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惯性思维范文

2022-10-03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克服惯性思维

克服惯性思维,树牢总目标

----祖木来提

人最难以超越的就是自我,尤其是成功的自我。现在,我们同样需要面对这一现实的考验,不断超越自我、超越旧我。其中首要任务是锻造准确感知惯性思维和工作惯性的能力,再来寻找化解惯性的制动力。

一般来说,工作是思维的延续和反映,解决了惯性思维的问题,工作惯性就能迎刃而解。形象点说,惯性思维的诱因就是人的第一感觉。但反过来说,第一感觉只要足够灵敏,所激发的一定不是惯性思维。我们中间确实存在这样的两种人,第一种是只看重对成绩的总结,回避对问题的反思,最后信心爆棚,感知能力钝化。第二种是对于学习浅尝辄止,自满自足,听不进不同意见。长此以往,第一感觉就谈不上什么灵敏度了,惯性思维则自然形成。我们当把谦虚、谨慎作为一种必需的修养,提倡主动比对先进找差距,多研究问题,少讨论成绩;静下心来读书,多问一些为什么,少一些循规蹈矩。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假思考,人云亦云催生出的工作惯性。有的人习惯于模仿,看见别人做出了好成绩,就照猫画虎,照单全收。不加甄别的模仿弊多利少,虽可能带来不错的业绩,但确属偶然。这是浅显的道理,有人仍如此行为,症结在于懒惰,是思想上的懒惰,具有极大隐蔽性,一旦出了问题,一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就成为了这些人的挡箭牌。借鉴先进当然重要,但要加以运用则必须结合本地实际。建设“四个襄阳”需要的是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人,能学人所长,弃人所短的人,人云亦云者当严厉惩戒。

经验和方法会不会成为危险的惯性,需要用对未来形势的判断来考量。判断未来形势关系成败,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但也是无法回避的事情。从国家,到企业,到个人都是如此。日本上世纪没有看清数字技术的前景,执着于其所擅长的模拟技术不回头,坐视被美国超越。高盛银行先人一步,看到了次级债风险,全力做空,从而在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

在很大程度上,惯性与既往经验、方法是相互转换的,转换的动力就是外部环境的变化,所以,对未来形势的判断极端重要。如果形势在一定时限内没有变化,那么,依据既往经验和方法来开展工作,就是继承优秀,不能被定性为惯性。但是在现代社会,外部环境变化是很快的。比如说,现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投资扩产就会趋向保守。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寻求改变与突破,把更多稳增长的重心放在保投资上。否则,就会为惯性所制约。

正确判断未来形势很难,坚持正确需要毅力,抛弃错误需要勇气。判断做出后,既不能朝令夕改,忽左忽右,又不能一意孤行,不到黄河不死心。这一点,对于领导干部和企业家来说,更为重要。

2017年7月30日

推荐第2篇:打破思维惯性

打破思维惯性,灵活处理教材

有研究人员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笼子中关有一群猴子,笼子内挂着一串香蕉。每当有猴子试图去拿香蕉时,研究人员就用高压水枪喷它,直到它放弃为止。久而久之,笼子中所有猴子都不敢去碰那串香蕉了。然后,研究人员再用一只“新猴子”替换出笼子中的一只“老猴子”,“新猴子”不明就里,伸手就去拿那串香蕉,结果惹怒了笼子中所有的“老猴子”,于是,“老猴子”们就代替高压水抢一起教训起“新猴子”来,直到它循规蹈矩时为止。接着,研究人员逐个用“新猴子”将笼子中所有的“老猴子”都替换出来,当剩下的全都是“新猴子”时,便有如下惊人发现:所有的“新猴子”无一例外地都不敢去碰那串诱人的香蕉了!这就是思维惯性的力量所在。

一、教学中存在的现象

由此,不禁让我联想到我们的物理教学。教学中,确实也还存在这样的现象:课改伊始,老师们确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新奇感,但几年下来,由于思维的惯性和工作的惰性,部分老师不知不觉地“穿新鞋,走老路”了。于是乎,便出现了老师们“面对素质教育侃侃而谈,面对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奇而不怪的现象。最终导致:手

拿新课本,面对新课标,依然在用一种陈旧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出一个个刚性的“应试教育”模式。

二、产生现象的原因

这种思维惯性为何难以打破?这里原因多多:社会上以分数论英雄的理念没有真正淡化,有关部门对教学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更重要的在于部分老师陈旧的教学理念没有彻底转变。加之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常担心:“功夫花不少,费力不讨好,成绩上不去,职称评不了”。由此可见问题的严重性了。

三、改变现象的策略

怎样才能彻底打破这种思维惯性呢?著名的课程改革专家思腾豪斯说过:“课程改革就是人的改革”。这里,他所说的“人”指的就是人的思想和理念。要彻底转变理念,最关键的就是要“洗脑”了,就是要树立一个“教育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这就是当今提到的素质教育理念,有了这个理念,我们就知道“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了。

当然,要打破惯性思维,彻底转变理念,非一日之功。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如我们可以打破教材局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我们应该加强情感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们必须重视过程和方法,变“学会”

为“会学”等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

下面,我就新课程理念下对初中物理教材的处理,谈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由于受传统教学思维惯性的影响,部分老师常常是“教材上讲什么就教什么”,他们不愿或不敢大胆打破教材的局限去“烧野火”,生怕影响“教学质量”。

事实上,课堂上适当烧点“野火”,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更能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埋下伏笔,更是降低初高中知识台阶的重要举措。

如我们在讲声现象时,可从发声体的振动讲到“钟馨共鸣”,可从大桥垮塌的故事讲到悲剧发生的原因,可从音调的高低讲到多普勒效应,可从次声波的应用讲到印度洋海啸的发生,可从声纳的利用讲到怎样避免泰坦尼克号被再次撞沉。

在讲光现象时,可从光的三原色讲到彩电的制成,可从天上有没有神仙讲到雷电现象的发生,可从牛顿光的色散讲到海市蜃楼的成因,可从伽利略测光速的失败讲到迈克尔逊的成功,可从开普勒望远镜为何成倒立像讲到伽利略望远镜成正立像的原因。

在讲热现象时,可从温度的测量讲到伽利略气体温度计的发明,可从盖棉被为何暖和讲到热传递的途径,可从“钻

木取火”讲到能源的三次革命,可从能源危机讲到温室效应,讲到战争与和平。

在讲力现象时,可从伽利略吊灯等时性的发现讲到慧更斯钟表的制成,可从能量守不守恒讲到永动机能否产生,可从“苹果落地”讲到“万有引力”,可从瓦特探究壶盖的跳动讲到蒸汽机的发明,可从浮力的大小讲到“溢水的浴盆”,可从“溢水的浴盆”讲到阿基米德激情的“裸奔”。

在讲电现象时,可从古代的“牟顿掇芥”讲到现代的“静电除尘”,可从电流的化学效应讲到假项链的制成,可从导体的应用讲到石墨炸弹的“威风”,可从灯泡的发明讲到爱迪生,可从电流表的内接和外接讲到实验误差的产生,可从半导体的广泛应用讲到超导体的美好前景……

这些内容,不仅故事性强,趣味性大,而且与生活及高中的内容紧密相关,不仅可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更能为高中的学习留下悬念。

当然,在处理教材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应正确处理好学生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的关系,还应处理好热烈和凝重的关系。

只要我们抓住了“烧野火”的时机,选好了“烧野火”的“材料”,把握好了“烧野火”的“势头”,我们的课堂气氛将更浓,我们的教学意义将更深,我们的教学理念在不知不觉中就冲破了思维惯性的牢笼!

推荐第3篇:警惕安全“惯性”思维

警惕安全“惯性”思维

当我们驾车在高速公路行驶时,细心观察就会发现高速路上并不全是直道,甚至明明可以修成直道的地方,还要故意修出个回旋式的弯道来。难道高速公路不追求速度?一次同学聚会,一位路桥公司的同学告诉我,在高速公路上,一般直道不会超过10公里,这是为了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如果驾驶员一直在直道上行驶,就会产生惯性思维,反应会变得渐渐迟缓,这个时候最容易产生交通事故。适当设计一些弯道,能使驾驶员保持清醒头脑,避免由于惯性造成视觉上的疲劳,减少事故的发生。

由驾车的惯性疲劳,让我联想到了我们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中,有很多事故并不是在关键重大安全风险点上发生的,而是发生在一些我们习以为常、不太重视的环节上。重大的施工危险源,由于辨识明确,平时我们的安全管理制度,行之有效的周一安全会、班前十分钟及“十大安全理念”的宣讲,防范措施的落实到位,职工思想上比较重视,往往很少发生安全事故。但是,在很多平时施工中我们习惯的操作程序、安全风险上,不少职工却放松了警惕,形成了安全“惯性”思维,思想上产生了麻痹大意,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也往往比较严重。人们都在说安全工作要常抓常新,而习惯却成为了安全管理的最大障碍。因为一线施工人员长时间以固定的方式和模式去操作,对习惯的事物就逐渐失去了敏感性,反应变得迟钝,慢慢地就忽视了潜在隐患的存在。在项目施工中,安全惯性思维在工作时间长的老职工身上体现尤为普遍,他们自认为工作经验丰富、熟悉操作规程,因而就将作业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抛之脑后,对潜在的危险和细苛的安全规程当成了可有可无的习惯。

作为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者,我们不妨跳出惯性思维抓安全,像设计高速公路那样,打破常规思维方式,时常在职工的安全心弦上设计一个警示“弯道”,围绕着施工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认为没有必要的地方,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做文章,通过宣传图册、警示标志、案例剖析等手段“对症下药”,帮助职工克服安全“惯性”思维,清除职工思想上“不必要”的安全惰性意识,时时、事事、处处、绷紧安全弦。多给职工们的安全意识设个“弯道”,其实就是为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铺设了一条坦途。

子长中达焦化项目部

陈拂晓

2012-8-27

推荐第4篇:专项突破二 惯性和惯性定律

惯性和惯性定律

一、选择题

1.(2015滨州中考)“足球进校园”推进了校园足球的发展,如图所示是我市某校足球比赛中,小华飞身鱼跃将球顶进球门的情景。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相对于球门是静止的 B.小华落地滑行中不受摩擦力

C.头对球的力与球对头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球离开人体后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

2.(2015唐山9中模拟)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3.(2015襄阳中考)小明乘坐公交汽车时,站在离车门较近的位置而且双手没有扶任何物体,为了避免汽车启动时摔倒,他应将身体( ) A.保持直立

B.向汽车运动方向倾斜 C.向汽车运动的反方向倾斜

D.任何站姿都可以

4.(2015廊坊4中模拟)如图所示,苹果从树上落下的过程中,其惯性(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变大 D.不变

5.(2015内江中考)汽车在牵引力的作用下沿平直公路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如果汽车所受外力突然完全消失,则汽车慢慢停下来

6.(2015绵阳中考)2014年5月,在仙海风景区举行了绵阳建市以来最大规模的龙舟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龙舟静止时没有惯性,运动起来才有惯性

B.龙舟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运动员不再划龙舟,龙舟会慢慢停下来,说明物体运动要力来维持 D.运动员用桨向后划水使龙舟前进,说明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2015自贡中考)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的是( ) A.汽车急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 B.火车启动时,速度越来越大 C.从枪口射出的子弹在空中飞行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8.(2015成都中考)下列现象与惯性有关的是( ) A.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

B.投出的篮球在空中继续向前运动 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水银的温度升高时体积增大

9.(2015泰安中考)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惯性的是( ) A.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B.苹果熟了,从树上落向地面 C.掷出去的铅球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 D.上岸后的鸭子,振动翅膀,将水抖掉

10.(2015盐城中考)掷实心球是中考体育加试的必考项目,对于空中运动的实心球来说( ) A.由于惯性,运动状态不变 B.不受力作用,运动状态不变 C.由于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受到推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11.(2015汕尾中考)去年,韩国“岁月号”客轮在前往济州岛途中突然急转,装载的货物发生偏移,导致客轮侧翻。客轮急转时装载的货物发生偏移的主要原因是( ) A.货物的重力变小 B.货物具有惯性 C.货物受到的摩擦力消失 D.货物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12.(2015安徽中考)司机在驾驶汽车时必须要系上安全带,系上安全带可以( ) A.减小汽车的惯性,防止发生事故 B.减小司机的惯性,防止发生事故 C.减小因汽车突然减速造成的伤害 D.减小因汽车突然加速造成的伤害 13.(2013河北21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一定会产生摩擦力 B.静止在斜坡上的汽车如果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汽车仍保持静止

C.行驶中的公交车刹车时,站立的乘客身体会前倾,是由于人受到惯性的作用

D.马拉车向前运动时,车受到向后的摩擦力,马受到向前的摩擦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4.(2015重庆中考)重庆直辖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轿车已进入千家万户,下列与小轿车相关的物理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轿车的新轮胎有较深的花纹是为了增大压力 B.小轿车行驶过程中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 C.小轿车刹车后还要滑行一段距离,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D.静止在水平公路上的小轿车所受的重力和小轿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15.(2016原创预测)下列有关学习、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A.学校足球课上,踢出去的足球,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B.娄底高铁南站站台上设置有安全线,主要目的是为了给旅客排队上车用的 C.包饺子时捏出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D.书本静止在课桌上,是因为书本受到的重力与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平衡

16.(2015莱芜中考)如图所示,长方体木块M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m放在木块M上面,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空气阻力不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平拉力F和木块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B.木块m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

C.木块M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块M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若突然撤去水平拉力F,木块m将向右倾倒

二、填空及简答题

17.(2015天津中考)重型载重汽车装有多个车轮,是为了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对路面的压强;行驶的汽车急刹车时,司机身体会前倾,是由于他具有________。

18.(2015沧州模拟)小明用20N的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车,但没有推动,小车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N,如果此时小车受到的外力都同时消失,小车将处于________状态。

19.(2015德州中考)图甲是商场里常用的垂直电梯和自动扶梯,图乙记录了小强乘坐电梯的s-t图象。则他搭乘垂直电梯受到的支持力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搭乘自动扶梯受到的支持力;当随自动扶梯到达扶梯口时,若不小心,则会由于________向前倾倒。

20.(2015泰州中考)如图,水平桌面上有一块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2m高处有一盏灯成像在其中,灯的像距离该灯______m;若用手水平拨动转盘,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_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改变”),停止拨动转盘后,转盘还会继续转动,这是由于转盘具有________。

21.(2015汕尾中考)足球运动员起脚射门,足球离脚后由于________还能继续飞向球门;守门员飞身将球扑住,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

22.(2015太原中考)

小资料。

生活中的小窍门无处不在,例如,锤子的锤头变松了,可以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如图所示),反复几次会套的更牢。

阅读上述小资料,请你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给小组其他同学解释“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所包含的物理道理。

推荐第5篇:关于惯性思维以及打破惯性思维(推荐)

关于惯性思维以及打破惯性思维(思维惯势)

逃离思维惯性黑洞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文的主题,不妨首先重温一下“惯性”和“黑洞”这两个物理概念。惯性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牛顿在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表述为“所有物体始终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由于作用于它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而黑洞属于广义相对论理论范畴,早在200年前,英国的米歇尔和法国的拉普拉斯就简要地定义了黑洞的概念:一个质量足够大并足够致密的恒星会产生强大的引力场,以至于连光线都不能从其表面逃逸。1939年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首次用相对论定义了这样一个时间-空间区域:光或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从该区域逃逸而到达远处的观察者。史蒂芬·霍金在他的畅销书《时间简史》中进一步普及了黑洞这一概念,同样让它成为了通用名词。

本质意义来说,黑洞是无法逃离的,而在本文中用了“逃离惯性黑洞”这一夸张的标题,只是希望更好地揭开“思维惯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惯性”的可怕之处。无疑,如果没有创新、变革和流程再造等这些外力去改变,思维惯性和组织惯性就会象“黑洞”一样吞噬组织和个人的生命力。

毛毛虫的悲剧与思维惯性

两则试验很好地说明了思维惯性的可怕。

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试验。他把若干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连,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是不停地围绕花盆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去。

毛毛虫的悲剧在于思维的惯性,在于不假思索的盲从。其实,只要有一只毛毛虫能越雷池一步,打破固有的习惯及跟随的习性,就会逃脱死亡的陷阱。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人,何尝不是如此。

让我们再来看看关于思维惯性的另一个实验。美国一位科学家在海洋馆里做了一个实验。他用玻璃板把一条具有攻击性的大鲨鱼和一条小鱼隔开。刚开始,这条大鲨鱼不断撞击玻璃,企图捕食隔壁的小鱼。无奈,玻璃隔板太坚硬,无论怎么发威,玻璃隔板丝毫未损。攻击了一段时间之后,它便放弃了。于是,科学家便把隔板悄悄地移开。意想不到的是,大鲨鱼再也没有攻击过小鱼。它们都温和地在各自的领域活动,互不侵犯。

毛毛虫故事告诉我们“盲从害死人”,不逃离思维惯性而进行创新就死亡。鲨鱼的故事则告诉我们,固化了的“经验”也很可怕。

两个实验故事很好地说明了思维惯性的可怕之处。思维惯性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定势,人一旦形成思维定势,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势的思维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这是人类的一种愚顽的“难治之症”。从两个实验我们可以知道,真理,或者说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时只是一层窗户纸,有时很简单,只要换个思维方式就可以捅破,但由于人们的习惯性思维使自己作茧自缚了。当然,对于平凡人而言,要摆脱思维惯性,易说难做,但至少应该成为努力的方向。

不拉马的士兵与组织惯性

当组织中的人具有思维惯性时,便产生了组织惯性。组织惯性实质上是人的

思维、行为惯性的集中表现,又称为行为定势。它对企业组织的破坏是潜在而危险的。

路径依赖实际上就是一种组织惯性。新制度经济学中,“路径依赖”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概念,说的是当组织一旦选择了某个制度,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制度不断“自我强化,让你轻易走不出去”。实际上,“路径依赖”本质上就是一种组织惯性,两者殊途同归。由思维惯性导致的组织惯性所产生的危害,或者说产生的破坏性同样可怕。还是通过以下几则故事来理解组织惯性。

