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度高考范文

2022-08-27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一般理解为当时的名士风度,实际上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包括哲学思辨、人格境界、文学创作、审美追求等方面。从时间上来说,指的是三国时的魏(公元220-265年)至两晋年代(公元265-420年),再到刘宋时代以士族名士为主体的生命体验,它以七林七贤中阮籍嵇康和晋宋时期诗人陶渊明为代表人物。

今天我们就来与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什么是魏晋风度,以及它的现代人生意义问题。主要谈两个问题:

一、魏晋风度的形成背景;

二、魏晋风度的表现形式。

谈到魏晋风度,不能不与当时兴起的士族阶层相联系。士族,或者叫做世族是东汉末年兴起的世家大族,他们垄断做官的权力,有着自己的政治特权与庄园经济,可以与皇权平分秋色,比如东晋时就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在中国历史上,唯一可以与皇权分庭抗礼的,就是魏晋南北朝年代的士族阶层。魏晋风度的名士大部分是世家大族的人物,比如王谢家族,他们既是政治与经济上的大族,也是文化的大族,谢氏是诗歌家族,王氏是书法大族。所以魏晋风度既是名士的精神贵族的产物,也是凭借经济与政治上的特权而形成的。

东汉末年,社会陷入了空前的战乱之中,南北分裂,生灵涂炭,老庄人生无常,企求解脱的学说走进人们的心灵之中。王瑶先生在《中古文学史论集》中曾指出,感叹人生无常是汉魏以来文学的主旋律。这种时代情绪又因了当时文化的主体士族的崛起形成为特定的思想体系。当时,对人生苦难的解脱,对逍遥境界的寻求,成了魏晋以来人生哲学的重大课题。当时,围绕着这一主题,各种人生哲学纷纷出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这么几种:

一、以阮籍为代表的逍遥论。

二、以嵇康为代表的养生论。

三、以《列子·杨朱篇》为代表的纵欲论。此外,还有何晏、王弼的无为论,向秀、郭象的安命论等等。魏晋以后逐渐兴盛的佛教,则是从宗教麻痹的角度,来解释人生问题的。

这几种人生哲学虽然旨趣不同,角度各异,但都是探讨如何解脱苦难,实现人生价值的。正像著名学者汤用彤先生在《魏晋玄学与文学理论》一文中所说的那样:“魏晋人生观之新型,其期望在超世之理想,其追求者为玄远之绝对,而遗资生之相对。从哲理上来说,所在意欲探求玄远之世界,脱离尘世之苦海,探得生存之奥秘。”这种生命精神在《世说新语》这部记载名士轶事的笔记小品中有着生动的表现。收入这部笔记中的大都是汉末以来名士冲决礼法,率真自得,狂诞任放的轶事。他们的行动有着明确的追求,这就是抛弃了传统儒家哲学中过于拘执的一些道德说教,而以自己的生命意志来支配行为,通过偶发性的情节来组织行为,形成创作。最典型的则是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雪夜访戴的轶事: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任诞》) 1 这一则故事是大家熟悉的魏晋名士的轶事,它很能说明魏晋人生与文艺以兴为美的特点。位于江南的山阴之地很少下雪,雪夜皎美的景色使富于生活情趣的王子猷油然兴感,想起左思的《招隐诗》,不由得想去剡溪造访一位叫戴逵的高士,这种兴致在于本身的偶发性,并不以功利目的,即见不见戴逵为目标,故而兴发而行,兴尽而归。在这里,“兴”就是目的与乐趣,南宋文人曾几在《题访戴诗》中说:“不因兴尽回船去,那得山阴一段奇。”宗白华先生说:“这截然地寄兴趣于生活过程的本身价值而不拘泥于目的,显示了晋人唯美生活的典型。”宗白华先生独具只眼地发现了这则轶事中蕴含的晋人唯美生活的意义,这也是魏晋风度的表现。

我们现在再来说说著名的王羲之的兰亭故事。东晋王羲之等人在东晋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4年)于兰亭举行的文人集会,将文人的以诗会友与民间的三月三日禊饮之礼结合起来。当时许多人士写诗歌,后来编成集子,王羲之在当时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文章以优美清丽的笔调,描画出位于江南的山阴兰亭阴历三月三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与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景观,诗人触景生情,由物的感发,得想起人生的意义,王羲之认为,人生的过程,生命的价值,它既不是庄子所说的一死生,也不是俗人所理解的外在功名,而是在于生命过程中的兴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妄,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

在王羲之这篇美文中,我们发现诗人最能感物兴怀的正是“死生亦大矣”的悲剧主题,即从宇宙永恒、人生短暂中兴感到个体悲剧人生的价值所在。人生有限而天地无限,而认识到此中意义并不是“一死生”即泯灭生命的意义,而是要在这短暂的人生中把握世界与人生的意义,珍惜这瞬间的快乐。但这又不是产生出同时代的《列子·杨朱篇》中宣扬的及时行乐,因为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就在于他拥有这种高峰体验的可能性,放弃这种人生的高峰体验而逐于肉欲,等于将人生退化到禽兽之域。魏晋风度的形而上意义即在于此,这是魏晋风度的精神理念。也是我们现代人生最应当思考与感怀的。

我们再来谈谈第二个问题,即魏晋风度的表现方式。魏晋风度的表现有这样几种,通过这些方式,而展现出名士的精神气质与贵族风格。我们加以大概地介绍: 饮酒

酒是魏晋风度的典型写照。曹操诗中就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最典型的便是“竹林七贤”的好酒狂饮。所谓“竹林七贤”,是对三国魏末七位人士的称谓,他们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阮籍是其中最喜欢饮酒的名士之一。据《晋书·阮籍传》记载:“籍本有济

2 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政事,遂酣饮以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东晋有个名士曾说:“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是很到位的。可见魏晋名士饮酒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解脱精神上的痛苦,保全性命。再比如,竹林七贤中的刘伶也是一个极其狂放不羁者,从他所作《酒德颂》来看,酒无疑成为他生命中的欢乐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中总是有酒,他专门写有《饮酒》一组诗。但是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却指出:“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为迹焉。”他认为陶渊明诗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借酒以寄意。

魏晋名士追求精神的境界,而酒有助于这种境界的创造与形成,《世说新语·任诞》中记载:“王卫军云:酒正引人着胜地。”“王佛大叹言: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这些都说明酒有助于形神相亲的合一,而艺术境界往往通过酒的刺激来创成,比如王羲之创作《兰亭序》,李白的“斗酒诗百篇”。当然,有些名士是想通过饮酒来醉生梦死,这是一种颓废,我们当然不能赞同。还有的借饮酒来装名士:“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这些都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服药

这里的药特指一种叫做五石散的矿石药。五石散自汉代出现,至魏时因玄学宗师之一何晏的服食而大行于世,东汉时服食相当普遍,由魏晋至唐,经历五六百年之久。五石散对年迈体虚、阳气偏衰者,用的好的话,有一定的助阳强体作用,但是在养生求仙之风的影响下,许多人妄图借此虚幻的神仙梦,于是当时许多人都来服食。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中也谈到服食五石散,说在当时是有钱人的一种时髦,穷人是消受不起的。由于服食五石散后发热,服食者往往要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于是不吃药者也附庸风雅,跟着名人将衣服宽大起来了。还有许多吃不起药的人会在路旁假装药性发作以摆阔气,一副生怕不服食就跟不上时代的样子。鲁迅先生形象地说:“晋朝人多是脾气很坏,高傲、发狂、性暴如火的,大约便是服药的缘故。比方有苍蝇扰他,竟至拔剑追赶;就是说话,也要胡胡涂涂地才好,有时简直是近于发疯。但在晋朝更有以痴为好的,这大概也是服药的缘故。”有人认为这种风尚与今天的吃摇头丸差不多,其实我认为二者的精神追求是不同的。不能简单地加以比方。

两性解放

这里所说的“两性解放”,并不是今天所谓“性解放”。而是指男女关系的进步。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曾经精辟地指出,两性关系是人类最基本的关系,从两性关系的内容之中,可以判断出每一时代中的文明程度。魏晋名士在男女关系上冲破了三纲五常的束缚,它通达而不荒乱,不同于南朝宋齐宗室的淫荒。有些性情中人,如阮籍之辈常常做出一些荒诞之事。如《世说新语?任诞》载:

3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籍邻家处子有才色,未嫁而卒。籍与无亲,生不相识,往哭尽哀而去。其达而无检,皆此类也。

阮籍这些行为实际上是对虚伪礼教的蔑视,表现了他对妇女通达而不设防的心态。这种“不设防”可谓是当时男女之间自由交往的通道。再如阮籍的嫂子回娘家时,阮籍与之话别,按当时的礼俗,叔嫂不通问。为此有人说他不遵礼度,阮籍没有理会,反而说:“礼岂为我辈设那?”意思是礼教难道是为禁锢自己而设立的吗?这句话实际指出了礼教不应成为男女互防的围挡。阮籍批评礼教的意思并不在于为放纵情欲辩护,而是去掉两性交往的障碍。

再比如,三国时魏国名士荀粲(字奉倩)虽然是荀彧之子,但思想和为人却与其父大不相同。荀氏本是东汉末年的世家大族,荀彧是曹操集团中的重要人物,也是东汉末年儒林重镇。其子荀粲却服膺老庄。他曾经公开说过,女性主要以容貌情感来取悦男性,不必拘于德才。《世说新语·惑溺》记载: 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 荀粲娶大将军曹洪的女儿为妻,其妻美貌温婉,深受他的喜爱。爱妻患热病,荀粲不惜受时人讥诮,为了给爱妻物理降温,竟然大冬天在户外先自凉身,然后以身熨妻为之降温驱热,然而妻子不久还是病故,荀粲也哀伤过度,不久死去。这段轶事记载了中古时代一位至情至性的男人为情所陷以及爱妻去世后的悲苦。《世说新语》用“惑溺”二字概括这一类行为,表面似乎是在批评这些名士的沉溺情感不能自拔,实际上是暗中叹赏这些名士的放荡,也反映了作者刘义庆的伦理观与审美观。当然,魏晋与南北朝朝代在皇室贵族之中,淫乱之事也不少,但与我们这里所说的名士风度是两码事。

放情山水

魏晋名士在山水自然中陶冶性情,解放人格。东晋时代由北南下的士族与当地豪族广占山林田园,开辟新野荒地,比如南朝刘宋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曾任太守的永嘉,就是在晋室南渡之后才开发的。现在的著名风景区浙江温州楠溪江一带就属于这块地方。士族将新开发的江南之地打造成庄园与领地,作为世代相传的固有财产。他们在对自然林野的经营管理中,刻意将它朝着田园化方向发展,既“尽幽居之美”(《宋书·谢灵运传》),又“备登临之美”(《南史·王裕之传》)。西晋的士族文人石崇、潘岳,东晋的文人王羲之、许询、宋代的谢灵运,都有咏吟自己庄园宅墅的作品。唐卢照邻《乐府杂诗序》中曾说“山水风云,逸韵生于江左”,指出了东晋年代山水文学勃兴的事实。在偏安江左的时候,士族文人徜徉于江南 4 秀丽的山水景色之中,优哉悠哉,其乐无穷。谢安在今天的浙东一带邀集王羲之等人带着歌妓等肆意游山逛水,说“我卒当以乐死!”

喜欢清谈

魏晋人喜欢清谈,过去有所谓“清谈误国”之说。《世说新语》是南朝刘宋政权临川王刘义庆所编著的一部笔记小品,主要记载东汉末年至魏晋间的名士轶事。是六朝著名的笔记小品,其中记载着当时的名士清谈,展现了名士的思想风采。当代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中有一篇《论〈世说新语〉与晋人的美》,篇末附有《清谈与析理》一文,其中对于清谈这样评价道:“被后世诟病的魏晋人的清谈,本是产生于探求玄理的动机,王导称之为‘共谈析理’。嵇康《琴赋》里说:‘非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析理’须有逻辑的头脑,理智和良心和探求真理的热忱。青年夭折的大思想家王弼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宗白华先生对于清谈与王弼给予很高的评价。我认为玄学与清谈的动力在于人文与智慧的融合,是魏晋风度的表现,对于我们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有着重要的参照作用。

从现有的关于《世说新语·文学》的资料来看,当时既有从容轻松,充满幽默的清谈,也有许多激烈而有趣的辩论。比如下面一则记载为人所熟悉: 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共论,往反精苦,客主无间。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四。彼我奋掷麈尾,悉脱落,满餐饭中。宾主遂至莫忘食。殷乃语孙曰:“卿莫作强口马,我当穿卿鼻!”孙曰:“卿不见决牛鼻,人当穿卿颊!”

