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2022-07-24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技巧

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技巧(附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

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文献综述的正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 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文献综述的结论: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二、文献综述要文字简洁,尽量避免大量引用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观点说清楚,

从原始文献中得出一般性结论。 文献综述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过去和现在的研究成果,指出目前的研究状态、应该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依据有关科学理论、结合具体的研究条件和实际需要,对各种研究成果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应当指出的是,文献综述不是对以往研究成果的简单介绍与罗列,而是经过作者精心阅读后,系统总结某一研究领域在某一阶段的进展情况,并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提出自己见解的一种科研工作。

三、文献综述不是资料库,要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确保所述的已有研究成果与本课题研究直接相关,其内容是围绕课题紧密组织在一起,既能系统全面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又能反映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

四、文献综述的综述要全面、准确、客观,用于评论的观点、论据最好来自一次文献,尽

量避免使用别人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综述。

推荐第2篇:《中国翻译》论文格式及文献格式

《中国翻译》论文格式及文献格式

为规范本刊体例,与国际及国内学术期刊的出版惯例接轨,今后作者向本刊投稿请统一按照以下要求撰写。

1、本刊只受理电脑打印文稿。来稿希力求精炼,论文一般以5000-8000字为宜,长文应控制在12000字以内;书评及人物介绍等应在5000字以内为宜。4000以上的论述性文稿请附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和英文标题。

2、本刊实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度,编辑部对来稿初审后,以匿名方式转送专家审读,以决定取舍。如果需要,本刊编辑有权酌情修改来稿。

3、请在文稿前专页附上有关作者信息的内容,包括:

(1)中英文作者姓名、中英文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等。

(2)作者简介及电子信箱:主要包括姓名、性别(男性略)、单位、职称、学位以及研究方向,要求简洁,以不超过50字为宜。如有电子信箱,请在简介后附电子信箱地址。

4、文稿构成依次为:论文中文标题、中文摘要、关键词;论文英文标题、英文摘要、关键词;论文正文;注释;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以150-200字为宜,中英文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5、夹住:文内引文所据文献,应在引文后加括号注明作者姓名(英文只注姓)、出版年和引文页码。例如:(王佐良,1982:138)或(Newmark,1988:26-33)。文献详尽信息另在“参看文献”项下列出。

6、参考文献:引据或参考文献按汉语拼音或英文字母顺序列出,中文文献在前,英文文献在后,并依次排上序号[1]、[2]、[3]„„与论文内容无直接关联或未公开发表的文章或著述一律不列。

各类参考文献著录标识为:专著[M],论文集[C],期刊文章[J],从专著或编著中析出的论文[A]([C]//),学位论文[D],报纸文章[N]及其他标识不明文献[Z]。主要示例如下:

a.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外文文献用斜体)[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例:[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Elliott, Emory.Eds.Columbia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 [M].New York:Columbia Univ.Pre, 1988.b.论文集、编著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外文文献用斜体)[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例:[1]方梦之.加强对比语言学的研究[A].杨自检,李瑞华.英汉对比研究论文[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1990.79-85.

【曹按】析出文献又可如下例:

[1]方梦之.加强对比语言学的研究[C]// 杨自检,李瑞华.英汉对比研究论文.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79-85.

[2]Carter, R...Is There A Literary Language? [A].Steel & Threadgold.Language Topics Vol.2.[C].

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89.

c.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外文文献用斜体)[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任选).

例:[1]王东风.论翻译过程中的文化介入[J].中国翻译,1998,(5):6-9.

[2] Vigil, F.& J.Oller.Rules of foilization: a tentative model [J].Language Teaching,1976,(26):281-295.d.译著

[序号]原著者姓名.原著名(斜体)[Z].译者姓名.译著名.译著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起止页码.

例:Faulkner, W.The Sound and the Fury [Z].李文俊.喧哗与骚动.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81-82.

7、注释:确需对论文中某一特定内容进一步解释或说明的,本刊采用尾注形式,尾注序号采用圆圈数字,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并在正文相应位置加注上标①②③„„。对标题、作者或全文的说明,也采用尾注形式,但用“﹡”号表示。

8、请勿一稿两投并请自留底稿。本刊恕不退稿,如三个月后未收到刊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

9、本刊不受理寄至个人的稿件。

10、来稿刊登后版权归本刊所有,任何转载,须经本刊同意。

推荐第3篇:建筑英文文献及翻译

外文原文出处: NATO Science for Peace and Security Series C: Environmental Security, 2009, Increasing Seismic Safety by Combin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ies and Seismological Data, Pages 147-149

动力性能对建筑物的破坏

引言:建筑物在地震的作用下,和一些薄弱的建筑结构中,动力学性能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特别是要满足最基本的震动周期,无论是在设计的新建筑,或者是评估已经有的建筑,使他们可以了解地震的影响。

许多标准(例如:欧标,2003;欧标,2006),建议用简单的表达式来表达一个建筑物的高度和他的基本周期。这样的表达式被牢记在心,得出标定设计(高尔和乔谱拉人,1997),从而人为的低估了标准周期。因为这个原因,他们通常提供比较低的设计标准当与那些把设计基础标准牢记在心的人(例:乔普拉本和高尔,2000)。当后者从已进行仔细建立的数字模型中得到数值(例:克劳利普和皮诺,2004;普里斯特利权威,2007)。当数字估计与周围震动测量的实验结果相比较,有大的差异,提供非常低的周期标准(例:纳瓦洛苏达权威,2004)。一个概述不同的方式比较确切的结果刊登在马西和马里奥(2008);另外,一个高级的表达式来指定更有说服力的坚固建筑类型,提出了更加准确的结构参数表(建筑高度,开裂,空隙填实,等等)。

联系基础和上层建筑的震动周期可能发生共振的效果。这个原因对于他们的振动,可能建筑物和土地在非线性运动下受到到破坏,这个必须被重视。通常,结构工程师和岩土工程师有不同的观点在共振作用和一些变化的地震活动。结构工程师们认为尽管建筑物和土壤的自振周期和地震周期都非常的接近。但对于建筑物周期而言,到底是因为结构还是非结构造成的破坏提出了疑问。如果加大振动,建筑物减轻自身的重量对共振产生的破坏有很大的减轻效果。岩土工程的工程师们还没有完全同意这个观点,因为土壤可以提高自身的振动周期,与建筑物有相同的振动周期,从而建立了产生共振的条件。这个问题的处理在于这个增加量到底是多少?一般来说这种答案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取决于建筑类型和土壤类型。例如,一些普通的混凝土建筑物,对这建筑物增加一个非常大的震动周期,可以知道在平常的振动下就会迅速的遭到破坏,尤其是那些砌体建筑,比如,马雪凯利建筑(2004)和克劳福建筑(2006)。

最后,估计在改装或者加固后参数表数字的变化,通过计算机计算来改变标准的振动周期,阻尼因数和振动波形。这可以是一个非常好的评估工具对于存在的一些干扰(法拉斯等,2008)。这种效果也可以作为一种诊断工具,对周围的振动测量很有帮助(布丁和汉斯,2008)。

对以上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强烈要求建立更加宽广的原地实验或者是实验室实验,得出实验结果来估算。用一个经济实用的方式,来营造动态特性。

Role of Dynamic Properties on Building Vulnerability NATO Science for Peace and Security Series C: Environmental Security, 2009, Increasing Seismic Safety by Combin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ies and Seismological Data, Pages 147-149 Introduction Dynamic properties have a major role on the seismic behavior and vulnerability of building structures.Particularly, fundamental periods of vibration are needed, both in design of new buildings and in aement of existing ones, so that their seismic response can be evaluated.Several codes (e.g.CEN, 2003; NZSEE, 2006) recommend empirical simplified expreions between the height of a building type and its fundamental period.Such expreions were calibrated keeping in mind a force-based design (Goel and Chopra, 1997), thus intentionally aim at underestimating period values.For this reason they usually provide rather low values when compared to those ones obtained keeping in mind a displacement-based design (see e.g.Chopra and Goel, 2000), also when the latter were obtained from numerical simulations performed on carefully set up models (see e.g.Crowley and Pinho, 2004; Priestley et al., 2007).Even larger differences appear when numerical estimates are compared to experimental results based on ambient vibration measurements that provide very low period values (see e.g.Navarro et al., 2004).An overview of the different approaches together with a comparison of the relevant results is reported in Masi and Vona (2008); further, period-height expreions for some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 types are given, where the role of important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building height, cracking, masonry infills, elevation irregularities, etc.) is carefully taken into account.

Coupling between soil and building fundamental periods of vibration may cause resonance effects.For this reason also their variation, as a consequence of poible building damage and/or soil non linear behavior during the motion, needs to be considered.Typically, structural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s have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about resonance effect and its variation during a seismic motion.Structural engineers say that whereas building and soil have initially close periods and an earthquake occurs, the building period, as a result of structural and non structural damage,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during the motion, so that the building “hides” itself reducing the heaviest effects of resonance.Geotechnical engineers do not completely agree with this opinion saying that also the soil period can shift towards higher values, that is in the same direction of the building one, thus the resonance condition could arise again.The question to be dealt with is: how much is the relative amount of that increase? A general answer is not poible, as it depends on building and soil type.For example, in cas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with masonry infill, a very large increase of the building period can be expected with the level of shaking due to cracking of structural members and, particularly, of brittle masonry infill, see e.g.Mucciarelli et al.(2004), Calvi et al.(2006).Finally, estimating the variation of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fter retrofitting or strengthening interventions, by computing the modified values of fundamental periods, damping factors and mode shapes, can be a practical tool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 of the intervention (Farsi et al., 2008).To this purpose and also as a diagnosis tool, ambient vibration measurements can be very helpful (Boutin and Hans, 2008).All the above questions strongly require that further studies as well wide in-situ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campaigns are carried out to set up procedures able to evaluate, in a reliable as well not expensive way, building dynamic properties.

推荐第4篇: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要求及

要求

文献综述是为撰写毕业论文做选题分析、资料准备。因此,文献综述的内容要求与论文题目所界定的研究内容基本一致。文献综述应就论文涉及的理论、方法、观点、资料等,广泛查阅相关研究成果,归纳整理,并进行评述。

对所引文献要求在文中注明引用来源,参考文献不能低于10篇。字数不少于5000字。在毕业论文资料袋中应有纸质打印版文献综述和电子版文献综述。

范例:

国内土地发展权研究综述

土地发展权(Land Development Rights)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在英、美、法等国相继设置的一项重要土地产权制度。尽管中国事实上存在着大量的土地发展权问题,但是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制度设置。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国内不少学者分别从法学、经济学等角度,在理论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笔者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发现国内对土地发展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概念、归属、流转、可行性与必要性等问题上。

一 土地发展权的概念

关于土地发展权的概念,国内学术界大致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一)狭义的土地发展权

狭义的土地发展权,主张它是土地所有权人将自己拥有的土地变更用途或在土地上兴建建筑改良物(包括建筑物与工事)而获利的权利。沈守愚(1998)[1]较早从法学的角度将农地发展权界定为“将农地变更为非农用地的变更利用权”。王小映(2003)[2]则认为,土地发展权是一种农地可转为建设用地进行开发利用的权利;黄祖辉等(2002)[3]深入分析了农村集体土地转为城市国有土地对农村土地发展权的侵害及其补偿问题;杨明洪等(2002, 1

2003)[4,5]分析了中国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发展权从法律和事实上受到压抑以及农民进行抗争的情况。杜业明(2004)[6]认为,土地发展权是指某组织或个人变更土地用途而获得额外收益的权利。而农村土地发展权是特指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和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土地一级市场而获取收益的权利。周建春(2007)[7]认为,农地发展权又称土地发展权或土地开发权,是指将农地改为最佳利用方向的权利,也可狭义地定义为农(耕)地改为建设用地的权利。

(二)广义的土地发展权

广义的土地发展权涉及土地利用和再开发的用途转变和利用强度的提高而获利的权利。胡兰玲(2002)[8]认为,土地发展权是指对土地在利用上进行再发展的权利,即在空间上向纵深方向发展、在使用时变更土地用途之权,可将其分为两类:空间(高空,地下)建筑权(Space,Underground Building Tenancy)和土地开发权(Land-ExploitingRight)。季禾

[9]禾等(2005)认为,土地发展权的客体涉及地下、地上、地面上空的开发和利用。万磊(2005)

[10]认为,土地发展权是指对土地在资源利用方面改变原有的利用形式而进行再开发的权利。即突破原有的土地利用形式,在空间维度上向纵深方向发展,在使用上变更土地用途之权。侯华丽等(2005)[11]认为,土地发展权是将土地变更为不同使用性质的权利,应包括:农地变更为非农用地的发展权即农地发展权;未利用土地变更为农用地或建设用地的发展权;在农地使用性质不变的情况下扩大投入的发展权;在建设用地上进行建设的发展权。范辉等(2005)[12]从土地用途转变和集约度提高两方面,把土地发展权分为农地发展权、建设用地发展权和未利用土地发展权,农地发展权仅指土地用途由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时的权利上升,主要包括国家通过征地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和农用地依法被转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王万茂等(2006)[13]认为,土地发展权是指土地变更用途使用和对土地原有集约度的改变之权,包括:农地发展权,市地发展权。而农地发展权指土地用途由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使用之权,主要包括:国家通过征地将农村集体农用地转为国家建设用地;农村集体农用地依法被转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国有农用地依法转为国有建设用地。

中国国内对土地发展权概念理解的分歧,源于对土地所有权人主张的发展权客体的差异。如果只涉及土地用途和性质或者土地集约程度某一方面改变带来的权利,即是狭义的土地发展权;如果包括这两个方面,则是广义的土地发展权。后者比较接近现在国外土地发展权的概念,也是中国学术界逐渐占主流的观点。所以,拓展土地发展权的内涵,而不仅仅局限于农地发展权的研究,广泛研究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之间用途相互变化过程中的土地收益变化(增加或减少),如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中对土地用途限制导致实际土地收益减少而不是收益增加等,是否属于土地发展权问题,以及土地开发中利用其地上和地下开发权来保护文化遗产等问题,似乎可视

作以后深入研究的领域。

二 土地发展权的归属

对于土地发展权应该归谁,学术界对此的认识可分为单一主体论和二元主体论。

(一)单一主体:涨价归公或涨价归私

单一主体论主张土地发展权要么归公,要么归私。

国内研究土地发展权的学者大多认为土地发展权应该借鉴英、法等为代表的国家的做法,将其归为国家所有,即涨价归公。沈守愚[1]认为,土地发展权的权源是国家主权。对土地使用者为非公益主体的,除给集体和农户应有的补偿外,还要向国家购买发展权。胡兰玲[8]主张将土地发展权归属于国家所有较为合理。贾海波(2005)[14]也认为,农地发展权只能由国家来行使,因为根据土地增值理论,农地发展权所引致的土地增值实际上属于土地的级差地租Ⅰ,应归国家和社会所有。

另一种观点主张借鉴美国的做法,将土地发展权自动归属于原土地所有权人,即“涨价归私”。国家可向农地所有者购买发展权,农地使用权可在国家购买发展权后以市场方式自由流转。张安录(1999,2000)[15,16]主张将农地发展权归农地所有者所有,发展权可像其他普通商品一样在市场上自由交易,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杨明洪等[4]认为农地发展权应属农民集体所有;黄祖辉等[3]认为,非公共利益性质的征地活动剥夺了集体土地所有者的土地发展权,国家应将农村集体土地发展权的价值支付给农民。李长健等(2006)[17]和周建春[7]都主张将土地发展权配置给土地所有者后,国家再用税收来调节。

(二)二元主体论

主张二元主体论的学者,大多从中国土地所有制的特点或维护农民土地产权利益的角度,主张中国土地发展权的权利主体至少应该有两个,即国家和农村集体(农民)。戴中亮等(2004)[18]认为,中国农村集体土地发展权具有二元主体,即国家是显性主体,而农民是隐性主体,主张将农村集体土地中的集体建设用地的发展权赋予农民。许恒周(2005)

[19]认为,中国土地分为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前者的土地发展权,完全由国家控制,而后者的土地发展权,国家却将其从农村土地产权束中剥离出来由政府完全享有。农村集体既然拥有土地的所有权,而且法律上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是平等的,所以,应该明确集体对其所有土地的发展权。万磊[10]也主张城镇土地的发展权归属政府,农村土地的发展权归属农村集体,政府再用税收杠杆来均衡各方利益。刘国臻(2005)[20]提出根据土地发展权的表现形式,即土地性质是否改变,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土地发展权归国有,包括农用地

变更为建设用地之权和未利用土地变更为农用地或建设用地之权;土地使用性质不变,但对原有土地增加投入而形成的发展权,归土地使用权人所有,包括农用地性质不变、承包人增加对农用地的投入而形成的发展权和在建设用地上进行建设而形成的发展权。朱启臻等(2006)[21]主张新增建设用地的发展权由国家和失地农民分享,农地发展权应从“涨价归公”转变为“涨价分享”。

土地发展权的权利主体问题涉及政府、土地所有者、土地使用人等各方对土地增值收益的分割。中国目前对此的分歧集中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发展权归属上。把土地发展权简单地归私或归公的“单一主体论”,是一种绝对产权观念,目前不适合中国国情。“涨价归公”着重公权的作用,看似有管制效率,但缺乏公平,农地保护与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涨价归私”着重私权的利益,太过激进,其可操作性差,如要求国家财政预算充足,也易造成分配不公。笔者赞同“二元主体论”,即国家作为国有土地发展权的权利主体,同时农民作为集体土地发展权的权利主体,这样均衡设立的土地发展权,国家和个人都从中分享了土地增值收益,同时不改变中国现行的两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可大大节约制度变迁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兼顾效率和公平。

三 土地发展权的流转

土地发展权的流转,即可转移发展权(Transferable Development Rights,TDR),或发展权转移(Transfer ofDevelopment Rights,TDR),或容积率(Floor Area Ratio,FAR)转移,是国内研究中较薄弱的环节。

张安录[16]认为,可转移发展权允许土地使用受限制的土地所有者将其土地发展权卖给土地使用不受限制的土地所有者,进行额外土地开发。它有两种作法:一种是设立一个发展权市场,让发展权在市场上公平交易;另一种是通过公共权力购买而获得土地发展权,并提出在中国城乡生态交错区建立可转移发展权制度来控制农地城市流转的构想。李晓妹等(2003)[22]指出,美国的发展权转移是指土地所有人可将发展权让渡,让渡的发展权在转让地块上作废,而可以在受让地块上与其现有的发展权相加存在,并详细介绍了美国近年的土地发展权转移(TDR)计划及其面临的问题。张友安等(2005)[23]认为,目前国内忽略了对跨区域的土地发展权配置与流转的研究,并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以

一、

二、三级土地发展权的形式,分析了土地发展权的配置方式和流转机制。沈海虹(2006)[24]认为,将控制甲地块的开发强度(容积率)转移到乙地块,使得开发者在乙地块得到额外的收益补偿,从而使得甲地块的历史建筑获得持久保护的经济平衡,在这其中被转移的就是“发展权”,或高空权(Air Rights),并提出了中国利用发展权转移来保护文化遗产的制度设想。

土地发展权的流转是各种综合规划的结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国内对此的研究还十分薄弱,有待研究的内容还非常广阔。例如,中国土地发展权转让区域和受让

区域如何确定?这些区域如何与中央和地方土地综合规划保持一致?哪些规划应该先行?土地发展权的可计量的统一标准,如密度、区域、房屋面积比和高度等如何评估和制定?另外,对社会公众进行大量的宣传普及教育,土地发展权价格评估方法,土地收益区域间转移支付政策,土地发展权银行运作机制,土地发展权证券化经营等,中国“十一五”提出的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等功能主体区是否涉及土地发展权的区域间转移问题等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四 土地发展权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于设立土地发展权的必要性、可行性或意义等,国内学者作了大量的探讨和论述。 沈守愚[1]较早论述了设立农地发展权对于理顺集体土地的产权关系、有效保护耕地以及为国家提供稳定的财政收入等方面的意义。张安录[16]则探讨了在中国城乡生态交错区设立可转移发展权来保护农地、控制农地城市流转的条件、可能性和预期效益等。李世平(2002)[25]从解决严重的耕地流失、落实政府对土地用途管制、保障农民收益权以及维护国家利益等方面阐述了在中国设立土地发展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范辉等(2004)[26]探讨了设立农地发展权对土地征用的积极意义;刘国臻分析了在中国配置土地发展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刘芳和许恒周(2006)[27]从产权完善的角度分析了设立农地发展权的必要性。

国外设置和流转土地发展权多年的经验表明,土地发展权的配置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保护农地、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古迹、保存开敞空间、保护环境敏感地带、保护生态环境、控制城市增长的区位和进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调节因土地用途变化产生的暴利和暴损等目的。目前国内对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地保护、征地制度和土地产权的完善、失地农民权益的保障以及国有土地资产的利益维护等方面。对于配置土地发展权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古迹、保护环境敏感地带、保护生态环境、控制城市增长的区位和进程等方面的意义,文献和案例还非常少,还有大量的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五 进一步地讨论

近年来,国内对土地发展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概念、归属、流转、可行性与必要性等问题上。以后的研究似乎可围绕下面这些方面展开:从概念上拓展土地发展权的内涵,广泛研究中国土地用途的相互转换带来的土地收益变化(增加或减少);在设置土地发展权时,将国外经验和中国的国情有机结合,尽量兼顾效率和公平;深入具体研究土地发展权的流转,增强其可操作性;广泛探讨配置土地发展权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等。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国内外土地发展权的理论,而且对推动和加速中国土地发展权的设置,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沈守愚.论设立农地发展权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意义[J].中国土地科学,1998,12(1):17-19.

[2] 王小映.全面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J].中国农村经济,2003(10):9-16.

[3] 黄祖辉,汪晖.非公共利益性质的征地行为与土地发展权补偿[J].经济研究,2002(5):66-72.

[4] 刘永湘,杨明洪.中国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发展权的压抑与抗争[J].中国农村经济,2003(6):16-24.

[5] 杨明洪,刘永湘.压抑与抗争:一个关于农村土地发展权的理论分析框架[J].财经科学,2004(6):24-28.

[6] 杜业明.现行农村土地发展权制度的不均衡性及其变迁[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8.

[7] 周建春.中国耕地产权与价值研究———兼论征地补偿[J].中国土地科学,2007,21(1):4-9.

[8] 胡兰玲.土地发展权论[J].河北法学,2002(3):143-146.

[9] 季禾禾,周生路,冯昌中.试论我国农地发展权定位及农民分享实现[J].经济地理,2005(2):149-151.

[10] 万磊.土地发展权的法经济学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5(9):84-87.

[11] 侯华丽,杜舰.土地发展权与农民权益的维护[J].农村经济,2005(11):78-79.

[12] 范辉,董捷.试论农地发展权[J].农村经济,2005(6):28-30.72中国土地科学2007年6月第3期

[13] 王万茂,臧俊梅.试析农地发展权的归属问题[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3):8-11.

[14] 贾海波.农地发展权的设立与权利属性[J].中国土地,2005(10):24-26.

[15] 张安录.城乡生态交错区农地城市流转的机制与制度创新[J].中国农村经济,1999(7):43-49.

[16] 张安录.可转移发展权与农地城市流转控制[J].中国农村观察,2000,(2):20-25.

[17] 李长健,伍文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利益均衡:土地发展权配置[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2):60-64.

[18] 戴中亮,杨静秋.农村集体土地发展权的二元主体及其矛盾[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5):24-28.

[19] 许恒周.农地发展权的设立与土地征用制度改革[J].广东土地科学,2005(3):26-30.

[20] 刘国臻.中国土地发展权论纲[J].学术研究:2005(10):64-68.

[21] 朱启臻,窦敬丽.新农村建设与失地农民补偿——农地发展权视角下的失地农民补偿问题[J].中国土地,2006(4):19-20.

[22] 李晓妹,袭燕燕.美国的土地发展权[J].国土资源,2003(7):48-49.

[23] 张友安,陈莹.土地发展权的配置与流转[J].中国土地科学,2005,19(5):10-14.

[24] 沈海虹.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发展权转移[J].中外建筑,2006(2):50-51.

[25] 李世平.土地发展权浅说[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2):15-17.

[26] 范辉,董捷.试论设定农地发展权对土地征用的积极意义[J].新疆农垦经济,2004(4):5-7.

[27] 刘芳,许恒周.农村土地发展权设立的必要性[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38-39.

