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范文崽

2022-09-07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低碳中国

低碳中国

素食无论是在中国亦或是其它国家,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食素的原因,当然各不相同,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等。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它似乎总是以“个性”出现,大部分的人群并未受到“硬性”的法律约束,说一定要素食不可,但时至社会发展的今天,素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看看我们周围的人群,我们不难发现,食素者的人数在呈上升的趋势。

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断发展,人类文明已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也日益为人类所重视:能源日益减少、全球变暖、环境恶化、动植物数量的锐减、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

乍听起来,这一切与素食似乎关联并不是很大,其实,我们运用整体思维模式来分析,就不难分析,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联。

全球是一个整体,、是整个人类生活的共同空间,近百余年来,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式发展,地球资源被过度开发,而这,即造成地球上能源日益减少;另外,人类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则造成养殖业过度发展,有资料显示,这就为植被破坏、环境恶化留下了隐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而大量的数据表明,许多困扰人类的疾病都与肉食有关;再有就是由于人为的因素,地球已经不堪重负,我们的家园正在趋于毁灭„„

有人或许会提出质疑:难道吃素就能使以上问题迎刃而解?中国人历来相信群体的力量,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群体的力量则是无穷的,如果每个人都能恪守自己的本分,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很长时间,素食者往往是圣贤及杰出人物,而且素食目的往往是处于养生、慈悲, 当然,这些人中未必都是全素者,很多人都是在特定的时间食素,问题是他们对于食素的理解是超于普通人的,我们大多数普通人都将吃荤、吃素简单理解为裹腹,这是境界的不同。

不管怎样,中国人对于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的概念,过度则不可,以上阐述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于“过度。”“月满则亏 ,水满则溢”,中国古代的先贤很早就明白了“过度”的危害,因而留下了许多智慧的语句来警醒我们。

黄炎培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也是新中国的建国元老之一,也是新中国开国首任四位副总理之一,并历任新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在黄炎培先生的一生中,吃素历史长达50年,曾先后作《不忍歌》、《素食答客问》等文以示其食素的决心,毛泽东主席曾戏称其为“黄道素食”。黄先生曾言:人和动物一样都贪生畏死„„天下是稳定还是动荡、是有序还是混乱,要看在整个社会“仁厚”与“暴戾”两种截然对立的道德谁占上风。在他老人家的意识里,以杀戮动物来裹腹的行为无疑是“暴戾”的。但素食并不意味着其要逃避现实,《在素食答客问二首》诗中,他就明确的表示了:虽常年食素,但面对日寇的侵略,仍要奋起抗争,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如今,低碳素食已经成为全世界瞩目的大事,素食更成为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知名人物加入到素食者的行列中来,越来越多的人群正在了解低碳素食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中国,历来都是负责任的大国,对于全球暖化等一系列关乎自身及全人类命运的大事,我们责无旁贷地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2010年,全国政协委员李玉玲准备提案:在全国推行素食文化;全国政协委员姜昆、韩美林、郁钧剑等到也在“低碳生活,每周一素”提案上联合签名,表示支持餐饮行业大力推广素食,倡导全社会通过饮食上的变革为节能减排作贡献。《建议政府推广“素食低碳生活”

饮食方式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两会提案被搁上政府议事日程,该提案从饮食与人类健康、饮食与人类文明、饮食与人类生存环境等多个层面出发,强调“低碳素食”在我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其可行性。

同年,温家宝总理在向全国政协递呈的提案中,就指出要《低碳生活、每周一素》: 温家宝总理说: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在此,特向全国政协递呈此提案,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建议政府在全国倡导“低碳生活、每周一素”,成为全球带头每周一素的大国。如果所有中国人一周吃素1天,将减少温室气体2亿8千6百万吨,就可以立即减少51%的温室气体排放。放下口中一块肉,换成豆腐,拯救未来,容易又简单。

第二,呼吁国家领导人带头每周一素,用中华养生素宴招待国际友人,展示中国食文化的风采,并且在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均安排委员代表每周一素。同时建议国家领导人安排考察优秀餐饮企业之一金莎苑,亲自体验他们所做的私房养生素宴。

第三,投放一定经费开展宣传活动,通过电视、广播、媒体和一切方式把全球暖化的真相和危机告知大众,并开辟健康素食的节目专栏,普及健康饮食生活常识,通过媒体力量转变人们的观念,倡导新的生活方式。

第四,建议政府加强对畜牧业的安全质量监控,控制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同时建议政府取消对畜牧业的补贴,并征收甲烷气体的排放费,限制肉食类加工,扶持植物蛋白加工企业及有机种植业。

第五,通过餐饮行业协会树立典型,推广介绍优秀的素食企业。组织素食美食节,素食产品交易会,素食厨师培训班、素食高峰论坛、健康素食、养生食疗讲座,素食公益演出等健康活动。号召开展节能减排活动,餐饮业带头节气节水,使用节能灶具,降低一次性垃圾排放。 2010年是决定地球命运、人类饮食及生活方式转型的关键之年。又要发展、又要环保,低碳经济、健康素食就是科学的发展观,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内容。中国行动起来,必将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在全球暖化,危及人类自身生死存亡的今天,我们坚信,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如果政府与人民行动快一点,这个百万亿年爱心造就的美丽星球就会在和平与仁爱中延续下去,我们中国这块美丽富饶的家园,就会在版图上永远闪耀。

记住我们的古代哲人名言警句:物极必反。低碳素食,从每个人自身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众人划桨开大船”,“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请贡献出你自己的一份力量!接受政府的倡议“低碳生活、每周一素”。

推荐第2篇:中国低碳十大新闻

“2010中国低碳十大新闻”发布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3日讯 (记者 刘松柏) 《中国低碳年鉴》编委会、北京现代循环经济研究院、中国经济时报社、中国经济导报社、《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今日在北京联合发布了“2010中国低碳十大新闻暨《中国低碳年鉴2010》”,旨在展示年度舆论关注的焦点事件,反映中国在低碳发展中的重大行动和成效,体现中国低碳发展的未来方向,引导、促进中国低碳发展。

“2010中国低碳十大新闻”本着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突出新闻性、重大性、影响性、代表性、引导性,由媒体和专家共同投票,共同选出,是中国在低碳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代表性新闻事件,内容包括发展理念、政府行动、社会行动、行业行动、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国际影响、重大成效等。

一、低碳成为两会热点,并首次写入国务院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3月3~14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第三次会议和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低碳”成为代表热议的话题,政协一号提案锁定低碳经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强调,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二、“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在全国开展,数百万家庭体验“低碳生活”

2010年3月24日,全国妇联、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北京启动全国“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步启动,数百万家庭踊跃参加了“家庭低碳计划十五件事”活动,全国妇联命名表彰了1000名全国低碳生活创新明星(个人或家庭)。

三、上海世博会首次提出并贯彻“低碳世博”理念,为提升全社会低碳意识产生了积极示范作用

2010年5月1日~2010年10月31日,首次以“低碳世博”理念为主题的上海世界博览会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从规划建设、展示展览、论坛活动到管理运营等全过程、全方位体现了低碳理念,广泛应用低碳技术,汇聚了世界各地低碳发展的智慧和实践,成为低碳典范,对提升公众低碳意识产生了重要作用。

四、全国“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启动,节能超过200万吨标准煤

2010年5月14日,全国“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在武汉启动。到2010年底,共有1126家交通运输企业参加了该项行动,覆盖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全领域。参加企业在专项行动期间节能总量超过200万吨标准煤。

五、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启动,标志着中国绿色低碳发展迈出重要步伐

经国务院同意,2010年7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出《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开展低碳试点工作。8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北京召开会议,正式启动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低碳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六、中国水电喜迎百年华诞,装机容量突破两亿千瓦

2010年8月26日,国家能源局在云南昆明召开“中国水电100年纪念大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作了重要讲话;国家能源局授予石龙坝水电站“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称号。8月25日,国家能源局在澜沧江小湾水电站举行揭牌仪式,授予小湾水电站4号机组为“全国水电装机突破2亿kW标志性机组”。

七、我国首个碳捕获与封存全流程项目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后每年可减少1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2010年8月27日,由神华集团建设的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全流程项目(CCS)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开工建设。这是发展中国家首次开发同类项目,投产后将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同类工程。工程是从煤制油生产线中捕集二氧化碳,经过提纯、液化等环节封存起来,预计每年可减少10万吨的二氧化碳,相当于4150亩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八、天津成功承办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会议,为坎昆会议的成功召开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2010年10月4~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工作组第十四次会议在天津市梅江会展中心举行。这是中国第一次承办联合国框架下的气候变化正式谈判会议。来自公约和议定书缔约方、联合国相关机构、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等机构、177个国家的3125人出席了大会。会议充分交换了意见,增进了了解,缩小了分歧,扩大了共识,为年底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气候大会取得积极、有意义的成果打下了基础。

九、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要求把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010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十、“十一五”节能目标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积极成效

“十一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1%,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左右的目标任务。截至2010年底,我国核电投产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总量,成为全球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我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超过4200万千瓦,居世界第二位,提前10年完成此前规划的2020年风电发展目标。光伏电池产量占全球产量的40%,居世界首位。太阳能发电开始启步,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使用总量达1.6亿平方米。生物质发电装机约550万千瓦,沼气年利用量达130亿立方米,生物燃料乙醇利用量180万吨。十一五”我国森林覆盖率增加2.15个百分点,森林蓄积净增11.23亿立方米,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78.11亿吨,成为人工林吸收二氧化碳最多的国家。

推荐第3篇:中国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中国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摘 要】 低碳经济是近几年兴起的研究领域,由于倍受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所以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成果颇丰。目前中国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低碳经济内涵的界定;二是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三是中国实现低碳经济路径。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碳排放 转型路径

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R?布朗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学理论。1980年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委员会联合资助“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之后,国际社会就开始关注气候变化问题。莱斯特?R?布朗(1986)明确指出:在工业时代以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是相当稳定的,但随着矿物燃料时代的到来,释放到大气中二氧化碳也相应增加。

明确提出低碳经济的是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书中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1]。白皮书提出了建立低碳经济的可能和思路,并没有对低碳经济进行明确界定。

1.低碳经济的内涵界定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低碳经济的定义进行了许多积极深入的研究。庄贵阳( 2005 ) 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2]。冯之浚,牛文元(2009)认为,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3]。方时姣( 2009 )指出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4]。袁男优(2010)认为低碳经济是以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为目的的新规则,包括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产业[5]。

2.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一般认为能源的使用和追求经济增长造成碳排放量的增加。早期研究认为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在低收入水平阶段,随着收入的上升,环境质量退化,当人均收入水平达到拐点后,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污染排放水平开始下降,环境质量好转,该结论也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Curve),也被称为“倒U曲线”。陆虹(2000)建立了人均二氧化碳和人均GDP之间的状态空间模型,发现二者不是简单呈现为倒U关系。韩玉军、陆肠(2007)对不同国家组后的研究表明,不同组别国家的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差异很大,分别呈现出倒U、线性和N型等关系。

中国碳排放量不断增加的另一因素是出口贸易的增长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张为付等(2011)对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研究中发现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不仅数量巨大,且存在不平衡,主要由少数几个行业引起。此外,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失衡表明,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大量增加是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

3.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条件和路径

对于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路径,国内学者们总体思路相近。付允等(2008)指出,中国应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实施节能优先、大力发展再生能源、设立碳基金从而激励低碳技术研发、建立国家碳交易机制等措施实现低碳经济[6]。鲍健强等(2008)认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要是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发展低碳工业和低碳农业并建设低碳城市;还要植树造林、生物固碳,扩大碳汇(Carbon Sink)[7]。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2009)认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建议应总体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循环经济、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储备、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入手建设低碳经济[8]。庄贵阳(2009)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中国经济的转型,保护环境,避免技术和资本的锁定效应。但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含义不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而是全力提高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即单位GDP能耗逐步降低[9]。潘家华(2012)认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中国进行低碳转型是必然趋势,虽然不能立即转向低碳经济,且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又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向低碳经济转型将面临诸多挑战,且早转型就早有主动权,早取得竞争优势,可以考虑从节能技术、寻求替代能源和改变消费行为等方面入手缩短转型时间[10]。王毅(2009)指出,对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存在明显的困难和障碍,具体表现为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国际贸易结构、经济成本、不完全市场、技术推广体系、制度安排、配套政策和管理体制等方面[11]。姜克隽(2009)认为,中国有机会在2020年之前就将碳排放控制住。如果中国走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必须从现在就采取适当政策,否则由于技术锁定效果,实现低碳发展的机会就越来越小了[12]。金乐琴(2010)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市场的信息失灵和协调失灵是阻碍低碳经济发展的两大因素[13]。

参考文献:

[1] British Government.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M].London:The stationary office,2003:21~65.

[2]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太平洋学报.2005,(11):79~87.

[3] 冯之浚,牛文元.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9,(8):13~19.

[4] 方时姣.也谈发展低碳经济[N].光明日报(理论周刊).2009-5-19(001).

[5] 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2):43~46.

[6] 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4~19.

[7] 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153~160.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低碳经济的中国策[J].新经济研究.2009,(10):91~95.

[9] 庄贵阳.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7):20~26.

[10] 潘家华.中国低碳转型:势在必行,但挑战严峻[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基础济.2012,(1):30~32.

[11] 王毅.中国低碳道路的战略取向与政策保障(节录)[J] .中国低碳年鉴.2010:530~532.

[12] 姜克隽.中国低碳道路的战略取向与政策保障(节录)[J].中国低碳年鉴.2010:530~532.

[13] 金乐琴.中国低碳发展:市场失灵与产业政策创新[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1):56~59.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推荐第4篇:低碳与中国经济发展

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数学建模集训模拟赛题第一轮(2013.08.09-08.12)

低碳与中国经济发展

(由方红供题,42540871@qq.com)

低碳经济,狭义的理解即是以较少的碳排放量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其目的在于强调在经济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广义上讲,低碳经济是以最少的自然资源、能源消耗获得最多的“好”产出的同时将“坏”产出,即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甚至零污染的发展模式。它是继“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之后提出的一个新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能源消费的不断增加,我国碳排放量的增长比预计快得多。尽管我国的人均GDP和人均CO2排放量都远低于美国和日本,但我国

已于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西方国家称中国在2009年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CO2排放国。在全球变暖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中国面

临巨大的减排压力。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07年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在2009年11月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行动目标,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45%的目标,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单位GDP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7%的目标,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发展长期规划中。我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挂钩,说明碳排放和经济增长受到了同等重视。如何打破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主要挑战。

由于中国土地辽阔,资源丰富,而各个区域能源分布、经济发展不同,对能源的消费也不同,从而会带来碳排放量的差异。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碳排放直接影响到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然而,我国的官方或权威机构尚未公布CO2排放量的计算标准和地方CO2排放数据,导致不同的学者在研究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不同的测算方法。

现在,你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去获取可靠的数据,完成下面的问题。

1.比较我国不同省份CO2排放总量的差异并分级;

2.研究不同省份CO2排放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并比较其异同;

3.构建合理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省份的现状进行评价;

4.按目前各省份低碳经济的发展态势,试对未来几年的情形做出预测;

5.指出我国未来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注:论文须完全按国赛格式完成并于8.13上午8点前交至所提供邮箱。

推荐第5篇:低碳行动 骑行中国

“低碳行动 骑行中国”2011年大学生

红色之旅骑行活动闭幕仪式在我市举行

7月27日,“低碳行动 骑行中国”2011年大学生红色之旅骑行活动闭幕仪式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广场隆重举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步正发、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王世成、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马中超,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杨鑫,市委常委、副市长冯继红等出席闭幕仪式。

此次活动以“红色之旅,绿色播种”为主题,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中国自行车协会共同主办,得到了各地关工委、有关省市轻工联和省市自行车行业协会以及北京大学等13所知名高校的150名在校大学生的积极支持和参与。活动从6月26日在北京举行首发仪式开始,分五段进行,骑行队足迹遍及西柏坡、一大会址、嘉兴、南昌、井冈山、遵义、西安、延安等红色圣地,历时32天,行程1288公里,途经22个县市。在活动中,大学生们通过骑行活动,重访红色老区,重温党的历史,接受红色教育,激发爱国热情。同时,大力宣传环保基本国策,播撒文明种子,倡导低碳生活,推动科学发展。 冯继红在致辞中说,骑行活动的成功举办,必将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对人类长远发展的责任意识,让健康、环保的理念和生活方式不断深入人心。同时,对于传播自行车文化,普及大众骑行活动,促进自行车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将产生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她希望全市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新闻媒体以此为契机,大力宣传普及低碳知识和环保理念,努力倡导社会成员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点滴做起,坚持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积极传播低碳理念,践行低碳生活,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作出积极贡献。

(文章来自:延安日报)

