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2022-07-02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电大毕业论文

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书1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指导书

(2011年工商管理专业)

一.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的意义和目的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是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毕业实习是毕业论文撰写的前期调研活动,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深入企业实际,获得工商企业管理业务的理解和运作体验,以理解和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毕业论文是大学毕业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文章,它是大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和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文字记录,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和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也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一份综合答卷。

通过毕业论文,在选题、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撰写论文到论文答辩等各环节,使学生对四年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加深对企业管理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

二.毕业实习的内容

1. 实习单位的一般性了解:

这里实习单位可以是各类企业,包括制造性企业、建筑企业及服务性企业等。

要求了解该企业的发展沿革,企业规模,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组织机构设置,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品种与产量,生产工艺及特点,技术创新状况、原材料、能源供应及消耗水平,产品销售情况及前景,年利税总额和经济效益水平,企业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现代管理方法的运用,以及企业目前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等内容。

2. 深入企业职能部门和生产车间,熟悉企业管理的日常运作情况:

熟悉实习所在部门或车间的职能及横向联系,人员组成和职责分工,专业管理业务内容,责任制与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健全,部门之间与人员之间信息沟通方式与渠道,监督与检查制度,各项专业管理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计算机的应用状况等方面内容。

3.专题研究

要求学生在对企业和各职能管理内容总体了解的基础上,选择某一专题(或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重点考察和研究,如企业改制,资产重组,企业发展战略,营销管理,生产运营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形象策划等。

三.毕业实习的要求

本次毕业实习采取分散实习方式,即学生按照毕业实习指导书要求,由学生个人联系单位进行实

习并按规定时间返回学校进行毕业论文撰写工作。要求学生在实习的第一周以前将实习接收单位接收证明、实习计划安排、联系方式等材料交给指导老师以便进行指导。

实习过程中,要求:

1. 学生必须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

2. 严格遵守实习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服从企业的管理要求。

3. 勤思考,多观察,虚心向实习企业的人员学习请教,积极参与具体工作。

4. 举止文明,谈吐文雅,注意树立和维护学校的形象和个人形象。

5. 在生产车间实习时,服从安排,注意安全。

四.毕业实习报告的要求

实习报告分为正文和附件两大部分:

(一)正文部分

毕业实习报告书正文统一用A4号纸打印,要有封面(实习报告书,学生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姓名,完成日期等;)字数要求为3000-5000字左右,其内容有:

1.实习单位的基本概况(企业沿革与发展,企业制度,企业规模,生产产品的品种结构和数量,企业经营状况,人员素质状况;企业在国民经济和地方经济中的与作用等)

2.所实习的职能管理部门日常运作的总体分析(如部门的设置,人员的职责分工,决策机制,激励机制,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工作程序与基本方法,工作成果的检查与考核,人际关系与合作精神等)

3.专题报告:对选择的专题进行较深入的分析。

(二)附件

1. 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评估。

2. 实习日志:每天的实习内容,实习心得以及有关资料的摘要等。

五.毕业论文的要求

毕业论文可写成管理论文,也可写成工商企业管理的综合案例分析。具体要求见《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非理工类)

六.毕业论文的撰写程序

1. 论文选题

拟定毕业论文必须始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的选题必须征得指导教师的同意方能确定,一般不得自行更改。论文应紧密结合我国当前企业管理的实际,在理论与实际方面有意义和研究价值;题目范围不宜过大,否则难以阐述透彻。

2. 编写论文提纲

学生在收集了一定资料后,就应开始编写论文提纲。编写论文提纲可以使学生树立全局观念,理清思路,安排材料,使文章结构合理。在编写提纲的过程中,为了把准备使用的材料组成一个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要把收集的材料取舍、增删和调整。论文提纲以二级目录的形式提交,并附上主要参考文献。提纲在交由指导教师审阅后,方能拟定初稿。

3. 拟定论文初稿

按照提纲,组织资料,拟定初稿,交由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初稿包括绪论、本论和结论,绪论作为第一章,主要说明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综述该论文涉及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该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技术路线等;本论部分一般分为3-4章,要展开论题,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成果,应做到论述充分,论证严密,观点明确,中心突出,资料翔实,结构合理,语言通顺等;结论作为论文正文的最后一章单独排写,但可不加章号,对绪论中提出的、本论中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述,得出基本的结论或答案。

4. 初稿的修改

初稿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后,学生再进行修改。修改后,须再次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和修改,直到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正式定稿。

七.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时间安排

1.毕业实习:200×年×月×日——200×年×月×日;地点:各实习单位

2.毕业论文撰写:200×年 ×月 ×日——200×年×月×日;地点:校内

(1)选题在200×年 ×月 ×日之前完成。

(2)论文提纲在200×年 ×月 ×日之前完成。

(3)论文初稿在200×年 ×月 ×日之前完成。

(4)完成正稿在200×年 ×月 ×日之前完成。

(5)评阅、答辩200×年 ×月 ×日之前完成。

八.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成绩评定

由指导指导评分、评阅人评分和答辩委员会评分进行综合评定,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成绩。

九.论文参考题目

1. ××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2. 基于食品安全的食品供应链质量控制体系研究

3. 基于食品安全的食品供应链采购管理研究

4.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5.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

6. ××企业营销渠道控制研究

7. 论我国IT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8.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的控制方式研究

9. 知识经济时代的营销策略创

10. 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电子、服装及等)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1. 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及其选择研究

12. 跨国经营中如何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的研究

13. ××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14. ××企业员工激励模式研究

15. ××企业员工绩效考评研究

16. ××企业员工培训研究

17. ××企业品牌经营研究

18. ××企业名牌战略及其实施

19. ××企业CIS策划研究

20. 企业并购文化风险识别研究

21. 企业并购市场风险识别研究

22. 企业并购人力资源风险识别研究

23. 风险投资企业运行机制的研究

24. ××企业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25.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质量管理研究

26.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采购管理研究

27.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供应商管理库存研究

28.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29. ××企业全员设备质量管理研究

30. ××零售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的思考

31. ××企业营销策略的应用研究(价格,销售渠道,广告,服务等)

32. 企业并购的文化整合研究

33. 关于企业员工职业发展的理论与实务研究

34. 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理论与实务研究

35.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

36. 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机理研究

37. 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分析与对策研究

38. 我国服务企业管理创新研究

39. 我国中小企业业务外包研究

40. 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研究

41. 我国民营人才流失问题的研究

42. 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

43.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44. 企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

45. 其他与企业制度改革、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跨国经营,质量管理、企业再造、

核心能力、品牌经营、企业并购、企业文化、证券与投资、企业信息化建设等理论与方法有关的选题。

推荐第2篇:电大毕业论文

天津亚星服装辅料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目前企业之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是产品活服务的竞争,实质上则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一流的企业“做文化”。企业文化为企业营造了形象观念系统,形成了企业的独特竞争优势。我国加入WTO后,中小企业既面临着机遇有面临着挑战,同时还面临着消费者观念的变化。现在消费者对品牌、企业形象、服务等文化内涵更为关注,这就迫切要求我国中小企业要加快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跟上快速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培植并认同的共同规范、共同信仰和共同追求,它具有强大的心里激发力、精神感召力和能量诱发力,并弥漫于企业成员群体之间,犹如一种无形的力量,把每个个体的行为整合起来,维系、主导并昭示着企业中的所有成员,引导他们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奋斗。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追求成功、卓越,追求成长、发展,包含着趋善、公平、合理的价值准则,推崇人类奋发向上、努力拼搏、敢于挑战等共同理念与行为准则。

(二)、中小企业开展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中小企业必须时刻预防自己在文化上的落后。在文化制胜的市场竞争阶段,中小企业应该围绕自身特点建设先进的、恰当的企业文化。没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就无法形成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没有恰当的企业文化,企业就缺乏个性和特点,就无法形成差异化。企业文化建设至少有以下“四个有利于”

1、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凝聚力的提升。企业文化表达的是人们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所认同的基本信念和精神,所汇聚的是各种人力资源在同一方向上的努力与争取。无论企业拥有多少各具差异的员工,企业的主文化价值观是统一的。这一文化价值观倡导、呼唤和鼓舞企业员工为本职工作尽职尽责,也协调着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和精神状态。企业文化像一根纽带,把企业和员工的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每个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促使员工积极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尤其是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时更能显 1

示出巨大的力量。

2、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发挥“敎化”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不只是提供保证其经营业务正常开展的职业训练,而且能造就一批知人善用的领军人物、敢作敢为的创新者以及善于把主意变成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家。良好的企业文化给企业员工以积极正面的为人处世教育,如做事要公道、办事要诚信、待人要诚恳、公私要分明等。良好的企业文化必然会造就出精神气质非凡的企业员工,可以保证员工品质端正,又对自己的事业满怀责任意识,对工作和人生持积极态度,能够主动把自身能力源源不断地发挥出来。

3、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激励效果。企业文化是企业群体形成的共同理念、目标和价值观,是企业员工所特有的集体精神面貌。只有通过企业文化的引导,才能真正的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才能使每个员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作为一种精神支柱、精神象征和集体信仰的企业文化,可以唤起员工的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使企业历经各种困难而不衰。

4、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塑造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员工中树立起一系列的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促成企业制度的外部约束与企业文化的自我约束相统一。它可以保证向社会公众展示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有利于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影响,它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二、调查时间:2011年8月15日——9月15日

三、调查地点:天津亚星服装辅料有限公司

四、调查方式:问卷、访谈。

五、存在的问题

天津亚星服装辅料有限公司企业建设之初员工较少,管理简单,企业甚至没有完善的企业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越办越大,管理者越来越感觉原来的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现有的企业规模,开始有意识的建设企业文化。但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在建设企业文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缺乏人本管理。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为基本手段,以激发员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文化观念和管理哲学。企业虽然也在提倡建设企业文化,但没有真正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的经营理念。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前提,然而在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着经营者忽视人本管理的现象。

一方面,经营者没有把管理的权威建立在群体凝聚力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员工缺乏对上级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二)、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偏低。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内部整体素质偏低,一些企业管理者缺乏管理能力和管理经验,一些员工受教育程度较低。企业员工包括一些经营者对企业文化理解模糊,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外在的表现形式,因此,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企业标语口号和企业标识的设计上,比如,企业只知道在办公场所和车间到处张贴“拼搏创新”之类的口号,只注重把企业外在现象设计的栩栩如生等。另外,很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存在误区,简单地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形象设计,企业文化就是开展文体活动、举行联欢晚会、举办各种比赛,没有采取有力措施把企业精神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中,也没有把企业价值观渗透到员工的工作行为之中。

(三)、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带动下,很多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多数企业是盲目效仿、全盘照搬,而没有选择、淘汰、消化和吸收,没有把外来的先进文化与企业个性结合起来,没有培养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亚星也不例外。目前的现状是企业文化缺乏个性,近似雷同,缺乏创新精神。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纷繁复杂的,因而企业文化也要不断调整和创新。由于没有及时创新,造成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严重脱节,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成长与壮大。

(四)、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不协调。企业文化要为实施企业战略服务,当企业新的发展战略要求企业文化与之吻合时,原有的企业文化的变革速度却非常慢,很难马上对新战略做出反应和调整,这时企业原有文化就成为实施企业新战略的阻力。由于企业的规模不大,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相对简单,企业整体素质不是很高,企业追求短期利益,忽视可以给企业带来长期的文化要素。而且,企业认为文化管理是大企业的事情,根本不重视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六、调查结果及建议

(一)、加强人本管理。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企业的员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在对员工行为管理的同时,更要对员工头脑实行管理,也就是文化管理。21世纪的人才思想意识活跃,企业应该更多地要求员工头脑创造性地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会保持强大的竞争力。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不断优化组织结构与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外,良好的企业文化是营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建设

企业文化,就是要建设一种环境,使企业中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管理者要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和使用人才;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也是最宝贵的资源,优秀企业往往都使用企业文化这个“管理软件”。通过“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企业的生产经营要以人为中心,企业的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核心。企业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在经营管理中理解人,相信人、重视人和激励人。企业文化不是优先强调厂房设备,主要任务是进行人的塑造和培训,抓住了人,也就抓住了企业发展的根本。

(二)、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首先,企业要培育“诚信”的经营理念。由于中小企业往往追求短期利益,在经营中不讲诚信、见利忘义、缺失信誉的事件屡屡发生,最终会造成顾客流失和效益的下滑。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信用难,融资难、上市难等问题,因而中小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建设诚信文化,以信取人。培育诚信文化能够保证企业形象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市场占有率。其次,建设企业文化,更重要的是培育实事求是的态度。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企业要直面自身的弱势,管理者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员工也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要努力培养团队精神,不断提升员工放的精神境界,努力把企业打造成适应知识时代经济时代的学习型组织。

(三)、重视文化变革与制度创新。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是中小企业永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经营环境的变化进行必要的经营战略变革。对中小企业来说,战略型的变革以及相应的文化变革和制度创新,常常会遭到许多传统习惯的抵制,遭遇文化上的冲突,而且这些冲突和抵制会导致企业变革在企业经营管理战略流于形式,甚至失败。一个成功的企业及其企业家,首先要通过文化变革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上调动员工的变革热情,构想和设计出企业愿景,以此影响员工的价值观、目标、需要和期望,并由此推荐企业的文化变革和制度创新。其次,要树立团队意识,建立适应变革需要的高级管理团队。企业的高级管理团队,是企业内部最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传播者”和“制度捍卫者”,他们会对企业的文化变革与制度创新发挥具足轻重的作用。中小企业要注意通过文化变革和制度创新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从而激励员工的创新意识,打造优秀的企业团队,保证企业具备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提高整体素质。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企业某个管理者或某个员工的事情,而是企业整体的事情,是全体员工共同关心的事情。成功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渗透到

每一位员工的思想中去,要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正确地理解企业文化,否则,企业文化只能是空中楼阁。企业管理者要积极利用各种方式传播和推行与推行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从自身做起,用行动传播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管理者的思想观念、经营哲学、个性品质、人格魅力和自身素质,往往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员工要积极配合管理者,共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更新自身素质,努力提高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度和认可度,保证企业文化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中。中小企业要形成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建设学习型团队、学习型企业,提倡终身学习,永续经营。

参考文献:

1.李富春 《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煤矿机械出版社

2.郭亮

12月

3.唐淑香 《中小企业创新的主要困境及对策》

4.马昭 《公司企业文化评估与重塑研究》上海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6年9月

2006年4湖湘论坛 2007年4《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科技创业期刊 2008年2008年25.汪德平《中小企业文化的培养和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6.肖喜兵 《论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

12月

7.魏仕良 《企业文化浅论》

8.赵敏

科技信息 2007年科技创业月刊 科技智囊 2006年6月 2006年6月 《企业文化从问题开始》

推荐第3篇:电大毕业论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管理学者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随后各国学者纷纷致力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实践。近年来在我国,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人们对企业文化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也被一些企业提到企业自身建设的日程上来,像“全心全意的小天鹅,真诚到永远的海尔„„”就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杰出代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的一些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无文化现象,文化空想现象,全盘西化现象等。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文化现状的分析,从融合民族文化、合理借鉴西方管理经验的角度,就如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关键词: 企业 企业文化 民族文化 儒家思想←--5号黑体,不超过7个,词间空一格,

4号黑体

目录 ←---3号黑体,顶部居中

一、企业文化概述„„„„„„„„„„„„„„„„„„„„„„„„„„ 1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1

(二)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1

二、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 1

(一)无文化管理„„„„„„„„„„„„„„„„„„„„„„„„„„„„2

(二)文化空想现象„„„„„„„„„„„„„„„„„„„„„„„„„„„2

(三) 全盘西化现象„„„„„„„„„„„„„„„„„„„„„„„„„„ 2

三、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 2

(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3

(二)合理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4

(三)企业文化建设要有时代特色„„„„„„„„„„„„„„„„„„„„„4

(四)企业文化建设要体现个性„„„„„„„„„„„„„„„„„„„„„„5

参考文献„„„„„„„„„„„„„„„„„„„„„„„„„„„„„„„ 6

小4号仿宋

论企业文化←-3号黑体,顶部居中,上下各空一行

提起企业文化,有些人认为它是虚幻和捉摸不定的,似乎与实践经营活动很难挂钩。其实,一个企业的文化非常容易被论文斧正丁老师在线Q1550116010外部人所察觉,当我们与一些著名的企业打交道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领略到了企业文化的存在,如松下员工对企业和产品的热忱、西门子公司的严谨、小天鹅的全心全意、海尔的真诚到永远„„

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我国的企业又应该怎样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成为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文化概述←- 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5号宋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纵观国内外的学者给企业文化下的定义,我们可以11年柴编辑荐刊在线Q766085044看出这些定义侧重或着眼点各有不同,涵盖面也不尽一致,但从整体上看,在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上,他们都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一定条件下,企业与职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共同培育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共同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包括企业经营哲学,价值观,企业精神,优良传统,行为规范等。表现形式包括企业文化教育活

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内容摘要←---3号黑体,顶部居中,上下各空一行 动,职工行为准则,企业规章制度等。企业文化的实质, 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的根本任务, 是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动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它就好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常常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5号宋体

(二)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70年代末,日本经济实力的强大对美国乃至西欧经济形成了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人们注意到日美企业管理模式的不同,其中发现,理性化管理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发挥人们的创造性和与企业长期共存的信念,而塑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和将价值与心理因素整合的文化,才是真正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和企业的发展起着潜在的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

八十年代,企业文化的研究以探讨基本理论为主。198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美籍日裔教授威廉•大内出版了他的专著《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该书提出了\"Z型文化\"、“Z型组织\"等概念,认为企业的控制机制是完全被文化所包容的;1982年特雷斯•迪尔(Terrence E•Deal)和艾兰•肯尼迪(Allan Kennedy)出版了《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一书,他们提出,杰出而成功的公司大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要素有五项:(1)企业环境;(2)价值观 ;(3)英雄;(4)仪式;(5)文化网络。其中,价值观是核心要素。同年,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托马斯•彼得斯与小罗伯特•沃特曼合著《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研究并总结了3家优秀的革新型公司的管理,发现这些公司都以公司文化为动力、方向和控制手段,因而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这三本著作与帕斯卡尔•阿索斯合著的《日本的管理艺术》被合称为企业文化研究的四重奏,这标志着企业文化研究的兴起。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企业文化研究出现了四个走向:一是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二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效益和企业发展的应用研究;三是关于企业文化测量的研究;四是关于企业文化的诊断和评估的研究。企业文化的研究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已经成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和工业组织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也被称为管理的企业文化。

二、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近几年来,我国的一些企业也意识到了企业文化在企业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纷纷致力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建设,并且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初显成效,但是从我国大多数企业状况来看,企业文化的发展尚处于较低层次,“企业文化战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从总体上看我国的企业文化存在较多的缺陷和错误现象,在实践中表现为以下几个误区。

(一)无文化管理 ←---5号宋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在我国一些企业中,尤其是一些传统的国有企业,由于对管理本身的不够重视,企业对于文化建设不屑一顾。这样的企业没有特定的企业文化理念。虽然有十分系统和严明的各种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规定了员工必须怎样做和不能怎样做,但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疏于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企业组织与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没有成型的符合企业发展利益的关系模式,成员之间以自发的交往为主,易形成有悖于组织目标的非正式团体,增大企业内部摩擦,制约企业效率的提高,而成员与组织之间接近纯粹的利益交换关系,没有组织归属感,也难以使员工具备较高的责任感。

这种现象的产生出于以下几种原因:1.企业管理者本身素质较差,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不了解,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的价值所在;2.领导者不能身体力行严格要求自己,制度经常朝令夕改,使企业成员不知何去何从。

管理文化的盲区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例如:企业研发能力、创新能力不足;企业人员流动过于频繁,陷入了“招聘—跳槽—再招聘—再跳槽”的恶性循环中,增大了企业人员的重置成本;企业凝聚力不足,导致企业对外政策的短视行为;企业信用度下降,破坏了企业的生存基础。 ←-- 5号宋体

(二)文化空想现象 ←---5号宋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与无文化相反,另一种具有迷惑性的现象是文化空想。这一现象表面上看企业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文化理论体系,但又不能对企业发展提供应有的支持作用,主要表现有:1.企业文化理念过于空泛,远离企业实际,给人以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2.企业文化内容掺入了非企业的因素,即企业文化不是企业经营特点与文化主体行为的提炼,而是从企业外部“赋予”了企业任务,超越了企业的承载范围;3.为了“文化”而文化,企业管理者热衷于企业文化氛围的创造,却忽略了对企业实践的总结,使企业文化丧失了针对性和生存基础,华而不实。

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企业领导过于自信,急功近利,幻想在一夜之间就创造出企业文化的奇迹;企业定位不准确,没有认清组织的任务与目标;社会使命感过强,承担了超出企业范围的公共职能,而恰恰忽略了企业生存的基本意义。这些错误的定位与想法不但无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相反,还会给企业带来经营力量分散,不务实的工作风格等对组织运作有害的东西。

(三) 全盘西化现象 ←---5号宋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企业文化在中国入世之后,许多西方管理理论大量被中国企业所采用,一时间好像只有西方的管理才是最好的,中国企业的出路就是要按照西方管理理论来运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割裂,没有看到传统文化的精粹之处,仅仅看到了西方的企业文化的优点,一味地盲目遵从,照搬教条。2.对外国的成功经验的借鉴更多地集中在企业文化的最终表现上,仅仅喊几句口号而已,没有更好的研究其形成的背景和机制,作的只是表面文章,因而难以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企业文化本身认识不准确,有几种典型的心态应当加以纠正:1.完全依赖心理。过度夸大企业文化的作用,甚至认为只要导入了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就可以使得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2.急于求成心理。一些企业的决策者看到了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巨大支持作用,但看不清企业文化的发展规律,寄希望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进”先进的企业文化,于是这些企业就不惜血本的引进国外的自认为是成功的企业文化直接作用于本企业;3.轻视心理。一些企业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企业文化的对企业的巨大作用,看见别的企业创建文化,自己也照猫画虎的从国外的企业搬一个过来。

三、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 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文化模式”的概念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罗丝•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一书中提出来的。她认为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在历史的发展中,一些文化物质被选择、吸收,渐渐规范化、制度化、合理化,并被强化为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另一些文化物质被抑制、排除、扬弃,失落了整体意义和价值。不同民族和社会有不同的文化模式,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取向及潜在的价值意识。由此可见,本尼迪克特所说的文化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整体意义和价值,因此可以称之为“价值模式”。创建中国的企业文化模式,不可否认外来文化的作用,但其过程并不是全盘美化,或全盘日化,或全盘欧化。因此,重建的中国企业文化必然是吸取了外来文化精华的,且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亦即形成中外文化优化结合的企业文化模式。

(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 ←---5号宋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企业文化是一定民族文化的背景下的产物,任何人都无法随意的选择一种文化异想天开的臆造企业文化。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是有民族性的。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深远的文化传统,在中国文化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影响最深远、最广泛、也最重要的便是儒家文化了。因此,我国企业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倾向是不可避免的。

1.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为企业文化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5号宋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仁”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其基本内涵是推己及人的仁爱之心,从本质上说,每个人都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社会价值系统不过是个人价值体系的扩大。反之,社会价值系统理所应当地能够规范和调节个人的价值体系。人不仅是情感化的,而且是社会化的。

纵观工业文明,人的地位经历了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综合素质人的变化;管理思想由见物不见人转到以人为本的轨道上来;企业文化的研究对象由个体到群体,由基层组织和技术到深层次的价值系统和道德规范。这一系列变化过程恰恰是人本思想的回归。儒家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与人力资本理论和以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吻合的。

2.积极的“入世精神”有力地激发员工强烈的参与意识 ←---5号宋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所谓入世精神,就是关注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把人的内在思想转化为外在的积极行动。通俗地讲,就是使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儒家文化这种精神的主要内容是:经世致用、兴邦治国、教民化俗。表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是要企业做到迎合员工积极参与的要求,真正提高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要企业认真做到正确对待企业员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采取切实的措施办好企业,尤其是企业的一些重大决策.领导要广泛征求企业员工的意见,集中群众智慧,正确做出决策。只要做到这些,才能提高企业员工积极参与管理、积极参与决策过程,使之更深的理解决策,把握决策内容,自觉接受决策赋予每个职工的责任,提高贯彻和实现企业的自觉性。

3.儒家的“人文关怀”是企业凝聚力的源泉←---5号宋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儒家认为:“上下同心,其力断金”、“上下同欲者胜”、“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圣人所贵,人事而已。”儒家提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中恕之道等观念,突出强调了处理人际关系中互相以对方为重的基本原则。显然这一原则对形成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强大的内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贵在人和,不忘人文关怀,同样地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家只有关心、爱护员工,才能受到员工的信任和爱戴,才能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远非奖金、福利所能及的。

