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

2022-07-27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一. 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会计开题报告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一.全书基本构架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方法研究

前言

一. 思维的奥秘

1. 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 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 理性思维程序化

4.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二.设计有序

1. 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

2.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的兴起

a.设计计划学的需要

b.设计计划学的发展与前景

c.设计计划学的角色

3. 设计计划方法论

4. step to step---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

5. 一起来吧(具体案例)

6. 计划书

a.操作方案书的要求

b.实施方案书的要求

c.计划书的构成

d.计划书的表现技法

7. 十八般武器---计划工具介绍

三.计划从身边做起

a.处处留心皆学问---以窥视来训练

b.排除确信无疑的定论

c.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d.培养有效运用分配时间的能力

后记

附二.参考书目(仅列二十条)

……

推荐第2篇: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电力行业上市公司投资决策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一、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投资是指个人或组织为了在未来获取收益而进行的资金投入及相应的资本形成过程。投资决策则是指公司在给定资本约束情况下对可能的投资项目进行有效选择,以使其投资收益最大。作为公司成长的主要因素和未来现金流量增长的重要基础,它将直接影响公司的融资决策,由此影响公司的经营风险、盈利水平以及资本市场对其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的评价。因此,与筹资和股利分配相比较,投资决策是公司三大财务决策中最重要的决策。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投资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这也与企业投资决策的合理性密不可分。就企业自身而言,如果做出投资于超出或偏离自身的能力和成长机会,且净现值为负的非盈利项目的“过度投资”的决策,不仅会损害企业的价值,使大量资本沉淀在生产能力过剩而盈利能力恶化的领域,也会使我国的经济“过热”,从而引发能源和原材料的紧缺、产能过剩、经济结构扭曲、重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而做出“投资不足”的决策,也将制约企业的发展,影响企业价值的实现。总体看来,投资过度及投资不足均属于投资决策中的不经济行为,轻则削弱企业成长能力,重者可能把企业拖入财务危机的泥潭。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自由现金流、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等相关因素都会影响企业投资决策,并成为制约我国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和长期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就电力行业而言,电力工业是社会公共事业也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具有自然垄断性。其发展速度受市场需求的制约,发展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电价受社会承受能力的制约。其项目投资具有占用资金巨大、影响期间长远的特点,所以投资决策恰当与否将对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产生深远影响。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使该行业上市公司的发展既具有机遇又面临挑战,因此,合理的投资决策有利于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发新项目,来提高其盈利水平、增强企业活力及实力,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但投资决策的合理性又与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和公司治理结构等因素密不可分,管理者可能会受经理层较好控制的自由现金流、股权集中度及股权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或者是以寻求在企业内最大范围的控制力私人收益最大化为目标,营造王国与势力投资等管理机会主义氛围,难免会引发因投资决策不当而导致的投资效率和经营绩效不断下降的现象。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诸多因素不仅会影响公司治理成本也会影响公司的绩效及公司价值的实现。因此,电力行业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动机、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本文的研究意义:首先对电力行业上市公司投资决策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具有理论价值,为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其次,对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及研究具有实践意义。能够有效地找到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在对外投资决策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发展,为我国其他上市公司提供借鉴,从而提高投资效率,促进经济的持续和谐发展。再次,我国电力行业的上市公司大都由国有电力企业股份制改造而来,其典型特征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一些不利的相关因素都直接影响着电力行业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的合理性。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不仅会促进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做出合理的决策,也能对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的不经济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基于此种原因, 研究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在面对全球经济环境变迁、中国经济结构及相关政策调整以及电力行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等因素带来的外部环境的变化时,如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合理决策、规范投资行为,就成为一个十分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国外研究动态简介:

早期的西方投资理论形成于 19 世纪 70 年代初到 20 世纪 50 年代末,这一时期的三种主要经济理论流派对投资理论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一是以杰文斯(w.s.jevons,1871)、庞巴维克(eugen bohm von bawerk,1886)、维克塞尔(k.wicksell,1896)、费雪(i.fisher,1933)、奈特(f.knight,1921)等人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的资本理论;二是以马歇尔(a.marshall,1920)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的企业厂商理论;三是以克拉克(m.t.clarke,1917)为代表的朴素加速器理论,之后经过chenery(1952)和 koyck(1954)等人的发展而成为西方最早的投资决策理论。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乔根森(jorgensen,1963,1966,1967,1971)将新古典生产函数引入企业投资函数中,承认资本和劳动投入之间替代的可能性,运用连续时间的动态最优模型来描述企业的投资行为,产生了新古典投资理论,标志着现代企业投资理论的形成。然而这一理论忽视了资本存量的调整成本。此后,tobin(1969)提出了著名的 q 理论,q 常常被定义为:企业在金融市场上的市场价值与该企业现有资本存量重置成本之比。

另一方面,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委托代理理论、非对称信息理论、公司治理结构理论逐步运用于现代企业投资领域的研究,为投资理论的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同时,也为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及公司治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利的支持。具体理论如下:

1、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表明,代理冲突将导致企业投资行为的低效率,反映在企业投资领域就是各种非效率的投资决策,具体表现为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

1976年詹森和麦克林(jensen and meckling 1976)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前提下提出了著名的资产替代问题,阐释了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可能会引起企业的投资不足,利率的增加、信贷配给或对投资或融资条件施加限制条件,会限制股东进行其投资项目的能力[1]。myers (1977)分析了负债融资引起企业投资不足发生的可能性。他认为,企业对其所拥有的投资机会并非一定能够或一定愿意实际投入资金,在决定对其所拥有的投资项目是否进行资金投入时,企业的现有负债余额、现有负债的期间构成以及即将借入的新增负债额的多少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shin and kim(XX)发现拥有大量现金的企业比持有少量现金的企业容易做出非效率的投资决策,主要是因为企业投资决策时较高的代理本[2]。lyandres and zhdanov (XX)利用负债期限结构模型,阐释了投资不足效应以反映债权人——股东冲突对企业投资的影响。n.moyen(XX)在动态随机框架下进行相关计算,并指出企业尽管可以充分利用税盾优势,但仍会发生投资不足问题[3]。

1986 年,詹森(jensen)以股东和管理者存在非对称信息为假设,引入了投资决策中的过度投资问题。即面对自由现金流量时出现的管理层与股东的冲突及其带来的代理成本问题。

推荐第3篇: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评语

开题报告评语:

该生在前期通过查阅文献,对研究内容所涉及的研究领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研,对课题《形态学可重构图像处理器的研究与设计》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论文的研究方法基本已经掌握。工作安排合理,态度认真,目前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开题报告符合规范格式,准予开题。

中期报告评语:

该生在前期的工作中能充分的分析课题任务需求,熟练掌握可重构系统设计要求,完成了整个系统功能设计,对系统的整体工作机制已经较为全面的掌握,并且完成相关形态学算法的实现与测试,所做研究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意义,也为下一步工作的展开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期间该生工作安排合理,学习态度认真,学术作风严谨,科研工作量较大,课题进展符合预期计划。

推荐第4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 开题报告格式与开题报告写作技巧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 《中国青年报》报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2级研究生所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有不到1/3的博士研究生获一次性通过,而78位硕士研究生,10人没获通过,仅有19人获一次性通过。这在复旦大学乃至于全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上“都很少见”。但据笔者了解,倘若以严肃的眼光审视目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可以说,管理部门、导师、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视“论文开题报告为形式”。除思想上重视不足外,对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管理工作体会,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和技巧做一探讨。

1.1 1 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1.2 2 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1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2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 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2.3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 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 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 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2.4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条件分析

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以上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构成要素的撰写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要写好开题报告,除了掌握必要的开题报告的写法之外,笔者认为,思想上一定高度重视,平时要勤动笔,并善于学习借鉴他人开题报告的优点。(选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9,原文:“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作者:张红) 开题报告写作规范

一、开题报告的写作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4、研究工作进度;

5、主要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排版要求:

封面为四号宋体,正文为小四号宋体,页边距为左3cm,右2.5cm,上下各2.5cm,标准字间距,标准行间距,页面统一采用A4纸。

三、开题报告的字数要求: 正文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一.全书基本构架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方法研究 前言

一.思维的奥秘 1.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理性思维程序化 4.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二.设计有序

1.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 2.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的兴起 a.设计计划学的需要 b.设计计划学的发展与前景 c.设计计划学的角色 3.设计计划方法论

4. Step to step---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 5.一起来吧(具体案例) 6.计划书

a.操作方案书的要求 b.实施方案书的要求 c.计划书的构成 d.计划书的表现技法

7.十八般武器---计划工具介绍 三.计划从身边做起

a.处处留心皆学问---以窥视来训练 b.排除确信无疑的定论 c.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d.培养有效运用分配时间的能力 后记

附二.参考书目(仅列二十条)

1.《兰德决策—机遇预测与经营决策》/乔迪译著? —成都:天地出版社,2000,10

2.《麦肯锡理念》/ [美] 埃森?拉塞尔 保罗?弗里嘉著;赵睿等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4 6.《企划书实用手册》/ [日] 小泉俊一著;于大德译?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8.

10.《企划训练入门》/ [日] 悴田进一著;李幸纹译? —台北:小知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11.

11.《设计过程与方法》/ [日]沈祝华,米海妹编著?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10

47.《创意企划案》/小管著;?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9

48.《新企划力:创意思考解决难题的六大能力》/ 郭泰著;?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4

50.《创意企划案》/小管著;?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9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

毕业论文提纲写作要点

http://blog.sina.com.cn/

论文提纲怎么写,下面提供范文一篇,供大家参考。 1.题名 1.1题名的要求

题名是一篇论文的总标题,也称篇名或文题,作为一篇论文的总名称,题名应该使读者能从中了解到该论文所要研究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撰写题名一定要准确、简洁、鲜明,既不能过于空泛和一般化,也不宜过于繁琐,使人得不出鲜明的印象。

(1)准确性:准确是指题名要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用词要反映实质,不能用笼统的、泛指性很强的词语。如\"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关于xxx的若干问题\",\"控制系统的研究\"等,就太笼统。 (2)简洁性:简洁性是指在把内容表达清楚的前提下,题名应越短越好。GB7713-87规定,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如何使题名写得简洁呢?

1)尽可能删去多余的词语,即经过反复推敲,如果删去某些词语之后,题名仍能反映论文的特定内容,那么这些词语就应删去。 2)避免将同义词或近义词连用,同义词或近义词用其中之一就可以了,如:\"问题的分析计算\",\"分析\"与\"计算\"在该处是近义的,不分析又如何计算呢?所以二者保留其一即可。又如\"分析与探讨\",二者取一即可。 (3)鲜明性:鲜明性是指使人一看便知其意,不费解,无歧义。有的题名很含糊,使人分不清它属于那个学科范畴,给分类造成了困难。 如果题名很难完全表达论文的内容,可以用副标题名对主题名进一步说明。主、副题名之间中中文用破折号连接,英文用冒号连接。 题名还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及不为同行熟悉的缩略语等等。

1.2题名的常见问题 (1)题名大,内容小

指题名涉及的研究范围广、内容多,而论文的内容只涉及其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点。例如:题名为\"服务机器人手臂运动学研究\",内容是作者在研制一种服务机器人时对一种七自由度逆运动学的一种解法,这样的解法并不只用于服务机器人。如果把题名改为\"七自由度仿人手臂逆运动学的一种解法\",则既有学术意义,又兼顾了作者的研究项目。

(2)题目繁琐、冗长,主题不鲜明

如\"利用导电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氧化物为基的灵巧光学窗口的发现和研究\",用词繁琐、冗长,可改为\"导电高分子和无机氧化物为基的光学窗口研究\"。

(3)不注意分寸,有意无意地拔高 有的作者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者由于对本学科、本专业的科技发展动态了解不够,有意无意地夸大了自己成果的水平,常出现:\"XXX机理的研究\"、\"XXX的规律(或模型)\"等一类的词语。当然,如果研究的深度确实达到了这个水平,也不是不可以用的,但一般应采取谨慎的态度。 2.摘要

摘要应概括说明全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个方面,应重点写出具体的研究结果,特别是创新之处。

(1)目的:主要说明此研究、研制、调查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或要解决的问题。

(2)方法:说明研究的工作过程及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或方法,也包括理论、假设或边界条件,使用的主要设备和仪器:对新技术手段则应描述其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及所达到的精度、误差等。

(3)结果和结论:作者在此工作过程最后得出的结果和结论,可含应用情况或潜在的用途。可以是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及关系式,也可以是理论性成果等。

总之,摘要应写得内容充实,不要过分抽象或空洞无物,不作自我评价。 3.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层次标题、摘要、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和词组。

毕业论文提纲怎么写 _编写提纲的步骤: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以为例.简单提纲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一.序论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三.结论

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仍以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 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 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 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 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 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 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 4.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 5.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三.结论

1.概述当前的建筑劳动力市场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2.呼应开头的序言.

上面所说的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作者的需要.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总之.在动手撰写毕业`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三.毕业论文提纲的拟定

如何落笔拟定毕业论文提纲呢?首先要把握拟定毕业论文提纲的原则.为此要掌握如下四个方面: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台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

(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毕业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毕业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

下面再简单阐述一下编写毕业论文提纲的方法: 1.先拟标题, 2.写出总论点, 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

4.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直到段一级.写出段的论点句(即段旨),

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

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在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时还要注意:

第一.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一是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二是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第二.提纲写好后.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不可疏忽.这就是提纲的推敲和修改.这种推敲和修改要把握如下几点.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合适,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先围绕所要阐述的中心论点或者说明的主要议题.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和段落是否可以充分说明问题.是否合乎道理,各层次.段落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然后再进行客观总体布局的检查.再对每一层次中的论述秩序进行[微调\".

第三.毕业论文写作一般要求提纲拟到以下层次

------------------

总论点 { { { 1.(称段旨) (编辑:糜文静) (一)(称下位论点) 2.一.(称上位论点) ......(二) ......二.......

------------------

(四)毕业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序论.结论这两部分在提纲中部应比较简略.本论则是全文的重点.是应集中笔墨写深写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纲上也要列得较为详细.本论部分至少要有两层标准.层层深入.层层推理.以便体现总论点和分论点的有机结合.把论点讲深讲透.

推荐第5篇:会计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会计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范例

(仅供学习交流参考)

题目:中国政府会计改革问题研究

一、论文选题的意义

对政府会计改革问题进行研究,从理论上看,将会丰富我国会计理论,填补政府会计研究领域的某些空白。从实践上讲,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会计体系,有利于如实反映各级政府部门履行职责和实现职能的情况;有利于有效监督和评价政府工作,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责配备;有利于建立和健全政府会计控制体系,防范舞弊、贪污,确保公共资金、资源的安全和完整;还有利于政府会计的国际协调,提高我国政府会计的国际地位,推动中国会计理论和实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发展情况

20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90年代以来,政府会计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下设的国际公共部门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所制定的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IPSAS)在政府会计全球协调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制定IPSAS和准则实施过程中,委员会的目标是寻求提升政府财务信息质量,改进政府决策,避免财政和经济危机,增加政府透明度,加强治理安排,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IPSAS发展分两个阶段:一是1986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准则项目理论研究和体系框架构成。在这期间委员会重点研究公共部门会计和财务报告关键性基础问题,包括对财务报告目标、财务报告要素及其定义、确认标准计量基础、报告主体等议题展开研究。选择并调查了某些国家会计实践,也对概念和被选方案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公告,并发布具体辖区向应计制转变案例研究报告书来支持这些研究公告。二是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委员会启动具体准则制定工作—为公共部门实体制定和发布一套“核心”IPSAS,截止2005年6月底,委员会共发布21项应计制下的核心IPSAS。IPSAS是以完全应计制为会计基础,要求披露非流动资产和长期负债,以公允价表达政府期末的财务状况,要求对收入和费用进行配比以正确计算盈余或赤字,鼓励但不要求提供预算比较信息。同时要求财务报告主体应当包括政府拥有和控制的主体,财务报告要适当披露政府可分辨的分部信息及政府与其他主体的财务关系。IPSAS制定历史并不长,目前在发展中,尚存在不少缺陷,如Chan(2003年)就提出IPSAS基于完全应计制和现金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建议恢复多种应计制基础等。

2.西方政府会计改革情况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先后推行了以结果为导向、聚焦绩效的新公共管理改革。为配合公共领域变革,在新西兰率先进行政府会计改革,而后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也先后进行了政府会计改革。

在全球范围来看新西兰是最早在整个会计系统中进行全面改革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新西兰遭遇经济增长率减缓,公共部门支出水平连年攀升,政府公债信用评级持续下降的局面,为缓解危机新西兰在公共部门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同时决定在政府会计系统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1989年至1990年间,绝大多数政府部门成功实现了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转型;1991年新西兰政府整个财务报告转为权责发生制;1994年政府已经全面构建了基于权责发生制的财务管理和预算系统。新西兰的改革取得财政支出明显减少;政府财政透明度显著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较大提升等成效,但也面临着改革成本与产出定价等问题。

全球化发展趋势、欧洲一体化进程、本国信息需求提高及公众对信息服务提出更高要求推动了法国政府会计改革,2001年法国通过一项新法案,确定法国中央政府建立三套会计系统:一是预算会计系统,该系统主要是承续法国原有的预算会计系统,继续采用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预算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进行核算;二是财务会计系统,该会计系统主要对中央政府所有活动进行核算,除中央政府特有的业务活动外,其他活动全部采用企业会计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三是成本会计系统,该系统采用项目预算,对每一项目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价。法案规定这一重大改革从2006年开始实施。

