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分析范文

2022-10-07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轻叩诗歌的大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六上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这是继五上《遨游汉字王国》五下《走进信息世界》之后的又一次大的综合学习。

本组综合性学习,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儿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这次综合性学习,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每个板块都以“活动建议”导入。第一板块的活动建议包括搜集诗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第二个板块的活动建议包括自己动手写写诗,举办诗歌朗诵会、合作编诗集、进行诗歌知识竞赛。第一个板块的活动基本上是为第二个板块的活动服务的,但第一个板块的活动呈现的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第二个板块所涉及的材料还教给我们怎样去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感情,还教给我们如何欣赏诗歌,如何读同一题材的诗歌。

教学目的:

1、充分感受古诗的意韵美、节奏美,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与同学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组织好搜集和诗歌欣赏,给诗歌分类,举行诗歌竞赛和诗歌朗诵会四个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准备:

1、分为五组,以小组为单位计分,同时每组定一位组长作为讨论答题时的组织者。

2、平时背诵古诗作为活动的积累。

3、将本次活动需出示的图片,答题规则,题目等用Authorware制成课件。

4、每一关统计一下得分,最终总分前三名分获一二三等奖。

第一课时

活动计划: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中诗的国度。

4.学生自由阅读课本中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四、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引导学生自主指定活动计划,使学生心中更加明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及意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迈进诗歌的殿堂。】

第二课时

走进诗经、唐诗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有名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第三课时

走进宋词元曲、现代诗(中国诗、外国诗)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词”的世界 (1)词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标题。

拓展:你知道哪些词牌名?

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标题。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称为词谱。词的格式和律诗不同,律诗只有几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两千多种格式(按钦定词谱)。清代万树的《词规》中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个,实际上词牌比这个数字还要多。

(2)词人。

A.《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辛弃疾。

辛弃疾风格多样豪放雄奇,第一次将金戈铁马的铿锵之声带入词中来。 B.苏轼:说道辛弃疾,马上会想到宋代另一个词人苏轼,世人习惯将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作为“豪放词风” 的词风定格在了“豪壮”上,而辛弃疾的词风定格在了“悲壮”上。

C.拓展:你知道哪些著名的词人?

(3)小结: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词有词牌,同一词牌的作品也多,同学可选择一两个词牌进行实践活动,:”宋代有爱国词人,他们用行动演绎了精彩的人生,同时也用奇妙的文字,抒写他们的“壮怀激烈”。 同学还可选择爱国词人,进行实践活动。

2.《天净沙·秋》

(1)曲名:《天净沙·秋》“天净沙”曲牌名,秋是标题。 数量:400多。你知道哪些? (2)曲人:

A.《天净沙·秋》作者是白朴。

B.元曲四大名家。(关、郑、白、马)白朴与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元曲被称为四大名家。

(3)名曲。秋景。元曲当中写到关于“秋”的作品甚多,最为传神的当属白朴的《天净沙·秋》。白朴应被推为“秋意之圣”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作)。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

(4)小结:诗、词、曲是诗歌发展顶峰。词、曲可唱。 3.《太阳的话》

诗人:艾青。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与思想。艾青的太阳诗很多,有《太阳》《黎明》《向太阳》《给太阳》《太阳的话》

拓展:你知道哪些现代诗人?郭沫若„„ 4.《白桦》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推荐第2篇: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以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大纲为依据,在进行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共安排了十五次作文加以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十五次作文内容涉及面较广,有写人的,有写事的,有写景的,有写活动的,有写物品的,让学生在各方面加以训练。在作文教学中,重点要通过读写例话的教学和基础训练的习作要求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实践。

教学要求:

1、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第一组作文要求学生不仅要把看到的写下来而且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并且要根据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

2、让学生能在学习课文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短文,并能做到有中心。

3、练习写人、写事的文章在引导学生复习以前的方法的同时,教师还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写人要写出你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写事要写出事情的经过并且练习写作文提纲。

4、让学生熟练的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写完作文认真修改的习惯。

5、认真批改学生的作文,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运用修改符号对症下药的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作文课进行作文教学,结合具体课文内容与习作要求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2、利用好看图写话课本,上好看图写话课十分必要,它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认真观察和思维的好习惯。

3、认真上好阅读课,在阅读教学中,重在教给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

4、在作文教学中,继续执行作文教学实验方案,教给学生熟练掌握制定作文目标,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通过修改和欣赏别人和自己的作文,真正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5、扎扎实实搞好作文辅助训练,从每天早晨的说见闻和晨读到阅读训练以及每周的两篇日记一定要抓好、训练好。

6、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鼓励优生拔高,写的好的作文在欣赏课上让大家共同欣赏,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7、在作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微机、电视机、投影仪等设备进行教学,以提高他们的写作的兴趣。

8、关心差生,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推荐第3篇: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一片树叶.》写的是一群小动物采用了不同方式爱护一棵小树的故事,小兔子、小熊、小猴都喜爱小黄牛栽的小椿树,也都认识到小椿树将使他们的生活更美好,但是小椿树还是被他们搞得“一片叶子也不剩了”。可见问题不是出在懂不懂道理上而是出在每个人能不能自律上。他们懂得大道理却原谅自己的不良行为,而且找借口为自己的不良行为开脱,他们的认识和行为不统一。这篇课文无论对大人,还是对孩子教育意义都很大。它还采用拟人手法,让小动物用人的语言方式去交流,符合了孩子们心理特点,内容童趣盎然,语言生动活泼。孩子乐于接受,并且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不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并在生活中知道爱护树木。教学重难点:

1、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设疑导入。

(课件演示)小黄牛最爱植树了。你看它在山坡上栽了一棵小椿树,小树长的多好啊,为了保护这棵树,小黄牛特意设置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请爱护树木”,可是仅仅过了一天,当小黄牛来浇水时却发现小椿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树叶哪去了?你们想不想帮帮小黄牛?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片树叶》,你就知道答案了。(板书课题)读读课题。

二、生字、生词

1、请同学们翻开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一认,记一记。(学生读文)

2、春姑娘今天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叶子朋友,如果你能准确地念出他们的名字和他们交上朋友,就能让小树长出叶子,让小树更漂亮。你们愿意帮助小树吗?(原意) (课件出示生词,前四个带背景解释图片,所有词均出现在树叶上) 椿树嫩叶画册书签抖动一阵秀丽攀登醉人香味

尝尝滋味仅仅目瞪口呆剩下欣赏(这个词最后出现,另开一片在田字格中)

3、带背景的词语结合一下图片简要的理解:椿树嫩叶画册书签(直观演示)

4、(出现“欣赏”)这是本课的两个生字,交流一下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记住它(学生使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忆)你真有办法,生字记得准,但能不能写好呢?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字的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完整的把这个词写在田字格里(学生书写“欣赏”,但必须观察全后,一起写)“赏”字是个常用字,想一想还能组哪些词?(随着学生说,在屏幕上打出相应的词语)你们知道得真多,那就请你选择你喜欢的词语完整的写一写。看谁写得准。

三、课文

1、孩子们,你们真是一群春天的使者,在你们的呵护下小树长满了叶子,嫩绿的树叶在春风中欢快的抖动着,你们瞧,小树高兴极了(课件出示录音加小树抖动树叶的图像)(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把春天带到了我的身边,让我也能长得这样茁壮,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朋友——小黄牛,是它把我栽到了这里,你们瞧,为了保护我,它还为我立了一块木牌呢?(课件出示木牌及内容:请爱护小树)(师:我们一起读一读)学生齐读

2、看,小黄牛对小树多好哇,它一定很喜欢小树,那你们呢?你们喜欢它吗?(喜欢) 老师告诉你,不知你们喜欢小树,还有许多小动物也很喜欢它,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第2——7自然段,找一找都有哪些小动物喜欢小椿树呢?(学生自己读文)

3、(汇报:小兔、小猴、小熊。)(板贴:三个动物头像)你们喜欢谁呢?(学生随意回答)就请你选择它的话多读几遍,读出赞叹、夸奖的语气来(学生练读)

4、小兔:互相评读,大家还有什么建议?全班齐读,让我们一起感受进步的快乐。

小猴:自评,开展朗读比赛,同桌之间比一比,如果他读得好,请你用赞叹的语气夸夸他。

找一人读,然全班夸他,以此来感受赞叹的含义。

小熊:(表演读)女生读小熊,男生做动作,老师读旁白。

5、小结:同学们读得真投入,真棒!看来大家都非常喜爱这棵小椿树(板书:喜爱)

这三个小动物这么喜爱小椿树,那么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快速的在文章中找一找

(汇报:小兔:小心地摘下一片叶子;小猴:仔细地掐下了一片树叶;小熊:捋下一片小椿树叶,并将上面三个句子板贴在相应的动物头像后面)

6、找三个同学来扮演这三个小动物,找一名同学来扮演小椿树,看一看小动物们是怎样做的?小椿树又有什么反应?它会说些什么呢?我们全班来帮他们读句子。(简单评议,强调出三个动词:摘、掐、捋,以及小椿树的痛苦)。

7、(发现他们的动作都很轻,这是为什么呢?)(说明他们都没想要伤害小椿树,认为自己的错误很小)

8、孩子们你们表演得真棒,还有两个小动物也来到了小椿树下,那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板贴小羊和小猪的头像,练习换动词说句子)除了小羊和小猪外还有谁来过?(学生随意说)你是从哪发现的?(讲解„„的作用)那么它们都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戴上老师给你准备的头饰,在小组内练习练习,其他的同学可以帮他们出主意)

9、(上台表演,进行评议,发奖)

10、小结:就这样,许多小动物们只顾自己的感受不顾小椿树的伤痛,各自取走了一片树叶,这种行为真的是喜爱小椿树吗?(在板书喜爱中间画?)可怜的小椿树现在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出示板贴枯树)小熊也像同学们一样目瞪口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最后一段)你是小黄牛,此时此刻你在想什么?有什么要说的吗?(学生表达出惋惜,悲伤,愤怒的感情)你们真理解他,小黄牛心里百感交集,你能把小黄牛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学生自己处理,但教师评价要有所不同,比如说老师感受到了你的悲伤;看来你很生气;听了你的朗读,我也为小椿树惋惜等等)

11、小结:这些小动物们认为摘一片树叶是一个很小的错误,没想到小错误累积酿成了大祸,使这棵小椿树面临死亡的威胁。

12、看了这样可怜的小椿树,你们知道小动物们会怎么想吗?(很后悔,很震惊,很伤心)那就请同学们设计一个营救计划来帮助他们,让小椿树重新长出叶子,还给小椿树一个崭新的生命。(学生谈)

13、全班上台上来给小椿树沾树叶)

14、孩子们,谢谢你们,尽管你们刚才只是出了一个主意,想了一个办法,但这是个善意的举动,每一个善意的举动累积起来,凝聚成爱的力量,它让小椿树又拥有了新的生命。(课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希望同学们把这个道理牢牢的记在头脑里,深深地铭刻在心里,常常地用在行动里。

四、思维训练

1、小椿树被摘光了叶子,心情会怎么样?他会说些什么?如果这时候小猴、小兔、小熊回来,看到光秃秃的、难过的小春树,会怎么想,怎么说?演一演。

2、看来小动物们知道自己错了,那我们能为小树做些什么?(相机板书)

3、小结本课的收获和体会。作业设计: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听。

推荐第4篇: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的第二部份――简单结构的设计案例。它是在上节课学生学习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后,以简易相片架的设计作为案例,通过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结构设计中应考虑各主要因素,也是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到理论的一个认识结构设计的反复过程。

结构设计和技术设计一样,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方案的多元性和创新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多方案的形成和強调设计的创新。

运用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从而初步体验结构设计的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增加了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设计相片架的内容,让学生亲历简易相片架设计过程,加强学生对结构设计方法的体验。

二、学情分析

虽然结构无处不在,但结构设计往往涉及较复杂的数学、科学的知识和原理,而且学生初次接触结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具有多元性,而且这些因素都不可缺少。在一个具体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如何在全面考虑的基础上确定侧重哪些主要因素,就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选择结构简单而且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另一方面通过案例讨论、实物演示和动手实践等活动,要加强设计目的的明确性,要仔细分析结构的功能,同时需要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比较,分析和权衡,才能正确地把握侧重因素。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简易相片架设计和制作,让学生亲历结构设计的过程,把握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2.通过对简易相片架的多方案中几个主要因素之间的分析、比较和权衡,学会对影响结构设计中侧重因素的选择,并能做出模型。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式相片架、相片若干张、相片架学具等

五、教学组织形式:

每3个学生为一小组,进行讨论、设计和制作活动

六、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我们学校要建体育馆在建之前要干什么?结构的设计。

(二)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结构设计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各种各样的生产活动都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 没有丰富的结构设计, 产品将会造型单

一、功能单调, 那些大型建筑物、交通运输工具等 更是无法产生; 生产活动中, 产品制造技术、结构安全性及耐久性评估、维修加固技术等, 都离不开结构的设计和研究。

(三)结构设计的目标及要求

结构设计应以一种或几种功能的实现为基本目标, 应满足设计规范, 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要。例如, 儿童自行车的结构设计, 首先应以代步、锻炼儿童的手脚协调能力为设计目标, 同时要满足童车结构设计的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 如自行车的链轮、链条、车把、车闸有一定的要求,否则设计应视为不合格。

(四)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符合使用者对设计对象的稳定性和强度要求, 安全因素, 公众和使用者的审美需求, 使用者的个性化需要, 对设计对象的成本控制要求和一定 的使用寿命等。 (五)简单结构的设计案例

1、“相片架设计”应考虑的因素,在老师的引领下让学生通过讨论完成下图的填空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选择相片架, 不仅考虑造型、材料、稳定性等因素, 还考虑相片架的颜色、造型与房间的整体是否协调,相片架的摆放方式与房间的空间关系等。例如,房间内的桌子比较小,而房间的墙上有大面积的空白,此时就可能会选择悬挂式的相片架,而不会选择用支架式的相片架

2、先分析相片架的结构中的构成(通俗地讲组成):

先出示几个典型的相架,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一般相架的结构组成:

框架、玻璃面板、底板、支架等组成(其中相框与支架这两个是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部份,接下来就分别就相框和支架分别展开讨论)

3、分析相框的结构设计(主要是强度)

在取放相片时,相框的构件需要承受一定的外力,所以在相框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相框的强度。

一般相片都是长方形,所以见到的长方形框架为最多,但它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即强度较差,容易变形。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第27页上面彩图与方案A,讨论方案A的设计者是如何解决的(在解决过程中可能会影响相片架美观的问题,这两者是有关联的,有一个相互制约的问题。分析彩图中相框是如何妥善解决的:综合考虑,在框架连结处加了一个小三角,既增加了强度,又不影响美观。

提问:如何增加强度,你有何高见?(让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

老师展示方案B相框与底板镶嵌结构,增加了强度。

● 展示无框架相片架!(观察实物和图片)

这一展示引起一番议论。老师就应抓住机会,强调创新是设计的本质。无框相架是一种创新!设计没有框架的相架的关键是采用了一种新的连接方法:采用了有弹性的金属夹(见附照片),把玻璃和底板夹住。结构设计上有改进,往往可以形成相片架的创新。(展示几个无框相片架及材料创新的学生作品——牙签相片架)

⑶分析支架的结构设计(主要是稳定性)

在讲支架时,通过可以展示实物或PPt图片几种支架的结构。

○讨论支架的功能(支架的作用在于能支撑起相框并使之不易翻倒)

○要增加支架的摆放稳定性,用什么方法?(这里组织学生讨论,得出:降低重心的位置、增大支撑面或改变结构的形状。)

小试验:给相架一个大小相同的力F,看下面哪个相架容易倒。

结论:改变形状、降低重心可以增加稳定性。

○展示新型的支架。(实物和图片)

先出示一只支架。问:这象什么?(实物长板凳相片架)

再出示一个支架的相框,将相框放在支架上

教师旁白:其实它就是一个支架。这是一个很巧妙的组合,不仅支架有创意,而且它还是一个无框相片架。

○最后展示一个有人文特色的作品(小鹿相片架)

(4)相框与支架之间的连接

根据不同的设计方案,相框与支架间可以是铰连接,也可以是刚连接,或是其它连接方式。

(三)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设计要求和设计分析,构思一个简易的相片架方案,提出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1.能方便地取放相片。

2.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强度。相框不易松动;相框与支架连接牢固。

3.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4.相框的尺寸合适。

(四)小组交流评价

小组交流与评价要求:

(1)功能的实现;

(2)如何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3)有何创新之处?

(4)合作的感受……

(五)小结、布置作业

老师小结:相片架的设计最侧重的是功能、强度和稳定性。在一个具体的结构设计过程中,侧重考虑哪些主要因素,必须在全面考虑的基础上才能确定。

作业:请你利用身边的材料,如:纸板、木条、竹子、牙签、贝壳等,制作一个相片架。

推荐第5篇:《祝福》教学内容分析

《祝福》教学内容分析

《祝福》是鲁迅的经典作品之一。全篇充满了沉重的气息。不仅有祥林嫂的穷、祥林嫂的苦和意外灾祸的沉重描述,更有封建的礼教制造的压抑的精神氛围。文中故事是较易读的,但要理解故事中的深层次含义并非易事。

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初步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能自主选择恰当地课题,运用讨论、查找资料、网上搜索等方式进行研讨,形成成果,展示交流

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xx级自动化班学生,语文基础普遍较差,但对鲁迅的主要作品有一定的了解,部分学生比较活跃,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熟悉word、ppt等信息处理工具,会利用bbs进行交流,初步会上网搜索资料。

1、学会分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能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

2、学会利用网络进行简单的文学研究。能体会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能有自己的体验和创造。

3、能联系生活,感悟作品环境,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1、教学工具

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能对学生的作品 进行广播。

软件:采用《天空教室xp2》制作的网络教学平台。

2.学习地点:四楼微机室

3、设计课时:3课时

4、教学过程设计及说明

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个人评价包括:参与讨论、协作与 交流、作品创作

小组评价包括:协调合作、成果评价、创新能力

1、给学生学习的过程,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网络为语文服务,本质是工具性,关键是教师对语文的教学,而非技术

3、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搞浮浅的热闹。

4、最终以学生获得研究方法、文学欣赏方法和思考的方法为目的,以对课文的理解、信息处理、情感体验为重点。

5、微机室学生思维不易集中,应加以注意。

推荐第6篇: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描述: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水果沙拉,设计水果拼盘。知道水果的营养价值。

2、在活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

学习内容分析: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水果沙拉,设计水果拼盘。并能简单说出各种水果的营养

教学重点: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水果拼盘。认识各种水果。知道各种水果的营养价值

教学难点:注意制作沙拉这个环节出现的问题。

学生学情分析

在活动中引领学生了解水果世界中的奥秘,更加喜爱吃水果。并制作有创意的“水果拼盘”,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环节: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导入、并板书课题。

2、创设情境:师出示“水果宝箱”,里面装了不同的水果。问:“同学们,想知道里面装了哪些水果吗?”3出示谜语:看看圆,摸摸麻,包着一肚小月牙(橘子);看是绿的,肉是红的,吃是甜的,吐出的是黑的(西瓜);青幔子,绿幔子,滴哩嗒啦挂珠子;珠子绿,珠子紫,吃它吐皮又吐籽。(葡萄)

(二)实践活动

1、认识水果的特征 摸水果

请几位学生到“水果宝箱”里摸水果,说感受。 要求:不能用眼睛看,只用手摸,并把摸到的感觉告诉大家,如果谁能猜出是什么水果,并能说出水果的颜色,这个水果就送给他所在的小组。 猜后品尝

2、研究水果的吃法

我们探究了这么多有关水果的知识,那你知道水果有哪些吃法吗?(学生自由畅谈)

(三)、制作水果拼盘

1、同学们,你们愿意用你灵巧的手制作一个别具风格的水果拼盘吗?要制作拼盘,首先做什么?

学生学生讨论得出制作方法和要求:(a卫生安全。小组分工明确,拼盘设计新颖。)

2、小组合作制作水果拼盘。

3、展示水果拼盘作品。

4、师生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

具体目标: 引领学生了解水果世界中的奥秘,更加喜爱吃水果。

师生活动:师出示“水果宝箱”,里面装了不同的水果。问:“同学们,想知道里面装了哪些水果吗?”

请几位学生到“水果宝箱”里摸水果,说感受。

师生活动:看谁能说出水果的营养价值。大致说出即可。

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与工具: 制作作品

评价量表内容:制作有创意的“水果拼盘”,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

备注

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推荐第7篇:鸿门宴内容分析

情节

鸿门宴的情节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宴前、宴中、宴后 第一段

历史上的楚汉之争,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但是楚汉相争总得有一个从隐蔽到公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总得有一个引起相争的具体原因,得有个由头,在《鸿门宴》当中,楚汉相争的具体的原因是什么?看书第一段找答案,找到的同学举手。前后的同学相互交流。

阅读理解的基本原则是要从原文当中找出依据。背景知识是需要的,但是阅读理解最首要的是先看原文当中它交代的内容。回答问题一定要看问的是什么,是从哪一个角度来问的。就像做题的时候题干一样,一定要按照题干的要求来回答。做题要严谨。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曹无伤出来了,《史记》是文学性很强的,完全可以当小说来看。出来之后就说了一句话,曹无伤是刘邦的人,刘邦的人怎么跑去对项羽说呢?他背叛了刘邦。是公开的背叛,拉了一伙人走了呢,还是怎么样?推测一下曹无伤为什么这么做?

刘项军队实力对比。想谋得一官半职。

这样的人你见过没有?今天有没有?历史上有,今天有,将来也会有。总会有曹无伤似的小人,曹无伤是不是小人?是曹无伤这个人告的密,然后挑起了事端,其实没有曹无伤,楚汉会相争吗?楚汉相争,是历史的必然,只不过在这个时候相争,是一个偶然。

项羽得到这个密报以后如何表现?从书上找答案。 大怒。

项羽为什么大怒?

