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2国史范文

2022-09-06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国史问答题

1、试析新中国建立后的中国社会性质?

《共同纲领》规定了我国的社会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各民主阶级联合专政,是新民主义国家,任务是彻底完成新民主义革命并进行新民主义建设,而不是立即全面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种国家制度当时是适合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2、中共中央领导全国人民为巩固新中国进行了哪些斗争?

1) 统一全国大陆,建立各级人民政权。首先,继续向华南,西南进军;其次,和平解放西藏;再次,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最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没收官僚资本,取缔帝国主义特权。建国后,通过征购等形式接受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建立起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3)稳定物价,统一财经。首先,加强金融管理,制裁破坏金融的首要分子;第二,加强市场管理 4)剿匪反霸,清除遗毒。首先,土匪猖獗,恶霸横行是建国初的两大社会问题;其次,在农村和城市进行反霸斗争;最后,广泛开展了禁止吸毒贩毒,取缔卖淫嫖娼和聚众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斗争 5)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我国的安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6)土地改革运动。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抗美援朝提供了人力、物力支援,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 7)镇压反革命。既不能扫除了国民党反动派遗留在大陆的残余势力,使我国社会秩序出现了空前安定的局面。 8)三反和五反运动。通过三反和五反运动不仅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而且是一个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运动,在全党、全社会开始树立起艰苦、廉洁奉公的一代新风

3、建国初期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1、国际形势:

第一,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中苏两党关系加强(有利因素) 第二,世界冷战局面开始出现,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不利因素)

2、国内形势:

在军事上:上百万的国民党残余部队、二百多万的土匪、六十多万的特务及反动党团骨干

在经济上:长期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导致经济极端落后;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人民生活极度贫困;交通运输瘫痪,内外贸易滞塞,投机盛行,市场物资匮乏;长期恶性通货膨胀,物价暴涨;整个国民经济已处于崩溃状态 在文化思想上 :封建、买办、法西斯主义思想影响严重;文化教育设施落后,文盲占80%。

4、试述七届三中全会

1) 主要内容

一是明确了恢复经济的中心任务和工作纲领:

中心任务: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恢复国民经济; 工作纲领: “三个条件”、“八项工作”; 二是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的战略方针:“不要四面出击”

2)意义:

第一,七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中央全会,是确定党的大政方针极为重要的会议;

第二,正确地制定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工作纲领和战略策略方针,确定了党在各方面的具体任务和政策,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

5、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对于旧国民政府外交而言

2)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对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而言。 3)“一边倒”———对于社会主义阵营而言 “一边倒”外交方针提出的历史条件:

第一,它是总结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产物。第二,是毛泽东深刻分析国际环境后所得出的必然结论.第三,出于巩固新政权和恢复经济的考虑。第四,意识形态的取向。 政治信仰和社会制度上的一致性决定了新中国外交战略上的倾向性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评价:

第一,使新中国赢得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承认,极大地提高了新政权的国际地位。 第二,它有助于消除斯大林对中共和政府的偏见.第三,“一边倒”为新中国的建立寻求了必要的国际支持和援助。

6、试述过渡时期我国农村的变革(合作化)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一)必要性

一是农村中开始出现新的两极分化现象,一些贫苦农民又在借高利贷甚至出卖土地、房屋,重新受人剥削。为了制止出现新的社会不平等,党认为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同时限制自发资本主义倾向。 第二,就是考虑如何尽快发展农业生产力,以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农业增产的幅度小,不能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的需要; 党认为应实现集体化来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二)农业合作化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从建国到1953年底,以办互助组为中心,同时个别试办初级社。

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方法——遵循“自愿互利”原则,采取“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国家援助” 步骤——互助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 第二阶段:1954年初—1955年上半年,以办初级社为主,个别试办高级社。 发展过快过猛,出现"生产力暴动" 毛主席提出“停、缩、发”的方针

1955年5月下旬,党内在合作化发展速度问题发生了一场争论:主要是毛泽东与邓子恢的争论 第三阶段1955年下半年—1956年,农业合作化的高潮阶段: 1955年7月,毛批评邓子恢“小脚女人”

1955年10月,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合作化问题的决议》 农业合作化运动迅速走向高潮 怎样看待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呢?

当时广大贫下中农和农村干部确实表现了很大热情,很大积极性 党中央毛主席在指导思想上有求急求快的思想。

总的来说,把几亿农民引上集体化道路,引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方向是对的。 主要偏差是:“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7、

(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资本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

随着大规模建设开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矛盾就越来尖锐; 资本主义经济已成为对抗社会主义的主要力量; 要搞社会主义就必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第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

中华民族资本落后性表现为:先天不足,非常软弱,没能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没有重工业,规模小,生产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畸形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买办性、封建性。 表明依靠它来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是不可能的。

第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是解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

土改后,主要矛盾已经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二)和平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客观依据

首先,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能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基本保证和基本依据

第二,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是使资本家接受和平改造的另一个基本条件

第三,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两面性,也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可以和平改造的重要依据。

8、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主体

二是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两翼

实质是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解决所有制问题,即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为解放生产力创造条件。

特点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的路线:

一方面,社会主义工业化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改造又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前提; 总路线的历史必然性问题

首先,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要使我们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大工业的基础之上;

其次,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土改后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土改后,农民虽分得了土地其他生产资料缺乏,发展生产有很大困难,抗灾能力极弱;同时土改后农村两极分化又出现;一家一户极度分散的个体生产很难满足工业化的需求;

再次,土地改革和其他社会改革在全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变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只有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对资工商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体现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选择社会主义。

9、列举过渡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运动

1、对胡适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批判

首先从批判《红楼梦》研究中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开始的 1)红学家俞平伯

俞平伯在对《红楼梦》版本的考证、作者及其身世的研究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成就 但他忽视和否认了《红楼梦》的现实主义和反封建的精神。

2)两位青年的评论

山东大学的李希凡、蓝翎,于1954年

9、10月间,在《文史哲》上发表文章,批评了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中的错误观点。

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同的反响。 3)毛泽东的一封信

引起了党内和学术界很大震动,一场政治围攻和政治批判随即展开。

1955年3月以后,扩大到整个意识形态领域,一场更大规模的对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政治批判随即展开。

2、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及胡风事件 2)1952年文艺整风、批判胡风开始

周扬在会上批评胡风的文艺理论是反党“路线”,断言胡风的文艺思想,实质上是反马克思主义的 1954年胡风上《30万言书》 说周扬等在作者头上放了五把“理论刀子” 3)升格为反革命集团

1955年5月13日至6月10日,《人民日报》相继发表了三批“关于胡风反革命材料”毛泽东亲自写了二十多条按语 于是一场有组织、有领导、声势浩大的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在全国范围猛烈展开。

10、56年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

• • • • • • •

1、背景:

1956年1月14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

2、内容:

周恩来向会议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第一,深刻的论述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根本任务。 第二考察和分析了知识分子的历史和现状,正确估价了我国知识分子的属性(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第三关于如何充分动员和发挥知识分子的力量。

11、简述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的原因:

一是当时的国际环境使我们不得不与苏联结盟

二是经济落后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选择一条既有利于高积 累,又有利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体制; • 三是没有经验的中共只能根据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和苏联的建设经验来建设中国;

12、中共八大召开:(简述)

• • • • • • 1)中共八大召开的历史背景

一是国家和社会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大改造的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一个五年计划有望超额完成,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正在兴起;

二是党的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 组织队伍有了很大的发展;执政党的地位,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

三是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斯大林去世:苏共20大全盘否定了斯大林;国际帝国主义者掀起了股反共反社会主义的逆流 • • 2)简述八大的主要内容(主要贡献)

第一,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 • • • • • • 第二,在总结实施一五计划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建设方针。 第三,初步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如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第四,提出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五,根据党的地位的变化和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确定了执政党的建设的若干重要原则。 第六,把“双百方针”正式定为党发展科学和文艺事业的正确方针。 3)意义

首先,八大对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的判断,指出了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 第二,提出要反对个人崇拜、反对官僚主义、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 第三,大会经民主选举产生新的中央领导机构,绝大多数是经受住历史考验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在以后的历次斗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 • • • • 4)八大路线未能坚持下去的原因

直接原因是由于1957年反右派斗争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左”的思想; 根本原因是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思想准备不足: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来得很快;

全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缺乏研究和思想准备; •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认识还很不深刻,不巩固。

13、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原因:

• • • • • 第一,对三大改造完成后的基本国情认识不够清醒,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的状况及规律认识也不够清楚深刻; 第二,党中央和毛泽东对1957年春夏之秋的国内政治形势作了主观主义的分析,过分夸大了敌情。 第三,政策界限不明确,斗争方法上有错误,也是造成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重要因素。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严重后果:

一是严重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当成敌我矛盾,误伤了许多同志和朋友,其中有不少是很有才华的知识分子。• • • 二是打断了全党整风进程,使整风运动没能达到预期目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主观主义仍然严重存在。

三是损害和削弱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四是最严重的后果是开创了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先例。

14、简析“大跃进”的失误及原因

• • • • • • • • • 主观原因还是主要的:

第一,党内滋长骄傲情绪,好大喜功,急功近利。

第二,反右派斗争后,党内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受到削弱,个人专断,个人崇拜作风有了进一步发展。 第三,大跃进中采取了错误的方法(把革命战争中的成功经验转而用于经济建设)。 第四,脱离了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好传统。 客观原因:

首先,缺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 其次,是社会历史方面的因素。

因为经济文化落后,群众及干部要求尽快改变这种落后面貌的愿望是很强烈的,容易产生急于求成,不顾客观规律的倾向。

15、人民公社的特点:

• 一是人民公社的规模大,权力集中;二是公有化程度高;三是政社合一:人民公社既是经济组织,也是政权机构;四是实行工资制与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五是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 • • (1)“一大二公”绝不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2)贫困不是社会主义。 (3)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4) 政社合一是产生官僚主义的根源。

16、“七千人大会召开的背景及主要功绩(1962年1月11日—2月7日)

• • • •

1、背景

大背景就是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失败。

如何走出“大跃进”造成的困境,是中共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困难不仅在于当时经济形势的严峻性,还因为中共党内根深蒂固的“左”倾主义政治传统,是很难承认和接受失败的。 • • • • • • • “鼓气”、“赌气”、“斗气”

到1960年,大跃进运动一是三鼓而竭,国民经济全面危机 直接原因是粮食征购问题。

粮食危机;地方干部情绪非常大;地方有分散主义,有本位主义;1962年粮食征购调拨出现困难 目的是总结一下大跃进以来的成绩和缺点,鼓鼓劲,统一思想,解决地方上的分散主义、本位主义。

2、大会的重要功绩(内容)

第一,正确估计了国内经济困难形势,分析了党在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指出产生错误的原因主要是违反了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传统作风。 •

第二,会议初步总结了1958年以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本经验教训。如:多、快、好、省应该是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不能混淆;

• • • • 指标必须符合实际;按劳分配,等价交换; 第三,会议发扬了民主,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 第四,会议动员全党切实抓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 。

总之,大会初步总结了经验教训,发扬了民主,对于全党统一思想,加强团结,全面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起了积极作用。

17、“文化大革命”的起因

它的发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多种矛盾、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和积累的结果。毛泽东领导上的错误,是“文化大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

    1.“*”发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是复杂的 主要有:

其一,中共对于迅速到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

其二,具有很大局限性的传统文化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为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提供了社会心理基础和社会土壤。 2.思想方面的缺陷和理论上的迷误,是“*”发生的又一重要原因      如:人们在认识问题时走向极端,固守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理论上, 陷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迷误。 3.“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

他从“左”的观点出发,对国内外阶级关系和社会状况作了不切实际的估计。

随着毛泽东的威望达到高峰,他的主观主义和个人专断作风日益严重,使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不断受到削弱以至破坏。  林彪、江青一伙推波助澜,迎合毛泽东的“左”倾观点把它推向极“左”,蓄意制造个人迷信,迫害诬陷大批革命干部。

18、简析毛泽东“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    1967年11月6日第一次把毛泽东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论点正式确定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包括6个方面:

(1)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对立统一的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

(2)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       (3)无产阶级必须在上层建筑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中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的专政; (4)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就是资产阶级在党内的代表人物; (5)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进行革命,最重要的,是要开展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

(6)“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思想领域中的根本纲领是“斗私、批修”。

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严重误解和曲解,是阶级斗争扩大化和阶级斗争中心论的产物。

19、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错误及其危害(1969年4月1日至24日)

• • • 林彪政治报告及其错误:

首先,报告对给党和人民造成巨大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肯定的评价。

第二,报告把党的全部历史说成是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虚构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以刘少奇为头子的“资产阶级司令部”,把叛徒、内奸、工贼的帽子强加在刘少奇的头上。 • 第三,报告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估计,把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始终存在着阶级斗争的错误理论作为党的“基本路线”加以宣扬。 • 第四,报告规定了“斗、批、改”的任务,即建立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整党;精简机构、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下放科室人员等。 • • • • 第五,报告在对国际形势的估计上,夸大了帝国主义发动世界大战的危险性。 “九大”通过的党章对毛泽东思想作了歪曲和夸大的阐述;

“九大”通过的党章对“八大”党章的正确内容,作了错误的修改;

“九大”通过的党章,违背了党的组织原则,规定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 九大的危害:

• • • • • 九大的突出特点,是自始至终为强烈的个人崇拜和“左”倾狂热个人崇拜的气氛所笼罩。

九大的召开,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更加完备和合法化。

中共九大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第一阶段的结束。

九大加强了林彪、江青一伙在党中央的地位。

九大在党的历史上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20、简述“斗、批、改”运动

• 主要内容是:建立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整党,精简机构,改革教育和文艺,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等。 • 其目的在于彻底否定所谓“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巩固并发展“文化大革命”的成果。

“大批判”为“斗、批、改”开路。

• • • 继续“清理阶级队伍”:制造了许多冤假错案。使数以百万计的无辜者遭受磨难。

“教育改革”和“文艺革命”是“斗、批、改”的重要内容:

教育“改革”主要是:政治挂帅;工宣队进驻并领导学校;知识分子与知识青年要下放或到农村接受再教育;学制要缩短,高等学校废除考试制度,直接招收“工农兵学员”。 • • • • 文艺“革命”,是“样板戏”独占舞台,百花凋零。

所谓“改革”或“革命”,是对教育和文艺事业的严重摧残和极大破坏。 为防止所谓“党变修”,提出整党建党,要“吐故纳新”

所谓“吐故”,是把被诬称为“叛徒”、“特务”、“死不改悔的走资派”的党员清除出去;所谓“纳新”,则把一些“造反派”头头、打砸抢分子拉入党内。 • • • • “斗、批、改”运动,是“左”倾错误的继续和发展。

21、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失误的原因:

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国内外形势的不利影响

2、客观条件的限制

3、对基本国情和时代主题的判断出现偏差

4、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定位失误

5、对社会主义时期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上出现动摇

6、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

7、主要领导人在认识上存在分歧

8、党的自身建设和党内民主生活长期不正常

另外,由于毛泽东在党内外享有崇高威望,并被中央赋予最后决定权,从而使他能够比较容易地否定中央的集体决定。他的个人认识失误也会比较容易地转变为中央的错误决策,而且在错误出现后往往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另外还有,传统观念和苏联模式的束缚,以及没有法律制度的保障,等等。

• 总的说来,是由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缺乏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基本情况的深刻了解,没有提出一套为全党所接受的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而在一连串胜利面前又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22、

• • ①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③联专家撤离

推荐第2篇:国史学习心得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学习心得

黑龙江工程学院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学10-1班

赵槿槿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学习心得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学好党的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创造明天。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从革命前辈的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代人要做好承上启下的历史任务,不断保持和发扬党的胜利成果。 90年风雨历程充满艰辛与坎坷。我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其历史凝聚着无数革命党人的智慧和力量,也失去了无数革命党人的生命。通过一段时间阅读有关党的历史,让我受益匪浅。

中国共产党在民不聊生、破败不堪的旧中国诞生,领导亿万中国人民建立起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到今天有了建设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局面,90年风雨历程充满艰辛和坎坷。我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其历史凝聚着无数革命领导人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在建国以后,党领导各族人民继续前进,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安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又做出了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决定。这充分证明我们的党与时俱进。

虽然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上,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中国是在退后,但是中国共产党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用实际行动纠正了错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这些错误代价换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中国经济连续二十年腾飞的奇迹,而且这种奇迹还是继续。

共和国发展的历史上,我们的党员是走了些弯路,邓小平说:“我们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犯了二十年的错误”,但是我们的党认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用实际行动纠正了错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这二十年的错误代价换来了十一界三中全会以后的中国经济连续二十年的腾飞的奇迹,而且这种奇迹仍在继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的革命建设,这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共产党是人不是神,在人类未知的事业的摸索和实践中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都是难免的,关键在于我们的党是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英明的党。

建国初期我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和谐发展的中国;面对滚滚前行的历史车轮,我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未来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的中国和中华民族。尊重历史、立足眼前、放眼未来,只有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习党史,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学促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是为了吸取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充分借鉴历史,解决好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

学习党史使我明白当前我们的任务是拥党、立志、向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应当拥护党,努力学习、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与一切反党反人民的行为做斗争。在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一切都在迅速发展,我们青年人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积极努力。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应当肩负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重任,

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过硬的本领,同时要有坚定的立场和正确的思想认识。我们平时不仅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要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使自己成为一个文武兼备之才。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社会注意荣辱观,用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也必须坚持,认真学习,善于运用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严守党纪国法,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另外,我们还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的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纠正自己的错误,端正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的目标。最后,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我们的社会建设成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作为一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学生,就更应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看待名利、权力和地位,勤奋、努力的学习,努力地培养自己创新精神,要甘于奉献,不断加强党性锻炼。

建筑学10-1班

赵槿槿篇二:学习党史国史心得体会

学习党史国史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党史国史心得体会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第xx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国史作为一门必修课。

习近平时强调,要通过回顾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提高我们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自觉性。我党、我国的历史是一部光辉灿烂的革命史、也是一部绚丽壮观的发展史,学习党史、国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可以说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民族以历史悠久著称于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更是一座蕴涵丰富的宝库。在领导革命以及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党和政府都十分重视借鉴历史经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因此,党史国史是党员干部最好的教材,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该怀以崇仰之情认识党的历史,以敬畏之志对待历史、学习历史,从“红色旅程”中汲取新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党风风雨雨92年,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令每一位党员开卷有益。而当前,全党全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力前进的关键阶段。共产党员必须必须认真回顾我们党92年来的风雨历程,认清时代形势,提高自身修养和党性认识,做一个时代的先锋。

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只有充分了解、分析、研究党史国史,进一步把党的路线及方针政策的发展史搞清楚,并正确地对待历史,善于总结经验,才能为我国更好更快地发展添砖加瓦,早日实现美好中国梦。 篇二:学习党史国史心得体会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xx月xx日下午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第xx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常言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见,“以史为鉴”对于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是多么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只有不忘历史,学习历史,才能不断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汲取养分,才能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只有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才能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苦难辉煌的历程,才能明确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学习党史国史进一步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道路决定命运。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路,关键要看这条道路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华民族近代一百多年以来,从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到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正是无数中华儿女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的成果。这种探索和实践向世人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学习党史国史进一步坚定我们的理论自信。理论决定思路。中华民族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中,取得的一次又一次重大历史性进步,都离不开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

发展观,近百年来,这种与时俱进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话语体系,为中华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

学习党史国史进一步坚定我们的制度自信。制度决定发展。对于一个国家,走什么路,坚持什么体制,运用什么制度,“鞋子合脚才是好”。有怎样的制度设计,就有怎样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状态。制度的“鞋子”合不合脚,人们穿上就知道。从三十多年前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改革开放之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式的制度探索与创新,不断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出乎史,入乎道。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让党史国史之光照亮未来,给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篇三:44国史党史心得体会

学习国史、党史当时心得体会

周村中和街小学四年级四班 王梓燃

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常言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见,“以史为鉴”对于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是多么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只有不忘历史,学习历史,才能不断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汲取养分,才能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只有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才能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苦难辉煌的历程,才能明确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学习国史、党史当时心得体会

