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总报告范文

2022-11-07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课题研究总报告

研究总报告

景县安陵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

《消除初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对策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万计的专业人才。

然而,当前农村中学里,因为学习心理障碍造成的学困生,已成为制约农村初中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瓶颈。

对于这些学生,如果教育合理,引导妥当,是完全可以消除它们的学习心理障碍的,从而激发出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成为社会的精英。

消除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提高教育合格率,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我国,将学困生作为专门的教育研究对象始于80年代初。十多年来,在《教育研究》《心理学报》等专业杂志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和研究报告,并公开出版了近十部有关的专著。虽然在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方面已有好多研究,但这些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是,对国外有关理论和做法的移植较多,结合我国国情不够。另一方面是,研究方法以调查和经验总结法为主,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再有,对学困生教育干预的实验以个案研究为主,在正常的班级教学中渗透学困生教育的研究还很少。

围绕教育的培养目标,矫正学困生的学习心理失衡和行为偏差,

清除或减轻学困生身上存在的学习心理障碍,重塑他们健全的人格。使尽可能多的学生适应初中的课堂教学,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学困生”概念的界定:我们认为,学困生泛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心理水平、知识水平、情感意志等方面与同龄学生有一定距离的学生。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前苏联的霍姆林斯基“矫治”“难教儿童”的理论和实践;赞科夫关于转化“学困生”的理论和实践。美国心理学家在有关社会知觉和人际关系认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归因论”中关于学困生的论述;美国心理学家赞德和福华特的“角色理论”中关于学困生的论述。《认知心理学》、《有效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指导》等教育学、心理学专著。

四、研究的基本内容

1、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生学生心理障碍的家庭、社会、学校因素,并建立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个案研究档案。

2、研究分析学困生的行为习惯特点,具体针对课堂教学中如何消除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来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措施。

3、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消除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中的动态关系。

4、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外辅导,来消除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

五、研究的方法

a、调查研究法:采用开放式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法,观察、测试等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学困生的心理障碍,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

b、分析法:分析各种情况,找出其中的规律,上升到理论,对症下药,充分调动学困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c、测试法:通过小测验了解学困生的发展情况,检查转化成果。 d、经验总结法:依照事实,研究教育现象和经验,使从中得到的认识、体会,上升为教育理论和理性的教育观念。

六、研究的结论

初中生学习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表现症状:幼稚、好动、贪玩,视学习为负担的厌学心理;不肯动脑独立思考、靠老师和同学帮助的依赖心理;对某门学科不感兴趣、不爱学、不愿学的偏科心理;学习情绪不稳定、学习成绩时好时差的波动心理;对学习忧愁、烦躁、恐慌和惧怕的焦虑心理;容易骄傲、不求进取的满足心理;自认为无能、不如他人、轻视自己的自卑心理。这些表现症状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可呈现出不同的组合,在特殊环境与事件上也可呈现并发的现象。

课题研究的开展,对学生及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了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心。

面对较为繁重的学习课程,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学生显得乐观开朗,不抱怨。九二班学生陈朋秋,学习较努力,但成绩一直处于

班级中游,向来很苦恼,经过多次心理辅导,他学会了辩证分析自我,学会了自我调节,抱定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观念,到中考时,情绪稳定,沉着镇静,有了超水平的发挥,以良好的成绩被梁集中学录取。

2、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有了明显改善,能够做到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统一。

在上完学习心理辅导课后,有一位学困生这么写道:从心理课上了解学习动机的知识后,我明白了过去学习不努力,是自己的学习动机的原因。现在我要自己强化动机,努力赶超其它同学。据班主任跟踪调查,这位同学的学习有了明显起色。

3、学困生在学习情绪的调控上有了明显进步。

在毕业年级,我们专门开设了考试前情绪调控的讲座,起到较好的效果。近几年中考,我校能够在县里取得骄人战绩,学习心理辅导是我们的秘密武器之一。

4、促使学困生改进了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我们给学生介绍了具体的学习策略、记忆的方法等,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学习的最佳方法,并由学生会编印了一本学习方法指导书。通过多种形式的指导,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特点研究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已成风气,且不少同学在实践中尝到了甜头。

5、促进了学困生学习能力的整体提高。

据我们所作的研究调查表明,百分之七十以上同学认为进初中以后学习能力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初一学生的家庭抽样调查表明,百分之六十三的家庭认为孩子进安陵中学后,其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有了明显提高。开展研究以来,连续三届初中学生全程跟踪统计表明,学生的成绩纵比和横比都有明显提高。

经过两年的研究,我们认为消除初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研究是成功的,有效的。我们将不断深入研究,争取取得新成果,新进展。

七、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深挖已研究策略,常抓常新:已经研究过的学困生转化的各项策略应该是贯穿整个研究始终的,应该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加以利用的教育教学好方略,而且应该是随着学生换届常抓常新的,我们将适应形势需要,适应学生特点,深入一步挖掘已经研究过的学困生转化策略,抓出新方法,挖掘新路径,形成新的特色。

2、开发新的学困生转化策略:依照所掌握的理论方法及路径,发动全体教师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从班级管理、各学科教育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等方面开拓新的学困生转化措施,努力填补原有研究的空白,特别是独生子女型学困生转化方面的研究空白。

八、参考文献与附录

1、赖小林,《广东省汕头市学习困难儿童生理心理调查研究[J]》,心理探究,2002

2、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学习困难学生教育对策探索》,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3、李正洪、徐学俊主编:《中小学生偏常心理与行为辅导》,武汉出版社,2000

4、《如何帮助学习困难的孩子》,郑信雄著,九洲图书出版社

推荐第2篇:课题研究总报告修改稿

莱阳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德 育 生 活 化 研 究》

课题研究总报告

工作单位:莱阳市第四中学 课题编号:LJGH125006 课题主持人:管大雷 贾培林

课题组成员:李竹文 李双涛 祝焕辉 孙寒冰 姜卫东 报告执笔人:管大雷

【序言】

《德育生活化研究》是莱阳市第四中学管大雷、贾培林承担的莱阳市级莱阳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年6月申报,获准立项并开始研究。研究期间姜卫东、孙寒冰因工作调动,离开我校,后期工作无法参与。经过课题组和学校教师近三年多的努力,已经达到了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此报告即课题研究的总结。

