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搓商范文

2022-08-21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搓搓揉揉》教案(材料)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摸、捏、听、做等游戏活动,丰富学生对泥巴的感知,初步掌握玩泥巴的几种基本方法。

2、情感目标:通过听、说、制作、交流,丰富学生对泥巴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能力目标:通过玩泥巴的游戏,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知发现泥加多少水泥巴才会听话,初步掌握泥塑制作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主动探究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好的泥巴、图片资料等。 学生准备:泥巴。

教学设计:

1、欣赏泥塑,激发情趣。

(1)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美观的泥塑作品,使学生知道泥塑是由什么做成,并让学生在欣赏中开眼界、激情趣,诱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2)然后教师现场制作泥塑,把一块普通而又平凡的泥巴变成一个可爱的小动物,以“这泥巴可真听老师的话”来引出新课。

2、触摸泥巴,了解特性。

(1)学生通过摸一摸、揉一揉,亲身触摸泥巴,体验对泥巴的感觉。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泥巴的特点,并探究出水放多了泥巴会沾手,水放少了泥巴就太硬的特性。

3、亲近泥巴,大胆创作。

(1)给学生出示一些主题:如水果、蔬菜、玩具、点心等,要求学生大胆想象,构思制作出新颖而又别致的泥塑作品。 (2)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交流,体验成功。(1)展示学生制作的作品,并给予评价。

(2)特别是让学生对自己制作比较精美、有创意的作品谈谈制作的过程、方法和体会。

6、展开联想,升华主题。

从泥巴与水、泥巴与植物、泥巴与环境的关系,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和体验,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泥巴的情感,逐步认知泥土与人类的关系,激励他们爱护环境。

推荐第2篇:小班科学搓元宵

搓元宵

活动目标:

1.在搓元宵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元宵的制作过程

2.感知各种馅的元宵的不同,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

3.通过和成人一起搓元宵,体验和感受与家人一起劳动的快乐。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准备各种颜色的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根据桌子上的物品猜测活动内容。

教师:请小朋友一起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引导幼儿想象白色的橡皮泥就是皮,其他的颜色就各种馅)

教师:请你们猜一猜,我们将要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包元宵,庆祝元宵节) 教师:你们吃过元宵吗?元宵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你们吃过那些馅的元宵呢?爷爷奶奶还吃过那些馅的元宵?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出示芝麻\\豆沙\\果酱,引导幼儿运用感官猜测) 教师:今天 ,我们一起来做豆沙\\果酱\\芝麻馅的元宵,怎么做呢?让老师教教你们吧! 老师示范搓元宵和包有限馅的元宵的方法

引导幼儿猜测元宵煮熟后将会发生的变化.教师:你们知道怎样煮元宵吗? 怎样才知道元宵煮熟了?(沉在下面的元宵浮浮了上来 ) 请幼儿自由询问有关(元宵和元宵节)的事情,教师给予回答 教师讲一些有关于元宵节的故事和传说 教学反思:

推荐第3篇:给父亲搓背

给父亲搓背

父亲离开这个世界已经100天了。有多少伤痛终于慢慢缓解了。我在泪眼婆娑中寻找点点滴滴的往事,抚慰我破碎的心灵。

那还是2012年的春节,父亲终于应邀来到我住的县城过春节。冬天我的太阳能热水器不出热水,中午我便和父亲一道去浴池洗淋浴。

我先脱了衣服放进衣柜,抢先把里间的两个莲蓬头水温调试合

适,然后招呼父亲进来我们一起洗澡。我们边谈闲话边洗澡,上下前面都洗干净了,该搓背了。我那壮实到肥硕的身体父亲很快就给我搓干净了。轮到我给父亲搓背了。

这就是我眼中曾经像一座大山的父亲吗?

很明显,父亲比我瘦小多了。

我一百七十多斤,父亲不过百十斤吧。我的皮肤白白净净的,父亲的皮肤却是黑红色里夹杂着几块青紫的斑块,背上、大腿上都有,仿佛一件衣服上有几个补丁。我知道,这都是无情的岁月留给父亲的残酷纪念。父亲的肋骨不像我的肋骨藏在厚厚的肌肉下找不到,而是调皮的拱起来,像一座座连绵不断的秦岭巴山。父亲的腰板也有些佝偻了,再也不像过去在我眼中那样挺直了。

我认真地搓着背,心中却难以平静:这就是给了我生命的人,这就是吃了一辈子苦的父亲,这就是老好善良了一辈子的父亲,这就是曾经在我心中无所不能的父亲!我在这小地方多少也算有点名气,可是父亲,除了给你买点吃穿用品,我没有报答过你什么啊!

今天我想起了父亲,本来是想寻找一点安慰,心中却又多了一种难言的酸楚。

推荐第4篇:泥工活动(搓圆球)教案

泥工活动(搓圆球)教案

教学对象:小班

授课老师:XX 协助老师:XXX、XX 日期:2013.12.17

活动目标:

1、通过运用胶泥搓出各种圆球,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像、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2.发展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和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加深上节课《圆》的认识。

3.激发孩子们对泥工活动的兴趣、通过孩子们搓、拧、揉、团泥的技能提升小肌肉的锻炼。

活动准备:各种球、胶泥、盘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老师出示各类球:乒乓球、汽排球、泡沫球

问:小朋友们你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乒乓球、汽排球、泡沫球)老师给予语言表扬鼓励!

2、传递球,学生感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胶泥来搓圆球。

二、活动过程:

1、孩子们自主搓圆球。老师分发胶泥:我们一人拿一块胶泥,自己搓一搓,看谁能把胶泥搓成圆球,我们比一比谁的手最巧,最能干!(老师语言表扬:“你真棒:”“你搓的小球真漂亮!”)

2、老师教幼儿搓圆球

老师展示自己搓好的小球:“看,老师搓的小球圆不圆?(圆)对,搓圆球可是有秘诀的,现在大家一起跟我做,相信小朋友们呆一会儿会比老师搓得更好”。

(1)、从胶泥妈妈身上分出一个面泥娃娃

1 (2)、边唱歌谣边搓:“手心转呀转,搓搓搓圆球,我搓的圆球圆又圆,你搓的圆球圆不圆呢?让我来看一看”,老师反复引导孩子们边唱儿歌,边搓圆方法。

(3)孩子们基本完成,大声回答:“圆!”由此体验搓圆带来的成功体验。老师给予表扬鼓励!“你真棒:”“你搓的小球真漂亮(真圆)!

(4)提醒孩子们搓好一个圆就放到盘子里,比比谁搓得多,搓得圆

三、分享成果:

让孩子们自己展示自己的成果,说说自己搓的是什么?看一看盘里的哪个小球最漂亮,一共有几个大家一起来数一数。老师给予语言表扬鼓励。

活动延绅:这一个个的小球像什么呢?(乒乓球、葡萄牙、汤圆),把做好的小球可以做多种游戏,如:“分果果”“请客”也可以让孩子们把搓好的小球送去娃娃家扮一起扮家家。

以 下 是 精 减 型 教 案

2

泥工活动(搓圆球)教案

教学对象:小班

授课老师:XX 协助老师:XXXXXXX 日期:2013.12.17

活动目标:

1、通过运用胶泥搓出各种圆球,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像、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2.发展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和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加深上节课《圆》的认识。

3.激发孩子们对泥工活动的兴趣、通过孩子们搓、拧、揉、团泥的技能提升小肌肉的锻

活动准备:各种球、彩色胶泥、盘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老师出示各类球:乒乓球、汽排球、泡沫球

问:小朋友们你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乒乓球、汽排球、泡沫球)老师给予语言表扬鼓励!

2、传递球,学生感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胶泥来搓圆球。

二、活动过程:

1、孩子们自主搓圆球。老师分发胶泥,观察孩子们怎么样玩胶泥

2、老师指导孩子们正确的搓圆球的方法

3、分享成果:让孩子们自己展示自己的成果,说说自己搓的是什么?看一看盘里的哪个小球最漂亮,一共有几个大家一起来数一数。

自由选择活动:

1、可以把做好的小球做多种游戏,如:“分果果”“请客”也可以让孩子们把搓好的小球送去娃娃家一起扮家家。

2、玩球:投球、拍球、踢球、打乒乓球、打高尔夫球等。

推荐第5篇:高中语文 搓草绳作文素材

搓草绳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在热情如火的端午节,我校高二全体同学到溧阳特殊教育实验基地下乡学农。两天的学农生活短暂而愉快,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搓草绳。

记得那天一位和蔼可亲的农民伯伯告诉我们:在乡下,草帘、菜园子、鸡窝等等都用得着草绳。在搓草绳前要“醒”草,即用清水均匀地喷洒在稻草上,然后用木槌轻轻捶打,捶少了草秆硬,扎手;捶多了草软,缠手,不好搓。要沿草的根处向梢处边捶边转动草,手摸上去感到既不软又不硬,有舒服感时为最佳。他拿了一小撮“醒”过的草即“熟草”慢慢地给我们示范,他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先拿一把稻草,把它分成四股,将它们打一个结。然后分成两股,搓一下绕一下,稻草快没时就加一根,也可以同时加两根……”他惟恐讲一遍我们记不住,接着又循循善诱地重复了一遍。我根本没听也没看第二遍,心想:这有何难?整个过程我已烂熟于胸了,这对于我这种高智商的人来说简直是太简单了!我满腔热情地开始尝试起来,谁知刚开始的打结就给了我当头一棒,再软的稻草也比我想像中的要“硬”得多,我连扯带拽,折腾得满头大汗,才打好一个结。心里安慰自己:万事开头难,往后就轻松啦。

谁知不然,我无论怎么搓,那绳就是扭不到一起去。我瞪大眼睛仔细观看旁边的同学,看后才知道当初农民伯伯将稻草夹在两腿间这个不起眼的姿势很关键。因为稻草的一端被夹不能动,另一端才可以旋转,整个稻草才得以扭到一起。而似我这般两头悬空,花天大的力气搓也是白费力气!

吃一堑长一智,我终于能将稻草搓转,可是我无法使两股草绳均匀地扭到一起。我自我感觉已经将农民伯伯的动作学了个十足十,但只是外形相似,用力技巧却全然不知,可谓形似而神不似,捣鼓了半天,依然无果。心高气傲的我又不愿自毁形象求助于人,便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投机取巧的法子:先把两股两股的小绳缠绕到一起,再把两股绕好的小绳汇合拧成一股大绳。这样从外形乍一看,还真像那么回事,只是速度慢了些。当我拿着绕好的一小段绳子四处炫燿时,我的小伎俩一眼便被农民伯伯看穿,他问:“你这是搓的吗?你这绳子看似正确,但实际上根本不受力。不信你试试看看?!”我试了试,果然稍一用力便拉断了,窘得我面红耳赤,成了大家的笑料。这破稻草在我手中怎么这般不听话,一会从我手中溜到地上去了,一会儿又弄得我手心火辣辣的痛……在农民伯伯手把手的指导下,我才学会了搓草绳。但我高兴得太早了。

还有最后一关是“喂”草:当手中的稻草快要搓完时,需要加稻草接着搓。“喂”草的时间和数量是有讲究的,过早过多,将得到粗粗的绳子;过迟过少,将得到细细的绳子。结果我搓的草绳丑陋又易散架,而农民伯伯搓的草绳漂亮均匀又结实,真有天壤之别。

原来看似容易的许多小事,要做好,做精致却着实不易。除了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外,还需要一定的智慧。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推荐第6篇:泥工特色活动:《搓面条》

泥工特色活动:《搓面条》 ——贾斌

一. 设计意图

幼儿泥工活动是一种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和培养幼儿空间想像能力的活动,也是一项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休闲游戏活动。其操作性、创造性很强,幼儿在泥工活动中可以随意地团一团、捏一捏、搓一搓就能改变它的形状,使孩子们感到满足,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所以小朋友们对橡皮泥都很感兴趣。 泥工活动对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要实现泥工活动的教育作用,关键在于教师要正确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要设法调动起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帮助幼儿在泥工活动中获得创造的快乐,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为他们设计了《搓面条》这一泥工活动。 二.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泥工的兴趣。

2.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3.引导幼儿学习分泥、搓长条等泥工技能。 4.培养幼儿从小爱惜粮食的好品质。

三、本活动的重点是:全面性的认识面条

难点:搓面条的用力要均匀

教学准备:。

橡皮泥及工具,盘子,碗,勺子,灶具,实物面条、面粉,U盘(图片、音乐)、几个娃娃

四、说活动流程

1.律动组教

2.谈话:今天有几位小娃娃到我们小三班来做客(小娃娃坐在一排小凳子上),打招呼:小娃娃好,小朋友们好(小声),小娃娃声音小,没劲,肚子饿了,那我们请他们吃什么呢?老师问问小娃娃,哦、、、、、、,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放U盘,出示一碗香喷喷的面条,那我们今天就来当大厨师做面条给小客人吃吧。

提问:1.面条是什么做成的呢?(出示实物面粉)

放图片:厨师揉面团——一个个面团——各种各样的面 2.面条的形状?(细细的、长长的)

师:看看这个是老师做的面条(原味白面条),你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么?

3. 老师示范做面条的方法。师: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做出这些面条的么?首先用小刀把橡皮泥分成很多小团,然后用手掌将每个小团揉成小团圆,接着上下搓、前后来回的搓成细长条,用力要均匀,可不能让面条断咯。(搓成各种品种:红萝卜、蔬菜、蛋黄)((儿歌:小面团,手里拿,两只小手揉揉它,上下轻轻搓,前后用力使劲搓,变成面条乐哈哈。)

4、让幼儿分成四组(红、白、绿、黄)自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放轻音乐

师:小朋友们赶紧一起来做面条吧,小娃娃们等不及了。(橡皮泥不能掉地上,不能塞鼻子里)

5.煮面条

师:小朋友们,把我们搓好的面条煮一煮吧 6.一起请娃娃来吃面条吧。(喂面条)

7.小结:小朋友刚才喂小娃娃吃面条的时候,地上掉了一些面条,这样可不好哦,做面条的面粉可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不能浪费哦。我们从小就要做个珍惜粮食好宝宝。

推荐第7篇:打麻将检讨书|搓麻将检讨书|打麻将检讨

打麻将检讨书|搓麻将检讨书|打麻将检讨

某厂员工小A与工友经常在宿舍里搓麻将赌钱至深夜。不料有一次被巡查的保安逮个正着。厂部因此对其处以罚款并责其写检讨,其检讨这样写道:

“尊敬的厂领导:礼拜六晚上刮起了东南风,寒风对着人们身体横冲直撞,就好像一条龙。大家都清一色地冷得像幺鸡。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本应早点休息。但是,为了想发财,拥有二五八万人民币,我们四个‘二筒’就在369房召开了第147次麻将全体会议。正当我杠上花时,不料却被保安海底捞。我知道这是不对的,不仅是第二天上班时分不清东西南北风,工作质量也将是白板,还惹得宿友一条两条三条四条地数落我们影响了他们休息。从此以后,我保证金盆洗手,不理麻事,认真工作,争取工作效率翻番,工作成绩连拿红中,力争大满贯。”

豆豆: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后来麻将迷翻然醒悟:唉,还是豆豆的俱乐部好,入会去!

推荐第8篇:小班数学活动——搓元宵

小班数学活动——“搓元宵”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的数,并按点卡上的点子数匹配同样多的物体。

2、积极参与活动,感受操作中学习数学的快乐。活动准备:

1、1—5师用大点卡一套,幼儿用的小点卡若干套。大范画一副(缺花朵花瓶),若干彩色花朵。

2、自制足量彩色面泥,小盘子若干(幼儿数+桌子张数),大盘子三个。

3、《搓元宵》韵律磁带、录音机。

4、邀请五名幼儿客人参加。活动过程:

(一)、整理课堂教学环境。游戏:《我的小手骨碌碌》 (二)、点物匹配示范教学

师:今天,我们要邀请几位小朋友到班上来做客,我们先把教室装饰得漂亮一些。(出示范画) (三)、物点匹配,等量匹配示范操作。 请出小客人,欢迎小客人。 (四)、幼儿操作实践点物匹配。

师:小朋友来做客,我们怎么招待他们呢?家里有元宵粉,小朋友们想搓元宵招待他们么?你想搓几个呢?你想搓几个元宵你就选有几个点子的点卡,好么? 幼儿自选点卡,数一数点卡上有几个点子,说一说要搓几个元宵。 按桌分发面泥,幼儿每人一个小盘子。放《搓元宵》韵律磁带。幼儿在音乐律动中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搓元宵装在小盘子里。幼儿互相观察、点数搓的元宵是否与点子数一样多。

五、煮元宵。

师观察,幼儿送回点卡,并把搓好的元宵点数到老师的大盘子里,老师煮元宵,小朋友休息,准备吃元宵。

本次活动小结:

开学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春季的氛围里。这学期开学第一天正好是元宵节,为了让幼儿加深对元宵节的印象,我们给活动室的环境进行了一些装饰,让幼儿感受元宵节的氛围。

通过本次活动,我班幼儿在感受了元宵节的节日气氛之后掌握了还掌握了1—5的点数方法。

本活动选在元宵节后开展,在幼儿对元宵节已有初步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知道元宵节要吃元宵。由于小班幼儿对“元宵”这个词难以理解,只是从旁人那里听到,于是我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汤圆图片给幼儿看,并解释元宵就是汤圆。当诱饵理解了“元宵”之后,纷纷表示自己吃过汤圆,汤圆是白白的、圆圆的,吃过肉馅的、芝麻馅的、豆沙馅的等等。为更贴近幼儿的认知,整个活动中我将“元宵”都说成“汤圆”。在了解汤圆的基础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汤圆的制作方法,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因此,本次活动的材料选用了容易搓成型的橡皮泥来制作“元宵”。由于橡皮泥是五颜六色的,以此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每种颜色代表一种水果口味,如:红色的是草莓味的、黄色的是香蕉味的......鼓励幼儿制作水果口味的元宵。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体验制作元宵的乐趣。

活动中,没能用面粉等实际材料来进行操作,无法使幼儿观察汤圆煮熟后所发现的变化,整个活动过于偏美术领域。另外,活动中没能及时抓怕幼儿制作元宵的画面,这些是活动中较遗憾的地方。

推荐第9篇:五项修炼

五项修炼 编辑

著名的管理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所提出的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关键,即汇聚五项修炼或技能:第一项修炼是自我超越;第二项修炼是改善心智模式;第三项修炼是建立共同愿望;第四项修炼是团体学习;第五项修炼是系统思考。

目录

(四)团队学习

2

3

1基本概述

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圣吉1990年完成其代表作《第五项修练——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提出了“五项修炼”:

(一)自我超越

(一)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自我超越是指能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或技巧的精熟。自我超越以磨练个人才能为基础,却又超乎此项目标;以精神的成长为发展方向,却又超乎精神层面。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以创造的现实来面对自己的生活与生命,并在此创造的基础上,将自己融入整个世界。个人学习是组织学习的基础,员工的创造力是组织生命力的不竭之源,自我超越的精要在于学习如何在生命中产生和延续创造力。通过建立个人“愿景”(vision)、保持创造力、诚实地面对真相和运用潜意识,便可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超越是五项修炼的基础。

(二)改善心智模式

(二)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

心智模式是指存在与个人和群体中的描述、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观点、方法和进行决策的依据和准则。它不仅决定着人们如何认知周遭世界,而且影响人们如何采取行动。不良的心智模式会妨碍组织学习,而健全的心智模式则会帮助组织学习。心智模式不易察觉,也就难以检视,因此它不一定总能反映事情的真相。另外,心智模式是在一定的事实基础形成的,它具有一不定期的稳定性。而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这导致了心智模式与事实常常不一致。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发掘人们内心的图像,使这些图像浮上表面,并严加审视,即时修正,使其能反映事物的真相。改善心智模式的结果是,使企业组织形成一个不断被检视、能反映客观现实的集体的心智模式。

(三)建立共同愿景

(三)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 共同愿景是指组织成员与组织拥有共同的目标。共同愿景为组织学习提供了焦点和能量。在缺少愿景的情况下,组织充其量只会产生适应性学习,只有当人们致力实现他们深深关切的事情时,才会产生创造性学习。根据Collins等人的研究,组织的愿景是由指导哲学和可触知的景象(tangible image)组成。建立共同愿景的修炼就是建立一个为组织成员衷心拥护、全力追求的愿望景象,产生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和驱动力的伟大“梦想”。

