体制改革跟不上国内经济发展。3.政党分赃。

在这本书中,古德诺否定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强调政治与行政分二分理论,认为国家或政府功能只有政治与行政,而把司法功能包括进政治与行政里面去了,本书系统的阐述了政治与行政分工协调的理论。当然,这里的二权说的本质不在于实际权力机构的分离而在于抽象的国家或政府功能的分立。

全书共有十个章节,所讲的对象无外乎政治、行政功能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其他的还包括美国的行政体制和政党。

国家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政府功能,而且,这两种功能的分化又导致了法定的正式政府体制规定的政府机关的分化,尽管这种分化不彻底。这两种功能即“政治”与“行政”,政治与政策或国家意志的表达相关;行政则与这些政策的执行相关。从第二章我们可以知道,政治功能不仅与决定谁将表达意志有关,它还与决定采取何种方式表达这种意志有关。那么表达意志或制定法律必然存在机关,那么在一个民治的政府里,就必须对执行这种国家意志或法律的机关进行某种控制。但这种控制是有一定限制的。因此,一方面为了保证国家意志的执行,政治必须对行政进行控制;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政府的民治性和行政的高效率,又不能允许这种控制超出其所要实现的合理目的。政府行政的第一大功能是执行国家意志;第二部分功能仅在于执行那已表达出来的国家意志—法律。政治与行政必然是分开的,它的必要性在城市政府问题上表现得十分明显。因为就行政这个词的狭义来说,城市政府所管的更是一种行政事物。行政之所以与政治不相干,是因为它包括了半科学、准司法和准商业或商业的活动—这些活动对于真正的国家意志的表达即使有影响也是很小的。

古德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行政体制都程度不同地属于两种主要类型中的一种。一种是握有国家意志执行权的官员具有极大的处理权力,而事实上成了具体地表达国家意志的机关;一种是这些官员几乎没有任何处理权力,他们只是不仅决定应该做什么,而且决定应该怎样去做的国家机关的其他工具而已。即政治与行政在行政体制中的表现。

谈到美国政治,相信很多人会最先想到它的政党,事实上,在美国,第一,政党不仅担负起了挑选在政府体制理论中是表达国家意志的机关成员,即立法机关的成员的责任,而且《政治与行政》读后感

担负起了挑选执行这种意志的人员,即执行官员的责任。政党必须选择中央的执行官员,因为分权原则的采用已使他们不受任何有效的立法控制了。另一方面,在执行机构依赖于立法机构的地方,强大的全国行政党的存在也是必要的,由此可见政党的重要性。第二,政党必须强大。是因为为了保证人民的意志得到切实的执行,所有当选的官员都必须以个人名义保证遵行一定的行动方针,而政党就必须为他们承担责任,必须事先形成一个可以被称为政纲的东西。由于政党占据了这样一个重要的地位,政党领袖即党魁作为政治体制中的一个控制因素通常比政府官员更为重要。那么,什么是党魁呢?会不会导致专政呢?首先,它是一种由美国政党体制发展起来的政治领袖。其次,在美国,政治风暴的中心不在政府而在政党。所有试图使党魁负责的计划都必须考虑这一点。必须使党向人民负责。做到了这一点,党魁就会在其堡垒中受到打击,并被迫投降。那么就不会出现专政。

读完这本书,虽然我还不能深沉次的理解它的内涵,但它让我更加了解当时美国的政治和行政体制,同时也对政治与行政功能有了更加深入的体会。由此,我有一些思考,我国的行政体制可否也像如此解释?我国可不可以在政府中实行所谓的三权分立或二分理论?

推荐第6篇:政治与行政[优秀]

政治与行政——政府之研究

弗兰克 古德诺

第一章

国家的主要功能

1、与仅能提供法律框架的法律形式相比,法外制度对政治体制产生的影响更大。

2、人类的政治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性决定的,即由我们是人这一事实来决定。

3、政治是政策或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则是对这些政策的执行。

4、在所有的政府体制中都存在两种主要的货基本的政府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

第二章

政治的功能

1、政治的功能首先与国家意志的表达有关,其次与国家意志的执行有关。

2、政治功能将决定在国家意志的表达问题上谁占据主要地位、谁居次要地位和代表性地位。这也就是说,政治功能必须解决主权问题和政府问题。

3、为了确保国家意志的执行,政治应该对行政进行控制,但是,为了确保民治政府的利益和实现高效的行政,同时又不应该使这种控制超出必要的限制来实现其存在的合理目的。

4、政治功能与国家意志的表达和执行都有关——前者居于主要地位,后者居于次要地位。第三章

中央政治与地方政治

1、如果将国家意志的实际执行委托给不受国家有效控制的地方政治共同体,那么此类地方政治共同体可以通过享有的执行权、实有的拒绝执行权或修正权,改变由代表整个国家的机构所表达的国家意志,从而适应被认为是地方政治共同体的需要。

2、立法是集权化的,而立法的执行则是分权化或地方化的。

3、为了实现地方和州之间的协调,我们需要做的是,授予地方比它们当前更多的立法权,并将其作为州的一个机构置于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第四章 行政的功能

1、执行国家意志的功能称为行政。

2、为了确保国家意志的表达或执行,必须建立、维持并发展一个错综复杂的政府组织;必须选举出立法者,选定法官,为执行上述准司法职责、为执行政府承担的统计工作和其他类似工作以及为直接执行国家意志配套一整套官员班子。

3、为了使国家意志的执行符合国家意志的表达,也就是为了使政治功能和行政功能协调一致,政府体制中的政治机构必须控制行政机关。但是,这种控制也有一定的限制,政治机构不能超出这些限制行使这种控制。

第五章 行政体制对政治与行政关系的影响

1、民治政府的最高主宰是广大民众,他们必须对执行和表达意志的官员进行控制。

2、在美国政府体制中,政党组织本身担负着协调表达和执行国家意志的重担,因此,政党组织不仅需要壮大自身力量,还需要长期存在下去。

3、只有在行政实现了某种程度的集权之后,才可以实现政治功能和行政功能之间的必要协调。

4、我们正逐步朝着行政集权的方向发展,这是不可抗拒的潮流,因此,这就要求承认政府的活动范围需要受到与以前相比更少的政治影响。第六章 政府体制尤其是行政体制对政党地位的影响

1、政党组织是建立在政党必须完成的工作的性质和数量之上的,而政党必须完成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政府各机构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2、即使政府体制实现了集中和集权,那么存在一个相当强大的政党体制往往也是民治政府和高效行政的必要前提。

3、狡诈的人会利用组织强大的全国性政党实现腐败和自私自利的个人目的。第七章 民治政府

1、对党忠诚是一种基本的行为动机,它逐渐取代了对政治原则的恪守。党祚的延续通常比党最初成了时要实现的目标更为重要。

2、为了使政党领导下的政府成为民治政府,政党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全体民众对其没有信心的政党应该退出政府的有效控制;失去政党信任的政党领袖也应该退出政党的有效控制。

3、如果政府真的具有民治特征,那么民众应享有的权力应该是,在特定时间内能够强迫不受欢迎的政党退出对政府的控制,以及迫使他们不信任的政党领袖下野,让位给其他更顺应民意的人。第八章 党魁

1、政治上失意的人会将其失败归咎于不正确的原因,认为那些反对他们的人之所以会成功,是由于不负责任的领导在背后玩弄阴谋诡计,而实际上,这些人是因为获得了民众支持才成功。

2、在当前体制下,政党是防止出现无政府状态的唯一手段,也是发展进步的唯一途径。

3、英国的伟大进步并不在于她造就了一个沃波尔,而在于:造就了沃波尔之后,她看到了自己杰作的缺陷,并着手进行补救,直到造出了一个皮特、一个帕麦思顿和一个罗伯特皮尔爵士。

4、所有使政党负责的尝试都要考虑到这一事实,即必须使政党对民众负责。第九章 政党与政党领袖的责任

1、要以诚实而公平的方式管理政党事务,在很大程度上,有待于靠每个党员的自身努力来实现。

2、作为拥有公民身份的公民,不仅应享有与一个政党一起活动的权利,还应被赋予从党外提名候选人的权利。

3、与其说民主政府实现的是民众对官员的审慎选择和对政策的积极决定,还不如说实现了否决权和更换政党领袖的权力。第十章

结论

1、在民治政府中,民众不仅掌握着执行法律的最终控制权,还掌握着制定法律的最终控制权。

2、如果政府是民治政府,那么民众应有权否决政党领袖的提案,有权剥夺其领导权,并将政事委托给其他更能顺应民意的人。

3、我们要做的就是坦率地承认新形势需要新对策,要以务实明达的态度做能做之事,以此保证构建责任政府和实现行政高效化。

推荐第7篇:政治与行政读书笔记

《政治与行政》

—读书笔记

在国家的主要功能一章中,开篇讨论了法外制度和法定制度的关系。古德诺提出,大多数研究政府问题的著述者,都倾向于考察法定的正式政府组织。但这种方法会使学者们在判断国家真正的政治生活时误入歧途。古德诺认为,同法定的制度一样,法外的制度也决定着政府体制的特点。“事实常常是这样,法外制度比能够提供政治体制框架的法定制度对政治体制的影响更大”,对此古德诺用了英国内阁和美国总统选举的例子来证明。“政府体制不是建立在成文宪法之上的国家,法外的制度就更有可能在关于政府体制的理论讨论中占据一席之地。因为在这种国家里,宪法本身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惯例。”古德诺引用甄内斯特的观点,得出其观点:不同民族的政治制度,将显示出比只囿于考察宪法和法律的正式条款所想象的政治制度具有更大的相似性。人类的政治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性的事实,即人为人类的事实。正是由于不同国家的实际政治体制有这种相似性,人们才有可能去用抽象的方法考察国家。其次,古德诺还借鉴孟德斯鸠的政府功能划分思想,分析诠释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分权理论。在阐述国家的主要功能中,古德诺认为,在多有的政治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政府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称之为“政治”与“行政”。政治即是通过公民中的政党组织指导或影响政府政策的行为或职业。而行政则是公共服务的总体,从事于政府意志的执行和普遍利益规划的实施。从而总结出“政治”与“行政”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的结论。

在第二章政治的功能中,古德诺综述了政治的功能首先与国家意志的表达有关,其次与国家意志的执行有关。政治的需要要求国家意志的表达与执行之间协调一致。原因是:功能的行使可能不只委托给政府中的一个或某一套机构;任何一个机构或一套机构也可能不只限于行使这一功能。通过考察政党体制研究政治的功能问题,古德诺认为政治功能与国家意志的表达有关。他指出了选举和投票的法律发展的过程,并对选举和投票的法律发展表明:政党作为一种政治机构获得了某种法律上的承认,即政党在法定的正式政府组织中已取得了它的地位。此外,政治的功能与国家意志的执行有关,这是表达国家意志的机关对执行机关的必要控制。 其控制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为了保证国家意志的执行,政治必须对行政进行控制;为了保证政府的民治性和行政的高效率,又不能允许这种控制超出所要实现的合理目的。这种控制有其限度把握:即扩展过度和行政效率﹑表达国家意志的能力下降。在这一章的最后,古德诺总述了政治的功能。其一,功能主要与对国家意志的表达有关,它不仅涉及到决定谁最根本地,谁其次地和谁代理的表达国家意志等国家主权和政府政治体制问题,还与决定采取何种方式表达国家意志有关。其次,它又与国家意志的执行有关。最后,政治的功能包括:制宪、立法、政府官员选举,以及对国家意志执行功能的控制。

在论述地方与中央政治时,古德诺认为,地方不受控制,它就会脱离国家(或州)从而使整体走向分裂。为避免分裂,中央政府便会通过加强立法(因为行政权在地方手中)来限制地方权力,保证统一。而地方则会使用消极的不执行权来对抗。而如此一来,一方面国家的意志无法贯彻,另一方面宪法所规定的地方自治权实际上也受到了侵犯和否定。在古德诺看来,这正是美国的情形。为此,要改变这种现状,便只有通过行政权的集中这个唯一的途径。他认为,传统上人们对集权的担忧和恐惧其实是受到了误导,是没有根据的。因此,古德诺主张行政权的必要集权。他这种行政适度集权思想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启示。

执行国家意志的功能称作行政。行政既是司法的,又是政府的。非立法的机关的活动通常就作司法行政。除去司法方面以外的行政功能可以叫做行政。这是古德诺对于行政的定义。 他认为,政府行政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在司法行政与政府行政之间的分界上的一种功能;执

行那已表达出来的国家意志——法律;统计和半科学的功能,主要指从事行政技术性工作。 政治与行政的分开有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城市政府问题。行政之所以与政治分开,是因为它包括了半科学﹑准司法和准商业的活动。古德诺阐述了政府的两种主要功能,即如果政策问题是根据民意决定的,那么在行政体制的半科学﹑准司法﹑办事和幕僚性的那个部分中,就应该做出长期任职规定。而在行政体制的较高层次上,即在那些任职官员对政策问题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地方,特别是对那些行政首脑来说,则应该避免长期任职。在论述政治功能与行政的协调中,他认为,政府体制中的政治机构必须对行政机构进行控制。控制要有一定的限度。过分的扩展政治控制会进一步破坏政治控制的原本目的。另外,只有坦白地承认必须对法律总的执行进行控制,并承认必须有一部分行政工作实施政治所不应干预的,安全才能实现。

“行政体制在政治与行政关系上的作用”一章中,古德诺指出了掌握国家意志执行权的官员具有处理权力与不具有这种权力的行政体制两种类型,政府体制中表达和执行国家意志的功能要相协调,必须以行政集权为前提,为此,古德诺分析了行政集权的原因、表现以及趋势。“政党分肥制的出现,严重地损害了行政效率”;“美国在保证区分地方与州的意志上相对来说是失败的。”这就是为什么行政集权的原因,只有行政在一定程度上被集权化了,才能达到政治与行政功能之间的必要协调。并且,“应该鼓励行政集权的趋势,而不是阻碍它的发展。我们必须坚持这种集权应该伴随以更充分地承认一个政府领域,在那里,政治的影响是有害的。” 因此,为取得行政的效率以及保证民主,行政集权都是必要的。

政党体制的重要性,尤其体现在对政党地位的影响上。法国和意大利的政党分别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不负责任的角色,前者的政党体制主要是大大损害了行政效率,后者则建立在私利动机之上的。一个强大的全国性政党,其候选人主要是终于党的事业的,其次才是向他们的直接选民负责;政党体制带来的最严重的危害是缺乏行政效率和缺乏对民众意志的责任;只有承认了存在着一种其行使可以完全不受政治影响的行政功能之后,才能获得效率。是当地把行政体制集权化,并随之较大幅度地延长行政官员的任职期限,将会有利于对这种政府功能的承认。所以,政党体制对政党的影响尤为重要。

在阐述民治政府这一节中,古德诺一开始就指出民治政府的基本条件;第一,整体意义上的人民所不信任的政党必须退出对政府的实际控制;第二,同样丧失了党的信任的政党领袖,也应该退出对党的实际控制。其次,他分析了英国与美国的民治政府,指出其不同点,通过比较,最后得出真正的民治政府的定义,即人民应有权力是,在一定时候,迫使不得民心的党放弃对政府的控制,迫使他们不信任的政党领袖放弃领导权,让位于其他能更好地顺应公意的人。

古德诺认为,党魁是一种由美国政党体制发展起来的政治领袖,政党控制着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党魁”控制着政党。他指出了党魁不负责任的问题,政党几乎是用来防止无政府状态的唯一屏障,是取得进步的唯一手段;政党组织的力量与持久性已给它自己造成了某种不负责任的后果。承认政党不负责任,从而承认党魁即政党的领袖也是不负责任的。随后,他还引用英国首相制的发展和结果陈述党魁的责任,那就是通过议会改革及议会对人民进一步负责而变得对人民负责。必须使党向人民负责,这样党魁就会在其堡垒中受打击并投降。 政党的责任,就是对人民负责任,但是政党不负责任却可能发生,古德诺认为,政党的不负责任第一个原因可以在党被要求做的工作中找到。政党所要做的工作在别的政治体制下是交由法定的正式政府组织完成。由于政府体制的形式使它自身不能完成这一工作,所以才由政党去做。如果政党不去做,我们面临的将会是无政府状态。此外,政党的不负责任归因于我们给予政党的地位。因此,要使政党对人民负责,就要使政党作为一种政治机构接受公众的管理和监督;应受规章制度的有效控制;还要使公司的账目公开化、政党账目公开化。这样规范政党行为,加强监督才能使政党更加向人民负责。

在最后一章“结论”中,古德诺指出,要实现民治政府和高效率行政,就要合理地加以集中和集权,以及在法律上承认政党属于一种政府机关,来推动民治政府和高效率行政的实现。只有集权的行政而没有负责的政党,就不能保证获得高效率的行政,因为这样易于导致政治上的操纵。在法律上承认政党将不会自行导致高效率的行政管理。因为行政体制的分散特征,会使所有的官员都被看作是政治性的。行政上的分权会自动地助长政党的不负责任。 “政党是一个民治政府可以建诸其上的基础”,“党魁对政党的存在是必要的”。这就是实现政党目标的保证。古德诺明确指出了建立适合的行政集权体制、让政党得到充分的法律承认、把政党置于公共控制才能构建民治政府和进行高效管理。

在本书中,古德诺通过对国家行政与政治、法律、政党的相互关系;行政与立法、司法的相互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行政功能与体制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的考察与分析,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行政学思想。该书奠定了他在行政学研究上的不朽地位,对后世的行政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推荐第8篇: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

二、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政治与行政在政府机构之间的功能分工是相对的

在所有的政府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政府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在所有的国家中也都存在着分立的机关,每个分立的机关都用它们的大部分时间行使两种功能中的一种。这两种功能就是:政治与行政 政治与政策或国家意志的表达相关;行政则与这些政策的执行相关。

为什么说是相对的?

