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记录范文

2022-08-20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研讨记录

研讨记录 1 孙书林: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单词教学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记忆单词是中学生学英语的一个薄弱环节,单凭简单反复机械的操练只会降低学习者的热情。俗话说得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在课上40分钟内最高效率地牢牢记住所学的词汇呢?我们经过长时间的教学摸索,总结出了一些适合中学生记忆及课堂掌握单词的方法,下面大家就提起来说说自己的方法,相互学习。 屈宏民:

从语音入手学单词

1.从语音入手,通过单词的读音来记忆。语言是有声的,语言教学首先是以语音形式体现的,词的发音是学习和记忆一个单词的基础。课堂上我们经常用到的跟读,它能给学生以非常清晰、明朗的印象,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单词的正确读音,但这种方法学起来比较枯燥,不断重复会使学生感到很疲劳,因此不宜长时间使用,在教学中要适当运用其他方法来调节。如,升降调读,大小声读,高低音读,对立跟读。教学中老师还可加上手势来辅助教学,利用手势来控制学生的升降调,大小声,高低音。

2.在chant 或歌曲中学单词。儿歌朗朗上口,把单词或词组编成chant,让学生在美妙的旋律中学习,易于记忆。

3.对于多音节单词,词长,难学难记。可拆分音节来记。比如,morning,可拆分成or,or morning;ing,ing,morning。再如,dragon,dragon,gon,gon,gon。朗朗上口,学生印象深刻,即记住了单词的音又记住了单词的形。 刘书松: 通过音标学单词

说到单词的语音,不得不说到单词的音标。有人说初中学生要不要学音标,一直以来都有争议。笔者以为,中学生学音标,只要方法得当,时间恰当,有利无弊。这里的时间恰当即不可与一年级的拼音入门同学,因为音标与部分的拼音相似,容易混淆。说到方法,笔者采用整体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整体教学采用张思中音标教学法,用一两节课整体呈现所有音标。从单元音,双元音,再到辅音。个别较难辅音可渗透到日后的单词教学中教。还有简单的开音节和闭音节。本着能跑就跑,不能跑慢慢走的原则,鼓励学生掌握。分散教学即把开学所学音标渗透到课文单词教学中去。

如,banana,b,b,banana;n,n,banana;n,n,banana.利用大部分辅音与汉语拼音读音相类似的特点,学生很快就掌握辅音读音,再渗透简单的开闭音节教学。大部分学生能掌握简单的发音规律,学生不仅在拼读新词时会轻松许多,很自然的就运用语音规律来记忆单词,而且温习单词或者遗忘单词发音时可以不再需要老师的帮助,记忆单词就相对容易了,单词的读音掌握好了,有助于学生形成语感,为将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推荐第2篇:研讨文字记录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用细腻生动的笔触让人感受到了槐乡的花美人更美。我选择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就是在这一课时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全文,所以教学板块比较清晰,依次出现词串,从生字到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生字“槐”“挎”,再出示本文有特色的ABB式词语,边读边正音,理解词意。带词入句,紧接着出示文中难读的最有代表性的长句,要求学生读准并注意短句,读出节奏感。最后在此基础上,逐句朗读课文。整堂课教学设计简单,旨在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初步感受槐乡的美,为第二课时做铺垫。

丁蕾蕾:针对不同的文章内容要有不同的朗读方式。这篇文章生动优美,朗读应该是教学重点,那么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地读,需要老师变换多种朗读方式,如第一自然段,可将文章内容变成小诗朗读,第三自然段可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演。

袁敏:词串教学还不够全面,如第一组出现的动词,课文中还有“浇”和“撒”也应该放入;三个有特点的词语“清香、醇香、浓香”要出示,帮助学生理解“醇香”。

汪本斐:充分了解学情,这一刻有些词语学生在理解上是有困难的,如第一小节的“山山洼洼”和“坡坡岗岗”,第三小节的“衣襟”,在朗读过程中应该运用图片、动作帮助孩子理解,可这些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忽略了。

推荐第3篇:课题研讨记录

课题研讨记录

课题研讨记录

(一)

课题研讨记录

(二)

课题研讨记录

(三)

推荐第4篇:教学研讨记录

政治课教研记录

(与父母交朋友)的教学反馈

参加评课人员:

业务校长王安平

教导主任姜文斌

教研组长马潭

政史地组的全体人员

研讨地点: 政史地组办公室

记录人员: 王盈盈

研讨详情:

马潭说:这节课是我们全组任课教师在课前共同磋商拟定的教学设

计,所以本节课不管是谁承担教学,成绩和缺点都是大家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虽然父母给予自己很大的

爱,但我们与父母之间往往因为存在着一些代沟,所以互相

之间不能正确的处理关系,以致导致出一些分歧。为了减少

相互之间的不理解,我们就要学会沟通。从而教育学生要理

解同情自己的父母,学会与父母交朋友。关于采取何等具体

的方法沟通,那就要求我们在爱父母,理解父母的基础上去

行动。具体教学程序,我就不再回忆了。希望在座的各位领

导和同事们给以更多的建议和批评指正,谢谢!

姜主任说:方才马潭这节课讲得很成功,马潭自己也说明了这节

课。教育教学目的。下面我要说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我们的

日常教学什么样的教学类型才是最好的形式,目前为止还没

有找出来最具体的一种。但我们却都能接受像这样的,生动

形象的重点讲解和图解合作最为融洽的双边活动方式。我相

继听了大家几节课,目像马潭这种生动活泼,和谐融洽的学习方式还不多见。尤其是她的导演能力极其强。在她的导演

下,她的学生都是合格地当成小演员了。大家看到了方才课

堂上的热烈气氛了。学生们简直在演说自己的经历。二是在

学生积极讨论的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马老师平时的政治课

的热烈活剥程度,学生能各个入境,这是件很了不起的事啊。

不管什么课,能人人都在参与的情况是最值得学习和发扬的

了。今天这节课上,真是做到了这一点。真的很好。希望大

家今后予以学习和借鉴。

王校长说:我想说这样几点。第一个,政史地课的教学决不是让

学生死记硬背自己完全起到了教学过程中的导演者,学生才

是课堂的真正主人,他们在主动参与的情况下,对所学的知

识才掌握的深刻,理解的透彻。当然课上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像结尾的小结部分,让学生自结,效果会更好一点吧。希望

大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能做得更完善。时间关系就说这

么多吧。

希望大家今后多努力。

推荐第5篇:问题研讨记录

磨课计划讨论记录:

讨论时间:2014年7月27日上午 讨论地点:威海市古寨中学英语组办公室

参加人员:王静 张丽丽 刘锦秀 王淑霞 董瑜 徐蕾蕾 肖春霞 李令清 马燕

邹芳 孙德同 刘福荣

主持人:王静

记录人:刘锦秀 张丽丽

王静:大家好!经过这几天学习,我发现我们这个研修团队一直都是学习热情最高涨,作业质量上乘的团队。希望大家把这种学习精神保持下去。

王静:经过这几天的线上研修学习、线下的讨论交流,相信大家一定对“三次备课,两次磨课”这种课例研究模式理解得非常透彻。今后,我们会经常使用这种模式来解决我们我们日常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现在我们就开始讨论我们研修组的第一个磨课计划

王静: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学生随时随刻的表现,教师及时使用恰如其分的给予评价,以其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显得相当重要。教学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评价中面对学生的应答,老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的评价。有效的评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会给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提高课堂效能。现在大家说说自己在对学生评价方面都存在哪些困惑?

邹芳:现在很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情绪低下甚至厌学,与我们老师评价不恰当有关。随意评价学生,片面评价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刘福荣:是这样。 我觉得现在大家越来越重视评价的重要性了。但是很多老师不知道该怎样评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徐蕾蕾: 对,怎样去评价才是有效评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这应该是我们本次磨课的研究问题。

王淑霞:要做到有效评价,首先要解决我们日常教学中那些低效、无效的做法。要摒弃评价的随意化、片面化,无梯度,无差异化的评价。

张丽丽:大家都知道英语语法在学习英语过程的重要作用,但语法课最不容易上好。主要原因是学生普遍感觉语法课枯燥无味,所以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目标达成率。我们本次磨课是不是应该从语法课下手来解决评价低效、无效问题?

肖春霞:张老师说得有道理。新版英语教材为平衡各年级的学习内容,加大了初

一、初二,减轻了初

三、初四的的学习容量和学习难度。

一、初二部分学生平日因为各种原因没跟上。所以,我觉得本次语法课要定位在给下学期新升入初三学生上一节综合时态课。

董瑜:这个建议好!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初一初二学过的时态,为学习新时态奠定基础,还可以解决我们的研究问题。这就叫混合式双对接课例研究法。看收获不小吧! 王静:现在看看,谁来讲合适?

李令清:得着一位熟悉初一初二新教材的老师。刘锦秀老师怎么样?

马燕:好。刘老师不但熟悉新版教材,而且熟悉学生学情。 孙德同: 对。刘老师平日也喜欢研究教学方法,敢于创新、改革。

刘锦秀:既然大家都赞同,那我就得全力以赴了。希望大家在磨课过程中,多提宝贵建议,多多帮我发现问题,帮我改进教学。 大家:我们会的。

王静:刘老师,要辛苦你了。我们相信你一定会胜任这个艰巨的任务。我们现在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特长分工一下本次磨课任务(按磨课计划表里的)。具体时间安排是这样的(按磨课计划表里的)。

王静:通过以上讨论再次证明我们这个研修团队的凝聚力。我再次感受到我们每一个组员都是积极向上、团结友善的优秀学员。相信今后的在合作研究问题过程中我们一定会“一以贯之,追踪问题”,体现我们的团队精神和团队智慧!团结就是力量!加油,同事们!

