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毕业论文范文

2022-08-13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音乐学毕业论文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

摘要:教育改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学校积极开展了素质教育,而抓好课堂教学的转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对实施素质教育才是最具重要意义。

一、科学的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首先在于它的基础性、全面性和发展性。我以前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都是很随意的、模糊的和单一的。如我在教授音乐欣赏《动物狂欢节》这一课时,就简简单单地把教学目标制定为:通过欣赏这一乐曲,让学生感受力度与音色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了以往的做法,先制定出全学期的教学目标,再从熟悉教学内容入手,明确具体的制定出课时的教学目标,并对照以前的教学效果,感觉确实有很大不同。

现在我把《动物狂欢节》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几点:通过欣赏乐曲,让学生感受力度与音色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听辨出钢琴的音色,并能在合奏中听出是否有钢琴的声音;通过欣赏《大象》和引子使学生能听辨出低音提琴的音色;介绍主题,使学生认识力度标记“ff”和升号 “#”,初步了解它们的意义。这样根据以上几点再进行教学时,觉得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和以前的教学效果大不一样了。以前上过了这节课,学生感觉上这节课老师就是让我们听一段音乐似的。而现在,在新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是兴趣昂然、生机勃勃,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到了该学的知识,我也轻松自如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灵活的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是教学思想、教学目标和教学进程的外在表现。以前上《动物狂欢节》这节课时制定的教学结构很简单:组织教学;听录音;让学生谈谈大象和狮子的特点;介绍乐曲的主题特点;介绍 “ff”;讲解“#”记号;介绍作曲家。这样一节课下来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总觉得单调、无味,学生表现出很乏味,连我自己也觉得缺点什么。

于是,我试着改进了以前的方法,重新制定出新的教学结构: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情况;欣赏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大象和狮子,以增加感性认识;学生对两种动物的特点进行描述,以讨论形式进行;教师总结补充两种动物的特点:听音乐,教师介绍其主题特点和对大象进行形象的描述;两首乐曲对比听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动物进行联想;出示两首乐曲的乐谱,讲授“ff”和“#”的意思;体态律动,根据音乐,按学生的理解作体态律动,模仿两种动物的动作;介绍作曲家;将参考曲目与两首乐曲对比,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表现手法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我改变的教学结构,初步形成了一些“变式”,这些变式因教学内容而异,因教学对象而异,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历来有法,但无定式。在这一问题上,我对照以前的教学方法,又请教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总结他们的教学规律,试着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很大的改进,以前往往都是我先系统的向学生描绘情景、解释概念等,那样也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较多的间接经验,但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易发挥。

针对这种情况,我就从备课中开始考虑怎样优化教学方法这个问题。我从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入手,进而在教授新课时达到胸有成竹、深入浅出的理想境界。在备好学生时,深入了解学生的一切情况,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措施,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备好教法就是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目的、特点来选择教法,做到既要遵循教学规律,又要突出音乐艺术教育的特点,以切实合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教的内容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东西。同时我还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智能为主线的原则,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这些改进,在教学时取得的效果确实很不错,也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丰富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包括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手段不仅仅是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更重要的是要精心设计和选用教具,并在最佳时机使用它们,让其发挥最优功效。

我在上《动物狂欢节》一课时,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观看动物的生活景象和它们的活动,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印象,再通过听音乐让学生对比旋律,在直观上就对这两种动物各自的特点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样,在欣赏整个乐曲时,就有利于学生对乐曲的理解,以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另外,通过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更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开发了他们的智力思维,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我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刚刚开始,学生的基本素质也刚刚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我坚信,只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不断地研究、探索与实践,就一定能把素质教育工作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推荐第2篇:音乐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论文

南京晓庄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视唱练习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姓 名:

学 号:

院 系: 音 乐 学 院

专 业: 音 乐 学

年 级: 2014级

指导教师: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论文

视唱练习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中文摘要

随着音乐热潮的兴起,钢琴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并练习。钢琴不仅仅是练习的乐器,更是一种表演的乐器。而在西洋乐器中,钢琴也有着“乐器之王”的美誉。这对钢琴的教学与演奏提出了更系统,也更严谨的要求。钢琴的演奏除了有技术层面的要求,更多的是对情感的诠释、作品的理解和作曲家风格特色等等方面的的表达。这些都不是只有纯粹的钢琴练习就能达到的。在钢琴的教学和演奏过程中,有一个词被频繁提起,那就是——乐感。表演者对演奏或演唱作品的理解和表达,就能称之为乐感。在音乐表演中,作品的诠释是否到位、情感是否贴切都以乐感为体现。这使得乐感成为判断一位演奏者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乐感并不是天生就拥有的,在后天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丰富的视唱练习、反复的听、反复的唱以得到我们需要的音响效果。特别是具有音乐性的视唱练习,是培养乐感,提高钢琴演奏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传统意义上的视唱练习,过于关注音准的问题,从而忽略了对旋律表演性以及乐曲整体性的表达。这让视唱练习成为单纯的音准练习,没有达到锻炼乐感能力的目标。在视唱练习中,有许多方面都能够对乐感能力有着锻炼的作用,比如节奏感的培养,和声感到培养,音量、力度感的培养等。笔者认为:只有加强对视唱练习的重视,从各个方面锻炼视唱能力,提高视唱水平,才能使乐感能力得到提升,也只有这样,才能丰富钢琴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钢琴的演奏水平,达到练习视唱的目的。

关键字:视唱练习,乐感,钢琴演奏

目录

中文摘要 2

一、绪论 3

二、视唱的重要性 4

2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论文

(一)视唱练习的一般状况

4

(二)视唱练习的重要性

4

三、如何培养良好的视唱习惯 5

(一)对于音准的培养

5(二)对于节奏的培养 6

(三)对于音量和力度的培养 7

(四)对于和声听觉的培养 7

四、视唱练习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7

(一)视唱对乐感的帮助 8

(二)音准的表现功能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8

(三)拍子的表现功能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9

(四)节奏的表现功能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9

(五)力度的表现功能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10

(六)和声的表现功能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11

(七)调式的表现功能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12 结论 13 致谢: 14 注解: 15 参考文献: 15

一、绪论

钢琴演奏的道路上,我们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科学的方法得到良好的效果以及完美的演奏技术。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练习方法,加以刻苦练习,就能取得成功。而一个成功的钢琴演奏者所拥有的,绝不仅仅只有技术而已;还有充满感染力的音乐表现力,使听众引起共鸣的音乐魅力。这些都不是一个只有技术的演奏者可以达到的。除了完美的演奏技术,表演者更需要的是“乐感”。有了良好的乐感能力,才能把谱面上音符变成富有旋律性的乐音;有了良好的乐感,才能将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意境,通过乐音表达出来;有了良好的乐感,才能更准确的理解作曲家的所思所想;有了良好的乐感,才能更全面的呈现曲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良好的乐感又需要通过科学的、全面的视唱练习得到。视唱练习所必备的也不仅仅是简单音准而已,还有各种各样的节奏型,色彩丰富的和声,种类繁多的表情记号和力度变化记号等许多方面。只有加强对视唱练习的重视,才能提高乐感能力,从而提高钢琴演奏水平。

3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论文

二、视唱的重要性

(一) 视唱练习的一般状况

在传统的视唱练习教学中,往往过于注重在音准的训练上,使得学生认为:只要有正确的音准,就等于是学好了视唱。导致了学生们只是一味的反复模仿,使视唱成为单纯的模唱。这种学习方法的单调性,不仅使他们的学习态度发生了改变,而且也让他们对这门课程的真正内涵也发生了本末倒置的理解,认为视唱就是把书上的几百条视唱曲唱下来就好了,甚至背下来,就学会视唱了。而在练习中,学生花太多的精力在“唱名”上,也导致他们忽略了视唱曲原本的旋律性和音乐美感,使得视唱曲成为单纯的练习曲,而不是具有旋律性的乐曲。这也改变了视唱练习的最初要求——培养学生乐感的要求。学生通过这样的视唱练习所得来的,不过是麻木的音准和没有乐感可言的句子而已。

(二) 视唱练习的重要性

视唱是通过视觉来进行识谱的,它不仅仅是练耳的基础,也是积累音乐语汇和音乐听觉经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首先我们必须明白的是,学生视唱的目的是什么。第一:熟练音符间的关系,像掌握语文词汇一样的掌握音符,这样才能做到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所有的旋律都是由音符组成的,熟练视唱也就是熟练音符的过程,像这样循环往复,才能达到视谱即唱的目的。第二,就是通过声音作用于听觉,积累听觉经验。听觉经验,是理解音乐的基础,而音乐理解则直接关系到音乐的表达。积累大量的听觉经验,也可以促进对多声部听觉的能力以及对和声音响的理解和分辨。

视唱是一门基础课,其最终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培养学生准确的拍子、节奏和良好的音准及乐感能力。因此,视唱所要训练的内容是十分的丰富的,包括音准、节奏、表情、读谱等等。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既要将每一方面单独训练,又要有将他们统一起来的能力。比如说“音准”,在不同的节奏中,音准的准确度也有难易之分,而在不同的速度和表情下,音准也存在着细微的差别感。而读谱的敏锐度,是影响视唱是否完整的最根本的原因。因此,在视唱练习时,必须将各项的单项练习和综合练习统一起来,多方面渗透,多方面成长。

视唱除了解决最基础的音准、节奏、表情外,还必须注意培养乐感能力,这是学生在视唱学习时最

4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论文

容易忽视的问题。在传统的练习中,学生将注意力大多都集中在“唱名”上,从而忽略了视唱曲原本的旋律性和音乐性,这就使得教师必须时刻提醒学生,将每一首视唱曲都当做歌曲来唱,将歌唱的方式和视唱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唱视唱的同时,也注意到旋律的美感,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表达曲子的风格特征。虽然初期接触的视唱一般都以功能性居多,因此或多或少就忽略了视唱练习原本的音乐性,虽然这个时候的视唱曲都较简单,但那种没腔没调的演唱,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达到视唱练习原本的目的。所以,即便是最简单的视唱练习,也要将其旋律性和音乐性给唱出来,将对乐感的重视,从最简单说视唱练习开始。

在练习中运用科学的视唱方法,要能做到“眼到、心到、口到、耳到、手到”,也就是说,看一看曲谱的调号、拍号等出现的各种记号;想一想这首乐曲是什么调,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对旋律的起伏、力度的对比该有什么样的处理;把曲谱准确地、富有表情地唱出来;唱的时候要注意听清楚音准、节奏、速度等是否正确;边唱边打拍子,注意拍点的准确性,借助手的动作把握好速度的快慢以及节拍的强弱。

三、如何培养良好的视唱习惯

(一) 对于音准的培养

音准,就是人们对乐音高度准确性的认识和表达能力。其中包括听辨能力和唱奏能力。音准取决于音乐听觉和演唱、演奏器官的状态与能力。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 要求具有准确地辨别出乐音高低的能力,有同时能在心中把某一音高度“想” 出来, 再与其他演唱、奏器官协调动作, 迅速而准确地唱、奏出来。这就是音准的含义。训练音准与在音准上的表现能力, 分为以下两种。

1.绝对音准感到定义。 即凭经验能确定某个音的准确高度。这不是每个学习音乐的或从事音乐工作的人都能做到或必须做到的。但是,有这种绝对音准的人,通常音乐修养较高。绝对音准通常以 a 的高度作为训练标准。从事音乐专业的人或多或少都具有某种程度的绝对音准能力。他们对某个调性, 某个音特别敏感, 能立刻“想” 出来或唱出来。教师则可以积极利用这些条件来发展他们的绝对音准感。

2.相对音准感的定义。即依据某个音的高度, 辨别出其他音高的能力。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音乐能力。但是, 这种相对音准的能力, 不仅仅是根据某音而确定其他音的能力, 更应该具有达到符合调式风格的音准的能力。按照调式音准来要求学生的唱、奏能力和听觉能力, 培养一种较高的音乐修养,这是对大部分学生的要求。

5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论文

(二)、对于节奏的培养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 是音长短、快慢、强弱、延长、休止、抑扬顿挫的总和。一个人对于这种现象,能在听觉上分辨出,或者是内心里想象出,并与演奏、演唱器官相配合,所表现的能力,就是节奏感。节奏训练又是视唱练耳课的重要内容。学生很反感纯粹的技术训练,要在其中注入新的活力, 就必须在节奏内在的韵律美即“抑、扬、顿、挫”上下功夫。

节奏的训练,既要有节拍,有要有节奏。节拍是训练的基础,但不是最终目的。乐感是通过节奏来表现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节拍与节奏是统一的。就是在节拍的基础上,演变各种各样的节奏。反过来,各种节奏变化又以一定的节拍来规范;

2.节拍退居其次,主要突出节奏的意义。为了使节奏有流畅的表现,甚至可以超越节拍的规范,使得节拍有了失真的感觉,但节奏是正确的。比如在演奏舒伯特《军队进行曲》的低音伴奏时,如果把第一个十六分音符稍微延迟一下,就能获得更加轻巧、更有弹性的表现;如

3.节奏的完整性要从整体去体验,而不能用“数拍子”来完成。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复杂的节奏反而变的更容易了,比如肖邦的波兰舞曲,马祖卡等舞曲,就主要是依靠风格来演奏的。如果按照谱面上的拍子来演奏,就显得呆板又困难,但如果是从节奏的风格上去训练,则容易了许多;很多时候,必须依靠节奏的风格来训练,才能演奏出美感来。如演奏斯特劳斯的圆舞曲,单纯的数拍子,是不能得到圆舞曲轻盈优美的效果的。如:

4.广义上的节奏包含有速度的意义。没有了速度,节奏就是不完整的,速度的基本要求如下:始终如一的均匀的速度和对于绝对速度的感觉,内心想象和表现能力。

6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论文

(三) 对于音量和力度的培养

音量和力度,简单的说,就是艺术的处理音乐中的强、弱、音量、力度的能力。这是在音准、节奏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更高程度的要求。音量由力度控制,它是对乐句处理最基础的能力。要想培养这样的能力,首先要理解音量、力度的变化是什么。

1.基本力度 (由弱到强) ppp

p

mp

mf

f

ff

fff

变化力度

Cresc

很弱

中弱

中强

很强

极强 2:基本力度(由强到弱) fff

ff

f

mp

p

pp

ppp

变化力度

dim

极强

很强

中弱

很弱

非常弱

只有理解了这些变化的对比意义,才能在丰反复的视唱练习中得到训练,明确这些变化在乐句和曲子中存在的意义和作用。

(四) 对于和声听觉的培养

和声,包括音程和多声部。巴赫的创意曲则是多声部的典型代表。演唱或演奏巴赫的创意曲,也是对和声听觉的一种锻炼和理解。巴赫对于创意曲的操作,并不是把练技术当作最后的目的,而是把声部的清晰、乐意的设计当作必经的过程,把作曲作为最终的目的。巴赫作为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巴赫的作品中也有着鲜明的巴洛克时期的色彩。其特点为:第一,在主旋律声部上进行与多条旋律声部的叠加。其表现出一种交替起伏、相互响应的音乐效果。只有能抓住主旋律的痕迹,才能让曲子完整,使曲子的乐感连贯,优美。第二,在主题上叠加不一样的音乐形象,使得同一首曲子中的主题,可以保持同一种音乐形象,也可以是不同的音乐效果或形象。○1

四、视唱练习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钢琴演奏, 绝不仅仅只是纯技巧的显现, 技巧是载体, 情感才是最终目的, 而乐感, 正是技巧与情感完美结合的表达,。乐感是音乐表演的灵魂,是人们对音乐的感觉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反映,它建立在音高、节奏准确基础之上,但又超越于音准的规范,把音响流动的标准形式提升为富

7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论文

有感染力的音乐。努力培养学生的乐感,使他们的视唱达到音量适度,音调乐耳,节奏明确,音准无误,强弱得体,适度恰当的境地,使视唱具备有效表达内容的基础,为学生进行音乐艺术的表演和创造创设条件。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白视唱练习对于乐感培养的帮助,那如何将乐感与钢琴演奏结合起来,也是提高钢琴演奏水平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一) 视唱对乐感培养的帮助

1:帮助学生理解曲子的风格特色和音乐形象

每首曲子,都有其最基本的情绪和最基本的速度。而掌握一首曲子的力度、速度、表情术语是掌握曲子主题音乐形象、音乐风格的前提和依据。就比如说:Allegto energico(坚定有力的快板)就不能唱成Adagio(柔板),这不仅使曲子的风格发生了变化,也不能正确的理解曲子的音乐形象,这是其一。第二是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都有其不同的艺术风格、音乐特点等。现代印象派的乐曲就少了古典主义的优美,而东北的大秧歌也少了江南丝竹的婉约,更不用说傣族的乐曲自然就少了蒙古民歌的雄壮、浑厚。只有对这些内容有所掌握,才能正确的把握整体的音乐形象和风格特色。第三,我国的民间音乐,更有着浓厚的地区特色。如东北民歌,它的节奏、吐字、旋律、行腔上都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如果仅仅只是追求音高,那就错误的理解了民歌的风格,也就可能发生张冠李戴的错误。

2:让学生形成固定模式的处理习惯

固定模式的处理习惯,不是刻板的要求和表达,而是通过利用事物的规律,形成一种比较明了的处理方法。具体表现为:

○1通过旋律进行的方向处理音乐音量和力度的变化。上行的旋律通常是开放性的,色彩比较明朗,感情也比较热烈,在没有具体表情术语的情况下,可以做渐强处理。而下行的旋律具有收束性,色彩显得柔和,感情也更平稳,一般可以做渐弱处理。而同音反复的旋律,具有稳定、舒展的感觉,可以根据乐曲的主题情绪做出渐强或减弱的变化。迂回式的旋律通常表现比较委婉、细腻的感情,旋律通过上下的起伏,而富有韵律感。而在视唱练习中,可根据旋律的起伏做出相应的变化。

○2跳音和连音的比较。这是在视唱练习中最基本的演唱方式,连音通常要唱的优美、连贯;跳音要唱的有弹性、轻巧,还不能破坏原本的旋律线条,要能做到音断意不断,点中有连。

○3正确的分句及乐句的处理。这是视唱练习是否理解正确的关键。只有正确的呼吸,正确的划分了句子,才能完整的理解曲子的风格,表达作曲家的所思所想。如果连乐句都划分错了,那也就将曲子的语气理解错了,那还能有多少美感可言了。

(二) 音准的表现功能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8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论文

音准。音准是旋律的基础,由单音进行构成的旋律在视唱和听音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旋律是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其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艺术感染力。为了掌握更多的音程色彩,枯燥的旋律练习是必要的。但是即便是这样,视唱练习曲本身的起承转合还是蕴含着乐音的美感。这一点,在许多的教材中都能找到,比如:谱例

通过一定量视唱练习的训练,更有利于把握旋律线条的进行以及对曲子风格特色的理解。特别是在加入了调式的色彩之后,音准的问题就尤为重要。大调及小调在色彩上的差异,以及加入升降号之后,音准的要求就更为严厉。所以,准确的音准,不仅是视唱的基础,也是钢琴演奏的基础之一。钢琴是有着固定音高的乐器,所以在唱法上,我们可以将首调唱法与固定唱法想结合。利用首调唱法理解调式调性的差别,再通过首调唱法巩固音高的概念,而不仅仅是局限在某一种唱法上。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首调唱法更有利于旋律线条的把握,只有抓住了旋律线条的动向,才能正确的理解乐曲的意义。

(三)拍子的表现功能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在乐曲的进行中,拍子最重要的作用在于稳定乐曲的周期,但我们也不能忽略拍子对于音乐作品表现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以常见的而二拍子和三拍子为例来分析拍子的表现作用。

1:二拍子的表现作用。这是两种较为常见的拍子,二拍子的强弱拍交替进行,力度对比在相对短的周期里显得比较鲜明,所以常表现比较刚劲有力、明朗的情绪。所以大部分的进行曲、舞曲和叙事性较强的音乐都用二拍子来表现。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

2:三拍子的表现作用。三拍子的强弱关系的循环是不平均的,所以在乐曲中通常表现为优美、流畅的特点。多用于表现喜悦的心情,并常运用在圆舞曲中。如古诺所写的《浮士德》中的一段。

(四)节奏的表现功能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必须先认清,拍子与节奏是不一样的定义。节奏是音乐的“骨骼”,而拍子是旋律进行的周期。稳定的拍子,是所有钢琴曲可以完美的重要条件。节奏可以看成是与旋律进行同步进行的一种韵律,

9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论文

稳定的节奏可以使旋律结构稳定,并可以使分句和呼吸也更为准确。在钢琴演奏中,某些节奏型甚至可以代替单纯的拍子的进行。以完整的节奏型为单位,更容易理解乐曲的风格特色,比如肖邦的幻想即兴曲。让节奏成为旋律进行时的律动感,这就使得旋律更加的流畅和完整,乐句更加的清晰、明确,乐曲的整体性也随之提升。如肖邦的《幻想即兴曲》:

某些特定的节奏型甚至决定了乐曲的风格特色,其中以舞曲最为突出。比如起源于古巴的伦巴舞曲。4/4拍的伦巴舞曲,又被称为爱情之舞,舞姿迷人,显得十分的浪漫。伦巴独特的节奏型,让欣赏者有明确的认知。

同样是4/4拍的汉族秧歌却又这显著的不同。

听众或弹奏者不难区分这两种节奏型的差异性,节奏型明确了乐曲的风格,虽然同是4/4拍,但却有着不同的表现作用。只有正确的节奏型,才能跟贴切的理解乐曲的风格的差异性。

(五)力度的表现功能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一首钢琴曲的完整不仅是有准确的旋律进行和稳定的节奏,乐句的层次对比,以及旋律色彩风格的表达才是演奏的重点。力度表情的变化不是为了表现在音量上,而是表现整条旋律的进行上,通过音量和力度的变化,才能使得旋律有了变化,所谓乐曲的风格才能得到体现。

强力度的色彩通常是明亮、开朗的,一般用来表现好卖、威武、热烈奔放的情绪。如俄罗斯作曲家利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西班牙随想曲》的第一乐章,运用强力度与跳音的结合,表现出热烈奔放、振奋有力的情绪:

10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论文

弱力度的色彩与之相反,一般都比较柔和、黯淡,通常用来表现平静、恬淡、沉思的情绪。如舒伯特的《摇篮曲》,采用很弱的力度,结合优美的曲调,使音乐充满了温馨和甜蜜:

上行的曲调与渐强的力度相结合,表现情绪的增长;下行的曲调与渐弱的力度结合,以表现情绪的减弱。如马思聪的《新疆狂想曲》:

(六)和声的表现功能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除了旋律线条的变化外,乐曲的风格也体现在和声的组织上。不同时期、不同音乐家在和声的运用及组织上,都有着不同的见解和风格。如巴洛克时期的巴赫及他的创意曲。对于巴赫的创意曲,我们就要先从他独特的对位思路开始了解。对此,笔者有这样的理解。

巴洛克时期华丽的装饰色彩,使得乐曲中多了许多的装饰音,而装饰音的演奏,不仅使弹奏者的技术更加的成熟,也丰富了音乐的效果,使听觉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培养。这有利于音乐表现时的想像。不同的弹奏方法,使得乐句主题和声部的层次更加的分明,比如有的声部需要用连奏表现优美的旋律,有的声部需要用断奏或跳音来表现活泼生动的形象。不同的音乐形象,加深了学习者对于一些旋律固定进行的表现意义,这对理解乐句有很大的帮助。如:

由于巴赫创意曲是典型的对位法创作的,但其基本主题往往只有简单的一个,而当乐句在不同声部中进行时又表现出不一样的音乐形象,对乐句的处理则成为重中之重。而巴赫的创意曲一般不标注表情记号和弹奏方法,于是演奏者要用自己的理解来处理乐句。当弹奏者对乐句进行自己的再处理时,自己的乐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

11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论文

(七)调式的表现功能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调式是一种主音和各音级音高关系的机制,其对乐曲的作用只有在曲调风格和多部和声的进行中才能显示出来。任何的一种曲调,只要与音乐要素结合起来,就能出现多种不同的色彩和功能。

1:大调式的表现功能。大调式的主音关系由三个大音程构成。所以他具有光辉色彩和明朗的性质。常用来表现雄伟、庄严的情绪。当它与4/4拍结合的时候,就有了明显的风格。如《国际歌》:

这是大调式在一般情况下的表现色彩,也有的大调式在节奏和音域上进行控制,使得大调也有了凄凉的情绪。如福斯特的《老黑奴》,因为速度的缓慢,节奏的平稳,音程又少了大跳的进行,音域较窄等因素,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友离去的悲痛之情。

2:小调式的表现功能。小调的主和弦是由三个小音程构成的。所以具有了黯淡的色彩和柔和的性质。多表现悲痛、凄凉、忧郁的情绪。如法国作曲家马斯奈为戏剧《艾林尼士》所写的插曲《悲歌》,描写了一个失恋者的悲痛心情:

与之不同的有冼星海的《在太行山上》,虽然是小调式,但是采用了与2/4拍子的结合,利用弱起小节和附点音符的连接,是乐曲有了一定的抒情性,表达了游击队队员的坚强意志:

12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论文

结论

在视唱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钢琴好的学生,却不一定有一样好的视唱能力。学习钢琴,音准是不需要人来监控的,也正是因为这样,使得许多练琴的学生将注意力都投入在技术的操作上,而忘记了旋律线条的把握。或者是学生没有将旋律线条唱出来的经验,先入为主的把技术的操作放在了第一位,听而不闻、听而不想是常有的事。必须认识到的是:视唱练耳和钢琴是两门联系应很紧密的科目,一个是培养音乐思维的基础,而另外一个是对音乐思维的应用。然而,在教学中,教授基础课的教学却常常脱离实际应用,不了解学生在应用中的思维惯性,反之,专业老师又不了解学生的视听水平和思维惯性,也没有提出这方面的要求。这就导致了许多钢琴好的学生,不能有匹配的视唱能力。

面对钢琴学生乐感的缺陷,人们一般都归罪于学生没有乐感。但是乐感是可以通过科学的、系统的训练所取得的。只有让学生有了足够的音乐语汇,能够预先积极的思考,体验音乐的情感,利用内心听觉来找我音乐思维的发展线条,才能够使音乐思维的惯性得到很好的培养,取得良好的乐感,提高钢琴演奏能力。就如同学习语文要从大声朗读开始一样。见到生词,首先不是要学会怎么书写,而是要记住这个词的音是怎么读的。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也要先将课文读的琅琅上口,体验词句的韵律,积累词汇、语句的结构和表达。当学生有了默读能力时,他们的感受能力和思考能力才进入成熟的阶段。而同样的,内心音乐就是默唱的能力,默唱是视唱的最高阶段,只要有了好的视唱能力,才能有好的乐感和好的思维惯性。只听不唱是学不会内心音乐的。同理得证,一个人如果要将自己的演奏经验升华为内心的默奏的话,就必须学会思考,运用内心听觉来思索曲子的旋律线条、乐句划分等等方面。尽管在学习音乐的人来说,最初总不免要从唱名开始,但是对学习钢琴的人来说,当掌握了最基本的演奏技巧之后,就要慢慢地依赖于手中的乐器发声,以代替口和心的阅读,因而,对音乐各种因素的判断就只剩下了耳朵这一被动的接受形式。

通过视唱练习培养起来的乐感,也在这个时候的要运用。将钢琴的演奏在思维中得到预先的演练,在演奏时得到确定。当心中有琴,心中有音的时候,手上的钢琴就成为表达自己内心理解的工具。将钢琴的演奏升华到心声的表达,将自己内心的感动表达到钢琴上,我们的钢琴演奏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而这些的前提都是通过科学的、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视唱练习得到的。所以,在钢琴弹奏前重视视唱能力的培养,在钢琴演奏时注重视唱的运用,这将是提高我们钢琴演奏能力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视唱练耳课是音乐门类里的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基础课程,虽不能成为音乐表演课,但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在音乐美感和艺术修养上得到提高,以及为其它课程打下良好基础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途径,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技术、技能,也可以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并发展自己的音乐审美情感,从而达到一种对音乐深层次的认识。

13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论文

笔者通过长期对视唱练耳陪练经验的积累,总结出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传统的视唱习惯,已经不能满足越来越高的演奏要求。单纯的音准练习也无法将曲子的美感凸显出来。从笔者本身的经验可知:钢琴好的学生不一定有好的视唱能力,但视唱好的学生却有好的音乐表演能力。好的乐感在更高的演奏要求中得到体现。

乐感能力,不仅仅有天赋的原因,后天的培养和训练一样可以取得我们所希望的能力。通过视唱的多方面练习,我们可以锻炼到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比如音准,锻炼了学生的旋律性;节奏锻炼了学生对于乐句的分析能力;音量和力度的,锻炼了学生对于乐曲风格特色的理解能力;和声听觉,锻炼了学生旋律的理解,甚至于将来旋律的写作能力。想得到良好的视唱能力,就要从多方面入手,全方位的锻炼,才能有最后良好的乐感能力。

在陪练的过程当中,笔者也深切的感受到了,不同的年龄段对视唱练习的接受与成就的不同。年龄越小的孩子,对于音准有着天生敏锐,对于听觉练习有着优于成人的能力,但是对于旋律的理解却更随心,不能正确的理解曲子的风格特色;初中或高中的学生,是后期培养乐感能力的主要对象,但是视唱能力的养成,在个体上也有着明显的区别。早期学琴或小的时候曾经学琴的学生,在音准和听觉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但是却不一定有一样优越的节奏感,初高中学琴的学生,只有在练习量足够的情况下,才能有着和别人同样的视唱能力和乐感能力。由于笔者本身的知识有限,对于视唱练习的理解仅仅于此,因此没有办法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也无法提出更明确、更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至此撰写本篇论文之际,希望老师们能够继续指导学生研究相关课题。

致谢:

在这篇论文的构思和写作过程中,我要感谢翟红景老师对我的严格要求,是她的严谨细致、让我避免了在写作中极易犯得错误。老师在关于我的论文的选题、收集资料等方面的交谈,对我精心的指导,并且在我遇到不解的时候,给我指点,帮助我拓宽思路,是老师的悉心指导,让我能顺利的完成我的论文。在此,我衷心的感谢这三年翟老师对我的栽培,不论是从钢琴水平还是在待人接物上,老师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谢谢翟老师。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的辛苦养育;感谢每位专业老师,在这四年里对于我们的教导和培养;感谢我的同学,这四年里对我学习、生活上的支持与帮助,感谢你们四年来的陪伴和照顾,谢谢你们!

14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论文

注释:

○1:出自百度百科:创意曲 一种小型的复调乐曲,大多严格遵循八度卡农,少有属于自由模仿性质,有的与赋格曲或小赋格曲相类似。

○2:出自百度百科:巴赫被誉为“音乐之父”,他的功绩自然非同一般,作品之多、水平之高也是亘古罕见的。

参考文献:

[ 1 ]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 [ 2]隗瑞贞.视唱练耳教程[M] .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 3 ]王光耀.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M] .北京:太白出版社, 1999.[ 4 ]尹正文.视唱练耳教学法[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 ]肖安平.视唱练耳课的宗旨绝非只是音高与节奏[J ] .中国音乐教育,2000 , (8) ,22.[ 6 ]陆小玲.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意象感受与诗意想象.[J].中国音乐学 , 2000,(02) .[ 7 ]沈涛.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00 ,(04) .[ 8]黄明智.论不同层次视唱练耳专业生培养[ J ].音乐探索, 2000, 3.

推荐第3篇:音乐学毕业论文题目

音乐学毕业论文题目

1.音乐批评理论与实践及其相关问题评述 2.俄罗斯民间音乐对新疆民间音乐的影响 3.新时期小说的音乐叙事

4.中国大陆电视广告中的音乐元素的研究 5.森林公园音乐环境设计研究 6.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的审美影响

7.新课程背景下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衔接初探

8.从唱片经济到娱乐经济:近三十年来中国大陆流行音乐产业走向 9.体感音乐疗法治疗颅脑外伤的初步研究

10.童年学琴背景对成年后音乐审美动机的影响研究 11.初论电子音乐的音响听觉特性

12.多元音乐文化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13.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 14.千山寺庙音乐中的佛教音乐研究

15.幼儿师范专业地方民族音乐课程建设的构想 16.音乐报、刊编辑活动的比较研究

17.浅谈呼兰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8.佐罗塔耶夫手风琴音乐的艺术特点 19.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20.中学音乐教育中本土音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21.基于内容的多音音乐检索系统设计 22.主调钢琴音乐织体组织形式研究

23.新课改背景下湘版小学音乐教材实施及研究

推荐第4篇: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浅谈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字正腔圆 ★浅析音乐教学中钢琴伴奏的重要性 ★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问题

73、浅谈音乐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

71、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8

5、浅谈器乐教学中的慢速练习★声乐教学中应注意民族问题 ★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声乐教学中的“口传心授” ★声乐教学中的教学创新与师生互动 ★歌唱教学中心理素质的培养

★浅谈农村视唱教学——以XX中学为例

1、浅谈中外艺术歌曲

2、浅谈歌唱发声的心理活动

3、浅谈钢琴即兴伴奏

4、浅谈陕北原生态唱法的风格

5、谈歌剧作品分析

6、浅谈歌唱演员的良好台风

7、浅论树立歌唱发声的整体感念

8、浅谈男歌手“关闭”唱法中的主波动关系

9、浅谈歌唱艺术歌曲与歌剧咏叹调的区别

10、浅谈声乐教学中语言的重要性

11、浅谈任何科学的练琴

12、钢琴演奏中踏板的运用

13、高师手风琴的教与学

14、浅谈慢练在学习钢琴中的重要性

15、音乐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

16、浅谈即兴伴奏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17、任何给儿歌编排伴奏织体

18、宝鸡农村中学音乐课的几点思考

19、即兴伴奏中音乐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 20、谈新型师生关系在音乐教学中的建立

21、视唱练耳学习中的看谱唱词

22、试论网络对音乐传播的影响和作用

23、超级女生现象对声乐教育的影响

24、钢琴即兴伴奏中音乐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

25、在歌唱中如何运用气息几点之我见

26、哼鸣练习在声乐训练中的作用

27、宝鸡农村中学音乐课的几点思考

28、论歌唱语言与歌唱发声状态的关系

29、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作到“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1 30、中小学:唱歌教学、乐理教学、欣赏教学、乐器教学等相关问题的探讨

31、浅谈情绪在歌唱中的作用

32、歌唱艺术表现探析

33、论歌唱语言与歌唱发声状态的关系

34、浅议论老歌翻歌

35、如何消除声乐演唱时的心理障碍

36、谈新型师生关系在音乐教学中的建立

37、浅论声乐演唱中呼吸

38、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声乐艺术

39、声乐教学中心理状态的培养

40、与音乐专业高考学生培养相关的几个问题研究

41、中国流行音乐的回顾与现状

42、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应该注意的美学问题

43、电脑音乐软件的种类与应用

44、流行歌曲中的和声配置

45、音乐与审美教育

46、传统和声技术的实用性研究

47、音乐课教学法创新之我见

48、音乐教育中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9、节奏训练的基本方法

50、地域性音乐风格以及地域性音律特征的探索与研究

51、如何培养高等音乐师范生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

52、钢琴演奏与心理控制

53、浅论重量弹奏在钢琴教学与演奏中的重要性

54、试论钢琴教学的几个基本环节

55、音乐与技术在钢琴演奏中的结合

56、关于双钢琴演奏艺术的几点浅见

57、论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

58、浅谈钢琴踏板的运用

59、钢琴慢练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60、浅谈钢琴弹奏中的放松 6

1、浅谈音乐教育中的歌唱情感

62、浅谈钢琴演奏中的“放松”与“用力” 6

3、民族唱法中歌唱呼吸的建立与运用初探 6

4、浅谈音乐教学的审美功效 6

5、浅谈歌唱中的咬字与吐字

66、浅谈钢琴教学中的几点技巧训练 6

7、民族声乐在历史发展中的审美变迁 6

8、浅谈声乐作品中的表情达意 6

9、浅谈通俗唱法

70、开启音乐欣赏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想象力” 7

2、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 7

4、中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育探索 7

5、论音乐与情感

2 7

6、试论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 7

7、声乐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7

8、美声唱法的学派与风格 7

9、关于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 80、歌唱语言的艺术特征

81、二胡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8

2、中小学生中普及古筝艺术的探索 8

3、古筝演奏技法初探

84、演奏具有中国风格音乐作品的思考 8

6、从声乐角度看小提琴的音色

87、二胡、琵琶、小提琴渊源关系之探微

88、小提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从传统小提琴到电子小提琴 8

9、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90、如何掌握练习小提琴的音准 9

1、如何上好集体课

92、浅谈音乐普及的教学活动

93、浅谈人声乐音之——从器乐乐音看人声乐音 9

4、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95、艺术师范生的专业基本功训练 9

6、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模式 9

7、音乐课教学法创新之我见 9

8、音乐教育中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9

9、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00、音乐与审美教育

音乐论文参考选题大全 发布日期:2010-06-16

------------------

★试论莫扎特《g小调弦乐五重奏》第一乐章中对中提琴地位与作用的提升 ★优雅的男高音——论大提琴在乐队中的作用 ★大提琴演奏中华民族音乐的几点探索 ★大提琴演奏发音问题探讨

★论二胡演奏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的提高 ★古筝演奏与心理音色

★浅谈想像力与心理调控力在小提琴演奏中的作用 ★长笛演奏的基本技巧分析与实践

★关于借鉴西方作品分析法分析传统古琴曲的几点思考 ★小议视唱练耳在乐器演奏中的重要性 ★谈儿童学习乐器演奏的意义 ★探析铜管乐器演奏的音准问题

3 ★浅谈中小学铜管乐队的训练

★如何组织开展中小学小乐队的活动

★(某器乐)演奏中的准确读谱与正确理解 ★论(某器乐)作品的音乐风格与演奏 ★(某器乐)演奏右手技术问题之我见

★如何处理好(某器乐)教学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浅谈(某器乐)考试比赛前的心理的准备 ★《二泉映月》的创作分析与演奏实践 ★中华民族器乐的历史与现状之研究 ★论杨琴演奏的思维

★浅析关于(某器乐)演奏的发音问题 ★小提琴的左手技巧

★浅析现代杨琴的演奏技巧及表现力 ★简述萨克斯的气息

★浅谈琵琶演奏与教学心得

★论扬琴演奏中手臂运动与力度控制 ★少年儿童古筝考级教学浅谈 ★长笛演奏中的呼吸气息运用 ★浅析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 ★女子十二乐坊现象分析

★怎样提高钢琴伴奏的演奏水平★论钢琴演奏情和理的统一 ★临场演奏中的心理因素

★浅谈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 ★论钢琴演奏艺术中的想像力 ★浅谈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浅谈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共性与个性关系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与实践 ★论钢琴教育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论钢琴教师的职业素养 ★即兴伴奏与音乐表现

★论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论钢琴踏板的重要性及运用 ★试论儿童钢琴教学的特殊性 ★论钢琴教学中弱指的训练 ★论钢琴演奏中的放松问题 ★论巴赫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论钢琴的指法艺术

★对钢琴演奏心理问题的研究

★当前适应中小学音乐新课程的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刍论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透过声乐套曲《冬之旅》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 ★演唱中国作品的发声与吐字

4 ★歌唱心理素质在演唱中的影响

★花腔技巧在古典歌剧演唱中的运用与表现 ★论赵元任声乐作品的民族性与演唱表达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表达 ★试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释析巴罗克(古典/浪漫)时期声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试论声乐教育的评价体系 ★怎样运用歌声传达情感

★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演唱通俗歌曲 ★歌唱艺术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

★论学校声乐人才培养方案如何适应社会要求 ★中国古代声乐美学发展初探 ★童声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课改革之我见 ★歌唱心理调控在人声训练中的作用 ★民族声乐歌唱方法探析 ★通俗演唱方法探析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高师音乐教育 ★从普通高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浅议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音乐素质的培养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音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合唱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论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论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美育与音乐教育

★试论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

★音乐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合唱活动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如何体现师范性的要求

★析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唐·吉诃德》中的引子的主题内涵 ★浅析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Scherzo》的写作特征 ★浅析莫扎特钢琴作品的和声曲式结构特征 ★现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对某某作曲技法的分析 ★简述车尔尼练习曲 ★论肖邦夜曲

★肖邦第一叙事曲解析 ★关于现代大众审美的思考

★浅论音乐音调与基本情绪运动状态的关系

★胶片上流淌着的音乐篇章——有关电影音乐的综述 ★“文化融合”视野下的探戈音乐

★试论前古典时期的情感风格对古典主义音乐的影响

5 ★音乐制作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辅助作用

★温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关民间音乐的社会活动(演出)状况调查 ★苍南布袋戏的调查研究

★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本土音乐艺人的生存状况调查

★温州地区电视广播音乐节目调查——中国民间音乐节目在现代传媒中的生存空间 ★对乡土音乐文化保护与发展的认识 ★论爵士钢琴即兴演奏的魅力

★主办(承办)国际钢琴赛事对我国钢琴教育的推动作用 ★论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的音乐风格

★浙江民歌的宫调研究(可作分地区,分歌种类别研究) ★锣鼓在温州民间音乐中的地位 ★温州民俗事象中的响器(乐器) ★有关歌唱中情感的因素

★有关本土民间音乐艺人的状况调查 ★掌握歌唱的发声方法

★浅谈原生态舞蹈的艺术特征 ★浅谈南北方少数民族舞蹈

★关于中小学校园舞蹈创作的思考

★对温州舞蹈教育现状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温州市区少儿舞蹈培训调查报告

★谈黄自的歌曲创作与演唱--以三首歌为例 ★舒伯特歌曲中的伴奏手法 ★关于钢琴启蒙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怎样上好一堂中学音乐欣赏课 ★论钢琴小品旱天雷的情感表现 ★欧洲中世纪合唱(声乐)艺术研究 ★毛泽东诗词歌曲之艺术特点探析

★从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看中国声乐的发展与变化 ★瑞安音乐艺人生活状况及卖艺生涯的调查

★谈龙泉民间传统文化——城北“木偶戏”的唱腔研究 ★温州永嘉“道情莲花”的唱腔研究 ★记忆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 ★声乐艺术的情感体验

★如何运用心理素质表现最佳的歌唱状态 ★声乐艺术之我见

★对于古筝古曲渔舟唱晚意境遐想 ★如何教好儿童弹奏古筝的起步阶段 ★对传统曲古筝《梅花三弄》的意境遐想 ★儿童语汇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多媒体数码音乐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开展 ★温州苍南畲族民歌的传承现状 ★地方戏曲的唱腔分析 ★平阳畲族民歌的传承现状 ★温州歌曲语言的特点

6 ★幼儿声乐教学与成人声乐教学之异同 ★试论音色在歌唱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论原生态民族唱法艺术表现魅力 ★“情绪”与“演唱”

★如何运用“心理素质”来优化声乐演唱 ★论声乐在艺术中的“声”与“情”的关系 ★合唱与独唱用声之异同 ★乡土音乐的认识与发展

★对我国当今合唱比赛活动的思考 ★金华道情的调查与研究

★试论流传日本尺八乐在融合与发展中所映现日本民族传统个性 ★试论鼓在非洲黑人非洲社会中的特殊地位 ★试论音乐欣赏中的审美意识 ★地方民族艺术--青田渔灯

★中学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幼儿钢琴教学方法实践探索

★谈开展中小学器乐教学的一些问题 ★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流行音乐的传播的技术性特点 ★谈谈技法课教学语言的适用原则

★快男超女现象的音乐学专业办学的思考 ★东西方合唱艺术发展的文化背景比较 ★佛教与中国音乐

★如何更有效地学习——谈器乐学习方法的若干问题 ★谈“首调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的关系 ★谈器乐学习中“内心听觉”的培养 ★幼儿钢琴教学中的教育心理学问题浅谈 ★歌唱的灵魂---情感

★文化修养对歌唱表现的影响 ★中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莫扎特《xx奏鸣曲》时代探微 ★成人钢琴学习之我见

★钢琴弹奏中的听觉训练初探

★怎样弹好一首钢琴曲——我的练琴方法 ★龙泉花灯戏调查

★温州市高中音乐教育与对策研究

★从实习看高师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从实习看高师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音乐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

★浅析歌剧《唐璜》中采琳娜的咏叹调《鞭打我吧!》的艺术表现与演唱 ★舞台声乐演唱中声与情的整体把握 ★歌唱训练中的模仿与思维想象

★“启发”与“联想”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浙南-台州区域方言对歌唱发生地影响

7 ★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与音乐教师的关系 ★杭州市淳安县睦剧调查与研究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透视我国音乐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思路 ★论歌唱艺术的情感体验 ★歌唱的感知与情感

★浅谈中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人文精神 ★试论中学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

★从歌剧图兰朵看中国五声调式在西方音乐中的影响 ★中国音乐艺术的表演形式的变迁 ★从考级中看家庭音乐教育 ★私立学校的音乐教学问题探讨 ★孔子与六艺给我们的启示

★为什么中国的乐器多用拨弦乐器 ★幼儿钢琴学习中陪练老师的作用 ★钢琴集体课在教学过程中的利弊 ★视唱练耳的多样化教学 ★试论平阳民间音乐“卖技” ★现代中学生心理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教育是打开“世界大同”之门的金钥匙 ★教师的曲目积累与舞台经验

★中小学艺术师资能否来个“一专多能” ★理想中的学校音乐教育 ★世纪中国音乐教育展望 ★论“反音乐教育”

★教师的曲目积累与舞台经验 ★循序渐进学声乐

★音乐教育要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 ★中国摇滚大记事

★如何利用作曲软件辅助乐队训练 ★让电脑音乐制作服务于教学 ★浅谈中华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

★电脑音乐技术在师范音乐教育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超链接以音乐为核心学科的综合课程--------综合音乐课程的技术和思想平台及研制模型

★基于身心和谐原理的音乐表演运动机能康复体系——“亚历山大技术”初探 ★从“零点计划”和多元智力理论到音乐教育的观念更新 ★神经音乐学及其研究切入点的动议 ★标题音乐之我见

★中国通俗音乐民族化发展的趋向 ★手机“扰课”怎么办?

