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杂感范文

2022-08-27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初中作文教学杂感

初中作文教学杂感

(一)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谈到我国四种作文教学的体系:

一、观察——思维体系;

二、模仿——创造体系;

三、写作知识——写作能力体系;

四、文体综合体系。它们各有长处和不足。

开明版初中语文教材是以“阅读为基础,读写有机结合”为总体思路编写的。教材组成以写作知识为轴心的写作单元,用写作知识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鲜明地体现出了写作知识——写作能力作文训练体系的特点。

教材的第一册与阅读教学相配合,安排了作文基本规律的指导,避免了文体综合体系中注重分文体进行综合训练,缺少作文基本规律指导的不足。

开明版初中教材以记叙文写作为重点。涉及到第

一、第

二、第

三、第五册等,其训练过程的设计兼收了文体综合训练体系考虑作文教学由易到难渐进提高的长处。注意到由写事到写人,由写一件事到写多件事、由表现人的一个思想品格到表现多个思想品格,由叙述具体到描写细节,由叙述为主到多表达方式的运用,„„。

本套教材第

三、四册配合阅读安排了说明文写作教学,第四册第七单元和第

五、六册安排议论文教学,这就更加鲜明地体现出它读写结合的特点。

(二)

在使用这套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认识到:第

一、应从观察——思维作文训练体系的角度,重新审视开明版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观察、思考、积累”单元的意义。该体系强调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它很好地解决了写作素材的问题,为学生作文说真话诉真情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开明版 “观察、思考、积累”单元的意义十分重大,观察、思考、积累确实该贯穿作文教学的全过程。我认为,学生写作文的过程,就是他们心智发展的过程。心智的发展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他们观察得越细,思考得越深,写作文的材料也才会越多。这样写下的一篇篇作文肯定会记录下学生初中生活的心路历程,是他们心智成长的日记。

“观察、思考、积累”单元把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当作初中阶段作文训练的开始,该单元课文正可用于讲授观察知识。进入第二册结合阅读教学——状物、写景、人物描写、场面细节,更可集中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我认为观察静物和景物允许反复长时间进行,是观察训练的入门阶段,而且静物和景物的观察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进而训练难度相对大一些的事件和人物观察,不但会变得相对容易,而且学生已培养出的对生活美的渴望会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用观察训练串联起记事、写人、状物、写景四类文章写作知识的学习与作文练笔,顺当流畅。在初

二、初三的作文教学中也要坚持观察的训练,否则写多事件、表现人物多个思想品格、描写细节等复杂的作文训练内容很难完成。

第二、开明版第

三、第

四、第

五、第六册教材将不同文体的阅读与对应文体的作文相结合,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写作之间似乎是相互独立的。我认为除了在作文基本规律相通这一点之外,三者之间还有联系。初

二、初三学习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写作也提高难度——要求学生完成用两三件事表现一个人的性格或思想品质;从多方面、多角度选材;较全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之所以这样编排是因为这个时期是学生逻辑思维开始形成的阶段。因此我认为,初

二、初三的作文训练在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思维训练。学习思考正是这三种文体作文训练的交点,换言之,它们在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上是有相互作用的。但实际上说明文写作一般不受重视,原因是写作中往往依赖别人的文字材料,很难彻底反映出学生本人的写作能力,难以完成考试和评价。我认为正可以利用材料组织说明顺序,调动学生思考 1

材料间的关系,这就是在训练学生学习思考,对帮助学生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是有好处的,——学生会尽可能深入地思考多事件间的内在联系,而不会再用一个过渡性质的复句对事件做表面的肤浅的粘连。对说明文写作,我们要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这个教学资源。议论文写作对记叙文写作当然也是可以起到促进作用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及反驳一个错误观点的简单驳论文可以训练学生较为多角度地、深入地思考事件的意义,明确事件与观点间的联系;读后感中“联”这一环节的训练,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调动学生在更宽广的生活范围里思考事件的意义。这些对学生记叙文写作中做到立意深刻也是有好处的。

第三、读写结合,课文既是学习写作知识的教材,也是学生作文中尝试运用写作知识的模仿对象。模仿——创造作文教学体系告诉我们,作文时以一篇或多篇范文为例模仿,可以减低作文难度。经验也告诉我,作文好的学生会模仿课文的写法,而他们的成功习作又会成为其他学生模仿写法的对象。这里难度在递减,而能够尝试运用写作知识的人数在递增。模仿是创造的起点。学生用在模仿中逐渐掌握熟练的写作技巧,来自如地表现自己的生活,就是创造。这不也正是写作知识促进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吗?

参考文章:

《北京、开明版初中语文教材介绍提纲》(见《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第一册开明出版社 1999年6月);

《本套教材写作教学序列说明》(见《语文教学参考书》第五册开明出版社2002年6月)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王鹏伟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推荐第2篇:生活杂感

生活中对于经常接触的人,只要对方不是太作气,我们要学会喜

欢对方,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喜欢我们的人。多发现对方的优

点,多从对方身上找到让你感动的地方,让我们的喜欢变得更加

真诚,不是那么功利化。

——丢伞事件所感

2014.8.7

推荐第3篇:杂感——毅力

毅力

我们累了,麻木了;我们头上冒着汗,真正的原因使我们的毅力始终不被转移,毅力包含着忍辱负重不被外界侵扰转移的唯一目的地,新希望的诞生,从发芽到结果需要一个漫长艰辛的灌溉,从无知识的栽培到有知识的认识,这期间所付出的代价消耗是不被认可的,途中生命随之慢慢丢失,就如一部新的机器,从开始的磨合、无障碍的快速转动,期间调试、维修、很少去化大的精力和时间的占有,所创造出来的价值相当可观。在飞速旋转的时候,机器的老化、功能零件的精疲力尽、衰弱、逐步将以淘汰。最终完成它的一生,取而代之新的机器将代替它的位置。

毅力是生命的支柱随着希望的变化而始终不能倒下,它负担着整个整体的运作、认识、来完成一系列的计划和使命。由此旧希望的完成老去,由新希望的代替,接力棒的传递。始终掌控在它的操作下。价值、生命的延续、毅力的位置始终不变,由它支配着一个世界或者一部机器,来审判旧希望的价值和缺陷,来分享甜的喜悦和苦的滋味;和未完成的作业继续运行,他需要冲破任何阻力,来阻挡对它一切障碍的运行。就像保护和捍卫它的家园而长久幸福稳定,又如保护他的眼睛一样,为之所用。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途中毅力也将伤痕累累,疲乏至极;在踹息中迎接新希望的到来。在矛盾中遗憾它的过失、在徘徊中死而复生、在悔恨中崛起再一次太阳的升起。毅力将带着生命直到生命无能为力达到最后的瓦解奔溃自愿离开毅力,也就是生命的枯萎凋谢直至死亡,才已完成一个整体的运行过程。

翻开地球的史页,史前地球现时间已有45亿年间,人类的大毁灭已有几次之上。考古发现史前有过文明和一些超智慧的显掘,而给我们人类留下不可思议的解答,它随时有一种领引我们人类一种进步的潜意识,牵引暗示帮助人类在逐步进化发展,预示着明天或者将来将要发生一系列的缩影,将一切生物体进行怎样的一种合理搭配演绎,就拿我们人类现有的知识和经验,都不足以对此作出圆满的解释。我们称之它们为神,以此作为崇拜。它可能来自很古很遥远的另一个星球生物体,它的境界和文明远超过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和空间,我们无法理解,因为造物者从一开始就造就了万物不同的宿命、使命、思想、它造万物适得其时,遍地都充满了他的作为,它的气息和它的性格。但肯定一点是毅力不是与生具有的,它夹杂着忍耐和痛苦。一个生命的消失一个生命的崛起一个生命的延续,都足以说明“寒冰不能断流,枯木亦会在逢春”。

在植物世界中,数地衣的生命力最顽强。据试验,地衣在摄氏零下273度的低温下还能生长,在真空条件下放置6年还保持活力,在比沸水温度高一倍的温度下也能生存。因此无论沙漠、南极、北极,甚至大海龟的背上它都能生长。沙漠生灵沙漠生灵--仙人掌在一向被称为“不毛之地”的沙漠,仙人掌却能够傲然生存繁殖不息。 有人实验,六年不给仙人掌浇水,它还能顽强地活着,据说有些大仙人掌的寿命可达数百年。在凶猛的植物中又能吃动物的植物 约500多种,但绝大多数只能吃些细小的昆虫。可是,生长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一种树,名叫奠柏,它居然能把人吃掉,真是世界上最凶猛的树了。环境造就一切物的性格,造就一切物的生存方式。但是经过百般的磨练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虾虽小,却能游过大海,燕子虽小,也能飞越垂江。”

《太空日报》2005年5月19日消息,美国宇航局先进理念研究所(NIAC)资助科学家们培植一种能够在火星恶劣环境下生存的植物。这些植物依靠宇航员们的排泄物生存,却能够提供氧气、新鲜的食物、甚至药品。它们和地球上绿色植物相似的外表,可能还会有助于激发人们在那个贫瘠世界奋斗的勇气

拿我们人类来说 ,而通往幸福之道,也并非轻易就可获得的,人类从以前就一直受扰于世界大战的危机’致命的环境污染,以及难以克服超越所为的丧失权威,但是无论何种年代,都一定面临变化,所以更必须勇于接受时代的毅力考验。回顾一下人类的历史,也是充满了巨大的变化,常常有些大事件发生,或者革命,或者地震,或者大水灾。而唯有一一克服灾难变化才能拉开黄金之幕。这时,所有的战争都将结束了,被遗忘已久的自由,和平和幸福才会再度重返人间,饥饿和贫穷也会消失,落伍的,人类自由宗教亦会消踪暱形,此时,全部人类都彼此相爱的过日子,并置身于“宇宙的法则”之中。毅力就在垂死挣扎中扮演者各种角色,撕心裂肺的哭泣,呐喊着。以上说明“毅力”是不死的。肉体的衰老、从心无力、死亡、不代表毅力的死亡。毅力总是跟着灵魂相依相伴,有时分手有时相聚,有时漂移不定,有时沉睡不起。覆灭、升起。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如果遇到挫折而不退缩,那么小的逆境之后,必定有小的顺境;大的逆境之后,必定会有大的顺境。经过了盘根错节的复杂情况以后,尔后随之才会有迎刃而解的一天。旁观者只是非常羡慕别人的成功,认为这个人大概是个幸运儿,而老天总是因为某种缘故宠爱他;又认为我遭遇不顺利,所以成就也比不上他。这种人哪里知道所谓的“不顺”啊、“幸运”啊,对于他和我都是相同的,而是否能征服这些“不顺”,同时又利用这些“幸运”,正是他成我败的区别所在。再用驾船来做个比方,如果用二十天的时间,来走一千里的路程,这期间风向潮流有时顺有时逆,常常交互错杂。他凭着艰苦忍耐的力量,迎着那逆风逆流冲了过去,然后能从容地前进,去度过顺风顺水的一段。但是我或者一天就退回来了,或者两三天就回来了,或者五六天就回来了,所以彼岸就始终不可能到达。