在管理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发现不拉马的士兵。故事是这样的: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不久后,到下属的部队检查炮兵操练的情况。他在几个部队发现相同的情况:在一个操练单位中,总有一位士兵始终站在大炮的炮管下面,纹丝不动。军官百思不得其解,追问起来,得到的回答是:这是操练条例的要求。军官觉得非常奇怪,回去反复查阅军事文献,终于弄清了这个问题。事情原委是这样的:在非机械化时代,大炮是由马车运载到前线的,站在炮管下面的士兵的任务是负责拉住马的缰绳,以便在大炮发射后调整由于后坐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所需的时间。现在大炮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已经很高,已经不再需要这样的角色,但操练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因此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长期以来,炮兵的操练条例始终固守着非机械化时代的规则。军官的发现使他获得了国防部的嘉奖。

其实“不拉马的士兵”的事例并不鲜见。德国19世纪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当年出使俄罗斯时就听到过一个故事。有一天俄罗斯的亚历山大大帝在皇宫中散步,走到皇宫的花园中,看到一个士兵笔直地站在花园的旁边。他觉得十分奇怪,就问那个士兵:“你站在这里干什么?”士兵回答说:“这是命令。”亚历山大大帝又问其他人,没有一个回答上来。他觉得非常奇怪,就命令侍从继续追查。最后从一个知情的人那里找到了答案。原来很久以前,还是叶卡捷琳娜女皇执政期间,她有一个冬天的中午在花园中散步,发现花园中盛开着一朵十分美丽鲜花,于是下令派一名士兵守在那里,不准任何人采摘。这一命令从此就执行下来,尽管花早就没有了,但是站岗的士兵一直就这么站了几十年。这实际上是“不守鲜花的土兵”。

其实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尤其是在官僚体制的组织机构中,“不拉马的士兵”和“不守鲜花的士兵”到处都是。例如,一个企业在确定了经营管理模式之后,大家总是遵循一个固定的工作流程,并逐渐习惯地运用这套程序解决各种问题。由于习惯所致,在实践中,管理者与员工很少会思考这些方法是否仍然有效、合理。如果企业任由组织惯性发展下去,必然会出现效率低下、沟通不畅等状况。这就是组织惯性的恶果。

猴子吃香蕉的故事同样说明了组织惯性的存在。有研究人员曾做过一个实验:将5只猴子放在一个笼子中,并在笼子中间吊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儿伸手拿香蕉,研究人员就用高压水喷所有的猴子,直到全体猴子不敢动那串诱人的香蕉为止。接着,研究人员用一只新猴子替换出笼子中的一只猴子。新来乍到的猴子并不知晓笼中的“游戏规则”,一来便动手去拿香蕉。结果它触怒了笼中的4只“老”猴子。于是,它们代替原先由高压水喷头行使的惩罚任务,群起教训新来者,直到它屈从于笼中的规矩。

实验人员不断将经历过高压水惩戒的猴子换出来,直到笼子中的猴子全为后进入者,但它们同样不敢去碰香蕉。高压水喷头浇注的“组织惯性”束缚着进入

笼子的每一只猴子,使它们将本是盘中美餐的香蕉奉若神明。

猴子的故事再次说明了打破“组织惯性”的必要性。许多曾经辉煌的企业、组织,甚至是个体,之所以成为昨日黄花,走出了人们的视线,并非是它们面对环境无能为力,而是它们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迅速地做出调整,总是困囿于昨日经验阴影中,一味恪守过往的规则流程,不能敏锐把握未来发展方向,不敢突破、不会创新,以至像故事中的那些猴子一样,被组织惯性束缚着,在昨日的教训上平白失掉了明天的机会,也丧失了自我成长的空间

组织惯性在鲦鱼身上同样体现明显。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研究发现,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团体追随最强健的一个领头鱼而集体行动。当领头的那只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系统被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了自然力,行动也会混乱,但其他鲦鱼却仍旧像从前一样盲目跟随它。这就是我们在企业管理中经常提到的“鲦鱼效应”,以此说明组织内的群体具有思维定性和行为惯性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鲦鱼效应”的群体并不全是坏事,在特定时期反而有利于组织的稳定性。然而,作为被管理学认定的有负面影响的“鲦鱼效应”,恰恰又由于惯性思维和惯性行为产生对变革的抵制。在企业里,抵制变革就等于拒绝创新和妨碍进步,而群体的随大流现象无疑是保守主义的一贯作风。

无疑,保守主义是组织惯性的典型表现。像鲦鱼一样盲目和无所适从的群体,从来都不承认自己就是鲦鱼,他们更相信经验和直觉。这种固执的态度和行为经常在组织中发生,但通常不会引起注意,结果却又是变革最顽抗的敌人。霍斯特的发现,只是提醒我们要警惕组织内的“鲦鱼效应”,但并不能让我们茅塞顿开。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彼得·圣吉则非常理性地为我们阐述了这一现象,即组织内群体的思维定性和行为惯性源自于内心的习惯性防卫。作为人类根深蒂固的一种习性,习惯性防卫犹如我们穿在身上的看不见的防护服,在保卫自己免受外界威胁和变化影响时,也遮蔽了自己的眼界和真正想法。诚如美国心理学家阿吉瑞斯所言:“防卫性心理使我们失去检讨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是否正确的机会。”

流程再造:摆脱组织惯性的羁绊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环境里,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只有在变化中不断调整创新,不断地清除企业中“不拉马的士兵”和“不守鲜花的士兵”,保持健康的发展活力,由此获得并持续强化竞争优势,构筑企业成功。

组织惯性实质上是人的思维、行为惯性的集中表现。因此,企业想要突破组织惯性,须以创新手段革新员工的价值观念、变革他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但是对于企业来说,要摆脱组织惯性对企业发展的羁绊,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进行流程再造。

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迈克·哈默的定义,流程再造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从而获得绩效改进。然而,BPR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它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对企业原有业务流程的重新塑造,包括进行相应的资源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作为一种专门的管理思想,流程再造其实离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并不远,甚至可以成为我们提高工作效率、生活效能的基本指导思想。在不妨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

小明早晨上学要准点到,在奶奶的照顾下起床、在妈妈的敦促下洗漱、吃妈妈准备好的早饭、坐爸爸的车去学校。妈妈一边要敦促洗漱,一边要准备早饭,

结果,早饭准备时间就拖长了。

这是一个简单的流程,和我们的工作流程没有本质的差别。

可是,这个流程走下来,却往往迟到了,怎么保证准点到校(“流程”的目标之一)呢?也许大家会说,那可以提前半小时起床呀!就象我们工作不能正常完成而加班一样。可这不是我们的最优方案,我们的经济分析是在不延长工作时间的情况下正常完成任务。我们为什么不能更聪明的工作,更高效的工作生活?流程再造思想就派上用场了。

突破思维惯性和组织惯性,分析一下这个流程,有没有可以改进的环节?首先,能不能改成奶奶既照顾起床、又敦促洗漱,让妈妈安心做早饭?甚至,小明能不能自己独立起床、洗漱、甚至帮助妈妈做早饭?

再比如,妈妈做饭使用的“设备”可以更新换代,缩短做饭时间。这是生产管理。

此外,在保证准点到校的前提下,还须考虑成本问题(“流程”的目标之二),我们可以分析是坐爸爸的车经济、还是坐校车经济,这就属于财务分析了。还比如,在准时和经济的基础上,还需考虑安全问题(“流程”的目标之三),如果爸爸的开车技能不是很高超,就应该改成爸爸的司机开车了。这又属于人力资源管理范畴。

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从这个分析我们至少可以看到,存在的不一定合理!如果我们不对现有的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考虑,如果我们不对现有的业务流程提出质疑,如果我们不对现有的工作生活进行改变,任由组织惯性发生作用,组织和个人都难以前进。

一句话,哪里有流程,哪里就有组织惯性,哪里就应该有流程再造。至少,流程再造是摆脱组织惯性羁绊的一剂良药。

推荐第6篇:创新管理要打破惯性思维

创新管理要打破惯性思维

打破思维惯性思维,是实现新增长的关键所在。我们很多时候在重复做着常规性的日常工作,如何实现量变到质变,如何做到差异化,需要我们进行管理创新,打破惯性思维。

阿西莫是一个天才,因为,在智力测试上他每次都是160分以上(据说美国总统布什大约只有50多分),一天阿西莫碰到他的老朋友,一个鞋匠。鞋匠说要考考他,阿西莫答应着。鞋匠说:一个聋哑人,到五金店去买钉子,他左手按在柜台上作持钉状,右手对着左手作锤打状,售货员见状,拿来一把锤子,他摇了摇头,再一次重复敲打并用手指了指左手。售货员恍然大悟,于是赶紧拿来了钉子。

鞋匠问,要是,一个盲人去买剪刀,你说他会怎么做呢?凭你的第一直觉,你说,他会怎么做呢?

在我的测试过程中,几乎是100%的用手作剪刀状,并且有大部分的人会在第一时间里迫不及待地伸出手作剪刀剪东西状。

阿西莫这位天才也跟你一样,迫不及待地作剪刀状。

鞋匠公布答案说,盲人又不是哑巴,他只需说出来就行了。

法国学者查铁尔说:“你在做事时如果只有一个主意,这个主意是最危险的。” 打破思维惯性思维,是实现新增长的关键所在。

一般来说,人们一般有三种思维方式,长期做实业的,已经习惯了理性思维,好比做算术题,“2+2=4”;从事知识密集型行业的,一般很擅长感性思维,对“1+1=10”不会很惊讶(用的是计算机的二进制算法),已经可以化不可能为可能了;投资创业做生意,却是一门艺术,形同佛家的灵性思维,可以创造“0+0=∞”(圈内的“0”加上圈外的“0”恰恰就是无穷大“∞”),能够化不可能为奇迹,实现原始资本的上百倍的倍增效应。

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内部流行的口头语是“不可能”、“做不到”和“没有办法”,认为企业不可能实现快速增长,只能慢慢来,稳扎稳打,有多少钱做多大事,长期以往,就练就了一双“近视眼”和一个“平庸脑”,即使千载难逢的快速增长良机,近在眼前,要么视而不见,要么不敢去争取,总是与机遇擦肩而过,长期处于饿不着、撑不着的平庸状态。而有些企业则抓准机会,一跃而上,实现了跳跃式发展。那么,我们如何突破思维的局限呢?我认为,就是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

思维是什么?专家研究表明,左右一个人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思维模式,不在于智商的差异,企业运营也是如此,一个具有良好思维力的企业主才能成长为真正的企业家,而不具备基本思维力的老板,则可能永远没有出头的机会,思维和观念才是控制成功的核心密码,因此,如何培养一个人的思维创新能力,才是受益终生的头等大事。

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在企业中引入新的东西,可以是一个新的思想,一种新的方法或一种新的设备,它很像发明,也需要高度的创造性。但更多的是把问题的解决方法成功地应用到市场中,我们更为强调让创新的思想转化为实在的价值,只有能为社会、企业、个人带来价值提升的创新才是有效的创新。这种价值的提升需要我们将创意通过行动转化为一种成果。

管理者鼓励员工持续学习,并努力为员工的创新提供便利条件,这不仅包括创新所需要的工作条件,还应包括鼓励创新的氛围和激励创新的机制。其中主要是心态创新:

建议每一位企业员工、老员工、经理人都像一位新雇员第一天在公司上班一样,对企业的各个方面都进行提问。还记得在我们上班的第一天,我们会问许多问题——我们为什么做这件事情?——我们如何使它发生?——它的目标是什么?——它意味着什么?但我们在单位中工作的时间越长,就越难做到这一点。我们在工作中的时间越长,我们问的问题越少,我们也就变得越自满。大家都多问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并进行更仔细地倾听,这样你就能够理解的更为深刻。然后,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必定能找出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在员工创新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1、创新制度建立

创新的企业文化得以运行,必须有一定的制度体系为基础。特别是在对员工的管理和激励方面,事实上,整个创新的发起都是需要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投入才能得以进行。3M公司为在整个公司范围内激励起创新的热情,推出了“15%规则”的制度,根据这一规则,每个研发人员都可以拿出15%的工作时间作个人感兴趣的发明和研究。只要是在发明,不管这项发明是否直接有利于3M公司,都不会受到上级任何干预。3M公司这一的独特的企业文化,造就了一个奇异的规律:产品的发明永远早于市场的需求。这似乎有悖于任何一本经济学课本中对产品和需求关系的定义,但实上很多起初并未找到真正合适的用途的产品最终都得以大放光芒。

2、体现创新勇气的行为规范

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对创新的高度重视、理解创新、参与创新与重视创新;这里的重点在于鼓励与容忍失败。某公司则鼓励个性化办公室的建立,会议室都是以金庸小说中的地名来命名,还设立明显的最佳员工标志,为每个员工取一个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名称作为公司内部的用户名。通过这种方式,大大鼓励了员工打破常规和传统的勇气,实际上企业一直暗示和鼓励员工创新的目的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效果。

我们讲,即使在模仿基础上的积极改进也是一种创新、把其他行业的成功模式用于自己行业也同样是一种创新。然而这一切也都必须从打破惯性思维开始。

推荐第7篇:营销策划必须要打破惯性思维

营销策划必须要打破惯性思维

营销要想做得好,就要善于打破惯性思维,那么怎样才是打破惯性思维呢?首先,我们来看两个故事:

故事一甲、乙两个教徒在祈祷时烟瘾来了。甲教徒问神父:“祈祷的时候可不可以抽烟?”神父回答说:“不可以!”乙教徒问神父:“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祈祷?”神父回答说:“当然可以!”。

祈祷的时候去抽烟是对神的不敬,作为神父当然会反对。而抽烟的时候都在祈祷,更能表达教徒对圣恩的感激与褒颂,神父又怎么能拒绝呢?

故事二美国新墨西哥州有个名叫保罗的果园主,一次突降冰雹,将苹果个个打得伤痕累累,就在大家都唉声叹气时,保罗突然来了灵感,他马上按合同原价将苹果输往全国各地,与往日不同的是每个苹果箱里都多放了一张小纸片,上面写了一段既幽默又亲切的文字:亲爱的买主们,这些苹果不幸受伤,但请看好,它们是冰雹留下的杰作,这正是高原地区苹果特有的标志,品尝后你们就会知道其特别的味道。买主将信将疑地品尝后,真切地感受到了高原地区苹果特有的风味。结果,保罗这年的苹果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卖得好。

如果按照正常思维的惯性来思考,被冰雹打伤的苹果,只好降价处理,以减少损失。但若在危机管理中运用了创新思维,却可化腐朽为神奇,让有问题的产品不仅卖得掉,而且能卖个好价钱。孙子曰:“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可见,营销策划的确需要“脑筋急转弯”。 那么,如何才能打破惯性思维呢?

我们可以尝试运用“逆向思维”,从反面倒过去想,着手去解决问题的思维。解决问题,一定要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因为价值可以从反面去挖掘。

当两条路摆在你面前的时候,要学会选择第三条路。遇到问题要学会分析什么是正常的思维,即大家都是这么想的或者是大家都可能真么想,而打破惯性思维就是要另辟蹊径,要敢于与众不同,要善于与众不同。真正的机会往往在大家都不注意的地方,都注意了,机会就被“吓跑”了。营销策划更是如此,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逆。

有些看似很复杂的问题其实答案却很简单,关键在如何找准问题的突破点。在按照常规模式思维很难找到答案的时候,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或许会使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与众不同才能登高而招!

象尚设计服务范围:品牌营销策划/CI.VI.LOGO设计/包装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展览设计/环境导示设计/公关会展策划/

推荐第8篇:克服不科学的惯性思维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在我看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因为不科学的思想观念一旦形成惯性,就会使我们背离科学发展观的道路。因此,在实践中从克服不科学的惯性思维入手,是我们建设科学发展的有效做法。

在我们的学习中,一个习惯做法形成后,在实际运行中将会不断地自我强化,形成一种深入人们精神世界并令人难以抗拒的惯性力,使人容易用老眼光、老思维、老路子、老办法去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有的人信奉唯经验论,决策的制定不从实际出发,不科学论证,不走群众路线,不按制度办事,不按程序办事,而是依据过去的经验“拍脑袋”决定。这是不科学的习惯使然。

应该说这些不科学的惯性思维总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是很容易被我们感知到的。可为什么不科学的做法能够在某些地方大行其道甚至约定俗成为一种习惯呢?是我们思想上的忽视、监督上的缺失和制度上的漏洞是主要原因。只要在克服不科学的惯性思维中不断正视问题、严格监督、完善制度,科学发展就找到了落到实处的抓手,不科学、反科学的东西就无所遁形,科学的思维方式就能在工作中占据主流,人们的创造活力就会不受约束地竞相迸发,部队建设就能走上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

跳出惯性思维的“洼地”,首先要加强学习,不能思想懒惰,浅尝辄止。认识上的贫乏和思想上的懒惰是导致惯性思维的根源。那种满足于一知半解甚至不求甚解,浑浑噩噩的做法,最容易让不科学的惯性思维乘虚而入。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提高认识,

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鉴别力,不断从书本上、从实践中学习,掌握科学的理论武器,增强辨别能力,树立是非观念,提升思想境界,学会用科学的、辩证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让思维不断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在实践中升华和完善。

其次要勇于创新,常于自省,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要防止被不科学的惯性思维占领头脑,就要勇于创新,经常思考和盘点自己的所做所为,权衡利弊,评判得失,使自己的思想在经常性的自我批评、自我修复中得以新生。富有活力的创新思想和创新实践,是部队全面建设不断上台阶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固步自封、僵硬呆板的守旧思想和依赖心理,不但在工作上难有大的突破或进展,还会对部队的发展建设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第三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有的做法和经验在这个单位有效,到那个单位就不一定管用;有些新做法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破除了不科学的老做法,但随着形势发展变化,面对新的问题就不一定是科学的了;有的老做法可能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但在新的形势下经过改进和完善,又可能解决一些难以解决的新问题。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别人有益的经验固然是十分必要的,但一定不能生吞活剥、坐别人的车跑自己的路。务必要静下心来,深入调查研究,扎扎实实地把握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环境条件,坚决彻底地摈弃那些不科学的习惯做法,踏踏实实地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克服不科学的惯性思维,养成良好思维习惯,我们一定能够在我们自己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汇报人:xiexiebang

xx年xx月

推荐第9篇:突破思维的墙

在销售的世界中,是神秘的也是透明的,神秘是因为好多销售人员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好销售,他们越努力,那么也越伤心,得到的跟付出的不成正比,最终放弃这个行业,他们是真的不行吗?不是,是因为什么,好多人在做销售工作中认为销售只要肯吃苦,能说,能跑就可以,恰恰在做销售工作中在这个法则下,使很多销售人员迷失了自己,在一条错误的路线下,仍旧在奔跑,这条路是没有尽头,累死的早晚是你,有些人还很自豪说我是最能跑的,可管什么用,公司是靠成绩说话,靠业绩活着,靠利润生存,所说透明是都知道销售是怎么回事,只要把产品感化到消费者手里,公司从中通过给消费者提供产品从中赚取利润,可谁又能真正理解销售,传统销售总在束缚的销售人员的思维,使我们仿佛在一个教会里一样,听从神的旨意,按神的的思想去做事,我们在压抑着自己的思想。

