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讲座有感范文

2022-09-09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听讲座有感

热爱与激情

——我从郭育三老师身上看到的

热爱与激情——这是我听了郭育三老师两个晚上的课后,最大的感触。

无可置否,郭育三老师是一个无比热爱新闻事业的人。他两晚的课堂中,都提及到了九江蹋桥事件。他强烈地对佛山台在蹋桥事件中的无作为表达了不满。可以感觉得到,他的内心对事件是真实的遗憾。一件本不关他责任的事,何以让他一直耿耿于怀?我想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才是他如此在意事件的根源。

媒体无作为不同于报道错误,一条新闻报道错误了或许会让当事人记一辈子,但那是源于对教训的铭记;如果一次无作为也会让相关人员刻骨铭心的话,那么当事者就必须是一个对新闻事业无比热爱的人了。新闻有何用?新闻的价值体现在宣传真理、反映事实的时候。佛山台对身边的突发事件无所作为,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这是一个无比热爱着新闻事业的郭育三所不能够原谅的。

听了两晚的课,郭育三老师的新闻业务能力固然让我佩服,但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对新闻的热爱更让我感动。我一直以为自己是热爱新闻才涉足这个职业,但从郭老师的身上我确确实实是看到了差距。我当初选择新闻是因为新闻工作好玩、有挑战性,但当工作不再新鲜、当挑战不再是那么困难,我却仍然无法突破自身认识上的局限。郭育三老师引发了我一次思考的机会。

郭育三也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他很享受新闻带给他的快乐,每一次成功的报道都让他感到满足;拍一个简单的镜头,在他看来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每条新闻背后的故事,都让他记忆犹新;每一件看似普通的事情,他都会探究背后的新闻看点------郭育三老师表现出了他对新闻事业永不衰退的激情。

激情也源于热爱,但热爱未必就会产生激情。对同一项事物,有人会因热爱而痛心失望,但也有人会因热爱面激情澎湃。郭育三属于后者。

我想这也是郭育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一时的激情不难,但难就难在长久的激情。作为新闻工作者,无论面对的是什么题材的新闻,无论面对的是什么样的采访对象,无论面对的是什么样的采访条件,无论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新闻环境,都应该保持一份激情,发现其中的乐趣,享受其中的快乐。唯有如此,新闻才能天天出新、新闻工作者才能日日保持冲劲。

我入行两年多,最怕的就是热爱不再、激情缺失。郭育三老师表现出了一名新闻工作者应有的两有东西。他不是大师,但他是学习的榜样。厌倦一样事物,会产生冷淡;热爱一样东西,会产生激情。我想当厌倦时就应该重新培养热爱;冷淡了就应重新树立激情。唯有如此,做新闻、做任何事都不至于虎头蛇尾。

做一项工作,先有热爱,再有激情,然后才会有好的成绩——我想这即使不是真理,也应该是一条值得去总结的经验吧。

推荐第2篇:听讲座有感

听讲座有感

成老是专家,是学者。他学识渊博,过目不忘。在讲座的时候游刃有余的旁征博引,滔滔不绝,从季羡林老先生被授予“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辞”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当时就感叹,他怎么能记得这么熟?)解释到于丹所讲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并告诉我们,这三句话的意思是: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智者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仁者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听到这里,我就觉得成老就是一位智者。

后来又说了读《读者》的文章,我也爱读《读者》,也就跟着欣欣然起来,可是我发现,成老读书跟我们不一样,我只记住大致内容,感叹一些问章揭示的思想,当时激起心灵的一点点涟漪,可是成老却能记住细节,而且能深刻挖掘其中的道理。听他娓娓道来时,心中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成老知识面之广也是让人惊叹的,作为一个专家,他连体育盛事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先生的诗,希腊神话中斯芬克斯

的故事,还有希腊国家名字的由来都清楚地了解。不禁感叹,他究竟读了多少本书啊?

其实,成老的报告精彩并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他层次分明的告诉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台阶:年轻的活力 ;认识自己;做智慧型教师。事例夹在其中,美文信手拈来,讨论自然而然……没有讲者的高高在上,也没有听者的沉闷呆滞,时间就是那样悄悄地,悄悄地溜走了。 在场的老师原本有很多疑问,准备在提问环节向成老请教的,但由于讲座令在场的各位茅塞顿开,很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于是,大家纷纷表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开卷有益,读书毕竟有所学习,有所汲取。有时,和一个有智慧的人对话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式。

推荐第3篇:听讲座有感

听专家讲座有感

通过这次的专家讲座培训,我感受的自己的渺小与不足,刚步入教育事业的大家庭,在教书育人的这条道路上,我还有很多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逐步的完善自我。

感悟一:读书能育己、育人

孔子曾经感叹过儒冠误身,说是自己做事不成的原因是读书太多了。而汪洙在《神童诗》中反驳到: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我理解的是:别说读书耽误人,读书不会对人有负面的影响。我认为读书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从自身狭隘的范围走向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这样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讲起课来才会字字珠玑、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我们身为教师都不能认真地读书,渊博的知识从哪来?开阔的视野从哪来?又如何能够教书育人?

感悟二: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

就像《老子》中所说的一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的重点不在于教学,而在于如何教学生去学。教学应该如陶行知先生主张的那样,加强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好奇的特点,让学生能跳出文本,在生活中学习与提升,在观察和探究中学习,从而,在探究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掌握学习策略,获取新的知识,对学习有更多的领悟与体会。

感悟三:让学生在玩中学

讲授法是最基础的教学方法,是最直接、快速、精炼的让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但讲授教学又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一种教学方式。如果教师一味地去讲授教学会,就会适得其反,使学生毫无学习的兴趣,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教师设计一个好玩的游戏或是情境会使得学生的情绪高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被吸引以后,注意力会高度的集中,这样学生不再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事情。游戏能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会从老师教我知识,转变成自己自主的学习相关的知识。

推荐第4篇:听讲座有感

听讲座有感

今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李培芳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谈“好玩的数学”》专题讲座,此次讲座别出心裁,以前听讲座一般都是坐着静静地听,但这次的讲座有互动环节:要么提问,要么做题,要么思考,可以说是一场头脑风暴,虽然仅有1个半小时,但却令我的思维行万里。

其实很多时候,老师自己都觉得数学不好玩,很枯燥无味,试想那我们又怎么能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呢?正如李老师所说的:我们应该问问学生,你们认为什么样的数学好玩?然后朝着学生所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数学。下午李老师主要从数学魔术,数学悖论,数学故事,数学思维,数学发现,数学猜想6个方面谈起,通过一系列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思考,进而喜欢上数学!如通过几个数学小魔术,吊住学生胃口,让学生止不住想,不得不想,很多时候学生想不出也是在想,只要学生有在动脑筋,哪怕想不出也是有在进步的;在讲数学思维举了个例子:125×102一125×囗,囗里你想填入多少?最初2,接着22,62,94,100,101,102等,学生的思维经常就是在看到別人智慧火花后激发起来的……

讲座是短暂的但思考却是长久的,如果孩子们能感受到数学像刘谦的魔术那般神奇,那么他们的数学学习不就会像呼吸那般自然呢?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善于积累,挖掘,创造更多有意思,有价值的素材,让数学在学生心中变得美好和

推荐第5篇:听讲座有感

关于“嘉兴市十佳青年”讲座的心得

今天我很荣幸有这么一个机会来聆听这个十佳青年成功经验的讲座。作为一名嘉兴人,我为此而感到骄傲。

今天,“嘉兴市十佳青年”之一的太阳城大酒店的老板卫飞翔给我们大学生讲述了他成功的经验。作为嘉兴市餐饮业骨干企业的掌舵人,卫飞翔年轻得让人惊讶,但是,更让人惊讶的是他入行12年来创造的不凡业绩。解释这一切,卫飞翔只用了两个字:责任。