项羽想毕竟是他的江山,因为他的兵多。 联系历史。

项羽自认为才智过人,如果有人敢于和他争夺天下,是他不能容忍的。

项羽起兵时是24岁,这个时候大约过了两三年,也就是二十六七岁,一个毛头小伙子,的确是血气方刚,胸有大志,当年看秦始皇巡幸天下,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是也,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他心里就是这样想的,就是要做最高皇帝,天下就是他的。现在他听曹无伤说,刘邦欲王关中,当然他要大怒。

从这个大怒里面我们就能多少了解一点项羽的志向,包含的性格特点。

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绝对优势,况且秦军是项羽消灭的,沛公“市井小人”,项羽岂能容忍他“欲王关中”?就个性而言,项羽本就是一个火暴的汉子。

在项羽听到这个消息的同时,还有一个人同样听到了这个消息——范增,书上说

1

了,范增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大怒,然后拍案而起,书上是这么写的吗?请同学读。

项羽是大怒,范增是没大怒,说了一通话。范增是项羽的什么人?谋士,非常重要的谋士,项羽尊称他为亚父。非常尊重。知道范增多大岁数吗?70多岁了。是一个老先生。肯定是老谋深算。

假设你是范增,这样一个老谋深算之人,去辅佐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这个时候,你会怎么说?请同学读。没有味道,读出来给人的是一种不深刻的印象。

看过电视电影,谋士给他的主子出主意的时候,是怎么说的?学生试着自己读。 师范读。

学语文就是好玩,语文这个东西的确就是好玩,当你把自己也变成文章当中的人物,你就会觉得语文原来那么有趣。(20)

生齐读。

范增和项羽,一个是大怒,一个是老成持重,借此机会,添油加醋,煽风点火,就把项羽本来就有的怒火,一下子烧起来了。这就是谋士。这个谋士不能大怒,你一大怒,项羽就不高兴了。我才能大怒,你怎么大怒了?谋士就是煽风点火,出主意,表现出范增这个人的形象特点。

读课文,什么叫会读,你真正理解了人物的语言特点,透过人物语言,你能够揣摩人物特点,探究人物性格,这才叫会读。

到此开始,楚汉之争由隐蔽开始公开,而且双方的力量悬殊。我们站在项羽这边,我们说项羽占绝对的优势,我们站在刘邦这边,我们说刘邦是绝对的劣势,我们对刘邦替他有点担心。40万军队和10万军队,刘邦有生还的希望吗?

同学们接着往下看,情节的发展出现了转机没有呢?看下一段。出现了什么转机?一定要从书中找答案。

第二段

项伯救张良。项伯去告诉张良,张良是刘邦的人,肯定会帮助刘邦。

这一点为什么项伯不知道呢?他去告诉张良,他不担心张良把这个事抖露出来吗?

“鸿门宴”在历史上是绝对非常有名的,整个的过程表面是项羽和刘邦两个人在斗,实际上是另外两个人在斗,刘邦的真正对手并不是项羽,而是范增,刘邦最害怕的不是项羽,而是范增,所以,他想尽千方百计把范增除掉,范增不除,后患无穷。所以,他后来听了陈平的计,用了离间计,使项羽对范增产生了怀疑,认为他私通刘邦,于是范增一怒之下,离开项羽而去,半路上死去,范增一死,刘帮就高兴了。项羽是一个小毛孩,不在话下,刘邦的年龄是项羽的两倍,起兵时项羽24岁,刘邦48岁,而这个时候刘邦50岁左右,一个年过半百的人对付一个20多岁的小毛孩,可以说得心应手,但是他担心这个范增老谋深算,但是另外一点他担心的是,项羽毕竟有军队40万,自己只有10万,力量的悬殊,项羽是力能扛鼎,勇武过人,叱咤风云。

2

项伯连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是冲着刘邦去的吗?他跟张良关系很好,他以为到了那里之后给张良一说,张良就会说,对,你来得正是时候,咱们收拾收拾东西赶紧走吧,但张良其实并没有这样做。从这里可以看出,项伯以为自己对张良是很了解的,这件事项伯也是冒着危险,两军对垒,他夜驰之沛公军,这是冒着风险的,他以为,只要自己一说,张良就会跟着他逃跑,但项伯自己心目当中的那个张良和实际上的那个张良是两码事,张良不是那种人。张良是什么人?看书就知道了。

张良说:“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他既不是说,好,你来得正是时候,咱们抓紧走,也不是那样说的,不行,我不能跟你走,我是刘邦的人,我哪能跟你走呢?

他找的这个理由真是太好了,不能让项伯说出一个不字来。张良救项伯是出于义,项伯去告知张良也是出于义。另外,他还消除了项伯对他的戒心,他只说和刘邦是什么关系呢?“臣为韩王送沛公”,没有说得非常密切,这项伯一听是这样啊,符合历史事实啊,这戒心就没有了。只是说亡去不义,我只是跟他说一声,但是这个说了以后我是跟着你走还是不跟着你走说了没有?没有。又接着说,亡去不义,项伯想,对呀,人得讲个义字啊,你走了得打个招呼啊。我们发现这个张良真是不得了。

张良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是很有意思的,大家可以在《史记》里去看他的传记,总之,张良这个人非常了不起。他对于刘邦当时应该是忠的,项伯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为什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与张良的做人有关系,张良这个人深藏不露,不是说把我的任何东西都让对方了解得一览无余,不会。张良这个人坛子里的水究竟有多深,你根本搞不清楚。项伯把张良想得太简单,他上了张良的当。

张良于是说了这番话,于是告诉了刘邦。

刘邦怎么表现的?作者用了一个词,大惊。然后说,为之奈何。怎么办呢?他真的没有办法吗?不是,刘邦这个人的性格特点,他特别善于调动他手下人的积极性。这一点他非常了不起,韩信是一个军事家,有一次,他跟韩信讨论,谁带兵带得多,刘邦问,我带兵能带多少兵?就像刘关张一样,他的本事就在于能够让张飞和关羽给他玩命。这就是本事,控制人的本事,控制了人的心,这个本事才是最大的本事。刘邦就有这本事。刘邦就大惊:为之奈何。咋办呀,这事?

看张良怎么回答的?给他出主意了吗?没有。说,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这个回答有点答非所问,如果你是张良,刘邦问你该怎么办,你会怎么说?你会告诉他,应该这么这么办。但是张良没有,这就是张良聪明的地方。张良说了一句什么呢?谁为大王为计者?我当时读这个文字的时候我就感觉到奇怪,张良怎么这么来回答刘邦呢?刘邦问,为之奈何,张良回答说,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这叫什么话呀?他为什么要这样来回答?

曹无伤说了,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张良听了之后,心里就得掂量掂量,真的是这样吗?如果真的是这个样的话,那我给刘邦应该是这个说法,

3

如果不是这个样的话,那么我给刘邦应该是另外一个说法。他问刘邦这个话的目的是在于,探一探你刘邦究竟是怎么想的,这个欲王关中,珍宝尽有之,是不是你的真实想法。那么,是不是刘邦真实的想法呢?是的。因为下边刘邦的答话当中我们可以推测出来,刘邦说,诹生说我曰,诹生是谁呢?说出来没有,他为什么不说出来?没这个人。是谁的想法?自己。但是张良这样问的时候,能不能给张良说实话?能不能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张良?告诉张良之后,张良就会很为难,大王你有这个想法,你有这个想法看来和项羽的这个鸿门宴就没办法演下去了,那我们就只能准备战争了,如果要打的话,刘邦必然失败。所以刘邦这个人也很聪明,你既然问我,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我就知道了,看来你张良对我这个想法是支持还是不支持?不太支持,时候未到。这一说之后张良就好办了,不是你的计策,不是你的计策这个事情就好办了,于是他就把项伯来的情况给刘邦说了。当张良把项伯这个事一说的时候,刘邦当时非常警觉:“君安与项伯有故?”,很警觉,两军对垒,大战在即,你怎么和敌人有联系呢?通过这些细微的地方,就把刘邦这个人的性格特点都给表现出来了。司马迁在《高祖本纪》里没有写刘邦的缺点,但是刘邦的缺点都在别人的传记里表现出来了。贪于财货,好美姬,这就是刘邦的缺点,但在《高祖本纪里他没有写,要杀头,这是《史记》的高明之处。

再看项羽这个人,当项伯回到自己的营房,给项羽说,沛公不先破秦入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而善遇之。项羽怎么反应的?有没有说,“君安与张良有故?”没有这么问。在项羽这个头脑里,他就没有刘邦这根弦,两军大战在即,你怎么偷偷跑到刘邦那边通风报信去了?项羽没有这根弦,而刘邦有这根弦,这样的两种表现,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性格特点。

再看前面这句,“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且为之奈何?”沛公为什么默然?他在想什么?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翻译过来就是:你比得过人家吗?

假如你是刘邦,你是一个50岁的长者,要承认一个毛头小伙子比自己强,甘心不甘心?张良这话问得非常要害。这刘邦心里听了不高兴,不是个味,但是也得承认,“固不如也”,从此可见,他还是比较实事求是的,这对话多有意思。情节继续往下发展,实际上,整个就是张良和范增。当张良看出来了,刘邦,诹生说我曰,表示对于过去的一种后悔,接着张良问了第二个问题,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刘邦承认了,我本来就比不上他,在这种情况下,张良才出谋划策,下面这个《鸿门宴》故事的发展,就是按照张良的计策一步一步往前发展的。所以,只要能够把握张良在鸿门宴当中所起的作用,你就真正读懂了鸿门宴。

4

推荐第8篇:勾股定理内容分析

勾股定理内容分析

一, 勾股定理在教材中的定位

勾股定理是初等几何中的一个基本定理。所谓勾股定理,就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个定理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几乎所有文明古国(希腊、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对此定理都有所研究。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勾股定理是人们利用图形的拼接,探讨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得到的一种规律.历史上,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经过不懈努力,探索出了许多证明 方法,本节课采用的是“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这为今后证明一些几何问题奠定方法基础.勾股定理是平面几何有关度量的最基本定理,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它还是一般三角形余弦定理和平面解析几何中的两点间距离公式等知识的必要基础,充分体现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和连续性.勾股定理不仅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而且在科技进步中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数学地位:

1.勾股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为等价命题;

2.勾股定理与距离

3.勾股定理有500多种证法

教育价值:

1.勾股定理的500多种证法带来的启示;

2.勾股定理与变换

3.勾股定理提供的丰富的文化价值

二,人教版与北师大版的比较

北师大版在设计勾股定理的内容时,对老师,学生的要求更高一点。更加倾向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同版本的作者对勾股定理的数学教育价值理解有差异,这也会体现在使用教材的一线教师身上。

三, 本内容在数学史的发展轨迹

中国古代的数学家们不仅很早就发现并应用勾股定理,而且很早就尝试对勾股定理作理论的证明。最早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的,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数学家赵爽。赵爽创制了一幅“勾股圆方图”,

用形数结合得到方法,给出了勾股定理的详细证明,赵爽的这个证明可谓别具匠心,极富创新意识。他用几何图形的截、割、拼、补来证明代数式之间的恒等关系,既具严密性,又具直观性,为中国古代以形证数、形数统

一、代数和几何紧密结合、互不可分的独特风格树立了一个典范。以后的数学家大多继承了这一风格并且有发展, 只是具体图形的分合移补略有不同而已。 例如稍后一点的刘徽在证明勾股定理时也是用以形证数的方法,刘徽用了“出入相补法”即剪貼证明法,他把勾股为边的正方形上的某些区域剪下来(出),移到以弦为边的正方形的空白区域內(入),

在《九章算术》一书中( 约在 公元50至100年间),勾股定理得到了更加规范的一般性表达。书中的《勾股章》说;“把勾和股分别自乘,然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再进行开方,便可以得到弦。” 。 《九章算术》系统地总结了战国、秦、汉以来的数学成就,共收集了246个数学的应用问题和各个问题的解法,列为 九章,可能是所有中国数学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勾股定理也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相传是古希腊数学家兼哲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公元前572?~公元前497?)于公元前550年首先发现的。但毕达哥拉斯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已经失传。据说毕达哥拉斯证明了这个定理后,即杀了百头牛作庆祝,因此又称“百牛定理”。著名的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Euclid,公元前330~公元前275)在巨著《几何原本》(第Ⅰ卷,命题47)中给出一个很好的证明。中国古代对这一数学定理的发现和应用,远比毕达哥拉斯早得多。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的开头,记载着一段周公向商高请教数学知识的对话,周公与商高的对话则可以确定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西周时期, 比毕达哥拉斯要早了五百多年。其中所说的勾3股4弦5,正是勾股定理的一个应用特例。所以现在数学界把它称为勾股定理是非常恰当的。 四, 勾股定理内容的纵向发展,勾股定理是数学中的基本定理,

也是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定理,不仅在基础教育阶段,在大学教育阶段,都是如此

1, 小学阶段

从观察图形,度量角度,让学生感官认识。

2, 初中阶段

让学生初步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从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勾股定理—余弦定理;平面---空间(三菱锥)

3, 高中阶段

定义了什么是距离

4, 大学阶段

勾股定理的思想方法在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加深。 五, 勾股定理的横向联系

1, 勾股定理是图形与代数的链接桥梁,从而产生数形结合

思想。

2, 定义了什么是距离。

3, 三角学的发展。

4, 想象力,视图能力的有效载体。

5, 在勾股定理中,可以整合几何课程的图形的认识,图形

与变换,图像与坐标,图形与证明。

学员:张之福

学校:克州二中

推荐第9篇:高中地理内容分析

高中地理内容分析

必修一

内容上以自然地理为主(44.87%,35分),本册以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和第二章为重点难点。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重点:地球的运动(也是比较难的一块内容),会以多种形式的考题出现,选择、大题都会

较频繁的出现。。

基本知识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地球的圈层结构,以选择题较多。

高考命题趋势:近年来宇宙探索,航天发射较为频繁,我国第四大航天发射中心的建设(海

南文昌),神舟飞船,嫦娥计划等,热点较多,会以材料题出现,难度加大。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重点难点:大气运动,水的运动,地壳的运动,高考拉分的知识考察所在,高考形式上,选

择、综合都有,是高考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大气的运动侧重考察冷锋、暖锋、气压、反气旋等天气特点,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特点和成因等,水的运动侧重

于洋流的成因,分布及对周边地区环境的影响,地壳的运动侧重于地貌的形成及

在实时生活中的应用。

主考命题趋势:

大气运动的命题趋势:1.可能利用图表来考察天气系统,气候类型特点及成因等。2.多结合

热点区域进行综合考察。3.设置某一情况,来推测历史上或某状态下

天气、气候特点。

水运动的命题趋势:2010年高考,可能继续考察河流流域,水文特征等。洋流分布规律及

影响,多用图表资料。

地壳的运动命题趋势:2010年高考,地质地貌,仍将是重点,将会以典型的地貌或地质灾

害为背景,考查对基础知识分析、运用能力。结合等高线知识考查地

貌形态和特征,形成原因及对人类的影响。

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重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分布规律等。高考多侧重在选择题上。

命题趋势:可能利用模式图或区域图,考察气候、生物、水文、土壤等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自然条件对交通及城市的影响,寒潮等。

推荐第10篇:航天飞机内容分析

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是可以运送物资和人员往返于地面与近地轨道之间,并能重复使用的带翼航天器。它由轨道飞行器、外贮箱和固体助推器组成。航天飞机全长56.14米,高23.34米。

航天飞机在发射场垂直起飞,上升过程中抛掉工作完毕的固体助推器的壳体和外贮箱,靠轨道飞行器内的发动机上升到地球大气层以外的轨道运行。完成任务以后,再改变速度,脱离轨道,重返大气层,像飞机一样滑翔回预定机场,水平着陆。

美国研制的航天飞机由轨道器、助推器和外燃料箱三部分组成,总长65.14米,各部分大体情况如下:

1、轨道器是航天飞机的主体,形状像一架大型三角翼飞机.人们往往把它称为“航天飞机”。轨道器尾部装有三台液体火箭发动机,前端是驾驶舱,可容纳4~7人,中部有一个容积近300立方米的货舱,可携带29.5吨重的有效载荷进入地球轨道,或把14.5吨的航天器从轨道上运回。

2、助推器由两台平行安装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组成,位于轨道器双翼下、外燃料箱两侧,每台推力为1300吨。助推器工作结束后,溅落海上回收。

3、外燃料箱置于轨道器的机身下面,内装液体推进剂,供轨道器三台主发动机使用。它是航天飞机上唯一不可重复使用的部件。

航天飞机除了作运输工具或短期空间试验平台外,还具有重要的军事用途。它可在空间发射和部署通信、导航、侦察等军用卫星;在轨道上维修卫星或把卫星带回地面,因此也可以攻击或捕获敌方卫星;还可实施空间救生和支援,进行空间作战指挥和发射轨道武器等。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航天飞机的特点,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在航天事业上的新成果,从而激发孩子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志趣。

全文一共有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通过飞机一连串的动作写出了飞机飞行的自由自在和洋洋自得的神情。第二自然段记述了航天飞机的外形大、速度快的特点,以及飞机随之产生的疑问。第三自然段通过智慧老人的话,写出了航天飞机的快捷和在人类航天事业中的神奇本领。第四自然段写飞机在智慧老人的启发下,认识到自己对人类的作用,重新抖擞起精神来。

第二三自然段写了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是全文的重点。课文叙述灵活,语言生动,既传授了科学常识,又提供了语言训练的范例,特别适合中年级学生阅读。

文章以科学小品文的形式出现,不仅介绍了一定的科学知识,还在文章的结尾以智慧老人的一段话作为全文的点睛之笔,点出了全文的寓意,告诉孩子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光点,不要以己之短比人之长,在学习中要充满信心。

综上所述,本节课在课堂上需要适当运用专题网站和情境教学法,将枯燥的文字、数字变为鲜活的画面,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形象、直观的教学中学到知识、感悟人生哲理。

我的解读:

课文虽然是介绍科学知识的,但是它使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手法来叙述。因此,我认为在指导学生精读感悟时,首先要创设好情境,例如谈话或多媒体等,让学生在兴趣中走进文本,然后再指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体会,并学会其介绍方法。

第一自然段,可指导学生抓住“自由自在、俯冲、爬升、翻筋斗”来体会航天飞机的本领不俗,并从中感受它的洋洋得意,妄自尊大。在有感情的朗读。

第二、三自然段可运用多媒体教学,首先初读第二自然段感知,再看多媒体演示走进角色中去,做一架普通飞机谈感受,就会感受到“惊讶”,抓住这种感受进行朗读。第三自然段抓住智慧老人的语言重点朗读感悟,从而领会他的本领,并体会其写作方法,在这儿可设置迁移练习。

第四自然段创设情境,突破“不自在”,反复朗读,领悟智慧老人语重心长的话。在这里可设计个说话训练或小练笔。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看法,由于没有认真地研读文本,所以会有这样或那样漏洞,贻笑大方,希望同行给以批评指

第11篇:湘教版初中音乐教学内容分析

湘教版初中音乐教学内容分析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唱出心中的歌

引导学生大胆、自信地演唱和表现本课作品

音乐剧是美国的一种喜剧形式。定义详见八年级上第四单元。 第二单元:

零点乐队 构建起点为零的乐队

学会演奏一种简单的乐器并能参与器乐合奏,能设计简单的固定节奏性参与伴奏,从中体验与他人合奏的愉悦感,了解器乐演奏中“加花”(本课重点)的含义,能在演奏中即兴创作。 第三单元: 美妙的人声

音乐欣赏是一听觉感受为主的感受性实践活动。

人声的分类、声乐演唱形式以及贺绿汀的介绍为本课知识点。人声的特点和音域(略) 贺绿汀:贺绿汀(1903-1999),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湖南邵阳人,歌曲《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管弦乐《晚会》、《森吉德玛》,钢琴《牧童短笛》 第四单元:

流动的音符

本课属音乐创造领域,音乐创造分为两类: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认识和体验音级组合的一般规律,通过遵循音乐材料组合的基本规则和模仿民歌实例,尝试进行2-4小节的曲调创作。(从模仿开始) 第五单元:

班级演唱组合

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他们熟悉和喜爱的歌曲,根据歌曲的不同特点与风格,采用组合的形式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的情绪和已经并能自信地、有表情地当中演唱所学歌曲。 第六单元:

七彩的管弦

本课属感受与鉴赏领域——器乐欣赏课。能够专注地听赏音乐,并运用各种形式(如手势、画线条或色块、律动等)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记住主题音乐或者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听后的感想。 格罗非:美国作曲家。《百老汇之夜》、《马克*吐温》组曲、《好莱坞》组曲、《大峡谷》组曲等。 巴托克: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民族音乐学家《弦乐、打击乐、钢片琴音乐》、舞剧《奇异的满大人》、小提琴协奏曲、双钢琴与打击乐奏鸣曲等。

本杰明*布里顿:英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 第七单元:

音乐在我身边

鼓励学生在探索、发现身边以虐的基础上,能大胆、自信地讲自己的发现展示出来让大家分享。 第八单元:

少年好时光 组织一次班级联欢会。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乘着歌声的翅膀

引导学生演唱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歌曲,大胆自信且充满激情地独唱或与同学一起唱。 第二单元:

我的好朋友

竖笛与口琴的学习。竖笛有CF调和DG调之分,前者音色柔和、优美,后者音色明亮、活泼。 第三单元:

壮丽的诗篇

以听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颂歌的定义。

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贫苦船工家庭,中国近代作曲家、钢琴家,“人民音乐家”,于1939年所作的《黄河大合唱》是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歌曲《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夜半歌声》、《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曲《中国狂想曲》;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等三百件作品。 贝多芬:(1770-1827)世界著名作曲家之一,出生于德国波恩一个平民家庭。 西贝柳斯:(1865-1957)芬兰民族乐派大师,出生在一个外科医生家中。交响诗《芬兰颂》、《萨加》,弦乐四重奏《内心之声》等 第四单元:

声音的表现 本课属于音乐创造教学领域。探索音响与音乐——运用人声、乐器声和其他音乐材料的声音表现一定的情景,对自己和他人的声音探索活动作出评价。 第五单元:

八音和鸣

民族乐器分类:按演奏方式,吹、拉、弹、打;辨别二胡、笛子、筝和打击乐的音色,音、画、诗的融和。我国古代八种制造乐器的材料,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质材所制。 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我国近代著名的民族器乐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创办了“国乐改进社”,处女作二胡曲《病中吟》,二胡曲《良宵》、《光明行》、《空山鸟语》 第六单元:

运动的旋律

本课属于“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主要涉及“音乐与社会生活”和“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两方面内容,音乐与健康——音乐治疗。 第七单元:

传统是条河

本单元是以听赏为主体的综合课,是音乐与历史、文学、美术等相关学科的协同呈现。能识别骨笛、陶埙、钟、磬、古琴并分辨其音色。主动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对相关的听赏曲进行描述,与大家一起分享。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优美的情思

专题抒情歌曲欣赏课,加深对抒情歌曲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以音乐为手段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能力。

帕瓦罗蒂: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高音c之王

格里格:挪威著名的作曲家,挪威民族乐派奠基人。《在霍尔贝格时期》组曲、戏剧配乐《培尔*金特》组曲、《a小调钢琴协奏曲》、《钢琴抒情曲集》等,《索尔维格之歌》是格里格为易卜生诗剧《培尔*金特》写的配乐之一