美国实行联邦制政体,经历了联邦会计、州和地方政府会计两条独立的改革途径,通过渐进式改革,两者最终在概念上取得了趋同,都要求采用应计制编制政府层面合并财务报表。具体表现为:认为综合财务计量和业绩计量的长期目标是促进受托责任;强调使用者导向的外部报告;披露管理讨论和分析内容以方便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强调编制并披露完整资产负债表;承诺采用应计制会计基础,但实际执行时做出让步;承诺提供政府层面财务报告,要求实际结果和预算数据之间的比较;要求充分且允当的准则制定程序和公开程序。当然,两个层面的会计准则还存在内容、报告使用者、报表披露方式、准则制定机构、监督方式等方面的不同。

虽然西方发达国家在政府会计改革模式、改革举措、改革效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体制上有较大差别,在会计环境截然不同的中国,上述研究成果需结合实际,区别对待。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目前,国内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我国政府会计目标定位研究。王湛(2006年)、时津(2006年)、朱雪峰(2006年)、于国旺(2004年)分别从我国政府会计环境、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国际通行目标理论、公共受托责任等方面入手,对我国政府会计目标进行研究,提出为使用者提供有助于评价政府受托责任的信息是政府会计最高目标。路军伟(2006年)基于会计职能和会计环境双重视角,在对政府会计目标和政府财务报告目标辨析基础上,提出我国政府会计目标应包括检查、防范舞弊,保护公共财政资金安全,确保政府对预算依从性等合规性受托责任的实现;健全公共部门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促进政府公共受托责任三个层次。陈小悦和陈璇(2005年)提出政府会计的目标在于实现政府履行职责的高经济透明度,并探讨了政府会计目标及其与对外报告目标的联系与区别等相关问题。

二是对政府会计确认基础的研究。陈宙(2007年)、姜韶和孟阳光(2007年)认为先行我国实行收付实现制存在固定资产监督管理、隐性负债、不能满足成本管理需要,财务成果易被管理当局操纵等局限性,应在政府会计领域有选择的、分步推行权责发生制。张雪芬(2007年)、朱雪峰(2003年)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有关情况进行了总结,指出我国应积极借鉴国际经验,逐步向权责发生制过渡。杨朝晖(2007年)在引入权责发生制路径选择中提出以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做为过渡基础,选择重要预算科目作为突破口,先政府会计系统后政府预算系统,先地方政府后中央政府等。邢俊英(2006年)认为政府负债风险控制对政府会计信息的需求将对会计基础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权衡利弊,提出对政府负债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进行确认和报告,应是实现政府风险控制目标的必由之路。毕记满、杨成文(2007年)、石英华(2007年)、李建发(2001年)、陈晓和宋衍蘅(2002年)、张矛(2003年)等分别从隐性债务、国际比较、优劣分析、政府职能等角度对我国政府会计确认基础从收付实现制转向权责发生制进行了研究。

三是构建政府会计体系的建议及思路。鲁峰(2007年)、赵建华、曹春英(2007年)、佘定华、何兰兰、高军(2007年)等分别从我国预算会计环境变化、存在问题、绩效导向、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等入手,提出应从引入权责发生制、重新明确预算会计分类、完善政府

会计信息系统,建立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强化绩效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构建我国政府会计体系。赵伟平和张新宁(2007年)提出要从中国国情出发构建政府会计体系,会计规范上,制定统一的会计准则;会计对象上扩展为价值运动;会计模式上转变为基金会计;会计确认基础上逐步向权责发生制转变。赵合运(2007年)提出要以提升财政透明度为导向,从政府会计范围、会计基础、财务报告等方面入手建立能充分反映政府财务状况透明度的政府会计体系。王晨明(2007年)提出构筑我国政府会计体系需要把握紧密联系政府会计环境、成本效益和政府目标制约这三条原则,建议使用基金会计或“有效预算会计+政府财务会计”的模式。王湛(2007年)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模式上倾向于自上而下以政府为改革主体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认为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的结构性问题可以通过优化制度设计模式来减少对制度有效性的影响。王雍军(2007年)认为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双重方法,一方面采用基于支出周期概念的预算会计模式以确保对预算执行的有效监控,另一方面继续采用现金基础会计报告,披露公共部门的财务状况。改革的次序是:在保留和完善现金制基础的前提下,将核算范围扩展到支出周期各个阶段的交易,只是在这项工作巩固后,才考虑逐步引进修正或全面的应计基础。

上述国内文献研究,虽然比较一致的提出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是大势所趋,但大多数仅针对改革的某一个方面,缺乏系统性。同时很多研究都集中在理论方面,没有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建议或方案。

三、本人的研究计划

(一)研究目标

我国目前执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未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基本模式,在强调对预算执行情况反映监督的同时,也阻碍了政府会计的发展及发挥。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加速、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现行预算会计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环境变化,出现诸多问题,由此,本文的研究目的也就十分清楚了:对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进行分析,指出存在问题,借鉴国际经验,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目标、改革方向、改革模式等进行探讨,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反映和监督政府经济活动全貌的政府会计体系出谋划策。

(二)研究内容

本文试图从政府会计理论出发,立足中国国情,在深入分析我国政府会计存在的问题,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会计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原则、改革目标、主体定位、体系构建、核算基础及财务报告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全面构筑我国的政府会计体系。

(三)拟突破的难题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研究,需要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特点进行理论推断,这种推断固然有其合理性,但由于缺少实地调查,因而与实践会有一定的差异。此外,虽然我国行政管理和财政体制的改革目标己经明确,但许多具体方案仍在发展和形成之中,整个行政管理和财政体制正处在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中,这又会使本文的论证增加了不确定性。针对这两个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对政府会计相关概念有正确认识和理解,对我国政府会计的缺陷和需求有深入的把握,站在较高层次上对相关资料进行舍取,对国外成果分析吸收,对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大势方向进行判断,才能克服上述困难。为此我使自己站得高,看得远,需要不断丰富理论知识,与资深的总预算会计、行政事业会计等进行探讨,向学术专家请教等。总的来说政府会计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对这方面进行研究对我的学术视野、知识积累、科学分析、研究素质等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四)本人计划的创新点

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和对比研究的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在于在新的财政改

革和公共财政环境下,对政府会计进行了重新认识。通过分析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现状、缺陷;当代西方国家政府会计改革背景、历程等基础上,提出必须对中国预算会计进行改革的观点。通过总结经验、理性判断,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原则、目标、模式等提出建议,试图构建与国际接规又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体系。

(五)写作计划

第一阶段:2007年12月1日至10日,收集资料,进一步学习政府会计改革相关理论,并于12月中下旬提交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08年1月1日至2月29日,利用收集的资料,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现状以及国际发展情况进行研究,通过讨论、阅读等方法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并提交初稿。

第三阶段:2008年3月1日至3月31日,对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撰写毕业论文初稿,提交课题报告。

第四阶段:2008年4月1日至4月30日,论文初稿提交导师和修改论文。在此期间,边阅读收集和学习资料,边修改论文第二稿、第三稿甚至第四稿。

第五阶段:2008年6月1日—10日,论文定稿,准备参加答辩。

四、论文框架及主要参考文献

(一)论文框架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政府会计相关理论

第一节 政府会计的概念

第二节政府会计主体

……

第三章 我国政府会计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一节 我国政府会计现状

第二节 我国政府会计存在问题

……

第四章 西方国家政府会计改革经验借鉴

……

第五章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思路及建议

(二)主要参考资料

[1]毕记满、杨成文:《隐性债务下的政府会计改革探析》,《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年第5期。

[2]陈晓、宋衍蘅:《西方国家政府会计的比较及其借鉴》,《会计研究》2002年第9期。 ……

[37] B.J.理德,约翰.W.斯韦恩:《公共财政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

[45]Monsen N.,Nasi S., “The Contingency Model of Governmental Accounting Innovations: a discuion”, 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 Vo1.7 (2), Jul 1998.

开题报告人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

2007年12月12日年 月 日

推荐第6篇: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本

河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院( 中 心 )

学 科、专 业

研 究方 向

指 导教 师

研究生

入 学年 月

论 文题 目

开题报告日期管理学院政治经济学杨雅茹赵娜2008年: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对食品安全的影 响因素分析及对策2009年6月

研 究 生 学 院

1: ::::::

一、题目名称及来源

(一) 题目名称:河北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变化趋势研究

(二)题目来源

本文在导师顾六宝教授的指导下,在导师的关于财产性收入课题研究基础上,自拟研究题目。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现状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达到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通过分析河北省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不同来源,找到可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途径,从而达到提高居民收入的目的;其次,根据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差距比较,得出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因素,为达到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目标,并给出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财产和收入相应对策和政策建议,第三,实证比较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差距,消除造成财产性收入差距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经济保持高速的增长,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显著提高,从2000年到2002年开始,我国居民收入中的财产性收入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然而在总量上,财产性收入占居民纯收入的比重只达到2%左右,高的增长速度和极低的比重说明财产性收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创造条件”,如提高城市居民的工资收入、增加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支付、完善金融市场及其制度规范、加大培养人民群众的理财知识等等,可以提高人民收入,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推动国内经济繁荣,特别是有利于提高人民消费水平,拉动内需。

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章中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那关注,引起了人们特别是学术界的热烈讨论。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宏观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居民收入中的财产性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说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对此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于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的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财产性收入就属于多种分配方式。财产性收入的提出就发展 “多种分配方式”的内涵和强调了它的重要性。随着个人收入及财产数额的增多,财产性收入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发展到现阶段的高速增长,在实践上增加了人们扩大收入来源的途径。对于中低收入阶层的人们来说,积极努力的创造、拥有财产性收入能够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缩小与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

因此,以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来源、差距及发展趋势是有很必要的。

(二)研究现状

国内对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较多,相关文献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

(1)南开大学经济学研究所的陈宗胜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关注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了很多著作。在《论改革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和《再论改革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两书中,作者研究了目前我国居民正常收入差别和非法非正常收入差别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深入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并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对居民收入差距的未来趋势给出了自己的预测,提出了著名的“陈氏倒U曲线”,对中国国情下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的关系给出了有说服力的论断。在《改革、发展与收入分配》中,对中国总体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

中国在90年代初的收入差别程度“与同样发展水平的公有经济国家在收入概念可比范围内的收入分配差别大体一致”,对目前的收入差距持“两极未分化论”。作者还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将我国收入分配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中的许多结论和政策建议更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赵人伟、李实等众多学者对我国目前的收入差距持“失当论”。他们有的从静态的横向比较角度把收入差距描述为“过高”;有的从动态的纵向比较角度把收入差距描述为“恶化”。赵人伟、李实在《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中对收入差距进行了国际比较: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445,这低于非洲和南美的一些国家,但高于亚洲的一些国家,更高于欧洲发达国家的普遍水平。但是这种国际比较方法本身却受到了批评。魏众等人从纵向发展的角度认为:随着市场化的进程,收入分配状况将进一步恶化。

(3)清华大学的李子奈教授通过基尼系数、人均纯收入等数据表明了1978年以来居民收入差距明显扩大,并实证地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必然性,还设计了居民收入差距宏观调节的数量界限,提出了计算贫困线的方法,最后论证了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

国内研究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较少,主要有:

李金凤、李晶龙(2008)在对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财产性收入对中国贫富差距带来的影响,认为财产性收入的存量因素是财产性收入实现的基础,财产性收入的流量因素是财产性收入实现的方式。

周青梅在《财产性收入、收入差距与政府公共政策选择》(2008)中认为短期内财产性收入的增加会拉大我国收入差距,但长期看,财产性收入有利于中等收入这的崛起从而缩小收入差距同时政府在政策选择上应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并最终缩小收入差距。

巴曙松(2008)认为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首先要让更多的人能够拥有财产,财产是财产行收入的前提。财产性收入的形成来自于财产,而财产的形成和积累一般来自与劳动收入的节余。因此,要提高财产性收入水平,就必须提高工资等劳动性收入的水平。

丁俊峰(2008)从金融的视角出发,认为发挥金融功能是促进群众财产性收入提高的关进因素,因此,深化金融改革,健全金融理财市场,开拓农村金融市场,加强金融市场监管是保证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必要条件。

还有很多学者提到了《物权法》的实施保证了居民的财产有明确的产权,对保护群众的财产性收入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三、本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主要内容

第1章 引言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2研究现状

1.3研究思路、创新点

1.3.1研究思路

1.3.2本文创新点

第2章 收入分配的理论研究

2.1财产性收入概念界定

2.2 财产性收入基础理论

2.2.1财产所有权理论

2.2.2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

2.4 其他相关理论

第3章 河北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现状

3.1 河北省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现状

3.1.1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现状

3.1.2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来源、比例

3.1.3影响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因素分析

3.2 河北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现状

3.2.1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现状

3.2.2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来源、比例

3.2.3影响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因素分析

第4章 河北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4.1 我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现状

4.1.1城镇居民收入来源及存在的问题

4.1.2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及存在的问题

4.2 河北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成因分析

4.2.1河北省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成因分析

4.2.2河北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成因分析

第5章 河北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变化趋势预测分析

5.1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变化趋势分析

5.2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变化趋势分析

5.3实证比较分析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变化趋势分析

5.4河北省居民财产性收入整体变化趋势

第6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1、文献调查法: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和理论著作,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关于居民收入、财产性收入、收入差距的政策性和理论性资料。

2、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河北省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情况进行比较,得出其异同找出原因。

3、问卷调查法:对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区分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居民财产性收入的获得情况。

4、统计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按一定规律输入计算机中建立数据库,用Excel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排序,统计问卷中被选中项占同类调查对象人数的百分比,并制作相应的图表。

5、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对财产性收入的相关理论进行规范的学理分析,提供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时,重点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河北省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状况、缩小收入差距和财产性收入的变化趋势的实例进行研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归纳和概括,运用了规范分析的方法,提炼出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改善民生的新途径。

(三)创新点

1、通过问卷调查和到相关部门搜集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得到北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通过对河北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分析,得出河北省居民财产性收入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其深层次的原因;

2、通过对比河北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差距,实证分析财产性收入差距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度,得出财产性收入的发展趋势,找出财产性收入对居民收入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四、进度安排

2008.4-2008.6理论研究阶段财产性收入的理论研究

2008.6-2008.8实际调研阶段河北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总体及各地区情况调研 2008.8-2008.9资料分析阶段根据调研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

2008.10-2008.12 论文撰写阶段在理论分析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初步撰写论文 2009.1-2009.3论文定稿阶段对论文进行修改、定稿

2009.4论文审查阶段将论文提交送审

2009.5论文答辩

五、研究难点及对策

(一)研究难点

1、不同收入水平的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数据的获得;

2、对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发展趋势分析方法的选择;

1、通过查阅中国统计年鉴和河北统计年鉴及相关数据资料,以及通过事迹调研及问卷调查获得相关数据。

2、阅读大量与本文研究相关的著作论文和统计预测方法,选择合适的预测分析方法。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

[2]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M].上海三联书店,1999

[4]赵人伟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

[5]周荔,曾为群.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存在问题及增加策略[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6]王培刚,周长城.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实证分析与动态研究一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阐释[J].管理世界,2005,11.

[7]陈宗胜.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别的深入研究—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J].经济研究,2000,7.

[8]林宏,陈广汉.居民收入差距测量的方法和指标[J].统计与预测,2003,6.

[9]袁文平.“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意义重大[J].财经科学,2007,11.

[10]吴彦艳,丁志卿.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几个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07,21.

[11]宋大力.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博士论文.黑龙江大学,2006

[12]李金凤,李晶龙.财产性收入对中国贫富差距的影响[J].天津经济, 2008,1.

[13]彭喆.四川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将大幅增长[J].四川省情,2007,12.

[14]李明章.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实质[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6.

[15]李实,岳希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财经,2004年第

3、4期合刊.

[16]张辉.陕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及缩小差距的对策[J].理论导刊,1997,5.

[17]常江,郭立宏.陕西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2005,4.

[18]杨文选.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原因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12.

[19]周青梅.财产性收入、收入差距与政府公共政策选择[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

[20]刘飞,谢建文.关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几点思考[J].商业经济,2008,3.

[21]唐泽富.论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新变化、问题及措施[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8,2.

[22]丁英.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差距过大的对策研究[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5.

[23]陈泉江.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的着力点[J].延边党校学报, 2008,1.

[24]李爽.财产性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问题[J].理论参考2008,1.

[25]人民论坛《千人问卷》调查组.百姓“财产性收入”看法调查分析[J].理论参考, 2008,1.

[26]舒家先.财产性收入:居民收入增量的重要来源之一[J].领导之友,2008,1.

[27]罗伯特.索洛.经济增长因素分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中译本.

[28]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中译本.

[29]王春正.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

[30]张平.中国农村居民区域间收入不平等与非农就业[J].经济研究,1998,9.[31]林毅夫等.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经济研究,1998,6.

[32]陈宗胜.改革发展与收入分配[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3]陈宗胜,周云波.非法非正常收入对居民收入差别的影响及其经济学解释[J].经济研究,2001,7.

[34]陈宗胜.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别现状、趋势及影响因素——以天津市为案例[J].经济研究,1997,3.

[35]陈希孺.基尼系数及其估计[J].统计研究,2004,8.

[36]李实,赵人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J].经济研究,1999,4.

[37]周振华.收入分配[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8]曾国安.中国与其他经济转轨国家收人差距变化的比较[J].当代经济研究,2002,5.

[39]曾国安.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现状评价与调节政策选择[J].经济评论,2002,5.

[40]曾国安,胡振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原因、影响与调节政策[J].税务与经济,2003,2.

[41]曾国安.关于政府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六个原则性问题[J].学术研究,2001,4.