4.儒家的“诚信”思想是提升企业价值的根本 ←---5号宋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中国是礼仪之邦,儒家诚信思想历来受到世人推崇、儒商遵从。“诚实守信,对自己,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是对自己人格的尊重;对他人,是一种交往的道德,是一种气魄和自信;对企业发展,则是一种精神,是无形资产,更是管理价值的有效提升。”忠于诚信不仅能使人际交往更加长久和谐,而且能使企业间的合作更为持久深入。市场经济说到底是信用经济,不讲诚信的企业,其市场寿命往往短促;而一个融“诚信”于企业文化建设中,将诚信为本贯穿于始终的企业,在复杂激烈的市场角逐中往往能立于不败之地,成为“长胜将军”。从这个角度出发,海尔的成功与其说是企业经营的成功,毋宁说是海尔文化的成功。诚信是立人兴业之根,是企业文化建设之本。当今成功的大型跨国公司如通用、微软、沃尔玛等,无不视诚信为企业生存、发展之根,进而以其优良的产品、优质的服务打造出优秀的品牌,创造出优秀的业绩。

5.儒家的“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精神是企业竞争的法宝←---5号宋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自强不息、吃苦耐劳、勤俭创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国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这种优良文化传统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在儒家文化中有突出的表现。孔子在他的学说中主张:“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孟子关于“天降将大人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名言,都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一代代有志之士作为发奋图强的座右铭,激励自己奋力拼搏,也激励着当代有志人们开拓创新,励精图治。这种精神与各企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具有各企业自己特色的现代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当代企业的灵魂,企业精神成为企业的具有巨大凝聚力和驱动力的企业文化表现。企业有千千万万,可以各有各的不同特色的企业精神,但是任何企业的企业精神中,都应具有传统文化的中“刚健有力、自强不息、吃苦耐劳、勤俭创业”的精神因素。因为这种精神因素是我国民族精神的灵魂,它是影响和感染中华民族历史上每个时代的主流精神。

(二)合理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5号宋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我们在批判地继承我国优秀文化的同时,还应积极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因为世界是开放的,文明是可以共享的。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和发展,尤其是当今世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相互融合,彼此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我们要敢于打开国门,吸纳世界文明,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有益经验,学习西方文明中的某些观念。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还要注意反对崇洋媚外的现象。对外来文化,要在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批判地加以借鉴、吸收、融合、创新,为己所用,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1.合理引入美国“英雄主义”式的企业文化←---5号宋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美国企业崇尚英雄主义,把其誉为美国企业文化的三大特征之一。韦尔奇、比尔•盖茨的传奇经历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熟知,就是美国树立英雄人物的成功案例。我国一直有喜欢树立楷模、榜样,并号召向其学习的习惯,虽然树立的人物大部分不是商界的,但在这一点上却与美国的“英雄主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我国的企业可以大胆地借鉴美国企业的做法,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就可以适时地树立本企业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是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通过这些英雄人物的言行来传播企业的价值观,而不是通常所借助的正规的书面程序来实现的,他们的经历会对企业的职工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这种激励比物质性,外在性的激励具有更大的作用,能更大程度地激发职工的热情,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合理引入学习型的企业文化←---5号宋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了著名的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理论,认为传统公司是权威控制型组织,但是最成功的企业,是那些具有学习型组织的企业;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这与中华民族历来提倡学习的思想相吻合。孔子作为儒学的鼻祖其在传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时,就是运用学习和推行教育的手段,四书的开篇《大学》也是指儒家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学说,也是要靠学习才能获得知识的。因此,我国的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如果能将二者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就会创造出一种融合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全新文化理念,而且这种理念也易于被广泛的接受。

要将企业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就需要先构建一种学习型的企业文化。首先,“学习不仅是人类的天性,也是生命趣味盎然的源泉。”其次,“全球企业正在形成一个共同学习的机会”。最后,人们的工作观因物质丰足而逐渐改变,工作不仅是为了拿到工资,更看重工作的内在价值,那些需要持续的进行学习和创造的工作,对人们更具有吸引力。

(三)企业文化建设要有时代特色←---5号宋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建设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应按科学管理的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对传统思想中一些不合时宜的价值观进行更新,体现时代的进步以及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要求。现代化的实现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表现为一种文化观念的变革过程。所谓观念的转换,首先便是价值观的转换,新教伦理价值体系的出现支持了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从现代化的历史需要看,儒家思想中所宣扬的价值观念和实现市场经济所需的价值体系确有很多的冲突之处,对这些观念经过科学的转换,才能成为现代化的传统资源。

1.儒家价值体系中应注入更多的理性色彩,正确处理义利关系

按韦伯的观点,现代文明可以看作一个理性的过程。这里的理性化主要是指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系,如果能有效地以某种手段达到特定目的,便可视为合理的行为。正是这种对工具合理性的追求才促成了以逻辑推理为特征的数学及实证科学的发展,也正是这种价值观支持了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儒家思想也注重理性,但儒家所理解的理性,一开始便带有某种伦理化的特征,它所追求的,并不是通过理智的计较,去有效地完成某种功利的目的,体现的不是效率原则,而是仁道的自觉贯彻;这种价值取向与重义轻利的原则相互关联,导致了对工具理性的相对抑制,与此相联系的则是科学始终处于极低地位而难以提升为道。如何实现儒家价值观念的现代转化,即如何由单向的价值关怀转换到兼顾效率原则?这是儒家在应付现代化挑战时所无法回避的问题。这里的关键是通过价值关系的重新宣传与观念调整,以及用开放的心态去接受现代文明中的工具理性及效率原则。“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儒家思想对义利关系的根本观点。尽管在理论上儒家并不完全排斥利,但它所关注的利,主要是普通的整体之利,相对而言,个体之利,始终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整体之利被抽去了具体的内容,因而带有抽象的性质。这种排斥具体的个体之利而崇尚空洞的整体之利的趋向,极大地限制了个体功利意识的形成。这是造成历史上我国个人功利意识淡薄的思想根源。而在现代管理中,正是讲求效益和注重利益的功利意识才有助于现代企业精神的形成。离开了利益杠杆,现代社会的经济秩序便难以维持。面对今天市场经济的现实,我们需要极大地调动每个企业、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因而注重对个人合理利益的确认,利用功利原则在现实管理中的杠杆作用,便显得尤为重要。

2.儒家“和为贵”思想中应注入更多的竞争意识,为现代管理提供内在的激活机制

西方管理思想的显著特征是突出个体的原则,强调个人的创造性是其基本要求。与个人创造性相联系的,是竞争意识。竞争的集体目标固然带有功利性,但它同时又能激发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的创造性。正是这种竞争意识,构成了现代社会内在的激活机制。而在群体原则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学说中,个体原则主要表现为自我德性的完善,与权利意识的淡化相应,儒家更多突出个体的责任、义务,而对责任、义务的强调又进一步强化了群体原则,抹煞了个性,表现为“和为贵”的思想。这种思想极易限制个性的独立。如果说,与群体保持一致(群体认同)的思维定式往往使人较少关注个体的独创性,那么,当个体的权利意识为履行群体义务(责任)所涵盖时,竞争机制便失去另外存在的根据。我国企业中的奖励制度往往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就是极好的例证,儒家的这种突出群体的价值取向与崇尚创造与竞争的现代人格,显然有难以协调的一面。因而,根据现代管理理论,倡导个人的创造性,培养对自我能力充满自信,排斥对传统的依赖,勇于开拓与创新的独立人格,是建立富有竞争意识的现代企业精神的重要精神资源,这种资源是市场经济得以发展的内在激活机制。

(四)企业文化建设要体现个性 ←---5号宋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纵观优秀企业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它们有一系列与众不同的并为全体成员所接受的独特的文化特质。任何一个企业与其它企业相比较,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而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体现企业自身的特性,才能为企业管理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这就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塑造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也是这种个性的精确形象的反映。国内外一些著名企业都是根据本企业某一方面的特点,如传统、行业、地理、先进典型、企业名称、产品、商标、顾客对象等,来构建本企业的特色文化。诸如索尼公司的“豚鼠精神”,松下公司的“自来水经营”,海尔集团的“日清日高管理法”,联想集团的“办公司就是办人”,均体现了企业各自的独特追求与创见,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个性化了的企业文化,才是真正本企业的文化。才是管理的无形财富,否则文化与管理实践仍是“两张皮”。

目前,在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中,有些企业倾向于抽象化,一味求大拔高,把复杂、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高度简化成几句时髦的口号或蹩脚的公式,而这些口号和公式又过分的趋同,在深度上没有企业精神的深邃性,在广度上没有企业实践所涉及范围的广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传统有余。这里的传统主要指计划经济时代,甚至更早以前的思维与方法,没能切入市场经济这一时代主题,如“求实”、“攀登”、“干事、听话、守纪”等口号。而真正反映市场经济时代的效率、竞争、以人为本的提法很少。2.共性有余。一些企业虽然解决了“传统”问题,制定出来的企业文化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但是雷同化的趋势却十分突出,形成了“千篇1律,万家齐唱”局面,有一本叫做《中国企业精神大全》的书,收集了北京33家企业的企业文化表述语 ,几乎都是用二字单词组合的六字或八字短语,如“团结、求实、创新、奉献、服务、求是、协作、奋进、实干、创优、拼搏、开拓、突破„„”这些词像标准化的组装零件,很多企业就是用这些词来组装自己的企业理念。这33家企业,20家使用了“团结”一词,14家使用了“创新”一词,12家使用了“求实”一词„„并不是说这些词不好,而是大家都用这样的词,这就不是本企业的精神,而成为“企业界的精神”了,因而显得雷同和空泛。3.模仿有余。有些企业在自身企业文化的建设中,看到别的企业提出“1+1=2”的思想,自己就别出心裁的提出“1+1>2”、“1+1>3”这种极具模仿性的理论,这种人云亦云的思想,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了解其内涵,只不过是一种照猫画虎的做法。4.“霸”、“王”有余。一些企业通常以超级的“高、大、尖”作为企业的目标导向,而没有真正仔细研究分析环境、能力的可行性。突出的有“500强”情结,“第一”情结,“世界一流”等假、大、空的口号,而真正能实现这些目标的企业到底又有多少呢?这里所说的并不是反对企业树立远大的目标,而是目标的确立要充分地与企业自身的能力相匹配。

我们可以看出,那种人云亦云,缺乏个性的企业文化很难具有针对性、实效性。要使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从企业自身的具体条件出发,在认真分析企业属性、职工素质、产品构成、企业环境等的基础上,选择和培育既体现现代企业特点,又能为每个企业成员所接受的价值观来指导信念,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从20世纪80年代产生到现在,企业文化理论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的企业文化研究中,越来越多的企业界人士和学者们开始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实现自身的目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是因为,企业文化是立身于社会所必需的精神支柱,它不仅能够解释企业内部的运行情况;更重要的是他还向企业家、企业管理者以及企业的员工指出了企业文化才是企业最重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4号黑体,在正文后空两行顶格排印

1.张爱玲 , 黄东升, 现代企业策划〔M〕,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2年3月

2.陈亭楠 , 现代企业文化〔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3年4月

3.房晓琳 ,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J〕, 山西统计,2001年第10期

4.鲁冠球 , 靠诚实守信提升企业的价值〔J〕, 工业企业管理,2002 (2)

5.松下幸之助,实践经营哲学〔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6.李琦 ,中国企业文化现状分析〔J〕, 北京市计划劳动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2第10卷第2期

7.南怀瑾 ,系列传统文化丛书《孔子》、《孟子》〔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1991

8.商聚德 ,儒学精神及其现代意义〔J〕,河北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

推荐第4篇:电大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Abstract: Privately-owned small and medium-sized businees are the main body in private-owned businees in China and an e-merging group with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state of development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 of the Chinese economy in the future.It is indicated that institutional factor has a deep impact on the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ivately-owned small and medium-sized businees, and that improvement in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will greatly improve their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For this reason, the strategic path arrangement for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privately-owned small and medium-sized businees in China is: cultivating entrepreneurship, carrying out property right innovation, perfecting operating mechanism of enterprises, and improving the external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for enterprise operation.Key words: privately-owned small and medium-sized busine; family system; entrepreneur; governing structur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是所有制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这一基本制度使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的主体,它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中小型企业、民营大企业都有着很大的区别,是一个具有特殊表征的新兴群体。一个已经被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

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未来的整体竞争力。

一、民营中小企业的特征

特征一:普遍以家族企业形态出现。美国企业史学家钱德勒在系统考察了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工业变革后,在《看得见的手》中为“现代企业”下了这样的定义:“由一组支薪的中、高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即可适当地称为现代企业”,这一定义至今仍被奉为经典。参照钱德勤的研究思路,王宣喻等人的研究显示,我国86%的中小私营企业股权掌握在企业主手中,而实际控制权几乎100%掌握在企业主及其家族手中。以控制权的演变为核心,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与19世纪70年代美国企业的演变大致相同,区别在于美国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的工作基本上是消极性的,而我国家族企业的家族成员不仅控制着高层职位,还控制着很大一部分中层经理职位;企业的实际控制、决策权由家族牢牢控制,外来经理人员很难独立做出决策。

特征二:企业家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只存在“业主”而没有企业家,只有大企业才有企业家。这种观点可轻易地被卡森和张维迎的研究驳倒。卡森在1982年发表的《企业家:一个经济理论》一书中指出,企业家是“擅长对稀缺资源的协调利用作出明智判断的人”。他强调,一个企业家如果要使自己的判断得到支持,就必须拥有个人财富。张维迎发展

了卡森的理论,进一步指出,“当且仅当一个有较高经营能力的个人同时也是资本家时,他才能成为一个企业家”,即没有个人财富的人充当企业家无法取得别人的信任.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民营企业家不断奋斗的历程。民营企业家一手创办企业,并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是企业的灵魂,在企业中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是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其自身的才能、人际关系、信誉等也是企业极其重要的资源。

特征三:企业产权单一或产权不清。产权单一体现在民营中小企业家族持股比例很高,而且往往不愿意接受外界的参股投资,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委托一代理”问题几乎不存在。产权不清则体现在共有式的产权使家庭成员之间或合伙人之间财产关系不明确。由于业主制或合伙制企业不具备法人资格,企业的财产就是业主的财产,业主对企业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根本谈不上法人财产问题。另外,我国许多创立较早的中小民营企业在创立之初往往注册为集体企业,而在政策环境改善后纷纷“摘帽”,又常常陷入产权归属之争,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壮大。

特征四:治理结构优劣并存。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中小企业经受了更大的生存压力,民营企业家也担负了更多来自家族和自身的压力,因而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在治理结构上比国有企业更具优势。由于企业的财产和企业家的个人财产紧密相关,民营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也十分完善。但是,由于缺乏职业经理人,民营中小企业在人才、外部融资、企业目标等方面的劣势比较明显;企业的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管理和决策有较大的随意性;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习惯于自己管理、自行决策,因而很难与中层经理及员工平等地交流和沟通。

特征五:企业发展受到诸多外部约束。一是行业准入障碍。行业准入政策在不同经济类型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使得民营中小企业在选择行业时受到了很大限制。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在行业准入方面处于次国民待遇地位,实际准入的行业不仅少于国有、集体企业,还少于外资企业。二是不合理的税费负担。由于存在着大量不规范的收费与社会负担,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实际负担很重,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要应付30多个部门,上缴50种税费,其中大部分是各种项目收费。三是外部融资障碍。长期以来,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50%至60%靠内部融资,自有资金比重过大。近几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形成了股票类、贷款类、债券类、基金类、项目融

资类、财政支持类六大融资方式,但除了短期信贷以外,其它融资渠道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开放度都很低。间接融资方面,我国企业信用建设一直落后于经济和企业规模的发展,民营中小企业也存在普遍不注重信用建设的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存在严重的体制弊端,与民间投资发展相配套的中小金融机构尚未获得发展。直接融资方面,由于主板证券市场的进入门坎太高,二板市场久久呼之不出,风险投资基金欠发达,使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外部直接融资更加困难。

二、制度因素影响

制度主义是当代经济学现实主义潮流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其中的新制度经济

学重在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研究的重点则强调对现实约束条件进行实际调查。在这里,我们借鉴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研究方法,由生产函数入手研究制度因素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影响。 现代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一般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科学技术也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生产要素。

近年来,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制度基础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制度因素同样是企业生产经营必需的一种生产要素。由生产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可知这说明制度环境的改善会使民营中小企业的生产状况改善,但这种改善的速率将会越来越小。

三、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的战略路径安排

无论在我国还是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家族式民营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都与一定的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状况、社会文化特征密切相关。家族企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生态群体的母体和重要的企业组织形态,其治理结构优劣并存;全盘否定民营中小企业的家族治理模式,就等于推翻了当前我国民营经济的基础,这是不可取的。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有一个特定的历史过程,根据其发展阶段采用相应的治理结构,才能使其生命力不断延伸,而现代企业制度并不适合我国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的现实状况。

创新体系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在创新体系中,制度创新以理论创新为前提,但对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具有保障作用。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环境还很不完善,制度环境的改善将使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只有坚持制度创新,积极改善现存体制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使民营中小企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与制度框架在交互作用中不断演进,才能使企业跨上新的发展平台,顺利完成企业形态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应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产权制度创新

产权制度创新的核心就是产权的明晰化。明晰产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在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框架下逐步实现私有产权与公有产权的分离,即在科学核算的基础上,使在创业初期采用集体形态的民营中小企业真正“摘帽”,另一方面是逐步实现企业产权与企业家或家族财产的分离,为引入家族外部投资者、鼓励人才以技术和管理入股,从而实现企业形态的进一步转变创造条件。

二 组织制度创新

虽然民营中小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最终目标是以现代公司制度的形式来完成,但就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我们不能完全地把大型企业的现代制度生搬硬套的用到民营中小企业。民营中小企业组织制度的选择应该是多样的、灵活的,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改造企业形式。可采取股份合作制改造、公司制改造、外资改造、兼并收购、承包等形式。也可以采取企业集团、企业联盟等形式,形成规模经济。

第二,建立虚拟组织。通过组建虚拟组织,建立战略联盟,实施供应链和物流管理,可以使中小企业利用虚拟组织中各成员所拥有的力量,集中资源优势,避免缺乏资源的不利因素,获得迅速扩张。虚拟组织可以同时利用信息网络的巨大优势迅速发展。

第三,健全内部组织。若企业的规模较小,则可以采取直线制,减少组织层次,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若企业的规模稍大,则可以采取直线职能制,设置职能部门不能追求“小而全”。从组织治理制度看,民营中小企业不宜过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使是有限责任公司,也没有必要建立完善的三权分离的法人治理制度,相反,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的结合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融资制度创新

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困境,资金成为制约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建立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主渠道,并对民间金融进行制度创新,加快建立中小商业银行和民间金融机构。我们可以考虑建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国家政策性银行—国家(中国)中小企业银行,对有利于公共发展的中小投资项目给予信贷或信用担保方面的支持。其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同时积极引导,加强中小企业自身信用建设。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要有一定的信用作为保障,以消除融资各方的风险顾虑。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以信用为立法基点的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中小企业信用法律制度和相关配套措施。

四、管理制度创新

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说,企业家本身的素质决定了民营中小企业的“质量和素质”。因此,管理制度创新首先要从企业家自身的素质“创新”抓起,不仅要培育包括经营哲学、企业宗旨、文化、价值理念等在内的企业家精神,还要培养管理创新能力,进行人事、财务、营销、组织、风险、信用等方面的管理创新,使企业家深切地认识到执行管理制度的必要性,提高实施管理的可行性和管理的透明度。其次,要实行柔性管理,以人为本,完善人才奖励机制。中小企业以人为本,依靠激励、感召、启发、诱导等方法进行柔性管理,不仅使企业内原有人才体会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且可以吸引企业外部的优质的人力资源向企业流动,形成一种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淡化企业的人治、集权、独裁和专断色彩,为中小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消除障碍。

总之,制度问题是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制度创新是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在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深入探究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遵循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律,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1]张厚文等.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2001)[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甘德安等.中国家族企业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3]彭海颖.论制度创新与民营企业发展[J].经济问题,2003,(3).[4]徐善长.体制创新与民营经济发展[J].上海改革,2003,(1).[5]石军伟.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一个基于企业家的解释[J].财经研究,2002,(10).[6]王克忠,刘晓华.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和管理模式创新[J].上海改革,2003,(8).[7]王宣喻,储小平.私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演变模式研究[J].经济科学,2002,(3).[8]吴宗杰等.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研究[J].经济问题,2003,(6).

推荐第5篇:电大毕业论文

浅谈电力行业的行政管理发展策略

摘 要:近几年来,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随着三峡工程的竣工,中国的电力工业正在向新的起点腾飞,这为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由于电力行业是服务性的生产企业,它的特殊性要求电力行业者既要追求好的,高的经济效益,又要保证电力足,用户满意,追求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如何平衡本行业的发展方向,在本行业间制定和发展行政管理和制度是电力行业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行政管理战略的分析

关键词:电力行业 电力产业 行政管理 发展策略

电力行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建国以来,电力行业一直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中,电力行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电力消费为例,工业用电占全部用电量的其中为重工业,为轻工业,农业占,交通、运输、通讯业占,市政、商业占,民用占。因此电力行业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诚信对待员工管理策略

公平主要是指保证每个员工的基本权利,使每个员工都享有差不多大致相同的基本发展机会,然后根据每个员工的的具体贡献进行有差别的分配,使之得所应得,并且对一次分配后的利益格局进行必要的调控,使本行业员工生活总体质量不断有所提高。要实施公平的战略其关键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一个人固然关心自己在付出劳动后得到了多少回报,但更关心是不是得到了公正和公平的对待。实施公平战略,一方面是因为不公平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阻碍了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已经具备了解决公平问题的物质基础。公平战略就是要让全体员工能够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是全体员工都能够拥有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公平战略要站在行业和社会整体的立场上,以维护每一个员工平等权利与合理利益为基本出发点。既不能站在能力较强,处于某种“强势”位置的少数人的立场上,也不能可以站在能力较弱,处于某种“弱势”位置的多数人的立场上来制定相关全局全行业的经济政策。

二、电厂核心竞争力管理战略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一无二的、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的竞争能力,是那些能顺应外部环境把握机会或减少威胁的竟争能力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的基础。发电厂由过去的向政府价格部门多要电价、面向电网要电量,已经迅速转向发电市场的竞争。各电厂之间的竞争将趋于激烈。在这样的形势下,发电企业竞争的胜负和盈利的多少,取决于电厂的核心能力,而核心能力来源于核心资源。哪个电厂越具有核心资源、核心能力,就容易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提高电厂的核心竞争力,要一改过去仅考虑电量和电价单一指标的做法,引导员工和内部强化核,从而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全面构建核心能力培育与形成的机构、氛围、制度、机制与文化

1、有意识地强化与其他电厂不同的核心资源

例如电厂拥有,其他电厂也有的基础核心资源如发电设施、厂房等,这时要强调电厂的战略地位,并强化设备的安全性管理。突出其区别于其他电厂的核心财务资源,重点应放在财务资源的种类,总流量及其现金流程的优化,以及与其竞争战略相匹配的战略性财务管理体系。

2、要培养、塑造一批复合型的经营管理型员工

核心技术资源的培育和形成关键在于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熟练操作型员工,良好的熟练工人成长导向机制和对新技术的善于吸收机制。同时,建立一整套区别于其他电厂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精简高效、优化配置刚性骨架和软性机制体制的配置充分发挥和提高配置。

3、实施“文化工程”,强化文化力在员工中的作用

核心信息资源关键在于建立信息的获取、综合、利用的网络机构,员工保持开放式的学习心态、员工成为学习型员工,成为学习型的组织。形象资源的实现可以通过引入来强化。这是区别于其他电厂的文化资源,是最能够产生差异形成优势的资源。其关键要建立不同于其他电厂的企业文化,防止雷同的电厂文化和电力系统文化,形成具有鲜明个性、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

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是电力行业永恒的主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只有不断自我加压,在不断满足用户在“量”上的需求,更要更高层次“质”上下功夫,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电力形势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三、政府和市场结合战略

各级电力行政主管部门均应根据国民经济及电力自身发展的需要,研究电力发展的方针政策,加强法制建设。电力建设项目的立项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关规定及电力发展规划。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电力发展规划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得立项审批和列人计划。另外,各级电力行政主管部门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鼓励集资办电的方针政策,大力支持发展集资办电事业,保护各类投资办电者、电力企业和电力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由于我国电力行业具有多年来一直是由政府直接管理等特殊性质,在市场能发挥优势作用的地方,就应该让市场发挥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市场具有平等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市场战略主要指在市场经济良性运作时,政府不能干预正常的经济活动,只有在电力行业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才能干预政府应该放松甚至停止对电力行业经济活动的限制和直接控制。

四、分散高层权利管理战略

历史经验证明,权力资源的过分集中或过分分散都是十分危险的。只有在必须集中全力才能实现较大规模的社会改革或经济改革,才能发挥团体或行业的整体优势,才能把稀缺资源集中使用到团体或行业最重要的领域的情况下,因此必须继续实行中央集权。由于各地电力行业的发展极不均衡,多元价值与利益长期共存,市场需求不断发展,信息不完全等因素的影响,电力行业的中央集权难以克服自身的弱点。分权战略有助于保护本行业员工个人的权力和自由,电力行业本身系统免受因为集权决策的失误的影响,确保电力行业高层决策因地制宜,发挥电力行业中层和电力行业地方领导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电力行业地方领导之间的竞争而促使改进公共服务质量以及推进政策创新。由于电力行业具有垄断性,因此电力行业中央集权是当前电力行业发展行政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要将那些必须实行中央集权的权力资源清理出来加以保留后,全部下放给电力行业中层和地方领导。

五、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供电行业电网建设迅速发展,供电事业燕蒸日上,从而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提供了有力保证。中国加人后,电力行业面临着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贯彻和实施以上管理战略,可以实现电力行业机制的创新,使电力行业管理走上轨道,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国电力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一)专注 [1]梁世连,惠恩才.工程项目管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宁会,黄邦屯,白雅君.等.电气工程师(供配电)实务手册[M].=北 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二)论文集 [1]王国立.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三)期刊文章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刘荔娟.现代项目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四)学术论文 [1]刘宗铭,荆克尧,贾士超,等.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 [J].河南石油,2005,35(5):11-13.

