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理论范文

2022-09-21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小学教师理论学习制度

川口中心小学教师理论学习制度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任课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专业理论知识,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为此,结合我校现有学习制度,重新制订完善我校任课教师业务学习制度。

一、要正确认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要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有关书籍,撰写业务笔记。

二、理论学习笔记每学期不少于5000字,学习内容要广泛,如教育理论专著、教育教学期刊、各科课程标准、教学常规、“教师上课十不准”等。记录形式要多样,可摘要、摘录、索引、写体会等,记录要用蓝黑钢笔书写,字迹工整、规范。笔记中一定要有自己学习的体会与感想。

三、每位教师按照学校要求将自己理论学习体会、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件等在教师间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四、教师的业务学习,以自学为主,每周集中学习两小时。集中学习的时间安排应相对固定,无特殊情况不得变动。

五、教师必须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参加集体学习,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因病因事不能参加学习的要履行请假手续。

六、集体学习时必须严格遵守学习纪律,聚精会神,不看与学习无关的书报,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要备好有关学习的资料,认真讨论,积极发言,做好学习记录。

七、根据部署完成自学任务,写好学习心得,学校要定期组织交流。

八、每个教师要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每学期要完成一篇或几篇教学专题总结或教研论文。

九、教师的业务学习,要结合学科特点,选择有关的学习材料,每学期要完成一篇业务学习心得。

十、青年教师要通过进修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一、建立教育理论学习考核制度,保证学习活动正常进行

建立自学时间保证和学习笔记检查制度, 教导处进行层层检查的方式搞好督促检查,检查结果列入学期考核内容。

二、开展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

1、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交流活动;

2、每学期举行一次教育改革热点的专题研讨活动;

3、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交流活动,优秀成果,供大家交流、学习。

教导处

2013年3月1日

推荐第2篇:小学教师素质教育理论学习材料

小学教师素质教育理论学习材料:新课改基本理念集锦

【摘要】:素质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体思想和重心之一,其主体核心改革就是对素质教育的实施,通过践行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在小学教育中,通过素质教育的贯彻和实施改变传统的教育中学生接受的教育比较呆板、实际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差的缺陷,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国家富强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通过研究在小学教育中如何践行素质教育的策略,以提高小学教学的素质教育质量,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学生要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和当前社会对学生培养的需要。素质教育作为当前教育的主题,和新课程改革的总的基调,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一、在小学教育中构建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通过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潜质达到教育目标,要善于发展学生的优点并帮助其提高,不要唯成绩论、唯表现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3、课程结构:每门课程的内容如何兼顾知识、儿童和社会的需要与可能,涉及课程标准和教材(尤其是教科书)的编写。

4、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5、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6、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它包括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也包括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如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

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

7、积极主动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8、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基本要求。特别强调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行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9、科学人文性课程:这种课程以科学为基础,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为最高目的,强调人的科学素养与人文修养的辨证统一,致于科学知识,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的沟通与融合,力求把“学会生存”“学会尊重、理解、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等教育理念贯穿到课程发展的各个方面。

10、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即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即:自然即课程,社会即课程,自我即可课程)。

11、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方法、手段,通过什么途径获取知识,教师应尽可能创造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获取知识的氛围,应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让地方、学校参与课程决策,让校长教师乃至学生和家长、社区人士享有参与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机会,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13、教材是范例:教材是学校用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或一种材料),教材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的一种(不是唯一的)“话题”,是特定的范例。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最终目的不是为记住教材的全部内容,而是利用教材材料训练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利用教材为“中介,”通过组织师生对话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的思维及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教师教学的重点不应是教材内容的完成,而是学生学习态度、习惯、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由能学会真转正为能会学习。

14、教室是实验室:教室不是教师表演的专用舞台,而是师生互动交往的一个场所;教室不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教室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推荐第3篇:小学教师科研理论学习制度

一、.所有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强己”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使自己向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发展。

二、每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科研学习笔记,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科研学习、科研活动和科研理论培训,并认真做好记录。

三、能够自觉学习现代教育科研理论和新的教育改革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积累本学科新的教育教改经验。每学期至少应该读一本相关理论著作,阅读15篇以上在国家正式教育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或做摘录或写出心得体会。

四、.各教研室要努力营造本学科的学习、研讨氛围,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的科研学习和研讨。

五、教师要密切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实践,不断总结提升自己的实践经验,经常和同志交流学习,不断切实提高科研水平。

推荐第4篇: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总结、归纳、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理性认识,是由概念、命题、原则等构筑的系统的理论结构,反映了教育活动现象背后的必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为提高工作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落实我国的教育方针,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必须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按照教育规律和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设计教育活动,调制教育行为。具体说,学习教育理论的意义有如下几点:

一、认识教育现象。

教育理论的发展源远流长,到近代,教育学已经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并不断分化综合,产生了众多的边缘学科,如教育经济学、教育工艺学、教育社会学等。学习和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可以加深我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认清教育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等各种基本关系,避免因认识的混乱带来实际行动的偏差。正确的认识是成功的教育活动的前提。

二、解释教育问题。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表现出不同特征。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又面对众多智力、才能、志趣、性格各不相同的发展变化着的学生,他们受到来自不同的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想正确解释教育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了解事情的原委,抓住问题的关键,作出正确的判断,就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

三、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又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理论一经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掌握就能转化为强大的武器。“那些不应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好也好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

这说明不能站在哲学高度用教育理论武装的教师其发展前途是极有限的。例如,只有掌握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的有关理论,才有可能提高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方式的自觉意识,使课堂教学走出“填鸭式”的泥淖。

四、预测教育未来。

教育理论是高度抽象思维的产物,它反映了教育活动中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能预测教育活动的发展方向。优秀教师总能在课前正确判断一堂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多方准备;总能设想出某集体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障碍,防患未然;总能在教育活动中渗透超前意识,面向未来。这种素质可以通过教育理论思维训练获得。

五、提高教育工作兴趣。

教育理论现在已经走过了简单、片面、零碎的经验水平阶段,具有较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许许多多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用智慧和汗水共同浇铸的宏伟大厦,集中反映了当代教育发展的最高水平,体现了时代精神。通过理论的学习,我们将会为科学理论的魅力所吸引,更为理论在指导实践工作中的作用所叹服。这将大大提高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兴趣,加强教育意识,提高工作热情和自信,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程新课改给民胜小学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收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民胜小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青胜大地上熠熠生辉!在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的精英骨干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本校的实际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摸索并创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新课程新课改走近我们已有几年的时间了。通过外出学习和自己平时的实践,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进一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经过这几年的课改教学工作实验,我收获很大,其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现把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我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摘汉字果,猜字谜,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我还常常和学生一起排演课本剧,共同动手布置识字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在一节语文课上,我正讲述着课文知识,一个孩子的突然\"问题\"使我措手不及。我没有恼怒,没有训斥,而是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对不起,我也了解得很少,但我们可以一起去研究。\"

3、给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实行小组合作制,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既相互合作,又互相竞争,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自我的渴望与冲动,因而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小组和个人的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合作探究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成日记,利用课前几分钟朗读展示;大胆泼辣的同学让他们在讲台上背诵或演讲,以展示思想。这样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总之,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推荐第5篇:永宁中心小学教师新课改理论学习制度

永宁中心小学教师新课改理论学习制度

为推动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普及新课程理念和教育科研知识方法,建立如下制度:

一、规定教师参加教育理论学习的基本要求

1、根据教师年龄和工作实际,每周安排1-3小时的自学时间,要学会制作学习卡片,做好学习笔记,每学期不少于3000字。

2、中、青年教师每学期要系统自学教育科研知识方法论著和有关新课程理念方面的著作各一本以上。

3、中、青年教师要掌握利用上网来学习教育理论。

4、中、青年教师要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明确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二、建立教育理论学习考核制度,保证学习活动正常进行

1、建立自学时间保证和学习笔记检查制度,检查结果列入学期考核内容。

2、建立每学年教研组规定读一本教育理论著作,每月安排一次交流其中一章的学习体会,每学期书面小结学习收获的制度,并作为考核内容。

3、组织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知识方法”考试,达到“基本掌握”要求,作为评职(中级职称)、评优(优秀教师、教坛新秀)的基本条件。

三、开展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

1、学校每年举行一次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交流活动;

2、每学期举行一次教育改革热点的专题研讨活动;开展“读一本教育理论书”、收集一个专题的研究动态,撰写一篇《教改专题研究综述》的活动。

3、每周一次教师集中理论学习时间。

4、每学期举行一次教育改革热点的专题研讨活动;

5、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交流活动,优秀成果编印成集,供大学交流、学习。

推荐第6篇: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总结、归纳、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理性认识,是由概念、命题、原则等构筑的系统的理论结构,反映了教育活动现象背后的必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为提高工作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落实我国的教育方针,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必须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按照教育规律和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设计教育活动,调制教育行为。具体说,学习教育理论的意义有如下几点:

一、认识教育现象。

教育理论的发展源远流长,到近代,教育学已经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并不断分化综合,产生了众多的边缘学科,如教育经济学、教育工艺学、教育社会学等。学习和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可以加深我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认清教育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等各种基本关系,避免因认识的混乱带来实际行动的偏差。正确的认识是成功的教育活动的前提。

二、解释教育问题。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表现出不同特征。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又面对众多智力、才能、志趣、性格各不相同的发展变化着的学生,他们受到来自不同的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想正确解释教育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了解事情的原委,抓住问题的关键,作出正确的判断,就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

三、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又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理论一经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掌握就能转化为强大的武器。“那些不应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好也好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

这说明不能站在哲学高度用教育理论武装的教师其发展前途是极有限的。例如,只有掌握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的有关理论,才有可能提高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方式的自觉意识,使课堂教学走出“填鸭式”的泥淖。

四、预测教育未来。

教育理论是高度抽象思维的产物,它反映了教育活动中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能预测教育活动的发展方向。优秀教师总能在课前正确判断一堂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多方准备;总能设想出某集体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障碍,防患未然;总能在教育活动中渗透超前意识,面向未来。这种素质可以通过教育理论思维训练获得。

五 、提高教育工作兴趣。

教育理论现在已经走过了简单、片面、零碎的经验水平阶段,具有较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许许多多的教育理论和实践 工作者用智慧和汗水共同浇铸的宏伟大厦,集中反映了当代教育发展的最高水平,体现了时代精神。通过理论的学习,我们将会为科学理论的魅力所吸引,更为理论在指导实践工作中的作用所叹服。这将大大提高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兴趣,加强教育意识,提高工作热情和自信,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篇二:小学教师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学主导者必须具备优良的师德、师智、师能。教师可以也应该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那么,教师在读书中聆听前人的教诲,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灵感,也是情感与意志的洗礼。 孔子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要在求实、求新、求活、求精上多下功夫,勇于和善于挑战自我,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尽管外界的诱惑很多,但是有益的知识能改变人的命运,大家适当投入一些时间、精力和情感,去与书共舞,与时俱进,使教师、学生与社会一起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会让教师更加深沉,远离肤浅.。真正的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享受,使你体会到如坐春风之中,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旅行。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也是心灵的涤荡与素养的提升。当然,读书有时也劳累、孤寂和清贫,但其中的乐趣你体验了吗?伴随着心领会神,豁然开朗,让自己始终保持着一份纯净而又进取的心态。只有这样教育才是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是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成长过程。 面对浩如烟海的书山文海,有些不知所措,很重要的要精选,如培根所言:“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读书不仅要多读,还要“奇文共与赏,疑义相与析 ”,同时千万别把书读死,沾染“唯书唯上”积习。同时,还有注意和教学的结合,把阅读、思考和反思有机结合起来。

“处处留心皆学问”,更新、充实、优化自己已时不我待,因为假如一个不读书的教师,必然缺乏文化积淀,穷其终生,也只能一个教书匠。尽管目前学风还是比较功利和浮躁,只得从点滴做起,日积月累,切忌怨天尤人,让我们为中学教育教学默默耕耘,相信明天会更好!

首页12尾页篇三:学习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的教育观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通过学习加深了我对教育观的认识和理解,使我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对自己在职业中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有了更加规范的理解,了解了更多的现代教育思想,掌握了更为先进的教育技能和教学方法等等。现将我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注重学习、转变教师角色。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要害。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

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预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激情,而当他想到的事情预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所以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进行三个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加强教师自身专业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

1、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能摧残人才。“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教师要终身加强政治思想修养、现代教育理论、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学习,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人才观。

2、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我身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更应当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么可以,怎么能胜任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制定自我发展目标。

我们只有更加努力地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知识体系,保持一颗永远年轻奋进的心,唯有如此方能适应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迎接知识挑战,不懂就学,没有就补,学习是我自身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补充更新专业知识的最好途径,我将用终身学习来引领自己的专业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

推荐第7篇:黄路台小学教师新课改理论学习制度

黄路台小学教师新课改理论学习制度

为推动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普及新课程理念和教育科研知识方法,建立如下制度:

一、规定教师参加教育理论学习的基本要求

1、根据教师年龄和工作实际,每周安排1-3小时的自学时间,要做好学习笔每学期不少于3000字。

2、中、青年教师每学期要系统自学教育科研知识方法论著和有关新课程理念面的著作各一本以上。

3、中、青年教师要掌握利用上网来学习教育理论。

二、建立教育理论学习考核制度,保证学习活动正常进行

1、建立自学时间保证和学习笔记检查制度,检查结果列入学期考核内容。

2、建立每学年教研组规定读一本教育理论著作,每月安排一次交流其中一章学习体会,每学期书面小结学习收获的制度,并作为考核内容。

三、开展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

1、学校每年举行一次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交流活动;

2、每周一次教师集中理论学习时间。

3、每学期举行一次教育改革热点的专题研讨活动;

4、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交流活动,供大学交流、学习。

黄路台小学

2013.02

推荐第8篇:段柳小学教师政治业务理论学习制度

段柳小学教师政治业务理论学习制度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教育工作者和全体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工作方法,特制定段柳小学政治业务理论学习制度。

1、学校把政治业务理论学习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领导和教师都必须坚持经常性的政治和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政治和业务水平。

2、5月至7月上旬完成《方案》中指定的学习内容。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专题辅导与座谈讨论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调研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3、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时间一般定在周三下午自由活动时间(自学)。业务理论学习任务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和平时工作之余自主完成,同时学校每月组织一次专题辅导与座谈讨论。

4、学习必须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笔记、有心得体会。

5、集中学习时间与会者要认真听讲、记好笔记,不得迟到、早退,因故不能参加者,需提前请假,事后自行补课,否则,每次按旷工一天处理。

6、集中学习的主讲人必须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保证学习效果。

7、每月开展一次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展示评比活动,比评结果记入教师年度考核档案。

推荐第9篇: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C.基本心理规律

2.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 B.140

3.“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裨性的联系”属于( C ) C.意义学习

4.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D ) D.自我控制

5.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 A一般迁移

6.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 B B.大致相等

7.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 A. 概念学习

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 C ) C.先快后慢

9.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条件刺激的( D )

D.泛化 10.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 C.操作熟练

11.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C )

C.发散思维

12.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D.考试焦虑

13.发现学习是属于( A )A.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14.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C.动机

15.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 C ) C.健康的心理

16.完形——顿悟学说的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 )A. 苛勒

17.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B组织策略

18.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

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D问题解决

19.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 B )内化 20.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 A )A. 形成性评价

2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A)。A.工作关系 2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B)。B.热爱学生

23.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B)。B.放任型 24.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D)民主型

25.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C)C.专制型

26.哪种师生关系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D)。D.民主型

27、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 ( B )B、无意注意

28、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 B )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

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29、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C 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30、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 ( D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31、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 ( D )D、①②④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自由的人 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32、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

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 C 受教育权

33、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D )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

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34、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A必然)选择。

35、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B创新

36、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A发挥

37、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C变化)

38、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B基本)条件。

39、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C首要)环节。

40、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41、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42、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

43、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44、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B师生交往

45、学科教学要以(C)为本。C、人

的全面发展

46、课程不是教学的(A)。A、权威 B、方向 C、目标 D、计划

47、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C心)去实施教。

48、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A)。A、服从 B、尊重 C、赞赏 D、引导

49、教师是学习的(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50、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B 2/3)时间的活动。

