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论文范文

2022-07-13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专科论文(整理)

成人高等教育2010届毕业论文

题目: 汽车零部件的采购物流优化

学 号: 201041000062 姓 名: 张 卉 学历层次:

业:

物流管理

班 级: 2010级 指导老师: 郭 仪 完成日期: 2011年11月30日

广西工学院成人高等教育

毕业论文任务书

一、课题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内容:

1.引言

2.物流成本管理含义

3.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4.对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对策建议 要求:

1.论文写作形式规范,完整;2.字数须在5000字以上; 3.论文选题须与本专业课程相关; 4.论文写作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扎实。

二、进度计划与应完成的工作

1.2011年9月 26日至 10月10 日,毕业论文选题调研,拟定论文提纲; 2.2011年10月 11日至11 月10 日,完成论文初稿; 3.2011年11月 11日至 11月30日,完成论文修改稿;

4.2011年11月 30日前论文定稿,打印一份装进资料袋并提交电子文档。

三、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熊永森《汽车后服务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2高振云《汽车物流》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6 3李京申《汽车零配件供应与经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陆薇著《汽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及经典案例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邵晓峰《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6李睿,陆薇《汽车工业集成化供应链管理》2008 7张理《现代物流案例分析》2008 8彭俊松《汽车行业售后配件管理系统:在配件供应链中挖掘价值和利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9精益物流http://baike.baidu.com/view/1545389.htm [10]物流师案例分析:广州丰田入厂物流file:///C:/Users/TOSHIBA/Desktop/物流/广州丰田入厂物流%20.mht

四、完成期限 2011年11月30日前 广西工学院成人高等教育

专科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说明书(论文):共 13 页 设计图纸:共 0 页

其它资料

指导教师评语:

设计(论文)题目

汽车零部件的采购物流优化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月 日 备注:

摘 要

文章通过对中国汽车行业零部件产业发展环境的调查,分析得出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采购现状中的问题及原因。国内汽车零部件物流需求市场发展迅猛,企业的采购物流环节却发展相对滞后,拉低了企业的生产效应。通过参考国际成功汽车公司的采购物流模式,对我国的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提出了几点建议,如采用第三方物流,调整水陆运输等改进措施等等。

关键词:汽车企业零部件,采购,物流,三方物流,精益物流系统。

目 录

1 引言 „„„„„„„„„„„„„„„„„„„„„„„„„„„„„„„„ 1 1.1 研究背景 „„„„„„„„„„„„„„„„„„„„„„„„„„„„1 1.2 论文研究目的„„„„„„„„„„„„„„„„„„„„„„„„„„ 1 2 物流成本管理含义.„„„„„„„„„„„„„„„„„„„„„„„„„„ 2 2.1 物流成本及其主要学说„„„„„„„„„„„„„„„„„„„„„„ 2 2.2 物流成本的构成及影响因素 „„„„„„„„„„„„„„„„„„„„3 2.3 物流成本管理的涵义„„„„„„„„„„„„„„„„„„„„„„„ 4 2.4 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 5 3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6 3.1 企业物流现状„„„„„„„„„„„„„„„„„„„„„„„„„„ 6 3.2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分析 „„„„„„„„„„„„„„„„„„„„„„7 4 对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建议„„„„„„„„„„„„„„„„„„„„„„ 9 结束语

„„„„„„„„„„„„„„„„„„„„„„„„„„„„„„„„11 致

„„„„„„„„„„„„„„„„„„„„„„„„„„„„„„„„12 参考文献

„„„„„„„„„„„„„„„„„„„„„„„„„„„„„„„13

1 引 言

1.1 研究背景

从目前各种媒体、研究资料、国家统计局资料来看,中国的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势头,依旧是按照每年20%以上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2009年我国国产汽车产销突破1300万辆,同比增长创历史最高,销量跃居全球第一。到2010年,整车销售数量有可能能够达到1400万辆的规模。

但是目前整个行业依然遇到非常大的挑战,尤其是国内的汽车制造商以及其供应链上附着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厂商们。其中最大的挑战,还是大的经济环境的影响,比如:钢材价格的高涨,工人薪酬的提高,市场价格的不断降低,国外市场的开拓艰难,外资企业在技术高端和供应链高端的压迫等等,所以,汽车企业整体生存的压力仍然很大。国内企业对策基本集中在加强专业化生产和设计,努力降低成本,加强和主机厂的经营协同,等等。

近年来,国内汽车零部件物流需求市场发展迅猛。中国共有汽车生产企业117家,零部件企业超过5000家,2006年汽车全行业总产值超过11000亿元。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围绕主机厂的汽车零部件形成若干产业集群。现已基本形成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六大零部件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使得分工更精细、产品更专业、信息更集中、物流更便利,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汽车零部件行业基本摆脱了过去那种“数量多、规模孝质量差”的格局,制造水平明显提高,并已形成为国内整车厂供货配套的体系。

另一方面,零部件物流成本是我国汽车物流总成本的主要部分。目前价格竞争仍然是我国汽车市场竞争的主旋律,每家汽车生产企业都在积极寻求降低产品成本以降低最终产品价格,而汽车的整车物流在市场竞争中经过几轮降价和燃油价格上涨,整个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已经没有降价空间,此部分物流已经基本稳定在产品成本的2%左右。根据中国物流行业社会物流平均成本约占社会总产值的18%计算,汽车零部件物流约占产品成本的16%,而欧美汽车物流行业成本约为8%,日本甚至可以达到5%。汽车物流成本每降低1%,就可节约至少110亿,也就是说每年我国汽车零部件物流可节约成本空间为880亿元。

1.2 论文研究目的

本文写作的目的,也正是拟通过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对企业物流成本现存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期望能够对完善物流成本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另外,还有一个需要说明的问题: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企业的物流成本而非物流企业的成本。因为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其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物流成本而言。

2 物流成本管理含义

2.1 物流成本及其主要学说

物流就是物的流动。在物流过程中,为了提供有关的物流服务,要占用和耗费一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这些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即为物流成本,也称物流费用。西方对物流、物流管理的研究从 20 世纪就已经开始,对物流成本的研究也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关于物流成本的理论学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黑大陆”学说。德鲁克 1962 年在《财富》杂志发表的《经济的黑色大陆》指出:“流通是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流通主要是针对物流而言,认为“物流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强调应高度重视物流管理。“黑大陆”学说是战略分析的结论,带有较强的哲学抽象性,这一学说对于研究物流成本领域起到了启迪和动员作用。

2.物流成本冰山理论。日本的西泽修教授在研究物流成本时发现,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能掌握物流成本的实际情况,他在《主要社会的物流战》一书中阐述:“现在的物流费用尤如冰山,大部分潜在海底,可见费用只是露在海面的小部分。”物流冰山理论用物流成本具体分析了德鲁克的“黑大陆”学说。

3.“第三利润源”说。也是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于 1970 年所写的《流通费用》一书,把改进物流系统称之为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泉\"。认为加强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是继通过扩大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来增加利润的“第一利润源”和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人力消耗或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来降低劳动耗用,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第二利润源”后的“第三利润源”。尤其是在前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的情况下,物流领域的潜力更为人们所重视。

其他物流成本学说:

成本中心说:物流在整个企业战略中,只对企业营销活动的成本发生影响。物流是

2 “降低成本的宝库”。

利润中心说:物流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直接和间接的利润,是形成企业经营利润的主要活动。也是国民经济中创利的主要活动。

服务中心说:代表了欧美一些学者对物流的认识。认为物流活动最大的作用,并不在于为企业节约了消耗,降低了成本或增加了利润,而是在于提高企业对客户的服务水平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系统说:物流利润的大部分会间接转移到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上,不能仅从物流费用的节省来简单地衡量物流利润。

战略说:物流具有战略性,是既能提供成本优势又能提供价值优势的管理领域之一。高效、合理的物流管理,既能够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又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属于企业战略管理范畴。

2.2 物流成本的构成及影响因素

物流成本是在物流过程中,为了提供有关的物流服务,要占用和耗费的一定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从概念来看,物流成本的构成应该包括整个物流过程的各种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而物流过程从广义来说,包括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也就是说这些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与物的流通有关的耗费都应计入企业的物流成本,但由于所处领域不同,物流成本的具体构成也有所不同。流通企业物流成本主要表现为组织物品的购进、运输、仓储、销售等一系列活动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货币形式。其具体构成:(1)企业职工工资及福利费;(2)支付给有关部门的服务费,如运杂费、邮电费等;(3)经营活动中的合理损耗,如商品损耗、固定资产折旧等;(4)支付的贷款利息;(5)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管理成本,如办公费、差旅费等。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在进行供应、生产、销售、回收等过程中所发生的运输、包装、仓储、配送、回收等方面的费用。其具体构成:(1)供应、仓储、搬运和销售环节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2)生产材料的采购费用,如运杂费、保险费、采购人员的差旅费、合理损耗成本等;(3)产品的推销费,如广告宣传费;(4)仓库保管费,如仓库维护费、搬运费等;(5) 有关设备、仓库的折旧费等;(6)物流信息费;(7)贷款利息;(8)回收废弃物发生的物流费等。

虽然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构成有所不同,但是,从整个企业的角度来看,它们都是物的流动过程中的费用,因此,我们可以把物流成本按照物品流通环节这一标准进行分类,以便于对物流流通各个环节的成本构成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物流成本按物品流通环节划分,可分为运输成本、流通加工成本、配送成本、包装成本、装卸与搬运成本、仓储成本。运输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用、营运费用和差旅费、相关税金等一些其他费用。流通加工成本包括流通加工的设备费用、材料费用、劳务费用以及流通加工中耗用的电费、油费、管理费等其他费用。配送成本包括配送运输费用、3 分拣费用、配装费用等。包装费用包括包装的材料、机械、技术、辅助、人工费用。仓储成本包括仓储持有成本、缺货成本、在途库存持有成本。而配送成本也可以看作运输成本的构成方面。仓储是物流的重要环节,其成本占物流成本的比重仅次于运输成本,从成本构成看,持有成本和缺货成本是相互矛盾的,库存越多,持有成本越大,缺货风险越小;库存越少,持有成本越小,缺货风险越大。库存成本最小就是包括两者在内的各构成成本之和最小。另外库存周转速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它涉及到资金的时间价值。仓储成本涉及因素较多,库存水平存在较大的空间,因此,仓储成本也是降低物流成本潜力最大的部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物流成本的影响因素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时间因素:物流流通的速度越快,资金流动就越快。一方面必然会降低物流成本,如订货周期的缩短、库存周转加速、运输路线的合理设计等都能降低物流成本(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减少了资金的积压,提高了企业的服务水平,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从物流系统论的观点来讲,也间接降低了成本。空间因素:物流的运输既包括进货的运输,也包括送货的运输。进货的方向、目标市场的位置显然对物流成本有着重要影响。若企业距离目标市场太远,则必然会增加运输及包装等成本;若在目标市场建立或租用仓库,则会增加库存成本。另外,进货方向也决定了企业货物运输距离的远近及运输成本的高低。技术因素:一方面高科技技术和现代化设备等“硬技术”的采用可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诸如物流系统设计、物流布局、运输路线及方式的设计、物流作业技术等“软技术”的应用,同样能够降低物流的成本水平。管理因素:无庸多言,良好的管理水平也是影响物流成本的重要因素。例如:对库存良好的管理,严格掌握库存物品的数量、品种、进出情况可以减少资金占用,降低库存成本;严格的保管制度,可以减少物品的损耗、丢失、霉变等,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减少废品、次品的回收和退货费用,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当然,物流环节管理成本也应是物流成本的影响因素之一。除了这几个因素外,还有一些诸如产品等影响因素,由于对物流成本的影响不大,也就不详细阐述了。最后,还有一点值得高度重视,物流成本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效益背反。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单纯地加强某种因素的影响,必然产生对另一种因素的制约。例如:为了加速库存的周转,减少物流网络中的仓库数目并减少库存,这样虽然降低的库存成本,但是由此而使库存的补充变得频繁,增加了运输成本;将铁路运输改为航空运输,虽然增加了运费,却提高了运输速度,减少了库存,降低了库存费用;采用现代化设备、技术,提高了效率、加速了流通,从而降低了资金的占用和物品的损失回收费用,但同时也增加了商品的成本;加强管理,完善库存、保管、质量等制度,可以降低库存成本,减少物品损耗和回收费用,却增加了培训、监督等物流管理成本。

2.3 物流成本管理的涵义

物流成本构成涉及到企业各方面的成本,物流成本占企业生产经营总成本的一大部 4 分,因此,加强物流管理关键在于加强物流成本管理。所谓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即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方法。成本作为物流管理的手段是因为,一是成本能真实地反映物流活动的实态;二是成本可以成为评价所有活动的共同标尺。就第一点而言,一旦用成本去掌握物流活动,物流活动方法上的差别就会以成本差别的形式明显地表现出来。就第二点而言,用成本这个统一的尺度来评价各种活动,可以把性质不同的活动放到同一场合进行比较,是有效管理物流的一种新思路。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是物流成本的控制和降低。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物流成本管理的着眼点不仅要考虑物流本身的效率,而且还应综合考虑提高服务、削减商品在库以及与其他企业相比取得竞争优势等各种因素,甚至从物品流通的整个过程来考虑物流成本的效率化。只有从企业的整个系统和战略的高度来看待物流成本管理,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降低整体物流成本。

2.4 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

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同财务成本管理的内容是一致的,也包括预测、决策、预算、控制、核算、分析等几个部分。物流成本预测是根据有关物流成本数据和企业具体的发展情况,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动趋势做出科学的估计。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预算、控制的基础工作,可以提高物流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在物流成本管理的许多环节都存在成本预测问题,如仓储环节的库存预测、流通环节的加工预测、运输环节的货物周转量预测等。物流成本决策是在物流成本预测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有关资料,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从若干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的方案的过程。从物流整个流程来说,有配送中心新建、改建、扩建的决策;装卸搬运设备、设施购置的决策;流通加工合理下料的决策等。进行成本决策、确定目标成本是编制成本预算的前提,也是实现成本的事前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物流成本预算是根据物流成本决策所确定的方案、预算期的物流任务、降低物流成本的要求以及有关资料,通过一定的程序,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货币形式规定预算期物流各环节耗费水平和成本水平,并提出保证成本预算顺利实现所采取的措施。通过物流成本预算管理,可以在降低物流成本各环节方面给企业提出明确的目标,推动企业加强物流成本管理责任制,增强企业的物流成本意识,控制物流环节费用,挖掘降低物流成本的潜力,保证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目标的实现。物流成本控制是根据计划目标,对物流成本形成和发生过程以及影响物流成本各种因素和条件加以主动的影响,以保证实现物流成本预算完成的一种行为。物流成本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物流成本事前控制是整个物流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以后各物流作业流程成本的高低。通过成本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保证物流成本目标的完成和实现。物流成本核算是根据企业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采用相适应的成本计算方法,按规定的成本项目,通过一系列物流费用汇集与分配,从而计算出各物流活动成本计算 5 对象的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通过物流成本计算,可以如实地反映物流的实际耗费,同时,也是对各种物流费用的实际支出的控制过程。物流成本分析是在物流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方法,揭示物流成本水平变动的原因,进一步查明影响物流成本变动的各种因素。通过物流成本分析,可以提出积极的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地控制物流成本。上述各项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是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一个有机整体。

3 方盛车桥公司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3.1 方盛车桥公司企业物流现状

方盛车桥公司始建于1979年5月,其前身为柳州市汽车底盘厂、柳州市金羊汽车配件厂,2000年8月企业经过改制成立广西方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车桥公司。

方盛车桥公司为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紧密型核心零部件定点配套企业,也是两广及西南地区最大的商用车车桥生产专业厂之一。建有冲压焊接桥生产线、制动器生产线、轴管生产线、主减速器总成装配线、车桥总成及部件涂装、前、中、后桥总成装配等十余条生产线。主要产品有轻、中、重型车系列冲压焊接桥总成;制动器总成。

随着企业的扩大开始意识到了物流成本的重要性,加强了物流成本的控制管理,但是企业的物流成本状况,仍不乐观。

1.企业物流成本难以准确掌握。企业缺乏统一的物流管理,物流要素分散在企业各部门,企业所谓的物流部门无法掌握和控制的物流成本较多。比如,由于过量进货、过量生产而产生的保管费,紧急运输产生的费用和过量服务所产生的成本都包括在其中,从而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另外物流成本计算范围涉及到物流全过程,而对于计算的具体范围和具体方法并没有统一的规范。目前,企业财务报表反映出来的物流成本一般只是对外支付的运输费用和仓储费用。虽然,上述情况绝大多数与物流成本的本身特点有关,但确实并未得到解决,问题仍然存在,现状依然是企业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物流成本。

2、企业实行订单拉动生产,物流过程中以仓库为主体,驱动采购计划、生产计划及车间生产,物流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化企业。

3、企业有专业应用软件的支持——ERP物流管理系统,进一步理顺公司的物流管理,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物流速度缓慢、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速度缓慢最重要的表现就是

6 库存比例过高,例2007年上半年库存周转率统计图:

32.521.510.5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实际库存周转率目标库存周转率 附图 2007年上半年库存周转率统计图

该企业从2005年开始使用应用软件ERP,但仅针对财务模块进行优化。系统缺少产品结构文件及生产模块,再加上使用人员缺乏责任心,生产脱节、信息无法及时传递,使得ERP上的数据经常与物、卡不一致;不能指导采购计划及物资分析,目前按照产品类型按套数进行采购储备造成库存比例过高,物流速度缓慢、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4、物流管理人员寥寥无几,且所学非物流专业,都是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抽调组成的,属于半路出家人员,在企业物流的管理知识方面难免欠缺,再加上物流方面的培训力度不强,可想而知企业物流系统出现管理问题在所难免。

3.2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分析

问题产生的原因何在呢?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在物流成本财务核算制度方面存在制度缺陷是造成物流成本难以掌握的原因之一,物流成本大部分发生在企业内部而且范围大、流通环节多、涉及的单位较多,因此许多已经发生的物流费用在具体分解时存在很大的困难。物流成本在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在实际计算物流成本时,对上述费用的分解必然存在一个制度规范问题。而且,如果要分解这些隐藏的费用,在操作上也存在很大的难度,操作成本较高。总之,现行的成本计算方法在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以下一些缺陷:一是现行的成本计算方法造成了“物流成本冰山说”。在现行的成本计算方法下,只把支付给外部的运输、仓库费用列入企业物流成本。事实上,这些费用只是企业整个物流费用的冰山一角。现行的成本方法在各项物流费用的确认、分类、分析和控制上都存在缺陷。二是在现在的生产特点下,目前物流成本计算法提供的物流成本往往失真,不利于进行科学控制。现在生产的生产经营活动复杂,产品品种结构多样,产品生产工艺多变,经常发生调整准备,使过去费用较少的订货作业、物料搬运、物流信息系统的维护等与产量无关的物流费用大大增加,投入的所有资源也随之增加。而现行成本计算普遍采取与产量相关联的分摊,致使许多物流活动产生的费用处于失控状态,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和物流服务水平下降。三是现行的成本计算法不能提供足够的物流量度。现行的成本计算法不能满足物

7 流一体化的要求。物流活动及其发生的费用经常跨部门发生,而现行的成本计算法是将各种物流活动费用与其他活动费用混在一起归集为诸如工资、租金、折旧等形态,这种归集方法不能确认运作的责任。现行的成本方法的费用分配率存在问题,将现行成本会计的各项费用剥离出物流费用,通常是按物流功能分离的,在分配物流成本中却存在许多问题,很难为个别活动所细分。例如,人工费分配率由于每个人花费在物流活动上的精力很难确定,而难以估计。现行的成本计算法不能对物流改造工程活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

2.企业内部物流体制没有理顺虽然自身物流体制进行了改革,但并没有真正理顺,体制设计缺乏科学性、前瞻性,与社会物流的发展与分工不协调,没有从供应链的角度,整合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在职能制或直线职能制的框架下,依然是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物流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依然是难以达到的目标,企业物流中心的构建还有很多困难,内部配送难以实现。

3.目前的物流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当前由于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大量的定制化生产,对物流的要求也倾向于实行多批次、小批量配送和适时配送。而企业只是企图在目前物流系统的基础上降低物流成本,尚未建立适应现代化生产运作的物流系统,以适应多批次、小批量物流和及时配送的要求,导致了物料不能立即进入生产线,产成品也无法即时流通,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了整体盈利能力。

4.物流标准化、信息化落后。标准化的物流不仅可以降低了工作难度,减少物流损失,而且降低了物流综合费用。对配送来说,标准化可以加强物流作业现场管理,降低物流作业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标准化技术明显存在不足,一是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应用环境,由于在企业推广和实施供应链管理才是刚刚起步,企业虽然在管理过程中为提高管理效率也曾采取许多措施,但多是在企业内部或企业的部门内进行,没有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去考虑。二是企业自己定义一套企业编码规则,在本企业内部使用,但这样的编码规则无法在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共享使用,造成了信息资源浪费。信息资源规范不足,缺乏及时性、全面性,资源无法有效共享。另外,物流各个环节相关信息的处理落后,信息流、业务流不能融合,例如订单处理、库存最优量等尚不能利用信息及时决策处理。这也是企业订货周期、库存周转始终无法缩短的重要原因,导致了物流速度缓慢,物流成本过高。

5.物流意识、理念落后,企业讨论的发展重点通常都是关于生产领域的,而缺乏对物流的关注, “重生产、轻物流”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仍有较深的痕迹。企业对物流的理解大多仅限于运输、仓储等低增值业务,而对物流系统设计、物流合理化、开发信息系统等高增值业务缺乏应有的了解。没有树立现代物流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物流管理是降低生产总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更为严重的是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而企业所建立的物流结构体系正是基于其自身所持有的物

8 流理念,落后的观念必然导致的落后的物流体系和物流管理。

6.企业物流人才缺乏,目前培养的物流人才不仅数量不够,而且结构单一。企业物流领域需要复合型的物流人才,既懂企业管理、物流管理,也懂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 T 型人才。

4 对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建议

既然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不仅是复杂的而且多方面的,那么加强和完善物流成本管理也肯定不仅只是财务管理范畴内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财务、管理、体制、技术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完善物流成本管理必须从财务制度、组织结构、技术管理、素质教育等多方面同时着手,综合治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建立现代企业物流组织结构,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分散,物流活动难以协调的问题,必须从改造企业的组织结构入手,建立现代的企业物流组织结构。企业可将核心的物资配送和物料管理功能独立出来,形成与财务、制造以及市场营销相平等的专业部门,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物流经营比重的扩大和物流业务量的扩张。