[42]巴曙松.解读“财产性收入”的三重内涵[J].时事报告, 2008,1.

[43]潘承毅,何迎辉.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

[44]林燕平.关于基尼系数局限性的几点讨论[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6.

[45]程国栋.我国农民的财产性收入问题研究.博士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5.

[46]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统计年鉴(1990一2007)[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47]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9一2007)[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

推荐第7篇:医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医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

关键词:钢丝环扎 四肢长骨骨折 济南论文 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骨折不愈合是骨科临床常见病症,其中以四肢长骨多发,例如胫骨,股骨,肱骨等,针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二次手术我院多才用植骨术配合LCP重新内固定。自体髂骨作为植骨材料具有较多的优点:如取材简单、组织相容性好、无移植排斥反应、骨诱导作用强等,这些优点使得髂骨成为一种最佳的植骨供材,这在临床上已形成共识。植骨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重要方法,其机制是爬行替代所引起的支架作用与供给矿物质的作用,爬行替代顺利进行的条件要求准确的复位、充分的植骨和坚强的固定。为达到充分的植骨,及早促进骨折愈合,我们采用髓内外36°植骨的方法,外用钢丝环扎,配合LCP坚强内固定,术后3~1个月内进行随访,根据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选题目地在于探讨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改进方法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本课题以导师多年的临床资料为依据,通过对骨折不愈合手术治疗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结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的随访调查及回顾性分析,根据骨科特殊生物力学特点和导师治疗骨折不愈合的多年临床体会,分析治疗效果,并对手术中的细节问题做初步探讨与论述。同时也希望可以通过对导师的临床实践的研究、总结,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二、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的动态、水平

治疗骨折不愈合,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最重要的就是植骨术加更改断端内固定。骨折不愈合应用自体骨移植治疗效果显著,已经形成共识。 植骨是治疗骨不连的重要方法,植骨方式临床多采用髓内外联合植骨。沿肌间隙进入, 骨膜下小心剥离显露骨折部位, 取出内固定器械, 清除骨断端间瘢痕, 咬除硬化骨, 打通髓腔, 修整骨折端, 手法复位, 按照骨缺损情况取骨。髓内植骨以比髓腔稍粗的骨棒,贴紧髓腔骨质;髓外上盖植骨宜用螺丝钉固定植骨块;骨碎屑充分填充残余的空隙,这样才能确实达到植骨的目的和要求。自体皮- 松质骨植骨的爬行替代缩短了骨折愈合过程,新鲜的自体骨具有生物活性,不存在免疫排异,无传染疾病的风险,同时存在骨传导和骨诱导能力。

内固定物更换得坚持以下原则,原钢板内固定者,可更换成交锁髓内针或更长的钢板置于张力侧;原交锁髓内针内固定者,可选用更大号髓内针或钢板内固定;原先短钢板内固定者,可改成较长的钢板。所有病例均需植骨。更换内固定物后,,术后石膏外固定者,应及早进行肌肉收缩锻炼活动,骨痂生长良好后,去石膏开始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但是临床上医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可以根据骨痂生长情况酌情处理,出院时务必详细医嘱病人注意事项,配合医生,直到骨折完全愈合。LCP钢板内固定适用于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可用拉力螺钉固定碎骨块及移植骨块, 并对断端行轴向加压锁定。手术关键是将骨折端的瘢痕结缔组织全部切除, 骨端硬化骨全部咬除, 露出正常骨质, 钻通髓腔, 植入的骨块必须牢固的嵌入缺损区, 间隙用松质骨填满,。应积极正确指导术后功能锻炼, 严格定期随访及指导。避免过早的不正确的负重。综上所述,对于骨折不愈合的治疗,自体骨移植疗效确切,安全稳妥,技术成熟,应用广泛,值得提倡。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临床资料

11病例来源

本研究病例均采集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

(二)采集时间

9年5月~1年1月

(三)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

(1)病史:明确的外伤史,骨折后6个月没有愈合,并且没有进一步愈合倾向已有3个月。

()症状:患者骨折端成角、旋转、侧移位、短缩畸形或者节段性骨缺损、持重疼痛或不能持重、局部在应力下疼痛等。

(3)体征:局部窦道形成、流脓、假关节形成或伴有局部软组织瘢痕、缺损等

(4)辅助检查:X线表现:骨端硬化,髓腔封闭;骨端萎缩疏松,中间存在较大的间隙;或骨端硬化,相互成为杵臼假关节等这三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就可以定为骨折不愈合。

纳入病例标准:

(1)符合本病诊断标准;

()骨折平均愈合时间超过半年以上,有假关节形成;

(3)骨折平均愈合时间超过半年以上,多次复查X线拍片显示,骨折线

清晰可见,未见内外骨痂或内外骨痂极少;

(4)拍片显示骨折线增宽,骨折端骨面致密性硬化,骨髓腔封闭,骨质疏松,骨痂间无骨小梁形成,或伴有明显的骨缺损;

(5)临床表现有骨的感染、缺损、畸形、肢体不等长、局部窦道形成、流脓等。

3排除病例标准:

(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

()患者有严重的内科疾病,不能够耐受手术者

(3)精神疾病患者

(4)资料不全影响判断者

疗效观察方法

对骨不连愈合的评价应包括骨愈合和功能恢复双重评价:

(1)骨愈合评价标准:本评价结果决定于四项指标:骨愈合、感染、畸形和肢体长度,其中骨愈合标准为X线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痴通过骨折线,拆除或试行松动外固定物后骨折无异常活动,下肢可无痛行走,上肢持物骨折处有稳定感。 评价标准:

优:骨折愈合,无感染,断端畸形

良:骨折愈合及其他三标准中两项。

可:骨折愈合及其他三标准中一项。

差:骨折未愈合或再骨折或虽愈合但不具备其他三标准中任何一个。

()功能评价标准

功能的评价分上肢与下肢的不同,上肢主要考虑其灵活性,而下肢主要功能为负重行走。

将下肢评价指标定为以下五项:①明显跛行;②踝或膝任何一关节僵硬(完全伸膝或踝完全背伸时,活动范围较正常或对侧丧失15°以上):③软组织情况不良;④有限制活动或影响睡眠的疼痛存在:⑤丧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

优:存在工作能力且无其他四项指标。

良:存在工作能力且具以上四指标中一至二项。

可:存在工作能力并具以上指标中三至四项。

差:丧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不考虑是否具备其他指标。

对上肢功能评价参照“Seu和Hdlly对上肢功能评价标准”[3]

观察指标为三项: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日常活动能力。

l:上肢功能评价标准

分数 痛疼 任一关节活动受限 日常活动

差 无

用力或疲劳后

持续性

~4°

>4° 完全不受限

轻微受限

严重受限

5课题进度及安排:

9-5——1-1 收集病例及随访

1-1——1-1 资料汇总及数据分析

11-1——11-3 撰写论文、定稿

四、本课题特色、预期取得的结果>骨折不愈合应用自体骨移植治疗效果显著已经形成共识,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总结需要不断的进行,更要求开展回顾性工作及进行系统的整理。因此,骨折不愈合的临床资料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通过搜集整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9至1年期间的患者临床资料,对于自体骨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临床研究与总结。应用统计分析评分进行术前、术后及相关方面比较,对自体骨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获得客观、真实、准确的评价,并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五、可行性分析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是山东省中医管理局评定的重点学科、重点科室,在省内知名度较高,病人来源广泛。导师王明喜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3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治疗骨折不愈合做过大量研究、临床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课题搜集整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近几年的临床资料,并在导师指导下对这些一手资料进行研究与总结。

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由于并发症较多,治愈比较困难,手术后功能恢复过程漫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经验的总结是非常必需的,也是可行的。本课题主要研究山东省中医院近年应用钢丝环扎36°植骨配合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效果分析情况,因此在选题上可行性较强。课题的研究也得到了学校、附院等各部门、科室的大力支持。相信可以圆满地完成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王亦璁,等骨与关节损伤[M]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夏和桃组合式外固定器简介[EB/OL]北京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5

[4] 蒋协运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人民卫生出版社, 5

[5] Byd HB, Lipinski SW, Wiley JH J Bne Jin Sug A, 1961; 43():159—168

[6] Audige L,Giffin D,Bhndi M,e l Ph nlysis f fs f delyed heling nd nnunin in 416 peively eed ibil shf fues [J]Ohp Rel Res, 5; 438:1~3

[] Jes J MChy, Jhn HezenbegTibil Nnunins [J/OL] eMediine, Ap 9, 4

[8] 周来喜,林本丹,钟志刚,等胫骨骨折三种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比较和临床研究[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5 ( 5 ): 48 ~43

[9] 李峰,欧阳跃平骨不连临床研究进展[J] 国际骨科学杂志, ;8():11~119

[1] Hvey EJ,Henley MB,Sinksid MF,e l Iyuy,3; 34():111~116

[11] 任可,张春才,赵建宁,等持续动态压应力下骨折愈合时软骨内骨化的特点及其机制[J] 解剖学杂志,8;31(4):5~54

[1] 李兴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J]中医正骨,;19():43~44

[13] 吴国华4种固定方法治疗胫腓骨双骨折的疗效对比[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4;13( 1): 4~48

[14] 权毅,潘显明,王元山,等交锁髓内钉断钉与骨不连的力学研究及临床意义[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3;11(3,4):~9

[15] Seeke W, Suge G, Kinzl L Ll pliins f in-edully niling[J]Ohpde,1996;5:4~91

[16] Fnullh, Muhd Shib Khn ,Syed Muhd AisEVALUATION OF MANAGEMENT OF TIBIAL NON-UNION DEFECT WITH ILIZAROV FIXATOR [J] Ayub Med Cll Abbbd, ; 19(3)

[1] Dvies R,Hl N,Nyg SThe e f pin sies ih exenl fixin[J]hp://51lunen/shushiki/ Junlf bne nd Jin Sugey,5;8:16~19

[18] 李起鸿骨外固定技术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 中华骨科杂志,1996;16: 64

[19] 杨立民当今骨科感染的特点与对策[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9;14: 139

[] 陈文红,史振满,陈建常,等感染性胫骨骨折不愈合的外固定架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8):691~69

[1] Sluzlek M,Gzdzik T S,M zek S e l Exenl fixin in heeen f sevee ibil fues plied by sf iue injuy [J] Op u1 Rehbil,4;6( 1): 13 ~11

[] 胡蕴玉,陆裕朴,刘伟异种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199;1: 33~36

[3] Lu WJ,L B,B NR, e l Chin JTul,6; 9(5):~5

推荐第8篇: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思路

一、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推荐第9篇:参考资料: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参考资料: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

1.1 1 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1.2 2 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等。

2.1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2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 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了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2.3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 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 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 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以上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构成要素的撰写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要写好开题报告,除了掌握必要的开题报告的写法之外,思想上一定高度重视,平时要勤动笔,并善于学习借鉴他人开题报告的优点。

推荐第10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撰写

一、写好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二、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起名称要求准确、规范,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要简洁,不能太长,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

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 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第11篇: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本4

医学心理学研究报告

(学术型研究生)

课题

课题

√基础研究 项目所属性质 □名称

精神分裂症的形成机制

来源 自选课题

姓层

向亚男 2013101023 学

次 本科生

13级中医学(七年制)一班 2017年4月22日 所在学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 学科专业 时

立论依据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来源:近年,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利益,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有人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在这个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人们越来越冷漠的时代,人们每天都在担心自己是否会失业,每天都在为如何养活自己和家人而烦恼。21世纪,中国人进入了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随之增大。伴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患心理疾病的人群越来越多,因此,患精神分裂症的人也随之变多了。 研究目的: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以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因此,在精神分裂症患病机率越来越高的背景下,研究精神分裂症的形成机制是十分必要的。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是国家繁荣、社会稳定和谐、个人幸福的根本保障。因此,文章主要是分析当前精神分裂症的形成机制。通过本论文的系统研究,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居民的心理健康、个体社会价值实现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第一、通过对精神分裂症的理论研究,可以引导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和发现更加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第二、通过对精神分裂症的形成机制的研究,让精神病学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2.实践意义

第一、通过对精神分裂症形成机制的研究,让人们对精神分裂症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更加理性的对待精神分裂症患者。

第二、通过对精神分裂症形成机制的研究,可以让人们知道如何去防止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和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

第三、通过对精神分裂症形成机制的研究。可以减少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文献综述(研究结果)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因素: (1)遗传:.1.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亲属患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度(risk)要比一般人高得多,血缘关系越近,危险度越高,例如直系亲属就比旁系亲属高。单卵双生儿的同病率要比双卵双生高三倍,比正常人群高30倍。单卵双生儿精神分裂症的同病率为35%一58%。

2.因遗传关系引起的发病高危险度受环境的影响较小。研究表明,单卵双生儿分

-1-

别抚养者与共同抚养者其患精神分裂症的机率相似。

3。假使我们倒过来研究,即研究已患精神分裂症的过继子女的父母的情况,就可以发现其继父母及其亲属的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业不增高,而其亲生父母及其亲属的患病率则高于一般人群。

4、亲生父母无精神病,其子女过继给患精神分裂症的继父母抚养,这些子女的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也不增加。

5.单卵双生一方患精神分裂症,另一方不患此病,但双方的下一代的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仍约为10%,即相当于一般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的患病率。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亲属中不但患精神分裂症者较多,而且还有许多人具有分裂样性格,因此认为精神分裂症与正常人之间也有一个连续的过程,即可以有不同分量的精神分裂症成份。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方式有三种说法,即单基因、多基因及异源性假说,目前对三种说法都有支持和反对的意见,尚需从遗传上做更深入的研究,而这种研究常常超越一般临床医生的知识范围,必需和遗传学家合作。 (2)结构性大脑异常: 1.脑室扩大:

脑室是大脑中充满液体的空间,脑室扩大表明其他脑组织萎缩或坏死。脑室扩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也表现出前额叶白质减少,并且前额叶皮层、杏仁核和海马之间连接异常。这可能表明大脑其他许多区域有结构性缺陷。脑室扩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就倾向于表现出社交、情绪和行为的缺陷。他们也倾向于表现出比其他精神分裂患者更加严重的症状,并且对药物的反应更弱,这表明患者大脑功能的明显变化使得治疗很难凑效。

精神分裂症的性别差异可能部分地和脑室大小的性别差异 有关。这可能是因为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加,与女性相比,男性大脑组织损失更严重,导致脑室体积更大。男性大脑的正常老化也可能恶化了精神分裂症的神经解剖异常,致使病情发展得更加严重。

2.前额叶皮层和其他主要区域

1.额叶及额叶—纹状体环异常:额叶与技巧功能、抽象思维、注意等有关,前额叶损害可导致高级认知功能的障碍。Ingvar(1974).首次报道精神分裂症病人有额叶脑血流减少的现象。Cohen等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了额叶PET研究,发现病人额叶葡萄糖代谢较正常人低下(P

现代解剖学、电生理学及行为学研究展示,在正常人脑中存现着许多平行,分离的皮质一纹状体环(Cortieostriatal Loops)即从不同的皮层部位投射,聚合到纹状体区,伴有相应的如运动、空间定向控制等功能;然后反馈到苍白球/黑质至丘脑,再到环形起源的相应皮层区。多巴胺(DA)功能亢进,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而DA能投射主要是通过这些皮层一纹状体环进行的。Robbios等(1990)认为将皮层及皮层下改变联系起来解释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

-2-

具有重要意义。Liddle(1987)认为精神分裂症可能有不同皮层的联合损害,进一步与皮层下改变相互影响,引起纹状体DA功能异常,导致一系列精神症状。Liddle假说与前述皮质一纹状体环假说基本一致,即精神分裂症与皮质一纹状体环的功能改变有关,尤与环中两种主要结构一背侧、眶侧前额叶皮层改变有关。尽管腹侧纹状体主要接受来自颞叶边缘结构的信息输入,如扁桃体核及海马等,但这些结构也是由额叶结构所支配的,包括眶侧额叶皮层及前扣带回皮层。有人认为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的异相性可能归因于皮质一纹状体环的各种信息传输失衡所致,而这些环直接或间接地被额叶输入的信息所调控。因此,目前研究认为,额叶一纹状体常与精神分裂症发病密切相关。

2.基底节 基底节是DA最集中、最丰富的地方,而DA则是精神药理、生化学研究的重点之一。Resnick等(1988)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PET检查,发现尾状核葡萄糖代谢率显著低于正常。Bushsbaum等(1987)对18例从未服过药物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基底节PET检查,结果表明:绝对及相对代谢率均显著减低。Heckers等(1991)对23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及23例正常人进行脑皮层、白质、基底节容积的对照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纹状体容积较正常人增大。尤以左侧显著;苍白球容积较正常人增大,,尤以右侧显著;并发现伴妄想一幻觉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基底节容积亦较正常人增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基底节容积增大是目前具有重要意义的发现。基底节病理学不仅能解释运动障碍,而且能解释认知障碍及精神分裂症的行为障碍;伴妄想一幻觉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纹状体及苍白球增大。为研究精神分裂症皮层下病理学改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因此,有人认为基底节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灶之一。

3.颞叶 左颞叶是言语功能的关键部位,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性听幻觉及大脑注意功能障碍有关。功能解剖学研究已提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左颞叶有受损的可能。PET研究发现左颞叶葡萄糖代谢率降低。颞叶形态学异常已为CT、MRI及尸解发现所证实L工“1。有人在尸解中发现左颞叶损害尤为显著。Crow等(1989)对精神分裂症及Alzheimor(AD)病人进行尸解检查,发现精神分裂症及AD病人的颗叶角(Teolporal11orn)均扩大,精神分裂症病人只见于左侧(P

