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范文罐

2022-08-19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青花五彩罐

青花五彩罐

①彭彭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拾金不昧男孩的事迹,萌发了想去探访的想法。

②这个男孩十五岁,父亲早年病故,母亲是个清洁工,他上学前帮母亲清扫街道时捡到一笔钱,千方百计寻找到了失主。

③一天上午,彭彭终于找到了男孩的家。敲开门,一个饱经风霜的女人出现在他面前,她刚扫完大街回来,工作服还没来得及换。彭彭说明了来意,女人兴奋地把彭彭请进屋里。

④女人的家简单朴素,如她每天清扫过的大街般一尘不染。吃剩的早餐还在家中唯一的桌上摆着,碗中的汤清得可以照出人影,没有鱼肉。只是粗茶淡饭。彭彭掏出一沓钞票摆在餐桌上,女人慌忙地站起来,拿起钞票,硬塞到彭彭口袋里。

⑤“仅凭你的那点收入,孩子还要上学,这个家怎么能支撑下去呢?”彭彭说着又把那叠钞票重新放到桌上。

⑥“还好吧,他爸去世前留下一个青花五彩的罐子,实在不行把它卖掉,连儿子将来上大学的学费都够了。”女人说。

⑦“青花五彩罐?清朝康熙年间的宝贝,现在价值几十万呢!”彭彭说。

⑧“你懂这一行吗?你能给这个罐子估估价吗?我好心里有个数。”女人满脸期盼地问。

⑨“我不太懂,但我认识几位博物馆的文物专家,我可以带你去他们那里鉴定一下。”彭彭说。

⑩“太好了,罐子现在保存在另一个地方,明天可以吗?”女人眼里充满期望。彭彭点了点头。

⑪正聊着,女人的儿子回来了,他穿着朴素,但从头到脚透着一股精神劲,他自信地对彭彭说:“今天英语测试,我得了满分,我将来要到英国读大学,这学费嘛,我不怕,我爸给我们留下了无价之宝。”

⑫女人微笑着摸着儿子的头,赞许地点头。

⑬第二天,彭彭开车着女人去了市博物馆。女人一路上紧紧抱着那个装着青花五彩罐的木箱,生怕有一丁点儿轻微的擦碰。

⑭几位文物专家围着罐子,一边仔细瞧,一边摇着头。女人的脸色一下子变得苍白,她用力扶着椅子才,险些摔倒。回来的路上,女人一直在小声地抽泣。

⑮临下车时,她忽然紧紧地抓住彭彭的胳膊,央求道:“千万别告诉孩子真相,如果他问起,你就说这个罐子是真的。”

⑯又过了几年,彭彭到另一个城市出差,在参观一批从故宫博物院运来的文物时,意外地发现了玻璃展柜中陈列着那个康熙年间的青花五彩罐子的真品。

⑰他惊喜地走过去。一个在展柜前驻足了很久的斯文年轻人,赶紧给他让开位置。彭彭送去谢意的微笑,突然觉得年轻人有点面熟,仔细一看竟是那个女人的儿子。

⑱“我天天都来看这个罐子,这个是真的,我家的那个是假的,很早我就从网上查到了。”男孩认真地说,“幸好我妈不知道,她一直以为我们家那个是真的。”

⑲“她现在还好吗?”彭彭问。 ⑳“还好,她现在退休了,在家里颐养天年。”男孩说,“我很快就要到英国留学了,趁这几天在国内,就天天来这里看看,觉得它不如我家的那个精致呢。” 男孩笑了笑,又说:“多亏家里那个仿制的罐子,我才有了今天的成绩,我怕妈妈万一拿去卖,知道它是赝品后会崩溃,所以我拼命学习,年年拿奖学金,今年意外拿到了公费出国的名额„„”

(21)临别时,男孩请求彭彭:“千万别告诉我妈那个罐子是假的,让她永远在心里都留有希望。”

(22)彭彭郑重地点了点头。

(作者:宿希惠。有删改)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8.文章以“青花五彩罐”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9.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10.男孩为什么觉得真的青花五彩罐还不如自己家的那个精致?(4分)

11.文中的母子各自请求彭彭说一次谎话,你如何看待“说谎”这种行为?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

推荐第2篇:《青花》

青花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艺瓷人的执着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课文有1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第三自然段描写了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表现出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也写出了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这部分文字较多地描写了我在“寻找——复制——创作”过程中的艰辛劳动和心路历程。期间有痛苦的沉思,有满眼的迷惘,有美好的梦想,有成功的喜悦。文章歌颂了父子俩可贵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课文编排有一幅插图,描绘了父亲把一尊青花瓷瓶交给儿子的情景。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学习过程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思中悟。利用文本提供的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教材资源,调取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文本意义,实现真正意义的阅读。教学中利用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等调动学生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发挥学生想象力,真正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3、知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4、帮助学生认识“鬓、疵、杳、惘、窥”;会写“鬓、锲、嬉”;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嬉戏、瑕疵、迷惘、窥破、郑重其事、如饥似渴、毛塞顿开”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收集青花的图片文字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在优美的《青花瓷》的歌曲声中欣赏青花瓷器的图片,感受青花之美。(播放课件)

(http://ting.baidu.com/?__methodName=mboxCtrl.p

laySong&__argsValue=354387&fr=mp3#loaded)

2、介绍有关青花瓷的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33124.htm

2、你们知道吗?由英文中“中国”“瓷器”同为一个读音“China”引入:瓷器是咱们祖国的象征之一,而青花瓷又是瓷器里的最美丽的精品。你了解青花瓷吗?(交流课前阅读的相关资料。阅读课后的“学习链接”。)

3、这节课,我们要学到的就是一个关于青花的动人故事,到底这传世的青花瓷为什么这么美丽呢?当我们学习了今天课文《青花》,就明白了。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回答: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什么事情?

2、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我开始了苦苦寻觅”一句。看看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由来。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过程。

(了解了过渡句的作用并抓住过渡句进行理解。)

3、轻声朗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指名读生词。正音,并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

重点理解:

锲而不舍;锲,刻;舍,放弃,停止。镂刻不停息,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荀子·劝学》中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反义词有:半途而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

嬉戏:游戏;玩耍。 瑕疵:微小的缺点。 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接连不断地到来。注意“沓”不要写成“踏”。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窥破: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暗中察看。暗中看出来或觉察明白了。 郑重其事:对事情采取慎重认真的态度,一点儿也不马虎、不敷衍。 如饥似渴:像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那样。形容非常迫切的情状。

茅塞顿开:茅塞,被茅草塞住;顿,顿时,立刻。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一样,现在一下子打开了。比喻突然一下子明白了。近义词:恍然大悟。

4、齐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说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

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

三、小结

美丽的青花,一代代艺人的骄傲和满怀的心事都凝聚在上边。父亲对“我”满怀企盼,到底父亲要?“我”找到什么东西呢?下节课再一起琢磨!

四、作业

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2、抄写生词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美丽的青花图片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都想再次欣赏那青花之美,让我们再一同去看一看吧。

2、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分段情况和段意。

3、父亲要给“我”的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到底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寻求这其中的奥秘吧!

二、细读理解。

(一)研读“默默期盼”

1、读1-4自然段,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青花交给我?(出示课件)

2、交流。

(1)理解 “独树一帜”,体会父亲的“手艺高”。 (2)什么是父亲心里的“完美”?

(3)找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理解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出示课件)

3、齐读第1-4自然段。

4、小结:这个部分,我们领会到了父亲对孩子的默默期盼和良苦用心。到底在期盼什么?儿子怎样完成父亲的任务,成长为青花瓷器的合格接班艺人呢?

(二)研读“苦苦寻觅”

1、默读读5-16自然段,思考并找关键语句写批注:(出示课件) (1)“我”为了得到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是怎样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的?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根据这几个阶段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层?

(2)每次我觉得成功了的时候,心情怎样?父亲是什么表现? (3)父亲为什么有这些不同的表现?

2、抽生回答、反馈以上3个问题,抓住重点句子进行理解。(1)、分层情况:

1)其中,第5自然段的两个设问句有什么作用?(再次强调过渡句及它承上启下的作用。)

2)给6——16自然段分层: 第一层:(6——8)自然段,写“我”找到瓷片。“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到底父亲想要什么?

第二层:(9——11)自然段,写我“复制”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了父亲的冷眼。”儿子已经大有进步,父亲还想要儿子进步,到底父亲想要什么?

第三层:(12——16)自然段,写“我”自制青花,父亲看到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原来父亲眼中的“完美”,是青花瓷器艺人一代代的“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3)、出示我在“寻找——复制——创作”青花的这一过程中“我”苦苦寻觅,苦苦求索,最后走出迷惘,灵光闪现,茅塞顿开的句子。读一读。(理解茅塞顿开、瑕疵、纷至沓来、锲而不舍。并用茅塞顿、锲而不舍开两个词语造句。)

(在有感情的朗读、交流重点语句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感受,修复好的青花是昨天的青花,复制好的青花依然还是昨天的青花,在精通前人的手艺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独特的元素,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青花,才是最珍贵的、最美丽的。而这一切的目标的抵达与超越,都是在主人公艰辛的工作和深入的思考、想象中得来的。)

(4)、描写父亲神态的语句找出来,注意有怎样的变化,从中你体会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父亲从“不满意——冷眼——笑容”,实际上是表现了他要求儿子去创新瓷艺„„)

3、小结:父亲的默默期盼,经过儿子的苦苦寻觅,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局。原来“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三、课堂小结:

“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这是我在执著追寻那片完美的青花的过程中,获得的认识,这是父亲用企盼的眼神注视我时,一直想对我说的话,这也是我梦寐以求的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

五、延伸拓展。

1、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感悟青花的美。

2、回忆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练习说话并填空。(出示课件)

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我更赞美 。

3、青花瓷的美,不光在瓷器上,大胆的设计师们,已经把这种创作的灵感运用到了我们的桌布上、壁纸上、甚至我们的服装上,就让我们去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服装的魅力吧!(出示课件)

板书设计:

21 青花

父亲 :默默期盼 不满意——冷眼——笑容

“我”:苦苦寻觅 寻找——复制——创造

传承——超越 (完美)

作业设计:

1、比较后,选词语填空。喜 嬉

( )戏 ( )爱 ( )闻乐见 ( )皮笑脸 宾 滨 鬓

海( ) 来( ) ( )发

2、连一连。

郑重其事地 翻阅 ︳ 独树一帜地 古镇 如饥似渴地 翻寻 ︳ 震耳欲聋的 作品 锲而不舍地 交付 ︳ 闻名天下的 响声

3、读句子,写一写自己对句子的理解。(1)、在古窑的废墟上,在千年的烟火里,我锲而不舍地翻寻着历史的遗迹。 (2)、既然完美的青花不是来自古人,也不是来自修补,那么我的青花应该来自我自己这里。

(3)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

课后反思:

1、教学本文,把本文体现的父子俩的创新精神与中国青花的发展联系起来思考,从而加深对中华文化内涵的认识: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和巨大创造能力的历代人民群众创造的。

2、在引导学生体验“我”为得到青花的祖传配方方面作出的艰苦努力过程时,可抓住“苦苦寻觅”弄清楚我所经历的“寻找——复制——自制”这三个阶段,进而去思考每个阶段“我”做了什么,想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联系描写父亲的不同的神态的语句,理解课文所赞美的历代艺人的创新精神。

推荐第3篇:21青花

21、《青花》 【预习学案】

一、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并自己识记。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两鬓斑白

瑕疵

纷至沓来

昭示

迷惘

窥视

探访

锲而不舍

嬉戏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独树一帜:

郑重其事:

两鬓斑白:

企盼:

困惑:

明净素雅 :

古色古香:

迷惑 :

肃穆 :

似懂非懂:

如饥似渴:

震耳欲聋:

锲而不舍:

吻合:

精湛:

弥补:

瑕疵:

昭示:

纷至沓来:

毛坯:

迷惘 :

灵光一闪:

寄托:

流逝 :

绚烂:

迫不及待:

茅塞顿开:

窥破:

心机:

传承:

4、多音字: 传【

】(

)【

】(

塞【

】(

)【

】(

) 沓【

】(

)【

】(

更【

】(

)【

】(

5、形近字。

鬓(

鬃(

嘻(

嬉(

锲(

楔(

) 访(

防(

仿(

坊(

纺(

彷(

) 沓(

杳(

罔(

惘(

窥(

窃(

) 疵(

呲(

昭(

招(

诏(

沼(

6、近义词。

凝视—(

企盼—(

端详—(

允诺—(

寻觅—(

) 沉思 —(

茅塞顿开—(

锲而不舍—(

郑重其事—(

) 独树一帜—(

7、反义词。

困惑—(

允诺—(

清澈—(

遗憾—(

残缺—(

8、本文的主要内容是:

9、本文中我想了解的问题及我预习后的初步解答是:

21、《青花》【导案】 导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会写“鬓、访”等7个生字;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瑕疵、纷至沓来、迷惘、郑重其事、如饥似渴、茅塞顿开”等词语。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写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教学重难点:结合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青花艺人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 知识链接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英文名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釉下彩的一种。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也有学者称唐青花并非青花瓷);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在古董的拍卖会上,青花瓷可以拍出天价,这种白底蓝花的瓷器为什么如此昂贵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21课《青花》中一探究竟。

二、设疑初探,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

1、进过初步预习,你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

2、教师整理学生的问题。(1)本文写了什么?

