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劳动作文范文

2022-10-23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作文素材袁隆平

袁隆平

1、世人评价

姆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袁隆平取得的科研成果是继70年代国际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汤·巴来伯格(美国普都大学名誉教授):在他著的《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专门写了“袁隆平和杂交水稻”作为该书的第16章。这位曾经当过4届美国总统农业顾问的知名教授在文章中对袁隆平给予了高度评价:“袁隆平赢得了中国可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袁隆平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他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了水稻杂种优势的伟大科学家。”

斯瓦米纳森(国际水稻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世界带来了福音!

路甬祥(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袁隆平先生有着鲜明的荣辱观,他在将近半个世纪的科学探索道路上,经历了种种磨砺和失败,当他的科研处于低谷时,他失意不失志,始终坚忍不拔地拼搏;当他事业有成,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及10多项国际大奖,荣誉潮水般涌来时,他冷静对待,志存高远,淡泊名利,甚至将在国内外获大奖所获得的奖金捐赠给基金会,用以表彰科技工作者和扶植新人,表现出他的人格魅力。

庞道沐(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隆平院士是我们湖南的骄傲,是我国农业界和科学界的骄傲!他尽管年逾古稀,但仍壮心不已地奔波于杂交水稻研究事业上。他有生之年仍有两大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研究成功,大面积应用于生产;二是让杂交稻进一步走向世界,“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国内外同行誉他为“永无止境的科学巨人”。

2、主要成就

杂交水稻

3、坎坷经历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袁隆平遭受冲击,水稻雄性不育试验被迫中断。 1967年3月16日,省科委发函安江农校,要求学校将“水稻雄性不孕”研究列入计划。

1967年4月,袁隆平起草“安江农校水稻雄性不孕系选育计划”,呈报省科委与黔阳地区科委。

1967年6月,由袁隆平、李必湖、尹华奇组成的黔阳地区农校(安江农校改名)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组正式成立。

1968年4月30日,袁隆平将珍贵的700多株不育材料秧苗,插在安江农校中古盘7号田里,面积133平方米。

1968年5月18日晚上,中古盘7号田的不育材料秧苗,被全部拔除毁坏,成为至今未破的谜案。袁隆平心痛欲绝。事发后第4天才在学校的一口废井里找到残存的5根秧苗,继续坚持试验。

1969年冬,袁隆平、李必湖、尹华奇等到云南省元江县加速繁殖不育材料。1970年1月2日,遇5级以上地震,仍然坚持繁殖试验,直到收获。

4、终极目标

杂交水稻成功

5、人格魅力

创新,是中国杂交水稻第一人;茶联的集大成者在天撰联[18]“专注田畴,群生饱暖农夫志;杂交水稻,百世芳菲功德人。” 时刻关心人民,他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

淡泊名利,如果他申请专利的话,或许他现在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却把专利无私地贡献给国家;

对艺术的追求,他擅长小提琴,平时喜欢广博群书; 简朴,即使已经成为千万富翁,他的生活依旧简单; 热爱生活,有自己的追求。

6、感悟

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

推荐第2篇:作文: 袁隆平的快乐

根据以下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作文】

袁隆平的快乐

袁隆平的话,让我们感觉到他的快乐。他的快乐在于他有个好身体,在于他童真的梦想,在于他对工作的热爱,在于他有朋友,在于他懂得享受自然的清风明月。

快乐的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袁隆平的快乐,无疑值得我们效仿。“好身体”,使我们吃嘛嘛香;“好身体”,使我们能好好工作;“好身体”,使我们家庭幸福。常说“身体是本钱”,可是很多人忘了身体,拿健康去换事业去换金钱。在网上看了因癌症去世的复旦大学讲师于娟在最后的日子里留下的《生命日记》。她写道“唯一踩在地上的,是你健康的身体”,唏嘘不已的同时,我们真该问问,拼命是为了什么?

好的身体,使袁隆平能够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能够在水稻育种的事业中取得瞩目的成就。我想,这也是他快乐的源泉。可是袁隆平的话里似乎并不特别在意荣誉,在意一个结果;而是快意于孩子一样的天真梦想。读过阿尔贝特·史怀哲写的《警惕“成熟”》一文,他说“成熟”会给人带来顺从命运的理性化。科学家的理性是必备的,但有孩子这样的梦想,未必能做到。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的话,这与袁隆平的梦想是一致的。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像孩子一样天真快乐,还可摆脱周遭一些烦人的事,不妨看做是袁隆平的一种生活智慧。

“与朋友在稻穗下乘凉”,这幅“共友乘凉”图,我们看出袁隆平很享受。享受的快乐,也是见人见异,但毕竟还是有境界的高低。孟子曾问过齐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这虽说的是君王治国的事,但生活中能与朋友共乐,共分享成果的快乐,这也可以看出袁隆平为人的谦和随性。“乘凉”也是生活的享受,我知道袁隆平篮球打得好,小提琴也拉得好,懂得工作懂得生活,就是这幅“乘凉图”的意义所在。

袁隆平的快乐,很饱满。他的话简单,很深刻。

推荐第3篇:英语作文人物传记袁隆平

Book4 M4 composition(李晓婉)

Yuanlongping is a great scientist who is devoted to agriculture.Let me introduce him.From an early age he was hard-working and was curious about everything, that is why he was given the nick name, “the student who asks questions.”.He studied agriculture in collage and began experiments in crop breeding.He thought that only by croing different species of rice plant can we solve the food problem.Step by step, Yuan became the leading figure of the rice-growing world.In 1970 he made a breakthrough which is supported by government.

Yuan made a contribution in agriculture, not only to China, but to the whole world.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he is more than a scientist.He is a hero.

推荐第4篇:作文素材积累——袁隆平

作文素材——人物 袁隆平

贡献:

1. 不仅是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而且始终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领头雁”,创建了一门系统的新兴学科——杂交水稻学

2. 杂交水稻研究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3. 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最大的追求,为推动杂交水稻的国际发展、促进我国对外交往做出了巨大贡献。 4. 培养了大批杂交水稻研究和推广人才。

数字——据统计,到2006年止,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56亿多亩,增加稻谷5200多亿公斤。近年来,全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约2.4亿亩左右,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这是对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提出的“未来谁来养活中国”的有力回答。

言论:

“我的梦想是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曾梦见试验田的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高,稻穗比扫帚还长,谷粒有花生米那样大,沉甸甸下垂的千万个穗子,好似气势磅礴的大瀑布,我就在它下面乘凉。但愿梦想成真,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

“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自由思想很重要的。多读书,但不迷信书;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思想要解放。”

人生拐点:

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走进湘西大山,成为一个农校教师。他按照当时在中国占主流的苏联学派的遗传学说,进行了很多无性杂交实验:西瓜嫁接到南瓜上、番茄嫁接到马铃薯上、月光花嫁接到红薯上等,均以失败告终。让他转而相信在当时被视为异端的孟德尔遗传学说。他以批判的精神跳出了画地为牢的小圈子,从此选定了杂交水稻为研究方向。但当时,杂交水稻研究也是顶着巨大的压力,传统遗传学界多数高层学者对杂交水稻定位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杂交无优势”,搞杂交水稻没有前途。权威们对这一研究表达观点时,遣词用句往往是打击性的、或者不屑一顾,蔑视型的。

这个当时不被权威们放在眼里的一个中等农校的教师,以不羁的科学精神靠实践去检验自由的创想,冲破当时流行的遗传学观点的束缚,在我国率先开展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过多次反复实验,结果确证了水稻与异花授粉作物一样,同样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现象,用事实推翻了以前科学权威的结论。

“自由散漫”在他身上成为成功的重要品质之一,他回首总结说:“自由思想很重要的。多读书,但不迷信书;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思想要解放。”

1986年,组织上曾考虑让他担任湖南省农科院院长,行政级别属正厅级。但袁隆平担心过多的行政事务性工作会影响科研,而他平生最大的志趣在于杂交水稻研究,遂婉言谢绝了。最后只挂了个名誉院长的头衔。这些年来,对于众多的兼职,他能够辞去的坚决辞去,实在不能辞的,也事先“约法三章”,一般性例会不参加,一切的宴请不参加。

他曾说过:“我这个人不适合当官,别的不说,在搞科研这一点上,它就没有我现在自由、自在、自如、自得。”

从1962年确定研究方向到1976年杂交水稻大面积在全国推广,袁隆平的研究过程整整经历了十二年。这十二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基本上是处在“水深火热”中。研究三第杂交水稻主要是顶着太阳到田里去寻找不育材料,结果老是晒太阳,可谓“火热”,搞两系和超级杂交水稻研究,主要是掌握不育材料在不同温度中的生长变化,特别是在阴雨低温中的变化,老是要淋雨,可谓“水深”,正午时分农民都会休息,研究人员却要在田间,因为那时水稻花开正盛,有利于观察分辨,打雷,刮大风,下大雨的时候,更要到田里面去看,看秧苗倒不倒,看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对于这一切,袁隆平的体会是乐在苦中,因为有出好品种的希望,在太阳下,在探亲假城的一切苦和累,就都变成了乐趣。这种生活他一过就是十二年。

袁隆平套用巴尔扎克的名言来形容自己的日常生活:“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袁隆平培养了大批杂交水稻研究和推广人才,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多年来他总是每年把与美国水稻技术公司合作所得到的顾问费捐献出来作为所长基金,累计捐资达100多万元,资助科研人员特别是年轻人开展有希望和潜力的项目研究。他没有把三任总理拨给的数千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而是组织起全国东、西、南、北、中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还将所获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和世界粮食奖等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有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

现在,他的研究中心的人才队伍已形成高水准的梯形结构,高级研究人员超过30名,占科研人员总数的一半;同时,还相继培养出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为大大提高科研水平准备了后备人才;他还先后输送了多名年轻科技人员出国或到香港深造。有人问:“袁老师,您这样不断地把他们送出去,就不怕他们不回来?” 袁隆平宽仁而语重心长地说:“要把眼光放长远点,只有把人家先进的技术学过来,才能把我们的技术水平提高。”

他不仅关注中国粮食问题,而且也关心世界粮食安全问题。90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多年来,袁隆平7次赴国际水稻所开展合作研究,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为该组织国际首席顾问,十几次赴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等国指导发展杂交水稻。同时,他还在国内主持举办了20多期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为30多个国家培训了500名技术人才。这些专家回到本国后都成为当地研究和推广杂交水稻的技术骨干。目前,越南、印度、菲律宾已成为大面积生产应用杂交水稻的国家,杂交水稻的增产效果也十分显著。袁隆平说:“我的梦想是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

他人评价 1.谭仲池(长沙市市长、一级作家):

你从山沟里走来

你从风雨里走来

你从田野里走来

你从泥水里走来

带着大山的执着

带着春天的希望

带着乡亲的期待

带着丰收的豪迈

谁说梦想难以成真

谁说探索艰难万重

世界难题无法解开

人生苦短花落花开

你用智慧创造神话

你用心血造福人类

祖国大地流金溢彩

当代神农名扬四海

年年稻香醉人心

岁岁风霜催人老

绿色是你永远的情爱

金色是你生命的霞彩

袁隆平用自己的绿色梦幻点燃了自己。他是一颗属于世界的星,自然他的光亮是灿烂辉煌的。这辉煌凝成的诗篇也定然会永久地飘向世界。

谢羿雯(湖南省长沙市大同小学学生):我爷爷与袁隆平爷爷在一个单位工作。从爷爷奶奶的谈话中,我从小就知道袁爷爷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科学家。袁隆平爷爷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平常见到他,他总是微笑着跟我们打招呼。过年过节,他总是和夫人邓奶奶一起参加单位举行的活动,有时还带头表演踢踏舞,鼓励我们小朋友一起表演。

汤·巴来伯格(美国普都大学名誉教授):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袁隆平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他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了水稻杂种优势的伟大科学家。”

斯瓦米纳森(国际水稻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世界带来了福音!

