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论文范文

2022-09-29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中学物理教学论文

用实验﹒探究﹒评价相结合改革物理课堂教学

摘要: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发挥对教学的定向和导向作用,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并根据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实验和观察各种现象,亲身体验通过实验进行的探索规律的活动。并在实验探究中不断反思与评价,积累学习经验,提高课堂效率.关键词:用“实验﹒探究﹒评价相结合”改革物理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综合实践课程,方法新而多,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受到学生的好评。但大部分实验还是初中物理教材中实验内容的重复,实验的仪器配置还是陈旧的,实验内容以验证性为主,实验编排与教材不够吻合。这与目前所提倡的“新内容、新方法、新实验”进课堂和强调理科的“实践定向性”差距还很久,并且目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所以我们设想能否在落实实验的多种功能,充分发挥实验﹑自主探究﹑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发挥对教学的定向和导向作用,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研究怎样树立以实验﹒探究﹒评价相结合为基础的教学观, 根据初中学生思维特点,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实验和观察各种现象,亲身体验通过实验进行的探索规律的活动。并在实验探究中不断反思与评价,积累学习经验,提高课堂效率.

2、研究怎样在实验﹒探究﹒评价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并且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对学生最有吸引力,最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准备在实验内容中增设趣味实验,并能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实验﹑依据实验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学生间的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正确地进行评估,初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基础科学,如果物理科学知识不是从实验中产生,并以一种清晰实验结束,便是毫无用处的、充满荒谬的,因为实验乃是确实性之母。”实验是物理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因此,学生在物理自主学习中必须以实验探究评价为中心。在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反思与评价.

3、在教学中研究如何以“实验﹒探究﹒评价相结合”。自主探究与评价, 最主要的特点是自己本身是学习的主体,其主要优点是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强烈,并且自己钻研出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能逐渐积累和运用较好的学习方法并形成习惯,能不断地形成和提高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大的空间和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握好自已的角态,精心组织刘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想,做,反思自我.总结经验.

4、要以“实验﹒探究﹒评价相结合”为中心。以“教师放手,学生动手”为主旨的“开放性实验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差异,坚持“以人为本”“以个性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做到思想开放、时空开放、资源开放、形式开放、内容开放、作业开放。

5、运用评价激励学习。评价是依据一定的目标、需要、愿望为准绳的价值判断过程,运用评价能使学生心理较完善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品质,使个体的心理倾向与环境要求之间取得积极平衡,形成良好的品质,自觉调节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充满信心地去学习。

“实验﹑自主探究﹑评价”是在教师的指导,充分用评价手段,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准备器材、自主进行实验、自行探索问题索取知识的一种课堂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因,让学生自学知识或自主进行实验探索,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初级的层次——识记,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再提出新的问题,学生运用所得知识,在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解疑,或进行新的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中级层次——理解;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高一级层次——运用。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运用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乐于参与,积极动脑、动手,勇于探索,必然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探究﹒评价相结合”具体操作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知识内在规律、学生实际水平深度,将每个知识单元的学习分成四个阶段:学习、练习、复习、检测,设计学习程序,指导学生自学(主要学习实验方法)、实验交流、小结。各项概述如下: 而评价能使学生在学习、练习、复习、检测各个阶段中感到“不断进步”,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 1)鼓励性评价。如在自主实验中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给予肯定性评价,对学生的创新实验的想法和要求给予鼓励与支持,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又如在练习课中,教师布置知识、能力不同层次的习题让学生自解,教师巡回点拨指导,对学生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或对问题的独到见解给予鼓励性评价,如“你掌握得非常快”,“你说出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想法”,“大家看他是怎样做的”等。鼓励性评价能增强学生的个人荣誉感,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就会增强,学习积极性就会更高。 (2)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受教育者主动对自己提出的任务,自觉地促进思维的转化,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的活动,它是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内动力因素。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能力:①培养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②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③培养学生激发自我教育的愿望;④培养学生适度的理想水平。自我评价不仅是思想和心理上的修养,还包括再实践中的积极锻炼,人只有通过实践——认识自己——教育自己——再认识自己——再教育自己的循环过程,才能使自身发展的更加完善。 总之,使用用“实验﹒探究﹒评价相结合”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后,发挥了以下的优点,

1、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可见兴趣是学习好坏的关键。我们运用“开放性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自主探究——评价法”改革物理课堂教学,绝大部分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知识的气氛比较浓厚。

2、学生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明显提高。由于充分发挥物理课堂教学每一个环节的教育作用,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利用实验探究物理知识的能力普遍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得到了加强。

3、“实验﹒探究﹒评价相结合”深受全体学生欢迎。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兴趣盎然,学生的物理成绩不断提高,用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递进式地学习掌握知识,这不仅是教与学的方法的改革,更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与教育内容的改革,我们将继续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

作者姓名: 刘清军 职 称: 中一

电子邮箱: njyzxlqj@126.com 联系电话: 13689327329 参评组别: 板桥中学物理组 工作单位: 临泽县板桥中学

推荐第2篇:中学物理教学论文

如何教会学生学习物理探究的技巧

(米有东

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730070)

摘 要

物理学习便是这样一种学习认知的过程,它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问题为载体,以兴趣为动力,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话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类似于科学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探究、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

实验 好动 创造 探究式 兴趣

-

物理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的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它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比课本上的实验难度更高、未知程度更深,更富有趣味性和创造性,但无论同学们探究到什么程度,得到什么结果,都是有价值的,它的价值在于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它更能充分展现出同学们各方面的智力特长,也便于多元评价的进行。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探究式学习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方法,为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增添了新的内涵。物理学习不仅是技术的操作过程,而且包含了丰富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以及创造原理和创新技法。因此,物理实验的教学是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但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并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实施。那么,怎样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形成物理观念,领悟科学物理研究方法呢?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成为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物理探究。

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定位不能忽视

知识是非常容易的,但对于学生,他们作为初学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能很容易被老师忽略。这就使得教师和学生很难产生同样的感受,这种师生之间不同的心态往往会对学生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 在探究式学习中,为了避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差异,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共同去探究新知识,为此,教师应与学生有同样的渴求知识的心理,和学生一起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

1

教师要把自己当成一名初学者,退到和学生在同一起点线上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共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学生知识学习的参与者。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和指导学生去获取知识。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教师要能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路的构思,让学生通过自己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学生得到结论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析和总结,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还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这更有利于团体和小组的交流,以至于达到知识迁移的需求,举一反三。

教会学生物理探究要素

物理探究式教学就是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载体,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有目的、相对独立地进行探索研究,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中感悟到科学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为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思维打好基础。探究式教学是灵活多样的,其主要要素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定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具体在进行科学探究过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是探究的起点,只有发现和提出问题,才会积极认真地思考,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物理情境与已有知识的冲突所在,从而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一般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的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这些问题。 (1)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科学可解释或未解决的谜团,只有勤于思考,认真观察的学生,才能切身体会到生活中充满的这种科学魅力。例如:汽车轮胎、人的鞋底为什么都有花纹?飞机为什么会有升力?冬天人嘴里为什么呼出白气?电话和手机有什么不同?等等。

(2)从自然现象中提出问题。大自然充满了五彩缤纷的物理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学会从自然现象中提出问题,做观察自然、研究自然的有心人。例如:雨后天空会看到彩虹,这是光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从疑惑中寻找问题;

二、要引导学生自己根据以前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原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例如: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时,在学生猜想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有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压力变大或变小,压力作用效果怎样变?如果受力面积变大或变小,压力作用效果怎样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互交流讨论。

三、要指导学生通过自己去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或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并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或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处理。

四、要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归纳,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解释和评估。

五、要引导好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改进探究方案,总结出先前所提出的猜想或假设。

创设情境,是学生将问题形象化的前奏

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一个适合探究的问题必须有一定难度,需要向学生解释并且能够为学生所理解的,同时这个问题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一、以语言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主要是教师以语言描述具体的事件或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这些事实或问题,可以是日常生活中与所学内容有关的。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用为什么下雪天在马路上撒些炭渣能防止汽车打滑;为什么越重的箱子推动越费力来创设问题情境。在学习压强时,用为什么运输重型设备的平板车要用那么多轮子;而为什么啄木鸟的嘴又长又尖来创设问题情境。

二、以实验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实验既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又是进行科学物理探究的重要途径,也是呈现问题情境的基本素材和方式。通过实验可以创设许多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大气压时,通过把浸过洒精的棉花用火柴点燃投入事先准备好的空瓶中,然后用剥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稍后,鸡蛋被吸入瓶内的实验,使学生产生问题“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可以形象、直观地显示常规教育难以显示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

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四、利用其他教具,创设问题情境

一个好的实验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和求知欲望,还能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的机会,提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条件,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实验的引入十分重要,所以实验导入时,可以先推导出即将演示实验的原理,也可以先导入其所用器材,进而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例如:一块小小的橡皮尼在水中沉浮,能帮助学生对钢铁做成的万吨巨轮浮在水面上的原因。.关注实验的导入,科学探索课堂。大多数老师都会注重一堂课的引入,但一个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怎样导入?却考虑得比较少,往往直接把实验装置摆上讲台进行演示,这正是当前课堂教学的弊端。事实上,

五、同时也要培养好动,好动是初中学生一大特征,学生的认识,主要以直观为主,他们获得新知常借助于具体实践经验。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形式。当教师演示一些有趣实验,特别离学生生活较近的实验时,总有不少人跃跃欲试。曾经在上“大气压强”一课,学生看完阅读材料,关于“马德堡半球”一段事故后,不少学生对小小的半球威力这么大不可理解,问:“我们为什么能生活在大气之中?”为了澄清学生心中的迷雾,我展示了一个模拟“马德堡半球”,强调这半球比起其马德堡半球来小得多,用电动抽气机对半球抽气,抽两位女生上讲台,我交待几句后,她们用力拉,没有拉开,台下一片哗然,有的女生在嘀咕什么,男生更是不服,有的男生说:“女生力气小,让男生上”,男生们都举手想一展威风,女生中很少有举手,我又抽两位小个子男 生上台,全班齐喊:“加油!加油!„„”结果两位男生还是没拉开,助威声嘎然而止,台下又开始不停议论着,有几个顽皮力气大的男生,想上台一显威风,我成全了其中两位,从台下所有学生眼神中,不难看出,都是期待着同另一时刻的到来,这两位男生,用力甩一甩双臂,使出全身解术猛拉,在助威声中也没有成功,继续再拉,我提示“请 注意观察”,趁机拧动阀门,突然一个左倒,一个右倾,全班哄堂大 笑,幸好有保险绳,否则不堪设想。待安静下来都不吭声,有的挖耳教师问“为什么他能拉开?”认真观察的学生不难答道:“阀门打开,有空气进去„„”该项实验、让学生懂得,学习物理观察是多么重要, 既要有主次 4

观察,又要耐心细致的操作,让他好动又不能乱动,把动和静相结合,新颖有趣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增加成功的体验。

因此, 开设学生实验时,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让学生动手,有利于学生 注意力的迁移。实验时,有意识引导学生在各个环节中熟悉现象、过程的观察方法,教师不断发问:看到什么?说明什么?结果是什么?内在联系是什么?成败关键又是什么?如,学生做“测滑动摩擦力”实验时,;有的主动实验了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有的主动实验了摩擦力与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为了增加兴趣,教师可增设一些思考题,如,拉动木块前弹簧秤示数有何变化?木块开始运动时跟匀速直线运动相比较,弹簧秤示数有何不同?让学生实验后回答,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力和实验素养。有一次,开设“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实验,由于单刀单掷开关不够,有一个组采取的是单刀 双掷开关替代,这组学生事先做完实验后,一位男生想:“做完串联电路后,又撤下元件重新做并联电路,能不能不撤元件或少撤导线,再完成第二个实验?”通过认真试做,终于只添一根导线就解决了。他把定操作结果告诉我,我及时在全班表扬,在时间充分情况下,要求有兴趣的同学试做一次,再请哪位学生上台在磁性演示板上给大家演示一遍。从这次实验,许多学生受到很大的启发,逐渐在以后的学生实验中,许多学生善动脑、勤动手,有的也能完成老师补充小实验,有的自行设计完成一些探索性小实验,为了满足部分学生需要,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打开实验室,开展一些自组实验:曾经在开设“伏安法测电阻”的学生实验时,一位女生做完实验后,她想:为什么把安培表接在电压表外,而不接到内侧呢?她按内接方法测量后发现,两种接法安培表示数不同?我只好单独给她解释,有时为了解决演示实验受许多因素影响,利用课外时间在室外演示,比如“太阳灶”原理 的演示是属于在冬季教学内容,如遇到强光的中午就召集学生到室外,将凹镜会聚的光斑移到部分学生手上,再移到准备好的白纸或火柴上,让学生多种感官协调作用。书中“小实验”、“想一想”,练习或习题中的探索性实验,估计条件成熟,让学生作为家庭实验,评讲家庭实验时,抽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及理由加以叙述,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心理,使其思维一直处于活跃之中,总之,从生动直观到抽象的概括,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必由之路,观察可使学生辨别存在于他们周围、但又模糊不清的事物,丰富学生表象,培养认识事物的能力,利用初中生的好动这一特点,对智力发展极其有益。 营造探究式教学的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物理探究

学习物理兴趣的培养是关键,这个问题不容忽视,要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有了更大的兴趣学习物理才会有效益,如果缺乏兴趣后果不堪设想,为了兴趣发展应创造以下条件;因为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特征是问题性、实践胜、参与性和开放性,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引导学生探究,:

一、要有探究问题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学生在强烈的探究欲望之下会积极主动地去想,去做。 例如:在“平面镜”教学中,教师做魔术表演(水淹蜡烛):转盘上竖直放一块平板玻璃,玻璃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玻璃后的某一位置放一只透明的杯子。调节转盘,使学生透过玻璃清晰地看到杯中也有一支“点燃”的蜡烛。往杯中倒水,当水面漫过烛焰时,发现烛焰没有熄灭。这是什么现象呢?怎样形成的?学生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于是有了探究的过程。

二、要有探究问题的空间

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广阔空间,把学生带入一个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空间,使学生有一种投入心力去学习的愿望。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那么教师怎样设计具有探究空间的问题呢? (1)在内容上,设计是最具探究价值的,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问题。 (2)在形式上教师要从教学目出发,更多地设计一些发散类和探究类问题。把问题分为四类:一是判别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加以判断。如“磁铁的温度升高时,磁性是不是增强呢?”。二是描述类问题,主要对客观事物加以陈述和说明,如“水沸腾时温度会怎样变化?”。三是探索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加以说明,如“为什么斜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呢?”。四是发散类或多元类问题,主要是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去认识客观事物,

三、要有充分的自主的学习空间

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

四、要有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

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又需要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 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完善升华。

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探究,培养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放开探究实验的思路,实现探究实验教学的多元化

实验研究的方式是多样的,由于学生的思想水平,思维方式是有差异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不同学生完成同样过程任务。否则,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1)实验器材选择的多样化。教师在为学生准备实验器材时应注意使提供的实验器材有可选择性,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小物品与实验器材结合,设计物理实验。例如: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老师提供的器材有:一块橡皮泥、一个吹起的气球、一个长方体的小木块、细线、一把弹簧测力计。让学生猜想,并归纳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后,引导学生除老师提供的教材外,也可利用铅笔盒中的工具设计实验,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结果,在实验交流中,学生的实验设计令人惊叹,

(2)实验变量多样化处理。一个物理量的变化,一个具体的科学问题常常与多个因素有关系,因此,控制变量法是物理研究常用方法之一。由于不同学生认识水平的不同,实验本身难易度不同及课堂有限时间的限制等因素,在一节课上,不同的学生不一定能同时研究完所有的问题,这时,老师就应该有目的、有重点地组织学生的实验活动,使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计划地完成。

(3)信息传递的多样化。在探究实验的教学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是多样的。观察实验,收集实验数据,与组内成员交流,倾听其他小组的意见,与教师交流等等。而阅读说明书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二、开放实验管理,把合作权利和方法交给学生

在实验教学中,随时提醒学生注意一些不利于合作的行为方式,随时指导合作活动,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充分调动学生间合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互助互爱的良好品质,是进行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在这种合作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可不能代替。例如:实验中,学生的分工问题就应放给学生。因为讨论分工的过程就是学生分析研究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应观察什么?记录哪些数据?实验仪器的使用等,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三、将研究方法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始终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和应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增强学生运用 7

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的意识和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的优势,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自己的思维模式不断地向科学的思维模式发生顺应,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方法的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中学物理研究的方法有很多,运用最多的是以下几种: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理想化法;归纳法等。

四、变演示为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往往越新奇的实验,学生越想亲自尝试,由于演示实验学生无法直接参与使实验功能的发挥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抓好演示实验的同时,应努力开拓实验教学的构想,探索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新路子。设计性实验选题时不要求突出实验内容的复杂性,题目只给出实验目的和要求,由学生根据目的要求去独立查阅资料,独立制定实验方案,在自己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设想,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去解决,最后写出实验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多种能力都能得到培养。