这则故事说的是孙绰与许询关于清谈论辩的事,两人都是清谈高手,故而反复论辩也难分高低,直至忘了进食,侍者热了几次依旧没能进餐。最后干脆两人斗气上火,然而毕竟是名士,所以斗气的话也变成了隽言名句。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名士清谈之苦与较真。在清谈对话中,因为种种原因的激发,谈者机锋迭出,呈现出一些新的思想,类似于后世的禅宗机锋,这是书写时往往比不了的。《世说新语·文学》中有许多这样的记载。比如:“人有问殷中军:‘何以将得位而梦棺器,将得财而梦矢秽?’殷曰:‘官本是臭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财本是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时人以为名通。”这里所说的名通,其实正是机锋创造的感悟,是正常思维下往往得不到的。对话中思想突发,感兴相接,已开禅宗妙悟之先河。

文学生活

当时的文学活动成为士人生命精神的升华。曹植的《洛神赋》、阮籍的《咏怀诗》、嵇康、郭璞的《游仙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他们追求自由的审美心理的抒托。魏晋南北朝文人认为,只有在审美与艺术活动中,人们才能达到精神的超越与心理的慰藉。王 5 羲之与名士在兰亭修禊时写的诗作,其中充斥着借赏会山水慨叹人生,聊以自慰的内容,与西晋石崇发起的金谷诗会“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的主调如出一辙。

魏晋文学批评,着眼于人的生命体验,从人生活动的各个层面去解析文学的特点与功用。不仅在观点上有着根本的突破,而且在理论方法上开创了将人生活动与文学批评相结合的思路。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以及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注重从鲜活的现实人生中去汲取文艺批评,而不仅仅是从经学章句去演绎文艺批评,这也是六朝文艺批评不同于两汉官方文艺批评的一个重要特点。

当然,魏晋之后的南朝即宋齐梁陈,世族地位下降,南朝的开国君臣大都起于寒素,有些人本身就是无赖。这些人一旦骤富,贪欲更甚于地位稳固的世族中人。如梁将鱼弘为官时极尽骄奢淫逸之能事,居然公开宣称:“我为郡有四尽:‘水中鱼鳖尽,山中獐鹿尽,田中米谷尽,村里人庶尽。丈夫如轻尘栖弱草,白驹之过隙。人生但欢乐,富贵在何时?’”这个梁朝贪官,将六朝末期官僚醉生梦死、贪婪无耻的心态暴露无遗,与今天的巨贪相似,与魏晋风度无关。

最后我们再来谈几点启发。现代中国有点像魏晋转型时代,旧的精神价值观人们不信了,而新东西还没有为我们所接受。这并不值得过分忧虑,但最可忧虑的是对于精神追求的缺失,如果甘于自我堕落而没有魏晋风度的追求精神,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另外,现代中国处于全球化的环境之中,工业化与物质至上的价值观念,再加以官本位的体制,使人们蔑视精神的价值,陷于权势与金钱的压迫下而难以自拔。其实,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陶渊明尚且有这种精神,但今天却很少看到。

尽管处于无奈之中,但是我们有精神趣味与生活价值观念上,以及生活方式上,还是可以自我调节的,在向上向善之中,我们的人生得到充实,我们的心理得到舒缓。我们在自己的生活方式上得到提升。王国维说:“盖人心之动,无不束缚于一己之利害,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之域。”(《教育之宗旨》)梁启超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指出:“爱美本能,是我们人人都有的。但感觉器官不常用或不会用,久而久之麻木了。一个人麻木,那人便成了没趣的人;一个民族麻木,那民族便成了没趣的民族。美术的功能,在把这种麻木状态恢复过来,令没趣变为有趣。”(《美术与生活》)这些话对于我们一代人生是多么富有启发意味呵,我们应当经常想想。

推荐第2篇:魏晋风度

一、什么是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 它既是名士的精神贵族的产物,也是凭借经济与政治上的特权而形成的。

首先,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萧散、不滞于物、不拘礼节,放达出格,有悖常理。

再次,清静无为,不务世事,洒脱倜傥,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

再次,多独立特行,强烈的主体意识,又颇喜雅集,“以清淡为经济”,喜好饮酒。

最后,自我的发现与肯定,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个性上。

具体表现形式:饮酒、服药、两性解放、放情山水、喜欢清谈、文学生活、酒是魏晋风度的典型写照。曹操诗中就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最典型的便是“竹林七贤”的好酒狂饮。 参考阅读: 服药

这里的药特指一种叫做五石散的矿石药。五石散自汉代出现,至魏时因玄学宗师之一何晏的服食而大行于世,东汉时服食相当普遍,由魏晋至唐,经历五六百年之久。五石散对年迈体虚、阳气偏衰者,用的好的话,有一定的助阳强体作用,但是在养生求仙之风的影响下,许多人妄图借此虚幻的神仙梦,于是当时许多人都来服食。 放情山水

魏晋名士在山水自然中陶冶性情,解放人格。东晋时代由北南下的士族与当地豪族广占山林田园,开辟新野荒地,比如南朝刘宋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曾任太守的永嘉,就是在晋室南渡之后才开发的。现在的著名风景区浙江温州楠溪江一带就属于这块地方。士族将新开发的江南之地打造成庄园与领地,作为世代相传的固有财产。他们在对自然林野的经营管理中,刻意将它朝着田园化方向发展,既“尽幽居之美”(《宋书·谢灵运传》),又“备登临之美”(《南史·王裕之传》)。西晋的士族文人石崇、潘岳,东晋的文人王羲之、许询、宋代的谢灵运,都有咏吟自己庄园宅墅的作品。 喜欢清谈

魏晋人喜欢清谈,。《世说新语》记载着当时的名士清谈,展现了名士的思想风采。清谈是产生于探求玄理的动机,王导称之为‘共谈析理’。嵇康《琴赋》里说:‘非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析理’须有逻辑的头脑,理智和良心和探求真理的热忱。 文学生活

当时的文学活动成为士人生命精神的升华。曹植的《洛神赋》、阮籍的《咏怀诗》、嵇康、郭璞的《游仙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他们追求自由的审美心理的抒托。魏晋南北朝文人认为,只有在审美与艺术活动中,人们才能达到精神的超越与心理的慰藉。王羲之与名士在兰亭修禊时写的诗作,其中充斥着借赏会山水慨叹人生,聊以自慰的内容,与西晋石崇发起的金谷诗会“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的主调如出一辙。

二、“魏晋名士”中的名士,哪位你最喜欢,理由?

如嵇康:嵇康是七贤领袖,他具有令后人羡慕不已的人格魅力: 首先,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全能之才。他是当时最著名的音乐理论家及演奏家。嵇康通晓音律,尤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

其次,他是一位容止绝佳的美男子。他身材伟岸,风姿挺秀,时常采药游于山泽,樵夫遇见他,以为是神仙。

最后,嵇康魅力更重要的还是在于其人格:高洁、正直、孤傲、独立特行。嵇康喜好老庄,他是玄学思潮在人生追求上的典型代表。他厌恶仕途,傲视世俗,追求一种自由自在,闲适愉悦,与自然相亲,心与道冥的理想人生,以己之高洁而独立于世。这种孤高的品性为汉魏以来名士所崇仰追求,并成为汉末以来人物品鉴中最受推崇的品格。

总之,嵇康颖慧过人,卓尔不群,“风姿清秀,高爽任真”,其风采魅力,成为当时士子偶像式的人物,他集中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风尚,体现出了一种理想化的人格。

三、雅量——魏晋士人的理想人格

在不同的时代对人物的品评用语会有所不同,有的用语代表了一个时代中人们最为崇尚的品格,尤其能够体现时代的文化特征。魏晋时期这样的用语就是“雅量”。

当然,在一般的意义上,心胸宽广在以前的时代中也被视为具有良好修养的表现。但魏晋时代所说的“雅量”不仅内涵要丰富得多,而且它在人们生活中所表示的价值也重要得多。它最简单的意义当然是心胸宽广、豁达大度,但很多情况下,“雅量’’是和士族的高贵意识联系在一起的。它追求生命内涵的广度和人格的稳定性,要求在任何情况下也不为外力(无论成与败、荣与辱)所动摇;这说到底就是希望由自己塑造自己、自己决定自己。正是后一种意义上,可以说“雅量”是魏晋时代士人的理想人格。

一、雅量的核心内涵——人格的稳定性

嵇康临死弹琴展现了一个优美的姿态,它表达了对世间的邪恶与强暴的蔑视,和对人格完美的追求。人不能因为危险而变得丑陋,因为这将损坏他从来对自己的期待,并令施害者窃喜。这种为了维护人格尊严而特意显示的姿态,具有贵族阶级所崇尚的优雅从容。诚然,贵族文化有时带有做作和程式化的意味,但这其中也包含着他们追求人生高贵和美丽的心情,当有强烈的情感在内时,即使只是追求一种姿态,也会让人感动。对嵇康之死,后人写下了许多悼念的文字,最美的是其旧友向秀的《思旧赋》:“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托运遇于领会兮,寄馀命于寸阴。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在说到反映“雅量”的具体事迹时,我们首先引嵇康之死的故事,并以夏侯玄之死相映照,原因就在这种故事最能显示其核心的内涵——人格的稳定性。人在世间漂泊,生命无根却有八面来风,只有坚守对自我的期许,才能证明生命确然是高贵的。而死亡的威胁最易使人慌乱失措,在死亡的阴影下,仍然能保持镇定从容,这就是最大的“雅量”。 二、脱略荣辱,善于忍耐

“雅量”的又一种重要表现,是遭遇他人轻辱时淡然处之,不兴计较。这好像与前面强调的雅量表现着士族的高贵意识之说相矛盾,其实不然。轻辱常常来自身份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欲兴计较,便是自居于与之对等的一方,这就有自我贬损的危险;轻辱又常常起于琐碎的原因,欲兴计较,便是使自己陷于琐碎,这同样是自我贬损;轻辱也有可能缘于无意的误会,欲兴计较,便显出了自己的浮躁,这依然是自我贬损。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对轻辱的漠然就是最好的回应。心胸宽广、人格稳定之人,对自我价值的认定不赖于他人的看法,因而能够站在轻辱所不能触及的位置上,它当然是对自我的高贵意识的维护。 《老子》中说“宠辱皆惊”,“得之亦惊,失之亦惊”,是人生大害。既然雅量的根本在于超脱尘俗的胸怀和人格的稳定性,那么它就不仅表现为以淡然的态度对待轻辱,而且也表现为以淡然的态度对待尊荣(“宠”之古义为尊荣)和成功。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谢安在淝水之战中的表现。

谢安在《世说新语》中形象最为凸显,描写他的故事有一百多则,而从“雅量”来看,他更是典范式的人物。他经历过重大的危机,也获取了超凡的成功。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他始终不会表现出忧虑、恐惧或者兴奋的情绪。人可以也应该做一个他所期望的自我,这是贵族社会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一种理解,而谢安正是凭借着他在这方面的过人之处,受到人们普遍的景仰。

三、豁达与从容

跟雅量有关的故事有些显得严峻,有些则颇为琐细,但在表现人物胸襟的宽豁和行事的从容自如方面,却仍有其一致之处。

四、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及认识

王羲之书法中对后人影响最大的是行书。王羲之成熟的行书,代表作有《兰亭序》、《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等。 王羲之的书法,表现了东晋文人的精神面貌,完成了魏晋时期书法史上的一次最重大的变革,将书法艺术推向历史的高峰,成为后世文人书法取之不尽的源泉。 认识:

书法是以自由精神为艺术创作手段的。其本质形式是以汉字书写的方式,通过笔墨起伏的轻重粗细、行笔速度的快慢顿挫和空间布局的大小疏密,使线条产生优美的诗意感和流畅的节奏感。正是这些线条自由而无穷的变化,造就了书法的魅力。任何一种书体,书法线条的审美哲学就是气韵生动。

中国书法是世界上最美的艺术之一。梁启超认为:中国写字有特别的工具,就成为特别的艺术。中国书法的美是线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现个性的美。中国书法之美,源于中国汉字之美。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字的创造、使用、演变、发展和无穷组合,造就了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流光溢彩,造就了五千年一以贯之的中华文明。一部中国书法史,是一部汉字的演化发展史,也是一部形象的中国文化史。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基础和缩影。

五 魏晋名士通过饮酒服药反映的诗意人生 饮酒与诗意人生:

魏晋名士之饮酒受到重视,还在于他们用诗意的、玄学的、畅快的语言描述酒,用夸张的、放诞的行为饮用酒。

1、以寥寥数语表达对酒的嗜好

2、饮酒时的狂放

3、酒后的狂态

通过表现饮酒人的狂放与狂态,表达饮酒者的无拘无束,尽情尽兴,饮者沉浸酒中,呈现的是自我的个性胸怀,酒助长了魏晋名士的狂放之态与豪迈之气。刘伶酒后是赤身裸体,王敦酒后是慷慨放咏等。通过醉酒使身体处于麻醉状态,不能完全受意识的支配。醉的状态在于,使身体返归本心,并成为一种艺术化的存在。这些酒后百态,彰显着魏晋名士的纵逸、豪迈、适性、深情。