推荐第5篇:文献

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活

动设计研究

姓名 学号

文献综述

1.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

(1)建构主义内涵的研究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学习理论,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 J.Piaget),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中提出人类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他从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出发提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皮亚杰关于认识的建构思想对建构主义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建构主义是一种思潮,是众多理论观点的统称。斯拉文提出在教育心理学中正发生着一场革命,人们对它的叫法不一,但更多的把它称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3]格拉塞斯菲尔德认为建构主义是当代心理学、认识论和教育中的一个广泛而庞杂的领域,哲学家、课程设计者、心理学家、教育家等整广泛使用这一概念,他们大多数人强调“学习者通过个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意义和学习所做的贡献”。[4] 建构主义是关于学习的理论。张建伟,陈琦认为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5]在皮亚杰和布鲁纳早期教育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但相对而言,他们的认知学习观主要在于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内化为认知结构。7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将维果斯基的理论介绍到美国,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6]何克抗认为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7]建构主义的内容是丰富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8]刘儒德总结了建构主义主要特征,提出建构主义的最基本的理念就是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起来的,知识的建构就是人在一定的情境下面临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新信息时会根据情境中的线索调动头脑中事先准备好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先前经验,来解释这些新信息、解答这些新问题,赋予它们意义。[9] (2)建构主义历史发展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Philips认为建构主义学家可以归为两大阵营,一是心理学上的建构主义者。二是社会学上的建构主义者。在心理学上的建构主义中,Philips

[10]又区分了个人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皮亚杰和维果斯基分别是个人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是基于他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和发生认识论。皮亚杰关于人的认识的成为建构主义理论的萌芽,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中指出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发生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中途,因而同时即包含着主体又包含着客体。[11]在阐释认知发展的过程时,皮亚杰提出了若干相关的概念,包括图式、适应、组织、同化和顺应。

维果斯基是社会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维果斯基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同一时期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受到皮亚杰的影响也认为儿童发展是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但是他不同意皮亚杰将儿童的发展阶段按单纯的年龄划分。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是以发现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1991年在美国乔治亚大学教育学院组织了“教育中的新认识论”系列研讨会,邀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领域的著名学者参加,包括格拉赛斯费而德和斯戴福等人,经过激烈的讨论出现了6种不同倾向的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性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的观点、信心加工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及控制论系统。[12] (3)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研究

尽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派的理论观点存在在很多的差异,但是它们还是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征。Anita Woolfolk认为建构主义者观点的共同的要素是强调: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社会协商和分担责任是学习的一部分;内容的多元表征;理解知识是被建构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13]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理论发展至今,它主要包含三大理念: 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人类的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 它不是最终的答案, 更不是终极真理, 而是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被新知识和新理论所超越、所取代。激进建构主义一派对知识的观点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走得更远,,他们认为课本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较为可靠的假设,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在理解基础上对这些假设作出自己的检验和调整的过程。刘儒德将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概括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被人发现的东西,而是人在实践中面临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新信息、新问题所作出的暂定性的假设和解释而已。[14]李琦、陈广宇、李政等提出从不同方面理解建构主义知识观,他们认为从主体方面理解,知识是客观的;从本质方面理解,知识是社会的;从获取方面理解,知识要情境化;从表达方面理解,知识有默会性;从学习方面理解,知识是复杂的。[15]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其意义,它具有多向社会性和他人交互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多元化的,学生对对象意义的建构也是多维度的。[16]高文根据相关的研究概括了建构主义学习的6条核心特征:积极的学习、建构性的学习、累积性的学习,目标指引的学习、诊断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17]张旭,赵静波认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有以下特征:学习不是由教师简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学习意义的活动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基础的;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科学学习既是个体建构的过程,也是社会建构的过程。[18] 在建构主义课堂中,重点从教师转到了学生。课堂不再是教师向被动的学生灌输知识的地方, 学生不再是空的容器等着被注满。师生角色被重新认识,师生关系也随之改变。潘玉进指出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应该体现在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要进行师生角色的调整,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己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经验的差异进而搭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19]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之中。教师的作用更多是促进者,他们指导、调停、鼓动和帮助学生发展与评估自己的理解和学习,教师最大的任务就是提好问题。[20]在教学活动中要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21]

(4)建构主义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建构主义比较关注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何克抗指出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包

[22]括四大要素:情境、协商、会话与意义建构。袁维新等认为教师在发展课程时,应给与学生对环境资料进行同化的机会,并借由发展概念以解释或组织资料而进行顺应, 甚至运用新概念以解释不同的现象, 最后将新概念与旧知识组织起来, 以达到平衡的历程。[23]杨开城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七条原则:提供知识的多外部表征原则;提供丰富认知工具的原则;情境的真实性原则;学习者控制与教师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个别化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扶助差生的原则;知识获取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24]高伟认为建构主义批判传统教育去情境化的做法,强调情境教学,首先将学习放置于复杂真实的情境中,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其次将学习置于知识产生的真实情境中,能够使学生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25]

有学者提出,建构主义使得教学设计有了很大的转变,李艺总结了以下几点变化:从微观的教学设计转向学习环境的设计;教学设计的内涵由教学活动设计的理念转向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设计理论把研究重点由注重将知识分学科教授,把知识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单元,变为注重学科整合的整体性知识的获得,重视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和综合性;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重视主动参与式的学习;教师或教学系统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强调“学习伙伴” 的重要性,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尊重学习者在学习成果上的个别差异,由学习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学习过程导向的教学目标;注重高层次的学习结果的培养。[26]谭敬德提出建构主义的认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既表现在为“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提供理论支持,又表现在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各环节的影响,即有助于教学活动设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注重学习主体个性特征,分析差异;加强学习情境设计,重视自主学习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设计;为评价方式多样化提供理论支持。[27]于晓波总结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包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利用各种资源来支持“学”;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28]

基于建构主义的早期教育实践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基于建构主义的早期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可以看出建构主义对早期教育的影响。

当代建构主义受影响比较大的早期教育方案或课程包括:幼儿认知导向课程(High/Scope课程或高瞻课程)、凯米和德弗里斯早期教育方案、福门的建构游戏课程、全美幼教协会的发展适应性教育实践及瑞吉欧早期教育实践。

目前幼儿园的生成课程和以儿童为中心的项目活动课程都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课程设计,这些课程体现了尊重儿童,提倡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创造性,

[29]对解决幼儿园的课程问题有了很好的借鉴。建构主义也对学前教育评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使得学前教育评价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目标和内容的多维性;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方法要以质性为主,定量和[30]定性相结合。建构主义使得学前教育评价从关注与教学本身转移到关注关注儿童的发展。建构主义的儿童学习观点对于我国学前课堂教学的现代认知、变革和建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思想引领.[31]

综合以上关于建构主义的研究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是深而广的,看出建构主义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研究者们研究的的内容的丰富性及建构主义对人的学习影响的深刻性。建构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使人类关于知识与学习的观点有了深刻的转变。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影响是改变了传统的以行为主义为指导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课堂逐渐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学前教育有着特殊的价值,这也是已有研究中涉及的比较少的地方。所以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开展幼儿园教育的研究仍然有很大的价值。

2.关于数学教育的研究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数学的产生源于人们解决问题的需要,早在人类早期的生活实践,伴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逐渐形成了对数学最初的认识,由人类早期的“结绳记事”,“刻痕记事”可以看出数学在最原始的应用。数学教育产生是由来已久的,我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及西方的“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集合、天文、音乐)都包含了一些数学内容。

(1)数学的特点及价值研究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的特点。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变化规律进行抽象, 通过概念和符号进行逻辑推理的科学,它反映的是客观世界中数、量、形及它们之间关系。[32]数学是人们于现实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产生于具体的事物,同时随着不断的发展又逐渐脱离具体的事物,成为一种符号,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是区别于具体事物的、抽象的。数学的抽象是对物体现象生活的一个方面的抽象化,即只保留量的关系而舍弃一切质的特点,只保留一定的形式、结构而舍弃内容,得到的是纯粹状态下的以抽象的形式出现的量与量的关系,它是一种思想材料的符号化、形式化的抽象。[33]数学有着严密的逻辑性,数学的定义、公理的推断都离不开严谨的逻辑分析和演绎归纳。在数学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需要思考、猜测、验证、推理、证明。每一个数学公式的形成都离不开人们的思维的参与,离不开严密的推理。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的,尤其是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数学的应用的扩大化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学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尤其是数学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产生了互联网,让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在科学研究的应用也是广泛的,一切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数学方法和思想的运用。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对于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数学对产生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中,能够帮助人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同时数学对人的发展及成长发挥着教育作用,对于人类的认知和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个人虽然天资不同,但是人类的后天发展的能量是不容忽视的,通过教育能够使得一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数学的抽象性与逻辑性,使得它与人的思维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所以通过数学的学习,能够锻炼人的思维。[34]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由此可见数学与人类思维的发展史密不可分的。同时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人的好奇心、探究精神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

(2)现代数学教育理念

数学的学习不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和解决所认知问题的方法,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任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主要思想,1980年4月,在全美数学教师联合大会上发表的一个指导性文件中指出“必须把问题解决作为80年代中学数学的核心”。1988年国家数学教育大会将“问题解决、模型化和应用”作为大会研究课题之一。

数学应该成为公民具备的文化素养,学校应该为所有人提供学习数学的机会。1991年初,美国总统签署了一份称为《美国2000年教育规划》的报告,提出让所有人都能学习有效的数学。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体现了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数学促进人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提出要试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通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三个方面的内容来开展对儿童数学素养的培养,并把情感和态度的培养放在的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数学学习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人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精选数学学习的内容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学习需要的数学。

从目前关于数学教育教学的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数学有自己的学科特点,数学教育有对我们人类有着特殊的价值,并且数学教育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强调问题解决、大众化、服务性、应用性更加关注数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人们对于数学价值的认识,使得数学教育也尽力朝着实用性、普遍性、服务性发展。 (3)有关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研究

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价值研究。幼儿园数学教育对于幼儿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数学教育活动不仅提高幼儿的能力,发展儿童数学思维,对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林嘉绥从数学教育对幼儿认识世界的价值以及对为以后的学业准备两个方面谈到他对早期数学教育价值的理解,他认为向学前儿童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是幼儿生活和正确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同时她也提出这也

[35]能为儿童日后小学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胡勇军提出早期数学教育对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重要性,他认为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有其特殊的价值,可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增强幼儿对数[36]学的兴趣。黄谨认为数学启蒙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感知和认识世界的需要,我们要充分重视数学启蒙对幼儿的作用。[37]思维品质是个体思维活动的外在表现,王小辉从早期数学教育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的角度研究了其价值及意义,数学活动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幼儿的思维品质。[38]幼儿处于逻辑思维萌发及其初步发展的时期,也是数学概念初步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不能完全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但是并不是说幼儿不能学习数学。数学教育对幼儿的意义在于能使幼儿学会“数学地思维”,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教育能训练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幼儿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同时对于幼儿来说早期的数学学习能够给他们一些早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训练,使他们更好的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39]Greg J.Duncan,Chantelle J.Dowsett等人做的一项研究发现,学前儿童数学能力的发展与表现很有利地预测儿童今后学业能够达到的成就。[40] 关于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的特征的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其具有操作性、探究性及生活性。吴慧鸣提出在数学活动中,孩子亲身操作,亲身体验对发展孩子数学概念,空间思维等的意义,操作材料对是幼儿自身学习的重要方法, 是幼儿主动获取物体间数量关系、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发展感知与思维的重要方式。[41]操作材料是幼儿进行操作性学习的物质基础,是帮助幼儿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儿童的数学操作活动包含了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成分,操作活动对数学活动还具备探究性的特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学及诱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工具,是幼儿实施操作动作,使外部动作内化的媒介。[42]幼儿认知发展的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43]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张宪冰认为探究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的方式,儿童对身边的事情天生就有种广泛的好奇和兴趣,儿童的好奇心促

[44]使他们在对周围的探索中乐此不疲。让儿童在探究性的获得中学习数学对于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是非常有帮助的。黄胜梅也提出类似的观点,探究学习方式从儿童的天性出发,能够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幼儿数学兴趣的培养和探究精神以及数学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多的价值。[45]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生活性是指在生活中对幼儿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数学教育,周粮平认为数学教育如果脱离幼儿的现实生活,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使幼儿感到数学是强加给他们的概念,是记忆不完的知识,这样会导致幼儿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他从幼儿数学教育目标、途径及内容三个方面来论述了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观点。[46]仇美霞认为现实生活是数学概念的源泉,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一定的数量和数量关系,并以一定的形体存在于空间,强调将幼儿的数学教育纳入到生活之中,让幼儿在生活情境中愉快学习,才能让幼儿产生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中密切关联,并能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47]的问题。韦永慧探讨运用生活化情境开展数学活动刺激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的作用,她认为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幼儿学习数学的情绪是积极的、主动的,能促进他们形成自我的知识结构。

[48]

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实施的研究。学者们比较关注具体的数学活动实施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引用到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张勇强等提出将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数学教育有机地结合有自己独特的价值,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MCAI),用游戏课件开展数学教育活动。[49]周欣提出开展个性化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幼儿园数学教育开展个性化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提高,教师需要有正确的评价理念,在教育活动设计的时候能够针对不同的儿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活动内容和材料方面给儿童提供选择;根据儿童学习风格提供相应的活动方式。[50]王小辉提出在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开展探究性教学的有效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探究新知的兴趣;搭建探究平台,引导幼儿自主探究;总结,交流帮助幼儿归纳合理结论;将新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促进知识迁移。[51]孙锦瑞从数学文化的角度提出幼儿园数学教育应该以数学文化为理念在文化情境中强调数学对幼儿的启蒙。[52]Carolyn Tucker等人提出运用儿童文学的方式来进行数学概念的学习,是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法。[53]

通过以上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研究的文献整理与分析可以看出研究者们对针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研究倾向于理论层面的内容比较多,对于指导教育教学一线的具体的建议比较缺乏。本研究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幼儿园数学活动有效的策略的提出,以使得研究结果能够对改进他们的工作有启发和借鉴。

3.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研究

(1)有关教育活动设计内涵的研究

荷兰知名的教学设计专家迪克斯特拉教授认为:“教学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而学习是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获得。当一个人想接受教学活动当组织描述和认可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学时,就必须对教学进行设计”。[54]史密斯,雷根提出教学设计是指把学习和教学原理转化成对于教育材料的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规划这一系统的、反思性的过程。[55]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书中指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育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56]我国学者乌美娜在《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57] 通过对先前学者关于教学设计的定义,可以推出教育活动设计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在相关学习理论、幼儿发展理论及教学理论指导下,对教育活动的各项要素进行合理化地安排的过程。它是教师将抽象的教育理念具体化的过程,是对学习者如何开展有效教育影响的系统化设计过程。

黄瑾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幼儿园所提供的环境和材料,通过教师和儿童双向的交流和作用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它也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组织传递一定的教育内容,落实幼儿园教育任务的手段。[58]庄虹,陈瑶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实施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的时空内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59]方案。也有学者提出教育活动设计是学前专业核心的课程之一,融合了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注重实际训练的应用型课程。[60] (2)有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研究

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从查阅到的文献查阅中可以看出学者们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在如何进行教育活动设计方面一些学者提出了应该遵循的活动设计的原则。朱家雄教授提出在进行幼儿园活动设计时需要遵循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开放性原则。[61]郭宗莉,钟小锋认为教育活动设计应该以满足儿童需要为基本前提,最终实现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统一,他们提出要保持教育活动设计的整体有效性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活动设计过程的开放性;活动设计与获得实施的交融性;活动设计过程的师生呼应性。[62]但菲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包括目标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全体性原则和整[63]体性原则。赵焕明提出综合性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应该包括教育活动应与儿童的个体差异相适合、教育活动应与群体儿童相适合、教学活动应与文化差异相适合、教学活动应将学习和发展连结一体。[64]姚伟教授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

【65】原则包括发展性原则、整合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和因材施教性原则。周云指出早期的科学经验对儿童发展有重要的价值,正确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应该体现目标性、方法的灵活性、活动性、教师的指导性。[66]秦红指出在进行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时,需要坚持回归生活原则;关注发展原则;实践创新原则。[67]于冬青指出关键经验是儿童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在进行学前教育活动设计时,要重视儿童获得必须的关键经验,并且以关键经验作为制定活动方案的标准及活动评价依据。[68] (3)有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策略研究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前提及基础。朱家雄教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一书中,从活动目标的确定、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69]活动评价三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了详细地阐述。黄瑾从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目标和内容、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环境与资源、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教育活动评价几个角度进一步阐述各个内容领域应该注意的问题及有效策略。[70] 关于教育活动目标方面,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已经明确的指示,教育活动的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中要求的每个具体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有学者指出活动目标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该随着儿童的经验和兴趣随时生成新的活动目标,能够让儿童主动地探索,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要关注活动目标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统一。[71] 宋济明指出在选择合适的具体活动目标之前需要了解每个教学领域的总目标,然后了解每个单元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最后根据具体目标所包括的内容选择适当的目标。[72] 有关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方面,《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袁爱玲,何秀英提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策略有导入的一般策略、掀起高潮的一般策略、结束的一般策略、把握活动节奏的一般策略几方面。教育活动的方法策略有依据活动目标和内容的性质、特征选用方法;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差异选用方法;选用的方法

[73]应体现先进性;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和创造更新。在具体设计教育活动步骤时,应该考虑到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并且要考虑到活动的新颖性。王瑞玲指出在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中有几点问题需要注意,第一是既要有活动的目标达成,同时也要关注活动的过程;第二既要关注物质环境,也要关注心理环境;第三既要关注教师的预设,更要关注儿童的自发生成;既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也要关注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展。[74] 作为幼儿园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活动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还能够通过对教育互动的不断反思与重建,促进幼儿、教师及所有课程参与者的成长。虞永平等指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若干评价原则,首先是教育活动要以幼儿为中心,其次教育活动要体现交互主体性,第三是教学计划实施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第四是资源和环境的有效利用。[75]王秀莲提出,幼儿教育活动评价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界定,首先的目标设计的科学性,其次是需要研究教育行为的规律性,再次是教育形式的合理性,最后是教育效果的适宜性。[76]李艳指出教育活动评价要遵循发展的、适宜的及分类的原则,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标准,即活动目标的综合性、层次性和差异性;活动的内容要生活化、趣味性和实效性;活动方式要多样化,有层次和连贯性;要关注活动过程中师幼之间的互动;活动的效果要关注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全面的发展。[77] 综上所述,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数学教育、教育活动设计等相关文献收集与整理分析,可以看出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探讨有其独特性与优势。随着人们对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视,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们需要提升开展高效的数学活动的能力。本研究以教育活动设计为出发点,以建构主义理论观点为指导,在教育实践层面对幼儿园数学活动进行改进,使幼儿园数学教育能够做到以幼儿为中心,注重儿童经验的获得及认知的建构,培养儿童数学兴趣及积极的情感态度。

参考文献:

[1]孔凡哲,曾峥.数学学习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4.[2]刘迎杰.主题课程的建构——后现代主义与建构主义对幼儿园主题课程的启示[J].淄博师专学报,2007(1):32-36.[3]Anita woolfolk著.陈红兵等译.教育心理学[M].徐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381.[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5.[5][6]张建伟,陈琦.从行为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75-82.[7][8]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J].电化教育研究,1997(4):25-27.[9]刘儒德.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J].人民教育,2005(17):9.[10]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4.[11]皮亚杰著,王宪钿等译.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6-21.[12]桑新民.建构主义的历史、哲学、文化与教育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05(4):51-55.[13]Anita woolfolk著.陈红兵等译.教育心理学[M].徐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381.[14]刘儒德.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J].人民教育,2005(17),10.[15]李琦,陈广宇,李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知识观[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9):13-15.[16]孔凡哲,曾峥.数学学习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57.[17]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J].外国教育资料,1999(1):35-39.

[18]张旭,赵静波.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当前教学的启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47-148.[19]潘玉进.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科学版),2000(4):9-93.[20]张奠宙.期盼中国教育科学研究具有“大国”风范[J].教育科学研究,2005(2):16-18.[21]赵延清,贾云宏.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63-65.[2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J].电化教育研究,1997(4):25-27.[23]袁维新,吴庆麟.关于学习环模式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7,30(3):632-635.[24]杨开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J].中国电化教育2000(4):14-18.[25]高伟.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课堂教学[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8-80.[26]李艺.建构主义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建构主义知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2002(6).10-15.[27]谭敬德.格拉赛斯菲尔德激进建构主义理论认识论特征及对教学活动设计的影响[J].现代教育技术,2011(7):25-28.[28]于晓波.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环境的开发[D]:[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2000.

[29]杨晓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幼儿园课程设计[J].山东教育科研,2002(2):25-27.[30]李贵希,刘花雨.建构主义知识观对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57-59.[31]马云.建构主义与我国学前教育课堂教学的现代革命[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2):49-51.[32]史宁中.关于数学的反思[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31-39.[33]周春荔.数学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2.[34][37][60]黄瑾.幼儿园数学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13,35-37,61.[35]林嘉绥,李丹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10.

推荐第6篇:上山下乡文献及大事记(196777年)[推荐]

上山下乡文献及大事记(1967-77年)

上山下乡文献及大事记(1967-77年) 作者: 铁人 一九六七年

周恩来对上访人员发表重要演讲

一月四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工人体育场,接见文艺、教育、新闻、体育工作者和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大会上讲话时,对下乡青年说:“你们的岗位是在农村中,你们应和农民一起参加农村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你们可以做很多事情,在农村中为农民服务,宣传毛泽东思想很好地抓革命、促生产。你们的困难,你们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将找你们的代表座谈,帮助你们解决”。

1966年下半年兴起的红卫兵串连、“横扫”、“炮轰”、“砸烂”的狂飚,导致无政府主义妖风刮遍全国。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也多被卷了进去,不少人回城上访、“造反”。

在北京串连、逗留的达40多万人。中央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被抄、被砸,工作人员两次搬家,转入地下办公,编印简讯《下乡上山战线》,同各地安置办公室交流情况,推动工作。在最艰难的时候,曾受到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的表扬和鼓励。

《人民日报》号召逗留城镇的下乡知青返乡春耕

二月十一日 《人民日报》在发表的“抓革命、促生产,打响春耕生产第一炮”的社论中指出: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近几年来,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在和贫下中农结合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做出很大成绩。现在春耕在即,尚逗留在城市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应当把自己上访的意见留下来,立即返回本地,和当地革命群众一起闹革命,积极参加备耕和春耕生产工作。

中央、国务院就知青外出串连问题发出通知

二月十七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处理下乡知识青年外出串连、请愿、上访的通知》。通知要求,凡尚在外地进行串连、请愿、上访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支边青年、农场职工应立即返回本单位抓革命、促生产;所设联络站,一律撤销。

安置工作中的问题,应由各级党委负责,逐步加以解决。通知还指出,前几年下放农村已参加农业生产的群众、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应当安心参加农业生产。前几年精简下放,现居城镇的人员,也按上述精神执行,不得回原工、交企业和事业单位强复工。

2月20日,《人民日报》就贯彻执行中央“二.一七”通知,发表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打回农村去,就地闹革命”的编者按语。

下乡知识青年大量进京

六月二十九日,中央安置城市下乡青年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国务院报告:5月以来,下乡知青又大量进城,估计已达40万人以上。北方挂锄期近,有大批进京趋势。据来访青年反映,现住中央各机关所设接待站的下乡人员,以新疆的为首串连700人,将于7月3日到中南海门口静坐,要求解决具体问题。

四川、湖南等省一些下乡青年正在省内串连,成立了几十个组织准备7月份大批来北京,广西的下乡青年也在城里建立了组织,并要求来京造谭震林的反。

《人民日报》发表“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的社论

七月九日 ,《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社论。这篇社论是从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阐述坚持上山下乡正确方向的必要性。其目的是说服城乡群众支持或欢迎逗留城镇的下乡青年迅速返回,参加农村的“文化大革命”,投入三夏战斗,搞好农业生产。

中央权威性报刊首次使用“上山下乡”一词。从此,陆续成为全国通用的提法。

周恩来支持首都一批中学生去云南务农的请求

十一月二十七日晚上,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首都各界群众代表。北京市东城区中学红代会的一批红卫兵,决定乘这个机会直接向周总理提交去云南的申请,他们的代表火急赶到现场,从笔记本上撕下一页纸,写下了下乡的誓言。

在总理休息时,他们拥了上去说:“周总理,我们要求到云南边疆去!”总理亲切地问道:“你们是哪里的?”他们一致回答:“我们是首都中学红卫兵,为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为了发展祖国的橡胶事业,自愿到云南边疆做一名普通的农垦战士”。

周总理接过他们的申请书,在手中扬了扬,高兴地连声说:“好哇!支持啊!”随后,看过申请报告,并立刻写了批示:请有关主管部门帮助办理。

其时,云南一些地方还处于*之中,无法前往。延至翌年2月8日,55名中学毕业生告别首都,奔赴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从事橡胶生产事业。 一九六八年

中央再次号召下乡知青返回农村

一月十八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小组发出《关于进一步打击反革命经济主义和投机倒把活动的通知》。重申要坚决贯彻执行1967年发出的包括《关于下乡上山的知识青年和其他人员必须坚持在农村抓革命促生产的紧急通知》在内的一系列指示和通告。集中力量反对各种形式的经济主义。“上山下乡支边的青年,不要回城要求落户”。

济南市首批知识青年赴沂蒙山区落户

二月十九日, 济南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全体成员,在踏上新的征途前夕上书毛主席报喜。济南市首批200多名高初中毕业生到沂蒙山区莒南、临沂等县插队落户。行前,市革命委员会召开欢送大会,省革命委员会全体常委到会祝贺、送行。

中央安置领导小组关于老三届毕业生上山下乡的请示报告

五月二日, 中央安置城市下乡青年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国务院呈送《关于1968年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请示报告》。全国66——68年三届城镇初、高中毕业生近400万人,其中势必有大批人要走上山下乡这条路。下去要以插队为主,安置方式可多种多样。京、津、沪、浙需要跨省安排的,请国务院召开协作会议给予落实。

《报告》说:知识青年插队落户,受磨炼最大,最能体现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结合的光辉思想。但是阻力甚大,问题较多,工作确实艰巨。但不能动摇插队为主的方针。1968年安置经费2.5亿元,拟根据各地计划分配下去,没有完成计划的,其剩余部分安置费上缴中央,不再留给地方结转使用,各省、市、自治区应尽早制定计划。

创办“五.七”干校

五月七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组织大批机关干部下放劳动,在庆安县柳河办了一个农场,定名为“五.七”干校。经历数月办校实践,柳河“五.七”干校总结出一套经验。

10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柳河‘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经验”,并在编者按语中传达了毛主席关于干部下放劳动的指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

此后,全国各地相继办起了“五.七”干校,也成为干部子女下乡劳动的场所。经中央确认,到“五.七”干校的知识青年按上山下乡待遇。

高等教育制度的两项重大“改革”

六月十五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小组分别发出《关于1967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工作问题的通知》、《关于分配一部分大专院校毕业生到解放军农场去锻炼的通知》、《关于1967年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半工半读学校毕业生分配的通知》。

关于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分配,通知说,必须坚持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方针。通知规定,1966年、1967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包括研究生),一般都必须先当普通农民、普通工人,虚心向工农群众学习,使“知识分子劳动化”。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安排他们到解放军、地方和中央部门举办的国营农场去。

毛泽东的“七.二一”指示

七月二十一日, 毛泽东主席对《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的调查报告的批示:“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

中央发出68届大专和中专毕业生分配的通知

十一月十五日, 中央决定,1968年大专院校毕业生从1968年11月中旬开始分配,并发出通知。通知继续强调要使他们坚定地走同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除了安排到解放军农场、国营农场外,还可以组织他们参加改造盐碱地、兴修水库等改造大自然的斗争,进行建立人民公社生产队的试点等。

同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通知各地和有关部门,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半工(农)半读学校1968年的毕业生,于11月开始分配。分配方向是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工矿去,到基层去,当普通农民、普通工人。

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十二月二十二日, 《人民日报》以“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为题,报道了甘肃省会宁县部分城镇居民奔赴农业生产第一线,到农村安家落户的消息。

《人民日报》在编者按语中发表毛泽东的指示(又称“一二.二二”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女子,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当日,北京、上海几十万人上街游行,欢呼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发表。

全国上山下乡出现高潮

年末, 由于“文化大革命”,1968年整个国民经济处于衰退状态,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4.2%,绝大多数工矿和企业无法招收新工人。同时,招生考试制度又被废除,造成66—68届初高中毕业生(俗称“老三届”)大量积压在城镇,成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所以把出路寄希望于到农村去。

4月4日,中共中央提出毕业生分配,实行“四个面向”方针以后,各地陆续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毛泽东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发表后,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上山下乡高潮。全年上山下乡的城镇知识青年199.68万人(不含大专毕业生),其中,到人民公社插队的165.96万人,到国营农、林场的33.72万人。此外,还有60万城镇居民下乡。全国城镇非农业人口再次呈下降趋势。 一九六九年

北京市制定知识青年和城镇居民下乡办法

一月二十八日, 国务院转发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关于知识青年和城镇居民上山下乡工作中几个问题的通知》,要求国务院各部门参照执行。

《通知》规定:

一、干部下放劳动,无论去“五.七”干校,或去农村、农场、边疆地区,都应允许他们携带家属子女一起去。解放军驻京部队和中央在京部门,要求组织自己的职工家属子女到本部门举办的农场、林场、马场安家落户,应当给予支持。

二、知识青年和初、高中毕业生,凡农村有直系亲属的,应动员他们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原籍在农村而有其他亲属,愿意回去安家落户的应予支持。回乡的旅运费按国家规定标准,由市财政局拨款。