第二单元: 快乐的乐手

第一部分“更上一层楼”是复习七年级下册学习过的乐曲《新年好》,单增加了吐音技巧和单音复音的伴奏。第二部分“让我来试奏”有两个内容:其一是学习和联系竖笛的单吐音奏法、连音奏法,或者学习和练习口琴的复音奏法。其二是加强视奏能力的培养。第三部分“快乐的乐手”则提高了乐曲的难度,运用吐音与连音和单音与复音技巧,填入二声部和打击乐伴奏,培养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视、听能力,培养写作精神与合作能力。 第三单元: 青春的旋律

本单元的目的为引导学生自选歌曲演唱,意在让学生有更打的自主选择的空间,使他们无拘无束、尽情尽兴地歌唱,知识点为指导学生对所唱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教材中呈现的“调号”的常识及五线谱、简谱附点音符对照表,是提供学生课后学习和查阅的资料。 第四单元: 黄河的故事

本单元综合了“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音乐与相关文化”及“表现与创作”等三个方面的内容,选用了冼星海的《黄水谣》、《北边对口曲》、《在太行山上》和张寒晖的《松花江上》,让学生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有一个较为鲜明和清晰的认识与了解。

张寒晖(1902-1946)现代作曲家,原名张兰璞,歌曲《松花江上》、《游击兵》、《军民大生产》等50多首

音乐剧:以简单的有独特性的有吸引力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使音乐、舞蹈得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兵把这些因素有机融为一体的艺术。 《黄河大合唱》:全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轮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等八个乐章组成。 第五单元: 名曲览胜 加深印象,增强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1、独奏曲的神韵:选取了钢琴独奏曲《月光》,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长笛独奏曲《小步舞曲》。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三种乐器,并结合图景理解乐曲内容;

2、交响乐的魅力:选取了我国作曲家的两首管弦乐作品《蓝花花的故事》和《蜜蜂过江》,这两首作品风格不同,表现手段也有差异,旨在让学生听着不同的银色快和旋律线,进一步体验标题器乐曲的魅力。《月光》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创作的《贝加马斯卡组曲》中的第三首 《蓝花花的故事》:《蓝花花》是陕北民歌信天游中流行最广的一首。 第六单元: 节日里的歌

本单元属于“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中关于“音乐与社会文化”方面的内容,激发学生用音乐、用歌声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对音乐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 第七单元: 世界民族之声

本单元属于感受与鉴赏领域,引导学生重点灵缇亚洲有关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 《五木摇篮曲》是根据日本熊本县的同名民歌改编而成,仿佛描述一个卖身为奴的小姑娘的悲惨遭遇和盼望盂兰盆节能够回家的心情。

《鹦鹉》是一首颇具印度尼西亚风格的民间歌曲,由该国最具代表性的竹制乐器“安格龙”伴奏。歌曲为对比是二段体。 《拉格》(西塔尔与小提琴)拉格是一种旋律的框架,每种拉格都有自己独有的音阶、印成以及特定的旋律片段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情绪。西塔尔是印度最流行的一种拨奏弦鸣乐器。

《美丽的国土》是巴基斯坦最著名的歌曲,著名歌手、作曲家索海尔*拉那于20世纪70年代创作,他被该国总统授予“最佳成就总统奖”,巴电视台颁发“最佳音乐奖”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真情的呼唤

让学生自选歌曲并进行艺术处理,然后唱歌同学听,让学生通过探索性实践发现:使用不同的符号(速度、力度、情绪用语)来记录音乐的变化,在经过人生的演唱、器乐的演奏,音乐才能更好地达到感染听众、传递情感的目的。 《手拉手》(第二十四届奥运会主题歌)由意大利作曲家乔治*莫罗伯作曲,曲作者享有“欧洲迪斯科大师”的美誉,曾于1976年为电影《午夜快车》、1983年为电影《闪电舞》、1986年为电影《空中尖兵》配乐而三获奥斯卡音乐奖。 第二单元:

阳春三月

本单元属于音乐创造学习领域。“演练与探索”对实验音乐三个乐章——《春讯(Ⅰ)(Ⅱ)》、《春雷》、《春雨》进行演练;“创造与表现”模仿《春讯(Ⅱ)》的创造方法设计《实验音乐——集镇的春节》。 第三单元:

艺苑风景线

本单元属于“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教学领域:第一部分“音乐与意境”体现了音乐与诗歌、语言的关系,让学生理解音乐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关系,从而恰当地选用音乐,烘托诗词。散文的意境,并懂得:音乐是有组织的、流动的乐音和音响;第二部分“音乐与任务形象”;第三部分“同主题的音乐与美术作品”,美术是视觉艺术,美术作品能直观形象地再现任务和自然景观,而音乐是非具象的听觉艺术,往往需要通过联想来体味和认识作品的创作意图,正由于此,音乐具有更广阔的表现空间;第四部分“电视栏目和电视剧片头音乐”在于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影视”之间的关系。 第四单元:

民乐奇葩

培养学生理解、尊重、热爱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观、价值观。

冬不拉:哈萨克族最流行的民间弹弦乐器,可用于独奏、合奏和弹唱的伴奏;马头琴:蒙古族最常见的民间拉线乐器,适用于演奏柔和细腻的抒情乐曲;扎木聂:藏族最有特色的弹弦乐器;马骨胡:广西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拉弦乐器,琴筒为马腿骨做成;巴乌:云南省彝族、苗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经常使用的吹奏乐器;葫芦丝: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行于傣族、彝族、阿昌族等民族;芦笙:我国西南地区苗族、瑶族、侗族最常用的吹奏乐器。 第五单元:

乐手实验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器乐演奏的兴趣和爱好,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能与他人合作,为乐曲设计简单的打击乐伴奏,并为旋律加花添彩。 第六单元:

世界民族之声

本课属于“感受与鉴赏”领域,聆听世界各国民族面见音乐,领略其风格特点。能说出听赏曲的曲名,并进行简单评述。

第七单元:

协奏曲品茗

协奏曲实质一件或多件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能背唱《梁祝》主题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爱我中华

(略) 第二单元: 走进室内乐

(略)

室内乐原指修宫廷和贵族家中演奏、演唱的世俗音乐,以别于教堂音乐和戏剧音乐。他十七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十八世纪末开始,指由少数人演奏、演唱的音乐。现在指各种重奏曲及用少数乐器伴奏的独唱曲、重唱曲。

小夜曲是18-19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声乐、器乐体裁,起源于中世纪唱诗人在恋人窗前唱的情歌 莫扎特:奥地利做区间。作品: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第三十

九、四

十、四十一交响曲,钢琴、小提琴协奏曲等,是欧洲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华彦钧:民间盲人音乐家,又名阿炳。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

吴祖强:作曲家、中国音协名誉主席。与人合作舞剧音乐《鱼美人》、《红色娘子军》和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等

第三单元: 歌剧探幽

马可:作曲家。歌曲《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白毛女》(合作)、《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等。 施光南:作曲家。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周总理,您在哪里》、《祝酒歌》、《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歌剧《伤逝》、《屈原》,歌舞音乐《白蛇传》,声乐套曲《革命烈士诗抄》,小提琴独奏曲《瑞丽江边》等。

威尔第:意大利作曲家,一生创作了27部歌剧以及若干声乐曲。《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阿依达》、《奥赛罗》等。 歌剧是一种将音乐、戏剧、文学(诗歌)、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第四单元: 欧陆经典

交响曲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大型套曲。传统的交响曲常由四个乐章组成。 德沃夏克:杰克作曲家。《e小调第九交响曲》、《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狂欢节序曲》和歌剧《水仙女》等。 斯美塔那:捷克作曲家。《被出卖的新娘》等8部歌剧、《我的祖国》等11部交响音乐作品、2部弦乐四重奏及若干钢琴曲与声乐曲等。 格什文:美国作曲家,《蓝色狂想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第二狂想曲》、《古巴序曲》、以及歌剧《波吉与贝丝》等。

第五单元: 人声的交响

(略) 第六单元: 国风新韵

(略)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花季 雨季

聂耳:人民音乐家,我国无产阶级音乐的奠基人,原名聂守信。《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飞花歌》、《卖报歌》等。 第二单元: 管弦华章

吕其明:作曲家,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交响诗《白求恩》、《铁道游击队》,弦乐合奏《龙华祭》等。 郭文景:作曲家,《川崖悬葬》、《蜀道难》,歌剧《狂人日记》、《夜宴》,《御风万里》是为庆祝香港回归而作。

音乐形式:一指音乐作品的表演形式,另一指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曲式)。 第三单元: 梨园春秋

中国戏曲是世界艺术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他集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杂技为一体,表演程式和声腔体系独具一格。

京剧是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音乐上保存和吸收了徽剧、汉剧、昆曲、梆子戏的特点,声腔主要由西皮、二黄两大系统组成,板式极为丰富 行当与脸谱:京剧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文场与武场:文场使用的乐器主要有京胡、京二胡、月琴、小海笛、唢呐;武场主要有鼓、大锣、小锣、堂鼓、板、钹

第四单元: 舞剧音乐漫步

杜鸣心:作曲家,舞剧音乐《鱼美人》、《红色娘子军》(合作)、交响诗《飘扬吧,军旗》、交响音画《祖国的南海》和《青年交响乐》以及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等。 德里勃:法国作曲家,舞剧《葛蓓莉亚》、《希尔薇亚》,歌剧《拉克美》以及艺术歌曲《出发》、《桃金娘花》、《卡迪斯姑娘》等、

斯特拉文斯基:美籍俄罗斯作曲家,舞剧《火鸟》、《彼得鲁斯卡》、《春之祭》,交响音乐《士兵的故事》、《婚礼》、《管乐交响曲》、《俄狄浦斯王》、《圣诗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浪子的历程》、《阿贡》等。 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的表现手段,综合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的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

第五单元: 世界民族之声

(略) 第六单元: 金色音乐厅

(略)

第12篇:湘教版初中音乐教学内容分析

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激发学生的表现与创造的活力

音乐教育是进行审美教育重要途径之一。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和享受美的活动。音乐教材是呈现音乐美的载体与文本。为了将音乐审美这一核心理念落实、渗透在教材编写的各个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具有创意的工作:

1、建构了“单元情境主题观照下学习领域的整合”结构体系。所谓单元情境主题,就是运用系统论和协同学的原理,将单元的几个学习领域和学习内容,经过比较、归纳、整合等手段,提炼出一个具有情节真实的解决问题的情境主题,这种情境主题,就称为单元情境主题。本套教材每册由 6-8 个单元组成,一般每个单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学习领域,各单元学习内容以及活动是在情境主题观照下进行的。将不同子系统通过协同的作用,从而达到合作、协调、同步、互补效应。

纵观全套初中音乐教材,有以歌唱表演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单元主题,如《唱出心中的歌》、《真情的呼唤》、《黄河的故事》、《乘着歌声的翅膀》等;有以创作表现为主的单元主题,如《流动的音符》、《声音的表现》、《阳春三月》等;有以尝试演奏乐器为主要学习的单元主题,如《零点乐队》、《快乐的乐手》等;有以欣赏古今中外经典乐曲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单元主题,如《七彩的管弦》、《传统是条河》、《世界民族之声》等;还有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音乐学习内容的单元主题,如《音乐在我身边》、《运动的旋律》、《节日里的歌》、《金色音乐厅》等。这些单元主题既各具特色,情境性强,对强化学生审美体验有积极促进作用。

根据初中学生生理与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我们在每册教材中,专门编选了内容新颖的歌唱表演与演奏乐器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体验歌唱、演奏乐器的乐趣。在歌唱表演领域有:如《班级演唱组合》、《少年好时光》、《乘着歌声的翅膀》、《青春的旋律》、《节日里的歌》等等;在乐器演奏领域有:《零点乐队》、《我的好朋友 ---- 让我来试奏》、《快乐的乐手》、《乐手的实验》。学生在自主选歌演唱以及与他人合作进行器乐演奏的活动中,不仅体验歌唱与演奏乐器愉悦感,而且激活他们表现欲望。许多同学尝试个人或者与他人合作一起上台表演,来展示自己在歌唱与演奏方面的风采。

2、从多个侧面融入综合艺术表演内容,提供多彩多姿的艺术实践机会。

在初中音乐教材中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领域,这些单元是以综合表演的形式呈现的,如:《运动的旋律》、《梨园春秋》、《金色音乐厅》等。

3、创设自由探索情境,激活学生的创造冲动。创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生命力的源泉。音乐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音乐课程的“创造性发展的价值”、“鼓励音乐创造”列为音乐教学的十大基本理念之一。还拓展了“创造”这一新的教学领域。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于音乐独特的魅力,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质,应该成为新课程中音乐教学重要的学科特点。湘版音乐教材在编写中积极主动地实践“创造”这一新的学科价值观,展现新的教学领域,并将其渗透在教学的各个领域中。如《流动的音符》《音乐在我身边》中 ---- 为场选配音乐、《声音的表现》 ---- 悲壮的散场与球迷歌、《阳春三月》 ---- 创造与表现栏目中,为实验音乐《集镇的春节》设计。这些情境性学习活动,是激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冲动的最佳场景,是体现创造领域的最佳学习情境。学生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情境中得到强化,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才能得到培养与提升。

重视学科综合,丰富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

提倡学科综合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不论是在义务教育课程结构中,还是在学科课程标准中,都有具体而充分的体现。“提倡学科综合”是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并说明“音乐学科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为此,湘版初中音乐实验教材力求紧扣课程标准,从多方面体现了学科综合理念。

1、注重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我们采用情境性、趣味性的活动,巧妙地将音乐学习的多个领域综合在一起。比如七年级上册《流动的音符》这个单元(出图)就是由(识谱乐谱、感受与鉴赏、创造)三个领域的内容有机组合而成。又如七年级下册《运动的旋律》这个单元(出图)就是感受与鉴赏、表现(歌唱、演奏乐器)、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的内容有机组合而成。由教材注重了不同领域之间有机综合,这样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了学生喜欢音乐却不爱上音乐课的状况。

2、确立以音乐为主线构建起与姊妹艺术的联系。以往的音乐不教材以学科为中心,紧紧围绕唱歌、欣赏和基础训练编写教材。而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打破学科中心,建立横向联系。湘版初中音乐教材将封

二、封三进行了特殊的处理,成了音乐成语与美术的综合学习园地。如七年级下册《滥竽充数》、《声音绕课》,初中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黄河的故事》是运革命历史歌曲为主体设计新编音乐剧,流亡三部曲,全剧分为三幕。第一幕逃亡,第二幕相遇,第三幕奋起,通过有关革命历史歌曲学唱,以及分幕的演绎,同学们在边唱边演的过程中,就将音乐与戏剧联系在一起了。尽管这种表演形式比较简单、朴实。然而学生体会到了戏剧表演乐趣。又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艺苑风景线》,本单元以音乐审美体验为主,通过四种不同形式听赏音乐,达到提升学生的欣赏品味,第( 1 )为:音乐与意境,这个活动运用音乐与美术作品的联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与想象,领会哪幅图画比较贴近音乐所表现意境;( 2 )音乐与人物形象(体验音乐是怎样描绘人物的);( 3 )同主题的音乐与美术作品(运用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的比较方法去认识音乐);( 4 )电视栏目与电视剧的片头音乐(音乐感受、听辨训练)。

3、精心编选“相关文化”的内容,丰富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新音乐课标明确提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强调音乐与社会生活、与姊妹艺术、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是新音乐课标又一闪光点,这种学科定位,结束了过去音乐学科作为术科的历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打破学科中心、摆脱专业化教学怪圈的得力措施。湘版实验教材在体现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与相关文化方面有独到的编排和精巧的设计。

其一,从七年级下册开始,每册音乐教材至少安排一个涉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单元,例如:七年级下册的《八音和鸣》、九年级上册《传统是条河不》、八年级上册《世界民族之声》;九年级上册《国风新韵》、九年级下册《世界民族之声》等。

其二,结合教材的单元情境主题和入选的音乐作品,运用渗透和方法,将音乐教育的人文内容融合在有关教学领域与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如七年级下册《传统是条河》中 ---- 在听赏骨笛与乐队《原始狩猎图》的活动中,结合感受与体验,教材呈现了距今八千多年河南舞阳出土骨笛的图片,以及浙江余姚出土距今七千多年的骨笛照片,让学生了解到,早在

七、八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音乐园地里,就有许多惊人的创造。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唱出心中的歌

引导学生大胆、自信地演唱和表现本课作品

音乐剧是美国的一种喜剧形式。定义详见八年级上第四单元。 第二单元:

零点乐队

构建起点为零的乐队

学会演奏一种简单的乐器并能参与器乐合奏,能设计简单的固定节奏性参与伴奏,从中体验与他人合奏的愉悦感,了解器乐演奏中“加花”(本课重点)的含义,能在演奏中即兴创作。 第三单元: 美妙的人声

音乐欣赏是一听觉感受为主的感受性实践活动。 人声的分类、声乐演唱形式以及贺绿汀的介绍为本课知识点。人声的特点和音域(略) 贺绿汀:贺绿汀(1903-1999),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湖南邵阳人,歌曲《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管弦乐《晚会》、《森吉德玛》,钢琴《牧童短笛》 第四单元:

流动的音符 本课属音乐创造领域,音乐创造分为两类: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认识和体验音级组合的一般规律,通过遵循音乐材料组合的基本规则和模仿民歌实例,尝试进行2-4小节的曲调创作。(从模仿开始) 第五单元:

班级演唱组合

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他们熟悉和喜爱的歌曲,根据歌曲的不同特点与风格,采用组合的形式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的情绪和已经并能自信地、有表情地当中演唱所学歌曲。 第六单元:

七彩的管弦

本课属感受与鉴赏领域——器乐欣赏课。能够专注地听赏音乐,并运用各种形式(如手势、画线条或色块、律动等)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记住主题音乐或者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听后的感想。

格罗非:美国作曲家。《百老汇之夜》、《马克*吐温》组曲、《好莱坞》组曲、《大峡谷》组曲等。

巴托克: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民族音乐学家《弦乐、打击乐、钢片琴音乐》、舞剧《奇异的满大人》、小提琴协奏曲、双钢琴与打击乐奏鸣曲等。 本杰明*布里顿:英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

第七单元:

音乐在我身边

鼓励学生在探索、发现身边以虐的基础上,能大胆、自信地讲自己的发现展示出来让大家分享。

第八单元:

少年好时光 组织一次班级联欢会。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乘着歌声的翅膀

引导学生演唱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歌曲,大胆自信且充满激情地独唱或与同学一起唱。 第二单元:

我的好朋友

竖笛与口琴的学习。竖笛有CF调和DG调之分,前者音色柔和、优美,后者音色明亮、活泼。

第三单元:

壮丽的诗篇

以听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颂歌的定义。

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贫苦船工家庭,中国近代作曲家、钢琴家,“人民音乐家”,于1939年所作的《黄河大合唱》是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歌曲《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夜半歌声》、《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曲《中国狂想曲》;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等三百件作品。 贝多芬:(1770-1827)世界著名作曲家之一,出生于德国波恩一个平民家庭。

西贝柳斯:(1865-1957)芬兰民族乐派大师,出生在一个外科医生家中。交响诗《芬兰颂》、《萨加》,弦乐四重奏《内心之声》等 第四单元:

声音的表现 本课属于音乐创造教学领域。探索音响与音乐——运用人声、乐器声和其他音乐材料的声音表现一定的情景,对自己和他人的声音探索活动作出评价。 第五单元:

八音和鸣

民族乐器分类:按演奏方式,吹、拉、弹、打;辨别二胡、笛子、筝和打击乐的音色,音、画、诗的融和。我国古代八种制造乐器的材料,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质材所制。 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我国近代著名的民族器乐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创办了“国乐改进社”,处女作二胡曲《病中吟》,二胡曲《良宵》、《光明行》、《空山鸟语》 第六单元:

运动的旋律

本课属于“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主要涉及“音乐与社会生活”和“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两方面内容,音乐与健康——音乐治疗。 第七单元:

传统是条河

本单元是以听赏为主体的综合课,是音乐与历史、文学、美术等相关学科的协同呈现。能识别骨笛、陶埙、钟、磬、古琴并分辨其音色。主动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对相关的听赏曲进行描述,与大家一起分享。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优美的情思

专题抒情歌曲欣赏课,加深对抒情歌曲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以音乐为手段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能力。

帕瓦罗蒂: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高音c之王

格里格:挪威著名的作曲家,挪威民族乐派奠基人。《在霍尔贝格时期》组曲、戏剧配乐《培尔*金特》组曲、《a小调钢琴协奏曲》、《钢琴抒情曲集》等,《索尔维格之歌》是格里格为易卜生诗剧《培尔*金特》写的配乐之一 第二单元: 快乐的乐手

第一部分“更上一层楼”是复习七年级下册学习过的乐曲《新年好》,单增加了吐音技巧和单音复音的伴奏。第二部分“让我来试奏”有两个内容:其一是学习和联系竖笛的单吐音奏法、连音奏法,或者学习和练习口琴的复音奏法。其二是加强视奏能力的培养。第三部分“快乐的乐手”则提高了乐曲的难度,运用吐音与连音和单音与复音技巧,填入二声部和打击乐伴奏,培养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视、听能力,培养写作精神与合作能力。 第三单元: 青春的旋律

本单元的目的为引导学生自选歌曲演唱,意在让学生有更打的自主选择的空间,使他们无拘无束、尽情尽兴地歌唱,知识点为指导学生对所唱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教材中呈现的“调号”的常识及五线谱、简谱附点音符对照表,是提供学生课后学习和查阅的资料。

第四单元: 黄河的故事

本单元综合了“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音乐与相关文化”及“表现与创作”等三个方面的内容,选用了冼星海的《黄水谣》、《北边对口曲》、《在太行山上》和张寒晖的《松花江上》,让学生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有一个较为鲜明和清晰的认识与了解。

张寒晖(1902-1946)现代作曲家,原名张兰璞,歌曲《松花江上》、《游击兵》、《军民大生产》等50多首 音乐剧:以简单的有独特性的有吸引力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使音乐、舞蹈得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兵把这些因素有机融为一体的艺术。 《黄河大合唱》:全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轮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等八个乐章组成。 第五单元: 名曲览胜

加深印象,增强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1、独奏曲的神韵:选取了钢琴独奏曲《月光》,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长笛独奏曲《小步舞曲》。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三种乐器,并结合图景理解乐曲内容;

2、交响乐的魅力:选取了我国作曲家的两首管弦乐作品《蓝花花的故事》和《蜜蜂过江》,这两首作品风格不同,表现手段也有差异,旨在让学生听着不同的银色快和旋律线,进一步体验标题器乐曲的魅力。