(2)我们家的祖传秘方是什么?父亲为什么不传给我?我是怎样找到我家的祖传秘方的?分为几个阶段?请概括成小标题。

(3)可以看出青花艺人的什么品质?是什么让青花价值连城?

3、围绕以上问题自主学习解答。

4、同桌交流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本文的过渡段是哪一段?请读出。“这样的青花”指什么样的青花?读出文中的句子。从这描写中,你看到了父亲是怎样的制瓷艺人?什么是“独树一帜”?这就更坚定了我认为我家有祖传秘方?可是父亲为什么不传给我呢?什么是“完美”?父亲又给我一尊这样残破的青花,目的是什么呢?找出父亲神态、动作描写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2、“我”苦苦寻觅青花的祖传配方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指名回答。

(1)修复青花。自读这一部分,说一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读出这种锲而不舍。父亲看到我修复的青花是什么态度?为什么呢?

(2)复制青花。接下来我又做了什么?我复制的青花怎样?说明我的制瓷艺术怎样?父亲是怎样的态度?为什么?

(3)创作青花。面对残缺的青花,我想到了什么?当时心情怎样?读出这种感受。后来,我是怎样找到完美的青花的?什么是“茅塞顿开”?为什么说“这是我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寻找到的青花,是属于自己的青花”?此时我创作的青花修复的瓷瓶怎样?说明我的制瓷艺术怎样?此时父亲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

3、此时,我得到我家的祖传秘方了吗?是什么?如果我不经过前面锲而不舍的寻找、复制,能够创作属于我自己的青花吗?如果我只是修补,复制青花,我能够找到我家的祖传秘方吗?请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此时,你明白了父亲打破这尊青花的目的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家的的瓷器独树一帜的原因是什么?这也是青花能够成为人间瑰宝的原因,请总结给你的同桌听。

四、质疑再探:提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共同解决。

五、拓展延伸

1、学完这篇课文,我知道了青花之所以能拍卖出千万价格的原因是(

)。

2、学完这一课,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更赞美(

)。

21、《青花》【学案】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文章的主要人物是(

),课文按照(

)主要写了他们的(

)的事。

2、本文中的过渡段是第(

)自然段,作用是(

)。本文中(

)自然段写的是“我”苦苦寻觅的过程。

3、“我”苦苦寻觅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我能把它概括成小标题,分别是(

)、(

)、(

)。

5、同时,我还知道了我家制作青花的祖传秘方是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直到有一天,父亲郑重其事地交给我一尊青花瓷瓶。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

2、在修复青花阶段,可以看出“我”是一个

的孩子。但是父亲的态度是

,因为

3、在复制青花阶段,“我”复制的青花

,却依然遭到父亲的

,因为

4、后来,“我”面对残缺的青花想到了

, “这时,我仿佛听见,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歌唱。它在水里成长,在水里嬉戏,获得的是属于自己的快乐。”这句是

句,突出了

5、“这是我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寻找到的青花,是属于自己的青花!”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6、当看到“我”自己创作的青花,父亲的态度是

,因为

7、由此,“我”也窥破了父亲故意打破这尊青花的心机,并且也获得了“我”家的祖传秘方: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三、小结。

1、回忆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练习说话并填空。

(1)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我更赞美(

) 。

(2)我知道作者家的祖传秘方是(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

四、拓展。

说一说,我们怎样才能使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扬光大。比如: 绘画: 书法: 茶道: 刺绣: 瓷器:

21、《青花》【课堂检测】

一、知识殿堂。

1、我收获了下列词语。

lǎngbìnbānbái

tànfǎng

xīxì

kuīshì

míwǎng

zhāoshì

xiácī

2、补充下列词语,并选择四个写一段话

世世(

)树一(

)天下

明净(

古(

)古(

) (

)懂(

)懂

如(

)似(

)不舍

纷(

)来

)一闪 (

)顿开

)不及(

)其事

)欲聋

二、文海拾贝。

1、青花,一种

瓷器的专称。其瓷,

; 其花,

;其釉,

; 其色,

。青花瓷一向被誉为“

”, 居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

2、本文通过写一家父子

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艺人

的精神。

3、我寻觅秘方的过程分为

三个过程。

4、“直到有一天,父亲郑重其事地交给我一尊青花瓷瓶。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

5、“复制的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依然遭到了父亲的冷眼。”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

6、最终,“我”也窥破了父亲故意打破这尊青花的心机,并且也获得了“我”家的祖传秘方: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7、回忆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练习说话并填空。

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我更赞美

推荐第4篇: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继青瓷、黑瓷、白瓷、青白瓷和彩瓷之后有一种新的瓷器。青花瓷器从一出现,就以它的色调清新、纹饰素雅、釉色莹润引起人们的喜爱。青花瓷器从元代经明、清。直到现代,繁荣了七百多年,依然经久不衰,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青花瓷是以钴土矿为着色剂,用钴料直接在瓷坯上描绘纹饰,然后施以透明釉,在1300 ℃左右的高温中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

青花瓷萌芽于唐代。在扬州唐城遗址曾出土了青花瓷片,这就把青花瓷出现的历史推进到九世纪前后,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次重大考古发现。五代到两宋时期青花瓷的制作并没有发展起来,尽管在浙江地区发现了两宋时期的青花瓷标本,但是为数不多。到了元代, 青花瓷才逐渐发展成熟。到元代晚期,更呈现出繁荣趋势。到明清两代,青花瓷逐渐取代了青瓷、白瓷和青白瓷,成为中国陶瓷生产的主流。

一、青花瓷的含义

关于青花瓷的基本要素。冯先铭先生提出三要素:

1、洁白的瓷胎和纯净的透明釉;

2、运用钴料产生兰色的图案花纹;

3、熟练掌握釉下彩绘的工艺技术。李辉柄先生则认为青花瓷至少要包括五要素:

1、高温烧成的素肌玉骨的白瓷胎;

2、高温透明的白釉;

3、青花原料为氧化钴;

4、用毛笔以氧化钴在素胎上描绘纹饰;

5、在绘好纹饰的胎体上施釉,高温烧成的釉下彩。无论三要素还是五要素,最基本的就是,釉下彩和运用钴料。这基本的要素在唐代已经初步具备。

釉下彩的最早发现。是1983年江苏南京雨花台区长岗村三国吴末墓中出土的一件青瓷釉下彩带盖盘口壶。釉下彩绘画“羽人鸟兽仙草云气纹”,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釉下彩瓷器。这是釉下彩的初创。至唐代前期,河南鹤壁窑创烧出铁绘花卉纹釉下彩绘瓷,四川琼崃窑也以铜铁两种矿物为彩绘颜料。而唐代中、晚期的长沙窑,对釉下彩的烧制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它一氧化铜和氧化铁为着色剂,烧出褐、绿、红等色的釉下彩瓷。继长沙窑之后发展起来的宋代磁州窑和吉州窑,也是烧制釉下彩的著名窑场。景德镇生产的元青花瓷,是在唐、宋釉下彩绘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青花瓷的着色剂主要以钴为原料,钴在我国的应用是很早的。据考古资料,河南固始县侯固堆出土的春秋时期的蜻蜓眼绿琉璃,配有蓝白两色的琉璃。湖南长沙楚墓出土了蓝琉璃珠,经过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发现这类蓝色琉璃的着色元素是钴,这是我国陶瓷史上最早出现钴蓝的实物。唐代最早用钴蓝料的实物是1972年陕西乾县唐麟德元年(664)年郑仁泰墓出的一件白釉蓝彩盖罐。盖钮是蓝彩,说明唐初已经使用氧化钴装饰瓷器了。盛唐时,唐三彩用钴着色的蓝彩更为普遍。唐三彩的质地、制作工艺和烧成温度与瓷器不同,但是其中的蓝彩、蓝釉与以后的青花瓷的青料一样,都是以钴为原料。

二、青花瓷的起源

青花瓷到了元代已经发展到一个较为成熟的时期。

推荐第5篇:《青花》教案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CHINA”是我们中国的英文名字,同时还有一个意思,就是“瓷器”,“瓷器”它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青花瓷”。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青花瓷”。(板书课题)

3.课件出示: “人间瑰宝”——青花瓷

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 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 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 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文字背景为青花瓷图片) (指名朗读,教师引读)

4.教师小结:2007年11月6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上,一个明代永乐年间烧制的青花扁壶以100万英镑的高价成交。(课件出示图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颁奖礼仪小姐的礼服,设计灵感也来自于这完美的青花瓷。

5.青花为什么有如此高的价值,为什么能成为“人间瑰宝”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青花的动人故事,相信一定能带给你很多启示。

二、初读课文。

1.请快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思考: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我”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以求得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的前因后果。)

3.能做出这样完美的“人间瑰宝”,究竟是怎样的人?父亲要给“我”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到底是什么呢?

二、学习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父亲神情和语言的语句,体会父亲的心理。

2.反馈交流,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父亲回答道:“因为你还没有长大,还不懂得什么是完美。”

①在父亲眼中,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呢?

②带着父亲对制作青花事业的热爱齐读。

(2)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

①父亲期盼什么?想说什么?为什么最终还是沉默呢?

②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把感受送进这句话再读。

③带着对“我”的企盼齐读。

(3)可是,父亲一脸肃穆。半晌,父亲才说:“你应该去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找到了也就得到我的配方了。”

①父亲为什么一脸肃穆,这时候他心里会怎么想?(学生想象补白,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 ②带着父亲对我的良苦用心齐读。

3.小结:父亲是那样热爱青花,为了让青花的制作工艺得以传承与发展,他对“我”满怀企盼,他知道言语的表达对于年幼的“我”来说,还不能理解,就想方设法引导“我”从实践上去领悟。

三、深入学习,寻找“我”的心路历程

1.父亲要教我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到底是什么呢?

(联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父亲要给“我”的祖传配方就是让“我”明白: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5——16自然段,小组讨论:为了得到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我是怎样

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的?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师随机板书:寻找、复制、创作)

4.再自由读5——16自然段,思考:这一路寻找,我都经历了哪些迷惘和艰辛?是什么引领着“我”苦苦寻觅,苦苦求索,最后走出迷惘,灵光闪现,茅塞顿开?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和父亲神态变化的语句。

(2)读读这些语句,通过朗读表现出人物心理的变化。

(3)有问题同桌可以交换意见。

5.指名反馈,体会父亲的引领以及“我”的执著,并随机指导朗读。(师随机板书:不满意、冷眼、笑容) 我的心理活动:

①什么样的瓷片才配得上这样的青花?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的?

②我陷入了痛苦的沉思中:我已经找到了瓷片,不是吗?我已经修复了青花,不是吗?我的技艺不够精湛吗?我的青花不够完美吗?

③父亲要告诉我什么?那缺失的青花到底在哪里呢?

父亲神态的变化:

①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

②复制的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父亲的白眼。

③那天,父亲看到我自己创作的青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6.用下面的句式,结合我的行动、心理活动和父亲的神态变化,说一说我寻找的经历。

课件出示: 当我„„时,父亲„„,我„„ 当我„„时,父亲却„„,我„„ 当我„„时,父亲终于„„,我也终于„„ 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这句话的含义。 7.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学完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能做出这样完美的“人间瑰宝”的,是执著追求,不断创新的青花瓷艺人,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了这么完美的青花瓷。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都在默默地为我们创造着美好的事物,你还能举出例子来吗?(师生共同举例,如:戏曲演员、书法家、画家、作曲家、歌唱家——周杰伦等等) 2.你想对这些人说些什么,请写下来,跟大家交流。

推荐第6篇:青花教案

设计意图:

青花瓷是一种彩绘装饰瓷,造型优美,色泽淡雅,素有“永不凋谢的青花”之称,是我国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瓷器。大班美术欣赏活动“青花瓷盘”从欣赏传统的青花瓷盘切入,通过创设环境、用音乐渲染气氛、欣赏传统青花瓷盘等手段,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引导幼儿以线描装饰画的表现手法,在白色纸盘上装饰青花图案,绘制具有民间工艺特色的青花瓷盘,从中感受青花瓷盘独特的简约之美,并激发幼儿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目标:1.欣赏青花瓷盘的花纹和图案,了解其纹样装饰特点,感受其独特的色调美和纹样美。2.尝试运用烘托主题的方法装饰青花瓷盘,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活动过程:

一、导入:青花简介

1、观看动画

这是关于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的动画。这是介绍什么的动画片?你从动画中知道了什么?为什么小女孩说好东西只许看不许摸?