三、半工半读和中专学校毕业生中,自愿要求上山下乡到农村落户的,应予支持。

四、干部和职工要求到农村、农场安家落户的,由主管部门审批。

五、城市居民到农村安家落户的,应动员他们携带女子一起回原籍。

北京市革命委员会针对执行中提出的几个具体问题,又于4月8日下发了补充通知。

中央发出中专、技校毕业生分配的通知

十二月十八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1969、1970年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半工半读学校毕业生分配的通知》。通知指出:“毕业生应当坚定地走毛主席指出的同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服从革命需要,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工矿去,到基层去,去当普通农民、普通工人,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在三大革命斗争中锻炼成长。” 一九七○年

中央批准首都两所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

六月二十七日, 中共中央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报告》提出:高等学校招生废除考试制度,“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并确定工农兵学员的任务是所谓“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决定先在以上两校进行试点。

《人民日报》发表抓好知青工作的社论

七月九日, 《人民日报》发表“抓好下乡知识青年的工作”的社论。社论指出,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在深入进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过程中,一定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把下乡知识青年的工作抓好,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全国近3年中有573万名知青到农村落户, 本年度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也很大。职工人数 是1960年以来增加最多的一年。

但城镇个体劳动者又比上年继续减少5万人,下降到96万人。这一年,全国共动员371.4万人上山下乡,其中知识青年106.4万人,城镇居民160万人,其他人员105万人。从1968年以来的3年中,总共有1225万城镇人口到农村安家落户,其中知识青年573.4万人。 一九七一年

规定下乡两年以上的知青可以作为招工对象

二月十九日, 全国计划会议结束。会议确定1971年计划招收固定工144—155万人。招工资源包括经过劳动锻炼两年以上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由贫下中农推荐招收一部分。

据国家计委劳动局《上山下乡简报》反映:1971年的上山下乡运动,多数省、市拟在春、秋掀起两次大的下乡热潮。已有24个省、市、自治区报来计划,安排下乡274万人,其中知识青年140万人;津、沪、川、浙4省市有25万人左右跨省区下乡。1971年的任务是艰巨的,不仅要动员和组织几百万人到农村去,到边疆去更重要的是要继续加强对上千万下乡人员的教育巩固工作。

全国教育会议提出的“两个估计”

四月十五日至七月三十一日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会议通过并经毛泽东主席同意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中,提出了所谓“两个估计”。

即:解放后17年“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大多数教师和17年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这“两个估计”长时期成为广大知识分子的精神枷锁。

“两个估计”也为正在进行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多添了一层思想基础,助燃必须接受“再教育”的火势。

外国记者采访延安地区插队知青

六月十七日, 阿尔巴尼亚、越南、保加利亚、波兰、匈牙利、南斯拉夫、苏联、美国等10几个国家的驻首都记者及其夫人,在外交部和省、地革命委员会的同志陪同下,参观访问延安城区柳林大队时,访问了北京去的插队知识青年,并就他们的学习、劳动、生活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座谈。外国记者对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这种新鲜事,感到非常惊奇,记录了插队青年的生活、学习和劳动片断,敬佩城市学生下乡当农民的勇气和精神。

北京赴延安插队干部驻延安城区革委会代表,详细地记述了这次参观访问活动。 一九七二年

“三个突破”继续发展,全年知青下乡67万人

年末, 今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有所增长,基本建设战线有所收缩。但“三个突破”的情况还在继续发展。全民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下降5.4%,是连续第二年下降。由于城市招工量大,许多青年等待招工,下乡人数继续减少,全年下乡67.4万人,而返回城镇长期不归的下乡青年不少于10万人。 一九七三年

国务院科教组对下乡知青参加高考的意见

四月三日,国务院科教组下发了《关于高等学校1973年招生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与回乡知识青年要一样看待。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比较集中的地方,可适当多分配名额”。

全国中专、技校恢复招生

七月三日, 国务院决定全国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开始招生。招生对象是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20岁以内的青年职工、退伍军人、民办教师、赤脚医生、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以及应届初中毕业生。这是“文化大革命”以来停办中专、技校后的第一次正式招生。

《辽宁日报》、《人民日报》登载“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

七月十九日 《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辽宁省兴城县白塔公社下乡知识青年、生产队长张铁生的一封信。

张铁生参加辽宁省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时,在物理化学试卷背面写了一封信。陈述自己作为生产队长,领导社员夏锄,没有时间复习的理由,并谴责了一些知青在生产大忙季节扔下锄头回家的行为。他希望领导在这次入学考试中能对他加以照顾,以实现他上大学的“自幼理想”。《辽宁日报》在报道此事所加的编者按语中却说:张铁生“虽然在文化考试上交了‘白卷’,然而对整个大学招生路线却交了一份颇有见解、发人深省的答卷”。

8月10日,《人民日报》转载了《辽宁日报》的编者按语和张铁生的一封信。此后,张铁生便成为风云一时的“反潮流”新闻人物。

全年动员89万知青上山下乡

年末,1973年,经过“批林整风”,加强了经济管理,国民经济各项指标都完成和超额完成了任务。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9.4%。这一年动员了89.6万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其中插队的80.6万人,到国营农场的9万人。这样,从1962年以来,累计动员城镇知识青年934万人下乡,其中因招生、征兵、招工、提干及其它原因转回城镇的401万人,留在农村的533万人。 一九七四年

北京市计委安排从下乡青年中招工

七月二十九日, 北京市计委部署从下乡知青中招工4.5万人,条件是1973年6月以前下乡的。此外,还决定从下乡青年中招1万民工搞基建。这一决定受到京郊下乡知青的欢迎,但带来了许多矛盾:

一、1973年以前到京郊插队的有5.4万人,招回4.5万人,留下的9000人不安心。

二、到外省插队知青不能回京,表示不满。

三、在城里的基本不招,应届毕业生有意见。说北京市在搞“下乡镀金”。 一九七五年

国家计委印发城乡统筹招工的规定

二月四日, 国家计委印发1975年国民经济计划,在通知的附件“劳动工资计划”中规定,从社会上招收职工时,首先招收按照中央[1973]30号文件规定留在城镇符合条件的中学毕业生,也可以招收经过劳动锻炼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一九七六年

全国计划会议讨论确定城乡统筹招工

一月二十三日 ,全国计划会议讨论确定的1976年劳动工资计划,规定各单位按计划增加职工,必须从社会上招收时,可以招收按政策留城的中学毕业生和经过锻炼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有的地区也可以招收城镇应届中学毕业生。具体招工对象由省、市、自治区根据本地区的情况确定。

国务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正式成立

五月七日, 国务院发出通知,宣布国务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正式成立。陈永贵任组长,侯隽、顾秀莲、沙风任副组长。8月11日,国务院任命侯隽同志为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享受副军级待遇。

关于召开全国知青工作会议的请示报告

八月二十七日, 国务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向国务院报送《关于召开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的请示报告》和《关于知识青年问题的调查报告》及7个附件。

《请示报告》里指出,贯彻中央[1973]30号文件以来,形势越来越好,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更加深入人心,党对知识青年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一代新人在农村三大革命运动中茁壮成长。

当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中,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仍很激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革命洪流正在扎根与“拔根”的斗争中胜利前进。突出的表现在,是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鼓励知识青年扎根农村,大有作为;还是扭偏方向,搞“拔根”复辟、“下乡镀金”。

去年在“右倾翻案风”的影响下,通过招工和其它途径,许多地方下乡两年以上的知识青年,基本上走光了,出现了一股“拔根回城风”。同时,干部“走后门”安排子女的不正之风相当严重;一些地方迫害下乡青年,特别是奸污女青年的案件又有增加;部分地区对下乡青年的生活安置和培养教育工作仍然做得很差。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伟大战略部署的继续贯彻落实,急需“开一次会,给以解决”。

可以看出,《请示报告》和调查材料的主调是“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把在下乡知青中招工的一些做法说成是“拔根回城风”,并肯定和接受了《向“拔根”复辟的罪魁祸首邓小平猛烈开火》一信的错误观点。提出以这种错误的指导思想召开下半年的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实际上会议推迟召开了。

在农村的下乡青年有809万人

年末,1976年,是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生死搏斗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年,也是生产建设遭到最严重破坏的一年。这一年,由于大搞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加上唐山地震灾害的重大影响,使整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工农业总产值只增长1.7%。全民所有制职工比上年增加434万人,工业企业职工人数膨胀,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下降8.6%。财政收入比上年减少39亿元,赤字29.6亿元。国民收入比上年下降3.7%。城镇个体劳动者仅有19万人,比上年又减少5万人。这一年,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88万人,通过招工、招生、征兵等返回城镇的下乡知识青年有135万人。年底在农村的下乡知青还有809万人。 一九七七年

社会各界开始研究知青上山下乡问题的转折点

四月十日 邓小平同志给党中央写信,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发表了重要意见。5月3日,党中央转发了此信,肯定了邓小平同志的正确意见。从此,社会各界特别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条战线,在深入学习,总结历史经验的进程中,本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的得与失,经验与教训,也在不断地思索,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从此,随着思想解放,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知青问题,成为社会舆论的一个焦点

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在京召开

八月十三日至九月二十五日, 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高校招生改变“文化大革命”期间不考试的做法,采取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法。

10月21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同志对教育工作的谈话,决定对高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实行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1977年高校的新生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全年又有171万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年末 ,今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比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全民所有制职工比上年增加336万人,达到7196万人;集体所有制职工增加103万人,达到1916万人。而城镇个体劳动者只剩下15万人,比上年又减少4万人。这一年,各地继续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71.6万人;同期因招工、招生、征兵、病退等回城103万人。年末在乡的下乡知识青年还有863.8万人。

推荐第7篇:文献综述的撰写规范及

文献综述的撰写

1 文献综述的概念及作用 1.1.文献综述的概念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

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程度,要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作者一般不在其中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也不做任何评论,只是客观概括地反映事实。 1.2.文献综述的作用

文献综述在于高度浓缩了几十篇甚至上百篇散乱无序的同类文献之成果与存在问题或争论焦点,对其进行了归纳整理,使之达到了条理化和系统化的程度。它不仅为科研工作者完成科研工作的前期劳动节省了用于查阅分折文献的大量宝贵时间,而且还非常有助于科研人员借鉴他人成果、把握主攻方向以及领导者进行科学决策。 1.3.学写文献综述的意义

(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3)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4)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2.文献综述的选题与文献资料的搜集 2.1.选题原则

(1)结合所学知识选自己专长的或有基础的题目,否则难以写出水平较高的综述。 (2)根据所占有文献资料的质和量选题。

(3)选题一定要能反映出新的学科矛盾的焦点、新成果、新动向。

(4)题目不宜过大、范围不宜过宽。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2.2.文献资料的搜集

(1)文献资料的搜集途径

A、利用有关的检索工具(包括目录、文摘和索引等)搜集文献资料。

B、利用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搜集文献资料。

C、利用原始文献(包括专业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专著和标准等)搜集文献资料。 D、利用三次文献(包括综述、述评、百科全书、年鉴和手册等)搜集文献资料。 E、通过Interent网和光盘数据库搜集文献资料。 (2)文献资料的搜集方法

前面几章讲述的内容,就是告诉我们搜集、查找Internet网络资源和各种数据库中文献资料。 3.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部分具体格式:①综述题目;②作者单位;③摘要;④关键词;⑤前言;⑥主题;⑦总结;⑧参考文献。下面着重介绍前言、主题部分、总结部分及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3.1.前言部分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前言部分要写清: (1)写作的目的。 (2)有关概念的定义。

(3)规定综述的范围、包括:“专题涉及的学科范围”,综述范围切忌过宽、过杂,“时间范围”,必须声明引用文献起止的年份。

(4)扼要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综述的核心主题,这是广大读者最关心而又感兴趣的,也是写作综述的主线。 3.2.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3.3.总结部分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3.4.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4.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4.1.搜集文献应尽量齐全

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4.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4.3.要围绕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 不要只是把教科书式地将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 4.4.逻辑上要合理

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即做到由远而近先引用关系较远的文献,最后才是关联最密切的文献。 4.5.评述时需引用原文

评述(特别是批评前人不足时)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误解),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能从二手材料来判定原作者的“错误”。 4.6.要指出前人不足和所作研究的必要性

文献综述结果要说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 4.7.注明出处

采用了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应注明来源,模型、图表、数据应注明出处,不要含糊不清。

4.8.要有简要归纳

文献综述最后要有简要总结,表明前人为该领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础。 4.9.文献须与论题有关

所有提到的参考文献都应和所研究问题直接相关。 4.10.文献须具有学术性

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 4.11.须是自己直接引用的文献 所引用的文献应是亲自读过的原著全文,不可只根据摘要即加以引用,更不能引用由文献引用的内容而并末见到被引用的原文,因为这往往是造成误解或曲解原意的重要原因,有时可给综述的科学价值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4.12.参考文献不能省略

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5 文献综述范文

制度与经济发展和增长理论综述

摘要:(略)

关键词:(略)

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与制度的起源、制度变迁与创新、国家制度供给一起被称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四大支柱”,而且,在很大意义上,制度的起源、……。

一、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回瞻

1.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中关于制度的论述

马克思认为,没有抽象的生产,也没有离开制度(马克思的提法是生产关系,实质上就是制度)的生产力及其发展。生产力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组织和运行的。……。

2.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流派的论述

(1)模型派

他们认为:社会经济的增长或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配置、叠加和质变的结果。他们将各种增长要素作为自变量,把经济增长作为因变量,确定函数关系,……。 (2)结构派

他们认为,经济增长和发展既是一国经济量(总量与均量)和能力的增长与扩张过程,也是一国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主要有刘易斯等的“二元结构论”;纳克斯的“贫困循环论”;……。

(3)阶段派

代表人物是罗斯托,他将经济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即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准备条件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4)因素派或起源派

这一流派中,丹尼森将经济增长的因素划分成为两大类:……。

丹尼森„„.习惯称为丹尼森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引发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各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以通过模型进行计算,但是,是什么原因(因素)将这些因素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二个问题:将应该计算的因素计算之后,仍然存在“剩余”或“余值”,即所谓“剩余溢出”,那么,这些“余值”应该归入到哪个因素?

(5)新增长理论派

……

(6)劳动分工演进派

杨小凯为代表的这一学派首先指出了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先天不足,……。

杨小凯等人的分工演进理论模式给我们有两点启示:

启示一:促进分工与交易以及知识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和发展极为重要。

启示二:一国的制度创新,应当朝促进分工、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方向发展。

(7)“反增长”或“零增长”派 ……

二、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主要论点

1.诺斯的观点

(1)制度和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新制度经济学派对制度与经济发展有创造性贡献的是诺斯。他关于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的核心论点简明扼要,即,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是制度因素,……。

诺斯指出:制度环境是一系列用来确定生产、交换与分配的基本的政治、社会、……。

(2)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国家并非“中立”的,国家决定产权结构,而经济增长有赖于明确的产权,……。

(3)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形态的特征有三个:

第一,意识形态是节约机制,通过它,人们认识了他们所处环境,减少了“试错”成本。

第二,意识形态会通常与个人观察世界时对公平、公正所持的道德、伦理评价交织在一起,……。

第三,当人们原有的观念或经验与意识形态不符时,他们就会改变试图其意识形态,……。

因此,意识形态是影响制度安排和经济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2.国际经济增长中心的最新研究表明:

(1)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维持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率两大难题,……。

(2)制度安排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首先,制度通过影响信息和资源的可获得性、……。

(3)从制度的供给与需求方面研究,制度创新需求产生于经济中无效率的增多、技术变化、……。

(4)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根本问题是缺乏发展市场经济的制度背景。……。

三、简单的评述及问题

1.诺斯将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的框架,把制度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

2.新制度经济学派方法的应用的影响越来越广泛,……。

3.将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研究的范围内,……。

4.几个应当深入研讨的问题

(1)在许多人看来,制度仍然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如何将制度因素进一步量化。

(2)既然制度变迁在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怎样才能加快制度变迁的步伐,促进经济的发展。

(3)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获取已经非常容易,那么,……。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许多观点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接受,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上述这些问题仍然困扰着新制度经济学派及其追随者,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美]道格拉斯C诺斯,陈郁等译:《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1

[2][美]科斯、诺斯等:《财产、产权与制度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1

[3]国际经济增长中心V奥斯特罗姆和D菲尼,H皮希特编,王诚等译:《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选择》,商务印书馆,1992

[4]张宇燕:《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对制度的经济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5]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林业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7]李悦:《产业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8]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9]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商务印书馆,1985

推荐第8篇:综合文献调研及综述新

文献综合调研内容及课题综述要求

一、文献综合调研内容(提交电子与纸质文本)

二、专题信息调研的程序

专题信息调研,是综合利用信息的实践过程,实际上就是要针对课题的需要进行信息检索。找出与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料。在进行信息检索时,无论是进行计算机检索还是手工检索都必须注意检索程序,手工检索与计算机检索在步骤与方法上有共性,但也各有特点,一般来说,专题信息调研的程序有如下几个步骤:

(1)课题分析

(2)检索系统和数据库的选择

(3)检索点与检索单元(检索词)的选择

(4)检索式的制定

(5)检索策略的调整

(6)原文获取

(7)文献综述

(一) 课题分析

在进行信息检索前,首先必须对检索课题进行分析研究,了解明确检索目的和要求,找出代表课题内容的主题概念及相关事物.主题概念: 是事物属性的概括

概念包括:

内涵→概念的含义

外延→概念的意义,适用范围

进行课题分析的目的:

明确课题的实质含义和要求, 意义→形成代表课题的主题概念→找出主题词

在开始检索有关文献时,必须选出合适的检索词(主题词、关键词),这样可以提高检索效率。如果所选择的检索词过于狭窄,可能漏掉或不能找到有关文献;如果检索词过于宽泛,则可能找出无用的文献。在初始阶段最好将检索词范围扩大一些,然后当你对那些能使你获得适当文献的检索词逐渐有所“感觉”时,再将检索词缩小到一个更集中的范围。

(二).检索系统的选择

检索系统选择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到检索效果,注意选合适的检索系统,了解检索系统

报道的专业范围,文献类型,收藏年限,力求选择能满足检索要求的检索系统。我校图书馆可供选用的数据库:

1.查找中文文献信息

◆ 中国期刊网

◆ 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

◆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人大复印资料 中宏数据库 国研网

2.查找外文文献信息

◆ EI Village 2 PQDD学位论文全文 SElsevier SDOL数据库(需代理服务器) WorldSciNet电子期刊 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需代理服务器) maney

3.查找专利文献信息

 中国专利信息网http://.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网站(http://)

◆ 中国知识产权网(http://)

◆ IBM公司知识产权网(http://)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IPDL知识产权数字图书馆(http://)

4、查找标准文献信息

◆ 中国标准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http://gz.wanfangdata.com.cn/bzft/index_bzft.htm)

◆ 标准网(http://)

◆ 中国标准服务网(http://)

6、查找免费学术资源

(三)检索点与检索单元(检索词)的选择

检索点的选择主要有:主题、分类、作者、团体作者、名称、号码等。

检索单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示主题概念的检索词,如叙词(经规范化处理的人工语言词汇)和关键词(未经规范化处理的自然语言词汇,又称自由词),是常用的检索单元。另一类是某些特殊的符号,如分类号、代码、作者姓名等。

(四)检索式的制定

检索式是检索策略的具体体现,是上机检索的依据。它将检索单元(检索词)组合起来,正确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如逻辑关系、位置关系。

(五)检索策略的调整

检索过程是一个动态的随机过程,在某些检索环节中,会产生一些与检索目标相差甚远的检索结果。为了得到比较满意的最终结果,检索式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判断、多次修改,哪一步不恰当就返回到哪一步去重新执行

(六)文摘与原文获取

按所需文献的数量要求,有针对性地筛选切题文献(文摘),并索取全文。

(七)综述

综述:

即对所检出的文献中反映的某一个时期内的有关学科专业的某个课题或有关技术,产品等所取得的研成果, 所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动向进行综合叙述。(即对文献中的观点,数据作客观的分析与综合,并加以系统的叙述)。

包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其中文献分析法中,通过文献分析的结论是什么,预期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三、专题信息调研实习要求

1、选定一个课题,独立完成。

2、分析课题,说明课题所属学科、中英文检索词,拟选用数据库。

3、使用中文数据库,检出中文切题文摘6篇,全文1篇(全文只需复制首页)。

4、使用英文数据库,检出英文切题文摘4篇,翻译篇名及文摘第一句话,全文1篇(首页)。全文翻译文章题目与文摘。可试用GOOGLE或YAHOO的英汉翻译。

5、检出中英文专利文摘各1篇,英文专利翻译篇名及文摘第一句话(根据所选课题,自由选做)。

6、根据检索步骤整理出检索报告。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分析、选用数据库名称及地址、数据库年份、学科类目、检索字段、检索式、检索策略的调整、检索结果等内容。

7、根据检出文献,对检索课题作一综述,如对课题现状、技术特点、研究水平、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小结。不少于400字。

8、打印检索报告。

推荐第9篇:企业信息化问题及研究 文献综述

毕 业 设 计(论 文)

文献综述

题目中小型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研究

姓名

学号40741703系别科学技术系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指导教师

2011年1月7日

经营型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与应用已成为当今社会企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信息已成为现代企业重要的财富和资源,可以说,掌握了信息,就有机遇;掌握了信息,就有发展。因此,对正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企业来说,广泛地采用电子信息技术,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已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网络更加普及并日趋融合。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互联网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的新载体。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在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党和国家已把信息化作为谋求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战略选择,企业信息化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但是,由于我国目前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在没有完成工业化的情况下搞信息化建设的,因此,与信息社会对企业的要求,以及发达国家的企业信息化程度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虽然与过去相比,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在已由局部推进转变为整体推进,由战术地位转变为战略地位,但还是存在着对信息化认识不足、缺乏整体规划、信息人才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我国信息化现状之后的总结,提出了目前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即:观念落后、受企业体制和机制的限制、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发展缓慢、人才缺乏、支撑企业信息化建设配套环境限制、投入力度小,结构不合理等。面对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不利于增强我国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不利于我国企业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企业的信息化分析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一方面信息化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优势和主导地位,形成迅速传播的信息机制;另一方面,产业信息化成为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传统经济的有效组成。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都是信息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将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

合,形成信息产业以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信息资源推动资源共享,从而促进信息采集、传播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利用,加快传统产业信息化的进程。

在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集成化和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现代企业中,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和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已不再仅仅支撑企业战略,而且还有助于决定企业战略,信息战略已成为企业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竞争优势也不再仅限于成本、差异性和目标集聚三种形式,现代企业提出“向管理要效益”,企业信息化管理形成的独特竞争优势——知识优势,逐渐成为企业竞争的优先级竞争优势,企业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杨景旗,宋贵侠.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庆社会科

学,1999,(04),22-26

[2] 石钧,王盈楚.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

文社会科学版), 2007,(12),55-57

[3] 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 2006

[4] 谭跃进.定量分析方法,中国人民出版社

[5] 李鸿吉.模糊数学基础及使用算法, 北京科学出版社

[6] 姜启源等.数学模型(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7] 吴皓.信息化如何带动企业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 2006,(11),105-109

[8] 信息化建设[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5,(02),42-48

[9] Information extraction system: design and its commercial use, 2007

[10] Data management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using metadata acquired by ‘spyware’

推荐第10篇:6综合文献调研及综述

2010年 10月25日

一、文献调研部分

1.中(英)文切题期刊论文6篇

基于MATLAB/SIMULINK的非线性缓冲包装系统冲击响应特性的仿真研究

[作者] 杨虹 郑全成 郭红菊 王彦军

[机构] 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兰州730070

[刊名] 包装工程-2008.29(3).-36-38

[关键词] 仿真 缓冲包装系统 Simulink [ISSN] 1001-356

3[分类号] TB485.1 TB487

[文摘] 通过对单自由度三次函数型非线性缓冲包装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分析,运用Matlab/Simu-link的工作原理建立起仿真框图,然后对其变量赋初始值,绘制出该系统跌落冲击相应的一系列曲线图,并选择3种不同的包装材料进行实例仿真模拟,得出3组曲线的对比图,根据曲线图的对比信息可选择相对合适的包装材料,从而对实际包装设计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3.相关的专利文献

4.相关的标准文献

5.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二、综述部分

缓冲包装系统的计算机仿真研究(4号)

姓名(小4号)

专业——班级——学号(小4号)

[摘要]:(小5号)

[关键词]:(小5号)

1. 引言(5号)

缓冲包装系统是对各种实际缓冲包装件的抽象,它对外部冲击和振动等作用的响应是进行缓冲包装设计的理论依据。缓冲系统的响应取决于外部作用的力或运动,也取决于系统自身的结构特征,如弹性、阻尼、质量等。缓冲包装系统往往是非线性系统,它的非线性特征主要由缓冲材料的非线性弹性引起,或由包装所采用的结构方式引起。缓冲材料的实际阻尼

也会使系统呈现非线性,但一般可忽略阻尼的非线性效应,并认为阻尼具有粘滞阻尼特征[1]。

2. 正文

3. 结论

参考文献(小5号)

[1] 杨虹,郑全成等.基于MATLAB/SIMULINK的非线性缓冲包装系统冲击响应特性的仿真研究.包装工程,2008,29(3):36-38

[2][3][5] 李小丽, 非线性缓冲包装系统冲击特性的仿真研究[硕士],西安理工大学,200

4三、对本课程教学的建议

第11篇:土木工程类专业英文文献及翻译

PAVEMENT PROBLEMS CAUSED

BY COLLAPSIBLE SUBGRADES

By Sandra L.Houston,1 Aociate Member, ASCE

(Reviewed by the Highway Division)

ABSTRACT: Problem subgrade materials consisting of collapsible soils are com- mon in arid environments, which have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depositional and weathering procees favorable to their formation.Included herein is a discuion of predictive techniques that use commonly available laboratory equipment and testing methods for obtaining reliable estimates of the volume change for these problem soils.A method for predicting relevant strees and corresponding collapse strains for typical pavement subgrades is presented.Relatively simple methods of evaluating potential volume change, based on results of familiar laboratory tests, are used.

INTRODUCTION

When a soil is given free acce to water, it may decrease in volume,

increase in volume, or do nothing.A soil that increases in volume is called a swelling or expansive soil, and a soil that decreases in volume is called a collapsible soil.The amount of volume change that occurs depends on the soil type and structure, the initial soil density, the imposed stre state, and the degree and extent of wetting.Subgrade materials comprised of soils that change volume upon wetting have caused distre to highways since the be- ginning of the profeional practice and have cost many millions of dollars in roadway repairs.The prediction of the volume changes that may occur in the field is the first step in making an economic decision for dealing with these problem subgrade materials.

Each project will have different design considerations, economic con-

straints, and risk factors that will have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However, with a reliable method for making volume change predictions, the best design relative to the subgrade soils becomes a matter of economic comparison, and a much more rational design approach may be made.For example, typical techniques for dealing with expansive clays include: (1) In situ treatments with substances such as lime, cement, or fly-ash; (2) seepage barriers and/ or drainage systems; or (3) a computing of the serviceability lo and a mod- ification of the design to \"accept\" the anticipated expansion.In order to make the most economical decision, the amount of volume change (especially non- uniform volume change) must be accurately estimated, and the degree of road roughne evaluated from these data.Similarly, alternative design techniques are available for any roadway problem.