孔子说:“比如造山,还差一筐土,如果停止下来,那是我自己停止的;又比如填平土地,即使只倒了一筐土,如果继续去填,那是我自己去填的。”孟子说:“做事的人,比如挖井,挖了

七、八丈深,还没有挖到井水,还是废井。”成败的规律,在此而已。

不管是哪种人,肉体始终会成为一堆枯骨,而灵魂也必须不停地寻找另一个栖息的躯壳。要想达到一种伟大的境界,首先须学会和平友好的生活态度,遵守宇宙的法则和规律来完成一个人一生的使命。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的天赋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只有毅力才会使我们成功。而毅力来源于毫不动摇,坚决采取为达到成功需要 要有坚强的意志、卓越的能力以及坚持要达到目标的恒心,此外都是细节。说物质的总会是昙花一现,而精神的毅力却是一种永恒;只有灵魂,就是活的思想!所谓的宇宙思想其实就是一种精神的虚无却又是实实在在存在于人的潜意识里,故而永恒,其实就是一种智慧的永恒,而不是特指一个人,或者说一个具体的某个人的肉体凡胎!肉体的衰老、从心无力、死亡、不代表毅力的死亡,毅力总是跟着灵魂相依相伴,有时分手有时相聚,有时漂移不定,有时沉睡不起。

推荐第4篇:杂感(优秀)

杂 感为母者慈,为父者严,慈,养子女之性情;严,育子女之品德。极慈,子女不知其威而任性放纵;过严,子女不得温情而生孤僻。一慈一严,严亦是爱,严亦是爱,形式不同,本质为一,总角好慈,乃性理之中,加冠恶严,诚不可谅,誉可以让人骄而亡;训,可以使人警而兴,下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为小学生慈而严不可偏废,为大学生严而慈

当日时而制,然师明而弟子不明其道,岂不悲哉!知否,知否,不知可否!

《[推荐]杂感》

推荐第5篇:边城杂感

《边城》杂感

王艳玲(2011年12月30日)

最早的时候,还是在十年前大学的课堂上,听现当代文学老师提到过沈从文及其他的《边城》。当时尽管听得朦朦胧胧,但我还是怀着一腔热情,从图书馆找来了这本书,并且认认真真看了一遍,摘抄了里面自认为好的句子。

那个时候的第一遍阅读,是艰涩的,枯燥的,失望的。艰涩在于看不懂里面的景物描写,枯燥在于没有老师说的那么好,总觉得有一种被欺骗了的感觉。不过更多的还是失望,对沈从文失望,怨他不写一个圆满的结局;对翠翠失望,嫌她不大胆拦住要走的傩送;对爷爷失望,嫌他在孙女终身大事面前不干脆;对大佬失望,嫌他在爱情面前不能洒脱一些;对傩送失望,怨他辜负了爱他的翠翠……总之,太多的失望,太多的埋怨郁积于心头。

以至于毕业后,走上讲台,面对课本中的《边城》节选,我两次选择了“删”,以时间紧张为借口。当我面对一双双渴求而又迷惑的眼睛跳过这篇课文时,心中的不安也一次又一次郁积心头。

随着读书节的举行,学生也响应号召每人买了一本《边城》,作为第一本名著开读了。这一次我再也不能“略”了。于是陪着同学,我又一次拿起了它……

这一次与往年不同的是,我不再埋怨失望了,更多的是理解与感慨。

我似乎理解了沈从文,他对凤凰的爱,对凤凰人的爱,是那么的深沉,深沉到那里的妓女都是可爱的。那一张张纯朴的面孔,那一句句质朴的交谈,那因为别人付钱答谢而生气的表情,还有市场上卖粽子的大妈真诚赠送粽子的热情,卖肉师傅故意割给好肉而少收钱的诚挚……我深深地印在了心底。这里的每个人,包括那条黄狗,他们的心都是那么的纯净,净得容不下半点瑕疵。这才是真正的爱,邻里之爱,乡情之爱。

这样蓝天一样的纯净,如今哪里还能找到?我们看到的是无利不起早,无钱不开门;看到的是为了一分钱的利而大打出手,甚至丧失量德。为了钱,可以出卖朋友,兄弟,甚至自己的爹娘。为了权可以出卖良知,再认爹娘。利欲熏心,物欲横流,尔虞我诈……这些词形容不为过。所以我爱《边城》,爱《边城》中一个个纯净的面孔。我理解了那还未真正开始便结束了的爱情。虽然苦,虽然悲,但却是真实的,唯真实,唯悲,才美丽。翠翠的任其自然,一厢情愿,执着,恰恰是她“纯”的一种表现。大佬的举动是让人敬佩的,他选择的是退出,是成全,成全别人。有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退出也是一种别样的美丽,尽管付出的代价大了点。傩送的离开,我也很能理解,为了不伤害别人,他也许只能这么做。你也许认为他伤害了翠翠,但试想想,如果那种情况下他提出跟翠翠在一起,顺顺夫妻会怎么看待翠翠,认可么?村人怎么看……流言蜚语的日子更能折磨死人,所以暂时的伤害或许是为了长远的幸福。虽然傩送走得并不那么潇洒,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磨砺,他会最终释怀的。

我理解了爷爷的优柔寡断,尽管那是错误的。爷爷的不干脆恰恰体现了他对孙女的爱。女儿的前车之鉴,让他不愿意再看到第二个翠翠的“牺牲”。所以他选择了民主,让翠翠自己作主。愿望都是在心中往着好的方向发展的,尽管有时候与现实悖理,而且爷爷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因为理解,所以不必再追求结局的圆满。文学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人物的悲剧总是含着美丽。此时此刻,我心中更多的是平静。为着那份理解,为着那份纯净。

看完了书,同学们说,不懂,傩送到底来不来?看过了电影,大家只是一个劲的唉声叹气。问为什么,他们说结局不好,太惨了,应该续一续,哪怕让二人见个面也好……

我听到了当年的那个我的心声。回报的只是理解的笑一笑。说什么呢?再读一遍吧,我祈求。

…… ……

推荐第6篇:初夏杂感

五月杂感

五月,初夏的贵阳,雨下得如此频繁。

在好几个狂风暴雨的深夜,听着窗外滴滴答答的雨声,我辗转反侧。只因为,有雨的夜晚,我的脑子不再平静,我的内心深处所有的愁绪将如洪流般一一袭来;有雨的夜晚,我就会想起曾经在高中看过一位老师发表在校刊《离离草》上的那篇文章,叫《赏雨》,几年过去了,当年阅读他那篇文章时的那种惬意与舒畅的感觉如今依旧在脑子浮现,脑海中浮现出了下雨时小女孩特别好奇,不禁用手去接那窗台上掉下来的雨滴;有雨的夜晚,我就会想起张学友的《相思风雨中》,喜欢张学友的歌已足有好几个年头了,对他的《回头太难》与《心如刀割》随着年龄的增加感触也随之增多,然后也会想起高中时那些往事,也许往事中会包括一些懵懵懂懂的爱情吧。

经常在朋友的日志里看到这样一句开头:“唉,好久没有写点什么了!”我亦如此,每次心中有很多想要表达的,但是右手握着鼠标却无从下手,这样的感受就犹如一个满腹经纶的老者,却说不出话一样,无法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思想。有时候自嘲到:应试教育的弊端及害人之处虽然罄竹难书,但当年却培养了我们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写800字的作文那种“宝贵精神”,也许应试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我们不管是发自内心还是敷衍了事,反正写出来的作文有字数,且速度快老师就满意了。这道理和当今中国的社会有点“雷同”吧?就像一些官员一样,不管百姓是真的幸福还是“被幸福”,反正应付得了上级领导就可以了。

每晚总要满脑子胡思乱想一整子后才能入睡,想自己的未来,想自己的前途,两三年前认为想前途这类事情还很早,而这段时间觉得现在还没有想这些问题肯定是一个扶不起的刘阿斗,说起阿斗就想起《三国演义》,很遗憾以前没有认真读读原著,只是看了很肤浅的白话文版,看白话文版的名著就像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只准你看她穿棉袄,而不准你看她穿丝袜,呵呵,我这比喻虽然很低俗,但确实是我内心的看法,这学期4月份,相继看完了曾经风靡全球的小说,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与我国藏族作家阿来的《尘埃落定》。希望近段世界把考试应付了就把《围城》看完,很久很久以前就想看看钱老先生的这部著作的,可是一拖再拖,很多事情是不让我们拖的,就像尽孝一样。对下学期阅读计划是:看完《红楼梦》,以及《三国演义》的原著,如果时间充裕,就把《双城记》给了解了吧!

很喜欢鲁迅的杂文,因此给自己的这些胡言乱语命名为“五月杂文”也许这是对他老人家的不敬,但这又何尝不是对他老人家的另一种怀念呢?