酒之于魏晋名士具有独特的意义,在魏晋名士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酒成就了他们纵逸不拘的气质情性,成就了他们的生前之乐,成就了他们的身后之名。

服药与诗意人生:

1、服药构筑了魏晋名士的诗意形象。魏晋名士服用的五石散多为亲手动手炼制,因此,欲炼药散,首先必须入山采集药石,这客观上促进了魏晋名士的登山游览活动,同时也促进了魏晋时期山水诗文的创作。

这些名士(如嵇康、王羲之等)通过登山采药活动与自然山水的相亲相近从而生发出心里的审美愉悦。在那种状态下,他们远离了庸人的搅扰,远离了世俗的羁绊,心中的所有不平不快涤荡一空,面对清明爽朗的自然山水,体验到与之相亲相近,与天地大化融合为一自由无碍的超越心境。

2、服药之后的“行散”活动同样构筑了这种诗意的人生。行散虽是因服药被迫进行的散步游走,不过这种活动方式本身就具有休闲的轻松意味,另一方面,更由于得其药力者会感到“骨髓充实”、“举措轻便”甚至有着“行动如飞”的美妙体验,此时的心意状态应当是畅朗愉悦的,更可以抛却尘俗之事,进行自由无滞的诗性思考。王恭在前一条提到了古诗,评出了古诗中的最佳之句“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想必是行散路上触景生情,抚古思今,心头笼上了一股诗意的沧桑,浮想这两句带有悲情意味的诗句,发出生命短暂之叹,这也是汉末魏晋士人反复吟咏的共同话题。

六、如何认识魏晋时代被普遍认为是“人的觉醒”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汉大一统集权政治的衰落,传统儒家文化和经学统治的松动、长期稳定的家族地位,支离破碎的社会格局,纷乱无序的社会现实,使曾经有权的,有钱的,有文化的等一些特殊阶层自然而然的开始对生命价值和生命本体的探寻与思考,这就是所谓的“人的觉醒”。这种“人的觉醒”虽然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集团中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它无论如何是一次重大的历史进步。 这个时期的人的觉醒不仅表现为意识到了在社会角色义务之外,还应当有个人的情趣、爱好,在公共的社会生活之外还应当由私人的日常生活。看成事社会的主体,社会的目的。

当时名士们这样的举止,虽与世俗相逆,但他们却以此为表。魏晋名士都持反“常”的人生态度。就人性而言,世间俗礼,烦人、伪人。繁文缛节、正统观念,无不是束缚人的枷锁。处在个性觉醒时代的名士们,深深感受到这种危害,所以就努力以自已的率真个性挣脱世俗的僵绳,展示出自已独特的个性。

推荐第3篇:民国风度

民国风度

赵侨龙

推荐书目:民国风度

作者:徐百柯

推荐理由: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他们那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与我们相去甚远。读着他们,我们感到恍若隔世;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浩叹不已。以独立的判断和诗一般低徊的笔触,唤醒了一段正在消逝的历史。

钱理群在教师节前一天宣布“告别教育”,间接宣布他的教育实验失败了。中国的教育改革僵化不前,我们只好从记忆里去寻找那些民国大师,感受精彩,体会风度,如果能够为先生做个书童都足以聊慰此生„„

先生是什么,可能就是马相伯说的那只想叫醒这个昏睡中国的一条狗;就是泰戈尔笔下黎明之前最黑暗时能够报晓的鸟儿;就是黑格尔笔下,傍晚就起飞的猫头鹰,能够让人们冥思苦想;就是王小波笔下那只特立独行的猪„„那些濒临死亡和休克的精神和人格,通过文字重新在我们心里复活。他们心中奔放的梦,从来就没有沉睡,才能在秋日里,点亮那些在寂寞和孤独中相濡以沫的老师们。

他们是故去的名校校长,文章报国的报人,埋头学问、以学术报国为天职的知识分子,以及在世界面前代表中国的外交家、金融界的精英、马上赋诗的将军„„他们是梅贻琦、蒋南翔、张季鸾、胡政之、刘文典、杨荫榆、陈西滢、梅汝璈、顾维钧、卢作孚、陈望道、蒋百里„„他们曾经的理想,他们的面容和言行,他们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在徐百柯的文字中一一复活。

金岳霖教授在西南联大讲逻辑学,有学生觉得这门学问很枯燥,就问先生:“你为什么要搞逻辑?”金教授答:“好玩”。大语言学家赵元任也是对他的女儿说,自己研究语言学是为了“好玩儿”。 ‘好玩者,不是功利主义,不是沽名钓誉,更不是哗众取宠,不是一本万利’。”将生命投入做学问、讲课或做事情不仅仅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自我生命的欢乐与自由,也使他们自我的生命不断获得升华和更新。

民国几十年,战火纷飞,国家满目疮痍,人民水深火热却大师辈出;今者物质丰富而精神却是贫瘠的荒漠。我们追忆民国那些人,重温民国历史,重拾民国精神,经世致用而振兴中华。大师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愿“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的坚持和信仰可以传承不息,永放光芒。

推荐第4篇:苦难的风度

苦难的风度

——读《青铜葵花》有感

初次走进青铜葵花的世界时,是一个有着淡淡忧伤的雨季。我走在潮湿而阴而宁静大麦地里,低垂沉的天空慢慢透出了雨后的第一缕阳光,空气忽变得有些暖意,我忍不住一激灵,又觉得更冷了。我走到小河边,视线里渐渐浮现出了一个瘦弱的女孩,再往旁边一瞅,还有一个稍大的男孩骑在一头娴情脉脉的老牛背上; “女孩手臂如温暖的丝绸,眼黑得无一丝杂色,目光怯生生。全身如一块洁白无瑕的玉。男孩蓬乱的黑发下,闪烁着乌黑聪慧的眼睛,如天空上的星星。” 周围很静,只隐隐约约有几声清脆的鸟叫和细小的虫鸣声,我就这么出神地注视着这两个孩子,一直静静地,静静地看着······

后来我才知道,女孩的名字叫葵花,男孩的名字叫青铜。葵花从小跟着爸爸一起生活,但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青铜五岁时在一场高烧之后失去了语言交流能力,成了一个哑巴,唯一与他朝夕相伴的只有一头牛。可能是因天赐良机,让葵花和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在一个简单,质朴的家庭。但因为宿命始终让葵花回到了城里,此后,青铜每天日思夜想地念着妹妹,最后竟因幻想竟张口嘶声裂肺地喊了一声“葵花——”。

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一家子用爱,撑起了艰难和困苦;用勇气,扛起了地位和尊严!因为爱,青铜可以放弃自己梦寐以求的读书梦想,把机会让给妹妹葵花;因为爱,葵花可以放弃自己的学业大老远跑到江南捡银杏只为买几个钱给奶奶治病;因为爱,身体虚弱的奶奶到东海边采了上好的棉花只为在晚年为青铜葵花做最后一条厚棉裤;因为爱······

我相信最后青铜喊出的那一声“葵花——”里,包含着对亲人思念的绝望、呐喊,与无奈。我想这就是当时的苦难吧,而青铜一家用亲情完美地诠释了苦难与痛苦的风度。这就是《青铜葵花》在享乐主义泛滥的今天对苦难的另一种声音。当今,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世界沉迷于一派轻飘的、浮泛的、没有任何精神境界的欢愉之中。所以,在这种氛围内,我们忽视了对苦难的必然性,忽视了苦难对我们生命的价值,因此,当苦难来临之际,我们只能毫无风度地叫苦连天,只能手足无措,不堪一击。追求快乐,是无可非议的,更是无罪的。问题是:这种忘却苦难的快乐,带给我们的,只是对苦难的恐惧。它只是一种享受主义,而不是一种乐观主义——乐观主义,是一种深刻认识苦难之后的快乐,那才是一种真正的、有质量的快乐。罗曼·罗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有何尝不值得赞颂!凡事不能兼爱快乐与痛苦的人,便是既不爱欢乐,亦不爱痛苦。凡能体味对痛苦风度的,方懂得人生的价值和离开人生时的甜蜜。

推荐第5篇:民国风度读后感

民国风度读后感

民国过去很久了,民国中的那些响当当的人物,也都基本上离开了我们。但是民国的历史却让我们无法忘记,那是一个经济和政治上一塌糊涂的年代,却又在文化教育思想学术上取得了炫目的辉煌。即便是现在,几乎在每个领域中,都可以在民国中找到让我们敬仰的名字,那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不要说大师即便是贩夫走卒,也有数不清的故事。随着时间的远去,民国中的人物不但没有让我们忘记,反而让我们感觉越来越高大。 中国历史上,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可以和先秦“百家争鸣”相媲美的时代的话,那么答案一定是民国。原因无它,只因为这两个时代都是思想大解放、人性大解放的时代,正因为这种“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的时代特质,在这两个历史阶段,中华民族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创造力均出现了让世界惊羡的“井喷”现象,也由此奠定了中国的品格。遗憾的是,虽然民国那些人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曾经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与我们相去甚远。读着他们,我们感觉到恍若隔世;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浩叹不已。

什么是民国风度,其实那个年月的人,有各种各样的风度,书里面提到的每个人,都是很有个性很有性格的又风度的人。这些人随便拿出来一个,就会让你侧目,你会找出很多他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我想这是因为那个年代,因为乱,所以具有了一个好处,就是自由,无论你是留辫子穿长袍,还是穿西服打领带,都会有人反对,同时也都会有人支持和赞美。于是各种文化无论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都使劲发展,让你看得目不暇接,这就是民国的魅力所在吧。

今天读徐百柯所著《民国风度》,见识了那个时代众多专家学者和科学家,比较他们追求真理的执着、热情、风骨尤为感慨,也许那个时代的学者更有书生气而少有铜臭气,也许那个时代的学者更有钻研精神而少有投机取巧,民国时期的那些学者,有着与今天的学者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内在全然不失风骨、风趣和风雅,内心都坚守着一个“人”字和一个“士”字,虽性格特立独行而不失硬朗,却又都懂得生活的乐趣着实好玩得有趣。

虽然民国的那些人物,以前也多少了解一些,至少也混个耳熟,但是也仅仅是一些模糊的印象,要是较真起来,还很难说准确了。在这本书里,却把这些人物几乎一网打尽,一个一个娓娓道来。如果说有人缺席,那么就是缺少了两种人,一种是军人,一种是政治家,也许是这两类人太敏感,很多问题现在还不好说吧。总之书里面的人物都是民国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明星。

《民国风度》最佳专栏——“钩沉”结集,其专栏主笔徐百柯从故纸堆里或人们的记忆中,钩起79个人物。这些人物有些是我们些许熟识的,还有一些人物,徐百柯如果不写,恐怕将会被时间或时代彻底湮没与忘记。《民国风度》以独立的判断和诗一般低徊的笔触,唤醒一段正在消逝的历史,让已经模糊的身影清晰可感。

徐百柯的《民国风度》以钩沉的方式,通过追忆梅贻琦、张伯苓、马相伯、许崇清等早已成为中国名校名片的一校之长,李济、叶企孙、丁文江、何廉等基础学科在中国的奠基者,张季莺、胡政之、张元济、王云

五、徐伯昕等行业前辈,赵元任、张申府、卢作孚、曹聚仁、周太玄、丁西林等既可以叫天才的奇人,也可以叫奇人的天才,还有黄远生、方大曾、王小亭等不应被忘记但事实上已经被遗忘的人物。追忆民国那些人,让我们感受到一代大师们的风骨与才华,感受到独特的民国风度与民国精神。与《民国那些人》相比,本书无论是序言中杜涌涛的《底子上都有一个“士”字守着》,还是钱理群的《谈谈“民国那些人”》;无论是延伸阅读的《大学氛围不存,大学精神焉附》和《过去的中学》,还是作为后记的《对抗断裂、遮蔽与遗忘》,这些新增的内容与“民国那些人”相得益彰,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民国精神。 钱理群在《谈谈“民国那些人”》的演讲中,将民国精神总结为“有所担待,独立精神,自由精神、创造精神”。其实,从逻辑上进一步分析的话,有所担待和创造精神应该是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必然结果,而“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是任何一个有活力、有魅力、有创造力的时代所共有的特征。无论是先秦时期中国的“百家争鸣”,还是中世纪后欧洲的“文艺复兴”,无论是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还是中国的民国时代,可以说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唯一不同的是,不同的时代背景,其历史使命有所不同而已。这不是宣扬什么“普世价值”,而是因为只有自由成为一种天赋的人权,人们才会放开的去思考,去创造,只有自由成为一种被普遍崇尚的精神,生活在这个自由国度里的人们才会发自内心的去爱国;只有真正的人格独立,人才能成为有非凡创造力的智慧动物,而不是沦为权力和金钱的奴隶,只有人格独立成为一种共同的行为准则,一个民族才能避免衰败甚至被淘汰的厄运。民国几十年,战火纷飞,满目疮痍,可偏偏又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唯一的解释就是民国特定的历史环境加上“独立人格、自由精神”这一普遍的价值所形成的“民国精神”所致。

