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公祠范文

2022-08-27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铁公祠

铁公祠

铁铉(1366—1402),回族,明邓州(今邓州市)城关人。洪武中,铁铉以太学生授礼科给事中,调任都督府断事。他机智灵敏善决疑狱,朱元璋很器重他,赐字鼎石。建文初,任山东参政,镇守济南。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为夺取帝位,以“靖难”为借口,举兵南下,建文二年(1400年)六月八日,兵临济南城下。铁铉督众,矢志固守。朱棣攻济南三个月不克,亲至城下劝降。铉率众诈降,暗在城门上置千斤闸,燕王进城时铁闸突然坠落,几乎将他砸死。朱棣大怒,以重兵围城,并用大炮轰击,城将破,铁铉急将朱元璋画像悬挂城头,又书写大批朱元璋神主灵牌,分置垛口,燕军不便开炮,城得以保全。铉又募壮士,出奇兵,大破燕军,燕军遂于九月四日解围去,南伐不敢取道济南。铉又与大将军盛庸合兵收复德州诸郡县,建文帝擢铁铉为山东布政使,不久,又提升为兵部尚书,赞理军事。1402年,朱棣即皇帝位后,设伏兵计擒铁铉,槛送南京。铉见朱棣骂不绝口,立而不跪。朱棣使其面北一顾,终不可得。遂受磔刑而死,年三十七岁。南明弘光帝谥之曰“忠襄”,清乾隆帝追谥曰“忠定”。山东济南大明湖畔有清建铁公祠祀铁铉,邓州小东关有明建铁公祠祀铁铉,为避嫌俗称关帝庙。大东关有双忠祠祀铁铉、张巡。邓州龙堰乡闫营村有铁铉遗像墓。

河姆渡遗址 城子崖遗址 大辛庄遗址 小屯遗址 东平陵故城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黄石崖石窟造像 道贵墓 四门塔 灵岩寺 兴国禅寺 房彦谦墓 千佛崖石窟造像 九顶塔 龙虎塔 多宝佛塔 大佛寺造像 历下亭 唐槐亭 济南府学文庙 济南(清真)南大寺 张养浩墓 北极阁 五峰山 汇波楼 万竹园 齐烟九点坊 尚志堂 卧虎山风景区 龙洞风景区 珍珠泉泉群 趵突泉泉群 黑虎泉泉群 五龙潭泉群 百脉泉泉群 铁公祠 辛亥革命烈士陵园 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 解放阁 南丰祠 辛稼轩纪念祠 李清照纪念堂 千佛山公园 大明湖公园 环城公园 济南动物园 济南植物园

1、趵突泉简介趵突泉位于济南市中心

,趵突泉南路和泺源大街中段,南是千佛山,东边泉城广场,北边则是大明湖,趵突泉在这四面夹击之下的就是趵突泉公园,趵突泉面积158亩,趵突泉是以泉为主的特色园林。

趵突泉又叫槛泉,是泺水的源头,如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历史。“趵突泉,三窟并发,声如隐雷”,“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趵突泉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薄雾冥冥,一边泉池波光粼粼,一边是亭台楼阁,金壁煌煌,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

趵突泉泉池西侧的“观澜亭”建于明朝天顺五年,亭内石桌、石凳,可供游人休息赏泉之用。趵突泉西墙上嵌刻的“观澜”为明代书法家的所书,“第一泉”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间书法家王钟霖的墨迹,亭西“趵突泉”石碑,是明代山东巡府胡缵宗手笔。

趵突泉三大殿有一组较大的古建筑群在趵突泉北岸,通称三大殿。最南“泺源堂”,三间两层,歇山飞檐,建于北宋年间,挹厦柱上,刻有元代文学家、书法家赵孟兆的著名诗句:“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字体雄浑有力,诗句传神,与波光水影交相辉映更为之添彩。殿后面又有两殿,原为“娥姜祠”,现改写为“娥英祠”,世人为赞颂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祠,以志纪念。在三大殿院内的花格透墙上,镶嵌着30余方石刻,都是历代名人的诗篇。特别珍贵而又不同凡响的是院内的那尊的“双御碑”,记载着康熙三临、乾隆二临趵突泉的题词诗文,标示着趵突泉的非凡地位。 趵突泉白雪楼在趵突泉以南石湾泉处的白雪楼,是为纪念明朝文学家、后七子领袖李攀龙所建,原楼已不存,九六年在原址上重建了与白雪楼连为一体的戏剧大舞台,于同年建成。趵突泉这里常年举办以京剧为主的各种戏剧演出,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演出活动中心。趵突泉东南处的沧园据说是李攀龙曾读书的地方,院内三厅两院,外廊环绕,曲廊相围,院中奇花异木,苍松滴翠,当代著名小花鸟画家王雪涛纪念馆1987年建于此处,200余件绘画常年陈列展出。

趵突泉玩竹林

位于公园西邻,环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园林胜景万竹园是趵突泉公园的园中园,占地18亩,以13个不同院落组成,园内有望水、白云、东高等名泉,是一处独具风格的私人庭园,始建于元朝,明代宰相殷士儋、清朝诗人王苹都曾是此园主人,后军阀张怀芝占据该园,历经数年修建方成今日规模。八四年正式对外开放。八六年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纪念馆设在园内。十八个展室中共陈列字画、文物200余件,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书画纪念馆。园内还长年陈列着200余件明清古家具和文物。趵突泉万竹园是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础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园林的特点和风格,曲廊环绕,院院相通,楼、堂、亭、庑参差错落,园内木雕、石雕、砖雕堪称三绝,一九九三年被收入《中国传统民居图集》,无论从园林艺术还是从历史文物来说都是一份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趵突泉旅游指南趵突泉灯会由来已久。自唐玄宗定农历十五为元宵节以来,济南此日夜间便有放灯习俗,自1965年重新举办第一次灯会之后便形成传统,是江北较大灯会之一。趵突泉灯会主题鲜明,特点突出,集彩灯艺术与民俗文化为一体。每年于农历正月初一举办,持续一个月,已成为泉城济南一大文化品牌和冬季旅游主打项目,有“不到趵突泉观灯不算过年”之说。

趵突泉菊展趵突泉赏菊由来已久。早在宋代便有一代词人李清照赏菊的记载。从20世纪70年代末,趵突泉便开始举办菊花展览和菊文化活动,此后便形成传统,每年自10月底至11月底举办。初寒乍暖,泉城最好的菊花汇集到风光秀美的趵突泉。万菊盛开,姹紫嫣红,各种菊花造型无不显示着时代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座座菊展棚内,菊花和山石、书画相映成趣,如同一座座艺术精品展,令人叹为观止。

趵突泉泉水文化节每年在众泉齐涌、泉水旺盛的九月下旬举办趵突泉水文化节。一般持续十天左右。泉水文化节内容丰富,活动精彩。诸如戏曲演唱、民俗活动、书画展览、趵突泉行为戏、杂技等文化艺术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趵突泉灯谜自1994年首届“趵突之春”全国灯谜展猜,此后便延续至今。趵突泉每年春节期间,李清照纪念堂游廊内悬挂着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港台及泰国、新加坡等海内外灯谜大师和爱好者创作的灯谜佳品。趵突泉灯谜活动一般从农历正月初五开始持续到农历正月十三,有时则根据情况持续到农历正月十三,有时则根据情况适当提前或延长。“趵突之春”全国灯谜展猜活动在海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省内外灯谜爱好者经常前来赏迷猜射,参与人数达10万之众。

趵突泉听曲观戏趵突泉曲山艺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汲取京剧、吕剧、柳子戏等多种剧种,在趵突泉边集伶纳优,乐奏萧韵。白雪楼大戏台天天京韵阵阵,曲弦悠悠。每当双休日、节假日,白雪戏台、趵突泉边、万竹廊内、藤萝架下,多戏曲、多场景,专业、业余剧团齐上,京剧、吕剧、曲艺、柳子戏等戏剧各展异彩。

2、大明湖简介

大明湖位于济南市区中心、旧城区北部,与趵突泉、千佛山并称济南三名胜。济南八景中,大明湖有三景:明湖泛舟、历下秋风、汇波晚照。

济南号称“泉城”,有泉水百余处,其中名泉七十二处。明湖即由众泉汇流而成的天然湖泊。泉水由南岸流入,水满时从宋代修建于北岸的北水门流出,湖底由不透水的火成岩构成,因而湖水“恒雨不涨,久旱不涸”,常年保持较固定的水位。公园面积86公顷,其中湖面46公顷。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她风景的最好写照。

大明湖是一处天然湖泊,最早见于文字记载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隋唐时名莲子湖,历水波,宋时曾名西湖,到金元时始称大明湖。在公园内的主要游览点有牌坊、遐园、稼轩祠、铁公祠、历下亭、北极庙、南丰祠、汇波楼、明昌钟亭、明湖宝鼎、曾公画壁、湖心百米大型喷泉等,其中历下亭、铁公祠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园湖中心是一座大型的人工百米喷泉,建于1985年,百米喷泉有103个喷头,主喷头射程为100 米,其余102个喷头射程分别为40米、28米、25米,气势雄伟,国内罕见。

千佛山风景名胜区千佛山,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海拔285米,周朝以前始称历山。相传古代舜曾于山下耕作,留下了许多至今广为流传的故事。隋开皇年间,依山势镌刻佛像多尊,并建\"千佛寺\",故又称千佛山。唐代将\"千佛寺\"改名\"兴国禅寺\",自元代始,\"三月三\"、\"九月九\"均举办庙会。明代寺院扩建,逐成香火胜地。

千佛山1959年辟建公园,面积166公顷,东西嶂列如屏,风景秀丽,名胜众多。兴国禅寺居千佛山山腰,内有大雄宝殿、观音堂、弥勒殿、对华亭。南侧千佛崖,存隋开皇年间的佛像130余尊。山崖上由西向东,依次有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吕祖洞。历山院,在兴国禅寺东侧,院内有舜祠、圣裔祠、三圣殿、一览亭。在千佛山北麓建有集中国佛教四大石窟为一体的万佛洞,游人至此,可一瞻北魏、隋、唐、宋造像风采。辛亥革命烈士陵园在千佛山东麓,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辛亥革命烈士陵园与万佛洞之间是新建的中日友好园,其中弥勒佛铜像为主体景观,后有弥勒生平及传说的浮雕,周围仿古建筑,回廊相接。此外,公园内还散落着唐槐亭、\"齐烟九点\"坊、\"云径禅关\"坊等名胜。

近年来,千佛山公园有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增添了桃花园、游览索道、瀛芳园、奇能滑道、十八罗汉、卧佛、高尔夫球场、观音园、大舜石图园、梨园、历山瀑布,重建了历山院,新建了中日友好园。1995年被列为全省七大风景区之一。千佛山公园是一处融历史、风景、舜文化、佛文化于一体,服务功能设施齐全,规模宏大的游览胜地。

推荐第2篇:五公祠导游词

朋友们,来到海南前您曾听说过海南第一楼吗?如果没有听过,那请你现在猜一猜,它会是哪座楼呢?大多数的朋友您一定会在脑海中搜索哪座摩天大楼去了。其实海南第一楼就只是一座十几米高的木结构建筑,可为什么称这个只有10几米高的楼为第一楼呢,是因为它是古代海南最高的楼,在当时站在此楼上眺望可是一马平川。他现在就是位于五公祠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五公祠看看吧!

五公祠位于海口市海府路上,这里原是海口市与琼山市的分界线,整个五公祠建筑面积达2800平方米,占地约7公顷,是海南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是为纪念唐宋时期贬到海南岛的五位名相、名臣李德裕、李纲、李光、赵鼎、胡栓而建,故名。该祠由五公祠、苏公祠、观稼祠、学圃堂、五公精舍、琼园等一组古建筑群组成,人们习惯以五公祠统称。这里齐花异木掩映楼阁,地近闹市,独有清幽,自古有“琼台胜景”之美称。

有人称在海南思古抒怀,一定要去五公祠,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我刚刚和大家说的海南第一楼,它是五公祠中最大的建筑,此楼还有一个非同小可的地方,那就是它全部由木材搭建而成,原来是无一钉一铁的,现在已经进行了修建。至今已有100多年了,据说能保持这么久是因为有五公的正气镇住了此楼。

大家跟我来,我们来看这五个塑像,知道他们是谁吗?中间的这个是李德裕,他在唐文宗和武宗时为宰相,因遭奸党陷害,被贬到海南,在三亚崖州地区有许多李姓人家自称是李德裕的后代,两旁的四位是宋朝的李纲、李光、赵鼎、胡栓。

大家来看这副对联“唐嗟未造,宋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诸海外;道契前贤,教兴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此楼中”这两副对联概括了五公只知有国不知有身,凭百折不挠的精神,五公的民族气节,千百年来对海南人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海南人民广为传颂。

在海南第一楼的左边是学圃堂和五公精舍,右边是苏公祠。说道苏公祠自然就是为纪念苏东坡而建的。据说是先有苏公祠,重建后才有五公祠的。大家来看看在苏公祠前这一石碑,这可是国家一级文物,为宋徽宗赵诘手书《神宵玉清万寿宫诏》碑,赵诘自创的瘦金体书法刚劲清秀,由此可窥一斑。

大家来这边,这里就是琼园了,看到那个浮粟泉了吗?传说,苏东坡被贬至此地时,指地凿泉。发现了“浮粟泉”,因为泉涌如浮粟,甘爽纯净而得名。

好了,朋友们,现在我们有半个小时的时间让你们自己去更加亲密的接触五公祠,半小时后我们在大门口集合,请记住我们的车牌号码:琼A*****

推荐第3篇:五公祠导游词

朋友们,来到海南前您曾听说过海南第一楼吗?如果没有听过,那请你现在猜一猜,它会是哪座楼呢?大多数的朋友您一定会在脑海中搜索哪座摩天大楼去了。其实海南第一楼就只是一座十几米高的木结构建筑,可为什么称这个只有10几米高的楼为第一楼呢,是因为它是古代海南最高的楼,在当时站在此楼上眺望可是一马平川。他现在就是位于五公祠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五公祠看看吧!

五公祠位于海口市海府路上,这里原是海口市与琼山市的分界线,整个五公祠建筑面积达2800平方米,占地约7公顷,是海南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是为纪念唐宋时期贬到海南岛的五位名相、名臣李德裕、李纲、李光、赵鼎、胡栓而建,故名。该祠由五公祠、苏公祠、观稼祠、学圃堂、五公精舍、琼园等一组古建筑群组成,人们习惯以五公祠统称。这里齐花异木掩映楼阁,地近闹市,独有清幽,自古有“琼台胜景”之美称。

有人称在海南思古抒怀,一定要去五公祠,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我刚刚和大家说的海南第一楼,它是五公祠中最大的建筑,此楼还有一个非同小可的地方,那就是它全部由木材搭建而成,原来是无一钉一铁的,现在已经进行了修建。至今已有100多年了,据说能保持这么久是因为有五公的正气镇住了此楼。

大家跟我来,我们来看这五个塑像,知道他们是谁吗?中间的这个是李德裕,他在唐文宗和武宗时为宰相,因遭奸党陷害,被贬到海南,在三亚崖州地区有许多李姓人家自称是李德裕的后代,两旁的四位是宋朝的李纲、李光、赵鼎、胡栓。

大家来看这副对联“唐嗟未造,宋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诸海外;道契前贤,教兴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此楼中”这两副对联概括了五公只知有国不知有身,凭百折不挠的精神,五公的民族气节,千百年来对海南人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海南人民广为传颂。

在海南第一楼的左边是学圃堂和五公精舍,右边是苏公祠。说道苏公祠自然就是为纪念苏东坡而建的。据说是先有苏公祠,重建后才有五公祠的。大家来看看在苏公祠前这一石碑,这可是国家一级文物,为宋徽宗赵诘手书《神宵玉清万寿宫诏》碑,赵诘自创的瘦金体书法刚劲清秀,由此可窥一斑。

大家来这边,这里就是琼园了,看到那个浮粟泉了吗?传说,苏东坡被贬至此地时,指地凿泉。发现了“浮粟泉”,因为泉涌如浮粟,甘爽纯净而得名。

好了,朋友们,现在我们有半个小时的时间让你们自己去更加亲密的接触五公祠,半小时后我们在大门口集合,请记住我们的车牌号码:琼A*****

推荐第4篇:支持家乡修复公祠捐款

支持家乡重修宗祠捐款倡议书

尊敬的先生(女士):

浓春时节,万物春华,首先,谨让我们代表全村父老乡亲向您致以最诚挚的问候,祝您工作顺利,事业顺心,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我们东田村有着悠久的建村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邦用公”先祖开村以来,世代先祖开山辟岭,植树造田,繁衍生息,时至今日,已经发展到了400余户,1700多人。无论是在家勤劳创业,还是在外工作经商,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代表人物,正所谓地灵人杰,百业兴旺。“东田村”成为了南乡名村,“东田人”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世世代代东田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勤劳进取、互帮互助”的结果,这是一种精神,我们自豪地称之为“东田精神”。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东田人”。

乘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在“东田精神”的鼓舞下,重修家乡宗祠这一传承东田村悠久历史文化的任务,至今尚未完成。“陈氏”隶属颖川郡,派衍流长,我村先辈在道光21年间,靠60余户人的微薄力量,筹集巨资,历时三年修建了现有的陈氏宗祠。在当时,可说是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堪称“三乡第一”。宗祠内的木雕建筑雕龙画凤,做工精细,凝聚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之精华。尤其是楼顶的“二龙戏珠”,如真龙下凡,堪称一绝,乃“镇祠之宝”,列为全村珍贵文物予以重点保护。“陈氏宗祠神位牌”更是大气威严,富有灵性,只可惜毁于*期间,荡然无存。如今,家乡父老乡亲要求修复“陈氏宗祠神位牌”的愿望十分强烈,同时还将规划对“娘娘堂”、“新书堂”、“仙姑岩”等历史遗址予以恢复重建,

供乡亲们拜祭请愿和游客旅游观光。要完成上述几项工程,初步概算,需投入资金百万元以上。由于村里没有集体收入,唯有依靠广大东田儿女以及关心东田村建设的社会人士慷慨解囊,共建共享。

为此,东田村委会代表全村父老乡亲向大家发出倡议: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乡情,无论是外出工作生活,还是在家置业创业,地不分南北,钱不论多少,一点一滴都是爱,一分一厘都是力,积极投身到“回报家乡、建设家乡”行动中来。支持家乡建设,功德千秋,世代恩惠。

如蒙您的慷慨支持,家乡人万分感谢,并郑重承诺:本次修复宗祠等工程将从群众中推选值得信任的代表全仅负责,所有捐资都将建帐造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及时公示。同时我们拟在公祠醒目位置设立“支持家乡宗祠建设功德碑”,所有捐资在200元以上者均刻碑入壁铭记。

有志的东田儿女们,巍然青翠的东田后龙山永远是我们的事业靠山,四季长流的公祠井水永远是我们的生命甘泉,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永远是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愿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共同努力,祝福家乡:山更灵,水更清,事更顺,人更杰!