丁超 于2012初夏于贵阳

推荐第7篇:《三国演义》杂感

~-5-23 字数:1843东坡词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多少自认英雄的人或是自信即成英雄的人在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风云乱世中摸爬打滚,四起干戈,却也渐渐被历史淘出了长河。英雄,此二字不知纠葛了几多逐鹿群雄、东征西讨的人的心绪。多少人又葬身名利场下?凡言“三国”者,即便未曾看过此书者也必知悉“卧龙先生”诸葛孔明的大名。书中,他是一位羽扇纶巾、谈吐高雅、自比管乐、有呼风唤雨之能、经天纬地之才的一代儒将。隆中定三分,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无不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一点。在无数人心中,诸葛亮的文才武略、战术谋略,甚比“武圣”孙武而被顶礼膜拜。没错,孔明多谋而近妖,是个奇人;三国系一体,是个伟人;言归子底,他呕尽心和血,可惜却是个苦人,一世争战却未能打下那汉室江山。刘备尝夸诸葛亮:“君才十倍于曹丕。”缘何其六出祁山终无功而返?只因他把自己一生命运捆绑于一个平庸王朝的戎马战车之上了。知刘禅不可扶而扶,人格固然可敬,而现实终究是悲哀的:一代贤相南征北战,心血呕尽,戎马倥偬,到头来却也不过是五丈原夕夕秋风,锦官城片片降幡。而书中倍受推崇,集大义于一身的刘备,虽为汉室宗亲,当世皇叔,尽人和之利,而论起英雄,便如当时青梅煮酒论英雄之时一般,此酒也得脱手,难入口。书中刘玄德大仁大义,至孝至亲,满面忠厚之相,又有识人用人之才能,真可谓系古今圣主之德行于一身而无半点瑕疵。可惜透书而观,这却只能说是贯中为体贴顾念这位刘姓皇帝的面子而在其苍白脸上抹上些许胭脂而已。李宗吾所书之《厚黑学》中骂刘玄德之脸皮之厚更甚城墙转拐之处。刘备皮虽厚、心虽黑却终是心中无谋,而其皮厚心黑却实实在在地体现出了:刘备好哭,且会哭,哭得山崩地裂,日月无华。而其亦非干嚎,亦非嘶喊,乃是真正泗泪齐流,惺惺作态之中又不得不使人心服口服,以至于低声呜咽几声,似鲁肃这般忠厚之人便会跟着流下两行老泪。刘备之哭,把人心收买,孔明被哭出隆中,赵云被哭得死心塌地,左一声“刘大哥”,右一声“主公”,虽然没有拜过把子。玄德之心黑,胜于浓墨啊!其黑在于利用人近乎残忍卑鄙。白帝城托孤之时他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其不才,君请自取。”这招欲擒故纵之技阴狠歹毒之至,好一声“君可自取”听得孔明汗流满面,热泪盈眶,手足无措,抽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想刘备听毕必是侧脸叹息,心中却已笑足三万六千五百次了,可见刘备确是一个皮厚心黑的“忠厚长者”。而回头看看那些各路诸侯,吕布虽可独战三英,却只是个背信弃义、沉迷声色的三姓家奴,被历史唾弃;周瑜,虽然是青年俊才,深谋远虑,城府之深都和卧龙有得一拼,只可惜意气用事,心胸狭小。孙权,只不过依父兄基业,虽有任人唯贤之能,知人而用之才,却无争世夺天下之大才,而无半点建树;董卓乱政,擅自废立皇帝,擅自戳杀群臣,虽极大打击了皇权,却不过是在三分天下之路下扮演了一个清道夫的角色,为旁人卖力做嫁衣耳……青梅煮酒,酒亦冷。乱世枭雄,令诸侯。可以说,那英雄之能饮者唯曹公耳,曹操年少时便被断言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其城府年少时已然颇深。书中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大逆不道,遭人非议。而我却要说天下之大,能者居之,缘何唯有刘姓可称帝?曹操作为一位政治家,有远见卓识,他抓住“天子”这个有利筹吗,于乱世之中占一席之地,有何不可?作为军事家。官渡之战,他以少胜多,一统北方,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他同样为其子代汉建魏,为最终平蜀平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建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诗词之格匠心独具,豪情奔放洒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全都脍炙人口,为人所争诵。惟一可惜的是曹操生性多疑,以致刚愎自用,不然赤壁之战总该有另胜负之写。“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可见曹操之弊,也在那不得人和的环境。然而终究是瑕不掩瑜,曹操总无愧于英雄之名。后记:英雄之说本无定论,每个人心中的三国都有一个英雄,但刀光剑影之下,鼓角争鸣之远却总躲不过一个满头华发,黄尘裹身。英雄,英雄之说本戏言耳。

此文虽非历史论著,但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新颖的观点:三国时天下真英雄唯曹操一人而已。围绕此说,文章采用对比映衬之手法,旁征博引,内容翔实,佐证有力。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本文语言之简炼、流畅。文白相间,句句文采斐然。如若不信,何不即读?(孙梅点评)

推荐第8篇:杂感评职称

杂感评职称

2011.9.20

职称评定又开始了,早就听说评个高级职称得准备1万余元,心想别评了,真的很烦人。我自认为我是称职的,也是值得考察的,但是当角角落落都要像生意场一样的时候心里不知道是怎样的滋味!爱岗敬业的教师都是清贫的,因为心无旁骛。我哪有那么多的钱啊。很早就听到一个年轻的女校长在会上说:“报纸上说一个尽心尽力为教育的教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评不上该有的职称。我知道什么原因:他笨死了。不会上货啊。”于是,凡想评上希望职称的老师都知道除了准备应该有的继续教育学时和必备的荣誉证书时还需准备一笔钱。我惊讶极了。默默无闻工作的人不注意人际关系,清新执教的教师却偏偏要曲意奉迎。这多么难为情啊。如今,听说军队里升个三级士官都需要三万块钱做本金,不是你的素质高就需要留队,而是要看看你是否愿意把你一年的收入送到某些人的手里。评职称和士官升级,都需要评委。评委拿着国家机关发的工资呢,干嘛还要接受贿赂呢。干脆告诉参评者需要评审费多少,公平公正的为国家的教育负责多好,谁都爱意外之财的话,老师们是不是该征收学生的费用了。国家规定不允许乱收费,但是,潜规则中的步骤已经决定不贿赂没门!

潜规则,就像血癌一样侵蚀着社会的肌体,让人不寒而栗啊!

有多少废寝忘食的教师耕耘在教育战线上,不计报酬,不争荣誉。但是到评职称的时候他们的路是多么坎坷啊!难道非要“在人矮檐下不得不低头?” 啊,此类现象不胜枚举,内耗!国家集体组织在内耗!这是一种不易觉察的自失隐患啊!

要是我不遵守潜规则,评不上怨谁呢?我谁也不怨。一切顺其自然!只要潜心从教,问心无愧。相信总有希望在眼前。

推荐第9篇:端午杂感

端午杂感

眼前的端午于我,是一种经历了支离破碎的不停忙碌,终于可以认真休憩的期待;从没想过,自己的2014会忙成这样。今天回来儿子问我,过节了我们做什么?我告诉他,今晚可以陪他看看他的偶像纳达尔大战费雷尔。他说,那已经是昨天的事了;又问,然后呢?我说,然后我想好好地歇一歇,我们各干各的好了。儿子听后想了想,再问:“你好似冇乜过节嘅概念嚄?”我愣了愣:“好似喺。你呢?”“冇乜感觉。你冇,所以我都冇。不过我中意,少咗好多麻烦事。”我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静下来,我想告诉他,有的,我也有过节的概念,只是那种概念已经断了,随着我离开那个小院子,它就断了。

前些天有人问我,去看看吧,那里要拆光了。我想了想,没有应约。人不在了,人不再了,那条路、那个院子、那些废墟,还有什么值得珍惜?

端午节,我想起来了,这时候小院子的窗棱上该是绑上草绳了,那个窗台离地一米左右,窗棱绑上草绳,地上摆满竹叶、糯米、花生、猪肉,再端张矮凳一坐,妈妈就要绑粽子了。——这是那时端午持续上演的戏码:邻里的主妇们结伴上山采来竹叶、草绳,洗净、浸泡;然后提前一天浸糯米、剥花生、腌猪肉;最后把草绳绑在窗棱上,端坐着包一整天的粽子。我记得,那时妈妈绑粽子是论“球”的,一球大约十来个;我记得,那时的竹叶妈妈总要反复刷洗,她说那样竹叶的“青”味才不会太抢;我记得,那时的花生晒过后妈妈又还要泡一泡水,她说那样的花生才能又香又融;我记得,那时的猪肉妈妈总挑最肥腻的五花肉,而且只拿五香粉腌,不下盐的,她说,糯米已经有味道了,粽肉就要不咸而鲜,粽子里的肉死咸吃起来是没有知觉的;......我记得,那些端午,忙出忙进的,总是妈妈。

那个小院子里的年节,操持的都是妈妈,似乎关于老父的年节记忆总是空白的。认真想想,又不是的,那个小院子里的年节,老父总会端个酒杯,自言自语地问,喝点酒吧?然后默默地喝酒。——这是我能记得的老父的唯一嗜好,他嗜酒,却也没喝过什么好酒,最多的是遣我到小店里买的五加皮,那时我常把它错叫成五加白。

一年又一年地端午,一年又一年地过节,年复一年。午后我又回到了那个小院子,老父还坐在我对面,他笑笑地看着我问:“喝点酒吧?”妈妈还站在我身旁,摸摸我的脸,为我剥了个粽子。——醒来才知道,我是睡在沙发上了,儿子还在旁边摆弄着他的斯诺克,见我醒了,他问:“来一局咧?”揉揉眼睛,我忽然明白,父母早已离自己远去,那个院子、那些粽子、那里的声息不再属于自己;当他们越走越远,或者,他们需要的已经不再是惦念。于是,我走上前,对儿子说:“好,打一局,然后我们去过端午节。”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推荐第10篇:斗地主杂感

斗地主杂感

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07-10-6 8:59:02 发布人:admin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上网不久,就学会了聊天和斗地主。聊天就像一阵狂风骤雨,又像一场重感冒,来得急发得猛去得也快;斗地主则如毛毛细雨般“随风潜入夜”,一开始它不温不火,在你不知不觉间已侵入你的膏肓,成了难以救药的绝症。于是,斗地主于我,似乎已不止是一种业余爱好,还成了一种“瘾”。而且,它不再仅仅是一种娱乐,我还备尝她带给我的喜怒哀乐,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甚至洞悉社会的风云变幻,于是有了一些感言。

作为一个拙劣的新手,我的斗地主的历史是从一连串的失败开始的,还没斗到三千多局,就从0分输到了负七百多分。我感觉扳成正分的可能性不大了,就用另一个QQ号开始了新的“革命历程”,一开始还比较顺风顺水,虽经过不知多少升降沉浮,分数也逐渐从负分,几十分,一百多分,二百多分,三百多分一直挺进到四百多分。

但不知怎么的,好像中了什么魔咒似的,自打我的分数达到一次四百七十多分以后,就开始一级级的往下退,三百多分,二百多分,一百多分,几十分,0分,负几十分,负一百多分„„呵呵,那一段“高歌猛进”的时间,我还设计了不少“挣分预想”,还想着自己达到了四百分之后,再也不可能退到负分了,可现实就这么残酷!一开始我还比较耐心,但随着分数在三百多分上下徘徊,并继续一级级地往往下降时,我的这点耐心被一点点地耗尽了。我开始变得易怒、暴躁,一发下来牌就要骂一句粗话,然后骂:“什么×牌!”

