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某某先生范文

2022-08-31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致蒋经国先生信

[键入文字]

第四单元

13 致蒋经国先生信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把晤(

)

bèi(

)谬

苟同(

) ..绸缪(

)

咫尺(

)

瞬yú(

) ..quán(

)察

hàn(

)事

2.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东南亚问题专家贾都强调,类似排华暴动近年来在东南亚地区极少发生,“该事件性质很严重,越南政府难辞其咎”。 ....B.在其后的询问中,他巧言令色,积极配合交警的调查,使得调查过程非常顺利。 ....C.我们凡事都必须未雨绸缪,以免问题真正降临时,我们会来不及应对。 ....D.虽然我做了件对不起他们兄弟的事儿,可他们两兄弟还是同捐前嫌,原谅了我,这....使我感激不尽。

3.以下是大学生贺昌玉同学为感谢《大学生》杂志为其呼吁捐款治病而写的一封感谢信,认真阅读,完成文后题目。 感谢信

《大学生》杂志社:

请贵刊转告全国所有关心我的大学生、解放军战士、工人、教师及各界朋友,我的病情经几家大医院治疗和各界的关心,目前已得到控制,现正在家休养。如不出意外,下学期开学即可返校学习了。

顽疾缠身,是我人生中的不幸。我得的这场疾病,使我和我的家庭几乎摧毁了。由于《大学生》杂志的呼吁,一封封来自远方的书信、一张张几经周折转来的药方,使我那不情愿跳动的心,又恢复了正常的节奏;几乎凝滞的血,又沸腾了。一双双援助的手,一颗颗充满爱的心,指明了我生活的路,温暖了我一家几乎冷却的心。唯一遗憾的是我不能面见答谢各位。在此请接受用你们的爱心挽救的人的深深谢意,愿你们的爱的春风暖遍祖国,充满世界。

为了不辜负你们的一片爱心和良好祝愿,我将继续我的学业,继续我的事业,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献给关心我的远方的各位朋友们。

愿我们的心永远相通„„

贺昌玉

(1)这封感谢信在格式上有两处错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封感谢信的内容中有一处病句,请找出并将其改正。

x k b 1 .c o m

(3)这封感谢信的内容中有一处错误的标点,请在其下面画波浪线,并将其改正。

4.句子仿写。

祖国是大树,台湾是枝叶,大树与枝叶息息相通;祖国是________,台湾是________,[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在祭拜黄帝陵时所说的“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两岸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勾起多少人的思乡之情。请根据下面上联所表达的内容,改写平时所积累的名句,对出下联。

上联:少小离家为异客 下联:______________ 6.(重庆中考A卷)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某校学生会发起了给抗战老兵网上留言的活动。学生的下列留言中不得体的一项是(

) A.中华儿女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功勋,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B.你们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我要求你们老当益壮,为祖国再立新功! C.你们的精神将激励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D.你们的浴血奋战赢得了中华民族的解放,我们感谢你们! 7.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回答后面的问题。

中国网11月7日电 2015年11月7日下午,大陆领导人习近平与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第一次握手,举行会面,坦诚交谈,就巩固两岸和平发展成果、推进两岸交流等问题交换意见。他们一致认为,应建立两岸领导人会面常态机制,努力使两岸和平发展的现状继续保持下去,使台海成为和平之海、发展之海。

这是66年来,两岸领导人第一次会面,会面在亲切、亲和的气氛中展开,引起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海内外同胞为两岸领导人勇敢迈出关键一步,而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1)给上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台湾,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列举几位发展台湾与大陆关系的文化名人。

阅读课文第三段,回答问题。

8.全段紧紧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中心展开,从________的角度出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9.文段中作者引用的“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引用这个句子的目的又是什么?

10.“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一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11.此段文字的说理方式较为明晰、有感染力,你能举出实例加以说明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给在日本的外祖父的信

王蕴

亲爱的外祖父:

您好!

我已经有好久没有给您写信了。可是,自从读了您上次的来信以后,我的心一直难以平静。思潮竟像日本海的波涛那样,不停息地翻腾着。我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强烈的激奋的情绪在时时拍击着我的心扉,它驱使我终于提起笔来,向您倾诉„„

外祖父,您在信中希望我能研读日本文学,将来到您的身边陪伴您。我深深地懂得您慈爱的心,我也曾向往过那樱花国度迷人的秀色和丰裕的生活。我曾经想象,在阳春三月的暮色里,我身穿艳丽的和服,挽着年迈的外祖父漫步在富士山下的樱花林中。木屐踏着落英,宿鸟唱着晚歌,花径上留下了祖孙二人的侧影。眺望那朦胧在桃色晚霞之中的圣洁的富士山顶,目送着夕阳最后一缕余晖„„这是怎样静谧得令人神往的生活呵。可是,当我现在又一次郑重地把这一切放到思想的天平上反复衡量时,它翘起来了。我看到我所愿意从事的事业的砝码重重地沉了下去——这是一种使我震慑的力量,它几乎是不容抗拒地指引我去选择应走的路。在日本文学和中国文学之间,我选择了中国文学。因为,我的心是属于中国的。

外祖父,你们日本民族是一个自尊自强的民族。外祖父您当然还记得,日本四岛的国土也曾经被贪婪的侵略者注目。但是,明治维新使这个东亚岛国走上了自立图强的中兴之路,并迅然跻身强雄之列;军国主义的疯魔使日本几乎陷于举国颓废的肃杀之中,但是,发愤图强的日本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在战后的废墟上建起了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崭新的日本。而我们中国,自从被枪炮敲开了大门,河山破碎,民族受辱,五千年辉煌的文明历史也就此黯然蒙尘。经受了一百多年被宰割和奴役的悲怆,我的祖国变贫穷落后了,但她的名字依然叫中国!今天,生息在这块国土上并握着它的主权的还是龙的传人!现在,我的祖国正处在振兴时期,而我作为一个中国青年,我觉得我在中国更有用,我的事业应该在中国。您是一位开明豁达的老人,您也曾亲历50年代日本的振兴时期。您如果回想起那时候日本的青年是怎样执着地致力于日本国的重建,您就会理解我此时此刻的心境了。因为,尽管日本民族和中华民族的风俗语言不尽相同,但我知道我们的心是相通的。

我立志于中国文学,因为它是中华祖先创立的源远流长几千年的优秀文化精粹,能在这浩瀚的文学海洋中遨游,我将感到莫大的快乐和幸福。同时,更由于文学具有一种唤起人心的感召的力量,我觉得它对于我们现在十万万人所致力的大业也是有意义的。在我们民族沉沦的年代,鲁迅先生曾用他的笔唤醒昏睡的国人,为抗争的勇士们呐喊助威;在我们建设祖国的今天,我要以先生为榜样,用我的文章激发更多的同龄人的爱国热忱,做一名摇旗鼓劲的小卒。鲁迅先生始终是日本人民的好朋友,我也希望像他那样永远做日本人民忠诚的朋友。我将把学习日本语作为我的第一外语课程。我愿意化作联系中日文化的纽带上的小小的璎珞,化作沟通中日友谊的桥梁上的一颗小小的铆钉。我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我胸前戴上友谊使者的金牌出现在我亲爱的外祖父面前,那时候您一定会更高兴吧!

最后,恳切地请求外祖父谅解我的选择。 祝您健康!

您的外孙女:王蕴 ×年×月×日

12.文中提到的“从来没有过的强烈的激奋的情绪”指什么?它为什么能“时时拍击着我的心扉”?【理解文章内容】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13.既然不打算回到外祖父的身边,作者为什么还在文章中畅想同外祖父在一起的美好岁月呢?【分析文章写法作用】

14.“我”从事中国文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15.抒情自然、真挚是这篇文章的特色之一。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选择一个作简要赏析。【体会作者的情感】

①经受了一百多年被宰割和奴役的悲怆,我的祖国变贫穷落后了,但她的名字依然叫中国!

②今天,生息在这块国土上并握着它的主权的还是龙的传人! 我选择第______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文运用了讲道理的方法,真挚诚恳地劝说蒋经国先生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应有的贡献。请你采用讲道理的方法,围绕“追梦需要思考”的观点写一段话。

【课文片段在线】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载。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惟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人过七旬,多有病痛,至盼善自珍摄。

【写法分析】选段先从空间说起,海天相隔,再说时间上是分别多年,回忆往事,令人感念。讲道理既可以从正面论述,又可以从反面入手,在二者的对比中增强说服力。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体会作者的情感

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典型例题】文中引用鲁迅的诗句“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既表达了对旧友的深深思念和诚挚情感,更表达了作者切盼世界和平和祖国统一的深情,有很强的感染力。

【技法点睛】此考点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整篇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二是对重点语句的感情的理解。这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主要考查对文章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态度的领悟。提问方式一般是:这篇文章或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5。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参考答案

1.wù 悖 ɡǒu móu zhǐ 逾 诠 憾

2.B

3.(1)标题“感谢信”三字应居中排列 姓名下面应有时间 (2)我得的这场疾病,把我和我的家庭几乎摧毁了。(3)最后一句中的省略号改为感叹号。

4.红花 绿叶 红花与绿叶相互映衬

5.示例:乡音已改是归人

6.B 7.(1)示例:相逢一笑泯恩仇,习近平与马英九第一次握手(2)示例:于右任、余光中等。

8.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 民族利益 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 和平统一纯属内政

9.出计谋就要出为天下人着想的计谋,要出名就要做到流芳百世;鼓励蒋经国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10.不能,因为这句话突出了台湾分离祖国产生的后果,从反面强调了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意义,使论述更加严密,增强了说服力。

11.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说理方式:正面,举国尊敬,世人推崇,功在国家,名留青史;反面,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

12.指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因为外祖父的信激发了作者的爱国热情。

13.这样更能彰显作者以国家为重、事业为重的思想情操。

14.用我的文章激发更多的同龄人的爱国热忱。

15.① 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摆脱贫穷落后的帽子、一定能够繁荣富强的坚定信心。

16.【例文】追逐梦想需要思考。在经历挫折之后,要仔细回味人生的挫折,才能真正领悟到自己的不足和缺失。追逐梦想中的思考会让人摆脱平庸,从而挖掘潜能,增长才干。人人都渴望梦想成真,可通往梦想的道路往往是平凡生活;人人都渴望梦想成真,但有时以退为进却是为了积跬步以至千里。如果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追梦终将是南辕北辙。所以,我们在人生之路上,如果多些思考,多些自省,多些揣摩,自然也就会多些人生的智慧。铲除一切阻碍,轻装上阵,追逐梦想,让美梦成真。

[键入文字]

推荐第2篇:致雨果先生的一封信

致雨果先生的一封信

尊敬的雨果先生:

作为异国的一名中学生,我冒昧的写上一封信,只愿能表达我对您的敬意。雨果先生,您不但有文士气节,名士风范;更有义士胸怀,侠士肝胆。

雨果先生,您虽然是法国人,却并没有狭隘的所谓爱国情怀,而是对法国政府的罪行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指责。虽然时隔百年,我依然能感受到您那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与无畏无惧的勇气!我们有理由相信,您才是真正的爱国者!因为您敢于站出来挺直腰杆痛陈利害、针贬时弊,而非愚昧胆怯的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而某些人,至今仍不知为祖先犯下的罪行道歉,甚至于歪曲事实,大肆造谣!百年前的先祖烧杀抢掠,百年后子孙为先人涂脂抹粉,文过饰非!这是最鲜明的对比,但却不是唯一的对比。

您在信中所强烈谴责的,是八国联军将圆明园付之一炬,劫掠一空;您在信中所极其希望的,是各国政府能将赃物完璧归赵,送还中国。

可现实呢?

百年后的今天,圆明园的珍宝,仍静静地躺在他乡异国的博物馆里,握在金发白肤的收藏家手中。

但是,中国被任意欺凌,蹂躏的时代已然过去,且永不会再重现了!那个黑暗的时代,只将存在于历史的尘埃中了!

如今的中国,已然翻开了崭新、光明的一页!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言警句,每一个中国人都将它铭记在心!

如今飞速腾飞的中国,不但跟上了时代的脚步,而且将走到世界的前沿!往日的屈辱,善良的中国人不会在其他国家的人身上施加,但距失落的一切珍宝重回祖国怀抱的日子,已然近了!当代中国,如同东方喷薄而出的旭日,将永远屹立在世界东方!

而我们,则会将您所给予的全部同情、赞誉一一牢记,中国人民从不善忘!此致

敬礼!