顺致

敬礼!

东田村村民委员会

二0一二年三月 附:

1、捐资联系人:柏林 天佑 联系电话:13874781457

2、捐款帐号:

3、资金管理人:井明常保石付

推荐第5篇:盐城的古建筑——陆公祠

古建筑保护与测绘之家乡的古建筑

陆公祠

建筑1004 04号 叶奕

2012.10.21

盐城的古建筑——陆公祠

建筑1004 04 号 叶奕

盐城,位于江淮平原东部,东临黄海,南与南通、泰州毗邻,西与扬州、淮安接壤,北与连云港相邻。盐城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秦汉时期\"煮盐兴利,穿渠通运\"。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因盐置县,故名\"盐渎\"。东晋义熙七年(411年)改称\"盐\"。总面积14983平方公里,人口近800万,是江苏省面积最大、人口第二的省辖市。

盐城自古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晏殊、吕夷简三位宰相都曾在盐城做过盐官。著名的外交家乔冠华为我市建湖县人,著名的政治理论家胡乔木是我市盐都县人,此二人被誉为盐城的\"二乔\"。盐城又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我市重建军部,盐城成为当时的华中抗日指挥中心,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此工作、战斗过,因而至今仍流传着\"西有延安、东有盐城\"之说。

陆公祠坐落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儒学街。陆秀夫(1236—1279)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汉族,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著名民族英雄。盐城是南宋末年著名丞相陆秀夫的故乡,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英雄,后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在今儒学街西侧建造了\"陆公祠\"。

初建时为三进两厢和一坊一亭。一进为门厅,二进为仰止堂,三进为正祠堂。二进与三进之间,两侧有对称的东西厢房。大门外建有中流砥柱坊,门厅内有表忠亭。嘉靖十七年(1538年),正祠堂后又增建浩然堂。祠堂内的陈设,有陆秀夫塑像、画像和名人题写的匾额、挂联、诗词、碑刻、祭器等。几经战争摧残和长期失修,陆公祠房屋破败,陈设先后遭毁散失。仅有祠内墙上保存一块石碑,刻着明天启年间苏茂相题诗“浮海南奔拥六飞,孤臣血泪洒朝衣。石衔精卫心犹壮,鼎抱龙髯愿不违。粤屿草荒枢密冢,厓门花满侍郎矾。可怜旧国还祠庙,正笏忠魂归未归”。

据《盐城县志》(清光绪二十一年)记载,始建于明朝初年的陆公祠原来占地面积很大,东至儒学街,西至解放中路,南至陆公祠巷,北至粥厂巷。由于历史原因,当年重建的陆公祠北侧、东侧地段陆续被占用,祠堂空间颇为局促。

抗战期间,陆公祠一度被毁。建国后在原址按原貌重建,“*”期间,曾被占为职工宿舍,遭严重破坏。

1984年盐城市人民政府拨款重新修复,仍为三进两厢。门厅上由书法家武中奇题写“陆公祠”。踏进门厅,迎面便是“宋丞相陆公祠”碑,上悬匾额“碧海丹心”。第二进仰止堂前天井东西墙壁上各有名人碑刻,厅堂中有陆公遗像。上悬匾额“南海留芳”,两侧对联:社稷已墟尚有怀中六尺,君臣不死直从海底千秋。“海岳忠贞”则出自张爱萍之手。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家知道,我国的屋顶设计风格多种多样,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而仰止堂是单檐歇山顶式。

“社稷已墟尚有怀中六尺,君臣不死直从海底千秋”。陆秀夫在盐城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位置,他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忠贞刚烈之举,700多年来一直深深震撼着家乡人民。

2008年,市政府决定重修陆公祠,并将其列入年度城建重点工程,以彰显城市瑰宝,传承历史文脉。2008年的修复扩建方案特地请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设计,向东扩至儒学街,建设三进二堂,同时建设两座二层长楼,为文物古旧交流市场和古色古香的茶社雅聚之所,均为仿明清风格建筑,与现有祠堂建筑保持一致。扩建后的新陆公祠在2009年春节前,即陆秀夫以身殉国730年之际建成迎接游人。“与上次重修不同的是,这一次不仅扩大了陆公祠规模,更丰富了展陈资料,综合运用现代科技、雕塑雕像、文史资料等全方位展现民族英雄陆秀夫光辉的一生。”市文化局文物处处长井永禧介绍,此次重修扩建恢复了“中流砥柱”坊,新建三进厅堂、“光前裕后”照壁及负帝蹈海雕塑等,增辟文化市场一条街。祠内展陈侧重陆秀夫对“国”精忠炽热、爱“家”深情执着的事迹,生动地反映其可敬可亲之形象。

未进入陆公祠,人们便可见一高大巍峨的“中流砥柱”牌坊。进入祠内依次参观门厅、景忠堂、东西厢房、正祠堂、浩然堂、仰止堂,每一处布展都显现出这位民族英雄的风骨。新建的“忠魂归大海”、“陆秀夫在盐城”两座浮雕、陆秀夫青铜塑像以及寺庙苦读蜡像和一幅幅图版、连环画、石刻诗碑等生动反映了陆秀夫勤奋好学、立志报国、为国捐躯的一生。

西厢房内,一尊“寺庙苦读”蜡像栩栩如生,陆秀夫正手持书卷潜心钻研。陆氏后人、盐城陆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陆坚讲起这样一个流传数百年的小故事:陆秀夫6岁时拜师习文,老师问他读书何用,陆秀夫当即回答“读书写字,明白道理,为国为民。”这确实是陆秀夫一生的追求和写照。

步入仰止堂,“崖山海战”声光模拟场景,立体式再现了陆秀夫负帝蹈海那悲壮的一幕。此决战宋元双方共投入30多万军队,1600多艘战船,1000多艘民船,历时23天。战争以陆秀夫负帝蹈海、南宋王朝覆灭而告终。

陆公祠重修扩建工程十分注重放大其文化传承功能,丰富的文化活动将进一步充实陆公祠的内涵。与重修前相比,现在的陆公祠已不仅仅是一处古建筑、古祠堂,更是一处缅怀先贤、教育后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场所。陆公祠建筑群整体风貌钩沉南宋符号,体现明清特色,给繁华的城市增添了无限古韵。配套建设的文化一条街更增添了这里的生机与活力,使其成为传承盐城文化、打造盐城形象的载体。

推荐第6篇:盐城的古建筑——陆公祠

古建筑保护与测绘之家乡的古建筑

陆公祠

建筑1004 04号 叶奕

2012.10.21

盐城的古建筑——陆公祠

建筑1004 04 号 叶奕

盐城,位于江淮平原东部,东临黄海,南与南通、泰州毗邻,西与扬州、淮安接壤,北与连云港相邻。盐城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秦汉时期\"煮盐兴利,穿渠通运\"。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因盐置县,故名\"盐渎\"。东晋义熙七年(411年)改称\"盐\"。总面积14983平方公里,人口近800万,是江苏省面积最大、人口第二的省辖市。

盐城自古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晏殊、吕夷简三位宰相都曾在盐城做过盐官。著名的外交家乔冠华为我市建湖县人,著名的政治理论家胡乔木是我市盐都县人,此二人被誉为盐城的\"二乔\"。盐城又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我市重建军部,盐城成为当时的华中抗日指挥中心,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此工作、战斗过,因而至今仍流传着\"西有延安、东有盐城\"之说。

陆公祠坐落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儒学街。陆秀夫(1236—1279)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汉族,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著名民族英雄。盐城是南宋末年著名丞相陆秀夫的故乡,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英雄,后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在今儒学街西侧建造了\"陆公祠\"。

初建时为三进两厢和一坊一亭。一进为门厅,二进为仰止堂,三进为正祠堂。二进与三进之间,两侧有对称的东西厢房。大门外建有中流砥柱坊,门厅内有表忠亭。嘉靖十七年(1538年),正祠堂后又增建浩然堂。祠堂内的陈设,有陆秀夫塑像、画像和名人题写的匾额、挂联、诗词、碑刻、祭器等。几经战争摧残和长期失修,陆公祠房屋破败,陈设先后遭毁散失。仅有祠内墙上保存一块石碑,刻着明天启年间苏茂相题诗“浮海南奔拥六飞,孤臣血泪洒朝衣。石衔精卫心犹壮,鼎抱龙髯愿不违。粤屿草荒枢密冢,厓门花满侍郎矾。可怜旧国还祠庙,正笏忠魂归未归”。

据《盐城县志》(清光绪二十一年)记载,始建于明朝初年的陆公祠原来占地面积很大,东至儒学街,西至解放中路,南至陆公祠巷,北至粥厂巷。由于历史原因,当年重建的陆公祠北侧、东侧地段陆续被占用,祠堂空间颇为局促。

抗战期间,陆公祠一度被毁。建国后在原址按原貌重建,“*”期间,曾被占为职工宿舍,遭严重破坏。

1984年盐城市人民政府拨款重新修复,仍为三进两厢。门厅上由书法家武中奇题写“陆公祠”。踏进门厅,迎面便是“宋丞相陆公祠”碑,上悬匾额“碧海丹心”。第二进仰止堂前天井东西墙壁上各有名人碑刻,厅堂中有陆公遗像。上悬匾额“南海留芳”,两侧对联:社稷已墟尚有怀中六尺,君臣不死直从海底千秋。“海岳忠贞”则出自张爱萍之手。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家知道,我国的屋顶设计风格多种多样,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而仰止堂是单檐歇山顶式。

“社稷已墟尚有怀中六尺,君臣不死直从海底千秋”。陆秀夫在盐城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位置,他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忠贞刚烈之举,700多年来一直深深震撼着家乡人民。

2008年,市政府决定重修陆公祠,并将其列入年度城建重点工程,以彰显城市瑰宝,传承历史文脉。2008年的修复扩建方案特地请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设计,向东扩至儒学街,建设三进二堂,同时建设两座二层长楼,为文物古旧交流市场和古色古香的茶社雅聚之所,均为仿明清风格建筑,与现有祠堂建筑保持一致。扩建后的新陆公祠在2009年春节前,即陆秀夫以身殉国730年之际建成迎接游人。“与上次重修不同的是,这一次不仅扩大了陆公祠规模,更丰富了展陈资料,综合运用现代科技、雕塑雕像、文史资料等全方位展现民族英雄陆秀夫光辉的一生。”市文化局文物处处长井永禧介绍,此次重修扩建恢复了“中流砥柱”坊,新建三进厅堂、“光前裕后”照壁及负帝蹈海雕塑等,增辟文化市场一条街。祠内展陈侧重陆秀夫对“国”精忠炽热、爱“家”深情执着的事迹,生动地反映其可敬可亲之形象。

未进入陆公祠,人们便可见一高大巍峨的“中流砥柱”牌坊。进入祠内依次参观门厅、景忠堂、东西厢房、正祠堂、浩然堂、仰止堂,每一处布展都显现出这位民族英雄的风骨。新建的“忠魂归大海”、“陆秀夫在盐城”两座浮雕、陆秀夫青铜塑像以及寺庙苦读蜡像和一幅幅图版、连环画、石刻诗碑等生动反映了陆秀夫勤奋好学、立志报国、为国捐躯的一生。

西厢房内,一尊“寺庙苦读”蜡像栩栩如生,陆秀夫正手持书卷潜心钻研。陆氏后人、盐城陆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陆坚讲起这样一个流传数百年的小故事:陆秀夫6岁时拜师习文,老师问他读书何用,陆秀夫当即回答“读书写字,明白道理,为国为民。”这确实是陆秀夫一生的追求和写照。

步入仰止堂,“崖山海战”声光模拟场景,立体式再现了陆秀夫负帝蹈海那悲壮的一幕。此决战宋元双方共投入30多万军队,1600多艘战船,1000多艘民船,历时23天。战争以陆秀夫负帝蹈海、南宋王朝覆灭而告终。

陆公祠重修扩建工程十分注重放大其文化传承功能,丰富的文化活动将进一步充实陆公祠的内涵。与重修前相比,现在的陆公祠已不仅仅是一处古建筑、古祠堂,更是一处缅怀先贤、教育后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场所。陆公祠建筑群整体风貌钩沉南宋符号,体现明清特色,给繁华的城市增添了无限古韵。配套建设的文化一条街更增添了这里的生机与活力,使其成为传承盐城文化、打造盐城形象的载体。

推荐第7篇:桃山吴公祠的由来

桃山吴公祠的由来

谢若秋

揭阳历史文化古村炮台镇桃山村中,有一座名为“吴公祠”的祠堂,该祠堂位于桃山村谢氏家庙西侧原桃山铺中,坐东北朝西南,地名为“黄蜂采花”,为三开间二进一天井的“下山虎”格局院落,面积约240平方米。它不是普通祠堂,而是一座清代乾隆元年(1736)揭阳炮台桃山和玉滘翔龙谢氏为感谢潮阳知县吴廷翰判还谢氏入揭始祖谢翱等祖墓而建造的生祠。

生祠是中国古代为纪念官员功德而在其生前为其建立的祠堂,立祠后依时祭祀,以表示感戴和钦敬之意。生祠中供奉的祠主去世之后,就不可以再称为生祠,而要当作普通祠堂对待。我国古代宗法社会,倡导“慎终追远”的祖先崇拜文化,祭拜他人的祖先是悖礼的。所以,《论语》中孔子强调:“非其鬼而祭之,谄也。”《礼记·曲礼》亦载:“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淫祀”即非分、过分之祭祀,这是不合礼法的。因此,封建时代常常以“赐额”、“封号”的方法来塑造正统神祇。立生祠并非祭祀自己的祖先,而是为健在的恩人而立,明显具有“崇德报功”的文化功能,除此之外还有祝愿祠主健康长寿之意,符合儒家文化和民间祈福诉求,能够在伦理的层面上影响人们——对官吏而言可以励志立德政当良吏,对百姓则可以倡导感恩报德等文化。所以,立生祠虽然是地方士民自为,仍然属于封建时代国家所倡导的儒家信仰体系。