我们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身边的人对我们的影响很大,选择如何的人来相处,怎样和身边的进行相处,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件非常谨慎的事情。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边的人的品行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一个好的朋友,他的好习惯,好作风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的自己。而且一个好的朋友,他会指出你身上的不足之处,希望你不断地提升自己。

成功是喜悦的,但成功的道路是艰辛的。你有多大的成就,你就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成功和付出永远是平等的。但所谓成功,并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金钱只是成功的一种形式。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只是物质利益上的收获。成功的方式有很多,最简单的定义就是成真。不管是崇高理想还是小小愿望,你把它实现了;不管是大事、小事,只要你把它做成了,都是成功。所以盲目地追求利益而在道德乃至法律方面犯错是非常不可取的。

大学生作为半个社会人,在即将步入社会之前也要适当的接触社会,去适应社会,了解社会上的为人处世。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生活地很安逸,不了解社会的压力。我们可以在业余时间找一些兼职工作,在兼职中体验社会,早一步适应社会。当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的压力很大,我们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在很大程度上落后于有经验的工作者。因此,早一点接触社会可以培养我们的责任感,对工作的热情。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吃苦耐劳,要学会吃苦,在工作中获得生活的乐趣。

今天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也让我有了奋斗的目标。相信自己,把责任记在心中,相信总有一天我会成功。

药学101 胡楚玲

2011.12.05

推荐第6篇:听讲座有感

听吴正宪教授讲座有感

有幸听了吴教授的讲座《让孩子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使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深深的触动。

在大多数人的眼睛里,“又好吃,又有营养”是用来形容食品的,但吴教授却用它来形容数学,用它来形容教书传授给学生的数学知识。这种比喻是我第一次听到的,细细想来,这种比喻是那么地贴切。我们所要教给学生的知识,可谓是营养丰富,可以说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大部分营养,然而这些营养却并不想孩子们所品尝的美食那样可口,甚至是难以下咽。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这些极富营养的知识,烹调成好吃的,近似美食的数学。

如何让孩子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的问题。吴教授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读懂学生、读懂数学、读懂课堂,只有属于孩子们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只有属于孩子自身的数学才是真正的数学。好吃的数学就是把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孩子口味的数学,就是孩子们喜欢的数学、爱好的数学、乐学的数学、能学的数学,就是能给孩子良好感受的数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能“走教案”!要读懂学生,要放下架子。课堂要“真实”、“朴实”、“互动”。如果教师能真正融入课堂,就是对课程有感觉的人。教师要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点化、丰富、开启学生的智慧。创造孩子们“好吃的”数学就必须改变我们自己已经习惯的教学行为,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中有所突破,充满智慧的数学、有魅力的数学一定是伴随孩子千奇百怪为题的开始,学生会在亲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亲自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力量和价值,并从中体验探究的快乐。

吴教授还提醒我们:教师要学会倾听,倾听孩子童真的话语;教师要学会等待,等待孩子输出准确的语言;教师要学会对接,在恰当的时候点拨孩子,实现孩子语言想精确语言的转换。听着吴教授的话,我开始反思自己: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的课堂上就缺少倾听,当孩子们一次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式,我总是很武断地打断他们,力求实现自己预期的目标。教学中,我也缺少耐性,总是不愿多话些时间去等待孩子“成熟”,总是以一个成人的眼光,一个成人的标准去计算孩子们所需的时间,总认为再多的等等待等同于“浪费时间”。至于教师的对接 我更是很难找到一个恰当的时间,总是让孩子生硬地接受精准语言,而忽略了童年时代的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听了吴教授的讲座,我才深深感受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种种不妥,种种行为表明:我的教学行为正在一点点吞没这孩子们的同去,我的童心也早再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翼而飞了,我将孩子们原本快乐的童年时光一点点给抹杀了。

吴教授的讲座从一个侧面唤醒了我,唤回了我那颗消失已久的童心。今后的教学中,我想我一定会改变现状,力求从儿童的心理出发,把好吃又有营养的知识传授给他们,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童年的快乐,感受到学习也是童年快乐的幸福时光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月8日我听了吴正宪老师关于怎样做一名数学教师的讲座,她讲到数学教师不只是要传授知识与技能给学生,更应把启迪学生智慧、完善学生人格作为我们教师的重要责任来看待。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是夯实知识基础的教师,要与时俱进地看待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能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数学知识连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避免对数学知识的肤浅化、形式化。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还应该是能教出数学味道的教师,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严整、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

全国特级教师吴正宪,她曾经是一名小学教师。她在讲座中把理论结合自己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讲述了自己成功的历程、课堂的心得。她的成功之路就是对学生那份深深的爱,和学生真诚相处,她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她善于感悟文字的美,课堂的美,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她容易感动学生,也被学生感动。看到她就能感觉到对人生积极向上的活力。她在课堂的情感、激情能点燃学生对生命、生命的热爱。这样的老师怎能不受学生欢迎?怎能不成功呢?

吴老师说教师应该是孩子们一生经历中一位重要的朋友,是孩子们学习路上的引路人。数学教师要创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育,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那需要成长为一个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老师。“教书必然育人——这是不可逃避的历史事实,教书必须育人——这是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世界上没有无教育的教学!”吴老师以她的话指导新教师成长,同时点明在成长过程中要关注的一些问题,“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更重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的,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吴老师的讲座让我很受鼓舞,我希望自己也能够沿着这样的成长道路,早日成为一名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只要在教学中学生思想出现的火花要及时捕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体现的情感态度要及时引导,吴老师还提出了包括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也是一笔很好的资源,教师要及时利用这个资源让学生从迷惑中自己能主动去探求,以达到自己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个性得以民展等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情感,而且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对于所谓的差生要学会等待,等待是艺术,等待是尊重,等待是策略。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小心呵护学生的情感,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除此之外,优秀的数学教师还应该是能教出数学品位、教出数学境界的教师,“漫长悠久的数学史、璀璨的数学文化、著名数学家的名人事迹、古代数学名题”都是滋养学生数学涵养的丰富素材,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当然数学是科学,讲究的是真与实,教学必须扎实、踏实、诚实地对待,让“求真、求实、诚实、守信”的教育浸润其中,让科学的严谨性和教育的艺术性凸显其中。

吴老师在讲座中多次提到她与所教过学生的深厚感情。有因为一句表扬的话而多年还深深记得这句话的学生;有冒着严寒,捧着多年储蓄的零用钱只求能请吴老师吃一顿饭的小学生;有因一句话而影响到一生的学生。从这些例子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吴老师高尚的人格。由此我们想: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心换心,何愁不能实现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

最后再次用吴正宪老师的四句话与大家共勉: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

听了她的讲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十分注重学生的思考和体验!

“笑声过后有思考,交流过后有体验”!真正体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多点自由体验和快乐感受,之后有所反思。正如吴正宪老师对学生说的:笑声过后有思考!她也正是这样去做的。

推荐第7篇:听讲座有感

听讲座有感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题记

老师的精彩讲座,不但让我了解他创业的艰辛,还让我明白了做人、做事。一直对大学生活有美好憧憬的我真正地迈入大学生活却感到一丝迷茫。大学的空余时间比高中多了很多,自己可以利用的时间就多了很多,怎样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来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呢?让大学生活过得有意义呢? 以后的路又是怎样呢?是选择深造,还是就业呢?迷茫的我仍旧以高中的生活方式在大学里生活,直到今天,自己仿佛清醒了,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得为自己确立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努力的方向,就不会迷茫了。老师就是因为确立了目标,才走出了迷茫,努力向自己的目标奋斗 ,才有今日的成就。他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遇到了许多困难,他认为这是老天对他的考验。在考验中,他选择了换方法,而不换目标,坚定信念,才走向了成功。大多数人喜欢换目标,而不换方法,就会逐渐降低标准,成功的机率就越来越小了。学会不换目标,换方法,用一颗持之以恒的心来对待目标,成功就在不远处。

成功源于立刻、马上行动。光有了目标,而不行动,又怎么会成功。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想与做之间的距离,我们光是有目标,只是想而不做,那又能怎么样,只是空口白话而已。因此我们有了目标就要马上朝它行动,才能成功。老师的成功创业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有目标就立刻行动,成功源于立刻、马上行动。

在成功这条路上有许多困难,我们必须要有勇气、胆量、冒险精神,它们是我们通向成功的前提,就像是大楼的根基,。我们要每天不断想自己的目标,让它时刻清晰呈现在我们的脑海,推动我们不断努力奋斗,这样梦想才能成真。正所谓“成功者永不放弃,放弃这很难成功”,总是成功路上困难重重,我们也要坚定信念,坚持、坚持、坚持到底,永不、永不、永不放弃!