我不止一次地对老婆说,要是再输到多少多少分就不斗了,一开始老婆还用“哦”表示相信,后来就嘲笑我,因为每一次我都食言了。但我斗地主的时候还是照旧暴躁、发火,直到有一次,旁观一位网友斗地主,看到她即使很差的牌也要叫,我吃惊地问她,这样的牌还敢叫?她说,玩的嘛。

真的是一语唤醒梦中人!是呀,斗地主本来就是一种游戏,一种娱乐,要像孩子一样享受它,多一分潇洒,少一分功利;多一分恬淡,少一分好胜心,胜亦欣然,负亦快乐。生活中的沉重、悲哀和无奈还不够多的吗,我为何还要用胜负心、功利心来污染精神家园中仅有的一块净土呢?

我一直神往于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陶醉于王维那种“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恬淡,欣赏柳宗元那种“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清冷孤傲,幻想做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于滚滚红尘与物欲之外的“都市隐士”。为此,我还给自己取了三个网名,“南山采菊”、“落桂闲人”、“孤舟钓雪”。呵呵,说来惭愧,我哪一点也没有做到。

于是,心态归于平静,开始用一种轻松、洒脱的心情来斗地主。

斗地主是眼下网上风靡一时的游戏,斗地主的人是很多的,无论在何时进入QQ的游戏大厅,都可以看到斗地主的房间中到处挤满了人。老婆看到这情景时总是笑着感叹,中国的闲人怎么这么多呀。

有这么旺的人气,斗地主就成了一个人生的小舞台,三教九流、生旦净末丑各色人物在这个小舞台上“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扯去日常生活中蒙在脸上的面具,尽情地展现着真实的自我。于是,斗地主又成了一面最精确的镜子,毫发毕现地照出了人性的方方面面。

有的人可谓保守,只是在牌特别好的时候才去叫地主,大部分时间则是不叫;有的人可谓大胆,甚至近似于霸道,无论是好牌坏牌,他都要叫,几乎垄断了当地主的机会和权利。

有的人可谓鲁莽有余沉稳不足,总是冒冒失失迫不及待地抛出本不该出的“炸弹”,结果使自己和伙伴失败的更惨;有的人可谓是神机妙算的老江湖,总是在该出的时候出牌,不该出的一张也不多出。显然,和前一种人合作常常感到窝火,和后一种人合作则感到特别愉快。

有的人斗地主时的情绪化反应特别强烈,遇到好牌时兴高采烈,遇到坏牌时怨天骂地;顺利时趾高气扬,失利时情绪败坏;有的人则以一种轻松、恬淡的面目出现,好牌坏牌、胜利失败他都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并努力出好每一张牌。惭愧,前一段时间的我就是前一种人的典型代表,后一种人则是我以后努力学习的目标。

有的人动不动就发出“我等的花快要谢了”,其实网络慢的正是他本人。

有的人动不动就发出“愤怒”或者“足球”的表情,甚至粗话连篇。

有的人专门在别人将要大获取胜时逃跑,他宁愿丢掉成倍的分数也不愿别人得到本该属于人家的分数。

更可气的是,有的两个网友坐在一个房间里,通过QQ互相通报牌的信息,违背斗地主的基本规则,进行地主和农民的“阶级合作”,通过欺诈和作弊来赚取分数。

当然也有不错的牌友,本人印象最深的是前几天的一个午夜,我本来要斗到十二点就下的,却碰到了两个牌友,一个比我小一岁,一个年龄正好是我的岁数的一半,十八岁。大家虽然相隔千山万水彼此陌生,虽然年龄相差一倍之多,虽然在斗的过程中彼此互不相让,我还说什么“老婆不让打牌不让”,小青年也不断抱怨“你们两个都赢就我一个人输”,但自始至终充满了尊重了朋友间的温情、理解和尊重,以致斗到一点半大家还不想下,最后还互相加为了好友。

既是游戏,就会有胜负,不要胜负心并不是不要胜负。有时就想,是什么影响着一局牌的胜负呢?

斗地主显然与五子棋、象棋等棋类游戏不一样:影响一局棋胜负的主要因素是个人的棋力;影响一局斗地主胜负的因素除了个人的牌艺外,另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牌运,两者在一局牌中的作用,我觉得牌运的至少要占60-70%,甚至更多,牌艺所起的作用至多是30-40%。所以,一个人棋要下输了,他可能抱怨自己下的臭,没发挥自己的应有水平,很少有人会抱怨自己的手气太差;而在斗地主的游戏中,抱怨自己的手气太差,牌运太背,甚至为此大动肝火的人真是太多了。

正是由于斗地主等牌类游戏中存在着很大的运气成份,就很自然地被梦想发财的赌徒们选为他们进行投机的工具,于是,本来应是人们休闲娱乐工具的斗地主等牌类游戏,承载了多少赌徒的欢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辉煌和荣辱„„而棋类由于过于信奉“能力至上”的“个人英雄主义”,永远也只能是人们娱乐的工具。

人生如赌局,这是许多人奉为人生的信条。

确实地,人生的兴衰成败荣辱,除了能力、实力外,运气、机遇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人类历史的大舞台上,机遇和运气似乎是很少缺场的主角。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郞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早已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了。近读马植杰先生的《三国史》,才知道,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失败,并不全是因为孙刘联军的火攻,曹军中疾疫流行,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在曹操方面,赤壁战前,‘军众已有疾疫’,战争开始,遭到火攻,兼以饥疫,死者大半,军遂败退”。所以裴松之在《三国志》卷10《贾诩传》注以为:“赤壁之战,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淩厉之锋,岂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另一个流传甚广的与战争胜负有关的传说是,成吉思汗派出的几十万征讨日本的水军由于遭遇海上风暴,全军覆灭,日本国遂得以保存。

相对于人的能力,运气是外在的;相对于人的努力,机遇是无法预料难以捉摸的。一场未开局的斗地主牌局,在所有的牌显现出来之前,谁也不知谁会拿到什么样的牌,谁也不知道自己在将要开始的牌局中的胜负如何。于人来说,人生也是充满了许多未知数的“黑箱”,没有谁能预料到自己未来的命运,没有谁能对自己将来情场上的得意与失恋,官场上的荣辱与沉浮,商场上的发达与破产做到完全操控。在滚滚的历史洪流面前,再能呼风唤雨的人,也卑微如一只可怜的蚂蚁。诸葛亮可以睿智地洞悉三分之前的战略态势,可以天才地提出鼎足三分的宏大构想,但在天下一统的历史大势面前,虽然穷其一生殚精竭虑,最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没有挽救蜀汉灭亡的命运。

因此,即使是再奋发有为的人,有时也不免说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样凄凉的的话。对于我等凡夫俗子来说,在不可知不能操控却足以决定我们盛衰荣辱的运气面前,有的人哀叹和抱怨命运的不公,有的人则以一种赌徒的心态不断投入一笔又一笔的赌注以求一逞,至于烧香拜佛相面算卦更是很常见的事了。

有人说,人生如赌局,我更愿意说,人生如一局斗地主的牌局,研究透了斗地主,你就参透了人生的大部分奥秘。

孟老夫子曾有一句名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平步青云、飞黄腾达、发家致富是人生的基本冲动,人人都渴望成功,但无论是官场还是商场,能登上人生顶峰,享受富贵大餐的人毕竟是少数,于是人们之间的倾轧、争斗也就成了人世的常态,演出了一幕幕“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悲喜剧。斗地主的名称本身就带有过去“阶级斗争”年代的鲜明的时代特色。据说现在进入了文明社会,残酷的斗争太不人道了,应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应该通过博弈的方式解决。

博弈需要公平的规则,合理的制度安排,但社会提供了像象棋、五子棋的规则那样公平,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规则了吗?我想至少在现阶段没有,当下的社会规则倒与斗地主的规则有很大的相似性。在一局牌的开始,一个人手握数个“炸弹”,还有一把牌就可以出完的“连子”,而其他两人既没主牌,又没“怪牌”,于是游戏的结果一开始实际上就注定了。现在社会的各种博弈和竞争中,也总有少数人一开始就垄断着得天独厚的权力或经济资源,于是在公平公正的幌子下,胜负其实在游戏还没开始前就注定了。

以前回老家,由于有几家长途汽车互相竞争,票价很低,司乘人员也像家人一样亲热,大老远就迎上去了。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几家长途汽车“优化组合”,归属到一个老板名下,车票很快就涨了一倍以上,司乘人员说话的语气也牛了许多,经常动不动就训人。我受不了这个气,只好去坐火车。

作为一个刚到大城市的工薪族,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当然也是我的梦想,本来也还想着自己的单位不错,一年有几万元的收入,通过按揭贷款应该没什么问题,国家为遏制房价的举措更是曾给我增添了不少信心。但从媒体上看到,调控最大的成果只是“房价涨速趋于稳定”,更有不少人又用各种理由论证房价2007年将继续逆势上涨,我的信心和耐心就开始崩溃。到了一个楼盘一问,东拼西凑分工借钱首付了之后,即使我的全部工资不再扣什么公积金、失业保险、个人收入所得税等(呵呵,我还需要交什么个人收入所得税,真是绝妙的讽刺),还要额外再加一百多元来付每月1700多元的月供,就这么着还要三十年才能还清!嘿嘿,到那时,我八岁的女儿比现在的我都大两岁了。于是,我只好死了心,去买二手房,每次看完那些仍然需要我付

一、二十年按揭的旧房子,我都感到了一阵阵的悲凉:咱还算守着教育这个据说是暴利的职业,忝列据说还是高收入群体的“高校教师”行列,没想到却成了早在一千多年前杜甫老人就为之呼吁的“安得广厦千万间”现代无房族!每次看房回来,我都感觉自己像光秃秃的枝头上那几片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枯叶。但那几片树叶似乎从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大街上一辆辆小汽车照旧风驰电掣的急驶而去,一如几年来高歌猛进一路飙升的房价。

唉,这种种凄凉无助的心态好像有点熟悉„„在柴米油盐、燃气费、公交车票价等在各种听证会后涨起来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哦,对了,在斗地主的时候,被手气很好的地主炸了一下又一下,无奈、无助,只能等着认输扣分的时候不正是这种心情吗?