据载,谢氏入揭始祖为宋末元初爱国诗人谢翱,今炮台桃山和玉滘翔龙等地谢氏均为其裔孙。谢翱为福建长溪人,后徙居浦城,家境殷实。宋代末年,元兵南下,赵宋危殆,谢翱倾尽家资,率乡兵数百人勤王。宋祥兴元年(1278)初,谢翱以右丞相文天祥督府谘议参军由闽入粤组建行府分司,随行的妻子毌氏不久在潮阳海门船上产下一子,取名怀壶,母子遂居住潮阳海门白土村,谢翱则随同宋军继续抗元,转战粤东等地,是年海丰五坡岭兵败后潜回潮阳家中。为逃避元兵追缉,祥兴二年(1279)初,谢翱将妻儿留置潮阳海门,渡海回闽之浦城,宋朝灭亡后又远游浙东,以文会友,继续联络志士,结社以图复宋。其诗文作品多寄寓对宋室沦亡的悲痛,桀骜有奇气。元代贞元元年(1295)谢翱卒于杭州,葬于桐庐富春江畔,其墓碑题曰“粤谢翱墓”。元代至顺年间(1330-1332),其孙谢东山、谢西河由潮阳白土村先后迁至揭阳榕城和揭东玉滘尖山,创谢氏翔龙系,元末谢东山之子宗文创谢氏桃山系。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谢翱在粤裔孙从杭州移遗至潮阳隆井都九曲水“白马翻肚”其夫人毌氏、子怀壶、孙西河墓地(古时当地人称“谢厝坟”),并倡定每年9月18日为扫墓日。据光绪十七年《续修谢氏族谱序》载,谢翱裔孙多居揭邑,“去墓所百有五十里,山海阻隔,潮阳县远,屡经变乱,拜扫日疏,致遭来姚姓叠葬而有乾隆元年之控也。”清雍正十三年(1735),桃山人谢学圣(字复守,号乃愿,谢翱第十五世裔孙,康熙五十九年庚子科举人,曾仕山西交城县知县)于交城县任满返回梓里后,闻悉位于潮阳海门西北九曲水的揭阳谢氏祖墓被当地古埕姚姓僭占,遂偕同桃山、玉滘翔龙谢氏族老乡贤前往潮阳县呈控,要求判还祖茔。时任潮阳县知县吴廷翰(名骏,《潮阳县志》载其为河南人)亲诣勘究,秉公执法,判还谢氏三代祖墓,并发布告,着令“乱垒葬于谢翱公墓周围者迁开,重修谢翱墓”。是年谢氏祖墓重修,吴知县感崇谢翱文章和忠义著于世,亲为其墓书“宋处士讳翱乐耕谢公墓道”神道碑,谢氏祖墓为之焕然一新。此事民国元老刘成禺《世载堂杂记》亦有载:“清乾隆元年,翱墓碑字为潮阳姚氏窜易,翱十五代孙学圣等讼之官,得直,县令吴廷翰为立神道碑。”今揭阳玉滘厦乡《谢氏永思堂纪事录》载有《九曲水翱公(乐耕)墓官讼文书》。为报答吴知县明正之举,桃山及翔龙谢氏族老乡贤谢出类(字泰就,号简亭,玉滘翔龙人,雍正庚戌进士,谢翱十四世孙)、谢学圣、谢琦岗(翔龙人,监生,谢翱十五世孙)等倡议于桃山村为吴廷翰知县建造生祠以报其德。清乾隆元年(1736)生祠竣工,即今之“吴公祠”。据说,祠堂二进正座原来立长生牌一道,正面绿色金字书“潮阳县正堂吴廷翰之禄位”。祠堂大门悬挂书匾“潮阳县正堂”及“吴”字大红灯笼,大门贴“百代衣冠济美,万年俎豆常香”对联。古时桃山、翔龙谢族四时祭拜,持之有恒,玉滘翔龙谢氏祭祖时,须用高灯彩旗,钦锣吹手前往桃山村吴公祠延请吴县令长生牌位至玉滘谢氏永思堂中厅祭拜,祭拜吴公时须请进士谢出类伴祭,以尽主宾之礼。今玉滘厦乡谢氏《永思堂纪事》之“祭祖仪式”所附录“祭潮阳知县吴公廷翰祝文”犹存。

明清两朝以来,谢氏立吴公祠和敬重石氏祖婆的感恩戴德故事成为揭阳地区广为传颂的美谈佳话。新中国成立后,因历史原因,吴公祠被列为“四旧”之属,吴知县牌位等标志性设施遭毁,但主体建筑保全完整,祠堂长期被用作炮台镇供销合作社门市,今已闲置。吴公祠为空港经济区(原揭东县)文物普查登记单位。

推荐第8篇:参观林文忠公祠有感

参观林文忠公祠有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名言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就背下来了,因为这是当时班里墙壁挂的中名人名言的一句。其中的意思我不大理解,但我知道林则徐是名人。到了初高中,历史书中讲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迹,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上大学了,在近现代史纲要这本书中又接触到林则徐这个名字,更有幸的是我还参观了林则徐纪念馆。

阳春三月,微风徐徐的午后,我们法学四班一行参观了林则徐纪念馆——走进历史,感受伟人。

出生于一七八五年八月三十日的林则徐,小时候家境十分贫苦,常常吃不饱、穿不暖。但是林则徐并没有被逆境所打倒。他从小便勤奋好学,往往因学习而废寝忘餐。长大後,他不负众望,考中了进士,同时,亦开始了他的为官生涯。他在任期间,认真地打击奸商、救济灾荒、清理积案,做了许多有利於人民的事情,令百姓对他赞不绝口。

在道光年间,大量鸦片开始输入我国,许多人都沾染了吸食鸦片这种恶习。鸦片已严重地威胁著清政府的统治地位。於是,道光皇帝不得不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派他前往广东禁烟。

林则徐凭著一颗爱国之心,一到广东便顶风逆浪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从外国鸦片贩子手中收取了二百多万斤的鸦片,并在虎门滩上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为中国人民立下了不可磨灭的

功勋。

但是,英国的资产阶级为了保护可耻的鸦片贸易,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便公然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林则徐眼见英国发动武装入侵,非但没有退缩,反而坚持抵抗,并多次击退敌人的武装挑衅。但是,由于北方的防备不足够,让敌人有机可乘,很快北京便受到英军的威胁,而一些反对禁烟的投降派官僚亦乘时而起,纷纷捏造事实,陷害林则徐。当时的道光皇帝听信了奸臣的谗言,把有功之臣林则徐撤职查办,并流放到遥远的边疆。我为林则徐这种悲惨的结局感到无限的同情和悲哀,也为这班奸臣的所作所为感到万分可耻,更为这样一位皇帝感到无比的气愤和可悲。

林则徐是个好官。他一生坎坷不平,为官30余年,历经14省,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两广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以国家利益为重,以民瘼为重。他认为“民为邦本”,应重民、爱民、恤民。在他受贬发往伊犁的途中,仍忧国忧民,不为个人的坎坷而牢骚。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他挥笔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千古名句,这既是他爱国情怀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1823年夏秋之际江苏大雨成灾,松江饥民聚众告灾,汹汹将变,任按察使的林则徐坚决反对调兵镇压,而是亲赴松江安定灾民;1827年6月陕西略阳一带发生水灾,作为按察使布政使的他亲赴灾区察看,安置受灾百姓;1830年至1831

年,他先后任湖北、河南、江宁布政使,锐意整顿财政,兴修水利,救灾办赈,“一时贤名满天下”。为了治理黄河,他曾顶着寒风,步行几百里,对治河设施进行检查,还对治河地势、水流情况进行考察,并与百姓一起参加修筑河堤;1832年,他调任江苏巡抚,从这一年起,他对农业、漕运、水利、救灾、吏治各方面都作出过成绩,尤其是提倡农耕技术,推广新农具,百姓拥他为“林青天”。在新疆三年,他奉派勘办开垦事宜,踏疆往来两万里,开垦屯田三万七千余顷。他还因地制宜、兴修推广了可长期使用、效果良好的地下水利工程,即“坎儿井”,新疆人为此把“坎儿井”亲切地称为“林公井”,把水渠称为“林公渠”,以表示对林则徐造福边疆的深切感激与怀念。由此可见,后人评价他:“崇实行而不事虚名,秉公衷而不持偏见”,“所莅治绩皆卓越”并不过分。

我还很喜欢“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句话。在参观林则徐纪念馆中,我深深感受到到 林则徐在读书时代的勤奋好学,我了解到他身为父母官时,如何的清廉、刚正不阿,时刻想著为老百姓服务;我了解到历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以及“鸦片战争”这其中许多的详细情形;我了解到为人民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的林则徐的悲惨结局……,这一切一切,都比课本上以及课堂上老师所提及的更深入。

参观完林则徐纪念馆后,我对林则徐的认识已不再只停留在他是一位负责禁烟的钦差大臣上。他的勇气和智慧令我佩服不已,他勇于与恶

势力斗争和誓死效忠祖国的精神,更令我对他产生了万分的崇拜。

林则徐千里迢迢由北京来到广东,身体力行大搞禁烟工作,这其中遇到过不少困难,但是林则徐并没有被困难吓跑,反而积极地面对困难,想办法解决困难,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平时,我在学习上、日常生活上也遇到过不少的困难,而对於处理困难的方法,我和林则徐简直有天壤之别。面对困难,我往往采取逃避的态度,我不敢向困难挑战,只是一味退缩,结果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看来,我应该好好地向林则徐学习。

林则徐面对英国的入侵,坚持抵抗,与敌人进行强烈的抗战,不愧是一个爱国爱民的民族英雄。

一个国家要繁荣富强起来,不仅要有一个为国民认真办事的政府,而且要有一群像林则徐这样忠心报国的官员。有好的政府,有好的官员,有好的人民,一个国家还愁强不起来吗?

傍晚时分,我们离开了林文忠公祠;斜晖脉脉水悠悠,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巨变„„

推荐第9篇:井公祠竣工庆典晚会主持词

黄氏井公大宗祠竣工庆典文艺晚会主持词

A、尊敬的各领导、各位来宾:

B、尊敬的井公后裔、黄氏宗亲代表:

合:大家好!

A、2013年即将过去,2014年马上到来,在这里我们代表南丰县黄氏后裔文史研究会向全体来宾拜个早年!

B、祝大家新年快乐、吉祥如意、合家安康!

A、今天我们欢聚一堂,伴随着喜洋洋乐曲的旋律欢庆黄氏井公大宗祠主体工程园满竣工!

B、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刻,因为它结束了几十年来井公后裔没有自己先祖祠堂的过去,为宏扬祖德谱写了新的篇章;

A、南丰将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黄氏井公大宗祠将以它雄伟辉的身姿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人文魅力使桔都添彩,为黄门增辉;

B、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感谢省、市、县各级领导和组织的支持和关心,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营造了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得以更加发扬光大;

A、是国富民强的丰硕成果,创造了建祠的物质保证,得以百废俱兴;

B、我们也要感谢县内外黄氏宗亲和井公后裔,祠堂的一梁一柱、一砖一瓦都是你们慷慨解囊捐资而来,凝聚了你们尊

祖敬宗的拳拳赤子之心;

A、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井公后裔江西崇义县章源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泽兰先生、总经理黄世春先生父子俩先后为重建黄氏井公大宗祠捐款180万元;

B、我们还要特别感谢井公后裔福建省福鼎市融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德美先生在承建井公大宗祠的全过程中克服资金困难,任劳任怨为井公大宗祠的顺利竣工尽心尽力!

A、他们是我们黄氏后裔、井公后裔的楷模,是黄氏井公大宗祠建设的顶梁柱;

B、让我们向泽兰宗长父子、德美宗长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所有为黄氏井公大宗祠捐款助力宗亲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合:泽惠千秋,孝感天地!

A、南丰黄氏后裔文史研究会自2003年8月23日成立十年来,历经四届人事变化,得到不断的充实、发展和壮大,成为南丰黄氏事业的开拓者、领头雁;

B、感谢南丰县黄氏后裔文史研究会的全体宗贤:

A、是你们发扬“敬祖、奉献、睦宗、务实”的会风,率先垂范精心组织、领导县内外黄氏宗亲同心协力研究黄姓文化、联络江夏后昆、继承先辈风范、光大祖德家声;

B、是你们为“三修”大业竞竞业业勤奋努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非凡的成就;

A、十年来,黄研会的全体宗贤,默默无闻地的奉献精神可钦可佩!

合:我们祝愿南丰县黄氏后裔文史研究会不负众望、再接再厉,为黄氏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A、万支来江夏,一脉发峭山;

B、“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足离此境非吾境,

身在他乡即故乡,朝暮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

A、这是黄氏先祖福建省邵武峭山公后裔的遣子诗,也是黄

氏后裔的认祖诗;

B、千百年来我们尊循祖训开拓进取,自强不息;

A、下面请欣赏男女声小合唱:《黄氏祖训歌》黄峭山词、

广州军区文化部部长叶长安作曲,演唱者:黄良俊、王德逊、黄婕、黄菊英、黄爱金、黄金花;

B、“命世奇才,山斗重望;忠贯烈日,威飞秋霜”

A、这是北宋皇帝对先祖井公所赐铁简的赞词,黄井公是峭

山公第二十子,从福建省邵武市迁徙江西南丰傅坊双井头开基立业;

B、少年总角即显奇才,宦海扬帆功高盖世,官至朝烈大夫、

刑部尚书;

A、千百年来黄井的后裔枝繁叶茂,瓜瓞绵延,分布全国各

地及海内外;

B、黄井的英名已载入南丰名人史册,县城名人文化长廊有黄井的浮雕像,县城通向火车站的大道也被命名为“黄井大道”,黄井的名声将更加响誉海内外、走向全世界!

A、“书罢吟哦记此篇,我今归隐乐悠然,椿萱堂上难追慕,桂萼阶前竞秀妍 霜鬓尚沾金阙泽 紫衣犹惹御炉烟 苍天不负男儿志 辅佐江山亿万年”

B、这是黄井公古稀之年的诗作堪称千秋绝唱;

A、下面请欣赏女声独唱《辅佐江山亿万年》,黄井公词、黄新韵曲,演唱者:黄婕;

B、一千多年来多少黄井公后裔从南丰远播四方,他们教化有方、英才辈出,业绩辉煌;

A、他们孝祖敬宗、和睦家庭、善友邻邦;

B、他们勤奋实干,勇于开拓、创新开放;

A、《双井名宗》是南丰县黄氏后裔文史研究会的博客网页,建网七年来成为及时宣传南丰县黄氏事业进展的重要平台成为县内外黄氏宗亲联系的重要纽带;

B、下面请欣赏男声独唱:《双井名宗永世流芳》,黄良桢作词、黄冠群谱曲,演唱者:王德逊;

合:各位来宾、各位宗亲:2013蛇年即将过去,2014马年就要到来;

A、新的一年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黄氏家族是全国各姓氏大家庭的一员,是华夏大地的炎黄子孙,我们要与全国人

民团结一致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忠于职守、奋发图强;

B、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万马奔腾、高歌猛进!

A、下面请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演奏者:刘植亮;

B、江西是个好地方,南丰蜜桔美名扬;

A、南丰,山青水秀环境优美;南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B、“休闲南丰、福地南丰”,赣东南又一个中心城市已经呈显;

A、今年九月十三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偕夫人回祖籍地安徽省绩溪县龙川村观瞻了胡氏宗祠并前往祖坟祭祖;

B、在此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敬祖睦宗、寻根问祖的孝道文化过去是、现在依然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得以永续发展的根基,是要我们代代传承的优良传统!

A、今天来的嘉宾很多都是外地的宗亲,你们在各地立家创业但仍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地,时刻思念着自己的故乡;

B、南丰就是你们的根!黄氏井公大宗祠就是你们的家!南丰的宗亲热情欢迎你们来寻根问祖,欢迎你们来家里拉拉家长里短;

A、血浓于水,叶落归根,远方的游子:请你们常回家看看,

拥抱家乡的山山水水,与家乡的父老乡亲欢聚一堂!

B、下面请欣赏:男女声对唱:《常回家看看》,表演者:陈亮、张蔚;

(互动节目)

A、下面请外地宗亲代表上台即兴表演,共度美好时光!

B、首先请***上台表演,大家欢迎!

……………………

A、今天的文艺演出虽然简单朴素但整个演出真情荡漾;

B、在即将分别之际,我们依依不舍,难分难离;

A、“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敬祖睦宗之心将我们紧紧相连;

B、“名播千秋传铁简,宗祧万代续新亲”,开拓进取之志,催我们共同奋发:

A、今天的庆典晚会到此结束,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合:新年快乐,万事顺意!合家安康,马到成功! 谢谢大家!

推荐第10篇:少九卢公祠记事1

少九卢公祠记事

一、少九祖祠重建碑记序

回溯族谱系我穆公卢渊字少九乃始祖志和长子。自大宗咸淳九年岁次癸酉

(公元一二七二年)由南雄珠玑巷来定居神山,至今七百多年,历代繁衍,子孙昌盛。本词初建在神山村北向,然始建年代未考,嗣后重修于光绪二十七年岁次辛丑年(一九0一年),工艺精良,四方称誉。因故于己亥年(一九五九年)颓然无存,诚可惜也爱!由旅港裔孙及族中宗长老感戴祖德,热心倡议、怀情重建祖祠,乐喜募捐,世居裔孙亦皆鼎力赞助捐资,得众擎亦举,集腋成裘,遂但成建委会所有委员着力,更赖众裔孙肯堂肯构,俾得祠宇焕然重新,以祭祀宗先。族人乐业安居,为头光前裕后,长发其祥,枝繁叶沃億万斯年!待历后知其创之艰辛,则世代修其乐,故刻碑畄纪考也,足以为序。

祖祠委员会

一九八五年岁次乙丑冬月吉日谨立

二、祖祠重建委员会组成:

港旅发起人:昌庆、永晓、永瑞、思裕、玉渠、永涛 筹委:昌庆、永晓、永瑞、玉渠

委员:永炽、永煜、济南、济辉、子强、国津、永杨、见英、肖英、妙英、莲开、月有

玉常、振华、永强、宜欣、永发、思络、瑞麟、永北、永彬、永国、永林、永宽、玉伟、玉欧、玉锦、思雄、叙梧、延珠、思灶、昌兆、满根、昌英、永焰、思全、永全、永涛(大珠村)、思焯(元洞)、沛潮(罗洞)、启祯、广平(龙湾)、永泮(凤岭)、金灼(栢圹)、锦全

三、捐款芳名录

(港币) 六千元:永瑞;

五千元:昌庆、玉渠、玉棠夫人、肖英、思松;

三千元:永晓、国津、见英、妙英;

二千元:剑星、莲开;

一千五百元:月有;

一千元:子强、宜声、玉葵、玉祥、昌英、永煜、思达、

松好、济南、济辉、永炽、永春、永栋、翠娥、永板、炳杨、炳荣、炳华、炳安、佩欣;

五百元:永杨、思添、爱好、永全、海山、永瑞夫人、

永川、燕珊、永才、舒豪、惠民、锦荣、瑞华;

三百元:灵山;

二百元:昌铭、妙玲、惠琼、桂卿、永洪、永强、泳山、

志翔、志鹏、映璇、玉钦

一百元:(栢塘房)耀泉、金钿、演麟 (人民币)四百元:永涛;

三百四十元:永联; 二佰七拾元:玉伟;

二百元:思雄、永焰、永佳;

2 9 页 第 9 页 共

第11篇:井公祠竣工庆典晚会主持词

黄氏井公大宗祠竣工庆典文艺晚会主持词

A、尊敬的各领导、各位来宾:

B、尊敬的井公后裔、黄氏宗亲代表:

合:大家好!