李波和邱奎林两位学长这两个鲜活的例子,说明勇气、胆量、冒险精神可以开启成功的大门。创业路上的艰辛,他们都不畏惧,拿着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凭着坚定的信念不断前进。别人学习时他们也在学,别人休息时他们却还在工作,工作学习两不误。正是这种吃苦精神造就了成功,而遇到他们人生的贵人也是他们成功的原因之一。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人之路”,贵人指导也十分重要。想要成功除了自身因素外,还得学会利用外部条件,懂得利用资源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学习上,我们也要有坚持、坚持、坚持到底,永不、永不、永不放弃的精神和毅力。认识很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外部环境对一个人很重要。因此想要拥有骄人的成绩,首先得努力为自己寻找学习对象,拥有一个好的学习圈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好的学习对象可以为你营造好的学习氛围,让你想不学都不行,不给你懒散的机会。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在这里我们要学会主动出击,为自己寻找好的学习圈子,不要像高中那样指望老师会严格要求你,为你营造好的学习环境,寻找学习对象。在大学这些都得靠自己,得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出击;学会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学会独立自主,不要再想依赖别人了。或许在这转变的路上会遇到挫折,但它们只是老天对你的考验,只要你坚信自己能改变,努力改变,你就能够成功!

今天的一席话,让我胜读十年书;让原本迷茫的我清醒了。立刻规划自己的人生,是刻不容缓的事,不要再抱有时间还早,自己还年轻的想法了。要明白“成功源于立刻、马上行动”。规划好自己的大学,自己的人生。人生就像是五块钱,它们分别是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晚年,而我们已经用掉了其中的两块,可这两块钱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剩下的三块钱,我们再也不能浪费了。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不能虚度人生呀!

大学不是忙碌高中后的休息阶段,而是我们人生的真正开始阶段,我们要让它有其自己的价值,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学好专业知识技能,拿到学位证、毕业证,只是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做的最低标准。我们还要锻炼、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现在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会想的人,更需要会做的人。要想真正融入社会,在社会中有一席之地,我们就得内外兼修。内修知识,外修能力,以全面发展要求自己,才能更好的投入、回报社会。

我们赶紧马上行动吧!内外兼修,充实而美好地度过大学生活吧!!

推荐第8篇:听讲座有感

听讲座有感

戴芸

4月的最后一天,我有幸和园长聆听市妇联组织的两场名为《民族复兴、美好家园》和《乐享健康 有机生活》的讲座,两场讲座主讲老师都演讲的非常精彩,话语幽默、事例生动,让我受益匪浅!

上午徐学通副教授作了名为《民族复兴、美好家园》的讲座,在不到两小时的讲座中,他以深入浅出的介绍、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列举身边鲜活的事例为特点,为大家梳理了“两会”概况及其背景,紧密结合社会保障、医疗、住房和农民工等社会实际和热点时事,引用大量典型事例,总结了今年“两会”的特点;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关注民生;会议的透明度越来越高。徐教授着重就2014年政府主要工作进行详细解读,他指出,2014年我国政府将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从加大开发力度、扩大内需、保障农业农村、促进城镇化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下午的讲座由浙江大学高级健康管理胡删老师主讲,她首先从世界食品安全问题入手,结合有机与我们人体的关系、有机与环境的关系,用大量的案例、详实的调查数据,阐明了推广有机生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她从专业的角度纠正了大部分人对有机食品理解的误区,“有机要求空气、土壤、水源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在整个种植、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加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像农药、化肥、生长激素都是不能用的”等。胡删还结合现实生活,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有机生活主张,崇尚“尊重自然、关爱生命、关心他人、分享快乐”的生活态度。

胡老师认为“什么样的食物决定了致癌细胞的去向“,她通过分析比较有机牛奶和普通牛奶,列举国内外的调查研究,以西瓜、鸡、猪等食品的催熟过程为例,使大家直观地认识到长期食用大量使用各种化学添加剂、农药的食品对健康造成的巨大危害——罹患肿瘤疾病的人数激增,新生

- 12 -

推荐第9篇:听家庭教育讲座有感

听家庭教育讲座有感

教师:杜欣茹

16日下午,我校老师有幸聆听了家庭教育专家顾晓鸣老师的家庭教育课。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顾老师近两个小时的精彩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本次讲座的主题是《我们如何成为育人专家》。顾老师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终身的老师,孩子的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在讲座中顾老师用许多生动的案例来教育我们,每一个都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灵。其中一案例讲的是一位教师的女儿在荷兰留学中自杀,让人触目惊心。刨其根本,就是因为家庭教育的失败。这位母亲在遭遇女儿去世的打击之后,最终选择了坚强面对。更可贵的是这位伟大的母亲,在反省后用女儿的血的事例为自己班里的孩子上了一节特殊的班会课,她告诉孩子们:“成绩不是更重要的,不能判断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挫折,都要珍惜生命。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我感触很深,反思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一直都停留在这一教育的误区中,一味的强调成绩,抓分数,而忽视了教育的核心是育人,作为一名教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力争做到顾老师期望我们的:要赏识和欣赏孩子,包容孩子,尊重孩子,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感谢学校,感谢顾老师给了我这一次成长的机会,我将把顾老师的家庭教育理念贯穿到实际生活中,并渗透贯彻到家长教育当中。

二〇一三年三月

推荐第10篇:听研究生讲座有感

听研究生讲座有感

晚上去多功能厅听大四的学长学姐们讲考研、保研经验了,收获了一点东西,下面和大家分享下。

收获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考研、保研常识。

开始准备考研的时间是大三的第二个学期,考试时间是当年的11月份上旬。 在准备之前要先知道自己考研的原因:不要只是跟潮流,心血来潮、稀里糊涂的就决定了;不要只是为了躲避一时的就业压力,要知道,这是懦夫的行为;更不要只是为了这个称号高人一等而获得的虚荣。其次要知道自己是要考本专业还是跨专业,如果是跨专业,又是考哪个专业,读研究生是个很漫长的过程,如果选的是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那也是件痛苦的事情,切忌换来换去,犹豫不决,因为你没有这么多的精力,也没有这么多的时间。接着你要考虑自己要去哪所学校:是本校,还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还是看中了那座城市。一位学姐说的很对:“选择真的很重要,选择会决定你的命运。”

接下来就是准备考试了。首先要有具体的复习计划,比如决定花两个月进行第一轮复习、确定学科的具体复习进度和目标实现。可能你会觉得可怕:千军万马齐上阵,只为研究生那座独木桥。但是真正到了走进考场的那一天,你会发现你的对手少了不只是一点点,所以说心态很重要。一位学姐说:“在准备的时候心里很平静,几个月下来,宿舍只有自己一个人,上图书馆的四楼自习也只有自己一个人,没有研友,也正是习惯了这平淡、不断重复、枯燥、宁静的备考生活,所以进考场的时候没啥好紧张的了。”另外一位学姐竟将自己的专业书看了11遍,这只是专业课考试这一方面,她所做的努力我们可想而知了。所以说,坚持很重要,要有毅力。当然了,找适合自己的研友也很重要,有了共同的目标,互帮互助,一起来度过这段不平凡的日子。对于英语更是要每天坚持,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如果选择考小语种的话会少很多竞争对手的。考试完成之后,还有很多很多的工作„准备保研的同学,要注意综合素质的提高,最好从大一就开始积累资本,这是一个累积的过程。要注意的细节还有很多,对于这些,百度吧。