2.建立物流信息系统,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的支柱之一,缺少了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物流成本管理的效果便要打大折扣。企业可以将企业内部的业务整合,即完成典型ERP构架;企业物流还要加强机构的网络化建设,通过客户和供应商的信息共享,增加供应链的信息覆盖率,实时掌握供应链信息。总之,企业应建立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充分应用信息共享技术,使得企业及整个供应链之间的物流活动流畅、协调,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3.应用ABC分析法以减少库存水平,压缩总库存量,解放被积压的资金,使库存结构合理化,节约管理力量。

4.物流成本制度创新拓宽物流成本的范围反映物流实际成本。物流成本的概念必须拓展,企业物流成本不仅包括物流活动的各种耗费,还应该考虑资金占用的成本,主要是库存占用资金的利息,实践中还应考虑因库存期过长造成的商品贬值、报废等代价。此外,物流成本中还应包含资金周转速度的内涵,才能真正反映物流实际成本。以成本会计为基础,完善物流成本的分类。物流成本的分类方式,有按物流领域、支付形态、物流功能、归属标的、成本性质及营运管理等标准划分。可以在合理利用现行成本会计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拓宽一种典型的物流成本分类方法,归类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

9 日常费用等三大项。直接成本是为完成物流工作而引起的费用,运输、仓储、原料管理、订货处理以及库存的某些方面的直接费用,是能从传统的成本会计中提取出来的。间接成本是难以割舍的,是作为一种物流运作的资源分配的结果,一般是在固定的基础上分摊的。间接成本和日常费用的归属方式加入了会计师的猜测和估计。建立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分配制度,恰当分配物流成本。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传统会计方法仍是首选的核算技术,因为,仅仅为了方便企业物流成本的计算,就立即完全放弃已比较成熟财务会计制度,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由于其对企业物流成本的计算是不完全的,甚至影响了物流合理化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引入一种属于更广泛的完全成本法范畴的成本核算方式:作业成本计算法。企业将所有与完成物流功能有关的成本纳入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分类中,将间接成本和日常费用等资源成本正确地分摊到各类作业上,进而计算出物流服务的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有效的成本确定,首先要求对包含在一项分析框架中的特定费用做出确认,其次要特别指出相对成本的时间维,最后,成本必须分配或分派给与评价相应行动相关的特定因素。总之,一项特殊的成本除非它是置于物流组织管理控制下的,否则不应分配给物流因素。

5.企业必须重新树立物流观念,充分认识到物流对于企业的战略地位,意识到物流服务的重要性。首先,企业要加强物流的地位,将其真正摆到企业“第三利润源”的位置上加以对待。企业要改变以前以规模效益为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的思想,这不仅要体现在生产上,而且要体现在物流上即及时物流。其次,要充分树立服务的观念,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理念,处理好企业物流与用户的关系。最后,要加强对物流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了解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重视物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6.企业物流外包(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采取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的方式来控制企业的物流成本。企业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自理物流,努力提高效率,另一方面,根据情况将一部分物流业务委托外包,依靠第三方物流。

结束语

市场竞争持续不断、产品技术的差异不断缩小、集成度不断提高,是整个市场现状的真实写照。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定单变化的起伏加大以及产品交货期的压力倍增,利润空间不断减小,因此物流已成为企业发展与生存的关键。

拥有高效率并能提供综合性服务的物流在降低产品加工和经营成本、加速产品周转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物流成本管理是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管理,可以有效推动物流合理化进程,使物流成本占的比例缩小,上升的幅度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从而成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的源泉。当前,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低下,基本上还处于“雾里看花”的阶段,物流成本较高,待需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致 谢

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从始至终都受到了我的导师郭仪老师的悉心指导。郭老师对论文的立意构思到内容布局都给予了耐心地指导和帮助,并在论文的审阅过程中,提供许多宝贵的意见。可以说论文得以完成,离不开郭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和帮助。郭老师对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也给予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在此,仅以此文向郭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同时,借此机会,向广西工学院表示感谢,感谢他们为我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向这二年来所有教授过我的老师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对我的谆谆教诲和耐心指导;也对和我一起学习的同学表示感谢,感谢他们给我的友谊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黄培.现代物流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08月 2 牛鱼龙.现代物流实用词典.清华出版社,2004年1月

3 4 5 6 7 8 13

推荐第2篇:思想汇报专科论文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目 录

一、行政相对人进行行政法制监督的理论依据及作用„„„„„„„„„„„„„„„„„„1

(一)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法制监督的基本概念„„„„„„„„„„„„„„„„„„„„„1

(二)行政相对人进行行政法制监督的理论依据„„„„„„„„„„„„„„„„„„„„2

(三)行政相对人监督的作用„„„„„„„„„„„„„„„„„„„„„„„„„„„„4

二、我国行政相对人监督权的法律规定及其落实情况„„„„„„„„„„„„„„„„„„6

(一)行政相对人监督权的法律规定„„„„„„„„„„„„„„„„„„„„„„„„„6

(二)行政相对人监督权在实践中落实的情况„„„„„„„„„„„„„„„„„„„„„7

三、加强和完善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的对策与措施„„„„„„„„„„„„„„„„„9

(一)更新观念,树立积极监督意识„„„„„„„„„„„„„„„„„„„„„„„„„9

(二)建立和完善行政程序立法,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11

(三)完善行政诉讼法,扩大行政相对人的救济权„„„„„„„„„„„„„„„„„„„14

参考文献„„„„„„„„„„„„„„„„„„„„„„„„„„„„„„„„„„„16

试论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法制监督

【内容摘要】目前,行政机关的违法乱纪的行为有增强的现象,“民告官”的案件也逐渐增多。为了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有必要加强对行政法制监督的研究,提出合理措施来加强对行政权行使的监督。本文运用行政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础原理,首先探讨了发挥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法制监督的理论依据及必要性,指出它可以弥补其他主体监督的不足。进而分析了我国有关行政相对人监督的立法现状以及落实情况。最后,尝试性的提出了要加强行政相对人监督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行政相对人 行政法制监督 行政程序

Content abstract:At present,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 breaks the law the behavior phenomenon strengthens unceasingly,“the people bring a case before the authorities” the case also gradually increases.In order to supervise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it is neceary to strengthen to the administrative legal system surveillance\'s research, proposed that the reasonable measure strengthens the surveillance which exercises to the executive power.This article utilizes discipline and science of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science foundation principles, first has discued the display administration relative person\'s administrative legal system surveillance\'s theory basis and the neceity, pointed out that it may make up other main body surveillance\'s insufficiency.Then has analyzed the legislative present situation which our country related administration relative person supervises as well as carries out the situation.Finally, experimental proposed must strengthen the countermeasu and the measure the administrative relative person supervises.Key words:Administrative relative person Administrative legal system surveillanc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论述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时指出:“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监督。要深化改革,完善监督体制,建立建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直接涉及群众利益的部门要实行公开办事制度。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江总书记的报告为发展完善我国行政法制监督指明了方向。但目前行政法学界多注重国家机关对行政权行使监督,忽视群众监督尤其是行政相对人的法制监督作用。本文就这方面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行政相对人进行行政法制监督的理论依据及作用

(一)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法制监督的基本概念

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行政监督机关及人民群众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国家公务员行使专门职权行为和遵纪守法的监督。以监督主体为标准,可以分为国家机关的监督和非国家机关的监督。前者为权力性监督,后者为权利性监督。行政相对人的监督属于权利性监督。行政相对人是指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某权益的个人、组织。所谓权利性监督是依照法律赋予的权利对行政主体实施的监督。这种监督运用的是具有请求性、主张性的权利,因而一般只具有程序意义而不具有实质意义,即不能就实质问题直接产生法律效力,但它又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行政法制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行政相对人的监督和其他社会组织、团体和个人的监督等。由于他们与行政主体关系不同,所以他们在动机和效果等方面有所不同。

(二)行政相对人进行行政法制监督的理论依据

在现代社会,对权力的制约和控制是一个体系,内含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法律制约权力和以道德制约权力等多重机制。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法制监督是以权利制约权力和以法律制约权力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法律赋予行政相对人监督权以达到制约行政权滥用的目的。由于“以权力制约权力”模式存在很大局限性,所以“以权利制约权力”的观点为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所重视。美国行政法学者斯德和著名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都先后提出了这个观点。在中国,郭道晖教授首先提出了“以权利制衡权力”的理论,他指出“强化权利救济——发挥抵抗权与监督权的作用;提高全民权利意识——释放权利的‘动能’,以抗衡权力的势能;”从他的理论中可以看出行政相对人的监督是“以权利制约权力”机制的一部分。但他主要强调公民在事先或事后从外部制约行政权,未对事中从内部制约行政权给予充分说明。方世荣教授对其进行补充并进一步深化,强调从内部制约行政权,使得“以权利制约权利”理论更完善。即从外部制约发展到内部制约,从而使行政权的运作过程始终都受到制约。这也使对行政权的监督从事先或事后监督发展到事先、事中与事后的全过程监督,使之成为“以权利制约权力”机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法制监督是以法律制约权力的基本形式,并且它还是权力制约体系中其它制约机制的制度性基础和整合性机制。因为在民主、宪政条件下,权力的运作和权利的行使都须有规范制度和程序上的依据和保证。因而,两种制约机制最终都表现为法律上的制约,以法律上的监督为基础分配权利和权力,设置权利特别是监督权利得以实现的条件和程序,规范权力动作的范围、限度、程序和相互制约与平衡的方式,设定规避职责或滥用权力的法律责任及监督程序和制裁方式,并据此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法制监督正是以这种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运作机制,把权力机制统合为一个整体使之协调发挥作用。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法制监督正是其统合的结果,它通过以法的形式赋予行政相对人监督权,使他对行政权的行使进行监督,以达到制约行政权的目的。因此,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法制监督是“以权利制约权力”和“以法律制约权力”两理论融合的结晶。 发挥行政相对人法制监督的作用还由行政权力的本质所决定。现代法治社会,在权力问题上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权力来源和取得形式的合法性问题,其中包括有两层内涵,一是从实质要件上,权力必须来自于人民,取得于人民,受托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这一实质要件的深层本质是人民利益,其权力形态是人民主权;二是从形式要件上,一切权力的取得必须由法律予以规定和确认,即法定授权,它否认、排除和摒弃以其他各种非法方式取得的权力,即权力法定的唯一性和排他性。由此可知,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整体是权力的最终归属者和拥有者。但他们不可能自己去行使该权力,因此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只能委托于由人民中的一部分成员组成国家机构来代表人民行使。行政权作为国家权力的一部分也是属于人民的,行政机关只是作为权力的行使者,行使权力必须服务于人民。人民作为权力的拥有者有权对它实行监督。行政相对人作为人民的一部分并且与行政机关行使权力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当然有权监督行政权的依法行使。

笔者之所以提出发挥行政相对人的监督作用,还是由行政相对人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马克思曾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各种监督主体参加监督的目的不同,因此他们监督的强度也不同。国家机关监督是为了平衡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由于他们对行政权的监督与其自身利益没有直接关系,因而其对行政权进行监督就可能大打折扣。而行政相对人制约和监督行政权是为了自身利益,并且在具体的行政过程中,相对人与行政机关之间往往存在利益冲突,这决定了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权的监督将是最尽力、最彻底的。因此,发挥行政相对人的监督作用对加强行政法制监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行政相对人监督的作用

行政法制监督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和行政相对人及其他社会组织、团体和个人的监督等。其他监督主体在监督上不可避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行政相对人的监督则可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他们的不足,在行政法制监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相对人监督具有广泛性。它虽不具有国家监督所具有的直接法律效力和运用国家权力的性质,但其监督客体、内容、范围和影响上的广泛和普遍,监督途径和方式的灵活多样,则使其成为法制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司法机关监督的范围较小,因为无论哪一个国家都没有将全部的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由于受到专业部门限制,其监督范围和程度也是有限的。

第二,相对人监督具有启动性。尽管它不具有国家监督所具有的直接国家强制性和法律效力,但其积极、主动的监督方式却有可能会引发和启动国家监督机制的运作,导致带有国家强制性的监督手段的运用乃至产生强制性的法律后果。而司法机关的监督具有被动性,只有当事人提出控诉才会引起司法审查。上级行政机关的审查有时也带有被动性,只有当事人提出复议才去行使监督权。因此,相对人对上述两种审查程序的启动起促进作用。

第三,相对人监督的全程性。这一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它弥补了国家机关监督的事先与事后之外部监督的局限性。行政相对人通过行使自己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预防、抵抗违法行政行为的进一步发展,促使行政行为沿着合法、适当的轨道运行。这样,一方面可减少违法行政的可能性,克服国家机关监督的弊端:另一方面通过事中监督可充分了解情况,在事后的行政诉讼中能运用尽可能多的事实证据和法律证据证明行政行为的违法性、不当性,有助于法院对行政权行使监督。

第四,相对人监督具有经常性和具体性,克服了司法机关监督的个别性和权力机关监督的抽象性。只要有行政行为的发生必有行政相对人的产生,而且行政相对人渗透到行政权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这使得他可以时刻监督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每一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而权力机关的监督只是通过听取报告、审批、备案等方式进行,几乎不具体地参与某一行政活动,因此其监督具有抽象性。司法机关只是通过审理具体案件来监督行政,因而其监督具有个别性,不可能对每一行政行为进行审查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监督由于受领导体制影响,缺乏独立性,虽名义上有经常性特点,但往往只是流于形式。

第五,国家机关监督都只是消极地制止行政机关不侵犯行政相对人的权利,而难以保证行政机关积极地执行法律,为行政相对人提供福利和服务。而行政相对人则不仅能够制止行政主体不侵犯其权益,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种种途径促使行政机关积极履行职责,为其提供服务。如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给行政权行使设定一个界限,司法机关审查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超过界限,并不要求其在这界限内做得多或少。行政相对人可以通过行政合同等方式要求行政机关履行其合同义务,为其提供服务。

第六,行政相对人监督的广度、深度和完善程度,往往标志着一个国家民主、法治的发展程度,与一个国家民主、法治发展和社会进步成正比,二者互为表里,互为标志。

由上可知,行政相对人的监督可弥补其他监督之不足,在行政法制监督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脱离其他主体监督独立发挥其对行政权运行的监督作用。更不能说,行政相对人的监督可以取代其他主体的监督。恰恰相反,他们是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履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性监督离不开其他主体的监督。国家机关的监督不仅为相对人监督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而且可以克服其自身监督的局限性。

二、我国行政相对人监督权的法律规定及其落实情况

(一)行政相对人监督权的法律规定

宪法是根本法,在位阶上高于行政法。行政法是使宪法有关规定得以具体贯彻落实的部门法,尤其是在中国,行政法并不是实施中的宪法,而是实施宪法的法。当宪法规定公民基本权利时,行政法将其有关的基本权利的内容加以具体规定。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是公民基本权利在行政活动领域的具体化。宪法第41条规定,公民享有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和取得赔偿权。这是宪法有关公民监督权的规定。在行政法领域,行政相对人的监督权体现在对行政主体及公务员的行政行为的监督与申诉。根据方世荣教授在《论行政相对人》一书中对行政相对人权利的论述,将行政相对人权利分为参政权,受平等对待的权利、受益权利、自由权利和程序权利等五大类,它们都包含着对行政监督的权利。因为赋予行政相对人权利的同时行政机关须承担相应的义务,行政相对人通过看行政机关是否履行该义务来监督其行使职权。如自由权中的合法权益受侵害后获赔偿的权利,通过让行政机关对其侵权行为承担赔偿责任使其依法行政。但归究到底宪法规定的行政相对人的监督权,则主要体现在参政权和程序权利这两类权利中。因为受平等对待的权利、受益权和自由权受到侵害,要通过行使参政权和程序权利使它们得到恢复。而且行政相对人通过行使后两者的权利也是为了实现前三者的权利,它们是静态和动态、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参政权包括批评建议权、控告检举权、协助义务权、知情权和行政契约权等。程序权利可分为在行政程序中的权利和在行政救济程序中的权利,如受通知的权利、要求听证的权利等等。行政相对人通过行使这些权利监督行政行为。具体的法律规定有如《行政诉讼法》与《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服某一具体行政行为,有权向相关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从而启动行政法制监督程序:并在复议与诉讼过程中,有权行使相关的程序性权利,要求行政主体履行相应的义务。《行政监察法》第6条规定公民有检举权以及《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听证权等程序性权利。

(二)行政相对人监督权在实践中落实的情况

法律规定行政相对人享有上述如此广泛的监督权,但它毕竟是一种“应然”状况,与“实然”状态还有很大的差距。行政相对人尚未树立积极参与监督的意识。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政、不正当行政,由于害怕打击报复而不敢提出批评和揭发检举。有些行政相对人由于缺乏法律意识,根本不知如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使法律规定的权利形同虚设。有关部门对行政相对人行使监督权没有给予相应保障。行政相对人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的信件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向上级部门检举和要求复议,由于官官相护有的根本不予理采,更有甚者则通知被检举单位要求给当事人点颜色瞧瞧。向人民法院提出控告和要求赔偿,由于法院部分经费是来自政府拨款使得人民法院不敢受理,受理了也不敢给当事人一个公正的判决。这使得行政相对人上告无门,有冤无处申。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违法案件,行政相对人为讨个说话一告就是三四年,使之身心疲惫对法治失去信心。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

1996年,哈尔滨市南岗区进行危房棚户拆建工作。居民周起财一家因得不到妥善安置而成了“钉子户”。97年5月3日周所住房屋无故失火,其向公安局和南岗分局报案,但他们并未立案就做出了漏洞百出的失火原因决定书。周不服向公安局上访,没有回音。97年6月周向黑龙江省政府提出了责令哈尔滨政府受理复议的申请省政府下文责令市政府受理复议,但市政府置之不理。97年l0月周向哈尔滨市道里区法院起诉,区法院不开庭就做出了裁定,驳回周的起诉。98年2月他上诉到哈市中院,该院也不开庭就做出裁定认为拆迁决定具有普遍约束力,不能提起诉讼或申请复议。98年3月他迫于无奈上京告诉。在中央有关部门的督促下,黑龙江高院做出裁定责令发回重审。区法院仍想故技重施,但在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督促下于99年1月21日开庭审理此案,做出责令哈市政府受理复议的判决。至此全国首例政府\"不作为\"案才告一段落,周起财拿到判决书激动地流出了辛酸的眼泪。

像上述这样严重阻碍公民行使监督权的现象在现今并不少见。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最根本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人民和国家机关的法治观念还不强,缺乏积极自觉参与行政监督和接受监督的意识。这是由于\"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我国缺乏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文明法治传统,加之受传统行政体制、行政习惯和行政心理定式的作用和影响,人们的民主法制观念普遍都非常淡薄,搞不明白近现代民主的法制要义就在于作为法治主体的人民以法治权,缺乏清晰的积极、自觉参与行政监督的意识。国家机关的“权力本位”思想严重,认为自己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作为无权的人民就应该受管制。有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素质低下,在行使职权时无视法律为所欲为。第二,立法残缺,导致监督不到位、质量不高。目前,我国尚未有一部专门的有关行政相对人监督的法律如《人民监督法》来保障其有效监督。有关行政相对人监督散布于其他法律法规中,如《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和《行政处罚法》等。但这些法律有的规定太笼统不具有可操作性,有的规定监督权太窄导致监督实践的\"师出无名\"或\"无所适从\"或\"为所欲为\"使监督失范、失效又失察。如《行政诉讼法》只规定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为可提起诉讼而对抽象行政行为无权提起诉讼。《国家赔偿法》规定公民只能对具体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失请求物质赔偿而不能请求精神赔偿,更不用说是对抽象行政行为。而有关行政相对人监督的程序权只有《行政处罚法》中涉及一点,没有一部完善的行政程序法特别是有关行政相对人对抽象行政行为监督的程序权。如对于立法的听政程序只在《价格法》和《立法法》中提及根本无具体操作规定。

三、加强和完善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的对策与措施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立足本国国情,借鉴别国的宝贵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和完善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法制监督,应从思想观念、立法和保障体制等方面着手。笔者就此提几点拙见。

(一)更新观念,树立积极监督意识

要转变观念,学会法律思维。在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上,应当实现从政府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的转变、公民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的转变。在权力和权利的关系上,权力来自于人民的赋予,并受人民监督,权力要为保障权利服务,否则它就是非法的,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之本,是行政权力之源。在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上,我们应当明确,不是人民为了政府而存在,而是政府为了人民而存在,人民政府应当始终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维护者。

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相适应的法律思维主要应强调两点,即法律至上和权利平等。所谓法律至上,就是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确立法律至上的原则,是为了克服领导者个人权威至上、权大于法的现象。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是一种具有社会公约性质的、表达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的共同规则。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应该在决策人的权力之上。所谓权利平等,是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者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在现代文明中,权利不仅成为一种恒定的制度性存在,而且对权利的平等保护也成为法律的宗旨和政府权力即公共权力的法定使命。这意味着法治社会不承认、不保护等级特权,而是无差别地对待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法治社会赋予每个公民同等的基本权利,使所有的人都能在平等的法律地位上参与社会的合作与竞争。法律作为一个统一的标准,对政府的权力和公民的权利及其所有主张和行为,均做出相同的反应。

我们要提高人民大众的法律意识,从惧怕法律的观念转到信法用法的观念上来。我国已进行了几个五年普法运动,不能否认它在帮助人民了解基本法律常识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普法不应局限在让人民只掌握一点法律常识,关键在于培养他们相信法律、尊重法律的观念,在其权益遭到侵犯时,知道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赋予公民以权利,但如果行政相对人不积极去行使,那么给再多的权利也没有用。因此,要在全社会坚持普法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树立当家作主的民主意识,提高权力监督的能力和水平,实现权力制约的社会化。要使公民树立积极监督意识,我们应强化和创新宣传教育体制,充分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进行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使包括公仆和人民在内的全社会成员真正明白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执政党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均为人民公仆,打破传统的“上下观”、“官民观”、“官贵民贱”的思想,使他们弄清行政法制的重要意义、基本要求。通过强化和创新宣传教育体制和形式,促使包括公仆、机关、人民在内的全社会成员树立起浓厚的积极参与行政监督意识、作为被监督者的政府和公仆自觉接受监督意识,减少“不敢监”与“抗监”的现象。

(二)建立和完善行政程序立法,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程序的实质是管理和决定的非人性化,其一切布置都是为了限制恣意专断的裁量。这就凸现出程序在规制和监督国家权利的行使,并保障这种公共权力沿着法制轨道运行的功能。在中国迈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价值中立、操作性强的程序对目前经济改革中出现的秩序混乱、约束不力的现象是一剂良药,也是实现法制主导的最佳选择。但程序必须以法律为载体才能发挥其功效,否则其监督作用也就成为空谈。行政程序立法在国外己有先例,如西班牙和奥地利就制定了行政程序法典。所以,我国也应制定行政程序法特别有关行政立法的程序,实现行政相对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1)完善行政执法程序立法,加强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