The emphasis here will be placed on presenting economical and simple

methods for: (1) Determining whether the subgrade materials are collapsible; and (2) estimating the amount of volume change that is likely to occur in the \'At.Prof., Ctr.for Advanced Res.in Transp., Arizona State Univ., Tempe, AZ 85287.

Note.Discuion open until April 1, 1989.To extend the closing date one month,

a written request must be filed with the ASCE Manager of Journals.The manuscript

for this paper was submitted for review and poible publication on February 3, 1988.

This paper is part of the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Engineering, Vol.114, No.6,

November, 1988.ASCE, ISSN 0733-947X/88/0006-0673/$1.00 + $.15 per page.

Paper No.22902.

67

3field for the collapsible soils.Then this information will place the engineer

in a position to make a rational design decision.Collapsible soils are fre-

quently encountered in an arid climate.The depositional proce and for-

mation of these soil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amount of volume change that may occur, will be discued in the following

sections.

COLLAPSIBLE SOILS

Formation of Collapsible Soils

Collapsible soils have high void ratios and low densities and are typically

cohesionle or only slightly cohesive.In an arid climate, evaporation greatly

exceeds rainfall.Consequently, only the near-surface soils become wetted

from normal rainfall.It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epositional proce and

the climate conditions that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collapsible soil.

Although collapsible soils exist in nondesert regions, the dry environment in

which evaporation exceeds precipitation is very favora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collapsible structure.

As the soil dries by evaporation, capillary tension causes the remaining

water to withdraw into the soil grain interfaces, bringing with it soluble salts,

clay, and silt particles.As the soil continues to dry, these salts, clays, and

silts come out of solution, and \"tack-weld\" the larger grains together.This

leads to a soil structure that has high apparent strength at its low, natural

water content.However, collapse of the \"cemented\" structure may occur

upon wetting because the bonding material weakens and softens, and the soil

is unstable at any stre level that exceeds that at which the soil had been

previously wetted.Thus, if the amount of water made available to the soil

is increased above that which naturally exists, collapse can occur at fairly

low levels of stre, equivalent only to overburden soil preure.Additional

loads, such as traffic loading or the presence of a bridge structure, add to

the collapse, especially of shallow collapsible soil.The triggering mechanism

for collapse, however, is the addition of water.

Highway Problems Resulting from Collapsible Soils

Nonuniform collapse can result from either a nonhomogeneous subgrade

deposit in which differing degrees of collapse potential exist and/or from

nonuniform wetting of subgrade materials.When differential collapse of

subgrade soils occurs, the result is a rough, wavy surface, and potentially

many miles of extensively damaged highway.There have been several re-

ported cases for which differential collapse has been cited as the cause of

roadway or highway bridge distre.A few of these in the Arizona and New

Mexico region include sections of 1-10 near Benson, Arizona, and sections

of 1-25 in the vicinity of Algadonas, New Mexico (Lovelace et al.1982;

Ruman 1987).In addition to the exceive wavine of the roadway sur-

face, bridge foundations failures, such as the Steins Pa Highway bridge,

1-10, in Arizona, have frequently been identified with collapse of foundation

soils.

Identification of Collapsible Soils

There have been many techniques proposed for identifying a collapsible

soil problem.These methods range from qualitative index tests conducted on

67

4disturbed samples, to response to wetting tests conducted on relatively un-

disturbed samples, to in situ meausrement techniques.In all cases, the en-

gineer must first know if the soils may become wetted to a water content

above their natural moisture state, and if so, what the extent of the potential

wetted zone will be.Most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collapsible soils are only

qualitative in nature, providing no information on the magnitude of the col-

lapse strain potential.These qualitative methods are based on various func-

tions of dry density, moisture content, void ratio, specific gravity, and At-

terberg limits.

In situ measurement methods appear promising in some cases, in that many

researchers feel that sample disturbance is greatly reduced, and that a more

nearly quantitative measure of collapse potential is obtainable.However,

in situ test methods for collapsible soils typically suffer from the deficien-

cy of an unknown extent and degree of wetting during the field test.This

makes a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difficult because the zone of material

being influenced is not well-known, and, therefore, the actual strains, in-

duced by the addition of stre and water, are not well-known.In addition,

the degree of saturation achieved in the field test is variable and usually

unknown.Based on recently conducted research, it appears that the most reliable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 collapsible soil problem is to obtain the best quality

undisturbed sample poible and to subject this sample to a response to wet-

ting test in the laboratory.The results of a simple oedometer test will indicate

whether the soil is collapsible and, at the same time, give a direct measure

of the amount of collapse strain potential that may occur in the field.Potential

problems aociated with the direct sampling method include sample distur-

bance and the poibility that the degree of saturation achieved in the field

will be le than that achieved in the laboratory test.

The quality of an undisturbed sample is related most strongly to the area

ratio of the tube that is used for sample collection.The area ratio is a measure

of the ratio of the cro-sectional area of the sample collected to the cro-

sectional area of the sample tube.A thin-walled tube sampler by definition

has an area ratio of about 10-15%.Although undisturbed samples are best

obtained through the use of thin-walled tube samplers, it frequently occurs

that these stiff, cemented collapsible soils, especially those containing gravel,

cannot be sampled unle a tube with a much thicker wall is used.Samplers

having an area ratio as great as 56% are commonly used for Arizona col-

lapsible soils.Further, it may take considerable hammering of the tube to

drive the sample.The result is, of course, some degree of sample distur-

bance, broken.bonds, densification, and a correspondingly reduced collapse

measured upon laboratory testing.However, for collapsible soils, which are

compreive by definition, the insertion of the sample tube leads to local

shear failure at the base of the cutting edge, and, therefore, there is le

sample disturbance than would be expected for soils that exhibit general shear

failure (i.e., saturated clays or dilative soils).Results of an ongoing study

of sample disturbance for collapsible soils indicate that block samples some-

times exhibit somewhat higher collapse strains compared to thick-walled tube

samples.Block samples are usually aumed to be the very best obtainable

undisturbed samples, although they are frequently difficult-to-impoible to

obtain, especially at substantial depths.The overall effect of sample distur-

bance is a slight underestimate of the collapse potential for the soil.

67

5译文:

湿陷性地基引起的路面问题

作者:...

摘要:在干旱环境中,湿陷性土壤组成的路基材料是很常见的,干旱环境中的气候条件、沉积以及风化作用都有利于湿陷性土的形成。在这方面包括了一种使用常用的实验室设备和测试方法获得这些问题的土壤的体积变化的可靠估计的预测技性讨论。对典型的路面路基提供了一种方法去预测相关的应力和相应的湿陷张力。基于熟悉的实验室测试结果,使用相对简单的方法评估潜在体积的变化。

引言:当土壤接触到水的时候,可能体积会减小或扩大,也可能不变化。遇到水体积增大的土叫做膨胀土,而体积减小的称为湿陷性土。土壤的类型结构、最初的土壤密度、施加应力状态以及土壤浸湿的程度范围决定了体积变化量的大小。自从专业实践开始由这些遇水体积变化的土组成的路基材料已经导致了许多公路病害,并且在维修方面已经花费了数百万美元。处理这种路基材料做出经济决策的第一步是做出可能发生的体积变化的预测。

每个工程项目都有不同的设计考虑、经济限制和风险因素,所有这些情况都必须考虑到。然而,最好的和最合理的设计可能会具有更大的经济优势相比于可靠的体积变化预测。例如,典型的处理膨胀黏土的技术有:(1)在现场用例如石灰、粉煤灰或者水泥等处置处理;(2)设置渗流屏障或者排水设施;(3)进行适用性散失的计算来变更设计来接受预期膨胀。为了做出最经济的决定,体积变化(特别是不均匀的体积变化)的量必须要精确计算,并且要从计算出的数据上估测出路面的平整度。同样,不寻常的设计技术可利用到任何道路问题中。这里将重点对以下两点提供简单和经济的方法:(1)决定路基材料是否是湿陷性膨胀性或者其他;(2)估算湿陷性土在路基中极有可能发生的体积变化量。这些信息将会是工程师做出合理的决定。湿陷性土在干旱地区是非常常见的。这种土的形成过程以及计算可能发生的体积变化量将在下文中介绍。

美国亚利桑那州皇家经济学会高级助理教授Tempe

注:讨论开放至1989年4月1日。增加截止日期一个月,必须要有ASCE期刊经理批准的书面请求。这篇文章是提交复审的初稿,可能出版的时间在1988年2月3日。本文是运输杂志收录的的一篇文章。114工程卷,6号,1988年11月。ASCE,ISSN 0733-947x \\ / \\ / \\ / 88 0006-0673 1美元+每页15美元。22902号文件

湿陷性土

湿陷性土的结构

湿陷性土有高孔隙率、低密度和较弱的黏性等特点。在干旱地区,有很高的蒸发量,而降水量较低。因此,当有降水时只有地面土壤湿润。沉积作用和气候条件共同造成了湿陷性土的形成。尽管湿陷性土存在于非沙漠地区,但干旱环境中蒸发量远超降水量这一特点非常有利于湿陷性土结构的形成。

当土壤在蒸发过程中变干后,毛细张力使其余的水进入土壤颗粒的界面,同时带出可溶性盐、粘土和粉砂颗粒。随着土壤继续变干,可溶性盐、黏土和粉砂颗粒逐渐从溶解状态脱离出来,大量的颗粒物聚集在一起。这就导致这种土壤在低含水量时具有较高的表面强度。然而,当遇到水时,由于结合材料的弱化和软化,土壤承受应力超过浸湿之前,会使土结构发生崩塌。这样,如果提供给土壤水量高于自然状态水量,可能在较低水平的压力时就发生崩溃,或许

就在上覆土压力作用下。额外的负荷,如交通荷载或桥梁结构的存在,增加了湿陷性,特别是对于浅层土。无论怎样,触发湿陷性的原因就是加入水。

湿陷性土引起的公路问题

不均匀的沉陷可能是因为地基矿床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性或者是地基材料湿度不一样。当路基土发生微分崩溃时,结果是一个粗糙的、波浪状的表面,并潜在存在许多英里路基的广泛灾害。已经有一些报道,微分崩溃已被引用作为道路或公路桥梁病害的原因。其中一些在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地区包括靠近本森,亚利桑那州125部分。除了道路表面的过度波动,桥梁基础的问题,比如在亚利桑那州斯坦通公路桥梁,其他的经常被确定地基土的崩溃。

鉴别湿陷性土 已经有许多技术,提出了鉴别湿陷性土的问题。这些方法的范围从干扰样品进行质量指标的测试到比较浸湿前后土的性状再到现场观测技术。在所有的情况下,工程师首先必须要知道是否被浸湿的土壤含水量在天然含水量之上,如果是,那么就要确定潜在的浸湿范围。大部分鉴定湿陷性土的方法在本质上都是定性的,没有提供潜在崩塌规模的大小。这些定性的方法是基干密度、水分含量、空隙率、比重和阿太堡界限之上的。

原位检测出现在某些较有前途的研究中,因为许多专家认为样品干扰大大减少,而定量检测更能得到潜在的崩塌结论。然而,湿陷性土原位测试方法在现场测试时通常遭受润湿分布范围和程度未知这一问题的困扰。由于该区域材料材料以及水和应力的影响是未知的,使得定量检测难以进行。此外,在现场试验取得的饱和度是变化的,通常也不能确定。

根据最近的研究,表明鉴别湿陷性土的最可靠地方法是在试验室中观测最优质的原状样品在接触到水时的反应。简单的土压缩试验结果将表明土壤是否是湿陷性的,与此同时,还能得到这些区域潜在湿陷应力的直接测量值。直接测量的方法存在的现在的问题包括样品干扰以及测到的饱和度可能低于实验室测得的。

未受干扰的样品质量是与收集样品的管的面积比有很大关系的。面积比是收集到的样品横截面积与样品管横截面积的比。根据定义,A型薄壁样品管具有10%-15%的面积比率。虽然最好通过薄壁管来获得原状样品,但实际情况下样品很容易发生僵硬、胶结,尤其是封闭的砂砾,所以通常情况用较厚的管来采样。亚利桑那州的土壤通常有56%的面积比。另外,可能需要相当大的锤击该管一驱动样品。当然,其结果是,样品一定程度的干扰、断键、致密化,并相应的减小实验室测量时的崩溃。然而,符合定义的湿陷性土,样品管插入时导致局部剪切破坏,比一般剪切的土壤样品量更少干扰失败。

第12篇:数字信号处理英文文献及翻译

英文原文

The simula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digital filter With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the advent of the digital world, digital signal proceing has become one of today\'s most important disciplines and door technology.Digital signal proceing in communications, voice, images, automatic control, radar, military, aerospace, medical and household appliances, and many other fields widely applied.In the digital signal proceing applications, the digital filter is important and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1、figures Unit on : Analog and digital filters In signal proceing, the function of a filter is to remove unwanted parts of the signal, such as random noise, or to extract useful parts of the signal, such as the components lying within a certain frequency range.The following block diagram illustrates the basic idea.There are two main kinds of filter, analog and digital.They are quite different in their physical makeup and in how they work.An analog filter uses analog electronic circuits made up from components such as resistors, capacitors and op amps to produce the required filtering effect.Such filter circuits are widely used in such applications as noise reduction, video signal enhancement, graphic equalisers in hi-fi systems, and many other areas.There are well-established standard techniques for designing an analog filter circuit for a given requirement.At all stages, the signal being filtered is an electrical voltage or current which is the direct analogue of the physical quantity (e.g.a sound or video signal or transducer output) involved.A digital filter uses a digital proceor to perform numerical calculations on sampled values of the signal.The proceor may be a general-purpose computer such as a PC, or a specialised DSP (Digital Signal Proceor) chip.The analog input signal must first be sampled and digitised using an ADC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The resulting binary numbers, representing succeive sampled values of the input signal, are transferred to the

proceor,which carries out numerical calculations on them.These calculations typically involve multiplying the input values by constants and adding the products together.If neceary, the results of these calculations, which now represent sampled values of the filtered signal, are output through a DAC (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 to convert the signal back to analog form.Note that in a digital filter, the signal is represented by a sequence of numbers, rather than a voltage or current.The following diagram shows the basic setup of such a system.Unit refers to the input signals used to filter hardware or software.If the filter input, output signals are separated, they are bound to respond to the impact of the Unit is separated, such as digital filters filter definition.Digital filter function, which was to import sequences X transformation into export operations through a series Y.According to figures filter function 24-hour liv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digital filter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namely, unlimited long live long live the corresponding IIR filter and the limited response to FIR filters.IIR filters have the advantage of the digital filter design can us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simulation filter design of a large number of tables may facilitate simple.It i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nonlinear phase; Linear phase if required, will use the entire network phase-correction.Image proceing and transmiion of data collection is required with linear phase filters identity.And FIR linear phase digital filter to achieve, but an arbitrary margin characteristics.Impact from the digital filter response of the unit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broad categories : the impact of the limited response (FIR) filters, and unlimited number of

shocks to (IIR) digital filters.FIR filters can be strictly linear phase, but because the system FIR filter function extremity fixed at the original point, it can only use the higher number of bands to achieve their high selectivity for the same filter design indicators FIR filter called band than a few high-IIR 5-10 times, the cost is higher, Signal delay is also larger.But if the same linear phase, IIR filters must be network-wide calibration phase, the same section als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filters and network complexity.FIR filters can be used to achieve non-Digui way, not in a limited precision of a shock, and into the homes and quantitative factors of uncertainty arising from the impact of errors than IIR filter small number, and FIR filter can be used FFT algorithms, the computational speed.But unlike IIR filter can filter throug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ere is no ready-made formula FIR filter must use computer-aided design software (such as MATLAB) to calculate.So, a broader application of FIR filters, and IIR filters are not very strict requirements on occasions.Unit from sub-func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four categories : (1) Low-filter (LPF); (2) high-filter (HPF); (3) belt-filter (BPF); (4) to prevent filter (BSF).The following chart dotted line for the ideals of the filter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 A1(f) A2(f)

1 0 c2f c2 f (a) (b) A3(f) A4(f) 0 c1c2f c1c2 f (c) (d) (a)LPF (b)HPF (c)BPF (d)BSF

2、MATLAB introduced MATLAB is a matrix laboratory (Matrix Laboratory) is intended.In addition to an excellent value calculation capability, it also provides profeional symbols terms, word proceing, visualization modeling, simulation and real-time control functions.MATLAB as the world\'s top mathematical software applications, with a strong engineering computing, algorithms research, engineering drawings, applications development, data analysis and dynamic simulation, and other functions, in aerospace,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nd construction field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And the C language function rich, the use of flexibility, high-efficiency goals procedures.High language both advantages as well as low level language features.Therefore, C language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programming language.Although MATLAB is a complete, fully functional programming environment, but in some cases, data and procedures with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the world is very neceary and useful.Filter design using Matlab, could be adjusted with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filt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ameters, visual simple, greatly reducing the workload for the filter design optimization.In the electricity system protection and secondary computer control, many signal proceing and analysis are based on are certain types Yeroskipou and the second harmonics of the system voltage and current signals (especially at D proce), are mixed with a variety of complex components, the filter has been installed power system during the critical components.Current computer protection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wo digital signal proceing software main filter.Digital filter design using traditional cumbersome formula, the need to change the parameters after recalculation, especially in high filters, filter design workload.Uses MATLAB signal proceing boxes can achieve rapid and effective digital filter design and simulation.MATLAB is the basic unit of data matrix, with its directives Biaodashi mathematics, engineering, commonly used form is very similar, it is used to solve a problem than in MATLAB C, Fortran and other languages End precision much the same thing.The popular MATLAB 5.3/Simulink3.0 including hundreds of internal function with the main pack and 30types of tool kits (Toolbox).kits can be divided into functional tool kits and disciplines toolkit.MATLAB tool kit used to expand the functional symbols terms, visualization simulation modelling, word proceing and real-time control functions.profeional disciplines toolkit is a stronger tool kits, tool kits control, signal proceing tool kit, tool kits, etc.belonging to such communications MATLAB users to open widely welcomed.In addition to the internal function, all the packages MATLAB tool kits are readable document and the document could be amended, modified or users through Yuanchengxu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procedures to prepare themselves for kits.

3、Digital filter design Digital filter design of the basic requirements Digital filter design must go through three steps : (1) Identification of indicators : In the design of a filter, there must be some indicators.These indicators should be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the application.In m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s, digital filters are often used to achieve the frequency operation.Therefore, indicators in the form of general jurisdiction given frequency range and phase response.Margins key indicators given in two ways.The first is absolute indicators.It provides a function to respond to the demands of the general application of FIR filter design.The second indicator is the relative indicators.Its value in the form of answers to decibels.In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most popular of such indicators.For phase response indicators forms, usually in the hope that the system with a linear phase frequency bands human.Using linear phase filter design with the following response to the indicators strengths:①it only contains a few algorithms, no plural operations;②there is delay distortion, only a fixed amount of delay; ③the filter length N (number of bands for N-1), the volume calculation for N/2 magnitude.(2) Model approach : Once identified indicators can use a previous study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relationships, a filter model to be closer to the target system.(3) Achieved : the results of the above two filters, usually b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system function or pulse response to describe.According to this description of hardware or software used to achieve it.

4、Introduced FPGA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is a generic logic can use a variety of chips, which is to achieve ASIC 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semi-customized device, Its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systems designers use CAD tools to design their own laboratory in the ASIC device.Especially FPGA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generated and development, as a microproceor, memory, the figures for electronic system design and set a new industry standard (that is based on standard product sales catalogue in the market to buy).Is a digital system for microproceors, memories, FPGA or three standard building blocks constitute their integration direction.Digital circuit design using FPGA devices, can not only simplify the design proce and can reduce the size and cost of the entire system, increasing system reliability.They do not need to spend the traditional sense a lot of time and effort required to create integrated circuits, to avoid the investment risk and become the fastest-growing industries of electronic devices group.Digital circuit design system FPGA devices using the following main advantages (1) Design flexible Use FPGA devices may not in the standard series device logic functional limitations.And changes in system design and the use of logic in any one stage of the proce, and only through the use of re-programming the FPGA device can be completed, the system design provides for great flexibility.(2) Increased functional density Functional density in a given space refers to the number of functional integration logic.Programmable logic chip components doors several high, a FPGA can replace several films, film scores or even hundreds of small-scale digital IC chip illustrated in the film.FPGA devices using the chip to use digital systems in small numbers, thus reducing the number of chips used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printed size and printed, and will ultimately lead to a reduction in the overall size of the system.(3) Improve reliability Printing plates and reduce the number of chips, not only can reduce system size, but it greatly enhanced system reliability.A higher degree of integration than systems in many low-standard integration components for the design of the same system, with much higher reliability.FPGA device used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chips required to achieve the system in the number printed on the cord and joints are reduce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can beimproved.(4) Shortening the design cycle As FPGA devices and the programmable flexibility, use it to design a system for longer than traditional methods greatly shortened.FPGA device master degrees high, use printed circuit layout wiring simple.At the same time, succe in the prototype design,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tools, a high degree of automation, their logic is very simple changes quickly.Therefore, the use of FPGA devices can significantly shorten the design cycle system, and speed up the pace of product into the market, improving product competitivene.(5) Work fast FPGA/CPLD devices work fast, generally can reach several original Hertz, far larger than the DSP device.At the same time, the use of FPGA devices, the system needed to achieve circuit claes and small, and thus the pace of work of the entire system will be improved.(6) Increased system performance confidentiality Many FPGA devices have encryption functions in the system widely used FPGA devices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illegal copying products were others (7) To reduce costs FPGA device used to achieve digital system design, if only device itself into the price, sometimes you would not know it advantages, but there are many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st of the system, taken together, the cost advantages of using FPGA is obvious.First, the use of FPGA devices designed to facilitate change, shorten design cycles, reduce development costs for system development; Secondly, the size and FPGA devices allow automation needs plug-ins, reducing the manufacturing system to lower costs; Again, the use of FPGA devices can enhance system reliability, reduced maintenance workload, thereby lowering the cost of maintenance services for the system.In short, the use of FPGA devices for system design to save costs.FPGA design principles : FPGA design an important guiding principles : the balance and size and speed of exchange, the principles behind the design of the filter expre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certification.Here, \"area\" means a design exertion FPGA/CPLD logic resources of the FPGA can be used to the typical consumption (FF) and the search table (IUT) to measure more general measure can be used to design logic equivalence occupied by the door is measured.\"pace\"means stability operations in the chip design can achieve the highest frequency, the frequency of the time series design situation, and design to meet the clock cycle -- PADto pad, Clock Setup Time, Clock Hold Beijing, Clock-to-Output Delay,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many time series closely related.Area (area) and speed (speed) runs through the two targets FPGA design always is the ultimate design quality evaluation criteria.On the size and speed of the two basic concepts : balance of size and speed and size and speed of swap.One pair of size and speed is the unity of opposites contradictions body.Requirements for the design of a design while the smallest, highest frequency of operation is unrealistic.More scientific goal should be to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the design time series (includes requirements for the design frequency) premise, the smallest chip area occupied.Or in the specified area, the design time series cushion greater frequency run higher.This fully embodies the goals of both size and speed balanced thinking.On the size and speed requirements should not be simply interpreted as raising the level and design engineers perfect sexual pursuit, and should recognize that they are products and the quality and cost of direct relevance.If time series cushion larger design, running relatively high frequency, that the design Jianzhuangxing stronger, more quality aurance system as a whole; On the other hand, the smaller size of consumption design is meant to achieve in chip unit more functional modules, the chip needs fewer, the entire system has been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st.As a contradiction of the two components, the size and speed is not the same status.In contrast, meet the timetables and work is more important for some frequency when both conflicts, the use of priority guidelines.Area and the exchange rate is an important FPGA design ideas.Theoretically, if a design time series cushion larger, can run much higher than the frequency design requirements, then we can through the use of functional modules to reduce the consumption of the entire chip design area, which is used for space savings advantages of speed; Conversely, if the design of a time series demanding, le than ordinary methods of design frequency then generally flow through the string and data conversion, parallel reproduction of operational module, designed to take on the whole \"string and conversion\" and operate in the export module to chip in the data \"and string conversion\" from the macro point of view the whole chip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proceing speed, which is equivalent to the area of reproductionuse proce of structural modelling; Data flow approachusing examples of words to describe modular doors and modelling.* Verilog HDL has two types of data : data types and sequence data line network types.Line network types that the physical links between components and sequence types that abstract data storage components.* To describe the level design, the structure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any level module example* Design size can be arbitrary; Language is design size (size) impose any restrictions * Verilog HDL is no longer the exclusive language of certain companies but IEEE standards.* And the machine can read Verilog language, it may as EDA tools and languages of the world between the designers * Verilog HDL language to describe capacity through the use of programming language interface (PLI) mechanism further expansion.PLI is to allow external functions of the visit Verilog module information, allowing designers and simulator world Licheng aembly * Design to be described at a number of levels, from the switch level, doors level, register transfer level (RTL) to the algorithm level, including the level of proce and content * To use embedded switching level of the original language in cla switch design integrity modelling * Same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generate simulated incentive and certification by the designated testing conditions, such as the value of imports of the designated *Verilog HDL simulation to monit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ertification, the certification proce of implementing the simulation can be designed to monitor and demonstrate value.These values can be used to compare with the expectations that are not matched in the case of print news reports.* Acts described in the cla, not only in the RTL level Verilog HDL design description, and to describe their level architecture design algorithm level behavioural description * Examples can use doors and modular structure of language in a cla structure described * Verilog HDL mixed mode modelling capabilities in the design of a different design in each module can level modelling * Verilog HDL has built-in logic function, such as *Structure of high-level programming languages, such as conditions of expreion, and the cycle of expreion language, language can be used * To it and can display regular modelling * Provide a powerful document literacy * Language in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non-certainty that in the simulator, different models can produce different results; For example, describing events in the standard sequence of events is not defined.