推荐第6篇:《荆轲刺秦王》研讨记录

《荆轲刺秦王》教学研讨

——杨捧 高一语文组

我的教学思路: 1.教学目标:

简介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从整体上感知课文;掌握1至9段中的重点字词、特殊句式,提高翻译能力,背诵“易水诀别”一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荆轲义激樊於期这一事件,学会辩证的评价人物;体会荆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重难点:

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如何看待荆轲义激樊於期这一事件,体会易水送别包含的复杂感情。

3.详略得当:

这课可把握的人物形象较多,如:太子丹、樊无期、秦武阳、秦王等。本课只抓住荆轲这一这要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在文章内容的把握上,只详解“刺之备”中的“易水送别”的片段和“刺之时”,详解不仅要求疏通字词理解文意,而且要求学生对艺术手法和人物形象有所了解。 4.文言并重:

文言文教学首先不能放弃字词教学,只有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全面的理解作品的含义。 听课教师点评: 张英东老师:

总体上还可以,教师对教材比较熟悉,在课堂上注意“温故知新”,能将疏通文字与文本解读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讲课占用了很大一部分时间,以至于原本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也并没有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扬自己的自主性,自己解决!比如读音问题,在他们读不出来的时候,没有让他们当场自己查字典,而是直接告知答案;翻译问题,在学生自行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进行翻译后,不会的问题,没有给予时间让他们小组内解决;较好的方法应该是先让学生自己查找,然后小组间讨论,加上组与组之间相互补充,最后再师生共同完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反复熟悉文章,而且还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杨捧:

昨天布置了任务,但是从今天学生的反应来看,他们大多没有仔细地研读课文,所以课堂的时间大部分是在讲解。我只顾自己的教学进度,忽视了学生自主的学习,因此又占用了不该占用的时间。这一点我确实做得不到位。 温继锋老师: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个难点,教者尝试着改变以往的传统式的串讲方式,与史结合,引入一些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有前面的故事发生的背景、荆轲人物的介绍以及四大刺客的简要介绍,激发兴趣,文言文作品大多是历史和文学的混合物,这些作品融史学和文学价值为一体而流传后世。在串讲的过程中适当引入史料,兼顾历史性的一面,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能启动学生旧有的历史知识库存,达到由史而文,文史结合的学习效果,有助于理解文中的人物、事件,从而进入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审美空间,,从而消除对文言文学习的厌倦心理,达到学习文言文的目的。 张英东老师:

我再补充一点,老师在课堂上能够引领学生,让学生进入文本所创设的情境,在高一就注意知识的衔接,这一点很好。

推荐第7篇:研讨记录和总结

“低年级阅读教学”专题研讨记录

时间:2012年9月25 地点:淮北市第二实验小学

参加人员:任强、第二实验小学刘校长、丁书记、曹老师

三、四小组成员 主持人:任强

研讨过程:

一、学员和示范老师说课

1、学员袁孝珍老师的教学思路:本篇课文语言简练,设计简洁。注意字词的教学、识用结合,在读中认识多音字。指导生注意写字姿势;着重讲课文前四句,这四句的画面感很强,通过范读带入情境,并训练学生说话。

2、指导老师的教学思路:本次教学的是第一课时,以读为主,指导学生将生字词及课文读正确、读熟练,做到不添字、漏字。随时正字音,训练学生用学习的生字说话,指导学生写好生字。本次教学主要以识字,理解文章大意,知道生将文章读正确、流畅为主。

二、研讨内容

刘校长:学员老师在指导朗读上要加强训练,读的时间太少。 学员1:学员老师的随文识字环节十分好,教会学生边读边运用,但巩固练习做的不够到位。 学员2:指导老师在教学阅读时十分重视词语的巩固,学生学得扎实有效。 学员3:指导学生写字时,应留给学生一个安静的写字环境,指导写字姿势时不要说太多、太杂。 学员4:对学生的关注面应更广。

任教授:

1、集中精力应与分散放松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抽象的“果实”一词应与形象的果实图片相结合,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在迁移运用时,应将词语放在原文中,不能脱离出来。丁指导:

1、随文识字方式好,但学习方法单一,应更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写字方面,应提高效率。教师范写十分重要,强化点拨难写易错字,将写字时间还给学生。

三、关于低段阅读教学专题的思考

任教授:

1、低段教学识字写字的方式应多样,要把识字写字与理解运用及阅读核心内容联系在一起。

2、抓好写字,可以强化阅读,应突出最重要的内容,不可孤零零地将生字脱离出来。

3、对低段语言文字的训练应选准点,符合学生实际,给他们一个支架,不应拔高难度。

4、低段教学应少分析课文内容,多寻找语言运用的训练点,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

“低年级阅读教学”专题总结报告

9月24日,我们国培小语班的第

三、四小组的全体成员在任教授的带领下,来到影子学校---淮北第二实验小学,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研修。来到二实小,我们受到了学校领导的热情接待,并与指导老师进行了交流沟通。

上午,我们通过讨论很快确定了低年段阅读教学的课题和上课的老师,学员袁孝珍上二年级的第9课《欢庆》,指导老师曹老师上二年级的第20课《纸船和风筝》。下午,以袁孝珍老师为主,我们所有学员在一起集体交流讨论备课,梳理出了《欢庆》第一课时的上课思路。25号上午老师袁进行了试教,之后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研讨交流,提出整改的思路并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下午,袁老师和曹老师分别作课。袁老师的课在识字写字的基础上突出了说话训练。曹老师是一边识字一边初读课文,识字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两节课后,由任教授主持,我们展开了关于“低年级阅读 教学的专题研讨。有的学员老师认为两位老师随文学习生字比较好,在指导学生写字时强调了写字的姿势,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也有老师认为,学生写字时,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老师强调的太多。在识字写字方面,丁指导强调:

1、随文识字方式好,但学习方法单一,应更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在写字方面,应提高效率。教师范写十分重要,强化点拨难写易错的字,将写字时间还给学生。任教授也指出:

1、低段教学识字写字的方式应多样,要把识字写字与理解运用及阅读核心内容联系在一起。

2、抓好写字,可以强化阅读,应突出最重要的内容,不可孤零零地将生字脱离出来。在读书方面

推荐第8篇:党校研讨交流记录

研讨记录

讨论主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入党积极分子应该起到怎样的表率作用?

讨论时间:

讨论地点:

主 持 人:

讨论小组:

讨论内容:

经过了一个小时的热烈讨论,使我们对积极分子的的所应该的外树形象 内强素质所应该起到的表率总用,归结所有的组员讨论的问题总结一下几点:

一、身为一个大学生积极分子起到的表率作用最重要的体现再要刻苦学习,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

大学生积极分子首先是一名学生,而后才是一名积极分子,积极分子首先要在学生中起到旗帜作用。学生积极分子是朝气蓬勃的一代,是未来先进生产力的主要缔造者,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将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作为学生积极分子,要把专业学习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努力在专业学习中走在前面,做出表率。只有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永远处于先进性的行列。只有专业学习成绩突出,才能更具说服力和榜样性。知识就是本领,我们的知识越丰富,本领越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就会越大,为人民服务的贡献就会越大。

二、大学生积极分子要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先进性素质。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我党正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形势,面临着微妙的国际形势,要适应这个新形势,出色地完成新任务,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防止和排除各种错误思想和倾向的干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经验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才形成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积极分子虽有过光辉的历史和业绩,但功成名就后,由于放松了理论学习,在物质、金钱、权力面前倒下了。前车之鉴,我们学生积极分子要引以为戒,必须学习政治理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要通过学习科学理论不断校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具备拒腐防变

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把共产主义的理想情操、党性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化成自己的信念和行动,真正做到思想上入党,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在政治上、纪律上、思想作风上为周围同学作出榜样与楷模。

三、大学生积极分子要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牢固树立党员先进性意识。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生积极分子平时接触最多的是周围的同学,因此有责任、有义务为同学们服务。在学生工作上,要为同学们提供便利的条件,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为他们办实事,尽量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用良好的党员形象感染身边的每一位同学。在学习上,作为学生积极分子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文化知识,而且要尽心尽力地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带动大家共同进步。在学校的学风建设中,要以身作则,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的行为,制止同学们的作弊行为。在生活上,作为学生积极分子应该关心、帮助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要善于与同学沟通,发现心理有问题的同学,要及时与其沟通,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在政治上,作为学生积极分子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识大体,顾大局,积极向同学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联系同学,成为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作为学生积极分子,我认为先进性应体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从事学生干部的工作中。平时我们应带头刻苦学习、生活上应严于律己并敢于同一切不良行为和现象作斗争、工作要积极热情、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思想。

我认为当前学生积极分子发挥作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参加政治学习的机会较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比较欠缺。今天上午我们学生支部以讨论的形式,结合学习与生活实际,探讨在班风、学风建设中如何发挥和体现学生积极分子的先进性。