师小结:原来青花瓷是古代人发明的宝贝,在瓷器上画上漂亮的图案做成的。而且瓷器上还可以写字,可以写时间还可以写名字。

2、欣赏青花瓷。你们是不是也想去博物馆看看这些宝贝呀?老师这有一些博物馆的图片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吧。

我们国家古代的这些人多么厉害,把这些瓷器做得这么漂亮。现在这些瓷器都被保护起来了。这些白底蓝花的图案称为青花,绘制在白瓷上就被称为青花瓷。青花瓷只有青、白两种颜色,上面的装饰花纹干净、简洁,非常美丽。

二、探索青花的画法。

1、介绍两种形式。今天我们小朋友来看看青花瓷盘上的青花是怎么画成的。(旋转式和自由式)

2、内容都有什么?(动植物、人物、风景)

古代的人们很聪明,把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花草、动物、人物等各种美好的东西都画在了瓷盘上。

3、青花盘上图案的位置和绘画步骤。这些美丽的花纹都装饰在盘子的什么部位?(盘心、盘边。) 在盘心一般都是各种漂亮的大图案。而盘边人们往往会装饰上花边,这些花边排了整齐。这样青花瓷盘看起来更美丽。所以,这些瓷盘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4、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三、幼儿绘画过程

看完这些你是不是也想上手手试一试呢?老师有两点想提醒你们:第一先想好画的内容。第二画的过程要注意图案的位置。好了开始。 在《青花瓷》静谧、古朴的MP3纯音乐声中作画。

四、展示幼儿绘制的青花瓷盘,相互欣赏与交流 1.展示幼儿的作品,请个别幼儿上前介绍自己的作品。

2.采用幼幼互评、教师点评等形式进行讲评,重点围绕主题花纹设计、盘边花纹排列、整体布局、艺术审美等展开。

(析:讲评的重点不在评判作品的好坏,而是根据幼儿的作品一起找一找其中的与众不同,或者是其中的十足创意。可以着重引导幼儿关注青花瓷盘的整体装饰效果是否整洁、美观,盘心花纹与盘边花纹的比例是否恰当等,以通过具体明确的评价活动有效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五、延伸活动:

1、除了可以用青花装饰盘子还可以装饰其他的东西。我们以后可以试一试。

2、青花还可以装点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来收集关于青花材料。

推荐第7篇:醉青花

醉青花

婚礼仪式(1)

10:58入场

* 灯光渐暗,音乐声趋于平缓,主持人登场,灯光做大乱频闪效果,无追光 * 电脑灯转成游走渐变效果,两书追光同时开启打到司仪台

* 主持人宣布婚礼开始,并再沙画背景下讲述新人的爱情故事。音乐专场走唯美浪漫的感觉 * 新郎唱着青花瓷走到梯台末端音乐停止变成方便说话的音乐

* 仪式亭帷幕缓缓拉开新娘出现走到梯台末端在观众的注视下缓缓走上梯台旋转和新郎交汇 11:06誓言/信物

* 新郎和新娘再梯台末端共同盟誓立约

* 完成誓言后由司仪引导走上舞台工作人员再梯台两侧玻璃杯中放入干冰营造仙境般的浪漫感觉

* 新人的信物闪亮登场,当众打开

* 新郎送给新娘油纸伞象征着将在今后的道路上将为新娘遮风挡雨 * 新娘为新郎送上他最喜欢的青花瓷底纹的筷子

11:18蛋糕勾勒

* 司仪引导新人走到蛋糕台面前共同抬笔为蛋糕勾勒青花并签署姓名 * 共同抬笔为蛋糕勾勒青花并签署姓名

11:32共酿女儿红

* 为庆祝这一时刻,新人一同合力酿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新婚女儿红, * 新人将两壶酒倒入酒坛中封口准备酿造

* 以方便他们在今后的日子中可以共同开启美酒

* 新人从边上酒壶中到出美酒

* 新人共饮交杯美酒酒杯用青花瓷的小酒盅并以红线串联

11:36退场

* 新郎新娘再庄重大气的音乐中暂时离场

婚宴开始

11:40换妆

* 新人换妆,化妆师提前准备

* 伴郎伴娘配合新人完成换妆

* 准备新人接下来互动的道具和礼物

11:58开席

* 宣布婚宴开始,来宾入席用餐

亮点

新人的出场方式

新娘所呆的仪式亭帷幔用青花瓷勾勒出效果

交换的信物用伞和筷子取代戒指

蛋糕用签名方式题字并勾勒出青花感觉

以酿女儿红取代传统的香槟酒

推荐第8篇:青花教案

《青花》教学设计

石嘴山市第二十三小学陈丽丽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感情。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写青花瓷艺人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3.指导学生按要求掌握本课生字生词。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感情。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写青花瓷艺人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青花瓷》。在英文中有这样两个单词“China”“china”谁能告诉我他们是什么意思?(指名说)对,第一个单词的意思是“中国”,第二个却是“瓷器”,从这两个单词中我们就能看出,瓷器在中国具有怎样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我国著名的瓷器之乡景德镇,有传统的四大名瓷,他们分别是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瓷。青花瓷居四大传统名瓷之首,相信同学们通过预习已经对青花瓷有所了解,下面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出示填空课件:

青花瓷: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被誉为(),其花,()();其瓷,()();其釉,()();其色,()()。 知道了这么多,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青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学习任务:

1.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生词,努力把句子读通、读顺、读懂。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 一件什么事?

组织交流:

1.字词学习

练习1.请为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鬓()访()锲()

髯()仿()契()

沓()

踏()

话。

两鬓斑白锲而不舍纷至沓来嬉戏瑕疵

郑重其事如饥似渴茅塞顿开迷惘窥破

(交流结束后,拓展:同学们写的真好,三个词语写的这么好,你还能用更多词语写一段话吗?请下课后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吧!)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的什么事?

(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主要讲了父亲让我修复青花的事。)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1.课件出示父亲的话:“因为你还没有长大,还不懂得什么是完美。” 读完课文后,“我”最终有没有明白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明白了,从“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可以看出来。)))嬉()嘻()练习2.说说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并试着用其中三个四字词语写一段

2.你是如何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指名说一说,注意抓住创新与传承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辨证关系,让学生明白创新必须建立在传承的基础上,传承又以来创新才能得到发展。引导学生明白句子的含义

后,集体有感情的朗读,加深理解。)

3.作者是从一开始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吗?他是怎么一步步寻觅的?在寻觅的过程中,父亲又是什么态度呢?从中你感受到了青花瓷艺人的什么精神?

板书:

我父亲

修复不满意

复制冷眼追求完美不断创新

创新笑容

4.文中针对我和父亲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我—心理;父亲—神态)

5.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文中对父亲神态描写的句子,找到后有感情的朗读。

课件出示句子:

直到有一天,父亲郑重其事的交给我一尊青花瓷瓶。两鬓斑白的他望........

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父亲的神....

态描写)

请注意读出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并尝试用它们写一段话。

(教师提示学生:在写话的时候要注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写完整,而且还要有真情实感。)

6.小组合作学习

四人为一小组,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任命朗读员、发言员、记录员和补充员,5分钟内完成下列任务:

(1)找到文中描写我心里活动的句子或段落,标上序号,在书中空白处批注自己的收获或感悟。

(2)有感情的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说说自己的理由。

小组发言结束后课件出示句子:

我仿佛听见,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歌唱。它......

在水里成长,在水里嬉戏,获得的是属于自己的快乐。

要求:读句子,说说带点词语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能试着也

写一个这样的句子吗?

(我的心理描写,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四、拓展练习

1.读下面的句子,指出它在文中的作用。

什么样的瓷片才配得上这样的青花?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我开始了苦苦的寻觅。

2.回忆这篇课文围绕“青花”写了谁的什么故事,想想自己有怎样的感受,再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更赞美。

3.读完《青花》,你有什么收获?(回答方式请参照课本第124页“拓展与交流”)

五、回顾总结

填空:

《青花》主要写我为了寻找过、、,终于明白了。

六、课后作业

1.把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在自己的采集本上,并试着仿写相同类型的句子。

2.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结合课文和自己搜集的知识,为青花写一段宣传词。

板书设计:

21.《青花》

我父亲

修复不满意

青花复制冷眼追求完美不断创新

创新

笑容

推荐第9篇:青花纹样

青花纹样

传统青花纹样作为一种符号,表达一种观念,承载着大量的情感元素,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对于青花纹样在装潢设计中的运用有着普遍的、趋于同性的理解和共识,能引发受众的联想,触动受众的情感,不仅能给受众带来巨大的审美愉悦,还因为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带给受众强烈的归属感和感召力,满足人们的情感心理需求。

1、青花纹样的图案装饰分析

青花纹样多以动植物、人物、山水为主造型,韵味十足,有时勾画细致入微,有时呈现大写意风格。对所描绘的对象入木三分,神形兼备,也敢于大胆地进行取舍和夸张,着色不多,也能意会神达。

传统青花纹样有三种装饰手法:写意,写实,经过“完型压强”作用后,形成规则的装饰图案,不同装饰手法的纹样给人的视觉感受也不尽相同。以写实为主的青花纹样图案装饰手法十分多见,给人的视觉感受舒适,造型有章法,给人安静祥和,春意盎然的心理感受,从中可领略青花艺术的风采。以写意为主的图案装饰手法更具有某种感情的动势,有个性,是作者对内心情感的外在宣泄,给人活泼动感的视觉感受,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类似于二方连续莲花纹这种规则的纹样,给人的视觉感受十分协调,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按刺激物相近,相似或连续等特性将其组织成为简洁完美的形式,会消除人的紧张感,视觉和心理感受都十分和谐,平稳,会让人记忆深刻,这种图案装饰手法更趋于艺术化。

2、青花纹样的色彩构成分析

花瓷,是一种以天然的氧化钴为颜料在白瓷的泥质胚胎上用毛笔绘制纹样,然后上透明釉,在1300度的高温中烧制而成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纹样以“青”为主,“白”为辅,两色因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为正色。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列高里认为,“颜色知觉对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下面,从两个方面来分析青花纹样的“青”与“白”对人们内心情感的影响。

首先,青、白二色的明度,纯度,色相,通过虚实、大小、轻重、远近等的变化会呈现给人不同的表现力和感知力,会给人们带来内心情感的变化。青色在古代是指从深灰到蓝到绿的各种颜色,带给人们和平理想、青春高尚、神秘久远、干净环保等一连串的心理上的感觉,白色会带给人们洁白神圣,明朗快活、光明清净等感受。青白两色相彰得益,使得纹样淡雅清新,相映成趣,构成了青花纹样儒雅,清新的视觉感受。 其次,青色作为青花瓷的主色,在视觉传达中建立起来了约定俗成的视觉观念及意义,表达了传统的文化,青色既与青花瓷实物对应,又与人的精神和情感相互连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感情倾向。青色是中国传统的正色,主木,主东象征了万物始生,欣欣向荣,是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最朴实的表达。白色作为青花瓷的辅色,给人雅致、素净纯洁的感觉,有纯洁、神圣之意。青白两色的象征意义在设计中的运用,会使设计传承其内涵。

3、青花纹样的符号意义

花纹样具有可感知的外在表现形式,又具有传达象征的内涵意义,所以它是一种既能“所指”又能“能指”装饰性的符号。具体来说,青花纹样的“能指”,体现在所有青花的纹样装饰形态上呈现出来的一种形式,青花纹样的“所指”是纹样具有的固定象征寓意,青花纹样在民族共同文化背景下成为了视觉传达中交流和沟通的媒介,具有了符号的特征。一种纹样就是一种符号,包含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思想观念。比如典型的青花纹样松竹梅,符号寓生命力的顽强,高风亮节的品德,坚贞不屈的情操;石榴象征多子;鱼象征富足;莲花象征高洁;如意象征心想事成;龙凤象征权力喜庆等。青花纹样还代表了中华民族生机勃勃的精神风貌,折射出民族文化的灿烂光辉。

推荐第10篇:青花教案设计

青花教案设计

山城区第九小学郭保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写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4.帮助学生认识本课生字新词,会写“鬓、访”等7个生字;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纷至沓来、迷惘、茅塞顿开”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是怎样寻找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的。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这句话。了解“我”的努力,读懂父亲的表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青花瓷的多媒体电脑课件和文字材料、图片、歌曲等。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关于青花瓷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青花瓷》,同时欣赏青花瓷图片。这首别致的歌曲,赞美的是——青花瓷。

2、了解瓷器的起源。

3、了解青花瓷。

4、介绍青花。(青花,一种白地蓝花瓷器的名称。其瓷,胎骨滑腻,晶莹柔润;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青花瓷一向被誉为人间瑰宝,居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