五、增强实践性实验教学活动

实践活动课将课堂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对实践活动的组织、指导和控制从动员、组织、指导、帮助、检查、总结这几个方面体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课本让学生看,实验让学生做,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验操作步骤,并确定所测物理量。

总结与展望

作为一种学习或学习方式,科学物理探究既可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又可在实践活动或课外活动中应用。课外实验活动即学生的实践活动,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课堂教学中有限的内容和时间、空间范围,由于有了课外实验活动而得到补充和完善。可以是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探究、发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实践活动,选择课题范围要小一些,研究和实验操作性要强一些。教学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热衷于发表见解,积极参与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讨论与争论,进行广泛的交流,从而使探究顺利进行。同时,可以引导学 8

生开展以设计和动手制作为主的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李远蓉 朱霞 邓磊.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初中物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蔡苏青.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分析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2010(3).[5] 薛建冰.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19).[6] 朱长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宿州学院学报, 2005,(04) [7]高传富.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考试周刊, 2007,(12) . 9

推荐第3篇:优秀中学物理实验论文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它们都是很好的素材,只要教师做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心人,对它们合理的加以应用,一定会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搞好实验教学,应着重抓以下三点:

一、使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初中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学生由于亲身经历和学识限制,对书本内容不可能一听就懂,并且会怀疑其客观性。而实验就起了帮助他们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理解获取知识的桥梁作用。所以,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做好一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切忌不做实验或少做实验而讲实验。因为单纯的讲实验,便贬低了定律、概念的客观真实性,学生也难于理解和接受。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必须把准确无误的物理现象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看清楚,使学生确信定律、概念的客观性。所以教师必须是一个坚定的唯物论者,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以得出的数据来验证或推导出定律、公式,绝对不允许涂改实验数据,使之与物理定律、公式相符。而应协助学生找出错

误原因,重做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为止。只有这样,才可使学生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培养学生识别和应用实验仪器的能力

学生识别和应用实验仪器的能力不仅是学生正确完成物理实验的保证,也是以后在工作和学习中必需的最基本的能力,如生活中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无不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开始几次学生分组实验,实验仪器都是学生首次接触,如刻度尺、天平、电压表等,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识别仪器的规格和性能,察看铭牌或说明书。弄清:(1)测量范围;(2)最小刻度;(3)零点及其调节方法;(4)使用方法。只有掌握以上四点,才能保证实验精确的完成和仪器、人身的安全。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小到照明电路的安装,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大到交通运输和生产劳动都需要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作为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学生分组实验,每个人都有操作机会;在演示实验中,可让部分学生配合教师一起完成实验,条件许可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课外小实验更是学生操作的天地,如在学习量筒、弹簧秤、天平等知识后,可布置小实验自制天平、量筒、橡皮测力计等,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效果一定会更好。总 1

之,应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要加强主导,既不能统得太死,又不能放松,努力创造一个活跃、快乐、紧张、有序的良好氛围。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1、加强示范操作。学生对教师的所做的示范操作的模仿是形成动作技能的最初阶段,可减少实验的盲目性。示范可采用投影、挂图、示教板、实验小组长等形式。

2、指导学生操作。实验操作可采取不同的形式,如独立操作、小组协作操作,放开式讨论操作等。采取何种形式,要视实验内容而定。在实验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好的及时肯定表扬,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操作。如学生通过做《测定小灯泡功率》实验后,可布置:只有电压表,无电流表,其它仪器自选,测定标有3.8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在给定条件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完成实验操作,这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重要过程。教师要组织好物理实验,获取实验教学的最佳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推荐第4篇:物理论文 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论文 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归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影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因素包括实验教学硬件条件、教师的观念和习惯、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时间和教学评价体系等。为了更好地开展物理实验教学,要进一步改善实验教学的条件,加大考试制度改革的力度,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要与时俱进。

[关键词]实验教学;中学物理;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之一。在新制定的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指出:“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基础。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物理学中最基本、最简单、与实际联系最密切的学习内容,所涉及的主要概念、规律都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物理实验本身就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能够使学生有亲身探究科学世界的体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的目的。

一、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物理实验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虽然中学物理中的许多教学内容都与我们平时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感觉特别复杂难学。例如,对学生来说,“电磁感应现象”听起来非常不可思议,但通过亲身实验学生就会对这一神奇的自然现象产生兴趣。所以,进行物理实验和演示是十分必要的,它会把物理现象在实践当中突出得更加明显,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利用演示实验诠释抽象的概念,既能使学生有亲自动手实验验证的机会,又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分析和思考,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物理实验有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归纳。中学物理中大部分概念和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到的,如阿基米德原理、焦耳定律等,学生通过实验很容易理解这些物理概念。如果不进行实验教学,学生对这些知识印象就不会很深刻,理解起来也会相当困难。

再次,物理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物理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开展物理实验,使学生有机会亲自进行观察和动手操作。比如,在教学中我把牛顿第一定律的演示实验变成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这样学生既学会了物理知识,亲眼看到了物理现象,还自己归纳得出结论,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最后,物理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初中生学习知识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兴趣。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就会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而开展实验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学会把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一些没有兴趣的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影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因素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模块。现阶段,一些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实验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中作用的发挥。 (先发表后付费带写带发教育论文,扣1324725251)

1.实验教学硬件条件的影响

现阶段仍有很多学校虽然都设有专门的物理实验室,但大部分实验仪器陈旧、质量低下,缺乏必要的实验设施,损耗的仪器得不到及时补充,大部分仪器与新教材对实验课程的硬件需求不匹配。例如,平面镜成像特点和部分电学探究实验,由于实验设备老化、缺损,未能及时补充,导致演示实验无法进行,学生失去了动手实验的机会。

2.教师的观念和习惯的影响

实验教学离不开物理教师,但部分教师深受“黑板实验”教育模式的影响,观念老旧,并未体会到实验教学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考中并未将实验操作作为考核内容,由于考试不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会影响学生的卷面成绩,因此,一些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不愿意备课,还经常将实验课的分组探究部分私自改为演示内容,将实验黑板化、习题化。(2)许多物理现象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很常见,如水沸腾实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有些教师认为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因而上课时只是简单讲解一下实验现象,不愿让学生通过实验直接体验。(3)有些实验准备时间长,应用器材多,需要耗费较大精力,授课教师要亲自做准备,工作量太大,甚至可能打乱正常的教学计划。(4)随着多媒体进入课堂,很多物理教师学会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但一味通过视频播放实验过程,放弃了实验操作,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难以提高。

3.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有些学生不重视实验教学,在实验课上嬉戏打闹时有发生,在实验中不遵守纪律,损坏实验仪器。有些学生实验时不积极参与,充当看客,甚至开小差。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考试又不考实际操作,实验课是浪费时间,因而随便应付了事,缺少学习积极性。

4.教学时间的影响

随着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师越来越认识到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但当前初中一周只有3~4节物理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达成既定教学目标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等重要的探究实验,至少需要两课时才能完成,而初中物理没有两节课的连堂,这势必会分散实验教学,致使学生不能深入地研究思考,达不到探究效果。

5.教学评价体系的制约

目前,各校积极倡导素质教育,但究其实质仍为应试教育,因为评价机制没有明确的改变,各地区中考仍以分数为重要指标,素质教育成了纸上空谈。对物理学科来说,考试形式单一,并未涉及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受應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问题,将实验媒体化、黑板化,形式化。

三、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建议

1.进一步改善实验教学的条件

一方面,要重视实验教学,保障实验室硬件设施完备,保证能顺利开展实验。为了不耗费教师大量时间准备实验,学校应准备专项经费,及时补充损耗仪器,建立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物理教师的专业学习。教师应及时参加培训,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提高实验意识,提升实验教学能力,为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做好充足的准备。

2.加大考试制度改革的力度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不难看出,中考已加大了对实验的考查力度,如黑河地区中考试题中有关实验的考查内容已由原来的18分增加到24分,但考查的知识点仍是认知领域的笔试考查,并未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考察内容具有预测性,考试之前学生就能猜到题目,按照教师指导熟记相关知识就可以获得高分。因此,应加大考试制度改革的力度,将实验操作考试纳入中考中,使之成为考试内容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3.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与时俱进

要想改变实验教学现有的状况,转变教师的思想意识是关键。教师应时刻牢记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和核心理念,吃透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加强物理实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科学的魅力与神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要引导学生多进行物理实验,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物理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多进行物理实验,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引导,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潘雪莲.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大众科技, 2011,(10).

[2]吴秀萍.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策略[J].河南科技, 2013,(10).

[3]司佑全.演示實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4).

推荐第5篇:中学物理教学论文 课堂演示实验

教学论文

谈新课改物理教学中的课堂演示实验

西华县东夏镇二中:袁建新 2012年3月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高,无不和各种实验密切相关,而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是紧贴教材内容,授课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由教师亲手操作的直观性实验,实验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本节的教学效果,影响至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作用非常重大,本人从事物理教学多年,就如何提高物理教学课堂演示实验的效果,浅谈几点看法。

1、充分理解实验内容,掌握实验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要正确、无误,熟练、自如,对实验过程的突发情况要有充分思想准备,因此,要做到以上要求,就必须彻底熟悉实验内容,步骤,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失,甚至必要是还要学习、掌握该实验的相关知识。

2、充分做好实验器材上的准备。实验器材准备工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成功与否,我们设想:一节演示实验准备的不充足,上课前才让实验员从仪器室取回器材,各器材的情况只凭往年的记忆有所了解,匆匆赶往教室,临时拼凑,对出现的情况又缺乏子解,结果,一旦出现与实验数据不符合,看不到的现象,就会很难对付,再临时找这找那,把一节课的时间就白白的给浪费掉了。因此,下课前,实验所需的各种器材必须提前取出,熟悉了解各种器材的性能,以免出现误差。

3、上课前必须把该实验重做一遍。有一些教师总以为这个实验年年做,凭往年的记忆是有把握做好的,没有必要提前再做一遍。殊不知物理学中的好多实验,其实验的效果、现象、数据的正确得出受当时的天气的阴睛、气压的高低、电网电压的高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做摩擦起电,电荷间相互作用,验电器金箔张开的实验时,就受空气湿度的影响,天气睛朗,艳阳高照,空气又非常干燥,该实验的效果就会非常的好,反之,实验中出现的效果就会非常差,甚至会看不到。另外,实验中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的提前做了之后就全心中有数,该改进的就改进,该注意的就注意,这样做就做到胸有成竹,对该实验的成功就会有十分的把握了。

4课堂演示实验的操作要熟练、自如,提高能见度,得到正确的数据和实验现象。演示实验就是让学生通过教师操作的某一些实验,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如果教师操作不紧凑,失误多,就不会提高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谈不上理想的教学效果。实验也做得非常成功,但教室后边的及边角的学生看不到,看不清,这也地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因此,实验所需器材要尽可能的提高能见度,教师做实验时要在后面或侧在一边,不要挡一的视线,条件许可时,可拿到学生中间展示给消学生看或派学生代表到讲台上观察,并把观察到的情况报告给全体学生。

5、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让他们认真观察实验中的重要细节,防止看热闹现象的发生。有个别学生对上实验课很感兴趣,觉得好玩,只是一味地看,既不思考,也不认真观察,结果什么也未得到。

6、实验结束后,要提醒学生积极思考,分析现象的原因,启发学生积极探究问题。个别甚至是部分学生在实验结束后,认为结束了,不做了,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考虑,结果,收效甚微。因此,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向某一方面引导,提醒,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以上所谈,乃本人从事物理教学多年的经验之谈,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西华县东夏二中:袁建新2012年3月

推荐第6篇:中学物理实验视频辅助教学论文

摘要: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例,阐述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运用物理实验视频的作用,指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运用物理实验视频的不足,提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运用物理实验视频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式,使物理实验视频与物理教学很好契合,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实验视频;辅助教学

物理是以实验为支撑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行中学物理教学中主要涉及的实验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实验等.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演示实验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甚至某些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演示,或演示时间太长、实验现象瞬间即逝等而影响教学进度、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1].教学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视频辅助教学已经逐步进入高校相关技术教学[2-3]、生物解剖[4]和高分子化学[5]教学中,也有在中学课堂教学[6-8]中应用的,但是从研究文献看,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视频来辅助教学还不够普遍,所以,本文主要就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视频辅助教学进行研究,以期对应用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和运用的策略进行探讨.所谓视频辅助教学,是指将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等内容制作成视频形式,以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9].其功能是能够更直观、动态地在课堂上展现实验装置或实验过程等以方便学生观察结构、了解实验操作程序,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重复学习的资料,是现代化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辅助工具.通过在课前做实验,并把在特殊环境下才能完成的实验过程录制下来,把一些不易观察到的实验过程进行特写,把一些瞬间即逝的实验现象进行慢放,把一些非常缓慢的实验过程进行快放等,以弥补传统物理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无法达到的实验教学效果[10].

1物理实验视频辅助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1.1物理实验视频内涵

物理实验视频是把一些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不易满足实验条件或实验过程不易观察、实验现象瞬间即逝、实验进程非常缓慢等的课内演示实验改在课前完成,用摄像机或手机等设备把实验过程全程录制下来,运用3D动画或视频处理技术,制作模拟整个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并能在计算机多媒体上播放的视频[8].

1.2物理实验视频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2.1物理实验视频能解决传统演示实验无法解决的问题

在物理教学中,某些演示实验需要特定的环境,或实验过程需要持续很长的时间,或实验现象不易观察.以“超重与失重”课题的教学为例,一般教师的教学方式:首先介绍教材上实例———人乘电梯时,基于所观察到的一些物理现象来认识超重与失重;其次,面向全班学生做演示实验———用手提着挂有重物的弹簧测力计向上加速、减速运动和向下加速、减速运动,通过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来进一步认识超重与失重现象.然而这个实验过程很短暂,且不易观察到运动着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但利用超重与失重的物理实验视频辅助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基于超重与失重的物理实验视频制作过程简介:首先,把该实验装置搬入电梯(最好是观光电梯)中;其次,让学生分批次进入电梯中;第三,教师提示学生各自选定电梯外面某一参照物,目的是让学生准确判断电梯是上升还是下降,是加速还是减速;第四,教师用摄像机拍摄电梯的整个上下运动过程以及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第五,教师利用慢镜头播放技术进行处理获得超重与失重的物理实验视频.在超重与失重的实际课堂教学面向学生演示超重与失重实验的基础上,再播放超重与失重的物理实验视频,能让学生对超重与失重现象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感性认识,也有助于学生对超重与失重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1.2.2物理实验视频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物理新课教学中,运用一些物理实验视频,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抽象知识的形象感和直观感,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带着好奇、疑问、期待主动去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9].例如,讲“静电屏蔽实验”时,可以面向学生播放这样一个物理实验视频,一个人身处法拉第铁笼之中,铁笼外达万伏的高压打在铁笼上,铁笼内的人却安然无恙.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某些物理题中所涉及到的物理情景,学生从未观察过和体验过,使得原本很简单的物理现象及物理过程,在学生心目中却变得异常复杂而难以理解.例如,一个涉及“多普勒效应”知识的习题,“人站在铁路边上,当火车驶向此人和离开此人时,听到的汽笛声有什么变化?”具体做法:首先,引导学生利用多普勒效应知识进行数学推演获取结论;其次,面向学生播放“火车驶向此人和离开此人时,汽笛声有明显变化”的物理实验视频.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多普勒效应的直观认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多普勒效应.

1.2.3物理实验视频能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某些实验需要特殊设备,而且设备价格高,操作程序复杂,即使在一些教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也难以在课堂上面向学生演示实验;某些实验因实验器材、场地、天气等受到一定限制,在课堂上面向学生演示实验的效果很差.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凡是出现这些情况,都可以考虑利用物理实验视频替代真实的物理演示实验,效果很好,因为物理实验视频可以清晰地将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重现[11].以“平抛运动”课题为例,其教学设计思路为:第一,通过例举水平抛出粉笔头等生活实例认识平抛运动;第二,通过演示平抛运动定性实验结合课本上频闪照片的定量分析能得到平抛运动的特点.可想而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难以让学生信服的,因为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及观察实验现象.事实证明,在课堂上要成功演示平抛运动实验并引导学生进行定量研究从而得到平抛运动特点是很难的,原因在于频闪照相机价格昂贵,冲洗照片很费时也很费钱等;况且,这种做法也很难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推广.但是利用平抛运动实验视频辅助物理教学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平抛运动实验视频制作方法:第一,录制平抛运动实验全过程;第二,编辑平抛运动实验视频;第三,在物理课堂教学讲授平抛运动特点时,面向学生播放平抛运动实验视频,引导学生定量分析平抛运动中的实验过程并归纳总结出平抛运动的特点.事实证明,平抛运动实验视频生动、直观、形象,得出的实验结论也很有说服力,而且能解决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在这个方面的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2物理实验视频辅助教学存在问题及分析

2.1不能以视频代替学生的具体操作

视频辅助教学信息量大,集图、文、解说于一体,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把需要实物实验装置变成视频,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但在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环节中,不应该让学生只看教师做及观看物理实验视频,而应该在教学条件、实验条件等许可的情况下,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获取实验证据、分析实验证据、归纳概括出实验结论,且在整过探究过程中都必须有讨论交流活动[12].事实证明,在实验教学环节,若用播放物理实验视频代替课内演示实验或探究实验,会缺失提出问题、推理想象、设计方案、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语言表达、归纳总结等方面的能力.