《月光》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创作的《贝加马斯卡组曲》中的第三首 《蓝花花的故事》:《蓝花花》是陕北民歌信天游中流行最广的一首。 第六单元: 节日里的歌

本单元属于“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中关于“音乐与社会文化”方面的内容,激发学生用音乐、用歌声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对音乐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

第七单元: 世界民族之声

本单元属于感受与鉴赏领域,引导学生重点灵缇亚洲有关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

《五木摇篮曲》是根据日本熊本县的同名民歌改编而成,仿佛描述一个卖身为奴的小姑娘的悲惨遭遇和盼望盂兰盆节能够回家的心情。

《鹦鹉》是一首颇具印度尼西亚风格的民间歌曲,由该国最具代表性的竹制乐器“安格龙”伴奏。歌曲为对比是二段体。 《拉格》(西塔尔与小提琴)拉格是一种旋律的框架,每种拉格都有自己独有的音阶、印成以及特定的旋律片段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情绪。西塔尔是印度最流行的一种拨奏弦鸣乐器。 《美丽的国土》是巴基斯坦最著名的歌曲,著名歌手、作曲家索海尔*拉那于20世纪70年代创作,他被该国总统授予“最佳成就总统奖”,巴电视台颁发“最佳音乐奖”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真情的呼唤

让学生自选歌曲并进行艺术处理,然后唱歌同学听,让学生通过探索性实践发现:使用不同的符号(速度、力度、情绪用语)来记录音乐的变化,在经过人生的演唱、器乐的演奏,音乐才能更好地达到感染听众、传递情感的目的。

《手拉手》(第二十四届奥运会主题歌)由意大利作曲家乔治*莫罗伯作曲,曲作者享有“欧洲迪斯科大师”的美誉,曾于1976年为电影《午夜快车》、1983年为电影《闪电舞》、1986年为电影《空中尖兵》配乐而三获奥斯卡音乐奖。

第二单元:

阳春三月

本单元属于音乐创造学习领域。“演练与探索”对实验音乐三个乐章——《春讯(Ⅰ)(Ⅱ)》、《春雷》、《春雨》进行演练;“创造与表现”模仿《春讯(Ⅱ)》的创造方法设计《实验音乐——集镇的春节》。 第三单元:

艺苑风景线

本单元属于“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教学领域:第一部分“音乐与意境”体现了音乐与诗歌、语言的关系,让学生理解音乐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关系,从而恰当地选用音乐,烘托诗词。散文的意境,并懂得:音乐是有组织的、流动的乐音和音响;第二部分“音乐与任务形象”;第三部分“同主题的音乐与美术作品”,美术是视觉艺术,美术作品能直观形象地再现任务和自然景观,而音乐是非具象的听觉艺术,往往需要通过联想来体味和认识作品的创作意图,正由于此,音乐具有更广阔的表现空间;第四部分“电视栏目和电视剧片头音乐”在于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影视”之间的关系。 第四单元:

民乐奇葩

培养学生理解、尊重、热爱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观、价值观。 冬不拉:哈萨克族最流行的民间弹弦乐器,可用于独奏、合奏和弹唱的伴奏;马头琴:蒙古族最常见的民间拉线乐器,适用于演奏柔和细腻的抒情乐曲;扎木聂:藏族最有特色的弹弦乐器;马骨胡:广西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拉弦乐器,琴筒为马腿骨做成;巴乌:云南省彝族、苗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经常使用的吹奏乐器;葫芦丝: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行于傣族、彝族、阿昌族等民族;芦笙:我国西南地区苗族、瑶族、侗族最常用的吹奏乐器。 第五单元:

乐手实验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器乐演奏的兴趣和爱好,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能与他人合作,为乐曲设计简单的打击乐伴奏,并为旋律加花添彩。 第六单元:

世界民族之声

本课属于“感受与鉴赏”领域,聆听世界各国民族面见音乐,领略其风格特点。能说出听赏曲的曲名,并进行简单评述。 第七单元:

协奏曲品茗

协奏曲实质一件或多件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能背唱《梁祝》主题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爱我中华

(略) 第二单元: 走进室内乐

(略)

室内乐原指修宫廷和贵族家中演奏、演唱的世俗音乐,以别于教堂音乐和戏剧音乐。他十七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十八世纪末开始,指由少数人演奏、演唱的音乐。现在指各种重奏曲及用少数乐器伴奏的独唱曲、重唱曲。

小夜曲是18-19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声乐、器乐体裁,起源于中世纪唱诗人在恋人窗前唱的情歌

莫扎特:奥地利做区间。作品: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第三十

九、四

十、四十一交响曲,钢琴、小提琴协奏曲等,是欧洲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

华彦钧:民间盲人音乐家,又名阿炳。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 吴祖强:作曲家、中国音协名誉主席。与人合作舞剧音乐《鱼美人》、《红色娘子军》和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等 第三单元: 歌剧探幽

马可:作曲家。歌曲《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白毛女》(合作)、《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等。 施光南:作曲家。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周总理,您在哪里》、《祝酒歌》、《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歌剧《伤逝》、《屈原》,歌舞音乐《白蛇传》,声乐套曲《革命烈士诗抄》,小提琴独奏曲《瑞丽江边》等。 威尔第:意大利作曲家,一生创作了27部歌剧以及若干声乐曲。《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阿依达》、《奥赛罗》等。

歌剧是一种将音乐、戏剧、文学(诗歌)、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第四单元: 欧陆经典

交响曲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大型套曲。传统的交响曲常由四个乐章组成。 德沃夏克:杰克作曲家。《e小调第九交响曲》、《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狂欢节序曲》和歌剧《水仙女》等。 斯美塔那:捷克作曲家。《被出卖的新娘》等8部歌剧、《我的祖国》等11部交响音乐作品、2部弦乐四重奏及若干钢琴曲与声乐曲等。 格什文:美国作曲家,《蓝色狂想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第二狂想曲》、《古巴序曲》、以及歌剧《波吉与贝丝》等。

第五单元: 人声的交响

(略) 第六单元: 国风新韵

(略)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花季 雨季

聂耳:人民音乐家,我国无产阶级音乐的奠基人,原名聂守信。《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飞花歌》、《卖报歌》等。

第二单元: 管弦华章

吕其明:作曲家,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交响诗《白求恩》、《铁道游击队》,弦乐合奏《龙华祭》等。

郭文景:作曲家,《川崖悬葬》、《蜀道难》,歌剧《狂人日记》、《夜宴》,《御风万里》是为庆祝香港回归而作。

音乐形式:一指音乐作品的表演形式,另一指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曲式)。

第三单元: 梨园春秋

中国戏曲是世界艺术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他集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杂技为一体,表演程式和声腔体系独具一格。

京剧是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音乐上保存和吸收了徽剧、汉剧、昆曲、梆子戏的特点,声腔主要由西皮、二黄两大系统组成,板式极为丰富

行当与脸谱:京剧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文场与武场:文场使用的乐器主要有京胡、京二胡、月琴、小海笛、唢呐;武场主要有鼓、大锣、小锣、堂鼓、板、钹 第四单元: 舞剧音乐漫步

杜鸣心:作曲家,舞剧音乐《鱼美人》、《红色娘子军》(合作)、交响诗《飘扬吧,军旗》、交响音画《祖国的南海》和《青年交响乐》以及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等。

德里勃:法国作曲家,舞剧《葛蓓莉亚》、《希尔薇亚》,歌剧《拉克美》以及艺术歌曲《出发》、《桃金娘花》、《卡迪斯姑娘》等、

斯特拉文斯基:美籍俄罗斯作曲家,舞剧《火鸟》、《彼得鲁斯卡》、《春之祭》,交响音乐《士兵的故事》、《婚礼》、《管乐交响曲》、《俄狄浦斯王》、《圣诗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浪子的历程》、《阿贡》等。 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的表现手段,综合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的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 第五单元: 世界民族之声

(略) 第六单元: 金色音乐厅

(略)

第13篇:图形与几何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图形与几何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把这部分内容叫做空间与图形,现在课程标准把它称作为图形与几何,是因为几何一词,一直是被大家叫得比较熟悉的,而且教师对它的名称的来历等也有所了解。同时,图形又是这部分内容研究的主要对象,用图形与几何,更容易被教师们很好地把握这部分内容。小学“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内容,是从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中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和图形的位置四方面展开的。在图形的认识内容中主要让学生掌握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在图形的测量这部分内容中主要让学生掌握度量“单位”和度量“量”的认识及测量的具体方法。在图形的运动内容中主要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图形与位置内容中主要让学生掌握物体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的描述和如何定量刻画物体的位置。

专题一 图形的认识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平面图形)

在小学阶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有关图形认识经验的基础上,将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比较、归纳、概括、推理等方式,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探索它们的性质;在观察、想象、推理和图形的相互转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丰富的图形世界,体会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课程标准》对于图形的认识教学要求如下。

·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网柱和球等几何体。(第一学段)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第一学段)

·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第二学段)

·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第二学段)

上面《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的要求是认识图形包括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的图形,结合生活的实际情况,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钝角等,其中也涉及到了经过抽象后的二维图形,在《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中要求认识的图形包括线段﹑射线﹑直线等一维图形,还有平角﹑周角﹑梯形﹑扇形,对三角形的认识一般从一般的三角形,到等腰﹑等边﹑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同时对平行四边形和圆的特征的认识也更进深了一步,其实这些也都是二维图形,但与第一学段的二维图形相比,像点﹑直线 ﹑角等这些基本图形,抽象的程度也就更高,因此,教师要结合对现实生活中,物体抽象的过程使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它们,同时在课程标准中,关于圆的认识的内容安排,又体现了从生活到数学,从直观到抽象,从整体到局部的一个特点。

《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图形认识中,要求学生“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由于射线和直线涉及无限的概念,与长方体、正方体、长方形、正方形等相比,在现实中没有“直线”的实物原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呈现大量的感性材料,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去建立图形的认识的表象,例如在认识角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先寻找生活中的角,红领巾 剪刀 钟面 扇形等,再观察实物上的角,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与操作的过程,来认识它的特征与性质,这既符合了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也符合了课程标准目标的要求,同时,教师要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与想象。而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与培养可能相对困难些,如一教师在教学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时,他让学生操作当两条边之和和第三条边相等时能否拼成三角形,由于有一名学生在操作中有误差,也确实拼出了三角形,此时,这名教师便让学生去换个角度去想,你能够用三条边分别是3,5厘米和8厘米来说明这个问题吗,在这个过程当中,使学生体会到 3加5等于8,底下也是8,因为上和下线段是相等的,它是不可能形成三角形的,在这个想象的过程中,就使学生体会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类似地,学生理解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也可以利用两根铁轨作为实物原型来描述,两根铁轨不相交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事实,都揭示了平行线的本质。但铁轨无法总是笔直地延伸,所以在从实物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中还需要想象,这有助于学生建立和培养抽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人们生活在三维的空间中,常见的楼房、积木、各种包装盒、皮球……都给我们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等直观形象。基于这样的生活经验,学生可以从认识立体图形开始,“通过实物和模型等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辨认”是认识的低级阶段,但与以往的经验有所不同,它要经历从实物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表面,就抽象出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从而揭示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专题二 图形在认识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立体图形)

建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除了让学生对常见图形的认识以外,《课程标准》中还提出另一种对图形观察与认识的要求。

·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第一学段)

·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第二学段)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第二学段)

空间观念作为《课程标准》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为了促进学生对空间的理解与把握、建立和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课程标准》安排了投影与视图、展开与折叠等内容,为学生提供进行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之间转换的素材。

由于图形是人类长期通过对客观物体的观察逐步地逐渐地抽象出来的,抽象的核心是把物体的外部形象,用线条描绘在二维的平面上,如电冰箱,它的高矮,它的宽窄,它的长短,这些反映到人们头脑中,就形成一些概念,就会抽象冰箱的几何图形。由于学生难以一次就完成这样的抽象,教师在教学中,就应不断地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睛来观察众多的实物,然后在思考中抽象出它图形的本质特征。再如圆柱,它也是小学立体图形认识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一位教师在对圆柱的认识教学中,他先把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了一下对比,对教材中的这些呈现的素材进行梳理,然后通过三个活动进行教学。一是把这个圆柱的侧面剪开,让学生探究剪开后的图形,由于学生在认识圆柱的过程中是第一次认识曲面,可能有些生疏,而教师通过把它剪开,也就是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即把新的知识转化成了旧知识,把曲面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而学生在剪的过程中剪的方式不一样,可能呈现出的平面图形形式也不一样,但都为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奠定了基础。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得出不同的平面图形,不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实现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化。第三个活动就是不加任何规定地让学生把这个圆柱切割成两部分,又得到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再通过观察又获得不同的平面图形,这种认识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获得了重要的数学思想的体验感悟,实现了空间观念的建立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圆柱几何体的平面图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视图,视图是平行投影下的正投影,即平行光线将物体投射到与光线垂直的投影面上的“影子”。另外,在第

一、二学段只要求辨认(不要求画出)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总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体现了三维图形与二维图形之间相互转换的具体要求,教学目标是在图形转换中引导学生观察、抽象、想象,建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教师教学中应注重展开与折叠的操作过程,让学生通过想象实现图形之间的转换,靠单纯机械记忆展开图的数量或类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专题三 图形测量中的度量“单位”和度量“量”的认识

测量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重要部分。在话题一“图形与几何”内容结构的分析中,已介绍了有关图形测量的几个核心问题,下面仅就图形测量的一些具体问题再进行分析。

《课程标准》在小学第一学段中,关于图形测量的内容可分成二部分,一是关于度量单位及其统一性意义的理解;二是关于长度和面积的测量问题。

(1)统一图形测量单位。测量单位是测量的核心,测量单位的统一是使测量从个别的﹑特殊的测量活动,成为一般化的普遍性的活动,因此,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机会,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选择,对于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而体会建立统一测量单位的极端重要性。如一位教师在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授课时,他先让学生采用不同的办法去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于是有的学生用手测量是三拃长,有的学生用自己的铅笔测量是五根铅笔长,还有的用自己桌上的橡皮去测量是25块橡皮那么长,由于老师创设了这个情境,采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该物体长度的结论显然是不同的。若让测量结果统一,必须有一个公认的单位或统一的工具,即标准单位,由此让学生体会到测量某一物体单位需要建立标准的度量单位,否则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即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还提到,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并认识千米﹑米﹑厘米﹑分米和毫米等长度单位,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因此,教师一定要通过实践活动,如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一米,一厘米的长度有多长,一平方米有多大,一平方厘米有多大等,加强对单位表象的建立,使学生理解与把握度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建立表象,如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有多少米,测量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熟悉了测量单位,同时学生也巩固了自己的测量方法。最后再结合具体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去体会度量单位的大小,如“北京到南京的铁路长约1000(

)”,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用“1米约相当于(

)根铅笔长”来强化学生对度量单位的感知。还要关注不同维度度量单位之间的联系,如理解1分米2 =100厘米2,可借助图形(10×10的方格,每个方格为1厘米2)或借助等式1分米2=1分米×1分米=IO厘米×10厘米=100厘米2,这样也可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一提长度,很自然与路程联系,抽象出来就是一条线段的长度,这比较好理解,但在实践中多数是测量物体或图形的周长或它们的面积﹑体积。在周长﹑面积和体积这三个度量的量中,周长是学生最难感知的,也是最难理解的。周长在小学解释为封闭曲线一周的长度,词典中是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可见周长有两层含义,第一是封闭图形的一周,第二是长度,同时也要看到周长与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与长度是同属于一维空间的测量,但周长却用在二维图形上,如平面,曲面。也就是说周长它是一维的量,但它却在二维的面里出现﹑应用,所以有面积的地方,肯定有周长,有周长的也有面积,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在此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清楚,面积指的是封闭图形围成的面的大小,面积属于二维空间的度量,它有长和宽两个表示的量。而周长是一维空间度量的量,它只有长度,它是长度单位的累加,但是因为面积和周长都同属在一个平面之内,这也就是学生总是把周长和面积混淆的原因。为了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起周长的认识,教师可借助三角形的学具,如把三角形从边线的一点断开,把它的边线取下来,这条线段的长度,是不是就是这个三角形一周的长度,若是,那么这条线段它的长度就叫它的周长。这非常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周长说的就是一维的线,把这个周长从三角形平面中给它剥离出来,学生就能直观地看到,周长说的是线,是线的长短,这样学生就不会跟三角形面的大小,即三角形面积相混了。因此,教师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概念的本质,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概念的内涵是什么,要结合实例认识周长,认识面积,并能测量简单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除了探索规则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公式并会应用外,《课程标准》还要求能测量一些不规别图形的周长,如由简单规则的基本图形,组合在一起的像月亮﹑桃心﹑树叶等不规则图形让学生去测量它周长或求面积,这类问题可以把它转化为基本图形进行测量,但也可以拿线去沿着边线围一周,然后把它拉直,测量这条线的长度,这不但使学生在测量中继续感悟概念的本质,也使学生体会到由曲变直的过程,从中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也更有助于学生对各种图形所测量的量的含义的理解和把握。

关于《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中提到角的度量;一些常见立体图形的体积的探索;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师都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对测量图形或物体有清晰的表象和感悟,实现对测量图形或物体量的本质认识,即让学生清晰地建立一维图形测量的大小是长度,二维图形测量的大小是面积,三维图形测量的大小是体积并让学生清晰地区分它们的不同,逐步建立起三维的空间观念。

专题四 图形的测量——图形测量的具体方法(求积)

(1)在图形的测量中感悟数学思想。在图形测量中如何去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下面我们以圆为例进行分析。因为圆是第

一、二学段学习中的平面图形中的唯一一个曲线形,对它的周长以及面积的探索和公式的推导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学生经历分析圆的半径与周长关系的过程,并通过对特殊情况的归纳得出圆的面积公式。通过这个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能让学生体会到转化﹑极限和函数的思想。如圆周长的测量,可以用圆片在直尺上滚动,测量它的长度,还可以用线绕圆片一周,把线拉直,然后再测量线的长度,这样学生不但积累了测量的经验,也又一次渗透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而且在这个圆的单元中,极限思想的渗透也是非常鲜明的,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也可以向学生介绍割圆术,让学生经历正多边形到圆的一个形成的过程,即引导学生观察随时圆内正多边形的边数越来越多,正多边形也就越来越逼近圆,通过有限去想无限,就能使学生感受到一个极限的思想。所以,数学思想是伴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思维的发展而逐步被学生所感悟的。

(2)培养学生估测意识。估测,或者说估计,它是《课程标准》中强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第

一、二学段长度、面积和体积三个维度上都提出了估测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要求“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第二学段要求“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升他们对图形和实物进行估计估测的能力,下面以在方格内求一曲面图形面积为例,一般在教学当中,习惯让学生先数整格,然后再数半格并把它们累加在一起,就是我们经常用数方格的方法来估计出曲边图形围成的面积。而在估测某一图形面积时,具体操作是先确定合适的单位,一般是一个方格为一个单位,然后寻找区间,即确定图形面积的最大范围和最小范围,确定它大致的一个取值范围,在这个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估计计算,通过比较来进行探究、确实。这只是把估算当成一个操作的技能去教了,教师还可以继续追问,还有什么样的方法,能够使这个估计的结果更接近这个实际面积,如求曲线图形的面积,若把网格给它不断地缩小,所得图形的面积就不断地去逼近这个曲线图形的面积,学生在体验逐步逼近这个曲线图形的面积的过程中,学生也就感悟、体验了数学的极限思想。还如,“测量一个土豆的体积”,也可以转化为与土豆等体积的规则物体来测量(详见《标准》附录2例34)。

(3)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有明确要求,即在掌握有关周长、面积、体积公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既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而解决图形测量问题的核心是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一位教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进行如下设计。第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大胆地尝试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谁有关,学生猜想的结果,一是认为和平行四边形的底边与邻边有关,即求面积用底边乘以邻边。二是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边和高有关,即求面积可以用底边乘以高。第二个环节,让学生借助学具检验猜想,在得到了自己猜想的结果后,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网格图,去测量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测量学生就发现这个测量结果,和猜想中的底乘以高求出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一样的,从而检验出了自己猜想的结论。第三个环节,就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验证结论,将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把它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个探索活动的设计,显然是把推理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想和证明的过程,这不仅有利于理清思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又把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进行有机地结合,有助于培养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专题五 图形的运动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运动是世间万物的基本特征,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所谓图形的运动,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中最基本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形状和大小不变,仅仅位置发生变化(合同运动);二是形状不变而大小变化(相似运动)。在小学阶段学习图形的运动主要要掌据如下内容,一是学习图形的运动的价值,二是图形运动的知识内容,三是图形的运动的教学目标,四是图形运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1.学习图形的运动的价值

研究图形运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感悟数学研究的发展。近两千年来,人们始终是用静止的观点来研究几何的有关问题。直到1872年,德国大数学家克莱因,发表了著名的爱尔兰根纲领,他在这个演说中首次提出要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来研究几何问题,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论断,它改变了人们旧有的思维方式,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探索认识图形与几何的性质,欣赏与设计图案,从此图形与几何成为培养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

(2)丰富学生的现实经验,促进学生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能力的建立和培养。在现实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图形变化或变换的现象,对于这些变化或变换的现象,学生自己本身也有丰富的体验体会。如坐电梯、地铁,看到钟面那个指针,自行车的车轮,风车,电扇的扇叶等都在转动,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图形的变换也为学生学习图形的运动,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现实背景。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认识和把握这些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的现象,发现﹑研究并确认图形的性质,有助于建立和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2.图形运动的知识内容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一到六年级中,图形的运动主要指合同运动,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还有简单图形扩和缩的知识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中大量的图形运动的现象,能以运动的观点认识图形,欣赏与设计图案。

(1)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的教学要求是,学生能借助日常生活中对图形运动现象的观察与直观感受,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并认识两个图形具有平移或轴对称的关系。教学中,教师要提供大量丰富的图形运动现象,如风车、钟面的指针等,引导学生通过充分地观察、想象和运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的有关经验,去了解、归纳、发现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什么是轴对称及各种运动的特点。特别是修订后的课标,提倡让老师们去组织学生收集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图案,然后引导学生去观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从中发现图形的特点,并提倡他们画出来,或鼓励学生自己去设计平移、旋转及轴对称图形,不但使学生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而且能认识两个图形是否具有平移或轴对称的关系。

(2) 《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中,图形的运动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后所得的图形,会补全轴对称图形。