1、把每一种功能分派个一个分立的机构去行使是不可能的。

功能可以区分,机构可以分立,但功能委派难以做到泾渭分明。法院的判决原则是:在各政府机构领地的交界地区都存在着“公地”,每个政府机构都必须容忍其他政府机构占用公地。

2、行政、立法和司法机关功能实际上是有重叠的。

行政机关常被赋予表达国家意志细节的职责,拥有大量制定法令或立法权;法院也通过司法解释和判例法,行使部分立法权。立法机关通常以某种方式控制行政机关对国家意志的执行(监督行政权)。

3、政府的两种主要功能分化出的次要功能,都是委托其他政府机关。如,表达国家意志的机关有制宪权力机构、立法机关、行政首长、法院,只是层次不同。

(二)政治要对行政适度控制

1、政治要对行政控制的必要性。

实际政治的需要要求国家意志的表达与执行之间协调一致。表达出来的国家意志得不到执行,或执行一种歪曲国家意志的行为准则,代表国家意志的法律就是一纸空文,政治就会瘫痪。民治政府要求执行机构必须服从表达机构。

2、控制的目的是政治与行政的协调。

控制是为了帮助把一种表达了的国家意志变成一种真正的行为准侧。

3、过度控制会损害控制的目的和行政功能。

过分扩展控制,行政 “就会不致力于执行一种已经表达出来的国家意志,而是为了一个政党或社会阶层的利益,致力于左右国家意志的表达了”。

4、控制的限度:只对行政中执行性机构控制。

政府行政是执行法律,这种功能可分为:执行的功能、准司法的功能和统计与半科学的功能。执行的功能必须服从政治的功能,其他功能则不必。

5、政治控制行政的方法。

(1)法定制度。如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度。

(2)法外的政党控制。如美国政党对议员和行政官员的选举。

(3)行政权力的必要集中。即将所有的行政执行权集中到行政长官手中,让他拥有低级行政官员的任命和控制权;政党通过选举主要行政官员来协调政治与行政。

(三)文官制度改革的目标:行政中立

政党分肥制把所有行政执法官员置于政党控制之下。缺陷:一是严重损害了行政效率;二是使政党成为目的,而不是全力履行有利于国家意志表达的工具。

行政,不包括它执行的那一面,与政治是不相干的,应当在很大程度上从政治团体的控制下解放出来;负责这部分事务的官员应长期任职。

文官队伍的公开竞争考试只是文官制度改革的一小部分。文官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在于,应当使政府类似于司法行政的那种功能的行使不受政治的影响获得承认。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

㈠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㈡横向财政体制构建的重点: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优先弥补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的收支缺口,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规模逐步扩大。

㈢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改革:事权部分上移,增加地方财权和财力。 ㈣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的财政体制改革:消灭政策性负担 ㈤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㈥深化政府和事业单位之间的财政关系

行政决策体制的作用:

1、科学的行政决策体制在决策职能科学的分解基础上,合理分工,集思广益,使决策活动成为很多人的合作活动,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减少决策失误。

2、科学的行政决策体制有助于根据职能来合理设置决策机构和层次,形成只能齐全、运转灵活、富有效率的行政体制。

3、科学的行政决策有助于造就更多更优秀的决策人才。

4、科学的行政决策体制有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务员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其优劣直接决定着政府有效行政能力能否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能够充分实现。因此,公务员制度成为一国政府架构的核心

内容,虽然我国公务员制度已经推行多年,但制度本身还不够完善,存在不少问题。我任务,其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考录制度存在问题

考录制度是指通过竞争性的考试选拔政府工作人员的制度。公务员考录制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务员进口管理的重要环节。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推行已取得显著成效,逐步建立了“凡进必考”的录用机制,公务员考试逐步走向公平、公开、公正,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造就一支廉洁、精干、高效的公务员队伍,确保政府职能的高效发挥和政府目标的实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不论报考职位为何,均统一使用统一试卷。不同职位和不同级别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要求,重公共科目而轻专业科目的考试,不能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对人员的特殊要求。这些都无形中降低了报考公务员的资格要求和进入公务员行列的门槛。

二、激励机制存在问题

美国行为学家J·S·亚当斯认为劳动者工作的积极性不仅受到绝对报酬的影响还要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他们不仅要思考自己的收入与付出间的比率,而且还要将自己的收入和付出之比有相关人员的收入和付出之比作比较。因此,要想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不仅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而且要进行相似工作的收入与付出之间的比较,是分配结果合理公平使员工感到公平,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激励的功能并获得满意的激励效果。目前,我国公务员差别十分悬殊,地方与地方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不论是薪水、福利还是工作条件和工作前景差别都十分显著,对于到艰苦地区、艰苦部门、艰苦岗位的工作人员,国家并没有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以及倾斜性政策导致国家公务员报考趋热避冷。

三、公务员监督机制存在问题

监督机制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监督与约束有利于加强公务员依法行政和公务员制度的规范化、法制化。为了防止和克服吏治腐败,在公务员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对人事权利均有监督,最重要的是独立的监督和仲裁机构。目前,我国没有独立的监督机构来对公务员惊醒监督,而且也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监督机制。监督乏力以致我国社会中盛行一种错误的对官本位、对权力、对权钱交易等等的追逐心态,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对于我国公共管理的改革与发展乃至社会进步危害甚大。可见,建立完备的监督机制体系已刻不容缓。

缺乏监督,公务员有机会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缺乏竞争、考核与激励,公务员成为公众心中最稳定的职业。与施工中纷纷投入到“凡进必考”是有范围还很狭窄

的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去竞争有限的“凡进必考”职位,导致了我国目前公务员考试的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刻不容缓。

一、改进考录制

进一步完善考录制,改进考录方法,提高其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确保依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考试录用,有利于天生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服务水平。一句不同级别、不同地区、不同部门自身的特点来制定考试科目和内容和不同的约束政策,这样一方面可以比便以权谋私虽已确定报考资格的现象,另一方面,意义是报考人员充分审视各个岗位所要求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谨慎报考,从而使报考人员,尤其是报考“热”地区、“热”部门、“热”岗位的人员最终得以自行分流。

二、完善激励机制

我们要考虑社会发展对国家制度的新要求,对公务员激励机制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制度体系建设。通过激励的实施,把人员吸引到较“冷”的地区、部门、岗位上去,完善我国的公务员制度。通过不断完善激励制度打破冷热之间的巨大差别,消除岗位的冷热之分。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真正的是广大报考者以及现有公务员树立正确的观念,将注意力集中到提高服务意识服务水平以及服务质量上来摒弃追逐权力和隐性利益等不良动机和目的,从而更好的履行公务员的职责与义务。

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监督保障制度,是决定公务员制度是否有效地关键,如果放弃里监督,公共权力就很可能被滥用。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我们应该做的以下几点:

1、建立高度权威的、高度独立的公务员监督机构加强对监督活动的检查力度坚决惩处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监督行为,从而达到规范监督活动及政府行为的目的。

2、将强司法监督,加大对各种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对违法公务员的处罚力度。加强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事前、事中监督,加大防范力度,极力查清并处理违法违纪分子,制定防范措施。

3、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将人民群众纳入监督的主题之中。实行政务公开,鼓励舆论监督,建立能广泛、准确、及时的表达人民群众看法的民意测验机制,建立畅通的民意反映渠道。通过有效的社会间的使公务员依法履行其职能,促进公共权利规范运作。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总之,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现行公务员制度的优点和其中缺陷,不断加强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形成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切实发挥公务员人民公仆的作用,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推荐第9篇:政治和行政

政治是通过公民中的政党组织指导或影响政府政策的行为或职业”因此,它不仅包括政府的伦理道德方面的内容,而且,只要公职的占有可能取决于个人的政治态度或政治贡献,它就经常不顾伦理道德的原则而特别包括那些左右公共舆论,吸引和引导选民,以及获取和分配公职任取权的艺术。

布劳克在其《法国行政辞典》中把“行政”定义为:“公共服务的总体,从事于政府意志的执行和普遍利益规则的实施”。《世纪辞典》有关“行政”的说法是:“行政人员的责任或职责,特别是政府的执行职能,包括政府的总体的和局部的所有的权力和职责的行使,它既不是立法的,也不是司法的。”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定义都着重于说明,政治与指导和影响 的政策相关,而行政则与这一政策的执行相关。这就是这里所要分开的两种职能。“政治”和“行政”正是我们为表达这二种职能而选用的两个词。

近来有关行政的著述家已经认识到,从理论探讨和实践便利的角度说,行政不应再只被当 作执行机构(政府中的这个机构是由成文法所规定的执行性机构)的一种职能。相反,人们已经看到,行政是执行国家意志的职能。在某些方面,它在范围上可能比由成文法规定的执行性机构的职能要大一些,在另一方面则可能要小一些。因此,在所有的政府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政府职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职能和国家意志的执行职能。在所有 的国家中也都存在着分立的机关,每个分立的机关都用它们的大部分时间行使着两种职能中的一种。这两种职能分别就是:政治与行政。

如果为了防止政治在具体细节问题上影响行政,而试图在政府中把分别主要承担这两种职能的机构在法律上分开,政治对行政治的职能前面说过,政治的职能在于对国家意志的表达。但是,这种职能的行使可能不只委托给政府中的某一个或某一套机构。另一方面,任何一个机构或一套机构也可能不只限于行使这一种职能。因此,分权原则的极端形式不能作为任何具体政治组织的基础。因为这一原则要求存在分立的政府机构,每个机构只限于行使一种 实际政治的需要却要求国家意志的政的必要控制势必要在法律之外进行。这就是美国政治体制中的情况。美国政治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政府权力分立的基本原则上的。由于按宪法制定的法律授予了执行官员和行政官员独立的地位,所以要在法定的正式政府体制中发挥政治对行政的必要控制就不可能了。

古德诺认为,必须使美国的政府体制作出某种调整以正式容纳政党这个现实,发挥它已有的协调功能,制定出政党的行为规范,减轻和消除政党有可能给社会带来的消极因素。为使政党能对整个政府负起全责,首先,要变革美国行政分权的体制,向行政集权发展,追求高效率行政.

摘要:古德诺认为国家有意志表达和意志执行两种基本职能,即政治功能和行政功能,由此提出政治与行政的二分论,但他的主要研究意向不在于政治与行政的“分离”,而是注重政治与行政之间的“协调”。协调途径之一是政治对行政的控制,途径之二是行政的适度集权。这种看似矛盾的协调在法定体制内是无法完成的。古德诺考察了美国政治体制,发现这一协调力量来自法定体制之外的政党。政党通过对立法机构成员和执行机构成员的挑选,恢复了被法定体制割断了的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某种有效控制;政党通过对中央行政官员和地方行政官员的挑选,建立起一种必要的行政集权。

1887年,威尔逊发表了被誉为行政学开山之作的《行政学研究》一文,主张建立一门关于行政的科学,以研究如何有效推进政务,提高政府效能。其行政思想的巨大贡献在于,提出行政学研究必须从政治学领域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专门的学问进行。威尔逊将政治与行政分离,将行政界定为事务性和技术性的活动领域,政治则是在重大而且带有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他在《行政学研究》中明确指出政治与行政是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认为“行政管理是置身于‘政治’所特有的范围之外的。行政管理的问题并不属于政治问题。虽然行政管理的任务是由政治加以确定的,但政治无需自找麻烦地去直接指挥行政管理机构。”“政治是政治家的特殊活动范围,而行政管理则是技术性职员的事情。政策如果没有行政管理的帮助就将一事无成,但行政管理并不因此就是政治。”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威尔逊把政治与行政区别开来。这就是经后人归纳的著名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原则。“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原则在古德诺和韦伯的理论中得到进一步的坚持和发扬,也就是说,威尔逊、古德诺与韦伯的理论是属于一个统一的理论范式的。

威尔逊与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思想的主要表现如下: 威尔逊认为:(1)一个良好的政府应有两大支柱,即坚强有力的政务官和效能精干的文官。(2)要发挥和实现政治的功能,就必须纯洁政府的组织机构,加强执行,提高行政效率。(3)传统的论证主要集中在政治过程方面,而对如何实施法律则注意不够,所以应当把研究的重点放到行动的政府方面,即放到政府行政管理方面。(4)国家的权力主要是掌握在决定政治的议会和执行政治的行政部门手中,因此,从结构上说,三权分立学说是不符合实际的,政治和行政的两分法才是正确的。 古德诺认为:(1)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最好将政党的因素和政治权宜等政治排斥在行政之外,而将政府文职官员区分为政务官和常务官,并规定常务官在政治上中立。(2)行政学不研究政治问题,也不使用民主或程序的标准,而是研究政府的行政效率、操作方法等。(3)传统的三权分立的学说不符合民主国家的实际,因为民主国家的主要职能只有政治和行政两种,司法只不过是行政的一小部分而已,主张否定立法、司法、行政的三分法,而代之以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二分法促进了行政学的产生,推动了行政管理科学化。在某种意义上说,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提出体现了行政摆脱政治的努力,因此,把行政从政治中分离出来是时代的客观要求。