5、In troduction of DSP Today, DSP is w idely used in the modern techno logy and it has been the key part of many p roducts and p layed more and mo re importantro le in our daily life.Recently, Northwestern Po lytechnicalUniversity Aviation Microelectronic Center has comp leted the design of digital signal signal p roceo r co re NDSP25, w h ich is aim ing at TM S320C25 digital signal p roceo r of Texas Instrument TM S320 series.By using top 2dow n design flow , NDSP25 is compatible w ithinstruct ion and interface t iming of TM S320C25.Digital signal proceors (DSP) is a fit for real-time digital signal proceing for high-speed dedicated proceors, the main variety used for real-time digital signal proceing to achieve rapid algorithms.In today\'s digital age background, the DSP has become the communications, computer, and consumer electronics products, and other fields based device.Digital signal proceors and digital signal proceing is inseparably, we usually say \"DSP\" can also mean the digital signal proceing (Digital Signal Proceing), is that in this digital signal proceors Lane.Digital signal proceing is a cover many disciplines applied to many areas and disciplines, refers to the use of computers or specialized proceing equipment, the signals in digital form for the collection, conversion, recovery, valuation, enhancement, compreion, identification, proceing, the signals are compliant form.Digital signal proceors for digital signal proceing devices, it is accompanied by a digital signal proceing to produce.DSP development proce is broadly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 the 20th century to the 1970s theory that the 1980s and 1990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s.Before the emergence of the digital signal proceing in the DSP can only rely on microproceors (MPU) to complete.However, the advantage of lower high-speed real-time proceing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Therefore, until the 1970s, a talent made based DSP theory and algorithms.With LS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1982 was the first recipient of the world gave birth to the DSP chip.Years later, the second generation based on CMOS工艺 DSP chips have emerged.The late 1980s, the advent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DSP chips.DSP is the fastest-growing 1990s, there have been four succeive five-generation and the generation DSP devices.After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application of DSP products has been extended to people\'s learning, work and all aspects of life and gradually become electronics products determinants. 中文翻译

数字滤波器的仿真与实现

随着信息时代和数字世界的到来,数字信号处理已成为当今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和技术领域。数字信号处理在通信、语音、图像、自动控制、雷达、军事、航空航天、医疗和家用电器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数字信号处理应用中,数字滤波器十分重要并已获得广泛应用。

1、数字滤波器介绍: 模拟和数字滤波器

在信号处理、过滤功能是一个不排除部分信息,如随机噪音、提取有用的信号部分,如部分地势在一定的频率范围.以下方框图说明基本思路.

有两大类型的过滤, 模拟 以及 数字 .他们是完全不同的物理结构,如何工作.类比电子电路模拟用的过滤部分组成,例如由电阻、电容opamps和生产所需的过滤效果.这种过滤器被广泛使用的电路减少噪音等方面的应用,提高视频信号、图像均衡的高科技传真系统等众多领域.有完善的技术标准设计的模拟电路进行过滤特定要求.在各个阶段,是一个信号,是电机电压和过滤,目前直接的物理模拟量(例如声音或视频信号和变频器生产)处理.数码过滤用数字进行数值计算处理器的信号抽样值.处理器的可能通用计算机等PC或专业发展计划图(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模拟信号必须先投入使用的取样和数码艺术发展局(模拟到数字转换器).由此二元多,占抽样连续输入信号的价值,转移到处理器,进行数字计算.这些计算通常涉及多方面的投入和增加产品价值的共同因素.如有必要,这些计算结果,现在是抽样信号值的过滤,产出通过发展援助委员会(类比数位转换器来)信号转换回模拟形式.看到一个数字过滤,信号是由一系列数字,而不是电压或逆流.以下图表显示了这种制度的基本格局:

滤波器是指用来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的硬件或软件。如果滤波器的输入、输出

都是离散信号,则该滤波器的冲击响应也必然是离散的,这样的滤波器定义为数字滤波器。数字滤波器的功能,就是把输入序列X通过一定的运算变换成输出序列Y。

根据数字滤波器冲激响应函数的时域特性,可将数字滤波器分为两种,即无限长冲激相应IIR滤波器和有限长冲激响应FIR滤波器。IIR数字滤波器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模拟滤波器设计的结果,而模拟滤波器的设计有大量图表可查,方便简单。它的缺点是相位的非线性;若需要线性相位,则要采用全通网络进行相位校正。图象处理以及数据采集传输都要求滤波器具有线性相位特性。而FIR数字滤波器可以实现线性相位,又可具有任意幅度特性。从数字滤波器的单位冲击响应来看,可分为两大类:有限冲击响应(FIR)数字滤波器和无限冲击响应(IIR)数字滤波器。 FIR滤波器却可以得到严格的线性相位,然而由于FIR滤波器的系统函数的极点固定在原点,所以只能用较高的阶数来实现其高选择性,对于同样的滤波器设计指标,FIR滤波器所要求的阶数要比IIR高5至10倍,所以成本较高,信号延迟也较大。但是如果要求相同的线性相位,则IIR滤波器就必须加全通网络进行相位校正,同样也要增加滤波器网络的节数和复杂性。FIR滤波器可以用非递归的方法实现,在有限精度下不会产生振荡,同时由于量化舍入以及系数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误差的影响要比IIR滤波器小的多,并且FIR滤波器可以采用FFT算法,运算速度快。但是不象IIR滤波器可以借助模拟滤波器的成果,FIR滤波器没有现成的计算公式,必须要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MATLAB)来计算。由此可知,FIR滤波器应用比较广,而IIR滤波器则用在相位要求不是很严格的场合。 滤波器从功能上分又可分为如下4类: (1)低通滤波器(LPF); (2)高通滤波器(HPF ); (3)带通滤波器(BPF ); (4)带阻滤波器(BSF)。

理想滤波器的幅频特性下图虚线为:

2、MATLAB介绍:

MATLAB是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之意。除具备卓越的数值计算能力外,它还提供了专业水平的符号计算,文字处理,可视化建模仿真和实时控制等功能。MATLAB作为世界顶尖的数学应用软件,以其强大的工程计算、算法研究、工程绘图、应用程序开发、数据分析和动态仿真等功能,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和工程建筑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C语言功能丰富,使用灵活方便,目标程序效率高。既有高级语言的优点,又有低级语言的特点。因此,C语言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编程语言。虽然MATLAB是一个完整的、功能齐全的编程环境,但在某些情况下,与外部环境的数据和程序的交互是非常必须而且有益的。利用MATLAB设计滤波器,可以随时对比设计要求和滤波器特性调整参数,直观简便,极大的减轻了工作量,有利于滤波器设计的最优化。 A1

A2(f) 1 c2 c2 f (a) (b) A3(f) A4(f) c1c2f c1c2 f (c) (d) 图中四类滤波器的幅频特性 (a)低通 (b)高通 (c)带通 (d)带阻

在电力系统微机保护和二次控制中,很多信号的处理与分析都是基于正旋基波和某些整次谐波而进行的,而系统电压电流信号(尤其是故障瞬变过程)中混有各种复杂成分,所以滤波器一直是电力系统二次装置的关键部件。目前微机保护和二次信号处理软件主要采用数字滤波器。传统的数字滤波器设计使用繁琐的公式计算,改变参数后需要重新计算,在设计滤波器尤其是高阶滤波器时工作量很大。利用MATLAB信号处理箱可以快速有效地实现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

MATLAB的基本数据单位是矩阵,它的指令表达式与数学,工程中常用的形式十分相似,故用MATLAB来解算问题要比用C,FORTRAN等语言完相同的事情简捷得多.当前流行的MATLAB 5.3/Simulink3.0包括拥有数百个内部函数的主包和三十几种工具包(Toolbox)。工具包又可以分为功能性工具包和学科工具包.功能工具包用来扩充MATLAB的符号计算,可视化建模仿真,文字处理及实时控制等功能.学科工具包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工具包,控制工具包,信号处理工具包,通信工具包等都属于此类。

开放性使MATLAB广受用户欢迎.除内部函数外,所有MATLAB主包文件和各种工具包都是可读可修改的文件,用户通过对源程序的修改或加入自己编写程序构造新的专用工具包。

3、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数字滤波器设计的基本要求 数字滤波器设计要经过三个步骤:

(1)确定指标:在设计一个滤波器前,必须有一些指标。这些指标要根据应用确定。在很多实际应用中,数字滤波器常常被用来实现选频操作。因此,指标的形式一般在频域中给出幅度和相位响应。幅度指标主要以两种方式给出。第一种是绝对指标。它提供对幅度响应函数的要求,一般应用于FIR滤波器的设计。第二种指标是相对指标。它以分贝值的形式给出要求。在工程实际中,这种指标最受欢迎。对于相位响应指标形式,通常希望系统在通频带中人有线性相位。运用线性相位响应指标进行滤波器设计具有如下优点:①只包含实数算法,不涉及复数运算;②不存在延迟失真,只有固定数量的延迟;③长度为N的滤波器(阶数为N-1),计算量为N/2数量级。

(2)模型逼近:一旦确定了指标,就可利用前面学习过的基本原理和关系式,提出一个滤波器模型来逼近给定的指标体系。

(3)实现:上面两步的结果得到的滤波器,通常是以差分方程、系统函数或脉冲响应来描述的。根据这个描述用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来实现它。

4、FPGA介绍:

可编程逻辑器件是一种可以构成各种用途逻辑的通用芯片,它是实现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的半定制器件,它的出现和发展使电子系统设计师借助于CAD手段在实验室里就可以设计自己的ASIC器件。特别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的产生与发展,使其成为继微处理器、存储器之后的为电子数字系统设计而确定的又一种新的工业标准(即可以按标准产品目录在销售市场上购到)。数字系统正朝向以微处理器、存储器、FPGA三种标准积木块构成或是它们的集成方向发展。 使用FPGA器件设计数字电路,不仅可以简化设计过程,而且可以降低整个系统的体积和成本,增加系统的可靠性。它们无需花费传统意义下制造集成电路所需大量时间和精力,避免了投资风险,成为电子器件行业中发展最快的一族。使用FPGA器件设计数字系统电路的主要优点如下: (1)设计灵活

使用FPGA器件,可不受标准系列器件在逻辑功能上的限制。而且修改逻辑可在系统设计和使用过程的任一阶段中进行,并且只须通过对所用的FPGA器件进行重新编程即可完成,给系统设计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 (2)增大功能密集度

功能密集度是指在给定的空间能集成的逻辑功能数量。可编程逻辑芯片内的组件门数高,一片FPGA可代替几片、几十片乃至上百片中小规模的数字集成电路芯片。用FPGA器件实现数字系统时用的芯片数量少,从而减少芯片的使用数目,减少印刷线路板面积和印刷线路板数目,最终导致系统规模的全面缩减。 (3)提高可靠性

减少芯片和印刷板数目,不仅能缩小系统规模,而且它还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具有较高集成度的系统比用许多低集成度的标准组件设计的相同系统具有高得多的可靠性。使用FPGA器件减少了实现系统所需要的芯片数目,在印刷线路板上的引线以及焊点数量也随之减少,所以系统的可靠性得以提高。 (4)缩短设计周期

由于FPGA器件的可编程性和灵活性,用它来设计一个系统所需时间比传统方法大为缩短。FPGA器件集成度高,使用时印刷线路板电路布局布线简单。同时,在样机设计成功后,由于开发工具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对其进行逻辑修改也十分简便迅速。因此,使用FPGA器件可大大缩短系统的设计周期,加快产品投放市场的速度,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 (5)工作速度快

FPGA/CPLD器件的工作速度快,一般可以达到几百兆赫兹,远远大于DSP器件。同时,使用FPGA器件后实现系统所需要的电路级数又少,因而整个系统的工作速度会得到提高。 (6)增加系统的保密性能

很多FPGA器件都具有加密功能,在系统中广泛的使用FPGA器件可以有效防止产品被他人非法仿制。 (7)降低成本

使用FPGA器件实现数字系统设计时,如果仅从器件本身的价格考虑,有时还看不出来它的优势,但是影响系统成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综合考虑,使用FPGA的成本优越性是很明显的。首先,使用FPGA器件修改设计方便,设计周期缩短,使系统的研制开发费用降低;其次,FPGA器件可使印刷线路板面积和需要的插件减少,从而使系统的制造费用降低;再次,使用FPGA器件能使系统的可靠性提高,维修工作量减少,进而使系统的维修服务费用降低。总之,使用FPGA器件进行系统设计能节约成本。 FPGA设计原则: FPGA设计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面积和速度的平衡与互换,这个原则在后边的滤波器设计中有大量的验证体现。

这里“面积”指一个设计消耗FPGA/CPLD的逻辑资源的数量,对于FPGA可以用所消耗的触发器(FF)和查找表(IUT)来衡量,更一般的衡量方式可以用设计所占用的等价逻辑门数来衡量。“速度”指设计在芯片上稳定运行所能够达到的最高频率,这个频率由设计的时序状况决定,和设计满足的时钟周期,PADto PAD Time, Clock Setup Time, Clock Hold Time, Clock-to-Output Delay等众多时序特征量密切相关。面积(area)和速度(speed)这两个指标贯穿着FPGA设计的始终,是设计质量评价的终极标准。关于面积和速度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面积与速度的平衡和面积与速度的互换。

面积和速度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体。要求一个设计同时具备设计面积最小,运行频率最高是不现实的。更科学的设计目标应该是在满足设计时序要求(包含对设计频率的要求)的前提下,占用最小的芯片面积。或者在所规定的面积下,使设计的时序余量更大,频率跑得更高。这两种目标充分体现了面积和速度的平衡的思想。关于面积和速度的要求,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工程师水平的提高和设计完美性的追求,而应该认识到它们是和产品的质量和成本直接相关的。如果设计的时序余量比较大,跑的频率比较高,意味着设计的健壮性更强,整个系统的质量更有保证;另一方面,设计所消耗的面积更小,则意味着在单位芯片上实现的功能模块更多,需要的芯片数量更少,整个系统的成本也随之大幅度削减。作为矛盾的两个组成部分,面积和速度的地位是不一样的。相比之下,满足时序、工作频率的要求更重要一些,当两者冲突时,采用速度优先的准则。

面积和速度的互换是 FPGA设计的一个重要思想。从理论上讲,一个设计如果时序余量较大,所能跑的频率远远高于设计要求,那么就能通过功能模块复用减少整个设计消耗的芯片面积,这就是用速度的优势换面积的节约;反之,如果一个设计的时序要求很高,普通方法达不到设计频率,那么一般可以通过将数据流串并转换,并行复制多个操作模块,对整个设计采取“串并转换”的思想进行运作,在芯片输出模块再在对数据进行“并串转换”,是从宏观上看整个芯片满足了处理速度的要求,这相当于用面积复制换速度提高。

举一个例子。假设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输入数据流的速率是350Mb/s,而在FPGA上设计的数据处理模块的处理速度最大为150Mb/s,由于处理模块的数据吞吐量满足不了要求,看起来直接在FPGA上实现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利用“面积换速度”的思想,至少复制成3个处理模块,首先将输入数据进行串并转换,然后利用这三个模块并行处理分配的数据,然后将处理结果“并串变换”,就完成数据速率的要求。我们在整个处理模块的两端看,数据速率是350Mb/s,而在FPGA的内部看,每个子模块处理的数据速率是150Mb/s,其实整个数据的吞吐量的保障是依赖于3个子模块并行处理完成的,也就是说利用了占用更多的芯片面积,实现了高速处理,通过“面积的复制换取处理速度的提高”的思想实现了设计。 FPGA是英文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的缩写,即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它是在PAL、GAL、EPLD等可编程器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它是作为专用集成电路(ASIC)领域中的一种半定制电路而出现的,既解决了定制电路的不足,又克服了原有可编程器件门电路数有限的缺点。

FPGA采用了逻辑单元阵列LCA(Logic Cell Array)这样一个新概念,内部包括可配置逻辑模块CLB(Configurable Logic Block)、输出输入模块IOB(Input Output Block)和内部连线(Interconnect)三个部分。FPGA的基本特点主要有:

1)采用FPGA设计ASIC电路,用户不需要投片生产,就能得到合用的芯片。 2)FPGA可做其它全定制或半定制ASIC电路的中试样片。 3)FPGA内部有丰富的触发器和I/O引脚。

4)FPGA是ASIC电路中设计周期最短、开发费用最低、风险最小的器件之一。 5)FPGA采用高速CHMOS工艺,功耗低,可以与CMOS、TTL电平兼容。 可以说,FPGA芯片是小批量系统提高系统集成度、可靠性的最佳选择之一。

目前FPGA的品种很多,有XILINX的XC系列、TI公司的TPC系列、ALTERA公司的FIEX系列等。

FPGA是由存放在片内RAM中的程序来设置其工作状态的,因此,工作时需要对片内的RAM进行编程。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配置模式,采用不同的编程方式。

加电时,FPGA芯片将EPROM中数据读入片内编程RAM中,配置完成后,FPGA进入工作状态。掉电后,FPGA恢复成白片,内部逻辑关系消失,因此,FPGA能够反复使用。FPGA的编程无须专用的FPGA编程器,只须用通用的EPROM、PROM编程器即可。当需要修改FPGA功能时,只需换一片EPROM即可。这样,同一片FPGA,不同的编程数据,可以产生不同的电路功能。因此,FPGA的使用非常灵活。

FPGA有多种配置模式:并行主模式为一片FPGA加一片EPROM的方式;主从模式可以支持一片PROM编程多片FPGA;串行模式可以采用串行PROM编程FPGA;外设模式可以将FPGA作为微处理器的外设,由微处理器对其编程。

Verilog HDL是一种硬件描述语言,用于从算法级、门级到开关级的多种抽象设计层次的数字系统建模。被建模的数字系统对象的复杂性可以介于简单的门和完整的电子数字系统之间。数字系统能够按层次描述,并可在相同描述中显式地进行时序建模。

Verilog HDL 语言具有下述描述能力:设计的行为特性、设计的数据流特性、设计的结构组成以及包含响应监控和设计验证方面的时延和波形产生机制。所有这些都使用同一种建模语言。此外,Verilog HDL语言提供了编程语言接口,通过该接口可以在模拟、验证期间从设计外部访问设计,包括模拟的具体控制和运行。

Verilog HDL语言不仅定义了语法,而且对每个语法结构都定义了清晰的模拟、仿真语义。因此,用这种语言编写的模型能够使用Verilog仿真器进行验证。语言从C编程语言中继承了多种操作符和结构。Verilog HDL提供了扩展的建模能力,其中许多扩展最初很难理解。但是,Verilog HDL语言的核心子集非常易于学习和使用,这对大多数建模应用来说已经足够。当然,完整的硬件描述语言足以对从最复杂的芯片到完整的电子系统进行描述。 历史

Verilog HDL语言最初是于1983年由Gateway Design Automation公司为其模拟器产品开发的硬件建模语言。那时它只是一种专用语言。由于他们的模拟、仿真器产品的广泛使用,Verilog HDL 作为一种便于使用且实用的语言逐渐为众多设计者所接受。在一次努力增加语言普及性的活动中,Verilog HDL语言于1990年被推向公众领域。 Open Verilog International (OVI)是促进Verilog发展的国际性组织。1992年, OVI决定致力于推广Verilog OVI标准成为IEEE标准。这一努力最后获得成功,Verilog 语言于1995年成为IEEE标准,称为IEEE Std 1364-1995。完整的标准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参考手册中有详细描述。 主要能力 下面列出的是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的主要能力:基本逻辑门,例如and、or和nand等都内置在语言中。

* 用户定义原语(UDP)创建的灵活性。用户定义的原语既可以是组合逻辑原语,也可以是时序逻辑原语。

* 开关级基本结构模型,例如pmos 和nmos等也被内置在语言中。

* 提供显式语言结构指定设计中的端口到端口的时延及路径时延和设计的时序检查。 * 可采用三种不同方式或混合方式对设计建模。这些方式包括:行为描述方式—使用过程化结构建模;数据流方式—使用连续赋值语句方式建模;结构化方式—使用门和模块实例语句描述建模

* Verilog HDL中有两类数据类型:线网数据类型和寄存器数据类型。线网类型表示构件间的物理连线,而寄存器类型表示抽象的数据存储元件。 * 能够描述层次设计,可使用模块实例结构描述任何层次。

* 设计的规模可以是任意的;语言不对设计的规模(大小)施加任何限制。 * Verilog HDL不再是某些公司的专有语言而是IEEE标准。

* 人和机器都可阅读Verilog 语言,因此它可作为EDA的工具和设计者之间的交互语言。 * Verilog HDL语言的描述能力能够通过使用编程语言接口(PLI)机制进一步扩展。PLI是允许外部函数访问Verilog 模块内信息、允许设计者与模拟器交互的例程集合。

* 设计能够在多个层次上加以描述,从开关级、门级、寄存器传送级(RTL)到算法级,包括进程和队列级。

* 能够使用内置开关级原语在开关级对设计完整建模。

* 同一语言可用于生成模拟激励和指定测试的验证约束条件,例如输入值的指定。 * Verilog HDL 能够监控模拟验证的执行,即模拟验证执行过程中设计的值能够被监控和显示。这些值也能够用于与期望值比较,在不匹配的情况下,打印报告消息。 * 在行为级描述中,Verilog HDL不仅能够在RTL级上进行设计描述,而且能够在体系结构级描述及其算法级行为上进行设计描述。

* 能够使用门和模块实例化语句在结构级进行结构描述。

* Verilog HDL 的混合方式建模能力,即在一个设计中每个模块均可以在不同设计层次上建模。

* Verilog HDL 还具有内置逻辑函数,例如&(按位与)和|(按位或)。

* 对高级编程语言结构,例如条件语句、情况语句和循环语句,语言中都可以使用。 * 可以显式地对并发和定时进行建模。 * 提供强有力的文件读写能力。

* 语言在特定情况下是非确定性的,即在不同的模拟器上模型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例如,事件队列上的事件顺序在标准中没有定义。

5、DSP简介

今天,DSP广泛应用于现代技术中,它已是许多产品的关键部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最近,系西北工业大学Aviation微电子研究中心完成了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核心NDSP25的设计,它是以TexasTms320系列为指导来完成TMS320C25的数字信号处理器设计的目标,通过用一低端设计流,NDSP25兼容了TMS320C25的时间界面和指导内容。 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or)是一种适合对数字信号进行高速实时处理的专用处理器,其主要用来实时快速地实现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背景下,DSP已成为通信、计算机、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领域的基础器件。

数字信号处理器与数字信号处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通常说的“DSP”也可以指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ing ),在本文里都是指数字信号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是一门包括了许多学科并应用于很多领域的学科,是指利用计算机或是专用处理设备,以数字形式对信号进行采集、变换、滤波、估值、增强、压缩、识别等处理,得到符合要求的信号形式。数字信号处理器是用于处理数字信号的器件,因此它是伴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才产生的。 DSP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理论先行,80年代产品普及和90年代的突飞猛进。在DSP出现之前数字信号处理只能依靠微处理器(MPU)来完成。但MPU较低的处理速度无法满足高速实时的要求。因此,直到20世纪70年代,有人才提出了DSP的理论和算法基础。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1982年世界上诞生了首枚DSP芯片。几年后,第二代基于CMOS工艺的DSP芯片应运而生。80年代后期,第三代DSP芯片问世。90年代DSP发展最快,相继出现了第四代和第五代DSP器件。经过20多年的发展,DSP产品的应 用已扩大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并逐渐成为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决定 因素。

第13篇:文献服务部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

文献服务部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

【岗位名称】 部主任 【任职条件】

(1) 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

(2) 系统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或某学科专业知识,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相应的外语水平。

(3) 了解文献服务的工作规律和发展趋势,掌握读者信息需求,熟悉部门各项业务,以及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Millennium流通及期刊子系统。

(4)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理念,工作上勇于开拓创新。 (5) 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统筹协调能力,善于团结群众,能充分发挥馆员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积极性。

【岗位职责】

(1) 全面负责部门各项工作及人员管理,保证部门正常、有效运作。 (0.6) ① 负责上传下达,统筹协调部门内及部门间的各项工作;

② 负责制定本部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业务细则,组织并实施部门岗位行为规范、岗位业务技能培训,指导、检查和督促本部门各项业务工作;

③ 负责拟定部门发展规划,撰写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提交年度工作总结; ④ 负责各项业务统计、资料汇总及分析研究,为馆里各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⑤ 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业务学习及年度考核工作;

⑥ 依照各项规章制度,负责部门人、财、物及防火、防盗等安全管理; (2) 全面负责开展部门各项业务工作及新业务开拓。 (0.3)

① 负责组织Millennium流通及连续出版物子系统的培训、应用、维护和开发,组织处理系统中的数据问题;

② 负责总服务台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质量检查,组织办理毕业离校工作; ③ 负责组织部门新业务的开拓;

④ 负责组织新生入学教育和读者服务宣传,负责部门对外宣传材料及主页发布信息的终审和报批。

(3) 遵守馆内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馆里工作安排,组织完成临时性工作。(0.1) 【聘期目标】

(1) 按要求完成本岗位职责。

(2) 在图书馆学专业刊物上发表一篇以上专业论文。 (3) 承担或参与一项馆级以上科研项目。

【岗位名称】 副部主任 【任职条件】

(1) 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

(2) 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或某学科专业知识,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外语水平。 (3) 了解文献服务的工作规律和发展趋势,熟悉读者需求和部门业务,具有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Millennium流通及期刊子系统的应用能力。

(4)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和创新精神,以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理念。

(5) 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技能,以及良好的协作精神,善于团结群众,能充分发挥馆员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积极性。

【岗位职责】

(1) 全面负责书库业务及人员的管理,确保书库正常、有效运作。 (0.6)

① 协助部主任完成部主任岗位职责(1)中的任务; ② 负责书库所有家俱的统一配置及管理; ③ 负责审批部门勤助学生的申报、分配;

④ 负责安排并审核部门排班、值班表,审核部门人员考勤(含请假); ⑤ 负责组织书库工作质量及岗位行为规范检查。

(2) 承担书库部分业务的开展及新业务的开拓。 (0.3)

① 负责书库藏书规划、馆藏结构调整,组织藏书清点、调配、剔旧、修复及装订等; ② 负责组织书目情报服务,开拓书库新业务; ③ 负责组织书库读者教育及服务宣传; ④ 负责回复读者意见薄中的意见和建议。

(3) 遵守馆内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馆里工作安排,组织完成临时性的工作。 (0.1) 【聘期目标】

(1) 按要求完成本岗位职责。

(2) 在图书馆学专业刊物上发表一篇以上专业论文。 (3) 承担或参与一项馆级以上科研项目。

【岗位名称】 主任助理 【任职条件】

(1) 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

(2) 系统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或某学科专业知识,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3) 熟练掌握Millennium流通和连续出版物系统的应用,熟悉书库及总服务台相关业务。 (4) 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工作积极主动。 (5) 具有较强的业务创新能力和沟通协调技巧。 (6) 能够承担非正常班及加班工作。

【岗位职责】

(1) 协助部主任开展部门各项业务,开拓新业务。 (0.5)

① 负责应用及开拓Millennium系统的流通及期刊服务模块;

② 负责处理问题图书及其馆藏数据,包括同书异号、异书同号、重复馆藏、待剔旧书等的处理;负责组织有问题图书条码、书标的更换; ③ 负责组织图书、期刊、报纸的装订、验收及数据处理; ④ 负责批量添加读者数据,处理重复读者记录; ⑤ 负责馆际互借、通借通还业务; ⑥ 负责研修间的管理;

⑦ 负责组织办理毕业生离校工作;

⑧ 负责书目情报服务,包括新书推荐、热门书介绍、专题书目推荐等; ⑨ 负责各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包括读者利用统计、图书利用统计、月未统计等; ⑩ 及时回复邮箱中关于新系统及所负责业务的各种问题; ⑪ 负责与读者的沟通和互动; ⑫ 负责开拓新业务。

(2) 协助部主任做好部门管理工作,保证部门工作正常运转。 (0.4)

① 负责部门的排班、考勤;

② 负责申请、管理本部门所有设备和财产;