(四)团队学习

(四)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

团队学习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关键。彼得·圣吉认为,未能整体搭配的团队,其成员个人的力量会被抵消浪费掉。在这些团队中,个人可能格外努力,但是他们的努力未能有效转化为团队的力量。当一个团队能够整体搭配时,就会汇聚出共同的方向,调和个别力量,是力量的抵消或浪费减至最小。整个团队就像凝聚成的激光束,形成强大的合力。当然,强调团队的整体搭配,并不是指个人要为团队愿景牺牲自己的利益,而是将共同愿景变成个人愿景的延伸。事实上,要不断激发个人的能量,促进团队成员的学习和个人发展,首先必须做到整体搭配。在团队中,如果个人能量不断增强,而整体搭配情形不良,就会造成混乱并使团队缺乏共同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力量。

(五)系统思考

(五)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

系统思考是一种分析综合系统内外反馈信息、非线性特征和时滞影响的整体动态思考方法。它可以帮助组织以整体的、动态的而不是局部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因而为建立学习型组织提供了指导思想、原则和技巧。系统思考将前四项修炼熔合为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 2其他相关

五项修炼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个人的自我超越是整个学习型组织的基础,它为学习型组织提供了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团队学习的许多工作最后都依赖于个人的努力,比如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系统思考等等。团队学习是一种组织内部的学习,它不仅在规模上超越了个人学习,而且在内容上完全不同于个体学习。团队学习既是团队的活动内容,同时又是检视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的载体和手段。检视心智模式和建立共同愿景,从时间上看前者针对已形成的“组织记忆”,是组织从记忆中学习的体现;后者则是对未来生动的描述,它对组织的成长起到牵动作用。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的灵魂,它提供了一个健全的大脑,一种完善的思维方式,个人学习、团队学习、检视心智、建立愿景,都因为有了系统思考的存在而连成一体,共同达到组织目标。

3赢的五项修炼

著名的管理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同样,作为一个优秀的职业化人才,也必须进行系统的修炼,这就是努客文化胡绍宏先生经过多年职业化成长研究所归纳提炼出来的职业化人才“赢的五项修炼”。

“赢的五项修炼”将一个优秀职业人成功的能力归纳为五大能力,并通过对“赢”字的拆解加以整合,将中国传统国学智慧与现代企业管理智慧完美结合,成为广大职场人士自我修炼与职业成长的指南。

一、成功五大障碍

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往往由很多要素构成,是一种自我能力与外在条件的组合。大多数人失败或者不能更成功,一定是有原因在约束或阻挡着自己,甚至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一辈子面临无数问题需要解决,却不研究解决问题的原理、思路和方法——缺乏创新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

一辈子说话、与人打交道,但说错很多话,无效沟通多,成交效率低。不知道沟通与说服的基本原理和技巧——缺乏沟通与说服能力。

一辈子不安于现状,想成为管理者(当老板也是管理者),但不明白成功者首先善于自我管理——缺乏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

一辈子在销售自己或者产品,但不去系统学习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或者一辈子从事某一项专业,但不知道如何提升专业技能,获得更高职位的专业竞争力——专业程度低,业务计划及管理能力差,工作效率低——缺乏职业化的专业技能。

一辈子想赚钱,但从未真正去了解商业社会以及职场的本质,个人发展目标不明确,导致心态度浮躁不踏实,忠诚度低——缺乏职业成长目标和内在驱动力。[1]

二、赢的智慧——成功者(赢家)必备的五大能力

亡:危机意识——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口才——沟通与说服能力

月:身体——修身——自我约束及自我管理能力

贝:资本——资源、资本或专业技能

凡:平常心——知止有定,宁静致远,通过阶段性满意目标获得持久的内在驱动力

三、“赢”的五大修炼详解

汉字“赢”由亡、口、月、贝、凡五个部首组成,以往有很多关于“赢”字的拆解,但多流于牵强。

比如将“月”解释为时间,实际上汉字97%带有月字旁的都与身体有关。比如将“凡”字仅仅理解为平常心,而不进一步探寻平常心获得或建立的根源……偏旁部首是一种简洁的符号,就像《易经》中的八卦一样,背后都有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

胡绍宏先生将“赢”的部首字面意义更深层的推演,结合现代企业管理智慧和个人职业化成长的综合能力素质需要,发展成“赢的五大修炼”。

亡:

本义:死亡、灭亡。引申为危机意识。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缺乏危机意识的人往往止步不前甚至面临不进则退的危险。而危机意识并不仅仅指一个人能够感知未来可能出现哪些危机,不仅仅止于发现问题,而是要具有创新思维能力,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与“亡”所对应的能力是: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思维的能力

以上每一种能力都有相应的科学原理、方法和工具,通过系统的培训学习都能够大幅度的改善和提升。以下所提到的各项能力同样如此。

口:

本义:嘴。引申为口才。

人一生所有社会关系的建立和维系,几乎都依靠沟通、说服、谈判等完成。

尽管人生来就开始通过说话来进行社会交往,但因为没有掌握沟通、说服和谈判的技巧,因而不能建立良好的、有价值的人际关系,甚至得罪、伤害了他人还不知道为什么。 因此,与“口”所对应的能力是:沟通与说服能力。

表达能力

沟通能力

说服能力

谈判能力

人际关系能力

公众沟通能力

因此职业化销售人员更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与说服能力。

月:

本义:作为偏旁的“月”字97%都是指身体。引申为健康与修身。

远古时期,赢主要靠强健的身体,但随着文明的进步,一个人要想赢,更需要靠大脑里面的知识和智慧,故而修身更重要的是自我修炼。修身离不开“慎独”,就是自我约束和管理。 《四书五经》的第一部《大学》开篇就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

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所述内容正是告诉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该如何修炼自己。

因此,与“月”所对应的能力是: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能力。

除了“健康管理”之外,主要包括:

目标管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心态管理:诚意、正心

知识管理:格物、致知

时间管理:高效的行动规划

人脉资源管理:人脉资源以及人脉背后可整合的资源

贝:

本义:贝壳——古代代表货币。引申为用来交换价值的资本。

广义的资本可以理解为金钱、资源、专业技能。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用来服务社会、服务企业,实现价值交换的资本主要就是专业技能。对于职业晋升之后的管理者来说,还包括管理能力和领导力。对于个人来说,贝还包括投资与理财能力。

因此,与“贝”所对应的能力是:专业技术能力,包括作为管理者所需要的管理能力。 专业技能

管理技能

领导力

投资与理财能力

凡:

本义:凡的本义主要有2层意思。其一,凡尘、凡间。把它放在赢字里面,则表示入世,了解人世间的需要,才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其二,平凡、平常,引申为平常心。 从第一层意思理解,“凡”就是确定自己的目标。

从第二层意思理解,“凡”就是要想真正的赢,反而不能急功近利,却要保持平常心。 同样是《大学》,开篇就是这一段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第一句说的是目标,第二句说的是怎样才能实现目标: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常说的:知止有定,宁静致远。

保持平常心,其根本是要知止,知道自己的阶段性目标。知止方能致远。

因此,与“凡”所对应的能力是:知止有定,宁静致远,通过确立阶段性满意目标获得持久的内在驱动力。

战略规划能力:如何明确目标。

计划制定能力:如何制定可操作的计划。[2]

推荐第10篇:基本功修炼

第一节 讲述与讲授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载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最主要的工具就是语言。教师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独特的语言方式并将它呈现出来,传递给学生,同时在与学生不断的沟通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可见,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教师运用语言的技能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不是单向的,它具有交互性,只有在交流中,教师的语言信号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师生的思维才能碰撞出火花。新课程标准摒弃被动接受,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便至关重要,这就为教师的语言交流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将讲述与讲授有机地结合;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问和追问的效能;如何倾听与对话;怎样恰当地使用无声语言„„

教师通过本章的学习,能更深刻地理解课堂教学中语言交流基本功的作用,系统地掌握有关教师语言交流基本功的内容,更准确地将语言交流基本功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并逐步形成一定的运用能力,为上好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讲述与讲授基本功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技能,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向学生描述事件、论证道理、说明事物,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对讲述与讲授的态度已不再是完全地排斥,这种传统的、备受鞭笞的教学方法越来越被人们更加理性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恰当而适时地运用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更加高效地吸纳新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把握教学时机,严格控制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倾听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形1:小学美术《画表情》的教学实录片段

师:同学们,贾老师有一个绝技,那就是善于模仿,你们相信吗?看到你们表情各异,很怀疑吧?那我现在就来试一试,给你们模仿ⅹⅹ同学的表情。(教师做紧张表情并问)你们看到这个表情时是什么感觉? (众生笑)

生:紧张。

师:太紧张了,放松点儿。ⅹⅹ同学的表情就很好嘛。我给你们模仿一下。(教师做微笑表情,嘴角往上翘,很放松,很自信)我们一起来做这个表情。 (学生做微笑表情,众生笑。)

师:大家的表情多灿烂呀。有一个人他的表情很多变,大家想不想看看呀?

师(边出示图片1:喜,边讲故事):这个人叫铁蛋,人称“电视迷”,每晚的电视节目没有一个落下的。瞧,他看得多高兴呀。突然,屋子里一片漆黑,怎么了? 生:停电了。

师:(出示图片2:怒)铁蛋脸变色了,气得五官错位,横眉立目。不知等了多久,终于来电了,(图片3:乐)他乐得五官快速散开,变得眉飞色舞,嘴角翘得老高,马上“啪”地打开电视,这时,屏幕上出现了一位漂亮的主持人微笑的面孔,并说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了,再会。你们猜他接下来的表情会是怎样的? (学生纷纷做表情。)

师:(图片4:哀)嘴角瞬间从上面掉下来,失望极了。仔细观察,这个人的什么地方一直在变? 生:五官在变。五官一变,表情也随着改变。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如果你们平时注意的话,就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人的表情是非常丰富的„„

情形2:小学美术《画家凡·高》的教学实录片段

师:凡·高从27岁开始正式绘画,他起初并没有什么绘画技能,只能日以继夜地钻研绘画技巧。这一时期的凡·高并没有经济来源,只有他的弟弟每月定期给他汇钱,他还要用这有限的钱来买颜料和画布,可以说在凡·高创作的10年中他经常吃不饱肚子,经常以喝白开水来度日,用节省下来的钱买颜料和画布。但他却从没有放弃过对绘画的热爱。下面我们来共同了解凡·高的早期作品《吃马铃薯的人》。 师:在画中凡·高表现的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什么样的神态? 生1:画的是贫苦的人,面黄肌瘦,穿着破旧,看起来很丑。 生2:表现的都是劳动人民,他们给人一种疲惫、憔悴的感觉。 师:灰暗的,黑乎乎的。

生:昏黄的灯光照在他们脸上,低矮的屋顶使室内的空间显得更拥挤了。

师:画家用遒劲的笔触刻画了人物满是皱纹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身体。这样底层人的“丑陋”让你厌恶吗? 生:同情、怜悯。这样的“丑陋”打动着我们,这是一种真实自然生活中的农民形象。

师:大家理解得非常好。我们再一同来看一下,与凡·高同时代的画家一般都在画些什么作品?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其他画家的作品。

生:和他同一时代的画家画的人物,大多表现的是上流社会的绅士、淑女和有钱的人。

师:是啊,这样的画是华美的,色彩是明艳的。在当时有几个人愿意看凡·高这样“丑陋”的画?这样的画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他经常画一些贫苦的劳动人民,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朴实、善良。

师:对,这和我们刚开始说的凡·高的一些生活经历有关。我们继续欣赏他的一些相关作品„„

情形3:小学美术《画家凡·高》的教学实录片段

师:《吃马铃薯的人》等画是凡·高的早期作品,我们接下来欣赏一下他的后期作品。

凡·高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没有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描绘,更多地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觉。在当时,他这样的艺术风格并不被人们所接受,长期的透支工作和营养不良终于使他换上了间歇性精神错乱,在一次发病期间他割掉了自己的耳朵,别人把他送进了精神病院,著名的《星月夜》就是他在精神病院时的创作。 师生欣赏作品《星月夜》。

师:在这幅画里画家表现了什么内容? 生:表现的是夜晚的星空。村庄、树木、月亮、星星„„ 师:画家用了什么样的笔触来表现描绘夜空的奇特景象?

生1:是用螺旋状的、卷曲的、扭动的笔触来表现的。

生2:天空是螺旋状的笔触,螺旋状的光环布满整个天空,银河也有动感,好像在滚动。 师:夜空下的大地、树木给你的感受有哪些?

生3:大地像在颤抖,天空如旋涡,树木扭曲似火焰一般,像要把自身连根拔起„„ 师:通过这样的笔触画家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情绪?

生:我们感受到了凡·高的内心世界非常不平静,有一种被压抑的感觉。

师:是的,同学们了解了凡·高的人生经历,就能够走进他的情感世界,就能理解他的作品。凡·高的画面粗犷豪放,充满激情,我们感受到画家是通过作品把自己内心深处的全部痛楚都放射出来。这就是凡·高笔下的夜空,更准确地说这就是凡·高心中的夜空。但当时他这样的艺术风格并不被人理解,在那个时代,凡·高被人低估了。所以,他生前仅仅卖出去一幅油画《红色的葡萄园》,仅仅卖了几美元。

师:1890年7月,凡·高在又一次的发病过程中举枪自尽了,年仅37岁。我想问同学们的是:我们在逆境中应该怎样调节自己的心态?

生:我们感悟到,人在逆境中应控制好自己,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师:我们的人生道路不会是一路鲜花,也会有荆棘坎坷,面对困难我们要勇于抗争,开创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情形1中,教师在上课伊始,采用轻松对话、模仿学生表情的方式,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缓解紧张情绪,有效地创设了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接着,教师巧妙地利用风趣幽默的模仿表演,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对教师的关注,使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中,自然引入本课主题。随后,教师按喜、怒、乐、哀的表情顺序边出示人物表情图片,边讲述一则小故事,教师的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学生轻松而又十分专注,在一阵快乐的笑声中,感受了人物丰富的表情变化。学生也在观察体验中了解了各种表情的五官变化特点。这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情境的创设,离不开教师风趣、精到的讲述。而这位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最初制作了大量的PPT,将人的表情图片放在上面,让学生观察总结。比较而言,与其让学生枯燥地进行图片对比,不如带有教师感情的讲述演示更直观、更有情趣,更吸引学生。

情形2与情形1相比,有所不同。面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教师明白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尤其对凡·高等各种流派的外国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不足,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分析,仅仅停留在现有的表层认知基础上,是浅层的。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教师对凡·高早期生活经历的讲述和介绍。与前面情形1中教师讲述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含了对事物的剖析,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对作品《吃马铃薯的人》进行分析了解,并逐渐把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引领学生对画家的创作目的进行剖析,对审美进行健康引导,让学生从情感上了解凡·高善良、质朴的内心世界,理解他的作品。这里面包括对美术知识的认知,也有对欣赏方法的指导,更有深层次的思考,这种互动、引领式的讲授,更注重给予——给学生知识、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情形3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凡·高的后期作品《星月夜》,这是凡·高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本课的重点学习内容。学生通过教师深情真挚的讲述,进一步了解了画家这一时期坎坷的人生境遇和创作此画的时代背景,从而较好地突破了欣赏难点,发挥了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画家创作意图、情感世界的作用。这一部分的讲授是必要的,为下一步师生具体剖析《星月夜》做好了铺垫。接下来,教师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师生互动分析和总结升华的过程,让学生在分析作品美术表现方法、艺术形式时,紧紧抓住这位天才画家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一个如此充满艺术激情的人,却在孤独和潦倒中苦苦挣扎,窘迫的生活和对艺术的执著相互映衬,使这位大师更具有吸引力,这也是感动和打动学生之处,学生对这位艺术大师又多了一些了解。同时,通过学习使学生从肤浅朦胧的认识转化为对艺术风格的欣赏,以及对艺术家艺术人生的了解和评价,感受到了画家绘画风格的每一点变化都是和他人生的经历密不可分的,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凡·高的绘画给他们带来的思考和震撼。

情形2中的教师面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明白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他们虽然了解一些体育项目和体育明星,但对体育项目和明星们的背景不是很了解。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学习,更要扩大知识面,也就是要进行新课程要求的学科整合,把各个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于是就有了教师的那段话。这一段与情形1教师的讲述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含了对人物的剖析,问学生是否喜欢他,是否喜欢这个体育项目。这样的设计包含了对知识的联系、拓展、延伸以及对学生内心的感化和教育。它带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更深层次的思考,而非只有简单的创设情境、引起兴趣的功能。这一段,我们称之为讲授。讲述,注重的是陈述;而讲授,更注重给予——给学生知识、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情形2的教师教给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带领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主题,引领学生顺其自然地学习动词run,并用丰富的肢体语言,从直观上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学习起来会更容易。学生学习完所有动词,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一个小的总结,然后通过学唱歌谣,加深了对单词的记忆。最后在新知讲授完后,教师通过一个综合的操练,一方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新知,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查漏补缺,符合新课标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要求。

“讲”和“听”同“教”与“学”一样,是密不可分的。教师的“讲”,是基础,其他方法只是辅助的手段。而学生只有真正学会了“听”,才有可能把教师所讲的内容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真正转化为能力。 1.讲述与讲授的现实意义

虽然讲述和讲授是课堂教学中最受争议的方法,但却是课堂教学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它是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讲述与讲授不仅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信息,为学生迅速搭建通向知识的桥梁,而且与课本、学具、标本、挂图、音响和网络这些“冷冰冰”的课程载体相比,教师的语言更易于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使课堂、教学产生情境性和感召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教师通过自己的讲述和讲授能够创造有活力的、富有情感的学习氛围,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这也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能取代它的重要原因。

教师的讲述与讲授能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通过教师的语言变得具体形象、通俗易懂,同时,也使学生少走弯路。因此,讲述与讲授在传授知识方面具有省时和高效的特点。

讲述与讲授有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由于教材的编写要受到书面形式等因素的限制对学生来说,其所潜藏的内涵更是不易发现。而教师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吃透教材、挖掘教材,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述与讲授,学生才得以领会和掌握蕴含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学科思想观点、思维方法和情感因素。

讲述与讲授融入了教师自身的学识、修养、情感,是教师内心真、善、美的流露。所以,讲述与讲授不仅是知识的输出,更是教师内心世界的展现。它引领学生以真、善、美的标准比对人生、衡量世界,成为学生精神财富的重要源泉。

因而,一个教师讲述与讲授的基本功,也就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2.讲述与讲授的教学原则

讲述与讲授的的教学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讲述与讲授要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实施初期,许多教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知道该怎样上课了。原因之一在于: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的讲述与讲授占据绝大部分时间,教师习惯于口若悬河地灌输,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一言堂”的现象比较普遍。而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当实现角色的转变。于是,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便错误地认为教师就应当彻底从讲台上走下来,完全放弃讲述与讲授,导致自己退而成为课堂的附属品,讲述和讲授的基本功逐渐被弱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讲述与讲授者,应当始终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中心,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把现成的知识讲给学生,并认为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就能够获得知识。而实际上,学生对任何知识的真正掌握都是建立在自己的独立思考之上的。教师把知识讲解得很清楚明白的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同步参与,这样就能把学生实际存在的疑问和障碍牵引出来。否则,学生不仅对知识本身掌握不牢固,更谈不上举一反三并加以迁移应用。

(2)讲述与讲授要适当。讲述与讲授时,教师往往更多关注自我,如怎么讲,怎样才能讲得全面、细致、深刻、透彻。久而久之,教师对自我要求的标准越来越高,也就越来越关注自我的“讲”,从形式到内容,无形中都把自我摆在了中心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存在。不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一味地挖掘教材的深度、拓展知识的广度;不顾学生接受程度,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加快进度„„这些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讲述与讲授要讲究实效。讲述与讲授容易抑制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讲述与讲授的同时,应当兼顾学生的倾听与思考,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多、更快、更好地接受,而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接受多少,更需要讲述与讲授者通过多种方式去判断、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对进一步的讲述与讲授作出相应的调整。 3.讲述与讲授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合理选择讲述与讲授的时机。讲述与讲授通常用在学习课文之初,交代学习目标、范围、要点和要求的时候,或者介绍作家作品、背景以及相关课外知识的时候,或者学生在分析课文中的某些重点、难点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些时候,为了创设情境,也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述。

(2)精心组织讲述与讲授的内容。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的长篇大论,势必会给学生带来思维的怠惰,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因此,要求教师讲述与讲授的内容要集中、凝炼,中心要明确,重点要突出,目的要紧扣关键突破难点,解决疑点。同时还要求教师语言准确、简明,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更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 (3)适当调整语速语调以增强讲述与讲授的吸引力。教师要使自己的讲述与讲授具有感染力,不仅要注意措辞用语,还需要注意吐字发音、语速、语调以及使用无声语言等。首先,发音吐字应准确、清晰,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教师的语调、语速也要根据说话内容、环境而确定。讲述与讲授的过程中,要根据课堂学生的数量控制音量的大小强弱,要根据话语内容的重要程度控制语速的缓急,选择适当的停顿。教师的体态、动作表情的变化,也是传递信息的辅助手段,如目光交流、表情变换、手势辅助等。这些如果运用得好,就会增强表达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节 倾听与对话

倾听在字典里的解释为:细心地听取。在课堂教学中,倾听不仅是学生的一项学习技能,更应该是教师组织教学,设计有效提问,把握学生心理动向的必要途径。对话,就是二者或二者以上之间的谈话,在课堂上包括人与人(师生)和人与物(师生与文本)的对话,也存在有声对话和无声对话。倾听与对话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交流形式,可以说,教师具备倾听的充分心理准备与态度,善于第一时间从倾听中概括要点,在对话中及时应对,有启发性,技巧高超,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实录片段

投影屏幕上显示的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教师正在兴致盎然地侃侃而谈。 生甲:我觉得蒙娜丽莎很丑!(这时有同学随声附和,有同学面面相觑,有同学在看教师的反应。) 师:(若有所思)嗯,那么请你具体说说她到底丑在哪里? 生甲:那我说不出来,反正我觉得她一点都不好看。 生乙:她没有眉毛的。

生丙:我觉得她的眼神怪怪的。

生丁:我觉得颜色也不好,一点也不鲜艳

师:首先我很同意同学们的看法。我也不觉得这幅画画得很好,我要是努力点的话,也许画得比达·芬奇要好。

生:(小声地笑)老师可真自信!