(五)报告 [1]张玮.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 123(11):21-25.

推荐第6篇:电大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当今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摘要 :08 年美国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中国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中国领导人迅速做出决策。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化产业,并大力扶持物流产业的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电子商务产业得到很好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该文用SWOT 分析法分析当今中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

关键字:金融危机,电子商务,物流,SWOT

1 引言

1.1 国际形势--金融危机

08 年下半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对中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波及,中国出口快速下降,许多企业纷纷转向求助互联网,开辟拓展内销市场。由于内外需求的收紧,处于流通环节的诸多物流企业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

1.2 国内动态-国务院常务会议

09 年2 月18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同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5 号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

2 电子商务的SWOT 分析

电子商务广义上是指包括电子交易在内的利用Web 进行的全部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狭义上称作电子交易(E-commerce),主要利用Web 提供的通信手段在网上进行的商业贸易活动,包括通过Internet 买卖产品和提供服务[1]。SWOT 分别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

2.1 电子商务的优势

1)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随着电脑的普及、网联网的快速发展,给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设施条件。中国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快速普及的网络。信用卡等的使用等都为电子商务更快更强地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2)信息化效率高。网上购物的便捷性:网上的商品品种很多,并在快速的发展中,几乎能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网上买家面对的是无数的卖家,同时卖家面对的也是无数的买家,市场潜能很大。信息化的时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得进入的门槛越来越低,管理维护的费用也相对要低。

3)低成本。电子商务的发展使网上购物跨越了空间维度,而且节省时间。网络资源的共享以及中间环节的减少还有就是不用去花大量的投资在店铺上等都使得企业的成本相对实体经济要低得多,所以价格上也就要便宜。同时网上浏览购物,可以只在几个网页之间来回对照就可以买到自己满意且相对价格更优惠的,节约更多的时间成本。

4)个性化服务。现在互联网越来越为白领人士、大学生等所普遍使用,网上购物也正成为一种潮流。现在这些阶层要么就是没有时间逛街要么就是喜欢追逐新鲜事物。他们可以在网上进行DIY。服务越来越人性化。

2.2 电子商务的劣势

1)安全问题。交易中安全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问题。然而中国现在还没有很完善的电子商务法,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消费不安全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致命的因素。信用卡信息的安全,数据传输的安全,个人隐私等问题对电子商务的发展都有阻碍。当网上购物变得越来普及的今天,安全问题更亟待解决。

2)观念约束。中国人受传统的思想的约束,对于网上购物存在顾虑。传统的眼见才为实的观念限制了人们网上购物的积极性。思想的约束包括看不到交易的实体、自己的隐私、信用卡信息、虚拟的交易环境等所带来的担忧。

3)法律制度问题需要规范。网上交易作为一种交易手段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但是作为一种新的交易形势,还没有健全的法律体制,使得网上交易不规范,影响网上交易的发展。而且中国还没有像重视实体产业一样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开店要不要到工商局注册、要不要收税、如果收税如何制定收税标准等都是不好与实体产业的相一致,衡量的标准和方式也很难确定。现在中国的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需要法律的约束更需要法律的扶持。过严的约束会限制它的发展。如果要收税又要有很多手续和制度等的约束,很多网店就有可能会退出这个市场。 [论\\文\\网 LunWenNet\\Com]

4)缺少专业人才。21 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反映院校人才培养不力、专业人才信心缺失、企业缺乏优质人才。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比较新的行业,专业人才比较缺乏。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人才的缺乏严重限制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我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对此感受颇深。不仅企业埋怨招不到人才,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也苦恼工作难找。

5)物流的限制。电子商务的最终实现是依靠发达而健全的物流的配送来实现。中国物流业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物流体系不健全,物流配送不合理,物流成本高等都成为限制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此外,还有相应的认证体系、技术不健全等问题,而且电子商务的普及教育培训也需加强。

2.3 当前的形势带来的机遇

金融危机带来经济衰退的同时,也给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加上国家的宏观调控,电子商务迎来了春天。

1)促使消费者网上购物。金融危机导致买家购买力下降,节衣缩食是普通全体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重要手段。网络购物便捷、成本低等优点,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成功吸引了更多普通消费者的眼球。

2)促使网上企业的发展。金融危机使得实体产业经济尤其是对外贸易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大家纷纷把目光投放到网络这个大市场上。传统实体店铺的利润降低或者倒闭,促使这部分卖家群体重新考虑成本核算问题,以降低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网上低成本或零成本的销售方式,为这部分群体带来了新的希望

3)政策的扶持。①中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台政策要振兴电子信息化产业。电子商务作为电子信息化产业必将受益。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把物流列入了振兴的行列。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政府对物流的扶持必将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2.4 面临的挑战

电子商务在快速发展,各种交易模式遍地开花的过程中,也日益凸显它的弊端,安全性的问题尤其明显。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选择在网上购物,给市场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了不法分子以可趁之机。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等使得电子商务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性。而且随着网上交易的增加,信息量会很大,进而要求互联网在软件、硬件、数据库、人才等个方面都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造成难以预估的后果。

如何把现实中的一些政策应用于网络上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网上交易税收,网上开店的注册等。还有就是解决消费者的关心的安全问题!

电子商务的劣势随着网上交易的发展必将阻碍电子商务正常的发展。所以需要及时快速地解决电子商务的难题。

3 结束语

金融危机给电子商务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政府政策的扶持也给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方了很好的条件。但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信用和物流是电子商务面临的两座大山。在它迅速崛起的时候许多的弊端将暴露无遗。中国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宣传和扶持,扶持卖家经营并鼓励消费者购买。我们要把握好这次机遇,努力的去应对挑战,使电子商务发展的更快、更好、更强![论文网]

参考文献:

[1] 何跃成倞媛张丹.电子商务.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2

[2] 彭禹皓兰波晓玲.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探讨,2007

[3] 邵兵家.电子商务概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8

[4] 周朝民.网络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 Efraim Turban, David King.Introduction to E-Commerce,2003

推荐第7篇:电大法学专业毕业论文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刑法修正案(八),取消涉及走私、偷盗及诈骗等方面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死刑罪名,规定对75岁以上的罪犯一般不执行死刑;与此同时,将近年来深受老百姓痛恨的酒驾、飙车等正式入罪,并顺应形势地加重了对食品安全犯罪及恶意欠薪等行为的惩处力度。 新华社的报道称,这是1979年新中国刑法颁布以来,我国首次削减死刑罪名。此前刑法规定的死刑罪名共68个,修改后仍有55种罪名适用死刑。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的说法,这些罪名仍有保留死刑的必要。“死刑必须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当今社会惩治犯罪的需要。”

这份修正案初次提交时,曾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余波激荡绵延至今——— 一方面,不少媒体有意无意地误读了“废除经济犯罪死刑”的含义,将注意力聚焦于修正案上根本没有提到的“取消国家公职人员贪污贿赂死刑罪名”,进而简化为更加耸人听闻的所谓“贪官免死”议题。而在意见场的另一端,一小部分主张与国际接轨的法律界专业人士又希望借修正案准备取消13项非暴力经济犯罪死刑之东风,一鼓作气促成取消全部非暴力犯罪死刑,其中自然也包括贪污受贿。这种不合时宜的建言献策理所当然地加深了一般社会大众头脑里的错误理解,并对他们满腔的“正义怒火”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搞得全国人大法工委官员不得不公开出面澄清。也许是为了“安抚”民心,有法律专家甚至称,中国在未来30年内不会取消贪污贿赂罪的死刑。

围绕死刑存废的争论,可以说是当下中国最为纠结的社会现象之一。中国老百姓向往法治国家里透明廉洁的政府及官员行为模式,都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与此同时,却对那些社会里普遍的强调人权保障的宽容的刑法体系视而不见,甚至认为不大“杀”特“杀”,就不足以惩戒日益泛滥的官场贪腐现象。据调查,在中国,支持取消死刑的人不到10%。但是,去死刑化毕竟是世界潮流,目前全世界已有一半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在法律上明确或实际执行中废除了死刑。即使保留死刑的80多个国家,大多也从范围、程序和对象等多方面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例如仅限于军事叛乱、武装暴动等极少数罪行)。

从网络舆论表达看,大多数人赞成(甚至主张加重)死刑的思维模式是这样的:当下到处存在权大于法、官官相护、暗箱操作的问题,因此,好不容易揪出一个贪官,如果不将其就地正法,有朝一日他就总会有减刑脱身之路。没有了死刑,几乎就等于失去了对贪官的“最后的震慑”,如此则本已极其严重官员贪腐必将受到更大的鼓励。一句话,废除了死刑,贪官们从此可以百无禁忌。

这种想法当然不可能是毫无道理的,它背后既蕴涵了历史文化的传承,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毕竟,死刑是具有难以名状的巨大威慑力的。在这个问题上,我非常不同意某些片面强调人道主义精神的专家学者的观点———他们用严刑峻法未能减少犯罪为依据证明废除死刑的合理性,但若按此逻辑,则社会对所有犯罪都不应该作出惩罚。 由此可见,主张死刑者并非内心冷酷、缺乏宽容心,他们实在是为社会现实所迫作出的无奈选择。正如一篇时评文章里说言,宽容只能生长于公正透明的社会。

然而,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义愤填膺的他们可能没来得及认真思量一下:刑法对潜在的罪犯的威慑主要是通过它宣称的惩罚力度吗?假如这个逻辑能够成立的话,那么我们只需要制定更严厉残酷的刑法,社会上的犯罪率就会下降。我认为这一点也不符合历史现实:远的秦汉时期不说,明朝律令大概是我们所知道的对官员贪污腐败惩戒最严苛肃杀的了,但比之宽松自由的宋朝,明一代的官场黑暗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因而认为,贪腐官员敢于铤而走险,根本原因不在于对他们的惩处不够重,而在于他们预期自己有办法逃避纸面上写着的那些惩处。

这就涉及到法治与人治的本质区别,我始终坚信,所谓法治社会,其精髓主要不在于法律体系多么公正、完备、严密,当然更不在于其严峻,而在于对法律的一视同仁的尊崇。对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社会而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远比一套完美的法律本身更重要。人治

社会并非没有法,其法律本身也未必有多大的缺陷。真正的要害在于,在这种社会里,法只是统治的工具,权力可以轻而易举地大过法律。从这个意义上说,杀掉几个后台不够硬的贪污腐败分子,并不能震慑他们的后继者(遑论其中难免有冤屈,例如著名的非法集资犯吴英,她的性命将被刚刚通过的修正案所挽救),相反很可能使更多贪官更加意识到巴结更高权力的极端重要性,而这又将进一步强化我们这里本已根深蒂固的权力社会传统,为法治社会的发育制造更强大的思想和现实的障碍。

我不是专家,自认对于中国现阶段应不应该废除死刑没有什么发言权,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用意是想指出:如果我们真的希望推动社会向更加公平正义的目标进步,就不应该抱着那种对贪官逮着一个是一个、立即就地正法、使其再无机会脱身的错误想法。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典型的虚无主义心态。我们真正应该着力的是竭尽全力将猖獗肆虐的权力逐步束缚在法律之下(哪怕是现在看来有明显缺陷的法律)。假如有一天,想要贪腐的官员们越来越意识到,就算很高的权力都难以保证他们逃脱法律的制裁,哪怕这种制裁并不致死,那么我们的社会就走在了通往正确方向的道路上。否则,即便死到临头的贪官,都不会真正生出悔过之心,他们最多是自认倒霉:谁让自己的后台不像其他人那么硬?

刑法修正案(八),体现了“少杀长关”即减少死刑罪名、延长刑期的修法思路。我认为,刑罚结构调整后,随着主刑的衔接和层级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我国刑罚中一项独特的制度——死缓制度的不合理性愈发凸显,已无继续存在的理由和客观依据。

死缓制度,即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的简称。这一制度在我国刑法中规定于第四十八条第一款:“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长期以来,死缓制度都被视为我国贯彻“少杀慎杀”政策的重要举措。但由于立法技术等原因,死缓制度本身存在很多疏漏和不足。

首先是死刑“立即执行”与“死缓”之间衔接唐突。“死刑立即执行”与“死刑缓期执行”都是属于死刑的范畴,死缓仅仅是死刑执行制度中的方式之一,并非独立的刑种。由于死缓制度的存在,我国死刑制度实际上是实行“双轨制”,且死缓制度本身包含死刑性和无期徒刑性的冲突。从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来看,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在二年缓刑期满后被执行死刑的现实可能性已“几乎不存在”,死缓已经完全脱离了它的母刑——死刑的本质和特征。

其次是“死缓”的威慑不足。如果说设立死缓制度的初衷是实现“少杀、慎杀”,那么死缓制度必须具有足够的威慑力。这种威慑力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死缓制度本身给犯人带来的痛苦应该几乎与被剥夺生命相当;另一方面,这种死缓制度具有相当大的转化为死刑立即执行的不确定性。但显然,死缓的法律性质不具有生命刑应有的威慑力。

第三是“死缓”留下枉法弄权的腐败空间。按照刑法的规定,是因为“(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所以不立即执行,而处以死缓。此种规定很明显有严重的逻辑错误,属于循环论证。以“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来界定死刑立即执行与死刑缓期执行的界限,弹性很大,易成为腐败的司法官员为我所需、操两可之说的托词,死缓制度的存在就成为司法腐败的根源之一。

最后是“死缓”徒增死刑数量“泡沫”。据相关资料,截至2008年底,已有137个国家在法律或事实上废除了死刑,只有60个国家维持死刑制度,但其中也仅有约20个左右的国家在真正执行死刑。将中国的死缓视同了死刑,加剧了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死刑数量的误读。

因而笔者认为,废除死缓制度不仅可行,而且是现实的理性选择。当前我国一方面可以保留死刑,但严格限制死刑;另一方面,应废除死缓制度,用无期徒刑、长期徒刑代替死缓的功效,这恰好与刑法修正案(八)的刑事立法取向相契合,目前正是讨论废除死缓制度的恰当时机

推荐第8篇:电大行政管理学毕业论文

浅析如何提高团队的组织凝聚力

姓 名:

指导教师:

日 期:

- 12

(一)团队凝聚力的概念

团队凝聚力是指团队对成员的吸引力,成员对团队的向心力,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团队凝聚力不仅是维持团队存在的必要条件,而且对团队潜能的发挥有很重要的作用。一个团队如果失去了凝聚力,就不可能完成组织赋予的任务,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美国社会心理学家L·费期汀格认为这种凝聚力是使团体成员停留在团体内的合力,也就是一种人际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它就有力学的一些相同之处,如一个人在玩“流星球”时,流星球就是围绕手这个中心转,不会丢失,手就是中心点,凝聚力的中心点是什么?就是团队对所有成员的吸引力。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l、团队本身对成员的吸引力。团队的目标方向、组织形态、行业精神、社会位置等适合成员,吸引力就大,反之吸引力就会降低,甚至会使成员厌倦、反感,从而脱离团队。

2、满足所有成员多种需要的吸引力。团队满足成员个人的各种物质和心理需要,是增强团体吸引力的最重要条件。

3、团队内部成员间的吸引力。团队成员利益一致,关系和谐,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吸引力就大;反之,吸引力就小,甚至反感,相互排斥。

(二)团队凝聚力的基本原则

团队凝聚力的产生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内在因素来自成员与团队本身,外在因素来自环境的压力。团队凝聚力可以是团队成员关于情境的理解与反应趋向一致的过程,也可以是成员对他人行为的附

- 4

的创业激情。

(三)团队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1.团队成员的组成。

(1)团队的规模。团队的规模越大,团队的凝聚力就越低。由于团队规模增大,团队成员间互动的机会和可能性就减小,从而难以形成凝聚力;反之,团队规模越小(一般认为5人~12人比较合适),团队成员间互动的机会增大,团队成员就越容易融为一体, 从而形成更强的凝聚力。

(2)成员的相似性。所谓成员的相似性,是指根据个人档案记录归纳总结的比较明显的个体特征,也包括那些难以观察、对人的行为模式更具决定性影响的深层次因素,如个性、态度、价值观及其他心理因素等,还包括个体内在特性动态集合所产生的总体特征。

(3)成员的相吸性。如果A从B身上发现了自己喜欢的某种品质特征, 如名声和社会地位、愉悦、支持性以及其他令人喜欢的个性特点等,A会对B表示赞美、钦佩,成员间的这种相互吸引,会使得他们愿意在一起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2.团队任务。

(1)任务目标的一致性。目标一致是形成凝聚力的前提条件,首先,如果团队目标与个体目标是一致的,那么个体就会被团队所吸引。其次,团队建立共同目标的过程往往意味着确立竞争对手或“共同敌人”的过程。有研究表明,“共同敌人”的出现会加强团队内部的认同,也会使团队成员的身份显得更加重要。

- 6

很高的要求, 有些个体有沟通与身份地位的需求,而有些人有自我评价的需求等。团队是否能够持续为其成员提供其所期望的激励, 会对团队凝聚力产生重要影响,团队领导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这类影响团队成员需求的因素。

(3)沟通。成员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对团队任务的理解,和即时了解对方的进展情况,从而对自己的工作进行适当调整,以便更好地完成团队任务。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个体与团队才能维持相互信任,增强对团队的归属感。

(4)规范。团队有无一定的规范,也会影响到团队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如果制定有效合宜的团队规范,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成员的行为,使成员行为最大程度地指向团队任务。另外高凝聚力的团队一般较易产生共认规范;相反,低凝聚力的团队一般难以形成共认规范。

另外,团队的外部因素也会影响到团队的凝聚力,一个团队总是与外界环境不断地发生着交互作用,积极进取的外部环境必然会对团队凝聚力的增强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相反,消极的外部环境则会对团队凝聚力产生负面影响,如团队间的合理竞争会增强团队凝聚力, 当团队之间开展竞争时,各自的团体内部就会产生压力和威胁,迫使所有的成员自觉地团结起来,减少内部分歧。能够忠于自己的团队,维护团队的利益,一致对外,以避免自己的团队受挫、受损。这样,团队成员间的关系就变得密切起来,大家同舟共济,共赴使命,团队的凝聚力也就得以提高与加强。

二、团队的组织凝聚力的价值分析

- 8

前合计着什么呢?原来他们把队员个人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精心组合:第一个是动作机灵的小个子队员,第二个是一位高个子队员,女士和身体庞大的队员放在中间,殿后的当然是具有独立攀岩实力的队员。于是,他们几乎没有险情地迅速完成了任务。可见团队的一大特色:团队成员在才能上是互补的。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的保证就在于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并注重流程,使之产生协同效应。

21世纪是一个团队至上的时代。所有事业都将是团队事业。依靠个人的力量已经不能取得什么成就了。这就需要一种团队凝聚力,正如歌词中唱的那样“团结就是力量”,只有拥有了一支具有很强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拥有了一批彼此间互相鼓励、支持、学习、合作的员工,企业才能不断前进、壮大。

3、建设高效团队

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这种共同奉献需要每一个队员能够为之信服的目标。要切实可行而又具有挑战意义的目标,能激发团队的工作动力和奉献精神,为企业注入生命活力。在企业团队建设实际运行过程中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也不像大多数人认为那样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常常感觉好像无从下手。通常可以借助一些常见的管理工具来简化团队建设工作。团队成员自我的深入认识,明确团队成员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对工作的喜好、处理问题的解决方式、基本价值观差异等;通过这些分析,最后获得在团队成员之间形成共同的信念和一致的对团队目的的看法,以建立起团队运行的游戏规则。

- 10

有这一承诺,团队如同一盘散沙。做出这一承诺,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共同决策以帮助每个成员能够更好地工作,同时强化个人工作标准的特点。但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此外,工作团体常常是与组织结构相联系的,而团队则可突破企业层级结构的限制。 1.明确一致的目标。

管理者与团队成员共同建立目标,融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于一体,使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高度一致,可以大大提高团队的生产效率。有效目标的建立一般有如下原则: (1)目标的具体化、可测量化。

(2)清楚地确定时间限制。良好的目标应该是适时的,它不仅需要确定的时间限制,而且还要对完成任务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定。

(3)运用中等难度的目标。除了上述三个方面以外,定期检查目标进展情况;运用过程目标、表现目标以及成绩目标的组合;利用短期的目标实现长期的目标;设立团队与个人的表现目标等等都有利于团队凝聚力的培育。

2.良好的团队内部管理。

- 12

同或反对, 区分出某种行为是有益的或是有害的,以此来规范团队成员的行为,鼓励有益的行为,纠正有害的行为,帮助成员了解什么是被期望的行为,提高团队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促进团队的凝聚力的成长。

另外,根据成员的需要不同,合理、恰当地应用激励方式可以增强团队凝聚力;多开展一些积极的团队竞赛活动,通过参与竞争来增强团队凝聚力;搞一些团队拓展培训,使成员在团队活动中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而团队凝聚力。 三.建设高效团队的途径分析

(一)、高效团队的特征

团队不仅能够凝聚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等,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以团队的形式来管理企业的原因之一。一个高效的团队,对提高企业的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高效的团队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清晰的目标。高效的团队对要达到的目标有清楚的理解,并坚信这一目标包含重大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这种目标的重要性还激励着团队成员把个人目标升华到群体目标。在有效的团队中,成员愿意为团队目标做出承诺,清楚地知道希望他们做什么工作,以及他们怎样共同工作并实现目标。

2、相关的技能。高效的团队是由一群有能力的成员组成的。他们具备实现目标所必须的技术和能力,而且相互之间有良好合作的个人品质,从而能出色完成任务。后者尤为重要,但却常常被人们忽视。

- 14

一个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工具和方法就是分出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是对核心能力的支持。把它形容为一个三条腿的凳子,三条腿都非常重要,如果拿掉一个腿,凳子就会倒,左边那条腿叫做欲望,右边的是心智模式和团队学习,中间就是系统思考。每一条腿都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每个核心能力都非常重要。总体来说,团体的智慧总是高于个人的智慧。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能产生出色的效果,其个别成员的成长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

(三)、听取员工的意见

在团队里,也许我们并不需要每个团队成员都异常聪明,因为过度聪明往往会自我意识膨胀,喜欢好大喜功,相反,却需要每个人都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对于团队精心制定的战略要在理解、把握、吃透的基础上把战术不折不扣、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下去,对于过程中的每一个运作细节和每一个项目流程都要落到实处。 另外,要保证团队的执行力,关键要在执行过程中明确要实现的目标分哪几个阶段和具体确定工作指标,这是确保任务完成质量的关键,也是保证团队执行力的关键。

(四)、鼓励员工的创造力

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做教育培训,是提高人才团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因为抓好教育培训是提高队员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队员的知识技能是激发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产品科技含量高的行业企业,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显。其实创新能力也体现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是一个

- 16

响也不同。在民主、专制、放任三种领导方式中,民主型领导方式能使全体组织成员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组织成员有较强的参政意识,成员之间团结协作、互助友爱,因而有较高的凝聚力;而专制型和放任型领导方式则往往降低凝聚力。

增强和发挥领导的指导作用,首先领导必须以身作则,对团队成员起榜样和示范作用;其次,明确具体的工作质量、范围、工期、成本等目标约束;再次,明确各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分工,充分发挥团队成员各自的作用。