周村中和街小学四年级四班 肖林慧

学习党史国史进一步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道路决定命运。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路,关键要看这条道路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华民族近代一百多年以来,从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到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正是无数中华儿女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的成果。这种探索和实践向世人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学习党史国史进一步坚定我们的理论自信。理论决定思路。中华民族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中,取得的一次又一次重大历史性进步,都离不开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近百年来,这种与时俱进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话语体系,为中华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

周村中和街小学四年级四班 刘名洋

随着社会经济的腾飞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与模范性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一项首要战略任务。而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是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内容和途径,也是提高党员素质的根本且最有效措施。因此我们必须针对当下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强党性。崇高的革命理想是督促党员不断学习进步,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思想支撑,只有拥有了这种革命信念才会有内在的动力。党员只有在主观意识上认识到党员教育建设对于党的工作的重要作用,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寻求改变,才会更加重视理论学习。思想是行动的内在动力,在今后的党员教育中要加强党员思想的教育,培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例如,对于在校生需要结合学校教育的内容着重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将其与党员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而对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党员需要同职业道德培养和岗位技能的培训有效融合。

周村中和街小学四年级四班 李昱儒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可以说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民族以历史悠久著称于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更是一座蕴涵丰富的宝库。在领导革命以及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党和政府都十分重视借鉴历史经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因此,党史国史是党员干部最好的教材,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该怀以崇仰之情认识党的历史,以敬畏之志对待历史、学习历史,从“红色旅程”中汲取新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党风风雨雨92年,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令每一位党员开卷有益。而当前,全党全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力前进的关键阶段。共产党员必须必须认真回顾我们党92年来的风雨历程,认清时代形势,提高自身修养和党性认识,做一个时代的先锋。 我党、我国的历史是一部光辉灿烂的革命史、也是一部绚丽壮观的发展史,学习党史、国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只有充分了解、分析、研究党史国史,进一步把党的路线及方针政策的发展史搞清楚,并正确地对待历史,善于总结经验,才能为我国更好更快地发展添砖加瓦,早日实现美好中国梦。

周村中和街小学四年级四班 李玥璇

新中国成立已有66年,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上了致富道路,人民生活水平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走向强大,但深刻提醒我们勿忘历史、勿忘党史、勿忘国史,因为党史和国史还是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真理、纠正错误、总结经验、开辟新路的历史。认真学好党史和国史,有助于我们深入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与本质,更加自觉地划清历史唯物主义同历史虚无主义的原则界限,增强辨别真伪、明辨是非的能力。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就是党史、国史的主题和主线。一部党史和国史,就是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历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历史,就是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历史。篇四:学习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

那一段血泪的历史 那一段峥嵘的岁月 ——学习中国近代史有感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我觉得自己的眼界开阔了。中国近代史使我们“知古鉴今”,教会了我们“以史为镜”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中最为跌宕起伏的一段,我们中国人民最不能忘记这一段历史,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耻辱便凝聚在这一百多年中。中国虽然经历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推翻了继续长期封建统治的清王朝,但是中国仍然面临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严重入侵,面临着国内封建主义势力的继续存在。总结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经验,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学习和研究近代史,每个中国人将会加倍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的爱国热情,强大的凝聚力在此激发。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回顾近百年来中国人的奋斗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期相比较——困惑与希望的交织,污秽与崇高的辉映,黑暗与光明的搏击,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中国人民是最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各族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地斗争,以数千万先烈的牺牲为代价建立起来的。中国人民一直在勇往直前地进行探索,不屈不挠地抗争,不断进取,背负着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的东方大国重新屹立在世界的舞台上。但历史经验又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中国必须国富民强,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真正地实现振兴。而今天中国的改革和开放,注重经济的发展,为祖国日后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这一段历史清清楚楚地让我们懂得近代中国的演变。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到农民群众斗争和封建王朝的自救,从资产阶级的改良与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从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诞生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开辟,中国的人民群众一直走在保家卫国、捍卫民族利益的道路上。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从此中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更是一部富民强国的探索史。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国力所限,中国的百年外交史几乎变成了一部订约、修约的屈辱史,而不平等条约也成为国人心中的一根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多次遭到列强的侵略,而面对侵略,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而是奋起抗争,书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争之歌。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专制统治;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价值,提出了人的个性解放问题;新中国的成立更是把探索推上了轨道。救亡唤起启蒙,启蒙为了救亡,民主与科学精神贯穿各个方面,影响整个时代,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百年来,我们在曲折中摸索着前进。但我们中国人们英勇顽强的斗争,粉碎了外国列强灭亡中国的阴谋,推动了我们中国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

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而中国人民的团结和行动的力量,是我们打不垮的砝码。人民觉醒的唤起,是近代史中最伟大的成就。

作为年轻一代,作为大学生,我们应使强国富民为己任,认清我们在新时期的责任和使命对于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我们的民族正在腾飞!我们更应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不懈,使我国保持飞速发展。我们要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重任,把未来图上五彩缤纷的颜色。 作为90后的学生,我们的生活环境可以说是很优越的了,像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一样。我们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却不知道30年前,又是与现在截然不同的一番生活——就在我们的父辈和祖辈生活的那个年头,人民生活产生水平不是很高的时候。没有义务制教学的素服和家庭经济的贫困这两个原因,许多到学龄的孩子上不起学,读不起书,不得不早早外出打工,维持生计。教育前景也是十分的萧条。人们没有电灯,只能使用蜡烛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外出打工或回乡探亲只能步行,条件稍好的也只能搭乘渡轮,交通事业极不发达。在邮电方面,人们也只能靠电报互相联系,但是打电报既烦琐又破费,因此许多亲人推动联系。不仅是家庭个体,这个时候的中国政府也很紧张的很困难的。比如如今繁华的青泥洼桥,在那时的充其量也不过是条小巷子„„ 七十年代,由于我国资源不足,人民饮食以粗粮、素食为主。 而今,研究发现,城乡居民间接粮食消费持续增长,已经替代直接粮食消费成为粮食总需求增加的主要因素;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正向动植物并重的方向发展;参照2010年中国营养发展总体目标,目前中国城乡居民摄入热量均已达到要求,但是城镇居民蛋白质摄入尚欠,脂肪摄入量超标较多,食物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居民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都偏低,食物消费水平和膳食营养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不论从食物消费结构还是人均摄入能量、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素的状况来看,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都较城镇居民要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平的全面提高不容忽视.想想过去的人民公社,大家吃大锅饭,然后是粮票吃饭,没有个鱼漂肉票,吃肉都难得那些日子真的不敢想象爷爷奶奶是怎么过的那段日子,最后个体经营,开始有了几个冰淇淋球就超级开心的八十年代,各种个体小饭店也一堆一堆的身边的爸爸妈妈很多都是那个时候发展起来的,再看看那现在肯德基,麦当劳,没有个几百万估计是开不起的,最开始的公家拿钱大家吃饭,然后是个体经营个体户经济,到现在我根本弄不清的什么跨国经济,乱七八糟的,我也不知道明天会不会吃到外星人开的餐厅. 再说说这个交通的问题,爷爷奶奶马车爬犁的年代,现在变成了娱乐项目了,估计只能在游 乐场滑雪场才能体验到,而且价钱还挺贵的,每次去了之后回家说爷爷奶奶还会跟着一起回味,我回味的是开心新鲜,他们老人家回味的当时被迫无奈,那些我想象不到的不开心,后来仔细想想也是我做半个小时玩的挺开心,要是做上那么一整天估计真的是要了命了。爸爸妈妈那阵子全都是乘坐火车,个别的能坐坐大客车,特别是春运期间,这要是能弄到一张火车票简直是街里街外超级神的人了,再看看那些年的电视小品,什么买车票的,弄车皮的,铁老大成了带头的,我也就真不明白了,那个破火车怎么那么多得人抢着坐,做一次难受好几天的东西。最后看看我们这代人的交通工具,客车,前面多了一个豪华带空调的,吹得能让你脑袋疼,大靠椅比家里的还舒服,以后坐火车别找我,我真的很喜欢大客车,要是有钱的话飞机更是首选,八个小时的路程五十分钟就可以搞定了,而且还有漂亮姐姐的专业服务,还有杂志看,坐在飞机里面感觉自己就是上帝一样,有档次哦,每次都会很骄傲的告诉别人我去哪之后飞回来的,而且价钱也不是很贵,也许是我还没有挣钱我才会这儿想的吧。但是这就是我们这一代啊,爷爷奶奶可能都不敢坐的我们坐了,爸爸妈妈喜欢做的被我们鄙视了,感觉我们这代好牛的说。 再说说这个经济哈,经济钱是不知道越来越值钱了,还是越来越不值钱了,以前粮票是王道,老辈有的时候拿出来还会深情的看看,久久不肯挪开视线,我真不能理解,土掉牙的东西,七十年代时,这要是买一个摩托车才二百多,爹妈那年代还带那些大墨镜什么的,全都十几块钱,我看来那些价钱现在只能在青泥洼桥边上买点街边货,还不敢带在同学面前怕丢人的价位,我们现在随便买双鞋不也要二百多么?!其实也不能怪我们,现在的鞋基本都是这个价钱,有的时候想低调都不知道去什么地方低调,去什么地方买那些爷爷奶奶说的革命鞋,过年过节有的孩子接钱接八百多,乐呵呵的,可是现在接三千甚至更多的都有的是,还有你在街边走路的时候看房子,都快一万多一平米了,这么一看现在这个一百一张的红纸究竟算不算是钱啊?

像是我们这样子的孩子出生在这个年代,说幸福也算是幸福,说悲哀也是悲哀,社会越来越复杂,你看看现在吃的喝的,出门接触的,还有手上花的这些,长辈总是说我们生长在花丛中,可是这么花花的世界,我们该如何把握呢? 我们会努力学习走继续下去的道路,也希望叔叔阿姨能理解我们面对的这个社会,共同营造更适合发展的社会环境。

“改革开放是由思想解放开始的,而思想解放是由一场大讨论开始的”,这场大讨论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掀起的思想革命。三十多年的实践给我们一条重要启示,社会主义事业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新的思想解放。改革开放不仅仅只是一个创造性的理论建设,它更是一个具有源源不断的力量的行动纲领。从诞生之日起,就如太阳一样给中国照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光明的前景。在老百姓心目中,改革开放是伟大的,同时也是最贴心的。党中央或许还有很多老百姓还并不熟悉的为国为民之策,但是人们都懂改革开放,因为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的时候,也吹进了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心里。改革开放是什么已经不需要详尽精辟的言语表达,当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当人民的生活日新月异,当所有的梦想都瞬间实现,当一切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当屈辱了几个世纪的中国终于向世界迈出了自信而自豪的脚步时,改革开放就深深地铭刻在亿万同胞激动的心中。可以说,改革开放30年,就是解放思想的30年,耳濡目染,改革开放已经贯注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深入到我们心中了。三十多年的风雨兼程在历史的篇章里留下了永恒的记载,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立足于自己的发展,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不受制于人,才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篇五:学习中国近代史体会及建议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体会及建议

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众所周知,它在中国历史中占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的近代史中,我们中国被他国欺辱得体无完肤然后又自家兄弟阋于墙,最终华丽丽地实现了转身,完成了国家一统和民族复兴。简要来说,就是中国顺应历史潮流,结束了封建制度和动荡战乱,迎来了新的契机和发展。那时的中国人民抵御了外来侵略,争取到了民族独立,推翻了资本主义的统治,选择了一条适合当时国情的道路,实现了人民的解放。

在《中国近代史纲要》中提到,“中国近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的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这是个中国蜕变的时代,充满了“万里长城永不倒”的热血激情,这又是中国伤得最重的时代,响遍了挽歌和哀曲,就像浴血的凤凰一般等待重生。

它又提到“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困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历史变动背后的物质生活条件、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一切社会制度和思想观念变动的基础。”从这里可以看出,动摇国之根基的不是政治,而是民生,不是一党一派,而是人民大众,只是,党派起到了一定的领导推进作用,如此突出特指这些功劳实可不必。 学习这本书,要达到的目的是“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其实,当时不一定是共产党,历史也会给我们一个交代,时代的洪潮都是往前推的,只是恰好天时地利人和,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就顺应天道进入了中国,这些都是历史必然会出现的,但它就是表现得很偶然,无可抗逆。

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朝代更替,权力交接,其实不是一两个人的功过,最终决定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命运的力量是人民群众。当一种社会制度不能满足现今人民群众的需求,那它必然会被终结。从古观今,能发现许多的相似处,太平天国的基础是什么,是农民,中国共产党壮大的基础是什么,无产阶级人数的增加,食不果腹的人唯一心愿是什么,不需猜度便可知,谁有饭吃就跟谁混。有人曾说过:“毛泽东最会勾引农民了。”此言,虽有讽刺意味,但是这不妨碍这个伟人的成功,不是人民选择了他,而是他选择了人民,这为他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史书中记载的未必都是事实,这种 “语言的霸权”说明了历史只是一种选择性叙述,是我们赋予本无意义的历史以意义。虽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但是,史书给人看到的不仅仅是歌功颂德,一将功成万骨枯,那年四万万同胞的血和泪换来了今日的和平,明辱知耻方晓得大义之重。

这几周对近代史的学习,并不只是让我了解到历史、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及共产党的光辉事迹。最要紧的是,我懂得了如何明是非,懂得了如何转换角度去思考问题,读史像在学会思考,听历史课像在学着怎样看人、做事。其实,有时候坐在课堂上,知道了历史,了解到什么样的真相,已经变得不是那么地重要,这些久远的就像传奇故事一样的事迹,在我心中已无法掀起如惊涛骇浪般的 热血激情,有的只是淡淡的哀伤,为逝去的生命,为遭到毁辱的文明。近代史的学习中,一定要谈一谈的是任此课的教师,因为课本的内容在印象中已然模糊,但是王老师讲课的丰姿,在脑海中依然清晰可见,想忘也忘不掉。得在此课中受到老师的教导,实属我幸。老师的讲课激情澎湃,引经据典,用最通俗的话语最真挚的感情把最枯燥无味的内容变成一道令人垂涎三尺的佳肴,不管是大饕还是小餮,只要有心听不由自主地必会被这道激情所折服。不过,寓教于乐,如若老师在课堂当中多放一些与教程相符合的视频资料,那就更好了。

推荐第3篇:征途正式开始

征途正式开始

经过了三个小时的车程,队员们到了队员们暑期三下乡活动的目的地: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

一下车,就有一阵不少于四十摄氏度的热浪便席卷而来,好热,真的好热。以前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青岛现在可能也就是顶多25摄氏度。但是虽然气温很恶劣,但是队员们依然要坚持下去,如果是享福,那还来这里干什么?

队员们顺利的到达了东营科技职业学院,接下来分配宿舍,很快,宿舍分配出来了,一共是四个宿舍,男生两个宿舍,女生两个宿舍。到了宿舍已看,说实话,宿舍条件比队员想象中的要好很多,宽敞明亮,而且还有风扇,电源插座,而且宿舍内的气温也并不是很高,队员之前可是在自己心里下决心要过十天苦日子的,可能也就是十分钟,队员们大概收拾了下宿舍,就下去吃东西了,在这期间考察了一下环境,发现周围既有超市也有饭店,条件非常方便,这非常适合队员们开展自己的工作。

吃过饭后,队员们回到宿舍,舟车劳顿,三个小时在车上由于准备工作,也没来得及休息,所以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队员们就趴在床上美美的顺了一觉。

时间真是很仓促,一切都是如此的快节奏,但是队员们也逐渐适应了这种节奏,没有多少可以矫情的,三下乡本身是一种锻炼,而锻炼就是发挥出它高效率以及快节奏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

推荐第4篇:华为变革征途

华为变革-征途

背景:2009年,华为公司实现销售额超过300亿美元,实现销售收入215亿美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了28.8%和26.5%。用09年世界500强标准衡量,华为销售额可以排在300位,超过国内绝大多数央企,包括巨无霸中粮,一汽、上汽、交行等等。另外,任正非预计,到2010年,华为公司的的销售额将达到360亿美元。

有一组数字或能表现华为十年管理变革的成效:经过历年流程再造以及人力资源变革的华为目前与跨国公司的人均效率差已经从2001年前的1∶3.5提高到2005年的1∶2.6,华为1996年人均销售额为57万元,2005年,人均销售额达到150万元。补充:目前大用的人均产出与泰森相比大约是1:7。

任正非改造华为‚三部曲‛

在国内,真正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企业,无非海尔、联想、华为。前两者只是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但一路踉踉跄跄,真正阔步向前的,是任正非引领的华为。

华为的成功,处处打着任正非的烙印,如同史蒂夫〃乔布斯与苹果。这位似有大苦深仇的人,用自己的人生哲学,鼓动和影响着全体员工,舍生忘死地奔赴前线抢市场,在短短几年里,让电信设备行业的巨头们尝尽了苦头。 (本文作者系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

1998年,华为成为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任正非意识到,公司规模的快速膨胀与发展,面临空前的危机和压力。任正非始终牢记华为的发展目标,他认为当时的华为‚取得产品技术突破后,不仅不能打遍全世界,而且在家门口也未必有优势‛。任正非说,‚现在最多是在中国非主流市场上打了一场小胜仗。‛

任正非

任正非一直希望了解世界大公司是如何管理的。从1992年开始,他先后到美国、欧洲国家以及日本等,走访了法国阿尔卡特、德国西门子等行业领先的跨国公司。任正非是一位善于观察和学习的管理者,这些海外访问,给了他很多触动和启示。在1997年圣诞节前后访问了美国休斯公司、IBM、贝尔实验室和惠普等4家公司后,任正非深思熟虑地对华为提出了一系列改造计划。

这些改造奠定了华为全球运营的根基。而任正非的这些改造并非基于‚独立自主‛或‚中国式的‛,而是建立在全球视野基础上所勾勒出的‚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的未来发展战略。

改造内部管理

任正非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是改造华为内部管理,其内容涵盖了方方面面。他甚至强调,‚(干部)要把生命理解成一种灵魂和精神,要将这种灵魂和精神注入到管理中去。没有这种精神的干部都要下岗。‛

一部起草3年的《华为基本法》在1998年正式实施,这是中国第一部总结企业战略、价值观和经营管理原则的‚企业宪法‛和制度体系。任正非开始寻找建立世界级企业的制度保证,他希望通过学习《华为基本法》这种方式,能够将存在于自己大脑之中的价值观有效‚移植‛到新的管理层大脑之中。

任正非曾说:一个企业怎样才能长治久安,这是古往今来最大的一个问题。 在《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文章中,他进一步指出:我们要逐步摆脱对技术的依赖,对人才的依赖,对资金的依赖,使企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建立起比较合理的管理机制。摆脱三个依赖,走向自由王国的关键是管理。我们起草基本法,就是要构建起一个平台和一个框架,使技术、人才和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

与许多中国制造企业关注规模经济效益不同,任正非坚信‚大规模不能自动地带来低成本,低成本是管理产生的‛。在《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的文章中,任正非指出:规模小,面对的都是外部因素,是客观规律,是难以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必然扛不住风暴。因此,我们只有加强管理与服务,在这条不归路上,才有生存的基础。

任正非希望华为的未来发展能够超越对单一竞争要素——技术、人才和资本的依赖,而且不以盲目的低成本制造为立命之本。他希望华为能够成为一个富有战斗力的商业机构,进而成为世界级企业。在向目标努力的过程中,《华为基本法》确立了宏观管理的架构,任正非‚通过一系列的子法对其进行描述,然后引进非常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使管理目标能够真正实现‛。

不过,任正非反对在管理问题上故步自封,他对跨国公司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倍加推崇,曾非常明确地指出:我坚决反对搞中国版的管理、华为特色的管理。所谓管理创新,在现阶段就是要去消化西方成熟的管理。

任正非较为欣赏IBM,他经常提及郭士纳领导IBM在20世纪90年代的转型,并对IBM的管理能力赞赏有加:IBM是一个具有80多年悠久历史的公司,而华为还只是一个学生娃,处于课本式的幼稚管理阶段。我们一直摸着石头过河,但不希望掉到河里去。我们应该看到,IBM已经站在相当高的高度,它的坐标是世界级的,所以IBM指出我们的问题,我们一定要理解。