一、课题的提出

《德育生活化研究》课题的提出是基于面向生活、贴近生活的德育发展趋势,也是基于我校当前把德育从生活中剥离出来的现状:方法上偏重说教和过度依赖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些忽视,德育活动仅仅是每年例行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现较大距离;德育内容与社会生活产生“时代差”,使学生的知、行不能统一;德育工作的指导方式、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短期效果,而且缺乏针对性,效果表面化的问题也存在。总体上不利于关注、纠正学生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态度。还基于目前我校学生的需求:我校是一所乡镇普通高中,处于城乡结合处,由于生源的原因,招收的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而生活习惯,素质修养则普遍较差一些,网络游戏、恋爱、厌学、破坏公物、贪图享受、行为自私等现象较为明显而且广泛。

二、课题的设计

(一)课题的界定

德育生活化是指德育的目标来自于生活中的问题;德育的方法要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感受,使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自我学习、提升,进而能够对学生的生活进行一定意义上的指导;德育的评价以指

导学生生活的深入程度和实效为依据。是针对德育理论化、形式化、教条化而提出的。与生活中的德育有联系,也有区别:“生活中的德育”是“德育生活化”当中德育方法的部分。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1.德育生活化教育理论的学习、理解。在国内外的教育研究史上,与本课题相关的论述与思想较为广泛,这些研究理论性、专业性较强,但不是所有德育方法都适合我校。所以,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将把相关德育理论学以致用:着眼于当前我校学生的突出问题,立足于我校的实际条件,让德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探索符合我校的德育模式,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2.分析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对道德价值的认可程度,对德育指导生活的需求。德育的生活化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来开展。所以进行各种调查方式取得第一手资料,根据对资料的科学分析,认识学生状态,明确所面对的问题,提供研究依据和研究目标。

3.探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方式方法。实施生活化德育,创建与之有关的教育材料、举行相应的活动、调整合理的规章制度。使我校德育回到生活中,关注学生的日常思想品德问题,引导学生面对现实生活,在细致、深入的生活化德育中提升自己。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德育评价方法,促进德育生活化的实施。德育的评价方法是德育工作的方向标,能够建立合理有度、细致全面的评价方法,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不至于偏离预订方向。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文献、资料、经验。关注各地德育生活化工作动态,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各种信息,使课题的实施具有理论支撑。

2.样本对比法:选取45级学生作为样本,进行前后对比,通过对比指导研究,也通过前后的对比确认效果。

3.活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的需要,积极组织实施相关的活动,通过具体活动的开展来解决问题,逐步完善,获得有效的德育方式方法。

4.个案分析法: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从中获得有效信息以辅助德育生活化的研究。

5.调查法:通过各种方法对班级学生或老师具体、深入调查,

以了解学生的现状、活动的效果、方式方法的可行性等相关情况。

三、研究过程

(一) 理论学习

组建课题小组之后开始针对“德育生活化教育理论的学习、理解”这一目标开始研究。

指定一部分书籍和网络内容为学习材料,主要学习德育著作、当前德育动态、德育生活化理论等内容。包括《班主任最需要什么》、《班主任新兵法细节》、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讨论集》(网络)、胡菊芳老师的《高中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与实践》(网络)等材料。并且从课题小组成立起,学校专门为课题组每位成员增订《班主任》杂志,之后在课题组的提议下,为每一位班主任补订了该杂志,这样就为课题组通过班主任层面进行相关工作建立一定的理论指导,对班主任参与德育方法的改进上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对于课题研究方法的学习是以学校教科研学习为主要平台,例如教科室专题培训、学校课题研究研讨会等,结合课题组自己必要的学习,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课题主持人研究培训等。通过这些学习,使课题组成员逐步的了解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相关材料的总结整理。

学习过程中,每人配发专用学习笔记,将学习内容进行记录,也通过这种方式督促组员的学习。我们课题组在每个月的研讨中,每个成员都把各自学习过程中认为最有价值的内容提出来进行讨论,共同学习。此外,课题组还充分利用网络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进行网络学习和交流。

通过理论学习有效增加了大家对当前德育形式的了解,也使得课题组成员对德育生活化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统一的认识。同时随着学习的进行,一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也逐步的形成并逐渐趋于详细。在2012年9月之前,集中理论学习阶段也随着主要研究思路的确定告一段落,后期的学习就穿插在研究过程中按需要进行。

(二)前期的调查研究

2012年9月,45级学生入学,课题组按照理论学习后形成的统一思路,将该级学生作为实验样本,开始开展具体的研究工作。首先对该级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确定样本的前期状态,以便将来与德育生活化实施后的状态进行对比;二是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对学校德育的看法,分析他们的思想现状,概括他们的心理特点,探讨得出乡镇普通高中学

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与途径,即探索德育生活化的具体有效措施。

与此同时还对班主任进行了相关的调查,主要了解当前德育的实施方式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班主任对学校德育评价体系的评价。另外还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对家长们进行了相应的调查,了解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影响。采用的主要方法有问卷、约谈、个案分析。

前期调查主要内容有:对学生思想状态的调查、对学生突出和普遍问题的调查、对家庭德育情况的调查、对班主任德育情况的调查、对学校管理情况的调查、对学校德育评价方法的调查等。

调查主要由贾培林负责,课题组成员分工进行,调查问卷反复修改,由贾培林最后定稿、统计、分析。在初期进行前面所述的全面调查,在后期进行学生情况的对比调查和班主任对学校德育认可程度的调查。

(三)德育生活化方式方法实施

针对前期调查的情况,尤其是我校当前的德育情况,我们对我校学生进行了一些德育方式方法的改进实施,部分活动仅针对45级学生中的实验班实施。这样使德育生活化实施全面展开,但也限于客观条件,有些活动只能组织部分学生参加,不过这样也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对比显示出活动的效果。