四、大学生积极分子要以身作则,在学生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塑造先进性形象。

积极分子的先进性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境界,它更是在实践中的积极参与及奉献行为。学生积极分子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专业学习方面,起着带头、示范作用;在日常活动、党日活动、社会活动中,起着表率、凝聚作用;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联系上,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学生积极分子的言行和形象在广大学生中有很强的号召作用,因此应把党性作为自己应有的品格和行为准则,加强党性锻炼,展示良好形象。

具体来说,学生积极分子要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带动同学共同建设好优秀团支部、先进班级体和文明宿舍。只要我们每个大学生积极分子都从我做

起,从现在做起,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实践先进性要求,发挥先进性作用,树立先进性形象,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一定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担负起我们去发展先进科学技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历史重任。作为一名学生积极分子,学生积极分子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明确历史使命,增强责任意识,争做品学兼优、励志成才的典范。

我们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党和人民寄予厚望。我们学生党员是整个党员队伍的新生力量,也是大学生队伍中的先进分子。我们在大学生中所占比例虽小,但作用大,影响大,年龄轻,自身可塑性强,在大学生中的认同感强。因此,学生积极分子先进性的体现不仅关系到高校党的建设状况,更影响到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学生积极分子的先进性体现在全面发展上,既要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先锋,又要作专业学习的标兵和工作生活的楷模。

以上几点我认为是新时期大学生积极分子结合自身实际,体现先进性的具体要求,是每一位学生积极分子应追求的目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从点滴小事做起,保证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作为一个积极分子就要从小处着手,在身边一点一点的感染大家大学生积极分子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服务社会、帮助他人、完善自己、弘扬新风”的行动宗旨,努力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者和实践者。

要刻苦学习,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通过我们小组讨论我们深刻的认识到,积极分子应当起到的表率作用,也坚持着思想入党,实践我们的表率总用,感谢党组织给我们这次导论的机会,使我们思想和认识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假如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一定严格践行 积极分子的实践标准,做好榜样,请党组织考验我们!

XXXX学校

2009年4月10日

推荐第9篇:化学分层教学研讨记录

高二化学分层教学研讨记录

时间:2011年11月15日 地点:高二化学组办公室 主题:高二化学分层教学经验交流 研讨记录内容:

1、学科组成员对徐燕龙老师的研讨课进行评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比较准确、科学,操作性号,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便于实施和达成。用实验情景引人,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能最快的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能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质疑能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从课堂表现看,学生的积极性很好的被调动,思维也很活跃。从分层的角度来看,AB班教学深度和难度上把握比较到位,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这节课上,AB班分层教学的细节方面还需要完善和补充。

2、高二化学组教研组长赵林杰老师分析高二化学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结了目前实施的情况,肯定了取得的良好效果,同时指出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一是对A班教学内容存在拓展过深过广的情况;二是A班学生出现不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而去钻研一些偏、难、怪的题目;三是B班教学进度有时会出现滞后的现象。

赵老师对今后高二化学分层教学的实施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教师要对集体备课充分重视,统一教学进度和内容拓展,组长把关;二是对练习题精选细挑,A、B分卷,做到有的放矢;三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改变一些学生的学习偏差,继续加强学习习惯养成。

3、学科组各成员也就分层教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张娟老师:理科普通班要重基础、重落实、低起点、小步子,提高课堂效率,强化学生学习习惯。

孔庆礼老师:对A班的教学也要强调基础,避免学生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

谢渭利老师:对B班的教学要做到和普通理科班一样细致,强化落实,对作业和错题的整理加强检查。

仉玮艳老师:加强落实才能提高普通理科班的成绩,我们要重视集体备课,重视导学案教学,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推荐第10篇:班主任研讨培训活动记录

班主任研讨培训活动记录

时间:10月

地点:学校办公室

参加人员:1—4年级班主任

主持人:张校长

活动主题:如何搞好新课改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工作。活动记录:

首先由校长读了题目为《班主任工作的“爱与责任”》。从“接纳学生”、“悦纳学生”、“不放弃、不抱怨学生”、以及“待生如己、教生如子、待生如友”等四个方面展开,既有深刻的理论见解,又能结合本校和自己工作的实际,处处渗透着“班主任工作除了责任更是一种幸福”的新理念,使与会的每一位教师深受启迪和震撼,受到了一次的心灵深处的洗礼。

接着班主任们纷纷畅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并结合我校和自己工作的实际対我校德育工作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

1、班主任要善于表扬,巧妙地批评,以典型做榜样.

2、做农村小学的班主任老师,家访时得走村窜户,历尽辛苦,但家访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途径.由于农村家庭的文化层次的特殊化,在家访时就应该给家长灌输一些现代教育的理念,让家长知道从哪些方面教育孩子,怎样教育孩子。并随时与老师配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性格特征.

3、有班主任建议召开好家长会.在召开家长之前首先把学生名单发到科任老师手中,科任老师又先找这些学生深入一层谈心进一步了解学生.开家长会时,到会的家长和科任老师都有说不完的话.这种谈话式的家长会能及时回答家长的问题,深得家长的好评,收到良好的反应。

4、在课余,还应该利用各种机会和他们闲聊,与学生进行个别座谈,并做好记录.交流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

最后校长要求班主任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要多做思考,要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自 信心教育、文明礼貌教育、价值观教育以及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等等,进一步提高我校得德育工作水平。

第11篇:课例研讨记录(材料)

课例研讨记录

——《水墨徽州》课例研讨记录 主持人 :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参加我们语文组的课例研讨活动。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且随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大略读的份量,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已是平分秋色了。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对略读课文的教学似乎是走进了误区:要么轻描淡写、放手自读,课堂上,让学生随随便便读几次,任由他们天花乱坠地交流,而自己却退让一边,不加指导,不予总结、反思,如“蜻蜓点水”般轻描淡写地了事。表面上看,课堂似乎成了学生的天下,教学也似乎更加民主与开放,似乎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色。其实学生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读到的东西也如过眼云烟,从而出现了“教而不教,读而未读”的无效结果。要么难以割舍、精雕细琢。略读课文无论从内容,还是语言上看,篇篇文质兼美,出于名家之笔,确属“阅读精品”,深受学生的喜欢,作为教师的我们也难以割舍。于是词句品析、朗读感悟、积累运用、人文熏陶……面面俱到,精雕细琢。一课时的安排,变成了两课时、三课时,还觉余兴未了。精读与略读混为一谈,没有主次,没有差异,可谓是“并驾齐驱”,结果造成课时不够,千方百计挤时间,匆匆忙忙赶进度。 以上几种症状的出现,主要是我们对略读课文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清楚,对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理解不够透彻,没有很好地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而引起的。因此,我们组把“如何提高略读课文教学的实效性”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探索。

为了把课题研究引向深入,我们组教师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相关资料,还进行了很多网上学习,撰写博客,互相交流,特别是参加了学区中心校的略读课文教学研究活动后,认真反思,在讨论交流活动中,大家有了以下共识:略读课教学时,就是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受深的地方谈体会;生字会认就行,词语大致理解即可,不必细究;以默读为主,一般不需要做有感情朗读的指导;一般不做读写结合的练习。如果要动笔的话,可以安排让学生写下对内容或语言的看法;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快速阅读类似文章的资料,让他们用课堂所得去学以致用,从相似的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

有了一定的理论支撑,我们想在教学实践中解决“高效完成略读课文教学”的问题,所以我们组以《水墨徽州》为例,进行了集体备课,在备课中,我们主要体现“板块推进式”略读课文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教学引领学生感受徽州的独特风韵,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徽州的?懂得课文以“水墨徽州”为题的原因,决定由于桂艳老师执教。刚才我们己经观看了于老师的课堂教学,下面先请于老师就这节课做一下自我反思。

于桂艳老师: 《水墨徽州》是第六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文化主题是感受丰富多彩的文化,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文章有其自己的特点,语言优美,意蕴悠远。在课上充分阅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采用板块推进的略读教学策略,在这三个板块的教学中又有所侧重,采用先扶后放的策略,先渗透想象画面,感悟词句的方法,然后放学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实践,自己去获取营养,老师加以点拨。结尾注重与课外阅读相联系。并注重由读向写的迁移。写作方法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一种美感的迁移,一种美的情趣的表达。

在课堂上,有学生说不到,体会不到的,老师只能点拨,说得多了一些,但不说又体会不到,这是一个困惑。希望给予帮助和指导。当然还有很多不足,望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主持人: 王雅娟:

我先说说我的想法,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我们知道略读课文的教学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倡个性化阅读。在这节课中于老师采用“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这一学习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用于自读和交流,老师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适当给予点拨和指导,更多地尊重学生的选择,如在学习“街巷”和“雪中”两幅画面时,让学生喜欢哪幅画就认真去读哪一部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由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给学生提供展示不同潜能的机会,把读书时间还给了学生。 丛惠燕:

我谈一谈听于老师这节课的一点感受: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于老师的这节课上,略读课文的教学理念体现得很充分。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概览全文,了解大意,捕捉交流信息,有针对性的积累语言,关键抓大放小。根据课文有所侧重,以点带面,迁移运用。所以,教学设计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这篇课文的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展开描述,为我们描绘了三幅神韵十足的水墨画。首先走进第一幅画“晨光中的徽州”让学生抓住最能反映晨光中徽州景色特点的词语和句子进行重点体会,让学生欣赏和语言积累,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顺序,赏读表达方法,体会拟人句的表达作用,感悟写作方法。真正体会到了水墨徽州的意蕴。我感觉这一教学环节设计在课堂上的效果很好。学习“街巷”、“雪中”这两部分内容时教师把自主权交给了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方式学习。在这里老师的不放心,方法上没能更加放手,指导的多些。这是我听完这节课的粗浅认识。