51、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A确立教育目的

52、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53、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

54、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 A时代的要求

55、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C课程改革

56、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 C国家课程标准

57、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 D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5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C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59、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 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60、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自主、合作、创新 6

1、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B )

A人类至少有7种以上的智能,每一种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

B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的。

C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所以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

D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他们

有共同的发展规律。

62、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D )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63、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 ( B )

A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B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 C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D教学设计需要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设计

64、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 A )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6

5、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 A )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66、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 A ①②③ )

①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 ②研究教材。

③教师要从课程整体设计高度、从学科

知识技能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编排审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④研究学生特点

67、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是( B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 6

8、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 D师生的交往互动

69、体现今后考试改革方向的是( C ①②③④ )

①突出考试的诊断、选拔和发展功能 ②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③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 ④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70、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D综合性

71、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 C.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7

2、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目标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构成( C ①③⑤)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②德育目标 ③过程与方法目标 ④能力目标 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73、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D ①②③④⑤)

①教育功能观的转变 ②教师观的转变 ③学生观的转变 ④教学观的转变 ⑤评价观的转变

74、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化②③

①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② 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③ 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④ 由统

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

75、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的弊端是( A ①②③④ )

①教学目标上只规定知识方面的内容②内容偏难、深、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

③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④“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 有意注意 8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7

6、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 D ①②③④⑤)

①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标的基本思 作者,特别是( A班主任)意义更大。 10

2、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根据具体的 (C教学要求),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 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②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

③课标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

④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⑤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

77.下列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的论述中正确的是(D①②③④⑤⑥ ) ①知识经济初见端倪②国际竞争日益激烈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④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⑤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⑥世界各教育发达国给我国教改的启示

78、新课程结构区别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及调整原则是 ( A ①②③ )

①均衡性 ②综合性 ③选择性 ④系统性 ⑤实用性

79、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课程制度的变迁)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80.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81.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几部分。 8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即(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83.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A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8

4、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

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C榜样示范教育法

87、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A以综合课程为主

88、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B 均衡性 综合性 选择性

89.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 D十五大

90.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91.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C学习型社会

92、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 B基本素养

93、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B课程目标 9

4、“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9

5、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D ①②④)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96、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 C ①③④)

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②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③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④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9

7、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D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98、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 C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99、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 8 )次。

100、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把( C教师)放在中心位置。 10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育工

10

3、( B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

10

4、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 D人性养育)的圣殿。 10

5、( A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10

6、“教师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体现出( A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10

7、( B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

10

8、新评价观强调评价主体应具有( B 多元性

10

9、“新的评价体系打破唯一,倡导多元和创新。”体现出评价体系( B灵活性)的特点。

110、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促进发展

1

11、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C 自评与他评

112.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 教书育人 113.(B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114.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 B 行政处分 115.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

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___D_社会__地位 。

116. 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 B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117.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

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 C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118.不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 B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119.中小学教师资格由( A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120.教师的( A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121.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C 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122.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的待遇,由( C 举办者)确定并予以保障。 123.侮辱、殴打教师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 C追究刑事责任)。 124.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教师申诉的( C 30日)内,作出处理。 12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 D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

12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师享有的权利的是( B )

A、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B、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C、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D、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团体中充分发表意见

127.为了( A 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28.教师应当履行关心、爱护( B 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

129.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

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 D 民族素质)的使命。

130.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 A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修养。

131.地方人民政府对违反《教师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 B 责令其限期改正

13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1995年9月1日起实施.133.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 教育现象

134.1632年、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C《大教学论》

135.下列不属于骑士七技的范围的是(C)

A.骑马 B.投枪C.音乐 D.吟诗 13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是(环境

137.学校体育的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是(B体育课

138.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D认识过程

139.马卡连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40.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一种(C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141.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包括(A学期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

142.在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B 学校教育

143.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D班主任工作 144.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A以教学为主

145.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C清朝末年

146.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

的著作是(A《大学》

147.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D)所持观点是:教育无目的论。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148.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

A.生产劳动 B.模仿C.语言 D.动物本能

149.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C)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150.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B)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151.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B)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 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152.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B)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 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153.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D)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5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15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56.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

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157.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58.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

A.《爱弥儿》B.《人的教育》 C.《教育漫话》 D.《教育论》 159.“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

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 160.“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B)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161.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6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B)

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

16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C)

A.复杂性 B.师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16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检查评定成绩

165.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166.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D)

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

中 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

C.在学校之外 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167.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A )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168.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D )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169.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C.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170.“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C )

A.心境 B.激情 C.应急 D.理智 17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点作了最好的诠释?(B )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172.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一选项的干扰( A)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17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能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C)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174.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B )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最近效应

175.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___课程,自小学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课时。(A )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176.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B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177.精力旺盛、表里如

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A)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178.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A)

A.原型 B.原型启发C.问题情境 D.问题对象

179.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 )

A.教育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学论 D.教育哲学

180.记忆过程包括(D )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81.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B)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82.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B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83.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C)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思维力 D.判断力

184.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D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185.“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B)

A.复杂性、创造性 B.主体性、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196.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A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97.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示范性C.长期性、间接性 D.连续性、广延性

186.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B)

A.原型 B.定势 C.迁移 D.原型启发

187.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 A)

A.自然适度 B.克服羞怯 C.真实坦诚 D.留有余地

188.“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在于它们都是(C )

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207.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 B)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后像 20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C )

A.连续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是( C)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89.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190.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B)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

191.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D )

A.信度 B.效度 C.智商 D.常模

192.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B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虚拟直观 D.语言直观

193.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达到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的阶段是( D)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194.出乎意料的夸张情景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为(B )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热情

19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B)

应的课程是( C)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198.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活动的(A )

A.个性心理条件 B.心理过程C.生理条件 D.个性倾向性

199.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 )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主动性

200.一般地,教学中的感知可以区分为如下方式( C)

A.学习感知、生活感知 B.课内感知和课外感知

C.直接感知、间接感知 D.形象感知、抽象感知

201.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C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20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20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C )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204.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A )

A.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205.鲁班发明锯是借助( D)

A.定势 B.变式 C.问题 D.原型启发

206.课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

D.主体性

209.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D )

A.自我反思 B.同伴互助 C.专业引领

D.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210.气质类型(C )

A.有好有坏 B.都是好的C.无好坏之分

211.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D )

A.基于学校 B.在学校中 C.为了学校D.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2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213.智力的高级表现是( A)

A.创造能力 B.抽象概括能力 C.观察力

21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B)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215.当个体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更可能接受一项重大的,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 A)

A.“登门槛”效应 B.低球技术 C.留面子效应

216.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B )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217.教师的根本任务是(C )

A.教书 B.育人 C.教书育人

227.当团体中所有的人都能达到目标时,个体才能达到目标是指(B ) 218.人的情绪与情感是以什么为中介的反映形式(A )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过程

C.学生按班主任意图主持班会 D.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认知

219.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C)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220.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 A)

A.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 D.心理特征 2

21、教学的中心任务是(B)

A.发展学生的智力B.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C.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D.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

222.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223.主体教育在教学领域里的实践,最相关的一项是(A )

A.主体性教学 B.尝试教学 C.反思教学

224. “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 )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225.教师分析研究所教学科的教材及课标(大纲),变革与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从问题出发,开展专题性的课题研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是属于教师哪一方面的工作( C)

A.教育工作 B.教学过程 C.教育科研 D.管理与组织

226.小组学习属于新课程倡导的哪一种学习方式( C)

A.自主学习B.探究学习C.合作学习D.接受学习

A.竞争目标结构 B.合作目标结构C.个别化目标结构

228.主体性教学与下列哪一教学策略有着高度的相似性(A )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发现学习

229.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C )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230.在形式上,尝试教学强调教与学的先后顺序,下列属于其特征的是(D )

A.先提出教学目标 B.提出问题、学生钻研

C.学生读书、教师指导 D.先练后讲、先试后导

231.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B )

A.针对学习自主性 B.人际交往,相互促进 C.个性张扬 232.发现教学法重视问题的认知属性,其认识起点是( C)

A.教学的情感应力 B.学习的心理动力C.问题刺激的阈值水平D.问题数量的多少

233.教师通过自己长期的辛勤工作,使学生提高了思想品德素养,完善了知识与能力,身体和心理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些事实集中反映了教师哪一方面的能力(A )

A.教育能力 B.教学能力 C.教育科研能力

234.有两个学生,他们各自对自己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的成绩预期是:甲生80分,乙生100分。结果,两人都考了85分。甲乙二生的心理挫折,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B)

A.甲生的挫折心理大于乙生 B.甲生的挫折心理小于乙生

C.两生一样大 D.无法判定 235.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C )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内化

236.在教学中,下列哪一说法或行为体现了教育民主( B)

A.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绝对权威 B.

学生不完成教师布置的事

237.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的一般趋势是(A )

A.随练习次数而提高 B.随练习次数而降低

C.初期进步快,以后渐慢

238.在教学中,下列哪一说法体现了问题链教学( C)

A.学生领会课文意思 B.以学习小组形式讨论学习

C.通过材料感知产生疑问 D.学生遇到问题不能解决

239.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B)

A.弗洛伊德 B.班杜拉 C.马斯洛

240.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有一句教育名言:“没有哪一个人是由别人教育出来的,他必须自己教育自己。”这句话直接与下列哪一思想、学说相支持(B )

A.实用主义教育 B.人本主义教育 C.建构主义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241.下列哪一说法与新课程教育思想一致( B)

A.潜能外显化过程不需要教师的参与 B.学业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

C.考试是为了鉴别素质优劣 242.下列哪一项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常用方式( A)

A.素质成长记录袋 B.学具展览 C.计算机动画制作 D.学科竞赛 243.成就动机理论的研究表明,成功概率约为以下哪个数值的学习任务,最有利于激发学生达到最佳动机水平(B )

A.70% B.50% C.30% 244.“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对当代教师崇高职业操守的概括。为师的含义是(A )

A.传道、授业、解惑 B.培养优生,转化差生

C.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D.努力工作,爱岗敬业

245.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

专著是(C)。

A.《教育没话》 B.《教育学》 C.《学记》 D.《雄辩术原理》 E.《论语》 246.( B )年4月12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建立教师资格考核。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1985 B.1986 C.1988 D.1993 E,1997 247.“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D) A.《大学》 B.《中庸》C.《论语》 D.《春秋》

248.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C)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249.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B)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250.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

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251.“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52.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253.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254.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255.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B)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 D.洛克

256.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D)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25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258.体育的根本任务是(B)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259.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B).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60.“教学相长”这一提法(C)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261.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C)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262.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C)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26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A.观察法 B.问卷法C.谈话法 D.调查法

264.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D)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

265.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

A.遗传 B.环境C.教育 D.教师 266.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B)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267.普及义务教育始于(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68.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

六、

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D)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69.教材包括(D)

A.教科书 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27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C)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271.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B)

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 D.变革

272.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D)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284.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 A ) 9

295.以儿童中心主义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是( C )

A.夸美纽斯 B.裴斯泰洛齐 C.杜威 273.“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 B )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274.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 D )

A.斯巴达 B.埃及 C.希腊 D.雅典

275.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 C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276.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 D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277.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 ( C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278.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 C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279.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D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280.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D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281.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 D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282.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 B)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283.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28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286.下述属于墨家(道家)主张的是 ( C )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287.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 D )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288.“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 A )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289.“学不躐等”出自 ( A )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29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A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291.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A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292.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 A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293.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 B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294.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 C )

A.教育 B.教育学 C.教育论 D.德育论

D.布鲁纳

29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B )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297.作为人身心发展的前提,并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是( D )

A.学校教育 B.个体实践活动 C.成熟、环境 D.遗传素质

298.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C )

A.保证学生身体的正常发展 B.促进现代大工业生产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99.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B),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A.授受关系 B.民主平等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师道尊严的关系 300.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

教科书等系统化的活动是

( C ) A.制定课程目标 B.制定教学计划 C.课程设计 D.明确培养目标 301.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 A )

A.课程实施 B.教学过程 C.课程评价 D.课程标准

302.道德认知模式首先是由哪位学者所提出?(D ) A.加涅 B.柯尔伯格 C.班杜拉 D.皮亚杰

303.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B) A.学生会 B.班级 C.小组 D.团委

304.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下列哪一种角度来进行划分的?(C )

A.从课程功能的角度 B.从教育阶段的作用

C.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 D.从课程核心组织角度 305.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是( D )

A.德育 B.班级活动 C.教研活动 D.教学

306.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属于( B ) A.谈话法 B.讲授法 C.演示法 D.讨论法

307.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叫做( D )

A.道德行为标准 B.德育内容 C.思想教育 D.德育目标

308.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管理是( A )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309.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A ) A.新授课和巩固课 B.讲授课和练习课 C.单一课和综合课 D.理论课和实践课

31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311.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作品《爱弥尔》是由以下哪位教育家所著( B )

A.捷克的夸美钮斯 B.法国的卢梭 C.美国的杜威 D.法国的赫尔巴特 312.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体现的是( C )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

制度化教育 D.正规教育

313.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

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 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 A )

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314.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B )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困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315.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 C ) A.布鲁纳 B.康德 C.杜威 D.卢梭 316.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 C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317.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D )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文化 D.政治经济制度

318.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B ) A.素质教育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应试教育 D.著名学者的学说 319.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B ) 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C.重视高尚品德培养 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320.学校不得合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 C )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隐么权

32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 )

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322.将课程分为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D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323.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D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思想政治教育 C.课外活动 D.教学 324.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主体现了教学的:( B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25.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D )

A.了解学生 B.融洽的师生关系 C.先进的教学设备 D.备课

326.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 A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27.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B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 D.说理教育模式

328.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作

(C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329.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 C ) 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 D.学术影响力

330.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 C )

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331.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D)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持:个人本位论。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340.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 D )

A 科学技术 B 政治经济制度 C 文化 D 生产力

341.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C)理论创建于1960年

A 布鲁钠 B 赞可夫 C 舒尔茨 D皮亚杰

A差异性 B 不均衡性 C 阶段性 D 顺序性

352.“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 B )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教育万能论 D 二因素论

353.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C ) 克

332.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A ) 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

33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 D )著名的教育学著作《普通教育论》。 A.卢梭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

334.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 ( B )

335.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 D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336.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 A )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337.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 ( B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338.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课程结构理论的教育家是 ( C )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339.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是 ( B )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巴班斯基

34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 B )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生产力 D 文化

343.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 C ) A 制度化 B 系统化 C 体制化 D 全面化

34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B ) A 系统性 B 能动性 C 客观性 D 主观性

345.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C )

A 孔子 B 荀子 C 孟子 D 墨子 346.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C )

A 弗洛伊德 B 威尔逊 C 格塞尔 D 皮亚杰

347.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D )

A孟子 B墨子 C孔子 D荀子 348.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 D )

A 有针对性 B 因材施教 C 抓住成熟期 D 循序渐进

349.“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B )

A 阶段性 B 顺序性和阶段性 C 不均衡性 D 差异性

350.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D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互补性 D 差异性

351.“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 )

A 遗传素质 B 环境 C 个体主观能动性 D 教育

354.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 C )

A 幼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即高中阶段 D 青年期

355.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B ) A 教学目的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学目标

356.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 )

A 教育目的 B 教育任务 C 教育规律 D 教育原则

357.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 D )

A 控制作用 B 制约作用 C 促进作用 D 指导意义

35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 C )

A 主要方法 B 重要方法 C 唯一方法 D 特殊方法

359.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 D )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

360.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 A )

A 教育的性质 B 教育的任务 C 教育的内容 D 教育的规律

36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D ) A 潜在性 B 现实性 C 特殊性 D 可塑性

362.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C )

取得成功的 ( D )

A 必然要求 B 必然结果 C 心理前提 D 必要保证

373.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 A ) A 条件 B 任务 C 途径 D 结果 374.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 B )

A 自由发展 B 自主发展 C 自愿发展 A 实践的属性 B 社会的属性 C 自然的属性 D 现实的属性

363.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 A ) A 动力 B 动机 C 条件 D基础 364.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