民国时期的那批学人,有着与今天的学人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内里全不失风骨、风趣或风雅,底子上都有一个“士”字守着。总而言之,是一批不失“硬朗”,而又“好玩”、“有趣”的人。他们是故去的名校校长,文章报国的报人,埋头学问、以学术报国为天职的知识分子,以及在世界面前代表中国的外交家、金融界的精英、马上赋诗的将军„„他们是梅贻琦、蒋南翔、张季鸾、胡政之、刘文典、杨荫榆、陈西滢、梅汝璈、顾维钧、卢作孚、陈望道、蒋百里„„围绕着他们的一幕幕鲜为人知的传奇秩事,通过《民国风度》在历史零散与完整的记忆中生动再现。他们曾经的理想,他们的面容和言行,他们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在徐百柯的文字中一一复活„„。

能静下心来读书真是件美好的幸福的事情,我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读书,特别喜欢在雨夜小阅,边听外面的雨声,边和书中的人物交流,我感觉好象自己就站在那些人的身边,看着事情的发生结束,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有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们的叹息,能清晰地看到他们流泪的双眼。我站在历史的边缘,我悲伤着他们的悲伤,幸福着他们的幸福„„。看了这本书,我真的很想说些什么,提笔又惭愧于自己的文笔不精,我想说但说不出来,我更怕言语间表达不清的情感会辱没这些前辈的风采,但是我真的被感动了,尤其是这样的一段话:

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 他们那相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 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

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 已与我们相去甚远。

读着他们,我们感觉到恍若隔世; 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浩汉不已。

“一抹背影,悠悠水长。斯人已逝,后人敬仰”。

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这让“民国热”再次升温。我们追忆民国那些人,重温民国历史,重拾民国精神是为了对抗因种种原因造成的断裂、遮蔽与遗忘,让“有所担待,独立精神,自由精神、创造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源泉。 民国时期的中国知识青年,是那样地热情昂扬勇敢激进,中国共产党的先驱就产生在这个群体里面,今天这个群体中的先驱已经实现了理想执掌了政权,可是现代的知识青年们却没有了他们固有血性,我一直弄不明白,究竟是什么东西扼杀了他们的活力,阻断了他们当年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我觉得当今的大学生们,如果抽空看看这本书,会明白怎样求学、求索,会知道怎样做人、处事;如果官员抽空看看这本书,会明白什么是人才怎样使用人才和尊重人才。总之阅读此书,会觉得民国时中国学界群星璀璨,他们是中国文化传承东西的中坚,是中华民族厚重的脊梁。

推荐第6篇:真正的风度

真正的风度

出口成脏,一身邋遢,有人觉得这是一种充满个性美的风度,我不以为然;欺凌弱小,助纣为虐,有人觉得这是一种充满霸气的风度,我嗤之以鼻;无所事事,碌碌无为,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充满颓废美的风度,我彻底无语!

什么才是真正的风度?鄙人以为:胸怀梦想,志向远大,才是真正的风度;懂得宽容,宽以待人,才是真正的风度;笑对苦难,豁达开朗,才是真正的风度!

伟大领袖毛主席,年轻时候就立下志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人民最爱戴的周总理,年轻时就振臂一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西楚霸王项羽,见秦王威武仪仗队,立下青春誓言:大丈夫当如是也,彼可取而代之!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男人的胸怀比陆地更宽广,比海洋更辽阔,比天空更广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大丈夫立于世,当胸怀梦想,志向远大,那才堪称真正风度!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一生始终未改变反对种族主义、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新南非的坚强信念。1962年8月,曼德拉被捕入狱,当时他年仅43岁,南非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他5年监禁。1964年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改判为无期徒刑。在狱中长达27个春秋,他备受迫害和折磨。他被迫害,关押在狱中长达27年,受尽非人的折磨。但是,在其出狱跨出监狱大门的那一瞬间,他说:“如果我不把所有的怨恨于痛苦统统扔在我身后的那扇大门里,那么,其实我还活在狱中。”

宽容一切,甚至包括自己的敌人,使曼德拉成为了南非永远的精神领袖。真男人,当如此!

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捷足跃上讲坛,面对这位已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多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霍金先生,卢枷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的太多了吗?”

这个问题显然有些突兀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静谧。

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然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笑对苦难,豁达开朗,这才是真正的风度!

当然了,助人为乐,就像最美洗脚妹刘丽,台湾卖菜大妈陈树菊那样,把钱捐给了最需要的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也是真正的风度;

要风度翩翩,就先种下梦想的种子,就要学会宽容一切,就要学会笑对苦难,就要学会助人为乐。

推荐第7篇:宽容.风度论据

风度是一把尺子,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解放前穿长衫是一种风度,解放后穿中山装是一种风度,“*”时穿军服是一种风度,现在穿西装又是一种风度……

应该说风度不是故意装出来的,它像鸡尾酒一样是精心勾兑而成的。风度的形成离不开环境的烘托。譬如说,在亲朋好友相聚宴饮的时候,在酒酣耳热之际,倘若你用清亮的嗓子给大家引吭高歌一曲,肯定会博得满堂喝彩,热烈的掌声也会烘托出你的翩翩风度;若你在人来人往的闹市里突然高歌,别人不但会说你没有风度,还会怀疑你这个人的神经是否正常。

其实,风度与气候还有着紧密的关联。譬如,在春寒料峭的大街上,看到一些女人尽管嘴唇冻得发青,依然穿着裙装,洒脱自如款款而行,我们在羡慕与赞许之余是无话可说的,因为人家要的是风度而不是温度。相反,对于另一种行为我们要皱皱眉头了,在酷热的夏季,我们在街头经常能够看到一些人穿着短裤,趿拉着拖鞋,光着膀子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晃来荡去,夏天的男人与冬天的女人恰恰相反,他们要的是温度而不是风度。

我想,不管唱歌也罢,穿衣也罢,这都是外在风度,而我们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内在风度。所谓内在风度,说白了也就是一个人的“气质”。一个不管大事小事总爱与别人斤斤计较的人,一个只想占便宜不愿吃亏的人,一个只想索取不愿奉献的人,即使貌比潘安也不能称之为有风度。风度其实就是一个人自身的气度和他对待人的态度最有机的揉合。

有一点必须说明的是,风度并不是一种规格统

一、模式一样的奖章,上苍一旦把它颁发给你,你绝不可以把它一成不变长年累月地挂在身上。风度是长在心灵田野上的一株有生命的树,如果因为别人夸你就沾沾自喜,不思进取,那你就会枯萎,甚至连叶子也会一点点掉光

有些人并不漂亮,但你却常常被他吸引,愿意和他在一起,这就是魅力。魅力,缘于风度。如果我们想赞美一位女性,第一是美丽,第二是气质;如果我们想赞美一位男性,大体不说对方美丽英俊,首先要说的还是风度。风度,是对男性的最大赞美。

风度,《辞海》的注释是:指一个人良好的谈吐、举止、仪容、姿态。这样说不免干巴枯燥,不大形象,举个例子:《晋书》记嵇康“龙章风姿,天质自然”,好友山涛也形容嵇康(叔夜)“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在这里,并没有说嵇康长得什么样,但我们却很向往崇拜。 从网上搜索出这样一个例子,也很有趣,说的是美国第三届总统杰斐逊和他的孙子驾著马车出去,在路上碰到一个陌生的奴隶脱帽向他们行鞠躬礼。杰斐逊举起帽子还了个礼,但他的孙子忙着和别人讲话,没有理会那个奴隶。杰斐逊严肃地说:“我的孩子,难道你允许一个奴隶比你更有绅士风度吗?” 风度其实就是一种美,是一种天然的气质。离开了自然,男人的潇洒就成了做作,女人的妩媚就成了媚俗。美首先征服人的双眼,然后才是心灵;而风度,必须首先征服人的心灵,然后才去征服人的眼睛。但是,眼睛有时候会欺骗自己,而心却不会。所以,美是一种幼稚的风度,而风度则是一种成熟的美,深刻的美,恒久的美。从某种意义上讲,风度也是一种无法伪装的高贵。 所以,我常常对人说:宁可没本事,不可无风度。

例子

例如周恩来的站立姿势有个独特之处,就是右臂微微弯曲置于身前。很多人误以为只要像他那样就会有风度,结果适得其反。其实周总理的右臂是骨折的后遗症,是残疾,但他因为实力充沛,所以他的这种外在的形式就成为了独特的迷人风度。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具有风度,风度只有通过打造内功拥有实力才能具备,一个人如果具有很强的实力,那么在他的不经意之中就会显现出风度,他不想风度都难。

一、交朋结友、为人处世,最讲究“风度”二字。良好的风度令人赞赏,让人羡慕,具有不可否认的审美价值。

二、风度不一定是博学多才,不一定是位高权重,更不一定是财大气粗。风度首先是一种涵养,一种内心的充实,一种对自己充满信心的表现。

三、风度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言语恰如其分,着装整洁得体,举止温文尔雅,态度自然诚恳,工作兢兢业业,为人诚实守信,生活俭朴健康,见解独到深刻,情趣高雅脱俗……

题目规定写成议论文,分论点可以这样设计: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于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情操(怎么样)。参考拟题:风骨+气度=风度。

竞技场上输与赢总是相生相伴,人们往往将掌声、鲜花赠予胜利者,却常常忽视了另一方。其实,一个人的风度与素质,最能体现他对待失败的态度上。

“输得起”并不容易做到,这种心态是在长时间的磨砺中形成的,需要平日里的积累。所以,一个运动员是否成熟,是否有经验,从他对待失败的态度上就能读出。还记得年轻的陈屺在日本神户的那场闹剧,他摔拍子、踢挡板,被指是又输球又输人,引发了很多议论和思考。在赛场上,这是常有的事。摔拍子、粗口乃至斗殴,也见怪不怪了。但分析一下,大多数“肇事者”仍处于成长期,他们往往经验不足却盛气有余。像齐达内那样用光头撞肚子的大叔,还是相当稀有的。老将们对待失败大多从容淡定。比如老瓦,最后一次国际大赛上居然以0:4惨败,没能为他灿烂的乒乓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可他仍能在新闻发布会上谈笑风生,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大将风度。

一个人的涵养、一个国家的精神,在输赢的一刹那也能显露得一清二楚。同样讲乒乓。那一回,刘国正遭遇波尔。第七局12:13,刘国正回球时球落到了地板上,上海体育馆的空气好像立刻凝固了——如果出界,那意味着刘国正出局。就在此时,一个人伸手示意裁判:“球擦边了!”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波尔!13平,裁判举起右手。随着中国球迷两次排山倒海的喝彩,刘国正终于以15:13反败为胜。波尔输了比赛,却赢得了风度,全世界都看到了他身上胜于王者的光芒。另一次感动源于北京申奥。难以忘记,当萨马兰奇主席宣布北京获得主办权后,各国代表真诚地相互拥抱与祝福。是的,当竞争落下帷幕的时候,谁输谁赢已不再重要;赢得真实,输得坦荡,这才是真正的君子风度。

成败荣辱不全在于胜负,输,一样可以轰轰烈烈,一样可以赢得他人乃至对手的尊重。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军惨败,一向骄傲的南方兵不愿承认现实,他们强烈要求司令李将军上山打游击,誓死不向北方佬投降。但是,平素英勇过人的李将军却劝说大家投降:“打输了,就是打输了。我们必须承认,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输得有风度。”北方军的统帅被李将军的风度深深折服,他竟特地赠送李将军自己最心爱的雪茄。这足以见得李将军“输”的风采。

输得有风度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素质,也是一种智慧。“比赛”结束,胜负已分,但关于“输”与“赢”的评判,却不止于此

评点

“风度”这个话题很宽泛,大题宜小做,宽题应“窄”化,苏李婷同学在这方面处理得很恰当。她集中一点,专谈“一个人的风度与素质,最能体现他对待失败的态度上”,重锤敲击,自然便于论深入、说透彻。在具体材料的选择上,作者又体现出自己的匠心。她主要以体育比赛(尤其是乒乓比赛)中的事例作为论据,娓娓而谈,对比鲜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与可读性。

宽容别人是对别人的理解,是一种放得下的大度,是一种与人为善的观念释然.而宽容自己则是一种豁达\\冷静与理智,宽容自己并不是放纵自己 人应该学会宽容。多一些宽容就少一些心灵的隔膜;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友爱。

我觉得宽容就是在心里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的处事方法,尊重别人的处事原则.虽然要想做到宽容不是那么简单,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从生边的一点一滴做起,那样你离宽容就越来越近了,经过不断的积累,最后你就会达到你的目的--宽容.