李冬梅:

我和于老师同组教学时间很长,她的严谨扎实的教风一直让我很感动。在她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她每一课都要求学生抓重点词句谈自己的体会,并且长期进行课课仿写训练。正因为这样,导致她今天的略读课《水墨徽州》的教学给人的感觉有些精读和略读区分不太明显了。我们从她的板书中就能看出她对课文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有课文的内容的板书;有经典感悟的板书;有关于写法的板书。可见老师在设计此课的时候就犯了大多数教师都犯的错误“精雕细琢、难以割舍”。就这节课我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薄的看法:水墨画本身就是一种很有特色,很古老,很有韵味的国画,没有一定的绘画素养的人是很难欣赏和体味它的独特美的,何况是刚刚十几岁的普通小学生,单单这一点就让学生为难。文中作者用精美的语言描绘了古老的徽州如水墨画一样美。在课堂上,大家都有同感,学生对徽州的美是意会而无法言传,真的是让人感到心急。说句实话,作为教师也很难再用更美的词藻转述作者要表达的意境。所以说,我认为这节课不妨就放开些,首先就是在粗略地体会完文章后指导学生美美地读,不必字字斟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借助多媒体,利用影音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徽州如诗如画的古韵。然后进行适当的课外拓展阅读,这样一来,既丰富了课堂,又减轻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教师和学生两相悦。以上只是本人的片面理解,还请在座的各位商榷。

刘英华:

于老师的教学,采用了学法迁移,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一篇写景的文章,主要是欣赏感受它的美,在第一部分扶的过程中,渗透前边课文中学过的学习方法,教师主导描写的顺序,注重方法的引导,后两幅画则以这种方法实现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在交流的过程中紧扣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但作为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范文来教。课堂交流时间应该相对压缩,用于课外阅读拓展。 赵卫红:

这是一篇文字很美的文章,非常适合语言积累。于老师在教学中就注意了这一点,,她让学生边读书边画出语言优美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体会。“美文诵读”是理解、感悟课文的捷径。在诵读中积累景物描写的语言和手法,在品词析句中,自然而然的把好词佳句记忆在脑海中,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语言的积累也为更好的写作铺平了道路,所以略读课文“光说不练”不行,适当的写话训练也是必须的。必要的仿句、小练笔、拓展性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正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为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于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教给学生写作技巧,而且也设计了练笔作业。符合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思路。当然写话的切入点要“小”而“巧”,让学生有“现炒现吃”的鲜活感。

叶校长:

略读课文是很难上好的,老师既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深入感悟,又不能完全放手,这个度不太好把握。而把握好收放的“度”也恰恰是上好一篇略读课文的关键。看的出来,于老师自己对今天的课不太满意,纠其原因,我觉得是这堂课教师牵引的成分还是多了些,放手不够。要想解决适度收放的问题,对教材的适度取舍很重要,不能面面俱到。课标中指出略读能粗知大意,词句理解不做重点。就这篇课文来说,我认为抓住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把课文读好读美就行,把刚才李冬梅老师说的那种可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读出来即可。当然略读课文也不能一概而论,根据课文特点特别精彩的地方也可以赏析,但必须“精挑细选”,相对精读课文来说,重点应该更突出,目标更明确。

主持人:

我们的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以往在略读课文教学的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以下五种策略:

1、大胆放手,自读时间留“足”。2、“提示”引路,课堂结构求“简” 3、找准着力点,引导求“精” 4、内引外连,课外拓展求“宽” 5、发挥个性,学习方法求“活”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请苏主任做专业引领。

苏主任:

首先肯定这次课例研讨活动很成功,选题有价值,有研究意义;活动能按教研室总结出来的课例研讨模式进行,顺畅自然;老师们能结合平时的学习,上升到理论高度,客观地评价课堂教学,既指出优点,也找出不足和值得改进探讨的地方,研究的氛围浓厚。

关于略读课文,我认为它和精读课文的区别在于: 1 .精读课文要求理解到位,略读课文在理解上不求过深、过透,粗知大意即可。

2 .精读课文要求师生互动,略读课文以学生活动为主。 3 .精读课文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略读课文不求全,可以就某一方面进行,如说理性的文章可以围绕一个问题讨论;写景的文章以朗读为主,想象画面;写人叙事的文章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复述、表演、续编等。要因文而异,因班级学生情况而异。

主持人:

听了苏主任的专业引领,使我们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将继续探索略读课文教学的其它方法。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吕淑湘先生曾说:一种教学策略方法是一把钥匙,各种教学策略方法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作“活”。怎样才能做到“活”呢?这就要求我们博采众长,走自己的路。我们会不断努力。

附:教学设计 水 墨 徽 州

回民小学 于桂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解读课文内容,感受徽州的独特风韵,懂得文章以“水墨徽州”为题的原因。3、根据文章的行文特点,引导学生练习写描写景物的片段。 教学重点:

通过解读课文内容,懂得以“水墨徽州”为题的原因。 教学难点:

感受徽州的独特风韵。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整理有关徽州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水墨徽州》,解题

齐读课题。水墨指的是什么,学美术的同学该知道,谁来讲一讲?(教师结合水墨画,讲水墨画讲究要有浓浓的水味,还要有墨的意趣。有种模糊朦胧的美。)徽州指的歙县,那么题目为什么叫水墨徽州呢?

二、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出三幅画的名称。

二、学习晨光中的徽州。

1、让我们走进第一幅水墨画中,去感受晨光中的徽州的独特风韵。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把我们带进这幅画卷中,去感受画面的美,感受水墨画的特点。我们大家闭上眼睛,仿佛就来到了徽州。读后,你觉得是怎样的一幅画卷? 2、把你最欣赏的景物描写的词语或句子划下来,给大家读一读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柔光轻拂

优美弧线

山影朦胧

隐隐约约 —— 水墨画的美

3、引导找出描写的顺序。

这么美的画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先写练江——桥——街市(下游)

三、学习“街巷”与“雪中”两幅画面。

1、师:接下来,你或是随着作者漫步大街小巷,或是与作者欣赏雪中的徽州。下面的两幅水墨画,你喜欢哪幅就认真去阅读哪一部分,要求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边读边想象,把你欣赏的词语或句子划下来,想想体会到了什么,可以简单做些标记。

2、交流与点拨。

A 街巷

预设:(山水胜景

小巷

荡漾出清新和质朴) 点拨:想象一下 ,如果来到这大街小巷,你的眼睛会被什么景物所吸引? 板书

想象

B 雪中

预设:(优美纯净冬日画卷

古色古香的山水画) 点拨:拟人的写法,写出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悠久,山水画大气、厚重。

四、小结: 作者以“这就是古老而美丽的徽州”结尾,使人意犹未尽,我们再加一句这就是水墨徽州。这篇文章成功地写出了徽州的美,写出了独特神韵。读这样的文章是一种享受,课外多找些这样的文章读一读。

五、作业练笔:

同学们,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我们的眼睛也定格在某一处美景之中吧,让我们发现它的美,尽情表达它的美,可以写雪景,写公园的某一处风景,写旅游中见过的美景,也可以写出一些历史与文化信息的园林。写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可以加入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写法。

第12篇:《狼牙山五壮士》备课研讨记录

《狼牙山五壮士》备课研讨记录

时 间:2014.11.6 地 点:学校会议室 主备人:宋新美 记录人:王冬萌

参加人员:语文第四组全体成员 课文内容: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歼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学习本课,一是让学生从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的语言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二是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的速度。课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

教师发言要点:

许 珂:本课设计应以读导情,以议悟情的教学方法,让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辅以课件,设计了自由读,试读,品读,指名读,引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使情感升华。

陈平: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让学生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王冬萌: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由此设立:营造氛围──创设情景──诵读感悟──体验学习──自主探究──自悟自得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境界。

靳贤贤: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让学生拥有完整的阅读过程,经历精读与略读,朗读与默读,自悟与交流,思考与想像,课文阅读与资料收集利用,感知内容与领悟情感,理解语言与积累运用语言的过程。

杜雪莹:课文是怎样围绕“壮”字来写的,哪些地方给你印象最深刻,使你最感动?为什么?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找出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通过想象,课件展示五壮士的壮举,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宋新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 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的中,我感觉面临着这样的难题:五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的抗日战争并不了解,只单纯地“以读为本”,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受是不够的。所以,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借助信息技术情景再现,既使学生了解了事情发生的时代背景,以便更好等把握文章内容奠定基础,还能有效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起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同时,让学生互相练读,快速读,问读,引读等方式,让学生品词赏句,受到五壮士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读书能力,让学生经历一次扎实的读书和言语训练,达到悟其境,感其情,再现美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读悟训练中融入意境。

靳慧敏: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彻底转变角色,废除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树立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意识,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张广亮:从情感上激发了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愤怒与仇恨,激发学生对抗日民族英雄为救国家与民族于危难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的精神的敬佩之情,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总结:在本次备课教研活动中,大家经过群策群力,都感觉受益匪浅,收到良好效果。