师:不过今天的艺术家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建立在前人的成就基础之上,就像你们终究要超越前人,超越老师。但是我记得有位名人说过:“我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达·芬奇就是这样一位巨人,请同学们来看在文艺复兴前的人物绘画作品。(屏幕打出中世纪作品)比较一下,这是中世纪的绘画。

生甲:这个更难看了。 生乙:一点表情都没有。 生丙:颜色很不好看。 生丁:一点立体感都没有。 生戊:还是蒙娜丽莎更美点。

师:同学们知道达·芬奇画《蒙娜丽莎》用了多久的时间吗? 生甲:我知道油画很费时间的,要几个月的时间吧? 师:是四年!

生乙:四年的时间他一直在画吗? 师:不是,他画画停停。 生丙:他是偷懒了吧?

师:不是的,他是需要停下来搞研究。(众生不语,茫然)同学们知道数学上的黄金分割定律吗?那就是达·芬奇发现的。他在画《蒙娜丽莎》的时候画面上所有重要的点都是经过严格的计算,符合黄金分割的比例,所以他的构图均衡严谨,堪称完美! 生乙:达·芬奇还懂数学呀?

师:不但懂,他还是位很有成就的数学家。再说画的颜色。丁同学说的好,古典绘画的颜色被后来的大师贬斥为酱油汤的颜色。要是跟后来很多大师的绘画相比实在是不能恭维。但是同学们不知道的是,在达·芬奇之前还没有人用这样的颜色来绘画,甚至连绘画所用的颜料都是达·芬奇自己研制出来的。 生:自己研究颜料?那需要懂得化学才行! 师:是的。可以说达·芬奇还是位化学家。 生:他够全才的了! „„

师:现在你们对这幅画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甲:我明白了,欣赏一幅画要了解它的背景。

生乙:看来过去的人的审美观点跟现在的人有很大区别。 生丁:我明白了对作品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去欣赏。 师:完全正确!加十分!

对话,作为新课改理念下课题实践的一种目标追求,正为更多的教师所注目和推崇。本案中的教师,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即时调整教学方式,以平等对话的姿态把教学演化成了一场研讨。其中教师那句对学生认为享誉世界的名作“丑”的认同一下把师生间的距离拉近。原本的认识差异,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了以“理解—参与—互动—构建—互惠”为基调的和谐旋律。试想,如果这个时候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声音,或默然处置,或横眉冷对,那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即便是教师讲得天花乱坠,恐怕也只能是无人喝彩的“自拉自唱”。注重倾听与对话的课堂是温情的、人性的。对学生而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显、个性张扬、创造性的解放使他们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对教师而言,其角色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因此说,注重倾听与对话的课堂才能实现师生间的互惠乃至双赢。1.倾听与对话的意义

(1) 倾听与对话,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保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新课程改革中最响亮的呼声,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途径。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需要得到尊重和保护。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质疑探究,自主地进行教学意义的构建。由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知识的储备和掌握上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生活经历的积累等方面,教师都处于优势地位,因此,教学中最容易产生教师“一言堂”“一手遮天”的局面。教师的倾听就是克服教师垄断课堂的最有效的措施。教师的“置若罔闻”是对学生学习热情和主体意识的无情扼杀,最终会使其成为课堂的旁观者。只有教师习惯于当好听众,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提问、讨论、总结、概括等有效的学习活动,学生才有积极思考的动力和主动提问的能力。这时,教师的倾听往往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的思想火花,并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的有效起点。

(2)倾听与对话,是保障有效教学的根本措施。学习者是以自己的方式构建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可能是事物的不同方面,所以,并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理解。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应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只有通过倾听与对话才能发现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经验”,才能保障教学的有效性。无论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若想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就需要有效地“对话”并“倾听”学生的声音,使教学保持着“互动”的、“对话”的状态。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

(3)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倾听与对话的主要途径。具有互动意识和开放性的问题能使教学更为新鲜有趣,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进行多种多样的回答,这是一种很好的对话。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焕发出来以后,教师的责任就要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倾听”过程中要显示出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的欣赏,这样能够极大地激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当面对错误答案时,不要打断学生的回答,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沮丧而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必要时,还要“追问”、“补充”和“赏识”学生的回答,这会让学生感觉教师一直在关注回答的进展,自然会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2.倾听与对话的原则

(1)民主、平等。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的第一原则。没有民主和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因为对话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的交流,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心扉和彼此接纳的过程。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都把教师排斥在倾诉者之外,在心理上没有把教师看成是自己成长的良师益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正是因为教师不愿意或不习惯倾听,是由于师生之间地位不平等造成学生或者“默默无语”或者“胡言乱语”。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伏下身去”才能够真正地去“倾听”,也只有“放下架子,伏下身去”才能实现真正的“对话”。

(2)开放、生成。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习得知识的机制是理解—记忆—理解;在对话教学中学生习得知识的机制是在开放的空间中生成和构建。过程不同,学习者的感觉不同,学习成果也是不同的。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即生活。”它的意义就在于把师生的课堂教学过程作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来对待。因此,必须把课堂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置教学情境,引发自主探究,这样,知识才能成为活的知识,这样的思维必然会呈现出一种开放的状态。

对话式教学是生成性的教学。这意味着教学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的构建。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发生在认知需求基础上的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这种在个体经验和对话过程中构建起来的属于个体的认识和属于群体的共识会沿着自己形成的认识,在今后的经历中不断发展。

(3)交往、互动。以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的知识构建活动重在体现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师生之间不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而是平等的“我—你”关系,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真诚交往,共同探求真理,交流人生体验。在这里,教师的权威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内在养成”的,即教师权威不是凭借制度的力量树立的,而是在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与知识构建的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直接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实现双方主体性的构建与发展。

(4)合作、共享。根据认知共享理论,教学中应建立起合作学习机制,在这种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可以通过积极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获得思想与智慧的激发与共享,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主动地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索问题,不只是学习信息的交流和研讨,更重要的是语言的表达、思想的沟通、心灵的碰撞、性格的磨合,进而实现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的提高。

以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的知识构建活动重在体现教学过程的“互惠性”,通过信息交流达成共享、共识、共进,形成一个新型的“学习共同体”。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指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因此,倾听必然是教学资源积累的过程,是教师掌握第一手素材以完善教学的保证,是教师自我提升与完善的必然过程。

3.倾听与对话的策略

(1)理解、鼓励,营造对话的氛围。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人们都想谈论自己的事情,希望别人来倾听它们。”在英语中,“hear”所表达的“听”只是单纯地用耳朵去听;而“listen”所表达的“听”是用自己的心去设身处地地构想,用自己的脑去判断对方话语所表达的情感,是专注地“听”,认真地“听”。在倾听时教师要通过表情、动作、语言、态度向对方传达“我非常乐意听、我非常愿意同你交流”。教师在进行课堂调控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体谅学生的情感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挫伤学生。倾听的时机、内容与方法大致如下。

①教师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倾听:学生所提出的疑问;学生的每一次感悟;学生讨论中的争论;教师讲话时学生的“插嘴”;教师发表见解时学生唱的“反调”;学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的“接话”。②教师需要倾听以下几方面内容:学生思考的问题与本课关系怎样?学生的感悟正确与否?有什么闪光点?在讨论中形成几个观点?分别是什么?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方向正确?哪些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学生“插嘴”有没有价值?引出了什么问题?学生的“反调”有没有道理?是否可以借题发挥,引发出课堂的精彩?学生接的话是否对路?③教师在倾听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整合学生的质疑,找出问题的联系,调整解决的顺序,调整教学的环节;找出学生已经感悟出来的内容与教学预设的重合点,及时顺学而导;学生讨论形成的观点要分几个方面总结,目的在于引出下一步的思路;正确对待学生的“插嘴”“唱反调”,只需要关注学生的话语中积极的成分,从中发掘课堂的生长点,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思路;如果学生能按照正确的思路接话,教师就要把说话的机会让给学生。

(2)虚心、真诚,共享对话的资源。不少教师仍然把自己定位于文化传承者的位置,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纵使他们在学习中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也难有释放和表达的机会,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师独白”,转向教师与学生“对话”,由“独白式教学”转向“对话式教学”,还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共享对话资源需要教师把握一些基本的课堂教学语言形式,在此列举如下。

一是热情赞美式。不要在对话中生硬地发问,每次交谈前如果能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及方法加以适当的肯定式评价,比如说些:“你提的问题很好”,“我很赞同你的观点”之类的话语,有利于营造对话的氛围。二是真情交流式。也就是要跟学生说真话,平等相待甚至现身说法,把学生当成真正的朋友,真情流露,这样会唤起学生对话的激情。三是巧妙设问式。一般在上课伊始,教师都要提出一个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的问题,以便展开有效对话,这个问题应该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四是画龙点睛式。对话中的起承转合,全看教师的应变能力,在倾听中抓住学生言语中的要点及时发问,才能把对话引向深入。五是请求商量式。这是体现平等和尊重的最好的交际语言。六是委婉含蓄式。教师的用语应尽量易于接受,才能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七是幽默风趣式。在学生思维受阻的时候,在对话出现僵局的时候,都需要教师亮出这个杀手锏。八是情感渲染式。美术课堂是一个情感流动的场所,情感渲染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九是引领感悟式。有人说:一句话一颗心。美术教师应该用“美好的语言”带领学生“享受审美的体验”。十是承前启后式。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这个角色往往会在承前启后的时刻发挥作用。

(3)导向、修正,提升对话质量。教师把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但是并不等于放纵学生,相反,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对话中应更加突出。为了不使教学目标偏离方向,教师万不可无原则地迁就学生。学生在对话中经常会出现跑题的现象,教师要及时修正。对话课堂经常出现混乱的现象,如学生接话,插嘴,甚至是一哄而起的局面,面对这样的课堂,教师既要大胆开放,又要乱中求序,收放自如,把握课堂的整体。因此,运用倾听与对话基本功提高对话质量有如下的注意事项。

第一,倾听与对话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而服务。

第二,倾听与对话是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倾听是前提,对话是根基,有效地倾听才能保证对话的有效。 第三,运用这一基本功的关键在心态,要有一种平等、宽容的心态。

第四,倾听与对话的基本功是建立在具备一定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基础上的,要做到以人为本。 第五,倾听主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生长点,对话要追求真实,深刻,有生成。

第三节 使用无声语言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能力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大类。在教学中,教师大多只注重有声语言及黑板等教学用具、教学媒体的运用,似乎不太重视教学中的无声语言。其实无声语言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甚至还可以表达出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教学信息时,大多来自教师的姿态、表情和动作等无声语言,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语言还负载着许多新的教学思想。合理运用它们,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所谓无声语言,就是指我们常说的体态语。体态语是帮助教师简化教学的手段之一。它是利用人身体的动作来传递信息的非自然的无声语言,是一种动态和静态结合的隐喻性语言符号。运用体态语可以简化教师的语言,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具有形象性记忆的能力,可以增加学生的情绪体验,开发其非智力因素,还可以刺激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情形1:初中美术《纸立体造型——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教学实录片段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欣赏面具作品,分析面具的设计特点。 师:面具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生1:形象夸张,表情丰富,性格非常鲜明,有的很恐怖。

生2:五官粗犷、奔放、变形„„有的很原始,有的很写实、很细腻。 生3:色彩鲜艳、大胆、对比强。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总结得也非常好。

(教师板书总结面具特点:造型夸张、变形、色彩对比强烈。) 师: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面具有哪些作用?

(教师播放视频、面具图片等资料。学生观赏、感受。)

师生总结:古时面具用来祭祀,驱鬼怪,除病魔。现代面具是人们除旧迎新、欢歌劲舞、交流情感不可缺少的装饰,有表演、装饰和防毒作用。

师:我们一同来分析面具主要的结构形式有哪些?这位同学说一下。(播放古今中外面具作品课件。) 生1:普通面具、半截面具。

生2:有平面面具,也有立体面具。 生3:还有动眼面具„„

师:非常好,老师还要补充一下面具的结构„„

情形2:小学美术《会说话的手》教学实录片段

教师略带夸张地伸出自己的双手,用神秘的目光注视着学生。

师:我们的双手不仅会做事,而且还会说话?不信你们看看,老师做几个手势,大家猜猜看,这是什么意思?(教师做手势。)

生:OK、你真棒、嘘„„(争先恐后地回答)

师:除了这些简单的手势,你们能用会说话的手做个动作让其他同学来猜一猜吗?(教师用期待和鼓励的目光注视大家。)

(学生争先恐后地上台做手势,让其他同学猜。下面的一个同学有些调皮,教师急速靠近他,并轻轻摸摸他的头,他做了个知错的鬼脸,随后就全神贯注地听课了。)

教师竖起大拇指,用微笑和鼓励的表情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

师:我觉得你们学得太棒了。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用手势说话。比如我刚才说你们太棒了就竖起大拇指。你们还会哪些手势?

生:有交通手势,警察叔叔要通过手势来指挥交通;还有音乐指挥家手势、裁判员手势,等等。 师:手不仅会说话,还会表演呢,你们想看吗? 生:想。

(教师示范表演手影:小猫、鸽子、老鹰、蝴蝶、孔雀等,请学生们猜一猜。看到学生兴奋不已,教师露出故作玄虚的表情。) 师:还有更神奇的呢。

教师快速简单地示范创作方法:

首先,先用左手做好一个动作,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反面,将它按在纸上,用笔紧紧靠着手的边缘,描出手的外形。线条要流畅。

其次,指导学生通过描绘出手的外形进行添加。(把同一个外形变换不同角度进行想象。)最后涂上漂亮的颜色,一幅有趣的手形画就完成了。 生:哇„„(想起了掌声) 学生立刻跃跃欲试。

情形1中的案例是教师在面具教学中的一个片段,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运用纸进行面具的立体造型制作。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了解面具的特点、作用、结构等设计要素,使学生掌握面具制作的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启发性的课件和语言进行问题设疑,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去分析和表达自己对面具的认识理解。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对面具作品进行观察揣摩,针对提问,学生明确了思考问题的方向,并用概括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体会面具的丰富变化,使学生对面具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适时用板书提炼总结,进一步巩固和明确了面具的基础知识。但是,从教学效果来看,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学生发言不够积极踊跃,发言面也比较窄,并且每次提问都需要教师指名回答,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注重口语语言的运用,完全忽视了体态语的配合使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表情呆板,目光冷漠,语言不够生动,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缺少心灵交流,削弱了面具艺术所特有的视觉冲击力和形象感染力,使教学信息的传达通道受阻,教学效果不佳。

情形1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是通过讲授、展示分析作品、示范演示等方式把所要传授的知识表达给学生。但实验发现,一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55%都需要由非语言的体态语言来传达。在情形2的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动作、眉目神情、举止态度等,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氛围,教师先是用肢体语言去打开学生的心扉,学生就愿意和教师接近,更有利于彼此之间的沟通,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块强有力的吸铁石。接下来教师通过表演手影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体验中更加了解手在人们传递情感中所起到的作用。该教师还利用眼神与学生的交流来向学生传递自己丰富的情感,向学生传达了鼓励、肯定、喜爱、期待等诸多情感,通过轻轻抚摸、点头含笑等动作和表情,使学生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信赖、被关爱,感觉到教师如同一位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朋友„„恰到好处地运用肢体语言来替代某些对学生有消极影响的语言,不仅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更能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切实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收到优质的课堂效果。因而,教师如能把肢体语言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与语言紧密结合,相互补充,相互照应,便会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无声语言,它不同于人们的一般日常动作。指的是用表情、动作和体姿来进行思想交流、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非语言符号。

从上述两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面部语言、手势语言及身体姿势语言等体态语是教师课堂中交流信息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因为它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体态语能使师生的情感得到交流,提高信息反馈的速度,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实现学生“乐学”、“善学”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使用无声语言的现实意义

(1)简洁、省时、高效地参与师生交流。我们要追求课堂的高效,就应当关注我们自身课堂教学环节中的细节。有时候,并不需要教师更多的话语解释,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可能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时候言语内容不宜或难以直接表达,体态语就可以发挥它“无声”的表意功能,利用它的可视性、模糊性和简洁性收到特殊的语境效果。

(2)蕴含丰富的情感信息,有助师生沟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双方在碰撞交流时,逻辑信息和情感信息往往是融合为一体的。逻辑信息的传达更多通过有声语言;而情感信息的传达与交流,可以利用有声语言完成,但更重要的是通过体态语来表现的。它对师生含蓄、细腻、有度地表达情感非常有利。使用无声语言是一种高级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认真揣摩,不断总结经验,才能逐步提升能力。

2.使用无声语言的教学原则

(1)体现大方正气的原则。由于教师的个性差异、教学内容、环境氛围的不同,体态语言也千差万别,更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展现特定的体态语言,落落大方,正气凛然是需要教师们共同遵循的原则,拘泥、低俗、媚艳、傲气、奸邪„„都是与教师形象格格不入的。

(2)展现个人魅力的原则。教师的眼睛不一定大,但一定要有神。当这双眼睛与学生对视的时候,会直指人心,那严肃认真地与学生交流的神色,不由得学生开小差。教师平和的目光,淡淡的微笑,稳重而又松弛的举手投足,都会让学生感到放松。教师灵活的形体动作,风趣幽默、活跃平易、富有表演特点的个性风采,让学生感受到求知的愉悦。这样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表现自然得体的原则。教师的体态语应注意动作的适度得体、恰当切境,这就意味着教师在颦笑蹙眉,举手投足中,都要真诚地流露内心世界,要与授课内容、环境和学生的接受度和谐贴近,切忌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盲目效仿。失去自然,生硬强用某一个体态语,都会适得其反。

(4)注重教学效果的原则。教师要善于通过体态语言,最终使学生及时准确地获得信息,彼此得到思想感情的交流,沟通理解,从而收到课堂学习的最佳效果。如果教师的体态语言没有发挥这样的功效,那么,这样的体态语言的运用就没有意义。因此,教师还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体态语言,切实提高运用体态语言的水平。

3.使用无声语言的方法

(1)面部语言的使用方法。作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必须重视面部表情的正确运用。因为它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建立师生间的心灵默契,能把学生带入丰富的情感世界,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时,可以使用“环视”;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亲切的“注视”会给予学生鼓励和自信。例如情形2中,教师就适时、恰当地使用了面部语言,拉近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学习能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课堂上集中学生注意力时,也可使用环视目光提醒学生自律。

教师在课堂上的微笑不仅可以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快,精神振奋,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而且教师的微笑会化作涓涓暖流,流向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爱的动力,教育也就在这微笑之爱中走向成功。

(2)手势语言的使用方法。手势语言主要包括手指语言和手臂语言。手势语言是指教师利用手表达意图、传递信息的体态语。例如情形2中,教师在教学中,就是巧妙地采用了适当的手势和动作拓展学生的思维,启发想象力,使不断变化的形象更加鲜活,突破了教学难点。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各种造型,还能使学生理解学习绘画创作的方法,为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搭建了阶梯,对学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除了结合教学内容使用手势语言以外,还应注意在教学行进过程中采用手势语适时激励学生。