推荐第5篇:袁隆平

袁隆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给袁隆平院士的颁奖词。

影片的开头,是在茫茫的大海边,袁隆平和一位外国记者边走边交谈,当时他说了一句话引起了我观看的兴趣,他说“我是一个把生命当歌唱的人。你看,每天太阳照常升起,只要有阳光,就会有生命的交响曲”。随着影片的深入,我意外的发现这部影片摒弃了说教的口吻,深情刻画了袁隆平不为人知的浪漫一面,科学是严谨的,生活是浪漫的。影片还采用了散文式章节分段结构,通过间断插入记者采访引导,衬以大量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大自然美丽图景画面,以一个个或浪漫、或曲折而又不失真情实感的故事情节,把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袁隆平展现在我们面前。它打动我的是“真挚”两个字。 “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满载着袁隆平的梦想与希望,杂交水稻在中国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种和收获,创造着一个个神话般的奇迹。做事先做人,只有志存高远、心怀善念、大爱无疆的人才能为人类作出伟大的贡献。一项复杂、浩大的工程需要众人齐心协力才能完成,袁隆平在荣誉面前不贪功,他谦虚、礼让的品质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袁隆平稻穗下乘凉的梦想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美丽画卷,充分体现了一位科学家造福天下苍生的伟大愿望。

推荐第6篇:袁隆平

袁隆平事迹http://www.daodoc.com 2007-05-21 [字号:大 中 小]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以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世界水平,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袁隆平的先进事迹在国内外

产生了广泛影响,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与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2003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专程赴袁隆平主持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详细察看项目进展情况,充分肯定了他们做出的重大贡献。江泽民、温家宝、李鹏、乔石、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视察。30多个国家的总统、国王或部长会见了袁隆平院士。江泽民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丛书《走近袁隆平》所作序言中指出:“袁隆平同志等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就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知识分子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我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集中体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敢于创新、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宏大抱负,集中体现了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平易近人、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写下了美好的篇章,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做出了无愧于祖国和时代的贡献。”2005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湖南考察时赞扬说:“袁隆平所做出的贡献,不仅有利中国,而且有利世界。”

■人物小传

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汉族,祖籍江西德安。1949年~1953年就读重庆相辉学院(今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1980年至今,多次赴美国、印度、越南、缅甸等国作技术指导。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国家“863”计划“863-101-01”专题责任专家。

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1年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1985年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章。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1988年获英国朗克基金会“农学与营养奖”。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被国家科委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1993年获得美国Feinstein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研究)荣誉奖”。199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会“何梁何利基金奖”。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1997年在墨西哥获得“杂种优势利用杰出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1年被国务院授予“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2004年获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沃尔夫”基金奖;被泰国国王授予“金镰奖”;获世界粮食基金会“世界粮食奖”。2005年获亚太种子协会“杰出研究成就奖”。

■精神品质

他杰出的科技才华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树立起了学习的典范:

一是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献身精神。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自年轻时曾目睹有人挨饿的场景起,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解决“民以食为天”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强烈使命,对此他意志坚定、锲而不舍。有人说,袁隆平院士的字典里没有“困难”二字,其实应该说人生的种种困难境遇都被他挺过来了。他曾遇到过政治风暴带来的险恶,经历过环境条件伴随的艰苦,遭受过科研攻关出现的挫折,品尝过天伦亲情割舍的愁苦。然而,他面对种种困难从来不屈服,而是矢志不渝,坚强地战胜困难。正是因为具有这种迎难而上的勇气,困难在他面前变得渺小,杂交水稻研究的一道道难关被他攻克。出了名后,国际上有多家机构高薪聘请他出国工作,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因为他把根深深地扎在了中国,他把情浓浓地洒向了祖国人民。前几年,美国的经济学家布朗先生提出了“未来谁来养活中国”的观点,引起世界性的恐慌。而作为农业科学家的袁隆平院士,则以自己研究杂交水稻的成果,乐观而且自信地回答:依靠科技进步和国人的努力,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他还以博大的情怀认为,中国人还能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水稻, 造福世界人民!

二是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论述的结论。但在20世纪60年代初,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和书本,从“鹤立鸡群”稻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从而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这一重大突破,打破了传统经典理论的束缚,他当之无愧成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第一人。但他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继续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保持了世界领先水平。至此,他始终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在67岁的时候又产生一个惊人的想法――挑战超级杂交稻。这是他在杂交水稻上的又一创新之举,他能成功吗?袁隆平院士说:“我的个性就是总觉得不满足”。他的“不满足”激发了他的勇气和智慧,使超级杂交稻又一再呈现绚丽夺目的光芒。2000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又提前一年实现大面积亩产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标,而且达到了日本、IRRI制定但至今尚未实现的标准,再次创造了领先世界水稻超高产竞赛的奇迹。有人说,于2006年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是袁隆平院士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至高荣誉了,可他觉得这更是一种激励,他说“我们不能因此止步不前,我们要保持领先地位。”“我们现在有雄心壮志,向更高的高度攀登”。这个高度就是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对此,76岁高龄、天性不满足的袁隆平院士依然信心百倍。

三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袁隆平院士认为,成功的要诀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他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经过三系、两系的研究与实践,以及现阶段超级杂交稻的探索,袁隆平院士提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建立了一套基本理论,为杂交水稻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他始终保持着实干家的本色,田间地头就是他的实验室。攻关早期,10年间有7个春节在海南试验基地度过。如今虽年过七十,但仍坚持下田观察,每天两次(只要在单位),不论日晒雨淋,从不间断。有一次,省里有领导来看望他,竟是在试验田里见到了他。他每年赴海南三亚坐阵主持超级杂交稻的南繁研究,在这里,全国协作研究的形势异常红火,来自各地的专家们总是感叹袁隆平院士宝刀不老,而且无不由衷地赞叹:“袁先生总是在杂交水稻研究处于迷茫或转折时,提出正确的思路,令大家茅塞顿开,前进的道路豁然开朗。”此外,袁隆平院士还经常到各地实地考察,了解情况。正是凭借“知识加汗水”的务实精神,他不断涌现新思路,育出好品种。

四是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起,他都是从大处着眼,从难处着手,从全局着想,所以课题一上马,就能得到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广泛支持,能吸引众多相关领域专家的主动协作,就能带动不同地区和单位的合作攻关。20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野败”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实现。80年代,他带领“863”项目组开展攻关,从不以单位不同而保守秘密,而是提倡协作组要团结协作,因而很快出了成果。他没有把三任总理拨给的数千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而是组织起全国东、西、南、北、中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还将所获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和世界粮食奖等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有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他不仅关注中国粮食问题,而且也关心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他认为,杂交水稻成果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最高的追求,并为促进杂交水稻的国际发展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他慷慨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技术和某些育种材料,传授或赠送给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以帮助他们发展杂交水稻。

同时,袁隆平还具有非常好的人品、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他谦逊豁达,不以权威自居。杂交水稻的成功虽带给了他许多的荣耀和光环,可他却从不摆名人架子,待人坦诚。在研究中心,他经常组织研讨,鼓励大家发表见解,集思广益;他经常接待国内外同行的友好访问,十分珍惜这样的交流机会,常常邀请客人举行学术讲座,以开阔眼界,互通心得。往往在这种时候,他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地请教问题。

他作风纯朴,关心他人。他不讲究吃穿,办公室的设施也很简单。他捐出百万元作科研基金,自己添置衣服时却挑选便宜的,有一次,他花100元买了7件衬衣回来,还和大家吹嘘可以穿好几年。然而他非常关心农民后代,捐助了多名困难学生。

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他认为保持身体健康是做好工作的前提。除了工作,他每天还腾出时间参加文娱体育活动,拉小提琴,打麻将,游泳,打排球,一点也不亚于年轻人。按他的话说,这叫劳逸结合。打麻将时不带彩,输了要往桌子底下钻,有人说算了吧,他不听,弯着身子硬要钻,引起众人拍手大笑。他给孩子取名也是有意思的,他有三个儿子,分别取小名为五

一、五

二、五三。他说:“我家孩子是单一品种,都是雄性,要有个女孩多好!”到了下一代,他的愿望得以实现,有了大孙女又有了二孙女,两个孙女的名字都是他取的,有意义又富有幽默感:大孙女叫袁有晴,因为出生前一直不停地下雨,生下当天,雨过天晴。第二个孙女是2005年2月18日生的,这天正好逢农历的“雨水节”,便取名“袁有清”。他说:“这两个名字不但叫起来顺口,而且合起来有晴有清,晴就是太阳,清就是雨水,有太阳有雨水,万物自然就会茁壮成长。”

袁隆平是我们党培养出来的当代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抱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他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我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突出典型,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一面光辉旗帜。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把袁隆平精神概括为:

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

淡泊名利、奉献事业的崇高品德,

不畏艰难、求真务实的科研作风,

胸怀全局、协作攻关的团队意识,

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

服务“三农”、富民兴农的高尚情怀。

推荐第7篇:袁隆平

《袁隆平》观后感

袁隆平,中国大地上一个平凡的农民,用自己的一生默默地耕耘着;袁隆平,这位不平凡的科学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危机。他用平凡的一生谱写了不平凡的辉煌。他是伟大的,他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

在大跃进时期,在每个人都为自己自保而忧心的时期。他却能够义无反顾地坚持到底。他有着坚忍不拔的意志,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他最后的成功。他的坚韧体现在以苦为乐,逆境中也常开玩笑;他的坚韧体现在痴心不改,数十年如一日只想着杂交水稻;他的坚韧体现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没有国家和别人的支持,他也要将杂交进行到底。支持他如此坚韧的,是他心中“为民谋食”的仁爱精神。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当袁隆平高声地喊出这一句话的时候,我为他鼓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精神,是“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人类社会最广大最深厚的仁爱精神。说白了,就是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一口饭吃。这个愿望,这个看似简单的愿望,在当是却是那么地遥远与美好。但是,袁隆平战胜了数不清的困难。是什么力量在支持他不断地向前呢?我想,正是这种“爱人如爱我”的仁爱精神,帮助袁隆平战胜数不清的困难,最后获得成功,为人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因为他的成果,世界上可以多活一亿人。

袁隆平的心中有一份爱,他不计回报地负起责任的重担。在他的心目中,每一棵水稻都是有生命的个体;在他的心目中,它们就是他的孩子。它们寄托他“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美好愿望。他可以在倾盆大雨的夜晚冒雨去看望他的孩子们,他会废勤忘食地照顾着他们。就连小小的水稻,他都对他们付出了感情,更别说全世界的人类,那是一种无法言语的爱啊!