收获的第二方面则是心理方面了。听了学姐、学长们的考研经历,我有种无地自容的感觉。学长、学姐们为了考研,每天早上7:30等图书馆开门、上自习,除了中午吃饭、小睡半小时外,其余时间都在那里学习,直到晚上的10点多,也就是闭馆时间了。他们抵制了无数的诱惑。一学姐还感慨道:每天早起真的很难,耐住寂寞也真的很难,但只要心态摆正了,也就习惯了,也就没什么了。要想取得不同寻常人的成就,就要付出不同于寻常人的努力。

不过好遗憾,学长、学姐们没有讲他们考研的原因,也没有讲他们将怎样度过研究生生活以及以后的大概发展方向。对于这些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或许把这些想明白了,就知道了要不要考研或保研了„

收获的第三个方面就是我觉得有一点需要我们注意:在疯狂学习的同时,要不忘提高自己的其他能力。一学长面对台下的观众竟然还表示紧张,不知说啥,说自己还没遇到过这种场面。要知道他已经大四了,该进入社会了。有的学姐这方面能力也不怎么样,当然这只是一部分人了。坐在最右边的那个学姐就很牛X,很淡定,很喜欢她。

这只是我的个人收获,虽然我水平很有限度,但也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点小小的帮助。如果你们有更多的想法,不妨也拿出来分享哦! 最后祝我的好朋友们天天开心~

旅游学院2010级市场营销系电子商务班黎加平

2011年5月25日

第11篇:听名师讲座有感

听名师讲座有感

周五有幸能前往佳木斯参加《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第四届小学教育高端协作暨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首先感谢领导的栽培和厚爱,能有这么一次学习的经历我会很珍惜的。

走近名师和名师面对面,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了名师的教学风采,欣赏了名师的教学艺术。感受到:讲好课是一种快乐,听好课是一种享受。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思索。听名师讲课,就像在听前进的号角。他们点击的是孩子们的心灵,唤醒的是教师们对教育的激情。本次的观摩课集中体现了三个实:实在,实用,实效!实在是指没有一节课因为是观摩课而有意创设出教学上的“花架子”或是“为活动而活动”,每一节课都体现出对学生思维的适时引领,对学生扎实的训练,学习习惯的养成等细节都能真实可见出来。实用是指每节课虽是各具特色,但是又有共同之处,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具有可借鉴可操作性。留给老师们很多思考的空间。实效性体现在教学设计合理,让学生在40分钟学有所得,让优秀生有拓展、展示的天地,让学困生有进步的轨迹。教学中各位老师非常注意挖掘教材的深度、广度,突出数学的本质,注重对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渗透,引领学生进行深刻的数学思考。比如《认识分数》一课,教学时紧紧将分数意义的核心本质“总数量平均分成了几份——分母;表示其中的几份——分子”贯穿于学习的始终,作为全课学习的知识“主线”。导入环节设计从分1个苹果的1/4旧知开始,然后过渡到分8个苹果、12个苹果的1/4,最后通过孙悟空大变身(24个孙悟空的1/

3、56个孙悟空的1/

6、96个孙悟空的1/12)的挑战练习,始终抓住这一“主线”展开,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教学流畅、轻快、效果很好。

观摩名师的课。他们渊博的学识、严密的逻辑、翔实的资料、生动的例子、流畅的表达,课堂形式生动活泼,结构紧凑,逻辑严密,环环相扣等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听完他们的课后,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他们的课能讲得这样好?他们成功的秘诀在哪里?我们通过努力也能上出他们这样高水平的课吗?我个人认为,他们之所以能上出这样高品质的课,其成功的秘诀在于平时的认真和留心。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授课内容之所以能够如此丰富,首先在于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他们都是读书的爱好者,生活的有心人。许老师就把大家都熟悉视的

成语引入了课堂,收到了极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其次,他们的成功得益于其勤于思考的精神。他们在讲课的过程中,给学生讲了许多生动的例子,这些例子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我们不得不惊叹于这些例子对所讲授的知识点的证明力和说服力,为什么他们能把大家所熟悉的事件运用得如此恰如其分,我想这是他们勤于思考得结果。对大家所熟知的事件进行了认真地思考,进一步挖掘事件背后的意义,并与所要讲授的内容巧妙的联系起来。最后,他们的成功还在于其对教学认真的态度,在于其持之以恒的认真与留心,在于其不断努力向前的勇气。他们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思考,不断完善更新授课内容,正是这种不断向前的努力的精神造就了他们精彩的课堂,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多学名师的经验,要不断地站在不同的高度上审视自己,要求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我。即使是棵小草,也应该是那棵绿油油,生机昂然的那棵!

第12篇:听班主任讲座有感

听班主任讲座有感

王文娟

听了班主任工作的讲座,受益匪浅。尤其是李凤遐老师来源于工作,贴近实际工作的管理方法,让我感触很深。

另外,关于爱心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很多专家都表达了自己不同的观点。我认为,这是作为一名老师最基本的要求,尤其是班主任,天天和孩子亲密相处,从早到晚,每天面对纷繁芜杂的种种事情,大大小小,没有一颗爱心,没有一颗责任心,是很难管理好一个班的。

凡是有爱心的班主任,班里的纪律不见得是最好的,但班里的孩子人情味却是最浓的,这与班主任的潜移默化是息息相关的。

曾经我也是一名很有爱心的班主任,可以说对学生掏心掏肺,公平正直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论他的成绩好与坏。实际上我也感受到了只要对孩子付出真情,记住自己的往往总是那些不起眼的孩子。你付出了,一定是有回报的,这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但是目前我却有一个困惑:付出了爱心,长久的看是利于孩子发展的,但有很多时候,爱心却往往办了坏事。这也就是俗话说的好心办坏事吧。

譬如说,有爱心的老师,往往是性格比较温顺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往往班里的纪律不是很好,因为你总是爱字第一,在家长看来,爱就是不能批评孩子,爱就是充分理解孩子,爱就是时时宽容孩子。处处顺从,这就是爱,这样的爱怎能让现在这些比猴都精的孩子老老实实听你的话呢?恐怕所有的班主任都由这样的体会吧,有时候你的苦口婆心、你的宽容谅解往往让孩子蹬鼻子上脸,压根不放在心上,也根本不会按你所期望的那样因爱而感动,继而改正错误,反而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相反,你吼一声,骂两句,他们反而乖乖的,一下子听话了。班里纪律好的,往往不是用爱心创造的,而是高压之下的成果,爱心的长久效果是无法一时显现的,光有爱心的老师要忍受的,是一时的宽容造成的混乱,班级量化分时时垫底。这时很多班主任是坐不住的,甚至慌忙中抛弃了爱心,继而追求表面的良好纪律。这样说来,如果没有一颗淡泊平静的心,不在乎外界的是是非

非,是无法真正用爱来对待孩子的。

当然,还有些压根就没有爱心,对班级不负责任、不管不问的老师,班里纪律当然也很差,这不在上面我说的范围之内,也是不值一提的老师吧。

怎么解决我上面提到的困惑呢?讲座里也讲到了一些,我觉得就是仅有爱心是不够的,那就还需要做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这也是相当重要的,否则只有爱心,人会活活累死、气死的。所以我想我们班主任奋斗的目标理想的目标就是在爱心的基础上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吧。所以说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很难的艺术,巧妙的艺术,一旦掌握了,事半功倍,每个人都在苦苦求索。所以,我很希望那些智慧型的班主任能够把自己的点滴智慧分享给每一个人,而不是每个人闭门造车,苦思冥想与学生斗智斗勇,结果心力交瘁,有时候头昏眼花,慌不择言,反而让那些专挑教育漏洞的人抓住把柄,毁了自己的心境,有爱的心也凉了,变得没爱了,所以保护自己的方法,真的说起来还是要有智慧。