长久以来,行政执法过程是行政侵权的“多发地带”。因为在具体行政行为过程中强调行政相对人对行政行为“不服先从”。那么如何预防和阻止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发生和发展,笔者认为应制定一套完备的行政执法程序,设定行政相对人程序抵抗权,加强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而程序对抗权是在行政行为过程中,行政相对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针对行政行为人不符合法律程序的行政行为而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采取的程序对抗措施。它包括听证权、知情权、抗辩权、申请回避权、拒绝权和防卫权等。而且通过制定程序法规定行政主体程序性义务即赋予行政相对人程序性权利,行政相对人通过行使程序对抗权可以有效制止行政主体的不规范行政行为。

上述权利在我国现有的行政法中有些权利还存在空白,有些权利只大致提到并未作详细规定,这些都需要我们建立和完善行政程序基本制度来确定下来。如建立情报公开制度和公告制度赋予相对人知情权。一般前者适用于抽象行政行为,后者适用于具体行政行为。相对人为加强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必须建立公告制度落实相对人知情权。对于该制度,许多国家的行政程序法也作了规定,如《葡萄牙行政程序法典》、日本《行政执行法》中都作了规定。我国在《行政处罚法》中也明确规定了公告制度,但它似乎只作为行政行为的事前程序,这显然不够。我们应特别注意在事中、事后程序中需要告知相对人事项,行政主体自然也应告知。

(2)完善行政立法程序,加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

为什么行政相对人要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因为抽象行政行为针对的是广泛而不特定的对象,而且能反复适用,一旦其不公正不合理,今后产生的危害性将是普遍而长远的,即使将来能通过一定法律程序得到救济也将造成一些大的损失,为纠正这种后果所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巨大,况且我国的法律法规必须反应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所以,必须加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但目前我国在有关这方面的立法还不完善。因此,我国应制定行政立法程序法特别是完善听证制度,使相对人更好的发挥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

借鉴外国经验,立足本国国情,我国建立起完备的抽象行政行为听证程序要考虑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明确听证范围。因为行政法种类较多,层次复杂,而且受各种因素限制,无论哪一个国家都不能将所有的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听证的范围。我国可以对行政机关制定的涉及公民法人较大权益的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在制定前举行听证,但如果有一定方法和措施能明确及时地纠正的,也不必硬性确定听证,而属于行政机关的内部抽象行政行为和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紧急情况做出的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听证之列。其次,事前应予以公告,将即将做出的规范性文件及时公告,广泛听取本行政区域内利害关系人意见,利害关系人可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美国在《联邦规章制定法》就有有关公告的规定。第三,抽象行政行为通常针对的是不特定的对象,基于这点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参加听证。因此,可以采取间接民主的方式即当事人代表制,尽量发挥各组织团体的骨干、律师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师生的作用。当然参加听证的当事人不应由被听证的行政机关指定。最后,听证的方式,并不是所有的立法都要正式听证。如美国在制定规章时,以非正式听证为原则,以正式听证为例外。日本也有相类似的规定。从简单易行、有效实用出发,我国应当以非正式听证为主,以书面形式为主。

(三)完善行政诉讼法,扩大行政相对人的救济权

完善行政诉讼法,扩大司法机关的受案范围和诉讼原告资格范围。扩大司法机关的受案范围,可对行政主体形成无形威慑的作用,使行政主体更自觉遵纪守法;扩大诉讼原告资格范围,可拓宽行政相对人获得救济的机会,可对行政主体违法、不当的行政行为进行强有力的监督。我国目前的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诉讼原告资格范围太窄,而且在司法过程中还对其进行不适当的限制。因此应取消不适当的限制, 不仅要明确规定直接相对人的原告资格,而且要明确间接相对人如相邻人、竞争人、受害人、复议决定的利害关系人、合伙企业联营企业组成部分、农村土地承包人、被消灭或改变隶属关系的非国有企业等主体的原告资格。

建立听证制度并不能保证所有的抽象行政行为都不违法。那么对于违法的抽象行政行为,行政相对人又该如何?我国目前的《行政复议法》与《行政诉讼法》并没有赋予行政相对人对抽象行政行为直接提起复议或诉讼。只有在行政相对人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在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复议时认为其依据违法也可一并提起。但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复议或司法审查并不是没有先例可循。如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规定,凡是因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而使公民或组织的法定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或受到不利影响或损害,不论其为抽象行政行为还是具体行政行为,均可纳入行政诉讼范围。英国和法国也有相类似的规定。因此,我国也应当适当地规定行政相对人对某些抽象行政行为直接提起诉讼并对其造成的损害给予赔偿。通过赋予行政相对人听证权,复议诉讼权和求偿权,使行政相对人对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发挥其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端正行政相对人的思想观念,完善法律制度,赋予相对人以广泛的监督权,使相对人能积极行使行政监督权,是目前我国健全行政法制监督机制的重要任务。但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要使行政法制监督产生最佳效果、发挥其整体功效,行政相对人的监督在其占据非常重要地位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其他的配套机制的完备也不可或缺,毕竟行政相对人的监督只有程序性意义并没有实质的意义。行政相对人只有监督的义务而没设相应的权力,这极易造成监督的表面化。如果在充分发挥行政相对人的监督作用的同时,完善其他主体的监督机制将对加强行政法制监督如虎添翼。如在人大及其常委会中设立专门的监督委员会,将专门的行政监察机关从政府部门独立出来;尽快出台《新闻法》完善新闻舆论监督制度等等。创造各种便利条件,让行政相对人在“知情”、“安全”“有效”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参与行政法制监督,从而为完善群众监督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孟德斯坞:论法的精神(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版

2、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版

3、郭道晖主编:法的时代精神,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张文显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6、方世荣著:论行政相对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

7、罗豪才、崔卓兰:论行政权、行政相对方权利及相互关系,中国法学,1998年,第3期

8、何勤华主编:法律文化史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9、孙笑侠主编:法律对行政的控制—现代行政法律解释,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0、郭建主编:中国法文化漫笔,东方出版社中心,1999年版

11、姜明安主编:行政法学,法律出版社,1998年7月,第一版

12、张中秋主编: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

13、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第一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1月,第一版

14、张正钊 韩大元 主编:比较行政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版

15、罗豪才主编: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

推荐第3篇:行政管理专科论文

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类 别 站 点 年 级 2011专 业 姓 名 学 号 手 机 15935226929 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

级 行政管理 常丽娟 浅谈如何提高行政领导者的素质

1

目录

一、行政领导者应当具备的素质

二、当前行政领导者素质低下的表现

(一)观念陈旧,政治素质不高

(二)知识老化,能力不足

(三)情商低下,缺乏领导艺

三、行政领导者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在物质利益诱惑下政治立场不坚定

(二)不能与时俱进,更新知识结构,提高领导能力

(三)缺少对行政领导者的行政制约机制

四、提高行政领导者素质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

(二)勇于实践与自省,不断更新知识

(三)注重情感沟通,掌握领导艺术

(四)完善对行政领导者的监督、制约机制

浅谈如何提高行政领导者的素质

内容摘要:行政领导者是行政领导活动的主体。行政领导者的素质是进行有效领导的重要条件。行政领导者个体和领导集体素质高低,直接决定行政效果的大小,以及党和政府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影响力的高低,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作为行政领导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对保证领导活动顺利高效进行,促进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行政领导者素质 必要性 途径

一个单位行政领导者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这个单位精神面貌和工作状况。行政领导者作为行政领导活动的主体,在行政领导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行政领导者个体素质的高低对行政领导活动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对行政领导者素质的研究是新时期适应变革需要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实施和落实,对各级各类行政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行政领导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公共行政部门即政府的整体形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因此,加强公共行政领导者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一、行政领导者应当具备的素质

政治素质是领导者最重要的素质。政治素质直接决定着其领导活动的方向,对其他素质正确地发挥作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行政领导者要有坚定的信仰,较高的政治鉴别力,较强的政治敏感性;思想解放,实事求是,有良好的公仆精神。

知识素质是增添领导才能和领导魅力的基础,是领导者适应复杂多变的领导环境和领导标准应具备的最主要的条件。知识素质包括专业知识的深度、社会知识的广度、领导和管理知识的娴熟度。

能力素质是领导者的基本素质,是一种内在的素质,主要包括:领导能力、思维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

良好的身心素质是行政领导者提高领导效能和领导绩效的保障。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是行政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二、当前行政领导者素质低下的表现

(一)观念陈旧,政治素质不高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高科技和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更为激烈,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文化选择日趋多元化,这就要求每个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始终坚持代表先进文化的方向,顶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做到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但当前一些行政领导者不能与时俱进,思想观念陈旧,固步自封,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而导致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的出现:官僚主义,管理成本无限

增长,贪污腐败,政府规模无限膨胀等等,在政府官员权力不断扩大情况下,体现权钱交易的寻租活动必然盛行于世,一系列的问题层出不穷。

(二)知识老化,能力不足

一些领导者走上领导岗位之后整天忙于事务,放松学习,知识老化,不能与时俱进。特别是在建设年轻化的干部队伍的初期,行政机关的领导者还是以年纪比较大的为主体,从而导致行政领导者整体队伍的素质普遍不高。还有不少行政机关的领导者文化素质本身不高,原因就在于有相当一部分领导者没有受过正规高等教育,他们虽然有本科或研究生文聘,但往往是党校或在职培训得来的,这种学习往往是走过场,没有什么实质性收获。在知识积累方面他们往往是没有专长的。知识功底的薄弱,又不善于继续学习,这就大大削弱了他们的领导力。

(三)情商低下,缺乏领导艺术

一些领导者不善于与人沟通,工作方法简单生硬,与下属关系疏远,从不与下属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只会发号施令。他们不了解下属的工作状态、生活情况,出了问题只讲原则,不懂得变通。弄得下属都敬而远之,使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有些领导干部,一遇到问题,就情绪失控,好冲动,感情用事,随意批评下属,根本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人际关系差,结果必将是工作效率低下,工作目标很难完成。正如马卡连柯所说:“不会抑制自己情绪的人,就是一台被损坏的机器。”

三、行政领导者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在物质利益诱惑下政治立场不坚定

改革开放以来,有许多领导干部抵御不住金钱、地位、利益的诱惑,走上了腐败堕落的道路。识人观人,以德为先。中国古代司马光认为:“取士之道,当以德为先,其次经术,其次政事,其次艺能。”在司马光看来,选用人才的原则,应当把德行的考核放在首位。但丁也认为:“道德常常能增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这些论述都说明领导者的个人品德是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核心,同时也是形成领导威信的根本。相反,如果作为一名领导者,在品德上出现问题,不管他的职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他的影响力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的修身便是指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与人们常说的“要想做事先要做人”是一个道理。一些领导者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明白为官一时,为人一世的道理,在金钱、美色面前站不稳脚跟。

(二)不能与时俱进地更新知识结构,提高领导能力

一些领导干部整天忙于事务,忙于应酬,不熟悉业务,不关注本领域的知识更新,不善于学习,吃老本思想严重,长此以往就削弱了自己的领导力。作为行政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是卓有成效地进行领导活动的必要条件。行政领导者在某一领域具备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知名度,便会产生一种“名人效应”、“专家效应”,他的言行举止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影响力。行政领导者所拥有的这种影响力,又成为“专长权力”。领导者如果拥有这种影响力,被领导者就会产生

一种荣誉感,愿意与他交流,获得有效信息,接受他的领导和管理,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行为,促进工作目标的实现。反之,领导者由于缺乏“专长权力”而在许多问题上一筹莫展。下属们也会有外行领导内行的无奈。

(三)缺少对行政领导者的行政制约机制

现在的许多行政领导者独断专行,大事小情都是一个人说了算,不讲民主,不受监督,政务不公开。这种家长制的领导作风难免会助长领导者自我膨胀,自以为是,刚愎自用,使领导者的素质滑坡。行政领导权力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公共利益。但如果缺乏相应的利益协调和权力制约机制,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就有可能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凭借机构或职务上的便利,非规范地运用或滥用公共权力满足私人欲望,管理者就变成贪官污吏。腐败行为对国家形象和社会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严峻考验着社会的承受能力。 当前我国处于政治、经济转型时期,相关的制度及法律还不健全,为权力腐败留下了生存空间。权力腐败现象涣散党心民心,损害政府公信力, 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四、提高行政领导者素质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

领导者素质只有通过教育培训和不断地学习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因此,要不断完善各种教育与培训机构,以加强对领导者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国家为提高行政领导者素质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作为公共行政领导者,要不断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充分领悟十七大的精神,注重系统的学习与平时的积累互为补充,必须要时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具有远见卓识,放眼世界,预见未来,立足当前,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通过脱产学习和自学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一定要有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加强自身的党性锻炼和修养,严以律己,防微杜渐,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抵制名利、金钱、女色的诱惑,做到一尘不染,两袖清风,永葆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

(二)勇于实践与自省,不断更新知识

行政领导者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提高认识水平。因此,领导者要以自省的态度,认识自己的知识缺陷和薄弱环节,在实践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这方面的才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领导者素质,增强其影响力和树立良好的领导形象。领导者亲自参加实践活动,可以不断加深和领会所学到的书本知识,并不断积累新知识、新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另外,行政领导者还应具备一种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领导者只有将自己置于公众和舆论的监督之下,勇于了解和接受来自外界的批评,善于自我批评,努力自省,这样,领导者才能不断认识自己,克服自身缺陷,发扬自身优点,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领导水平。

领导者要干一行学一行,努力使自己成为既懂政治、又懂经济,既懂管理、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要全面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系统地学习业务知识,熟练掌握工作岗位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要

精研改革发展稳定的大政方针和本职领域的政策规定,对新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有预见、有对策、有抓手。当前,新科学、新知识、新观念层出不穷,我们不懂、不熟的东西很多,即使过去懂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领导者要时刻感到“知识恐慌”,对不断涌现新知识、前沿理念要及时跟踪、深入了解,避免在工作上出错误,发展上走弯路。特别要看到,网络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成为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最现代化的手段,必需掌握网络这种学习手段,努力使自己成为使用网络的内行。

(三)爱民亲民,注重情感沟通,掌握领导艺术

领导者应重视发挥情感的影响力,主动与下属交流思想,谈心交心,以情感人,这样才能使领导效能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除了命令与服从的工作关系之外,还有一种人际关系互动,良性的人际互动,能让被领导者在组织中有种归属感,它是形成组织的团体凝聚力的重要因素,这种影响力是其它各种影响力不能相比的。领导者要爱民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近百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只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经受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和挑战,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从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在爱民为民的前提下还要掌握与民沟通交流的方法,不仅自身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自如应对各种复杂、棘手的工作环境。领导

者要努力成为下属的良师益友,与下属打成一片,要有亲和力。

(四)完善对行政领导者的监督、制约机制

对行政领导者的监督、制约机制是确保行政领导者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和保障。一个有效的制约与监督机制,可以使行政领导者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并能确保其成为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加强对行政领导者的法律制约,健全领导责任机制;增强领导者的自我控制能力,搞好自我制约;加强各级公共行政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惩各级行政违法行为。完善专门机构的监督作用。提高纪检、审计的独立性,使它们真正发挥作用;加大监察机构和检查机构的监督作用,搞好专门机构的制约。加强社会制约。赋予群众更大的监督与批评权利,进一步开放新闻舆论监督,充分发挥各种新闻监督的作用,真正做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真正领会人本管理的要义,切实提高领导者人本管理的能力。

在新阶段新形势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下,现代行政领导者不但面临着执政党地位和权力的考验,而且经受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因此,行政领导者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同各种腐败及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加强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克服官僚主义,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真正成为“人民的服务员”。

参考文献

1、东方智 《领导者必备全书》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4年5月1日第1版

2、潘云良 《领导者素质分析与测评读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2000年7月

3、郝懿,吴琼 《新时期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影响力关系探究》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4年3月

4、朱立言 《素质理论及公共行政领导者的素质——行政管理学的热点问题路》 《成人高教学刊》 2002年1月21日

5、李成言 《领导学基础》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3年11月第1版

11 建议成绩

论文评语

答辩教师

年 月12

推荐第4篇:行政管理论文专科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不足,说明现代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起着核心的作用。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不足:民营企业家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民营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缺少人才储备、民营企业人才晋升任人唯亲、民营企业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等分别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是现代组织管理的核心,是使企业管理实现最大化的有效手段,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绩效的有效途径。最后本文对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民营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不足 对策

目录

一、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3

二、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不足的原因……………………………………………4

(一)民营企业家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4

(二)民营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缺少人才储备………………………………………4

(三)民营企业人才晋升任人唯亲…………………………………………………4

(四)民营企业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5

三、加强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与建议……………………………………5

(一)更新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5

(二)采取有力措施应对人才流失的现象…………………………………………5

(三)建立公平合理的选拔机制……………………………………………………6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6

(五)建立独特的企业文化…………………………………………………………6 参考文献………………………………………………………………………………7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不足,说明现代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起着核心的作用。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不足:民营企业家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民营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缺少人才储备、民营企业人才晋升任人唯亲、民营企业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等分别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是现代组织管理的核心,是使企业管理实现最大化的有效手段,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绩效的有效途径。最后本文对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民营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不足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但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个时期以来,谈到民营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往往重视强调资金投入、技术创新政策环境、管理等,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缺乏应有的重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营企业必须面对来自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民营企业必须全方位提高竞争力,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提高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是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在近年来持续增长,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在宏观调控下也带动了产业的发展,产权改革制度实施以来,民营企业已呈现出多元化经营,这无疑是促进了私营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主体中的重要地位,民营企业的发展在未来经济中势必会迈出更新步伐。

由于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已成为企业中的重要资源。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和开发是从科学的人性角度出发,将企业中每个部门的人员配置最优化和潜能开发到最佳化以及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以武汉为例,武汉市目前初具规模、经营模式比较成型、在行业中有一定知名度的民营企业有近千家,多数处于由传统企业管理向现代企业化管理的过渡之中[1]。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创新,取得明显进展,积累了一定经验。如以武汉凯迪电力公司为例已建立绩效考核、竞争上岗以及末位淘汰,将考评与奖金、福利挂沟进行激励, 对员工进行培训以提高素质等,都收到了一定效果。

民营企业风起云涌,但优秀的能长久生存的又如大浪淘沙般所剩无几。就整体而言,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粗放状况并没得到根本性改变。大部分民营企业招不进人才、留不住人才和育不出人才,导致企业人才匮乏。毋庸避讳,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人才资源整体管理水平低下的状况下,人才得不到重视,工作没有动力,缺乏成就感和成长的机会。这样给民营企业造成的后果是,不但无法形成良好的招人、管人、服人、用人机制,而且还进一步严重影响到企业团队的建设以及企业文化的形成[2]。

二、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不足的原因

(一)民营企业家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

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由小农经济逐步萌芽发展起来的,因此其本身就带着与生俱来的两个致命弱点,这既与我国农村教育程度普遍低下,致使民营企业的大部分管理者观念陈旧,知识匮乏,从而不能快速和主动地掌握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有关;民营企业管理者的身上根深蒂固的我国沿袭了几千年的封建传统观念,难以动摇。更突出的表现在民营企业管理的家族化和独裁化,这种民企管理者头脑中的小农意识,是影响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中主要阻力。武汉凯迪电力2009年8月所上演的“裁员门”事件中,对无故不参加会议的员工进行辞退,175名大学生员工被要求“下基层锻炼”,随后,其中7名未参加下基层动员会的员工被解聘,由此引发一场轩然大波[3]。武汉凯迪的“变相裁员”的做法不得不让人汗颜,如果人力资源部的HR能开诚布公地跟员工们说明,不要过多的顾忌公司的面子问题,在管理上更加的人性化、理想化。或许也不至于造成如此恶劣的社会负面影响。

(二)民营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缺少人才储备

做好民营企业的人才工作,建设一支与民营经济发展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对推动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很多民营企业家观念总是认为中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随着我国失业人员和下岗人员逐年增多,就业机会越趋严峻,企业无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如何操作,人力资源都永远不会不足。这种观念导致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导致了企业未能建立有效的人才储备,从而严重地影响了企业健康发展。人才流失将使一个企业蒙受多大损失,可能是很难算清的一笔账。[4]例如,2008年以来,江苏省启东市民营企业共吸纳大中专毕业生730多名,其中外地大学生539名。但是,在人才引进的同时,民营企业人才外流趋势却不容乐观。2008年,某机电企业招聘了11名大学毕业生,目前仅剩2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率至少在3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70%。

(三)民营企业人才晋升任人唯亲

民营企业大都存在“任人唯亲”的状况,特别是家族式企业更明显。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属于家族式企业,因此,在人才选用和晋升时,最为担心的是这些人才对企业或老板的忠诚。在这种心理影响下,导致企业以家族成员利益为中心,企业内从财务到人事等核心部门充斥着本家族人士,从而造成近亲繁殖。一部分民营企业家对企业进行家族式的管理任人唯亲,普通员工干得再好也不会有出头之日,永远在底层

出苦力。在晋升、培训机会的分配与安排上,不是以员工的能力与实际需要为标准,而是将外聘人员当作“外人”,一律拒之门外。这样的做法严重扼杀了员工的进取心和创造力。较为典型的“烟台市现象”,烟台市的民营企业任人唯亲的情况较为严重[5]。

(四)民营企业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

目前许多民营企业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并以较高的工资收入或其他物质激励方式吸引人才,但在对人才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单一地以增加报酬激励员工的工作激情,忽视非物质的激励方式(如理想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培训激励和自我实现激励等),许多民营企业经营者仍然把员工当作“经济人”来看待,缺乏与员工的感情交流,单纯地、简单地通过物质利益的满足对员工进行激励,忽视了对员工的精神激励。在有些民营企业中,即使物质利益的激励,也由于民营企业主的失信而难以实现,民营企业主故意克扣员工应得的工资,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忽视良好的企业组织环境的培育,使得企业缺乏凝聚力,员工缺乏归属感。以珠江三角洲一家民营企业为例,有家小型变压器的生产厂家,年销售3个多亿。05年企业开始大扩张,同时,管理上进行大变革,但是由于变革没有给员工带来实惠,相关的福利奖励制度“名存实亡”,员工对企业非常不满。每月员工流失率是8%,年度员工流失率是96%[6]。可见,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能否建立好企业的激励机制是十分关键。