A、2013年即将过去,2014年马上到来,在这里我们代表南丰县黄氏后裔文史研究会向全体来宾拜个早年!

B、祝大家新年快乐、吉祥如意、合家安康!

A、今天我们欢聚一堂,伴随着喜洋洋乐曲的旋律欢庆黄氏井公大宗祠主体工程园满竣工!

B、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刻,因为它结束了几十年来井公后裔没有自己先祖祠堂的过去,为宏扬祖德谱写了新的篇章;

A、南丰将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黄氏井公大宗祠将以它雄伟辉的身姿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人文魅力使桔都添彩,为黄门增辉;

B、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感谢省、市、县各级领导和组织的支持和关心,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营造了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得以更加发扬光大;

A、是国富民强的丰硕成果,创造了建祠的物质保证,得以百废俱兴;

B、我们也要感谢县内外黄氏宗亲和井公后裔,祠堂的一梁一柱、一砖一瓦都是你们慷慨解囊捐资而来,凝聚了你们尊

祖敬宗的拳拳赤子之心;

A、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井公后裔江西崇义县章源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泽兰先生、总经理黄世春先生父子俩先后为重建黄氏井公大宗祠捐款180万元;

B、我们还要特别感谢井公后裔福建省福鼎市融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德美先生在承建井公大宗祠的全过程中克服资金困难,任劳任怨为井公大宗祠的顺利竣工尽心尽力!

A、他们是我们黄氏后裔、井公后裔的楷模,是黄氏井公大宗祠建设的顶梁柱;

B、让我们向泽兰宗长父子、德美宗长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所有为黄氏井公大宗祠捐款助力宗亲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合:泽惠千秋,孝感天地!

A、南丰黄氏后裔文史研究会自2003年8月23日成立十年来,历经四届人事变化,得到不断的充实、发展和壮大,成为南丰黄氏事业的开拓者、领头雁;

B、感谢南丰县黄氏后裔文史研究会的全体宗贤:

A、是你们发扬“敬祖、奉献、睦宗、务实”的会风,率先垂范精心组织、领导县内外黄氏宗亲同心协力研究黄姓文化、联络江夏后昆、继承先辈风范、光大祖德家声;

B、是你们为“三修”大业竞竞业业勤奋努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非凡的成就;

A、十年来,黄研会的全体宗贤,默默无闻地的奉献精神可钦可佩!

合:我们祝愿南丰县黄氏后裔文史研究会不负众望、再接再厉,为黄氏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A、万支来江夏,一脉发峭山;

B、“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足离此境非吾境,

身在他乡即故乡,朝暮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

A、这是黄氏先祖福建省邵武峭山公后裔的遣子诗,也是黄

氏后裔的认祖诗;

B、千百年来我们尊循祖训开拓进取,自强不息;

A、下面请欣赏男女声小合唱:《黄氏祖训歌》黄峭山词、

广州军区文化部部长叶长安作曲,演唱者:黄良俊、王德逊、黄婕、黄菊英、黄爱金、黄金花;

B、“命世奇才,山斗重望;忠贯烈日,威飞秋霜”

A、这是北宋皇帝对先祖井公所赐铁简的赞词,黄井公是峭

山公第二十子,从福建省邵武市迁徙江西南丰傅坊双井头开基立业;

B、少年总角即显奇才,宦海扬帆功高盖世,官至朝烈大夫、

刑部尚书;

A、千百年来黄井的后裔枝繁叶茂,瓜瓞绵延,分布全国各

地及海内外;

B、黄井的英名已载入南丰名人史册,县城名人文化长廊有黄井的浮雕像,县城通向火车站的大道也被命名为“黄井大道”,黄井的名声将更加响誉海内外、走向全世界!

A、“书罢吟哦记此篇,我今归隐乐悠然,椿萱堂上难追慕,桂萼阶前竞秀妍 霜鬓尚沾金阙泽 紫衣犹惹御炉烟 苍天不负男儿志 辅佐江山亿万年”

B、这是黄井公古稀之年的诗作堪称千秋绝唱;

A、下面请欣赏女声独唱《辅佐江山亿万年》,黄井公词、黄新韵曲,演唱者:黄婕;

B、一千多年来多少黄井公后裔从南丰远播四方,他们教化有方、英才辈出,业绩辉煌;

A、他们孝祖敬宗、和睦家庭、善友邻邦;

B、他们勤奋实干,勇于开拓、创新开放;

A、《双井名宗》是南丰县黄氏后裔文史研究会的博客网页,建网七年来成为及时宣传南丰县黄氏事业进展的重要平台成为县内外黄氏宗亲联系的重要纽带;

B、下面请欣赏男声独唱:《双井名宗永世流芳》,黄良桢作词、黄冠群谱曲,演唱者:王德逊;

合:各位来宾、各位宗亲:2013蛇年即将过去,2014马年就要到来;

A、新的一年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黄氏家族是全国各姓氏大家庭的一员,是华夏大地的炎黄子孙,我们要与全国人

民团结一致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忠于职守、奋发图强;

B、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万马奔腾、高歌猛进!

A、下面请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演奏者:刘植亮;

B、江西是个好地方,南丰蜜桔美名扬;

A、南丰,山青水秀环境优美;南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B、“休闲南丰、福地南丰”,赣东南又一个中心城市已经呈显;

A、今年九月十三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偕夫人回祖籍地安徽省绩溪县龙川村观瞻了胡氏宗祠并前往祖坟祭祖;

B、在此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敬祖睦宗、寻根问祖的孝道文化过去是、现在依然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得以永续发展的根基,是要我们代代传承的优良传统!

A、今天来的嘉宾很多都是外地的宗亲,你们在各地立家创业但仍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地,时刻思念着自己的故乡;

B、南丰就是你们的根!黄氏井公大宗祠就是你们的家!南丰的宗亲热情欢迎你们来寻根问祖,欢迎你们来家里拉拉家长里短;

A、血浓于水,叶落归根,远方的游子:请你们常回家看看,

拥抱家乡的山山水水,与家乡的父老乡亲欢聚一堂!

B、下面请欣赏:男女声对唱:《常回家看看》,表演者:陈亮、张蔚;

(互动节目)

A、下面请外地宗亲代表上台即兴表演,共度美好时光!

B、首先请***上台表演,大家欢迎!

……………………

A、今天的文艺演出虽然简单朴素但整个演出真情荡漾;

B、在即将分别之际,我们依依不舍,难分难离;

A、“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敬祖睦宗之心将我们紧紧相连;

B、“名播千秋传铁简,宗祧万代续新亲”,开拓进取之志,催我们共同奋发:

A、今天的庆典晚会到此结束,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合:新年快乐,万事顺意!合家安康,马到成功! 谢谢大家!

第12篇:关于大明湖铁公祠的一副楹联

关于大明湖铁公祠的一副楹联

济南大明湖铁公祠正门有一副楹联,为清代文人严正琅所撰。其上联是“湖尚称明问燕子龙孙不堪回首”,下联是“公真是铁惟景忠方烈差许同心”。这副楹联着实深奥难懂。看过一些解读的文字,但总觉牵强,不能令人信服。现将本人对这副楹联的理解阐释如下,就教于各位方家。

这幅楹联的开头,并不难理解。它把“明湖”“铁公”分别巧妙地镶嵌于上下两联的开头,点明主旨。只是上联开头四字“湖尚称明”还含有言外之意。这四个字的“言内”之意是“眼前的这个湖还能够称其为‘明’”,一个“还”字会让人想到,和这湖同名的朝代却不能称“明”,改朝换代,江山易主了。该楹联的有些版本为“湖面称明”,那它的言外之意就荡然无存了;有人把“尚”字解作“尚且”,也是不妥当的。

接下来便是一个“问”字,一个发人深省的“问”字。这一“问”,就给我们提出了三个问题。

第一,谁问的?自然是该楹联的撰写者清代文人严正琅。

第二,问的内容是什么?由“不堪回首”可知,应该是“燕子龙孙”的最终结局。这一点大概没有什么问题。但“燕子龙孙”所指何人?却不甚明确。斗南子老先生在他所撰写的《景忠方烈说铁公》一文中认为,燕子龙孙,就是燕王朱棣和龙孙朱允炆。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子孙并列,就是儿子孙子,“燕子”怎么会指燕王朱棣?从字面上看最起码也应该是他的儿子吧。“龙孙”单从字面上理解,说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还是可以的。明太祖朱元璋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太子朱标已死,长孙早夭,所以根据众大臣恪守“嫡长制”的意见,选了生性柔弱、缺乏魄力的朱标次子朱允炆继承皇位,而没有把皇位传给英武果敢、雄才大略可堪重任的四子燕王朱棣,这就为后来叔侄反目的“靖难之役”埋下了隐患。尤其是朱元璋为防身后生性懦弱的朱允炆被欺负,被夺权,想尽千方百计将身边那些文臣武将、开国元勋屠杀殆尽。仅胡惟庸、蓝玉两案,牵连就达四五万人。以至于后来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夺自己侄子江山时,建文帝朱允炆竟无可用之帅去率兵抵挡。最后兵败城破建文帝朱允炆生死不明,其下落至今仍是个谜。朱元璋原本想巩固孙子的江山,不料却间接将建文帝送上不归路。从这点看来,其下场与“不堪回首”倒是完全契合的。但是,仅仅从上联的字面上看,仅仅从上联的前后文照应上看,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还有下联呢。只有将上下联的内容结合起来分析,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下联的内容是什么呢?下联是歌颂铁铉等忠烈的。 铁铉等“靖难之役”中的忠烈,对朝廷忠贞不二,为建文帝朱允炆死难殉节。下联热情赞颂忠烈,上联则批判、抨击忠烈们所衷心拥戴并为之牺牲生命的建文帝朱允炆,似乎于理不通。把矛头指向残杀忠烈的燕王朱棣似乎更说得通。并且燕王朱棣靖难之役后登基做了皇帝(明成祖,年号永乐),也可以称“龙”的。所以“燕子龙孙”指燕王(明成祖)朱棣的子孙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三、问的结果如何?答案是“燕子龙孙”们的结局“不堪回首”。我们知道,明朝灭亡的历史是非常惨痛的。1644年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时,明朝最末一个皇帝崇祯亲自挥剑劈死他的嫔妃,砍伤他心爱的女儿,然后在煤山(今景山)东山坡下一棵歪脖老槐树上上吊自缢。在明清鼎革之际,遭遇厄运的绝非崇祯一人,明朝皇族数十万成员,大部分被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屠杀。劫后余生者,又遭受了满清政权更残酷、更野蛮的血腥镇压和屠杀,死者不计其数。即使是逃亡到缅甸那蛮荒之地的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也被吴三桂亲率军队强行索回,连同他那年仅12岁的太子一起,被吴三桂用弓弦亲手绞死于昆明箅子坡;即使在明亡六十余年之后,崇祯皇帝那隐姓埋名、唯一幸存的儿子朱慈焕虽已届垂暮之年,仍被清廷搜出,押赴北京凌迟处死,家中妻子儿女等七人全被绞死,无一幸免。如此浩劫,怎一个“惨”字了得。确实是不堪回首啊!

作者将燕王朱棣大逆不道,为篡权大动干戈,为登基大开杀戒的行径和二百多年后他的皇子皇孙们所遭遇的浩劫作对比,更加增强了文字的批判力,使上联中那一声喝问,具有雷霆万钧之力。 以上是对上联的分析和解读,下面我们再分析一下下联的内容。

“公真是铁”,意即

“您不仅姓铁,还真真是个铮铮铁骨的硬汉子”。

这四字明白无误,是铁铉生平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作者对铁公精神的由衷赞叹。铁公性情刚绝,处事果断,办案公允。在最有名的济南保卫战中,他从容镇定,藐视强敌,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该战役历时三个多月。济南军民在他指挥下,奋力死守,使济南城防固若金汤,强大的围城北军终未能越雷池一步。尤其是铁铉巧使诈降计,骗朱棣单骑简从进城受降,刚进城门,城楼上就落下大铁板。只可惜士兵将铁板扔得稍早了一点,只砸伤了马头,没有结果了朱棣性命,使他拼命逃出城去,率兵退回北平。在燕王朱棣心里,铁铉是何等的可怕与可憎。所以后来朱棣再次率军南侵,只好绕过济南,直取金陵。铁铉被俘后,面对明成祖朱棣的淫威,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表现出刚正不阿的忠贞气节。明史中有一段铁铉被俘后的记载。说燕王即位,铁铉被执,入见;背立庭中,正言不屈;割其耳鼻,终不回顾。成祖怒,脔其肉纳铉口,令啖,曰:‘甘乎?’厉声曰:‘忠臣之肉,有何不甘!’至死,骂不绝口。命盛油大镬,投尸煮之,拨使北向,辗转向外。更令内侍以铁棒夹之北向,成祖笑曰:‘耳今亦朝我耶?’语未毕,油沸,内侍手皆烂,咸弃棒走,骨仍向外。”《明史演义》第二十六回也有相同描述:“燕王棣入京后,兵部尚书铁铉,受逮至京„„喝令寸磔廷中。铉至死犹骂不绝口,燕王复令人舁镬至殿,熬油数斗,投入铉尸,顷刻成炭。导使朝上,尸终反身向外。嗣命人用铁棒十余,夹住残骸,令他北面,且笑道:‘你今亦来朝我么?’一语未完,镬中热油沸起,飞溅丈余,烫伤左右手足。左右弃棒走开,尸身仍反立如前。不愧铁铉。”也有人认为油炸铉尸只是传说,但无论是传说还是史实,铁铉在人们心目中永远都是一个铮铮铁骨的忠臣形象。所以,后来被南明弘光帝追谥为“忠襄”,清乾隆帝追谥曰“忠定”。 最令人费解的似乎应是“景忠方烈”四字。对这四个字的解读可以说莫衷一是。其中较有影响的当是斗南子先生在《景忠方烈说铁公》一中的分析和解释。笔者在此简述如下:“景” ,指明亮的太阳。“景忠”是说铁公捍卫朱允炆的大明江山的意志,忠君报国的立场,就像太阳一样光明磊落、忠贞不渝、忠直不阿。“方”按古意指并行的两船。 “烈”,指刚烈、壮烈、惨烈。“方烈”说的是朱允炆和铁铉君臣二人,在反抗朱棣篡夺皇位的斗争中,一个茫然失踪无考,一个惨遭凌迟处死,君臣二人像两艘并行的大船,被政治斗争的风浪,残忍的击毁了。笔者觉得,这样的解读太过牵强,穿凿的意味太浓。首先,这样的解释不符合原来“惟„„同心”的本意,如果硬放进去势必文不通字不顺。所谓“同心”,绝不会是同一个人。“只有铁公„„的意志、立场和铁公同心”,还是“只有朱允炆和铁铉君臣二人怎样悲惨的遭遇和铁公同心”?另外,把“方烈”解说成“君臣二人像两艘并行的大船”如何如何,恐怕也有违封建社会的君臣之道,铁公是万万不敢乘坐这样的船的。

笔者以为,按照上下文的意思“景忠方烈”应该是两个人物 。“景”和“方”,极有可能是他们的姓,“忠烈”,则是对他们生平事迹、精神品质的褒奖。所以我并没有到字典词典去寻找答案,而是到历史书籍中去搜索。结果在《二十五别史·明史·抗运诸臣传》里查到了那些在“靖难之役”中孤忠赴难、为建文帝尽忠献身的文臣武将们的事迹。里面果然就有“景清”“方孝孺”两个人名。当然铁铉也列于其中。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两个大臣的事迹,并分析作者以这二位大臣而不以其他大臣入对联的原因。