反对者普遍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政治泛化的社会,在政府的行政程序和行政行为中,不可能不贯穿着政治精神,甚至在具体的活动中都体现了政党政治的影响。早期的批评来自凯恩斯主义,基本上把政府活动与政党活动看作是一个与经济的领域相对应的统一的领域。对政治与行政二分原则的更多批评是来自于公共政策科学。在公共政策学家们的眼中,威尔逊根据政治与行政二分的原则把政策的制定与政策的执行严格区分开来是与现实不相符合的。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兴起的“新公共行政学派”否认了政治与行政二分原则的科学理论意义,他们认为“传统的行政研究由于是在政治与行政二分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从而使行政研究局限在一个非常狭窄的领域内。”继新公共行政学派之后,“新公共管理学派”对政治与行政二分的原则作出了进一步的批评,它指出这一原则是没有意义的理论假设。

布隆赤里认为,“政治是`在重大而且带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而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则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因此,政治是政治家的特殊活动范围,而行政管理则是技术性职员的事情。`政策如果没有行政管理的帮助就将一事无成’ ,但行政管理并不因此就是政治。”这里已明确告诉我们,政治与行政是政府所具有的两种不同的功能,二者是相互区别的

推荐第10篇:政治与行政书评古德诺

《政治与行政》书评

《政治与行政》的作者是美国政治学家、教育学家弗兰克。古德诺在1900年的一本专著。这本书被称为美国行政学的第一本专著,与威尔逊写的“行政的研究”一文并称为美国行政学历史的开山之作。从这本书的名字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作者古德诺的研究范围主要为行政法、政治学和市政学。同时他也是这两门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但这本《政治与行政》是一本关于政治学的著作。

我们知道美国在1860年的南北战争结束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基本上从农业国转变成了工业国,虽然美国的国际地位跟当时的的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强国相比还比较落后,但是无可否认的是那时的美国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美国的国土、人口和国家体制等都急剧的膨胀,巨大的国家潜力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凝聚。但是在建国时候设立的政治框架和政治原则却束缚了美国国家政治体制的进一步的发展。在19世纪末,美国政治体制所面临的主要瓶颈有过度的分权、国家行政体制落后于现代生活的节奏和政党分赃。《政治与行政》这本书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完成的。古德诺的政治思想也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古德诺在书的开头引用了他在柏林大学时候的老师甄内斯特的话,他指出,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政治体制,这些政治体制就其本质而言,相互之间的差异很小。政治体制有很多不同的外部表现形式,但是不管外部形式如何,它们的内部实质其实是非常相像的。任何制度都有利弊两个方面,研究政治学的目的就是要在了解各种政治体制的基础上扬长避短,不存在一种政治体制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优于其他的政治体制。

《政治与行政》全书分为十章:

第一章,国家的主要功能。古德诺指出,大多数的研究都只限于正式的政府体制,这种研究方法把学者们印上了歧途。古德诺认为,法外的制度也决定着政府体制的特点,并且列举了英国内阁和美国总统选举的方法作说明。得出自己的观点:不同民族的政治制度,将显示出比只囿于考察宪法和法律的正式条款所想象的政治制度具有更大的相似性。人类的政治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性的事实,即人为人类的事实。正是由于不同国家的实际政治体制有这种相似性,人们才有可能去用抽象的方法考察国家。在本章中古德诺重要强调的是“法外体制”的重要性,指出要在正式和非正式中,在法内和法外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并不断进行制度化的努力。

第二章,政治功能。古德诺指出政治的功能在于对国家意志的表达,并且强调立法与执法之间必须协调一致,“只有这样,真正的国家意志的表达才能成为被普遍遵守的实际的行为规范”。古德诺认为政治的功能与国家的意志的表达有关,这与受到法外力量的影响也有很大关系,他列举了选举和投票的法律发展的过程,并对选举和投票的法律发展表明:政党作为一种政治机构获得了某种法律上的承认,即政党在法定的正式政府组织中已取得了它的地位。另外,政治的功能与国家意志的执行有关,这是表达国家意志的机关对执行机关的必要控制。 其控制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为了保证国家意志的执行,政治必须对行政进行控制;为了保证政府的民治性和行政的高效率,又不能允许这种控制超出所要实现的合理目的。这种控制是有限度的:①扩展过度:妨碍有效地行使行政功能,②行政效率﹑表达国家意志的能力下降。在这一章的最后,古德诺总的论述了政治的功能,功能主要与对国家意志的表达有关,它不仅涉及到决定谁最根本地,谁其次 2 地和谁代理的表达国家意志等国家主权和政府政治体制问题,还与决定采取何种方式表达国家的意志有关。其次又与国家意志的执行有关。最后,政治的功能包括:制宪、立法、政府官员选举,以及对国家意志执行功能的控制。

第三章,中央与地方政治。在论述中央与地方政治时,古德诺认为,地方如果不受控制,它就会脱离国家(或州)从而会从整体走向分裂。为了避免分裂,中央政府会通过加强立法(因为行政权在地方手中)的手段来限制地方的权力,保证统一。而地方会采用消极不执行的方式来抵抗。这样一来,一方面国家的意志无法得到贯彻执行,另一方面宪法所规定的地方自治权实际上也遭到了侵犯。在古德诺看来,这正好是美国的形势。因此,要改变这种状态,便只能通过行政权集中这个唯一的方法。古德诺认为,传统的人们对集权的和恐担心惧实际上是受到了误导,也是没有根据的。所以,古德诺赞成行政权的必要集权。他这种行政适度的集权思想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执行国家意志的功能叫做行政。古德诺对于行政的定义是非立法的机关的活动通常就作司法行政。除去司法方面以外的行政功能可以叫做行政。他认为,政府行政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在司法行政与政府行政之间的分界上的一种功能;法律;统计和半科学的功能;政治与行政分开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城市政府的问题上。古德诺叙述了政府的两种主要功能,即如果政策的问题是根据民意来决定的,那么在行政体制的半科学﹑准司法﹑办事和幕僚性的那个部分中,就应该做出长期的任职的规定。而在行政体制的较高层次上,即在那些任职官员对政策问题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方面,尤其是对那些行政首脑来说,则必须避免长期任职。在阐述政治的功能与行政协调的问题中,古德诺认为,政府体制中的政治机构必须对行政机构进行控制,并且控制要有一定的限度。过度的扩展政治控制只会进一步破坏政治控制的原来的目的。

在“行政体制在政治与行政关系上的作用”这一章中,古德诺明确指出了掌握国家意志执行权的官员具有处理权力和不具有这种权力的行政体制的两种类型,政府体制中表达和执行国家意志的功能必须互相协调,必须以行政集权为前提,因此,古德诺分析了行政集权的原因、表现和发展趋势。“政党分肥制的出现,严重地损害了行政效率”;“美国在保证区分地方与州的意志上相对来说是失败的。”这就是为什么行政集权的原因,只有行政在一定程度上被集权化了,才能达到政治与行政功能之间的必要协调。

政党体制的重要性,尤其体现在对政党地位的影响方面。只有承认了存在一种行使可以完全不受政治影响的行政功能后,才能获得效率。这是当地把行政体制集权化,并随之较大幅度地延长行政官员任职的期限,将会利于对政府功能的承认。所以,政党体制对政党的影响特别重要。

古德诺认为,党魁是一种由美国政党体制发展而来的政治领袖,政党控制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党魁”控制政党。他指出了党魁不负责任的问题,然后,他引用英国首相制的发展和结果论述党魁的责任,那就是通过议会改革议和会对人民进一步的负责而变得对人民负责。必须要使党向人民负责,这样党魁就在其堡垒中受打击并且投降。另外,政党的不负责任还归因于我们赋予政党的地位。所以,要使政党对人民负责,就要使政党作为一种政治机构接受公众的监督和管理;应该受规章制度的有效控制;还要使公司的账目公开化、政党的账目公开化。这样去规范政党的行为,加强监督才能使政党更加向人民负责。

在最后一章“结论”中,古德诺指出,想要实现民治政府和高效率行政,就要合理地加以集权,以及在法律上来承认政党属于一种政府机关,来推动民治政 3 府和高效率行政的实现。

“政党是一个民治政府可以建诸其上的基础”,“党魁对政党的存在是必要的”。这也就是实现政党目标的保证。古德诺明确地指出了建立适合的行政集权体制、让政党得到充分的法律承认、把政党置于公共控制才能构建民治政府和进行高效管理。

在本书中,古德诺通过对国家行政与政治、法律、政党的相互关系;行政与立法、司法的相互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行政功能与体制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的考察与分析,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行政学思想。该书奠定了他在行政学研究上的不朽地位,对后世的行政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1篇:读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有感[1]

一、古德诺阐述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1、政治与行政的功能

从分析国家的主要功能出发,古德诺指出作为政治实体的国家的行为,既存在于对表达其意志所必需的活动中,也存在于对执行其意志所必需的活动中。所有的政府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政府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无论政府体制之间的差异如何。在所有的国家中也都存在着分立的机关,每个分立的机关都用它们的大部分时间行使着两种功能中的一种。这两种功能就是:政治与行政。

古德诺认为,政治的功能主要于对国家意志的表达有关,它不仅涉及到决定谁最根本地,谁其次地和谁代理地表达国家意志等国家主权和政府体制问题,还与决定采取何种方式表达国家意志有关;其次又与国家意志的执行有关。因此政治的功能包括制宪、立法、政府官员选举,以及对国家意志执行功能的控制。

执行国家意志的功能古德诺称之为行政。在他看来,行政既是司法的,又是政府的。由于立法机关不可能把所有的国家意志都表达得非常清楚而不会产生争议,而这种必然会产生的争议又必须在执行之前得到解决。因此,为了方便起见,国家意志的解释权通常被委托给某种多少独立于立法的机关,这种机关通常被称作司法机构,而司法机构的这种非立法活动通常就叫做司法行政。古德诺把司法方面以外的行政功能叫做政府行政,并将政府行政功能细分为三种:一种是行政的准司法功能,这种功能存在于司法与政府行政之间的分界线上,其职能与司法行政功能相似;第二种功能是执行功能,其职能就是执行已表达出来的国家意志,即法律;第三种功能是统计和半科学的功能,其职能主要是从事行政技术性工作。古德诺还进一步将行政执行功能区分为高层行政执行功能和具体的行政执行功能两种。而进行这种区分是为了说明政治与行政分开的可操作性。古德诺认为,政治应该对高层行政功能有较多控制,而对具体行政则应少控制,以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2、政治与行政的协调

古德诺在阐释了这两种功能并在两者之间做出区分的同时,进一步对政治——行政二分法加以论述。他认为政治与行政的分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分离不是脱离,不可想象脱离政治的行政,也不可想像没有行政过程的政治。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政治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蒙德斯鸠三权分立的原则及其推论的基础上的,“这一理论原则要求存在分离的政府机构,每个机构只限于行使一种被分开了的政府机构。然而分权原则的极端形式不能作为任何具体政治组织的基础。因为政治功能的行使可能不只委托给政府中的某一个或某一套机构,而任何一个机构或一套机构也可能不只限于行使这一种功能。因此,实际政治的需要要求国家意志的表达与执行之间协调一致。”在建立与政治相分离的行政系统的时候,必须强调政治与行政之间的协调。为了求得这种协调,“就必须或者牺牲掉国家意志的表达机构的独立性,或者牺牲掉国家意志执行机构的独立性”。而“民治的政府要求执行机构必须服从表达机构,因为后者理所当然地比执行机构更能够代表人民”。因此,表达国家意志的机关必须对执行这种国家意志的机关进行某种控制。也就是说,政治必须对行政有一定控制。“因为没有这种控制,有条理有进取的政府是不可能存在的,但这种控制必须有一定的限度”。“如果控制扩展得超出了这一限制”。“如果控制扩展得超出了这一限制,它就会立刻失去其存在的理由”。这种过度控制不仅会妨碍有效的行政执行功能,而且还会损害建立这一控制的目的,使国家意志形式上的真正内容相违背,阻碍人民自发地表达自己的意志。由此,古德诺得出结论,必须找出这种必不可少的控制的恰当限度以实现二者间的协调。

古德诺认为政治与行政取得协调的基础是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这种适度控制可以通过“机构”和“官员”两方面来实现。就机构而言,政治与行政的控制应当仅限于狭义的执行性机构,其他诸如司法、准司法、统计和半科学性质的政府机构都应当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受政治的影响。另一方面,从官员这一层次来讲,执行性官员(只须最高级官员)从属于政治,保证政治对行政的控制,他们随政党共进退,其余的行政官员应是不受政治影响的常任文官,以保证行政的高效。

与此同时,古德诺还指出,行政组织与政党的关系也要保持适度的平衡,因为在政党力量强大而行政体制软弱的情况下,政治对行政过度控制,行政组织会被利用来实现政党的目的而妨碍国家意志的自由准确的表达。反之,又会有利用行政组织对选举的控制权来影响国家意志自由表达的危险。因此,只有保证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才有可能实现民治政府和高效行政。

二、对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评价

毫无疑问,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的系统论述应归功于古德诺。他不仅在威尔逊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阐释,而且对政治与行政的协调以及如何实现这种协调提出了(针对美国的现状)可操作性的措施和简介。“值得注意的是,政治与行政两分法的观念也容易给人一种错觉,似乎政治与行政是政府的两种相互独立、相互平衡的活动。”这种错觉就是我们开始所看到的那种说法。同时“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中提出的相当多的一部分思想都是现代西方国家行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此观之,古德诺的二分法中渗透了西方社会传统和工业时代(当时)的价值诉求——民主与效率。而这一双重价值至今仍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追求。综观行政发展的历史研究及主流行政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及实践方案的设计都是在政治与行政二分的前提下进行的。这种二分法不但是针对当时美国流行的政党分赃而提出的一种对策,而且是针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引起的国家政治体制变动的一种回应。实践证明他确实较好地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中产生的民主与效率冲突的矛盾。二分法以民主选举、政党政治来保证和体现民主;而以政治中立、具有专业技术、职业生涯的文官保障效率。民主和效率便天然地统一了起来。而后期新公共行政在对二分法批判的基础上,倡导的以社会公平为价值取向,效率次之的观点,在本质上并不与古德诺论述的二分法理论相矛盾。只不过,新公共行政学派根据当时现实的需要,对古德诺提出的民治政府和效率行政(无等级次序之分)的双重价值作了一个位置的编排。在上个世纪八〇年代又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价值体系中也作了类似的变动。其实古德诺的二分法犹如韦伯的科层制(或称官僚制),它是一种“理想类别”,是一种理论对实践衡量的标杆(价值尺度),而现代社会发展仍然摆脱不了这把尺子。

正确理解和评价政治与行政二分这一观点,既有助于我国行政学理论的健康发展,又有助于我国在政府管理实践中合理地处理政治与行政的关系。

一、生平与著述

弗兰克·古德诺(1859-1939)。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行政学家和法学家。 但在西方行政学史上,让古德诺闻名的,是他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思想。

古德诺大学时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主修法律,后任该校教授,对法学、政治学以及行政学均有研究自1888年在该校主讲行政法学课程,为时近20年,并在此逐渐建立起他的学术声誉,出版了《比较行政学》等书。

此外,古德诺曾任美国政治学会的第一任主席。

1913-1914年曾在北京担任中国政府的政治顾问,1914年因撰写了《共和与君主论》,鼓吹帝制而卷入中国政治旋涡,并因此背负骂名。

1914-1928: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校长,对该校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学校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增长四倍。

1900年出版了体现了其主要行政学思想的名著《政治与行政》。

在该书中,古德诺舍弃了的立法、行政、司法三分的政治学传统,对威尔逊提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和发挥。提出政治是民意的表现,也即政策的决定,行政是民意的执行,也是政策的执行。