1.逐步改进国旗下的讲话内容,在具体内容上实现德育生活化:降低高度,贴近学生生活。

国旗下的讲话是升旗仪式的一部分,形式隆重,是一个对学生集中教育的平台,也是一个学校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最初只是在每周一的第一节课之前升旗,升旗后由政教处对上周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罗列,对本周要求进行强调,然后各班级按照次序带回,开始上课。这样的升旗活动只能进行单一的不太深入的爱国教育,以及直接指责学生日常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再不具备其他的作用。显然指责学生前一周存在的问题这一内容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微小,这一平台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增加了学生演讲这一内容,由学生进行相应项目的演讲。开始时是选取内容,为此专门配备《国旗下的讲话》四册,根据情况选取内容由学生进行演讲。之后发现有的内容与我校的实际情况不符,与德育生活化的要求不符,所以进行了改进:演讲

主题事先根据学校德育进程给定,由相关级部或科室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班级,班级选定演讲人,内容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会找到相应的老师进行指导。这种倡议形式的好处是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用学生可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学校要求学生应该怎样做。这样使演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达到内容生活化的目的。

在进行的过程中我们又发现学生在一些内容上讲的不够透彻深入,但如果改为教师讲,又会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这期间还有一个发现就是在这个平台上是可以进行学校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了解学校的一些决策,对学生集中反映的问题给以解释,针对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而这一些是需要政教处和课题组教师进行。所以,又在原来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生活化指导内容:围绕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生活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为核心,以指导学生如何看待、如何纠正、如何生活为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德育指导。并且每一篇稿件的内容都经过具体斟酌,语言表达多次修改,力求降低高度,平等交流,让学生容易理解、接受。

随着升旗仪式内容的增多,时间已经不够使用,而且单纯的升旗放在课前是可以的,但加上国旗下的讲话还放在课前预备时间,则显得仓促,学生不够重视。为了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引起学生的重视,现在将其放在每周一的第一节课,作为一堂集体德育课来进行。

经过三年多的不断探索与完善,现在国旗下的讲话已经成为我校集体德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大到学校政策、活动,小到对学生日常行为、言谈举止的指导,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对学生进行直接、细致的传达。而且作为我校的重要德育项目被一直保持,调查结果证明其形式和内容都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师生的一致肯定,并且尤其是生活化的德育内容,逐渐的显示出较以往“大理论”式说教更加明显的效果,也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在2014年11月中有过对46级

9、10班和45级4班三个随机班级的简单调查,调查结果是三个班级总平均74%的学生认为现在的国旗下讲话内容比之前更容易接受,对自己有一定的影响。其余为不知道和少数几名同学认为效果不好。

2.开展“自尊 自信 自律 自立 自强”——“五自”教育序列活动主题。

在前期学生情况调查中显示:学生对高于生活的德育理论很多持不认可态度,这样的德育达不到较好的效果。为了体现理论内容生活

化的效果,将德育的切入点降低到日常生活的高度,把德育理论降低到故事的高度,把行为的指导降低到建议方案的高度。这样,我们课题组提出了“自尊 自信 自律 自立 自强”——“五自”教育序列活动主题。由课题组成员李竹文老师负责与学校校本课程综合组联合编写了《“五自”教育》读本,旨在通过理论引导、故事启动和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感悟人生,并且从思想上加强对“五自”内涵的正确认识,将“五自”的每一项内容演化成学生可以实际操作的具体要求,让学生争取达到化解后的各个目标,这样帮助学生最终实现“五自”的总体要求,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德育生活化的关键还在体验上,“五自”教育序列活动的实施以学习读本作为开端,以主题班会作为发动方式,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付诸实践,在检查督导中确认教育效果。并且在这方面的实施上, 45级几个实验班额外增加一些活动,其班会也作为观摩班会进行校级公开展示,一些受客观环境限制的相关活动也倾向于这几个课题实验班级,例如举办一些学校活动时,会要求这几个课题实验班级轮流参与主持、服务、设计。同时也可实现对比的目的。

“五自”教育的实施,也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成长提供了指导和帮助,使一部分同学的自我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也得以提升,以此为契机,将学生自我管理的一些事务更多的放手给学生,增加学生会的作用,包括学生会干部成员的竞选、章程的修改、一些日常工作的组织管理等。在“五自”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会组织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的发挥了出来,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强度,为班主任所公认。而且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自身的思想品德也得到提高,在“自信、自律、自立”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假期间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对社会实践活动给予一定的具体要求,在假期前以“致家长的一封信的”的形式通知到家长,信中阐明活动目的、活动要求以及活动的检查和评价,通过规范的程序鼓励、要求学生参加,从社会实践中接受自立、自强的德育教育。

实施过程中显示出“五自”教育活动能够适应青少年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求,符合德育生活化的要求,受到师生的认可,特别是几个课题实验班级的班主任。实验班刘英华老师结合自身体会,撰写《给“顽劣”的孩子一个向善的台阶》一文,获2012莱阳市“十

百千万工程”德育优秀论文一等奖。“五自”教育丰富的内涵和低切入点的特点使它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德育中继续推广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日渐加以补充完善,成为我校德育生活化校本资料的一部分。

3.以“孝心、诚心、爱心”为主题的“三心”教育是“五自”教育的有效补充,是结合我校学生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

“五自”教育主要针对个人素质的提高,而“三心”教育,主要是针对生活中学生对待他人的态度,像身边的长辈、同学以及社会弱势群体。“三心”教育的开展,以主题班会为发动方式,以各种相关活动为主,形式上多种多样,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进行主题教育。

在前期的主题班会中已经体现出内容的针对性,针对之前调查中发现的学生个性自私张扬、社会责任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思想品德问题,要求各班级贴近生活、围绕主题设计各自的主题班会,强调要求不可以脱离现实生活、脱离身边事情去大而空的设计,所有班会都由部分领导、班主任、教师参与。从整个过程中来看,效果非常明显。由于贴近生活,很多学生在班会中感触较深,不少学生非常动情,在多次班会中学生哭声一片。每年的“三心”主题班会上一直这样,可见主题班会内容的生活化对学生效果显著。