·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综合运用图形的运动进行图案的欣赏与设计

在第

一、二学段,方格纸是学生认识图形运动很好的平台,利用它可以准确地描述图形的位置,定量刻面图形的运动,这样的描述和刻画又能加深学生对图形运动的认识和理解。如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而且经过平移或者旋转后能画出一个新的图形,会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这种图形的运动,对小学生认识还是比较抽象的,有一定的难度的,如何把抽象的空间意识,转化为这种具体的,容易操作的教与学的过程,方格纸是学生认识图形、定量刻画图形的很好平台,教师要充分利用它能准确描述和刻画图形位置的优势,来加深学生对图形运动的认识和理解。另外,《课程标准》只要求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以及图形绕着一点旋转900,不要求图形沿其他方向平移或绕着一点旋转任意角度。通过方格纸,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认识和理解图形的这个基本特征,能更好地使学生来认识和描述空间图形的变化过程,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积累经验。

第二学段要求研究图形的相似运动,即将图形放大或缩小。这里的“放大或缩小”不是严格的相似,主要是直观感知,即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这将为初中学段研究图形的相似运动和位似运动奠定基础。

第二学段还有一个内容,就是要学生了解图形运动的特点,并能够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运动后的图形,这些知识技能和经验是图案欣赏与设计的基础。图案的欣赏与设计,为学生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看生活提供了机会,也可以进一步感受数学的美和数学的价值。如《课程标准》案例35,一个由几块积木拼成的一个图形,然后让学生先观察,在打乱原来的图形,让学生再去重新进行复原,在这个过程中,他就要综合地运用平移和旋转等知识,并且还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自己的方式去记录他复原的步骤和过程,不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也是他们对美的一种感受。同时,教学中还要注意,在欣赏或设计一个图案时,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解释、不同的想象,只要是合理的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并进行交流与分享。要求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图案中的图形运动关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图形的运动在图案欣赏和设计中的作用。

3.图形运动的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图形的运动这部分内容具体的教学目标变化不大,但也确实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变化,如在第一学段,修订后更加关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但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这个要求已经去掉了。在第二学段,修订前它强调要画出轴对称变化后的图形,那么在修订后要求是补全这个轴对称图形。这微小的变化,说明这一部分的要求是稍微有点儿降低难度,更强调了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能够积累数学的活动经验,在经验积累的过程中,逐步去建立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图形运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图形的运动的教学一般采用如下几种教学策略。一是要注重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现实的观察和比较中,来认识图形的运动。二是借助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图形运动的认识,即让学生在图形的运动中来体会图形变换的特征,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去画一画,去想一想,提高对图形变换的认识能力。三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引导学生欣赏图案并设计图案。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图形的运动和相关知识的联系,建立和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从运动变换的角度来认识图形,像长方形沿着长边旋转就可以成为一个圆柱体,就是柱体的形成,它体现了和圆柱体之间的联系。再如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来理解度量,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就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它来推导公式效果会更佳。

专题六 图形与位置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学习“图形的位置”,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把握生活的空间。通过学习确定图形位置的方法,运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本专题主要对图形位置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1.从整体上把握图形位置的教学内容

图形与位置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式是按照两条线索来开始的:一是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它是通过“上、下、左、右、前、后” 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它与观察者和参照物有关;二是辨认方向和使用路线图,它是通过“东、南、西、北”的绝对位置确定的,它不受观察者的影响,只与参照物有关。生活中两种确定位置的方式都有应用,不同场合下它们会带来不同的便利。

《课程标准》要求在第一学段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首先认识上、下、前、后和左、右这些基本的位置,如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谁在谁的左面,谁在谁的右面,什么东西在上面,什么东西在下面等实例进行描述。然后由于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经验,如确定教室里、电影院中某人的座位等,都是通过第几行、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来描述这些座位的位置,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这些例子,让学生明白这都是通过一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进而达到“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限于正整数)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的要求,但要引起注意的是要强调学生在确定数对时两数的位置顺序。这种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将为学生到初中学习习近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来表示几何图形的位置奠定基础。,

例如一位教师讲授用数对来确定位置,他是这样设计的:先让第三排的所有学生站起来,然后坐下,接着又让第四列的学生都站起来,再坐下,然后老师问一个很关键问题,有谁两次都站起来了,此时,只有一名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这就是数对确定了他的位置,他的位置必须有两个要素,即第三排同时又是第四列,也就是两条直线确定一个交点,这样就让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变得更深刻了。

《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中,提出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在方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定量地刻画物体的位置。

·方位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

·用有序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上面三条教学内容是确定物体位置的第二条线索,它是通过认识四个基本方向,会用方向词来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即能够用方向、距离来描述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如,(《课程标准》附录2例16),根据下图(略)中所标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熊猫馆在猴山的哪个方向上?

(2)大象馆在海洋馆的哪个方向上?

这两个问题主要涉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但参照物不同,分别以猴山、海洋馆为观察中心,这样的变化有助于学生熟悉和运用方位描述及刻画物体的位置。结合图形还可以提出其他问题,如“大象馆、百鸟园分别在狮虎山的哪个方向?”……引导学生进行更多关于方位的思考和描述。

确认方向﹑描述和画路线图﹑使用路线图及用比例尺定量刻画物体的位置,都将为学习极坐标打下基础。如《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比例尺;在特定的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这为定量刻画物体的位置奠定基础,还有要求“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置”,这实际上也是用数对表示位置,是极坐标的雏形。

《课程标准》还要求“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这是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其中路线图就是从初始点出发到达终点的行径,由于描述路线图的过程中参照点不断变化,随之需要确定的方向、距离也不断变化,所以正确地描述路线图对学生具有挑战性。描述线路图的活动,不仅能检验学生对方位的理解和认识,而且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的关趣,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和发展。

2.掌握图形与位置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要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图形与位置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要进行有针对的教学设计和有效实施,达到让学生建立、发展空间观念的目的。

(1)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空间知识主要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图形的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其实《课程标准》中对图形位置的教学要求,也体现了这个特点,即对这些内容的学习,都是让学生紧密结合教室里、校园内、电影院中、上学的路上等学生熟悉的情境中进行的,也就是尽量选择在学生熟悉情境中进行的,而且给学生呈现的数学活动设计,也是他们熟悉的,身边的事情,因而学生也感兴趣,使他们处在空间,了解空间,这更有利于建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一位老师在讲授东南西北时,他就把学生带着学生在操场上,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太阳从东方升起,老师就从学生最熟悉的辨别东来开始,让学生站在操场上去找哪边是东,又问操场的东面有什么,以此来巩固对东这个方向的认识,接着认识西,因为太阳从西边落下,也是学生的经验,然后让学生又借助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来巩固西,最后让学生面向东,伸开双手,让他去想象,前面是东,后面是西,此时学生左面 ,右面又分别是哪个方向,在操场的北面、南面,又分别有什么建筑物,接着又让学生面向南呢,面向西呢,面向北呢,分别指出他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都是什么方向,通过这样的辨识练习,有效巩固了学生对东南西北,前后左右的认识。

(2) 让学生经历生活体验。学生经历生活体验主要指:回忆、观察、操作、想象、描述、思考、交流、分析、推理和表示等活动过程。因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它的途径是多样的,只有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活动过程,多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在自己亲身经历的过程中积累图形的位置概念,才能使学生有效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空间观念。

(3) 倡导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由于以被动听讲练习的学习方式,很难形成空间观念,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必需让学生参与大量的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才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描述物体的位置,用行与列,方向与距离,使它有唯一确定性,但描述物体的位置还具有相对性,于是,教师在教学中若让学生认识到这种相对性,就应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如上面案例中,教师让学生指出猴山在象房的什么方向,接着又问象房在猴山的什么方向,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经过学生探究研讨发现,若不规定观测点的话,猴山与象房处在相对的位置,即突出观测点的不同,物体位置的描述也不同。又如上海在北京南偏东30度方向,若换一种描述,也可以说北京在上海北偏西的30度方向,加强这样的对比,也能使学生感悟到观测点的重要性,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专题七 关于图形与几何的总体建议

小学“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内容,是以建立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为核心展开的,主要包括: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的位置等内容。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较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这部分内容结构上没有大的变化,但在各学段内容设置上稍有调整。在第一学段,删除图形测量中“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认识“平方千米、公顷”和在图形的位置中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等内容。增加或调整的内容主要有:在图形的测量中将“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将平方千米和公顷的认识移到第二学段,并降低了要求。第二学段删除的内容有“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将“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放在第三学段,作为进行演绎证明的基本事实之一。增加了“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知道扇形,会用圆规画圆(图形的认识)”,“知道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和“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

1.图形的认识

正确理解与把握课程标准对图形认识的要求,掌握这部分内容结构的特点,对于课程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明确图形认识的对象。在第一学段,课程标准要求“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同等简单图形”等,其中既涉及对简单几何体的认识,也涉及经过抽象后的三维图形和二维图形。在第二学段中,认识的图形增加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等一维图形;对角的认识扩大到了平角、周角,增加了梯形、扇形,对三角形的认识从一般三角形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三维图形的认识对象增加了圆锥。课程标准关于“图形的认识”内容结构的安排,既体现了从生活到数学、从直观到抽象、从整体到局部的特点,又是三维、二维、一维图形交替出现,呈现目标要求逐渐提高。

(2)明确图形认识的要求。图形认识的要求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图形自身特征的认识,二是对图形各元素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关系的认识。对图形自身的特征认识,是进一步研究图形的基础。在三个学段中,认识同一个或同一类图形的要求有明显的层次性:从“辨认”到“初步认识”,再从“认识”到“探索并证明”。如对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第一学段要求“辨认”,第二学段要求“认识”,第三学段要求了解其中一些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又如对于平行四边形,第一学段要求“辨认”,第二学段要求“认识”,第三学段要求“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再如关于“视图”,第一学段要求“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第二学段要求“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第三学段要求“会画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能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会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这种要求的层次性,既体现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渐深入,循序渐进。还如对图形的各元素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主要包括大小、位置、形状之间关系的认识。第一学段的“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二学段的“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第三学段的“会比较线段的长短”“能比较角的大小”等,都是对图形大小关系研究的不同要求。

(3)明确认识图形的方式与途径。课程标准中较多地使用“通过观察、操作,认识……”“结合实例(生活情境)了解……”“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的表述,这实际上明确了认识图形的过程和方式。图形是人类长期通过对客观物体的观察逐渐抽象出来的,抽象的核心是把物体的外部形象用线条描绘在二维平面上。如点是位置的抽象,即在几何中用“点”来标记一个物体的位置(如地图上用点表示城市);线是路径的抽象,即把“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的路径”抽象为“线段,或折线段、曲线段”。又如观察一张书桌,它占据一定的空间,有长短、宽窄和高矮,这些反映到我们的脑子里就有了形状的概念,就抽象成几何图形。继续观察,发现桌面上有四个相等的角,两两相等的对边,长和宽不相等。黑板、书本、门窗……都具有这些相同的特征,于是就形成了“长方形”的概念。“长方形”已不再是某个具体的物体,而是抽象了的图形。正如前面指出的那样,图形的认识需要经历抽象的过程,有时这样的过程还是较为漫长的,因为学生往往难以一次性地真正完成这样的抽象。如对于角的概念,虽然小学就有接触,但在初中探讨角的轴对称性时,有的学生会认为“角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角的两边好像不一样长”,这反映了这些学生对“角”的认识没有达到抽象的水平。

2.图形的测量

对于图形,人们往往首先关注它的大小。一般的,一维图形的大小是长度,二维图形的大小是面积,三维图形的大小是体积。图形的大小是可以度量的,度量的关键是设立单位,而度量的实际操作就是测量。图形测量的相关知识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和适应未来的生活都是有用的,测量过程中蕴涵的方法和思想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粗略地了解人类对图形进行测量的历史,可以更好地认识与了解测量的意义和作用。如在谈到几何学的产生时,埃及人的贡献总是被提及并被详尽地介绍。埃及位于非洲的北部,每年尼罗河水泛滥,洪水过后留下的淤泥形成肥沃的土壤,同时也带来土地要重新测量的需求,土地测量的需要就使图形成为数学的研究对象。埃及人创造出一套有效的土地面积测量的方法以及面积计算的公式,包括三角形、长方形和梯形,还包括圆面积的近似计算公式。

课程标准中“图形的测量”的课程内容主要安排在小学第

一、第二学段,其要求主要包括:体会测量的意义,体会并认识度量的单位及其实际意义,了解测量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一些基本图形的长度(包括周长)、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和公式,在具体问题中进行恰当的估测。

(1)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要求“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这种要求对面积、体积的单位也同样适用。其中度量单位是度量的核心,度量单位的统一是使度量从个别的、特殊的测量活动成为一般化的、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应用和交流的前提。因此,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机会,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单位的选择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而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使学生理解与把握度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对测量结果有很好的感悟,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不能靠机械地记忆换算公式和反复操练,而是能够体会单位之间的实际关系,这就涉及对单位的理解。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它的体会和认识应当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它的实际意义。如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米?1厘米的长度可以用什么熟悉的物体来估计?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其中对单位的实际意义的理解,还体现在对测量结果、对量的大小或关系的感悟。如一个成人的身高为175(),应当选择cm而不是mm作为单位,这是对长度单位认识的一个深化。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恰当地选择度量单位、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测量是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际需要中产生的,学习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实际的应用。在明确实际测量的对象后,选择恰当的度量单位、测量工具及方法,关系到测量能否方便、可操作地进行,影响着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比如,用直尺测量黑板的长度是不错的选择,用它测量一栋大楼的长度就不是上策了。学生只有在亲身实践中才能积累选择度量单位、测量工具和具体方法的经验。

(4)重视估测及其简单应用。估测或估计是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的内容。估测或估计,既是一种意识的体现,也是一种能力的表现;不仅具有现实的意义,也有助于学生感受度量单位的大小。其中,估测与精确测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中精确测量的结果有时需要用估计的办法来感受,对事物进行估计则需要对度量单位有很好的认识与把握,对图形度量知识有很好的掌握,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估测的意识和能力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课程标准要求“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同时给出具体的实践任务:“测量并计算一张给定正方形纸的面积,利用结果估计课桌面的面积;测量步长,利用步长估计教室的面积。”这样,把测量与面积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体会估测的作用以及估测的方法。请看课程标准附录2的例33:图中每个小方格为1个面积单位,试估计曲线所围图形的面积。

上面这个案例主要说明:要帮助学生树立起规划和设计的意识,即根据要估计的精确程度来确定估计方案。如粗略估计的方案可以是:小方格里有图形就记为1,无图形就记为0,然后相加求和;精细估计的方案可以是:小方格的图形,大于一半的记为1,小于一半的记为0,然后相加求和。当然,还可以分得更细。让学生通过记录、计算、比较等,体会估计的意义和方法。

(5)探索并掌握规则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关于规则图形的度量公式,课程标准要求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网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程标准还要求探索不规则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例如,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等,通过这样的测量,学生不但能进一步加深对度量意义的理解,而且能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科之间的联系,感悟数学思想(如微积分的思想)。

3.图形的运动

课程标准第

一、第二学段中的“图形的运动”,涉及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要求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并认识两个图形具有平移或轴对称的关系,使学生借助日常生活中对图形运动现象的观察与直观感受,可以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中大量的图形运动的现象,以运动的观点认识图形,欣赏图案与设计图案。

4.图形的位置

本内容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段能用两种方法定性地刻画物体的位置:一种是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一种是用“东、南、西、北”等描述物体的绝对位置。第二学段则在此基础上定量刻面物体的位置,即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第14篇:学会拒绝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学会拒绝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身边的诱惑

领奖台的诱惑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层含义:一要理解中学生渴望成功与荣誉,想得到掌声和鲜花,这是彳艮正常的心理,也是积极要求进步的重要表现;二要说明想要成功就必须通过正当途径和刻苦努力,比如合理的竞争、参加课余辅导等来获得。

这一方面说明学生身边的诱惑不全是不良诱惑,有些诱惑能促发人奋进努力,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与学生的学习现实联系非常紧密,能促发学生之间的合理竞争,共同提高。

教学建议

教学时,应首先使学生明确渴望成功与荣誉是正常的心理需求,成功与荣誉需要付出刻苦努力。

其次,可利用经验介绍、观点辩论等活动帮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金钱的诱惑

这里包括三层含义,一要明确生活学习需要钱;二要明确必须通过合法劳动和正当途径获得金钱;三要知道“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是法律禁止的行为。

教学建议

通过角色扮演、谈体会等活动,明确对于有些诱惑,如果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合适、不得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游戏机的诱惑

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对学生来说,一方面难以辩证地看待游戏机,作为一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娱乐方式有一定的功能,但内容不健康,玩时过度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难在生活中如何把握“度”的问题上。

教学建议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利弊分析,要在客观地肯定网络功能的同时指出危害性,这样易于使学生接受。

二、身边的诱惑

黄赌毒与邪教的诱惑

这个问题虽然离初一学生较远,但这些都是法律明确禁止的严重不良行为或违法行为,对未成年人的危害极大。教材从这几种不良诱惑与中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实际的最近结合点,如,毒品诱惑由吸烟现象入手,赌博诱惑由不当娱乐方式入手,不健康信息诱惑引用了垃圾信这个名词,邪教诱惑由未成年人受邪教毒害的悲惨实例入手,使学生更明确了不良诱惑的危害。

“毒品的诱惑”是一个教学重点。要让学生明确吸烟者是吸毒

者的预备军,吸烟者很容易染上毒瘾。

本框最后引用了“驴子与蝙蝠”的寓言故事,提醒中学生学会辨别诱惑,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教学建议

通过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现象,同龄人受到这些不良诱惑所带来的危害等方面的实例,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明确观点。

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本框有两个活动环节。

通过传说故事的方式说明不良诱惑对人有危害,所以必须要战胜;依靠勇气和一些有效的方法是能战胜不良诱惑的。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战胜自身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不良诱惑的信心。

通过情景活动的方式,介绍了中学生中常见的受到诱惑的现象;以提问题、出主意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战胜诱惑的方法。并以“资料卡”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另外几种战胜诱惑的方法。

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难在教师要能结合本班、本校实际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战胜诱惑的方法,难在这个问题的实际教学和教育的效果。

教学建议

这些方法都是战胜不良诱惑的常用方法,但关键还要教会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方法。因此,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情景、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方法,要定期组织关于运用这些方法的交流活动,以真正实现让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价值。

第15篇:人教版五上作文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作文教学内容简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课程目标;二是课堂教学目标;三是教育成才目标。我在这里的目标只指课堂教学目标。

现结合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谈谈本期我的作文教学目标。

学生现状分析:

今年我接五年级

二、三班,共104名学生。从他们三天的百字作文和本周的周记来看,有如下几个问题:

1、多件事情一起写,没有详略、没有重点。

2、内容不具体,文不从字不顺。

3、标点符号混用,有的同学一逗到底。

4、卷面不整洁,不能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

5、模仿太严重,甚至抄袭网上或作文书的作文,没有自己的思想。分析其原因有以下两点:

1、学生的阅读量少,没有开拓视野,写作方法和技巧单一;

2、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和记日记的习惯,导致作文言之无物。

3、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绪。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课程标准,制定本册教材单元作文和小练笔的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主题:我爱读书。 单元习作:

1、在你读书的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先想一想,再写下来,可以写你和书的故事,也可以写你读书的体会。

2、如果你采访了身边爱读书的人,你可以和同学交流采访的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再根据采访时做的笔记,整理出采记录。

3、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末必有益,看了那些不作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我们可以开展一次辩论。辩论结束后,可以“记一次辩论会”为题,写一写这次辩论会的经过,也可以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写下来。

解读:本单元是组“我爱读书”的单元,通过四篇课文的学习,体会读书的乐趣,并习得一些读书的方法。所以本单元的习作给学生丰富的写作空间——三选一。第一可以写读书故事,第二整理出采访问记录,第三以“记一次辩论会”为题,写出对“开卷有益”的看法。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认为第一个习作要求接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写起来也顺手;第二个习作有一定的难度,既要采访身边爱读书的人,又要谈心得,还要整理采访记录。这需

要学生不仅围绕读书准备问题,还要模仿课文的对话形式进行整理呈现。第三个习作有待考虑,因为这个习作的指向就是谈谈开卷是否有益,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如果写辩论的过程,又与本单元的内容不符。经过如上分析,我把第一个单元的习作教学内容定为:写一写你的读书故事。希望把第一课《窃读记》中学会的描写心理活动的手法,写一写自己的读书感受。

第二单元主题思乡之情

单元习作:本组课文,写的都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你长大以后,或许会离开家乡,想象一下,当某一天你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写一篇习作。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可以写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回忆,可以写与亲人或同学见面的情景,也可以写你想写的其他内容。回忆一下课文中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并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解读:从习作要求上看,这是个想象作文,重点不在“思乡”之“情”上,与我们本单元的“思乡之情”没有关系。

本次习作我可以调整为:二十后,我已经成人成长,离开了家乡。当你望着圆月、当你闻到家乡的花香、当你登高望远时、当你听到远在异乡的亲人声音时„„你会想起什么呢?请你自拟题目,写一写心中的情。

本单元都是典型的借物抒情的散文。这种文章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杨朔先生为代表,曾经非常流行,以至于形成了一种模式:先确定一个正确(崇高、伟大、光明)的主题,然后找一个事物来比拟这个主题,此事物在行文中反复出现,提醒读者注意此事物背后附着的那个主题,最后在结尾点出事物和主题的关联。希望同学们在习作时也先选定一个与主题相关联的景或物,通过这个东西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第三单元主题:学习说明性的文章 单元习作:

读了本组课文,你一定体会到了说明性文章的一些特点,学到了一些说明方法。本次习作,我们就练习写说明性文章。

你可以选择一种物品介绍给大家,如,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电器。在习作之前,通过观察、参观、访问、阅读说明书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物品,然后再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

写完后以后读给同学听,看看介绍清楚了没有,不清楚的地方改一改。 解读:

本单元,不论是讲清楚植物的形态特征,还是说明白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论是介绍新新产品的使用方法,还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都使用了一些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学生并不陌生,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通,只是在概念上不是很清晰。习作的内容很宽泛,重点是如何才能让物品活起来。首先从颜色、形状、数量、大小、材料、味道、作用

„„去思考,然后让学生带着感情去写,最好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其中运用说明的方法。当学生写完之后,一定不要忽视相互点评,自我修改。

第四单元主题:生活中的启示 单元习作:

我们常会从生活中获得启示,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都能引起我们的思考。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

1、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曾经给你以启发?从中选择一件,仔细想想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注意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把得一的启示说明白。

2、座右铭是用来激励或提醒自己的警句格言。比如,一个人提示自己要爱护身体,就写下一个座右铭:“健康是幸福的源泉。”另一个人告诫自己要守信用,就把《论语》中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当作座右铭。

平时我们搜集了很多名言警句,你觉得哪句话对你启发最大?跟同学交流自己的座右铭,并说说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事例来说一说、写一写这句地自己的启发或帮助。

3、仔细观察这组漫画,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和同学交流交流。如果你还看见过其他发人深思的漫画,也可以带到班上介绍给大家。然后根据自己介绍的漫画写一篇习作。写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直接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也可以根据画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去体会漫画的含义。

解读:本单元习作又是三个题目,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都是写启示。在第一个题目中提到“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在说的基础上写。回顾我们的课文,不难发现本组的几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篇课文都通过一些重点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感受,讲出了作者受到的启发。如“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的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依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等。所以在指导学生习作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有些学生看见“生活”两字就手足无措,不知从何下笔。如果我们把“生活”具体化,告诉学生,生活就是自己在读书、自己在玩耍、自己在听音乐„„他们是不是就有东西可写

了呢?!命题是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如果把小事、格言、漫画具体化,就会给学生更好的引导,如一件(难忘的)小事、一句(激动人心的)格言、一幅(笑了又笑的)漫画„„把括号里的词语补充完整,不仅为学生打开思路,还能帮助学生梳理文脉。接着按照一定的顺序,多问几个为什么,把自己想说的写清楚,即起因、经过、最后点明自己得到的启示,如明白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

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汉字识记量,在此基础上安排一次有关汉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对汉字的音、形、义等各方面进行归类辨析,通过自主活动增强对汉字构造的感性认识,悟出汉字的构字规律,对提高识记汉字的效率,增强对汉字的情感有着重要意义。本单元的活动板块分成三部分,一是了解汉字的历史和使用情况,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自觉性;二是根据汉字的特点,围绕汉字的音形义诸方面展示和发现汉字之美;三是通过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唤起学生对汉字的赞美之意,使学生们更为规范地使用汉字,维护汉字的纯洁神圣。

1、确定内容。

了解了有趣的谐音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的发现

汉字的历史„„

2、写清过程

3、总结收获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来自于自己生活的更容易,如谐音造成的笑话;写自己的错别字,为什么总是多一点、少一笔的,最后是怎样把错别字纠正过来的;可以写街头的错别字,给大家带来的误会„„这些可以让我们的习作充满笑声。也可以让学生上网查资料,写一写汉字的演变、写一写汉字的历史,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六单元主题父母之爱 单元习作:

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让我们借这次习作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吧!