戴炫楷于某年某月某日

初二:晴天天晴

推荐第3篇:《致蒋经国先生信》教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致蒋经国先生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认识中国完全统一的历史步伐无可阻挡;

(二)掌握说理与反驳相结合的方法;

(三)体会文章中蕴涵的深情。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可以用录音机播放《七子之歌》

(二)导入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这首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这一首歌的歌名是——(生答)《七子之歌》,抒发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生答)澳门人民渴望回归祖国的浓浓思念之情。是呀!“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深情的歌声,敲打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它是民族的悲愤,是游子的呼唤。当歌声回荡在祖国的天空时,我们还有许多遗憾:虽然民族屈辱已经洗刷,但祖国统一大业还未完成,一湾浅浅的海峡却深深地阻隔着两岸的中国人,每一个有良知的炎黄子孙都期待着、企盼着游子归来的一天,每一个正直的炎黄子孙都在为祖国统一不懈地努力着。

1982年7月24日,一直为统一大业奔走的廖承志先生给当时在台湾的国民党中央主席蒋经国去了一封信。字里行间,充盈着民族大义,洋溢着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感人肺腑、荡气回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封书信。(板书标题)

(三)解题

1介绍作者廖承志先生。

明确:(教师择要介绍)

廖承志(1908—1983),广东省归善县鸭仔埗乡窑前村(今惠阳市陈江镇幸福村人),1908年9月25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通晓5种外语,擅长书画、诗词、戏剧。在孙中山、宋庆龄和他的父母廖仲恺、何香凝的教育、影响下,积极投身于大革命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年赴日本,留学于早稻田大学第一高等学院。1928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至1932年,在荷兰、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比利时、德国汉堡等地组织领导海员运动。1933年在上海被捕,经何香凝、宋庆龄等人营救获释。1934年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因反对张国焘“左”倾路线,遭张国焘拘捕,带着手铐参加了长征。1936年冬到达陕北后,在红色通讯社(新华社前身)负责外电编译,1937年3月,任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参与筹备、出版中共中央政治理论刊物《解放》周刊。1938年初至1942年初,在香港设立八路军办事处,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2年在韶关被捕,先后被关押在江西马家洲集中营、重庆渣滓洞等地,1945年6月被选为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1946年1月获释后,历任中共南方局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部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华社社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廖承志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的统一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半个世纪以来,他在反对侵略势力、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成为著名的国际和平战士。在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中日两国友好关系,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方面,他所作出的特殊贡献尤其具有重大影响。他历任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中苏友好协会理事、副会长,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外交协会理事,政务院(国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常务委员,中国亚洲团结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支援埃及反抗侵略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主席,华侨大学校长,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长,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外交部顾问,北京外国语学院院长,外交部党组副书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全国侨联名誉主席,中日民间人士会议中方委员会主任,宋庆龄基金会顾问。第

七、

八、

十、十

一、十二届中共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

一、四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第六届人大主席团成员并获国家副主席提名,第一届政协委员、常委等职。1983年6月10日在北京逝世。

2本文标题交代了写信的对象是蒋经国先生,蒋经国先生是何许人也? 明确:(教师择要介绍)

蒋经国是蒋介石之子,浙江奉化人,出生在辛亥革命爆发的1911年。1920年,蒋经国就学于上海有名的万竹小学。当时,蒋介石正追随孙中山在粤工作,就委托在上海经商的陈果夫对蒋经国予以照料。

1925年10月,蒋经国赴苏联留学,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公开反共反苏,十七岁的蒋经国被贬到西伯利亚当列兵。“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蒋经国发表声明,声讨蒋介石背叛革命。1928年秋天,他又回到莫斯科,在列宁格勒托玛卡红军军校学习。1935年,蒋经国在苏联与矿场女工芬娜结合,芬娜后来改名叫蒋方良。1936年1月,蒋经国在苏联《真理报》发表谴责蒋介石的公开信。第二年,在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他被获准回国。从1925年10月留学,到1937年回国,蒋经国在苏联一共生活了12个年头。

回国以后,他的父亲蒋介石先安排他在奉化溪口故乡,读《孟子》《曾文正公(曾国藩)家书》这类的古书,叫他“补课”和“洗脑筋”,还叫他阅读《总理全集》和《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这类的书。

上海沦陷以后,蒋经国先在南昌做些一般的工作,1938年,被任命为赣县县长。1939年以后,他曾经历任江西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区保安司令、防空司令、防护团长、三民主义青年团江西支团部主任、江西省政府委员等职,但一直未取得什么成绩。1944年1月,蒋经国担任了三青团中央干部学校教育长,并在这年10月参与了其父蒋介石发起的10万青年从军运动,任青年军总政治部主任。

1945年春天,蒋经国跟随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行政院长宋子文赴苏联谈判,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经国被任命为东北行营外交特派员。此后,他一直控制“三青团”,成为国民党一个派系的首脑,是他父亲的得力助手。

1949年1月,蒋介石宣告“下野”以后,蒋经国陪着父亲退居溪口,后来在成都登机飞往台湾。在台湾他曾历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台湾国民党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职。蒋介石病逝以后,1978年5月20日,蒋经国主政台湾。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病逝。

蒋经国病逝以后,台湾成立了“蒋经国治丧委员会”,1月30日举行了遗体大殓仪式,后将遗体安放于桃园县大溪镇,准备将来运回大陆安葬。

中央领导人对蒋经国的不幸逝世深表哀悼,并在1月14日发表了谈话,肯定了蒋经国先生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主张国家统一,表示要向历史作出交待,并为两岸关系的缓和作出一定的努力这一系列行动。

中共中央以及有关人士和蒋经国在大陆的亲属都向台北发去了唁电。 3你读了文章标题后,会产生怎样的疑问? 明确:廖承志先生为什么要给蒋经国写信?信上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这两个问题正是我们理解这封书信的钥匙。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四)初步阅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带着上述问题边听边思考;

2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结合文后“字词积累”,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

3师生共同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问(解说: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字音、字义,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来,老师采取引导、点拨等多种方法,教会学生用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课文迁移法、成语印证法、语言结构推断法、语法分析推断法等分析词义,尽量靠自己或其他学生的帮忙得出答案,进行探究性学习)。

明确:除了注释已经标出的字音、字解及翻译,老师还可以进一步明确下列一些字、词、句。

匆匆一晤:晤,见面。

历历在目:形容某种情景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

此诚憾事:诚,实在、的确。

悬念:挂念。

各得其所:各如其所愿,后来也表示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局促东隅:局促,狭隘;东隅,东南角落。意指居住在狭隘的台湾。

迁延不决:拖延时日,拿不定主意。

推诿:把责任推给别人,也作推委。

当断不断:到了应该做出决断的时候,而不能决断。

徒生困扰:徒,空、白白地。

焉能自保:焉,怎么。

了吾弟孝心:了,了结、结束。

不胜:非常;十分。

面聆:当面听取。

祺:吉祥。

4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理解书信内容(提示:本文气质凝重,文彩斐然,句式长短相宜,词语顿挫有力,音调高低抑扬,余韵久远,其味无穷,朗读时要好好品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并解释词语:

咎咫尺珍摄苟同同捐前嫌巧言令色

未雨绸缪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2翻译书信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请学生翻译书信第一段,其他学生补充、点评。

明确:(大陆和台湾)相隔的距离很近,却竟然像海天那样遥远。当年在南京匆匆见了一面,一眨眼已经过了三十六年。小时候你我关系亲密,后来又在莫斯科相遇,过去的事情仍然历历在目。只是长年没有互通音讯,这实在是令人遗憾的事情。近来听说你身体欠安,深为挂念。人过了70岁,多有病痛,希望你能保重身体。

(二)进一步研习课文

可要求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进行讨论:(解说: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让学生充分参与,他们可能说得不好,教师可联系时代背景,适当点拨,要多肯定学生,让他们尝到鉴赏的甜头。切忌喧宾夺主、越俎代庖。)

①廖承志先生为什么要写这封信?目的是什么? 明确:这封信旨在劝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作出贡献。

②当时,台湾方面有哪些不利于统一的言论,作者的态度如何? 明确:蒋经国一再声言“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还认为,若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则是“罪人”“投降”“屈事”“吃亏”“上当”,并发布了“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等错误言论。

作者立场鲜明,对这些言论的态度是“余期期以为不可”“实相悖谬”“实难苟同”“未免自欺欺人”,自己“于公于私,理当进言”。

③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劝说蒋经国先生的? 明确:作者从正面劝说和反面假设两个角度说理,正面劝说又是从民族利益、历史责任、个人抱负三个方面进行的。

信中首先从民族利益的角度进行劝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台湾同胞可以安居乐业,两岸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苦,有利于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

其次,信中探讨了“国共合作的意义及可能性”这一问题,从历史责任的角度进行劝说。孙中山先生创建国民党,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以来,共有两次国共合作,历史事实证明:合则于国家民族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根据形势的发展,蒋经国在台主政,第三次国共合作,“大责难谢”。且双方领导是同窗挚友,彼此相知,谈之更易。信中还设身处地为国民党的前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途着想,亦应顺乎形势,负起历史责任,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

最后,再从蒋经国的个人抱负角度进行劝说。信中引用蒋经国自勉之言“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指出若在其手中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则功在国家,其将受到“举国尊敬,世人推崇”,“名留青史”。此外蒋经国曾切望蒋介石的灵柩能运回浙江奉化老家,“与先人同在”。信中指出若祖国统一,则其个人孝心亦可成为现实。

以上是从正面劝说。作者还从反面假设,如果祖国不统一对台湾会产生怎样的危害? 作者认为,局促东隅终不是长久之计,会徒生困扰,蒋先生亦难辞其咎;和平统一台湾纯属内政,外人的花言巧语与伪善会损害民族利益,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到最后会导致国民党的灭亡,连自保都困难。

④廖、蒋两家是什么关系?请同学们体会这封书信中蕴涵的情感。(解说:这部分要运用“对话”理念,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在多方、平等、碰撞、互补的基础上完成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师生与本文之间的交流。)

明确:A信中告诉我们,两家是“世交深情”,廖承志与蒋经国小时候关系亲密,后来又在莫斯科、南京等地相遇过,有过私交。(老师补充介绍)廖家与蒋家的渊源深厚。黄埔军校成立时,蒋介石任校长,廖承志之父廖仲恺为国民党代表,母亲何香凝为国民党中央委员。蒋介石与廖仲恺同为孙中山手下重要干部,不过孙中山过世后,国民党出现左右之争,廖仲恺遭右翼分子杀害,何香凝相信蒋为幕后主使,此后双方表面上虽为同志,但实存心结。但客观上,廖、蒋两家后代仍有来往。

B这封致蒋经国的公开信是以个人名义而写,其中包含着廖承志深厚的情感。如:书信开头的称谓为“经国吾弟”,把蒋经国先生称为“我的弟弟”,廖承志对蒋经国的感情可见一斑。

书信的第一段,“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惟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人过七旬,多有病痛。至盼擅自珍摄”,其中“历历在目”“此诚憾事”“深为悬念”“至盼”表达出对蒋经国深深的思念和关怀。

信中规劝之言,情真意切。“局促东隅,终非久计”,“千秋功罪,系于一念之间”,“吾弟身后事何以自了”,“盼弟善为抉择”等等乃出自肺腑之言,句句都为蒋先生考虑,发人深省。即使是批评性的语言,如“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等等也是言辞中肯,适当而委婉。

课文中“愿弟慎思”“望弟再思”“尚望三思”这三句话不仅使表述的内容层层深入,由国家民族的利益而至个人的抱负前途,而且表现出作者为对方的设想周到、关怀备至。

“寥廓海天,不归何待”“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两句是引用。(介绍背景资料)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50年代,一次,周恩来看完了张治中写给台湾同事的信后,略一沉思,挥笔添上了八个字:“寥廓海天,不归何待”,虽说只加了八个字,却犹如画龙点睛,三十年后,在廖承志起草这封信时,情不自禁又一次引用了“廖廓海天,不归何待”这八个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是鲁迅的诗句,如今已经变成海峡两岸论统一必言的名句,几乎家喻户晓。引用这几句诗饱含着廖承志先生对世界和平和祖国统一的深情渴望以及无比宽广博大的胸怀和爱心! “人到高年,愈加怀旧”、“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作为多年的老友,字里行间洋溢着如同骨肉亲情的拳拳之心,读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解说: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齐读一部分充满感情的文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认真体会书信中的感情

(四)布置作业

1研究性学习:驳有关“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谬论(解说:这个专题不宜由老师提出,最好是从学生自己的头脑中生发出来)。 2概括书信的特征。

附有关书信的资料:

书信是人们生活中最为普通、最为古老的一种沟通方式。掌握书信的格式和要求,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书信的功能。

书信和格式:信文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

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称谓应遵循长幼有序、礼貌待人的原则,选择得体的称呼。

正文:正文是信函的主体。可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 1问候语。问候语要单独成行,以示礼貌。如“你好”“近好”“节日好”等。 2先询问对方近况和谈与对方有关的情况,以表示对对方的重视和关切。 3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谈自己的事情和打算。 4简短地写出自己的希望、意愿或再联系之事。

敬语:写信人在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多用“此致、即颂、顺祝”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下一行项格处,用“敬礼、X安、安康”等词与前面呼应。

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署名应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一般写给领导或不太熟悉的人,要署上全名以示庄重、严肃;如果写给亲朋好友,可只写名而不写姓;署名后面可酌情加启禀词,对长辈用“奉、拜上”,对同辈用“谨启、上”,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对晚辈用“字、白、谕”等词。

信封:信封上应依次写上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及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要填写在信封左上方的方格内,收信人的地址要写得详细无误,字迹工整清晰。发给机关、团体或单位的信,要先写地址,再写单位名称。收信人的姓名应写在信封的中间,字体要略大一些。在姓名后空

二、三字处写上“同志、先生、女士”等称呼,后加“收、启、鉴”等字。

寄信人地址、姓名要写在信封下方靠右的地方,并尽量写得详细周全一些。最后填写好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第三课时

研究性学习:

驳斥有关“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谬论。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课程理论研究表明:课程设置正由分科课程向综合课程发展,由单一的学科课程向多种课程形态发展。从认识世界来看,综合能够给学生一个整体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各种现象和因素的联系和相互制约。“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应该是学生在与教学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产生和自主选择的,是学生从自己的头脑中生发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对一些富有价值的东西产生思考、并有所探索,而且由于课题和自身的贴近程度高,学生可以产生更深刻的体验并感悟更多的道理,从而使“研究性学习”所倡导的“个性健全发展”得以充分实施落实。

(二)研究目标

充分认识历史的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中国完全统一的步伐无可阻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思路

先请各小组的代表们作专题发言,汇报他们调查和分析的成果,此活动形式可以丰富些,要不拘一格,每个小组最好派两名以上的代表发言,老师穿针引线,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并进行最后的总结发言。

教师补充资料:

拟从下面几个角度来论证“中国完全统一的历史步伐无可阻挡”、驳斥“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谬论。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1)哲学原理

用实事求是的观点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理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是实事求是,不是尊重历史,这种理论将破坏两岸关系,不利于祖国统一;从规律的客观性原理看,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看,台独分子试图通过“公民投票”形式来达到法律上“台独”的目的,这种行径将遭到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反对。

(2)历史事实

历史上从古到今,台湾都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与大陆在文化上的渊源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它归入中国版图可以追溯到三国的东吴,虽然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被迫割台,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政府得以收回台湾;1949年因中国大陆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跑到台湾,形成了台湾与大陆暂时分离的状态。