袁隆平是一个无私的人。但他的杂交水稻研制成功之后,他所想的,并不是自己的名声会有多大。而是想到了尽快将杂家水稻普及全国,全世界,让世界的所有人民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在研究的过程中,一旦有新的突破和发现,就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介绍给同伴, 从不以单位不同而保守秘密。同时他把三任总理拨给的数千万元研究专款,用来组织全国同行共同研究,把申请到的研究课题分配到全国不同的地区和单位,进行分类指导、合作攻关,不但用个人成就垫高了全国同行的起跳点,而且迅速在全国形成了各路大军协同作战的局面。在伟大的事业面前,他完全忘记了个人的得失。

我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了。然而,更引起我深思的是,为什么,在现在的社会,像袁隆平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少呢?难道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还是我们已经忘记了自己也是建设人类事业的一分子?

推荐第8篇:袁隆平

梦想永不止步

昨晚,我们观看了电影《袁隆平》,袁隆平那种坚持不懈,毫不放弃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

袁隆平的故事使我深深的震憾,无疑,袁隆平是用他的一生凿着“培育杂交水稻”这口井,并凿出了滚滚泉源惠及了人类苍生!

爱默生说:“相信能赢的人就一定会赢。”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红卫兵把袁隆平精心培育的不育株砸了个稀巴烂时,他没有放弃;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忌妒在心,趁着倾盆大雨之机,将袁隆平精心培育的良种毁了个一干二净时,他没有放弃;为了寻找野株,身陷南沼泽地中,差点丧命,水稻专家的冷嘲热讽,以及上头的撤消项目,停拨科研经费,他依旧没有放弃。这样永不放弃的精神,能不震撼我们这些当代的大学生吗?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到处解释每天不能做这做那呢?很多的事情不是我们无法做到,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真正坚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科研之路的真实写照。袁隆平的故事使我深深的震撼,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坚韧、仁爱等品质,让我感悟最深的还是该片集中体现了以袁隆平同志为代表的我国当代知识分子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

袁隆平够坚韧,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他最后获得成功。他的坚韧体现在以苦为乐,逆境中也常开玩笑;他的坚韧体现在痴心不改,数十年如一日只想着杂交水稻;他的坚韧体现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没有国家和别人的支持,他也要将杂交进行到底。支持他如此坚韧的,是他心中“为民谋食”的仁爱精神。

从袁隆平的事迹中,我读出了,做人要执着、勤奋。爱因斯坦说过“99份努力+1份聪明=成功”,他尚且这么说,又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袁隆平每一次小小成功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失败。如果没有那份执着与勤奋,他早在中途就放弃了。

从袁隆平的事迹中,我读出了,心系人民不仅要求我们做事要脚踏实地,同时也要勇于创新。作为儿子,他连父亲去世了也不知道,也没有回家送父亲最后一行,这是不孝。但是,正如他父亲所说的,他尽孝了,而且尽的是大孝,因为他儿子没日没夜工作是为了全中国的老百姓都能有饭吃。有人打击他,认为他所研究的杂交水稻是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东西,也有人嘲笑他,认为外国都没有研究出来的东西就凭他袁隆平不可能研究出来。但是他就靠着他那股脚踏实地的劲儿,不怕苦不怕累,他相信“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就不一定不能成功”。我们之所以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是因为他不仅是中国的骄傲,同时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袁隆平完成了他的使命,而我们呢?我们因该学习他的精神,继续完成我们自己的使命!

09计科师范二班

李勇田

推荐第9篇:袁隆平简介

袁隆平简介

出生年月:1930年9月7日 籍贯:江西德安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职位:主任

毕业院校:西南农学院

经历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祖籍江西德安,曾经读于西南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以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世界水平,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袁隆平的先进事迹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与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2003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专程赴袁隆平主持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详细察看项目进展情况,充分肯定了他们做出的重大贡献。江泽民、温家宝、李鹏、乔石、贾庆林、宋平、邹家华、姜春云、回良玉、宋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视察。30多个国家的总统、国王或部长会见了袁隆平院士。江泽民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丛书《走近袁隆平》所作序言中指出:“袁隆平同志等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就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知识分子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我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集中体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敢于创新、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宏大抱负,集中体现了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平易近人、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写下了美好的篇章,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做出了无愧于祖国和时代的贡献。”2005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湖南考察时赞扬说:“袁隆平所做出的贡献,不仅有利中国,而且有利世界。”袁隆平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10多项国家和省级奖励,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10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当选“科学中国人(2002)年度人物”、“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美国“世界粮食奖”等10多项国际大奖。

一、国内科技奖励

籼型杂交水稻,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籼型杂交水稻,1981年获国家发明特等奖;

杂交水稻新组合威优64的选育和应用, 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双季杂交早稻威优49的选育与应用, 1992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稳定性及其鉴定技术研究,1998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199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94年获国家图书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0年,袁隆平主持的国家“863”计划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项目通过科技部的验收。其中,他直接指导取得的“两用核不育系‘培矮64S’的选育及其应用研究”成果,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杂交水稻学》,2003年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和国家图书奖; 1991年获首届湖南省“科技兴湘奖”;

1994年获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1年获首届(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1年获湖南省农业科技工作“杰出贡献奖”。

二、国内荣誉称号

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4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称号; 1992年,获湖南省“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6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1999年,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1999年,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章。

三、国际奖励和荣誉称号

1982年,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召开的国际水稻会议上,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1985年,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明与创造”金质奖章; 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 1988年,获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农学与营养); 1993年,获美国菲因斯坦基金会“世界饥饿研究荣誉奖”; 1995年,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 1996年,获日本经济新闻社“日经亚洲奖”(技术开发)

1997年,在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获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杰出先驱科学家”称号; 1998年,获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事务局“越光国际水稻奖”; 2001年,获菲律宾拉蒙·麦格赛赛基金会“拉蒙·麦格赛赛奖”(公共服务); 2002年,获越南政府“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荣誉徽章; 2004年,获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沃尔夫奖”(农业); 2004年,获泰国“金镰刀奖”;

2004年,获美国世界粮食奖基金会“世界粮食奖”; 2005年,获亚太种子协会(APSA)“杰出研究成就奖”; 2006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来源:中国广播网

龙永图为经济年度人物获得者袁隆平宣读颁奖词

龙永图:一个人每年为世界解决七千万人的吃饭问题,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

袁隆平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颁奖词获掌声最长 中广网5月18日消息 5月8日上午,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办公室。墙壁上的张贴画是如瀑布般的稻穗。办公室里客人很多,像是在稻浪中穿行。客人大都是特意来祝贺他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袁隆平兴致很高,给大家介绍:“这是与菲律宾总统的合影、那是与菲律宾农民的合影,与总统、农民都交朋友„„”

记者也夹在其中,聊天、合影。袁隆平算是“全开放”,把客人拉在巨幅杂交水稻画下合影,合影者个个感觉到了五谷丰登。袁隆平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袁院士的心情很好。”袁隆平补充:“这是美国科学界给的殊荣啊!”

不仅关系到个人,更重要的是国家与民族,我可以利用好这样的机会,多推介自己的国家。”

正是由于袁隆平推动杂交水稻发展并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亚洲区提名组于前年底进行无记名投票,袁隆平获得绝大多票数。随即,亚洲区向美国科学院正式提名。2006年4月25日,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评选揭晓,世界著名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当选,成为我国农业科学界首位入选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2007年4月29日,袁隆平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先生在新当选院士就职典礼上介绍袁隆平院士的当选理由时说: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去年,数万网民强烈支持袁隆平获诺贝尔和平奖。袁隆平笑着对记者说:“谢谢网民好意啊,但那个奖我不奢望。”

“我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中身体最好的”

至于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后,具体会有哪些工作?袁隆平像个年轻人一样对记者说,“我当初也想知道这个院士要干些什么事?”他停顿一下,马上回答,“主要就是开会,一年在美国开一次会。没了。”说完,哈哈大笑。

美国科学院有140多年的历史,每年在世界各国评选出在世界某个科学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为科学院外籍院士。本年度全世界有18位顶级科学家被评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袁隆平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纳米技术专家白春礼共同当选。美国科学院现在共有外籍院士300多人。

袁隆平还对记者说:“在颁奖后,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特意走到了我身旁,告诉我,他念完我的颁奖词后,得到的掌声是最长、最热烈的。”

“在美国您是最年轻的外籍院士吧?”记者看着今年已是77岁、身体依旧健康的袁隆平,忍不住提这个问题。

袁隆平说:“美国科学院院士白发人很多啊,我决不是最年轻的!但你们要说我是身体最好的,我可以承认,也愿意跟他们任何院士比试。”

袁隆平身旁的工作人员插话:“体检时,袁院士的血比年轻人的还要清澈。”

“请你们吃水稻新品种”

袁隆平从美国归来,许多朋友登门祝贺。只要来了客人,袁隆平就会对客人说:“请你们吃饭,吃最新出来的水稻新品种。 ”

昨天上午,袁隆平又要请客人吃“最新的品种”。他马上强调:“吃这个品种,要按照我的要求兑水煮饭哦,米与水的比例一定要一比一。不这样的话,不好吃就不怪我了。”袁隆平说这话时,伸出左右手,做了一个一比一姿势。众人都笑。

在袁隆平的办公室里,他指着与一位菲律宾农民的合影说道:“以前农民水稻亩产只有200多公斤,我们的杂交稻、超级稻技术传到菲律宾后,亩产达到了700多公斤„„不能让处在第三世界的农民兄弟没饭吃啊。”

照片上的菲律宾农民紧挨着袁隆平,捧着沉甸甸的超级稻,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袁隆平给客人介绍照片时,也笑了,眼睛也眯成了一条缝。

陈鲁豫 袁隆平的颁奖词

袁隆平:这个奖既是鼓励 也鞭策我奋斗终身

陈鲁豫:大家好,我是陈鲁豫。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评审团在评选“2007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的时候,要选的这位获奖者是在中国过去30年当中做出成就的人,他们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两个“平”:第一个“平”是邓小平,他是带领中国走向世界的人;第二个“平”是袁隆平先生,他是带领大家吃饭的人——2007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他是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先生! 陈鲁豫:掌声已经说明了一切,袁隆平先生是我一直想采访的人,但是非常遗憾一直到今天,我都没有能够把他请到我的演播室。原因很简单,第一他很忙,第二他很低调,非常害怕传媒和记者,尤其是面对我这样对人和人生充满好奇,永远有很多问题的人。非常遗憾,没有一对一采访他,但是我通过很多渠道了解到袁隆平教授。袁隆平先生出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中国,他体会过什么叫做民不聊生,他的父母亲曾经做过学校的普通教师。他的水性特别好,据说最好的是自由泳,曾经获得过省级比赛的自由泳比赛第二名。对于自然界变化有那么强烈的好奇心,于是高中毕业以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农业。

陈鲁豫:上个世纪60年代初他和所有的中国人一样体会到了捱饿的滋味。1966年他发表了重要的论文,从那个时候杂交水稻的神话开始了。这些年中国的土地上生长了更多的粮食,也人做过初步的统计大概养活了7千万人,当我们端起饭碗的时候我们不会常常想起袁隆平这个人,但是我们的内心和我此时此刻一样有着很温暖、很感动、很骄傲、很感激的情绪都是因为他,我们要谢谢他。在生活中袁隆平先生是非常普通的人,充满孩子气,偶尔也会去逛街。有一次他去逛街碰到商场大减价一件衬衫只有十块钱,他买了十几件,他跟商家说你们十二块钱卖好吗?要给人家加上两块钱。当别人问他,袁老,你今年多大年纪,他会回答说,我很年轻,只有77岁。

陈鲁豫:刚才我说过他喜欢游泳,水性很好,现在他还喜欢打台球,喜欢音乐,对音乐了如指掌,小提琴拉的很好,偶尔打麻将。他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你不要看我今年70多岁,可是我有着50岁人的身体和30岁的心态,和你们一样有着20岁的肌肉,这个就是生活中的袁隆平。在2007年他被美国科学院评为外籍院士,成为国际科学界的顶级人物。他的饥饿药方不仅造福中国,也正在造福着全人类、全世界,为此我们要给予他最热烈的掌声! 陈鲁豫:下面有请我们的颁奖嘉宾,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女士!乌云大姐好,你马上给袁隆平颁奖,有什么样的感受和心情跟我们分享呢?