2.2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学生亲自通过实验探究获取的知识,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13].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克服学习困难的动力.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用物理实验视频代替课内探究实验,就等同于把学生做实验变成了学生观实验,这种教学方式是很难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习兴趣及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的.

2.3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在实验教学环节,学生做实验的过程常常不是一帆风顺,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学生在不断改进实验方法、纠正实验错误和分析实验误差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很多物理知识和研究方法,同时还能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而课堂教学中播放的物理实验视频是通过实验视频制作团队精心准备、录制、剪切及编辑而获得的,其过程是很清楚的.对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一般不会出现,因而学生在观看物理实验视频过程中没有思考、解决问题的土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3实验视频辅助中学物理教学的策略

人类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方法,而学生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要独立探索[14].“物理实验视频”辅助教学能解决很多传统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物理演示实验与物理实验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各有长短,物理演示实验比物理实验视频更真实,而物理实验视频比物理演示实验更可控[15].只有认真探索物理实验视频与物理演示实验及物理课堂教学之间的最好配合方式,趋利避害,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学物理教学.

3.1物理实验视频和探究实验并用

物理探究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16].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对无法演示或演示时间太长、实验现象瞬间即逝等影响教学进度、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实验,建议物理实验视频和探究实验并用.首先播放物理实验视频,其次有实验条件的学校必须合理安排课内探究实验,无实验条件的学校要创造实验条件合理安排课内探究实验,让学生经历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曲折,体验科学探究中的喜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操作动手能力.如:“研究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实验.先向学生播放该实验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充分了解该实验的全过程,再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该实验探究,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对话性讲解、评价纠错以及反思提升.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3.2物理实验视频不能有任何虚假痕迹

演示实验应注意实验的直观性和可信性[17].在自制的物理实验视频中,实验背景、实验仪器设备等应是学生熟悉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应是真实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物理实验视频中除了老师本人亲自操控实验和解说外,尽量有部分学生参与实验视频制作,这样可以增加物理实验视频的真实性.另外,为了节约物理实验视频的播放时间、提高其播放效率和质量,还需要对物理实验视频进行编辑、剪切和慢放、快放技术处理,并对慢放镜头和快放镜头用文字加以说明或语音提示.如:慢放镜头出现时,要标明以正常速度的几分之一慢放;快放镜头出现时,要标明以正常速度的几倍快进.

3.3物理实验视频中应保留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物理实验视频要完整地展现整个实验过程,包括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教师向学生播放实验视频的过程中,当出现问题时,教师应立即暂停,并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去思考形成问题的原因和问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然后再继续播放物理实验视频.这样的物理实验视频对学生养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积极作用,对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提升学生能力有很大帮助.

4结论

物理实验视频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它能解决某些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能展示某些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无法展示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效率高,效果好.但物理实验视频不能代替传统物理实验教学,只能辅助传统物理实验教学.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应把物理实验视频和传统物理实验科学结合起来并加以灵活运用,才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提升学生能力.

推荐第7篇:让学生在玩中学物理论文

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伴随孩子快乐成长,同时玩也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如果我们把“玩”引入课堂,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都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就时常让学生在“玩”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切实保障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愉快地学,教师轻松地教,而且还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笔者在这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在魔术和游戏中学物理

物理课上,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经常改进演示实验,尽量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为了增加乐趣,有时还把实验变成魔术或游戏来做,这样一来,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

我在讲《大气压》时,我首先拿出一对事先抽成真空的马德堡半球说:“同学们,现在我们来个大力士冠军赛,看哪位同学能把这两个半球分开?”同学们一听,立刻情绪高涨起来,不少同学跃跃欲试。于是,我先找一位身单力薄的男生来拉球,,可他用劲全力也不能把球拉开,这时,一位身强力壮的男生跑上讲台说:“老师,他没劲,让我来吧!”我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大家大喊为他加油,可这位同学最后也无可奈何地败下阵来。于是有同学提出让两位同学来拉,还有有些同学说,这球本来就是一体的,根本拉不开,我笑而不答,只是轻轻拧开抽气阀们,然后让一位弱小女生来拉,只见她轻轻一拉,球便一分为二。顿时,大家唏嘘不已。于是我引入“大气压”这个课题,同时让同学们当场用抽气机抽气,重做拉球实验,到此学生对大气压的作用深信不疑,同学们在这种玩的氛围中认识到了大气压的威力。

魔术,它具有神奇的魅力,给人带来浓厚的兴趣,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味;游戏,由于众人的参与,而使大家其乐融融。物理课本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如果老师直接去做,可能远没有把它变成魔术和游戏去做,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兴趣更大,记忆更深刻,效果更好。

二、把玩具拿到课堂来学习物理

实验器材是我们理化生教师的法宝,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偏远且经济条件落后的农村中学来说,学校配备完备的实验器材是不现实的。教师亲自动手制作实验器材,毕竟时间和精力有限。于是我经常发动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制器材,对此学生了此不疲:有的学生孤军奋战,有的合伙制作,有的请家长帮忙,有的甚至把小时侯的玩具也拿到课堂上来做实验。你还别说,有的玩具在实验中效果还真好。我们在研究“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的对比实验”时,为更好地应用“控制变量”来研究这个问题,有学生用玩具小车来做实验,需要小车滚动时可自由滚动,需要小车滑动时只要用东西固定小车车轮就可轻松实现,操作起来方便可行,而且效果明显。比教材中安排的器材更能体现“变量控制”。

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丰富资源如:废旧饮料瓶、气球、乒乓球、玩具等,再发动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器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进他们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同时又可在我们的课堂上发挥它们的用武之地,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把动画拿到课堂来学物理

我们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过程或现象若制成动画课件,不仅使学生在愉悦环境中学到知识,还可以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微观的问题宏观化,更重要是一些变化迅速的物理现象或过程,我们根本无法用肉眼观察清晰,但运用动画的“慢镜头”的方式,可以清晰、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这样对学生理解物理过程、分析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都可起到很大帮助。例如:我们在学习“弹性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时,需分析从高空下落的皮球着地和离地时,球发生的形变,可我们用肉眼根本无法观察到这个形变现象,只能凭想象来分析,这就给不少学生理解球的能量转化带来障碍,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应用动画方式可以很方便地展现这个形变过程。当然学生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得多了。

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以前许多繁杂的问题,课堂上恰当运用教学课件再配上合适的动画,会给我们的课堂增添不少亮色。

四、运用“顺口溜”来学物理

“顺口溜”,读起来朗朗上口,趣味横生。一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若把它编成顺口溜,不仅使学生兴趣盎然,同时也便于他们记忆和加深印象。我时常收集一些物理学中的顺口溜,适当的时候教给学生,同时也让学生自编顺口溜。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下面是一位学生学习《安全用电》安装电灯的知识后,自编的一则顺口溜:

火线零线并排走,火线下来进开关

开关出来进灯头,灯头分为螺挂口

挂口火零无尾首,螺口外套零线走

我们教师平时可留意报纸杂志上的有关内容,注意收集一些巧记方法,或者发动学生自己动脑编一些诸如上面的顺口溜,对学生学习和记忆会有很大帮助。

五、在“吵吵闹闹”中学物理

静悄悄的课堂可能是许多教师期望长期所拥有的,但我的课堂经常是人声鼎沸、吵吵嚷嚷,外人看来一定会认为教室内没有老师,学生在闹着玩呢,其实是学生在激烈地讨论问题呢。可能您不习惯这种课堂教学,甚至还会对此很反感呢,但我却认为:有目的、有计划对学生“放任自由”,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时常对学生这样讲:“智慧来源于学生,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事实就是这样,许多时候我们教给学生的方法还不如学生想的方法妙。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学习,不仅可以激发灵感、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课堂睡觉机会,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吵吵闹闹中,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学会宽容和理解,同时还能密切同学关系、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推荐第8篇:中学物理课程设计

中学物理课程设计

《平抛运动》

姓名:李欢欢 学号:1102524037

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物理学

《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课题:平抛运动

教材: 人教版物理高一必修二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了先探究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特点,获得结论之后,再利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结论,进一步探究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特点。这样处理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数学和物理学的有机融合,理论推理和实验探究的有机融合; 由于实验前,学生不知道平抛运动的规律,所以本节实验属于探究性实验,把实验的自主权给了学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匀加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初步基础知识,大致知道了研究运动规律的基本方法。刚学过的曲线运动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为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打下了基础。高一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对物理有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抛运动的概念并能列举生活中平抛运动的实例。(2)掌握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是自由落体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 2 规律是匀速直线运动。知道平抛运动和它的分运动具有等时性。(3)掌握建立平抛运动这一理想化模型的方法。(4)掌握利用运动轨迹研究运动规律的方法。(5)进一步掌握运用数学知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演示实验,得出平抛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2)通过本次探究实验,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3)掌握建立平抛运动这一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教具:\"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演示器\"; 小球2个;小木槌;多媒体系统。

重点、难点:

(1)重点是研究平抛物体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2)平抛运动为什么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这一结论怎么得到的。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3 演示一::从水平飞行的飞机向地面上一孤岛投放救援物资。

问题1:飞机沿水平方向飞行时,要使投下的炸弹或者救援物资准确地命中地面上的目标,飞行员应在何时投放呢?用小木槌打击放在桌上的小球,叫学生 观察小球离开桌面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用多媒体演示平抛运动轨迹,让学生比较学习过的几种曲线得出: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并解释数学上为什么把这种曲线叫做抛物线。

二、新课研究:

(一)平抛条件:让学生分析上面实验中小球的受力,最后由学生得出:

(1)物体初速度沿水平方向 (2)物体只受重力。

(二)平抛特点:

(1)受力:只受重力。

(2)运动:是a=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a的方向竖直。

(三)分解平抛运动:

1.先理论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分析,主要从力和运动的关系入手得出结论。 2.再实验验证:

4 (1)验证竖直方向分运动为自由落体 (2)再验证水平方向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三、知识应用:

问题1:水平飞行的飞机投弹时,炸弹的运动可以分解为哪 两个分运动?为了击中目标,投弹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问题2:水平飞行的飞机每隔相同的时间抛一枚炸弹,炸弹落到地面后排列的规律。

四、知识巩固:练习和作业。

板书设计:

1、平抛运动的定义:初速度沿水平方向,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的运动。

2、轨迹: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曲线。

3、运动规律: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分运

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在水平方向的分 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水平方向: X=V0t Vx=V0 竖直方向: y=1/2gt2 Vy=gt

推荐第9篇:中学物理教学法

中学物理教学法

第0章

绪论

§0.1

中学物理教学法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中学物理教学法的性质

中学物理教学法是一门由物理科学,教育科学,心理学,哲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的边缘科学。它综合运用这些科学的成果来研究中学物理教学的力量与实践,正在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中学物理教学法的研究对象

中学物理教学法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学物理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涉及多方面的问题,是一个极其广阔的研究领域。就其主要方面来说,中学物理教学法要研究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中学物理教学的内容和体系,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规律和原则,中学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等等。

§0.2中学物理教学法的研究方法

中学物理教学法的研究方法

中学物理教学法是在教学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从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出发,深入调查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认真地实事求是地和创造性研究总结中学物理的实践经验(包括历史的经验),是研究中学物理教学法的基本方法。

具体方法有:掌握实际的材料和数据

P3 要真正探索中学物理教学的客观规律,就必须大力发展中学物理教材教

法的教学实验研究。

P3 经常注意国外的教学理论,经验和物理教学改革的动态,吸收其中先进

的东西,结合我们自己的实践,加以分析,为我所用,也是发展中学物

理教学法这门学科的一个重要方面。

P3--4 ④要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则,对中学物理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

和总结,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和体系进行认真地研究和

改进,

P4

§ 0.3 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的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

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的任务

使学生明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任务,初步掌握中学物理教学的一般规律,方法和中学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吃力中学物理教材及选择教法的能力,并训练他们进行中学物理教学的初步能力。

二 中学物理教学的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

(1)中学物理教学法概论:主要阐述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的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物理教师的备课和研究。这一部分是指导学生以后进行教材教法分析和实验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必要知识。

(2)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分析:主要是综合运用学生所学的物理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选择中学物理教材的若干章节和典型问题,居高临下地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法建议。 (3)中学物理实验技术及实验研究。 (4)中学物理践行的见习和试教。

三 中学物理教学法的学习方法

P5--6

第一编 中学物理教学法概论 第一章 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

§1.1 中学物理教学的指导思想

中学物理教学的指导思想实际的内容很多,列如

1 中学物理教学在普通教育中的地位如何?

(1)物理学史研究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态和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及

其运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2)物理学与生产技术的联系极为密切。

(3)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自然科学理论对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作用愈来愈

大。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从贯彻和实现普通教育的总的培养 目标看,中学物理教学又是实现此一目标的最有效的手段。

2全面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的含义

(1)教授知识,发展能力,促进心理品质的发展。

(2)根据全面发展的方针,中学物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

基础上学有所得,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使特长和爱好得到发展,面向全体学生,

不能只重视少数学习尖子,而放弃大多数学生。 §1.2 物理学的特点

物理学的基本特点

1物理学是以是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物理学是由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理论组成的体系,严谨的,精密定量的科学。 3物理学与哲学的关系十分密切。

§1.3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

一 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并学习它的实际应用

中学物理教学的第一个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从事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学习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

二 培养能力

1 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2 思维能力的培养

3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4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

5 自学和创造能力

三 进行思想教育,教书育人

P28

1 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组织教学。

(2) 培养学生“世界是物质的”观点。

(3)培养学生“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是多样的”观点。

(4)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观点。

(5)培养学生“发展变化过程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的观点。

(6)最后应注意,在物理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必须密切结合物理知识的教学

,绝不要在物理教学内容之外另搞一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必须针对学生的年

龄特征,知识水平等实际情况,结合具体事例具体分析,是学生逐步领会辩证唯物论

的观点。

2 寓思想教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培养科学态度

(3)形成良好的习惯

(4)促进心理品质的发展

§1.4 中学物理教学的内容 一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的选择

1 确定物理教学内容的四条局部原则

(1)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深广度符合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 这里我就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具体补充

(1)根据四个现代化的需求,精选那些为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基础知识

(2)加强实验内容

(3)要加强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内容,适当增加物理学的史实材料

2 中学物理教材体系

将逻辑的体系与历史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3 中学物理课程的结构

4 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第二章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2.1 教学过程的再认识

三种比较典型的,影响比较大的教学过程

1 教学过程基本上被认为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技巧的过程。

2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3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

发展认识能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过程。

§2.2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一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 观察和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

2 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使其有关能力得到发展是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中心问题。

3 中学物理教学要注意物理学方法的培养,包括物理概念,规律与数学运算相结合,定 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

4 中学物理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丰富内容

5 中学物理教学是学习物理科学和其他专门技术入门教育和基础教育。要注意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打下献身四化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的思想基础。

§2.3

教学原则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 基本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1 教师的指导作用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相统一的原则

(1)要建立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尊敬,相互信任,的教学环境。

(2)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学习的活动量

(3)要花功夫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2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1)必须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2)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主要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与和爱国主义教育.