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习作的内容:

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你可以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你想和父母说的其它

心里话。

无论写什么都要敞开心扉,写出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换意见。

解读:

本组课文是一组反映父母之爱的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读后,常常被那种深情所打动,这种深情来自于习作本身的魅力——真情实感。

本习作的导语虽多但指向一个地方——说心里话!在写作文之前,一定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放电影式”的回忆,回忆为什么与长辈说这件事,充足理由是什么,他们是怎样与长辈们说的,是通过什么形式来说的,是写信还是晚上坐在爸妈的床边悄悄说的„„总之,内容一定要真情,不能胡编,一定要以情感人。

既然是写给父母亲,他们就是学生的读者,所以写完后一定要读给自己的父母听,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达到沟通的目的,要知道与长辈沟通比习作学习更重要——那是学会做人!

这个习作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写作就是生活的需要,是自我的需要——因为“我”不吐不快呀!

第七单元主题勿忘国耻 单元习作:

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读读下面这篇读后感,看看对我们有哪启发。(资料略)读了这组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让我们就课文或读过的其他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写好后和同学交换看一看,交流一下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解读:

看完一篇文章、读完一个故事,让孩子说说感受这种方法,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但要把说变成写,一部分学生就存在困难。如何缩短学生说与写之间的距离?单元导语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这不仅要求学生能说,还要求在说之前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能运用到语言学习中。

需要学生简要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直接引用文章中的重要词句。根据文章的中自己深

有感触的那一点,说说自己心里的想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列举一件和文章内容类似的小事。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第八单元主题走近毛泽东 单元习作:

1、《开国大典》中,作者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我们也可以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比如,班级联欢会,学校的一次活动,或者是电视里看到的运动会,学校的一次活动,或者是电视里看到的运动会开幕式。写的时候要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

2、我们在用文字向别人介绍一本书、一部影视作品或推荐一篇文章时,常常会用写梗概的方法。写梗概,就是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

从最近读过的文章或看到的影视作品中,选择一个写梗概。写好之后读给同学听,然后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使之更加清楚、明白。

解读:

本习作给出了两个不同的内容,一个是写场面,一个是写故事梗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我认为训练场景描写更适合。走进《开国大典》,随着文字那盛况如强节奏的音符在跳跃,不仅展现了领袖的风采,还感受到群众的无比自豪与激动的心情,这篇文章可以说字字如珠玑,而全文突出重点,写出气氛;层次清楚,有条不紊;有点有面,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更是学生学习的经典范例。写之前,可以先选择一种场面,与学生一起重温,引导学生把自己放入其中,用心去感受。

写梗概看似一个新内容,其实我们学生早已运用。教师引导学生读懂文章,把握主要内容,看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构思如何写梗概。知道舍枝叶,取主干,突出情节,一定要在语言简洁上下功夫。

但我还是认为一课一练,把与我们课文结合紧密的训练作为单元习作。

读写小练笔:

“教是为了不教”“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叶老的名言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崔峦老师在《关于改进作文教学的建议》中指出“加强平时练笔,一方面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写写感受、启示,仿写句、段,续写结尾„„自自然然地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另一方面,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针对生活需要练笔,为了实际需要习作。”

于是我结合单元要求进行读写小练笔的训练: 第一单元

!、读读《窃读记》,想想自己有偷着做了某事的时候吗?请以“我的窃喜生活”为题,写一个片段。

2、模仿《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呈现方式,写一写自己与别人的对话片段。

3、《走遍天下书为侣》告诉了我们,作者“一遍又一遍读那本书”的方法,结合你自己的读书经历,以“首先„„然后„„最后„„”这样的格式,写一写自己的读书方法。

第二单元

1、《梅花魂》中祖父的三次落泪,三种情怀。当我问祖父是否回国时,他竟呜呜地像小孩一样哭泣起来时,设计一个小练笔:祖父流泪时他会想到什么?

2、想象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3、想象画面,纳兰性德梦中的故园是怎样的,渗入对比的写法,突出中心。

第三单元

结合《鲸》以“鲸的自述”改写课文。 第四单元

1、学写人物对话。

2、结合《落花生》,学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道理的写法,练一练。第五单元

写一写汉字的故事。 第六单元

1、结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续写父母的争吵。

2、结合《慈母情深》,学习用慢镜头表现人物的写法。第七单元

1、仿写《圆明园的毁灭》第三自然段。

2、结合《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写颁奖词。第八单元

学习描写人物的手法,写一个小片段。

日记:

日记以学生的自由选材为主,结合我们的单元作文进行训练与赏评。

1、

2、

3、

想象二十年后的故事,学写想象习作。 来自一句格言的力量。 有趣的汉字故事。

4、写故事梗概。

根据上述的具体目标,制定本学期保底目标: 1.知道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初步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学习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有内容,感情真实。

4、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5.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6、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7、能够根据作文要求列写作提纲,习作要有一定速度,列提纲后,30分钟完成初稿。

总之,我们要引导和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结合课文的有效资源,让学生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让我们有明确的习作目标,让他们不再害怕写作文。

第16篇:教学论教学内容分析及涉及案例

教学内容分析及设计案例

1、NH4CI=NH4+H2O 实验现象与结论的逻辑关系,以及产物检验的科学方法(科学探究方法)

2、MnO2+HCI=MnCI2+H2O+CI2↑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的方法和启发式教学。

3、在学习了阿伏加德罗定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例如在同等条件下SO2密度与氢气的密度的比是多少?

4、在学习了二氧化硫的性质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二氧化硫与氯水、漂白粉、过氧化氢等氧化性物质漂白性的区别

5、蜡烛在氧气的燃烧全过程的实验及观察、分析和解释。

6、菜窖里的蜡烛实验实践证明是错误的。

7、氢气的爆鸣实验的科学性(爆炸极限)

9、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导电性与本质的联系?研究导电性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10、新旧氯水的成分分析是学习的重点,学生掌握了这点,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就掌握了。

11、

11、钠的制备方法可以让学生探究,钠与水的反应的实验可以让学生探究。

12、化学反应的质与量的辩证关系:钠在空气在缓慢氧化与钠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的区别。

13、金属钠与金属钾的区别?

14、在学习氢气与氯气混合燃烧爆炸的性质后,教师应扩展反应条件(加热、点燃、震荡、混合搅拌、高温、催化剂、光照、激光、辐射、放射、超声波、磁场、)

15、学习氯气一节时,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分析反应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6、原子结构的教学,传统的模式是教师形象描述,学生想象理解记忆。可以逆向思维,教师提供原子结构的相关实验数据和知识信息及原子结构的认识发展历史,让学生自我构建原子结构概念(构成要素关系、电性及电量关系、质量结构关系、空间结构关系、数量结构关系)学生自我构建原子结构模型。

17、O3的强化性的实质。

18、2H2SO4+C=CO2+2H2O+2SO2实验探究

例如: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浓硫酸与碳反应的产物中存在二氧化碳?

该题若采用正面求证时,极易错误,教师不防采用下列的系列提问试试,它不但能使学生真正区别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的性质,还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①如何检验某气体是二氧化碳?——易回答: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②若气体中同时含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用以上的方法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因为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因此要证明该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首先应怎么办?——除去二氧化硫。

④如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硫?——只要用品红溶液。

⑤还可以用什么试剂除二氧化硫呢?——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⑥在这里可以用碳酸钠溶液除二氧化硫吗?为什么?——不能,因为二氧化硫和碳酸钠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

⑦如何证明二氧化硫已经被除尽?——通入品红溶液,不褪色。

⑧因此以上实验如何进行?——先通入品红溶液,再通入品红溶液,最后再通入澄清石灰水就可。

⑨哪些现象才能证明产物中确有二氧化碳?-褪色-不褪色-变浑浊。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提问,使学生真正区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从而也达到了逆向思维培养的目的。

19、有的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教学的层次性和阶段性,违背化学学科特点和教学特点,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内容中,添加利用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化学方程式。因为,很多的氧化还原化学方程式多来源于卤族、氧族、氮族内容的学习,而这些内容远在后边,造成教学的内容秩序的混乱。例如:化学式的书写:溴、碘、也总结出来。 20、CO2与H2O反应性质的检验的探究性实验,

21、尿素与碳铵的肥效的计算,STS 教育,

22、CO2收集方法的研究

23、抗生素的选择与化学与STS教育,同样的成分,有不同地商品名字,价格不同。怎样认识选择判断。

24、PH值与身边的化学物质,精选身边的物质做实验,STS教育

25、水变油,花生油变小磨香油

26、教学目标设计技巧与方法:钻研教材,感悟目标;到教参上获得;到优秀教案上找;到网络上找;

27、基本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例如氧化还原反应:开始时与氧气的反应——到氧化铜与木炭反应时,说与氧的反应——到高中阶段的氧化还原反应。

28、教学重点、难点:例如:潮解,有没有实验的差别。

29、不好的高中问题: 次氯酸的氧化性为什么比高氯酸强?怎是高中知识能解释的呢?

好的问题:煤火炉里 煤燃烧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哪些?

30、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最大限度的感知化学,看化学做化学:例如溴、氯气、二氧化硫气体的感受。

新老教材的不同选择可能有不同目的:硫的燃烧反应利与弊。环保的取向与学生感受化学的取向的选择。

没有不被酸碱腐蚀的化学实验工作者,没有不嗅毒气的化学工作者。

31、以实验为基础地化学教学原则:化学式的书写-----化学式的书写依据-------组成------化学事实。重在书写。什么是电解质------实验结论-------实验方法-------实验教学依据。

32、例如:铁的物理性质中,熔点沸点怎样处理。延展性是什么意思?怎样讲他的质软?一定要通俗化,经验化,生活化,氯气的熔点—34.6,是什么概念,学生可以联想,意会到,想象到,认识到,才能记忆。为什么100度0度的温度,我们的概念那么清晰呢?就是我们对水沸腾,谁结冰地感知太熟悉了。铁的熔沸点我们很难有准确地概念,就是他的温度很高。但可以定性认识。

32、有位同学在校内实习试讲时,对化学式的书写及读法做如下总结:请你分析其科学性。金在左,非在右;氧化物,氧在后;后念先,先念后;中间化,不可丢;有脚码,先读数。

33、有同学在讲溶液的溶解性时,用丙三醇及甲苯作溶剂,还有硝酸钾,不用食盐、汽油、植物油,道理是什么?

34、判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的方法,要精细到加入多少溶质观察?理论上是加多少?操作时加多少合适?怎样观察?

35、启发式教学:你有什么办法收集反应生成的气体?(核心问题)。最科学的方法是什么方法?量少的气体收集与大量的气体收集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气体收集有什么区别?

你想一想,你在生活中看到什么场合的铁容易生锈?生锈的最严重?防止生锈的方法有哪些?(让学生充分讨论)

36、化学教学要充分建立在学生已有地经验和知识认识水平上,例如:纯净物、混合物中,介绍高纯硅时,什么是高纯硅?有什么用途?纯到什么程度?什么概念?分子的性质(通性)与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体现,与热胀冷缩现象,运动的形式:质点运动,振动、转动。

37、内容分析: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难闻的刺激性气体多数是有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怎样呈现?是直接传授让学生机械记忆,还是传授方法让学生理解推理,阿佛加德罗定律推导,非常重要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学);易液化(什么意思?有无感知?有无更好的呈现方式:—10度,在寒冷的冬季,或在冰箱冷冻室里可以液化,生活化的感知是学生容易记忆的基础);溶解性:易溶于水。

在化学性质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中,提出问题:二氧化硫溶于水是物理过程还是化学过程?SO2+H2O=H2SO3 要增加亚硫酸的性质介绍,启发式教学:硫的化合价与性质的关系。

38、板书技巧:氯化氢电子式的书写,要有目的性;

39、化学键与电离的关系:离子键都可以电离,强极性共价键多数可以电离。氢氧化钠、硫酸钠、硝酸钠、碳酸钠中化学键的判断。 40、双氧水制取氧气中的实验探究

二氧化锰地催化作用的探究。逻辑试验。

41、教材分析

隐形内容;怎样深入探究教学内容:溶液的 “均一性、稳定性”,均一性:(1)各点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相同,(2)各点溶液的组成浓度相同;稳定性:(1)物理化学性质稳定(2)不分层、不沉降、透明。

溶质多是单个分子、离子或较小的分子、离子集聚体分散到溶剂里。

第17篇:学校安全教育内容分析

学校安全教育内容

15级会计学本科四班

一、交通安全。

(一)、骑自行车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骑自行车外出比起走路,不安全的因素增加了,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如下:

1、要经常检修自行车,保持车况完好。车闸、车铃是否灵敏、正常,尤其重要。

2、自行车的车型大小要合适,不要人小骑大型车。

3、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右边行驶,不逆行;转弯时不抢行猛拐,要提前减慢速度,看清四周情况,以明确的手势示意后再转弯。。

4、骑车时不要双手撒把,不多人并骑,不互相攀扶,不互相追逐、打闹。

5、骑车时不攀扶机动车辆,不载过重的东西,不骑车带人,不在骑车时戴耳机听广播。

6、要学习,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知识。

(二)、乘坐机动车应该注意什么?

汽车、电车等机动车,是人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为保证乘坐安全,应注意以下各点:

1、乘坐公共汽(电)车,要排队候车,按先后顺序上车,不要拥挤。上下车均应等车停稳以后,先下后上,不要争抢,不要乘坐超载

车辆。

2、不要把汽油、爆竹等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带入车内。

3、乘车时不要把头、手、胳膊仲出车窗外,以免被对面来车或路边树木等乱伤;也不要向车窗外乱扔杂物,以免伤及他人。

4、乘车时要坐稳扶好,没有座位时,要双脚自然分开,侧向站立,手应握紧扶手,以免车辆紧急刹车时摔倒受伤。

5、乘坐小轿车、微型客车时,在前排乘坐时应系好安全带,不能乘坐无牌照及报废车辆。

6、尽量避免乘坐卡车、拖拉机;必须乘坐时,千万不要站立在后车厢里或坐在车厢板上。

7、不要在机动车道上招呼出租汽车。

8、在校学生严禁私自驾乘摩托车上学、上路,禁止乘坐无牌、无证、无照的机动车辆。

二、游泳安全

游泳时应注意什么?游泳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活动,同时也存在着危险。要保证安全,应该做到:

1、游泳需要经过体格检查。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中耳炎、皮肤病、严重沙眼等各种传染病的人不宜游泳。处在月经期的女同学也不宜去游泳。

2、要慎重选择游泳场所。到江河湖海去游泳,必须先了解水情,水中有暗流、漩涡、淤泥、乱石和水草较多的水域不宜作为游泳场所。来往船只较多、受到污染的血吸虫等病流行地区的水域也不

宜游泳。

3、下水前要做准备活动。可以跑跑步、做做操,活动开身体,还应用少量冷水冲洗一下躯干和四肢,这样可以使身体尽快适应水温,避免出现头晕、心慌、抽筋现象。

4、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

5、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跳水。

6、发现有人溺水,不要冒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

7、在校学生禁止私自外出到河、沟、水库等有水的地方玩水。

三、防火安全

(一)、在学校如何注意防火?

在学校里也有防火安全问题,主要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不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进入校园,也不带汽油、爆竹等易燃易爆的物品进入校园。

2、实验课需要使用酒精灯和一些易燃的化学药品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去做,时刻小心谨慎,严防发生用火危险。

3、采用火炉取暖的教室,要先派专人负责,管理好炉火。

4、不随意焚烧废纸等。

5、打扫卫生时,要将枯枝落叶等垃圾作深埋处理或送往垃圾站场,不要采取点火烧掉的办法。

四、卫生安全

(一)、日常生活中怎样注意饮食卫生?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否则就会传染疾病,危害健康,“病从口入”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注意:

1、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2、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3、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5、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6、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五、户外活动安全

(一)、参加集体劳动等社会实践如何保证安全?

中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常有机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到工厂农村参加义务劳动,开展社会调查,参加各类公益活

动等等。如何保证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安全呢?

1、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将面对许多自己从未接触过和或不熟悉的事情,要保证安全,最重要的是遵守活动纪律,听从老师或有关管理人员的指挥,统一行动,不各行其是。

2、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认真听取有关活动的注意事项,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允许做的,不懂的地方要询问、了解清楚。

3、参加劳动,同学们必然要接触、使用一些劳动工具、机械电器设备,在这个过程中,要仔细了解它们的特点、性能、操作要领,严格按照有关人员的示范,并在他们的指导下进行。

4、对活动现场一些电闸、开关、按纽等,不随意触摸、拨弄、以免发生危险。

5、外出活动时要注意在指定的区域内活动,不随意四处走动、游览,防止意外发生。

(二)、外出活动如何防止中暑?

中暑是人持续在高温条件下或受阳光暴晒所致,大多发生在烈日下长时间站立、劳动、集会、徒步行军时。轻度中暑会感到头昏、耳鸣、胸闷、心慌、四肢无力、口渴、恶心;重度中暑可能会伴有高烧、昏迷、痉挛等。户外活动如何防止中暑呢?

1、喝水。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外出活动,尤其是远行、爬山或去缺水的地方,一定要带够充足的水。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带些水果等解渴的食品。

2、降温。外出活动前,应该做好防晒的准备,最好准备太阳伞、遮阳帽,着浅色透气性好的服装。外出活动时一旦有中暑的征兆,要立即采取措施,寻找阴凉通风之处,解开衣领,降低体温。

3、备药。可以随身带一些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药品,以缓解轻度中暑引起的症状。如果中暑症状严重,应该立即送医院诊治。

(三)、外出或在公共场所自我防范要注意什么?

外出或在公共场所,同学们遇到的社会情况会比较复杂,尤其需要提高警惕,在自我防范方面应当注意:

1、应当熟记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以及家长姓名、工作单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等,以便在急需联系时取得联系。

2、外出要征得家长同意,并将自己的行程和大致返回的时间明确告诉家长。

3、外出游玩、购物等最好结伴而行,不独来独往,单独行动。

4、不接受陌生人的钱财、礼物、玩具、食品、与陌生人交谈要提高警惕。

5、不把家中房门钥匙挂在胸前或放在书包里,应放在衣袋里,以防丢失或被坏人抢走。

6、不独自往返偏僻的街巷、黑暗的地下通道,不独自一人去偏远的地方游玩。

7、不搭乘陌生人的便车。

8、外出时衣着要朴素,不戴名牌手表和贵重饰物,不炫耀自己家庭

的富有。

9、携带的钱物要妥善保存好,不委托陌生人代为照看自己携带的行李物品。

10、不接受陌生人的邀请同行或做客。

11、外出要按时回家,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返回,应设法告知家长。

(四)、受了外伤怎么办?