(3)身体姿势的使用方法。身体姿势语言主要指头部、肢体以及躯干各个部位体态语的运用。头部的体态语主要有“点头”、“摇头”等。“点头”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较多,教师在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表示满意时常常会使用“点头”。

(4)体态语的综合运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各种体态语的综合运用。情形2中的教师,将面部语言、手势语言和身体姿势语言有机结合在了一起,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主题,易于学生理解教材,又构成了教师自然、独特的教态美,使学生在课堂中受到美的熏陶,思维得到启发。 3.使用无声语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比如在使用环视这一体态语时,要注意到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产生公平感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同时,要避免使用瞪视、怒视等,尽量避免使用带有轻蔑性的手势语言,这些都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教师在使用身体姿势语言时还应避免使用如背手、双臂交叉至胸前、双手撑在讲桌上等动作。

(2)要以提高效率为目的。教师在讲课时应当以讲台为中心,否则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走动时步伐应轻缓稳健,要尽量围绕讲台上下左右适当地走动,不能无目的地乱走,也不能呆立于讲台旁不动。偶尔也可以绕场一周。一般不要走到教室的后半部去讲课。

(3)要以认真备课为前提。能否恰当、有效地使用体态语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关键是教师能否做到对教科书、对学生心中有数。教师必须结合课程标准、教科书特点以及学生现状等研究教科书编排体系、单元重难点以及每一课例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知识结构„„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状况。只有这样,才能使体态语“水到渠成”地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增强教学感染力,使学生学到真知。

第二章 教具展示基本功

第一节 黑板、小黑板与墙壁的利用

教具展示基本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器材,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一种运用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具展示基本功对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青年教师,只有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有计划地进行课堂教具展示基本功的培养、训练和提升,才能胜任所从事的教学工作。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树立正确的价值;提倡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精选学生终生学习和个人发展所必备的内容;摒弃被动接受,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新课程的全新理念必然对教师的教具展示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即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板书、标本、挂图的使用和简笔画的基本功,还要具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基础,拓展黑板、小黑板使用效能,合理利用四周墙壁为教学服务,开发学具、教学游戏,PPT课件的制作和图片、音频、视频教具的采集与下载的基本功,以及实验演示与指导的基本功。

教师通过本章的学习,能更深刻地理解课堂教具展示基本功的作用,系统地掌握有关课堂教具展示基本功的内容,更准确地将这些教具展示基本功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并逐步形成一定的运用能力,为上好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黑板、小黑板与墙壁是学校教室的基本构成,也是学校课堂教学必需的教具,它们不但有着传统的教育功能,而且能够辅助教学,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和教学情境,更是教师、学生交流互动、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对黑板教具的有效使用,对教室墙壁的巧妙利用,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明确黑板、小黑板与墙壁在现代美术课堂中的教学作用,掌握黑板教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运用教室墙壁的技巧,对更好地实施中小学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情形1:初中美术《物象空间的表达》教学实录片段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了几个长方形,提问:“如何将这几个长方形变得立体呢?”学生在作业本上将长方形画成长方体,教师同时请几位同学上黑板上演示。画好后,教师针对完成情况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并总结了平面图形变立体的方法,进而向学生讲解表现立体空间要表现出上下、左右和前后等三个维度。教师接着提问:“怎样表现立方体的前后关系呢?”教师演示讲解后,学生继续在作业本上完成,教师又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修改添加。完成后,教师对比总结出“平摆”和“遮挡”的空间表现方法,引出立体空间的“透视法”,教师继续请几名学生分别以立方体和树为对象进行修改添画。最后教师根据黑板上已有的形象,进行了添画演示,抛出问题:“现在这些立方体和树林构成了一个社区,作为现代化的社区,同学觉得还应该添加哪些设施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到黑板上添画,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添画。在学生不断地添画后,黑板上出现了一幅完整、生动、具有空间感的现代居民区的巨幅画作,教师顺势点出这是“游移式”的空间表现方法。

情形2:小学美术《花的世界》教学实录片段

上课前,教师在教室墙壁上贴满了各种花的图片,在黑板上挂满了用各种材料制作的花朵。教师提问:“同学们认识墙壁上的花吗?”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君子兰、菊花、向日葵、玫瑰花、牵牛花、荷花、百合花„„”教师马上给予肯定:“同学们认识的花真多!”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一种花最美呢?是颜色美?造型美?姿态美?”学生回答:“我认为向日葵最美,它的形状好像小太阳。”教师给予表扬:“这个同学形容得真贴切!”学生继续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看向黑板,“黑板上也有很多漂亮的花,请每组派个代表来摘一朵回去,一起看一看,想一想这些花采用了什么材料,是怎样制作的?”各小组代表选花回组分析、讨论„„学生分小组将做好的花装饰在各个小黑板上,并拿到教室前面展示,黑板、墙壁、小黑板上的花交相辉映,教室成了花的世界。

情形3:小学美术《恐龙世界》教学实录片段

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了不同的恐龙,并要求小组讨论研究不同的恐龙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一个小组代表回答:“霸王龙,它身体庞大,头部也很大,有很多锋利的尖牙齿,可以轻松撕碎猎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又补充了几点,边补充边在黑板上演示霸王龙的画法。然后教师又叫一组代表描述另一种恐龙的特点,并将其也板画在黑板上。接着,其他小组继续汇报,教师一一将这些不同的恐龙板画在黑板上„„当学生开始作画时,下课铃响了起来!

情形1和情形2的案例都是有效利用了黑板、墙壁特有的优势进行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情形1的案例是讲授物象空间表达的几种方式的教学片段,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通过直观的板画演示向学生展示物象空间表达的几种方式,然后让学生针对每一种方式进行练习,这样的学习往往很枯燥,学生兴趣不高。本案例中的教师则借用简单的立方体和树等形象,讲解浅显生动、板画演示逐层递进,让学生不断丰富对空间表达方式的理解,并通过及时地让学生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修改添加,不断地将教学主要内容以板画形式呈现在黑板上。在教师巧妙的示范引导下,学生添画、连接,最终使整个板画连成一体,形成了内容丰富、空间效果强的巨幅画作。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发挥黑板的功效,化繁为简,师生互动,前后连贯,使黑板成为了学生表现才华的场所。教师对黑板的巧妙构思和利用,使课堂效果生动有趣、极富创意,学生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掌握了物象空间的表达方法。

情形2的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教室的墙壁和黑板,张贴了形形色色的花的图片和范例作品,营造了花世界的情境和氛围,学生可以自由地在墙壁和黑板上选择出自己喜欢的花进行描述、分析,这使课堂成为自由开放的教学活动空间。最后利用小黑板分组展示学生的作品,使整个教室成为了花的海洋,真正突出了花的世界这一教学主题。教师对黑板、四周墙壁、小黑板的巧妙利用和开发,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也让学生在这样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更为轻松愉悦,情趣盎然。

情形3的案例,我们不禁感到疑惑,这节课到底是美术课还是生物课,是讲解知识还是展示教师个人的高超技艺?教师的板演不过是学生描述的再现,长时间的板演还容易给学生造成视觉疲劳,一一板画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接下来的教学时间如何保证?教师对黑板的使用在理解上存在误区,这样的板书板画喧宾夺主、毫无意义,不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主要内容的掌握,还容易将学生引入照猫画虎的误区,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毫无益处。

从以上的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教师是否正确地使用黑板、墙壁等教具,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正确使用黑板、墙壁等教具对营造课堂氛围、提炼课堂教学知识点、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学会运用黑板、小黑板与墙壁来辅助教学是每位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美术教师要遵循美术教学的规律,巧妙利用黑板、小黑板与四周墙壁,来营造最佳的教学氛围和情境,利用多种途径传递给学生更多美的信息,演示美术技法,解决教学重难点,提炼精华,展示学生作品,使教学活动更鲜活生动,师生的互动更富有实效,让学生的美术学习更轻松,教学效率更高。

1.黑板、小黑板与墙壁在美术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现代教学中,黑板、小黑板与墙壁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板书教具和名言警句的公告栏,挂图、投影仪、多媒体的加入,使黑板、小黑板与墙壁等教具的内涵更加丰富。因此,教师要明确黑板、小黑板与墙壁在现代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实际作用和现实意义。

(1)黑板、小黑板与教室墙壁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学校教室的基本框架,无论是示范演练、使用挂图、展示学生作品,还是运用多媒体、投影仪,都需要以黑板、墙壁为载体进行呈现,小黑板则是课堂上灵巧便利的调剂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道具。同时,它们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直观呈现知识点、展现课堂随机生成产物的重要平台。

(2)黑板、小黑板与教室墙壁是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教学氛围的主要途径。课堂上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述很难将学生引入教学活动中,而利用黑板、小黑板与教室墙壁的直观布置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融入课堂教学。

(3)黑板、小黑板与教室墙壁的运用有利于师生、生生在教学中的互动交流。在实际教学中,师生可以根据教学进程中闪现的灵感在黑板上即兴展示,小组可以采用小黑板进行集体创作,学生的作品可以集中展示在黑板、墙壁上并组织评析交流,这样的互动教学真正让教室动起来,让课堂动起来,让师生动起来。 (4)黑板、小黑板与教室墙壁是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果的呈现载体,利于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回顾和记忆。课堂教学中,从墙壁、黑板的布置,到教师的板书、范作、多媒体、学生作品,都是教学活动从始至终的内容再现,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和主要知识点、技能方法,也易于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的记忆和课后练习。

2.运用黑板、小黑板与墙壁辅助教学的原则

利用黑板、小黑板与墙壁等教具辅助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有效性原则。包括利用黑板、小黑板与墙壁来创设情境,进行示范演示、互动活动,还是展示学生作品,都要遵循有效性原则。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手段,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是为课堂教学服务,以优质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设计使用黑板、小黑板与墙壁的最佳策略,使其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 (2)美观性原则。美术课由于其特殊性,要求教师具有时刻呈现给学生美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包括板书、板画、版面设计、挂图、多媒体课件、情境创设、教室布局在内的每一个细节都应传递给学生美的信息。美术教师应不断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加强自身的美术修养,为美术课堂教学营造美的氛围。

(3)示范性原则。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内容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与理解,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我们示范不到位的话,学生们学的也可能不到位。如果教师板画示范时认真对待、技巧到位,学生的作品也会相应地水涨船高。尤其对于处在学习阶段的中小学生,正面美好的内容能够使其赏心悦目,兴趣盎然,从而活化知识,对知识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

(4)精炼性原则。课堂教学对时间、空间、精力等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教师的板书板画、挂图、范作应具有典型性、针对性,不能面面俱到。首先,板书书写必须突出课堂教学的精华,提纲挈领,清晰醒目,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其次,范作演示的内容必须目的明确,利于学生对技法的理解和掌握。第三,多媒体和挂图的运用必须合理适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第四,作品展示要具有代表性,利于学生对欣赏对象的了解和分类比较。

(5)启发性原则。《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无论是环境布置、情境创设、教师板书板画、多媒体运用、作品呈现,都应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前提,教师在运用黑板、小黑板和墙壁之前应尽可能使呈现的内容具有启发性,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一位教师在《美丽的海底世界》一课中,在利用拼图演示了鱼的结构后,又将鱼的各部分稍加改变,变成了一艘鱼形潜水艇,有了教师的提示与点拨,学生的作业有表现鱼形机器人的,还有表现鱼形城堡的„„表现出了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有效利用黑板、小黑板与墙壁的实施策略

(1)运用多媒体、挂图、板画、悬挂实物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直观唯美的视频画面,娴熟美观的板书板画,黑板墙壁上精美富有创意的挂图和做工精巧的手工作品,配合相应情绪的乐曲,总是能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渴望,往往易于学生轻松愉快地融入课堂教学。如一位教师在讲授《过年了》一课时,通过在黑板、墙壁上张贴对联、悬挂彩灯,在窗户上贴窗花,多媒体播放视频录像、音乐等多种手段营造了过年的喜庆氛围,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被热烈的节日气氛所包围,顿时兴奋起来,自然融入到教学情境中。

(2)运用挂图、板画做示范交流,运用文字、符号、表格总结归纳知识点。将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归纳,以板书、板画、图表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便于学生对教学重难点、技能技巧的掌握和记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美术教师还应具备通过板书板画快速示范的基本功,有效进行美术技能技法的演示和讲解。

(3)利用小巧灵便的小黑板进行竞赛游戏和作品呈现。由于小黑板形体较小,因此具有方便移动、可随时呈现的优势,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小黑板的内容,课上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呈现范画、问题。还可以利用多块小黑板组织学生同时进行游戏和集体创作。如一位教师在《雄伟的塔》一课中,在讲解塔的组成时,组织各小组在小黑板上做拼图游戏。拼图背面备有磁石,可以吸附在磁力黑板上,学生自由组合很快完成拼图,然后各小组将小黑板拼图拿到讲台前面呈现给其他小组。学生可以直观清楚地看到其他组的成果,形成良好的展示交流的氛围。

(4)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演示教学内容,解决知识要点,展现精彩瞬间。现代课堂教学中,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加入,可以通过动态的动画演示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将空间的、难以想象的东西具体化,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轻松突破知识难点。还可以利用投影技术,灵活调整影像的范围、大小,突出和强化演示过程。而且由于投影技术具有强大的再现功能,教师还可以随时聚焦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利用投影技术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

(5)利用黑板、墙壁的平台功能展示学生作品,促进评价交流。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墙壁上,能够直观全面地呈现给所有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随时举例说明,还可以请学生在作品中有选择性地进行描述、分析、评价,加强生生之间、作品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利于作品的改进完善和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提高。

4.注意黑板、小黑板与墙壁的利用在教学中的问题

黑板、小黑板与墙壁是现代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用具,使用得当会起到活跃课堂气氛、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提高课堂效率等作用,反之,则事倍功半。

(1)应根据黑板、小黑板与墙壁的不同特点合理选择和使用。在美术课堂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挤在黑板前板画,教师板书板画浪费过多的时间,小组合作的作品无法直观呈现,墙壁空空,但黑板却拥挤不堪„„这些情况都是由于教师对教具的选择不当造成的,教师应充分了解各种教具的不同特点,依据不同教具的优势进行选择教学。如教室墙壁空间大但不易于随意调整,可用于课前环境的布置和作品的长时间展示;黑板具有位置固定、面向全体的功能,可用于课堂上主要知识点的归纳和呈现。

(2)在已有形式的基础上突出强化。教学中,总有些知识点是需要学生强化记忆的,教学情境需要更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热情,作品展示更丰富、直观,这就需要运用黑板、小黑板与墙壁的优势给予突出和强化。如在黑板上粘贴形象美观的艺术字总结知识点,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形象记忆。又如教师在讲解画面构图时,可利用事先准备的小黑板,引导学生分析、发现构图问题,并进行及时地修改,突出和强化构图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突出与强化是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的,必须是循序渐进的。有的教师上课前就将板书、范画呈现出来,这样不但起不到突出强化的效果,而且容易使学生丧失探寻知识的兴趣和动机,也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学习。

(3)要明确主次,切忌面面俱到。一堂课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具有局限性,如果教师将所有的教具都运用上,难免会造成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情况,重难点不突出,还容易使学生在持续的兴奋中产生疲劳感。因此,在运用黑板、小黑板与墙壁时,应明确目的,分出哪些是突出重点、主要使用的,哪些是用于调剂形式和情绪、次要使用的,这样才能突出教学主题,提高课堂效率,使主次分明,相得益彰。 第二节 学具、教具的使用与开发

学具、教具的使用与开发是美术教师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也是必备的教学技能。教具的使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教具、学具的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传统教具、学具。如粉笔、板擦、教鞭、挂图、模型、实物、图表、卡片等。二是电化教具。如幻灯、录音机、教学电影、教学录像、多媒体等,这类教具的迅速发展,弥补了传统教具的不足,在教学中日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具的使用对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的需要,决定使用什么教具、学具,也可根据需要自制教具、学具。情形1:小学美术《雄伟的塔》教学实录片段 教师出示一个工艺品“塔”。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我手中的建筑物吗?

生:是塔。

师:谁见过生活中真实的塔?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我在旅游时看到,有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北京白塔寺的佛塔;少林寺有塔林„„ 教师播放课件,请同学们观察各种不同造型的塔。

师:同学们观察这几座塔,它们都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有什么特点? 生: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尖组成。

师:对!塔基一般比较大而结实,塔身上小下大,塔顶往往是尖尖的,塔的整体高而复杂、一层层的。根据外观分有密檐式、楼阁式等十多种。(教师一边介绍,一边展示课件。)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同学们,画这样一幅以塔为主的画,应该从哪里画起,按什么顺序画呢? 生:从塔基画,从下到上画。

教师要求学生尝试画塔。学生的作品有的构图太大画不下完整的塔;有的太小,在画纸的一角里;有的过于简单„„很多同学对自己的画非常不满意。

师:下面我们共同观看一个小动画,与你的作画过程比较一下,想一想,总结一下画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细心观赏,认真总结„„

情形2:小学美术《各种各样的鞋》教学实录片段 师(展示教具——一只手工制作的鞋):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制作的是什么? 生:鞋。

师:谁能说一说,生活中都有哪几类鞋? 生:皮鞋、布鞋、凉鞋„„

师(发给学生学具——各式各样手工制作的鞋):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这些鞋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生:哇,真漂亮!是用废旧纸盒、挂历纸、彩纸、水粉颜色等材料制作的。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手中的鞋子,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生:鞋是由鞋底、鞋帮和鞋面组成。

师(播放课件):请你们再仔细观察,这些鞋是怎么做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又是如何进行装饰的? 情形1中的教师通过让学生感知工艺品塔、浏览课件中的塔,逐步指导学生分析、感悟与理解塔的结构和造型美。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认识塔,但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并没有见过塔,对其具体造型知之甚少,教学中课件的使用,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塔的特点和造型;图片教具视觉冲击力强,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教学中运用Flash让学生了解塔的绘画方法,直观、清楚,节省时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了教学密度,丰富了教学内容,达到了单纯的说教和教师板演所无法替代的效果。

美术教学中教师亲手为学生制作学具较为普遍,它是一种直观而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情形2中的教师就制作了很多鞋,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制作热情。教师让学生把鞋拿在手上,近距离观察分析并触摸感受研究鞋的组成、制作材料及制作方法,再配合教学课件中大量丰富的图片,启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促使学生去主动思考。本课教具使用恰当,轻松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1.学具、教具开发使用的意义

新理念下的美术课堂,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所以不仅教师要有教具,而且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也要有学具。视觉感受在美术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具的使用给学生提供了最直观的感受,它是实现美术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借助教具能使抽象概括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既能达到直观、形象、简化、明了的目的,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也能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具主要包括图片、范例、实物、多媒体课件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参加各种活动。设计安排教具、学具的操作活动,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探究,满足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如讲授《吊饰》时,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小吊饰,学生马上就被吸引住,赞不绝口,并且产生了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的冲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教师的敬佩心理,正所谓“信其道而乐学也”;另一方面,引起了学生极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在好奇和兴趣的支配下,他们主动、愉快地接受基本技巧训练,从而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这是教师亲自制作的,在教学中融入了自身的体会,因此教学活动将会更加生动,成为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的最好动力。

(2)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知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恰当的、符合教学目的的、利于教学活动的教具、学具可以使学习内容重点突出,难点变易,减少知识的坡度,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节约时间,活跃气氛,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比如在探究“彩球的设计”时,让学生亲自拆开教师制作的范例,并探究插接面的不同插接方法及插接边的设计。这一形象直观的教具演示,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探究中受到启发。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采用相互合作的方式操作学具,不但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还可通过交流使问题探讨更深刻,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学习《添画》一课时,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了一张大的风景图片,要求同学们根据风景图片的内容,发挥想象,由小组内的同学们进行设计并添加内容。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并且要有不同的分工,完成一幅集体的添画作品。学生在相互交流、共同操作的过程中,不但锻炼了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还经历了制作的过程,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优势。

(4)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学具、教具的使用扩大了课堂的活动面,学生活动数量明显增加,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放开思维,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学具、教具资源开发的范围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具与教具开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网上搜寻下载,或教学大赛中产生,或教师亲手制作的电子课件。第二,来自身边的实物性教具、学具。第三,来自于对现实生活观察的可利用资源。 3.学具、教具开发使用的原则

学具、教具简单朴实,经济实用,利于探究,促进思考,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即一定是在深入钻研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基础上的开发与使用。