华为在1998年将IBM锁定为自己通向世界级企业道路上的学习榜样和战略合作伙伴。华为首先确定业务模式由电信设备制造商向电信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转型,以充分发挥华为产品线齐全的整体优势。这样也可以借鉴IBM自1993年以来在业务模式转型过程中的知识和经验。接下来,大约50位IBM管理咨询顾问进驻华为。5年内,华为为此投入约5000万美元改造内部管理与业务流程。华为还组建了一个300人的管理工程部,以配合IBM顾问工作。

改造业务流程

华为与IBM的合作项目——‚IT策略与规划‛在1998年8月正式启动。项目的主要内容与核心目的是规划和设计华为未来3-5年需要开展的业务流程和所需的IT支持系统,由集成产品开发、集成供应链、IT系统重整、财务四统一(财务制度和账目统

一、编码统

一、流程统一和监控统一)等8个项目。

IBM顾问团队在1999年的调研报告中指出,华为的供应链管理水平与领先的跨国公司相比,存在很大差距:1.华为的订单及时交货率只有50%,行业领先的跨国公司的平均水平为94%;2.华为的库存周转率只有3.6次/年,跨国公司平均为9.4次/年;3.华为的订单履行周期长达20-25天,跨国公司平均水平约为10天。IBM顾问指出,华为的供应链管理仅仅发挥了20%的效率,存在很大提升空间。华为供应链管理效率的低下,反映了中国制造企业的‚通病‛。尽管中国企业十分注重降低制造成本,但注意力却只集中在制造环节本身,而很少关注制造环节以外的成本与效率的问题,导致综合运营成本经常处于失控状态。

事实上,我们强调‚链条对链条的竞争‛理论的重要性,不仅仅是提示中国企业关注如何提升产业链控制力,更重要的是‚端对端的整合力‛,即在从原料采购到客户管理等各产业价值链环节中,中国企业该如何依靠自身的独特竞争优势,来整合原材料、制造、渠道、品牌等资源。

华为在2000年引入IBM集成供应链管理,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成立了统一的供应链管理部,它包括生产制造、采购、客户服务和全球物流。

集成供应链管理在华为的实施很快引起了争议。任正非要求,‚要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推进集成产品开发的实施。‛最终,任正非强大的推动力和个人魅力,让这个艰巨的流程变革项目不断推进实施,他始终相信,用教条主义的方法来推进这次变革,也许不是最完善的,但的确是最有效的。任正非坚信:只有先将IBM的东西系统地吸收进来,才能真正搞明白哪些适合华为,也才能看清楚华为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当华为的业务流程变革最终得到实施后,公司发生了许多明显的变化。如果说这种变化最初表现为华为内部的动荡,那么在2000年之后华为积极拓展全球业务时,它对提升华为在产业价值链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管理能力方面所表现出的全球对接性,则相对隐性了许多。或许,这种流程变革就像是一种行业的‚世界语言‛,当你掌握它的时候并不觉得有多么重要,而如果你不掌握它,则只能用一种原始的方式沟通。

改造企业文化

在流程变革最艰难的1999-2000年间,IBM管理顾问对华为管理存在的问题作出了阶段性总结:华为没有时间把事情一次性做好,却有足够的时间将事情一做再做。华为等级森严,缺乏沟通文化,导致试图通过各种组织调整和会议来解决问题。很快,任正非意识到,华为过去赖以成功的企业文化中的某些因素现在变成了管理变革的障碍。

任正非认为,管理变革的困难真正出现在‚体用之争‛层面。华为引入IBM的管理方法被看作是纯粹西方的现代管理理念,但公司内部的思维方式仍然是‚中国式‛的,或者说是‚过去的华为式‛的。这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维方式,在员工层面形成了‚体用割裂‛的行为方式,这种看起来不符合规范的行为习惯解决起来非常困难。

不过,任正非同样反对‚全盘西化‛,他认为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样,也不可能是国际化的正确选择。在2000年,任正非提出了著名的‚灰色理论‛,即是他哲学思维的体现,也是对华为文化变革方向的概述:灰色就是黑与白、是与非之间的地带;灰色的含义就是不走极端,在继承的基础上变革,在稳定的基础上创新,在坚持原则和适度灵活处理企业中的各种矛盾和悖论。

华为在2002年初对总监级以上的高级管理者进行了为期几天的封闭培训,邀请北京大学哲学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8名学者讲授东方文化、哲学思想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西方哲学思想。任正非希望借此开拓高层的视野,重塑他们的思维模式,为管理变革的深入推进打下思想基础。

任正非相信,亚洲企业走向世界级的过程中,都曾经历过企业文化变革的痛苦历程,也曾经为跨越文化障碍交过高昂学费。因此,只有建立符合世界级企业需要的企业文化,华为的业务流程变革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在选择自己的企业文化问题上,任正非强调东方智慧固然重要,但要实现华为的国际化,必须实现‚道术合一‛;华为要超越‚体用之争‛,把企业文化融入制度才是企业文化传承的最佳方式。

2000年起。任正非有意识地淡出人们的视野,他不再像过去一样注重以‚搞运动‛的方式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更多时候,他会谈论以集成产品开发、集成供应链管理为重点的管理变革的意义和具体内容。

任正非说:华为与国际对手有巨大差距,如果不首先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流程化组织和职业化的员工队伍的话,则不可能在高端的产品及市场领域与竞争对手抗衡,更无法实施收购兼并策略,因为一群从青纱帐里走出来的‚农民‛绝不可能去运营国际化的现代企业,也无从去消化买来的‚西式大餐‛。

‚我们要的是成功,不是口号,有人说华为运行得平平静静,没什么新闻,是不是没戏了。我们说这叫‘静水潜流’。表面很平静的水流,下面的水可能很深很急。华为现在很平静,说明公司已经逐渐规范化了。‛任正非如此认为。

华为借助一系列手段,如任职资格制度、5级双通道职业发展路线等,来推动员工职业化水平。最终,华为的员工职业化与管理变革成为一个方向上的两条线。职业化的人与管理创新之间的‚排斥反应‛大幅度减少。

为了实现世界级企业发展目标,华为对公司‚外交‛文化也作出了修正。任正非提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战略构想:和平与发展是国家之间的主旋律,开放与合作是企业之间的大趋势,大家都考虑到未来世界中谁都不可能独霸一方,只有加强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获更大的共同利益。这种广泛对等的合作,使我们的优势很快得到提升,可以迅速推出很多新的产品,在很短时间提供和外国公司一样的服务。

华为管理变革:英雄远去,职业化到来

华为目前员工逼近5万人,工号将近60000,过去18年中,已经离开华为的近2万人在华为越来越宏大的座次表上留下一个个空座。在李一男回归之前,大度的华为大都让重返的华为人按旧工号对号入座。

也许唯独李一男,这个1992年即加入华为、工号在1000以内、一度贵为华为常务副总裁兼中央研究部总裁的少年天才,一度被华为员工以及公众打造为绝顶聪明、个性刚烈、年少得志,并被中国通讯业教父任正非视同己出的高科技‚英雄‛和‚偶像‛——被悄然放到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

‚烧不死的鸟才是凤凰‛——这句1996年以后常被华为内部提及的名言最恰当地比喻了李一男的离去与归来。‚李一男心态一切如旧‛,最近见到李的人士说,李平静地出任着华为EMT(经营管理团队)之外的‚华为副总裁兼首席电信科学家‛之位,对目前相对平淡的职位保持着一贯的睿智和自信,同时增加了更多的沉稳持重。

少年已然成人。而造就这样一位天才偶像的华为公司也正在从一个呼唤英雄、需要英雄的草莽时期,向一个依靠组织与制度推动的8万人大型高科技疾速公司迈进。

献身与传纸条的晋升之路

据说几年前,华为核心管理团队第三代代表人物之一的副总载徐直军在公司内部发表了一篇题为《别了猛张飞》的演讲,以此对华为市场等部门过往狼性十足、粗犷有余、细致不足的作风‚话别‛,以此强调公司近年管理变革后鼓吹的团队合作、流程化作业。

这位以作风强悍、反应机敏著称的‚猛将‛几乎是目前华为EMT中除了总裁任正非之外,公众形象唯一略带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其余人等:董事长孙亚芳,及与徐并列称为‚六大金刚‛的6位副总裁——费敏(主管产品与研发)、洪天峰(主管运作与交付系统)、徐直军(主管战略与市场)、纪平(主管财经管理)、胡厚崑(主管销售与服务)——大都低调而沉稳,公开场合职业化的脸谱更为突出,鲜有公开言论和鲜明个性,传奇与故事更是无迹可寻。

这与华为1990年代中期前后‚英雄辈出‛的景象迥然不同。

那时候,除了任正非,至少还有两位才俊在华为迭荡起伏的传奇与故事中被一再提及——郑宝用与李一男,一位追随任正非创业至今、情如兄弟,一位深得任激赏并与其形同父子。郑李二人留给公众的形象符合华为早期创业与发展阶段的‚品味‛——技术标兵。

郑宝用主持开发了几款华为最早的自主研发交换机,是华为第一个出任总工程师的技术领袖;李一男属于当年华为技术少壮派,主持开发了华为光网络、GSM、智能网、接入服务器等产品,是华为跻身移动通讯的领导型人物。

除此以外,郑李二人身上还有或多或少被外界涂抹上的个性传奇:江湖气质、不修边幅、性情中人。而在那些被无数次假设的‚接班人‛猜想中,郑李被当成最为热门的人选。

华为1987年创立,1990年员工人数仅为600人,到1995年,员工上升至1800人。实际上,在华为创业前8年,也是英雄主义的号角推动下的8年——那些华为文化中鼓吹的‚英雄气质‛——包括个体的狼性,以及任正非提得最多的‚献身精神‛在普通员工中经常闪现。1996年以前,华为一线市场主管几乎人人骁勇善战、身先士卒——由此带动的业绩以及管理上的问题都同样明显:一方面‚公关型‛的营销模式表现为市场突破能力强、短期见效快;另一方面则导致员工长期高负荷工作,战略协同能力弱,员工升迁靠提拔,涨薪靠部门上传纸条、论功行赏。

1996年中,以孙亚芳为首的华为市场部中高层发动了一起当时引发争议的‚市场部大辞职‛事件,以自我否定的方式强行推动公司市场策略从‚公关型‛向‚管理型‛过渡。

孙亚芳在‚集体大辞职‛一年后所言或许能准确描述这场‚运动‛背后的动机和意义——‚我们将面临更高层决策的客户,他们有多年引进项目的经验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他们是用国际营销市场这把尺子要求我们。我们面临了缺乏现代化指挥作战和产品多元化销售中业务指导问题,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和领导模式已成为历史。‛

也是1996年,华为取消了由郑宝用出任的总工程师职位,转而成立了战略规划办,而在此之前,华为不少重大产品研发基本都依赖于郑个人的决策——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职业化也开始进入日程。

如果说1997年华为开始全面引进世界级管理体系的话,1996年华为‚市场部集体大辞职‛等事件可视为后续改革的序曲。历经9年之后,2004年,华为成立了EMT(经营管理团队),由董事长、总裁以及6位分管不同领域副总裁组成,构成群体决策的民主机构,并推行了‚轮值主席‛制,由不同的副总裁轮流执政,组成每月定期商讨公司战略决策的内部‚议会制‛——‚个人英雄‛的时代彻底宣布落幕,而在华为内部,‚接班人‛的话题也就此淡化。

10年跌宕的职业化之路

历史用渐进的方式作别那些英雄们的背影。

早在1997年全面启动引进世界级管理变革之前,华为的管理思维开始从萌芽生长:1996年-1998年间,引入人民大学6位教授,耗时3年8稿出台了第一部企业管理大纲《华为基本法》,对华为文化与价值观以及未来战略做出第一次系统的思考,建立初级的价值评估与分配体系(薪酬制度),并从日本引入‚合理化建议制度‛等等。此三年可以视为管理变革的前奏;而1997年至今,华为开始全面引进国际管理体系,包括‚职位与薪酬体系‛,以及英国国家职业资格管理体系(NVQ),从IBM引进的集成产品开发(IPD)及集成供应链管理(ISC)等等。

也许,对于华为这样一个处处充满锐气,以狼性起家的公司而言,被任正非强行甚至是僵化推进的管理变革,最大的阻力还是来自于它与生俱来的江湖气质,因为江湖讲的是情和义,职场讲的是秩序和理性。孙亚芳在1997年感慨,‚在管理过程中,我们正逐步地抛弃单纯的感性管理,逐步地转入理性管理,在市场部将会涌现出一大批‘职业经理人’。‛

1997年,管理变革发起之时,30%市场主管离开原有岗位,其它部门的人事冲击几乎形成风暴。据华为高级副总裁何庭波回忆说,变革除了动摇了原有人事的能力和职位评估,更冲击到了原有研发技术核心人员的理念,过往研发策略和方向更依赖个人和资金,而新IPD流程更强调决策的流程化和组织化,强调研发为市场所主导——在IPD流程推行日益深入的2001年前后,何庭波所在的软件及芯片部门中,不少被迫‚削足适履‛,个人英雄情结向流程和组织妥协,不少当年核心研发人员离开了华为,‚有30%左右的人离开了‛,何说。而任正非在非公开场合也谈到过,这场持续而作风强硬的管理变革的代价是,让当时大概2000名管理干部‚走人‛。

华为内刊《华为人》上曾经刊登的两篇文章《毛生江的职业生涯》(2000年)、《别说我不在乎》(1997年)都与华为的一位创业元老毛生江有关,其人1995年前出任华为市场部代总裁,毛的经历是华为普通员工在这场‚职业化‛革‚英雄主义‛的命中起起落落的缩影。

《毛生江的职业生涯》总结了毛在1996年华为上下倡导的‚市场部集体大辞职‛、接受公司再挑选运动中‚落马‛,此后辗转各事业部直至公司地方办事处,2000年前后经过公司4年‚二次挑选‛之后再次出任公司副总裁的历史,毛彼时亦用《别说我不在乎》一文来表达自己职业化的蜕变:‚关心我的人,经常会问我,我对这些在不在乎?别说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华为的兴旺和发展;在乎的是一代华为人付出的青春、热血和汗水;在乎的是我能够继续为华为做些什么;在乎的是自己从工作中不断磨练出来的自信心;在乎的是战友们的期望和嘱托。其他,比如什么面子、位臵等等……,那些虚的东西,我是真的不在乎!‛

毛生江只是2001-2002年前为数众多选择离开的华为人之一。即便是有接班人之称的李一男也在这几年管理变革中被‚流放‛到华为电气公司(后售予爱默生)、华为美国研究所等部门,以至于2001年以‚内部创业‛的名义最终出走。

即使如此,这场变革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2001年,华为经过前几年在高校中‚掠夺性‛招聘人马的扩张后,员工规模迅速从1995年1800人壮大到1998年9000人,2001年近20000人。华为销售额也从1995年的14亿元增长到2001年的213亿元,由于及时的管理调整,华为顺利度过了第一个规模扩张高峰期。

也是2001年11月,《华为人》刊登了《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

一、被称为‚人大六君子‛之一杨杜文章,该文引用了任正非对华为国际化、职业化、成熟化作出的三个论断:‚只有破除了狭隘的民族自尊心才是国际化;只有破除了狭隘的华为自豪感才是职业化;只有破除了狭隘的品牌意识才是成熟化。‛——这是14岁的早熟少年华为发出第一份成人宣言。

规范‚聪明人‛的未来之路

2005年-2006,华为内部扩招员工的规划数字是15000人,2008年华为的员工数将会突破7万-8万人,华为悄然进入扩张的第二个高峰期,华为的气质和面貌亦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李一男只是最有名的代表,实际上,在此之前诸如毛生江、与华为打过官司的黄灿,以及众多当年出走的华为人,皆以相对平淡的方式回到华为的职场。

2005年3月,在欧洲地区部财经管理干部培训班上讲话时,任正非提出:‚华为文化是什么东西,我也讲不清楚了,它的包容性,这些年来把别人好的东西都吸纳进来太多了,我解释不清一个具体的表现形式。有人问我,华为文化形象描述一下是什么,我想了半天讲不出来。这次,我看了《可可西里》的电影,以及残疾人表演的《千手观音》,我想他们的精神就叫华为文化吧!‛

今天,《千手观音》、《可可西里》被作为教材出现在华为近期的内部刊物上,‚组织绩效‛的话题被不厌其烦地提及。当华为越来越逼近‚世界级企业‛的时候,华为内部对自身‚狼性‛理解被重新演绎为‚群狼‛和团体作战能力,公司内部对带兵打仗的‚干部‛们提得更多也就变成了‚干部对组织绩效负责‛、‚干部对下属负责‛。

德鲁克说‚21世纪企业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提高知识员工的生产效率‛。这句话用来总结华为18年来管理变革追逐的核心目标最为准确。人大教授吴春波亦曾在发于华为内刊上的文章《管理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中谈到,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仅谈‚以人为本‛是不够的,如果只把人才作为企业管理的关注点将会造成‚理念上重视人才,实践上迁就人才‛。吴春波指出企业的三个命题——企业有前途,工作有效率,个人有成就,其核心就是有效率,‚工作没效率,企业就不会有前途,当企业没有前途,企业的员工人个人也不可能有成就‛,因而高科技公司管理的核心是对知识员工的管理,核心的最关键则是如何不断提高知识员工效率。

任正非在说出那句自己早年定下的江湖规矩——‚绝不让雷锋穿破袜子,绝不让焦裕禄累出肝病‛之后,亦曾补充说明过,‚对人的能力进行管理的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些或许最能解释华为18年历史中,那些在华为江湖与职场间来来往往的人,来来往往的事。任正非在经营华为多年、栽培后人多年之后,曾经感叹过‚中国人太聪明,所以5000年都受穷‛,而做好企业的关键是‚要把聪明人规范起来‛,华为越往前走,越是要脱离那些英雄造时势的年代。

今天的华为依旧被追问‚谁是任正非的接班人?‛但是显然,如果说华为现在还有‚英雄‛的话,那也就只有任正非了,接班人或许会成为华为未来发展的一大悬疑,但至少这个话题的意义已经远远不复当年的热闹与传奇了。

任正非对英雄的观点

●1997年《不要忘记英雄》:‚英雄是一种集体行为,是一种集体精神,要人人争做英雄。‛

●1997年《呼唤英雄》:‚历史呼唤英雄,当代中国更迫切地呼唤英雄的群体,华为青年应该成为这样的英雄。谁能说今天的土博士,不会是明日的世界英才。我国只有在教育、文化、科技方面领先,才能走出让人欺辱的低谷。有志的中华儿女,应该献身于祖国的事业。‛

●1998年《不做昙花一现的英雄》《狭路相逢勇者胜》

此后,任的文章和讲话很少出现英雄。

任正非对管理的观点

●管理就像长江一样,我们修好堤坝,让水在里面自由流,管它晚上流,白天流。晚上我睡觉,但水还自动流。水流到海里面,蒸发成空气,雪落在喜马拉雅山,又化成水,流到长江,长江又流到海,海水又蒸发。这样循环搞多了以后,它就忘了一个还在岸上喊‚逝者如斯夫‛的人,一个‚圣者‛。它忘了这个‚圣者‛,只管自己流。这个‚圣者‛是谁?就是企业家。

●企业家在这个企业没有太大作用的时候,就是这个企业最有生命的时候。所以当企业家还具有很高威望,大家都很崇敬他的时候,就是企业最没有希望,最危险的时候。所以我们认为华为的宏观商业模式,就是产品发展的路标是客户需求,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流程化组织建设。同时,牢记客户永远是企业之魂。

●上述这些管理的方法论是看似无生命实则有生命的东西。它的无生命体现在管理者会离开,会死亡,而管理体系会代代相传;它的有生命则在于随着我们一代一代奋斗者生命的终结,管理体系会一代一代越来越成熟,因为每一代管理者都在给我们的体系添砖加瓦。