受了外伤,比较严重的,需要送医院诊治。比较轻微的,可以按照下述方法来处理:

1、出现伤口并且出血的,需要清洗伤口并擦涂消毒、消炎的外用药,如消炎粉、红药水、创可贴等。此外还要注意:保持伤口局部的温暖干燥;可多吃鸡蛋、瘦肉、豆类、乳类等蛋白质含量多的食品;适当服用维生素C或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合理换药,保持清洁。这样做,有利于伤口的痊愈。

2、肌肉、关节、韧带等扭伤的,不能立即按摩或热敷,以免加重皮下了血,加剧肿胀。应当立即停止活动,使受伤部位充分休息,并且冷敷或用冷水浸泡。待24小时至48小时以后,皮下出血停止再改用热敷,以促进消散瘀血,消除肿胀。

同学们,遵章守纪,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我,当我们能做到这一切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便向文明的彼岸又前进了一步,重视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呵护这文明之花,让我们远离伤痛,珍爱彼此的生命。

第18篇:班组培训内容分析

班组安全培训讲解

埃新斯(枣庄)新气体有限公司

一、班组岗位战略目标:

以日为单位,通过班前班后讲安全和现场自检,推进班组零违章零隐患。

二、岗位工作标准:

1.班组安全建设:现场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班组长兼职安全员,经过安全培训合格,掌握应知应会,每天佩戴袖标上岗。

2.班前会宣讲安全注意事项,推进班前安全一分钟活动,并做好班前会记录。3.班组安全员按照班组安全检查BOM检查,做好问题记录并反馈,10人以上班组每日检查反馈问题不少于1条,月度指标20条。

4.设备操作工持有效的设备上岗证操作设备,无证人员禁止操作。工作服、劳保用品(手套等)穿戴整齐,进入生产车间禁止携带烟火。

5.设备进入自动运行状态,防护栏全部关闭。设备的光电保护正常运行,打在自动状态。光电保护、双联开关每天班前、班中进行检查,保证有效性;严禁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入设备内部。设备的转动部位必须设置防护罩。设备安全警示标志完好齐全。

6.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特种作业操作证并在有效期内。经过检验合格并有合格证。安全防护装置齐全有效,危险部位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完好在用。安全操作规程悬挂醒目。 安全设施(安全阀、压力表、避雷、防爆、防静电设施等)完好,且按规定时间要求检测;

7.危化品操作人员熟悉化学危险特性及应急措施,现场使用处在醒目位置张贴所使用的危化品的中文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存放、使用、回收专人管理,限量领用(当天用量),余量退存;存放区域内用电、照明等设施符合防爆要求;工作时间穿防静电鞋、服;现场通风良好,严禁长时间敞口使用;禁止使用铁制工具开启桶装易燃易爆危化品。

8.灭火器在有效期内,外观无损坏,压力指针在绿区,现场数量与台帐相符。消防栓外观无损坏,枪头与接口型号符合,水带双卷符合要求,消防箱完好。现场操作工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报警、会逃生、会扑救初起火灾。

9.重点要害部位有安全警示牌、无丢失、损坏现象;责任人签定责任书,责任人按时检查重点部位各安全因素,熟练掌握应急处置程序。报警、排风装置24小时保持正常运行;

10.车间班组级安全培训期间安排专人跟踪效果,课时符合要求,责任人掌握安全基本知识新职工经三级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实习.签定安全责任书。

11.对现场出现的应急事件按要求及时处理并上报,避免不良影响。

12.班后关闭水、电、气、汽及门窗,不断电设备专人负责管理,签订安全责任书。

三、讲解内容:

1 一)通用标准:

安全员每天班前会用一分钟时间查安全讲安全,推进班组零违章零隐患检查和讲评项目:

1.员工精神状态良好

―――

不带病疲劳作业 2.携带烟火现象检查

―――

不带烟火上岗 3.劳保用品佩带齐全

―――

不合格不上岗 4.懂安全规程/工艺要求――

不违章作业 5.设备设施工具安全

――-

防护到位警示到位 6.发现违章/隐患举报

――― 人人遵章守纪 ● 消防安全讲评: 1.危险作业现场控制:

下列区域确定为禁火区,严禁动用明火:

1.1易燃易爆物质流经的管道、盛放的容器、存放的场所等禁火区禁止动用明火。1.2存储过易燃易爆物质的容器、管路在未完全置换前,严禁动用明火。

1.3现场有易燃易爆品,作业区为易燃易爆品场所,包括暂时不使用或长期限制未用的易燃易爆场所,禁止动用明火。

1.4现场存在易燃易爆品使用(如刷油漆、喷漆)的,或现场使用完易燃易爆品,但仍处于不安全状态的,禁止动用明火。

1.5存放有易燃品、易爆品的仓库禁止动用明火。

1.6用于可燃、易燃物质(粉末、液体、气体)通风、排放的设备设施,如喷粉喷漆的设备及排风装置、油烟排风装置等禁止动用明火。并要求定期进行清洗,防止使用过程中发生火险。

1.7被易燃易爆物质沾染、侵蚀、蔓延的设备、管路、区域场所禁止动用明火。

1.8盛放过不明物质(固、液、气)的容器、管路或区域场所,在未完全弄清前禁止动用明火。

1.9一般作业环境,作业区周围10米内无可燃物,高空明火作业时,其正下方15-30米范围设置屏障,清理一切可燃物品,防止火星飞溅,出现大风等恶劣天气不得进行明火作业。

1.10氧气瓶、乙炔瓶必须分开放置,间距5米以上,乙炔气瓶必须安装有回火装置,乙炔瓶应固定在支架车上,压力表、管路及接头完好,焊接、切割用具完好。

1.11使用电焊临时接线时,必须由设备部门专职电工给予接线,非电工人员不得私自接线,

2 必须按用电规范执行。

1.12明火作业现场必须有通风措施,并安排专人监护,现场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设施、消防水桶等,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2高空作业:

指人在以一定位置为基础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国家标准GB-3608-83《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也称高空作业。 现场安全检查标准:

2.1作业人员健康情况检查,无心脏病、高血压、癫痫病、精神病、严重贫血等不适合高空作业的禁忌病症。

2 .2现场设施必须完好:脚手架必须使用符合国家要求器材,设置稳固,不得使用移动支架,凡有开焊、变形、•损坏的都要经过修整;与高压线保持5米以上距离,工作面设置防护围栏;4米以上的建筑施工时,必须设置随墙体上升的安全网,每隔四层,再增加一道固定安全网;非特殊情况(紧急抢险、维修等)禁止夜间高空作业,必须进行时,要保证照明条件,加强监护,并加红色警示灯。

2.3作业现场下方必须设立警示标志,在有坠落危险的场所,设置“禁止通行”、•“禁止翻越”等警示标志,并用围栏隔离,必要时设专人现场指挥控制。

2.4现场作业人员劳保用品佩戴齐全,2米以上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于牢固地方,带安全帽,系好帽带,穿软底鞋。

2.5 环境条件恶劣,大风、大雨、光线昏暗、距离高压线过近等必须停止高空作业。 2.6 脚手架的载荷标准及脚手板的承受能力必须严格遵守规定要求,•不得超重;且应具有足够的坚固性和稳定性。

2.7 作业地点的开口处或端部边沿处必须设定安全防护栏、围墙或盖板等。 2.8 操作人员工作过程中严禁抛掷工具等物品,不准在防护栏杆、垂直升降平台等孔洞边缘坐靠休息。

2.9架设作业中使用的起重设备、机具按规定设安全装置,并保证安全有效。2.10 在露天施工期间遇有雷击或阴云密布将有大雨时,•脚手架上的操作人员应立即离开。 3.临时用电:

3.1车间内部需要使用临时线,需由使用人到设备部门办理使用手续,由电工给予规范走线

3 3.2车间外部需要使用临时线,必须到设备处、安保处统一办理申请作业许可证方可施工。

3.3外协单位到我公司施工,需要接临时线的,必须到安保部门办理许可证,并由所在区域设备电工给予规范走线,严禁私自接线作业。

3.4所有临时线必须由专业电工规范走线,并定时对临时电源进行安全检测。3.5临时线路需要用绝缘良好的护套线,线上不得有接头,长度不得超过10米。 3.6临时线接入功率超过2KW时,严禁在灯开关箱或插座箱内使用。

3.7临时线接入功率超过3KW时,必须到设备部门审批,并根据线路负荷进行调配相关线路。

3.8临时线悬空架设或沿墙敷设,架空高度不得低于2.5米。

3.9临时线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一周,使用完毕后必须立即清理。若长期使用的,必须由专业电工按照电气规范要求安装正规线路。 3.10易燃易爆品场所严禁使用临时电源线。 4.灭火基本知识:

面对初起火灾,必须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科学合理使用灭火器材和灭火剂。如:冷却灭火法、隔离灭火法、窒息灭火法、抑制灭火法。

4.1灭火方法及灭火原理

有消防燃烧理论得知,燃烧条件是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三要素互相作用形成的,灭火方法就是研究如何消除或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使火熄灭。灭火方法可归纳为: 4.1.1冷却灭火法:

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的物体上,以降低燃烧的温度于燃点之下,使燃烧停止;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物质上,使其不因火焰热辐射作用而形成新的火点。冷却灭火法是灭火的一种主要方法,常用水和二氧化碳作灭火剂冷却降温灭火。灭火剂在灭火过过程中不参与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这种方法属于物理灭火方法。 4.1.2 隔离灭火法:

将周围未燃烧的可燃物质移开或与正在燃烧的物质隔离,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方法:

a、将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品搬走;

b、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管道的阀门,减少和阻止可燃物质进入燃烧区;

c、设法阻拦流散的易燃、可燃液体;

d、拆除与火源毗连的易燃建筑物,形成防止火势蔓延的空间地带。

4 4.1.3、窒息灭火法:

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气体等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具体方法是:

a、用沙土、水泥、湿麻袋、湿棉被等不燃或难燃物质覆盖燃烧物;

b、喷洒雾状水、干粉、泡沫等灭火剂覆盖燃烧物;

c、用水蒸气或氮气、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灌注发生火灾的容器、设备;

d、密闭起火建筑、设备和孔洞;

e、将不燃气体或不燃液体(如二氧化碳、氮气、四氯化碳等)喷洒到燃烧物区域内或燃烧物上。 4.1.4抑制灭火法:

将化学灭火剂喷入燃烧区参与燃烧反应,终止链反应而使燃烧停止。采用这种方法可使用的灭火剂有干粉、泡沫和卤代烷灭火剂等。

4.2我们日常用灭火剂:

①水

水能吸收大量的热量;能降低燃性液体浓度;高压水能冲散燃烧物。直流水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火灾;雾状水可以扑救粉尘、带电设备火灾。注意:与水接触有燃烧爆炸危险的物质如铁水,不能用水;油类物质原则上不能用水。

②干粉灭火剂

其基料(碳酸氢钠等)吸附游离基。用于各种燃性液体及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引起的火灾,或一般带电设备火灾。注意:干粉对燃烧物的冷却作用差,扑救大面积火灾时,如灭火不完全,容易引起复燃。

③二氧化碳灭火剂

增加空气中惰性介质的含量,相对地减少空气中的含氧量;对燃烧物有一定的冷却作用。适于扑救各种易燃液体和那些水、泡沫、干粉易玷污损坏的固体物质火灾,以及600V以下的各种带电设备火灾。注意:使用时防止二氧化碳窒息事故;不能扑救钾、钠、镁等金属及其氢化物的火灾。 4.3以干粉灭火器为例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干粉灭火器内充装的是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是用于灭火的干燥且易于流动的微细粉末 , 由具有灭火效 能的无机盐和少量的添加剂经干燥、粉碎、混合而成微细固体粉末组成。 它是一种在消防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灭火剂 , 且主要用于灭火器中。除扑救金属火灾的专用干粉化学灭火剂外 , 干粉灭火剂一般分为 BC 干粉灭火剂 和 ABC 干粉两大类。干粉灭火剂主要通过在加压气体作用下喷出的粉雾 与火焰接触、混合时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灭火。另外 , 还有部分稀释氧和冷却的作用。

干粉灭火器最常用的开启方法为压把法。将灭火器提到距火源适当位置后 , 先上下颠

5 倒几次 , 使筒内的干粉松 , 然后让喷嘴对准燃烧最猛烈处 , 拔去保险销 , 压下压把 , 灭火剂便会喷出灭火。

5.现场消防安全控制标准:

5.1职工在工作时严禁带火种进入生产现场,严禁在厂区内吸烟。

5.2生产车间内物品存放应远离暖气管道或其他工业供暖设施,以免发生火灾,一般应保持0.5m以上。

5.3消防器材、设备、工具是灭火专用设施,其维修、保养管理必须引起重视,除灭火外严禁挪为他用。消防器材、设备未经许可,严禁挪位、损坏,必须保持显而易见、道路畅通,周围2米内严禁堆放杂物及覆盖。如有特殊情况,必须经安全消防部门允许后方可使用。

5.4各部位消防器材由所在部门负责保养,安全部门根据要求定期检查、维修、更换、增补,确保完好。

5.5动用明火必须办理许可证经现场安全确认后方可施工;企业内严禁私自使用电热器具,特殊情况必须到安全部门办理使用许可证。

5.6责任区域内的消防器材应加强维护、保养,消防通道不得堵塞;及时反馈区域内出现的安全隐患,并向上级报告协助整改。

5.7机动车辆配置灭火器,要妥善保管,不能拆除转让,如有损坏,及时更换。如发现乱动、乱用消防器材者,如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其刑事责任,并按其价格的5-10倍进行价格兑现。

5.8发生电气火灾的原因一般有三个:a短路;b过载;c接触电阻过大。

5.9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四种:a隔离法;b抑制法;c冷却法;d窒息法。不同火灾必须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6.火场逃生技巧:

6.1如果身上的衣物,由于静电的作用或吸烟不慎,引起火灾时,应迅速将衣服脱下或撕下,或就地滚翻将火压灭,但注意不要滚动太快。一定不要身穿着火衣服跑动。如果有水可迅速用水浇灭,但人体被火烧伤时,一定不能用水浇,以防感染。

6.2毛巾、手帕捂鼻护嘴。因火场烟气具有温度高、毒性大、氧气少、一氧化碳多的特点,人吸入后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烫伤或神经中枢中毒,因此在疏散过程中,应采用湿毛巾或手帕捂住嘴和鼻(但毛巾与手帕不要超过六层厚)。注意:不要顺风疏散,应迅速逃到上风处躲避烟火的侵害。由于着火时,烟气太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向上蔓延快、横向蔓延慢的特点,因此在逃生时,不要直立行走,应弯腰或匍匐前进,但石油液化气或城市煤气火灾

6 时,不应采用匍匐前进方式。

6.3遮盖护身。将浸湿的棉大衣、棉被、门帘子、毛毯、麻袋等遮盖在身上,确定逃生路线后,以最快的速度直接冲出火场,到达安全地点,但注意,捂鼻护口,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6.4寻找避难处所。如果走廊或对门、隔壁的火势比较大,无法疏散,可退入一个房间内(如卫生间),可将门缝用毛巾、毛毯、棉被、褥子或其它织物封死,防止受热,可不断往上浇水进行冷却。防止外部火焰及烟气侵入,从而达到抑制火势蔓延速度、延长时间的目的。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避难处所,如到室外阳台、楼房平顶等待救援。 6.5多层楼着火逃生。如果多层楼着火,因楼梯的烟气火势特别猛烈时,可利用房屋的阳台、水溜子、雨蓬逃生,也可采用绳索、消防水带,也可用床单撕成条连接代替,但一端紧拴在牢固采暖系统的管道或散热气片的钩子上(暖气片的钩子)及门窗或其它重物上,在顺着绳索滑下。

6.6被迫跳楼逃生。如无条件采取上述自救办法,而时间又十分紧迫,烟火威胁严重,被迫跳楼时,低层楼可采用此方法逃生,但首先向地面上抛下一些后棉被、沙发垫子,以增加缓冲,然后手扶窗台往下滑,以缩小跳楼高度,并保证双脚首先落地。

6.7火场求救方法。当发生火灾时,可在窗口、阳台、阴台、房顶、屋顶或避难层处,向外大声呼叫,敲打金属物件、投掷细软物品、夜间可打手电筒、打火机等物品的声响、光亮,发出求救信号。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为逃生争得时间。

6.8利用疏散通道逃生。商场等公共建筑都按规定设有室内楼梯、室外楼梯,有的还设有自动扶梯、消防电梯等,发生火灾后,尤其是在初起火灾阶段,这都是逃生的良好通道。在下楼梯时应抓住扶手,以免被人群撞倒。不要乘坐普通电梯逃生,因为发生火灾时,停电也时有发生,无法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 ●治安常识讲评: 1.正当防卫:

是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的人,直接采取反击,使其造成一定损害的办法,以防止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它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所进行的直接反击,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①只有在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它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才能进行正当防卫。 ②必须在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的时候,再能实行正当防卫。 ③防卫必须是对实施不法侵害的人实行。 ④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2.社会交往常识

7 2.1外出上街时,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不要随便横穿马路或闯红灯,要做到:一看二慢三通过。

2.2乘坐车辆外出时一定要注意乘坐汽车的安全状况。尽量不要乘坐破旧、超载的个体私人车辆,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2.3外出期间无特殊情况,不要喝酒,参与应酬时不得喝醉,并要两人同行。2.4因天气变化,妨碍交通时,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

2.5职工在下班后应及时回家,有特殊情况需外出会友、娱乐等要及时和家人或同事讲清楚,如有事便于寻找。

2.6夜间娱乐、会友等注意不要时间太晚,应尽量在晚上十点前回家,并且尽量不走地处偏僻、人烟稀少的路巷。

2.7女职工下中班后应尽量乘坐班车,晚上外出时,应结伴而行,外出时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以免受骗上当,如遇到危险时应保持镇静,灵活处理。

2.8在外吃饭,一定要食用干净卫生的食物,不要到路边小摊吃饭,不吃半生不熟的食物。3.交通知识讲评:

3.1.外出上街时,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不要随便横穿马路或闯红灯,要做到:一看二慢三通过。

3.2.乘坐车辆外出时一定要注意乘坐汽车的安全状况。尽量不要乘坐破旧、超载的个体私人车辆,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3.3.并且尽量不走地处偏僻、人烟稀少的路巷。

3.4.如果车辆不幸翻滚,要切记不要抓死某个部位,只有抱头缩身才是上策。

3.5.船舶夜间航行时,不要用手电筒向水面、岸边乱照,以免引起来船误会或造成驾驶人员的错觉而发生危险。

3.6.如果所乘的船舶在海上突然发生严重遇难事故,在撤离舱室前,首先应尽可能多穿衣服,能穿不透水的衣服则更好,戴手套、围巾、穿好鞋袜,不论什么季节,多穿衣服都是必要的,落水后可使身体表面与衣服之间有一层较暖的水,而衣服又能阻止这层水与周围冷海水的对流交换。

3.7.进站上车时应该走规定的检票口,通过天桥或地道,不可穿行铁道钻车、跳车,并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

3.8.列车进站时,旅客和送客的人都应退离安全白线。3.9.列车运行时不要把手、脚、头部伸到窗外。 3.10酒后、服药后、情绪波动时不宜驾驶机动车。

8 3.11.驾驶摩托车必须戴头盔、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品。 3.12.乘车五忌:

3.12.1忌未等车停稳,抢先上下车;3.12.2忌在行车道上呼叫出租车;

3.12.3忌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出租车、长途车;

3.12.4忌在机动车行驶过程中将身体某个部位伸出车外或跳车,禁止人、货混装;3.12.5忌乘车货运车时站立或坐在车厢拦板上。 ●职业危害及防护知识讲评;

1.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职工安全健康的一项辅助措施,而不是人人有份的福利待遇,要按规定发放、领取。各单位要在工艺、设备上努力进行革新和改造,尽快的改善劳动条件,保证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

2.防护用品一定要正确使用。比如:女工帽是保护女工发辫不被机器绞碾的;防护手套是防护手烧伤、烫伤、刺手和磨手的;防护服是防止烧灼、刺割、磨损、绞碾等危险的。按操作规程要求,工人必须带好防护用品,方可进入生产岗位,不得借任何理由拒绝佩带防护用品。

3.目前企业的劳动防护用品主要有:手套、防护眼镜、工作服、绝缘鞋、防砸鞋、防尘面具等。

4.各部门设专职人员领取发放劳保用品,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发放台帐,严格按标准发放。5.特殊岗位需增发劳保用品的需提前提出申请,由技术部门认可,需求部门书面申请,经安全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执行。 6.严禁将劳保用品挪为他用。 7.职工离开企业,必须将工作服交回。

8.职工对劳保用品的发放有意见的可以反馈劳动安全部门,主管部门现场落实后予以答复或解决。

二) 典型事例讲评 ,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对全班员工进行案例警示,由各区域安保处根据中心、园区安保部要求,每周组织资料并宣贯到相关班组。

三)专业安全知识讲评:(各班组根据班组中使用的危险设备和设施等安全管理要求,有针对性的讲评)

● 用电安全知识:适用于接触电气设施的班组 1.触电事故的种类:

A.电击:

9 a.直接接触电击:触及正常状态下带电的带电体。

b.间接接触电击: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在故障下意外带电的带电体。 单线电击:人占在地面上,与一线接触。(可以是直接或间接)

两线电击:人与地面隔离,两手各触一线。(可以是直接或间接;可以是两相,也可以是单相)

c.跨步电压电击:

B.电伤: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气机械性伤害等。 2触电防护:

基本防护原则——应使危险的带电体不会被有意或无意地触及。 基本防护措施——绝缘、屏护和间距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保护接地,保护接零、加强绝缘、电气隔离、不导电环境、等电位联结、安全电压、漏电保护器。

3安全电压的等级:42V、36V、24V、12V和6V。

可以作为安全电源的主要有: a.安全隔离变压器;b.蓄电池及独立供电的柴油发电机;c.即使在故障时仍能够确保输出端子上的电压不超过特低电压值的电子装置电源等。

4.漏电保护装置的选用:

用于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时:应选用额定动作电流为30mA及其以下的高灵敏度、快速型。

5..需要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的场所:

触电、防火要求较高的场所和新、改、扩建工程使用各类低压用电设备、插座,均应安装漏电保护器。

6.必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的场所:

6.1建筑施工场所、临时线路的用电设备

6.2手持式电动工具(除Ⅲ类外〕、移动式生活日用电器(除Ⅲ类外)、其他移动式机电设备,以及触电危险性大的用电设备,心须安装漏电保护器

6.3潮湿、高温、金属占有系数大的场所及其他导电良好的场所,如机械加工、冶金、化工、船舶制造、纺织、电子、食品加工、酿造等行业的生产作业场所,以及锅炉房、水泵房、食堂、浴室、医院等辅助场所

7.防爆电气设备的标志

防爆型电气设备外壳的明显处,须设制清晰的永久性凸纹标志,设备铭牌的右上方应有明显的“Ex”标志。

10 8.电气灭火:

发现起火后,首先要设法切断电源!切断电源应注意以下几点:

8.1火灾发生后,由于受潮和烟熏,开关设备绝缘能力降低,因此,拉闸时最好用绝缘工具操作。

8.2高压应先操作断路器而不应该先操作隔离开关切断电源,低压应先操作电磁启动器而不应该先操作刀开关切断电源,以免引起弧光短路。

8.3切断电源的地点要选择适当,防止切断电源后影响灭火工作。

8.4 剪断电线时,不同相的电线应在不同的部位剪断,以免造成短路。剪断空中的电线时,剪断位置应选择在电源方向的支持物附近,以防止电线剪后断落下来,造成接地短路和触电事故。

9.带电灭火安全要求:

9.1应按现场特点选择适当的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的灭火剂都是不导电的,可用于带电灭火。

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剂(水溶液)不宜用于带电灭火。(因其有一定的导电性,而且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有影响)

9.2用水枪灭火时宜采用喷雾水枪,这种水枪流过水柱的泄漏电流小,带电灭火比较安全。用普通直流水枪灭火时,为防止通过水柱的泄漏电流通过人体,可以将水枪喷嘴接地(即将水枪接入埋入接地体,或接向地面网络接地板,或接向粗铜线网络鞋套);也可以让灭火人员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靴或穿戴均压服操作。

9.3人体与带电体之间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用水灭火时,水枪喷嘴至带电体的距离:电压为10 kV及其以下者不应小于3 m。

10.安全用电有哪些措施?