他这种创造性的主张对后来行政学的独立研究有着很大的贡献。

以《政治与行政》一书中,古德诺通过对国家行政与政治、法律、政党的相互关系;行政与立法、司法的相互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行政功能与体制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的考察与分析,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行政学思想。该书奠定了他在行政学研究上的不朽地位,对后世的行政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主要思想内容

由于受时代的影响,古德诺并没有把自己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行政部门的具体事务上,而是分析了行政有效展开所涉及到的外部环境问题。其行政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政治与行政》中。

民主与效率要兼顾,而其认为方法是政治与行政的协调,并指出了政治与行政协调的几条具体途径。 〈一〉、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进一步阐释 古德诺以提出政治—行政二分法而闻名。

所有政府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或基本的政府功能: “政治”——国家意志的表达; “行政”——国家意志的执行

古德诺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贡献,并不在于他提出的这个“政治—行政”两分法本身有什么新意。其贡献在于:他通过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进一步阐释:

① 第一次澄清了这种“二分”的提法而容易造成的一种误解。—— 这种误解认为:一种政府功能只存在于一种政府机构之中。 ② 第一次指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分权原则的极端形式不能作为任何具体政治组织的基础”。“因为这一原则要求存在分立的政府,每个政府机构只限于行使一种被分开了的政府功能。然而,实际政治的需要却要求国家意志的表达与执行之间协调一致”。

这种进一步的阐释为其后来所提出的一些具有独创性行政思想奠定基础。

古德诺的第一个基本观点:政治与行政是两种不同的功能,但这种区分只是是纯理论上的,而不可能是实践性的。实践中,这两种功能不能被截然分开并分别委以给不同机关;而且这两种功能之间必须取得某种协调。

〈二〉对政治与行政应如何协调的途径的探讨

古德诺表现出的真正兴趣,主要不是“政治”与“行政”的分离,而是它们二者的协调。 他认为,政治与行政二者之间必须以某种方式取得协调。这也就是他在〈政治与行政〉一书中所反复强调的主线。古德诺在指出政治与行政必须取得某种协调后,着重探讨了如何取得这种协调。

1、政治与行政协调的道路之一: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 (1)政治必须取得对行政的某种程度的控制:

他认为,政治对行政的某种形式的控制是政治与行政协调的基础。

控制方法:A、通过法定制度达到的,如:英国内阁必须对议会负责;B、通过法外途径——如政党体制——实现的。例如,在那些“把分别主要承担这两种功能的机构在法律上分开”的政府中,如美国,这种控制就是由政党来完成。

(2)政治对行政的控制必须有一定的限度。 古德诺认识到,“政治”对“行政”的控制必须有一定的限度。因为这种控制一旦超过某种限度,就不仅会妨碍有效的行政执行功能,而且还会损害建立这一控制的目的。

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出政治对行政的这种必不可少的控制的恰当限度,以真正实现政治与行政的协调。

如何保持这种恰当的控制限度呢?古德诺的答案并不复杂。他把行政功能从内部再作了划分,包括有执行功能、司法功能、准司法功能(如课税、具体规划、选举等)、统计功能和半科学化功能(如专利事务管理,地质勘查管理等)。

他认为政治对行政的控制应当限于对狭义的执行性机构进行,其他诸如司法、准司法、统计和半科学性质的政府机构都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而不受政治影响。执行性官员(只需最高级官员)从属于政治,保证政治对行政的控制,他们随政党而进退,其余的行政应该是不受政治影响的常任文官,以保证行政的效率。只有如此,真正的民治政府和有效的行政管理才能得到。” 古德诺的第二个基本观点:为取得政治与行政之间的协调,政治必须对行政拥有某种“适度”的控制,即控制行政功能中之狭义的执行性机构——通过控制这种机构的高层高官即可(政治性任命官员)。

2、政治与行政协调的道路之二:行政的适度集权

古德诺认为,协调不仅取决于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而且还取决于行政权力的必要集中。 美国是将“分权”理论精神贯彻得最为彻底的国家,它不仅将国家作了横向的划分,使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相互分立,相互制约,而且还使中央与地方分权——联邦制与地方一定程度的自治。

在古德诺看来,这种分权虽然有其可取的一面,但也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弊端。其中之一就是导致政治与行政的失调。他认为,中央与地方的这种分权,造成了行政力量统一性的破坏,从而使国家意志的执行出现了问题。

即:中央徒有国家意志表达的权力,但这种意志的执行则在相当程度上仰赖于地方,而地方如果不受中央的控制,在执行时则可能歪曲这种国家意志,使之屈从于地方利益的需要。 古德诺认为,地方不受控制,它就会脱离国家(或州)从而使整体走向分裂。

为避免分裂,中央政府便会通过加强立法(因为行政权在地方手中)来限制地方权力,保证统一。而地方则会使用消极的不执行权来对抗。而如此一来,一方面国家的意志无法贯彻,另一方面宪法所规定的地方自治权实际上也受到了侵犯和否定。在古德诺看来,这正是美国的情形。 为此,古德诺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便只有通过行政权的集中这个唯一的途径。他认为,传统上人们对集权的担忧和恐惧其实是受到了误导,是没有根据的。 因此,古德诺主张行政权的必要集权。

古德诺的第三个基本观点:为取得行政的效率以及保证民主,行政集权都是必要的。

3、在美国政治与行政协调的独特道路:法外调节

如前所述,古德诺指出了协调的必要性,指出了走向协调的两条必由之路:即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和行政权的必要集中。

然而,美国宪法所提供的法定政府体制使这种“适度控制”和“必要集中”得不到赖以成长和发展的任何基础。美国宪法使得国家意志的主要体现者即立法机构不可能直接控制行政机构的领袖;使得联邦行政权力和地方行政割裂开来而失去统一性。 但美国的政府体制仍然基本上保持了稳定和协调,它们依靠的是什么呢?古德诺对美国政府机构的运作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结果发现这种协调来自一种法定体制外的调节功能,这就是政党。 政党问题虽然在美国法定体制之内没有丝毫地位,但古德诺发现,美国政府体制得以顺利运行所必不可少的“适度控制”与“必要的行政集权”全来自于政党功能的发挥。

也就是说,通过政党对立法机构成员和执行机构成员的挑选,通过政党对中央行政官员和地方行政官员的挑选,而恢复了被法定体制所阻止的国家行政系统的大一统性质,建立起一种必要的行政集权。

总之,正是由于政党本身的统一性和党员对党的忠诚,美国政治体制的设计者给后人的巨大难题才得以顺利解决。

这实际是古德诺对美国一百多年来奉为神圣不可动摇、作为政府体制读者论坛基础的分权制衡理论进行的深刻反思。

古德诺的第四个基本观点:美国的政党制度对于保证美国政府体制的顺利运转是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

4、美国加强民主和效率协调的主攻方向:政府体制的改革

古德诺认为,由于政党在美国政府体制中具有如此重大的作用,因此必须使美国的政府体制作出某种调整以正式容纳政党这个现实,发挥它已有的协调功能,制定出政党的行为规范,减轻和消除政党有可能给社会带来的消极因素。

为达此目的,古德诺认为首先要变革美国行政分权的体制,从而使政党能对政府负起全责。由于美国政府体制上的原因,行政权是分散的。尽管政党负起挑选行政官员的责任,但是,各类行政长官的任期不一致,选举有错落,政党在一次选举胜利中所能获得的对政府的控制并不是全面的。这种行政权不能集中于一党的局面,便造成了责任不明确的弊病,进而必将会带来推诿、搪塞、涣散和无效率。为此,应该将所有的行政执行权集中到一个行政长官手中,从而使政党能通过一次选举胜利而担负起全部责任来。

这里,古德诺明确指出了建立行政集权体制是政党得以对政府负责,加强民主与效率协调的的重要保证。

其次,由于美国政府体制高度分权所带来的各种复杂矛盾并非是能够为一个弱小的、涣散的政党所解决的,因此从这种实际要求中形成的政党都是较为强大的全国性政党。

然而,一个强大的全国性政党也有可能在某种不受控制的情况下形成对民主和效率的破坏和威胁。因此,古德诺认为,有必要对政党的行为作出规范,将政党这个法外的东西吸收到法律以内,加以一定的管束,防止政党将自身变成目的。

例如,政党在控制行政的过程中,完全有可能超过必要的限度,就像“政党分肥制”那样,既使得行政效率因为大量的“外行”涌入而丧失殆尽,又使得行政机构整个儿“政治化”,从而危及国家意志的自由表达。文官制度的实行,实际上是对政党行政的一种限定,它不但保证了行政效率,而且也保证了政治对行政控制的适度。

在把政党由法外引进法内来的问题上,古德诺还竭力主张要明确政党在政府体制中的地位,把它置于民主化、法制化的管理之下,从而使它摆脱受少数人控制和操纵的局面。古德诺还主张政党应该实行财务公开原则,防止政党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于密切化。

最后,古德诺还认为,美国的两党制度实际上常常使选民对政党四年的整个政策作出单一的评判,这样往往导致许多问题不能真正体现出人民的意志 。为了适应分解政治问题,从而使政党对人民的意志更负责任的需要,政府体制应该采取的另一项改革措施就是“更加经常地使用公民投票的方法”。

古德诺的第五个基本观点:美国政府体制改革的方向在于:将政党制度纳入法制化轨道,使之成为法内制度,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以使其更加负起责任。同时,美国应更多地采用公民投票之方法。

行为主义行政学论文

一般认为,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此后相关理论不断丰富、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尽管目前学界对行政学是否全然成为一门学科仍有争议,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肯定行政学家们在把行政学塑造成为一门学科上的努力。从西蒙的代表作之一——《管理行为:管理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来分析西蒙对行政学如何成为一门独立的、不断发展的学科做出的贡献。

关键词:西蒙;行政学;学科;管理行为

也许是西蒙获得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缘故,他的这本书更多的时候被译为了《管理行为》,并常常被划归为经济管理类书目。但无论就其标题中的“administration”(行政),还是书中对公共组织的多处提及,无不证明了该书首先应该划归为行政学著作的范畴。也正因此,笔者较为关注西蒙的理论为行政学这一相对年轻的学科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行政学(Public Administration或Administration)就其字面意思来理解,可分为“行政”和“学”两个关键元素。前者表明行政学研究的对象,后者表明行政学的属性——学科,是一套有着独特领域的理论、方法和知识。自其发端以来的诸多定义的区别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即“宪政主义”的层面和“管理主义”的层面。这两个层面恰好反映了行政管理学发展史上两个不同时期研究的不同侧重点。持“宪政主义”行政观的人主要是一些早期的行政学者。他们以宏观的国家权力分配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要么将行政理解为凡国家立法、司法以外的政府的总称,要么基于政治——行政二分法将行政理解为狭窄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功能或事务。持“管理”行政观的人主要是科学管理运动兴起后的一些行政学者。他们从科学管理的原则出发看待公共行政,将行政理解为一个实际而广泛的运作过程。他们注重行政管理实施过程中的方法及其有效性。

传统公共行政由威尔逊和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两分法、泰罗主义、韦伯的官僚制、英美文官制度所建构的理论框架,经怀特的系统化、古利克的一体化和福莱特的动态化后,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西方行政学的主导范式。然而这种范式到了40年代却受到了西蒙的批评,其矛头不在于行政学本身,而在于传统范式缺乏科学性。因此,就行政学之所以能成为一门学科并不断发展,西蒙功不可没。

1使行政学理论规范化

(1)“批判性地考察”流行原则。西蒙对行政理论之路的探索是从“批判性地考察”流行的行政原则的缺陷开始的。西蒙声明他的书与流行的行政原则不同,因为那些行政原理“像谚语那样,总是成对出现。无论对哪个原则来说,差不多都能找到一个看来同样有道理、同样可接受的对立原则。虽然这些成对的原则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组织工作建议,但行政理论却没有指明哪个更加适用”。西蒙列出的行政原则至少就包括了专业化分工,命令统一性,管理幅度,按目的、过程、用户或地点进行分工的组织等等。

西蒙对流行的行政原则的批判不在于要驳倒某个具体的观点,或是提出更多定理似的行政原则,而在于引起人们重视——现在流行的这些看起来简单明了的原则很容易导致实际管理工作的混乱。西蒙指出,“行政研究的正确途径,要求我们识别出全部重要的诊断判据;要求我们用完整的一系列准则去分析行政问题;要求我们通过研究搞清楚,在多项准则相互矛盾这种经常出现的情况下,应如何去进行权衡。”

西蒙这种对奉为经典的行政理论,仍然保持清醒的治学态度本身就是科学精神的体现,为行政学的不断自省树立了楷模。

(2)构筑自身的话语体系——建立科学化概念。西蒙明确提到“在科学上,原理得以建立之前,必须先建立概念。”“因此,行政理论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一系列概念,而且是能从理论角度描述行政问题的概念。”为此,西蒙对“权威”进行了他的界定。而更重要的是,西蒙告诉了人们如何使这些概念科学化的方法,即“使之具有操作性。它们的含义必须对应于在经验上可以观察到的事实或局面。”

可以看出,西蒙在对通往行政科学之路上的探索较之前人更加关注了行政学的一些更加本原、微观、细节的地方,强调了一门行政学的建立不仅仅在于术语更加规范化,要能应用于指导实践,还必须有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进而确立自己独特的一套理论,才能构筑起一门科学的大厦。行政学也许是脱胎于政治学,行政学也许借鉴了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等科学,这不是不可以,但一定不能在借鉴中迷失自我的特色。我想这是西蒙留给行政学建设的更深层的启示之一。

2使行政学理论求实化

西蒙强调决策中包含事实要素和价值要素。对这两类要素的区分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使我们懂得„正确的‟行政决策究竟指什么。澄清了行政学文献中频繁出现的政策问题和行政问题的区别。”其中,事实命题是“关于可以观察到的事物及其运动方式的陈述”;价值命题是关于管理者对某种事物喜好的表示,表明对该事物的某种判断。由于事实命题是可以通过检验来确定真伪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事实与价值的区分是辨明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志。我们可以据此判断事物是否真像事实命题所描述的那样,使行政学走向类似自然科学那样的实证之路,从而构建科学的行政理论和真正的行政科学。“行政学像任何一门科学一样,仅仅关心事实叙述。科学体系中没有伦理断言的立锥之地。一旦有伦理语句出现,我们总可以将它分解为两部分:事实部分和伦理部分。只有前者同科学有关。”西蒙的这一理论让我们明白,社会科学虽然与自然科学不同,但仍然是一门科学,而科学最本质的就是要经得起推敲,否则就是伪科学。且不论行政学是否一定能采用实证的方式来研究,至少西蒙体现了科学求实的本质精神。

3使行政学理论务实化

在西蒙以前,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命题是完全理性。但西蒙认为:“个人行为必然永远达不到理性标准”,理性是有限度的。这是因为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决策者既不可能掌握全部信息,也无法认识决策的详尽规律;人的计算能力有限,无法处理数量巨大的变量方程组;人的想象力和设想能力有限, 不可能把全部备择方案列出;人的价值取向并非始终如一,目的时常改变;人的目的往往多元, 而且互相抵触,没有统一的标准。

传统的理性假设只是一种极限,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人们只能通过不断的探索去接近它,才是积极的理性态度。西蒙的决策理论,修正了此前理性选择设计的完美性偏差,从而拉近了理性选择预设条件与现实生活理性局限之间的距离。人们既然不可能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那么以“令人满意”作为选择方案的标准,寻求次优方案实为务实之举。瑞典皇家科学院也认为:西蒙对组织内决策的观察和研究,看起来似乎比不上古典利润最大化理论那么优美,但是却提供了对某些管理领域的理解和预测更可行的方法。也就是说,西蒙不是追求理论的更加漂亮,而是追求理论的更加适用。