③ 负责撰写相关业务细则、规章制度、年度计划和工作总结; ④ 负责申请、培训、管理及考核相关的勤助学生。

(3) 遵守馆内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部门工作安排,完成临时性工作。(0.1) 【聘期目标】

(1) 按业务细则要求,完成本岗位职责。

(2) 在图书馆学专业刊物上发表一篇以上专业论文。 (3) 参与一项馆级以上科研项目。

【岗位名称】 值班主管 【任职条件】

(1) 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

(2) 具有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较高的英语口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3) 熟悉Millennium流通及期刊子系统,全面掌握总服务台及书库各项业务。 (4) 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沟通、协调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5)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责任心强,能服从部门全局工作安排。 (6) 能够承担非正常班及加班工作。 【岗位职责】

(1) 协助部主任全面协调部门人员,开展各项工作,保证部门工作正常运转。(0.6)

① 负责组织、实施及检查部门岗位行为规范;

② 负责巡查部门各岗位工作状况、设备、馆舍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③ 协调部门内以及与其它部门间的业务和人员; ④ 协助组织新生入学教育; ⑤ 负责接待临时性的读者参观;

⑥ 负责发送各类通知,并收集相关反馈意见; ⑦ 负责本部门防火、防盗等安全工作;

⑧ 处理馆内各种突发事件,做好非正常班、节假日值班工作。

(2) 参与部分业务建设。 (0.3)

① 参与总台管理岗的各项业务工作;

② 负责处理“读者荐购单”,关注读者留言簿中的各种问题; ③ 负责申请、分配及管理本部门的所有勤助学生; ④ 参与部分专题书目推荐。

(3) 遵守馆内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部门工作安排,完成临时性工作。(0.1) 【聘期目标】

(1) 按业务细则要求,完成本岗位职责。

(2) 在图书馆学专业刊物上发表一篇以上专业论文。 (3) 参与一项馆级以上科研项目。

【岗位名称】

特藏主管 【任职条件】

(1) 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 (2) 具有良好的古汉语基础及计算机应用能力。

(3) 掌握古籍分类、编目技术,具有目录、版本和文献基本知识,及古籍整理、开发与研究能力。

(4)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及创新精神,工作积极主动。 (5) 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 (6) 能够承担部分非正常班及加班工作。 【岗位职责】

(1) 配合部主任全面组织、开展特藏室的各项工作。 (0.6) ① 负责配合“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做好我馆古籍普查工作,并完成一定量的普查编目工作;

② 负责组织并参与古籍书目及馆藏数据的回溯和质量控制; ③ 负责组织进行古籍馆藏号的重新编制、数据更改及书签更换; ④ 负责组织读者利用古籍培训,开展深层次的参考咨询服务; ⑤ 负责本馆主页古籍服务栏目的建设、管理和更新;

⑥ 负责组织馆藏、审定订购书目,评估拟购古籍,供采访参考。 (2) 负责特藏室的管理。 (0.3)

① 负责安排、协调、培训本室馆员的工作,制订排班表; ② 负责向本室馆员传达各种通知,收集反馈意见; ③ 负责申报和领取本室办公用品;

④ 负责申请、培训、分配、管理及考核本室勤助学生;

⑤ 负责撰写本室各类规章制度、业务细则、年度计划及工作总结,协助做好岗位行为规范的实施及检查;

⑥ 负责本室防水、防火、防盗、防蛀等特藏保护工作。

(3) 遵守馆内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部门工作安排,完成临时性工作。(0.1)

【聘期目标】

(1)按业务细则要求,完成本岗位职责。

(2)在图书馆学专业刊物上发表一篇以上专业论文。 (3)参与一项馆级以上科研项目。

【岗位名称】 总台管理 【任职条件】

(1) 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

(2) 具有图书馆学专业基本知识,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及计算机应用能力。 (3) 熟悉Millennium流通子系统的各项功能,以及总服务台各项业务。 (4) 热爱本职工作,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踏实、严谨、细致。 (5) 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沟通、协调能力。 (6) 能够承担非正常班工作。

【岗位职责】

(1) 全面组织、开展总服务台各项工作。 (0.6)

① 参与一定时间内的借还书工作;清预约书架;赔书处理;

② 负责处理各种借阅证,包括代收借书证押金,开通校园卡,办理六校证、中大证、临时证;

③ 协助组织办理读者离校; ④ 负责处理简单的不能出借问题图书数据;更换部分有问题的书标; ⑤ 负责接收“绿色通道”、“指定购书优先借阅”图书,并及时通知读者取书; ⑥ 负责检查借还书处的工作质量,处理读者关于借还书的投诉及事故; ⑦ 负责为读者提供并收集馆际互借、通借通还、研修室等各种印刷型申请单; ⑧ 处理复印机问题,并为校外读者提供复印服务; ⑨ 总服务台相关工作业务培训;

⑩ 解答读者各种问题,主动宣传图书馆各项服务及相关规章制度。 (2) 负责总服务台工作统筹安排。 (0.3)

① 负责统筹安排总服务台工作,制订排班表; ② 负责向组员传达各种通知,并收集反馈意见;

③ 负责申请、培训、分配、管理及考核总服务台的勤助学生; ④ 负责安排将还回图书送往各楼层书库; ⑤ 负责申报和领取总服务台办公用品。

(3) 遵守馆内各项规章制度,服从主管安排,完成临时性工作。 (0.1) 【聘期目标】

(1) 按业务细则要求,完成本岗位职责。

(2) 在图书馆学专业刊物上发表一篇以上专业论文。 (3) 参与一项馆级以上科研项目。

【岗位名称】

古籍整理 【任职条件】

(1) 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 (2) 具有良好的古汉语基础及计算机应用能力。

(3) 掌握古籍分类、编目技术,具有版本学和文献学基础知识。 (4)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及创新精神,工作积极主动、认真细致。 (5) 能够承担部分非正常班及加班工作。 【岗位职责】

(1) 承担一定量的古籍普查和回溯编目(包括套录及原始编目)。 (0.6) (2) 承担古籍馆藏号的编制、书签更换,Millennium系统中书目数据的修改。(0.1) (3) 负责古籍书目数据、版本书影和破损书影的整理、刻录、备份、保管、统计,以及线装古籍的保护和管理。 (0.1) (4) 承担部分值班、读者服务及读者培训工作。 (0.1) (5) 遵守馆内各项规章制度,服从主管安排,完成临时性工作。(0.1) 【聘期目标】 (1) 按业务细则要求,完成本岗位职责。

(2)在图书馆学专业刊物上发表一篇以上专业论文。 (3)参与一项馆级以上科研项目。

【岗位名称】 书库管理 【任职条件】

(1)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 (2) 基本掌握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检索技能。

(3) 热爱本职工作,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踏实、严谨、细致。 (4)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沟通和协调能力。 (5) 能够承担非正常班工作。 【岗位职责】

(1) 组织、开展本组各项工作,确保书刊报及时准确上架、顺架。(0.6) ① 承担一定量的排架、顺架任务; ② 修复破损书刊; ③ 处理磁条问题图书;

④ 及时巡库,解答读者问题,辅导读者检索文献,并为读者查找书刊; ⑤ 及时补充检索台用纸片、笔,解决管理区域的馆舍及设备问题;

⑥ 报刊组需协助完成报刊下架(包括下架单、下架统计)、送装订及回架工作。 (2) 负责各组工作统筹安排。 (0.3)

① 负责统筹安排本组组员的工作,制订排班表; ② 负责向组员传达会议及各种通知,并收集反馈意见; ③ 协助并组织人员到总服务台取书;

④ 负责申请、培训、分配、管理及考核本组勤助学生; ⑤ 负责申报和领取本组办公用品。

(3) 遵守馆内各项规章制度,服从主管安排,完成临时性工作。 (0.1) 【聘期目标】

(1) 按业务细则要求,完成本岗位职责。 (2) 完成一篇工作体会,或建设性工作报告。

【岗位名称】 总台服务 【任职条件】

(1)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

(2) 基本掌握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知识,具备适应工作需要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 熟悉Millennium系统的借还功能及相关应用。

(4) 热爱本职工作,工作认真、细致,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及服务技能。 (5) 能够承担非正常班工作。 【岗位职责】

(1) 负责处理借还书、预约书、过期罚款业务;将还回的图书分类放置,并安排送往相应书库;参与办理毕业生离校工作。 (0.6)

(2) 负责自助还书机、本楼层复印机的处理。 (0.1)

(3) 负责收集借还时发现的磁条问题、条码问题、书标问题、破损散页等各种问题图书。 (0.1) (4) 主动宣传图书馆的各项服务或相关规章制度,热心解答读者问题。 (0.1) (5) 遵守馆内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组长及主管安排,完成临时性工作。 (0.1) 【聘期目标】

(1) 按业务细则要求,完成本岗位职责。 (2) 完成一篇工作体会,或建设性工作报告。

【岗位名称】 古籍修复 【任职条件】

(1) 熟悉古籍保护的基本常识,掌握一定的古籍修补技术。 (2) 熟悉古籍版面形式、装订形式、卷册标称及其特征。

(3) 熟悉古籍装订的各种材料,设备的类型、功用、使用方法与技术质量要求。 (4) 热爱古籍,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5) 能够承担非正常班工作。 【岗位职责】

(1) 负责破损古籍的修复、装裱、造册登记,松散图书的换线、换封皮、换书签、按册次或卷次编顺序号。 (0.6)

(2) 对古籍修复技术要求与设备提出建议,做好古籍防水、防火、防盗、防蛀等保护工作。(0.2) (3) 负责本岗位勤助学生的培训与管理。 (0.1) (4) 遵守馆内各项规章制度,服从主管安排,完成临时性工作。 (0.1) 【聘期目标】

(1) 按业务细则要求,完成本岗位职责。

【岗位名称】 书库服务 【任职条件】

(1) 大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 (2) 基本掌握图书馆学专业知识或古汉语基础知识,及计算机检索技术。 (3) 热爱本职工作,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4) 能够承担非正常班工作。 【岗位职责】

(1) 负责新到图书、期刊、报纸的签收、上架;还回及阅后图书、期刊、报纸的及时归库、上架、顺架;协助到总服务台取书;破损书刊的下架;阅览书库的阅览登记;协助完成报刊装订工作。 (0.6)

(2) 定时巡库,解答读者问题,辅导读者检索文献及在架上找书;特藏书库服务负责为读者入库提取线装书、办理复印等手续。 (0.2)

(3) 负责指导、检查当班时段本组勤助学生的工作;检查并上报管理区域的馆舍、复印机、检索机等问题;做好书库防水、防火、防盗、防蛀等安全保护。 (0.1)

(4) 遵守馆内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组长及值班主管安排,完成临时性工作。 (0.1) 【聘期目标】

(1) 按业务细则要求,完成本岗位职责。

第14篇:文献及毕业总结和致谢

建筑

摘要 大量建筑的历史和历史中的建筑,以及建筑在材料等各方面的发展,到今天相关的理论是比较成熟的。

关键字 建筑结构和材料,建筑的类型和设计,建筑的组成。 现代建筑和结构材料

古代修建的许多伟大的建筑仍然存在并仍在使用中。其中罗马的万神殿和大斗兽场;伊斯坦布尔的索菲亚大教堂 ; 法国和英国的哥特式教会和新生大教堂,它们巨大的穹顶,像佛罗伦萨和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这些巨型结构用它们厚实的石墙抵抗巨大重量带来的推力。推力是一个结构的每个部分施加在它的其他部分的压力。

这些伟大的建筑不是数学和物理知识产品。它们在没有经验和观察依据的基础上被修建起来,通常是不断失败和不断尝试的结果。它们幸存下来的原因之一是建造它们所用的强度远大于它们实际所需的强度。但古时的工程师也有他们的失败。例如在罗马,大多数人民居住在裙房,很多出租房通常达到十层高,这些房子有许多被粗劣的修建并且时常倒塌导致大量的伤亡。

然而今天,工程师不仅仅在经验方面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大量的科学数据允许他事先做仔细的推算。当一位现代工程师设计一个建筑时,他考虑到所有组分材料的总重量。这就是做恒荷载,是结构自身的重量。他必须也考虑动荷载,人、车、家具、生活用具和结构正常使用是承载的所有重量。像桥梁类的结构承载着高速运行的车辆,他必须考虑活荷载施加在结构上的冲击荷载。他也必须考虑安全的因素,即考虑安全的额外承受能力——使结构强度大于实际的受力强度。

现代工程师必须并且了解结构不同组件所受到的不同力,包括两个完全相反的作用——压力和拉力,在受压状态下材料被压或被推挤在一起;在受拉状态下材料被拉开或和拉长, 正如一根橡皮条一样。 除了拉力和压力,还存在另一种受力状态,称为剪力,它可能存在于垂直平面内, 也可能存在于梁的水平截面内。在中性面内,既不存在拉力也不存在拉力。

综合起来一共有三种力作用在结构上:垂直方向要么上要么下; 而水平方向则要么左要么右; 这些力使结构产生扭转或者弯曲的变形。而斜向的力则是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两个力的合力。土木工程所涉及的力使静力,这些力必须保持平衡。以竖直方向为例,它们必然相互抵消。如果一根梁上作用了荷载,那么这根梁必须有足够的强度来抵抗它上面所作用的荷载。在水平方向的力同样要平衡,这样才不会使构件左右发生移动。使建筑产生扭转的力就要通过相反方向抵抗扭转的力来平衡。总而言之,在静力中,所有力都要满足平衡条件。

现代的一个重大的工程失误就是1904年塔科马大桥的崩溃, 这次工程事故的原因使是没有足够仔细考虑这些力作用的持续时间。当风速超过65公里每小时的强风暴来临时,导致了行车道发生了侧向的移动使这座大桥倒塌。幸运的使,工程师从失误中吸取教训,所以现在最普遍的做法是,做个模型在风洞里进行桥梁模型的风抵抗试验,从试验中得到大量的有效数据。

更加早期的主要建筑材料是木和石工砖、石头或者瓦片和一些类似的材料。希腊人和罗马人有时使用铁棍或钳位加强他们的建筑。以在雅典的Parthenon神庙为例,现在在钻了的孔里面还有生锈了的钢钉。罗马也使用了由火山灰做的称为pozzolana的自然水泥,在水下变得跟岩石一样坚硬。

钢筋和水泥,现代两种最重要的建筑材料,在19世纪被使用了。 钢由铁和少量的碳组成的合金,在那时从冶炼中得到钢铁作为刀剑有着特殊的用处。 1856年,Beemer过程发明以后,钢铁可以用低价购买得到。钢的最大有点就是它的抗拉强度; 即它在一定的拉力下不丢失它的强度,我们知道在很多材料在承受拉力的情况下很容易断裂。新的合金进一步增加了钢的强度并且消除了钢材在重复的变向力的作用下像容易疲劳的一些缺点。

现代水泥, 叫做波特兰水泥, 1824 年发明了这种水泥。这是一种石灰石和黏土进过加热然后加工成粉末的混合物,在建设现场它与沙子、集料(小石子、碎石、或石渣), 和水形成混泥土。混凝土的可塑性非常好; 它可以被浇筑成任何形状的构件。钢材有抗拉强度好的特点,而混凝土则有抗压强度好的特点。所以两种材料在一起就发挥各自的有点,而且缺点得到了补充。

他们也以另一种方式互相补充:他们几乎具有相同的膨胀率。 因此他们在压缩和拉伸的作用下可以共同工作。道路在它受拉的区域预埋已经张拉的钢筋。他们相互粘结在一起使钢筋不会从混凝土中滑出来。 钢另一有点是钢在混凝土不会生锈。酸腐蚀钢而混凝土中有一个碱性的环境。

预应力混凝土是钢筋混凝土的一个重要形式。预应力提供构件必要的抗拉强度。张拉钢筋先张拉和后张拉两种方法。预应力混凝土使非常规建筑的发展称为了可能。像这种相对新的技术一般能得到发展。

当前的一大趋势是发展轻型材料。例如铝,有着跟钢材一样的性能却比钢材的重度小得多。铝制的梁已经在桥梁结构和框架结构中得到了应用。

生产与更多高强、耐久和更轻质的混凝土一直在不断的尝试。 使用聚合物在某种程度上能帮助削减具体重量,长纤维状化合物的塑料一直作为混合物一部分。

建筑类型和设计

建筑和人类息息相关, 因为它为人类提供了必要工作和居住空间。 根据使用功能不同的分类, 建筑主要分为两类: 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工业建筑供工厂或工业生产使用,然而民用建筑被用来居住、工作、教育和进行其他一些社会活动。

工业建筑被用来加工和制造各类产品, 在这些领域像采矿业、冶金产业、机器制造业、化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工厂厂房。工厂厂房可被分为两类: 单层厂房和多层厂房。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在建造上是一样的。但是, 工业和民用建筑的不同在于建筑材料的不同和使用功能的不同。

民用建筑被划分成两大类: 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应该适用于家庭生活,每个单体应该包括至少三个必要的房间: 客厅、厨房和洗手间。公共建筑 能为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管理工作和其它服务提供空间, 譬如学校, 办公楼, 儿童保健中心, 公园, 医院, 商店, 驻地, 剧院, 健身房, 旅馆, 展览室, 浴水池, 等等。它们拥有不同的功能, 反之要求不同的设计类型。

住房是为人类而建造的。住房的基本的功能是提供庇护空间, 但人们今天对他们的住房有更高的要求。一个家庭搬入一个新邻里将想要知道这个可供使用的住房是否符合安全、健康, 和舒适的标准。这个家庭也会问社区中心有多远。

在 60 年代中期, 住房最重要的价值是它内外是否拥有充足的空间。大多数家庭更喜欢单户住宅面积在半每英亩大小左右, 为spare-time 活动会提供空间。在高度工业化国家, 许多家庭喜欢居住在离市区中心尽可能远的地方, 既使职工必须行驶一定距离到他们的工作地点。相对于城市区住房而言,很多家庭更喜欢郊区住房。因为他们的首要目标是远离噪声, 拥挤, 和混乱。 交通的便利与否不再是人们考虑住房的决定因素,因为多数工作者驾车去工作。人们首要考虑房间的大小、安排和卧室的数量。

在任何建筑在建造之前, 计划必须得展示大厦将会是什么样子, 它要建在哪个确切的地方并且一切将怎样去完成。

建筑设计的一个重点是房间的布局, 应该为它计划的功能提供及可能便利。在寓所里, 布局也许被分为三类来考虑 : \"白天\", \"晚上\", 和\"服务\" 。 这些区域之间的交通便利应重点考虑。\"白天\" 房间一般包括一个饭厅、设置室和厨房, 但其它房间, 譬如书房, 也许增加, 并且那里也许是大厅。客厅, 一般是最大的, 经常也作为饭厅使用, 同样, 或厨房也许有一间餐厅。\"服务\" 包括厨房、卫生间、larder, 和水壁橱。厨房和larder 用房间连接服务。

还必须考虑不同房间外观表现的不同, 并且那些最常使用的房间应尽量面朝南向。然而, 通常很难符合最宜的要求, 同时要考虑周围环境和道路的位置。在解决这些复杂问题时, 还必须遵守地方城市用地规划,有关与公开礼节,人口密度, 建筑高度, 居住空间绿化率, 建筑红线, 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等等。

工业建筑要求标准化,但是这些建筑仍然需要遵照地方城镇规划。现代趋势是光明、通风的厂房配有办公室, 招待室、电话总机, 等, 房子在一个低大厦俯视通路, 车间, 还光线良好,通风。 是较不容易接近的对公开看法。

通常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的工厂可能被建一个shed类型的屋顶, 组合窗口面北以便均匀地分配自然光线而没有太阳强光。 建筑的组成

材料和结构形式是由组成一个大厦的各部分各种各样的零件组合而成, 包括负荷框架、外层装修、地板, 和零部件。大厦中有机械和电气系统, 譬如电梯、热化和冷却系统, 和光照系统。上部结构是一个大厦在地面之上的部份, 下部结构是大厦的地下部份。

摩天大楼19世纪得到了发展: 钢骨架结构建筑和电梯井的运用。1855年,柏思麦交换器推荐建筑结构用钢材。Gustame Eiffel (1832 年-- 1923) 在法国建造了钢骨架建筑。他为1889巴黎博览会设计了Galerie des 机器和塔,向世人传达了钢框架轻巧的特点。埃佛尔铁塔, 984英尺高(300米), 是人类建立的最高结构,直到40年后才被一系列的美国摩天大楼超过。 1857年第一台电梯由Elisha Otis安装在纽约的百货商店。1889 年, 艾菲尔铁塔上安装了第一台电梯, 这台水力驱动电梯每个小时能运送2,350位乘客到达山顶。

负荷框架:直到19世纪后期, 建筑的外墙才用来作承重墙,支撑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这种结构框架建筑的房屋仍然在使用。承重墙由于在高层建筑中要求很大的厚度来承受重量从而限制了建筑的高度。以19世纪80年代修建在芝加哥16层Monadnock大厦为例, 底层墙壁的厚度达1.5米。1883 年, 由Le Jenney (1832年-- 1907年) 发明的支持上层结构荷载由铸铁形成的包括梁和柱在内的核心筒结构, 于1889年第一次被使用。作为最基本的建筑结构, 附属的墙壁为\"悬墙\",直到30 年代, 当使用了轻的金属和玻璃悬墙这样的新型建筑材料,结合钢结构骨架, 高楼大厦才不断出现。

世界大战之前,几乎所有高层建筑都用钢结构骨架修建。二战以后, 由于钢材的短缺钢和混凝土的改进使高层建筑发展到了用预应力混凝土建造的阶段。芝加哥的Marina Towers (1962) 在美国是最高的混凝土建筑; 它的高度179米,但是后来由于伦敦的Post Office Tower的出现(650英尺(198 米))。第一高度的位置随之被代替。

由于在关于摩天大楼高度的变化,使承重墙再次被采用。1962年由Eero Saarinen 设计的纽约CBS大厦, 四周布置了5英尺(3米)的墙壁。这沿四周布置的墙实际上构成了承重墙。发生这种变化的一个原因是, 采用核心筒结构能经济而且有效的抵抗强大的风荷载。 世贸大厦采用的就是这种结构。相反, 刚性框架或垂直支撑保证侧向稳定。

维护结构:建筑的维护结构包括透光的窗口和不透明墙壁。窗口是传统上的玻璃, 虽然有时也使用塑料, 特别是在存在维护问题的学校。墙壁是建在结构之上并用来保护结构的一种构造。它能用各种各样的材料来建: 预制块、石头、不透明的玻璃、塑料、钢、和铝。木这种材料主要用在房子的室内装修; 由于火灾它一般不被用为商业、工业、或公共建筑中。

地板:建筑中地板的结构形式取决于建筑所采用的基本结构框架。在钢结构建筑中,地板既是支撑在柱子上的一个结构又是基于钢粱或一个舱板的顶部。在混凝土结构中,地板既是柱子的一个中间支撑又是混凝土梁上把两个方向是梁连为一个整体的结构。地板的使用取决于柱子之间的间距以及居住空间的功能。例如在公寓,柱子的跨度为12到18英尺(3.7-5.5米),最通用的建筑形式是没有梁支撑的混凝土。对于整体的空间来说,混凝土板一下的空间就是我们的使用空间。槽型钢板通常用于办公楼,槽则被用来安装电话线和输电线。in

机械和电气系统:一个现代建筑不仅包含着它意欲的空间(办公室、教室, 公寓) 而且包含安装提供一个舒适环境的机械和电气系统的辅助空间。这些辅助空间在摩天大楼也许占大厦空间的25%。而其取暖、通风、电器、和管道系统在办公楼中的重要性事实上占到了40%的预算。由于密封的大厦和密封窗口的使用增加。精心制作的机械系统和空调系统提供了通风和透气的渠道。悬挂于照明设备之下的天花板之间也许也有很多管线埋藏在里面。

曾经有过合并机械和电气系统到建筑学中并简明地表示出来他们的尝试。例如在Des Moines, Iowa的American Republic Insurance Company大厦(建于1965年) 把输送管和地板结构以典雅的形式暴露在外面。这种方法使减少建筑的费用和允许创新成为可能, 譬如在结构的间距方面。

土壤和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土壤的属性在建筑基础设计中称为极端重要成为极端重要的考虑因素,基础的设计取决于多种土层和土层的成分及地下水位的情况。土壤很少是单一组成; 他们一般是土层厚度不断变化的混合物。一般而言,大颗粒的土壤所支持的重量要比小颗粒的承载力大得多。最坚硬的岩石可支持100吨每平方英尺, 但最软的泥沙支撑仅仅0.25吨每平方英尺。

所有表面之下的土壤在是实土;土壤在一个相当于与其自身土柱重量下的压力下。许多土壤(除了多数沙子和石渣)都展现出自身的特性。在压缩的情况下土壤会收缩而在压力去除后它又会反弹回来。土壤弹性通常具有不定性,即土壤的取决于荷载作用时间的长短, 可以从分钟也可以是几年。经过一段时间, 如果强加在其上的荷载大于土壤的自然击实重量建筑就会会稳定。相反如果建筑加于土壤的荷载小于土壤自身的击实重量则建筑就不稳定。在大厦的重量之下土壤也许会流动,这是一种被挤出的趋势。

由于压实作用和流动作用下, 建筑倾向于稳定。不均匀沉降问题的解决,比萨和波隆纳里斜塔举例证可以很好的证明, 不均匀的沉降导致建筑的倾斜对建筑有损坏的作用, 墙壁会出现开裂, 窗子和门会变形失效,发展到极端大厦也许崩溃。统一的解决方法并不是那么严肃的, 即使在一种极端情况下, 譬如墨西哥城就有可能有严重后果。过去100 年里,由于地下水位的变化使有的建筑下沉甚至达到了10英尺(3米)。由于这样的沉降发生在建筑的后期,对建筑之下的土壤进行仔细的分析是必要的。

土壤大的可变性导致了对基础问题处理的方法的多样性。基础坚固的土壤存在于地基的表面,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是在其上浇筑一层混凝土。哪里的土壤软就越有必要在这个土层铺一层混凝土分担其上的荷载; 在这种情况下, 建筑的下面通常是一整块的混凝土来分担建筑的重量。在土壤在表面附近无法支持大厦的重量的地方用垫木头把混凝土结构深入到坚实的土层。

建筑结构自然地把上部结构的力传到基础。然而设计过程,进行从屋顶下来到建筑的基础(沿着重力的方向)。从前, 基础的设计没有服从系统调查。在20世纪开发了一种科学的基础设计的方法。美国的Karl・Terzaghi 作了一种先锋探索性的工作使准确预言基础的行为成为可能,使用土壤机械学与勘测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过程。过去的基础失败, 譬如比萨斜塔的典型例子, 到现在这类事情变得几乎不存在。基础仍然是许多建筑的一不可预测但昂贵的部份。