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384.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 ( A )

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学校课程

385.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 C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 D ) A 认识 B 设计 C 设想

D 安排 365.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 B ) A 隐私权 B 人身权 C 名誉权 D 荣誉权

366.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 C ) A 人身自由权 B 人格尊严权 C 受教育权 D 隐私权

367.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 ( D ) A 正常的保护 B 热心的保护C 一般的保护 D 特别的保护

368.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 B )

A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B 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C 隐私权决定的 D 名誉权决定的

369.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 C )

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B 隐私权决定的 C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 荣誉权决定的

370.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 A ) A 学科专业素养 B 教育专业素养 C 品德专业素养 D 职业道德素养 371.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 C )

A 管理能力 B 控制能力 C 教育能力 D 研究能力

37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

D 自动发展

375.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 D )

A 权利 B 威严 C 权威 D 人格力量 376.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 D )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 377.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B )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378.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 A)

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379.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D )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380.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 B )

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

38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 A )

A地方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知识性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

382.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把课程分为 ( D )

A学校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学生中心课程

D基础型课程

38

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D

D教学目标

386.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 ( C )

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

387.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A )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388.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 D )

A课程目标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教学大纲

389.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 B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

390.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 C ) A讲授提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 391.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 ( D )

A基本要求 B基本原则 C基本手段

D基本途径

392.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 D )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393.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B )

A基础地位 B中心地位 C主要地位

D重要地位

394.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 C )

A注意力 B观察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395.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

406.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 C )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13

417.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 A )

A知 B情 C意 D行

418.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D ) 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 A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396.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 D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397.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B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398.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 C )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内部动力 D外部动力

399.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 D )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400.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B )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401.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D )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

402.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C )

A教学目的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方法

403.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B ) A温故而知新 B不陵节而施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而时习之 404.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B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405.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 ( A )

课后练习

407.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成为测量的 ( D )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 效度 408.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成为测验的 ( A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409.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 C )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410.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B )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

411.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D )

A斯宾塞 B卢梭 C洛克 D夸美纽斯 412.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C )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A 1856年 B 1860年 C 1862年 D 1866年

413.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D

A德育目的 B德育原则 C德育规律 D德育目标

414.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 C ) A基础 B途径 C出发点 D重要环节 415.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 A ) 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

416.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 ( C ) A内容 B层次 C结构 D方法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19.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B )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420.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 C )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21.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D )

A方法 B手段 C内容 D途径 422.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 A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

423.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 ( C ) A榜样法 B说服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424.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 ( C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425.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 ( A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26.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B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27.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 ( D )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428.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 A )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429.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 C )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430.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 C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431.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A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43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D)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433.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A ) 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434.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B ) A.2-3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435.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C )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43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D )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437.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D ) 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438.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D )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

反应联结

439.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C)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440.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C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44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C )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442.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A )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443.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444.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C )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445.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A )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446.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A )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447.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A )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448.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

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449.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D )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450.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A )

A.程序性知识 B.实用的知识 C.直观的知识 D.可应用的知识

45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A )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452.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A )

A.长时记忆 B.内隐记忆 C.操作记忆 D.形式记忆 453.短时记忆的容量( D )

A.较大 B.没有限制 C.非常之小 D.为7土2个组块

454.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A)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B.复习越早越好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D.当天复习

455.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B)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

456.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A)

A.操作技能 B.技巧 C.操作能力 D.能力

457.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 C.智力 D.思维程序

458.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A)

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459.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

D.价值体系

469.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D)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知策略和 (B)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460.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事物与场景的 (C)

A.严重惧怕 B.原因不明地惧怕 C.非理性惧怕 D.持久性地惧怕

479.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般称为(C)

A.智力技能 B.学习自觉性 C.元认知策略 D.自我意识

461.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D)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 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等

46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B)

A.意识和能力构成 B.规则和技能构成 C.认知策略构成 D.经验和方法构成

463.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A)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464.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D)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465.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C)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466.一个人的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D)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467.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D)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468.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D)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策略系统

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470.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471.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B) 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472.态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A)

A.态度的核心成分 B.动力性成份 C.非智力成分 D.内化了的成份 473.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B)

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

474.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A) A.社会适应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475.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浑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476.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 (B) 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洗手 D.强迫恐惧

477.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D )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478.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

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C)

A.不容易矫正 B.容易矫正 C.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D.也属于心理障碍 480.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C)

A.思维品质 B.学习内容 C.学习结果 D.知识技能

481.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 (B)

A.若干等级 B.五个等级 C.三个等级 D.四个等级

482.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D) A.信息加工 B.智力活动C信息输入 D.心理变化

483.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 (B)

A.各种智力活动 B.各种子目标 C.各种课堂行为 D.教学阶段

484.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 (D)

A.信息加工 B.学习活动 C.复杂记忆 D.理解

485.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A)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D.合作学习策略

486.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 (B)

A.有所不同 B.相类似 C.有一定联系 D.没有必然联系

487.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

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B.小集团意义 C.依赖兴趣的作用 D.没有政治意义 498.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 (A)

A.极大的影响 B.不大的影响 C.积极的影响 D.消极的影响

499.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 (B)

A.集体观念 B.从众 C.服从大局 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A)

A.教师的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 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488.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C)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489.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动因素 D.环境因素

507.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 (C) A.教学风格 B.组织教学方法 C.气氛区 D.教学氛围

508.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语言符号系统和 (B) A.暗示影响系统 B.非语言符号系统 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A)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

490.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C)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

491.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 (A)

A.迷失方向 B.错用方法 C.措手不及 D.产生焦虑

492.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B)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493.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教学有 (D)

A.一定的帮助 B.较弱的影响 C.间接的影响 D.直接的影响

494.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C)

A.可用因素 B.微弱因素 C.重要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

495.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A)

A.目的和内容 B.共同语言 C.深厚友谊 D.约束力量

496.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 (D) A.最终结果 B.中间环节 C.目标 D.最高阶段

497.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 (A)

D.集体凝聚

500.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A)

A.是权威意见 B.将有助于他 C.旁观者的意见 D.是客观的意见 501.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 (A) A.连锁性感染 B.互相监督 C.互相帮助 D.遵守纪律

502.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 (A) A.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B.和口头的规范 C.潜意识遵循的规范 D.不成文的被动规范

503.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A)

A.方向和范围 B.方向 C.范围 D.纪律约束

504.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B)

A.态度一致 B.行动一致 C.观点趋同 D.相互理解与扶持

505.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A)

A.行动对抗 B.不团结、不信任 C.拉帮结伙 D.互相为难

506.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 (A)

A.主要因素 B.辅助因素 C.外部互

C.文字符号系统 D.情感感染 509.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B)

A.感情关系 B.心理距离 C.友谊关系 D.互助关系

510.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D)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

511.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 (A)

A.人际关系 B.对立统一关系 C.心理互动过程 D.人与人的矛盾 512.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 (A)

A.必要条件 B.辅助条件 C.重要表现 D.主要过程

513.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A) A.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B.养成竞争意识 C.导致教师管理公正 D.促进团结协作

514.竞争有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 (C) A.积极价值 B.创造性功能 C.内在价值和创造性 D.真正目的 515.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B)

A.监控与管理 B.准则与控制 C.限制性影响 D.限制与规范

516.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B)

A.课堂情境 B.课堂结构 C.课堂形势 D.课堂教学

517.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B)

A.课堂约定 B.课堂行为准则 C.课堂纪律 D.课堂行为

518.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D)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

519.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 (D) A.教室的布置 B.教师的行为表现 C.学生的学习方式 D.学生座位的分配

520.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 (A) A.教学过程的规划 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方法的实施 D.教学方法的选择

521.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采用适当的惩罚 (D)

A.也是不行的 B.也是违法的 C.也是不必要的 D.是必要的

522.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 (D) A.随机安排 B.分类安排 C.集中安排 D.交错安排

523.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 (D)

A.兴趣形成 B.自发复习C.过度学习D.疲劳和厌烦

524.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D) A.心理异常 B.不适应表现 C.不良表现 D.问题行为

525.班级里学习成绩差生和后进生有问题行为,优秀学生 (D)

A.也全都有问题行为 B.没有问题行为 C.只有问题行为萌芽 D.也有问题行为

526.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

A.冲动型问题行为 B.扰乱性的问题行为 C.多动型问题行为 D.自律障碍行为

527.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 D )

A.作出分析 B.作出判断 C.进行评估 D.作出决策

528.测量首先要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A)

A.一种量值 B.一种题型 C.某种题型 D.多种题型

529.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 D )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_量化描述人们心理特征。 A.基本过程 B.全部过程 C.主要过程 D.系统程序

530.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D)

A.严格规则 B.系统规则 C.标准规则 D.系统程序

531.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B)

A.教师随堂评价 B.教师自编测验 C.随常考试 D.课堂提问测验 532.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A)

A.成就水平的测验 B.能力形成的测验 C.结构的测验 D.智力发展的测验

533.一般人们认为标准化考试与学校课程之间关系 (C)

A.比较密切 B.缺乏学业效度 C.很不协调 D.基本协调

534.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

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C)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D.当前工作服务的

53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B)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536.心理学属于(C)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537.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538.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D)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39.“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540.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B)秒钟。

A.1~2 B.20~40 C.60~70 D.70~80

541.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542.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543.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544、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C)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

5

55、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最宽乏的定义是(A)

A、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B、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545.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式。

56

3、适合自由回忆学习研究范例的例子是(D)。

A、记住中国个省名与相应省会名;B、尔福特

546.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547.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B)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548.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B)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549.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制

550.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B) A.信息传播 B.人际沟通 C.人际吸引 D.人际关系

551.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B) 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552.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B)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553.贯穿本书学习分论部分的理论是(C) A同化论;B信息加工论;C知识分类学习论;D反映论

554.“教学心理学”这个术语最早由(B)提出.A格拉泽;B加涅;C桑代克;D安德

普通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C、人类行为之研究与改进; D、学习与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规律 5

56、六年级的小芳 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A)。

A、动作技能;B、概念学习;C、言语信息;D、辨别学习

5

57、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A)。

A、表征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发现学习

5

58、婴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习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B) A、符号表征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接受学习

5

59、未给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讲过句子的结构和成分,他们却能正确的判断:“我爱梅花”是句子,而“冬天的梅花”不是句子。这可以用乔钠森学习分类以下(C)来解释。

A、自我知识;B、心理模型;C、信息网络;D、认知成分技能

560、桑代克的准备律与现代学习心理学中的(A)相一致。

A、动机原理;B、强化原理;C、学习的发展准备原理;D、成熟概念 56

1、桑代克后期把联系律看成效果律附律的原因是(B)。

A、联系只能为奖励提供机会;B、光有联系而无满意的效果不能导致学习的进步;

C、多联系产生疲劳;D、缺乏正确知道的联系易形成错误习惯。

56

2、适合系列学习研究范型的例子是(C)。

A、儿童背诗词;B、记住中国个省份名称;C、记电话号码;D、记数学公

记忆电话号码;

C、记忆外语单词;D、记忆班级同学名字

56

4、外语单词语音和字型联系的识记最适宜与用早期学习研究中的(B)范型来解释。

A、系列学习;B、配对联想学习;C、S---R学习;D、自由回忆学习56

5、苛勒的顿悟学习实验中,能解决此类问题的动物是(B)。

A、人工饲养的黑猩猩;B、所有野生的黑猩猩;C、所有灵长类;D、个别野生黑猩猩

566.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是根据(A)实验结果得出来的。

A、系列学习;B、配对联想学习;C、自由回忆学习;D、S---R学习56

7、主张“知识是外部现实在人脑中的表征”属于(B)。

A、社会建构主义理论;B、信息加工理论;C、皮亚杰理论;D、激进建构注意观

56

8、主张“是个人的建构,不存在共同的知识”属于(B)。

A、社会建构主义理论;B、信息加工理论;C激进建构注意观D、奥苏伯尔的理论

56

9、(D)强调知识的情境性属于奥苏伯尔的观点。

A、皮亚杰;B、信息加工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社会建构主义 570、教育心理学的核心部分是( A )。 A、学习心理 B、人格心理学 C、普通心理学 D、发展心理学。

57

1、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B )。 A、学生 B、人和动物 C、动物 D、儿童

57

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诞生于( D )。 A、二次大战以后 B、20世纪50年

代 C、20世纪60年代 D、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后

57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C )。 A、学习的心理规 B、教学的心理规律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D、学与教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57

4、不属于注意的评价标准的是(C) A.注意稳定性 B.注意分配性 C.注意恒长性 D.注意转移性

57

5、、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B)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57

6、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7

7、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C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57

8、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57

9、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580、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D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8

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58

2、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B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58

3、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C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58

4、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D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58

5、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58

6、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58

7、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C )。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58

8、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C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

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58

9、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B )。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59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B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59

1、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B )。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59

2、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C )。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59

3、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B )。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59

4、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B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59

5、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D)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59

6、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A)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59

7、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B)

A.1911年 B.1912年C.1957年 D.1958年

59

8、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D)

A.1902年 B.1903年C.1912年 D.1922年

59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D)

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60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C)

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60

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60

2、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

A.《新教育大纲》 B.《教育漫话》C.《教育过程》 D.《论语》

60

3、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B)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60

4、革命战争年代,我国去解放区的教育主要分为(D)

A.成人教育和儿童教育 B.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C.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 D.干部教育和群众教育

60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过的著名德育原则是(B)

A.社会化活动原则 B.教学的教育性原则C.自然后果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60

6、下列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的是(D)

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D.教育形式的集体化

60

7、课程具体包括(D)

A.课程计划 B.教材C.教学大纲 D.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60

8、在青少年学生的各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B)

A.10-12岁 B.11~15岁C.13-16岁 D.12-16岁 60

9、“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 C )首先提出的: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劝学篇》 6

10、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 A ) A、《大教学论》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我的教育信条》 6

11、“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 B )提出的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6

12、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 A ) A、和谐教育思想 B、教学过程最优化 C、教学发展观 D、全面发展观 6

13、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 A ) A、痒 B、序 C、校 D、学

6

14、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 A ) A、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B、讲述、讲解、报告、讲演

C、讲读、讲演、讲评、讲述 D、讲述、讲解、讲评、报告

6

1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A )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方法 C、教育的效益 D、教育的规模

6

16、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C ) A、做人教育 B、职业教育 C、基础教育 D、专业教育

6

17、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 A )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C、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D、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6

18、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 D )

A、积极作用 B、影响作用 C、制约作用 D、导向作用 6

19、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 A ) A、主导作用 B、主动作用 C、领导

作用 D、能动作用

620、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C )

A、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B、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6

21、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 A )

A、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B、主体价值 C、创造价值 D、教育价值

6

23、环境决定论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A)。A华生 B皮亚杰 C弗洛伊德 D维果斯基

6

24、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C )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6

25、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C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6

26、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 A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6

27、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B )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6

2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D ) A.陶行知 B.蔡元培C.潘菽 D.廖世承

6

29、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C)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630、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

21

方法叫做(B)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6

31、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A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6

32、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C ) 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6

3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C

A.一 B.二 C.三 D.四

6

34、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B )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6

35、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 A)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6

36、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D )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6

3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C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6

38、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B

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6

39、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A

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640、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B)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6

4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C

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6

42、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D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6

43、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D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6

44、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6

45、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B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D.差异性 6

46、“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C)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6

47、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D )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

48、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B )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D.课程目标

6

49、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 D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650、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B )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6

51、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 )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6

52、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A )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6

53、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C )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6

54、“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B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6

55、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C )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6

56、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 B )

A.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B.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C.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6

57、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 A ) A.迁移。 B.同化。 C.顺应。 D.模仿。

6

58、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

22

出他们可以承受的范围也是如此。如果你是袁老师,可在全班进行( B ) A.积极的情感教育。B.意志品质的培养。 C.人际交往教育。 D.良好性格的教育。

66

4、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A ) 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B )

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 D.养成学生品德。

6

59、小孩子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孩子( A ) 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记忆能力不深刻 D.思维能力有欠缺。

67

1、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C )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

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67

2、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B )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67

3、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660、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幼儿园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 B )

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基本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实践。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66