与正常人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可能经历过出生前和分娩时的困难。有一种分娩并发症对神经发育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称它为围产期缺氧。研究者认为围产期缺氧和基因因素共同导致患病,因为大部分在产前或分娩中遭受过缺氧的人并没有患上这种疾病。 2.产前病毒感染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母亲在怀孕期间感染流感病毒的胎儿出生后流行率高。这一时期是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时期,此时大脑发育受到干扰可能导致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中的主要结构缺陷产生。 3.神经错节综合症

根据神经成像和认知研究,安德森认为在神经活动的流畅的协调性和大脑皮层、小脑和丘脑的不协调性之间有一个中断。这种不协调可能包括经过这些脑区域的

-3-

信息流的时间安排和流程方面的缺陷,导致行为和思维不同步。这种不同步导致信号混乱,就像信息在计算机网络的两个节点之间传递速度不同时的情况。结果,患者把感觉和联想错误地连接在一起,导致妄想和幻觉。 这种信息传递的不协调也会损害语言,导致思维障碍的症状。信息流通也可能时不时地处于瘫痪状态,导致阴性症状出现,如情感迟滞或缺乏动机。基因因素和产前病毒感染会侵害从怀孕时就开始的大脑发育和成熟过程。 4.神经递质

近年来动物实验提示谷氨酸在控制精神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鼠兴奋行为是由于谷氨酸

能系统受抑制而产生的。已有研究证明皮质一纹状体环谷氨酸能(Glotamatergie)通路活力受损,在一些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理生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广义上讲,精神分裂症可被认为是一种大脑反馈调节系统神经递质失衡引起的综合征,而DA、谷氨酸则在控制大脑皮层觉酸及从外周到丘脑、皮层的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Carlon等(1990)实验发现,皮质一纹状体环内的谷氨酸能系统功能缺陷,可引起类似由于DA能促动剂(笨丙胺)导致的精神障碍。苯环已哌啶(FCP)是一种拟精神病药物,其谓精神病作用较笨丙胺更明确。研究表明,PcP主要作用于一种与N一甲基一D一天冬氨酸受体(MMDA)相连接的离子通道。Lodge等(1987)实验证明这种离子通道就是谷氨酸主要受体之一。因此,PCP实质上是一种非完全性的谷氨酸能拮抗剂。作者进而推测,PCP谓精神障碍作用可能由于间接抑制了皮质一纹状体环谷氨酸能系统所致。目前有人认为多巴胺一谷氨酸能平衡失调,在神精分裂症的生化病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提示,多巴胺受体兴奋性缺乏可引起入类的“精神运动活力”(psyehomotor activity)不足,可能是因为皮质一纹状体环谷氨酸能系统通过纹伏体对丘脑及中脑网状结构的抑制作用造成的。如果这种抑制作用被阻断,那么DA致“精神运动活力”便可释放出来。现研究表明,皮质一纹状体环谷氨酸能通路有拮抗中脑纹状DA体能作用。因而,谷氨酸能系统功能不足可引起DA能系统功能亢进,由此导致或加重精神症伏;反之,如提高谷氨酸系统的功能,使DA系统功能降低,则可缓解精神症伏。临床研究表明,谷氨酸能促动剂有抗精神病作用。然而,精神分裂症可能是一种多源性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碍。DA功能亢进或谷氨酸能缺乏可致精神障碍,但其他神经递质异常亦可能在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 (5一llT)及r一氨基丁酸(GABA)等。 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社会学视角; 心理社会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都有肯定的影响,这一点已越来越被多数精神科医生所承认,但是由于分裂症的异源性,所以这种影响有大有小,而且不易肯定或预测。同时心理社会因素对其他精神疾病(甚至一般疾病)也都有影响,所以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殊病因。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复杂,至今不明,但近年来随着对本病研究的深入,传统医学从“痰瘀”交互理论来辩证论述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 1 痰瘀学说

隋·巢元方著《诸病源侯论》中对“痰瘀”同病的论证十分精辟。诸痰者,此由血脉堵塞,饮水结聚而不消散,故能痰也。首次阐明了瘀血化痰的病理过程:瘀血停滞,脉络不通,而脉道不通,气不往来,可使津液不布,聚为痰涎,与瘀血相结,形成同病。痰瘀是人体津血为病而产生,由于津血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

-4-

的关系,所以一旦津病成痰或血病为瘀之后,便能相互影响而产生痰瘀同病。另一方面,津血的代谢全赖气之推动,若气病同时影响津血并使之停聚不行,则亦可产生痰瘀同病。

元·朱丹溪对“痰瘀”学说的论述与总结对后世影响颇大,《丹溪心法·卷四·癫狂六十》曰 :“癫属阴,狂属阳,癫多喜而狂多怒,脉虚者可治,实则死。大多因痰结于心胸间,治当镇心神、开痰结。”对此明·罗周彦《医学粹言》有较明确的论述:“先因伤血,血逆则气滞,气滞则生痰,痰与血相聚,名曰瘀血夹痰„„治宜导消血,若素有痰瘀所积,后因伤血,故血随蓄滞,与痰相聚,名曰痰夹瘀血„„治宜破血导痰。”痰浊和瘀血是机体气血津液代谢失衡产生的病理产物,痰本于津,瘀本于血,津血同源,也就决定了痰浊与瘀血相互交结,痰瘀同病的格局。痰瘀交杂,影响于脑,内不得散,外不得泄,损害脑之阴阳气血的平衡,蕴蓄毒邪。一方面,痰可致瘀。痰形成以后,随气血运行,内而脏腑,外而经脉,由于痰浊的粘滞性质,易阻碍气机,气机不利则瘀血内生;另一方面,瘀可致痰。痰血内阻,津液输不畅,津液凝聚,痰瘀一旦生成,互为因果,互相影响。痰瘀交结,久聚成毒,损伤脑络。李氏此论,见解独到,于认识痰瘀相互关系颇有启迪意义。痰浊,瘀血,即是疾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一旦形成,又作为新的致病因素而阻滞脑。痰为津凝,瘀为血滞,痰瘀常交结在一起阻滞脉道,导致血液运行气血功能障碍,日久必然影响脑神的升降,运转,行令,导致精神症状出现。西医的精神分裂症和中医的癫狂病大体上是同一种疾病,但又不是一一对应的,癫狂病的病机归结为“痰气郁结为患”、“痰火杂至为患”、“痰凝结致瘀”中医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及治疗通过整体观念,充分体现了脑和脏腑相通,脏腑为神所用气血理论,气血可以养脑荣脑,使成脑神之体。

研究内容及方案

(1)主要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 第1章 导 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2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2章 精神分裂症相关概念 2.1精神分裂症概念 2.1.1精神分裂症概念 第3章 结论

-5-

致谢 参考文献

精神分裂症病机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一、脑组织结构异常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的研究方法:

1、实验材料及分组:根据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原理,实验分为精神分裂症组(CCMD-3 标准)和对照组(无精神病、神经系统、脑部疾病及脑部外伤史)。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于哈尔滨各地医院住院患者中选取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hinese Cla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Third edition,CCMD一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首发未服抗精神病药或复发但至少两个月未服抗精神病药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17一49)岁,平均(29.55士8.72)岁"所有入住患者均无其它精神障碍及严重躯体疾病"。选取年龄、性别与患者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共40名,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0一43)岁,平均(28.00土5.16)岁。

2、实验方法:

(1)大体形态学研究:通过肉眼观察;质量称量;体积测量;大脑皮质厚度测量发现精神分裂症脑组织大体形态学上的改变及较对照组存在的差异。

(2)组织病理学研究:通过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脑组织各部位(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边缘叶、海马结构、嗅脑、纤维联系、基底核、间脑、脑干、小脑等部位)分别取材,制作石蜡切片,HE 染色、嗜银染色;进行显微镜观察,寻找精神分裂组病理改变,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3)体视学分析:组织切片(HE 染色、嗜银染色)通过体视学方法进行量化分析。

(4)微量元素检测:脑组织多部位(额前叶、海马、背丘脑、脑干、小脑)取材,浓硝酸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微量元素(Fe、Zn),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

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 SPSS 13.0 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方差分析和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的两组检验(LSD 法)。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基因异常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的研究方法:

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于哈尔滨各地医院住院患者中选取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hinese Cla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Third edition,CCMD一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首发未服抗精神病药或复发但至少两个月未服抗精神病药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17一49)岁,平均(29.55士8.72)岁"所有入住患者均无其它精神障碍及严重躯体疾病"入组时予以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在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的当天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对每例患者进行评定"从已选精神分裂症患者生物学意义上的一级亲属(父母!同胞或子女)中选取一位未患精神障碍的亲属,共选取33例为亲属组,其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24一64)岁,平均(51.00士9.59)岁;选取年龄、

-6-

性别与患者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共40名,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0一43)岁,平均(28.00土5.16)岁,对亲属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全部数据采用SPSS15.O统计软件包在计算机上处理分析"对患者组!亲属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性别和年龄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经检验三组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一0.021,p>0.05),但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617,P二0.000),故对三组间事件相关电位P300各项检测指标采用协方差分析,以校正年龄对结果的影响"对阳性和阴性症状患者组事件相关电位P300各项指标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最后对患者组事件相关电位P30O各项检测指标的变化与队NSS各因子得分的变化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

2.本研究以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 HDACs 基因家族上选择 10 个标签 SNPs(tag SNPs)位点,包括 HDAC2基因 rs10499080、rs65688

19、rs2499618 和 rs13204445 4 个位点,HDAC3 基因rs11741808 和 rs2530223 2 个位点,HDAC8 基因 rs126902

54、rs30126

55、rs497551和rs544484 4个位点。利用Sequenom Ma Array 质谱阵列技术检测个体基因型。应用拟合优度χ2检验计算基因型频数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应用基于核心家系的关联分析方法[基于单倍体型的单倍体相对风险分析(HHRR)和连锁不平衡检验(TDT)]分析各位点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应用UNPHASED 分析平台分析各位点之间连锁不平衡程度及单倍体分析;应用χ2检验分析 HDACs 基因家族基因上的10个tag SNPs 位点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关联性;应用 PGMDR 软件分析 HDAC

2、HDAC3 和 HDAC8 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

精神分裂症相关概念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具有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为临床特征的精神病性障碍。 精神分裂症的分类: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表现出以迫害和夸大为主题的,明显的妄想和幻觉。 紊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出现错觉和幻觉,这些错觉和幻觉没有多少可以辨识的意义-所以,被称为“紊乱”。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为奇怪的自主行为,有时候出现完全的昏迷。 未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出精神分裂症症状,但是不满足偏执型、紊乱型和紧张型的诊断标准。

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至少有过一次急性阳性症状发作史,但是现在没有明显的阳性症状。

参考文献

[1]徐韬元.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病理机制(下)[J].上海精神医学,1985,(03):105-107.[2]徐韬元.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病理机制(上)[J].上海精神医学,1985,(02):55-59.[3]李伟,赵永厚,张君.基于“痰瘀”交互病机理论与精神分裂症现代生物学机制——氧化自由基损伤之间的关系,论精神分裂症的中医“化痰消瘀”治则[J].黑龙江中医药,2014,(06):5-6.[4]余海鹰.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研究的新进展(综述)[J].山东精神医学,1993,(01):37-40.

-7-

[5]周正猷.精神分裂症病因新探[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01):68-69.[6]宋安林.精神分裂症脑组织各部位神经病理改变对比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7]徐洪芹.磷脂酶A2家族基因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分子遗传流行病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4.[8]韩宏志.HDACs基因家族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2.[9]王中刚.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亲属事件相关电位P300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10]张明园,严和駸,瞿光亚,蔡建华,翁正,陈一鸣,张文海,候俊山,张伯英,郭莲舫,陈佩俊.精神分裂症的家庭教育——中国5城市/WHO 合作研究:——(1)设计和实施[J].上海精神医学,1993,(01):55-58.

-8-

第12篇:某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本

XX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本

目前,虽然中共中央以及各级政府,社会上企事业单位都很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实施各种积极的就业政策,但是中国当前的大学生就业仍然不容乐观。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解决大学生的充分就业问题是国家繁荣、社会稳定、高校和谐、个人幸福的根本保障。它与社会、高校、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目前,我国正处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攻坚阶段,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高端人才,实现大学生和谐就业能够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选择本课题是基于社会现实问题提出来的,旨在通过分析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从而实现大学生和谐就业,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

研究目的: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日渐高涨,因此,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急迫性和重要性。首先,当前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不仅直接影响毕业生个人的生活和思想情绪,会诱发各种矛盾和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构建和发展。其次,大学生毕业后能否成功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关系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展。最后,,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涉及到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解决大学生的充分就业问题是国家繁荣、社会稳定、高校和谐、个人幸福的根本保障。因此,文章试图突破性地从和谐理念出发,在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从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个人等方面分析出现就业不和谐的原因,进而用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思路与方法,从而达到大学生和谐就业。通过本论文的系统研究,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健康运行、大学生个体社会价值实现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13篇: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的通知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

学校规定:2.5年和3年学制的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末到第四学期的第十周前完成。开题报告需上网公示,公示步骤:由学生本人登陆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录入开题报告情况(在“论文信息”目录下),然后提交,并请导师审核后,就自动公示在研究生处网站了,以便安排教学督导组抽查(导师审核一定要在做报告前3天完成,否则系统无法公示,上传到系统的开题报告待做报告完成后,若有修改,还可上传覆盖)。

开题报告应以正规答辩的方式进行,硕士生进行口头报告的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书面报告字数不应少于5千字。

开题报告审核小组成员由3位老师组成(导师要在内),开题报告通过后,请将经导师和开题审核小组成员、学位点负责人审核签字的开题报告首页,扫描上传系统。纸质开题报告材料原件一式两份在完成开题报告后10天内上交学院研究生教学办公室(嘉锡楼415)。未按时提交开题报告纸质材料者,系统会自动审核“不通过”,即本次开题报告无效,需要二次开题。

申请学位(毕业)时提交送审的论文,其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容应与开题报告基本一致,学位(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有较大变动时,必须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未按时开题或重新开题的研究生,其学位(毕业)论文送审时间需按开题报告超期的时间(月数)相应顺延其学位(毕业)论文送审、答辩、毕业和授予学位时间。

关于预答辩:学校鼓励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送审前实行预答辩。

几点注意:

一、开题报告模板请一定在研究生管理系统中下载(在“论文信息”——“开题报告”——“下载模板”),请一定不要沿用师兄师姐以前用过的开题报告模板,否则退回重做!

二、表格的格式不要随意改动,字体可以稍作修改。

三、开题报告的主题和内容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上交的报告要有导师、审核小组的开题意见和结论,须填写具体审核内容后方可上交,不能只简单写“同意开题”之类的评语,要签署具体的意见,否则退回重做!学位点负责人审核一栏可以签署“同意开题”。

四、开题报告中近五年的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参考文献总数最低不能少于30篇,并在开题报告正文中标明出处。

五、导师签署时间在开题日前一天,审核小组签署时间在开题日当天,学位点签署时间在开题日后一天。

六、请将签好字的开题报告首页上传系统。

七、表格上交前请认真检查表格内容,要求格式统一,无错别字等。

第14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研究方法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研究方法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主要是给指导委员会阐明你的硕士论文将要写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写和如何写的问题。这里有几个方面:第一,你要写什么

这个重点要进行已有文献综述,把有关的题目方面的已经有的国内外研究认真介绍一下(先客观介绍情况,要如实陈述别人的观点),然后进行评述(后主观议论,加以评估,说已有研究有什么不足),说现在有了这些研究,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其中要包括你选题将要探讨的问题。由于目前研究不足,所以你要研究。所以,你的硕士论文要写什么是根据文献综述得出来的,而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如果不做综述,很可能你的选题早被别人做得很深了。

第二,为什么要写这个

这个主要是说明你这个选题的意义。可以说在理论上,你发现别人有什么不足和研究空白,所以你去做,就有理论价值了。那么你要说清楚你从文献综述中选出来的这个题目在整个相关研究领域占什么地位。这就是理论价值。

然后你还可以从实际价值去谈。就是这个题目可能对现实有什么意义,可能在实际中派什么用场等等。

第三,如何写

在开题报告里你还应当说清楚你选了这个题目之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有了问题,你准备怎么去找答案。要说一下你大致的思路,同

时,重点阐述你要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如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定量研究、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模型检验等等。

在上述三个方面中间,文献综述是重点。没有文献综述,你就无法找到自己的题目,也不知道这个题目别人已经做得怎么样了,所以你要认真进行综述。当然,综述的目的还是引出你自己的话题,所以不能忘记评述哟。

复式结构

实际上,我们在撰写论文时,并不一定要拘泥于伞式结构一种模式。应根据论文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构思有关阐析、推理及反驳等论证的实质部分如何穿插安排、展开,才能全面、准确、简明地说明问题,可以灵活运用“复合型结构”。其模式如图2-

7、图2-8和图2-9所示。学术论文正文的写作,多采用伞式结构,以伞式结构作为论文的主框架,其具体形式常见为图2-10所示。

学术论文常采用标题和序号,因为通过它们可以鲜明地突出论文的主要内容,使结构脉络清晰,且富有一种整洁有序、循序渐进的节奏美感。

标题和序号可分为若干个层次,编号系统常采用:

一、……(标题)

二、……(小标题)

1.……(次级小标题)

(1)……(阐述事实小项)

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方法

毕业设计论文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和提高,与从事科研开发工作一样,必须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毕业设计论文应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能反映出作者所具有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

在毕业设计期间,尽可能多地阅读文献资料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能防止重复研究,而且可为毕业设计做好技术准备,还可以学习论文的写作方法。一篇优秀的论文对启发思维,掌握论文的写作规范很有帮助。论文的写作方法多种多样,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下面仅对论文