看来,斗地主的规则虽然在游戏中给大众带来许多欢乐,但若在社会中实行的话,带给广大“贫农”和“包身工”的将是普遍的痛苦、无助。在社会生活中,民众需要的是象棋之类的规则,公平,合理,各种势力不是像斗地主游戏中那样占有相差迥异的资本和资源,而是对弈的双方都有相同的子数,彼此之间像车马炮仕象卒之间那样互相牵制,这样,真正意义上的博弈才能展开,和谐的盛世才能真正形成。

第11篇:读《白鹿原》杂感

读《白鹿原》杂感

说来惭愧,我第一次开始接触《白鹿原》这本书是在我大二上选课《大学语文》时老师提到的,从老师那里得知:它曾经是一本禁书。有人说是因为该小说涉及过多的情欲描写,所以被列为禁书;也有人说它是因为政治原因。也因此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

2012年上期,我系党总支响应学院党委号召,开展党员读书活动,在推荐参考书目中,我看到有《白鹿原》。不久,我下载此小说的电子书,并走马观花式的看了一篇,由于在看电子版小说枯燥无味,伤神伤身,也为了加快进度,我让同学帮我下载了影片,进行了影片观看。

《白鹿原》是由我国知名作家陈忠实历时六年艰辛创作完成,是一部长达近50万字的长篇小说。小说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1993年6月出版后,其畅销和广受海内外读者赞赏欢迎的程度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所罕见。1997年荣获中国长篇小说最高荣誉——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已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话剧、舞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

这样受欢迎的书曾经也是禁书???为此我进行了百度,得到一个我认同的观点。很多人以为《白鹿原》曾沦为禁书是因为过多的情欲描写,其真正的原因显然不是情欲。从历史书上或政治书上,我们可以知道: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最终取得政权是有必然性的!但是在

这本小说没有明显的体现出来!最终夺取政权,必然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一个没实权、力量弱小、组织机制不完善的初生组织,在复杂的内忧外患斗争环境中,对该组织和组织成员都进行了“严峻苛刻的考验”:密集的争权夺利,各种背叛司空见惯,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政权,道德和信任极度缺失,党内的斗争不可避免的发生。

上述现象在我看来都是很正常的。在我百度过程中,我发现在这本小说出版后,作者陈忠实也对小说进行了几次修改,获得茅盾文学家也是在修改后。这是禁书的原因所在,还是巧合?我还是认同前面的观点。

不管电影还电子版小说,在故事中都流露出封建的味道。“我的婚事完全是一个时代悲剧!”是兆鹏作为一个先进知识青年对自己封建包办买卖婚姻的竭力无助的呐喊!“婚姻大事由不得你做主,我不同意,你妈也不会同意!”封建礼教就是这样,婚姻都是要求父母“主办”,不管你喜欢不喜欢的,婚姻恋爱自由在那个时代根本就是空谈,又冲破不了这道枷锁,所以兆鹏选择逃婚。这就是所谓的愤青吧!

其实,对这部小说更多的感受,还是我看电影的感受比较深。 电影的开端不像小说那样以白嘉轩六娶六丧为开篇,而是向观众展现了一幅白鹿原人在一片广阔的金黄麦田收割的祥和景象,祠堂聚会、国民政府成立等事情相继道来,也就是在这一大块麦田,孝文跟黑娃分享儿时“贵的很”的冰糖,这两个纯真的小孩的对话,让我回忆起儿时的那份快乐。“你爸就是我干爸,你就是我哥。以后不管你遇到啥事,我卖房卖地都会去救你!”短短几句话,将小孩的那份纯

洁、善良、可爱给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他们是非一般的朋友,还是跨越了血缘的兄弟呢?让人怀念自己的过去,也羡慕他们俩儿时那份兄弟情义!欣赏中带着点享受。

在电影中,黑娃在“农会”总头儿兆鹏的鼓动下,带人把祖宗祠堂给砸了!有这样一句:没文化真可怕!在砸祠堂的情景中,黑娃表露出的是一种对祖宗的“恨”,是祖宗的规矩害的他跟小娥两个相爱的人不能“正式”地在一起!黑娃砸的很是痛快,好像把压抑很久的一切给发泄出来!规矩是人定的,对一群石头和木牌出什么气呢???看着那些砸东西的人,虽然这事是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前,但让我想到了“*”期间的红卫兵,当然包括前段时间的“九一八”打砸烧事件!为什么都不能理性一点对待呢?中国人都很重视孩子教育的,为什么一直以来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教育出来的人,最后砸了自己先辈的坟???还是,这是我一个没生活在他们那个时代的人无法体会??!!问题的出现应该不是单方面的。

在影片中,鹿子霖说白嘉轩是个又臭又硬的人。其实不止白嘉轩,包括鹿三也是。死爱面子,知错不认错,纯一个老古板! 看到片中的这几个老头跟他们的子女,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想起自己和父辈!当爸的急性暴躁,硬直;儿子的,血气方刚,任性;双方都互不低头!好一个中国版家庭经!同样是因为婚姻,但结果却不同。兆鹏逃婚,但最后回家后跟父亲能相处;黑娃最终却落得父子不相认的结果。如果双方都退让一步,看破多一点,结果

会不会不至于这样,或者更好呢?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给人看!在这本小说中,我看到了一个时代悲剧!在白鹿原这块出产小麦的土地上,出生过像孝文和黑娃这样的纯真善良小孩,犹如一张白纸;也有白嘉轩和鹿三这样“刀子嘴豆腐心”的古板但却淳朴的中国普通老百姓;在这样的一块乐土,再美好也属于曾经。经过时间的洗涤后,却发生了: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孝子黑娃为匪,亲翁鹿三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等让人感到可悲的事情!事实多么令人伤感啊!

说到这里,不知道有多少人觉得自己接受了某些社会思想,跟以前的自己有了本质的不同呢?在时间的车轮下,经历了社会的“洗礼”,发现自己跟以前身边的人都在改变,趋向谙熟社会之道的人们所说成熟!有没有一种感觉:很喜欢以前的自己,却发现自己越走越远!想抓住什么,却无法握住什么!人们说这是成长——一个让人刻骨铭心、有苦有乐的遗失美好的过程。

第12篇:杂感·提审(推荐)

在检察院的实习阶段,我经常有机会参加对犯罪嫌疑人的提审。 提审有两种含义,广义上讲,提审是指把犯人从关押处提出来审问;从狭义上讲,提审是指上级法院依法将下级法院受理的或作了错误判决的案件提归自己审判。 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或者接受同级人民检察院的再抗诉后,直接调取原审案卷和材料,并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审判的程序。当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发现确有错误时,可以采取两个措施:一是指定再审,即指令下级法院重新审理;二是提审,即上级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法院亲自派出法官审理案件。虽然“提审”这一做法在法律中有明确规定,但实际执行中大多采取的是“指定再审”,而“提审”的方式极少使用。

因此,检察院为调查证据而所指的提审,使用的是广义含义。在提审过程中,有的检察人员习惯性地持有一种重打击、轻保护的心理,认为犯罪嫌疑人就应该配合查办案件,他们的很多辩解、要求是“无理”的,是“认罪态度恶劣”的典型表现,但是,我发现,现代检察人员已经摈弃这种陈旧的观念,对于举棋不定的犯罪人,应该尊重其主体地位,与之进行及时、诚信的沟通谈判,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减少对抗,节约资源。检察员讯问代入的这种引导者和谈判者的角色会使讯问人员站在一个平等的角度对待犯罪嫌疑人,其方式方法会给犯罪嫌疑人一个受尊重的感觉,这种心态下作出供述的犯罪嫌疑人,其自愿性和真实性都比较可靠,以后推翻供述的可能性也较小。只有尊重犯罪嫌疑人作为一个人应该享有的基本人格和依法享有的权利,侦查人员就不会因为犯罪嫌疑人的不说话、不配合而在镜头前愤怒或者采取过激行为。反之能帮助犯罪嫌疑人认真分析利害关系,因势利导并取得了较好讯问效果。

第13篇:春节杂感抒情散文

古人说干冬湿年,这话说得真精准,干燥了一冬天,似乎就是为了在过年时好好地下这一场雪,雪花风风扬扬,落地即化,不知是不是因为辜负了严冬而流的忏悔之泪。

过年的味道因为春雪的骤然来临也凭添了一份湿意。初二是出嫁的闺女回娘家的正日子,一早起来,收拾停当,我们一家便带着孩子回到了娘家拜年。

过去,每年的这一天,我们几个姐妹都会不约而同地一块回娘家拜年,为的就是那份热闹,但近年来,却只有我和我妹一家还是保持这一习惯,在正月初二这天一块回娘家拜年,大姐二姐因为各种原因,往往推迟了回娘家的时间,就像今年的春雪一样,因为没有下在正日子,所以虽然下得热闹,细品却总觉得少了些滋味。