(3)精神动力

在世界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和古代中国,号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但是,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劫难,其他三个文明古国都在异族的征服和摧残下走向衰落和消亡,只有中华文明始终绵延不绝,放射着不败的光华。对于这种现象,中外历史学家做过许多研究和分析。尽管他们的结论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却是一致的;中华文明具有无比强大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的核心是群体意识,表现在国家观念上,就是热爱祖国,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甘于为保卫祖国而英勇献身。事实正是这样:纵观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史,不管我们的民族如何受到外敌的入侵和压榨,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我们最终都会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重新站立起来;不管我们的国家如何战乱频仍、四分五裂,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我们同样会在曲折的前进中走向和平与统一。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知道:“七子”的先后回归,其实是历史的必然;祖国大陆和台湾的统一,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而中华民族在世界范围内的腾飞,也终归是会变成现实的。 (4)政治努力

1995年1月30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在深入阐述邓小平关于“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大思想的基础上,富有创意地提出现阶段发展台海两岸关系、推动祖国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国家主席胡锦涛2003年3月就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提出了四点意见和“三个有利于”,12月会见大陆各地台资企业协会会长,强调两岸要携手把中国这个“共同的家园”维护好、建设好、发展好,既高度坚持原则性,又充分展现亲和力。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中国于1997年、1999年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后,中央政府言必信、行必果,支持特区政府依照国家宪法和特区基本法施政,保障实行“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保持了香港、澳门的稳定、繁荣,并推动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一国两制”的话题在台湾,由“禁区”到热门,由不准、不能、不愿谈到公开研讨。港、澳对“一国两制”的具体实践在台湾越来越受到关注,越来越产生积极效应。

这些无不深刻揭示了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中国完全统一的历史步伐无可阻挡。 (5)民间交流

改革开放以来,两岸交流范围遍及大陆各个省、市、自治区,遍及整个台、澎、金、马地区;交流内容涵盖各个领域,一些专业学术交流和科学产业交流逐年增多,并由一般参观、访问发展到讲学、探讨、技术指导和合作研究,众多的学术社团、科研机构、各级各类学校等都逐步建立比较稳定的交流关系。

现在,大陆已成为台商投资的首选之地。台商投资主体已由中小企业转向大企业,台湾大型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已多到大陆投资设厂;投资类型已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电子电器、非金属制品、石化产品等跃居投资前列;投资地域从沿海地区为主扩展到大陆各地,特别是开始注重参与“开发大西北”;投资领域遍布第

一、

二、三产业众多方面,尤其已涉及到金融保险、航空运输等行业。

两岸电信部门已开办电话、数据通信、移动电话漫游、电视电话等业务。两岸电信业务量迅速增加,分别占大陆、台湾境外业务量的第二位、第一位。

1997年4月福州、厦门与高雄之间开启“权宜轮”的“试点直航”,结束了台湾海峡两岸间近五十年没有任何商船直接往来的历史;1998年3月,两岸定期集装箱班轮航线开通,运输两岸货物的船舶经第三地换单不换船航行两岸港口;2001年初福建的马尾、厦门先后与马祖、金门签订加强民间交流的协议,实现两岸海上客、货直接往来;2003年春节,祖国大陆配合台湾业界促成台湾同胞“包机”返乡过年,台湾民航飞机五十多年来首次正常停降祖国大陆。2003年12月17日,国务院台办发表“三通”政策说明书,在台湾各界产生热烈反响。这种种交流和合作是民意的真实反映,为祖国的统一创造着有利的条件。 (6)血脉相连

祖国的宝岛台湾在远古的时候,原来和大陆连为一体,后来海平面上升,它才成为一个海岛,所以两者之间动植物的种类大致相同。从台湾岛发掘出来的动物化石证明,大象、犀牛、野鹿、剑齿虎等,它们本来生活在祖国大陆南部,是在远古时期通过连接海峡的大陆桥到台湾的。台湾先住民也不是岛内土生土长的,而是从大陆沿海地区渡海过去的,与中华民族血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缘相通。先住民至今还保留着与大陆南方相同的民俗习惯,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台湾先住民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海峡两岸同根共祖是两岸民众的共识,而和平统一更是两岸民众的共同心愿。 (7)法律依据

1943年、1945年中、美、英分别发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得到国际公认;新中国成立以来,同160多个友好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建交公报中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分别于1972年、1979年、1982年发表的《上海公报》《建交公报》《八一七公报》,美方都承认一个中国及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原则。 (四)老师总结

昨天的中国,是一个古老并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大国;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明天的中国,将是一个热爱和平和充满希望的大国。中国的统一与此相应,昨天是一个崇尚统一并以统一为历史主流的中国;今天是一个尚未统一但正在发展中走向统一的中国;明天必将是一个更具有活力的统一的中国。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一个中国原则天经地义,两岸关系发展民心所向,中国完全统一势在必然。

板书设计

慎思

再思

三思

致蒋经国

说理

民族利益 →

历史责任→

个人抱负

先生信

廖承志

言情

思念殷切 关怀备至 设想周到 批评中肯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推荐第4篇:致雨果先生的一封信

致雨果先生的一封信

尊敬的雨果先生:

你好!在读了您的《就英法联军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之后,我发现您是一位为全人类利益考虑的人,而不单单是法兰西这个民族。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您就是这样一个人,您做到了您所说的。火烧圆明园,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永远无法抹去的悲痛,英法联军让那一场大火,永远烙印在了中国历史中,作为一个中华儿女,我无比痛心。但没想到,您作为法兰西民族的一员,不惧权威与武力的震慑,公然书信一封指责英法联军的胡作非为,我佩服您非凡的勇气!

圆明园,是中华民族的损失,但也是全人类关于艺术成就的损失!可是,只有您意识到了这一点,岁月所留下来的艺术,是属于全人类的!无数能工巧匠,用尽几百年的时间、超人类的想象力与无穷的智慧所成就的艺术杰作„„您,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圆明园的恢弘——那也只是想象中的。那样美丽的文字,与尖锐的讽刺,一定道不尽您心中的对圆明园的热爱与痛惜。谢谢您!能勇敢地站出来为圆明园、为了人类艺术的宝库而批评英法联军!

是您,让我明白了,有时候单一的民族感情是狭隘的,只会让人蒙上了双眼,认不清事实。而对于全人类的无私的感情,只有您,才能做到有如此博大的胸怀。

作为一个中华儿女,作为一个有着“狭隘”民族感情的中国人,

我痛恨英法联军。但您是我的榜样,不能因为私人民族感情,而放弃了甚至于破坏了全人类的利益!

您说过:“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那么,我也要宽容地看待每一个民族,也许这样是对他们的一种复仇,但同时,也是对他们的原谅。

谢谢您!雨果先生!

周子涵 2010/9/18

推荐第5篇:《致蒋经国先生信》教案

致蒋经国先生信

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生僻字的用法,并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

2.了解书信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题材来表达情意。3.通过分析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课

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现在人与人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打电话、网络等便捷的交流方式被人们广泛的运用,而写信这种传统的交流方式已经被人们淡忘。其实,写信是一种优越的交流方式,因为它能更有条理地表达人的想法,更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书信体的文章进行了解和学习。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廖承志的《致蒋经国先生信》。 二.出示课题

三.

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生僻字的用法,并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

2.了解书信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题材来表达情意。3.通过分析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四.自学指导一

1.初读课文扫除生字、了解新词。

2.借助资料书了解作者

3.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五.关于作者:

由学生介绍(因为此作者不作重点) 六.掌握下列生字词

1.给下列字注音:

2.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

咫尺

珍摄

期期

悖谬 苟同

党私

同捐前嫌

难辞其咎

巧言令色

经纬万端

毋庸赘言

时不我与

未雨绸缪

七.整体感知

自学指导二

再读课文:1.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

在这封书信里作者真挚恳切地劝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做出贡献。

2.找出你认为感情真挚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略)

自学指导三

本文作为一封书信大致写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明确 本文作为一封书信大致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开头和结尾情词恳切地叙述了自己与蒋经国的友谊和交往,表达了思念和渴望重逢的愿望;二是在中间部分真挚恳切地你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贡献,并委婉而中肯地反驳了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言论。 八.当堂训练

1.熟读课文

2.识记本课词义并用“推心置腹”“同捐前嫌”造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咫尺

珍摄

逾越

悖谬

苟同

绸缪

泯灭

赘言

盍不

东隅

把晤

毋容赘言

2.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咫尺

悖谬

苟同

难辞其咎

巧言令色

时不我与 未雨绸缪

经纬万端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首先指名读或齐读课文 然后小组讨论:

1.这封信意在劝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贡献。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劝说的?他反驳了哪些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言论?

明确:从三个方面对蒋经国进行了劝说:首先从民族利益的角度进行劝说;其次从历史责任的角度进行劝说;最后从蒋经国个人抱负的角度进行劝说。

作者反驳了“三不”、“罪人”、“吃亏”、“上当”、“屈事”、“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等谬论。

2.作者是怎样实现劝说与批驳的统一的?

信中一方面申明大义,晓之以理;一方面对蒋经国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言论进行了反驳。信中针对蒋经国所言的“三不”,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作了全面驳斥。还分别驳斥了蒋经国所说的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则是“罪人”“投降”“屈事”“吃亏”“上当”“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等错误言论。

三.总结归纳(13)

1.此信在反驳蒋经国错误言论时,做到了批评中肯,说理透彻,语气委婉,

措词适当,鼓励热情,既坚持了原则,又有利于对方接受。信的开头、结尾畅叙阔别情思、通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信由私交入手,不计个人恩怨,表现了对受信人的深切关怀。不仅其身体健康,更主要的是关怀其政治前途。信中规劝之言,情真意切。如“局促东隅,终非久计”,“世交情深,于公于私,理当进言”,“千秋功罪,系于一念间”等等,出自肺腑之言。发人深省。眷眷之情,溢于言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书信写作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一般书信的写作态度要诚恳亲切,用语要恰当,感情要真挚。如有批评规劝之意,则批评要中肯,用语要委婉

四.当堂训练

(一)、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1.局促东隅,终非久计

居于东南狭小的地方,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2.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

如果你犹豫不决,或者推脱到将来,不仅徒然地增添困难烦扰,而且你也难以推脱罪责。

3.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

时光不会停留,人生苦短,时间拖长了,事情就会发生各种不利的变化,时间不等人,必须抓紧时间。 4.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

遥望南方的天空,不禁心驰神往,短信写不完我想说的话。希望各位多加保重,我在大陆专诚等候回音。

五.课外作业

1.给_______的信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内容要充实,言辞恳切;如有

劝勉、批评语言要委婉。

③不少于500字。

2.完成基础训练。

推荐第6篇:致鹿城教育局长先生

局长先生:

您好,尊驾一定很是诧异这封长卷的来源,它是出自一个还在大学校园中读书的学生,这封肺腑之言可能会被埋藏在茫茫信海之中,几乎是没有必要费此之举,但是左思右想,揣摩良久,还是情不得已愤然落笔了,一气呵成之余,中途却又使我思绪中断,很难连成一片,经过深思熟虑,还是磕磕绊绊写将而成。

局长大人,我今天所要说的很可能关乎到中国未来的教育者,这是很夸大的说法,但是很有可能。我今年于五月二十三日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教师资格证的认证考试,本想凭借自己两个多月的自我复习,大展拳脚一番,结果走进考场(考场位于包头六中南校区)却让我大失所望,大家都拿着书本在考试开卷后的二十分钟左右,全场考生都在狂抄,抄得不亦乐乎,抄得天昏地暗,抄得妙哉快哉,我只恨开考前把可能全部放在讲台上了,但是一番试卷,主观题和客观题都是一些基本的内容,答起来还算顺畅。但是等我还在奋笔疾写,回首四望,大家都已经搁下笔来,很开心很高兴很欣喜地东张西望,沾沾自喜,我此时已经汗流浃背,窗外太阳高照,微风缓缓徐来,沁人心脾。我没有时间张望,以最快速的速度作答题目。经过上午两个小时的磨难,终于把所有的问题答完。下午的考试依然是上午的情景,我并非圣人,上午的教训让我很快认识到下午不必那么认真,作为明白人大家心知而肚明。教育心理学的试题也算说得过去。翻开书一顿狂抄,大概只用了半个小时已经功告圆满,大家很开心很高心很欣喜,我也很开心很高心很欣喜。此堂考试的监考官让我们感觉很亲近,他直接坐在门口给我们把风,巡检来时,他还不忘给报告一声。

以上是我此次考试的所有经历,让我匪夷所思的是,这种制度在当前的和谐社会终于和谐了吗?这就是所谓的和谐吗?这就能为教育的平等化做些贡献吗?聪教师出现的问题来看,教师的素质并非在提高而是在下降,“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韩昌黎在很早的时候就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是老师中的模范,但是从老师的作为中我们却感到悲哀,一方面来源自教育本身的不合理,这个方面是国家的制度化弊端,只能依靠国家的逐步改革而实现,另一方面来源于教育者本身,教育者的素质在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个方面我们能通过制定很好的政策来约束教育者的行为,在教师资格认证方面便是一个很关键的部分,作为教育职能部门,作为市级单位,这个问题很重要,起码在执行中应该严格要求每位将来想从事教师行业的考试者,把思想和态度放在最前端,接受检验和考验,只有合格者才有资格走进神圣的殿堂,传道授业。古话云:无事不登三宝殿。这三宝殿之一便是学堂,可见从古至今学校教育都是治国者高度重视的,所谓的强国之路的核心是科技,科技的关键便是人才,人才从何而来,不是上天的派遣也不是先天的聪颖,而是后天的教育,孟母三千的故事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对于这些问题的出现我很悲恸,至少为了那些还在校园中打打闹闹接受知识的小眼睛们悲哀,被曝光的那些猥亵学生的所谓园丁其实是披着羊皮的禽兽,他们在糟蹋祖国的未来和未来的希望。我不知道其他身份对于教师资格认可是怎么的监考法,但是既然在内蒙有这种现象,我想在其他省份也会是大同小异吧,我们要做此番改革的前驱者,弥补那段被遗忘的过失,还孩子们一个健康渊博的老师。

我的呼吁或许不能带来什么强大的能量,我也是从小学到高中从高中走进大学的,庆幸的是我没有遇见到过这样的老师,也没有在那么阴霾密布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我所遇见的老师们最起码尊重学生,虽然他们的学识不是最高的,但是他们的人品可以说是最好的。一个好的佼佼者,他们在环境中良好的成长之外,老师在迷途中的指导也是很重要的。