三、加强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一)更新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民营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需要不断吸收新的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企业经营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它体现了一个企业家的经营管理的风格和信念,也是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直接性作用和影响。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一个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家需要不断的吸收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才能使企业充满生机。只有从社会中认真吸取新的、好的、优秀的管理理念,才能使企业家在当今世界的商海搏击中立于不败之地,也必须要经过不断的学习优秀经验才能更好的经营企业。

(二)采取有力措施应对人才流失的现象

当今社会人才流失为企业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来越来越大,特别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掌握先进技术的骨干技术人员,他们的流失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更容易造成企业商业机密的外泄。所以人才的流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必须得到企业的绝对重视,为了避免人才流失对企业带来不应该的损失,我们制订有效策划企业对应人才流失方案具有非常实际的现实意义。在防止人才流失方面,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从体制上着手,建立灵活、有活力的人才培养和配置机制,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主导的选用人制度,加大对员工的培养力度,为员工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使每个人都能获得很大的成长。第二建立良好的薪酬、晋升制度。企业管理人员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企业在员工心目中的地位,也为降低人才流失起到了相应的作用。第三树立企业以人为本

的人本主义观,形成良好的内部人性化沟通机制,使员工为了企业和他们共同的发展而努力,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存在与自己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也使他们从心底感觉到没有理由抛弃企业,没有理由背叛企业。有效的控制人才的流失[7]。

(三)建立公平合理的选拔机制

民营企业家要为公司的健康发展着想,从内心深处树立任人唯贤的用人观念,正确评估“嫡系部队”的价值和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如何把“嫡系部队”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杜绝把“嫡系部队”当作“摆设”,甚至是企业发展前进的绊脚石。

选择企业员工,必须全面贯彻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在人事聘免问题上,需要以公开求公正,以程序求规范。为了保证大家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任何人要想晋升,不管是谁推荐的,都必须先通过笔试和专业知识的考评,合格后才有资格参与面试。在面试方面,公司要有严格的规定和流程,因为面试比笔试更重要。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薪酬作为满足企业员工生活需求的保障条件,对绝大多数企业员工来说,仍是个硬道理。对企业中的一般员工来说,利益驱动仍是最重要的努力因素。所以,物质激励仍是激励的主要形式。进行薪酬设计时,应遵循公平性、竞争性、激励性。以设计一个适合员工需求的福利项目,一个完善的福利系统对吸引和保留员工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在设计福利项目上,我们可以按照企业员工的个人特点和具体需求,列出一些福利项目,让员工自由选择,各取所需[8]。这样的方式区别于传统的整齐划一的福利计划,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企业中的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期望和需求是全方面的,其中既包括物质需求,更包括高度的精神需求。在精神激励方面,我们应强调以人为本,给予知识型员工充分的尊重和参与感。让知识型的员工感觉到自身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自我价值得到相应承认[9]。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加强人才培养和选拔。对企业中的骨干员工充分授权,委以重任,使之得到认可,实现自我价值。

(五)建立独特的企业文化

要在企业中形成的一种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是企业员工产生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信息,将各种企业内部的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适应时代、适应政策环境的变化。通过确定企业经营及投资策略、人性化管理、文化活动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完善和充实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形象。优秀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体现自我价值,勇于创新;企业文化对员工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有着强烈的引导作用。企业文化起着凝聚人心的作用;一个具有良好企业文化的组织,在与外界的交往中带有明显企业特色,并对外界产生辐射作用[10]。

总之,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践证明,把人力资源作为资本来运作,是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关键,也是一个企业能否对外发挥最大潜能的关键。市场竞争从表面看来是经济资源、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的竞争,

而实质上却是高质量人才资源和知识技术的竞争。企业只有尊重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

参考文献:

[1]胡君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6

[2]张一弛,人力资源管理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5

[3]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1

[4]王珊珊、张玲,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探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

[5]刘金星,民营企业管理锦囊68,西苑出版社,2006.3

[6]胡震,管理学十日读,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12

[7]关淑润,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9.2

[8]王琪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2008.12

[9]王一江,孔繁敏,现代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2

[10]罗瑾琏,企业绩效的人力资源整合,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12

社,2006.3

推荐第5篇:行政管理(专科)论文题目

行政管理(专科) 论文题目

1、在新农村建设中关于政府治理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2、谈谈企业在管理中的绩效工资的战略意义及注意事项。

3、当前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12春行政管理(专)

李杜娟

推荐第6篇:专科土木工程论文[版]

土木工程是指除房屋建筑以外,为新建、改建或扩建各类工程的建筑物、构筑物和相关配套设施等所进行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和维护等各项技术工作及其完成的工程实体。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专科土木工程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筑土木工程中注浆技术的重要性

摘要:介绍了建筑土木工程中产生裂缝的原因,提出了建筑土木工程中注浆技术的优势所在,对建筑土木工程中注浆技术的具体应用展开了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土木工程;注浆技术;应用;分析

0引言

目前城市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城市高层建筑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建筑裂缝问题,建筑裂缝问题一旦出现就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安全问题。建筑高层中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就在于建筑施工的注浆技术应用方式和效果,因此要解决建筑高层中存在的裂缝问题就有必要对建筑土木工程中的注浆技术进行分析。在此背景下,文章围绕建筑土木工程中注浆技术为中心,分原因、优势和具体应用三方面展开细致的分析探讨,旨在提供一些建筑土木工程中注浆技术方面的理论参考,以下是具体内容。

1在建筑土木工程中产生裂缝的原因

虽然在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技术具备诸多优势,但是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而这其中裂缝就是最为主要的问题,而在混凝土中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材料型裂缝、结构型裂缝以及人为裂缝等诸多方面。结构型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建筑物的外部负荷过大,在建筑物的外部符合上,一部分是建筑混凝土自身所存在的重量,另一部分是建筑物所承受的外物负重,对于混凝土而言,其都存在着一定的承载能力极限,当负重超过这个承载能力极限之后,就可能在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产生裂缝。材料型裂缝造成的原因主要是的混凝土的内部收缩以及温度应力而导致的。一般而言当建筑物的混凝土施工完成之后,处于十分恶劣的环境之下时,就可能会导致其自身的水分降低过快,进而在形变上过大,导致其弹性形变变成塑性形变,这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人为型的建筑裂缝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建筑施工中,施工队伍在施工技术水平上不够,继而在施工质量控制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后期在混凝土中出现裂缝。

2在建筑土木工程中注浆技术的优势所在

目前在建筑行业中,混凝土注浆技术使用十分广泛,并且面对建筑土木工程中存在裂缝病害,采用注浆技术也具有诸多优势,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施工工艺很简单,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注浆技术时,其所使用的施工设备体积往往较小,同时在操作上十分简单,便于携带,对建筑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复杂环境均可以正常实施;其二可提升混凝土强度,在建筑土木工程中裂缝病害进行处理时,注浆技术除了可以对现有病害给以处理之外,还可以对内部结构的密实度和强度给以强化,进而达到补强粘结效果;其三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可以提升建筑使用寿命,在注浆技术使用时,往往在材料使用上通常会使用加强材料,而加强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质十分良好,并且在自身粘接性能上十分良好,因此在注浆技术实施后,其使用寿命可以很大的提升,并且因为施工的材料使用很少因此其对环境的影响很小;最后可降低施工影响,因为是针对于出现的病害给以处理,因此在处理范围上很小,同时针对性的处理方式上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3在建筑土木工程中注浆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

3.1适当选择合理的注浆材料

在建筑土木工程注浆作业中需要使用的注浆材料较多,如水泥、水泥-水玻璃浆液以及其他高分子材料等。在混凝土注浆作业中进行材料选择时,必须结合建筑病害的特点以及材料的特性进行注浆材料的选择。在材料选择上需要注意材料在使用寿命、力学轻度、力学性能等方面的性能,同时在亲润性、渗透性以及填充性等诸多方面也均要符合建筑工程的病害解决要求。除此之外在注浆施工中,还必须保障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注浆材料渗入至建筑病害裂缝之中,进而起到一个良好的注浆改善效果。此外在我国绿色经济以及低碳经济大政策之下,在注浆材料选择上也需要充分的考虑材料的环保性,避免在注浆作业中造成过大的环境破坏。

3.2适当选择混凝土的注浆技术

在建筑物混凝土的注浆技术使用时,也需要结合建筑病害的出现部分,给以适当的注浆方法,具体而言可以划分为以下几部分。地下室施工。在建筑工程中,最易出现裂缝的地方就是在建筑的地下室处,,而在地下室的注浆作业中,首先必须对地下室的裂缝出现部位给以确定,进而针对于病害出现的部分进行注浆作业,在具体施工上,主要是使用高压的注浆机对裂缝处给以高压注浆处理,进行二次补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如果在裂缝注浆补缝作业已经完成之后,还需要建筑工程注浆技术人员再对所有工序均给以进一步的检查,保障每一阶段的施工均正确无误。

墙体施工。一般而言在建筑物的墙体中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导致的,而这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在施工的前期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力度不足,或者是在施工场地施工过程中环境的温度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这些都会导致墙体出现裂缝,因此对于目前城市中的高层建筑而言,在墙体上出现裂缝是十分常见的。面对墙体出现裂缝这一问题在处理上,首先必须在施工阶段做好施工材料的选择,例如在一些极易产生拉张力的地方如门窗附近,均使用强度和抗剪切力较好的材料,其次在针对病害进行处理时,也需要选择美观性和性能较好的材料;再者在完成注浆病害处理之后,还需要对注浆使用的水泥进行进一步的干缩变形控制,避免在施工完成后出现细微的裂缝,影响墙体的整体美观性。

卫生间、厨房施工。对于建筑工程中卫生间和厨房两个地方容易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是这两个地方的水使用量很大,因此在卫生间和厨房出现裂缝也会出现十分严重的漏水现象。目前在城市建筑中,为了防止卫生间、厨房出现裂缝漏水问题,在施工材料选择上都选择了防水材料,同时也铺设一层防水层。因此卫生间、厨房出现漏水问题,必然是因为防水层出现了裂缝问题,在处理措施上不能使用传统的处理方式,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是环氧注浆技术。环氧注浆技术在施工流程上较为复杂但是在施工效果及成本控制和时间控制上均较好,同时还能整体提升注浆加固的效果,是一种针对于卫生间、厨房裂缝病害极佳的处理方式。

4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我国高层建筑不断增多,以及其携带出的高层裂缝病害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注浆技术在建筑病害处理中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对于注浆技术而言,其在使用中具有施工工艺很简单、可提升混凝土强度、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升建筑使用寿命、降低施工影响等诸多优势。而在具体的应用上,需要在适当选择合理的注浆材料、适当选择混凝土的注浆技术方面给以充分合理的分析,进而实现建筑工程更好的使用注浆技术,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建文.浅谈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注浆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6,5(5):70-71.

[2]柳燕玲.建筑土木工程中注浆技术的应用与施工工艺[J].江西建材,2015,42(19):73.

[3]刘超.浅析土木建筑工程中的注浆施工方法[J].民营科技,2016,11(1):157.

[4]廖文华,倪俊超.浅析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注浆技术[J].中华民居,2014,21(24):324.

[5]刘晓伟.关于建筑土木工程中注浆技术的应用与施工工艺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4(27):81.

推荐第7篇:机电一体化专科论文

机电一体化专科毕业论文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低压电器元件产品的应用分析

摘要:

阐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低压电器元件产品中的应用现状,介绍了几种低压电器元件产品的应用情况并就存在问题进行对比总结,给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1 引 言

机电一体化技术又称机械电子技术,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机械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高新技术,是机械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人员一直试图将微电子技术应用于各种低压电器元件产品,希望这些产品的某些机械部件功能被取代的同时,具有智能化和双向通信的功能,即所谓的智能型低压电器元件产品。智能型低压电器元件产品的发展目前还处于较低阶段,国内市场上能看到的智能型产品类型相对较少,部分所谓的智能型产品也仅是将部分功能采用微电子技术代替和完善。 2 低压电器元件几种类型应用介绍

低压电器元件是电器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械行业中的基础配套元件,主要对主电路进行分断、保护、控制、检测等,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低压电器元件主要构成各种控制屏、控制台、控制器,在配电系统中,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主要用到接触器、继电器、断路器、信号灯、互感器等。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智能型低压电器元件产品主要有智能型接触器、固态继电器、智能化(电子式)电动机控制/保护器、万能式断路器、起动器等。

交流接触器产品功能相对单一,主要用于接通或分断主电路,根据产品功能、使用范围及可靠性要求,智能型交流接触器的主要特征是装有智能型电磁系统,其控制回路包括电压检测电路、吸合信号发生电路和保持信号发生电路。它通过电压检测电路检测线圈电压,当控制电源电压达到设定要求时,向线圈发出吸合信号,使产品吸合,当控制电源电压低于设定值时,则不发出吸合信号,接触器不能吸合。智能型交流接触器通常采用高电压吸合低电压保持吸合的设计思想来达到节能的目的。

为了满足各种个性化或特殊环境的要求,目前一般采取传统产品与电子线路相结合的办法来实现。

无涌流电容接触器使用环境是在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设备中通断电容器组,为了提高产品使用可靠性,减小在通断电容器组瞬间产生的涌流对接触器产品主触点的影响,则往往通过在产品上组装电容器切换头,达到当无功补偿控制仪发出控制

信号时,产品的切换头对电压进行检测,切换头在电压过零时接通电容器,然后切换头接通接触器的线圈,接触器闭合,电容器由接触器保持正常接通状态。 大电流继电器通流能力要求相对不是很高,结合我国可控硅制造工艺的不断提高,以可控硅为主要功能元件的固态继电器发展尤为迅猛,除过必要的支撑架构和接线端子,它颠覆了传统的电磁系统、触头系统和弹簧等组成结构,完全由电子线路板与各种电子元器件组成,不但工作可靠,电寿命水平高,而且随着焊接自动化工艺的实现,产品一致性,批量供货能力都能得到有效保障,故障率将远远低于由多种结构件组成的传统产品。目前该产品已可作为一种封装器件实现批量供货。

电动机控制/保护器是工业以及民用动力系统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设备之一。从大型水电、火电系统到空调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使用都离不开电动机,为了相关设备能正常运行,必须电动机进行保护,尽量提早发现、预防电动机故障,从而减少电动机停工造成的不良影响。传统的电动机保护器有热过载继电器和小型电动机保护器,其感测元件为热一电磁系统,利用双金属片受热弯曲的特性和电流的热效应感知电流的大小,达到对电动机进行过载、短路、三相不平衡、短路等保护目的。智能型电动机保护器则通过环形电流互感器、零序电流互感器,产生采样电流信号,通过滤波调制电路形成适于单片机模拟采样的电压信号,送单片机采样,由程序判断处理,对运行状态进行记忆和分析,对显示器发出数据显示,运行状态提示,对输出继电器做出故障保护提示和动作,进而通过提示和保护动作来控制电动机,达到检测和保护电动机并按人们预定要求运转的目的,具有更多的功能特点,是集保护、遥测、通讯、遥控与一体的电动机保护装置。 断路器用来接通和分断正常的负载电流、电动机的工作电流和过载电流,也可以用来接通和分断短路电流。它在电路中起短路和过载保护作用,还可以起欠电压保护和远距离分断电路的作用。目前的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带有各种保护功能脱扣器,包括智能化脱扣器,可实现计算机网络通信,具有分断能力高,附件齐全,结构模块化的特点。

3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低压元件产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以上应用类型可以看出,机电一体化技术已较广泛的使用于低压元件产品中,而且发展趋势愈加迅猛。但通过近几年的研发、使用表明,低压元件产品的机电一体化进程还只是处于较低阶段。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电磁干扰 由于微电子器件要求的工作电压一般较小,如单片机一般为5V,整流器件一般为12V,极小的电磁干扰都会使这些元器件工作电压发生大的偏差,从而影响整个产品的工作性能。而这些产品的基本使用环境却是380V电网。因此,为了达到满足电磁兼容性能的目的,这些产品上的电子线路不得不增加相当的抗干扰措施,从而使整个电子线路变得相当繁冗,电子元器件数量相对较多,线路板的检测、焊接工艺要求高、难度相对较大。

(2)电子元器件发热 由于电子元器件一般为标准封装器件,为了满足绝缘以及相当的抗老化要求,封装材料散热性能相对较差,而电子元器件发热不仅会降低产

品使用寿命,极端情况下还会发生烧毁、爆炸,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使用安全系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含有功率器件的产品必须要采取增加散热片等散热措施,结果增加了产品体积,就要拿固态接触器来说,产品的体积并不比传统接触器小,其主要原因是散热片占到近1/2的体积。

3)环境污染问题 RolS指令规定了禁用或限制使用铅、镉、汞、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而在电子产品中,铅被广泛用于焊锡,印刷电路板上含有铅和镉,平板显示器(液晶显示器)也含有汞,当这些产品达到使用期限时,将产生一定的电子垃圾。处理不当,将会对人体产生不可逆转的危害。目前我国的正规电子垃圾的处理企业相对较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实施有待加强。

4 总 结

目前智能化低压电器元件产品的开发仍处于较低阶段,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解决。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低压电器元件产品的应用能有效集成产品功能,解决产品与整个工业系统的双向通信问题,满足网络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的要求,具有更高的自动化特性,可以使人在更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因而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广泛应用于低压电器元件中,使产品具有智能化、模块化是是必然的发展方向。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51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的实施及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处理和电子元器件品质都将得到有效保障,这些都将为国产低压电器元件产品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推荐第8篇:行政管理专科论文例文

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

姓名:

学号:077040519

指导教师:

教 学 点:江苏昆山电大

2009年9月 10 日

目录

一、权力腐败的现状„„„„„„„„„„„„„„„„„„„„„„„„„„3-4

二、权力腐败的原因„„„„„„„„„„„„„„„„„„„„„„„„„„4-5

(一)权力失控是腐败产生的体制根源„„„„„„„„„„„„„„„„„„„4

(二)主体素质低劣是腐败产生的道德根源„„„„„„„„„„„„„„„„„4-5

(三)现行的监督机制存在严重缺陷„„„„„„„„„„„„„„„„„„„5

1、监督种类不少,实际效用不大„„„„„„„„„„„„„„„„„„„„„5

2、监督机关人、财、物的调配权隶属於地方政府„„„„„„„„„„„„„5

(四)现行的分配制度显失公平„„„„„„„„„„„„„„„„„„„„„5

三、权力腐败的防范措施„„„„„„„„„„„„„„„„„„„„„„„„„5-9

(一)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6

1、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6

2、完善和强化党内纪律监督„„„„„„„„„„„„„„„„„„„„„„„6

(二)加强对制度的完善与创新„„„„„„„„„„„„„„„„„„„„„„6-7

1、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6

2、从党的内部建设来看„„„„„„„„„„„„„„„„„„„„„„„„„6

3、就政府职能转变而言„„„„„„„„„„„„„„„„„„„„„„„„„6

(三)建立完备的法制„„„„„„„„„„„„„„„„„„„„„„„„„„7-8

(四)强化纪检监察等专门监督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加大对权力腐败的惩处力度„„8-9

(五)加强部门之间的监督,以权制权„„„„„„„„„„„„„„„„„„„„9

(六)构筑“不想腐败、不能腐败”的惩防体系„„„„„„„„„„„„„„„„9 参考文献„„„„„„„„„„„„„„„„„„„„„„„„„„„„„10

论权力腐败的防范措施

内容摘要:腐败,人人痛恨。扼制权力,监督权力,是建设健康的和谐社会的根本。所谓权力腐败,指利用公共权力来达到私人目的,增加私人利益的行为。权力失去制约必然腐败。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腐败现象,关乎着能否有效地预防和遏制腐败。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形势仍然严峻,任务仍然艰巨。《检察日报·廉政周刊》评出的2008年反腐典型案件让我们深刻反思,不找出真正的症结,恐怕难以走出反腐困境。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态度。

关键词:权力腐败原因防范措施

中共中央2008年5月13日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工作规划》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基本精神,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明确了今后5年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工作目标,作出了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六项工作整体推进的工作部署,提出了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的相关措施,是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本文在分析一些案例的基础上,结合行政组织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科学的相关理论,来进行分析权力腐败的现状、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一、权力腐败的现状

当前我国社会中最严重的腐败现象是权力腐败。根据2009“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显示:2008年全年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33546件41179人,已侦结提起公诉26684件33953人,人数分别比2007年增加

1%和10.1%。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687人,其中厅局级181人、省部级4人。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境内外追逃工作,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1200名。数字最有说服力。透过这些数字,既看到了党和国家坚决反对腐败的决心,更看到了惩治腐败的明显成效。其中,一批大案要案被查处,4名省部级干部被查处,充分表明了无论职位多高,只要搞腐败,就逃不脱党纪国法的惩处。

二、权力腐败的原因

(一)权力失控是腐败产生的体制根源。当具体的公共权力偏离了法律规范的轨道,被用来服务于个人或小集团的意志和利益时,权力通常就处于同授权人整体的意志和利益相冲突的状态。这时候,权力蜕变为个别人实现私欲的手段,成为被滥用的力量。在我国,公共权力是人民的权力,人民的权力主要由社会公职人员代行。这种授权关系没有也不可能由于社会制度的先进而自动免除被代行者滥用的可能性。腐败行为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现行政治体制中在权利配置上存在着弊端,其中主要有:

1、权力过于集中;

2、权力活动过程中缺乏有力的制约和监督;

3、权利对权力的监控力不足。

(二)主体素质低劣是腐败产生的道德根源。公共权力需要人去掌握和运用,制约监控公共权力的措施也需要人去制定和执行。因此,权力主体的内在素质状况如何,就成为权力腐败与否的关键。主体素质虽然是一个内涵十分宽泛的概念,但在这里,它主要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人,他们的人品、人格、德性、操守等,当然,主体的文化修养和才干能力乃至身体状况等方面也都属于主体素质的范畴。主体素质具有内在性,内在素质优秀的主体,即使在剥削阶级社会腐败泛滥的时候,也能独善自身,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而内在素质低劣的主体,即使在社会主义社会,在全社会倡导廉洁奉公的

氛围中,也可能陷入腐败的沼泽地而不能自拔。

注:防止抄袭,以下省略

把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就是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努力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努力把腐败现象遏制在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凌云志《法律与生活》1999年第18期

2、尚仲生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严俊 《当前中国反腐败的对策建议》专家论坛2006年第4期

4、西安工业学院学报 《论新时期腐败产生的成因及对策》 2006,26(3) 学术期刊

5、胡锦涛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 2007年10月15日

6、《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新华社2008年6月22日

论文打印日期:2009年9月10日

推荐第9篇:行管论文选题专科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阳江市民营企业安全生产问题探讨 2.阳江城市交通管理若干问题探讨 3.阳江市计生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4.促进阳江市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5.论江城区民营经济的人材策略