很期待进门时孩子兴奋的叫声,我知道这是讨压岁钱的节奏,所以,一进门,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孩子们发红包,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兴奋的样子,我也常常被这种情绪感染,想起自己小时候拜年的情景。

记得小时候,只要长辈给钱,哪怕只有五角、一元也要兴奋上好长时间,然后结伴去捡炮杖,只是在记忆中,那时候的冬天似乎比现在更冷些,年味也更浓一些。

今年的雪来得迟了些,古谚说春打六九头,这雪却下在了七九,真真是算得上春雪了。农村人往往把正月当作一年之始,这雪又是下在正月初

一、二,所谓瑞雪兆丰年,我想这场雪应该是落在农民的心尖尖上了吧,有了这场雪,来年的丰收应该是没有悬念了。

春节时节,瑞雪轻扬,这年过得真是湿湿润润的。

第14篇:鲁迅纪念馆杂感

鲁迅纪念馆杂感

很难想象要去的纪念馆居然屹于热闹繁华的街道之中,这给我这个坐了2个小时车程的青年带来了很大的意外。或许是外面的热闹景象过于的繁乱,亦或是我已是少许疲倦。总之,没有想象的庄肃,我和其余的7个人一同来到了鲁迅纪念馆。

我们来到了鲁迅纪念馆,给我第一印象的便是这个鲁迅先生的雕像,目视前方,认真思考。我想鲁迅先生当时在想的是中华民族的生死问题。而我们在他的面前,想的却要是如何学习他的先进的思想,如何体会中国共产党在鲁迅先生中所表现出来的形象,了解鲁迅先生的作品,这是对我们亲爱的党的一种了解,中国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在这里诞生,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

走进二楼的陈列室,这里是一些鲁迅先生的手稿,以及当时生活中的各种日用品。事物虽小且不值一提,但是鲁迅就是用这些平凡的东西来唤起当时人民的精神。为了国家的兴盛,为了民族的觉醒,先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他的笔作为武器,用他的头作为精神呼唤着华夏儿女的心结。中国共产党,同样追寻着鲁迅先生的遗迹,在这个变更的时代不断地更新着自己,不断地以中国人民的利益为核心,不断地以兴荣祖国为己任。我想,这样的党是先进的党,这样为人民服务的党也是我们积极追求,努力加入的党。

纪念馆参观结束了,我们又去了鲁迅故居。环境小但却景致,故居的样子依旧是鲁迅生平前所使用的样子。房间简约却不简单,有很多的书籍、资料。鲁迅在这里为我们创作了《呐喊》、《彷徨》,在这里努力地同封建主义做着斗争。我想鲁迅先生地品质也反映了我们党的品质,无论在多么困难,多么艰苦地环境下,我们的党依旧为我们努力工作。同样,我们的党不追求奢侈,只有一心一意的为人民服务。我想这样的党是先进的,这样的党使我们努力加入的。

通过一天的参观学习。我们疲倦不堪,但是想想鲁迅先生雕塑像那神情自若地凝神思考,想想鲁迅先生地种种书籍,想象鲁迅先生那简朴精致的故居。我们这一趟是很有价值的。我很向往着中国共产党,因为有鲁迅这样杰出的人物引领共产党前进。党始终追随着鲁迅先生的思想,把中华人们从阿Q的精神中唤醒起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面对这多样的世界,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领我们走出一条正确的、清楚的路线。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紧紧地跟随着党走。至此,我的学习参观结束。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为人们服务的景象不断的在我的眼前出现。我想,我会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种活动,争取早日入党。

学生:刘翔宇

第15篇:军训初杂感

军训初杂感

大一下学期考试结束端午节后迎接我们的就是军训,军训是大学的必修课程,是因为军训能带给我们课堂以外的知识与技能。六月二十五日在庄严热烈的军训动员大会后,在迎来我们敬爱的教官后,我们开始了期盼已久而又有点害怕的导训,期盼的是我们能通过军训成为在翱翔的雄鹰,不怕挫折的雄鹰,而不再是待哺的雏儿,经不起任何的打击;害怕的是习惯了舒适生活的我们会不会被风雨压断双翅,从此一蹶不振,会不会在坠落悬崖后再也没有能力勇攀高峰,一切的幻想都是无用功,只有真正体验过才有发言权。传说中的军训在来自成都军区教官的带领下拉开了帷幕。在我们时而可爱时而严肃的教官的指挥下,我们初步学会了跨立,敬礼,转体,走齐步等基础项目,同时伴随着周围其他连其他排此起彼伏的宏伟的声音与铿锵有力的步伐,感觉整个训练场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斗志。

虽然今天是军训第二天,但简单的步伐与声腔中透露出我们的壮志。与此同时,我还看到了同学之间团结的力量和青春的活力。在军训中我们汗流浃背,挥汗如雨,但是我们为此付出过,我们是坚强的,我们会成为昆明理工的骄傲。

在今后的十多天里我们会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来浇灌自己的花园,用自己的付出走出自己的人生。

第16篇:读书杂感征文

读书杂感征文

中囯人民解放军是一座大学校,在这座大学校里,为推动广大官兵迅速成才,大兴学习之风。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一个新的学习热潮又在全军兴起。使我们感受到:清风劲吹,又闻书香。

我是一名军队离休干部,看到一批又一批学习成才的优秀指战员脱颖而出,心中无比的高兴。在这里我也想谈谈读书的体会,供青年战友们参考。

书是知识的源泉。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阅读仍是一种最主要的途径。

我们祖先自古崇尚读书,从“开卷有益”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深刻认知,从“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切体验,读书的重要和必要被阐述得淋漓尽致。

我从小喜欢读书,在我上小学时,经常去给教书的爷爷倒尿盆,打扫卫生。客厅里有一大书橱,装满了四书五经和各种通俗读物。在我打扫完卫生把手洗净之后,爷爷允许我取一本通俗小说,端坐在小板凳上,认真阅读,虽然有些字还不认识,但也能猜出书中的大慨内容。

我的中学是在战乱年代度过的。那时没钱买书,只有向进步老师借书。开始我读了巴金、鲁迅、高尔基等人的作品,后来又读了一些禁书,思想上产生了质变,与同学一起闯过敌人封锁线投奔解放区参加革命。

在整天行军打仗、南征北战的战争年代,我仍然不忘读书。在行军途中、在老乡的土炕上,我打着手电筒读赵树理、田间、艾青、丁铃以及普希金、莱䝉托夫、奥斯特洛夫的作品。当时我想:革命胜了,有间房子,放个书橱,坐下来看看书那该多好,一等就是几十年,虽然也积了几箱书,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抄家时,我一把火全部烧光了,甚至连毛选四卷也烧了。因为我爱在书上作眉批,随意说三道四,怕造反派无限上纲,加重罪责,这又成了我的终身遗憾。

直到2007年末,在我77岁那年,喜迁新居,我与老伴二人住上了100多平米的楼房,还专门为我布置了一间书室,安装两个大书橱,装满了马恩列斯和毛泽东的经典著作,《史记》等历史书籍。中外文学名著占了很大的位置,还有《辞海》、《现代汉语》等工具书。按装一台电脑,茶几上摆放着长年阅读的四种杂志和四份报纸。

人逢喜事精神爽,走进书屋,顿觉眼前一片光明,仿佛又回到了青春年华。心中高兴,提笔赋诗一首:“离休又作读书郎/书报电脑摆满房/上网遍览天下事/展卷细读好文章/工余饭后忙笔耕/抒情言去慨而慷/从戎报国志犹在/人近八十血不凉。”书屋是我是我精神寄托的家园,每当我捧起一本好书,似品茶,如美食,悠然自得,便坠入不知今夕是何年的境地,一旦产生联想和灵感,便在电脑上敲打成文章发表,近几年已发表600多篇,每年都有七八十篇文章见报。老友们称我为书痴,我的回答是:读书快乐。

我深刻体会到:阅读是一种习惯,一种愉悦,一种享受,一种境界。明代诗人于谦在《观书》一诗中写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经常阅读,自会有一股缭绕身心的别致“书香”,就像不会枯竭的丰盛水源、盛开不败的鲜花绿柳。宋代书法家黄庭坚说:“士大夫三天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语无味。”这就是说,不读书会使人变得庸俗。

读书要学会品书,“品”是一种高级的阅读享受,一种清逸脱俗的求知境界。当你驾一叶扁舟航行于知识之海的时侯,观万顷波涛而振作,见天边帆影而快意,看海鸟飞翔而遐想,这都是“品来的愉悦感。”

读书还要学会读无字书。人们获得知识有两条道路,一是实践,二是读书。南宋诗人陆游,在他74岁时写了一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告诉儿子,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归浅薄,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躬行实践。这就是古人提倡的理论联系实际。

读书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书,是我一生中难得的良师益友。它给了我激情、智慧和力量。古人说:“读书悦心。”这话的确有道理。十八世纪法国启䝉运动杰出思想家孟德斯鸠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命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法国作家雨果也深有感触地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在烤火一样,渐渐熔化。”的确如此,如果你不读书,你的头脑就会萎缩,你的理想将会因为失去活力而动摇;好果你坚持读书,你的智慧在增长,你的综合素质在提高,你的烦恼在消除,你就会天天快乐。

读书关乎个体的成长,也关乎民族的传统和未来。读书能让人摆脱心浮气躁,潜心思考,让人得到性情的陶冶,智慧的升华。也是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重要标志。一个人不读书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民族不读书也是没有希望的。

2013年4月3日6时写于常乐书屋

第17篇:《古典音乐欣赏》杂感

《古典音乐欣赏》杂感

记得有人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是不分国界的,那就是:美食和音乐。人们对待食物有一种出自本能的鉴赏能力;而音乐,比文字出现更早,伴随着人类走过了几万年,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人们对于音乐的鉴赏也是一种本能的体现?我愿意相信答案是肯定的。

还有人说过,能够承载历史的,除了文字,便是音乐。可是文字存在着地域差异,而音乐不仅可以穿越历史流传至今,而且能够翻山越岭、漂洋过海,无论我们身处历史的任何时期,世界的任何角落,当我们听到某一曲目时,我们和作曲家的灵魂会自然而然的发生撞击,穿越时间和空间,在内心深处产共鸣。音乐,真正可以算得上是上天滋润人类灵魂的甘霖,而古典音乐,应该算是其中最醇香的一滴吧。在众多古典音乐类型中,我钟情于钢琴曲和交响乐;在众多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中,我又比较欣赏贝多芬。

钢琴,代表着一种力量。它上下两排琴键,黑白分明,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它被称为乐器之王,它所弹奏出的声音,既可以刚劲有力,也可以轻柔舒缓;在演奏交响乐时,它在最显著的位置,它的存在并不是一种点缀,而是一种必需。我很喜欢贝多芬的钢琴曲,特别是他的《致爱丽丝》。

《致爱丽丝》好像月光一般。它是如此的梦幻,静静流淌在心田;又是如此的忧伤,不同于阳光的温暖和煦,澄澈皎洁却冷清如水;还是如此的美丽,让人忍不住靠近,随着它在欢快时微笑,在微笑后忧伤,在忧伤中叹息:实在是美的心碎!