请局长大人,酌情而审度。

上善若水2010-5-25

推荐第7篇:致蒋经国先生信 初中语文教案

13、致蒋经国先生信

教学目标

1、了解书信的有关知识。

2、掌握说理与反驳相结合的方法,体味情真意切的语言。

3、体会文章中蕴涵的深情。

教学重点:掌握说理与反驳相结合的方法,体味情真意切的语言。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节

一、相关人物介绍和背景

作者介绍:

廖承志(1908—1983),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早期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新中国建立后,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的统一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蒋经国(1910—1988),蒋介石长子,1949年去台湾,台湾高层领导人物,1978年—1984年连任台湾当局“总统”。

蒋经国1925年10月去苏联莫斯科学习,先后在中山大学、红军军政学校读书,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共产党,受过马克思主义教育。青年时期的蒋经国因为身受红色赤都洗礼,还是比较倾向中国共产党的,对国民党右派势力排挤中共的那套做法深为不满。1926年“中山舰事件”和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发生时,蒋经国都曾挥泪写信给蒋介石,并发表公开声明,反对蒋介石的反共、反革命举动,要求国民党回到与中共团结合作的正确路线上来。

背景介绍:

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共逐渐调整了对台方针政策,由过去强调武力解放台湾改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政策,并大力倡导加强两岸人民往来,通过政治谈判实现国家统一,在岛内和海外产生了空前热烈的反响,对国民党僵化的大陆政策形成强大冲击。

1982年7月,蒋经国在悼念父亲蒋介石的文章中,写到“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还表示自己“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

很快,身为中共中央对台工作小组组长的邓颖超看到蒋经国在台湾发表的悼念父亲蒋介石的文章,文中思乡之情浓浓。邓颖超立即召集对台小组开会研究,建议由副组长廖承志给当年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窗蒋经国先生写一封公开信,刊发在7月25日《人民日报》上。这封公开信的发表,引起海内外极大震动,以个人私谊,浸透民族感情,这个角度极为自然生动,也切合廖蒋两人的实际,完全触动了中华民族的深情。

标题中“致”的意思:礼貌的给予。

二、难点字词

晤(wù):见面。

悬念:指挂念。 诠察(quán) 伫(zhù):长时间地站着。 祺(qí):吉祥。

千秋功业:流传千古的业绩。

实相悖谬:其实是相矛盾的。

自当了然:自然应当明白。

三、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分析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问候蒋经国,表达挂念之情。 第二部分:(2)点明写信目的,劝说蒋经国为实现和平统一作出贡献。 第三部分:(3~6)分别从三个角度加以劝说。 第四部分:(7)再次表达挂念之情,希望尽快得到回音。

2、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学生齐读第2段,思考后回答。

明确:劝说蒋经国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3、(练习一)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劝说蒋经国先生的?作者反驳了台湾方面哪些不利于统一的错误言论?

学生分别齐读第

3、

4、5段,思考后回答。

明确:从民族利益、历史责任、个人抱负三个方面进行劝说的。

不利于统一的言论:“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认为如果完成统一,则是“罪人”“投降”“屈事”“吃亏”“上当”,“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第二节

一、(练习二)文中“愿弟慎思”“望弟再思”“渴望三思”这三句话对内容的推进和感情的表达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这三句话使表述的内容层层深入,从国家民族的利益到个人的抱负前途,表现出作者为对方设想周到,关怀备至。此三句作为三段文字的结束语,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二、(练习三)说说下列语句的含义,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1、局促东隅,终非大计。 含义:处在狭小的台湾岛上,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希望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抛弃前嫌,为祖国和平统一作出贡献。

2、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

 含义:如果再拖延时间,犹豫不决,或者推托到以后,不仅白白增添困难和烦恼,您也难以推卸责任。希望蒋经国先生不要成为历史的罪人。 

3、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

 含义:时间不会停留,人生短促,时间拖长了,事情会发生各种不利的变化,时间不等人。必须抓紧时间,赶快行动。

4、遥望蓝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 含义:遥望南方的天空,不禁一心向往,一封书信写不尽想说的话,希望各位多加保重,专诚等候您的回音。表达深切怀念,亲切关怀之意。

语言特点:句式长短相宜,词语顿挫有节,语短情长,令人回味。

5、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

含义:考虑利益要着眼于国家民族的大利益,追求名声要追求能传之万世的好名声。

6、(局促东隅,三位一体,)寥廓海天,不归何待?

含义:海和天都很广阔,一眼望不到边,台湾前途迷蒙,不回归还在等什么呢?

三、写作特点

(1)以情动人,情真意切。开头和结尾都提到私人交情,表达关怀之情。

(2)围绕主题,言辞恳切地进行劝说。

(3)说理与反驳相结合。语言中肯,语气委婉,措词恰当。既坚持原则,也有利于对方接受。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题

一、

二、三题。

附一般书信的格式:

1、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

2、问候语。问候语要单独成行,以示礼貌。如“你好”“最近可好”“节日好”等。

3、正文。正文是信函的主体。

4、敬语。多用“此致、顺祝”等词,写在正文后另起一行。下一行顶格处,用“敬礼、安康”等词与前面呼应。

5、落款及时间。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

推荐第8篇:致××先生投诉信函的回复

致××先生的投诉信函回复

××先生:您好,

回信收到,从信中可以看出,您是一位非常有正义感和关心社会的人。

关于我院服务部员工××违反医院制度规定及服务态度问题,医院的处理决定是:

1、将该服务人员××予以辞退

2、对承担连带责任的主任及其他负责人给予全院通报批评,经济处罚各500元;

3、相关科室组织科室人员针对此次投诉事件分析原因、查找不足,引以为戒,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提高主动服务意识;

4、由党办已经通过院内飞信群、医院内部网络和院周会三种形式进行了全院通报批评,同时要求全院职工进一步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技术水平,杜绝任何形式违反制度规定行为的再次发生。

这次本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在我们医院,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责成有关科室立即展开调查,快速处理,及时反馈。该事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确实在某些管理环节存在一些疏漏和不到位。通过此事,我们充分认识到松懈的管理不仅会失去广大群众对我们的信任,也

会毁掉我们医院的前程。所以,按照医院领导的指示,对我们原有的管理制度重新审视修订,首先,细化条款,修订完善不合理及不切实际的内容;其次,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制度规定,职能科室派人参加并监督科室的学习讨论情况,党办定期组织职工医德医风、制度规定等内容的考试,确保学习效果;再则,多层次、全方位以不同形式加强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不管当事人什么背景,绝不姑息,严肃处理,直至清退。最后,我们真诚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关心我们医院的发展,监督我们医院的服务,评价我们的服务质量,及时反馈批评意见,我们一定认真听取,快速调查,严肃处理。

在我们心中,患者就是上帝,患者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的服务宗旨是先做病人的亲人,再做病人的医生。只有通过提高优质的医疗服务,才能赢得病人的口碑和信任。真正做到患者满意百姓放心医院。

再次感谢××先生发自肺腑的衷告,我们虚心接受,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广大患者服务。

推荐第9篇:致廊坊先生的一封感谢信

尊敬的李xx先生:

您好! 很高兴能写封感谢信。因为信里的一字一句都代表我的心声,深表我对您的感谢及敬意。我家一共四口人,父母均为农民,且均以务农为生,家中经济来源主要靠几亩田地。母亲由于一次事故造成至今丧失大部分劳动能力,家中大部分农活都有父亲来承担,再加上这几年自然灾害频繁,导致家中收入严重减少,而且我和弟弟都在上学,每年又需一万多元的费用,这使本来贫困的家庭变得更加贫穷。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您得知此事之后,给以我学习上的大力支持,在经济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现在,我还是个在校的学生,我没有更好的办法甚至不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对我的帮助。但是如今我在学校不甘落后,利用课余的的时间自力更生,同时,我还参加了勤工俭学等活动,解决我的部分生活费,这样不仅减轻了家庭负担,还学会了一些书本上不曾有的知识。另外在大学时光中,我不忘您对我的鼓励与支持。我认真学习,积极的参加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没有早退,旷课逃课的现象。并且这一学期我加入了我们系里的党校学习,希望能尽我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习上我会全心全意的做一名成绩优秀、品行端优的学生,以此做为我对社会、对学校、对老师和对同学们的回报。今后,我会像您关心我一样去关心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让他们知道,其实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背后有很多人和你站在一起。

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能有机会走出农村来到城市里上学一是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他们是我最大的学习动力和努力的来源;二是社会上好心人的帮助,他们是我得以继续学习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三是我自己的努力和追求,这是我得以坐进大学教室里信念支柱! 此时此刻,我唯一能用的言语就是感谢,感谢多年来关心、爱护我成长的李xx先生,感谢生活上给过我莫大帮助。多年后的我,成功之后一定不会忘记大学的艰辛岁月,不会忘记大学期间大公无私的默默资助自己的一位德高望重的企业董事长,您是我的支柱,是我一生无法忘记的亲人。

我一定会时刻铭记您的关怀,坚决履行自己的诺言,走好未来路是我的勇气和自信的见证,有您的帮助我向你们郑重保证: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对人们有益的人,我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您,发挥自己一切的努力来回报社会!最后,请接受我最真诚的谢意。

此致

敬礼。

一个感激您的学生:李xx

20xx年4月30日

推荐第10篇:13、致蒋经国先生的信

13、致蒋经国先生的信

――廖承志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一些生僻字词的用法,并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

2、了解书信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

3、通过分析作者的一些字词句的使用,体会这些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4、文章使用了许多写作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要掌握其精髓,并正确、灵活地运用。

二、教学重点:

1、体会书信这种文学体裁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并学会如何使情感得到进一步 的升华。

2、领会书信的巨大思想内涵及其对于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对于书信对象所起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对各方面情况的分析如何反驳那些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言 论。 课时安排:二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辛亥革命老人、国民党元老、书法名家于右任的《望大陆》发表于1964年11月10日先生在台北谢世后。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晚年非常渴望叶落归根,但终未能如愿。1962年1月12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诗作公开发表后,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这是他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成为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而廖承志于1982年公开发表的这篇《致蒋经国先生的信》则可谓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和民情民意,台湾——该回家了!祖国——一定会统一!

二、检查预习(字词)

1、生字 把晤尺zhǐ

悖谬.wù

咫...bèimiù

东隅.yú

苟同gǒu

珍摄言wúyōngzhuì ..shè 毋庸赘...未雨绸缪..chóumóu

难辞其咎.jiù

同捐前嫌.xián

2、词语

未雨绸缪:比喻事先作好准备。 毋庸赘言:不必说多余的话。 难辞其咎:难以推卸罪责。 同捐前嫌:共同抛弃过去的嫌怨。

1 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 珍摄:保重身体。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古代八寸为一咫。 悖谬:不合道理的言论。

三、了解几个重要人物:

作者简介:廖承志(1908—1983),广东省归善县(今惠阳市人),1908年9月25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曾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华社社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政务院(国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等。

廖仲恺(1877--1925),字恩煦,广东惠阳人,同盟会的骨干, 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故友。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革命统一战线后,他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孙中山逝世后,他坚持“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国民党右派所不容,1925年8月20日在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被刺遇难,1926年6月,其灵柩由夫人何香凝女士运来南京,9月于此举行国葬。

何香凝(1878--1972),廖仲恺夫人,广东南海人,生于香港,早年留学日本。1905年参加同盟会,拥护国共合作,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妇女部部长。在廖仲恺先生遇难后,她继续团结国民党左派与右派进行斗争,1947年与李济深等筹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解放后,她已近古稀之年,仍担任国家重要职务,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 在全国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声誉。1972年9月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9月6日,灵柩运至南京,与廖仲恺合葬。

蒋经国(1910-1988)蒋介石长子,1949年去台湾,台湾高层领导人物,1978年—1984年连任台湾当局“总统”。

四、了解一段历史

1982年7月,蒋经国在悼念父亲蒋介石的文章中,写到“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还表示自己“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字里行间,思乡之情浓浓。

当时身为中共中央对台工作小组组长的邓颖超看到此文,召集对台小组开会研究,建议由副组长廖承志给当年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窗蒋经国先生写一封公开信。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给蒋经国发出公开信,刊发在7月25日《人民日报》上,出乎台湾当局的意料,引起海内外瞩目。

廖承志之父廖仲恺是蒋经国之父蒋介石之“同志”,廖家与蒋家的渊源深厚。黄埔军校成立时,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则为党代表,母亲何香凝为国民党中央委员,蒋介石与廖仲恺同为孙中山手下的重要干部。孙中山去世后,亲共的左派代表人物廖仲恺惨遭右翼分子杀害。何香凝相信杀廖乃蒋介石幕后指使,但苦于拿不到证据,两家关系虽然没变,但实存心结。廖承志与蒋经国既是儿时好友,又是莫斯科中山大学同学。因而在信中,廖承志以同窗兄长的口吻对蒋经国予以鼓励和劝慰,甚至训诫。

五、听录音(课文录音)

六、整体感知

1、说说题目中“致”是什么意思?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致:礼貌的给予。

写作目的:本文是廖承志给自己的旧友蒋经国先生的信,旨在劝说蒋经国从历史的高度,为国家、民族利益着想,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做出决断和贡献。

2、通读全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劝说蒋经国为和平统一作贡献的? 主要从三个角度来劝说:

(1)、从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及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角度来劝说。作者认为实现祖国统一,不仅关系到我们国家命运,而且关系到世界和平。和平统一台湾纯属内政,切不可被外人的花言巧语与伪善所迷惑,以致损害民族利益。

(2)、从回顾国共两党的合作历史,希望两党合作,共图振兴中华大业的角度来劝说。信中从孙中山先生创建国民党,推翻帝制,建立民国,谈到两次国共合作,以此劝说在台主政的蒋经国实现第三次合作“大责难谢”,应顺乎形势,负起历史责任,引用其自勉之言,若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将收到“世人推崇、名垂青史”

(3)、从忠孝的角度劝说。指出若实现祖国统一,则能“忠孝两全”。

七、文章研读

1、在文中作者晓之以理、申明大义,反驳了蒋经国哪些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言论? (1)、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2)、“罪人”、“投降”、“屈事”、“吃亏”、“上当” (3)、“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4)、台湾 “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