其一:中国的公司都在压榨销售人员的的思想,不允许销售人员来说话,每个公司都在做相同的游戏,只是游戏的主角在变,内容不变,看看我们周围的销售人员和企划人员在做着大量的抄袭的工作,反正我只要完成任务就行了,公司的死活我不管,只要有更多的money就行,为什么我们还要用这些人,是因为找不到更好的,只好用他们了,他们的这种思维怎么能使企业向前。

其二:有些企业恨不得明天就进世界五百强,在急功的状态下工作,要求公司的员工加班到深夜,还放出狂言说拿我公司就的努力的做,你们是属于企业的,不做可以走呀,中国人有的是,我不怕,要我说这样的公司也能成功,要是我根本不用理他,略施小计,离间他不就行了吗?这样的公司还用打吗?太轻松了,一定要把他制于死地,不会做企业就别做,反正早晚是破产,要不到时还的后悔,别以为现在你有钱就是赢家,懂的运做企业,懂的兵法,活用知识才是最后的赢家,如果有机会我可以把中国的市场给翻过来,要知道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有销售意识的企业和个人才是最终的赢家,才能打下大大的疆土,才能成为企业的枭雄。

其三:销售意识是源于销售的本和销售的根的组合体,在本的元素和根的理论中产生的精华,什么是本,本是销售的元素,是心态,技巧,悟性,感同力,自驱力,本身的教养,本身的文化,什么是根,根就是销售的起源和销售的知识的理论,二者的综合就是销售的意识。

传统的销售意识在提倡着销售是有时间性的,是说销售是工作时间的销售,工作以外可以不用做销售,要我说这是最错误的观点,销售是没时间性,是全天侯的,只要有销售意识的存在就有销售产生,在哲学中有一句话\"存在即是被感知\"你能感到的东西,一定是存在的,销售人要有意识,才能真正的做好销售,举个例子:在中国现今的销售的企业,都在做这很蠢的事情,是盲目的进行销售,看不到眼前的销售意识,没有把销售做成体系,整合化,而且很多在企业的销售人员根本没把销售理解了,还在做传统的工作,其中百分之五十的销售人员在进行着错误和分化的销售工作,他们仍在认为销售是份苦差事,他们的心理活动告诉他销售是很累的工作,而且认为销售是长期的过程,是要很常时间才有效果的,一说销售工作的不就在凑时间吗?这些都是错的,销售是可以在短期内形成的,巨有很大动力的工作,因为现在的人员一进销售行业,就有人告诉他,你得吃苦,你要做好长期的准备,看了吗?刚进来就背上包袱,为什么你们认为销售工作那么难,这些问题全在你心里,佛说\"心中有佛,处处是佛\" 关键在于销售意识问题,没有意识到销售就象佛一样,处处存在的,他就在我们的心中和生活中。

推荐第10篇:新托福写作技巧之打破惯性思维

一、新托福写作的立意

由此进入破题与立意结合的阶段。充分的破题所积累的大量思维方向给我们以信心,要做的只有一项遴选工序了。而这选并不是闭上眼睛随手挑,而要符合以下条件:

1, 要与论题相匹配。

论题问的既然是提高生活质量与否,一些无关紧要的改变就应该弃之不用,比如烹调时间缩短这一项改变,是事实,且未对生活质量有直接明显影响,就应该避免用作主要论点。

2, 要能言之有物。

这是再功利不过的一条标准。比如我自己提到了食物准备时间缩短能让人性情改变,破题时觉得不无可能,真落笔时却不知道由何说起,如果选了这一条为一个主要论点,结果是我说了一句话就走人,那还不如选个能下笔,能展示语言功底,也能显示思维缜密的写作方向。

3, 选择的无论是2个还是3个论点,内在一定要有联系。

这其实是整个立意阶段的重头。要立意,就是要明白自己表达的对象是什么,明确立场。然后站在这个立场上,挑选支持自己的论点。

新托福写作破题结束后,第二要做的重要事项便是整理行文思路。破题过程其实是个发散思维的过程,而立意,则是要把思维收回来,组织化,理清它的脉络纹路,让他们按照自认为最有说服力的顺序排列好,准备落于纸上的过程。这个说服力的强弱,应该以什么标准判断呢?

笔者认为,能说服读者的议论,在论点选择上应该遵循一个原则:三个(或者两个)论点不能在层面上有交叉,但要符合一条明线:支持全文观点。而最打动读者的论点选择,不仅遵循上面的原则,三个看似不交叉的论点间还有一条暗线贯穿一致。令全文浑然天成,回味无穷。

立意的地一步,按照上面的原则看,当然是先确定观点。以题目为例,笔者愿意选择否,食物易于准备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第一步踏出去了。确定观点后,破题时得到的思维方向,明显不利于我的就应该排除。

二、新托福写作中需排除异己

之后,便该比较遗留的可能性论点,选取能言之有物且不交叉的项目,作为主要论点了。

新托福写作考试发散思维时,思维如洪水,席卷一切进入视野的可用之材,但大浪淘尽后,选择时就要格外注意这些素材的特征属性,看准了着手点才能下手。一个可能的论点必须作者有话可说才能选用,但如果对一个论点有太多话要说,就应该停下来,看看这些话能否安插在其他论点上。这也是出于观察论点间交叉性的需要。比如我选生活节奏改变,引发出速食对食量的影响,再引出对身体的影响,但第一个选择的论点是营养价值对身体的影响,两个论点就交叉在一起了。

在挑选论点,寻找言之有物这个“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免层面的交叉,而这个层面,也要从托福写作题目中来:题目问的是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这些选择的层面一定和生活质量有关。生活质量又有什么层面呢?身体健康是一层,心理健康是一层,这两者合并在一起,是人类健康生活的基本要求,而物质享受是在基本要求上的锦上添花,又可以算一层,三层不交叉的层面就找到了。以此为依据,再回头找匹配的论点,事半功倍。此处也需要注意,破题时给出的方向只是方向,不是成熟的论点。有需要时,可以把匹配的几个方向糅合成一个论点,方便下笔。

针对本题,三个论点如下:

身体健康下降:速食对食量的影响。心理健康下降:快速的生活节奏造成压力。物质享受下降:精心调配的美食是一种格调,人们正在沉沦于生活压力中,丧失享受的品位。

这三个论点,大家可能都看得心满意足,以为思路完成了,可以下笔了.事实上就这么下笔,的确已经可以成文了.可要写成一篇动人的议论,还是不够.因为这三个论点虽不交叉,却只有一条明线为关联:这条明线就是支持全文观点.细细研究,它们再无其它联系,如果写成文章,读后不会有一气呵成的畅快淋漓之感,也不会特别深入人心.

这条暗线,应该是什么呢?是让新托福写作从死板规矩的举例说理,三片豆腐块儿拼成的死文字,变成有思想,又灵性,能从纸上走出来,走进读者内心去的,作者的心声。这暗线,就是前文提过的,能赋予文章品格的,刚柔之论,是或者以情,或者以理,串联整篇文章。

既然这条暗线要贯穿全文,就必须与各个论点有一定联系。而在串连所有论点的同时,要避免交叉,就使这个暗线出于一个全新的视角。之前笔者从题目用词的角度发散思维,再根据题目提问的出发点将发散开的思维分成三股收束起来。从题目本身入手,已无处再用力,可以使用的视角,只能从个人经验和知识中采凿-----而这正是新托福写作中独立写作的基本要求:writing based on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以上就是关于新托福写作技巧中的破题、建立思路心得分享,考生们在托福写作中看到题目首先要整理思路,分析从哪方面入手有更充足的论据论点支持你的主题,要注意一切从中心题目入手,切忌不可跑偏,希望考生们在备考中勤加练习,相信大家会考出好成绩。 更多相关资料欢迎访问:http://www.daodoc.com

第11篇:突破选择题的思维模式

突破选择题的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 1 排除法

排除法,就是在做选择题的过程中将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去掉,进而得出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巧用排除法能提高做题的效率,因而受到学生的推崇。排除法可以细分为如下几类: ( 1 )排“误”法。 ( 2 )排“正”法。( 3 )排“异”法。( 4 )混“排”法。

例:有人这样描述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时行纸画、花果铺席 „ „ 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 „ „ ”这反映出当时城市的主要特点是

A .城市繁荣,店铺林立

B .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

C .交易的场所相对固定

D .商业活动不再受限制 思维模式 2 史实支撑法

利用史实支撑法,就是以史实(现象、观点)证(判断、确定)史实、以史实(现象、观点)证(判断、确定)观点。

适宜运用此种方法解答的题目常见的设问呈现方式主要有“主要依据是”、“主要表现是”、“文中所说的‘„„ ’是指”、“所说的制度(政策等)是”、“能论证(佐证、说明、表明、反映) „ „ 的是”、“图中的信创事件、现象)是指”、“历史时期(历史阶段)是”、“背景(原因、条件、因素)是”、“正确或错误的是”等。

运用此方法解答选择题,第一步,阅读或观察题干材料、情景或备选项,找出它们中的历史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现象等,并确定知识范围(古代史、近代史还是现代史,政治、经济还是科技文化等);第二步,根据确定的范围与类别,调出自己大脑中储存的、与题目范围和类别一致的知识,对比确定哪一具体知识符合题干或备选项的要求。

例: 19 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 „ „ (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 .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 .工厂纪律严格 C .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 .贫富差距缩小 思维模式 3 巧用转换思想

高考特别注重命题的能力立意,特别是通过新材料、新情景,设置思维抽象的、具有极强干扰性的备选项,以加强对学生迁移知识、分析比较能力的考查,这样的题目往往具有求答项思维方向不明确、备选项混淆性较强的特点。

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借助转换法解答,也就是转换思维角度,以历史主干知识为依托,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特殊的(个性的)变成一般的(共性的),一般的(共性的)变为特殊的(个性的)。这种方法往往是在对材料和问题进行再处理的基础上,从知识和思维的角度进行转换。恰当合理的转换常常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例:据 《 春秋 》 记载,周初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对这一材料分析不恰当的是

A .材料所述事件是分封制的体现

B .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 .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D .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 思维模式 4 理论分析法

理论分析法就是运用诸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革命理论与实践之间、内因与外因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来分析、解答问题的一种思路或思维方法。

理论分析法适用于解答“根本原因、历史根源、本质、根本目的、从根本上反映或说明 „ „ ”类选择题。这类选择题是历史选择题里比较有规律的一类,正是因为比较有规律,所以利用一些规律(理论)解答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恩格斯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 „ „ 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它是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的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下列哪项最能反映出铁的“革命作用”

A .促使牛耕技术的推广

B .加速边疆地区的开发

C .促使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 .促使封建土地所有制出现 思维模式 5 求同存异和求异存同

求同存异法和求异存同法是解答比较型选择题常用的方法。题型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类比是将同一性质的历史现象比较型选择题从试、事件进行比较,主要是程度性比较;对比是将不同性质的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比较。 ( 1 )求同存异。这类题的提示语有“共(相)同点”“相似点”“相似之处”“继承” , 要求我们对各个事件或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以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 2 )求异存同。这类题的提示语有“不同点”“不同之处”“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发展”“和(与), „„相比, „„的特点”,要求我们在同中求异。这就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思维发散能力和较强的比较能力,并且要会从量上、质上、程度上对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性状进行分析。

运用过程中还要合理调用一些基本理论。经常用到的基本理论有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变与质变的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原理等。

例:作为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的重要变法,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所起到的共同历史作用是

A .都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度

B .都壮大了本国进行争霸斗争的实力

C .都废除了奴隶制度而确立了封建制度

D .都改变了所在诸侯国的社会性质

1 思维模式 6 选项和题干参照法

参照法就是通过找一个“参照对象”,如题干材料意思、选项或题肢、政治原理或历史结论等进行“拓宽解题思路、缩小思考范围”的处理,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解答的一种方法。下面具体介绍一下选项(题肢)参照法。

选择题的选项(题肢)都包含着一定的信息。有的选择题中,几个选项(题肢)之间是有关联的。选项(题肢)之间有的是同类史实,有的是同一时期的史实,有的是相近的观点,有的存在因果关系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某些选项(题肢)可以参照互证。选项(题肢)参照法就是利用某一选项(题肢)提供的信息,对其他选项(题肢)进行推理和判断,以确定其是否正确的一种解题方法。具体的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因果、包含、对应、交叉、矛盾、史实重复、观点同类型等。

例:有人认为,唐朝:三省六部制是“皇权下的民主”。下列说法中能证明此观点的有 ①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散相权 ② 相权的分散以加强皇权为中心

③ 和美国的三权分立的实质相同 ④ 三省之间互相牵制

A . ① ② ③ ④

B . ② ③ ④

C . ① ② ③

D . ① ② ④ 思维模式 7 关注程度性词语

对选择题选项的排查有多种方法、多种角度,其中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选项中涉及的程度性词语。程度性词语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如“全部”“都”“完全”“根本”“彻底”“任何”“均”“一律”“立即”。解答时从这样的备选项人手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带有绝对性词语的备选项都是错误的,但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另外,对于题干中的程度性词语也应格外注意,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例:按照 《 周礼 》 ,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舞列纵横八人)的礼乐.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对此,孔子很是感叹。这从本质上说明

A.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B .孔子跟不上历史潮流

C .周王的权威被彻底动摇

D .周王生活腐败

练习:

1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记录了,1945 年的形势:“中国抗战后期,蒋介石的权力只限于西南一隅 „ „ 长江以北连中央政府(指国民党政府)的影子也没有。”“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 „ „ 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夺过去。因此我必须采取异乎寻常的步骤。”这可以用来说明 ① 国民政府的消极抗战

② 国民政府正全力挑起内战

③ 美国准备推行“扶蒋反共”政策

④ 中共是抗日战争后期的中流砥柱

A . ① ② ③

B . ② ③ ④

C . ① ③ ④

D . ① ② ④ 2.洛克在其著作 《 政府论 》 中强调:如果统治者对其臣民管理不当,“他们就会因这种失职行为而丧失早先人民为着完全相反的目的而授予他们的权力,权力就会被移交给人民,人民有权恢复自己原先的自由”。洛克要表达的意思是

A .违反政治契约的统治者会遭到人民的反抗

B .统治者要有管理臣民的超强能力和智慧

C .人民掌握着对统治者生杀予夺的绝对权

D .臣民的权力是自封的而非统治者授予的 3.福斯特在 《 美国共产党史 》 中说:“若是罗斯福没有这些纲领,工人们在这个时期一定会采取比当时远为进步的行动„„差不多可以肯定,他们一定会击破两党制度而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政党。”这说明罗斯福新政

A .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B .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

C .从根本上维护了无产阶级的利益

D .证明了两党制是最好的制度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 《 全球通史 》 中指出:“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 „ „ 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这里的“独特实验”是指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D .社会主义工业化 5.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 „ „ 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 .君主立宪的观点 B .革命权利的学说 C .社会契约的理念 D .天赋人权的思想 6.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各项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② 化工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③ 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④ 电子产品的普遍使用

A . ① ② ③

B . ② ③ ④

C . ① ③ ④

D . ① ② ④ 7.某本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卜谕文武百官曰: „ „ 故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都督府以统天下之兵政,御史台以振朝廷之纪纲。岂意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肆奸期之蔽,嘉言结于众舌,朋比逞于群邪,蠢害政治,谋危社樱, · · „ 赖神发其奸,皆就珍灭。联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据材料判断,这位“上”应该是

A .秦始皇

B .唐太宗

C .明太祖

D .雍正帝

8.据 《 春秋 》 记载,周初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

2 司徒(官职)“授民”。对这一材料分析不恰当的是

A .材料所述事件是分封制的体现

B .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 .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D .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

9.明清之际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已经显露出一些新旧冲突的“征兆” , 体现出从农耕经济中分离出的迥异于传统的“变异”。阻碍“变异”的主要原因包括① 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② 统治阶级重农抑商

③ 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④ 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强化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10.罗荣渠在 《 现代化新论 》 中指出,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的矛盾导致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带来了强烈的影响:在一端出现了反动的法西斯式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在另一端则推动了对“古典的”发展模式的修正。这种“修正”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A .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

B .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市场相结合

C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 11 .“(清代)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清政府这种态度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A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 .延缓了“西学东渐”的进程

C .导致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

D .造成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和落后

12 .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

A .吸取前朝教训,重文轻武

B .宋太祖重视教育

C .文人受理学熏陶,忠君思想浓厚

D .宋太祖是文人出身

13 .在 《 共产党宣言 》 发表 24 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 共产党宣言 》 里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 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 中国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③ 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 . ① ②

B . ② ③ ④

C . ② ③

D . ① ② ③

14 .郭沫若在 《 奴隶制时代 · 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 》 一文中认为: 《 春秋 》 中有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 年)实行“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几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 .从法律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 . 确立了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C .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 .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15 .早在 1962 年,美国的卡逊出版了 《 寂静的春天 》 一书,这本书详尽讲述了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给人类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并告诫人们如果不计后果、不择手段地破坏自然,未来的春天将不会再有鸟语花香。只不过才几十来年,书中的警告已一一出现在我们身边,历史以充分的理由证明 A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B .该书观点是无稽之谈 C .靠科技人力能开发环境污染问题

D .环境问题始于美国

16.汉稀制,但有同有异。在政治制度方面,与秦朝相比,汉朝最大的“异”是

A .中央官制的设置 B .皇权与相权之争 C .实行封国制 D .实行严密的监察制度

17.凡持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均为改革说的学者,一般也认为这三次改革的共同点是

A .都以物质层面的改革为重点

B .都以制度层面的改革为重点

C .都具有由下而上推进的特征

D .都具有从上而下推进的特征

18.启蒙运动中,法国启蒙思想家对英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多有发展。与霍布斯相比,卢梭在社会契约问题上的不同主张是

A .反对君权神授 B .赞成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C .要求人民绝对服从君权 D .人民有权推翻违反“公意”的统治者

19.在一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的研讨课上,四位同学达成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小了阻力”的共识,并阐明了自己的依据,你认为正确的是