推荐第5篇:征途2职业选择

征途2职业选择

一。【属性】:首先要知道,在征途里人物的属性都一样的,只跟装备和加点有关联,和职业没有直接关系。这点很多玩家有误解。比如一说战士就觉得血厚防高,事实上征途里战士的血和大家一样(同样等级装备加点下)就防御上多一个盾牌的防御,(各职业均有副手装备,不存在单手双手武器之分)当然,就是这个盾牌的防御,让战士在生存上会高一些,但主要还看大家如何培养。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这游戏的伤害并不是按攻减防算的,具体式子很复杂(囧~我其实也不知道)

但知道的一点是攻防差越大,高的一方优势就越不明显。举个例子说,你本来1500的攻击,打某人能打1000的血,你攻击成2000了,可能也只打1300左右,攻击变1000了,伤害变成800.就是你攻击比对方防御高越多,攻击提升对伤害提升的影响越少。

另外各属性作用想必不用我说了吧,就是要告诉大家的是,征途2里性价比最低的属性就是体质,因为只加10点血,而其他属性加的攻防都高达5点。就是说只要你一次战斗时攻击的次数能超过两次,体质的作用就会弱于其他属性,答案自不用我说。老征途里过来的朋友切勿被“老规矩”迷惑啊,呵呵

二。【职业技能篇】:(以下各职业评价是在同装备的基础上职业成型后成立的) 1.战士:分守护和狂战两种,

狂战的强大在于两次无法反抗的冲锋,一顿暴击(某状态+100的暴击)更可恨的是此时还晕眩还无法吃药。可以这么说,在非无敌状态下(征途2里各职业几乎都有各自的无敌状态,可惜,这个职业没有。。。)除了融合的召唤和状态全满(即使没不动也行)的守护之外没有能在这一顿暴K之后活下来的。所以很多人把这职业当成单P之王,但我觉得不然。我觉得征途2里没绝对的王者,即使有也不是狂战。

PK指数:★★★★任务指数★(汗,征途2任务就靠生存二字)

守护是一个十分强力的职业,可以说在有状态可吃药的情况下,几乎是不死的(同装备,已成型)。招牌技能是不动如山:满级伤害减90%自身攻击减30%。持续15秒可连用两次。在征途2里这种伤害计算模式下,此职业后期极其BT和NB! PK指数:★★★★★任务指数★★★★★ 2.法师:分火法和电法两种。法师都会瞬移。

火法的伤害较高,主要在于比雷法比一个加攻击的被动和许多个减双防的技能(按百分比的)。但没有太多控制技能,攻击技能没有带控制状态的。就有一个让对方减速(和百分比麻痹)的控制技能。无敌技能是在一定时间内物伤减80%。PK指数:★★★★任务指数★☆

电法伤害较火法稍低,但控制力很BT!!他的招牌技能有两个:一个是冰冻结界,从老征途过来的都该明白这个技能的厉害,这个没老版厉害,但也不弱。满级后4秒内(有点短)敌人状态全清,无法移动,攻击,吃药。一个是天罚之雷,持续一定时间对自身周围随机降雷伤害,这段时间你也可以攻击,相当于一段时间攻击速度快了一倍,而且是群攻的,缺点是必须贴着敌人。可惜无敌状态时自身无法行动,比较鸡肋。 PK指数:★★★★★任务指数★☆

3.召唤。分自然和毁灭两种。召唤都有一个彻底无敌的状态(11秒)

召唤是最强也是最弱的职业。没融合的召唤谁也打不过(几乎没有什么手段,就靠BB和人家打,BB的攻击相当于对方放技能时的攻击,论属性是一样的,但没有什么厉害的状态,就一个加防的,不会加速,不会瞬移。)融合就跟变赛亚人似得,几乎无人能敌了,但后期大家都骑马打,但融合后召唤却是行走状态来着,你一融合对方准跑,你也没办法。 自然召唤生存力仅此于守护,有俩无敌,但第二个无敌需要牺牲BB(失去战斗力)实在是逃跑技能PK指数:★★★。任务指数★★★★

毁灭召唤的生存力略弱,但有一个洗敌人状态的技能和一个加速技能,因为这俩技能,毁灭召唤即使融合后也是能杀得了人的。奈何加速仅仅8秒,CD要120秒。你顶多杀人家一回便没有机会了。在征途2这个无限原地的世界里,杀一回几乎约等于没杀。PK指数:★★★☆任务指数★★★★

4.弓箭手:分为射击和捕猎。都有一个无敌技能:影之舞50%闪避12秒。

射击是一个很火的职业,在于他有很多后期很实用的增伤状态。(加暴击,加忽视。。。)对装备要求较高,很受RMB玩家喜爱。有一个控制技能路马术能令对方从马上下来,且人物失去控制。征途2里马也是加很多属性的,所以这个技能在控制技能中也很强力,仅次于结界PK指数:★★★★。任务指数★★

捕猎原本很厉害,但现在被改得很弱。是有名的倒二职业。招牌技能弑神陷阱,能令对方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掉很多血(百分比掉的!)PK指数:★★任务指数★★ 5.琴师:,分为仙音和魔音,

先说仙音吧,这是目前最火的职业了(在我这个区是这样)我师父就练这个。无论PK任务都很给力。招牌技能是归去来兮,能抽对方的血,回自己的血(与精神有关).和迷音术(算是无敌技能里的一种了)可以隐形!!这个在征途2里简直是最BT最实用的技能了,一用对方就看不见你了可以移动,不能攻击,但做任务很方便啊~~(征途2里很多日常任务都需要去国外,装备不好的一到边境就挂了所以说考验生存力)PK指数:★★★☆任务指数★★★★★(任务之王)

魔音:征途2里公认的倒一职业了,和老征途里的地仙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简直就是悲剧中的悲剧。就有一个无敌技能回光返照,一用就死。

减益技能全是实际数值的,不是按百分比减的,更与精神属性没一丝关系。什么狗。。屁黑暗之塔,也都是固定的血与攻防,后期PK一下就能秒掉这些召唤出的东西(还一点也不好看~~!)。PK指数:★★任务指数★☆

推荐第6篇:征途研究报告2

《征途》研究报告

一、为什么要研究《征途》

《征途》是今年最受争议的网络游戏。争议主要在以下几点:一是人们对其在线人数及盈利能力的怀疑;二是有舆论说《征途》虽然打着免费的幌子,却是一个只有有钱人才能玩的游戏,并预言这个游戏活不长;三是对其在道德上的指责,指责游戏中鼓励抢劫,鼓励PK,还有赌博内容,格调低下。

如果《征途》真如有些人预言的那样,不花人民币的人在里面玩不下去,人都会走光,最后花钱的人也不玩了,那么故事也到此为止了。可《征途》却屡屡报出人数新高,最近已报出50万的最高在线人数,并且声称一个季度纯利润达到1.5亿。从各方渠道消息来看,这些数字还比较真实。 是什么使《征途》达到了这样的成绩呢?我们先从免费游戏模式开始分析。

二、为什么免费MMORPG可以生存?

很多人对《征途》的看法是:由于游戏出售破坏平衡性的道具,因此穷人在游戏中是无法活下去的。穷人活不下去就会离开游戏,于是有钱人自己玩得也没有意思了,也会离开游戏。但是,事实上《征途》并没有因此而没落,这是什么原因呢? 1.对于有些人来说公平是可以被放弃的

我们知道有钱的玩家会在游戏中买装备,无论是从玩家手中买还是从官方买,结果是一样的,差别在于从官方买还更有保障。而对于没钱的MMORPG玩家来说,它们有两种选择:一,玩一款免费而卖道具的游戏,放弃公平性;二,去玩一款时间收费游戏,保证公平性。

其实对于没钱的玩家来说,就需要在公平性和点卡费用之间进行价值评估,然后选择一个自己认为能获得更多收益的方案。之前我们讨论的焦点就集中于此。一种观点认为,一个月30元的点卡费用是很低的,玩家为了节约30元而玩得很郁闷是不值得的,所以玩家会选择花30元来买公平。但是,我认为有一部分玩家是愿意放弃公平性而选择要这30元的,比如学生群体。

比如,如果一个中学生每个月的零花钱为100元,那么30元一个月的点卡将是月收入的30%;如果零花钱为50元,则30元一个月的点卡要占到月收入的60%。无论如何都对当事人来说都是一笔巨款。 再说大学生,看上去零花钱要更多一些,但是,他们却有一些中学生没有的固定支出。比如每个月的饭钱就要花去200到300,加上洗澡钱,每周回家的车钱等等,所剩也未必多。另外,大学期间往往会谈恋爱,这也会使日常开销大大增加。这样算来,大学生真正可用于娱乐的零花钱也不多。

另外,还可以存在那么一群用户,他们未必缺钱,但他们是轻度玩家,不愿意在玩游戏上花钱,这群用户,也会愿意为了免费而放弃公平性。

因此,我相信的确有那么一个人群,他们愿意为了30元的点卡费用放弃一定的公平性,这些人的存在支撑了《征途》这类免费游戏的生存。

笔者曾在策划论坛上看到了一个佐证:一个自称为征途公司员工的网友说,《征途》中的玩家大部分是学生,但是他们都是免费玩的,付费的只是一小部分人。

当然,我们还是需要谈一下另一部分人,那些不愿意为了30元而放弃公平性,也不愿花大量的钱使自己强大的人。他们的确会反感《征途》这样的游戏,所以选择去玩时间收费游戏。因此,对于有钱人来说,他们愿意用钱买到更多的快乐,他们的最佳选择是道具收费游戏;对于愿意为30元放弃公平性的玩家来说,他们也愿意选择道具收费游戏;对于不愿为30元放弃公平性的玩家来说,他们愿意选择时间收费游戏。 如果说,玩家分为价格敏感型和质量敏感型两种,并且游戏的公平性也被看作质量的一部分,那么,价格敏感型的玩家就会倾向于玩免费游戏,质量敏感型的玩家就会倾向于玩收费游戏。于是,市场上一定会同时存在道具收费和时间收费两种模式的游戏,它们都有需求者,谁都少不了。 2.有钱人比我们想象的要多,愿意花的钱也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另一个的疑问是:愿意花钱买道具的有钱人有多少?它们能支撑起这个游戏的销售吗?

笔者在测试游戏的时候,如果不克制点消费,基本上每天要花一张60元的点卡。我在帮会群里问了一下,会花钱的人花的还是不少的,一天30元的大有人在。

按《征途》的官方说法,《征途》10%的玩家占了消费总额的70%。也就是说,少数的玩家为《征途》买了单,极少数的玩家花了极多的钱。据了解,《征途》1%的玩家的消费占总消费的50%左右,并且有的玩家花费已经达到20万。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尽管免费游戏破坏了公平性,尽管只有少部分人付费,免费游戏仍然可以生存,甚至活得很好。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笔者的经验,如果一款MMORPG在设计的时候是按时间收费设计的,而运营的时候按道具收费运营,那么在相同的在线人数的情况下,道具收费的销售额会比时间收费更低。如果一款游戏一开始就是按道具收费设计的,设计得好,那么它的销售额可能会比用时间收费设计更高。《征途》50万人能获得季度利润1.5亿则证明了这一点。而同类的游戏《传奇3》在30万最高在线的时候,一个月的销售额才1400万;九城今年第二季度WOW最高在线63万,净利润1050万美元。从这些数据来看,《征途》平均每个在线用户贡献的净利润是这些游戏中最高的。

三、征途的游戏设计及思想

据说,《征途》在设计伊始就已经决定采用道具收费模式。征途的思路是:网络游戏存在二级市场,也就是虚拟装备交易、外挂和代练,二级市场的利润比一级市场更大。因此放弃一级市场,也就是免费游戏,以扩大用户基数,而只赚二级市场的钱。

那么《征途》是如何根据这一思想来设计的呢?我们来具体看看《征途》的一些特点。 1.上手极其简单,新手帮助做得好,练级轻松。

上图是玩家角色进入游戏的第一个画面,途中左面红圈是一种新手帮助界面,很多事件都会触发这个界面的弹出,比如第一次捡物品,第一次升级,都会弹出这个帮助。中下方的问号则是类似WOW的那种提示,右方的信息栏中则用红字提示。另外新手村的NPC也会给玩家帮助。

玩家接到第一个任务后,根据提示打开任务列表就可以发现,只要点击任务描述中的NPC名字,就能自动寻路找到这个NPC并与之对话。

一开始的几个任务都是在几个NPC之间来回跑,玩家只要不断去点NPC名字就可以升好几级。然后会出现一些需要打怪的任务。玩家会发现,连打怪也可在任务描述中给了坐标和链接。比如有个任务要打兔子,在城外某地会有一对密集分布的兔子,玩家只要点了任务描述中的链接,就会自己走到兔子堆里去。 如果玩家继续游戏,玩家会发现,原来连打怪都不用手动操作,只要按下Ctrl+Z,主角就会自动搜寻附近的怪,自动使用指定的技能攻击。

到此为止,我们可以发现,《征途》的上手几乎没有难度,任何从来没有玩过电脑游戏的人,只要他的智力正常,就可以轻松上手。

读者看到这里很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新手帮助做得好,那是应该的,但是为什么提供自动寻路这样太过于方便的功能呢?很多玩家可能因为提供的功能太方便,而不能通过新手任务熟悉地图,不能通过新手任务了解各个NPC功能,不能通过新手任务了解游戏玩法。而自动打怪这已经近似于外挂,这对游戏能有好处吗?这些问题我们之后再来讨论。 2.枯燥的工作70%交给电脑做,30%花钱做

我们之前已经知道,《征途》中走路可以自动,练级也可以自动。但是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喝红喝蓝不是自动的,我们必须手动给角色补红补蓝。这时候,大多数玩家都会想:如果能自动补红补蓝就完美了,就可以全自动挂机了。很快玩家会发现,自动补红补蓝可以用人民币来解决。花2元人民币买一个活力之源就可以自动补10小时的红,花1元人民币买一个魔力之源就可以自动补累计4万点的蓝。这两个道具对玩家的吸引力非常大,打怪练级是一个枯燥的工作,虽然可以自动打怪,但其实自动以后又不能离开电脑,这样以来,游戏操作少了,也就更枯燥了。而现在只要花

2、3元钱就能解决这个问题,玩家就可以把打怪完全交给电脑来做了。

2、3元钱性价比非常高。于是,玩家很容易迈出花人民币的这第一步。 设计思路总结:用一个看上去性价比很高的道具使玩家走出花人民币的第一步。 3.钱花得越多,需要花钱解决的需求就越多

当玩家花了人民币,购买了生命之源和魔力之源之后,终于可以享受全自动了。但很快就会发现,人物不会自动捡物品。这不能说不是个遗憾啊!

但大多数玩家都会想:虽然不能自动捡物品,但是挂着机,至少有经验啊!还是赚了。于是,大多数玩家不会因为不能捡物品而放弃挂机。然而,挂机挂着挂着级别就上升了,而口袋里的钱没有相应增加,装备没有相应提高。怎么办?再去慢慢捡垃圾卖钱?已经习惯了挂机的玩家怎么受得了?于是,玩家很容易想到用人民币来解决这个问题。玩家可以把点卡换成金子,然后在股票市场换成银子。银子和金子的比价由股票市场自动调节。然后玩家就可以用银子去拍卖市场(类似于WOW的拍卖场)购买自己需要的道具。一旦走出了这一步,玩家的购买欲又上升了。

设计思路总结:我们发现,玩家之所以愿意花更多的钱,是因为之前花较少的钱引起的。人物的能力是有很多方面共同组成的,不仅仅取决于等级,同时还取决于装备、技能等。练级练得快,相应的其他能力就跟不上了。当玩家达到一个较高的等级,心理上就把自己的能力定位在这个等级上了,所以往往不能忍受装备、技能跟不上,这时候要快速的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花人民币。 4.容易得到的东西看上去价值大,其实价值不那么大 (1)自动的东西性价比不那么高,钱花得越多,性价比越低

我们知道,大多数网络游戏都会打击外挂;若是不打击,那可能是因为没有办法了,因为一打击外挂,玩家人数就会下降很多。如果可以选择,厂商还是愿意选择没有外挂。可是《征途》却反其道而行之,在游戏中提供了自动挂机功能。当然,我们现在知道,真要全自动挂机是要付出代价的,那就是要花人民币。但是一个游戏提供全自动挂机,使得有些玩家能力提高得很快,这不是很不公平吗?

在《征途》中挂机升级不是效率最高的方法。在《征途》中,每个级别都有很多任务,任务提供的奖励非常丰厚,打怪

3、4个小时所获得的经验未必及得上做半小时任务。并且,很多任务只是走走路而已,加上有自动寻路系统,非常好做。初期每一级的任务所提供的经验都足够升级,完全不需要打怪。

因此,玩家都会通过做任务的方式来升级,并且很快养成了这种习惯。如果要挂机练级,当然可以,但效率实在低下。当然,有钱人还是会在不用电脑的时候挂上机,虽然效率不高,但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愿意花这个钱来抢占先机,不过他们通过挂机所能抢到的先机并不多。

同时,游戏中获得经验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每天中午12:20和晚上19:20的智力问答活动,每次时间约为15分钟,所获经验相当于3小时挂机练级经验。游戏中还有每天都能做固定次数的家族任务、馒头任务等约12个任务,都可以获得不少经验,至少比单纯打怪要快得多。于是,由于游戏提供了多种获经验的方法,并且它们的效率都高于打怪,挂机玩家和非挂机玩家之间的差距缩小了。同时又由于这些任务每天可接次数有限,使得有时间的玩家和没有时间的玩家之间的等级差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以上这样的设定看似公平实则不然。因为有些任务是需要花钱才能做的。比如玩家每天可以在智者那里答2套题,就需要花一些游戏币。而在孔夫子那里答题,每次只答一道题就能获得不少经验,可以答多次,越往后所需的游戏币越多,所获经验也越多,但性价比越低。其实这相当于花钱买经验,而且买的经验越多,单价越高。这种设定,其实很符合笔者在《游戏的本质wiki版》中所说的关于人的心理收益评估的理论。

值得一提的是:玩家在游戏初期很快习惯完全依赖于做任务升级,而不去打怪练级,当玩家练到30级前后,做任务所提供的经验开始不够升级了。还差得不多就升级了,习惯了快速升级的玩家会觉得打怪练级很慢,这时候,只要花不多的钱去做那些需要花钱多的任务,或者使用游戏内置的替身宝宝来带练获得经验,很快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不过越往后,做任务的经验越不够升级,一旦玩家习惯了花钱升级,花的钱就会越来越多。

这里再介绍一下替身宝宝。 替身宝宝其实就是代练。玩家将人民币换成金子,一元人民币相当于一两金子。用一两金子给替身宝宝充值,就可以获得4个小时的代练时间。当一个玩家把自己的替身宝宝置于“等待领养”的状态,其他玩家就可以从“社会”的菜单中发现可被领养的替身宝宝,领养别人的一个替身宝宝练级的时候就有5%的经验加成。每个玩家最多同时领养5个替身宝宝。按官方介绍说明:当然,如果玩家的替身宝宝没有人领养,就会被系统领养。同时,玩家也可以领养系统提供的替身宝宝,但是领养系统提供的替身宝宝”每个每次要花10两银子。一旦死亡,“替身宝宝”就物归原主了。

据笔者体验,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系统领养笔者的替身宝宝,而绝大多数时候笔者只能领养系统提供的“替身宝宝”。这样的话,既保证了玩家的替身宝宝不会没有人领养,也保证了不会有领养了别人的“替身宝宝”不练级,浪费别人的钱的情况出现,同时,还能收“领养者”每个替身宝宝10两银子。最终结果其实是玩家代练形同虚设,代练工作主要由系统完成,钱也由系统赚。 (2)虽然容易升级,但等级却不那么重要

我们知道,MMORPG大多是结果型的游戏,玩家在游戏中会关注人物等级。我们生活中遇到一个玩家在和自己玩同一个MMORPG的时候,常常问的第一句话就是:多少级了?因为,在MMORPG中,等级往往就是衡量人物能力的主要标准。因此,很多MMORPG都会想办法不让玩家升级升得太快,以延长游戏寿命。

然而,《征途》却似乎就怕玩家升级慢。前10级也就1个小时,而且完全不用特地去打怪。再加上每天两次答题等各种送经验的任务,玩家升级非常快。《征途》为什么这么希望玩家升级快呢?为什么不怕玩家升级快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玩家级别越高,离开游戏的成本越高。一个10级以下的玩家时候容易离开游戏的,但是如果一个玩家很快达到了

三、四十级,就不那么容易离开游戏了。

2)升级快,流畅度也高,其实也就是释放信息的速度快。玩家更容易有成就感。

3)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其实,级别占人物能力的比重不那么大。就拿笔者的游戏角色来说,把所有的装备都拿下来,人物攻击力为25,物理防御76,魔法防御270;如果把装备穿上,人物攻击力261,物理防御力388,魔法防御力362。我们可以发现,人物的能力中装备所占的比重非常大,人物本身能力只占到38%左右。而笔者的装备是非常垃圾的,如果用了好装备,则装备所占比例更大。所以有玩家说,在《征途》中如果装备好,60级的玩家可以战胜100级的玩家。

其实,《征途》先让玩家产生了一种错觉:自己的等级不低了,也是老玩家了。于是玩家就会认为自己离开游戏的成本高,而留在游戏中。但事实上玩家离开游戏的成本并不如他们自己判断的高。即使等级升上去了,要提高自己的能力还需要打装备、装备升级、打技能书等,以后要走的路还很长呢!