★音乐课堂“变废为宝”的意外收获 ★多少学生会唱自己家乡的歌? ★师范生应加强“说课”的基本功 ★音乐教育心理研究的横向思维

8 ★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 ★教学方法及改革 ★备课的误区

★艺术教育应成为创新思维的摇篮 ★百万中小学生受益艺术教育 ★我们该期望孩子什么?

★挫折教育: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 ★钢琴教学应规范化

★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之我见 ★抓好音乐教学提高学生艺术素质 ★试论音乐元素的掌握 ★确认识音乐课的地位

★对当前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的评析 ★识谱教学的误区及改革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与音乐学习兴趣培养 ★音乐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浅谈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音乐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科综合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自己也不懂,怎么教别人?

★音乐为何应成为学校的一门基础课程 ★音乐教育与教学必须改革 ★谁来为少儿写好歌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音乐 ★交响音乐进校园难在哪里 ★高雅音乐难进校园

★艺术与科学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艺术教育在清华 ★昂扬旋律陶冶一代新人 ★我们的艺术教育少了什么 ★谈谈键盘即兴伴奏教材的设想 ★让京剧艺术教育进课堂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亟待加强 ★打开儿童艺术潜质的钥匙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美育期待:科学表述与具体实施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 ★管窥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 ★重视音乐教育培养美好心灵 ★关于音乐特长生培养的几点思考 ★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 ★关于音乐脱盲的初步探索 ★给音乐教师以选择教材的权利 ★歌唱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音乐成就测量与评价的认知主义方向

9 ★音乐心理测量和统计的两种新技术

★早期学习和游戏理论与早期音乐经验的信仰——对婴幼儿潜能和音乐教育年龄下移的再认识

★科研音乐教育发展的生产力 ★音乐教育与智力开放时差异 ★在英语环境中学乐理 ★如何唱高音

★新型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及建构略论 ★音乐与创新

★音乐欣赏教学中非倾向性功能的实践研究(方案) ★谈声乐有效教学-音乐教育研究 ★论肖斯塔克维奇的《第五交响曲》 ★学堂乐歌——中国近代音乐的开端 ★解读音乐教学风格

★中国传统文化在走向何方

★民乐的没落还是突围?-——透析“女子十二乐坊”现象 ★论歌唱语言与歌唱发声状态的关系 ★浅析歌唱形象思维

★从中学生心理谈中学歌唱教学 ★浅谈情绪在歌唱中的作用 ★歌唱艺术表现探析

★如何发展学生的器乐学习能力 ★浅谈器乐学习“内心听觉”的培养 ★浅谈音乐教学的审美趣味 ★如何提高少儿学习器乐的兴趣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谈音乐和舞蹈的关系 ★浅谈幼儿舞蹈启蒙教育

★谈创作舞蹈时如何能“境由情生,随心而舞” ★如何以舞蹈艺术弘扬人间的真善美 ★广西省中小学音乐课教材教法研究 ★广西省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素养之分析 ★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如何提高钢琴伴奏能力 ★成人钢琴学习之我见

★谈素质教育在钢琴教学中的渗透 ★青少年钢琴学习的基本特点与训练 ★儿童歌曲伴奏艺术特点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与中小学音乐教材相关问题的探讨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贯彻“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课程理念。 ★音乐新课程的性质理念价值研究

★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作到“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取比较的视角,谈谈中学小学高中音乐新课程与原课程有何不同。

10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选择和运用音乐教学方法。 ★研究型学习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发现式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

★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评价问题研究(考试制度评价体系等)

★与中小学:唱歌教学乐理教学欣赏教学乐器教学等相关问题的探讨 ★国外音乐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在国内的传播及其应用研究

★国外音乐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在中国基础音乐教育中的结合及其运用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 ★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启蒙与发展 ★中国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流变 ★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建立与发展 ★中国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与音乐专业高考学生培养相关的几个问题研究 ★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有哪些教学能力 ★在歌唱中如何运用气息几点之我见 ★小学音乐欣赏的趋势

★论贝多芬与柴科夫斯基"的悲怆“对比研究

★浅谈方土音乐进课堂的几点尝试——以广西地区为例 ★挖掘音乐教育资源拓展合作创作空间 ★论笛子进农村中学音乐课堂

★浅谈如何让学生遨游在开放式的音乐课堂中 ★在中小学合唱教学中巧妙运用的心理学应 ★超级女生现象对声乐教育的影响 ★评价体系对新课改音乐课堂的影响

★相同的音乐题材不同的作品鉴赏鉴别--关于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 ★如何引导幼儿进行音乐欣赏 ★信息技术与音乐的整合

★钢琴即兴伴奏中音乐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 ★论老歌翻歌在社会上引起的争议 ★中学生第二课堂中的民族唱法教学 ★浅谈辅助教学——音乐课件的重要作用 ★浅谈课改中的小学音乐教育

★从“二泉映月”赏析浅谈提高高中学生民族意识的教学策略 ★在音乐欣赏中实施美育

★浅谈吉尔达咏调《亲爱的名字》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处理 ★运用多媒体优化音乐教学 ★浅谈音乐的民族性 ★广西戏曲现状及其发展

★广西农村中学音乐课的几点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对闽南语歌曲的兴趣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声乐艺术 ★幼儿音乐素质调整

★关于城乡高中生音乐素质现状的调查 ★民间歌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11 ★音乐课堂中如何寓教于乐

★试论网络对音乐传播的影响和作用 ★校园合唱团教法教学 ★音乐游戏在课堂中的应用

★如何让乡土音乐融入中学课堂教学——以闽曲客家文化为例 ★钢琴触键的技巧

★论情商在表演中的作用 ★通俗音乐与中学音乐 ★高中音乐鉴赏之我见

★幼儿音乐教育中民族民间音乐的渗透 ★论城市与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差异性 ★泉州市南音进入小学教育的发展状况 ★对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点思考 ★幼儿园歌唱活动教学

★如何理解声乐歌唱中的气息位置共鸣——以祖国慈祥的母亲为例 ★论小学音乐教学中评价与教师评价的融合 ★浅谈泉州拍胸舞与音乐教学相融合 ★音乐课堂的沟通障碍与对策 ★浅谈如何把彩调剧引入校园 ★浅谈南宁地区农村音乐教学现状 ★小学生歌唱心理分析

★通过新课程看音乐课堂的几个转变 ★声乐课教学如何与时俱进 ★音乐教师角色的转变 ★校园歌曲的昨天今天明天

★简谱与五线谱在音乐普及中的作用 ★心理因素对演唱的影响和作用

★充分发掘当地的音乐素材在教学中的应用 ★课件在音乐课中的妙用 ★民歌与地方文化

★如何演奏好《莫扎特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299 ★17世纪古式风格与新式风格

★肖邦夜曲Op.27 No.2的研习与演奏 ★初探《车尔尼718左手练习曲》 ★20世纪中国音乐教育法规研究

推荐第5篇:音乐学毕业论文和声学

学士学位论文:浅论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技巧

嘉应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论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技巧

申请学位艺术学学士 院别音乐学院 专业音乐学(师范) 学生姓名陈健超 学号111150003 导师姓名罗钢芹讲师

2015年

05月5日

学士学位论文:浅论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技巧

目录

【中文摘要】 ................................................................2

【English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学习和声编配的重要性和技巧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调性分析和和声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和声进行中和弦之间的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七和弦和九和弦的运用 ..................................................7

五离调和弦的运用 ........................................................8

六根音的编配技巧 ............................................................9

七转调的方法和技巧 .....................................................10

结语 .......................................................................10

注释 .......................................................................11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1

学士学位论文:浅论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技巧

中文摘要

本文总结了现在流行音乐当中常用的和声编配手法与技巧,目的在于给各位音乐理论初学者和爱好者一些帮助和启示,以便度过电脑编曲,即兴伴奏,歌曲写作等方面内容的入门难关。文中用了大量的流行音乐实际例子,从和弦的分类开始,讲到和声功能的连接,和声色彩的变化,低音的编配和转调的方法,也提到了和声学习的一些技巧。这些技巧被广泛用于现代的流行音乐中,适用性比较强,文中也有我自己累积下来的一点经验,对大家可能也有些参考意义,但对于文中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能提出来,共同分享经验,一起探讨,以更好地共同进步。

关键词:和声学流行音乐编曲和声编配和声进行

学士学位论文:浅论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技巧

English Abstract

The following text summarizes normal methods and skills for harmonic composition with regards to modern pop music.Herein, it was primarily edited for helping overcome rudimental obstacles such as pc-rhythm-composition, lyric writing and so on.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is to offer suitable guidance to music beginners and music amateurs to get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n music theory and to evoke inspiration.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many usages of music composition using pop music examples.It starts with harmonic claification then refers to thebridging of harmonic function and ends off with how to compose and fine tune low pitch.It also mentions other skills of harmonics which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modern popmusic.In it are some of my experiences and I hope these may help with regards to inspiring music fans.There may be poible errors or shortcomings to be pointed out.I hereby sincerely wish you can learn from this and share your suggestions with regards to studying music.Good wishes to as we progre together.Thank you.

Keywords:harmonics, popmusic, rhythm composition, harmonic composition, harmonic play

学士学位论文:浅论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技巧

前言

从巴赫到贝多芬,从肖邦到李斯特,从欧洲到美洲再到亚洲,音乐文化在各种地域文化的影响之中不断推陈出新,相互融合,向着多元化发展,形成了今天风格各异,百花齐放的现代音乐文化。流行音乐是现代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代表着通俗易懂,大众易学,普通人喜闻乐见的音乐类型。比如平时我们所听到的抒情歌曲周杰伦的《安静》,火热的舞曲《小苹果》,励志的流行摇滚歌曲《海阔天空》,民族风的《荷塘月色》,欧美风的《some one like you》等等。几乎每个人都会唱一些流行歌曲,网络的发达促进了音乐的消费和文化的传播,现代人对于各种风格音乐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强了。

一、学习和声编配的重要性和技巧

(一)学习和声编配的重要性

流行音乐虽然深受大众喜欢,通俗易懂,但在创作和演绎方面来看也并非业余的音乐爱好者可以完全把握好的,期间需要很多专业的音乐知识。比如和声分析,曲式分析,配器法对于键盘演奏者和编曲者而言比较重要,歌曲写作,歌词写作对于作曲者而言也比较重要。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虽然没有古典音乐规范,也没有爵士音乐的复杂,但学习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对于流行音乐的演奏和编曲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流行音乐中含有很多的即兴元素,比如爵士鼓,贝斯,节奏吉他的编配,常常在演奏中没有固定的曲谱,需要演奏者即兴发挥,而让所有器乐和人声协调的关键就在和声编配,所以,器乐演奏者和编曲者学习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非常重要。

(二)学习和声编配的技巧

学习流行和声编配并不是简单的说教就能明白的,我们需要落实到实践当中去,也就是我们如果会钢琴,吉他之类的多声部乐器,可以为流行音乐和声编配带来一些灵感,增强对和声编配的理解,也促进了手上功夫和脑上功夫的协调。扒曲子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也就是通过细心听清歌曲的每个声部,把音乐转化为曲谱,再或许演奏出来。这种学习方式要求视唱练耳的水平要好,但通过扒曲子的锻炼,不仅有利于和声编配的学习,也利于提高乐器演奏的水平。总之,学习流行音乐和声编配,最重要的几点就是:

1:多听,听准各声部节奏音高,多听各种风格的音乐。 2,多想,把听到的和声素材进行分析,理解作曲者编配的意图。

3,多看书,书上所写都是各个音乐家的理论精华,这是最直接的学习流行音乐和声编配的方式。

学士学位论文:浅论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技巧

二、和声功能和调性分析

(一)流行音乐和弦标记规律

要学习流行音乐和声编配,首先要了解和弦。在流行音乐中最常见的是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还有挂留和弦。流行音乐中和弦都用了简化的写法,以方便演奏过程中辨认。以C为根音,大三和弦记作C,小三和弦记作Cm,减三和弦记作Cdim,增三和弦记作Caug;大七和弦记作Cmaj7,属七和弦记作C7,小七和弦记作Cm7,减七和弦记作Cdim7,小七降五和弦记作Cm7b5;挂留和弦用sus表示,如挂四和弦Csus4,加音和弦用add表示,如加九和弦Cadd9;大九和弦记作C9,小九和弦记作Cm9。每个和弦结构不同,其色彩也不同,比如大三和弦有明亮的色彩,小三和弦有阴暗的色彩,而大小七和弦能分成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因此两种色彩都具备,不过以处于下方的大三和弦色彩为主。锻炼好自己的听觉能力,面对复杂的和弦也能马上听出来,对流行音乐和声编配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而这个也是现代音乐编曲灵感的重要来源。

(二)和声功能

虽然一个和弦有色彩感,但是一个孤立的和弦并没有其他的意义,除非它处于调式之中。在调式中,和弦主要分为主功能,下属功能,属功能这三种功能,这三种功能代表着和声进行从稳定到不稳定,从放松到紧张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不断地循环反复,为音乐的进行提供了动力,富有变化。但在流行音乐和声中有时也会出现属功能接下属功能的,这个要视作品需要的效果而定。一般而言,音乐作品从主功能开始,也到主功能结束。主功能用字母T表示,代表的和弦是主和弦,用级数表示就是Ⅰ级和弦,常常可以用Ⅵ级或Ⅲ级来代替以丰富和声色彩;下属功能用字母S表示,代表的和弦是下属和弦,也就是Ⅳ和弦,也可以用Ⅱ级和Ⅵ级来代替;属功能用字母D表示,代表的和弦是属和弦,也就是Ⅴ级和弦,也可以用Ⅲ级和Ⅶ级来代替。其中各功能代表的ⅠⅣⅤ级和弦是正和弦,剩下的ⅡⅢⅥⅦ级和弦是副和弦。我们在配大调的歌曲时,可以用副和弦替换正和弦以增加和声色彩,但一般不可滥用,否则就会由和弦替换变成离调。

(三)调性分析

为旋律配置和声,我们首先要先分析调性。分析调性最好的办法是把旋律唱一遍,一般而言结束音唱名为1的常常是大调,结束音唱名为6的常常是小调。但流行音乐的和声变化较大,常常是大小调混合使用,分析的时候还需要注意歌曲的主体色彩。分析好调性以后,查看歌曲的节拍,四拍的曲子通常四小节或两小节换一次和弦,三拍子的歌曲通常三拍子换一次和弦。流行歌曲一般是从一级和弦开始的,也有从Ⅳ级开始的,比如《我真的受伤了》,也有些欧美的流行歌曲从Ⅵ级开始,比如《21 guns》,该大调歌曲第一个和弦就以Ⅵ级代替了Ⅰ级。在旋律进行过程中,和声要根据小节内旋律的长音和重音来编配,假设小节内旋律的长音和重音为6,那这个小节就有可能用大调Ⅵ级,Ⅳ级,Ⅱ,还

学士学位论文:浅论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技巧

有可能使用Ⅶ级减小七和弦,这个需要结合前后小节判断。和声从稳定到不稳定再到稳定的过程常常在一个八拍或许两个八拍重复一次,结合这个推断出小节所处的功能位置,再去选用和弦会有更多的灵感。

三、和声进行中和弦之间的关系

在流行歌曲里,和声之间的进行一般有五种关系:下行五度关系(上行四度),下行四度关系(上行五度),三度关系,二度关系,同度关系。这五种关系从力度来说从远到近渐弱,下行比上行要强,比如Ⅰ级-Ⅳ级力度强于Ⅰ级-Ⅵ级,Ⅳ级-Ⅱ级力度强于Ⅳ级-Ⅵ级,编配的时候需从歌曲的情感还有功能选择适当力度的和弦。

下行五度关系的进行是强力的进行,比如Ⅰ级-Ⅳ级,Ⅲ级-Ⅵ级,Ⅴ级-Ⅰ级等等,我们把这种进行称为正格进行。连续的下行五度进行在流行歌曲中也是相当常见的,比如《吻别》中副歌部分,Ⅰ级-Ⅵ级-Ⅱ级-Ⅴ级-Ⅰ级。更有连续使用七次下行五度进行的歌曲,Ⅱ级-Ⅴ级-Ⅰ级-Ⅳ级-Ⅷ级-Ⅲ级-Ⅵ级-Ⅱ级,比如《Autumn Leaves》。这样连续的下行五度可以形成一个循环圈,这个循环圈中的进行常常在流行音乐中运用到。

下行四度关系的进行相对与下行五度关系的进行稍弱,在流行音乐中运用也不少,但连续的下行四度进行不多见。比如《盛夏的果实》中主歌前面部分,Ⅰ级-Ⅴ级-Ⅵ级-Ⅲ级,这里分别用了两次下行四度进行,这种进行我们称为变格进行。

三度关系常常被用于和弦的同功能替换,和弦的同功能替换常常大小和弦交替,可以丰富和声的色彩,主要用于和声下行。比如在Ⅰ级到Ⅳ级进行的过程当中插入Ⅵ级,在Ⅵ级到Ⅱ级进行的过程中插入Ⅳ级。著名英文歌《Without you》副歌部分就连续地用到了这个进行,Ⅰ级-Ⅵ级-Ⅳ级-Ⅱ级。有一种和声进行在华语流行歌里也被大量地运用,就是Ⅰ级-Ⅵ级-Ⅳ级-Ⅴ级-Ⅰ级,比如汪峰的《存在》,beyond《喜欢你》的副歌部分,《月亮代表我的心》前奏部分等等。连续的五度下行可以形成一个循环圈,同理连续的三度下行也可以形成一个循环圈。

在不同的功能进行过程中,常常用到二度关系的进行,比如Ⅳ-Ⅴ,就是下属功能进行到属功能,比如Ⅲ级-Ⅱ级,就有可能是从主功能到下属功能,Ⅲ级有时同功能替换主和弦Ⅰ级。像《新不了情》前奏和副歌部分就用到了Ⅳ级-Ⅲ级-Ⅱ级-Ⅴ级,还有Ⅳ级-Ⅲ级-Ⅱ级-Ⅰ级的,比如游鸿明的《楼下那个女人》。另外还有小二度进行的,王力宏的《唯一》主歌部分用到了这个进行,I级-Ⅲ级-Ⅳ级-Ⅲ级-bⅢ级-Ⅱ级,这里bⅢ级和弦只占了一拍,是用过过渡性的和弦。

同度关系进行也叫同级替换,最常见的要数挂留和弦的运用了,这个会在后面的内容里详细讲到。

学士学位论文:浅论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技巧

四、调内和弦的运用

三和弦和属七和弦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时期运用最多的和弦,但随着音乐和声学的发展,仅仅使用三和弦作曲已经开始显得单调了,人们需要复杂的和声以刺激听觉,七和弦,九和弦,挂留和弦,加六和弦等被大量使用于现代音乐当中,甚至有些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可以说在今时今日只要运用得当,几个音凑在一起就算是个和弦了。这些和弦很多都不是可以随便把原来的三和弦替换掉的,要运用得当需要结合旋律还有前后和声,需要日积月累的经验。

(一)三和弦的运用

众所周知,四种三和弦各有各的色彩,分别是音响效果明亮的大三和弦,音响效果阴暗的小三和弦,音响效果不协调,向内收缩的减三和弦,音响效果不协调,向外扩张的增三和弦。在这四种三和弦里,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用的最多,增三和弦用得最少。

(二)七和弦的运用

流行音乐中常把两个这样三和弦组合起来使用,比如大七和弦Fmaj7,以F为根音,通过向上三度叠置四个音组成和弦,这个和弦既有461三个音组成的大三和弦,也有613三个音组成的小三和弦,这样一个和弦就由两种音响效果融合在一起。好比美术上红色加黄色等于橙色一样,通过这样的组合,大大丰富了和声音响效果上的色彩感。属七和弦G7也是如此,由572和724组成,还有小七降五和弦Bm7b5,由724和246组成等等。像这些七和弦,都有七度音,在音程上而言是不协和的,但大七和弦在流行音乐中就常常当做协和的和弦来使用。

属七和弦常常代替属和弦,相对于属和弦而言,属七和弦更有向主和弦解决的倾向性。但属七和弦并不一定解决到属和弦,有时会解决到Ⅵ级副和弦上,这种进行称为阻碍进行,以获得一种不完全解决的效果。布鲁斯音乐中常常使用属七和弦,属七和弦称为了布鲁斯音乐中的特色。

(三)九和弦的运用

九和弦听起来有种旋律感,特别是在九和弦琶音的时候,如果旋律中有上主音的时候选择九和弦代替三和弦是个不错的办法。加九和弦用法也是差不多,相对于九和弦,加九和弦少了七音,在四部和声中适应性更好。

(四)挂留和弦的运用

挂留和弦在流行音乐和声编配中也用得很多,常常属和弦或主和弦进行有四拍或八拍的时候,小节内会用两拍或四拍替换掉原来的属和弦。比如《Without you》主歌部分结束阶段属和弦前的挂四和弦512,进行到属和弦572,其中延流音4音就解决到了3音上。也有挂留和弦结合属七和弦一起用的,比如G7sus4(5124),G9sus4(5612)。

学士学位论文:浅论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技巧

(五)和弦音的省略

在使用七和弦和九和弦这类和弦的时候,我们常常没有把这些和弦中的所有音完全弹出来,而是有时会省略五音来说得一种相对“干净”一些的音响效果。从泛音列的角度来讲,一个音含有多个泛音(我们能听到的只有少数),五音的音响效果是比较靠近根音的一个,因此省略五音并不会对和弦的整体效果有太大的影响。

五、离调和弦的运用

我们在根据旋律适当地使用七和弦,九和弦,挂留和弦来为我们的流行音乐增加和声色彩的同时,也可以使用一些离调和弦来丰富我们的流行音乐和声。离调和弦比前面的和弦使用起来要相对难一点,因为离调和弦要避免和弦中的调外音与旋律音冲突。比如我们在用重属和弦D代替Ⅱ级小三和弦Dm时,如果旋律音出现了自然音4,那么重属和弦D就不能用在这里,4与#4叠置的小二度会影响旋律的进行。常常离调和弦都是在调内和弦的基础上改变三音来达到改变和声色彩的效果,比如C大调中C换成Cm就成了离调和弦,a小调中Dm换成D就成了离调和弦。

重属和弦直白地说就是属和弦的属和弦,相对与Ⅱ级小和弦而言,重属和弦中的#4解决到5比Ⅱ级小和弦的4解决到5更有趋向性。重属和弦适用性很强,很多歌曲都使用了重属和弦,比如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主歌结束部分。当然,离调和弦也可以是七和弦,九和弦等等,如重属七和弦D7也是很常用的。

大Ⅲ级和弦在C大调中是E,相对于调内和弦Em升高了3音,和重属和弦一样,这种用法强化了和声进行。大调中的大Ⅲ级和弦也可以说是其小调中的属和弦,因此常常也在大调歌曲离调期间用到,比如《那些年》中,主歌开始部分从Ⅴ级到Ⅵ级做阻碍进行的过程中插入了大Ⅲ级和弦作为过渡,这种用法给歌曲和声增加不少动力。

C大调中大Ⅵ级和弦改变了原来Ⅵ级小和弦阴暗的色调,用大Ⅵ级和弦替换小Ⅵ级和弦会有比较强烈的色彩反差,用得恰当,大Ⅵ级和弦会有很好的效果。比如歌曲《是否》中主歌结束部分就用到了大Ⅵ级和弦,编曲者根据前面小Ⅱ级进行到大Ⅴ级进行模仿,从小Ⅲ级进行到Ⅵ级,这里就选用了大Ⅵ级和弦。

在小Ⅳ级和弦的运用上,有很多经典的作品,比如《听海》中的前奏,C-Fm6-C-Fm6,营造出一种夜间海浪和海岸的意象。还有《说谎》,C-Fm营造出一种细腻的情感。小Ⅳ级和弦常常用来代替Ⅳ级和弦,有时也会用在歌曲的结束处,以强调歌曲的下属功能。

Ⅴ级小和弦的运用不多,有时我们也能见到,例如《如果没有你》中主歌开始就运用到了Gm作为C-F的经过和弦来丰富和声色彩,当然这些和弦也可以算是可有可无的,但为了音乐最佳的效果,我们可以适当选用离调和弦作为经过和弦。

每一级的和弦都有其大小和弦的运用,Ⅶ级也不例外。Ⅶ级小三和弦Bm因为其含有#f

学士学位论文:浅论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技巧

音,在小调中有旋律小调的感觉,Ⅶ级大三和弦B比较有往Em的倾向,是小调中的重属和弦。

降Ⅵ级和弦常常用在歌曲的结尾,使用降六级和弦结尾的歌曲,有一种宏伟壮观的感觉,又因为它和小Ⅳ级和弦有两个共同音bA音和C音,因此色彩上有小Ⅳ级和弦的感觉,但降

正Ⅵ级和弦是大三和弦,因此效果比较辉煌一些。

降Ⅶ级也是一个离调和弦,这个和弦常接在Ⅳ级之后,形成一个纯五度的正格进行,这种进行带有一种清新的意境,也有接Ⅰ级代替属和弦用的。在歌曲的结束处,降Ⅵ级和降Ⅶ级常常连用,形成一个连续大三和弦的模进,bA-bB-C这进行和bA-C一样,用在辉煌的结尾,比如《情人》前奏的结束部分。

降Ⅲ级在前面部分也已经提到过,但运用不多,歌曲《唯一》中用到作为Ⅲ级到Ⅱ级之间的过度。降Ⅲ级由bE,,bB三个组成,注定了它只能出现在旋律音为5的曲子中。

Ⅰ级七和弦也算是个离调和弦,这个和弦也常见,多用于Ⅰ级到Ⅳ级和弦的过度中,《我真的受伤了》就用到了这个进行。

六、根音的编配技巧

在和弦之中,根音是最重要的音,我们称之为ba,ba翻译为贝斯,和大提琴一样,是一种演奏低音的乐器。流行音乐和声进行以原位为主,但根据低音旋律或和声色彩的需要,很多情况都用转位的和弦代替原位的和弦,流行音乐中转位的低音就会与原位的不一样。原位的和弦在色彩上比较直观一些,力量稍强一些,转位的和弦带有低音功能的色彩,力量稍弱。例如K46和弦,也就是Ⅰ级三和弦的第二转位,C大调上是513,因为低音是5,因此有属功能的倾向性。转位低音在流行音乐的标记上会用/来标记,比如Em/B就是以B音作为根音的Em和弦,Dm7/F就是以F音作为根音的Dm7和弦。流行音乐中使用转位和弦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为配合低音旋律而使用转位和弦,另外一种是交替低音。

(一)经过式低音

第一种使用方法比较常见,比如C大调里的进行C-G/B-Am-Em/G-F-C/E-Dm-G,这段和声使用了低音下行二度的级进,低音C-B-A-G-F-E-D-G旋律与歌曲旋律高低对应,增强了音乐的旋律感。这段经典的进行被称为万能和弦,因为这种进行太普遍了,有很多流行歌曲都在使用,比如张学友的《祝福》主歌,五月天的《知足》主歌,周华健的《朋友》等等。也有改变和声但低音不变的进行,比如C-Em/B-Am-C/G-F-Em-Dm-G,这些和弦是可以看情况和前面那种进行互换的。在小调上万能和弦的进行就是Am-Em/G-F-C/E-Dm-Am/C-Bdim7-E,比如《天空之城》。还有一些进行也挺出名,但相对万能和弦作出了一些改变,使用了原位和弦,比如卡农进行C-G-Am-Em-F-C-F-G。低音的

学士学位论文:浅论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技巧

下行二度级进,也可以是半音阶的方式来实现。比如《匆匆那年》就用到了Am-E/#G-G-D/#F-F,这一段出现在前奏和主歌部分。

流行音乐和声编配中低音的进行不一定完全依赖转位,常常可以是经过性的低音。比如欧美歌曲《apologize》,原版中是Am-Dm/F-C-G/B,大提琴低音的首调唱法是6-4-1-7,每个和弦各四拍,我们可以进行改编,变成6- (5) / 1/ 7 - - (5)/,这样听起来更有另一番感觉。

(二)交替低音

使用转位和弦的第二种情况是交替低音,这种在舞曲还有古典音乐中较常见一些,比如《匈牙利舞曲5号》。交替低音,常用和弦的三音或五音和和弦的根音进行交换。使用交替低音的音乐作品,大多表现出热烈欢快的情绪。

七、转调的方法和技巧

在古典音乐中,转调的现象很常见,而且一首作品里不止转调一两次。而在流行音乐中常常只是转到平行小调,即使是转调也不会太频繁。但是懂得一些转调方面的知识可以丰富和声色彩,而且在有的旋律进行当中,转调也是很有必要的。

转调分为近关系转调和远关系转调,流行歌曲里面平行大小调转调常常出现。比如黄家驹的《午夜怨曲》当中,歌曲的前奏和主歌部分主要是小调的感觉,到了副歌部分使用了C-Am-F-G的重复,歌曲已经由小调转向了它的平行大调。

有时候为了突出歌曲的高潮部分,编曲者常常在原调的基础上转向高一个半音或一个全音的调,比如C大调转到bD大调或许D大调,也有转到bE大调的。这样对歌曲的整体情绪有一个推动力。比如邓紫棋版本的《喜欢你》,就是由F大调转到了G大调,通过大六级和弦作为新调属和弦过渡。还有《童话》,副歌部分由C大调转到D大调,由D大调转到E大调。转调重要的是找到新调和旧调共同的和弦,通过共同和弦的连接,就比较容易达到转调的目的。

结语

和声学的世界丰富多彩,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随着时代的进步,它会不断地更新完善,但和声的编配上不会有绝对的对与错,尤其是流行音乐。毕竟流行音乐是比较“感性”一些的,因为每一个人的审美观念都不尽一样,和声学只是总结了“一般情况”下音乐的和声进行。太“理性”地对待流行音乐往往很难写出创新的作品,要创新有时还需要突破条条框框的限制。

学士学位论文:浅论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技巧

注释

1.如无特别注明,文中所配例子皆为C大调或a小调,方便读者观看。

参考文献

1.M《和声学教程》斯波索宾出版于人民音乐出版社

2.M《流行音乐与爵士乐和声学》任达敏出版于人民音乐出版社 3.M《流行音乐和声教程》唐军出版于大众文艺出版社 4.M《创新与突破》林文信出版于频调文化

5.M《1000个键盘技巧》德莱克斯勒/哈尔勒出版于人民音乐出版社 6.M《流行音乐编配十八讲》康鹏出版于人民音乐出版社 7.R《和声学基础知识》helenli0810(网名)

8.M《电子琴/钢琴/合成器》孙伟出版于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致谢

历时多月,终于将论文完成了,这代表了我毕业前所学到知识其中一个部分的总结。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罗钢芹老师,感谢他在我写作过程中对于我的指导和帮助,另外我还要感谢学校的领导老师对我四年来的栽培,感谢他们给予我鼓励和前进的动力!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辛勤工作供我读书,完成我读大学的梦想。我将会继续努力下去。

推荐第6篇:音乐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

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

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音乐学毕业论文选题(1422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具体可以联系

二、论文参考题目

走进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动画音乐对儿童音乐心理感受力、音乐认知力与音乐能力的影响 源于音乐 回到音乐 感知音乐 创造音乐 反思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音乐内容与音乐体验 音乐传播视野下中职音乐课堂的有效音乐教学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

从“下里巴人”的历史典故观察音乐作品、音乐受众与音乐流行强度的关系 “音乐教育与音乐心理课程建设研讨会暨第二届中美音乐教育高峰论坛”综述

我的音乐生活我的音乐老师,教我读懂音乐

浅析在音乐鉴赏中音乐审美能力与音乐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在音乐教学中引领学生关注音乐本体,培养音乐思维的研究

抓住音乐本质,让音乐审美教育理念和音乐实践教育理念在课堂中和谐共融 音乐欣赏中音乐训练对音乐反应的影响研究 音乐传播视野下中职音乐课堂的有效音乐教学研究 从音乐美学到音乐美育——音乐社会功能的浅析 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文化”和“音乐与文化”之辨析

《音乐教学大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音乐课程标准》三者之间的比较 浅谈音乐欣赏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从音乐人类学角度谈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 浅谈音乐欣赏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回归音乐本身让音乐课更有音乐味

谈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与通俗音乐的相互渗透

从音乐文化多元论角度谈及外国民族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 成立黎族音乐班,推动黎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师音乐教学改革 走进音乐 聆听音乐 感受音乐之美

论梅里亚姆以来的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给传统音乐学理论带来何种冲击及如何理解此种冲击

带领孩子发现音乐的魅力浅谈音乐教师如何做好音乐课的课堂教学工作 试论高中音乐教学如何凸现音乐课堂中的音乐性 试论高中音乐教学如何凸现音乐课堂中的音乐性 从音乐人类学角度浅谈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 浅谈中学音乐课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对接

领衔法国Esprit音乐节开幕式,致力古典音乐普及推广:元杰:音乐是完美的,但比赛不是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注重民族音乐与通俗音乐的结合 音乐审美本质转化因素与音乐情绪和音乐思维的交互因素 社会音乐水平考级与音乐的非商品性和音乐商品 开阔音乐视野凸现音乐课的音乐性

浅析在音乐鉴赏中音乐审美能力与音乐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一位对我国音乐教育和音乐创作做出卓越贡献的音乐家 论计算机音乐——关于计算机音乐与传统音乐对比的革新之处

谈谈如何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渗透民族民间音乐(以纳西民族民间音乐为例) 从音乐人类学角度浅谈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 关于中华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新音乐概念的思考 开阔音乐视野凸现音乐课的音乐性

创设音乐情境,发展音乐情趣,培养音乐情感 电声音乐\电子音乐与电脑音乐之考辨

西方音乐作品研究中的音乐学分析与音乐技术分析 倾听音乐、聆听音乐、静听音乐

流行音乐大赛首次向自由音乐人开放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启动 音乐的革命:从电子音乐到数字音乐

在大学的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对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不同态度的调查问卷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音乐学”条目读后感

音乐课程内容标准:音乐与相关文化——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之九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与实践 民族音乐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探究 探究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小学音乐教育的联系 从民间音乐文化的视角谈中原音乐文化的传承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系统音乐教育的体验漫谈 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系统音乐教育的体验浅谈 小学音乐教学音乐欣赏教学方式的改进 浅谈舒曼的音乐美学思想及音乐美学特征

如何将西方现代音乐更好地引入大学生音乐欣赏教学中 高校音乐教学在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中华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熟悉西方音乐史,促进对音乐的理解 通俗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浅谈音乐及音乐教育教学的实施和作用 标题音乐对音乐审美的情感启示

小学音乐兴趣培养中发挥音乐素质教育的意义分析 音乐训练影响个体音乐能力和非音乐能力的研究新进展 浅谈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创作方法的结合 浅析音乐理论研究与音乐创作的关系 城市音乐文化缩影之酒吧音乐

以音乐开启心灵美境——小学音乐美育浅谈 浅论中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将流行音乐中的粤剧元素运用于中学音乐教学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法》课程实施建议 网络背景下的《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探索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民族音乐元素在现代流行音乐中的融入 刍议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 高校音乐教育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分析 论音乐理论与音乐创造力培养之关系 小学音乐课改相关多元化音乐课堂新视角

试论如何通过提高音乐美学修养来逐步增强音乐表演能力 浅谈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

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批评与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建构 音乐理论与音乐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音乐教育中音乐听觉的训练方法 音乐欣赏教学中多媒体音乐系统的运用 加强音乐教学,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文化多元论下外国民族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

2014北京音乐教育国际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举办 中国音乐金钟奖与广州城市音乐文化建设 当下音乐高考培训的音乐社会学管窥 拜占庭音乐对后世东方教会音乐的影响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 浅析国际化音乐教育与学校音乐教育

音乐教学中,提高后进生学习音乐兴趣的研究 地方高校本土音乐的教研教育与其音乐教育的本土化 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增设流行音乐课程的思考 民族音乐元素在香港武侠电影音乐中的功用 新时期音乐欣赏中的音乐审美探析 将本土音乐融入初中音乐课堂的策略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下小学音乐朗诵素材的选择与运用 对“流行音乐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看法 音乐课程基本理念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从《伊丽莎白》看音乐剧的音乐创作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 音乐节玩的不只是音乐

高校音乐改革和当代音乐发展的相关性解析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对民族音乐的融入 关于西方古典音乐在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中重要性的探究 电子音乐在电影音乐中的运用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分析 课外音乐教育促进音乐课程标准总目标的实现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奥尔夫音乐教育观念之节奏训练”应用 高职学生音乐审美心理与音乐鉴赏教学 小学音乐中融入音乐游戏的方法 后现代音乐思潮下的民族音乐学

试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音乐与文化:中西民族音乐学之比较

探讨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 谈我国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之间的协同发展 浅谈初中音乐教唱力度对学生音乐情感的激发 试谈音乐课教学中的音乐欣赏

浅谈音乐教育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 电脑音乐系统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如何借助音乐活动对幼儿音乐素质进行培养 浅谈在多元化音乐课堂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意义 高中音乐教学如何激发兴趣,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对技校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多元音乐的思考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的引入浅谈 音乐教育中要发扬民族高雅音乐的重要作用

本土音乐文化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的现状及实践构想 电视音乐与音乐电视概念新议

浅谈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方法(2) 浅谈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方法 音乐教师怎样开发和利用音乐教学活动的资源 中学音乐课中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对策与方法 中国钢琴音乐与跨文化音乐教育 浅析音乐教育中的多元化音乐教学 从音乐美学角度分析流行音乐的二度创作 论中学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

浅议流行音乐在青少年音乐教育中的现状与发展 人才培养视野下音乐教学融入流行音乐的研究 音乐的实践:解读西方音乐历史进程的一种视野 应用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地方博物馆和音乐院校建设 借鉴和吸收国外音乐教学法改进和丰富艺术中专音乐理论课 影视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功能研究 本土音乐在地方基础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初探 浅议非音乐专业大学牛的音乐教育

创建小型音乐厅区角,提升我国幼儿音乐鉴赏素养 浅谈流行音乐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体验式音乐欣赏教学在大学音乐中的应用