人大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正如刚才所说的,袁隆平这个名字如雷贯耳。他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心目中最崇敬的人,大家都知道民以食为天,他的贡献很大。袁隆平院士以自己毕生的精力,以他的智慧通过科学技术解决了老百姓的饭碗。也正因为如此,他成为国人敬仰举世瞩目的科学家,到如今他是功成名就。但是,他又投入了超级杂交水稻第三期实验,这个实验的目标就是亩产900公斤,大家想一想,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目标呢?为了这个目标,他以自己年过七旬的年龄又忙碌在田间,忙碌在实验室。我深深的感到,他确实有非常高尚的一种情怀,一种博大的境界。为了这个情怀,为了这个境界,我作为一个饿过肚子的人在这里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人大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在我读中学的时候,在很多的日子里,我有一个最高的愿望,是把窝头吃饱。所以我这样的经历,让我确实从内心非常真切的感谢他,再一次向他致敬!

陈鲁豫:也谢谢乌云其木格副委员长,谢谢你!我有一个提议,我们全体起立,我们用掌声“2007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袁隆平先生!

袁隆平:我感到很容幸获此殊荣,这个奖对我来讲,既是鼓励也是鞭策,终身成就奖就是要奋斗终生的,我要争取更多的成绩。谢谢大家!

《星洲日报》代表提问:你曾经到过马来西亚传播过杂交水稻技术,我们马来西亚人都非常感谢你。你1960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技术,五十年来你孜孜不倦,不屈不饶才有今天的成功。有人说过成功的几个因素是知识、汗水、实践、灵感,这几个相加,请问你在这几个成功的元素里面,哪一个是最重要的呢?

袁隆平:知识、汗水、实践、灵感,我觉得我们搞实际工作的人,汗水与实践是最重要的。书本很重要,电脑也很重要。但是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电脑也种不出水稻,只有在试验田里面种出水稻。

陈鲁豫:谢谢袁隆平先生!

推荐第10篇:钱学森,袁隆平

袁隆平

耕耘挫折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在北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毕业于东南大学中文系,抗日战争期间担任过孙连仲将军的秘书,其母亦曾担任过**学校英语教师。

袁隆平幼时适逢战乱,随双亲颠簸辗转,于1939年春抵达大后方重庆后才有可能好好读书。他的中学是一所**学校,这也给他打下了英语基础,便利了今后的研究生涯。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来到湖南安江农校教书。

1960年袁隆平认识到遗传学家孟德尔、摩尔根及其追随者们提出的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和连锁互换等规律对作物育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袁隆平开始跳出了无性杂交学说圈,开始进行水稻的有性杂交试验。

从1964年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仍然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不育系来。

这期间除了科研上经历的挫折,他还遭受了“*”中“白专道路”的指摘。所幸的是,因为他的研究成果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太过重要,因此机缘之下科研工作坚持了下来。

转机出现在1970年。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于1970年秋,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一株雄花败育株。经过袁隆平团队用广场矮、京引66等品种测交,发现其对野败不育株有保持能力,这就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随后的“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

袁隆平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把发现的“野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

1972年,农业部把杂交稻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组成了全国范围的攻关协作网。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1986年,袁隆平在其论文《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中提出将杂交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发展阶段,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此后的科研工作,虽然也遭遇种种困难,但基本上沿着这一思路在不断取得突破,水稻试验亩产量相继突破700公斤、800公斤和今天的900公斤大关。

但在另一个方面,1994年以前,湖南省曾先后三次为袁隆平申报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却均遭遇落选。直到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他才于1995年当选工程院院士。至今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他,却成为了出了20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辛业芸在写作《袁隆平口述自传》中曾考虑将落选经历写进去,并根据掌握的一些材料把自己写好的文字交给他看,袁隆平看完思考一会说还是算了,不要写了。

袁隆平曾经说理解中科院的逻辑:自己搞的是应用科学,中国科学院搞的是基础研究,如果按这个来评,他不合格。

辛业芸介绍,袁隆平向她说,我搞杂交水稻研究不是为了当院士,没评上院士说明我的水平不够,应该努力学习;但学习的目的还是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而不是为了当院士。荣誉心我不是没有,可不是放在第一位,钱也是这样,不要为这些所累。

钱学森

钱学森他不怕敌人的毒打,没有被巨大的财富诱惑,为了报效伟大的祖国,他义无返顾回国了。钱学森曾对友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决不能放弃我的祖国”。他归国的决心是多么坚定,他的这一腔爱国热情,难道不令人敬佩吗?相反,像秦桧这种人呢?他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害死了对祖国有功的爱国名将岳飞,至今仍被定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遭千人责骂,万人唾弃。陶行知曾说过:“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那秦桧为什么会背叛自己的祖国呢?其实,爱国主义原本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就是因为秦桧抵挡不住权利的诱惑,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才会背叛自己的祖国。而钱学森对祖国的一腔热血,是无法用金钱,用权利来收买的的。华罗庚曾说过:“我回国,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一点事情,并不是为了图舒服。活着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祖国。”这句话用来形容钱学森实在是再好不过了。令人心中涌出一种敬意。

钱学森回国后学以致用,用他的知识研究出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使他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成为“主持研制中国洲际导弹的智囊人物。国际技术交流大会上,他被光荣的授予“小罗克伟尔奖章”,使这世界上仅有16个获奖者的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钱学森用他的智慧为中国人争了气,也为自己祖国争了光。

第11篇:《袁隆平》观后感

追梦的足迹

——电影《袁隆平》大家谈

编者按:一部展现“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传奇人生的电影——《袁隆平》,最近在互联网以及各地大小影院纷纷上映。该片源于袁隆平科研、生活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生动讲述了主人公在充满坎坷的研究道路上奋力跋涉,把绿色的梦想书写在大地上的种种探索实践以及关于他爱和坚持的故事。为更好了解该片,并拓展学生视野,我院党委宣传部特于4月26号组织部分学生在我市兴华大剧院观看了该片。

09网络班

张婷婷

我觉得这是一种生命对生命的梦想,它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大跃进”年代,同行在鼓吹 、浮夸,在为看到报纸上的“万斤亩”而庆祝时,袁隆平却在田间穿梭,坚持不懈地追求者绿色梦想,为发现一颗230粒的稻穗而惊叹。“大饥荒”时期,别人还在盲目地想象着“丰收的硕果”,他却为一个小女孩而流泪,“她真的饿了”。他的理想由此而更加坚定:让天下人吃饱饭!于是,海南育种,找野生水稻,不畏严寒酷暑,不顾上级反对,“路漫漫其修远夕,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最终实现其一生的梦想。

09建筑经济管理 王露

那个年代大家都很崇拜一些学说,打着上头的口号在底下搞虚假,只有袁隆平坚持真理,他相信只有实践才能得出真正果实。十年的培育杂交水稻的期间,他带着“反动”的帽子坚持着科学依据,在“日本人美国人都搞杂交水稻的研究,也研究结束了,但一因为产量低不能投入生产,所以杂交不能成功”时他也依旧坚持自己的信念。敢说敢做,认清真理,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坚持着真理,不盲目随从的精神在现在来说都是很难得的。

08建筑经济管理

梅厚敏

爱默生说:“相信能的人就一定会赢。”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红卫兵把袁隆平精心培育的不育株砸了个稀巴烂时,他没有放弃;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忌妒在心,趁着倾盆大雨之机,将袁隆平精心培育的良种毁了个一干二净时,他没有放弃;为了寻找野株,身陷南沼泽地中,差点丧命, 水稻专家的冷嘲热讽,以及上头的撤消项目,停拨科研经费,他依旧没有放弃。这样永不放弃的精神,能不震撼我们这些当代的大学生吗?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到处解释每天不能做这做那呢?很多的事情不是我们无法做到,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真正坚持。

09机电

冉庆雷

其实我们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内心里都是保持着对这些事情的一种热爱。当这种热爱集中到一定程度时会获得谁也无法阻挡的成功。在《袁隆平》中很多人都在为着怎样成功而发愁时,袁隆平怀揣对自然,对水稻的热爱,认真经营出属于自己的稻田。他把每一颗水稻当作孩子来培养,用自己的心去培养。在孩子得到精心成长时,他得到的是喜悦,在孩子受到糟蹋时,他是痛心疾首,和天地同哭泣。所以,我认为袁隆平的成功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一种爱,一种他愿意为生命付出的爱。

09汽修

崔兵兵

这里面有这样几个镜头很让我惊叹:

1、在树林里的提琴演奏

2、毕业会上的交际舞

3、大海里的游泳

4、最后真人出现时对答外国记者时一口纯正的英语。我不得不承认那句人们时常说的话,能成伟人的的人他的优点并不只是他展现在人们面前的那些,他们在背后还会有许多我们根本无法知道的东西,他们是标准的“多功能”人才。那么,对于只有一技之长的我们而言,这是很大的挑战,却也是很多的机遇。

08电子

陈雯

每个人成功的条件因素有很多,袁隆平成功很大的一部分因素是因为自己不断坚持、不放弃,但除他本身之外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从领导方面说,成洪涛起的是正面鼓励支持作用,一直发对他的崔主任和刘老师从反面也起到了激励和促进的作用;从亲情方面来说,他的妻子董婕和他的父亲给予的绝对不是常人能比的;从友情方面来说,他的那两个一直陪着他搞研究的学生,从开始研究到研究成功一直都和他站在一起,这些,对于袁隆平来说怎能不是推向他成功的一段不可缺少的阶梯呢?