推荐第6篇:低碳

低碳生活

初二二班

宋凡

概念

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把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 转向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 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 在中国,年人均CO2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千克。由此看来,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虽然是新概念,但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在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兴起的时候,大家开始关心,我今天有没有为减碳做些什么呢? 在北京的八达岭,一个碳汇林林场已经成形。如果你想抵消掉自己的碳排放,可以来这里购买碳汇林或种树。林业碳汇是通过实施造林和森林经营管理、植被恢复等活动,植物叶片中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土里的无机盐和水分,释放氧气通过筛管把制造的有机物再运送到土里,土里的真菌和细菌再把有机物分解,从而产生物质循环,对于地毯方面来说起到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比起少开车、少开空调,购买碳汇林的主意,受到更多人的欢迎。目前,减缓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是减排和增汇。与减排手段相比,林业碳汇措施因其低成本、多效益、易操作,成为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

低碳族

低碳族在出行方面尽量选择环保的出行方式,减少驾车或者打车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一些短距离的出行目的地,甚至选择自行车或者步行,这样既可以锻炼身体,而且可以节省油钱,打车费等一些开支,尤其是在油价上涨,打车加收燃油附加费情况下这种出行方式更有意义。

环保购物袋在日常家居生活方面注意省电,中国电力中火力发电占据了很大的比重,火力发电的主要原料是煤,省电就意味这减少煤的消耗,也就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低碳族会将冬日空调气温调低两度左右,会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减少看电视的时间,家电的选择尽量选择节能产品„„他们日常会注意收集省电的知识,并且养成省电的习惯,别看个体省电不多,但是总体大,时间长,节省的电力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其环保意义巨大。同时,结合最近的电价上涨,这些省电习惯和措施就意味着省钱,对于家庭和个人经济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吃的方面,低碳族会注意烹制的食品和选择食品的过程。烹制食品过程中注意节省电力和节省煤气,尽量充分利用好电力和天然气。选择食物方面减少肉食,选择素食,因为生产肉食消耗的能源要远远高于生产蔬菜消耗的能源,并且,蔬菜在生长的过程中还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且释放氧气。

低碳生活的几点建议:

1、多运动,少看电视机,少上网,多与家人和朋友聚聚,多出去散散步。

2、尽量吃绿色食品,多喝水,少喝酒和碳酸类饮料,高脂肪高糖等垃圾食品尽量避免

3、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瓦数(功率)尽量低点,照明够了就行,而且房间亮度低点更浪漫更有情趣。

4、近距离外出,尽量使用非机动车(步行或自行车)

5、不乱丢垃圾,进行垃圾分类。

6、没人或没必要的时候,不开灯、不使用空调。

7、多开窗多通风,随手关灯。关紧水龙头,关紧煤气灶关电视,关空调,关电脑,

8、洗菜,洗水果的水在家中预备一个大桶盛起来,可以浇花,冲厕所,做到生活废水再利用。

9、烧饭可以先把米在水里泡段时间再烧,做绿豆汤不用高压锅,晚上把绿豆泡在热水瓶的开水里,早上就可以美美的喝了。

10、手机晚上最好关上,一个省电,一个有利于休息,当然有要紧事情除外。

11、有些包装纸,广告纸反面是空白的可以用来做便签或草稿纸

12、合理使用冰箱,定期除霜。电脑,电视机,音响,人临时离开时,进入待机状态,以节省能源,不用时直接关机。

13、选购商品不要一味追求高档,实用,性价比高就是好商品,避免浪费。

14、能不开空调就不开空调,尽量扇电风扇,或是扇扇子,能手洗衣服,尽量不用洗衣机洗,

15、抽水马桶贮水桶中放一个装满水的大号可乐瓶,减少贮水量。最好能设计两个开关,一个用来冲大便,

另一个冲小便。

16、充分利用自然能如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能不用电梯就尽量走楼梯,可以省电又能锻炼身体。

17、过量肉食至少伤害三个对:动物,你自己和地球;

18、婚礼仪式不是你憋足28年劲甩出的面子,更不是家底积累的PK。如今简约、低碳才更是甜蜜文明的附件值。

19、认为把水龙头开到最大才能把蔬菜盘碗洗得更干净,那只是心理作用;20、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衣服攒够一桶再洗不是因为懒,而是为了节约水电;

21、把一个孩子从婴儿期养到学龄前,话费确实不少,部分玩具、衣物、书籍用二手的就好;

22、如果堵车的队伍太长,还是先熄了火,安心等会儿吧

24、等期检查轮胎气压,气量过低或过足都会增加油耗;

25、定期清洗空调,不仅为了健康,还可以声部少电;

26、一般的车用93#油就够了,盲目使用97#可能既废油,还伤发动机;

27、跟老公交司机学习如何省油:少用急刹,把油门送了,靠惯性滑过去;

28、有些人,尤其是女性,洗个澡用掉四五十升水,洁癖也不用这么夸张;

29、科学地勤俭节约是优良传统;剩菜冷却后,用保鲜膜包好再送进冰箱;热汽不仅增加冰箱做功,还会结霜,双重费电;30、其实空调外机都是按照防水要求设计的,给它穿外套,只会降低散热效果,当然费电;

31、洗衣粉出泡多少与洗净能力之间无必然联系,而低泡洗衣粉可以比高泡洗衣粉少漂洗几次,省水省电省时间;

32、洗衣机开强档比开弱档更省电,还能延长机器寿命;

33、电视机在待机状态下耗电量一般为其开机功率的10%左右,这笔帐算起来还真不太小;

34、如果只用电脑听音乐,显示器仅可以调暗,或者干脆关掉;

35、如果热水用得多,不妨让热水器始终通电保湿,因为保湿一天所用的电,比一箱凉水烧到相同温度还要低;

36、洗干净同样一辆车,用桶盛水擦洗只是用水龙头冲洗用水量的1/8;

37、可以把马桶水箱里的浮球调低2厘米,一年可以省下4立方水;

38、建立节省档案,把每月消耗的水电煤气也记记账,做到心中有数;

39、买电器看节能指标,这是最简单不过的方法了;40、实验证明,中火烧水最省气;

41、10年前乱丢电池还可以能是无知,现在就完全是不负责任了

42、随身常备筷子或勺子,已经是环保人士的一种标签;;

43、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

44、开短会也是一种节约-照明、空调、音响等等;

45、没事多出去走走,“宅”是很费电的;

46、非必要的话,尽量买本地、当季产品,运输和包装常常比生产更耗能;

47、植树为你排放的二氧化碳埋单,排多少,吸多少;

48、衣服多选棉质、亚麻和丝绸,不仅环保、时尚,而且优雅、耐穿;

49、烘干真的很必要吗?还是多让你的衣服晒晒太阳吧;

初二二班

推荐第7篇:低碳

低碳

低碳生活 天人互益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也因此,各国曾呼唤“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和统计方式)。 物理概述

碳化合物一般从化石燃料中获得,然后再分离并进一步合成出各种生产生活所需的产品,如乙烯、塑料等。

碳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晶态单质碳如金刚石、石墨;有无定形碳如煤;有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如动植物等;碳酸盐如大理石等。 单质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取决于它的晶体结构。高硬度的金刚石和柔软滑腻的石墨晶体结构不同,各有各的外观、密度、熔点等。

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溶于水、稀酸、稀碱和有机溶剂;不同高温下与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在卤素中只有氟能与单质碳直接反应;在加热下,单质碳较易被酸氧化;在高温下,碳还能与许多金属反应,生成金属碳化物。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下可以冶炼金属。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急需世界各国协同减低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1997年的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刚开始第一任期就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理由是议定书对美国经济发展带来过重负担。2007年3月,欧盟各成员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单方面承诺到202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减少20%。2012年之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即所谓“后京都”问题是在内罗毕举行的《京都议定书》第2次缔约方会议上的主要议题。2007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产生了“巴厘岛路线图”,“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了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允许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

一、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

二、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

三、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

四、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

编辑本段低碳内涵

低碳内涵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又是其核心内容。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它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著名低碳经济学家、原国家环保局副局长张坤民教授认为低碳经济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

产业的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低碳生活方式。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 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

编辑本段海外低碳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已经迫在眉睫。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低碳经济

前英国首相布朗于2007年11月阐述英国的主张是,努力维持全球温度升高不超过2℃。这就要求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在未来10-15年内达到峰值,到2050年则消减一半。为此,需要建立低碳排放的全球经济模式,确保未来20年全球22万亿美元的新能源投资,通过能源效率的提高和碳排放量的降低,应对全球变暖。

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

德国则希望在2020年,国内的低碳产业要超过其汽车产业。

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各国政府都极其重视发展低碳经济。

编辑本段中国低碳

自 2003 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发布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关于做好建设节能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节能工作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

2006年底,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2007年4月,低碳经济和中国能源与环境政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07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确定了中国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同

时科技部等 13 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以落实国家方案: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贡献。

2007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将从目前的7%大幅增加到2010年的10%和2020年的15% ;优先开发水力和风力作为可再生能源;为达到此目标,到2020年共需投资2万亿元;国家将出台各种税收和财政激励措施,包括补贴和税收减免,还将出台市场导向的优惠政策,包括设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较高售价。

2007年9月8日,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当天举行的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四项建议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其中提出:应该加强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环保技术、低碳能源技术,并建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增加碳汇,减缓气候变化。胡锦涛指出:中国将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重要理念,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中国将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继续推动并参与国际合作。

同月,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2007中国科协年会上呼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同年 11 月,中国启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合作计划” 。

2008年1月17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首任主任夏堃堡先生在首届中国和谐城市论坛上指出“低碳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低碳经济的泉州标本

同月,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日前在京成立。

同月,国家发改委和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选定了上海和保定作为低碳城市发展项目试点,由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科技部、环保总局、商务部等专家组成的项目技术顾问组也正式亮相。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低碳发展是中国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必然选择,也会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行动之一。

2008年3月,SEE与TCG举办“中国企业与低碳经济”论坛,让中国企业了解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的情况,探讨中国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王石对此次会议致欢迎词,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与会。

2008年4月,由众多专家、学者牵头,在各部门关注和关心下,中国低碳网成立。

同月,国合会(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首次圆桌会议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召开。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重点和全民教育重要方向。

2008 年 10 月 29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在2010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中“低碳”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

2010年3月11日,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杨金贵在《北京财经周刊》发表文章《2010,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来临》,指出:一场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已经出现,低碳经济不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结构的大方向,更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也是我国占据世界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关键。引起广泛关注。

2010年3月12日,2010两会代表、委员“论低碳之路”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教授贺强表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既可以大量的节约资源,还可以保护环境,才是全世界经济发展可走的长久之路,同时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由之路。

2009 年 4 月,国家发改委宣布,国家已着手制定《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同时在2010上海世博会上,也演绎的美妙绝伦:

世博会上,许多低耗环保的新型材料也一一亮相,会“呼吸”的墙壁、地板随处可见。记者了解到,世博会很多场馆使用的都是可回收利用的绿色材料,除了住、行,衣也可以低碳。比如,德国馆的工作人员身上所穿的制服采用了一种生态循环纤维,这种特殊的涤纶纤维,可以循环回收使用。

上海世博园还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园区。有关专家表示,太阳能发电不仅为世博会留下经认证的绿色财富和低碳世博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将为未来城市建筑发展起到示范作用,以及对今后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巨大的作用。

随着低碳问题日益成为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低碳,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关于低碳的争议。

越来越多的反对声音告诉我们,低碳问题存在着巨大争议。随着气候门事件的爆发,联合国IPCC的科学家私自篡改数据以迎合全球变暖的事实令全世界震惊。国内的许多学者也相继表示:全球变暖存在巨大争议,低碳不等于环保! 许多文章和书籍(例如《以碳之名》)更是系统的揭露了低碳骗局的前前后后。甚至有反对派把低碳说成了一种原教旨主义的歇斯底里。

当然,环境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里为二氧化碳申冤并不是纵容人们破坏环境,比起那些以碳之名的做秀,我们更应该将精力投入到那些真正需要我们治理的环境问题中去。希望我们百度百科能够唤醒大众勇于追求真相的怀疑精神,唤醒国内的主流媒体——不要再盲目跟风,我们需要独立思考。 《以碳之名》

编辑本段家居篇家居生活

低碳当道,家居变脸 从现在起,改改你的“电动依赖症”吧。多数人或许并不知道,电动电器会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消耗大量高含碳原材料以及石油,变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变!改走简约设计风 ,在整个建筑的能量损失中,约50%是在门窗幕墙上的能量损失。中空玻璃不仅把热浪、寒潮挡在外面,隔绝噪音,降低能耗。纤维石膏板,是一种暖性材料,热收缩值小,保温隔热性能优越,且具有呼吸功能,能够调节室内空气湿度。自身小户型无论在节约建筑材料、节能节电、建造和使用成本等方面都优于大户型,碳排放量也明显小于大户型。

发泡水泥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建筑保温材料,与中空玻璃一样能够把热浪、寒潮挡在外面,降低能耗,符合国家节能政策的要求,推动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平时我们勤动手动脑, 也可以实现

低碳生活

“低碳”。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废弃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实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将它们废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储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还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一盏漂亮的台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

另外,将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随手拔下电器插头„„你看这些经意的小事,其实都是在为\"减碳\"做贡献。

低碳生活标准

以下是低碳生活50条准则:

1、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林,低碳生活。

2、每张纸都双面打印,双面写,相当于保留下半片原本将被砍掉的森林;

3、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这是第一步,也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

4、绿化不仅是去郊区种树,在家种些花草一样可以,还无须开车;

5、是的,一只塑料袋5毛钱,但它造成的污染可能是5毛钱的50倍;

6、完美的浴室未必一定要有浴缸;已经安了,未必每次都用;已经用了,请用积水来冲洗马桶;

7、关掉不用的电脑程序,减少硬盘工作量,既省电也维护你的电脑;

8、相比开车来说,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人一不担心油价涨,二不担心体重涨

9、没必要一进门就把全部照明打开,人类发明电灯至今不过130年,之前的几千年也过得好好的;

10、考虑到坐公交为世界环境做的贡献,至少可以抵消一部分开私家车带来的优越感;

11、请相信,痴迷皮草那不过是一种返祖冲动;

12、可以这么认为,气候变暖一部分是出于对过度使用空调/暖气的报复;

13、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为制造他们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

14、如果你知道西方一些海洋博物馆里展出中国生产的鱼翅罐头,还会有这么好的食欲吃鱼翅捞饭么;

15、未必红木和真皮才能体现居家品味;建议使用竹制家具,因为竹子比树木长得快;

16、其实利用太阳能这种环保能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尽量把工作放在白天做;

17、过量肉食至少伤害三个对象:动物,你自己和地球;

18、婚礼仪式不是你憋足28年劲甩出的面子,更不是家底积累的PK。如今简约、低碳才更是甜蜜文明的附件值;

19、认为把水龙头开到最大才能把蔬菜盘碗洗得更干净,那只是心理作用;

20、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衣服攒够一桶再洗不是因为懒,而是为了节约水电;

21、把一个孩子从婴儿期养到学龄前,花费确实不少,部分玩具、衣物、书籍用二手的就好;

22、如果堵车的队伍太长,还是先熄了火,安心等会儿吧;

23、定期检查轮胎气压,气量过低或过足都会增加油耗;

24、定期清洗空调,不仅为了健康,还可以省不少电;

25、一般的车用93#油就够了,盲目使用97#可能既废油,还伤发动机;

26、跟老公交司机学习如何省油:少用急刹,把油门松了,靠惯性滑过去;

27、有些人,尤其是女性,洗个澡用掉四五十升水,洁癖也不用这么夸张

28、科学地勤俭节约是优良传统;剩菜冷却后,用保鲜膜包好再送进冰箱;热汽不仅增加冰箱做功,还会结霜,双重费电;

29、其实空调外机都是按照防水要求设计的,给它穿外套,只会降低散热效果,当然费电;

30、洗衣粉出泡多少与洗净能力之间无必然联系,而低泡洗衣粉可以比高泡洗衣粉少漂洗几次,省水省电省时间;

31、洗衣机开强档比开弱档更省电,还能延长机器寿命;

32、电视机在待机状态下耗电量一般为其开机功率的10%左右,这笔帐算起来还真不太小;

33、如果只用电脑听音乐,显示器就可以调暗,或者干脆关掉;

34、如果热水用得多,不妨让热水器始终通电保温,因为保温一天所用的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电,比一箱凉水烧到相同温度还要低;

35、洗干净同样一辆车,用桶盛水擦洗只是用水龙头冲洗用水量的1/8;

36、可以把马桶水箱里的浮球调低2厘米,一年可以省下近4立方水;

37、建立节省档案,把每月消耗的水电煤气也记记账,做到心中有数;

38、买电器看节能指标,这是最简单不过的方法了;

39、实验证明,中火烧水最省气;

40、10年前乱丢电池还可以能是无知,现在就完全是不负责任了;

41、随身常备筷子或勺子,已经是环保人士的一种标签;

42、冰箱内存放物品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

43、开短会也是一种节约-照明、空调、音响等等;

44、没事多出去走走,“宅”是很费电的;

45、非必要的话,尽量买本地、当季产品,运输和包装常常比生产更耗能;

46、植树为你排放的二氧化碳埋单,排多少,吸多少;

47、衣服多选棉质、亚麻和丝绸,不仅环保、时尚,而且优雅、耐穿;

48、烘干真的很必要吗?还是多让你的衣服晒晒太阳吧;

49、美国有统计表明:离婚之后的人均资源消耗量比离婚前高出42%-61%,让我们用婚姻保护地球吧!