我其实不太喜欢贝多芬这个人,他的性格偏执、狂躁、矛盾,有时甚至歇斯底里,但是一首《致爱丽丝》,把这一切全都弥补了——因为他的温柔,也像月光一般令人的内心变得柔软。(温柔,就好像小龙女袖中的七尺素绫,飘飘而来,宛若惊鸿,玲珑心纵有七窍,也心甘情愿被俘获。)

贝多芬的内心也渴望着爱情,可是等级的差距是他无法逾越的沟渠,只能与爱人隔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凝视她远去的背影。这么一颗渴望爱的心,一定也是充满爱的。

提到交响乐,我抑制不住对那些古典音乐家们心生崇拜之情。欣赏只需随着感觉的召唤即可,创作却是头脑和智慧的产物。交响乐曲式结构宏大,乐队庞大齐全,犹如一支军纪严明的军队。当欣赏交响乐时,我们的耳朵在各种乐器的奏鸣下享受着一顿饕餮大宴,但是大脑只能吸收、消化其中的一部分,远远不及它所呈现出来的严谨、变化、深远、宏大„„

在此,不得不说一下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如果说《致爱丽丝》是朦胧的月光,那么《第九交响曲》就是一场瑰丽的日出。

在第一乐章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氛围。乐曲在弦乐器低沉压抑的演奏中展开,然后逐渐增强,好像千军万马,踏着黄沙滚滚而来;终于,这种压抑到令人窒息的低气压被冲破,霎时间好像“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斗士们为了自由、幸福和信仰而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真是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第二乐章则相对明快很多,好像战士们占取了制高点,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时而兼有鼓点,使节奏趋于紧张。第三章曲调舒缓,恰如在我们面前展开一幅战争过后的画面:在磅礴的雾霭之中,天际的太阳折射出紫红的光芒,战士们在废墟中相互搀扶,向着日光前行,步履缓慢,带着深沉的思考——这天边的红日,究竟是即将喷薄而出的朝阳,还是逐渐下沉的残阳?那紫红的日光,究竟

是通往光明的指引,还是末路途穷的回光返照?忧伤、沉静、睿智,它包含的太多,值得我们闭目沉思。第四章是在一阵紧凑的鼓点中敲响的,前面三章的主题依次登场,但都被低音提琴或驱逐、或制止,直到欢乐颂登场——在重重迷雾中,红日冉冉升起,日光倾泻而下,宁静祥和降临人间。欢乐的主题实在太强大了,越来越明快,越来越响亮,让人禁不住要放声高歌——人声,只有用人声才能表达出这种无与伦比的光明和幸福:

欢乐女神

圣洁美丽

灿烂光芒照大地

我们心中充满热情

来到你的圣殿里

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辉照耀下面人们团结成兄弟

由独唱逐渐到合唱,我渐渐被这种庄严神圣、宁静祥和、自由博爱„„所感染。音乐,震撼到极致,连灵魂都要被它俘获!

总体来讲,这学期收入颇丰,了解到许多音乐知识,认识了很多古典音乐大师,欣赏了不少的经典作品,结识了幽默风趣、学识渊博的杨老师和一群古典音乐爱好者。缺憾的是课时太短,很多优秀的作品都不能完整的欣赏、讲解,古典音乐博大精深,我们也只算是探得冰山一角而已。不过既然兴趣已经被激发出来了,倒也不一定要通过课堂,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自己也可以留心体会。毕竟,音乐不是用来学习的,而是用灵魂来倾听的。

第18篇:听课杂感无理数

听课杂感─—无理数

毕达哥拉斯

从勾股定理说起

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它是毕达哥拉斯在公元前500年发现的。其实在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上,记载了公元前六七世纪荣方和陈子有关这条定理的一段对话,陈子说:“若求邪(斜)„„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这段话用公式表示即为:c等于根号下a平方加上b平方或c的平方等于a的平方加上b的平方。因为陈子所处的年代早于毕达哥拉斯的年代,曾有人主张将 “毕达哥哥拉斯定理”改称“陈子定理”,1951年,我国的《中国数学》杂志将其定名为“勾股定理”。

毕达哥拉斯是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的著名数学家与哲学家。他曾创立了一个合政治、学术、宗教三位一体的神秘主义派别─—毕达哥拉斯学派。

由毕达哥拉斯提出的著名命题“万物皆数”是该学派的哲学基石。而“一切数均可表成整数或整数之比”则是这一学派的数学信仰。 由毕达哥拉斯定理自身产生的矛盾─—无理数的发现

然而,具有戏剧性的是由毕达哥拉斯建立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却成了毕达哥拉

1 斯学派数学信仰的“掘墓人”。

公元前500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学派的弟子希伯索斯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若正方形边长是1,则对角线的长c不是一个有理数。就是说─—他发现这一长度既不能用整数,也不能用分数表示,而只能用一个新数来表示。

事实上,若正方形边长是1,正方形对角线长为c,根据毕达哥拉斯的定理,c2=12+12=2,即正方形对角线长是平方为2的数,不是“有理数”。即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长的比,都不能用整数或分数来表示;这些无法用整数关系来描述的比,是人们还没有认识的一类新数。

可以想象,毕达哥拉斯学派受到了多么沉重的打击。这一发现实际上是推翻了毕达哥拉斯学派原来的论断,触犯了这个学派的信条。他们不许希伯索斯泄露存在2的平方根(即无理数)的秘密,但是天真的希伯索斯在无意中向别人谈到了他的发现。后来毕达哥拉斯教派为了维护教派的信条,以破坏教规为理由将希伯索斯装进大口袋扔进了大海。希伯索斯因为揭示了一个科学的真理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对于这种新的数,因为它与有理数相对立,十五世纪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称之为“无理的数”,实际上,有理数和无理数的英文名称是“rational number”和“irrational number”,译成“比数”和“非比数”更为合适。

一直到十八世纪,当数学家证明了基本常数如圆周率是无理数时,拥护无理数存在的人才多起来。到十九世纪下半叶,现在意义上的实数理论建立起来后,无理数本质被彻底搞清,无理数在数学园地中才真正扎下了根。无理数在数学中合法地位的确立,使人类对数的认识从有理数拓展到实数。

希伯索斯悖论与第一次数学危机

希伯索斯悖论的提出与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的发现密切相关。毕达哥拉斯学派是欧氏几何中最著名的定理之一。天文学家开普勒曾称其为欧氏几何两颗璀璨的明珠之一。它在数学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人类最早认识到的平面几何定理之一。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已有了关于这一定理的初步认识。不过,在我国对于勾股定理的证明却是较迟的事情。一直到三国时期的赵爽才用面积割补给出它的第一种证明。

在国外,最早给出这一定理证明的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因而国外一般称之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并且据说毕达哥拉斯在完成这一定理证明后欣喜若狂,而杀牛百只以示庆贺。因此这一定理还又获得了一个带神秘色彩的称号:“百牛定理”。

毕达哥拉斯是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的著名数学家与哲学家。他曾创立了一个合政治、学术、宗教三位一体的神秘主义派别:毕达哥拉斯学派。由毕达哥拉斯提出的著名命题“万物皆数”是该学派的哲学基石。而“一切数均可表成整数或整数之比”则是这一学派的数学信仰。然而,具有戏剧性的是由毕达哥拉斯建立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却成了毕达哥拉斯学派数学信仰的“掘墓人”。毕达哥拉斯定理提出后,其学派中的一个成员希伯索斯(Hippausus)考虑了一个问题: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对角线长度是多少呢?他发现这一长度既不能用整数,也不能用分数表示,而只能用一个新数来表示。希伯索斯的发现在当时的数学界掀起了一场巨大风暴。它直接动摇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信仰,使毕达哥拉斯学派为之大为恐慌。实际上,这一伟大发现不但是对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致命打击。对于当时所有古希腊人的观念这都是一个极大的冲击。这一结论的悖论性表现在它与常

2 识的冲突上:任何量,在任何精确度的范围内都可以表示成有理数。这不但在希腊当时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信仰,就是在今天,测量技术已经高度发展时,这个断言也毫无例外是正确的!可是为我们的经验所确信的,完全符合常识的论断居然被小小的2的存在而推翻了!这应该是多么违反常识,多么荒谬的事!它简直把以前所知道的事情根本推翻了。更糟糕的是,面对这一荒谬人们竟然毫无办法。这就在当时直接导致了人们认识上的危机,从而导致了西方数学史上一场大的**,史称“第一次数学危机”。

在教学中对于平方为2的数,不是“有理数”可以这样说明: 若正方形边长是1,正方形对角线长为c

1、c不可能是整数,这是因为1<c<2;

2、c不可能是分数

mm,很明显若2=2(其中m、n是正整数,且没有nn公约数,其中n≠1)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如果它是整数,则n=1