中几个主要部分的写作方法提出一点参考性意见。

一、前言部分

前言部分也常用“引论”、“概论”、“问题背景”等作为标题,主要介绍

论文的选题。

首先阐明选题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选题需强调实际背景,说明在计算机研究中或部门信息化建设、管理现代化等工作中引发该问题的原因,问题出现的环境和条件,解决该问题后能起什么作用等。结合问题背景的阐述,使读者感受到此选题确有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确有研究

或开发的必要性。

前言部分常起画龙点睛的作用。选题实际又有新意,意味着研究或开发的方向对头,设计工作有价值。对一篇论文来说,前言写好了,就会吸引读者,使他们对你的选题感兴趣,愿意进一步了解你的工作成果。

二、综述部分

任何一个课题的研究或开发都是有学科基础或技术基础的。综述部分主要阐述选题在相应学科领域中的发展进程和研究方向,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通过与中外研究成果的比较和评论,说明自己的选题是符合当前的研究方向并有所进展,或采用了当前的最新技术

并有所改进,目的是使读者进一步了解选题的意义。

综述部分能反映出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首先,反映学生中外文献的阅读能力。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同行的研究水平,在工作中和论文中有效地运用文献,这不仅能避免简单的重复研究,而且也能使研究开

发工作有一个高起点。

其次,还能反映出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从大量的文献中找到可以借鉴和参考的内容,这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对同行研究成果是否能抓住要点,优缺点的评述是否符合实

际、恰到好处,这与一个人的分析理解能力关系密切。

值得注意的是,要做好一篇毕业论文,必须阅读一定量(2~3篇)的近期外文资料,这不仅反映自己的外文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论文的

先进性。

三、方案论证

在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并完成文献综述后,很自然地就要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在写作方法上,一是要通过比较显示自己方案的价值,二是让读者了解方案的创新之处或有新意的思路、算法和关键

技术。

在与文献资料中的方案进行比较时,首先要阐述自己的设计方案,

说明为什么要选择或设计这样的方案,前面评述的优点在此方案中如何体现,不足之处又是如何得到克服,最后完成的工作能达到什么样的性能和水平,有什么创新之处(或有新意)。如果自己的题目是总方案的

一部分,要明确说明自己承担的部分,及对整个任务的贡献。

四、论文主体

前面三个部分的篇幅大约占论文的三分之一,主体部分要占三分之二左右。在这部分中,要将整个研究开发工作的内容,包括理论分析、

总体设计、模块划分、实现方法等进行详细论述。

主体部分的写法,视选题的不同可以多样化,研究型论文和技术开

发型论文的写法就有明显的不同。

第15篇:关于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说明

关于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开题报告的意义

1、明确选题的可行性,提高检索文献的能力。

研究生为做好准备开题报告,必须进行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和文献,激发学生的科研创造能力。开题报告小组可以从多方面提出建议,启发学生选题的可行性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为顺利完成论文打下基础。

2、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开题报告是学生论文质量的重要前提,做好开题报告工作可以克服学位论文研究中的盲目性和保证论文达到硕士水平的重要措施。

3、促进学生和导师,导师与导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

进行开题报告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和导师之间在论文写作期间的相互交流,可以促进教研室导师之间的相互合作,搭建起教学团队的平台,促进学院的学术交流氛围。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

1、

2、

3、

4、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研究课题的理论和实际的意义、价值和达到的目的。 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研究中的难点和问题及拟解决的措施

5、音乐表演和作曲方向的内容结合专业特点进行。

三、开题报告的一般要求

1、

2、

3、开题报告的时间:学位课程基本结束。第二学年的下学期。 开题报告按照表格,第二学年下学期的第一周完成。 开题报告由系里统一安排,在教研室范围内进行,由3人到5人组成,可以适当

邀请相关教师和学生参加,听取建议。开题审核小组工作人员应提前审阅报告内容。

4、审核小组严格把关,通过者,批准进入论文工作;未通过者,可以再给一次机会,

如果仍未通过,中止培养,取消学籍。

四、开题报告的程序

1、

2、

3、由审核小组组长宣布报告开始,介绍成员。导师介绍学生的情况:政治表现和学习成绩、态度、科研情况。 学生进行开题报告。(15-20分钟)

4、

5、

6、审核小组成员和导师提问和建议。无关人员退出会场,小组对开题报告作出书面决议。 审核小组组长宣布开题报告的决议;对未通过的提出修改意见,确定重新开题的

时间。

7、

宣布结束。考核小组记录员整理报告和相关材料提交研究生处备案。

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处

2008-3-9

第16篇: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及

如何写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及解决的措施;

7、主要参考文献;

下面是详细的看人家如何叙述什么是开题报告以及怎么写:

1.什么是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 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 要点。

2.撰写开题报告有什么意义?

撰写开题报告,作为多层次科研工作的第一个写作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因为: 通过它,开题者可以把自己对课题的认识理解程度和准备工作情况加以整理、概括,以便使具体的研究目标、步骤、方法、措施、进度、条件等得到更明确的表达;

通过它,开题者可以为评审者提供一种较为确定的开题依据。“言而无文,其行不远”,以书面开题报告取代昔日广为运用的口头开题报告形式,无疑要切实可靠得多;

如果开题一旦被批准,课题得以正式确立,则还可以通过它,对立题后的研究工作发生直接的影响:或者作为课题研究工作展开时的一种暂时性指导;或者作为课题修正时的重要依据等。 总之,科研开题报告是选题阶段的主要文字表现,它实际上成了连接选题过程中备题、开题、审题及立题这四大环节的强有力的纽带。 在当今世界搞科学研究,必须重视开题报告的写作。如果不重视开题报告的写作,即使是有名望的研究者,也不免有科研课题告吹的命运。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实 例:美国科学基金会曾同时收到关于同一科研课题的两份开题报告,一份是获得过诺贝尔奖金的西博格写的;另一份是由名不见经传的一位青年研究者写的。经过专 家们的认真评议,结果批准了那位无名小卒的申请,把这一课题的研究经费拨给了他。所以,在美国,许多科学家每年几乎要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从事课题建议书(即 开题报告)的起草工作。就我国情况看,关于科技工作者要写“科研开题报告”,大学研究生、本科生申请学位要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规定,都已经处于实施 之中。今后,随着科研管理的加强,在开题报告写作方面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3.开题报告的各个栏目怎样填写? 3.1开题报告封面各栏目的填写方法 封页各栏目由开题者(学生)填写。

其中“ 年 月 日”栏目:在开题报告封面下方,应填写开题报告实际完成的日期。实际完成日期一般应学校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此项工作。逾期即被视为未按时完成开题报告工作。

3.2“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依据和意义”栏目的填写方法 综述(review)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使文献资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 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所谓述,就是对各家学说、观点进行评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填写本栏目实际上是要求开题者(学生)写一篇短小的、有关本课题国 内外研究动态的综合评述,以说明本课题是依据什么提出来的,研究本课题有什么学术价值。

3.2.1 综述的主体格式

综述的主体一般有引言、正文、总结、参考文献四部分。 3.2.1.1引言部分

引言用于概述主题的有关概念、定义,综述的范围、有关问题的现状、争论焦点等,使读者对综述内容有一个初步轮廓。这部分约200—300字。 3.2.1.2 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主要用于叙述各家学说、阐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其叙述方式灵活多样,没有必须遵循的固定模式,常由作者根据综述的内 容,自行设计创造。一般可将正文的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标上简短而醒目的小标题,部分的区分也多种多样,有的按国内研究动态和国外研究动态,有的按 年代,有的按问题,有的按不同观点,有的按发展阶段,然而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包括历史背景、现状评述和发展方向三方面的内容。

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研究成果如何?他们的结论是什么?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现状评述又分三层内容:第一,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亮出作者的观点;第二,详细介绍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和假说,并引出论据(包括所引文章的题名、作者姓名及体现作者观点的资料原文)。

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

正文部分是综述的核心,篇幅长约1000――1500字。 3.2.1.3 总结部分(不是必须的)

在总结部分要对正文部分的内容作扼要的概括,最好能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表明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特别交待清楚的是,已解决了什么?还存在什么 问题有待进一步去探讨、去解决?解决它有什么学术价值?从而突出和点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这一部分的文字不多,与引言相当。短篇综述也可不单独列出总结, 仅在正文各部分叙述完后,用几句话对全文进行高度概括。 3.2.1.4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原始素材,也是综述的基础,置于开题报告最后面,此处从略。 3.2.2 综述写作步骤 3.2.2.1确立主题

在开题报告中,综述主题就是所开课题名称。 3.2.2.2搜集与阅读整理文献

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这是写好综述的基础。因而,要求搜集的文献越多越全越好。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文摘、索引期刊等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也可以采用微机联网检索等先进的查阅文献方法。有的课题还需要进行科学实验、观察、调查,取得所需的资料。

阅读整理文献是写好综述的重要步骤。在阅读文献时,必须领会文献的主要论点和论据,做好“读书笔记”,并制作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所 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摘录文献的精髓,为撰写综述积累最佳的原始素材。阅读文献、制作卡片的过程,实际上是消化和吸收文献精髓的过程。制作卡片和笔记 便于加工处理,可以按综述的主题要求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和条理化。最终对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写出体会,提出自己的观点。 3.2.2.3撰写成文

撰写综述之前,应先拟定写作提纲,然后写出初稿,待“创作热”冷却后进行修改成文,最后抄入开题报告表的“综述本课题国内外动态,说明选题依据和意义”栏目内。

3.2.3 撰写综述的应注意事项

3.2.3.1撰写综述时,搜集的文献资料尽可能齐全,切忌随便收集一些文献资料就动手撰写,更忌讳阅读了几篇中文资料,便拼凑成一篇所谓的综述。

3.2.3.2综述的原始素材应体现一个“新”字,亦即必须有最近最新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将教科书、专著列入参考文献。

3.2.3.3 坚持材料与观点的统一,避免介绍材料太多而议论太少,或者具体依据太少而议论太多,要有明显的科学性。

3.2.3.4 综述的素材来自前人的文章,必须忠于原文,不可断章取义,不可阉割或歪曲前人的观点。

3.3“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栏目的填写方法

本栏目由开题者(学生)填写。“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在内容上虽然紧密相关,但角度不同,在填写时,可以分别表述。 3.3.1 “研究的基本内容”的填写方法。

“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论文(设计)正文部分的内容,是研究内容的核心。正文内容又分为若干部分和层级。填写此栏目实际上是编写论文基本内容的写作提纲。

基本内容提纲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标题法,即用一个小标题的形式把一个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标题法的长处是:简明、扼要、能一目了然。短处是:只能自 己理解,别人看不明白,而且时间一长,自己也会模糊。另一种是句字法,即用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一个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句子法的长处是:具 体、明确,无论放下多久,都不会忘记,别人看了也明白。短处是:写作时不能一目了然,不便于思考,文字也多。上述两种写法,各有优缺点,用哪一种好,还是 混合使用好,这由作者自己确定。

不管是文科论文,还是理工科论文写作提纲,都没有必须遵循的固定模式,一切视研究内容的需要而定。以下介绍两个案例,供填写“研究的基本内容”栏目时参考。

3.3.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的填写方法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论文的主攻方向、研究目的。具体是指开题者预先设想的、将要在论文中证明的某一个新的理论问题,或某一个新的技术问题,或 某一个新的方法问题等,以及开题者对这个问题的基本观点(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填写此栏目,就是要求开题者用明确、具体的文字(力求用

一、两句话)把论 文题目中的上述信息传达出来。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论文正文的各个部分都是为了论述这一主要问题,而主要问题的解决,将得出研究成果。

一篇论文只有一个中心,一个重点。不管文章长短,材料多寡,但主题只有一个。集中也是深刻的保证,只有集中于一个主题,才能论述深刻。如果一个课题, 要解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要问题,就有可能导致主攻方向不明确,在论述过程中发生种种困难,或观点冲突,或逻辑混乱,或主次不分。所以,一般情况下,一篇 科研论文论述一个基本观点,解决一个主要问题。 3.4“研究步骤、方法和措施”栏目填写方法

本栏目由开题者(学生)填写。要求回答本课题怎样研究的问题。可以分三个层次表述:即研究步骤、研究方法、研究措施。 3.4.1 研究步骤

研究步骤,也称写作步骤、写作程序等,具体指从提出问题到撰写成文的各个阶段。填写时可以如下表述:第一步,选题;第二步,搜集、阅读和整理资料;第三步,证论与组织(拟写开题报告);第四步,撰写成文;第五步,论文修改与定稿;第六步,外文翻译。

为了使同学们对六个步骤有一个明晰的印象,以下逐个给予简单的介绍。 第一步,选题。 即选择研究课题,确定主攻方向,是撰写论文的第一步,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选题必须符合选题原则。选题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质量水平。选题有导师命题分配和学生自拟自定两种方法。题目选择恰当,等于论文成功了一半。 第二步,搜集与阅读整理资料。 论文题目选好以后,接着就要搜集资料,进行知识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料就无法进行科学研究。搜集资料要发挥高度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资料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文献资料;二是科学实验、观察、调查。 先谈谈文献资料的问题,文献资料是前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总结。科学研究总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有着继承性和连续性。我们要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 和现状、掌握动向、吸取经验教训、开扩思路、进行比较、做出判断等等,都需要参考资料,从中得到借鉴、印证、补充和依据。这些都是写作论文的必要素材。 再谈谈搜集科学实验、观察、调查材料的问题。科学实验是人们为暴露事物内部矛盾,揭示事物本质及其规律,发现其内部的矛盾而进行的变革研究对象的一种 操作和活动。由于实验是在受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将尽量排除外界的影响,因此,人们有可能对研究对象做细致、周密的观察,从而找出事物内部的联系。我们要 取得实验的第一手材料,就要进行科学观察。科学观察应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和保密性。客观性,是指不要先入为主,戴有色眼镜看待事物,而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本 来面目。系统性,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连续、完整地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而不至于漏掉重要的细节。严密性,是指观察要一丝不拘,注意任何微小的变 化。在观察中,往往会发现意外的情况,这种偶然的发现叫机遇,这种机遇我们不要轻易放过,在其中可能蕴藏着重大的科学发现。观察要及时、准确地把观察到的 现象、数据、结果记录下来,这些都是我们写论文的素材,科学实验必须借助实验原料、仪器、设备等才能进行,不同的材料、设备,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 这些科学实验使用的器材,同样属于写论文需要体现的素材。

不论是社会科学的课题,还是自然科学的课题,有的素材必须通过调查才能取得,它是对客观事物自发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的科学研究活动(参见任务书中有关“调查研究类型”的介绍)。

从各种途径获取的资料,必须加工整理,包括:检查资料是否齐全,重不重要;对资料进行科学分类(最好根据中国图书分类方法分类,以使资料分类标准化, 如果按自己方法分类,最好能坚持始终);编制资料索引,进行加工,做到统一化(如数据、年份、术语要统一,便于比较)、序列化(如年代中断要想办法排 齐)、典型化(即对同类资料进行筛选,找出有代表性的资料)、形象化(即把一些数字通过图和表表示出来)等。

搜集和整理资料是异常艰苦和细致的工作,要具有吃苦精神。达尔文曾经说过:“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规律或结论。”他自己就是在整理了大 量的文献资料,搜集了大量的动物标本之后,才写成了伟大的著作——《物种起源》的。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时,花了四十年心血,他阅读了浩如烟海的理论著 作、事实材料、统计数字等等。钻研和摘要过的书籍达1500多种,为此他还学了好几种外国语。在《资本论》中引用和提到过的著作达505部,所有英国的议 会报告和其他官方文件59种,报刊56种。列宁对马克思的《资本论》的产生过程作了精辟的说明,他说:“《资本论》不是别的,正是‘把推积如山的实际材料 总结为几点概括的彼此相联系的思想’。”我们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要学习这些伟人的科学精神、吃苦精神。 第三步,论证与组织。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它进行研究。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方法论。其次,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第三,确立论点,其中包 括中心论点(或总论点)与分论点。第四,选择材料拟写提纲,对全文的内容作通盘的安排,对结构格式作统一的布局,规划出论文的轮廓,显示出论文的条理层 次。论证与组织的过程,也是撰写开题报告的过程。 第四步,撰写成文。

搜集了资料、确立了论点、选择了材料、填写开题报告之后,就进入了论文的撰写阶段。

第五步,论文(设计)修改与定稿。

论文(设计)写好初稿后,必须从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上进行修改。修改论文是很细微深入的工作。论文经过多次修改后,就可以打印定稿,在排版时一定要符合文面的要求。 第六步,外文翻译:

翻译是本科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志。翻译的主要用途是获取和传播最新的学术信息,一般要求做到忠于原文、通顺流畅。 3.4.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指分析论证课题时的思维方法,它属于认识论范畴。没有正确的研究方法,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其客观规律。没有正确的研究方法,就 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有所创新,自然也就不能获取研究成果。因此,有的专家学者认为,选择了好的研究方法,也等于论文完成了一半。 科研方法很多。按照人的活动区分,可以分为两类:即实践(经验)性方法;理论性方法。前者如观察方法、实验方法、调查方法、后者如抽象方法、假说方法。各 种科研方法按照适用范围区分,可以分为三类:即适用于一切学科领域的哲学方法;适用于众多学科领域的一般方法;适用于某些具体学科领域的特殊方法或专门方 法。这里只能列举部分研究方法,并按适用范围将科学研究方法分三大类介绍,其中有些方法是所有专业适用的,有些是部分专业适用的。 3.4.2.1 哲学方法