50、在后备箱里少放些东西吧,那也是重量,浪费汽油资源,还易被盗。

夏天我们在家用空调时,不要长时间开着,用了几个小时后,就关掉,再开电风扇。这样就能省50%的电;在冰箱内放食物时,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用塑料盒盛水制冰后放入冷藏室,这样能延长停机时间、减少开机时间,更节电;用微波炉加工食品时,最好在食品上加层无毒塑料膜或盖上盖子,这样被加工食品水分不易蒸发,食品味道好又省电;开车时尽量避免突然变速,选择合适档位,避免低档跑高速,定期更换机油,轮胎气压要适当和少开空调。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

编辑本段交通篇

如果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可比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开车族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也可让驾驶变得更为“绿色”。

1.避免冷车启动、减少怠速时间、尽量避免突然加速、选择合适挡位、避免低挡跑高速、用黏度最低的润滑油、定期更换机油、高速驾驶时不要开窗、轮胎气压要适当;

2.购买低价格、低油耗、低污染,同时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的小排量车。多步行或骑自行车,乘坐轻轨或者地铁;

3.网上购物减少交通出行;

4.考虑到坐公交为世界环境做的贡献,至少可以抵消一部分开私家车带来的优越感;

5.如果堵车的队伍太长,还是先熄了火,安心等会儿吧;

6.定期检查轮胎气压,气压过低或过足都会增加油耗;

7.一般的车用93#汽油就够了,盲目使用97#可能既费油,还伤发动机;

8.跟老公交司机学习如何省油:少用急刹,把油门松了,靠惯性滑过去;

9.洗同样一辆车,用桶盛水擦洗只是用水龙头冲洗用水量的1/8;

10.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开车出门购物要有购物计划,尽可能一次购足。多步行,骑自行车,坐轻轨地铁,少开车。

编辑本段办公篇

多用电子邮件、MSN、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

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这样做除省电外还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

办公室内种植一些净化空气的植物,如吊兰、非洲菊、无花观赏桦等主要可吸收甲醛,也能分解复印机、打印机排放出的苯,并能咽下尼古丁。

我们每天都会收到商家发来的广告宣传单,大多数人对这些垃圾广告的处理方式就是将它们丢进垃圾桶。要知道,为了节约成本,很少有商家会使用再生纸印制宣传单。 每天都有那么多木材制成的纸张白白地被当成垃圾一样扔掉,着实让人心疼。我们无法让商家少发广告宣传单,就应充分地利用这些宣传单。例如我们可以用它们做成小的装饰品,既环保又不失时尚,从而真正地做到废物利用。

编辑本段旅游篇

发展低碳旅游,培育低碳生活。应当成为新时期的重要战略。其中包括3个重点:

一是转变现有旅游模式,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同时也丰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项目。

二是扭转奢华之风,强化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

三是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编辑本段城市篇

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低碳城市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

小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

自2008年初,国家建设部与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大陆以上海和保定•中国电谷两市为试点联合推出“低碳城市”以后,“低碳城市”迅速“蹿红”,成为中国大陆城市自“花园城市”、“人文城市”、“魅力城市”、“最具竞争力城市”......之后的最热目标,该目标将具有长期的特性。

编辑本段零碳中心

零碳中心是由Bill Dunster先生创建的在建筑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先锋。ZED的含义是指零化石能源开发。零碳中心设计了第一个,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零碳村BEDZED,零碳中心致力于推广全球领先的的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零碳中心相信可持续社区应当是广大民众支付得起的和易于建造。

2009年5月零碳中心在北安普顿的项目成为英国在册的第一个节能标准实现顶级零碳的代码6建筑。

在过去的几年中,零碳中心在多方面探索了与中国的合作。零碳中心现在中国拥有设计、供应链和展览推广业务。

2004年,万科,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邀请零碳中心来设计他们的下一代房子的原型“万科零宅”。这所房子被设计成为零碳、零能源消耗、零需水量及零排放。万科零宅预期2009年8月向公众公开开放。

2005年,城乡建设部邀请零碳中心参予北京的国家级“未来之家”计划,以展示可持续和经济适用的建筑方法。一个500平方米的展示房将在北京建造。

2008年,世博会选中零碳中心作为城市最佳实践区的伦敦案例,并且零碳中心被邀请在2010年世博会设计和运营一个3000平方米的场馆。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态经济”“生物质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一些地区风能发电价格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价格的上涨。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的环境日主题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途径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二,是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今年6月全国开始实施“限塑令”。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来人们盛行便利消费最典型的嗜好之一。要使戒除这一嗜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单让公众理解“限塑”意义在于遏制白色污染,这只是“单维型”环保科普意识。其实“限塑”的意义还在于节约塑料的来源——石油资源、减排二氧化碳。这是一种“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据中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关联型环保意识不仅能引导公众明白“限塑就是节油节能”,也引导公众觉悟到“节水也是节能”(即节约城市制水、供水的电能耗),觉悟到改变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与节能、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

的嗜好。今年第一季度全国车市销量增长最快的是豪华车,其中高档大排量的宝马进口车同比增长82%以上,大排量的多功能运动车SUV同比增长48。8%。与此相对照,不少发达国家都愿意使用小型汽车、小排量汽车。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并不一概反对小汽车进入家庭,而是提倡有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日本私家车普及率达80%,但出行并不完全依赖私家车。在东京地区私家车一般年行使3000至5000公里,而上海私家车一般年行使1.8万公里。国内人们无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成了炫耀型消费生活的嗜好。有些城市的重点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一二百辆私家车将周围道路堵得水泄不通。由于人们将“现代化生活方式”含义片面理解为“更多地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提供的便利”,导致了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于高能耗的动力技术系统,往往几百米的短程或几层楼的阶梯,都要靠机动车和电梯代步。另方面,人们的膳食越来越多地消费以多耗能源、多排温室气体为代价生产的畜禽肉类、油脂等高热量食物,肥胖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而城市中一些减肥群体又嗜好在耗费电力的人工环境,如空调健身房、电动跑步机等进行瘦身消费,其环境代价是增排温室气体。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四,是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低碳饮食,就是低碳水化合物,主要注重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目前我国国民的日常饮食,是以大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的生产形式和“南米北面”的饮食结构。而低碳饮食可以控制人体血糖的剧烈变化,从而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的产生,长期还会有保持体型、强健体魄、预防疾病、减缓衰老等益处。但由于目前国民的认识能力和接受程度有限,不能立即转变。因此,低碳饮食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不过相信随着人民大众普遍认识水平的提高,低碳饮食将会改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人们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人们应看到,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科技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都有责任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众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创意活动和普及工作,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的科学发展决策,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世界公民”责任担当,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推行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包括制定指导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但也需要企业认清方向自觉跟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集体行动”。只有更多企业改变目前的被动状态,自觉跟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步伐时,中国向低碳经济转换才有现实的基础和未来的希望。

编辑本段商务部将打造“低碳示范工程”

近期,商务部将选择1—2个城市打造“低碳示范工程”:即在城市开发区设立低碳产业示范园区,研发生产薄膜太阳能等低碳产品;同时在该城市商业核心区打造一个“零排放”绿色中心商务区,商务区内建筑应用的产品正是来自于产业园区,最终实现“两区联动”发展。南京、杭州等城市已经展开了对该项目的争取。

“零排放”商务区什么样?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副司长孙鹏介绍,根据规划,绿色中心商务区位于城市的核心区,面积不低于1公里。区内以高档商用写字楼、高档酒店、高档公寓为主,配套购物中心、娱乐服务设施。

商务区内,所有的建筑玻璃均采用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玻璃幕墙,顶部采用晶硅太阳能电池发电。建筑物内使用LED节能灯照明,运用太阳能光热技术供应热水、运用地源热泵等调节建筑内温度和湿度。建筑材料也要采用环保新材料。

中心商务区内的土地实行对外招标,开发商在区内兴建的建筑按照《绿色中心商务区建筑技术标准》建设。

在同一个城市中实现“自产自销”

“零排放”绿色中心商务区里的低碳产品、建筑材料从哪里来呢?

原来,在该城市的开发区内,还将规划一个10平方公里的低碳产业示范园区,专门为绿色中心商务区的建设提供各种产品和技术支持。

低碳产业示范园区鼓励薄膜太阳能、太阳能集热管、LED节能灯等相关企业入驻。园区的产业定位为,重点打造太阳能光伏、太阳能光热、LED节能灯、建筑新材料、地源、水源等产业。

把这些研发、生产企业聚集起来,我国希望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两区联动”创意,国际上尚无先例

孙鹏说,推动“两区联动”方案,是为了打破国内低碳产业发展的瓶颈。

受成本等因素制约,我国多数低碳产业还停留在“重研发”的层面,有的产业如光伏,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在国内推广缓慢,产品主要靠出口。过于依赖国际市场、市场单一的后果是:产业特别容易受到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给产业发展埋下风险。

他对业内相关企业发出邀请,希望大家积极参与“两区”的投资,开展国际、国内合作。绿色中心商务区在建设中,将保证示

范产业园区内生产的产品,在商务区内得以全面应用。

他同时展望的还有,“两区联动”的创意,在国际上尚无先例,一旦打造成功,将成为我国低碳技术展示、推广、科普,甚至是旅游的全新平台。

倡导低碳,呵护地球 。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包括以下一些低碳的良好生活习惯: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4.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又舒适,还能帮助改善睡眠;

5.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9.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热时可用电扇或扇子。

经过手工DIY的再创造,你会发现原来废物也是宝,这样的家居环境健康且充满了创意的小欢乐。 “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细节的改变证明:气候变化已经不再只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还有一些不容易注意的几点:

1.每天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

2.在午休和下班后关掉电脑电源;

3.一旦不用电灯、空调,随手关掉;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

4.选择晾晒衣物,避免使用滚筒式干衣机;用在附近公园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机上的45分钟锻炼;

5.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不开汽车改骑自行车,或步行 ;

6.在使用电脑时,尽量使用低亮度,开启程序少些等,这样可以节电。

低碳生活-时尚生活

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60%为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食品之间、食品与冰箱之间应留有约10毫米以上的空隙。用数个塑料盒盛水,在冷冻室制成冰后放入冷藏室,这样能延长停机时间、减少开机时间。

空调启动瞬间电流较大,频繁开关相当费电,且易损坏压缩机。将风扇放在空调内机下方,利用风扇风力提高制冷效果。空调开启后马上开电风扇。晚上可以不用整夜开空调,省电近90%。将空调设置在除湿模式工作,此时即使室温稍高也能令人感觉凉爽,且比制冷模式省电。

洗衣机在同样长的洗涤时间里,弱档工作时,电动机启动次数较多,也就是说,使用强档其实比弱档省电,且可延长洗衣机的寿命。按转速1680转/分(只适用涡轮式)脱水1分钟计算,脱水率可达55%。一般脱水不超过3分钟。再延长脱水时间则意义不大。

三菱重工低碳空调\"G计划\" 在人口的巨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的今天,“低碳环保”以成为当今的主题。“低碳环保”已是企业产品的生产销售的新趋势,“G计划”是三菱重工为其推出的国内首款低碳空调所做的一些列线上线下的广告活动。e-link为其企划的这个方案是三菱重工复出空调市场的重要营销战役,三菱重工成功借助“低碳营销”打响了国内低碳空调的第一炮,成为广告营销界的美谈。

编辑本段低碳试点

国家发改委2010年8月10日发布《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定将在部分省市开展低碳试点工作,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5个省,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8个城市成为首批试点地区。 根据《通知》,上述地区低碳试点工作主要包括: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配套政策,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对于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通知》指出,试点地区可“探索有效的政府引导和经济激励政策,研究运用市场机制推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落实”。

据悉,试点地区需在8月31日前将试点实施方案上报国家发改委。

推荐第8篇:低碳

“低碳环保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减缓环境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让地球发烧。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等含碳气体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快速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从电影《2012》的地球末日预言,到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从当前中国西南百年一遇的大干旱,到横扫大半个中国的沙尘暴,都给人类敲响拯救地球的警钟。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短短三年时间,吸引了全球6000多个城市、超过10亿人参与,一股旨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潮流已经开始席卷全球。 应对气候与环境危机。近二十年来,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不仅使交通瘫痪,生产破坏,而且威胁着地球脆弱的生态系统,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

有效化解能源危机。随时可能出现的能源危机将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峻挑战。为有效化解能源危机,我们应在世界范围内拓展能源供应的渠道。基于低碳经济高效利用能源、开发清洁能源的实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正是化解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可以促进经济转型。金融危机使实体经济受到了严重打击,以低碳化能源发展为代表的低碳经济产业,不仅可以为传统产业的振兴提供支撑,其自身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找到发展机遇,特别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技术进步将填补经济增长所需技术进步的供需缺口。

低碳生活需改变以大量消耗能源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13亿人口基数计算,就是天文数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的这个训诫同样适合我们对低碳生活的态度。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培养低碳生活方式,这是个人社会责任的体现。

低碳——让生活更美好 拯救地球!学会低碳生活!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

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这都是高碳的带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是提倡大家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控制或者注意个人的碳排量,通过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

现在我们国家对全世界公开承诺减排指标,决定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低碳时代已经如约而至,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低碳\"就在我们身边。

夏天,我们在家用空调时,不要长时间开着,用了几个小时后,就关掉,再开电风扇。这样就能省50%的电;在冰箱内放食物时,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用塑料盒盛水制冰后放入冷藏室,这样能延长停机时间、减少开机时间,更节电;用微波炉加工食品时,最好在食品上加层无毒塑料膜或盖上盖子,这样被加工食品水分不易蒸发,食品味道好又省电;开车时尽量避免突然变速,选择合适档位,避免低档跑高速,定期更换机油,轮胎气压要适当和少开空调。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

平时我们勤动手动脑, 也可以实现 \"低碳\"。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废弃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实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将它们废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储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还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一盏漂亮的台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

另外,将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随手拔下电器插头……你看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减碳\"做贡献。(左图是我设计的多次性使用便携袋,它不仅美观而且还实用低碳) 1.随手关灯、拔插头,这是第一步,也是个人修养的表现;

2.每张纸都双面打印,相当于保留下半片原本将被砍掉的森林;

3.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4.绿化不仅是去郊区种树,在家种些花草一样可以,还无须开车; 5.完美的浴室未必一定要有浴缸;已经安了,未必每次都用;已经用了,请用积水来冲洗马桶;

6.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饭盒……因为制造它们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

7.未必红木和真皮才能体现居家品位;建议使用竹制家具,因为竹子比树木长得快;

8.婚礼仪式不是你憋足28年劲甩出的面子,更不是家底积累的PK。如今简约、低碳才更是甜蜜文明的王道;

9.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衣服攒够一桶再洗不是因为懒,而是为了节约水电;10.把一个孩子从婴儿期养到学龄前,花费确实不少,部分玩具、衣物、书籍用二手的就好;

11.如果堵车的队伍太长,还是先熄了火,安心等会儿吧;

12.有些人,尤其是女性,洗个澡用掉四五十升水,洁癖也不用这么夸张;13.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 14.没事多出去走走,“宅”是很费电的;

15.非必要的话,尽量买本地、当季产品,运输和包装常常比生产更耗能;

(左图是我设计的二氧化碳光能转化器,它可以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同时释放能量供人类做饭热水等使用,他是依照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设计的,绿色环保低碳。)

工业造型班朱瑞

20090530125

推荐第9篇:低碳

3问低碳住宅

低碳住宅究竟有哪些优势?它会比普通住宅贵吗?低碳生活离福州还有多远?记者通过采访业内人士,将这些疑问逐一解答。

1 低碳住宅有哪些优势?

低碳住宅从建筑材料的选择、节能技术的运用,到小区景观的规划都追求自然环保,相比普通住宅,更舒适、更健康、更环保,更节能。在建筑材料上,注重外墙外保温、中空玻璃、地辐射采暖等新技术的应用;在节能技术方面,广泛应用水循环系统、风能、太阳能系统等技术;在社区环境上,以超高绿化率、低排放为特点,每个环节均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其次是户型上更灵活。低碳住宅提倡面积适中,能够满足所有的居住需求即可,而无需追求大面积。例如家天下·三木城推出的98m2能做3-4房的设计,户型灵活且南北通透,采光、通风效果俱佳。

再者,低碳建筑的耐久性更高。如果住宅耐久性差,使用过程中需经常维修,则会增加碳排放。低碳住宅意味着从规划、建筑乃至后期管理,始终贯彻低碳环保理念,在住宅整体质量提升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

2 低碳住宅成本高、售价贵?

既然低碳住宅有这么多优点,那价格会不会比普通住宅贵呢?