4使行政学研究开放化

毋庸赘言,事物有着内在的本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对事物本质的正确反映的科学,也必然是相互贯通的。西蒙在行政学研究方法上给人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行政学,作为一门学科,理所应当地拓展研究的视角和思路、以开放的心态引入其他学科优秀的成果。这不仅仅使得行政学能更加合理、科学地完善其理论,更在于它使得行政学具有了一种兼收并蓄的恢弘大气,更加具有科学的精神。

从本书的宏观层面看,书中广泛地应用了心理学的知识来做研究,较为集中和明显的章节比如:第五章对行政决策心理学的研究,西蒙以此为理论支撑指出了传统理性假设的不可取,并进而树立起其有限理性观;第六章关于诱因的研究、第七章关于权威的理论、第十章、第十二章等,是继梅奥、巴纳德、福莱特等人之后又一位从组织成员——个人的心理角度来探索组织问题的学者。

第12篇:古德诺《政治与行政》1000字读书笔记

古德诺在其行政学代表作《政治与行政》中,进一步阐释了前人对“政治与行政”做出的划分,并从行政与立法、司法的关系,以及国家行政与政治、法律、政党的相互关系;行政与立法、司法的相互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行政功能与体制的关系。等角度做出考察和分析,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如何实现政治与行政的协调。

一、古德诺的主要政治行政思想

1) 古德诺认为:“在所有的政府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政府功能,

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在所有的国家中也都存在着分立的机关。每个分立的机关都用他们的大部分时间行使着两种功能的一种。这两种功能就是:政治与行政。 ”也就是说,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 (包括立法),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包括司法和行政)。

2) 政治与行政有明显的不同,但二者是无法严格区分开来的。“政府的民治程

度越低,国家意志表达的功能和国家意志执行的功能的区别就越小。 ”古德诺认为:“尽管政府的这两种功能 (政治和行政)的分化非常明显,把这两种功能委派给两个分立的机构行使是不可能的。 ”

3) 政治与行政功能之间,必须相互协调。“政治的功能一方面主要与国家意志的表达和执行有关,其次又与国家意志的执行有关。因为在国家意志的表达和执行之间,即在法律的制定和贯彻之间,必须存在协调。 ”“政治必须对行政控制以保证国家意志执行,但为了保证政府的民主性和行政的高效率,又不能允许这种控制超出其所要实现的合理目的。 ”

政治即是通过公民中的政党组织指导或影响政府政策的行为或职业,政治的功能首先与国家意志的表达有关,他指出了选举和投票的法律发展的过程,并对选举和投票的法律发展表明:政党作为一种政治机构获得了某种法律上的承认,即政党在法定的正式政府组织中已取得了它的地位;其次与国家意志的执行有关,这是表达国家意志

的机关对执行机关的必要控制。 其控制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为了保证国家意志的执行,政治必须对行政进行控制;为了保证政府的民治性和行政的高效率,又不能允许这种控制超出所要实现的合理目的。这种控制有其限度把握:即扩展过度和行政效率﹑表达国家意志的能力下降。政治的需要要求国家意志的表达与执行之间协调一致。

执行国家意志的功能称作行政。行政既是司法的,又是政府的。非立法的机关的活动通常就作司法行政。除去司法方面以外的行政功能可以叫做行政。行政则是公共服务的总体,从事于政府意志的执行和普遍利益规划的实施。

政治对行政必须保持适度的控制,政应当有适度的集权。论述地方与中央政治时,古德诺主张行政权的必要集权。为取得行政的效率以及保证民主,行政集权都是必要的。

古德诺认为,党魁是一种由美国政党体制发展起来的政治领袖,政党控制着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党魁”控制着政党。政党的责任,就是对人民负责任,但是政党不负责任却可能发生,古德诺认为,要使政党对人民负责,就要使政党作为一种政治机构接受公众的管理和监督;应受规章制度的有效控制;还要使公司的账目公开化、政党账目公开化。这样规范政党行为,加强监督才能使政党更加向人民负责。 古德诺指出,要实现民治政府和高效率行政,就要合理地加以集中和集权,以及在法律上承认政党属于一种政府机关,来推动民治政府和高效率行政的实现。只有集权的行政而没有负责的政党,就不能

保证获得高效率的行政,因为这样易于导致政治上的操纵。在法律上承认政党将不会自行导致高效率的行政管理。因为行政体制的分散特征,会使所有的官员都被看作是政治性的。行政上的分权会自动地助长政党的不负责任。

“政党是一个民治政府可以建诸其上的基础”,“党魁对政党的存在是必要的”。这就是实现政党目标的保证。古德诺明确指出了建立适合的行政集权体制、让政党得到充分的法律承认、把政党置于公共控制才能构建民治政府和进行高效管理。

第13篇:0565《当代中国政治与行政》课程作业三

《当代中国政治与行政》课程作业

5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一般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C)

A.议会民主制B.国民大会制C.人民代表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

2、我国目前实行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体)是:(D

A.议会民主制B.国民大会制C.人民代表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

3、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A)

A.单一制B.复合制C.联邦制D.邦联制

4、我国现行政党制度是:(A)

A.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B.一党制C.两党制D.多党制

5、中共的组织体系分为:(C)

A.一层B.二层C.三层D.四层

6、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A)

A.党的全国代表大会B.中央委员会C.政治局D.政治常委会E.书记处

7、中国共产党目前在中国的地位是:(C)

A.合法政党之一B.执政党之一C.唯一的执政党D.参政党

8、中国多党合作制的组织形式是:(B)

A.全国人大B.全国政协C.全国工商联D.统一战线

9、根据宪法规定,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B)

A.中共中央B.国务院C.全国人大D.全国政协

10、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最高军事领导机关是:(A)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B.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C.国防部D.参谋总部

11、我国目前实际的国家最高军事领导机关是:(B)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B.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C.国防部D.参谋总部

12、我国各级人民检察院的领导关系是:(D)

A.接受人大领导 B.接受政府领导 C.接受司法部领导 D.接受人大和上级检察院双重领导

13、有权力设立省行政区划的政府是:(A)

A.全国人大B.国务院C.省级政府D.县级政府

14、有权力设立县行政区划的政府是:(B)

A.全国人大B.国务院C.省级政府D.县级政府

15、有权力变更乡行政区划的政府是:(C)

A.全国人大B.国务院C.省级政府D.县级政府

16、我国中央政府现行的领导体制是:(D)

A.合议制B.部长会议制C.集体领导制D.总理负责制

17、我国地方政府现行的领导体制是:(D)

A.合议制B.部长会议制C.集体领导制D.行政首长负责制

18、1988年,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是:(E)

A.深圳B.珠海C.汕头D.厦门E.海南F.浦东

19、人民政协对政府监督的性质是:(A)

A.有组织的社会监督B.公民个人实施的监督C.权力机关的监督D.政党的监督

20、目前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主要特点是:(D)

A.考试录用B.党管干部C.竞争选举D.选聘签约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国家形式

是指一国家统治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形式,包括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即政权体系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

2.党组

是指在非党的领导机关中建立的中共党组织。是各级党委在非党机关中的派出机构。和非党的领导机关关系,仅发挥监督、保障、团结作用。

3.行政监督

(1) 广义:从外部“监督行政”。即行政机关以外的国家权力机关、政党、社会、

公民等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2) 狭义:行政系统内设专职监察机关,从内部监督行政机关本身和公务员的行政

活动,又称为“行政监督’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我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1) 大一统的历史传统:

(2) 民族分布(各民族杂居)和民族成分状况(汉族人多):

(3) 融洽的民族关系

2.政府职能代表性的定义有哪几种?各自内容是什么?

主要三种:

(1) 两职能说:内政,外交:

(2) 三职能说:财政、国防、内政:

(3) 新两智能说: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据此分为三种政府职能:基本职能、中性职能、积极职能。

3.我国政府的行政监督体系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只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 权力机关(各级人大)的监督;

(2) 司法机关的监督;

(3) 政党的监督;

(4) 公民和社会的监督;

(5) 行政机关自身的监督。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你认为加强我国行政监督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1) 强化人大监督力度:加强机构建设:完善法律,明确职权;完善监督程序;明确人大

代表的任职资格和监督职责。

(2) 充分发挥政党的监督作用:进行整治体制改革,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依法监督。

(3) 提高公民监督地位:健全公开化和透明化,制定公民监督法。

(4) 强化政府内部监督:制定责任等制度和程序:强化上下级之间的监督:定期评议官

员。

(5) 强化各级行政监督人员的权力:改双重领导为单一垂直领导;由上级任命下级监察

人员。

(6) 强化舆论监督。

(7) 加强监督法制建设

2.我国目前在干部任用方式上有哪些改革举措?谈谈你对进一步改革干部选任制度的建议。

(1) 打破了过去单一的委任制模式,下放了部分干部管理权限,实行了:

1.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2.乡镇干部选聘合同制:

3.企业干部由企业董事会选聘,政府不再管理;

4.领导干部选拔的民主推荐、民主评议制。

(2)对进一步改革干部任用方式,如差额竞选制、自荐竞聘制等

第14篇:行政服务中心专项政治方案

县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和

加强作风建设工作方案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中心积极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认真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二、总体目标

实践证明,专项整治是整改落实的重要途径和解决“四风”问题的有效方法。加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制度建设,以制度机制巩固作风建设成果,是实现反对“四风”、改进作风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根本保障。

三、目标任务

(一)整治时间

从4月15日至5月31日,针对群反映突出的“四风”问题,全面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二)专项整治重点

1.整治文山会海、检查评比泛滥。从严控制会议数量、会期和参加人员规模,严禁以培训名义召开会议。从严控制各类文件简报,防止以信笺头、“白头”件等变通做法代替“红头”文件。从严清理和规范评比表彰活动。(牵头股室:办公室配合股室:督察股、综合业务股)

2.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坚决纠正工作人员对待客商和群众办事态度生硬、推诿扯皮现象;坚决杜绝利用便民服务谋取不正当利益现象;坚决查处“吃拿卡要”行为。切实整治“庸懒散”,严肃处置无故旷工、迟到早退、擅离职守等行为。集中清理“吃空饷”、在编不在岗、编外大量聘用人员等问题。(牵头股室:督察股配合股室:行政审批服务股客商服务股)

3.整治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推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严禁在公务活动中赠送或接受礼品、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严禁节日期间用公款送节礼,严肃查处索取、接受或以借为名占用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的单位或个人的财物。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或安排与公务无关的宴请,坚决查处利用“农家乐”、私人会所等场所公款吃喝行为。坚决纠正

外出招商入住豪华酒店、举办奢侈宴请、赠送高档礼品等问题,坚决纠正用公款参与高消费等行为。(牵头股室:办公室配合股室:行政审批服务股客商服务股)

4.整治超标配备公车、多占办公用房。坚决查处公车私用行为,严禁领导干部亲属和使用公务用车。全面清理领导干部超面积占有、使用办公用房以及多处占用办公用房,豪华装修办公用房、配置高档办公家具及办公用品等问题。(牵头股室:办公室配合股室:各股室)

5.整治“三公”经费开支过大。严禁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进行不必要的公务活动。严格执行预算,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支出,不得报销任何超范围、超标准以及与相关公务无关的费用。严格公务接待标准,不得接待无公函的公务活动,不得以举办会议、培训等名义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严禁私客公待,严禁以招商引资等名义变相安排公务接待。从严控制公务用车经费开支。(牵头股室:办公室配合股室:各股室)

(三)制度建设重点

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围绕解决“四风”方面突出问题,把握制度建设工作重点,修订完善已有制度,建

立健全新的制度。

1.认真梳理已有制度。要结合实际,对已有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列出清单,认真做好废、改、立工作。对于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群众认可的制度,要予以重申,着力抓好落实;对于制度缺位的,要抓紧研究建立新制度,切实形成便于遵循、便于落实、便于检查的制度体系。

2.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反对形式主义方面,重点建立健全体现群众意愿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工作落实机制,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规范各类会议、文件、简报、评比表彰活动、调查研究等方面的制度规定。反对官僚主义方面,重点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和服务窗口履职尽责的相关制度规定,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和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制度。反对享乐主义方面,重点规范领导干部用车、办公用房工作生活待遇;完善公务接待制度,细化接待标准,严格审批管理,强化监督执行。反对奢靡之风方面,重点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制度规定;完善“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和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招商推介活动等方面管理规定。

3.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加强制度公开和宣传,推动制度

落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通过自查、抽查、督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制度执行中的问题,督促整改落实。进一步畅通投诉、网络、电话等监督渠道,让群众监督制度执行情况。要把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制度执行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查违规行为,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五、工作要求

要本着阶段性与长期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整改落实与建章立制相结合的原则,把专项整治作为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的重中之重,把制度建设作为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标准、严明的纪律狠抓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一)打好专项整治攻坚战。要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牢牢扭住专项整治任务,制定具体整治计划,明确整治责任、进度时限和标准要求。结合实际明确整治重点,哪个问题突出就着重抓哪个,对已经开展整治的要巩固整改成果、防止反弹,尚未完成的要加大推进力度。要重拳出击,针对作风方面的顽症痼疾,下猛药,拿出硬措施,集中力量啃硬骨头,

一项一项整治、一个一个突破。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以身作则带头整治,做到自身清、家属清、亲属清、身边清,敢抓敢管,推动班子抓落实,督促下级搞整治。

(二)统筹推进制度建设。制度建设重在管用、长效,不要重复建立制度,不要制定相同的制度规范,坚决防止和克服在制度建设中搞形式主义的现象。

(三)强化督促落实。要把专项整治和制度建设作为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的重要着力点,加强对专项整治和制度建设情况的督促。对专项整治效果不明显、群众不满意的要“补课”、“返工”,对制度建设大而化之、应付了事的,该重搞的重搞,绝不能草草收场。要采取情况综述、言论评论、典型引路、明察暗访等方式,引导推动“四风”问题专项整治和制度建设工作扎实开展。

第15篇:古德诺——政治行政二分法

4.今天应该如何认识看待古德诺这些行政观点?(协调,适度控制,中央集权)

古德诺总体上关注如何才能既实现民主治理,又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民主与效率要兼顾,而其认为方法是政治与行政的协调。他认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而“行政”则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要实现这两者的协调,就包括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和行政的适度集权。

他认为,政治对行政的某种形式的控制是政治与行政协调的基础。控制方法有:A、通过法定制度达到;B、通过法外途径,如政党体制来实现。古德诺认识到,“政治”对“行政”的控制必须有一定的限度,其关键是要找出控制的恰当限度。他认为政治对行政的控制应当限于对狭义的执行性机构进行,然后再通过控制这种机构的高层高官即可(政治性任命官员)。

政治与行政协调的道路之二是行政的适度集权。古德诺认为,协调不仅取决于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而且还取决于行政权力的必要集中。美国是将“分权”理论精神贯彻得最为彻底的国家,它不仅将国家作了横向的划分,使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相互分立,相互制约,而且还使中央与地方分权——联邦制与地方一定程度的自治。在古德诺看来,这种分权虽然有其可取的一面,但也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弊端。其中之一就是导致政治与行政的失调。即:中央徒有国家意志表达的权力,但这种意志的执行则在相当程度上仰赖于地方,而地方如果不受中央的控制,在执行时则可能歪曲这种国家意志,使之屈从于地方利益的需要。为避免分裂,中央政府便会通过加强立法(因为行政权在地方手中)来限制地方权力,保证统一。而地方则会使用消极的不执行权来对抗。而如此一来,一方面国家的意志无法贯彻,另一方面宪法所规定的地方自治权实际上也受到了侵犯和否定。在古德诺看来,这正是美国的情形。因此,古德诺主张行政权的必要集权。