A .甲同学:太平天国颁布的 《 天朝田亩制度 》 具有革命性

B .乙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 《 资政新篇 》

C .丙同学: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D .丁同学: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反封建的最高峰

20 .康有为说,他所要做的,并不是采用西方新文化,倒是实现孔丘的教义;他并不排拒外来文化,倒是能欣赏它们的价值。不过,他的赞赏,只以合乎据说是孔丘的一世教义为限。这说明康有为

A .试图从西方文化中寻求变法的合理性因素

B .以中国固有文化的眼光去品评西方文化

C .主张弘扬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 D.认为西方新文化和儒学具有完全一致性

21 .我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之间的比例, 1960 年是 21.8:26.1:52.1;1962年是33.3:30.3:36.3。这种比例关系的变化反映出

A .工业化建设出现严重倒退

B .国民经济调整政策成效显著

C .“大跃进”的巨大发展效应

D .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得到彻底纠正

22 .继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诞生之后, 2010 年 7 月欧盟“外交署”破茧而生,犹如干涸河床上萌生一片新绿,向外界发出了一个“积极信号”:欧洲一体化依然在踏棘前行。这说明 A .欧洲一体化已经实现

B .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逆转 C .欧洲各国的矛盾消失

D .经济区域化的潮流不可逆转

3 23 .利玛窦在 《 中国札记 》 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 „ „ 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 „ 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 .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 .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 .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 .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第12篇:新托福写作技巧——整理思路 打破惯性思维

最权威的国际教育服务平台

新托福写作技巧——整理思路 打破惯性思维

托福写作的段落的主题思想非常重要,然而我们如何打破常规思维,有一个让考官眼前一亮的主题会给大家的托福写作高分做下铺垫。

一、托福写作的立意

由此进入破题与立意结合的阶段。充分的破题所积累的大量思维方向给我们以信心,要做的只有一项遴选工序了。而这选并不是闭上眼睛随手挑,而要符合以下条件:

1,要与论题相匹配。

论题问的既然是提高生活质量与否,一些无关紧要的改变就应该弃之不用,比如烹调时间缩短这一项改变,是事实,且未对生活质量有直接明显影响,就应该避免用作主要论点。

2,要能言之有物。

这是再功利不过的一条标准。比如我自己提到了食物准备时间缩短能让人性情改变,破题时觉得不无可能,真落笔时却不知道由何说起,如果选了这一条为一个主要论点,结果是我说了一句话就走人,那还不如选个能下笔,能展示语言功底,也能显示思维缜密的写作方向。

3,选择的无论是2个还是3个论点,内在一定要有联系。

这其实是整个立意阶段的重头。要立意,就是要明白自己表达的对象是什么,明确立场。然后站在这个立场上,挑选支持自己的论点。

托福写作破题结束后,第二要做的重要事项便是整理行文思路。破题过程其实是个发散思维的过程,而立意,则是要把思维收回来,组织化,理清它的脉络纹路,让他们按照自认为最有说服力的顺序排列好,准备落于纸上的过程。这个说服力的强弱,应该以什么标准判断呢?

笔者认为,能说服读者的议论,在论点选择上应该遵循一个原则:三个(或者两个)论点不能在层面上有交叉,但要符合一条明线:支持全文观点。而最打动读者的论点选择,不仅遵循上面的原则,三个看似不交叉的论点间还有一条暗线贯穿一致。令全文浑然天成,回味无穷。

立意的地一步,按照上面的原则看,当然是先确定观点。以题目为例,笔者愿意选择否,食物易于准备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第一步踏出去了。

资料来源:教育优选 http://www.daodoc.com/

最权威的国际教育服务平台

确定观点后,破题时得到的思维方向,明显不利于我的就应该排除。

比如营养价值改变这一条,虽然速食文化的确对人体有害,但另一项速食:生疏和熟粗粮,就是向有益方向改变的,两者势均力敌,仅管是很容易想到,也很容易举例论证的论点,却不宜使用,因为如此贸然用了,有思维不缜密之嫌。然而,这毕竟是一块好啃的骨头,如果其他论点都不好论证,还可以回头捡起这一条来,隐去健康速食那个事实进行作文,当然,这依然是下下之选。

二、托福写作中需排除异己

之后,便该比较遗留的可能性论点,选取能言之有物且不交叉的项目,作为主要论点了。

托福写作考试发散思维时,思维如洪水,席卷一切进入视野的可用之材,但大浪淘尽后,选择时就要格外注意这些素材的特征属性,看准了着手点才能下手。一个可能的论点必须作者有话可说才能选用,但如果对一个论点有太多话要说,就应该停下来,看看这些话能否安插在其他论点上。这也是出于观察论点间交叉性的需要。比如我选生活节奏改变,引发出速食对食量的影响,再引出对身体的影响,但第一个选择的论点是营养价值对身体的影响,两个论点就交叉在一起了。

在挑选论点,寻找言之有物这个“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免层面的交叉,而这个层面,也要从托福写作题目中来:题目问的是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这些选择的层面一定和生活质量有关。生活质量又有什么层面呢?身体健康是一层,心理健康是一层,这两者合并在一起,是人类健康生活的基本要求,而物质享受是在基本要求上的锦上添花,又可以算一层,三层不交叉的层面就找到了。以此为依据,再回头找匹配的论点,事半功倍。此处也需要注意,破题时给出的方向只是方向,不是成熟的论点。有需要时,可以把匹配的几个方向糅合成一个论点,方便下笔。

针对本题,三个论点如下:

身体健康下降:速食对食量的影响。心理健康下降:快速的生活节奏造成压力。物质享受下降:精心调配的美食是一种格调,人们正在沉沦于生活压力中,丧失享受的品位。

这三个论点,大家可能都看得心满意足,以为思路完成了,可以下笔了.事实上就这么下笔,的确已经可以成文了.可要写成一篇动人的议论,还是不够.因为这三个论点虽不交叉,却只有一条明线为关联:这条明线就是支持全文观点.细细研究,它们再无其它联系,如果写成文章,读后不会有一气呵成的畅快淋漓之感,也不会特别深入人心.

这条暗线,应该是什么呢?是让托福写作从死板规矩的举例说理,三片豆腐块儿拼成的死文字,变成有思想,又灵性,能从纸上走出来,走进读者内心去的,作者的心声。这暗线,就是前文提过的,能赋予文章品格的,刚柔之论,是或者以情,或者以理,串联整篇文章。

资料来源:教育优选 http://www.daodoc.com/

最权威的国际教育服务平台

既然这条暗线要贯穿全文,就必须与各个论点有一定联系。而在串连所有论点的同时,要避免交叉,就使这个暗线出于一个全新的视角。之前笔者从题目用词的角度发散思维,再根据题目提问的出发点将发散开的思维分成三股收束起来。从题目本身入手,已无处再用力,可以使用的视角,只能从个人经验和知识中采凿-----而这正是独立写作的基本要求:writingbasedonknowledgeandexperience

仍然以题目为例,笔者醉心心理学,因此这一次的暗线会从心理角度入手。调用笔者的心理学知识储备,在遗留的可能性论点中寻找可以嵌含的切入点,将可以利用的心理角度理论排列出一定顺序,落笔时以暗线而非明线的顺序依次展开论证。

以上就是关于托福写作中的破题、建立思路心得分享,考生们在托福写作中看到题目首先要整理思路,分析从哪方面入手有更充足的论据论点支持你的主题,要注意一切从中心题目入手,切忌不可跑偏,希望考生们在备考中勤加练习,相信大家会考出好成绩。

资料来源:教育优选 http://www.daodoc.com/

第13篇:论惯性

摘要:对经典力学范围内现行的惯性观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对于惯性要区分:个别研究对象的性质与存在的性质;保持某种状态的性质与改变某种状态的性质;物理学规律的动力学特性与审美性。

关键词:惯性;存在;时间;空间

惯性是经典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同时它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基础性观念,并且惯性问题也是经常被物理学界讨论的一个话题(1)。可是,尽管经典力学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大部分的物理教师在此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多的混乱性(2),本文试从几个方面对惯性进行了讨论,望引起大家的共识。

一、惯性的意义

大家知道,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3)。一个物体,只要不受外力作用,原来静止的就会一直静止下去,而原来运动的则会一直作匀速直线运动。这里的问题在于:惯性是否是物体的性质?依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任何物体均具有惯性。因而,看来惯性不是被研究物体的性质,因为这一性质是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也就是说它与物体的个别特征无关。因而,惯性只能是存在的一个特征,是被研究对象周围的环境在此对象上的表现。换一句话说,它是存在于物体周围的一种条件,一种约束。

二十世纪初,德国数学家诺特尔(4)证明了:空间平移对称性导致动量守恒、空间转动对称性导致角动量守恒、而时间均匀性导致能量守恒。事实上,物体的惯性是时间均匀性与空间对称性的必然结果。因而它与个别的特殊研究对象无关。惯性不是个别存在物的性质,个别存在物只是惯性的显现者,惯性的本质与个别存在物的特性无关。从而我们就不能用反映个别存在物性质的量(例如质量)来测度惯性。因为惯性作为存在的一种显现,并无大小可言,它只是存在之状态的表达。

二、惯性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难易程度无关

通常认为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是据于这样的理由:质量大的物体在相同的力作用下其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这是由牛顿第二定律所得到的基本结论。而事实上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变化,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是难还是容易是与惯性无关的。惯性所揭示出的物体之性质不在于其使(或抗拒)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或代表改变的难易程度的能力,而在于它的保持某种特定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本领:在最相似的物之间,错觉说着最巧妙的谎;最小的罅隙是最难度(5)。因而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倘若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的话,则我们也可以说力与惯性也有关系。因为对于相同质量的物体而言,力越小其运动状态就越难改变。因而,也即力越小物体的惯性越大。事实上,在惯性概念发展的最初时期,牛顿就将惯性与力进行等价的思考,当然现在大家知道牛顿的把惯性等同于力的思想是错的了。如果要说质量与惯性确有联系的话,作者以为也只能从这样的一个视角来看:惯性是由其表现物体周围存在着的与时空有关的天体质量分布情况决定着的性质。这是因为,根据广义相对论,空间的性质是由天体质量的分布所决定的。至于时间,自从奥古斯丁(6)提出“什么是时间?”以来,人们还没有认清它的真面目,也因而从更深的层次上而言,人们只认识到什么是惯性而还没有搞清惯性是什么。

惯性不是一种由个别物体自身所具备的原因(诚然,所有物体均会表现出惯性),它不是我们的一种吃力的、需要支撑的、痛苦感的反映,事实上,它是存在之美感的绽开。因而“惯性是物体对任何改变其运动状态的外来作用的阻抗的性质”(7)这样一种说法就是不当的。因为这一注释还是从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分析而来的,在这一注释中已经隐藏了牛顿第二定律及对惯性与物体质量等价的认同感。其实,惯性是一种令人十分安全的、舒适的、和谐的存在之性质,它使物体的存在行为非常简单,而人们也往往由于常见到这种存在的简单性而忽视了它的深层含义。静止的永远静止,运动的永远作匀速直线运动,惯性就是将存在如此单调而重复地显现在人们眼前。凡是背离了这两种物体的存在情况而用惯性去解释其存在原因的,作者以为均属一种不当的诡辩行为。可是这种诡辩行为不仅麻木了人的脑神经而且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教科书(8),我们来看一些下面的例子。

例1.惯性也有不利的一面,高速行驶的车辆因惯性而不能及时制动常造成交通事故。所以,在城市的市区,对机动车的车速都有一定的限制,以利于行车安全。(9)

在这里,不能及时制动是由于惯性还是由于制动力不够大?略作思考,读者就可判断出是由于后者。将惯性看成一种破坏力是十分荒唐的。而发生交通事故的真正原因是,由于车辆质量较大,而相应的制动力在如此质量的物体上所产生的加速度很小,不能使车辆很快地减速,从而在短时间内停下来。倘若对于质量较大的车辆来说制动力也允许更大,那么作者认为还是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制动车辆的。

并且,这个例子中的“高速行驶的车辆”及“对机动车的车速都有一定的限制”的字句很容易使学生认为惯性和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误导。

例2.把斧柄的一端在水泥地面上撞击几下,斧头就牢牢地套在斧柄上了,这是什么缘故呢?(10)

通常标准答案是这样的:开始斧头和斧柄同时向下运动,当斧柄遇到障碍物时突然停止,而斧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这样斧头就牢牢地套在斧柄上了。

事实上,斧头在斧柄上套牢是由于斧头克服了阻力相对于斧柄运动了一段位移,而惯性不是克服某种阻力使斧头运动的原因。在此问题中的一个效果是斧头相对于斧柄产生了某种(克服一定力的)运动,因而我们必须以斧柄为参照系来考察此种运动的实质。当以斧柄为参照时,实际上斧柄在撞击的过程中是一个非惯性系,它相对于惯性系有一个向上的加速度。因而斧头在此参照系中必受到一个向下的“惯性力”,正是此力与斧头的重力克服了斧头与斧柄之间的弹力与摩擦阻力使斧头相对于斧柄前进了一段位移,从而使斧头在斧柄上套牢。如果一定要以地面为参照系来看斧头在斧柄上套牢的问题,那么可以这样认为:虽然斧头在斧柄上向下套牢的过程中没有受到除重力以外的向下的另外力,但相对于地面而言斧头具有一定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正是这个能量克服了阻力作功从而转化为内能。所以从效果上看,一是斧头相对于斧柄向下移动了一段位移,二是斧头与斧柄的接触面上在发热。

如果仅从动力学的角度来看,斧头在斧柄上套得牢不牢是由其受到的作用力大小与作用时间(或所通过的位移)所共同决定的,也就是说它和斧头相对于斧柄的动能或动量变化有关。斧柄在“水泥地面”上“撞击”这两个条件只是使斧柄产生了相对于水泥地面的较大的动量变化率,从而也使斧头具有了相对于斧柄的惯性力。但是,虽然这个惯性力构成了斧头套牢在斧柄上的直接原因,可严格地说,斧头在斧柄上套得牢不牢的原因还和斧头的重力及斧柄的弹性和斧头与斧柄的摩擦力大小均有关系。并且斧头在斧柄上套得牢不牢和作用时间也大有关系,因而,撞击“几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例3.小车上竖直放置一个木块,让木块随小车沿着桌面向右运动,当小车被档板制动时,车上的木块向右倾倒。这是怎么回事呢?(11)

教科书上的答案是这样的:小车突然停止的时候,由于木块和小车之间的摩擦,木块的底部也随着停止,可是木块的上部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木块向右倾倒。

事实上,本例中小车上木块的倾倒是由于力矩作用的缘故。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车对木块的摩擦力对木块的重心而言有一个顺时针旋转的力矩,从而木块向右倾倒。若以小车为参照物,小车被档板制动时已是一个非惯性系,作用在木块(重心)上的“惯性力”对木块的底端也产生一个使木块作顺时针旋转的力矩。

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例2和例3中,斧头在斧柄上套牢和木块在小车上倾倒已是一个涉及物体在非惯性系中的动力学的问题。其中例2是非惯性系中的质点动力学问题,而例3则是非惯性系中的刚体动力学问题。可是,在非惯性系中,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论述的牛顿第一定律已不成立,从而也失去了此两例的代表意义。也就是说,这两个例子不仅是不准确的解释而且是不适当的例子。在涉及惯性的问题上我们必须分别那些是属于惯性现象,而那些则不属于惯性现象——即为动力学现象。牛顿的例子,毫无疑问是正确的(12),但我们许多的物理学工作者却将惯性对事物的解释范围作了相当随意而并不恰当的扩展或扭曲。其实在讲述惯性时,用不着举更新鲜的特别例子,倒是需指出惯性使我们对事物常态的存在方式太熟视无睹了。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惯性不是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使火车制动、使斧头套牢在斧柄上、使小木块倾倒)的原因。严格地说,这些原因和物体的惯性无关,只和力有关,而至于火车制动得及时不及时,斧头套在斧柄上牢不牢,小木块倾倒得快不快,则不仅与力有关,还和物体的质量、形体、初速度有关。但即使如此地与质量和初速有关却也与惯性无关。

惯性,这个我们通常认为是由物体内在因素决定的性质,其实是物体存在方式的一种条件性:“试取汽车为参考系统来研究‘当汽车急剧刹车的时候,车中乘客有向前倾倒的倾向’这个问题,在汽车急剧刹车前,相对于汽车而言,乘客是静止的,在汽车急剧刹车时,乘客突然向前倾,这就是说,以汽车为参考系统,乘客由静止而突然向前倾,并不保持其静止状态,并不表现出惯性”(13)。这个条件就是:物体要表现出惯性,它必须处于惯性参考系中。而“事物的存在顽强地延续维持不变,无论运动是快是慢抑或停止。”(14)也只在惯性系中才成立。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学与动力学问题时,惯性系总有着特殊的地位。可是,这个特殊地位的存在并不单单是人类抽象理性的功劳,并不是人类贪懒和间集化的一个报应,惯性系的存在有其形而上的基础:自然之美的呈现及人对自然之美呈现体认的同一性。如果没有了存在的时间均匀性与空间对称性,我们选取的相对于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对研究动力学问题而言也就将成为一个畸形的怪胎。惯性系不仅在计算上向人类提供了联系物体的相互作用与相对运动的便利方式,其更根本的是它使人与存在的关系成为审美性的。惯性定律给我们的启示是:存在是美的。而惯性系则是自然对人的一个馈赠。也因而,我们应当从审美的视角来看待惯性,而不应当将它看成一个恶魔或一件便宜货。

所有的老师都要求学生不要把惯性与惯性定律混为一谈,可是当我们的老师用动力学的观点来看待惯性——也就是说,把惯性与牛顿第二定律混为一谈的时候,对学生的这一期望是合适的吗?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当教完一些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与规律以后,就要求学生用它们解释自然现象。事实上,物理学中有些基本概念与规律不是要求我们去解释自然现象,它没有这个功能,它只是告诉我们要去感受些什么,它提供给我们的不是一种推理的方式,而是一个判断的原则 :它促成我们的判断更接近于自然之美的呈现。

三、惯性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

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从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作匀速直线运动。可是,仅依据这一点却不能认为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个特例。因为这两个定律的论述对象其实是不一样的。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物体,而牛顿第一定律论述的是整个存在的性质。惯性——这个任何物体均具有的性质其实不是我们的个别研究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因为这个“任何物体”,包括了天地间的万物,而万物的总称(15)即是宇宙:“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也即任何个别的物体都不可能无条件地具有惯性:惯性是存在的特性,是存在着的时空的特性,是宇宙的特性。