6.以人为本,做好信访工作,提高政府公信力 7.浅谈城市垃圾处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8.关于阳江海洋渔业管理问题 11.阳江市社保工作现状与问题 12.浅谈阳东县农村档案管理 13.关于政府信息管理问题的探讨 14.关于发展电子政务的思考 15.当前反腐倡廉的动向与对策

16.关于加强阳江市政府诚信建设问题的思考 17.关于阳江建设园林城市问题的探讨 18.谈谈阳江市出租房管理

19.关于加快阳西县农村医疗卫生改革的思考 20.加强阳江市招商引资工作之我见 21.如何做好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22.阳江市保护耕地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3.对发展阳江市旅游业的思考 24.浅谈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25.阳江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及对策 26.阳江市平环境污染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27.拓展阳江市保险事业的几点思考

28、城管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9、加快和完善产业转移的思考 30、关于加快阳江市社区建设的思考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一篇4000字以上。

2、调查报告一篇1500字以上

3、论文要求有三段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打印要求:目录单面打印,正文双面打印,页码从正文编起

5、时间安排:

⑴ 8月30日前完成选题、搜集材料 ⑵ 9月完成论文与调查报告初稿

⑶ 10月1日前将论文与调查报告交班主任或指导老师 ⑷ 10月---11月在老师指导下论文修改、完善、定稿、装订 ⑸ 12月论文上交教务处

⑹ 1月初合格论文到省电大终审

例:

目 录(四号宋体)

一、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特点„„„„„„„„„„„„1

(一)事业单位的政治化倾向„„„„„„„„„„„„„„2

(二)政府领导、控制事业单位的运行„„„„„„„„„„2

(三)财政划拨经费,事业人员膨胀„„„„„„„„„„„2

(四)计划是事业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2

二、阳江市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3

(一)机构臃肿,人浮于事„„„„„„„„„„„„„„„3

(二)政企不分„„„„„„„„„„„„„„„„„„„„4

(三)民主决策程度低„„„„„„„„„„„„„„„„„4

(四)缺乏监督„„„„„„„„„„„„„„„„„„„„4

三、阳江市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5

(一)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不到位„„„„„„„„„„„„„5

(二)经费不足,待遇较低„„„„„„„„„„„„„„„5

(三)“人治”行为突出 „„„„„„„„„„„„„„„„5

(四)监督环境不成熟„„„„„„„„„„„„„„„„„6

四、加快阳江市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6

(一)改革人事管理制度„„„„„„„„„„„„„„„„7

(二)加大监督力度„„„„„„„„„„„„„„„„„„8

阳江市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探讨(二号黑体)

【内容提要】事业单位承担着国家建设的各项重要任务。近年来,虽然我们在事业单位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们的事业单位及管理体制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浓重的烙印,过去管理方式比较单

一、运行机制缺乏活力的状况一时难以扭转。因此,加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概述了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特点,分析了目前阳江市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加强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对策。(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关键词】事业单位 管理体制 改革 分流(四号宋体)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学校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医院等,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是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组织机构之间的格局、配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我国数以百万计的事业单位,分布广,人员多,承担着国家建设的各项重要任务。近年来,虽然我们在事业单位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们的事业单位及管理体制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浓重的烙印,过去管理方式比较单

一、运行机制缺乏活力的状况一时难以扭转。因此,加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四号宋体)

一、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特点(小三号宋体加粗)

根据1998年国务院发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定义,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

会服务组织。而作为传统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事业单位的政治化倾向

在传统计划体制下,中国的各项“事业”均被视为“政治”活动,而非经济活动。因为,事业单位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而是直接或间接地为上层建筑服务。由于事业单位不具有生产功能,没有生产收人,不实行经济核算,当然也就不能成为一种经济组织。长期以来形成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背离。

(二)政府领导、控制事业单位的运行

尽管从编制管理来看事业单位与政府机关方面是两类不同的组织,但是在计划体制与高度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下,事业单位并不是独立的社会实体、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政府机关通过各种权力,如所有权、行政权、经营管理权等,运用多种方式,包括计划、命令、财务控制、人事任免等控制事业单位。

(三)财政划拨经费,事业人员膨胀

由于事业单位功能的非产业化,因此,事业单位只能依靠国家财政来供养,国家为事业单位提供了一切事业经费,而且还为事业单位制定了统一的事业财务制度。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大多超编,人头费开支极大。这些人头费给事业单位造成很大压力。而且,由于机制不活,投人越多,政府背负的债务也越重。

(四)计划是事业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事业单位的人财物、产供销基本上掌握在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手中。政府以计划和行政命令方式制定事业发展目标、拨付事业经费。

参考文献:(四号宋体)

1.欧文.公共管理导论[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2 2.杨清.人力资源战略[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3.5 3.付亚和.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J].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3 4.李语.事业单位人士改革探析.[M] 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12.6

推荐第10篇:社会调查(专科行政管理论文)

关于湘潭县地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的

调查报告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师流动已成为社会的必然现象。但近年来,在农村中小学出现的一股教师流动的热潮,明显呈现出盲目性、单向性和失范性的特点,属于教师的非良性流动,即教师流失。

农村中小学教师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主力军,然而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流失却呈逐年上升趋势。农村教师这种单向的不合理流失,不得不让许多人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前景担忧。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不利于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文选择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的乡镇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尝试提出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的对策,并为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提供借鉴。

调查时间:10月5日——11月5日

调查地点:湘潭县地区的各农村中小学校

调查方式:实地调研

调查过程、结果及对策分析:

一、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的现状

教师流动分为良性流动和非良性流动。教师良性流动一方面可以使教师能够根据自身业务特长灵活自由地选择职业、学校和教学岗位,充分发挥教师资源的最大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不断调整教师队伍,使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不断地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满足教育事业近期和长远的发展需要。教师流动如果不发挥上述作用,则是非良性流动即教师流失,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教师流失,是指在职教师由所任教的地区、部门、学校流动到另一个地区、部门、学校,或大量适合从事教师职业的优秀人才从教师职业、学校、教育领域流出,而进来者在数量学历、能力、水平上都不足以填补留下来的空缺,使教师队伍建设处于一种萎缩状态,从而不利于教师流出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种社会现象。当前阶段,由于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质量的差距持续拉大,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从农村流向城镇,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工作条件差的、待遇低的地区流向工作条件好、待遇高的地区,这是当前我国教师流失的基本动向。教师流失,是指在职教师由所任教的地区、部门、学校流动到另一个地区、部门、学校,或大量适合从事教师职业的优秀人才从教师职业、学校、教育领域流出,而进来者在数量、学历、能力、水平上都不足以填补留下来的空缺,使教师队伍建设处于一种萎缩状态,从而不利于教

师流出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种社会现象。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湘潭县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 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失严重

有些青年教师知识精深、广博,学历高,条件优秀,容易被好的单位看好、挖走; 另外,青年教师自身精力旺盛,无家庭负担和牵挂,对自己的未来抱很高的期望,因而容易流动。有些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认为农村生活水平低、条件差,认为在农村工作没社会地位,没奔头,不安于现状,不愿留在农村、扎根农村。种种原因造成农村中小学青年骨干教师流动频繁,流失严重。还有,学校里很多中年骨干教师也频繁流动,原因是这部分教师业务精通,教学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他们也容易被挖走,或者他们为了实现自己更大的理想和抱负,为了子女有更好的生和学习环境而流向城市或更好的学校去工作。以湖南省湘潭县乌石镇为例,2008年有教师180人。据笔者调查,从2008年到2011年暑期,流出的教师共36人,流失率达5%,其中男教师22人,女教师14人。以上数字均不包括区域内校际间教师流动量,而且一年比一年多,可见,湘潭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流失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二)高学历、高职称、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流失严重

目前,湘潭县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对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缺乏吸引力,一些教师在农村任教只是暂时的,考虑到自己的将来和发展他们会择机离开,流向更好的单位。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选择和被选择的机会更多,流动的可能性也很大。中青年骨干教师大多有较高学历且为学校的管理或教学骨干人才,因为具有这样的优秀条件,他们最容易被其它单位看好而挖走。有的青年教师表示他们在农村任教是为了积累教学经验,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辞职到城镇或发达地区应聘,也有的青年教师是因为考研的失利,他们不得不暂时任职农村,在这儿安心复习,以备来年再战。中年教师在学校和单位都是业务骨干,他们一般行政、教务一肩挑,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同时能力也非常强。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流失说到底就是优秀教师的流失。

(三)主干课程教师以及热门专业的教师流失严重

教师所学专业,任教学科影响教师流失情况。比如,农村中小学就很难留住专业的英语教师、计算机教师等;主干课程比如语文、数学、英语和物理、化学等教师流失较多。

(四)流失方向呈现多向性和明显的性别特征差异

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大部分流向城市的公立中学和高薪的私立学校,以及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流失率占总流失率的92%左右,考研、考公务员、下海等从事其它职业的占8%左右。男性教师以系统外流动为主,而女性教师则以系统内流动为主。据湘潭县的调查可以得知,在流向方面,男性教师大多流入到城市中小学,个别的则从政、或下海;而大多数女教师基本上由于要照顾家庭,一般选择调到离家近一点或到福利待遇好一些的学校。求稳定、求方便的思想在大多数女教师中间比较盛行。

二、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的原因

对于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流失,国内许多专家、学者都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有人认为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出了问题,有人认为是金钱的诱惑,也有人认为是农村教师自我发展的原等等。但就当前形势看,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流失,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社会、学校、个人以及制度等多种因素综合所致。归纳总结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收入低

工资是教师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教师生活的保障。但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普遍偏低,除了微薄的工资,根本没有其他福利可言,这与农村教师的辛苦劳动很不相当。面对城市教师优厚的工资、福利待遇,农村教师岂不动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以及党和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教师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但是,同当地其它行业相比较,农村教师的劳动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富不了,但也饿不着”是他们的真实写照。湘潭县农村中小学教师任务重、压力大。有时一个人担任几个年级的课程,闲时需要备课,根本没时间,也没精力从事其它副业生产。相比较,其它行业的工作相对比较清闲,可以从事农副业生产,收入远远高于这些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些教师甚至不惜代价,托关系、走后门往城市调动。我们不能一味责备农村教师师德、责任心缺失。追求丰厚的物质待遇和优越的生活条件是每位教师的权利,也是人的本性。低工资,低福利和待遇的不公,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成为农村教师大量流向城镇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 农村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卑微

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比较低的,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经济决定政治,农村教师的低收入,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地位低下。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与城市教师以及其他公务员相比,同样的学历和知识,同样的劳动和付出,却没有同样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农村教师怎么能安于现状?当前,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不被尊重的社会和职业地位,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湘潭县,县城教师的基本工资虽说和乡镇教师的工资一样,但是乡镇教师的福利待遇则远远低于县城教师。乡镇教师一般没有补课费、住房补贴、节假日补助,单位发放的物品也远远低于县城教师,更不能与长沙株洲等城市教师工资相比。作者的几位已经调到县城的几所条件优越的学校的同事,分别任教于湘潭县江声实验中学,云龙实验中学,百花小学,云龙实验小学。工作一年后,他们的工资都不低于1800元,加上其它补课费、节假日补助费等,一个月基本上能拿到4000元左右。这是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又一原因。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环境差

农村中小学,设备简陋,工作环境差,发展空间小。近几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也只限于部分校舍的改善,投入的力度并不大,有的偏远的小学甚至连一间像样的教室和教师住房的没有,生活起来极不方便。教学设备依然陈旧,大部分学校教学状况还是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距离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设备的现化还有很大的差距。该现状制约着教师专业和能力的发挥、发展和提高,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原因之一。

(四)农村中小学校管理不科学规范

据了解,目前很多中小学学校管理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学校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等级制、命令式的管理模式,单

一、机械的管理方法,对教师生活的漠不关心,对教师考核的不公、奖惩的不分明,这种管理上的落后和粗放导致教师对领导、学校失望,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骨干教师的流失。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忽视了对学校内部的科学管理,致使各种矛盾激化。有些学校领导不注意从生活上关心、体贴教师,不能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急需解决的各种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当然,也就很难使教师产生归属感。尤其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的新教师,他们有的离家较远,有的学校没有食堂,或有食堂的学校伙食比较差。有的领导对这些不管不问,感情冷漠、令人寒心。这些青年教师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怎能会集中精力从事教学工作呢? 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一人担任几个年级的课程或者一人教授几门学科屡见不鲜,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同时,他们还要面对学生、家长、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学生要减负,家长和学校要成绩,社会要素质教育,致使许多老师心理承受力达到了“临界点”以致加剧了焦虑、嫉妒、忧郁等不良心理的形成。这促使他们想跳出教师行业,从事其它职业。

(五)自身发展和子女教育的需要

农村中小学有很多骨干教师,为了自身更好地发展,他们不得不另谋出路,到城市寻求发展。另外,教师都比较重视子女的教育,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他们努力寻找机会到城市工作。这些都是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不可忽视的因素。另外,近几年,城市中小学生源扩张,私立中小学校兴起,急需大量教师,这为农村教师进城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湘潭县城几所学校,近几年就曾多次针对农村教师进行招考,目的就是从农村的教师中选拔优秀的教师充实到城市学校中来。这样一来,城市的教育发展有了保证,可对原本基础就薄弱的农村教育无疑是雪上加霜,使农村中小学教育陷入无止境的恶性循环。教师比起其他职业人员来说,往往更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在农村,学校条件差、环境不好,子女教育问题一直困绕着他们。现在许多城市中小学到农村招聘优秀教师往往会允诺解决教师子女的上学问题。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这些老师就会选择到城市发展,作者的一位女同事曾说,她一个人带着女儿到云龙实验小学任教,就是想让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

三、解决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问题的对策

本来,教师的合理流动有利于调整、改善教师群体结构,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但是农村教师的单向、不合理流动却会带来消极影响。

其一,骨干教师的流失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是学校实施教学工作的主体,是教学工作得以开展和完成的保证,教师的数量和素质反映了教师的整体实力,优秀教师的流失会影响教师整体素质、教学水平,对流出学校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骨干教师的流失,导致教师结构不合理,师资短缺,部分课程无法开设,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障。上级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要制定积极的和严格的教师流动管理制度,从某些方面杜绝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不合理流动。

其二,骨干教师的流失影响教育均衡发展

当前,教育均衡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教育均衡发展是每个人所期望的。然而教师的不合理流失,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再次,教师的流失,学校不得不给学生频繁更换老师,对学生的身心和学习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不利于学生心理的稳定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另外,优秀教师的流失,会引发优秀学生的流失。优秀教师的流失,使学生及其,丧失信心。为追求优质的教育,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会选择到城市求学。也有优秀

的学生因为所喜欢教师的离开而选择退学或者厌学,造成农村中小学的办学规模缩减,教学质量大大降低,陷入强校愈强、弱校愈弱的恶性循环,致使城乡教育差距更大。

根据前面对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不合理流动的分析,我们要针对原因采取有效对策,控制教师不合理流失,引导教师合理流动。

(一)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和地位

农村教师待遇和地位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一直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一直赶不上同类的城市教师,致使形成二元化的城乡结构,城市对农村教师来说充满了吸引力。要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入城市的现状,就要求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多了解农村教育的状况,关心农村教师,出台并健全相关政策和措施,完善农村教师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职称评聘制度以及各项福利津贴制度,解决农村教师的后顾之忧,这是控制农村教师流失的根本对策之一。教师工资的足额发放在湘潭县农村中小学还没有得到保障,农村教师的其它待遇像教师津贴、住房、医疗保险等与其它行业或城市的中小学教师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福利待遇已是当务之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师的政策倾斜,在同等条件下,对在农村从教的人员,工资应向上浮动一档。另外,在农村工作一定年限,如超过八年的,在评职称方面都应优先考虑,同时在医疗保障、住房补贴等方面都应该予以适当倾斜。并对愿意扎根农村教育的教师或愿意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的青年教师和大学毕业生予以表彰奖励。这样,不仅能够稳住这些地区现有的教师,而且还能吸引其它地区、其它行业人员。

(二)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控制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不合理流失,必须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工作环境和办公条件,满足教师培训、进修的需要,为教师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首先,有危房的要进行危房改造或重建,考虑逐步建设教师中转房,增建图书馆和实验室,美化校园自然环境;其次,增加先进的教学设代化的今天,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网络、计算机、试验器材等先进的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都是不可缺少的。然而农村中小学具备这些条件的很少,所以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大这方面的投入,缩小与城市学校的差距,让农村的教师和学生也能用上电脑,畅游互联网;再次,增加师资培训经费。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很大一部分都是民师转正过来的,特别是湘潭县,很多教师都是几年前,机构改革时,乡镇工作人员分流过来的,他们整体素质偏低,教育教学理念落后,专业知识匮乏,很难适应教学的重任,他们急需轮流进修学习,以满足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农村教师数量相对不足,分布不均衡的状

况,教育行政部门应转变职能,逐步废除传统的教育人事聘任的实际情况,自主地选择聘任教师。为了防止那些办学条件差、偏远、贫困的乡镇中学的教师流失,教育行政部门应废除传统的重点中学、普通中学的划分,优先发展办学条件差的乡镇中学,从财力上大力扶持,逐步改善那里的办学条件,同时鼓励应聘教师到偏远的贫困乡镇中学从事教学工作,给他们更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另外,其它行业部门的优秀人才,凡热爱教育事业,符合《教师法》规定学历要求,经过教师资格考试、考核,符合从事教育工作条件者,应积极地吸引其从事教育事业,以拓宽农村师资来源。

(三)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要想有效控制教师的流失,就必须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首先,学校管理科学民主,以教师为本,学校重大问题和决策要让全体教师参与,形成科学、民主的教学工作氛围;其次,学校要制定和完善奖惩措施,做到教师的福利与职责、业绩、责任心挂钩,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再次,学校领导要有长远的目光,积极规划、带领全体教师共创未来,让教师看到发展的希望。

(四)加强教师责任心教育,提倡奉献精神

由于短时期内,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现象还不能有效控制,所以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教师崇高的思想境界,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提倡教师的奉献精神是非常必要的。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大局为重,以国家为重,以教育为己任,增强责任心,把农村的教育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奉献,共同撑起农村基础教育的一片蓝天。

(五)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完善教师的评价制度

制定和完善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努力使考核工作更具针对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对教师的思想品质、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工作成绩等按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平时考核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学生评议、教师自我评议和学校综合考评的基础上,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记入考绩档案,作为教师聘任的重要依据。实行“职”“、聘”公开,根据考绩聘任,摒弃过去论资排辈,职务终身的做法,既可以高职低聘,也可以低职高聘,构建学校内部上下流通的畅通渠道。

(六)建立和建全教师进修的激励机制

为了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应积极鼓励教师进修,保障教师在学习期间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从其它行业部门进入教育系统的人员应提倡他们进修,以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教师学习进修可以满足他们对知识的追求和需要,又与他们的利益相联系,可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第11篇:专科论文、实践选题参考

专科各专业选题参考

工商专业选题:

1、论企业核心竞争力

2、学习型组织问题研究

3、知识型企业研究

4、企业协同效应研究

5、企业智力资本研究

6、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

7、商业管理知识化的探讨

8、论企业管理的文化网络

9、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10、对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全方位思考

11、关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思考

12、项目管理与项目经理

13、企业生产性资源的计划管理

14、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

15、质量管理标准的研究

16、公司治理中的股东权益保护问题

17、企业购并战略中的核心问题

18、企业营销网络建设和管理问题

19、营销组织设计和再造问题 20、商品房市场营销策划问题

21、客户关系管理(CRM)问题

22、电子商务的应用与模式

23、广告创意策略探讨

24、各种类型的市场研究报告

25、各种类型的市场营销策划方案

26、关于营销行为中的职业道德

27、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营销

28、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

29、关于服务营销文化 30、公关与品牌形象的塑造

31、关于品牌运营的几个问题

32、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33、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34、零售业的业态创新与技术进步

35、中国零售业连锁经营与国际接轨探索

36、定价策略与技巧

37、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

38、企业营销如何应对新经济的挑战

39、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之比较 40、整合营销传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41、小议某企业整体营销企划方案

42、浅议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43、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

44、人力资本投资与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

45、论人力资源管理公正性

46、工资理论——企业的薪酬管理

47、企业人才培养与使用

48、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

会计专业选题:

1、浅议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3、对减值会计的探讨

4、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的探讨

5、对会计目标的重新思考

6、或有事项

7、试论会计环境与会计造假

8、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若干问题的探讨

9、债务重组会计的探讨

10、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11、试论会计环境

12、小议如何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13、管理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

14、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

15、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建立

16、试论企业投资政策

17、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基础分析

18、浅议企业股利政策

19、关于投资财务标准的探讨 20、浅议企业内部转移价格

21、浅议预算管理的环境保障体系

22、企业存量资产重组研究

23、企业财务控制体系的建立

24、企业财务目标再认识

25、企业投资结构研究

26、试论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

27、浅议企业税收筹划

28、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29、关于企业税收筹划目的的探讨 30、试论如何提高企业存货的管理水平

31、变动成本法的应用

32、管理会计的假设前提与原则

33、投资决策分析方法

34、浅析企业的成本管理

35、小议预算管理

36、成本控制方法

37、试论责任会计

38、业绩评价体系的探讨

39、管理会计的科学性对管理会计发展的影响 40、关于敏感性分析

41、试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42、试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43、试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44、试论审计与经济监督系统

45、试论审计的规范化建设

46、对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弱化的探讨

47、试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48、比较审计初探

49、浅议经济效益审计

50、对资产评估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51、论审计方式方法体系的完善

52、试论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53、试论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与考核

54、浅析增值说审计的技巧

56、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的子系统划分

57、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58、商业进销存系统模式

59、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60、会计电算化与财务管理之变革 物流专业选题参考:

1、×××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初探

2、×××地区航空物流发展的探讨

3、浅析×××港口物流的发展

4、×××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探讨

5、深圳快递业与国际快递业的比较分析

6、浅谈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管理

7、浅谈制造企业供应物流管理

8、浅谈制造企业销售物流管理

9、浅谈制造企业逆向物流管理

10、零售企业物流管理初探

11、连锁经营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探讨

12、浅论连锁经营企业配送中心运作管理

13、浅论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模式

14、浅谈深圳发展绿色物流的模式

15、浅析企业绿色物流管理

16、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探讨

17、浅论×××企业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

18、浅谈深圳货代业的物流营销

19、浅论物流营销

20、×××企业供应链管理初探

21、浅议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

22、浅谈深圳保税物流的发展

23、POS系统在物流中的应用分析

24、RFID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分析

25、浅论深圳邮政物流的发展

26、浅谈保税企业的物流管理

27、浅谈供应链管理中的客户关系管理

28、浅论供应链中的供应商管理

29、试论物流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30、试论企业物流业务外包 行政专业调查报告选题参考:

1、独生子女教育问题(选择某一具体问题)的调查

2、关于某公司/单位经营管理情况的调查

3、关于家庭养老情况的调查

4、关于社会保障制度若干问题的调查

5、关于解决城镇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的调查

6、关于下岗职工培训、再就业等若干问题的调查

7、关于对行政机构领导者素质的调查

8、关于人才选用和培训的调查

9、关于对某社区服务和社会工作的调查

10、关于对某社区工作志愿者情况的调查

11、关于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

12、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13、关于大学生消费观,消费水平的调查报告

14、关于乡镇行政管理的现状和特征的调查报告

15、关于某公司用人制度的调查报告

16、对某公司的人才流失调查报告

17、对某公司绩效考核的调查报告

18、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9、关于某公司人事招聘的社会实践报告 20、关于某公司激励机制的调查报告 行政专业论文选题参考:

1、行政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和途径

2、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

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探索

4、公共事业单位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分析

5、公共事业单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讨

6、公共事业单位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探索

7、咨询在行政决策中的作用

8、分析我国的行政职能转变和行政改革

9、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0、试论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1、试论行政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12、论行政组织的目标及其目标管理

13、浅析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14、乡镇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5、论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的问题与对策

16、论女性参与高层行政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17、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18、公共行政文化创新的意义、转变及其理念

19、论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融合 20、浅析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

21、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风险

22、论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3、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24、当前我国政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25、论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

26、当前人才流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7、我国中等学校的人事改革与激励机制

28、我国高等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研究

29、我国乡(镇)行政管理的特点现状与改革研究 30、浅析乡(镇)行政决策的特点研究

31、论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研究

32、行政监察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研究

33、电子政务问题研究

34、行政文化研究

35、行政伦理研究

36、行政道德与行政法制的关系研究

37、论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38、对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的思考

39、试析行政责任的缺失 40、如何推行行政决策的科学化

41、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12篇:电大会计学专科论文指导

2010奥鹏-电大---会计学专科论文指导 默认分类 2010-05-28 00:21:58 阅读33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富有经验的论文(设计)指导老师,专家式辅导,为奥鹏学员提供满意的论文指导服务,多年来,我们曾经辅导过以下众多大学的学生论文(设计),有需要论文(设计)辅导的学员可联系请直接联系QQ:1031758841,957742552

或登录

也可以http://youfound189.taobao.com

会计学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试论会计的监督职能

2、企业会计信息与经营决策

3、论会计与经济效益

4、论财会人员的素质

5、公开财务信息与保护商业秘密

6、西方财务会计体制浅见

7、我国会计模式的现实选择研究

8、财务的本质、职能研究

9、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10、对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的评价

11、对建立会计报表体系的探讨

12、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13、关于成本核算若干问题的探讨

14、对降低产品成本途径问题的研究

15、关于标准成本与定额成本的探讨

16、间接费用分配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研究

17、对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认识和研究

18、试论成本的计算原则

19、对成本开支范围的再认识

20、实行成本控制,努力降低成本

21、对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探讨

22、如何确定资产价值的研究

23、论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

24、原始凭证失真及解决办法

25、对商品购进和销售入账时间的研究

26、关于企业的或有负债

27、对商品销售成本结转方法的探讨

28、关于股份制企业的账务处理

29、谈谈加速折旧的原理及其方法

30、浅谈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31、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主体界定及其方法探讨

32、股票股利及其会计处理

33、债务重组会计研究

34、非货币性交易会计研究

35、租赁会计研究

36、投资会计研究

37、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38、期货会计探讨

39、减值会计研究

40、试论成本决策在产品开发中的作用

41、经济订货批量分析在工业企业中的运用

42、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问题的研究

43、成本—销售量—利润相关分析

44、责任会计与经济责任制

45、对责任成本的认识

46、论制造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和联系

47、浅谈目标成本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48、加强成本项目变动分析,降低产品成本

49、试述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50、论本、量、利分析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51、试论责任会计制度的内容及其建立的必要性

52、浅谈差量分析法在生产决策中的应用

53、试论安全边际率分析法的应用

54、机会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作用

55、试论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56、如何加强非商品流动资金的管理

57、企业财务结构比较分析

58、论资金利用效果的分析与考核

59、关于商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率计算

60、试论企业亏损的内因分析与治理对策

61、对无形资产管理的探讨

62、试论货币时间价值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意义

63、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64、加速企业资金周转的途径与措施

65、遵循资金运动规律,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66、试论利润预测与计划

67、论筹资风险与对策

68、论无形资产投资预测与计划

69、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向

70、财务管理的模式选择

71、加速流动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72、谈企业的风险投资管理

73、论企业资金紧缺问题

74、网络会计研究

75、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6、普及和推广会计电算化策略

77、强化内部控制系统审计,提高审计质量

78、论审计风险与审计责任

79、试论应收账款审计的要点与方法

80、降低注册会计师法律风险诌议

81、浅谈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82、关于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

83、新会计法实施后企业内部审计

第13篇:行政管理专科论文实践要求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集中实践环节实施细则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集中实践环节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和毕业作业两部分。

一、毕业作业

1.毕业设计(论文、作业)选题原则

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题目大小适中,对实际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应结合当前科技和经济发展,尽可能选择与社会发展及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题目。选题应鼓励学术创新,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鼓励选择同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鼓励解决实际问题。

专科的选题在深度和广度上要可以比较简单,但选题难度、大小适中,以在规定时间内,经努力可完成为宜。

2.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应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学生在专科学习阶段所作毕业论文不得直接或变相用作本科学习阶段的毕业论文。选题原则上一人一题,确实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的综合性课题,必须明确分工,保证各自独立完成所分担的部分,杜绝抄袭、代笔等弄虚作假行为。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应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谨严,语言通顺。

毕业论文(作业)应当具备学术文体的一般特征。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非学术文体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作业)提出。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主要内容包括:内容摘要、关键词、目录(单独一页)、正文、参考文献(这些主要内容必须完整)。专业所需的图纸、测试数据以及计算机程序清单、软盘等相关材料。所引用的中外文参考文献资料,必须注明引用教材(或著作、期刊等)的书名(或著作、期刊名)、作者、出版单位、时间(引用期刊的还必须注明文章名)。引用其他参考材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字数专科一般不少于4000字,不超过6000。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统一使用A4纸进行文字打印及装订(侧面装订),页面上下边距各2 CM,左边距2.5CM,右边距2 CM。标题为小二号黑体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1.5倍行距。各级标题序号为“一”、“

(一)”、“1”、“(1)”、“①”。定稿时要求有印刷稿和电子文稿。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初稿提交时间为2011年7月1日以前完成初稿。

邮箱;769970462@qq.com电话:1363083172

4一、社会调查

(一)社会调查的要求:

社会调查的成绩考核以学生提供的社会调查报告为依据。参加行政机关实习、实地综合考察等活动的学生应独立完成调查报告,完整的调查报告包括:社会调查题目、(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调查地点、方式、内容、过程、发现的问题、结论、效果和体会等。

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统一使用A4纸进行文字打印及装订,页面上下边距各2 CM,左边距2.5CM,右边距2 CM。统一格式,报告标题为小二号黑体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1.5倍行距。各级标题序号为“一”、“

(一)”、“1”、“(1)”、“①”。

(二)社会调查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国情、民情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尤其是对我国行政管理的了解,让学生接受行政管理思维和业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他们具有运用行政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通过社会调查,可以增加学生对社会实践的了解,并为撰写毕业作业打下基础。

(三)社会调查的内容应限定在本专业实践范围内。各试点单位应根据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结合毕业作业的选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调查。

(四)社会调查的可采取行政机关实习、实地综合考察等形式。

第14篇:电大会计学专科论文正文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会计学专科毕业论文

1 引言

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在会计领域迈出了改革的步伐。会计改革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范畴,它包括会计制度的改革、会计手段的改革、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会计教育的改革以及会计观念的变革等,其中会计制度改革是会计改革的实质和核心,它不仅是会计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反映着会计改革成效的优劣。

2从企业角度看会计制度的几点不足

2.1行业会计制度的具体行为规范不适应企业改革的要求目前各企业所执行的具体会计规范是在《企业会计准则》指导下 的行业会计制度,这套规范体系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1)不能适应企业经营多元化发展的要求。随着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和风险机制的日益形成,多元化经营将成为企业经营的必然趋势和战略选择。多元化经营必然使企业涉足于各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经营业务,而执行现行会计规范要求企业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经营业务分别设置帐户,并采用不同的会计程序与方法进行会计处理,这不仅增加了多元化经营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影响核算效率和质量,而且难以保持口径一致,反映综合的财务会计信息。(2)不利于会计信息的行业比较和分析。执行行业会计制度,使得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会计处理所依据的原则、程序、方法各不相同,这就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在行业、企业之间失去可比性,不便于投资主体对潜在投资对象的比较、分析和选择,最终不利于资金的合理流向和资源的优化配置。(3)不便于投资主体对企业实施有效的财务监督。企业各投资主体对企业实施财务监督的主要依据是财务会计信息,然而,一方面各投资主体出于增加投资收益、回避投资风险的考虑,会不断的改变投资对象,使资金经常性地从一个行业转向另一个行业,或同时分布于若干不同行业;另一方面不同行业又执行不同的财务会计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主体要实施财务监督就必需熟悉不同行业的会计处理原则、程序和方法,这无疑加大了财务监督的难度,影响财务监督效率。

2.2现行会计制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结构上的不足

完整性和系统性是现代会计制度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所谓“完整性”是指会计制度应包括和覆盖全部会计实务,使每一会计行为,每一会计事项都有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所谓“系统性”是指现代会计制度应是在会计目标统一约束下,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多分支、分层次的会计制度构成的有机体系。然而,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基本上是围绕企业常规会计事项由国家统一制定,在构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一些现代会计分支尚未纳入会计规范体系。近年来,随着会计领域的改革开放以及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化,一些新的会计分支,如人力资源会计、

质量成本会计、物价变动会计、金融工具会计等早已为人们所熟悉,然而,有关这些会计分支,我国目前尚无具体的制度或准则规范,使得现行会计规范在内容上残缺不全,尽管一些企业认识到需要通过会计系统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的耗费,需要核算与报告物价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需要核算和报告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及其对股东权益的影响等等,然而由于缺乏这方面的准则、制度,使得企业会计人员力不从心,或只能按各自的需要作出不规范的会计处理。(2)许多企业缺乏健全、完善的内部核算制度。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不仅包括国家统一制定的各个层次的会计规范,而且还包括企业根据其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的内部核算制度和办法,包括会计核算的基础管理制度和办法、成本核算制度与办法、内部财务成本的分析考核制度及办法等。然而,目前许多企业只执行统一层次的会计规范,而无完善的内部核算制度与办法,这一方面损害了会计制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则往往导致企业成本不实、帐目不清、数据不真。

2.3 现行会计规范的协调性差

在我国,自《企业会计准则》出台后,分行业、分所有制颁布了一系列会计制度,对相关事项的核算与报告作了许多规定,如《公司法》第六章对公司制企业的财务会计作了一系列规定,《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第三章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作了若干规定。这些规定从基本面看,与会计制度的规定是一致的,但也存在诸多不协调的方面,以报表种类的设置为例,工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编制的财务报表主要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利润分配表和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商品销售利润明细表),而《公司法》规定企业除编制几个基本财务报表外,还应编制财务情况说明书,对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商品销售利润明细表)则没有明确要求。新近出台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则规定企业须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利润分配表以及分部营业利润和资产表等。由于相关法律规定不一致,就可能导致企业会计人员在实务操作中无所适从,比如一个从事产品制造的股份有限公司,是应执行《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还是按《公司法》规定处理,是无从明确的,结果可能导致同一类型企业按照不同的规定进行处理,损害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2.4会计制度的严肃性受到损害

会计制度作为指导各企业进行会计处理的规范,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也即各企业会计人员均应自觉地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和报告,但在现实中,一方面,由于监督措施不力,导致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局部利益而在会计处理上“各尽所需”,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置会计制度规定不顾,完全按厂长、经理的意图进行会计处理,导致核算不实、数据不真,或设置“两套帐”以应付财政、税务等机关的审查,更为甚者,一些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为了不

得罪客户,不顾执业规范而按客户意图进行审计,提供虚假审计报告。另一方面,由于执法不严,纵容了违规违纪行为,比如一些企业虽然在审计或财务检查中查出了不少问题,但在处理上大多是“限期纠正”、“下不为例”,对负责人从轻处理或不予处理,这就纵容了会计上的违规违纪行为,致使一些企业违规行为屡查屡犯,屡禁不止。

3 完善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思路

会计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总体目标在于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健全的、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根据这一目标,我们提出以下改革思路:

3.1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构建企业会计制度

改革会计制度是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规范到规范的动态过程,因此,从理论上说,会计制度应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各不同阶段企业经营的特点。但事实上,会计制度变革与市场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首先,市场经济发改革会计制度是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规范展作为客观环境的变化,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而会计制度变革是从属于市场经济的一种行政行为,缺乏内在必然性的因素;其次,市场经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有动态性和连续性,会计制度变革则是依据一定时期市场经济运行的相对稳定特征,对原制度进行修正和革新,其变化具有间歇性和相对稳定性。以上两个方面表明,会计制度的改革不仅要考虑当前的市场环境,而且要能体现市场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及其规范化的要求(即具有前瞻性),以便能指导和规范不断出现的新业务、新事项的会计处理。

3.1.1 建立能适应各个行业的统一的会计规范体系。

适应这一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应改革以行业会计制度规范企业会计处理的状况,尽快制定和颁布能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具体会计准则》,以使企业能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经营业务按统一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简化企业的会计处理程序和处理方法,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综合程度和可比性。

3.1.2制定和完善各项资本经营业务的会计处理规范。

随着企业集团化经营战略的逐步实施,每个企业都可能发生各种形式的资本经营事项,这就要求有关部门改革过去那种针对企业常规经营业务制定会计制度的状况,为各种形式下的资本经营事项制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规范,并纳入统一的准则体系。

3.2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完善会计制度

现代会计在构成上具有横向多元、纵向多层的特点。横向多元即如前所述,现代会计除传统意义上的企业会计、预算会计外,还包括人力资源会计、金融工具会

计、租赁会计、通货膨胀会计、破产清算会计等若干分支;纵向多层则指现代会计是由宏观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企业(单位)会计、内部责任会计等若干层次构成。以上各个分支、各个层次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的现代会计内容体系。与这一体系相适应,现代会计制度应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予以构建和设置,这里的“横向到边”就是会计制度的构成在广度上应具有全面性,既要包括对传统财务会计事项的规范,又要针对各现代会计分支,制定出相应的准则和制度,如通货膨胀会计准则、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租赁会计准则、人力资源会计准则等。“纵向到底”就是会计制度的构成在层次上应具有完整性,它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与会计构成的层次性相适应,现代会计制度既要包括宏观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方面的准则或制度,又要包括企业(单位)的会计准则与制度;其二,与会计制度制定主体的层次性相适应,会计制度既要包括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又要包括各企业(单位)根据统一会计准则或制度,结合企业(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的内部核算制度。

尚须指出,无论是“横向到边”还是“纵向到底”均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过程,从辩证的观点看,这里的“边”和“底”均是无止境的,理由在于:其一,随着我国会计改革以及会计理论研究的日益深化,将会不断拓展新的会计领域,形成新的会计分支,进而需要有新的会计制度来规范这些会计领域的会计行为,这表明会计制度在“边”的扩展上具有无限性;其二,随着集团化经营的进一步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增多,进而使得企业内部核算制度与办法的层次不断增加,这表明会计制度在“底”的延伸上具有无限性。

3.3强化会计制度执行的约束和监督机制

会计主体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原则、程序和方法,会得出不同的业绩信息,从而影响到会计主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因此,会计主体出于增进自身局部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偏离会计制度的规定,选择执行有利于自身的会计行为。这表明如何强化会计制度执行的约束和监督机制,确保会计制度应有的严肃性,是深化会计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3.3.1各会计主体强化自我约束机制

相对于外部监督而言,自我约束具有防范性和能动性的特点,因而是确保会计制度正常执行的主要措施。从目前情况看,强化会计主体的自我约束,主要是各会计主体应根据国家统一准则和制度的要求,制定出与本会计主体生产经营特点及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内部会计制度,以规范内部会计行为。同时,各会计主体的管理当局应从增进局部利益、维护国家利益这一双重利益观念出发,督促会计人员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必要时应将会计人员对制度的执行和遵守情况纳入业绩考核,以促使会计人员自觉遵规守法。

3.3.2强化外部监督机制

主要是外在于会计主体的各有关部门,如财政、税收、银行等应定期对各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情况实施跟踪检查和监督,经常性了解各会计主体对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于能严格执行会计制度的会计主体给予各种形式的嘉奖或信贷优惠,而对违反会计制度、损害国家利益的会计主体则视情节轻重、违纪金额大小等给予相应的处罚(如通报、罚款等),以督促各会计主体从维护自身的形象和利益出发,自觉遵规守法。同时,强化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即审计部门应在对会计主体的审计业务中严格按照执业规范的要求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对于审计中发现的有关制度执行方面的问题,应予以指出,并督促企业限期纠正,企业不予纠正的,则应在审计报告中如实披露,以促使会计主体从维护其社会形象出发,自觉执行会计制度。

4结论

通过对中小企业制度的几点思考,提出了一些应完善的不足,以及希望会计制度在实际的执行中更具有约束和监督机制,使得会计制度更具严肃性。对于现行会计规范存在的协调性差,也应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制度设计》董惠良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年3月

【2】《小企业会计制度实物手册》谢绍志企业管理出版社

【3】《企业管理概论》刘忠康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7月

【4】《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11月

【5】《企业财务会计》邓宇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3月

第15篇:本、专科论文装订顺序

本、专科论文装订顺序

1、学校统一的封面;——(由指导老师提供)

2、毕业论文(设计)诚信保证书;——(学校统一封面的反面,需要亲手签字)

3、毕业设计须知;——(在任务书中的第二页)

4、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封面;——(注意:、下发日期:2011年10月20日;、请认真填写任务书封面:完整专业(方向),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应用技术))

5、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正文;——(注意:、完成日期:2012年4月2日;、指导教师签字:需要亲笔签名。、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

6、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考核表;——(由学校统一发放,发放日期:答辩分数出来后,由指导老师提供;)

7、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单;——(由学校统一发放,发放日期:答辩分数出来后,由指导老师提供;需填:姓名、学号、专业(方向)、论文详细题目)

8、毕业论文(设计)——(论文内容格式严格按照“本科论文排版模式”执行)

9、学校统一的封底;——(由指导老师提供)

10、光盘(一张即可);——(刻录论文相关资料:任务书、论文、程序代码„„)

11、如有工程图纸按图纸折叠标准后装订在第“8”顺序后成册。

注意:

提交论文终稿时,需要把论文的终稿、任务书、程序代码等压缩打包提交给相关指导老师,压缩包命名格式:某年级某专业方向-学号-姓名,例:09级移动通信技术(移动信息管理)-0930901119-陈欢。

本、专科论文装订顺序

1、学校统一的封面;——(由指导老师提供)

2、毕业论文(设计)诚信保证书;——(学校统一封面的反面,需要亲手签字)

3、毕业设计须知;——(在任务书中的第二页)

4、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封面;——(注意:、下发日期:2011年10月20日;、请认真填写任务书封面:完整专业(方向),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应用技术))

5、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正文;——(注意:、完成日期:2012年4月2日;、指导教师签字:需要亲笔签名。、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

6、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考核表;——(由学校统一发放,发放日期:答辩分数出来后,由指导老师提供;)

7、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单;——(由学校统一发放,发放日期:答辩分数出来后,由指导老师提供;需填:姓名、学号、专业(方向)、论文详细题目)

8、毕业论文(设计)——(论文内容格式严格按照“本科论文排版模式”执行)

9、学校统一的封底;——(由指导老师提供)

10、光盘(一张即可);——(刻录论文相关资料:任务书、论文、程序代码„„)

11、如有工程图纸按图纸折叠标准后装订在第“8”顺序后成册。

注意:

提交论文终稿时,需要把论文的终稿、任务书、程序代码等压缩打包提交给相关指导老师,压缩包命名格式:某年级某专业方向-学号-姓名,例:09级移动通信技术(移动信息管理)-0930901119-陈欢。

第16篇:工商企业管理 专科 论文要求

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科)

集中实践环节指导方案

(学生用)

为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完成学业后的工作适应性,开放教育试点工商管理专业(专科)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实践调查和毕业论文两项内容。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社会实践调查

(一)社会实践调查要求

1.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必须参加社会调查,不参加社会调查的学生不得毕业。

2.社会调查原则上全学程安排一次,每届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的具体时间安排,应由各市电大自行决定,灵活安排,但要限定学期。

3.由学生自主确定调查题目,经指导教师审核批准,学生根据所选调查题目列出调查提纲(包括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开展调查活动并作好采访笔记,最后写出调查报告。

4.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选择此调查题目的目的及意义,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调查内容,调查结果,调查体会及分析。字数要求不少于2000字。调查报告应结合实际,选题应该具体、具有现实意义。要求语言简练、准确;叙述清楚、明白;资料、数据真实可信;结论要有理、有据;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言通顺、格式规范。

(二)成绩考核

1.考核内容

(1)社会调查时的基本情况与表现。

(2)调查报告的内容与文字表达。

2.成绩考核标准:合格、不合格二级制。

合格:;对调查主体基本情况描述正确;符合调查报告基本格式;调查数据、资料详实;语言简练、准确;叙述清楚、明白;能说明一定的社会经济现象,结论有理、有据,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不合格:不符合合格中任意一条要求则评定为不合格。

3.成绩评定办法

(1)由个人填写鉴定表,由被调查单位盖章。

(2)调查报告原则上由指导教师评定,市电大负责调查报告的复审。

(3)调查报告初评不及格者,允许补写一次。

4.调查报告经审核合格后给予3学分。没有参加社会调查工作和未交调查报告者不能计算学分。

二、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研究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撰写毕业论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或设计工作的初步训练。

(一)要求

1、毕业论文在修完全部专业主干课程,己修课程达到最低毕业学分的80% 以上时进行。

2、学生应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应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合理严谨、语言通顺。

3、毕业论文选题应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题目大小适中,对实际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应结合当前科技和经济发展,尽可能把与社会发展及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题目。选题应鼓励学术创新,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鼓励选择同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鼓励解决实际问题。其形式为学术论文、调查报告或分析报告。