由于较多地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目前国内多数节能低碳住宅都是以增加一定的成本为代价。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相比未增加节能减排技术的普通住宅,低碳住宅可节电50%、节水20%以上,但在开发过程中,成本增加5%-8%,约为200-300元/平方米。

福建沃野地产总经理白杰南表示,低碳住宅使用了太阳能系统、循环水系统等高新技术,虽然前期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和维护费用,但由于低碳住宅具有节能、省水、省电的特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减少的费用将远远多于买房时所付出的费用,对购房者来说,是合算的。

3 低碳是地产转型必经之路?

“如何让房价降下来?走低碳发展是一条必经之路。”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认为,走绿色低碳型地产的发展之路,是未来中国房地产的转型方向,也将带动经济的转型。她建议,在国家金融和土地政策上支持鼓励绿色低碳发展,比如设置不同的税收标准,改变以往土地的价格出让范围,这样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平抑地价和房价,房企也必将更加重视产品品质,主动利用绿色低碳机制。

白杰南也指出,低碳在福州已从概念进入实践领域,房地产势必走上低碳之路,尤其在当前房地产经历调控、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对低碳技术的运用将成为楼盘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链接

2010上海世博会的低碳住宅新技术(部分)

中国馆“东方之冠”

该馆层层出挑的造型,在夏季可自然形成上层对下层的遮阳。白天,场馆顶部和外墙上的太阳能电池蓄存电能,晚上,冰蓄冷技术利用电能制冰,到白天释放冷源。

英国伦敦“零碳馆”

伦敦“零碳馆”案例原型取自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社区——贝丁顿(BedZED)零碳社区,伦敦零碳馆馆长陈硕说,两年之内,中国自建的“零碳”社区有望出现。零碳馆冬暖夏凉、恒温恒湿,不用交一分钱水电费,供暖、照明等所需能源全部自给自足。

德国汉堡“被动房”

“被动房”内可保持23℃-26℃的适宜气温,没有安装任何空调设施,但是屋内冬暖夏凉。它颠覆了传统的坐北朝南格局,改为坐南朝北。朝北的优势在于,可以避免夏天紫外线的直接照射,有利于保持室内恒温。整幢建筑运营时的耗能比传统建筑减少90%。

推荐第10篇:低碳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也因此,各国曾呼唤“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和统计方式)。

“低碳”的历程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急需世界各国协同减低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刚开始第一任期就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理由是议定书对美国经济发展带来过重负担。2007年3月,欧盟各成员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单方面承诺到202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减少20%。2012年之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即所谓“后京都”问题是在内罗毕举行的《京都议定书》第2次缔约方会议上的主要议题。2007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产生了“巴厘岛路线图”,“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了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允许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

一、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

二、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

三、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

四、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

低碳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著名低碳经济学家、原国家环保局副局长张坤民教授认为低碳经济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的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

低碳在海外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已经迫在眉睫。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3月14日,修改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原来的“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被改为“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看守所疑云”掩盖了多少真相

春雨未至,雷声先闻。不仅雷人,还是一样地蹊跷。据报道,江西修水县下岗工人陈绪金在看守所突然死亡,其家属被告知,死者因上厕所跌了一跤,就死了。送医的结论是心肌梗死。而记者调查显示,在陈绪金被送往医院后,为其作诊断的医生表示,自己是在“被要求”、“没办法”的情形下,不得已“随手”写下“心肌梗塞”的死因诊断的。家属更在死者身上看到了多处非常明显的伤痕。

好一个“摔跤死”!公众的智慧和神经又一次受到超强震击。从“躲猫猫”到“做梦死”、“鞋带上吊”、“喝开水致死”、“发狂死”,人的死法是那样“特别”,从死者家属到社会公众,面对难以接受的种种“说法”,无不疑窦重生,渴求真相。

按照解释,这些逝者都是因为非正常因素而“正常”死亡的,但是,为什么死者遗体往往满是伤痕?为什么尸检报告上的诊断结论总像“神来之笔”?为什么看守所总是理直气壮,却又遮遮掩掩,回避疑问?

这一切,很难用惯常的逻辑去串连,正常的理性去理解,也许,只有在刘谦的魔术中,这样的“死法”及其解释才是顺理成章的。但当权力也变出“神奇”而拙劣的死亡魔术时,事实却一再证明,“虚伪永远不能凭借它生长在权力中而变成真实”,雷人并不能服人,黑炭冲去裹着的面粉还是黑的,而公众的信心、政府的公信力却因此一次次受到打击。

在逝者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遭遇了什么?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些看守所到底是如何管理和运作的?公众的疑问,掩盖真相的疑云,使社会焦点一次次聚集在监狱看守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看守所是羁押依法被逮捕、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的机关”。“看守”不仅意味着要防止发生逃跑、串供等妨碍诉讼顺利进行的行为,而且意味着要保障被关押人员包括生命与健康等基本权利不受侵犯。可以说,看守所该是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的地方,更应是公平正义阳光照得进来的地方。

当前,随着看守所事件不断出现,公安监管工作、监所体制改革等,已引起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客观地说,这两年,监管部门已日益重视监管所人权保障,管理正在改善,监督日益严格,公开公正的探索和努力也在逐步推进。

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纷纷就这一问题建言献策,如明确规定深化司法体制改革,逐步实行审监分离,全面规范看守所的执法行为,加强检察机关对看守所的监督等。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慕平透露,对于看守所内的重大伤亡事件,北京检察机关今年将启动独立调查机制,包括法医鉴定、现场勘察、会见嫌疑人等,此举在全国尚属首创,为拨开看守所事件背后的疑云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这些积极的动向,使人们渐渐看到了希望。但我们还需更加迅速、更有成效的努力。笔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检索了一下以前有关看守所事件的评论,发现自“躲猫猫”事件以来,有关评论文章大同小异,以前事件的文章放到这次事件上照样能用能说。这不是因为文章太容易写了,而是因为现实的改善太艰难了,更因为在那些疑云重重的地方,生命太脆弱、太易逝了。

人命关天,法重如山,能不敬畏,能不慎重吗? 爱和善永远是社会主流

坚守善的信念、相信善的力量,他们的信念,正是我们社会的希望

故事再次发生在湖北。在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人链救人”后,2009年12月6日,咸宁淦河边,4名大学生组成“人链”,从刺骨的冰水中救起落水母子。他们是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和咸宁学院的学生王洪、刘康、王力和吴超。日前,媒体披露了一个多月前那次惊心动魄的救人经历。

不同的河流,同样的壮举;不同的大学生,同样的见义勇为。英雄故里再现“人链救人”壮举,最让人感怀之处在于,它不是英雄事迹的简单复制,而是诠释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爱可以传递,善可以传递,希望可以传递。我们这个时代依然不缺英雄。我们的社会道德,并不像一些悲观人士想象的那样不堪。

南京“彭宇案”之后,社会上掀起了该不该见义勇为的讨论。曾几何时,许多人不敢、不愿再见义勇为。如今,英雄故里再现“人链救人”壮举,无疑像冬季的火炬,照亮着社会的向善之路。

我们可以理解有人在“彭宇案”后不敢搀扶跌倒老人的顾虑。但湖北大学生的选择,让我们看到,社会道德的重塑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每个人的义举都是一根蜡烛,多一根蜡烛闪亮,就会少一点道德阴霾。

去年12月31日,上海“钓鱼执法”事件中断指表清白的孙中界通过人民网向全国司机发出倡议:希望每个司机以后继续做好事,继续帮助别人。这一消息同样让人感到温暖。无论是孙中界的选择,还是大学生的义举,他们都在用身体力行,重建着我们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哲人阿萨吉奥利说:“如果没有宽恕之心,生命就会被无休止的仇恨和报复所支配。人将处于无道德之中。”的确,如果道德受到了伤害,人们不再信任彼此,社会必将陷入人人自危,时刻处于恐慌之中。而孙中界为何会选择继续做好事?湖北大学生为何再现“人链救人”?就是因为他们依然坚守善的信念,相信善的力量。他们的信念,正是我们社会的希望。

咸宁的一位百姓说:“从„10•24‟英雄集体„人链救人‟,再到吴超等同学的奋不顾身,使我和我的同事觉得社会充满了爱,充满了阳光,充满了希望。”是的,从“10•24”英雄集体到这4位大学生,他们以自己的行动给人温暖,给人希望。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面对“人链救人”壮举的再现,希望更多的人在批评黑暗的同时,更加相信光明,用实际行动传达善、传送爱、传递希望。与此同时,职能部门也应做好必需的制度善后以及防范措施,当见义勇为不用再承受道德风险乃至法律风险时,见义勇为就一定会蔚然成风。 别再“接访”变“截访”!信访工作要“就近解决矛盾”近日,中办、国办转发了《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意见》。对很多信访的群众来说,看到“中央政法委对进京上访大省派接访组就近解决矛盾”这一消息时,或许会心头一暖。

信访工作直面群众诉求,如若对问题推诿、迟疑、回避或处置不当,都有可能激化矛盾,损伤干群关系,破坏社会的安定和谐。然而,“信访难”又是难以回避的一块“短板”。一些上访群众自嘲“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一些地方变“接访”为“截访”,进京访、重复访仍然偏多,这些现实让人五味杂陈。

群众上访,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问题,“就近解决矛盾”不仅体现信访工作方向以及姿态的变化,更是对新时期、新情况、新问题下信访工作发展的一种回应。

最近,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说“老百姓到法院打官司,是穷尽其他救济手段后的最后选择。”其实,群众选择上访,大多也是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无奈选择,而且很多涉及到利益矛盾和民生问题。如何才能做到“不到北京也能解决问题”,“来信与来访一样受到重视,一样能够解决问题”,就需要信访工作深入、细致,及时,才有可能“就近解决矛盾”。

本是基层矛盾,如果反映的渠道不畅通,问题始终得不到重视和解决,一些领导干部对百姓的困难置之不理、对上访置若罔闻,那群众又怎能寄望于“来信”受到重视,又如何不进京上访以求问题解决?所以,“就近解决矛盾”的提出不仅是从空间的归属地上对信访工作提出指导意见,从另一个层面看,也是对基层干部更新观念、改变作风提出了要求,需要领导干部增强对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只有心系群众,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才有可能在信访工作中为民解忧;只有切身感受到民生疾苦,才有可能做到高效地回应和解决群众诉求;只有真正有作为有行动,才能让问题不在“等”和“靠”中贻误了解决时机;只有干部群众“心近了”,才更有利于“就近解决矛盾”,才能为《意见》中提出的“要侧重地方接访,坚持依靠基层解决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早在今年4月,中办、国办就曾联合转发《关于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的意见》、《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定期组织干部下访的意见》、《关于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化的意见》,要求定期、随时接待群众来访,要求干部主动下访,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并把化解矛盾作为政绩考核重要内容。在当前形势下,做好信访工作,将矛盾及时化解在基层,对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再好的制度也需要落实,才有实际效果和意义。因此,面对群众的殷切期望,做好信访工作,填补政法机关解决问题的力度和效率与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强烈期待之间尚存的差距,显得格外地迫切和重要。 从“干净不干事,干事不干净”说开去

干净不干事,干事不干净”,是位基层领导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概括了时下一些干部的工作状态,很值得评说一番。

先看“干净不干事”:有些人为官后心中有个“小九九”:“要把稳妥放在第一位,至于工作成绩,那是有很多客观因素的”。于是乎,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以保官帽来谋官帽,凡事照本宣科,等因奉此,不敢担当,不去拓展。还有一些照顾性提拔的干部,信奉“对自己负责才是最重要的”准则,不冒险,不干事,一心保平安。

再看“干事不干净”:有些干部上任三把火,大张旗鼓,大动干戈,但一上手一干事就按“潜规则”走,结果闹个不干净:拉帮结派,以权寻租,收受贿赂,贪污腐化。尤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干部不以此为耻,反倒振振有词:“都这么干,不这么干行不通”。

以上所说状况是一个事物的两面,看似截然相反,但实质却是一个:都是为自己,丝毫没把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那些“干净不干事”的干部,从表面上看很干净,但如此“不干事”能算好干部吗?占着官位,不干官事;只顾自己明哲保身,不做一点有利于人民的事,这样的干部又有何用呢?“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身为领导干部就是要勇于开拓、勇担重任,多为老百姓做些有益的事。如若不然,要你当这个官干什么呢?诚如戏文里说的那样:“当官不给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白薯”。

那些“干事不干净”的干部,更为人们所不齿。领导干部干事情本应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这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一贯要求。但为什么有的干部一干事就不干净呢?是没有规章制度吗?否,是有意不遵守、故意破坏之也。有些干部利欲熏心,干点事就想捞好处。日积月累,逐步由“不干净”走上了贪腐之路。这样的事例,实在是太多了。

从总体上看,以上这两种类型的干部,在我们整个干部队伍中还是少数,但其所造成的危害与影响是很大的。现在有人说“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也有人流露出了悲观的情绪,觉得“吏治难”。那么究竟“难”在何处呢?依笔者管见,难就难在有些干部不自觉、不自律。长期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对干部的要求不可谓不严,给干部制定的规矩不可谓不多,目的就是要形成一支能切实为人民谋利益的干部队伍。然而有些人一当上领导干部后就开始放纵自己,忘记了应有品质和责任,置各种规章制度于不顾,一心考虑自己的利益或趁机为己大捞特捞,结果酿成了久治不愈的“顽症”。对此,老百姓看在眼里,怒在心头,迫切希望用“猛药”解决之。

前不久闭幕的四中全会再次就党的建设问题作出了若干决定,中央下了大决心,体现了应有的力度,人民看到了希望。一些干部也应从中猛醒,痛改前非。否则,等来的只能是撤换下岗或身败名裂。因为历史潮流不可违,人民意志不可辱。 从“养儿防老”到“国家养老”

日前,国务院决定今年下半年启动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农民60岁之后可享受国家普惠式养老金。这意味着,农民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之后,又向“养老不犯愁”的新梦想迈出了坚实一步。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绝大多数。限于国家的财力,农民的养老保障主要靠土地、家庭和集体组织解决。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出现了很多“留守老人”、“空巢家庭”。目前,我国农民工达到2.2亿,60岁以上农村老人已经超过1.2亿。在新的社会转型期,“养儿防老”的意义日渐衰微,尤其是对于那些既无劳动能力、又无人赡养的贫困老人来说,晚景更令人堪忧。据报道,湖南祁东县一名七旬老人来到北京当众抢劫,就是为了入狱养老,享受监狱的“福利”。这虽然只是一起令人心酸的极端事件,却折射出我国农村养老制度的困境。让亿万农民实现老有所养,不仅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关乎国家的公平正义。

从“养儿防老”到“国家养老”,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标志着中国正在重建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亿万农民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然而,长期以来,这个群体义务多权利少,负担多福利少,付出多回报少,在很多方面被排除在国民待遇之外。虽然同在一片蓝天下,他们却难以与城市人沐浴同一片阳光,同享改革与发展成果。从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和农民的期盼出发,我国政府适时推出新农保制度。它强调了国家对农民养老承担的责任,明确了政府投入比例,这与过去农民自我储蓄式养老有很大区别。因此,新农保不仅是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更是整个国家朝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大步骤。

眼下,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新农保制度也是“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重要举措。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农民一旦有了国家养老的制度保障,就解除了后顾之忧,减少了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从而可以释放出部分养老储蓄,这对于增强国民信心、拉动消费需求,无疑将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事实上,实行农民普惠式养老,绝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财力问题,更是一个执政理念问题。在现代社会,社会养老保障被视为一种基本人权和国家福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应该说,一项社会福利制度,只有实现了普惠化、均等化,才真正具备了社会福利的基本内涵。一个“以人为本”的政府,最关注的不应是国家的财富增长,而是人的生存权利,人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意义上,新农保制度的推行,必将成为现代中国迈向文明富强的新起点。

从温总理答记者问想到"人活一碗饭""人活一张脸"

今天北京春雨、春雪,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刚刚闭幕,温总理从人大会场来到记者的身边,引人瞩目的中外记者招待会正在进行……

“人民是用坚实的步伐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这将会在历史上留下印迹。”记者会刚开始,温总理就提起人民。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到今天答记者问时说“我深深爱着我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和起伏。”总理的家国情怀、赤子之心,令人感动。

读开幕时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听闭幕后总理的答记者问,人们感到总理心中装着人民,装着国家,而 “两会”把总理心中的“人”字越写越大,既写出中国人要更加幸福,也写出中国人要更有尊严;总理心中的“人”字越大,老百姓就越幸福、越有尊严。

“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句话是首次出现在中国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有新意,更有深意。它关系到中国人的“饭碗”,还关系到中国人的“脸面”,而“饭碗”和“脸面”关系密切。听总理答记者问,听出了关于幸福和尊严的意义,由此引发笔者关于“人活一碗饭”和“人活一张脸”的思考。