第13篇:听名师讲座有感

教师成长思考:情怀 思想 恒心

刘艳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组织的这次活动是我从教十七年来参加过的最高规格的活动,专家队伍强大,魏书生,吴正宪,赵谦翔,柳夕浪等东联教育的签约专家不顾辛劳,向我们作了一场高屋建瓴的教育报告,我们领略了教育家的风采,剖析了最前沿的教育理念的内涵,这是一次精神盛宴。听完讲座,静心思考,梳理几位教育专家的讲课内容,自己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

一、做有情怀的教师,克服职业倦怠。

当年近七旬的魏书生老师往讲台上一站,我似乎感受到了他老人家带来的强大的气场。虽然他讲座的内容我在网络中已经基本看过,但是面对面聆听所带来的震撼是无法通过网络体会到的。听他娓娓道来的教育故事,如沐春风,慷慨激昂的话语中流露出的是他对教育那份执着的爱。魏老师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把平凡的事做得有声有色,不去抱怨环境,主动地去适应环境;工作中想自己能做的事,做自己能做的事,不勉强自己做自己做不到的事。”他的四字生活原则“松、静、匀、乐”, 告诉我们教师要做的,不是等待条件好了再干,不是等待地位高了再干,不是等待学生爱学习了再干,而是要从实际出发,面对现实,从改变自己出发。我们应该摆正心态,用一种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

吴正宪老师的讲座中,有这样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要向尊重大人一样尊重孩子,要向理解儿童一样理解学生。”是呀,教师应该是孩子们一生经历中一位重要的朋友,是孩子们学习路上的引路人。教师要创造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那需要成长为一个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老师。“教书必然育人——这是不可逃避的历史事实,教书必须育人——这是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世界上没有无教育的教学!”吴老师说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更重要的,没有什么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的,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这些金玉良言将成为我的座右铭,提醒我,鞭策我。

二、做有思想的教师,避免盲目工作。

专家柳夕浪向我们解读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由此我联想到教师的核心素养是什么?我总结起来只有两条: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这两个观点基本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把握了这两点,我们的工作就会有明确可行的抓手。

如果一个教师有了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就会在工作中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工作,不盲从,不浮躁,如魏书生老师所说,不瞎折腾,守住教育的根。就教师而言,就是要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概括起来就是教师要以人为本,我们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导师,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为他们指明前行的方向。对于教学,我们应当向魏老师提出的目标努力,即:学以致用、学而实习、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教师只有勤于学习才会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向书本学习,向名家学习,向实践学习,在研究中总结,在实践中思考。在这次讲座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魏老师提出的在教案上必须写上一句话:本节课成功快乐在何处。教会老师找优点,扬长避短。其实我们对待学生更应该这样去做,教会学生找自己的优点,让学生每天充满正能量的生活,应该是教师具备的基本教育理念。

有时候,我们面对枯燥的教材,毫无意义的杂事,会感到筋疲力尽,其实,教师一定要保持定力 ,面对纷繁事务,保持头脑清醒,干什么不干什么,先干什么后干什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只要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向去做,工作就会变得有章可循。

三、做有恒心的教师,把小事做精细。

班主任要把班级管理这件小事做细是十分困难的。魏书生老师提出在班级管理中, “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把每件事情都实行“承包责任制”,让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责任田,都能为班级出一份力。让他们觉得自己在班级中的作用是很大的,这在学生的心理发育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虽然在我校的工作中,我们已经实行了班级小担当模式,但还不成熟,许多细致的工作需要去研究,改进,完善。

科任教师把上好每一节课这件小事做细是很困难的。在这次的讲座中,辽宁的郑重教授讲到教师最主要的要做好一件事:上课。细细想来,每一学期能有几节课是我们满意的呢?所以,我今后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努力上好每节课。

每一位教师把转化后进生这件小事做细是困难的。后进生身上固有的顽症劣习根深蒂固,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千差万别,这给老师带来了空前挑战。魏老师对待后进生是从他们身上找优点而不是缺点。我敬佩魏老师的教育方法,他总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学生,也会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去了解他们,接近他们。我们真的应该像魏老师那样,在教育我们的学生时,善待他们,力争站在学生心里,发现他们的长处,找寻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我这里找到自信。魏老师在报告中说,做老师的不要轻易发火,更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这一点我做得实在欠缺呀!

教师成长道路漫长,但我们只要坚定信念,成功不会遥远。

第14篇:听公务员讲座有感

听公务员讲座有感

什么是大学?大学就是大师云集的学府,大师总是有其独特的思维与理论研究,学术讲座也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名大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没有参加过一次讲座,那么他的大学生活也是不完整的。

虽然参加的讲座数量不错,但是却也有自己的心得与理解。这学期参加的一场公务员讲座,整个教室满满的都是人,甚至有很多同学站着听,没有一个人中间离开,直到讲座结束,大家还是保持着那份激情。不仅是因为很多同学对公务员考试感兴趣,还因为那场讲座本身很精彩。一场好的讲座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结合上次邓湘树老师的公务员讲座为例,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比较重要。

第一,一个好的开场白。大家都知道人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同样,大家对于这个讲座的第一印象,决定了学生后面的精神状态、参与度等。抓住观众,不是在内容,而是在形式恰当、言简意赅、诙谐幽默的开场白。邓湘树老师巧妙地介绍了自己的名字,诙谐幽默,思路清晰,一下就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完全吸引了大家,迅速进入状态。

第二,逻辑严密、内容适切的课件。PPT这东西是限制思维的,更加的影响注意力,人们的视觉捕捉能力往往强于听觉,如果演说和放映之间没有很好地切合,大家就单纯去抄写笔记,观看PPT,没有很好抓住其他的重点等。邓湘树老师就做的非常好,PPT非常简洁,上面主要就是例题,而没有答案,大家就更好的跟随他的步伐而前进。

第三,一个冷热幽默跌宕起伏的言说方式。我们注重听之内容,也注重听之感觉。好的讲座,没有幽默和调侃,没有起伏和张弛,没有比喻和通感是不行的。总结起来包括:第一,举吸引眼球之例,一则来劲,邓湘树老师以公务员工作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例,大大激发了大家的好奇心,完全将大家的思想引向他的思路,这就是演讲的魅力;二则如果有别样的解读更加让人来劲。第二,调大众喜闻乐见之侃。据研究,人的刺激有绝对疲劳对象、相对疲劳对象、和永不疲劳对象。如谈爱情,没有人会疲劳,邓湘树老师就很好的把握了大学生的心理。以此为例,开怀一笑的同时,也不断思考。

这次的讲座,不但收获了一些关于公务员考试的常识、复习方法等,更重要的是一些思路,演讲方式与技巧,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第15篇:听感恩讲座有感

听感恩讲座有感

今天我在学校里听了一场感恩讲座,演讲的老师娓娓动听的讲了一些感恩的故事,然后就让我们做一些亲子活动和孝敬老师的活动。整个过程大约两个小时,简单、明白又意味深长。我听了老师那激动人心的话语后心潮澎湃,我认为老师说的太有道理了。我们中有一些孩子勤奋好学,成绩优异,还能主动帮父母做家务;但有的就不体谅父母的辛劳,骄横任性、上网成瘾,学习上不努力,物质上求攀比,不懂得感我觉得我更偏向后者:当别人有手机的时候,我不能对其视而不见,甚至还哭着喊着要求父母给自己买。学校里和那些花花公子混在一起。有一次我和一个不要脸的赤佬在去了学校寝室疯闹,现在我回想起来就痛心疾首。我知道父母为了我付出了很多,多少年呕心沥血为的就是让我成才。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让你们和老师失望! 恩父母,不懂得感恩老师。