(七)、充分发挥领导的沟通和协调作用

研究影响组织凝聚力的主要因素,目的在于运用和创造这些因素,增强组织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那么,组织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如何,这是心理学家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研究表明,组织凝聚力与生产效率之间并不存在这种正相关的关系。凝聚力高,可能提高生产效率,也可能降低生产效率。其关键在于组织规范的性质和水平,即组织共同指定的生产指标的性质和数量。在一个凝聚力高的组织里,成员的行为高度一致,个人有较强的服从组织规范的倾向。如果这个组织的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则凝聚力与生产率之间成负相关;反之,组织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则二者成正相关。前者凝聚力越高,生产率越低;后者凝聚力越高,生产率越高。

首先,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成员之间由于价值观、性格、处世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各种冲突,人际关系陷入紧张局面,甚至出现敌视、强烈情绪以及向领导者挑战等各种情形。领导要进行充

- 18

们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反过来逐渐强化团队精神,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2、激励功能

在工作过程中,由于严格的目标约束及多变的外部环境,领导必须运用各种激励理论对工作班成员进行适时的激励,鼓励和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创造力。

团队精神要靠员工自觉地要求进步,力争与团队中最优秀的员工看齐。通过员工之间正常的竞争可以实现激励功能,而且这种激励不是单纯停留在物质的基础上,还能得到团队的认可,获得团队中其他员工的尊敬。

3、控制功能

员工的个体行为需要控制,群体行为也需要协调。团队精神所产生的控制功能,是通过团队内部所形成的一种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规范,控制职工的个体行为。这种控制不是自上而下的硬性强制力量,而是由硬性控制向软性内化控制;由控制职工行为,转向控制职工的意识;由控制职工的短期行为,转向对其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的控制。因此,这种控制更为持久有意义,而且容易深入人心。

(九)、灵活授权,及时决策

随着团队的建设和发展,领导要通过授权让团队成员分担责任,使团队成员更多地参与项目的决策过程,允许个人或小组以自己的更灵活的方式开展工作。

首先,通过灵活的授权,显示了领导对团队成员的信任,也给团

- 20

团队凝聚力在内部表现为团队成员之间的融合度和团队的士气。人是社会中的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高效团队的润滑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融合度和亲和力,形成高昂的团队士气。团队是开放的,在不同阶段都会有新成员加入,高团队凝聚力会让团队成员在短期内树立起团队意识,形成对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缩短新成员与团队的磨合期,在正常运营期间,促使团队的工作绩效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1998年6月23日国务院下发;

2、《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2000年12月25日国务院下发;

3、《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2005年2月24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财政部联合下发。

4、《后家电零售业何去何从?》作者:张小平《东方企业家》杂志2006年9月刊

5、《当代经济法》作者:孙维智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2223 -

推荐第9篇:电大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探讨

目 录

写作提纲„„„„„„„„„„„„„„„„„„„„„„„„(1) 内容摘要„„„„„„„„„„„„„„„„„„„„„„„„(2) 关 键 词„„„„„„„„„„„„„„„„„„„„„„„„(2) 正 文„„„„„„„„„„„„„„„„„„„„„„„„(2)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述„„„„„„„„„„„„„„„„„(2)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3)

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

四、完善内部控制,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具体措施„„„„(5)

五、结论„„„„„„„„„„„„„„„„„„„„„„„„(8) 参考文献„„„„„„„„„„„„„„„„„„„„„„„„(9)

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探讨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极大了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也给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会。如何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企业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大和经济效益的高速增长,除了选择风险小、盈利性强的投资项目和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外,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关键。进一步认识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的重要意义,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 存在问题 原因分析 完善措施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更能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以致管理失控,资产流失、经营失败。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策略是当前企业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述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帮助企业经营活动更合理、合法化,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会计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

内容,贯穿于企业的方方面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它主要包括五个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管理、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企业是现代社会中最主要的经济组织,没有一个完善、科学的内控制度,其经济活动就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大量的管理实践证明: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因而内部控制成为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企业应从实际出发,按照企业管理系统要求,实事求是地建立自我调整、检查和制约的内控体系,并形成一个健全完整、运行灵活的控制网络系统。

1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

(1)、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发扬爱岗敬业的团队精神,开拓创新的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法律和风险意识。

(2)、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

企业的风险管理主要指企业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经营风险。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更好地识别财务状况、营运风险、经济形势、自然灾害、管理人员胜任能力等风险。并能分析、评估、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实现对风险的有效应付。 (3)、确保信息及时地沟通

当代信息的有效沟通已成为企业能否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良好的内控可以有效地收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核对、整合,以提高信息的有用性。而且能及时报告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4)、加强控制活动

企业的控制活动处于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加强内部控制可以明确职责分离,可以使管理人员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同时可以确保企业财产安全、预算合理、持之有效地运营。 (5)、强化企业的内部监督

内部的审计监督能有效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合理地评估,好的内部控制会实行日常监督,专项监督、与外部良好沟通,及时纠正内控缺陷,并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体系。这样企业的内部监督就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企业制度不健全

在我国,大多数企业家依靠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个人的冒险精神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大多数对 会计 不太熟悉和不太重视。在他们看来市场才是最重要的,内部控制会束缚他们的手脚。所以,这些企业往往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老板一人说了算,会计的作用仅在于如何算账使老板少交税。收入不入账,成本、费用虚高等屡见不鲜。在“内部人控制”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没有内部制度更对自己有利,更便于他们浑水摸鱼。

2

(2)、企业未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的文化是指企业的意识形态,企业文化的发展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具有连载续性。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工人对企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提高企业对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良好的企业文化势头是企业好的发展势头的表现。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内可以加强成员的责任感,协调性和企业整体思想的统一,对外可以宏扬企业面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良好的企业文化在企业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稳定企业发展,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然而现在企业内的员工各自有各自的活动范围,各自的群体,长期来的枯燥生活缩小了各群体间相互的接触,很多的人之间没有交流,在封闭的环境中少了很多的活力,对很多的事情提不起兴趣,人与人间的冷陌是员工之间相互交流的阻碍,使员工间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不能够从心里产生主动,然而现在的生活工作环境更要求企业员工间紧密的配合,坚固的团结,所以企业内部更应该加强文化建设和内部生活文化的发展。更应该加强政治思想的管理,更应该加强企业内控意识形态的管理,树立正确的企业思想、人生观和社会观。 (3)、管理者内控意识薄弱

管理者是企业的灵魂人物,同样管理思想是支配企业运行的灵魂,是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对社会及员工的责任观念等的集中体现。管理人员对控制的态度决定了整个公司的态度和行为。我国目前许多管理者没有端正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认为内部控制可有可无,就是一堆手册、文件、和规章制度的集合。这就导致内部控制执行者对内部控制比较淡漠,责任心不强,甚至出现内控关键环节失控或串通舞弊导致内控失灵的现象。 (4)、有关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由于历史原因,加上法制宣传不够,致使人们法制观念淡薄。有的公司高管人员不懂法,以权代法,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等实施财务舞弊等行为,导致公司在社会受到质疑。很多企业管理者由于文化水平、眼界的限制,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管理者不习惯甚至不懂应用现代管理的控制方法,对下属人员的工作不能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督。认为内部控制即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内部资金控制,即内部控制。

因此,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停留在内部控制上,参与内控管理的也仅仅是财务人员,往往认为凭个人的直接控制和直接观察来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就可以了,不必依靠现代管理技术来监督经营的全过程。长期家族家长式的管理,养成了不讲制约、不讲监督、不讲授权的办事方法。

3

(5)、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

实行和完善内部控制,首先要从本单位的组织结构开始,主要包括:确定单位的组织形式,明确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以及为每个组织单位内部划分责任权限。 目前,许多企业职责分离混乱,没有实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导致企业内部弄虚作假,掩盖舞弊行为到处都是。 (6)、授权审批控制未落实到位

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对于重大合同、重大经营方针的转变、重大投资等方面,大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算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很多企业目前授权不到位,导致企业职权混乱,效率很低。 (7)、缺乏财产保护控制

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严格控制未经授权人员接触和处置财产。但许多企业财产控制不得当,导致财产账实不符,管理混乱,丢失严重。 (8)、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审计监督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是导致公司业绩出现问题的另一大原因。内部控制制度应是由一系列控制方法、制度、措施组成的,包括组织控制制度、内部监督体系、人事控制制度、岗位责任制等,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失灵,其效能就会降低。目前有些公司虽然建立起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缺少科学性、连续性、针对性。

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从而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目前我国较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较弱、不能有效地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

四、完善内部控制,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具体措施

(1)、完善员工职业规范,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公司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制度。要将公众利益或社会责任作为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最高原则,使会计人员在解决冲突时,坚持不损害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根本利益,坚持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底线。唯有如此,会计人员才

4

有可能取信于民,在社会上树立起“经济警察”的神圣形象。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有了领导的重视,有了员工的诚信,就有了内部控制的良好环境,但内部控制必须有个完善的组织机构,完整的控制制度。公司的控制活动必须有从计划、执行到控制、监督的整体框架。内控制度首先要保证组织机构的适当性,各项内控制度要参照会计法规制定准确到位,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对企业每个环节进行控制且要控制好各个要点。实行企业内部控制要注意以下要点:明确管理职责、纵向与横向的监督关系;职责分工,权利分割,相互制约;交易授权,建立恰当的审批手续;设计并使用适当的凭证和记录;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授权;资产和记录的保管制度;独立稽核,例行的复核与自动的查对;制订和执行恰当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工作轮换;独立检查,包括外部和内部审计等。

(3)、创建良好企业文化,提高对内控认识

第一,对企业来说,现在的文化、政治思想工作不但不能放松,而且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将人们的思想和精神进行统一,改变消极的生活工作思想,倡导积极的生活工作方式。以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与生存。增强企业的文化建设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通过企业的文化以起到增强企业实力的作用。应该由人与人间的接触开始改变人群间的关系,改变群体中人们的意识形态,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培养和加强员工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让员工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生活认识和生活方式,让人与人间相互接触,相互对话,相互了解,打破人与人间的隔阂,让不同环境内的人都相互流动起来,相互交流,才能达到相互的关心和相互的帮助,才能够养成相互配合,互相协作的产生。

第二,企业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强调和宣传内部控制的性质与重要性,认真组织和领导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工作,以身作则严格遵守控制制度的规定,采用当代先进的管理政策与措施来保证制度的实施,应该培养自身的热情和激情主动积极地进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去,带动企业员工中的绝大部份成员,维护企业形象,团结企业,凝聚力量。 (4)、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

良好的组织机构要求企业必须有明确的业务流程,理清各自的责任,有秩序有条不紊地实现业务的有效合理运转。企业应当根据公司的业务情况设置合理的会计岗位包括:主管、会计(制单、记账)、出纳、稽核等等。并且要加强各个岗位的内部牵制,比如制单应根据主管审核的原始凭证,记账应根据主管审核的记账凭证,出纳不能登记

5

与钱相关的账簿等等。只有互相牵制互相监督,明确各自的责任,才能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减少舞现象的发生。

(5)、明确岗位的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

企业要健全和强化内部组织机构,它是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指挥和控制的组织基础,其核心问题是合理的职责分工。在一般情况下,处理每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或者在全过程的某几个重要环节都规定要由两个部门或两个以上部门、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起到相互控制的作用。如汇出一笔采购货款,规定要由采购经办人填写请款单,供应计划员(或供应部门负责人)审查请款数额、内容及收款单位是否符合合同和计划,会计员审核请款单的内容并核对采购预算后编制付款凭证,最后由出纳员凭手续完整的付款凭证办理汇款结算(出纳员开出汇款结算凭证,还要通过会计员审核),前后须经四人分工负责处理。而采购汇款的报帐业务,则规定要经过采购经办人填写报帐单,货物提运人员提货,仓库保管员验收数量,检查员验收质量,以及会计员审核发票、帐单及验收凭证,编制转帐凭证报销。 管钱、管物、管帐人员方面,如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银行票据的签发印鉴,必须有两人分别掌管;向银行提取较大数额现金时,必须由两人以上,对领款、点验安全入库的全过程共同负责。

(6)、明确规定保证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要求

如对各种自制原始凭证,在格式、份数、编号、传递程序、各联的用途、有关领导和经办人签章、明细数同合计数及大小写数字一致等方面作出规定;对各种帐簿记录,要求帐证的一致或保持一定统驭关系的规定;还有会计核算中规定的双线核对、余额明细核对、各种报表相关数字核对,以及由此而规定的内部稽核制度等。

(7)、加强财产的清查盘点控制

为了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除规定物资保管员对每项物资进行收付后,都要实行永续盘存办法核对库存帐实外,还要规定财产物资的局部清查和全面清查制度,以保证帐卡物相符或及时处理发生的差错。又如现金出纳员除规定每日下班前要结帐清点库存现金,遇有差错要及时报告外,会计主管人员还有经常检查出纳员 总之,加强实施内部控制能够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确保国民经济定、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有活力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制度,企业只有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增强控制效果,并明确责任权利问题再辅以有效地内部审计监督才能真正有效地控制企业的良好发展,适应市场的需求。

6

(8)、加强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层负责,保持相对独立性。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制度对各级管理层的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评价,包括企业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各级管理人员的绩效、内控环节的协调情况等。处于市场经济中的大中小企业,随时随地都在经受着来自市场无穷变数的考验,外部激烈的竞争逼着企业要抓管理,约束不规范行为。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凭应借专业的技术和方法。可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审计,督促企业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及时发现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积极为领导和有关部门当好参谋助手,防止和制止违纪违规和违反企业规章制度行为的发生,或使已经发生的问题及时得以纠正和处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健康有序地运行和发展。

五、结论

总之,加强实施内部控制能够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确保国民经济定、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有活力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制度,只有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增强企业控制效果,明确权利责任问题,再辅以有效地内部审计监督,企业才能提高整体运作效率,适应市场需求。

7

【参考文献】

1、王晓东.我国内部控制演进及其发展趋势[J].商业经济,2006(12).(作者单位:阳泉市南庄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薄乃霞: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2009-08-03 中国期刊网

3、刘大勇、李翠霞: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商业研究》 2008年第05期

4、吴江涛,韩颖:违规会计问题-会计国家化秩序的破坏与修复[J].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7,(02)

5、刘峰、萨班斯:法案与中国企业的对策[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7,(01)

6、李凯英: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与完善[J].辽宁财专学报,2002

7、曹威,程鹏鹃,张彩玉,《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科技资讯》,2006年06期

8、朱瑞华:《试论我国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企业活力》,2006年04期

9、张建学:《关于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及评审的研究》,《商场现代化》,2006年12期

10、罗鲲,刘洋:《浅谈内部控制制度》,《职业技术》,2006年06期转贴于中国论文

8

推荐第10篇:电大会计学毕业论文

电大会计学毕业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会计准则从无到有,从简单的几项准则到比较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在环境变化、事件处理和利益集团的博弈的推动下,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于2006年出台了新企业会计准则,逐步实现与国际趋同,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 发展历程 发展动力 博弈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首次构建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

一、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会计准则从无到有,从简单的几项准则到比较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我国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凝聚着我国会计专家、学者和会计从业人员的心血,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是相关各方利益冲突条件下的一种公共选择过程并最终上升为一种政治化的程序,体现为各种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因此,会计准则的实施会产生影响信息使用者决策、影响利益相关者之间经济利益分配\"的经济后果\"。所以,只要存在利益相关者利益上的差别,会计准则制定的政治化倾向和会计准则所具有的经济后果就必然存在。

1会计准则改革起步阶段(1978-199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合资企业与独资企业的出现以及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变,使得原有的会计核算管理体制和会计核算模式的缺点日益暴露,不同所有制和部门的企业之间由于各种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程序和报表格式不同,造成会计信息不可比、给国家进行。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外国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债权人进行贷款分析、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和企业之间进行公平竞争等均带来很大困难,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也及时认识到:会计改革已成必然,只有使会计管理体制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才能适应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从1979年开始借鉴西方国家的会计基本原理,并于1981年开始关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学会还组织翻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供国内会计专家学者研究使用。1986年财政部提出了制定我国会计准则的设想。1988年10月31日我国财政部正式设立了专门研究会计准则制订工作的\"会计准则组,并召开会计工作座谈会拟定我国会计改革纲要,在正式发布的会计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制定会计准则,改革会计核算制度\"。1991年,财政部发布了会计准则草案,广泛征求各地各部门的意见,1992年11月,以财政部部长令的形式正式发布了第一项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

2会计准则具体化阶段(1992-2001年)

1992年11月制定了第一个企业会计准则之后,1993年我国财政部开始了具体会计准则的制订研究工作,1997年6月4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我国的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之后的几年陆续颁布了债务重组、会计差错更正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准则,无形资产、租赁准则等16个具体会计准则,而且在这16 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制订中大量借鉴了国际会计惯例。由于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发布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防止出现制度空当,我国在发布和实施会计准则的同时,还不断地制定、修改会计制度,2000年还制定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协调的企业会计制度,进而形成了国际上少有的\"准则\" 和\"制度\"并行的会计规则结构。

3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阶(2002-2005年)

这一阶段是我国以国际化策略为主导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2001年11月正式加入WTO,我国经济、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国际化进程加快,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大,中国的会计走向国际化已成为共识,《 企业会计准则》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合经济和会计的发展,与后来颁布的《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及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和制度不一致。因此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要求更加迫切。但由于我国的会计环境的特殊性,我国不能完全照搬IAS,同时又要为经济的国际化服务,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国确立了以国际化为主导同时兼顾我国自身特色的渐进式的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会计准则制订策略。

4会计准则体系构建阶段(2006年以来)

2005年6月2日财政部向外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完善后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试行。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定、会计基本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具体会计准则又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而具体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南则类似于《企业会计制度》,主要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分录的编制和报表的填报等操作层面的内容做出示范性指导。至此,我国终于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该体系在总原则、结构与范围上充分借鉴国际惯例,与国际准则实现了最大限度的趋同,同时也充分考虑了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及法律环境,对部分经济事项或交易选择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会计处理方法。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发展思考

1环境变化是会计准则发展的基础http:///wenzi/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由其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主要是由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来推动的,而不是经实务规范和技术标准逐步发展起来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布的会计准则是一种应急措施,基本准则的建立是为了与宏观上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这样可以使我国的会计准则在一段时期内与客观的经济条件相适应,但同时也增加了会计准则的波动性,加大了微观经济个体的执行难度和转换成本。2事件处理是会计准则发展的动力

与西方会计准则的发展过程相比,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是一种\"事件处理模式\",但是当今风靡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却采用\"通用原则引导模式\"来为各种经济交易和事项提供会计处理依据。我国第一个具体准则的颁布是为了应付\"琼民源事件\"引发的会计问题,后来发布的十几项准则是为了应对国有企业上市。\"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有助于提高准则制定过程本身的质量、一致性,以及能够缓解实务界要求准则制定者及时做出反应的压力,这种模式逐渐被一些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采纳(杜莉,2006)\"因此,我们在制定了已经趋同的会计准则之后,应该考虑制定概念框架,同时可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中的\"技术标准\"部分以及整个会计理论体系。

3各相关利益集团的博弈是会计准则发展的关键

当旧会计准则对某利益集团不利时,该利益集团就惠推动会计准则向有利于本集团的方向发展,新的会计准则取代旧会计准则就指日可待,当会计准则的制定问题已变得箭在弦上、不得不为时,无论是政府组织还是专业性的民间团体都在考量由自己来制定会计准则的成本与效益。社会最终选择谁来制定会计准则,是各相关利益团体 ( 包括政府) 博弈的结果。具体到我国在会计准则制定主体的选择上,数十年中央集权型计划经济以及目前较强的政府职能作用和相对较弱的会计职业界,形成了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政府主体模式。

三、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意义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出台,引起了国际、国内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高度关注。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和实施以来,无论在会计准则本身的自我完善方面,还是在会计准则产生的作用

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产生了重大的意义。

1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法规体系

自从1985年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后,《会计法》一直是我国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以及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进行管理的母法,而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为中国会计模式从制度型向准则型转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过渡性阶段,以基本会计准则为导向,以行业会计制度为核算的\"准则+制度\"的实施模式,体现了我国会计法模式的特色。中国的会计法规体系呈现出以《会计法》为依据,以会计准则为导向,以行业会计制度为核心,以内部会计规程和其他会计法规为补充的运行结构有利于会计准则未来发展与完善等特点,是现阶段可行的会计法规体系。

2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我国新准则体系的出台加快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首先,新会计准则体系在内容上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其次,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对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再次,在要素计量方面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亮点在于公允价值的应用,其规定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同时引入公允价值。总之,新会计准则既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也兼顾了中国的国情。

3加快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打破了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二是尽可能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前者为会计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有用、可比创造了条件,后者则为中国经济大步融入国际经济的行列扫清了道路。会计准则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会计目标和原则,会计政策和方法以及会计报告体系和结构,消除了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国外资本融入国内市场的空间障碍和阻力。使国内企业到香港地区和美国上市发行股票变得更加容易。4推动了会计理论发展和会计实务的革新

在实施会计准则以前,我国会计界对西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研究相对较弱,伴随着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会计实务逐渐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轨,会计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普遍感到过去比较精通的会计知识已经陈旧,与经济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从而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会计的高潮,并通过中西方会计比较,使之与我国几十年来行之有效的会计管理方法相融合,形成一种\"中外合璧\"的独特景观。

参考文献:

[1]葛家澍.葛家澍文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杜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及其经济分析[J].会计研究,2006

[3]蔡明利.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透视[J].现代商业,2007(20)

[4]李作畅.浅谈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8(22)

[5]李应芳.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J].时代经贸,2008(6)

[6]李平.新会计准则的评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6)

[7]纪金莲.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2008,(12)

[8]李强.中国会计准则发展历程和意义[J].现代商业,2008(27)

[9]孙松.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启示[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4

第11篇:青龙电大毕业论文

关于我市矿产资源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根据市政协十一届委员会二次会议要求,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调研组,对我市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情况进行了比较深入地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主要矿产资源的基本情况

鞍山矿产资源占有比大,资源型城市特点突出。我市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开发历史悠久。目前,鞍山已发现矿产58种,占全省已知110种矿产的53%,占全国171种矿产的34%。其中,铁、菱镁、滑石、玉石等主要四大矿种为优势矿种,储量大,质量优,位居全国或世界前列。全市各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119亿吨,其中铁矿保有储量为74亿吨,居全国首位,主要分布于我市城郊地区,分别占全省、全国的77%和18%;菱镁矿保有储量为36亿吨,主要分布在海城、岫岩等地区,分别占全省和全国的88%、79%;滑石保有储量3900万吨,分别占全省和全国的95%、19%;玉石现有保有储量16万吨,以上矿种按城市比较均居全国首位。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成为重要支柱。目前我市已开发利用了24种矿产,现有国有、集体和私营矿山企业431家。按矿山开采规模统计,大型矿山企业9家,中型矿山企业1家,其他均为小型矿山企业。全市矿产开发总生产能力4200万吨/年,2003年矿石总产量为3374万吨,占全省矿石总产量的20%。矿产资源开采工业总产值27.6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矿业工业总产值为60.67亿元,职工总人数近11万人,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和职工总数的13.7%和7.3%,是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我市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我市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取得一定成绩

市委、市政府根据我市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和优势,依托资源优势,明确振兴发展方略,把钢铁工业、矿产品加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方略,完全符合鞍山发展实际,为加强我市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不断推进了矿产资源管理工作。1、广泛开展矿业普法宣传教育,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

矿产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针对多年来在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在1986年出台了《矿产资源法》,并于1996年作了部分修改,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法可依,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宣传普及教育。针对我市的实际情况,近年来采取领导出面宣传、编制宣传资料、利用新闻媒体、办班培训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了《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了依法采矿、依法勘查的观念,澄清了在一些干部群众特别是部分采矿者中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意识得到较大增强。

为认真贯彻《矿产资源法》,市矿管部门通过开展多项调查研究,编制了《鞍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1—2010)》,对鞍山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还大力加强地勘项目的投入和矿山开发中科研新技术推广工作,在培养和建立矿业权市场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市矿管部门克服了人员少、工作面大等困难,积极努力,扎实工作,使我市矿产资源各项管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多次受到省有关部门的表彰。

2、加强矿业管理力度,对乱采滥挖企业进行有力的整顿

结合贯彻实施《矿产资源法》,从1988年开始,全市开展矿业秩序治理整顿,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督管理,先后进行了矿山企业定立、划界、发证,清理整顿“五小”矿山企业,核查矿山储量、编制矿山企业开发利用方案,矿业权进入市场,改变矿山行业准入方式等内容的较大规模秩序整顿,共计取缔清理各类小矿山企业400余家,乱采滥挖、破坏资源的现象基本得到了遏制,实现了采矿秩序的基本好转。