4、毕业论文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包: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所引用的中外文参考文献资料,必须注明引用教材(或著作、期刊等)的书名(或著作、期刊名)、作者、出版单位、时间(引用期刊的还必须注明文章名)。引用其他参考材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字数4000字。正文前必须附有写作提纲。

5、毕业论文的格式必须统

一、规范。

(1)毕业论文完成后一律制成word电子文档,录入光盘,盘上写清所在电大分校、教学班、专业、姓名、学号、论文题目。

Word文档内容包括封面、目录、论文摘要(200字左右)、正文、引用参考文献资料目录(注明所引用著作的书名或论文名、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数等)。目录标题为小三号黑体,目录正文为小四号宋体;摘要及关键词为小四号宋体字;正文中毕业论文题目为小三号黑体字,大标题为小四号黑体字,正文内容为小四号宋体字,注释为五号宋体字。

(2)毕业论文的定稿(三稿)统一使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

(3)毕业论文一稿、二稿均按上述格式打印,并按照“附件1”格式打印封面附件,教师指导意见附在论文正文前一页。

(二)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成绩实行百分制,分为以下四档:

(1)8 5~l 00分(优秀):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观点明确,能深入进行分析,并有独到见解。理论联系实际,对经济工作或学术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中心突出,论据充足,材料翔实、层次清楚,结构合理,语言流畅。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重点突出,语言简练。

(2)75~84分(良好):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论证比较有力,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格式规范,层次清楚。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3)60~74分(及格):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中心论题较明确,材料较充足,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从总体上看,文章有一定的条理,一定的论据,文字尚通顺,文章没

有明显的错误和缺欠,但内容尚欠充实,缺乏创新及独到见解。答辩中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4)5 9分以下(不及格):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或在经济理论上有原则性错误,未掌握已学的有关专业知识、技能差。文章无中心,层次混淆不清,主要论据短缺,结构不完整,格式不规范,文字材料未能达到写作基本要求。论点论据脱节或严重搭配不当。抄袭他人文章、成果、书籍者。在答辩中对大多数问题都不能正确回答。

凡具有以上条款之一者,应判为不及格。

三、实践环节所需提交的材料

1、毕业论文初稿(有规定的格式见附件)

2、毕业论文修改稿(同上)

3、中央电大毕业论文评审表,定稿附后

4、毕业论文定稿电子稿(光盘)

5、社会实践报告书(见附件)

第17篇:市场营销专业(专科)论文题目

2008级市场营销专业(专科)毕业论文推荐题目

1、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方法研究

2、粤西地区水产业集群研究

3、中小客户的管理方法分析

4、对市场份额的创新理解

5、终端促销的方法及应用

6、××行业的营销策略

7、╳╳产品市场试销实验

8、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培育

9、论体验营销的应用

10、我国电视直销的现状分析

11、对广告创意的几点理解

12、服务企业的营销管理

13、客户忠诚理论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14、广东中小企业品牌塑造的探讨

15、浅议季节性商品销售时机的选择

16、服务产品的营销组合策略

17、营销渠道管理中的道德问题

18、谈××企业目标市场选择与产品开发

19、××新产品投放市场的营销策略组合

20、××产品特点与广告媒体的选择

21、感性消费时代的服务创新

22、降价策略的应用

23、论公关促销策略

24、寻找顾客的基本手段

25、××企业克服市场壁垒的研究

26、谈××产品推销中的议价技巧

27、如何确定推销对象

28、不同年龄推销对象心理特点研究

29、绿色包装与出口营销

30、对某产品的市场预测

31、为××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32、如何预防赊销中的收款风险

33、谈名人与企业广告

34、××商场与家乐福、沃尔玛之比较

35、××广告创意策略探讨

36、中式快餐的发展问题

37、××市体育市场营销现状与前景

38、××市场特征与竞争策略分析

39、××企业的营销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40、加入WTO后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思考

41、情感广告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42、浅析诚信营销

43、需要理论对市场营销的价值

44、基于“新新人类”消费特点的营销对策

45、××行业的危机处理

46、××行业消费者信心的重建

47、论企业内部营销

48、××公司培训工作现状分析

49、论公关促销策略

50、××企业目标市场的选择

51、关于连锁经营运行模式的思考

52、销售工作中的渠道组合策略

53、论销售管理中的目标管理

54、营销活动中的公共关系分析

55、企业营销策略的思考

56、顾客忠诚度研究及对策

57、企业目标市场选择与产品开发

58、营销策略中广告的运用

59、产品特点与广告媒体的选择

60、营销活动中的定价策略评价与选择

61、为XX企业设计销售管理体系

62、浅析企业如何获取分销渠道竞争优势

63、营销活动中的公共关系分析

64、试论名牌战略与营销策略

65、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其发展探析

66、企业选择目标市场的策略

67、产品生命周期营销策略

68、企业价格形象管理探讨

69、中国成功零售企业定位点的实证研究

70、我国商业银行客户忠诚度研究

71、客户关系管理价值链研究

72、客户关系管理中客户忠诚对价格敏感性的影响

73、零售市场价格的策略分析

74、我国不同职业和收入群体的消费心理研究

75、网上购物习惯与行为的分析

76、分销渠道内冲突、合作关系研究

77、企业文化与分销渠道管理

78、品牌质量差异与消费者对品牌敏感的影响研究

79、品牌、价格和促销对市场占有率的影响研究

80、零售业回报计划对客户忠诚的影响

81、网上交易中激励机制的设计

82、E-mail营销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83、新产品广告策略研究

84、F公司分销渠道设计及管理

85、K公司产品营销组合策略研究

86、营销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87、浅谈虚假广告泛滥的原因及对策

88、汽车4S店品牌组合营销

89、竞争的价格策略分析

90、新产品营销策划

91、激励因素在销售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92、密集性分销的利弊分析

93、推销中的沟通技巧研究

94、产品定价策略和降价决策分析

95、生产企业分销渠道的流程设计

96、分销渠道合作与冲突分析

97、产品直销的利与弊分析

98、浅论房地产营销策略

99、品牌信任危机中品牌重塑策略研究

100、零售业联盟采购策略分析

10

1、消费者心理在商品陈列中的作用

10

2、销售包装设计与消费者心理

10

3、浅谈博客营销

10

4、公益广告与企业形象塑造

注:下列题目供参考,学生在指导老师同意的情况下,可另拟题目,但必须经指导老师同意。

第18篇:13秋专科论文题目参考

工管企业管理论文参考题目

1、论企业核心竞争力

2、现代管理理论热点问题研究

3、消费者行为研究

4、现代商务谈判

5、激励理论的研究

6、领导理论的研究

7、组织发展与变革

8、企业文化模式研究

9、“扩展企业”运作研究

10、企业协同效应研究

11、企业智力资本研究

12、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

13、克服“克隆公司”现象

14、大企业组织流程化设计

15、跨国经营的价值链设计

16、产业链上的价值链分析

17、入世后黑色家电的产业分析与企业对策

18、企业竞争力问题探讨

19、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安全的保障问题 20、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21、论企业战略联盟

22、人力资源资本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

23、西部大开发问题的探讨

24、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25、关于推行股票期权制若干问题的探讨

26、企业如何应对“入世”的机遇与挑战

27、对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全方位思考

28、虚拟企业

29、企业核心竞争力

30、关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问题的研究

31、企业成长研究

32、知识管理研究

33、组织结构及形态演变研究

34、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

35、管理伦理与现代公司经营

36、网络经济时代的管理变革

37、风险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治理

38、全球化背景下我国IT企业的发展战略

39、面向新经济模式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40、资本经营方式研究

41、企业并购研究

42、管理者收购研究

43、战略联盟研究

44、租赁经营研究

45、定制生产模式的系统设计与管理

46、全球化与企业生产战略选择

47、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支持体系的设计与管理

48、JIT在我国企业的运用

49、MRP在我国企业的运用 50、企业生产计划系统的研究

51、企业生产性资源的计划管理

52、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

53、企业系统质量控制的应用

54、质量管理标准的研究

55、先进制造技术条件下的质量管理

56、公司治理中的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57、完善上市公司董事会功能的若干思考

58、我国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战略和策略分析

59、公司合并中关联人的利益保护问题研究 60、企业购并战略中的核心问题研究 6

1、论管理创新

62、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素质 6

3、试论中国加入WTO的对策 6

4、论组织怎样做才能实现管理科学化 6

5、中国企业应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6

6、国企法人治理结构难在哪儿 6

7、中国股票市场应建立退市制度 6

8、中小企业发展:思考与对策 6

9、虚拟企业对我国管理组织的启示 70、跨国并购企业的文化管理 7

1、CEO的激励和监督机制 7

2、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7

3、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

74、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75、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不可控因素分析 7

6、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可控因素风险分析 7

7、启示眼与借鉴:流通企业迈出国门 7

8、中国流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79、我国入世后,市场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预防 80、入世后如何增强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81、中国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 8

2、中国跨国公司的创建与发展

8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发展契机 8

4、企业模式的比较研究

85、外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迪与借鉴

1、企业营销网络建设和管理问题

2、营销组织设计和再造问题

3、商品房市场营销策划问题

4、客户关系管理(CRM)问题

5、中外营销管理创新的案例分析

6、网络广告理论与应用研究

7、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研究

8、网络营销的应用研究

9、电子商务的应用与模式研究

10、高新技术产业化问题探讨

11、品牌策略探讨

12、广告创意策略探讨

13、各种类型的市场研究报告

14、各种类型的市场营销策划方案

15、关于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

16、关于关系营销与建立顾客忠诚

17、关于营销行为中的职业道德

18、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营销

19、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 20、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21、网络营销刍议

22、WTO框架下的服务营销

23、关于服务营销文化

24、公关与品牌形象的塑造

25、关于品牌运营的几个问题

26、试论城市营销

27、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现状与对策

28、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和对策

29、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加入WTO

30、新资本的成分在改变,资本的观念在更新

31、试论发展中小企业的若干问题

32、知识就是财富,就是新资本

33、关于跨国公司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

34、关于中国就业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35、企业战略理论演变的研究

36、多元化战略问题研究

37、战略联盟问题研究

38、核心能力问题研究

39、我国家电企业价格大战的案例研究

40、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41、战略性资源外包问题研究

42、战略转型问题研究

43、企业并购问题研究

44、企业文化重建问题研究

45、市场营销问题研究

46、企业营销策划

47、品牌战略研究

48、国际市场营销问题研究

49、国际贸易问题研究

50、关于提高我国商贸企业竞争能力的思考

51、关于提高我国企业竞争能力的思考

52、加入WTO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对策

53、实施品牌战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54、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55、对加入WTO后中国流通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56、外资零售业市场准入与发展我国零售业的对策

57、零售业的业态创新与技术进步

58、论农村市场的开拓

59、中国零售业连锁经营与国际接轨探索 60、第三方物流是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突破点 6

1、网络广告研究 6

2、定价策略与技巧 6

3、消费者行为研究

64、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研究

65、品牌战略与决策

66、中国上市公司的亏损问题与重组研究 6

7、绿色营销中的渠道建设问题研究 6

8、入世对我国分销业的影响分析 6

9、物流的电子商务化发展问题研究 70、我国批发业的发展转型问题研究 7

1、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研究 7

2、公共关系管理研究 7

3、某企业整体营销企划方案 7

4、某企业营销现状诊断报告 7

5、某企业年度营销计划

行政管理专业参考题目

1、新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2、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3、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实践和创新研究

4、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研究

5、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管理与企业家激励机制研究

6、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7、某市各种成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8、论人力资源管理公正性意义

9、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10、人力资本投资与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

11、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现状及完善对策分析

12、工资理论——企业的薪酬管理

13、对“民工潮”现象的理性思考

14、中小企业发展与管理研究

15、家族企业管理研究

16、加入WTO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7、21世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18、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研究

19、企业绩效考核研究 20、企业人才培养与使用研究

21、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

22、顾客满意与人力资源管理

23、跨世纪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24、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25、浅议企业财务分析

26、企业资本运营研究

27、入世对中国IT业的影响

28、中国风险企业发展战略初探

29、试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30、入世后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31、电子商务企业的客户服务

32、中式快餐的发展问题

33、企业文化的塑造

一、会计学专科论文题目

1.金融衍生工具研究

2.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

3.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4.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5.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6.论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

7.论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

8.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9.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

10.企业破产的若干财务问题

11.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12.论财务报告的改进

13.论企业分部的信息披露

14.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15.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16.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

17.关于企业合并报表会计问题研究

18.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初探

19.现金流量表及其分析

20.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

21.合并报表若干理论的探讨

22.增值表在我国的应用初探

23.上市公司中期报告研究

24.现行财务报告模式面临的挑战及改革对策

25.表外筹资会计问题研究

26.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

27.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探讨

28.盈余管理研究

29.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研究

30.网络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31.论绿色会计

32.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33.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

34.人本主义的管理学思考――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

35.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会计

36.全面收益模式若干问题研究

37.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会计问题研究

38.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39.战略成本管理若干问题研究

40.内部结算价格的制定和应用

41.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问题的探讨

42.我国企业集团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43.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与发展

44.试论会计监管

45.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46.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

47.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价值评估

48.企业整体评估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49.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50.《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

51.我国加入WTO后会计面临的挑战

52.XX准则的国际比较(例如:中美无形资产准则的比较)

53.新旧债务重组准则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

54.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研究

55.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会计的影响

56.对资产概念的回顾与思考

57.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析

58.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

59.对虚拟企业几个财务会计问题的探讨

60.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问题探讨

61.两方实证会计理论及其在我国的运用

二、财务管理方面(含财务管理、管理会计)

1.管理层收购问题探讨

2.MBO对财务的影响与信息披露

3.论杠杆收购

4.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5.投资组合理论与财务风险的防范

6.代理人理论与财务监督

7.金融市场与企业筹资

8.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渠道

9.中西方企业融资结构比较

10.论我国的融资租赁

11.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12.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13.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

14.负债经营的有关问题研究

15.股利分配政策研究

16.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

17.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研究

18.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财务管理

19.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

20.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2.中国民营企业融资模式――上市公司并购

23.债转股问题研究

24.公司财务战略研究

25.财务公司营运策略研究

26.资本经营若干思考

27.风险投资运作与管理

28.论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

29.企业资产重组中的财务问题研究

30.资产重组的管理会计问题研究

31.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决策

32.企业并购的筹资与支付方式选择研究

33.战略(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

34.股票期权问题的研究

35.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问题研究

36.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37.国际税收筹划研究

38.企业跨国经营的税收筹划问题

39.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

40.XXX税(例如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41.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

42.入世对我国税务会计的影响及展望

43.我国加入WTO后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44.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5.经济价值增加值(EVA)――企业业绩评价新指标

三、审计方面

1.关于CPA信任危机问题的思考

2.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3.论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管理

4.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5.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6.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研究

7.审计质量控制

8.论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

9.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11.论审计风险防范

12.论我国的绩效审计

13.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审计的影响

14.审计质量与审计责任之间的关系

15.经济效益审计问题

16.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17.我国电算化审计及对策分析

18.浅议我国的民间审计责任

19.试论审计抽样

20.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1.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22.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四、电算化会计类

1.论电子计算机在审计中的应用

2.电算化系统审计

3.关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实施的经验总结

4.计算机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

5.试论会计软件的发展思路

6.当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7.会计电算化软件和数据库的接口研究

8.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9.中外会计电算化软件比较研究

10.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组织控制问题

11.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问题新特点研究

12.商用电算化软件开发与实施中的问题探讨

13.会计软件开发中的标准化问题研究

14.我国会计软件的现状与发展方向问题研究

15.会计电算化实践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16.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中的问题与调查

17.通用帐务处理系统中的会计科目的设计

18.会计软件开发中如何防止科目串户的探讨

19.关于建立管理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的构想

20.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的比较研究

21.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岗位设计问题研究

22.关于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体系的构想

23.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探讨

24.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管理中的应用

25.会计电算化在我省开展的现状研究

26.关于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27.会计电算化软件和数据库的结合应用

28.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若干典型案例

29.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际使用的几点看法

30.会计电算化和手工系统并行运用的经验

31.Foxpro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和体会

学前教育论文题目

1、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2、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3、试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4、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5、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6、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7、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8、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

9、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

10、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11、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

12、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14、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15、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

16、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

17、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18、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

19、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20、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21、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2、利用农村自然环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

24、关于某某省编《幼儿计算用 书(小班)》使用情况的调查

2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与《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比较研究

26、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27、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

28、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29、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 30、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31、幼儿园男教师若干个案调查研究

32、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33、某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34、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35、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36、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37、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38、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39、某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40、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41、某地区幼儿园办园成本的调查研究

42、论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43、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

建筑论文题目

1.论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2.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管理问题和质量通病 3.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 4.从财务角度谈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 5.试论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问题与措施 6.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7.对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水材料的应用探讨 8.试析建筑工程分承包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9.浅析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管理 10.针对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问题探究

11.加强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措施探讨 12.论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

13.浅谈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分析 14.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探讨 15.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 16.浅析降低建筑工程能耗的方法及措施 17.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8.建筑工程模板方案的选取以及施工工艺分析 19.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 20.论建筑工程消防施工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21.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科学化、规范化财务管理

机械论文题目

1.机械毕业论文:X62W铣床数控化改造设计

2.机械毕业论文:ZMX粉碎机下机体支承面专用铣床设计

3.机械毕业论文:组合机床设计

4.机械毕业论文:普通铣床数控化改造设计

5.机械毕业设计:J45-6.3型双动拉伸压力机及PLC控制系统设计

6.加工中心侧铣头结构设计

7.平面凸轮数控铣工艺分析及程序编制

8.机械毕业设计:数控回转工作台设计

9.数控车零件工艺设计及NC程序编制

10.普通CA6140车床的经济型数控化改造设计

11.铣床的数控X-Y工作台设计

12.常州井关农机加工工艺过程及数控编程

13.定梁数控龙门镗铣床溜板进给系统设计

14.基于SEMENS802S的典型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15.车载机械自动调平机械系统设计

16.铝箔轧机自剪机自动纠偏系统设计论文

17.X-Y数控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

18.机械毕业论文:C6140普通车床的数控化改造设计

19.数控车床系统XY工作台与控制系统设计

20.机械毕业设计CA6140法兰盘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制定及铣Φ90(近中心孔)孔专用夹具设计

20.杠杆工艺和工装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21.CA6140普通车床后托架(831002)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

23.机械毕业设计:连杆零件加工工艺及专用钻床夹具设计

24.毕业设计:推动架加工工艺与夹具设计

25.CA6140拨叉零件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

26.CA6140车床后托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27.机械毕业设计:CA6140车床后托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28.机械毕业设计:WHX112减速机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29.汽车变速箱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30.3L-10/8空气压缩机曲轴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31.拨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32.CA6140C车床拨叉加工工艺及钻床夹具设计

33.CA6140C车床拨叉加工工艺及铣床夹具设计

34.CA6140车床杠杆加工工艺及钻床夹具设计

35.CA6140车床拨叉加工工艺及钻床夹具设计

36.CA6140拨叉零件加工工艺及铣床夹具设计

37.CA6140车床后托架加工工艺及钻床夹具设计

38.机械毕业设计:电(动)机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39.CA6140车床法兰盘加工工艺及钻床夹具设计

40.机械毕业设计:柴油机曲轴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41.机械毕业设计:推动架零件加工工艺及工艺装备设计

42.机械毕业设计:柴油机曲轴工艺规程设计

43.机床尾座体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44.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45.B6065刨床推动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46.数控毕业设计:高中压外缸毕业设计论文附cad图纸及编程程序

47.数控加工毕业论文:二维奥迪车标设计论文下载含NC编程

48.机械毕业设计:数控钻床横、纵两向进给系统的设计论文下载含cad图纸

49.机械毕业论文:经济型数控车床控制系统设计论文下载含cad图纸

50.汽车空调器前缸盖数控加工工艺的制订及夹具设计

51.气门摇臂轴支座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护理学论文题目

1 住院病人后续服务的实践

2 “知情同意”的伦理与法律上争论问题的研究 3 护理教师的伦理道德规范 4 护理心理的研究进展

5 各种人员心理压力的调查与分析 6 心理评估方法的研究

7 健康教育在外科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8 外科临床护理中的经济、伦理、法律问题 9 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 10 外科病房陪护人员的管理

物业论文题目

01 物业管理:产权安排与管理模式选择

02 简论物业环境管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03 居民物业管理费用来源分析

04 论我国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战略

05 浅谈物业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06 商业物业的供求与商圈理论

07 21世纪物业管理观及战略探索

08 浅谈物业管理的前期介入

09 浅析县(市)级物业管理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

10 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1 关于物业管理企业会计制度体例的思考

物流论文题目

1.营口港物流创新研究

2.网络经济时代物流包装管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3.运输合理化及现代化的研究 4.物流配送中心合理选址问题的研究 5.物流中心的发展趋势的研究

6.现代物流中心的作用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7.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与定位 8.关于物流战略管理的研究 9.供应链管理的战略管理策略

10.供应链管理在我国连锁经营配送中的应用 11.基于供应链的逆向物流管理 12.关于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 13.现代物流系统布局与规划的研究 14.现代物流中心规划与布局的研究 15.降低物流成本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16.供应链库存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7.论物流配送下的零库存控制 18.电子商务下的库存管理问题研究 19.零售商店库存管理改革的研究 20.JIT生产管理模式的研究

第19篇:企业文化模式研究(工商管理专科论文)

企业文化模式研究

[摘要]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根本,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文化为企业带来了长期发展和创业的精神动力、价值追求,不仅满足的企业领导者的发展观,而且为普通职工带来了人生追求的目标,使得企业的整体价值观得以实现。