5、了解青花的价值。

二、检查预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习生字。

两鬓斑白 探访 锲而不舍 嬉戏 纷至沓来 迷惘 窥破 瑕疵 昭示 弥补 毛坯

教师指导:“鬓”是上下结构,写时上下要紧凑。“锲”右半部记忆时,这样去记:“丰+刀+大”。“惘”右半部是“同”字框,不要写成“门”字框。

2、理解词语:

• 两鬓斑白:两耳边的头发已经花白了。 • 锲而不舍:锲,刻;舍,放弃,停止。镂刻不停息,比喻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 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接连不断地到来。 •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 茅塞顿开:茅塞,被茅草塞住;顿,顿时,立刻。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一样,现在一下子打开了。比喻突然一下子明白了。

3、他快速阅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 物?记叙们什么事?(文中讲的是一位“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父亲,为了让儿子承接他的瓷艺,交给儿子一尊残缺的青花瓶,让儿子去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儿子苦苦寻觅,经受住了父亲的考验,终于获得了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故事。)

三、整体感知课文。

1、给课文划分段落。第一部分(1—4自然段)

默默企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

第二部分(5—16自然段)

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

2、找出文中的过渡段,并说出承上写了什么?启下又写了些什么?(什么样的瓷片才配得上这样的青花?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的?我开始了苦苦的寻觅。

四、细读品悟。

(一)研读“默默期盼” 学习1-4自然段。 (1)思考:

1.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用原文回答)

2.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用原文回答)

3.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青花交给我?(用自己的话回答)

(2)细读感悟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的句子,理解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动作:父亲郑重其事地交给我一尊青花瓷瓶。

(“郑重其事”描写了父亲的神态,“交给”描写了父亲的动作,说明父亲做这件事情时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外貌神态: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

(“两鬓斑白”是外貌描写,写出了父亲已经上了年纪。“企盼和沉默”是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对我传承瓷艺寄托着厚望,并有着自己的良苦用心。)

语言:父亲说:“你应该去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找到了也就得到我的配方了。”(这句话描写了了父亲的语言,点明了父亲的心愿。)

(父亲对儿子承接瓷艺寄托着厚望,并有着自己的良苦用心。作为瓷艺人,父亲知道单单言语的表达,是无法让儿子学到制作青花的配方的,只有让“我”在实践中领悟才是最佳的办法。

(二)研读“苦苦寻觅” 默读5—16自然段。

(1)思考:“我”苦苦寻觅青花的祖传秘方,主要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寻找 —复制—创作)

(2)交流寻找、复制、创作三个阶段中的重点句子,并体会其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寻找:

我如饥似渴地翻阅关于青花的书籍,渴望能在艺术的海洋中探访到那片青花。

(“如饥似渴”说明“我”的热情很高。这句话写出了“我”先从书籍中探访青花。)

看完了书,我又在古窑的碎片中寻找青花。 (再写“我”在古窑的碎片中寻找青花。)

我锲而不舍地翻寻着历史的遗迹,终于找到一片完全吻合的青花。

(“锲而不舍”说明“我”为了寻找青花有恒心、有毅力,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我小心地粘合寻到的瓷片,修复青花。 (“小心”说明我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复制:

我决心复制祖辈的青花来弥补那残缺的一片,我要让祖辈的青花不再有任何的遗憾。

(“决心复制”说明“我”在修复青花不能让父亲满意的情况下,尝试着走另外一条弥补残缺青花的道路。) 创作:

◎ 于是, 我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寻找古人的青花瓷片上,而是开始自己配料,自己制作那片理想中的青花 。

(这句话说明“我”决心摒弃修复、复制等方法,决心自己创作青花。)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在残缺的瓷瓶上贴上自己制作的青花瓷片, 完全吻合。

(“迫不及待”表现了“我”非常急切的心情。)

(三)默读5—16自然段。

1、思考: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和父亲神态变化的语句,注意有怎样的变化,从中你体会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父亲从“不满意——冷眼——笑容”,实际上是表现了他要求儿子去创新瓷艺„„)

2、理解中心句

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在超越中得到传承才是青花的归宿,要不断追求,敢于创新,打破前人的思维模式,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完美。)

五、拓展,我会填。

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更赞美(瓷艺人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

六、作业

1.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采集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在采集本上。

第11篇:《青花·旗袍》

《青花·旗袍》创作说明

杨闰环

指导老师:陈志红

(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

四川内江 641000)

前言

中国瓷器历史悠久,一向以精美质地享誉海内外。世界上瓷器最能代表中国文化,它是中国文明的象征,而青花瓷又是其中的经典,别具民族特色,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青花瓷的艺术特征体现在其内在的民族元素、色彩以及青花瓷艺术的韵律美。它视觉雅气,发色苍郁,造型雄浑、绘画写实,用笔挺健,呈现出苍雄沉郁秀中清雅的格调,这种风格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

大学四年的学习即将结束,在学习基础的知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中,让我想到了立体构成中的服装设计,将传统的文化运用到装置艺术中去,使平面和立体的结合起来,图案部分的设计我们想到了最能代表中国文化底蕴的“青花”文样,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青花元素作为能够彰显中国气质的重要部份,以其独具的魅力,不断向外延伸,一个看似含蓄、素雅的图案,在今天大放异彩,青花瓷充满了中华民族特色,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以下就是我的作品的创作过程。

一、青花艺术的简介及其作品构思

(一)青花艺术的简介

青花艺术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天之骄子。一千多年以来,青花艺术用她那独特的艺术语言,黑白体系和线构体系,运用传统的中国画写意的手法,善于夸张,追求简练,通过对“似与非之间”的演绎,诠释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怀。中国的青花艺术可以追溯到唐代。从出土文物来看,当时的青花艺术工艺水平还处在雏形阶段,不完全成熟。然而其表现形式,或者说其运用的表现语言却是相对成熟的。这种表现语言的成熟追根寻源,我们很容易发现它和中国的绘画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正是由于受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中国的青花艺术才会一出现就显示出其巨大的艺术魅力。

青花艺术最具代表的表现形式为青花瓷。青花瓷是众多传统瓷中闪着蓝色光芒的翡翠。具有优美、凝重、幽靓明净、素静雅致、娇而不艳的独特风格。古人很早以来就对青花瓷的评价很高,“以青为贵,彩品次之”,“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直到现在,国内外朋友对中国陶瓷最感兴趣的亦仍然首选青花瓷,一提起中国陶瓷,想到的是青花瓷.青花瓷俨然成为了中国陶瓷的代表。青花瓷是一种釉下彩绘,也是我国陶瓷装饰手法中较早发明方法之一,其问世比现在流行的新彩、粉彩、釉下五彩要早得多,在不同的时期不同朝代的青花瓷有着不同艺术风格和装饰特点。元代的青花气势蓬勃,笔致生动;明代永乐、宣德的青花清雅俊秀,水路均匀;清代康熙的青花漂翠鲜明,艳而不俗,而嘉庆的青花浑厚艳浓,工细严谨。景德镇的民间青花更是形象简练,笔意奔放,妙趣无穷。

(二)作品构思

青花是一门艺术,它象征着青春活力、繁荣昌盛,在光线的照耀下,凸显而又协调,端庄而又别致的艺术效果是其它彩绘手段无法比拟的。也有人会很不理解。不过就是蓝白的瓷器吗?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又经久不衰呢?这就是青花艺术的魅力所在。从艺术的角度讲,蓝有安定,白有纯洁,它的蓝,不是单纯的蓝,而是浓浓淡淡,疏疏密密,有深有浅。有粗有细;它的白,也不是单纯的白.而是白里泛青,犹如玉脂。蓝白相间,犹如蔚蓝的天空飘着白云,极富诗情画意。青花瓷的美.飘逸洒脱,表现出了传统中国文化的特质.在进行服装设计时可以提取这种意象的美感。与青花瓷的纹样结合,将其风格运用到现代服装中。而青花瓷流传了上千年,将其运用到时装上来,结合古典的时尚花型,各色的蓝组合成一个经典而又时尚的色彩。

近些年国内外很多设计师已经把中国元素作为其服装设计的灵感源,作为国宝的青花瓷元素更是推动了服装设计的新潮流。

大家一定还记得2008年。一道拂过奥运赛场的浓郁中国风呈现在世人面前,那些身着旗袍的姑娘,灵动飘逸的“青花瓷”,是奥运会水上运动项目颁奖礼仪服的主题,看过设计师的作品不得不佩服设计的高超水品,把东方古典与现代时尚的完美结合起来。这些服装设计深深的打动了我,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这给我们的创作提供了素材,这次的女装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青花瓷、旗袍,将采用破碎的青花瓷碎片通过粘连组成衣服的造型,同时也在二者的基础上作了改动,颜色上以白调为主,蓝色为辅助色,在服装外观上借鉴了旗袍领、中式立领、小包袖的结构,并融合了国际时尚设计理念,恰当好处的处理了经典与时尚、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关系,从中唤起了民族的情感共鸣。蕴含着浓浓的中国味,又涌动着新的时代气息与审美情趣。也反映出今天的中国人自强、自信、团结、敢于创新、拼搏的民族精神。

在这次设计中,主要有两个想法:第一,要凸显中国的传统美,充分运用中国元素;第二,在传统的基础上一定要有创新,有自己的亮点。如果要寻找一种最能体现我们民族文化与艺术的物质载体,那非陶瓷莫属,而青花瓷又是中国陶瓷里最经典的、最有代表性的.独特的典雅、素净、细腻等特质与中国女性的美也是相得益彰。传统的中国青花瓷古意盎然,色彩青翠欲滴。线条浓淡相宜,具有典雅、含蓄的构图特点,凸显了东方女性的典雅气质。

三、创作过程

千百年来青花瓷以其独特的色彩、纹饰和造型向世人昭示着它的魅力与风采。如何让国粹青花瓷的神韵、色彩和纹饰在现代社会中得以更好地体现,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有了大概的思路后我们将开始进行制作阶段,在这次的毕业设计中,我们将传统的青花文样运用到装置艺术中来,表现一种别样的美,采用的材质是瓷碗,不仅仅是局限与布料上的制作,还突破了传统方式。将青花瓷碎片做成不规则造型,在根据服装的造型进行粘贴,女装为旗袍,男装为铠甲,组成系列作品。

首先第一步要做的是在互联网上收集关于服装材料图片,经过一段时间的帅选和整理选取旗袍造型,大致为旗袍领、中式立领、包袖的结构,供参考,以古典幽美为主题,大部分用到白色瓷片,用少量蓝色图案做点缀,拼成花的的形状,形成一种对比,既协调又统一,突出东方女性的一种优雅古典美,初步定下来以后,我就用铅笔在速写本上画下了我的初稿。

材料的选择主要有:青花瓷碎片、铁丝(粗、细两种)、强力胶和白乳胶以及其他辅助材料。选择白地青花纹样的青花瓷作为主要元素,也会适量选择一些其他颜色的陶瓷纹样作为辅助元素,以丰富该作品的形式。首先得从市场上购买模特作为骨架结构,再从回收站收取废旧青花瓷器碎片,说实话这是大学以来第一次做这种大型的装置艺术品,心里还是会有各种忐忑,不知道做出来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充满各种期待与不安。因为模特的大小为人们真实的身高,所以工程量还是比较大的,准备外层用泥巴或水泥铺上衣服的造型,在把青花瓷片按事先预计好的图案进行粘贴,为了让它很好的固定在上面我在用了强力胶加白乳胶,这个过程相当漫长„„

(由于现在还是初步阶段,具体制作过程后补上)

三、自我评价

(一)完成情况 确立了初步的方案,具体还没实施。

(二)遇到的问题

预想:

1、服装的选择和搭配问题,旗袍和铠甲是否符合系列的要求,由于是两个人完成,风格可能会不同,怎么做才能协调;

2、我选择用强力胶和白乳胶进行粘贴拼接,应该会有不是很牢固得可能性,本来瓷器碎片有点重,稍不注意就会往下掉;

3、模特表层的泥巴或水泥,如果不尽快贴的话,一干就会脱落,这个时间上的把握不是很好;

4、制作地点和搬运方便问题。

(三)作品优、缺点

优点:能表现出了传统中国文化的内涵,具有一种古典美。 缺点:缺乏一些创意在里面,制作繁琐。

四、结论

实践表明, “青花瓷”视觉符号在现代设计中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空间,这最关键是要在深刻领会“青花瓷”的基础上,将其重新置于当代文化之中切合设计中所要表达的主题,用现代人的头脑去理解和表现,才会避免对其直线性的继承、才会摆脱对形式化、表面化的“形”的肤浅滥用。它应是取其“形”,扬“色”、延其“意”,传其“神”,是一种发展中的取舍,传承中的扬弃,是借鉴中融入现代意识的再创造。这样“青花瓷”元素才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想制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只要坚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解决克服它,我们一定能认真做好,给我们的大学四年画上圆满的句号。