景清,本姓耿,讹传景。真宁(今甘肃正宁西南)人,洪武中进士,建文时历任北平参议。燕王军队攻入京师,众大臣死者甚多。景清幸免,且被朱棣命为御史大夫。当时有人暗地里讥笑他,说景清“言不顾行,贪生怕死”,但景清丝毫不在乎别人的议论,委曲求全,等待机会,图谋刺杀明成祖。有一天,景清上朝,面见明成祖,因步履反常引起了怀疑,加之事先钦天监急奏“异星告变,光芒甚赤,急犯帝座”,因此明成祖早有提防。朝毕,景清奋扑上前,将要犯驾,明成祖命左右拿下搜身,果然发现景清外披朝服,内着绯衣,腰藏短剑。明成祖责问他要干什么。景清见谋刺败露,慨然喝斥:“吾为故主报仇耳,可惜不能成事!”并且破口大骂:“叔夺侄位,如父奸子妻。尔背叛太祖遗命,真乃奸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明成祖听言勃然大怒,命令左右打掉了景清的牙齿,割去了景清的舌头。景清以血口喷龙颜、龙案、龙袍。成祖命令以“磔刑”处死景清,把景清肢体分裂,并将景清剥了皮,在腹中装进茅草,悬挂在长安门示众。接着又实行惨无人道的“瓜蔓抄”,下令“诛灭九族”,但“转相攀染”,凡景姓的族人几乎斩尽杀绝,还杀了景清的老师、亲戚、朋友、学生,直杀得尸体遍野,血流成河。明宣德年间,明宣宗朱瞻基下令为建文帝殉难的方孝孺、练子宁平反昭雪,称其为大明忠臣。真宁县儒学教谕王正考证景清的忠烈事迹,上疏奏请皇上祭祀景清。朝廷下诏追封,谥号“忠烈”。并在各地儒学为方孝孺、景清建祠纪念。《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明确记载:“方、景诸公的祠甚是巍峨„„”。

对以上史料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和其他多数大臣不迎附、不归顺朱棣王朝的死因不同,景清是因为行刺朱棣而被杀,这种积极抗争的精神和铁铉更为“同心”;2.景清后来被追谥“忠烈”,正契合下联“景忠方烈”的题旨; 3.“景”“方”并提,明已有之。明代小说中出现,更说明“景”“方”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清代的严正烺将“景”“方”并提,更是理所应当的了。

当时不迎附、不归顺朱棣王朝而被杀的大臣有许多,为什么单提方孝孺呢?因为方孝孺名气最大。据史料记载:方孝孺(1357-1402),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建文年间担任建文帝的老师,主持京试,推行新政。在“靖难之役”期间,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即明成祖)草拟即位诏书,刚直不屈,孤忠赴难,被株10族。

方孝孺是建文帝最亲近的大臣,他也视建文帝为知遇之君,忠心不二。明成祖的第一谋士姚广孝曾跪求朱棣不要杀方孝孺,否则“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绝了”,明成祖答应了他。南京陷落后,方孝孺闭门不出,日日为建文帝穿丧服啼哭。明成祖要拟即位诏书,大家纷纷推荐方孝孺,遂命人将其召来,方孝孺当众嚎啕,声彻殿庭„„孝孺执笔,疾书“燕贼篡位”数字,掷笔与地,且哭且骂:“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朱棣发怒说:“汝不顾九族乎?”孝孺奋然作答:“便十族奈我何!”骂声益厉。朱棣气急败坏,恨其嘴硬,叫人将方孝孺的嘴角割开,撕至耳根。孝孺血涕纵横,仍喷血痛骂,朱棣厉声道:“汝焉能遽死,当灭十族!”朱棣一面将其关至狱中,一面搜捕其家属,逮解至京,当其面一一杀戮。孝孺强忍悲痛,始终不屈。胞弟孝友临刑时,孝孺泪如雨下,孝友从容吟诗:“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回家山。”孝孺亦作绝命诗一首:“天将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忠臣发贲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乎哀哉兮庶不我尤。”最终,朱棣就在九族之上又加一族,连他的学生朋友也因此而受牵连。这就是亘古未有的“灭十族”,总计873人全部凌迟处死!入狱及充军流放者达数千。 通过以上史料,笔者认为,和景清一起被称为忠烈之士,方孝孺当之无愧。另外,被称为忠烈之士的,也不仅仅是景、方二人,而是一批人,如齐泰、黄子澄、练子宁、高翔、卓敬、高巍、胡閠等等,才符合史实。“差许”:感叹词,表赞叹。“差”同“嗟jiē”,叹词;“许”同“吁yǖ”助词,表感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大明湖铁公祠楹联应做这样解读:

湖尚称明,问燕子龙孙,不堪回首;公真是铁,惟景忠方烈,差许同心。

眼前的这个湖还称作大明湖,但原先和它同名的江山却已经不是大明的江山了;试问:当年为篡夺侄子的江山而悍然发动战争,为登基而残杀忠烈的燕王朱棣,他的那些末代皇子皇孙们的下场最终是怎样的呢?一个个被追杀、被屠戮、被残害,可怜之至,可悲之至,简直是一报还一报,不堪回首啊!

铁公啊,你的性情和你的姓氏一样,你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铁汉子啊!你为保大明江山不被燕贼篡夺,孤军奋斗;即使被俘也大义凌然,视死如归,哪怕被凌迟,被油炸,也绝不弯下你那铮铮铁骨!只有景清、方孝孺这些忠烈之士和你一样,都有一颗光照日月的赤胆忠心啊! 读了笔者上述分析,你耳边如有叮叮当当的穿凿之音,请不吝赐教。

第13篇:修缮申请报告

维修申请报告

中心校领导:

由于我校校舍、校园宣传版面及厕所年久老化,墙体剥落。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功能的实施,也给师生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直接影响下半年全省教育均衡达标检查工作,因此急需趁暑假期间维修加固,粉刷规划。特申请如下:厕所维修加固(需用1.5吨水泥,8方大沙加36个工),共需资金约5000元;粉刷教室、多功能室与厕所(38间)内外墙壁,面积2230平方米,按每平方2.5元计算,需资金5575元。

盼批为荷!

申请单位:邢庄乡丁庄小学

二零一二年七月十日篇2:关于公共设施设备维修的请示报告

关于请求动用维修基金的请示报告

尊敬的康华园小区临时业主委员会:

您好!自康华园小区建成至今已有7年多的时间,在这7年中我司首先感谢临时业主委员会和广大业主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7年来康华园小区以优雅的居住环境、齐全的配套设施及优质的服务,曾多次被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评为“文明小区”、“平安小区”、“先进单位”等称号,同时也是旬阳县唯一的示范小区。

近年来,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原有的部分公共、共用的配套设施、设备腐蚀,保修期已过,现已无法维修,影响部分物业的正常使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小区各单元原有的电子呼叫门基本不能正常使用,我部经过调研,目前安康地区现有的呼叫门经过2年多的使用后都不同程度的出现故障,是否再增加请考虑给予答复;

2、7.18自然灾害导致74个单元一楼墙皮脱落,业主要求粉刷一楼墙面(楼梯道);

3、各单元楼的水表箱和部分公共铁艺现已损坏;

4、原一楼安装的电表箱和各楼的总开关现需要移动位置。(调至3楼);

5、根据旬阳县政府通知要求小区各单元按装监控设施90个点,经过我部多次协调目前按30个头;

以上四项的维修费用根据《陕西省物业管理条例》第六章第八十七条有关规定,应该按照该物业的建筑面积,分摊物业共用部位、共

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为了给全体业主营造一个温馨、舒适、文明的居住环境,我部特将此事报告与您们!

另外,近年来由于物价、工价的上涨,我司目前多层的收费仍执行的是2003年旬阳物价批准的每平方米0.3元的收取标准,为此我部根据陕价费发[2004]72号文件;旬阳县物价局、旬阳县建设局有关物价指导。特申请将物业服务上调查为0.40元。 特此报告!

康华园物业部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附部分费用清单一份:

1、粉刷一楼墙面,平方米/6.00元;

2、水表箱80个(180x1.7m2)、铁艺等,所需总费用43840元(其中水表箱28440元,铁艺15400元,本次按不锈钢作);

3、监控设施30个点,目前报价为78000元;

4、现有59个电表箱和17个电源总开关需移至3楼每移一套所需费用为8000元(以上报价均为我部咨询价格未作正式)。

建议:

1、使本次使用维修基金透明化,达到物业的使用价值,请临时业委会组织业主推选业主代表直接参与本次维修基金的使用和工程质量的监管。

2、对于以上所需更换的项目采用招标的办法进行。篇3:房屋维修申请报告

关于危房加固维修的申请

蒙城县城关镇政府:

我叫﹡﹡﹡,全家五口人,家住蒙城县﹡﹡﹡路与﹡﹡﹡路交叉口,东侧﹡﹡﹡路,﹡﹡﹡路,房屋北侧和东侧呈圆弧状。房屋于2001年建造,一层框架结构,二层、三层为砖混结构,有房产证。

由于房屋在建造期间分三次,又是三个建筑队所建,故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房屋情况如下:由于一层顶具有悬挑梁,约悬挑1.5米至2米,二层、三层都在悬挑的端部砌有墙体,从而增加了悬挑端部的线荷载,由于年久失修,二层和三层楼面出现断裂,墙体开裂,二层悬挑端构造柱剪切破坏。房屋损毁情况归结为以下内容:

隐患如下:(1)二楼的主卧室在悬挑端部的墙体出现裂缝,呈现东高西低裂缝,长1.4m,宽3mm;一层顶板在悬挑的根部出现南北裂缝长0.6米,宽2mm。(2)二层客厅东西墙体在悬挑位置东西裂缝长达1.7m,宽3mm;客厅南北墙体裂缝达0.45m宽度2mm;客厅地板裂缝呈东南西北方向长1.5m,宽2mm,与一层悬挑根部方向一致;(3)二层储藏室东侧圆弧墙体悬挑端部两窗户之间的构造柱顶部水平裂缝长1m,宽2mm,构造柱呈水平剪切破坏,并且在悬挑梁的根部存在裂缝与客厅的地板裂缝在一条线上,客厅地板裂缝延长至储藏室延长长度1m,宽2mm,严重影响我们的居住安全。(4)二层次卧地板悬挑梁根部存在裂缝,长3.1m,宽2mm,并且与储藏

室相连,次卧室的北侧有一窗户,窗户上方外墙裂缝呈东西方向长达 4.2m,宽4mm。三楼墙体与二楼墙体损害情况极其相似。

造成影响:1.外墙面的裂缝造成每次下雨,室内都不同程度的阴水,墙面局部有发霉现象;2.每次庄子大道上过重车时室内都有明显的震感,引起家人的居住恐慌。

鉴于以上情况,为彻底解决安全隐患,故呈此申请,对我危房进行加固维修,恳请领导恩准,深表感激!

附 1:房产证复印件一份。 2:房屋问题图片﹡﹡张。

申请人:﹡﹡﹡

2012-9-14篇4:房屋修缮申请报告

房屋修缮申请报告

童家镇民政所:

我是童家村委会南边村小组村民,家里原有15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由于此房兴建已久,加上建造质量差。现屋面已到处出现裂缝,渗水严重。因此,我要求在屋顶加盖半层砖瓦结构的防水隔日层。敬请审批,万分感谢!

特此报告

致礼!

申请人:张有根

2013年4月篇5:关于某办公楼修缮的申请报告

关于某办公楼修缮的申请报告

某办公楼为框架剪力墙高层,建筑面积约21000平米,2002年投入使用。由于是按以前标准和要求设计建设的,并且,服役期已达12年,已经出现外墙瓷砖脱落、屋面和车库渗水漏水、地下管道破损、给水线路老化、电力开关老化、等严重质量问题,电梯和消防系统也需要检测,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正常办公使用,而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已经出现了小事故。包括以下几个项目的检测、维修:

1、外墙多处出现较大裂缝和隆起,瓷砖和墙体之间产生间隙,在雨水作用和内力挤压作用下,造成脱落,已经发生砸损车辆事故,这种事故不仅给正常办公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严重危及人身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外墙墙面需要检测、修缮。

2、顶层屋面防水部分早已经达到使用年限,材料严重老化,多处开裂,每逢雨雪天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水、漏雨现象,造成部分办公室漏水、棚顶破损,特别是档案室等房间漏水特别严重。建议重新做保温和防水。

3、给水线路老化。因使用年限和当年技术条件原因,整个办公楼给水管线老化,出现接头和阀门损坏,接头在墙体中,修缮很不方便,建议盖暗管为明管。

4、地下车库等漏水特别严重,初步估计是地下管道老化,破裂漏水所致。目前只能关闭空调回水管道,建议更换管道。

5、办公楼的电力负荷是按老标准设计安装的,容量小,有时候出现超负荷现象,经常出现电路短路、跳闸等现象,并且,还存在火

灾隐患,目前采取的是随坏随修的办法。建议检查线路,更换开关等器件。

6、电梯陈旧老化,经常出现停顿、震颤、关人等现象。主要原因是使用年限较长,部分电梯机械部件磨损,钢丝绳、随行电缆、门挂轮等是磨损较多的部件,因此,应该及时检测、修缮。

7、办公楼的消防设施是保证建筑物消防安全和人员疏散安全的重要设施,有效的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的安全。目前,也需要检测,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等。

针对上述问题,虽然我厅每年都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修补,但只是进行了小规模维修,治标不治本。为根本解决上述问题,确保政府日常工作顺利进行,改善机关办公环境,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提出申请,对办公楼进行整体修缮。

第14篇:修缮报告

关于修缮办公楼阳台护栏、地面和屋檐的报告

安全科:

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及年久失修,办公楼二至四楼厂办公室、办公室阳台护栏和阳台地面下屋檐屡屡出现水泥浮石灰皮大片脱落坠地现象,致使各个阳台呈现破败景象,一方面对进出人员及楼下过路人的安全造成威胁,二另一方面造成视觉上的极不美观,需立即进行修缮。

特此提请有关部门予以关注并及早处理。

办公室 二O一七年十月九日

第15篇:修缮申请报告

申请报告

尊敬的上级领导:

XXX小学始建于1991年,因时间久远,学校显得破旧。2011年,在标准化学校建设过程中,为确保顺利通过验收,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粉刷了教室的内墙,更换了破旧的课桌椅、讲台桌和图书柜,安装了多媒体教室,添置了一批体音美器材、电脑等教学设施设备。标准化学校虽得以顺利通过,但之前投入的资金经多方筹措仍有七万元的缺口。因学校生源少资金紧张,根本无力解决此事,但这七万元的资金缺口却时刻困扰着学校,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恳请上级领导伸出援助之手,给予拨款补助。XXX小学全体师生不胜感激!

此致

敬礼

XXXXX小学

20

12、

11、14

第16篇:漏水修缮

2012年9月29~10月2日之房屋修缮工作。 一.二次封顶检查

1.女儿墙,两个迎风面,边线,排烟口以及两个铁管烟筒口。

2.原始封顶的22平米集中收集了全部雨水的渗入,从水量来讲并不大,说明边缘渗漏,墙体渗漏,以及结构钉口渗漏,迎风面潲雨,为主要水因。3.材料为外墙玻璃胶已及泡沫板。同时对屋内暖气螺钉,做防水处理。 4.通过原排水管,引线,固定活动的铁皮下延,尽量收紧。

5.由屋内通过窗户,在二次封顶的屋檐下,做泡沫封堵,同时固定东侧,下延铁皮,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减少通风量,减少潲雨量。施工安全需要注意。

二. 原始封顶处理。

1.原始封顶为池状结构。西高东低。故东半部,出现三面边角渗漏,两个烟筒渗漏,排烟口渗漏,以及自身裂缝一处。完全封堵已经没有施工的可能,需要进行结构耐用的排水引流。

2.取掉吊顶扣板,做大面积防滴漏材料处理。重点为三处烟口。需要注意的是防滴漏板用轻质kt板,非常合适。但需要注意固定以及倾角引导方向。在固定问题上,不能再次打洞,所以需要观察,吊顶时,是否因为打洞的破坏,造成轻微渗水的情况。一并及时补救。

3.原始封顶的裂口,是渗水压力形成,不可以封堵。如果部位在池底,说明原始密封较好,但排水不畅,造成水源的积累,最终压破内板。处理时要考虑原始封顶的排水问题。否则,这个裂口会变大。减轻其压力的方法是在原排烟(水)口,做导流。就是说,如果原始封顶的排水流畅,会对整个内面的防水减轻很大压力。

4.防滴漏罩,可用kt板,细铁丝,以及轻质龙骨材料制作。做到耐用,一次设计,永久使用。

5.3+2边条引流处理是导流的关键。应擦拭墙壁出防水层,然后用玻璃胶粘牢。同时,每隔一定距离用L型支架固定。拐角处细致施工,防止重复操作。施工时务必考虑牢固和耐用性。后升盖得烟筒为砖结构,并不防水。需要用电锯开凿二维倾斜的导流槽,并涂抹防水涂料或玻璃胶。 6.最后开凿排水孔。原则上路径短,尽量不向外墙排。防止强化渗漏。