古德诺着重对政治与行政的协调关系以及如何实现这种协调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其思想和观点都较为深刻。对今天的政治学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总体上看,古德诺的行政学研究与威尔逊的研究有相当一致的地方,他也是站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一边,主张行政权力的集中,批评了美国建国之初被奉为神圣的某些思想原则。因此,与威尔逊一样,古德诺的研究也明显地带有某种批判精神,他把注意点放在影响行政变革的政府制度上,而没有真正地深入到行政管理内部的那些技术性细节上去。这些特点的形成,与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所代表的利益造成的。总体上,行政学研究在古德诺、威尔逊等行政学创立起这里,仅仅只是完成了一个起步,它的深入、全面、系统的展开则是他们之后的下一代的课题。

6.古德诺行政学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美国,欧洲的政府体制与管理现状)

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政治发展的趋势有:(1)行政权力的膨胀,如英,美等国的国会权力削弱、首相或总统的权力相应增强。(2)国家机器进一步加强,欧美各国均加强了中央集权,完善了军事和警察组织,强化了国家机器的镇压职能。(3)政府结构日趋完善,如英美等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使用专家对政府机构进行科学管理。(4)政治民主进一步扩大。 欧美各国在加强国家机器、稳固自己统治的同时,也逐步放宽加大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5)英美法三国的两党制度或多党制度正式形成,意大利、德国也存在着稳定的政党政治活动。

同时,19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社会不公加剧,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日益增强,无产阶级的斗争活动和斗争水平也日益提高,从而迫使统治集团进行社会调整;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急需解决;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进行社会调整提供了科技力量;社会财富的增加为进行社会调整提供了物质基础。出于这些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的调整,包括劳工立法,大力发展教育以及社会生活立法,如食品饮料卫生,环境卫生,健康和居住条件。

在此背景下,原有的行政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迫切需要一门科学来指导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以是政府更好地履行其职能和完成其使命。于是行政学应运而生,在威尔逊对政治学这门学科作出奠基后,紧接着古德诺便对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做了进一步的发挥。

政管1004娄梦丹

第16篇:宗教与政治

宗教与政治

摘要: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他对政治生活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和影响,我们可以把它概述为宗教的政治功能。本篇主要是从宗教的政治整合作用这个方面来介绍宗教的政治功能。

关键词:宗教 政治

政治功能

一、宗教与政治的定义

1、宗教的定义

宗教是关于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行为和宗教组织这四个要素的完整的体系。总体说来宗教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

2、政治的定义

所谓政治,就是一种借助公共权力对人们的各种利益进行规定和调整的社会关系与行动。

二、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1、宗教与统治阶级的关系

统治阶级利用宗教巩固自己的统治秩序,其中一种形式是把某一宗教定为全民性信仰的宗教,使其成为国教。国教在封建国家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资产阶级革命后,宗教宽容和信仰自由逐渐被接受为现代政治的思想原则。宗教为统治阶级利用的另一形式是政教合一。政教合一是政权与宗教权合一的政治现象。在封建社会,各封建国家用国教作为统治思想,政教合一现象很普遍。资产阶级革命后,政教合一现象开始减少,但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1959年民主改革前的中国西藏地区就是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统治阶级对宗教的利用是把宗教当作使下层阶级就范的统治手段,以巩固统治为目的。

2、宗教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

宗教与政治的关系,不但表现为它与统治阶级的关系,而且表现为它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在宗教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社会中,被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往往借用宗教,运用宗教使政治运动披上宗教外衣,才能动员和组织民众。同时,一切革命的社会政治理论大体上必然就是宗教异端,所以异端常常与被统治阶级联系在一起,发展为以下层群众为主体的宗教运动。在基督教世界,异端运动往往通过宗教形式,或多或少地反映出奴隶、农民、平民或市民的社会政治要求,成为下层民众反抗统治阶级压迫的重要形式。

三、宗教的政治功能(宗教的政治整合作用)

社会稳定是社会结构、功能合理,社会各要素协同合作而保持的一种良性运行状态,而宗教正是以其神圣性、超越性、抽象性特点,可以很好地发挥约束和调整的工具作用,使本来矛盾重重的社会整合成一个整体。宗教的政治整合作用具体表现在:

1、群体凝聚作用

一个社会要稳定、有序地发展,必须有一种核心价值观念,能够凝聚不同阶级、阶层、集团社会成员的思想。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宗法等级社会, 宗法性传统宗教中的祖先崇拜观念, 就很好地发挥了这种群体凝聚作用。祖先崇拜的宗教观念,可以使人际之间的亲情从家庭扩大为宗族, 又从宗族扩展为全社会,达到凝聚人心的作用。中国的其他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或一些地方性的民族宗教,在局部地区、部分群中也都发挥着整合群体的作用。例如,伊斯兰教在穆斯林民族中就成为重要的凝聚力量。

2、行为规范作用

宗教的行为规范体系本来是出于自身需要建立的。但是,宗教又不能脱离社会这个大环境而存在,它所制定的行为规范必然要包含许多的社会行为规范,否则,宗教无法与社会相协调。正因为如此,宗教中的许多规范与世俗的政治管理规范是一致的。许多宗教的戒律中都有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等条文。人类社会的法律、道德监督、约束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而神灵作为一种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主宰者,可以更为有效地监督人们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比起世俗的法律和道德, 宗教的戒律是以对神灵的信仰为前提的,具有神圣性和补偿性的特点,能够将不同利益群体的价值观统合起来,所以能够发挥世俗的行为规范不能发挥的作用 。

3、心理消解作用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传统社会里存在着大量的不公平的社会现象,这些不公平现象经常成为引发社会*的根源。儒家、道家伦理安慰被统治者,让他们安于现行统治。中国古代社会里除了儒家、道家的伦理思想,各种宗教思想也发挥了重要的心理消解机制作用。特别是对于文化不高的下层民众,孔孟之道、老庄哲学对于他们来说过于高深,他们也没有时间在身心性命的修养中体会“成圣”的精神境界,而各种宗教的宣传生动直观,更容易起到化解人心的作用。

4、制约君权作用

中国古代基本上是一个君主专制社会,除了极少数的时期,历代君主并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一般而言,君主的权力主权受到宗法势力、社会实力集团、社会文化体系(包括宗教文化)三方面的制约。西周以来,宗教对政治的作用就变成了两个方面,一是为统治的合法性进行论证,二是对统治的操作过程进行制约。凡帝王的政策违反国情民意,可能导致政权危机的时候,一些大臣就会以天命的代言人身份进行规劝。汉代以后生成的道教和从域外传来的佛教,在一定条件下也发挥了对专制君主的制约作用。如佛图澄、道安、丘处机、海云等等,无不是借仙佛的权威来警醒帝王,劝善阻杀。当然,尽管宗教在一定条件下有制约帝王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夸大其作用的范围和影响。天、神、仙、佛固然对君主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这种作用主要来自观念和道德 上,并没有绝对的强制力。

组长:高韩

组员:兰迪、龙敏、石秀欢、周俊杰、舒天冲、张玲玲、周念、廖小燕、龙玉婵、周水琼、万坤利、陈媛媛、蔡晶、吴增垚、王林、向泽文

2015年5月4日

第17篇:形势与政治

2012年全国两会精神理解

3月是我国一个极不寻常的月份,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两会”代表齐聚北京,会议的主要热点主要包括:

一、2011年的总体回顾(GDP增长9.2%);

二、经济增长(2012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

三、扩大内需(2012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四、物价水平(控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

五、农业政策(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六、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七、人才强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八、就业创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九、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十、深入改革(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十一、对外开放(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人民代表把有关人们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一些社会问题提交“两会”讨论,因此“两会”的召开也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两会是中国的窗口,关注中国就不能不关注两会。经过60年的持续发展,特别是30年的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三,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日益提高。我们的发展和走势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态势和政治格局。因此,国际社会不能不关心中国的情况,两会就必然地成为国际看国内的一个重要窗口、世界看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

两会是国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吸收各方面意见,集中各方面智慧,修改、完善已有的法律和决策,有助于平衡各方面利益,缓解各方面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是通过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以及代表委员的呼吁、建议,解决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三是对会议的报道,实际上等于就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宣传动员,可以起到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提振信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在上述意义上,一年一度的会议是用群众智慧治理国家、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的一次生动实践。

会议也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的实践和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特点和优点。这两项制度扎根中国大地,是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的重要内容。会议的召开和运作过程,同时也就是中国民主政治模式的实践过程。与此相关联的是,我们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模式因为会议而得到更加广泛的理解和认可,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从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了解到了过去五年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党和政府对2012年工作的部署和展望,使我们从中看到了更大的希望和更光明的未来,全身充满了干劲儿!在过去五年中,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萬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億元增加到8.31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現重大突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进步。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这五年,改革开放也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去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97万亿美元,开放型经济水平快速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我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这些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极大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续前进。

2012年,党和政府将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继续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进一步扩大內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深入推進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新的一年,我们党和政府有信心将工作做的更好。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青年,我深为自己所处的盛世感到自豪和兴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大业,为我们每个青年知识分子施展自己的抱负,展现自己的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我十分感谢这些年来国家、社会和学校为培养我们这些青年所付出的财力、物力和精力,本人将竭尽自己所能,把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用于日常工作和社会实践,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决不辜负师长、家人及公司的期望和嘱托。为此,本人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在学习和实践中做到将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

在思想上,我将继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锻炼。在工作的同时,除了自觉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两会精神外,我还计划经常阅读有关党建、党史及党员先进事迹的书籍和报刊等,不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使本人在工作上有更大的精神动力,做到学以致用,而不盲目;使自己能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鉴定好与坏、甄别正与邪;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工作上,我要不断的勤奋努力。当今社会处于一个以信息作为重要生产力的时代,谁掌握的知识,谁就拥有了进步的阶梯。因此,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某个领域的精深程度,争取做到独当一面,保证高效率地完成任务。我还将及时认真地为自己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把最前沿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使自己不会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落伍,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更大的潜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上就是此次我在观看两会后的感悟,我将继续关注两会,关注国家大事,关注国家的未来发展,不断加深自己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觉悟,并努力准备好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18篇:网络传媒、与政治

【摘要】由于网络通过电子论坛等提供了网民讨论各种问题的公共空间,网络媒体能够迅速汇集围绕特定话题的相关报道。然而,在网络成为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得以生长并发挥其应有的影响,新的政治力量得以形成和集结,新的政治价值和意义得以显现的同时,也带来了日趋严重的影响,如何应对网络对政治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政府和学者们关注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网络政治

影响

策略

大众传媒很早就发挥着自身的政治功能。19世纪初,到美国考察的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就看到了报纸的力量。他指出:“在美国,报刊分别来说几乎都没有什么权威;然而,定期报刊的权力仅次于人民。”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随着网络的问世而受得更加引人注目。网络自问世之日起,就显示出它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权力,无论它掌握在谁手中、以什么方式发挥作用,它都成为政治体系中一支重要的力量。网络以其传播速度的快捷性,传播范围的广泛性,民意表达的自由性,网络言语的民主性和公开性成为普遍公民参与政治的技术基础,我们必须正视网络的政治存在。

一、网络对政治的积极影响

1.网络在传递政治信息中起着中枢作用

网络首先是作为一种传媒出现的,从这一层面来看,网络传递政治信息的“中枢作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传递政治信息是政治系统正常运行的润滑剂。传递政治信息的实质是“国家意志”“民间意志”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国家政策通过网络得到及时而准确的解释,公众的愿望也通过网络得以及时而全面的反映,上下相通,思维一致,才能形成凝聚力,政治决策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公众的支持。网络能够向政治系统输送强大的社会动力。

(2)传递政治信息可以为政治决策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当前,诸如失业、环境、教育和医疗问题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也是政府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出台一系列政策,而政策往往难以兼顾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不同地区和不同阶层的所得与付出之间的平衡,这需要群众对政策有一个理解和承受的过程。网络在这一过程中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它借助具体的“形象”,用通俗生动的方式提出问题,阐明背景,发表意见、评论或分析,帮助群众认清自己的生存环境,启发群众适应政策的主动性。网络的这一作用在以往的价格改革、住房改革中已得到有效的发挥。

2.网络为公众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渠道

网络政治参与就是指公民的意见、信息及时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形成社会问题,引起政府的重视,并对政府管理和服务方面直接产生影响。网络论政的核心和推力是公共利益、公共事务以及公共意志;网络论政的基本途径是民意表达及竖立其上的强大网络舆论;网络论政的目的是影响公共利益、公共事务或者公共意志的具体决策活动,实现现实政治生活中难以达到或者成本很高的参政议政之目的。网络监督的对象一般都是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公共事务、公共机构和公共人物,网络监督的形式多种多样,即可对公共机构具体的规章制度、公共政策提出不同看法或者修改建议。

群体性事件频发已经凸显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动公众有序政治参与,是当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减少和杜绝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现实选择。

2008年是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一年,从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甘肃陇南事件到重庆的哥的集体罢运事件给党和政府带来的损失和冲击是骇人听闻的,而引起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是公民缺乏有序的政治参与却是个重要原因。而事件发生后往往通过网络手段在第一时间得到报道和反映,在广大网民中引起反响,并在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最终得到解决。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下与上的对话渠道,网络民意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极大增强了政治信息的传导和反馈系统,日益影响政治决策和高层思考。通过网络形成定期的、制度化的良性互动,会让民众如实反映社情与民意,凭借自己的理性在广泛的背景中形成自己的政治态度,进而有所作为;也让政治精英充分了解民意,这样政府的有关决策就会越来越合理。 3.网络有力地推动政府科学民主决策

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公众参政议政的愿望和意识与日俱增。但是受到自身条件和客观因素的限制,公众难以直接参与政策措施的制定,也无法将自已的想法和意见向社会传达。政府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等互联网平台公开政府信息后,直接给网民一个讨论交流政府信息的渠道,通过网民的互动交流,从不同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将给政府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加全面的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和想法,也使政策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如,全国人大实现了立法工作的网上全民征求意见,《劳动法》、《食品安全法》等重要法律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食品安全法》草案今年4月20日公布,截至5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收到各方面意见11327件,其中通过中国人大网反映的意见9556件;通过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网易等网站提出的意见1570件,互联网开辟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开门立法的新途径。2004年,浙江省在省政府门户网站开辟“省长信箱”,每年受理网民信息几千件,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既解决了网民难事,也推动政府工作的改进。

二、网络对政治的不利影响

网络技术的进步使政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从过去的精英政治演变为大众政治,增加了民主政治参与中的直接民主。基于信息技术的互联网正在传播政治价值、影响政治决策、改变传媒格局,互联网言论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亟须正视的政治课题。网络对传统的舆论引导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网络为公民基于信息共享的舆论监督提供了便利,更为公民平等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条件。

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网络政治参与并不是完美的,还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网络技术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导致辨别网络政治参与信息真伪的困难性,增加了政府社会管理的难度。网络具有再造和遮蔽功能,网络参与者身份被数字化、电子化、虚拟化了,匿名性和隐蔽性被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得网民能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发表意见,大大降低了现实政治参与的不安全感和风险,从而脱离现实社会的制约。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对表达社情民意提供了一个通道。网络民意对政府决策有一个议程设置的作用。也就是说,网络民意不能左右政府怎么去思考问题,却能左右政府去思考哪些问题。公众通过网络表示对某个问题的关注,可能促使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同时网络也给公众对政府决策进行监督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另一方面,如果政府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不能及时准确公布有关信息,公众可能在网络上发布带情绪化的,甚至是猜测的信息和意见等。这样,就可能对政府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突发事件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造成事态的恶化,使事件向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