(1)实效性原则。教具、学具的使用与开发应从教学目的,教学活动的目标和教学条件出发,在教学活动中真正产生实效。从教学目的方面来讲,应该注意所选材料的思想性和目的性;从教学活动目标来讲,学具、教具的使用应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实现,比如模糊不清或过于花哨的图片、表格、课件等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学条件来讲,教师应该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教具使用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只有注重实效,并与其他教学活动相互协调才能充分发挥教具的优势。

(2)针对性原则。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选择适当的教具,并在适当的时候使用。教师还要针对自己的实际和学生接受水平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 (3)计划性原则。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分析教学的对象、内容、目标,而学具、教具的使用则是整个教学计划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讲授什么内容,在何时使用什么学具、教具,都应纳入计划当中。 (4)科学性原则。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的接受水平,正确、恰当地使用与开发学具、教具。学具、教具的开发与使用过程应规范严密,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 4.学具、教具的开发策略

(1)实物性学具、教具的开发策略。第一,收集与整理现有的实物性教具及学具。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差,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在整理好配套教具与学具的基础上,还要结合教材内容及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充分利用好这些现有的教具与学具,同时还要根据本校地域情况与生源特点,挖掘、收集身边可利用的学具、教具资源,以备教学使用。第二,按段分册制作、设计可操作的教具及学具。科技的发展让课件借助电教媒体走进了课堂,但在很多时候,实物教具与学具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组织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按年分册逐节制作教具,设计学具,形成合理的可利用的资源体系,以备教学中及时恰当地使用。

(2)生活性学具、教具的开发策略。围绕教学目标,开发与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感受生活与美术的密切联系。

(3)电子课件教具、学具的开发策略。一是多媒体课件。为资源共享,减轻教师负担,高效教学,可采用区域性分校、分年级承担任务的形式,制作幻灯片,下载、收集、整理动态课件,并建立资源包。还可以组织计算机水平较高的教师有针对性地制作多媒体课件,并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检验其作用与价值,将优质高效的课件保存在资源库中。二是网络信息资源。为了拓展学生的美术知识信息,可以组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引进网络资源,与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网络链接,并做好相关记录。 5.学具、教具的使用策略

(1)将各年级开发出来的实物性教具、学具整理归类。按年级分册有序摆放,并对照教学内容建立目录。学期初把目录发到任课教师手中,使教师一拿到新教材时就清楚本册教材应该准备使用哪些教具及学具,这方便了教师们对照查找和课前准备,做到了资源的有效、多次利用。

(2)把课外活动性资源的案例,分年级装订成册,建立目录,方便参阅。

(3)将收集整理及开发的电子课件,上传到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库中,以便任课教师资源共享。 (4)将相关知识内容的网络链接地址整理成册,建立网络资源链接目录,利于教师教学时有针对性地查找并使用

6.利用学具、教具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使用学具、教具,要重视语言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和学生对操作过程的描述,是有序、有效操作的前提,是促进思维提升的重要手段。如《图形联想》一课,教师问:“这个图形像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所述展示形象的图片。教师又问:“你还能联想到更多的事物吗?”学生回答自己的联想,教师展示学生说到的形象的图片。教师继续启发:“我们把它换一个方向还能想象成什么?大家画一下。”学生继续发挥想象,尝试进行绘画。

(2)学具、教具的使用,要注意进行表象的训练,让操作更有意义。表象是形象思维形成抽象思维的重要过程,是抽象知识扎根于头脑必不可少的中介环节。用好这一环节,就会将新学知识内化,就会对新知有深度的理解,就会把形象直观的知识抽象化。因此,表象的桥梁作用是利用学具教具掌握新知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如《生活日用品联想》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用品进行了联想,每一组虽然只有一件物品,但同学们联想的却是不同的。教师提问:“为什么同一种用品创造出的形象不同呢?”学生思考、回答:“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联想构思的新形象也不一样。”教师又问:“不同的角度能给人不同的启示!是不是从同一个角度去观察创作出的形象就一样呢?”学生思考、回答:“不会,因为每个人想法不同,所以创作出的形象就会各不相同。”

第三节 PPT课件的使用与制作

使用PPT进行教学,是目前中小学多媒体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教学技能。 PPT课件具有易学好懂、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直观高效、表现力强、富于启发性的特点和优势,在教学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显著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PPT课件使用与制作的过程,体现了教师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体现了教师对追求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理解,体现了教师对现代教学技术的领悟。因此,PPT课件的制作与修饰是中小学美术教师应掌握的教学基本功。 情形1中的案例《奇思妙想》PPT课件取材于小学教学内容,本课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了解绘画中奇异组合的含义、表现方法,使学生能根据写生、记忆、想象的生活物品,以线描的形式进行自由遐想,组合创造神奇的新造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及创造力。此PPT的制作,有效地增强了美术课堂教学的视觉感染力,启发性强,达到了教学的预设效果。教师的导入方法新颖、视觉冲击力强。通过一幅巨大的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局部,引导学生根据这个局部画面想象一幅整体画面,再展示原画对比让学生感受理解其奇思妙想。图片展示恰如其分,能够很快导出重点学习内容。为了更便捷、高效地完成教学内容,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把书中的图片、网络资源中设计大胆、构思奇妙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引入课中,使学生开阔眼界,并配合启发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互动,逐步感悟画面的奇妙之处。教师指导学生欣赏总结分析奇思妙想的造型规律、创作方法。如切割和添加的方法、夸张的方法、移位的方法等,突破了学生学习的难点。同时,在每一环节重点内容结束时都有一个概括性的总结语,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结尾处的升华起到了画龙点睛的积极作用。文字、图片编排设计实用美观,是本课件的又一优点,课件采用合适的字体、色彩,再配合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奇思妙想主题绘画,加之在小竞赛及游戏环节融入不同类型的音乐,烘托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视听情景交融,为学生带来了美的享受,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情形2中的案例让听课人心生疑惑,这是小学美术课吗?教师PPT课件的使用丰富了学生对花的感性认知,激发了学习兴趣,但单一问题的重复性播放、不恰当的提问和引导,不但不能使学生掌握花的基本造型知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形象记忆能力。这样的课件表面上是内容丰富、美观多变,实则言之无物、本末倒置,此环节的设计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导致教学低效。

对比上面两位教师的PPT课件的制作与修饰,不难看出:合理有效地运用PPT课件,不仅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提升,同时也对学生美术基本素养的培养有重要影响。 PPT课件是一种新型的数字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把教学内容信息化,通过生动直观的形象或精美的文字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生本对话,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培养和提高教师PPT课件使用和制作的基本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制作与使用PPT课件时,教师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教学需要与学生实际,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收集各种教学素材, 撰写课件制作脚本, 并设计制作出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元素于一体的教学课件,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PPT课件使用的意义

PPT课件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变抽象的符号为具体的形象, 能有效地突破学习的重点难点,更好地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PPT课件的使用有以下意义。

(1)化“抽象”为“直观”,有助于学生的意义建构。PPT课件应用多种信息处理技术,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把抽象枯燥的符号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图像,还能把人的感官不易感受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情形展现在学生的眼前。PPT课件的这些功能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符合中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有利于教学意义的建构。

(2)变“单媒”为“多媒”,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资源。PPT课件能变信息的语言媒体传输为文本、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传输,教师可以利用文字、符号、图片、音乐、视频等方式传递教学信息,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分析认识过程,理清所学知识脉络,它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信息资源。PPT课件的展示与教师口头语言的表达相辅相成,使教学内容的表达更准确,更清晰,更直观,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

(3)在“学习”中增加“审美”,有利于激发师生的创造意识。PPT课件内容的完善美、语言的精炼美、构图的造型美、字体的俊秀美、色彩的清丽美,体现着教师的学识、智慧和技艺,也能给学生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艺术美和科学美的享受,对学生是一种审美的教育和熏陶,独具匠心的PPT课件设计,更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对提升学生审美观念和激发创造能力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PPT课件制作的原则

根据使用PPT课件的意义,在制作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为教学服务。课件应用的目的就是为课堂教学服务,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所以,教师首先应关心的是在教学中使用这样的课件是否有必要。课件不能为展示而展示,不能单纯为烘托课堂气氛而展示,更不能把是否使用课件作为评价课堂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中,PPT课件常用在教学内容用常规方法无法演示、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场合,用于解决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或者用在希望传输更多的媒体信息的时候。

(2)适度使用。适度使用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信息量要适度。多媒体课的信息量自然比一般教学形式的信息量要大,但不能太大,要适当地留有时间、空间给学生思考、消化。避免因信息量太大产生“电灌效应”。第二,使用要适度。要注意,不同教学媒体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简约可操作。操作“简约化”“傻瓜化”是数字技术发展的总的方向,PPT课件的操作也应该如此,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的使用和学生的操作。特别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课件,在操作界面上要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按钮和图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避免层次过多的交互操作。学生接受课件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视觉,因此,课件的界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尽量用简单信息准确地表示复杂信息,要突出重点。

(4)注意内容的科学性。要求课件素材无论从内容到表现形式都要尊重科学,不要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所谓科学性就是实事求是,不能为追求表面的华美而掩盖事实的真相,不能用数字技术无限放大事实,不能用模拟的流程代替实际的流程,不能用数字技术歪曲科学技术。 (5)要提高艺术品位。课件的展示不但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应赏心悦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兴趣。应该做到内容与形式美的协调统一。 3.PPT课件制作的基本要求

(1)选题。课件应该对课堂教学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苦学为乐学的作用。 具体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选取那些用常规方法无法演示、不易演示或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第二,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第三,能通过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媒体信息,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情景)、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第四,课件制作应考虑效益及效率。对于那些用常规教法能够较好实现的教学目标,就没有必要浪费人力、物力去制作课件。

(2)素材收集与选取。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在素材收集与选取上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使用多媒体素材,要注意内容的真实性与科学性。素材的选取可以有必要的夸张,但更要严格保证其真实性与科学性。第二,素材选取要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这个根本目的服务,而且选用的素材要具有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3)脚本设计。在利用PPT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前,要构思大体结构,准备好一个脚本,作为课件制作的依据。 4.PPT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1)制作步骤 。第一步:准备素材,主要是准备演示文稿中所需要的一些图片、声音、动画等文件。 第二步:确定方案,对演示文稿的整个构架作一个设计。第三步:初步制作,将文本、图片等对象输入或插入到相应的幻灯片中。第四步:装饰处理,设置幻灯片中的相关对象的要素(包括字体、大小、动画等),对幻灯片进行装饰处理。第五步:预演播放,设置播放过程中的一些要素,然后播放查看效果,满意后正式输出播放。

(2)PPT的制作技巧。要想制作出具有专业水准的演示文稿,在实践中对以下方面的把控会有一定的帮助。

①布局:课件界面设计要生动、漂亮、实用,要有深度而且精巧,整体要有一致性。首先,要强调视觉效果,重点突出,条理分明;其次,页面结构要均衡、美观,给人以美的享受。

②字体:尽量用一种字体,最好不要超过三种;魏碑、隶书、楷书由于比较正统,有严肃之感,比较适合于标题的显示;黑体和幼圆由于其字体笔画是等粗的,投影机的显示效果会比较好一些,非常适合用于正文的显示;宋体及仿宋字体过于纤细,一定要加粗后使用,在按钮和下标上使用非常合适。规范的字体可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条理性。

③结构:PPT的灵魂是逻辑,要用逻辑树尽量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小问题用图表现。

④正确:在PPT的使用中,传达正确的信息至关重要。如果出现错别字,会像“苍蝇”一样影响着PPT的质量。

⑤色彩:三色原则,“不要超过三种色系”。 前景与背景在色彩上要有鲜明的对比。一般在深色或中度色调背景上用浅色字,在浅色背景上用深色字。考虑到节约能源因素,深色背景、浅色字为佳。同一个页面的颜色组合对比度要适当,在同一屏幕上使用多种颜色时,要选择适当的对比度的颜色组合,保证色彩的可分辨性和协调性,这就是颜色的对比效应。

⑥动画、视频:动画视频在多媒体素材中是比较大的文件,一般也比较难控制,所以能够不用尽量不用,除非特殊需要,尽量要考虑使用控件对动画、视频进行控制。

⑦声音:一定要以增强效果为准绳,不能随意添加声音,以免起到反作用。

在实践创作中,坚持“能用图,不用表;能用表,不用字”的“12字箴言”,相信会使你的演示文稿锦上添花。

第四节 图片、音频、视频教具的采集与下载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互融合,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地位逐步上升,它不仅可以更加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使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魅力,而且改善了教具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促进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提高了教学效果。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计算机和网络使美术的传播和复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极大地丰富了美术教育的资源,对美术教育的方法和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应充分认识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美术教育的重大作用。

教师通过本节的学习,能更清楚地了解各种现代教具的获得方法及使用技术,从而丰富教学技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情形1:小学美术《会变的盒子》教学片段

课前教师收集各种建筑物、车辆、船、飞行器、宝物盒、机器人图片或模型、范例作品资源,把它们制作成视频录像,并收集废旧材料创作的艺术品等有关资料制作成课件。教学中,教师通过谈话导入,播放视频范例作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漂亮的小汽车是怎样做的呢?”学生欣赏交流。然后教师为大家播放制作过程的录像,接着利用废纸盒实物启发学生讨论制作要点;根据学生的讨论问题,教师再次播放制作的录像,提醒学生注意在选择纸盒时要有针对性,利用纸盒的特点进行不同造型的制作。最后教师播放自己收集制作成影像的各种车、船、飞机、建筑物、机器人的动态视频,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这些事物的特征。学生进行尝试制作,完成后的作业在实物展示台上进行展示评价。

情形2:小学美术《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学片段

为了使学生对马蒂斯及他的作品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体会,教师依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网络搜集的内容在课前制作成专题学习小网站,有录像、动画视频、音频、图片等,并指导学生掌握网络搜索工具的使用。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两幅作品进行自主的探究、欣赏,提出了学习任务:(1)了解画家生平、所属画派及时代背景的相关信息;(2)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设立研究课题(可以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4)将课题研究相关信息发表在网站论坛上进行交流。

图片、音频、视频教具的采集与下载,是一种获取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知识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作为一名知识经济时代的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项必备的能力。教师要通过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和充分地开发、利用教育资源,来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进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图片、音频、视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图片、音频、视频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这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上、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地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通过展示古今中外风土人情和历史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获得全面而深刻的艺术感受,给美术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有助于创设教学情境,增强美术教学的感染力。《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美术教学也是重要的。其他教学手段(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的运用无不应遵循努力创设一个审美气氛与情境的原则。如上课准备铃声响起,教师开始播放选定的音乐,并在屏幕上出示一幅幅精美的图片,让学生静静地聆听,一两分钟后,音乐逐渐减弱、消失。这时,教室里异常安静,此时,教师没有沿用“上课,起立,老师好”的惯有程序,而是走向讲台,轻轻打开一幅精美的范画,这时,学生们已处于一个极好的氛围之中。使学生带着这样美好的心情开始一堂美术课,必然会为学生带来愉悦的享受,从而使学生能更准确、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美术。

(2)鼓励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美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美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首先要建立在学生对美术、对美术活动有兴趣的基础上。而大量丰富的图片、音频、视频就是学生学习的资源,教师合理地运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直观经验和体会,使美术课学习变得美妙而生动,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每个人都主动参与,尽情表现,自由想象,积极创作,从而激发出强烈的学习愿望。如教师给学生看一段动物录像,通过看录像,使学生很清楚地认识各种动物的外形、动作、神态。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归纳动物的特点,并用橡皮泥来表现这些动物,学生兴奋极了,马上投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3)扩大美术视野,理解多元文化。《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这一理念,它提升了美术学习的内涵,使美术学习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学习。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从纯粹的技能型学习提高到文化学习的层面上来。因此,教师需要准备大量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视听的结合中增加感性认识,感受和体验美术,进而理解美术。如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整理飞天的相关资料,如图片、影像等,在课堂上展示与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收集成果,并配以图片和音响资料,由于每一组收集的资料都不同,所以学生能看到不同的飞天造型。在对比中了解不同时期飞天的特点。同时教师也要准备一些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与学生随时进行交流和补充。 2.图片、音频、视频的采集与下载方法

图片、声音、视频形象生动,能活跃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受到教师们的普遍欢迎。下面谈一谈这些教具的采集与下载方法。 (1)图片素材的采集。图片素材的采集包括以下几点。

①书籍杂志上图片可利用扫描仪扫描出来;实景、实物利用数码照相机拍照。

②凡是屏幕上出现的画面,可以通过按一下键盘上“Print Screen”键,再“粘贴”到自己的文件中;抓图Snaglt软件也能将屏幕上图片截获下来。

③对于VCD中的画面,利用豪杰超级解霸3000软件将其中的一幅画面截取保存。 (2)声音素材的采集。声音素材的采集有以下几条途径。

①使用Windows的录音机录音(如外部声音,将麦克风接到计算机声卡上),采用这种方法录制声音,最多可以录制60s,如果想要录制更长时间,在录音自动停止后再单击录音按钮,就可以继续录音,重复上述过程,可以录制很长时间。

②使用录音软件录制声音。现在网络上有许多优秀的录音软件,如GoldWave、Cool Edit Pro等,每一款软件功能都十分强大,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来选择。 ③对于VCD的课件声音素材,可用豪杰音频解霸软件截取。 (3)视频素材的采集。视频素材的采集有以下途径。

①对于VCD的课件视频素材,通过豪杰超级解霸3000软件进行编辑制作。

②录像带、摄像机上的视频材料,通过视频采集卡将它们进行数字处理后压缩录制到电脑硬盘中,再由专门的视频编辑软件如Premiere、会声会影等软件进行编辑。 ③电脑屏幕的视频,通过屏幕录制软件Snaglt、Camtasia等进行捕获。

(4)图片、音频、视频的下载。互联网是一个最大的信息交流平台,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含有大量图片、声音、视频,而且很多是免费资源,下载方便。因此通过网络下载相关资源,是现代教学中经常应用的手段。

百度和Google是国内外最著名的搜索引擎,其强大的功能足以满足教师们的教学需要。因此,利用好搜索引擎的功能将会给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

①在类别中搜索。许多搜索引擎都显示类别,如网页、mp

3、图片、视频等。如果单击其中一个类别,然后再使用搜索引擎,可以搜索当前类别。这样进行搜索,耗费的时间较少,而且能够避免大量无关的Web站点。当然也可以选择搜索整个Internet,以搜索特定类别之外的信息。

例如:在IP地址栏里输入www.daodoc.com,进入百度搜索页面,然后单击图片,输入“莫扎特”,同时也可以选择图片的大小、颜色、种类,然后点击搜索,只要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搜索到与输入条件相符的图片。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下载,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搜索音频与视频。

②使用关键字进行搜索。如果想要搜索以京剧为主题的Web站点,可以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字“京剧”。但是,搜索引擎会因此返回大量无关信息,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请使用更为具体的关键字,如“京剧脸谱”,所提供的关键字越具体,搜索引擎返回无关Web站点的可能性就越小。当然还可以通过使用多个关键字来缩小搜索范围。一般而言,提供的关键字越多,搜索引擎返回的结果越精确。

当然教师们也可以利用一些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来查找相关资料。如sohu的搜狗、雅虎的全能搜等。这就要根据个人的使用习惯来决定。 3.图片、音频、视频教具在教学使用中的问题

图片、音频、视频教具虽然可以协助课堂教学,直接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但若使用不当,还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1)图片、音频、视频教具在教学应用上的误区 。过多追求图片的“外在美”,一些图片所用色彩比较亮丽、鲜艳,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失去了教具辅助教学的作用。我们提倡教具应该操作简单、方便,应该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追求教学教具的内在作用,而不是所谓外在的“美”。而且不应只重视图片、音频、视频教具的运用,忽视了有效的传统教具的运用。

(2)网络资源应用上的误区。过分依赖网络资源,忽视其他传统教学资源。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网络亦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等。不能认为只有网络资源才是唯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过分偏重于素材性资源,忽视资源的层次性、系统性、针对性。有些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筛选和整合,导致学生获得的都是无层次、无系统的知识,反而使学习偏离了目标和方向,没有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上的误区。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演示现象、传授知识,忽视揭示过程、培养能力。在使用诸多教具辅助教学中,应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的精心设计。信息技术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用“构建主义”的思想来进行教学设计,可以为学生实现“意义构建”,创设更为逼真的“情境”,可以改善认知环境,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

第11篇:基本功修炼

借助多媒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整合教学资源之我见

长沙县春华中学 胡异香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来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以及如何利用多媒体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技能。文章主要从为什么要整合教学内容以及怎样具体操作两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多媒体

整合

课堂教学

话题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化教学手段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电化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而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电化教学的主体,并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容量大等特点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是初中英语>教材的特点要求

翻开英语《新目标》“Go For It” 课本,我们都能够在每一页上看到一幅幅充满情趣的画面。可谓版面设计充满新意,适合现代年轻人的认知情趣。细读教材,我们发现容量大,活动环节多,话题新颖,时代气息浓厚,很适合中学生的口味。钻研分析教材,我们发现,这套书各单元以Topic为主线,其他内容包括单词、句型和语法则为辅助。可谓“形散而神不散”。这套教材对于未接触或只接触过一点点英语的学生来说,每天忙于应付新的英语词汇和知识已经很吃力,更不用说完成单元语言目标任务了。这就要求教师整合教材知识,灵活处理任务,循序渐进的完成教学目标。但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老师却因为要做到面面俱到而常常感到时间太紧,任务量太大,有力不从心甚至无从下手的感觉。这样一来,教学目标的完成自然就打了折扣。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难以掌控的问题。如:在进行pairwork或group work活动过程中,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教师有时难以控制,有的学生会用汉语交谈,甚至会闲聊;还因为教室里的座位是固定的,英语水平相当的学生在一起做活动时,合作很好,而水平差距大的学生在一起,活动则很难开展。 又如:八年级上册的第7单元,教学内容是学习怎样做食品及食品的吃法。教材安排了很多学习内容:make shake, make saland, make chicken / turkey sandwich,boil noodles,eat Beijing duck等。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对一个个内容进行讲解,那样会使课堂枯燥无味。

针对以上情况,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对教材要做适当的处理。我和一些同行都有一致的想法,那就是整合教学内容。怎样整合值得思考?我个人认为借助多媒体呈现整合的教学内容是目前最好的手段。因为它不仅可以形象的展示并拓展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可以匀出时间让学生多操练。

二、运用多媒体整合英语教学内容,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多媒体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和想象空间,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内,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更快捷,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下面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怎样借助多媒体来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堂设计。

1, 偶用多媒体让学习材料更形象化,更类别化。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我们可以将教材内容整合成形象的图文,有利于加深记忆。例如,七年级英语上册What color is it?这个单元。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6个表颜色的词。教材的安排是一副图片里面有6个颜色相同的气球,每个气球里写上一个颜色不同的字母,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死记这些单词,而单一的气球图片对帮助记忆没有什么好处。那我们教师就可以将教材整合。用多媒体制作幻灯片来教学这些单词。用素材:一面红旗,一个橘子,一颗常青树,一副蓝天白云的图片和一顶假发分别来教单词 red, yellow, green, blue, white and black 这样一副副优美的图画,首先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然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在七年级,八年级教材中分散学习了一类形容词即:

interesting /interested;

exciting /excited;

relaxing / relaxed;

surprising / surprised

and so on.