总结体会

这次设计是对我大学四年的综合,也是对我所学知识的集中应用,它全面的反映了我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就我自己而言,在本次设计中,从一开始的资料调查和资料收集到最后的综述报告和出图。在整个的设计工作中,我认真、仔细、严格地按照老师的安排完成各项工作,而且对设计中不明白的问题向老师、同学请教。 在设计过程中,我不断地出现错误,又不断地解决错误,不断地吸取自己和同学们出错的教训,总结大家的经验,并注意老师提到的事项,将各个因素融入本设计中,尽量做到最终的设计不出错或少出错。我所做出的努力在我的设计成果中已经充分表现了出来,我对自己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的表现满意,但是仍然有需要改进之处, 在本次设计中,我发现电算和手算存在很大差别,我的电算配筋结果比手算配筋结果要小很多,可能是我对PKPM软件的相关参数设置还不够熟悉。这次设计虽然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但值得我骄傲的是,在毕业设计完成的现在,我已经可以保证在我的下一个设计中绝对不会在出现相同的问题,我认为这是我这次毕业设计收获最多的地方。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对本专业的认识又提高到了一个深度,对结构设计的总体概念也有了加强,这对我将来的工作有了极大的帮助。

衷心感谢在这次毕业设计中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 首先感谢学校及学院领导对我们此次毕业设计的关注和安排,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校给予了我们在时间安排上和教室安排上的许多方便,使我们能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此次设计。

其次感谢在设计过程中一直给予我指导和帮助的赵惠敏老师,感谢赵老师这段时间以来在设计安排、知识讲解以及其他方面给予我的关心和指导,使我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顺利完成了本次设计。 同时感谢在设计中给我帮助的每一位老师,感谢和我一起完成这次毕业设计的各位同学,以及所有给予过我帮助的人。

第15篇:图书馆印刷版文献收藏及使用

图书馆印刷版文献收藏及使用

读者调查总结

Ⅱ、图书馆对读者意见的反馈(第一部分)

一、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

自1999年以来,在“985”、“211”项目经费的支持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得到跨越式的发展,2001年图书馆年度购书经费已超过1400万元,比1998年增长近两倍。随着清华向综合性大学的发展,新学科的不断出现,师生在教学、科研中对文献信息需求不断增长。但自2002年以来,由于“211”“985”二期项目启动时间滞后,且学校每年从该项目获得的实际经费减少,而图书馆购书经费主要来自这两个项目经费,因此使图书馆购书经费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虽然近几年每年实际支出的购书经费都略有增加,但由于外文书刊和电子资源的涨价,特别是外文期刊由过去的影印本转成原版,所以除电子资源每年略有增加外,其他种类文献资源采购数量都在逐年减少。在此情况下,图书馆确定的文献资源基本建设目标是:维持或适当压缩现有印刷版文献规模,大力发展电子资源,优先保证教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文献需求,尽量满足其他学科基本需求。

图书馆对各种文献资源的购买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 中文图书面对大量的读者,尤其是本科生,流通量很大,受益面很广,所以图书馆用于中文图书的经费要尽力保证,并且要想各种办法,开辟各种渠道,力求中文图书能买得全面、准确、快速。外文图书的读者主要是教师和研究生,但是由于外文书价格比较贵(目前图书馆购买的外文书的平均费用为$100左右/本),所以外文书购买力求选准,优先考虑读者推荐的书目,尽量选择国际上权威出版社的图书,使图书馆馆藏外文书有特色。

随着电子资源的发展,近几年图书馆逐步调整印刷型外文期刊的订购数量。目前只剩不到700种,平均每种期刊的价格约¥1万元。由于某些外文数据库商规定,在购买全文数据库时用户必须保持原订购的纸本期刊品种,不能削减,所以现在订购的外文期刊中,有近200种属于和数据库捆绑一起订购,经费约占外文期刊经费的50%。与国内其它重点大学图书馆相比,清华图书馆订购的印刷型外文期刊,无论品种还是所花经费,都是比较少的。

 我们力求中文学术期刊能够满足读者的所有需求,但是对于娱乐性的期刊的订购有所限制,近几年,图书馆购买了“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库”、“万方数据库”,所以图书馆减少了中文期刊的复本量。

近几年图书馆大幅度增加了电子资源,并加强了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图书馆从1996年开始购买网络数据库,至今已购买中外文数据库322个,通过70多种不同的检索平台提供服务,其中外文电子全文期刊23,598种,中文电子全文期刊12,846种,40余万册电子图书,2005年用于购买电子资源的经费已经超过图书馆文献总经费的1/3,目前在国内大学图书馆中,清华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是最丰富的之一,使用也是最好的之一。2004年清华共检索二次文献数据库170多万次,浏览和下载全文期刊和图书280多万篇。目前电子资源的购买和使用已具备相当规模,是图书馆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它文献(会议录、博硕士学位论文、参考工具书、标准、专利文献),由于经费的原因,目前图书馆购买购买的数量比较少,主要靠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来解决。   

第16篇:文献综述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 廊坊市瑞友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专 业: 财务管理 姓 名: 杜海元

指导教师: 翟会颖

2014年5月14日

1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前 言

本人毕业设计的课题为《廊坊市瑞友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由于目前国内外学者并没有对汽车行业的发展进行过规划分析,并且汽车行业在我国一直属于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因此本文的叙述对汽车行业的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盈利能力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用盈利能力理论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给出对策。这些文献给予本文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查阅近几年有关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论文和期刊。

2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各国企业都将面临全球的竞争挑战,而且汽车行业更新换代快,面临的竞争与日剧增。目前我国已经加入WTO,国内企业所遇到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化解压力并在竞争中发展壮大,是每一位企业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并且获取利润是企业的最终目的,获利能力的大小显示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和企业未来前景的好坏。企业必须能够获利才有存在的价值,建立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增加盈利是最具综合性能力的目标,它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无论是企业的经理人员、债权人,还是股东(投资人)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近几年国内外学者进一步研究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分析涵义综述

黄明、郭大伟在《浅谈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说,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一定的收入而言。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利润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差,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反映。无论是企业的经理人员、债权人、还是股东(投资人)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重视对利润率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钱爱民(2011)在《公司财务状况质量综合评价研究》中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中指出,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经济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指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成本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

朱德龙(2010)《财务报表分析》中提出,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可以从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四个方面进行。

崔也光(2005)《财务报表分析》中对盈利能力分析的内涵阐述,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利现金能力、降低本钱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个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体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

赵改云(2010)《企业现行盈利能力指标分析之我见》中提出长期盈利能力是着眼于企业长期的发展状况,通过对实现利润和占用投入资金比率的分析,评价企业投资的增值能力。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资金进入企业后,最终形成了各种形态的资产。企业在一段时期内资产一定的情况下,获得的利润越多,

3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表明资产的获利能力就越强。因此,可以进行资产盈利能力分析,衡量资产的运用效益,反映投资效果。

屠芳(2012)认为,盈利能力与盈利质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二者各有侧重。盈利能力主要强调的是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它主要是以应计制为基础,其表现为税后净收益的大小以及相关比值的大小;而盈利质量则主要反映盈利的确定是否同时有相应的现金流入,即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利是否与现金的流入相伴随。只有伴随现金流入的盈利,这样的盈利水平才具有较高的质量,具体表现为以应计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与以现金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的差异程度,一般而言,这一指标越小,盈利质量越高。

田俊敏(2009)《改进盈利能力指标评价体系》中提出企业常用盈利能力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和每股收益等。这些指标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企业的风险特征、理财行为特征及投资价值,为相关利益人提供多种多样的盈利能力信息,从而有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投资和信贷的决策,也为评价企业绩效提供有效基础。资本保值增值率是根据“资本保全”原则设计的指标,更加谨慎、稳健地反映了企业资本保全和增值状况,它体现了对所有者权益的保护,通过对该指标的分析可以及时、有效的发现侵蚀所有者权益的现象,反映了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

童翔飞(2004)《企业集团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财务控制与改进——相关财务指标分析》一文中,讲述了获取利润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这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也关系到债权人以及企业经营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是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共同关心的重要指标。

提高盈利能力综述

刘祥坠(2008)《企业盈利能力指标分析》中明确指出一个公司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其为获得该收益所投入的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能为公司的股东带来价值。因此,经济增加值率越高,公司的价值越高,股东的回报也就越高;股东回报越高,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也就越好,即公司的市场价值越高。在市场经济中,资本是讲求效益的,公司资本运作的效益越高,就越能吸引资本的投入。在传统的利润标准体系下,没有一个恰当衡量资本运作效率的指标,而在经济增加值率标准下,这个问题将一目了然,经济增加值率高即意味着该公司单位资本创造的价值最大。

倪燕(2009)《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指出企业盈利能力存在的问题,她指出企业

4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盈利能力高低的判断,取决于企业提供的利润信息,企业利润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说,在资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利润越多,企业盈利能力相应越好,反之,企业利润越少,企业盈利能力越差。因此,很多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非常重视利润数量的多少。然而,企业的利润额由于受会计政策的主观选择、资产的质量、利润的确认与计量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质量风险问题。只看重利润的多少,不关心利润的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利润信息及盈利能力的真实性,从而有可能导致财务分析主体的决策缺乏准确性。

陈荣奎(2006)认为,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通过研究利润表有关数据之间的对比关系以及利润表中有关项目和资产负责表中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来评价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和预期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其中最根本的有两个角度,即从利润形成结构来分析获利能力和从投资报酬率的角度来分析获利能力。利润形成结构分析主要是通过利润表有关项目之间的对比关系来分析公司的获利能力,这是传统的获利能力分析的基本方法。这方面的指标主要有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净利率等。

王芳(2009)《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探索》中指出由于上市公司自身特点所决定,其盈利能力除了可通过一般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分析外,还应进行一些特殊指标的分析,特别是一些与企业股票价格市场价值相关的指标分析。如每股收益、普通股权益报酬率、股息发放率、价格与收益比率等指标。由于会计分期假设和权责发生制的使用,决定了某一期间的利润并不一定具有可持续性,利润带来的资源并不一定具有确定的可支配性,从而使以上所述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不能反映企业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存在着只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数”量,不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量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在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到影响企业盈利能力质量的因素。决定盈利能力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现金净流量及利润的构成情况等。

程培先(2008)在《企业获利能力分析指标探索》相关理论中提出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出现的几个问题,仅从销售情况看企业盈利能力,有时不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忽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不能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忽视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作用,企业只注重对企业借入资本或只对企业的自有资本进行独立分析,而没有综合考虑二者之间结构是否合理,因而不能正确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忽视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忽视了从提高企业资产管理

5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效率角度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性。这将不利于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进而推动盈利能力。

谢宏(2006)《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盈利和盈利分配情况所作的分析,它是企业财务结构和经营绩效的综合表现。投资者关心企业赚取利润的多少并重视对利润的分析,是因为他们的投资报酬是从中支付的。对于债权人来讲,利润是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来源。政府有关部门关心的则是微观和宏观的经济效益以及各种税费上交的可靠性,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通过对盈利能力的分析,来评价判断企业的经营成果,分析变化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企业获利水平,它是管理者经济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体现。对员工来讲,则是丰厚报酬和资金的来源,并可保证工作的稳定,同时它也是集体福利,不断完善的重要措施。

盈利能力分析方法综述

张宝清(2010)《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指标探讨》中应用层次分析法构造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既容易理解,又有很强的操作性。

侯晓红,李琦,罗炜(2011)《大股东占宽裕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关系研究》中利用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系列指标的结果进行处理评价,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

刘捷,王世宏(2011)《资本规模对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中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客观赋权的多指标分析方法有利于避免指标排序以及其权重选择的主观性。

孔宁宁,张新民,吕娟(2012)《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中构建了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企业盈利能力测评模型,并通过具体实例研究证明该模型的仿真结果比较可靠,而且测评准确度高,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

穆林娟(2009)《财务报表分析》中提出: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两个或几个有关的经济指标的对比,找出差异,研究和评价公司经营状况的一种方法。比率分析方法是以同一期重要财务报表上的若干项目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求出比率,用以分析和评价公司的目前相关情况以及公司目前和历史状况的一种方法。趋势分析法是为了揭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及其原因、性质,帮助预测未来。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研究开始于90年代初,早期研究主要是以财务指标为核心的企业财务业绩评价,后期发展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多角度综合评价。

6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企业的盈利能力研究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以往的研究理论,为我们对现代企业盈利能力体系的研究和探索,打下良好的基础。

Czyzewski and Hicks (2009) 《 Analysi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一文中对资产机构和现金持有量如何影响资产收益率(ROA)的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成功的企业具有相对高的现金资产集中充足度,其对现金实际上会产生较高的资产收益率。

McKinsey Quarterly (2010)《A marketer’s guide to behavioral economics》,NedWelch 在 Maeketers have been applying behavioral economics-often unknowingly for years。A more systematic approach can unlock significant value.美国学者罗伯特·卡普兰(2010)《 Balanced score card 》中提出平衡计分卡理论,它的基本思路是将影响企业运营的包括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表面现象和深层实质、短期成果和长远发展的各种因素划分为几个主要的方面,并针对各个方面的业绩目标,设计出相应以便系统、全面、迅速地反映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为企业的平衡管理和战略实现服务。它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组织战略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定义组织绩效目标,每个角度包括战略目标、绩效指标、测量指标以及实现目标所需的行动方案,从而大大改进了以往绩效管理中由于仅关注财务指标造成的局限性,并在世界很多国家大型企业得到推广。

7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结 论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我们可以发现: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汽车行业已经有五十年的发展历史,这五十年对中国的汽车行业来说是一个很长的发展时期,中国的汽车行业到了崛起的时候了。而且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地转换,现在的80和90后又是一个比较讲究享受的群体,他们的购车欲远远大于他们的实力,成为汽车领域新的一部分,这大大加快了汽车行业的发展。近几年学驾驶证的人越来越多,这也是中国汽车行业即将步入高速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因此,汽车行业的盈利能力不容忽视,它关系到企业管理者、股东、债权人和职工的经济利益。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我们可以发现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需要从企业的指标分析方面、特殊指标如每股收益方面、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对比方面、资本结构方面、商品结构方面等研究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则其给予股东的回报率越大,企业的价值越大,同时盈利能力越强,带给企业的现金量越大,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因此赚取的利润也越多,保障了投资人、债权人和员工的经济利益。本文以廊坊市瑞友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为例,利用盈利能力的相关指标分析和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经营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这也是企业的重点。

第17篇:文献综述

浙江林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关于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利弊分析的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的近30年中,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经历了一个从数量小、范围窄、限制多的试点阶段逐渐发展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的格局。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中国加入WTO 以来出现的改革步伐的加大,中华民族企业利用外资的规模将进一步增大,外资对中华民族经济的影响也将进一步深入。

关键字: FDI 民族企业 利弊分析

1.前言

2007 年“两会”期间,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人大代表宗庆后上交了一份提案, 名为《关于立法限制外资通过并购垄断我国各个行业维护经济安全的提案》。这个提案来源于达能欲强行以40 亿元人民币的低价, 并购娃哈哈总资产达56 亿元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事件。这使得娃哈哈集团在引进法国达能集团直接投资后的恩怨浮出水面。

作为80后的一代,我们见证了娃哈哈的成长,也是娃哈哈产品的最大消费群体。因此,笔者运用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对“达.哈”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在肯定FDI对我国民族企业的积极影响的基础上,侧重于分析关于FDI的消极影响。

1.1 主题思想

外商直接投资(FDI) 是我国引进外资的主要组成部分。关于引进FDI 对我国民族企业的效应问题,许多国内外文献已经作了相当充分的探讨,如Pearson (1991),研究的主流侧重于FDI 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相当多的文献认为,FDI 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进出口贸易和劳动就业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笔者不赞成一些对FDI 持完全否定态度的经济学家如阿瑟·刘易斯(Lewis) 和佩必斯(Prebisch) 的观点,但是, 胡宏兵(2004)认为由于国际资本的逐利动机和外国投资者所追求的目标与中国利用外资的目标之间的不一致性, FDI对我国民族企业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各种消极影响。而对这些利弊的研究正是本论文写作的主题思想[8]。

1.2 相关概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把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定义为:“在投资人以外的国家(经济区域)所经营的企业中拥有持续利益的一种投资,其目的在于对该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有效的发言权。”而发布年度投资报告的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则在此基础上,定义外商直接投资为:反映一经济体的居民(直接对外投资者或母公司)在其他经济体的企业居民中的持续利益和控制力的一种包含长期关系的投资。其中暗指投资者对其他经济体企业的经营有很大影响力。由此,沈伯明(2004)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其核心是对本经济体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一定的控制力。

[5]

1 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的利弊分析——以娃哈哈为例

1.3 综述范围

在论文的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如:《中国的外资经济》、《中国利用外资规模研究》、《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研究》、《外资进入行为研究》、《“入世”与中国国际直接投资战略》、《利用外资与金融风险防范》、《当前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特点与我国的对策》、《中国引进FDI 所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关于我国引进外资的利弊分析》、《“娃哈哈”纷争迷局》、《中外合资企业公司治理问题与发展方向探析——“娃哈哈·达能之争”的案例研究》、《反思达能强行并购娃哈哈案例》、《“达娃之争”给拥有民族品牌的本土企业的启示》等。

本文针对笔者对这些文献资料的前期阅读和思考,结合论文的主题思想,以及“达.哈”事件这一经典案例的深入分析,进一步提出我国民族企业在引进FDI时的新对策。

1.4 争论焦点

有关于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的利弊的争论,国内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争论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加强的趋势,江小涓(2002)认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垄断市场。 ⑵ 导致失业。 ⑶ 外部冲击。 ⑷ 技术依赖性。 ⑸ 利益外流。 ⑹ 影响政府控制力。 ⑺ 国家安全。 ⑻ 必要性减弱

。 [1]2. 达能V娃哈哈之恩怨

2.1 纠纷缘起

1996年,娃哈哈与达能公司、香港百富勤公司共同出资建立5家公司,生产以“娃哈哈”为商标的包括纯净水、八宝粥等在内的产品,其中娃哈哈持股49%。

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百富勤将股权卖给达能,达能跃升到51% 的控股地位。

傅钢(2007)认为当时,达能提出将“娃哈哈”商标权转让给其合资公司未果后,双方改签一份商标使用合同。正是这一条款,引发了强行收购**

[17]

2007 年4 月3 日,达能欲以40亿元并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总资产达56亿元、2006年利润达10.4亿元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

浙江林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2.2 案例分析

⑴ “达.哈”事件是一场股权争夺战。 ⑵ “达.哈”事件是一场商标使用权的争夺战。 ⑶ “达.哈”事件是一场合同风险的典型事例。 ⑷ 达能在我国实施的并购类似恶意并购。

此外, 余四林(2007)此事件从另一方面折射出我国在经济安全立法上的巨大空白。如果我们仅止于从“自由主义”式的交易司法角度进行审视, 恐怕会忽略其中更该令人警醒的典型意义, 因为它暴露出的是我国在经济安全立法上的巨大空白

[19]

2.3 启示

这场相互揭短的“达.哈”事件会给达能与娃哈哈双方都带来不利影响。从纷争骤起到现在,达能的股市价值大跌,这表示欧洲投资者已经开始对达能投反对票了。而长此以往,娃哈哈在消费者心目中几百亿的品牌价值也难免会“身价大跌”。不论这场纷争最后的结果如何,达能与娃哈哈都不是赢家。

那么,我国民族企业在与外资合作时,应该从这次事件中得出一些启示,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争取中外合作愉快的双赢结果。蓝晓芳(2007)认为,

(1) 我国民族企业与外资的合作应以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优势互补为原则。 (2) 签订合同前应三思而为,一旦双方订立合同就应遵守游戏规则,秉持“合约精神” (3) 对并购风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 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机制。

(5) 民族品牌的保护不应过于依靠本土企业的呐喊或政府的行政干预,而应仰仗法律的立法完善与有力执行[20]。

3. 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的概况

3.1 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之历程

张建刚(2007)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近30年中,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⑴ 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的起步阶段 (1979-1986) ⑵ 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的持续发展阶段 (1987-1991) ⑶ 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的快速发展阶段 (1992-1996) ⑷ 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的结构调整阶段 (1997- 2 0 0 0) ⑸ 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的质量升级阶段 (2 0 0 1 - 今 )

[6]

3 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的利弊分析——以娃哈哈为例

3.2 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之利弊

我国实行开放政策, 利用外资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引进国外资金来弥补国内资金缺口, 促进技术、管理等方面进步, 从而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拓展国际市场, 发展我国民族经济。从我国近20 年来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实践来看, 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陈业宏(2004)认为主要表现在:

(1) 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带来了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推动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2)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民族经济的增长。

(3) 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和市场化进程。 (4) 促进了我国经济运行的国际化进程。

(5) 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带来了部分先进企业文化,培养了现代企业管理人才。 (6) 推动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法制的不断建设和完善

[14]

但高新雅(2007)认为,任何经济活动都不是孤立进行的,发达国家在向我国民族企业输出资本的同时,从来都没有忘记和放弃对我国民族企业实施“西化”的政治战略。它们以其雄厚的资本挤压、削弱我国民族经济,特别是金融、高新技术产业及其他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部门[13]。具体说来, 秦伟(2000)认为外商投资对我国民族企业造成了如下负面影响:

(1)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2)地区分布严重不均衡。

(3)有些外商投资对中国环境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 (4)某些外商采取不公平竞争行为。 (5)中方一些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6)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侵害劳动者的权益。 (7)外商投资对国内企业民牌的侵蚀。 (8)外商对国内企业市场的挤占

[15]

3.3 我国民族企业受FDI冲击之原因

由于我国民族企业自身的一些原因以及政府对外资管理上的一些局限,在相当程度上强化了外资对民族企业的冲击。杜惟毅(2001)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民族企业在经营管理和营销策略上与外资存在差距。 (2)民族企业技术研究开发投入比例偏低。

(3)民族企业缺乏规模效应。

(4)民族企业和外资竞争环境不平等。

(5)对引进利用外资的规划和管理不完善。

(6)有关吸收利用外资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10]

浙江林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3.4 我国民族企业与跨国公司之不对称竞争

我国民族企业在本土面临着与世界级企业的竞争,我国民族企业也采取种种措施提升竞争能力,求得生存与发展,展开与外商的竞争。这一过程自然离不开中国这一大的背景,民族企业在与跨国公司进行竞争时所面对的内外部条件是不一致的,也就引出了不对称竞争的概念。孟宪伟(2006)认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生产成本的不对称。 (2) 技术水平的不对称。 (3) 市场结构的不对称。 (4) 品牌优势的不对称。 (5) 地缘优势的不对称。 (6) 政府作用的不对称

[16]

3.5 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之趋势

中国加入WTO,北京申奥成功,意味着开放的中国将加速纳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面对更加开放的中国市场,外商对华投资战略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多方面变化,这些变化与外商全球战略调整是同步的。邹昭晞(2006)把该趋势归纳为:

(1)从“浅层一体化分工”转向“深层一体化分工”。 (2)制造业公司服务化。

(3)独资经营取代合资经营或在合资企业中力争控股权。 (4)本土化。 [2]3.6 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之对策

不可否认, 从国家宏观经济角度考虑, 利用外资对于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外资企业对我国民族企业发展的消极影响, 我们应该敢于正视并积极寻求消除不利影响的方法和对策。影响一国经济的不是直接投资本身, 也不是直接投资引进程度的高低, 而是东道国利用直接投资为本国经济发展道路服务的能力和东道国吸收、利用直接投资提供资源的能力。为了实现在利用外资的同时发展我国的民族企业,林竹(1999)建议如下: (1)调整我国利用外资的模式。

(2)防范跨国公司对我国市场的垄断, 引进多家跨国公司的投资。 (3)掌握合资企业的控制权。

(4)加强对我国民族企业的保护与扶持。

(5)聚集和增强企业实力, 培养有效竞争主体[12]。

5 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的利弊分析——以娃哈哈为例

4. 总结

本文参考了大量关于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的文献资料,并引用外商直接在华投资的经典案例——“达.哈”事件作为例证,在体现FDI对我国民族企业发展的诸多好处的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揭露了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的风险以及我国对外贸易制度的不健全。而我国近30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只有在开放的大环境中,我国的民族经济才能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展望外商直接投资的前景,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今国际经济趋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是加快民族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不仅不能限制外资进入,相反要积极引进外资。只要我国在引进FDI的过程中寻找和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放大利益,避免弊端,从而确保我国民族企业的安全,促进我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浙江林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江小涓.中国的外资经济(1)[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4 [2] 邹昭晞.中国利用外资规模研究(1) [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261-272 [3] 陈继勇.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研究(1)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 唐宜红.外资进入行为研究(1)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93-228

[5] 沈伯明,何元贵,聂聆,郜晓惠.“入世”与中国国际直接投资战略(1) [M].广州:中山大

学出版社,2004 [6] 张建刚.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1) [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 11-15 [7] 张建勤.当前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特点与我国的对策 [J].湖北大学学报,1999,26(2): 33-35 [8] 胡宏兵.中国引进FDI 所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J].东岳论丛,2004,25(6): 47-51 [9] 刘新萍.利用外资与发展民族经济 [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2000,13(2): 1-4 [10] 杜惟毅.利用外资与民族产业的发展 [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2): 75-83 [11] 郭永芳.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J].商业研究,2002,(220): 48-50 [12] 林竹.转型时期利用外资与民族企业发展问题的探讨 [J].天津社会科学,1999,(2): 36-40 [13] 高新雅.浅析外资引进与民族经济的发展 [J].集团经济研究,2007,9 月上旬刊(241): 93-94 [14] 陈业宏.外商投资与民族经济发展问题 [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4,(1): 74-78 [15] 秦伟.关于我国引进外资的利弊分析 [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4(4): 101-103 [16] 孟宪伟.民族企业与跨国公司不对称竞争状况的分析 [J].现代管理科学,2006,(2):31-32 [17] 傅钢.“娃哈哈”纷争迷局 [J].中华商标,2007,7: 26-30 [18] 梁昊.中外合资企业公司治理问题与发展方向探析——“娃哈哈·达能之争”的案例研究 [J].理论界,2007,12: 86-89 [19] 余四林.反思达能强行并购娃哈哈案例 [J].财会月刊(综合),2007,11: 83-84 [20] 蓝晓芳,孟庆君.“达娃之争”给拥有民族品牌的本土企业的启示 [J].现代商贸工业,2007,19(7): 61-62 [21] 乔新生.娃哈哈事件凸显中国的后发劣势 [J].西部论丛,2007,6: 42-43

[22]Stephane Dee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Determinants and Effects [J].Economics of Planning, 1998, 31: 175–194

[23] Pierre-Xavier Meschi, Jerome Hubler.Franco-Chinese Joint-Venture Formation and Shareholder Wealth [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3, 20: 91–111 [24] Georgios Fotopoulos, Helen Louri.Firm Growth and FDI: Are Multinationals Stimulating Loc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J].Journal of Industry, Competition and Trade 2004:163-189 [25] Tony W.Tong.•Jing Li.Real Options and MNE Strategies in Asia Pacific [J].Asia Pacific J Manage, 2008, 25: 153–169

7

第18篇:文献综述

[1] 梁林梅,唐卉,洪岩.论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变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2,12(22),5-11

[2] 段洪涛,于朝阳.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的辩证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3,3

[3]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远程教育杂志,2013,4

[4] 张治勇,李国庆.对建设网络公开课优质资源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3,01(7)91-96.