各县(市)区政府也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矿业秩序治理。海城市政府近年来通过坚持标准,严格执法,关闭了一批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工艺落后的小矿山企业,矿山企业已由500多家,减少到不足200家;特别是主要矿种菱镁、滑石开采企业共注销38家,占企业总数28%。岫岩县从1992年开始对岫玉加强管理,专门成立管理机构,出台岫玉保护条例,按计划严格限量开采,清理整顿23家小玉石矿。千山区政府通过治理整顿,

取缔清理各类小矿山30余家。今年以来,为解决小矿山乱采问题,积极与鞍山矿业公司开展合作,推动区内矿山企业整合,组建股份制企业。

3、改进技术,更新设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有较大提高

我市矿产资源虽储量丰富,但可直接利用的高品位矿石并不多。如我市铁矿主要是贫矿,品位大都在

30%—34%。近年来,以鞍山矿业公司为代表的大中型矿山企业,重视抓好技术革新改造,成效很大,回采率、贫化率、选矿回收率等“三率”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鞍山矿业公司近4年投资6.7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在矿山开采技术和选矿工艺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贫赤铁矿选矿工艺技术已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其中,赤铁矿精矿品位达到67.5%以上,磁铁矿精矿品位达到68.8%以上,品位已超过了进口矿。齐大山选矿厂的选矿工艺改造后,铁精矿品位由63.3%提高到67.58%,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破解了持续几十年的世界性难题。

我市菱镁矿开发企业有390多家,但原来大部分企业都是卖原矿,产品附加值低,一吨只卖十几元。近10年来,经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引导,我市的菱镁产业无论在规模还是档次上,都有了显著的变化。经初加工、精加工的菱镁制品大幅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比重逐年上升。我市岫玉的开发利用水平近年也不断提高,原来只分6个等级,800元—3000元一吨,经过加强管理,评选为候选国石,提高工艺水平,废料利用,现岫玉原料分30多个等级,竞价销售,价格普遍增长10倍,最高达10万元一吨。

4、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有较大进展

各级领导重视积极推进。市委、市政府把矿山生态恢复作为我市可持续发展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重要工作来抓。主要领导多次对矿山生态恢复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积极参加矿山复垦活动。市政府每年都以环境保护任务书的形式与有关县(市)政府和重点企业签订矿山生态恢复任务,确保年度任务完成。2001年以来,我市开展了以向城市沙漠化宣战为重点的矿山生态恢复工程,目前,共投资4264.9万元,累计完成矿山植被恢复1559.46公顷。近年来,各县(市)区政府逐步将这项工作纳入日程,积极制定有关规划和制度办法,积极推进这项工作。

有关单位加大治理力度。近年来,有关矿山开发企业充分认识生态恢复工作的重要意义,本着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原则,不断加大植被恢复的力度。鞍钢矿业公司制定了五年矿山复垦规划,2002年以来投资2900万元,复垦率达29.19%。齐大山铁矿近几年绿化面积达221万平,恢复植被50万平,先后被评为省先进绿化单位。矿业公司去年投资6000万元,积极上环保设备,进行除尘、污水排放治理,治理杨柳河、实现污水零排放。东烧厂污水处理投资1亿元,实现水循环利用,每年节省水费600万元。千山区西鞍山铁矿近几年在环境治理上狠下力气,投资近百万进行植被恢复。

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市环保局等有关单位积极组织协调社会各界支持参与矿山生态恢复工作。特别是今年在鞍钢东鞍山铁矿前峪尾矿库组织了大规模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市有175家单位,2万多人次参加,共植树近20万株,植树面积30余公顷。社会各界包括外国朋友先后营造了政协委员林、青年林、友谊林,扩大了这一活动的影响。有关媒体对这项工作及意义积极进行宣传报道,并参与活动组织,形成保护矿山、绿化矿山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我市矿产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还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和权威性长远规划

经济发展与资源供给矛盾逐渐显现。由于近年来钢铁热升温,经济增长步伐加快,一些主要矿产资源已面临短期内大量消耗,后续资源不足问题。如铁矿资源,鞍山地区目前铁矿保有资源总量74亿吨,可采储量34.6亿吨,经过多年开采,储量已大幅下降。鞍钢主要铁矿如东鞍山、大孤山等均处于矿山开采后期阶段,赤贫矿、难选矿多,采掘困难,生产能力逐年下降,不能满足鞍钢的矿石需求。如以现开采量按“十一五”后期鞍山地区年产1800万吨钢计算(其中鞍钢1600万吨,地方200万吨),每吨钢需用5吨矿石,每年需用矿石9000万吨。鞍山境内可采铁矿资源只可考虑40余年。如按钢产量递增计算,服务年限还要缩短,加上无序、随意开采,造成浪费,用不上

二、三十年,铁矿资源就将面临枯竭的危险。

优势矿种情况不容乐观。我市菱镁矿储量36.5亿吨,探明储量23亿吨,其中12亿吨由于历史原因开发经营权归营口市,我市可开采的菱镁矿只有11亿吨。全市菱镁矿年开采量400—500万吨,但在开采中高品位

矿石只用大块,碎矿及低品位矿石没有充分利用,浪费一半以上,按此计算,每年菱镁矿消耗近1000万吨,本世纪内菱镁资源将消耗殆尽。岫岩玉石矿是岫玉开采的主体矿山,开采量占岫玉的80%以上,到目前已基本采完,现处于残采阶段,其余生产矿山的开采量很小。虽然岫岩县近几年采取了限量开采措施,但现有保有储量已不能满足玉石开采和加工产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上述主要矿产资源如现在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很快就会开发殆尽,就无法对历史和后代负责。

2、乱采滥挖矿产资源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开采矿山布局和企业规模不合理。我市小矿山企业数量多,全市小型矿业企业占95%以上。小型矿山企业多数开采不规范,乱采滥挖,大矿小开,使矿产资源开采利用的计划性、科学性受到极大的干扰和损害。鞍钢有的规划后备矿山,现被众多个体矿山企业开采。西鞍山铁矿储量大,现被几家小矿山企业分割开采,仅西侧一个山头,就有相邻5家企业开采。千山区齐大山镇胡家庙铁矿也被20多家小矿山企业分割开采。在岫岩县偏岭镇一个山头上就有8家菱镁矿企业开山挖矿。

探采技术落后,资源浪费较大。小矿山企业由于技术力量薄弱,导致矿山技术落后,有的不按照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疏于管理,矿山开采不分层,不分段,采富弃贫,采剥比失调。由于利益驱动,一些小矿山企业为降低成本,剥岩随意排放。鞍钢东鞍山铁矿平均每开采一吨矿石需60元,个体小矿山只需28元。所以一些个体矿山哪矿好挖哪,挖出就卖,实行掠夺式开采。我市菱镁矿由于排岩无序,总亏欠剥岩量为3500万吨,由于剥岩欠账太多,采矿难度加大,将有一些矿山企业无法继续开采。胡家庙地区由于被众多小铁矿开采,该地区鞍钢做铁矿后备矿山收回后,需投资8000万元,才能把剥岩处理好。岫岩玉矿开采仍沿用传统的爆破方法,对宝贵的资源造成很大浪费。

3、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仍然十分严重

迄今为止,鞍山地区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长达半个世纪之久,遗留问题多,治理难度大。在长期的矿石开采、选矿加工过程中,大量的废弃物不仅占用土地,破坏原有的生态植被,产生的扬尘和粉尘及废水、尾矿粉、排岩还对周边空气环境和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铁矿开采严重破坏城区环境。鞍山城区周边五大铁矿分布位置从鞍山城区东北到西南呈半月形包围着鞍山市区,距市中心直线距离最近2公里,最远12公里,全部都在624平方公里的城市建设规划圈内。据了解,齐大山、眼前山、大孤山、东鞍山四大铁矿破坏土地的面积达43.7平方公里,历年累计废石堆积量17亿吨;尾矿库区破坏土地面积5.77平方公里,累计排放尾矿砂8亿吨。这些固体废弃物堆积如山,环绕东南部大半个城区,成为鞍山城区和周边乡村主要污染源之一,影响范围达150平方公里,给鞍山社会经济和旅游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菱镁矿开采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在我市海城东部山区和岫岩县一些乡镇,由于菱镁矿开采,对农村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破坏。在这些地区随处可见开山采矿,满目疮痍。进入岫岩偏岭镇远远望去,到处冒烟,山体支离破碎,可谓“神州有日月,偏岭无晴天”。当地干部说,偏岭镇现在虽然是岫岩经济最发达的乡镇,但再过

二、三十年后,这里树木砍掉了,庄稼不长了,地下水没有了,将是岫岩县最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

小选矿厂污染严重。目前我市除鞍钢几个矿山选矿厂外,约有40多家小选矿厂,这些小选矿厂没有尾矿库或尾矿库容积小,毁林毁田,技术水平低,资源利用率低。他们除固体废物排放及扬尘污染外,还污染河道、地表水。如我市千山区唐家房、千山镇、齐大山镇几个选矿厂建的较多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水位下降,当地

四、五万人吃水困难,导致部分居民为吃水上访,影响社会稳定。

4、矿产资源缺乏充分有效利用

矿产品深加工不够。以镁砂为例,目前,全市菱镁行业的镁制品精深加工率为30%左右,大部分小企业都处在初级加工阶段,产品以耐火材料为主,主要生产轻烧镁粉、重烧镁粉、电熔镁砂等初级产品,附加值较低。而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中、高档镁砂、耐火镁砖等矿产品生产能力较小,没有达到规模效益,在国际市场走俏的金属镁、氧化镁等镁制品更少,卖原始资源。近几年,大多矿山企业基本还是原料输出和产品初加工为主。目前,出口产品大部分都是初级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数量和产品所占的比例较低。作为排名候选国石第一名的岫玉,工艺水平虽比以前有较大改进,目前工艺水平总体不高,玉镯、玉枕、玉坠等低档次产品仍然较多,样式陈旧、重复、雷同。真正具有艺术品位、称的上精品的仍然较少。由于设备比较落后,当地岫玉加工专业

技术人才较少,大部分岫玉制品仍比较粗糙,加上缺乏宣传力度,在销售市场上价格较低。

次生资源缺乏综合利用。在铁矿采矿、选矿企业中,一些难选矿、伴生矿、表外矿因大多废弃,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鞍钢四大矿山5个大型排岩场堆积的岩渣和6个大型尾矿库的尾矿总量大,堆积时间长,仅东鞍山尾矿库就有100多米厚。这些剥岩和尾矿中,都有可利用的价值,如尾矿中含有7%—8%的铁矿粉,有些剥离岩可作建筑材料和铺路用,但这些岩渣和尾矿也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在菱镁矿开采中产生的碎石、高硅矿石和高钙矿石,可用做菱镁建材和不定型耐火材料的原料,也没有得到开发利用,大部分都废弃扔掉。菱镁矿在煅烧过程中有50%以上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对环境污染很大,如果回收起来利用,是价值较高、用途较广的产品。

5、管理体制不完善和监管力度不够

我市在矿产资源管理体系上存在薄弱环节,导致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某种程度上的混乱、无序状态,监管不到位。

条块分割,监管薄弱。目前我省在矿产资源管理上实行条条管理,铁矿、菱镁矿、玉石矿取得探矿权、采矿权、选矿权都由省里审批发证;而市矿管部门在行政上实行块块管理,因此在矿产资源监管上有时脱节。这样往往造成各有关部门在应履行的监管职能上职责不明确。据了解,我市目前的40多家小选矿厂,90%以上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正式环评报告,也没有合法审批手续。

法律法规不完善,管理职责不明确。原《辽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规定建选矿厂应到当地地矿部门办理,但后来由于省有关部门把此规定取消,造成小选矿管理没有法规依据。一些个体企业受钢铁热升温,利益驱动影响,匆忙投资上项目,更加剧了小选矿厂管理失控、无序的局面。另外,在矿山环境恢复方面,目前我国颁布实施的有关法律法规仅是一些原则性的条款,缺少专门针对矿山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植被恢复等条例或实施细则,致使矿山环境行政管理执法主体、权益处置、资金来源及管理、法律责任等监督管理缺乏法律依据。

四、关于加强矿产资源管理的建议

我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而且比较集中,发展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如何发挥好这些资源优势,保障矿产资源的有效和长期供给,是关系经济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1、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矿产资源管理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矿产资源不可再生,科学发展观对矿产资源强调统筹兼顾。一方面要适应经济快速增长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求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与供应,不能以乱采滥挖、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市虽然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面临的资源形势仍将比较严峻,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开发利用,再过

三、五十年我市也将会面临资源枯竭的严重问题。应充分认识资源环境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矿产资源监督管理工作,对我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保持清醒的认识。吸取资源枯竭城市的经验教训,警钟长鸣,未雨绸缪,既立足现在,又要放眼长远,不断加大矿产资源监督管理力度。市委已经明确了我市建设“一个基地、三大产业”的总体目标任务,我们应据此进一步理清我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加快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明确现阶段工作的重点,完善各类矿产资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强化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全市矿产资源宏观管理。对我市特有的铁矿、菱镁矿、玉石矿等矿产资源,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周密的科学的论证,制定和完善我市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实行总量控制,配额管理,有序开发利用,掌握市场主动权。同时,应加大投入,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调研工作,进一步探明储量,摸清底数,建立我市矿产资源战略储备。还应学习国内外的一些明智做法,大力压缩本国、本地的矿产资源开采量、生产量,尽可能多地利用外购资源,进一步提升矿产品加工水平,以应对日益加剧的能源资源危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资源整合力度,推动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

我市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较大,矿产地分布相对集中,开发利用条件好。特别是铁矿适宜大型化、规模化经营。因此,我们在资源开发利用上,应发挥鞍钢等大企业、大矿山的技术设备,消化风险能力等优势,做好资源优化配置,从源头上避免乱采滥挖现象。建议市委、市政府要打造百年钢城,在资源利用上,应优先支持、扶持鞍钢发展生产,质量好的、储量大的资源应优先配置给鞍钢,鞍钢已开发矿区和国家已明文规定的鞍钢后备矿区由鞍钢开发。鞍钢应充分利用好自有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对现有矿山进行调整,挖潜改造,保持稳产

增产,延长大矿山的使用寿命。同时,要加强规划后备矿山,周边矿山的开发利用。政府在政策、征地等方面应给予大力支持,对有关进行资源整合项目应积极推进,提供便利条件。学习借鉴攀枝花市采取“南停北整”的政策,实行统一规划,规模开采,大矿大开,并有意保留一部分矿区作为战略资源予以封存保护,不许开采。 3、加强小矿山企业治理,强化监管措施

我市民营矿业开发及矿产品加工企业近些年发展较快,占我市民营经济总量的20%,对发展经济起到重要作用,但这些民营矿业开发企业,基本都属于小规模企业,在创造社会财富同时,也带来环境破坏和经济秩序的混乱。因此,我们在肯定这些小矿山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应采取符合我市市情的政策措施,加强监督引导。

从严掌握标准,严把准入条件关。建议有关部门对矿山开采企业的资金、设备、技术、勘查、环保等应按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查。在矿山开发中应设立新台阶,应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标准,确定一个适当规模标准,小于此规模的项目不批;对小矿山的整治学习六盘水市的做法,确定一个标准严加限制,低于标准的矿山一律关闭。

整顿小矿山企业,严禁乱采滥挖。建议对小矿山企业进行全面整顿,对采矿证到期不具备条件的小矿山企业不再续发;对技术水平较弱的小矿山企业积极引导和鼓励,采取联合经营、股份合作等形式走规模化集约化办矿之路。应发展适用、先进的工艺技术,提升小型矿业的装备水平和机械化水平。要全面推进改革采矿方法,禁止落后的浪费资源的采矿方法,因矿制宜,有针对性推广正规采矿方法,提高回采率;要淘汰关闭污染环境的小选厂、小冶炼等,使小型矿山的技术水平上一个新台阶。贵阳市采取“压小扶大”的政策,依法关闭了布局不合理、达不到规模、达不到环保标准的小企业,扶持大企业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科学规划,严格监督。要根据我市矿产资源勘查利用与保护规划进行小矿山布局调整,学习六盘水市的做法,在禁采区、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重要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地下水禁采区和重要交通干线两侧的景观可视范围内,要一律撤出,禁止开采;对零星分散资源,通过指定开采范围进行资源整合。政府有关部门应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严格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开采,破坏矿产资源的行为进行严格查处。 4、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我市已确定了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的构想,并制定了试点工作方案,应抓紧在全市生产企业,特别是矿山企业推广实施。应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建设循环经济型示范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资源循环型社会的具体实施方案、措施。形成相应的鼓励性政策和制约性政策,对发展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的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应搞好服务,积极扶持、鼓励。对生产矿产深加工产品的企业在政策上、税费上应学习大石桥市和辽阳市的做法,先交后免,给予支持,用以推动矿产资源合理充分有效利用。应引导和鼓励铁矿山企业制定综合利用计划,重点搞好尾矿等有用成分再选和岩渣回收利用。在镁矿行业将精深加工纳入发展规划,学习大石桥市建设国家镁质材料产业化基地的一些做法,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有关规划和政策,积极推进组织实施新建重点项目。应推进科技经贸合作及院校合作工程,推动企业规模化进程。加快技术创新,拓展产业链条,不断提高其产品科技含量。应充分利用、发挥鞍山科研院所的作用,搞好我市矿产品科研开发,综合利用。岫玉加工应进一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在加强规范市场、引进外地人才、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应加强本地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工艺加工水平,使岫玉制品真正无愧为国石的称号。

5、加大矿山生态恢复工作力度,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在矿山开发中应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正确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实现矿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明确目标,科学规划,把矿山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应结合我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工作实际,抓紧开展矿山环境调查与评价,摸清底数,制定矿山环境保护规划,并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矿山企业是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直接责任人,要抓紧制定本企业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护好矿山环境。对开发造成的矿山环境破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治理,使矿山及周围、我市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重点开发区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基本得到控制。

加强法规和制度化建设,全面推进矿山环境保护。建议市政府要依据《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矿山环境保护管理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技术规范,

为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使矿山环境保护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的轨道。要完善矿山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妥善解决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资金问题。遵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和有关矿山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建议学习和借鉴攀枝花市的做法,制定相应管理办法,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全方位,多渠道地争取资金。

强化矿山监督管理,严禁破坏环境。矿山建设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保证各项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对措施不落实,设施未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矿山建设项目,不准投入使用,对强行生产的,有关部门要依法吊销采矿许可证。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坚决控制新的矿山环境污染和破坏。在矿山企业年检中加强矿山环境的年检内容,对矿山环境破坏严重的企业,责令限期治理,并依法处罚。

矿产资源开发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应按照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综合运用行政监管、经济政策等措施,加速我市矿山生态恢复工作。

6、理顺管理体制,强化宏观管理

按照《矿产资源法》、《辽宁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和规定,我市主要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生产等管理权限在省级政府,地方政府的职能是“维护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有矿山企业和其他矿山企业矿区内的正常秩序”,“指导、帮助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进行技术改造,改善经营管理,加强安全生产”。针对鞍山行政区域内矿业的实际情况,建议市政府进一步理顺矿业管理体制,配合省政府加强宏观管理力度,确保矿产资源可持续稳定的发展。

成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综合协调领导机构。鉴于我市在矿产资源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学习贵阳、安顺、六盘水、攀枝花四市的经验,建议我市成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成员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及有关部门和有关县(市)区政府领导组成,并本着专业与非专业、领导与专家相结合的原则,邀请部分有关人士参与。定期召开会议,根据形势发展和情况变化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我市矿产资源开发动态,督促检查指导各项计划政策落实情况,收集有关信息和群众的意见反映,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

进一步明确政府有关部门矿产资源监管工作职责。为做到科学有效管理,应对现有市矿管机构人员进行调整充实,进一步强化有关部门矿产资源监督管理工作职责,理顺各有关部门相关权限,集中统筹,协调管理。学习贵阳、六盘水的经验,充实矿管部门力量,并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监管人员政治业务素质,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发挥矿山企业行业协会的作用。政府在加大矿产资源管理力度的同时,应引导各矿产行业的企业加强企业自我约束,增强企业自律意识。根据我市矿产开发企业较多、管理比较松散的实际情况,建议市政府引导鞍山区域内的矿业生产企业成立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企业间团结协作,共进共荣,公平竞争。对入会企业在探矿、采矿和争取国家、省的各项基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增强协会的吸引力。

建议市政府应尽快制定《鞍山市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的地方性法规,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销售要加以规范,将矿产资源保护费的征收和使用纳入法制轨道。

第12篇:电大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电大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研究

浅析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结构工程施工系统可靠性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组织管理评价研究

平洞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研究

马来西亚沙巴铁路更新改造工程施工方案研究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输水河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大型施工企业的工程投标运作

用ERP提升我国电信通信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水利土石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规范整合与汇编

价值工程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应用研究

冶石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研究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中主体

浅析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结构工程施工系统可靠性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组织管理评价研究

平洞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研究

马来西亚沙巴铁路更新改造工程施工方案研究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输水河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大型施工企业的工程投标运作

用ERP提升我国电信通信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水利土石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规范整合与汇编

价值工程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应用研究

冶石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研究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中主体行为风险评估及控制研究

基坑工程支护

结构工程施工系统可靠性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组织管理评价研究

平洞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研究

马来西亚沙巴铁路更新改造工程施工方案研究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输水河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大型施工企业的工程投标运作

用ERP提升我国电信通信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水利土石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规范整合与汇编

价值工程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应用研究

冶石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研究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中主体行为风险评估及控制研究

基坑工程支护设计、施工与监测技术的研究

第13篇:电大毕业论文1

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更好地加强与促进投资环境,需要建立一个市容环境治理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监督机制。共同实现和营造一个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

【关键字】: 环境卫生

问题

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环境卫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城市环境卫生是一座城市对外宣传的窗口,其卫生质量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其卫生状况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城市对外宣传,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基础所在。

1972年6月5日~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标志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出席会议的国家有113个,共1300多名代表。除了政府代表团外,还有民间的科学家、学者参加。会议讨论了当代世界的环境问题,制定了对策和措施。这次会议提出了响遍世界的环境保护口号:只有一个地球!会议经过12天的讨论交流后,形成并公布了著名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和具有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

《人类环境宣言》提出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引导和鼓励全世界人民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人类环境宣言》规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权利和义务;呼吁“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而保护和改善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和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和后代而努力”。会议提出建议将这次大会的开幕日这一天作为“世界环境日”。

尽管如此,但环境卫生在一些中小城市还未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制度不健全,管理跟不上,设施设备不到位等现象依然存在,直接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和环境卫生的治理,现以商洛市区为例予以阐述。

一、市容环境卫生存在问题

近年来,商洛市区在整治环境卫生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10年顺利完成省级卫生城市的创建任务。大大提升了商洛市市容环境卫生及城市形象。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环境卫生整体工作推进缓慢,局部工作出现倒退现象。

1、管理机制不完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也必须有机协调、共同推进。目前的城市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商洛市区环卫工作虽然是以市环卫处及商州区市容局下辖的四个环卫所为主进行管理,但环境卫生管理职能尚未完全理顺,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如绿化带、河道、公交站牌等就分别涉及园林公司、水利所、公交等职能部门,有的一个点就牵涉到几个部门、涉及的部门越多,责任就越难以落实。有的地段经常性打扫,卫生较好,但有的地段环卫人员敬业精神不够,环境较差,加之管理人员有限,没有及时督查与管理,没有处罚措施,导致偏远地段存在卫生死角现象。

2、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淡薄

有相当一部分市民在环境卫生方面的公德意识差。由于多年形成的陋习,随地吐痰、乱扔乱倒垃圾,在街上随意散发宣传资料,随意乱张贴等“六乱”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一是市民不按规定时间和地点投放、倾倒垃圾,扫垃圾出门、乱扔乱抛垃圾、乱丢乱倒垃圾现象经常发生;二是“城市牛皮癣”源头难于根治,乱张贴、乱涂写屡禁不止、清理后反弹现象普遍;三是交管部门、城建部门工作跟不上,城区内出现建筑工地车辆带泥上路和大货车散体物料运输污染道路现象;四是流动摊点、夜市摊点不按要求设置箩框扫把,摊点周围乱丢杂物、乱倒油污、随意摆卖现象严重;五是宅基地乱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现象严重,致使卫生死角普遍存在;六是移动招牌、户外广告违规设置,乱摆放、乱吊挂现象难于管治。七是在垃圾清扫、保洁方面,从横向看,主街道较好,小巷道较差;从纵向看,在节假日、重要会议、领导视察时段,环卫部门临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突击性环卫大整顿,时效性强,而有效性却短,常常是“一抓就紧、一放就松”,呈现出一种断层状态。