利用音乐的非倾向性功能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践探索 流行音乐融入初中音乐教学相关问题的探讨 高校音乐教育中急需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育改革 中学音乐课堂引进音乐“party”教学模式的研究 试论高师音乐教育中学生对民族音乐兴趣的培养

(一) 如何掌握钢琴音乐中的戏曲音乐元素

对于中学音乐教育中本土音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谈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实践

试论高师音乐教育中学生对民族音乐兴趣的培养

(二) 少数民族音乐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开展价值 中职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的融合探讨 中小学音乐教学与高校音乐教育的互通 浅淡民族音乐与学校音乐教育的结合

浅谈高中音乐教育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国外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借鉴与应用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调查分析 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音乐教学中的传承 鄂伦春民族音乐与高校特色音乐课程建设 论音乐听写中音乐能力的培养

在生活中感受音乐,在音乐中寻找生活

“不拘一格”的音乐课堂与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民间音乐与艺术音乐刍议

浅议初中音乐教育中流行音乐的教学策略 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巧用流行音乐激活教学活力 现代流行音乐影响下的中学音乐教学

浅谈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

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让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活起来 浅述音乐心理学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解析法国音乐的浪漫底蕴与音乐风格

开展音乐游戏,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 奥尔夫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从中国传统音乐的口传心授看中西音乐的审美观 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职音乐课堂的途径分析 探讨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 如何依托音乐教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传承与民族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 西方街头音乐鲜明对照中国街头音乐

鄂伦春民族音乐植入高校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 通俗音乐在音乐课堂中的教学探讨 重视音乐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音乐情感 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音乐学科元素 让音乐课找回“音乐味”

谈音乐节奏艺术在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效应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的能力 朱莉娅·费舍尔 古典音乐是属于任何时代的音乐 我的音乐生活音乐伴成长

刍议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启示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影响初探 探讨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的教学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入多样化音乐文化的有效方法 谈高校音乐教学与地方音乐元素的融合 让动画音乐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动漫音乐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奥尔夫音乐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音乐情景剧促进小学生音乐鉴赏力的实践研究 对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本位的审美思考 浅谈音乐形式中音乐语言的作用 试论音乐教育的音乐意识培养与思维能力促进 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展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分析 传统音乐传承与社区音乐建设

浅谈在多元化音乐课堂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浅析幼教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 在音乐中享受生活 在享受中创作音乐 基于流行音乐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有效教学 基于流行音乐强化高中阶段学生音乐素养 视力障碍中职音乐教育特殊音乐教学法初探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关于大学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 浅谈广府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 试析因特网音乐传播方式对音乐实践活动的影响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适应中小学音乐需求的培养方式 刍议高师音乐教育如何做到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相结合 当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学相遇 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的对策 音乐心理学在音乐学研究中的作用 基础音乐教育如何融入乡土音乐文化

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的策略 浅析小学音乐课中音乐审美的趣味培养 浅析小学音乐课堂中对学生音乐想象力的培养 音乐选秀节目的发展对音乐文化传播的影响 浅淡民族音乐与学校音乐教育的结合

试论如何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展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地方音乐融入高校音乐教学可行性探讨 岭南音乐在音乐专业视唱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 从中国钢琴音乐欣赏分析民族音乐艺术 探究音乐理论与音乐创造力培养之关系 初中音乐教学的流行音乐引入探析

浅析音乐治疗在农村中学音乐教育中的渗透 让流行音乐登上音乐教育的“大雅之堂” 让音乐课堂成为孩子们的音乐天堂

音乐审美教学在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从音乐中来,到音乐中去

复调音乐写作手法在中外音乐作品中的运用 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的比较研究 “视觉音乐”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多媒体音乐教学系统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流行音乐进入职业院校音乐课堂的对策分析 当时音乐是主题 如今音乐成背景 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我的音乐生活音乐无处不在

浅谈开展音乐教学改革和音乐社团文化活动的对策 音乐兴趣的培养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归宿

从《卧虎藏龙》看民族音乐素材在电影音乐创作中的应用 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音乐本体论的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探究音乐理论中的音乐要素

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表演能力的培养路径分析 融汇校园音乐开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迪 浅谈影视音乐与音乐教学的结合

高校音乐学科文化与音乐专业教学的互动模式 音乐存在方式与音乐作品存在方式之关系探微 德州区域音乐文化与多元音乐文化比较研究 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异同及融合分析 基于发展民族音乐理念下的高职音乐教学研究 民族音乐在高师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性研究 谈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唤醒学生的音乐感觉 走进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动画音乐对儿童音乐心理感受力、音乐认知力与音乐能力的影响 源于音乐 回到音乐 感知音乐 创造音乐 反思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音乐内容与音乐体验 音乐传播视野下中职音乐课堂的有效音乐教学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

从“下里巴人”的历史典故观察音乐作品、音乐受众与音乐流行强度的关系 “音乐教育与音乐心理课程建设研讨会暨第二届中美音乐教育高峰论坛”综述

我的音乐生活我的音乐老师,教我读懂音乐

浅析在音乐鉴赏中音乐审美能力与音乐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在音乐教学中引领学生关注音乐本体,培养音乐思维的研究

抓住音乐本质,让音乐审美教育理念和音乐实践教育理念在课堂中和谐共融 音乐欣赏中音乐训练对音乐反应的影响研究 音乐传播视野下中职音乐课堂的有效音乐教学研究 从音乐美学到音乐美育——音乐社会功能的浅析 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文化”和“音乐与文化”之辨析

《音乐教学大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音乐课程标准》三者之间的比较

浅谈音乐欣赏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从音乐人类学角度谈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 浅谈音乐欣赏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回归音乐本身让音乐课更有音乐味

谈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与通俗音乐的相互渗透

从音乐文化多元论角度谈及外国民族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 成立黎族音乐班,推动黎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师音乐教学改革 走进音乐 聆听音乐 感受音乐之美

论梅里亚姆以来的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给传统音乐学理论带来何种冲击及如何理解此种冲击

带领孩子发现音乐的魅力浅谈音乐教师如何做好音乐课的课堂教学工作 试论高中音乐教学如何凸现音乐课堂中的音乐性 试论高中音乐教学如何凸现音乐课堂中的音乐性 从音乐人类学角度浅谈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 浅谈中学音乐课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对接

领衔法国Esprit音乐节开幕式,致力古典音乐普及推广:元杰:音乐是完美的,但比赛不是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注重民族音乐与通俗音乐的结合 音乐审美本质转化因素与音乐情绪和音乐思维的交互因素 社会音乐水平考级与音乐的非商品性和音乐商品 开阔音乐视野凸现音乐课的音乐性

浅析在音乐鉴赏中音乐审美能力与音乐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一位对我国音乐教育和音乐创作做出卓越贡献的音乐家 论计算机音乐——关于计算机音乐与传统音乐对比的革新之处

谈谈如何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渗透民族民间音乐(以纳西民族民间音乐为例) 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性 浅析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资源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音乐类素养成长的影响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元素的渗透 基于民族音乐传承的我国高校音乐教育 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手段 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欣赏课程之我见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应用 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之音乐教育

幼儿教师音乐素养提升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整合研究 后现代音乐教育理论对我国当下音乐教育的启示 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将葫芦丝引入音乐课,丰富学生音乐课堂 我的音乐生活音乐伴我青春 “造音乐计划”首秀造音乐演唱会 创设音乐情境,感受音乐之美

高中音乐教学中引入地方民族音乐的教学探究 分析多媒体音乐教学系统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构建“1+4”音乐教学模式打造小学音乐特色化教学平台 中国传统音乐的音高元素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 内蒙古音乐的地域音乐文化特色分析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让孩子们的心灵与音乐更近从澳门国际音乐节看城市音乐文化建设 浅析女中音在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形象 基于流行音乐背景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

湖湘高校音乐专业本土音乐文化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心理动机 融入民族音乐,让幼儿园音乐教学更精彩 浪漫主义音乐向现代音乐转变的必然性及原因分析 探索音乐教学“精细化”的途径,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群众音乐辅导中电脑音乐的应用

浅析《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评价体系的回归 再议“为什么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 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与当代音乐学科发展研究 丰富音乐活动提升音乐素养的实践与思考 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现代音乐教育理念 浅谈高中音乐中西方古典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法 音乐剧与民族音乐的结合

论体验式音乐教学法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音乐课程改革下巧用流行元素服务音乐教学

大陆音乐学界关于中世纪教会复调音乐起源与发展问题的认知 探究音乐教学中儿童音乐素养的培养 感受音乐韵味,谈小学音乐课教学策略 浅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策略 从初中音乐教学现状谈流行音乐的融入 台湾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 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快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表演专业大学生的音乐史课堂学习障碍与对策研究 浅谈流行音乐的发展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 音乐理论及方法对音乐技艺和相关实践的指导作用 初中音乐唱歌教学如何体现以音乐为本的教学方针 为中国音乐续写浪漫,“红楼梦音乐传奇”向大师致敬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论下的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论音乐听觉教学中实际音乐作品的使用

(二) 《〈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学校音乐的目的》之导读 《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学校音乐的目的 论音乐听觉教学中实际音乐作品的使用

(一) 多元音乐文化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培养音乐兴趣,激发音乐潜能

音乐游戏法在孤独症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新音乐教学体系下小班化音乐教学实践的有效性 小学音乐课堂中对学生音乐想象力的培养 蒙古族传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实践 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流行音乐

以拉祜族民俗音乐为例谈民俗音乐的社会功能 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研究 乡土音乐文化在盲校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运用 如何引导高等职业教育中非音乐专业学生欣赏音乐 我的音乐生活五音不全,也爱音乐

Metro Radio 盛大开播 音乐,也不仅仅是音乐! 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在幼儿音乐节奏中巧用奥尔夫音乐教学 邀流行音乐入音乐教学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古典音乐”作品赏析策略 高校音乐教学中原生态音乐教育的思考

关于当代音乐学科的发展与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探析 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从“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看全新生态下的中国音乐教师培养

试论杨维桢的音乐素养与音乐观 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的互动研究

初中音乐“双基”教学与音乐审美的辩证分析 高中音乐教育中的多元化音乐教学探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浅谈民族民间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印象派音乐对音乐发展的影响x 倾听音乐,培养音乐的耳朵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借得流行音乐百花香,奏响音乐课堂新“悦”章 现代流行音乐影响下的中学音乐教学策略分析

论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的价值意蕴:统筹兼顾国内外音乐思潮 网络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探究

关于音乐社团与音乐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初探 试论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传承方式 诗词中的音乐与音乐中的诗词 浅析民族院校音乐学科参与少数民族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生活中感悟音乐 音乐中品味生活 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 师范音乐教育中流行音乐引入必要性探析 试论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论钢琴音乐教育科研工作对钢琴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 浅析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的互动

黑格尔音乐美学思想中生气灌注对音乐表演的启示 浅析刘质平音乐教育实践和理念对当今音乐教育的启示 以音乐剧社团模式提高大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思考 流行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实践路径的研究

湘西原生态音乐的艺术价值及其对高校音乐教学的启示 音乐专业流行音乐欣赏教学探讨 评析初中音乐欣赏课如何“聆听”音乐 流行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浅析 浅谈流行音乐在世界音乐课堂中的积极影响 大学音乐教改中对民族音乐的重视研究 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舞蹈与音乐间的相容性 浅谈幼儿音乐教学要运用音乐教学语言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技能课程中的分析 如何让流行音乐走进高中音乐课堂 多元化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体现 音乐欣赏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浸入”音乐世界,享受音乐生活 浅谈音乐美学对音乐艺术实践的意义

现代流行音乐影响下的中学音乐教学策略分析 音乐教师非音乐全能

浅析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音乐养生与养生音乐 基于音乐游戏的小学音乐歌唱教学分析 《音乐大师课》:给全体国民的一堂音乐课 基于流行音乐背景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音乐实践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改善农村音乐教学 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电音音乐创作中计算机音乐技术的应用研究

回族音乐文化在宁夏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的可行性分析 蒙古四胡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关联 音乐想象对于音乐表演的影响研究 浅谈如何让学生爱上音乐,投入到音乐中 如何将音乐“欣赏”课转为音乐“鉴赏”课 基于音乐元素的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提问策略探析

浅谈音乐多元化教育理念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影响 浅谈德国的音乐教育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影响 如何以音乐课堂的形式对未成年犯实施音乐教育

浅谈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从影视音乐谈音乐教学

蒙古族音乐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关于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歌剧音乐与通俗音乐“相对论”

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 让音乐课堂成为孩子们的音乐天堂

音乐风云榜、酷音乐扎堆儿颁奖粉丝说了算,鲜肉抢班夺权 陈鹤琴儿童音乐思想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启示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高职音乐教学的启示 我的音乐生活愿音乐陪伴此生

现代流行音乐影响下的音乐教学策略分析 音乐社会学视觉下英国的音乐生活 群众音乐活动与音乐辅导工作的探讨 本土民间音乐在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中的实践研究 如何改变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的说法

试析建设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数据库及服务平台在高等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音乐课程中“音乐与舞蹈”的综合教学初探 借助QQ音乐在手机端遥控电脑音乐

论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的西方古典音乐教学 休闲音乐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理性思考 欧美流行音乐发展及其对我国流行音乐的影响 小学音乐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运用

音乐与语言的相互作用及对综合高校公共音乐教学的启示 谈流行音乐进中小学音乐课堂

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广场音乐文化研究 音乐课堂教学创新音乐课堂教学创新文/姚 维 浅谈音乐现象与音乐观念的生成关系

魏晋南北朝音乐的发展对于隋唐音乐的影响表现 恩·迈耶尔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思想述评 为音乐学学科建设引领服务的音乐出版事业 从《音乐的读与写》看音乐读写的本土化实现 感受音乐魅力,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学好语言音乐学 试论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探究小学音乐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从“南与北的对话"两场音乐会看中国当代音乐的创作、演奏和接受 让音乐游戏融入大班幼儿音乐教学 金池获台湾音乐奖,内地音乐就此腾飞? 香港音乐与大陆音乐的完美融合 如何在音乐课堂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用流行音乐点亮音乐课

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性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 数字化音乐教学资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运用音乐“指令”发展幼儿音乐情趣 如何运用流行音乐提高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让自编音乐教材走进初中音乐课堂

论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如何唤醒学生的音乐感觉 在音乐环境中培养幼儿音乐的兴趣

情境教学法在高师公共音乐课“交响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在音乐中培养残疾儿童的音乐欣赏能力

对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开设地方音乐课程若干问题的思考 音乐是心灵的歌唱 音乐是自由的飞翔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在学前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徜徉音乐之河三年,电影音乐家史撷咏 让“音乐”回到音乐课堂 流行音乐激活高中音乐教学活力 游戏中的音乐 音乐中的游戏 影视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初中音乐教学的流行音乐的引入及作用 现代音乐创作中传统音乐元素的继承与发展 如何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引入中职学校音乐课堂 浅析流行音乐在大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音乐要素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表现作用 浅谈音乐教育中急需展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适应幼儿特点开展音乐教育培养音乐情趣 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互融性 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影响初探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高职音乐教学的启示 探索初中音乐成绩评定,促进音乐教与学 浅谈如何利用流行音乐推动小学音乐教学 浅析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谈高校音乐教学与地方音乐元素的融合 听音乐写作文:作文与音乐的美妙结合 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 浅谈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 高师音乐教育如何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需求 浅谈音乐欣赏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流行音乐在特殊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大学校园音乐文化与大众音乐文化契合研究 走出音乐欣赏的误区,走进高雅音乐的殿堂 试论多元音乐文化在农村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从谭盾《越人歌》看中国传统音乐在流行音乐中的美学思想融合 民族音乐学视域下的吉普赛风格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春天举行音乐会》 韩国音乐教育对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启示 从演出观念及形式看计算机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异同 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从电子音乐看大众音乐审美取向的变迁 高校音乐院系与社区音乐教育互动浅析 以音乐欣赏提升大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音乐剧《名扬四海》经典音乐分析

浅谈开展音乐教学改革和音乐社团文化活动的对策 重视音乐鉴赏教学,培养高中生音乐审美素质 营造良好音乐情境,优化职高音乐教学课堂 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如何上好每一节课 音乐传播学视角下的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欣赏教学思考 浅谈音乐理论与音乐创造力培养之关系 浅谈音乐区与音乐活动的整合

浅议学校音乐活动中怎样开展对学生音乐特长的培养 从中西古典音乐审美追求之比较体会中国音乐的弦外之音 舞台实践中的音乐审美与音乐之美 中学音乐教育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研究 谈音乐认知心理结构研究与音乐审美教育的关联 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多声部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育的认知主义心理学视角下的音乐课程和教学理论 浅议音乐审美想象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拓展音乐时空 放飞音乐灵性 音乐教学综合化与民族地方音乐融合 培育音乐情感 让小学音乐课堂更精彩

本土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资源中的开发利用浅析 从唱片到数字音乐:一个音乐人的十年 数字音乐如何带领我国音乐产业走向繁荣 流行音乐与高中音乐的有机结合

在音乐理论课教学中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应用 音乐教育的音乐意识培养与思维能力促进 浅谈中学生音乐欣赏和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初探 浅析音乐节目主持人的音乐素养 流行音乐VS音乐教育

听音乐写作文:作文与音乐的美妙结合 浅谈音乐心理治疗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学生音乐素质提升的基础音乐教育研究 通过音乐心理建设 培养学生音乐兴趣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高校音乐教学中音乐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游戏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探析流行音乐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 高等院校音乐专理论教学改革探究业音乐

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传统音乐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简析云南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提升高师音乐教育就业的探索 试论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差异与结合 浅析音乐欣赏中的音乐情感体验 论中职音乐教学与流行音乐的融合

音乐神童执导《悲惨世界》美国音乐剧搬上中学舞台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流行音乐与音乐课堂教学的衔接 游戏中的音乐 音乐中的游戏

20世纪早期俄罗斯音乐文化影响下成立的哈尔滨音乐团体初探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影视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 浅谈音乐艺术与群众音乐活动的重要关系 重视幼儿音乐课程设计 提高幼儿音乐教育有效性 试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定位 浅析音乐剧《剧院魅影》的音乐特征

《喜闻乐键幽默健康音乐会》打造音乐会新模式 网络音乐电台与传统音乐电台的比较分析 音乐欣赏中的音乐要素 音乐创造过程中的音乐思维 小学音乐教学怎样调控音乐课堂纪律

营造充满美感的音乐课堂,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 电脑音乐让音乐事业步入新天地

浅谈苏俄音乐文化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浅析音乐名作欣赏在音乐审美教育中的重要性 从《冰雪奇缘》音乐看美国动画音乐创作理念的创新 本土音乐文化在广西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 高校音乐教学在地方音乐文化传承中的意义

如何让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理论课服务于幼儿园音乐教学 电影音乐中民族音乐的应用浅析

从日本动漫音乐中看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道路 论高中音乐鉴赏课中音乐要素的渗透 谈初中音乐课堂如何对待流行音乐 俄罗斯钢琴音乐艺术及其钢琴音乐教育 传承民族音乐体验音乐魅力

浅谈电脑音乐技术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让学生爱上音乐——音乐教学要“三重” 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谈学前音乐教育课程中基础音乐理论课设置的重要性 从音乐考级看家庭音乐教育 古琴音乐文化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启示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文化音乐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音乐教师如何做好音乐课程改革的“革新者” 让“原生态”音乐融入小学音乐教育 浅谈音乐欣赏课在大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从民族音乐学的视角看中学音乐教育

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对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启示 国内户外音乐节的发展探究——以迷笛音乐节为例 选择多元音乐素材拓展小学音乐教学

品味音乐之美——谈高中音乐鉴赏的有效教学 中学音乐教育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探讨 提高学生音乐素质 培养合格音乐教师 让流行音乐走进中职校音乐课堂 融入流行音乐,活跃音乐课堂 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评价 让通俗音乐在高中音乐课堂焕发光彩 让音乐教学回归音乐本身

融入流行音乐元素让音乐课“火”起来

学前教育音乐欣赏课中提升幼儿音乐感受力问题探究 高校音乐院系助推地方小学音乐教育资源平台建设的理论探求 高校非音乐专业流行音乐欣赏教学的新思考 浅谈周代音乐教育对我国当今音乐教育的启示 基于民族音乐文化视域下的高校音乐教育研究 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的价值分析 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中如何处理好流行音乐的影响 让音乐游戏成为幼儿走近音乐的桥 浅析电子音乐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试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影响 让音乐贴近生活,让学生触摸音乐

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及情感培养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 试论基于流行音乐之下的中学音乐教育 幼师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MIDI音乐制作系统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韩流音乐审美热潮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试论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大众流行音乐走进高师音乐教育课堂的必要性 中国流行音乐中民族音乐元素的借鉴与应用 用流行音乐欣赏激活职高音乐课堂 试论当代音乐中戏曲音乐元素的应用

唐朝音乐繁荣发展的原因分析及对现代音乐的影响研究

唐宋宫廷音乐文化转型下的古代音乐表演实践的渐变机制及其意境风格 关于电脑音乐和传统音乐创作的探索 高师音乐教学改革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探究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特性及音乐传承的设想 通俗音乐进中小学音乐课堂之我见 关于现代音乐教育中的传统音乐探究

构建多媒体网络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化效应 音乐传播视角下音乐审美教育的意义

基于民族音乐文化视域下的高校音乐教育研究 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的价值分析 考古学中的音乐和音乐史中的考古

中职音乐视唱练耳课中加强民族音乐元素的必要性研究 儒家音乐思想对当代音乐教育的价值研究 MIDI音乐于音乐教学中的效果初探

音乐教学如何激发兴趣,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用音乐塑造灵魂——小学音乐教育手记 电脑音乐与传统音乐在创作方式上的对比探析 民间音乐在多声部音乐学视唱练耳教学中的特点分析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的可行性思路 浅谈初中音乐课程中的中华民族音乐

以《小鼓咚咚》为例浅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活动设计中的运用 音乐理论和音乐创造力的培养关系研究

谈音乐史在大中专院校中音乐教育培养的作用及运用 试论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游戏教学的运用 怎样在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及相关思考 谈音乐评论在音乐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音乐养生与音乐治疗的传承与发展 论民族音乐文化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让流行音乐为中学音乐课堂增光添彩 电脑音乐对传统音乐发展的影响和变革 如何在音乐欣赏中体会音乐的乐趣 初中音乐教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提高音乐教师素质加强音乐教育管理

论高校音乐教学中钢琴教学与音乐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 音乐鉴赏教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多媒体音乐教室的音乐课堂效果分析 浅谈和思考在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从初中音乐教学现状谈流行音乐的融入 QQ音乐+华纳:搭建全新数字音乐产业链 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及音乐素养的方法 多元音乐文化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运用 浅论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探究流行音乐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

师范类高校音乐专业教育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析论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方式与青少年音乐素质提高的适应性探究 中学音乐教育中引入流行音乐的策略探讨 音乐给体育生命 体育送音乐翅膀

论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让学生探求音乐的美感 我的音乐生活:品味生活,伴着音乐成长 音乐教学中关于民族音乐鉴赏的重要性 依托地域音乐文化资源拓展高师音乐教育空间 构建生活化音乐课堂,让音乐教学焕发活力 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分析

论传统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高校音乐教学中如何借鉴和运用地方民族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视角下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刍议 基于音乐理论与音乐创造力培养关系的讨论 浅析幼教音乐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探讨 浅谈先秦时期音乐思想对后世音乐的影响 正视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支柱性作用 论音乐传播中的刑法保护论音乐传播中的刑法保护

浅析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浅析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音乐盒,音乐梦

多元文化音乐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乡土音乐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我国古代音乐史教学中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相关思考 音乐剧中音乐多样性及演唱风格研究 卡巴列夫斯基音乐创作与音乐教育思想反思 小议计算机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教师如何转变角色,创造充满生命力的音乐课堂 音乐基础理论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电脑音乐让音乐事业步入新天地 激活音乐魅力让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发展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课的影响 论闽南语音乐的优势及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电脑音乐技术 关于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的探讨 音乐随感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尝试

培养学生音乐兴趣,让音乐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浅谈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构建生活化音乐课堂,让音乐教学焕发活力 溯音乐史享小学音乐课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训练方法 如何在音乐环境中培养幼儿音乐的兴趣 用音乐释放学生情感让音乐课堂教学多元化 音乐教育哲学与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内联性分析 《音乐之声》中音乐元素的美学价值研究 基于纯音乐谈《阿甘正传》的音乐艺术 当代音乐制作中现代音乐的作用 浅析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影响 基督教音乐对中国音乐发展的影响 浅谈音乐美学对音乐艺术实践的意义 反思“移花接木”音乐学戏曲音乐教学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欣赏中的音乐要素渗透问题 西方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表达形式的革新与启示 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法课程改革刍议 流行音乐对初中音乐教学的影响和对策分析 论流行音乐与音乐课堂

民族民间音乐和中学音乐教育的融合

高师音乐中流行音乐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让音乐之美贯穿于整个音乐课堂教学之中浅谈 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基本措施初探 创设高中音乐教学情境,确保学生感受到音乐之美 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育案例分析 试论引入流行音乐模式下的初中音乐教学 浅谈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现 福州本土音乐走进高中音乐课堂

汉魏时期音乐家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辩述 爱音乐,玩音乐

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图书馆音乐类馆藏方向研究 刍议大学音乐公选课中的区域音乐文化教学

关于综合类高校音乐院系设置“音乐治疗专业”的思考 儒家音乐教育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影响

注重发挥民族音乐教学在高中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激发音乐学习兴趣,提高中学音乐教学水平浅谈班级音乐会在初中音乐课堂组织形式的开展应用 浅谈影视音乐如何辅助大学音乐教学 意大利音乐教育模式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发 蔡元培的音乐美育思想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借鉴意义 解析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 幼儿音乐教育——对流行音乐的思考 音乐家参与北京中小学音乐特色发展 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规范理论与流行音乐的非悖论 浅谈久石让的音乐创作风格及音乐演奏特点 戏曲音乐元素在中国传统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浅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策略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国外音乐教育体系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让音乐游戏进入音乐课堂 浅谈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

概述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音乐想象力 “音乐大讲堂”让你听懂音乐

浅谈使用流行音乐元素辅助小学音乐教学

刍议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引导高段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 探究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游戏的运用 关于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的一些看法

锦瑟——2013中国音乐“金钟奖”上海获奖选手(二胡)汇报音乐会纪实 从“学习音乐”到“用音乐学习”的转向 解析少数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高中音乐课堂中的积极音乐心理建设 流行音乐欣赏在高中音乐课堂中的作用初探 巧设音乐活动弘扬闽南音乐 让孩子自己去实践音乐,享受音乐乐趣 西方现代钢琴音乐对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启示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民族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价值浅析 电脑音乐对高校音乐相关课程的辅助教学研究 音乐教育中流行音乐教学方法的探索及研究 浅析音乐理论中的音乐要素

充分利用音乐专业毕业生建好农村音乐文化队伍的思考 如何把民族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完美结合 浅谈音乐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策略 农村中学音乐教学融合民俗民谣音乐元素的有效研究 探讨民间音乐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论流行音乐如何有效融入中学音乐教学 感受音乐作品魅力,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学院数字音乐图书馆建设问题浅析 从唱、听、看感知音乐,奠定音乐审美的基础 浅议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对待流行音乐 初中音乐与大众音乐的有效整合 浅析音乐舞蹈教学中学生音乐感的培养 至上音乐新址开业暨续创辉煌演奏音乐会举行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音乐鉴赏水平新时期流行音乐对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流行音乐引入研究 音乐与幼儿音乐课程分阶段教学模式的探索 现代流行音乐影响下的中学音乐教学策略分析 高中音乐教学中有关陕北民歌的音乐艺术特色分析 流行音乐与初中音乐教学的融合策略

中学音乐歌唱教学中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探究和实践 湖南本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运用与教学研究 在音乐环境中培养幼儿音乐的兴趣 浅谈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育

客家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价值与功能研究 探讨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融合 让音乐课堂的意外生成奏出“美妙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特殊音乐教育与音乐治疗 论音乐家个性心理与音乐创造

用科学的音乐教学评价方式改进音乐教学 浅谈民族音乐在高中音乐教育的发展 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开展音乐审美教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音乐情境的创设 高校音乐课与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 孔子音乐教育思想对当前音乐教育的启示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与思考 什么样的音乐课才是一堂好的音乐课 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民族音乐学的方法在社区音乐活动研究中的运用 立足成才创音乐有效课堂做魅力音乐教师 高中课外音乐活动与音乐欣赏学习兴趣的培养 培养音乐兴趣使音乐教学得到升华 中职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高职音乐教学的启示 音乐考古学作用于音乐学阶段研究 音乐加持时装,时装回向音乐 音乐和音乐人 本土音乐渗入当地中学音乐课堂的实践研究 音乐视唱练耳课中加强民族音乐元素的必要性研究 探析通俗音乐引进高师音乐课堂的途径 浅谈音乐美及音乐的审美

音乐类院校图书馆参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刍议 全城热映:全球音乐演出送达在音乐世界里漂流 论高师音乐教学与云南民族音乐资源的传承保护 影视音乐辅助大学音乐教学的思考 从快闪音乐看网络音乐的传播效应 电影《音乐之声》的音乐艺术审美分析 试论在音乐欣赏中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论仪式音乐的系统结构及在传统音乐中的核心地位 “时尚女性音乐频率”音乐策略打造的探索 论学习音乐美学对音乐学者的重要意义 浅析音乐表演空间与音乐传播 通俗音乐在现代音乐中的地位与意义

传统音乐文化对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促进性研究 浅谈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中的民族元素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延展研究 从音乐综合实践课入手提高音乐教育水平谈民族音乐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发展的一点思考 谈地方高校音乐院系的音乐美学课 音乐教师民族音乐素质提升的途径

论音乐综合能力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功用 挖掘音乐教材,感受音乐艺术

浅析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探讨

“两种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启示 音乐理论教学与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研究 浅谈高雅音乐如何进人中等城市音乐市场 对地方综合院校音乐类专业传承发展本民族音乐文化方式的思考 音乐欣赏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群众音乐活动与音乐辅导工作的探讨 浅谈世界音乐及其对中华民族音乐的影响 浅谈运用音乐的本体活跃音乐课堂

从“人民音乐”文集看音乐理论工作在社会主义十年建设时期的发展 浅谈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音乐课堂上的民族音乐和乐器教学 关于社区音乐文化建设与民族音乐传承的思考 创设高中音乐教学情境,确保学生感受到音乐之美 谈流行音乐的教化功能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应具有音乐美 音乐选秀节目的发展对音乐文化传播的影响

谈如何让民族、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同在课堂绽放异彩 小学音乐教学与电脑音乐软件的有机整合 利用流行音乐激活音乐课堂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训练方法 基于初中音乐教学的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音乐学学科结构变动的意义:以汉文化区音乐研究为例 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游戏的运用探讨 音乐剧作为中学音乐教学载体的应用分析 关于广东音乐在中等音乐学校传承现状的几点思考 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让影视音乐素材走进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 试论音乐传承与音乐教育的相互关联与影响 初中音乐教学的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运用计算机音乐技术的音乐教学 浅谈音乐基础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教学的比较

音乐与语言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综合高校公共音乐教学的启示 音乐课堂教学中引进新潮音乐的特殊意义 注重音乐赏析,让音乐走入学生的心灵 融入音乐表述音乐的斑斓世界 浅谈中华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异同 浅析网络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高中音乐教学如何实现“以音乐为本” 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将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教学之探究 刍议从听音乐到学音乐 让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 音乐课堂巧妙利用流行音乐 音乐教学离不开电脑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应用 谈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读《民国音乐史年谱(1912—1949)》《上海美专音乐史》有感 音乐审美解释学对音乐审美知识论语境的消解 如何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突显各类音乐效能 关注民族音乐的传承,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浅谈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培养对音乐教师的要求 后现代音乐教育理论对我国当下音乐教育的启示 浅谈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方法 试论参与型音乐欣赏与音乐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新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电影《音乐之声》中的音乐魅力探究 如何在音乐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欣赏

小学音乐课堂中让音乐与心灵相融教学研究 音乐“包装”师的音乐梦

浅谈流行音乐与初中音乐课堂的有效融合 探析流行音乐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 甘肃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发展与创新 财经类院校音乐专业的数字化音乐课程设置探讨 让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

奥尔夫音乐在培养幼儿音乐素养的作用

学前音乐教育模拟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多元化音乐教学在职业院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多元音乐文化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与中学音乐新课标的对接 浅谈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展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浅析流行音乐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改革 音乐传播中关于流行音乐传播现状的分析 从早期的复调音乐看欧洲音乐艺术化的发展趋势 中学音乐教师角色的多样性与学生音乐创造能力培养 音乐欣赏课上音乐艺术的技巧与应用 西方巴洛克音乐与二十世纪音乐时空对话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自信心的培养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流行音乐与音乐课堂教学的衔接 游戏中的音乐 音乐中的游戏 让流行音乐走进中学生的音乐课堂 学习西方音乐史对音乐理解的影响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等音乐教育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影响 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彰显音乐课程的真正魅力 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新媒体时代非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鉴赏力探究 谈谈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欣赏 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的音乐教育应立足于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 论存在于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音乐要素 音乐欣赏审美心理与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教师的教学语言与音乐情景创设之我见 探讨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的引入 浅谈音乐元素与音乐词汇中的基本术语

陈楚生入驻“沃音乐人平台”助阵互联网音乐选秀 加深经典音乐作品中音乐主题记忆有效途径的探索 通俗音乐与初中音乐教学的碰撞与交流 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在音乐活动中提高幼儿音乐欣赏的能力 简论韦伯音乐剧的音乐艺术特征及其启示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学习,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浅谈流行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应用 略谈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相互的关系

王光祈音乐学思想及其对云南民族音乐文化建设的启示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异同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审视通俗音乐融入中学音乐教学 浅论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 音乐美学和音乐艺术的特殊性讨论 音乐美学和音乐艺术的特殊性讨论

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现艺术的启示综述 合理引入流行音乐,优化初中音乐课堂 音乐人才市场化背景下音乐教育体制的改革路径探讨 音乐教育与音乐艺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江苏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学校音乐教育的传承 音乐教学中的的音乐情感培养

另眼相看音乐圈系列1:当音乐走进小时代 电影音乐中民族音乐的运用解析与展望 对当今社会草根音乐与主流音乐的思考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对中学音乐课程教育的启示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对世界著名音乐教育体系的借鉴 埃里奥特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对高校音乐通识课程的启示 汉调二黄唱腔音乐传承研究之唱腔音乐 引入四字策略激活音乐课堂培养学生音乐才能 浅谈中学音乐课堂与流行音乐

试议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影响 高校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的应用探讨 浅谈社会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传承的影响 音乐兴趣与音乐教学

浅谈民族音乐融入高中音乐教学的策略 让浓浓的地方乡土音乐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音乐教学中音乐软件的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从《中国好声音》看音乐风格的多元化和音乐元素的创新化 浅析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必然趋势 试论契丹音乐与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交融 论电脑音乐插件在音乐制作中的使用 MIDI音乐制作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论古典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教育中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华纳音乐 收购金牌大风旗下著名的音乐曲目及艺人 关于少数民族音乐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开展 流行音乐对于高校音乐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浅谈民族音乐学与音乐学其他学科 赵传 新碟《音乐武侠》 音乐首播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小学音乐教育的联系研究 探析民族音乐文化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音乐教育新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 论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交互式电子音乐在舞蹈音乐中的应用 新音乐元素对花儿剧音乐的影响

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对高校音乐教育的积极影响分析 浅析音乐理论研究与音乐创作 弗德音乐节:民族与世界音乐交汇点 高校音乐教师应如何应对音乐教育改革

以《卧虎藏龙》为例,浅析片中音乐作用及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现状 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发展史中音乐观念的转变 异域同族音乐与中国民间音乐课程结构建设 当代音乐学视域中黄河流域音乐文化研究 多民族民间音乐与交响音乐的现代融汇

论欧洲古典音乐时期德彪西印象主义 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古典音乐的圣殿现代音乐的天堂 小学音乐教育应注重感悟音乐培养

浅谈游戏性音乐元素在中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试析如何把流行音乐融合到初中音乐教学之中 音乐心理学理论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浅析中学音乐教学中主题音乐的设计

民族民间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及作用 音乐学专业应关注社会对音乐师资的多样需求 流行音乐引入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论述 音乐理论研究与音乐创作关系探究

浅谈80年代广东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产生的巨大影响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流行音乐与音乐课堂教学的衔接 游戏中的音乐 音乐中的游戏

论音乐课引入地域性音乐教学的发展思路 浅析音乐表演空间与音乐传播 从《音乐之声》透视电影音乐之美 流行音乐中民族音乐元素的应用

小提琴音乐理论研究与音乐创作关系研究 二十世纪音乐对西方传统音乐的挑战 利用音乐课培养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 谈如何通过音乐课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浅谈课外音乐活动与中职幼师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 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谈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中渗透影视传媒音乐的思考 论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论在新教学理念的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快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试论幼儿园音乐教育中音乐才能的培养 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将音乐游戏巧妙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 音乐欣赏中幼儿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音乐素养,音乐教师的职业灵魂 倾听音乐,培养音乐的耳朵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开展音乐赏析教学 驾驭音乐语言要素,让思维在音乐中腾飞 音乐欣赏过程中的音乐审美经验基础研究 中学音乐教学中电脑与音乐软件的应用研究 “不拘一格”的音乐课堂与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浅议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音乐艺术挖掘 浅谈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浅论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学中渗透流行音乐元素初探 流行音乐与高校音乐教育关系探究

浅析流行音乐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合理运用 浅谈高校音乐专业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

浅谈高校音乐剧的课程设置课题:浅谈高校音乐剧的课程设置 传统音乐到数字音乐时代的美学浅析 论中国电影音乐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 多元音乐文化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应用浅析 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 谈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云南高等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的关系研究 小议在音乐理论教学中应用音乐专业软件的效果 音乐教学目标是音乐活动的导航灯

浅谈计算机音乐技术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 如何引导幼儿创造性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整合教学 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从《音乐课程标准》的解读中 省思高师音乐教学改革 立足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关注高校传统音乐教育 立足音乐本体 开启音乐思维

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浅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 黑格尔音乐美学思想对音乐表演的启示

试论民族音乐学出现后对音乐学理论研究的影响与意义 直面农村音乐教育问题 提高农村音乐教育质量 美在音乐,德在音乐

浅谈民族地区中学音乐教学改革与民族音乐传承 农村中学音乐教师如何利用竖笛教学优化音乐课堂 从音乐欣赏教学地位到音乐欣赏本位的思考 浅谈流行音乐欣赏在高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幼儿音乐活动与音乐教学

浅谈职业院校音乐教育教学中流行音乐的引入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流行音乐与音乐课堂教学的衔接 游戏中的音乐音乐中的游戏

计算机音乐在实验室中常用音乐软件概述 浅谈韩国民族音乐与中华民族音乐的对比 论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的引入 关于幼儿音乐教育的音乐游戏化研究 浅析中华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 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与瑶族音乐传承发展的探究 河南本土音乐资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流行音乐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策略分析 中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探究开放式音乐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构建 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如何唤醒学生的音乐感觉 论音乐家刘天华对民族音乐的贡献 谈基础音乐教育下的农村音乐教育

音乐版权语境下对网络音乐良性循环传播的思考 基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高师音乐教育功能与价值研究 把握音乐课的重要环节 提高音乐课的艺术魅力 选择多元音乐素材,拓展小学音乐教学 中国传统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及发展 从网络音乐看21世纪音乐表演中的平民化 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应用 通俗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的运用研究 浅谈如何乡土音乐融入初中音乐课堂

浅谈“音乐综合课”对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 论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 休闲音乐走进学校音乐课堂探索 中学音乐教育中的网络音乐价值探讨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将流行音乐引入中学音乐课堂的思考 渗透本土音乐培养学生音乐才能 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用高昂情绪激发学生音乐才能让音乐课更精彩 改革音乐课堂教学模式,让音乐课“活”起来

“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战时音乐活动研究:1937—1944 大班音乐活动 《神奇音乐谷》案例分析 论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中和声运用的异同 浅谈音乐创作中电子音乐技术的使用

音乐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分析 从音乐美学角度论对音乐鉴赏体验的对策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欣赏

音乐教学如何培养音乐人才的心理素质 论奥尔夫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课堂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诗的音乐 音乐的诗

借鉴贯通:音乐教学中巧用流行音乐的思考

现当代钢琴音乐创作中陕北民间音乐元素的可挖掘性探讨 专访俄罗斯音乐大师Maxim Mogilevsky:音乐是沟通星际的语言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对中职音乐教学的指导意义 流行音乐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学探析 中世纪“文人音乐家”的典型:菲利普?德?维特里及其音乐活动 川音音乐学系甘绍成教授撰写的《青城山道教音乐研究》专著 创新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打造快乐互动音乐课堂 香港音乐史论:粤语流行曲 严肃音乐 粤剧 提升初中音乐教学艺术打造时代音乐教学特色 电脑音乐在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古典音乐对现代音乐的影响

解析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试论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中学音乐的教育 音乐表演在人类音乐审美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流行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应用分析 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与高师音乐教学双赢关系探究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的缺失分析 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探析 在音乐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城市音乐文化与音乐产业化

浅析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音乐想象、幻想及创造力 音乐基础理论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流行音乐——吹进高中音乐课堂的一股清风 浅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系统音乐教育的体验 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南北朝宫廷音乐家苏袛婆的音乐成就及影响 如何在音乐环境中培养幼儿音乐的兴趣 浅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系统音乐教育的体验 浅谈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把通俗音乐引入音乐教学中的对策

郝云春晚后首登音乐节 将亮相恒大音乐节泉州站 草莓音乐节京沪两地五一档同期举办草莓音乐节 民族民间音乐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有效教学方式的初探 音乐游戏教学中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校音乐课堂上的应用 音乐教育哲学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影响 关于音乐美学与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的研究概述 流行音乐针对“哀”的音乐治疗 高校音乐教育中原生态音乐的引进研究 音乐传媒对音乐文化产业的重要性

非音乐专业大学生课外音乐活动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关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论音乐欣赏能力在音乐审美活动中的重要性 浅议音乐欣赏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音乐课中音乐与律动的真正结合

推荐第7篇:音乐毕业论文

天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发展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

靳亚虎 08级音乐学2班 286030231 【论文摘要】: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我国普及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启蒙教育。其中音乐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其它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音乐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应试教育传统观念的禁锢,而管理者意识落后、师资队伍缺乏、理论水平较低、教学设备简陋等。音乐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逐步得以体现。为了体现新课标理念,每个音乐教师都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都成了单纯的走过场,并没有真正体现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在实践课改新理念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如何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有效。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并对如何的变革当前的状况,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The paper】:

Music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s universal education as a component part, enlightenment is education.One music as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for other education mode can replace, music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plays the role of cannot be underestimated.For many years, the music education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have been exam-oriented education is confined to traditional concept, and managers the backwardne, teachers team, theory of low level, teaching equipment such as crude.Music cla is the important way to carry out the quality education, aesthetic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music course standard by the teaching idea in music teaching in cla gradually to reflect.In order to reflect the new standard of idea, every music teachers in teaching practice。

[关键词] 农村 音乐教育 现状 对策

[keywords] rural Music education status countermeasures

天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许多先进的中小学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表明: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大力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作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在此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作分析。

一、倡导音乐教育新理念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它的出台,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加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对于我们的音乐教学来说机遇和挑战同样来得迫切。

我们不难发现现行音乐教学中已出现了很多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综合性和选择性;内容的繁多与书本知识的过于偏重,使教学脱离了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甚至注重选拔和淘汰的武断教学评价方式对教学本身都成了一种伤害。因此,如何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自身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每个音乐教师首先要进行理念的更新,成为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教师。以下几个方面引起了我的思索: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它的出台,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加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我们的音乐教学来说机遇和挑战同样来得迫切。

我们不难发现现行音乐教学中已出现了很多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综合性和选择性;内容的繁多与书本知识的过于偏重,使教学脱离了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甚至注重选拔和淘汰的武断教学评价方式对教学本身都成了一种伤害。因此,如何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自身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每个音乐教师都要进行心态调整、进行理念的更新,都要成为在研究状态下 2

天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工作的教师。以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思索:

(一)教学视角的变化

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且有益于他们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因此,实施新课标迫切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开发课程资源,以多元的视角审视教学。

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节日、庆典、队列、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广告、健身、舞蹈、医疗等)、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等)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比如:我实习的时候在一节音乐课上,给学生欣赏Flash要学生评价和修改里边的音乐音效。学生积极性很高,这节课就上的特别非常生动有趣,还让学生学会了关注自己身边的一切音乐现象。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课内到课外

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的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跨学科

实践证明,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中小学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

(三)教学重心的转变

天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表现能力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其实每节课、每个音乐知识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启发和导向工作,让学生在每次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

2、强调创造探索精神

由于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因此,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如果仅仅把音乐创造融在其他音乐教学内容中,就不可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育人的作用。只有把音乐创作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独立出来加以强调,中小学音乐教学才能获得最大的教育教益。比如:为了引导学生的创造探索精神,我给学生欣赏了谭盾的《水》、《破铜烂铁敲起来》等“另类音乐”,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这些看似不可能发出乐音的,不是常规乐器的东西居然也能奏出这么美妙的音乐?