先说“人活一碗饭”。几千年来,饥寒和死亡、温饱和生存,使中国人对“饭碗”无比敏感,既珍惜,又恐惧,“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衣食足而后知荣辱”,人们见面时的一声“吃了吗?”道出多少沧桑、多少渴望,世上没有比饥饿更令人痛苦和尴尬了。翻看旧中国饿殍遍野、饥寒交迫的历史,无论志士仁人的革命,还是独夫民贼的统治,说到底都是为了“饭碗”。区别在于,是为苍生,还是为自己。说“饭碗”,不能不说近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如果要问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最大的作为、最大的贡献、最大的成就是什么?人们会有千言万语,但一言以蔽之,就是让老百姓吃饱了饭。面对13亿多张要吃饭的嘴、耕种18亿多亩或肥或瘠的土地、确保1万多亿斤或粗或细的粮食,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党、政府面对这样的问题?有哪一个总理面对这样的问题?这是中国的国情,这是中国的特色,这是中国总理的责任。中国终于解决了吃饭问题,还有往房、医疗、上学、养老等一系列问题正在解决之中。

再说“人活一张脸”。所谓“脸”,即尊严。人的尊严,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没有“饭碗”的日子是痛苦的,没有“脸面”的日子是屈辱的。在解决了“饭碗”问题之后,“脸面”问题日渐突出。温总理在“两会”前和网民交流时,阐述了“尊严”的三个含义: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无论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权;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

今年的“两会”闭幕了,笔者还记得去年温总理答记者问时引用的一句古诗:“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在2010年的早春, “两会”把总理心中的“人”字越写越大。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目标呈现在老百姓面前,而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当然很不容易,但正如温总理今天所说:“华山再高,顶有过路。”中国人民对于登上“华山”,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好日子,正沿着中国特色之路大步向前。 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贵在一个“问”

200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人民日报在2009年12月24日发表题为“权责一致 以问促责”的评论员文章再次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贯彻落实《暂行规定》,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举措,因而一出台就受到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拥护。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这个问责的《暂行规定》执行得怎么样呢?这是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

应该说这个《暂行规定》发挥了很大作用,不少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有所增强,特别是对一些重大事故的责任人实行了问责,使人们更加深刻认识到责任的重要。但也要看到,就目前贯彻执行的实际情况来看,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有些本应问责的事故还没有得到处理,一些责任人还逍遥于党纪国法之外,在群众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中原因很多,但主要在于有两种错误的观念和做法阻碍着问责制的顺利进行。

一是偏袒护短。发生事故总不是好事,但查清责任,抓住不放,举一反三,总结教训,可使以后避免再犯。然有的领导则不是这样,他们遮遮掩掩,避重就轻,偏袒护短,生怕一问责把事闹大了,会“抹黑”、会“影响声誉”。如此之为,严重阻碍着问责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是官官相护。一些地方出现事故后,作为主要负责人不是严肃查处,而是护短。对一些本应问责、本应查处的干部采取姑息迁就的态度,只是表面上批评批评,讲几句“吸取教训,下不为例”的话了事,而没有采取相关的处理措施。如此之为,也使问责难以开展。

问责,贵在一问;如果出现了事故不问责,那责任怎么能查清呢?因此,敢于问,并一问到底,是问题的关键。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应该明确,实行问责,就是要把问题查实、把责任搞清,使相关责任人得到应有的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要通过此事让大家从中吸取教训,杜绝事故再次出现。这样做并不是“抹黑”(事实上出现事故已经是“黑”了),也不会“影响声誉”,相反倒是能使干部增强责任意识,把坏事变成好事,何乐而不敢为、不愿为呢?

也许有人说,出了问题我们以后注意不就行了,何必非要问责?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想法。大量事实已经证明并在继续证明,出了问题不问责,就不能真正吸取教训。有些干部嘴上说“以后要注意”,但往往由于没有切肤之痛,他们很容易忘乎所以,重蹈旧辙,让事故再次发生。这样的事例,人们见得还少吗?问责,一方面要把当次的事故责任查清楚,另一方面则是要使干部从中吸取教训,增强自己的责任感。进而还能起到“问责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使广大领导干部时时牢记“为官一任,责任在肩”,不能只记住自己的乌纱帽,忽略或忘记自己所应负的责任。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实行问责也是落实科学管理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十分严谨的事业。要切实把它搞成功,容不得一点疏忽大意,更不允许敷衍塞责,必须实行科学管理。而实行问责,无疑是落实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现。且不说平时工作中要认认真真去做,面对出现的事故更要问责追究。惟此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那些偏离科学管理的种种现象,确保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地顺利进行。

实行问责,意义重大。只要我们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坚持践行,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权责一致 以问促责

今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暂行规定》的颁布实施,是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贯彻落实《暂行规定》,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人民的公仆,掌握着人民赋予的权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肩负着重要责任。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职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兢兢业业、艰苦奋斗,以实干精神和优良作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但是,也有个别党政领导干部由于缺乏责任意识,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漠视群众利益,致使一些本来能够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一些本来应该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一些本来可以缓解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给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者造成恶劣影响,对此,必须承担责任,受到严肃追究。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要以《暂行规定》为依据,坚持问责原则,严格责任追究,促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切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开展一切工作,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下大力气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堵塞漏洞,完善制度,努力减少或避免失职行为的发生。一旦出现问责情形,要勇于第一时间承担责任,给党和人民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贯彻落实《暂行规定》、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加强党政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培训,切实提高党政领导干部对推行问责制重要意义的认识,准确把握问责制的内涵,自觉接受监督,切实负起责任。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精神,提高社会各界对问责制重要性和《暂行规定》主要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为贯彻实施《暂行规定》,做好问责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党委组织部门要以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协助党委、政府严肃查处问责案件,充分发挥问责制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真正收到“问责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

当前,我国正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一定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开拓进取,奋勇前进,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破浪前行!

第11篇:低碳

低 碳

张翔

高一12班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也因此,各国曾呼唤“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和统计方式)。

物理概述

碳化合物一般是指从化石燃料中获得,然后再分离并进一步合成出各种生产生活所需的产品,如乙烯、塑料等。

碳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晶态单质碳,如金刚石、石墨;有无定形碳,如煤;有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如动植物等;有碳酸盐,如大理石等。 单质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取决于它的晶体结构。高硬度的金刚石和柔软滑腻的石墨晶体结构不同,各有各的外观、密度、熔点等。

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溶于水、稀酸、稀碱和有机溶剂;不同高温下与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在卤素中只有氟能与单质碳直接反应;在加热下,单质碳较易被酸氧化;在高温下,碳还能与许多金属反应,生成金属碳化物。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下可以冶炼金属。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化学元素

化学符号:C

元素原子量:12.01

用途木炭的用途

木炭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

木炭的原始用途是燃料,由于木炭易燃、耐燃、灰分少、不含硫等特点,所以一直是一种优质的燃料。

木炭由于其独特的微孔结构和超强的吸附能力,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制药、化工、冶金、国防、农业及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 生活领域

木炭是烧烤、火锅等最优燃料。特别是机制炭,由于它经高温精炼,所以是无烟、无毒、无异味,烧时不爆火星,灰分低,发热量大,燃烧时间长,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 工业领域

利用木炭独特的微孔结构和超强的吸附能力。在工业上用木炭来对食品、药品、酒类、油类、水净化、贵重金属回收等等,进行吸附、去胶、除异味,以及环保方面气体净化、污水处理等。

农、畜牧业领域 农业领域

提高地温、土壤中施加炭粉后,由于黑色炭粒吸收太阳热能,可使土壤提高温度,促进种子早发芽;改良土壤,在土壤中施加炭粉后,由于炭的吸附能力在炭表面可生成根瘤菌,因而形成适合植物栽培的农业土壤,避免了所谓“连续耕作障碍”,并且炭粉对谷物、豆类和蔬菜的生长、色泽、味道都有改善。炭粉的吸附能力还能使土壤保持较多的水分;炭粉还能作为农药和肥料缓释剂,使农药和有机肥含量保持一个平衡状态,利用这一平衡可衡可使农药或肥料缓慢释放,保持相当时间,而且不易随雨水流失;炭粉还可改变土壤酸碱度,增加土壤二氧化碳的含量,吸附土壤中有害毒素,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力。 畜牧业领域

木炭具有吸附臭气的功能,用它填垫畜棚畜舍,能够除臭,改善畜禽生长环境,促进畜禽生长。炭粉还具有增加畜禽消化能力的作用,在饲料中添加少量炭粉,能加速畜禽生长发育,提高肉和奶的质量

低碳历程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急需世界各国协同减低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1997年的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刚开始第一任期就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理由是议定书对美国经济发展带来过重负担。2007年3月,欧盟各成员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单方面承诺到202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减少20%。2012年之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即所谓“后京都”问题是在内罗毕举行的《京都议定书》第2次缔约方会议上的主要议题。2007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产生了“巴里岛路线图”,“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了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允许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

一、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

二、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

三、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

四、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

编辑本段低碳内涵

低碳内涵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又是其核心内容。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核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它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著名低碳经济学家、原国家环保局副局长张坤民教授认为低碳经济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的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低碳生活方式。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 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

编辑本段海外低碳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已经迫在眉睫。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低碳经济

前英国首相布朗于2007年11月阐述英国的主张是,努力维持全球温度升高不超过2℃。这就要求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在未来10-15年内达到峰值,到2050年则消减一半。为此,需要建立低碳排放的全球经济模式,确保未来20年全球22万亿美元的新能源投资,通过能源效率的提高和碳排放量的降低,应对全球变暖。

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

德国则希望在2020年,国内的低碳产业要超过其汽车产业。

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各国政府都极其重视发展低碳经济。

中国低碳

自 2003 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发布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关于做好建设节能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节能工作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

2006年底,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2007年4月,低碳经济和中国能源与环境政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07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确定了中国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同

时科技部等 13 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以落实国家方案: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贡献。

2007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将从目前的7%大幅增加到2010年的10%和2020年的15% ;优先开发水力和风力作为可再生能源;为达到此目标,到2020年共需投资2万亿元;国家将出台各种税收和财政激励措施,包括补贴和税收减免,还将出台市场导向的优惠政策,包括设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较高售价。

2007年9月8日,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当天举行的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四项建议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其中提出:应该加强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环保技术、低碳能源技术,并建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增加碳汇,减缓气候变化。胡锦涛指出:中国将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重要理念,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中国将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继续推动并参与国际合作。

同月,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2007中国科协年会上呼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同年 11 月,中国启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合作计划” 。

2008年1月17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首任主任夏堃堡先生在首届中国和谐城市论坛上指出“低碳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低碳经济的泉州标本

同月,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日前在京成立。

同月,国家发改委和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选定了上海和保定作为低碳城市发展项目试点,由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科技部、环保总局、商务部等专家组成的项目技术顾问组也正式亮相。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低碳发展是中国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必然选择,也会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行动之一。

2008年3月,SEE与TCG举办“中国企业与低碳经济”论坛,让中国企业了解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的情况,探讨中国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王石对此次会议致欢迎词,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与会。

2008年4月,由众多专家、学者牵头,在各部门关注和关心下,中国低碳网成立。

同月,国合会(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首次圆桌会议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召开。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重点和全民教育重要方向。

2008 年 10 月 29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在2010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中“低碳”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

2010年3月11日,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杨金贵在《北京财经周刊》发表文章《2010,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来临》,指出:一场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已经出现,低碳经济不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结构的大方向,更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也是我国占据世界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关键。引起广泛关注。

2010年3月12日,2010两会代表、委员“论低碳之路”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教授贺强表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既可以大量的节约资源,还可以保护环境,才是全世界经济发展可走的长久之路,同时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由之路。

2009 年 4 月,国家发改委宣布,国家已着手制定《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同时在2010上海世博会上,也演绎的美妙绝伦:

世博会上,许多低耗环保的新型材料也一一亮相,会“呼吸”的墙壁、地板随处可见。记者了解到,世博会很多场馆使用的都是可回收利用的绿色材料,除了住、行,衣也可以低碳。比如,德国馆的工作人员身上所穿的制服采用了一种生态循环纤维,这种特殊的涤纶纤维,可以循环回收使用。

上海世博园还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园区。有关专家表示,太阳能发电不仅为世博会留下经认证的绿色财富和低碳世博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将为未来城市建筑发展起到示范作用,以及对今后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巨大的作用。

第12篇:中国低碳节能建筑行业分会

中国低碳节能建筑行业分会中国低碳节能建筑行业分会在国务院参事等领导的关怀下成立的全国性社团组织,已与山东德州、湖北大冶市等地方政府达成良好的合作伙伴致力于推动低碳产业的节能、降耗、减排;致力于推动行业的法律法规建设,推动行业自律,协助政府对低碳产业发展实行监督和管理,向政府反映行业分会的意愿和要求。提出促进行业发展的建设性意见,为政府制定相关行业政策提供依据,支持行业分会及行业分会成员的发展,打造中国节能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政府、企业、专家、研究机构、资本、媒体多赢的品牌产业平台。

为了贯彻和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加大对绿色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由原国家部委等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社团和行业组织、知名企业、媒体人员组成的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非盈利组织机构,以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为宗旨,以“共建中国低碳”为目标,打造中国官、产、学、研、资多赢的品牌产业平台。 城市低碳发展战略规划,城市低碳发展重点方向:城市可再生能源应用、城市低碳交通、城市低碳建筑、城市废弃物处理等如何落实,推广机制与模式及政策……已确定为我会2012年的工作重点。

2012年我们将在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环保部、科技部、国务院参事、权威专家等相关领导的支持与指导下,联合110个城市联合开展城市低碳建设和可再生能源与节能环保技术在城市低碳发展中的应用工作。

主要任务与职责

1、协助理事会企业单位政府高层公关;国家项目资金及专项资金审批,例如家电下乡、企业信用评级、纳入商务部重点推荐名牌出口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请报批、中国驰名商标申请报批(国家工商总局)、科技部财政部科技富民强县审批(政企联合项目)、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审批、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审批、环保部民用核设备安全许可认证、节能惠民工程、高效节能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中国低碳品牌申请报批、中国节能环保品牌报批、中国低碳企业、低碳环保产品、低碳节能建筑报批、太阳能光电应用财政补助资金、节能项目审查评估、重点推荐行业出口品牌、重点推荐行业出口名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优化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结构资金报批、环保部中国环境标志(十环标志)认证、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风险投资、创业投资、上市运作、法律援助、择机安排国家及部委领导莅临企业视察等

2、组织理事会企业单位开展“碳交易”--CDM或PCDM项目,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维护会员企业的利益,协助联盟理事会企业单位危机公关

3、定期邀请欧盟25个成员国、美国、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国驻华使馆商务参赞及国外采购商举办行业进出口洽谈交流会

4、每年评审编制《重点推荐行业出口品牌》、《重点推荐行业出口名牌》向联合国采购司、欧盟25个成员国、美国、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国驻华使馆商务参赞、国外采购商以及欧盟商业联盟、印度商会、非洲中华总商会、英国商会、日本商会、美国商会、韩国中华总商会、俄罗斯中国总商会、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盟、加拿大中华总商会、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菲律宾华商总商会、坦桑尼亚农工商会、埃及亚历克山大商会、开罗工商会、埃及出口促进中心、埃及商会联盟、埃及贸易发展中心、苏丹商会、利比亚班加西工农商会、利比亚的黎波里工农业商会等欧盟、美国、日本、东南亚、非洲商会组织团体及其会员企业推荐

5、进出口:每月从驻国外205个商务参赞处(亚洲地区39个、西亚非洲地区66个、美洲大洋洲地区48个、欧洲地区46个、国际组织4个、港澳2个)、联合国采购司、开发计划署,我会汇总国外各行业进口采购信息、项目招标信息、项目投资信息进行发布

6、城市投资考察:每月举办1~2次城市投资考察活动,促进企业家与城市主要领导面对面交流,共享城市发展商机。优先推荐理事会企业单位负责人陪同国家领导人出国考察作为随团企业代表成员

7、外交官联谊会:每年4月份,邀请各国驻华大使(每次100位左右)、我国前驻外大使(每个国家1位)与相关会员企业家在人民大会堂欢聚一堂,共谋合作

8、投资全球行:每年举办2~3次财富全球行活动,带领会员企业家走出去开展系列经贸合作活动,届时将邀请所经考察国家政要出席

9、企业融资:整合各类投资家,为会员提供更多直接融资机会,常年进行会员资本与项目对接,以及上市咨询促进工作

10、高端沙龙:每月将举办1~2次国内外政要名流小范围高端聚会活动,为相关会员企业家提供小范围合作对接机会

11、慈善环保公益:开展慈善环保公益事业,整合各界慈善家进行慈善环保公益行

12、咨询平台:协助企业进行土地、矿产等项目评估、竞标,卫星城市(卫星都市)开发建设

13、加强行业自律,组织政府代表团进行行业调研,优先考虑理事会企业单位作为政府代表团调研考察企业;编写调研报告并提供给相关政府部门,部分内容免费提供给会员单位

13、沟通政府及有关部门与企业的联系,针对行业政策制定调研,协助政府制定行业政策

14、组织大型公益活动、组织展览会、招商会、产品推广会、研讨会、论坛等各种形式的会议,搭建政府、专家、企业、媒体之间的沟通交流高端平台

15、组织与同类型组织的国际交往,安排会员对外经贸考察,提供项目投、融资机会,优先考虑副理事长以上级别单位

16、推动和建设绿色的创新型集约低碳工业园区,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化、生产集约化、清洁燃料供应集约化、三废治理集约化,促进联合会成员互惠互利的资源共享,促进行业与相关产业的和谐发展,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17、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建立中国低碳产业发展基金。