第12篇:袁隆平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喜迎十八大,再论袁隆平。” 中共十八大即将在北京盛大召开,各种问题将被讨论解决,各种思想将被发扬传播,各种精神将被铭记升华。我们要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学习马列思想,毛邓理论,深刻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也要向优秀的榜样学习。所以说,我们现在再来谈谈袁隆平院士是很有必要的。

众所周知,杂交稻是世界级科技难题。而在中国首先取得突破得益于袁隆平的创新思维和一往无前的执着探索。起步于“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重大使命,袁隆平在失败——探索——再失败——再探索的反复试验中,实现了对既往理论的重大校正,突破了被认为是毫无可能的多种关键技术,艰难而执着的一步步走向成功。他的眼里永远有下一个目标,他的脚下一直在向上攀登。从异形稻到杂交稻再到超级稻,从三系法育种到两系法再到一系法。袁隆平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创新、一直在突破。今天突破了亩产800,明天继续突破亩产900。天梯不尽攀爬不止,难关未绝奋争不息,永不止步的科学探索成就了袁隆平的伟大事业。

袁隆平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的淡薄名利。初期探索,条件艰苦,既没有优越的实验室,更没有方便快捷的资料传递。他仍然投入在研究之中,并未去下海经商挣大钱,也没有消极怠工混日子。他不在乎他能得到多少利益,他想知道他能创造多少价值,能让多少人吃得上饱饭,远离饥饿的困扰。他的成就无私的贡献给了全中国,他没有从杂交种子种获得任何分成。他只领着那份略显微薄的工资,守着那几亩试验田,创造出一个个奇迹去让人人都能吃上一餐餐饱饭。

而这些精神不也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吗?作为学习工科的孩子,作为武汉大学的学生,我们不更应该淡泊名利,潜心研究学术知识吗?我们不更应该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吗?我们作为未来的开拓者,这些精神更应该在我们身上发扬光大。

最后请允许我引用一段颁奖词做结:“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荏苒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科技,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第13篇:袁隆平大事件

袁隆平事迹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50多年来,他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世界水平,推广应用后为中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1、1981年6月6日

1981年6月6日,袁隆平获第一个特等发明奖(1981年籼型杂交水稻获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科委授予)

1981年6月6日,国家科委、农委在北京联合召开授奖大会,授予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人特等发明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颁发的第一个特等发明奖。

籼型杂交水稻是中国农业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其研究和推广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1964年,湖南农业科技工作者袁隆平首先开始杂交水稻的研究,经全国有关单位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1973年在世界上首先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这项科研成果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1984年6月15日

1984年6月15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袁隆平任中心主任。同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现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杂交水稻研究与开发机构,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单位、“全国农业科普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获得国家级奖励15项、省部级奖60余项。目前,正以“求实创新、奋发进取”精神,奉行袁隆平院士“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宗旨,不断提升创新和服务水平,向着国际性的杂交水稻研发中心、资源中心、信息中心和培训中心阔步前进。

3、1985年10月15日

1985年10月15日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明与创造”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杰出发明家金质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

4、1987年11月3日

1987年11月3日,联合国向袁隆平颁发科学奖(1987年11月3日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科学奖”)。(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

1987年11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向中国专家袁隆平颁发了1987年科学奖,以表彰他在培育高产杂交水稻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果。

当年年57岁的袁隆平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他长期从事杂交水稻培育工作,他领导的科研小组培育出一系列强优势的杂交水稻组合,并在农业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品种在美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试种均取得良好的结果。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在颁奖仪式上发表讲话时指出,袁隆平的科研成果是继70年代初国际上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5、1988年3月

1988年3月获英国Rank基金会“农学与营养奖”。(英国Rank基金会授予)

6、1991年3月16日

自1989年8月28日,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在中南海约见了袁隆平之后,1991年3月16日,江泽民又亲自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看望袁隆平,他拍着袁隆平的胳膊说,“看了你们的研究中心,我就放心了,我看到了农业的希望!”

1991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中心

7、1992年9月15日

授予湖南省“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湖南省委、省政府)

1992年9月15日下午,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在长沙市举行隆重仪式,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熊清泉、陈邦柱、杨正午、刘夫生、刘正、石新山、董志文、沈瑞庭、席延恒等省党政军领导以及省直各有关厅局负责人和部分科技人员代表出席了仪式。会议由董志文同志主持,杨正午同志宣读了师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授予袁隆平同志“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的决定》,熊清泉和陈邦柱同志一起向袁隆平颁发了特制的奖杯、勋章和功勋征书。熊清泉书记作了重要讲话。袁隆平受奖后怀着激动的心情发表讲话。他说“省委、省政府给予我崇高的荣誉,使我既感到非常激动又很不安。我觉得这个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而且也应属于与我在一条战线上作出了巨大成绩和付出了辛勤劳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功劳应归于党。”他决心更加谦虚谨慎,兢兢业业做人。兢兢业业搞科研,攀登杂交稻研究新高峰。

8、1993年4月

“拯救世界饥饿(研究)荣誉奖”。(美国Feinstein基金会颁布)

9、1994年

李鹏总理视察中心。

10、1995年1月

获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学奖。

11、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2、1995年10月18日

获“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

我国著名杂交水稻专家、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教授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设立的“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10月18日袁隆平从加拿大领奖归来。这已是他第5次获得国际大奖。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世界粮农组织奖励为世界粮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而设此奖,全世界获得该项殊荣的仅6人。

13、1997年8月21日

在墨西哥获得“杂种优势利用杰出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

1997年8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在墨西哥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CIMMYT)召开的“作物杂种优势遗传与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获得国际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先驱科学家”称号。在这次有65个国家的500名代表参加的世界农学界盛会上,大会组委会推举并授予5位在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方面贡献卓著的科学家“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http://xuewen.cnki.net/CJFD-ZJSD705.017.html

14、1998年11月

获“越光国际水稻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事务局)。

15、1999年7月28日

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星星(8117)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16、2001年2月1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向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

得者、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颁奖

江泽民与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右)

17、2001年8月31日

获菲律宾“拉蒙麦格赛赛奖”。

2001年8月31日,袁隆平院士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荣幸地接受了由菲总统阿罗诺(Gloria Macapagal Arryo)亲自颁发的2001年度拉蒙#麦格赛赛奖政府服务奖。同获此奖还有6人,他们分别来自中国、印度、斯里兰卡、日本、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另一位中国获奖者吴青女士获得妇女运动公共服务奖。每人获得奖牌、证书及奖金5万美元。

拉蒙·麦格赛赛是菲律宾共和国第3任总统,在50年代的一次空难中不幸遇难。拉蒙·麦格赛赛奖是为了纪念拉蒙·麦格赛赛总统而设立的,由拉蒙·麦格赛赛基金会组织评选。

袁隆平院士因其在杂交水稻研究中为亚洲的粮食安全所做出的独特贡献而获此殊荣。袁隆平院士不仅致力于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而且还积极地将杂交水稻推向世界。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种、试种杂交水稻。近年来,越南、印度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成功应用杂交稻,菲律宾、孟加拉、泰国、缅甸等国的杂交稻示范也获得成功。可以预见,在新的世纪里,杂交水稻将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18、2003年10月3日

中共第四代领导人胡锦涛同志前仆后继,2003年10月3日,胡锦涛专程赴袁隆平院士主持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详细察看了超级杂交稻选育项目的进展情况,充分肯定了他们作出的重大贡献并表示要重视科学,大力支持杂交水稻研究。

19、2004年5月9日

获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沃尔夫”基金奖。

2004年5月9日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教授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史蒂文·坦克斯尼教授共同被授予2004年度沃尔夫农业奖,以奖励他们在重要主粮作物——杂交水稻方面所进行的革新性培育和对杂交优势遗传基因的发现。

20、2004年9月1日

被泰国国王授予“金镰奖”。

2004年9月1日,泰国公主诗琳通在曼谷向中国水稻专家袁隆平颁发了“金镰刀”奖,以表彰他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

诗琳通公主说,包括袁隆平在内的一批世界水稻专家在过去几十年里持续努力,不断优化杂交水稻品种,在为人类提供充足粮食的同时也推动了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她说,泰国因此授予袁隆平“金镰刀”奖,感谢他在这一领域内的杰出贡献。

袁隆平是在泰国主办的首届“国际稻米大会”上获得“金镰刀”奖的,同时获奖的还有美国水稻生物技术专家约翰·奥图尔博士和日本水稻专家佐佐木卓治。

21、2004年10月14日

颁获世界粮食基金会“世界粮食奖”。

2004年3月29日世界粮食奖基金会宣布,将2004年度世界粮食奖授予中国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有着“杂交水稻之父”之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发出能够广泛种植的杂交水稻,使水稻亩产平均提高20%以上,为中国水稻种植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22、2005年8月13日

2005年8月13日,温家宝视察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温总理一下车就走上前,同袁隆平紧紧握手:“袁老师,您到我的办公室来看过我。今天,我到您的稻田来看您来了!”

这是温总理在袁隆平陪同下了解杂交水稻研究情况

23、2005年11月(6日-10日)

获亚太种子协会“杰出(APSA)研究成就奖”。

2005年亚太地区种子协会(APSA)年会于2005年11月8日在中国上海开幕,这是亚太地区种业界的一次盛会,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国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上海市副市长胡延照出席会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被特邀参加并作大会主题学术报告。

在大会开幕式上,袁隆平院士因在中国杂交水稻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荣获“APSA杰出研究成就奖”,本次大会组委会主席、中国农业部范小建副部长向袁院士颁奖。

24、2006年4月25日

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由于袁隆平推动杂交水稻发展并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亚洲区提名组于2005年年底进行无记名投票,袁隆平获得绝大多数票。随即,亚洲区向美国科学院正式提名。2006年4月25日,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评选揭晓,世界著名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当选,成为我国农业科学界首位入选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2007年4月29日,袁隆平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袁隆平先生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从事杂交水稻研究50余年来,为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25、2006年6月9日(袁隆平与华国锋)

华国锋同志对杂交水稻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很有针对性地指出:“对杂交水稻一定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同时又要扎扎实实地推进,要领导重视、培训骨干、全面布局、抓好重点、搞好样板、总结经验、以点带面、迅速推广。”

*中袁隆平科研不顺,华国锋拍板支持。一个长期从事水稻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与担任过湖南省、中央重要职务的领导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004年底,袁隆平院士当选为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华国锋同志在家中看了电视后,还叫秘书给袁隆平院士打电话,请他注意身体。2006年6月9日,袁隆平院士在北京出差之际,听说华国锋同志身体欠佳,就特意抽出时间去家中探望,两人手拉手,亲切交谈。临走时,华老还特地写下“隆平同志:贵在创新”赠与他。袁隆平把这个题词,就悬挂在他办公室的醒目位置以示对老朋友的尊重,同时以此来勉励自己。

2006年6月9日,华老与袁隆平院士在一起

26、2007年4月29日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出席了有世界数百名顶级科学家参加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年会。

2007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1月30日举行。本次评选的标准是“推动力、责任、创新”。图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得2007中国经济年度特别荣誉奖。

(获奖理由:一个人每年为世界解决七千万人的吃饭问题,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

27、2008年3月29日

“世界因你而美丽--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袁隆平院士因其在科学研究领域对世界的出杰贡献获得“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袁隆平院士毕生致力于通过科学技术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直到现在,还在进行超级杂交水稻第三期实验,争取达到亩产九百公斤的目标。这么大的年纪还长年在地里田间。„„是一个真正胸怀天下的人”,这是颁奖词对袁隆平的赞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现场为他颁奖。