1、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该孩子入学。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 B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

66

2、小敏是个活泼、聪明的孩子,回答老师的提问总是又快又好。有一次,老师提了个问题叫小敏回答,她却答不出来。正着急时,忽然听到有个小朋友说“她越来越笨了”。小敏心里咯噔一下,心想:他一定是在说自己。然后就不断地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从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别人说什么,而且总觉得是在说自己,非常难受。整天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占着脑子,乱糟糟的,头都快炸了。你认为小敏的心理问题是常见的( C )

A.焦虑症。B.恐惧症。 C.强迫症。 D.抑郁症。 66

3、袁老师中途接手大三班的班主任,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总是叫苦叫累,哪怕运动量没有超

A.发散思维。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直觉思维。

66

5、健康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拥有健康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包括(D )

A.躯体健康。 B.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C.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D.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66

6、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D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66

7、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的教育家是

( B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66

8、“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B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66

9、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670、“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B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67

4、( 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67

5、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D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

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67

6、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C )在课程中

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67

7、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67

8、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67

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C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

680、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D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述方式的: ( C)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68

8、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 A )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23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69

6、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 B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69

7、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 C ) 课程理论

68

1、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D )。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68

2、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 教学原则属于A)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68

3、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B )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68

4、“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68

5、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 C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68

6、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

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68

7、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

68

9、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 ( A )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690、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 ( B )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69

1、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 C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69

2、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 B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69

3、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 B )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69

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69

5、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

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 A )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69

8、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 C )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69

9、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C )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养

700、( A )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70

1、阅读是学生的( A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70

2、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 B )、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 B、学习方式 C、学习目的

70

3、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①)

(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

70

4、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目标是(①) (1)培养创造性人才与真善美的人(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与创造性人才 70

5、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③)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

(1) 因材施教;(2)实践与思考;(3)民主化;(4)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24

70

6、(②)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 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70

7、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②)

(1)建构主义理论;(2)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3) 多元智能理论; 70

8、所谓“自我反思”是指(③) (1)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

(2)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3)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 70

9、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①)等教学方法。(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2)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

(3)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710、(①)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3)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7

11、建构主义理论中阐述学习的四大要素是(②)

(1)理解、记忆、协作、交流; (2)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 (3)自主、合作、探究、记忆;

7

12、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 A )

①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②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③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④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7

13、如果迁移产生的效果是积极的,这种迁移则是(A)。A正迁移 B顺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知识迁移

7

14、以下不是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B)。A教师指导 B认知结构 C媒体 D学习材料特性

7

15、(A)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A奥苏贝尔 B桑代克 C布鲁纳 D斯金纳

7

16、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 C )最早提出的。

A班杜拉 B奥苏贝尔 C桑代克 D布鲁纳

7

17、“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 B )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7

18、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 A )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7

19、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 A )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720、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 B ) A、三年 B、三至五年

7

21、国家实行(A )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 B、教师竞聘上岗 7

22、( A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7

23、(A)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 7

24、决定了教师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A)

A 对象的特殊性 B劳动内容 C 劳动方式 D 劳动质量

7

25、决定了教师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性。(D)

A对象的特殊性 B劳动内容 C劳动方式 D劳动质量

7

26、用饿猫逃出笼箱的著名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D)。A.苛勒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桑代克

7

27、学生高级情感不包括(A) A.归属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美感

7

28、建构主义儿童发展观的代表人物是(B)

A.斯金纳 B.皮亚杰 C.高尔顿 D.华升

7

2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D)

A 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 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730、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

25

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D)

A 言语信息的学习B 智慧技能的学习C认知策略的学习

D 态度的学习E 动作技能的学习7

31、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A)

A 言语信息的学习B 态度的学习C 动作技能的学习

D 智慧的技能学习E 认知策略的学习

7

32、小明在两岁半就学会正确使用“你” ”我“ ”他“ 三个代词进行言语交流,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B)

A 言语信息的学习B智慧技能的学习C认知策略的学习

D 态度的学习E 动作技能的学习7

33、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性境是哪一条理论(B) A 信息加工学习论 B 建构主文学习论 C 人本主文学习论 7

34、联结论是由(A)提出的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C 班杜拉 D 杜威 7

35、被公认为是行为主文学习观与认知主文学习观相结合的代表是(B) A 奥苏伯尔 B加涅 C 布鲁纳 D 格式塔

7

36、我们常说:“学生不但要掌握知识,而且要获得技能”。此处的“知识”概念与信息加工厂心理学的(B)大致相对应 A书本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言语知识 D程序性知识

7

37、(C)认为陈述性知识的例题及其例题网络来表征。

A皮亚杰 B加 C安德森 D罗杰 7

38、学习圆周、圆周率概念后,学习用(和X表示圆周和圆周率)。这种学习属于(D)

A 机械学习B有意义学习C物体名称学习D概念名称学习

7

39、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主要是由(C)个阶段构成。

A、1 B、2 C、3 D、4 740、在学习动作技能的培养中熟练操作具有(C)种主要特征

A、1 B、3 C、5 D、7 7

41、在没有教师帮助下,学生通过活动解决学习问题,完成教学任务,成就教学目标的方法是(C)。A、渗透法 B、解决法 C、构架法 D、表面深层成就法

7

42、学习者对材料进行提取和利用时,需要(A)。A、再认和回忆 B、聚类 C、分类回忆 D、推断

7

43、贾德所做的著名水下击靶实验证明的是(B

A 智力技能中规则的迁移 B 陈述性知识的迁移 C 动作技能的迁移 D 认识策略的迁移

7

44、“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A

A 侧向迁移 B 学会学习C 特殊迁移 D 纵向迁移

7

45、产生式迁移理论证实了( C) A 学习可以自动迁移,而不必有学习者的有意、注意

B 熟练的基本技能可以自动迁移 C 桑代克的共同的“S——R”成分可以导致迁移

D 策略学习可以自动迁移

7

46、桑代克在迁移研究中的贡献是(D

A 形式训练说 B 概括化迁移 C 关系转换说 D 共同要素说

7

47、问题空间是由(C)构成的。A.起点 B.目标 C.允许的操作 D.已知条件 7

48、创造性与(C)无关 A.智力 B.发散性思维 C.生活条

件 D.人格

7

49、从现代认识心理学的观点看,创

造力培养的最好途径是( A ) A.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B.进行反省认知训练 C.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D.重视基础知识训练

750、“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求证它的两边相等,这是四种类型问题空间中的那种类型( C )

A.A型 B.B型 C.C型 D.D型 7

51、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的描述是(B)

A:他宁愿担任专业工作也不愿做企业家B:他总是因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 C:他很少依赖外界反馈D:他常常让别人提出问题

7

52、早在上世纪初,(A)研究发现,情绪唤醒水平高成过低却不利于学习,中年唤醒水平,学习效果最好。A:叶克斯和多德森 B:多德森和加涅 C:叶克斯和加涅 D:叶克斯 7

53、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C)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的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离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钱,主动退还 D.他有病不去看医生

7

54、幼儿园小朋友不愿意吃肥肉,把肉吐在地上,反映了儿童(C) A.品德 B.不良品德 C.不能确定 D.道德

7

55、儿童易模仿影片中反面人物行为,导致不良品德。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做法是(C)

A.避免学生看这种影片 B.对有误行为说服教育 C.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影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7

56、教学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决定教学目标、了解学习准备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A)四个阶段。

A实施教学评价 B发展教学活动 C实施教学策略 D运用教学方法

26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7

57、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领域,每一领域的目标又是(C)分成若干层次。

A由高到低 B平行 C由低到高 D各不相关

7

58、学习准备是学习的内部条件,是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中国公民

三、双选题

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制定本法,( AB )

(B)的起点。

A学习B教学 C讲课 D教育 7

59、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D)

A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 B针对性、时效性、积极性

C针对性、科学性、主动性 D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

760.在全人类中,智力呈( A )

A.常态分布 B.偏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761.“矫正错误”是注意的( C )

A.选择功能 B.整合功能 C.维持功能 D.调节和监督

762.“灵感或顿悟”是( A )

A.创造思维 B.再现思维 C.分析思维 D.直觉思维

763.少年早慧和大器晚成表现了(C )

A.能力类型差异 B.能力水平差异 C.能力表现早晚的年龄差异 教育法律法规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二、单选题

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____。(B)

B、《教师法》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____。(A)

A、“双赢”协作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 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B) 1994年1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 B 1995年9月1日 )之日起开始实施。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B 主席令 )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8、国家实行( A )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

9、( A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10、( A )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

A.宪法

B.教育法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 AB ) 。

A.学费

B.杂费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_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_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CD )

C、平等

D、个体差异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____来保障”。( CD )

C、靠法制

D、靠制度

5、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____放在突出地位。( BC )

B、思想政治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6、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____、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 ABCD )

A、教育方针

B、政策

C、法律法规

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7、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____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BCD )

A、“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8、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____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BCD )

A、共产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

9、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____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 ABC )

A、身份证

27

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D、教材教法合格证

5、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____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ACD)

A、宪法

B、教育法

C、劳动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推荐第10篇:2004年中小学教师进城竞聘教育教学理论试卷

2004年中小学教师进城竞聘教育教学理论试卷

分类:时尚读物 | 时间:2010-08-07 23:00 | 发布人:波霸 | 来源:21CN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教学理论试题,小学教师进城考试试题,校长竞聘考试题的文章。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E、经济和教育没有必然的关系 ……

一、不定项选择题(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题号前的括号中;每题2分,共70分)

( a )

1、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师的知识和智力与教学效果表现出 的关系。

a、低相关 b、高相关 c、中等程度相关 d、没有相关 e、反比例

( c )

2、学生一边记笔记,一边听课,这是注意力的

a、分散 b、转移 c、分配 d、范围 e、分心

( c )

3、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这是利用知觉的

a、整体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e、对比性

( ce )

4、"一题多解"属于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敛思维 e、求异思维

( e )

5、能力发展和知识、技能掌握的关系是

a、同步发展 b、能力发展快 c、能力发展慢 d、能力与知识技能无关 e、以上都错

( abc )

6、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划分为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隐性知识 e、显性知识

( a )

7、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e、经济和教育没有必然的关系

( abc )

8、我国的课程一般通过 体现。

a、课程计划 b、学科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学参考书 e、直观教具

( cd)

9、新课改强调

a、"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b、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 c、师生共成长

d、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e、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cde )

10、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讲授法 b、谈话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e、实习作业法

( bcd )

11、新课程强调的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有

a、接受学习b、自主学习c、合作学习d、探究学习e、机械学习

( abcde )

12、教学组织形式有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现场教学 e、课堂教学

( abcde )

13、教学评价一般应遵循 原则

a、客观性 b、全面性 c、指导性 d、科学性 e、激励性

( abcd)

14、课外作业的形式主要有

a、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 b、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问

c、各种书面作业 d、各种实际作业 e、各种体育活动

( abcde )

15、"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说明学生

a、生理和心理都不太成熟 b、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c、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 d、学生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e、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所难免

( abcde )

16、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坚持

a、爱与严格要求结合 b、爱与尊重、信任结合 c、全面关怀学生 d、关爱全体学生

e、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 abc )

17、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

a、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b、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c、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d、因材施教 e、教师的"教育机智"

( abc )

1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d、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 e、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

( a )

19、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内容:"六艺"是指

a、礼、乐、射、御、书、数 b、诗、书、礼、乐、易、春秋

c、语、数、外、生、地、史 d、《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师说》、《论衡》

e、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

( ace )20、现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是指

a、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 b、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c、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 d、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e、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 cd )

2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理论即

a、强化理论 b、刺激一一反应理论 c、潜意识 d、人格三分法 e、社会学习理论

( ad )

22、注意具有 等特性。

a、指向性 b、稳定性.c、紧张性 d、集中性 e、持久性

( abcd )

23、衡量记忆力好坏的标准有

a、敏捷性 b、持久性 c、准确性 d、准备性 e、深刻性

abcd )

24、思维过程可概括为 等过程。

a、分析与综合 b、比较与分类 c、具体化与系统化 d、抽象与概括 e、判断与推理

( bde )

25、下列对气质的看法,正确的是

a、多血质最好 b、气质无好坏 c、气质影响人的工作成就 d、气质主要是遗传的结果

e、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外部表现

( cde )

26、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应从 三个维度去考虑。

a、言语 b、技能 c、操作 d、内容 e、产物

( abc )

27、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差异。

a、类型 b、发展水平c、表现早晚 d、操作技能 e、创新能力

( d )

28、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种现象叫做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刻板效应 d、晕轮效应 e、成见效应

(e )

29、长时记忆主要以 编码为主。

a、物理特征 b、形象特征 c、听觉 d、视觉 e、意义

( abcd )30、心理学研究认为,遗忘的原因可能是

a、记忆痕迹的消退 b、受到其它刺激的干扰 c、受到压抑 d、提取的线索不明显

e、"先快后慢"

( ade )

31、心理学认为,无论何种问题都具有三个特点,即

a、问题的初始状态 b、问题的提出 c、问题的假设 d、问题的目标状态

e、从原始状态到目标状态转换的一系列认知和操作

( e )

22、知识与智力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a、知识越丰富智力水平越高 b、知识越丰富智力水平越低

c、知识与智力无相关 d、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前提 e、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

( bcde )

33、新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 等范畴

a、各科内容学 b、研究性学习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

e、信息技术教育

( c )

3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 d、已经发展的原有能力

e、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 c )

35、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知识(广义的)和技能的关系是

a、知识与技能是同质的概念 b、技能是能力的表现,而知识不是

c、技能可以用知识来解释 d、知识可以用技能来解释

e、知识和技能是迥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二、简答题(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本题10分)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请你描述一下教师的新角色。

三、分析题(注意:①请你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所掌握的理论对

所列的现象进行分析;②请根据自己的类别选做相应的题目。本题20分)

●小学老师必答题

"雪化了变成什么?"一个孩子回答:"变成了春天!"这个回答是多么富有想像力,又是多么富有艺术性。可居然被判为零分。 "树上有五只鸟,被人用枪打死了一只之后,树上还剩下几只鸟?"一个孩子回答:"还有三只。"老师愕然:"怎么可能?"孩子解释:"爸爸被打死了,妈妈吓跑了,剩下三个孩子不会飞。"这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回答,又是一个极现实的回答。可是,老师也断然认为不对。

请你分析:①为什么会经常出现类似上述的情况?

②老师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

●初中老师必答题

这是某中学初二年级的上课情景:在教室的前面,有一台录像机,正播放着发生在一个晚上的酒后驾车事件。每个学生的桌子上放着一本小册子。小册子里有关于这次事件的报告和一个写了他们姓名的"检查员"卡片。张老帅称同学们为市律帅办公室调查员,要求他们负责调查这起酒后驾车事件。学生们有5天的时间去复查已有的证据,并作进一步调查,然后他们必须给市律师办公室提出一份起诉书,并把他们的结论通知给新闻界。

请问:①这是一种什么学习方式?

②这种学习方式有什么好处?

③应怎样组织学生进行这种学习?

●高中老师必答题

下面是c博士与y老师在一次评课时对话的片断:"总的来说,y 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堂好课,假如黑板上的5个粉笔字不写的话,这堂课更好……"还没等我的话说完,y老师就接着说:"c博士,你的意思是说我的粉笔字太差了!?我自己知道,所以后来我就用胶片投影了。"

我说:"那你为什么还要写这5个字呢?"她说:"你们评课标准不是有一条'板书'吗?"我一听愕然了,…

请问:①c博士为什么愕然?