以上每一组形容词词根相同,词尾分别为-ing形式和-ed形式。-ing形式的多用于修饰物,-ed形式多用于修饰人。那么在初三复习课时,把这类词的区别,用法及相关练习制作成一张多媒体幻灯片让学生学习,这样归类,对比的学习,能加深记忆并且有些的提高解题的能力。 2, 巧用多媒体使教学内容更加衔接,教学过程更加流畅。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合,使知识点衔接性强,知识更系统化,也能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unit3Why do you like koalas?时,我就尝试在第一课时教授完SectionA动物名称的词汇后,将SectionB部分形容动物特点的形容词提前教授,发现学生对新增知识接受更好,并且学习兴趣更高,在第一课时结束时就能够较好的完成本单元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说明原因的语言学习目标。又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Unit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之后将Unit12 What's the best radio station?提到前面来学习,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形容词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语法知识的系统性。 3, 常用多媒体,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促进人的学习;不良的学习环境,有碍人的思维发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特性营造英语学习环境。如教学过程中,经常播放一些原版的英文歌曲,英文歌的特点是旋律活泼优美,唱词简单,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歌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感。又如八年级上册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在学课文前我们可以先播放M麦当劳、KFC肯德基,圣诞节宴餐等照片,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胃口掉起来了。因为很多学生本来就对这些西点很感兴趣。同时也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欲望。奶昔到底是什么?味道怎样?怎样制作的?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学生一定容易学懂。

4、活用多媒体,突出每个话题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一起上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最终目的。通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七年级上第三单元This is my sister,七年级下第七单元What does he look like?八年级上第六单元 I’m more outing than my sister.这三个单元有共同的话题那就是谈论人物 ,但是每个单元涉及的重点不同,层次不同。那么到学完八年级六单元后,我们可以来做一个综合训练。展示出一张全家福照片的多媒体幻灯片,上面有五个人,分别为:汤姆,父亲,母亲,爷爷 ,奶奶和妹妹。先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对图片中的每个人物的外貌,性格及人物之间的差异进行描叙。在学生说话训练时,老师把学生说到的词汇及句型打出来,以供写作用。接下来做听力练习,标出图中人物的名字及称谓。然后要求学生独自口述图片内容。最后,要求学生以My family 为题写一篇60字的英文作文。学生的第一感觉是有话可写。同时借用提供的词汇及句型,学生的第二感觉是笔头流畅。那么一篇这样的习作就成为了小菜一碟。

结束语: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如何运用资源,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值得我们每位教学工作者深思。我们所说的教材的整合,并且是合理的整合,而不是形式上的整合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做出适当的增删,重组,加深、拓展,并加以优化的设计,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外语电化教学》杂志;2011 ,3 电子版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Go For It”英语《新目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第4版

3.>曾葡初 编著

第12篇:五项修炼

国人一直有以“代”来划分历史阶段的传统偏好,这在政治、人文、艺术等领域早已屡见不鲜。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仅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因此,在经济范畴的代际划分才刚见端倪。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下海经商的民营企业家,正在或已经把企业的经营权杖传递到自己的子女——一些70后、80后的年青人手中。约定俗成,我把这些年轻的执业经营者称为“第二代”。为了表示对第一代的尊敬和对“企业家”称谓的器重,思之再三,我还是为第二代加上“经营者”而非“企业家”后缀。我理解,企业经营也像其他专业领域一样,想达到“家”的境界,总是要经历一番修炼的。尽管第二代经营者中有许多人并非单纯的“子承父业”,而是自我创业且稍有成就,可谓渐入“家”境。但目前给他们经营者的定位似乎更为贴切。

毋庸讳言,第二代经营者与第一代企业家之间是有很大差异的。福特公司前总裁亨利˙福特说过,“最高职位不是遗传的,只能靠自己去争取”。第一代企业家在企业中的地位,正是通过自己数年、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打拼塑造起来的。而第二代经营者要突破靠血缘关系“世袭”的固有形象,需要付出更多的工作精力、管理智慧,实现更加理想的经营成果。根据中国民营企业经营传承特点和由此凸现的接班特征,第二代经营者的“企业家”自我培育之路,可能要历经心理力、执行力、管理力、领导力、变革力的五项修炼,方可修成正果。 第一项修炼:心理力修炼

每个人在角色转换之际都会受到新的软硬环境的影响,承受由此带来的心理压力。尽管第一代企业家为了顺利推进权力过渡,会做出很多制度设计、接班安排和企业内部交代等必不可少的铺垫工作,但由于第二代经营者在工作能力、管理经验、企业角色声望以及行业和社会认知方面与第一代企业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或差异,他们在从幕后到台前,从配角到主角,从独挡一面到掌控全局的角色转换的过程中,一定会遭受很大的心理冲击。由此产生的种种不适应可能来自人际关系、经营压力或能力挑战等不同方面。在中国民营企业,虽然经营权与所有权的继承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但企业经营的继承是一项牵涉面很广的动态过程,这与继承一笔静态的遗产截然不同。作为继承者的第二代年轻人,必须去面对可能的家族内部矛盾,必须正视企业旧臣新人的挑剔和审视,必须忍受社会环境的质疑。在这些矛盾纠葛中,经营者需要学会快速适应环境变化,理性梳理工作头绪,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契机,纲举目张,统御全局。

因此,在接班前期,经营者在取得环境主导地位之前,必然要承受心理的磨练甚至煎熬。以静制动,提高心理自控能力,善于自我调节,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力的修炼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家情商和逆境商的修炼。

心理抗压能力的大小,将影响到经营者可能的成就。大企业家无一不是处变不惊、宠辱皆安的高情商、高逆境商人士。

第二项修炼:执行力修炼

第一代企业家在退出一线之前,一般会为企业设计建立发展路径和战略目标。在工作逐渐交接的过程中,企业家的引退为第二代经营者创造了进一步熟悉企业,深度解读企业文化和经营风格的条件。这个过程视企业不同,需要不一样的时间。这个阶段,第二代经营者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在充分理解企业的前提下,忠实地执行企业既定的经营策略,带领团队实现企业目标。好高骛远、急于求成被视为大忌。因此,经营者的执行力会面临很大考验。一方面,你执行原有策略的坚定性和果敢性会从一个侧面展示你在企业继承性上的态度和能力。这种展示的意义在于下属能很快读懂你的继承者气质和内涵,取得大多数人的心理认同。一家处在良性经营状态的企业,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团队,经营者体现的优良的执行品行会取得团队成员的高度认同,这首先是一种凝聚团队很好的策略。另一方面,对具体工作任务的执行力强弱,将直接反映出经营者的领袖气质高下。不能带动团队执行力的领导一定不是合格的企业家。如果上任之后,组织的执行力开始下滑,工作效率不升反降,这对经营者而言将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通过坚定的执行体现对企业优秀内涵的忠诚,通过强调组织执行力,快速树立领导者形象是经营者执行力修炼的两大主题,缺一不可。 第三项修炼:管理力修炼

第二代经营者在经营理念、文化素养和现代管理认知等方面一点也不逊于第一代“草根”企业家,有些地方甚至更胜一筹。但企业经营是工作实践而非理论研究。从通晓游泳知识到成为游泳健将,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企业经营效益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家企业要实现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和优化,体现出在更低成本下为客户提供更高价值的能力,没有持续的艰苦的基础性工作是很难达到的。丰田模式之所以获得成功,关键在于丰田公司管理者锲而不舍地对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长期持续改善的实践追求。而提高企业效益的最终推动着无疑就是企业最高领导者。第一代企业家从零开始创业,对公司经营管理的所有环节了如指掌,做起来得心应手。而第二代经营者由于工作时间较短,又缺乏渐进式的工作耐心,加上兴趣广泛,目标远大,容易犯眼高手低的毛病。具体表现是更多地喜欢关注策略层面的所谓大手笔,而对眼睛向内,扎实了解企业管理实际,精研企业的每一个管理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专注力不够,导致精细化管理的能力要弱于第一代企业家。 为此,第二代经营者要想更好地发挥自身视野开阔、敢于想象,起点高、具有长期战略眼光甚至国际化视野的优势,一定要花力气研究企业内在管理特性,首先成为所在行业生产、技术、质量、产品方面的行家里手。

第四项修炼:领导力修炼

第一代企业家让的是位置,给予第二代经营者的是硬权力,硬权力也称权力领导力。权力领导力是伴随着职位而来的硬权力,第二代经营者从接受位置的第一天起就拥有了。但硬权力掌握不好会对经营者的顺利接班产生负面效应。很多时候,第一代在位时可以使用的硬权力,作为第二代经营者而言还得慎用。因为,权力背后还需要有一种强大的支撑认知。譬如,面对一位高层管理者不服从管理指令,第一代企业家可以充分行使硬权力,按制度采取对其制裁、处罚甚至辞退的处理。但第二代经营者对此就要审慎一些。如果简单地施行硬权力,就有可能产生粗暴管理的负面影响。

企业领导力管理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简单的硬权力处置方式,将可能给企业组织带来零和甚至负和的结果。企业也像很多社会组织一样,未来的趋势是软权力大行其道的时代。所谓软权力就是领导者通过人格魅力和综合影响力以非强制方式对组织成员产生的积极作用。在企业商业伦理更趋现代化、国际化、人性化的今天,少用硬权力、多用软权力、慎用强制力是必然趋势。第二代经营者资历较浅,业绩尚不能完全令团队“信服”,这就更加需要不断修炼自己,以德树威,先德后威,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自己的影响力,使自己从法定领导者转变为真正的领导者。

也许,老子倡导的领导者境界值得效法和借鉴,老子认为领导有四种境界:恨之侮之、敬而远之、亲而誉之、不知有之。经营者至少不要做让下属“恨之侮之”的领导吧。俗话说得好,让人畏孰如让人敬,让人敬孰如让人爱,诚哉斯言。 第五项修炼:变革力修炼

第二代经营者的变革冲动可谓是与生俱来的,这首先源于他们与第一代企业家天然的角色差异。所谓创业与守业不同,最好的守业是持续创业。求新、求异、求变也是70后、80后生人的个性特征之一。但企业的变革不能从感性出发,为变而变是危险的。没有相应的变革成果,经营者很难蜕变为企业家;而未经战略检讨就发动的轻率的变革又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后果。这是第二代经营者面临的一个挑战。何时求变、如何求变、变的幅度、变向何方?这是摆在经营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较好的选择是,第二代经营者要视渐变为常态,从接受权力棒的第一天起,你就要设计渐进式变革之策了。渐进式变革的目标是经营效益的优化。但渐进式与革命性变革毕竟相去霄壤。一般的认识是,第二代经营者在领导地位基本稳固之后,再抓住战略机遇实施理性的较大规模和力度的变革会更为合理,成功的把握更大。大的变革需要积聚力量,而最大的积聚点在于领导者自身。第二代领导者要为变革付出巨大的努力,但这也是他们这一代传承者的必修课。

五项修炼之间还具有内在关联性。相互之间既有先后顺序,又有融合交错。第二代经营者们不妨细加品味。相信以这一代青年才俊的灵气,个中真谛不难自悟。

第二代经营者群体性的崛起,意味着中国企业新的希望,我们翘首期盼这一天早日来临!

第13篇:自我修炼

自我修炼:

一、沉稳:

1、不要随便显露你的情绪。

2、不要逢人就说你的困难和遭遇。

3、在咨询别人的意见前,自己先思考,但不要先讲。

4、不要一有机会就唠叨你的不满。

5、重要的决定尽量有别人商量,最好隔一天再发布。

6、讲话不要有任何的慌张,走路也是。

7、自信是好,但别忽略任何人的想法。

8、人无高低,不要一副拽拽的样子,对人对事,别忘记了礼貌。

二、细心:

1、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常考虑他们的因果关系。

2、对做不到位得问题,要发觉他们的根本症结。

3、对习以为常得做事方法,要有改进或优化的建议。

4、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条不紊和井然有序的习惯。

5、经常去找几个别人看不出来的毛病或弊端。

6、自己要随时随地对所不足的地方补位。

三、胆识:

1、不要常用缺乏自信的语句。

2、不要经常反悔,不要轻易推翻已经决定的事。

3、在众人争执不休时,不要没有主见。

4、整体氛围低落时,你要乐观阳关。

5、做任何事都要用心,因为有人在看着你。

6、事情不顺的时候,歇口气,重新寻找突破口,就算结束也要干净利落。

四、大度:

1、不要可以把有可能事伙伴的人变成对手或者敌人。

2、对别人的小过失、小错误不要斤斤计较。

3、在金钱上要大方,舍得本身就是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4、不要有权利的傲慢和知识的偏见。

五、诚信:

1、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说,说了就要努力做到。

2、虚的口号和标语不要常挂在嘴上。

六、担当:

1、检讨任何过时的时候,先从自身或自己人开始反省。

2、事情结束后,先审查过错,再列数功劳。

3、一个计划要统筹全局,规划未来。

七、内涵:

1、学习各方面的知识,虚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眼界宽阔

2、了解自己,培养属于自己正确的审美关。

3、笑对生活。懒惰要不得。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4、不要盲目的做任何事。要有目标。

5、不仅仅关注外在美,内在美也很重要。

6、不要整天对着电脑,玩着无聊的东西。

7、理智的判断,学会控制情绪。

第14篇:团队修炼

知识就是力量,团队就是力量的聚焦

团队修炼

1、牛根生: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学习、团队和谐学习——企业致胜的法宝

如果我们想做不一般的人,想做不一般的企业,首先跟一般人,一般企业不能一样的学习,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成为不一般的人,带出不一般的团队和企业,做出不一般的事情。什么叫不一般的学习呢?我们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学习能力,尤其是团队和组织的学习能力更为重要。一个团队一旦能够朝着一个方向学习,那么发功的方向也会一致。那么团队就能产生共鸣。有共鸣就会有共振。共振就是抬脚之功,共振到最准确,最一致的时候,力量有多大呢?大家想一想,过去有个传说,说部队在过桥的时候,千万不能步调一致,步调如果一致,抬脚就会把桥踹断,这个是共振的力量。

成功的人首先学习力比自己的队友也好,比对手也好,要更快一些。任何事物有智慧还得有汗水。光有汗水没有智慧是蛮干,而光有智慧没有汗水,也成功不了。

2、李家祥:中国国航股份公司 董事长

学习是一种能力与方式——立体式学习

读书是学习,和朋友交谈是学习,交流是学习,参观也是学习,所以,我们就提出了立体学习方式。第一个是读书,就是根据岗位的需要给员工提供书籍或报销书籍费用。第二个是抓培训,抓团队的分级培训。第三个是组织研讨,磨刀不误砍柴工。

3、周辉:清华大学特聘经济学教授

企业创新原则

核心竞争力第一个是资源核心竞争力,第二个是技术竞争力,第三个是创新,第四个是 管理和品牌。

这个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和创新,当你的公司的变化跟不上业界变化的时候,就是 公司要被淘汰的时候;如果你的变化跟不上公司的变化,就是你个人要被淘汰的时候了。

4、李践:李嘉诚旗下TOM户外传媒集团总裁

绩效飞轮

在所有团队当中管理就是管人,管人就是管作风。企业有企业的作风,团队有团队的作 风,企业的战斗力取决于企业的作风。

绩效管理就是利润的管理。系统就是制度加表格。制度是游戏规则。每个企业必须首先建立规则。标准化和流程化加起来就是表格化。关于绩效飞轮的系统工具:第一个是设立明确目标;第二个是找到完成目标的正确方法;第三个检查评估;第四个是奖罚分明。

5、石真语:北京智源时代企业管理公司董事长

思考致富,销售赢家

吉科菲拉—打造高档裤装第一品牌

- 1 -

知识就是力量,团队就是力量的聚焦

销售能力是怎么来的?四个方面,第一,胆子够大,喜欢销售,疯狂式销售,解决销售状态的问题;第二,幽默销售,有的人胆子大,也喜欢销售,但是不知道如何与顾客沟通,幽默就是解决沟通方法问题;第三,专业销售,解决销售的技术问题;第四,老板式销售,解决销售气度问题。

客户永远信赖专家与权威。销售的过程就是不断教育客户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心里较量的过程,就是不断沟通感情的过程。

6、姜岚昕:世华集团董事长 享誉全球的营销教练

聚集

行业聚焦

比尔盖茨这么有钱,但是只做互联网行业。沃尔玛一直聚焦超市。麦当劳和肯德基完全可以自己做可乐。但是他们没有这么做。万科只做地产。这样的聚焦使他们在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产品聚焦

可口可乐只做一个产品,王老吉只做一种饮料。娃哈哈以儿童饮料发展壮大,后做童装失败。

客户聚焦

最优质的资源放在优质的客户身上会产生最优质的价值。

区域聚焦

不要做中国第一名,聚焦在一个区域里,做综合指标第一名。做单项第一名。做区域第一名。

资金聚焦

银行从不会雪中送炭,只会锦上添花。这是一个机制。当企业有一定的资金,资金就要聚焦在你的行业里,聚焦在你的产品中。其他的钱不要乱花,即使有一些资金,要不要乱花在其他行业和其他产品中。

概念聚焦

能够把你的产品真正做好的话,抢占市场最有效的方法,是夺得人的心智,卖产品是卖一种概念,卖概念才是最重要的。卖概念就一定要把客户的买点宣传好。把优势集中起来形成概念,然后把概念灌输给顾客。

宣传聚焦

宣传聚焦有一句话:没有传播与分享,真理都不会发光。聚焦买点,聚焦时间,聚焦在一些区域,把自己做得最好的地方重复传播,就是聚焦。如脑白金广告。

品牌聚焦

第一,起一个好名字。第二,名字要独特,有别于现有的品牌。建立起品牌的联想。第三是一个品牌只能用一个名字,对应一个产品。

吉科菲拉—打造高档裤装第一品牌

- 2 -

第15篇:第五项修炼

>读后感

第一章

第五项修炼,整本书阐述的就是学习型组织。以我们人类本身为例,从婴儿时期开始,学习就是我们的天性,而当今作为一个在组织工作中的一员时,这项与生俱来的天性似乎反倒受到了些许压抑,这也许是惰性使然,但更重要的是一个组织中学习的气氛。要形成一个学习型组织,有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以及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它整合其余四项修炼,使得学习效果呈现1+1大于2的结果。