图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与国际影星成龙、巩俐坐在一起共同出席盛典

28、2010年3月23日

获“法兰西共和国最高农业成就勋章”。

2010年3月23日,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在法国驻华大使官邸,法国驻华大使苏和代表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向“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教授授予“法兰西共和国最高农业成就勋章”,以表彰他对中国以及全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重大贡献。据了解,这是袁隆平院士获得的第20项国内国际大奖。国家农业部、湖南省农业厅、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农科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出席了授勋仪式。

法国驻华大使苏和给袁隆平院士授勋

29、2010年8月27日

袁隆平院士80华诞,温家宝总理致信祝贺。

30、2010年10月14日

获“新泻国际粮食奖”。 在美国艾奥瓦州得梅因市,世界粮食奖创立者、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诺曼·博洛格(左)在世界粮食奖颁奖仪式上与获奖的中国水稻专家袁隆平(中)握手致意。右侧为另一名获奖者--塞拉利昂水稻专家蒙蒂·琼斯博士。袁隆平和蒙蒂·琼斯博士共同获得世界粮食奖,并分享了这一奖项的25万美元奖金。世界粮食奖设立于1986年,由总部设在美国艾奥瓦州得梅因市的世界粮食奖基金会每年颁发一次,授予“在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数量充足的粮食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此奖被看作是国际上在农业方面的最高荣誉。

31、2012年1月31日

袁隆平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接受2011年“马哈蒂尔科学奖”。

2012年1月31日,2011年“马哈蒂尔科学奖”颁奖仪式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城中城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亲自为袁隆平院士颁发奖章和证书。颁奖词这样评价袁隆平院士:以独创性思维和胆识,在水稻这一热带主要作物的育种中,创新发展了杂交水稻,并使这一创新性成果带来全球水稻生产可持续性革命化的发展。他是“杂交水稻之父”,他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为世界战胜饥饿带来了希望。

该奖项首次颁发给中国科学家,以表彰袁隆平院士为热带农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袁隆平院士在马来西亚出席颁奖活动期间,与1月30日前往前总理马哈蒂尔的办公室拜会。马哈蒂尔赞扬了袁隆平院士长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他的研究工作对人类起着重要作用,他的成果为提高世界水稻的产量,造福人类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十分赞赏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领域仍不停息地继续探索,并希望杂交水稻尽快惠及马来西亚。袁隆平院士还先后于1月30日、2月2日分别向马来西亚科技界,以及工商界、广大学生、媒体等更大范围的公众,举行了两场题为“发展杂交水稻,保障粮食安全”的演讲,产生了极大反响。

32、2014年1月10日

袁隆平领衔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袁隆平捧回一个鼓舞全体农业科技者、全体湖南人的荣誉——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是袁隆平第二次登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国家科学技术奖2013年共授予10位科技专家和313个项目。袁隆平领衔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该项目是继三系法杂交水稻之后的又一重大创新,将水稻亩产量由700公斤提高到988公斤,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83岁的袁隆平院士说:“这个奖属于杂交水稻中心,属于全体农业科技人,国家给了我们最大的鼓励!”当记者问他接下来希望攻克的目标时,袁隆平说:“我希望在2015年前杂交水稻大面积突破亩产1000公斤!这是我90岁前的心愿!”

33、2014年

被挪威议员提名与印度遗传学家和巴基斯坦人权活动家角逐201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袁隆平解决了那么多人的吃饭问题,救了天下那么多人的命,功德无量。他是要成仙成佛的!

——湖南洪江市龙船塘乡农民张楚礼

袁隆平为中国发展赢得了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际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他用农业科学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领导人民走向丰衣足食的未来。他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伟大科学家。

——原美国总统顾问、普度大学名誉教授汤•巴莱伯格

你的努力对于解除世界的饥饿,以及对于整个世界的健康有着独特贡献!

——莫桑比克总理莫昆比

袁隆平成就的取得,使世界三大粮食作物玉米、小麦和水稻从遗传学上进行改良的愿望都实现了。他为极少数人上了难得的一课,东方农业科学的成就已经超越其发源地西方各国。

——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袁隆平是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水稻专家,是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他突破经典遗传理论,开创了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的新领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杂交水稻已经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为全人类解决温饱和贫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和敬业精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卢良恕

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以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也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贡献。这再一次证明,中华民族是有智慧和创造力的民族!

——中国国务院前总理朱容基

第14篇:袁隆平事迹

袁隆平事迹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以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世界水平,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袁隆平的先进事迹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与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2003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专程赴袁隆平主持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详细察看项目进展情况,充分肯定了他们做出的重大贡献。江泽民、温家宝、李鹏、乔石、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视察。30多个国家的总统、国王或部长会见了袁隆平院士。江泽民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丛书《走近袁隆平》所作序言中指出:“袁隆平同志等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就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知识分子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我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集中体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敢于创新、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宏大抱负,集中体现了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平易近人、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写下了美好的篇章,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做出了无愧于祖国和时代的贡献。”2005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湖南考察时赞扬说:“袁隆平所做出的贡献,不仅有利中国,而且有利世界。”

1949年~1953年就读重庆相辉学院(今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1980年至今,多次赴美国、印度、越南、缅甸等国作技术指导。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国家“863”计划“863-101-01”专题责任专家。

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1年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1985年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章。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1988年获英国朗克基金会“农学与营养奖”。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被国家科委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1993年获得美国Feinstein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研究)荣誉奖”。199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会“何梁何利基金奖”。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1997年在墨西哥获得“杂种优势利用杰出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1年被国务院授予“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2004年获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沃尔夫”基金奖;被泰国国王授予“金镰奖”;获世界粮食基金会“世界粮食奖”。2005年获亚太种子协会“杰出研究成就奖”。

第15篇:袁隆平观后感

2011年5月29日晚,党支部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袁隆平》。

电影以生动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举世闻名的生物遗传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数十年如一日痴心不改,倾其毕生的精力埋头研究杂交水稻的故事。影片通过再现袁隆平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进行杂交水稻研究并取得成功的风雨历程,以袁隆平对家人、对人民、对国家深沉的爱为依托,给我们展现了一位勤劳、坚强、仁爱平民科学家和他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崇高情怀。

一身布衣,一头短发,皮肤粗糙,满脸黝黑,长年四季曝晒在烈日下、浸泡在泥水里,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潜心于他的农作物栽培和杂交水稻研究,为的是让百姓能够吃饱饭。一个严谨务实、尊重科学的袁隆平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一位中专学校的老师,却怀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品质。他勇于质疑与挑战学说权威,矢志不渝,坚定不移,从“三系法”培育到“两系法”培育,从一般杂交稻研究到超级杂交稻研究,为的是坚持真理,传播科学,用科学技术创造美好生活。终于,他一步一步向科学高峰攀登,取得了成功,摘取了水稻种植亩产800多公斤的“皇冠”,创造了震惊中外的当代神话。

通过电影,我了解到了神话背后的故事,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袁隆平。他不屈从,在不理解甚至是误解的压力面前,不是急于争辩,也不是满怀怨恨,而是坚持自己的理念,若无其事地继续前行。“任它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因为他的内心更强大,有着巨大的勇气和底气,所以他才能不屈从也不在乎强势的压力。

他不刻板。在逆流的大环境中,不做无谓牺牲地反抗,当袁隆平听到红卫兵说要拉他去批斗时,他立即很积极地配合,并自己喊着“打倒袁隆平”,令人忍俊不禁。这不是胆小,也不是懦弱,只是为了保护自己以便继续科研也保护家人的策略,因为无法和那些人进行沟通,无法让他们理解,而他们掌握着生死,这种一心只朝大目标无视细枝末节的变通,无不体现在他科研的思想和经历上。正是这种变通不刻板和他自由率性、融会贯通的思维行事方式,帮助他打通了杂交水稻的全新道路。

他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在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科研道路上,经历过无数次的挫折与失败,但他依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实验室和试验田中,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至于一切之上。看到影片中因为要把宝贵的种子拿出给袁隆平吃而跌落受伤的小凤,听到小凤父亲说出那是全家人视为命根的种子,甚至就连小凤妈去世的时候都舍不得吃的镜头,袁隆平痛心了,我的心揪紧了!那是新中国最为艰难的时刻,有多少人在挨饿啊!袁隆平说:\"我永远忘不了三年自然灾害,刻骨铭心!\"就算是废寝忘食、遭人批斗、条件再苦,也要搞出高产水稻!正是这样的信念,让他为之奋斗了一生。他在搞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又研究孟德尔和摩尔根的学说,崇拜苏格拉底,在\"*\"中被扣上\"资产阶级反动分子\"的帽子,受到批判。\"革命小将\"对他呵斥,毁了他辛辛苦苦培育的试验田,这些无知的举动严重阻碍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实验,但是他没有退缩不前、唉声叹气,依然勇敢地重头再来。

他心中有爱,有爱才会不计回报地负起责任的重担。袁隆平心中不仅装着对妻子的爱,对家庭的爱,更有对全人类、对自然界的无疆无界的大爱。正是这种大爱,使他立下“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这个心忧天下、造福人类的宏大抱负。

袁隆平堪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身上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体现了改革时代的创新追求,体现了革命主义的乐观精神,体现了不为名利所累的精神境界。他举世瞩目的成就,源于他甘于寂寞、矢志追求、默默无闻的科研精神。他告诉我们:要建设好,发展好我们的国家,造福世界,应该具备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具备认准一个目标执著追求、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科学态度,具备将满腔的爱国情怀化为日日夜夜、时时刻刻做好本职工作的坚强决心。

第16篇:《袁隆平》观后感

电影《袁隆平》观后感

最近公司组织观看了电影《袁隆平》,该影片通过再现袁隆平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进行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研究并取得成功的风雨历程,集中表现了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当代知识分子造福人类的宏大报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科技创新精神,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

电影《袁隆平》同时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轨迹,近距离地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给我们展现了一位外表平凡、志存高远、情系天下的平民科学家充满大爱的人生。

袁隆平身上最高尚的品格是奉献精神。这在那个年代是耀眼的主旋律,像金子一样宝贵。他对待科学研究兢兢业业、实事求是,不会因为其他相关因素而放弃这个金子般的信念。虽然奉献在任何时代都是很难做到的,但是,他做得如此令人感动,还在不折不扣地遵循着。作为一名国企员工,我自己有很深的体会,勘探工作如果倾情奉献地埋头钻研,不抱着“终身学习”的心态,不紧跟学术前沿理论,就不可能在复杂的地质情况下寻找到石油,就不可能实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夙愿。所以,他的事迹让我们领悟到奉献精神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如今,袁隆平已成为国人敬仰、举世瞩目的科学家,但年过七旬高龄的他仍奔波在田间,忙碌在实验室。可以说,他以奉献精神践行了“奋斗终生”的诺言。作为一名青年员工,一名党员,肩负着企业发展壮大的光荣使命,我们更应该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冀东油田,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拓宽新思路,更新新理念,才能不断探索谋求企业发展的新路径。

袁隆平的成功告诉我们:成功没有捷径。渴望成功,就必须有扎实的知识积淀,加强学习,不断积累;要有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同时还必须要具备面对成功艰苦朴素、淡泊名利的心态;用平和的心境在自己的岗位踏实工作、不计得失、团结奋进。