哲学方法是最为概括、最具有普遍性的方法,适用于各类学科,各个专业。 3.4.2.2一般思维方法

一般思维方法是哲学方法与专门分析方法的中介,是取得经验性知识及发展理论性知识的一般方法。又分为:归纳与演绎方法;分析与综合方法;历史与逻辑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3.4.2.3 专门分析方法

又称特殊研究方法。专门方法很多,不甚枚举,各个学院、系甚至专业可以结合院、系、专业的研究特点,介绍一些专门的研究方法,例如:

理工类专业的常见专门研究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而在物、化、数、生等学科中又有各自的更加专门的方法,如物理学研究中的光谱分析法,化学研究中的比色法等等。

经济管理类专业常见的专门研究方法有计量经济法。 法学专业常见的专门方法有历史考证法、比较分析法、社会分析法、规范解释法、经济分析法等。

文艺学类专业常见的专门研究方法有“文学——历史”批评法、社会批评法、传统研究法、精神分析法、原型批评法、符号学研究法、俄国形式主义研究方法、英美新批评法、结构主义法、阐释学法等等。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门研究方法有推理与议论法、证明与反驳法、传统考据、考证、考订、点评等方法。

心理学专业专门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行为研究法等。

在同一论文中,各个部分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各种方法互相补充,互相协调,才能揭示研究对象各个侧面或各个层次的特殊规律,进而证明总论点 对于初学写论文的本科生来讲,有的不知道有哪些研究方法,写论文不讲方法;有的不问清红皂白,生搬硬套,乱用研究方法;有的虽然知道一些研究方法,但在论文中往往只局限于一种方法,思维单一,视野狭窄。为此,开题者(学生)首先应该学习研究方法方面的知识;第二,开题者(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使用各种方法,才能收到事半 格式:

开题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X X X X X X X X 第

二、选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你个人的新见解

第三、论文的结构、基本框架、主要论点、论据和研究方法等 例:基本内容(研究框架): 序言

一、纽伦堡审判

二、法律家阶层与实证主义

3.XXXX结语参考文献:拟参考资料(书目、文章和其他素材)及其来源 ——请注意:著作部分不少于20个,论文部分不少于20个后记 第

四、论文进度安排(时间起止)

五、需要特别向导师组请教的问题 范文:

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

2006 年 10月 26日

一、选题依据(目的、意义、学术价值、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本人学术准备情况)

(一)选题目的

1.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和探讨,深化对行政法和行政程序法两个学科的学习和把握,努力探求行政程序立法和程序法治化的内在规律。

2.通过对国内外行政程序法治化的历史与现状比较分析,总结并提出我国行政程序法治化的对策、建议。

3.系统检验自己参加法学理论在职研究生学习以后,在法学研究方面的学习收获,特别是行政法领域的研究能力。

(二)选题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研究该课题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客观需要。

2.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需要该课题的研究,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该课题的研究,这是中国社会实现长治久安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三)学术价值

1.丰富和完善我国在行政程序立法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国行政程序立法进程的加快提供法理借鉴。

2.深刻认识行政程序法治化所具有的四种价值属性,即正义价值、效益价值、平衡价值以及透明价值,对于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遏制政府\"寻租\"行为、保障公民权利以及与国际接轨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现状

1.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行政法学界掀起了行政程序法研究的热潮。一时间,各种比较行政程序法学著作相继出版。比较突出的是青年学者杨寅的新著《中国行政程序法治化——法理学与法文化的分析》,它为中西行政程序法的理论研究铺设了桥梁,对指导我国未来的行政程序立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围绕程序正义与合法等问题,对行政程序法治化的涵义、价值、目标等问题的研究应运而生,讨论日趋激烈。在行政程序法治化的价值属性、实现途径等方面都研究成果虽不是十分繁荣,但也不乏有价值的学术论著问世。 2.“程序应当成为中国今后法制(治)建设乃至社会发展的一个真正的焦点”,已成为我国行政法学界的普遍共识。“规划制定一部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程序法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国法治现代化势在必行的重要步骤”. 中国行政法治实践需要,在全面论述我国行政程序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基础之上,充分吸收借鉴了国外行政程序立法及研究成果,为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勾勒出基本框架。

3.目前,有些比较行政程序法著作只停留于一般性的法条比较,对域外行政程序研究中的理论争鸣、学说观点介绍的不多;有关行政程序法治化的著作和讨论还显得十分苍白,与立法实践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有些研究只关注“程序法典”规划、制订与颁布,而对“法治化”的内涵和外延关注不足。

(五)个人准备

1、材料准备情况:搜集并阅读的论著主要有:罗豪才、王锡锌:《行政程序法与现代法治国家》;杨寅《中国行政程序法治化——法理学与法文化的分析》;应松年主编《外国行政程序法汇编》;万华著《行政程序法研究》;杨海坤著《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研究》;胡平仁《宪政语境下的习惯法与地方自治 “萨摩亚方式”的法社会学研究》.

2、阅读的法典有《德国基本法》、《日本国宪法》、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3.研究的主要方法:本课题的基本思路遵循行政法与行政程序法理念——制度——技术的三个层次,运用规范分析、比较分析和实证三大基本方法,逐步展示出行政程序立法理论在以上三个方面对行政程序法治化的重要支撑。

二、论文结构框架(主要观点) 前言(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 行政程序法治化的理论基础

一、行政程序法治化的概念

(一)行政程序的的概念

(二)行政程序的基本特征

(三)行政程序法治化的定义

二、行政程序法治化的功能

(一)依法规范行政权力

(二)依法明确行政责任

(三)推进行政法治建设

三、行政程序法制化的根本目标

(一)实质公正的目标

(二)行政民主化的目标

(三)提高行政效率的目标

第二部分 行政程序法治化的现实必要性之分析

一、行政程序法治化是打造法制政府的必由之路

(一)开辟公民直接参与行政权行使的途径

(二)促使行政相对人权利保障的具体化

(三)监督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职权

二、行政程序法治化是行政法治原则的客观要求

(一)规范约束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

(二)有效监控行政主体自由裁量权的实施

(三)真正体现法治精神的本质要求

三、行政程序法治化是提高行政效力的根本保证

(一)行政程序法治化本身已具备了提高行政效率的特质

(二)高度的规范性和权威性也是程序法具有效率功能的重要条件

(三)时间限制是其效率功能的最佳体现 第三部分 行政程序法治化的途径探讨

一、确立法治理念是前提

(一)要努力实现由传统观念向现代法治观念的转变

(二)要大胆借鉴和吸收西方行政程序法制化的经验

(三)要切彻底根除“人治”与“法治”的模糊认识

二、完善程序立法是根本

(一)行政程序立法的可行性分析

(二)行政程序立法的理论与实践

(三)行政程序立法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是保障

(一)建立和完善法律监督

(二)规范和强化司法审查

(三)健全深化法律救济机制 主要观点:法治理念的确立较之程序立法更为重要和艰难;追求结果公正与程序正义的高度统一是行政程序法治化的核心目标;健全法律救济

第17篇: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评语

开题报告评语:

该生在前期通过查阅文献,对研究内容所涉及的研究领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研,对课题《拱桥平面内自由振动模型及特性研究》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论文的研究方法基本已经掌握。工作安排合理,态度认真,目前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开题报告符合规范格式,准予开题。

中期考核导师意见

该生为人处世和善热情,乐观开朗,乐于助人,意志坚强。尊重师长,和同学关系融洽。学习上努力、勤奋,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奠定了较为坚实的专业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集体活动,锻炼了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提升了自身素质 在硕士论文研究期间,具有积极探索的精神,埋头苦干,努力钻研,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能按照导师要求积极进行论文创作课题进展符合预期计划 。 中期考核小组意见:

该生在前期的工作中能充分的分析课题任务需求,熟练掌握拱桥平面内自由振动模型及特性研究,完成了下承式拱桥和系杆拱桥平面内自由振动模型及特性研究所做研究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意义,也为下一步工作的展开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期间该生工作安排合理,学习态度认真,学术作风严谨,科研工作量较大,课题进展符合预期计划。

第18篇:撰写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

怎样撰写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的目的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进行开题报告的实质是向专家汇报自己学位论文工作的准备情况,目的是请专家帮助判断:自己选择的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选用的研究方法可不可行、自己的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然后由专家给出具体的建议。从而达到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理清研究思路的目的,同时在文献和研究方法方面获得更多的帮助。

因此“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的角度、方法与拟实现的目标”是开题报告的重点,如果对自己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不进行深入论述,一带而过,评审专家将无法判断你的研究前景,也就无法对你的研究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建议。

二、研究水平的定位

国家对授予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人员所具有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硕士学位人员应“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因此硕士研究生在论文选题时应适当确定自己的研究水准,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科学研究应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对试验结果或调查数据的分析应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以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基本内容和要求

因为开题报告的实质是向老师汇报论文工作的准备情况,因此研究生应该就选题、文献综述、研究内容、方法及拟达到的目标等进行全面、深入地介绍、说明,并接受专家的批评和建议。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论文题目的确定。包括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可以从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进行论述)。

2、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3、研究的角度、方法与拟实现的目标。

4、主要研究内容与写作大纲。

5、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7、主要参考文献(着重查阅的近年内发表的中、外文期刊文章)。

开题报告公开论证后,研究生一般应根据专家小组的评议意见,对选题方案进行修正、补充和提高,修改方案通过后可正式进入论文研究工作。 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及解决的措施;

7、主要参考文献;

下面是详细的看人家如何叙述什么是开题报告以及怎么写: 1.什么是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2.撰写开题报告有什么意义?

撰写开题报告,作为多层次科研工作的第一个写作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因为:

通过它,开题者可以把自己对课题的认识理解程度和准备工作情况加以整理、概括,以便使具体的研究目标、步骤、方法、措施、进度、条件等得到更明确的表达;

通过它,开题者可以为评审者提供一种较为确定的开题依据。“言而无文,其行不远”,以书面开题报告取代昔日广为运用的口头开题报告形式,无疑要切实可靠得多;

如果开题一旦被批准,课题得以正式确立,则还可以通过它,对立题后的研究工作发生直接的影响:或者作为课题研究工作展开时的一种暂时性指导;或者作为课题修正时的重要依据等。

总之,科研开题报告是选题阶段的主要文字表现,它实际上成了连接选题过程中备题、开题、审题及立题这四大环节的强有力的纽带。

在当今世界搞科学研究,必须重视开题报告的写作。如果不重视开题报告的写作,即使是有名望的研究者,也不免有科研课题告吹的命运。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实例:美国科学基金会曾同时收到关于同一科研课题的两份开题报告,一份是获得过诺贝尔奖金的西博格写的;另一份是由名不见经传的一位青年研究者写的。经过专家们的认真评议,结果批准了那位无名小卒的申请,把这一课题的研究经费拨给了他。所以,在美国,许多科学家每年几乎要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从事课题建议书(即开题报告)的起草工作。就我国情况看,关于科技工作者要写“科研开题报告”,大学研究生、本科生申请学位要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规定,都已经处于实施之中。今后,随着科研管理的加强,在开题报告写作方面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3.1开题报告封面各栏目的填写方法

3.2“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依据和意义”栏目的填写方法

综述(review)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使文献资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所谓述,就是对各家学说、观点进行评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填写本栏目实际上是要求开题者(学生)写一篇短小的、有关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的综合评述,以说明本课题是依据什么提出来的,研究本课题有什么学术价值。

3.2.1 综述的主体格式

综述的主体一般有引言、正文、总结、参考文献四部分。 3.2.1.1引言部分

引言用于概述主题的有关概念、定义,综述的范围、有关问题的现状、争论焦点等,使读者对综述内容有一个初步轮廓。这部分约200—300字。 3.2.1.2 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主要用于叙述各家学说、阐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其叙述方式灵活多样,没有必须遵循的固定模式,常由作者根据综述的内容,自行设计创造。一般可将正文的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标上简短而醒目的小标题,部分的区分也多种多样,有的按国内研究动态和国外研究动态,有的按年代,有的按问题,有的按不同观点,有的按发展阶段,然而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包括历史背景、现状评述和发展方向三方面的内容。

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研究成果如何?他们的结论是什么?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现状评述又分三层内容:第一,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亮出作者的观点;第二,详细介绍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和假说,并引出论据(包括所引文章的题名、作者姓名及体现作者观点的资料原文)。

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 正文部分是综述的核心,篇幅长约1000――1500字。 3.2.1.3 总结部分(不是必须的)

在总结部分要对正文部分的内容作扼要的概括,最好能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表明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特别交待清楚的是,已解决了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有待进一步去探讨、去解决?解决它有什么学术价值?从而突出和点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这一部分的文字不多,与引言相当。短篇综述也可不单独列出总结,仅在正文各部分叙述完后,用几句话对全文进行高度概括。 3.2.1.4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原始素材,也是综述的基础,置于开题报告最后面,此处从略。 3.2.2 综述写作步骤 3.2.2.1确立主题

在开题报告中,综述主题就是所开课题名称。 3.2.2.2搜集与阅读整理文献 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这是写好综述的基础。因而,要求搜集的文献越多越全越好。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文摘、索引期刊等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也可以采用微机联网检索等先进的查阅文献方法。有的课题还需要进行科学实验、观察、调查,取得所需的资料。

阅读整理文献是写好综述的重要步骤。在阅读文献时,必须领会文献的主要论点和论据,做好“读书笔记”,并制作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所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摘录文献的精髓,为撰写综述积累最佳的原始素材。阅读文献、制作卡片的过程,实际上是消化和吸收文献精髓的过程。制作卡片和笔记便于加工处理,可以按综述的主题要求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和条理化。最终对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写出体会,提出自己的观点。 3.2.2.3撰写成文

撰写综述之前,应先拟定写作提纲,然后写出初稿,待“创作热”冷却后进行修改成文,最后抄入开题报告表的“综述本课题国内外动态,说明选题依据和意义”栏目内。 3.2.3 撰写综述的应注意事项

3.2.3.1撰写综述时,搜集的文献资料尽可能齐全,切忌随便收集一些文献资料就动手撰写,更忌讳阅读了几篇中文资料,便拼凑成一篇所谓的综述。

3.2.3.2综述的原始素材应体现一个“新”字,亦即必须有最近最新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将教科书、专著列入参考文献。

3.2.3.3 坚持材料与观点的统一,避免介绍材料太多而议论太少,或者具体依据太少而议论太多,要有明显的科学性。

3.2.3.4 综述的素材来自前人的文章,必须忠于原文,不可断章取义,不可阉割或歪曲前人的观点。 3.3“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栏目的填写方法

本栏目由开题者(学生)填写。“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在内容上虽然紧密相关,但角度不同,在填写时,可以分别表述。 3.3.1 “研究的基本内容”的填写方法。

“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论文(设计)正文部分的内容,是研究内容的核心。正文内容又分为若干部分和层级。填写此栏目实际上是编写论文基本内容的写作提纲。

基本内容提纲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标题法,即用一个小标题的形式把一个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标题法的长处是:简明、扼要、能一目了然。短处是:只能自己理解,别人看不明白,而且时间一长,自己也会模糊。另一种是句字法,即用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一个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句子法的长处是:具体、明确,无论放下多久,都不会忘记,别人看了也明白。短处是:写作时不能一目了然,不便于思考,文字也多。上述两种写法,各有优缺点,用哪一种好,还是混合使用好,这由作者自己确定。

不管是文科论文,还是理工科论文写作提纲,都没有必须遵循的固定模式,一切视研究内容的需要而定。

3.3.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的填写方法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论文的主攻方向、研究目的。具体是指开题者预先设想的、将要在论文中证明的某一个新的理论问题,或某一个新的技术问题,或某一个新的方法问题等,以及开题者对这个问题的基本观点(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填写此栏目,就是要求开题者用明确、具体的文字(力求用

一、两句话)把论文题目中的上述信息传达出来。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论文正文的各个部分都是为了论述这一主要问题,而主要问题的解决,将得出研究成果。

一篇论文只有一个中心,一个重点。不管文章长短,材料多寡,但主题只有一个。集中也是深刻的保证,只有集中于一个主题,才能论述深刻。如果一个课题,要解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要问题,就有可能导致主攻方向不明确,在论述过程中发生种种困难,或观点冲突,或逻辑混乱,或主次不分。所以,一般情况下,一篇科研论文论述一个基本观点,解决一个主要问题。 3.4“研究步骤、方法和措施”栏目填写方法

本栏目由开题者(学生)填写。要求回答本课题怎样研究的问题。可以分三个层次表述:即研究步骤、研究方法、研究措施。 3.4.1 研究步骤

研究步骤,也称写作步骤、写作程序等,具体指从提出问题到撰写成文的各个阶段。填写时可以如下表述:第一步,选题;第二步,搜集、阅读和整理资料;第三步,证论与组织(拟写开题报告);第四步,撰写成文;第五步,论文修改与定稿;第六步,外文翻译。 为了使同学们对六个步骤有一个明晰的印象,以下逐个给予简单的介绍。 第一步,选题。

即选择研究课题,确定主攻方向,是撰写论文的第一步,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选题必须符合选题原则。选题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质量水平。选题有导师命题分配和学生自拟自定两种方法。题目选择恰当,等于论文成功了一半。 第二步,搜集与阅读整理资料。

论文题目选好以后,接着就要搜集资料,进行知识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料就无法进行科学研究。搜集资料要发挥高度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资料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文献资料;二是科学实验、观察、调查。

先谈谈文献资料的问题,文献资料是前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总结。科学研究总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有着继承性和连续性。我们要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掌握动向、吸取经验教训、开扩思路、进行比较、做出判断等等,都需要参考资料,从中得到借鉴、印证、补充和依据。这些都是写作论文的必要素材。