一、企业文化的涵义及基本模式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和美国经济的相对停滞,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领导人用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形成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教育新成员,并在此过程中将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进行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文化形成于企业的内外环境之中,既是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反映,又能动地作用于企业的生产实践。企业文化虽然是企业“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但因国家、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不同国家的企业、同一个国家的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个国家同类型企业,都不可能有同一个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内部生产要素和外部生存条件的变化,企业文化的模式和内涵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企业文化的构成,其基本公式为“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而主体的企业文化则是指企业的精神文化,只有建立起精神文化才能建立起制度文化,最后才能形成企业物质文化的表象。企业文化模式的构建包括: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风气、团体意识、价值观念、企业目标、企业道德、企业风俗。这些方面的内容细化起来,可以细致到企业标志、厂容厂貌、产品特色、厂微、厂旗、厂服、文化传播网络。企业文化的基本模式是要以功能性的主体精神打造来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而企业精神的形成对企业资源合理配置和经营哲学有着辅助的作用,所以在企业文化模式的提升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企业的经营思想,将企业文化变成企业灵魂与活动的源泉。目前,企业文化的基本模式包括这样几种:(1)协同型:以友好协作为主体,创造企业非常友好的工作环境,强调组织凝聚力和团队士气,重视关心客户和员工,鼓励团队合作、参与和协商,是一种人性化的基本模式。(2)活力型:企业内部有充满活力的、有创造性的工作环境。员工勇于争先、创新和承担风险,鼓励个体的主动性和自主权,这样的文化模式是较为创新的。(3)层级型:企业内部有着非常正式的、有层次的工作环境,各级员工的工作行为活动都有章可循,关注的长期目标是企业运行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基本属于一些大型集体化企业。(4)市场型:企业内部有一个竞争性十足的工作环境,关心声誉和成功,关注富于竞争性的活动和对可度量目标的实现,适应于随时参与竞争的企业公司,例如:招投标公司。

二、企业文化不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企业文化的构建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做出了较为长远的目的性指引,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就会迷失方向,丧失信心,而企业文化

正视企业发展现状,为企业所有的员工提供了指导性的生产经营目标。具体来讲:

1.企业实力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关系

在现阶段,很多企业经营者在实力不断壮大后已经对公司文化的建设加以重视,而刚刚起步的小企业一般都忽视了文化的建设,所以实力强与弱是制约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反过来看,很多小企业同样因为忽视文化建设而最终难以进一步做大做强。但是,因为企业实力是一个难以衡量的概念,因而,为了研究方便,我们用企业的竞争能力来量化企业的实力。企业的竞争力表现为战略策划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技术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等方面。其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部分,是一种能将各种竞争能力要素进行整合的能力,即企业的核心能力。

2.企业的前瞻力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选择企业的前瞻力作为研究的另一个变量,是因为着眼于未来,发现规律并按规律办事,公司才会具有生命力。反之,不考虑未来,只看重眼前利益的企业,则会对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难以把握,所以,掌握未来才会掌握今天,掌握未来才会决定今天和未来的命运,才会拥有未来。当然,这个未来并非终点,而是是公司某一发展阶段的过程目标而已。

3.企业文化为企业带来了有效的规章制度约束

企业文化主要是用简单有效的文化理念创造企业基本精神目标,这种目标性的指向必然会为企业的制度建设带来约束,任何有悖于企业文化的行为自然会受到所有员工的整体批评,这种自然而然的内部制度约束会形成极大的力量,为企业的制度建设创造有效空间。

4.企业文化为企业带来了道德规范约束

道德规范其实远比法律、法规有着更为强大的行为约束力,企业文化建立起来的道德约束不仅对职工进行的约束,同时也为企业本身带来了社会性的认同和信任。例如:同仁堂药店“济世养生、精益求精、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的道德规范约束着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按工艺规程操作,严格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纪律。

5.企业文化为企业带来了凝聚力量

企业发展需要凝聚力,而凝聚力的培养就需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实现,企业文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企业文化自然就会强化企业的团体意识,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工厂强调的“爱厂如家”;海尔集团企业强调的“我是海尔人”等都是企业凝聚力文化的价值表现。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浅析

1.富于变化性的企业文化

富于变化的企业文化模式主要适用于处于发展阶段的小型企业,发展中的企业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形式,在如此多变的经营环境中也不应该忽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反之,更应该重视去文化建设,以求带动整体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的生命力不断延续。在企业的初创时期,要设计“求生存,求发展”的企业文化,因为企业的发展规模不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所以这个阶段的企业文化要依靠生存,要避免亏损,以这样的文化理念来激发所有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企业,逐渐累积资金,为企业的“迈步”做出贡献。在企业成长时期,要设计“制度建设”型的企业文化,因为这个阶段的企业正在发展壮大,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管理隐患,假如它的文化不能够支撑它稳步进入成熟期,那么它很可能在这个阶段就会夭折,或者因为失去很多有利的机会而不能发展壮大。所以,建立制度管

理机制是其发展的首要任务,整个制度文化的建设的都具有稳妥的特点,在稳中求发展。在企业成熟期的文化模式建立就要考虑多元化了,主要是要树立深层次的文化国际品牌,根据公司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在文化建设上实现国内品牌,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企业文化的渗透力、影响力,完善和升华公司企业文化体系,使企业内部价值观、理念、精神高度统一,员工行为更加规范,企业文化的外层、内层、核心高度统一,企业文化特质更加显著。重点加大企业文化的外部传播,通过品牌建设和推进,提高深航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国际认同度,树立文化国际品牌。

2.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震惊世界的灿烂文化,儒家思想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准则、文化内涵等,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制约着人民的道德准则。所以说,儒家传统文化为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和现实的渊源。儒家文化更适合打造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企业文化范式,儒家伦理中重视人的价值,能较好地调节社会关系、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对现代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西方理性文化所起不到的作用。儒家文化建立的步骤包括:一是“人本主义”导向的生命价值观。二是“义重于利”的社会伦理观。三是“取法中庸”的人生实践准则。四是“和而不同”的群体伦理。五是“平均为上”的公平伦理。这些思想模式,主要是以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来约束企业管理,将员工的价值选择提升到现代企业发展需求之中,通过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和创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3.融合性质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融合模式,主要是针对并购式的大型企业而言,企业之间的并购必然会带来企业文化的撞击,合理地将企业文化进行接纳、兼容、交互和共生是企业文化融合的重点。例如:联想收购了IBM PC部门,两个都有很强文化的企业间的跨国收购,注定了这场整合将异常艰难。IBM的公司历史比联想足足长80年,两者之间强势的中美文化的巨大差异自然不能同日而论。在联想,文化中有很浓的制造企业的因素,强调执行和服从,如在联想,开会迟到要被罚站,即使是高层会议也是如此,这一点对于尊重个人的IBM来说基本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融合远远要比企业资产重组更为困难,所以在融化模式中,首先要分析并购公司的企业文化特点,以客观的眼光来审视对方文化。然后就是要找到双方文化的契合点,努力缓解文化冲突。最后,则要本着接纳吸收、兼容并蓄、交流互补、共存共赢的合理规则,在这种规则的指导下来进行文化融合。

总之,企业文化模式的研究首先要了解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特殊作用,明确企业文化的基本模式,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构建富于变化性的企业文化、融合性质的企业文化、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企业文化。

四、对文化模式选择的几点建议

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创建的企业文化模式是不尽相同的,那么对于文化模式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企业在选择文化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对于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在选择保守型文化模式时,关键是要提高其执行力。首先是执行理念的塑造,需要高层领导以身作则,成为执行文化的传扬者和推行者,并具有文化组织变革的勇气和决心。其次是业绩与激励的有效结合。

除了运用奖金、股权等物质激励手段外,还要注意运用精神激励的手段。再次是团队精神的塑造。由于处于创业期的企业业务模式不成熟,部门定位不清晰,导致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责任,丧失团队精神。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加强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把管理的“形”与文化的“神”结合起来。

第二,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在选择稳妥型文化模式时,最重要的是在稳中求进,不断创新,而不能固步自封。要建立一个全员创新、追求卓越的制度体系。通过创新,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使产品功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要,从而改善现有的市场环境。创新也可以使企业加速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第三,对于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在选择竞争型文化模式时,关键是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不仅要在本土与本国企业竞争,还要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在于快速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灵活把握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只有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提高组织的知识水平,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

第四,对于衰退期的企业,在选择风险型的企业文化模式时,关键是要在企业建立一套先进的危机预警系统,让企业整体文化引导企业能够及时地根据形势的变化作出最快最好的决定。在此阶段,企业要建立预警系统和快速反应机制,敏感地预测和感知竞争对手、客户、供应商及政策法规等造成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妥善处理各种不测事件,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风险型企业文化就是要使得企业在面临危机时能够转危为机。

参考文献:

[1]叶明霞,陈定坤.企业并购过程中的文化整合[J].特区经济,2006,(3).

[2]乐思伟.从联想对IBM PC的收购看文化融合中的冲突与对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1).

[3]黄河,吴能全.组织文化形成途径——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跨案例研究

[J].管理世界,2009,(S1).

[4]孟晓斌.国际创业背景下中小企业组织动态能力及其绩效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

第20篇:肉鸽养殖技术初探 专科论文

肉鸽养殖技术初探

目 录

目录 .................................................................1 摘要 .................................................................2 关键词 ...............................................................2 1 养殖场选址 .........................................................2 2 鸽子的生活习性 .....................................................2 2.1配对专一性 .........................................................2 2.2鸽子是晚成鸟 .......................................................2 2.3全素食性 ...........................................................2 2.4嗜盐性 .............................................................2 2.5爱清洁和高栖性 .....................................................2 2.6有驭妻性 ...........................................................3 3 肉鸽的繁殖技术 .....................................................3 3.1 配对 ..............................................................3 3.2 筑巢 ..............................................................3 3.3 交配 ..............................................................3 3.4 产蛋 ..............................................................3 3.5 孵化 ..............................................................3 3.5.1自然孵化 ....................................................3 3.5.2人工孵化 ....................................................3 4 不同阶段肉鸽饲养管理 ...............................................3 4.1 雏鸽 ..............................................................3 4.2 青年鸽 ............................................................4 4.3 种鸽(生产鸽) ...................................................4 4.3.1 配对期的饲养管理: ..........................................4 4.3.2 孵化期的饲养管理: ..........................................4 4.4 商品鸽 ...........................................................5 5 养殖肉鸽注意事项 ...................................................5 5.1 注意品种质量 .....................................................5 5.2 注意饲养技术 .....................................................5 5.3注意保健砂的使用 .................................................5 5.3 注意市场风险 .....................................................5 小结 .................................................................5 参考文献 .............................................................6 致 谢 ..............................................................6

第1 页(共6页) 肉鸽养殖技术初探

肉鸽养殖技术初探

摘要:肉鸽是一种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肉质鲜美、易消化吸收的肉食品。肉鸽饲养简单,成本低,周转快,经济效益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养殖业。本文对肉鸽养殖的场址选择、不同生长时期的肉鸽的饲养管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肉鸽;饲养技术;管理技术

肉鸽是一种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肉质鲜美、易消化吸收的肉食品。肉鸽饲养简单,成本低,周转快,经济效益好,在养殖业中肉鸽深受人们的关注,它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养殖业。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种鸽繁殖基地和大中型规模专业饲养场与小型规模专业户饲养场,然而技术问题成为了养殖效益表现的一个瓶颈。为更好的推动养鸽业的发展,本文就肉鸽养殖的一些基本技术要求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1 养殖场选址

肉鸽的选址是关键,肉鸽喜欢群居,应选择高燥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和向阳背风的地方,不能选择低洼潮湿的场地,建筑用地要远离沼泽地区,水量要充足,既要能满足鸽场内的人、鸽用水,还要能满足其他生产、生活用水。保证水源质量良好。一般采用的养殖方法是笼养方法,舍内的温度要适宜,最好为27~32℃为宜。大型肉鸽养殖场应设在环境安静而又卫生的地方。因此,其位置应远离城市、居民点、重工业区和其他家禽场。而且,应该交通方便,最好靠近公路,接近消费地和饲料来源地。对道路要求路基坚固,路面平坦,以便产品运输。

2 鸽子的生活习性

2.1配对专一性

鸽子当达到性成熟后开始进行配对,一旦公母配对后,就会保持长期的配偶关系,除非一方死亡,才有可能改变,具有“一夫一妻”之说。故又有“夫妻鸟”之称。

2.2鸽子是晚成鸟

刚出生的鸽子不能睁眼,不能行走,羽毛稀少,不需经过亲鸽的哺育才能成长。

2.3全素食性

鸽子无胆囊,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喜欢食粒料,如玉米、稻谷、麦类等。以保健砂为添加剂,再加上维生素,制成颗粒饲料,鸽子能适应并且更好的利用。

2.4嗜盐性

鸽子的祖先长期生活在海边,所以可以在保健砂中添加适当的食盐。如果鸽子在生长过程中长期缺少盐的话,会导致鸽子的产蛋生理紊乱。

2.5爱清洁和高栖性

鸽子不喜欢沾粪便和污土,喜欢栖息于高架、窗台或者具有一定高度的巢窝。

第2 页(共6页) 肉鸽养殖技术初探

2.6有驭妻性

公鸽筑巢后,会迫使母鸽在巢内产蛋,一旦母鸽离巢,公鸽会不过一切的追回,不到目的誓不罢休。

3 肉鸽的繁殖技术

从交配、孵化到乳鸽成长为一个繁殖周期,大约为45天。可分为配合期、孵化期、育雏期三个阶段。配合一般有两种自然配对和人工配对。

3.1 配对

当5~7月龄肉鸽开始性成熟,产蛋孵化期可长达7~8年, 但经济利用年限约5年。 公母分配,防止近亲配对。

3.2 筑巢

配对后的肉鸽第1个行动就是筑巢,一般是两个巢盆,一上一下两个,配对后的肉鸽一般公鸽去衔草笼,公鸽开始时严厉限制母鸽行动,或紧追母鸽,至产出第2个鸽蛋时停止上述跟踪活动。

3.3 交配

在正式交配前,鸽均有一些求偶行为, 这以公鸽为主动,表现为头颈伸长,颈羽坚立,颈部气囊膨胀,尾羽展开成扇状,频频点头,发出“咕、咕”声,跟在母鸽后亦趋;或以母鸽为中心,做出画圈步伐,渐靠拢母鸽。

3.4 产蛋

一般每窝连产两个蛋。第个是在第1天下午或傍晚时产下,第2天停产,于第3天中午再产下第2个蛋。

3.5 孵化

一般有两种孵化,人工孵化和自然孵化,孵化的时间多在产蛋后开始,公、母鸽轮流孵蛋。

3.5.1自然孵化

夏季孵化16—17天即幼鸽破壳;冬季需18天。一般蛋温要保证在32℃以上,孵化18天后,不管是否出雏,亲鸽便自动离巢,不再抱孵。

3.5.2人工孵化

肉鸽人工孵化的优点是可以减少破蛋率,死胎率,提高出仔率,缩短种鸽产蛋周期,有利于肉鸽场大量育雏,孵化温度可控制在37.8—38.2℃,对相湿度为55%—65%,后期湿度可达70%—80%,如遇出壳困难,可喷18℃左右的温水于蛋的表面。

4 不同阶段肉鸽饲养管理

4.1 雏鸽

雏鸽出壳2小时后,亲鸽便开始用喙给雏鸽吹气、泌乳,再过2小时亲鸽开始哺鸽乳,这时的雏鸽体小质弱,容易死亡,一定要加强管理。首先细心观察,注意避逸被种鸽踏伤或冻死。如果出生雏5~6小时仍吃不到鸽乳,要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给雏鸽喂人工鸽乳)。发现亲鸽不哺乳时可找同时期种鸽寄养,而且可避免部

第3 页(共6页) 肉鸽养殖技术初探

分亲鸽喂单鸽,提高生产能力。

3~4日龄后,雏鸽的眼睛慢慢睁开,身体逐渐强壮起来,身上的羽毛开始长出,食量逐步加大,消化力增强。这时亲鸽要频频地哺喂雏鸽,有时每天多达十几次,因此供给亲鸽的饲料量要充足,营养要丰富,以满足需要。这时的雏鸽排粪量增加,容易污染巢窝,每天应及时更换垫布和垫草,以免发生疾病。

雏鸽10日龄时,新羽毛长出很多,能自行走动。亲鸽给雏鸽保温时间缩短,亲鸽 喂给的食物也由鸽乳变成半颗粒状的饲料,有少数雏鸽未能完全适应,常出现消化不良和嗉囊炎。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进补喂些酵母片或健胃药,帮助消化。

雏鸽15日龄时,全身羽毛基本长齐,活动自如,可以抓出巢窝,在笼内铺上一快20厘米×20厘米的布片,让它慢慢适应,不致扭伤脚。这时的亲鸽喂给的饲料呈颗粒状,与所吃的饲料相同,且多数亲鸽又开始产蛋,无心喂养雏鸽,为此在这期间应加以人工喂养。

雏鸽20日龄后,羽毛丰满,能在笼内四处活动,但还不能完全自己啄食,仍然靠亲鸽,但能主动向亲鸽讨食吃,这时的亲鸽会强迫它独立采食。此时应加强管理,增加些高蛋白质饲料的供应,以满足雏鸽的需要。 随着时间的增长,雏鸽的食欲就会越大,每天所需要的也就会越多。

4.2 青年鸽

从28日龄离巢直到转群,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做到“三不变”:原地喂养、原饲养人员喂养、原饲料不变,这样能促使雏鸽正常生长发育。2月龄内的幼鸽由于从亲鸽喂养到独立生活,因此必须加强饲养管理,注意保温、通风,加强保健砂和饲料的营养的供给,增加机抗病能力,使其正常生长发育。这时要做到“三看三查”:“三看”是看动态、看食欲、看粪便:“三查”是:查有无吃到饲料,查是否过于拥挤,查是否挨咬受伤。在青年鸽不能选为种用的时候可做商品鸽处理。在饲养生长鸽的时候,要注意饲料的供给、饲料的营养价值以及对保健砂的投放,同时也要加强运动。

4.3 种鸽(生产鸽)

具有良好体系的青年鸽则会作为种用。青年鸽在5月龄逐渐开始配对,6月龄时已经性成熟,因此基本上分为配对期的饲养饲养管理和配孵化期的饲养管理。

4.3.1 配对期的饲养管理: (1)必须准确地鉴别雌雄、年龄。要求不近亲,年龄要一致。对未成年的种鸽,不能进行强制配对。

(2)配对设施的准备,要供配对的棚舍和配对笼,以及准备固定巢窝。巢窝要与进鸽对数相等或多1~2个。

(3)新配对鸽的管理,一定要按照严格的繁育要求执行,不可强行配对。 (4)日粮要保证充足,不足或管理不善会对产蛋照成影响。 (5)配对后产生的异常现象。 4.3.2 孵化期的饲养管理: (1)配对坐窝阶段,这个阶段是从配种到产蛋后七八天。坐窝是成对种鸽生命中最重要的阶段,对鸽场生产取的成功所起的作用在50%以上。

(2)产蛋阶段,在雌雄鸽交配次数明显增加时,说明很快就要产蛋了。产蛋时,雌鸽常常蹲在巢盆内,雄鸽衔草,雌鸽做巢。

(3)孵化阶段,鸽一般产两枚蛋后,正式开始孵化,孵化期为17~18天,若超过18天,鸽子会弃去旧巢,寻找新的巢产蛋,孵蛋工作由雌雄鸽共同承担。蛋的管

第4 页(共6页) 肉鸽养殖技术初探

理是这一阶段的关键。

4.4 商品鸽

商品鸽主要是供给人们食用的,商品鸽主要是不能用做种鸽的一类,在饲养商品鸽的时候要注意加强肉鸽的营养价值、饲料的供给以及保健砂的投放,商品鸽主要是育肥,所以在加强营养的同时也要注意加强鸽子的运动,使鸽子增强抵抗力,防止疾病的发生,从而导致经济下降。

5 养殖肉鸽注意事项

5.1 注意品种质量

生产用的种鸽是否优良是每个养鸽企业的先决条件,是鸽场的基础。优良的种鸽其免疫力、抗病力、受精力、孵化率、成活率均比较高,乳鸽生长速度快,25日龄可达500克以上。如果是劣质种鸽,那情况就不一样了,经济效益无从谈起。引种时一定要到持证的种鸽场去买,并且要分清育种种鸽(原种代)和商品生产种鸽(父母代)的区别,这样减少引种风险。

5.2 注意饲养技术

饲养管理技术是养鸽业成败的关键。不管是现有的养鸽场,还是新办鸽场,如果缺乏饲养知识和技术,不能更新科学技术,而采用传统落后的饲养方式,就算拥有优良的种鸽,也产生不了效益。因为落后的饲养管理技术,无法将优良种鸽的优良性能发挥出来。因此,在建场和引种前就要学习和掌握好技术,通过培训才能上岗,切不可请不懂鸽业的,而且没有培训过的人来管理。

5.3注意保健砂的使用

保健砂是饲养鸽子的必要的添加剂,它的作用主要补充鸽子维生素营养和矿物质元素的不足,保健砂的制作也是非常的简单,同时保健砂要注意现配现用、定时定量、混合时应由少变多,并且要注意一次性配量不宜过多。

5.3 注意市场风险

目前乳鸽市场缺口很大,供不应求,但是要讲市场没有风险是错误的。乳鸽消费市场,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一个需求标准。优质乳鸽进入市场肯定畅销,但如果是劣质乳鸽达不到质量标准,那市场风险必然存在。

小结

肉鸽养殖简单易养、生产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规模可大可小等优势,投资风险比其他养殖的风险要小,经济效益明显,已成为一项发展地方经济,农民发家致富的新兴财路。鸽子能够耐寒和受酷暑,与其他的禽类相比,鸽子更有很好的抵抗力,容易养殖。肉用乳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鸽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一种高营养的肉食,不仅如此,鸽肉还是人类理想的食疗、食治、食补的最佳功能性食品,为人类的身体健康提供足够的生命源。在当今这个现代社会,很多人喜欢食疗,鸽肉

第5 页(共6页) 肉鸽养殖技术初探

就成了最爱,鸽子可以说是有着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陈谊,康鸿明.肉鸽高效生产技术手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 [2]王增年,安宁.养鸽全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0 [3]马丽娟,特种动物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5 [4]李军,王利琴.动物营养与饲料[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1 [5]中国畜牧业论文网.肉鸽繁育的生产管理技术

[6]陈益填.金盾出版社 肉鸽养殖新技术(修订版)[M].2010-06出版

[7]陈益填.肉鸽饲养关键技术[M] .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9-03出版) [8]陈益填.肉鸽养殖新技术(修订版)[M] .金盾出版社(2008-03出版) [9]卜柱.中国肉鸽养殖之我见[J].中国禽业导刊, 2009,26(16):38 [10]朱娟,沙文锋,顾拥建等.肉鸽杂交利用技术研究[J].畜禽业, 2009,238(2):46~47 [11]刘亚雄.肉鸽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8,9:9~10 [12]陈益填,蔡流灵.肉鸽透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13]讨论会论文集[A].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136~139.

致 谢

本次毕业论文的制作,感谢伍老师的精心指导,对每个细节的修改,使得我的毕业论文取得成功,我还感谢我的所有老师这三年来对我的教诲、照顾和支持,有他们的辅导,我的学业才能顺利的完成,老师们,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祝愿你们工作顺利!

第6 页(共6页)

《专科论文范文.doc》
专科论文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