(3)物理教学的思想性应当力求在物理知识内容本身的教学过程中,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 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1)要加强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

(2)要注意从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增加发展学生能力的各种实践活动,即增加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

4 具体和抽象相统一的原则

(1)要使学生对所研究额物理问题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

(2)要在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况,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应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经常地发生联系,使二者紧密结合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总之,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具体内容出发,上升到抽象的结论,再由此上升到更加丰富具体的内容。

5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必须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观点进行教学。

(2)要明确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技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实际的内容应该根据教材的要求而定,既要注意联系工农业生产中的实践问题,也要注意包括物理实验和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问题,还可适当联系物理学近代发展的例子。

6 巩固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详见§3.4

7 教学的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1)要把教学中的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

(2)要正确对待个别差异

第三章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3.1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其划分 一 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为了共同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和学的一定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二 教学方法的划分

1 根据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来进行划分

(1)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方法,如传授法,程序法等;

(2)以培养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方法,如发现法,自学法等;

(3)以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并重的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自学指导法等;

2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来进行分类

(1)传授和感知教材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等;

(2)传授和理解教材的方法。如启发式,逻辑法(包括比较,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

(3)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如练习法,复习法等;

(4)检查知识的方法,如平时测验法,考试法等;

3 根据教学的具体组织形式来进行分类,把教学方法划分为

(1)讲解,谈话,讨论法;

(2)物理实验方法;

(3)练习方法;

(4)复习方法;

(5)考查,考试法;

(6)课外活动法;等

4 根据适用范围大小分类

(1)一般教学方法,如启发式,发现式方法等;

(2)基本教学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探索法,问题讨论法,等;

(3)具体教学方法,是指在某一学科进行某一课题(如欧姆定律)所运用的具体教学方法。

§3.2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 讲解,谈话,讨论法

1 讲解法

讲解主要是指教师的演讲和解释,当然也包括学生回答问时的讲解。讲解必须符合以下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讲解的内容要合乎科学原理,用词要正确,表达要确切。

(2)逻辑性:讲解必须有条理,顺序要合理,层次要分明,内容的安排要合乎逻

(3)启发性:教师的语言要生动,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知识基础,要使学生

经常注意,为什么要研究这个内容,问题是怎样着手解决的。

(4)突出重点:每堂课的全部教学内容应当紧紧围绕着一两个重点内容,从不同

的方面来阐述它,从与它的不同联系中来分析研究它,使学生在听

了一堂课后对这堂课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能有明确深刻的印象。

(5)简明生动: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简练明达,形象生动和通俗易懂。

(6) 讲解要适当,并要和其他各种基本教学方法有机配合。

2 谈话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特点是通过师生间的“问题性对话”活动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运用谈话法时要注意一下要求:

(1)所提问题必须题意清楚,要求明确。

(2)谈话的问题应从教材内容,重点和学生实际出发。

(3)问题要向全班提出,让全体学生思考后,再指定学生回答。

(4)谈话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

3 讨论法

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围绕一定的问题共同进行讨论的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要选择好讨论题。

(2)要创造一个讨论的良好环境,并培养学生积极参加讨论的习惯。

(3)要做好讨论的小结,小结可采用边讨论边小结和讨论后小结两种方法。

物理实验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学生能直接地与所要认识的事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取得对所研究的事物的具体而生动的认识。

自学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他们自己阅读教材或有关材料主动获取知识。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要改变“重教,轻学”的倾向; (2)要把自学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基本教学方法。 (3)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 四

练习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并有了一定理解的知识来解释有关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发展能力。

§3.2 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优化处理

一 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优化处理,必须要考虑一下五条原则

1 要符合中学物理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

2 要体现中学物理教学的特点和教学原则。

3 要切合教学内容和教材实际。

4 要切合学生的实际。

5 要切合教师和学校的实际。

第四章 中学物理教学手段

§4.1 教材 一 教材

教科书式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也是主要的手段。教师为了上好课,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要深入地分析它的内容,特点和编写意图。

二 物理教材的特点

1 首先,从表达形式上看,物理教材上通常运用了三种语言,即文字语言,数学语

言,和图像语言。

2 其次,从内容结构上看,物理教材总体说来是以概念和规律为中心内容,包括概

念和规律的引入。

三 要有计划有层次地提出要求和进行指导

1 要抓好各教学阶段的阅读指导。

2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有层次地提出不同的要求。

§4.2 板书和板画 一 板书

板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

二 板画

板画的种类很多,教学中常用的有立体透视图,正投影图,剖面图和示意图等几种。

§4.3 挂图和模型 P92----94

§4.4电化教学 P94----99

第五章

中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和心理品质

§5.1 物理学习能力 P100----106 一 一般学习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1 从学习活动一般过程来看:预习能力,听课能力,交流能力,复习能力,作业能

力,应用能力,应考能力,探索能力和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

2 从各种学习活动中归纳出的共同心理基本要素和一般智力活动的能力因素来看:

感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和

学习适应能力等。

§5.2 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主要是:

(1)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的内容。

(2)正确认识学生的内部条件。

(3)采取良好的教学方法。

(4)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

1 教学内容与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般来说,物理教学的内容的安排和组织应遵循人类一般认识规律,即应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从部分到整体,从简单到复杂,从宏观到微观组织来安排教学内容。

2 学生的内部条件与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即学生的心理品质和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

下一节讨论

3 教学方法与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已讨论过

4实践活动与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1)让学生充分观察物理现象,尽可能由学生自己分析现象的本质特征。

(2)让学生多动手进行物理实验,尽可能由学生自己分析实验结果,也就是让学生懂得

通过物理实验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性,并逐步掌握怎样用物理实验研究物理学。

(3)增加学生在课堂内的独立活动量。

(4)恰当地对学生提出课外练习的要求。

§5.3

中学物理教学中心理品质的培养

一 学习物理的动机的培养

学习物理的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它具有三种功能:

第一,引起和发动学生学习物理的活动;

第二,指引物理学习活动向一定教学目标进行; 第三,维持,增加学习物理的力量;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通常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正确认识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特点。

第二,教师在每一次物理教学之前,应使学生明了本次学习的具体目的和意义,任务

和要求,以及该部分物理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具体意义和在整个物理知识体系

中所占的地位。 第三,及时向学生反馈他们学习物理的结果或成绩,也是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方面。

二 学习物理的兴趣的培养

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谓求知欲。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除了明确所学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外, 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创设物理“问题情境”

第二,使学生面临实际的任务,把物理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去。

三 学习物理的情感的培养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呢?一般说来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提高学生对学习物理重要性的认识,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学家的传略和 小故事,特别是一些我国物理学家的生平,主要贡献和动人事迹。 第二,充分利用教师的感染力。

第三,妥善处理学生在学习物理中遇到的挫折或发生的内心冲突。

四 学习物理的意志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与困难作斗争。

第二,利用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五 促进性格的形成

P117----118

第六章 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教学

§6.1 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重要性

一 什么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1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公式,原理和法则)是物理现象或过程的本质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的反映。

2在教学中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物理概念,正确地掌握物理规律的重要性?

(1)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学的基础和主干;

(2)使学生搞清楚重要的基本概念和掌握有关规律是物理教学的关键 (3)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重要途径。

§6.2 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要求

一 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P122

1 为什么要引入某个物理概念和研究物理规律(包括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问题是怎

么提出来的等)?

2 怎样进行研究的?

3 通过研究得到怎样的结论(包括概念是怎样定义的,规律是怎样叙述的,它们的数学表达式是怎样的等)?

4 某个概念规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5 某个概念,规律有什么重要的应用?

§6.3 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复杂性 一 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的本质

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从本质来说是一种认识过程,其复杂性是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学生认识上容易产生的主观片面性而决定的。

1 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从客观事物来看,自然界的客观事物是千变万化的,各种不同的

事物之间存在形形色色的联系,其中有的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有的是非本质的,偶然的联系;也有的实际上是完全无关的东西。

2 主观认识方面:

第一,从“刺激-------反应”学说来看,一切事物和现象对人的感官都是一种具有许多特征的综合性的刺激物。

第二,学生已有的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干扰和负迁移。

第三,学生并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而常常把事物的外部的,非本质的东西作为依据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第四,学生对某些互有联系或相似的概念,常常混淆不清,不了解它们在本质上的区别。

§6.4 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一般过程

一 怎样才能使学生较顺利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呢?

为了使学生顺利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必须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

1 加强实验,审慎地选择实验和事例,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是形成感念,掌握规律的基础。

2 重视科学抽象,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使学生理解由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过程,是形成概念的关键。

3 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是形成概念的根本,要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

(1)要用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文字表述,再“翻译”成数学表达式。

(2)对于概念的文字表述,不应要求学生机械地记忆,重要的是及时地将其“返回”

到具体事例中,使抽象的东西“物化”,并在具体与抽象反复结合的过程中,使之

对有关概念的理解不断加深。

(3)对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明确其区别与联系,以加深理解。 (4)引导学生从物理概念之间的依存关系中国,进一步理解其物理意义。 (5)从相似概念的“比较”中,使学生了解和学会形成概念的某些方法。

4 形成概念注意阶段性

第七章 物理实验教学

推荐第10篇:中学物理教学法

中学物理教学法(专业基础课)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以下部分标题填写用黑体五号字体,具体填写内容字体为宋体五号) 【课程编号】BJ26228 【课程类别】限定选修课 【学分数】3

【学时数】54=30+10+14

【适用专业】物理学

一、教学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以党的教育方针为依据,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把物理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系统地研究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教学方法、中学物理教材和实验。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任务,初步掌握中学物理教学的一般规律、方法和中学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处理中学物理教材及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属应用性课程,实践性很强,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观察一定数量的优秀的中学物理教学录像片,利用微格教学系统和多媒体教学系统,循序渐进地进行微型课堂教学训练,使学生初步获得按现代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手段进行中学物理教学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方法要体现化学教学的特点,注意联系中学物理教学实际,帮助学生掌握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将教学法理论努力运用于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之中。

课程应当采用讨论式、发现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观摩和讲评中学物理课, 编写各种不同形式的教案,进行模拟教学。

四、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2 + 4 + 4 + 6 + 22 + 4 + 2 +10= 54)

一 绪论(2)

(1)物理教学论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课程的设置目的和内容; (2)物理教育的改革、发展简介; (3)物理教学课程论的基本研究方法。

二、中学物理教学目标(4)

理解课程的设置目的和内容; 了解物理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三、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认知规律(4) 了解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原理过程和方法

四、中学物理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6)

【编写日期】2010.3.30

【先修课程】物理学、教育学、心理学 其中:中学物理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2)

观摩中学物理教学原则应用范例(2) 中学物理教学原则理论与运用讨论(2)

五、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22)

其中: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教学(2)

观摩物理概念、规律教学范例(4) 物理实验教学(3) 微型教学试教

(一)(4)

观摩中学物理实验仪器制做与应用范例(2) 物理习题、复习教学(3)

观摩物理习题、复习教学范例(2) 物理习题试教(2)

教学要求:

(1)明确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形式; (2)掌握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基本方式方法;

(3)了解素质教育与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六、物理教师的备课、进修和科研(4)

初步掌握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七、物理教学测量和评价(2)

掌握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及物理教学的测量与评价。

八、中学物理教师基本教学技能(8)

其中:中学物理教师基本教学技能(4)

微型教学试教

(二)(4)

教学要求: 初步掌握中学物理教学手段运用;

九、中学物理教材分析(4)

掌握教材分析及备课的要求及方法

十、实验课教学内容及时数分配 (10) 教学要求: (1).掌握中学物理教学必需的某些基本实验技术,掌握做好某些主要实验的关键。 (2).掌握进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研究的方法。 (3).掌握改进和设计中学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

1、配合微型教学试教

(一)学生分组实验(3) a.阿基米德定律

b.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c.自由落体定律 d.牛顿第二定律 e.牛顿第三定律

2、配合微型教学试教

(二)学生分组实验(3) a.电磁感应现象

b.楞次定律 c.自感现象 d.机械波的形成

学生分组实验均为设计性实验。

3、泛做中学物理实验 (4)

五、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材中有关的教案编写、教学评价等内容,在系统的讲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学生查看相关的实践内容,增加讨论课、答疑课等教学环节。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电子教案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同时,引进摄影机、录像机、电视等教学资源,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微格教学系统、摄像机、录像机,以及相关的中学物理教学案例的录像等。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建议采用书面作业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

七、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阎金铎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许国梁、束炳如等改编,中学物理教学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中学物理各年级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编,最新

4、中学物理各年级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编,最新

修(制)订人: 审核人:

2010年6月1 日

第11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摘要 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通过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观察物理实验现象和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掌握用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可见实验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而现实中实验又是中学物理教学的薄弱环节,改革实验教学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求是我们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探究”是这次课程改革浪潮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 探究

物理

实验 教学

本人就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感觉与体会谈一谈之我见。

一、探究性物理实验的设计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实验设计要具有探究性

考察我们当前的实验教学的现状发现,不少课堂上,学生们也在忙于收集数据,解释并求证结果,但是如何根据有限的线索确定证据收集的方向,如何在不止一个可能合理的解释面前做出决策呢?这对于学生至关重要,但这个环节常常被教师替代,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探究。例如,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其排开液体的多少有关,如果把物体排开的液体收集起来称一下,就会发现它的重量刚好等于浮力的大小。这样的结果无疑可以作为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的实验事实基础。但是问题的关键是,人们一开始怎么会想到要设法去收集那一部分刚好由于物体的浸入而被排挤开的液体呢?因此,实验设计要具有探究性是指:所设计的实验包含的物理规律往往隐藏在较深的层次,需要学生去挖掘。实验的条件和结果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距离,需要学生去跨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往往不太明确.需要学生通过尝试错误,得出假设并验证假设来寻找。

2、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要在内容上把握主干,形式上注重质量。

虽然探究学习方式开始会比较耗时,但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较为深刻。完全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通过少花时间而补回。当然在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上,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要求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选择的应该是对于学科来说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那些概念和规律性知识,因为学生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学科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

如何去评价一节探究性实验教学课,探究性教学只不过是一种符合人们认知规律和科学发展本性的教育追求,而我们的教学现状中很多的考虑是是否完整地经历了探究的几个环节,学生是否达到了自主探究的程度,其实活动的质量才是关键。例如:α粒子散射实验我们可以侧重于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得出结论。对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应让学生在电路设计上下工夫,如给定安培表、伏特表如何设计电路,给定两块安培表如何设计电路等等。因此,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应当挖掘实验本身具有探究意义的因素.考虑学生的实际状

1页

况。当然,自由式的探究实验教学缺乏教师的设计与调控,会导致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无从下手.也失去了探究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方法

结合本人进行的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从两种基本实验形式来谈谈。

1、演示实验。

高中物理课本中安排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接受物理知识,为理解提供直观材料。根据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原则,在演示实验中,要通过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成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把部分有探究价值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例如,平抛物体运动规律的演示,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在无法测定速度、加速度的情况下进行运动规律的研究,先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再由教师演示,让两小球从同一高度分别做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比较是否同时落地,让学生分析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轻易给出结论性提示。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探索思考的空间,使学生体会这种将定量研究转化为定性研究的办法,即实验转化法。以上实验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在新环境下,学生独立自主思考、探索问题,避免因教师先讲或预习教材造成的“先入为主”的影响,要让学生人人有自己的猜想、观点、看法,并努力思考形成各自的实验设计方案。依据教学时间安排和具体课堂教学进展,必要时教师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实验设计,并视具体情况让一两个同学上台按照其中一个实验设计进行操作(这必须课前要让同学思考并设计,教师也要了解学生的实验设计情况并适当准备必要的器材)。

2、学生实验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通过增加实验的未知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果某些实验所验证的规律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这类实验可改为探究性实验,实验时间可放在知识教学之前。比如:“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可以在教学“力的合成”一节内容加入作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得出合成法则。“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验证”、“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对于不能超前于知识教学的实验,如:“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可在实验时让学生多角度设计方案,并动手实践,从中比较各类方法的优劣,体会书中方法的独特性。

对于练习使用仪器类实验,如:“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练习使用示波器”这样一些实验,要通过学生自己阅读使用说明,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基本使用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仪器进行相关量的测量。书中的学生实验大多都把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叙述得非常细致,无论这些实验是作为探究性实验,在知识教学前完成,还是作为一般的学生实验,在相关知识学习完之后去做,都不要先预习教材或由教师讲解,即便是验证性实验或测量性实验.如“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等实验,学生已具备一定相关知识,完全可以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原理、实验方案、并进行操作。但对于一些学生确实难以完成的实验,可以通过教师适当点拨或学生看书完成。

2页

应当说几乎每一个实验本身都蕴含着探究的成分,比如“物体内能变化热和功”一节的教学,利用压缩空气,使易燃物着火来演示空气内能的增加。这个实验给学生留下许多的疑惑: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筒内空气的内能是否变化?事先放入易燃物,恰恰忽略了一个很好的探究环节。若先不放易燃物,压缩空气,然后提出问题:空气的内能是否增加?学生会感到疑惑:“是否增加怎么看得见?”于是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如何判断?”这样做不仅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实验的设计中,而且实验的目的更加明确。

三、实施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的收获

1、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加强。

在新课程中如何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探究性活动中.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一位同学所说:“⋯⋯这样的实验需要自己去猜想、去探究。通过实验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想和设计是否正确,这种方法既促使我们动脑又锻炼了勇于猜想、大胆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另一位同学说:“如果问我哪一种形式的实验好,我会毫不犹豫地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他们习惯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猜想假设,自己设计方案,并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和完善。探究式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具体实施实验操作,这一系列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来,使他们的物理概念表象得以更为有效地与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中的物理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而过去的常规实验方法,教师常常在草草做完一遍实验后,紧接着进行分析,以引出概念。而没有注意实验过程、现象是否给出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学生头脑中还是残缺的表象时,教师却根据自己头脑中早已存在的表象进行分析。结果,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得不机械背诵概念定义的现象,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往往是在以后的逐步练习、运用中获取。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便是在于使学生在还没有抓住物理概念本质时,就会主动查阅资料,自己设计方案,增强迁移效果,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3、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在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们对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逐渐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教育过程本身也有了全新的感受。“过程即是知识”,过程是理解的基础,过程中渗透着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是走向社会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将教育过程看作是把凝固文化激活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意识到经验型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所以教师们还应成为自己教学行为的研究者。