除此以外,我们还在班会之后组织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借助班会形成的影响,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强化,把班会德育的效果表现出来。例如倡导组织给父母洗一次脚、去敬老院慰问、给家长的一封信、义工活动、诚心签名、社区服务等活动。并将一些单位定为我校的综合实践基地。

通过“三心”系列主题教育,学生在这些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孝心教育中,通过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的反映、家校信息反馈表来看,家长反响很大,对学校在这方面的德育工作是非常支持,而且认为效果极其明显。在爱心教育中,敬老院实践基地的高度评价和社会义工等活动的表现也能够证明德育的效果。

4.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

通过法制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思想道德滑坡的后果,知道道德与法制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受法制教育,通过结果认识原因,通过认识原因来对照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情况,进而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加以约束,达到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目的。这方面的工作是以每学期的法制教育讲座为主,为此,我校聘请莱阳市

鹤鸣律师事务所的潘春雷主任和事务所律师多次来我校进行法制教育讲座。通过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来进一步消化,再辅助以其他的一些法制教育活动,如:法庭旁听、知识竞赛、专题黑板报,达到感受、理解、加强的目的。

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对法律、对犯罪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危害,知道什么行为能够构成犯罪。通过其中的一些具体案例,切身体会到一个人是怎样由最初的道德约束不足,到后来的法制意识淡薄,最后演变为犯罪。这样利用身边的实例来使学生意识到提高思想品德水平的重要性,达到法制教育生活化的目的。

5.改变并细化对学生日常生活的检查和指导。

通过前期调查发现有些规章制度渐渐有脱离指导日常生活的倾向,日常行为要求也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例如在手机的使用上仍然沿用多年前的规章制度,严禁携带。结果是越堵越多,一直解决不了问题。其实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一味的堵是不切实际的,有些学生离家遥远,路上家长也不放心,需要联系;招收的生源决定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家长的漠视甚至支持。对此我们只能考虑当前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合理的使用。手机的录音、拍照功能也可以帮助学生会在处理一些事情上合理取证,也便于学生会、班级干部与老师的联系。针对这类问题,我们将规章制度进行了修改,结合当前学生的现状以及实际情况的需要,在课堂上和两休期间禁止使用手机,教育学生在合理场合以合理的方式使用手机。诸如此类的规章制度都本着指导学生生活的目的加以修改细化,让规章制度符合德育生活化的要求。具体方式是印发现行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把建议写在背面,由班主任整理上报级部,级部整理报政教处,结合老师们的意见,政教处进行整合修改。

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指导也更加细致。例如:要求学生见到老师要打招呼,对此通过班会专题教育,不定期的进行抽查评比,一段时间内就这么一件事情强化进行。为了要求上下楼要沿着右边走,将所有楼梯中间划上黄线,给学生以提示,并进行相应的教育和督导实施。定期下发《莱阳四中日常生活指导》,将学生的德育、安全、生活常识等内容综合在一起,人手一份。

通过细致的检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在调查中显示,学生在对自己思想道德水平的认识上有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不了解自己的思想品德状态,认为自己的思想品德水平还是不低的;另一个是

对思想品德滑坡的危害认识不够,受家庭、社会或其他的负面影响较深,认为不会对自己的将来产生不良影响。对于这两个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对应德育措施:由每天的日常检查和学生会督察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每日通报”与其他方面的问题一起下发到班级,让学生知道自己或别人所出现的思想品德上的问题,从中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品德水平。同时以此对学生和班级来进行量化评价,学生的个人行为会记入个人成长档案,让思想品德水平变得直观具体。较为严重的违纪经校委会做出处理决定之后向各个班级下发通报,让所有学生都知道并引以为戒。在通报中还对违纪行为进行分析,指导其他学生认识这些行为所反映出来的思想道德问题。通过以上方式,让学生在这些日常生活行为中认识自己思想品德的大致水平,把生活中的思想品德问题具体化。

在督导上,重视针对具体行为的整改。学校原来的班级量化评价过于注重分数,强调班级的差别,结果使班主任的工作脱离德育的要求,转而单纯追求量化分数。为了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纠正学生出现的思想品德问题上来,我们设计日常检查整改通知单,将学生的问题详细记录,一式两份,将通知单送给班主任,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做相应的德育教育工作,并将整改结果反馈回来,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督促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能够面对学生的实际问题,面向学生的生活,而不是在得知扣分后置之不理。同时改变政教处的日常管理模式,从单纯的管理变为管理与指导相结合。要求学生会纪律部在检查过程中对一些轻微的问题进行劝阻、教育和警告,严重问题详细记录,交到政教处进行处理,政教处则联系班主任,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学生的日常表现、性格特点商定合理的教育方案,由班主任实施相应教育,然后按照违纪处罚条例给予相应处分,而不是直接给个处分就完成教育过程。这样就可以通过对其学习生活中问题的纠正、教育、指导,达到德育生活化的要求。

正确看待学校特殊事件,将其变成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素材。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单位,在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对这些事情,我们在处理之后,抓住学生参与其中这一优势,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2014年12月7日起,我校有同学恶心呕吐,事后烟台疾控中心给出了书面报告,确定为诺如病毒引发。但在整个事件中学生明显表现的言论不负责任和媒体素养极

低。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就结合这件事情,把整个事情过程中具体的细节告诉学生,分析给学生,补充相关的知识:食物中毒、诺如病毒、网络媒介素养等。一方面减少造谣传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整个事情处理过程中切身体会不道德行为的危害,达到在生活中接受德育教育的目的。

6.德育文化墙的建设。

在学生生活的场所设置看板,目前将教学楼和综合楼已经设置完毕,正在准备宿舍楼的设置。内容围绕以德育教育为中心,包括励志文章、二十四孝图文、人生发展指导等。让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能够看到,随时接受这些内容的影响。

要求各班级按照指定主题定期更换黑板报,每次更换后都会打分评比。建设班级文化墙,把教室墙壁进行适当的设计,让同学们自己参与设计,共同感受教室的文化氛围。内容以励志为主,形式上不限,不同班级各有特色:有德育指导内容、目标墙、展示栏等等。宿舍楼文化墙的内容将以生活习惯指导为主。

