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孙子兵法讲座有感

2020-03-03 10:35: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听孙子兵法讲座有感

今天早上去图书馆,偶然获悉馆里的白云书院上午有个讲座,名叫“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于是就走进报告厅,随便找个位子坐下来等候,约九点半,讲座正式开始。

主讲人是中国人大国学院副院长黄朴民教授,他给我们讲述了《孙子兵法》形成的历史,《孙子兵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研习孙子兵法的重点等等。

从这次讲座中我了解到,《孙子兵法》不只像我以前所知道的那样仅仅是一部兵书,它还是一部内涵丰富的哲理之书。《孙子兵法》一书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像国人常说的“道”、“天道”在《孙子兵法》里就有生动的阐述。

我的体会是:中国的“道”不同于西方的“理念”、“真理”、“上帝”等,中国的“道”不是一个抽象的原则,不是一种形而上的“理论”,靠概念、靠语言、靠 知识是把握不住这个“道”的。中国的“道”类似于逐渐形成中的、正在构成中的事物,每一瞬间都发生变化,是一种进行中、过程中靠亲身体验才能领会的,它不 是“世界的普遍规律”,它不是“真理”,它更不是“世界的本原”。只有先搁置自己的判断、经验、感觉、喜好,进入到随顺自然的状态才能跟上刹那变化的“道 ”。这与《老子》所说的“道”是同样的道理。

《老子》书中的“无为”、“自然”、“不争”、“上善若水”等言辞,今人读了总按字面意义去理解,认为老子提倡忍让、保守、和稀泥、遁世、逃避等等,或者 把老子的话理解为谋略术,实际上不是那样的。就拿《孙子兵法》来讲,它就是老子之道在军事领域的具体应用。行军打仗排兵布阵就是一个缩小的“道”,也叫“ 兵道”。“兵者,诡道也。”制定战略战术就是要因地制宜、因势利权,要随着战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你绝对不能在战争谋划时固守某个原则或按照你过去的经 验办事,每一次战争就是一个新情况,需要作出全新的判断!你的军事知识、战争经验等在每一次筹划时只能作为参考意见。一个真正的军事家只有如此对待“兵道 ”,才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没人认为作战时撤退、隐蔽、灵活、含而不露、以退为进是一种“柔弱”的表现。

毛泽东的游击战就是“兵道”的最好应用。当年按德国顾问李德的战术,红军对敌时要打阵地战,以硬碰硬,比拼实力,那是西方传统的战略战术,结果以惨败告 终;毛则从实际出发,摒弃军事教条,因循自然,避实就虚,著名的“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强我走,敌疲我扰”堪称孙子兵法的最佳解释。水因地而流,兵因敌 而胜。把道放在人生这个大舞台,很多人就误解了道。因为人生不似打仗那么直观、那么你死我活。人生悠长,人世复杂,悟人生的“大道”,人有时非得到达生死 的边缘,或者遭受痛苦的打击之后,或年岁已久经历无数找寻人生究竟意义之际。

由孙子兵法之道引申至人生各个层面,可以帮助我们贯穿领会中国之“道”,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包含一切的道(注:道不是普遍规律)。比如中国的围棋颇有孙子兵 法之韵味。下围棋大家都知晓,首先要具备过硬的布局、官子技术,这些是基本功,绝对有用,一旦到了真正两人对弈时,那些布局、官子技术等都只是一种工具, 随着棋局的变化灵活运用。围棋之道要求下棋时思维要有“柔性”,能够随曲就伸,出其不意。就像我们平时具有的观念、经验、看法、成见、哲理、科技等,生活 中需要它们,可是在“道”的面前它们全都是“参考”,“道”包罗万象、瞬息万变。把我们的感知悬置起来,空掉虚掉自己,才能无间隔地跟上刹那变化的“那个 ”。用道家的话来讲叫“无为”,即不干涉;用佛家的话来讲,叫“无著”,即不执著;用技艺之最高境界的话来说叫“无我”,王羲之的书法,李白的诗歌,八大 山人的水墨画,其最好作品无不是进入到“无我之境”而达成的。

我最近两月学习了太极拳,感觉太极拳的理法与孙子兵法所讲述的“道”太相似了,太极拳就是“道”在技击领域的体现。太极拳技击时要求听劲、化劲、引进落 空,借对方之力打击对方,这就要求习练者平时要松掉自身的“蛮劲”,用意体会拳道的来往变化,即懂得“听劲”,根据对方的变化走,粘住对方,敌进我退,敌 退我进,于变化中找出对方的破绽,给予致命的一击。所以打太极拳时要练好:柔、松、静、虚、顺、空,目的是在技击中舍弃自己的僵力,舍己从人,以柔克刚, 四两拨千斤。当然,这些技能需要平时的苦练才能达到,我呐,还远着呢!不过我从太极拳中领悟了什么是无为,什么是自然。

老子之道、孙子兵法与中国艺术、太极拳等,道理都是一以贯之的。

听孙子兵法有感

听讲座有感

听讲座有感

听讲座有感

听讲座有感

听讲座有感

听讲座有感

听讲座有感

听讲座有感

听家庭教育讲座有感

《听孙子兵法讲座有感.doc》
听孙子兵法讲座有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