在关注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对音乐教学要有创新探索的精神。

3、体现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

音乐教育具有人文属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尤其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在艺术作品的排练中陶冶这种情操。如:在排练合唱时,使学生明确自己声部所处的地位、应负的责任、声部进入与退出的时间、力度的把握、音色的调节„„这一切,只有各自把握好自己的分寸,才有可能创造出美好的合唱效果。还有在准备服装、道具、化装、后勤等事务上都可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的转变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

天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价机制。”这就与我们以往的“成绩考核”有着重大的区别。新课标的评价是包括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以及对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全面的评价。

总之,我们音乐教师只有重新审视音乐课程的标准、理念,在研究和思考状态下认真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取,认识到音乐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做到生活化、社会化、多元化与个性化„„才能做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二、改善教学设备,提高师资力量

(一)教材。目前,教材大多数学校都能够普及,但是教师用书和参考资料只有个别学校能够保证,教室为了教学的需要只得自己去买,这无疑对教师的学习和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二)教学设备。首先,学校必须能够保证1个以上的音乐专用教室,当前农村很多学校并没有音乐教室,音乐课只能在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普通教室上课,那么这样音乐教师就很难充分地开展教学工作,达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音乐课上要有音乐,有音乐就必定会有声音,这样就会影响别的班级的学生的学习。其次,钢琴也是音乐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样乐器。我曾经到过几所学校,我发现那里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见过钢琴,更别说立体式钢琴,就连很普通电钢琴都不曾见过。学校有的只是几架手风琴或电子琴,并且有的音乐老师并不是太会拉手风琴,只是为了给学生上课,只好买书自学手风琴。

(三)师资力量

1、现有音乐教师需进行再培训、再教育。农村学校音乐教师缺乏,现有的音乐教师显得如此珍贵,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能坚持为孩子们上音乐课,就已经很了不起,首先应得到充分的肯定。但教学质量分好、坏,教学水平分高、低,一节质量好、水平高的音乐课,对学生的影响就不只是精神的放松、身心的愉悦、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更深层次的是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与提高。

2、提高农村音乐教师待遇,改善教育环境,吸引新师资。提高教师的基本工资和福利待遇,解决好农村音乐教师的医疗、养老、住房等问题。中央、省财政要加大对基础艺术教育的支持力度,单靠地方财政很难做到这一切。同时,农村还须大力发展本地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集资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

天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改善教师的生活环境。

3、实行音乐教师“轮岗”制度。对流动教师制定评价细则和奖惩办法,随时对其教学情况进行督查,学期末还要进行综合评定。

4、利用好有“一技之长”的兼职老师。招聘社会上的民间艺人,经过培训后充实到农村小学客座讲学。大力招聘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为学生提供较为准确专业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全方位的音乐素养。

三、改变教学模式,形式多样地开展教学活动

(一)大量地开展高雅音乐的赏析课程。音乐之所以能够陶冶人的情操,首先是要人们去接受它,这样才能进一步实现对人的教育作用。要想让去人去接受它,首先做的就是介绍,只有让人们认识了,才会有可能接受。现在的学生大多都非常喜欢一些低俗的音乐,因为低俗的音乐不需要介绍,它是直接的与人们的外在本性的对话,但是高雅艺术史必须要介绍的,没有介绍就不可能去接受。比如说我国瑰宝京剧,似乎所有人都知道京剧是我国瑰宝,提起京剧都说好,但是真正了解它,喜欢它的人并不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既然连自己国家的瑰宝都不喜欢,那还要去喜欢什么呢?这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忽略了对高雅艺术的介绍,使得我们手里虽然拿着瑰宝也承认是瑰宝,但却不喜欢这瑰宝,所以瑰宝也就面临消亡的危机了。或者是说,我们的教育已使得我们的高雅艺术已经到难以生存的境界了。

当然,我们的赏析不能仅仅限于我们中国的音乐,国外的高雅音乐也应该我们赏析的内容之一。

(二)引进课堂乐器。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器乐演奏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创造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情感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音乐课程标准》中,不仅将器乐与演唱等并列,作为表现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在感受与鉴赏、创造等领域都渗透了器乐教学因素。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 6

天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几天的学习一直也是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的问题在讨论,学生对陌生的乐器兴趣比单纯的唱歌要大得多,尤其是课堂乐器的辅助对处于变声期的孩子来说有很大的好处,能有效的抵制孩子对单一唱歌课的音乐课的厌倦情绪。

2、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

大家都知道,器乐的演奏是大脑与肢体配合的的结果,比起单一的唱歌课,能有效的锻炼孩子的手脑配合,增强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器乐教学有以下几点明显的优势

(1)所选的课堂乐器都比较简单易学,在提高孩子的演奏自信心的同时能很好的给孩子形成音准概念,就是我们所说的——音高感。这对提高孩子的音准有很强的指导性。

(2)他还能很好的提高孩子们的识谱能力。乐器演奏是离不开乐谱的,现在很多孩子会唱歌,有音准但是不识谱的怪现象,通过器乐的学习,不仅仅能得到识谱的能力,包括其中的速度、力度等一些音乐表演符号、以及乐理知识都能得以学习,提高了孩子的音乐综合能力和音乐修养。

(3)对孩子的身体发育中的协调性和各个脏器的健康生长有辅助作用,器乐演奏是口、眼、鼻、手、脑同时协调工作的结果,我们地区使用的口风琴和竖笛属于呼吸乐器,对锻炼孩子心肺功能有很好的帮助,生理学家认为“手的运动越高级越复杂,越能使人聪明”所以器乐教学也可以认为是项变相的“体育运动”在学习技能的同时还锻炼的身体。

(4)器乐教学能为音乐创作打下基础,并能对其他音乐教学内容有辅助作用。孩子们早期的音乐创作有时候就是一句简单的音符,有了器乐音准的辅助,无意的一个音符有可能就能引导孩子走进创作的大门,同样,有了音准节奏的概念和识谱的能力,在今后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课堂上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天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3、陶冶学生性情,促进差生转化

音乐是陶冶情操的最好的途径,课标中也提到他是“美育”的最好的执行者,学生们在进行器乐演奏时能受到美的熏陶,心灵得到进化,情感得到升华,可以使孩子们学习生活变得充实富有情趣,从枯燥的学习和作业、考试中解放出来,有些所谓的“差生”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能在音乐中找到自尊、自信,有了自信心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把学习音乐的动力转化为学习文化课的动力,从而由“差”转“优”。

总之,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开阔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才能,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同时也只有我们老师集思广益,认真对待,新课改下,我们的农村艺术教育才会有新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俞与滋:《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6

2、李凌:《音乐艺术随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4.7

3、《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2

4、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5、顾明远、李啸风、张瑞璠、曹余章:《教育大词典》增订合编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6、叶纯之,蒋一民:《音乐美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7、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三环出版社 1989

推荐第8篇:音乐 毕业论文

浅谈声乐作品中的情感表现与处理

内容摘要:声乐作为一门音乐表演艺术,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听觉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的愉悦。情乃歌之魂,歌系情之本。在演唱声乐作品时,首先要领悟作品中的情感元素,体会到创作者的思想理念以及需要抒发的个人情感。其次要用精湛的演唱技巧加上一颗富有激情的心去演唱,认真思索,把最真挚的感情通过歌曲展现出来,使自己的内心世界与歌曲感情完美统一,这样才能使声乐作品产生强大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艺术处理 情感表现 艺术形象

音乐是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黑格尔曾经说过:“音乐是心情的艺术,直接的对着心情,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的声音,引起自身的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把内心深处情感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是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

情乃歌之魂,歌系情之本。声乐的艺术魅力取决于对声乐情感的把握和韵味的表现,歌唱中的情感因素是声音的灵魂和砥柱,而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又有着独特的发展历史及艺术韵味【1】。古今中外著名的歌唱家无一不是以情带声、以情唱字、以情行腔的,情之所至,音之所至。好的艺术作品需要成功的演唱,而成功的演唱则需要演唱者深情细腻的艺术处理,贴切完美的韵味把握,只有在雕饰歌曲时先韵情,在动声之前先动情,即“未成曲调先有情”,才能以己之心去感人之心,达到心理的共鸣。

我们知道歌唱是最富情感艺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歌唱者通过自身心理情感准确、激情的发挥,能和观众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碰撞,使双方得到美的洗礼和陶冶,引起观众的心里共鸣,得到精神上的升华和力量上的鼓舞。因而心灵是赋予歌声以生命和魅力的源泉,没有真实的情感,不从心灵去把握歌唱的真谛,就难以震撼观众的心灵,点燃观众情感的火焰。

一、文化知识修养是情感表现的文化基础

达尔克洛兹①名言:“对于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的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过程。”不同的乐曲、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的变化都表现出他们各自的风格及不同的情感。首先歌曲的思想、情感是靠文字来表达、靠声

音来表现的。曲谱和文字的结合,歌唱者要认真研读词与谱。通过音乐和文字,对歌词精心琢磨。其次研究和了解歌曲情感的内在含义,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倾向,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歌曲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特征等。第三从音乐要素入手,把握音乐情感,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第四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知识,同时还要丰富和加强自身文化艺术修养,尽可能地接触和学习各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和不同风格、体裁的艺术作品,扩大自己的艺术视野,加强艺术感知和想象能力,把自己融入到作品的情感世界之中,并借助自己的丰富经验与艺术修养来演绎作品,实现艺术的二度创作,以便能准确地将作品特定的情感和风格表现出来。

二、声情并茂是情感处理的核心要素

我国著名音乐评论家赵枫先生认为“音乐最长于抒情,即使以音乐来状物、写景,也是为了抒情。”音乐是最善抒情、最长于通过抒情来达到艺术的目的和人的观念形态的【2】。所谓声情并茂就是“声为情役,腔为情设”,“情之所至,音之所生”。 “声”是声乐演唱的基础,“情”声乐演唱的灵魂。离开了“声”,“情”便成了无矢之的;离开了“声”,声乐作品就无法展现。因而歌唱中的声情并茂,是歌唱的声音与歌唱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要达到和谐一致,不仅要有动听的声音还要有动人心弦的情感。“声情并茂”不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一种有意识的心理作用的产物。例如:演唱《松花江上》中“爹娘啊„„爹娘啊„„”的呼天抢地似的旋律出现时,歌曲的情绪达到最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它激励人们起来战斗,抗日救国,收服可爱的家乡。歌曲是因为字音而发声,而发声则根据感情而表意,歌曲艺术不是单纯的追求歌唱技巧的艺术,而是十分重视歌唱感染力的艺术。歌唱者要发挥最佳的演唱水平,声音固然重要,却不能忽视情感的表现【3】。这两大要素的结合十分重要,声与情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推动的,如果只重视技术而忽略艺术表现,发声技巧就成了没有灵魂的空架子,只有在演唱时真正做到技艺结合、声情并茂,才能准确、生动、完美地表达作品的思想与情感。

三、情感处理是增强艺术魅力的重要方式

“情感”是声乐重要的艺术元素。情感处理是将人的情感与声乐作品相互配合起来,演唱者融入情感,对情感进行修饰或改变,从而让整个演唱过程变得有

声有色。首先,详尽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动机、作者简历等,深刻理解歌词的思想性,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其次,注重歌曲内涵。歌曲内涵是声乐作品的内在意义,其综合表达了创作者的思想与情感。每一首声乐歌曲都是一种情感,其内在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是大不相同的,对歌曲进行深刻的内涵理解对歌唱是很有帮助的。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需要对声乐作品进行严格的体会与研究,尽量准确把握住歌曲的内在含义。最后,感受歌词情感。声乐作品的创作与演唱不仅仅是歌词,还应该注重歌词情感的抒发。声乐艺术包含了音乐与文学语言两方面的艺术,与文字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文学歌词的渲染下使得声乐情感变得更加通俗化、细腻化。

情感表达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情等不同细节方式来表现,表达情感时应该多方面结合。情感处理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控制心理。声乐演唱时往往要站在较大的舞台上面对很多听众,很多演唱者都会出现情绪紧张的心理,从而影响了个人情感在演唱中的发挥。对心理状况进行良好的控制是情感处理的必要手段【4】。在处理情感的过程中应当以一个平稳的心态对面对演唱所处的环境,培养较强的演唱技术能力后学会运用发挥,以便动心的时候发出动情的声音。只要我们具备了健康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就会有最好的心理状态去面对歌唱,就不会出现怯场等现象,才能会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才会将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给大家。

2、对比分析。音乐载体的多样化使得音乐情感处理的方式变得多元化,在情感处理时最为直接的一种方法就是通过不同声乐曲目之间的对比,来得出较为合理的处理方式,以获得最佳演唱形式。例如:在演唱《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时,如果演唱者对曲目中的情感把握不了,可先欣赏《共和国之恋》来体会为祖国奉献一生的精神,再进行演唱就会让情感发挥的淋漓尽致。

3、深入了解作品歌词。对声乐作品进行深入地了解与感悟是情感表达的一种重要形式。歌词是声乐中情感表达的介质,深入歌词能够将作品中的情感细致地表达出来。演唱者可通过深入理解歌词并领悟其中的情意来抒发情感。或者对歌词中一些能够突出创作者情感用意的关键词来刻画、分析、揣测,以表达出与作品相符的情感。特别是国外的歌曲,必须要弄清歌词大意再演唱,以避免“词不达意,情非所抒”。

4、掌握声音技巧,把握呼吸节奏。声音是歌唱活动的载体,是情感表现的必要条件,呼吸对于歌曲情感的表现和能否获得美好声音都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是音乐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在演唱中把握呼吸节奏不但能够带动着口腔、胸腔和头腔等歌唱部位的打开和兴奋,使人的情感达到前所未有的发挥。呼吸频率的加快能够刺激人的神经感觉,让歌唱者获得丰富的情绪记忆、情感体验、情感动作、表情动作,为歌唱的情感表达做好铺垫。因而歌唱者要注重对声音技巧的科学运用,认真体会呼吸与共鸣、音色、咬字等方面的关系,并在实际演唱中,慢慢习惯以气带声,灵活运用气息串连歌曲线条,展现人物情感,表达作品内容,通过调节气息和音量来把握演唱中的情绪,以获得理想的歌唱。

5、运用情感想象,坚持形神合并。情感表达的方式是各式各样的,比较常用的有音乐选择、速度控制、节奏调整,但这些都是具体实在的表现形式。在情感表达中可结合适当的虚拟想象,对声乐情感想象后进行演唱就能将很细微的情感变化准确地表达出来。同时在演唱中坚持形神结合,注重歌唱的外形与内涵。“形”是歌唱者的肢体表现方法;“神”演唱的灵魂,形神结合是将演唱者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形式互相结合起来,通过表里合

一、互相协调的方式来将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表现出来。只有在实际演唱中需要将情感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才能让听众能够充分感觉到情感在声乐作品中所发挥出来的艺术效果。 每一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我们在提高自己文化修养的基础上还能对歌曲做些怎样的处理?艺术处理是声乐作品提高艺术层次的重要手段,而情感在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中应该作为重点的处理对象,这样会使得声乐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对情感的创设、处理、表达过程中需要结合各种有效的方式,才能发挥出理想的艺术效果。鉴于情感表达在歌曲演唱中的重要性,借此机会执笔浅书论文一篇,总结一下本人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得到的一些经验。

注释:

①达尔克洛兹音乐教育体系埃米尔·雅克·达尔克 洛兹(E.J.Dalcroze),瑞士人,著名音乐教育家。他于1902年创立了“体态律动”学说及其音乐教育体系。其音乐教育体系的理论核心是: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审美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 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6重印。

[2] 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重印。

[3] 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10。

[4] 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8。

推荐第9篇:音乐毕业论文

辽宁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本科函授

毕 业 论 文

目: 谈小学音乐教学在课堂中

创造能力的培养

业:

小学音乐教育

级:

09级

号: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目录

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2

目录 ......................................................................................................................................2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4 Keywords .............................................................................................................................4 前言 ......................................................................................................................................5

一、转变教学观念,把传统与创新有机结合,相互交融。..........................................6

二、更新教学方法,把枯燥与创新形成对比,彰显魅力。..........................................6

(一)抽象概念具体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6

(二)积极动脑编歌词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6

(三)引导学生做表演,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7

(四)简单歌词故事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7

(五)自制简单小乐器,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7

三、核心概念与界定 ..........................................................................................................8

四、目标与假设 ..................................................................................................................8

(一)探索和研究以创新教育为特征的小学音乐教学的操作模式。..................8

(二)创设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条件研究。......8

(三)分层教学,因材实教,培养学生创新意识。..............................................8

五、方法 ..............................................................................................................................8

(一)文献研究和观察法 ...............................................................................................9

(二)问卷调查法 ......................................................................................................9

(三)实验研究法 ......................................................................................................9

六、措施: ..........................................................................................................................9

(一)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9

(二)巧引•开拓--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 ...............................................................10

(三)创设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2

(四)展现个性,创新中培养音乐能力 ................................................................13

(五)增强创新实践,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13

七、成果 ............................................................................................................................15

(一)实践成果 ........................................................................................................15

(二)理论成果 ........................................................................................................16 参考文献 ............................................................................................................................17 摘要

要培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换句话说:是环境真正创造了创造力。只有在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创新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营造创造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营造环境;培养;创新能力

Abstract To cultivate one\'s creative ability to be carried out in a certain environment, in other words: It is really creating a creative environment.Only a strong atmosphere of innovation and innovative environment that we can achieve creative talents.Music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by creating an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to create, develop students awarene of innovation,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quality and innovation, improve their innovation capability.Keywords Create an environment;Culture;Innovation

前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音乐课堂上又该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求异,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呢?这是当今教育的主题。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方法已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导致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主动精神被压抑,也就无形中削弱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学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即强调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教学方法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来设计,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展开想象,允许他们异想天开、标新立异。

一、转变教学观念,把传统与创新有机结合,相互交融。

教学观念不转变,即使教材换了又换,也只能是“穿新鞋,走旧路”。依葫芦画瓢,固步自封,机械地重复着以往的教学模式。创新就意味着对陈规的突破,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如果我们教师本身就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创新能力,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有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经指出:“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可以只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这句话说得多好啊!我们不能把小学音乐课看作就是“唱歌课”,更不能成为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达到教学目的。这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代学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真正实现新课改下的教学目的。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不可以高高在上,身上罩着光环,应该蹲下身来和学生对话。当然,转变教学观念,不等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可取之处,而是要把传统与创新有机结合,相互交融,必将受到事半劝倍的教学效果。

二、更新教学方法,把枯燥与创新形成对比,彰显魅力。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是没能找到教好他的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作为一线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就要积极、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尽可能使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我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教学方法:

(一)抽象概念具体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都知道: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要使他们真正理解并掌握节奏,必须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生动有趣的故事,运用视觉和听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

(二)积极动脑编歌词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音乐的丰富多彩源于创造,要给学生以创造的自由,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主动思考和探讨。改变过去“我说你听”、“我问你答”、“我教你唱”等呆板的教学模式,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我选择简单而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易于创编的歌曲,利用让学生创编歌词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三)引导学生做表演,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边唱边演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更喜欢用动作来表达情感,表现欲同想象力一样。表演是学生乐于参与的一种音乐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当然,要表演有时就少不了一些小道具,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亲手制做不同的动物头饰,自己设计舞蹈动作,也可以让他们自由组合,进行舞蹈创编,把歌曲的内容和内心的感受通过肢体语言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简单歌词故事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音乐教育正是进行创造教育,培养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之一。很多音乐都是有故事内容的,有些通过歌词可以知道,有些需要认真欣赏,体会其中的意境。让学生根据歌词创编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理解音乐。

(五)自制简单小乐器,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对乐器有着天生的喜爱,要加强学生对乐器的了解和运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制简单的乐器,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例如可以用打击乐器表现风声、雨声、小鸟叫声等等,提高对打击乐器的认识,再根椐歌曲的情绪选择常见的乐器:碰铃、木鱼、三角板等,创编简单的伴奏。当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尝试用生活中的物品创制乐器的乐趣。有一次,我布置了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制乐器。发现学生制作的真不少:有用易拉罐装进少许沙做成的“沙锤”;有用自行车车铃做成的“碰铃”;有哄婴幼儿买来玩的小铃铛挂起来的“串铃”等等。当同学们有板有眼地用这些“乐器”为歌曲伴奏时,我领悟了《南郭先生》里的齐宣王爱听三百人演奏的滋味。此时我也想起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对学生须进行的几大解放:解放他们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并且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改革开放的今天,新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只有不断拓展创新思维,才能有所进步和发展。

三、核心概念与界定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现情感。心灵的精神世界的特殊的“语言文字”,音乐教育就是运用音乐进行教育,也就是说通过音乐的美育功能进行培养人的教育。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力量、巨大杠杆;创新即在已有基础上产生出新的有价值的事物的过程。创新就是发展,创新教育是培养创造人才的教育。旨在开发沉睡在人体内部的创新资源,激发人们的创造欲望,强化人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音乐创新教育,旨在运用创造与创新的特征,在培养音乐素养的同时,点燃他们内在创新的火花,发展智力,启迪思想,启发创造,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目标与假设

(一)探索和研究以创新教育为特征的小学音乐教学的操作模式。

在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和现代音乐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特点,在总结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提炼出音乐教学的一般操作方式,并通过实践验证和完善创新性音乐教学模式。

(二)创设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条件研究。

通过改变课堂常规,重组课堂结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丰富的唱、跳、奏、演等多种形式的表现活动,激发创新灵感、培养创新精神。

(三)分层教学,因材实教,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五、方法

总体采用行动研究策略,具体采用总体设计,互相协调,以点带面,逐步完善发展。 (一)文献研究和观察法

结合学科特点,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二)问卷调查法

对实验对象进行“自主程度”和“创新能力”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对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前后效果问卷调查和组织专家对教学效果全面评估。

(三)实验研究法

各年级选择2个班级开展实验研究。双方选择相同的教材,教学时数相等。实验班采用音乐新模式教学,突出学生自主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照班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按以前“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旧模式进行教学。

六、措施:

(一)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即不受固有模式束缚而进行的有创见性的心理反应,就是教师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对象,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巧。教学方法的改变,便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之一。

1、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理论的根本特点是先试后教、先练后讲,这正切合了小学生对新事物因好奇而产生探索动机这一心理特点。针对这个原理,在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探索教学新途径,改变教学策略,改善教学方法,怀着尝试的心情,在课堂上多次引入尝试教学法,使得学生在音乐课上表现出了新的面貌:由被动变主动,由沉默变活跃„„。回顾过去,我辛辛苦苦地教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唱谱、打节奏„„可他们总是似懂非懂。而现在,我感到轻松多了,学生也似乎聪明多了。为此,我的音乐课堂中经常尝试“放手”:当出现一首新歌时,我总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歌曲情绪,自己体会歌曲内涵,自己分析歌曲结构,自己听琴、听录音学唱,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处理歌曲„„,我只是指导性、方向性地给予帮助和组织整个过程。通过尝试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2、问题式教学法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观察到,人是靠接触自然和亲身实践来认识世界和获得概念的。因此,帮助学生发现他们自身世界是至关重要的。于是便产生了“问题式”教学方式的精神,认为人可以在别人的诱导下,自我发现自我纠正,从而得出科学的概念和结论。在我们音乐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遵循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规律,有意识的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情景教学法

创设一个情景,在这个情景中学习相关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适合的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使学生更能加深对教学内容的领悟与感受,激发学生的创造表现欲望。在学习不同的课程内容时需要创设不同的情景,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生理、心理特征,自觉运用音乐教学中的审美规律,精心创设审美情境,是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

创设音乐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如讲述生动的故事,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及情趣盎然的表演,利用图画、音像创设情境,甚至于用实打实的场景模仿等。我教《龟兔赛跑》这一欣赏课时,就曾用过这种方法。那是复听《龟兔赛跑》后进行的音乐表演课,由三位同学分别扮演裁判、兔子、乌龟,其它同学装扮大森林。音乐一响起,全班同学纷纷用花、树枝、动物头饰搭场景,班组一下子成了美丽的大森林,随着解说词的深入和音乐的发展,表演不时掀起高潮„„。短短一堂课虽然很快就结束了,但音乐带给孩子们的欢乐与深思却牢牢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4、体验式教学法

奥尔夫曾说过:“儿童在早期所体验的一切,在他身上得以被唤起和培养的一切,对其毕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如果说发展兴趣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那么,引导体验则是让学生感受音乐创设的美好心境,使其在良好的音乐环境里用心去感悟音乐。也许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别人告诉你的事情很快就会忘记,而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恐怕很少会忘记,甚至还会记忆深刻,这就是体验式的特点与优势。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体验环境,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机会参与到音乐体验活动中来,这样的音乐教学模式,会很好地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巧引•开拓--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

1、搭设创新的支点

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点燃创新的火花--兴趣时,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具备足够的信念储存时,就该运用这些相关信息,借助于想象与联想、发散与收敛、直觉与灵感等基本思维方式,加以重新组合从而搭好创新的支撑点,使创新活动有可能变为现实。 (1)鼓励想象、萌发创新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萌发创新灵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的《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必须得到发展,想象是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创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具有形象性、概括性、整体性、自由性、灵活性。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听赏音乐想象音乐中塑造的形象,让音乐形象在脑中再造,提高了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同时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大胆尝试、激发创新

尝试教学的主题思想、无疑是让学生先试一试,即先练一练。这是一种具有探索、创新精神的发现式教学,这既体现时代精神,又体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它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暗示下,让学生主动地、独立地、进攻性地去探索、寻找、发现知识,增长智慧。尝试教学正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改变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给了学生看的条件、想的时间、说的机会、练的空间,正由于尝试教学法的“给”,学生就有条件、时间、机会、空间去探索难点、解决问题、改正错误。回顾过去,学生听到“视唱”就唉声叹气,因为我总是说音没唱准,节奏不对,声音象“没长整齐的稻草”。现在,我给时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学唱,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同学借助琴声自学,有的互相倾听,效果确实比我苦口婆心的说教有效。这不仅使学生巩固了识谱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 (3)主动探究、引发创新

课程标准写道:“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例如在一年级《过新年》的教学最后一课时教学中,我通过创设“过新年”的教学氛围,带领学生利用身边的乐器和自己的身体语言进行了过年大联欢的教学活动。首先,学生通过对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对过年有了进一步认识,其次,我又带了许多红绸和乐器,使学生有了想象的空间。然后,我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合作表演。在这节课中我把享受音乐的乐趣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合作中发挥自己想象和创新能力。我也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想办法做动作,即面向到全体又兼顾到个别。孩子们在这一节课中通过个体的差异,进行了带、帮、学的合作交流,让有特长的学生有了表现的机会,也使其他的学生有了参与和创造的机会,每个人都动了起来。有的孩子自己创编了热闹的节奏;有的孩子创编了舞蹈;有的孩子画了一幅美丽的画;有的孩子剪了窗花;有的孩子学起了鞭炮声;有的同学竟然想到了包饺子。看到孩子们的创新,我非常感动。这样孩子们在创造音乐、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中过了个热闹的新年大联欢。另外,我们还通过在学校中组织多方面的活动(合唱队、舞蹈队、鼓号队等)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让部分特长生有进一步表现的空间,对音乐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创新。

2、体会创新的趣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心底深处,有一种被承认、被肯定的心理需求,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这种需求一旦被满足,便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当学生体会到因为创新而带来的成功和乐趣后,将促使学生追求无休止的成功,“推动继续学习”,达到“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功。”由于音乐实践机会的增多,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具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从多角度进行创新性思维,提出独特的见解。因此,学生更爱上音乐课。

(三)创设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音乐教学以唱、演为基本手段,故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对音乐技能的形成与提高,都只有通过自身活动。自觉活动,才能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与行为方式。教师应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主体学习,通过实践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活动内容的创新

游戏、比赛创新:根据课的内容和要求,由学生自己设计游戏、比赛内容,自己组织实施。动作编排创新:让学生根据音乐特点创编动作,进行简单的唱游活动。表现方式创新: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对音乐的理解,创编表现音乐形象的新形式、新方法。

2、教学组织的创新

教学过程组织的创新:在课的开始、准备部分,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可以是全班。让学生自己根据特长分组,唱、说、演等,教师根据教材技术难易程度,分成几块教学点,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来选择教学点,决定教学的进度,从而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欣赏一首乐曲,有的学生可以进行模唱旋律,有的学生可进行联想和想象、有的学生可用动作表现音乐形象等,他们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3、音乐器材运用的创新

根据教学内容自制打击乐器,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唤起学生创新的激情。如,欣赏乐曲《森林狂想曲》,我让学生自己用易拉罐装上沙子用作沙球,用筷子做双响筒用,用小铃铛串起做串铃用等,学生在听音乐时,用这些自制的乐器为乐曲伴奏,模仿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学生兴趣很高,理解音乐的效果很明显。

(四)展现个性,创新中培养音乐能力

1、激发兴趣,体现个性

学生都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要能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的带动,促进能力的提高。练习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学法和教法,突出个性的发展。例如:对大胆大方的学生,肯定其积极的一面,让其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扬长避短。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磨练,自觉增强自身生活的压力,增强对学习知识、新鲜事物的热情,扩大知识面,就会使个性得到发展。

2、利用问题,养成习惯

我在一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自主权,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完成学习任务,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表现的,教师指导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从全面出发,提出多种思想,当某一问题受阻时,善于引导学生转移注意力,从不同的途径去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巧妙地利用现有条件,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尝试中去。

3、善用成功,培养意识

每个人都具有创新能力,但往往因缺乏学习动机而疏于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创新就是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激发学生创新动机,树立成功意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观察到每当我在尝试一种新的方式去表现音乐,有的学生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和我学;有的学生心里想,但不外露;也有少数学生因怕唱不好或演不好南而事实上也确实唱不好的,表现得很是被动。我清醒地认识到即使是后一种学生,其内心深处也有一种想要表现的愿望,因此,我们充分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分层教学,让这部分大学先能大方地在大家面前表现,让那些有基础的同学表现加点花样,有层次地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五)增强创新实践,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1、创设“练习”情境,营造自主创新的气氛

舒曼曾经说过:“音乐家的想象力愈是丰富,对事物的感受力愈是灵敏,他的作品就愈能鼓舞人,吸引人。”可见,想象对于音乐创作是多么重要。传统音乐教学中,对于音乐作品怎样理解、怎样处理,学生往往是看老师的脸色,揣摩老师的心思,生怕答错。即使有个别别出心裁的,也不过是“戴着脚镣跳舞”,装装样子而已。

音乐是一种感性的语言,它需要用心去感受。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最佳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动力。如教师把甜美的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带给学生,尊重、理解、宽容学生的行为,使学生感到“我能”、“我行”、“我是成功者”的自信,使之乐学、想学、爱学,进而发挥想象去创造、创新。在教学歌曲《堆雪人》时,我在黑板上布置了一个大大的雪人和一棵高高的雪松,带着学生做跺脚取暖的游戏,孩子们仿佛就置身在冰封雪冻的下雪天,当歌曲响起,学生们随音乐舞动着、哼唱着,学习热情高涨,非常轻松地学会了歌曲,并主动参与舞蹈的创编,争着抢着创作歌词,教学效果很好。创设最佳情境,营造与音乐作品相应的气氛,使学生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使音乐课具有吸引力,激发出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的动力。

2、创设“问题”情境,促进自主创新的实践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思、疑是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教学中巧妙设疑,给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则可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欧洲古典音乐是教学中学生非常陌生的一个环节,学生既不了解那久远的历史时期,也不了解欧洲的风土人情,更不了解那复杂的作曲技巧,如何理解他们的作品呢?在导入莫扎特的音乐时,我没有从许多人关注的 “神童”角度出发,而是给学生写了几个小小的音符,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的曲谱,让学生试着唱一下曲谱,“1155∣665∣”。“一闪一闪亮晶晶”,“这是我们小时候唱的儿歌”,学生兴奋地唱起这首熟悉的儿歌,接下来告诉学生这首作品是莫扎特在26岁时创作的,引发学生质疑,26岁还能创作出这么可爱的儿歌,说明作曲者有什么样的性格?这时学生从熟悉的儿歌感悟到莫扎特纯真的性格,这种性格伴他一生,无论生活的辉煌与贫穷,他的音乐始终充满快乐充满阳光,此时学生已经理解莫扎特音乐的真谛,再来欣赏他任何一首作品都不难理解了。

3、及时给予鼓励,增强自主创新的信心

在音乐教学中应通过采用鼓励教学法,经常给予学生鼓励,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为此我们经常以“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等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使其受到鼓舞。尤其是对活动中经常落队的学生,只要他们一有闪光点,我们就给予表扬,哪怕是一点点表情的显露,也加以呵护,而当他们能大方、独立表现歌曲和音乐时,更是大大加以赞赏,通过各种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产生出“别人可为,己亦可为”的积极向上的思想。

4、适时加以评价,肯定自主创新的成果

创新成果的产生即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的结晶和体现。小学生的创新成果可以是一个解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也可以是一个小发明、小制作。鉴于此,我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星星点点的创新成果,比如一个自创的动作、自编的舞蹈虽简单至极,但只要合拍都加以肯定,极力赞扬。在肯定中强调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体验。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自主、创新,学生始终处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

5、在教师素质教育中渗透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有创新型的教师,教师要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创新教育的质量,为此,我积极学习计算机知识,现已能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会制作多媒体课件。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七、成果

(一)实践成果

1、学生方面:

课题研究者由于提升的理论水平,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行为有了很大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变化。

(1)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主动参与音乐创新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创新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看、听、唱、想、动、奏、演等感知活动,如课堂教学中的创编表演活动:创编节奏、声势参与、创编旋律等创造性表现活动,通过切身体会与感受让学生兴趣增强,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并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实践的创新。学生的兴趣明显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思维能力、创新素质及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其他班。

(2)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得到了改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吸取学生的意见,我在教学中注重创设自主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境,不断创新了教学理念和行为,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到积极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课堂气氛不断活跃。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2、教师方面:

(1)研究者新课程理念增强

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转变了角色。两年的研究和实践,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教育观念的自我转变。能对自身工作和任务重新认识与定位,从过去单纯传授知识到和学生一起分享理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师生关系有了重新认识,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让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研究者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认真研究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实践和创新,我的课堂教学逐渐形成了以下风格。第一,引导学生进入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第二,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第三,教学方法多样化,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3)课题研究者提高了科研能力

教科研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捷径。在课题研究之前,我对“科研”充满了神秘、神圣感,觉得遥不可及,可亲密接触之后,才发现科研就在我们身边,科研是为了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才知道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为了更好地研究,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拓宽和加深自己的知识领域,提高分析处理信息能力;做调查研究,去获取与课题相关的种种信息。总之课题研究让自己正逐步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二)理论成果

在课题形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学习方式的一般操作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特点,总结出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提炼出“创新教育研究”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多种实践——音乐表现;自主探究——情感体验——多向交流——发展能力,并通过实践验证和完善创新性音乐教学模式。

通过改变课堂常规,重组课堂结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丰富的唱、跳、奏、演等多种形式的表现活动,激发创新灵感、培养创新精神,完成创设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条件研究。

努力营造了课堂教学温馨、和谐、向上的氛围,对学生心理、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宽松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屠兰兰、罗迎春 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研究与论文写作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2]吴跃跃 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教育理论与实践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 [3]王安国

从实践到决策: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花城出版社 2005 [4]郭声健 音乐教育论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4 [5]管建华 后现代音乐教育学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推荐第10篇:音乐毕业论文

分类号

密级

U D C 编号

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在声乐教学中健康的歌唱心理

院 (系)

音乐学院

音乐学

2004级

学生姓名

陈 坤

2004411087

指导教师

田晓宝

二○○ 八 年

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

□ ,在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2

一、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作用 .......................................................................................2

二、歌唱中产生心理失控的原因

...................................................................................3

(一)缺乏自信心 ........................................................................................................3

(二)单纯的技术观点 ................................................................................................3

(三)个人的得失感太重 ............................................................................................3

三、声乐教学中情绪情感的调控方法

...........................................................................3

(一)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 ................................................................................3

(二)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应从平时练习做起 ........................................................4

(三)用美好的事物激发情绪 ....................................................................................4

(四)引用竞争手段激发情绪 ....................................................................................4

(五)加强舞台实践,培养自信心 ............................................................................5

四、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5

(一)歌唱的身体素质 ................................................................................................6

(二)音乐素质 ............................................................................................................6

五、声乐教学的多样性和全面性 .......................................................................................6

六、声乐教学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7

(一)加强音乐素质的培养 ........................................................................................8

(二)文化素质的培养 ................................................................................................8

七、声乐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9

(一)声乐教学能力 ....................................................................................................9

(二)艺术实践能力 ..................................................................................................10

(三)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10

(四)文化艺术修养 ..................................................................................................10

八、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内容摘要:歌唱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声音、感情和动作。在歌唱过程中,技术的娴熟、感情的充沛是歌唱二度创作的必备条件。但是歌唱过程又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应随时调整各个器官、各个部位的动作,而核心问题是心理控制的能力,即歌唱对自己的心理调节与控制。在声乐教学中,我们常能看到这样一种情形,有的学生歌唱的欲望非常强烈,无论在课堂上或舞台上充满着表现欲望,甚至台上发挥得比台下好,他们渴望显示自己也许还并不成熟的技能;而有的学生恰恰相反,他们缺乏表现欲望,精神过分紧张,以致平时所掌握的歌唱技巧和方法得不到正常发挥。这两种情况是学生的不同歌唱心理状态所造成的。声乐教学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应该包括身体素质(歌唱技能和其他身体素质)、音乐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关 键 词: 歌唱心理;理智的思考;情感体验;声乐教学;全面素质;

Abstract: the Art of Singing performance means voice, feelings and actions.Singing in the proce, and technical skill, emotional singing is the abundant Re-creation of the neceary conditions.But singing proce is a complex and ever-changing proce, and should be adjusted at various organs, various parts of the action, while the core problem is psychological control, that is singing its own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nd control.In the vocal teaching, we often see in a situation where some of the students singing a very strong desire, whether in the claroom or on the performance arena full of desire, and even audience than the stage play, and they want to show their might also not mature skills, and some students the contrary, their lack of desire to performance, the spirit of undue tension, which normally understanding of the singing skills and methods are not normal play.In both cases the students are singing different mental state caused by.Music teaching is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should be comprehensive and should include physical fitne (singing skills and other physical fitne), music and cultural qualities,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the quality of the training.