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 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是精神的成熟、心灵的丰盈

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即是对自已善待。 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是看透了社会人生以后所获得的那份从容、自信和超然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 何所不容!”这是何等的气度与胸怀!宽容的可贵不只在于对同类的 认同,更在于对异类的尊重。——这也是大家风范的一个标志。 宽容有三种境界,可以养鱼为喻:最初级的境界是玻璃缸赏鱼,只让 它在一定的范围存在和活动;中等境界是池塘养鱼,因地就利,因势 利导,水肥鱼跃,鱼张水活,相互利用;最高境界则是江海生鱼,千 形万类,任其自生,海阔天高,任其自游,由此也就成就了海的博大 和丰富。有多大的胸怀,就有多高的境界;有多高的境界,就能干多 大的事业。

宽容是阳光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到了很多相关的话.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优雅的康德大概是不会有暴风骤雨的,心情永远是天朗气清.别人犯错了,我们为此雷霆万钧,那犯错的该是我们自己了.

现代的戴尔·卡内基不主张以牙还牙,他说:\"要真正憎恶别人的简单方法只有一个,即发挥对方的长处.\"憎恶对方,狠不得食肉寝皮敲骨吸髓,结果只能使自己焦头烂额,心力尽瘁.卡内基说的\"憎恶\"是另一种形式的\"宽容\",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饕餮对手,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己强身壮体的钙质.

狼再怎么扮演\"慈祥的外婆\",发\"从此吃素\"的毒誓,也难改吃羊的本性,但如果捕杀净尽,羊群反而容易产生瘟疫;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但一旦英雄寂寞,不用关进栅栏,凶猛的老虎也会退化成病猫.把对手看做朋友,这是更高境界的宽容.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过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这不是简单的宽容,这宽容如硎,磨砺着你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锋芒.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有义务捍卫您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它包含了宽容的民主性内核.良言一句三冬暖,宽容是冬天皑皑雪山上的暖阳;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你有了宽容之心,炎炎酷暑里就把它当作降温的空调吧.

宽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

与朋友交往,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他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与众人交往,宽容是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可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坚固的事业之基.

你要宽容别人的龃龉,排挤甚至诬陷.因为你知道,正是你的力量让对手恐慌.你更要知道,石缝里长出的草最能经受风雨.风凉话,正可以给你发热的头脑\"冷敷\";给你穿的小鞋,或许能让你在舞台上跳出漫妙的\"芭蕾舞\";给你的打击,仿佛运动员手上的杠铃,只会增加你的爆发力.睚眦必报,只能说明你无法虚怀若谷;言语刻薄,是一把双刃剑,最终也割伤自己;以牙还牙,也只能说明你的\"牙齿\"很快要脱落了;血脉贲张,最容易引发\"高血压病\".\"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了这样一句能够启人心智的话

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仁义胡同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六尺巷传奇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

彭德怀度量宽宏

红军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等30多人前沿察看地形,传令兵手执红旗边跑边喊让路。只有一个战士坐着不动。彭德怀见人挡路便喊了几句。战士站起来朝彭总就是两拳。彭总让过他匆匆赶路。事后,传令兵捆来那个战士见彭总。彭总立即让他回去战士自知闯祸,心里害怕,见彭总毫不在意,深受感动,后来逢人就说:“总指挥真是度量宽宏呀!”

宋代大文豪苏轼非常喜欢谈佛论道,和佛印禅师关系很好。有一天他登门拜访佛印,问道:“你看我是什么。”佛印说:“我看你是一尊佛。”苏轼闻之飘飘然,佛印又问苏轼:“你看我是什么?”苏轼想难为一下佛印,就说道:“我看你是一坨屎。”佛印听后默然不语(也许是气的说不出话)。于是苏轼很得意的跑回家见到苏小妹,向她吹嘘自己今天如何一句话噎住了佛印禅师。苏小妹听了直摇头,说道,“哥哥你的境界太低,佛印心中有佛,看万物都是佛。你心中有屎,所以看别人也就都是一坨屎。”

推荐第8篇:女性妩媚风度

女性妩媚风度

妩媚风度是指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风格以及气度。性格开朗、潇洒大方的人,往往表现出一种聪慧的风度;性格开朗、温文尔雅,多显露出高洁的风度;性格爽直、风格豪放的人,风度多表现为粗犷;性格温和、风度秀丽端庄,风度则表现为恬静„„无论聪慧、高洁,还是粗犷、恬静,都能产生一定的美感。相反,刁钻奸滑、孤傲冷僻,或卑劣萎靡的风度,除了使人厌恶以外,绝无美感可言。

怎样展现自己的妩媚风度呢?

风度美首先表现在丰富的内心世界。

理想则是内心丰富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理想是人生的动力和目标,没有理想的追求,内心空虚贫乏,是谈不上气质美的。品德是风度美的另一重要方面。为人诚恳,心地善良是不可缺少的。文化水下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人的风度。此外,还要胸襟开阔,内心安然。

风度是通过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个性特征、言行举止等表现出来的。

风度“外化”在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走路的步态,待人接物的风度,皆属风度。朋友初交,互相打量,立即产生好的印象。这种好感除了来自言谈之外,就是来自作风举止了。热情而不轻浮,大方而不傲慢,就表露出一种高雅的风度。狂热浮躁或自命不凡,就是风度低劣的表现。

高雅的兴趣是风度美的又一种表现。

例如,爱好文学并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欣赏音乐且有较好的乐感,喜欢美术而有基本的色调感,等等。许多人并不是靓女俊男,但在他们的身上却洋溢着夺人的风度美:认真,执著,聪慧,敏锐。这是真正的风度美,是和谐统一的内在美。

以上是海日文化女性气质魅力培训班老师讲到的如何修炼女性妩媚风度的几点内容,希望想让自己更加妩媚的女士可以从中学到什么,以便能够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加有魅力有风度的性情中人。

推荐第9篇:风度来世诗歌

很多次,站在楼台风口,心里总有个声音对自己说,跳下去、跳下去。

那些时候青丝飞舞,缠绕在胸口。

纠缠出一幕幕不敢轻易记起的画面。

曾有一张脸,在明晃晃的太阳下对我微笑。

那笑平和无害,却是我眼里最肆意妄为的勇敢。

哦,我甚至又闻到了你白色衬衫的味道。

是你吗?是你吗?

多希望这一刻是你在靠近我。若是,我宁愿永远闭着眼睛。

可惜,只有风呼呼的吹过。

蓝天透澈,一双无形的手撕扯着白云。

痛吗?

怎么会,白云生来就是为天空存在的。

只是这一望无际的蓝,到底能不能容下绵绵之白?

嗯,风还在。我听得到。

那个声音说,跳啊跳啊,跳下去你就真的自由了。

天是你的,地是你的。

风是你的,水是你的。

你可以光着脚在雨水里奔跑,你可以闭上眼在榕树下安眠。

跳吧,你是勇敢的。

不再畏惧、不再思索。

翘起脚跟,纵身一跃。

飞驰,楼宇间刚硬的气息。

呵,耳边的风从未如此凛冽。

我以为会像落叶般轻柔的睡去,将秋天的萧索遗忘。

却终究,跌落得骇人的姿态。

我看到人,他的脸上有血花。

又看到谁,他们刚刚一定打了一架。

咯咯咯,谁能听到我的笑声?

眼前终究血色一片。人头也好、楼宇也罢,到底是被这血色淹没了。

睡吧。睡吧。

下次醒来之前,记得忘掉今生。

忘川,度我彼岸来世。

没有骄傲,没有落没。没有起伏,没有波澜。

唯有,阳光下,肆意妄为的笑。

推荐第10篇:容人的风度美文

能容下别人的长处是气度,能容下别人的短处是风度。

千人千面,风度也因人而各不同。高瞻远瞩、从容沉着、气定神闲,遏大事而不乱,即使失败了,也能东山再起,重整山河,那是政治家的风度;仪表端庄、谈吐文雅、聪慧机敏、襟怀坦荡,那是有教养人的风度;胜不骄、败不馁,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即使泰山压顶、千军万马压境的危难时刻,也能平心静气、稳妥处治,那是大将风度;和蔼、谦让、不争、通融圆达、老练沉着,那是长者的风度;穿戴得体、举止优雅、彬彬有礼、恭敬谦让,那是名流的风度;统领全局,搏击市场,即使决策失误,濒临破产,也能整合残局,重铸辉煌,那是企业家的风度。

风度美,是人的内秀美与外秀美的和谐为一体,是外在形态美与内在心灵美的融会于一身,是通过人的外在行为,如表情、语言、仪表等方面所显现出来的。外貌美,仪态美,即容貌端正、仪表堂堂、体态健美、服饰入时,使美的自然;内在美,心灵美,即道德高尚、为人正直、思想进步,是美之源泉。

用美来修饰自己的外表,文雅、端庄、豪放;用高贵的理性、伟大的力量来修饰自己的内心,文静、优雅、坚定。如天使,如智慧的神灵,于身心和谐中把握体态的适度,于“无为”中实现灵敏机智的追求,于轻松中发挥恰当的追求力度,于环境的平衡中摄取美的营养。这就是风度的奉献。

风度源于心灵而法于自然,是一个人骨子里渗透出来的一种独特的东西,绝非装腔作势之态,也非矫揉造作之行。天生丽质,漂亮的木偶,没心没肺,谈不上风度活力;精心的打扮,炫目的美感,短暂浅显,如云,如花,是过眼烟云;而知识渊博者的气质风采与日增辉,即使容貌褪色,即使粗衣布履,仍风度翩翩,令人羡慕。

第11篇:高层管理人员风度揭秘

白天出席商务会议穿什么颜色的西装?配哪种衬衣和领带?还有裤子和鞋子的搭配是否协调?与客户谈话要注意哪些细节?晚宴要准备何种套装?需要燕尾服和黑领结吗?喷洒哪个牌子的香水?作为一个在企业里的高层管理人员,你是不是对上面的这些生活细节不屑一顾?如果是这样,你就错了。你是否意识到,言谈举止、穿衣打扮在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你是否知道,你所欣赏的一些大公司老板的风度魅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后天学习才逐渐完善。如果经营企业,是每一个企业老板每天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那么你是否听到过经营自己这个新的说法?经营自己实际上就是完善自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企业经营中起到推动作用。这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课程。我曾经问一位美国跨国公司公关经理,中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除了长相和语言外,仅仅从外表看有哪些不同。他细微的观察很有说服力:“国外大公司的高层经理有一个共同特点,身体语言很丰富,讲话技巧也是经过训练的。他们穿的服装并不一定是名牌,但收拾得很干净整齐。而很多中国的老板最讲究浑身上下‘装备’精良的名牌效应,特别是手表一定是非常考究的。但是他们往往忽视了几个关键点:丝袜在国外早就被淘汰,而袜子与裤子和鞋子的配套应当很有讲究。扎在腰间的皮带是很醒目的,而很多中国的管理人员恰恰将此忽略。”一位曾在美国福特公司工作过的女士告诉我,尽管美国人平时穿着随便,但在重要场合一定很注意打扮得体。公司制定了一些上班服装规则,在那种环境里工作有了一种共同的默契,如果有客商,自己就懂得该穿什么,不该穿什么。当然,社会上的风气也给了他们自然的熏陶,使他们从小就学着打扮自己,从语言到服装,从内在到外表,使自己成为一个为社会认同和接受的人。尽管我们在各种美国电影中看到一些穿着奇装异服的人,但他们在美国也属于另类,如果他们希望去企业谋职,也必须穿上整齐的服装,梳理好那一头乱发,以符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因为他们很清楚这些看来似乎只与自己有关的事情,其实都是你事业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第12篇:乞丐的风度美文

在德国夏洛腾堡宫附近的地铁站,我见到一个颇具风度的中年女乞丐。她穿着漂亮的红色风衣,围着飘逸的黑色纱巾,端坐在上下楼梯过道的边角上。她面容端庄,神情安宁,双手掌心向上,相互交叉,动作优雅高贵,手心白净,脸色红嫩,左手搭在右手上,形成一个浅浅的“乞囊”。她的目光停留在自己的双手上,腰板挺得直直的,你无法想象这样一个漂亮女人是在乞讨。她没有那种肮脏、低声下气的神态,但的的确确是个乞丐,我看到一男一女先后在她的手心放入几枚硬币。这是我平生从未见过的乞丐。

另一次,在地铁的车厢里看到一个特别高明的乞丐。这个穿着入时的小伙子,手中拿着一叠报纸,一上车就开始滔滔不绝地演讲。我想大概是卖报纸的。他口齿伶俐,不卑不亢,神情泰然。车厢中只有6个人,三男三女,大约一两分钟演讲结束了,小伙子颇有礼貌地欠身向大家行礼,随后就用一只装钱的口袋向乘客要钱。这时候我才明白,他是一个乞丐。坐在我旁边的中年妇女在他的口袋中放入1欧元的硬币,也许因为这个头开得好,又有一位老妇人和一位中年男子先后往他的口袋里放了若干个硬币。我感到奇怪的是,这位小伙子明明是在乞讨,怎么会如此理直气壮、慷慨陈词、充满信心,而且还有这么好的结果?因为我听不懂德语,直到现在他说什么一直是一个谜。