3、环卫设施设备陈旧且数量不足

近年来,政府和主管部门虽然加大了对环卫设施的投入,但由于环卫工作量的不断增加,环卫设施设备仍然存在不足。

目前,环卫处有车辆17台,其中垃圾运输车14台,扫路车1台,洒水车2台。属于报废车而仍在使用的垃圾运输车2台,在使用过程中,经常维修,不仅增加运行成本,而且影响工作效率;垃圾运输车辆中的吊臂车只有1台,担负着市区4个垃圾站的清运任务,工作量大,容易使车辆进入老化状态且严重存在安全隐患。现商洛市有垃圾中转站20个;垃圾压缩站8个,垃圾的清运工作长期处于超负荷运作,导致垃圾留城时间延长,加之垃圾运输车辆和一些垃圾中转站的陈旧老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活垃圾的及时运送和处理。

4、

环卫工人的素质普遍较低且人员不足

环卫行业历来是社会弱势群体较集中的行业,环卫工人的工作又是最辛苦的,收入相对较低(商洛市环卫工人目前月工资800元),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传统观念和世俗的偏见,一般进环卫工作的大多数是能力差、文化程度低、家庭生活困难、再就业能力弱的人,绝大部分环卫工人都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技能与思想认识方面都需要加强。就人数来看,人员严重不足,目前,商洛市区共有环卫工人1100余人,涉及保洁街巷327条,公园10个,广场9个,公厕12个,总面积60余平方公里(不含城乡结合部20平方公里)。

5、

机械化程度低

目前,我市一线清扫保洁人员仍是一把扫帚、一个簸箕、一辆手推车,工作方式还很落后,机械化程度还很低。为提高环境卫生质量,环卫部门对主要马路一般实行12小时保洁、重点路段一般实行16小时保洁。在繁华路段人流量、车流量大,却是环卫工人保洁的重点,环卫工人需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穿行,增大了环卫工人的危险性。

6、相关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是加强市容管理和建设的一项重要法规,不仅规范了政府机关、普通居民的行为和义务。而且规范了各级依法管理城市、建设城市必须遵循的原则。但是在具体的落实中,存在着专业人员不专业,不懂法,不依法的普遍现象,职能单位、职能部门在管理和建设城市中的角色混乱,管理混乱,任务不清,职责不明,管理跟不上,法规约束不到位。

7、城乡结合部存在卫生死角问题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较多,就近倾倒和乱倒垃圾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在山沟,有的在水库边,有的在荒地,有的在平原挖坑填埋,还有的就在市区内坑洼地带和废旧场所将垃圾堆积成山,给城区环境卫生造成极坏影响,并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对子孙后代健康贻害无穷,与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城市的文明发展与进步相背离。

8、运输粘带和撒漏问题

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运输撒漏是城市道路污染的重要问题。造成道路污染的原因有: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超载、封闭不严或设备破旧造成撒漏;建筑工地出入口因车轮碾压形成粘带等等。另外,夏季垃圾运输车辆的污水撒漏,雨污混合,污水增多,再加上积压车操作压缩后污水排放不及时,运输途中刹车造成大量污水晃出,臭气熏天,造成城区环境二次污染。

二、原因分析

1、资金不足

专项环境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来源不广,严重制约了商洛市的环卫事业的发展。像环卫工人待遇不高,致使劳动积极性不强,责任感不强。同时也制约了环境卫生事业的机械化、科技化发展,设备维修跟不上,奖惩措施力度不够。

2、宣传不到位

一是对于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从目前来看,主要是条幅和电视台进行宣传。这两种宣传方式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力度不够,范围不广,导致监督和保持工作难以有效进行。二是对于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转变教育不足。不少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对环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从而导致监督不力、管理无效、责任不能有效落实,分管工作不积极。三是环卫工人技能培训与思想认识提高不够。由于对他们的宣传教育不到位,导致在卫生保持和垃圾处理上效率低,出现纰漏环节多,而且缺乏最及时有效监督。

3、处罚力度不够

由于商洛市对“六乱”行为处罚相对宽松,执法、处罚难以到位,而市民对这些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了解不深。因此,很多人对这些恶习陋俗并不重视。对有的单位、宾馆、饭店、农家乐等门前卫生“三包”政策落实不到位,全部依靠环卫工人来清扫,导致卫生不能及时打扫和清理,存在脏乱差现象。

三、关于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个城市的良好形象和文明程度首先体现在城市环境卫生的整洁优美。针对目前商洛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深化市容环境卫生工作改革

一是要理顺市容环卫管理体制,细化责任区划,建立一个精干、高效、能够切实担负起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指挥、协调、监督等职责的管理机构。责任细化落实到人,并且将干部的考评与环卫职责完成情况相挂钩。

二是进一步加强市场化运作的管理,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基础,政府、企业、社会、外资等多元投资为主体的城市垃圾处理投资新体制,增辟资金来源,加大城市垃圾处理及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在政府资金投入不断巩固和提高的基础上,要全面实行城市垃圾有偿服务收费制度,尽快建立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的补偿机制,达到多渠道筹集资金的目的。同时,面向社会,利用环卫设施点多面广影响大的优势,采取共同投资大家受益的原则,不断推动环卫设施的技术进步和更新换代。

三是加强环卫工作的规划。环卫工作所牵扯部门广泛,工作的连续性要求高,工作要求细致全面。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应该全面评价和分析全市的环境卫生情况。在空间和时间方面做出更加细致的分析和规划。原则上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群众,清洁城市,化害为利,造福人民。比如厕所的建设位点选择,垃圾收集运输的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密集性高低问题。

2、营造氛围,加强环卫工作宣传力度。

首先,城市环境卫生离不开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但更离不开全社会对环卫工人及其劳动的理解、尊重和支持。环卫部门应该立足本职工作,会同政府宣传单位和新闻媒体等,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宣传颂扬环卫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大力弘扬环卫工人默默奉献的精神面貌,热情讴歌环卫工人为城市建设所做的突出贡献,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支持环卫工作、尊重环卫工人、自觉维护城市环境的良好氛围,打造出一个人人理解、支持和关心环卫工作的和谐氛围。

第二,群众参与环卫工作中有着决定成败的作用。要通过电视、报纸、条幅、社区宣传栏、家庭宣传小册子、中小学学生宣传教育等方式将环卫工作的重要性深入宣传,让群众能够充分看到环卫工作的切身益处。并且将垃圾分类、垃圾收集、环卫设施保护和环卫工作监督的工作进行深入浅出的指导性宣传,以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第三,管理工作是环卫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要让管理干部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环卫工作。通过培训,提升其专业性、技巧性、规范性的现代管理理念与行为。

第四,抓好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素质。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大力倡导文明生活和环保意识,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区市容环卫综合治理工作。通过开展“你我共建美好家园”、“小手拉大手”、“文明创建义务监督员”等活动,逐步提高居民群众的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通过深入推进“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切实增强辖区企事业单位、经营户参与市容环卫创建工作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共同维护社区良好的市容环卫形象。

3、加大城市环境卫生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和培训环境卫生人才,提高环境卫生队伍整体素质

随着环境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行业内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要想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把行业队伍建设放到重要位置,着力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既要发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行业精神,发挥环卫作为窗口行业的示范作用,不断提高队伍的服务水平,又要以环卫行业发展需求为基础,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并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吸取高科技人才、复合型人才,推动行业作业的机械化、行业管理的规范化。在具体体制改革过程中,要改善环境卫生作业环境,提高环卫机械化水平,实现环卫作业高水平、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减轻环卫职工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垃圾处理是环卫工作的重头戏,只有引进专业的人才队伍,才能改变当前垃圾处理方式所带来的制约,将垃圾处理事业向着二次污染低、成本低、效率高、收益高发展。

4、实行城乡生活垃圾统一处置,逐步把城乡结合部农村环境卫生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加大对垃圾收集点建设和垃圾容器购置投资力度,村村设置垃圾箱或小型中转站,集中收集,集中运输,集中处理,着眼长远,最大限度地减少乱扔乱倒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为后代造福。

5、建立健全建筑垃圾管理的相关行政法规。从严执法,对超载运输和封盖不严加强管理,特别是冬季煤炭运输、散装建筑垃圾等要采用封闭的车辆运输,对污染的路面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清理,直至恢复原貌。加强对工地出入口监督管理,要求出入口硬化,并及时水洗车胎和冲刷带出的黄泥,确保出入口清洁,减少粘带的发生。加强对夏季生活垃圾运输车辆的管理,要求所有满载车辆就近排放污水后再行运输,把垃圾污水消灭在运输起步之前,最大限度地确保城市道路路面不受污水的污染

6、加大环境卫生监察管理力度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保洁的不平衡,乱扔乱倒形成的卫生死角,运输的撒漏等方面城市环卫问题时常可见,为了加强对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城市环卫管理必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这就要求组织专业的环卫监察队伍,对城区进行日查、周查和月查,并及时提交检查汇总报告。建立周报、月报反馈制度,检查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环卫部门,限期督促整改,促进环境卫生问题的迅速整改和提高,以达到清洁城市的目的。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也要定期组织相关负责人进行卫生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环卫整改情况进行比较,相互学习,促进提高。建立联动机制,提高城市保洁水平。加强环卫、工商、城管、社区等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和协调,建立健全管理与执法联动机制。建议在耐心教育的基础上,加大对市民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促使市民逐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环保意识。

结语

只有因地制宜,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坚定不移地进行市容环卫改革,逐步改善城市的环境卫生,使商洛市的市容环卫事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只有更好地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不断提升城市的形象,优化城市的招商引资环境,推进城市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以整洁优美的市容环境、先进适用的环卫设施、科学规范的行业管理和优质高效的作业服务于广大市民和社会。

第14篇:电大毕业论文参考资料

写作批次:201208

论文题目: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

写作要点:思路一:

加副标题“--以XX公司为例”或“以知识型员工为例”

1.知识经济的背景与特点。

2.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3.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4.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问题与解决对策。

5.某公司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或者某单位、行业知识型员工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思路二:

1.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的关系。

2.知识经济中人力资源的挑战。

3.当前人力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4.人力资源问题的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以下参考文献仅为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1.赵玉勤:《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本问题研究》,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2.姚裕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杨河清:《新世纪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

4.彼得·德鲁克:《21世纪管理挑战》,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版

5.杂志:“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7-2008年各期。

\"万方数据\"推荐参考论文:

1.知识经济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学位论文] 李超, 20062009年3期- 郑绍忠;

3.知识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分析 [期刊论文] 《经济师》2007年5期- 谭俊华, 陈凯;

5.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视角 [期刊论文] 《商场现代化》 PKU - 2006年27期- 侯莹梅。

评语内容】 王嵬:提纲不通过

页眉请注明《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教部)//本科毕业论文//(201208)批次》;页脚请注明《》。

个人相关信息不完整,缺少教师姓名。

论文各阶段稿件都要按照“论文模板”的格式(论文各部分要件-如:个人相关信息、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去规范论文。请参考《论文模版》规范论文。

正文中标题序号使用不规范。格式:原则上一级标题用“

一、”标注,二级标题用“

(一)”标注,三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如“1.”标注。

论文题目《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涵盖面较大,题目仅仅指明一个写作方向,你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和兴趣,确定某个具体单位进行写作,尽量缩小写作范围,即加一个副标题,比如:《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论腾翔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以博威科技公司为例》,等等。这样选题文章才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才会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还可以提高你的工作质量。若论文不结合具体单位,就会空洞无物,理论脱离实践,因此文章就没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当然论文也不会得到好成绩。

建议你的论文提纲结构为:

一、概述(说明写作意图,提出中心论题。包括: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及意义,论文结构框架等);

二、相关理论(包括:相关概念,特征,影响因素等);

三、某某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其中包括,

(一)某某集团简介(其目的是增加论文的针对性);

(二)某某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相比较,既可找出其存在的主要差距)];

四、某某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五、某某集团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的有效措施;

六、结束语。文章重点在第

四、五两部分,应展开讨论,其内容应占大量篇幅。

提纲水平较差,请按照提纲评语修改论文。

论文题目: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

评语内容】 ---以内蒙古满世煤炭集团为例

王嵬:二稿不及格

论文各阶段稿件都要按照“论文模板”的格式(论文各部分要件-如:个人相关信息、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去规范论文。请在【关键词】与《正文》之间加【正文】二字。请使用《【摘要】:【关键词】:【正文】:【引文注释】:【参考文献】:》表示。字体书写格式不规范。宋体五号字两端对齐,段落首行空两字,单倍行距,段落间距都为零,字体颜色一律为默认黑色。一二级标题另起一行,不使用句号。《

一、概述:摘要:》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

一、概述》属于正文部分,《摘要》在正文之前。请参考《毕业论文模版》规范论文。

题目要尽量简练,尽量准确,我看把《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论内蒙古满世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改为《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以内蒙古满世煤炭集团公司为例》好了,题目简单了,其内容和原题一样不变。

论文题目:主标题使用宋体三号字居中。副标题应另起一行,前面带破折号“——”,宋体四号字居中。

参考文献总数不少于10本(篇),其中参考书籍不少于5本,其他参考资料如期刊文章、论文、网络文章等不少于5篇,参考资料内容必须与论文内容紧密相关,且为近五年出版或发

行的资料。

现有提纲结构不合理,内容较散,重点不突出,因此可将文章结构适当调整,一些内容应适当做些添加或删减。

建议你的论文提纲结构为:

一、概述(说明写作意图,提出中心论题。包括: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及意义,论文结构框架等);

二、相关理论(包括:相关概念,特征,影响因素等);

三、内蒙古满世煤炭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其中包括,

(一)内蒙古满世煤炭集团公司简介(其目的是增加论文的针对性);

(二)内蒙古满世煤炭集团公司现状及问题(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相比较,既可找出其存在的主要差距)];

四、内蒙古满世煤炭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五、内蒙古满世煤炭集团公司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的有效措施;

六、结束语。文章重点在第

四、五两部分,应展开讨论,其内容应占大量篇幅,要结合所撰写企业的实际情况,增加定量分析,如增加图表、数据---用数据说话,增加论文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则可极大提升论文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稿水平很差,借鉴过多,无个人观点,重点不突出,要加倍努力啊!目前论文水平只能是不及格。

论文管理部再次强调:

1.请严格按照《论文模板》通篇检查,规范全文编排,并仔细阅读老师给的修改意见,认真完善并按时提交定稿!

2.注意借鉴资料需合理,避免由于简单粘贴拼凑,而构成抄袭。凡引用他人资料超过全文三分之一篇幅的毕业论文,即为抄袭,按作弊处理,将无法申请学位!

成绩:不及格

第15篇:电大本科毕业论文

电大本科毕业论文范文1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英语的浓厚兴趣和敏感性,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发展语言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基矗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交际化内容的输入量,探索符合培养现代化人才要求的英语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当前,随着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充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进行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的现代教学手段和内容,其突出的作用,正在逐步被人们认识、理解、接受和应用。我通过制作并使用多媒体课件,深深体会到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

什么是计算机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即多媒体课件)是将计算机作为主要教学媒体,直接介入教学过程,为完成教学目标而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为一体,密度高,容量大,直观性和趣味性比较强,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多功能全方位地虚拟真实情境,为教学提供互动空间,同时还能对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多媒体技术为构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多种便利条件。

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还要不断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例如,我在制作课件时,对于计算机的硬件设施和在制作中会遇到的问题并不了解,为此也经常徒劳无功。后来我咨询了计算机老师,把这些在制作中遇到的问题一一解决,在以后制作中基本的操作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就表现出学科教师与计算机教师合作能够取长补短,

优势互补来提高课件质量。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强大优势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小学生一旦对某种事物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因而观察细致,记忆深刻,思维敏捷,积极主动。计算机声像兼备,既直观又生动,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他们的兴趣就能大

大激发出来。

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产生整体效应。学习效率最高,视听并用的理解记忆率,远远大于光看、光听的记忆率。作为教师,我深刻体会,在教师使用传统的学具授课时,学生的积极性远不如教师授课时使用生动的课件。因此教师应该在现代化手段的下,将多媒体教学深入每个教学点,让学生在教学中起着主体作用。教师只是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件作为创造更多元、更高

效的教学模式出现。多媒体在教学中,即可用于课堂教学,也可用于课外辅导,他所显示出的巨大优势往往令常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

如在教学“CanIhelpyou?”这一语言时,通过计算机设计了几个情

景:

⑴小花狗到小猫的水果店去买苹果。

⑵一位少先队员帮助一位老爷爷过马路。

⑶一位游客到明珠大酒店登记住宿。

学生在这些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中边看边说,不仅熟悉了“CanIhelpyou?”而且知道使用这句话的具体环境(什么时候说),它所表达的意思(怎么说),以及其它一些相关句子的用法。基于情景的教学中,学生既要考虑所处的场合,又要使所表达的内容前后连贯,也就是要把符合环境要求的一些句子组织在上下连贯、前后呼应的语篇中。在学习“CanIhelpyou?”句型时,根据前面设计的情景,我们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使学生自动联想以前学过的知识,如

“Thankyou./Thanks.”和“Youarewelcome./Notatall.”等句型和单词,并将它们用到现在的情景对话中。这样,学生不但学习了新知识,还复习了原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知识整合、灵活运用的能力。我

们还可以将基于相同主题的学生现场表演与计算机虚拟环境相结合,让学生动起来、唱起来,使课堂成为真实的语言交际的“社会性”场所,调动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他们投入自然、自由的语言交际氛围,使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

挥。

三、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和效果

多媒体课件能轻松创设各种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良好的导入

新课。

一般来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每一单元都围绕着一个特定的课题,如人物称呼、颜色、购物、喜欢什么,会干什么、打招呼等等。这些话题都由每一单元的主情景图导入,这个情景图的作用是一个单元所有知识的总揽,教师可以据此来告知学生在本单元需要学习那些东西,并逐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层层深入。因此,单元导入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每一单元其他环节完成的好坏。但要做好导入,需要我们充分挖掘其相关的背景知识,创设相应真实的语言环境,方能紧紧扣住学生心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参与意识。传统模式导入,无非通过图片讲解,放录音对话,若由老师解释相关语言背景等方式,很难营造一种真实氛围。而利用课件,则可以多管齐下,向学生真实立体地展现所学语言的背景和使用环境,为学生创设一个“摆脱母语羁绊,充

分调动眼、耳、脑、口等对语言信息综合反应的语言习得环境”,使之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如PEP教材四年级下册《Isthisyourskirt》一课的导入,我通过相关软件截取乐光盘上的一段关于衣服的视频。这段视频向学生展示了橱窗里五颜六色的衣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呈现内容的重点是要学习的各种衣服。学生兴趣很高。当然不同话题的导入方式也不一样。如“CountryMusic”一单元,可利用音频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

如“CountryRoad”再配上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自然引出

Countrymusic和countrysinger这一话题。再比如四年级下册有关天气《It’swarmtoday》一课,可剪辑一段反映飓风登陆前后的音像资料,使学生切身体会到飓风的危害,将其带入真实的情境之中。

这些生动直观的导入方式,都能积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主动参

与到教学之中。

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突破英语教学的重难点

目前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三维目标的生成,最基本的是知识与技能,在知识与技能当中需要教师去突破重难点。如何突出重难点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若处理不好,一节课收效甚微。在传统教学中,一些抽象、难以用言语来描述的问题,通常让许多老师感到棘手。而多媒体

课件由于其形象直观特点,能使抽象东西形象化,既突出重点,又能使难点化难为易,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得牢,兴趣盎然,增加美

第16篇:电大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台州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选择

【摘要】针对台州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台州中小企业的现状,指出对台州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在研究战略目标定位时,从台州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运行结果、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在这三个方面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以及要实现该目标所要达到的十大要求。在确定台州中小企业发展方向时,结合中国国情、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加入WTO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要坚持发展特色型中小企业、配套型中小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等7个发展方向。

【关键词】台州中小企业;台州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台州中小企业发展方向

中小企业分布广、数量大,其经济活动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促进市场竞争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力量。与大企业比较,中小企业以其组织成本低廉 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经济发达的美国而言,中小企业占其企业数的95%以上,60%的劳动力在中小企业就业,实现全国销售总额的54%,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40%。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活动中,也起着不可能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1ooo万户,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大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台州地处浙东南沿海,作为全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中小型企业在其经济活动中,有着主体性的地位。台州目前有中小企业8.7万家,总产值2500多亿元。48个工业制成品市场占有率全国

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必须一致,目标应该为方向而服务。有针对性的为台州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提出发展方向,继而制定出相应的战略目标。

2战略目标

台州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这种定位既要成为台州中小企业的追求目标,起到引导台州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又要使其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努力实现并能推动台州中小企业的逐步发展,是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目标 。就其目标而言.既要与我国国情相符台,又要与台州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相统一;就其动态来看,还要与加入WTO后的世界经济形势相统一。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台州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应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战略目标:运行状态支持目标、中小企业运行结果目标、社会效益目标。

2.1运行状态支持目标

这主要是从外部环境来讨论台州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在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大环境系统中才能成长壮大。特别是台州中小企业,在总体上还存在着‘低,小,散’的弱点,与大型企业相比在技术,品牌,市场网络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弱势。对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它们是一个弱势群体,更需要系统环境目标的实现才能达到自身运行的结果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因此,运行状态支持目标就自然构成战略目标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具体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2.1.1政府扶持到位 政府的政策扶持是一个关系到台州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和系统目标能否实现的首要问题。由于台州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人才短缺、技术落后,很难与大企业相互抗衡,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得发展所必要的资金、人才和技术,这就要求政府对其进行必要的扶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扶持政策到位目标体现在政府观念的到位、政府身份的到位、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

(1)政府观念的到位是指政府应改变自己的观念,认识到大中小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平等的一员,都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各自的贡献.并且大中小企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规模结构的形成过程是既定约束条件下资源的配置过程,它们相互依存、互相协作、互为补充、共同发展,都应给予同等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而不能只重视大企业,忽视甚至歧视中小企业。(2)政府身份的到位是指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以恰当的角色出现在中小企业面前,不能超越其职权干预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的行为应该是:代表和维护中小企业的利益;负责对中小企业的宏观指导、发展规划和发展产业指导;负责贯彻落实及督促和检查中央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文件的执行;推动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等。(3)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是指政府制订的政策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运用政策的行为是间接管理而不

是直接管理,是引导而不是行政干预。

2.1.2社会服务到位由于台州中小企业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差,一般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满足资金、技术和人才的需要以及实现信息、培训、市场、法律等方面的自我服务,故政府、社会中介机构都要采取措施,以便台州中小企业能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获得所必需的各种资源和信息。(1)以行政区划为载体形成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行政机构1)参与、帮助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中介机构。政策性中介机构是指那些由政府出资设立的实施特定政策意图、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中介机构,可设立提供长期贷款的融资机构、出口担保机构和免费为创业者提供注册、信息服务的商会及社区机构 。2)根据市场需要由政府协助成立以盈利为目的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投资、咨询、信息、培训等机构 。(2)以社区为依托,以民间投资为主体(政府适当资助),建立中小企业综合服务组织,形成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技术创新、培训辅导、信息网络、市场拓展、合作服务。3.融资服务中介人到位中小企业发展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有资金不足,而光靠自己的信誉和财产抵押难以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这就需要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人来协调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鼓励银行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中介人可以是中小企业工会组织的代表团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通过他们的努力工作,使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帮助中小企业打通筹集资金的渠道,增加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

2.2运行结果目标

这是从台州中小企业内部机制来讨论其战略定位。运动状态支持目标只是为台州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了有利的外部经济条件和环境,要从根本上促进台州中小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台州中小企业自身还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机制,做出适应市场有针对性的充分调整。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具体要实现以下目标。

2.2.1增加数量台州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在数量上要得到较快的增加。为了充分发挥台州中小企业在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在今后10年内应以每年15% ~2o% 的数量递增为益。

2.2.2提高素质台州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是一个普遍问题,既不利于原有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新企业的创立。政府应果断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帮助它们提高自身的素质,迅速改变现有这一状况。据台州中小企业调查资料显示,高层管理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占3.04%,中专程度占4.63%,高中程度占23.5%。技术及专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也远远地偏低和缺乏。

2.2.3结构合理台州中小企业在运行体系中结构矛盾突出,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都不合理,这是使台州中小企业面临困境的重要因素,必须迅速突破。

我们必须分析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寻找矛盾的焦点,采取有力措施争取在2年时间内使三大结构矛盾得以解决,使台州中小企业的运行结构趋于合理。

2.2.4理顺体制我国中小企业的体制矛盾主要是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目前要解决的还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集体企业的体制矛盾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产权不明晰、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缺乏,使中小企业运行的效率低下,难以真正发展壮大,所以,政府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理顺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3运行的社会效益目标

这是从中小企业产生的社会效益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中小企业必然会以利润最大化为其目标,但企业的盈利目标与社会效益目标是密不可分的。每个企业都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不能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社会财富的损失反过来又会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以中小企业在运行中所产生的整体社会效益作为中小企业是否得到发展的标准。我国中小企业运行的3个社会效益目标是:增多财富、增加就业、城市化程度提高。首先,中小企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职工收入,这样可以避免社会资本过于集中,促进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均衡分配,达到共同致富的目标。其次,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多,人们会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创办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不断强大,扶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最后,中小企业的壮大,就业人口的增加和人们财富的增加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又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3发展方向选择

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体系,缺少对战略方向的阐述显然是不完整的。本文中小企业的战略方向是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加入WTO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而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的几个具体发展方向。

3.1 发展地域特色型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El趋激烈的今天,只有具备特色的企业才会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因此,培育和发展地域特色型企业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方向。各地应按照市场、资源、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产业群体型企业,通过地域特色形成的产业能带动该地域形成产业群,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3.2 发展配套型中小企业配套型中小企业是指那些为国内支柱型大企业和国外大企业生产配套零部件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为大企业生产配套零部件,可以更好的促进专业分工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了“大而全”“小而全”和重复建设。

3.3 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各国的经验来看,科技型企业是中小企业发展较为成

功的企业,它在推动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应充分利用高校的科技人才优势,大力促进产、学、研联合,开发一批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科技成果,促进一批院士专家型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4 发展就业型中小企业我国的工业不够发达,劳动力富余,就业困难失业人数的增加,会带来巨大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不利于我国工业化的推进 因此,要根据我国各地的特色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吸收富余、下岗职工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同时还应重点发展社区(村)企业,这些企业立足本地,服务本地,科技水平要求不高,但生产廉价的商品,这也是就业型企业拓展自己发展空间的领域。

3.5 发展外向型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生力军,其发展可以产生几个方面的作用:① 加快我国对外开放的步子,使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参与我国的工业建设;② 更多地利用外资和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与管理经验;③ 带动我国出口企业的发展,为增加我国企业产品的出口创汇创造更好的条件;④ 使我国形成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 所以我国应充分利用加WTO的带来的机遇加快外向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3.6 发展国有、集体中小型企业国有、集体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不在于企业数量的增加,而在于质量的提高 提高国有、集体中小企业质量的重点是加大企业的改革力度,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成为市场的竞争主体 为了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方面我国应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放松对它们的限制,让其有自由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力;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为其尽快减负,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中平等的一员。

3.7 发展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是一类比较特殊的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推动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条件是资金来源问题+这类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政府的扶持性资金;二是来自社区内的共同集资。如果地方经济发展较快,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比较容易筹集到资金 只要企业的项目有发展前景,比较容易得到政府资金的扶持和居民的支持,通过共同集资的形式筹集到所需资本。

【参考文献】

[1] 李大明.产业结构谓整与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研究[J].财贸经济2001.(10):41

[2] 项保华.企业战略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

[3] 马晨,马乃云.我国民营企业贷款融资问题的研究[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1.(3):20-24.