Key words: Singing Psychology; rational thinking; emotional experience; vocal teaching; overall quality; 1 引言: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是通过人的思想情感,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技巧而获得的。一首歌曲的好坏,除了技术和生理上的因素外,主要的是心理素质。众所周知,声乐的乐器是长在人身体内的,它发出的音质好坏,是和人的气质、个性、心情、文化修养有着直接的关系。

实践证明只有心理调控能力好,技术掌握得好,才能在歌唱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可见心理调节和控制能力的培养在歌唱艺术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声乐教学中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所以学生的歌唱心理调控能力要靠我们平时的培养,把声乐技巧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完成声乐的艺术创造。

一、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作用

人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活动过程。它以不同形式能动地反映着客观存在世界的事物及其联系。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不仅反映事物的属性、特征及其关系,还产生了对事物的态度,引起各种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和情感,它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脑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和情感对于人的教与学的智力活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动力功能。指情绪和情感对个体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第二,调节功能。指情绪和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唤起者与组织者,情绪和情感的适应能调节和组织其他心理活动,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情绪和情感的不适应则会干扰与破坏其他心理活动,产生心理异常;第三,信号功能。指情绪和情感通过表情将个体对客观事物或人的认识、评价、态度传递给他人;第四,感染功能。指个体的情绪和情感对他人的情绪情感施加影响的效能。

音乐是最富有感情的艺术,是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的艺术。正如美学家叔本华所说:“音乐决不同于其他艺术,其他艺术只是观念的复写,观念不过是意志的对象化而已。音乐只是意志本身的复写,这就是音乐为什么能够有力的透入人的心的原因。”叔本华的精辟论述,一语道破了情感与音乐的本质关系,对每一个学习音乐的学生或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来说,丰富的感情是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情绪与情感在声乐教学活动中贯穿始终,只有充分而有效地运用情绪情感具有的动力、调节、信号、感染功能,唤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使学生将“理智的思考”寓于“感情体验”中学习声乐知识技术,形成技能,使学生感到学得轻松、愉快又有收获。

二、歌唱中产生心理失控的原因

(一)缺乏自信心

由于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原因,过去大家错误地认为展现自己是一种不虚心的表现,只知道谦虚是一种美德,不知道自信更是一种美德。大多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自信心,在与人交往中显得束手无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加大心理素质的训练与歌唱心理培养的力度,声乐学习是表现艺术的学习,它的考试能力的体现就是个人站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无法进行的。

(二)单纯的技术观点

有些同学酷爱声乐,非常认真寻求歌唱的方法,对理论也能说出几点,但只要一唱,他便精神紧张地想到所有“方法”,结果是什么也没用上。原因是他的歌唱心理已经极度紧张,故而气不通畅,浑身僵硬,声音难听。对这种学生要树立他正确的思想观念,在排除单纯的技术观念之后,方能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

(三)个人的得失感太重

这类学生演唱时杂念很多,怕丢面子,他们在考试汇报时心理很紧张,完全顾不上表达歌曲的感情;另外,在技术、心理都不到位时就想唱大歌,结果给自己的心理造成了过重的负担。所以教师在进行专业技术传授的同时,一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懂得心理学,方法加自信就能胜人一筹。目前我国各类学校正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它不只是单纯的技能培养,而是要有良好的心态来学习各门技术,有要不怕失败的心理准备,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有思想观念正确了,学习才能更有效果。

三、声乐教学中情绪情感的调控方法

认识了声乐教学中心理活动所起的作用,通过以下几种调整心理活动的方法,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克服紧张心理。

(一)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

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根据一个“情”字,以情绪牵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正所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都会送出情感的信息。教师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课外发生什么事情,在课堂上都不能把消极的情绪感染给学生,以免影响、3 干扰正常的声乐教学情绪状态。

声乐教师面带笑容,并非亲切自然,满怀信心地出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会使学生心情开朗,满怀喜悦准备学习和练习。教师还要发挥榜样作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从而强化声乐教学的情绪作用,使教与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二)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应从平时练习做起

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常听人们说练习歌唱要用心,这个“心”字是在平时养成的,练唱时内心充满自信、愉快、坦然,不被技术方法所吓倒,要相信技术方法并不神秘,自己一定能学好,这样就能排除任何紧

张心理,做到心情坦然,要经得起困难与挫折,良好的歌唱心理便自然建立起来;平时练声练歌,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愿望,抒发内心的情怀,则可避免思想技术方法所造成的心理紧张,养成声情并茂的良好歌唱心理。

(三)用美好的事物激发情绪

声乐作品具备很强的欣赏性,美的事物总是能激发人们的情绪,学生也是一样。教师通过范唱、音乐欣赏,把一些美好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听课,上小组课,尤其是针对那些不善于表现的学生,要让他们在同学面前演唱,互相听,互相指出问题,互相鼓励,这样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经常在众人面前公开演唱的机会,使他们的意志得到锻炼,消除杂念。当然,人调节和控制自己行动的心理素质并不只在一项活动中得到培养,它需要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时时刻刻地、一点一滴地逐渐形成。

(四)引用竞争手段激发情绪

声乐教学活动具有竞赛性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情况,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情绪和强化竞争意识,以产生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在讲解、示范、习唱、考试等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激发、表情激发、情境激发和竞赛激发等形式,激发学生竞争情绪,使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的声乐知识,这样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注意力更加集中,情绪更加饱满高涨,学习积极进取,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加强舞台实践,培养自信心

首先明白歌唱艺术是必须同听众见面的艺术,培养“调控”心理应多加强舞台的实践活动,要多搞一些小型汇报会或演唱会,体会舞台感和驾驭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在一些带有娱乐性的场合进行表演,较为轻松的气氛和快乐松弛的环境会缓解表演者的紧张情绪。一般在上台前,要稳定自己的心情,要体会自己练声、练唱时的感觉,心里默唱一下要演唱的歌曲,这样的松弛不仅有利于表演,更有利于发音器官的生理机能自由活动,而不会因心理紧张造成僵化、呆滞的状态,以至破坏声音自然流畅的表现。在舞台上演唱时,要把注意力和兴趣投放到表演的过程中去,不能把听众当成检查者,好像他们是专门前来挑毛病的,这样只会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要把听众当朋友,要感到是在用歌声倾诉一种情感,传达一种艺术境界,这样心情就会放松自如,演唱时就能始终处于可控状态。要经得起意外事故或失败的考验,比如舞台上或钢琴伴奏甚至观众席上出了点问题,对这种情况要在最快时间做到冷静和放松,不能影响情绪;另外落落大方的台风,上下台的步态以及演唱中有较长的过门间隙时台上的表情感觉都要与乐曲表现的内容相吻合,作为演唱者,“它的最终目的是去表现作品,同时也内含了自我情感的表达”,这种“心理控制能力”不仅仅对声乐演唱艺术有直接的影响而且起着支配作用。

四、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声乐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课程,由于学习对象的个性特点千差万别,因此,针对每一个不同的学生,声乐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都必须因材施教,而在教学过程中,全面的素质培养是教学的宗旨,是能否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用之材的重要保证。在教育大概念中,我们十分重视把提高素质作为教育的目的,而在具体的某门学科的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同样值得我们研究和注意。与其他方面的素质相比,声乐学习的素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音乐是一种感觉的艺术、抽象的艺术,相同的作品对不同的人来说,有千差万别的感受和理解,而同样的歌曲由不同的人来演绎也会差距较大的效果。这些差别不仅仅来自与歌唱者的声音,是学生对音乐的专业技能、理解能力、文化底蕴的差别。当然,正确的歌唱方法和良好的声音是歌唱艺术的基础,在演唱者的全面素质中,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以及音乐涵养等决定他是否具有完美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一些嗓音较好的学生片面地追求高音和响亮,歌唱不动听,而也有些学生很“乐感”而缺乏良好的声音,当然有些学生确实受到声带条件的制约,但是有一部分学生 5 声音条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遗憾的是往往不能两全其美。因而,声乐教学的素质培养应该是全方位的,应该包括身体素质(包括歌唱技能)、音乐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

(一)歌唱的身体素质

歌唱的身体素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指学生的嗓音条件、声带、喉部肌肉能力、共鸣腔体构造等,与歌唱有着直接联系的生理器官,这是声乐教学中素质培养的重中之重,每个人的自然嗓音并不能完全适应歌唱,即使是条件最好的嗓音,也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和调教,才能够自如地运用,而更多的学生的嗓音条件需要经过耐心的教学和刻苦的联系,才能够完成歌唱所需要的能力训练。声乐教学最复杂、最艰苦,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方法的教学,也是声乐教学的成败关键,因为纵然学生有无比敏感的音乐表现能力,她不能建立在良好的声音之上的话,美丽的歌唱只能是理想和心愿。

声乐学习者的身体素质还不仅是上述的歌唱技能,良好健康的体格是确保声乐学习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它包括敏锐的音乐听觉、良好的音乐节奏感、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协调的身体运动能力。因此,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注意歌唱发声的技术而忽视其他有关的素质能力的培养。

(二)音乐素质

音乐素质一般指学生必须具备的音乐专业方面的基本才能,主要包括音准、节奏、音乐记忆、音乐修养、音乐感受能力和对音乐作品理解和表现能力等方面。

五、声乐教学的多样性和全面性

要引导学生重视和提高与声乐学习有关的所有音乐知识课程的学习兴趣,现在许多学生学习声乐作品时,往往是依靠录音或唱片学会的,当然,这也是学习的一种手段,然而这种学习手段比起自己在钢琴上通过读谱掌握的往往要粗糙些,尽管可以通过著名歌唱家的演唱进行模仿,有点像从前师傅带徒弟的模仿教学法,容易造成学生对乐谱不能仔细研究,所以我们会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常常节奏不讲究,考试前的合伴奏也常常出错。虽然这些课程是在其他基本乐课中完成的,但是,作为声乐教师,同样有必要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强调这些。

学生在歌唱中表现出来的敏感性、理解和表现才能,常常被笼统地称为“乐感”。“乐感”应该有两个层面,一是天生的律动感、协调性和敏感性,这种感觉会自然而 6 然地表现在歌唱过程中。其实,“乐感”更重要的部分是培养的,是审美意识的理智表达,是风格、思想、情感和技巧的恰如其分的艺术表现。这方面就必须是经过良好的教育,精心研究和熟练掌握、运用自如才可能表现出来的艺术意义上的“乐感”。

比如《黄河颂》,第二个乐段当中出现的三个“啊”,哪个是几拍?哪个是有装饰的,许多同学往往搞不清楚,似准非准,有的唱二拍,有的唱三拍,很不严谨,只知道一个大概,却经常不够仔细,我们会不经意地在教学中重视了声音教学,而忽视这方面的严谨,简单地认为只要声音好了,就算是了不得了,出了错也不知道,养成了松懈放任、不负责任的不好习惯。

学唱新歌曲要反复地仔细视唱乐谱,并找出歌曲中的音准节奏特点,列出容易出彩的地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然后再仔细装上歌词。还要作品的风格特点,根据乐句和歌词的文学性,尽可能合理地安排呼吸口,哪里需要声音强些,哪里则需要轻柔些,哪里需要渐快或渐慢,多研究几个方案,严谨练习,形成相对固定的适合于演唱者的表现方式。这其实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乐感”的第二部分。

因此,从最初的发声练习和最简单歌曲开始,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教育。不能将声音训练和歌唱脱离开来,等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进行情感教育,其实即使在最简单的练声训练中,也同样存在着对声音美的认识和追求,音乐的情感表现无所不在。

音乐记忆力。在声乐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听觉和肌体感受来记忆歌唱技能技巧的,也通过记忆来分辨歌唱方法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歌唱方法总是通过正确的肌体运动的不断的重复而得以建立,并通过这些肌体和听觉的感受将方法在不断的训练中反复提取再现,逐渐演熟练而变为自如的运动方式,变成快捷的条件反射,甚至变成某种本能般的习惯动作。同样,对歌唱情感的表现,也是通过某种情感的体验而获得记忆,虽然每一次的情绪、情感体验和表达不尽相同,那更多的是程度上的差别,大部分时候是相似的。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了解并熟悉各种声音所能够表现的情感区别,譬如高位置的明亮声音能够表现高兴和欢乐,偏暗的音色能够表现出悲伤和痛苦等等,从而记住声音的表现特征,更好地理智而投入地表现出作品应有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记忆力,是学习声乐稳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六、声乐教学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关于音乐风格的学习。音乐风格的掌握是学习声乐中最难的部分,它可能属于音 7 乐素质范畴,也同时属于文化素质的范畴,是一个不能一具体的标准然而又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的精神的东西。在每个不同的时代都具有相对特殊的风格,音乐的风格又决定了用什么样的声音去表现情感内容,譬如同样是歌剧,演唱威尔地的歌剧与莫扎特的歌剧无论在声音上还是音乐线条的张力运用上,就显然大有不同,更不谈浩瀚如海的声乐作品世界有无数的宝贵财富,它们各自闪耀着自己独特的光芒,展示着人类歌唱历史的每一个不同时期的辉煌。

(一)加强音乐素质的培养

加强音乐素质的培养,一方面要认真学好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了解音乐历史的发展和特点,同进尽可能地熟悉一些音乐资料,包括不同时代的艺术精神、作者的人生观、作品产生的背景等。这是音乐素质方面的学习。另一方面要提高演唱者的艺术品位,需要有相对高的音乐审美眼光,这同样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声乐不只是所谓靠前还是靠后这样简单的问题,也不是声音的高度和强度来评判的,音乐修养和音乐审美品位决定音乐素质,我们常常会觉得等掌握了发声练习再讲其他的内容,其实许多歌唱的技术是属于歌唱审美的一个部分,它不能独立地存在于歌唱的整体之外,同样我们也不难发现,许多时候在发声练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流畅连贯的歌唱中迎刃而解了,学习音乐不能只是学习本专业,一切与艺术相关的知识、一切能创造美好的事物都值得学习和探讨,这才是学习音乐的精神所在。

(二)文化素质的培养

文化素质是指学生的文学、历史知识和全面的文化修养,声乐作品往往都是文学、戏剧和音乐的结合,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注意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主要体现在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再创造表现。要唱任何一首声乐作品,首先要对作品的深刻的涵义透彻地理解,才能运用与之贴切的声音正确表现好作品内涵,如我国早期的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红豆词》、《春思曲》等歌曲,就有一定的难度。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歌唱中,破句断句、甚至断词现象在随处可听,歌词的文学性和完整性被破坏了,音乐的艺术性也大大削弱了。

歌唱还不仅仅是作品的传达和再现,更重要的是一种艺术创造,所谓的二度创作。在对作品的演绎中,就更需要运用这个方面的文化修养,使作品的艺术处理更加生动感人。发声技术只是声乐的一个部分,不能构成美好的歌唱。

声乐教学中都要接触一些外国作品,特别是意大利、德国的经典作品,这些经典 8 作品经历了历史的考验,证明是声乐学习的必修课题,这些声乐作品原则上都要求用原文演唱,因为原来这些歌曲的音乐都是依据它的歌词的韵律来谱写的,我们也可以用翻译过来的汉语演唱,但相比之下,就可能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和音乐与语言结合的密切关系,所以,我们也就有机会接触到多种外语,学生学习掌握外语的能力也是需要在声乐教学中不断加强的,应该说,学习音乐的学生对语言的学习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这是他们的优势。

心理素质是指在声乐教学和声乐艺术实践中,学生的内心活动、心理状态、心理承受能力和调控能力等。心理素质对声乐教学和实践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虽然学生的心理素质各不相同,我们更需要注意的是那些比较内向,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因为歌唱是一门表演艺术,学习歌唱的最终目的多数是为了在舞台上和在听众面前展现自己。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可以在学习和艺术实践过程中,逐步得到培养和加强。教师也应该针对每位学生不同的情况,有意识地在教学中严格要求与鼓励、表扬与批评并用,引导和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舞台实践的机会,在成功中提高学生的表演欲望和自我调控情感情绪的能力。

声乐教学中全面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声乐教学,培养优秀音乐人才的重要方面,培养学生歌唱的全面素质是从一开始就渗透在歌唱教学中的,尤其是师范院校的学生,他们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更加显得重要。

七、声乐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的素质培养提高,声乐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保证教学顺利进展的首要条件。我们应该更加开阔研究的视野,尽量避免钻在发声技巧的牛角尖里一筹莫展,歌唱发声是声乐教学中最基础、而且重要的方面,但它不是歌唱艺术的全部,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分析,较多教师把教学的注意力集中在发声方法上,而或多或少不够十分装饰全面的素质培养,原因也许会是教师自身的研究视野和综合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高度。一般来说,声乐教师的全面素质大概有四个方面:

(一)声乐教学能力

掌握声乐教学的特点和基本规律,熟悉教学方法,有明确的教学方向,有比较正确的声乐审美标准、有扎实的声乐教学的知识和应变能力,必须能够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采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和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殊途同归。 9 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能力。

(二)艺术实践能力

艺术实践是教师素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声乐教学必备的专业条件。声乐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演唱能力,艺术实践能力是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检查的标准,我们不能相信一位自己都唱不好听的教师能够教导出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艺术实践活动中,体验和总结演唱所需要具备的各方面能力知识,并加以积累提高而上升为理性的、理论的教学经验。声乐教师演唱能力的高低,对学生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还具有“楷模”的作用。学生往往会根据教师的示范来判断自己歌唱方法和艺术处理,这也是声乐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师的歌唱能力应该是全面的,在教学中要示范正确的声音,也要经常模仿不正确的声音,甚至要做各种肌肉不同运动而产生声音的不同效果,以对比的形式让学生区分出声音的质量和发声方法的正确与否,也清晰地区分各种声音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情绪差别,在声乐教学中,我们更多的精力往往是投入在对不正确声音的纠正过程里,唱出好听的声音难,而模仿出不正确的声音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因此,教师全面的歌唱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声乐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在不断发展和丰富,因此,借鉴新的音乐教育理论,分析、研究声乐教学中的新问题,以促进教师的自我素质提高和完善。教师除了要努力做到熟练掌握声乐教学知识与技能之外,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结合声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把教育的基本原理与声乐教学的特点结合起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程度、不同性格、不同特点的学生,灵活运用各种不同而有效的教育方法。

(四)文化艺术修养

我们要求学生拓宽视野,接触更广的艺术世界、提高文化素质。声乐教师当然更需要具备这方面的艺术修养,声乐是音乐或者说艺术大家庭中的一个部分,与其它姐妹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尽管有所不同,但是在艺术审美和情感表现方面往往是相同的。因此,声乐教师还需要通过学习和研究,掌握一些相关艺术的表现手法,塑造理完美全面的自身形象,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

八、结语

总之,声乐教学中心理活动起到很大的作用,贯穿教学整个过程,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向着积极健康的方面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声乐教师应该认识到心理活动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适时地应用各种调整情绪的手段,激发学生对声乐艺术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保持高涨的情绪来学习声乐知识,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具备了以上的各方面条件,加上兢业精神,也许就可以称之为德艺双馨的教师了。所以,声乐教学的师生双方都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培养有文化、有艺术品位的优秀音乐人才。

11 参考文献:

1、《声乐教学论》,俞子正,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二版

2、《现代教师论》,陈永明主编,钟启泉丛书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版

3、《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第一版

4、《浅谈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歌唱心理素质》.田春华.辽宁高职学报2004.(2).5、《歌唱心理学》.邹长海.广州.广东高教出版社.1993 6、《心理教程》,程刚,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1995 7、《声乐教学艺术》,沈缃,上海,上海音像出版社,1998 8、《声乐演唱与教学》,,许小懿,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9、《试论情绪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张进,音乐探索,2001(4):82 10、《声乐与教学》,程淑安,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1、《歌唱艺术》,薛良,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6 12、《不科学的声乐教授法》,斯坦利.西洋歌唱法译丛,上海,新音乐出版社,1954 13、《音乐百科词典》,李维渤,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14、《声乐基础》,周小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15、《音乐审美教育》,廖家骅,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16、《音乐表现欲望的启发》,廖家骅,中国音乐教育,1995(3):11 17、《歌唱的艺术》,赵梅伯,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18、《声乐艺术美学》,余笃刚,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致 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我给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同时感谢田老师在此期间所给予我的帮助。在我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给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日常生活上的关怀,没有您们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借此机会,向您表示由衷的感激。

接着,我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在毕业设计的短短几个月里,你们给我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给了我不少帮助还有支持,在此也真诚地谢谢你们。

同时,我还要感谢我寝室的同学和身边的朋友,正是在这样一个团结友爱,相互促进的环境中,在和他们的相互帮助和启发中,才有我今天的小小收获。

最后我要深深地感谢我的家人,正是他们含辛茹苦地把我养育成人,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我无尽的爱、理解和支持,才使我时刻充满信心和勇气,克服成长路上的种种困难,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习。

还有许许多多给予我学业上鼓励和帮助的师长、朋友,在此无法一一列举,在此也一并表示忠心地感谢!

第11篇:音乐毕业论文

吉 首 大 学

JISHOU UNIVERSITY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名 称:浅析卢托斯拉夫斯基的《大提琴

协奏曲》中现代音乐创作技法

学 生 姓 名: 张 荻 崴

学 号: 20054091109J 学 院: 音乐舞蹈学院

专 业 年 级: 2005级音乐学3班

指 导 教 师: 符伟(副教授) 陈开(助教) 填 写 时 间: 2009年 4月

吉首大学教务处制

目 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2 前言...............................................................................................................................3 一: 结构的安排(列举结构图示).....................................................................3

1.不可分割的三个阶段.....................................................................................3 2.高潮部分的后置..............................................................................................4 二.配器的处理 ........................................................................................................5

1.节奏量化 ........................................................................................................5 2.演奏技法 ........................................................................................................8 三.和声构造.............................................................................................................9

1.音块 .................................................................................................................9 2. 音流...............................................................................................................11 结 语 ..........................................................................................................................13 参考文献....................................................................................................................13

吉首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浅析卢托斯拉夫斯基的《大提琴协奏曲》中现代

音乐创作技法

作者:张荻崴

指导老师: 符伟 陈开

(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2005级音乐学3班,湖南,吉首 416000)

摘要:音乐史上的二十世纪,是一个大破大立、探索创新的世纪,也是一个离经叛道、五彩纷呈的世纪。其中,代表着二十世纪各时期专业音乐发展前沿的先锋队,也就是被泛称作“现代派”(the Modemism)或“先锋派”(the AVant Garde)的作曲家们,以及他们所创作的现代音乐(the Modemmusc)或新音乐(New mll—sic)作品,还有他们所发明的和新音乐创作密切相关的新兴作曲技术,更是在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遗痕,给人们提出了众多有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卢托斯拉夫斯基创作的《大提琴协奏曲》是二十世纪末的作品,也正好是先锋派音乐进入高潮的时候。所以也是先锋音乐的典型作品,在作品中卢托斯拉夫斯基运用了新的曲式结构,节奏量化,以及更为广阔的开拓了大提琴的演奏技法,还提出了“音色讯号”的新理念。

关键词:节奏量化,大提琴演奏技法,音色讯号

Analysis of Lutoslawski\'s 《Cello Concerto》 in the techniques

of modern music

Author: Zhang Wei Di

Teacher: Fu Wei Chen Kai

(Jishou University School of Music and Dance 2005 Music 3

claes, Hunan, Jishou 416000)

Abstract: Music history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s a big break Dali, to explore new and innovative century, is a deviant, colorful scene of the century.Which represents the perio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of cutting-edge profeional music vanguard, that is, by the Pan-called \"modernist\" (the Modemism) or \"avant-garde\" (the AVant Garde) of the composer, as well as their creation modern music (the Modemmusc) or new music (New mll-sic) work, as well as their inventions and new music composi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emerging technologies, it is left in the annals of history the traces of deep and give it to many to be thinking and

吉首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problem.Lutoslawski created his \"Cello Concerto\" is the e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works, but also avant-garde music is precisely a time when acce to a climax.So music is a typical pioneer works in the works Lutoslawskihis use of a new structure of the music, rhythm quantization, as well as develop broader skills playing the cello, but also put forward a \"sound signals\" a new concept of .

Key words: rhythm quantization, cello playing techniques, sound signals.

吉首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前言

卢托斯拉夫斯基,波兰作曲家,1913年1月25日生于波兰华沙。少年时代开始学习小提琴和作曲。1932-1937年间,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钢琴,并随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学生马利舍夫斯基学习作曲。音乐学院毕业以后至50年代,他作为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演奏家活动在波兰音乐界。

卢托·斯拉夫斯基的《大提琴协奏曲》是为演奏者姆斯季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在前苏联的冷战时期的政治迫害遭遇而创作的。姆斯季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1927年3月27日生于苏联的阿塞拜疆,美国大提琴家、指挥家,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大提琴家之一。他7岁就跟随父亲学习大提琴,多次获奖,1964年被授予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1974年,他离开俄罗斯前往美国定居。罗斯特罗波维奇演奏过几乎所有著名的大提琴乐曲,许多著名作曲家都曾为他作曲。他作为指挥家活跃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先后为美国和欧洲许多著名的交响乐团担任指挥,受到世界各国听众的热烈欢迎。师从柯索尔波夫学大提琴,师从肖斯塔科维奇学作曲,毕业后留校任教。罗斯特罗波维奇是20世纪最杰出的大提琴家之一,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和布里顿都有作品题献给他。同时,他也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常为他的夫人、著名女高音韦西妮芙斯卡雅的演唱会作伴奏。在前苏联,他还指挥过莫斯科大剧院的演出。

一: 结构的安排(列举结构图示)

1.不可分割的三个阶段

卢托·斯拉夫斯基的《大提琴协奏曲》是一个单乐章音乐作品。是20世纪后的作品,所以作品受波兰学派简约主义的影响,整首曲子一气呵成。尽管如此,作品内部的结构隐隐约约还可以看出三个阶段。(如图1):

A +B +C

D + 连接部

B’’+假再现+A A’+B’ +C’

这里的三个阶段并不是指三个乐章,图中的第一大段又是可以说是 3

吉首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一个传统的小曲式结构。它主要是以大提琴,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和弦乐构成的,A代表大提琴的独奏,而B代表是铜管和木管的组合,C代表是弦乐。第二大段主要以弦乐为主的,第三大段里面带有全曲的高潮。从图中可以看出来,作品其实是有规律的,从A片段也就是大提琴solo的那一段开始,到结尾还是A片段,这就说明大提琴在整首作品的结构上有了一个双重的功能。这一点与一些古典音乐的结构相同。第二大段的连接部也是一个弦乐转向管乐的一个小过程。第三大段中的那个假再现只是对作品第一大段中的C片段进行的。

2.高潮部分的后置

这个作品高潮的演奏主要是体现在铜管乐器上,古典音乐的高潮一般都在作品的中部或者是0.618的地方,但是卢托斯拉夫斯基的《大提琴协奏曲》的高潮时在全曲的第三大段,(如图2):

与以往的古典音乐相比,高潮放在了作品的后部,这也应该是先锋音乐作品的一个特点吧!这个乐段听起来十分亢奋。这也正是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意思,从作品的一百零五次的合奏那个地方直到作品快结束的地

吉首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方,也就是作品的第三大段,结尾的地方当然是弦乐了,因为主题是以弦乐为主。从乐谱上可以看出,最后一大段铜管乐器演奏的音符越来越少,一直到没有,这应该就是风雨过后肯定有彩虹的表达。铜管乐器无非就是冷战时所谓的“黑暗”吧。

二.配器的处理

1.节奏量化

首先,我将说到作品主题的一个音乐形象。卢托斯拉夫斯基的大提琴协奏曲是由两个结构不相同的动机组成一个主题既异质主题。在作品的的开头一直是大提琴一个单音缓缓的进行着,持续了20秒,作曲家很明显的就透露出了作品的核心动机,也就是特征一,缓缓的进行20秒之后便连续出现了很快很不协和的三是二分音符,反复的跳跃,而且跳跃的时间越来越长,很明显这是作品的另一个特征,之后就是那两个特征的交替进行,听上去给人一种回旋曲的感觉。再把范围扩大看,很显然特征二是特征一的一个“破”。也就是特征二也是由特征一变化过来的,只不过特征二是特征一复杂化得一个形象。演奏一段时间后,作曲家开始对特征一加以变奏,直到铜管乐器的插入作品的开始和现在才出现非常鲜明的对比。

作曲家在作品的开头就对整个作品的两个主题进行了四次节奏的量化处理。作品一开始以大提琴Solo为主旋律,作品的开头以十六分音符为主,很显然这是作品的主题一,随后出现的便是快而短的音符,很清晰,这就是作品的第二个主题。(如图3):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主题一是单一的,主题二是复杂的,接下来作曲家主要就从这两个特征上做诠释了。对主题一的第一次节奏处理是是对主主加上了延留音,对主题二是进行的是抖弓的演奏技法。这样使得大提 5

吉首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琴的演奏技法加以发挥。第二次对主题一的节奏处理是运用了泛音的演奏技法,但主音的时间变长了,从原来的十六分音符变为了八分音符。 主题二大部分被量化为三十二分音符。第三次对主题一进行处理时不在是那样慢而是相当快,主题二全部为三十二分音符,用到了连弓断奏的演奏技法。第四次处理主题一时,仿佛跟作品一开始演奏的一样,只是特征二被作曲家简化了。我把这四次对主题的处理可以看作为一个小的变奏曲。

管乐在整个作品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因为它象征着政治的专制,很丑恶的一个音乐形象,所以每次在铜管乐器出来的时候,一般常人是感觉非常难听的,但是在这个作品中我认为管乐是最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管乐第一次插如的是后是在主题缓缓的进行是出现的,它的节奏形态很单一,就是一个十六分音符,非常的简短。这我要说到作曲家提出的“音色讯号”。在作品演奏时,突然一种新音色的插入,而且音符相当短小,随后便形成以这种新音色为主的另外一个音乐形象。这样说来那刚开始出现的那个短小的插入就是个音色讯号。这种音色在第二次插入的是后还是一个音,但这个音演奏的次数多了,只有在第七次插入时,这个形象才真正的形成。(如图4):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没个管乐都有它自己的一套节奏,只是重复自己的乐段而已。三种同样的乐器挤在一块而且跨度不是很大很明显的就行成了一个音块。在作品的第三十八次合奏时管乐再次出现,但这一次出现时的节奏与开始不相同了,(如图5):

吉首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与第一次出现的完全不相同了,第一次出现完全以是十六分音符为主,而现在是以八分音符为主了,而且它们演奏的节奏形态不一样了,一个单独的管乐都有他自己的节奏形态,这一次的演奏是重复同一种节奏型两遍之后又换另一种节奏型演奏一遍,然后又回到演奏两遍的节奏型。在作品的六十一次合奏的时候,管乐又以一次不相同的节奏形态出现了,(如图6):

很显然它们的节奏形态完全脱离了回旋式演奏的状态了,作曲家合理的运用了节奏量化,在作品中管乐的形象被作曲家刻画得淋漓尽致。

每次管乐的出现都给人一种很烦很不安的感觉,听起来十分刺耳,从和声效果来看它们是单一的,每个管乐的和声互不相依靠的。如果从古典音乐的角度来听的话那就是不和谐,也就是增减音程太多,从现代的角度来看的话那就是一种效果,一种独特的表现力。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去听所谓的现代音乐呢?因为他并没听出其中的乐趣来,反而感觉很嘈杂很烦,在这个作品中让听着有这种感觉的应该就是管乐的出现吧!管乐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是以一个单音出现的。试想一下,作品从开始出来的时候始终保持着轻快的演奏,直到管乐的出现,打破了很平淡

吉首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的生活,这说明卢托斯拉夫斯基在策划姆斯季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被迫害是的前景。所以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铜管乐器在作品中是一个相当丑恶的音乐形象。而这种音乐形象更加刻画出苏联冷战时期黑暗的政治统治,而铜管乐器就是所谓的腐败的政治者。

2.演奏技法

我主要对大提琴的演奏技法进行分析。大提琴是弦乐器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声音浓郁、浑厚、宽广,颇具歌唱性,它的感染力能给予人们美的享受,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长久的记忆。大提琴的演奏艺术也同其它演奏艺术一样,是一种综合性艺术。

在大提琴开始solo的那一段就运用了几种演奏技法,在一开始进入主题的时候,作曲家就一下弓的演奏技法来演奏,随后便是上弓和下弓交错的演奏技法来表现作品特征的不一。在演奏一段后卢托斯拉夫斯基为了让作品更为新颖更为动听在第二次量化主题的时候运用了泛音的演奏技法,这是大提琴在整个作品中唯一出现的一次连续泛音的演奏,因为泛音的演奏一般在合奏的时候比较少用,一般在独奏的时候较为广泛。随后的写作当中卢托斯拉夫斯基又运用了滑音的演奏技法。(如图7):

像这种演奏效果光从听上面来看的话就是半音阶的走动,但速度比较快,从高音往低音走的话一般试用于作品的呼吸或者是休息的时候,感觉整首曲子在出现这种演奏技法之后肯定会有一个吐气,也就是华彩乐句部分。卢托斯拉夫斯基在第四次量化主题的时候运用了连弓断奏的演奏技法,在连弓断奏的演奏技法同时又运用了下弓的演奏技法。连弓断奏演奏的效果听上去感觉很像光碟卡碟的那种效果,还有点点拖泥带水的味道。(如图8):

吉首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卢托斯拉夫斯基的这个作品里用的这种作曲技法比较频繁。在作品十七次合奏的地方,作曲家是大量运用了拨奏的演奏技法,使得全曲进入短暂的睡眠阶段。(如 图9):

整首作品的拨奏部分主要都聚集在材料二,因为材料二主要都是以弦乐为主的, 弦乐齐拨奏的时候,音响效果有点像竖琴所演奏出来的声音,一般的大提琴独奏曲很少有大篇幅的拨奏阶段。本来大提琴拨奏的时候声音就很暗淡,独奏听的就是过瘾,如果大提琴在单独演奏的时候出现长篇幅拨奏,那换作是我在听那我也应该觉得没什么意思了。

三.和声构造 1.音块

在说到音块之前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现代主义先锋派,什么是古典音乐派,那么现代音乐和古典音乐的主要不同的因素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区别应该是它们的和声效果,以及和弦的运用大不相同,古典音乐大多数讲究的是,悦耳动听,华丽的和声效果,比较通俗易懂的表现手法。而先锋音乐演奏出来的和声效果大多数都是比较“不规范”,这里的“不规范”是只没有按照传统的和声手法来写。这个作品为甚么属于先锋音乐,就是因为它的和声效果肯定与以往古典派浪漫派的肯定大不相同,举个列子,我听过很多古典音乐家的一些作品,也听过一些先锋派音乐,不说其它的,光是这两种音乐派的作品结尾的时候就是完全不相同的,古典音乐派在作品结尾的时候始终都是从属七和弦到主和弦,而现代主义先锋派在结束前的时候基本上都不是从属到主的,有的几乎

吉首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并不在一个调上。结尾的时候都有一种离调感。这就是古典音乐和先锋音乐一个最直接的区别,而且古典音乐的单旋律在走动的时候,大多数会保持在一个调上,偶尔转一到两个调。而先锋派音乐在单旋律走动的时候,基本上是不能以调的形式来看,因为它们行走的音几乎让你看不懂,相当自由,从来都不会被局限在某个调内。

这首大提琴协奏曲从和声效果以及结构形式来看可以说是先锋派的典型作品,我仅仅对其中的一些典型的和声方法、和声技巧进行浅析。先来说说管乐的和声形式和效果吧!第一次出现带有和声色彩的地方,也就是铜管乐器第七次插入得那个地方,是先锋音乐派就典型的作曲技法,(如图10):

也许会有人说这根本不是什么和声,对,用现代的音乐理念来说它的话那就是音块,音块是指把很多不相同的音又不能组成简单和弦的音,在同一个时间一起演奏出来。它是一个纵向的形式。图中的三条旋律是三个相邻的小二度,先看第一条单旋律,是以A音开始的,第二条是以降A音开始的,第三条旋律是以G音开始的,在古典音乐是看到这种音型的。这像是和弦吗?不像,结合听音响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这是极不和谐的三个音,在一起演奏的效果是相当不和谐的,非常嘈杂和不安,但是先锋派的主要和声来源也就跟这种效果差不多,也许这就是先锋作曲家与古典作曲家不像同的地方吧!这是整首作品中运用到的一个新型的和声技法。在看看作品的第六十二次合奏的地方,这个地方与上面说到得这个地方,其实说白了,和声效果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但是一个音的不相同就可以改变整个和声效果,(如图11):

吉首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旋律一是以G音开始,旋律二是以升F音开始,光看这两种旋律,发现它们的音程性质是个小二度,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个音看作为经过音,再看第三条旋律,是以C音开始的,第四条旋律是以降D音开始的,那我们从低音往高音一次排开的话这可以看出来就是两个小二度和一个增四度,我们可以把它们看做为E、F、B、C的组合,这种和声效果跟刚刚说的那一种和声效果是有区别的,音变了都有区别,何况音程性质变了,这里出现了以个增四减五度,有一种属七和弦的感觉,这种和声效果听上去带点属七和弦的色彩,这无非就是音快。

2.音流

音流是几种乐器同时演奏时,方向几乎一致,跨度不是相当大的情况下称为音律流进行,音流是作品横向的进行方式。音流进行是整个作品通篇都有的作曲技法,有的似乎把一些旋律之间的音程关系升高几度,有时候降低几度,但是它们的音程性质始终是没有改变的,因为现代主义先锋派的特点就是在这些地方表现出来的,下面我再来说说弦乐部分的和声特点和效果。

在作品的第七十次合奏的地方,也就是作品的第二大段,整个作品的这个阶段比较抒情,流畅,在流畅中又带点凄凉的感觉,而且在主旋律进行时,你却不知道它演奏的一些规律是什么,而且调性很复杂,用现代的说法来看那就是音流。你只知道音流进行时变化音相当的多,和弦也比较复杂,演奏的方向也几乎相同,但是你很难分辨出它们的调性转换,但一点我可以肯定它们在演奏各自的旋律时都是非常的自由,非常的开阔,不受任何调式的拘谨,也没有一定局限性,(如图12):

吉首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无论从旋律上来看还是从节奏上来看都相当的自由,而且很难分出作曲家所用到得和弦。从低音往上看,别的没什么不相同,但是出现的音程性质有大二度、小二度、增四减五度、以及小六度,这些音程关系放在一起便够成和谐中穿插不和谐,使得旋律相当的优美而悲伤,这可能是作曲家刻画受害着被迫害是的心情吧!从音响效果上来听的话,是与古典音乐的效果不相同的,至少从首调来看你不知道它们走的是一些什么音,走的是一些什么调。整个作品的弦乐部分都是由这种和声形式来表现出来的,在古典音乐作品里,有些可能出现过这样的手法,但在古典作曲家的眼里,有以点点这样的手法就够了,但是在先锋作曲家的眼里,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在作品的第八十二次合奏的地方出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和弦,也可以说那不算和弦,只能说是音流进行。演奏这些和弦的时候,也就是作品快到高潮的时候出现的,我从最低的音往上说,有E、G、B、D、降G、降D、F、降A、C、降E,我们看到这有十个不相同的音,它们组在一起,而且是一个很强的演奏力度,这就说明作曲家就是要突出这个和弦的重要性。光看下面四个音可以一目了然,是个小七和弦,也就是大调的三极七和弦,但是接着往上看的话,便可以把你弄糊涂,最下面作曲家用小七和弦就是要让听者知道这是和弦,并不是什么乱演奏的几个音,但是光一个简单的七和弦不能达到作曲家想要的效果,所以作曲

吉首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家在高声部加入了一些所谓的和弦外音。在作品的最后一段里,作曲家始终把这个和弦当做换气的地方,一直延续到快结束。

结 语

本人通过对这首大提琴协奏曲的浅析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无论是从作品结构上,节奏上,还是从和声的处理上面都学到了很多,而且更加深了我对写作的兴趣以及一些写作的作曲技法。而且我还了解到先锋音乐和古典音乐的一些结构上和效果上的区别。在写作的日子里,可以说是自己给自己认认真真上的一堂大课。每当我在听这个作品的时候,总是会想到卢托斯拉夫斯基在写这部作品时的心情,因为这个作品的每个亮点都代表着作曲家写到那个地方时的心情,所以我听是体会,看是学,写就是把自己所学到得知识表现出来。在浅析的作品当中我曾多次上网查阅一些资料,几乎把整个网络翻了过来,才找到有关这个作品的一些资料,在论文写作的过程当中还多次找到指导老师让他给我指点和教导。

完成论文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脑海里又多了一些新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我将永远的存储在脑海里,每当自己在写作品的时候,我都会尽量的用到其中一些作曲技法。

参考文献:

[1]《20世纪西方作曲技法》季家锦著

华乐出版社 2000年出版 [2]《现代乐理教程》童忠良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3年出版 [3]《现代记谱法教程》童昕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3年出版

[4]《现代音乐分析方法教程》姚恒璐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3年出版

[5]《二十世纪音乐的和声技法》瓦尔德·基泽勒著 杨立青译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6年出版

[6]《乐器法手册》梁广程 潘永璋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年出版 [7]《管弦乐队配器法》牟洪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9年出版

[8]《申克音乐分析理论概要》 于苏贤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3年出版

第12篇:音乐毕业论文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中文):

(外文):

学 科 部: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目 录

摘要..........................................................................1 一引言........................................................................1 二古筝的起源..................................................................1 三古筝的结构..................................................................1 四.古筝的发展

3.............................................................................