②作为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应怎样充分发挥自主价值?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

2、c

3、c

4、ce

5、e

6、abc

7、a

8、abc

9、cd

10、cde

11、bcd

12、abcde

13、abcde

14、abcd

15、abcde

16、abcde

17、abc

18、abc

19、a 20、ace

2l、cd

22、ad

23、abcd

24、abcd

25、bde

26、cde

27、abc

28、d

29、e 30、abcd

3l、ade

32、e

33、bcde

34、c

35、c

答案要点:教师的角色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只要言之有理,表述的方式或用语可以不同)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

4.教师是研究者

5.教师是专业工作者

答题要求:无须答完全部要点,关键看答题思路,即是否正确理解新课程的理念。

答案要点仅供批改试卷时参考。

●小学老师必答题答案要点:

①传统教学中老师只能考虑标准答案,缺乏自主性。这是传统考试制度的不良影响;传统课程只重科学,远离生活;只重知识、技能,轻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传统评价只重视理性知识的价值,忽视儿童自身的经验:

②新课程评价应该是发展性评价。

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仅仅是为了

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应该是"泵",而不是"筛子";

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

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

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评价要带有激励性,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

●初中老师必答题答案要点:

①这是"探究学习"。

②探究学习的好处主要表现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掌握研究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要注意

首先,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的意愿,基于学生的现有水平

其次,探究学习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阶段,面对问题:确定探究的主题,提出假设

第二阶段,询问与调查:搜集信息,进行论证

第三阶段,建立解决方案:通过多种形式,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

第四阶段,总结汇报:回顾、讨论、总结、扩展、激励等。

●高中老师必答题答案要点:

①y老师按评课标准上课,而不是根据教学目标考虑教学策略。

应该是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而不是学生为老师完成上级规定的教学任务服务。

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设计自己的教学目标、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手段等。

作为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无法真正体现自己的专业智慧,怎能不让人愕然、困惑?

有借阅图书的班级安排表,并对所借图书以班级为单位写读书心得及摘录笔记。学校图书纳入班级管理,阅览室周一至周五全天开放,供学生阅读。 ……

这是一篇关于教师开编考试题目,教师进城考试试题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知识,小学教师竞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的文章。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3分)(2).教育还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3分)

31、答:(以下各点各2分)(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4……

第11篇:小学教师

小学教师《师德师风》

学习

学 员:姜 红

2013年12月

第12篇:理论

Face-Negotiation Theory

最早系统地探讨面子的学者是美国社会学家高夫曼(Goffman),他通过戏剧做比喻,认为人们与他人进行交往时总希望利用一定的手段和技巧给他人留下特定的印象,这就好比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利用合理的演出技巧操控观众对自己的看法。因此,所谓面子,就是人们在与他人的交际过程中,展示出的一种外在的“自我形象”(an image of self)这种关注是影响我们日常交往行为的主要心理因素。

Stella Ting-Toomey于1998年提出的面子--协商理论,这是一种多元化的理论。该理论认为面子的建构必须是双方协商的过程,成功与否取决于交际双方的努力。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积极建构自己的面子,同时也需要给予对方面子,维持自己的面子与维持对方的面子是相辅相成的。

Ting-Toomey在不同的文化群体中进行过专门的研究,面子--协商理论是少数几个明确提出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感知和处理冲突上存在差异的理论之一。她认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员对他人“面子”的关心程度会有所不同,这种关心程度的差异导致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处理冲突,这一评论可以成为我们理解面子--协商理论的基础。

Conversational Constraints Theory 谈话制约理论由韩国学者Min-Sun Kim于1994年提出,Kim的谈话制约理论主要是来源于西方学者布朗和列文森(Brown&Levinson)所提出的礼貌理论。他认为谈话制约是个体在交际的过程中,关于信息构建方式的最基本的关心。这种关心会影响个体参与的每一次谈话的特点,并影响个体的总体交际风格。事实上,这一理论所关注的并非是“要说什么”,而是“如何表达要传递的信息”。

Kim认为在交际过程中,存在五种谈话制约,包括:对于明确性的关心、对于如何将强加事物降低到最小程度的关心、对于避免伤害他人情感的关心、对于避免使听话者形成负面印象的关心、对于交际有效性的关心。

基于上述五种谈话制约,Kim把谈话规则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任务导向型关系谈话制约和社会关系型谈话制约。上述五种谈话制约的第一种和最后一种属于任务导向型关系谈话制约,其余三种属于社会关系型谈话制约,即任务导向型关系谈话制约强调谈话的清晰明确(如信息被清晰表达的程度)和交际的有效性;社会关系型谈话制约强调对他人的关心,注意避免伤害听话者的情感,并尽量不要把意见强加给听话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当中,我们也要注意根据不同的交际情景,选择不同类型的谈话制约形式。

Y.Y.Kim指出,跨文化适应过程是交际者面对陌生文化环境带来的压力,不断作出自我调整,逐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最终形成跨文化认同(intercultural identity)的过程。衡量跨文化适应效果的标准有三个:功能的健全(functional:fitne)、心理的健康(psychological:health)以及跨文化身份的出现。跨文化认同把不同的文化元素整合到一起,拓展了交际者的文化视野,提高了他们的交际能力,为人们回应全球化的身份诉求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People usually think the conversation is a simple thing in their life.In fact, it is a traditional way to talking with others by people\'s expected.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conversation, people often use 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Meaning.The theory was propose by W.Barnett Pearce and Vernon Cronen whose a profeor of American Communication.They think that communication was limited and guided by rules, therefore, the rule 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is theory.

本文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具体分析两种语言在实际运用上存在的差异,以及使用不同礼貌用语时出现的语误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丰富了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资源。但由于语言是不断发展的,本文对于跨文化交际中礼貌用语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大家在跨文化交际中既礼貌表达,又不失原意。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地域性与区域性,群体性与民族性,决定着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造成了文化发展中的不断冲突与交融现象。文化的发展过程似乎是一种不断抽象的过程,从部落文化上升到世界文化,正是通过文化的不断冲突与交融来实现的,所以,文化冲突是文化在发展的表现,反之,没有文化冲突,人类的文化就会像死水一潭。

文化是人创造并由人推动着向前发展的,但文化又在影响和塑造着人。在文化的作用下,人不再只是自然人,同时还是历史人和社会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的血缘关系,利益关系也渗透了文化内容,被文化关系所包容,而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说到底是文化的冲突。心理、情感、思维及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道德信仰,个性气质,生活态度和习惯等,是人与人联系或冲突的内在决定因素,这种主要表现在精神领域里的冲突或联系,是由共同的文化基础和文化的个体差异造成的。总之,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的血缘关系、利益关系、精神关系被文化关系所包容,而人与人之间每时每刻都在普遍地发生的冲突从深层来看都是文化冲突。

人类的许多冲突是没有目的没有理由的。似乎就是为了冲突而冲突,这种情况正是由于不同质的文化造成的。长期积淀在人类意识、心理深层结构中的文化元素每时每刻都在对人发生着作用,使人对自己所做的一些事难以解释。

4.6 焦虑/不确定性管理理论(Anxiety/Uncertainty Management,AUM)

1975年,Berger和Calabrese最早提出了“减少不确定性”理论(URT)。1985年,古迪昆斯特(Gudykunst)将之同“社会身份”理论整合在一起,把这一理论扩展到跨群体交往的范围,迈出了“焦虑/不确定性管理”理论(AUM)的第一步。1988年,Gudykunst提出了一个概括性理论,即用“不确定性”(如无法预测或解释他人的态度、行为和感受)和“焦虑”(如感到不安、紧张、担心或忧虑)来解释人际或群体际有效交流的问题。这就要求将误解减少到最小。在AUM理论里,跨文化交际是跨群体交际的一种。Gudykunst(1988, 1993, 1995, 2005a)又使用Simmel(1908/1950)提出的“陌生人”概念(如个体存在于某一环境下,但却并非是该群体的成员)作为理论设计的核心概念,并将这一原理应用到外交领域。

Gudykunst(1993)加入了能力指标框架扩展了该理论,并首次使用了“AUM”一词。在该理论版本中,Gudykunst把以往的超理论假设进行了细化。该理论的假设避免了极端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立场。Gudykunst(1993)增加了理论中公理的数量,以使理论更易理解和应用。该理论也包含了伦理问题以及不确定性和焦虑的最大和最小限度(如有效交际要求交际者的焦虑和不确定应介于最大和最小限度之间)。当焦虑和不确定性高于最大限度时,就无法有效交际(例如因为我们过分关注焦虑或者不能预测陌生人的行为);当焦虑和不确定性低于最小限度时,由于不在意发生的事件(由于焦虑小)或是过于自信所作预测(由于不确定性小),也无法有效交际。对最小和最大限度的关注致使理论核心从“焦虑和不确定消减”转向了“焦虑和不确定管理”。

Gudykunst又引入了Langer提出的“留意(mindful)”这一概念,作为AUM和有效交际的折中点,Langer(1997)认为“有意识”包括“接纳新信息”、“察觉各种变化”、“对不同语境保持敏感”、“留意各种视角”以及“适应当前环境”。他假设个体的交际受到他的文化和群体身份的影响,但只要留意,他也可自己选择与他人交际的方式,能够把焦虑和不确定性控制在最大和最小限度之间,并和陌生人协商信息内涵。

Gudykunst分别于1995年和2005年两次修改了“焦虑/不确定性理论”。继Lieberson(1985)之后,Gudykunst谈到有效交际有“基本”和“表面”因素。他认为焦虑和不确定性管理(包括留意)是实现有效交际的基本因素,它调节有效交际的其它“表面”因素(如身份、移情能力、吸引陌生人、尊重陌生人)的作用。个体对自身行为的留意程度控制着焦虑和不确定管理对交际有效性的影响力以及在提高交际有效性实践中的应用。因此,当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小和最大限度之间时,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地控制一种基本因素(如移情力)来提高交际质量或者有意识地与陌生人协商信息内涵。

该理论1995年的版本囊括了94个公理(47个关于人际交际和群体交际,47个关于文化多变性),而2005年的版本则只涵盖了一半(只有47个)。Gudykunst删减了一些不太必要的公理,并将文化多样性的公理的使用范围缩小至有效交际的基本因子上。

4.8 跨文化调适理论(Cro-Cultural Adaptation)

早期的文化调适研究是由人类学家或者社会学家所组织的,并且一般都是集体层次上的研究,他们探讨的通常是一个较原始的文化群体,由于与发达文化群体接触而改变其习俗、传统和价值观等文化特征的过程。心理学家在这一领域的贡献主要是最近几十年来的工作,他们通常更加注重个体这个层次,强调文化适应对各种心理过程的影响。虽然从Redfield,Linton和Herskovits对文化适应的定义来看,文化适应的过程实际上对发生相互接触的这两个不同文化都会产生影响,但是由于影响程度大不相同,对一直生活在主流文化(host culture/dominant culture)中的群体影响很小,对新到这个文化环境的群体的影响相对而言就大得多,这一过程甚至可以影响到他们生活的所有方面,与此相对应,已有的文化适应研究实际上主要探讨的就是文化适应过程对这些新到一个文化环境的移民或者暂居者的影响。近二十多年来,Young Yun Kim一直致力于发展她的交际与文化调适理论。她最早的理论对韩国移民在芝加哥地区文化适应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调查。此后,她基于开放系统的视角不断地对理论加以改进,主要是增添了移民“压力—调适—成长”过程的理论,并将注意力放在移民“跨文化”的转变上。此外,现阶段的理论正尝试着将“实现跨文化适应”描述为是“陌生人与接受陌生人的环境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4.9 文化身份理论 (Theorizing Cultural Identification )

文化身份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ollier(1996)。文化身份理论是跨文化交往中如何处理文化身份的理论。文化身份理论同人类行为超理论相一致,强调主观经验与个人对行为的阐释。 一个人的文化身份是通过构成特性(由标志、解释和意义组成)和规范特性(由行为指向和行动能力组成)相互融合而得。该理论相信人类行为超理论中的一条原则——“开放心灵原理”(opening soul doctrine), 表明人们留心自己的行为又能对此行为做出解释。文化身份理论的优点是它的启发性价值与富有代表性的有效性(即交际结果与交际行为判断的一致性)。

Collier和Thomas就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处理好文化身份提出了解释性理论。他们的理论包括六个假设,五条规律和一个命题。Collier (2005)详述了自从该理论产生以来,影响她思索文化身份问题的各种因素。在最新的理论版本中,她运用了批评理论视角,但没有阐明理论命题。她关注的是“实践智慧”。

4.12 共文化理论/文化共存理论(Co-Cultural Theory)

Orbe(1998)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建立了共文化理论。共文化理论建立在缄默群体理论(Muted Group Theory)(比如说社会阶层的分化使一些群体有凌驾于其他群体之上的特权;

Ardener,1975;Kramarae,1981)和立场理论(Standpoint Theory)(比如说特定的社会地位会使人们以某种主观的方式观察世界;Smith,1987)的基础上。共文化理论将非白色人种、女性、残障人、同性恋者以及那些较低社会阶层的人群纳入自己的研究体系,且研究对象仍不限于此。

Orbe(1998)指出,“大体上说,共文化交际是指未充分代表的(underrepresented)群体成员与主流社会群体成员之间的交际活动”。共文化理论的主旨是提供一个框架“让共文化群体的成员在主流社会结构中交际和企图使缄默的人协商”。

3.2 Theoretical Background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scholars have a qualitative leap on the theory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In 1983, the preliminary discuion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ory was first appeared in the 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ubsequently, the research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ory is getting better,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make it development in leaps and bounds.

3.2.1 Face-Negotiation Theory Goffman is the first scholar who was systematic discuion on face theory.He use drama as a metaphor, he think people often want themselves to look good and impre others by using some certain means and skills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Just like the performer, they usually use some rational workmanship to manipulate the thought of the audience.The so-called face is an exterior image of self, it is the mainly influencing psychological factors of daily interactions.In 1998, Stella Ting-Toomey propose the face-negotiation theory, the theory holds that build the face is the consultation proce of both parties.He said the succe of the face might depend on joint efforts.In the proce of communication, people are energetically to build their face, at the same time, people also should give face to others, the two are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a field multi-cultural communication, Ting-Toomey think the face-negotiation theory is one of the few theories which shows that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differ in feeling and also the way settling conflicts.The face holds a central position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3.2.2 Conversational Constraints Theory In 1994, the scholar Min-Sun Kim who is from Korea was propose the conversational constraints theory, the theory was from Brown & Levinson\'s politene theory.Kim think the conversational constraints theory is fundamentally concerned about formation of information.In fact, this theory was not concerned about \"What do you say\", but \"How to expre what you mean\".Conversational constraints theory concerned about five parts: What you really want to do or care about; avoiding negative politene; avoid harming others emotion; avoid others negative thoughts about ourself; the effectivene of the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e above five parts, Kim divided them into two types: Task-oriented and social relations-oriented.Task-oriented emphasizes the accuracy of information expreions and the effectivene of the communication; social relations-oriented emphasizes our caring, avoid harming others emotion and do not impose our view on others.Therefor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e should choosing different conversational constraints form in different type of communicative situation.