10.1不要购买“三无”的假冒伪劣电器产品。

10.2使用电器时应有完整可靠的电源线插头,对金属外壳的电器都要采用接地保护。

10.3不能在地线上和零线上装设开关和保险丝。禁止将接地线接到自来水、煤气管道上。

10.4不要用湿手接触带电设备,不要用湿布擦抹带电设备。

10.5不要私拉乱接电线,不要随便移动带电设备。

10.6检查和修理家用电器时,必须先断开电源。

10.7电器的电源线破损时,要立即更换或用绝缘布包扎好。

10.8电器或电线发生火灾时,应先断开电源再灭火。

特种及危险设备安全知识:适用于有特种设备和危险设备的班组

1.手持电动工具:适用于有手持电动工具班组

A.工具在使用前,操作者应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或安全操作规程,详细了解工具的性能和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B.在一般作业场所,应尽可能使用Ⅱ类工具,使用Ⅰ类工具时还应采取漏电保护器、隔离变压器等保护措施。

C.在潮湿作业场所或金属构架上等导电性能良好的作业场所,应使用Ⅱ类或Ⅲ类工具。 D.在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内等作业场所,应使用Ⅲ类工具,或装设漏电保护器的Ⅱ类工具。Ⅲ类工具的安全隔离变压器,Ⅱ类工具的漏电保护器及Ⅱ、Ⅲ工具的控制箱和电源联接器等必须放在作业场所的外面,在狭窄作业场所应有人在外监护。

E.在湿热、雨雪等作业环境,应使用具有相应防护等级的工具。 F.Ⅰ类工具电源线中的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只能用作保护线。

G.工具的电源线不得任意接长或拆换。当电源离工具操作点距离较远而电源线长度不够时,应采用耦合器进行联接。

H.工具电源线上的插头不得任意拆除或调换。

I.插头、插座中的接地极在任何情况下只能单独联接保护线。严禁在插头、插座内用导线直接将接地极与中性线联接起来。

J.工具的危险运动零、部件的防护装置(如防护罩、盖)等不得任意拆卸。

K.工具在发出或收回时,保管人员必须进行一次日常检查;在使用前使用者必须进行日常检查。

L.工具的日常检查至少应包括以下项目: a.外壳、手柄有否裂缝和破损; b.保护线联接是否正确,牢固可靠; c.电源线是否完好无损; d.电源插头是否完整无损;

e.电源开关动作是否正常、灵活、有无缺损、破裂; f.机械防护装置是否完好;

g.工具转动部分是否转动灵活、轻快、无阻滞现象; h.电气保护装置是否良好。

M.工具必须由专职人员按以下规定进行定期检查。 a.每年至少检查一次。

12 b.在湿热和常有温度变化的地区或使用条件恶劣的地方还应相应缩短检查周期。 c.在梅雨季节前应及时进行检查。

N.长期搁置不用的工具,在使用前必须测量绝缘电阻。如果绝缘电阻小于表1规定的数值,必须进行干燥处理或维修,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O.工具如有绝缘损坏,电源线护套破裂、保护线脱落、插头插座裂开或有损于安全的机械损伤等故障时,应立即进行修理,在未修复前,不得继续使用。

P.工具的维修必须由专门指定的维修部门进行,同时应配备必要的检验设备或仪器。 2.起重设备:适用于有起重设备的班组

A、司机接班时,应检查制动器、吊钩、钢丝绳和安全装置,发现异常应在操作前排除。

B、开车前和操作中接近人时,应鸣铃或报警。

C、操作应按指挥信号进行,对紧急停车信号,不论任何人发出,都应立即执行。

D、当起重机上和其周围确认无人时,才可合闸。若挂有标志牌,必须由相关人员处理后才可合闸。

E、合闸前应使所有控制器手柄扳回零位。

F、司机进行维护保养时,应切断主电源,并挂上标志牌并上锁。如果有未消除的故障,应通知接班司机。

G、起重机的安全防护装置应齐全完善,并有产品合格证。

H、有下述情况之一的,不应进行操作:

①超载或载重物体重量不清。

②结构或零部件有影响安全工作的缺陷和损伤。

③捆绑、吊挂不牢或不平衡而可能产生滑动,重物棱角处与钢丝绳之间未加衬垫等。

④被吊挂物体上友人或浮置物。

⑤工作场地错暗、无法看清场地、被吊物体和指挥信号等。

I、司机操作时应遵守下述要求:

①不得利用极限位置限位器停车。

②不得在有载荷的情况下调整起升、变幅机构的制动器。

③吊运时,不得从人的上空通过,吊壁下不得有人。

④起重机工作时不得进行检修和维护。

有主副两套其中机构的起重机,主副钩不应同时开动。 3.电焊:适用于电焊班组

A.电焊操作者接触用电机会多,并且主要接触金属导体,危险性较大。

13 B.焊接时产生很高的温度,并能产生弧光,易引起眼睛和皮肤疾病。 C.电焊的主要危险是触电,因此防触电最为重要。 D.电焊防护首先要彩绝缘材料,将带电体隔开。

E.用屏蔽装置(如罩、盖、挡板等)将带电部分同外界隔开。

F.电焊设备之间、设备与墙壁之间、设备与地面之间要留有跷的距离,防止人体接触带电部分。

G.焊接电缆的截面应根据焊接电流的大小来选取,长度一般为20-30M。

H.严禁利用厂房的金属结构、管道、轨道及其他金属物接起来作为焊接回路的导体。

I.电缆应注意避免碾压磨损和高温损坏绝缘层。

J.定期检查电缆绝缘性能,一般半年一次。

K.焊工的身体不能接触带电体,对具有较高空载电压的焊机及在潮湿地点操作时,在操作台附近地面上应铺设绝缘垫。

L.在搬运焊机、检修焊机、改变二次回路布设(粗调),必须切断电源开关方可进行。

M.在金属容器内、金属结构上或其他狭小场所焊接时,不允许使用无绝缘外壳的焊钳,设立监护人,使用行灯带电压应为12V。

N.安装、检修焊机或更换保险等应由电工进行,严禁焊工自行进行。

O.进行焊接必须清理现场,清理可燃物,焊接过程要注意防火、防爆。

P.焊工工作时应穿工作服,绝缘鞋,绝缘手套,安全帽。焊工手套应选用耐磨、耐辐射热的皮革或棉帆布和皮革合制材料制成,其长度不应小于300mm,要缝制结实。焊工不应戴有破损和潮湿的手套。焊工在可能导电的焊接场所工作时,所用的手套应该用具有绝缘性能的材料(或附加绝缘层)制成,并经耐电压5000V实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焊工防护鞋应具有绝缘、抗热、不易燃、耐磨损和防滑的性能。电焊工穿用防护鞋的橡胶鞋底,应经耐电压5000V的实验合格。如在易燃易爆场合焊接时,鞋底不应有鞋钉,以免产生摩擦火星。

Q.进行焊接时,必须戴防护罩。焊工用面罩有手持式和头戴式两种,面罩和头盔的壳体应选用难燃或不燃的且无刺激皮肤的绝缘材料制成。罩体应遮住脸面和耳部,结构牢靠,无漏光。

R.燃气容器和管道补焊操作置换补焊操作必须执行到位。

S.在狭窄和通风不良的地沟、坑道、检查井、管段、容器、半封闭地段等处进行气焊、气割工作应在地面上进行调试焊割炬混合气,并点好火,禁止在工作地点调试和点火,焊、割炬和胶管等都应随人出入。

14 T.在封闭容器、罐、桶、舱室中焊接、切割,应先打开施焊工作物的孔、洞,使内部空气流通,以防焊工中毒、烫伤,必要时应有专人监护,工作完毕和暂停时,焊、割炬和胶管等都应随人出入,禁止放在工作点。

U.焊工所使用的移动式照明灯具的电源线,应采用YQ或YQW型橡胶套绝缘电缆,导线完好无破损,灯具开关无漏电,电压应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或用12V的安全电压,灯具的灯泡应有金属网罩防护。

4.特殊工种:适用于有特殊工种的班组

特殊工种是指其作业场所、操作的设备、操作内容具有较大危险性,容易发生伤亡事故或者容易对操作者本人、他人以及周围设施的安全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人员,主要包括:电工、天车工、电气焊工、电梯工、锅炉工、司炉工、厂内机动车辆驾驶员、建筑登高作业人员。上岗规定:

1.1必须具备相应的文化程度,无妨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1.1.1机动车辆驾驶员:身高1.5米以上,双目裸眼视力在0.7以上(含矫正视力),无色盲,色弱;左右耳距离音叉距离0.5米辩清方向;心、肺、血压正常;无癫痫、精神病、突发性昏厥及其他妨碍驾驶的病症或心理缺陷。

1.1.2电工:无癫痫、精神病、心脏病、色盲突发性昏厥等妨碍电工作业的疾病或心理缺陷。

1.1.3焊接操作工:身体健康,裸眼视力在0.4以上,矫正视力在1.0以上,无癫痫、精神病、突发性昏厥、心脏病、高血压、眩晕症等妨碍作业的病症或生理缺陷。

1.1.4起重操作工:身体健康,双目裸眼视力在0.7以上,无色盲、听觉障碍、癫痫、精神病、突发性昏厥、心脏病、高血压、眩晕症等妨碍作业的病症或生理缺陷。

1.2岗前经上级劳动部门统一培训,持证上岗。1.3参加培训前,厂内实习六个月以上。

1.4从外单位调入从事特殊工种的,必须持劳动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方可上岗。1.5劳动局颁发的“操作证”定期复审。

1.6特殊工种岗位转换必须得到企业安全部门同意,其他部门无权调整。

第19篇:大学语文考核内容分析

《大学语文》主要复习掌握四部分内容:

一,认真研读教材中的课文,共52篇课文,议论文10篇,记叙文17篇,诗词18篇,小说7篇,四部分内容所选的课文篇目,要一篇1篇地阅读掌握,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考生一定要加强对教材所选取的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可以分成两个层次:浅层次的掌握就是要求考生记忆课文中的内容,只要阅读了课文,记住课文的内容,就可以很轻松地回答出来。深层次的掌握则要求考生在对课文记忆的基础上对课文所涉及的内容加以深刻理解,考核考生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对于古文,要能够读通,读懂,同时对重点字词(课文后面的注释)要一一掌握;

二,在熟练掌握教材每篇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课文后面的提示,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钻研掌握。对考试大纲,提示的考核是每次考试的重中之重,所占分值较多;

三,要灵活理解掌握语文知识。这是学习的难点,历年来考生丢分很多。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主要有:议论文的论点,论据,举证,其中两种论据,三种论证方法是重点;10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诗词的直接抒情手法,间接抒情的六种手法;记叙的顺序;描写人的五种方法,等等。考试中这部分知识一般都考核考生灵活掌握的能力,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所以考生要认真钻研,理解,掌握教材50页,148页,217页,287页四篇文章。

四,作文。自考一般作文可以写成夹叙夹议夹抒情的文章。、

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依据这几年新版《大学语文》试卷情况,对《大学语文》的学习提出一些建议,供考生参考。

1、考课文的内容。

认真阅读教材,掌握教材上面所讲授的内容,是学习的根本,这是毫无疑义的。并且提高一个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需要有途径,就是通过认真学习,分析经典文章,精品文章这一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大学语文》所选择的都是精品文章,这门课考核内容之一就是看看考生对于这些课文是否真正认真阅读,真正学习了。

考核考生对于课文的阅读情况,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1)属于浅层次的考核。

例题

1、《长恨歌》的诗句中,描绘杨玉环“闻道汉家天子使”时情态的是

A、回眸一笑百媚生

B、梨花一枝春带雨

C、雪肤花貌参差是

D、芙蓉如面柳如眉

例题

2、从《我的世界观》一文来看,爱因斯坦人生观的核心是

A、为别人而活着

B、为占有别人劳动而难受

C、崇尚简朴生活

D、对人对己都要宽容大度

例题

3、下列文章中,从自身的经验教训谈起,坦诚进行自我反思的是

A、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B、胡适《容忍与自由》

C、朱光潜《咬文嚼字》

D、钱钟书《吃饭》

例题

4、下列《断魂枪》的语句中,属于孙老者肖像描写的有

A、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

B、一脸横肉,努着对大黑眼珠

C、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

D、黑眼珠更深更小了,像两个香火头

E、嘴上几根细黄胡。

以上几道题都是典型地考察学生是否认真阅读了课文。如果把课文读熟,读透了,那么,回答这些问题,应该没有任何难度。没有阅读教材,对教材内容十分生疏,则不可能回答出来这几道题。

(2)属于较深层次的考核。这一层次,就是考察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是否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个层次的考核对考生来说,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这类考察既有单项选择题,又有分析题。例题

1、阅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A、赵武灵王为什么要“胡服骑射”

A、赵武灵王为什么要“胡服骑射”?这涉及到对这篇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认识。阅读课文后,我们就知道,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是为了“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是为了赵国的强大。

B、说明“愚者所笑,贤者察焉”的表现作用。

说明“愚者所笑,贤者察焉”的表现作用。这个问题考察的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运用对比,写出了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决心。

C、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

运用语言,动作描写方法。

例题

2、《陌上桑》中用侧面描写手法烘托罗敷美貌的有

A、鬑鬑颇有须

B、下担捋髭须

C、青丝为笼系

D、青丝系马尾

E、盈盈公府步

例题

2、这个题也是既考察对课文的阅读,又考察对课文的理解。首先通过阅读课文先选出哪几句是描写女子夫君的,哪几句是描写女子的?然后要理解什么是侧面描写。通过这两个层次的分析,才能回答出来。应该是BCD。

例题

3、铁凝《哦,香雪》中体现香雪执著性格的最重要情节是

A、每晚七点都要去看火车

B、每晚七点都要去看“北京话”

C、为了铅笔盒冲上火车

D、为了不误课夜行30里

这几道题就不仅仅考察考生是否简单地阅读了课文,并且更深一步考察考生对课文的理解。例题

3、是典型地考察考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四个选项全部是香雪的行动。但是其中哪一项属于“体现香雪执著性格”的,就必须对课文的内容深刻理解掌握了。应该选C。

试卷中还有10分词语解释题,也需要考生认真阅读课文,尤其古文要能够读懂,明白古文的意思,古文与现代文中重点词句要会翻译。一般来说,古文翻译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的,需要下功夫攻克。

2、考提示(包括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属于考——教分离的一种考试制度。考生,命题教师之间通过考试大纲来联系。也就是说,考生根据考试大纲来学习,命题教师依照考试大纲来命题,考试大纲把考生与命题教师联系起来。《大学语文》在两个方面体现教学的要求,一个是教材后面的考试大纲,一个就是每篇课文后面的“提示”。每篇课文需要掌握什么知识点,在考试大纲,提示中都有明确的交代。考生在学习中,一定要认真掌握考试大纲及提示上面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这方面内容更是考核的重点。例题

1、阅读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回答问题: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春花秋月何时了”所蕴含的深层情感是什么?

B、“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C、为什么说以“一江春水”喻“愁”意境深远?

例题

2、下列作品,体现“含泪的微笑”独特风格的是

A、《苦恼》

B、《麦琪的礼物》

C、《婴宁》

D、《哦,香雪》

例题

3、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隐含家破人亡之痛的词句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C、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例题

4、“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的情景交融方式属于

A、自然天成

B、融情入景

C、移情于景

D、因情造景

例题

5、庄子《秋水》(节选)的主旨是

A、阐发为政以德的政治道理

B、阐述清静无为的人生哲学

C、阐析人的认识有限的思想

D、阐明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以上例题在课文后面的提示中,在考试大纲中都有明确的交代,只要在理解课文的的基础上认真学习“提示”,掌握考试大纲中需要掌握的每一个知识点,回答试没有任何难度的。这类涉及到考试大纲,“提示”方面的考题,在每份考卷中都有占到较大的比例。

3、考核语文知识。

《大学语文》考试的难点就在语文知识的考核,这部分的内容每份试卷都占有较多的分值,并且活题比较多,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需要考生真正理解掌握这些知识。从考生考试情况来看,这部分试题考生丢分很多,掌握情况不好。因此,考生需要加强这类知识的学习,理解。

《大学语文》的考试包括:单选题、多选题、词语解释题、简析题、作文题五大题型,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做题的技巧。

一、单选题

内容主要包括作家作品、中心论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文章体裁等,在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唯一正确的答案,相对容易得分。答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自己的识记,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既省时又有把握;二是把握不准时应采取比较的方法,排除筛选,确定唯一正确的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多考综合比较的内容,在5个答案中选择2至5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难度较大。答题也要根据自己对教材知识点的熟悉掌握,采取比较法、排除法,一一甄别,切忌凭猜测、靠感觉作答。

三、词语解释题

以古文中的词语为主,兼考现代文的疑难词语。答题必须在理解全句的基础上,对应直译,然后落实某一个词的意义,务必准确、简洁、切不可写几个似是而非的答案,鱼目混珠。

四、简析题

考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答题应采取还原课文,段不离句的思维方法,结合课文的“提示”启发思路。一定要弄懂内容,摸清提问的角度,针对性回答。答案总的要求是越简明越准确越好,而不是内容答得越多越好。

五、作文题

占分比例最大,难度也较大。若呈现大的失误,将导致考试不及格,对此应引起高度望重。作文总的要求:主题光鲜、资料充实、构造清晰、表达得体、语言通畅、标点精确、书写工整、行款规范。

1、注意审题,千万不能跑题

《大学语文》的作文只要不跑题,一般都能得到较好的分数,最低的也能拿到及格分18分。因此,拿到作文题,绝对要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当真剖析这个题目的内涵、外延,写作时绝对也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紧扣题目。审好题后能够在草稿纸上列个简单的提纲,动笔时就紧紧环绕提纲写,这样就不会跑题。

2、《大学语文》作文题有记叙文和论说文,但以论说文为多,一般须要写成夹叙夹议的论说文。.在写作论说文时,要注意多写理论,多讲道理,少讲例子。例子不过说明论点的论据,这个例子不能铺开描述,点到为止。

3、注意作文对字数的要求。有要求写600字的,有要求写800字的。在写作时,绝对要写够要求的字数。

4、注意卷面整齐,笔迹工整 。有些考生卷面乱七八糟,笔迹让判卷老师无法识别,这样会影响作文的得分。

第20篇:关于教学基本功比赛课的内容分析

关于教学基本功比赛课的内容分析

为期半个月,共听课15节,一年级的内容是找规律,三年级是年月日,四年级加法交换律和植树问题,五年级是分数的认识,六年级是比例尺,反比例关系,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圆柱和圆锥是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这一内容中最后两个图形,至此,关于小学阶段体积,面积的计算就全部结束了。所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既要延续先前图形教学的研究方法,如圆柱是复习旧知,迁移新知,圆锥是猜测验证等,还要思考这部分内容究竟在生活中有怎样的延伸,因为毕竟中学阶段开始,这种直观的生活数学就上升到了抽象思维数学。初中也有几何,但更多的是用公理定律来推理验证一个结论。与现实生活的实际距离就远了。所以在小学六年级毕业前的图形教学中把知识做一个生活化的推广和拓展,对于学生理解现阶段图形知识和将来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非常必要。那么一节课里他怎么推广延伸呢?我觉得可以这样,圆柱的设计首先是圆柱的测量,比如把圆柱的体积转化成与他等体积的水或沙子的体积,在测量水或沙子的体积即圆柱的体积。二是计量,就是把他本身的形状切割拼组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体积,用来研究计算圆柱体积需要的条件。三是圆柱,长方体,正方体三个图形的体积都是底面积乘以高,是什么样的共同点让他们具有了共同的体积计算公式,由此将学到的测量计量方法推广到生活中所有柱体。圆锥的的体积主要是要把圆柱与圆锥的三分之一的份率关系转化成倍比关系,将份数与倍数与比联系起来。

反比例关系在小学阶段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因为他是研究关系,小学阶段是重计算,轻关系。如有哪些量,那些量之间有关系,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导致的各个量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怎么造成的。所以在反比例的教学中要通过一组内容的设计,让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一个相互的比较和区别。从而明确反比例关系在知识体系中属于那一部分。

比例尺所包含的内容有,比例尺的用途,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的表示方法,不同比例尺之间的转化,根据比例尺进行的相关计算。

分数的意义要注意这么几点:三年级的分数认识和五年级的分数意义各自的着重点在哪,1与单位1究竟有什么不同,单位一不同与分数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相同的单位一是不是所得到的分数就相同,份率的份与数量的大小有怎样的依附关系。表示份率的分数与表示数量的分数学生们怎样区分。份率与份率之间怎样互相转化。

植树问题好多人讲,但大多会集中在植树问题的形式上即两头载,一头栽,两头都不载,其实再法有多种,还可以中间不载,所以植树问题的教学不是那块栽不载,而是学生要在头脑里建立栽树的模型结构,也就是说植树问题是一个模型问题,说到车队,驼队,楼梯,锯木头,插彩旗,桥墩,灯笼,学生就能在头脑里形成文字所要叙述的实际形态。他的计量其实归根到底是一一对应,也就是说,那个要素没了,那么对应的那个条件可以忽略。对应要讲究顺序,避免在头脑中形成乱像,所谓从哪到哪,谁和谁对应。既可以从左到右,又可以从右到左,还可以从中间到两头,从两头到中间,既可以我和你对应,也可以你和我对应。还可以我和他对应。

年月日的内容中教师们比较重视年月日的进率。而忽视年月日本身的基数和序数的特点。如25号可以理解为今天是某月的第25个日子,也可以理解为从这个月的第一天开始已经过了25天。更重要的是因为教材改革,三年级年月日结束以后,关于时间单位的学习就结束了,但时间单位远远不止年月日时分秒,如星期,旬,季度,季节,公历,农历,节气这些概念在小学和生活中经常涉及到,可惜的是教材中再也没有相关的介绍,所以每每到了学生在以后使用中用到,便是稀里糊涂。所以,教师要明确小学教材的缺陷,而适当的补充一些内容进去,不能就教材而教,忽略教材的局限性。

找规律属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的范畴,在知识上属于排列组合。规律有单一规律和双重甚至多重规律。局部规律又受到排列顺序的制约,同一个内容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或者从中间向两边规律有的是有区别的。教师不能只是单一单项性教学。将规律成为一个固定不变的。生活中,正是用了排列和祝贺的多变性,才风度多彩,所以,找规律不能讲课讲死了,讲成固定答案。

《教学内容分析范文.doc》
教学内容分析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