44.............................................................................5 5.............................................................................7 6.............................................................................9 7............................................................................10 8结束语(宋体小四号字) .....................................................11 参考文献(宋体小四号字) ................................................................................................................................12

摘要 古筝扫摇简单的说就是手指在琴弦来回连续的扫动拨弦。其音响效果与别种弹拨乐器弹出的扫弦相同。“扫摇”是古筝演奏中常见的技巧之一,在现代创编的筝曲里,起装饰、润色、突出旋律、塑造情绪激烈的音乐形象以及丰富主题色彩的作用。它是一种组合技术,最初的技术构成是中指重勾(扫 弦)与大指托、劈、托的组合,后来改进为

指重

勾(扫

博导)与大指 摇 指的组合,是古筝摇指技巧派生出的特殊技法。本文以扫摇技巧作为研究对象,以各乐曲作为分析蓝本,对扫摇在各乐曲中的运用进行分析,了解了扫摇技巧的技法特点,这样对日后的弹奏会有所帮助。 关键词:古筝演奏技法;传统;当代;发展古筝

引言

古筝是一种具有优美音色和丰富表现力的繁弦弹拨乐器。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秦朝盛行于今陕西一带,所以又称秦筝。由于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流传,古筝在型制等方面形成了很多种类。有音色古谱、含蓄,韵味浓郁的十三弦仿唐丝弦筝。有音韵清新、流畅、发音灵敏的钢丝弦筝。有间于前两者之间的尼龙钢丝弦筝。现在最常见的是21弦的S型的筝。

在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无论从乐器的构造、演奏方法还是乐曲的创作上,古筝这件乐器一直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诸多演奏家和作曲家所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着。20 世纪 50 年代起,随同文化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古筝有了飞跃性的创新,作为一门专业进入全国部分高等艺术院校进行推广,古筝艺术家从民间走进高校开始执教。古筝艺术得到广泛传播,从乐器的形制构造、演奏技法、理论研究、教学方法与乐曲的拓展上获得了极大丰富。20 世纪 80 年代,古筝乐曲的创作从题材选择、表现手法、创作思维、演奏形式等多方面做出很大革新。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复合型”的演奏家,他们在古筝的创新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 提升教学理论的同时,发明新的演奏技法并挖掘出古筝不同的音响效果。例如一些演奏家借鉴琵琶、吉他等乐器创新古筝指法,像左右手同时轮指、左右手同时摇指、敲击琴的不同部位、非乐音煞弦等等,这些创新技法为古筝乐曲的创作提供广阔的表现空间。

与此同时,古筝乐曲创作的创新思维也推动着古筝技术的革新发展。可见,多元化的创作思维丰富着古筝乐曲的织体变化,同时新的演奏技法为乐曲创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条件,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一.古筝的起源

筝,统称“古筝”,史称“秦筝”,流传至今己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通过时代的变迁、历史的发展、人文地理的影响等因素使古筝形成了流派纷呈、风格多样、演奏技术不断革新的多元化局面。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既善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够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的生动诗句,描绘了筝的演奏艺术达到令人神弛的境地。筝在我国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筝就已流行于秦、齐、赵等国。其中以秦国最为盛行,故素有“真秦之声”、“秦筝”之称。对筝的起源,说法不一,主要有三种见解:第一种认为:筝渊源于瑟。唐赵磷《因话录》记述:“筝,秦乐也,乃琴之流。古瑟五十弦,自黄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后瑟至二十五弦。秦人鼓瑟,兄弟争之,又破为二。筝之名自此始。第二种认为:筝是由秦国名将蒙恬所造或蒙恬所改革。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记载:“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蒙恬改于十二弦,变形如瑟,易竹于木,唐以后加十三弦。”这一段文字记述了蒙恬曾改革了筝。第三种认为:早期筝是五弦竹筝,筑身瑟弦。从历史材料看,早期筝与筑更为类似:都是筑身,都是竹制,都是五弦。总之,筝很可能来源于一种大竹筒制作的五弦或少于五弦的简单乐器。年代当在春秋战国时期或春秋战国之前,不可能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代。

近年来,筝的演奏艺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筝的改革也进行了多种实验,制作了 多种优质精美的筝(如四川筝、上海筝、苏州筝);筝的转调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 已经改革了几种转调筝(如营口张力转调筝,沈阳音乐学院移码转调筝,苏州截弦转调 筝,上海音乐学院蝶式筝),这些转调筝扩大了筝的表现力,使筝更便于参加合奏和伴 奏。

二,古筝的结构

乐器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人类科技和文明的进步.千百年来,人类已经发明上千种乐器.其中,中国的民族乐器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但是相比西方科学界对西洋乐器的研究,我国对民族乐器的原理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的却非常少整个民族乐器制造工艺主要依靠手工制造者口述经验传承,导致民族乐器的设计存在缺乏科学性、使用寿命短、产品质量不稳定等诸多弊端.古筝是我国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弦鸣乐器之一,与其他弦鸣乐器一样是由4部分构成:激励系统、振动系统、传导系统、共鸣系统其中,激励系统是弦乐器振动的能量来源,对于古筝而言,就是拨动琴弦的“义甲”.古筝的振动系统即琴弦,是引发古筝声响的核心部件.然而,光靠琴弦振动带动周围空气介质的振动而发出的声响是远远不能满足古筝演奏需求的.这就要求古筝的琴码作为传导系统,把琴弦的振动传递到古筝的共振系统———共鸣箱 .古筝的共鸣箱不但能够作为共振系统,放大古筝的声响,同时,它独特的形状也决定了古筝圆润的音色.所以,古筝发出的乐音质量很大程度上由共振系统决定.所以,西方对 弦 乐 器的研究重点大多集中在共振系统上。

现在的古筝是经过历代古筝大师的改良演化而来的,并非一成不变的.然而,国内对古筝改良的进展仍然十分落后 ,尤其是单单凭借主观感觉来判断改良效果,缺少严格的理论试验验证,缺乏说服力.

三.古筝的发展

20 世纪以来,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以及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筝曲的表现内容以及演奏技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新的表现内容和审美观所带来的新的审美价值取向激发了许多学者强烈的改革与创新欲望,于是在古筝形制与演奏技法上进行新的探索与尝试。然而,任何一种艺术的革新都是当时社会文化功能的体现,古筝艺术也不例外,下面以时间为线索, 简单回顾与梳理古筝的形制发展和技术流变过程。

从文献中得知,筝在公元前 5 世纪已经存在,形制类似瑟的筝存在,弦制为五弦筑。虽然音乐史未见西汉时筝的记载,但在秦、汉两代,筝已经有了相当普遍的发展,并在形制与制作上有了逐步的改进。“魏晋时期筝的基本定型为十二弦,多用骨甲代指并出现了“促柱”的转调手法”。随后“十三弦”筝开始在隋代流行,在唐代音乐中的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中得到广泛使用。并且,筝还细分为弹筝、云和筝、扎挣等不同类型。进入明代,筝的音域得到进一步扩大,多为十四弦、十五弦,清末发展为十六弦。直到 20 世纪初,由于地方差异,古筝形制虽有不同,但也相差不多。乐器的改革与乐曲创作是不可分离的,例如何 育斋为使古筝方便演奏于弦索,在广州将其进行改革,琴长只有二尺四寸,使用十六根铜弦,放在膝上演奏。随着演出形式增多,为了适应合奏与舞台效果,他又尝试把琴面加宽,筝体加长,琴柱加厚,这样使音色、共鸣改善很多,并把铜弦改为钢丝弦。1958 年吕殿生演奏自己移植的筝曲《英雄们战胜大渡河》中,发觉使用十六弦筝很难演奏出乐曲的磅礴气势,斗争场面。便与导师曹东扶研究后,由十六弦增至十八弦。对古筝音板的制作材料、琴弦长度、制作弧度有了相应的要求与设想。20 世纪 50年代末,王巽之与徐振高成功研制出 S 型 21 弦古筝,将筝的尾部栓弦处改为 S 型,音色、音量有了明显改进,同时研制出钢丝 弦外包裹一层尼龙丝,这样与 S 筝一起使用不仅扩大了音域,而且丰富了音域、音量的变化,这一新的研制成果被定型为通用常规古筝形制。 然而,随着乐曲不断更新,一些筝家大胆设想,对古筝形制继续创新研究,在 20 世纪 50 年代,王巽之首创双筝演奏,为了解决转调这一难题,他使用不同音阶的两台筝演奏一首乐曲,但这一办法很是麻烦,并很难普及,50 年代后期,各音乐高校和筝家把研制优良的转调筝,视为新的重要课题。“1958 年张子锐设计一台用岳山截弦变调的 31 弦筝,并同北京民族乐器厂共同研制十六弦转调筝”。20 世纪 70 年代由东北营口乐器厂研制出,用五声音阶定弦,把琴弦张力大小改变升降半音的办法,使古筝达到转调的目的,在演奏技法上和传统筝是一致的,但在音准上却很难控制,当时创作了很多转调筝作品如《思想起》等。“这一时期还有苏州民族乐器一厂研制踏板截弦转调筝,如 26 弦五声音阶筝、41 弦七声音阶筝:沈阳音乐学院张坤、崔作新研制的踏板移码试转调筝等。随后,上海音乐学院何宝泉与天津音乐学院乐器室姬宝树共同研制了蝶式筝,它的外形由两架筝合并如蝶,在弦距间增加半音和变化音,可以随时调整。近期,中央音乐学院李萌教授与上海民族乐器厂合作共同研制发明 了多声弦制古筝,整体加长,右面 21 弦和 25 弦不等,左面 16 弦,站立式演奏,大大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并借鉴箜篌琴弦,研制了七声琴弦,这样可以缓解音色的张力不够,转调时的控制力困难的问题,既不容易断弦,还适合乐曲的张力。

当然,一切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除了把古筝这一乐器作为物理声学来研制外,还不能有失中华民族的传统,古筝琴弦的音域局限性既是这件乐器的缺点,但也是民族乐器的一大特点。我们在丰富古筝演奏技术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些古筝原有的古朴音韵。例如在琴弦的更新上,会失去原有的传统声音,在形制的更新上会失去原有的典雅。因此,我们在改革的基础上,始终有一点要警醒——不能迷失对传统筝民族特点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从上述古筝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中可以看出,筝乐的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是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体制与改革起到了根本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古筝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纪元。专业院校的成立,使古筝专业化、规范化。*期间这一特殊时期使古筝在夹缝中成长。80 年代改革开放,使古筝得到自由宽广的发展空间。如今在多元化时代的影响下,古筝这一传统乐器在国内国外得到普及,并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古筝基本指法的弹奏方法与手型

1、演奏姿势:演奏的姿势对于演奏者表达自己的内在感受和乐曲的意境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演奏时的身体动作与乐曲的意境相辅相成,令人赏心悦目。而依据敦煌壁画中的弹筝图像分析,古代有三种基本演奏姿势:分别为平置坐弹式、斜置倚弹式、立置坐弹式。

2、夹弹法与提弹法:夹弹法流传最广,是一种传统奏法,使用最为普遍。夹弹法是手指弹弦方向从斜上方到斜下方,角度呈45度,发音厚实,音质饱满。是以手指和手掌的力量向面板方向运力,利用向下的力量使琴弦发生上下震动。提弹法的手指弹弦方向是从斜下方到斜上方,角度呈45度。其发音清脆明亮、音质干净,是一种悬手弹奏的方法。演奏时需要手指、手掌、手腕、关节密切配合,向手心方向用力。

3、基本演奏技法的特点:

(1)传统左手技法:以按弦为主,在琴码左侧用按、颤、滑的手法筝弦,控制琴音变化。其基本任务是饰音,即润美音色,装饰旋律,形成筝曲独特的旋律特点。左手弹奏,或只起装饰作用,或增加旋律的个性,或强调旋律的地方风格。左手按音最为理想的位置在筝柱左侧约16厘米处。而这点是依据琴弦的张力和左右伸展的适度来决定的。因为离筝柱越近琴弦张力越大弦紧按不下去。反正则越松软,张力也小了。

(2)传统右手技法:右手技法有托、劈、挑、抹、剔、勾、摇、撮等,主要是大、中、食三指的运用。不管是托劈勾等还是撮轮等,其核心原则是以大指为轴心,音列内八度的勾搭技法为特点的技巧规律。右手技法以弹弦为主,活动于琴码右侧,其基本任务是弹奏音律,使旋律显出流畅华丽的气质,是筝独具特色的旋律装饰手法。用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四指弹弦发声,操控节奏与音的强弱变化等。右手技法又分为单音、多音、持续音技法等。传统的古筝多以右手弹奏、左手按弦为主要手法,随着音乐表现的不断丰富,在传统音乐中左手的揉吟按滑逐渐参与了旋律的演奏,充实了伴奏的音效,后又增加到现代筝派许多多元化的表现手法,如拍打琴板、模拟音效等等。

这里介绍一些古筝最基本、最常见的弹奏手法与指法的记谱符号:托:用大指弹奏;勾:用中指弹奏,是从外往里“弹”弦,中指弯曲超前略伸;抹:用食指弹奏,向手心的方向弹弦,小关节弯曲;打:用无名指弹奏,无名指向里拨弦;提:用小指弹奏,手

指自然下垂,呈掰腕子的手型;劈:用大指向外弹奏,一般要扎桩;大撮:用中指和大 指的组合,手指并拢,自然弯曲,中指大指撑开,虎口呈圆形;小撮:用食指和大指的 组合,两手指一定要指尖弯曲;花指:由大指快速连托从第一根弦向上连续托奏;刮奏:与花指一样的奏法,有时候根据曲子有左右手交替,也因曲子有时在琴码的左侧或右侧;琶音(一般标在音的左边):常演奏和音、和弦或分解和弦;点奏(又叫轮抹):一般用食指左右手交替弹奏。

以上介绍的,只是古筝的一些基本表现手法,古筝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能够演奏各种不同风格的曲子,中国古典的、异域风情的、传统韵味的、浪漫欢快的以及现代的种种元素,所以还有多种多样的弹奏手法需要慢慢练习、慢慢体会。

五.古筝曲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筝已流传至许多地区,秦、汉两代已发展得相当普遍,早期筝的表演形式主要是以弹唱为主,随着相和歌的兴起,筝开始逐渐转变为主奏乐器,而在制作形制的变化同时,曲目既有前代的《驺虞》、《鹿鸣》等雅曲,又有当代民间的小曲。东晋、南北朝时期,吴歌和荆楚西曲在清商乐中大量使用,并用筝来演奏,代表曲目有《三洲曲》、《采莲》、《乌啼》等。宋、辽、金、元这一时期受战乱的影响,唐代音乐大部分没有保存下来。但在宫庭燕乐中筝仍有多种演奏形式,如齐奏、独奏与舞蹈、弹唱等。然而,由于当时清末战乱加上乐曲仅靠艺人口传心授,在明清盛世的五百年间,许多有价值的古曲、演奏形式、定弦方法没有传承下来。但幸运的是元、明流行的“弦索”六十余套得到保存,演奏形式为古筝、三弦、琵琶、箫、管等乐器合奏,它给我们带来宝贵的研究价值,并把这一传统演奏形式流传至今。派,浙江、潮州、汕头、大浦等地区为南派,之后逐渐细分为“九派”。这一时期,筝曲在一些社团、音乐集会中开始流传,有丝弦合奏、还有民间的曲牌和唱牌。建国后才把仅存的一些筝曲整理出版。如:由山东琴曲发展而来的山东大板曲《高山流水》、《鸿雁捎书》等;由山东琴书发展而来的小板曲:《上字开门》、《降香牌》等,还有些乐曲是由山东吕剧、柳子戏等发展而来;如由山西榆林小曲发展而来的秦筝曲《道情》、《掐蒜苔》等;由河南传统板头曲,也称为“中州古调”发展而来的河南筝曲《叹颜回》、《剪剪花》、《满舟》等;由潮州汉乐、细乐弦诗乐发展而来的潮州乐曲:《出水莲》、《平沙落雁》、《登楼》等等,这些宝贵的乐曲都是当初以手抄本形式流传至今的。 1.20 世纪初至 1948 年

20 世纪初,民间筝乐活动以地域性为代表初具地方风格特点,当时大致分为南北两派:河南地区、山东地区、陕西地区为北派,浙江、潮州、汕头、大浦等地区为南派,之后逐渐细分为“九派”。这一时期,筝曲在一些社团、音乐集会中开始流传,有丝弦合奏、还有民间的曲牌和唱牌。建国后才把仅存的一些筝曲整理出版。如:由山东琴曲发展而来的山东大板曲《高山流水》、《鸿雁捎书》等;由山东琴书发展而来的小板曲:《上字开门》、《降香牌》等,还有些乐曲是由山东吕剧、柳子戏等发展而来;如由山西榆林小曲发展而来的秦筝曲《道情》、《掐蒜苔》等;由河南传统板头曲,也称为“中州古调”发展而来的河南筝曲《叹颜回》、《剪剪花》、《满舟》等;由潮州汉乐、细乐弦诗乐发展而来的潮州乐曲:《出水莲》、《平沙落雁》、《登楼》等等,这些宝贵的乐曲都是当初以手抄本形式流传至今的。 2.1949 年至 1965 年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教育体系和音乐团体开始建立起来。各地古筝艺术家纷纷崭露头角,各流派的代表人物也相继受聘到音乐院校和艺术团体,他们在延续几千年的口传心授的民间传授方式同时,逐步使教学步入专业化、系统化的轨道,积极挖掘传统曲目并出版教材。同时接受西方音乐文化,创作出许多赞美新中国的作品。如赵玉斋创作的《庆丰年》、《四段锦》;刘天一创作的《纺织忙》;曹东扶编创的《闹元宵》;任清芝编创的《幸福渠》等。 3.1965 年至 1976 年

*期间,传统音乐、民间艺人遭到严重的迫害,筝界赵玉斋、王巽之、曹东扶等人也在其列,这一时期的艺术创作几乎空白,并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当时演奏者只可以演奏革命歌曲或样板戏片段,如《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进入 70 年代以后,古筝艺术家们开始创作改编出一批政治性很强的筝曲,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丰收锣鼓》、《东海渔歌》、《战台风》、《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这些作品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直到今天还广为流传。 4.1977 年至 1986 年

这一时期古筝乐曲进入新的阶段,艺术家们开始开拓新的演奏技法与音乐题材,随着演奏技法的丰富,乐曲风格也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如八十年代初范上娥采用藏族民间音乐题材创作的《雪山春晓》;李玫、周吉、邵光琛创作的《木卡姆散序与舞曲》;曲云创作的《香山射鼓》;周延甲创作的《秦桑曲》等。在这之后出现了飞跃性的转变就是“快速指序”乐曲的出现,如《井冈山上太阳红》、《打虎上山》、《霍拉舞曲》等,这些由赵曼琴创作的作品,体现出古筝技术的变革进入了一个的新的历史阶段,此时,由李焕之创作的《汨罗江幻想曲》开创了古筝协奏曲的先河。 5.1987 年至今 八十年代末,“新筝乐”蓬勃而起,无论从技术角度上,还是曲风创新上都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代表曲目有:徐晓林创作的《黔中赋》、《抒情幻想曲》、《剑令》等;王中山创作的《溟山》、《云岭音画》等;王建民创作的《戏韵》、《幻想曲》等;庄曜创作的《箜篌引》、《山的遐想》等;叶小刚创作的《林泉》等。他们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定弦方式,使用了非乐音的特殊音响,近几年中央音乐学院李萌教授为多弦制古筝创作了《铜鼓舞》、《藤缠树》、《八面风》等新作,为古筝事业作出卓越的成就,使古筝这一传统乐器演奏出无法想象的张力与爆发力。

六.古筝曲《战台风》

王昌元作曲的一首优秀古筝独奏曲。此曲是继赵玉斋《庆丰年》之后的又一作。《战台风》中的“扫摇四点”、“扫弦双食点”、“装饰密摇”、“扣摇”、“柱外刮奏”等,都是以前古筝曲目中所没有的,是古筝弹奏技巧的创新。此曲给古筝园地增添了一枝不可多得的芬芳花朵,使本来就五颜六色的古筝艺术天地更加色彩斑斓。

《战台风》曲调气势磅礴,音乐形象鲜明,快速段落紧张激烈,慢速段落优美抒情,给人一种“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之感。全曲成功地塑造了码头工人英勇果敢奋战台风的英雄形象,讴歌了码头工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乐曲的第三段正是用扫摇这种技法来表现与台风搏击的激烈场面。对乐曲的理解与赏析,全曲紧凑凝练,共由五个段落组成。

第一段:

主要描写劳动场面。乐曲一开始就表现出繁忙的码头场景,曲调热情洋溢,展现了工人们紧张而愉快的劳作。

第二段:台风袭击(散板部分)。这一段作者创新运用了古筝技法“柱外刮奏”。利用噪音来表现台风来临时的狂风怒吼,天昏地暗的景象。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段的演奏可以在乐谱的基础上,做一些即兴性的发挥。

第三段:与台风搏斗。在此段中,作者又创造性地运用了古筝技法“扫摇四点”、“扣摇、“扫弦双食点”等,使激烈的音乐形象进一步升华。这一部分重点描绘工人与 台风的搏斗。音乐激昂向上,且隐含着工人们必胜的信念。因此,在教学与演奏时必须 把握以下特点:首先,用创新技法“扣摇 上的变化,如由弱到强,由慢到快,由快到慢等,从而来表现风声由远及近、呼啸而来 的感觉。其次,通过“扫摇四点”、“扫弦双食点”等技法将音乐逐渐推向高潮,这时力度上不能泄下来,一直要保持在很强的力度上,直到高潮结束。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展现码头工人与台风激烈奋战的场面。

第四段:雨过天晴。台风过去了,码头工人为自己战胜了这场自然灾害,保护了国家财产而感到自豪。本段曲调明亮悠扬、抒情宽广。此段弹奏时注意:再次,大指摇的音色。其发音要柔和、轻巧。第五段:欢腾的码头。本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工人们重新投入紧张而热情的劳动。除旋律上稍有变化外,速度、力度等方面也较前面更加激烈、更加气势磅礴。最后全曲在欢腾的高潮中结束。

《战台风》是一首抗击台风而成激烈场面的乐曲,这首乐曲表现的也是与台风搏斗、抗击的激昂情绪,所以它必定会选用扫摇这种激烈且快速的技法,这种技法所表现出来的音色是强烈的,所以用这种技法才能更形象生动的表现乐曲情绪。扫摇演奏时,表现“战台风”的个段落要注意衔接自然、紧凑,曲谱中当左右手同时出现刮奏时,仍需要按照进行中的节奏速度到下一旋律,这样才能使乐曲旋律始终在激烈的气氛中回旋,从而表现出“战台风”的激越情景。扫摇指法以一对三弹出,起突出旋律渲染激烈音乐情绪的作用,效果上很有气势。用扫摇符号表示,即中指连扫两弦,大指同时摇出第一个劈指,弦音保持在一个八度音程。

七.对古筝技法前景的展望近几十年中,由于弹筝者的增多和对古筝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演奏技法上已有了很大发展)))从单手(右手)弹奏到双手同时弹奏,从摇指的出现到快速指序的应用,无一不增添古筝这一传统乐器的魅力,使其具有时代特点,顺应了时代要求。尽管如此,但从乐器演奏的发展角度来看,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还不够平衡。这种不平衡表现在: (一)手指间技法的发展不平衡

古人弹筝把小指列为/禁指0,意思是弹筝时不能使用小指。而古筝技法流传到今天,现代筝的演奏者仍没有重视对小指的启用,小指一直处于辅助性的地位,如大指摇指时,小指扎桩作为支撑点,起到平衡手指的作用,或者偶尔用于拨弦,小指始终没有正式地参与弹奏的行列,而成为/闲指。如何在筝乐演奏中很好的运用小指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左右手技法发展的不平衡

古筝传统的/音韵体系0使得古筝演奏者多只训练右手弹奏的基本功,左手只做吟、揉、滑、颤的练习,这样一来便造成了左右手的技法发展不平衡。有些演奏者,在弹奏右手技法时表现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左手的弹奏,就不如右手那样自如了,一旦遇到左手弹奏时,演奏速度也明显下降,这便是古筝演奏中历来把弹奏技法重点放在右手而忽略对左手弹奏能力训练的结果。当然,左手在演奏中也有其不可缺少的作用,传统乐曲中的/以韵补声0就是靠左手在琴码左侧以吟、揉、滑、颤技法表现出来的,这正是古筝比其它乐器更具魅力之所在。然而,这一优势又使古筝的技法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开发左等手的使用,使左手的弹奏如同右手的弹奏一样,能够灵活自如地完成快速高难度的弹奏技巧,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在古筝的教学与训练中必须要求左右手同时进行训练,也就是右手能弹奏的技法,左手也必须能弹奏,并且在速度、力度以及熟练程度上有一定的要求。其次,左手的/以韵补声0的特点,不仅应该保持,而且应该发扬,不能因为重视弹奏技巧就丢掉原有的特点,忽视了古筝演奏的韵味。

我们应该保持左手原有润饰技术的同时,坚持发展右手取音技术,使/音0/韵0相结合的传统风格得到更高层次的实现。那时,我国古老的筝曲艺术定将迎来它的另一个春天。 参考文献 [1]王运《.近十年来古筝左手演奏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研究》[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4年B07期90-96 [2]杨凡《以当代古筝演奏新技法看文化脉络中的传统音乐》[J].福建艺术, 2007年3期65-66 [3]王小平《近年古筝左手技术的发展与筝曲音乐风格》[J].人民音乐, 2001年12期34-36 [4]赵毅.《古筝演奏技法的流变及其当今教学中的问题》[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7年2期33-39 [5]李晗.《谈古筝演奏技法的创新与发展方向》[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1年4期58-60 [6]赵曼琴《古筝快速指序技法概论》[M].国际文化出版社, 2001年 [7]周耘.《古筝音乐》[M].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0年

[8]阎小力.《传统筝曲演奏技巧对风格特点的影响》[J].秦筝

第13篇:音乐毕业论文

音乐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培养的内涵及其意义,明确了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从文化素养、审美鉴赏能力、思想道德素质、智能素质、心理素质、创造能力等方面,全面论证了音乐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作用。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音乐的艺术感染力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助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大学生

(www.daodoc.com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 前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久前给人类的教育活动重新下了定义,教育的意义正由原来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传授知识的活动改变为能够导致创新学习的交流活动。21世纪的基础教育的重点不在是单纯的教与学,而是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商。对学生评价的标准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重点侧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这说明了素质教育已成为国际性教育目标。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音乐以其特有的方式在社会发展、个体发展以及教育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记载和传承着人类的灿烂文明,担负着探索人生要义的使命,承担着指导人生道路的责任。音乐在使人深刻体验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音乐与人生瞬密相连,它以人的生存愈识为中心,反映人的本质,展示人的心态,塑造人格。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达到心灵陶冶和塑造人格的目的。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养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把每一个孩子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美人格到极优秀的程度。”这一观点对我们的音乐素质教育很有启发。本文在认真总结和吸收国内外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在音乐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希望本文中的论点能够对工作在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内涵及其意义

音乐是人类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精神文化,普及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提高人们的音乐文化素质尤其是提高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是关系到未来人才知识构成和能力范围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塑造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 1.1音乐文化素质培养的内涵 1.1.1音乐文化

文化是人类创造出的文明成果对人自身的改造,是人类社会的产品。我国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认为:“文化是既作为人类在人本身的自然及外部自然的基础上,在社会活动中创造并保存的内容之总和而存在,又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创造活动而演化。”

我们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文化也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音乐文化属于精神文化的层面,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是自然美的精练、浓缩与升华。它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融入一个个音符之中,“是人类交流的一种基本形式,表达不同社会群体、种族、阶级和阶层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感。”

“人创造文化,而文化又影响着人,渗透于人,塑造着人。”具有对人的“以文而化”的作用,人们在从事音乐文化过程中可以接受文化熏陶,随着音乐深入人的心灵,文化渗透于人,塑造着人,使它因此美化。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在这里不是单指音乐,而是突出了它的音乐类的文化性。 1.1.2音乐文化素质

素质,“一般指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条件与后天由长期的学习、训练和熏陶所形成的各种能力,和对这些能力的形成起着长期稳固作用的后天性生理心理条件。”

音乐文化素质同素质一样,除了是指由人的遗传因素决定的音乐察赋、音乐感和潜能以外,当然“还包括人们通过后天的学习、感悟形成的对音乐的理解、懂得了某些音乐知识,经过训练掌握了某些音乐技能,经由亲身参与的音乐表现增强了创造音乐的能力等,”这些是后天学习和教育的成果。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后天学习,除了指书本上的学习外,更重要的是指参与唱歌、演奏、听音乐会等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学习。这里所说的教育,除了学校的教育外,还包括社会环境的教育、家庭的教育等,其中于无意识间受到的教育就是我们常说的“熏陶”。

通过后天的培养学习,外在的精神文化产品可以内化为人本身的素质。一个时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内涵、水平,就可以通过这个时代人们具备的音乐文化素质水平来体现,这个时候,社会音乐文化的内涵就己经涵化为人本身的音乐文化素质。(www.daodoc.com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 1.1.3音乐文化素质的培养

音乐文化素质培养,作为人的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素质教育做了很好的铺垫。 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包含音乐知识、音乐技能、音乐精神三个层次。但是如同其他一切教育一样,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灌输和给予,在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其内在的感受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一定音乐欣赏能力的人,使他们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快乐,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激发人们对音乐美的爱好和追求,在潜移默化中导致个体的精神陶冶与社会群体的和谐、稳定、健康向上等功能与效应,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以达到通过音乐来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与全面的素质的目的。

当然音乐文化素质的培养,不可能一跳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循序渐进,使大学生们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将音乐文化的内涵慢慢的吸收,并形成自身自然掌握的一种技能、修养。同时培养还要注意自我修养培养和接受教育培养相结合,更有效地提高大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水平。

1.2音乐文化素质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意义

大学生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是实施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学校教育改革和当前社会经济的形势下,针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相应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具有特别深远和现实的意义。

1.2.1音乐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艺术感染力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人文情操 音乐作为人类交流的一种基本形式,表达着不同社会群体、种族、阶级和阶层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感。音乐与其他艺术一样,包含着人类文化的共性与个性。它绝不只是消遣、娱乐的生活点缀,而是人的感性生命存在本身。音乐,能够帮助人类认识自身,包括思维模式、价值理念及行为方式。

音乐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是氏族公社的ilr物,其目的在于传授生产经验和斗争知识、组织公社成员同心同德对抗与自然界的斗争。原始的音乐文化,是对当时社会实践的反映,与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紧密联系。《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从《诗经》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人民在劳动时歌唱,在婚礼上歌唱,在祭祀时歌唱;能歌者能得其意中人,能乐者能有其幸福家,无论婚丧嫁娶或重大节日,总是有音乐相伴、歌声相随。

音乐有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深处,如果教育方式合适,它们就会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合适的教育,心灵也就因此而丑化。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容炉”。(www.daodoc.com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

音乐文化与音乐培养,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情趣和思想品位方面同样有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充分解读、欣赏音乐作品的人,被音乐艺术感染、吸引的人、其内在思维与外在行为必然与唯美的价值取向结缘。音乐虽源于自然之声,但它却常常与人的心灵感受相融合。音乐是灵感,是心灵深处的情感体现。音乐讯息,能给与人们欢乐、悲哀、宁静、急躁、爱恋、高尚、愤怒等丰富多彩的感觉,音乐的内蕴以人的情感为轴心,对人的感染力极大。当音乐作品,音乐文化达到了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效果,其意义实际上己经超出了原有作品本身而进入了塑造心灵的境界。

我们在建构和谐社会文化,大力倡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推崇“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其基点,就是源于对人们内心情感的引导和调动。人们通过对音乐丰富内涵的解读和领悟,通过音乐审美活动,达到弘扬人文品格,提高人生境界,从而提升文化素养的目的。 1.2.2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全面素质发展

音乐文化素质培养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以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内容,就其实质即是“音乐审美素质培养”。它不仅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创造能力;还通过音乐审美活动过程给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及智勿以重要的影响

1.2.3大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直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要通过积极、健康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宣扬社会主义的真善美,抵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假恶丑,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高校的思想文化阵地,使学生从中领略、欣赏、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既净化了校园文化环境,又使学生拥有美的情操,美的人生观,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首先,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其次,在教会大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音乐文化素质培养还可以帮助他们发展和谐的社会交往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再次,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有利于大学生学会正确调控情绪、增进交流和团队合作精神。 音乐对人的情绪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健康向上的音乐可以振奋人的精神,鼓舞人的斗志;优美抒情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愉悦的情感体验,放飞人的心情,安定人的情绪。在音乐文化素质培养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引导、培养大学生学会选择音乐疏导情绪、拥有情绪的自控能力。克制冲动,消除自满和偏激,对同伴和集体充满信任和热爱,富有合作精神,是一个人立世处事的重要条件。 2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作用

音乐教育应该有目的的把学生素质培养作为教育目标,因为素质表现的是人的综合、整体的生命质量,通过音乐教育能够实现它在人的培养中的特殊作用。 2.1直接作用(www.daodoc.com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 2.1.1提高音乐丈化素养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音乐教育在使学生了解音乐发展历史及相关文化的同时,扩大了音乐文化视野,提离了音乐文化素养。

音乐艺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和产生时代、历史背景以及各地区相关的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一种音乐都首先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它本身就是受着文化定义的,离开了文化,音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许多音乐作品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瑰丽多姿的民族音乐文化,又有丰富的世界音乐文化。如《阿细跳月》、《快乐的罗嗦》是彝族的民间音乐,《柞歌》是台湾高山族的民歌等。在学习和欣赏这些歌曲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区的民风民俗。《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通过观看电影,既可以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还有助于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感情。《草帽歌》是墨西哥歌曲、《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的歌曲。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许多国家的风土人情,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音乐与文学和绘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春江花月夜》是一首琵琶古曲,是根据琵琶古曲《夕阳策鼓》改编而成的,具有中国古典音乐的特征。标题借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往往取酒还独倾”的诗句,具有古诗典雅的神韵。它的音乐优美、清新,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同名唐诗中“粼粼碧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明月”诗句,好似一幅清丽、淡雅的山水画卷。《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俄罗斯民歌,和这首歌曲相关的文化相当广泛,有地理、历史、绘画、人物等等。学生首先可以了解伏尔加河的地理情况,知道了伏尔加河就像是中国的黄河一样养育了俄罗斯儿女。然后了解俄罗斯的历史背景,当时的俄罗斯是沙皇统治,人民生活困苦,贵族生活却非常奢侈。在介绍作品的同时还可以找到列宾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中作者精心描绘了十一个纤夫的形象,这些纤夫衣衫槛楼,而所拉的船却非常豪华,画面通过纤夫的形象和后面船只的对比反映出当时社会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通过这种综合的教育方式,学生可以全方位地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情感,扩大了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涌。

音乐的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如果在体验音乐的荃础上,再通过综合性的相关文化的学习,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丰畜学生的音乐体验。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更透彻地领悟音乐与诗歌、绘画、服塑、建筑等艺术门类的互证关系,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与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相互作用。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组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反映和表达了社会的基本价值和文化结构。从感官上感受音乐的同时,从文化方面去理解音乐。从音乐走进文化,又从文化进入音乐。正如柯达伊。左尔坦所说:“音乐是人类文化决不可少的部分,对于一个缺少了音乐的人来说,他的文化是不完善的。”所以音乐教育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商起着不可忽视的。 2.1.2捉高审美鉴赏及音乐表现能力

音乐艺术的美为音乐这一客体对象所具有,然而又脱离不开审美主体的感知、体验与评价,它是一种审美意识活动,也就是通过对具体的音乐作品的耳浦、耳染、心领神会所产生的精神活动。音乐的美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它对于欣赏主体来说是否能成为现实的存在,还要取决于欣赏主体的主观因素,是审美主体通过音乐实践而感受并达到更高层次的神领与愈会。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使情感与音乐交织、融合、沉淀,唤起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从而使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因此,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他们学会欣赏高雅优美的音乐作品,对其一生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美育的关键在于“情”字,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情感人,理在情中”的特征,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对丑的僧恶。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陶冶。情感因索在美育中是作为本质而存在的,音乐教育正是以情感体验贯穿始终,最终达到审美、育人的目的。学生的审美鉴赏过程是从形象直觉开始的,它是具有感染力的形象,是饱含着情感的形象。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泊与祝英台》,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中国优秀的音乐作品,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呈示部主题”柔美、深情,使学生体会到一种同窗之情的深厚情谊,“展开部的封建主瓜”阴森恐怖、相互冲突,闪现通婚、抗婚的场面,使学生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对人性的迫害。“化嫌”则充满了浪漫与幻想,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生们在被大提琴与小提琴优美旋律所倾倒的同时,也橄起了对梁祝悲惨命运的同情和惋借,对封建制度的僧恶和痛恨。音乐教育的过程正是这样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来直接感染学生,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震动。审美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不是灌输和限制。不是强加于人,而是启发和诱导,窝美于乐中,自觉激起高扬人格精神的愿望。如对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欣赏,使学生不仅感受到作曲家在不幸的遭遇中与命运作斗争的坚强毅力,而且使人进入到一种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境界之中。(www.daodoc.com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

此外,歌唱也是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能力、审美意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歌喉是每个人都有的乐器,歌唱是每个人都能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通过歌唱的学习与实践,可以使学生提高对音乐的节奏、力度、速度等的细微变化的辨别能力及对音乐整体的感受与表现能力。例如学习歌曲《爱我中华》,为了丰富歌曲的表现内容,我在原有单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增加了领唱旋律,由文艺委员担任,二声部由所有女生担任,主旋律则由男生担任,演唱时有分工、有合作,在达到各声部能熟练、和谐的演唱自己的旋律时,再进行二次分工,让喜好唱歌的同学到台上表演,一些同学扮演打击乐队,手章各种打击乐器按音乐的节奏进行敲击,另外一些学生则跳起了集休舞,学生们手拉手伴着音乐边歌边舞,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表现歌曲的活动中,既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又锻炼了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又如,在指导学生演唱《游击队歌》时,用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方法处理,以表现游击队员由远到近、再由近到远的音乐意境。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以表现游击队员灵活机动、神出鬼没的英雄形象。在演唱中,学生学会倾听、配合,使人与音乐融为一体,充分感受到作品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等审美因素,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一种审美效应。

这些情感体验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并会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欣赏层次,甚至会影响到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认识和理解。许多音乐教育家都非常关注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因为这是一个人审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好的鉴赏力不是靠遗传获得的,而需要认真的培养。只有在早期发展儿童对艺术的鉴别力,吸收好的艺术,才能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健康。

2.2间接作用(www.daodoc.com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 2.2.1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抢素质

在中国的教育方针中,音乐教育常常被放在德育的范畴里,可见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从古至今,音乐对道德的教化功能就一直为人们所重视。擂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认为音乐对人精神上能够产生影响,所以具有教育作用。他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并将音乐作为“六艺,之一加以传授,创立了人类早期的音乐教育。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近代的一些音乐理论家,如王光祁、青主也都曾强调过音乐的社会作用,认为音乐可以唤起中华民族的根本思想,具有改善人类心灵的功能。在重视音乐内在情感的同时,强调音乐的思想性、精神性。

音乐教育因为其本身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因此他所具有的德育功能就进免了枯操的说教,可以以一种令人愉悦的形式将一些深刻的思想内容潜移默化的表达出来。如匈牙利教育家科达伊认为让孩子们置身于民族音乐的丛林中,一种对祖国的深厚的感情自然地就会被培养出来,在他的思想影响下,甸牙利的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民歌和其他的民族民间音乐。这其中所渗透的爱国主义教育比单纯的说教要生动和易于接受的多。在我国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也产生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松花江上》。这些歌曲曾滋发起多少人的爱国情愉,直到现在每逢“五四”青年节,各地仍纷纷举行革命歌曲歌咏比赛。在重温这些歌曲的同时,也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课和爱国主义教育课。 优美高尚的音乐组涵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在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气“警”与“恶”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僧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它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涵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例如,在澳门回归祖国之际,那首《七子之歌》唤起了学生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游子回归祖国的喜悦之情。这首歌的歌词是爱国诗人闻一多所作,首先学生们通过歌词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歌中唱到“你可知mace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一”。当唱起这首歌时,学生们的民族责任感油然而生,祖国的命运、荣辱与每个人联系得更加紧密。又如,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磅礴的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满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给人一种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作品创作于1939年,距今已有67年的历史,但学生唱起《保卫黄河》:聆听《黄河颂》时,依然是情绪饱满,精神焕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我爱你中国,等歌曲,在雄壮抒悄、优美的旋律里,使学生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养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www.daodoc.com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6年12月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文联第五次中国作协代表大会的闭幕联欢会上,热情洋滋地演唱了一首优秀历史歌曲《祖国歌》,歌曲优美,如诉如说,抒发了他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感情。给与会的代表和电视前的观众留下了难忘的一幕,使我们了解到总书记深厚的音乐素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首创编于本世纪初的歌曲,经总书记少年时代的学唱,在其心灵上所留下的深长记忆。使我们看到了良好的早期音乐教育对于一个人成长过程的重要作用。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润,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 2.2.2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智能素质

人脑分为左右两个半脑,现代神经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是理性与计算之脑。有人称之为“数学脑气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推理等等。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是感性与艺术之脑,侧重于与形象、空间知觉、直觉等有关的内容。被一些科学家称之为“音乐脑,。只有左右半脑密切配合有机地结合,才能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思维,人的智商和智能才能提高,人的智粗才能得到发展。传统的教育主要是“左脑教育”,培养学生的理性发展成为主要目的,导致的后果是使学生的左大脑半球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使学生大脑功能低下,学习成绩下降,严重的还会导致大脑功能的损坏,影响身心健康。而音乐活动可以使人的两个大脑半球得以平衡发展,因为右脑对音乐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当音乐刺滋右脑到兴奋点时,左脑就会相对地受到抑制,得到放松,从而达到左右脸平衡发展的目的。荷兰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音乐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说明了音乐教育对开发右脑提高智力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马克思、爱因斯坦、歌德、托尔斯泰等,他们除了具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徽发大脑的兴奋点,把思维引向深处。如爱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六岁开始学小提琴,小提琴伴着他走过了小学和中学时代,音乐启迪着他的智葱和灵感,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爱因斯坦深信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有共同的动力和源泉,那就是对未知事物的憧憬。因此,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敏感度,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越灵活、越娴熟,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和得到锻炼,使大脑灵敏、聪蔽。 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如听觉、视觉能力,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的变换让学生感知和认识声音,通过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乐器的声音,提商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音乐和文字不同,它不是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它是通过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象,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的。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随之活跃起来,这些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三,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表现能力,在教学时,根据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入手,对作品的乐句、乐段、调式调性、曲式、风格等进行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较完美的演唱、演奏。这种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再现的能力就构成了理解和表现能力。以上几种能力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的提高一定会促进智力的提高,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2.2.3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形成民好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个体发展中更重要、更深层次的内在要素。作为个体的“人气其人性结构包括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性(文化性、理性)的方面,一是生命性(动物性、感性)的方面。作为社会性的个体,他要受到有形的和无形的社会秩序的制约,包括法律的、道德的理性因素:作为生命性的个体,他要满足生存的要求,包括各种欲望、兴趣的感性因素。这两方面经常处于矛盾斗争的运动中,当其中某一方面长期处于受压抑、不能满足的境界的时候,人的心理结构即处于不平衡状态,人性便呈现出某种缺陷。据权威部门统计,平均每所学校都会有30%的在校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学习压力、家庭环境、升学压力等等都是造成中小学生的心理重负的客观因素。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心情烦跪、精神紧张、人际敏感、忧郁悲伤、学习兴趣减退、甚至出现举止反常,行为偏离的现象。