最有风度的乞丐,大概算是你无法分清是在乞讨还是在表演的人。在广场喷泉旁边人流最多的地方,你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人,好似雕塑一般,一动不动,穿着金黄色或者银白色的衣服,整个脑袋也都是金黄色或者银白色的。在他前方不远处的地上放着一只搪瓷杯。当旅行者突然发现这不是雕塑而是人时,一定会感到惊异,而在最恰当的时候,“塑像”会向游客鞠躬,这是一种特别容易获得报酬的方法。旅行者感到有趣,或感到这位表演者很辛苦,会往搪瓷杯里放上一两枚硬币。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乞讨,至少他们是付出了成本和代价的。购置那套衣饰需要一定本钱,在烈日炎炎的酷暑之下,一动不动地站着,不能不说给周围的环境创造了一个特殊的景观。如果你只是观看,他不会伸手跟你要钱,他总是昂着头,只是当你对他感兴趣时,特别是往他的搪瓷杯里放钱币时,他才会欠身表示感谢。

还有一个捡垃圾的人令我迷惑。一天清晨,约莫7点左右,我在散步时遇见他。他相貌堂堂,穿着长筒皮靴,牛仔裤的膝盖上有洞,上身的咖啡色皮夹克半新不旧,神情泰然。在他身边有一只很大的帆布包,有些肮脏。令我诧异的是,下午3点钟左右我从这里经过,他居然还坐在那里打瞌睡,还是和清晨一样的姿势,他似乎想尽量坐得端正一点,但毕竟是在睡觉,身体往左边有点倾斜。他没有喝酒,不知道他吃没吃饭?这么长时间在睡觉,这么长的一条长椅,只有他一个人,没有人与他争夺位子,他为什么不躺下来,直一直身体?我猜,他是一位无家可归者。但是他为什么不躺下好好睡觉,非要坐着打瞌睡呢?答案似乎只有一个:大白天坐着打瞌睡显得正常,而一旦躺下就成为流浪汉了。

这就是德国的乞丐,他们虽然穷困,但是穷得体面……我不知道这是否与西方的所谓骑士传统有关。

第13篇:服务人员的举止风度

服务人员的举止风度

一 服务人员行为举止的总体要求 1 热情周到

服务人员要理解服务,理解服务对个人、对组织的意义。只有让服务人员理解自己所属组织的服务性质,以及服务性组织的意义。只有让服务人员理解自己所属组织的服务性质,以及服务服务性质对顾客的依赖性,明白自己在建立和维持组织与顾客之间良好关系中应起的作用,才能使他们在为顾客服务时表现出主动和热情;其次,要培养对顾客的爱心,只有当服务人员对顾客有爱心,才会把自己认为最美好的东西拿出来献给顾客。

增加制度性服务的内容,服务组织依靠集体的智慧,对服务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作仔细的考虑和详细的规定,然后要求服务人员按规定为顾客提供规范服务;让没有经验的、不够细心的服务人员在有经验的受顾客欢迎的服务人员旁边参观学习,从而受到细致服务的熏陶。

2 谦恭有礼

要让顾客感受到优越,首先要求服务人员对顾客要谦虚。

服务人员在自己的领域可能是行家或专家,但毕竟只局限于本行业内,而顾客却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知识、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往往对服务人员改进服务技能、提供服务水平大有帮助。在顾客面前永远不必担心谦恭过分。

礼数周全。

二 服务人员的姿态 1 站姿

良好站姿的基本要求是:头正颈直,双眼平视,下颔微收,挺胸收腹,上体自然挺拔,双肩保持水平,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微屈,两腿绷直,身体重心落在两腿正中。

女性人员站立时通常是两脚跟并拢,两脚尖张开45~60度,两手自然下垂或双手相握、叠放与腹前。

男性人员站立时双脚可分开至与肩同宽,手可自然下垂,或向前交叉放置于腹前,或向后交叉放置于背后。 2 走姿

一般来说,男子的迈步是沿着两条平行线前进的,也就是说,男子左右两脚在迈步过程中踩出的脚印是两条平行线;而女子的迈步通常是沿着一条直线前进的,也就是说,女子的左右两脚在迈步过程踩出的脚印基本上是一条直线。另外,男子的步幅也通常比女子的稍大。

服务人员在行走时,除了要符合走姿的基本要求,做到步履轻盈稳健、步幅适中、跨步均匀有节奏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1)在保持正常步幅的前提下,步速比平时略快;2)两手自然摆动,但幅度要比平常略小。 3 坐姿

良好坐姿的基本要求是:保持上身正直,挺胸直腰,背部不靠椅子后背,臀部不满坐(一般只坐满椅子的2/3);两腿与两臂自然弯曲;两手可扶住膝部,亦可两手交叉放于大腿上,或是一手放在椅子或沙发的扶手上、另一手则放在大腿上(一般不可两手同时放在扶手上,因为这往往给人一种过于张扬的感觉);两膝与两脚并拢或是稍微分开,脚尖超前,脚底朝下。

男子落座后,腿与脚的姿势通常是:脚掌着地,大腿与小腿弯成直角,两膝与两脚并拢或是稍微分开。

女子在穿裙装与裤装时,有不同的要求。若穿裙装(主要是指短裙时),通常是两腿并拢并弯曲成小于90度后两脚并拢侧放于身体的左侧或右侧,或是采取两小腿交叉的坐姿;若穿裤装,则可采用两腿全并拢,或小腿交叉、膝盖稍稍分开,或前后腿(即一脚在前,一脚在后),或是大腿膝盖并拢、两脚稍分开等坐姿。

三 服务人员的基本行为要求 1 入座、离座

入座、离座一般都应从椅子的左侧进出。如果与顾客一起就坐,最好让顾客坐在自己的右边。如果顾客没有坐下,服务人员最好站着;如果分开没有座位,服务人员应主动让座。 2 行走

当服务人员与顾客同行时,服务人员应自觉把位置高的(两人并行,右高左低;两人前后行,前者为尊;上楼梯时前者为尊,下楼梯时后者为尊)、安全的、方便的一边让给顾客。如遇过窄桥、危险区、穿过拥挤的人群以及其他任何不方便、不安全的情形时,服务人员应在前面引路。

在需要转弯或上楼梯时,应稍作停顿,并招呼顾客“请这边走”;如遇道路不平或照明欠佳之处,也应提前提醒顾客留意。为客人引路时,一般不宜交谈,以免使客人分神。

服务人员在服务场所行走还不应影响服务的氛围,更不应对顾客造成影响。除非紧急情况,服务人员不应在服务场所奔跑。 3 出入房门

具体做法:在快到房门时,抢先一步把门推开,请顾客先进门,然后自己再进,并疾步跟上(如果是朝里开的门,就不妨先进门,然后把门拉住,等对方进门后再跟上)。开门或关门都务必用手操作,而不宜用身体的其他部位,而且开关门时最好能做到面向顾客。 4 进出电梯

当服务人员配同顾客一起乘坐电梯时,在快到电梯时,应抢先按好电梯的按钮,等电梯门开后,请顾客先进,然后自己进,选择好楼层后,绕到顾客的后面或左边站着,以便让顾客先走出电梯(电梯拥挤例外)。

如果与不相识顾客同乘电梯,也应主动谦让顾客,让顾客先进先出。 5 乘坐汽车

如与顾客一起乘轿车,应让顾客先在车的右侧上车,帮忙关上门后,自己再绕到汽车的左侧上车,坐在顾客的左侧;下轿车时,一般应由接待人员先从汽车的左侧下车,然后赶紧绕到汽车的右侧为顾客开门,并照顾他们下车。

轿车里的座位也有高低之分。一般的排法是:后排中间为尊位,其右次之,其左又次之(但法国人视后排右侧为尊位,左侧次之,中间为最低),副驾最低(JEEP副驾为尊位)。 6上下楼梯

参行走,注意上较窄楼梯时,女性顾客,男服务员时,则应男服务员在前,以避免失礼。 7 递接物品

服务人员向顾客递接物品一般都应用双手,至少用右手。不能用左手,特别是对于来自阿拉伯和东南亚国家的客人。向顾客递送物品时,脸应朝向顾客,并说一些合适关照的话。

如果是在服务窗口或柜台向顾客递送东西,应尽量直接递于顾客的手中。

如果是向坐在桌旁的顾客递送物品,最好将物品轻放于顾客身旁的桌上,除非顾客已伸手相接。

如果向顾客递送的是食物,则应注意保持食物的卫生;如果是递送盛在容器里的食物,服务人员主要不要把手指搭在杯、碗、碟、盘的边沿上。

如果是向顾客递送带尖、刃或其他易于伤人的物品,不应将尖、刃或容易伤人的一面直接朝向对方。

8 礼貌用语(略) 四 常用的见面礼和手势语 1 握手(略) 2 拱手礼(谦恭)

3 鞠躬礼(敬意,歉意)

4 合十礼(佛教国家通行的见面礼) 5 点头致意(友好,亲切) 6 举手致意(友好又带有歉意) 7 挥手告别(略) 8 打手势召唤

中国:高抬手臂,手心朝下,轻挥手腕。

英美:与中国相反,手掌向上伸开,伸曲手指数次。 9 弯手指做圈(OK)

通常表示“好,同意”但在巴西、希腊、意大利南部和一些地中海国家被认为是粗俗下流的动作,在法国南部表示一钱不值,在日本表示金钱。 10 V手势

胜利。但这个手势在英国一定要将手心朝着对方,否则则被认为是一个下流的动作。 11 伸出食指

提示警告,但不能指着人。 12 翘起大拇指

中国、美国都用来表示赞扬。但在日本则表示“老爷子”,在希腊表示叫对方“滚蛋”,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不仅有“搭车”之意,还是一种侮辱人的信号。 13 点头

注意印度是相反的。

第14篇:男士优雅的风度礼仪

绅士风度是西方国家公众,特别是英国男性公众所崇尚的基本礼仪规范。经要求在公众交往中注意自己的仪容举止,风姿优雅,能给人留下彬彬有礼和富有教养的印象。多指男士彬彬有礼的样子。

男人绅士风度的八条要领:男人彬彬有礼往往可以表现文明社会男士的道德风范,也可以看出一个男士的受教育程度。有的男士因与女友相处不得要领, 结果不欢而散。其实,男士的风度不仅应表现在与女友的交往中,还应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对女士的态度上。

(1)您应该先向所遇到的熟悉的女士微微点头打招呼。如果某位女士向您走来,请您记住,如果她主动伸出手,您才能与她握手。

(2)在公共场所偶然遇到熟悉的女士互相问好时,可以不握手,但必须把手从口袋里拿出来,把烟从嘴上拿下来,如果吃着东西要停止咀嚼,当然,女士也一样。男士在大街上随便让女士停下脚步是有失体面的,哪怕是熟人。如有急事当然可以例外。

(3)如果您与女伴走在街上遇到熟人,您不能把女伴晾在一边没完没了地与熟人交谈。您可以把熟人介绍给女伴,但是如果您必须与熟人谈什么事情而且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可以另约时间见面或打电话联系。

(4)如果某女士坐您开的车,您一定要打开车门让女士先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您再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女士下车的时候, 您要先下车,为女士打开车门。在车内探过身子打开车门的做法不雅观。当然,也不能让女士自己取出行李物品。(5)在咖啡馆或饭店与熟悉的女士会面时,要从座位上略略欠身以示欢迎。如果女士走近您,要站起来与其交谈。

(6)晚会上您的女友要去卫生间稍事整理,但不要打扰正在跳舞的人。

(7)晚会结束后,如果有条件要开自己的车或打的送女友回家,别忘了谢谢女友接受邀请参加晚会。一般是看着女友走近楼门或家门。更礼貌的做法是,从汽车里出来,把女友送到她的家门口。

(8)要尊敬女士,女士优先。

(9)尽量不要说脏话,多去赞赏别人。

第15篇:关于男士风度的礼仪

男士应有大风度:男性应有阳刚之美, 就是通常所说的“ 男子气”。阳刚之美包括:

豁达开朗。豁达大度, 开朗豪放, 是男性应有的性格。对人宽容, 不拘小节, 不斤斤计较, 不遮遮掩掩。遇事拿得起、放得下, 忧心忡忡, 怨天尤人,都不是男性应有的态度。

举止大方。男性应当有男子汉的举止风貌, 坐有坐相, 站有站相, 动作落落大方, 表情真诚自然,体态庄重和谐。疲倦拖沓、委琐局促都是不可取的。

刚健正直。男性应当敢作敢为, 一往无前,“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要敢于坚持真理, 仗义执言,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 承担责任, 勇挑重担。

奋发进取。男性应当有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工作中能够钻研业务, 独立思考, 有创新精神,不守陈规, 不知疲倦, “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