参考文献:

[1] 唐殿强.创新能力教程.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4~25. [2] 乔际平.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

第12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当与“新课改”并行

摘要:本文通过对传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剖析,提出了“新课改”下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特征,并思考怎样推进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模式。

关键词:新课 物理实验 实验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回顾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自始自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根说过:“凡是希望对于在现象背后的真理得到毫无怀疑的快乐的人,就必须知道如何使自己献身于实验。”同样,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学物理实验是实现物理教学目标的基本手段,是实现手、眼、脑综合运用的过程。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实验教学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作为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力求通过实验来加强中学物理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在“新课改”下的今天,强化实验教学就显得更加突出,尤为重要。物理新课程标准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精神中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等在物理实验中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训练和培养。因此,在“新课改”形势下,就必须对现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是为急务。

二、传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1.落后性和局限性

当今的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教学仪器设施设备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而中学物理实验室特别是农村中学用的还是八十年代的“小车+木块”,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能充分用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中学物理实验大多数与科技前沿相距太远,受到教材、场地、实验器材以及时间等的限制,实验就只能停留在教材中和实验室里,使学生感觉物理实验毫无趣味可言,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主动性、能动性以及探究性。

2.单一性

我国实验教学的一个怪现象是“录像实验”和“试题实验”。为了应付中考,教师想出了提高“课堂效率”的绝招:用“录像实验”详细讲解实验要点、步骤,代替学生动手操作;用“试题实验”讲原理与设计思想,学生在实验中“动脑不动手”。这种浓缩的实验教学方式对于应付考试有时还比较管用,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严重制约着物理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对中、美两国学生的物理学习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中国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基础知识丰富、扎实,且善于考试,但他们却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不善于提出问题等缺陷”。这与其它大量的信息资料表明的是同一个事实:中国基础教育最为突出的弊端之一就是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验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能创设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处于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达到“我看了,我记了;我做了,理解了”,这正是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能达到的效果,而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对该做的实验不做,一带而过给出结论,忽视了课堂的探究过程,学生往往处于“我听了,我忘了”的状态,虽然在短时间内有些印象,但容易遗忘。

3.包办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侧重于基本的实验技能,过多地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化。学生在实验中往往“动手不动脑”,出现以单纯的机械操作为主。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像做广播操那样,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去获取教师或教材所要得到的数据或实验结果,而不去考虑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去做,更不去考虑实验中可能会存在什么问题,以及需要如何去解决。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上,体会不到实验的真正意义,当然也就谈不上探究与创新。久而久之,学生对实验也就失去了兴趣,出现有些学生相互之间抄袭数据,甚至瞎编造数据,这种实验报告就显得一点儿没有意义,且违背了我们教育的培养初衷。

在新课程中增加了一些探究性实验,教师似乎也比较注重探究性实验,然而往往有不少实验的探究只停留在了表面上,要学生真正体验科学上的探究,还存在不少的困难。比如,以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七节《磁生电》为例:本节课为典型的探究课,教材要求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归纳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教师教学设计时一般安排为随堂实验课。学生按图连接电路,按表格填写实验现象,然后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一切竟如此轻松!学生感叹,那么简单的结论,法拉第竟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去探究!为什么学生竟会有如此的想法?为什么学生难以体会科学家们从事科学探究的艰辛?原因在哪里?原来是在课堂探究实验中教师给定的预设条件太具体化了:实验器材,线路连接,具体要观察的现象,要记录的表格都有了,有时教师从教学时间考虑,甚至连实物图都事先给连好了,学生在课堂上只剩下在表格中填“有电流”或“无电流”,实验中其实就没有了探究的味道。至于本实验的关键与重难点,学生如何从实验现象归纳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应该说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还是挺高的,可是不少学生在课前预习过教材,在做实验之前也就早已知道了结论,这样的探究还有多少是真正探究的价值!

三、新课改下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特征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程标准使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和新的特点,促使物理实验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物理实验的趣味化

物理实验根源于假设加验证的探究性质,这决定它具有极大的动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但是以往物理课程教学因过分强调“学科中心”和“知识系统”,使物理实验的“学术化”偏向十分明显。国内外的各种调查显示,很多中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正在明显降低,甚至一些学生放弃了对物理的学习。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物理实验能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求知欲望和动手学好,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反要求的,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有教师创新关于“力”的实验:设计了筷子提米、瓶口吞蛋、不沉底的针等实验,这些实验简单易行,趣味性强,效果也明显。有效地提高了物理实验的趣味性,创设趣味实验等新的实验形式,使实验系列化、多样化,这是今后教学中需要强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途径。

2.物理实验的微型化

微型实验同常规实验相比,具有仪器简单、村料少、省时省力、现象明显等特点。由于微型实验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由于微型实验的器材来源广泛,取材容易,可达到人手一套器材,从而能实现人人动手。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和自制教具或学具,既训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又增强了自信心;既体验了自主实验的成就感,又强化了实验的参与意识。

3.物理实验的生活化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科学,物理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物理知识广泛地渗透到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此,我们有理由创设一些新的物理实验形式,如“生活中的物理实验”、“家庭小实验”等,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生活”和“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4.物理实验的社会化

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面向全体学生的物理”这些理念落实到物理教学中,要求整个课堂教学中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使学生学习“有用的物理”。作为物理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尤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其应用的原理。因此,通过物理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物理实验的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提高学生的致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新课改下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模式的探讨

1.改“落后性”为“先进性”

对现有物理仪器设施设备尽快更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实验更加直观、简便、准确,更具有吸引力。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近代物理实验,让实验走在教材的前面,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接触科技前沿。

2.改“局限性”为“开放性”

经常开放实验室。由于人的个性差异,有些学生往往不满足于课堂上所看到的或书本上所接触到的实验,他们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动手欲望,有些学生则动手能力不强,有时想自己试着做实验,又怕做不成功,在实验中往往处于旁观者的位置。因此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既可以给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施展身手机会,又可以为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提供锻炼自己,提高实验能力的便利。具体办法可以采取自愿参加、全方位开放的形式,或根据兴趣爱好组织专题研究和探讨,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复习已经学过的实验的操作,自主选择实验方法或自主选择身边的材料去做各种实验,完成自己设计的小实验等。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和基于何种目的,这些实验都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也能达到将实验室“搬出”学校,将仪器“搬回”家中,让学生摆脱课本、实验室、器材的限制,真正做到实验教学的“改革开放”,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改“单一性”为“多样性”

(1)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我们可以尝试改“力的合成”为“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在实验中,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现平行四边形法则,这样让学生在实验中先获得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比起单纯地教师演示、讲解的效果,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强,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2)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例如:讲开关时,教师让学生多接触生活中常用的开关;讲变压器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认识家用电器中的小型变压器或参观发电厂。在课外活动中指导学生修理实验仪器、开设小型家用电器等课外活动小组,让实验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深入生活,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改“包办性”为“独立性”

独立完成一个实验,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严密的思维能力,熟练的实验技能。而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最好的办法是指导学生尝试课本外的探究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例如“研究白炽灯泡的电阻随电压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可以指导学生独立设计电路(要考虑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和限流接法,电流表的内、外接法),选择器材(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滑动变阻器等),处理实验中的突发问题(如电路不通、缺少器材等)和记录、处理数据,最后再与额定值相比较,分析实验误差的来源。学生的独立实验是巩固物理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发挥学生主动能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之,新课改下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应注重把实验的改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相结合,不仅要让学生明确实验改进的必要性,学会改进的方法与技术,体验改进成功的喜悦,更要注重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进行创新。

第13篇: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本资料由查字典物理网 整理提供,更多物理学科知识请关注查字典物理网

一、教学方法及其构成要素

1.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法一词,在汉语中是一个多义词,在不同场合意义不同。在一种情况下,人们把实现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的一切手段、途径都叫教学方法。这是比较广义的理解。这时的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学原则,也包括教学组织形式,有时又等同于教学手段。例如,人们把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范例教学法、视听教学法、讲授法、读写练习法、实验法、谈话法等统统叫做教学方法,但它们实际上不是同一层次的范畴。虽然在客观上没有什么把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分得清清楚楚的教学,甚至也不存在没有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但我国教学论采取的是一种分析的方法,把教学的各个方面分别孤立出来加以研究。比如我国教学论中所指的教学方法一般是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法、演示法、观察法、参观法、实验法、实习法等等。而西方的教学论并不划分什么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范畴,因而有程序教学、设计教学、范例教学这样的综合教学研究方法。

那么,究竟什么是教学方法呢?教学方法一般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教学方法并不等同于教学工具或手段,也不是某种固定的方式或动作,而是一系列的活动,并且是有目的的和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2.教学方法的基本构成因素

既然教学方法是一系列活动方式的总称,那么我们就可以从各种教学方法中找出一些基本的活动方式作为教学方法的构成要素。归纳起来有以下七种:

(1)自学。自学是教学方法中的一个重要基本构成因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手段。自学包括阅读、思考、推理、记笔记、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各环节都非常重要。

(2)问题(提问、启发、质疑)。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应该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分析问题过程中得以发展,并从解决问题中获得能力。问题的提出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教师提出的。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诱导学生深入思考。另一种由学生提出,教师应鼓励和提倡,并有意识培养学生大胆提问。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中的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往往需要从新的角度看问题,需要更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实验。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大部分原理和规律都来自实验,实验方法是物理学习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归纳演绎能力,并且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同时,由于实验生动、直观,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基本构成因素,它包括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内小实验和课外实验。

(4)讨论(议论、辩论、问答)。讨论是一种师生双边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构成因素,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经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以求得问题解决和认识深入的一种教学方法因素。讨论能促进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在讨论过程中能够集思广益,相互启发,扩大信息和思维的容量。讨论还能充分暴露学生在认识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增加教学的针对性。组织好讨论的关键在于提出恰当的讨论问题、有效地展开矛盾和适时地解决矛盾,并注意将话题保持在问题上,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加讨论。讨论的形式有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或两种形式结合。

(5)讲授。讲授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讲授不是满堂灌,而是教师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详细分析、解说,是为了帮助学生的学习所进行的生动、深刻的归纳小结或画龙点睛式的讲解、讲评或释疑。讲授的优点是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它的缺点是如果使用不当会使学生比较被动,不能照顾个别差异,习得的知识不易保持。

(6)演示。演示是指在教学中出示某些能被感知的事物以便学生形成表象。演示与教学手段或者说教学的物质技术方面的联系最为密切。演示能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一定的客观事物,为理性认识打下基础。演示分为静物演示和动态现象演示。前者包括实物、模型、图片等的演示,后者包括实验演示、活动图像演示。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动态现象的演示方式越来越丰富。

(7)练习(作业、训练)。练习是教学方法中最普遍的构成因素。它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深化和迁移有着重要作用。练习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巩固性练习。这是为了巩固某一种知识而设计的练习,它既是一种必要的、少量的机械模仿,更是经过变形、变式、变换后的概念、原理和规则的训练。为了巩固和深化知识,还必须进行针对性的、反复的和综合的练习。另一类是发展性练习。这种练习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某种智力或能力,培养学生的某种科学思维方法,通常采用一些经过精心设计和选择的练习或训练来达到定向发展的目的。

3.教学方法基本构成因素的优化组合

课堂教学方法是教学方法基本构成要素的有机组合。由于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不同,因而产生的教学法也就多种多样。教无定法,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教学方法本身也不会一成不变,对不同学科、不同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教学方法基本构成要素的优化组合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单因素的。基本构成因素各自独立,自成一种教学方法,如:自学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等。

(2)双因素的。这种教学方法有两种基本构成因素组成。如实验讨论法由实验和讨论两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

(3)多因素的。这是由两个以上的基本构成因素组合而成的综合性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都采用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

4.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确定,是要有客观基础的,绝不能凭教师的主观意向来决定。教师应当根据培养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和发展水平以及学校的设备、条件,教师本人的特长和经验,并针对所要解决的矛盾的特殊性等,来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无论选择哪种教学方法,都应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积极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提高思想品德素养。

二、中学物理教学的常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依靠教师的语言,并辅以演示实验和各种直观教具,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讲授法主要由讲授和演示这两个因素构成,但不是仅有这两个因素,还有实验、练习、问题、讨论等其它因素相配合组成。采用这种方法的课堂教学由演示配合讲授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演示的现象,按照教师指引的思路积极思考,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并从中学到一些研究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讲授法要求教师通过各种直观演示,或以生动形象的事例唤起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并系统地讲解物理知识,揭示事物的矛盾,讲解问题的关键、要害,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会并掌握物理知识。

演示讲授法是物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它既用于传授新知识、也用于巩固旧知识;既可以描述物理现象、叙述物理事实、解释物理概念,又可以论证原理、阐明规律。讲述的内容越系统,理论性越强,采用此方法的机会越多。

2.实验法

把观察、实验这种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法,与物理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构成了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实验法。这里的实验不是教师做的演示实验,而是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动手做的实验。实验法的特点是靠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把实验感知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在实验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实验环境,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操作,进行观察、思考、分析、综合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结论。

实验法使学习者亲自经历了认知的全过程,直观性、真实性和趣味性都很强。实验中观察的事物、现象会在学习者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和保持。用实验法教学有利于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3.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事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包括课本、教学参考、其它阅读文献、网上查询,或亲自进行各种观察、实验获取与问题有关的各种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开展讨论,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由讨论问题、讨论过程和讨论结果这三大要素构成。讨论法的功能取决于这三个要素的优化程度和相互组合的状态。因此在运用讨论法教学时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 讨论问题的提出。

讨论问题一般是由教师提出的。教师在确定问题时应注意:①针对性。讨论的问题应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所讨论的问题既要体现教学的难点、重点,又要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还要照顾学生的接受能力。②争论性。确定的讨论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感到有讨论的必要,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积极思考。③两难性。确定讨论问题时,选择容易使学生产生模糊认识的问题来讨论,使他们在讨论中互相启发,摒弃错误观念,形成正确结论。

(2) 讨论过程的控制。

讨论一般有集中讨论、分组讨论和先分组讨论再集中讨论等几种方式。集中讨论的特点是问题集中,讨论过程容易控制,但由于班级人数多,发言机会少,学生的参与程度受到限制。分组讨论能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讨论的过程不容易控制,可能出现开小会现象。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起控制和引导作用,要以平等的方式参与学生讨论,对学生的离题现象或理解上的偏差予以提醒。要防止放任自流的讨论方法,同时也要防止使讨论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

(3) 讨论结果的处理

学生对问题的讨论结束后,并不意味着讨论法就已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教师对讨论结果的处理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要肯定学生的正确观点、认识,并提出充分的论据说明其正确在哪里。类似的,也要阐明学生的错误观点、认识错在哪里。还要对所讨论的问题做适当的扩展和延伸,以加深学生对讨论问题的深入理解。

4.探索发现法

探索发现法是以发展探索性思维为目的,以学科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它突现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希望学习者能象科学家一样的思考,象科学家一样的发现问题。探索发现法的结构是:创设问题情境、进行猜想提出假设、讨论方案、实验探索、总结结论、变式应用。下面是应用探索发现法进行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节的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从演示实验入手。教师把可变低压电源、小灯泡、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串联在电路上,合上开关后小灯泡发亮,由电流表读出电路中电流的示数。此时教师提出问题:用什么办法可以改变这个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2)进行猜想提出假设。根据已学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常识,大多数学生能提出改变电源电压或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来改变电路电流的假设。教师通过实验验证学生的假设。

(3)讨论方案。通过假设和验证,学生已经明白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有关。教师进一步指出这节课就是用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用实验讨论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的定量关系,在初中物理还是第一次,难度较大。教师可从复习“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入手,启发学生进行类比。通过讨论,学生设计出“固定电压单独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和“固定电阻单独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的基本思路,教师予以肯定。教师继续提问:在电路设计中如何固定电阻而改变电压或者固定电压而改变电阻呢?接下来同学自己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经过讨论和设计,学生都能明白设计原理,在实验中知道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为实验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实验探索。接下来把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索。改变了教师先做演示实验给学生看,后讲结论给学生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自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归纳,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物理规律。

(5)总结结论。让各小组报告实验结果,然后指定学生进行归纳,教师点评,并板书要点,进而得出物理概念或规律。

(6)变式应用。就是围绕实验得出的概念或规律,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叙述,在不同情况下提出一系列问题,使其内涵完全揭示出来。