音乐教育就可以释放学生们被压抑的能量,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音乐可以使学生的校园生活变得更加活泼有趣,充满生机。中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健康的身心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犯罪心理学认为音乐家的犯罪率是最低的,由此看出音乐的确能陶冶人,它可以帮助学生们超越现实中所存在的局限。生活中的种种情感体验均可在音乐中得到实现。音乐可以使学生迷茫的心灵找到慰藉,使企盼的精神回归家园,它可以给压抑或阻碍的情感提供一块栖息的绿洲。正如马克思所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好的音乐作品总是以激昂的情感、丰富的内涵、不朽的形象折射出人性的光芒和振奋的力量,阴暗、消极的情绪会被乐观、光明、积极奋发的情绪所战胜。如贝多芬的《命运交想曲》可以傲发学生从困境中站起来的勇气: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体现的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可以滋励学生强烈的爱国热忱;《丹顶鹤》的故事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感染是不知不觉又不可抗拒的,它从心灵深处给学生以真、普、美的启迪,唤起学生高尚、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把欲念、感觉、冲动和情绪修养成完整健全的心理素质。(www.daodoc.com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

《中国教育报》曾报导,大连市实脸中学打预备铃,这里听到的不是铃声,而是《牧童短笛》、《翠湖春晓》、《花儿与少年》、《步步高》等名曲,无论上课、下课、上学、放学、课间操都播放一首名曲代替,每天五首,至今,师生们已熟知了几十首中外名曲,为广大师生营造了充满高雅音乐文化氛围,对身心大有裨益。此外,跳健美操、练习歌唱都是使学生身心得到良好锻炼的有利手段。

2.2.4音乐教育能够徽发学生的创造才能提高实戏能力

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最高体现。创造能力不仅表现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强烈的创新意识,更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从现阶段学生的整体素质来看,我们的学生最缺乏的是创造性,缺乏独立探索、发现问题、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音乐教育在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则具有特殊的作用。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不确定性给学生的音乐理解与演绎提供了联想、想象的广阔空间。音乐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想象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音乐教育不存在严格的逻辑和任何形式的必然性,没有固定的答案,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是有所不同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欣赏中音乐的旋律、节拍、节奏、调式调性、和声等音乐语言所描绘的音乐形象通常带有模糊性和非具象性,这为丰富学生想象、发展形象思维、徽活灵感、促进创新提供了自由、广阔的空间。如在欣赏民乐《白鸟朝凤》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可以用画画、表演、讲故事的方式表现自己对这部音乐作品的理解,结果有的学生画了一幅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有的同学走到讲台前,把黑板擦当作惊堂木,绘声绘色地讲起森林里两只鸟儿“吵嘴”的故事⋯,再比如在欣赏管弦乐《闲聊波尔卡》时,让学生随音乐想画面、想情节、编故事,并按组提前进行分工,这样,同学们带着问题开始认真的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想象音乐。音乐结束,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这样描述音乐形象:在欢快的舞会上,人们在尽情跳舞,有一些妇人在卿卿喳喳说着闲话。描述完音乐后,让编故事的同学和设置情节的同学合作,一个讲故事,三个来表演,即要有故事情节,有故事内容,包括台词的设定。表演开始了,只见说故事的同学绘声绘色的描述着他设定的长舌妇在说自己的孩子好,别人的孩子这不行、那不行,另一个说闲话的人也同声附和,第三个则表现出相对的怀疑。这些都是通讨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将生活的体验用肢体、语言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的,自然而又富有创意。此外,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如:为歌曲配打击乐节奏、填空完成旋律、为旋律配歌词、改编歌词、改编旋律、创作旋律。可以让学生利用废旧的瓶盖、茶杯、瓷碗等材料自制打击乐器。还可以让学生自编、自导各种联欢会。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自主参与、自主研究。音乐艺术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作曲。—音乐表演一一音乐欣赏都是创造性的活动,音乐教育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过渡到创造力。(www.daodoc.com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

同时,音乐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有的内容都具有体验性和操作性。如在上《你好!动物朋友》一课时,让学生在表现不同动物形象的音乐中做“学动作,猜动物”的游戏,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动作游戏中锻炼了动手、动脑及合作能力。在欣赏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了解芭蕾舞演员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我拿出准备好的几双真正的硬头芭蕾舞鞋,分组指导学生自己穿上并立起脚尖体脸,同学们都疼得故牙咧嘴的站不直身。有了亲身体验后,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跳芭蕾舞的难度,同时也深为舞蹈演员们的精湛技艺所叹服。在亲身的参与实践中,不仅增进了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此外,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合唱、合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即兴活动重视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的主动学习,在这里做不做是关键问题,好不好则是次要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结果可能是粗糙的、不完美的,但从中却傲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愈识。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创造性的探索节奏、音响和旋律等音乐基本素材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

因此,音乐教育实践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过程。在创造性活动中没有对、错,不会造成学生的挫折感。而这个过程却能使他们体验到发现、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音乐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作曲是一度创作,演唱演奏是二度创作,音乐欣赏是三度创作。音乐教育过程中这种无处不在的创造性活动,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会起到很强的促进作用。

三 结语(www.daodoc.com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

进入21世纪,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成为普通高校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普通高校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是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艺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听觉感受能力和音乐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和审美情感,这不仅仅是让大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巧,而是要从大学生身心等各个方面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培养,达到发展与完善大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尽管社会各界都在呼吁音乐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但事实上,人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音它的重要性,尤其是没有认识到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在大学生德育美育中的重要意义。

西方一位大哲学家说过,人类把握和认识客观有三把钥匙,一是文字,二是数字,三是音符。音乐对人类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本质是科学,内容是哲学,表现是艺术,功能是教育,所以音乐培养才能成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育人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才能对完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创造性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音乐工作者,我们要贯彻落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2001年--2010年)》的精神,尽快改变高校音乐教育相对薄弱的状况,提高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

素质教育是对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是对学生多方面素养和能力开启的巨大工程,是多重教育结合的结果。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占有极为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它所培养的审美素质直接关系全面创新人才的塑造,它对人的道德的完善、智力的开发、身心的健康以及创新意识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陶冶情感的同时,培养完美的人格,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然而,在对学生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势必将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思考、去探索,时刻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工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投入到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共同为促进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薛永武;柏拉图美学之再阐释[J];齐鲁学刊;2001年05期

2 郑惠生;论审美时尚的个体抉择[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03期

3 崔永杰,王青;柏拉图的回忆说对人类认识发展史的贡献[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王轻鸿;现代散文文体的文化人类学阐释[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王;教师审美能力表现初探[J];教育科学;2001年04期 6 陈炎;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邹元江;关于俄国形式主义形式与陌生化问题的再检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蔡岳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反思与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9 徐晓霞;尼采悲剧学说演绎过程和酒神精神实质[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焦淑军;马克思“两种尺度”理论中的和谐思想[J];东疆学刊;2005年02期

第14篇:级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方向

2005级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方向

各教研室分配名单

声乐教研室(26人)

陈婧 声乐作品中的“二度创作” 杜晓琴范梦蕾潘迟晟林慧 柏志军王仁娟程诚 赵兵伟尹静 孙方媛牛硬 杨旖旎宇蓉蓉孙倩 彭天保徐聘婷乔俊 卢月 论声乐演唱教学中表现力的培养 如何理解与体验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 浅论视唱练耳在声乐中的作用 论听觉训练在歌唱中的作用 浅谈歌唱中的“积极”与“放松” 声乐教学中如何理解老师与学生的交流 浅谈歌唱学习中的语言训练 声乐演唱的咬字、吐字与语言处理 浅谈如何提高中华民族艺术歌曲表现力 安徽六安地区庐剧的特色 口型的自然打开与正确运动咽壁 论美声唱法的咬字

如何消除声乐演唱时的心理障碍 论共鸣在女高音中的运用 声乐中真假声的运用 歌唱中的语言和共鸣

声乐学习中演唱曲目与演唱者能力的关系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区别

马淼 论费加罗婚礼中任务的性格塑造 徐雷洋 感悟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 刘会亚

杨雪彤 歌唱中的真声、假声、混合声

朱亚楠 浅谈歌剧名作《托斯卡》——从人物性格和音乐方面 戴笑笑 郁从阳

歌唱中气息的流动方向及支撑点 刍议歌唱中的高音的解决 器乐教研室(32人)

葛芳芳 论幼儿小提琴教学中基本功的重要性 计宇翔 浅析竹笛循环换气技巧——例举《三五七》 邵少芳

谭皖秀 手风琴风箱运用的技巧

褚海涛 浅析《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小提琴中演奏情感与技艺的关系

潘正虎 钢琴伴奏技巧与伴奏者素质 余巧玲 演奏钢琴“颗粒感”之我见 白雪

陈城 家庭教育在孩子钢琴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赵贝贝 论钢琴表演及即兴伴奏的关系和作用 罗倩文 歌曲钢琴伴奏

张苏 浅析萨克斯最高区的练习方法 孔杨

徐成强 背奏之我见

张赛 论“樱花”的演奏要点 聂伟 哈农在钢琴学习中的作用 许瑶 钢琴启蒙教育之我见 巨文臣 琵琶演奏中的“轮子”

刘梦求 浅谈潮州乐曲《寒鸦戏水》的表现手法 李慧 浅论《》筝曲的演奏技巧和发展进程 姜薇 社会钢琴业余考级的利弊谈 王雪蕊 从古筝演奏中看作品的音乐处理 罗蓓蓓 古筝演奏中呼吸的重要性 刘艳春 踏板是钢琴的灵魂 胡玲 古筝的起源与发展

李慧慧 论古筝协奏曲《梁祝》四个声部的演奏技巧 陈燕 儿童和成人初学钢琴的异同点 赵丽 浅谈钢琴学习中的慢练

张月 论复调作品中的层次感——巴赫D大调《前奏曲与赋格》演奏分析

李倩 “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由明、清时期的流派看琵琶之发展 徐梦君 冯古言

理论教研室(29人)

黄涛 流行风 民族味——论流行音乐当中民族素材的运用 戴丽丽 浅论周杰伦《青花瓷》之中国元素的应用 刘才源 田玉 花旭 盛敏 吴婷 赵莹莹 朱银铃 金春霞 程学林 丁昕昕 周琳琳 国燕 单晓娟 谭苗苗 卢悦 刘佳佳 肖秀文 试析电视剧《士兵突击》音乐

浅析影片《泰坦尼克号》中的音乐对整部电影的作用及影响论开放式教育理念在少儿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的传承与保护 浅谈新闻传播在大学课堂开设的意义 音乐人小柯的“奥运之梦”

肢体语言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舒城县葬礼音乐调查研究

浅谈戏曲音乐在中小学音乐中的地位 安徽黄梅戏剧团的尴尬境地 泗州戏的研究调查

音乐治疗及其发展前景之我见 谈中国现代艺术歌曲《雪花的快乐》 谈《东方舞曲》的艺术特征

万紫千红总是春——浅析艺术歌曲《春的音画》音乐特点 浅谈主题音乐在电视剧中的作用

灵魂深处的g小调——谈电影《钢琴师》中的音乐美学思想 孙琳 从《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看柴可夫斯基的高原式旋律 王诗曼 浅析《音乐之声》中音乐对人物的刻画及影响

何进鹏 中华民族调式中五声性七声调式与西方音乐中古调式的关系与区别

陈晨 对儿童进行早期视唱练耳教育的重要性 余庆 易文静 黄娉婷 叶迪 周精卫 刘艳 浅谈黄梅戏优秀剧目《夫妻观灯》 试谈音乐理论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砀山县红、白事礼俗音乐调查 农村中小学音乐现状

浅谈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黄梅戏电视剧《秋》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第15篇:音乐学

第一节

1、音乐 :有节奏、旋律、人声或乐器音响等配合构成的听觉表演艺术;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不断变换、对比和组合,体现在音响之中,形成艺术形象,来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

2、音乐的起源说--- 游戏、劳动、巫术、爱情、表现„

(1)音乐的雏形

我们的祖先—北京猿人(三四十万年前)--打猎—篝火—喊叫、舞蹈、敲打—手舞足蹈、欢呼跳跃—“文娱晚会”

(2)“模仿”是人的本性,音乐起源于对自然界的“模仿”,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

《管子》:音乐是模仿动物的声音而来的。凡听羽,如鸟在树;凡听宫,如牛鸣窌(liao)中„

五音(声)--- 宫商角徵羽

12356

3、鼓被尊奉为通天的神器,用于祭祀、驱除猛兽,另是报时、报警的工具 ,还可作为军队助威之用。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陶鼓。

4、原始乐舞黄 帝《云门》--崇拜云图腾和歌颂黄帝的丰功伟绩

尧 帝《咸池》- 尧帝部落的乐舞,祭祖祈求丰收

舜 帝《大韶》--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又称《箫韶》

5、韶乐起源于5000多年前,为上古舜帝之乐,是一种集诗、乐、舞为一体的综合古典艺术。中国宫廷音乐中等级最高的雅乐,它所产生的思想道德典范和文化艺术形式,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古代文明韶乐被誉为“中华第一乐章”。

6、音乐审美教育的特点

(1)以情动人(2)潜移默化(3)寓教于乐

7、音乐的社会功能

审美的认知作用审美的教育作用审美的娱乐作用

8、音乐与社会、人生

乐是善于表达和激发思想情感的艺术,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音乐的熏陶,能潜移默化的对人的品质和综合素质产生影响。

(1) 音乐“冶情” “音乐可以使人高尚起来”—贝多芬享受音乐、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致

(2) 音乐“育德” 调节平衡人的感情,影响人的思想行动;优秀的作品影响人、引导人;音乐教人

真诚,唤起爱心„《凝聚那份爱》

(3) 音乐“启智”好的音乐能促使脑肽物质的大量释放,对情绪的调节促进形象思维,提高记忆

力。“音乐脑”激发灵感使脑力更清晰,想象力更丰富。

(4) 音乐“拓新” 创造能力、创新精神“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音乐家的感觉,

等于科学家的几个大脑”(契柯夫);“音乐可以使人迸发出火花”(贝多芬)

(5) 音乐“促健” 美的音乐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精神卫生辅助治疗、

胎教、体育运动、身体健康)

(6) 音乐“营和”“和谐”—音乐学名词,是音乐的追求和目标。音乐是 一门富有个性而又充分合

作的艺术。

(7) 音乐 “益商”背景音乐(企业、咖啡厅、迪厅、商场、会议、颁奖、广告、生物„

(8) 音乐“聚力”共产党—国民党(没有音乐?)

第二节

1、《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态。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的入乐诗歌305篇,根据音乐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即“国风”(160篇):--民族民间歌曲

雅,分“大雅”和“小雅”(105篇):---朝会、宴飨

颂,分鲁颂、周颂、商颂三部分(40篇):---祭祀、歌功颂德„

2、《楚辞》: 反映了战国时期南方民歌的最高水平。其中《离骚》、《国殇》、《九歌》最为后人所推崇。

3、乐府:是汉代封建建立的管理音乐的宫廷官署。乐府始于秦代,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汉武帝时期

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4、朱载堉(1536--1611年):朱元璋九世孙,乐律学家、音乐家、乐器制造家、舞学家。算学家、物理学

家、天文历法家、在美术、哲学、文学、医学等方面也有惊世的建树朱载堉 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伟大巨星。

他的“新法秘律”---12平均律(比德国音乐家威尔克·迈斯特提出同样的律法,早了整整一百年)是近代科学和音乐理论的先驱。他的《乐律全书》是音乐史上最早阐明十二平均律的划时代的巨著。

5、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6、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和《阳春白雪》。

第三节

1、戏曲 我国戏曲历史悠久,从宋代南戏发展至今已近千年。戏曲是一门集戏剧、音乐、舞蹈、美术、表演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它是一种中国式的、具有民族风味与地方特点的音乐戏剧。

2、戏曲行当: 生(末)、旦、净、丑 五法:手、眼、身、法、步 四功:唱、念、做、打

红娘(花旦)铡美案(净)翅帽功(做)三岔口(打)

3、海盐腔:形成于浙江海盐而得名,情调清婉、词曲文雅

余姚腔:元末明初形成于浙江余姚,词曲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弋阳腔:形成于元后期的江西弋阳,形式自由,激越粗犷,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翻高八度,又称“高

腔”

昆山腔:形成于江苏昆山,后经明代魏良辅改革。汤显祖《牡丹亭》、孔尚任《桃花扇》、洪升《长生殿》

“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中国戏曲之母 „

4、梅兰芳(1894—1961)《贵妃醉酒》、《霸王别姬》;

程砚秋(1904—1958) 主攻青衣。《春闺梦》、《锁麟囊》;

尚小云(1900—1976) 青衣。以巾帼英雄,侠女烈妇角色最为擅长,《双阳公主》;

荀慧生(1900—1968) 花旦。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溶为一炉,《红楼二尤》。

5、样 板 戏

《智取威虎山》: 《甘洒热血写春秋》、《打虎上山》„

《海港》:《毛泽东思想东风传送》„

《红灯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浑身是胆雄赳赳》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奇袭白虎团》: 《打败美帝野心狼》„

《沙家浜》:《智斗》、《祖国的好山河寸不让》„

《龙江颂》:《一轮红日照胸间》„

《杜鹃山》:《家住安源》、《乱云飞》„

《磐石湾》:《常备不懈》„

6、越剧原是浙江湖州一带的民间艺术形式,后流传于嵊县,初次登上农村舞台是1909年,原叫“绍

兴文戏”,1943年改称“新越剧”,最多时全国有280多个越剧团,越剧的影响遍及全国。

代表人物:袁雪芬、王文娟„

代表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

7、评剧 原流行于河北、天津、北京及东北等地区,后流传于南北各地。

代表人物:小白玉霜、花淑兰、新凤霞、赵丽蓉„

代表剧目:《花为媒》、《小姑贤》、《杜十娘》、

《刘巧儿》、《小二黑结婚》„

8、黄梅戏 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成长于安徽的安庆。

代表人物:严凤英、韩再芬、马兰„

代表剧目:《女附马》、《天仙配》、《打猪草》、《牛郎织女》„

9、豫剧 又称“河南梆子”,一向以唱功见长,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表演风格朴实、乡土气息浓厚,深受观众欢迎。

代表人物:牛得草、马金凤、常香玉、小香玉„

代表剧目:《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小二黑结婚》、《红娘》、《七品芝麻官》、《朝阳沟》„

10、吕剧山东特有的地方剧种。

代表人物:郎咸芬、李岱江„

代表剧目:《李二嫂改嫁》、《王汉喜借年》、《姊妹易嫁》、《墙头记》„

11、川剧亦称川戏,主要流传于四川全省、贵州、云南的部分地区,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代表剧目:《白蛇传》、《拉郎配》„

川剧最著名的是它的变脸绝技。

12、湖南花鼓戏 又称湘剧,源于湖南益阳,后发展到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

花鼓、灯戏的总称。在湘南民歌发展而成,从一旦一丑发展到“三小”演唱。早期的花鼓戏演出:农忙务农,农闲从艺。

13、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

独特的艺术形式

说唱艺术:

说唱艺术是广泛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可单口说唱,可多口说唱;可乐器伴奏,可无伴

奏。

主要表演形式:评书、相声、评弹、京韵大鼓、琴书、快板„

第四节

1、《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在延安首演。作品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描述了黄河两岸曾发生过的事情,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和顽强的斗争精神,同时也表现了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以启迪人们起来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

1、黄河船夫曲

2、黄河颂

3、黄河之水天上来

4、黄水谣

5、河边对口曲

6、黄河怨

7、保卫黄河

8、怒吼吧,黄河

2、《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成就

《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作于1939年的延安,共八个乐章,是冼星海最重要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以黄河为背景,描述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痛斥侵略者的残暴,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

《黄河大合唱》歌词意境既大气磅礴、动人心魄,又注意语言的大众化。音乐创作既继承了民族的精华,也借鉴了西方的作曲技巧,是造诣高深而又雅俗共赏的划时代精品;是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诗篇;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大型合唱典范之作。

3、《二泉映月》--华彦钧

三首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

三首二胡曲:《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

4、二胡演奏家闵惠芬 《赛马》

5、《百鸟朝凤》是一首能充分展现唢呐吹奏技巧的山东民间乐曲,流传于我国的北方地区。

1953年唢呐之乡——山东荷泽民间艺人任同祥,把它带到了“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的舞台上,受到观众热烈欢迎。从此这首乐曲作为唢呐独奏曲的代表性曲目活跃在音乐舞台上。

《百鸟朝凤》充分反映了民间乐曲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和生动活泼的特点。

6、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称紫艺),中国革命音乐奠基人。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名族特征和时代精神,是当之无愧的人民音乐家。

代表曲目:

《前进歌》 《大路歌》 《开路先锋》 《毕业歌》 《码头工人歌》 《卖报歌》 《金蛇狂舞》《铁蹄下的歌女》歌剧《扬子江暴风雨》《义勇军进行曲》---电影《风云儿女》插曲„

《金蛇狂舞》创作于1935年,乐曲表现了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中人们舞动巨龙,锣鼓喧天的欢乐场景。

7、歌剧《白毛女》延安鲁艺文艺学院集体创作于1945年1月至4月。贺敬之、丁毅等笔。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炽作曲。1945年4月首演于延安。

《白毛女》是在1943年延安开展的新秧歌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音乐采用了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的民歌与地方戏的曲调,加以改编和创作,塑造了各有特色的音乐形象。其中的著名的选曲有《北风吹》、《扎红头绳》、《十里风雪》、《老天杀人不眨眼》、《我要活》、《太阳出来了》„

《白毛女》是中国歌剧创作史上的一座闪光的里程碑,它的诞生标志着符合中国人民审美情趣的民族歌剧形成。

第五节

1、声乐作品的演唱方法

美声唱法:最早出现在17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从字义来说是“美好的歌唱”的意思。

19世纪达到完美程度,公认是歌唱技巧之最高境界,20世纪初传入我国。美声唱法誉满全球,咏叹调

用意大利语演唱。为了赢得歌剧中的地位,有些歌唱者甚至给自己起个意大利的名字。

美声唱法非常注重发音的科学性,追求声音的光彩、力度、发声的通畅、圆润。

民族唱法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传统,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长时期的歌唱实践而形成的,受语言特点、歌唱习惯、生活格调等因素的影响。与美声唱法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别:

①语言的差别②歌曲创作的差异:1 2 3 5 6③民族唱法的特点:薄、窄

原生态演唱 就是没有经过训练和雕琢的嗓音,演唱来自民间的没有经过加工和提炼的歌曲。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劳动中自然形成、口口相传的作品,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保持原始状态的表演形式。

流行歌曲源于美国的爵士乐。从萌芽到今天,都受到爵士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我国的流行歌曲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上海。

流行歌曲的歌唱者使用话筒,他们不再炫耀声音的技巧,更注重能适应扩音系统,具有较轻松、圆润、亲切的色泽。通俗歌手的音域在中、低音区。歌唱者乐感好,在演唱中具有个性和表现歌曲风格特点的能力,并善于与听众交流。

2、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帕瓦罗蒂:(1935—2007 )意大利人。

多明戈:(1941—)西班牙人。

卡雷拉斯:(1946—)西班牙人。

3、声乐艺术表现形式:独唱齐唱重唱轮唱对唱合唱

4、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何占豪、陈钢 为探索交响音乐民族化的道路,选择了动人的民间传说,吸取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选取故事中“结拜”、“抗婚”、“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创作了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旋律优美、结构新颖、色彩绚丽、通俗易懂

第六节

1、古典主义音乐 : 18世纪上半叶到19世纪,产生于欧洲的音乐潮流及创作风格。讲究严谨的结构、优美的旋律、精湛的技艺、和谐的音响与严密的逻辑。乐曲追求美的观念、风格的高雅,给人以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代表人物:海顿(交响曲之父)、莫扎特(音乐神童)、贝多芬(乐圣)„

2、莫扎特代表作品:《G大调弦乐小夜曲》 《土耳其进行曲 》 《第四十交响曲》

歌剧:《费加罗婚礼》、《唐璜》、《魔笛》„

3、贝多芬 第三(英雄) 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

4、浪漫主义音乐 : 19世纪欧洲处在一个“风云变幻”的环境中,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涌现,个人的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得到肯定,出现了浪漫主义音乐思潮。浪漫主义音乐贯穿了整个19世纪。

代表人物:帕格尼尼(小提琴之王)、李斯特(钢琴之王)、舒伯特(歌曲之王)、门德尔松、华格纳、肖邦(钢琴诗人)、比才圣桑、威尔第、普契尼、约翰·斯特劳斯„

第七节

1、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与乐队协同演出的技术难度较大的大型乐曲。协奏的乐队或乐器不仅仅是陪衬,而是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中,并会在作品表现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交响诗:一种单乐章的具有描写或叙事性、抒情性、戏剧性的管弦乐曲,也称“音画”、“音诗”或“交响音画”,属于标题音乐范畴。常取材于文学诗歌、戏剧、绘画及历史传说,内容富有诗意。

交响曲: 源于古希腊,原义为“共响”, 亦称“交响乐”。

它是作曲家们写作技巧高度的体现;它在发挥器乐表现力上,达到了顶峰;它是音乐表现上最庞大、最复杂、最完整的管弦乐套曲;它在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五人强力集团:指由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鲍罗丁、居伊等五位俄罗斯作曲家与艺术评论家斯塔索夫组成的作曲家社团。形成于1856-1861年。以发扬和促进俄罗斯民族音乐为宗旨。强力集团成员的艺术思想受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影响较大。强力集团继格林卡之后,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贡献。

2老约翰·斯特劳斯(1804—1849)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共作有圆舞曲152首,

被称为“圆舞曲之父”。

约翰·斯特劳斯(1825—1899)老约翰·斯特劳斯的长子 ,由于在圆舞曲方面的成就被称为“圆舞曲之王”。他创作了400余首圆舞曲,成为奥地利的欢乐和感情的缩影,

其中《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奥地利的“第二国歌”)》、《春之声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涯》 等最为著名。

其音乐并不深刻,优美动听、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气息。

3、斯美塔那(1824-1884),捷克著名的民族乐派作曲家。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后又学钢琴,八岁开始作曲,1874年不幸两耳全聋。被誉为“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人”、“捷克音乐之父”。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是斯美塔那的代表作,创作于1874-1879年间,作者在丧失听力后,用心灵谱写了的这组作品。

4、《沃尔塔瓦河》

沃尔塔瓦河由南向北纵贯美丽富饶的国土,是捷克民族的摇篮。作品结构宏伟绚丽,音乐形象富有诗意。作品中最为著名的河流奔腾的主题,展示了沃尔塔瓦河瑰丽、庄严的景象,表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是一首充满了对祖国和人民深刻的爱、对未来和光明有着不移的信念和乐观精神的颂歌。

第八节

1、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现代电影之父”)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放映了他们拍摄的世界上第一批电影《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十几部长度均为1分钟的短片。1895年12月18日被定为电影的诞生日。

2、蒙太奇: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借用到电影艺术中有剪辑、组接之意。把不同的镜头、画面、声音等艺术地组织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节奏。整个过程体现了艺术家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形成。使电影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并给后来的电视等艺术以巨大的影响。

3、电影史上最初把声音带入电影的美国人,1927年10月6日 由华纳兄弟公司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首映,标志着有声电影的诞生。1928年,由华纳推出的《纽约的灯光》被认为是第一部”百分百的有声片。

4、希区柯克:(1899-1980)美国著名电影导演。被称为“悬念片大师”,其在悬念片领域至今无人超越。《39级台阶》(1935)为其最杰出的代表作品。取得成功的是表现极端强烈恐怖和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为基础的作品,十分引人入胜。构成他作品的基本成分是:

恐惧、性欲和死亡。主要作品:《狂乱》、《蝴蝶梦》、《精神病患者》、《群鸟》„

5、沃尔特 ·迪斯尼:美国动画片大师,号称“卡通片之父”、“动画王国国王”。他于1928年创造了米老鼠的这一经典卡通形象,被称为“米老鼠之父”。《米老鼠和唐老鸭》、《三只小猪》、《木偶奇遇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6、外国电影节:美国奥斯卡--金像奖美国电影——金球奖

欧洲三大电影节:威尼斯:聚焦于各国的电影实验者,鼓励他们拍摄形式新颖、手法独特的影片,该电影节的宗旨是“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引领了欧洲艺术电影的发展潮流----“金狮奖”。 评判标准:艺术性。

张艺谋1992年《秋菊打官司》、99年《一个都不能少》获最佳影片金狮奖),2006年贾樟柯《三峡好人》 摘得金狮奖。

戛纳:法国为了对抗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决定创办法国自己的

国际电影节。战后,于1946年9月20日在法国南部旅游胜地戛纳举办了首届电影节。其最高奖 “金棕榈奖”。

1993年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获金棕榈奖。

柏林: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主奖有“金熊奖”和“银熊奖”。

1988年,张艺谋的《红高粱》获金熊奖。

2006年,中国导演王全安的《图雅的婚事》再获金熊奖;

2008年,中国王小帅导演凭《左右》斩获银熊。

第九节

1、北京丰泰照相馆任庆泰主持拍摄的《定军山》是中国的第一部电影。

《定军山》有京剧名角、谭派创始人---谭鑫培主演。

2、中国电影的开拓者、先驱者张石川

第一位导演艺术家:导演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

第一部劳工片《劳工之爱情》;第一部体育片《二对一》„

第一位电影事业家:创办赫赫有名的的“明星影片公司”;开办了中国最早的电影演艺训练班,着力培养

新人„

第一位电影企业家:注重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以娱乐片为主,寓教于乐。对公司的管理非常人性化,十

分重友情,倡仁义,重视发行,着力发展院线;改进拍摄设备,与国际接轨。

3、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试播,(今中央电视台),当时被称为:北京电视台;

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试播了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1958年10月1日,上海电视台问世;

1958年12月20日,哈尔滨电视台(今黑龙江电视台)

4、“第五代导演”的创作成就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用20年的时间打造了在世界电影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第五代导演让中国电影走向了世界

陈凯歌、张艺谋等被国际电影界认可,他们的作品在国际电影节上屡屡斩金夺银,尤以张艺谋的《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上捧回“金熊”、《秋菊打官司》在威尼斯电影节、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在戛纳电影节登顶最为风光。

《霸王别姬》、《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都曾先后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也是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在国际影坛上的一个亮点。

2.第五代导演让中国电影走向了市场

中国电影市场伴随着以第五代导演为主的电影人的成熟而形成。他们推动着中国电影一步步地走向市场。中国电影越来越重视来自观众、来自市场的反映。

3.第五代导演打造了中国电影的艺术新风气

第五代导演具有强烈的张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使命感,他们的视听手段极富感染力,在选材、叙事、刻画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创新,给人以享受和震撼,对整个中国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芭蕾:(法文Ballet)“舞蹈艺术皇冠之珠”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形成于法国,佛罗伦萨公主凯瑟琳带入宫廷。古典芭蕾舞有一整套严格的程式和规范,尤其是脚尖鞋的运用和脚尖舞的技巧(又称足尖舞),更是将芭蕾舞与其它舞蹈品种明显地区分开来。

著名的古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罗密欧与朱丽叶》、《天鹅湖》、《睡美人》、《唐·吉柯德》„

5、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罗斯作曲家。自幼学习音乐,剑桥大学音乐博士。浪漫乐派音乐巨匠,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抒情又华丽,他的性格温柔善感,对音乐特别富有感受。

代表作: 《天鹅湖》 《睡美人》 《胡桃夹子》

第16篇:音乐鉴赏毕业论文

南阳理工学院 音乐鉴赏毕业论文

院系:艺术设计系

专业:电脑艺术设计

学生:于志川

学号:106070230073 老师:刘欣

完成日期:2011-5-27

南阳理工学院音乐鉴赏毕业论文

中西方音乐交流与探索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music and exploration

院系:艺术设计系

专业:电脑艺术设计

姓名:于志川

学号:106070230073 老师:刘欣

摘要:

海顿音乐学院与杭师大首次牵手合作。海顿、李叔同,海顿音乐学院、杭师大音乐学院,东西方音乐或者音乐教育领域的这些响亮词汇,在普通人的头脑里他们绝不会有任何关联,然而最近这些名词都集中到了杭州这座音乐之城的天空下。

3月30日~4月6日,奥地利约瑟夫·海顿音乐学院的院长瓦尔特?布里安教授就携夫人来到了杭州,与杭师大相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并搭起中西方音乐交流的桥梁。杭师大校长叶高翔向布里安夫妇发出诚挚邀请,他说,杭州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描绘这些风光的文学作品或绘画作品数不胜数,然而遍观艺术殿堂,惟独缺乏音乐的表现力作,希望布里安教授能在此方面为杭州人民做出贡献,也希望今后两校能建立东西方音乐及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音乐 差异 交流 共进

(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Music Haydn first hand with cooperation.Haydn, Li Shutong, Haydn Conservatory of Music,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Music, Eastern and Western music, or loud music education in terms of these fields, in the minds of ordinary people that they never have any connection, but recently has focused on these terms to Hangzhou this Music City's sky.March 30 ~ April 6, the Austrian Joseph Haydn Music • Walter Dean? Profeor Burian with his wife came to Hangzhou,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and meet in the beautiful West Lake, and erected in the West Music communication bridge.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President Ye Gaoxiang couple iued a sincere invitation to Brian, he said, has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of Hangzhou, depicting the landscape of literature or painting are numerous, but over the concept of art galleries, and only the lack of performance of music masterpiece, I hope In this regard, Profeor Brian can contribute to Hangzhou People also hope that the two schools can be established Eastern and Western music and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cultural exchange.)

Keyword:Music Differences exchange Together

目录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1 西音乐交流辑要————————————————————3 方音乐未来发展————————————————————

4结束语———————————————————————4 参考文献——————————————————————4

正文:

一、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音乐,从广义上来说,我觉得应该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从这种意义说,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的审美经验,由于滋生土壤(错综复杂的文化)的差异,它显然有别于西方古典音乐(主要是交响乐)。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例子中得到验证:

一曲《高山流水》旋律古朴、典雅、优美、深沉;节奏平稳、舒展;音调缠绵、柔婉秀娟;体现出阴柔美。

一曲《命运交响乐》节奏明快、急促、音域宽广,曲调明朗、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体现出阳刚美。

因此推广到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你会发现以上不只是两首乐曲风格的差异,更是东西方文化背景差异在音乐审美观点和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体现。

说到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的差异,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

技术层面上西方古典音乐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而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节奏。两者技术方面的最大不同在于音色与演奏方法。

艺术层面上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并且讲求悟性慧根,因此比较主观。

西方古典音乐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中国传统音乐境界的表现特点与西方古典音乐不同,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而中国传统音乐以旷达悠深见长,突出“情”和“景”的交融,主客统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和合”精神的“幽美”。

归根究底,艺术方面上的最大不同在于审美取向和价值观。

因而,也就不奇怪——西方人爱玩交响乐,台上的乐手和乐器越多越显得气派;中国人不这样也能取得同样的艺术效果,一把琵琶就能弹出悲壮的垓下之围,一架古筝就能奏出连海之春江潮水,一只古埙就能吹出千古兴衰之幽思。

总之,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带来音乐创作手法及审美观的差异: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将是二者今后发展繁荣的必经之路 中西方音乐的差异,首先表现在审美的差异:正如《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提到:“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为理想,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讲意境,求气韵生动,强调直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这与西方音乐求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把实有,意义与情感作为精神支柱的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我看来,当今的音乐美学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互相斗争、交融、互补的历史。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的和谐,礼仪之美;道家的自然,天人合一;佛家的空灵,悟性,禅意等,相对比较主观。这和中国的绘画,书法追求神韵,重意境的审美情趣是相通的。所以多讲求和谐、幽美、深沉,旷达等。是人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的自然流露, 突出“情”和“景”的交融。如在听《梅花三弄》时,你首先能感受到的是景,然后通过此曲

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西方古典音乐在西方戏剧的发展背景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所以多音域宽广,曲调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一样是表现人的不屈精神,《命运交响曲》就显得深沉而铿锵了,首先就是通过强节奏的开奏震撼人心。

其次,音乐创作和音乐理念的差异 :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而西方古典音乐技术层面上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就如中国的绘画和书法讲究的是线条的艺术;西方的绘画讲究的是面,立体,光影的艺术。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神韵,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节奏,气势。就如中国的绘画注重写意,似与不似之间;西方的绘画注重写实,表现盛大的场面。

再次,乐器发展的差异:上面提到,中国的音乐多是单音,旋律的,所以中国的乐器结构简单,多是不能演奏和声的。如笛,二胡等,但越是简单的乐器越是能表现悠远的意境(中国的水墨也简单得只有墨的黑色,却能幻化出形态万千)比如埙,简单的原始土陶乐器,却能吹出千古幽思。中华民族乐器比如说琵琶、扬琴、箫、笙,唢呐多以“丝”“竹”为材,故称丝竹之乐,具有柔,细,清的音乐特征。西方乐器比方说圆号,小号,萨克斯等多以金属为材。西方古典音乐是和声的,多声部的,所以乐器多很复杂,机构精细繁复,多能演奏和声,如钢琴,吉他等。故音色丰富,音域宽广,表现力强。

中西方音乐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其主要表现在中国音乐着重于情韵,而两洋音乐注重的则是音乐本身的和谐性;中国音乐发展自然过渡,一脉相承,西方音乐发展则呈块状结构和阶段性特征;中国音乐体现为单纯的模线性织体思维,以线条为主,而西方音乐则倾向于横交叉的立体状织体思维,更讲究和声;中国音乐语言偏重心理,略于形式,极富变量,为开放性结构,而西方音乐形式严谨,结构具有封闭性特征;中国音乐尚善尚美,追求虚静空灵的意境,注重感觉,而西方音乐却讲究理性与情感的统一,追求力度与强度,乐思明晰而实在.

西音乐功能上的这种不同,其根源即在于中西文化上的差别。这个差别是:西方文化重外部知识的获得,中国文化重自身生命的享受;西方文化传统是以知识为本体,中国文化传统则以生命为本体。所谓以知识为本体,是指西方人将知识的获得作为自己生命的动力和目的,作为衡量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标志。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一定义在西方人的信念中具有两千年不动摇的统治地位,就正说明了这一点,因为知识正是理性的花朵,智慧的结晶。早在古希腊,西方人就以追求知识的执着而著称于世。在西方人的心日中,追求知识已不仅仅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手段,而直接就是自己的生命所在,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所在。在古希腊人的心目中,似乎除了追求知识的科学之外,就没有什么东西值得他们去追求,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满足他们灵魂的需求,赋予他们的生存以意义。

总之,中国音乐有中国音乐的魅力,西方音乐有西方音乐的情怀,虽然有差异,但我相信,通过中西方音乐的交流就一定能创作出更好的音乐,为我们呈上更大的听觉盛宴! 感想与体会:

经过这次的学习,我对中西音乐的差异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我相信中西音乐在相互交流中会更加的好,更加令人痴迷。

二、中西音乐交流辑要

1、基督教教会赞美诗《Gloriain Excelsis》于8世纪前传到中国,其汉文译本《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的唐代经卷手稿,于1908年在敦煌千佛洞被发现。这首赞美诗为中西音乐交流史奠定了可考的第一座里程碑。

2、1275年,意大利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的《马可波罗行记》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向欧洲介绍了中国的两弦乐器——胡琴。

3、1575年,西班牙籍两教士拉达和马林在中国购置并带走百余部中国书籍。这些书一共被分为27类,其中第16类为“音乐歌曲及其创立人”。

4、1598年,意大利籍耶稣会士利马窦第一次来到北京,随行礼物中有八音琴一座。1601年利马窦向明万历皇帝贡献击弦式古钢琴一架。4名太监奉旨学习弹奏之法。西班牙传教士庞迪我每日入宫为太监们上课,成为第一个宫廷中的外籍音乐教师。1606年,利马窦购得宣武门内房地,改建教堂,北京遂成西洋乐器在中国的荟萃之地。利马窦于1592年在广东肇庆与中国著名戏曲家汤显祖会面;1599年,利氏在南京聆听了祭典孔子音乐的演奏。《利马窦中国札记》使其成为比较系统地向欧洲介绍中国音乐的第一人。

5、1581年,明朝律学家朱载早于欧洲人提出十二平均律理论,解决了千百年的律学悬案。李约瑟博士在分析了欧洲人与朱载在数学形式上的相同性后认为,“在欧洲有单独发明平均律之说必定引起严重的怀疑”。

6、1673年葡萄牙籍天主教徐日升传教士任康熙帝的宫廷音乐教师。他撰写的《律吕篡要》,第一次以中国文字系统地向中国介绍欧洲音乐的五线谱、音节、节拍、和声等乐理知识。该书手抄本由历史学家吴相湘于1936年在北平图书馆首次发现。

7、18世纪,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欧洲舞台上演包括伏尔泰根据《赵氏孤儿》编写的《中国孤儿》在内的一批中国题材的戏剧。1768年,卢梭在编著《音乐辞典》中“音乐”条目时选用了一首中国民间乐曲《万年欢》,1806年德国作曲家韦伯以此为素材创作《中国序曲》。1793年英国政府使团访华,使团成员巴罗在其《中国游记》中以五线谱记录了中国民歌《茉莉花》,后由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作为歌剧《图兰朵》的中国主题。1780年法国出版教士钱德明所著《中国古今音乐记》,第一次以音乐学的观点提出中国音乐是一个独立完整的音乐体系,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懂得和声的民族,并分析了中国音乐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他还于1777年回国时把中国乐器笙带到了法国。

8、清乾隆六年,即1741年,奉旨由18名小太监组建西洋乐队,由德国人魏继晋等担任“艺术指导”。这个宫中乐队是目前可考的中国最早成立的西洋乐队。

9、1896年,张之洞自强军成立15人军乐队,从德国购进乐器、聘请教师。这是史料中最早被提及的中国欧式军乐队。同时由袁世凯编练的北洋新军也组建了军乐队。

10、20世纪初,萧友梅、高砚耘、冯亚雄、李叔同、赵元任等赴海外学习西洋音乐。1916年,萧友梅在德国取得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音乐学博士。同年,他在德国创作《弦乐四重奏》,是为中国第一首以西洋作曲法创作的大型器乐套曲。

三、方音乐未来发展:

当代中国音乐概况:中国音乐按不同时期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7年(1949-1966);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结束后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1979至今)。“17”年的音乐是表现出朴素的、蓬勃向上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精神,并具有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时期的美术带有狂热的红色政治色彩的伪现实主义和伪浪漫主义;而新时期的艺术展现出了开放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术的多元格局。进入21世纪后,物质力量的渐渐强大为音乐的形成提供了时代背景,音乐作品进入市场曾一度引起美术批评界激烈的争论。理论的争吵并没有找到当代艺术的出路,反倒是在逐渐推进的市场化实践中,利益化和非利益化的音乐都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让两者都健康地生存下来,也许才是中国艺术健康发展的最佳方式。

对于西方而言,即后现代音乐,大多说人认为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继续与发展,而更多人认为它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抛弃审美走向文化观念,常常以锐利的锋芒直接介入各种社会问题的批判。后现代的各种音乐都充满了对古典主义音乐实主义音乐覆,借艺术的衣钵来反艺术。这就是西方后现代音乐本情况。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随着中西方音乐不断地交流月探讨,音乐会变得更加的通俗,音乐会成为全人类通用的语言,当然一些音乐也会保持自己的特色,比如说中国的戏剧等等。

结束语;

音乐界。无论中国音乐西方音乐人类灿烂文明的最好见证及全人类最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双方应在继承各自优秀传统艺术的同时加强交流、相互借鉴学习,并进行大胆创新,从而创造出更加璀璨的人类音乐艺术!