[5] 潘凌,王国锋.世界名校网络公开课对中国公开课建设的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12,08:123-126.

[6] 宫天然.美国名校网络公开课的启示与借鉴[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142-144.

[7] 吴浩.逃课·淘课·蹭课——网络公开课风靡现象的反思与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11,09,85-88.

[8] 冯瑞.世界名校开放课热潮对中国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2,02,17-21.

[9] 曾华.美国名校开放课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2,07:93-96.

[10] 熊才平.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热点问题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02,09,9-13.

[11] 刘永贵.基于信息视角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内涵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1,04,26-29.

[12] 刘永贵,郑旭东.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进展与趋势——EDUCASUE年度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战略议题解读[J].开放教育研究,2008,06,122-126.

[13] 伏秋平.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现代教育科学,2007,07,23-25.

[14] 刘涤非,赵励宁.现代信息技术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J].现代情报,2008,09,39-41.

[15] 帕特丽夏·加姆波特,马克·查,张建新.技术与高等教育——新时代的契机与变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04,32-46.

[16] 周太军.高等教育管理权限划分对高等教育规模的影响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06,58-64.

[17] 陈迥.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7,164-166.

[18] 宫天然.美国名校网络公开课的启示与借鉴[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142-144.

[19] 王小丹,胡凡刚.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调研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12,58-60.

[20] 潘凌,王国锋.世界名校网络公开课对中国公开课建设的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12,08,123-126.

[21] 王宇航.论高校“微网络公开课”的建设[J].教育评论,2013,01,108-110.

第19篇:文献综述

PBL理论及在幼儿园应用的研究综述

PBL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广泛受到批评的背景下提出的,是一种通过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获取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学习模式。由于强调学习者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PBL模式被认为是最能实现当代教育目标、符合时代需要的一种教学模式。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介绍国外对该领域的研究,并逐步探索如何将PBL引入我国教学实践之中。目前,PBL模式已经在包括医学、工程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在内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中小学也有一些探索性实践。近几年PBL教学也逐渐影响到幼儿园教学,但其深度和广度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一、概念界定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首创人Barrows 和他的同事 Kelson 博士(1993)给PBL 做了这样的定义: PBL 既是一种课程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课程‘基于问题的学习’始于精心选择、精心设计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关键知识、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策略和团队合作技能;要求执教者深刻了解教学内容、精心地选题,构思出具有代表性和包容多种背景知识的课题;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基于问题的学习’使学习者能够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能动地获取相关的知识,了解背景资料,提高解决相同或相似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应对生活和未来工作中的挑战的素养。

Colleen Brown 认为:‘基于问题的学习’是通过引入“真实生活”情境或案例学习,使学生参与学习课程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真实情境或案例学习要求学生运用手头的主题内容和方法来探究问题的解决答案。

Duch(1995)认为,PBL 是一种对于学生学会学习以及分组合作寻求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提出挑战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运用这些问题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

Donald和Woods认为,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任何以问题驱动学习的学习环境。即,在学生学习知识这前,先给他们一个问题,提出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发现在解决某个问题之前必需学习一些新知识。

我国学者汤丰林、申继亮等人指出:问题式学习是将学习“抛锚”于具体问题情景之中的一种情景化了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PBL 的各种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它是一种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角度看,则是一种学习方式。在《基于问题解决的幼儿园户外科学活动中》,我们将PBL界定为:以幼儿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起点,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一种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围绕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的,旨在使幼儿掌握关键的科学经验、发展科学的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及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教学和学习方式。

二、PBL的产生和发展

PBL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最早起源于国外的医学教育。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医学教育改革先驱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随后延伸到美国和澳大利亚一些大学医学课程中。

20世纪70年代以后,PBL获得了很快的发展,目前BPL已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医学教育组织的认可,广泛应用于包括大众医学、护理学、药学、兽医学等在内的医学教育领域,成为美、英、加拿大、澳大利亚,甚至中东和亚洲国家医学教育领域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据WHO 报告,全球目前大约有1700余所医学院采用PBL模式,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不仅如此,PBL还拓展到法律、工程学、教育、社会研究等其他专业的教育领域中。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它被移植到美国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各个年级,并取得了成功。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从1995年到1997年经过三年时间的充分准备,香港大学医学院于入学的新生中正式开始实行此全新的教学方法。我国引进PBL 教学较欧美及日本晚。1986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率先引入PBL教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引进PBL的院校逐渐增多,如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湖南医科大学等分别在基础课、临床课和实验课中部分试行了PBL,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全国各省市医学院纷纷开展了PBL的教学实践。

近些年来,PBL的应用和研究已经在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广泛开展,近几年,PBL教学也逐渐影响到幼儿园教学,华南师范大学杨宁教授是较早进行PBL的研究者,他主持的“基于问题的学习和幼儿园教学”课题研究,为幼儿园教师开展PBL教学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

三、理论基础

PBL理论理论不是空想、臆造出来的,而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它的理论基础是多元的,多元的理论基础为它提供了丰饶的沃土,使其获得蓬勃的生命力。

(一)经验主义——为什么要解决问题

经验主义认为,真正的教育都是从经验中产生的,而教育的过程就是不断改造或改组经验的过程,知识是主体主动参与、实施活动之后获得的内部主观体会,而不是通过他人传授或死记硬背获得的,强调学习内容与儿童生活经验的直接相关,依据学生的经验组织教育内容。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即“教育为实现其目的,必须从经验,即个人的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以消除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相脱离的隔离状态。核心思想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发展思考能力,途径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课程的真正中心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因而提出儿童应从“做中学”,从自身的活动中去学;理想的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非背诵课本和记忆知识。

PBL强调问题的真实性,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能够与学生的经验产生共鸣;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达到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的目的,这和“教育即生活”、“做中学”的实质是一致的。

(二)建构主义——解决什么问题

建构主义的基本假设是:知识是人们主动建构的,不是被动接受的结果;儿童是一个积极的、有潜力的个体,教育应该是从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日常理解和建构开始。认知建构主义强调,学生通过主动搜寻信息、犯错、寻找解决方法,获得直接的学习体验。代表人物皮亚杰强调让学生进行“自治式”的学习,即把思考和学习的权限都交给学生,围绕问题、主题、疑问以及相互关系中进行认知的重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的、合作的活动,学校学习应发生在有意义的、真实的情境中,校外的生活体验应与校内学习体验联系在一起。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社会性、情境性和复杂性,强调用真实、复杂的情境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情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真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主张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

PBL 借鉴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PBL的问题以学习者的已有知识为基础,处于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能够激发学习者的探究欲望和探究行为,促使他们自愿地通过认知和行动进行知识建构。

(三)“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寻找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布鲁纳认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绝不是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学应该给学生一个探索情境,而不是现成知识;强调学习过程,而不是最后结果;强调内部动机,从探索活动本身得到快乐和满足;强调信息的组织与提取,而不是储存;学习、了解一般的原理固然重要,形成发现的态度和方法也同样重要。

施瓦布(1973)以科学课程为例,提出“探究学习”的程序:①在情境中感受问题:提供学生研究的范围,学生确认研究的困难,形成研究问题;②形成解决问题的假设:学生思考问题,提出可能的问题解决方案;③收集证据和信息验证假设;④实施根据假设拟定的计划来解决问题;⑤得出结论。

PBL吸取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理论的精华,把学生看作能动的、具有个性和创造力的学习主体,以问题为研究的起点和动力,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体验探究和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研究思维和技能。可以说,“发现学习”奠定了PBL的教学方式,“探究学习”则奠定了PBL的教学程序。

四、理论模型

(一)经典实施模型

在了解PBL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中,我们非常清楚的看到,PBL最早是在医学领域使用。McMaster大学医学院的PBL课程以病例形式呈现问题;学生的学习不是以学科知识为核心, 而是围绕问题展开;学生以导师辅导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和研究, 合作确定自主学习内容;在下次小组讨论之前,学生必须完成分工的自主学习任务,小组进一步整合自主学习所获的新信息; 最终, 学生合作地确定病例的解释、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据此, Schmidt把PBL课程实施归纳成为七步跨越

经典的PBL实施模型就是以流程图表达“七步跨越模式”,如图所示:

(注:经典PBL实施模型)

该模型受Bloom 的学校学习模型中输入变量、介入过程变量、输出变量的启发, 但Schmidt和Gijbels将输入变量命名为学生的已有知识的数量、问题的质量和导师的表现;介入过程变量即PBL的学习过程变量、导师辅导小组成效;输出变量包括认知结果和情感结果, 即由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决定的生学习成就和对学科内容的兴趣其中学习时间由介入过程变量变成输出变量。

(二)改进的PBL实施模型

针对经典模型实施中出现的小组参与、导师指导以及线性程序问题, 学者和研究者分别提出了三种改进的PBL实施模型。

1.关注小组参与因素的实施模型。为了回答关于学生参与意愿和行为的问题, Berkel 和Schmidt在经典的PBL实施模型中引入了一个介入过程变量“小组参与” ( Group Attendance) 。“小组参与”指学生进行PBL研究的意愿和努力程度, 是一种学习动机因素。他们的研究揭示了 小组参与 的影响因素以及小组参与 在PBL实施模型中的作用。

(注:关注“小组参与”因素的PBL实施模型及其要素的多向相关性)

2.关注导师有效指导的实施模型。为了回答导师有效指导的问题, Moust从导师辅导过程中的典型行为:使用学科知识、使用权威、以学业成就为导向、以合作为导向、角色和谐( role congruence) 以及认知和谐 ( cognitive congruence ) 的视角, 分析了导师辅导小组的成效的影响因素, 提出了关注导师有效指导的PBL实施模型。

(注:关注“导师辅导”的PBL实施模型及其要素的多向相关性)

3.关注学习过程生成性的实施模型。为了回答学习过程的问题, 学者和研究者改变了PBL线性实施程序, 改变了将问题视为静态和固定的观念, 转而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生成性。正是看到了PBL问题和学习过程的生成性, Schmidt和Moust将经典实施模型的线性程序框架改进成为循环型发展过程。

(注:关注“学习过程生成性”的PBL实施模型)

此外,米罗一席尔瓦(Hmelo一Silver,2004)提出了应用PBL模式的五阶段模型:探索情境,表征问题;形成关于问题解决的各种假设;找出缺失的信息,明确学习主题;整合新旧知识解决问题,检验之前的假设;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这一五阶段模型包含两条线索,一条是显性的旨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认知线索,另一条是隐性的以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为主线的社会认知线索。

五、特点与目标

(一)PBL教学模式的特点

PBL教学模式自开创以来,研究领域从医学到法律、工程学、教育、社会研究等,使用层次逐渐从高等教育到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之所以能在短短40内迅速发展起来,是因为其独特特点符合当今社会教育教学规律。

PBL的首创者Barrows提出了PBL的六个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的;教师是小组学习的指导者,为其提供支持;问题是真实的、开放的;问题是获得知识和问题解决技能的工具;新知识是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后来,Gijbels 和他的同事(2005)又增加了一个:评价重视知识基础的组织和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我国研究者从内容、过程及组织形式三个方面概括PBL的核心特征。首先,内容方面强调问题及问题情景的重要性。PBL是一种问题导向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为了培养灵活的思维,问题应该是灵活的、劣构的和开放的;为了支持内在动机,问题必须是真实的、和学生的经验相联系的。问题和问题情景的创设是PBL的起点,也是PBL 教学和学习成功的关键。其次,过程方面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从明确已知信息、未知信息到查找信息,对信息进行价值判断、分析,以及制定和执行学习计划,将新学习的知识应于问题解决,到最后得出结论,评价是否实现了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目标,学习者都要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运用自主学习能力做出判断,得出结论。最后,强调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合作的问题解决小组是PBL的重要特征。基于问题学习中,问题往往比较复杂,单个学生无法完成所有学习任务,必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分工协作。合作学习主要包括:利用头脑风暴法产生有效的想法;提取与问题解决有关的信息;确定学习专题并分派学习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时间进度;确定要查找或咨询的信息;整合搜集来的信息;共同提出解决办法等等。研究表明PBL中的小组讨论能够提高解决问题和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促进共享知识的建构。

(二)PBL的教学和学习目标

Barrows和Kelson(1995)指出PBL有许多重要的目标,它可以帮助学生:(1)建构广泛、灵活的知识基础。PBL小组中对问题的讨论,可以激活相关的原有知识,促进对新信息的加工,更好的建构新知识。(2)形成有效的问题解决能力。(3)发展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4)成为有效的合作者,即知道如何成为小组的一员,包括小组的成立、行动协商并达成一致。(5)激发学习动机。PBL 的问题源自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感兴趣的,而且难度适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学习结果是他们可以控制的,学生的内在动机就会被激发。

另外,Hmelo等指出PBL的学习目标主要在于: 帮助学生发展高层次的思维技能和建立灵活的知识基础,最终将学生发展成一个主动的学习者;Duch 等则认为PBL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的能力,发现、评价和运用学习资源的能力,在小组和团队中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多种方式有效交流的能力.Savery 等(1993)认为,PBL 的学习目标是:自主学习(即识别出学习议题、查找并评价相关资源);问题解决(即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以及评价结果);内容知识(即与问题相关的领域知识)。

六、组织与实施

研究发现,几乎所有PBL研究者都指出了一些PBL的共同要素:学习都围绕问题而组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贯穿整个学习过程,通过作品或展示进行评估。一般来说,PBL 首先从问题出发,问题本身代表一个问题情景,教师营造出问题型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对问题情景进行分析,明确学习问题,搜集信息与资料,开展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持续地尝试解决问题。具体流程为: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界定,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总结与评价。

1.问题情景创设。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问题,创设真实的、与学习者经验相关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引进隐含问题的情境,使学习者与问题联系起来。因为问题情景是学习者所熟悉的,有一定知识基础或类似的经验,很快就引起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

2.分析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界定,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分析讨论,让学生弄清楚,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已经知道些什么,还需要去了解什么以及他们对该问题的看法,即明确已知信息、未知信息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3.自主学习,搜集信息。对问题进行界定,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后,学生分头去寻找资源,搜集信息。

4.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这一阶段是PBL 的主体,学生大部分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甚至思维方式、合作能力的培养,都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学生利用自己找到的资源来获得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之后,小组成员分享各自获得的知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处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继续解决问题的活动。

5.成果汇报与总结。成果汇报可以增强学生对完成某一任务所需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可以被教师用来评价学生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其的形式是多样,可以是研究报告、周记、师生留言板、集体邮箱等。

6.评价。作为问题的解决者、自主学习者和小组成员,需要进行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不仅有对结果的评价,同时也要求对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评价主要包括:能力提高、知识获取、合作情况、学习态度、最终作品五大方面。评价的目的主要在于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和加强个人和小组的学习。最后,学习小组按照反馈和评价,对问题进行再思考、再检验,修正问题解决方法,形成正确、科学、有创新的结论。

七、对PBL 的评价

研究表明,BPL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保持,促进学生对新问题的概念迁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研究者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然而,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模式都不可能达成十全十美的效果,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某种弊端,PBL教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对师资的要求高,成本高、见效慢。

Albanese等人认为,PBL使用真实问题作为学生的学习起点,使学生通过处理复杂的实际问题,建构更灵活的求知方法和更富于成果的思维方法,理解何时以及如何应用知识,从而获得基本的概念,建立灵活的知识基础,学习高层次思维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技能等),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Cindy则指出,PBL的学生更有可能在问题解决中激活原有知识,将高层次思维技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PBL的学生可能是很好的问题解决者和自主学习者、具有较高的动机、能够更好的学习和回忆信息、把基本知识整合到问题解决中。Norman 和Schmidt(1992)等人通过对已有研究整理,发现:PBL可能会促进知识的保持,可以促使原有概念迁移到当前问题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国内学者刘儒德认为,PBL的突出之处在于,学习者作为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在应用知识的情境中,主动参与真实性的活动和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并在与小组其他成员的协商过程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在元认知水平上监视自己对知识的建构。梁燕等人(2009)从学生角度考查PBL教学实践的效果,发现学生对PBL教育环境认知处于较高水平,对PBL教学的各个环节总体比较满意,对教师在PBL中的学习效果持肯定态度

有关研究显示,PBL确实能够成功地实现它所预期的某些目标,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然而,PBL 教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传统教学相比,PBL中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讨论的时间相对较长,相同的内容耗时更多,对师资的要求更高,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可用资源,存在成本高、见效慢的问题。当然,这只是教学的价值取向问题,如果我们的教学是为了教给学生知识结果,其效率确实不高,如果我们的教学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则实施PBL所花的时间就是有价值的、有效率的。

八、PBL在幼儿园领域中的应用

40年来,PBL从临床医学拓展到了药物学、护理学、心理学、地理学、建筑学、法学、管理学、数学、工程学、教育学等多学科领域, 从研究生课程发展到本科教学、职业培训和成人教育、中小学教育等多个教育层次,然而PBL在幼儿园中应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才刚刚起步。 1.PBL在幼儿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杨宁、池莉萍针对4-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对适用于成人和高年级学生的PBL模式进行修正,在幼儿园进行应用研究,重点考察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应用PBL模式的效果。研究发现,接受PBL模式教学的实验组幼儿在知识获得能力、主动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方面的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幼儿,表明在幼儿园应用PBL模式是可行的,也是有效果的。

撒婷婷、杨宁等人的研究还发现接受PBL模式教学的实验组幼儿在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个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幼儿。而在元认知知识的三个维度中,除个体元认知知识外,任务元认知知识和策略元认知知识都存在显著差异,元认知体验中知和情的体验都存在显著差异。说明PBL教学效果是显著的,有利于儿童发展的。

同时,池莉萍还将PBL教学理念与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行比较分析,她认为PBL的教育目标与《纲要》提出的“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宗旨是一致的。PBL的学习内容来源于真实的问题情境,能够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主动地学习;能使幼儿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意义;能够培养幼儿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及合作意识的形成。

2.PBL在幼儿园应用的模型研究

杨宁等人在对米罗一席尔瓦五阶段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学前儿童虽然能主动探究问题情境并零散地学习一些知识,但难以有计划地确定学习主题,也很少会有意识地与同伴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因此,PBL教学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为此,他们对适用于成人的PBL模式进行修正,使其适用于幼儿园。

从上图可以看出,这一模式同样有两条线索,但两条线索不是同时进行的,而是先遵循个体认知线索,以幼儿个体的问题解决为主,后遵循社会认知线索,在幼儿具备解决问题的经验后,要求幼儿小组合作,解决类似问题。

幼儿探索的问题可以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问题,也可以是游戏情境中虚构的问题,但解决问题的活动必须具有现实意义,对幼儿的现实发展有利。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是可视的,要具有可操作性,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解决涉及多领域知识。幼儿只有主动获取新信息,才能解决问题。每个问题解决后,幼儿都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教师要引导幼儿从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和智力的发展三方面综合评价。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既是支持者,也是组织者、合作者和信息提供者。 3.PBL在幼儿园应用的思路和方法研究

蒋盈、吴荔红总结了PBL模式的五大特点:以问题为导向;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强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PBL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思路,即选择一个有意义的问题——以真实有趣的情境呈现问题——以自主探究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解决问题——以多元表征方式展示成果——以客观的态度进行评价。崔丽娟则提出,要将PBL融入现有的幼儿园课程之中,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把握三个关键问题:问题的选择与设计;以小组合作为组织形式;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结束语

当今世界,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主阵地。科技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单纯考察幼儿记忆了哪些科学事实和愿望,而是致力于培养幼儿初步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能力。

然而,当前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主要是以室内活动为主,户外科学活动的探究还处于起步、尝试阶段,在各类科学类书籍中,户外科学活动只是作为其它各类科学探究活动的副产品,凤毛麟角、不成体系。

近年来,我园教师开始尝试独立的、自称体系的户外科学活动探究,我们发现,与室内活动相比,户外科学探究活动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第

一、探究对象、材料更开放、更真实探究对象和材料是自然的物质或现象,其状态更自然,层次更丰富,也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利于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第

二、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幼儿的探索空间充足,过程轻松、自由,与同伴互动的频率也明显增强,有益于幼儿获得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和多样化的科学方法。

三、户外科学活动探究的对象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着的,这就使得探究的过程也不断延续、变化,在这样的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更利于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以上发现大大鼓舞了我们的研究兴趣和激情,但是,户外科学活动探究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散见于幼儿园的种植、饲养或者观察活动中,不成体系;因为缺乏研究和理论支持,教师在指导这方面的活动时也显得力不从心,在教育实践中往往出现目标定位不准确、内容单

一、指导水平低下等等问题。

纵然如此,我们的探究还是在总结和进步:在一年左右尝试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户外科学活动的探究源于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教师精心准备、设计的(如在引导小班幼儿观察鱼尾葵的过程中,想幼儿提出“这棵树的叶子长什么样?像什么?”),有的是源于儿童兴趣和偶然的发现(如户外体育活动的时候,幼儿发现屋顶上长草,可以引导大班幼儿分析植物生长的条件,也可以让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收集种子传播的途径),在自主探究或是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掌握了生活中的关键经验以及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了问题解决能力。与此同时,幼儿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同伴交往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地发展。我们惊奇的发现这种思路与PBL理论不谋而合,为此,我们提出系统的基于问题解决的幼儿园户外科学活动研究。

相比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更加淡化知识的传授,重视能力的培养,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PBL模式与中国古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异曲同工。如若在幼儿园教育中得到恰当的实施,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还能启发幼儿的思维,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使他们“乐学”、“会学”,真正促进其发展。因此,PBL模式应该能够成为学前教育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探讨PBL模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对广大幼儿教师进行教育实践,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 BARROWS H SJAMBLYNRM.Problem一based learning: An approach to medical education [M].Derk ,Haank :Springer publishing, 1980.[2]SAVERJR,DUFFYTM.problem based learning :An instruction model and its constructivist framework [J].Education Technology, 1995, (35):32一35.[3]PRINCE M J, FELDERRM.instru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Definitions, comparisons, and research bases[J].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2006, 95(2):123一138.[4]HMELO SILVER C E.problem一based learning.What and how do students learn [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04, 16(3):235一261.[5]Barrows, H.S.Kelson, A.Problem-based learning: A Total Approach to Education.Illinois University Pre,1993.[6]Suzy Edwards ,Marie Hammer .Laura’s story: Using 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 early childhood and primary teacher education[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6.[7]Dochy, Segers, M, Van den Boche, P., Gijbels, D.Effect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A Meta-analysis.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2003(13) :553-568.[8]Cindy E, Hmelo-silver.Problem-Based Learning: What and How Do Students Learn?[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 2004:235-266.[9]Duch, B.J.et al.The power of problem- based learning: A Practical“How to”for Teaching Undergraduate Courses in Any Discipline.[10]Albanese ,M .A .& Mitchell ,S.Problem–Based Learning: A review of literature on its outcomes and implementation iues .Academic Medicine.1993.[11]Norman G.R.& Schmidt H.G.The psychological basi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Academic Medicine,1992.[12] V an Berkel H.J.M.& Schmidt, H.G..Motivation to commit oneself as a determinant of achievement in problem – based learning [ J] .Higher Education, 2000, ( 40) : 231– 242.[13] Schmidt, H.G., & Moust, J.H.C..Proce that shape small group tutorial learning: A review of research [ Z ].San Diego, CA: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ociation, 1998.[14]Problem-based learning.hppt://www.daodoc.com.sa/PDFFiles/Apr01/Problem-20000475.pdf [18]辛继湘.实用主义教育思想[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63-93.[19]周采,杨汉麟.外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78-282.[20]Nodding著,许立新译.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2-37.[21]陈琦,刘儒德,张建伟.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2 [22] 丁晓蔚.国外“基于问题的学习”的研究及其对“研究性学习”的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23]刘晓艳.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BL)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24]撒婷婷.基于问题的学习对大班幼儿元认知影响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5]罗英豪.建构主义理论研究综述[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6(5).[26]陈爱萍,黄甫全.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内涵、特征与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8(1).[27]刘儒德.问题学习一条集中体现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改革思路[J].教育理论与践,2001(5).[28]梁燕,汪青,钱睿哲,鲁映青.从学生的视角看PBL 教学实践的效果和努力方向[J].复旦教育论坛,2009(4).[29]汤丰林,申继亮.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我国的教育现实[J].比较教育研究,2005(1).[30]池丽萍,杨宁.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在幼儿园的应用研究[J].幼儿教育,2011年第

7、8期(总第

519、520期).[31] 撒婷婷,杨宁.基于问题的学习对大班幼儿元认知能力发展影响的研究[J].教育导刊,2012年4月下半月.[32]池莉萍.基于问题的学习:一条实现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J].学前课程,2009,2.[33]蒋盈,吴荔红.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与教学研究.第23卷第6期,2009年6月.

[34]崔丽娟.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幼儿园课程的原则与关键[J].学前课程,2009,

7、8.

第20篇:—文献总结

文献总结

一、前言部分

温湿度是生活生产中的重要的参数,用新型的智能温湿度传感器DHT11主要实现对温度、湿度的检测,将温度湿度信号通过传感器进行信号的采集并转换成数字信号,再运用单片机STC89C52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为显示和报警电路提供信号,实现对温湿度的控制报警。报警系统根据设定报警的上下限值实现报警功能,显示部分采用LCD1602液晶显示所测温湿度值。

二、主题部分

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它应用专用的数字模块采集技术和温湿度传感技术,确保产品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与卓越的长期稳定性。传感器包括一个电阻式感湿元件和一个NTC测温元件,并与一个高性能8位单片机相连接。因此该产品具有品质卓越、超快响应、抗干扰能力强、性价比极高等优点。每个DHT11传感器都在极为精确的湿度校验室中进行校准。校准系数以程序的形式储存在OTP内存中,传感器内部在检测信号的处理过程中要调用这些校准系数。单线制串行接口,使系统集成变得简易快捷。超小的体积、极低的功耗,信号传输距离可达20米以上,使其成为各类应用甚至最为苛刻的应用场合的最佳选则。连接方便,特殊封装形式可根据用户需求而提供。产品为 4 针单排引脚封装。DATA 用于微处理器与DHT11之间的通讯和同步,采用单总线数据格式,一次通讯时间4ms左右,用户MCU发送一次开始信号后,DHT11从低功耗模式转换到高速模式,等待主机开始信号结束后,DHT11发送响应信号,送出40bit的数据,并触发一次信号采集,用户可选择读取部分数据.从模式下,DHT11接收到开始信号触发一次温湿度采集,如果没有接收到主机发送开始信号,DHT11不会主动进行温湿度采集.采集数据后转换到低速模式。

三、总结部分

对于国内外对温湿度检测的研究,从复杂模拟量检测到现在的数字智能化检测越发的成熟,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对于温湿度研究,检测系统向着智能化、小型化、低功耗的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发展为体积小、操作简单、量程宽、性能稳定、测量精度高,等诸多优点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文献

《新概念C51单片机》郭天祥著2006电子工业出版社 DHT11中文说明书

DHT11温湿度传感器51单片机在LCD1602显示程序

BH1750光强传感器

《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doc》
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