走廊文化和教室文化的设置填补了文化氛围的空白,也增加了德育的覆盖面,让学生在设计和感受中接受积极向上的德育教育。

7.开展各种专题活动,有重点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学校还按时组织各种集体活动,以活动为中心,通过活动使德育具体化、生活化,让学生在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教育。例如:针对调查中发现的学生在尊敬父母上做得不到位,甚至少数学生根本就不尊敬父母,当着班主任的面呵斥父母这一情况,设计感恩主题教育,各班级举行感恩主题班会,评选出优秀的在全校展示,进行征文比赛,开展“给父母洗一次脚”、“大休回家做一次饭”、“感恩老师”等辅助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的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感恩教育,通过家长的反馈,能够说明活动的有效。其他的诸如针对爱国教育举行的“五四”、“十一”歌咏比赛、爱国主义知识竞赛,针对破坏环境进行“种下一棵树,留下一颗心”主题活动,针对学生生活无目标进行的龙大公司、新方食品公司劳动实践活动等等。

专题活动的进行覆盖面广,影响力大。但有一定的时效。

8.增强家校联系,帮助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进行德育,弥补家庭德育的缺失。

首先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生活,知道学生的想法。为此结合我校的情况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并且充分的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在德育

方面的作用,让家长委员会成员反馈问题,而且还从家长的角度献计献策,对一些活动给予帮助。也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填写定期汇报表等方式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在校表现。定期举行的家长会也是沟通的主要方式。另外,也利用家长会或集体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德育方法的指导。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使得家庭德育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阻力还是比较大,在这方面我们的工作还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不少家长对孩子教育认识的不足与他们自身的综合水平的不足。

9.改进德育工作评价方法

规范量化评价标准。由于前期德育工作过度依赖量化分数,其中记录的学生问题也繁多杂乱,量化标准逐渐脱离实际,随意性和临时性较为突出,指导学生生活的作用大幅度降低,其目的由管理学生逐步的演变成为管理班主任,成为考核班主任的唯一依据。这不仅背离了德育生活化的要求,也使得学生更加逆反,班主任也受其左右,开始过度重视量化评价中的分数,使班主任的整个工作分数障目,不见德育。甚至出现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问题,例如通过各种渠道营私舞弊。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确认当时的量化评价已经不能正确引导德育工作的开展,更谈不上德育生活化。

对此问题,我们规范了量化管理制度,提出了“重视问题”的总体思路,将各种扣分分值相应减少,设置整改通知单,缓和政教处对班主任的管理,加大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让班主任的视线从分数转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指导上,有精力引导学生、组织活动,以实现德育的生活化。

用其他的评价方式辅助量化评价,实现评价的多样化。

采用其他的方式来评价班级,例如流动红旗。班主任的量化评价是一方面,为学生所不觉,但班级整体的评比却是学生有目共睹的,学生会感受到荣誉的吸引。并且这方面不再采用公布分数,而是分段表扬。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典型事例进行集中表扬,例如拾金不昧行为的阶段性表扬。对个案进行书面通报表扬。通过发挥这些生活中案例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提高思想品德的成就感、荣誉感。

对德育优秀案例特殊评价。有的班主任在课题相关方法探究中能够积极配合,主动工作,设计的主题班会能够在全校范围内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提供的活动设计可行、有效。对于这些德育贡献,我们进行特殊的单独评价。通过这种方式促使班主任重视德育,重视学生,

重视德育研究。

四、研究成果

1.通过针对调查结果分析开展的各种生活化德育活动,使我校学生的思想品德有了很明显的提高,学生严重违纪现象显著减少,通过德育生活化的前后期的数据对比以及学校领导、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进步的高度肯定,证明了德育生活化在我校的有效性。从而使德育生活化成为为我校德育的主要指导思想,学校出于对过程尤其是效果的肯定,将学校的德育工作交由课题主持人负责。

2.研究过程中形成德育教育感悟文章并获奖,有刘英华的《给“顽劣”的孩子一个向善的台阶》一文,获2012莱阳市“十百千万工程”德育优秀论文一等奖;李竹文在《教育与教师》上发表《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尝试》一文;管大雷的《追求理想教育心态》,获2012年烟台中小学教师读书随笔征文三等奖。

3.研究过程中形成“国旗下的讲话”系列材料;《“五自”教育》和《礼仪学基础》校本课程教材两本;部分调查报告和一份调查分析报告;活动设计和组织材料若干。

五、讨论与思考

1.问题讨论:在研究过程中,分工不明确,工作督导不到位;我们的调查问卷和研究过程不够专业,科学性上还是有欠缺的;中间研究材料特别是活动材料不注意系统的保存。

2.建议:在研究过程中争取专家的指导,增加研究的效率,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认为德育方式方法的设计是德育生活化的重点,针对所面向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前提,通用性的方法

可以参考,但有针对性性的方法会更有实效。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讨论集[M].上海儿童书局.1932 [2]胡菊芳.高中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与实践[R].2010 [3]刘晴.德育生活化研究[D] .山东大学.2006

推荐第3篇:4课题研究总报告

课题《班主任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研究

总报告

负责人: 兴业县高峰镇第一初级中学

周健

课题组成员:罗世槐、甘雨雄、杨礼忠、梁丽芳、陈燕凤、罗奕任、廖金芳、卢旺伟、廖龙健、梁丙正

为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现代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我校留守儿童教育的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因农村生活较贫苦,多数父母外出寻求生计,留下老人和小孩在农村相依为命,生活贫困,很多儿童从小就得不到足够的父母关爱,给儿童的心身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导致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发展发生不同寻常的微妙变化。他们有时偏激、固执,有时又自暴自弃。他们学习成绩不稳定,以难以沟通。为了给班主任提供一些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策略与方法;也为了给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社会各界关注并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更进一步发展做贡献。

2、研究目的:

本课题通过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找出问题、寻求为班主任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提供一些对策、方法;班主任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经验;留守儿童不良心理教育矫正策略;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对策;给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价值和实际意义。希望全社会真正做到学校、家庭和全社会主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创设人人关心孩子,个个关爱学生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外出打工者安心工作,使社会和谐发展,使我们的国家长治久安。

3、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题的研究以人本主义理论、现代心理学理论、主题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和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的状况 目前,国外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关注也较多,但还谈不上研究。国内,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比较重视,各地方政府已纷纷开展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一般问题研究已经启动。中央教科所的一些专家学者已对留守儿童的一般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但我们认为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何班主任如何做好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等问题。

三、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①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农村教育的整体改革。

②.为各级教育部门解决广大农村留守儿童以教育为核心的系列问题提供参考。

2、实践意义:

这个课题一旦得以批准,并顺利实施研究,可为解决社会转型时期留守儿童的教育这一社会性问题,提供最前沿材料,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发动家庭、学校、社会对留守儿童关心、帮助和支持。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创新德育新形式,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思想和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重点、创新点、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的内容

①、关于班主任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的构建。 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极其教育对策。

③、留守儿童教育与农村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关系的有机结合途径。

2、课题研究的重点

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多个途径提出解决班主任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3、创新点:

这一课题,不仅选题新,呈现的研究角度也新。目前,关于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比较多,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和具体的、实用的实施方案。留守儿童的教育一直处于被动的、错位的状态,特别是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难点。本课题力求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就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深入的研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展开积极的调查与深入的研究,找出一条能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同时也促进了中小学教育的创新,使我校的班主任对班级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升到新的水平。

4、课题研究的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②、调查研究法:了解我校、周边部分学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③、行动研究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教学研究,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

④、教育实验法:对我校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实验研究,以便发现、验证因果规律。

⑤、经验总结法:对收集的资料和实验研究结果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索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⑥、案例研究法:选择恰当的学生样本,通过跟踪调查、教育引导,摸索班主任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一般规律。

五、课题研究的管理措施

1、请学校领导担任本课题研究的顾问,研究过程中及时向学校汇报情况,及时得到指导。

2、课题组成员必须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工作,努力完成研究任务,积累各种资料,及时分析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研究发现新问题并加以解决。

3、确立课题研究责任制度和活动制度,保证每月不少于两次的研究活动。研究中,对教师采用激励机制,实行公平竞争,把写作教育评价活动引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最大限度地调动课题组成员崇尚师德、严谨治教、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积极性。

六、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拟用两年完成,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5年4月-2015年8月

组建课题小组,进行职责分工和研究预设,在课题立项之后寻求理论的指导与帮助。学习教育理论、召开开题论证会议、拟订课题报告、调查访问,摸清情况、建立实验档案、联系家庭和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络。

第二阶段:2015年9月-2016年2月

2015年8月开始,我们课题组成员,分别通过深入学生家中和电话联系的方式,对我们研究范围内的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通过询问、问卷等形式调查了留守儿童本人、家长、邻居、任课教师等与留守儿童经常接触的人群,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首先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个人跟踪档案)

通过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个人跟踪档案)内容包括:

1.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和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临时监护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 2.留守儿童健康状况跟踪记录表。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记录表。 4.留守儿童道德行为表现记录表。 5.留守儿童技能展示情况档案。

6.留守儿童学习心得与佳作。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明确,并及时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对策,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困难。

(二)、分清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施教。研究中,大致有三种类型:

1、“单亲教育”型。这类孩子由于他们缺失母爱或者父爱,性格明显与其他学生不同,孤僻、自卑、很少与同学一起玩或交流,但劳动学习都很积极、自理能力特别强。针对其特点首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经常在大家面前表扬他们爱劳动、学习认真,让大家向他俩学习;然后鼓励他们多和同学们一起玩,一起交流,让他们明白生活在集体的大家庭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快乐的、幸福的道理。在互相帮助中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2、“隔代教育”型。

他们都是父母外出打工,由祖父母来监护的留守儿童。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自理能力和自立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爱与同学发生小矛盾,爱吃零食,不懂得关心集体或同学等等。针对其特点先从发扬他们的优点入手,让他们轮流当班干部,培养其能力和责任感;从周一到周五让他们早自习轮流当小老师领同学们复习学过的知识,预习新知识。不觉中他们的自理能力与自立能力明显提高,也懂得关心班级和同学了。自然为了集体的荣誉,打架骂人、吃零食的现象消失了。

3、“寄养教育”型。他们的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把孩子寄养在朋友家,就属于“寄养教育”型的留守儿童。这名学生唯一的优点就是劳动还算积极,缺点实在太多了学习一点不感兴趣,发的书本开学两周就弄得所剩无几;上课不遵守纪律,下课经常打架骂人;班级和学校的规定一概不遵守;班级与学校布置的任务一律不完成这样的学生确实令人头痛。

第三阶段:

2016年3月-2016年12月

总结出留守儿童教育的模式或有效方法,反思、完善实验研究,完成课题的结题。重点进行研究资料的最后整理和结题报告的撰写,阶段成果为总结论文。全面总结实践经验、大力表彰先进、完善管理制度、整理汇总各类数据资料,撰写课题实验报告、专家评审、召开结题会。进行研究成果展示,申报科研成果评选并申请课题鉴定。

七、成果提要: 课题《班主任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自2015年5月被批准立项为玉林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C类342号研究课题以来,课题研究工作在周健的主持下,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投身其中,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实现了预定目标,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为学校和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课题组相关科研论文多人次在省、市、县级获奖,学校形成人人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通过近两年的研究实践,探索了较为可行的一系列教育措施和针对性较强对策,在一定层面初步解决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同时促进了学校教育功能结构的变化,推动学校管理服务功能的变革,使留守儿童教育初步形成制度化,推进我校农村教育的和谐发展。

2、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状况大大改善。一是入学率和巩固率达100%。二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持续好转。三是心理素质明显增强。四是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五是学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近两年统计的留守学生学期综合成绩呈上升趋势。