第16篇:听文化素质讲座有感

听“艺术人文”系列讲座有感

一、引言

已经不记得第一次听说“艺术人文“这个词是在什么时候了,但却很清晰的记得曾经为了上海艺术人文频道的节目而在电视机前苦苦等候,曾经对节目中嘉宾的侃侃而谈叹服不已,曾经对“艺术人文”充满了无尽的向往。虽说艺术无处不在、人文无处不存,但却不曾想与“艺术人文”如此近距离、如此专业与系统的接触却是以这样一种系列讲座的形式。

以笔者之见,艺术人文系列讲座,它所传递的是一种艺术的魅力,它所呈现的是一种人文的亮点,它所关注的是具有经典价值与意义、对弘扬与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充分作用、有利于提升广大受众文化品位的艺术元素。它以系列讲座的形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样性、多重性的文化选择空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技术之外的绚烂天地,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文化底蕴,为我们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一个更加广泛和全面的基础。

二、讲座主题概述

归结起来,我所听“艺术人文”系列讲座的场次共有八场,下面将对它们的主题内容进行一一概述。

在戴嘉枋老师所主讲的《*中的样板戏音乐研究》讲座中,戴老师着重介绍了 “样板戏”的发展的三历程或是三阶段,并以视频的方式让我们去近距离的接触各个历程中的一些主要样板戏。如第一拨的《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第二拨的《红灯记》、《黄河》以及第三阶段的一些作品。

在戴锦华老师所主讲的《流行代际与文化韵味》讲座中,戴老师首先回顾了2011年《哈利波特》最后一部电影宣传之时铺天盖地的狂欢气氛,以及弥漫在这种快乐气氛中的怀旧和感伤。戴老师也高度评价J.K.罗琳的小说原著,她说:“小说中的‘英雄’情结虽然是常见手法,但罗琳的独到之处正在于为其增添了一幅人皆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紧接着戴老师用精美的幻灯向同学们展示了《哈利波特》电影系列的拍摄场景,并对《哈利波特》的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在陈履生老师所主讲的《20世纪中国水墨画的时代流向》讲座中,陈老师首先道出了选择这一讲题的原因:20世纪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和变化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不仅是水墨画,与之相应的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变化。紧接着,陈先生开始梳理中国水墨画的历史脉络,从晚清民国一直谈到*。对国画如何表现大跃进、人民公社等时代内容进行了栩栩如生、且启人深思的解读。

在岛子老师所主讲的《后现代艺术的特性》讲座中,岛子老师首先分析了何为“后现代主义”?紧接着,岛子老师将后现代艺术放在建筑领域内进行讨论,提出后现代艺术在建筑这一批量生产与不同价值观念激烈冲突的领域内,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彰显。讲座中,岛子老师还介绍了后现代主义与大众艺术以及通俗艺术的对话以及行为艺术。

在陈醉老师所主讲的《裸体艺术与人类文化》讲座中,陈老师首先界定了什么是裸体艺术,并且对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裸体艺术从政治和文化等角度加以了阐释。紧接着,陈老师便开始介绍裸体艺术是如何传入中国的,以及传入后在我国发展的三阶段历程。

在肖鹰老师所主讲的《消费文化与身体美学》讲座中,肖老师以曾经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 “超生”王贝因整形失败而在手术台上失去了生命和年近六旬的影视明星刘晓庆因整形而变成“美丽的玻璃娃娃”,顺势引出了整形美容的话题。接着,肖老师比较了历史上中西传统艺术中不同的女性美。肖老师在讲座中还提出了面对消费主义横行霸道的解决之法,即重建真正的身体美学。

在丁夏老师所主讲的《历史在文学里成长-明清小说与中国历史的重构》讲座中,夏老师开宗明义地表示,我国的著述起源于史官,丁老师引用龚自珍的《古史钩沉论》,说明了史官和史学在中国历史上处于文化的顶端这一文化事实。讲座中,丁老师着重介绍了明清历史演义叙述了怎样的通俗历史体系,其中提到了《三国演义》等名著。最后,丁夏教授总结说,历史史书也好,小说也好,它们所构成的历史,其实都是文学的历史。

在张尚德老师所主讲的《禅与人生幸福》讲座中,张老师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禅的一些具体内容以及何为人生幸福,并深入阐述了禅与我们的人生态度、人生幸福之间的具体关联。

三、被否定的时代有没有亮点?

被否定的时代有没有亮点?我们应不应该去一个被否定的时代中寻找亮点?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是在听完戴嘉枋老师所主讲的《*中的样板戏音乐研究》讲座之后,记得戴老师在讲座的最后总结说:细细刨开“样板戏”这段历史,其中还是有值得借鉴的东西,纯粹从艺术角度,还是有很多汲取的地方,就样板戏而言,当年《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等剧的创作与经验以及对于京剧音乐的改革,都有很高的成就。这席话深深的触动了我。

众所周知,*是被否定了的,但是*被否定也许我们不能说*那个时代被否定,更不能说*中的所有东西都应该被否定。在理解*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多一份辩证与深入思考,理性和客观的去看待这样一个时代给后世所遗留下来的一些东西,真正的做到实事求是、就事论事。不能因为江青在政治上的错误而去否定在江青主持下创作完成的 “样板戏”、也不能因为“样板戏”与*联系在一起是*的产物而不否定,因为这不但是对“样板戏”创作者本身的一种不公,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一种损失和悲哀。推而广之,我们也不应该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剥削人的制度而去对它们加以全盘否定,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它们中的一些个别的制度对于今天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在改革开放及全球化的进程中,也许我们真的应该多一点宽广的胸怀,多一份理智的头脑,多一种辩证的思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去实现这个社会的公平与繁荣。

四、文化素质教育讲座意见

笔者主要想提两个意见:其一,将讲座开始时间提早到14:50,将最后问答环节的时间控制在五点之前,这样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问答环节大量同学擅自离开的现象,从而大大提升问答环节互动交流的效果;其二,增加讲座的场次,因为据计算平均每周需要有1500人次的讲座容量才能保证每一位同学在顺利毕业的同时讲座是一场一场认认真真的去听的,而现在的讲座容量大大的达不到要求,这样以来也可以是同学们听讲座有更大的选择性,以一种兴趣、增加文化内涵的目的去听讲座而非其它较为功利的如学分、毕业等问题应付讲座。

第17篇:听名师讲座有感

听名师讲座有感

李玉燕

6月28日,在杨冬梅主任的带领下,我校青年教师有幸聆听了“中国好课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几位特级教师分别讲了师范课和有针对性的讲座,其中陈延军老师的示范课《落花生》和讲座《新常态新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慧性课题教学》,使我感受颇深。

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是陈延军老师的讲座,相信大家对这个人并不陌生。他拥有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专家库学科审查专家、著名特级教师、北京市级学科带头人等等众多头衔,之所以说这些,是想再强调一个大家都明白的道理:这些来自祖国心脏的专家们,他们的声音或许就是最前沿的声音,或许就代表了今后我们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比如陈老师在讲座的一开始就说:向大家透露一点,也是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实施的,教育部规定小学低年级不允许再留书面作业,中高年级作业三门课不超过一小时,这就对我们的课堂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着,陈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绿色评价指标体系。惭愧地说,这还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陈老师的讲座还在进行,我便迫不及待地百度了这个词,才发现这个词是如此重要,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备课、上课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教育部今年6月1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中小学综合评价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建立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它包括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重视孩子们的长远发展。就像现在衡量经济发展强调“绿色GDP”一样,评价教育质量也应该强调“绿色”。其中,学业发展水平包括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创新意识4个关键性指标。