第16篇:拉拉队营造氛围不失风度

■发自内心地投入观赏当中我们在欣赏国外足球比赛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成千上万的球迷身着自己喜爱的球队的队服,脸上涂满油彩,戴着各具特色的头饰,尽情地呐喊、跳舞、挥动旗帜、燃放烟花,完全是像在参加一个盛大的狂欢派对。可以说,这样的表现是建立在对这项运动更高层次的理解的基础上,投入地欣赏和享受整个过程。你会注意到,从还没有进入球场到最后比赛结束,他们的情绪一直是非常地饱满,不知疲倦,那种发自内心的兴奋会感染许多周围的人,甚至可以说他们比在场上的队员还兴奋。而且你不会在赛场内看到有正式的球迷组织去刻意安排一些加油的环节,他们只需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明白彼此想表达什么情绪,整个人陶醉在比赛的过程当中。■尊重客队球迷国际和国内的一些足球比赛都出现过一些球迷之间的冲突,有的甚至是流血惨案,这样的悲剧是一定要避免的。不管自己支持的是哪支球队,球迷之间竞争的应该和球员一样,是一种意志品质、一种精神力量,而绝对不是暴力冲突。一些主队的球迷仗着自己是主场,对客队的球员或球迷有不礼貌的表现,这其实是不可取的,因为你自己也会到人家的客场去比赛,假如你和你支持的球队在客场也遇到这样的待遇,想必你的感受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更何况由于自己的不冷静举动,很有可能导致自己支持的球队或主场遭受罚分、取消主场资格等处罚,更是逞一时之快、得不偿失。■保证场地干净整洁在国内许多比赛结束后放眼观众席,总能发现不少遗弃的废报纸、纸杯、塑料包装袋,场地内也有球迷扔的纸屑、纸带,风一吹更是漫天飞舞,十分不雅。1998年法国世界杯期间,大概有200多名韩国球迷坐在中国球迷的旁边,等比赛结束之后,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拎着一个装垃圾的袋子离开,而他们坐的那一片场地非常干净,与周围其他国家球迷坐过的地方相比十分显眼。而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期间,这样的景象同样出现,这给了我们很深的印象。今年北京球迷协会倡导力争做到“人走场净”,并且安排志愿者为球迷提供垃圾袋,也是希望通过这些举动来创造条件,树立球迷的公共意识。不仅在走出国门时需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即使在国内观看比赛时也要做到提高个人修养,维护场地清洁卫生。■坚决杜绝伤害对方球迷或球员的行为

第17篇:论魏晋风度及文章

论魏晋风度及文章

-----会计131班

陆萍

汉末魏晋时代在文学史上是个很重要的时代。那时历史上正处于黄巾和董卓大乱,而在这纷乱之后出现了每个党派的纠纷,此时便出现了一个英雄人物——曹操。曹操为人大胆果断,阴鸷奸狠,不计前嫌。虽然他的一句“宁使我负天下人,也不使天下人负我”让许多人对他的印象多了许多负面影响。但我们可以从曹操打胜的那些战役来看,我们还是可以发现曹操这个人是很有本事的。他在任用贤才方面比很多先人都做得好。在陈琳替袁绍写文章骂曹操的时候,陈琳骂的很难听。以至于在曹操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的头疾都立刻好了。但在袁绍落败之时,陈琳被俘虏。即使众人都在主张将这个曾经辱骂曹操的人杀掉。曹操却不计前嫌,反而将他留在身边做个秘书。这个就可以看出曹操惜才如金。但我们也同时可以看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的善辩的口才和聪明的头脑。所以,对曹操的评价我们可以改观,最起码他可以是一个智者。

谈完汉末魏晋涌现出的人才,那么和他们联系的当然还有文学。那时候的文学也是如今很多学者很想去探讨和研究的。首先,我们还是说一说曹操。曹操虽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但他在文学上的建树也不容小觑。他写的《龟虽寿》使得多少壮士奋起。那一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更是凸显了他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也体现了他文章通脱得力,毫无顾忌。此外,在这篇文章中还提到他的文章的一大特色是清俊,这也是汉末魏初的文章的特点。从他的那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他那伟大的气魄和毫无顾忌的作派。然而魏晋之时,除了曹操,我们不得不提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他们三个也就是我们称的“三曹”。虽说他们都是集中体现“建安风骨”特点的代表作家,但是他们的风格迥异。曹丕提倡“文以气为主”,认为于通脱之外,文章更应加上华丽。曹植虽然文章做的很好,那七步诗让多少赞不绝口。但也许是他政治道路上的不得意,所以他无奈的说文章小道,不足论的。所以,归纳起来,汉末魏初的文章,可说是“清俊,通脱,华丽,壮大。”

除去“三曹”之外,我们需要把我们的目光投到“建安七子”身上。这七个人都很能做文章,但真正流传下来的很少,但大概都不外是“慷慨”“华丽”罢。七子之中,陈琳我们已经讲过,所以暂且不谈。看一下这位——孔融。从鲁迅这篇文章中,我们知道孔融他专喜和曹操捣乱,也因为他老和曹操捣乱,使得曹操最后以“不忠不孝”处死了他。他的文章也是“以气为主”。这就使得汉文慢慢的壮大起来。

把这些在汉末魏初文学上有造诣的人都分析了一遍,我们也可以看出鲁迅这篇演讲是通过对汉末魏初文学人物的分析老讽刺当今一些文人学士只知道固守传统,却不知道在文学上我们需要顺应历史的潮流,并且能够拥有自己的写作特色。从汉末魏晋这个历史阶段我们看出了许多文人志士在文学上的建树。所以我们从鲁迅的演讲中懂得——我们创作文学,需要的是对时代的领悟和创新。这也让我们新一代大学生对文学的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第18篇:“魏晋风度”中的酒文化

“魏晋风度”中的酒文化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出现几乎与中华文明同步。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然而,酒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酒文化发展到魏晋时期产生了本质上的变化。体现在魏晋名士身上的那种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精神气质,被后人称之为魏晋风度。魏晋风度的一个重要道具和象征之物,就是“酒”。

当时的社会,战争频仍,疾疫流行,人口大量死亡,残酷的现实使人们普遍感到生命短暂易逝,而此时道家思想又带来对生命的悲观,“忧生”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潮。而由于饮酒可麻痹中枢神经,使人身心放松,暂时忘却忧愁,并可以尽情地发泄内心的喜怒哀乐,于是饮酒便成为魏晋士人解脱忧愁和烦恼的最好办法。饮酒之风遂盛,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魏晋酒文化。酒实际已成为他们宣泄情感的主要工具和魏晋风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曹操的在《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吟诵中,开始借饮酒寄托时光易逝,渴慕贤才来辅佐成就统一大业的人生感慨。

正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则是魏晋饮酒的代表。《世说新语-任诞》这样记载:“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他们个个嗜酒如命,留下了许多悖于世俗的饮酒故事,而以阮籍为甚。关于阮籍饮酒的故事,史书记载很多。钟会是司马氏的心腹,曾多次探问阮籍对时事的看法,阮籍都用酣醉的办法获免。城府颇深的阮籍,既不满司马氏的虚伪与阴谋篡权,但又不愿公开反对司马氏,于是阮籍便装糊涂,嗜酒佯狂。“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晋书�9�9阮籍传》)“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我们发现阮籍是装糊涂的高手,在他佯狂装醉的六十天,内心需要承受多大的煎熬痛苦。他的醉酒是既想坚持本真本我,同时又无奈。是逃避现实,躲避政治迫害的形式。《晋书-阮籍传》中记载:阮籍正与人下棋,听闻母亲去世的消息,对方请求停止,阮籍坚持下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母亲下葬时,他吃了一只蒸猪,喝了两斗酒,然后与灵柩诀别,话说罢了,又一声恸哭,于是吐血几升。伤害了身体,骨瘦如柴,几乎丧了生命。阮籍是这样一个真性情的人,他表达爱是从自己情感出发,他不愿为了迎合礼教而去表演给人看。这时他的饮酒是排遣丧母后内心巨大苦痛的手段。

还有阮籍侧卧酒家女旁却坐怀不乱的记载:“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世人也不以为阮籍不正派。我们可以看到他并不是酒后乱性之人,对邻家妇人没有丝毫不礼之处。虽醉酒,睡在邻家美女旁边,仍保持君子风度,可见他不是无德无行之人。他的醉酒,只是超脱的表现。

魏晋名士饮酒不分场合,不分时间,纵酒放荡,不管为官居家,都毫无节制地饮酒。《世说新语》记周伯仁喝酒曾经三日不醒,当时人称之为“三日仆射”;“竹林七贤”之一阮籍之侄阮咸“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偶尔会有群猪上前,于是人猪共饮此一瓮酒。

竹林七贤另一著名酒徒刘伶,则更是纵酒狂饮,放达不羁,有时甚至到了装疯卖傻的地步。《世说新语》记刘伶常常纵酒放达甚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刘伶说,我以天地作屋子,以房间为衣裤,诸君为何要跑到我的裤子里来窥探呢?

魏晋名士也充分表达饮酒带给他们精神上的快感。光禄大夫王蕴说,酒正好能让每个人在醉眼朦胧中忘掉自己,“酒正使人人自远”。曾任会稽内史的卫将军王荟云:“酒正自引人著胜地”。酒可以把人引入到一种忘掉现世,忘掉自我的绝佳的境界。

王孝伯曾有言,具有点睛之妙:“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被当时人称为“江东步兵”的张翰,因为他嗜酒放荡,如同步兵校尉阮籍。有人问他,你怎么可以如此放纵而不顾及身后的名声吗?他回答说,与其身后留美名,还不如让我现在纵情喝酒来得痛快!曾任吏部郎的毕茂世,因常常饮酒被免除职务。曾云“一手持蟹鳌,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人,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尤其是他的组诗《饮酒》二十首,表现了诗人对现实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这些诗或以醉人的语态指责黑暗腐朽、是非颠倒的上层社会,或是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或是表现诗人退居官场后怡然自得的心情。

魏晋名士尚清谈,重虚无,而魏晋风度的哲学思想则是以老庄为基础的玄学。与传统儒家思想相比,儒学注重现实,要求恪守礼教,强调为社会为群体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参与精神。以老庄为基础的玄学则不同,它追求精神上的无羁无束,自我人格的极度自由。而这点又是因为雄心壮志在现实无法实现,于是只能放弃理想转而追求人性最大化自由。他们借助饮酒,在看似放荡不羁中彰显个性,彰显性情之美,真实之美。他们意识到在儒家注重的社会角色之外,还有真实的自我个体的存在,在社会理想无法实现时,他们被动地无奈地选择回归自我的精神家园和自我空间。正如梁昭明太子萧统说:“有疑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陶渊明集序》)。“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醉酒后个体生命的觉醒,人格的自由。陶渊明《饮酒》其五写道,青松长在东园,众草杂树遮掩它的容姿。可是一旦严霜降临,众树纷纷凋零,唯见孤松卓然挺拔,人才称奇。独自饮酒,想着自己的一生,好象在梦幻里。人生岂能被尘俗的羁绊拘牵!诗人正是在追求这种不流于俗的卓然挺立中获得精神世界的自由与独立。

魏晋风度是人的觉醒。所谓“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的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逃避与张扬,压抑与觉醒相辅相成,共同成就了魏晋名士之风流。

第19篇:教师仪表、风度等形象设计

如何塑造和提升信息技术教师形象

从一名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一下子转型到教书育人的教师形象,有很多方面的不适应,在干一行像一行的思想影响下,不得不想方设法转变形象,在实际生活中形象的重要性于我感触颇深。

年轻教师经常给人一种大小孩的感觉,以致于很多重要教育活动学校领导都觉得他们难以胜任,白白错失许多难得的机会。这很重要一个方面是年轻教师的衣着打扮仍保留有学生时代的气息,待人接物方面有时让人觉得不够沉稳、易冲动。

而对于学生来说,年轻教师让他们觉得像大哥哥、大姐姐,平时较易打成一片,相处起来相对来说就易少了份师道尊严,真正要管起来,学生就易不当回事。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在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学生获取资讯和接受影响的的渠道越来越多,个性化问题非常突出,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的形象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心目中留下好印象的教师,学生听他的课会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不仅教学效果良好,而且学生也非常愿听他的教导,育人效果也好,反之,学生听课就会心不在焉,左顾右盼,甚至对教师的教导不屑一顾,导致育人效果低下。

现代教师职业已作为一个专业而存在,它跟其他职业一样非常注重专业性和员工的综合素质,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许多传统的知识都受到强烈的冲击,那么传统知识与新发展知识的整合变得越来越迫切,特别是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折旧率更高,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新课标出来了,它对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我们教师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则在不断接受新知识的同时,注意与原有知识结果的结合,充分运用各种科技手段来改善我们的教学。

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常人看来理应掌握最新的科技知识,与时代脉搏相贴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自己应努力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关注科学技术这个领域的相关新闻和技术,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同时,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是学生,在授课过程中也很关键的要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鉴于目前情况下学生个性多元化特点,我们也不得不多钻研教法好让平时日常教学中与学生更加帖近。而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在学校这个环境下,我们也应非常注重团结协作,与其他教师多交流,一方面可以多吸取不同的资询,实验信息共享,互惠互利,另一主面也可学习别人管理学生的成功经验等。