胡集镇中心校语文第四组 王冬萌整理

第13篇:初一数学研讨活动记录

初一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7.3.22(周三下午) 活动地点:初一数学办公室 学校负责人: 与会人员: 主备人:

活动主题:研讨公开课《科学计数法》 教师1:叙述公开课讲课思路与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1、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进一步感受大数。2.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3通过科学记数法的学习,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感受大数,促使学生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探索归纳出科学记数法中指数与整数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教师2:强调本节课的注意事项:(1)较大数的位数与科学计数法表示时10的指数的关系。(2)将科学计数法化为原数,当a为小数时,有几位小数,10的乘方就要去几个0。

教师3:练习要有层次,多样化,同时注意归类。比如:先让学生掌握并强化较大正数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再出示对于较小负数如何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教师4:引入时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展示光速、世界人口总数等一些较大的数,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数学为了生活中计数方便,好读。并且上课开始抛出问题:对于这样的大数,怎样记比较简便?由学生感兴趣的疑问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学习热情。 提议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重难点,避免教师一味满堂灌。同时,注意小组合作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让小组合作真正发挥作用,避免流于形式。 教师5:当堂检测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置。不要为难学生,根据自己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检测,如果学生手中没有计算器就不要让学生进行难度很大的计算。同时注意,检测题要与近几年东营中考题接轨。通过让学生欣赏中考题,更明确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负责人:对本次研讨活动给予肯定,并指出研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

第14篇:共营研讨记录(一).(推荐)

共营研讨记录

(一)

《最大的麦穗》教研课集体研讨记录

时间:3月9日

参加人员:吴科

巢校长

六年级语文老师 研究主题:研讨《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研究内容:

一、邹培红老师准备执教《最大的麦穗》,说课。

二、研讨:

吴科:

1、学生要主动参与,而且要全程参与。

2、合作学习,不光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也指师生合作学习。

3、深化思维。

4、尊重差异,面向全体施教,关注部分和个别学生。

5、让学生体验成功。附《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16、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古希腊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他教育学生有独到之处,这堂课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去领略他的风采,共享他的智慧。一同分享《最大的麦穗》带给我们的愉快的精神之旅。

2、(课件)这就是文中的一幅插图,谁能说说这幅插图描述了哪些课文内容?注意:说的同学要说清楚,听的同学要仔细听,认真比较,谁说的最符合课文意思?为什么?

3、苏格拉底带着弟子进入了麦地做了一次有意义的精神旅游,听,苏格拉底在对弟子们说——引读(课件)

(1)你听懂了苏格拉底的要求了吗?(课件) (2)怎样读才能让弟子们也听清楚呢?

4、你们听清楚苏格拉底的要求了吗?弟子们也听懂了苏格拉底的要求,引读——走进了麦地。

二、自学3-5

1、课文哪几小节介绍了弟子们是如何挑选最大的麦穗的?(课件)

2、交流:(同样找到这一节举手;三处都找到的举手)(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三个语段,选择其中的一个语段来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看看——总认为——”

1、“看看”:认真、一丝不苟;分号。“摇了摇头”“最大的一穗在前面呢”: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错失良机。

2、引读:弟子们看看——,因为他们总认为——(课件)

(二)“虽然——过早地定夺。

1、“虽然——随手扔掉了。”: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错失良机。

(1)引读:是呀,虽然—但— (2)为什么随手扔掉了?引读:因为——(课件)

2、“他们总以为——定夺。

(1)引读:对啊,他们总认为—总以为—,一次次错失良机。

(2)你从“总认为,总以为”体会到了什么?(寄希望于未来,可供选择的机会还很多,一再错失良机。)

(3)对啊,这颗最大的麦穗就在麦地里,而他们却——,这颗最大的麦穗就在他的手中,而他们却——。

(三)“一边一边”

1、引读:苏格拉底对弟子的要求是寻找一颗——,而且——,所以弟子们(课件:一边)

2、从“一边一边”你体会到了什么?(多位学生)认真,一丝不苟,很长时间。

3、引读:是啊,弟子们在很长的时间里,一边—一边——。第5小节:

1、结果呢,大家听到了——引读第五节

2、指导朗读“你们已经到头了。

(1) 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怎样的声音?读。为什么声音这么响亮?生3,齐读。 (2) 同时这洪钟般的声音又带着点——苍老,再读。

(3) 小节:我们读书时就是要抓住提示语,这样才会使人物形象更传神。

3、一句“你们已经到头了”让两手空空的弟子们如梦初醒,他们——引读:回头望了望。

4、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株小麦,会对他们说什么呢?注意是“嘲笑”。

5、这时,弟子们的心情如何?(后悔、惭愧、沮丧)苏的心情又如何呢?(错失良机、两手空空的惋惜)

6、所以,苏格拉底会用苍老的如同洪钟般的声音提醒他的弟子们——你们已经到头了。

这更是对两手空空,错失良机的弟子们的一种惋惜——你们已经到头了。

三、自学6-7

1、在第3小节的时候出现了分号,在第

6、7小节中又有哪里出现了分号呢?(课件)

2、(课件

6、7)男生6小节,女生7小节。

3、第6小节:

(1)引读:对,这块麦地里肯定有——(课件:最大) (2)你是如何理解这两个“最大”的?请大家到前文中找一找这两个最大的分别指的什么?“最大”就是前文中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寻找的最大的麦穗。“最大”是第3节中被弟子— (3)小结:看,同学们多会学习,联系上下文来解决问题就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4)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获,那弟子们该怎样才能摘到属于自己的最大的麦穗呢?

(5)所以,苏格拉底语重心长的说——引读第6小节。

4、第7小节

(1)引读:是呀,人的一生仿佛也在——第7小节 (2)你是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同桌交流。

A麦穗和时机的关系:有的人----,及时采摘;有的人----,错失良机。 B“最大的追求”就是远大的理想。“眼前的一穗”就是前文中“颗粒饱满的麦穗”,就是出现在眼前的机遇。

(3)把你的感悟用朗读表现出来。

(4)学到这,如果此时你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让你在一次以同样的要求去摘最大的麦穗,你会怎么做?

(5)对,引读:当我们再次见到颗粒饱满的麦穗时,一定会——而不会——当然,追求— (6)你还想到了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哪些类似的事情,联系实际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课堂上发言的机会、班队委竞选、爸妈就业、大学毕业找工作)

四、拓展导行

1、小结:是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远大的目标,这是我们毕生所追求的,但更要脚踏实地地把握现在,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这样,一穗一穗积累起来,才有可能得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最大的麦穗,获得最大是成功。

2、其实许多名言警句也曾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如(课件)

3、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名人名言告诉我们,一定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写一句凡人名言,写在书上。如,有追求的人,一定会有好机会的。机会对每个人来说是均等的……)再交流。

4、引读:是啊,人的一生仿佛也在——第7小节

五、总结全文

一晃,一课将结束,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的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往返,不知不觉当中我们人人都收获了一株“最大的麦穗”,而且变得更加聪慧,变得更加自信,变得更有创造性!咱们不虚此行。

板书:

16、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 追求

眼前的 抓住

第15篇:“解放思想大讨论”集体研讨记录

莱西二中党员支部

“解放思想大讨论”集体研讨记录

时间:

10、18 地点:会议室 活动名称:“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集体交流研讨会 主持人:王艳 记录人:崔许杰

参加人员:支部全体党员 主要内容:

一、刘校长作动员讲话 要点:

1、在21世纪信息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我们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的阶段上,就难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难以准确的理解和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就承担不了上级赋予的重任。

2、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用创新精神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王艳主任就以下内容主持交流研讨

(一)围绕教育行风建设,针对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上网聊天玩游戏、打牌等问题,如何开展专项治理,加强对教师的监督管理,引导教师严守教育规矩、教学规矩、课堂规矩,切实重视和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二)围绕提升教学质量中心任务,如何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开展高效课堂建设,实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选择权,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需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大家就影响和制约我校教育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思路举措、工作作风、管理效能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深入展开讨论,达成如下共识:

1、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品德高尚、业务过硬、结构合理、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规范教育行为,努力培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同时,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特别是提高教师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突出抓好对现有教师教材教法的培训工作,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高“优质课”率。切实抓好“传、帮、带”工作,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做到“一师一优课”。

2、加大教育科研工作的力度,努力提高我校教育的教学科研水平。认真组织开展教材教法研究活动,积极推广优秀经验。形成爱钻研、搞科研、求真创新的良好的学术风气,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应有的作用。

3、要把解放思想作为一项长期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继续运用好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成果,进一步明确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思路,继续有计划的抓好教研工作,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第16篇:语文学科主题教研研讨记录

语文学科主题教研

《如何以课文为范本,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教给学生可操作技巧》

研讨活动记录

一、主题的确定

经过过去一个学期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我们可以自豪的说:‚阶段性的成果显著‛。语文‚三卡‛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卓有实效,从期末试卷分析中我们看到我校学生习作水平很低,作文不成形。这不仅是学生最怕的事,更是语文老师最头疼的语文教学盲区。基于此,开学初,教导处针对作文教学开展了调查问卷(后附调查问卷),找出了作文教学的症结所在,之后教导处便组织业务领导及骨干教师进行了研讨,最终形成核心问题,那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对于作文教学没有模式可遵循,没有鲜明的思路,缺乏新颖的作文策略。经研究,我校形成了这样一个主题构想:想要教给学生作文方法,那就要从阅读教学出发,以课文为范本,以‚表格式——起承转合‛为框架的这样一个新的理念和模式,力图能在作文教学上有所突破,帮助学生走出‚无从下笔、无话可写‛的困境。最后形成研究主题:《如何以课文为范本,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二、课例展示(见附页)