其次,牛顿第二定律是关于个别物体因果性的规律,而牛顿第一定律却与个别物体的因果性无关,它是存在之状态的表述,它的表述是与具体的特定的时间无关的、瞬时性的。正是这种非时间性(16)构成了牛顿力学的本质特征。也正是牛顿第一定律所成立的时间均匀性与空间对称性构成了惯性系的特殊地位,从而使我们可以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上来研究物体的动力学关系。因为毫无疑问,物体的运动性质和规律与采用怎样的空间和时间来度量有着密切的关系(17)。由此可见,不仅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和特例,恰恰相反,现行的动力学规律正是牛顿第一定律所揭示的存在之性在具体的个体事物上的展现。惯性定律比牛顿第二定律具有更强的基础性。也就是说,正是惯性现象,构成了牛顿动力学所以成立的操作平台。由于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下保持其速度不变,因而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才跟物体的受力相关。

最后,牛顿把惯性定律放在三个运动定律的首位也是与其对自然的信仰因素有关的。因为在文艺复兴之前的绝大部分思想家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运动内在决定论的观点。但在牛顿看来,基本的物质粒子完全是惰性的,没有任何自发的运动,而电、磁、光这些‘非物质’的力量则成为神在自然中的行动的载体(18)。也就是说,惯性定律内隐含着牛顿否定亚里士多德运动观的内在目的论从而建立新力学的形而上基础。

四、惯性与具体物体的质量无关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这个论题,在几个角度去看都是错误的。第一,质量不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个别研究对象的质量与其所揭示的惯性毫无关联。因为这两者从数量上来看是一对无穷大的关系,从内容上来看是个体与存在的关系,在它们之间,人类的理性不可能找到逻辑上的因果链。第二,“物体(的)惯性”这样的说法缺乏依据,因为惯性不是物体的性质。物体只是作为惯性的表现者而存在的。第三,“惯性(的)大小”这样的说法也缺乏依据,因为惯性没有大小,惯性只是存在的一种表达方式,一种特定状态的显现。第四,既然惯性并无大小,我们也不可去进行量度,事实上,任何一本教科书上也没有指出惯性与质量的函数关系,因为这一函数关系并不存在,它只是人们的一个虚假的逻辑推测,谁也不能证明质量与惯性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更不能得出它们之间的比例系数,因为这些关系均是虚假的。因而,物理学界流传的物体的惯性等于它的质量(19)只是人们一个随心所欲的错误言说。

由于物体质量与惯性无关,所以,将牛顿第二定律中的质量称为惯性质量就是不当的,质量的确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有一种象力一样的阻抗作用,质量在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上而言似乎有一种“消解”、“抗拒”力的性质。因而作者认为可将现行的“惯性质量”改称为物体的“抗性质量”。正如牛顿所说:“物体只有当有其他力作用于它,或者要改变它的状态时,才会产生这种力。这种力的作用既可以看做是抵抗力,也可以看做是推斥力。(20)”因为质量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有关,它事实上具有动力学特征,当一个物体的质量大时,它对运动状态改变的阻抗能力就越大。

从逻辑上而言,我们只有将惯性从物质的内在因素中解除出来,才能完全地克服牛顿时代的机械论自然观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之间存在着的深刻矛盾。也就是说,这样才能使牛顿第一定律恰如其分地建立在由文艺复兴所形成的机械论而不是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的形而上学基础之上。

五、惯性定律的表述方式

牛顿第一定律是动力学定律的基础,但它本身并不表征物体的某种动力学性质,它是关于人类体认自然之美、自然之和谐的陈述。据于上面的论述,对牛顿第一定律的陈述方式作以下的要求是并不过分的:反映时间的均匀性,空间的对称性,及自然之美对人的呈现。可是,现行的许多教科书中对牛顿第一定律的陈述是很不一致的。当然,这种不一致性用老眼光来看是无伤大雅的,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种差异性就成为值得商讨的了。

例如: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它就保持自己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1)。这样的陈述可能离惯性定律的本义较远,因为这一陈述的方式是在动力学的维度上来进行的,陈述的对象是“一个物体”。这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这样方式的陈述毫无疑问地可以把惯性定律认为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个特例,因为“如果没有”这几个字就表达了陈述事件的某种特殊性。

另外一种常见的陈述方式是: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2)这样一种表述比前一种完整多了,它几乎就是牛顿的(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原义,但这里的“一切物体”应当换成“任何物体”(23)。因为在此论述中的“任何物体”实际上是对一切物体的否定,而“有外力”应当换成“其它物体的作用”,因为惯性定律是不涉及力的,操作意义上的力这个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与惯性无关。

作者试着这样来陈述惯性定律:存在着的宇宙有这样一种性质,它使任何物体在没有受到其它物体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许,这样的一种陈述方式是较明晰的陈述方式,它强调了惯性与惯性的表现者(个别研究对象)的严格区分,这个陈述的主语是性质,这样的陈述才可称为关于“惯性”的定律。而我们也应当将惯性定义为: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第14篇:惯性导航系统

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

惯性导航系统(INS)是一种不依赖于外部信息、也不向外部辐射能量的自主式导航系统 INS is an Autonomous Navigation System,

relying on the outside information, not radiating energy, not easily disturbed by enemy.

抗干扰能力强strong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精确性好,good accuracy

长期精度差accuracy for long time work

价格昂贵 expensive

Step1:

傅科(Leon Foucault)提出陀螺的定义、原理及应用设想

the meaning and application of gyroscope (by Leon Foucault).

第一代惯性技术奠定了整个惯性导航发展的基础

Step 2

开始于上世纪40年代火箭发展的初期begin from the rocket’s development

惯性传感器inertial sensor,(accelerometer加速度计)

提高INS的性能, improve INS’performance.

静电陀螺(ESG)、Electrostatic Suspension Gyroscope动力调谐陀螺(DTG) Dynamically Tuned Gyroscope环形激光陀螺(RLG)、干涉式光纤陀螺IFOG等

4:

高精度、高可靠性high accuracy, high stable,

小型化miniaturization

惯导平台inertial navigation platform

定轴性(inertia or rigidity)

转子的转动惯量愈大,稳定性愈好;

转子角速度愈大,稳定性愈好。

进动性(preceion)

外界作用力愈大,其进动角速度也愈大;

转子的转动惯量愈大,进动角速度愈小;

转子的角速度愈大,进动角速度愈小。

现代光纤陀螺仪包括干涉式陀螺仪和谐振式陀螺仪两种,

现代陀螺仪是一种能够精确地确定运动物体的方位的仪器,它是现代航空,航海,航天和国防工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惯性导航仪器,它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工业,国防和其它高科技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程弹道导弹 Intermediate range ballistic miile

Its Navigation System let DF-21D gets strong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导航系统强的抗干扰能力

航母杀手Aircraft Carrier killer

第15篇:以大谋略思维突破招商引资

以大谋略思维突破招商引资

——— 贯彻落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精神系列评论之五

当前,无论是培植壮大新兴产业还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要切实抓好招商引资,特别是要抓紧抓好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所以,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上,市委书记于建成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根本之举,以大招商促进和带动生产方式的大转变、产业结构的大调整、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作为加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招商引资正在使各地区和区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得到一个好的项目,各地都在用尽招数,好牌频出。其实,真正能取得招商成效的诀窍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维,是一种那怕是领先别人一点点的超前意识。当年仇和为了打造浏阳市生物医药园区,顶住压力,独树一帜,对入园的规模企业采取“零地价”政策,行政事业性规费属于本级财政的予以免收,形成了招商引资的“洼地”效应,四年引进企业41家,引资24亿元,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2家。这得益于仇和精于审时度势、超前的眼光、善做大事的谋略和敢当大事的气魄。就我们莱芜来说,有钢铁煤炭,有三辣一麻,从来就不缺招大引强的嫁接支点,关键是要有大谋略思维、超前的眼界、敢抓高精尖的勇气和决心。要突出重点抓招商。当前,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们转方式、调结构、促跨越的重点,所以,要紧紧围绕培育壮大我市发展前景广阔的新材料、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引进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关键人才和较强成长性的项目。要放下架子,大胆开拓,敢碰高精尖,不惧硬骨头,紧盯“中字号”、“外字号”、“民字号”等大企业和大院大所,瞄准“行业第一”、“地域龙头”等名牌番号,着力引进一批支撑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同时,引导现有企业开阔思路、靠大联强,引资金、引技术、引管理、引品牌,力促企业做大做强。

要改进方式抓招商。招商是个大概念,要善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变粗放式招商为精细化招商,以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准几大新兴产业和钢铁等传统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导向,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把产业的各个环节全部分拆,瞄准关键节点的重点企业和项目,以超前思维找准与前沿技术和高新产业的结合点,缺什么招什么,一项一项引进,不断延伸产业链,促进地方产业向项目集聚、产业集群化方向发展。要优化环境抓招商。能否留住人才、做大项目,关键是要看能否打造一个适合人才长线发展的环境。要做到“重商、亲商、爱商、富商”,坚持把环境建设作为加快招商发展的生命线,大力优化政策环境,特别是对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重大促进的项目,要舍得眼前利益,算大账、算长远账,敢于拿出突破性的政策。要按照“欲取先予、放水养鱼”的原则,大力优化服务环境,当好引进企业建设初期的保姆、发展中的保镖,一切围绕客商转,一切围绕项目干,为其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打造有利于资源集聚、产业孕育的“洼地”。19个产业招商部门、15个重点招商部门以及各区、各重点园区作为产业招商的主力军,都要自觉树立“招商等于零、一切等于零”的工作理念,认真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重点、强化措施、狠抓推进。

到位不到位,相差一百倍。这是读《工作重在到位》一书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作为招商引资也是一样,思想上重视了,工作上努力了,这不叫到位。要在思想上超前,工作上领先,业绩上突破,这才叫到位。你想,这样的差距何止百倍?

第16篇:用积极心态突破思维瓶颈

用积极心态突破思维瓶颈

从前,曾经有几位动物学家探讨动物飞翔的原理,得出一致的结论:凡是会飞的动物,其形体构造必须是身躯轻巧而双翼修长的。不巧不成书,话音刚落,数只大黄蜂飞临现场,在座的动物学家见状,很是尴尬。

其中一位动物学家为了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带上一只大黄蜂标本,前去请教一位物理学家。这位物理学家仔细地揣摩了半天,望着大黄蜂如此肥胖、粗笨的体态再配上一对短小的翅膀,最后也困惑地摇摇头:不可思议。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它应该是飞不起来的。接着他 又请教了生物学家、数学家、遗传学家……这些专家都从自己的专业角度论证了大黄蜂的飞行问题得出的结论:大黄蜂应该飞不起来。

这位动物学家为此苦恼的失眠了。好不容易睡着了,恍惚之中,梦见了大黄蜂。他不由自主地问道:“大黄蜂,你为什么能飞呢?”大黄蜂笑着说,“很简单,就是因为我想飞,所以我能飞!”说完快乐的飞走了。

幸亏大黄蜂没有学过生物学,也不懂什么流体力学,否则,大黄蜂可能形成思维定势,永远飞不起来了。

有一次我讲到这里,有一位朋友举手提问:“张老师,大黄蜂想飞就能飞,鸡和鸭子想飞也能飞起来吗?当时引起了哄堂大笑。”其实,鸡和鸭子原来都是能飞的,因为家养以后长期过上相对温饱的生活,慢慢失去了积极心态,退化的不能长距离飞行

的家禽。

大黄蜂实现飞行之梦虽然只是个寓言故事,但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过于复杂的思维方法让知识成为负担,形成思维定势,久而久之,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最后,我们用拿破仑•希尔话做个总结:在这一世上,惟一最重要的只有你自己,在你身上,随时都随身携带着看不见的法宝,这个法宝的一边装饰着四个字—积极心态,另一边也装饰着四个字—消极心态。

一个积极心态者常能心存光明远景,即使身陷困境,也能以愉快和创造的态度走出困境,走向光明。

第17篇:学习型组织要求的思维突破

寻求思维突破——读《学习型组织》有感

在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庄》中有一匹名叫“拳击手”的马,它在任何问题面前总是给出相同的回答:“我会更努力的工作。”开始的时候,这种愿望良好的工作态度激励了大家,但渐渐的,它的勤勉引起了微妙的反弹。它越是努力的工作,它要做的事情就越多。它并不知道,其实经营农庄的猪正在利用所有动物来谋取私利。“拳击手”努力工作的结果,是使其他动物更难以觉察猪的动机。这在系统思考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补偿反馈”,即良好愿望的措施介入并没有带来好处,因为它引发了系统的反应。

这是一个崇尚自由和民主的时代,人们肯定创造,肯定创新带来的价值,但是很多时候,其实我们不知不觉中已经把自己的思维放入了一个或几个框架,但令人沮丧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并不被我们觉知。为了面对未来的挑战并寻求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建立起学习型组织,一种可以不断应对信息和知识更新,引领变革和创新的团队。要建立这样一个团队,它的核心就是自由、平等、愿景,而这些,就要求我们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以系统的思维来考量问题。

这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面对充分的信息量和信息流动,文明和思维的界限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退,人们寻求在这个多元平台上进行持续到创造。但未来充满挑战,我们正在使用一又三分之一个地球,人类文明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节点,文明的碰撞让朝鲜核问题这样的难题不断的呈现在世界面前,而经济时代资本的不断逐利让地球千穿百孔,也系统性的腐蚀着现代文明,我们的未来必须在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寻求更合理、高效和稳定的发展模式,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对传统“攫取——制造——废弃”的生产模式废弃的基础上,因此总的来说我们要寻求创新和突破。在这样的重担面前,传统的团队不能胜任信息和知识高速变化背景下的持续创新,因此,以“自由、平等、愿景(shared vision)”为核心的学习型组织出现是具有必然性的。

这样的团队,要求我们能够跳出思维的框架,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无论什么民族背景下的人们,都在思维和行为准则上具有浓厚的框架色彩,也许有的文化倡导自由,但是人们大多活在一个自己未曾察觉的思维框架内,它表现为一种思考问题和为人处世的根深蒂固的方式方法,而工业文明给它加上了一些传统文化不具备的色彩。例如,我们大多关注短期的数据考评而排斥无形的目标;我们都习惯于以服从为基调的管理文化;我们都围绕结果进行过程的管理;我们重视细节问题的“正确”或“错误”而忽略系统问题;我们倡导同质化而想办法消灭多样性以抑制冲突……

《学习型组织》的出现倡导人们建立这种新型的团队来面对信息和知识充分流动和更新以及未来的挑战,建立可以实现共享愿景、深度汇谈、自我超越的团队,在这里人们可以实现充分的创造,并以这种形式的组织引领变革和创新。同时《学习型组织》还鼓励人们积极实践,并打开思维的锁,真正在思维和心理上重塑自我,站在系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相信《学习型组织》的出现不仅仅是对管理系统革命的一个福音,更促使全社会思想和文明发展的一份力量。

第18篇:突破写作思维定式,提高写作水平

突破写作思维定式 铸就科研创新教师

社旗县教师进修学校:赵清林

如果不想让你的明天生活在过去,就应让我们的今天生活在未来。做一研究型的老师,一个创新型的老师。

1、苹果里有什么?

如:苹果落地砸在常人头上和砸在牛顿头上的不同感受?

人生命很脆弱,和其他生物一样象极芦草,但是高于其他动物,因为人是一根会思想芦草。。

如:任课教师开学第一节,自我介绍常用的方法进行研究: 班级学生介绍:。

作为教师要想不下岗,做不倒翁,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嘴巴应

2、笔杆子硬

怎样取得教科研的成功

一、抓住教科研主题的关键词 研究开始: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研究发展:将简单问题发杂化 研究结果:将复杂问题系统化

二、勇于投稿将研究成果发表出来

1、注意题目醒目,

2、内容富有条理,论证严谨。

3、一稿多投。初写文章的五条秘诀

秘诀一:学会“骄傲”。。 秘诀二:学会“抄” 秘诀三:学会为我所用 秘诀四:学会小题大做。 选题努力做到“小”“新”“趣”。 “ 秘诀五:学会创新

1、观点新。

2、材料新:

3、论证方法要新。

在创新要把握三原则:

1、请你把握住“黑马效应”。

2、有较强的预测力。

3、跟“风”能力

4、写商榷性文章。

突破思维定势,把握思维策略

思维策略

一、变化思想角度: 思维策略二:于不疑处设疑

读《乌鸦喝水》之错误: 《狼和小羊》续写:

1 思维策略三:运用类比和移植

策略四:深入研究发现,多问一个为什么?

点亮编辑眼睛的五条秘诀

1:标题要凝练:“ 2:读透编辑的“心”

3:关心编辑所关心的事物。 4:坦陈文章研究层次

TRY哲学:尝试+努力=成功

从教书匠到教学专家

一、做一个富有感性的人,做一个有心的老师。

(一)怎样做一个用“心“的老师请注意:

1:“首因效应“ 2:“断臂维纳斯”效应: 3:金庸效应:

〈二〉做一个共同遭遇者的老师 〈三〉做一个用“情”的老师

二、做一个充满理性的人,从教书匠到专家升级。

1、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

教师就要反思:再这样做行吗 ?为什么?下一步该怎么走?