2、文中一方面申明大义,一方面又动之以情,试说说“愿弟慎思” “望弟再思” “渴望三思”这三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愿弟慎思” “望弟再思” “渴望三思”这三句话使表述的内容层层深入,由国家民族的利益至个人的抱负前途,表达了作者为对方设想周到,关怀备至的深情。此三句作为三段文字的结束语,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小结: 在信中廖承志同志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与蒋经国先生进行了推心

置腹的恳谈,信的内容微言大义,语短情长,一方面晓之以理、申明大义,一方面又动之以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八、读一读,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1、局促东隅,终非大计。

含义:处在狭小的台湾岛上,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希望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杯酒释前嫌,为祖国和平统一作出贡献。

2、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含义:如果再拖延时间,犹豫不决,

3 或者推托到将来,不仅徒然

增添烦恼困扰,而且您也难以 推卸责任。希望蒋经国先生不

要成为历史的罪人。

3、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

含义:时间不会停留,人生短促。时间拖长了,事情会发生各种不利的变化,时间不等人,必须抓紧时间。

4、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

遥望南方的天空,不禁一心向往,思念着你们,短信写不完想说的话,希望各位多加保重,专诚等候回音。表达深切怀念,亲切关怀之意。

九、小结:

全文气质凝重,文彩斐然,作者晓以大义,而又动之以情。反驳时做到批评中肯,说理透彻,语气委婉,鼓励热情,措辞适当,既坚持了原则,又有利于对方接受,余韵久远,其味无穷。

十、拓展延伸 关于书信

1、称谓:在第一行的顶格位置上,后面加冒号。要注意礼貌,给长辈写信应该按照亲属关系来称呼,一般不宜直呼其名,给平辈或晚辈写信,可以随便些。

2、问候语:在称谓的下一行空两格的位置起笔,可以单独成段。

3、正文:格式与一般文章相同。内容多的信可分段写。每段开头要另起一行,在空两格的位置起笔。

4.结尾语:有特殊规定:如“祝你健康”,“祝你”可写在正文后,也可写在正文下一行空两格位置书写,“健康”在“祝你”下一行顶格书写,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5.署名和日期:写在信的右下方,署名在前,日期在后。作业:

写一篇给自己亲人或朋友的信,内容不限,要写出真情实感,并注意书信的基本格式要求。

十一、总结

这封信可谓情深意长,晓之以民族大义,动之以骨肉亲情。而在发表之后五年,一个突出的回应是蒋经国终于开放了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这是蒋经国晚年最大的历史功绩之一。晚年的蒋经国,在大陆发出的强有力的统一声音和台湾岛内党外运动的呼声及“台独”声浪的夹击下,感到形势严峻,不能不考虑与大陆的联系了。为此作出了有限度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的重大决策。

这样一来,以廖承志公开信为切入点,在中共和平统一政策的推动下,经过两岸的共同努力,海峡两岸持续了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了。 十

二、板书设计

4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 廖承志

——追忆历史

廖承志 ——谆谆劝诲

蒋经国 ——展望未来

——诚挚慰问

第11篇:黄沾致张国荣先生悼词全文

黄霑先生致张国荣悼词全文 来源:《CASHFLOW会讯》 作者:admin 点击:

永远怀念CASH音乐大使张国荣

今年四月一日,备受万千宠爱的哥哥张国荣告别了红尘。

四月八日,在哥哥的葬礼上,泪眼模糊的黄沾

呜咽地细诉与哥哥的深厚情谊,现将悼辞全文刊录如下:

悼辞:黄霑

“二零零一年,Leslie张国荣做完他的全世界巡回“热?情演唱会”返回香港,在香港马会举行了庆功宴,席上跟着他全世界飞来飞去的近一百位工作人员,每人都收到一份哥哥亲手挑选的名牌礼物,礼物上有哥哥亲手写的上款和下款。而他送礼物的时候,对每位工作人员,无论其岗位是大还是小,哥哥Leslie都唤得出他们的名字。有两位同名的,他亦分得非常清楚,完全没有弄错。这件事实是一位有份收礼物的朋友在上星期我们无穷次谈论这位好朋友时,忍着眼泪跟我说的。他说那件礼物很美,不过他记得这件事,不是因为那件美丽的礼物,而是因为哥哥的心,哥哥张国荣是真真正正当每个工作人员是人。这类故事相信每一位曾经和Leslie共事或是他的朋友,都会听过、见过,或是亲身感受过。其实在座每一位都和我一样,我们都收过Leslie亲手送上的礼物──他的心。他是用真心和我们交朋友的,所以我们个个都很喜欢和他做朋友,而他的确有很多朋友,看到昨晚和今日这里络绎不绝来送别他的朋友,便会知道。

我们其实很幸运,有这样的一个朋友。因为哥哥Leslie张国荣好可能是上天恩赐给我们的特别礼物,他真的非常特别,而且他的特别是数之不尽的。有哪个人是你只要望着他便会觉得心旷神怡呢?为何这个世上有人可以这样的美?陈淑芬说他一举手一投足都散发出魅力;肥姐说他有无穷星味。她们两位没说错半句,香港人是看着Leslie长大的,由他初出道满身美少年开始,我们一直看着他成熟。如果有人问我这个世界甚么是中国文人笔下的翩翩俗世佳公子,我会告诉你:Leslie就是!这位张活海先生的公子,张绿萍的弟弟,真是『翩翩俗世佳公子』,他真是眉目如画,面如冠玉,一张脸好象是由造诣精深的工笔画家精心刻划出来的一样。而他的成功并非靠上天给他的一张俊脸,他是在嘘声中成长、茁壮。他的不屈不挠令我们非常佩服,换了是个不及他坚毅、坚忍的普通人,可能早早便给人家嘘下台,但Leslie并非普通人,他一身傲气,但同时又和蔼可亲,他满脸开朗的阳光,我们一望见便会禁不住和他一齐很开心地笑起来,而我们不会知道原来在他内心深处是会隐藏着一些连他最知心的朋友都无法明白的抑郁。

平日他我行我素,昂首阔步,敢为天下先,胆大到令我们人人叹服,而他大胆的同时,亦体察入微,每件事的细节,从不轻轻放过。又胆大,又心细,真是人中极品。他一方面带领着潮流,永远站在时代的尖端;另一方面,他其实十分传统,像学友所说,既尊敬前辈,亦爱护后辈,我未见过一个成名的艺人,真真正正像他般疼惜跟着他而来的后辈。可以说,一切传统优美的品德和价值观,完全在他身上体现出来。他很有天赋,才华多到爆棚,但是他是努力的,从不会因天赋才华而疏懒。他的专业态度,凡跟他合作过的人都知道,可说是人人皆知。和他合作,你会永远放心,因为Leslie永远会交足、交准,一首本来很普通的歌,有哥哥为我们唱,这首歌忽然间就会变得很特别,很特别。

张国荣真是造物者的光荣,上天的精心杰作。那么为甚么这么特别,这么矜贵的一个人,上天会忽然间收他回去呢?是否一个天地灵气所钟的人间传奇,一定要在其舞影飞跃到最高美丽的一刻,便要将其身影凝住,这样他才会永远地收于我们的共同回忆之中,留住他最灿烂的光华?或者是否上天要透过Leslie令我们明白人生根本就是无常,红尘是永远多苦?又或者是否上天想透过他,教我们从今以后要好好学懂珍惜,由今日起我们要很率心地爱护我们本来就该爱护的事事物物,因为好的事物不会永远陪伴着我们?是为了甚么?我真的不知道,我只知道Leslie将一样好宝贵的礼物──他的心,送了给我们之后,我们大家也将心送给他。

Leslie有一首歌,我现在想借他的词来问他一声:哥哥,“可会知,你在我心中那份美?”你在我们心中,永远特别,永远是传奇,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你,你永远会是我们值得珍惜的朋友,无论你现在身处何方,将来身处何方,都永远如是。”

第12篇:《致蒋经国先生信》教学设计

《致蒋经国先生信》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廖承志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识记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文中重点的文言语句。

3、掌握说理与反驳相结合的方法;体会文中蕴含的深情。

4、充分认识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步伐无可阻挡,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3课《致蒋经国先生信》,在信中廖承志言词恳切地叙述了与蒋经国的交往和友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蒋经国应从民族利益出发,为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文章标题醒目、概括、简洁:一方面表明了文章的体裁是书信,另一方面表明了书信的对象是“蒋经国先生”。

2、廖承志(1908—1983),广东省归善县鸭仔埗乡窑前村(今惠阳市陈江镇幸福村人),1908年9月25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通晓5种外语,擅长书画、诗词、戏剧。在孙中山、宋庆龄和他的父母廖仲恺、何香凝的教育、影响下,积极投身于大革命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年赴日本,留学于早稻田大学第一高等学院。1928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廖承志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的统一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半个世纪以来,他在反对侵略势力、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成为著名的国际和平战士。在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中日两国友好关系,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方面,他所作出的特殊贡献尤其具有重大影响。

3、有文献记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解放后,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一定要解放台湾”,1979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此后邓小平又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原则。三年后廖承志给蒋经国写了这封书信,劝说他为祖国和平统一做出贡献。

4、学习生字:

咫尺(zhǐ) 逾越(yú) 把晤(wù) 珍摄(shè) 悖谬(bèi miù) ......东隅(yú) 难辞其咎(jiù) 苟同(gǒu) 毋庸赘言(wá zhuì) .....厝(cuò) 盍(hé) 未雨绸缪(móu) 笑泯恩仇(mǐn) ....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文章因为是书信体,可分为前言、正文和结尾三部分。

前言(

1、2),称呼和问候语。由于作者与蒋经国虽说世交,然“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长年未通音问”,所以先叙旧,再议别离,后问安。

正文(3-7),为促进祖国早日统一,作者从不同角度劝说蒋经国为和谈做出贡献。(分析问题)

正文又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3),首先提出总论点,“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提出问题)

第二层(4-6),从几个不同角度论述中心。

一、从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入手,论述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性,批驳所谓的“罪人”之说。

二、分析历史上国共两度合作的事实,说明国共两党三次合作的可能性,批驳所谓“投降”“屈事”“吃亏”“上当”之说。

三、从蒋经国个人“忠孝两全”心愿论述“统一大业”于公于私的利害关系。

第三层(7),警告蒋经国祖国统一“时不我与”,应“未雨绸缪”。(解决问题) 结尾(8),再叙友情,切盼重逢。

四、理解重点文言语句的意思。

1、局促东隅,终非久计。含义:居于东南角狭隘之地,总不是长久之计。

2、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含义:如若犹豫不决,或者推托到将来,不仅徒然增添困难烦扰,而且你也难以推卸罪责。

3、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含义:时光不会停留,人生短促。时间拖长了,事情会发生各种不利的变化。时间不等人,必须抓紧时间。

4、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含义:远望南方的天空,不禁一心向往,思念着你们,短信写不完想说的话,希望各位多加保重,专诚等候回音。

五、教师小结:

这封书信言辞恳切地叙述了与蒋经国的友谊和交往,表达了我党在祖国统一大业上的立场,批评了蒋经国的“三不”政策,从三个角度劝说蒋经国放弃错误主张,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廖承志丹青逸事:廖承志自幼受母亲何香凝的艺术熏陶,学会了绘画。抗日战争时期,廖承志曾到香港工作。日本占领香港后,廖承志因工作需要到粤北参加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的领导工作。1942年廖承志在广东乐昌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囚禁于江西泰和县马家州集中营里。特务头子嬉皮笑脸地对廖承志说:“廖先生国画造诣很深,可否赠我一幅?”廖承志挥毫画了一幅《枯树·饿鹰·恶犬》的国画,画罢说道:“这幅画送给你作个纪念吧!”那家伙面红耳赤,不知如何是好。

二、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这封信意在劝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作出贡献。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劝说的?

明确:这封信意在劝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作出贡献。首先从民族利益角度进行劝说;其次从历史责任的角度进行劝说;再次,从蒋经国的个人抱负角度进行劝说。此外,蒋经国曾切望蒋介石的灵柩能运回浙江奉化老家,“与先人同在”。信中指出若祖国统一,则其个人孝心亦可成为现实。

2、课文中用“愿弟慎思”望弟再思”尚望三思”这三句话对内容的推进和感情的表达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中用“愿弟慎思”望弟再思”尚望三思”三句话,使表述的内容层层深入,由国家民族利益而至个人抱负前途,表现出作者为对方设想周到,关怀备至。此三句话作为三段文字的结束语,层次清楚,结构严谨。剖析:俗话说“三思而后行”,一方面这三句话表现了作者对蒋经国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作为贡献的殷切希望;另一方面,文章没有这三句话内容照样是完整的,但表达效果上就不太一样,所以本题设计意在让我们体会这三句话在内容上结构上的作用。

3、当时,台湾方面有哪些不利于统一的言论?作者的态度如何?