三、研讨记录

(一)、作课教师自我反思

本节作文指导课,在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前,我先以范文为例,让学生明确怎样具体地写出动物的特点以及怎样表达自己喜爱之情的。 然后,我又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让学生说一说可以从哪些方面写这些小动物。学生说可以写小动物 1 的外形、脾气、怎样进食、怎样嬉戏、怎样休息等。学生思忖片刻后,就有学生举手想要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侯佳说了她家的小狗‚多多‛和‚二宝‛,比如她说到这样一个片段:‚每到夏天多多就在阴凉地里玩,就是不让‘二宝’进来凉快凉快。一到冬天,‘多多’就钻进被窝里暖暖活活地睡大觉,,让‘二宝’在大冷天里站岗。我心想:当个老公可真辛苦呀!‛ 她说得很多很有趣,但基本上都是在叙述事情,没有对小动物的特点作总结。等她说完后,我问学生:‚通过她的介绍,你觉得她家的小狗有什么特点?‛刘瑞涵站起来说:‚我觉得她家的小狗‘多多’很横行霸道,尽欺负她老公!‛孩子们大笑。我问同学们:‚他说的可以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同学们说:‚这是运用了明贬实褒的写法。‛我说:‚通过你们的笑声,老师体会到了这种写法真有趣!‛我又对侯佳说:‚你可以先对‘多多’的特点做这种类似的概括,再举你刚才说的小事例,像那些大作家一样先总述小动物的特点,再举例说明。‛同学们又对小狗‚多多‛的特点作了概括,有的学生说小狗‚多多‛还很淘气,有的说它很坚强慈爱。接下来又有几个同学作了发言,同学们根据他们的发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怎样写小动物,学会了作家的表达方法。

趁热打铁,我给学生发下写作提纲,并用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一节课下来,学生们的发言很积极,参与的同学很多。虽然大部分学生不可能说给全班同学听,但在生生互动中他们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一节好课是纵向互动和横向互动相结合的。这节课虽然做的还不是太好,但我还要在以后的课堂上——尤其是作文教学中努力去实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集体研讨

主持人(李铁成):今天这次活动是在我们经过两次专题学习之后进行的一次课例展示,可以看到今天贵娟的这节课和我们的预想已初具规模。她虽然没有应用表格来呈现作文模式,但也同样具备表格式的效应。她先从《大白鹅》这篇文章入手,进行范例鉴赏。然后引导学生探讨‚怎样写好开头‛,接下来研究‚怎样写好重点段‛,然后再回过头来看课文《大白鹅》的两个片段,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看看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的;○2如何用上恰当的比喻拟人句;○3你能否做到像作者一样在描写时注意讲究顺序。○最后,怎样写好结尾。从中她遵循运用了‚起——承——转——合‛的作文模式。在这样的指导下,孩子觉得写得很轻松,加之教师适时引导如何遣词造句,如何修改使平实的句子变得生动有文采。我们也听到了有几个孩子当

2 堂作文写得很不一般。所以,我认为这种‚表格式——起承转合‛的作文模式很实用。下面大家结合这节课例谈谈自己的观点。 于冬梅、钱春龙、曲忠娥、丁建辉、李元娜、王玉婷、李秀丽等均做简要发言,详见(评课记实)。

主持人(李铁成):大家都能切开情面,开诚布公的谈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以说今天的活动很有意义。下面我就本次活动做以简单的总

1大家对这一作文教学模式有所共识,高度结。

一、所取得的成果:○肯定了这一‚表格式——起承转合‛作文模式的可操作性,值得推广。2以课文为范本,○这一提议大家也比较赞成,因为课堂是我们搞研究

最实在的载体,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亲力亲为的研究载体,语文课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我们的学生发展语言、学会沟通,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把口头语形成书面语,说得通顺、说得漂亮、说得文雅、说

3这样的指导得有层次、说得有详略、说得有文采、说得耐人寻味。○有的放矢,有据可依,有仿照的价值,不空洞,不做作。给学生拿出范例还要反复操作,逐步的锤炼语言,逐渐形成潜移默化的模式。

二、当下我校作文教学存在的不足和以后我们所要努力的方向:透过本次作文教研活动,暴露了当今作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问题一:学生的作文中,造假、抄袭、仿作、套作的问题还是比较集中的,我细细的翻看了五年级期中考试题为《我感受到了……》的作文,在三个学生的作文中看到一个相同的故事:在校运动会中,我是运动员,在比赛当中晕倒了,同学们纷纷跑过来帮助我,我醒了,

3 感到了集体的温暖,友谊的力量,这温暖的友谊,比一块奖牌更重要。很明显,这假造的场面是为了写作文编造出来的。这样的作文取向是很不可取的。

问题二:数量与质量。写作离不开练笔,周记、读书笔记等,习作没有经过讨论与评价,对于水平提高没有帮助。就会造成光有数量没有质量。

问题三:思想道德水平决定作文的高度。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时期的小学生,需要教师在思想上适时引领。作文中随意编造父母离婚、亲人丧失的故事,就是对于生命的厚重还没有深刻的理解。

问题四:通过今天的课例研讨,我们的老师有一个顾虑,那就是如果这样久而久之的表格式训练会不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个性。这是我们老师的思想问题,你不创新学生怎么在你的引导下学会创新。可以说‚对规范的突破是为创新‛,起码我们老师不能倦怠,不能偷懒,这种现象很普遍。学校一有征文活动了,老师就代替学生上百度一搜,‚拿来主义‛不以此为耻。所以要求我们老师要有创新精神,基本模式给你了,你要学会突破。比如:写人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表格设计为‚全貌、眼睛、双手、心灵‛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表格,然后填写,这样既可以免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还可以激发他的创新能力。难道这不是一举多得吗?

针对以上问题,我想对全体语文教师提出今后我们在作文教学上的研究对策:

对策一:化难为易,作文不是空穴来风。

我一直认为,随便拈出一个题目,布置学生写作文,很不合适。这‚空穴来风‛的题目,会让尚在作文起步阶段的学生不知所措。作文训练的有序性,很大程度上,要以课文为载体,以单元练习上的作文题目为依托。就像贵娟反思是所说的,她曾经尝试过一种方法,就是提前一周告诉学生作文题目及要求。接下来,在整个单元课文的学习中,不断渗透写作指导,就像专家老师说的那样:‚教师利用教材,有层次有步骤有意识地读写结合,点化学法,以读导写,读中学写,仿中求新,激发写作兴趣。促进素质提高。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边读边思,归类摘抄,感受语言的生动优美,感悟篇章的布局谋篇,并化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当作文时间来临的时候,经过了片段练习和素材积累,作文有了一个长时间的酝酿过程,通过学习课文,对于这篇作文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写法表达已经大体有数了,个别学生已经成竹在胸了。成文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不是化难为易吗?

对策二:形式多样,规范上好作文讲评课。

师生共评,生生互评,范文引领,病文研讨,类文对比……作文讲评课可以有多种形式的上法,我觉得,在这场关于如何写好作文的‚对话‛中,教师仍然要发挥好平等中的首席的指导作用,教师要用更多的经验和更丰富的智慧把学生一些尚不明确的想法,进一步明朗化,及时捕捉到学生爆发的思维创新火花,加以肯定予以鼓励,使之印象更深刻或者找到成就感。另外,要更多的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成功的有闪光点的优秀佳作,让学生找到身边的榜样,更能启发他主动思考怎样写好作文。最后,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修改作文,知道自己

5 作文中的不足,并且学会怎样修改。 对策三:春雨润物,工具性人文性相结合。

怎样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体悟到自己非单独个体天马行空、无牵无挂,而是家庭共同体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他们的一行一动牵动着关爱他的人们的心?感恩是内心的体悟,不是流于表面;感恩是思想动力,不是班级搞活动;感恩来自生活,不是来自书本;感恩源于心灵,不是源于口头?一个人要富有情感,不做灵魂的空壳?意识到拥有梦想才能拥有未来,心系家国、胸有天下,才能站高望远,才能富有责任感?