参考文献

[1]杨彧.浅谈中国传统符号与现代设计元素的融合[J].商品与质量,2010,(S4). [2]贾乐宾.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继承与延伸[J].科技信息,2010,(14). [3]徐丽蓉.论中国元素与现代设计[J].西江月,2010,(11). [4]吴林桦.艺术设计视野下对“中国元素”内涵和外延的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0/04 [5] 张浦生,霍华.《青花瓷鉴定》.吉林出版社有限公司.[6] 雷鸿智.《中国青花瓷艺术特征解析》.《包装工程》.[7] 郁虎妹.从传统文化继承创新角度剖析“青花热” 论文天下论文网 [8]孙云.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致谢

当论文的写作接近尾声时,连日阴霾的长沙总算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暖春。看窗外,阳光大片铺撒,观云池波光粼粼,香樟树郁郁葱葱,山脚下的校园氤氲在迷蒙的光泽中。知识的殿堂里,一切都显得宁静祥和。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陈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第12篇:青花集团

营口青花集团地处“中国镁都”-辽宁省营口大石桥市,是中国最大的耐火材料生产企业,是亚太地区最大的碱性耐火材料生产基地,青花集团2007年实现产值44亿元,销售收入41.2亿元,利税3.2亿元,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有员工5000多人,占地面积400万平方米,总资产20亿元。拥有矿山6座、重烧镁砂窑12座、轻烧镁砂窑96座、电熔镁砂窑26座、高纯合成镁砂窑6座、镁碳砖生产线5条、20座1850℃超高温隧道窑。装备有从德国、日本进口的2000吨-3600吨液压机、强力混砂机、机器人等世界顶级水平的设备,实现了微机化控制。

青花集团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被国家六部委评定为国家大型企业,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第40位,纳税居省民企前茅。连续十几年被辽宁省工商局评为省“守合同重信用”先进单位,被国家工商局评为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中国驰名商标”。被辽宁省政府评为“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青花”牌商标和“青花”企业字号被辽宁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省“著名商标”和省“知名企业字号”。青花耐火材料研究院被省经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地税局评为“辽宁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青花耐火材料研究院还被辽宁省人事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中小企业厅授予“民营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

青花集团下辖营口青花耐火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营口青花镁砖厂、营口青花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上海青花二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辽宁岫岩青花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营口青花仓储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金茂矿业有限公司、辽宁青花耐火材料研究院等单位。并在北京、上海、大连、沈阳、兰州等地设有办事处。

青花集团以碱性耐火材料为主导产品,年生产能力100万吨,其中各种定型制品约40万吨,深加工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居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烧成浸渍镁白云石砖生产技术”获国家专利。“高级含碳砖”、“浸渍镁白云石砖”、“优质镁铬砖”被国家科技部火炬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被省技术监督局评为“省名牌产品”;镁铬砖、滑板砖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镁碳砖被认定为国家免检产品。产品除满足国内钢铁、有色、建材、轻工等行业需求外,还有50%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部分产品在国内市场及国际区域市场处于主导地位,被客户誉为首选产品,并与很多大型国内外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由于科学严谨的质量控制流程以及先进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辅之以最先进的检测设备及生产设备,使产品达到良好的性价比,通过引进以技术服务为先导的企业链条,致力于实现本土化运作,进一步完善了从产品销售到终端日常维护服务的供应链条,形成了青花营销模式,部分产品在国际区域化竞争中优势明显,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逐年升高。同时集团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引入战略合作伙伴,与国内外主要冶金、建材行业生产企业有着广泛的联系,并且不断加强与他们的产品及技术合作,青花集团广泛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理念,用国际化的手段和要求来管理企业,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优势,为企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质量强企、科技强企、信息化强企的目标,把握难得的机遇,实现新的历史飞跃,打造百年老店奠定了坚实基础。

青花集团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国际化进程,近年来成功收购了上海第二耐火材料厂、岫岩县镁矿、偏岭镁矿等企业,还投入巨资兴建了江苏太仓青花第二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以及岫岩青花耐火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整体实力。

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守彬连续当选第

八、

九、

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并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他领导的青花峪村,被誉为辽宁的华西村,先后被国家中组部授予党建先进单位以及被授予“全国先进党委”﹑被国家精神文明办授予全国文明村﹑被国家建设部授予国家村镇建设先进单位,以及“省文明村标兵”等100多项荣誉称号。现在青花峪基本实现了“生活城市化,居住楼房化,陈设现代化,环境公园化,农村工业化”,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目前,青花人正朝着更高层次的小康生活目标迈进。

第13篇:21、青花教案

21、青花

导入: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青花瓷),同时来欣赏一些美丽的图片(出示幻灯片2)。

我们都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叫做——《青花瓷》,赞美的就是图片中这些美丽的青花瓷。

据新华社报道,2007年11月6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中国艺术品专场平拍卖会上,一个明代永乐年间烧制的青花扁壶以100万英镑(1059,9957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幻灯片3)。

为什么青花会有如此高的价值?它又为什么会成为“人间瑰宝”呢?通过这节课对《青花》(板书课题)的学习你一定会有所启示。 新授: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按照学习要求(幻灯片4)自读课文。 出示幻灯片5,提问:谁来说一说这段话在课文的哪里?请读一读,再来读一读。

师:这段话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师:承上讲了什么?启下又讲了什么?

(承上讲得是父亲给了我一块青花瓷,让我去寻找残缺的一部分;启下是讲“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青花。)

师:那么用一个词来形容,承上是父亲对“我”的什么?(企盼)启下是我的苦苦的?(寻觅)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1~4段,思考:“我”为什么要苦苦的寻觅?

1、因为父亲烧制的青花独树一帜,据说他有独特的祖传配方,从不示人,而我想要这个配方。

2、因为父亲对我充满了企盼。

(出示幻灯片6)没错,父亲对我充满了企盼(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父亲的企盼),那父亲到底在企盼什么?(企盼“我”找到配方,企盼“我”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企盼“我”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过渡)一代代艺人的骄傲和满怀的心事都凝聚在美丽的青花上,在寻找青花的过程中,我做了什么呢?快速默读5~16自然段,思考这些问题:(出示幻灯片7)

1、“我是怎样寻觅“祖传配方”的?

2、每次“我”觉得成功了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3、父亲的表现又是怎样的?

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填写屏幕上的表格。(出示幻灯片8) 小组汇报,师板书。 师:那天,父亲看到我自己创作的青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也终于窥破了父亲故意打破那尊青花的心机:(生齐读)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问: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呢?(如果只是修复和复制,作者永远都不知道烧制的秘诀是什么;不应该循规蹈矩,要从传承中找到新的方法。)

师:没错,原来父亲眼中的“完美”,师青花瓷器艺人一代代的“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生齐读)这是我在这古人的肩膀上寻找到的青花。(出示幻灯片10)这就是要告诉我们要不断的创新。 小结:

多少美丽流传在瓷片上,散落在心间,景色在釉彩里可以映出万般妩媚。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关于青花瓷的传说。自己读材料,积累到读书笔记。 总结:

青花瓷一向被誉为“人间瑰宝”!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接下来,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青花瓷的美。

下课!上、下楼梯要做到——轻声、慢步、靠右行。

第14篇:明青花赏析

明朝青花瓷赏析

青花瓷的生命力,在于它白地蓝花,靓丽雅致,每一幅青花纹样,都是一幅古人留下的中国水墨画。此外,在青花瓷花鸟画纹饰中,不论是花卉、翎毛,还是鱼虫、走兽之类,一幅幅幽倩素雅的青花瓷画,无不包含着美好的寓意和吉祥的象征。通过物象、谐音、巧妙的组合,表达人们良好的意愿、吉祥的祝福、美好的追求、心灵的期待。清代蒋士铨有诗云:“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说明青花瓷上的吉祥图案纹饰同样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和传统的文明。

在古代青花瓷绘中,以植物花卉蔬果最为丰富。不仅各种花卉直接作为画面主题入画,而且常以花卉作为人物画、山水画的背景或配景。由于所绘花卉佳果多有美好寓意,故使青花瓷格外生辉,成为上至官宦、下至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纹饰。

青花瓷起源于唐代,元代发展成熟后主要为外销瓷,从明代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到清代,青花瓷器仍占主导地位,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宋代是百花争艳,元代是一个过渡,明代则形成了几乎是景德镇一花独放的局面。明代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最主要的产品。它代表了釉下彩发展的最高阶段。

青花瓷器发展到明代,已经成为景德镇陶瓷的主流产品,由于绘画所用钴料和绘画题材、笔法不同,明代各时期青花瓷器往往各具特色,呈现一种千姿百态之状。例如明早期青花色泽浓艳凝重,以永乐宣德时期为代表。中期转为浅淡秀雅,以成化时期为代表。晚期青花又趋鲜艳且蓝中带紫,以嘉靖、隆庆时期为代表。末期则又改浓艳为清淡,以天启、崇祯时期为代表。终明一期,青花瓷虽各具千秋,但其鼎盛期非永乐、宣德莫属。

明早期—永乐、宣德青花

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色泽深厚透入釉骨,往往出现湮散现象和黑色斑点,显得浓艳幽雅,很像水墨画一般妙造自然、别有风趣,所以历来为人们所喜爱,称为青花典范。其精品也一向被列为青花之冠,时至今日扔珍同拱璧。

永乐青花端庄秀美,器物线条非常柔美流畅。讲究修胎,器形十分规整。瓷胎由于注意淘炼,胎质纯,含杂质少,胎质细腻,胎色洁白,胎体厚薄适度,灵巧凝重。永乐时期由于烧造温度的提高,釉面肥厚、细腻、光滑、莹润、平净,绝无橘皮釉纹,有少部分器物釉面开片,以脱胎器名传于世。釉色大多白中泛青,有些呈现洁白色。口沿和底部釉薄处大多为白色或黄色,器物里外釉面较均匀。民窑器普遍有缩釉现象。

永乐青花的釉面青白程度较元代有所减弱,釉面青白为整个明代传统烧造方法所致,因釉料中掺有草木灰,并用木柴烧,所以会产生这种效果。现代瓷器的

釉面成分及烧造工艺都与明代不同,因此釉面无此青白色。永乐青花主要用“苏麻离青”钴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现象。由于苏麻离青含锰量低、含铁量高,降低了呈色中的红、紫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就能烧出浓艳的青蓝色,犹如宝石蓝一般的光泽,色彩雅致凝重,鲜艳夺目,层次分明。不过由于青花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烧成部分留下黑疵斑点,一条纹理中常见的钴铁结合晶斑,浓重处凝聚为黑色锡光,下凹深入胎骨,用手抚摸有凹凸不平感。

永乐青花图案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纹饰疏朗秀丽、笔意自然,无论是粗笔写意还是细笔描绘,均给人以清秀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画面多留白地。图画花纹多为双勾填色,一改前朝大笔涂抹的笔法,绘笔用小笔触,往往出现深浅不一的颜色。从总体上看,永乐青花瓷器纹饰布局大多比较疏朗,有少量纹饰布局较为繁密,花纹的绘制一般比较纤细。

明朝宣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宣德官窑青花,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想观念。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这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为青花工艺的典范。宣德官窑青花烧造数量上是空前的,据《大明会典》记载,宣德八年,朝廷一次就下达了要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的任务。其中青花占大多数,由此可见其烧造规模、数量之大。产品不仅供宫廷日常生活之需,而且也作为商品大量行销海外,以及对国外入贡者的答赠,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宣德民窑青花大都比较简洁概括,实力与质量上略逊于官窑,釉面欠滋润,画法奔放自如,用笔较草率,画面构图很讲究意境,充满了民间生活气息,活泼而有趣味。

宣德青花胎体比永乐朝厚重,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梅瓶、大盘、大罐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足边有火石红斑点。中小件器物是釉底。 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极少数有开片。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这种釉面。

民窑器胎体使用瓷石加高岭土制成,白净,瓷化程度好,与永乐民窑器相比胎体减薄。有色多为淡卵青色,釉质肥润光亮,釉面有气泡和橘皮棕眼

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画笔分实笔和勾

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

纹饰取材范围比较广阔,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无所不有。纹样绘画上,采用小笔渲染填色,由于笔小蘸料有限,需不断重新蘸料绘画,这样就使得纹饰留下许多深浅浓淡的笔触痕。其构图都达到概括、夸张和取舍,增强了装饰性。另外宣德青花在装饰上还与模印、刻划等方法结合使用。综观宣德青花纹饰是取材范围广泛,构图有新意,装饰手法丰富,绘画讲究恢宏壮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主要纹样是缠枝和折枝花卉,有缠枝牡丹、缠枝莲花、缠枝菊花、缠枝灵芝、缠枝牵牛花、松竹悔、宝相花、栀子、灵芝、百合花、束莲、山茶、枇杷、萱草、莲荷水藻、竹石芭蕉。最常见的是以茶花、菊花、牡丹、莲花组合描绘在一起。而且往往是几种花卉交错重复使用。缠枝莲花在宣德青花瓷中也较为多见,多为双边莲瓣。描绘得非常流畅,线条粗犷,自由活泼,画法布局根据器型讲究变化,既灵活多变又有较强的规律性,显示了当时装饰艺术的高超及绘画功力的娴熟。