再谈谈搜集科学实验、观察、调查材料的问题。科学实验是人们为暴露事物内部矛盾,揭示事物本质及其规律,发现其内部的矛盾而进行的变革研究对象的一种操作和活动。由于实验是在受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将尽量排除外界的影响,因此,人们有可能对研究对象做细致、周密的观察,从而找出事物内部的联系。我们要取得实验的第一手材料,就要进行科学观察。科学观察应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和保密性。客观性,是指不要先入为主,戴有色眼镜看待事物,而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系统性,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连续、完整地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而不至于漏掉重要的细节。严密性,是指观察要一丝不拘,注意任何微小的变化。在观察中,往往会发现意外的情况,这种偶然的发现叫机遇,这种机遇我们不要轻易放过,在其中可能蕴藏着重大的科学发现。观察要及时、准确地把观察到的现象、数据、结果记录下来,这些都是我们写论文的素材,科学实验必须借助实验原料、仪器、设备等才能进行,不同的材料、设备,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这些科学实验使用的器材,同样属于写论文需要体现的素材。

不论是社会科学的课题,还是自然科学的课题,有的素材必须通过调查才能取得,它是对客观事物自发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的科学研究活动(参见任务书中有关“调查研究类型”的介绍)。

从各种途径获取的资料,必须加工整理,包括:检查资料是否齐全,重不重要;对资料进行科学分类(最好根据中国图书分类方法分类,以使资料分类标准化,如果按自己方法分类,最好能坚持始终);编制资料索引,进行加工,做到统一化(如数据、年份、术语要统一,便于比较)、序列化(如年代中断要想办法排齐)、典型化(即对同类资料进行筛选,找出有代表性的资料)、形象化(即把一些数字通过图和表表示出来)等。

搜集和整理资料是异常艰苦和细致的工作,要具有吃苦精神。达尔文曾经说过:“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规律或结论。”他自己就是在整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搜集了大量的动物标本之后,才写成了伟大的著作——《物种起源》的。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时,花了四十年心血,他阅读了浩如烟海的理论著作、事实材料、统计数字等等。钻研和摘要过的书籍达1500多种,为此他还学了好几种外国语。在《资本论》中引用和提到过的著作达505部,所有英国的议会报告和其他官方文件59种,报刊56种。列宁对马克思的《资本论》的产生过程作了精辟的说明,他说:“《资本论》不是别的,正是„把推积如山的实际材料总结为几点概括的彼此相联系的思想‟。”我们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要学习这些伟人的科学精神、吃苦精神。 第三步,论证与组织。

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它进行研究。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方法论。其次,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第三,确立论点,其中包括中心论点(或总论点)与分论点。第四,选择材料拟写提纲,对全文的内容作通盘的安排,对结构格式作统一的布局,规划出论文的轮廓,显示出论文的条理层次。论证与组织的过程,也是撰写开题报告的过程。 第四步,撰写成文。

搜集了资料、确立了论点、选择了材料、填写开题报告之后,就进入了论文的撰写阶段。 第五步,论文(设计)修改与定稿。

论文(设计)写好初稿后,必须从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上进行修改。修改论文是很细微深入的工作。论文经过多次修改后,就可以打印定稿,在排版时一定要符合文面的要求。 第六步,外文翻译:

翻译是本科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志。翻译的主要用途是获取和传播最新的学术信息,一般要求做到忠于原文、通顺流畅。 3.4.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指分析论证课题时的思维方法,它属于认识论范畴。没有正确的研究方法,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其客观规律。没有正确的研究方法,就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有所创新,自然也就不能获取研究成果。因此,有的专家学者认为,选择了好的研究方法,也等于论文完成了一半。

科研方法很多。按照人的活动区分,可以分为两类:即实践(经验)性方法;理论性方法。前者如观察方法、实验方法、调查方法、后者如抽象方法、假说方法。各种科研方法按照适用范围区分,可以分为三类:即适用于一切学科领域的哲学方法;适用于众多学科领域的一般方法;适用于某些具体学科领域的特殊方法或专门方法。这里只能列举部分研究方法,并按适用范围将科学研究方法分三大类介绍,其中有些方法是所有专业适用的,有些是部分专业适用的。 3.4.2.1 哲学方法

哲学方法是最为概括、最具有普遍性的方法,适用于各类学科,各个专业。 3.4.2.2一般思维方法

一般思维方法是哲学方法与专门分析方法的中介,是取得经验性知识及发展理论性知识的一般方法。又分为:归纳与演绎方法;分析与综合方法;历史与逻辑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3.4.2.3 专门分析方法

又称特殊研究方法。专门方法很多,不甚枚举,各个学院、系甚至专业可以结合院、系、专业的研究特点,介绍一些专门的研究方法,例如:

理工类专业的常见专门研究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而在物、化、数、生等学科中又有各自的更加专门的方法,如物理学研究中的光谱分析法,化学研究中的比色法等等。 经济管理类专业常见的专门研究方法有计量经济法。

法学专业常见的专门方法有历史考证法、比较分析法、社会分析法、规范解释法、经济分析法等。 文艺学类专业常见的专门研究方法有“文学——历史”批评法、社会批评法、传统研究法、精神分析法、原型批评法、符号学研究法、俄国形式主义研究方法、英美新批评法、结构主义法、阐释学法等等。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门研究方法有推理与议论法、证明与反驳法、传统考据、考证、考订、点评等方法。 心理学专业专门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行为研究法等。

在同一论文中,各个部分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各种方法互相补充,互相协调,才能揭示研究对象各个侧面或各个层次的特殊规律,进而证明总论点。

对于初学写论文的本科生来讲,有的不知道有哪些研究方法,写论文不讲方法;有的不问清红皂白,生搬硬套,乱用研究方法;有的虽然知道一些研究方法,但在论文中往往只局限于一种方法,思维单一,视野狭窄。为此,开题者(学生)首先应该学习研究方法方面的知识;第二,开题者(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使用各种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对各专业共用的研究方法略作介绍,以使开题者(学生)对研究方法有一个比较明晰的印象。 ①哲学方法 哲学方法是从世界观上详细研究课题成果的出发点。哲学方法对其他研究方法具有指导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方法又是其他研究方法的方法。哲学方法又分唯物、唯心主义哲学方法。人类认识的历史表明,最科学的哲学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作用在于它揭示了认识的最普遍规律,使研究者立足于客观现实,在选择和解释事实时,坚持唯物主义观点,坚持事物是发展的观点,坚持一分为二即全面看问题的观点,避免主观武断和片面性,遵循客观规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总之,应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我们论文写作中方法论的指导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去研究课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的结论。 ②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

归纳就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原理;演绎则是从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个别结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

门捷列夫使用归纳法,在人们认识大量个别元素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后来他又从元素周期律预言当时尚未发现的若干个元素的化学性质,使用的就是演绎法。

归纳是从经验事实中找出普遍特征的认识方法,是各门学科在积累经验材料的基础上,总结出科学定理或原理的一种重要方法。归纳必须建立在大量的个别事实的基础上,事实不可靠和不充分,都不可能通过归纳得出科学的结论与原理。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因而它是一种扩大知识的方法,但它又总是不完全和不严密的。因为我们永远只能观察到部分事物,不可能穷尽个别。所以列宁说:“以最简单的归纳方法所得到的是最简单的真理,总是不完全的,因为经验总是未完成的。”通过归纳人们只能知道“是什么”,不能知道“为什么”。演绎的主要形式是三段式,就是以大前提和小前提推出结论来。推出的结论能否正确,取决于推理的前提是否正确,推理的形式是否合乎逻辑规则。因此,进行演绎推理的前提必须真实,演绎过程必须遵守严格的逻辑规则。

归纳与演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两种相反相成的推理方法。它是科学研究工作都必须应用的逻辑方法。

③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

分析就是把客观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特征和因素而加以认识。它是把整体分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是达到对事物本质认识的一个必经步骤和必要手段。分析的任务不仅仅是把整体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通过偶然性把握必然性。分析的过程是要着重弄清事物在运动变化中各方面各占何种地位,各起何种作用,又以何种方式与他方面发生制约和转化。简言之,分析的过程,就是揭露矛盾和认识矛盾的过程。因此,科学的分析必须从实际出发,对所分析的对象进行实事求是的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分析方法最基本的职能就是深入事物内部了解它的细节,搞清它的内部结构、内部联系,抓住事物基础的东西。

要科学地、正确地分析事物,必须做到:

第一,对事物作全面的分析。要分析客观事物矛盾的多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既要把握肯定方向,也要理解否定方向;既要分析主要方面,又不能忽视次要方面,否则就会出现片面性。 第二,对事物做历史的分析。考察事物,应该分析它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状态。从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揭示事物的本质,预见未来的发展。

第三,对事物作具体分析。就是对不同的研究对象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四,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进行调查研究,实验,观察。

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分析方法。但是分析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由于它着眼的是事物的局部,就可能出现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就必须用综合的方法把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

综合是同分析相反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客观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特性和因素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对客观对象的统一认识,从而达到把握事物的有机联系及其规律性。综合不是把各个部分、各方面简单的相加和随便的凑合,也不是任意的、主观的臆造,而是按照对象各部分间的内在的有机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整体的特征。

总之,分析与综合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只有把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逻辑方法。

在理论思维中,分析与综合是更为深刻的认识方法,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它们同归纳和演绎是密切相联的。归纳是演绎的出发点,但要为演绎提供可靠的前提,还必须运用分析的方法。在归纳推理中要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必须借助于分析的方法。马克思指出“我们用世界上一切归纳法都永远不能把归纳过程弄清楚。只有对这个过程的分析才能做到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548页)分析可以弥补归纳的不足。然而,单靠分析还不能为演绎提供确实可靠的前提。只有借助综合的方法,把各方面的本质联系起来,才能比较全面地把握个别和特殊的具体真实的联系。因此,在分析与综合中,离不开归纳与演绎。 ④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

为了更准确、更深刻地在思维中把握事物的本质,不仅要考察事物的现状,还要考察事物发展的历史。如果不了解客观事物的过去,就不能深刻了解它的现在,科学地预见它的未来。在科学研究中除去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还要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它是形成科学认识和建立理论体系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历史”既指客观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又是指作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逻辑”是指人的思想对上述的历史发展过程的概括和反映。逻辑和历史的相互关系,归根到底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科学认识中的具体体现。“历史”是第一性的,“逻辑”是第二性的。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客观基础。逻辑的东西是由历史的东西所派生的,是对历史的东西的理论反映和概括。恩格斯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马克斯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122页)。

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在不同学科领域中是有侧重的。有的主要采用逻辑的方法,有的主要采用历史的方法。但它们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历史的方法决不能只限于对历史自然进程的描述,而是要揭示其发展规律,这就不能离开逻辑分析。逻辑分析必须以历史发展为基础,历史的描述必须以逻辑为依据。离开逻辑来描述历史,就分不清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把历史看成是一些偶尔事件的堆积。同样,逻辑分析必须以历史的实际发展为依据。逻辑离开历史,也就会使人的认识失去了客观依据,达不到对事物的系统的历史分析。因此,任何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都必须采用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方法。一个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应该既能反映客观对象的历史过程,又符合人们逻辑思维的规律。只有遵循历史的线索,才能建立具有内在联系而不是主观结构的逻辑系统;只有严密的逻辑结构,才能抓住历史的根本,具有令人信服的论证的力量。科学的认识和方法论要求把“历史与逻辑”辩证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理论科学永远立足于历史和现实的坚实基础之上,才能使历史科学具有雄辩的逻辑力量。因此,我们在科学研究中,既要按照科学本身的逻辑体系,努力掌握前人长期积累下来的知识,又要在掌握逻辑体系的同时,学习本学科发展的历史,吸收前人的经验教训,作为自己进行研究的借鉴。 ⑤矛盾分析法

就是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进行认识的辩证思维方法。运用这一方法,一是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即研究认识任何事物或矛盾,不能孤立地只看到一个方面,还要看到和它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其他方面,切忌“顾此失彼”;二是必须坚持“重点论”的观点,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因此,我们在研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种的问题时,一定抓住主要矛盾,要认清主流和突出重点,切忌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三是必须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相结合”的观点,既要分析具体情况,也要注意不能把具体的事物从普遍联系中割裂开来。 ⑥系统分析法

系统分析法就是按照事物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这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化目的的一种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则有:①整体性原则。它要求把研究对象作为由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整体,研究整体的构成及其发展规律。②综合性原则。它要对任一系统的研究,必须从它的成份、结构、功能、相互联系方式、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的系统的考察。③相互联系的原则。它是辩证唯物主义普遍联系的具体体现。质量和能量的相互转换及守恒定理揭示了各种运动物质状态之间的普遍联系;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之间的联系;控制论的出现揭示了各种系统之间的普遍联系;信息论的出现揭示了各种截然不同物质形态之间的信息联系。④有秩序原则。任何一个系统,都和周围环境组成一个较大的系统,又是较低一级系统的总系统。系统都是有序的。系统的发展一般是从低级的有序状态走向较高级的有序状态的变化。⑤动态性原则。它反映了辩证法的发展原则。任何系统内部都存在着矛盾,解决了原有矛盾,又出现新的矛盾来推动系统发展和变化。因此,系统是动态的。⑥结构性原则。系统实现联系是以结构形式来实现的。系统的整体决定有什么样的结构,就相应有什么样的功能。同样的功能系统使人力、物力、结构合理,经济效益高。⑦最佳化原则。这是系统方法的根本目的。它从多种可能的途径中,选择出系统的最优方案,取得最好的效果。⑧模型化原则。要对系统进行定量描述,必须根据研究的目的,设计出相应的系统模型,据此进行模拟实验,再不断检验和修正。 ⑦因果分析法

就是分析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引起结果的辩证思维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到真正的内因与结果,而不是似是而非的因果关系。要注意结果与原因的逆关系,一方面包括“用原因来证明结果”,同时也包括“用结果来推论原因”。不同的事物,一般都一身二任,既是原因,又是结果,而且一个结果往往有不同层次的几个原因。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对所分析的问题必须寻根究底。 ⑧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又称类推或类比法。它是对事物或者问题进行区分,以认识其差别、特点和本质的一种辩证逻辑方法。在资料不多,还不足以进行归纳和演绎推理时,比较分析法更具有价值。康德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 比较有多种形式,如纵向比较、横向比较、经验教训比较、正反比较、各种异同的比较。采取哪种形式,可视需要而选择。 ⑨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

就是通过确定事物的质的关系和数量关系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方法。任何事物或任何问题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的质量,既表现为一定的量,又表现为一定的质。因此,我们在研究中,只有弄清质的方面,又弄清量的方面,才能找出其中规律性的问题。在研究中,定性分析就是据事论理,划清事物质的界限。定量分析就是对问题的规模、范围、数目等数量关系的情况及变化,进行精确的统计,计算、分析、对比,就是弄清事物发展中量的变化关系。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是对同一问题从不同方面进行研究,二者必须结合,才能得出比较科学、完整的结论。 ⑩统计方法

统计方法是从整体上研究大数现象的规律的方法,并用统计数字语言予以表述。大数现象指大量物质微粒的运动(分子、原子、电子的运动)、生物群众的运动、社会的人口过程和经济过程等等现象。它们是由为数众多的元素构成的大量集合,这些元素并非质完全相同。它们各自以完全不同的行为方式表现自身的属性。但这些元素在整体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统一规律性。这一规律可以用统计方法揭示。

统计方法可以分为:统计调查、统计分组、统计分析。 统计调查:

它又称为统计观察。统计与大数、大量现象是不可分的。统计调查是对大数现象的调查,是一种大量观察法,故必须着眼于总体。如抽样调查法,就是以概率论的大数定率为理论基础,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普查法、统计报表法等也都是分析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统计分组:

它是整理大量统计资料的方法。分组可以按资料的品质特征和数量特征两种标志进行。先确定分组界限,然后将数据分别按组列成分配数列。在分组基础上进行统计汇总,使统计资料从原始形态转化为可供综合分析的形态。现代的统计汇总已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经过汇总整理的统计资料用图、表形式表现出来。统计图、表既是资料汇总的结果,又是统计分析的重要工作。图、表的编制过程已进入统计分析的过程。 统计分析:

它是揭示大数现象规律性的方法。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指标法、动态法、平衡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及抽样分析法等。 ○11计量经济分析法

它是理论经济学、数学分析和统计三者的结合物。

计量经济分析法的基本程序首先是建造理论模型。理论模型通常用联立方程式表示。理论模型方程式包括两类要素:变量和结构参数。变量又分内生变量和外发变量。内生变量是未知要素,外生变量是已知要素,结构参数是常数。计量经济分析的最终目的是根据现有经济统计资料确定结构参数值和外生变量值,然后据以推算内生变量值。 3.4.3 研究措施

研究措施侧重于完成论文(设计)工作的条件方面,涉及范围很广,应结合自己的各种现实需要及困难来写。例如:

写论文要充分占有文献资料,要有必要的仪器、设备、材料、场所等,可是在这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你将采取什么办法加以解决。

要提高认识,正确处理课堂学习、考研、实习、就业等与论文写作的关系,不怕困难,抓紧时间,有序守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写作任务。 要独立思考,刻苦钻研,不耻下问,等等。 3.5“研究工作进度”栏目怎样填写? 本栏目由开题者(学生)填写。

本栏目与任务书的“计划进度”栏目基本相同,其填写内容也包括各阶段工作内容和时间安排,填法也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如有调整,则按调整的内容填写。 3.6“主要参考文献”栏目的怎样填写? 本栏目由开题者(学生)填写。

这里的主要参考文献,是指在撰写综述时阅读并直接引用过的主要参考文献。开题报告的“主要参考文献”栏目与任务书的“主要参考文献”栏目填法相同,不再赘述。至于篇数,应比任务书中导师规定的主要参考文献略多,因为还要包括自选文献中的主要文献。在填写开题报告主要参考文献时,可以在抄转导师规定的主要参考文献篇数基础上,再列出2~4篇自选的中外文主要的参考文献。 4.“系(教研室)评议意见”栏目怎样填写?