参考文献

《中国音乐审美导论》

《中西艺术导论》

百度文库

2011-5-27

第17篇:音乐专业毕业论文

篇1 摘要:教育改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学校积极开展了素质教育,而抓好课堂教学的转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对实施素质教育才是最具重要意义。

一、科学的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首先在于它的基础性、全面性和发展性。我以前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都是很随意的、模糊的和单一的。如我在教授音乐欣赏《动物狂欢节》这一课时,就简简单单地把教学目标制定为:通过欣赏这一乐曲,让学生感受力度与音色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了以往的做法,先制定出全学期的教学目标,再从熟悉教学内容入手,明确具体的制定出课时的教学目标,并对照以前的教学效果,感觉确实有很大不同。

现在我把《动物狂欢节》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几点:通过欣赏乐曲,让学生感受力度与音色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听辨出钢琴的音色,并能在合奏中听出是否有钢琴的声音;通过欣赏《大象》和引子使学生能听辨出低音提琴的音色;介绍主题,使学生认识力度标记“ff”和升号 “#”,初步了解它们的意义。这样根据以上几点再进行教学时,觉得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和以前的教学效果大不一样了。以前上过了这节课,学生感觉上这节课老师就是让我们听一段音乐似的。而现在,在新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是兴趣昂然、生机勃勃,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到了该学的知识,我也轻松自如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灵活的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是教学思想、教学目标和教学进程的外在表现。以前上《动物狂欢节》这节课时制定的教学结构很简单:组织教学;听录音;让学生谈谈大象和狮子的特点;介绍乐曲的主题特点;介绍 “ff”;讲解“#”记号;介绍作曲家。这样一节课下来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总觉得单调、无味,学生表现出很乏味,连我自己也觉得缺点什么。

于是,我试着改进了以前的方法,重新制定出新的教学结构: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情况;欣赏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大象和狮子,以增加感性认识;学生对两种动物的特点进行描述,以讨论形式进行;教师总结补充两种动物的特点:听音乐,教师介绍其主题特点和对大象进行形象的描述;两首乐曲对比听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动物进行联想;出示两首乐曲的乐谱,讲授“ff”和“#”的意思;体态律动,根据音乐,按学生的理解作体态律动,模仿两种动物的动作;介绍作曲家;将参考曲目与两首乐曲对比,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表现手法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我改变的教学结构,初步形成了一些“变式”,这些变式因教学内容而异,因教学对象而异,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历来有法,但无定式。在这一问题上,我对照以前的教学方法,又请教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总结他们的教学规律,试着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很大的改进,以前往往都是我先系统的向学生描绘情景、解释概念等,那样也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较多的间接经验,但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易发挥。

针对这种情况,我就从备课中开始考虑怎样优化教学方法这个问题。我从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入手,进而在教授新课时达到胸有成竹、深入浅出的理想境界。在备好学生时,深入了解学生的一切情况,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措施,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备好教法就是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目的、特点来选择教法,做到既要遵循教学规律,又要突出音乐艺术教育的特点,以切实合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教的内容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东西。同时我还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智能为主线的原则,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这些改进,在教学时取得的效果确实很不错,也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丰富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包括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手段不仅仅是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更重要的是要精心设计和选用教具,并在最佳时机使用它们,让其发挥最优功效。 我在上《动物狂欢节》一课时,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观看动物的生活景象和它们的活动,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印象,再通过听音乐让学生对比旋律,在直观上就对这两种动物各自的特点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样,在欣赏整个乐曲时,就有利于学生对乐曲的理解,以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另外,通过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更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开发了他们的智力思维,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我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刚刚开始,学生的基本素质也刚刚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我坚信,只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不断地研究、探索与实践,就一定能把素质教育工作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篇2

摘要:无论是什么音乐作品,作为歌唱者必须对作品本身有足够的理性认识,分析作品的词义内涵等,做好充分的准备,深入细致地体会,并不断加强自身的演唱技巧。在演唱时,只有加入情感的表现才能使演唱出来的声乐作品动听、感人。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演唱经验,简要阐述了在歌唱中如何使情感与作品更好的融合。

关键词:歌唱;情感;声情并茂;措施

声乐艺术的情感,是歌唱者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体验的情感,是一首歌曲的灵魂,是声乐演唱的目的。要把一首声乐作品演唱好,作为演唱者要充分了解歌曲,从多个角度来挖掘作品,在作品原有的基础上加以自己独到的认识和理解,以表现作品丰富的内涵,体现出作品的魅力,真正做到将情感与作品风格的完美融合,将唤起的情感通过歌声表达出来,同时使观众也体会到这种情感。

一、情感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声与情作为歌唱艺术的两大重要构成,恰如骨骼与血肉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如果没有情感只强调声音,极容易陷入“唯技术论”的陷阱,丧失歌唱的审美价值;只强调情感,则极易表现为情感泛滥,破坏歌唱的艺术情境。我们无法接受仅有“骨骼”的干枯、僵硬,也难以接受缺乏生命力的“血肉”堆砌。无论多么高超娴熟的表演技巧、多么感人至深的内心情感,都应该是为准确生动地赋予声乐作品以鲜活的音乐生命而存在的,绝不能把单纯追求高超的技巧或纯粹地展现丰富情感作为歌唱艺术的唯一目的。歌唱艺术应该始终贯穿技术服务情感、情感展示技术的宗旨,追求声音技巧与情感表达的平衡合理。

只有跳出技术技巧条条框框的制约,让技术真正成为表情达意的手段,让情感表达成为展示技术技巧的方式,摆脱声与情貌合神离的“水油混合”状态,真正做到“骨肉相亲”般的完美结合,最大限度地建立起合情合理的平衡关系,才能从为了歌唱的“歌唱”,升华为返璞归真的歌唱艺术,到达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

二、如何加强情感与作品的融合

(一)深入分析声乐作品,理解把握其情感特征

这个过程包括对作品地域性、歌词语言和内容、创作背景和意义进行分析、理解。

1、对作品的地域性分析

我国地域宽广,民族众多,每一首歌曲都具有其鲜明的地域特征。各地域在有不同的地域文化,也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情感。一个作品,首先要分析它是哪个民族的,这个民族的人民有什么性格和情感特征;这个地域产生的歌曲有哪些特点,是如何产生的等等。

2、对歌词语言和内容分析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又是歌唱的灵魂。所以我们必须掌握某一作品的语言要求。在内容上,歌曲要表达含义,离不开的还是歌词内容。我们在拿到一首作品时先不要演唱,而是把歌词大声有感情地朗诵几遍,这是很有用处的。我们要深入挖掘词义,有了对词义理性方面的掌握,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情感。

3、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分析

演唱者对每一首歌曲,除了弄清词义外,还要弄清作者创作时的具体背景和意义。词意内容只是表面,不能只作一般的粗浅理解和表现,而重在挖掘它潜在的内涵。从中了解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特定的生活环境、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主人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灵活运用声音音色,准确表现歌曲韵味

音色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达真实情感不可或缺的条件,如果有谁忽视音色的选择,他就必定会犯错误。要想唱好一首作品,单凭演唱者一成不变的声音来演唱远远不够。应根据不同歌曲的情绪和情感的需要选择恰到好处的音色和力度。对演唱来说,作品中的情绪和情感千变万化,高兴、愤怒,平静、冷漠等等,声音的色彩变化将起着重要的作用。表达欢乐时的音色应当是有光彩的、生动而流畅的。表达深刻的悲痛、内心的绝望时都用低暗的音色。表现恐怖和神秘的情绪是要把嗓音放低,使它变得暗些而略带嘶哑声。不同歌声的音色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艺术效果。悲伤而缠绵的音色催人泪下,悠扬而甜美的音色使人心旷神怡。演唱者要巧妙运用自己的声音色彩完成歌曲的表达。

同时,在演唱时要注意声音的强弱对比,这样可以使听众的情绪随着歌曲起伏变化。这里的强和弱并没有一个绝对的说法,二者是相对而言的。演唱者需要有微妙、灵敏的感觉,对音色的力度有细腻的分析和表达。具体到作品中,由强及弱或由弱及强都需要有对比的力度效果。这些力度的变化关系演唱者要经常加以练习,控制好力度的运用对一首歌曲的表现至关重要。掌握这一技巧,会使我们更好的、更细腻的表达作品内容。

我们都知道歌曲表现的是味道,也就是韵味。这是一首作品“魂”的体现。曲作者会把一些个别的音加以装饰、处理,使之富有一定的韵味色彩,歌曲变得更有魅力。歌曲韵味处理主要运用的手段有波音、倚音、滑音、重音、顿音以及变化音等。 (三)分析并结合自身个性特点,表达作品魅力

由于每个演唱者的兴趣爱好不同,所以演唱的特点也不尽相同。有的委婉深情,有的质朴深沉;有的纤细优美,有的刚健豪放;这不仅仅是因为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主要是每个人对歌曲的理解不同。每首歌曲都有其本身的创作背景,其中包括作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并以此来描绘理想中的情景。这一切是一个整体,表演者要用自己的感受、天赋与歌唱技巧把作者的意图完整的表达出来,决不能一味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有的演唱者在了解了作品背景与风格后,也能有大致的情感表现力,但在真正演唱时,总认为自己的情感表现应高于作品本身,因而过分夸大了自己情绪的表现,使作品失去本身的魅力。

(四)提高文化修养,拓展自身素质

演唱者不应该只重视演唱水平的提高,还应该在拓展自身素质上多下功夫。声乐表演艺术是文学、艺术、历史、审美等多种文化的积淀,是词曲作者和演唱者思想感情的外延和表达,是演唱者综合素质的体现。每一位演唱者都应大量地博览群书,精读力作,努力缩小知识的盲区。演唱者必须要深入生活,因为艺术作品的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想准确的表现出来,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拓展视野,巩固知识,积累经验,为作品的表达作铺垫。

三、结语

声乐演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的魅力正是由于作曲者的心灵之作与演唱者的自我情感体验相契合达到的。演唱中,声音固然重要,但是没有融入感情的歌曲就像一盘色、香俱全的菜肴,看起来十分诱人,而吃起来却索然无味。在表达情感时,也应多几分理智,理解情感,感受情感,然后去恰当地表现情感。演唱者不但要在歌唱过程中将技术与激情有效地结合,产生出优美的声音,更需要注意在诠释曲目时能准确运用这种结合,在整体歌唱发声状态基本的范围内作某些音色、气息等的调整,形成符合情感表达需要的声音质量,符合表达某个作品的要求,让作品充满灵性,达到情感与作品风格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詹姆丝.弗兰契斯.库克.名歌唱家论歌唱艺术.章枚译[M].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9月版;

[2]关欣.谈民族声乐演唱中“神形兼备”的表演.辽宁工学院学报[J].2003年2月第5卷第1期;

[3]俞子正、田晓宝、张晓钟.声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杨天君;声音色彩是情感的外在反映[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张密丽;声乐表演内心情感发展的三次级进[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第18篇:音乐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引 言

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小学音乐教育存在很多问题,现状令人担忧。可以说是基本没有音乐课,小学的音乐课大都是被语文数学这些主课代替了,甚至没有音乐老师,上音乐课的老师和上语文,体育的是同一个老师。因此,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音乐的现状刻不容缓。

文献综述

音乐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补充,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而小学音乐教育是传承、学习、鉴赏、体验、创造灿烂音乐文化的教学活动过程。由此可见,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对人们的良好习惯的养成起这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音乐教育就是在学生洁白无瑕的心灵上,为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奠定坚实的基础。

研究方法

本论文通过对所查阅文献资料及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借鉴,采用文献研究、分析整理和调查的研究方法

1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讨论与分析

一、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音乐教育能够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如教唱《歌唱祖国》、《黄河大合唱》、《我的祖国》、《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歌唱二小放牛郎》、《延安颂》、《二月里来》等爱国主义歌曲,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献身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教师在音乐课堂上让学生欣赏《樱花》,通过歌词学生就会联想到樱花的美丽,日本人民每到三月时户外去赏樱花的情景。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一定要重视小学音乐教育。

3.音乐教育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对学生的精神起激励作用

列宁认为:“音乐是人类的美好事业,是能给人们无穷力量的神圣事 业。”因此,在列宁的革命生涯中,经常用有限的活动经费开音乐会,这一洋溢着生命力的活动,使它们这批革命者无论处于什么艰难困苦的环境,都能充满信心和力量,从而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现在的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受过多少挫折,心理素质比较差,通过音乐课堂让小学生欣赏《命运交响曲》之类的励志音乐,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

2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教育观念落后,小学音乐教育得不到重视

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由于受“应试教育”以及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素质教育开展不够理想,重智育轻美育的现象比较普遍,使得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得不到重视,由于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缺乏认识,认为音乐课是多数教师都可以承担的课程,他们多数把音乐课看成是学生的劳逸调节课,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许多小学常常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占用音乐课的时间去上其他学科的课程,有的小学甚至没有开设音乐课程,致使学生无法学习音乐知识,享受音乐教育的权利,严重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的学校领导对音乐教师不重视,让上语文数学、体育的老师来上音乐,本来这些老师就不是专业的,这些老师就以所谓的主科为目的不上音乐,就算上音乐课就是让学生学一些刘新歌曲。所以影响了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小学音乐教育,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地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效。

2.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由于经济落后,财政收支困难,教学条件较差,严重 影响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由于投入不足,有限的教育经费大多只够用于维修校舍、购买办公用品等必要开支,根本无法用来购买音乐教学设备。致使大部分农村小学没有用来专门上音乐课的固定教室,学生上音乐课只能在文化课教室。由于学校面积小,上课的教室又比较集中,一个班上音乐课,就会干扰到其他班级上课。而且很多小学都没有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等音乐器材,也没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上音乐课就只能带一台录音机播放带子,甚至就是靠自己演唱,学生跟着唱,这样音乐课就成了唱歌课,音乐课教学效果不强。有的学校连音乐教材都没有,这样的教学条件,教学效果怎么会理想呢?只有加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才能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

3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

通过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基本上没有配备专业的音乐教师,多数音乐教师都是上其他主科的音乐教师兼职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得不到重视,再加上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落后,财政困难,聘请专业的音乐教师费用较高,学校为减少开支,就聘请代课音乐教师或者让上其他科目的教师兼职承担音乐课程。而且,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交通不发达,信息化建设滞后,所以很多音乐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去任教。农村小学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而兼职或代课的音乐教师又没有受过音乐专业的正规教育和培训,音乐素养和教学水平整体偏低,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好。不少的音乐老师五音不全,发音不准,对于演唱、发声及一些乐理知识也是知之甚少,实在不会唱就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唱。因此音乐课教学形式单一, 气氛不够活跃,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也失去了兴趣。这种现象说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三、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音乐教育重视不够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有关领导的重视是搞好小学音乐教 育的关键。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智育第

一、应试教育的传 统观念影响,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重视不 够,对于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具体表 现在贯彻落实《总体规划》不力,没有按照《总体规划》的 要求,在音乐教育管理机构、师资建设、教学设备器材、教 学教研、科学研究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投入。

2.音乐知识的西洋化倾向,已对我国民族音乐构成了威胁

教学内容全盘西化,很难看到使用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教 材,学生只会演奏这些教材中的部分章节,只知道贝多芬、柴

4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可夫斯基等等„„除了这些教材之外,不知道我们民族还有很 多值得骄傲的音乐文化遗产。这样长期下去,带来的严重后果 是学生不会演奏自己民族的音乐作品。

3.师资队伍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是大部分音乐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还有 一些业务素质偏低的教师不能胜任教学工作。二是中小学音乐 教师缺额的状况仍然存在,特别是农村地区音乐师资匮缺问题在近期内较难解决。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高师音乐系科的毕业 生数量增多,及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所导致的中小学数量的减 少,以及毕业生都希望留在城市学校工作的人为因素,使城市 地区中小学音乐师资配备趋向饱和。因此,农村学校音乐教师 的缺额问题应是国家今后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四、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加快发展小学音乐教育,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艺术素 质,首先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加强音乐艺术教育作为教育改 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学校音乐艺术教育法规以及相 配套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1.转变观念,重视小学音乐教育

要改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关键是转变观念,提 高对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重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家贺绿汀认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小学音乐教育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小学音乐教育不能可有可无,各级领导应转变观念,关心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建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综合考核和评价体系,消除“主科”与

5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副科”的偏见,对音乐教师在工资待遇、晋级评职、评优等方面应与其他科目的教师同样对待,并把音乐课与其他课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的情况,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重视引进专业的音乐教师,解决农村小学专业教师缺乏的现状,同时使现有的小学音乐教师接受音乐专业的系统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音乐素养。各级教育部门还要加强对家长的音乐教育宣传,使家长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2.加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因经费不足,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条件差,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因此,政府和学校每年应设立一定的音乐教育专项经费,逐步加大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投入,改善小学音乐教学的条件,保证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正常进行。首先,应该增加投入,给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其次,要加大音乐教学设备的投入。《教育部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教体艺[2002]17号)中列出三套可供选择的小学音乐教学器材配备方案,其中第三套方案要求每个小学应至少配备五线谱教学黑板1块,钢琴1台,电子琴或电钢琴1台,立体声双卡收录机

1台,音乐教学挂图1套,音乐教学用品柜1套, 80至120贝司的手风琴1台,教材配套音像资料1套,音像教学资料60盘,头饰、彩纸、彩绸、吹塑纸等自制的教具材料1套,多用划线规1套,响板、木鱼、双响筒、铃鼓、沙锤、碰钟、串铃、三角铁等成套打击乐器1套,小锣1个,大锣1个,小堂鼓1个,小钹1付,低音、中音、高音的铝板琴1套,木琴1个,这是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增加投入,为农村小学配备必要的音乐教学设备,争取达到第三套方案的配备标准。

3.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

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决定音乐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果音乐教师 的专业素质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就很难改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严重影响了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和教学部门,应加大投入,加强小学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解决少数民族地

6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区农村小学专业音乐教师紧缺的问题,学校应用丰厚的待遇不断引进专业的青年音乐教师,壮大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其次,要加大对现有兼职音乐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本的歌唱方法、钢琴入门、歌曲配奏与自弹自唱、合唱与指挥、民族舞蹈基本知识、课堂乐器(竖笛、口风琴)演奏、音乐欣赏知识等。最后,还要加强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只有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结论

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乡村音乐教育任重道远。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关心、支持音乐教育,尤其要关注相对落后的乡村音乐教育,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从而与城市学校音乐教育并进,只有这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7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刘启平.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音乐教 育,2010, (01).[2]南莲凤.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J].甘肃教 育,2010, (03).[3]佀娟.浅议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 刊,2008, (24).[4]王卿蕾.新课改下江西省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J].页) [5]《云南境内的少数民族》主编:谢蕴秋,副主编:李先 绪,民族出版社。

[6],梁红玉。民族地区小学音乐教师的抽样调查报告[J]。素质教育论坛,2008,([7] 倪洪进.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M].华东出版社,2003 [8] 周广仁.莫蕴慧.练习曲弹奏的研究[J].钢琴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9] 鲍惠芳.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核心[J].钢琴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10] 亚当.斯柏里尔.探索的过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11] 童道锦,孙明.钢琴艺术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12] 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13] 玛德琳娜.布鲁瑟尔著.伍维曦译.练琴的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14]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11)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19篇:毕业论文 音乐类

目 录

1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特点„„„„„„„„„„„„„„„„„3 2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3 2.1 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 3 2.2 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相脱节„„„„„„„„„„„„„„„„„„„„„„ 4 2.3 教学管理体制不够合理„„„„„„„„„„„„„„„„„„„„„„„„ 4 2.4 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5 3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对策 „„„„„„„„„„„„„„„„„„„„ 5 3.1 以自律论与他律论相结合为哲学基础指导高师音乐教育实„„„„„„„„„5 3.2 合理设置课程,优化课程质量„„„„„„„„„„„„„„„„„„„„„ 5 3.2.1 加强实用性课程 „„„„„„„„„„„„„„„„„„„„„„„6 3.2.2 加强本民族、本地区的特色课程 „„„„„„„„„„„„„„„„„„6 3.2.3 加强实践性课程设置„„„„„„„„„„„„„„„„„„„„„„„6 3.2.4 加强研讨课课程设置„„„„„„„„„„„„„„„„„„„„„„„6 3.3 完善教学管理体制„„„„„„„„„„„„„„„„„„„„„„„„„„ 7 3.4 创新教育思想、教学方法„„„„„„„„„„„„„„„„„„„„„7 4 总结„„„„„„„„„„„„„„„„„„„„„„„„„„„„„„„7 参考文献„„„„„„„„„„„„„„„„„„„„„„„„„„„„„„„„7

1

摘要:目前,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主要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应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课程标准相适应,以使培养的人才毕业后能够适应未来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但在实践过程中,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新课标相比,具有相对滞后性,我们应结合中小学音乐教育新课标的特点针对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提出相应对策,使之尽快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 课程标准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教学管理

Abstract: Nowadays the purpose of advanced normal music education is to bring up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musical teachers mainly .So the cultural aim and cultural plan should adapt to the standand of the course in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 which makes the graduates can fit for the demand of the education in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However , in reality , campared with the standand of the course in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 the education of the advanced normal music is laggard .We should suggest some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 of the new standard of the course in the pt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dema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Key words: the education of the advanced normal music ; the standard of the course ; the cultural aim ; the course design ; th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2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但是,音乐的传播和发展又离不开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的实施和创新又离不开音乐教师。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主要阵地,这就要求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培养的应是文化素质好,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动手动口能力强与基础教育相适应的教师。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出现了相对滞后性,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现在我们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学生,在即将面临工作的时候都要进行中小学音乐教育新课标的岗前培训,如果我们能在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过程中将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那么我们就会为我们培养的人才和有关政府部门提供很大便利,更有利于发挥高师音乐教育的优势。因此,我们应结合中小学音乐教育新课标的特点针对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1]

1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特点

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的课程标准在指导思想上“力求体现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力图反映社会发展对国民相关素质的基本要求;重视吸收国际音乐教育的优秀成果,力图切合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新课标在制定上更具有科学性,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要求。

与以前的《标准》相比,新的《标准》具有以下的特点:1.课程性质:对音乐课的定位更准确。把音乐课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并列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首先从一个总的认识高度上提高了对音乐课的认识,以此加强了它在基础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 2.基本理念:规划更科学。强调以审美为核心,强调将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所带给学生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与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并将《标准》的基本理念由原来的十条改为现行的五条,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而自由的空间[2]3.课程总目标:(1)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因为课程标准是针对学生提出的所以更强调学生,如删去了“引导学生„”,“使学生„”,“培养学生„”等动宾短语,来体现在学的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本”。(2)知识与技能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删去了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的音乐基本技能,基于对“多元文化”内涵的界定和注释,将理解多元文化修订为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4.学段目标:设计更合理。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水平。如在3-6年级的目标中提出,本学段5-6年级部分学生进入变声期,应注意渗透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5.内容标准:将感受与鉴赏

3

作为整个学习活动的基础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并将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其它文化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其他学科的融合。6.实施建议:考虑更全面。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对边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改善措施;在评价内容上,确立了导向性,科学性,整体性,可操作性的音乐课程评价机制,建立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与方法,并新规定了教师教学业绩的评价应以课堂教学为主。7.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标准》和依据此标准编写的教材,包括音像资料教学课程的重要资源,音乐教学设施,媒体,学生课外艺术活动,各种形式的音乐和教学交流活动等都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课程标准在原来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更注重音乐的审美价值,更强调音乐教学应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要求,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些都是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非常重要的指导理念,对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中小学音乐教师以及高师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

2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主要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已经取得了一些值得肯定的成绩,教育质量逐步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有关的政策法规不断相继出台来督促和指导高师音乐教育的实践,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扩大了招生的数量和规模,为解决中小学音乐师资缺乏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但是,目前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与《标准》下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要求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2.1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2004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全国普通高等音乐学(音乐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对培养目标作了以下规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该方案对我国的高等音乐学(音乐教育)本科专业提出了一个总的培养目标。[3]

但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不可能不研究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社会的发展与需要。目前,在高师音乐教师教育过程中,有很多院系并未结合本学校学生特点以及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来制定自己的培养目标,偏离了《标准》下对培养什么

4

样人的要求,使得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趋同于专业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多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忽视了作为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培养,没有体现高师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主要是培养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要求,从而混淆了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的区别,这也是导致高师音乐教育在其它方面脱离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的一个根本原因。 2.2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相脱节

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大多依旧遵循传统的开设模式,偏重专业技能,缺少实用性较强和本地区、本民族的特色课程,忽视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对老师综合素质的要求,对教学能力的重视不够,教育学学科课程设置太少[。[4]这也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特别是演唱、演奏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过于重视专业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技能表演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的水平,方法和手段;从综合素质的要求来讲,文字组织、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如何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水平组织教学、如何利用学校的有限资源进行有效教学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等等;再从专业要求来讲,如何根据不同的学生选择音乐进行教学,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伴奏,以及怎样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发展特点进行变声期的教育等,都没有在课程设置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目前的课程设置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以适应未来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素质结构,我们应结合基础教育的课程标准作适当调整,使高师音乐教育更适应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需要。 2.3教学管理体制不够合理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各院校已经开始普遍实行学分制,在学分要求上依据学校和专业的不同有所区别。目前,我们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主要以三年制专科和四年制本科为主,大部分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但在实行学分制的过程中还不够灵活,没有发挥好学分制的弹性。例如:选修课程数量、范围有限,不能满足学生选课多样性的要求,而且在跨系跨专业的选修过程中缺乏系统、科学的指导,使得学生在选课过程中过于盲目,只选择与本专业相近的课程,较抽象的学科几乎没人选,导致了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没有真正发挥好学分制的作用。

在成绩考核的过程中,方法单一,主要以期中与期末考试成绩为主,也有的把课堂表现作为考核的条件之一,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开音乐会、教学实践等)成绩,过于重视听、读、记、考,忽视了议、做、写、创,使得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出现了一种上课记笔记,下课学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考笔记的学习态度和方式,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培养与发挥,从而影响了毕业生的规格使他们不适应毕业后的就业需要。

5

2.4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在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在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上不够灵活,过于强调专业基本功训练、强调传道授业,而忽视了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在教学方法上以讲授法为主,大多数学生上课懒得想,下课懒得做,老师和学生之间存在一种上课你讲我记,你说我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一般是老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少。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自我能力的表现,学生在教师面前大多感到拘束,课堂氛围不活跃,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老师的教育观念主要以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为主,而忽视了素质教育下教师应具有育人观,人才观,质量观等方面的素质要求。这也是影响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要求的一个方面。

总之,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管理体制,课程设置和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是影响高师音乐教育质量的四个重要方面,关系到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够适应新的课程标准下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我们应在改革和实践中不断完善,使高师音乐教育与新的课程标准相适应。

3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对策

3.1 以自律论与他律论相结合为哲学基础指导高师音乐教育实践

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教育人才在现在的学习和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所做的每一个选择、每一件事,都是在将他们关于自己学科的信条付诸实践,每做一次选择,就是运用一个信条。”但是这些信条又必须具有一个将自己捏在一起的中心,有一个使自己在实践中站得稳的脚跟,而不能使自己自相矛盾,这就要求在高师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有个明确的哲学基础来指导教育实践,以使自己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不同情况下对老师的要求。

高师音乐教育的教育对象具有双重身份,一是作为音乐学习者的身份,一是作为未来教育工作者的身份,这就要求高师音乐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以自律论和他律论相结合来指导教育实践。自律论和他律论是19世纪50年代围绕音乐本质问题展开的激烈讨论。自律论的观点认为“制约着音乐的法则和规律的主要是音乐自身,音乐除了自身以外什么也不表达,什么也不意味,音响结构就是一切,”用汉斯立克的话说就是“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自律论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强调的是致力于音乐技能培养,较适合于专业音乐教育。[5]他律论的观点主要是“音乐是指音乐以外的东西,制约着音乐的法则和规律的是来自音乐之外的东西,这种东西主要是人类情感。”他律论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强调的是通过音乐潜移默化的作用所带给人们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体验,较适用于普通音乐教育。

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既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又能适合未来中小学普通音乐教育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高师音乐教育在培养过程中既要重视

6

技能培养,又要重视技能以外的人文素养的培养,用自律论与他律论相结合来指导教育实践。在专业技能提高上应以自律论为基础,但鉴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对老师综合素质的要求,在方法课,指导课,教学课上应以他律论为指导,广博其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创新能力和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能力,以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将审美能力作为核心的中小学音乐教育[6]。 3.2合理设置课程,优化课程质量 3.2.1加强实用性课程

现在的高师音乐教育普遍重视音乐技能课的学习,使得音乐技能课与音乐理论、教学理论不能很好融合在一起,忽视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认识、分析和掌握的能力。通过加强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法,音乐鉴赏在课程设置中的教学时数和年限,并将这些课程通过方法课有机结合起来,既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又提高了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能力,使学生更适合中小学音乐教育对老师的基本素质要求。 3.2.2加强本民族、本地区的特色课程

当今,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已经成为世界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 如何保护和发展好我们本民族自己的音乐而不至于在这种多元文化趋势中流失,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话题。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学生作为一名具有较高音乐修养的音乐学习者在保护和发展本民族音乐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作为将来的一名知识传授者也有义务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热爱和保护好自己本民族的音乐。因此,高师音乐教育应责无旁贷的担负起建立民族音乐文化观念的重任,加强本民族、本地域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注意吸收和借鉴世界各民族的多元音乐文化。如果在课程设置中能够设置这样一些课程,就能更好的为保护和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教学依据和交流平台。 3.2.3加强实践性课程设置

以往的高师音乐教学偏重学生知识技能的接收为主,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课可以分为“表演实践课”和“教学实践课”,通过表演实践课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排练演奏提高自己对作品的分析能力,乐队的组织能力和演奏演唱能力,培养学生的即兴表演技能,以适应未来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学校和各地市组织的各种活动和比赛,更有利于丰富中小学学生们的课余生活;通过教学实践课(包括校内和校外实践),加强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查找理论和专业不足,使学生熟悉掌握课件制作,板书设计,教学[7]组织等能力。以四年本科制为例,表演实践课最好从第二学年开始穿插在每学期的课程设置中,包括乐队排练,合唱指挥排练,整台晚会的组织排练等实践课程。教学实践课最好安排在第三学年。 3.2.4加强研讨课课程设置

学生们无论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实践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疑点,搞不清楚的问题,

7

通过研讨课可以帮助学生们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且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可以在较高年级开设,在学期开始老师可以设计几个专题,然后围绕这些专题来讨论解决学习、实践中的问题。 3.3 完善教学管理体制

在教学管理体制中,我们应发挥好学分制的作用,“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前提,从教学活动的发生和进行的各个方面,还原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为每位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机会和可能,”在此基础上提高师资水平,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给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引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如在高师音乐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适当选择提高人文素养和培养非音乐技能(人际交往能力、情感领悟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的课程,并适当提高在学分中的分值,使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8]

在考试方法上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结构成绩”,以哥伦比亚音乐系的人文课为例,“他们的考核办法是:一学期内有两次小考,占总成绩的30%。课程结束时有一次大考,占30%,听音乐会后写的一份报告(题目自选)占30%,平时课堂分占10 % 。这种结构成绩的优点是既避免了学生只在课程结束时死背讲义应付考试,考后很快忘光的弊病,同时也对平时课堂学习起到督促检查作用,对课堂以外的学习活动和能力锻炼也有所要求。”以改变以往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学生以死记硬背为主的现象。

3.4 创新教育思想、教学方法

在教育思想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观察、富于想象以及以后独立工作的能力,注意挖掘学生的潜力,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时地向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无拘无束的对教师讲述的内容提出疑问,并进行讨论。在教学方法上,改变过去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而针对不同的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通过演示法发展学生的观察、感受理解能力的能力;通过发现法,发现思维的独立性;通过实践教学法,通过学生“亲历的知”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技巧和发展音乐的表现能力。从而培养高师音乐教育的学生不但自身要具备创新能力,而且要使学生具备在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中能够通过音乐教育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4总结

总之,音乐教师是音乐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在推进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人才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主要来源,它输出的产品是否合格直接影响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因此它应该尽量与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的发展保持同步并进行相应的改革,以跟上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要求。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同学面临的是未来的教师职业,四年学习所掌握的知识与技巧,能否适

8

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环境是非常严峻的问题,同学们只有具备全面扎实的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和完善,才能使我们在学校中的地位更加牢靠,在学识上更有思想,在研究上更加老练,也更受到专业教育的影响,在音乐上更内行,更有能力以哲学上站得住脚的方式证明我们的重要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使音乐教育履行其独特的教育使命,使音乐教育将来会比以往为社会起到更重要的作用![9]

参考文献

[1] 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熊蕾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2] 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3] 于润洋.音乐史论问题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4] 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5] 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于润洋.音乐美学文选[C].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7]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音乐学(音乐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Z].

http://www.daodoc.com/edoas/website18/info10052.htm.2004. 9

第20篇:唱歌 音乐毕业论文

简析怎样在歌唱学习中做到声情并茂

摘 要

歌唱是声音与情感的融合,如果说声音是歌唱的基础,那么情感则是歌唱的灵魂,两者缺一不可,是相互促进、相互结合、相互联系的艺术整体。因此,演唱者利用自己的技术将作品转化为动听的声音,就必须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重视情感的培养,使声乐作品受到听众的认同,做到声情并茂,那必然是成功的。本文主要从歌唱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如何在歌唱时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

关键词:歌唱 情感表现 声情并茂

简析怎样在歌唱学习中做到声情并茂

目 录

一、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在歌唱中做到声情并茂的必要条件 „„„„„„3 (一)气息是歌唱的先决条件„„„„„„„„„„„„„„„„„„„„3 (二)良好的共鸣是歌唱声音完美体现的重要保证„„„„„„„„„„„3

二、深刻理解作品是歌唱声音声情并茂的基础条件 „„„„„„„„„4 (一)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4 (二)理解歌词的内容„„„„„„„„„„„„„„„„„„„„„„„4 (三)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4

三、歌唱作品的二度创作是歌唱声音声情并茂的根本保证„„„„„„„5

四、结语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简析怎样在歌唱学习中做到声情并茂

一、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在歌唱中做到声情并茂的必要条件

歌唱是一种表演性的音乐形式,声音作为歌唱的基础,是我们学习声乐再提高的大前提,所有我们想要表达的歌曲情感都必须通过声音来传达给观众。一个好的声音,除了一定的先天因素之外,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后天的努力,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并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

(一)气息是歌唱的先决条件

我们经常提到的呼吸方法有胸式、腹式和胸腹式呼吸法三种。其中胸式呼吸在歌唱时可以让人比较顺畅的呼吸,但是这种呼吸方法的缺点是吸入的气息太少,会让听众有声音发软、没有根基,如同空中楼阁的感觉。而腹式呼吸虽然可以在每次换气时吸入较深的气息,但是会让气息的运行速度减弱,让声音变得空、散、无力。这两种呼吸法,因为缺陷性无法发挥歌唱者的自身实力,也没有办法很好的演绎声乐作品,不经常被人们使用。而胸腹式呼吸是胸式呼吸法与腹式呼吸法的相互结合,它拥有两者优点的同时又有效的避免了两者的缺点,是目前最经常被人们使用的方法,也是最科学、最理想的呼吸方法。

掌握科学的呼吸方法以后,必须努力让自己的基本功变的扎实。通常我们会用打哈欠积极叹气的方法练习开口音和闭口音,或者通过五度、八度音节进行si、du、yi等等的练习,使气息和声音变得更顺畅、通透。气息的练习是非常枯燥的,初学者必须要有耐心,坚持不懈才可以使自己拥有一个扎实的根底。

(二)良好的共鸣是歌唱声音完美体现的重要保证

我们通常根据生理结构的不同把共鸣划分为:胸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在演唱歌曲的时候,不同的音高所侧重的共鸣部位是不同的,低音区侧重于胸腔共鸣,中音区需要胸腔共鸣与口腔共鸣的结合运用,高音区则是侧重于鼻腔共鸣和头腔共鸣。但共鸣腔体之间又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单单运用一个共鸣腔体来进行歌曲的演唱。例如:低声区时,运用胸腔的共鸣较多,可以保证低音的浑厚有力,同时也要注意与其他共鸣腔体的结合运用,否则会使低音变的僵硬,不利于情感的表达。所以在练声时我们可以针对某一腔体进行重点的训练,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不要相互脱离。在歌唱过程中做好每一个位置的共鸣,同时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可以使我们的声音质量得以进

简析怎样在歌唱学习中做到声情并茂

一步提高。

二、深刻理解作品是歌唱声音声情并茂的基础条件

(一)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不同的创作背景,作品会蕴含不同的情感,每首歌曲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都会被赋予这个时代特有的情感,甚至是背负有一定的历史使命。例如:《松花江上》这首歌曲,它是作者张寒晖创作于抗战时期,描述的是当时因为遭到日本军队的侵略,而背井离乡的东北人民的悲惨生活,体现了东北人民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以及全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在这样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这首歌曲自然而然的就带有浓烈的悲愤色彩,通过各地的广泛传唱,让全国人民都了解到日本军队的残忍行径,并且因为这首歌曲在中国抗日军队中的流传,而对当时的抗日情绪起到很大积极的作用。

(二)理解歌词的内容

歌词的理解对歌曲演唱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一首歌曲的歌词蕴含了作者创作这首作品时的情感,并且在歌词中可以看到整首歌曲的风格,它影响着旋律的组成以及情感的表达。如:《松花江上》这首歌曲,从“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所描述的家乡的美好和对家乡的怀念,到“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的无奈,再到“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所体现的被迫离家的苦难,以及最后“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这首歌曲悲伤、愤怒的情感达到了一个高潮,表达了广大人民对家乡父母的怀念和对收复东北失地的强烈渴望。整首歌曲的歌词以悲伤的情感为主要基调,我们在演唱时要尤为注意。

(三)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

一首歌曲的表现形式,除了旋律之外一般是体现在歌曲的结构上,如旋律、节奏、拍子、强弱、调式等等。例如:《送别》这首歌曲,它是单三部曲式结构,旋律柔和、节奏稍慢,每一个乐段都是由两个乐句组成结构相似,加上第三乐段与第一乐段完全相同,恰到好处的表现出友人离别时,相互絮叨的场景。再配以歌词中的长亭、古道、笛声、夕阳等景色,整首作品都表现出浓浓的离别愁绪,

简析怎样在歌唱学习中做到声情并茂

给人清冷、凄凉之感。

三、歌唱作品的二度创作是歌唱声音声情并茂的根本保证

每一个歌唱者都有自己的特点,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声乐作品,无论是从歌词上还是旋律上都要与自己达成一个很好的协调性,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长处和优势。其次,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将作品的调式、节奏做适当的改变,让自己能够更好的演唱。一个好的表演者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嗓音,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之后,在舞台上的演唱给观众带来的触动,甚至会超乎词曲作者的想象。

学习声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演给观众,所谓表演的要素,虽然有形体动作和心理动作两大类,但主要是心理动作。因此,歌唱时能否调节控制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是我们是否能很好的发挥出本身实力的关键。

四、结语

声情并茂的歌唱境界,是需要靠我们长时间的努力才可以达到的,无论是声音的练习还是情感的培养都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而两者之间要做到相对和谐的融合,更是需要我们长时间的积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更加的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身的缺陷,让我们的声乐水平得以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简析怎样在歌唱学习中做到声情并茂

参考文献

[1]彭丽.彭修文民族管弦乐艺术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154—160.

[2]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114—122.

[3]朴东生.合奏与指挥[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3—9.

[4]王震亚.中国作曲技法的衍变[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2—4.

[5]中央音乐学院.民族乐队乐器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1.

简析怎样在歌唱学习中做到声情并茂

致 谢

在毕业论文即将付梓之即,心中感慨颇多。回首大学三年,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还有奋进时的踌躇满志,一路走来,庆幸有诸多师长,亲人,朋友,同学的帮助和鼓励,希望在此之际表示我深深的感恩之情。

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我对我的论文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使我的论文工作有了目标和方向。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年时光转瞬即逝,然而这段短暂时光的点点滴滴都将是我生命中的美好回忆。因而在今后新的征程中,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我也将怀抱着感激、怀抱着情谊、怀抱着责任、怀抱着期望和梦想,坚定、自信地走下去。

最后,感谢所有关心我、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

《音乐学毕业论文范文.doc》
音乐学毕业论文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