18、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同世界各国政府的有关部门和相关组织签订双边或多边合作协议,联系、组织与国外进行技术交流。

19、加强成员的对外宣传,建立联合会成员与消费者的良好关系。

20、为成员提供信息、法律援助、咨询、培训等服务;围绕产业的发展开展咨询,举办研讨会、论证会、推介会、展览会;创办《低碳产业》会刊;组建俱乐部和沙龙;组团参加国内国际行业展览会和博览会。

21、开展宗旨所允许的其它活动。

咨询电话:010-62819750 邮箱:ditanyjy@126.com

第13篇: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的环境日主题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早在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曾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

他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一共说了4回“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 胡锦涛主席并建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减缓气候变化。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中国而言,是压力,也是挑战。

挑战之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小康

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挑战之二:“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

挑战之三: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资料显示,1993—2005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2005年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64。4%。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

挑战之四: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实际情况与之相去甚远,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据估计,以2006年的GDP计算,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年需资金250亿美元。这样一个巨额投入,显然是尚不富裕的发展中中国的沉重负担。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应对金融危机已成为全球共识,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撬动经济复苏的重要杠杆。虽然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存在着种种挑战,但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也有着自己广阔的前景,在政府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一定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之路。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如何做到全面、统筹、可持续发展呢?一是倡导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绿色发展。

在绿色经济的框架下,推动包括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合理消费等在内各领域的发展。把低碳经济的概念落在节能减排、环保、能源效率提高上,落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上,落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上。

二是低碳技术要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发展。

我们应根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国际社会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适用技术的层次体系,做到各种技术之间互相协调。不仅要加大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也要着力加强新能源技术、清洁煤技术、节能降耗等战略性技术的研发和储备。

三是通过低碳技术和产业政策,扬长避短,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低碳经济技术发展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各个行业,关系到经济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关系到国际的科技竞争和市场竞争。低碳经济必须“魂要附体”,而传统产业以及新兴产业正是这个“体”之所在。

四是充分考虑碳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的反制措施。

一方面,我们要自主实现节能减排,服务我们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应

充分考虑对碳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的反制措施,在全球变化经济博弈中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

另外,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低碳经济政策推动。目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有的处于空白,有的亟待完善。下文从教育、经济、管理、技术、投入5个方面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低碳教育政策

第一,明确政府在低碳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政府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低碳教育内容,不断完善低碳教材体系,加大低碳教育的师资培训。第二,筹建专门的低碳博物馆。博物馆是向公民宣传普及各种科技知识的场所,应将低碳博物馆的建立健全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填补我国博物馆的这一空白。

第三,设立全国低碳日或世界低碳日。全国性的主题日作为普及相关主题知识的重要载体,可以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二)低碳经济政策

第一,推行基于配额交易的碳排放权交易。目前国内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类型是基于项目的碳排放权交易,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由于主体交易市场尚不具备而进展缓慢。我国应积极筹建基于配额交易的碳交易所,完善碳交易所的相关法规,加快二氧化碳排放权衍生产品的金融创新工作。

第二,开征二氧化碳税。二氧化碳税,也称碳税,是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征收的一种环境税。从长远来看,实施碳税是势在必行的。研究表明,近期在中国征收低税率碳税对经济的影响并不大,但对抑制二氧化碳排放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作用明显。

第三,建立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制度。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影响的各项行为活动,如各类矿产资源的开采、能源开采(包括煤炭开采和石油开采)、森林砍伐、草原的过度使用、地下水资源的过量开采、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土地开发等开征生态环境补偿费。根据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征收目的,可采用产品收费、使用者收费等多种方式。

(三)低碳管理政策

第一,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的组织机构和战略规划,制定《低碳经济法》等法律法规。同时,加速《低碳经济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快低碳经济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健全比较科学的计量手段和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低碳经济工作的规范化、定量化和系统化。

第二,建立针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低碳考核制度。在发展低碳经济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一是通过法律、法规规范地方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权利和义务;二是推行“低碳GDP”考核制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将现行的GDP指标扣除因环境污染、自然资源消耗、生态环境退化的损失;三是将实施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纳入地方的经济核算体系和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

第三,制定和实施低碳认证制度。低碳标志是一种产品的证明性商标。低碳认证一方面有利于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促进低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企业低碳意识。应积极推动低碳认证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健全低碳标志标准,向企业宣传低碳标志的意义,鼓励企业进行认证。

第四,建立押金退款政策。建议先行在伐木特许权的所有者中实行押金退款制度。

(四)低碳技术政策

第一,完善低碳技术创新的激励政策。推行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低碳产品开发人员的技术入股、专利入股、管理要素入股、成果入股和持股经营政策,采取期权、期股等各种分配激励方式,以奖励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使他们的薪酬水平与人才市场接轨。放宽低碳技术入股的比例限制,加大奖励力度,使低碳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技能、工作业绩以及经济效益紧密挂钩。

第二,实施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采购政策。政府“低碳”采购,是指政府购买和使用符合低碳认证标准的产品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是弥补市场机制不足,保护、激励技术创新的重要渠道。

第三,发展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政府部门应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建立一批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由这些机构承担低碳技术成果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过程中的风险,若低碳技术开发应用成功,投资机构可从企业生产新产品所得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风险投资的回报。

(五)低碳投入政策

第一,增列低碳经济发展支出预算项目。政府预算支出是低碳经济发展资金的根本保证。要确保低碳经济发展资金的稳定,把低碳经济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的支出范畴,把低碳经济发展资金作为财政的经常性支出,为财政履行发展低碳经济职能提供制度保证。

第二,完善调动企业、个人等主体投资低碳经济积极性的政策。引导市场力量自觉防范、减排、治理污染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可采用下述措施调动企业、个人等主体投资低碳经济的积极性:对企业低碳经济投资项目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优惠;对企业投资于防污设备给予投资抵免、税前还贷、加速折旧等多种形式的支持;对低碳经济融资给予税收优惠;对低碳产业和有明显污染削减的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贴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6月在北京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既是救治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方案,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 在低碳经济问题上,人们需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首先,低碳不等于贫困,贫困不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第二,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领先,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第三,低碳经济不一定成本很高,温室气体减排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术,但需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碍;第四,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从现在做起;第五,发展低碳经济是关乎每个人的事情,应对全球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

当前,中国正处于把握经济增长机遇和进行低碳转型的两难选择之中。我们必须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同时还要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寻找一条协调长期与短期利益、权衡各类政策目标、谋求双赢的低碳发展路径。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我们需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武断,在出台政策过程中要多一些审慎,少一些莽撞,唯有如此,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才会真正迈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第14篇:低碳经济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内容提要】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对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关键词:低碳经济 绿色GDP 可持续发展

引文: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涨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不断为人们所认识。近年来,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其模式发展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对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在政府文件中提及了“低碳经济”的概念。近年来,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欧国家大多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扶持重点,相应的产业成为快速增长的产业。201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

各国对低碳经济模式认识不一,但归结起来有如下特点:(1)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2)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含碳气体排放脱钩,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废气排放;(3)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直接手段;(4)开发与利用新型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作为重要举措;(5)围绕低碳技术创新与发展新型清洁能源进行相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

低碳经济,就是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的高碳经济相对,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低碳经济实质是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实现能源低碳或无碳开发。

二、可持续性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即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继续发展。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其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控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起源于环境保护,将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结合起来,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战术。

三、绿色GDP的概念及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言之,即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因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绿色GDP意义重大。首先,它迎合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实施绿色GDP核算,将经济发展导致的自然资源消耗价值和环境损失扣除,客观地反映经济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从而更真实地反映经济活动的结果,对我国经济的建设很有价值。其次,引用绿色GDP,必然激发各级地方政府和各种经济主体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积极性,促使其自觉地将经济活动从高碳型经济增长模式向低碳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且正面临着人口众多、经济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落后、粗放型经济模式积重难返等问题,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节能减排上等方面上形势严峻。由于目前中国的低碳科技并不成熟,出于对大型工业项目的发展、GDP总量的考虑,大多数城市并不愿践行低碳经济。事实上,任何社会都需要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来保障经济的运行和人民生活的质量。低碳经济并不排斥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而是提高碳效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能源。那么,敢问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之路在何方?

首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举足轻重。例如,在我国的沿海地区、西北地区大力发展风力发电项目,加大对风能、太阳能、海洋潮汐能、生物燃料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力度;加紧对核能、海底新能源的研究和使用等。

其次,正确引导经济发展行为将立竿见影。例如,在经济发展中,推广使用绿色GDP的概念。对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征税,迫使其节省资源,以最小的消耗力争最大的收益。

随后,加强对低碳经济人才的培养、加大低碳经济的科研力度迫在眉睫。经济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本资源,更离不开人才资源。高校是人才集中之处,也是新技术,新方法的主要产地。政府应于这一新兴学科加大对高校支持力度,例如:加拨科研经费,设置更多的交流和比赛平台,鼓励高校学生发奋创新等。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是避免重蹈覆辙的好方法。尽管发展中国家将不可避免地在低碳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受到限制、遭受贸易壁垒,但低碳是世界经济的大势所趋,只有紧跟潮流,不断面对新的挑战,才能在挑战中迎来机遇,发展自己。而且,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此起步早,投入大,积累了大量值得借鉴的经验,通过加强国际交流,谋求人类共同发展之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将受益良多。

【参考资料】 《什么是低碳经济》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 《生态经济》

第15篇:浅谈中国伪低碳现象

浅谈中国伪低碳现象

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低碳”一夜风行,“低碳经济”光芒万丈。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升在世界经济体系和格局中地位的战略选择,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但与此同时,近年来,“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相继兴起,概念丛生,口号泛滥。

在大多数人对什么是低碳经济都还稀里糊涂之时,尤其要防止刮低碳风,要走出“伪低碳”的误区。不能对其狭义化、笼统化、标语口号化,更不能在对低碳经济缺乏研究的情况下就一哄而上。据报道,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个省市准备启动低碳经济。他们纷纷委托国家级能源研究机构,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一副拉开架式发展低碳经济的“宏伟”场面,就要展示在世人面前了。曾几何时,各地兴起一股发展多晶硅和风电热潮。许多地方启动了太阳能和风电项目,其结果是造成严重过剩,从去年下半年起,国务院宣布开始进行重点整顿。而时下,在一些高碳领域,如房地产业,有的项目一夜之间就打出了低碳地产的营销旗号,其实,房地产业的低碳技术目前还尚未成熟和普及,这种行为不过是一种营销噱头而己,是不折不扣的“伪低碳”或借碳作秀。

1

正是为了给强劲的低碳之风降降温,国家发改委才出台了指导意见。发改委一位官员说,其实搞低碳经济并不容易,更不是一哄而上继续搞太阳能、风电项目。目前低碳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它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搞?都还需要认真研究。因为如果一个地方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求它到2020年的时候,当地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这个地方的招商引资、新上项目,无论是房地产、化工、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还是现代服务业,都需要使用目前最先进,同时也可能是最昂贵的节能设备。

伪低碳的典型现象

“低碳建筑”势必是未来房地产行业发展的趋势。但目前市场上节能环保型项目还在示范阶段,市场份额很少,开发商开发低碳地产主要基于市场竞争的差异化战略。一位地产研究机构的专业研究人员针对突然出现的大批“低碳地产”,揭露了一些典型的“伪低碳”现象:

1.所有精装修地产被归类到低碳名下。目前市场上的精装修多采用先施工后装修和传统的水、灰、砂、石,手工式的粗制落后生产方式,住宅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年,远低于发达国家百年住宅的标准。日、美、德等住宅产业化已经比较成熟的国家,在建筑生产中通过标准化的设计、工业化的生产、装配化的施工、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管理,精细化生产精装修住宅,真正实现了资源的节约和低碳,而国内目前的精装修生产水平,不说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会浪费多少建材,大部分的精装修房都会经过业主的二次改装,其中涉及到的建材浪费就是个天文数字!

2

2.一些建材供应商受利益驱使,申报低碳建筑材料时,使用“公关”手段换得低碳之名;再加上施工中依然采用粗放式生产方式,技术管理水平较低,导致住宅质量隐藏通病很多,而消费者又难以觉察。如果选择的施工企业不严格执行标准规范甚至偷工减料,质量监督管理不到位,会大大降低住宅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更与低碳住宅的宗旨南辕北辙。

3.有的项目没有整体节能体系,只简单使用部分节能科技材料,或者项目自身有点山水资源就称作低碳地产。低碳应该是一个严谨而科学的体系,对碳排放有实测数据和标准,评价一个项目是否低碳,应该看其应用的整体节能体系减少了多少碳排放量。

4.一些项目的操作者什么都没做到就堂而皇之,浑水摸鱼的在营销上大打低碳牌,自认为抓住了潮流卖点,但实际上违背了市场交易的诚信原则。5.有的项目操作者不深入研究低碳概念本质,将低碳房产简单理解成靠近公园或者项目自身多种了几棵树,多点水域面积„„并向消费者传达错误的信息,混淆视听。

现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概将近200个城市都在提建设低碳和生态城市的目标。按说这是一件好事,但隐藏在“低碳”、“生态”标签背后的利益关系似乎更显复杂了。

城市规划专家李迅给出分析:目前城市中真正按低碳生态的理念在进行的项目,可能仅有五分之一。此外,他还认为,建设低碳与生态城市必须考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因地制宜的原则,二是“全寿命周期”。

3

问:目前在全国城市的规划、建设的各方面都已经兴起了“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的说法,各行各业不断涌现出打着低碳标签的事物。好像突然之间就兴起了一个低碳的风潮。西方不少国家已经有了建设低碳城市的尝试,学界也去关注他们这种发展,这个模式到中国来,会不会出现一些反复的问题? 答:这个低碳我想可以有几个概念,一个可以用绝对值的概念来表示低碳高碳,低碳一定要量化,跟生态不一样,生态可以说循环,链式发展,低碳一定是可以用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一年单位时间里面,一个人排了多少碳来进行量化。 比如上海市民现在一年排10吨,相对北京要高了,北京大概一年排8吨。北京的高排放主要因为小汽车太多。北京人就特别喜欢车,上海则主要是产业密集。

什么是高碳什么是低碳?对城市而言,可以用相对的概念标准来衡量。就是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排放了多少碳,就是所谓的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可以作为一个衡量值,看同样创造一美元或者一元人民币价值GDP的时候,排碳量是多少。另一个,低碳的概念可以用一个过程来表明,就是如果北京现在是8吨,继续发展,如果可以达到6吨,或者达到世界平均水平4吨了,我们就认为这个过程是一个低碳的过程。

具体讲低碳、生态、绿色来形容城市,我个人认为第一强调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地球上城市里的人、东西、物种等等,大家是共生的关系。第二是强调循环发展的规律,或称为链性发展。我们过去工业革命发展是线性发展,资源变成垃圾。循环发展强调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垃圾又能变废为宝。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城市真正可以自称生态城市,只是朝着生态城市方向在做,瑞典的马尔默、德国的弗莱堡,追求生态城市这个目标,做了比较多的工作。

问:现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将近200个城市都在提建设低碳和生态城市的目标,有一些走在前面的已经做出了一些现实的项目,甚至提出了一些类似于标准体系的东西。从你看到的实践来讲,你觉得总体上这个低碳的真实程度有多高?毕竟可能有技术上的探讨不清带来的误导,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背景下催生出来的项目。

答:我不敢说伪低碳有多大,但我可以说,真正按低碳生态的理念在进行的,可能大概五分之一。总体上。温室气体的排放中,城市贡献了75%。

问:造成目前这么多伪低碳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我觉得是目前这件事情还没弄清楚。学界没有弄清楚,民众也没有弄清楚,大家都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4

问:你估计用前瞻性的眼光来看,目前到处在讨论低碳城市,这种概念混杂的状况接下来未来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演变的态势?

答:狄更斯在《双城记》开篇说这是个美好的时代,又是最糟糕的时代。我们以为朝着所谓的美好的生态低碳城市走的时候,是不是很多是在背离低碳生态理念?甚至是伪生态、伪低碳?甚至是反生态、反低碳的情况有没有?完全有。

问:有没有具体的例子?

答:比如上海世博会,去年搞了一套城市地下的管道回收垃圾系统,位于世博园地下。这套系统天津生态城也做了,曹妃甸生态城也做了,北京CBD,新的CBD东扩也在做了。我就说这个一定要去测一测,这一套系统建设花了多少材料,花了多少钱,这些材料的生产建设排了多少碳?加上使用这套系统的能耗,又要排出多少二氧化碳,算一算。然后跟当下传统用的垃圾车比较一下,排碳量究竟增了还是减少了。

问:这个废弃物的回收循环系统的整个的能耗又是一回事,世博会本身是伪低碳工程么?