2.网络技术下过量信息的提供会引起“盲目决策”。目前,我国行政决策中的失误现象多与信息量的不足有关。行政领导不注重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忽视决策的可行性论证,决策中盲目拍板等现象还较为严重。科学决策需要适量适时的信息的支持。21世纪的中国行政决策领域在网络技术支持下,改变了信息量过少的弊端,但又易导致信息量过多,而信息量过多也会产生盲目决策。这是由于:(1)信息量过多使方案抉择困难。在过量信息下,多种方案的利弊权衡更加困难,更难决定取舍,决策层由于无所适从,只能闭起眼睛“跟着感觉走”,从而使方案抉择过程呈现较多的随意色彩。(2)带有个人倾向性的过量信息,使决策者疲于应付。公众对决策层的信息输入,不可避免带有较强的个人倾向性,从而使信息出现偏差。因此,当大量信息汇聚决策中心时,信息中的夸张成份可能使决策者疲于分辨真伪,贸然决策。

3.网络技术发展中的政治欺骗问题使决策民主受损

当前,中国行政领域正在推广普及“公示制”,这一制度有助于增强政府透明度,便于民众的监督与参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公示制”的应用会起到广度上拓展、深度上挖潜的作用。但是,当政治欺骗渗透入“公示制”时,网络化所提供的潜在优势就被行政领域既得利益所取代。所谓政治欺骗,是政治力量采取的一种混淆视听,从而引导民众或舆论支持自身利益与要求的行为。政治欺骗带给民众的是一种经过有意扭曲或选择后的政务公开,这种公开会误导民众的监督与参与。因为“公示制”等提出的行政公开的挑战,在网络的支持下,愈益尖锐。而公开对政府自身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它有利于政务廉洁、高效,机构运转有力;另一方面,它又难免给行政人员提出更高要求,带来工作压力。因此,当行政决策者面对自身或团体利益时,作为经济人,其利益考虑驱动其选择有限政务公开或扭曲性政务公开,而造成的倾向性的有限公开或扭曲公开都是政治欺骗行为,它使网络的触角失去灵敏度,从而错误地引导民众。这种情况下,个人讨论的决策问题由现有的行政权力结构决定,个人意见的反馈条件也是由现有行政权力结构支配,民众的行政决策参与成为一种形式。因此可以说,由于利益驱动的存在,行政机构的政治欺骗难以避免,这实际上表现为对公民行政决策参与权的侵吞或造成行政决策民主的形式化。

4.敌对分子利用网络传播反动政治主张。

各种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攻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近年来破坏和干扰政治动员的新动向,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国际上,与人类和平为敌的恐怖组织通过网络既宣扬极端主义观念,又传递屠杀和破坏的恐怖信息。敌视我国的反动势力和分裂分子,也在利用网络从事破坏活动。每当党和国家提出政治动员的方针政策时,这些敌对势力就会利用网络散布大量对立的言论,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干扰既定方针的贯彻落实。

例如,近年来,邪教势力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已成为一大国际公害,构成了对世界各国人权的严重侵害。“法轮功”邪教组织制造邪说,攻击政府和法律,危害国家安定和统一,破坏了社会的稳定,搞乱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也严重地损害了练功者的身心健康。而他们传播“法轮功”的一个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网络传播。他们很善于利用网络进行舆论造势,混淆视听。他们有自己的网站“明慧网”,李洪志在向其成员传播其声音时,首先是将其意旨发布到网页上,送达到其骨干成员的电子信箱里,然后通过网络终端的各地站长,再通过电话等通信手段传达到每一个成员。网络成为他们散布言论,歪曲事实的场所,切切实实影响着我们的舆论环境。网络成为这些反动言论的嚣张场所。

三、应对网络对政治负面影响的策略

1.要积极利用官方网站,把这些网站建设成为坚强的网上思想舆论阵地。

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充分依托先进的、遍布全球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和多媒体数据库资源,在第一时间权威发布党和国家的声音,不断壮大网上正面舆论的声势;充分发挥互联网传播迅速、互动性强、便于联系群众的优势,进一步加强重大主题宣传和先进典型的报道,及时通过主办嘉宾访谈、推荐网谈话题、刊登网民言论、开展网上调查等形式,做好权威的解疑释惑的工作;充分运用互联网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手段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不断增强宣传报道的贴近性和吸引力;发挥互联网“海量信息”的特点,将报刊、电台、电视台的宣传报道内容和各种相关资料整合推出,形成多媒体、多层次、多通道的“网络宣传平台”,用正面声音主导网上舆论,积极抢占网络舆论的制高点。

充分动用网络媒体,大力弘扬体现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文化,广泛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对高品位文化的传播力度,提供更多更好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对网民心理和需求的研究,善于利用博客、播客、维客、社交网络等新的网络应用,不断丰富网上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贴近性内容,积极开办功能实用、服务便捷的专业频道,实现新闻宣传与信息服务的有机结合,不断拓展和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领域与载体。

2.积极应对互联网突发事件信息。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社会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有可能因舆论导向错误和新闻报道失当,酿成危及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的事件。在互联网时代,由于思想观念、工作机制、协调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真正做到“统

一、准确、及时”发布信息,还有较大距离。国外学者作过一项实验,受众第一时间接受的信息,要想得到有效清除,至少需要数倍于第一信息的信息量。各级党委、政府掌握了最权威、最全面的资讯,也以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手段进行了处置。如果不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正面信息,最后还是不能让群众满意,甚至造成误解。因此,政府第一责任人应同时对突发事件处理和新闻发布负总责,“主动、及时、统一”发布信息,不断引领主流舆论。把握互联网互动性强的特性,通过互联网了解广大网民的意见和心理,及时调整我们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促使事件更稳妥、更快捷、更有效的解决。

3网络媒体要确立社会责任意识:(1)必须把“新闻价值”而不是人和别的东西视为新闻采集和制作的首要标准,尽可能全面、真实的报道事件的原貌,忠实地履行“环境监测”的社会政治功能。所谓“新闻价值”指所报道事实本身所包含地足以引起社会各种人兴趣的素质。诸如“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等。大众传媒有责任让公众迅速、准确、充分、完整的知晓和理解新闻事件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环境中存在的机遇、挑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判断。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求网络媒体的工作者具有复合型人才的素质,既懂网络技术,又会传播理论。(2)网络媒体合理运用引导舆论的功能。网络媒体应该通过对新闻等各种信息的选择、解释或评论,把受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环境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上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策略。所以,并非所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都应该报道,网络媒体应该通过议程设置把受众的关注点集中到社会生活的中心事件和其未来趋势上来,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供舆论性支持。

转变政府管理社会的职能,建立健全公民参与机制

应当看到,虽然我国在推动公民参与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由于公民参与受经济、文化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公民参与领域不够广泛、参与程度不够深 参与积极性不够高、参与机制不够完善等。要做到有效、广泛的公民参与,除了经济、文化等的发展以及民主意识的提高外,还必须有法律的、制度的、程序的保证。公民参与的程度,不仅仅指公民对政府决策和政策执行的影响和制约的程度,而且指当公民有参与的要求时,参与的条件和途径方面的法律的、制度的、程序的保障是否充分。因此,应当进一步建立健全公民参与机制,切实维护公民参与 的权利,创新政府管理模式。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是以政府的机构和职能为中心,企业或公众围绕政府部门转。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政府提供服务的方法和方式,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比以前更快捷,对公众意见和需求的反应速度大大提高,政府在公共管理中服务者的角色得到强化。电子政务利用高效可靠的政府信息网络,将政府信息快速方便廉价准确地传给社会公众,减轻公众为此需要付出的经济和时间负担,通过适当的信息提供与发布制度,使公众能够享受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双向的、直接的沟通和互动 能够有效促进政府部门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密切政府与公众的联系。

4、转变政府管理社会的职能,建立健全公民参与机制

应当看到,虽然我国在推动公民参与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由于公民参与受经济、文化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公民参与领域不够广泛、参与程度不够深 参与积极性不够高、参与机制不够完善等。要做到有效、广泛的公民参与,除了经济、文化等的发展以及民主意识的提高外,还必须有法律的、制度的、程序的保证。公民参与的程度,不仅仅指公民对政府决策和政策执行的影响和制约的程度,而且指当公民有参与的要求时,参与的条件和途径方面的法律的、制度的、程序的保障是否充分。因此,应当进一步建立健全公民参与机制,切实维护公民参与 的权利,创新政府管理模式。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是以政府的机构和职能为中心,企业或公众围绕政府部门转。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政府提供服务的方法和方式,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比以前更快捷,对公众意见和需求的反应速度大大提高,政府在公共管理中服务者的角色得到强化。电子政务利用高效可靠的政府信息网络,将政府信息快速方便廉价准确地传给社会公众,减轻公众为此需要付出的经济和时间负担,通过适当的信息提供与发布制度,使公众能够享受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双向的、直接的沟通和互动 能够有效促进政府部门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密切政府与公众的联系。

总之,网络作为一种具有虚拟实在性和交互性等现代性特征的信息传播载体,在当今社会中网络新闻媒体对社会政治生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危害到网络媒体对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必须充分发挥好网络媒体的积极作用,这样才能使网络新闻媒体更好地为社会政治生活服务。

第19篇:形势与政治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2012年,风云际会,国际局势依然动荡:在欧美,欧洲深陷债务危机,美国则面临“财政悬崖”;在西亚地区,叙利亚危机持续升级面临摊牌,埃及国内权力划分也未完成,伊朗

核危机也仍在考验各方智慧;在中国周边,阿富汗、巴基斯坦危机仍在升级,日本、菲律宾 执意挑起海上争端,朝鲜半岛政权完成交替„„2013年,中国将面临一个怎样的周边环境? 主要挑战在哪里?应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2012年,由日本和菲律宾分别挑起的钓鱼岛争端和黄岩岛对峙持续升级,而美国重返

亚太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动作更是高歌猛进。2013年,奥巴马将开启第二个总统任期,日本与韩国已完成政府换届,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已经产生。在开启外交新政的2013年里,中国将面对一个怎样的周边环境?从2009年开始,为了应对中国在亚太逐渐增强的影响力,美国推出“重返亚太”、“转向亚洲”及“战略再平衡”策略以期掌控东亚格局,主导亚太事务。在这期间,中国的近邻日本、菲律宾进一步靠向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左右逢源,远邻澳大利亚也悄悄改变了风向,中国周边国家在美国的挤压下进入了战略再定位阶段。

今年11月赢得连任竞选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出访的第一站就是东南亚国家,再次高调展示了美国战略东移的决心,2013年,美国将继续推行其亚太“再平衡”战略,预计包含三层内容:第一大平衡是战略与安全方面的“再平衡”,包含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武装力量结构、美国的地区战略,以及为此进行的军事方面的硬件、系统和技术投入;第二大平衡是巩固和更新同盟关系,创建新的伙伴关系与同盟;第三大平衡是经济领域的再平衡,比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就是美国实现经济再平衡的“抓手”。2012年接连不断出现的海上争端,2012年可以说是中国周边海上争端的集中爆发年,日俄的北方四岛(千岛群岛)纷争、日韩之间的独岛(竹岛)争端、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争端、中菲的黄岩岛对峙相继发生,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升级,成为影响亚太国际关系与地区稳定的最主要因素。

我认为,海上争端仍是影响2013年中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不论是黄岩岛事件,还是钓鱼岛问题,各方都未能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周边部分邻国对中国有强烈的国家焦虑,对海上争端采取的是„能占则占,不能占也要采取干扰措施‟的原则。这些做法使 得日本以及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在海洋领土争端的立场上会进一步趋同,在外交与军事方面的互动也将增强,它们将谋求建立更加广泛的对华联合阵线。 因此,这些国家很可能会将双边问题扩大为多边问题,甚至不惜将国家间的领土争端上升为具有国际和地区性安全格局意义的问题,对中国实施强大的外交和安全压力。

针对2013年中国周边安全将面临的挑战,我认为,作为2012年中国周边安全问题的延续,2013年我国周边将面临四大安全挑战:一是如何应对中美政府换届后双方的试探期;二是如何应对来自海上争端的挑战;三是如何应对来自中南半岛的挑战;四是如何应对朝鲜半岛潜在的不确定性。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和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国向海上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而中国成为海洋强国的梦想与努力也注定面临着周边国家和美国的直接阻挠。

日本长期视自己为海洋强国、中国为陆地强国,作为近邻,中国积极寻求成为海洋强国的努力被日本视为一种对其传统势力范围的严重侵犯与外来威胁。日本自卫队去年12月13日和22日两度出动战斗机对中国海监飞机实施拦截,并扬言在2013年要建立“钓鱼岛专门部队”,一对一盯紧中国公务船只。个人认为,日本明年会在钓鱼岛问题上继续步步紧逼,并在南海问题上推波助澜。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明年也会继续将中国周边海上争端作为“迎合点”和“切入点”,继续拉拢亚太盟友,遏制中国的崛起。

第三个挑战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因素来自中南半岛的变局,竞争的双方仍主要围绕中美展开。中南半岛对于中美在亚太安全的博弈意义重大。美国在战略上一直试图将太平洋-印度洋„两洋合一‟,而其接合点就在中南半岛。

2012年以来,美国在缅甸动作频频且与日本互动效果明显,短期内可能会对中国构成不小的挑战。日本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重返中南半岛和东南亚,凭借经济实力与软实力的投入,在该地区建立了不错的口碑。2009年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重返亚太”后,日本更是紧密配合。去年11月18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在奥巴马总统首度访问缅甸时对缅方提供一笔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6亿元)的援助。同一天,日本政府也宣布向缅甸提供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6.6亿元)的贷款,这是日本27年来首次向缅甸提供日元贷款。“美日互动效果明显”,这使得中国不得不重新思考在缅甸的经营策略,不仅仅是投资,还要转变做法。与海上争端、中南半岛变局表现出的趋势性不同,中国周边安全挑战中最充满不确定性的则是朝鲜半岛局势。由于美国及其亚太盟国坚持对朝鲜的敌对政策,朝鲜半岛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不仅存在,而且是最大的。

2010年,因为延坪岛炮击事件和„天安‟舰事件,半岛紧张局势达到了朝鲜战争停战后的新高峰;2011年以来,朝鲜领导人新老交替与发射卫星再度引发外界担心。2012年年底,曾访问过朝鲜并与金正日会面的朴瑾惠当选韩国总统,似乎让人看到了南北 关系有望缓和的迹象,但半岛局势明年如何发展还取决于相关各方的判断。 针对2013年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我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对于如何应对海上争端,除了设计海洋安全战略、增强海军实力外,中国应吸2012年经验,完善“多管齐下、多手段并用”的应对模式。2012年,中国在海上争端中化被动为主动的方式可供将来参考。由于日本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对中国妥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中日在东海海域保持对峙或许会成为一种常态。在这一背景下,统筹国家海洋战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主动出击都非常重要。

二、以“大国自信”来看待问题,对于化解风险、面对挑战至关重要。以中南半岛的

变化为例,缅甸确实是在与美国发展关系,但应看到的是,中国与缅甸接壤,目前在缅投资最多,也是缅甸未来发展的最大依赖,这些是其他国家取代不了的。因而,无需将缅甸与美国发展关系视为与中国敌对。越南与俄罗斯发展关系同样也是如此,积极一点看这或许也是越南拉俄罗斯平衡美国的需要。我觉得,中国如果能以大国自信的心态看待中国周边邻国的国际关系发展,就会发现,这些关系并非都对中国不利,这种思维的转变至关重要,否则会损害中国与邻国的感情,并促使它们渐行渐远。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现在需要的是建立起大国的自信,然后是担负大国的责任。对于2013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整体趋向,我感觉应该比较乐观:

一、朝鲜半岛局势因为韩国的选举结果明了而有所缓和;

二、日本首相公开表示要跟中国、俄罗斯、韩国改善关系;

三、美国重返亚太会稳步走,不会停止但不会突显什么;

四、南面的印度也释放出与中国进一步加强关系的信号。重要的是,中日韩合作计划、东亚经贸一体化进程都要启动并进行谈判,只要谈就会营造出好的气氛,这对化解中国周边环境的整体风险有好处。当前的中国周边外交方针是历史的延续与时代的发展,一脉相传又与时俱一脉相传又与时俱一脉相传又与时俱一脉相传又与时俱进进进进。在不断变幻的国际新形势时下,我国的周边外交方针应在原来的基础上作出适当调整。继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力求“睦邻外交”大发展,不以意识形态”画线”,改善与有关邻国的关系.周边地缘战略坚持“东西兼顾”、“陆海并举”和“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统筹”方针。妥善兼顾地缘”西线”与“东线”,同步开拓“陆权”与“海权”.统筹应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针对周边国家政局动荡的“三种情形”,对症下药,强化危机管控,维护正当权益,针对所谓”问题国家”的政局“混沌”.妥善维护中国的地缘战略利益,有效防范海外利益重大风险。改进对所谓”问题国家”的政策,既要反对外力粗暴干涉,又要敦促所谓”问题国家”应以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的大局为重。

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确保周边总体和平稳定,坚决捍卫中国沿边地区的安全与发展。大力强化中央统筹,充分发挥沿边与沿海省份的积极性。有效防范邻国乱局的“外溢效应”,有效遏制境外敌对势力乘机进行渗透破坏活动.满桌杯盘狼藉,菜吃一半倒一半,“盛宴”成“剩宴”„„2013年伊始,触目惊心的“舌尖上的浪费”,引起社会的热议和一片“拍砖声”。与此同时,网友自发的“光盘行动”悄然兴起。所谓“光盘”,就是吃光盘中的食物。“一起向浪费说再见”,见证着人们对节俭风尚的呼唤。

事实上,铺张浪费又何止于“舌尖”,造成的影响又何止于挥霍钱财?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古今中外因浮华奢靡导致败家亡国的事例比比皆是,教训极为深刻。坚决杜绝铺张浪费的邪风,不仅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国家的长远发展。

铺张浪费为何令人震惊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崇俭抑奢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传家宝。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但一些人大手大脚、暴殄天物、大肆挥霍的现象也令人震惊,铺张浪费之风已蔓延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吃喝浪费刺痛人心。各种公务接待、商务宴请、私人聚会,经常以“盛宴”开始,以“剩宴”结束,甚至有些山珍海味也成了“厨余垃圾”。据统计,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工程浪费随心所欲。在一些城市,铺路架桥、旧城改造,建了又拆、拆了又建,马路成了“拉链”,城市肌体“千疮百孔”;“造城”运动、开发区建设“一窝蜂”,出现不少“鬼城”、空城,毁了万亩良田;培训中心、行政大楼豪华气派,让人望而生畏。这些,被网友称为“丑陋的奢华”。

资源浪费比比皆是。一些缺水干旱城市大搞人工湖、水乡景观、“浴都”,惊现一条条“塞纳河”,一个个“西湖”; 矿产资源开发无度,采富弃贫、大矿小开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商品过度包装,“3 两茶叶10斤盒”、“百元月饼千元衣”, 不知道是在卖“椟”还是卖“珠”。

生活浪费司空见惯。长明灯、长转扇、长流水,随处可见;一次性餐盒、筷子、纸杯使用没有节制;份子钱越随越多,酒席越摆越贵,场面越来越大,人情关、面子关越来越难过。

铺张浪费的现象不胜枚举,这样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是表面繁华,满足的是短暂虚荣,但脱离了基本国情、背离了优良传统,于党于国、于家于己,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一是吞噬发展成果。“奢侈之费,甚于天灾。”虽然我们的家底越来越厚,条件越来越好,但如果不加珍惜,随意挥霍浪费,即使金山银山,也会吃光挖净。

二是败坏社会风气。“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奢靡之风除了物质上的浪费,更可怕的是对人精神的腐蚀。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贪图享乐、奢侈浪费,不仅会消磨个人意志、淡化理想信念,而且容易形成物欲喧嚣的不良社会风气,助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

三是损害党和政府形象。一些党员干部讲排场、比阔气,认为只要为公家办事,标准可定得高些、钱可花得多些。殊不知,推杯换盏之间,喝坏了党风政风;高楼华宇之上,疏远了广大百姓。如果铺张浪费之风蔓延,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群众隔开,使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铺张浪费的顽疾如何把脉

奢靡之风盛行,公款浪费是重要推手。看看我们身边的铺张浪费,不难发现,“埋单”的大多是公家。当前群众意见最大的,也是公款的铺张浪费。这些年,中央制定了纪律处分条例、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对禁止公款浪费作出严格规定,也开展了许多专项行动,但公款铺张浪费为何还屡禁不止?

思想认识不端正。公款姓“公”,是用来为民谋利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干部认为公款反正不是自家的钱,不花白不花,花起来大手大脚;有的干部借公款之“鸡”为自己“下蛋”,或巴结领导,或“广结善缘”,或变相敛财;有的干部好大喜功,追求大手笔、大投入、大排场,内在动机就是谋求个人政绩。归根到底就是一个“私”字在作祟。

制度安排有漏洞。铺张浪费的滋生蔓延,暴露出制度上的漏洞和缺失。如公务接待制度设置不合理,容易成为公款吃喝、送礼打点、观光旅游的“借口”;财务报销制度不规范,往往是花钱“一支笔”,超范围、做假账冲抵现象严重,使公款消费“不差钱”;决策机制不健全,“规划规划,不如领导一句话”,一些干部惯于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拍屁股走人,即使听证咨询也是在搞形式、走过场,这样出现“面子工程”、“烂尾工程”、“最短命系列”也就不足为奇了。

监督制约不到位。“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这是很多人对目前监督问题的形象概括。一方面,纪检、审计、财政等部门的监管还不够,公款铺张浪费的冲动“此消彼长”;另一方面,公众监督“底气不足”,监督渠道、举报机制等不够畅通,舆论监督缺乏相应保障,一些地方和单位还常常以“影响团结”、“影响工作”为理由,阻挠媒体进行舆论监督。

从个人铺张浪费来说,主要与“好面子”思想有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热情好客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本来无可厚非。但慷慨过度,讲排场、爱攀比的思想也根深蒂固。许多人觉得,红白喜事就该大操大办,请客吃饭就该宁剩毋缺、宁多毋少,否则就是丢面子、跌份儿。正是出于这种想法,有的一掷千金、炫耀财富,有的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以无谓的浪费换来心理的安慰或满足。 如何给公款铺张浪费套上“紧箍咒”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公款吃请应势而降。但同时,一些大吃大喝者为暂避风头,有的玩起了“躲猫猫”,转到内部餐厅、私人会所,标准堪比五星饭店;有的玩“潜伏”,从“地上”转到“地下”,宴请名单成了酒楼的“最高机密”。种种花样翻新,但铺张浪费依旧,这正说明了遏制公款浪费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事实说明,公款铺张浪费成了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反复发生的问题,应从制度上找原因,也必须用制度加以规范。只有完善相关制度,才能构筑起“防火墙”,打好刹住公款浪费的“攻坚战”。

改革公务接待制度。要想管住吃喝之风,首先拿公务接待制度“开刀”。2013年新通过的《国务院工作规则》,提出要改革和规范公务接待工作。下一步,应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接待标准,严格遵照执行,堵住用公款送礼和宴请,切实把接待费用降下来,2013年中央公务接待费用将压缩4.3%。从长远来看,可借鉴一些国家“对外不对内原则”,国内公务要试行“谁出差、谁负责”,推行货币化改革,彻底改变公款接待政府兜底的现状。

规范财政预算制度。只有做到公共财政每一项花费都有明确用途,才能有效堵住公款铺张浪费的源头。应健全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仅标注大类而且列出具体项目,让预算约束真正硬起来。推进预算决算公开,防止财政资金被挪作吃喝之用。同时,严格监管预算外收入,取消“小金库”、“账外账”,将各级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纳入预算管理,真正管好政府钱袋子,使大吃大喝“报销无门”。

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特别是重大问题的决策,应充分调研和论证,广泛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决策时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尊重客观、尊重科学;决策实施过程中,加强跟踪,督促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严格问责惩戒制度。没有问责,管住公款铺张浪费就是一句空话。对于公款铺张浪费,不能仅停留在“口头批评”,而应依法追究行政、法律责任,提高公款浪费的违法违纪成本。对于情节严重的要严肃查处,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心里有防线、有畏惧,不敢越“雷池”、碰“高压”。

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监督在遏制公款铺张浪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刹住公款铺张浪费之风,关键是发挥各类监督主体的作用,强化人大、审计、纪委等监督职能,发挥媒体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构建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局面。

特别要看到,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用户数量不断增多,网络监督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应进一步健全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强化网络舆情的收集、研判和处置机制。根据网络舆情的线索,及时介入,真正属实的要作出处理,与事实有出入的要向群众讲清楚,以切实行动取信于民。

为什么说节约是最大的资源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国无俭必亡。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很多人却对此提出疑问:现在我们物质财富已经这么丰富了,生活也越过越红火,还有必要强调勤俭节约,过紧紧巴巴的日子吗?

难道我们真的腰缠万贯、富得流油了吗?那就一起晒晒我们的“家底”。不可否认,与过去相比,我们“家底”的确厚实了很多,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51.9万亿元。但大家不要忘记,我国有13亿多人口,如果除以这个庞大的分母,我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排在世界第80多位,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照联合国的标准,还有1.28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远远没到“富裕”的程度,根本没有挥霍的“资本”。

从我们的资源来看,更没有浪费的理由。人们经常用“地大物博”来描述祖国的广袤和富饶,这从大的方面讲也没有问题,但从人均占有量来看,我国的资源很紧张。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还要看到,我们生产和消费方式不合理,使得资源“瓶颈”更加突出。据统计,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仅35%左右,资源综合利用率只有40%左右。如今,我国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在不断上升,2012 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56.4%。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节约资源,才能为未来发展赢得最大空间。国家应把节约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企业应增强自主节约的意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每个人都应该把勤俭节约当成一种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科学消费、理性消费,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冲沙。”一个家庭的富裕,离不开开源节流、勤俭持家;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全民养成节约习惯、形成勤俭之风。全社会都要警醒起来,坚决抵制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共同培育积极健康的文明风尚。

第20篇:形势与政治

于我国的接壤邻国比较多,所以我国周边的领土纷争是比较多的。经过我国的多年努力,解决了与一些国家比如与俄国、外蒙古等的领土纷争。但仍与一些国家存在领土纷争。 譬如与印度。中国与印度有着长约2000公里的边界线,分东段、中段和西段,历史上没有正式划定过,共涉及争议面积12.5万平方公里。 自2007年开始,中印两国就边界划分进行正式谈判,已经进行了三轮谈判,但都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这是因为:其一,边界争端由来已久,两国一直没有正式的条约划分过,中国政府虽然不承认麦克马洪线,但这条线是第三方英国调停划分的,英国与西藏地方政府曾于1914年背着中央政府就中印东段边界线举行过秘密换文,容易让人产生划分“公平”的印象,也容易成为印方在与我谈判时讨价还价的筹码。其二,这个问题涉及到西藏及*集团,情况十分复杂。1959年西藏叛乱后,*和一批西藏人逃亡印度。这些年平,虽然印度政府公开声明,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不允许*集团在印度从事反华活动,但实际上印度政府成了*集团的庇护人,印度北部的达兰萨拉成了*集团的根据地。目前,大约有十万西藏人栖身印度。其三,印度近些年来,经济发展较快,综合国力大增,加紧扩军备战,特别是1998年5月核试验成功,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有核国家,腰杆子硬了,底气足了,不愿意作丝毫的让步。可以肯定,今后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而且如果解决不好的话,将对我国的安全造成非常大的威胁! 还有与日本的。中日领土争端,主要是钓鱼岛主权之争。钓鱼群岛,日本称为“尖阁群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其中以钓鱼岛面积最大约5平方公里。中国人早在清代就发现了钓鱼岛,并将其归入自己的版图,晚清的慈禧太后还曾把金钓鱼岛赏赐给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中日甲午海战,中国战败割让了台湾,日本趁机以“无主之地先占为主”为由,宣布钓鱼岛为日本“固有领土”。近年来,日本方面还时不时地登岛、建灯塔、立日本旗等主权宣示活动。中国政府一直重申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多次抗议日本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台湾当局以及香港等地的华人也经常采取抗议行为。钓鱼岛远离日本本土,如果成了日本领土,那它可以作为海基线起点的一个点,以此向外的12海里的海域成了日本领海,这就侵占了中国的领海。 还有南沙群岛等争端,问题都很复杂,解决起来都很棘手!

二、周边地区恐怖主义日益猖獗 中国处于国际恐怖势力猖獗的高危弧形地带。从北高加索、中东、中亚、南亚至东南亚,是国际恐怖势力的主要盘踞地和威胁高发区。近几年来,在各种复杂因素的作用下,恐怖势力明显抬头,恐怖威胁有增无减,世界处于“越反恐越恐怖”的阴影中。国际恐怖势力在中国周边的频繁滋事,恶化了中国周边环境,直接危害着中国国家安全。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不稳定因素。分裂与恐怖主义势力的活动,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国家安全与地区稳定。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我国境内民族分裂活动的国际化。

三、海洋方向的隐患和威胁 海洋方向存在着朝鲜半岛问题、台湾问题和南沙问题等现实和潜在热点,尤其是朝鲜半岛和台海地区存在着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危险。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严重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没有半岛的安全,就无中国现代化的最终实现至于台湾问题,则存在着一旦形势骤变美日实施武力干预的可能性,更是事关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国家统一。在海洋方向,中国直接面对美、日强大的军事压力,特别是近年来美、日加强了针对中国的军事部署,把中国作为主要潜在对手。而且,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将更依赖于海洋,维护海上安全和经济利益将是中国在21世纪面临的重大课题

四、美国其实是影响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外部因素 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构成的威胁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冷战后,美国作为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是最有实力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而且其欧亚地缘战略又与中国的安全利益存在重大的冲突,美国将中国视为有能力挑战其全球利益的地区性大国和主要潜在对手,是中国地缘战略压力的主要来源。虽然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将反恐和“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作为国家安全战略

的首要任务,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淡化了中美矛盾,但中美之间的战略分歧和利益冲突并未消失,美国防范和遏制中国的战略目标并未改变,而周边地区则是美国遏制中国、危害中国安全利益的主要场所。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它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国周边安全的整体态势和基本走向,并且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国家统一等根本利益,影响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同时,由于美国在综合国力上的超强地位及其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强大力量存在和影响力,其对中国周边安全构成的威胁和压力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而且,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因为遏制中国是美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中美之间的较量(包括在中国周边地区的较量)也不会在短期内停止和结束。因此,在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也是对中国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当然,目前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大都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遏制中国的同时,也同中国进行“接触”与合作。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延缓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威胁.

《政治与行政.doc》
政治与行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