陈老师分享了他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方法来具体解读学业发展水平。就像我们教学时设计的陈老师说,在他的阅读课上,他从来不打扰孩子读书,孩子们可以趴着读、跪着读、躺着读、坐着读,只要在读书,表现形式是怎样的,并不重要。我也在想,当孩子们不再像上数学语文英语课那样坐得笔直、一板一眼,当孩子们的内心完全放松,效果是不是更好呢?在陈老师的阅读课上,只有一种行为是被绝对禁止的:比如一位小朋友拿起一本书看,刚过了五分钟就跑过来对老师说:“老师,我要换书,我读完了。”相信大家也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低年级、中年级的都有,就像陈老师说的,这些小朋友是在翻书,而不是阅读。陈老师的对策是:孩子在拿到一本书的时候,他同时也拿到了一张卡片,这张卡片由四部分组成;一是“我能自己解决拦路虎”,也就是孩子通过查字典自己解决一些字的字音字义;二是“词语欣赏”,大概意思是孩子要把自己喜欢的、觉得有价值的词语、特别是成语摘抄下来;三是“我 遇到以下问题”,孩子可以把自己的困惑写下来;四是“我会解决问题”,孩子可以简单写写自己的收获,写词语、句子都可以。我想,如果经过积累,孩子们阅读的书里都有这样的卡片,甚至有好几张卡片,再去看这本书的读者,一定能学到更多知识、更多方法,说不定也能帮助卡片的主人来解决“我遇到以下问题”这一环节。

仔细揣摩陈老师的做法,我才发现这种方法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他让原本很难测量甚至不可测量的阅读课,符合了学业发展水平的四个指标:“我能自己解决拦路虎”,是知识和技能;“我遇到以下问题” 和“我会解决问题”是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填写卡片这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恰恰也是语文学科的学科思想方法之一。陈老师的阅读课尚能如此,他讲的观摩课《落花生》更是天衣无缝地实现了四个关键指标。

这便是我这一天学习中感受最深的地方,课堂很精彩,以至于我常常忘情聆听而忘了笔记,讲座节奏很快,我只记下了名师的只言片语,现在和大家一起回味。

老师说:

我们要

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学生走向最远的终点。

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

以最主要的问题,来拉动精彩课堂。

陈老师说:我们要让语文教学落地生根,我认为,首先要落地生根的,是我们的心,语文教师的心落地了、生根了,孩子的语文素养,才会慢慢地生根、发芽。

第18篇:听毕业论文讲座有感

听毕业论文讲座有感

我们学院开展了2012届毕业论文指导课程,来帮助我们更早地接触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更好的养成写作意识。我们为能听到李红军老师为我们综合全面的讲解感到荣幸。通过毕业论文指导课,让我对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内容题材选集以及基本格式有了详细的了解。通过毕业论文,可以全面考查学生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所掌握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理论或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字写作能力。

在听了指导毕业论文的讲座后,让我对与论文有了最真实最直观的接触。总体感觉写论文是一件很细腻的过程,不容许有任何的错误,包括字的对错。所有的数据与调查结果一定要是能够支持你的结论的。或者说,你的结论一定要是通过你的数据得来的。我们在写论文前都要做假设,但是这个假设也只是假设,不能成为研究的结论。具体的感受如下:

一、论文只是研究的总结,更重要的是选题等在论文完成前所要做的一切。我们的论文只是对我们研究的一个总结,而这个总结是否精彩并不在于我们总结的好与不好,而在于我们的选题、我们的调查等等一系列环节做的是否精彩。选题是否有意义,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对于论文能否行的清晰、明确很重要。我们的调查是否能够真实的反映现实,是否是我们需要的数据,同样对于论文能否有坚强的支撑很重要。对于论文的撰写,我认为,和辩论有一定的相似,可能都是在追求片面的真实。

二、论文的每一个标题一定要确切,不能含有含糊的概念,更不可自相矛盾。论文本就是展现自己的科研成果,是一个科学的东西。而我们在写论文的时候,往往把自己的想法也写进去,不遵照事实,更有的时候自相矛盾。有的时候我们为了把发生错误,会写一些很模糊的概念,其实这是一个更大的错误。

三、研究数据要能够充分的支撑自己的标题。我们的标题或数据不能是脱离的。不能是想当然的。把自己想的标题与调查到的数据一罗列就可以的。我们要充分的去分析数据,在此基础上,开展自己的标题。只有这样,我们的论文才是科学的,才是不能被推翻的。

四、要加强个人语文功底。论文是一个谨慎的东西,用词一定要准确。这就要求我们科研人员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特别是不能出现错别字。

五、要认真的反复的阅读自己的论文,以发现问题。对于论文我们要特别的谨慎,不能因为一时的懒惰而松懈。论文写好后也并不代表就完成了整个科研。我们要不断的去把自己写的论文仔细的阅读,以发现问题。

至于答辩,那便是获得论文成绩以后的事了。但是我们同样需要重视,答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后的评分。

逻辑性要强,结构完整等,这些都必须符合学术规范。否则即使有个好的选题,也拿不到高分。

至于答辩,那便是获得论文成绩以后的事了。但是我们同样需要重视,答辩的好坏直接影响最后的评分。

在讲座的最后老师还提供了毕业论文可能需要的文献资料的网站以及多种期刊,为我们以后写作论文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为此我们由衷感谢老师的细心。

这个讲座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写作论文的技巧,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多多培养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体现在以后写作论文方面,更体现在以后的生活中。做事要有恒心和决心,为此努力,回报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份优秀的论文更是一种积极地人生态度。结尾之余,只希望在明年的毕业季上我们能够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不枉这人生最美好的时代。

第19篇:听魏书生讲座有感

一个屹立教育神坛30年的神

——听魏书生报告有感

孝昌县农庄小学 谌娜

8月24日,孝昌县教育局请来全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给孝昌县中小学校长和班主任、教师代表作了一堂生动的学术报告,早就听说过他神话般的教育成果,心里也一直对他顶礼膜拜,能够亲耳聆听一个影响中国教育30年的教育名家的报告,对于我这样一个工作刚刚满10年的年轻教师来说,是多么难得的一次机会。所以那天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报告会场,但这里早已是座无虚席。8点53分讲座开始,只见已过六旬的魏先生缓步走上台来,他就那么立在台上,激情飞扬,侃侃而谈。听他带着浓重的东北口音的演讲,一会儿觉得有小品的韵味,一会儿又像说相声,他的每一句话都那么幽默,那么朴实!幽默中透着睿智,朴实中含着真诚。魏先生的讲座,如清风,吹散我内心深处的浮躁;如清泉,洗涤我灵魂深处的尘埃。他以自己亲身经历的诸多事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阐述了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他全新的教育理念,他的演讲使我们在坐的每一位听众都享受到了一顿沐浴心灵的阳光大餐,他能成为一个屹立教育神坛30年不倒之神,一点都不让人奇怪。一天六个小时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一晃而过,会场上时时响起热烈的掌声,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听了这次讲座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一.魏先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深深影响着我

魏先生讲到,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环境,我们不可能要求环境都尽如人意,有些时候,我们根本无法选择。这时任何的抱怨都无济于事,只会徒增悲伤。唯一的办法是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做一个乐观的人,把困难当作磨练自己的机会,在与逆境的斗争中不断增强能力,提高个人素质,把平凡的工作看作宏大的事业,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既不神化任何一个人,也不鬼化任何一个人。自己的情绪掌握在自己手中,快乐是自找的,停止攀比,回归内心,尽职尽责,超越自我,敬业乐业,种好心田,就会感到幸福快乐。在魏先生的讲座中,他一直向在坐的人传达这样一个生活态度:心情放松、心态平静、呼吸均匀、心情快乐,简称“松、静、匀、乐”。他告诉我们要坚持做好生活中“普通士兵”,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用感恩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生活环境,回忆起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更得感恩现在,就会觉得现在的生活是一种享受。魏先生无论是当老师还是当教育局的局长,对待任何事情都是以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高效率的做平平常常的事情。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是魏先生取得成功的一大关键,他说道“不管外界条件如何,自己先乐观进取”,“遇到倒霉的事时自己想着怎么能占一点儿便宜”。他列举自己在*期间受迫害时,白天挨批判,晚上仍偷练武术增强体魄的事例来说明乐观心态对人的影响。