我深深被袁隆平那种奉献精神所震撼,为理想为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所感动,深深为袁隆平奋斗不止的精神所折服。我想只要我们学习、发扬袁隆平的奉献精神,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第17篇:袁隆平观后感

党校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袁隆平,影片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农业教育及科研工作者通过自己不懈努力,历经艰难险阻,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他为水稻业带来了巨变,使水稻亩产量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百分之七十。

观赏了这部影片后,我感触颇深,袁隆平的精神给了我莫大启发与鼓舞,袁隆平科学家成为我十分崇拜和敬仰的人,他的事迹和形象已在我心中根深蒂固。我认为我们要以袁隆平科学家为榜样,学习他的高尚品德,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事业和爱生活。

袁隆平科学家、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他作为新中国培养的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立志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50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科学研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是我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他献身科学、顽强拼搏、勇于创新,不断以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巨大成就造福人类。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团结协作、甘为人梯,桃李满天下,赢得广泛的赞誉。他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爱好广泛的人。他不仅为人正直,待人诚恳,还性格开朗,多才多艺,看书、游泳、下棋、打篮球、听音乐、拉小提琴,什么都来,样样都会,且像摸像样,无人能比。“一粒种籽改变世界”,袁隆平科学家以他对于中国和世界的贡献使他无愧于科技伟人的称号。

从袁隆平的事迹中,我读出了,做人要有信念。在他研制杂交水稻的那个年代,正值解放初期,很多地方,尤其是山区,很多人都吃不饱、穿不暖,袁隆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志要研制出一种高产的水稻,但是在他研制水稻的那成百数千个日日夜夜里,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信念支撑着他,正是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使他成为了“杂交水稻之父”。

从袁隆平的事迹中,我读出了,做人要执着、勤奋。爱因斯坦说过“99份努力+1份聪明=成功”,他尚且这么说,又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袁隆平每一次小小成功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失败。

从袁隆平的事迹中,我读出了,心系人民不仅要求我们做事要脚踏实地,同时也要勇于创新。他就靠着他那股脚踏实地的劲儿,不怕苦不怕累,他相信“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就不一定不能成功”。我们之所以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是因为他不仅是中国的骄傲,同时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袁隆平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细细品味,他的使命已经完成,但我们的使命才刚刚开始!我们应当从小立下宏伟目标,并为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奋斗一生。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做到不畏艰险、脚踏实地。在学习中顽强拼搏、孜孜不倦,用心把握学习机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攀世界科学的高锋

第18篇:《袁隆平》观后感

《袁隆平》观后感

棉花市小学

喻宝华

2010年3月19日,我们学校组织全校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共同观看电影《袁隆平》。早就对这位水稻之父略知一二,正好趁此做个深入了解。电影手法写实,片中主人公散发出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着我。

影片展示了袁隆平所具备的完美品性:一是不屈从。在不理解甚至是误解的压力面前,不是急于争辩,也不是满怀怨恨,而是坚持自己的理念,若无其事地继续前行。“任它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因为他的内心更强大,有着巨大的勇气和底气,所以他才能不屈从也不在乎强势的压力。我们周围有很多看似强悍无比的人,总是颐指气使、盛气凌人,一副惟我独尊的样子,可一旦遭遇比他更强大的人否定,马上就唯唯诺诺,内心的虚弱毕现。怎样的人才能够坚持真理?在此立见分晓。

二、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当研究十年没出成果,上级领导要取消他的研究项目和研究经费时,他回答:“不管怎么样,我决不放弃!”十年无果,有多少人会在其间知难而退?这十年外人眼中的空白,于科研实际上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袁隆平终究还是幸运的,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助手们的帮助下,他得到了一株上苍赐予的“野败”(野生雄性败育稻),所以他说,成功=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机遇,很多人穷其一生,都是在失败中坚忍前行,他们应该更让人敬重。成功是需要机遇的,而人生就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什么样的品质和精神才是衡量成败的尺寸。

三、心中有爱,有爱才会不计回报地负起责任的重担。袁隆平心中不仅装着对妻子的爱,对家庭的爱,更有对全人类、对自然界的无疆无界的大爱。正是这种大爱,使他立下“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这个心忧天下、造福人类的宏大抱负。对爱的深刻理解,也让他更加懂得包括水稻在内的生命,这种洞察和把握让他始终没有偏离科研轨道的正确方向,从而最终取得成功。影片不仅展示了袁隆平的大爱,也表现了亲人们对他的爱,他的父亲为了让他安心工作,不让他知道自己去世的消息,并要他的妻子转告他:“你安心工作,早日研究出成果,就是尽孝,是尽大孝!”。父母的理解、妻子的支持,让他得以一心扑在事业上,终于实现了理想。

1 袁隆平的成果,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用电脑算出来的。那是长年累月,蹲在田间地头一点一点摸索总结出来的。现在搞学术的人难出成果,常自抱怨,可是有多少人有袁隆平那样的勤劳辛苦精神呢?袁隆平够坚韧,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他最后获得成功。他的坚韧体现在以苦为乐,逆境中也常开玩笑;他的坚韧体现在痴心不改,数十年如一日只想着杂交水稻;他的坚韧体现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没有国家和别人的支持,他也要将杂交进行到底。支持他如此坚韧的,是他心中“为民谋食”的仁爱精神。

袁隆平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正是中华文化里,“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精神。这是人类社会最广大最深厚的仁爱精神,远比什么虚伪的上帝来得真实。正是这种“爱人如爱我”的仁爱精神,帮助袁隆平战胜数不清的困难,最后获得成功,为人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因为他的成果,世界上可以多活一亿人。这种精神,是推崇天下为公的中国人所独有的。这种精神,放在自私社会里是行不通的——现在为什么不出袁隆平?

电影《袁隆平》里,袁隆平因为在课堂上推崇孟德尔和苏格拉底,否定了米秋林和李本森,遭到了领导的批判。原因当然是“否定社会主义科学,提倡资产阶级学术”之类的。这就太令人鄙视了,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也没有阶级之分,不管谁的成果,只要是为人类造福,为何不可拿来我用?

袁隆平代表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他的使命已经完成,我们的使命才刚刚开始。如何参与重建中华民族精神,使我们的国人,人人都可以成为袁隆平,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果静林们已经开始努力了,我们难道就只想旁观?为了祖先的光荣,为了国人的幸福,我们需要为重振中华精神做点什么!

电影以生动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举世闻名的生物遗传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数十年如一日痴心不改,倾其毕生的精力埋头研究杂交水稻的故事,这部影片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觉,打破了观众头脑中关于主旋律影片“高大全”和说教的模式,使人们得以认识、走近真实而杰出的袁隆平,感受到袁隆平那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他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崇高情怀。

袁隆平,为了实现绿色的梦,为了科学上的突破,为了解决饥慌的恐惧,义无反顾地走在这条看似没有尽头、没有结果的路上,但是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他,他是那样的坚定、直执、饱含着激情,他的生命如歌般地在全世界奏响。他立志要让那粒载着生命根源的种子,长出累累的稻穗,养活一双双饥饿的眼眸。他对科学的热爱,对事业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是无论在什么时代背景,什么外界威胁下都不会变质的,因为他的一生在为科学研究而歌,为他的事业而唱;为他的也是人民的绿色梦想而歌,为全人类而唱,

那是世界的福音。

袁隆平的先进事迹代表着中华民族勤劳、坚韧、仁爱的伟大精神,他的成果,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用电脑算出来的,而是长年累月蹲在田间地头一点一滴摸索总结出来的。他顶着烈日酷暑,不分黑白昼夜,从一般杂交稻研究到超级杂交稻研究,一步一步向科学高峰攀登,为的是产出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粮食,最终取得了成功,创造了震惊中外的当代神话。在如今越来越快的社会节奏里,人们早已经变得浮躁,有多少人能像袁隆平那样能甘于寂寞、吃苦耐劳、不怕失败、不屈不挠呢?虽历经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袁隆平最后获得成功。他那种在逆境中以苦为乐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支撑他的是其心中牢牢坚持的“为民谋食,使人类不再忍受饥饿煎熬”的精神,这种信念最终帮助袁隆平战胜了数不清的困难,为中国乃至于世界粮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因为他的成果,世界上可以多活一亿人。岁月似乎并未在袁老身上留下年轮的印记,他仍像初升的太阳一样,追逐着梦想,探索着超级杂交水稻的

新领域。

回顾袁隆平走过的人生足迹,恰恰应证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科学发展观的两个核心点,一是科学,二是发展。讲科学,首先就要摆脱愚昧的、蛮干的思维来实现发展,不好大喜功,不片面追求数字。发展归根到底要以科学的思想来指导,要依据科学的精神来论证,要以科学的方法来实现。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少数人的富裕、让大多数人受苦,也不是实现社会财富的均等化,而是要在保证绝大多数人的起码幸福的基础上,提倡公平竞争。“以人为本”不是什么空口号,也不是“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玄论,而是要落实到关切民生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才是对“以人为本”理念最到位的实践。袁隆平在粮食最为紧张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大多数人的吃饭问题,他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动力是对“民以食为天”的深刻认识,那就是要让老百姓吃上饭,甚至能够“在稻穗底下乘凉”,这就是支撑着袁隆平在杂交水稻试验中锲而不舍、百折不回的理想和信念,由此可见,他与“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其实科学发展观本就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神秘思想,它是再朴素不过的生命道德伦理,任何有良知的人,只要心怀善意、身体力行,都能实践科学发展观,就看他有没有毅力和行动。

我们观看这部影片,就是要以袁隆平的行为为楷模,以他的精神为榜样,向他学习。袁隆平院士有着笃实质朴、豁达开朗、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和坚持不懈、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奋斗一生。作为航道人的我们,在面临着航道大发展大建设的良好机遇面前,要向袁隆平那样不断探索、

3 坚持学习,坚持真理、艰苦奋斗,牢记自己的责任,深入施工现场、深入工地,而不是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切实解决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建成一个个优质工程;在探索创新的道路上做到不畏艰险、脚踏实地,顽强拼搏、孜孜不倦;在“两创三比”活动中将平凡琐碎的工作干出特色干出亮点,立足岗位争先创优,用实际行动来努力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提高我们的工作业绩,提高我们的修养素质,在航道有快又好的发展中发

挥主力军作用。

把生命当歌唱--电影《袁隆平》观后感

2011年05月03日 17:02:57 太原市煤气公司

2011年4月22日,我公司根据市城乡管委要求,积极组织员工观看了电影《袁隆平》。\"我可以把生命当歌唱!\"这是电影《袁隆平》开头主人公的话。袁隆平,一个用他的一生,奉献事业的人,那张黯黄、瘦骨嶙峋的笑脸,那句激情澎湃的话语,让他的生命如歌般在全世界奏响。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后感慨颇多,被袁隆平心系祖国、无私奉献等精神深深打动。

电影以生动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举世闻名的生物遗传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数十年如一日痴心不改,倾其毕生的精力埋头研究杂交水稻的故事。影片通过再现袁隆平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进行杂交水稻研究并取得成功的风雨历程,以袁隆平对家人、对人民、对国家深沉的爱为依托,给我们展现了一位勤劳、坚强、仁爱平民科学家和他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崇高情怀。