设计思路总结:一些利益看上去轻易地给了玩家,但实际上那些利益不像看上去的那么多,《征途》用这种看上去很美的利益留住了玩家。

5.结果导向导致竞争导向

很多MMORPG都具有结果导向,但是《征途》却比其他MMORPG更结果导向。比如,有任务要求玩家去打20只怪,玩家无需体验找怪的过程,只要鼠标点击怪的链接,就自动会走到怪物堆里。而这个怪物堆就是特地为这个任务设计的,玩家无需找怪就能打。而打的时候也无需体验战斗过程,只要按ctrl+z自动打怪就行了。

50级以后,玩家可以去一些地洞练级,这些地洞中所有的怪都是

二、三十个一堆,密集分布,且怪物之间没有link,远程攻击的职业完全可以全自动一个一个引出来单挑。而近身攻击的职业,只要加点没有问题,装备不算太烂,扎进怪物堆里挂机完全没有问题。这些完全为了方便玩家挂机,鼓励玩家挂机。 即使是智力问答这种看上去似乎是过程性的内容,其实也是完全结果化的。因为绝大多数玩家都在使用答题器(第三方制作的题库)来答题。而像孔夫子这样的答题形式,只答一道题就能有大量经验,答错还有一半经验,就相当于直接用钱买经验了。当然,每天买的次数还是有限制的。

在游戏制作的细节上,也不注重玩家体验,怎么简单就怎么做,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了。比如说,人物打坐,从站立到坐下没有任何动画,直接扑通一声坐下。游戏中虽然任务非常多,但是任务对话内容水平相当低,写得很粗制滥造,甚至不少NPC对话格调低下。比如有个NPC常常会说“赚钱就是硬道理”。主人翁自己的想法也常常不那么健康正直,比如主人翁心里会想:“如果那个老头不教我本事,我就要他好看!”很有流氓习气。但是,这种风格却迎合了相当一部分玩家。当然,我相信大多数玩家在征途中做任务根本不看内容,因为不看也能完成任务——直接点链接和ctrl+z就可以完成了。玩家在游戏中更追求效率,而不是体验过程。

玩家为什么要追求结果?是为了竞争。笔者在《游戏的本质wiki版》中说过,竞争性也是一种游戏性。《征途》的主要游戏性就是竞争性。

设计思路总结:因为游戏中的虚拟道具是一种结果的体现,游戏中的人物能力也是一种结果的体现。游戏结果导向,使得装备和能提高人物自身能力的道具变得有价值,也就容易卖得出人民币。结果导向必然导致竞争导向,竞争性越强,玩家对虚拟道具的需求越强烈。如果说这种竞争是产生内耗的,也就是说,玩家花在游戏中的人民币有一部分是通过竞争(比如国战)消耗掉了,而不是永久性增长了人物能力,那么,游戏能赚到的钱更多。(比如街霸就是如此) 6.强化集体竞争,强化权威的权利,强调社会排序

社会舆论对《征途》有一个普遍的误解:认为《征途》鼓励PK,鼓励玩家强取豪夺。其中一个常被使用的例子是,运镖会被劫镖,劫镖会获得金钱。同时游戏中恶意PK非常多,不花钱的玩家根本玩不下去。 事实上,并非如此。《征途》是一个以十国之间的战争为核心内容的游戏。《征途》鼓励国家之间的竞争,鼓励国家之间的PK,抑制同国的PK。比如劫镖,劫同国的没有金钱;只有劫外国的才有金钱;再比如PK外国人会有功勋,PK本国人没有功勋,还会红名,红名就会被守卫NPC攻击。甚至有玩家认为《征途》对本国的PK限制太大了。

《征途》里国家之间的战争非常丰富,有系统的就有正式战争、奇袭战、骚扰战、中立地区争夺战、国外城市争夺战、皇城争夺战6种。而没有设计为系统的还有很多,比如采集需要去公共地区皇城采集,就很容易和其他国家的人发生PK;运镖有运往国外的镖,收入丰厚,但很容易被外国人劫镖;杀外国人还可以获得功勋等等。

国与国之间有战争,帮会与帮会之间也有战争。帮会可以进行王城争夺战来争夺王位。而家族则可以争夺NPC,从中收取管理费。

总而言之,《征途》强调以集体为单位的PK,不鼓励本国玩家之间个人PK,国内个人恩怨较少。《征途》中需要竞争本国的稀缺资源也很少,比如最强的装备不是由BOSS这样的稀缺资源掉落,而是通过打造获得,降低了本国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可能。

《征途》的社会结构层次分明,等级分明,非常适合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征途》中,玩家不能直接加入帮会,只能加入家族,族长加入帮会后,整个家族一起加入帮会,家族隶属于帮会。帮会会长不能把某个个人开除出帮,只能把整个家族开除出帮。这里就产生了很分明的管理层级,也就是说,帮会会长管理族长,对某个个人有意见则需要通过族长来进行管理、协调。而一个家族内部则需要更加团结。

一个游戏的社会性是由心理学上的“认同”产生的。认同分为个人认同,社会认同。在MMORPG中主要为社会认同。成功地进行群体间区分可以提高社会认同,从而提高自尊。作为群体成员,个体将内群体越积极地与外群体区分就会获得越高的自尊。《征途》在群体间的区分上是成功的。

很多游戏中,有国家,没有国王,有种族,没有族长。其实这种设计,不那么适合中国人,因为这样的群体群龙无首,缺乏凝聚力。《征途》里国家有国王,国王由王城争夺战在帮会会长中产生。国王不是一个虚名,而是有实际的权力。国王可以发起国战;可以每天对10个本国玩家禁言一小时;每天对10个本国玩家关监狱1小时;发布公告;可以使用道具在列表城市中任意坐标间传送;可以使用国王令(需要花人民币)召集在线的国民;可以发起研究国家科技;可以指定国家官员——捕头(一天内杀人不红名)、御史大夫(可帮助别人洗红名);有统帅力,统帅力会自动下降,统率力为零则下台,提高统帅力的唯一方法为发动国战。我们可以发现,国王的权力非常多,非常丰富。国王有了这些权力,才可能树立起权威。 《征途》在游戏中不但强化权威的权力,还强调社会排序。

笔者曾说,竞争性也是一种游戏性。竞争分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MMORPG中的竞争是种内竞争。种内竞争是很激烈的,因为同一物种,对资源的需求完全一样。于是,群居的物种就会在种内发展出等级序列,用来降低种内的自相残杀,提高一个物种的生存能力。所以说,MMORPG中的竞争是为了排序。那么如何排序呢?就是通过社会比较的方法,把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看自己应该排在什么位置。

《征途》提供了很多种排序的方法,包括国家排行榜、帮会排行榜、家族排行榜等各种排行榜,不仅如此,游戏中还用各种官职给角色排出高低。游戏中各种道具都有高低之分,比如马匹就有普通马、战马、的卢、赤兔,还有国王、皇帝专用马等。当玩家击败了外国入侵者,或者打败了敌国国王等事件发生的时候,系统会在屏幕中央显示相关信息,很有社会比较的效果。

设计思路总结:笔者认为目前MMORPG主要分3类,一类是以探索性为主,代表作《魔兽世界》;一类是以社会性为主,代表作《梦幻西游》;一类以竞争性为主,代表作就是《传奇》、《征途》。因此,征途的游戏性主要通过竞争性来体现的。《征途》与《传奇》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更强调以团体为单位的竞争,比如国家之间的竞争,抑制国内竞争。它的理想模式是:国家之间你死我活,国内和谐社会。同时,它又强调权威在管理阶层中的作用,因此给了权威很多权力。同时,游戏又强调社会排序,这种排序能给排位靠前的玩家极大的成就感,而这些玩家,基本就是花大量人民币的玩家。 7.保证弱者的基本生存能力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弱者在征途中都不能生存,那么,弱者就会离开游戏,最后那剩下的小部分——强者也会离开游戏。现实情况是:《征途》人数节节攀高,说明《征途》保证了游戏中弱者的生存。 比如在游戏中,十个国家相互竞争,很可能会变得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这是一种正反馈机制,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游戏崩溃。但是《征途》在其中加入了负反馈机制——最弱的两个国家会有弱国任务,每天可以接“卧薪尝胆”任务,杀死1000个怪可以获得大量经验。从玩家的文章中我们看到,很多玩家说如果新人来玩《征途》,最好先打听哪个国家是弱国,然后加入弱国,升级会比较快。而弱国的判定条件是,24小时内在线人数超过50级的玩家的数量最少的两个国家为弱国。这就保证了弱国升级比其它国家更快,并且更容易吸引新玩家进入弱国。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不花人民币玩游戏,还是有很多可以替代人民币的方法的,代价就是付出时间和精力。比如说,每日可重复做的种植任务中,种植童子要求玩家去工具商那里去拿种子,工具商给出两个选择:1,你帮我打N个怪,我就给你种子;2,花钱买种子也可以。对于有钱没时间的玩家就会花钱买,对于没钱有时间的玩家就可以通过打怪任务获得种子。类似的现象在游戏中很多。

在这里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如果花钱把时间节约下来,不是可以去做别的事情获得经验了吗?不完全是。游戏中这种每天可做固定次数的任务有13个,做完了就要等第二天再做。这13个任务都做完,我没有试过,但估计要花上5个小时以上。如果去打怪,效率却很低。因此,有钱人节约了时间,并不能在经验获得上占多少便宜。有钱人能在经验上占便宜的主要还是替身宝宝代练。

玩家如果花大量时间,应该可以赶得上花钱不多的且玩的时间比较少的玩家,但肯定赶不上花很多钱的玩家。笔者估计《征途》在设计的时候就有类似这样的一个基本公式作原则:比如每天花16小时玩游戏的玩家的能力相当于每天花3小时并且花1000元的玩家的能力。也就是说,时间和金钱通过能力这个中介有一个换算公式。当然,这里的数字是笔者随便列举的,具体《征途》的这个数字怎么设,还没有研究过。 另外,由于游戏抑制国内PK,如果不花钱的玩家在国内玩,还是可以得到生存保障的。在国内弱国被PK,多半是外国人干的。但是,即使是人民币玩家,在国内也常常会被PK,因为被PK的时候往往是挂机练级的时候,往往是自己不注意的时候。

在《征途》中,虽然免费玩家钱花得比较紧,升级也不快,但是,生存还是有保障的。当然,《征途》只是保障免费玩家的生存能力,如果玩家要和其他玩家进行比较,那还是会郁闷的。

吴思说过:恶政是一面筛子,淘汰清官,选择恶棍。这句话在很多地方适用,比如如果企业风气浮躁,就会选择浮躁的人,淘汰做实事的人;如果企业脚踏实地,就会选择做实事的人,淘汰浮躁的人。游戏也是如此,《征途》就选择了两种人,一种是穷玩家,而且穷到了愿意为拒买30元点卡而放弃公平性的地步;另一种就是有钱人,有钱到每天花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也无所谓的人。两极分化十分明显。

设计思路总结:免费玩家既然免费来玩,就要做出贡献,那就是让花钱的玩家排在自己前面,让他们产生成就感。从这种角度来说,免费玩家就是陪玩。但是游戏中绝不能没有免费玩家,因为那样的话有钱人就没有人可以作比较,就产生不了成就感,愿意付钱的人也就不玩了。因此,必须让免费玩家感觉到虽然在游戏中玩得不那么好,但是收益还是正的,而不是负的。所以必须保障免费玩家的基本生存(这里所说的生存,指的就是玩家没有离开游戏)。游戏中既要拉开贫富差距,有差距这个社会才有活力,又要保障大部分人的基本生存。然后让那一小部分付费的玩家付尽量多的钱。 8.让有钱人付更多的钱

据了解,《征途》官方公布数据为10%的玩家占了70%的消费。如果按帕累托分布(帕累托因对意大利20%的人口拥有80%的财产的观察而著名,后来被约瑟夫·朱兰和其他人概括为帕累托法则(20/80法则),后来进一步概括为帕累托分布的概念。编者注)来推算,那么就会有这样的结果:10%玩家中的10%占了70%消费中的70%。也就是说,1%的玩家的消费占了总消费的49%。当然,《征途》的消费是否真的是帕累托分布,还不能定论,但是可以肯定是的,有少部分人花了大量钱。

一个游戏如果按时间收费设计,但在运营的时候按道具收费运营,那么这个游戏在相同的在线人数情况下,会比时间收费运营的利润低。如果一个游戏按道具收费设计,并且按道具收费运营,在相同在线人数的情况下,会比同样按时间收费设计并按时间收费运营的游戏利润高。

《征途》用很简单方法促使玩家花更多的钱来玩游戏,那就是:花钱是边际效用递减的。比如说,在孔夫子那里的通过答题获得经验,答题要花钱,其实就是花钱买经验。每天可以答多次题,每次答题要花的钱都比前一次多,每次所能获得的经验也比前一次多。但是往后,性价比越低,也就是说,每两银子所能换到的经验低。

再比如,游戏中有个道具,可以在24小时内打怪获得1.25倍经验,价格1.2元;而在24小时内打怪获得1.5倍经验的道具则需要6元;在24小时内打怪获得经验1.75倍的要18元。我们发现,越想取得优势,所花的钱越多,而且成倍的增长。

其实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知道,电脑硬盘300G的也就800多元,是所有容量硬盘中每元钱所能获得容量最多的,是最有性价比的。但是400G的硬盘就要在1400元左右,容量增加了30%,价格上涨75%!同样,其他领域我们都能发现这个现象,价格并非完全和性能成比例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在《游戏的本质wiki版》中提出过这样一个假设:如果人的心理收益是基于社会排序的,那么就会符合以下这个公式:

心理收益=-log(当前自己排名/参加竞争总人数) 关于这个公式,读者请参考《游戏的本质wiki版》第六章。

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排名越靠前,心理收益越大,并且心理收益是和名次上升比例有关,而不是和上升的绝对数字有关。比如说,如果服务器中有1万人,玩家从第一万名上升至第5000名所获得的心里收益和玩家从100名上升到第50名所获得的心理收益一样大。如果说,我们要遵循一分付出一分回报的的原则的话,那么一个玩家从一万名上升到5000名所付出的代价应该和一个玩家从100名上升到50名所付出的代价是一样的。

因此,玩家越想使自己排名靠前,就应该付出越多的代价,所以在《征途》中,花钱买经验边际效用递减是合理的。

如果一款网络游戏没有按道具收费设计,那么付费玩家往往不用付出足够的代价就可以使自己排名靠前了。事实上,他们愿意为此付出更多的人民币。其实对于一些有钱人来说,只要他能在游戏中找到乐趣,那就是值得的。

设计思路总结:通过花人民币边际效益递减使有钱人花更多的钱,使有钱人有地方可以花钱。

9.职业平衡,玩法多样,内容丰富

《征途》游戏中有5个职业。玩家并非在游戏的一开始就选择职业,而是在进入游戏后根据玩家的武器、技能来确定自己的职业。也就是说,玩家可以同时学好几个职业的技能。其实这对数值设计的要求很高。笔者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征途》玩家讨论属性加点和技能加点的文章很多,但是没有任何一边倒的倾向。这就是数值设计平衡的一种表现——玩家的职业平均分布,各种策略平均分布。

不过,《征途》的职业实际上未必真的很平衡。由于装备对人物能力的影响太大,使职业间不平衡被装备掩盖了。

《征途》是一个大而全的游戏,把各大游戏的优点都拿了过来。比如说,游戏中也有类似魔兽的拍卖场,也有邮箱,也有类似Diablo的装备属性,装备打造等等。玩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升级,可以做任务、可以打怪、甚至每天只答题都可以升级。玩家也各种方式获得装备,可以打造、可以打怪、可以升级、可以合成。游戏中的战争也丰富多彩,有系统支持的战争就有十几种,玩家自发形成的战斗种类则更多。当然,在我们看来这些系统似乎都平淡无奇,但是,把这那么多系统都放在一起,并且其中的理念没有相互冲突,我认为这就是了不起的能力。不仅如此,游戏中所有的系统还都围绕着一根主线:道具收费。

当然,本文并不打算具体介绍这些系统,这些系统在游戏官方网站上都有介绍,并且相当详尽。但是,在这里我强调一个观点:并非每个游戏的各个系统都好,游戏的整体就好,同时还要求系统之间的关系好,也就是结构好,游戏才会好。而《征途》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四、道具策略研究

1.《征途》目前的道具价格是不是合理的?

《征途》的道具价格体系现在是不是合理?这是这项研究最基本的问题,将直接决定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对此,笔者认为,《征途》目前的道具价格体系是合理的,至少是接近合理的。

目前《征途》虚拟道具的价格,应该看作是官方和玩家之间长期互动的结果,玩家的行为影响到金-银的货币体制。而官方可以直接调整增值道具和游戏内物品的掉率和价格,比如在6月28日曾经提高了记忆蝴蝶的价格,调低了相应技能书的售价。但是这些调整必须考虑玩家的感受,因此也受到一些隐性的限制。玩家在开始进行购买的时候可能会做出错误选择,但是通过长久的比较,一定会趋向于性价比最高的物品。官方根据玩家的偏好进行调价,也是让各个物品的价格更接近于其在游戏内的价值。 2.《征途》的经济结构是怎样的?