[4] 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贷与二级市场[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1.

[5] 蒋国虹;;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10期

[6] 江红英;王义龙;;低碳经济模式下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变革初探[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10年04期

[7] 林芳兰;;国际旅游岛建设与海南黎族医药产业的发展[J];新东方;2010年06期

[8] 杨斌;徐彬;揭筱纹;;中小企业战略双重整合研究模式设计[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

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陆生堂;;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浅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10期

[10]王宁;;互联网条件下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J];管理科学文摘;2008年Z1期

[11]陈占葵;汤幼平;;中小企业加强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及路径[J];管理观察;2008年25期

[12]包文杰;;论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J];经营管理者;2009年01期

[13]张忠寿;范丽红;熊敏;强明隆;;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环境分析[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

年09期

第17篇:电大毕业论文要求

毕业论文要求

一、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应脱离专业范围,对实际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尽可能选择与社会发展及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题目。选题应鼓励学术创新。

2.毕业论文形式为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非学术文体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

3.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如有抄袭,一经发现按作弊处理。

4.毕业论文应当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严谨,语言通顺,格式规范,本科论文字数不少于6000字,专科论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

二、格式要求

1.统一用A4纸打印。目录、内容摘要、参考文献要分别打印,各打一张。

2.主标题加粗小二号黑体字型居中。

3.副标题加粗三号黑体字型居中。

4.论文内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

5.正文宋体小四号。

6.参考文献宋体五号字。

7.行距1.5倍。

8.页边距:上、下为2.54厘米,左右为3.17厘米

9.从正文开始到参考文献要编页码, 目录和内容提要不算页码。

三、装订顺序及具体要求(论文装订本科一式三份,专科一式二份)

封面——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学生毕业论文评审表——教师指导记录表

1.封面:封面样式由学校统一发放;

2.目录:“目录”二字居中、用黑体小二字型,目录的内容用黑体小四字型,目录标题后要标明页码(一般标到二级标题即可)。

3.内容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当具有客观性和简明性,字数不少于300字。“内容摘要”四字居中、用黑体小二字型,内容用小四宋体字型,内容提要之后要列关键词。

关键词: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标示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一篇论文应有3-5个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内容摘要的左下方。

4.正文:正文要有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居中、主标题用黑体小二字型,副标题用加粗三号黑体字型。正文用小四宋体字型,正文中的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

文中凡是另起一段的,前面均需空二个字,即四个空格键,大标题和小标题前也一样,且后面不能写正文,正文需另起一段。段落间不允许空行。

注释:放在参考文献前面。

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全部用宋体五号字型。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必须注明引用教材(或著作、期刊、网站等)的书名(或著作、期刊、网站名)、作者、出版单位、时间(引用期刊的还必须注明文章名),引用其他参考材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参考文献按序号、编著者、书名(或著作、期刊、网站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的顺序排列。

第18篇:电大金融学毕业论文

目 录

一、宿迁的邮政储蓄邮储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邮储银行会计的核算风险„„„„„„„„„„5

(二)邮储银行会计的操作风险„„„„„„„„„„5

(三)邮储银行会计的监督风险„„„„„„„„„„5

(六)邮储银行会计的内控风险„„„„„„„„„„5

(五)邮储银行会计人员的风险„„„„„„„„„„5

(四)邮储银行会计的结算风险„„„„„„„„„„5

(七)邮储银行的财务评价风险„„„„„„„„„„5

(八)邮储银行计划风险„„„„„„„„„„„„„5

(九)邮储银行市场风险„„„„„„„„„„„„„6

二、宿迁的邮政储蓄邮储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

(一)邮储银行会计制度不完善„„„„„„„„„„6

(二)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6

(三)邮政储蓄邮储银行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6

(四)操作风险管理文化落后„„„„„„„„„„„6

(五)会计信息提供上出现问题„„„„„„„„„„7

三、防范宿迁邮政储蓄邮储银行会计风险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全面、及时的会计信息系统情况„„„7 (二)建立控制风险的监督保障系统„„„„„„„„„7 (三)强化会计管理体制„„„„„„„„„„„„„„7 (四)要强邮储银行内部控制„„„„„„„„„„„7

1 (五)加强岗位培训„„„„„„„„„„„„„„„8

四、参考文献„„„„„„„„„„„„„„„„„9

2 浅谈宿迁邮政储蓄邮储银行会计风险防范

邮政储蓄邮储银行会计风险是指邮储银行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为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不真实,使得判断、决策发生失误最终导致邮储银行机构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邮政储蓄邮储银行会计风险的存在,给规范整个金融业的风险带来了一定的阻碍。这些年来,宿迁邮储银行会计风险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扩大化的趋势,宿迁邮储银行于2009年挂牌成立市分行,由负债业务发展为负债资产两方面业务,拓宽了业务发展的道路,也正式因为业务范围的增加,信贷业务的开办,才出现了种种会计风险。自成立至今已有数十例案件发生,如沭阳县假证件案件、宿城区某市场贷款业务迟迟收不回现象等等,可见加强宿迁的邮政储蓄邮储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是势在必行的。

一、宿迁的邮政储蓄邮储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当前,宿迁邮政储蓄邮储银行的会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邮储银行会计的核算风险。由于宿迁邮储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的种类范围多而复杂,很多邮储银行的风险都是与某个会计核算环节的失控有关,这导致邮储银行的每笔实际业务的会计核算中都要可能发生错误。

(二)邮储银行会计的操作风险。邮储银行人员在进行业务操作时,有时出于某种利益的追求,选择有利于相关利益人的会计方法,提供虚假信息。这种风险虽然发生的可能性小,但是其破坏性大。

(三)邮储银行会计的监督风险。邮储银行会计人员没有能尽到监督的责任,监督工作没有能及时到位,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更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会计风险的发生。一些社会审计机构审计质量不高,有的甚至违规执业,使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未被充分揭示。

(四)邮储银行会计的结算风险。具体表现为票据的结算风险、电子汇划的结算风险、信用卡的结算风险。

(五)邮储银行会计人员的风险。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由于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或在执行会计制度过程中发生人为偏差、违规操作,使金融机构资金财产遭受损失也大有可能。如:前台会计人员在办理结算业务过程中,由于对票据防伪、防假识别能力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致使邮储银行资金被诈骗、冒领;有的会计人员对支票折角核对存在认识误区,以为开户单位的经办人员都较固定、相互熟识,忽视或省略折角核对印鉴这一程序,致

3 使潜在的会计风险成为现实;还有的会计人员没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致使银行的资金资产遭受损失。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具体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岗位职责不清。

(六)邮储银行内控风险。会计工作是保证商业邮储银行健康运行的基础,工作风险的反映、预测和分析均依赖于及时、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若会计行为违规信息失真不仅无法满足防范。风险的信息需求而且将带来风破损失加大的可能性,如收入不报、成本不实、截留利润、搞两本账等将造成邮储银行资金被截留、贪污、盗窃的风险。会计内控制度执行不严使假造票据、伪造凭证等存在违法违纪行为得不到控制必然造成结算资金、内部往来资金被套取、侵吞、挪用、骗取的风险。

(七)邮储银行财务评价风险。国有商业邮储银行以效益为核心的经营目标,确立客观上要求其在符合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有健全的以财务业绩考核为中心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财务报告。作为考核各级行经营业绩的主要依据其合理性、有效性完全取决于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财务定量评价最直接、最更要的资料,是财务报表提供的会计信,如果会计行为违规经济效益不真实必然使财务评价失真 。

(八)邮储银行计划风险。会计行为为风险的影响渗透于邮储银行经营计划全过程,信贷计划既要包括对未来项目市场的预测又要建立在对过去信贷资产收益的分析基础之上,如果会计行为违规夸大信贷资产收益率使一份非可行性论证分析报告在虚假会计信息的掩盖下通过,就会造成信贷资产损失的风险;又如对高息揽触不能及时监督和反映不仅会造成到期不能支付的风险而且使筹资计划失去科学性,甚至会诱发信贷计划无资金来源保证的信贷风险,总之会计行为违规会影响到综合经营计划的正确编制以造成资金使用风险。

(九)邮储银行市场风险。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市场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邮储银行如果会计工作漏洞百出假账泛滥,不仅破坏了市场竞争的有序性、干扰市场运行,而且依据失真的会计信息无法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必将造成经营风险最终受到市场无情的惩罚,会计信息对内部资源配置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错误的会计信息会误导资金流向使国有商业邮储银行内部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竞争能力下降,面临在市场竞争中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二、宿迁的邮政储蓄邮储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

想要防范邮储银行的风险,全面提升邮储银行防范风险能力,首先就要弄清楚其成因。

4 邮储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上普遍存在诸多缺陷,这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邮储银行会计制度不完善,邮储银行相应的会计制度没有能够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完善,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基层网点风险防范意识差,其建设严重落后于其他银行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此外,邮储银行目前实行的是单式凭证制度,这对于处于计算机网络广泛快速运用的时代来说,单式凭证制度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趋势,各种问题逐渐突出。

当前其他已经大量依靠计算机处理各项业务,任何一笔业务在技术上都可以实现一人同时记载收付款双方的账户,许多业务都已经采用复式凭证,因而此时,复式凭证制度的优越性已经远远大于单式凭证制度。并且单式凭证制度操作复杂,需要的凭证多,工作量大,完成的时间长,严重影响了邮储银行会计工作的质量。

(二)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宿迁现在的经济模式为市场经济模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同时,各种市场经济所常见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需要一个完善的金融监管模式来控制邮储银行的风险控制。邮储银行会计外部政策环境不完善,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无法及时有效地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在管理上,缺乏一个有效的指导,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除此之外,有的邮政储蓄邮储银行没有按照市场规则公平竞争,例如,某些地方保护主义情况严重,使某些邮储银行享有某些政策优势,造成金融市场秩序的混乱。甚至有的邮储银行不遵守金融法规和制度,因此难以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三)邮政储蓄邮储银行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邮政储蓄邮储银行为了跟上外界环境的变化,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大量招聘邮储银行人员,一些新手一时很难适应工作环境,对于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没能很好的掌握有的邮储银行将目光放在会计电算化的运用上。忽略了对会计人员的相应业务的培训,导致邮储银行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下降,而真正精通业务、懂会计电算化知识的人才匮乏。并且有的业务人员素质低,为了个人的利益做出违背道德甚至违背法律的事,致使目前邮储银行会计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不够理想。邮政储蓄邮储银行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对防范邮储银行会计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

(四)操作风险管理文化落后,风险管理文化是一种融合现代商业邮储银行经营思想、风险管理理念与风险管理环境等要素与一体的文化是商业邮储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风险有怎样的认识就会有怎样的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框架存在缺陷会使得严密的内控体系出现漏洞出现风险损失在所难免。从目前的情况看国内邮储银行业在操作风险

5 管理框架上的缺陷表现在:缺乏专门的操作风险管理部门和基层分支机构风险管理职能缺失。

(五)会计信息提供上出现问题,会计人员在向邮储银行的管理者提供会计信息上,没能做到及时、有效、完善,信息分类比较粗,提供的信息比较笼统,没能提供准确的或是针对性强的信息,造成现阶段会计信息可加工性差,传递的信息的可用性和有效性差,不能满足风险管理对信息复杂多变的要求。

三、防范宿迁邮政储蓄邮储银行会计风险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全面、及时的会计信息系统情况,邮储银行在接受贷款申请时,应要求其报送经注册会计师审计验证后后的会计报表,并要求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担连带责任。

1.同时,在接受贷款申请时,还应要求借款企业必须提供现金流量表,并将原先着重对企业利润指标和静态财务时,除要企业报送主要会计报表以外,还应要求企业提供能详细披露其偿债能力的补充会计信息,如应收帐款的帐龄分析资。

2.邮储银行应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将每一借款企业的情况,包括企业的会计报表及补充会计信息、担保抵押、信用度及开户情况等输入计算机,建立完善、连续的邮储银行信贷信息数据库,从而实现邮储银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的完整、连续、动态的监控,以便及时发现企业异常,防止企业重复抵押、多头担保等不规范行为和高负债经营等现象的发生。

3.设置专门科目,加强对邮储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状况的反映。早在1998年初,中国人民银行颁发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要求商业邮储银行将全部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该分类方法将风险确认为贷款分类的标准,这是风险防范意识在邮储银行经营管理中得到重视的体现。

但迄今为止,各商业银行在会计核算上,贷款科目按期限设置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部分邮储银行对不良贷款中设置一映。如果增设“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四个贷款科目,则可以加强对邮储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状况的反映,给信贷及有关管理部门提供警示性资料,从而更有利于邮储银行自身控制风险。

(二)建立控制风险的监督保障系统,加大稽核盟督的力度建立起对邮储银行风险实施动态监控的机制,将反映邮储银行风险的各项指标与邮储银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警戒值相对比,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反馈信号,敦促并监督各有关部门及时采取修正措施。

此外,事中监督还应包括对邮储银行业务规范和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以维护法规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事后监督主要应通过对凭证、帐簿和各种报表的检查分析,对邮储银行稳健

6 经营的结果进行全面复审检查,考核各单位有关控制邮储银行风险责任指标的执行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与措施,以进一步具体可采取以下手段:

1.通过柜面监督邮储银行信贷资金的使用,防止信贷资金被借款人不合理挪用、挤占,监督其按借款合同的规定使用资金,并在到期前促使其及时归还。

2.对抵押物、质押物的价值评估应严格按规定设帐登记,强化其应有的。

(三)强化会计管理体制,杜绝违规经营、帐外经营及帐外经营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出了邮储银行会计管理体制下存在着弊端,影响到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使得正常的会计信息难以及时获得,不仅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还容易掩盖问题,推迟问题的暴露,延误了化解风险的时机。

因此,只有尽快实现邮储银行内部的统一的会计管理体制,才能有效地扼制违规经营和帐外经营,控制邮储银行经营风险。各商业邮储银行可以考虑采用会计人员委派制和派驻稽核特派员的办法,强化统一的会计管理。

(四)加强邮储银行内部控制,保障邮储银行业务的安全、稳健控制邮储银行会计风险,最重要的是加强邮储银行内部控制,加强邮储银行内部控制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授权制度包括各个会计岗位人员的工作授权,如办理邮储银行承兑汇票授权; 2.信用卡限额的授权;资金划拨的授权等。加强了这些授权的管理,不仅使可能的贪污犯罪现象受到限制,且一旦发生这类事件,受理行也可以从反常的情况中察觉,从而严密地加以控制。又如会计科目使用的授权,会计检查和更改会计事项的授权等等,都应是十分细致的规定,不能笼而统之,而应根据每一家邮储银行营业单位的规模,客户情况及每一个会计人员的工作阅核算制度,增强财务核算的准确性,防止虚假成本、虚假利润掩盖下的风险;

3.坚持联行基本规章制度,防止邮储银行内部联行案件的发生,避免邮储银行资金的直接流失;

4.加强邮储银行内部管理,坚持出纳“四双制度”一即双人临柜、双人管库、双人守库、双人押运制度,以便有效地控制金融系统内部大案、要案的发生,从而控制会计出纳操作风险,维护邮储银行资金的安全。

(五)加强岗位培训,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要把好用人关,对会计人员的任用必须择优安排,会计人员的调整,必须征得会计主管人员的同意,要保持会计队伍的相对稳定,特别是业务骨干的相对稳定。

1.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法制教育,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会计队伍;

2.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组织开展方式灵活、多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岗位

7 培训活动,使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各项业务技能;

3.要培养造就优秀的会计主管人员,会计主管必须由政治素质好、业务精通,组织能力强的员工来担任;五是要科学考评会计工作,建立奖优罚劣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加应该注意经济全球化与金融风险研究的特别关系,我们应该积极的应对政策,避免再次出现以上的情况,我们应该在别人的失败地方吸取经验,在成功的地方学习,努力的做好每一步。在金融风险的历练中成长,了解风险才能及时化解风险,邮储银行一个新兴的银行,需要不断总结,不断改良才能真正成为国有第五大银行。

8 参考文献:

[1] 赵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研究——以招商邮储银行为例 [D],2009。

[2] 牟静.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营运后台集中操作风险防范 [D],2010。

[3] 张喜梅.对商业银行会计内控机制的探讨 [J], 新疆金融,2009, (3) _3。

[4] 傅伟.刍议商业银行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 [J], 商业会计,, 2011, (12) _2 。

[5] 郑璐.关于建立完善银行会计内控制度的思考 [J], 经济师,2009,(6) _2 。 [6] 刘中华,伍俊妍.商业银行会计制度设计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J], 南方金融, 2010,(4)。

[7] 李娟,张杰.浅议商业银行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J], 中国商界,2010。

[8] 赵雅婷,张洋.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探讨 [J], 经济视角,2010, (24) 。

第19篇:电大法学毕业论文

对我国缓刑制度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现状的一些看法

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刑罚制度。它的特点是在判刑的同时宣告暂不执行刑罚,但在一定时间内保留执行刑罚的可能性。我国现行缓刑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一方面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推动我国刑罚的科学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缓刑的具体实施及如何去实施、如何监督等等方面还存在着种种具体问题,往往使该适用缓刑的却未适用,不该适用却适用,导致缓刑的目的无法实现,甚至有些法官、有些地方使缓刑成为有钱、有权人的避难所,大大破坏了罚当其罪的立法原则,影响法律的严肃性和司法的公正性,因此我给人认为有必要完善缓刑制度和相关监督机制。

一、我国缓刑制度的现状

缓刑制度是我国一项特殊的刑罚制度,也是一项重要的人权制度,它体现了我国刑法惩罚与宽大相结合、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我国刑法实施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法院对公诉案件判决时适用缓刑的比例逐年增加,据某市法院统计:2008年缓刑适用人数与判决人数的比例为8%, 2009年则为15%,2010年为31%,这样快速提高比例,未免有滥用之嫌。

(一)适用缓刑较多的几种罪名

1、职务犯罪。据统计,某市法院在此类案件的宣判上,90%以上案件适用了缓刑。

2、交通肇事罪。交通肇罪犯罪属于过失犯罪,大部分犯罪分子主观恶性较小,且犯罪后又能及时报案、积极抢救被害人和赔偿其经济损失,具有明显的悔罪表现,适用缓刑不致危害社会,有利于维护被害人亲属的经济利益和社会稳定,判决后群众认同度高,占缓刑案件总数的25%。

3、故意伤害罪,缓刑适用率也很高,法院在进行宣判时,同民事赔偿挂钩,并决定着是否去适用缓刑。

4、其它的侵犯财产罪,像犯盗窃罪等侵犯财产犯罪的被告人,盗得的数额没有达到巨大时,法院也经常会有宣判缓刑的。

(二)适用缓刑与罚金刑挂钩

罚金刑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其本身与适用缓刑无必然的联系,但不少审判人员将罚金的数额大小及其到位率作为决定适用缓刑的条件。有时也会误导一些法律知识欠缺的人民群众认为违法犯罪不要紧,只要交钱就不用坐牢,从而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还有一方面主要是地方财政差,法院依靠罚金上缴后返还使用来弥补经费不足也是原因之一。

(三)适用缓刑对未成年人犯罪较普遍

2009年上半年,某市对未成年犯适用缓刑的案件占未成年犯罪案件的70%,比往年未成年犯罪案件适用缓刑大大地上升了。未成年人犯罪是法定从轻或减轻情节,司法实践中减轻处罚的较多,如果再有自首、从犯等从轻情节,法院一般都会判处缓刑。在适用缓刑的未成年人犯罪中,法定刑在三年以上但由于具有法定减轻情节而适用缓刑的,也有一定比例。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出台,相信以后对未成年犯适用缓刑的判决会继续上升。

总之,缓刑是我国重要的刑罚制度之一,正确适用缓刑制度,不仅能避免短期自由刑的弊端,减少社会矛盾,而且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果滥用这项制度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从我国目前缓刑制度适用和执行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问题和缺陷,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二、我国缓刑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缓刑适用条件的问题

缓刑适用条件过于笼统,难于操作。我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期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转,可以宣缓刑。”第七十四条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缓刑的适用条件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必须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罚。(2)不是累犯。(3)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刑法的这一规定,对缓刑适用的具体情节、罪犯的悔罪表现、是否不致再危害社会等等方面,均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特别是什么是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实践中不好掌握,在一定程序上影响缓刑的适用。有使司法机关在适用缓刑的问题上实际是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很可能会致使法官在考虑是否对犯罪人适用缓刑时陷入无所适从的状况,同时又容易误导法官过度滥用刑罚的自由裁量权,而且也极有可能为一些徇私枉法者提供了借口,这不符合量刑标准的统一和公开、公正,容易导致对一些本不该适用缓刑的罪犯适用缓刑,对一些应当适用缓刑的罪犯却没有适用缓刑。

(二)缓刑适用程序的问题

程序公正是做到实体公正最有力的保障。程序公正可以排除在选择和适用法律过程中的不当意向,而且还能保障法律的准确适用。我国虽然有一些司法解释对缓刑适用的程序性内容有所提及,但我国缓刑制度上没有设置程序性规范,极大地影响了缓刑裁量的公正性,从而导致了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不少问题。

1、缺少透明度。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对犯罪分子是否判缓刑,须通过合议庭和审判委员会的讨论评议,讨论犯罪人是否符合缓刑适用的三个条件,随后才作出适用缓刑的判决,但其合议庭和审委会的讨论决定过程是秘密进行的,而且,谁也不知作出“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标准是如何预测的,这点使人难以信服,同时使社会也难以理解。以至于形成了“暗箱操作”。

2、缺少有效的监督。缓刑适用的取决权只在法院,它是法院审判权的一个方面。但任何权力都应当受到有效的监督,若则必然导致腐败。检察机关虽然可提起抗诉,但检察机关对缓刑的适用认识比较模糊,极少就那种可与不可适用缓刑的案件提起抗诉,故这种抗诉权对缓刑的适用并不是有效监督。

3、缺少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的发言权和社会的参与权。在司法实践中,判适用缓刑前缺少了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的发言权和社会的参与权、监督权,只是单纯的就案办案,只要符合法定条件就判缓刑,对一些无经济来源闲散人员、平时表现不够好的被告人也判缓刑,社会效果不好,不利于对缓刑犯的监管改造。