2、做对话型教师

3、做创新型的教师

“囚徒困境” “跳蚤效应”。 4:做“育“的老师

三,总之,从“教书匠”到专家,需要我们做一个理性与感情结合的人。所以我们要:

(一)“有“道”之师” (二)专业的教师

判断一个教师是否是专业化的教师标准:

1、有自己的研究领域,而不仅仅是考试领域

2、对平时问题能提出自己独到见解。

3、写出文章来最出出自己的书来。

教育家与其他教师区别,他有自己的思想,理念,当一个教师把自己和事业融为一体,必然形成一种信念,那么可能成为研究者,当形成一套独立的思想理念,并行之有效时,就成了一个教育家。

实践 try哲学:Try1=尝试 try2=努力 成功=try1+try2=尝试+努力+反思

第19篇:学习浙江经验突破思维瓶颈

学好浙江经验,推进率先发展,最紧迫、最根本的是让思想来一次飞跃。诚如李源潮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的:“学习浙江经验,要按照市场化的思路、国际化的眼光、现代化的理念重新审视我们的发展和建设,推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没有深刻的重新审视,就没有深刻的思想解放。对照浙江,我们最大的差距在思想解放;学习浙江,我们首要的任务也是思想解放。对于镇江而言,我们要实现“立志两率先,奋力两步走,争当苏南后起之秀”的目标,解放思想更具迫切性、现实性。尤其需要我们在这样几个问题上,进一步突破思维瓶颈。

要重新认识富民优先的内涵。浙江经验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深刻道理:富民优先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一种发展模式;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手段。以富民优先的思路抓发展,就是要以富民的成果来检验发展的成果。要使人民群众成为发展成果的享受者,首先要成为率先发展的参与者,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真正把广大人民群众引导到率先发展的第一线。从领导工作的角度,要把以民为本、富民优先的原则,充分体现到抓全局、定决策、办实事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富民工程放在各项工作的第一位。去年以来,我们通过3个多月的深入调研,以今年市委、市政府1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关于加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意见》,不仅向全市上下进一步明确了市委、市政府富民优先的鲜明工作导向,而且明确了一些突破性的政策举措和工作举措,力求在富民优先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加速提升镇江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水平。

要重新认识民营经济的活力。在浙江,民营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不是习惯认识上的小打小敲,而成为搏击商海的主导者;不是起步阶段的家族管理,而成为机制创新的先发者。经济学家分析: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有四大奥秘:一是小题大做,温州都是小商品,但是却形成了大产业;二是举轻若重,以轻工业为主的经济却成为重量级经济;三是“无中生有”,创造出令人惊叹的“零资源现象”;四是内外并举,是“走出去”的经济。可以讲,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没有浙江经济的今天,民营经济表现出了特别强的动力机制、特别高的市场化程度、特别明显的富民效应。现在,民营经济在我省已经成为继乡镇企业、开放型经济之后的第三次经济大潮,新一轮发展机遇已经扑面而来。在这样的机遇面前,我们要切实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充分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要求,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要求,大力消除对民营经济的偏见和歧视,彻底改变那些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做法和规定,真正把民营经济作为富民优先的主体工程、龙头工程、一把手工程。

要重新认识全民创业的潜能。浙江的民富水平令人惊叹,全民创业的精神更让人钦佩。全民创业,创造了极大的社会财富,积累了极大的个人财富。在浙江,人人想当老板、人人争当老板、人人都有创业冲动,那种“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不怕千难万险”的开拓精神,那种“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拼搏精神,那种“敢冒天下人不敢冒的险、敢吃天下人不愿吃的苦、敢赚天下人看不起眼的钱”的创新精神,那种穷时能吃苦、富了也能吃苦,打工能吃苦、当老板也能吃苦的奋斗精神,使浙江人办成了不少别人办不成的企业,开创了别人无法开创的事业,培育了外地无法长大的产业,创造了大家难以想象的经济奇迹。这种全民创业、自主创业的精神,就是浙江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原动力;这种蕴藏在民间的创业激情和创造力,从来就不能低估,只要党委、政府倾心引导、倾力扶持,创业热潮就能一浪高过一浪。对镇江而言,激励全民创业,一要靠~引导,在全市上下确立“创业者光荣、创业者有功”的价值导向和~导向,让全民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成为镇江精神的内核;二要靠政策推动,民营经济有着不可遏止的内在动力,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党委、政府可以袖手旁观,对于我们镇江这样民营经济发展很不充分的地区而言,必须把民资的内力和政策的外力结合起来,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三要靠能人带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民营经济就是能人经济。镇江乡镇企业、国有企业中不乏“能人”,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让“能人”走向自主创业的前台,成为带动全民创业的“领头羊”。

要重新认识营造环境的重要。浙江经济是“老百姓”的经济,政府所起的作用就是一个字:“放”,放手发展,放胆实干。一个“放”字,放出了活力、放出了财富、放出了一片新天地。在浙江,一切遵守法律的投资、创业和创新活动都受到鼓励,一切有益于富民强市的劳动都得到承认和尊重,一切所有制经济类型都享受公平竞争的待遇,一切合法劳动收入和合法非劳动收入都得到保护。正是这种自由、宽松、平等的环境,催生了民营经济的崛起和腾飞。镇江要创造投资创业环境的新优势,必须要在软环境上“放”得更彻底,进一步放宽领域,放低门槛,务实诚信、优质服务,突破关键性制约因素;在硬环境上突出差别竞争、提升品位,充分利用镇江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长江岸线资源和各类工业园区,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力争通过几年时间努力,形成外来投资与本土创业齐上、铺天盖地与顶天立地并进的局面,把镇江打造成为资本活跃集聚、人才竞相涌入、创业氛围浓厚的热土。

第20篇:错误的习惯 第02章 思维习惯上的惯性是错误的根源

第二章 思维习惯上的惯性是错误的根源

每个人都有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习惯,思维习惯决定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好的思维习惯让我们做起事来更有效率,而坏的习惯却让我们封闭、保守、自以为是。一个人一旦陷入习惯的罗网之中,便不易自拔。最糟糕的是,人们又常不自知自己的一切毛病都是“坏习惯”造成的。如此沉溺于“坏的思维习惯”中,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所以我们一定要戒除不良的思维习惯,重塑一个崭新的自我!

循规蹈矩也会出错

有一个小伙子,人品很不错,做起事来中规中矩,但不知为什么在生活中却总是碰壁。先说找工作的事吧,现在大学生就业普遍存在困难,所以很多学生从大四一开始就工作,大型的人才招聘会一般也都安排在每年的三四月份,这位小伙子却认为找工作是毕业后的事,于是当同学们到处面试时,他还在抱着圣贤书;同学们纷纷签约时,他还在忙着准备毕业论文,等到9月份毕业证书到手后,他开始准备找工作了,可已经没有什么好公司在招聘了,他只好去了一家小公司。他的恋爱也是一波三折,他喜欢上了公司的一个女同事,准备向她表白时,一个消息灵通的同事告诉小伙子一个情报:女孩不喜欢花,改送别的小礼物吧!小伙子犹豫了一下却还是决定送红玫瑰,原因很简单:依照惯例,求爱就应该送花。结果女孩勉强收下了花,却因为出疹子几天没来上班,原来她有严重的花粉过敏症,当然两人的好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个小伙子错就错在不该依据所谓的惯例来思考问题,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你养成了循规蹈矩的思维习惯,死抱着既有的套路不放,那你就会成为习惯的牺牲品。

从前有个读书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喜欢引经据典,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不违古训”。

有一天,他家失火了,他嫂子气喘吁吁地对他说:“速,速,速喊你哥哥救火,他在隔壁王老爷家下棋。” 读书人出了大门,自言自语道:“嫂嫂叫我速速,圣贤书上不是说过‘欲速则不达’吗,我焉能速!”于是,他慢慢吞吞地走到了王老爷家,一见哥哥正在兴高采烈地弈棋,便默默地立在哥哥身旁观棋。等到一局下完了,他才说道:“哥哥,家中失火,嫂子叫你回去速救。”

他哥哥一听,气得浑身发抖,骂道:“你在这里立了半天,干吗不早说?”读书人指着棋盘上的字说:“兄不见此棋盘上明明写着‘观棋不语真君子’吗!”

他哥哥见他还在假斯文,举起拳头就要打他,但想想又缩了回来。他见哥哥缩回拳头,反而把脸凑了过去,说道:“哥哥,你打吧!棋盘上不是明明写着‘举手无回大丈夫’,你怎么又把手缩回去了呢?”

故事中的这个读书人十分可笑,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书呆子,这种人做起事来不去思考该怎么办,只会循规蹈矩地“照章办事”,结果不是闹笑话,就是惹麻烦,总之很难有什么作为。

司马迁谈起秦王朝的灭亡时说:“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秦经历战国到统一天下,然而治理的方法却没有什么改变,不懂得夺取天下与治理天下的情势的改变,其灭亡是站着不用坐下就可以等到的。

有一个哲学家说:“唯有变化才是永恒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世界必然会发生变化。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请先反省自己:我变了没有?后起之秀之所以能将昔日的明星赶下舞台,独占鳌头,是因为他们在新的关系中发展和变化。在新的环境中,他们自身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如果你一成不变,那么肯定不能在社会里从容自如地生活。不要老是想着“以前怎样”,要多看看现在,你变了没有。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了一大批乡镇企业。20年后的今天呢?有的工厂偃旗息鼓,破败不堪;有的却发展壮大,一派繁荣。这其中的奥秘很大部分就是守旧与创新的区别。只有拥有创新能力才会有核心竞争力。

不要埋怨世界变化太快,其实是你自己走得太慢。联想不就是20世纪80年代创业的吗?人家为什么能越做越好呢?

在生活中可能你会发现,周围的人对你别出新裁的想法并不欣赏,甚至对你的做法表示轻蔑,这时切不可因为别人一时的好恶而在自己的轨道上动摇起来。即使别人都在原地踏步,你也要继续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细心分析,找出适合 2 你做事的方法。就算你的方法暂时效果不佳,但是你也能从中多少有些收获,远胜于你不动脑筋地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也许别人会认为你这是离经叛道,但是你大可付之以轻松一笑,毕竟你是要在将来成就一番事业的人,要自己思考问题,就要准备付出代价。或许由于你的标新立异否定了其他人的行为准则, “正常”的人可能不会赞许,他们甚至会孤立你,但你不要因此而沮丧退缩,那些成就大事的人大多具有这样的特点,他们能从别人看来几乎是金科玉律的做法中发现不足之处,然后仔细分析,加以改正,并因此取得令人羡慕的成就。这种人应该成为我们的目标,或许循规蹈矩的人也没有什么错,但他们的那种态度与方法不一定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现实,不信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安德鲁·卡耐基是美国20世纪赫赫有名的钢铁大王,在发迹前,他是一家铁路公司的电报员。有一次在值班时,他收到了前方发来的紧急电报,内容让他十分震惊。因为在不远的地方发生了一起恶性火车出轨事件,那名司机要求上司发布指令改变其他的列车出行路线,以免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但当时是假日,卡耐基找遍了他能想到的所有地方,也没有发现上司的踪影。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着,任何迟疑都可能造成新的悲剧。卡耐基不得已,只好冒用上司的名义,向其他司机下发了通知。按公司当时的规定,电报员擅自冒用上级名义下发通知,唯一的结果就是立刻被撤职。卡耐基当然很清楚这一点,第二天上班时,他就把辞呈交了上去。但上司却把他叫到办公室,当着他的面,把辞呈撕掉。他拍拍卡耐基的肩膀说道:“你做得很好,我要你留下继续工作。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类人总是原地踏步,一是不肯听命行事的人,另一类是只听命行事的人,还好这两种人你都不是。”

由此可见,循规蹈矩并不能保证我们做事不出差错,事态每天千变万化,我们只有灵敏通透、随机应变,才能圆满完成自己的任务。

社会瞬息万变,竞争日趋激烈,一个人如果总是习惯于循规蹈矩,那么他将不会有任何进步,并最终将被社会淘汰,只有有勇气、能创新的人才能紧跟时代脚步。

别让思维定式困住了你

3 天津“狗不理”包子久负盛名,在北方几乎是家喻户晓。但是,当它的分店开到深圳时,却受到了冷遇。商家尽管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多方开展促销活动,始终只能热闹一阵,难以吸引众人持续钟情于它。经营者面对尴尬的局面,做了一次深入的市场调查,发现不是包子质量不好,也不是口味不好,而是深圳人对“狗不理”的名称太敏感了,心理上接受不了。经营者思之再三,忍痛摘下“狗不理”的牌子,换上“喜相逢”的匾额。此后,店里一改往日的冷清,门庭若市,效益也节节攀高,势不可挡。

企业是这样,人也是这样,墨守成规就注定一事无成,突破思维定式的困缚,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这样才能拥有更多实现自我的机会。

墨守成规就是将自己绑缚在定式思维的框框里,不敢有所突破。

大象能用鼻子轻松地将一吨重的货物抬起来,但我们在看马戏团表演时发现,这么巨大的动物,却安静地被拴在一个小木桩上。因为它们自幼开始,就被沉重的铁链拴在固定的铁桩上,当时不管它用多大的力气去拉,这铁桩对幼象而言都是太沉重的东西。后来,幼象长大了,力气也增加了,但只要身边有桩,它总是不敢妄动。

这就是定式思维。长大后的象其实可以轻易将铁链拉断,但因幼时的经验一直存留至长大,它习惯地认为(错觉)铁链“绝对拉不断”,所以不再去拉扯。

那么,人类又如何呢?人类也因未摆脱“墨守成规”的偏差习惯,只以常识性、否定性的眼光来看事物,不敢有所突破,终于白白浪费掉大好良机。

在印度洋上,一艘远洋海轮不幸触礁,沉没在汪洋大海里,幸存下来的11位船员拼死登上一座孤岛,才得以幸存下来。

但接下来的情形更加糟糕,岛上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更为要命的是,在烈日的暴晒下,每个人都口渴得冒烟,水成为最珍贵的东西。

尽管四周是水——海水,可谁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涩又咸,根本不能用来解渴。当时11个人的生存希望就是天降雨水或别的过往船只发现他们。

几天过去了,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他们的周围除了海水还是一望无边的海水,没有任何船只经过这个岛。渐渐地,10个船员支撑不下去了,他们纷纷渴死在孤岛上。

4 当最后一位船员快要渴死的时候,他实在忍受不住了,扑进海水里,“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船员喝完海水,一点儿觉不出海水的苦涩,相反觉得这海水又甘甜、又解渴。他想:也许这是自己临死前的幻觉吧。便静静地躺在岛上,等待着死神的降临。

他睡了一觉,醒来后却发现自己还活着。船员非常奇怪,于是他每天靠喝这岛边的海水度日,终于等来了救援的船只。

当人们化验这海水时发现,由于有地下泉水的不断翻涌,实际上,这里的海水是可口的泉水。

生活中,我们也常犯类似的错误,把一些习惯的做法奉为金科玉律,一点也不敢有所违背,结果我们也就掉进了“习惯”的陷阱里,明明可以做好的事情,却碍于习惯不敢想也想不到要去做,就像故事中的那些船员一样,守着甘甜的泉水,却渴死了,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其实任何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别用你的习惯认知去解决问题,试着用变通的眼光去把握一切,这样做会使你发现很多隐藏的机会。

传说公元前233年冬天,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进兵亚细亚。当他到达亚细亚的弗尼吉亚城时,听说城里有个著名的预言:

几百年前,弗尼吉亚的戈迪亚斯王在其牛车上系了一个复杂的绳结,并宣告谁能解开它,谁就会成为亚细亚王。自此以后,每年都有很多人来看戈迪亚斯打的结子。各国的武士和王子都来试解这个结,可总是连绳头都找不到,他们甚至不知从何处着手。

亚历山大大帝对这个预言非常感兴趣,命人带他去看这个神秘之结。幸好,这个结尚完好地保存在朱庇特神庙里。

亚历山大大帝仔细观察着这个结,许久许久,也始终连绳头都找不到。 这时,他突然想到:

“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行动规则来打开这个绳结?”

于是,他拔出剑来,一剑把绳结劈成两半,这个保留了数百载的难解之结,就这样轻易地被解开了。

墨守成规将永远落后于人,那么多王子、武士都没能解开戈迪亚斯死结,是因为他们都犯了墨守成规的错误,在他们的习惯认知里,绳结只能一点一点地用 5 手解开,却没有想一想是否还有其他的解结方法。而亚历山大大帝却要比他们高明得多,他挣脱了惯性思维的束缚,建立了自己的行动规则,也正因为拥有这种魄力,亚历山大大帝才能成为一名征服者。

千万别让定式思维控制了你的人生,否则你将因此而终生碌碌无为。你必须学会突破墨守成规的思维习惯,遵从自己的行动规则和做事的风格,这样才能一步步接近成功。

想要成功就要“独辟蹊径”

有一个女人,是卖花的小贩,她每天都要去赶早市卖花。这个工作既辛苦又赚不到多少钱,因为卖花的人实在太多了。有一天,一个老人在买花时,不高兴地说:“你们哪,只顾自己搬运方便,就不考虑买花的人。你看花盆土铺得这么薄,回头我还得到处挖土。这城里又不是农村,花盆土哪那么好找啊!”要想比别人更快地到达顶峰,你就应当另辟新路,寻找成功的捷径。人云亦云是不会有什么作为的,创新的思维方式是一个优秀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在过去如此,在将来的社会里更是如此!老人的话给了卖花小贩一个启发:“为什么我一定要跟这么多人抢着卖花呢?我可以改卖花盆土啊!”第二天,她和丈夫挖了一车黑土,又把它们装到一个个塑料袋里,每袋两元,结果在早市上,那车土被一抢而空,所得的利润比她卖一个月花所得的还要多。

这个女人实在很有眼光,她没有一直跟在别人的身后,而是动脑筋另辟蹊径,结果找到了另一条更宽的生财之道。另辟蹊径就是突破思维的惯性,想别人未曾想,用创新的精神为自己开拓新的领域。

一位名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在英格兰有一位漂亮女人,大选期间有人企图利用她的美色来拉拢一位代表投票。为了选举的公正,必须尽快找到这位美人,及早制止她的行动。但由于地址不详,担任这一任务的菲利普上校经过24小时的努力,仍未掌握她的踪迹,急得坐卧不安。

这时,卡尔文上尉来拜访菲利普上校,当即表示愿帮忙。上尉转身上街,找 6 到一家大花店,让老板选一些鲜花,并让其帮助送给那位女人。老板一听是美女的名字,把鲜花包装好后,举笔在纸上写下这个女人的地址,上尉轻而易举地获悉了这个女人的地址。

上校用24小时未能找到的地址,上尉只用半个小时就解决了。

显然,上校用的办法是惯常的户籍查询、布控寻访等方法,故而费时费力而难见成效。上尉用的是创造性的思维,他的思路是:美女——知名——鲜花——花店,即美女受人爱戴,识之者众多,送花者如云,花店常光顾其门,熟知其地址。上尉思维的“终端目标”是美女的地址,那么,谁知道她的地址呢?显然是常光顾其门者——在公共人员中,送花人应是首选,因为美女总是与鲜花联系在一起的。

这里的关键是找到一个中介点——鲜花,这是上尉的高明之处。利用中介点拉近与目标的距离,这是破除习惯的重要路径。

不论什么难题,如果按照习惯的模式去解决,肯定只能得到习惯的答案,但如果你能独辟蹊径,找出问题的关键,便会豁然贯通。

一位商人走进一家银行的贷款部。

“请问先生有什么事吗?”贷款部经理一边问,一边打量着来人的穿着:华贵的衣服、锃亮的皮鞋、昂贵的劳力士手表,还有镀着金的领带夹子。

“我想借些钱。” “借多少?” “1美元。” “1美元?” “不错,可以吗?”