一、热爱人民,坚持不懈,寻求真理

袁隆平是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他目睹过生活在落后中国人民忍饥挨饿的悲惨,所以,农学院毕业后积极投身到农学教育的第一线,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全中国人民吃饱饭、不挨饿。为了祖国的建设,他放弃 4 了参加空军的机会,敢想敢干,在湘西安江农校扎下深根,立志要在这片土地上实现自己农学报国的志愿。在设备落后、资金缺乏的情况下,他意志坚定,追求真理,不断探索。影片中我们看到他用墨汁刷被单,实际上是要对嫁接到红薯苗上的月光花进行短日照处理,可见当时的安江农校条件何等简陋,也反映出袁隆平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对于那些空喊口号、弄虚作假的人,他敢于站出来予以批评。他崇敬科学,反对教条主义,敢于挑战权威,不过分迷信苏联生物学家米丘林、李森科的学说,在讲台上向学生传授货真价实的农学知识。影片中的刘老师是那个时代教条主义的代表,口号喊得好,喊得响,套路线,上纲领,在稻田里造假,在课堂上吹嘘,完全违背了灵魂工程师的良心,也违背了自然科学的规律。袁隆平是当时掌握真理的少数人,虽然多数人认为他是错误的,但是他仍然顶着压力,说实话,干实事,这让他失去了很多,受到了排斥、打击。

二、经历挫折,毫不气馁,钻研科学

在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科研道路上,经历过无数次的挫折与失败,但他依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实验室和试验田中,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至于一切之上。看到影片中因为要把宝贵的种子拿出给袁隆平吃而跌落受伤的小凤,听到小凤父亲说出那是全家人视为命根的种子,甚至就连小凤妈去世的时候都舍不得吃的镜头,袁隆平痛心了,我的心揪紧了!那是新中国最为艰难的时刻,有多少人在挨饿啊!袁隆平说:\"我永远忘不了三年自然灾害,刻骨铭心!\"就算是废寝忘食、遭人批斗、条件再苦,也要搞出高产水稻!正是这样的信念,让他为之奋斗了一生。他在搞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又研究孟德尔和摩尔根的学说,崇拜苏格拉底,在\"*\"中被扣上\"资产阶级反动分子\"的帽子,受到批判。影片中我伤心地看到,\"革命小将\"对他呵斥,毁了他辛辛苦苦培育的试验田,这些无知的举动严重阻碍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实验,但是他没有退缩不前、唉声叹气,依然勇敢地重头再来。

三、舍弃小孝,大孝为国,奉献不停

民以食为天,民乏食,天将乱,生命必多艰。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是生命之稻。他告别妻子和孩子,毅然奔向远方。他舍弃小家,为的是千万家。他的实验不被看好,受到冷嘲热讽,甚至百般阻挠,但是袁隆平没有放弃,他坚定地说:\"你们可以不给我经费,可以撤销这个项目,我袁隆平决不放弃!\"在海 5 南的农场,经受了艰苦环境的磨练,袁隆平更加坚强了,甚至对险些失去生命仅仅付之一笑。这个坚强的汉子,在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后,黯然泪下,向着北方跪地痛哭。他的父亲没有得到他的孝敬,但是他是为了全天下的父母与百姓呀!自1978年杂交水稻推广至今,每亩平均增产20%以上,增产的6亿多吨粮食足以养活7000万人,我国的粮食产量实现了一次大飞跃,这是一个人间的奇迹!

生活中的袁隆平其貌不扬,甚至有些不修边幅,看上去就像一个刚从田间地头走出来的老实巴交的农民。中国随处可见这般模样的农民。然而,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在这位相貌平平的\"农民\"面前脱帽致敬,因为他让我们这个民族摆脱了千百年来纠缠着我们的一个噩梦--饥荒。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要吃饭,找隆平\"这句话。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以令世界震惊的杂交水稻技术改变了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农民最多的国家的面貌,并且正在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也许有人会说,是那粒无意中发现的稻种成就了袁隆平的神话,那是上帝对他的厚爱。但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熟悉这样一句歌词:\"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若没有\"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坚定信念,若没有在这种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坚定信念的支持下长期从事\"苦中作乐\"的艰苦的研究工作,他又怎能\"无意\"中发现那粒神奇的稻种?袁隆平,一个\"神话\"的创造者,一个信仰一种精神的象征!

作为天然气公司一员,我深深被袁隆平那种为理想、为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所感动;深深为袁隆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所折服。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发扬袁隆平敬业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勤恳工作,为太原燃气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范漪岚

电影《袁隆平》观后感

2010-10-22 22:00:32| 分类: 随笔点滴 | 标签:电影 观后感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今晚得空,和孩子、先生一起去看了一场电影《袁隆平》,电影以纪实的手法讲述了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二十多年执着研究杂交水稻,努力提高水稻产量的事迹。电影称不上好看,但带给我心灵的震撼却是巨大的。

6 十年磨一剑,贵在坚持。而袁先生十多年来研究杂交水稻,他所需要的除了坚持以外,还要面对的是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挫折:一场大雨中,他苦心栽培的秧苗被人拔除;文化大革命中,他精心培育的优良水稻品种被红卫兵全部踩烂;花粉败育野生稻苦寻不着;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科研人员缺失;旁人的不解与嘲讽,同事的排挤,专家的质疑„„一次次沉重的打击,没有击垮这位科研狂人,旁人的冷嘲热讽,他置若罔闻。“三年饥荒”的阴影让他刻骨铭心,“让世界没有饥荒,让农民朋友们水稻高产”的信念支撑着他。父亲去世了,他没有回家尽孝;儿子年幼,他没有陪着一同成长;他将全身心都投入了他的科研工作中,历经二十余年,终于研制成了三系水稻。1976年,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产量比常规稻增产20%。1995年,在三系水稻基础上,两系水稻研究成功。 两年后,67岁的袁隆平又发起了向超级稻的进攻,目前亩产已超过800公斤,而这些杂交水稻增产收获的粮食每年可以多养活一亿人。这些数字真的很振奋人心。成大事者必有坚强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此话绝对是真理。

其实,在旁人眼中,长时间地面朝黄土背朝天,面对水稻,研究水稻,无疑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儿,但在袁先生的眼中,每一棵水稻都是有生命的个体,他经常走在田埂上,深情地凝望他的土地、他的稻谷,那深情的眼神,不亚于凝视他的爱人,他的儿子。他经常旁若无人地抚摸他培育的稻种,与它们聊天,与它们对话,一如朋友般精心地呵护照顾他的这些秧苗。正是基于这样的热爱,那些绿色的秧苗在他眼中变得可亲可爱,那些乏味枯燥的工作变得趣味盎然。人若热爱你的工作,那么这份工作必将带给人无限的欢乐和满足。

影片的最后,以一位外国女记者对袁隆平先生的访谈结束,在这次访谈中,袁先生踌躇满志地谈了他心中一个美丽的梦:“我曾做过一个很美丽的梦,在梦里,我看见我们培育的超级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稻穗抽得比扫把还长,结出的籽粒比花生还要饱满,而我和助手们就在稻谷下乘凉„„”听到袁先生的这番豪言壮语,观众们欣欣然哈哈大笑,也许现在我们会在心里质疑:觉得这样的稻谷怎么可能实现?但是,有梦想就会有动力,有目标就会有方向,也许这样的水稻今年不可能研制成功,明年不可能研制成功,但有袁隆平牵头下的农科员们的执着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也许五年,也许十年以后,这样的稻谷便可以在稻田 7 中迎风起舞,那时,金黄的稻浪一定会让人更加雀跃,丰收的情景一定会更加喜

人,衷心地期待着

第19篇:袁隆平观后感

《袁隆平》观后感

—果树学王晓辉

2010年10月17日上午九点半,我在大礼堂观看了电影《袁隆平》,袁隆平是我们学校的杰出校友,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杂交水稻之父”,电影《袁隆平》让我清晰的看到了他的人生轨迹,近距离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给我们展现了一位外表平凡、志存高远、情系天下的科学家的人生。

通过这部电影,我领悟了很多人生真谛。第一点是坚韧不拔的精神。在红卫兵把袁隆平精心培育的不育株砸了个稀巴烂时,他没有放弃;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趁着倾盆大雨之机,将袁隆平精心培育的良种毁了个一干二净时,他没有放弃;在寻找野株,身陷南沼泽地中,差点丧命时,他没有放弃,在水稻专家的冷嘲热讽,停拨科研经费时,他依旧没有放弃。这样永不放弃的精神,正是我要好好学习的。第二点是坚定的信念。那个年代大家都在为大跃进而弄虚作假时,只有袁隆平坚持真理,他相信只有实践才能得出真正果实。同行在鼓吹、浮夸,在为看到报纸上的“万斤亩”而庆祝时,袁隆平却在坚持不懈地追求着绿色梦想。十年的培育杂交水稻的期间,他带着“反动”的帽子坚持着科学依据。敢说敢做,认清真理,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坚持着真理,不盲目随从的精神。第三点是博爱的精神,有爱才会不计回报地负起责任的重担。袁隆平心中不仅装着对妻子的爱,对家庭的爱,更有对全人类、对自然界的无疆无界的大爱。正是这种大爱,使他立下“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这个心忧天下、造福人类的宏大抱负。第四点是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在不理解甚至是误解的压力面前,不是急于争辩,也不是满怀怨恨,而是坚持自己的理念,若无其事地继续前行。

做为一名大学生,每个人心中的成功标准可能不一致,但成功一定是每个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袁隆平的成功告诉我:成功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渴望成功”,就必须要有扎实地知识积淀、加强学习、不断积累;就必须要有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就必须要有执着追求、百折不挠、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我们要学习和发扬袁隆平敬业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勤恳工作,就一定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收获、有所成功!

第20篇:袁隆平的态度

袁隆平的态度对现实的借鉴意义

袁老这种严谨的态度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在现代浮躁心态盛行的时候,袁老能保持这样的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是很难得的。在这个社会中,很多所谓的专家,学者到处宣传学术观点,发表论文,但是其实这些学术观点,论文早已是别人提出的,只不过是打着自己的旗号,去欺骗世人说是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不正是缺少严谨的工作作风吗?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浮躁的,不踏实的,想出名的,利益为重,学术次之的心态,但是往往就是这样的心态决定了他们是不能在学术界取得任何的杰出的成就的,只能是昙花一现罢了。

不仅仅是学术界存在这种不良的作风,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存在很多这样的作风的。某些商家为了产品的销售额,以次充好,夸大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结果时间不长,就被媒体揭露出来,最后大众不再信任该产品,自己又深陷道德和法律的责任。这就是市场浮躁的心理的表现。还有一次商家缺乏严谨的态度,将还没有成功研制出来的商品当成已经研制出来的商品销售给消费者。结果那些遭到商品危害的消费者不得不起诉商家,商家也为此背上了沉重的道德和法律责任。

在我们的日常学生生活中,也是有很多的同学缺乏严谨的学习态度,学习起来不踏实,结果什么都是半桶水,最终还是害了自己。

一言以蔽之,我们要学习袁老那种严谨的工作态度,这样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也对于净化社会的浮躁的心态也是有帮助的。

《袁隆平劳动作文范文.doc》
袁隆平劳动作文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