(三)缓刑考察制度的问题

对缓刑犯的考察,1997年《刑法》规定是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配合。这种考察和管理机制,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

1、监督考察的组织不健全。我国刑法第七十六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但实际上,由于公安机关基层派出所的警力严重不足,工作任务繁重,无法安排专人从事缓刑犯的监督考察工作。另外,缓刑犯所在的单位及基层组织力量薄弱,它们并不清楚自己有协助执行的义务,甚至对罪犯的判刑情况和需要考验也不清楚,还认为罪犯被无罪释放,使得缓刑考察几乎成为空白地带。

2、交付监管脱节。法院在缓刑判决后,只送达执行通知书给公安机关,而不负责将执行落实到位;有的作出判决后,让缓刑犯自行到所在地派出所报到;有的在判决生效后迟迟不交付监管文书送达执行机关;还有的缓刑犯有意或无意不去报到,而外出打

工,造成缓刑犯事实上的脱管。由于监管手续未能很好的衔接,在实践中基层派出所和未能全面及时掌握本辖区缓刑犯的情况,影响了监管和考察工作的开展。

3、现行的考察方法不适应新形势。现在流动人员犯罪日渐突出,原来以户籍、粮籍、工作单位为手段的社会控制机制已经无法有效地实现对缓刑犯管理、考察、帮教等职能。

三、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

(一)缓刑适用条件的完善

1、缓刑适用条件要详细、明确、具体。缓刑适用条件,即具备哪些条件就可以适用缓刑,这在判处刑罚时对是否适用缓刑起着决定作用。目前我国刑法规定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不致于再危害社会是我国缓刑适用条件。

犯罪情节是指在犯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和对他人的攻击性,以及由于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客观危害和损失,因而在决定是否适用缓刑时应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实际情况。如果犯罪人的主观恶性较深而且造成了较大的客观危害,仍然对其适用缓刑,则可能丧失法律的公正性。故在决定是否适用缓刑时,考察犯罪情节的主要内容是犯罪人主观恶性以及犯罪所造成的客观危害程度。基于这一标准,成为对犯罪人是否适用缓刑时的考察对象有:(1)能够理解和宽容的犯罪动机。犯罪动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为人的主观恶性。比如,因经济困难而盗窃的犯罪人主观恶性要小于出于贪图享乐和敛财为动机的犯罪人。对于前者可以更多地去考虑适用缓刑,但对后者考虑适用缓刑时,则须慎重考虑适用缓刑可能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2)过失犯罪。过失犯其实其主观上并不想犯罪,其并不支持危害结果的出现。因此可以相信即使不对其实际执行刑罚,其也不会再去实施犯罪行为,对此类犯罪同样可以更多地去考虑适用缓刑。(3)因防卫过当和避险过当而造成的犯罪。因防卫过当或避险过当而构成犯罪的,其行为人本身主观恶性较小,适用缓刑一般不会对社会产生危害。(4)犯罪中止、犯罪预备和某些犯罪未遂。中止犯虽然是在故意心态的支配下实施了犯罪行为,但是,他在犯罪过程中,心态已经发生转变。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表明犯罪造成的客观危害不严重,同样可以考虑去适用缓刑。

悔罪表现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后所表现出来的对自己行为的主观心态的外在反映。犯罪行为是已经客观存在的事实,犯罪行为人对这些事实持何种态度,这是刑事审判活动中定罪量刑的一项重要依据。只有犯罪行为人真正认识到犯罪行为的危害性,并有消除这种危害性的愿望和表现,才能够说明犯罪行为人已经从中汲取了教训。悔罪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类:(1)以积极的行为减少因其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如对其犯罪行为造成的危害积极进行协助抢救、退赃、消除影响、恢复原状、积极赔偿等等;(2)愿意接受处理、积极配合侦查工作。这包括主动投案自首、揭发同案犯、提供犯罪线索、协助公安机关破案等情形。

在考察了犯罪人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后,还应考虑到若对其适用缓刑,将来是否会危害社会。社会危害性是判定罪与非罪的标准,将影响到犯罪行为人应负何种刑事责任和刑罚执行方式,对犯罪分子人身危险性的预测结果关系到缓刑的适用。所以,应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缓刑预测制度,内容应包括:(1)犯罪历史。(2)个人经历。(3)生活环境。(4)对犯罪人适用缓刑可以期待到的效果。如果是真正想通过得到缓刑机会来痛改前非,这种犯罪人一般都会十分珍惜缓刑这样的机会,约束好自己的行为,改过自新,努力去证明自已可以洗心革面,重新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故可以期待对这类犯罪人适用缓刑能取得较好的效果。(5)一贯品行。(6)犯罪人身体和精神条件。像患病或残疾而丧失犯罪能力的犯罪人,可以多考虑适用缓刑。相反,那些心理变态、情绪难以自我控制,以及具有某方面瘾癖的犯罪人,则容易在不正常心理和情绪的驱使下,或者在

某方面瘾癖(如吸毒、酗酒)的控制下再次犯罪。

2、明文规定应当适用缓刑和不得适用缓刑的情形,以便有法可依。我国刑法应当作出适用缓刑和不得适用缓刑的规定,以便法官在考虑是否适用缓刑时做到有法可依,个人认为,对我国刑法“可以适用缓刑”的情形改为“应当适用缓刑”的情形,详细表述如下:“被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初犯,若真诚悔罪,对其适用缓刑不危及社会秩序的,应当适用缓刑。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初罪,若其真诚悔罪,且有下列情形之一,对其适用缓刑不会危及社会的,应当宣告缓刑:(1)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人;(2)属于正当防卫或者紧急避险而造成犯罪的;(3)犯罪中止的;(4)犯罪后自首并有立功表现的:(5)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6)丧失危害社会能力的聋哑人、盲人及其他病残者。不得适用缓刑的情形:(1)累犯;(2)缓刑或假释期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3)同时犯数罪的;(4)惯犯、教唆犯及团伙犯罪中的首要分子和屡教不改者;(5)犯罪性质严重或影响极为恶劣的。(6)犯罪后拒不认罪的。

3、支持、鼓励法官依法适用缓刑。“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这一刑法规定的适用缓刑标准,实际上是由法官根据各方面因素作出的主观判断。作出宣告缓刑的法官,极有可能要面对被判处缓刑的人以后再次犯罪,若因此就归咎于法官的判断失误,就可能会影响到法官对犯罪人宣告缓刑的积极性,从而阻碍了缓刑功能的发挥。因此,鉴于这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应当支持、鼓励法官有足够的事实依据令其相信对犯罪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即使被判处缓刑人在缓刑考验期间因再次犯罪而被撤销缓刑,也不必追究原判法官判断失误的责任。另一方面还应规定,法官若不按照刑法规定的适用缓刑的条件对犯罪人进行审查,在犯罪人不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的情况下宣告缓刑,致使被判处缓刑的人在缓刑期间再次危害社会的,就应当追究原判法官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的责任。这样可以监督法官滥用缓刑,增强法官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又可以鼓励法官依法大胆地去适用缓刑。

(二)缓刑适用程序的完善

我国刑法有必要增设缓刑适用程序的规定,把人民法院的缓刑裁量权、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的发言权、社会的参与权都置于阳光之下,现笔者提一些粗浅的建议:

1、提高缓刑适用的透明度。凡判决缓刑的案件,审判人员应从犯罪情节、犯罪危害、社会影响、主观性等在判决书中全方位依据客观事实进行综合论证,结合公安机关、公诉机关及受害者等各方面的意见,在法律的准绳下将证据列举分析论证适用缓刑的理由,杜绝暗箱操作。

2、采取有效监督制约机制。法院各级领导要重视缓刑案件的审判工作,制定有关适用缓刑案件的监督办法,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管理,强化监督。既要加强对个案审理的监督、指导和把关,确保个案质量,也要强化宏观管理,切实控制好缓刑案件的总量和质量。不但要接受检察院的监督,同时还要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发挥本院审判监督庭的职能,对缓刑案件定期进行复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增设缓刑听证制度。经开庭审理后,合议庭评议认为被告人可适用缓刑的,应举行缓刑听证会。引入缓刑听证制度,使与案件有关的被害人、公诉人、侦查人员及被告人单位、学校、社区管理人员、村民居委会等参与人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因为他们与被告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被告人平时的表现甚至犯罪的基本情况都比较了解,对被告人能否适用缓刑的意见也比较客观,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作为缓刑适用的参考,能提高缓刑适用的客观性和依据性。缓刑听证参加人来自被告人辖区的不同地方,是各种不同意见的代表者,他们可以在对法律负责的前提下,按照自己意愿如实发表意见,这样可能做到有理当面讲,极大地保证程序上的公平公正,进而可以保证实体上的公平公正,使法官作出的裁判更加客观公正,也更能体现民意。再次,尊重了公民

的知情权,有利于对缓刑犯的考察。一方面,通过缓刑听证,使被告人所在辖区的公民知道了被告人适用缓刑与否的原因,极大程度地尊重了公民知情权;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被告人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使之自觉地参与到对缓刑犯的考察工作之中,从而改变过去对缓刑考察不好执行的窘况,是对缓刑制度的有益完善。

(三)缓刑考察制度的完善

为了充分发挥缓刑在感化挽救犯罪人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缓刑适用的社会效果,现行刑法关于缓刑考察制度的规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1、设立监督考察组织。在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设立专门的缓刑监督组织和专职从事缓刑监管工作,制定规范的考察管理制度,具体负责对缓刑犯的监督考察工作。对具体缓刑的考察,可由县级考察机构直接委派考察人员,专职负责考察工作,并加强与有关单位和基层组织的联系,积极调动社会监督力量,对缓刑犯进行多形式多渠道的考察、教育和管理,如定期向罪犯原所在单位或居住地的居委会、村委会了解其表现情况,联合组织对辖区内的缓刑犯进行法制教育等,同时,我个人认为还应该联系缓刑犯所在地的村居等基层组织做好缓刑犯的安置工作,预防缓刑犯因为无所事事再次产生犯罪的念头。这样既能做到掌握缓刑犯的实时动态,又能做到防止缓刑犯再次犯罪。

2、加强对缓刑执行的监督。缓刑犯交付工作之所以脱节,主要是缺乏监督所致,因此,应尽快完善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切实保障检察机关对缓刑犯监管工作的法律监督权。检察机关自身要对缓刑执行的监督高度重视,对公安机关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并将此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列入对监所部门的考核范围。

3、完善交付执行的衔接机制。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百五十五条的规定,在交付执行前对在押的缓刑犯采取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以确保交付执行前对缓刑犯进行有效的监管。同时,建立执行回折制度,在法院送达的执行文书上附加执行回折,此回折不是为了证明执行文书是否送达,而是让执行机关将缓刑执行是否落实的情况及时以回折的形式回复给法院,法院收到此回折,确定执行已经落实后完成执行交付手续。另外,应制定制式协助执行通知书,缓刑犯有工作单位的,发到缓刑犯工作单位请其协助执行,没有工作单位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发到缓刑犯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请其协助执行,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加强对缓刑犯的考察和帮教。

4、在缓刑犯所在地进行公示。将缓刑犯的罪行、判决结果、悔罪表现在被告人的工作单位、居住地进行公示,说明缓刑犯应当遵守的监督管理规定,发动当地群众协助对缓刑犯的监督和帮教。并在缓刑犯工作单位、居住地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便于随时了解群众意见。

5、建立考察联动机制。对经过批准外出的缓刑犯,执行机关应当及时通知其目的地的公安机关予以继续考察,以确保缓刑考察的连续性。另外,采取户籍网络登记,即将缓刑犯的基本信息登记在公安系统的人口信息网络,全国共享,对其进行联网监督。

四、结束语

通过对我国缓刑制度适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发现目前司法实践中缓刑适用的盲目性大,有些司法人员对犯罪份子适用缓刑的原因明显存在瑕疵,与法治的要求相差太远。另一方面,有些司法人员对缓刑适用的冷淡态度令人忧心。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缓刑适用以及缓刑考察方面进行谈论,对我国缓刑制度提出完善见解,细化缓刑适用条件,规范缓刑适用程序,设置专门的监督考察机构,建立健全缓刑考察制度,充分体现缓刑制度的功能,使公、检、法都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好地发挥缓刑的真实效用。

参考文献:

1、高铭暄:《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第一版;

2、高铭暄、赵秉志:《新中国刑法立法文献资料总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2月第一版;

3、马克昌:《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版;

4、王作富:《刑法完善专题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5、万选才、李海荣:《不断更新缓刑观念,依法扩大适用范围》,《法庭》2004年第1期;

6、赖达军:《适用缓刑须防误区》,《法庭》2003年第8期;

7、阮方民:《对改进我国缓刑制度的两点思考》,《法学》2000年第10期;

8、冉容著:《设立我国缓刑保护观察制度的构想》,《人民司法》2002年第12期;

9、赵小丽:《浅论缓刑的执行》,《江门审判》2004年第10期;

10、郑占杰:《对缓刑人员管理的调查与思考,》《江门审判》2006年第5期。

第20篇:四川电大毕业论文(物业管理)

四 川 电 大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论创立物业品牌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作 者 ***

专 业 物业管理

年 级 ***

学 号

指导老师 ***

1 目 录………………………………………………………………………2 摘 要………………………………………………………………………3 关键词……………………………………………………………………3 一、前言…………………………………………………………………3

二、品牌和物业管理品牌…………………………………………………3

三、创立物业品牌的积极意义……………………………………………4

四、物业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4 4.1物业行业发展现状……………………………………………………4 4.2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前景趋势…………………………………5

五、物业品牌创立的思路及措施…………………………………………5 5.1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树立企业员工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5 5.2 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树立企业良好形象………………………6 5.3 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 7 5.4全面推行国际质量、环境体系认证………………………………7 5.5 积极申报企业资质。……………………………………………8 5.6创建优秀品牌项目,形成企业整合竞争力………………………8

六、持续做好品牌的建设、维护和推广工作…………………………9

七、结论.………………………………………………………………9

八、参考文献.…………………………………………………………10

摘要

品牌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特别是对物业管理这一新兴产业来说,品牌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物业管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很多物业管理企业 2 逐步认识和重视品牌的效应,着手制定品牌策略,打造物业管理品牌,全面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关键词:品牌; 物业管理; 品牌形象; 市场竞争

一、前言

众所周知,在现代日益激烈的商战中,商家的成败不在于你拥有多少产品,而在于你拥有多少或是否拥有知名的品牌。对一个企业而言,品牌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是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动力,是对外扩张的利器。没有品牌的企业是不会有大的发展的。而物业管理企业的品牌对其发展就更为重要。现在,众多的物业管理企业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力求打造知名品牌形象。

二、品牌和物业管理品牌

品牌是什么?品牌是对承诺兑现的程度,是精细工作的结果,是长期让消费者们感到满意的回报。品牌是靠积累形成的,它需要塑造、维护、提升和再开发。品牌的组成包括企业和产品名称、产品质量、产品定位及宣传口号等等。龙湖地产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下属于龙湖地产的龙湖物业所管理的有高层、多层住宅小区及办公楼等多类型项目,同时开展物业管理咨询等多种经营。多年来公司不断开拓创新,竭尽全力为业主服务已成为万达物业的品牌。有了品牌它才有今天一系列的成就。物业管理品牌,是由物业品牌和管理品牌共同构成的。它包括物业公司的声誉、形象以及形成和影响物业公司声誉、形象的一系列因素,包括物业公司的特殊名称(如响亮、引人注意、涵义深刻、来历特殊等)、注册资金、管理业绩、装备水平、社会评价、业主委员会的反映、政府意见等;负责人的管理经历、社会地位与影响力;管理层的素质;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或技术等级等等; 3 此外,还包括公司物业管理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服务态度、服务深度等多方面。

三、创立物业品牌的积极意义

品牌是物业企业的灵魂,是物业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它涉及精神、文化、人文、经营理念等诸多方面,是物业企业拥有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对于业主而言,品牌代表着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它是物业企业和业主沟通的重要手段,保证了物业企业对业主信息的准确传达。在现代日益激烈的商战中,商家的成败不在于你拥有多少产品,而在于你拥有多少或是否拥有知名的品牌。对一个企业而言,品牌是企业的发展力,是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动力,是对外扩张的利器。没有品牌的企业不会有大发展的。而物业管理企业的品牌对其发展尤为重要。品牌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特别是对物业管理这一新兴产业来说,品牌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物业管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很多物业管理企业逐步认识和重视品牌的效应,着手制定品牌策略,打造物业管理品牌,全面提升企业的品牌知名度。

四、物业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4.1物业行业发展现状

物业管理在我国作为一种新生行业,虽然发展时间短,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具有极大的市场空间。但就目前来看,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比如:运行成本高、收费难、以及相关物业管理政策制度的实施、执行难等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物业企业,制约着其快速发展。作为带有社会服务职能的服务性行业,其性质决定其是“保本微利”,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的赢利空间十分有限,这在遇到政策变化或突发事件如: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后 4 企业用工成本的大幅度增加以及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时,企业的生存以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严峻考验。

4.2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前景趋势

随着国有房管所的市场化,新的物业管理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低价已使很多公司无法单靠物业管理费生存,物业管理市场的现状使竞争机制、打造行业品牌引入物业管理行业,从而给消费者以更多的选择机会,也给了物业管理公司规范发展的机会。物业管理市场已经进入市场化的品牌竞争时代,因此,物业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空间和可持续发展,只有创建品牌,运用品牌效应来逐步扩大经营服务范围,并形成规模效应,最终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资源以及规模效应来降低劳动成本,从而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只有这样物业企业才能获得充足的发展空间和可观效益,才能为其今后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五、物业品牌创立的思路及措施

针对症结所在,我所在的***物业公司通过积极的市场调研和反复的实践、摸索,提出了创立***物业品牌的思路及措施。

5.1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树立企业员工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通过组织员工学习科学发展观、参加党组生活、工会活动以及职业道德教育、岗前培训等多种方式,使全体员工逐步树立起良好的企业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对公司有归属感的员工更愿意为企业辛勤工作和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员工的归属感来自企业对员工的尊重。今后,公司将努力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在对内管理和对外服务上,均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考虑,为员工尽可能提供适合的岗位、尽可能完善的工作环境及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业主尽可能提供最舒适的基本服务和便民服务。员工良好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树立,归属感的增强,势必自觉产生一种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

5 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从而形成***物业公司强大的凝聚力和勇往向前的战斗力。

5.2 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优秀企业文化是培育知名品牌的优良土壤。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只有建设具有企业自身特色,为大众所认可的企业文化并积极外向传播,使广大消费者对企业产生良好、深刻的印象,并最终形成对企业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的高信赖度和认知度,才能产生品牌效应,使企业通过品牌效应获得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①企业标识。

通过在企业标志性建筑上树立、悬挂显著醒目的企业标识,来强化业主的视觉感受力,并以此提高业主的认知度。如在各物业处办公地点悬挂“***物业公司某某单位”标牌;在办公和服务场所制定统一规格的平面图、定置图、指引牌、工作岗位牌、岗位职责以及在新建小区制作统一样式的宣传栏、公示牌、楼宇标示牌等,逐步形成统一规范的企业名称标识和公共服务场所标识体系,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公众认知度。

②企业宣传。

通过在***物业各小区公示服务项目、服务等级、收费标准、报修投诉电话和各物业小区相关制度上墙以及编制员工行为准则,员工劳动纪律要求、小区业主手册、小区公共服务标准等措施,加大企业对外,对内的宣传力度,使广大业主感觉到企业的高度正规化、规范化,企业的服务值得信赖。进一步增强业主对物业品牌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参加或协助社区举办公益活动,扩大企业社会影响力。有计划的协助社区在***物业具备条件的各小区开展一些公益和文化娱乐活动:如为相关地震、洪涝灾区捐款、捐物;举办夏季纳凉晚会;放映露天电影;组织太极拳健身以及跳健美操等等活动。在履行一份社会责任和丰富业主业余生活的同

6 时,企业与业主彼此畅通了交流渠道,增进了相互理解与情感交流,企业的社会影响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加强和扩大。

在小区内享受低保的特困户,***物业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适当为他们提供一些清洁、群众联防等服务性的协助岗位,使他们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对企业心存感激并能主动交纳物业费用,借此拉近企业与困难业主的关系,并通过他们的宣传树立公司“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的良好形象。

③企业办公礼仪。

工作期间***物业公司的员工一律着装规范、整洁;在接待业主来访、来电咨询或洽谈服务项目时,一律做到彬彬有礼、举止文雅、口齿清晰、亲切热情。力求在整体形象和服务态度上,给业主留下深刻印象。 5.3 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

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品牌创立和扩张的核心动力。物业管理服务是集房屋管理、设备管理、绿化管理、安全消防管理、环境卫生管理以及公共服务、专项服务、特约服务于一身。它要求从事物业服务工作的员工,不仅要有较高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敬业精神,而且要有精业务、通技术、善管理、懂经营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只有企业拥有良好的人才优势以及充分的人力资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有效的支持品牌的塑造。为此,***物业公司今后将积极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积极培养物业管理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人才成为企业品牌长期发展的积极推动力,通过不断创新,不断向业主(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与增值服务,来强化业已形成的物业品牌。 5.4全面推行国际质量、环境体系认证。

要创立一流的物业服务品牌,企业需及时引入ISO9001质量、ISO14001环境国际管理体系,通过贯彻执行质量、环境体系标准,建立健全物业服务

7 标准和质量保证服务体系,使物业服务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物业公司于2002年建立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并于2005年引入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在本市物业管理企业中率先实现了“两标一体化”。通过体系的有效运行,公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显著提升,员工的服务和环境意识得到了普遍增强,小区的环境得到了改善,公司的整体形象得到了提升。今后,公司将继续抓好体系标准的全面贯彻和落实工作,持续提高内部管理与组织机制的运行效果,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以保证物业品牌的持续扩张。 5.5 积极申报企业资质。

资质等级是表明企业经营规模、经营类型以及注册资金多少的一项权威性证明,是取得业主、开发商认知度、信任度的保证,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实施可持续发展,则必须获得国家认可的资质等级。***物业公司于2005年取得了国家二级资质,并积极申报企业一级资质。今后公司将继续积极申报企业一级资质,并通过取得国家资质等级来逐步建立公司和开发商之间、公司和业主之间的诚实信誉,为今后公司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参加招投标),拓展业务范围,打下坚实基础。 5.6创建优秀品牌项目,形成企业整合竞争力。

创建优秀品牌项目是企业成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了提高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抵御风险的能力,就需要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将集体的力量、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整合的竞争力。也就是在创建各优秀品牌项目时,可先创建一个总的知名品牌,在其基础上依托总品牌的资源及品牌效应派生出一系列的分品牌,在各分品牌形成竞争力后,再进一步整合,最终形成以总品牌为主杆,以分品牌为枝叶的强大整合的竞争力。只有形成强大整合的竞争力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企业的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持续做好品牌的建设、维护和推广工作

品牌建设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物业公司将始终把品牌建设贯穿于物业服务中,时刻关注服务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细节,严格按国际ISO9001质量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实施规范化服务,对物业服务全过程实施有效监控,评价和持续改进,使各项物业质量、环境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管理服务结果达到预期目标。并不断从物业实践中提炼、创新服务理念,用服务理念改进服务质量、服务品质。服务质量、服务品质是物业企业的生命,公司的一切形象归根到底要以服务质量、服务品质为保证。没有良好的服务质量和信誉,即使企业原先创出了知名度,如果没有持续维护、推广,就可能影响市场的拓展和品牌形象,所以在创立品牌的过程中还要持续做好品牌的规划、维护和推广工作。只有努力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和服务品质,持续扩大品牌的知名度范围,才能推动品牌持续增值,才能由最初的“创建、巩固品牌” 阶段逐步过渡到“品牌的扩展”阶段,即:使品牌效应由一个中心圆点向水平扩展,向垂直延伸,向纵声发展,最终形成多维立体发散格局,从而带动整个企业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及充足的发展空间,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快速发展,不断壮大,走出一条以扩大品牌效应为突破口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七、结论

21世纪将是我国物业管理品牌竞争的时代,是我国物业管理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法制化不断成熟的时代。物业管理企业应紧紧围绕行业的特点,深入挖掘、不断探索,寻求行之有效的途径。物业服务企业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需不断对市场的动态作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创新确立自己的品牌定位;更要注重业主及消费者心理、社区文化、消费者需求结构进行研究,加强服务创新;注重企业与人员形象的推广以及企业经营原则 9 的一贯性、持续性;注重企业的责任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最终在行业中、在社会上、在市场上打造并形成自已独有的品牌

参考文献:

【1】张建平.《外高桥物业品牌创建浅谈》,《城市开发-物业版》文 【2】王秀云.《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2006 【3】刘少文.《物业管理实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刘洪玉、柴强.《物业经营管理》,2006 【5】** 成都***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电大毕业论文范文.doc》
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