明确:蒋经国一再声言“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还认为,若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则是“投降”“屈事”“吃亏”“上当”,并发布了“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生,民生乐利”等错误言论。

作者立场鲜明,对这些言论的态度是“余期期以为不可”“实相悖谬”“实难苟同”“未免自欺欺人”,自己“于公于私,理当进言”。

四、品味语言:

1、“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载。”——“咫尺”中一个“竟”字写出了虽只隔一个窄窄的海峡,却似远隔天涯之叹,含蓄地表明了这种阻隔是人为造成的。既自然地抒发了牵挂惦念之情,又为下文将要进行的劝告作了很好的铺垫。

2、“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这是本课中心句。作者围绕着共同完成祖国的和平统一,共同抛弃过去的嫌怨,劝说蒋经国先生为这一伟大事业作出贡献。它是从三个方面阐明的。这三个方面,从国家、民族利益,国民党的存亡前途以及蒋家的个人名利考虑来劝说。劝说过程条理性强,结构严密,有力突出了中心。

3、“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这是劝说中的第一点。作者在本自然段列举不同侧面的国际国内事实,从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劝说对方立下这历史功业。这里采用了演绎推理,对表现中心有很强的说服力。

4、“试为贵党计,如能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则两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图振兴中华之大业”。——这是总结句,用来总括国共“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这一责任。国共历史上已经有两次合作了,如果能依时顺势三次合作.通过和谈达成国家统一,才能实现两党共存,振兴中华的目的。言外之意是敬告蒋经国,国家统一迟早会到来,当然也不排除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这个句子在这里起归纳总结作用,使中心表达得更为明确。

5、“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从第一个方面④自然段过渡到⑤自然段。这个句子没有承上的作用,只有引出下文。作者用叙述历史事实,引出对国共合作的议论,过渡自然,清楚明白。

6、“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引用鲁迅的诗,意在劝其摒弃前嫌,实现中华民族的骨肉团聚。再叙亲情、友情,表达切盼重逢的深情。眷恋之情,溢于言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五、教师小结:

书信可以表达正义的心声:“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这是廖承志对蒋经国先生的敦促,推心置腹,可谓情真意切,心诚能鉴!我们也要关心国家大事,进一步认识到祖国统一的必然趋势,增强统一中华、兴邦爱国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七、板书设计:

13、致蒋经国先生信

说理:慎思(民族利益)——再思(历史责任)——三思(个人抱负);

言情:思念殷切——关怀备至——设想周到——批评中肯。

————为实现两岸统一作贡献。

第13篇:致蒋经国先生信教学设计

《致蒋经国先生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充分认识中国完全统一的历史步伐无可阻挡。

二、掌握说理与反驳相结合的方法。

三、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书信这种文学体裁的有关常识,能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 2.体会书信这种文学体裁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并学会如何使情感得到进一步 的升华。 ◆难点

1.理解课文中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对于书信对象所起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对各方面情况的分析如何反驳那些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言 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第一课时课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提出预习内容和要求;查找关于台湾的图片、音像等资料。 ◆学生准备 课前尝试有感情地阅读这篇文章,标示出重读的字词,摘抄描写作者饱含深情的句子;主动查找并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由《七子之歌》导入

二、出示课题

三、出示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中国完全统一的历史步伐无可阻挡。

2、掌握说理与反驳相结合的方法。

3、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深情。

四、作者简介

廖承志(1908—1983)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通晓5种外语,擅长书法、诗词、戏剧。早期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新中国建立后,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的统一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五、介绍书信体的相关知识

书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应用文,是人们在他们 日常生活、工作不可缺少的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学习书信要注意书信的写法。书信一般由五部分组成:称呼、正文、结束语、署名、日期。 称呼:对收信人的称呼,要顶格写,写于信的开头,后面加上冒号。如“经国吾弟:”等。

正文:是信的主要部分。这部分要求表达清楚、交代明白。第二行空两格起笔写,要注意灵活分段。

结束语:正文写完后,一般要写表示祝贺或敬意的话。如“顺祝/近祺”等。“顺祝”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近祺”等到要再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在信的末尾,写上写信人的工写信单位的名称,写给长辈 的信,要在名字前用小字写上“儿”“学生”等字样。

日期:署名的后面,或下一行的右下方,写上写信的年月日。

六、预习检测

字词积累:注意下面生词的读音和写法。 难辞其咎()

咫尺(

累赘(

诠察(

) 一厝(

东隅(

会晤(

绸缪(

逾期(

毋庸(

悖谬(

七、整体感知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情感

八、合作探究

思考: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明确。 )

1、这篇文章旨在劝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贡献,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劝说的?(2号学生回答,答出一点得1分)

2. 作者一方面申明大义晓之以理;一方面对蒋经国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言论进行了反驳,作者反驳了哪些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言论?反驳语言有何特点?(每一问2分,第一问3号回答,第二问1号回答)

明确:

作者从正面劝说和反面假设两个角度.正面劝说:

1、民族利益

2、历史责任

3、蒋经国的个人抱负

反面假设:如果祖国不统一对台湾会产生怎样的危害?

九、小结

十、拓展延伸

(江苏省泰州市)在菜场调查时发现,仍有一些卖菜者在热情地帮顾客用塑料袋装菜。一位同学问:“不是禁送塑料袋了吗?”卖菜者指着旁边的摊位说:“大家都在送,我不送,你会买我的菜吗?”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样劝说这位卖菜的人?(注意简明、连贯、得体)

十一、当堂检测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畅叙阔别情思,以情动人。由私交入手,不计个人恩怨,表现了对收信人的深切关怀。不仅关怀其身体健康,更主要的是关怀其政治前途命运。

B.中间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对经国的做法以政府的名义提出不同看法,乃出自肺腑之言,发人省思。

C.信中明确指出,和平统一纯属内政,切不可被外人的花言巧语与伪善所迷惑,以致损害民族利益。

D.蒋经国曾切望蒋介石的灵柩能运回浙江奉化老家,“与先人同在”。信中指出,若祖国统一,则其个人孝心亦可成为现实,就会忠孝两全 十

二、作业

完成本课教辅上的练习。

第14篇:致侯磊先生的感谢词(材料)

传承薪火甘做红烛

沧县中学孙家峰

敬爱的侯老、各位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深秋时节迎嘉宾,县中师生共欢欣!艰难苦涩求学路,清正廉洁济世心!处世修身读有为,平心静气悟成金!立功立言更立德,侯老就是美——善——真!

请允许我代表沧县中学所有教师,向侯老献上最诚挚的敬意,感谢您,侯老!您的思想精神必将成为我校教师爱岗敬业、献身教育事业的强大动力,我们会牢记您的殷殷期望,我们一定从您这里——传承薪火,甘做红烛,为学生、为教育事业奉献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智慧、我们的一切!

读侯老的书,让我知道了人来世上的核心使命是做人做事。一个人这一生,最大的产品就是他自己!作为教师,必须擦亮自己职业的名片,活出价值才是活出精彩。我们自己要为人师表、以德立人,才能召引学生德才共进,点亮人生。我们教师更要人格至上,守护自己春蚕吐丝、红烛献热的最干净最纯粹的灵魂,养浩然之正气、育强大之精神,认清自己,武装自己,挑战自己,超越自己,以身作则,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扬帆勇进,永不满足更永不退缩!孟子曾讲,人生最大乐事便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而我觉得有教无类,优质教育岂独优生而独享?当今教师最大的使命就是:挥膀臂奋战甘做人梯,育天下学子尽成英才!

读侯老的书,让我懂得做人要有忠诚的角色意识,干什么,钻什么,演什么,像什么,做什么,成什么!一名教师,身处基层,就要认清岗位职责,明白履职准则,即使最平凡的位置,最普通的配角,我们也要将这一角色倾情倾意地演好!不管是什么地,不种永无收,种下什么,得到什么——我想我们的学生会奉献给我们热烈的掌声,社会会奉献给我们热烈的掌声,崛起的中国会奉献给我们热烈的掌声!只因为,学生的成长,有我们的心血;社会的和美,有我们的贡献;崛起的中国,也有我们肩膀的一份力量!本质上说,这个世上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世无主角与配角,只有大写的人与小写的人!本质上说,世上也无高低贵贱的职业差别,有的只是索取与奉献的观念区别,勤者与懒汉的做人差异,昏昏度日与追求卓越的两种活法!

读侯老的书,让我懂得为人师表要修炼志趣,更要修炼亲和。做老师,给学生一滴知识,自己必须要有一大桶学问 。按侯老说的去做,我们要修炼童心,永存对未知事物的探求热情,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要钩玄,博观约取,以学识哺育求知者,以怀抱摆渡有缘人!我教书已有20年,深深感觉时代滚滚向前,知识不断刷新,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不被“out”,不能光会“shout”,必须有颗“heart”,时时刻刻“harder and harder”!这是一个崇尚平等的时代,这是一个信息开放的时代,时代的师者,绝不能只会高高在上,要放下臭架子,要与学生更亲近一些,膈膜产生愚昧,交流催化新知,我们要以爱心做教育,我们要以亲情待学生:不是冷面杀手,而是和蔼园丁;不是灭绝师太,而是知心大姐;不是妄自尊大,而是循循善诱;不是不胜其烦,而是不厌其烦;不是秋风扫落叶,而是春阳暖人心;不是简单加粗暴,而是润物细无声;不是见分不见人,而是教书更育人;不是偏爱好学生的狭隘小河沟,而是热爱所有学生的广阔大海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向侯老学习,我们必须好好修炼侯老所说的博爱之心,好好修炼侯老所说的亲和心。仰观天地,俯察人心,天以大道而化万物,师当以大爱渡众生——众多朝气蓬勃的学生!

侯老其人,侯老之书如大山巍峨,我今天只攀登了小小的一段;侯老其人,侯老之书如大洋浩淼,我今天竭力挥桨也还未驶出那浅浅的海湾;侯老其人,侯老之书如满园春杏,我踮起脚尖只望见那出墙的一支;侯老其人,侯老之书如万里长城,我跋涉而来只刚刚踏上它第一级矮矮的台阶!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仰之弥高,钻之弥深,侯老之谓也!

请允许我代表沧县中学所有教师再一次向侯老奉上最深挚的敬意!您的思想,我们一定深深去领会,让它去照亮我们的三尺讲台!您的精神,我们一定大力去发扬,就让它撑持我们的信念,就让它点燃我们的热情,我们一定把平凡的事业干出不平凡的光辉!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去成就如今场地上和即将来到这场地上千千万万的可爱学子! 老师们、同学们,传承薪火,责任就在你我!这正是侯老对我们的期望,我们要不要接过侯老手中思想智慧的火炬?我们能不能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路漫漫其修远兮,愿我们此生永进,此生无悔!(谢谢大家。)

第15篇: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

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

经国吾弟:

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 载。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惟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人过七旬,多有病痛。

至盼善自珍摄。

三年以来,我党一再倡议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惟弟一再声言“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余期期以为不可。世交深情,于公于私,理当进言,敬希诠察。

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台湾同胞可安居乐业,两岸各族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痛,在台诸前辈及大陆去台人员亦可各得其所,且有利于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吾弟尝以“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自勉,倘能于吾弟手中成此伟业,必为举国尊敬,世人推崇,功在国家,名留青史。所谓“罪人”之说,实相悖谬。局促东隅,终非久计。明若吾弟,自当了然。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再者,和平统一纯属内政。外人巧言令色,意在图我台湾,此世人所共知者。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愿弟慎思。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双方领导,同窗挚友,彼此相知,谈之更易。所谓“投降”、“屈事”、“吃亏”、“上当”之说,实难苟同。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至于“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云云,识者皆以为太不现实,未免自欺欺人。三民主义之真谛,吾辈深知,毋须争辩。所谓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等等,在台诸公,心中有数,亦毋庸赘言。试为贵党计,如能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则两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图振兴中华之大业。否则,偏安之局,焉能自保。有识之士,虑已及此。事关国民党兴亡绝续,望弟再思。

近读大作,有“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之语,不胜感慨系之。今老先生仍厝于慈湖,统一之后,即当迁安故土,或奉化,或南京,或庐山,以了吾弟孝心。吾弟近曾有言:“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诚哉斯言,盍不实践于统一大业!就国家民族而论,蒋氏两代对历史有所交代;就吾弟个人而言,可谓忠孝两全。

否则,吾弟身后事何以自了。尚望三思。

吾弟一生坎坷,决非命运安排,一切操之在己。千秋功罪,系于一念之间。当今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台湾上下众议纷纾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盼弟善为抉择,未雨绸缪。“寥廓海天,不归何待?”

人到高年,愈加怀旧,如弟方便,余当束装就道,前往台北探望,并面聆诸长辈教益。“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 老夫人前请代为问安。方良、纬国及诸侄不一。

顺祝近祺!

咫尺间的间隔竟然成了海与天的距离,南京的一次匆匆会面后,已经过了36年。幼年时的亲密无间,还有你我当年在莫斯科促膝谈心的情景,这一幕幕的往事都还历历在目。但许多年没有联络,这真是件遗憾的事。最近听说你身体不好,很是挂念。人过了70,就会有许多病痛。 希望你自己珍重。 3年来,我党多次倡议重视两党谈判,共同放弃以前的恩怨,一起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只有你多次说:“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我认为这样不行。世代交情,对于公与私,都应当对你说,希望你多想一想。

祖国的和平统一,是千秋功业,台湾必定会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谁都有利。台湾同胞可以安居乐业,两岸各族人民可以避免骨肉分离的痛苦,在台湾的前辈和大陆去台湾的人员也可以都到自己需要的,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及时稳定和世界和平,你经常以“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勉励自己,如果真能在你手中完成这样的伟业,去全国必然尊敬你,世人推崇你,对国家有功,名字留在史书上,所谓“罪人”的说法,实在是荒谬。守在台湾,不是长久的方法,以你的明智,自己一定有想法。如果不能能够决定,或拖到以后,不仅白白产生烦恼,你也难以推卸责任。还有和平统一属于内政。外人的言语脸色,意图得到台湾,这是世人都知道的。该决定的时候不决定,以后必定受其影响。希望你多加思考。

孙先生创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的事迹已经是不可改变的。国共两次合作,都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我们虽然年幼,但也知道一些。第2次合作,你父亲主导,我们也参与其中,知道大概。事情虽然影响了许多方面,但从大局看,合作则对国家有利,分开则伤害民族元气。今日你在台主持内政,三次合作,重大的责任难以推卸。双方的领导,都是同学好友,互相了解,商谈更加容易。所谓“投降”、“屈事”、“吃亏”、“上当”的说法,实在难以赞同。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一切为了天下,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怎么能发出为了党的私自利益的说法!!至于“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之类的,明智的的人都认为不现实,有些未免自欺欺人。三民主义之真谛,我们都很了解,不需要争辩。所谓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等等,在台的各位,心中有数,不是要多余的话。尝试为你们党考虑,如果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果断的和谈,达成国家统一,则两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图振兴中华之大业。否则,偏安之局,怎么能自保。有见识的人,都想到这一步,事情关系国民党兴亡,希望你能再次思考。

近来读你的作品,有“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的话,有许多的感慨在里。现在你的父亲仍然葬在慈湖,统一之后,应该迁回故乡,或者是奉化,或者是南京,或者是庐山,你最近曾经说:“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话都说到这样,怎么不实践统一大业!单说国家民族,蒋氏两代对历史也有所交代;对于你个人来说,可以说是忠孝两全。

否则,你你死后如何交代。希望你三思。

你一生坎坷,不是命运安排,一切决定都在自己手中。千秋功罪,都在一念之间。现在的国际形势多变无法猜测,台湾所有人都在议论,时间不停,以后的日子不长,夜长梦多,时间不等人。盼望你能善于选择,未雨绸缪。“寥廓海天,不归何待?”