“当然可以,只要有担保,再少点也无妨。” “好吧,这些担保可以吗?”

商人说着,从他的皮包里取出一堆股票、国债等等,放在经理的写字台上。 “够了吗?总共50万美元。”

“当然,当然!不过,你真的只要借1美元吗?” “是的。”说着,商人接过了1美元。

“年息为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归还,我们就可以把这些股票还 7 给您。”

“谢谢。”

商人说完,准备离开银行。

一直在旁边冷眼观看的银行经理,怎么也弄不明白拥有50万美元的人,为何会来银行借1美元这种事情。他问商人说:

“我实在弄不清楚,你拥有50万美元,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要是你想借三四十万美元的话,我们也会很乐意的„„”

“请不必为我操心。只是我来贵行之前,问过了几家金库,他们保险箱的租金都很昂贵,所以嘛,我就准备在贵行寄存这些股票。租金实在太便宜了,一年只需花6美分。”

贵重物品的寄存按常理应放在金库的保险箱里,对许多人来说,这是惟一的选择。但就有这样的一个人没有囿于常理,而是另辟蹊径,找到将证券等锁进银行保险箱的办法。从可靠、保险的角度来看,两者确实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除了收费不同外。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创新思维,都有另辟蹊径的能力,只不过由于我们拘泥于已学过的知识,所以总是在某个范围内按照已知的规律进行判断和推理,结果很难有什么突破,这也正是大多数人只能碌碌无为的原因。

习惯性思维就像一堵挡在前面的墙,留给我们发挥的余地实在很有限。如果坚持朝前走就难免碰壁,但如果我们能转个方向,试着向旁边跨几步,说不定就能找到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

困扰你的是一些琐碎小事

今天是陆涛上班的第一天,他打扮好后就早早出了家门,因为上班时间还早,他决定去公司旁边的餐厅喝杯咖啡。正当他悠闲地品尝咖啡时,一个意外发生了:一个小孩玩耍时碰倒了他的咖啡杯,陆涛的西裤被溅上了几滴咖啡。他试着用手绢擦了几下,却没有擦干净,只得郁闷地走出餐厅。他一边走一边想,新同事见了他一定会说:“瞧那个家伙,第一天上班就穿着带污渍的裤子,怎么会有这种人!”老板也会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不注重细节的人„„他越想越烦恼,越想越担 8 心。上班时间到了,陆涛带着忧虑走进公司,结果这一天简直是糟糕透了。心烦意乱的他,碰翻了老板心爱的盆栽,拿错了同事的文件,还弄坏了公司的饮水机„„回家路上,他咬牙切齿地揪着裤子:“都怪这几滴该死的咖啡!”

裤子上的几滴咖啡,让陆涛上班的第一天成了一场彻底的灾难,他的好心情顿时全无,他烦躁不安,结果又闹出了更多的笑话。生活中,我们也常遇到类似的情形,总是为小事发愁,因为一点小事影响了生活。甚至还有一些人,就把自己的一生浪费在因繁琐小事产生的忧虑里,这实在令人惋惜。

世事繁杂,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不如意的事。从伟人到芸芸众生,无不皆然。算起来生活中哪一天没有不顺心的事?工作不如意、朋友间发生小误会、钱不够花等,把自己陷在这些烦恼里,即使晴天丽日也会觉得天气不好。

1945年3月,一名美国青年罗德·摩尔在太平洋海下280英尺深的潜水艇里,学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当时摩尔所在的潜水艇从雷达上发现一支日军舰队朝他们开来,他们发射了几枚鱼雷,但没有击中任何一艘舰艇。这个时候,日军发现了他们,一艘布雷舰直朝他们开来。3分钟后,天崩地裂,6枚深水炸弹在四周炸开,把他们直压到海底280英尺深的地方。深水炸弹不停地投下,整整持续了15个小时。其中,有十几枚炸弹就在离他们几十英尺左右的地方爆炸。倘若再近一点的话,潜艇就会被炸出一个洞来。

摩尔和所有的士兵一样都静躺在自己的床上,保持镇定。当时的摩尔吓得不知如何呼吸,他不停地对自己说:这下死定了„„因为关闭了制冷系统,潜水艇内的温度达到摄氏40多度,可是他却怕得全身发冷,一阵阵冒虚汗。15个小时后,攻击停止了,那艘布雷舰在用光了所有的炸弹后开走了。

摩尔感觉这15个小时好像有15年那么长。他过去的生活一一浮现在眼前,那些曾经让他烦忧过的无聊小事更是特别清晰地浮现在眼前——爸爸把不错的手表给了哥哥,自己没钱买汽车,没钱给妻子买好衣服,还有为了点芝麻小事和妻子吵架,还为自己眼角的小伤口发过愁„„

可是,这些令人发愁的事,在深水炸弹威胁生命时,显得那么荒谬、渺小。摩尔对自己发誓,如果他还有机会再重见天日的话,他永远不会再为这些小事忧愁了!

9 英国著名作家迪斯累利曾精辟地指出:“为小事而生气的人,生命是短促的。”的确,如果要是让微不足道的小事,时常吞噬人的心灵,这种不愉快的感觉会让人可怜地度过一生。

有一个年过40岁,拥有一家业务蒸蒸日上公司的女经理,她总是化着淡妆,衣着简单而高雅,只要不谈公事,她看来顶多像刚人社会的新鲜人。她总是开开心心的,不只是家人愿意和她相处,做生意的客户也觉得和她合作很愉快。所以,生意愈做愈好。

同龄的女客户好奇地问她,保持青春的秘诀是什么?

这位女士回答:“我不知道,大概是因为我没有烦恼吧!从前年轻的时候,常常为鸡毛蒜皮的事烦恼得不得了,连男朋友对我说:喂!你怎么长了颗青春痘,我都会烦恼得睡不着觉,心想:他讲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他不爱我了?直到我爸爸去世。

“我爸爸20多岁就开始创业,40岁时就已经是一个大老板了,他车祸去世前几天,正为公司少了一笔10万元的账烦恼,我爸爸一向不爱看账本,那个月他忽然把会计账本拿出来瞧,管会计的人是他的合伙人,因为这一笔账去路不明,他开始怀疑两个人多年来的合作是否都有被吃账的问题。我妈妈说,他开始睡不着觉,睡不着就开始喝酒,喝酒后就变得烦躁,越烦躁越喝酒,有天晚上应酬后开车回家,发生了车祸„„他走了之后,我妈妈处理他的后事时发现,他的合伙人只不过把这个公司的10万元挪到那个公司用,不久又挪回来了。没想到我爸爸为了这笔钱,烦了那么久„

“从我爸爸身上我得到了这一教训,不要制造烦恼,不要自找麻烦,就以最单纯的态度去应付事情本来的样子。这也许是我不太会长皱纹的原因吧!”

也许我们从这位女经理身上可以感悟到:每个人的周遭一定有看起来像“烦恼制造机”的人,他们总在为不可能发生的事、不足挂齿的小事、烦死也没用的事、事不关己的事烦恼,在日积月累的烦恼中,对别人一个无意的眼神、一句无心的话,都犯疑心病,仿佛在努力地防卫病毒入侵,也防卫了快乐的可能。

伏尔泰曾经说过:“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生命短暂,总是习惯于为小事烦恼的人,实在是自找苦吃。

生活中,困扰我们最多的并不是巨大的挑战,而是一些琐碎的小事,这些小 10 事很不起眼,但却消耗了我们很多精力,让我们终日心神不宁,做起事来无精打采。人生短暂,千万不要为了小事而烦恼,那样做你就是在白白浪费生命。

习惯看坏的一面是很危险的

一场大水冲垮了她家的泥屋,家具和衣物也都被卷走了。洪水退去后,她坐在一堆木料上哭了起来:为什么她这么不幸?以后该住在哪儿呢?镇里的表姐带了东西来看她,她又忍不住跟表姐哭诉了一番,没想到表姐非但没有安慰她,还斥责起她来:“有什么好伤心的?泥房子本来就不结实,你先租个房子住段时间,再盖砖瓦的不就好了!再说你够幸运的了,幸好来的是洪水,不是地震,不然的话,你还有命吗?”

故事中的女人就是生活中悲观者的代表,他们遇事总是拼命往坏的一面想,自找烦恼,死钻牛角尖,不问自己得到了什么,只看自己失去了多少,结果情况越来越糟糕,心情越来越低落。其实,任何事情都有坏的一面和好的一面,如果能从积极的方面看问题,那么就会有一个截然不同的结果,做起事来也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有这样一则民间故事:有位秀才第二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以前住过的店里。考试前一天他接连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高粱;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这两个梦似乎都有些深意,天一亮秀才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高梁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还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你怎么今天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解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咳,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高粱不是高种(中)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是有备无患吗?”秀才一听,觉得店老板的话比算命的说的话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榜眼。

角度不同,对问题的看法各有所异,有人积极,有人消极。消极思维者只看到坏的一面,对事物总能找到消极的解释,最终他们也将得到消极的结果。而积极思维者却更愿意从好的方面考虑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一个积极的结 11 果。所有这一切正如叔本华所言:“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是受到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佛教讲“无常”,凡事可以变好,凡事也可以变坏。悲观的人永远都是想到自己只剩下百万元而担忧,乐观的人却永远为自己还剩下一万元而庆幸。面对金黄的晚霞映红半边天的情景,有人叹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有人想到的却是:“莫道桑榆晚,晚霞尚满天。”面对半杯饮料,有人遗憾地说:“可惜只有半杯了。”有人庆幸地说:“尚好,还有半杯可饮。”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心情必然有不同的结果。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选择精彩人生的机会,关键在于你的态度。态度决定人生,态度是唯一一件真正属于你的权利,没有人能够控制或夺去的东西就是你的态度。如果你能时时注意这个事实,你生命中的其他事情都会变得容易许多。

有一个80多岁的老婆婆,她最心爱的小孙女不幸夭折了,大家以为老婆婆应该很伤心,然而,老婆婆居然每一天都过得很快乐。邻居们都认为老婆婆的心地并没有平时大家想得那么善良。有人就问老婆婆,小孙女走了怎么不见你悲伤呢?老婆婆说,我已经是80多岁的人了,没有几天了。在这个世界上,与其每一天都在悲痛中度过,不如在回忆与我的小孙女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中度过,这样别人对我的担心也会少些。这位老婆婆对待生活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幸。我们怎么面对这些不幸呢?逃避,自欺欺人,或者整日躲在自己的小哀小愁里面蹉跎岁月吗?如果你是个积极的人,你不会因为失去一部分就失去整个世界。即使你一无所有,只要你还有爱心,你依然拥有世界上的草木、阳光、空气。大自然是不会背叛任何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的。

苏东坡在被贬谪到海南岛的时候,岛上的孤寂落寞,与当初的飞黄腾达相比,简直判若两个世界。但苏东坡却认为,宇宙之间,在孤岛上生活的,也不只是他一人;大地也是海洋中的孤岛!就像一盆水中的小蚂蚁,当它爬上一片树叶,这也是它的孤岛。所以,苏东坡觉得,只要能随遇而安,就会快乐。

苏东坡在岛上,每每吃到当地的海产,他就庆幸自己能到海南岛。他想甚至,如果朝中有大臣早他而来,他怎么能独自享受如此的美食呢?所以,凡事往好处想,就会觉得人生快乐无比。人生没有绝对的苦乐,只要凡事肯向好处想,自然 12 能够转苦为乐。

悲观的人只能看到树洞中的虫子,却不知道正是它们养活了丛林中的小鸟。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不能只从悲观的一面看事情,玫瑰花刺手,可你能因此就不去爱它的美丽了吗?转难为易、转危为安。海伦-凯勒说:“面对阳光,你就会看不到阴影。”积极的人生观,就是心里的阳光!

消极的人多抱怨,积极的人多希望。消极的人等待着生活的安排,积极的入主动安排、改变生活。而积极的心态是快乐的起点,它能激发你的潜能,愉快地接受意想不到的任务,接纳意想不到的变化,宽容意想不到的冒犯,去做别人不敢做的事,获得他人所企望的发展机遇,你自然也就会超越他人。而如果让消极的思想压着你,你就会像一个要长途跋涉的人背着无用的沉重大包袱一样,使你看不到希望,也失掉许多唾手可得的机遇。

习惯于从坏的一面看事情,是很危险的。它会抑制你的进取心,让你被忧虑侵蚀,彻底扰乱你的生活。面对阳光,就看不到阴影,遇到不如意的事,如果能保持乐观,许多问题也许就迎刃而解了,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至少可以改变内心的想法和看待事物的态度。

生活在别人的意见里你将成为被动的傀儡

小兰是个很温柔的女孩,她的亲戚朋友都这么说。小兰和朋友一起去逛街,她看上了一件粉红色的高领毛衣,朋友却说:“粉色土死了!穿在身上一点也没气质!你说呢?”小兰恋恋不舍地看了毛衣一眼,跟朋友走了。小兰所在的销售小组讨论销售方案,小兰怯生生地提出一项方案,可组长不赞成:“你以为促销会是游乐场吗?”小兰本来想反驳,销售的就是儿童产品,可看着组长凌厉的眼神,她点点头,咽下了自己的意见。小兰的姑姑给她介绍了一个男朋友,对方条件很好,可不知为什么小兰对他就是没什么感觉。小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姑姑,结果姑姑很不高兴:“什么感觉啊,小杨条件那么好,能看上你就不错了,女人最重要的是找个能给自己幸福的人,你懂什么?”小兰又屈服了。就这样,小兰穿着自己不喜欢的衣服,挽着没感觉的男朋友,在公司里做着毫不起眼的小职员,如此看来她很有可能就这样过一辈子。

13 继续这样下去的话,小兰的一生将是一个悲剧,她没有主见,总是习惯于附和别人的观点,做别人的应声虫,这样的人永远也得不到她想要的东西,永远也无法出人头地。生活中,能够真正做到独立自主的人不多,在受到攻击时,将自己的观点坚持到底,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某个社交聚会上,在场的人均赞成某个观点,只有一位男士表示异议。他先是客气地不表示意见,后来因为有人单刀直入地问他的看法,他才微笑道:“我本来希望你们不要问我,因为我是与各位站在不同的一边,而这又是一个愉快的社交聚会。但既然你们问了我,我就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接着,他便把自己的看法简要地说明一下,立即遭到大家的围攻。只见他坚定不移地固守自己的立场,毫不让步。结果,他虽然没有说服别人同意他的看法,却赢得大家的尊重。因为他坚守自己的信仰,没有做别人思想的“应声虫”。

维塔斯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考试得了第一名,老师送他一本世界地图,维塔斯很高兴,跑回家就开始看这本世界地图。不巧的是,那天轮到维塔斯为家人烧洗澡水。维塔斯就一边烧水,一边在灶边看地图,看到埃及那一块时,他心里想到埃及的好,埃及有金字塔,有埃及艳后,有尼罗河,有法老王,有很多神秘的东西,于是决定长大以后如果有机会他一定要去埃及。

看得入神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大人从浴室冲出来,胖胖的身子围着一条浴巾,用很大的声音跟维塔斯说:“你在干什么?”维塔斯抬头一看,原来是爸爸。他回答说:“我在看地图!”爸爸很生气,说:“火都熄了,看什么地图!”维塔斯说:“我在看埃及的地图。”爸爸跑过来“啪、啪”给了维塔斯两个耳光,踢了他一脚,然后说:“赶快生火!看什么埃及地图!”打完后,又用很严肃的表情跟维塔斯讲:“我跟你保证,你这辈子不可能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去!赶快生火。”

维塔斯当时看着爸爸,呆住了,心想:“爸爸怎么给我这么奇怪的保证,真的吗?这一生真的不可能去埃及吗?”20年后,维塔斯第一次出国就去了埃及,他的朋友都问他:“到埃及干什么?”那时候经济还不很发达,出国很难。维塔斯说:“因为我的生命不要被保证。”于是他自己就跑到埃及旅行。

有一天,维塔斯坐在金字塔前面的台阶上,买了张明信片写信给爸爸。他写道:“亲爱的爸爸,我现在在埃及的金字塔前面给你写信,记得小时候,你打了我两个耳光,并保证我不能到这么远的地方来,现在我就坐在这里给你写信。”

14 故事中的维塔斯是个很勇敢的年轻人,他没有被“爸爸”的“保证”吓倒,反而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可行的,这一点实在很难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独立地对事情做出判断,并坚持自己的这些意见,不做别人的应声虫,不随波逐流。

很久以前,那时美国人还必须靠个人的决断以求取生存。那些驾着马车向西部开发的拓荒者,碰到事情的时候并没有机会找专家来帮忙解决困难。无论任何危机或紧急状况,他们只有依靠自己。生病的时候,没有医师,他们便依靠常识或家庭秘方;印第安人来攻击的时候,没有警察,他们便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机智;想要安顿家庭,那时还没有什么建筑公司,完全得靠自己的双手;想要食物,更是得靠自己去耕种或猎捕。这些人,每次碰到生活上的任何问题,都得立刻做判断、做决定。事实上,他们也一直做得很好。

大部分人(无论是男是女),都没有想到自己其实才是对自己来说最伟大的专家——在自己、家庭或事业上,他们有时做某些事,只不过是因为某些“专家”这么说,或因为那是一种流行,跟着做也可以凑个热闹。

当今社会充满了大众产品、大众传播及装配线教育,而我们却“不识庐山真面目”,连自己也不认识了,要维持自己的本来面目就这么难吗?譬如,我们常以一个人所属的团体或阶层来区分他们的属性,如“他是工会的人”、“她是上班的已婚妇女”、“他是自由派”、“他是反动分子”等等。几乎我们每个人都贴有标签,也毫不留情地为别人贴上标签,这很像是小孩子玩的“官兵捉强盗”的游戏。

一个人只有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才能把自己潜在的天赋都发挥出来,才能使自己活得更有用处,如果总是唯唯诺诺地随波逐流,那他就永远也得不到梦想中的幸福。

固执虽然不好,但还是应该有选择地“固执”一下。特别是对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坚持自己的想法是最重要的,生活在别人的意见里就是被动的傀儡。