第13篇: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二

2013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

1.( )的诞生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尔》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 A.幼儿教育 B.中小学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技术教育

6.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7.“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1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8.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包含( )活动。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9.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12.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思维力 D.创造力

1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上。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关于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l2 ÷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4.( )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15.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6.( )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 A.课堂教学 B.复式教学 C.开放教学

3

D.电化教学

17.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Yao_page]18.有人急躁易怒,有人活泼好动,有人安静沉稳,有人胆小扭捏,这是个体心理特征中什么的表现?( ) A.性格 B.情绪 C.人格 D.气质

19.视听觉的反射中枢位于( )。 A.后脑 B.中脑 C.前脑 D.延脑

20.吃糖之后再吃药,就觉得药特别苦,而吃完药再吃糖,就会觉得糖特别甜。这是哪一种感觉规律?( ) A.感觉适应 B.同时对比 C.继时对比 D.感觉转换

21.小学生在听教师讲课的时候,随着教师的讲述而在头脑中浮现出故事中的情景,就属于( )。

4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22.俗语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说的是一种( )。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23.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在这些需要中,最基本的是( )。 A.安全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生理需要 D.认识和理解需要

24.一位同学智力年龄为l2,实际年龄为l0,这位同学属于( )。 A.智力正常儿童 B.智力超常儿童 C.弱智儿童 D.品德良好儿童

1.A [解析]17世纪的夸美纽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他的《大教学论》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4.A[解析]学校是教学之地,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5.B[解析]中小学教育是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5

6.c [解析]循序渐进的教学,是一种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进行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一定的思维能力。违背人的发展规律的教育是难以达到效果的。

7.C[解析]法国成人教育理论家保罗•朗格郎向国际成人教育促进会首次提出“终身教育”一词,他倡导建立一个新的教育体系,使教育从纵向方面贯穿于人的一生,从横向方面连接人和社会的各个侧面,使今后的教育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刻,随时都能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

8.D[解析]广义上的教育包含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一切教育。

9.C[解析]政治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但是二者常常并不平衡,教育有时超前于社会的发展,有时又滞后于社会的发展。10.D[解析]略

11.A[解析]米丁斯基在其著作《世界教育史》中提出:只有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个著名的原则出发,才能了解教育的起源。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12.c [解析]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

13.B [解析]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硬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14.C [解析]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或统一体,它是由教育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所组成的。教育体制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内容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15.C [解析]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一生都要经历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等几个阶段。不同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特征。

16.A[解析]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

17.A[解析]儿童在某一时期发展某种能力最为迅速有效,错过之后再补就无法达到那种效果或者能力,这就是关键期,即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8.D[解析]气质是先天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19.B[解析]中脑是视觉和听觉的反射中枢。

20.C[解析]继时对比是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的变化,糖和药就是前后两种刺激物。

6

21.A [解析]无意想象又叫不随意想象,是无目的、不自觉产生的想象。

22.B[解析]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时被喜事所引起的愉快心情按其强度来说并不强烈,但这种情绪状态并不在事过之后立即消失,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

23.C [解析]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理需要是处于最低层次的,是最基本的需要。 24.A [解析]计算可知,该同学的智商为l20。智商在80一120的儿童,属于智力正常的儿童。

25.C [解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一„强调学习是积极的思维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

6.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C )。

A.生物性

B.永恒性

C.历史性

D.阶级性

8.下列命题是柏拉图所描述的是(A )。

A.学习即回忆

B.人性本善

C.教育遵循自然

D.教育是经验的成长

13.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D )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14.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16.培养学生审美( )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A.感知

B.理解

C.判断

D.创造

17.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的绩效

D.政治影响

18.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20.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

7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思维力

D.创造力

21.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 )环境。

A.宏观的

B.间接的

C.一般的

D.特殊的

2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关于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3.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24.( )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25.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6.( )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

A.课堂教学

B.复式教学

C.开放教学

D.电化教学

28.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一、单项选择题

6.C[解析]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体现了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其有历史性。

8.A[解析]柏拉图认为人在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降生)后,这些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通过接触感性事物,才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知识。

13.D[解析]广义上的教育包含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一切教育。

14.C[解析]政治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但是二者常常并不平衡,教育有时超前于社会的发展,有时又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16.A[解析]美育从感知开始到理解,先有了感性认识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培

8

养学生审美感和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17.C[解析]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学校管理的主要目标和尺度就是学校的绩效。

18.D[解析]略

20.C[解析]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

21.D[解析]学校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有选择、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的教育。

22.B[解析]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硬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23.D[解析]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

24.C[解析]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类教育机构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种种规范或规定的总和。它包含学前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构、业余教育机构、社会教育机构等,还包括各机构间的组织关系、各机构的任务、组织管理等,它的设立主体是国家,是国家教育方针制度化的体现。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或统一体,它是由教育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所组成的。教育体制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内容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25.C[解析]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一生,都要经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等几个阶段。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特征。

26.A[解析]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

28.A[解析]儿童在某一时期发展某种能力最为迅速有效,错过之后再补就无法达到那种效果或者能力,这就是关键期,即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第14篇:小学教师礼仪

小学教师礼仪规范

一、校园礼仪

1、进入校门时,将校牌佩戴在胸前。主动向门卫及值班教师问候:“早上好”、“下午好”或“您好”。车辆(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推行、汽车慢行至指定地点,整齐排好车辆,并采用微笑点头等方式回应值班学生的问候。

2、离开校园时,车辆(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推行、汽车慢行至校门口,主动与门卫及值班老师道别:“再见”。

3、在校内或进出校门时,应遵守交通规则,主动避让其他车辆和行人。

4、在校内讲普通话,自觉使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言,做到谈吐文雅、举止端庄。

5、在校园遇到同事或来宾,应主动微笑地问候、致意。校内一律以岗位职务相称;对外:了解对方职务的,以职务相称;不了解的,男士可称“先生”,女性可称“女士”或“小姐”。接受学生问候时要回礼示意。

6、行走在校园中,不随手扔杂物,看到杂物主动弯腰捡拾,用实际行动给学生做榜样,一起维护校园的公共卫生。

二、教师课堂礼仪

1、进教室前,教师应整理好上课用品,并检查整理好自己的仪表,关闭通讯工具,或将通讯工具设置成无声状态后,放置在办公室的安全地方。

2、上课开始时,组织教学的礼仪

(1)教师提前两分钟和蔼、微笑地走进教室,轻轻、稳当地摆放好上课用品,并了解学生上课准备情况。

(2)上课铃响,教师从容走上讲台,然后肃立(规范地立正)。教师:“上课!”班长:“起立!”

教师:“同学们好!”(教师行鞠躬礼)。全班同学:“老师好!”(行鞠躬礼还礼)

教师面带笑容,用温和的目光把全班同学环视一遍:“请坐!”

3、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学的礼仪

总的要求是:微笑、和气、文雅、不恶语伤人。

(1)用普通话教学,并多用敬语“请”字和尊敬手势。例如“请某某同学回答问题”。手势的基本要求是:手指伸直并拢,手与前臂成一条直线,肘关节自然弯曲,掌心向斜上方。禁用食指指向学生,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

(2)认真、耐心地倾听学生发言,中途不要打断。

(3)目光关注每一个学生,不侮辱学生人格,不挖苦讽刺学生,不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

(4)语气、语调友好、冷静、诚恳,对学生不能使用蔑视、讥笑、讨厌、憎恶的语气,不能对学生粗暴地大喊大叫。

(5)仪态举止优雅。讲课时不坐着,不靠着,也不过多地来回走动,同时注意避免不雅举止。站立的基本姿势是:两脚脚跟落地,站稳站直,胸膛自然

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着头。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持稿讲课时,持稿高度与胸平行,不能掩面或过低,也不能紧靠眼前晃动讲稿。

(6)珍惜学生的上课时间。不讲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内容,不长时间责备学生等。

(7)板书要整洁清楚,事先有所设计。板书时要求书写公正、整齐,切忌写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板书不能过于潦草、零乱,而应条目清楚,突出讲课重点内容。整体设计要规范、醒目、美观,给学生留下清晰的印象,便于学生记录和复习。

(8)学生练习时,教师认真耐心地巡回辅导,关注每一个同学,不做与辅导无关的事。

4、下课时,组织教学的礼仪

下课时,教师要与学生礼貌告别,保持愉快的心境。其礼仪程序是:教师(面带笑容):“下课!”班长:“起立”

教师:(教师行鞠躬礼。)“同学们,再见!”

全体学生,精神抖擞地回应:“老师,再见!”(行鞠躬礼还礼)

(教师切忌:①拖堂;②学生施礼时,教师埋头收拾自己的东西或急匆匆离开教室。)

三、办公室礼仪

办公室是教职工在学校工作和休息的地方,也是教职工集体生活的场所。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应该互敬互爱,互帮互助。

1、以礼相待。早晨相遇,主动打招呼,互祝“早上好!”,课间相见,点头微笑,互致“您好”。下班道别,说声“再见!”得到别人帮忙,赶紧说声:“谢谢!”“辛苦了!”

2、言行高雅。不打听别人私事,不背后议论其他教职工,不散布是是非非的事情,不闲聊谈笑。在办公室要保持安静,认真工作、认真学习、认真研究,不说不做任何与办公无关的事。

3、清洁整齐。做好办公室的整洁卫生和物品摆放工作。负责卫生值日工作的老师,要提前到办公室,按要求自觉做好工作。办公用品的摆放时刻保持整洁、美观。上班时第一个进入办公室的,主动开好门窗;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把门、窗、灯、空调、饮水机关好。

4、热情待客。有客人(或家长)来访时,应热情欢迎,微笑起立,让座请茶:“您好!”“请坐!”“请喝茶”。接待客人时如果要离开,或手头正有要紧的事要处理,应对客人讲“对不起,有点事要处理一下,请您稍等”。回来后或处理好事了,应向客人说“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

如果被访的教职工正好不在,其他教师也要热情接待,并帮助寻找被访者。客人走时应起立送至门口道别:“欢迎您下次再来!”,“慢走!”,“再见!”。

5、不妨碍别人。工作期间,不在办公室里做与工作、学习无关的事,不高声讲话,不做体育游戏,不玩电脑游戏,不高声放录音等,集体办公室内不能吸烟(包括校园公共场所也不能吸烟)。

四、电话礼仪

(1)打电话礼仪

当电话接通后,应首先说:“您好!我是×××”。无论是给家长或同事打电话,说话时要保持一种高兴的语气和声调,切忌冷漠无情,但也切忌声音过大。交谈结束后,应客气地道上一声:“再见!”并轻轻挂断电话。切忌鲁莽地将电话“喀啦”一声挂断。

(2)接电话礼仪

当听到电话铃一响(一般不应超过三声),便要拿起话筒,用普通话说:“您好!我是***(自报姓名),请讲。”接话完毕,应谦恭地问一下对方:“请问您还有什么事情吗?”然后再道一声“再见!”。在一般情况下,接电话后要让对方先挂机。

五、与学生交往礼仪

1、与学生相遇时的礼仪

师生在校园里朝夕相处,如果相遇时,通常由学生主动向教师打招呼,教师应面带微笑回应学生的问候:“早上好!”、“您好!”、“谢谢!”或“再见!”。

2、与学生谈话时的礼仪

(1)选择好地点和场合,有利于学生接受意见。

如果是表扬或研究工作,可在教室或办公室进行谈话;如果是批评或了解情况,宜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进行谈话,如走廊、球场边等,有时也可在办公室里进行。

(2)师生平等,平易近人,不训话。教师要做到“蹲下来与学生面对面谈话,做到心与心沟通”。谈活时要认真,虚心倾听学生意见(包括片面的、错误的意见),然后真诚地、实事求是地谈出自己的看法。

(3)教师自己如有缺点,也应向学生当面道歉。

(4)要讲究礼节。学生应命来到时,教师要热情有礼,不能板着面孔,冷冰冰地说话。谈话前,可请学生就坐;谈话后,应送学生离开。

六、参加学校集会礼仪

1、升旗礼仪

(1)不迟到、不早退,精神饱满,态度严肃,脱帽、摘墨镜,规范立正,不交头接耳。

(2)向国旗行注目礼,与学生一起高声唱国歌,歌词准确,精神饱满。

(3)切忌:自由走动、东张西望、心不在焉、马虎应付、窃窃私语。

(4)即使寒冷的冬天,也不能把手插在口袋里。

(5)自觉穿统一校服。校服要及时清洗、保持干净整洁,要将校服穿得端庄、高雅。

2、集会礼仪

(1)遵守会议纪律,按指定地点入座,准时有序,不无故中途离开。

(2)关闭通讯工具,认真聆听,认真记录,不看报刊杂志,不做与会议无关的事情。

(3)尊重报告人。掌声热烈,静听专心。

(4)在室外集会时,不打伞。坐姿端正,用自己规范的礼仪感染和教育学生。切忌:窃窃私语、剪指甲、打哈欠、掏耳朵、挖鼻孔等一些不文雅的举动。

3、听课礼仪

(1)提前进入听课地点,做好听课准备。听课座位选择在不影响上课的位置。

(2)听课时安静专心,认真记录。不交头接耳、评头论足,不无故中途离场,不做任何与听课无关的事。

七、与家长交往的礼仪

1、家长会的礼仪(包括在校会见家长时的礼仪)

(1)服饰庄重,举止文雅,给家长以亲切和信任感。

(2)尊重家长,语言礼貌。要求:

①实事求是地介绍学生的情况;

②对学生多一些表扬、鼓励,少一些批评指责;

③对家长应用商量的口吻,不能用命令的口气;

④多给家长一些发言机会;

⑤不要把家长当作发泄的对象,不要教训家长。

(3)做好准备,中心突出,内容丰富,热情待客,使家长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2、家访礼仪

(1)选好时机,预约前往。

家访前应写便条或打电话预约,并把家访的主要内容告诉家长,让家长有思想准备。预约的口气,应该是友好、请求、商量式的。

(2)举止稳重,温文尔雅。

(3)用语合理,避免单纯的“登门告状”。

3、握手礼仪。

①握手的时机:并不是任何时候见面都要握手,一般来说,老朋友重逢、新朋友见面、对别人表示感谢或祝贺、对别人表示支持、向别人赠送礼品时都应握手致意。

②握手的顺序:握手的顺序应为主人、师长;女士主动伸出手,客人、学生、男士再相迎握手。

③要用右手:握手时一定要用右手握手。

④控制握手的时间:时间一般以1—3秒为宜。如果关系密切的双方,才能握得久一些。握手时,过紧的握手;握手时,只用手指部分,漫不经心地接触对方的手;对方手里拿着较重的东西时握手;对方很忙的时候握手;对方与自己距离较远时握手;握手时东张西望;只握手不问好;与多人握手时交叉握手;握手时,戴着手套,这些都是不合乎礼仪的行为。

⑤在有些场合需要双手相握:表示特别尊敬时可用双手迎握;表示慰问时可以把你的另一只手放在握着的双手上。表示借着紧握得双手传达同情、慰问之意。

⑥注意目光和握手的次序:握手时双目应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或问好。多人同时握手时应按顺序进行。在向多人问候的场合,握手一定要按次序进行。

八、仪容仪表礼仪

1、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因此更要注意仪表举止。教师仪表规范的原则是:整洁、文雅、端庄、大方。一般说来,男教师不留长发,不佩戴项链、手链、戒指;女教师不染彩发,发型典雅不夸张,可着淡妆,不可浓妆艳抹,尽可能不佩戴手饰,特别是粗项链、手镯、手链、耳环,上班时间不穿细带裙、超短裙及露背装,不穿过透的服装,不穿过高细跟鞋,不留不涂长指甲。体育教师上班时间穿运动裤,不能穿皮鞋。

2、经常保持发自内心的微笑,微笑是一中愉快心情的反映,也是一种礼貌和涵养的表现。微笑时应露八颗牙齿,这种笑容最具有感染力,最具有魅力。

3、统一穿校服上班。

正确的站姿、坐姿、步态、目光、交谈基本要求

一、站姿

教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得最多的姿势就是站姿。良好的站姿能衬托出美好的气度和潇洒的风度。

正确站姿的基本要求是:——挺拔、轻松、自然

1、抬头、双目向前平视,面带微笑。

2、胸腹距离拉长,双臂自然下垂,或相搭放置腹前。

3、躯干挺直,身体重心在两腿中间,不偏左也不偏右,两腿直立,女士双膝靠拢。

三种正确的站姿:

1、身体立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双腿自然并拢,脚跟靠紧,脚掌分开呈“V”型。

2、身体立直,右手搭在左手上,贴在腹部,双腿分开,两脚平行比肩宽略窄一点。

3、身体正直,右手搭在左手上,背在身后,双腿分开,在非正式场合下,站累了,可将一条腿向前后移动半步,身体保持正直。

纠正不良的站姿:站立时不要缩脖、塌腰、耸肩,双手不要放在

兜里或插在腰间。

二、坐姿——端正、文雅、自如

正确的坐姿给人一种安祥庄重的印象。正确的坐姿要求是:

1、入坐时要轻要稳,双肩平正放松,女士双膝靠拢,男士双腿自

然屈膝。女子入座前若是裙装,应用手稍拢一下;着裙装所坐座位不宜低于膝盖。

2、面带笑容,上身自然挺直。

3、坐在椅子上,至少应坐满椅子的三分之二,脊背轻靠背。

4、起立时,右脚向后收半步,而后站起。

5、谈话时,身体不东倒西歪,不前倾后仰。上体与腿可以同时侧向对方。

两种正确的坐姿:

1、双腿并拢,坐正,手分别放在双膝上或椅子扶手上。

2、女士坐姿。双腿并拢、坐正,两手叠放,置于左腿或右腿上(与人谈话时,身体向哪一侧微侧,双手就叠放在哪一侧的腿上)。纠正不良坐姿:

两腿不可过分地叉开;不可长长地伸出去;不可翘二郎腿;不可将双手放于臀下;腿脚不可经常抖动。

三、步态——从容、平稳、轻盈、充满自信

正确的步态:

1、双目平视,面带微笑,跨步均匀,上身挺直,步伐稳健有节奏感,切忌大摇大摆或左右摇晃。

2、双膝靠近,两只腿的内侧落地时的轨迹近于一条直线。不正确的步态

不要用脚蹭地面;不要手插裤兜走路;不要左顾右盼。

四、目光

1、与人交往,目光要坦然亲切,与人交谈时,目光应该注视对方,不要躲闪或游移不定。

2、与人交往时,目光注视对方眼睛到下巴之间的区域。

五、交谈

交谈的基本原则是:诚恳、大方、平等、谨慎、朴实。

交谈的基本原则是:使用低声,语调柔和,速度适中,抑扬顿挫,吐字清晰。

交谈要使用礼貌用语:

1、问候语。“您好”、“早上好”、“晚安”、“再见”等。

2、感谢语。“麻烦您了”、“非常感谢”、“您辛苦了”等。

3、道歉语。“对不起,打断一下”、“对不起,让您久等了”、“报歉”等。

4、请字句。“请您留步”、“请问”等。

交谈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交谈中不要涉及对方的“稳私区”和“敏感区”,以免引起不快。

2、在长辈、师长面前不可以指手划脚。

3、在交流中既不要过分谦卑,也不应趾高气扬,目空一切。

第15篇:小学教师个人自传

个人自传

我叫戴景珠,女,现年28岁。2010年6月毕业于黄冈师范学院,同年9月资于到武穴市铁石中学,自2012年9月至今,任教于武穴市大法寺镇李边中小学校。从踏上讲台至今,从事过小学语文 ,初中语文、生物,高中生物等教学工作。

在这几年工作中,得到了许多老教师的帮助,在增长自己综合能力和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现作如下总结 :

一、思想政治 素质方面

自2010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 立场坚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改革开放,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模范执行学校行政的各项决议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师德上,我深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此,我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能勇挑重担,服从组织分配,工作勤奋,任劳任怨,作风民主,以身作则,工作大胆,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

二、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一)转变观念,探究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力争做一个有广博专精知识的教师,不断加强业务修养,自2013年任班主任以来,我以“把希望带给学生”作为指导思想,把班主任的教育管理与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把个人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与集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结合起来,这是我的经验总结。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十多年“传道、授业、解惑”的具体实践中,我不断探索和追求,终于悟出教育之真谛在一个“爱”字,即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爱。课堂教学的根本在于传道,要传好道,首先要处理好教材、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必须实现这三者之间或浓或淡的情感和谐与共振。只有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成为信念,成为学生主观世界的一部分。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可行的方法:启情------授知------守行。我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它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激发出来。所以,我以爱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的潜能得以激发,并获得自信的力量,我在做到讲之有物,讲之有序,讲之有理外,更渗透“爱心”。在教学实践中,我不仅爱那些优秀生,也爱那些后进生,课堂教学面

1向全体学生。因此,我所任课程很受学生的欢迎。

在教学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搜集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理论教学从理论上解释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并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评价良好。

作为一个教师,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小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尊重学生是教育原则和教育本质的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并创造各种条件引发他们无限的创造力和潜力。我相信学生在我的主导作用下能管好自己,而不能每一件事情都担心他们干不好最后每一件事情都由自己做,结果学生对老师形成强烈的依赖。首先,我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体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创建和谐的班集体,班干部是决定性的因素。

曾经,我总担心班干部没有能力,不敢“下放”权力,连背定理定义这样的小事都由自己亲自处理,结果是管得太多太死,班里氛围较死,没有活力,班干部能力也没能提高,自己又很累。后来,我逐渐领悟到:教学要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于是,我着手对以往模式的“改革”,“下放”权力,相信学生,一方面减少了自己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给了学生自主锻炼的机会,从而获得了双丰收。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 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枯燥的哲学理论不再枯燥,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真正让教育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健康的成长。

三、个人素质提高方面

工作之余,除了积极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之外,还认真学习了《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真正做到依法治教。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

为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观念,我认真学习了《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课程的反思与重建》、《走进新课程》等书籍。我还积极参加县、乡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和教研活动。已取得上级部门要求的各种证件。总之,这么多年来,我虽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学管理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学海无涯,业务研究更是无限,我一定会在今后的教学和教研工作中不断开

四、班主任工作方面

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自荐和竞选相结合的方法培养班干部,让学生自主管理,创建良好的班风、学风,激发与外班学生的竞争意识,设立定期评价制度建立1+1互助组(一一对应的优生帮助差生形式)、小组帮助组员等等多种互助方式促使差生取得更大进步,共同实现个人、小组与集体奋斗的目标。重视主题班会与主题队会的开展,协调与科任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建立丰富的信息网络 ,学生个性特长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把握激励胜于颂扬,表扬胜于批评的原则,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懂得理的澄清,保证学生健康地成长。

总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职以来,本人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身作则,业务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学海无涯,业务研究更是无限,我一定会在今后的教学和工作中不断开拓进取,争取做出更大的成绩。

第16篇:小学教师事迹材料

小学教师事迹材料

小学教师事迹材料

一、基本情况

xxxx,男,汉族,xxxx3年5月出生,研究生学历,教育硕士学位,xxxx3年8月参加工作, xxxx7年6月任教导处副主任,xxxx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xxxx9年12月任副校长。

二、工作简历

xxxx3年9月至xxxx7年6月在xxxx南开路小学任教师;

xxxx7年7月至xxxx9年11月在xxxx南开路小学任教导处副主任;

xxxx9年12月至xxxx3年8月在xxxx南开路小学任副校长;

xxxx3年9月至xxxx4年8月在xxxx逸夫小学任副校长;

xxxx4年9月至xxxx8年8月在xxxx南开路小学任副校长;

xxxx8年8月至今在xxxx胜利街小学任副校长。

三、现实表现

1.政治素质高,组织观念强。该同志具有过硬的政治和理论素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够密切联系实际,灵活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大事面前能冷静,难事面前善思考,是非面前讲原则,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中,识大体,顾大局,不计个人名利得失,能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能正确对待组织和个人,无论组织上安排他到哪个岗位,他都能很快适应工作,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xxxx9年,年仅26岁的他被组织任命为南开路小学副校长,当时成为xxxx区最年轻的校级领导。为了不辜负组织的信任与期望,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一方面上好自己承担的课程,一方面深入教研组参加集体备课,深入班级听课,指导教学。校园里总能看到他急匆匆的身影。白天在学校忙碌,晚上就把学生的作业拿回家批阅,把教案拿回家编写,常常伏案工作到深夜。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南开路小学的教学成绩有了显著的提升,在海区的抽测排名由原来的倒数前五名上升到正数前五名。xxxx3年,逸夫小学领导班子调整,为了强化班子的业务力量,局领导打算把他调到逸夫小学任副校长,征求他的意见。当时的逸夫小学人心涣散,成绩下滑,过去开展工作难度很大。作为已经在南开路小学干得得心应手、顺风顺水的他来说,同意调到离家很远,开展工作难度很大的逸夫小学无疑是一件傻事,但是考虑到工作的需要,他毫不犹豫的同意了局领导的意见。后来,因工作需要,他又从逸夫小学调回南开路小学,从南开路小学调到胜利街小学,至今已在副校长岗位上工作了十五年,别人在谈到他的工作经历时,他也总是调侃自己“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从来没有一点怨言和牢骚。无论在哪个学校工作,他所分管的教工作都十分出色。如今,他在胜利街小学副校长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六年,胜利街小学的教学成绩也一步一个台阶地上升,已经稳坐第一方阵,连续三年在海区抽测中位居前列。

2.精通业务,业绩突出。自参加工作至今,已近十六个春秋,十六年来,他一直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工作中勤于学习,乐于钻研,敢于探索,肯于思考,善于总结。由于他具有扎实的业务功底,厚实的知识积淀,踏实的工作作风,曾一度承担或主持“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小学生能力发展与培养课题实验”“小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断与干预”“小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小学生高效速读能力的培养”等多项自治区及国家级立项科研课题。多年来,他在教学及管理岗位上辛勤耕耘,大胆探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xxxx0年8月他撰写的论文《努力抓好实验教学,切实提高师生素质》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国家重点教育科研项目“提高教学素质与学生心理能力发展关系的研究”中被实验课题组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优秀论文三等奖; xxxx0年9月,在呼盟第三届小学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 xxxx1年5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二等奖; xxxx2年5月,论文《立足现实抓德育,放眼未来育人才》在xxxx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论坛征文评选中获一等奖; xxxx2年11月,论文《课改清风拂校园》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教学论文评比中,被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评为二等奖; xxxx3年11月,由于其在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中成绩突出,被自治区教育厅授予自治区教学成果奖;xxxx4年3月,被xxxx区委政府评为海区十佳专业技术人员; xxxx4年5月,被评为海区首届“152”工程语文学科带头人; xxxx6年12月,被评为xxxx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xxxx6年参与编写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在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xxxx7年4月作为副主编编写的《心系安全快乐成长》一书在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xxxx7年10月,他撰写的论文被自治区教科所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xxxx8年12月,他撰写的论文被自治区教科所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xxxx0年6月,被xxxx市教育局评为xxxx市业务精湛型校长。xxxx6和xxxx7连续两年,他所在的学校连续两年在教育督导考核中名列前茅,学校两年被评为优秀学校,他个人也连续两年被区委政府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xxxx7至xxxx9年,他连续三年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xxxx0、xxxx3两年,被xxxx区委、区政府评为海区优秀校长。他在南开路小学和胜利街小学工作期间,积极推动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多次在海区教学工作会议中介绍学校相关经验。在胜利街小学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和教科研改革,在实践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组本教研”的概念,受到专家的肯定。学校开展的微课题研究受到《内蒙古教育主编》孙志毅的好评,在《内蒙古教育》上专门开辟了“微课题”专栏,用六页篇幅登载了学校微课题研究的相关文章。近几年,他多次受邀为xxxx市骨干教师培训班讲座,广受好评。

3.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开拓创新,驾驭能力比较强。对于重点工作他能够及时提出富有见地的思路和措施,并善于抓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善于预见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讲究工作方法,能够协调和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完成工作;注重工作效率,对于比较复杂的工作能够及时拿出科学合理的方案,组织有关方面尽快落实;在处理紧急和重大问题时,比较沉着冷静,表现了较强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敢抓敢管,敢于碰硬,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能高效率、快节奏的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并结合工作实际,适时展开调研,为领导决策服务。

4.为人谦虚真诚,处事公道正派。他心胸宽容大度,工作作风干练,不计个人得失。待人诚恳、友善,能尊敬领导,团结同志,较好的处理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办事公道正派,责任不推诿,遇难不回避,身先士卒,为人表率,敢于承担责任。同时性格开朗,作风民主,富有朝气,善于在自己身边营造一种活泼、宽松、进取的工作氛围,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工作顺利进展。

第17篇:小学教师事迹材料

小学教师事迹材料

小学教师事迹材料

她,一身朴素得体的衣着, 一副和蔼可亲的笑脸,这是学生们眼中的张瑜老师——温和娴静。踏实勤奋的工作作风,少言寡语却一丝不苟,这是同事们眼中的张老师——严谨谦恭。一个刚入门的新手,充满热情,还有很多要努力的地方,这是张老师对自己的中肯评价——虚心求经方能进取。

一、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勇于探索实践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张老师能够虚心地向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同时自己也认真钻研,精益求精,因而在业务上迅速成长起来。她始终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凭一些简单的技能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要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就要不断的提高自身能力,适应新形势发展对小学教师的要求。

张老师不仅在教学工作中出类拔萃,在班主任这块教育地里她依然辛勤地耕耘,默默地奉献着,受到了学生的喜欢和同事们的赞许。在班级管理中,她注重用爱心和耐心感染学生,因材施教,主动热情地帮助学生,促使学生形成团结、勤奋、道德的优秀品质。教书与育人并举,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养成精益求精,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健全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

2014年9月,她接任的五(2)班的班主任一职。在工作中,张老师积极思考,善于总结。原先很多工作都是她亲力亲为,在一段时间的引导中她逐渐培养出一队班级的骨干力量,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这样不仅班主任轻松,而且可以培养班干部的组织能力。在班里一般事情都由班长负责,但各项具体工作分工到各个班委成员。早读、早操等日常工作都由班长负责;教室内的黑板报由宣传委员负责,老师作适当指导:学习上由学习委员和各科代表负责。当然班主任要随时随地作检查指导。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她们的班干部都能安排的井井有条。

二、爱心、细心加上耐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不能让一个差生掉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对差生有爱心、耐心、恒心,就能„„”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她的班上有这么一位学生叫柳邵凯,父母都已年老。家里生活艰苦,自己又经常被同学欺负。生活在这种境况的他,没有童年的欢乐,总是沉默寡言,和别人说话也总是战战兢兢,使人看了痛在心里疼在心上。对他这样的学生张老师总是给以更多的关心,及时了解他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同时多次找欺负他的学生谈话,积极表扬帮助他的学生。学生的心灵毕竟是天真纯洁,渐渐欺负他的少了,帮助他的多了,他感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在给老师的评价表中柳邵凯同学总是写这样平常而发自内心的一句话:“老师,你就像我的妈妈,我会用努力学习报答您的!”

三、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师德修养

张老师在思想上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与奋斗目标,她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乐于奉献,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地做好领导交给自己的每一项任务。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时刻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同事及学生面前做出表率,力争成为一名大家公认的合格乃至优秀的青年教师。

张老师就是这样,凭着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短短的四年工作中不断取得一个个成绩。她坚信:成绩永远属于过去,今后只有不断地完美自我,才能继续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在平凡的三讲台,以春蚕的精神、蜡烛的品格,为祖国的未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与责任,她深信这才是一个优秀人民教师永无止境的奉献与追求。

第18篇:小学教师先进事迹

小学教师先进事迹

--执着教育事业,默默耕耘育桃李

**学校 ***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198*年走上教育战线,从此与教育这一神圣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以来,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兢兢业业无怨无悔,默默耕耘育桃李。

一、甘守清贫,爱我所爱

高中毕业,我没有考上大学,父母让我复读,但我应招来到边远的**做了民办教师,父亲随即在城关给我找了份工作,工资远比当民办教师高,但我不恋高薪,只为所爱,知情者都责怪我,有人断言:终有后悔的一天。好在母亲尊重我的选择。但父母告诉我,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以后再也别想找到这样的工作了。我索性横下一条心,干就干它一辈子吧,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二十多个春秋转瞬即逝,改革开放以来,不少亲朋好友到广东等地经商,发了大财,我的兄弟姐妹们都鼓动我跟他们“下海”,这样更有发财的机遇,我真的有点动心了。但当我看到那些写有学生肺腑之言的贺卡时,那一句句真诚祝福的话语和感谢的言辞,那一曲曲动听的音乐,真的让我很感动,一张张热情的笑脸,一双双信赖的眼睛,一串串美妙的歌声„„怎能让我割舍对教育的钟爱之情呢?什么清贫,艰难„„咬咬牙就过去了。我放过了发财的机会,依然站在三尺讲台前。

二、不断求知,锐意进取

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我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自身的不足,于是我像一块贪婪吸取水分的海绵,不断充实自己。我深知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缸水的道理,在刚参加工作一年后,19**--19**年我参加了**师专英语专业学习,两年后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取得了英语专科文凭。****年,我又参加了福建教育学院**英语班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多年来,我主要担任学校的语文和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学习他们好的教学方法。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积极思考,潜心探索,为了使课上的生动,我

总是在课前或翻阅书籍,或上网查找,收集大量资料,精心备课。在课堂上,我秉承着“一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营造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实施“将微笑教育带进课堂,把方法教给学生”的教育思想,把愉快教学引进课堂,让学生在乐中求知,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执教方式深受学生欢迎。近年来,本人一直担任小学六年级毕业班语文教学,教学成绩均名列全县前茅。