在《征途》中,采用了二元制经济体系结构,即金-银货币体制。金为人民币进入游戏的直接货币,用于购买增值物品;银为游戏过程中产生的虚拟货币,用于进行游戏内的经济活动。玩家可以付费购买金子,再使用金币购买游戏内的增值物品。也可以将金子兑换成银子,进入游戏内的经济领域。

金银通过股票交易所进行转换,并在玩家之间进行。汇率由玩家自行调整。该汇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早期的汇率是:1元=1两金=40两银,经过官方改动价格和掉率后,目前的汇率是:1元=1两金=50两银。现在官方推出了两项虚拟物品:龙之生命与龙之魔力,玩家以5两金子购买后直接出售给NPC,可以得到250两银子,可以直接通过系统按照1:50的比例快速将金子转换成银子,这也规定了金子对银子的汇率上限为1:50,金子只有可能更贵,而不可能更便宜。

我们发现,《征途》如果没有人民币介入游戏,游戏中的货币发行量会很少,这就会引起通货紧缩,直接导致所有物品涨价。《征途》则通过龙之生命与龙之魔力这类道具形成人民币和游戏币的官方定价,用人民币转换游戏币来补充游戏币发行的不足,使得经济比较稳定。在游戏中,只可能游戏币变多,造成人民币升值,而不可能由于人民币充入游戏过多,导致人民币贬值。因为如果金子的价格跌到1两金少于50两银子,那么玩家就会通过龙之生命与龙之魔力这两个道具来保证1两金子至少可以兑换50两银子。这也是一种对人民币玩家的利益保障。游戏内的计量单位为文、两、锭。关系为1锭=100两;1两=100文。 征途经济结构体系图

3.《征途》卖什么? 整体思路:放弃一级市场以扩大用户群,进而扩大二级市场的市场总量并在二级市场获得利益。 征途放弃了由点卡带来的一级市场,以永久免费的方式,为自己赢得了大量的基础用户群。有了这一基础用户群之后,游戏世界内的经验值、技能、装备等设定就具有了价值,形成了二级市场,《征途》正是依靠在二级市场出售这些价值来获得利益的。

目前国内网络游戏的二级市场常见的盈利策略:代练、卖号、卖装备、卖虚拟币、卖虚拟物品。 代练:最主要产品为经验值与技能熟练度。在《征途》中没有技能熟练度的设定,因此经验值就成为最重要的产品。

卖号:也就是卖游戏角色,该角色包括了级别、技能、装备等多个部分,多数情况下,级别最受到关注,支持级别的经验值是最重要的产品。 卖虚拟币:出售游戏内货币。

卖虚拟装备:出售角色装备,提升角色能力。

在网络游戏中,培养角色所带来的成就感是对玩家最重要的吸引力之一。二级市场出售的物品,都以角色的能力提升为主要销售方式。在网络游戏中,角色能力的提升一般分为角色属性(主要是级别)、技能与装备三部分。在网络游戏里,技能一般是可以直接学到的,所以很少在二级市场出现(也有少数例外,比如《魔力宝贝》的代练项目就包括“烧技能”)。因此最多的就是出售经验值与装备。 下面就来具体看看征途出售了哪些产品: 1) 卖操作

《征途》已经为玩家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操作。可以自动寻路、自动打怪,这些在网络游戏中都是罕见的,也极大地降低了《征途》的门槛,这一点已经在之前的研究里论述得很相尽了。但是《征途》中并未做到完全的自动。打怪需要补给,这部分则由增值服务来完成。《征途》在便利性上,做到了70%,但是剩下的30%通过收费来实现。这一类的代表物品为生命之源,活力之源、魔力之源等等。

从数值上看,这一类物品的性价比是相对较低的,以魔力之源为例,相当于每两银子可以补充400点法力。其它物品为:甘草露3000点/两;安神露2333点/两;定心露1667点/两;灵玉露1136点/两;清心露625/两。如下图。在这里,玩家牺牲了一部分性价比获得了操作上的全自动化。

在玩家的游戏过程中,这一类物品因为其单次价格低(1-2元),而且作用非常直观和明显,常常是玩家第一个开始进行消费的道具。一旦开始付费,玩家就会不可避免的开始涉及更多的消费项目,这些道具起到了引导消费的作用。

从每个单项来看,1-2元每个道具的消费并不高,但是多个项目同时投入,加上长时间的累积,耗费却是非常惊人的。一般来说,要实现自动打怪,至少需要装备活力之源(2元),魔力之源(1元),为了在角色上保留足够的空间,不至于用过多的空间装大红,同时还需要购买生命之源(1元)。对于40级左右的角色,生命之源和魔力之源大约可以使用5个小时,活力之源按时间消耗,可使用10小时,因此会消耗一半。假设一个玩家以上述方法每天玩5小时,将消耗1+1+1=3元。这样每月的消耗就是90元。这已经达到了一个核心玩家在单款游戏上的平均消费。而这样的投入,在征途所有的产品中,还是最低层次的。 2) 卖经验

在《征途》中,根据目前的数据,经验值与级别大约是4次方正比,粗略公式为:Exp=0.23*Lv4。当然《征途》的策划未必一定是这样的公式,但是结果如此。下图是经过统计的部分经验值表与经验值/级别4的图。

众所周知,4次方使得在早期经验的需求相对较低,升级速度快,对新手具有高粘性,但是在后期,升级所需经验值的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征途的等级上限高达160级,使得经验值的需求更加海量,因此在《征途》最重要的盈利方式之一就是出售经验值。 A.低/中/高级太极珠/乾坤珠

该类道具的作用在于提升玩家打怪时获得的经验值。在横向上按照使用时间分为

2、24两种(太极珠与乾坤珠),在效率上分为1.

25、1.5、1.75三种(低级、中级、高级)。

该类道具的特点是:在时间上,购买越多,单位时间的价格越便宜,类似于批发品设置。同等级别下,乾坤珠的时间是太极珠的12倍,而价格只有其6倍,如高级太极珠和乾坤珠的价格分别为3两与18两金子,也就是人民币3元与18元。而在效率上,购买越多,单位时间的价格越贵,类似于奢侈品设置。如低/中/高级的太极珠,效率分别为1.25/1.5/1.75倍经验,价格却是0.2/1/3元人民币。

《征途》的经验值来源非常广泛,而打怪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因此这部分宝物的作用其实非常有限。一个玩家购买了24小时经验值1.5倍的宝珠,在速度上也并不如连续在线36小时的效率,这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任务、答题等一些大额经验是无法得到加成效果的,但在国内玩家中,由于对于打怪——得经验——升级的模式过于固化,因此还是有非常多的玩家去购买和使用这类物品。

B.“替身宝宝”

替身宝宝设计了多种功能,如自动修理、自动摆摊、领养,目前已经开放了自动修理和领养功能。玩家运用最多的是后者,无论玩家是否在线,可以将替身宝宝委托给其他玩家领养,而接受替身宝宝的玩家在带着替身宝宝练级时,将获得5%的经验值加成,1个玩家可以同时领养多个替身宝宝,在打怪时所有领养的替身宝宝都可以获得经验值,替身宝宝的主人上线时可以随时将替身宝宝的经验转换为自己角色的经验,实际上相当于二级市场提供的代练功能。但是获得利润的不是玩家,而是运营商。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替身宝宝的领养就相当于《征途》的收入,因此《征途》对于领养的便利性,设置是非常高的,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简单的对宠物进行1个点击的操作即可,当玩家的替身宝宝放到介绍所之后,即使没有玩家进行领养,系统仍然可以自动进行领养,以一定速度让替身宝宝获得经验值,相当于将经验值直接售卖给玩家。在50级左右的时候,玩家放养替身宝宝后,每天替身宝宝大约可以获得150万左右的经验,这对于玩家来说,只能够升1级左右,而后期需要的经验值更加海量,即使以最保守的情况来估算,玩家要练到150级,即使充分使用替身宝宝,至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这样在经验值方面,至少需要消费3*30*6=540元。 3) 卖装备 A:升级装备

由于游戏中高质量物品的掉落率非常低,因此玩家对装备升级的需求很大,游戏中有一类物品叫做“高级升级宝石”,可以将装备的等级提升1级,这类宝石本身价格为1元/颗,在充值后也会按照1颗/元的价格进行赠送,因此该物品的实际价格并不高,但是升级装备具有一定的成功率,宝石数量越多 ,成功机率越大。其实每次都放满5颗宝石才是最优的策略。也就是说,实际每次升级最优情况下,至少需要5*0.5=2.5元,从60到160级,如果不进行打造,升级装备就需要250元人民币。

另外,玩家常常会根据自己的运气和感觉得到一些所谓的“最佳方案”。这样的赌博行为既为玩家提高了游戏性,又加剧了对这种物品的消费需求。 B:打孔与镶嵌

打孔与镶嵌对于玩家而言属于奢侈品,对于高端玩家而言,由于存在社会比较,这也是不得不强化的,因此价格非常昂贵,各需20元人民币。《征途》将打孔和镶嵌分为两步来进行,对天魔石(五等)和定魂珠(五等)分别收费,进一步提高了这种强化装备的成本。 在打孔方面,《征途》有一个特别的设定,就是对于单个装备,可以打出多个孔,而要打第几个孔,就需要几等天魔石,如果玩家要进行少量的打孔并不困难,但是要打出4个以上的孔,没有人民币的支持,是基本不可能做到的。在镶嵌方面,也有类似的设定。 C:装备制造

在《征途》中,装备所占的战斗力比重非常大,一个60级的极品装备角色可以轻松打败一个100级的普通装备角色。而最好的装备都是打造出来的,因此,材料成为追求高战斗力玩家必须购买的物品,在这里,装备和人民币被直接挂起钩来。另外,在打造过程中可能出现失败,这也增加了玩家的潜在消耗。 另外,装备可能在玩家角色被杀后暴出来,这对于消费了大量人民币的玩家来说,是不愿承担的风险,因此《征途》中再推出了绑定设置,这样玩家打造的装备也就无法再被其他玩家使用。也很好地抑制了装备的流通,加大了装备需求量。 4) 其它类 A:记忆蝴蝶

记忆蝴蝶是一种类似于《Diablo2》里的传送门,可以为玩家的旅行带来方便,但其成本高昂。每使用一次需要0.25人民币,也就是相当于12.5两银子。用于自动传送到之前记忆的地方。

关于记忆蝴蝶,曾经有一次比较值得注意的价格变动,由于记忆蝴蝶的使用频率高,在6月28日,记忆蝴蝶的价格被官方从从0.10文上升到0.25文,引起了玩家的激烈反应,在玩家的自发市场上,售价随之迅速变化,一天之类从6-7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0.12元左右)上升到将近20两银子(相当于0.40元)的顶部,之后再缓慢回落到12两银子(相当于0.24元)左右。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官方价格与玩家之间的互动关系,而且,性价比较高的物品,一定会被通过调价的方式改变其性价比,使之与其它物品的性价比相当。这也是支持本文第一个话题的原因。

B: 黑色蒙面巾

可使用30分钟,可以匿名杀人,对于快意恩仇的玩家来说,价值有限。但能够满足一些喜欢偷袭的玩家需求,属于用户群相对较小的道具。 C:各类服装

游戏中涉及了多套服装,包括唐装、牛仔、西装等等多套。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装备都是有耐久的,新装备为1800点,装备后扣除每分钟1点耐久,也就说可用30小时。增加生命和法力值上限10%,耐久消耗为0后就无法使用,并且不可修复。

对于网络游戏来说,变装道具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销售点,但是对于《征途》而言并非如此。由于其用户群男性比重大,更重战斗力而非外形。因此对于此类服装都额外附加了10%的法力值和生命值,以属性促进其销售,这一设计思路是很好的。而且装备都设定了使用时间,这又增加了其消耗量。 4.虚拟物品的价值设定

以性价比最高的低级乾坤珠来计算,额外多获得1小时经验=0.2人民币。而替身宝宝在同等级人带的情况下,为1小时=0.25人民币。但是替身宝宝的效率比人工更加高效,大约为1.5-2倍,并且不需要手动控制,因此在性价比上更高。

在装备方面,一套50级的高级装备大约需要375元人民币。而一套100级的高级装备大约需要925元人民币。由于打造装备所得到的属性是完全随机的。要得到玩家认定的极品装备,大约只有20%的几率。也就是说,对于一个追求极品装备的玩家而言,一套50级极品装备的成本大约是1875元,而一套100级极品装备则需要4625元人民币。

从以上所有产品的列表可以看到,一个玩家,要获得玩《征途》所需要的基本便利,比如自动打怪,自动获得经验(这也是多数玩家会选择使用的),在每天玩8小时的情况下,至少每天需要1.6+1.6+1.6=4.8元(用于自动打怪),6元(用于替身宝宝),也就说,每月至少需要324元人民币,对于一般的网络游戏来说,这已经是高端玩家的消费,但是在《征途》中,这仅仅是一个没有购买和增强任何装备的角色而已。如果要打造和强化全身的装备,在每10级,至少需要再投入数百元的人民币。 5.如何维持虚拟经济体系的稳定

对于许多采用道具收费的网络游戏而言,付费道具的进入对于游戏经济体系的冲击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只有让消费者能够获得利益,玩家才会付费购买道具,厂商也才有营收,但大量凭空产生的装备和货币(对于游戏世界而言)又会冲击游戏内业已自发形成的经济体系,引起通货膨胀,于是,免费玩家辛苦打到的装备或者货币就会迅速贬值,这些都会影响玩家在游戏内的感受,进而影响游戏的人气和营收。因此厂商的营收和游戏内经济体系的稳定,这是一组尖锐的矛盾,需要通过非常巧妙的经济体系构建来化解这一矛盾。达到长期稳定营收的效果,使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1) 双币制的自动调节

在《征途》游戏中,设计了金-银的双币经济体制。金币由官方定价,和人民币直接挂钩,属于硬通货。而银子由玩家在游戏过程中产生。金、银的比价关系,股票交易所由玩家自发形成。这种采用双币制而非单币制的设计是颇有道理的。

可以想象,如果采用单币制,官方一面规定了货币的现实价格,如果官方定价过高,势必没有玩家愿意向官方购买货币,影响官方的营收;而如果定价过低,官方的利润下降,玩家也因为打到的虚拟货币现实价值过低而缺乏成就感,游戏乐趣降低。

因此采用双币制以后,金-银的比价将根据游戏的实际情况进行变动,可以达到自行调节的目的,并且稳定游戏内的经济体系。如果银子的产出率较低,玩家获得银子的速度慢,那么银子对金子的比较将很快上升,1两金子只能兑换更少的银子,那么会有更多的玩家去游戏内打钱,导致游戏内的银子产出量增加。如果银子出产率高,玩家获得银子的速度较快,那么银子对金子的比价将很快降低,1两金子可以兑换更多的银子,那么就会有更多的玩家用人民币购买金子去兑换银子,导致游戏内的银子产出量降低,重新回到稳定价格。运营商的利益也更高,因此在游戏内,《征途》官方通过龙之生命和龙之魔力为金子的价格设定了一个底线。1两金子=50两银子。 2) 虚拟道具的专有化——个人使用

在虚拟经济体系里,物品的升值和贬值常常取决于游戏内流通领域的货币量和装备量。《魔兽世界》的虚拟装备、货币产出量是相当高的,但是装备绑定的设置避免了大量的装备进入流通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装备的快速贬值。也就是说,加强物品和装备的专有化,可以维持虚拟经济系统的稳定。

在《征途》中也采用了这一思路,使得玩家花钱买的东西更多的是被消耗,而不是被使用到流通领域。如“替身宝宝”、“生命之源”、“魔力之源”等,这一类物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玩家购买一般都是出于个人需要,而非流通价值。

对于最容易被流通的装备,《征途》采用了一个很好的设定,玩家被PK后装备有可能被暴出。这让花费了大量人民币打造装备的玩家难以接受,因此游戏又推出了绑定设置,玩家只需要再购买灵魂宝石,就可以将装备绑定在自己身上,不会被暴。多数打造装备的玩家都会选择绑定。而绑定后的装备无法交易,卖店也只有1文,只能拆为原料,这从根本上限制了打造的装备进入流通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这些措施,都是通过游戏内的设置实现的,并且都采用了因势利导的方法,玩家很容易接受,并且会主动选择绑定,抵触感非常小。这一点是很值得学习的。 3) 银子的作用设置

由于实现了装备打造,《征途》的虚拟世界交易量相对不大,主要用于一些低级装备和技能书的交易。银子作为货币的作用相对不突出,因此,《征途》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一些设置。

首先,对于银子的投放,《征途》是相当吝啬的。对于《征途》里的免费玩家而言,银子实在是不容易挣得。一个完全不花人民币的玩家,在前期挣得的银子,基本只够购买红、蓝等补给药品,以及装备的修理费用。这样玩家手上的银子相对较少,消费的欲望也较低。

其次,《征途》中为银子的使用,提供了更多的非流通渠道。比如可以用银子参加答题,快速获得经验。压镖需要银子作为押金,一旦压镖失败则被系统完全回收。领养系统提供的“替身宝宝”需要银子,发动国战和NPC争夺战也需要银子。这样,银子更多的是被当作一种必需品,而不单是货币。《征途》里的这样设置保证银子在游戏中的价值。 6.道具策略总结

《征途》的道具设计最终目的是利润最大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征途》采取了两个主要手段: 1. 创造需求

2. 降低玩家的消费者剩余,扩大自己的生产者剩余

满足玩家需求并创造需求。比如游戏中打造装备,稍高级一点的装备都需要至少一个用银子能在商店里买到的材料和至少一个用金子能在商店里买到的材料来打造。于是,玩家角色只有金子或只有银子都是不行的,于是他们相互就有了需求,也就产生了交易。这样,即使免费玩家在打造装备的时候,也是在消耗金子,而那些金子都是用人民币换来的。

再比如,人物升级很快,装备、金钱都跟不上升级的速度,这时候玩家也会产生需求,希望让装备跟上等级。

《征途》在创造需求的基础上,还想方设法降低玩家的消费者剩余,扩大自己的生产者剩余。

在经济学中有这样一种理论:每个人对一件商品的价值评估是不一样的。比如,一只苹果对于种苹果的人来说,效用就比较小,因为他可能已经吃腻了苹果。一个渔夫可能对同一只苹果的价值评估要大,因为他吃得不多。假如种苹果的农夫对一只苹果的效用评估为1元钱,渔夫对同一只苹果的效用评估为5元,最后3元成交,那么,农夫的生产者剩余就是3-1=2元,渔夫的消费者剩余未5-3=2元。

种苹果的农民如果将苹果4元卖给渔夫,那么他就获得了更多的生产者剩余,渔夫只获得较少的消费者剩余。

获得更多的生产者剩余有很多方法。比如,游戏中将记忆蝴蝶提过价,从10文金子提价到25文金子。这就是因为记忆蝴蝶的需求弹性较小,提价后玩家仍然不会明显少用这个道具。就好像如果水费提价一倍,我们也不会因此少用水一样。这是一种提高利润的方法。 提高生产者剩余的方法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

其实,游戏中的道具定价方法完全可以参考营销管理书籍中提供的各种方法,但是,和现实不同的是: 1. 现实中很难对一种产品垄断,而网络游戏中道具销售是官方垄断的; 2. 网络游戏道具销售没有复制成本,只有固定成本。

因此,在参考传统定价方法的时候,我们无需考虑那种受竞争对手影响的定价策略。

推荐第7篇:新起点,新征途

新起点,新征途

——参加中科大入学教育心得体会

2011年9月3日,当我坐在中科大礼堂聆听教授们的入学教育时,似乎还有点惊魂未定。经历了长期的备考,惊心动魄的初试、面试,现如今已经正式成为科大的一员,我的内心又无比的亢奋和激动,尤其是在离开校园4年多以后,再次回归的感觉竟是如此的清新。曾多少次幻想再次抱着书本漫步于校园的林荫道上,顷刻间变成了现实,我,还有我们37位MPA月度集中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人生不懈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再次踏上了征程,开始了我们新的人生旅途。

要说心得体会,最直接的应该就是身为科大学子的那一份自豪感了。这份自豪不仅仅来自于自己长期备考拼搏得来的深造机会,还因为我们走进的是所知名学府,是安徽省内最好的高校。也许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又或许是安逸的生活所致,当初决定报考学校时还曾犹豫过,觉得反正都是MPA,读哪所学校都是一样的,为保障起见,还是找个比较容易考的为好,此刻想来,幸亏我没有草率行事,也感谢那份从未消逝的自尊心帮助我实现了成为科大学子的梦想。

能够成为科大的一份子,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也得益于科大海纳百川的教育理念。作为一所理工类院校,科大并没有放弃对人文及社会科学领域的探索,看看我们日益发展壮大的管理学院,MBA、MPA、MPM、EMBA几个中心齐头并进,并相继涌现出众多的优秀管理人才,今天,能够成为他们的小学妹,自豪之余对科大更是心存感激。

入学教育虽说时间很短,但其“大家”的风采却毫不逊色。机智风趣的杜静教授,激情澎湃却又充满亲和力的张圣亮主任等等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的谦和、友善、睿智仅在谈吐间就能让人一览无遗,我自豪于能够拜会在这些大师级人物的门下,自豪于能够近距离地聆听他们的教诲,自豪于我成为了他们下一个培养的对象,除此之外,想必能够让我自豪的还有很多很多⋯⋯

赵定涛教授在介绍科大的历程时情绪是相当激动的,正如他说的,在每一年的入学教育上都会对科大的新学子们重复同样的教育内容,尽管如此,但他充满激情的演讲却从未退色,想必这就是与科大共同成长起来的前辈们对于科大的一份深情厚谊吧。今天的他们时科大的建设者,而曾经的他们,也和我们一样经历青涩的求学 1 时代,所不同的是,他们见证并参与了科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强的发展历程,而我们,无可厚非的新时代的宠儿,此刻已经能够在科大的光环下,坐享其成地朝自己地目标迈进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稀这一切?