探索发现法和实验法虽然都有实验因素,但使用目的和方法并不相同。实验法一般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验证性实验,而探索发现法则需要学生自己提出实验假设和设计方案,因此探索发现法中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不依靠教师)更突出。

三、中学物理教学的现代化教学方法

中学物理教学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对而言的,它表现为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法。它是一种在教学中主要依靠多媒体计算机来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较少,多媒体课件与学生的交互活动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因素。

比如“动量”课题的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思路如下:

课件首先创设了一个情境:在火车站的停车仓库有一辆机车头正在帮各类货运车箱归位。机车头在单节货运车箱后面将其推动到一定的速度就停下来,而货运车厢则继续运动下去直到它刹闸或碰到其他车厢。当然在轨道与车轮之间存在一定的摩擦力,但摩擦力很小,我们可以将其忽略不计。

学习者的第一个任务是了解动量,要求学生考虑“什么是动量?”“动量跟速度有什么关系?”“动量跟质量有什么关系?”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动量概念,课件要求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完成一些实验模拟,来验证一些假设是否正确,要求用对或错来判断。这些假设如下:

质量一定的车厢速度增大时动量也增大。

质量一定的车厢动量总是一定的。

动量大的车厢比动量小的车厢行进得远。

动量等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动量等于质量与位移的乘积。

速度一定的车厢动量总是一定的。

实验1:给货运车厢选择一定的质量;选择一定的速度(机车头使它达到的速度);然后由计算机模拟车厢继续运动的情况:动量的值显示在车厢上方,车厢下方是路程标尺(以米为单位),在0刻度处,机车头停止运动,货运车厢继续运动下去,直到向右跑出屏幕。

实验2: 货运车厢质量与实验1中相同;改变车厢速度的值(机车头使它达到的速度);其它同实验1。

实验3: 重新选择货运车厢质量;速度的值与实验2相同(机车头使它达到的速度);其它同实验1。

在学生做完实验后,计算机要求学生回答问题: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是动量。2.动量和速度、质量、位移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完之后,计算机给出反馈信息,并小结动量概念、动量公式、还进一步强调动量与位移无关。在学生没做完这三个实验以前,计算机不允许学生判断假设,直到他全部完成这三个实验才可以回答对或错,计算机允许学生多次实验和多次修改答案,最后提交。如果学生全部判断正确,可进入下一任务的学习。

学生的第二个任务是学习动量守恒。这时的情境与任务一中的情境基本相同,只不过多了一辆原来就停在轨道上的车厢(学生也可以选择几节连在一起的车厢),被机车头推动的车厢会撞上停在轨道上的那节车厢。学生可以选择两个车厢的类型、载重,可以改变被机车推动车厢的速度,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来研究碰撞过程中车厢动量的变化情况,最后总结出动量守恒定律。任务二的设计思路与任务一基本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法能够解决传统教学方法不能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它不仅采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也充分体现了学生自我建构知识意义结构的现代教学观。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法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法。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模拟始终代替不了真实,模拟是真实实验的有效补充。只有当实验在课堂无法完成或达不到教学效果时,使用模拟才是有效的。

四、不同教学方法的比较与应用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其适用条件和使用范围,也就是说,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各自的局限性。把某一种方法说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佳方法,过份地强调其作用,或把某一种方法说得一无是处,过份地贬低其作用,都是不正确的。表5-1是各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方面的比较,表5-2是各种教学方法的教学特性比较:

表5-1 不同教学方法的比较

掌 握 知 识

掌 握 技 能

握 验 法 力

掌 方

实 能

抽 象 运 用

能 力 创 造 力

讲授法

较好

较好

一般

较好

较好

一般

实验法

较好

较好

一般

一般

较好

讨论法

较好

较好

较好

一般

一般

较好

较好

探索发现法

较好

较好

较好

较好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法

较好

较好

较好

表5-2

教学

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特性

特 效 果方 法

气 氛 状 况 教 师质

讲授法

第14篇:中学物理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的学习步骤和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实验能力,科学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正向李政道先生所说的那样:“教物理重要的是让学生懂道理……”根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中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上有一个实在的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并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 1.实验设计 为使实验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这个实验是要解决现实技术问题、知识问题,还是要探索一下教材中将要出现的物理现象等等。解决实际问题的是什么样的,探索书中的知识问题时,应当明白是哪一个问题及什么现象。目的明确,是实验成功的前题。 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归纳为下面几种: (1)平衡法。用于设计测量仪器。用已知量去检验测量另一些物理量。例如天平、弹簧秤、温度计、比重计等。 (2)转换法。借助于力、热、光、电现象的相互转换实行间接测量,例如打点计时器的设计,电磁仪表、光电管的设计等。 (3)放大法。利用迭加,反射等原理将微小量放大为可测量,例如游标尺、螺旋测微器、库仑扭秤、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等。 2.探索性实验的选题 学生探索性实验,并不是去揭示尚未认识的物理规律。而是在经历该实验的全过程之后,对探索性实验有一个实在的感受,掌握探索未知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 探索性实验的选题应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任务相适应。在选题方面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根据中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和在实验时间上的限制,实验结果的经验公式以一次线性为宜。如: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①线性关系:y=a+bx ②反比关系:y=a+b/x ③幂关系:y=axb 改直:logy=loga+blogx ④指数关系: y=aexp(bx) 改直:iny=ina+bx 以上各式中x为自变量,y为应变量,同时又是被测量,a、b为常数。 (2)两个被测量之间的变化特征具有较强的可观察性。 (3)经验公式的理论分析不宜过于复杂。 3.物理实验的操作方法 操作能力,主要是指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数据的读出,仪器、设备的组装或连接,故障的排除等三个方面。 (1)基本仪器的作用。中学物理实验涉及的基本测量仪器有:米尺、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停表、弹簧秤、温度计、气压计、安培计、伏特计、变阻箱、万用表、示波器。 使用基本测量仪器的规范要求是: ①了解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明确测量范围允许极限和精密程度; ②对某些仪器如电表等,在使用前,必须调节零点,或记下零点误差; ③牢记使用规则和操作程序; ④正确读取数据。 例如,弹簧秤的正确使用要求是:明确弹簧秤的测量范围;测量前,记下零点误差;使用弹簧秤时,施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不能使弹簧秤受力过久,以免引起弹性疲劳,损坏仪器;正确地观察读数,记取数据时,不仅要记录最小刻度能指示出来的数,还应读出一位估计数字,数据后面要写明单位。 又如,安培计的正确使用要求是:明确量程;使用前,调节零点;正确连接应与待测电路串联,并注意正、负极性;正确读取数据,注明单位。 (2)仪器、设备的组装或连接。要进行一个物理实验,总是需要先把各个仪器、部件、设备组装起来,并要求装配和连接必须正确无误。具体要求是:布局要合理,要便于观察和操作;连接要正确,简单;实验前要检查,必要时进行预备性调节。 例如,电路实验,操作要求是: ①按照实验原理电路图,安排好仪器、元件的布局,要便于连接,便于检查,便于操作,便于读取数据。 ②正确地连接电路。 安培表、伏特表是否分别与待测电路串联、并联,正、负极性是否正确;滑线变阻器的接线是否合理;连接线路是否符合先支路、再并列、后干路、最后接电源的程序;电键是否能控制电路;接线是否简捷、牢固。 ③实验前应先检查电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进行预备性调节。 ④严格按操作程序操作,例如,改变电阻器的阻值,是否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最后,正确读取数据。 (3)故障的排除 实验中的故障排除,不单是一种操作能力,它涉及对实验原理的掌握程度、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对各部件工作情况的了解等,是一种综合运用能力。 实验发生故障时,应根据各部件工作状态及各部件联结处的分析,可能产生故障的几种因素,逐个检查,以致最后排除故障。 总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是学习物理的必要基础,它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自己创造条件探索问题,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在物理学习中,培养操作能力,应有计划地、分阶段地进行。 第一,操作的认知阶段 要求对操作技能有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操作的映象,要求按规定的程序,做一些目的单纯的定向训练; 第二,操作的阶调阶段 要求反复练习操作,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协调性。 4.物理实验中的观察内容 观察是对事物和现象的仔细察看、了解。它是思维的知觉,智力活动的门户和源泉。中学物理实验中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而且比较持久的思维知觉,一般需要重点地观察实验的基本仪器、实验的设备和装置,实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数据、图象、图表,以及教师的规范化操作等等。 (1)观察仪器的刻度。仪器刻度的观察,主要是弄清刻度值的单位及其最小分度值,由此可确定测量值应估读到哪一位。 (2)观察仪器的构造。主要是通过观察,了解仪器的结构原理、每个部件的作用、测量范围等等。 例如,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它们的底部都有一个玻璃泡,上部是一根顶端封闭、内径细而均匀的玻璃管,在管和泡里有适量的某种液体,管上标有刻度,在温度改变时,液体热胀冷缩,管内液面位置就随着改变,从液体达到的刻度就可读出温度值,温度计由于用途不一,测量范围也各不相同。例如,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一般实验室的水银温度计其测量范围是20~100℃。 (3)观察仪器的铭牌。通过对仪器铭牌的观察可了解仪器的名称、规格、使用方法和使用条件等等。 例如,有的变阻器的铭牌上标有“滑动变阻器,1.5a50ω的意思是滑动变阻器允许通入的最大电流是1.5a,最大阻值是50ω。 (4)观察图像、图表、示意图、实物图。对图像的观察,主要是观察它反映的是什么物理现象,物理量变化过程怎样,物理量的变化遵循什么规律。 对图表的观察,主要通过观察了解图表的意义、用途、应用条件以及所列物理量的单位。 例如,液体的沸点表反映了不同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用它可以查找液体的沸点,单位是℃,因液体的沸点跟压强等条件有关系,表中所列的通常是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值。 对示意图、电路图、实物图等的观察,主要观察它们分别反映的是什么物理模型,有何用途,仪器和电路的结构是怎样布局的,各个部件(或元件)如何连接,各部分有什么关系等等。 (5)观察实验装置的安装。通过对实验装置安装的观察,可了解该装置的用途,使用了哪些仪器和元件以及仪器配置的顺序和方法等等。 (6)观察实验的操作过程。通过对实验操作过程观察,可了解操作前需做哪些准备工作,操作实验的顺序和过程怎样(例略)。 (7)观察实验的现象。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主要是观察现象产生的条件和过程。 例如,两根相距很近的平行导线,当通入相同方向的电流时,两者会相互吸引;当通入相反方向电流时,两者就互相排斥。 (8)观察实验的数据。实验数据的观察,要求观测的方法要正确,数字的读数要根据仪器最小刻度达到一定的准确度,记录测量的结果时必须明确数据的单位。 例如,测物体长度,观察刻度时要眼睛正视制度线,不能斜视,观察装在玻璃量筒里或玻璃量杯里水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水面凹形的底部相平,观察水银温度计时,视线要和水银面最高处相平。 (9)观察教师的示范演示。对教师示范演示的观察,要观察教师规范化的安装实验装置,合理地安排实验程序和正确的操作过程以及演示物理现象、数据的读取和记录,如何得到实验结果等等(例略)。 5.物理实验中的观察方法 物理实验观察,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对比观察法和归纳观察法。 (1)对比观察法。人们认识事物、现象,往往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现象的对比,或把某一现象发生变化的前、后情况进行比较来实现的。 例如,观察物质熔解或凝固时的体积变化,就可以把石蜡放在烧杯里,先用酒精灯徐徐加热使其全部熔解。这时,观察到石蜡液面是水平的,标出液面与烧杯接触的高度。撤去酒精灯,等石蜡冷却全部凝固后,经过观察发现:石蜡面与烧杯接触的高度虽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表面凹下去了。 又如,在学习沸腾现象时,可以观察液体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况,并进行比较。这时,要求学生做到细致、敏捷、全面、准确地观察。结果会发现:沸腾前,液体内部形成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达到液面后破裂。通过液体沸腾前、后的情况对比,可以得知: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都进行剧烈地汽化的现象。 我们还可以人为地控制条件,使液体分别在常压、加压、减压下沸腾,比较不同情况下的沸腾现象可知:同一种液体,沸点随外界压强变化而改变;如果研究对象为不同液体,使它们在相同外界压强的条件下沸腾,通过对比实验观察可知,在相同的压强下,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使用对比观察法,有利于掌握现象的特征以及它与其它类似现象的区别。 (2)归纳观察法。总结一些现象的一般规律,反映现象的实质时,或研究一些涉及变化因素较多的问题时,通常采用归纳观察法。即通过对个别现象分别进行观察,得到一些个别的结论,再分析、归纳,从而得出一般的规律。 例如,为了便于研究质点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就在先确定质量这个因素是不变情况下,观察加速度与力之间的关系;然后在确定另一个因素——力是不变的情况下,观察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归纳得出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可见,使用归纳观察法,有利于掌握现象的实质以及研究比较复杂现象的一般规律。 总之,培养观察能力,要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要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要求观察得准确、全面、细致、敏捷。 6.实验结果的表示 实验结果的表示,首先取决于实验的物理模式,通过被测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考虑实验结果的表示方法。常见的实验结果的表示方法是有图解法和方程表示法。在处理数据时可根据需要和方便选择任何一种方法表示实验的最后结果。 (1)实验结果的图形表示法。把实验结果用函数图形表示出来,在实验工作中也有普遍的实用价值。它有明显的直观性,能清楚的反映出实验过程中变量之间的变化进程和连续变化的趋势。精确地描制图线,在具体数学关系式为未知的情况下还可进行图解,并可借助图形来选择经验公式的数学模型。因此用图形来表示实验的结果是每个中学生必须掌握的。 图解法主要问题是拟合面线,一般可分五步来进行。 ①整理数据,即取合理的有效数字表示测得值,剔除可疑数据,给出相应的测量误差。 ②选择坐标纸,坐标纸的选择应为便于作图或更能方使地反映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原则。可根据需要和方便选择不同的坐标纸,原来为曲线关系的两个变量经过坐标变换利用对数坐标就要能变成直线关系。常用的有直角坐标纸、单对数坐标纸和双对数坐标纸。 ③坐标分度,在坐标纸选定以后,就要合理的确定图纸上每一小格的距离所代表的数值,但起码应注意下面两个原则: a.格值的大小应当与测量得值所表达的精确度相适应。 ④作散点图,根据确定的坐标分度值将数据作为点的坐标在坐标纸中标出,考虑到数据的分类及测量的数据组先后顺序等,应采用不同符号标出点的坐标。常用的符号有:×○●△■等,规定标记的中心为数据的坐标。 ⑤拟合曲线,拟合曲线是用图形表示实验结果的主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作图方法和技巧的关键一环,拟合曲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转折点尽量要少,更不能出现人为折曲。 b.曲线走向应尽量靠近各坐标点,而不是通过所有点。 c.除曲线通过的点以外,处于曲线两侧的点数应当相近。 ⑥注解说明,规范的作图法表示实验结果要对得到的图形作必要的说明,其内容包括图形所代表的物理定义、查阅和使用图形的方法,制图时间、地点、条件,制图数据的来源等。 (2)实验结果的方程表示法。方程式是中学生应用较多的一种数学形式,利用方程式表示实验结果。不仅在形式上紧凑,并且也便于作数学上的进一步处理。实验结果的方程表示法一般可分以下四步进行。 ①确立数学模型,对于只研究两个变量相互关系的实验,其数学模型可借助于图解法来确定,首先根据实验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图线,看其图线是否是直线,反比关系曲线,幂函数曲线,指数曲线等,就可确定出经验方程的数学模型分别为:

共2页,当前第1页12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15篇: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在我国中学阶段的物理教学中,各个学校基本上都是以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习需求的不断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某一种单一的的教学方法,而是向着几种教学方法相互融合的、活动式的、多主体的、课内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方向发展。但是为了方便我们对每一种教学方法深入的学习,这里我们分别对每一种教学方法进行了阐述。

第一节 中学物理常用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是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的主要特征

讲授教学法主要是教师运用科学、严谨、生动的教学语言,讲述物理课程的知识内容,讲授内容涉及广泛可以灵活引用生活实例、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提出问题归纳分析、结合利用各种演示实验、实物教具等,在教学中主要以讲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讲授教学法,可以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教师将书本知识经过处理,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物理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结构,向学生进行物理学科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突出知识学习中的重点,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而且在讲授物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注重物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讲授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 讲授的内容要严格按照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作为一门课程,物理教学的内容首先要按照教学标准的规定,所以在讲授之前教师必须要深入研究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具体化,为有效实施 1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教学打好基础。

例如:力这一章涉及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以及胡克定律、力的分解及平行四边形法则。在讲力的概念时,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力是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知道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知道力既可以按照其性质来分类,也可以按效果来分类和命名,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能在给定的具体问题中,正确地找出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正确地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会用弹簧秤测力的大小。

讲授所涉及的内容也要按教科书的规定具有系统性,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教师讲述语言一定要保证其科学性,表述准确,还要生动形象,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

(2) 讲授法中的启发性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述可以运用提问、举例、比喻、点拨等手段,鼓励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进行积极地思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能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教师新颖的启发式教学设计,促进学生自己的主动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推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

(3)讲授法与其它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讲授内容要有层次性,讲授必须与板书紧密结合,板书设计要布局合理、字迹清楚、对讲授内容起到一定的固化作用,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规律以及物理公式的确切含义,适用范围和条件。

物理教学中教师采用讲授方法并不意味着一节课都由教师来讲授,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为基础,注意观察或自己动手做实验,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观察条件,做好演示实验的同时,特别要注意加强对实验观察的指导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为使学生接受和形成物理概念,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奠定基础。

二、讨论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是根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或关键内容,由教师或者学生提出 2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讨论题目,经过全班或分组讨论,教师释疑、指导或精讲、总结,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深入领会一些重要概念和规律,巩固所学知识为目的的教学组织形式。

讨论式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直接相互传递信息,交流看法,实行民主教学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能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促进学生认识上的深入和提高,培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讨论式教学既适用于讲新课,也适用于习题课和复习课,甚至也可用于实验课.