人活到老了,更加怀旧,如果你方便,我马上整装上道,前往台北看望,并当面听诸位长辈有益的教诲。遥望南边的天空,忍不住心往那边去,写不尽的话,希望珍重,等待你的回信。 请你代我给老妇人问好。方良、纬国及其他后辈一样。

第16篇:13致蒋经国先生的信教案

白毛坪中学九年级语文组

13、《致蒋经国先生的信》教案

廖承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作者的一些字词句的使用,体会这些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文章使用了许多写作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要掌握其精髓,并正确、灵活地运用。

过程与方法

1、组织讨论,学生从自己的感受探讨对爱国主义的认识。

2、结合其他关于爱国主义的名篇,谈如何从细微处来表现,使学生加深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大陆与台湾的历史与现状,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书信这种文学体裁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并学会如何使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领会书信的巨大思想内涵及其对于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听听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2、在《乡愁》这首诗中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感情?

3、盼望着能早日回归祖国的怀抱,台湾同胞们都日思夜想回到祖国,虽是一浅浅海峡却阻隔着多少血浓于水的亲情!每一个有良知的炎黄子孙都期待着,企盼着游子归来的一天,每一个正直的炎黄子孙都在为祖国统一不懈地努力着。1982年7月24日一直在为祖国统一大业奔走的廖承志给当时在台湾的国民党中央主席蒋经国写了一封信。字里行间,充盈着民族大义,感人肺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封信。

二、走进作者:

白毛坪中学九年级语文组

廖承志(1908—1983),广东省归善县(今惠阳市人),1908年9月25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年赴日本,留学于早稻田大学第一高等学院;1928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1938年初至1942年初,在香港设立八路军办事处,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5年6月被选为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后历任中共南方局委员、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华社社长等职。

三、预习检测: 听写课后词语。

四、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简要介绍

廖承志

蒋经国其人。

2、听录音朗读。注意生字词。文中的难懂的文言词语。

3、学生自读课文,完成“思考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书信的相关知识)

二、合作探究:

1、请学生翻译书信第一段,其他学生补充、点评。

这段中表达作者一种什么感情?(对蒋经国的挂念之情)。文中还提起了当年的往事和点明大家都已年过七旬,作者在这里是否还有其他含意呢?(学生可自由说,言之有理则可。)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此段。

2、要求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进行讨论:

(1)、廖承志先生为什么要写这封信?目的是什么? (这封信旨在劝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作出贡献。)

(2)、当时,台湾方面有哪些不利于统一的言论,作者的态度如何? (蒋经国一再声言“三不”政策。还认为,若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则是“罪人”“投降”“吃亏”“上当”,并发布了“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等错误言论。) (3)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劝说蒋经国先生的?

白毛坪中学九年级语文组

A民族利益、历史责任、个人抱负三个方面进行的。(这是从正面来说理) B作者还从反面来说理,那就是用了假设,他说“假如你不这样的话……”请同学们找找文中从反面来论述的内容。

(4)提问:作者为何特意举出蒋介石的骨灰迁址的事情?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含意?

3、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三、精读品析:

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认真体会书信中的感情。

2、小结:海峡两岸同根共祖是两岸民众的共识,而和平统一更是两岸民众的共同心愿。要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拓展延伸:

写一封信给台湾当局者,驳有关“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谬论。

板书:

致蒋经国先生信

慎思

再思

三思 廖承志

民族利益——历史责任——个人抱负 思念之深

设想周到

教学后记:

第17篇:13、《致蒋经国先生信》教学设计

备课人:吴志仲

审核人:孙植荣

备课时间:2014.10.25 学生姓名:

《致蒋经国先生信》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廖承志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识记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文中重点的文言语句。

3、掌握说理与反驳相结合的方法;体会文中蕴含的深情。

4、充分认识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步伐无可阻挡,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第四十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3课《致蒋经国先生信》,在信中廖承志言词恳切地叙述了与蒋经国的交往和友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蒋经国应从民族利益出发,为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文章标题醒目、概括、简洁:一方面表明了文章的体裁是书信,另一方面表明了书信的对象是“蒋经国先生”。

2、廖承志(1908—1983),广东省归善县鸭仔埗乡窑前村(今惠阳市陈江镇幸福村人),1908年9月25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

3、学习生字:

咫尺( zhǐ ) 逾越( yú ) 把晤( wù ) 珍摄( shâ ) 悖谬( bâi miù ) ......东隅( yú ) 难辞其咎( jiù ) 苟同( gǒu ) 毋庸赘言( wá zhuì ) .....厝( cuî ) 盍( hã ) 未雨绸缪( mïu ) 笑泯恩仇( mǐn ) ....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文章因为是书信体,可分为前言、正文和结尾三部分。

前言(

1、2),称呼和问候语。由于作者与蒋经国虽说世交,然“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长年未通音问”,所以先叙旧,再议别离,后问安。

正文(3-7),为促进祖国早日统一,作者从不同角度劝说蒋经国为和谈做出贡献。(分析问题) 正文又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3),首先提出总论点,“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提出问题) 第二层(4-6),从几个不同角度论述中心。

一、从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入手,论述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性,批驳所谓的“罪人”之说。

二、分析历史上国共两度合作的事实,说明国共两党三次合作的可能性,批驳所谓“投降”“屈事”“吃亏”“上当”之说。

三、从蒋经国个人“忠孝两全”心愿论述“统一大业”于公于私的利害关系。第三层(7),警告蒋经国祖国统一“时不我与”,应“未雨绸缪”。(解决问题) 结尾(8),再叙友情,切盼重逢。

四、理解重点文言语句的意思。

1、局促东隅,终非久计。含义:居于东南角狭隘之地,总不是长久之计。

2、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含义:如若犹豫不决,或者推托到将来,不仅徒然增添困难烦扰,而且你也难以推卸罪责。

3、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含义:时光不会停留,人生短促。时间拖长了,事情会发生各种不利的变化。时间不等人,必须抓紧时间。

4、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含义:远望南方的天空,不禁一心向往,思念着你们,短信写不完想说的话,希望各位多加保重,专诚等候回音。

五、教师小结:这封书信言辞恳切地叙述了与蒋经国的友谊和交往,表达了我党在祖国统一大业上的立场,批评了蒋经国的“三不”政策,从三个角度劝说蒋经国放弃错误主张,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四十四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这封信意在劝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作出贡献。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劝说的?

明确:这封信意在劝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作出贡献。首先从民族利益角度进行劝说;其次从历史 备课人:吴志仲

审核人:孙植荣

备课时间:2014.10.25 学生姓名:

责任的角度进行劝说;再次,从蒋经国的个人抱负角度进行劝说。此外,蒋经国曾切望蒋介石的灵柩能运回浙江奉化老家,“与先人同在”。信中指出若祖国统一,则其个人孝心亦可成为现实。

四、品味语言:

1、“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载。”——“咫尺”中一个“竟”字写出了虽只隔一个窄窄的海峡,却似远隔天涯之叹,含蓄地表明了这种阻隔是人为造成的。既自然地抒发了牵挂惦念之情,又为下文将要进行的劝告作了很好的铺垫。

2、“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这是本课中心句。作者围绕着共同完成祖国的和平统一,共同抛弃过去的嫌怨,劝说蒋经国先生为这一伟大事业作出贡献。它是从三个方面阐明的。这三个方面,从国家、民族利益,国民党的存亡前途以及蒋家的个人名利考虑来劝说。劝说过程条理性强,结构严密,有力突出了中心。

3、“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这是劝说中的第一点。作者在本自然段列举不同侧面的国际国内事实,从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劝说对方立下这历史功业。这里采用了演绎推理,对表现中心有很强的说服力。

4、“试为贵党计,如能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则两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图振兴中华之大业”。——这是总结句,用来总括国共“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这一责任。国共历史上已经有两次合作了,如果能依时顺势三次合作.通过和谈达成国家统一,才能实现两党共存,振兴中华的目的。言外之意是敬告蒋经国,国家统一迟早会到来,当然也不排除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这个句子在这里起归纳总结作用,使中心表达得更为明确。

5、“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从第一个方面④自然段过渡到⑤自然段。这个句子没有承上的作用,只有引出下文。作者用叙述历史事实,引出对国共合作的议论,过渡自然,清楚明白。

6、“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引用鲁迅的诗,意在劝其摒弃前嫌,实现中华民族的骨肉团聚。再叙亲情、友情,表达切盼重逢的深情。眷恋之情,溢于言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五、教师小结:书信可以表达正义的心声:“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这是廖承志对蒋经国先生的敦促,推心置腹,可谓情真意切,心诚能鉴!我们也要关心国家大事,进一步认识到祖国统一的必然趋势,增强统一中华、兴邦爱国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课堂检测

1.选出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眩耀(xuán)

头衔(xián)

吹嘘(xū)

人迹罕至(hǎn) B、踌躇(chu)

爵士(jǘe)

伶俐(lì)

死不瞑目(míng) C、朗读(lǎng)

害人听闻(hài)

赏赐(cì)

崇拜(chïng) D、鞠躬(jū)

模型(mï)

竦峙(sǒng)

随声附和(hâ)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不屑置辩(

) 秉烛夜谈(

) 改斜归正(

偃旗息鼓(

凶相毕露(

声色俱厉(

) 再接再励(

) 锐不可当(

) 漫不经心(

) 置之度外(

大势渲染(

惟妙惟肖(

) 3.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间。3)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4)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A、比喻、拟人、对偶、夸张

B、拟人、拟人、对偶、比喻

C、比喻、对偶、排比、比喻 D、拟人、对偶、排比、夸张

4.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在祭拜黄帝陵时所说的“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两岸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勾起多少人的思乡之情;请根据下面上联所表达的内容,集中或改写平时所积累的名句,对出下联。

上联:少小离家为异客

下联:

教学反思:

第18篇:13、致蒋经国先生信(教师用)

九年级上语文导学案(教师用)

课题:13 致蒋经国先生信

成员 :

王洪侠 王乃华 班级 :

姓名:

一、解题

1.介绍作者廖承志先生。

廖承志(1908—1983)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通晓5种外语,擅长书法、诗词、戏剧。早期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新中国建立后,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的统一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983年6月10 日在北京逝世。

2、介绍蒋经国先生。蒋经国是蒋介石之子,浙江奉化人,1949年去台湾,台湾高层领导人物,1978年—1984年连任台湾当局“总统”。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病逝。

3、导入:.廖承志先生为什么要给蒋经国写信?信上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这两个问题正是我们理解这封书信的钥匙。

背景介绍:有文献记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解放后,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一定要解放台湾”,1979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此后邓小平又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原则。三年后廖承志给蒋经国写了这封书信,劝说他为祖国和平统一做出贡献。

二、初步阅读

1、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结合【字词积累】,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1)读准字音 :

咫( )尺 瞬 ( ) 逾 ( ) 把晤 ( )

同捐前嫌( ) 珍摄( ) 悖谬( ) 东隅 ( ) 难辞其咎( )巧言令色 ( ) 苟( )同

毋( )庸赘( )言 厝( )盍( )未雨绸缪 ( )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 )恩仇 ( 2)理解词语:

匆匆一晤 . :晤,见面。

历历在目:形容某种情景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 此诚憾事:诚,实在、的确。 悬念:挂念。

各得其所:各如其所愿,后来也表示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局促东隅:局促,狭隘;东隅,东南角落。意指居住在狭隘的台湾。 迁延不决:拖延时日,拿不定主意。 推诿:把责任推给别人,也作推委。

当断不断:到了应该做出决断的时候,而不能决断。

1 徒生困扰:徒,空、白白地。 焉能自保:焉,怎么。

了吾弟孝心:了,了结、结束。 不胜:非常;十分。 面聆:当面听取。 祺:吉祥。

2、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理解书信内容 3.翻译书信第一小节。

明确: (大陆和台湾)相隔的距离很近,却竟然像海天那样遥远。当年在南京匆匆见了一面,一眨眼已经过了三十六年。小时候你我关系亲密,后来又在莫斯科相遇,过去的事情仍然历历在目。只是长年没有互通音讯,这实在是令人遗憾的事情。近来听说你身体欠恙,深为挂念。人过了 70 岁,多有病痛,希望你能保重身体。

三、进一步研习课文

1、廖承志先生为什么要写这封信?目的是什么?

明确:这封信旨在劝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作出贡献。

2、当时,台湾方面有哪些不利于统一的言论,作者的态度如何?

明确:蒋经国一再声言“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还认为,若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则是“罪人”“投降”“屈事”“吃亏”“上当”,并发布了“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等错误言论。

作者立场鲜明,对这些言论的态度是“余期期以为不可”、“实相悖谬”、“实难苟同”、“未免自欺欺人”,自己“于公于私,理当进言”。

3、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劝说蒋经国先生的?