宣德青花款识曾有满器身的说法,瓷盘无一例外全部有款,其他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书写。早期为四字篆款,其他多写楷书。有六字款和四字款。宣德青花款识字体结构布局都很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笔划粗细适中,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颇有颜体书法之韵味。笔法遒劲有力,书写工整、结构端庄、字体清晰,浑厚而古朴。

永乐,宣德青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自问世之日起就备受世人的推崇。永宣青花之所以受世人青睐,主要是它充分表现一种绘画的趣味。而所以形成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则是因为其青料具有较强的晕散性能更利于绘画。其纹饰以海水龙纹更具有时代特征。此外,花卉,果实,鸟虫绘画的也相当出色。那一幅幅青翠动人的画面,就是一幅幅写意花鸟画,从中不难看出宋人花鸟画的影响。

明中期—成化青花

成化青花瓷器胎质洁白、细密、胎体秀美而轻薄,有的近似于脱胎。施釉洁白肥腴,釉质独特,润如凝脂,呈半透明状,若迎光透视,隐约可见胎体泛出淡淡的肉红色,这种釉色是成化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

成化瓷器修胎规整,瓶、罐、壶等立器接口痕迹不明显,盘子多有塌底现象,碗、盘类等足较直而且较高。官窑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砂底两种。以带釉居多。砂底有些呈褐黄色,俗称“米糊底”,上手摸之,温润细滑,无粗糙感,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

成化民窑器虽比不上同时期的官窑瓷精细规矩,但在明代各朝中都是最突出的。民窑瓷胎体单薄,质地洁白细腻,瓷化程度好,胎体较明初民窑明显减薄。釉面光润肥厚。成化青花除了前期官窑瓷有的继续使用苏麻离青料,笔法也如宣德青花用小笔触,其青花发色浓重,有浓淡层次和黑褐色结晶斑,与宣德晚期青

花非常接近,并和多数浅淡色调同时并存。中晚期主要使用江西乐平县产的陂塘青,也称平等青。色料淘炼精细,含杂质较少,发色柔和淡雅,蓝中闪灰,呈色非常稳定、平静,颇有水黑画风格,与洁白温润的胎釉和纤细的纹饰相衬,分外脱俗。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得最为突出。成化青花线条纤细,多用双勾线条勾勒图案,然后在图案内进行渲染,双勾线用浓笔,渲染用淡笔,因而其烧成作品呈色大多浅淡雅致。

成化青花器形规整,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制作精巧,表里如一,一改永宣以来雄健豪放的风格。胎体厚重的大件器物较少,多轻巧圆润的小件,故历来有“成化无大器”的说法。

由于成化瓷有极高的声誉,明清两代有大量仿品,其中以嘉靖、万历朝的最为逼真。嘉靖朝仿品有“成化”双圈六字楷书款的婴戏纹杯、盘。在成化器物中没有书“成化年制”四字款的,更无四字黑地绿款。凡书“成化”、“成化年制”的都为后世伪作。

明晚期—崇祯青花

明崇祯朝历时17年,国势衰退,景德镇官窑处于停废状态,仅有民窑继续生产,当时仍有民窑瓷大量出口。制瓷质量明显下降。从明清制瓷史来看,崇祯青花正处于从万历后期到清康熙前期的转折点,有细器和粗器之分。

崇祯青花用高岭土制胎,胎质大多粗糙、疏松。胎色灰白色。胎体普遍较厚,少部分产品胎体轻薄,瓷化程度较高。釉层稀薄,釉面不平整,光泽度不强,釉色白中闪青,也有青灰色,部分还开片。

青花色料采用石子青,呈色稳定。呈色最好的鲜艳青翠,大多色调暗淡,有晕散,晕散严重的影响到纹饰,致使纹饰线条混淆不清,此时的青花瓶、罐、炉、砚、盘、碗,时时可见。青花晕散,有漏釉之缺点现象。有些浓重的夹带有黑褐

色斑点,但不同于元代、明初的呈色,黑斑不渗入胎骨,手感没有凹凸不平的情况。

这时期的青花瓷喜用暗花装饰,在一些琢器的口、足部位釉下暗刻卷枝纹。在绘画上经常在器物的口、足部绘制蕉叶纹,山水人物图案多画太阳,云气纹大多画成括号云,草地纹多用细线勾画成小钩状,画面多配以诗句,在题诗旁有仿照书画的图章款,有方形或圆形,这显然是受当时书法绘画的影响。 绘画技法采用传统的单线平涂及淡描法,以单线平涂为主,线条流畅;淡描青花线条潦草,笔法无力、草率。

崇祯朝开创了类似中国画中淡墨水彩的皴点法用笔,画面极富诗意,一直影响到清初,构图布局基本类似天启朝,内容以写生画为主,大量采用变形、夸张或简笔手法,画面笔意豪放,无所拘束。 装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图案纹饰多富寓意。山水画是这一时期最多见的题材,内容极富生活气息,画意具有明末国画的风韵,画面中多有古诗、茅屋、草亭、舟桥、渔翁、樵夫、高士、文人雅

士、渊明爱菊、敦颐爱莲、竹林七贤、唐僧取经等

崇祯青花瓷上署本朝年号款的不多,仿写款有仿永乐、宣德、成化、嘉靖、万历等朝的,款字多草率不规整。仿永乐款瓷器,见有青花楷书“永乐年制’款的《赤壁赋》诗文碗。仿宣德年款,多为“大明宣德年制”双行青花底款。围以双重圆圈,同式的“大明宣德年造”款较少见。另有“宣德年造”四字双行青花款,外围双重圆圈或双重方栏,也有无边栏的“宣德年制”双行青花款。仿成化年款,有“大明成化年制”和“大明成化年造”两种青花楷书款,前者较为多见,多作双行排列于器物外底,外围青花双重圈或单圈,以双重圈居多。仿嘉靖年款,有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底款,款外多无边栏。仿万历年款,均以青花楷书写于器物外底,有“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圈;也有“万历年造”四字双行款,款外无边栏。

青花瓷不仅在工艺上体现它的名贵与成就,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青花的素净雅致与釉里红的深沉艳丽和谐地统一在画面上,这正是中国儒、释、道以及伊斯兰等各大文化融合的自然体现。这种文化底蕴不可能一时体会的完全,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多关注多留意,这样才能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15篇:传世青花,妙笔生花

传世青花,妙笔生花

——幼儿线描画创新教学的探索

无锡市南长区中心幼儿园 谢芳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青花瓷不仅成为了歌曲传唱中国风的对象,而且现在的一些服装上也印制出了青花的纹饰,在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礼仪小姐的青花旗袍更是让我们的眼前一亮。 “青花”在国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和深厚情感,我们可见一斑。除了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之外,瓷器的发明让人类文明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成为了时代的标志。青花瓷本身承载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科技工艺价值和美学艺术价值,如何将其丰富的内涵传递于幼儿,将祖先留给我们的灿烂文化传承给幼儿,如何让幼儿在年幼的童年就能感受的到那不一般的震撼魅力,美术欣赏无疑是一种绝佳的选择,但是由于幼儿的年龄小,知识单薄,如何让其在欣赏的同时,能够参与进去,有所体会,有所收获。线描画作为幼儿最为欣赏和接受的方式,向幼儿打开了一扇窗,当幼儿对某些事物都感到新奇的时候,他们总是会用一双好奇的眼睛去认识、观察,然后尝试着通过自己稚嫩的小手去表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在幼儿的画面中,他们有强烈的认知欲望呼之欲出,渴望着去表达着他们的情感,儿童通常在3-4岁左右就已经结束了无意识涂鸦时期,开始有意识表现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线描画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方便、快捷,概括力强,能很好地训练幼儿的形象思维。 一.创设丰富环境,提供绘画表现内容。

俗话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以幼儿的兴趣为主导,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学习线描画和学习其他知识一样,首先都是要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的学习原动力。怎样才能让幼儿对青花瓷生产生兴趣呢?首先在班级的环境创设方面开始改变,将原有的黄绿的暖色调,改成蓝色和白色的主的冷色调装饰。并且使用具有古朴民俗风格的蓝印花布和红色的花布当做衬底桌布,与墙壁上的手绘蓝花纹样形成呼应!将平时我们吃的一次性的白色蛋糕盘上,用蓝色记号笔绘出各种图样,并且在下面挂上中国结,挂在教室的窗户上,教室四周的活动区域墙壁上黏贴上相关的青花瓷图片,将收集来的一些乌龟壳,蚌壳等一些坚硬的扇贝外壳上和废旧茶叶罐等一些,用白色的丙烯颜料刷好底,然后用蓝色记号笔在上面勾画相似与青花瓷上的基本纹样,再将喝完后的酸奶瓶的外包装剥去,在白色底的酸奶瓶上也绘上,具有秩序感的图案纹样,让幼儿在教室环境中耳濡目染,激发出幼儿对于青花瓷独有的审美感觉, “老师这是什么呀?怎么这么好看?老师我也想试试?”孩子们简单的话语流露出了自己殷切的希望,迫切的希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青花瓷盘。 二.教授多样技法,激发幼儿创造欲望

在教授技能前,我查阅并收集了一些关于青花瓷的相关材料,尽可能的将深奥难解的信息进行二次加工,提取精华再授予幼儿。首先,我精选了几幅青花瓷的图片,“青花瓷是我们中国瓷器发展最为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小朋友你们看,像这种以钴蓝颜色作为彩绘装饰的瓷器就是青花瓷,青花瓷无论从用料、纹饰、烧制时间还是制作工艺上都极为考究,正宗的青花瓷,花色淡雅,花纹合理有序,表面细腻光滑,制作工艺精细。青花瓷是如何制作的呢?制陶师傅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然后覆盖上一层较薄的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制而成。烧成后釉面清爽透亮,纹饰灵动而不失规矩,其表面的青花发色含蓄沉静,历久弥坚,。像小朋友看见的这个青花瓷造型隽秀,胎体轻薄,色泽青翠光艳,就是很精美的作品”。

其次,我将先画好的“青花瓷盘”呈现出来,“哇,好漂亮的盘子啊!”“老师,我也想画画”。小朋友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啊?张林站起来用迟疑的语气说:“像,像青花瓷盘”。 是的,这个是老师模仿青花瓷的样子仿制的,这个是小朋友平时用的一次性蛋糕盘,然后用蓝色的记号笔在上面画上精美的纹样,小朋友可能发现了,在画的时候,上面的纹样都是沿着盘子的周围一圈排列的,而且是有序排列的,中间可以画上一个小朋友自己擅长的图画,这些都是用的我们学到的线描画的方法。

最后,我采用了由简到繁顺序,从简单的竖线条入手,再到简单的图形组合,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表现力。请幼儿在脑海中多思考,然后再动手去画,要先画盘子一圈周围的有序图形,然后再画中间的图案。在幼儿的实际操作中,并非我之初想象的那样,小朋友当初掌握的并不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线条粗细不均,画盘子周围的花纹没有间隔排序,中间的主体画的太小,周围的花纹画的太大等一些主次颠倒问题,对此我并没有加以指责,而是允许他们发挥,允许他们创造,允许他们画“错”,因为这一切的一切,只有在他们的笔下才会被注入新的生命,就像很多绘画大师所追求的一样,画面清新飘逸,无拘无束。也许只有孩子们才可以做到。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更多更美好的事物;在愉快的耕耘中理解什么是收获的喜悦;让儿童自由创作,在浩大的画海中寻找心中的又一片绿洲。

三 .挖掘不同材料,获得积极感性体验

不仅仅是蛋糕盘,在材料的选择上,我也是独具匠心,善于寻求各种材质,来当做作画材料,早在活动之初,我就在尝试着用不同质地的颜料在不同材料上进行创作,在先期的尝试中,总结积累经验,提取好的方式方法在幼儿中推广,然后再结合实际不断的总结探索,如:平时生活中我们喝过的塑料酸奶瓶,不用的茶叶罐,吃过的螃蟹壳,和扇贝壳等将其打理干净后,用丙烯颜料刷上白色作为底,或者刷上蓝色,用蓝色记号笔和白色的颜料,用线描的方式进行创作,在幼儿平时的一日活动中,我注重充分挖掘幼儿生活、环境中可以被利用的、概括、展开的一切教育因素,让幼儿在充分感受、理解的基础上获得感性经验,在日常生活与环境交互中自然获得语言。正如陶行知所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通过前期的各项准备,不久前,我园对外进行了一次民俗特色展示活动,我班作为美术线描画——(青花瓷*韵)的特色成果汇报, 实录:

12月10日,我们班进行了一节具有深厚民俗韵味的活动——学画青花瓷盘,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漂亮的盘子(出示真正的青花瓷盘),你们知道他的名称是什么吗?涛涛急忙举手回答我说:青花瓷盘,其他的小朋友也一起跟着说,青花瓷盘,你们是怎么看出来这是一个青花瓷盘的?小羽站起来,笑眯眯的看着我,然后很小声的回答我说,白色的瓶子上有蓝色的花纹。恩,小羽说的很好——白底蓝花,是由蓝白两种颜色相间的盘子,我们就称之为——青花瓷盘,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下青花瓷盘。老师挑选了一些非常漂亮的青花瓷盘子,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下,看看上面都有哪些美丽的图案和花纹?小朋友目不转睛的望着屏幕,是什么颜色的?小朋友都能很快回答我,当我进行进一步提问时,问题出现了,这么漂亮的盘子是如何进行制作加工的,制作过程又是什么样的?你们想不想知道呢?这个问题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是有点难度的,我在目标中也是作为欣赏了解部分,话音刚落,林林就说了,老师我知道,我当时挺惊奇,你怎么会了解呢,处于对幼儿的发展需要,当他们有积极动脑经,回答问题的时候,就要让他们大胆的表述,不然会束缚他们今后的思维模式,那我们一起来听听林林的答案,林林你说,“那其实就是,就是,像我们小朋友捏的橡皮泥一样,可能是捏出来的吧!林林的回答很让我惊讶!我事先的预想,完全低估了小朋友的能力,认为他们完全回答不出,林林的表现,也让我在教学过程中又有所提升,林林说的真好,我们为林林来鼓鼓掌,青花瓷盘是像林林说的一样是捏出来的吗?我们请电脑博士来告诉我们吧!(播放PPT——) 反思:

青花瓷有着七百年的神韵,典雅、含蓄、高贵,饱含东方之美,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艺术珍宝。欣赏引导花饰纹样的美好寓意,排列整齐的秩序,感受并激发出幼儿对于青花瓷独有的审美感觉,能够在幼儿自由发挥的同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青花瓷盘。青花瓷,小朋友在平时没有接触过,现实生活中看见的也不是很多。通过这个活动不仅能丰富他们的一些知识,让他们了解一些青花瓷的特点以及历史,还能激发他们的情感,产生喜爱之情。第二,捕捉生活中的美,能把生活中的美通过另外一种艺术形式体现出来,于是这个青花瓷盘的活动方案就产生了。当然在设计整篇教案的时候,可能注重了教学过程教授中的一些小的细节,忽视了接受对象的能力,在对于幼儿进行进一步认识青花瓷的教学过程中,之前的预想是直接进入学习内容,但是在教学中,有的幼儿能够回答相关问题,超出了我之前的预想,但是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我沉着面对,在正面表扬林林的同时,然后不断的升华内容,补充内容。最总让教学的各个环节紧紧想扣,最后也呈现出很好教学成果!中班幼儿徜徉在设计青花瓷盘的乐趣之中。将五千年的国粹融入到幼儿美术教学中,孩子们用各种线条和图形装饰出了具有古典韵味的青花瓷,教学活动生动有趣,一扫冗长、乏味的常态,深刻的展示了民俗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实效,整个过程,在环境创设方面,利用废旧材料——酸奶罐/废旧茶叶罐(环保)为孩子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艺术氛围,同时也展示了幼儿的非凡艺术创造力。

通过青花瓷的特色活动的开展,优秀作品的赏析、美术创作活动等方式丰富幼儿对线描画的经验,提高幼儿画线描画的技能技巧,以鼓励孩子大胆绘画为重点,营造良好的美术氛围。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幼儿对线描画不但有了较深的认识而且在技能技巧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记得在练习线描青花瓷盘后,涛涛的妈妈早上送宝宝来园的时候,特意告诉我:“最近你们教授的线描画青花瓷盘的技能很好,涛涛的绘画水平比过去好了很多。而且还画出了自己的特色,比如说:“我们班的王英杰小朋友,在近一段时间的练习后,绘画的技能有所提高后,画出来了更多富有创造力的作品”幼儿表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会画了

现在相对于当初他们而言,画起线描画来是那么的轻车熟路,在他们智慧的脑袋中,将各种各样的点、线、面,运用的淋漓尽致,在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去画的同时,也努力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给孩子们画画。孩子们对线描画的理解也越来越深,画画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了,他们的技能技巧有了明显的提高。

2、大胆画了

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幼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力,引导他们想象出各种独特的点、线、形来装饰画面,每次线描画我都认真点评,并请幼儿自己来说,一次次的经验积累,让他们的画面越来越丰富,绘画技法也越来越细腻了。我还鼓励幼儿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画线描画,体验创作的快乐。在我园民俗展示活动中,各为专家领导在莅临我班时,看见孩子们的绘画作品都进行了表扬,落笔大胆和想象力丰富。

线描画的技能提高了,而且画其他种类的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有了画线描画的基础,孩子们画起其他种类的画显得容易多了,再也不用挖尽脑汁去想怎么装饰了,画面也更丰富了。孩子们的作品有了让我们惊喜的内容,美术的作品也让老师和家长们竖起了大拇指。 希望孩子们在艺术的世界里更加自由地翱翔,接受美的熏陶,走上艺术的人生。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并不缺乏美,只是少了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只要你善于发现,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然后用自己的独特感悟去打磨,我想必定会像青花瓷一样成为经久不衰的耀眼钻石,光彩夺目! 参考文献: 《景德镇青花瓷图片案集》

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5 《线的散步——孩子们的线描画》

刘蕊蕊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996

第16篇:青花艺术赏析

艺术平赏析

姓名:满延强 学号:08053328 班级:食品08-3

艺术品赏析

青花瓷的生命力,在于它白地蓝花,靓丽雅致,每一幅青花纹样,都是一幅古人留下的中国水墨画。此外,在青花瓷花鸟画纹饰中,不论是花卉、翎毛,还是鱼虫、走兽之类,一幅幅幽倩素雅的青花瓷画,无不包含着美好的寓意和吉祥的象征。通过物象、谐音、巧妙的组合,表达人们良好的意愿、吉祥的祝福、美好的追求、心灵的期待。清代蒋士铨有诗云:“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说明青花瓷上的吉祥图案纹饰同样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和传统的文明。

在古代青花瓷绘中,以植物花卉蔬果最为丰富。不仅各种花卉直接作为画面主题入画,而且常以花卉作为人物画、山水画的背景或配景。由于所绘花卉佳果多有美好寓意,故使青花瓷格外生辉,成为上至官宦、下至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纹饰。

元代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需要,中国瓷业较宋代又有更大的进步,景德镇窑成功的烧制出青花瓷器。青花瓷的普遍出现和趋于成熟,产销兴旺,元人蒋祁著《陶计略》中记述:“窑火既歇,商争取售,而上者择焉,谓之捡窑。交易之际,牙侩主之„„,运器入河,肩夫执券,次第件具,以凭商筹,谓之非子。”

元青花瓷以景德镇为代表,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而异常珍贵,根据时间大致分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个阶段,其中又以“至正型”为最佳。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元代青花不仅在景德镇出现,而且烧制技术迅速成熟,进入青花瓷的成熟期。元朝庭在景德镇设了“浮梁瓷局”,专门掌烧瓷器。《元史》卷八十八记载:“浮梁瓷局,秩至九品,至元十五年成立,掌烧造瓷器”。可见,元代对青花的重视及数量控制。当时,青花不仅为达贵用品,还外销到中东地区。目前,国内所知的元青花完整器只有100多件,80%为出土品,而国外却有200多件完整器和大量残片出土,其中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物馆里就有80件完整器。

元代景德镇陶工在继承唐宋制瓷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弥补了形体上工艺粗糙的不足,使元青花更精美。元青花的装饰技法与刻花、印花、瓷塑、浅浮雕等多种技法相结合,绘画充分发挥蓝白的艺术效果,有白地青花、蓝地白花或青花线描为地几种风格。在装饰时,工匠结合不同器型采用不同技法,有的用两种、三种方法配合或几种方法集中于一体,刻花线条粗犷有力,印花线条圆润耐看,浅浮雕效果立体感强。此外应该注意的是,元青花纹饰绘画方法以平涂为主,结合勾、皴、点、染技法,线条苍劲有力,显示出元代工匠高超的绘画才能。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莲瓣纹形状似“大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如意云纹中常绘海八怪或折枝莲花、缠枝花卉,绘三阶云;蕉叶中梗为实心(填满青料);海水纹为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

元青花的主体纹饰中,植物类有:牡丹花纹、莲花纹、菊花纹、松竹梅纹、月梅纹等。除以上主花外,在组合图案中还出现牵牛花、山茶花、海棠花、月季花、枣花及萱草、灵芝、芭蕉或竹石葡萄、瓜果、草虫等作画面衬托。动物类有:龙纹、凤纹、麒麟纹、鱼藻纹、鸳鸯卧莲纹、孔雀纹、鹿纹、海马纹等。其中元代龙纹极具特色,身躯细长如蛇,龙头呈扁长形,双角,张口露齿,细长颈,四腿细瘦,筋腱凹凸,爪生三指、四指或五指,分张有力,肘毛、尾鬃皆呈火焰状。

元青花中的人物纹别出心裁,并与戏剧相结合,将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情节移植到瓷器画面上,呈现一种新的艺术境界,具极强的感染力这是其他时代无法比拟的。

人物故事都绘于体型较大的器物,诸如盖罐、梅瓶、玉壶春瓶等。盖罐、梅瓶腹径较粗,作画面积大,多用来表现场面宏阔的题体。画面多置于器物中段的主体部位,视觉突出,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玉壶春瓶颈肩,纤细,硕腹下垂,一般选择人物少、场画小的画面,如需要表现大的场面时,往往以全器作画。此类题材主要有蒙恬将军、周亚夫细柳营、文姬归汉、昭君出塞、萧何追韩信、三顾茅庐、敬德救主、陶渊明爱菊等。绘有此类纹饰的青花瓷器质地细腻,釉色白而匀称,着色所用的氧化钴料,不论国产的青料,还是进口的苏泥勃青料,都很纯正。画工的绘画技艺高超。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瓷窑甚少,这也是人物故事青花瓷器较少的原因,若有,多数出于当时瓷艺水平最高的景德镇窑。

画人物纹饰的青花瓷按古董行的惯例其价值是最高的,比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更能代表时代人物的精神追求,人物纹饰最能表达人的情感,基本能反映出古代某个时期社会的价值取向。萧何月下追韩信、蒙恬将军、三顾茅庐、鬼谷子下山、尉迟公单鞭救主、周亚夫屯兵细柳营这些被一些专家学者看成元代瓷器的青花瓷器,其正面人物形象均为汉人,描述的都是汉民族的英雄人物,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些青花瓷纹饰看成是汉文化的集中表现,与蒙古、伊斯兰文化没有任何关系。蒙元统治时期,蒙古的英雄人物辈出,能征善战的将军比比皆是,为什么江南窑工没有去画那些蒙古人反而去大量创作汉民族的英雄人物呢?其实这就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它出现在汉民族文化可以自由创作的时间段。

此外,元代瓷器的装饰纹样与佛教艺术有结合,莲瓣、莲花、杂宝等几乎成为元青花瓷器上必有的装饰内容,说明了佛教艺术对工艺美术品的影响。

元青花的辅助纹饰品种繁多,有图案性质的写实内容或几何纹样。明以后,青花瓷纹饰大多沿袭元青花画法,但略见变异。这种差别在辅助纹上有更为明显的反映,是鉴别元青花的重要佐证。

青花瓷不仅在工艺上体现它的名贵与成就,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青花的素净雅致与釉里红的深沉艳丽和谐地统一在画面上,这正是中国儒、释、道以及伊斯兰等各大文化融合的自然体现。这种文化底蕴不可能一时体会的完全,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多关注多留意,这样才能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17篇:《青花》教学设计

《青花》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能够抓住文章关键词句进行揣摩、品味,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两代人为传承和创新青花技艺所付出的努力,感受青花瓷人身上的可贵精神。

3.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鬓、疵、沓、昭、惘、窥”;会写“鬓、访、锲、嬉、沓、惘、窥”;理解“精湛、弥补、遗憾、两鬓斑白、探访、锲而不舍、纷至沓来、迷惘、嬉戏、郑重其事、如饥似渴、茅塞顿开”等词语。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青花瓷人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赞颂之情。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关键词句蕴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青花瓷的多媒体课件和文字材料、图片、歌曲等。

2.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关于青花瓷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一)了解青花。