三. 吊顶封条部位下方,水泡过区域,加强原排水设计,并可以可以考虑加装铝塑板。

四. 窗台处理。

1.考虑合适材料代替原来不规则的填塞材料。比如木头,塑料,等等,需要考虑的是材料的耐水、不变形,刚性,以及容易加工等因素。

2.用防水涂料粘合木料,形成自然的排水通路。精确的测量木料所需要呈现的高度,使窗台轻微上翘。同时测定窗台的水平高度,确定最终排水口的选择。

3.用电锯开凿导流槽。止水,导流。

五. 窗台下延

最经济的方法是封铝塑板。需要实际测量来决定板材尺寸的购买。

六. 工作准备

1.清场,开辟工作面。以及必要的防尘保护。 2.在地下室,有足够高度的工作脚踏。提高工作效率。 3.足够长得电源线。

4.高质量的玻璃胶,导流线盒,龙骨,铁丝。钢丝球。长钻头、木材、泡沫板,钢锯,钳子,小刀,安全带,5米长水平管。

5.笔记本电源、竹片制作弓形,吉他一弦,制作泡沫切割刀。6.预计工期为两天。

7.杂物:蜡烛、剪刀。塑料条、膨胀螺钉、塑料片。

第17篇:晋祠

《晋祠》作者梁衡:教材是改变人生的杠杆

中小学教育首先是要教学生怎么做人,教材是改变人生的杠杆,是奠定他们一生事业的基础。记得我上小学6年级时,姐姐已上高中,我偷看她的语文书,里面有李白的《静夜思》、白居易的《卖炭翁》,抒情、叙事都很迷人。特别是苏东坡的《赤壁赋》,读到里面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突然感到平平常常的汉字竟能这样的美。大概就是那一刻,如触动了一个开关,我就迷上了文学,奠定了一生事业的走向。

我第一篇入选教材的作品是散文《晋祠》,原发表在1982年4月12日的《光明日报》副刊,当年选入初三课本。当时我是《光明日报》驻山西记者,36岁,很有点受宠若惊。多年后我在《人民日报》社任副总编,一个记者初次见我就兴奋地说:我第一次知道“璀璨”这个词就是学你的《晋祠》,他还能背出文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而香远;秋来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的对仗句。这大大拉近了我与年轻人的距离。

我一生中没当过教师,却常被人称作老师,就因为课文里的那几篇文章。一次我在山西出差碰到一位年轻的女公务员,是黑龙江人。我问她怎么远来山西工作?她说:“上学时学了《晋祠》,觉得山西很美,就报考了山西大学,又嫁给了山西人,就留在这里工作。想不到一篇文章改变了我的人生。”那一年,我刚调新闻出版署工作,陪署长去山西出差时参观晋祠,又是因《晋祠》一文,晋祠文管所所长把首长晾在一旁却和我热情攀谈,弄得我很不好意思。他送我一张很珍贵的唐太宗《晋祠铭》大型拓片,说许多贵宾来都没舍得送。

《晋祠》这篇课文一直到现在还在使用,大约已送走了30届学生。而我没想到的另一个结果是,晋祠为此也大大增加了游客,带来了更大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有了这个先例,不少风景名胜点都来找我写文章,比如贵州黄果树景区,我曾为他们写过一篇《桥那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他们将该文印在画册里,刻成碑立在景区,印成传单散发,还盼着文章也能编进课本。

2003年我的一篇写瞿秋白烈士的散文《觅渡,觅渡,渡何处》又被选入高中课本。后来我的母校人民大学出版社以《觅渡》为书名出了一本我的散文集,发行很好,连续再版。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领袖,我这篇文章却不是写政治,也不是写英雄,而是写人格、写哲人。我本来以为这篇文章对于中学生来说可能深了一些,没想到也能为他们所喜爱。报社一位编辑的朋友之子上高中,转托他父亲介绍来见我,想不到这个稚嫩的中学生跟我大谈党史,谈我写马克思的《特利尔的幽灵》一文。北京101中学的师生请我去学校,他们兴奋地和我交流对课文的理解,一个学生说:“这是心灵的告白,是作者与笔下人物思想交汇撞出的火花,从而又点燃了我的心灵”。在小礼堂里,老师在台上问:“同学们,谁手里有梁老师的书?”只见台下人手一本《觅渡》,高高举起,红红的一片,当时让我眼睛一热。这篇课文还被制成有声读物发行,又被刻成一面12米长,2米高的大石碑,立在常州瞿秋白纪念馆门前,成了纪念馆的一个重要景观。纪念馆旁的一所小学改名为“觅渡小学”,常举行“觅渡”主题班会或讨论会,他们还聘我为名誉校长。因此还闹出笑话,因这所小学是名校,入学难,有人就给我写信,托我这个“校长”帮忙解决孩子入学问题。总之,这篇课文无论是对瞿秋白精神的传播,还是对当地知名度的提高,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还有其他一些文章入选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种课本和师生读本,山水题材的如《苏州园林》、《清凉世界五台山》、《夏感》;不过还是以写人物的为多,如《大无大有周恩来》、《读韩愈》、《读柳永》,还有写辛弃疾的《把栏杆拍遍》、写诸葛亮的《武侯祠》、写王洛宾的《追寻那遥远的美丽》、写一个普通植树老人的《青山不老》等等。而影响最大的是写居里夫人的《跨越百年的美丽》(首发1998年10月22日《光明日报》),分别被选进13个不同的教材版本。其次是《把栏杆拍遍》入选华东师大版高中语文等7个版本,上海某出版社以此为契机,专为中学生出版了一本我的批注本散文集,就名为《把栏杆拍遍》,已印行到第11版。

我应该深深地感谢《光明日报》,以上提到的12篇收入教材或读本的文章,其中有5篇或是任《光明日报》记者时所写,或是后来发表在该报上的。这些文章从精神、信念、人格养成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读者人群也早已超出了学生,扩展到教师、家长,并走向社会。

我的一些谈写作的文章被选入了各种教师用书,常常有老师从外地打长途来和我探讨教学。一个家长在陪女儿读书时看到课文里我的文章,认为“这是些充满阳光的,让孩子向上,让家长放心的文字”。有的家长把我的文章寄给远涉重洋在外留学的孩子,让他们正确对待困难、事业和人生。

为什么一篇文章一旦选入教材就能产生这么大的力量呢?我国在校中小学生年约两亿,教材对学生的直接作用是学习语言文字知识,而从长远来看,其在思想道德方面的间接作用更大。这是一种力量,将思想基因植入到青少年头脑中,将影响他的一生,进而影响一代人,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梁衡)

第18篇:包公祠

各位游客,包公文化旅游区已经到了,现在请大家跟随着我,游览包公文化旅游区的第一个景点:包公祠。包公祠是祭祀北宋名臣包拯的专祠,它的全称为“包孝肃公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包公是个孝子,29岁考中进士后,因父母年老体弱,一度放弃了做官的机会,在家奉养父母,直到39岁才出任天长县知县。包公一生,严于律己,为官清下廉洁,所以,宋仁宗用“孝肃”二字评价包公的一生,赐给他这个谥号。包公祠背靠环城南路,三面临水,莲荷盈盈,绿树掩映,由于包拯是人们传颂的清官典型,包公祠也因此名闻名遐迩,与逍遥津、明教寺,合称为合肥三大名胜古迹。包公祠位于香花墩,据《庐文州府志》记载:“香花墩,在城东南门外濠中,包孝肃读书处,本为公祠,蒲苇数重,鱼凫上下,长桥径渡,竹树阴翳。”另据碑文记载:包河小洲上原为一座小庙,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字克明)见其风景幽雅,遂将小庙拆除,改建为“包公书院”,并改洲名为香花墩。1539年,御史杨瞻把“包公书院”易名为“包公祠”。今天看到的祠堂建筑是清代光绪年间由李鸿章筹白银重建的。现在,请大家转身向后看,正对包公祠大门前的那座白底黑框墙,叫做照壁。照壁前后正中绘有一叶青荷,青荷侧旁一枝荷花亭亭玉立,出污泥而不染,散发着一股清香。照壁与包公祠大门的门楼两边立着一对“抱石鼓”。它与正殿两旁的两只石狮子,都是象征着威严和权力的建筑,在古代,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这些建筑的,只有帝王将相、文武百官的王宫、官衙、府第门前才可以建有。跨过山门,踏着翠色笼烟、波光浮碧的水面上的青石板小道,我们看到的是一座石砌的小桥,桥头左右分立两只石狮,左边的那只是雌狮,正以左脚逗着幼狮玩耍。右边的那只是雄狮,右脚下踏着一只绣球自娱自乐。你们大概都已注意到,这两只石狮通体早已失去莫昔日的风采,它似乎是在向大家倾诉着它经受岁月风霜侵蚀,倾诉着它遭受的磨难,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初期,它们被人打翻,丢进了河中。包公祠重修时它才被从河中捞出,立于此处。欢迎大家来到包公祠拜谒包拯。越过绿树荫庇下的小石桥,迎面便是白墙青瓦构筑的三合古院,“包孝肃公祠”两扇黑漆山门上,是隶书“忠贤将相”、“道德名家”的对联。东西两边侧门,分别题额“顽廉”、“懦立”。“顽廉懦立”是成语,意思为使贪婪的人廉洁,使懦弱的人立志,形容仁德之人对社会巨大的感化力量。整个祠的外表看上去古朴庄严,令人肃然起敬。从山门而入,四方形天井正中前立台湾中香客赠送的铸鼎香炉一尊,后立新加坡香客赠送的铜制香炉一尊。两尊香炉内香火缭绕,不时有游客焚香谒拜。主建筑是包公祠的正殿,正殿又称享堂,五开间,正中端坐着一座巨大的包公金色塑像。塑像约八尺,一手执笏,一手握笔,古铜色的脸庞上,浓眉长髯,神情端庄严肃,正气凛然。这座塑像是后来重塑而成的。原来的塑像白面长须,手捧朝笏,威严之中又有慈祥之态,比较准确地再现包公的本来面貌,可惜毁于“*”之初。包拯尘像的两边分别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大护卫的站立塑像。上方高悬着五方横匾,正中匾额上的“色正芒寒”四个大字,为李鸿章之兄李瀚章所题。说起李瀚章所题写的这四个字,还有一段故事:太平天国时期,包公祠毁于战火。光绪八年,也就是公元1882年,李鸿章筹白银二千八百两加以重建,规模依旧,只增添了东西两院。当祠堂落成之时,李鸿章曾写一匾额,不料中心位置已被其兄,时住湖广总督,因母丧居家的李瀚章捷足先登,挂上“色正芒寒”的横匾。李鸿章不好相争,又不愿屈居偏旁,只得另写一篇《重修包孝肃公祠记》,刻石于祠后。这块碑文现在已移到享堂正殿左侧,过一会儿大家会看到。左匾上“节亮风清”四字,为清乾隆年间庐州知府肖登山所题;右匾上“庐阳正气”四字,为光绪年间左锡旋所题。此外,殿的上上下下,到处都可以看到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楹联。那两侧的堂柱上,书有合肥知县陈斌题写的一幅楹联:“照耀千秋,念当年铁面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两边的堂柱上各有两副对联,东边为陈州百姓所写的“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西边的一副是清代嘉庆年间合肥知县左辅所撰:“一水绕荒祠,此地真无关节到;停车肃遗像,几从得并姓名尊。” 1.三口铡

刀 说起这三口铡刀,还有一段来历。包拯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开封府尹的时候,碰上的第一个案子便是“百寿图”案。案件起因是右丞相庞吉每年分别在春、秋两季做一次寿,借此受文武百官的寿礼及市井商号的贿赂。这年秋季庞吉又要做寿,左丞相展文祥用上好宣纸亲笔题写了一首打油诗:“指日高升是何因。官极位显不为民,诈取双寿吸民膏,财欲熏心法外人”,起名为“百寿图”,亲自送到庞府,想借此嘲笑庞吉,为同僚们出口怨气。当这幅百寿图悬挂在寿堂中间时,庞吉才发现展文祥是在骂自己,恼怒万分,撕碎“百寿图”,当声将展文祥拿下。随即同几个奸臣同党密谋,以贪赃枉法的罪名,把展文祥打入牢房。展家不服,直接告到宋仁宗御前,于是,宋仁宗将这件公案交给包拯审理,要包公判断出个是非来。由于庞吉是右丞相,展文祥是左丞相,哪个官职都比自己大,包拯知道要处理这样的大案没有特权和重刑,是制服不了奸臣的士!弄不好,不仅会身败名裂,甚至边脑袋也会搬家。于是,他将自己的苦衷向八贤王倾诉。八贤王立即为包拯请得三道御札。大家别小看了八贤王交给包拯的这三道御札,正是这三道御札使包拯有了先斩后奏的大权!包拯回到府里,心想:这三道御札明明是三道圣旨,八贤王为什么偏偏说是三道御札,这不是提醒自己在“御札”,二字上做文章么?包拯和他的谋士公孙策一商量,于是借“札”与“铡”同音,就把这三道御札打造成三道先斩后奏的御铡。由公孙策领命设计监造,然后抬上金銮殿,仁宗一看,龙头铡把双须扎,刀光阴森令人怕;虎头铡上头顶王,梨木台床黄铜镶;狗头铡上尖嘴巴,榆木台钉似马牙,高兴地说:“包爱卿,这三口御铡造得如此之好,我大宋朝指日便当中兴。朕再赏你三身御服,晓喻满朝文武,今后不论是谁,都得遵守国家法纪,若有犯者,定铡不饶!” 有了仁宗的这一番金口玉言,这三口铡刀就成了有权先斩后奏的御铡,它使包拯如虎添翼,威坐开封,不但断了庞、展两家的案子,而且以后一直用它铡贪官,斩国戚,除劣绅,为民申冤除害,留名青史。 2.包公像与廉泉三口铡刀旁边,沿墙竖有李鸿章亲笔撰写的《重修包孝肃公祠记》碑文。这块石碑原竖立在享堂的后墙正中。为了游客参观游览方便,近年才移至此处。包公塑像的右侧墙壁上,镶嵌着一块质地黑亮的石头,上面刻“宋包孝肃公遗像”。石刻上的包拯遗像,刻得栩栩如生,给人以包拯面如铁、气如虹、铁骨铮铮的包青天形象。这方石刻是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一位叫徐琪的,请工匠以包拯在开封府任上的一方石刻画像为蓝本雕刻而成的。它与正殿正中的包拯金色塑像在制作和技法上有所不同,两者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包拯的多方面的人格魅力。石刻上的画像据说是包拯的真容。画上的包拯头戴乌纱帽,身着紫罗袍,脚蹬粉底靴,白脸长须,书生气派。因身材较矮,显得帽翅格外长。过去,包家子孙在介绍画像的来历时,常常谈及一个传说。说包拯在开封府时,经常要深入现场办案,百姓为了争看他的风采,往往把他挤得寸步难行。后来,仁宗皇帝知道这事,就赐给他一顶特制的乌纱帽,帽翅比别的官吏要长三寸,并下令:凡碰到包拯帽翅者,杀无赦。但是,包拯爱民如子,不忍加害于民,所以每逢他步行办案之时,就由随从高声吆喝:圣上有令,碰到帽翅者杀。百姓听到后,便纷纷让出一条路来。如今在一些纪念包拯的专祠、庙宇、殿堂里,以及戏曲、小说中,包拯的形象,为什么都是黑的呢?对此,民间也有一传说:包拯父亲为官清正,直到40多岁,与他的母亲还没有生过一个儿子。这事被天上的玉皇大帝知道了,就派文曲星下凡做他们的儿子。开始,文曲星不愿意,气得玉皇大帝直拍桌子。桌子一震动,上面的一方砚台里的黑墨,泼到文曲星的脸上,所以,后来当文曲星下凡投胎,成了包令仪儿子包拯时,脸也就变成黑的了。其实,历史上的包拯,脸并不黑,相反,他是一个相貌清秀、白面长须的书生。但中国的戏曲讲究脸谱,以便区分好人和坏人,区别人物的品质性格。比如,脸上画红颜色,表示这个人忠义勇敢,像三国戏里的关云长;脸上画白颜色,表示这个人奸诈阴险,像三国戏里的曹操;脸上画黑色,表示这个忠厚耿直。大家都看过《秦香莲》这出戏,那里面的包拯,为人正直,铁面无私,不管皇姑、国太怎样威迫利诱讲情,他宁可不做官,也要铡陈士美。把包拯的脸塑画成黑色,就是为表示他的这种品质的。此外,还应了民间老百姓称包拯“日理阳间,夜理阴间”之说。享堂的东壁立有一方石刻的《包拯家训》,上面刻着“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享堂的西壁还立有包拯的《乞不用赃吏疏》和他的诗作碑文。碑上的这首诗作,就是我刚刚在介绍《包拯家训》时讲过的,包拯在临终前,看着仍挂在他床前的那首“清心为治本”五言诗,从这首五言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包拯的高风亮节之处。游完包公祠正殿,现在请随我继续参观东西两厢的陈列室。东厢房陈列有《包拯生平简介》、嘉庆8年版的《合肥县傅郭城图》(意含有外城的城图)、《香花墩图》、《宋史》和记载包拯事迹的地志书、《包公办案图》,以及包公当年在贵池手书“齐山”的摩崖石刻拓片等;西厢房陈列有包氏宗谱,从宗谱可以看出自包拯上溯35代,后续37代,共经历了2800多年。其中陈列的《故宫南薰殿藏包公画像》为复制品,而由包拯生前好友吴奎撰写的《包拯墓场铭》,因受战乱磨难,碑碎为一块,有三分之一的字迹模糊不清。还有出土的包氏族人文物木俑、青瓷香熏、影青瓷碗、砚台等。出了祠堂,我们看到的这座门角撰尖亭叫“廉泉亭”。廉泉亭内有一口井,名叫“廉泉”,说起这口“廉泉”,了有一段故事。一日早朝,仁宗还未上朝,包拯与朝中的庞太师在一起闲聊。庞太师别有用心地说:“包大人,做官不为己,不虑后,可羡可敬!”包拯是个实心人,见部,便答道:“在朝为官人对人要尽义务,何况对自己的后人呢。在政已准备好了,把家门前的那口井留给后人。” 谁知皇帝上朝时,庞太师出列奏道:“陛下,谁都说包拯为官清廉,我看不见得,他正值中年,就要留井给后人了。”仁宗问道:“包爱卿,可有此事?”包拯回答说:“确有此事。”包拯的刚落音,庞太师便落井下石地说道:“陛下,臣所奏无半点虚假吧!单凭这一点,包拯不仅不配坐镇开封府,还须严惩!”包拯和庞太师的一番话,反引起仁宗的深思,他知道包拯的为人,终于琢磨出包拯留井后人之意,问道:“庞太师,朕问你,是河水清,还是井水清?”庞太师随口答道:“这还用问,当然是井水清。”于是,仁宗对满朝文武大臣说:“包爱卿做得实在好啊,他留井给后人,是想留面镜子给后人,要他们不要坏了包家祖上为官清如水的规矩。”包拯一听十分欣慰,索性说出自己的良苦用心:“陛下圣明,微臣留下这口井的用意不仅如此。因为,这口井的水,赃官、不肖子