明确:作者从正面劝说和反面假设两个角度说理,正面劝说又是从民族利益、历史责任、个人抱负三个方面进行的。

信中首先从民族利益的角度进行劝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 :台湾同胞可以安居乐业,两岸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苦,有利于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

其次,信中探讨了“国共合作的意义及可能性”这一问题,从历史责任的角度进行劝说。孙中山先生创建国民党,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以来,共有两次国共合作,历史事实证明:合则于国家民族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根据形势的发展,蒋经国在台主政,第三次国共合作,“大责难谢”。且双方领导是同窗挚友,彼此相知,谈之更易。信中还设身处地为国民党的前途着想,亦应顺乎形势,负起历史责任,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

最后,再从蒋经国的个人抱负角度进行劝说。信中引用蒋经国自勉之言“记利当记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 ,指出若在其手中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则功在国家,其将受到“举国尊敬,世人推崇” , “名留青史” 。此外蒋经国曾切望蒋介石的灵柩能运回浙江奉化老家,“与先人同在”。信中指出若祖国统一,则其个人孝心亦可成为现实。

以上是从正面劝说。作者还从反面假设,如果祖国不统一对台湾会产生 2 危害。

作者认为,局促东隅终不是长久之计,会徒生困扰,蒋先生亦难辞其咎;和平统一台湾纯属内政,外人的花言巧语与伪善会损害民族利益,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到最后会导致国民党的灭亡,连自保都困难。

4、廖、蒋两家是什么关系?请同学们体会这封书信中蕴含的情感。明确:A.信中告诉我们,两家是“世交深情”,廖承志与蒋经国小时候关系亲密,后来又在莫斯科、南京等地相遇过,有过私交。

B.这封致蒋经国的公开信是以个人名义而写,其中包含着廖承志深厚的情感。如:

书信开头的称谓为“经国吾弟”,把蒋经国先生称为“我的弟弟” ,廖承志对蒋经国的感情可见一斑。

书信的第一节, “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惟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人过七旬,多有病痛。至盼擅自珍摄” ,其中“历历在目” “此诚憾事” “深为悬念” “至盼”表达出对蒋经国深深的思念和关怀。

信中规劝之言,情真意切。“局促东隅,终非久计” , “千秋功罪,系于一念之间”, “吾弟身后事何以自了” ,“盼弟善为抉择”等等乃出自肺腑之言,句句都为蒋先生考虑,发人深省。即使是批评性的语言,如“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等等也是言辞中肯,适当而委婉。

5、文中“愿弟慎思” “望弟再思” “渴望三思”这三句话对内容的推进和感情的表达起了什么作用? 点拨:课文中“愿弟慎思”“望弟再思” “尚望三思”这三句话不仅使表述的内容层层深入,由国家民族的利益而至个人的抱负前途,而且表现出作者为对方的设想周到、关怀备至。

四、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认真体会书信中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收集有关资料,批驳有关“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的谬论。

明确:用实事求是的观点看, “两个中国” “一中一台” “台独”理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实事求是,不尊重历史,这种理论将破坏两岸关系,不利于祖国统一;从规律的客观性原理看,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看,台独分子试图通过“公民投票”形式来达到法律上“台独”的目的,这种行径将遭到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反对。

六、附有关书信的资料:

以书信形式阐述事理,前有称谓,后有落款,中间为正文。用语也有书信的特征。 书信是人们生活中最为普通、最为古老的一种沟通方式。掌握书信的格式和要求,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书信的功能。

书信和格式:信文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

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称谓应尊循长幼有序、礼貌待人的原则,选择得体的称呼。

正文:正文是信函的主体。可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 3 不同的文笔和风格。

1.问候语。问候语要单独成行,以示礼貌。有“你好”、“近好”、“节日好”等。

2.先询问对方近况和谈与对方有关的情况,以表示对对方的重视和关切。

3.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谈自己的事情和打算。

4.简短地写出自己的希望、意愿或再联系之事。

敬语:写信人在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多用“此致、即颂、顺祝”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下一行项格处,用“敬礼、X 安、安康”等词与前面呼应。

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署名应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一般写给领导或不太熟悉的人,要署上全名以示庄重、严肃;如果写给亲朋好友,可只写名而不写姓;署名后面可酌情加启禀词,对长辈用“奉、拜上”,对同辈用“谨启、上”,对晚辈用“字、白、谕”等词。

信封:信封上应依次写上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及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要填写在信封左上方的方格内,收信人的地址要写得详细无误,字迹工整清晰。发给机关、团体或单位的信,要先写地址,再写单位名称。收信人的姓名应写在信封的中间,字体要略大一些。在姓名后空

二、三字处写上“同志、先生、女士”等称呼,后加“收、启、鉴”等字 寄信人地址、姓名要写在信封下方靠右的地方,并尽量写得详细周全一些。最后填写好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七、老师总结

这是一封用文言写的信,为当代不可多得的文言文典范佳作。公开发表后引起海内外人士的注目与称赞,起了积极作用。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是一个尚未统一但正在发展中走向统一的中国,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一个中国原则,天经地义,两岸关系发展,台湾与大陆终将统一乃民心所向,中国完全统一,势在必然。

八、板书设计:

致蒋经国先生信

说理 慎思 再思 三思 水 民族利益 历史责任 个人抱负 乳

交 言情 思念殷切 关怀备至 设想周到 批评中肯 融

课后反思:

第19篇:致侯磊先生的感谢词(材料)

传承薪火甘做红烛

沧县中学孙家峰

敬爱的侯老、各位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深秋时节迎嘉宾,县中师生共欢欣!艰难苦涩求学路,清正廉洁济世心!处世修身读有为,平心静气悟成金!立功立言更立德,侯老就是美——善——真!

请允许我代表沧县中学所有教师,向侯老献上最诚挚的敬意,感谢您,侯老!您的思想精神必将成为我校教师爱岗敬业、献身教育事业的强大动力,我们会牢记您的殷殷期望,我们一定从您这里——传承薪火,甘做红烛,为学生、为教育事业奉献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智慧、我们的一切!

读侯老的书,让我知道了人来世上的核心使命是做人做事。一个人这一生,最大的产品就是他自己!作为教师,必须擦亮自己职业的名片,活出价值才是活出精彩。我们自己要为人师表、以德立人,才能召引学生德才共进,点亮人生。我们教师更要人格至上,守护自己春蚕吐丝、红烛献热的最干净最纯粹的灵魂,养浩然之正气、育强大之精神,认清自己,武装自己,挑战自己,超越自己,以身作则,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扬帆勇进,永不满足更永不退缩!孟子曾讲,人生最大乐事便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而我觉得有教无类,优质教育岂独优生而独享?当今教师最大的使命就是:挥膀臂奋战甘做人梯,育天下学子尽成英才!

读侯老的书,让我懂得做人要有忠诚的角色意识,干什么,钻什么,演什么,像什么,做什么,成什么!一名教师,身处基层,就要认清岗位职责,明白履职准则,即使最平凡的位置,最普通的配角,我们也要将这一角色倾情倾意地演好!不管是什么地,不种永无收,种下什么,得到什么——我想我们的学生会奉献给我们热烈的掌声,社会会奉献给我们热烈的掌声,崛起的中国会奉献给我们热烈的掌声!只因为,学生的成长,有我们的心血;社会的和美,有我们的贡献;崛起的中国,也有我们肩膀的一份力量!本质上说,这个世上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世无主角与配角,只有大写的人与小写的人!本质上说,世上也无高低贵贱的职业差别,有的只是索取与奉献的观念区别,勤者与懒汉的做人差异,昏昏度日与追求卓越的两种活法!

读侯老的书,让我懂得为人师表要修炼志趣,更要修炼亲和。做老师,给学生一滴知识,自己必须要有一大桶学问 。按侯老说的去做,我们要修炼童心,永存对未知事物的探求热情,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要钩玄,博观约取,以学识哺育求知者,以怀抱摆渡有缘人!我教书已有20年,深深感觉时代滚滚向前,知识不断刷新,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不被“out”,不能光会“shout”,必须有颗“heart”,时时刻刻“harder and harder”!这是一个崇尚平等的时代,这是一个信息开放的时代,时代的师者,绝不能只会高高在上,要放下臭架子,要与学生更亲近一些,膈膜产生愚昧,交流催化新知,我们要以爱心做教育,我们要以亲情待学生:不是冷面杀手,而是和蔼园丁;不是灭绝师太,而是知心大姐;不是妄自尊大,而是循循善诱;不是不胜其烦,而是不厌其烦;不是秋风扫落叶,而是春阳暖人心;不是简单加粗暴,而是润物细无声;不是见分不见人,而是教书更育人;不是偏爱好学生的狭隘小河沟,而是热爱所有学生的广阔大海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向侯老学习,我们必须好好修炼侯老所说的博爱之心,好好修炼侯老所说的亲和心。仰观天地,俯察人心,天以大道而化万物,师当以大爱渡众生——众多朝气蓬勃的学生!

侯老其人,侯老之书如大山巍峨,我今天只攀登了小小的一段;侯老其人,侯老之书如大洋浩淼,我今天竭力挥桨也还未驶出那浅浅的海湾;侯老其人,侯老之书如满园春杏,我踮起脚尖只望见那出墙的一支;侯老其人,侯老之书如万里长城,我跋涉而来只刚刚踏上它第一级矮矮的台阶!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仰之弥高,钻之弥深,侯老之谓也!

请允许我代表沧县中学所有教师再一次向侯老奉上最深挚的敬意!您的思想,我们一定深深去领会,让它去照亮我们的三尺讲台!您的精神,我们一定大力去发扬,就让它撑持我们的信念,就让它点燃我们的热情,我们一定把平凡的事业干出不平凡的光辉!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去成就如今场地上和即将来到这场地上千千万万的可爱学子! 老师们、同学们,传承薪火,责任就在你我!这正是侯老对我们的期望,我们要不要接过侯老手中思想智慧的火炬?我们能不能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路漫漫其修远兮,愿我们此生永进,此生无悔!(谢谢大家。)

第20篇:贾致棋先生七十寿辰祝词

贾致棋先生七十寿辰祝词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先生们、女士们:

大家好!

10月的樊家庄,秋高气爽,景色宜人,和风丽日,果实累累,在丰收的季节迎来了原赵家庄初中校长贾致棋同志从教40年即七十华诞。

今天我们满怀激情欢聚一堂,共同祝贺贾致棋同志七十寿辰。恭贺致棋同志永远幸福安康,祝: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红红火火庆七秩,恭喜发财好运来。

今天,参加祝寿的有致棋同志的亲朋好友,还有原梧桐中学的学生代表,整个场面喜气洋洋、热闹非凡。

致棋、林梅二位寿星在几个万紫千红的大鲜花与宝塔似的七层大蛋糕涌出下异常兴奋。还有儿女、亲朋好友,亲情紧紧把二位寿星拥抱。真是,八月中秋硕果果,迎来致棋华诞日。崎岖坎坷已越过,高处赏景更精致。

70年前的今天,贾致棋同志生在新义街办樊家庄一个农民家庭,人称啪嚓村风水宝地,、人杰地灵、吉祥岛,展翅高飞也是腾飞,58年毕业于太谷师范踏上教育工作岗位。四十年来,历任梧桐中学教师,赵家庄初中、教导主任、中心校长、政教主任、校长。几十年来贾老师培养的学生数以千计,有的考上大学深造、有的参加革命工作、有的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贾老师的学生遍布党、政军、企事业单位,在各条战线上发热发光,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贡献,真可谓倾心育才、遍地秀。

贾老师是园丁,培养着一批又一批祖国的花朵,贾老师是蜡烛,照亮了学生的心灵,贾在艰辛中能够解脱、在幸福中能够主任,是他的风范人生,贾老师是阶梯,铺就学生成长的道路,于国于民有功啊在!多次被评为联校、县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模范班主任、六十年代在梧桐中学、八十年代在赵家庄初中是你才华得以发挥的最好时期,有用武之地。 致棋同志从教40年,桃李满园、历尽艰辛、呕心沥血、兴学育人。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退休后,被聘到赵家庄初中燕泽、华杰中学任政教主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年逾古稀的贾老师,看上去还是那样容光焕发,精神振奋,思维敏捷,有些方面比六十岁的人还强。让我们为这位自强不息辛勤的园丁献上真诚的祝福吧!青松更青,翠柏更翠;夕阳更红,晚霞更美。

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我在梧桐联校任职。在可敬可爱的教师群体里,与之相处甚长、十二年交往甚多、情谊深厚的,应属贾致棋、武正海、任中令、程俊生、任崇亮等同志。他们懂业务、善管理。领导指挥、管理有条不紊。把赵家庄学校办成县重点校,教学质量名列联校第一名,一流的领导班子、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教学设施。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敬重。

贾老师在用人方面同志们赞扬,有爱才之心,选才之眼,容才之量。几年内被市局提拔任教办主任的有:吴彦文、赵建文、闫永泰市直学校由程俊生还有田学群、王兆美。这说明我们的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贾致棋同志,好学奋进、知识广博、文理各科皆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恩格斯说:“有作为是生活的最高境界”他能文能武,拿起笔杆写文章,拿起锄头会种田,拿起工具会造房,拿起轮杆子会实弹射击。三台人物登讲台,是一名教学能手登舞台,吹、拉、弹、唱、登锅台、会做清秀美味饭菜。

在那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的年月里,贾老师虽然工作起来不要命。确实富有生活情趣的人,他爱好英体美。他不论工作多难,工作多累,家务担子多重。经常教联校老师、学生唱歌,革命歌曲、影视、民歌,有些戏断也能唱下来。七十年代教师在县城集训,进行歌咏比赛他是总指挥。至今说起来,活跃在欢歌笑语的娱乐晚上或龙腾虎跃的操场上,他热爱生活,

酷爱艺术,如此的光彩人生,艺术成就,着实令人羡慕,令人钦佩。

贾老师退休后,喜逢盛世,老有所善,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难得夕阳无限好,来日还长,有更美好的文章可写。

贾老师多子多福,儿孙满堂,儿子儿媳孝顺,女儿女婿贤良。老俩口相依为伴,三代人和睦相处好家风。今日双喜荣庆,双喜同庆。

同致棋同志是老同志、老战友、老伙伴、九十年代又是竞争对手,贺词两首:

一.七秩歌

金秋十月菊花笑,贾君七秩喜庆到。

亲朋好友来庆贺,多才多艺人称颂。

潜心工作四十春,桃李芬芳硕果香。

退而不休长春在,余热心辉谱新章。

二.金婚颂

太师毕业去从教,五九新春结良姻。

少吃缺穿度时光,夫妻恩来苦心甜。

互敬互爱五十载,养育儿女献人民。

改革开放育新人,孩子都在事业中。

四化大业不平凡,掌握科技最当先。

金婚银婚做纪念,老骥伏枥铸辉煌。

最后衷心祝愿,致棋同志,生活奔小康,收入还富康,身体更健康,全家都安康!并祝贺庆典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二O O六年10月14日

农八月二十三日

《致某某先生范文.doc》
致某某先生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