在对待学生方面也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我们信息技术老师传统的教法主要是先演示然后给学生操作的机会,而在新教法的影响下,我们则更多的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讨论式教学,研究性教学也成为值得推崇的教法。那么这种新教法的影响下,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就应摆脱原来那种枯燥乏味的教授方法,那么我们平时也应注意在谈吐和修养方面进行修炼。修炼语言表达艺术,提高课堂授课的艺术性。培养自己说话的节奏性和抑扬顿挫,让自己的语言表达更有感情,更富有感染力,好的语言表达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力,也让自己显得更有修养。那么这不是一个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多观察和借鉴有这方面特长的老师,或平时多参加课外辅导,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同时平时注意多加时间给自己练习。

我们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经常要与学生进行心灵接触,而学生性格各异,在平常教学中会有很多不同的状况出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有良好的管理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有足够的吸收力,很重要一点是人格魅力,让学生受我们人格的影响,从心底尊重你,这样更易于开展我们的教学.那么我们平时就应该培养自己的良好师德。那么这首先我们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忠于职守,从这点出发那么我们就会更易投入自己的工作。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思想的传播者。教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导师

1 和引路人,在学生心目中具有特殊地位。教师思想境界、信仰、道德情操及知识渊博、造诣高深、德高望重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越大。一些优秀教师字所以成为学生效仿的“人师”是与他们善于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分不开的。

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主要是处理好师生关系,尊师爱生就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原则。尊师是对学生的道德要求,爱生则是对教师的道德要求。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素质修养的基本原则,是教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道德的具体体现。一个教师能用“爱生命”、“爱才如命”的思想感情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才是教师高尚无私心灵的体现。热爱学生,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要认真备课,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地系统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意知识的更新,吸取新的科学成果,淘汰落后、老化的内容。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思想上的毛病及时指出,设法帮其改正,防微杜渐。

教师热爱学生,是热爱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而不是以个人好恶、家庭状况、成绩好坏、智力高低来区分学生,亲一些人,疏一些人。但是,在实现生活中,有不少教师对肯听话、学习成绩好、品貌好的学生比较偏爱,对喜欢顶撞、成绩差、品貌有缺点的学生态度冷漠。这些是不符合师德要求的。教师要全面地关心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对“差生”,不仅不能嫌弃和歧视,而且更应该备加爱护,对他们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只要对他们施之以爱,他们也是能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

另一方面,当今社会是一个注重包装的社会,一个人的衣着打扮,外在表现,深深的影响着周遭对我们的看法,由于我们职业本身的特殊性,我们平时应衣着朴素、大方,整洁得体,体现出教师的气质、修养、表现出教师的内在素质,又要体现出和谐、大方、淡雅、庄重、高雅,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仪表举止方面应注意稳重端庄,稳重就是举止得体、庄重潇洒、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坐、站、行都要有可供学生效仿的好的举止,坐有坐样,站有站样,体态活泼而不失端庄。面对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学生,教师举止应严加规范,要特别注意举动不可轻浮,说笑不能放肆,作风不可散漫,行为不可粗俗,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可装腔作势,大发威严,无论在任何情况和场合下,都应沉着、冷静、谨慎、有条不紊,从容不迫。以稳重的举止、端庄的仪容、大方的体态,给学生以严肃、稳重、亲切的精神威慑力,提高身教的效果,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形象,取得学生的敬重和爱戴。教师的主要劳动手段是语言,在语言风度上应表现出和气、文雅、谦逊、温和而有礼貌,不讲粗话、脏话,不强词夺理、恶语伤人。同时,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规范,做到精炼、准确、科学、生动。无论出口成诵,富于文采、爽朗明快、朴实无华,还是幽默风趣,谈笑风生,善打比方、生动简洁,都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要摒弃语言中的冷漠、娇横、空洞和庸俗。同时,避免用任何不容商量的要求或命令的语气。

我们教师应像富有滋润效果的活水,起到沟通协调融化的效果,同时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那么就应从今天开始努力塑造和提升自己的形象。

第20篇:魏晋风度与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魏晋风度与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环境工程101 陶涛 201008340230 摘 要:自古以来,我国便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有特点的多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兼收并蓄,推陈出新,而日趋丰满。具有起承转合功能的文化,对民众的衣食住行有着莫大的影响。本文将以魏晋服饰文化为例,试图古代服饰文化做一定的研究,并对其与民族文化交流关系做一个简单的探讨,望对相关性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民族;文化交流;服饰

服饰作为文化的一种外延,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魏晋时期社会变迁,服饰从开放到简约,由“推行”走向“禁止”。本文拟以魏晋时期服饰变化为例,在查阅历史文献、异志小说等的基础上,加之最新考古资料来探讨不同时期,简要探讨民族文化交流与中国古代服饰变化的关系。

一、魏晋时期服饰变化及其特点

魏晋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它并蓄古今、博采中外,创造了繁荣富丽、博大自由的服饰文化,而身处其中的宫廷和上层社会妇女即贵族女性,除律令格式规定礼服之外的日常着装更是极富时代特色,引领女装潮流,出现了神秘高耸的帷帽、潇洒伶俐的服饰、轻巧袒露的薄纱衣裙等新奇大胆的装束。整体看来,魏晋女装主要有三种组合变化,即孺裙装与女着男装。女性装束多与隋代相近,上穿小袖短孺,披帛,下着紧身长裙,裙腰束至腋下,用绸带系扎,以后数百年虽屡经变化,且受到别样流行服式冲击,但始终保持孺裙这一基本样式;来自异域的服饰以其全新的形式受到广大贵族女性的青睐,在此风气影响下,女着男装也盛行一时;后来更多地恢复了传统,经过改制的宽衣大袖的孺裙装又成为妇女的主要着装形式。

魏晋时期对衣冠的接受态势是显而易见的。据考古资料证实,在陕西乾县水泰公主墓出土的石刻、陶俑中,有很多身穿华服的妇女形象,她们通常身着翻领窄袖袍、条纹小口裤(易于劳作)和软锦靴,极具异域特色。《新书·舆服志》兑:“妇脾衣斓衫,而仕女衣服。”除此以外,还出现了人兴帽等社会现象。所谓帽,实即西域地区的浑脱帽,一般多用较厚的锦缎制成,也有用“鸟羊毛”制成的,帽子的顶部略成尖形,周身织有花纹,有的还镶嵌各种珠宝《旧书·舆服志》载:“从驾宫人骑马者,皆着帽,靓妆露而,无复障蔽于庶之家又相仿效。”

魏晋时期所谓的服饰,主要指的是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契丹和女真所着的衣装。出于政治和其它方而的原因,魏晋长期受到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压力,时常处于对峙的状态,这种状态对于社会心理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同时又是不容忽视的。政府曾多次下令禁止仿效。

从文献记载和传世的有关实物、图像来看,魏晋时期的妇女服饰是趋于拘谨、刻板和保守的,式样花色也不丰富,色彩也不那么明快鲜艳,给人的感觉是质朴、洁净、自然、规整换句话说,此时女子服饰的潮流以奢华转为典雅、简朴。

二、原因简析

长期以来,许多研究者认为,贵族女装、大胆时尚是国力强盛、社会开放、文化发达的产物,这种解释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备,因为它无法进一步说明:为什么多变开放的贵族女装恰恰产生,而不是国家大分裂时期?而后世为什么被禁,妇女服装走向简约?双轨制的服装格局又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制约?借助可考文献及其其他相关数据,笔者在此做一个简要的分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民族之间的交融渗透早已突破了单

一、因袭的传统格局,诸化成为现实。丝绸之路的重新畅通,将当时世界诸多文明形式引人,在积极吸收这些文明成果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文明盛极一时;此外,王朝建立以来,以儒学为主,薄于儒术而归心于佛道,则以佛教治国,道教大炽等,形成了儒道佛三家并立的文化新格局,其他宗教如景教、摩尼教等也纷纷在找到了适宜发展的广阔空间,这样使人们的价值取向进一步突破传统儒家的桎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正是异国文明、宗教文化与本土传统相互交流影响,造就了兼容并包、平等开放的独特的社会心理,使自我认同感加强,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敢于冲破陈旧观念,勇于接受新鲜事物。

再之, 据《六典》记载,和政府来往过的国家,曾经有二百多个,有回给人、龟兹人、叶蕃人、南诏人以及日本人、新罗人、波斯人及阿拉伯人等等。随着大量外国人和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必然带来各种文化的意识形态碰撞和交融,服饰文化必受其影响。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这使得其服饰带上了奇特的异域风采。特征是翻领、对襟、窄袖,新疆叶鲁番阿斯塔那出上的绢画中有许多穿这类服装的妇女。开元年间,服之风盛行。妇女皆著服帽,有浑脱帽、搭耳帽、卷檐毡帽等形制。当时影响中原的外来服饰,绝大多数都是马上民族的服饰。那些粗犷的身形,英武的装束,以及矫健的马匹对女装风格产生一种渗透式的影响。渐渐的,有宫人们骑马而目“有衣男子衣而样”的,也有妇女“靓妆露而,无复障蔽”的,这种盛行的女穿男装的风气,就是当时对外文化交流的结果。

建立初期,辽、西夏和金朝分别在中国北部和西部的开发中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并在社会文化的某些方而日益接近宋朝,甚至有些习俗还被人民所吸取,成为人民习俗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统治者屡屡对百姓发布禁令,但当时的服饰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社会生活中伴随着民族间的不断融合,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继续盛行不足为奇,实际上已经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与下层民众反应不同的是,当权者,因袭春秋大义观念影响甚深,认为以夏变夷才是正义,以夷变夏则为汉人所不耻。尽管这种抑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效力,使服饰类型按照礼数和伦理的要求转向了拘谨和保守的风格,但事实上,服饰依然沿袭其风。谈及此种情形,或许朱熹的一句话能清楚地予以阐释:“金世之服,大抵皆此。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土冠服扫地尽矣。中国衣冠之乱,自晋五胡,后来遂相承袭。果不其然,服装大抵只有“祭服”、“朝服”或提倡但不太流行的“深衣”等还保留了制外,其他都是从变化而来或受其深刻影响。

诚然,社会开放的程度不及盛时期,但作为中国封建社会转折时期的一个土朝,其社会政策或多或少地继承了开放的遗风,并非因循保守、封闭呆板。众所周知,以后民族文化融合的又一加速推进时期。虽然这种融合充满着被动与强迫、战争与血污,不像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是在一种平等友好气氛中主动进行的。尽管统治者对于这种民族文化交流的趋势心存畏惧心理,然而各民族间习俗的杂糅,已为大势所趋。不过不同的是,国内环境要纷乱得多。它处在一个北方游牧和少数民族不断崛起的时代,其北方先后有辽、夏、金的不断雄起,这些晓勇的游牧民族与地处中原的汉族发生着或和平或战争的交往与对峙,使得宋代整个社会环境不够安定。而对来自这些游牧民族的袭扰与劫掠,宋代权贵们的忧患、敌对意识与日俱增,自然不可能产生统治者的淡定、从容和大度。这种严峻的社会外交环境使它做不到不同社会系统之间的相勺_开放,因而表现在服饰方而,就是官方主张禁止其的盛行,对少数民族的文化予以被动接受而非主动吸收。

三、总论

服饰是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产物,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人的着装是根据社会形态、文化背景及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不断地进行传承和创新的,并形成诸多不同的类型。

服饰文化是民族精神外化的一种体现,更是民族心理折射的一种反映。民族精神和心理反过来又促成了服饰文化现象的形成,并为其发展提供了前提通过服饰这一层而的表现,开放、恢宏、包容的气象显现无疑;而宋代保守、精细、雅致的特色也鲜明呈现。在融合与对立的民族关系交替影响的中国封建社会,不仅是一个繁荣的王朝,更是一个开放的时代。这一时期所实行的一系列对外政策、措施,不仅扩大了中国与周边及世界其他各国的交往,提高了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地位,而且给社会注入了活力,促进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虽同样都处在封建社会的高峰期,但宋代社会却动荡不安。曾经强大的实力出于内耗严重,到宋代已是有名无实,它无论如何也没有实力继承气魄了。相反,开放加强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在帝国的雄厚荫护下,周边少数民族不断发展,此消彼长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人变化这就使宋代社会心理中的忧患和敌对意识滋生蔓延,反映在对服饰的审美选择上,出现了与人为不同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书店,1997 [2]傅乐成.魏晋型文化[A].中国通史论文选[C].台北:华世出版社,1979 [3]李泽厚.美学三书[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4]王巧玲.魏晋妇女日常服饰与对外文化交流[A],浙江万里学院学报,第21卷,第1期,P43-45

《风度高考范文.doc》
风度高考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