另一个震撼来自于杨文铸老师,他讲授的《中国科大文化与精神》,他告诉我们中国科技大学正是以良好的校风、学风著称于高校之林。建校之际,郭沫若校长亲自起草校歌,歌词中有“又红又专,理实交融,团结互助,活泼英勇”之句。1959年开学典礼,郭沫若在长篇演说中,将科大校风概括为“勤俭办学,艰苦朴素,红专并进,团结互助”。为了使学校能够有声有色地继承抗大优良传统,郭沫若校长亲自起草校歌歌词,定名为《永恒的东风》,并请抗大校歌作曲者吕骥为校歌谱曲。1988年9月,名誉校长严济慈在庆祝建校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老校长郭沫若倡导建立了‘勤奋学习,理实交融,红专并进’的优良校风”。这是对郭沫若在科大创办初期不同场合关于校风、校训提法的进一步概括和细腻的提炼。还有教导我们《决策与心智模式》的粱教授,他面对我们这些个充满个性的新新人类,寓教于乐,并以其诙谐幽默的授课风格解读了决策与心智之间的关系等,还教育我们如何处理实际工作中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或许,人生本就不复杂,只是我们想的多了,又或者是我们内心的贪欲把自己的人生弄复杂了,才会因此错失很多东西。还有我们最可亲的刘青芳班主任,这些老师们都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今天能够重返校园,能够在教书先生们的感召下再次洗尽自己内心的尘埃,想来是种福气吧。

还有一个震撼则来自于我的同学们。尽管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尽管也有稍许的紧张,他们的表现都足以让我佩服了。在芸芸众生之中,今天能够坐在礼堂里的很多人都应该算得上上佼佼者,大家来自不同的行业,具备不同的专业素质,更是经历过不同的锤炼,但相同的是,我们有着同样的追求,有着同样的梦想,既然能有机会站在科大的舞台上,就一定要珍惜机会,绽放出专辑最璀璨的光芒。

人们总说80后、90后是幸福的一代人,因为我们不仅有着丰富的物质世界,还有着可以不懈追求的精神家园,成为科大的一名研究生更是如此。历经了机关里几年的拼搏,我逐渐了解了自己的短处和不足,也的确需要放慢专辑前进的脚步来沉淀几年的积累,于是,我们选择了科大。校园是最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休憩的港湾,在这里,没有了领导和下属的级差,没有了目标管理考核的煎熬,没有了贫富差距的难堪,面对静谧的校园小路,面对循循善诱的老师们,面对热情亲切的同窗知己,生活变得那么纯粹、宁静。我们

2 需要考虑的只是如何从老师们的传道授业解惑中领会到精华所在,如何站在管理层的角度全面、完整的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如何让自己经过几年的钻研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有了这些目标,内心已然很充实。

经历了入学教育的洗礼,经历了自己内心从自豪漫溢到宁静平和的转变,等待我们的研究生生涯也随即拉开了大幕。接下来的日子充满了未知数,谁也不知道三年之后的我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也不知道我们当中将来会有多少同学走上领导岗位,我们所知道的是,这一刻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振奋,尽管起点不能力不同,但在一个如此良好的教学氛围之中,在一个充满希望的探索空间里,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拼搏,用勤奋、坚持谱写自己新的人生乐章。

推荐第8篇:红军征途读后感

为了明天的道路,我要向前冲刺!打开明天的窗户,相信明天更美好! 党的阳光下 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大地,不时传来几声嬉戏声……但过去的革命年代人们吃不饱,穿不暖,红军征途读后感。我看了《长征的故事》以后,我似乎走进了那个年代,深有感触。那个时候,人们吃不饱,穿不暖,老百姓受着地主恶霸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剥削和欺压。年轻的红军战士们用自己鲜红的热血,甚至付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不惜一切代价的来保护老百姓,他们爬雪山,过草地,上刀山,下火海……直至解放了全中国,读后感《红军征途读后感》。 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红军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这一切的一切我们都要铭记在心。

在长征途中有着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一位战士在爬雪山的路上晕倒了,指挥员拿出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牛皮,他自己却永远在雪地里长眠了。在沼泽地里,一位战士快要被吞没时,旁边的战士为了相救,他们自己却永远埋在了沼泽地里,在渡乌江时浪流很大,形势险峻,几个战士被“冲走”了生命……啊,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才让我们知道生命是多么的可贵!周恩来总理为战士挑血泡教战士写字,小女红军小兰为了让伤员渡桥,把自己的粮食弄掉在河里,自己给饿倒了……一件件感人肺腑的事情,真是触目人心!这些战士最大的只有20岁,最小的也只有11岁,但他们只有一个目标:创建新中国!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历尽艰辛万苦,如今,我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和红军战士对比,我真的是很惭愧!

我们的今天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明天,红军是我们的好榜样,我要树立理想,完成祖国妈妈托付给我们的重大使命,因为红军的精神永垂不朽!

推荐第9篇:党史国史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断学习

充实心灵》

有这么一个故事:非洲有个土著向导,他在给西方探险家带路的时候总要不时地停一会儿,问他为何,他说:“走得太快了,要停下来等一等我的灵魂,否则我就会迷路。”这个故事给我们深刻的启迪:灵魂是精神,肉体是物质,当灵魂跟肉体分离的时候,人就会迷失方向。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生活节奏加快,我们非常有必要时常停一停、等一等我们的灵魂。怎么等?就是要不断地学习,充实心灵,丰富精神生活。我们唯有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孜孜不倦地学习研究,执着不懈地追求真知,以好学风带动好作风,才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喜爱上了阅读党史国史有关书籍,从这里我了解了近代中国历经磨难的风雨沧桑,感受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曲折历程,也明白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热血豪情。

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夏明翰,每个熟悉的名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长征、抗战、解放、改革,每段历史都给我们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故事。从红色经典中我读懂了万里长征的艰苦卓绝,读懂了林海雪原的孤胆雄心,感悟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激情豪迈,也感悟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大气磅礴。长征路上的严峻险阻,八年抗战的艰难困苦,白色恐怖下的千回百转,南征北战的荡气回肠,一篇篇感人的故事,一首首雄壮的诗篇,是镌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朽丰碑,是见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历史画卷。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感慨万千,展望祖国的明天,我们信心满怀。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高山仰首,大海扬波,大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要感谢历史的选择……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归依,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人——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解放后的中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共产党又带领我们走进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几代中华儿女聚集在鲜红的旗帜下,挥舞着银镰披荆斩棘,奋发进取,为铺就强国之路,用实践的巨笔描绘出一幅幅崭新的画卷,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九十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亚洲睡狮已经雄起,东方巨龙正在腾飞,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还是少先队员的我们是党的接班人,稚嫩的双手要勇敢地承担起历史重托,我们是跨越世纪的新一代,是21世纪的真正主人。革命的精神不能抛弃,它依然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制胜法宝,我们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祖国、时代的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良好品德,发扬创新精神,掌握实践能力,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共同谱写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崭新篇章!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推荐第10篇:党史国史知识

中国共产党党徽:

由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图案为金黄色。锤子、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黄色象征光明。

中国共产党党旗:

中国共产党党旗旗面为红色,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中国共产党党徽底色为红色,上有由黄色的锤子、镰刀交叉组成的图案。红色象征革命,黄色的锤子、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1921 )年7 月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会议转移至(嘉兴南湖)举行。-------党的成立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华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性质和宗旨

3、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的指导思想

4、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5、(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6、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8、2008 年8 月8 日至24 日,第29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首次举办奥运会。全世界有204 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参加了这次全球体育盛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51)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一。

9、2008 年5 月12 日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在学校里:地面上看见垃圾,我们顺手拾起来,扔进卫生箱里,虽然是一件小事,可是我们为清洁人员减轻了一丝辛劳.课堂上,我们认真听讲,不随便说话,虽然是一件小事,可是我们为同学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同学遇到困难时,我们送上一句问候,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虽然是一件小事,可是那足以让这位同学心中充满暖意,树立信心,度过难关,升旗仪式,端庄衣冠,肃立站好,虽然是一件小事,可是那代表着对国旗的尊重,对伟大的党带给我们幸福生活的感恩与敬意.在家里:我们可以帮助妈妈刷刷碗,擦一擦地板,收拾一下房间,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我相信这足以让妈妈开心好几天,欣慰的说:“瞧!我的孩子还真不赖!”我们也可以为工作一天的爸爸端一杯水,为他揉一揉肩,洗一洗脚,这虽然都是小事,但我相信爸爸一定会带着这份甜美睡上一夜好觉。爱,并不要每天都挂在嘴边,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相信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受到爱的温暖。这就是我们的献给党的最珍贵的礼物!

第11篇:党史国史学习材料

城关镇中心小学学习《国史》、《党史》材料

鸦片战争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至十九世纪初期,英国为了抵消中英贸易差额,大力发展鸦片贸易,借以打开中国的市场。随着鸦片销量的剧增,中国大量白银外流,国民深受鸦片毒害,于是清政府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严禁鸦片贸易。1840年,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历时两年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再一次向外国侵略者屈服,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中国在半殖民地道路上陷得更深了。但是,广大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从未停止过,他们在英法联军所到之处,奋起进行保卫祖国的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对我国的侵略行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最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由此开始深入人民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上和思想上做了准备。“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

中国共产党成立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1919年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使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如李大钊、陈独秀等。他们在各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并创办杂志,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等13人。大会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社会主义”。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掀开了新篇章。

井冈山的艰苦斗争

井冈山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界红旗始终不倒”。

遵义会议与四渡赤水 1935 年 1 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 15 ~ 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 “左” 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经过整编,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继续北上抗日。1935年1月29日,红军从遵义出发向北进军,一渡赤水,从四川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汇合,北上抗日。蒋介石急调重兵布防在川黔边境,封锁长江。2月18日,红军二渡赤水,重入贵州,奇袭娄关山,再战遵义,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为了进一步迷惑和调动敌人,红军于3月16日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假装北渡长江。3月22日,毛泽东指挥红军突然掉头东下,四渡赤水,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蒋介石急调滇军火速驰援,实现了毛泽东部署的“调出滇军”的目的。 从此,红军跳出了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取得了长征途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红军过草地

中央红军在占领泸定城以后,为了实现北上的的战略部署,选择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作为行军路线。这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难的路程。1935年6月初,红军开始翻越海拔4900多米的夹金山。夹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山”,意思是除了“神仙”连鸟也飞不过去。6月中旬,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山,经过短暂的调整,于8月下旬开始向荒无人烟的草地进军。广阔无边的千里沼泽中,根本找不到道路,一不留神就会陷入泥潭中拔不出腿。没有吃的,把骡马杀掉;骡马吃光了,就挖野菜,吃树皮草根;野菜吃光了,就煮皮带吃。在这样艰苦无比的条件下,靠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意志,红军将士走过了人迹罕至的荒滩草地。红军三大主力在两年数次过雪山草地期间,非战斗减员在万人以上。红军过草地的牺牲最大,横跨草地,是中外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

红军会师陕北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终于到达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同刘志丹同志领导的15军团胜利会师,最先完成了长征。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成立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并将刘志丹的第15军团编入了红一方面军。蒋介石获悉此消息,马上命令“西北剿总”消灭这支红军队伍。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取得了“直罗镇战役” 的全面胜利,全歼国民党109师又一个团,缴获长短枪5300多支、轻机枪176挺,迫机炮8枚,子弹22万发,这对处于困境中的红军是一个极大的补充,极大的鼓舞了红军的士气。“直罗镇战役”为红军在西北站稳了脚跟,进一步巩固和拓宽了革命根据地,以致对整个战局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从此,红军在陕北站稳了脚跟,为以后的抗日奠定了基础。

人民战争的凯歌

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和宛平城。一场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了。8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陕北洛川召开。洛川会议充分讨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通过了毛泽东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并根据华北沦陷、国民党撤退、敌强我弱的局势,决定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的抗日游击战争,使游击战争担负配合正面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到1938年底,共产党已建立大小十多块根据地和游击区,日寇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人民战争的威力,粉碎了侵略者的美梦。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中国共产党领导英勇的中国人民,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广泛持久的人民战争,终于打败了日本法西斯,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中国抗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之间一场殊死的大搏斗。

开国大典

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反动军队先后进行了三次主力决战,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突破国民党的千里长江防线,占领南京,宣告蒋家王朝的覆灭,中国人民获得了解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30万人集合在**广场。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在国歌声中,毛泽东主席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随后,举行了盛大庄严的阅兵式。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宣告了中华民族的新生。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南昌起义到推翻蒋家王朝,中国人民经历了100多年的屈辱与抗争、探索与革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改革的起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酝酿出了一场中国农村改革的巨变。之后,中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土地生产家庭承包责任制”。正如人们在小岗村或其它许多农村所看到的那样,“土地生产家庭承包责任制”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城市里改革也随之展开。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现在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中国梦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重要论述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民群众新期待有机统一起来,全面系统阐明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中国梦是强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只有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才有坚实基础,人民幸福才有根本指望。中国梦是复兴梦,就是要实现民族复兴。民族复兴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标志,是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中国梦是幸福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再次重申:“中国梦就是民族梦、复兴梦,归根结底是人民梦。”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唯有实干,方能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第12篇:中国人民大学国史大讲堂

中国人民大学国史大讲堂 ——国史精读研

修班招生简章

【项目前言】

中华文明浩瀚的历史图景灿烂而辉煌,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延绵不绝的历史传承。历史蕴含着一个民族世代的兴衰更替、成败之道与内在规律。企业家和党政干部从历史这部前人的“百科全书”中汲取智慧营养,正所谓“明了过去,以史为鉴,明正现实”。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国家领导人都相当重视历史的学习。毛泽东提出“读史,是智慧的事”。邓小平说“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近年来,中央多次要求各级党员干部注重和加强历史学习,通过学习历史,提升我党的执政能力,深化党员干部的文化底蕴。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习近平就学习历史和党史发表了多次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更明确提出“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无独有偶,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中也有很多人对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情有独钟。

中国人民大学国史大讲堂--国史精读研修班,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该项目全面、清晰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揭示历史发展规律,以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与教训为本,深刻地剖析古代帝王治国之道、用人之术。对于当今企业家、中高层领导人员制定战略、管理企业和团队有很重大的借鉴意义,有助于从深层次构建管理和执政之道,提升党政干部和企业管理层的人文竞争力。

【项目主办方】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师阅尽古今中外的历史沧桑,崇尚潜心治学、淡泊名利的育人理念,力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目前历史系教师承担了众多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在汉唐史、唐宋史、北方民族考古、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欧美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中西历史文化比较研究等领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学术影响。

【项目特色】

精致课程,古为今用

该项目设计既强调系统性,又强调实用性。让学员在触摸史实的同时,习得“古为今用”的智慧。

重温校园,圆梦人大

1 博古辨今明过往,溯源求实论春秋

同窗沙龙、精英荟萃、高端论坛、智慧碰撞。以“学习、提升、真诚、合作、共赢”为宗旨,增进交流广聚人脉,提升企业竞争力,学员将集聚更多优势资源,拓展发展空间。

名师济济,深接地气

知名教授联袂主讲,以严谨的态度、宏阔的视野、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一幅栩栩如生的中国历史画卷,平实中融聚着智慧,通俗之间彰显风范。 自选导师,个性指导

课后根据学员个人兴趣,为每位学员配备导师一人。与名师深度交流,个性化指导、针对性学习,在“古为今用”的同时,切实实现“古为我用”。 教授治班,独具风范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刘后滨副院长为本班班主任。教授治班尊师重道,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升学员自身历史修养。 学游兼顾,知行合一

根据授课内容,定期安排游学,书本讲解与场景再现相结合、历史文化积淀与文物古迹寻访相结合,本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树人理念,让每个学员在行走中沉淀和升华属于自我的特有历史感悟。【学习时间】

学制一年,每2个月一次,每次集中授课3天(周

五、周

六、周日)。最新开课时间:2014年07月18-20日 【培养对象】

民营企业家、国有企业董事长、中高层管理人员、国家党政干部等。 【证书学位】

完成规定课程并通过考核者,可获得中国人民大学颁发的课程结业证书。 【课程特色】

基于史部经典的精到解读,而非市井传说的哗众取宠 穿越时空隧道的古今贯通,而非就史论史的呆板空洞 融聚思想与实践的精神之旅,而非囿于一隅的文字之宴

秉持“读史是种慢生活”的悠然雅致,摒弃“言未及之而言”的躁妄浮扰 【课程体系】

——“读史部经典,学管理智慧”

模 块

题目

经典著作

管仲的治国思想与政治实践

思 想贞观君臣的治国方略

《孙子兵法》在中国古代战例中的应用 曹操与诸葛亮的治国之道

视 野

唐太宗的帝王功业与贞观之治的历史定位 洪迈史论中的历史智慧

《资治通鉴》与中国传统史学的资治功能 唐太宗的领导艺术与用人之道

领 导

王夫之论“大臣之道” 秦始皇开创帝制与千秋功罪 隋炀帝的施政节奏及其历史教训 刘邦与项羽成败得失的历史鉴戒

用 人

汉武帝的治国之道与用人之术

《左传》 《贞观政要》 《孙子兵法》 《三国志》 《贞观政要》 《容斋随笔》 《资治通鉴》 《贞观政要》 《读通鉴论》《宋论》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史记》 《汉书》

司马光论才德与《资治通鉴》中的用人之道 《资治通鉴》 商鞅变法的利弊得失

变 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验教训 王安石变法

文 化

司马光论风俗与组织文化建设 《日知录》中的“治道”与“政术”

《战国策》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长编》 《资治通鉴》 《日知录》

【核心导师】

孙家洲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明史学会顾问

黄朴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执行院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特聘理事、中国秦

汉史研究会理事

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 包伟民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宋史学会副会长 刘后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唐史学会副秘书长 孟宪实中国人民国学院教授,百家讲坛史学专家 韩树峰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邓小南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宋史学会会长

张希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 徐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原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

【报名流程】

1、报名学员填写《入学报名表》,邮件或者传真至“中国人民大学国史大

讲堂”,审核通过后,向符合录取条件的学员寄发报到通知书、开学注意事项等。

2、学员按招生简章规定缴纳学费,办理报名手续。

3、向被录取学员寄《入学须知》,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到中国人民大学报到。

4、学员报名须提交如下资料:

(1)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最高学历原件及复印件; (2)

一、二寸彩色近照各3张。

温馨提示:您提前一个月将填写完毕的报名申请表以及其它相关资料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发至历史学院培训办。

第13篇:不忘党史国史

不忘党史国史,追求梦想

百年梦想,百年追求。中国梦,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不忘党史国史,追求梦想!

学习和认识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让我们看看伟大的祖国是如何从衰落一步步走向今天的繁荣富强的,也让我们了解一下现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党史国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世史与发展史。其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政治灵魂和精神瑰宝,是先行者们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立国、兴国智慧。

学习党史,激发斗志,牢记使命。就要缅怀革命先辈,感受他们的崇高风范。我们翻开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特别是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那些记载着党走过的光辉历程。我们也要汲取党的精神力量,特别是党员干部一定要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努力做到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任何时候都不能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丢掉,任何时候都不能把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丢掉,努力争当创新创业、亲民为民、科学发展的模范。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先进的理念,更加务实的作风谋划发展,不辜负党对我们的重托,不辜负人民对我们的期望。作为后来人,我们青少年更要学习党员的那种责任感、爱国心、奉

献精神。从党员干部身上汲取精神营养与人生智慧,鼓舞自己的学习劲头,担当起建设祖国未来的艰巨使命!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它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争取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我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其中国共经历了太多的曲折坎坷,多次合作,多次分裂。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我国人民推翻了长期以来压在我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地、官、封”的压迫,翻身作了主人。但是,道路是无比曲折的,艰难的。建国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又进行了伟大的保家卫国的战争——抗美援朝。后来,邓小平作为一代四化大业的总设计师,为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出改革开放的政策。我国经济突飞猛进,人民摆脱了平穷,过上了幸福的日子。特别是他所提出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有力的解决了台湾问题。

如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深化改革,反腐倡廉,成果显著。党和祖国正在经受着空前的巨大挑战,中国将去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我们更加期待,党和祖国的未来更加辉煌!!