作为我来说,有时感觉繁忙的工作让我没时间像大学时代一样去看书。在我的心底我知道这是一个借口,阅读这本书后,理解了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加入一个组织去工作之后,对组织富有的责任,作为组织的一员,学习不但是对自己的提高,对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第二章首先阐述了大公司的寿命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哪怕作为一家“大公司”,我们在有生之年也可以看到它的失败,比如柯达、雷曼兄弟等等。那作为知识,更新速率更加快速,我们作为一个组织以及一个组织中成员,缓慢地接受学习新的知识,淘汰可能就在眼前。美国一家大型钢铁公司的例子更能结合我们的工作,在人才培训部的工作中,作为项目助理,我们需要学习的不只是助理的工作,一系列的流程及知识都需要我们熟悉,我不仅仅满足于助理的例行工作,不断的提高,获得见识及能力才是我的追求。整体思考的主动积极,让我联想到了嘉年华活动,一个有能力的人,会从整体上去把握整个活动,着眼大局,在我目前的阶段,虽然能力达不到这个要求,也许只能专注于个别事件,把眼前的这件事先做好,但这是我的目标,通过不断的学习及历练,我可以达到这个标准。书中温水煮青蛙的例子,我认为也是现代组织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当问题还没有达到一定威胁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关注它,当我们开始关注到的时候,这个问题已经非常棘手,就向我们的工作中,每次和领导反映问题时,事故已经发生或者即将发生,需要领导来“擦屁股”,反观书中前面的书写,整体的思考,可以适当的降低出现这种事故。整个一章的描写,我比较有感觉的也就是对整体大局的思考,以及需要积极主动的从这个方面思考。

第三章

第三章的内容以“啤酒游戏”这个实验为例,阐述了人们以事件思考的方式,是怎么毁了自己的组织及自己的工作的。事件思考,在我理解,换句话说就是单独从表面发生的事件去思考,没有深入的去了解内部的原因以及整体的原因。解决“啤酒游戏”的方法只有组织进行结构以及系统性的思考,不再流于表面数据和现象,以书中前两章关注的系统思考的方法才有解决的可能。

第四章

第四章的内容首先介绍了新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旧问题解决的方法所产生这个观点,也是由于旧问题的解决者与新问题产生后的处理者不是同一个人所带来的问题。所以,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对于问题的解决需要咨询对整体情况有足够把握的人,掌握到足够的信息,这样,从整体系统上去把握,才能使得解决方案更加有效。整个第四章,不论是盲人摸象的例子,还是醉汉找钥匙的例子,其实阐述的都是一个道理,问题的出现,其解决方法往往不能直接从问题处直接下手,而是需要找到有效的杠杆及辅助舵,也许小小的改变就能产生最优的改变,反之,下一个更大问题的出现,就是由于对现在问题的“针对性”解决。

第五章

第五章用较大的篇幅介绍了“增强的回馈”、“调节的回馈”,与“时间滞延”都是构成系统语言的基本元件。而我看着一章书时,感受最为深切的就是滚雪球效应,我们读书的时候,也可以看到,好学生由于大家的关注,成绩越来越好,而所谓的差生,在被贴上这个标签后,成绩再也没好过。这种“回馈”,在实际工作中指导我们,成就的形成往往是不起眼的小事决定的,每一件小事的认真完成,回馈给我们一个信号:我们做的不错。那么在系统地去看整个工作时,往往就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因为现实的工作往往是一个“环路”,而非线性。

第六章

对于第六章,直接以恋爱的例子介绍了“成长上限”,就好像我们的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信心满满,对新的挑战充满期待,但过了一段时间,我们遇到一个抑制成长的“调节环路”,我们突然就没了兴趣。而后面“转移负担’的描述,则给了我们一个清晰的指示,当我们在工作中感到压力大的时候,良好的减压方式必不可少,沟通、调整这类方式可能更加有效,但是需要注意,转移负担的方式必须好好思考,否则,将起到反作用。

第七章

第七章以神奇科技公司的例子,十分具体形象的阐述了,一个技术先进,市场需求良好,发展迅速的公司是怎样在短短三年倒下的。正是由于管理者“舍本逐末”,对于问题采取头痛医头的方法,忽视根本的交货问题,也没有意识到公司当时的“成长上限”,所以,一家有着广阔前景的公司倒下了。所以,作为管理者,面对过量的信息时,找到最有用的那个信息,才是系统思考可以带给我们最大的价值。

第八章

只有通过个人学习,组织才能学习。个人学习不能保证组织学习。但是,没有个人学习就不会有组织学习。这是第八章开头的一句话。我们自己的学习,就是不断的自我超越,自我超越水平越高的人,才可以不断为创造自己真心追求的生命成果而扩展自己的能力。书中说,一个有高度自我超越修炼水平的人,把“现实“看成盟友,而不是敌人,他们学会如何运用变革的力量以及观察,而不抵制现实。当然这就需要我们以良好的心态来抵制自己的情感张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愿景,或许,现在我们还没有完成自己的愿景,可是,这作为自己的信念,鼓励着自己的前进。日本公司那好像充满宗教气氛的工作氛围,就是人们把工作和自己的愿景相结合所带来的。而稻盛和夫就是榜样,他承诺并实践自我超越修炼,在组织这个强制性系统中,引领了员工,把组织培养成了一个学习型组织。

第九章

第九章重点介绍了心智模式,也就是心理作用对工作的印象,当我们对即将发生的状况有准备时,我们应对得就会更加从容,但如果我们不知道问题即将到来呢?良好的心智模式联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情景假设,虚拟我们遇到了种种情况,在那时,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在真正面临时,我们起码会有一个稳定的心态。当然,心智模式的修炼,不仅仅只有这个作用,在一个对心智进行良好培养的组织中,看待对手,看待自身、看待问题、看待成功和失败时的心态是别人难以企及的。所以,个人良好的心智模式会让人沉稳,组织良好的心智模式让组织成熟。

第十章

共同愿景,对于一个公司显得多重要,看看苹果、京都陶瓷、百事可乐等公司就可以明白,但是共同愿景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或者是管理者的一厢情愿。共同愿景是从个人愿景汇聚而成,借着汇集个人愿景,共同愿景获得能量和培养行愿。唯有自己的愿景,我们才有去实现的动力。所以,若由个人愿景上升到组织愿景,交谈时必须的,前文所说的深度汇谈和讨论是组织一个不可忽视的方法,以建立共同愿景。我们也许之前就熟知愿景的重要,但现在,我才明白,愿景不是由上而下影响我们建立的,而是我们与管理者共同建立的,这才叫愿景。

第十一章

团体学习的目的,是让大家的思想和能力保持一致,但这是建立在共同愿景的前提下。这样的团体,集体的力量就会大于各成员的力量之和。然而,如果大家方向不一致,工作中就会增加冲突,从而使整个团体的力量小于个成员的力量之和。这样的团体学习就需要能够把握讨论和深度会谈,以及他们之间的平衡。讨论就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流,找出最佳观点,以作出一项必须作出的决定。深度会谈时人们搁置自己的观点,进行深深的聆听,这样倾听者就能够访问和探索团体其他成员的心智模式。这样也有利于共同愿景的建立。但有时,为了防止自己的错误暴露在同事面前,我们也许会做出隐瞒性的回答,那么深度汇谈基本就没有效果,这就需要深度汇谈的领导者加以把控。

第十二章

一个组织,建立深度交流的反思性文化,有利于员工观念的更新。同时我们的组织需要把她当成生命体去看待,也就是说,整个组织都是一个整体,只有我们把组织当成整体看待,在组织中的每一个人才能系统得去考虑我们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作为领导岗位,还有更高的要求,因为领导者对下属有其责任,需要把组织愿景建设成员工值得承诺投入的目标,而组织中的人际关系,也需要建设成有转化力的人际关系,这就需要领导者从我做起,担当表率。

第十三章

建立学习型组织后各种优势及进步的举例。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中的一句话,我印在了脑海中:但没有文化是静止不变的。也就是说,组织的文化是处于变化中的,或快或慢。引申到我们身上,哪怕现在知识和能力达到了岗位的需求,但是,要求是在不断提高的,系统思考,不断提高,我们才可以适应变化的文化。而奶牛的例子,也告诉我们,具体经验才能够指导我们的工作,任何书本都不能代替,所以,书本的学习是必要的,但是需要运用到实践中。在这一章中,还提及了几个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几个策略,对我比较有启发的是学习与工作的结合、与现有条件和人力出发以及与核心业务联系起来。学习与工作的结合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观点,原先,看书及学习在我的概念中,处于工作时间之外的自发行动,但其实,我们的工作后的反思是最大的一项学习,因为他出发自实际经验,而且是一项持续的学习;其次,从现有条件和人力出发的学习,更加贴近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工作中,有很多被我们归结为不可能完成的事,但实际我们开始做了,到最后我们也可以处理好,这就是我们实际接触的实例;而与核心业务联系起来,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方向,往往我们会有不知道学习什么和怎么学的困扰,那就从我们的核心业务入手,知道我们组织创造力的源泉,从这方面入手,那么就有了学习的方向及原点。

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的内容引用了孔子的儒家思想,认为要成为领导者必须首先学会做人以及一句古老格言“行胜于言”。指导要求作为领导者,需要身体力行。同时,领导也是一个学习型组织中的导师,需要发现组织中人员能力的差异,指导我们每个不同的人的学习,同时,员工也把自己的提高托付于领导。而惠普公司创始人之一大卫帕卡德的一句话也是我现在的现状:我不知道什么领导力理论,我们只是在做我们爱做的事。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阐述了把全球作为一个完整的大系统来考量的观点。结合我们唯物辩证的思想就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小小的行为,影响到的也许是一个大事件。从组织系统来说,每个部门也都是相互联系的,每一件工作的完成都是各个岗位相互配合协调的结果。所以,学会从整体的视野去看待问题,我们的组织协调能力会更加出色。

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中的一句话,道出了这本书在中国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因为我们相信,应该开发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深层的本性,学习的欲望与生俱来,是“人类最基本的欲望”。的确如此,语言、行走、写字等等,我们从婴儿开始,不断学习,但是到组织工作中,我们的学习反而有时却停滞了。书中说,未来的领导人或许不是出自传统的权力中心,而可能是现在我们观念中的弱势群体——女人、穷人和青年。文中描写的例子,都是坚强、好学的代表,这也是给我们的标杆,像他们看齐,也许我们就是下一代的领导者。

第十八章

以一个宇航员的例子,通过诉说从太空看地球是一个整体,但由于人为的设计了各个国家的边界,所以在回到地球之后,没有了在太空船中的那种感觉。总结来说,在我们的组织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要人为的为自己设置下边界,要从整体来看待问题及组织,系统思考,我们将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将与组织一起不断提高,适应新的时代。

第16篇:年轻干部修炼

进行自我修炼不断自我完善

周正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年轻干部要承担起事业重任,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关、事业观,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习近平同志曾在2009年出席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做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必须加强年轻干部的党性修养。要加强年轻干部的道德修养,引导他们珍重人格、珍爱声誉、珍惜形象,增强道德责任感,常修为政之德。李源潮同志在与第30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座谈时指出: 目前有些年轻干部在生活和工作中,却存在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的浮躁心理,致使其人生观、价值观脱离正轨,责任心、上进心变得扭曲,工作作风漂浮、华而不实。在培养年轻干部时,要在提升素养、提高能力、锤炼品行上下功夫,促其健康成长。

这些要求,揭示了当代年轻干部成长进步的规律。年轻干部在人生道路上,很容易受周围环境、世俗偏见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出现浮躁,产生偏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克服浮躁、纠正偏差,进行自我修炼,不断自我完善。

第一项修炼:理想。

人生之路,是一条比其他任何路都复杂的路:有坦途,也有悬崖;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岔口。柳青曾在《创业史》中告诉人们:“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现在年轻干部面临的选择很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选择,贪图享受与艰苦奋斗的选择,养尊处优与勤于奉献的选择,两极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你。而选择的过程,也是检测理想信念砝码、辨别人生方向的过程。选择了舒适,也就选择了平庸;选择了喧嚣,也就选择了浮华;选择了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了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年轻干部应当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楷模,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矢志追求高洁,放胆磨砺人生,勇做搏击者、奋进者、开拓者。“世之奇伟、瑰丽、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非有志者所能至焉。”“要奋斗,就会有艰辛,艰辛孕育着新的发展。”这些话,可作为年轻干部选择人生目标的警训。

理想是前进的灯塔,是人生的航标,是奋斗的动力。有了理想,就会始终保持奋斗的激情,就会不断地激发出自己最大的潜能。作为一个年轻干部,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并矢志不移、尽心竭力地为之奋斗。正如温总理在勉励北大山鹰社的同学们所说的要“人比山高、志比天高”。要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与党和人民的事业,与社会的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自己建立更高追求、更高标准。老子曾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年轻干部只有把远大的理想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当中,落实到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上,才能不断地接近自己的理想。要把远大志向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克服浮躁心理,沉得下身、静得下心,从小事做起,以小见大,以小成大,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用心干好本职工作的每一件事,积小流成江河,积跬步至千里。

第二项修炼:民心。

年轻人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树立群众观念,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是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是不是有群众观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是否关心群众的疾苦。古代一些开明的政治家都懂得,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作为共产党的干部,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更要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时刻关心群众的生活、群众的情绪、群众的利益。要增强群众观念,必须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一个对群众缺乏感情的人,不可能真正关心群众疾苦。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毛泽东深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在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时,提出了六个注意,一是上门板,二是捆铺草,三是说话和气,四是买卖公平,五是借东西要还,六是损坏东西要赔。毋庸臵疑,这是把老百姓放在首位的表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苏联共产党在拥有20万党员的时候,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拥有200万党员的时候,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在拥有2000万党员的时候,却苏共解散、苏联解体,出现了亡党亡国的惨痛景象。苏联社会科学院的做的一项问卷调查能充分解释苏联解体的原因,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能够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代表党的官僚、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达到了85%。对于年轻干部来说,既要学习共产党的成功经验,还要吸取前苏联的亡党亡国教训,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密切联系群众。

第三项修炼:立德。

古语云,论德而定次,量能而受官。古语又云,取士之道,当以德行为先。品德是人格之本。高尚品德是无价之宝。金钱买不来高尚品德,权力换不来高尚品德,邪恶压不住高尚品德。而且,越是在金钱和权力面前,越是在邪恶猖獗的时候,高尚品德越是闪光,越是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在今天,高尚品德就是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道德规范。所以,推崇高尚的人格,年轻干部应当首先坚持党性锻炼,坚持世界观的改造,按照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的要求,铸就高尚的品德。高尚品德的显著特征是襟怀坦白,大公无私,言行一致,核心是全心全意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大凡干部,手中往往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年轻干部应当懂得,权力的行使是以坚持真理为依托的。真理能否在你身上显现光亮,又与你的人格密切相关。同样一句饱含真理的话,由于讲话者的人格状况不同,讲出来以后的效果就大不相同。当前,年轻干部加强人格修养,重在努力做到无自私自利之心,万事出以公心,正确对待权力,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群众。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年轻干部应当既增强适应能力,又增强抵抗能力。应学会于尘嚣中辟一隅,采撷闹中之静谧,保持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使自己的实际行为与道德认识相一致;应学会“慎独”,工于自省,不为灯红酒绿所折腰。只有时时处处管住自己,才不会流入庸俗,流入堕落,流入卑污,才能以人格的巨大力量为党赢得人心,赢得事业的成就。

第四项修炼:学习。

圣贤由学而成,道德由学而进,才能由学而得。学习是人的毕生追求。蓄之久者发必雄,思之熟者行必达。树立新观念,实现新跨越,靠重新学习;掌握新本领,提高新技能,靠长期学习;立德增智修身,提高党性修养,靠终身学习。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情况,就得学习。”他还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号召全党学习、学习、再学习,强调讲学习、将政治、讲正气。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集体学习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来,使以学兴党、以学资政成为我党治党治国的鲜明特色。在每隔几年就全面更新一次知识的现代,学习更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年轻干部,要充分深刻认识知识的重要性,常怀“本领恐慌”,常感“能力危机”,常找自身差距,把学习作为一种陪伴终生的修炼,使自己得到不断的充实和提高。唯书有色,艳于西子,唯书有华,秀于百卉,年轻干部要向书本学习;耳闻之不如目睹之,目睹之不如实践之,年轻干部要向实践学习。

第五项修炼:创新。

江泽民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没有创新,我们就失去了追寻真知的可能;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没有创新,我们就不能在变化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年轻干部创新意识的修炼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求知欲。学而创,创而学这是创新的根本途径。年轻人要具备勤奋求知精神,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在自主创新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其次,好奇欲。将蒙昧时期的好奇心向求知时期的好奇心转化,这是坚持、发展好奇心的重要环节。要对自己接触到的现象保持旺盛的好奇心,要敢于在新奇的现象面前提出问题,不要怕问题简单,不要怕被人耻笑。第三,创造欲。不满足于现成的思想、观点、方法及物体的质量、功用,要经常思考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发明、推陈出新,大脑里经常有“能否换个角度看问题?有没有更简捷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等问题盘旋。第四,质疑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促使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因此,要大胆质疑,提出问题是取得知识的先导,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从而认识才能前进。

第六项修炼:求实。

《荀子》有句话,“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衡量一个年轻干部作风的优劣,不能仅听其言,还要察其行,更要观其果。古人云:“成大事者必有大境界”。大凡成功者都是因为长期默默无闻地全心投入自己的事业,厚积薄发,最终才功成名就。具有求实精神的人,都是事业的勤奋耕耘者,理想的执着实践者,人生的积极开拓者,人类的佼佼者。无论是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国家的兴旺和发达,还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这些具有求实精神的人。可以说,古今中外,没有一项科学发明不源于求实,没有一个国家富强不赖于求实,没有一个企业发展不益于求实,也没有一个伟人、

名人不精于求实。只有愈来愈多的人发扬铁人那种孜孜不倦的求实精神,才能拯救国家和民族、拯救事业和人生。年轻干部要健康成长,就要不断提升自我素养,克服浮躁心理,始终保持“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受宠不惊,受冷不冰”的良好心态。“能力不足的危险”是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的“四个危险”之一, 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年轻干部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各种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我们要主动勇于“接地气”。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广大年轻干部要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年轻干部去基层“接地气”必不可少,经过基层历练屹立不倒、脱颖而出的年轻干部才能对未来的工作底气十足,才能抵御各类不良作风的腐蚀,才能肩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对我国当代青年尤其是年轻干部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要求努力工作、健康成长,更好的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第17篇:第五项修炼

第五项修炼*实践篇

《第五项修炼*实践篇》是美国作家彼得*圣吉等著,由张兴等译,东方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为2006年12月。

作者彼得圣吉,1947年出生于芝加哥,后进入斯坦福大学学习并于1970年在斯坦福大学获航空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之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佛睿恩特教授,研究系统动力学整体动态搭配的管理理念;197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圣吉留在斯隆,继续致力于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与模拟演练游戏融合,从而发展出“学习型组织”理论。彼得·圣吉被《经营战略》杂志誉为“20世纪对商业战略影响最大的24个伟人之一”,现在彼得·圣吉被誉为继彼得·杜拉克之后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被称为“‘学习型组织’理论之父”。

1990年,作者彼得圣吉的著作《第五项修炼》阐述了学习型组织艺术和时间的第五项修炼;19994年,彼得圣吉和其他四位作者又合作推出了《第五项修炼*实践篇》,以此更加深入地探讨了学习型组织发展之路,并提供了落实五项修炼的实例和各种工具。

第一次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不单单是因为它与老师推荐的作品《第五项修炼》书名相似,它吸引我更多的是什么是第五项修炼,那前四项修炼又是什么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带着这些疑问开启了我的阅读旅程。

在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中,它阐述了学习型组织艺术和实践的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的理念和应用基模,并回顾了其他四项核心修炼:自我修炼、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在这五项修炼中,自我超越是整个学习型组织的基础,它为学习型组织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资源,团队的学习都依赖个人的努力,团队的学习既是团队的活动内容,同时也是检视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的载体和手段。检视心智模式和建立共同愿景,从时间上看,前者针对于已形成的“组织记忆”,是组织从记忆中学习的体现,后者则是对未来生动的描述,对组织的成长起牵动作用。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的灵魂,它提供了一个健全的大脑,一种完善的思维方式,个人学习、团队学习、检视心智模式、建立愿景都是因为系统思考的存在联系到一起,共同达到组织的目标。