对讨论式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1.讨论题目要具有代表性

讨论的问题是我们在教学中的知识中心和教学中心,所以题目应有代表性,能突出教学的重点,题目表达应准确明了。教师所确定的题目要尽量难易适中,不能过于简单,只要求学生回答是或否,无法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真正理解程度。讨论的问题也不能太深,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表达能力和以往的学习经验,以保证讨论活动能顺利地进行。教师所提问题的表述一定要具体,让学生明白需要干什么,有些问题如果所含的内容太多,可以将一个大题目拆分成为一些成系列的小题目,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进行学习活动。

2.讨论过程的教学设计

上课之前对教学的讨论过程和讨论结果必须要进行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 首先是对讨论过程作出总体规划。如怎样引入主题,如何启发学生,讨论应分步骤进行,学生的分组情况,学生的归纳和总结及教学要点的分析与评价,都要事先做好计划。

其次是对问题的正确答案的充分把握,同时对学生中可能出现各种答案和可预见的错误以及对问题的不同理解,要有充分准备和估计。这样才能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进行积极的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会与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和能力有直接的关系,适时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

3.讨论方式的灵活多样

讨论本身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活动,围绕讨论的题目,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 3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己的长处,教师只是适当地进行组织和引导。

讨论形式可以全班讨论,也可以分组讨论,可以是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来回答。可以是学生的主动发言,也可以指定学生回答问题。目的都是为了启发大家积极思维,通过讨论以加深理解,澄清糊涂观念,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培养学生形成讨论的习惯,学会自己组织语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与同学进行交流,能考虑别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

讨论活动在班级内部建立起多个学习群体,并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其中的一员,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活动与讨论的结果可以被全班同学所共同拥有,学生可以获得一个整体的提高,而不是个别学生的进步。

三、实验教学法

实验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以获取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实验能力的教学形式。

中学物理实验通常分为: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作业四类。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这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在进行物理实验这种特殊的物理环境中,由于教师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以及学生的动手动脑,能使学生最直接地获得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思维。

1.演示实验

这种实验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结合物理知识的讲授而进行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有很多演示实验能直接地将知识传递出来,展示在学生面前。演示过程是学生直观地掌握知识的过程,演示的重点可以是物理现象,也可以是物理过程比如法拉第电磁定律的演示实验,从教师或学生的实验过程中观察电流计的指数大小与实验动作快慢有关,教师可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磁通量变化与感生电动势大小的关系。可以利用仪器进行实验,也可以使用模型进行展示以达到形象、具体、真实的目的。由于演示实验有很强的示范性,所以教师的操作一定要规范,为使实验现象明显,效果突出,课前对实验仪器及实验过程都要进行认真细致的准备和操作,课上演示时要随时观察所出现的现象,及时对学生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 4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对重要的现象进行重点观察和反复观察,实验指导要尽量具体,加强实验效果的反馈,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边教边实验

这种实验是在课堂教学中,一边由教师讲授,一边由学生进行的简单实验,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直接观察,收到更好的实验效果。为了搞好这种实验,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讲解和实验的配合,仪器的准备和检查,实验的方法步骤等等,在教学中要密切注视学生的动态,适时进行检查、组织和帮助。

3.课外布置的小实验

这是物理教学中实验环节的补充形式,可作为实验作业布置给学生,也可以作为一种教学建议,对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愿完成,不做硬性规定。这类实验大多比较简单,所需器材容易解决,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制教具,独立观察和操作,密切联系实际的习惯和作风,扩大知识领域,激发学习兴趣.这类实验也可由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去完成。

4.学生分组实验

这是物理实验这一教学形式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掌握实验技巧,使学生受到物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的初步训练的主要措施.进行学生分组实验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努力创造条件,开出规定的实验项目。目前,教学大纲规定的分组实验项目不算多,又大多是验证性和训练性的,可以说是实验教学中的基本的、起码的要求。因此,各个学校都应努力创造条件,开出全部实验.这对于实验条件较好的学校,自然不成问题.对于实验条件不太好的学校,则要求能尽量因陋就简,自制教具,发扬拼拼凑凑精神,力争开出全部,至少大部分实验。当然,对于上述实验条件很好的学校,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实验项目,尤其是在高年级,可以增开一些探索性实验.

第二,关于实验能力的培养要具体、落实。从整体来说,对实验教学要有明确要求,严格训练,把实验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对各个年级和每一类实验能力的培养,都要具体安排,不论是验证性的、训练性的、测定性的,还是探索性的实验,都应起到各自的作用。这些作用包括;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仪器的选择、操作和读数, 5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实验技能和技巧的训练,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对实验结论的分析。作为较高要求,条件允许的学校,要增加由学生独立设计、独立观测的实验内容,把实验作为模拟性科研,充分开阔思路,探索研究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示范与独立完成相结合。教师作出必要的示范,要求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实验并书写实验报告,要尽可能培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自己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完成实验报告,真正体现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有的实验还可以只由教师提出课题,让学生根据学到的理论知识,自行选择器材,确定实验步骤,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

第二节 探究式教学

一、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2.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3.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4.探究活动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科学探究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过程的不同部分。

二、科学探究的能力目标

1.提出问题:

◇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6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2.猜想与假设:

◇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 ◇能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 ◇尝试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

◇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书面说明操作。 ◇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5.分析与论证:

◇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 ◇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认识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6.评估:

◇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7 ◇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

◇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 ◇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认识评估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7.交流与合作: ◇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 ◇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 ◇能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 ◇有团队精神。

◇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使用精神。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8

第16篇:浅谈中学物理的兴趣教学法(论文) 副本

浅谈中学物理的兴趣教学法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有的物理概念、规律、定律等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离不开实验。可是书本上提供的现成实验是有限的,还有些实验明显的存在局限和不足。基于上述这些情况,我认为作为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把原装置的不足进行改进,有些知识点书本上没有实验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道去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这样不仅可以理解难懂的物理概念、规律、定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今后搞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中学物理是以声学、光学、力学、电学、电磁学的最基本的一些知识点,研究的也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现象,中学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的,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中学物理除了学习物理基础知识以外,更是以物理知识为载体的思想理念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方式的学习。

一.教学分析

教师讲好一堂课的关键在于备课,只有备好课,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而教材分析则是备好课的前提。我们知道,书本上的知识是一种贮存状态的知识,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把这种贮存状态的知识先转化为传输状态的知识,然后通过学生的学习再把传输状态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贮存形式。而这两种知识形式的转化过程与方法,由于受多种形式的制约,课本上是很难把它们全都写出来的。因此,不经过对教材的分析与研究,就难于把握和完成知识形式的这两次转化。

教材分析是进行教学工作的一项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每个教师都应该重视这一环节,并要具有分析教材的能力,掌握分析教材的一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培养能力需要认识和比较各种知识的能力价值。而知识的能力价值具有隐蔽性,表现为不思则无,深思则远,远思则宽。只有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才可能挖掘出教材本身没有写出来的知识的能力价值,以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确定不是随意的,它既受教学思想的指导,又受教学内容的制约。进行教材分析,同时也是在酝酿设计教学过程和选择教学方法。因而教材分析的深广程度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导课独特,提高效率

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就应想方设法用趣味性的引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新课之始,就感到所学内容的有趣味、有意思。而物理课题的引入往往把演示实验作为引子。例如讲“声音是怎么产生”时,演示“音叉的振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光的折射”教学中,在水杯里面放入一个硬币让学生观察是否能看得到,渐渐向水杯中加入水,硬突然会出现。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教师在讲台前认真演示,请同学回答现象,这样引入新课,也能激发学生学新知识的欲望。除演示实验作为引子外,还可以讲述物理学史的内容,来开阔学生眼界,了解物理学家及其思想工作、方法,来增强物理教学的魅力;而讲述一些趣

味小的故事,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例如讲授“重力加速度”时,可以讲一下伽利略利用严密的逻辑推理,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错误,传说中的比萨斜塔实验等,既展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情景,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起到了导课。

开始上课时,有许多学生心神不定,所以导课也是课堂重要地的组成部分,成功的导课让学生产生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可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新课的的形式单调、切入枯燥、缺乏创新,就会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陷入了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至影响到一节课的学习效率;相反、创新独特的导创造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氛围,由此可见,导课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2.设计概念冲突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问题的了解,也绝不是空白,而是 早已印上了许多千奇百怪的东西。这些“前科学概念”中当然包括了许多理解和 误解。如关于浮力问题,学生在学习之前早已有了感性认识,但常认为木块能浮 在水面是因为木块所受浮力大,而铁块要沉下水是由于没有受浮力或受浮力小。 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常常给正确概念的建立和巩固造成困难。但如果在教学设计 时恰如其分地利用学生在这些司空见惯的问题上的似是而非之处,出其不意地在 他们面前展开一幅新的画面,设计出一个实验,测出漂浮的木块所受浮力小于沉 在水中的铁块所受的浮力,这一情景与学生头脑中原有概念相冲突的矛盾,将激 起他们在自然界奥秘面前的惊奇感,促使他们思索,探究一个个为什么的答案,

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头脑中似是而非的概念是很多的。例如存在着“物 体越重下落越快”、“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物体速度越大,所受作用 力一定越大”、“动量越大,力就越大”等错误观念。 3.指导学生“重新发现”,在探索过程中深化学习兴趣

虽然教材呈现的知识,通常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已形成定论的知识,学生 学习时并不是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或联系,但它应是一个用自己的头脑独立 思考,亲自探索而获得知识的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再 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深化学习兴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 扮演的角色不是演员,而是导演;不是向学生奉送真理,而是指导学生去发现真 理。 不论是教师的讲授,还是实验,都应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 情景,始终将学生置于探索者、发现者的位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将 物理课件移到实验室去上,也可将一些演示实验或验证性学生实验改为探索性学 生实验,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一些简便材料,开展“低成本实验” 主动地去探索未知世界。例如:把教材中的一些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建立物理概 念和规律的内容改变成以学生实验为基础的探索式课型,采用了如下教学程序: ① 教师提出要探索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和观察的重点; ②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教师巡视指导;③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回答教师设计的问题,使认识逐步深化,步步逼近待认识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发现;④让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和讨论结果,教师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归纳出概念和规律。经过教师的层层引导,步步启发,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自己探索和自己发现的状态,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学到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当创造和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

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4.举例寓趣,置疑设趣,习题融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日常生活中富有趣味性的例子,来说明物理原理。例如讲授“声音可否在固体中传播”时,举例:“伏地听声”的故事,人可以伏在荒野的地上听到远处的马蹄声。在进行液化教学时,举例: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鸡蛋会“出汗”,用此来说明液化原理,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设疑”也是教学中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开发学生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使其主动去学。正因为如此,教师不仅善于释疑,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例如:鸡蛋握在手心中不容易捏破,而放在桌上,只要一个手指往下一按,就压破?为什么热粥要一面搅拌,一面吹气,才使稀饭凉得快?象这类设差别,既贴近生活,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兴趣。

5.努力提供“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学习兴趣稳定、持久,还必须依靠有效的学习,使学生经常享受到成功的欢乐。成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物理问题,可以说是成功;取得了一次好的学业成绩,可以说是成功;虽然成绩不太好,但与原来的情况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也可以说是成功。这里,关键在于是否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要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首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准备和心理发展水平,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每一个学生制订出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成功的可能。如果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努力地学习,就一定会感到明显的进步,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与喜悦。其次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

条件,给每一位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例如课堂提问,依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和层次,让学生回答的问题由易到难,使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对于较差的学生还可以采用个别预告法,但万万不可在全班同学面前点名预告。预告法就是在下课后分别找一至三个学生告诉他:“明天老师要提问今天留的思考题,相信你能答好”。由预告逐步转到不预告,视其情况而定。再如,有些学生考试成绩虽不理想,但动手能力较强,教师可组织一些小制作竞赛或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上跟教师一起做演示实验,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使其兴趣范围适当扩大,扬其长、补其短。

6.新、奇、悬、趣、迷的实验,使学生见之生趣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于中学生来说,新、奇、悬、趣、迷的实验,会使他们感到新鲜和好奇,可以给他们带来饶有兴趣的乐趣,在此基础上,才能使他们有效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使之逐步取得探索物理知识的主动权,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例如:初三学生学习“功”这一章时,对功、功率、机械效率三个概念容易混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可以设计一堂比赛形式的实验课,比比谁做的功最多,谁的功率最大,谁的机械效率最高。每个同学都抱五块砖以最快的速度从一楼跑上四楼,设计方案,测出自己做的功,功率、机械效率。然后集体讨论评选出四个“全班之最”。上楼最快的,做功最多的,功率最大的,机械效率最高的,四项冠军分别由四位同学获取。这一结果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了同一个焦点上,为什么做功最多的,功率不是最大?机械效率也不是最高?为什么上楼最快的,做功却不是最多?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实验课,把本来混淆不清的概念变得简单易懂,把理论知识转变成了亲眼所见的事实,使学生在欢快的“游戏”中,学到实在的知识。

7.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铁链?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什么现象?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有一位学生问过笔者,在他家附近的抽水站,当通电抽水的瞬间,会发现几根电线抖动起来,为什么呢?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思索,最后使他恍然大悟。

8、注重学用结合

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觉得很好玩,但要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便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缘故。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每当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都应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如讲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以杆秤为例,让学生分析出“小小秤铊压千斤”的道理,并可进一步提出这样一个常见的问题:有的不法商贩“扣秤”通常采用哪些手段?利用了什么原理?接着引导学生列出“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画出杆秤杠杆示意图。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对“杠杆平衡的条件”会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运用自如。学习了“家庭电路和家庭用电”这章内容后,教师可安排指导学生在家中观察电路,利用家用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学习灯头线接法,了解保险丝的作用并会选用。此外,还可安排学生

根据家用电器的数值、算出家中各种电器每天或每月的耗电量。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工厂、建筑工地、码头等地去观察,看看哪些地方用到了所学物理知识。如学习“浮力”后,可去码头看看船舶上标着的“吃水线”,搞清轮船的排水量是怎么回事。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到建筑工地去看看大吊车,看看它哪部分是杠杆,哪部分是轮轴,哪部分是滑轮组,然后进一步观察这些部分是如何协调运用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要提醒学生处处留心,把所学知识和实际运用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学好物理。总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改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17篇: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认识与实践论文

摘要: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新课程实施进程的不断深入,为中学物理的科学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条件,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能力,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为生活所服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基于此,以教学生活化的概述为主要出发点,分析了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探讨了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途径,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认识;实践

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是我国素质教育推行和落实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加强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的有机联系,能够使中学物理教学朝着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如何加强中学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教学生活化的概述

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学活动要加强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加深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教学生活化是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和教学方式生活化的总称,教学目标生活化是指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指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利用实际的生活经验丰富教学知识点;教学方式生活化是指适当地将教学活动由课堂转移到生活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提高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活素质。

二、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我国素质教育实施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侧重于教学内容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并朝着综合化、科学化和创新化的方向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潜力,将构建性学习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方式。物理作为一门生活类的教学课程,其中的众多知识点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之中,因此,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建立一种开放型和主动型并存的教学模式,侧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通过物理教学活动的生活化使学生获得精神的自我满足,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途径

1.创设以生活化为主的教学情境

中学物理教师要创建以生活化为主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物理教学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生活实际中的物理原理以多种形式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例如,在《汽化和液化》这一内容的讲解中,物理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烧开水的问题引入,使学生对沸腾现象产生新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较深地对汽化性质进行理解。

2.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

中学物理教师要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中学物理的教学内容紧贴现实生活,将学生从书本的束缚之中解放出来,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中去,在构建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为主要形式,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扩展物理知识的视野,强化对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浮力》这一内容的讲解中,学生以小组讨论和探究的形式,引入生活实际中有关浮力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浮力的理解。

3.提高日常生活资源的应用效率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对日常生活资源的应用效率,使教学活动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初中物理中的许多现象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以实际的生活经验为理论基础,加以研究不断总结而形成的,利用日常生活资源开展中学物理教学活动,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视野,教师要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资源带入物理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综上所述,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活动和扩展实验用具等方面加深学生对中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实现外在知识到内在思想的有效转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保证中学物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冉宏中.浅谈实现初中物理生活化的策略[J].现代妇女:下旬,2013(11):136-137.