这让我感悟到“松、静、匀、乐”不仅是做人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广阔的胸怀,更是人生的一种境界,面对生活,平淡是真,平淡是金。“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松、静、匀、乐”不是碌碌无为,它是实现心中理想的一种健康方法,有了它,理想不再因外界的诱惑而夭折,有了它,新进的目标更清晰,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开放,有了它,身心统一,搭配起来力量更强大。

二.魏先生管理班级的艺术让我深受启发。

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魏先生很善于“放权”。他笑谈自己虽身兼数职,但仍轻松自如,一年平均外出开会达4个月之久,却从不请人代上一节语文课,不批作业,不改作文,但他的班上却是秩序井然,学生的升学成绩比重点中学都高出许多。原因就在于他善于“放权”,将任务安排到每个班干、每个学生手中,注重细节,做到班级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他说“学生的责任心都是在平常的小事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他

在班上还设立了许多服务管理机构,如:医院、警察局、法院、银行等,他也没参加过一次班主任会议,都让学习委员去开了,布置的任务也都让学生分配完成,包括收学费。这让我明白了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大包大揽、切不可事必躬亲,作为老师我们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方法始终比结果重要。

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魏老师非常民主。他在做任何一项决策计划前都会与学生商量,问一问学生这个计划是否应该制定,该怎样制定,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大家商量出来的决策才是最民主的,执行起来才会行之有效。

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子,魏先生不是去了解过去,而是帮助其找优点。他将一个语文只考了8分的孩子经过培养考出了好成绩,他的秘诀就是引导孩子认识自我,明确自身的价值,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奋发,让孩子看到曙光,看到希望!

三.魏先生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着我。

魏先生坦言自己热衷于教课不是为了当表率和模范,相反他说,“我愿意到教室去上课,完全是为了让自己快乐,一走进教室我精神头就来了”,他还说道“当你把学生看做天使时,你就生活在天堂,当你把学生看成魔鬼时,你就生活在地狱”,他笑谈自己几十年如一日带领学生做广播体操是“用公家的时间锻炼自己私人的身体”,魏先生上下班不用司机开车接送,而是喜欢自己骑自行车,他不习惯吃请也不喜欢请吃,他从不上理发店,哪怕是出国讲学,头发也是自己收拾,他当教育局长时办公室只有18平方米且陈设简陋,连当地一个普通小学的校长办公室都比他的要好……这些在别人看来也许会认为是名人在作秀,而我却认为这正是魏先生的人格魅力所在,他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他积极进取、不贪图享受;他的意志如青松般坚毅、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即使是身居要职功成名就,也没有因环境、职务的改变而随波逐流、忘乎所以、人云亦云。

魏先生就是这样,他有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胆量、科学家的严谨;他有儒家的礼让、释家的胸怀、道家的超脱;他有社会家的阅历、演讲家的口才……这一切成就了他作为一代教育家独有的魅力和风范。

同是三尺讲台,魏先生却能做的这样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他以丰厚的人生积淀、深厚的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管理艺术深深折服了我,更以那崇高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着我、启迪着我,他是值得我永远膜拜的神!

第20篇:听专家讲座有感

听专家讲座有感

宋巷中心小学

孙再红

4月15日至21日本人有幸参加了武穴市教育局举办全市中小学校长参加专业发展高级研修班学习的机会,这次学习,听取了全国各地知名专家教授们的讲座,使我深受感动,让我耳目一新,大开眼界。特别是江苏宜兴实验中学校长王俊讲的“校长的人文素养与魅力”和山东向阳小学原校长讲的“文化校园的思考”,更使我深受启发。现就我校和个人实际谈一点体会:

一个学校的教育发展水平,取决于他的办学水平,办学水平如何提升正如专家们讲的那样,关键在于校长。

校长要具有扎实的业务素养,只有具有扎实的业务素养,才能带领学校不断发展,才能构建教师高层次的成长平台。

首先,当好校长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如今,人格力量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德服人、以德聚人比以权制人更具向心力和凝聚力。

一要以高尚的师德师风槊造高尚的人格魅力。校长首先要成为为人师表的典范和旗帜,以高尚的人格、丰富的学识、和蔼的态度、博大的胸怀、整洁的仪表、得体的言行举止,使周围的人“信其道,乐其道,随其道”。

二要以廉洁的风范槊造高尚的人格魅力,廉洁自律主要是要求校长按法律法规、政策方针和规章制度办事。做到身正人端,校长要主动做到经济上清清白白,人际关系上简简单单。

三要不懈的学习,修炼提升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一个人性格、气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更多的表现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也是一名校长德行才干的外在表现,人格魅力的形成,是个综合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和总结,不断的感悟和提升。它是个软实力,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在人格修炼上,重点是要有积极的进取心,谦虚谨慎的态度和团结友善的性格等。

其次是要做好表率、业务精湛、专业冒尖、学术带头,才能更好的发挥带领作用、表率作用。所听报告中的所以校长都具备这样的特地,特别是王俊校长,把各科知识归纳成“知识树”形式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易懂。

校长应主动走上讲台、亲自讲课、校长的课本、备课本不能丢,专业不能荒废。再就是要懂管理、会管理,校长要在精细化管理上抓落实,在内涵式发展上想办法,注重学习,吸纳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紧跟时代步伐,创新管理方式。

要想当好校长,要具有较强的驾驭能力。一是靠共同的目标,凝聚人心、教书育人,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是每一位教职工追求的共同目标。校长要高举这面旗帜,明确这个目标,并围绕目标做计划,拿方案,订措施,想办法。二是靠公平正义凝聚人心,规章制度是一个团队保障其目标任务实现的有效措施。在制度面前,没有特殊的人,更不能有特殊的校长,校长要有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三是靠团结的智慧凝聚人力,团结的意识、团结的能力,直接左右着一所学校目标的完成和风气的形成。四是靠管用的方法凝聚人心,经常深入到教师学生中去,就会把问题看得准、摸得透,管起来符合实际就会管用。通过细致的思想工作,深入的沟通,也会化解很多矛盾和问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一个好校长要具有良好的习惯,一个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终身受益。一个校长养成了好习惯,全校受益。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要想办好学校,首先要办好寄宿制,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安心。

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农民打工的浪潮不断涌现,很多家长把孩子放在学校寄宿。

我校于2009年开始办起了寄宿制,当时我们是小学和初

一、初二的学生,学生总人数500人左右,在校寄宿的学生占三分之一,当时聘请了两位生活老师。学校从细节入手,帮助学生们养成好的行为习惯。现在的孩子们,在家几乎都是“小皇帝”和“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现在爸妈远离他们,把他们放在学校,当初学生们的生活习惯很不好,学校要求他们按时休息、按时起床并要求他们做到床单一条线、被子叠成一条线、脸盆一条线、提桶一条线、鞋子一条线。刚开始学生们很不习惯,通过班主任、生活老师的教育和帮助,学生们的生活习惯逐步改正。学校适时对宿舍加大投入,每件宿舍安装一台空调、四台电扇,学校还统一购买被子,让孩子们睡得舒心。每个周末,安排学生们看电影、看电视、看图书以及体育活动。每个周末,学校电话免费供应学生们与远在外地的父母进行交流,使学生们享受到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关爱。

其次,我校成立了乒乓球兴趣小组,让学生们玩得开心。我校乒乓球兴趣小组每天开展活动,每个月年级与年级组织比赛,学校成立了乒乓球队,从中选拔对象,集中训练并代表中心学校参加武穴市举办的体育节,男女代表对连续两届取得了农村组第一名好成绩,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家长们的赞誉。

听专家们的讲座,使我沉淀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更坚定了自己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主动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抓项目建设,积极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抓课堂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抓教师队伍过程,提高学校的育人水平。抓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前苏联教育学家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学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校长要演好两个角色,在执行制约机制时,要敢管敢罚。在执行激励机制时,要善于:“奖”。这样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管理形式发展的需求,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听讲座有感范文.doc》
听讲座有感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