在《第五项修炼*实践篇》中,作者相对独立地阐述了一些道理,同时还提供了实践的工具和案例讨论。本书共有九个章节,分别为起步、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实践演练场、新的领域、结束语。在这部著作中,作者将关注的焦点从观念突破转向具体实践,并以集体智慧的结晶,描绘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方法、工具及实践案例,从而使学习型组织具有了更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为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类组织的变革和管理创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与方法。

我认为本书大致可分为以下四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学习型组织的起步与发展

此书的第一章节讨论了学习型组织的实质、核心概念和意义,及如何设计和落实组织学习,这部分内容都是围绕学习型组织展开的。我们有句老话是“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从小学、中学、大学以来就一直在学习,以后步入社会还不学习,我们不单单是学习知识技能,还学习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灵活应变能力,而个体的学习则组成了一个学习组织。建立学习型组织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为了顾客满意、为了打造企业的竞争力等等,而这些都需要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一支充满活力、全新投入的工作团体,每一个员工都了解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清楚自己的任务,才能够对企业做出贡献,要让员工做到这点,唯有艰苦学习,我想,这也是有些企业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训的原因所在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企业而言充满着无限的挑战和机遇,学习型组织的最大好处就是帮助人们预测变化,一个学习型资质的成员知道如何随变化而变,人的头脑是灵活的,通过不断地学习,大量的知识积累起来就可以帮助人们在关键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决定。同时

学习型组织的战略目标是提高学习速度、能力和才能,通过建立愿景并能够发现、尝试和改进组织的思维模式并因此而改变他们的行为。自学习型组织提出以来,人们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应由相应的战略思考和行动作为保障才能避免它成为昙花一现的管理理念。第二部分:五项修炼的应用与实践

此书的第二章“系统思考”,第三章“自我超越”,第四章“心智模式”,第五章“建立共同愿景”和第六章“团队学习”都是按一下脉络展开讨论:发展每项修炼的策略、你从每项修炼中能够得到什么结果、开展每项修炼的有效工具、案例分析。

这部分的内容很多,作者介绍的内容和充实,很耐人寻味,时间有限,我就只具体的谈下令我最深刻的心智模式了。心智模式这个概念是由苏格兰心理学家在上世纪40年代创造出的,从此被认知心理学家和认知科学家所采用,并逐渐成为管理人员的惯用名词。心智模式是我们自己的脑子中持有的各种形象假设和故事,涉及自己和别人、组织和我们世界上得每一次层次,像一块玻璃就能轻微着扭曲我们的愿景一样,心智模式决定着我们所看到的东西。没有认知的“心理模式”,人类就不能在我们世界复杂的环境中顺利通航。

有时,为了让自己更清楚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我们便做一些网上的智商测试、心理年龄测试等等,其实我们出于对自己的不了解、不自信,想通过这些方法使我们能够更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心智。

书上有个小例子,在教育工作中,有一个心照不宣的普通假设,即“父母其实并不真正了解他们孩子的需要”,结果,好心的学校所作的改革努力往往忽视了父母群体。其实我认为在生活中,最了解孩子的肯定是父母了,可能在孩子成长的阶段会由叛逆期,会由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但这些都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不必小题大做。而这些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必然会影响到我们。当我们运用系统思考的时候,许多观点直接与我们的心智模式发生冲突,如果我们不能搁置并检验我们的态度,我们将会做出反应:“这些想法很有趣,。。。但是和我有没有多大关系。”而不肯仔细地考虑其中的含义。所以,我觉得建立心智模式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探询,反思就是放慢我们地思考过程,以便能更警觉到心理模式的形成,缺乏反思的人往往很难听清楚别人到底在说什么,相反,他们听到的是他们期望别人说的东西,他们不能容忍对事件的多种诠释,因为他们常常只看到自己的诠释。最后,在沮丧和筋疲力尽中他们达成了某种形式的妥协,在这个妥协中没人成为赢家,或者他们屈从于资历最高的人,他通过权威赢得了胜利。如果,当人们学会了如何反思、更开放地讨论以及说出自己的假设,他们的谈话将更深入,他们可以全面的考虑外界的形式如何,顾客需要什么、竞争者将怎么行动、市场怎样发展以及何种技术能生存,他们的谈话更自然地倾于开放和富于幽默。

第三部分:实践演练

此书第七章“实践演练场”进一步提供了具体的案例,探索如何提高各种类型组织的品质,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经验。

第四部分:尚未开发的新的领域

第八章中,讨论深入学习和“学习实验室”,还讨论了流程的核心概念,发展员工的能力、提倡奉献精神、改革的延续性,发扬合作精神和树立不良社会良知。

当前,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非常关键的重要时期,面向的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巨大机遇和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国家的各类组织,尤其是企业来说,加快改革步伐,加强管理创新已成为一条不可避免的选择和必经之路、振兴之路、制胜之路。因此,学习组织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成熟的管理科学,在我国的引进与传播,对于促进国内各类组织,特别是迫切寻找改革思路与方法的企业,在管理方式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方面的确是非常及时和大有益的。

第18篇:第五项修炼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这本由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撰写的著作,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20世纪屈指可数的几本管理经典、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管理书籍之一,并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过去75年最具影响力的管理类图书,还荣获世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的开拓者奖!

彼得·圣吉这次重新修订畅销经典《第五项修炼》,背后是15年来把原书理念付诸实践的经验和案例。圣吉明确指出,从长远来看,你的组织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是比对手更好更快的学习能力。 在书中,作者指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发展自身,而不是除掉什么。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发掘内心世界的图象(假设、成见等),使这些图象浮上表面,并严加审视。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整合个人愿景,转化为能够鼓舞组织的共同愿景。注意是“整合”,是帮助组织培养成员主动而真诚的奉献和投入,而非被动的遵从,否则会产生反效果。

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其中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是作者反复强调的观点。在书中作者提出十分重视第五项修炼,并认为它高于其他四项修炼。少了系统思考,就无法探究各项修炼之间如何互动。系统思考强化其他每一项修炼,并不断地提醒我们,融合整体能得到大于各部分加总的效力。

《第五项修练》的核心是强调以系统思考代替机械 思考和静止思考,并通过了解动态复杂性等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高“杠杆解”。《第五项修炼》涉及个人和组织心智模式的转变,它深入到哲学的方法论层次,强调以企业全员学习与创新精神为目标,在共同愿景下进行长期而终身的团队学习。

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并不总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在学习型组织中,也存在着“学习智障”:

一、局限思考:将自身与工作混淆,或是将自己的责任、思考、学习局

限于职务范围之内。

二、归罪于外:仅仅专注于本职,而以片断方式看待外在世界,无法认清存在于“内”与“外”互动关系中的许多问题及其解决之道。

三、缺乏整体思考的主动积极:真正具有前瞻性的积极行动,除了正面的想法之外,还必须以整体思考的方法与工具深思熟虑,细密量化,首先考察除了我们最初极佳的立意之外,还会造成(产生)哪些我们极其不易觉察的后果。

四、专注于个别事件:专注于某些片断或短期事件,使我们不能以较长远眼光来看事件背后变化的形态,更无法了解其真正原因。并且目前很多事件实际都是因为复杂原因而缓慢形成的。

五、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学习放慢速度,察觉构成最大威胁的细微、渐进过程。

六、从经验学习的错觉:延时造成的错觉;各组织间存在巨大鸿沟。

七、管理团体的迷思:争权夺利和害怕承认无知,造成团体中人人避免真正学习,不敢互相追根究底的质疑求真,往往作出表面和谐的妥协意见。绝大多数组织不会奖励深入质疑复杂问题的人,尤其在所有人都无法确定时。

在组织上,如果不去重视并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很有可能会造成管理上的迷雾。有的时候,一个组织的整体效益和大于个体,可是如果管理不当,那么人力,财力等资源上的浪费恐怕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我觉得,这些“学习智障”也很可能导致组织产生整体和小于个体的结果。

作者也指出了第五项修炼的微妙法 ,即动态系统整体运作的微妙特性:

一、今日的问题来自昨日的解:有些解决问题的方式,只是把问题从系统的一个部分推移到另一部分,当事者不能察觉,可能是因为系统中解决第一个问题者和承接新问题者经常不是同一人。

二、愈用力推,系统反弹力量愈大:补偿性回馈:善意的干预引起了系统的反应,但这反应反过来抵消干预所创造的利益。

三、渐糟之前先渐好:不良后果延时产生前的短暂改善假象常使我们错估决策的有效性。

四、显而易见的解往往无效:不寻求真正的原因,而固执地推动熟悉的解决方案,不可能产生根本改善。

五、对策可能比问题更糟:舍本逐末,干预产生的短期改善可能导致长期依赖,任何长期解决方案必须增强系统肩负自己担子的能力。

六、欲速则不达:违反规律的求快不可取。

七、因与果在时空上并不紧密相连:易误判诱因。

八、寻找小而有效的高杠杆解:以小而专注的行动,产生重大、持久的改善。观察变化的全程,而非以静态方式、或固定点的思考。

九、鱼与熊掌可以兼得:许多看似进退两难的矛盾(如低成本与高品质)往往是由于我们以静态片段的方式思考造成的印象,以动态流程思考,深入洞察变化,往往可以找到同时改善两者的“杠杆解”。

十、不可分割的整体性:系统边界原理,我们应该研究的互动因素,应该是跟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因素,而不是以组织或系统中因功能而划分的人为界线为出发点。

十一、没有绝对的内外:解决之道有时隐藏于你(内)与你所归罪的外部原因之间的互动和整体系统之中。

在本书中,也说道我们也该学会纵观全局掌握重点,专注于寻找“杠杆点”——即可引起结构重要而持久改善的点,而非压力最大或症状最明显的点。透视现象背后的真正结构。采取正确的措施,使根本解的环路成为主导环路。

系统思考的艺术在于能够看清复杂而微妙的结构。事实上,以熟习系统思考作为管理修炼,其精义在于当其他人只能看到片片段段的事件而被迫不断作出反应之际,自己已经能看清全貌,并掌握其中关键。

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作者反复的强调一点,便是学会系统思考。自己是组织中的一员,一举一动都可能会影响到组织,自己若只是按照自己认为对的,以自己单方面的考虑,去为组织工作。得到的结果,甚至可能会是自己不希望看到的。正如你做一件事,如果只考虑到自己怎么做会带来好处,而不考虑其他方面的影响,那么很多时候,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这本书的观点,不仅仅只是用于组织中,在个人上,学会系统思考,学会掌握问题正确的解决方法,也正是每个人需要的能力。

第19篇:师德修炼

师德修炼,从心态开始

读郭元祥教授的《教师的20项修炼》有感

在前往武汉华中师大培训时间,我们发了一些书,其中一本是华中师大郭元祥教授编写的《教师的20项修炼》一书。其初,我对这样的书并不太大的兴趣,因为“师德”讲了多年,也炼了多年,并没有几个人潜心的去修炼。而“师德”也就成了不少教师口头上的甜言蜜语。总是在说,而行动上做的没有多少。因而便把这本书放在床头,看也不想看。可是在一次上课时,我发现,可能有1几位同行来学习的人迟到,几个不来。这样让我有点不舒服,因为他们忘记了在海南时带队老师说的话:保持好海南教师的形象。于是,我不由自主地拿起这本书来看。

在书中,郭教授分别从教师的形象、生活、专业三个大的方面用许多事例来阐述教师应修炼的20个项目。内容形象生动、真实普遍,是一本值得精品细偿的书。

在这本书的导言中,作者就提到了他8年前因为看了央视的“艺术人生”而提出的“教育人生”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中,作者说到:“教育人生”要求教育中扔人和与教育有关的人,物别是教师自己,不再把教育仅仅作为一个职业、一个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来看待,来处理,而是当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来对待,来体验,来充实,来完善;“教育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教育人生”需要感动;教育人生“需要理想。更需要信念;”“教育人生”更需要责任,需要体验教育的快乐,感受教育的幸福。 那么,教师的自身修炼要修炼什么?郭教授说:修炼的根本目的在于修心、修情、修性、修行。教师修炼在于确立教育理想,达致教育信念;陶冶教育情操,养成教育德性;锤炼教育行动,提升教育能力;精炼教育生活,感悟教育人生。而在这些修炼中,我觉得修心更为重要。

修心,见词思义,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态。教师这一职业,是倦怠危机发生最为频繁的行业。从教师的社会地位来看,教师到现在还是没有摆脱“臭老九”的观念;从物质金钱上来说,教师的薪水在现在物价不断上涨的今天,只能勉强维持两个人有生活;而工作压力可能是各行业中名列前茅的,不仅来自上级,还来自社会、家长的各种压力。这样就让教师的倦怠感更为显而易见。

在这种情况下,心态决定一切。但凡一个有所成就的教育工作者,已经不再把教育当作一个职业,一个换取温饱的手段,而是把他当作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来体验,来充实,来完善。把听到学生一声小声的问候,当作是一种至高的幸福,把能把一个学生的小小错误的纠正当作是一成就;把一个问题学生带给你的烦恼当作是他给我们创造的一次挑战,用心去接受它,攻克它;把能够提高一个学生的学业成绩,那怕只是提高那么一点点也当作是一种收获;哪怕是一次次的失败,我们也把它当作是可以用于借鉴的经验;如果这样,我们就会精神百倍。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压力,就会自然而然的成了我们得到不断发展的动力。

第20篇:修炼辟谷

修炼辟谷,关键的能量采取有八大要点:

1、静心。心静则神气内守,不会散乱。人动杂念时,神气是散乱的。我能看得见思维乱动者的神气散乱过程,那些激情演讲者,头上的气和一些奇怪的符号会飞出来,散入天地。佛道修炼要求止念,绝对是必要的。

2、喝水。一定要多喝水,分多次喝,每天至少要喝六大杯水。水能保持肠道通畅,有利宿便排出,不然会造成便秘。过去广东一位读者从我辟谷,不爱喝水,结果宿便结在体内,很痛苦。水中有先天一气,风水学很看重水中的先天一气,“水能聚气”是风水原理。八卦中,坎卦,两阴爻中夹着一阳爻,中间的那一阳爻代表先天之气,坎为水,为肾,为精气。一定要喝水,肾与水中先天一气相通。内修到一定境界,水中的先天一气会被脏腑之神分离、吸收,这是辟谷真义。

3、闭息。呼吸,吐纳,吸气——闭息——鼓腹——吐气,这是辟谷最基本的方法。能在闭息的状态中两分钟呼吸一次,就能随心所欲辟谷。我的老友钱教授闭息状态,五小时不呼吸。尽量延长闭气的时间,但不要过分勉强。高血压、心脏病这不适合闭息,要做深

呼吸就行。

4、专一。精神专一,就能与天地能量自然沟通。这是秘诀。进入禅定的人能一定数日、数月、数年,在禅定中由专一的定力而与宇宙本原之气——先天真气沟通。强烈的愿望需要专一的意志力来达成。

5、愿望。辟谷是为了修炼,为了净化身心,治病只是净化身心的必然产物。这是最重要的观念,让这个“辟谷以净化身心,通达灵性”的观念成为心灵深处的愿力。《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中记录过一位数十年辟谷的女圣者,她年轻时贪吃,被婆婆辱骂后,她发誓从此不再吃任何东西,要成为自己能控制身心的人。她去找瑜伽上师,上师传她服气、闭息等气脉修持法,她坚持修炼,气脉很快打通,彻底绝食。

6、暗示。心理暗示能带来能量,或调整身体的能量。如严新大师所言:“不饥饿,不想吃,你就不吃,越来越精神。不饥饿是状态,不想吃就是方法,越来越精神,就是效应。”把这句话记到心里,融化到骨肉经脉中。心理暗示也会变成愿力、念力、定力,和念咒的道理一样。

7、祈祷。这不一定人人需要。如果你是有宗教信仰

的人,信佛,你就观想、祈祷观音加持你,信道你就观想吕祖加持你。祈祷里有奥妙,能调整你的身心和能量,也能激发潜能。在修炼和宗教的立场,相信神明永远与你同在,只要你真诚祈祷,感无不应,必有加持。前提是必须虔诚,诚心向上师、神明、佛菩萨祈祷,说出自己善良美好的愿望,当你真的达成这个愿望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内在的潜力非常神奇,而你的宗教情怀、信仰也会升华。

8、睡眠。睡眠能补充人体能量。多么疲乏的人,只要睡眠足了,又生龙活虎地投入工作。道家认为,睡眠了补充人体元气。辟谷的人,一定要保证睡眠的充足。

做到以上八点,就能保证你的能量。人有两条能量通道,一是从食物链锁所获得,一是灵性元神通过穴位、经脉获得、传递的先天能量。

总结一下辟谷的要领,命功的方法方面要关注,心性的修为,意识的净化每天都讲。闭息法的作用和密宗修“宝瓶气”一样,所谓“拙火”就是丹功之“真阳之火”。闭息法的修炼,要放松头部,心脏部位,关注点在下丹田腹部,闭息到极点,快速吐出气,这时你

会感觉中脉的震动和沿中脉而下的下丹田、会阴,乃至性器的乐受,这种乐受不可执著,靠觉性空掉,就能“实其腹”而辟谷。每天观心,净化意识,不著相于未来,就能“虚其心,弱其志”。闭息和辟谷修炼到一定境界骨头里会慢慢渗出热能,就是真火。在修炼时如果能双盘坐最好双盘,把你的臀部垫高一寸,用一个软的枕头或叠好的小被子也行,双盘时身体坐端,腰身要正。尽量体验一种很快能空掉自我和周围环境的意境,如果空不了,可以变成观想。天空是无尽的蔚蓝,自己在天地之间,头顶蔚蓝蔚蓝的天,蓝天上有太阳,太阳的光和蓝天映照头顶。感受空旷中的喜悦。把心念集中的数息上,听钟表秒针的滴答声而调控呼吸,争取在闭息修炼的状态中做到两分钟呼吸一次,气息越来越柔和。甚至更长的时间呼吸一次,比如五分钟呼吸一次。渐渐地把这种呼吸融化的生活中去,读书时,工作时,等车时,散步时,都可以有意无意地感受这种呼吸,最后是完全把这种深呼吸、腹式呼吸融入生活。

用闭息鼓腹来对治昏沉,用默默数闭息鼓腹的次数来对治散乱,心就专一了。这是重要法门。我过去静坐没耐心,现在静坐一坐两小时很平静,用闭息鼓腹对

治昏沉,用数息对治散乱,即便不辟谷,也是修道的入门方法,是张伯端“心息相依,其心自定”的原理和方法。

我采用了五种深呼吸养生方法:

(1)腹式呼吸,简称正呼吸。意守下丹田,吸气时提肛鼓腹,呼气时小腹瘪下去,使内气在肚脐和命门之间运行。可以改善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力。

(2)胸腹式呼吸。吸气时鼓腹扩胸,气聚中丹田;呼气时收腹,气沉下丹田。下丹田与中丹田同修。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3)逆腹式呼吸,简称逆呼吸。意守中脉。这是后天向先天过渡之法。吸气时提肛收腹扩胸,内气从会阴生发,经下丹田、中丹田至上丹田,抵百会。加大外气吸入量,进而开放百会、会阴及全身气路,采天地之精华。呼气时,腹部鼓起,气沉下丹田。内气在中脉循环往复,连绵不断,贯通中脉。三田同修,精气神合一。重症高血压患者不宜。

(4)全呼吸,即三吸一呼。也可四吸五吸,使肺泡全部张开,扩大肺活量,快速改善肺功能。每次吸气后闭气二秒钟,吸到不能再吸时再全部呼出。也可

作行功修炼。前三步吸,第四步屏息,第五步呼。还可与前两种呼吸法结合进行。宜在空气新鲜处习练。此法可培养中气,增强体质,具有防癌作用。闭气切忌用力,重症心、肺病患者不宜。

(5)体呼吸。全身处处通气路,全身穴道和皮肤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这是先天具有的功能。“皮肤的吸气量约占总量的百分之一”,但它“吸入的负离子却占到负离子吸入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一切与呼吸有关》)。负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长寿素,可清除自由基,抗衰老。进行呼吸修炼时强化体呼吸,开放中脉两极和全身毛孔,同频共振,与天地相通,采集宇宙能量,滋养中脉,培养体内能量。

各种呼吸方法各有所长,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法无定法”,灵活运用,几种方法可以结合进行。练习用意不用力,重症疾病、精神疾病患者不宜。

《修炼搓商范文.doc》
修炼搓商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