3、学校获得了发展的生机。几年来,学校通过研究与实践,对留守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生活、教育、管理服务,增强了服务意识,在校内树立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学风、校风进一步好转。学校用实际行动落实了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让学生成才的办学理念,给外出务工的家长解除了后顾之忧,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好评。

4、教师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本研究的开展,促使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学生观的改变,既重教书,更重育人的意识显著增强。参研教师通过参加培训,提高了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增强了教育科研的能力。

5、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专业论文,包括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等三个方面的关于学生教育的相关论文。我们已经形成了整套的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经验,教师已能自觉地将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再用理论去指导实践,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

6、本课题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研究、为班主任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些对策、方法;班主任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经验;留守儿童不良心理教育矫正策略;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对策;给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价值和实际意义。让社会真正做到学校、家庭和全社会主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创设人人关心孩子,个个关爱学生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外出打工者安心工作,使社会和谐发展,使我们的国家长治久安。

7、本课题的研究更新班主任的教育管理理念,提升班主任的科学素养,优化班主任的教学理念,为班级管理提供留守儿童教育依据。通过理论实践,班主任自身的教育教学以及班级管理观念得以更新,教育行为得以改进。许多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积累了大量第一手的资料,总结撰写了教学论文,参与了不同级别的论文评比、课题研究成果评比等,并获得了奖,有多位教师在这两年中迅速成长,被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如2016周健被评为兴业县优秀班主任,其发表的论文《班主任工作中后进生的转化》荣获玉林市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两年的课题研究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探索出了新时期留守儿童班级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学校、家庭、社会和教师、家长、学生都取得了一些收获。课题研究结束了,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探究还不会停止。在今后的时间里,我们还会随着教育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针对留守儿童教育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还会继续研究,我们将与时俱进,不断探究新时期的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模式。

八、成果学术价值及社会效益: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从根本上改变班主任落后的教育理念,为学校提供更科学、更先进的教育、解决方案,促进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更进一步发展。通过课题研究,探究总结出新形势下留守儿童教育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新方法。把家庭,社会,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科学的先进的教育理论传递给班主任,从主观上改变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观念,促进留守儿童教育向前发展。

1、取得了一些学术价值:

(1)转变了班主任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思想,使很多班主任走出了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误区。经过多种形式理论研讨与培训,使班主任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教育行为发生了重大改变。

(2)创立了家校联合教育的新模式,打造了一批优秀班主任,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效能。我们邀请一部分家长走进我们的课堂,让家长贴近教育,既是家长学习的机会,也是对老师的鞭策和激励,在改变家长的同时也教育了老师。所以,每一次家教活动的开展,对班主任都是一次极大的锻炼。由于家长的积极配合,学校教育的效能有了显著提高,并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3)培养了一大批有个性、有特长、有素质的优秀学生,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就是共同把孩子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才。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的形势下,家庭合理、温馨的教育氛围,是学生成才的沃土;班主任的循循善诱、培养,是学生成才的关键。目前,我校的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已较好地实现了系统化、现代化的转变。

2、我们为上级部门提供了以下教育对策: (1)、社会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首先社会方面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促使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得到健康成长。社会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有效的弥补家庭教育对其关怀的不足,多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政府应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维持社会秩序,严厉打击犯罪分子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加强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严厉打击传播不良音像制品的行为,维护社会安定,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多组织社会公益活动,抓住对社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利时机,呼吁社会成员多关注这些弱势群体,给予他们热心的关怀与帮助,让他们感觉到国家及政府的温暖。并让“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的程度对其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自我体验,不同的自我控制,都会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使他们能够与其他同学一样健康发展,社会各个环节都必须培养“留守儿童”的个人素质,提高他们的休养。其次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父母外出打工这一现实问题。政府要加大力度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使农村的劳动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大力发展乡村企业,减少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现象,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2)、家庭要给留守儿童温暖 “留守儿童”比平常人缺少最多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他们大多数都是爷爷奶奶监护,由于年龄大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正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但必须耐心和爱心相揉在一起进行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定期与不定期的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在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自己在外也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一方 面,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经常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动态的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上,除电话外,现在社会网络通讯先进,适当时采取QQ聊天或微信等进行交流。让孩子的的确确感受到父母的爱,我想只要留守儿童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消除各种不良社会习惯,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班主任要掌握留守儿童的资料 班主任要掌握留守儿童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儿童的身心状况,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教育。以便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建立学校和家庭对留守儿童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班主任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每位教师决不允许责骂、挖苦、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多给学生温暖。让留守儿童能建立良好自我意识、正确的人际关系、有效的控制情绪。让同学互相关心、热心帮助、集体主义感强;切记同学攀比、挖苦、冷战、翻白眼。彻底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就、和价值观。

九、课题后继研究工作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重要的社会问题,关系着城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快经济发展、留守儿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校在留守儿童工作上做了一些工作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留守儿童关爱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我们只有不断的思考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探索新方法,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使我们的工作更有意义。我们相信,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强化措施,创新工作方法和理念,不断把此项工作推向深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罗小松《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问题探析》

法制与社会, 2008.3.[2]卢晓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

学周刊,2016(2) [3]曹景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希望月报

2009.10.[4]谭深《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述评》

中国社会科学

2011(15).[5]黄俊霞、周春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

推荐第4篇:幼儿园课题研究 研究总报告

《幼儿个案记录的实践与研究》

结 题 报 告

“幼儿个案记录的实践与研究”系南通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本课题于2007年9月申报,经南通市教科所审核,2008年5月正式批准立项。在南通市教科所、县教科室、镇教办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全体课题组成员同心协力,认真落实课题研究计划,通过三年来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对研究的过程、方法及主要成果总结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幼儿教育领域多年来贯彻新《纲要》精神,实现理念到行为的转变,深化实施幼儿素质教育,幼儿发展评价成为很多同行关注并研究的课题。个案研究、案例研究成为幼儿教师研究幼儿的最普遍,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方法。各个幼儿园纷纷购买或制作成长册评价幼儿发展。幼儿个体发展档案的建立与使用成为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幼儿园质量的重要内容。我们老师都学会进行幼儿个案跟踪记录,但尚不够系统,不够深入。我们选择案例研究这种教师最易掌握的研究方法,观察了解幼儿,以幼儿成长档案为载体,采取有效教育手段,促进幼儿的发展。从典型个案到整个班级,营造良好的班集体范围,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同时在关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促进教学更优化,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教师在发展幼儿的过程中发展自己,从而促进保教质量的提升。