孙喝了,都会头痛、闹肚子的。”

此后,这口井便称为廉井。明朝人在包河修建包公祠时,也给这井修了个亭子,作为一“景”留下,称为廉泉。廉泉果真像包拯所说的那样吗?这一点不假。后来,有一个姓臧的人来到合肥任知府,他不相信廉泉里的井水有这么大能耐,又想显示一下自己为官清正,便从廉泉的井中打了水,喝了一口。说来还真应验,他立即头痛,越痛越厉害。不久,就悄悄地溜走了,不敢再在合肥为官。自此,很少有为官者再喝廉泉里的井水,原因是他们怕喝了之后,自己会出丑。光绪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902年,李鸿章侄孙李国蘅撰写了一篇《香花墩井亭记》,曰:“闻昔有太守来谒祠,启石汲饮,忽头痛,复堙如故。是说也,余窃疑……命从人开井汲泉,煮茗自饮,味寒而香烈,饮毕无异……目而笑谓诸曰:……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后来由东吴曹大铁书写,雕刻井亭内壁。有兴趣的游客可近前仔细赏玩。再请看,廉泉的井沿上,布满一条条深深的凹痕,那是井绳长期磨擦而留下的。正对井口的亭子顶端天花板中央,雕有一块圆形彩绘本质浮雕龙像。亭顶端的那浮雕龙像,倒映井内,随着井水的晃动,好似龙影在舞,颇有游龙戏水之景趣,故人们又称廉泉为“六角龙井”。享堂西边有一座临河而建的小亭,名叫“流芳亭”。小亭为歇山亭建筑,倒挂楣上,雕梁画栋,三面临空,相传是包公幼时读书之后,休息玩耍的地方。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种呈曲线向外略倾的座椅叫做“美人靠”。相传,过去深院闺房的小姐们也常在此休息,因为她们纤纤细腰,靠上去曲线分明,特别好看,因此得名。离“流芳亭”西边不远处,有两块直径1•56米的圆形石刻画像,左边的画像名曰“为民请命”,右边的画像名为“微服私访”。

包公祠

包公园前身是包河公园,位于合肥老一环南环外,庖河区芜湖路。为纪念包公千年诞辰,在包河公园原有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建设了包公文化园,简称“包公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除包公祠、包公墓外,还新建了清天阁、包公纪念馆、功德广场、水面喷泉等。整个风景区庄严肃穆,环境优美;湖面波光涟漪,游艇荡漾;两岸垂柳婆娑,嘉木葱茏,是人们拜谒先贤、观赏游览的好去处。

包 公 祠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包公一生在全国许多地方做过官,但无论在何处为官,包公都能做到任内清正廉明,因而广受尊重。为了缅怀这一历史人物,全国许多包公曾任过职的地方都建有包公祠。除合肥的包公祠外,还有河南的开封、广东的肇庆(古时称端州)、安徽的池州、天长等地都建有包公祠。而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久的(至今已有934年),当数合肥包公祠。

合肥包公祠的全称为“包孝肃公祠”,是祭祀包拯的专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

包公祠背靠合肥老城区的环城南路,三面临水,莲荷盈盈,绿树掩映。由于包拯是人们传颂的清官典型,包公祠也因此闻名遐迩,与逍遥津、明教寺合称为合肥三大名胜古迹。

包公祠位于包公文化园内的香花墩上,据《庐州府志》记载:“香花墩,在城东南门外濠中,是包公青少年读书处,本为公祠,蒲苇数重,鱼凫上下,长桥径渡,竹树阴翳。”另据碑文记载:包河小洲上原有一座小庙,明朝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字克明)见小洲环境风景幽雅,遂将小庙拆除,改建为“包公书院”,并改洲名为“香花墩”。1539年,御史杨瞻把“包公书院”易名为“包公祠”。

太平天国时期,包公祠毁于战火。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李鸿章筹白银2800两加以重建,规模依旧,只增添了东西两院。当祠堂落成之时,李鸿章曾写一匾额,不料中心位置已被其兄,时任湖广总督、因母丧居家的李瀚章捷足先登,挂上“色正芒寒”的横匾。李鸿章不好相争,又不愿屈居偏旁,只得另写一篇《重修包孝肃公祠记》刻石于祠后。这块碑文现在已移到享堂正殿左侧。今天看到的祠堂建筑就是清代光绪年间由李鸿章筹银重建的。

公祠大门前有一座白底黑框墙,称为照壁。照壁前后正中均绘有一叶青荷,青荷侧旁一枝荷花亭亭玉立,喻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包公祠大门的门楼两边立着一对“抱鼓石”,它与祠内正殿两旁的两只石狮,都是古代象征威严和权力的建筑。据称在古代,只有帝王将相、文武百官的王宫、官衙、府第门前才可以建有。跨过山门,踏着翠色笼烟、波光浮碧上的青石小道,迎面而来的是一座石砌的小桥,桥头左右分立两只石狮。越过绿树荫庇下的小桥便是白墙青瓦构筑的三合古院。两扇黑漆山门上,是隶书“忠贤将相”、“道德名家”的对联。东西两边侧门,分别题写着“顽廉”、“懦立”(“顽廉懦立”是成语,意思为使贪婪的人廉洁,使懦弱的人立志)。整个祠的外观看上去古朴庄严,令人肃然起敬。

从山门而入,四方形天井正中前立台湾香客赠送的铸鼎香炉,后立新加坡香客赠送的铜制香炉。五开间的包公祠正殿(又称享堂),正中端坐一座巨大的包公塑像。塑像高约八尺,一手执笏,一手握笔,古铜色的脸庞上,浓眉长髯,神情端庄严肃。这座塑像为后来重塑,原来的塑像白面长须,手捧朝笏,威严之中又有慈祥之态,比较准确地再现包公的本来面貌,可惜毁于“*”之初。包拯塑像的两边分别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大护卫的站立塑像。上方高悬着五方横匾,正中匾额上的“色正芒寒”四个大字,为李鸿章之兄李瀚章所题。

左匾上“节亮风清”四字,为清乾隆年间庐州知府肖登山所题;右匾上“庐阳正气”四字,为光绪年间左锡旋所题。殿的上上下下,到处都可以看到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楹联。

包拯塑像的左面陈列着“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右侧墙壁上,镶嵌着一块质地黑亮的石刻,上刻“宋包孝肃公遗像”。栩栩如生的包拯遗像给人以面如铁、气如虹、铁骨铮铮的包青天形象。这方石刻是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一位叫徐琪的人,请工匠以包拯在开封府任上的一方石刻画像为蓝本雕刻而成,据说是包拯的真容。画上的包拯头戴乌纱帽,身着紫罗袍,脚蹬粉底靴,白脸长须,书生气派。因身材较矮,显得帽翅格外长。过去,包家子孙在介绍画像的来历时,常常谈及一个传说。说包拯在开封府时,经常要深入现场办案,百姓为了争看他的风采,往往把他挤得寸步难行。后来,仁宗皇帝知道这事,就赐给他一顶特制的乌纱帽,帽翅比别的官吏要长三寸,并下令:凡碰到包拯帽翅者,杀无赦。由于包拯爱民如子,不忍加害于民,所以每逢他步行办案之时,就由随从高声吆喝:圣上有令,碰到帽翅者杀。百姓听到后,便纷纷让出一条路来。

享堂的东壁立有一方石刻《包拯家训》。享堂西壁还立有包拯的《乞不用赃吏疏》和他的诗作碑文。

正殿的东西两厢是陈列室。东厢陈列有《包拯生平简介》、嘉庆八年版的《合肥县傅郭城图》、《香花墩图》、《宋史》和记载包拯事迹的地志书、《包公办案图》,以及包公当年在贵池手书“齐山”的摩崖石刻拓片等。西厢陈列有包氏宗谱,从宗谱中可以看出自包拯上溯35代,后续37代,共经历了2800多年。其中陈列的《故宫南薰殿藏包公画像》为复制品。由包拯生前好友吴奎撰写的《包拯墓志铭》,因受战乱,碑碎为五块,有三分之一的字迹模糊不清。还有出土的包氏族人文物木俑、青瓷香熏、影青瓷碗、砚台等。

出正殿东行不远,即是一座六角攒尖亭,也就是祠内著名的廉泉亭。亭内有一口名为廉泉的古井。井因亭生辉,亭由井得名。

廉泉井为包公生前所挖,原本井上无亭,系只为满足家庭用水的一口普通之井。由于包公一生清正廉明,后人敬仰包公,故赋予了包公个人及家庭之物许多神秘的传说。传说廉泉井水清官好人喝了无事,而赃官、不肖子孙喝了都会头痛、闹肚子。明朝人在修建包公祠时,在井上加盖了亭子,称井为“廉泉”,亭为“廉泉亭”。从此井亭作为一“景”留存至今。

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李鸿章侄孙李国蘅撰写了一篇《香花墩井亭记》,曰:“闻昔有太守来谒祠,启开汲饮,忽头痛,复堙如故。是说也,余窃疑。命从人开井汲泉,煮茗自饮,味寒而香烈,饮毕无异,目而笑谓诸曰: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

廉泉的井沿上,布满一条条深深的凹痕,为井绳长期磨擦所致。正对井口的亭子顶端中央,雕有一块圆形彩绘木质浮雕龙像。雕龙倒映井内,随着井水的晃动,好似龙影在舞,颇有游龙戏水之景趣,故人们又称廉泉井为“六角龙井”。

享堂西边有一座临河而建的小亭,名叫“流芳亭”。小亭为歇山亭建筑,倒挂楣上,雕梁画栋,三面临空,相传是包公幼时读书之后休息玩耍的地方。

此外,祠内近年陆续新建的“包公故事蜡像馆”和“包公文化长廊”也是游人了解包公及参观游览的好去处。

包 公 墓

出包公祠东行不远,即见河畔高地的绿树丛中掩映着一片红墙黑瓦的古建筑,那就是包拯及其夫人、子孙遗骨迁安重建的墓地——包公墓园。墓园外有神墙围护,内有神道贯通。园区规模宏大,建筑古朴典雅,满园苍松翠柏,地势起落有致,与相距不远的包公祠和相邻的清风阁遥相辉映。

包公墓,全称为“包孝肃公墓园”,占地面积3公顷,园内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是一座比较完整的古代名臣墓园。墓园南临芜湖路,北近包河边,东靠亚明艺术馆,西接清风阁。

包拯墓园由主墓区、碑廊、附墓区、地下墓室和管理区等组成。

穿过墓园大门,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型照壁。照壁高4.2米,宽10.2米,上刻有“包孝肃公墓园”六个苍劲有力的楷书大字,系著名书法家方绍武书写。其功能是石阙前的屏障,起隐蔽作用,同时也起到装饰性作用。这方照壁是安徽省目前最大的照壁,其构造完全是按宋代《营造法式》建造而成。

照壁的后面是“子母双石阙”。阙是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肃穆处所的外部建筑,通常左右各一,也有在大阙旁建一小阙的称“子母双石阙”。

中国建阙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初为城门,城墙到此而缺以作为门,所以称城阙。墓门建阙约始于西汉。中国的古阙虽然很多,但大都残缺不全。像包公墓园之内的“子母双石阙”,只有这一座。“子母双石阙”的母阙高6.4米,子阙高4.5米。

神道右边立有“龟趺螭首神道碑”。碑上撰写着包拯生平事迹,内容与墓志铭的内容基本相近。“龟趺螭首神道碑”竖立在之上,其实,是神道碑下的石座,民间习惯将它雕成似龟的动物形状,是取其力大能负重的意思。

穿过神门,一条笔直的“神道”直达包拯墓冢。神道右旁立有石柱,名叫“望柱”,又称“华表”、“和表”、“桓表”和“诽谤之木”,相传立柱之习原是尧舜时竖立于交通要道的木牌,让人在上面写谏言之用的。后来,秦始皇定“诽谤”为罪,加上木头容易腐烂,就改用石柱,并在上面刻上多种形状和花纹,并逐渐演变成设在桥梁、宫殿、城垣或陵墓等前作为标志和装饰用的大柱。设在陵墓前的大柱又称为“墓表”,一般常见的均为石造,柱身雕有蟠龙纹饰,上为云板、蹲兽。包拯墓园的这根望柱,就是北宋时期二品官位应享受的待遇,柱呈八楞形,高3.6米,柱身刻有缠枝牡丹,柱的上端是寿桃型光焰。

神道两旁各有石羊、石虎、石人一对,组成墓前石刻群,名为“石像生”。墓前石刻群既是一个朝代的艺术型制,又表现了一个朝代的政体特征。包拯墓前的石刻群是按照北宋陵寝墓前石刻型制刻制的,其数量、品种则沿用唐制,显示墓主是三品以上官员。

登上几级石阶,迎面是包拯的享堂。享堂是包公墓园的重要建筑,专供祭祀活动之用。享堂正门两侧的抱柱上有一楹联。上联为:“正气慑王侯,铡恶除奸传万世”;下联为:“遗风昭日月,蜀山淝水庆重光”。联中的“蜀山”指合肥市西郊风景秀丽的大蜀山,“淝水”指穿城而过的淝河。作者从“正气”和“遗风”两个方面颂扬包拯的政绩和品德。一个“慑”字,写出了包拯的明察善断,执法如山及对王侯的威慑作用;一个“庆”字,点出了人民因怀念包拯而建墓园的欣慰之情,希望包拯的“遗风”得以发扬光大。

享堂正门前的一副楹联为安徽省已故著名学者吴孟复先生所撰。上写:“廉吏可为来者是式,故乡更美公乎其归”。上联“廉吏可为”是用典。春秋战国时,楚国有个名为孙叔敖的令尹,他辅助楚王称雄,政绩卓著,赢得楚国百姓的赞颂。他死后没有给他的后人留下什么财富,致使他的后人过着贫穷困苦的生活,被史籍称为天下第一清官。而和孙敖叔同时期的一些赃官、贪官,他们死后却给自己的后人留下了大笔财产,使他们继续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两者之间,对照鲜明,因而社会舆论感叹道:“廉吏不可为”。作者在此反其意而用之:包拯名传后世,光耀史册,所以“廉吏可为”,“来者是式”意思是后来人应当以包拯为楷模。下联意思是包拯逝世900余年了,他的故乡合肥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一座现代新兴城市,所以说“故乡更美”,远非宋代所能比。包拯病逝外乡,归葬故里,“公乎其归”既表现包拯对故乡的眷恋,也表现故乡人民对包拯的深情。

享堂飞檐翘角,灰瓦彤柱,高约10米,是一座木结构九脊五开间的宋代建筑风格的殿宇。殿内,20樽凿花文饰的柱基上,耸立着20根丹红国漆大柱,撑起椽梁昂枋,使大殿显得气宇轩昂,宏伟壮观。享堂中央高支神龛,放置着包拯神位,神位前的供桌上设有香台,供瞻仰、祭祀者进香叩拜。神龛上方悬匾三块。中间的匾额上写的是“为政者师”,系清代江苏王均撰写,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所书。左侧为“正气凛然”,为著名书画家刘海粟题写。右侧为“清正廉明”,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

享堂神龛两端的巨柱上悬一长联。上联为:“十五卷谠论排阊,江河不废仰止高山,正道自千秋,宇宙声名尊孝肃”;下联是:“九百年明德在世,人物凛然长留生气,凌云应一笑,岁时乡国荐芳馨”。全联上写“论”,下写“德”,对包拯的一生,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享堂背门上方有匾一块,文曰“峻节风清”,为上海画院一级画师唐云所书。享堂背门的抱柱上还有两联。其中一联是:“阎罗老执法如山贵戚敛迹,千古传名循吏去——执法不阿如镜之澈;包青天公正廉明妇孺皆知,后世歌颂人间来——铁面无私乃冰其清”。这副楹联由主副两联组成。“执法”与“铁面”组成一联;“阎罗王”与“包青天”组成另一联。用“镜澈”与“冰清”来赞美包拯无私无畏、执法不阿,办事透明度极强,比喻甚为贴切。用“贵戚敛迹”与“妇孺皆知”来颂扬包拯的震慑作用和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穿越享堂,包拯主墓耸立在眼前。主墓的坟冢是用土堆起来的,方形,覆斗式,上面绿草如茵。墓冢依等级按宋代度制高一丈六尺。因春秋时期诸侯都是方形,后来就以方为贵。碑文是:“宋枢密副使包孝肃公拯之墓”。墓碑为龟趺螭首,趺上按宋代度制为九尺。墓前设祭桌,置三供。祭桌四面刻有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四神,表示方位。