二百年后,大约在公元前370年,才华横溢的欧多克索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比例论。他本人的著作已失传,他的成果被保存在欧几里德《几何原本》一书第五篇中。欧多克索斯的巧妙方法可以避开无理数这一“逻辑上的丑闻”,并保留住与之相关的一些结论,从而解决了由无理数出现而引起的数学危机。但欧多克索斯的解决方式,是借助几何方法,通过避免直接出现无理数而实现的。这就生硬地把数和量肢解开来。在这种解决方案下,对无理数的使用只有在几何中是允许的,合法的,在代数中就是非法的,不合逻辑的。或者说无理数只被当作是附在几何量上的单纯符号,而不被当作真正的数。

毕氏弟子的发现,第一次向人们揭示了有理数系的缺陷,证明它不能同连续的无限直线同等看待,有理数并没有布满数轴上的点,在数轴上存在着不能用有理数表示的“孔隙”。而这种“孔隙”经后人证明简直多得“不可胜数”(现在我们可以知道,有理数具有“稠密性”,实数具有“连续性”,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于是,古希腊人把有理数视为连续衔接的那种算术连续统的设想彻底地破灭了。 希伯索斯的发现

希伯索斯发现:直线上存在不对应于任何有理数的点。特别是,他们证明了:在这条直线上的点P不对应于任何一个有理数,这里距离OP等于边长为单位长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如图1所示。

希伯索斯的发现

为了证明以单位长为边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不能用有理数来表示,根据勾股定理,只要证明平方为2的正数是不是有理数就够了。据亚里士多德说,历史上最早证明它是无理数的数学家正是毕达哥拉斯本人。他找到了一个方法来证明

3 这个数不能表示成m。这里,m、n是没有公约数的正整数。 n以下是反证法的证明:

假设2是有理数,首先它不是整数,因为1<2<2; 其次假定2是既约分数,

m=2(其中m、n是正整数,且没有公约数)

nm2则:2=2

∴m2=2n2是2的倍数①,

n所以m2一定是偶数,故m亦是偶数(奇数的平方不会是偶数) 所以必有一整数k,使得m=2k ②

将①代入②得:m2=2n2=(2k)2 ∴2n2=4k2 化简得n2=2k2,所以n是偶数,

所以m和n都是偶数,这与最简分数的假设矛盾

所以2即不是有理数

这个证明可推广至证明任何自然数的平方根是否是无理数。 我们已经知道,开方开不尽时所得到的数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即无理数.但是,也确有一些无限不循环小数不是由于开方开不尽而产生的,在中学数学里遇到的有两个数;圆周率π就是如此。π的实际意义是圆的周长与该圆的直径之比,称为圆周率.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对π值的推算结果为:3.1415926

第19篇:生活杂感杂文随笔

最近手机卡顿的厉害,时常亮起红灯,提示我若再不清理可能会造成程序故障或者干脆直接弹出几行醒目的大字:空间不足,微信无法使用。

以前也不是没出现过这种情况,司空见惯了的,也不是什么大事,删几张无关紧要的照片,点下清理的按钮略微给手机瘦个身,就又够坚持一段时间的了。

每次清理系统都会提示我微信上有聊天产生的大量图片和视频和文件,它智能到给我分条列项,有关键字,重点亦分明,唯恐我因误删而恼羞成怒给它一个差评。

望着那一万多张图片还有几百个别人录的我或我录的别人的小视频,往事涌上心头,真是又惊又喜,又忧又愁:

我总能说服自己,这些都是青春最珍贵的回忆,绝不能删。但是不删吧,手机不愿意,动辄要罢工的节奏。

可是那些所谓珍藏的声张或图文,平日里我从未刻意的找来翻看,甚至,我根本想到它们的存在,基本上处于一种不闻不问的状态。除非又一次手机因内存不足而卡死不得不进行清理时,它才会出现在眼前。

因为这些无意留存的东西,成长的轨迹清晰可见,又因它出现在清理的界面,显得楚楚可怜。

今天,我终于按下了删除键。一下子腾出4.5G内存的手机,运行的速度惊人的快,和以往相比,真是飞机和坦克一样的差异。

不能说我删除它时没有一点犹豫。

各个角度的自拍,长发的短发的直发的卷发的带妆的素颜的美的丑的,都有。走过的路,路边的风景。天南海北的春夏秋冬的,都有。和家人的朋友的甚至前男友的合影,也都有。

教过的那些可爱的小孩子,她们依然对着我的镜头雀跃着;令人忍俊不禁的有长有短图文并茂的的段子,依然让我发笑;碗里碟里各式各样的的美食,隔着屏幕散发着香味……

这些都是我最美好的回忆啊,我现在依然这么认为。每一个镜头都能让我想起当时当地和当时的心情。我该感激此类清理软件,能将我的记忆我的青春整理成一部史诗。

但是,我却不能一直过加法生活。那些所谓“美好的记忆”,拖慢我的手机运行速度不说,还时常让我在删存的纠结之间浪费了大量时间。为何不给自己的手机(大脑)瘦瘦身呢?

那些该留住的记忆,早已印刻在我的脑海,任凭岁月的风霜如何侵蚀也挥之不去不是吗?那些留不住的,青春,爱情,任凭我手中握有它残存的铁证,它也随时间消逝了不是吗?

删了,未必不是一种顺其自然,删了,反而和瘦过身的手机一样轻松畅快。

由此以来,柜子里那些每年都会买的价格不菲的、买回来却又从来不会穿的衣服和鞋帽,书架上连前言都读不下去还妄想以后会读的书,明天都收拾收拾,该送人的送人,该扔的扔。

我开始佩服起自己的机智来。若早些年就放下这记忆的重负,就不会允许青春逝去的伤痛变成皱纹肆意爬上我的额头,就不会允许爱而不得的遗憾趁虚而入舔舐我的伤口。

这些年来每到一处,每遇一人,都本着无比惜缘的心情,用心感受,苦心经营。到后来,还是成了一个过客,居无定所,那些想要认真留住的友情也终因对方的冷漠和我的失落而告终。

又想起本科毕业时办理托运的那满满五大包行李,我是怎样地将它们从六楼一包一包地喘着粗气拖到楼下,怎样将它们在家中一包包拆开重新整理、收纳。天呐,大学四年我都干了些什么?真是愚蠢至极。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愈发能够理解这一切皆为常态,并不再为此伤心难过。清理掉所有的存储垃圾和情绪垃圾之后,整个身体都变得轻盈。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但不堪其忧,亦不改其乐,这不就是我所向往的极简主义的生活吗?无惧年龄,面对未来,轻松上阵。愿万水千山走遍,八十岁依然少女。

第20篇:《基业常青》读后杂感

毋庸置疑《基业常青》是一本值得慢慢品味的好书,是那种不需要一口气把它看完,随时翻开都可以从中有所收获的书籍。遗憾的是,由于繁忙的工作自己还没有来得及完全品味其中的内涵,只是粗略地看了一下,想起来还有些许莫名的歉疚。仔细想想也未必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了那颗平静的心情,在我看来读一本好书,就像品一杯咖啡一样需要内心的从容,而此

时地我就像把功夫茶当作白开水解渴的人一样,怎么说都有些愧对这本好书。尽管如此,粗略翻看之后还是有不少的感触。从文章的字里行间首先感受到的还是作者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研究对象的确定、主题的筛选、案例的选择等等,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有的结果,书中所阐述的观点和思路,都极具现实的参考和指导价值。书中的每一个标题以及总结式话语都很能抓住读者的眼球,也足以让人闭上眼睛好好回味。如果说世间万物同一个事务对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作用,书也一样。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句话得到的启发也不尽相同。对于很多人来说《基业常青》同《从优秀到卓越》比起来,后者或许更具有现实意义,毕竟《基业常青》所阐述的那些高瞻远瞩的公司离我们远了一些,但是如果你能够撇开那些高瞻远瞩的公司以及这本书所透出的贵气,你还是会有感觉的。对于我来说,感触最多的有三点:首先是十二个迷思中的迷思十:人们认为最成功的公司最注重的是击败竞争对手。而事实上高瞻远瞩的公司最注重战胜自己,反而不把成功和击败对手当作最终目标。能够击败竞争对手是他们不断自问“如何自我改进,使明天做得比今天好?”的附带结果。这一点颇像佛学中所强调的自我修行、真性自用,强调自身的完善和发展,不太关注别人。仔细观察一下,不仅开公司做事业如此,就是平常做人不也应该如此吗?其次就是在利润之上这个章节中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论述,其中很多观点跟我们平时对于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不尽相同。记得书中第88页有一段话:总之,我们并未发现任何特别的理念内容和成为高瞻远瞩公司息息相关。我们的研究显示,理念的真实性和公司连续一贯符合理念的程度要比理念的内容重要。随后作者更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关键问题不在于公司是否有“正确的”贺信理念,或者是否有“让人喜爱的”核心理念,而在于是否有一种核心理念指引和激励公司的人。我很认同这个观点,对于不同的团队核心价值观也不尽相同,核心理念也不存在好坏,关键还是要看它是否能够指引和激励你的团队成员,作为团队的带领人我们所要做的是什么,在这里应该可以找到答案。第三个比价有印象的也比较认同的就是关于教派般的文化的论述,书中第168页谈到迪斯尼的魔力时有这么一段话:员工是“演员表上的演员”顾客是“贵宾”群众是“观众”职务是“角色”职务说明是“剧本”制服是“戏装”人事部门是“分派角色部门”当班是“在舞台上”下班是“在后台”。这样的文字训练的是员工的心态,对于从事计算机服务的我们这样的文字不也是很具有魔力的吗?碰上刁难的客户,碰上许多的困难,想想你是站在舞台上表演,你所扮演的角色就要求你按照规范的台词去念,那么想到联想或者是公司的规范,想到客户的不满,是不是夜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呢?作服务跟演员一样,除了后台人员你每一天眼对手戏都不同,如果这样的角色你演好了,爱人生的舞台上你还有什么不能扮演好的角色呢?这是一本好书,书中还有许多观点值得自己泡上一杯卡布基诺,在宁静的夜晚,伴着夜风、听着音乐,深深吸一口气,让后翻开书页慢慢体会其中的经典,或许到了那个时候对这本书的认识会更多。

《初中杂感范文.doc》
初中杂感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