一种评议意见:该生对本课题有深入的认识,准备充分,完全达到开题要求。或者评议意见为:开题报告的内容和形式完全符合要求。

二种评议意见:该生对课题认识有一定深度,准备工作较充分,需进一步修改完善。或者评议意见为:开题报告的内容和形式基本符合要求。

三种评议意见:该生对课题认识不深,准备工作不充分,未达到开题要求。或者评议意见为:开题报告的内容、形式不符合要求。

第19篇:中国农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培养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论文题目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员工业绩评价研究

指导教师姓名职务工作单位

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一、选题依据

1、问题提出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表现为人力资源的竞争,所以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人力资源的价值。员工业绩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员工考核实质是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更好的信息,以此为人力的招聘、调迁、升降、委任、奖惩等人事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员工绩效考核也可以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更适合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专长,从而达到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双赢目的。

商业银行作为成熟的金融服务行业,其经营特点是任何一项金融产品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当银行向客户提供某一项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时候,除了需要提供产品本身的实际资本外,更多的是提供人力资源成本,以银行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投入到金融产品及服务中去。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作为企业,我国银行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由于诸多原因多数仍处在旧的人事管理层面上,在绩效评价方面,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所推行的绩效评价手段仍然是建立在传统的、以经验判断为主体的绩效评价手段基础上,缺乏客观的标准,没有一个规范化、定量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而考核结果的不准确性容易致使银行缺乏可靠的激励依据,挫伤员工的积极性,造成组织效率低下和企业战略实现的困难。所以研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绩效评价在国外银行中的应用已经较为完善,其评价鉴定功能和内部平衡功能在不断强化。

这也导致银行业的快速发展与传统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日益冲突,银行业传统国企的人事管理制度等与目前银行业体制的改革措施日益不相匹配,这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瓶颈。为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银行业已经开始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在此方面投入的精力和财力也大大增加。在企业管理中,绩效评价是最能直接总结员工以往工作成绩,指出员工优缺点的管理方法,故此,多数企业比较重视这一管理环节,对于银行业来说,如何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价是银行业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作为一个企业,也面临这个问题。由于分行的人员管理机制与制度相对滞后,加上历史原因形成的人事双轨制,以至于在分行内部出现了同工不同酬问题,正式职工自视高人一等、满足现状、不思进取,聘用职工应付差事、消极怠工等现象,也出现因不满足分行现有的经营状况和个人的发展前途,纷纷外流,使得分行的人才流失现象非常严重。

所有这些现象,除去行业国有垄断等体制上的原因,主要是原来基于国有企业的员工考核机制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过时。因此在新环境下,推出运作良好、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体系,建立一套有效的绩效评价方案对促进分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上述思想,本文对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员工绩效评价进行了深入研究。

2、研究意义

银行进行金融产品的开发、营销、服务活动,就是为了获取更大的业绩价值。员工绩效评价可以促使评价对象不断创造出银行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和管理方式,通过绩效评价激励评价对象向着目标努力,使银行产生高涨的经营热情与创新激情,从而增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由此而形成的巨大动力可以推动银行不断发展。

本文从绩效评价的一般理论入手,结合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的绩效评价的具体实践,将我在学习、工作中所听、所见、所做和所思进行一下归纳,希望从中可以发现一些有利于完善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绩效评价的方法,也是本文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之一。

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研究现状

就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而言,目前在国外银行业员工评价研究方面,我们经常能见到的是对银行绩效评价某个专题或层面进行的研究和评价,由于具体的评价办法是企业的商业机密,很难获得某个系统、具体的适用于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文章。许多学者关于银行绩效的认识常常见诸于各种相关资料中。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帕特里克.T哈克认为影响金融机构绩效的因素有战略、战略实施和环境三类,在每一大类下可以又分解出许多因素。Roth和van

der Velde(1991,1992)研究认为,营销、业务设计、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在银行绩效研究中是紧密相联的。Roth

和Jackson(1995)认为业务能力—服务质量—绩效的三元模型集中体现了服务-收益链。目前一些学者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为识别影响绩效的操作性和战术性因素提供了框架。

(2)国内研究状况

从实践发展情况看,我国银行绩效评价开展的时间较长,而部门、个人绩效评价开展时间相对较短,对部门、个人绩效的认定缺少客观、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工作相对滞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取得了长足发展,国有银行在商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较大的步伐,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不断涌现,外资银行正逐步进入我国的金融市场。银行的经营理念和方式正发生积极的变化,单纯追求规模发展忽视绩效的做法正在被放弃。但是由于我国银行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的市场化运作,其绩效评价的发展慢于工业和商业企业的步伐。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商业银行法》的逐步贯彻和落实,商业银行的企业的性质逐步得以认同,各个银行业务经营和内部管理的水平逐步提高,逐步形成了规范的绩效评价制度和考评体系。但是绩效评价的发展仍然慢于工业和商业企业的步伐。从研究的角度来看,目前,关于银行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商业银行员工绩效考评体系进行研究。比如学者熊晓彤在《我国商业银行员工绩效考评体系的研究》一文,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商业银行员工绩效考评方法,该方法按团队与员工个人一体化考评、按职能考评、按职责考评及开放的考核资讯等原则设计,对银行各层级员工采用不同的考评方法与指标进行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表现等方面的科学考评。(2)对银行绩效评价进行反思。对我国当前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现状进行反思,指出目前的绩效评价不能适应银行业发展,为此,必须进行再设计。比如学者王小军在《T银行员工绩效考评方案的研究与再设计》,文章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脉络,运用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并分析了T银行绩效考评方案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经典管理理论—目标管理,以及目前被广泛应用的系统考评技术-关键绩效指标考评,对公司绩效考评方案进行了再设计。(3)对银行管理层绩效考核进行研究。银行业的管理层在银行业的发展及其运作中发挥着重要影响,也是员工绩效评价的重点,因此,研究管理层的绩效考核具有重要意义。

学者谷雷在《建行济宁市分行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研究》一文就对管理层绩效评价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绩效考核理论发展的文献,陈述了部分国内外绩效考核实践先进经验;然后分析了中国建设银行济宁市分行的发展状况及绩效考核现状,并对该行中层管理人员岗位进行了工作分析,制定了考核业绩的关键指标,建立了绩效考核体系,确定了模型中各考核指标的类别;接着阐述了绩效考核实施过程,最后提出了针对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实施要点。

但是不可否认,上述关于银行业员工绩效评价的研究仍然还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主要是;(1)一些研究没有很好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研究缺乏理论支持。(2)不能很好的借鉴国外银行绩效评价经验。(3)就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员工评价来说,其绩效评价具有自身特点,研究其员工绩效评价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其人力资源管理。

有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实际工作,对银行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绩效评价改进措施,从而为中国工商银行乃至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各商业银行的长足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维政、余凯成、程文文:《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版。

[2]焦瑾璞:《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3]张福荣:《现代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4]姜定维:《KPI一关键绩效指引成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崔满江:《银行经营管理学》,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年版。

。。。。。。。。。。。。。。。。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健康发展以及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文章从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员工绩效评价入手,进行评价方案设计。通过研究希望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1)准确认识当前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员工绩效评价性质及其存在的问题。

(2)

为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员工绩效评价提出合理而又科学的评价方案,从而有助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更适合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专长,从而达到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双赢目的。

(3)为其他商业银行的员工绩效评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主要研究内容

为实现上述研究目标,本论文拟研究以下三部分:

(1)对国外银行员工绩效评价进行研究,并从中发现值得我国银行员工绩效评价借鉴之处。有比较才有鉴别,也更好的认识我国银行绩效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对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员工绩效评价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这也是本文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部分。为此要设计调查方案,并进行结果分析。从中发现中国工商银行

益阳分行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

(3)对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绩效评价方案进行设计。这是文章重点,也是文章的写作目的。为此提出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绩效评价方案设计的思路以及进行的基础性工作。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绩效评价进行具体方案设计。

3、论文拟分为五个部分,写作提纲如下: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和目的

1.3研究文献综述

1.4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外银行员工绩效评价现状及对我国的借鉴价值

2.1国外银行员工绩效评价状况

2.2国外银行员工绩效评价对我国的借鉴价值

第三章 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员工绩效评价现状与问题分析

3.1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员工绩效评价实证调查

3.2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绩效评价现状

3.3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3.4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绩效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绩效评价方案的设计

4.1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绩效评价方案设计思路

4.2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绩效评价方案设计的基础性工作

4.3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绩效评价的具体方案设计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进一步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进一步展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谢 辞

4、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本文根据本人在攻读硕士学位过程中所学到的各方面知识,以人力资源等理论为指导,依据收集的有关银行业以及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的有关数据,进行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结合基本导向,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规范性理论分析方法

文中首先对人力资源以及绩效评价相关理论进行论述,在对其详细论述的基础上对其在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员工绩效评价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2)实证调查与分析方法

通过对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找出分行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后面具体的绩效评价方案制定有坚实的现实基础。

(3)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本文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分析分行绩效评价现状时主要侧重定量描述和定性分析,在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分析和关键绩效指标确定中主要采用定性分析等等。

5、预期进展

(1)、2007年05月——2007年07月,阅读人力资源和员工绩效评价有关方面的书籍和文章,确定研究方向。

(2)、2007年08月——2007年09月,与导师商议,拟定论文题目,并针对所研究的问题搜集资料。

(3)、2007年10月——2007年11月,继续资料的搜集工作,同时认真研读,完成开题报告的写作。

(4)、2007年12月——2008年03月,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初稿,并最终定稿。

(5)、2008年04月——2008年05月,校正论文格式,装订,提交并准备论文答辩。

三、研究基础

1、与本论文有关的工作积累、已取得的工作成绩和研究条件

(1)本人自1992年至今一直在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工作。既从事过柜台记帐员、主机员、统计员等基础工作,也担任过会计结算部门经理、信息科技部门经理、几个支行行长等管理职务,对工商银行多年来绩效考核工作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认识到该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由于本人从事过绩效考核办法的制订,也从事过信息科技工作,便于搜集大量原始数据。

(3)本人有较长的工作经验,长期接触各个阶层的员工,对于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绩效考核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有深刻的了解并进行过深入研究。

(4)本人的导师在电子商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均有丰富的经验,导师系统的指导对于论文的顺利完成将起到重要作用。

2、存在问题与解决的途径措施

(1)存在问题:受工作的影响,在完成论文的时间进度上,可能与原计划不完全吻合。数据收集量比较大,需要大量时间进行归纳整理。

(2)解决途径与措施:本人会尽量按照原计划进度完成,在工作之余挤时间、抢时间,并随时与导师进行联系、沟通,向导师请教,求得导师的最大支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四、导师意见

导师签字:

年月日

五、论文选题评议

考核小组负责人签字:年月日考核小组成员

姓 名研究方向职称、职务工 作 单 位

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意见:

第20篇:宁波大学级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调查小结

宁波大学2005级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调查小结

根据《宁波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若干规定》的要求,研究生在学位课程结束后,须进行开题考核,这是继选题、文献阅读后学位论文工作的又一个重要环节。学校要求学生在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及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文献阅读(包括调研)掌握国内外研究状况,把选定的论文题目就背景、意义、研究内容以及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案、拟解决的关键技术或问题、预期达到的目标、论文工作安排等撰写成文,并公开报告,经考核小组指导、评议,合格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开题考核不仅是研究生一个学习阶段的总结,而且是论文工作的开始,关系到学位论文的质量,抓好这一环节,十分必要。

2006年10月至11月间,研究生教育督导组旁听了海运学院、教育学院、医学院、商学院和体育学院的8场开题报告会,涉及7个专业、75位学生,并调阅了部分研究生的书面开题报告,督导组就开题报告情况向有关学院领导进行了沟通反馈。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各学院领导和师生对开题考核工作都很重视;一些学位点还聘请了校外专家担任组长;多数专家发言切中实质问题,具有指导意义;绝大多数研究生都事先制作了PPT,对报告内容熟悉,表达流利、条理清楚。通过开题报告,大多数研究生获益匪浅进一步明确了今后论文工作的方向,但是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值得引起重视与改进。现将情况归纳如下,供领导和师生参考。

一、关于选题

一篇较好的硕士学位论文,表明作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学科知识,具有从事学术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它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并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

本次调查显示,多数学位论文选题背景、意义和依据比较明确。一部分研究生的论文内容是导师研究课题的一个组成部分,选题依据更显充分,值得鼓励。但也有少数研究生在选题时存在下列问题:

1、选题依据不充分。个别研究生对有关文献阅读不深透,甚至有不少文献仅是转抄,因此就不可能深入地分析、理解文献内容,从中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这种选题有低层次重复、缺乏创新等缺点。也有的单凭主观意愿选题,论文成果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2、选题涉及范围偏广,追求大而齐。有些题目选得很大,涉及内容犹如要写一部专著,这明显不符合硕士论文的写作要求,容易造成论文研究难以深入,内容空洞,缺乏实际应用价值。

3、选题与学位点专业研究方向不一致。如果在一个学位点内出现较多的此类选题,那就要考虑该专业学位点的培养目标问题。这样可能会给今后学位点评估带来麻烦。

二、关于开题报告的撰写

根据《宁波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若干规定》的要求,从本次调研结果看,多数报告撰写内容完整,表达清楚,文字简洁,特别理、工、农、医类专业的开题报告较符合要求。但也发现撰写不规范、内容不明确的现象,特别经济、教育等专业较多。如下几点较突出:

1、论文标题撰写不规范。有些题目表述不准确,用语拖沓,有歧义,或与论文内容联系不紧密。有的随意添加毫无意义甚至是错误的副标题。

2、对文献内容掌握不透彻,未清楚地提出拟解决的问题。开题报告中虽相关的(甚至不太相关的)文献资料罗列很多,但由于没有认真从文献中发现未解决的问题,造成提出的问题不具体、不明确或根本对此不进行表述,导致研究思路不清晰、研究内容宽泛、对关键问题的阐述显得比较杂乱肤浅或根本未切中题目重点,还有个别开题报告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拟采取的措施并未进行一一对应的阐述。

3、基本概念及其界定模糊。概念模糊,对所研究对象间存在何种关系,是否存在这类关系不清楚,反映在报告文本中则显得内容混乱;也有些学生在口头表述时表现出对研究内容不太熟悉,甚至有错误的观点。

4、研究方法与实际应用脱节。调研显示出多数理工科研究生对实验和计算等方法理解与掌握得比较全面,并能正确应用;对于文科研究生而言,通常通过调研、收集数据、资料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一部分学生利用这些方法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以保证有充分而可靠的信息来源,增强了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报告中仅列出了一些常规性研究方法,未能将这些方法与研究的课题相结合。

5、参考文献引用不充足,标注不够规范。多数研究生重视阅读参考文献,通过阅读,提出论文依据,导出解决途径,因此阅读数量和引用文献的出版年月等方面大多符合学校要求;有的专业还组织了文献综述报告会。但也有部分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引用参考文献数量仍偏少,而其中真正地认真读懂读通的文献更少;有些研究生的文献阅读仅仅只罗列了一些文献题目,对引用文献的原文内容一无所知;另外,还有不少研究生未在开题报告中标注其引用过的文献。

除此之外,这次旁听的开题报告会组织工作都做得比较好,如体育教育训练专业聘任浙大教授为考核组长,他在开题报告会的开始就提出要求,希望研究生报告的主要内容是“提出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评议老师也就此指导发言;其他年级的研究生也参加旁听学习,学生与评议老师能积极互动,督导组也谈了看法,气氛严肃、认真。但也有的研究生准备不充分,开题报告尚未来得及请导师审核。个别开题会以讨论论文框架、章节次序为主,这种形式很难让与会者了解研究生文献阅读情况及课题研究原因,也难提出中肯的意见。

三、建议

通过这次开题报告调查和与有关学院领导交换意见,提出下列几点建议:

1、加强对开题考核的管理

(1)希望学位点负责人和各位导师充分重视开题报告的考核工作,严格把关,建立严格的考评制度,对不合格的开题报告必须经修改后重新报告评议,切忌搞形式走过场。 (2)建议结合具体情况开设文献阅读课程,加强文献阅读服务,使研究生重视文献阅读,并提高文献阅读质量,更好地利用文献完成论文工作。

(3)建议职能部门在已制订的《宁波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若干规定》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开题报告撰写规范等规定内容。根据其它学校经验,开题报告应包括三方面内容:①“课题来源、选题依据背景、课题研究目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水平、存在的问题、主要参考文献”;②“课题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意义、完成课题的条件(包括个人水平、设备条件、调研单位条件)和拟采取的措施、方案和方法”;③“课题工作量及进展计划、经费预算”,制定统一栏目的开题报告表。希望各学院提供开题报告范本,供研究生参考。

2、职能部门与各学院要尽量提供和完善研究生的研究条件,文科研究生除提供使用公共信息条件外,应增加必要的调研经费,积极支持与地方经济和企业密切结合的实用课题的研究。

3、开题报告会时间应严格控制,最迟在第二学年开学后一个月内完成,以保证论文工作至少一年的时间。

研究生教育督导组 2006年12月18日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doc》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