[2]魏彦斌.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29):149.

第18篇:中学物理课堂教学高潮的创设方法教育论文

教学高潮是指在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重难点交叉处,通过引导、启发、点拨、激发,使师生产生一种共同的愉悦和冲动,思维进入最活跃阶段,从而使师生都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满足。一般说来,当学生处于课堂教学高潮中时,学生对教学反应是敏感而强烈的:或是因急于想知道结果而凝神思考;或是因解决了某一重点难题而释然愉悦;或是为有了新发现而惊奇、欣喜;或是为领悟到知识内涵的情理而激动自豪……此时,学生处于异常的激情和成功的体验之中;学生的认知与激情促进,实现了知、情、意的飞跃与升华。下面就对中学物理课堂教学高潮的创设方法做具体讨论。

创设物理课堂教学高潮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巧设悬念创设高潮

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教师设计了一个“铁球碰鼻”的演示实验:将一个适当的铁球悬挂在教室天花板上,让铁球与垂直线成一定角度且刚好接触鼻子释放铁球,铁球摆过去,又摆回朝教师鼻子打来时,学生为教师捏了一把汗,不知老师能否避免这一“劫难”。但教师那安详的神态又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已被唤醒,情不自禁地思考其中的奥秘。这样就创设了一个导入课堂教学的小高潮,为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引导思考创设高潮

例如,在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之后,解释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后的运动状态一直是一个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坐在沿平直铁路匀速行驶的火车里,将手中的苹果竖直向上抛出,当苹果落下时,是落在你的手里,还是落在你的手后面?为什么?”引导学生跟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讨论,认识到苹果在竖直方向虽然先上后下,但水平方向由于抛出后不受力,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随火车一起匀速运动。这就克服了认识上的难点,纠正了“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错误观点。

三、创设认知冲突产生教学高潮

例如,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首先用多媒体演示一个气功表演中的例子:气功师平躺在地面上,身上压了一块大石板,然后让助手用大铁锤打击石板,学生看到石板碎了而气功师安然无恙。

这种物理情境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了冲突——被锤打怎么不受伤?学生头脑中有了疑问,教师适时引导:如果气功师身上不压大石板,而让大铁锤直接打击其腹部,气功师愿意吗?学生根据问题情境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产生了想探究压力的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欲望。这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身边的学习用品如铅笔进行探索:两指压紧铅笔两端时感觉一样吗?如果不,哪一端效果更明显?如果把铅笔的一端固定在桌面,用大小不同的力压另一端,感觉又怎样?学生经历探究体验后,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两个因素——压力和受力面积就可以产生深刻的印象,继而引发他们更深一步进行定量探索的热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师生互换角色创设教学高潮

中学生正处在从少年向青年转变的时期,生理、心理上由不成熟逐步趋向成熟,独立意识增强,有相当的自我表现欲,时时要表现出“成人感”,渴望在某些场合有一席之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适时适度互换角色,正好为他们提供了尝试成功、树立自我形象的机会。互换角色,学生精神亢奋,思考积极,往往会争着站在教师的位置上,学着教师的样子,大胆陈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发现。如果其他同学当上了“老师”,他们更不迷信盲从,而要设法反驳“老师”的意见,阐明自己的观点,勇于争辩,所以课堂气氛热烈,会产生由教师讲授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师生转化角色创设教学高潮。比如让教师从“演员”的角色转化成“导演”的角色,让学生从“听众”或“观众”的角色转化成“演员”的角色,在教师的“导”和学生的”演”中实现教学高潮。

五、合理运用CAI创设教学高潮

CAI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简称,它能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多样化,具有严谨的科学性、统一的实用性和及时的交互性。尤其是在揭示物理教学过程的微观实质,展示物理思维的形成途径,描述物理思想的产生、物理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CAI都有其独到之处。比如高一学生实验“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就可以用模拟型教学,学生通过计算机,在机器的要求下边思考边选择实验仪器,组建模拟装置,自己设定钩码的质量,观测不同条件下的模拟结果,选择数据处理等。通过这种教学,不仅引导和培养了学生动脑的习惯,而且给学生提供了拓宽思维的环境。总之,教师可以借助CAI创设生动形象、丰富真实的学习环境,有效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眼耳脑全部调动并聚集于一点,形成教学高潮,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在现实教学中,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处处体现着美,课堂教学高潮的创设是课堂教学美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掌握创设课堂教学高潮艺术美的原则和时机,适时适地创设课堂教学高潮。合理运用好这些创设教学高潮的方法,是教与学之间顺利沟通的一个有效桥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素质教育、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途径,是真正推进课改、实现素质教育中每个中学物理教师都应该加强和训练的技能。

第19篇:(论文)浅谈中学物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要领

浅谈中学物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要领

我省计算机教学工程的启动,预示着课堂教学即将面临着一场巨大的革命,计算机广泛应用于课堂辅助教学已成必然,我们每一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然而,在我县,绝大多中小学教师由于长期工作在边远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使他们至今仍与计算机无缘。就是在县城的重点中小学校,能对计算机应用自如的教师还不足2%。因此,如何让计算机深入到普通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的教学辅助功能,己成为摆在县级教研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面对这一重大课题,教研部门有两种选择,一是回避,二是正视。显然,回避就等于失职,正视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最根本的条件就是要有相应的课件。什么是“课件”?“课件”就是教师在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时使用的计算机软件。课件从何而来呢?“买”是最方便的捷径,但在平时连最起码的办公用品都买不起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学校,要买一套完整的各年级各学科的课件谈何容易?况且,买来的课件是否符合本地区、本学校的教学实际,还是一个问题,弄不好就会给学校、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因此,笔者认为:自己动手制作课件,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它至少可以达到两

1 个功效:一是通过课件的制作,教师可从中逐步熟悉计算机的操作,熟悉各种应用软件的使用;二是投资不大,为国家节约资金。

笔者是一个工作在基层的电教专干,主要承担电化教育方面的工作,现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和所学专业,分别谈谈“中学物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领”和“多媒体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最后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领

(一)硬件准备

没有计算机,就谈不上制作。有了计算机,没有多媒体,只能制作出“哑巴”课件。因此,要想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具备一台多媒体计算机是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二)知识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其他制作不同,制作者除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具备相应的学科专业知识。不具备这一点,所制作的课件就会有出现知识性错误的可能,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都能制作出符合本学科知识要求的多媒体课件。所以,要制作一件物理多媒体课件,制作者自身要熟悉中学物理的教学特点,熟悉中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掌握本学科的重点和难点,有条件的,最好是我们的物理教师自己亲自动手。

2 (三)工具选择

目前,可用于开发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工具品种繁多,具体使用哪种工具软件来进行开发,没有统一的规定,制作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选择。一般来讲,只要是具有处理动画、声音等多媒体功能的工具软件,均可用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

笔者在课件开发中,曾先后试用过C/C++、VB、VFP和Authorware等软件来制作同一课件,都能达到同样的演示效果。但是,对比起来,前三种软件在使用上,难度较大,完成一个课件所花费的时间较多,往往是事倍功半。而同样的课件,用Authorware来做,则显得轻而易举,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选择好一个好的工具软件,是非常必要的。

(四)整体构思

整个课件体系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演示”型,另一类是“讲授”型。“演示”型课件的实质是起“教具”的作用。主要是提供给教师在上课时适时使用。这类课件的特点是“现象演示”,课件中没有语言讲解,不能用来取代教师的讲课,只有必要的说明文字和配以与“演示”内容相符合的音效作衬托,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概念、定义、定理、定律等)仍由教师讲解,我们通常制作的课件大多属此类。 “讲授”型课件的特点是融“演

3 示”与“讲授”于一体。以“演”为主,“演”“讲”结合。这类课件多适用于学生的自学或铺导。

在具体制作课件前,首先要选好主题,有明确的课件目的,确定课件类型,然后再着手进行制作。

(五)素材的收集与整理

1、素材的收集

在确定了课件的类型以后,可以开始动手制作了,在此之前,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要做,这就是收集素材。这里所涉及的素材范围较广,它包括各种“图片”、“声音”、“电影剪辑”等。例如:你想演示一列火车的运动,那么,你就得事先准备一幅“火车”的图片,还要有一段与之相协调的火车运动的背景声音。要想演示一个的连接,就得先准备有该电路所需的各种仪器的实物(如电池、电键、仪表、用电器、各色导线等)图片。此外,还要难一些与之协调的背景图片。进行这项工作是相当费时,有时甚至是枯燥无味的,但你还得耐心地去完成它,因为,没有这项准备,你是无法进行下一步的。到哪里去收集呢?这里有各种途径。

对于图片,一是利用现有的图库:现在的软件市场上有种类繁当的图库,不过你要从这些光盘的上万幅的图片中一幅幅的查看,

4 直到找到你所需要的素材(哪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为止。二是自己动手绘制:这种方法需要你具备一定的电脑绘画技能,掌握各种绘图软件的应用。在这里,若需绘制的图片较简单,那么只需要用Windows所附带的“画笔”就可以了,若要求较高,那么你就得使用一些专业的绘图软件了。三是从网上下载:这种方法与第一种类似,仅仅是在网上操作,这可能要花掉你的大笔电话费。四是扫描:对于现成的图片,可以使用扫描仪来摄取。 音效的收集,其方法与图片的收集大致相似。如果你有一张Authorware5 .5的光盘,就更方便了。Authorware5.5光盘附有一个音效系统,专门为多媒体制作提供了各种自然界中的音效,使用十分方便 为便于管理和今后的使用,应将所收集到的素材存放在一个专用文件夹里。

2、素材的整理

我们从各地收集来的素材,往往是不能直接用于课件制作的,还必须进行加工处理,使之完全符合我们的要求,才能使用。例如:笔者需要一幅蓝天白云下的田野作背景,在收集素材时,找到了一幅有田野的图片,但天空不是蓝天白云,而是阴沉沉的乌云,这幅图显然不能直接使用。于是又找到一幅有蓝天白云的图片,但下面没有田野。这时,可将这两幅图片各取所需,组合

5 成我们所需的索材。这一过程要使用到其它的一些专业绘图软件。对于音效,可以使用Windows附件中的“录音机”进行编辑。

(六)突出主体,删繁就简

在制作过程中,要重点考虑课件的主体内容,突出主体内容,忽略次要部分。如:笔者在制作《简单的运动》这一课件时,依据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对“机械运动”概念的提法是“物体位臵的改变”,即“平动”,因此,所演示的各种机械运动现象均突出“位臵的改变”这一特征。如:演示“奔驰的火车”时,由于火车做得比较长,移动的速度较快演示时,会自然产生轻微的晃动,无形中增加了效果。这样,虽忽略了车轮的转动,也不会影响整体效果。演示“翱翔在蓝天的飞机”时,突出飞机的平动,而忽略螺旋桨的转动。在演示“电流表(或电压表)接线柱接法”时,重点突出电流在两接线柱中的出入现象,而一可忽略灯泡的明暗变化等等次要因素。这种处理方法,大大简化了制作过程。相反,若想在一个课件中能面面具到,势必增加了制作难度,甚至还会喧宾夺主。因此,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喧宾夺主。 (七)课件的调试与打包

1、课件调试

调试是课件制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制作课件前,

6 一般是先设计一个流程图,将课件的演示顺序用图标出来,这个图就叫做流程图。流程图设计好后,就可以按照流程图来制作课件了。课件制作好后,所演示的效果是否令人满意,是否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只要试运行一下课件就一目了然了。然后根据试运行的结果,再对课件进行修改,再运行,再修改,这样反复进行,直至我们满意为止。这个过程就叫做调试。

2、课件打包(编译)

我们制作课件时,一般是在一个特定的工具软件环境下进行的,调试过程也离不开这个工具软件。如果此时将这个课件移植到其它计算机上,而这台计算机_L又没有安装有这个工具软件的话,这个课件是不能够正常运行的。

作为最终的课件,应该是能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产品。这种产品只能使用,不能修改。要满足这个要求,就需要对我们制作完成的作品进行“打包(又口编译)”。许多工具软件都提供有这种功能,可直接使用,按其提示进行操作均可自动完成。

经打包处理后的课件,己变为.EXE文件,完全脱离了工具软件的束缚,就可以直接在Windows下运行了。

二、多媒体课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多媒体课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7 作为高科技手段出现的计算机,为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加上多媒体课件的适时使用,更显得课堂生机勃勃、如虎添翼。那么究竟课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处于何种地位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显得力不从心,只得借助高科技手段来进行辅助。由此可见,“辅助”就是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处于“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教师本身而不是“课件”。

(二)多媒体课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与其他教学仪器和教具一样,“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就是“辅助”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辅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破用其它教具或仪器难以突破的难点的一种手段。是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是各种教具和教学仪器在课堂教学中的补充和提高。

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计算机在物理教学中缈助教学功能为进一步提高中学物理的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我省中学物理的教学质量而努力。那种一度认为有了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完全取代教师“主导作用”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8

三、感受与体会

计算机教学工程启动了,伴随而来的将是一场大的课堂教学改革浪潮,这浪潮,将冲击着这个圈内的每一个人都将无法回避;据一些资料透露,我国将于二○○五年前,在所有城乡中学中普及计算机教育。面对这一宏伟的规划,作为一个工作在基层教研室的学科教研员,如何使众多的对计算机知识一无所有的教师在二○○五年后,不会因“不会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而被淘汰,深感责任重大。

因此,笔者认为,从现在起,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对如何在教师中广泛普及计算机知识引起高度重视,教研部门、电教部门、学校和教研组要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作为“十五”期间的重要课题之一,最好是成立专门的、由既有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又对计算机操作比较熟悉的教师构成的课题小组,就“课堂教学中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分别对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管理、指导、监督和培训。确保计算机辅助教学功能的正常发挥。否则,“工程”虽已启动,计算机却仍为学校的一种摆设,与其它教学仪器一样,放在那里“睡大觉”,最终成为一堆废铁。而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与往常一样,我行我素,在那里老牛拉破车,甚至以“不会”为荣,还沾沾自喜。笔者相信,

9 到二○○五年后,象这样的不正常现象,必将会得到彻底的清除,那些现在以“不会”为荣的人,到时在这个圈内将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当然,能否做到这一点,取决于教育行政管理和人事部门对“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否引起足够的重视。 为此,笔者作为一个教研员,为使我省的中学物理多媒体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我愿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20篇:中学物理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要丰富物理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要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对教学基本策略方面的反思。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2、做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

3、物理课的听评课活动。

听评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第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好的课后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都会留下这样、那样的缺憾。对于每一位教师,当他上完一节课后对这节课后的感受,肯定会比课前备课的感受更为深刻,更能从中体会该课教学的得与失。因此,课后反思自己的备课与课堂教学,记录自己的感受、体会、评价及修订,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既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利于优化下一节、下一轮的教学,又便于及时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功底,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授课的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不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后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

教学重点确定为:以知识为载体,以实验为手段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在实验和数学推演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方法,产生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情感。

2、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反思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课堂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学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

教师因势利导地鼓励学生,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特别是有些同学很有创意,他们对生活的用品稍作改动就成了方便实用的新型工具,这些同学就是善于用科学家的思维来探究问题。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界仍有很多问题未得到解决,同学们要奇思异想,敢于质疑,大胆猜想,大胆实验,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为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做出自己的贡献。

3、教学方式的反思

授课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应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或是课堂氛围)是否让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亢,怎么样才能创造既有舒适感又有生活情调的高雅活动场所,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整,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怎样构建等。

4、学生在学习的方式上更强调对自然社会的观察,对物理过程的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实践。因此,要求教师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更注重指导学生物理思考与猜想,敢于怀疑,主动观察与动手实践等等。例如,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试验方案——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评价交流”理实验生动、直观、具体,本身带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应特别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了“人”的发展,提出了“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观。传统教学无法全面实现上述目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物理信息时空一体化提供了展现舞台,让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探究,主动进行信息搜集、筛选,进行知识意义建构,在探究活动中长知识,开发创造力和潜力,在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中陶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张扬主体鲜明的个性。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整合为上述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最佳的教育教学模式。

物理学科的特点确定了物理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长期有效地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做好及时有效地反思。及时的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认真地思考遇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改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创造出新的教育方法。力争在行动与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物理教师。经过反思,加之完善、优美的教学设计,使师生的教学活动产生一种“谐振”,课堂教学就会达到最佳效果,教师的业务成长也会“百尺竿斗,更进一步”。

《中学物理论文范文.doc》
中学物理论文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