包拯墓冢的背东头是碑廊园。碑廊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呈长方形,环廊四周共有诗文石碑约210余块。其中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撰写的《孝肃包公传》,前外交部长姬鹏飞撰写的“为政清廉,后世风范”,澳门知名人士、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撰写的“赤胆忠心匡社稷,铁面无私慰万民”,原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撰写的“林环水绕古城秀,信是淮南第一州”,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题书的“公生明,廉生威”,以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副主席刘艺及刘炳森等当代著名书法家撰写的纪念包公的碑文。此外,还有袁木、刘复之、叶如棠、江渭清、陈野苹、刘文清及启功、刘海粟、溥杰、唐云、王遐举、曹大铁、孙轶青、亚明、葛介屏、刘夜烽、李百忍、方绍武等知名人士和省内外著名书法家所题写的碑联诗文。

碑廊中间有一道屏风式的墙。墙西侧为碑联诗文,墙东侧则以木雕、砖雕、石雕、竹刻等多种雕刻形式而构成的54平方米的大型包公政绩图。这些艺术精湛的作品,既提高了碑廊的精神文化品位,又展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徽派雕刻艺术,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墓园景点风格。包公政绩图上刻有:“家训严明”、“奉使契丹”、“弹劾权贵”、“通惠民河”、“上言七事”、“陈州减粮”、“固边强兵”、“微服私访”、“开封出巡”、“审牛舌案”等10幅大型浮雕画,全面真实地反映包拯生平与政绩。

由碑廊左门而出,前行五六十步,便到侧门。侧门位于主墓区与附葬区之间。侧门的抱柱上有“忠正刚毅,清介廉明”一联,为清宣统皇帝之弟溥杰所书。侧门的门额上方置有“公正无私”四个大字的匾额,系前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溥松窗书写。

穿过侧门,来到附葬区。附葬区内有包拯与夫人董氏合葬墓,长子包缢(潭州通判)与长媳崔氏合葬墓,次子包绶(潭州通判)与次媳文氏合葬墓,长孙包永年墓,以及包拯近裔无名氏合葬墓。

合葬墓园内立有一块石碑,上书包公临终遗训。全文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碑文为赵朴初先生所书。

从附葬区折回,下石阶数十级,即到包拯墓室。墓室位于墓冢的正下方,全长34.6米,是根据原墓发掘资料营造而成。墓室呈拱形,长长墓道的青石上,悬挂着宋代石刻拓片《二十四孝图》和《接迎图》。在盏盏螭首龙凤身踏云状的仿古灯的朦胧灯光照射下,墓道明晰可辨。端放在墓室前的包拯墓志铭盖上刻有“宋枢密副史赠礼部尚书孝肃包公墓铭”十六个篆字,系北宋瑞安县令文勋手笔。而墓志铭是由包拯生前同僚、密友吴奎撰写,洋洋3000多字,记录了包公脚踏实地,无私无畏,为革除弊政,为强国富民而奋斗的一生。宋史上的《包拯传》和出土的这则墓志铭中的部分文字相同。两扇厚重的汉白玉墓门,俨然洞开,2.4米长的黑色金丝楠木棺具,安卧在刻有缠枝牡丹的青石棺椁上,棺内安放着包拯遗骨。棺椁的左右,置放着随葬品十二时神木俑。墓道上方的拱顶石刻莲花,暗藏排气孔,以保证墓室的空气畅通。刻写在边门出口的一块“铁面无私”匾额对包拯清正廉明的形象与一生作了高度概括与生动说明。

清 风 阁

清风阁是1999年为纪念包拯诞辰1000周年,弘扬包公精神,宣传安徽悠久历史文化而建造的。

清风阁园区占地33亩,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包公文化旅游区”东侧,东邻包公墓园,西接包公祠,是一组集纪念、展示、游览、休闲为一体的大型仿宋综合性建筑群。

清风阁景区主要有功德广场、清风阁、陈列馆区三个部分。

功德广场区由大门、引路灯柱、功德广场、明月亭、鱼沼飞梁几部分组成。大门的层顶四角分别是马、牛、羊、仙人带路,平台四角为四角兽。主道两侧各有三根引路灯柱,灯柱为天然石料雕刻而成,高度1.76米,造型用料都经过考证并符合历史的文化氛围。灯柱上有莲花宝座和花瓣灯托,方形石柱,方形灯笼,四面洞开,中间安灯,顶部为四角小亭。我国许多古建筑上采用莲花刻饰多与观音菩萨联系较多,而用在这里则更有它的特殊寓意,那就是愿清廉之风长明于世。明月亭是一座长宽各4米的重檐碑亭,亭高8.4米,亭内置石碑一座,碑高2.3米。碑文记载了为纪念包拯1000周年诞辰设计、建造清风阁的过程。

过明月亭,前行十数步,便来到鱼沼飞梁景点。立于石桥,只见桥下池水清澈见底,四周一派宋式十字架梁建筑。这种石雕建筑形式,在宋代就叫做鱼沼飞梁。

景区的主体建筑清风阁坐西朝东,与包公墓遥对呼应。阁高42米,明五暗四,共九层,登顶可俯视城市风光及整个包公文化旅游区的秀丽景色。清风阁外檐柱间设有格子门,每面为九扇,门为方格花心。顶层为彩绘藻井,门、楞、柱都为栗壳色,陪以白色墙面,色彩素淡。

一层为耿光日月厅。亭内镶嵌有一幅长5.4米,宽5米,名为《清风赞》的大型椴木浮雕。浮雕由两个部分组成,中心为包公浮雕像。背景展示的是包公生平事迹,有《回乡敬孝》、《审牛舌案》、《陈州放粮》、《弹劾三魁》等片段,两侧分别是《运粮戍边》和《西办盐务》。 二楼为庐州宋韵厅。展示的是《古庐州市井图》的古绢彩绘壁画,它较完整地反映了宋代庐州一片歌舞升平、市井繁荣的景象。

三楼为江淮奇葩厅。介绍的是安徽概况和江淮风情。

四层为江山明月厅。出的内容是“三山(黄山、九华山、齐云山)披锦绣,二水(长江与淮河)竞风流”。

五层为庐州夜话厅。这儿可了解合肥地方传统文化,认识合肥的人文环境。

这六楼为梨园揽胜厅。这里也是清风阁的最高层,远眺合肥,风光尽收眼底,近观包河胜景一览无余。

清风阁以它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古朴宏伟的建筑现已成为合肥市弘扬包公精神、宣传安徽悠久历史文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包公文化旅游区内除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三处主体景点建筑外,还有与包公有关的脚印塘、浮庄两处开放式景点。

脚印塘原是包河中一座小岛上的一个池塘,它与包河呈丁字形,拦腰横卧在包河当中。脚印塘长近20米,宽约8米,颇似巨人留下的一个深深脚印。传说,包拯幼年在香花墩读书时,常到此地游玩。那时岛北并没有“玉带桥”,有一天,包拯在这里玩得高兴想到对岸去看看,水面虽不宽,但无桥无船,于是,只好猛地向前一跳。由于传说包拯原为天上文曲星下凡投的胎,所以这一跳便在小岛上留下了一个又深又大的脚印,天长日久形成一个小塘,所以人们称它为“脚印塘”。这个传说,有点神话色彩,出于合肥老百姓对包拯的敬仰。

浮庄原为包公书院,重建于1983年,2000年8月,又进行修建,占地20余亩。它南与包公墓、清风阁相邻,西与包公祠遥相呼应,是一组由茶楼、莲塘、亭榭、曲桥等景组成的依水而建的古典园林。它黛瓦粉墙,色彩素雅,黑白分明,具有江南园林与徽派建筑艺术特色。浮庄四周绿水潆洄,犹如浮在水面上的古代村庄,所以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为它取名“浮庄”。

第19篇:苏公祠

苏公祠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人间仙境-----蓬莱。蓬莱历悠久,景色秀美。早在隋唐时期,就是四大通商口岸之一;这里有四大名楼的蓬莱阁,有虚无缥缈的八仙过海传说,有神奇梦幻的海市蜃楼。

但现在我要带大家游览的却是蓬莱仙阁旁,一处端庄不俗的建筑----------苏公祠。苏公祠是为纪念苏东坡而建。提起苏东坡,大家并不陌生。在中国文化史上,苏东坡是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诗、文、书、画样样精通,名篇佳作层出不穷,举不胜举,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和传奇佳话。这些只是苏东坡在“立言”方面的成就,而他在立德、立功方面,则更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不论遇到多大的挫折困难,不论遭遇多少艰难曲折,)但他始终不曾放弃对国家、对百姓的责任感,始终坚持匡时救世的报国之志。苏东坡为官一方,政通词美,(在杭州修复水井,疏通盐道,重整西湖,热心赈灾;在密州捕杀蝗虫,徐州抗洪修坝,为民造福。为官同时,还创作了优秀诗文,让杭州、密州、徐州笼罩上了传奇色彩)。(这些)为世人津津乐道,我认为最值得提的是在我们蓬莱任五日登州府太守的事。1079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第二年被贬往黄州,直到1085年,宋哲宗继位。苏东坡才重新被启用,被任命为登州太守,军政监管。他水陆兼程于十月十五日到了蓬莱,上任五天后,又接命令,官升一品,召还京城任礼部

1 郎中。五天,能干点什么呢?苏东坡却不然。接到调令,他没有欣喜若狂,立即赶赴京城,而是留连数日,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发现登州“地瘠民贫,商贾不至”。推行的榷盐制度,弊端丛生,民不聊生。(五天的时间,)他登上仙阁,遥望大海,分析登州的战略地位,发现武备松弛,屯兵多有外调等严重问题,指出“见其久安,便为无事”的危险性。回京以后,苏东坡向朝廷递了两本奏折:一是《登州召还议水军状》,建议加强海防建设,以确保国家安宁。二是《乞罢登莱榷盐状》,建议撤销食盐入官专卖,允许沿海百姓自烧自用,减轻百姓负担。皇帝准奏,从此蓬莱及其附近的百姓不必再食官盐。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

匆匆五天,竟在安民报国两方面都留下建树,这样的父母官百姓怎能忘记?据记载,当年登莱诸县,几乎都立有《乞罢登莱榷盐状》的刻石,表达感激之情。公元1578年,蓬莱百姓在蓬莱阁旁建此祠,表达纪念、感激之情。这正是“五日登州府,千年苏公祠”。

古人云“道德文章”。正因为苏东坡心灵崇高,心系民生,为民办实事,使他的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深邃,创造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苏东坡杭州为官,为西湖留下了”春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绝唱。)登州五日,匆匆而过,苏东坡不仅做了两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作为一代文宗,在云雾缭绕(云雾环绕)的凌空仙阁上,面对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苏东坡为蓬莱阁留下了点睛之笔---------《海市诗》。“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诗的

2 前半部分,节奏铿锵,韵采飞扬,生动形象地把海市蜃楼的奇妙景象展示在我们面前。“信眉一笑岂易得,神之报汝亦已丰。斜阳万里孤岛没,但见碧海磨青铜。新诗绮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诗的后半部分,借景抒情,表达出自己饱经忧患后的沧桑之感。整首诗借物咏怀,直抒胸臆描绘了神山海市的绝妙画卷,留下了世代传颂佳作,也给我们蓬莱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朋友们,千百年来,苏东坡在百姓心中永恒不朽,因为他将博学多才、潇洒幽默、超然旷达与勤政爱国、关注民生的执着精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苏东坡以亲身实践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一种理想人格,即“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传承它,中华民族必定腾飞崛起,实现中国梦! 苏公祠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海市诗

余闻登州海市旧矣,父老云:“常见于春夏,今岁晚不复出也。”余到官五日而去,以不见为恨,祷于海神广德王之祠,明日见焉,乃作是诗。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 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 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 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 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 人间所得容力取,世外无物谁为雄。 率然有请不我拒,信我人厄非天穷。 潮阳太守南迁归,喜见石廪堆祝融。 自言正直动山鬼,岂知造物哀龙钟。 信眉一笑岂易得,神之报汝亦已丰。 斜阳万里孤岛没,但见碧海磨青铜。 新诗绮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

3

4

第20篇:苏公祠

苏公祠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人间仙境-----蓬莱。蓬莱历悠久,景色秀美。早在隋唐时期,就是四大通商口岸之一;这里有四大名楼的蓬莱阁,有虚无缥缈的八仙过海传说,有神奇梦幻的海市蜃楼。

但现在我要带大家游览的却是蓬莱仙阁旁,一处端庄不俗的建筑----------苏公祠。苏公祠是为纪念苏东坡而建。提起苏东坡,大家并不陌生。在中国文化史上,苏东坡是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诗、文、书、画样样精通,名篇佳作层出不穷,举不胜举,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和传奇佳话。这些只是苏东坡在“立言”方面的成就,而他在立德、立功方面,则更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不论遇到多大的挫折困难,不论遭遇多少艰难曲折,)但他始终不曾放弃对国家、对百姓的责任感,始终坚持匡时救世的报国之志。苏东坡为官一方,政通词美,(在杭州修复水井,疏通盐道,重整西湖,热心赈灾;在密州捕杀蝗虫,徐州抗洪修坝,为民造福。为官同时,还创作了优秀诗文,让杭州、密州、徐州笼罩上了传奇色彩)。(这些)为世人津津乐道,我认为最值得提的是在我们蓬莱任五日登州府太守的事。1079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第二年被贬往黄州,直到1085年,宋哲宗继位。苏东坡才重新被启用,被任命为登州太守,军政监管。他水陆兼程于十月十五日到了蓬莱,上任五天后,又接命令,官升一品,召还京城任礼部

1 郎中。五天,能干点什么呢?苏东坡却不然。接到调令,他没有欣喜若狂,立即赶赴京城,而是留连数日,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发现登州“地瘠民贫,商贾不至”。推行的榷盐制度,弊端丛生,民不聊生。(五天的时间,)他登上仙阁,遥望大海,分析登州的战略地位,发现武备松弛,屯兵多有外调等严重问题,指出“见其久安,便为无事”的危险性。回京以后,苏东坡向朝廷递了两本奏折:一是《登州召还议水军状》,建议加强海防建设,以确保国家安宁。二是《乞罢登莱榷盐状》,建议撤销食盐入官专卖,允许沿海百姓自烧自用,减轻百姓负担。皇帝准奏,从此蓬莱及其附近的百姓不必再食官盐。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

匆匆五天,竟在安民报国两方面都留下建树,这样的父母官百姓怎能忘记?据记载,当年登莱诸县,几乎都立有《乞罢登莱榷盐状》的刻石,表达感激之情。公元1578年,蓬莱百姓在蓬莱阁旁建此祠,表达纪念、感激之情。这正是“五日登州府,千年苏公祠”。

古人云“道德文章”。正因为苏东坡心灵崇高,心系民生,为民办实事,使他的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深邃,创造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苏东坡杭州为官,为西湖留下了”春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绝唱。)登州五日,匆匆而过,苏东坡不仅做了两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作为一代文宗,在云雾缭绕(云雾环绕)的凌空仙阁上,面对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苏东坡为蓬莱阁留下了点睛之笔---------《海市诗》。“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诗的

2 前半部分,节奏铿锵,韵采飞扬,生动形象地把海市蜃楼的奇妙景象展示在我们面前。“信眉一笑岂易得,神之报汝亦已丰。斜阳万里孤岛没,但见碧海磨青铜。新诗绮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诗的后半部分,借景抒情,表达出自己饱经忧患后的沧桑之感。整首诗借物咏怀,直抒胸臆描绘了神山海市的绝妙画卷,留下了世代传颂佳作,也给我们蓬莱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朋友们,千百年来,苏东坡在百姓心中永恒不朽,因为他将博学多才、潇洒幽默、超然旷达与勤政爱国、关注民生的执着精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苏东坡以亲身实践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一种理想人格,即“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传承它,中华民族必定腾飞崛起,实现中国梦! 苏公祠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海市诗

余闻登州海市旧矣,父老云:“常见于春夏,今岁晚不复出也。”余到官五日而去,以不见为恨,祷于海神广德王之祠,明日见焉,乃作是诗。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 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 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 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 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 人间所得容力取,世外无物谁为雄。 率然有请不我拒,信我人厄非天穷。 潮阳太守南迁归,喜见石廪堆祝融。 自言正直动山鬼,岂知造物哀龙钟。 信眉一笑岂易得,神之报汝亦已丰。 斜阳万里孤岛没,但见碧海磨青铜。 新诗绮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

3

4

《修缮公祠范文.doc》
修缮公祠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