文虽无定法,但却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潜心研究,作文训练是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希望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将我校的作文教学形成特色,加以推广。

对策四:我们的语文教师很不容易,想做一个出色的语文教师更不容易。所以,要加强学习,加强研究,给自己设定课题进行研究。从今天开始,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就要以今天的主题为研究对象,努力创造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在期末考试时我要看看作文成果。

新平安小学 李铁成 2013.11.12整理

6

第17篇:教改课程教学研讨记录项目单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外语系院级教改课程教学研讨记录项目单

建议规划、补写以下几个研讨记录(仅供参考),每月两次研讨,共计八次研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补写其他与教改密切相关的主题内容:

主题

一、课程标准优化,重点是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主题

二、课程整体设计优化:重点是设计思路创新

主题

三、课程单元设计结构优化:结合听课反馈,优化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

四、课程教学方法研究:针对学生特点,如何实现教学目标

主题

五、课程教改中的优缺点:结合听课情况,进行反馈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主题

六、课程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学习管理。

主题

七、课程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机制优化:结合听课情况,进行反馈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主题

八、课程考核方案优化

第18篇:记承天寺夜游备课研讨记录

备课研讨记录

时间:2013年12月11日

地点: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办公楼四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于立国

杜爱华

丁慎杰

张希军

陈照昆

李建芳

刘晓凡

李眷林

谭晓燕

徐晔华

崔娟

张计友 指导专家:于立国 主持人:杜爱华 记录人:曲

12月11日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3组全体成员对备课进行了第一次研讨,最后形成以下意见: 学段:初中 学科:语文 群组名称:

初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语文3组 课例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会议内容摘要:

1、授课人丁慎杰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简单的说明。

2、组员讨论交流

张计友:我提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如何突破学生阅读不深,品味不到位的问题。根源之一是文本阅读背景材料不丰富。所以在本节课中,怎样给学生增加一些背景材料,也是重要的一环。

方式有两种:一是在导入中可以提及。在介绍大文豪时,可以适当增加。如:苏轼是两宋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他在诗书画等各方面都有建树,可当初却倍受污蔑,甚至入狱,差点丢了性命。此时的苏东坡做何感想呢?学生稍思考之后,教师提供资料,学生接受就顺理成章了。 二是,可以在文中以材料的方式呈现。如他为什么去寻找张怀民?这一点,丁老师已经涉及到了。

第二个问题:在学生诵读中,老师可以调整一下“学生回答问题与朗读”的顺序,如何做到布置任务之后,及时落实,保证中间不要出现断节,做到整个课堂环节浑然一体。 于老师:老师们评论的时候,不要仅仅局限于流程的评判,要深入到教材里面去,要有更深层次的挖掘。

张希军:我提的第一个问题是:《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只有80余字的文言小品,可作者仅交代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就用掉了十个字,作者为什么要刻意交代的如此清楚? 我个人认为可以这样理解,作者这样交代首先是点明夜游的具体时间,体现了记游散文的一个特点;其次是为下文“月夜入户”,寻友赏月做好了铺垫;再次“元丰六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就在这一年,张怀民被贬黄州,而苏轼则已贬居黄州四年之久,作者刻意点明这一时间,就是要暗示自己已经度过了多年的谪居生活,为下文的写景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 第二个问题是:本文语言朴实,而意韵深厚,于不动声色的描述中,流露出自己复杂多变的心境,我们如何通过剖析语言来披文入情,披文入境?

第三个问题是:本文言简而意丰,一字传神之处颇多,丁老师可以请学生找出来加以体会。如“念”字的使用,“念”字写出了苏轼的心理变化过程。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有适当的停顿,要读出思考的过程。

问题4:文中“盖竹柏影也”中的“盖”字有何妙处?作者与好友赏月时十分地投入,似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种对月色的欣赏中,忘记了一切,忘记了烦恼忧愁以及个人的荣辱得失,陶醉在这迷离的月夜之中,此处的“盖”字透出了一种出乎意料和惊讶的感觉,也许,还有一种走出幻境的落寞之感。

于老师:这个问题提得好,作者为什么要把时间交代得如此之清呢?苏轼被贬黄州已有四年之久,在这里的每一天他都记忆犹新,他渴望能早日结束这种谪居的生活,希望能重返朝廷,大展宏图,单纯的纪年里,也有着幽微的情感流露。后面几个问题也不错,张老师,你把第一个问题再整理一下,提供给丁老师,看他能不能用。 曲君:丁老师的备课,我觉得有两点需要改进:

1、导语的设计:我认为原稿的设计,从密州即现在的诸城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有点牵强,也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切入,毕竟现在苏轼是身处黄州。我认为可以从余秋雨的句子:“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轼”导入,或者从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一文谈起,或者从讲述苏东坡“乌台诗案”的故事入手,创设情境,走近文本,更快地拉近学生与苏东坡的距离,从而丰富了学生文本阅读的背景材料,为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意蕴蓄势。

我设计的参考导语:(可以先朗诵《密州出猎》,引出作者苏轼。)“乌台诗案”是宋代一起有名的文字狱,主犯就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苏轼。因为莫须有的罪名,他在监狱里呆了130天,差点丢了性命。之后,苏轼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来到了黄州。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当代学者余秋雨曾说“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轼”。到底苏轼在黄州的生活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析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2、既然我们研究的主问题之一是尊重学生的质疑,那么在丁老师的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就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丁老师原来设计了四种方案,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随机讲解,我认为不妥。因为文章的解读确实是需要层次和梯度的,不能太随意。 所以,我建议教师在上课时,先由学生自主质疑,然后小组释疑、筛疑、定疑,再由教师就主要问题,即本文的重难点所在,也就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这句话的分析重点突破,从而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挖掘,完成研究问题一。

于老师:曲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很好,导入的设计一定要简练,跟学生套近乎的话可以在与学生接触的时候讲,正式讲课时必须要精炼,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很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位专家和听课老师的时间,为全面提高课堂效率而分秒必争,曲君老师可以结合手头材料,帮丁老师设计一下导语,至于教学过程梯度、层次性的改进,则由丁老师自己斟酌。 陈照昆:我对丁老师的备课有如下建议:

1、关于题目:游的地点为什么是承天寺?承天寺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夜游?怎样游的? 我对这个问题的想法是因为承天寺应该是僧人的住处,而那里住着苏轼的好友张怀民,一个被贬谪的官员居住于此,有点儿凄惨,可见张怀民与苏轼同是天涯沦落人。农历十二日本不是满月,怎可赏?从中可以透出一个闲;入夜,即睡,又见一个闲,夜游即扣一闲字。

2、从结构上看,分为叙事、写景、议论三层。叙事三句话,首句点时间,月色入户,思绪万千,欲睡不得,起行,流连于月色,徜徉于美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何人可与自己同乐?转入第二句,马上想到了张怀民,可见知心、同趣。第三句,写与心有灵犀的张怀民,同游于中庭。他们说了哪些话,文章没有说,留给读者去填补。这三句话,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紧扣夜游展开。

游必有景,写景18字,写得空灵,静谧,恍惚之间,超凡脱俗,寺院之景,月色如水,月光下的景如同水中之景,美哉。到此结束,或许唯美,但作者笔锋一转,交代竹柏影,把思绪拉回到现实中,有阴森、寒冷之感,毕竟已是初冬。

叙事也好,描绘景物也罢,无非为中心服务。庆幸,因为闲人,得赏人所不见之美景;苦闷,经世济民之志不得实现;旷达,美景处处有,天下人可共赏。闲人非仙人,景再美,人不顺,怎不令人唏嘘?一声叹息。

于老师:陈老师的这个问题,很好地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与我们目标中的深层次阅读相吻合。

徐晔华:对丁老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的不成熟建议:

1、

教学目标的出示,经大家讨论决定,应该不着痕迹地自然糅合到导语中,而不是生硬突兀地冒出来。

2、

教师范读的位置应该调整,不应在学生读之前读,我觉得在后文的语句赏析过程中,穿插学生的感情朗读,学生如果读不到位时,教师可以给予范读的指导。

3、

赏析文章语句多从关键词、句入手,如果要做到多角度来解读课文,还可以考虑课文中的标点符号,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两句中的“?”,再如“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的“。”能否改成“!”等。

4、

背诵应有所体现,可以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背诵。如,可以在屏幕的背景上出示去掉关键字的课文,让学生背诵;然后只保留背景,再让学生背诵一遍;最后再去掉背景让学生背诵一遍。

于老师:尾句为何用句号而不用问号,这一点很值得探究,请徐老师认真梳理一下,做一个归结,看能不能给丁老师提供帮助。

刘荣:我提的问题一:学习目标的设计:

学习目标应体现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制定的学习目标仅供丁老师参考:

熟练诵读全文,读出文章深厚韵味 掌握文言字词,感受作者复杂心境 教学重难点:

感受文章中描写月色语句的精妙, 揣摩作者当时微妙复杂的心境 问题二:第6环节过渡语的设计: 我修改了一下,供丁老师参考:

问题二:在学生“自主学习,译读课文”这一环节。文章读准了,读顺畅了还不够,还应该读懂,读透。下面请大家迅速默读全文,争取读懂文章,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问同学或者等会提出来交由大家共同解决。

于老师:教学目标是否要呈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其实,胸中有目标就可以了,可以把目标融入导语中,不着痕迹。

张磊:鉴于我们在磨课计划问题研究中,设计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深入解读文字,多角度、多层次的品读文本,所以我认为在《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设计之教学预案一中: 采用比较阅读法,引领学生品读领悟“念”“遂”的内涵 投影去掉“念”“遂”的句子

“无与为乐者”“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学生试读) 问:和原句相比有何区别

“念”是考虑再三,甚至犹豫不决。“遂”是决然的、果断的。 问:为什么?

作者作为被贬之人,门前冷落,肯定无人与其共赏一轮明月,思来想去,只有张怀民无事可做,能与自己志同道合。于是决绝的去找张怀民。 为什么只有张怀民才能和作者共赏月呢? (投影张怀民的背景材料) 此时此景怀民再做什么?“亦未寝” 问“亦”字为何意?