1.播放歌曲《青花瓷》片段,配合课件出示青花瓷器的图片。2.了解青花的资料:出示“学习链接”。

(二)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教师过渡:(展示课件)北京奥运会的颁奖礼仪小姐的礼服,设计灵感也来自于青花瓷。青花为什么有如此高的价值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青花的动人故事,相信一定能带给你很多启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请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学习生字词。精湛:精深。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填足。

遗憾:遗恨;不称心,大可惋惜。 探访:访求,搜寻。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嬉戏:游戏;玩耍。 瑕疵:微小的缺点。

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 两鬓斑白:头发已经花白了。

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连续不断地到来。

郑重其事:对事情采取慎重认真的态度,一点也不马虎、不敷衍。

如饥似渴:像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那样。形容非常迫切的情状。 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

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一样,现在一下子打开。比喻突然一下子明白了。

(二)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本文以“青花”为线索,写父亲让“我”修补他故意打破的一尊青花瓷瓶,“我”修复、复制仍然不能让父亲满意,在迷茫、思索后,找到了自己的青花,懂得了艺术没有“祖传秘方”,只有在超越中得到传承的道理,歌颂了青花瓷艺人执著的创新精神。

三、深入学习,理清层次

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围绕“青花”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 :

起因(1—4):父亲考验“我”要得到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先修补残缺的青花。

经过(5—15):为了能让父亲满意,“我”经历了翻寻、复制到自己制作的过程。 结果:“我”明白了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这就是父亲给我的 “祖传配方”。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一)指名读第一部分。了解“我”的生长环境和家庭背景。

(二)学生交流。

1.“以青花为业”:

用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体会出“我”生活在一个历史悠久的制瓷世家之中。

2.“以青花为荣”:

用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父亲制瓷技艺高超,远近闻名。

调动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让学生从文本入手,感受“我”的生长环境和家庭背景。为理解下文父亲的“良苦用心”做铺垫。

(三)教师过渡:作者的父亲只授他瓷艺,却不肯传他配方,直到有一天,父亲交给他一尊残缺的青花瓷瓶,让他寻找青花的碎片,父亲的用意何在?

(四)请学生默读第

三、四自然段,画出描写父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想一想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展示课件)

1.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1)“父亲郑重其事地交给我一尊青花瓷瓶。”

从“郑重其事”这个词中能感受到什么?(父亲的态度严肃)

(2)“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

①父亲期盼什么?想说什么?为什么最终还是沉默? ②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把感受送进这句话再读。(“充满了期盼”说明父亲对“我”寄予了厚望。欲言又止的“沉默”里饱含着父亲不能说破的良苦用心。这句话体会到父亲对青花制作事业的热爱,对“我”充满了企盼。)

(3)“可是,父亲一脸肃穆……”

①父亲为什么一脸肃穆,这时候他心里会怎么想?请学生补白。

②指导朗读,体会父亲对“我”的良苦用心。

2.教师小结:父亲如此郑重地交给儿子一尊残缺的青花瓷瓶,究竟是让儿子找寻什么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2.用“闻名天下、郑重其事”各写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一)请学生用简要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教师过渡:面对父亲的考验,“我”是如何修补这尊残缺的青花的?

二、深入学习,细读理解

(一)默读第二部分。思考:为了得到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我是怎样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的?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二)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修复———复制——创作

(三)自读第二部分。

思考:在这三次尝试当中,“我”和“父亲”都有怎样的表现?画出相关语句,并批注出自己的理解,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班内交流画下的句子,教师引导:

1.请学生交流“修补青花”这部分内容,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1)“我如饥似渴地翻阅关于青花的书籍,渴望能在艺术的海洋中探访到那片青花。”

从“如饥似渴、渴望”中能体会出“我”怎样心情?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句子。(心情急切、努力、入迷)

(2)“终于,有一天,我在一堆破碎的瓷片中找到了一片,它竟然和那瓷瓶上缺的那片青花完全吻合!”

从“终于、竟然、完全吻合”这些词语中能感受到“我”是怎样的心情? “终于”说明艰辛的劳动终于有了回报,是多么不容易。

“竟然”写出了“我”找到瓷片时的惊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结尾的感叹号表达了“我”内心的激动与兴奋。 并试着读出来。(后一句读出惊喜的语气)

(3)“我小心地粘合着青花,并满情期望地交给了父亲。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

父亲对我修补的青花并不满意,“我”此时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失望)

2.请学生交流“复制青花”这部分内容,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1)“我陷入了痛苦的沉思中:我已经找到了瓷片,不是吗?我已经修复了青花,不是吗?我的技艺不够精湛吗?我的青花不够完美吗?”

①作者为什么连用两个“不是吗”和四个问句?这是为了强调 “我”怎样的心情? (一连串的自问,写出了“我”痛苦的心路历程,“我”在矛盾与思索中继续寻找青花的答案。) ②指导朗读句子。

(2)“我决心复制祖辈的青花来弥补那残缺的一片,我要让祖辈的青花不再有任何的遗憾。”

我的心情此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句子中的哪些词可以感受到呢?(重新振作,执著) (3)“复制的青花,没有丝毫的瑕疵,却仍然遭到了父亲的冷眼。”

①从父亲的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虽然复制的青花没有任何瑕疵,但那只是祖辈的青花,所以父亲仍感到不满意。表达了父亲追求完美的执著精神。)

②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此时你会有何想法?

3.请学生交流“创作青花”这部分内容,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1)“在梦想中,祖辈的青花纷至沓来,仿佛在向我昭示着什么,而我凝视着满地的毛坯,满眼的迷惘。”

此时,“我”心中会想些什么呢?透过“凝视”这个词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 (“我”再次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在“迷惘”中苦苦探寻青花的答案。) (2)“这时,我仿佛听见,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歌唱。”

这句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什么?(把青花比喻成“游鱼”在水中歌唱、嬉戏,形象地表达了“我”获得灵感后无比快乐的心情。)

(3)“在绚烂的青花中,……”

①请学生联系上文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我”站在古人肩膀上找到的青花呢?(是因为“我”修补、复制都是在学习古人的技艺,而如今灵感的来源是吸收了古人的经验和智慧产生的。意思是“我”在不思地思索与实践探究中,掌握了祖辈制作青花的工艺。)

②你认为这青花仅仅是我“找到”的吗?(不是,是我通过执著地努力,不断地实践得来的。)

③“属于自己的青花”是什么意思?

(“我”在祖辈所制作青花的基础上,独立构思,制作自己理想中的青花,这是自己创作的,是属于自己的青花,而不是对祖辈的青花的修复与复制。)

体会:“我”为之所付出的努力,感悟父亲无声的引领,以及“我”执著不懈的精神。

㈣.小结过渡:对于“我”自己创作的青花,父亲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而他的笑,也使“我”终于窥破了当初他故意打破那尊青花的心机。原来,父亲是为了让“我”明白什么呢?

1.请学生齐读课文第三部分, 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修复和复制”只是维持青花的原样,青花的制作工艺只会止步不前,所以不是青花的归宿。

“在超越中得到传承”是在继承祖辈制作青花的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超越,青花的制作工艺才能不断发展,才能制作出更完美的青花来。因为父亲追求创新,所以他烧制的青花独树一帜。

2.学生有感情地再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回顾,升华主题

(一)思考:父亲要的“祖传秘方”究竟是什么?(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

(二)总结:陶瓷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部分,而中国瓷器的发展,则以青花瓷器为最早,在世界享受有盛誉,被称为“人间瑰宝”。这是一代又一代的青花瓷艺人执著追求、不断创新的结果。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同时又激励着他们不断地追求与探索,不断创新与完善,让中华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景德镇瓷器、龙门石窟、敦煌壁画„„成为了中国的象征。我们在欣赏这些杰出的艺术作品时,不得不向这些伟大的先人们鞠躬致敬。同时,我们还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伟大精神,把中华艺术推向高峰。

(三)请学生用几个词语来概括文中的“我”和“父亲”。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资料,了解关于青花的知识。

2.搜集关于锲而不舍付出努力,追求理想的故事、名言,制成卡片。

让学生明白此处的“找到”深层的含义是“创新”,由此体会出“我”成功创作青花的艰辛。

使整个教学按“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顺序进行回归,目的明确,环节清晰。用积累的词语形容文中的人物,既巩固了学过的词语,又深化了对文章人物的认识。

第18篇:青花教学反思

《青花》教学反思

石嘴山市第九小学

薛琳

《青花》这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艺瓷人的执着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讲课时以欣赏周杰伦《青花瓷》导入,这首歌很现代也很中国味,配合精致的图片,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了解青花的兴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思中悟。利用文本提供的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教材资源,调取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文本意义,实现真正意义的阅读。比如:在有感情的朗读、交流重点语句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感受,修复好的青花是昨天的青花,复制好的青花依然还是昨天的青花,在精通前人的手艺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独特的元素,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青花,才是最珍贵的、最美丽的。而这一切的目标的抵达与超越,都是在主人公艰辛的工作和深入的思考、想象中得来的。

第19篇:青花教学反思

《青花》教学反思

池洞中心小学 凌伙娇

《青花》这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艺瓷人的执着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上课伊始,我以欣赏周杰伦《青花瓷》导入,这首歌很现代也很中国味,配合精致的图片,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了解青花的兴致。

学习课文时,整个教学过程,我注重了学生情感的培养。如:在学习“儿子”艰难寻找青花创作配方的语段时,我结合媒体演示,欣赏青花舞蹈和青花旗袍,由艺术、服装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上升到对人生也需要创新的理解。同时,展示丰富的青花瓷图片,让学生在欣赏中初步感知“青花”,了解中国青花的历史和成就。在品读父亲交给儿子残缺青花瓷瓶这一语段时,让学生从中感悟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企盼的良苦用心。引导学生分析“儿子”艰难寻找青花的语段内容时,结合内容运用媒体同步播放表现迷惘情感的轻音乐,带领学生入情入景,体会“儿子”寻找青花的艰辛。从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悠然而生。

《青花》告诉我们:因为有了这些不断追求、不断进行创新、追求完美的艺术大师,中华文化才能不断发展,不断进行创新,中华文化才有辉煌的明天!

第20篇:青花瓷器鉴定

青花瓷器鉴定

.器物釉面自然空气氧化的宝光(学术界称润光);

2.器物底部及口部露胎处的自然空气氧化的包浆(陈旧感)(图1);

3.器型;

4.绘画风格;

5.用笔的方法;

6.绘画的流畅度;

7.接胎的方法;

8.拉坯的方法;

9.修足的方法;

10.青花的用料与呈色;

11.款识的字体(指官窑有款识的);

另外加上4个辅助特征:

1.器物重量;

2.露胎处的火石红;

3.手抚摸器物釉面的润滑程度;

4.敲击瓷器的音质(指胎体密度)等,青花瓷器鉴定。

然后在这15个特征的基础上,找与时代特征不吻合的地方。在同一件器物上面,不能出现“张飞战秦琼”的现象,如果出现有一个特征与时代不吻合,心里就要打上一个问号。如果在同一件器物上,出现三个以上与时代不吻合的特征,这件器物就可能是仿制品。每一件再高级的仿制品,都不可能与真品的时代特征完全一模一样,鉴定材料《青花瓷器鉴定》。

比如:器物釉面自然空气氧化的宝光,及器物底部露胎处自然空气氧化的包浆,人为是很难做到的。

再如:青花的用料与呈色,元代至明永乐及宣德时期,多数用进口苏麻离青青花料,呈色近似宝石蓝色;明成化时多数用国产的平等青料,呈色淡雅;明嘉靖多数用回青料,呈色蓝中含紫;万历早期用石子青,晚期多数用浙料,呈色蓝中带灰,但颇清亮;崇祯时用上等浙料,呈色幽青浓翠;清康熙时多数用提炼极为纯净的浙料,呈色艳丽青翠,浓淡层次分明,多者可达九个层次,有水墨画的效果。以上都是天然矿物料,而现代都是化学青花料,没有天然矿物料特征。

再比如接胎方法:元代(大立件)青花琢器都是多段的接胎方法。明代多数是腹部一道接胎痕迹,清代多数是一次拉坯成型,没有接胎痕迹,而现代多数是注浆成型。比如用笔方法:元代至明早期是中峰用笔;明成化以后至明末,用笔方法受成化斗彩影响,先画轮廓后填色;康熙用笔方法是渲染……比如修足方法:元代至明早期青花琢器(立件),多数底足外墙斜削一刀;康熙多数是两层台底足;乾隆多数是泥鳅背底足。

再比如手摸器物釉面的润滑度:古代青花瓷器釉面,用手抚摸,一般像婴儿的肌肤一样润滑。而现代仿古作旧的青花瓷器,用手抚摸,像老人的肌肤一样干涩。比如绘画的流畅度:古代的青花瓷器绘画非常流畅、自然,动物及人物的绘画神形兼备,而现代仿品多数绘画比较生硬、呆板、不流畅。

《青花范文罐.doc》
青花范文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