答:这个不是说世博会不能用,我只是说,这个系统将来推广到城市居民普遍使用的话,要计算是高碳的还是低碳,一定要量化。我觉得它一定是得用在人口很密集的地方,环境质量要求很高的地方,比如说上海世博会,或者北京CBD,可能才会有意义。就跟我们说坐飞机跟坐火车相比,碳排放量孰高孰低?一般概念里面坐飞机是高碳,坐火车是低碳。但是也有人计算,说按单位公里算,飞机并不一定是更高碳。

这里有一个全寿命周期的概念。把你的路游、栈房、轨道、占地全部算上,从沿线的设计到工程的所有环节都算进去以后,飞机的占用物是很少的。所以它单位公里的排碳量算下来就比坐火车低。

所以针对涉及到低碳、生态的城市规划的这些问题,不要以为朝着天堂的方向在走,实际上却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我想提出两个原则。第一个,因地制宜,就是做城市规划,生态、低碳,都一定要考虑一个地方的具体的实际情况。

比如说我们搞绿色建筑,对于北方地区而言,绿色建筑主要强调保温技术。因为冬天寒冷,所以建筑的节能主要是做好保温结构。但南方就不一样。在南方地区,绿色建筑应该解决的,一个是自然通风。因此不能像北方绿色建筑那样设计成不能开窗。北方要保温,南方要通风。另外南方还要考虑遮阳。

第二个原则就是一定要用全寿命周期的概念来计算,不能简单地说我就是低碳的。要从设备材料算起,从它的前生今世,一直到最后它们消亡变成废物以后,这样一个全寿命周期的来计算究竟是高碳还是低碳。

问:在实践低碳目标的路上,人们要做出哪些改变?

5

答:我们不应再追求奢华的享乐主义,应当有节制。如果只考虑个体,整个系统就崩溃了,整个地球就崩溃了。中国不能再按照美国人的那种方式去生活。这个梦已经做了几十年了,现在得开始梦醒了。

北京图建达低碳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专家团队认为:低碳不仅是宏大叙事的宣传口号,更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有责任感的生活方式,浸润到每个人城市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与这种改变直接冲突的,正是我们那些根深蒂固的奢华浪费的积习。

以上内容由北京图建达低碳研发团队整理搜集

第16篇:低碳中国论坛主体方案

低碳中国论坛

暨“低碳中国行”大型宣展活动

主体方案(规划纲要)

一、活动背景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它不仅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也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乎每一个国家、民族以及人类的健康发展。

到目前为止,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尚未结束,全球经济将面临一个中低速的增长环境。本次金融危机正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方式作出重大调整,发达国家正在寻找和发展新的替代产业,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奠定基础。

现在,美、英、法、德、意、加、日、澳等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大力发展低碳科技、重组产业格局,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和具体措施扶持低碳产业的发展,低碳产业将决定下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产业发展方向,正在孕育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性的又一轮“新经济”。

2009年4月举行的G20伦敦金融峰会上,共识中各方承诺采用“低碳经济”的绿色经济恢复模式;胡锦涛同志并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应该大力推动国际新兴产业合作尤其是节能减排、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合作,积极培育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

我们需要把握新一轮全球产业发展的方向,更需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度过全球性金融危机并在全球经济复苏后以及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新的产业战略布局。

在我国,中央和各省市区领导均对发展低碳经济、推进低碳科技创新给予了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构建低碳社会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方针,也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培养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要途径。不少有识有责之企已经或正在把低碳、节能作为它们新的产业发展方针和具体实践。发展低碳经济,尤其是发展低碳能源产业、做强低碳能源产业、领先低碳能源产业,更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想——拥有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永续动力。

今年是我国建国六十周年,六十周年又是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秉持科学的社会发展理念,积极面对动态的全球经济环境,主动甚至主导性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经济,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低碳中国”需要大家一起来付出,让我们一起来铸造我们的中国梦。

二、活动概况

名称:低碳中国论坛(LCF) 宗旨:促进中国低碳产业发展 口号:新经济、新动力、新时代

1、组织架构(以最后批复为准)

指导单位: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

国家科技部 国家能源局

发起主办:科技日报

中国产经新闻报 中国低碳网

支持单位:中国报业协会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 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TCG(气候国际组织) EFI(国际能源组织)

承办单位:中国低碳网

中国产经研究中心

总顾问:

姜春云 第九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前国务院副总理

曾培炎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

学术总顾问:

张坤民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原国家环保局常务副局长

3 何建坤教授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 夏堃堡教授 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首任主任

组委会秘书长:

石国雄 中国新闻界慈善志愿团执委、原中华儿女报刊社社长

2、总体规划

科技日报社、中国产经新闻报社、中国低碳网(Ditan360.com)联合发起“低碳中国论坛”,希望通过务实不懈的努力——促进低碳理念在我国的进一步宣传普及、促进各界人士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更加广泛和深刻的认同、接轨国际最新低碳科技、推动我国低碳产业的发展;是一个以“低碳”为主题的利国利民的公益促进活动:

1、学术探讨:举办高规格、高学术含量、具有前瞻性的智库型论坛,探讨和研究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我国发展低碳产业尤其是低碳能源产业的机会和挑战,交流观点、经验、资讯。

2、产业调研:就低碳领域相关城市、相关主要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整理第一手材料供指导单位作为素材审阅。

3、宣传展示:对发展低碳产业的典型城市、基地、人物、事迹进行宣传;介绍国内外前沿的低碳技术、项目、产品、创意,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帮助国内城市、企业更好地对接世界前沿成果,加强国际交流。

低碳中国论坛主要功能定位为:平台、舞台、讲台。中国低碳领域最具社会影响力和产业引领性的高端平台,为各方提供——交流合作、产业对接、收获成就和希望的空间、机会。

三、活动内容

拟于2009年9月在北京举行“低碳中国论坛”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隆重拉开“低碳中国”的精彩大幕。

启动仪式将邀请高层领导、重量级嘉宾、主流媒体资深记者出席,公

4 布活动宗旨、内容,相关知名企业将携最新低碳成果亮相。

(一) 主体活动

1、低碳中国论坛2009年会

拟于2009年12月在北京举办首届年会;年会并将重点宣传一批典型城市、产业基地、机构、企业。

〃主题:低碳能源与新经济

〃议题:A、金融危机与世界新经济走向

B、发达国家低碳能源政策与产业发展研判 C、中国发展低碳能源产业的机会与挑战

D、中国企业推进低碳科技创新的现状、瓶颈与突破 E、传统能源如何推进低碳转型、战略调整

F、新能源产业基地的区域经济困局与资源合理性配臵

G、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扶持与市场生存

〃嘉宾:国家领导人、部委领导、城市领导、专家学者、海内外知名企业家

〃议程:两天(开幕式、主题报告、单元会议、新科技推荐、圆桌交流、颁奖仪式、闭幕式)

(嘉宾名单及会务流程届时见“低碳中国论坛2009年会”会议议程)

2、分论坛暨“低碳中国行”大型宣展活动

将陆续在相关城市开展,邀请专家、记者就当地的低碳产业发展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研,向当地政府及市民宣传推介国内外最新低碳科技成果(技术、项目、产品、创意等),邀请海内外知名企业到合作城市进行产业考察,为城市、企业提供投资引资对接。

目前拟列入考察调研计划的首批城市如下:杭州、南京、成都、西安、郑州、合肥、大连、宁波、保定、无锡等。

5 “低碳中国行”活动内容规划如下(以南京为例):

活动名称:低碳中国南京行

人员组成:部委领导、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媒体记者 周 期:两天

第一天上午

〃启动仪式〃成果展示

A、在城市广场举行“低碳中国南京行”启动仪式:市政府相关领导致辞,部委相关领导讲话,企业嘉宾发言;

B、“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签名仪式,相关领导嘉宾率先签名,然后开放市民签名;

C、向市民发放《低碳宣传手册》(由当地协办媒体负责); D、嘉宾企业在广场上进行自身形象宣传,宣传品上并表达对举办城市的支持或问候;如有适于展示的项目(如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热水器等)同时在广场上展示(一天)。 第一天下午

〃2009低碳中国(南京)论坛

A、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发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当地发展低碳经济的规划(构想)、优势、项目等;

B、专家学者做主题发言,并对当地发展低碳经济提出建议; C、企业嘉宾做主题发言,并推广自己的低碳成果(技术项目、产品、投资方向、创意等);

D、企业家与当地相关部门就投资引资进行前期对话沟通; E、向当地授以相关的牌匾。

〃低碳艺术展开展(小型) 第一天晚上

〃低碳戏剧上演(由当地话剧团或其它专业团体负责主演)

第二天上午 〃调研考察

A、参会嘉宾考察调研当地低碳产业发展情况,考察对象为:开发区、产业园、重点企业、市政环卫设施等;

6 B、媒体记者对城市主要领导或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采访。 第二天下午 〃圆满返程

(二) 公益活动

3、低碳中国风云榜

拟推出第二届风云榜,即2009〃低碳中国风云榜,2009年10月启动先期宣传,并在网上进行投票预选,2009年底根据专家评议团审定入榜名单,2010年1月与电视台联合推出揭晓仪式(晚会)。

4、低碳调研

将针对低碳产业和公共环境建设相关内容进行相关调研,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一份民意数据,调研内容和结果将整理成我国首份低碳调研报告。

5、低碳文化推广

以下活动的策划、筹备目前已得到相关机构和人士的深刻认同,一俟开展必将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和社会的广泛反响。

〃青年低碳创意大赛

国家领导人、各级政府均非常关注重视青年的成长和发展。“青年低碳创意大赛”将普及低碳理念、促进青少年素质教育。该活动将由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相关企业共同发起。

活动将向全国青少年征集平面创意(漫画、海报)、影视创意(故事提纲)、创业创意(点子、方案)、公共环境促进创意四组。 〃低碳艺术展

在北京举办“低碳艺术(国际)展”,邀请国内外主流知名艺术家携低碳艺术作品参展。作品包括:油画、影像、雕塑、装臵等。

该展将是世界上首次以低碳为主题的艺术展,以推动低碳理念的深入普及、倡导低碳文化,体现中国在低碳环保上的积极形象。 〃低碳戏剧之夜

在北京,全球首次上演“低碳戏剧”,由中国当代话剧界主流

7 重量级人士担纲导演、编剧、制作,专业演员奉献演出。低碳戏剧时长64分钟,由八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仅为8分钟。

部分话剧单元将在专业表演中体现知名企业在低碳环保领域的主张、成就;神秘嘉宾(著名企业家、一线明星)将深度参与其中:导演、策划、编剧、演出。

〃《低碳生活手册》

拟在国内首次编印公益普及读本《低碳生活手册》10万份,向低碳中国行的各举办城市公民免费发放,电子版上网供下载。

四、媒体支持

中央级媒体(拟):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中新社、中国环境报、中国青年报、中国产经新闻报、中华工商时报等。

产经类媒体、地方宣传媒体、网络媒体:(略)

报纸、网络、电视、广播、杂志等各种媒介将对活动进行组合式的深度宣传,相关媒体并将专门组织专题、专栏、专版进行紧密型支持。

五、联系方式

官方网站:www.daodoc.com 电子邮箱:lcf@ditan360.com 联系电话:

低碳中国论坛秘书处

二○○九年七月

第17篇: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现状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现状:未上马已脱缰 无一合格

在过去的一年里,“低碳城市”这4个字在中国远比全球变暖升温更快。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它独占10%的提案;将它敲入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会在0.004秒的时间里蹦出3600万个搜索结果。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至少有100个城市提出了打造“低碳城市”的口号,没有一个省份缺席。最新的成员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计划成为以应用太阳能为主的“太阳城”。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员姜克隽在接受中国青年报独家专访时表示:“我国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

在11月29日开幕的坎昆联合国年度气候变化峰会上,他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有项明确的任务——积极参加以“低碳城市”为主题的边会,与各国代表“学习并交流经验”。但他坦言,将不会在边会上进行主题发言。

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也许还是政治风险,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就变成政治机遇了

低碳城市不仅在数量上遍布了中国的版图,发展路径的选择也颇为多样。在河北省保定市,浑身覆盖着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电谷大厦”成为这座历史名城的新地标;山东德州的“太阳城”名声俨然有赛过“德州扒鸡”之势,太阳能路灯立于大街小巷;深圳市政府选择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进行共建,让这座城市有了“低碳生态示范市”的底气;在浙江省建德市,一场消灭空调外挂机的全城总动员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

在姜克隽看来,这些热情值得鼓励,但要“名副其实”很难。

目前业界公认的低碳城市标准是,将建筑、交通、工业这三大碳排放源的低碳规划纳入城市的整体运行规划中,并能使整个城市的碳排放量有明显下降。

这一概念发轫于伦敦市前市长利文斯顿2007年发表的减碳计划书——《今天行动,守候将来》。在计划书中,利文斯顿将伦敦二氧化碳的减排目标锁定在2025年降至1990年水平的60%。丹麦的哥本哈根市堪称“低碳城市”的典范。自1995年到2005年期间,这座拥有120万人口的城市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20%。

在我国,不仅没有一座城市有过可以量化的减排历史,还出现了诸多建设低碳城市的怪现状。有的是“旧瓶换新酒”,以低碳之名行地产开发之实;还有的是“低端不低碳”,一些打着低碳旗号的新能源产业园区,还停留在设备制造的低端加工环节;还有的“挂羊头卖狗肉”,“烧着高碳的煤,生产低碳的节能灯”。

“就算是形象工程,也比没有要强,起码说明重视这个形象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庄贵阳认为。在他看来,低碳城市的理念能被广泛接受,本身就很不容易。

几年前,他所在的研究机构曾就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的合作事宜,与多个省市的相关部门接触,但大部分负责人都以“不知道国家在气候谈判上的态度”为由婉拒了合作邀请。去年年底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大会成为分水岭。这次会议的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此次在墨西哥度假胜地坎昆召开的气候大会,是缔约方第16次会议。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减少40%~45%。庄贵阳说,在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有超过100个中国城市明确表示愿与低碳“联姻”。“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也许还是政治风险,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就变成政治机遇了。”他分析道。

早在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生王克所在的课题组就与国家发改委、英国大使馆联合举办了一个气候变化战略能力建设项目,邀请各个省份的发改委官员来北京参加

研讨。

据王克回忆,参会的地方级官员们,不是直接走人,就是在研讨会上处理公务,或者干脆质疑说:“这课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怎么不找气象局的来?”

时隔8年,这一项目再次启动,明显换了种待遇。在半年的时间里,研讨会就已经在北京和苏州举办了两次,受邀的近40位地方发改委官员全部赴会,而且还带来了各种问题和思考,光是自由讨论会就持续了一个上午。

做好基础性工作,能比“神七”上天还难吗?