也很清闲,无事可做,和作者应该“天涯同是沦落人,相逢更是心相知”。

于老师:对,其实角度就是方法,我们要做的就是怎样引导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增、删、调、拖、延”去读,也可以通过朗读时的“长、短、快、慢、重、轻、急、缓”去品读。

刘晓凡:从磨课的关键词入手,从丁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我们看到,整体做到了深层次、多角度。但是对材料补充的情况来看,丁老师的初步设计中,结尾材料过于难了一些,文章解读的落脚略微偏了一些。

抓住了文章的魂——一个闲字,问题可能更简单清晰明了些!汉语字典中对闲字的解释有三层含义:一是无事,与忙相对,如闲游;二是安静、清净,如闲情逸致;三是表示放着不用,如闲置。

文章中的闲人、闲境、闲情恰和这三个释义吻合,丁老师可以适当的借鉴。既能清晰思路,又能让学生对闲字的理解更为饱满,而且使板书能更精致丰厚!

面对十三四岁的学生,我们如何在短文深教中做到短文精教。并且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形成强大的人生态度。老师不应过多的把目光停留在苏轼的悲苦与无奈的人生境遇上,而应该把最后的情感聚焦在豁达乐观上。可以从空明的月色引发到空明博大的胸怀。可以从欣然、乐、亦等字眼引领到欣乐的心境。可以从林语堂等评价拓展对他乐观态度的认识。可以从他“谁到人生无再少”“大江东去”领略他的豁达豪放。在人生低谷中,在挫折逆境中,他的从容坦荡,给学生丰富的营养,有益的启迪! 怎一个闲字了得,闲字做足,足矣! 于老师:有道理。丁老师的设计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悲凉的心境,感受到这种闲情逸致,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最后的落脚点,有点难和偏,我们可以由“闲”想到苏轼的豁达,这样一个高大的形象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另外,板书也有点简单,讲解过程中少一根内容的线。

我们可以归结一下,丁老师的课存在落脚点问题,层次问题,板书问题,如果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学生就只会感受到月夜的美好和作者的凄凉,我们要让学生走近苏轼,感受到一点正能量,正如张伟忠老师所讲,我们只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前预设。 崔娟:我对丁老师的设计主要有两点意见:

第一点:对于丁老师的导入设计有不同看法。我是这样想的:

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来到青岛与大家一起学习语文。首先我们做个小活动,大家根据我给出的选项,猜一个历史人物。A史书记载,他身长八尺有余,为人宽大如海;B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C他在文、诗、词、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散文尤为后人所称颂;D他被贬黄州期间写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是他散文中的精品之作。他就是苏轼。这个时期他还写了一篇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此文被称为是苏轼散文中的神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这篇美文,感悟它的神韵。 第二点:关于朗读模块,我是这样设计的:

1.自读。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做好标记。 2.听读。听老师配乐范读,注意字音、停顿。关注你标记的地方。 读字音——读节奏:(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指生读,师生评价。

4.齐读。根据这些要求齐读课文。 5.译读。

(1)读得准确流畅,但这还不够,还要把文章读懂。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解决。 (2)质疑问难 李眷林:

我认为丁老师对学生的回答预设得不够,我认为还可以做以下补充: 引导赏析——苏轼

1、豁达的情怀 借助语句“欣然起行”中“欣然”、“念无与为乐者”中“乐”

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胸中的苦闷可想而知,在自己仕途失意的落寞之时,借月夜美景来自我排遣胸中的苦闷,自己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一点精神的寄托,在政治旋涡中破损的心灵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表现诗人的旷达心情。

2、淡泊名利的品格

借助语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

说明了大千世界里“如吾两人者”淡泊名利的人真是少之又少。这里有李白“独坐敬亭山” 的旷达,也有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执着。人世间的“名利”二字,让多少“忙人”沉醉其中不能自拔。只有正直、淡泊的人心无邪念。才有此心境。自己与张怀民才志同道合、志趣相投。

3、君子之德

借助语句“ 竹柏”

“何处无竹柏?”,“竹柏”本来也是只有正人君子才与之为伴的,古人有“宁可食无肉,也不可居无竹”的说法,“何处无竹柏?”说明处处都有自称君子的人(道貌岸然的人),但真正的君子真是太少了。

此外,我认为丁老师的目标设置过于简短,丁老师原先设置的目标是“细读全文,积累文言词,感受苏轼复杂心境”,我们在磨课计划中是这样描述的“《记承天寺夜游》以寥寥八十余字,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长的意味。”我认为可以将目标修改为“细读全文,积累文言词,感受苏轼微妙的复杂心境”。 王俊:我对丁老师的教学设计有如下建议:

1、

丁老师对导入设计得有些牵强。丁老师想与学生拉近距离,这个工作可以在熟悉学生的时候完成,完全没有必要占用上课的时间。另外,丁老师设计从密州导入新课,学生未必熟悉密州,不如直接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直接引入于本课相关的内容更合适一些。

2、

文学作品都蕴涵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苏轼的这片散文就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本文是写景的,但景中有情。丁老师可以抓住苏轼感情的变化作为线索,将这条“暗线”贯穿在对课文的讲解中,用以解决刚才晓凡老师提到的丁老师教案中凌乱无序的问题。

3、

我认为苏轼的感情变化是这样的:作者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欢欣之情,溢于言表。“念无与为乐者”,是心理活动,含有知音稀少的憾意和淡微低沉的喟叹,情绪因之荡起微澜。从“念无与为乐者”到“相与步于中庭”,作者的款款情思经历了几多转折,终于稳定在平和容止的心境中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个“闲”字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丁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此进行理解。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有突出一点:“闲”。入“夜”即“解衣欲睡”,“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那么清楚,两个人都很“闲”。“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冬夜出游赏月看竹柏的,却只有“吾两人”,因为别人都是忙人,“吾两人”是“闲人”。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

谭晓燕:我的阅历和能力有限,浅显的意见仅供参考!

一、关于“导入”

丁老师的导语设计稍显繁乱,可以这样设计: 师:上课!

请看投影: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1984年第2期《青年文摘》) 师:既是精品又是惜墨如金的经典,我们应该怎样来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咬文嚼字读美文,深层赏读品“闲”人,努力走进古人的心灵深处。

二、关于“朗读,疏通文意” 可以三步走:

1.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2.自读-疏通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参照注释,借用工具书,读顺、读通文章。 (2)检查,质疑。 (3)积累文言词汇

3.有味的读-读出文言的味道。

可以参照这样的设计: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师:读出文言的味道除了有的音节要拉长一点以外,我们还要注意这个音节里所渗透出来的情感。我读,你们听一下,看哪些字需要拉长的,并有情感的意味蕴含其中。

第19篇:高效课堂研讨月教研活动记录

“高效课堂”研讨月教研活动记录

今天(2012年3月7日星期三)上午第二节全教研组成员在集体办公室召开了本学期第二次全组教研活动。

1、学校教学研讨月。围绕“高效课堂”展开讨论。讨论的内容包括:a.目前学校所提倡做的哪些可以坚持下来,哪些需要改进;b.每一个老师有哪些好的做法可以推荐给大家。讨论的形式方面:每一个人必须出示书面发言稿,不要大谈理论,只谈具体做法和效果,可以是条款式的。发言时间在五分钟左右。最后争取形成我校本学科高效课堂的标准。讨论时有学校领导参加。

2、做好常规工作。全组成员按照《2012年教学常规督查工作表》反思自己的教学。导学稿一定要体现自己个性化的备课,课后要有教学反思,一课一案。每期听课不少于15节。教学一定要常规常态化,该留的资料和痕迹一定要留足。

全组老师对学校的“高效课堂”活动表示会积极配合和支持,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全组教师先一起对今后的教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后又分成备课小组展开更加具体且有针对性的教研讨论。

黑龙镇二中理化生教研组

2012.3

第20篇:云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研讨评课记录

云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研讨评课记录

2009年4月11日有幸参加了市教研室在本校举行英语调研活动,聆听了三位老师的课,感触很深,收益也很多。上课的三位老师的授课能力都很强:都有一口流利的英语课堂用语;都能利用多媒体教学;都能充分利用教材,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得当,且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课堂效果非常好。

1、池青青老师:

首先教师个人素养好,表现在课堂上保持着灿烂的笑容,教态自然,非常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其次,课堂设计新颖独到。各环节环环相扣,过渡自然。用美国大片导入新课,非常自然,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同时设计了许多师生活动和生生活动,尤其是学生间的采访问答效果非常好。

2、郑海燕老师:

这节课郑老师表现得很沉稳、细致。按照自己的备课内容,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给我们上了一堂原生态的英语课。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过程轻松,和谐,有序自然,适合平时教学,实用性很强。课堂练习设计多样,学生参与性很强,表现得也非常好,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3、夏晓静老师:

夏老师是我魈教坛新秀,自身素质非常好,虽然是借班上课,但课堂效果非常好。

首先,教师的教态亲切和蔼,语言功底扎实,课堂用语,语言非常清晰简洁,自身的肢体语言非常丰富,对课堂的组织教学起了很好的作用。

其次,整个课堂教学设计非常合理,层层递进,各个环节的衍接自然,教学过程非常流畅。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如师生之间的问答,学生之间的讨论和竞赛,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参与性很高,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非常好。 几点想法:

1.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写的练习。如:黑板上教师的板书、学生的扮演等

2.多媒体教学的优点非常多,但不能过分依赖。英语课本是我们的主阵地,及时引导学生注重课本,做好笔记。

评课人:云周中学彭光明 2009年4月

《研讨记录范文.doc》
研讨记录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