三、付出一片爱,收获一片情

教师的职责是教好书,更是育好人。育好人的关键是做好班主任工作。我做了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其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事。

王某从小由外婆抚养,直至上小学毕业才被接回家,她总是和妈妈怄气,甚至故意向妈妈索要贵重物品,妈妈不答应她就哭闹,直到六年级还抱怨妈妈不疼她,甚至怀疑自己不是妈妈亲生的,竟逃回外婆家不来上学。我亲自去她外婆家做工作,给她讲《王子掏母心》的故事,王子捧着母亲的心去讨好漂亮的姑娘,路上摔倒了,母亲还问儿子摔疼了吗?让她明白了世上疼爱儿女的莫过于母亲,从此母女感情逐渐加深,她的成绩不断进步,**年考入重点高校。入学前还特来表示谢意。

从***年以来,本人还担任了**学校德育室主任和总辅导员工作。从德育工作中,让我深深理解了“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的威信首先是建立在责任心上”。尊重学生,责任心均来源于对学生的真诚的爱。有了这个前提,加上沉着、果断,细心、耐性、机敏、幽默的风格,哪怕碰到一块顽石,也可雕琢出艺术珍品。二十多年我没有对学生恶言恶语, 更没有体罚,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学生知道我身体不好,常劝我休息;节假日常有学生来看望,送来祝福和问候,还有人送来药方;有的遇上难事还喜欢找我商量„„为些,我多次受到团县委和****的表彰,****年我所带的六年级班被评为县“文明班级”。

有人说教师是人梯,是春蚕,是蜡烛,是火炬„„而我认为,自己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萤火虫。二十四年来,用我微弱的光亮照耀着孩子们前进的路„„我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辉煌显赫的功绩,我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我所付出的一切是一个教师应该做的,我已得到了学生的尊敬与爱戴,社会人士的理解与

肯定,各级领导的支持和鼓励。教好书、育好人,是我永远无悔的追求。

第19篇:小学教师事迹材料

小学教师事迹材料

„„,女,1974年12月生,1995年8月参加工作,学历本科,小学一级教师,在我校长期担任低年段的数学教学工作。该同志在近20年工作中,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她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勉自律、兢兢业业、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团结同志,为人师表,甘于奉献,工作服从学校大局。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工作业绩和工作表现深得领导和同事的赞许。

一、教书育人、积极进取

作为一名人民的教师,该同志一心扑在工作上,她始终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第一要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多年来,她始终坚持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学习,认真踏实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课堂上,她的讲课内容生动活泼、充满激情。时时注意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为了上好每节课,她总是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写教案。在课堂上,她坚持贯彻新课程理念中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要求,学生发展为本,启发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创新,力求使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学法指导,作业批改认真、及时。凭着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她所教的学科成绩多年来始终名列前茅。但她从不张扬自己,更不满足现状,课后经常与同志们交流教学经验。多次上校级公开课,恳请听课的老师针对他的课找缺点,提建议,每次她都谦虚倾听,认真笔记。因为她深信,只有教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最前端。

二、爱生如子严中有爱

她是严师,更是慈母,她关爱每一个学生 ,可她对学生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不偏爱一位好学生,更不放弃一位学困生。她每天都能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给孩子们补课,学校学生多,学困生更多,学生基础差。但经过她的努力,学困生都有了明显进步,她常说:“要对得起孩子和家长,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她总是用一颗朴实的爱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信念耕耘在教育的沃土上。从教18年来,她几乎每年担任班主任,作为一名班主任,她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特别是刚进学校的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她根据刚

入学的学生的个性,采取适当的方法教育。从学生一进校门她就开始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包括生活的习惯、做人的习惯、学习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和健体的习惯,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她相信“身教重于言教。”因此,在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时时刻刻,她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要学生做到的,老师先要做到”,做好学生的表率。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那么她也会主动跟学生问好,说“谢谢你“等礼貌用语,孩子也会自然地用礼貌用语来回答了。生活中,她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她还利用双休日、傍晚、假日与家长取得密切联系,和他们共同教育好孩子。多年来她一直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她的诲人不倦的精神和工作心得写成的案例,得到了县文明办、关工委的认可和表彰。她所担任的班级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经常获得“流动红旗班”和校级“先进班集体。

三、不断更新,完善自我

作为一名教师,她深知欲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的不仅仅是一桶水,而是一潭不断更新的泉水,尤其是在当今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年代。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她积极参加各级的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参加每年的教材教法培训,不断跟踪教育科研信息,了解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动态 ,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平时挤出时间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认真研究学习专业继续教育书籍,从中汲取养料,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年来,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少成绩,她及时总结自己工作中成败,理论联系实际,每年都能写

一、二篇教学教学方面的随感或论文。

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多年来,她多次在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的认可。20

10、20

11、2012年度,她连续三年获得优秀(嘉奖),同时获得申报“三等功”的机会,但是她说:“别人比我做得还要优秀,他们更应该得到这个荣誉。”2012年秋,她主动报名,要求参加教师校际间交流,到„„小学参加支教工作。

她总是谦虚的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教师应该做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我所取得的点滴成绩,源自于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即使没有荣誉,我的收获也是沉甸甸的,我的付出换来了每一个孩子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回

报,有了荣誉,我仍旧是最普通的一名人民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做一名无愧于人民的优秀教师。”

2013年6月15日

第20篇:小学教师业务学习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水口小学

教师业务学习安排及资料

第一次业务学习

时间:2月22日

内容:学习县《关于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管理的意见》。

本学期各科作业次数要求。 小学语文:

1、写字每周布置至少1次,全期全收全改不少于16次;

2、课堂作业每周布置至少3次,全学期全收改至少45次;

3、作文(三至六年级)布置每周1次(含小作文),全收全改全期不少于8次;

4、语文要进行课内外积累,每周1次,每期不少于15次。小学数学:

每节课1次作业,每周全收全改4次,全期不少于60次; 小学英语:

1、书面作业:每节课1次,全期全批全改不少于20次。

2、听写:三四年级每周2次,全期全批全改10次;

3、五六年级每周听写3次,全期全批全改10次;

4、英语积累:全学期10次以上,积累形式多样,趣味性强。小学思品、科学、美术等:作业每周至少布置1次,全期全收全改不少于15次。

重点强调:语文要进行课内外积累,每周1次,每期不少于15次。英语积累:全学期10次以上,积累形式多样,趣味性强。语文、英语的积累工作任课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常规检查时要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检查。

第二次业务学习

时间:3月1日

内容:学习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意见中的附件 附件2:教师课堂教学“十不准”

一、不准不备课上课;

二、不准迟到、拖堂、课间擅自离开教室;

三、不准用方言上课;

四、不准在上课时接听电话和做其它与教学无关的事;

五、不准在教室里抽烟;

六、不准坐着讲课;

七、不准讽刺、挖苦、歧视、体罚及变相体罚学生;

八、不准按学生学习成绩排座位;

九、不准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言论;

十、不准组织学生参加未经批准的集会或商业性活动。

第三次业务学习

时间:3月15日

内容:课后作业“三必须”

(一)按要求布置作业

1.布置作业要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以课本内习题为主,可补充适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习题,教师不能善自要求学生使用教辅资料,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2.作业布置注意少而精,实与活(不布置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学科课外作业总量控制为: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每天控制在1 小时以内,七至九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1.5 小时,严禁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二)按要求批改作业

1.批改要求。作业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作业批改应及时,认真,不错批、不漏批,批语应有启发性、指导性、鼓励性、示范性,有日期和成绩。批改工整、字迹规范。 2.批改形式。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批改

(三)按要求讲评作业

1.作业讲评应及时。通过讲评,激励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作业讲评应有针对性,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个别纠正;对较多学生出现的共性错误则要认真分析原因,作集体讲评。

第四次业务学习

时间:3月22日

内容:听评课的关注点要落在哪里

一、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1、学生的情绪状态。

2、关注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全身心的参与教与学活动。

3、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二、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 好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三、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听评课时,听课者要关注教师是否善于用教材去教,能否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四、关注教学策略的选择

1、自主性教学策略。;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能自己做的,教师是否放手让学生去做;在课堂上教师能否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能解放学生的脑、口、手。关注教师的自主性教学策略主要看: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能否让学生自学

2、探究性策略。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听评课时要关注教师能否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3、激励性教学策略。关注激励性教学策略主要看教师能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及时给予有价值的反馈,发挥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反思提高的作用。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也要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第五次业务学习

时间:3月29日 内容:课堂实施“十要求

(一)教师须严格按课表上课,不得随意缺课、调课。

(二)教师的教案必须与课堂教学相符合。

(三)严格执行课前候课制度,发现缺课学生要及时反馈报告。

(四)衣着整洁、得体。

(五)严格课堂纪律,不提前下课,不拖堂,无特殊原因不坐着上课,不随便出教室,要关闭手机,不接打电话,严禁酒后上课,严禁在课堂吸烟,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六)精心上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七)课堂评价注重针对性和激励性。多用肯定、赏识性语言,不打击、不讽刺、不挖苦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八)合理运用教学辅助手段,注重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音像、图书、网络、教具等)的辅助作用,为教学服务。

(九)教师上课必须使用普通话(英语课可用全英文教学)。教学语言要准确精炼、语速适当、生动流畅,富有条理性、启发性。课堂板书要规范清晰,字迹工整,简洁科学。

(十)音乐、美术、体育、实验、劳动、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课等,要严密组织,注意安全,不得在上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与教学无关的活动,学生体育活动要在教师指导、监控下进行。

第六次业务学习

时间:4月12日

内容: 怎样打造“有效课堂”?

怎样才能做到课堂上的有效呢?我认为,有效设计、准确把握课堂、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非常重要。下面我对于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谈几点。

1、要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教师要转变角色,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成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要由单向的“灌输”和“接受”转为双向的“对话”和“互动”,师生在“对话”和“互动”中要进行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如采用聊天、游戏、讲故事、猜谜等活动来展开教学。对于暂时后进的学生,教师要降低自己的心理期待,从而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和学生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促使动态生成成为可能。

2、要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让数学教学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趣味化。教师可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手段,努力创设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自身体验的学习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吸引人、感动人、激励人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为课堂动态生成提供空间。

3、要灵活开放教学评价。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的形式多样化,其中生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它强调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学生参与并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唤醒学生创新的灵动和生成的灵感,鼓舞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在师、生、物、情、境的相互作用中学生获得的是关爱、机会、信心、帮助……,教师获得的是回应、提升、成就、享受……,师生共同获得的是收获、欢乐、信心和生命的自由成长。

生态的、高效的课堂,学生的生成信息会不断地涌现,其中不乏鲜活而有价值的学习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凭借高超的教学机智和高度的教学敏感,用一双慧眼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并进行价值判断,抓住其内核实施再生成利用,使“课堂为生成而为,教师为生成而教,学生为生成而学”,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不断提升。

第七次业务学习

时间:4月26日

内容:组织语文教师学习语文课标并解读

组织数学教师学习语文课标并解读

第八次业务学习

时间:5月10日

内容:营造高效课堂的几种方法

一、从学生的角度去看,老师一定要有普遍的关注

1. 用微笑目光来流露你的关注。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产生一种心灵感应,看老师在看着我呢!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教师关注的微笑和目光中,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2. 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器重我。一定要找到欣赏、夸奖的理由,找到欣赏、夸奖的方向,找到欣赏、夸奖的那些“点”。

3. 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有一次我在上课时,在一节课后有学生批评我不公平,原因是课堂上该生举了五次手要求发言,只获准了两次,而邻座的同学也举了五次手要求发言却获准三次。可见,学生是多么地看重那不经意的允许呀!其实藏在背后的是学生的被认可感,是一种被承认的需要。

4. 用“中断定势”的形式表现你的关注。当一个学生表现得没有积极性,否认自己的积极性的时候,教师用“中断定势”的方法来表现对学生的认同。什么叫中断定势?就是把他原来的思路打断,比如他说,我就是数学不好,你打断他这种固有的想法,告诉他,你数学进步很快,只要努力成绩会上去的。你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再产生自我贬低、自我矮化的想法和行为,这时,课堂效率就会自然上去的。

二、从老师的角度看,课堂教学一定要有创新

1. 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如果一个人对某方面的问题没有任何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学习效率。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其实从老师的角度看,可激趣的因素是很多的。

2. 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怀疑,常常是创造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同时也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还可试行“师生合作”,教师完成以一个学习者身份出现,与学生平等地探讨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建立自信,在讨论中激出兴趣,在讨论中形成自觉学习意识。坚持下去,课堂教学定会高效。

三、从教法的角度看,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 营造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尊严的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有信心。如果学生对自己没有自信,甚至认为自己没有希望、很坏、愚蠢,那就没有效率可言。学生在什么时候学习最有效?在老师认为他很好、父母认为他很好、同学也认为他很好、他自己也认为他很好时,这个时候他学习就是最有效的。

2. 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围。在这样课堂里,学生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如果学生觉得自己没有活力,甚至消沉、忧虑、紧张、高效的课堂是无从建立的。

3. 营造能够让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个学生都能觉得自己属于这个集体,都觉得在这个集体里,自己被认同,被认可。他们能够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没有取笑,没有冒犯,没有孤单,没有抛弃,没有边缘人物,没有陷入自私自利的泥潭。

总的说来,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要使课堂高效,关键是定位:教师——课堂的主导者,学生——课堂的主体。

第9次业务学习

时间:5月24日 内容:浅谈课堂提问技巧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质疑激发兴趣、学生解难提高能力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就其信息载体可分为动作表情信息、图文信息、语言信息等。其中在课堂活动中,用得最多的语言信息就是课堂提问。巧妙的提问,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要善导善控,必须致力于提高“问”的艺术。

一、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陷入空洞浮泛的误区,使学生茫然失措。搞形式主义,有人为哗众取宠,表现其改革精神,把课堂搞得分外热闹,但不讲求实效。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地提问,无效问答,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必然是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能力得不到提高。

2.问题过难或过易。提出过简单或过难的问题都不能让学生产生思维过程,都是失去了实际意义的提问。科学提问的问题应该是即不太浅显,又不能过于深奥。教师应能结合学生不同的实际水平,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难易恰当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当然,由于问题的难易是相对而言的,同一个问题,对这部分学生而言可能是简单的,而对另一部分学生而言却是难题,这就加大了教师设置问题的难度。

3.提问不能面向全体。一些教师为了使提问能快速进行,喜欢只提问班级里的学优生,而把中等生、学困生冷落在一旁;也有一些教师一味的为了“补差”,而把课堂提问只集中在学困生身上,反反复复的提问学困生,这实际上都是错误的。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要从全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具体问题选择提问对象,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答问的机会:一般说来,难度不大的问题让成绩不好的学生学生来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由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

4.对学生答案处理缺乏灵活机动性,剥夺学生的逆向思维,提问只求通法或标准答案,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问时对学生新颖或错误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断,只满足单一的“通法”或标准答案。这样提问,学生偶尔闪现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容易被教师否定扼杀,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课堂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过程中有很多艺术可言,课堂教学中应恰当运用提问的技巧,达到让“一发”牵动“全身”的效果,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提问要量力而行。

2.巧设提问内容。

3.把握提问的时机。

4.提问要有层次性。

第10次业务学习

时间:6月7日

内容:如何写好课后教学反思

一、记成功之举。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如一些形象贴切的比喻、借喻,巧妙的新课导入,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激活思维的提问等),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例题、习题简洁明快的解法,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的板书,某种数学思想运用的过程或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原理使用的体会,教法上的创新等等,记录下来,目的是供以后教学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二、记失败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败笔”,如失败的演示实验,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步骤复杂的解题过程,难以欠妥的例习题配置,由于某种原因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记录下来,并对这些原因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在教学应吸取的教训。

三、记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师生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一些偶发事件突然产生灵感。

四、记学生见解。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智慧的火花”闪烁,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见解,值得引起思考的新思路、新方法。

五、记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教学组织方面有何新招,课程的重点、难点有无突破,启发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与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一部分内容时应如何进行改进,即写“再教设计”,这样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新的高度。 总之,写教学后记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的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所得,必有成效。

《小学教师理论范文.doc》
小学教师理论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