面对这股热潮,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气候司曾起草了一份《关于低碳经济发展指导意见》。相关负责人并不讳言这份意见的目的:“旨在为低碳热降温,现在众说纷纭,缺乏统一的指导性文件。”

时至今日,这份意见并未出台,取而代之的是8月10日公布的《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国家发改委对进入试点的五省八市明确提出了5项具体任务,其中一条是“明确提出本地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和具体措施”。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恰恰折射出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困境:地方发改委没有经验,寄希望于意见出台,以向中央取经;国家发改委同样没有经验,寄希望于通知落地,以观地方试点。

“低碳城市被炒得那么热,其实,真刀真枪的工作还没起步,还停留在摸索阶段。”王克分析道。

据悉,碳排放指标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确定。执行方式可能是建立在省份级别的领导签署“军令状”的基础之上,即作为一种约束性的硬指标,分解到各地区。

据王克回忆,在今年6月举行的研讨会上,地方官员向国家发改委的研究人员频频提问。他们的问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城市基础碳排放量的统计与检测方法;第二,中央与地方如何分配财政投入;第三,是否存在可以学习的现实案例。

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顾朝林教授看来,这些都是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最基础性的工作,就像“做生意之前要摸清家底、算好账”一样。

事实上,我国省市一级的碳排放清单长期处于空白状态。试点中的五省八市,还未提交任何具体规划。至于财政投入是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节能减排任务中2000亿元的中央财政投入看齐,目前尚无定论。

“做好基础性工作,能比‘神七’上天还难吗?”顾朝林反问道。

一些城市的规划小组还将“低碳”简单地理解为节能减排,甚至在方案上也部分照搬“十一五”中的节能规划。

但类似于通过大批淘汰落后产能而减排的方式潜力并不大。仅在“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各省累计淘汰的小火电机组已超过1000万千瓦,这一规模超过了英国全国的火电装机容量。“低碳建设应该进入统领性的整体城市规划,而不仅仅是工业减排的附属品。”王克说。建设低碳城,绝对不是政治任务,而是一种责任

“大家都想建设低碳城市绝对是好事情,但不要把它当做是政治任务,而要视为一种责任。”作为中国最早研究低碳城市的学者之一,姜克隽曾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宣扬低碳城市的意义,那就是创造宜居环境、保障能源安全、在新能源经济领域实现我国技术上的后发优势。

而事实是,不少地方官员将低碳城市的建设目的视为“为气候谈判服务”。在一些研讨会上,有些官员经常会借用我国代表在世界气候谈判大会上的发言词,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作为开场白。

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曾举行过一次研讨会,听取一些地方负责人预估的减排目

标。在讨论过程中,各省份代表均以其他省份代表的主流减排目标为参照,有的将目标从30%增加到了40%,也有的从50%减少到了45%。最终,几乎所有代表的意见都趋同于45%,这也是我国承诺减排目标的上限。

“每个城市资源禀赋都不一样,有些城市应该更激进,有些城市则太激进了,缺乏科学性!”一位专家评价道。

今年,王克所在的课题组帮助贵阳市制定了一份《贵阳市低碳发展行动规划》。而在东部某发达城市举行的一次规划研讨会上,王克发现,该市给出的规划方案,居然大部分抄袭自那份贵阳的行动规划。在提评定意见时,王克没好意思写明抄袭,只是委婉地表示根据该城市的发达程度,已经“不需要再延长产业链做深加工了”。

在姜克隽看来,城市建设主政者应该转变思维,“低碳不是包袱,是财富”。

去年,他到斯德哥尔摩开会。在清晨,他发现大批市民自发骑车上班,原本的两条机动车道一条变成了自行车道,剩余的也以公交车为主。姜克隽忍不住掏出相机拍下了这一幕。他告诉记者,这座古城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每个决策环节都必须考虑环境和气候变化因素。目前斯德哥尔摩已经实现了1990年基础上的25%二氧化碳减排,并计划在2050年成为零碳城市。

近日,一则来自北京近郊怀来县的新闻吸引了姜克隽的注意。新闻中提到,一条大街改造后全长4260米,车行道宽度24米,道路档次大大提高。今年年初,这座城市提出了要在经济开发区内建起新城,打造成中国第一个零碳城。

“太宽了!”姜克隽连连摇头,在他看来,一个人口不足20万的城市,建这么宽的大街走的还是“建汽车城的老路”。

11月29日,记者回访了这座“零碳新城”。除了一座占地7000平方米的两层生态新城规划馆外,这片方圆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依然荒草丛生。

而在展馆西侧那一排银白色的太阳能路灯下,那块印有“零碳城”字样的巨幅围墙式广告牌也已悄然撤下。

钱江晚报:低碳城市不是时髦“头衔”

庄贵阳

2010年12月03日11:11来源:《钱江晚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E-mail推荐:

中国城市目前的低碳实践具有零散性和尝试性,尚未形成系统的低碳经济发展框架。国内发展低碳城市、进行低碳试点的热情很高,都希望城市名片前拥有“低碳”这个时髦“头衔”。各地打造“低碳城市”的热情值得肯定,但要有科学的态度,目前必须走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道路。

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政策实验室。实践证明,通过有意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有助于减少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风险,促进城市向低碳经济转型。向低碳城市转型已经成为

世界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即便是在缺乏国家政策和承诺的情况下,世界上很多城市和大都市地区正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一座城市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发展前列,开放、宜居、宜业并具有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低碳经济时代的应对调整能力。

城市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存在巨大的责任,决定了应对气候变化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展就必须把城市有效整合进来,就必须让资金、技术、政策以及社会意识等诸方面在城市层次上得到全面有效贯彻。

低碳城市虽然是一个比较前沿的理念,但离我们并不遥远。(庄贵阳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人民日报来论:“低碳”不仅是标签

2010年12月03日00:0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E-mail推荐:

新闻背景:目前,全国有超过100个城市提出打造“低碳城市”的口号。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有关专家表示:“我国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

“低碳”不仅是标签

“低碳”,的确是城市发展应该追求的目标。百余城市提出打造“低碳城市”,某种程度上正反映了城市管理者对节能、环保型发展之路的迫切要求和积极探索。然而,“低碳”不应仅是标签,而应是城市建设时各项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减少碳排放的行动。

这就要求,一方面要明确“低碳”的内涵。如果不知道城市碳排放的基本构成,不明白能源、生产、消费和生活在城市碳排放中的权重,一边发展高能耗高污染产业,一边换几个太阳能路灯、修几栋低排放大楼,“低碳城市”难免成为形象工程。更重要的是,需要有权威机构研究制定“低碳城市”标准,需要具有公信力的机构进行测评和认证,使“低碳城市”真正可量化、能操作。否则,“低碳城市”将可能沦为空喊口号。

第18篇:“中国城市低碳行”报告

“中国城市低碳行”报告

城市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主体,更是国家政策执行和目标实现的基本单位。据中国社科院《2010年城市蓝皮书》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开展更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城市化率年均提高0.8-1.0%,到2015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52%。继“十一五”之后,国家对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设定了新的战略和目标。因此,中国城市面临多重任务:实现国家战略中的节能减排目标,保持经济的持续较快速增长,缓解城市化带来的日益突出的住宅、交通、环境和卫生等基础设施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那么,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央政府部署了哪些重要的节能减排政策?这些政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如何?城市如何在新局势下结合自身优势部署经济绿色增长和城市低碳发展的战略?城市探索低碳解决方案应用的经验是什么?

2010年气候组织发布了旗舰报告《中国的清洁革命III:城市》,分析了中国城市在探索低碳和绿色转型过程中的进展。2011年,气候组织通过与南方报业集团合作“城市低碳行”系列活动,深度调研东部城市杭州、中部城市武汉、东南沿海城市东莞和西部城市喀什,试图通过回答上述问题,理解和分析中国城市在低碳发展领域的最新趋势和有益经验。我们发现:

国家目标强化,布局紧凑。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和新能源利用目标通过各部委政策文件得到强化,彰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方向。以试点来带动行业和区域发展的方式得到更充分的部署。

地方区域发展,各有突出。“十二五”期间,国家分配给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以不同的节能目标。如东部发达地区节能目标18%,中部地区16%,东南沿海开放地区18%,西部地区10-15%不等。各区域结合国家政策,依托自身资源和产业优势,各有侧重地部署了本地的低碳发展和转型战略。

东部城市杭州——注重民生和谐。杭州市常住人口年人均GDp达6.8万元,已步入中等发达经济水平,因此更加注重城市品质和民生发展。杭州公共自行车项目为杭州市公共交通出行贡献了8%的出行率,与公共交通的无缝链接和易租易还系统使日均租用量达25万人次,而商业化开发使项目

基本运营平衡,并深受市民认可。在电动汽车应用方面,杭州市通过电动出租车示范、给予私人购车补贴、推广私人租赁、以及支持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等途径,推动了电动汽车的应用,积累了有益经验。

中部城市武汉——转变发展两型。武汉是中部崛起的支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国家两型社会示范城市。工业城市武汉在“十二五”期间的重点仍然是产业转型升级。东湖开发区被升级为国家级创新示范区,为产业升级和新产业的培育提供契机。两个区域能源中心在东湖开发区的应用为区域能源管理积累了经验。武汉市在碳交易领域的先试先行也正在为其赢得碳商机。

东南沿海城市东莞—世界加工厂升级。东莞经济综合实力较强,年人均GDp达6.6万元。东莞以发展加工贸易业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经济外向型典型,成为世界加工厂。东莞经济转型中通过资金、技术和政策及试点来引导企业转变经营模式,支持科技创新,培育产业战略转型的重点。东莞城市化率较高,已经没有合适的垃圾填埋场,焚烧发电成为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东莞在垃圾焚烧厂的选址、焚烧发电厂的建设运营方式、以及建设标准等方面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经验。

西部城市喀什——探索跨越式发展。地处新疆的喀什人均GDp约2.2万元,国务院出台政策支持喀什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为喀什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如何处理好发展和保护文化历史古迹及脆弱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成为喀什今天思考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命题。旧城改造项目将文化历史传承的思想纳入其中,探索喀什在跨越式发展中的可持续理念。在五大国际通商口岸中发展绿色物流、产业本地化、以及金融服务和旅游业,为喀什跨越式发展中的绿色定位提供了机会。

以上案例跟踪为探索中国城市的低碳发展提供了广泛意义上的经验借鉴,包括政策体制创新、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创新、金融体系的介入方式等。这也是气候组织进一步理解中国城市在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并行过程中如何有效纳入绿色低碳战略的成果。气候组织“中国再设计”项目将继续携手更多的中国城市和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和推动城市更积极和有效地实践绿色低碳的转型。

第19篇:低碳经济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1040202109 丁 月

摘要:中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建立有中国特点的适用性强的减排模式。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人类向往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生态文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等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失衡,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制约了我国的经济稳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索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其一,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人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活动能量的急骤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

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德国则希望在2020年,国内的低碳产业要超过其汽车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如果还把GDP作为发展的全部,还以廉价资源或出口退税换取GDP;如果口袋里的钱多了,但生存的环境恶化了,空气变脏了,水变黑了,就与发展的本意背离了,就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相悖了。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有一种误解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抛弃钢铁、建材等高耗能的产业,因而不能发展低碳经济。但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性能源。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国也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的途径。虽然我国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利润“微笑曲线”下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以利于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须采取的政策措施

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障碍中,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阶段在短期内难以超越,而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是可以通过实施恰当的政策措施来克服的。因此,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成功经验,建立涵盖战略规划、财政税收、金融扶持、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制定总体规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适应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工作的需要,尽快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工作,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

一,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走低碳发展之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关键。因此,我国应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立法可行性研究。在相关法规修订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如可以在规划、项目批准、战略环评的技术导则中加入气候影响评价的相关规定,逐步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应加强管理能力建设,提高各级政府、企业及公众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

探索建立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效机制与政策措施,从政府、企业和公众参与等方面推动低碳转型。借鉴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和教训,制定气候变化国家规划,在条件相对成熟时创建碳市场,研究制定价格形成机制;制定财税激励政策,综合考虑能源、环境和碳排放的税种和税率,引导企业和社会行为,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为我国未来的低碳发展创造条件。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我国一些地方特别是有些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情很高,应该出台相关的指导意见,规范低碳经济的内涵、模式、发展方向和评价体系等。

重视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与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

三,用低碳理念指导规划和建设,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行业先行试点,作为我国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同时,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国家重点能源基地,选择典型城市进行试验试点,积极构建“低碳经济发展区”,探索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四,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提高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进入标准,从源头上控制新建产能的碳排放。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高耗能产业,降低单位GDP的碳强度。

五,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从生产环节入手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持续推进工业节能,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确保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六,加大对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扶持力度。加大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多途径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其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使之成为满足未来能源需求的重要补充。 七,强化科技支撑,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储备。高度重视研发工作,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整合现有低碳技术,加快推广应用。理顺企业风险投融资机制,鼓励企业开发应用低碳先进技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技术转让,积极引进世界先进低碳技术。

八,加强国际合作,形成低碳研发技术体系。走低碳发展道路,技术创新是核心。应采取综合措施,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政策和市场环境。应研究提出我国低碳技术发展的路线图,促进生产和消费领域高能效、低排放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逐步建立起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以及森林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气候变化的新国际合作机制,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通过参与制定行业能效与碳强度标准、标杆,开展自愿或强制性标杆管理,使我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

九,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认识水平。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宣传普及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知识,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形成低碳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保护地球家园的必然选择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应通过产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创新、消费方式的改变和优化、政策法规的完善等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20篇:浅谈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浅谈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在国家发改委去年推出低碳省区低碳城市试点和发展以低碳为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十二五”重要工作内容的背景下,2011年,由中国投资协会、中国投资杂志社、中国低碳网共同主办的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投资峰会将于十月底在北京隆重举办。此次峰会主题为应对气候变化与投资发展,旨在配合“十二五”规划,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与经济增容增速、GDP包容性增长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促进投资生产和各地城市的低碳发展。

为突出推动低碳产业发展的务实功能,峰会将努力为一批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重点城市和重点企业提供与国家相关部委的政策解读、咨询对接,为城市与领军企业、投资机构在招商引资、投资建设方面提供直接、高端的优质对接;并特别邀请在低碳产业领域有明确招商引资需求的10座城市和有明确投资意向的100家领军企业重点互动并促成签约合作。

通过峰会的主题不难看出,其实质主要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也许有一些人对这里的低碳经济有所疑问,那么低碳经济指的到底是什么呢?,所谓低碳经济,其实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其目的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它的起点在于统计碳源和碳足迹。其实质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低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

低碳经济最早的政府性文件是英国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英国由于其地理和资源的限制,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使其能源供应由自给自足走向了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而在2006年,前世界首席经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更是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面对越来越迫在眉睫的全球气候变暖,走向低碳化时代是大势所趋。发展低碳经济,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更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

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现任国家环保局总顾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秘书长,兼任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的张坤民认为:“采用低碳经济的战略应对气候变化,如果能在中国付诸实施,许多环境与发展问题都可能迎刃而解。”

2007年9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他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一共说了4回“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 同月,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2007中国科协年会上呼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然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欧美国家大力推行以高效能、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时。却面临着压力和挑战。

其挑战来源于四方面:一,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国家基础建设带来的能源消耗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而“高碳”所带来的“发展排放”,则成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

那么在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又不牺牲环境谋发展的问题上,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二,由于中国地理和资源的限制,导致中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上非常的有限,而煤的大规模使用对环境的威胁,是不可忽视的。三,中国的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门是第二产业的工业,资料显示,工业能源消耗占能源消耗总量约70%,其中钢铁、电力等高耗能工业,更是占了工业能源消耗的64.4%,而如何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也是一个重大难题。四,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方面的能力有限,而这也成为了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变的最大制约。而在技术方面的发展需要的巨额资金更是加重了中国经济的负担。

从本质上,低碳经济既是应对气候变化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本身也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低碳经济对中国传统行业的既有发展模式也将遭到严峻挑战,除了传统的钢铁、水泥、电力、铝业等排放大户外,航空业也将可能遭受挑战。鉴于全球航空业每年大约排放6.5亿吨二氧化碳的现实,欧盟已经做出规定,在2012年以前,所有进出欧盟市场的全球2000多家航空公司都必须承担减排责任。这意味着包括国航、东航、南航在内的11

家拥有欧洲航线的国内航空公司都将付出巨额成本。

那么如何实现发展低碳经济呢?答案是:加快建立低碳经济体系。作为一个高能耗的发展中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摒弃建筑节能、煤的高效利用等“用”的层面的具体技术问题及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理论的负面影响,城乡空间布局、国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浪费的“体”层面所存在的痼疾。坚持体用结合,创新思维、改变观念,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来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的发展。

一, 转变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经营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个人培养节约的美德,改变浪费的陋习;企业推行绿色经营的理念,树立企业公民意识,改变错误认识。

二, 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并且打造新型的低碳产业链。首先缩短一些高碳产业所引申出来的产业链条,比如钢铁、化工、交通等,实现产业的“低碳化”;其次,调整高碳产业结构,逐步降低高碳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进产业和产品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最终趋向低碳经济的标准。同时,要推进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碳交易市场从资本的层面入手,通过划分环境容量,对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定义,延伸出碳资产这一新型的资本类型,而碳市场的存在则为碳资产的定价和流通创造了条件。碳交易将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联通起来,通过金融资本的力量引导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它本质上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代表了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三, 大力发展和研发低碳技术,培养发展低碳经济型人才。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同时,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同样需要前沿科技人才的支撑。低碳技术包括其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以及其他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勘探开发等领域的新技术。在科技人才方面,以低碳经济中的风电产业来说,其中接受过长期专业技术培训的人不超过50个。

四, 调整中国的能源结构,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中国能源消耗形式主要为动力消耗、农村采暖和城市集中供暖消费、电能消费3种,其中大约有68%的能源是由各种能源转化为电能后被消费的。而我国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着低效率运行和严重能源浪费问题,重点推广配电用电领域的重大自主

创新项目,可极大提高节能减排效率。

五,

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保证“低碳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吸纳国际先进经验,制定出台产业导入政策;土地使用配套政策;资金配套政策;完整的技术理论;系统的产业、产品认证及检测标准以及加速人才培训。 六, 成立的专门机构指导“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的是全社会的通力合作,需要改善环境,形成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并重。行政手段是引导,法律手段是规则,经济手段是平衡。因为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最终是要靠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来解决。为确保全社会都步调一致、齐心协力使“低碳经济”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并顺利完成这一艰巨而伟大的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经济秩序和生存方式的革命,国家完全有必要成立“低碳经济指导机构”。 七, 进行试点应用,树立典型作用。目前,深圳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第一个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行政手段是引导,法律手段是规则,经济手段是平衡。因为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最终是要靠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来解决。为确保全社会都步调一致、齐心协力使“低碳经济”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并顺利完成这一艰巨而伟大的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经济秩序和生存方式的革命,国家完全有必要成立“低碳经济指导机构”。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

而低碳,有助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助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低碳还有利于人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有解决啦民生问题。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同时也符合我国接与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我们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中国低碳范文崽.doc》
中国低碳范文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