告别随大流的思维习惯

赵大妈家里条件本来还算不错,可这几年家底都渐渐被赵大妈折腾空了。4年 15 前,赵大妈的一群老姐妹纷纷去跑传销,赵大妈心一热,就去提了一笔钱加入传销大军,结果呢?赵大妈一家6口,外加几家亲戚,人手一台健身器,几万元钱就买了这些东西。两年前,股市回温,人们一窝蜂去炒股票,赵大妈又动了心,拿了两万元进股市。也是运气不好,偏赶上熊市,两万块钱3天就缩水只剩了4300元,赵大妈真是后悔,可是偏偏改不了这个跟风的老毛病,刚吃了亏反省完,看见别人一做什么,她就又心动了。

赵大妈就是生活中习惯盲从他人的典型代表,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跟风,喜欢用别人的观点看待事物,这实在是一个很糟糕的习惯,爱默生曾说过:“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首先必须是个不盲从的人„„当我放弃自己的立场,用别人的观点去看一件事的时候,错误便造成了„„”也就是说,你可以试着从别人的观点来看待事情——但不能因此放弃自己的观点。

如果说成熟有什么好处的话,那便是发现自己的信念及实现这些信念的勇气——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

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常常会担心自己与别人不一样„„怕自己的穿着、行动、言谈或者思考模式不被他所属的群体接受,于是尽量使自己与所属的圈子相同。家里有青少年的父母,最害怕听到这样的话:“林达的母亲都让她搽口红啦。”“跟我同年龄的女孩都和男孩子出去约会了。”“我的天啊,你们想要我做一个怪物吗?别人都不需要在10点钟以前赶回家的。”如此等等。

小孩子都喜欢与同龄的人做相同的事,他们很在意朋友或玩伴对自己的看法。他们需要被自己的同伴认可——这是他存在的最重要的依据。小孩子的这种盲从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的判断能力较差,但如果一个成熟的人也这样做的话,就会成为一个没有个性的人,永远只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法国植物学家让·亨利·米西尔·法布尔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研究的是一种毛毛虫,这种毛毛虫总喜欢排成一排,当它们在树上爬行时,就是由一条带头,其余的一条接一条地跟着前进。法布尔拿掉了那条领队的毛毛虫,把其余的放在一个大花盆的边上,使它们首尾相接,排成一个圆形。这些毛毛虫开始走了,它们一圈接一圈地在花盆沿上转来转去,尽管法布尔在花盆里摆了很多食物,也没有任何一条毛毛虫脱离队伍去吃这些东西,就这样毛毛虫日夜不停地走着,看得法布尔都有些不忍心了,终于在第五天,一只毛毛虫意外地掉进了花盆里,这 16 些盲目的毛毛虫才解散了队伍。

你觉得这些毛毛虫可笑吗?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就在做着和那些毛毛虫相似的事,他们盲目地跟在别人身后,似乎觉得别人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他们没有自己的观点,这实在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或许你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从国外回来的年轻人,很调皮,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希望能捏到国王的鼻子,可怎样才能做到呢?第二天散步的时候,年轻人遇见了一个朋友,于是他走上前去捏了捏朋友的鼻子,朋友吓了一跳,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没什么意思!”年轻人礼貌地回答,然后走开了。于是这个朋友琢磨了起来:“为什么呢?会不会是国外的礼节?这太时髦了!”于是他又去捏了另一个朋友的鼻子,这种“捏鼻礼”在整个国家盛行了起来。一个月后,在一次集会上,当人们把年轻人介绍给国王时,年轻人就很轻松地捏到了国王的鼻子。这就是盲从的力量,它把一件荒谬的事,变得合情合理,而生活中,我们就常常扮演了那个“朋友”或“朋友的朋友”的角色,盲目地模仿别人的做法,最让人头痛的是,我们甚至不知道这么做是为了什么,这实在是愚人的行径。

盲从的习惯或许让你觉得安全,因为你身边有很多人都在这样做,然而这种“安全”不过是种假象,盲从只会使你变得更脆弱,所以盲从的习惯千万要不得。

人性中的一个特质,就是容易轻信不了解的事物,盲从于别人,这个特质就是你成功的绊脚石,你必须学会用思考来防止这种倾向,否则它可能会给你带来失败。

“想当然”的习惯是失误的根源

张某的妻子下岗了,张某张罗着给妻子找个工作。张某的同事对他说:“我倒有个建议,你给嫂子开间音像店吧!是那种边卖边出租的小店,本钱不高,利润却很可观。”张某一想,这倒是个好主意,只是开店必须选好店址,得有顾客呀!有一天,他外出办事,路过某大学,发现学校周围特别繁华,服装店、小吃部、饰品店„„大大小小的店面布满了整条街,来来往往的学生还真不少,这可真是个开店的好地方。张某还特意观察了一下,附近没有音像店,张某乐呵呵地回了家,托人在学校附近租了个小店面,几天后音像店就开张了。但开张后生意 17 冷冷清清,三天没卖出去一样东西。第四天,张某的妻子一回家就把丈夫臭骂了一顿:“你出的好主意!我这一打听才知道为什么没生意,原来人家学校管得严,寝室里没有电视,学生都是上网看电影听歌,你说怎么办?”张某嗫嚅地说:“我哪儿知道!我以为学生那么多,顾客源当然没问题啊!”几天后,音像店关了门,张某还赔了3000多块钱。

张某看到学生多,便想当然地以为开店不愁没顾客,结果却吃了个大亏。人非常容易犯想当然的错误。许多认识上的错误,都是想当然造成的。他们想不到貌似理所当然的事情的发展并不当然,更没想到,世界上的事物在同一个条件可得出多种结果,一果亦可能多因,影响事物变化发展的,除了必然性还有偶然性。

某公司要在城市近郊的某乡建一个大型高尔夫球场,一个香港客户对这个计划很感兴趣,而这个公司也极力想拉香港客户来投资,因为这个项目所需资金太大,自己独力难支。由于香港客户太忙,好不容易才答应,下周来谈项目,同时还要实地考察。公司老总把接待的一切事宜都交给公关经理来安排,要求一切都做到尽善尽美,因为这个客户“实在太重要了”!公关经理接下任务后立刻忙活了起来,确定了接机人选,安排了专车,订好了宾馆,安排了会谈时间,打扫了会议室,去实地考察的时间、车辆也都安排好了,连老总都对这些细致的安排表示赞赏。一个助手提醒公关经理要跟某乡领导沟通一下,公关经理却有点不耐烦:“又不是谈价钱,只是去做实地考察,再说早就叫他们做好准备了!车到了那儿,随便叫几个人陪着去看看就行了。”香港客户到来后,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吃完午饭,一行人就坐上车直接朝某乡驶去,然而一个意外发生了:通往某乡的木桥竟然断了。对面的几个村民告诉他们,木桥是前天被水冲垮的,还没来得及组织修呢。香港客户大发雷霆,认为该公司做事太不负责,驾车调头就走。公关经理被盛怒的老总炒了鱿鱼,但他觉得很委屈,自己去了三次,木桥都是好好的,谁能想到它怎么突然就断了呢!

生活中,我们也常碰到类似的情况,许多明明应该是万无一失的事情,偏偏出了麻烦,这都是由于我们想当然的思维习惯造成的,有时候,某种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意味着某一事实,但造成这种现象的其他可能性并不能排除,人们常常形成某种错觉,把各种可能看成一种可能。

造成想当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思维定式。我们认识事物,总有一定的思维框 18 架,这是以前经验的沉淀。它常常使我们认识事物时有了一定的参照系。它是有用的,但是,它又可能使我们在用它来对照复杂的对象时陷入想当然的错误。所以,我们在强调文化传统对我们思想观念的塑造的同时,也要强调现实的要求这一重要因素。

要减少想当然的错误,需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轻率下结论。从一个印象,两三句交谈中做出的判断往往是想当然的。我们要时时对自己说,我的判断充分吗?我的结论符合事实吗?有没有新的事实来证明这个结论?

如果根据想当然的推理,得出了某种结论,也要对该结论保持一定的警惕性,要注意对情况进行反复的分析,并尽量搜集新的事实加以检验。要使自己的结论不犯错误,我们就应该对判断采取审视的态度。

对于头脑里冒出来的想法,首先要重新评估一下,它是否“真的是自己的意见”。虽然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你还是应该养成用自己的头脑仔细思考事情的习惯。首先,你要把现在的想法一一加以检讨,想想看,是自己真的那么想,还是照别人告诉你的去想的?会不会是偏见或错误的信念?你就从这些问题开始思考吧。如果没有偏见,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头脑,听听各种人的意见,想想看是对或错,或者有哪个地方不对,然后再综合各种意见,归纳出自己的看法。

“想当然”的习惯往往是失误的根源,有时候它甚至会给你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做任何事,都不能想当然,而是要培养多思考、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的好习惯。

摆脱目光短浅的思维习惯

多年前,40岁的乔林时常和一位年轻的姑娘来往,那时,他刚刚跟妻子离婚,觉得一个人太寂寞,所以希望有人来陪他。当时他说是并无他意,只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朋友们曾告诫他,要多想想以后,这样下去他可能会爱上那位姑娘„„老夫少妻可能给家庭带来矛盾„„可能会导致包括子女在内的众叛亲离„„可能20年后,还年轻的妻子会不甘心与老朽成伴,还要出现再度的离异„„他可能会孤单凄清地度过晚年„„但遗憾的是,乔林当时没有接受朋友们的忠告。朋友们当时给他描绘的那些可怕的情景,后来都一一地变成不幸的现实。当他孤单地躺 19 在破旧的公寓里时,他后悔地想:“如果当年我考虑得长远一些,而不是只看眼前的话,我就应该找一个适龄的温柔贤妻,那样我现在可能正享受天伦之乐呢!”

故事的主人公只看到了眼前的快乐,却忽视了后半生的幸福,只看现在不考虑以后,正是我们考虑问题时的坏习惯之一。这个坏习惯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很多人因此而一生无所作为,甚至陷入窘迫的境地,因此,我们一定要努力在思想上纠正这一点,别让它毁了我们的一生。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美国人,一个法国人,一个犹太人,在同一天被关进了监狱,刑期都是3年。有一天,监狱长对他们说:“你们现在每个人可以向我提一个要求,只要合法,我一定满足。”

美国人说:“我要够我抽3年的烟草。” 法国人说:“我要一个美丽的女人。” 犹太人说:“我要一部联网的电脑。” 3年过去了。

美国人从监狱中冲了出来,满脸烟末,狂吼着要打火机。

法国人和一个女人从监狱里出来,他抱着一个孩子,那个女人领着一个孩子,女人的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孩子,两人都一脸愁容-3个孩子,怎么养活?

只有犹太人出来时满面春风,他握着监狱长的手说道:“谢谢你了,多亏了这部电脑,3年中我的生意不但没有中断,还扩大了两倍,为了表示谢意,我送你一辆奔驰。”

上面故事中的犹太人,在考虑问题时,富有预见性,最终获得了成功。而那个美国人和法国人,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只考虑眼前的快活,不为以后打算,结果虚度了3年时光,并给以后的生活留下了负担。这就是不同的思维习惯带来的不同结果,如果你考虑得不够长远,那就可能承受短视带来的苦果。这就像我们买房子一样,冬天时你看到楼旁有一条可供溜冰、玩耍的小河,不要高兴地认为这所房子再理想不过,城里的小河一般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买之前,你还应该考虑一下,这条河到了夏天是否会滋生蚊虫或散发出不好的气味。

考虑问题只看眼前的另一个后果,就是会使你陷入被动。

李某想开一家饭店,可是手里却没有本钱,妻子的意见是李某最好先去别人的饭店打工,一边挣些钱,一边学点经验,总不能全靠借贷开店啊!但李某却不 20 同意:“船到桥头自然直,还是借钱先把店开起来再说,还钱啊什么的以后再考虑!”就这样李某从朋友和亲戚手里借了八九万块钱,别的什么都没学饭店就开张了。一段时间后,一个朋友家里出了事,就来找李某要当初借他的3万元钱。李某这下子可着了急,向银行贷款是不用想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托人借“高息贷款”,妻子又劝他多想想,他却说:“先借来还给朋友,这3万块钱慢慢再还吧!”饭店开张两个月了,可客人却稀稀落落,挣来的钱勉强够维持日常支出,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李某又有了一个新想法:允许赊账,他认为这样做一定会招徕顾客。朋友们纷纷劝他一定要慎重,因为赊欠就像一个雪球,总是越滚越大,它可能会解决眼前客人少的问题,但时间长了,它也会给经营带来困难。然而李某依然没有听从大家的劝告,允许赊欠后,店里的生意果然火了起来,街坊邻居都来凑热闹,可是好景不长,两个月后李某就支撑不住了,店里连买菜的钱都不够,他开始收账,但那些常客翻脸像翻书一样快,再也不登门了。就这样,开店4个月后,李某低价把饭店转让了出去,他没挣到一分钱,却欠了很多债,惹了不少麻烦,现在夫妻俩每天都要出去讨账。

李某的失败就是由于对问题的考虑不够长远造成的,我们看到他在解决问题时,总是只顾眼前需要,而不看后果如何,他借贷开店,不考虑日后的还款能力,为了解决顾客少的问题,竟然采取允许赊欠的方法,既不考虑可能会给资金流动带来的影响,也不考虑日后收账的困难,他这种拆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虽然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却给日后的经营埋下了隐患,最后终于导致了经营的彻底失败。

我们常把只看眼前不顾未来的做法称为短视,一个短视的人很难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且也很难有什么成就。

在不断前进的人生旅途中,一个人如果总是想一步走一步,那么他一定会碰到很多障碍。只有抛弃短视的恶习,多做一些长远打算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拥有一个不可限量的未来。

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小孟每天都忙得团团转,他对妻子说:“我的工作太多了,大大小小的事情没完没了,就是超人都得被累死!”妻子不相信小孟真的有那么忙,小孟就把自 21 己的记事本拿来给妻子看,妻子看得直皱眉,她问小孟:“你认真想过该怎么做事吗?”小孟不高兴地说:“这还用你教吗?当然想过了!我必须集中精力,不管事大事小都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只是,你说也怪,怎么偏偏工作就做不好呢?”

你明白小孟的问题出在哪儿了吗?他思考问题没有重点,习惯于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事情没办好,自己却忙乱不堪。思考问题要学会抓重点,抓住了重点矛盾,解决问题就会容易多了。

一天之中,我们可能遇到很多事情,都等着你做决定,那么你该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请你选定一个最重要的事做决定,然后集中精力去做这件事。 其他的决定或许对你也很重要,可是你毕竟一次只能做一个决定,因此,应把其他决定摆在第二位,如果时间不允许,那就放弃吧!这就是所谓的“弃车保帅”战术。

例如,你正在做菜,当锅里的汤沸腾时,门外却有人敲门,而你的孩子也正巧在这个时候打破了一个杯子,手被划破了,痛哭不止。

这个时候,你必须选择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先去处理一个问题,再处理第二个问题。也就是说,在第一时间里,你只能采取一种行动。

这时正在厨房的你,听到孩子的哭ⅡL{声和门铃声,应先把煤气炉上的火关掉,接着就去帮孩子包扎,第三步再去门边,看看是谁在按门铃,就算叫门的人已经等得不耐烦走掉了,也没关系。

在这个例子中,先处理已经沸腾的锅是个正确的做法。因为孩子的手虽然被划破了一直哭着,但一般来说伤口都不会太严重,而锅里沸腾的水一旦溢出来浇熄炉火,就很可能让煤气外泄,造成煤气中毒或者爆炸。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你能思考的时间或许只有几秒钟,如果你潜意识里是那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习惯模式,加上又急又慌,很容易就把事情搞得一团糟,甚至酿成悲剧。

现实生活中,有些火灾或煤气外泄的惨案,就是家庭主妇在面对这类同时到来的问题时慌了手脚,没有处理好所致。

因此,不管你所面对的问题有多重要、多紧急,你一定要先决定去做一件最重要的事,这样才能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损失。

22 没有重点的思考,等于毫无主攻目标的进攻,辛苦一场,到头来却什么也得不到。

妻子要在客厅里挂一幅画,请丈夫来帮忙。画已经在墙上扶好,正准备钉钉子,丈夫说:“这样不好,最好钉两个木块,把画挂在上面。”妻子遵从他的意见,让他帮着去找木块。

木块很快找来了,正要钉,丈夫又说:“等一等,木块有点大,最好能锯掉点。”于是他便四处去找锯子。找来锯子,还没有锯两下,丈夫又说:“不行,这锯子太钝了,得磨一磨。”

他家有一把锉刀,锉刀拿来了,他又发现锉刀没有把柄。为了给锉刀安把柄,他又去花园边上的一个灌木丛里寻找小树。要砍下小树时,他又发现那把生满老锈的斧头实在是不能用了。他又找来磨刀石,可为了固定住磨刀石,必须得制作几根固定磨刀石的木条。为此他又跑到外边去找一位木匠,说木匠家有现成的。然而,这一走,半天也没见他回来。当然了,那幅画,妻子还是在墙上一边钉了一个钉子把它挂在了墙上。下午妻子出去买菜的时候见到了丈夫,他正在街上帮木匠从五金商店里往外搬一台笨重的电锯。

这个丈夫思考问题的习惯存在很大问题:没有重点,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他看似忙忙碌碌,一副辛苦的样子,其实,他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生活中,一些人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他们不知道该把精力放在哪一方面,头脑里一片混乱,做事没有成效。

其实正确的思维方法包含了两项基础:第一,必须把事实和纯粹的资料分开;第二,事实必须分成两种,即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或是有关系的和没有关系的。

在达到你的主要目标的过程中,你能使用的所有事实都是重要而有密切关系的,而那些不重要的则往往对整件事情的发展影响不大。某些人忽视这种现象,那么机会与能力相差无几的人所作出的成就大不一样。

那些有成就的人都已经培养出一种习惯,就是找出并设法控制那些最能影响他们工作的重要因素。这样一来,他们也许比起一般人来会工作得更为轻松愉快。由于他们已经懂得秘诀,知道如何从不重要的事实中抽出重要的事实,这样,他们等于已为自己的杠杆找到了一个恰当的支点,只要用小指头轻轻一拨,就能移动原先即使以整个身体和重量也无法移动的沉重的工作分量。

23 很多人本来可以有所作为,但却因习惯思考问题时眉毛胡子一把抓,把精力白白浪费掉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重点思维的习惯,这样才能提高效率,更好地处理各种问题。

24

《突破惯性思维范文.doc》
突破惯性思维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