回顾历史,我们激情满怀;面对未来,我们坚信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会早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国梦!

第14篇:国史党史简讯

呼伦贝尔市青少年国史党史学习教育活

动启动仪式

2016年4月18日,阿伦中学隆重举行呼伦贝尔市青少年国史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启动仪式,此次活动激发广大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热情,推进“学党史、学国史、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呼伦贝尔市关工委、阿荣旗教育局的部分领导及我旗各校的校长来到我校,参加国史党史启动仪式,市旗两级关工委领导为师生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传播中国共产党党员精神做了重要讲话。通过现身说法的形式讲历史讲传统、传思想传精神,使党史国史教育更加生动直观。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坚定了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立下了听党话、跟党走、发奋学习、立志报国,时刻做好接班人的雄心壮志。

撰稿:阿荣旗阿伦中学 孙丽

第15篇:国史概要读后感

《国史概要》读后感

樊树志先生的《国史概要》是对中国古代史的概述,起自史前时期迄至清代。内容不是简单地以时间为轴描述社会发展的模式,而是从中华文明的发生、发展与演变,以此作为国史主线,演绎出了新意。 作为一名初中的历史与社会教师,对于这部分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然而正如书中导言所说“历史是既简单有复杂的”。王朝更替,社会发展再简单不过。“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四十来字已经能够清楚地概括五千年的时间跨越。而这时空变幻间隐含着的英雄式的人物,变革式的事件、戏剧化的情节发展,甚至细微到服装、语言、饮食习惯的改变都可以包罗在历史这个范畴之下。所以说历史又是复杂的。樊树志先生当然不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但是已经对很多重要的历史内容进行了叙述。由于时间有限,我还未完全读完,但是颇有一些感触。如果用两个字总结一下的话,那就是“细节”,细节对于历史课的影响。

一、细节激发兴趣

历史是由无数个精彩或繁复的细节构成的,抽去这些细节,就只剩一个苍白的框架和无数乏味的概念,失去了它鲜活的生命力和震撼心灵的魅力。然而当它成为课本教材时,受到篇幅、课时等因素的限制,往往失去了原来的生动性。学生面对高度浓缩的课本时,往往觉得与自己的认知有相当距离,枯燥无味,失去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其他的也就失去了依托。因此,在历史课堂中,教师有必要把生动的细节展现给学生,营造历史氛围,如历史人物的特写、历史情节的补充,历史场景的渲染,紧张的戏剧冲突等精彩细节,尤其要重视历史和学生社会经验相关联的细节,这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走进历史,融入历史。 例如,当我读到老子与孔子这一章节时,马上联想到了课本教材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这节课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人物、观点又纷繁复杂,而且时间也久远,学生会有很大的距离感。另一方面,孔子等人主要的思想体现又与

语文的一些古诗文背诵重复,学生也会觉得没什么了不起,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有鉴于此,如果运用细节进行人物特写:孔子作揖佩剑的画像。学生习惯于孔子是个文人、思想家、教书先生,佩剑必然引发好奇“孔子为何佩剑?孔子还会武功?”兴趣就被调动起来。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再由佩剑引入孔子士大夫的身份,从而延生春秋时期的奴隶制等级制度,然后再讲孔子的思想时对比当时的社会环境,才发现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已经提出的“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多么伟大的思想。这样,整堂课就通过细节激发了学生对孔子的兴趣,产生了想进一步了解孔子的心理需求。

二、细节辅助达标

“读史以明智”,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民族血脉的传承,更加在于通过了解古今人事的变迁,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洞悉事件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从宏观的、系统、整体来理解现实生活。

如讲到秦的大一统时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对于秦始皇的评价。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树立人物评价的体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因此既强调了秦始皇的丰功伟业,又指出了“焚书坑儒”历史事件。然而教材在叙述此事件时简单地介绍原因“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烧毁了各国了历史、诸子百家著作,活埋四百多名儒生。而学生也在此之上凭借其固有的经验判断秦始皇是个“暴君”。实际上,国史概要中也提到焚书坑儒的背后的细节是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大辩论。所谓焚书,其实际损失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所谓坑儒确实手段过于残酷,但其本意在于维护皇帝制度的权威。所以,这些历史细节的拓展,让学生看清了当时的社会以形式,真正理解焚书坑儒是维护统治的手段,也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而不是习惯性的打上某种标签。与此同时,这个过程也使学生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论从史出”,提高学生的历史智慧,感受历史的魅力。

细节是历史课鲜活生动起来。当然提供历史细节要有度,根据教学的需要,不能过滥,也不能脱离课本,一定要注意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所补充的史实要围绕教学目标,切不可冲淡教学主题,更不能让历史课成为故事课。史学之美,美在通俗、趣味与情节,更美在严谨、深刻与睿智。

第16篇:国史概要读后感

历史,在变革中发展

----读《国史纲要》感变革对历史的推动

近来,读了樊树志先生的《国史纲要》,对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读史,的确可以使人眼界开阔,思考良多。特别是《国史纲要》这本书,它对中国古代史的陈述,起自史前时代迄至清代,以全新的方式,简洁明了的风格,将历史呈现在我们眼前,当我看完这本书后,依然无法抹去脑海中关于历史的一幕幕场景:或是那三皇五帝的传说,或是那大漠长烟,战火连天的汉时匈奴„„然而,这一幅幅画面辗转交替,却在我的脑海中形成这样一个结论。历史,正是由一场场变革而组成,而文明,也是在变革中得以产生。

中华文明的确立,是中华思想由“大同之世”到“小唐之世”的变革。夏的建立,确立了中华文明,而同时,禹移交王位时,传子而不传贤的做法让“天下为公”变成了“天下为家”,可以说,在夏之前,人们心中向往,并渴望建立的是一个不分彼此,没有争斗的和谐而温馨的社会图景。但自从禹建立夏王朝之后,情况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兮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利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也许,有人会问,这也是社会的进步?“天下为公”难道不如“天下为家”?但是细细想来,在古代社会,真正的“大同”又怎么可能有确立并长久的发展,尊重历史就是尊重历史的内在规律,而在那个远古的时代,伴随社会的发展,伴随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国家机器的诞生,“家天下”的夏王朝的出现,更成了一种必要,成了推动历史发展,文明进步的必需品。

春秋时代的战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种历史的进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从成王,唐王,昭王,穆王到共王,出现了太平盛世,以后逐渐衰落。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厉王逃亡,朝政申请诸侯共管,再后来,周王迁都,周也渐渐失去控制四方诸侯的力量,进入了一个*时期,即春秋时期。春秋时代的列国,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家,而是西周国家瓦解后的残余。而春秋时代的列国争霸,从本质上讲,也只是诸侯争当周王的代替品,争当中心或中央。于是,有人便提出了“春秋无义战”的观点,但在我看来,事实却并非如此,“春秋无义战”的观点完全是片面的。正如《国史纲要》书中所写:“春秋无义战”的观点产生的原因是它没有摆脱周天子的立场,争霸并非坏事,而是好事,争霸的结果,一方面国家形态由西周瓦解后出现的不完整功能、结构,转变为完整的主权国家;另一方面国家形态摆脱了血缘组织的残余,转变为领土国家。这是历史的重大发展和进步。况且,不得不提到的是:乱世出英雄!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股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漏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这无形的引发了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而这场百家争鸣中涌现出的人们无疑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直到现在。所以,春秋的战乱是历史的必然更是历史上的一块宝藏。

另外,战国社会的翻天覆地的法制变化也是不得不提的一件大事。春秋末期“君子”陵夷,政权易手,先前的封建秩序早已荡然无存,社会结构的变化引起政治制度、经济体制、观念形态方面的相应变化,继春秋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大变动时期,春秋时代的世家大族基本上都已经烟消云散,作为一个社会阶层而消失了,新的阶层取而代之,战国时代各国新兴的统治者,无不关注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威,这一时代,纵横捭阖,波谲云诡,兼并战争

不断,各国必须集中一切力量为生存而奋斗。于是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的大变动,纷纷进行变法。魏国任用李俚为相国,搜集各国现行法律,编成《法经》,而赵国的改革,则是在“选能举贤,任官使能”,“节约俭用,察度功德”的同时,“以仁义,约以王道”。而楚国的吴起则是针对楚国官场的歪风邪气,大力整顿,而这也使楚国迅速强盛,成效卓著,同时在秦国,商鞅也发动了两次变法,使秦国一跃而成为强国。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振兴了自己的国家,更是历史发展中重要的一步。

秦的大一统,一场充满暴力的统一活动,为中国历史开创了新纪元,秦昭王时代的统一战争是残酷无比的。公元前293年伊阙之战,白起大胜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公元前297年鄢之战,白起引水灌城,淹死楚国军民数十万;公元前273年华阳之战,白起大胜赵、魏联军,斩首十五万;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军主力四十五万。正如孟子所说“杀人盈野”、“杀人盈城”,但是其直接后果是严重削弱了这些国家的战斗力,奠定了此后秦国取得统一战争胜利的基础。终于,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陆续灭亡了燕、赵、韩、魏、楚、齐六国。从此“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华帝国!

秦的统一是重大的变革,而秦覆灭的过程更是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一笔。公元前209年,担任屯长的陈胜、吴广一行九百人被征发到渔阳屯戍,行至蓟县大泽乡遇上几天的滂沱大雨,无法按期抵达渔阳,按律将处死刑。于是陈胜、吴广铤而走险,揭竿而起。这次起义虽然没有胜利,但也带来了农民起义的曙光。不久,项羽、刘邦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在真生了西楚霸王项羽后,刘邦称帝,建立了汉。这种称帝的方式,既不同于以前的传位,也不同于秦的统一,完全是以叛乱的形式夺权,是一种新形式。

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我们看到了一场又一场的变革,有的是政治制度上的改进,有的是思想文化上的繁荣,也有法制的变化,文明的转变,这些变化目的不同,形态各异,但无疑都将历史沿着一个方向推进。而那个方向,则是前进。

读《国史纲要》,我看见了历史,而这历史中,我看到最多的则是变革,变则通,相信正是有了变革,才有了历史的丰富多彩。

10102130224

孙珊

信息学院计算机系

第17篇:党史国史读后感

党史国史读后感

八年级二班

王玉稳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可以说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民族以历史悠久著称于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更是一座蕴涵丰富的宝库。

最近一段时间,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学习了,回观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一句毛主席的词在脑海中浮现“看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不容易的,走过的路程更是艰辛的,在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华大地千疮百孔,满目苍痍,饿殍满地,内有军阀连连混战,外有帝国主义炮火轰打,但是,为了解民众于倒悬的党的创始人们,伟大的革命先烈们,顶住了重重压力,于1921年创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强,已经走过了90多年辉煌的历程。

当前,全党全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力前进的关键阶段。共产党员必须认真回顾我们多年来的风雨历程,认清时代形势,提高自身修养和党性认识,做一个时代的先锋。

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学习党的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了解党的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创造明天。

第18篇:学党史国史

学党史国史

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70周年,在这7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又从强起来到富起来。无论军事、科技、政治、体育,我们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优异的成绩,达到质变的效果。现在中国也身兼艰巨任务在前进,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为实现中国梦在奋进向前。

近日,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让广大党员干部回归本心,本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和**。从“**”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不断增强守**、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从**"主题教育中学党史新中国史,以史为镜,主动明初心记使命,扛责任。

学党史国史,我们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农村美,则中国美。农业强,则中国强。农民富,则中国富”。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国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166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86万人。现在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在扶贫道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作为一名农村党建工作的我,虽然才刚刚入职不久,也深深体会到了农村的变化。村里的两委班子,党员,村民代表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来帮助农民脱贫,农村致富。村民们也积极配合,这就是习主席说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全民参与下,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势在必得。

学党史国史,我们要坚定信仰目标。国家的发展在达到“质”的发展的同时,也对青年人的发展加以重视,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上讲话:“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人要立大志做大事,不能立大志做大官”。这句话体现出了习书记对新一代青年人的高度重视。也深刻的指出当今青年人的价值追求与人生发展方向,值得每位青年人深思。身为一名毕业的大学生,我也深刻的感受到国家对当代青年人的培养和重视。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机会多了,国家为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出台了多方面政策,能使当代大学生多渠道择业机会,充分运用自己的学术知识和能力去报效社会,报效祖国。作为一名青年人,我一定会谨记习主席的话“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人要立大志做大事”。不管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会做一名有志向的青年人,增加自己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学习之用来报效社会,报效祖国,作为一名农村党务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和学术来做好工作,要有千里马的精神和老黄牛的品质,充分学习,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

学党史国史,明党之志。作为一名党员,要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奋斗奉献精神,在工作中求真务实,学习党史,中国史,让我们了解到党和中国是怎样走过来的,从而凝聚力量,向前奋斗。在工作岗位中去发光发热。

第19篇:国史概要读后感

《国史概要》读后感

淮阳中学 陈向行

本书简介

《国史概要》对中国史的概述,起自史前时期迄知清代。内容共十四章、100节。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生、发展与演变过程,不断删繁就简,推陈出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好评,成为许多高校的必修教材。到目前为止共出四版,展现了现代史学大师严谨的工作典范。

印象最深的三句话

1.轻视历史,不仅意味着数典忘祖,而且意味着否定自身存在的价值。因为现在正在发生的一切,即将成为历史而载入史册。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创造历史。如果我们的后人也以轻视历史的态度来对待我们这个时代,那么我们这一代人作出的艰苦卓绝的贡献,就将变得毫无意义。

——樊树志

2.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

——鲁迅

3.只有借助于现在,我们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借助于过去,我们才能充分理解现在。

——英国历史学家卡尔

第一 让每个人都爱上历史

樊树志先生正如所言:“轻视历史,不仅意味着数典忘祖,而且意味着否定自身存在的价值。”

如果自己都不爱历史,必定教不好历史。作为教师特别是历史教师,必须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把自己的学生带好 ,让每一个学生都爱上的课。

第二 历史课是有生命力的的课,把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带给学生。

(1)不要照本宣科。 历史教师必须像樊树志先生一样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独到的见解,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命力,而不是照本宣科,教死知识。 (2)善于反思总结。历史教师必须善于反思总结,敢于直面错误,教会学生求真。不言满、不避讳,把自己对历史的理解教给学生。

第三 博晓古今,学贯中西。

历史是口老井。关于老井的故事,一代又一代人总演绎不尽它的奥秘。樊树志先生积三十年执教与研究心得,广泛吸收海内外学者新成果,真正做到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知识涵养令人汗颜。一个历史教师只有认真读书,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第四 引到学生阅读中外历史名著

本期推荐书目:《顾维钧回忆录》、《剑桥中国史》、《国史大纲》、《晚晴七十年》、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中国大历史》等。

第五 敬畏祖先,感叹时代的伟大

不朽的大思想家孔子、老子、朱熹、王阳明、顾炎武等人物。

伟大的政治家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康熙等。

爱国英雄屈原、苏武、岳飞、张治中等人。

科学家张衡、祖冲之、詹天佑、李四光等。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难以尽善尽美,只要我们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认真学习,认真工作一定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

第20篇:美国史读后感

从《光荣与梦想》看美国的平民政治和精英政治

200810201208历史乔敬科

前不久看了美国学者威廉·曼彻斯特写的《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让我从一定深度上了解了一下美国,书中将美国1932到1972年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民族交往等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介绍,在读者的面前展示了一个栩栩如生丰富多彩的美国。在读这本书中,深切的感受到了美国的平民政治和精英政治以及美国式的民主。

平民政治是公民参与政治并在政治中体现平民意志的政治。精英政治是精英在政治体制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支配政权为精英所代表利益阶层服务的政治。读了这本书,我深切的感觉到美国的政治是平民政治和精英政治的结合,两者在一定基础之上统一于美国的政治体制之中但在具体政治运转中又不断的相互较量,已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制约。当这种制约体系被打破的时候,美国就会出现一定的动荡就会重新进行较量以达到重新的平衡。

书中有这样一组数据,美国在1932年时军事世界排名16位,现役部队人数只有132069人,坦克1000辆(统统过时的),飞机1509架,有唯一的机械化团(当年春天才组建的,由骑兵开路,战马有防芥子毒气的护腿),全国只有一位四星级将军——麦克阿瑟,下边没有三星级将军。美国的军力和他当时的经济实力严重不相符合,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才大规模的征兵和进行军事设备的增添,这中间军费问题一直受到美国国会的限制。这在今天我们看来不可想象,而这中间就恰恰体现了美国式的平民政治和精英政治的对决。美国人的纳税人意识非常的强,他们要求纳税人的每一分钱都要为了国家的正常开销服务,并且开销有理由,不能无故浪费。美国人当时正是认为在军费上开支是一种浪费,尽管美国的精英阶层已经认识到了军事开支的重要性,但平民阶层并没这种认识,所以美国的军费开支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当时不仅仅是美国的军费开支,连其他政府部门的开支也依然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比如,当时艾森豪威尔是少校,经常往国会里跑,但政府并没有给他配备车子,坐出租车的钱也不给,他时常要走到办公大楼门口填写一张申请表,才能领到两张电车代金币,然后在宾夕法尼亚大道等候电车去国会。在1945年副总统哈里·杜鲁门接任富兰克林·罗斯福担任总统时他在谈及他在康涅狄格达到的公寓问题时还在强调说他的家具还要放在那里一段时间,但是本月房租已经支付,如果白宫还没重新布置好,他还要在支付一个月的房租,于此等等,可以看出美国在对待政府开支是多么的谨慎和严格,真是让人难以想象,这其中不难看出平民政治在中间所起到的制约作用。但美国的政治精英是不甘这样受到限制的,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当政时期,总统和政府的权利在不断的增大,军费开支也在和国会的抗衡之中逐渐增加。当然在政府的权利不断增加的同时,美国的政治腐败也越来越多,这在后来又遭到平民的反对从而又进一步被限制。政治精英在政治生活中对平民政治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集体暴政和集体决策失误的出现。有些政策或许会暂时损害人们现在的利益,但长久来看会使大众收益的,并非绝大多数人都能看到的,所以这就需要政治精英进行帮忙选择来不至于走错。

但美国的民主可以被世界其他国家模仿吗?美国在二战后就开始向世界推广它的民主方式,但这种民主真的适合其他国家吗?这也是我在看这本书时总是萦绕在心里的一个问题。这种权利的制约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专制和腐败,但对其他国家来说没有专制和腐败就是最好的政治选择了吗?从人类的整体发展来看,民主政治一定是逐渐进步的,但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历史发展时期,民主并非是急切需要的,尤其是美国式的民主。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深深感觉到美国政府和国会之间的争执是如此的纷繁复杂,也正是美国历来有民主的文化背景,如果换做一个缺乏民主文化背景的国家,那一定会带来政治上的*的。政客之间的相互攻击,并且相互排斥对方的建议,有时甚至趋于无理,妨碍了整体利益,这是其他缺乏民主意识的国家所不能承受的。在当今时代,民主无可厚非,但对很多欠发达国家来看,稳定的政治政体才是主要的,只有政治稳定了社会的其他的功能才能正常运行,国家才能不断地朝前发展,人民大众才能生活安乐,如果追求政治民主,也要在政治稳定的前提下循序渐进的进行。如果盲目学习美国式的民主只会给国家民族带来灾难。不由得联想了当今的中国,目前中国有许多的学者都在强调进行民主改革,都想效仿美国,建立美国式的民主,他们的这些观点我赞同,只有他们的呼声才能唤醒绝大多数的人民的民主的意识,带能创造出民主的文化氛围,只有这样中国的民主才会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同时指日可待。但政府如此小心谨慎的改革也是可以理解的,中国的这些政治精英应该也已经认识到了民主的发展趋势,他们站在权力的高度不得不从国家民族整体的利益来考虑,之所以还要保持现在的政治制度谨慎改革,也是看到了直接改革可能会带来的动荡,那动荡从整体上是不利于整个国家的和民族的。

在这里我为美国式的民主感到惊叹同时也为中国当前的政治选择感到理解,并非所有国家都适合美国式的民主的。美国的平民政治和精英政治的对决如此的精彩和让人向往,但还要基于我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背景,并且相信随着政治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中国一定会越来越好的,祝福我的祖国!

《征途2国史范文.doc》
征途2国史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