二、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1.课题界定

(1)“幼儿”指3-6岁的儿童。(本研究对象指本园在读幼儿)

(2)“幼儿个案记录”指各研究者根据本班实际,确定研究对象,对个别或少许几名幼儿的生活、学习过程或现象进行细致和整体的描述和分析。可以是案例的记录,也可以是连续跟踪的观察记录,记录的方式可以是笔录,也可以是量表统计,还可以摄像、摄影等。

(3)“幼儿个案记录的实践与研究”指对观察记录的幼儿个案进行分析、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策略,进行因材施教,以此促进幼儿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相关理论支撑

(1)“儿童中心论”一杜威教育理论,瑞吉欧人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这一思想,反对教育在教学中对儿童进行知识的单向灌输,针对传统教育中心在教师、教材,唯独不在儿童的“无儿童”的现象,提出了“儿童中心”的论点。

(2)瑞吉欧教育体系对幼儿教育最独特的贡献,就是把“记录”作为教育实践的基

1 本组成部分。美国著名幼儿教育家琳莲·凯茨认为,瑞吉欧的“记录”为幼儿教育提供的是个基本的、同等重要的革新。第一,记录帮助幼儿从活动中获得广泛而深入的学习;第二,记录是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学校中所获得的经验;第三,记录是教师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使教师了解幼儿以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第四,记录提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信息。瑞吉欧教育体系使业内和业外的人士都感到震撼,并为之折服,在很大程度上与瑞吉欧教育体系所建立的丰富“文档”是有关联的。

(3)多元智能理论

费尔德曼和加德纳教授在《多元智能理论和儿童能力评价》一节中倡导把评价学习的方法以自然的(也是系统的)方式融入到幼儿园每天的向日常活动中去。

多彩光谱智力展示,儿童在真实的、自然的活动情境中利用自己的经验,表现出自己的能力,然后进行记录、评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儿童所具有的独特能力的组合存在着质的不同,难以加之排序分类,每个儿童都拥有相对于自己或他人的智力强项,教育首先在帮助儿童发现、培育自己的智力优势,以强项的学习,构建自己的优势组合,实现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①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 1.研究目标设定

(1)通过研究,教师掌握个案研究的方法、要领,在保教工作中熟练运用。 (2)通过研究,制作切合我园实际的幼儿成长档案册,通过摄像摄影轨事记录,调查分析,作品分析等丰富幼儿个案记录,积累第一手研究资料,让幼儿体验成长的快乐。

(3)通过研究,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和了解幼儿,学会观察分析、评价幼儿,并实施有效策略,进行干预和指导,进行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最大限度促进幼儿发展。

(4)通过研究,增强教师的成果意识,研究能力,引领他们专业成长。 2.研究内容的设计 (1)各班幼儿个别案例研究

各班教师选择班级1-2名幼儿作为典型个案,进行某个方面的跟踪记录,分析诊断,干预指导,形成各个个案研究报告。

(2)幼儿成长档案册的设计制作研究

从封面、封底、内容版块等进行设计规划,设计、制作用材等讲求审美品味经济实用,设计制作适合我园的幼儿成长档案册。

(3)个案记录实践研究与促进教师高效教学的打磨实施。

个案记录促进教师对幼儿更深入的了解,如何使目标更加具体,适宜幼儿发展,重点、难点更加明确,准备更充分,促进教学活动组织更适宜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性,都是我们具体的研究内容。

2 (4)个案记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的科研理论知识获得,教师正确儿童观,教育观引导下教师的教育行为的转变,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增强,教研科研成果的获得等等。

四、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案例研究法,调查法、访谈,作品分析法等。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 1.细致深入的个别案例研究

在开始本课题研究之前,我们仅仅会对幼儿进行简单的跟踪观察记录,就事论事,而没有能深入地进行分析研究,目的不明确,效果不明显。

开始个案记录的实践研究,首先,我们进行30多篇的文献学习研究,理清概念的界定,总结经验。首先是个案的选择,我们更注重典型性,代表性以及可操作性。典型性代表性重在解决某一个、某一类幼儿存在的问题,能有助于整个班级或其他班级类似问题的解决,研究的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可操作性涉及幼儿本身的智力、能力水平,及家长的科学幼儿意识和能力,是否能很好进行家园共育。

在子课题的选题时,我们尽量选择小角度,容易操作,工作量适宜,如幼儿倾听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幼儿学跳绳个案研究,交往个案的分析与指导等。

观察个案,制定详细的观察计划,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有意观察,对幼儿言行进行客观的描述,然后反思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分析诊断,对症下药,在自然的环境中干预指导,不刻意强化。最后进行阶段性总结反思,以利于借鉴推广。

通过实践,我们共撰写了10多篇个案研究报告,形成了案例描述→分析诊断→干预指导→效果分析→总结反思的研究思路。遵循教育的规律,在先进理念指导下,大量的个案研究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班级环境氛围,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2.成长档案的建立,使个案记录更加丰富、个性化 (1)成长档案的设计

我们的设计:选择色彩美观而富有童趣的彩色喷绘,制作硬质封面、封底,内装彩色活页,可装可卸,可增可减,最后用儿化文字组成的各个主题贴画,由老师制作时进行选择性粘贴,简易方便。

(2)内容的规划:以综合课程主题教学进度为序,将幼儿在主题中的活动照片、作品、作业、言行表现,轨事记录调查表,家长、教师文字的记录和评价等进行巧妙的组合。

(3)制作要求:用材、用色、文字、图画等巧妙排版设计,谋篇布局,加工处理、讲求丰富性,讲求审美,由教师、幼儿、家长单独制作,也可共同制作。

(4)使用效果:成长档案留下幼儿生活学习最真实的轨迹,凝聚教师、家长的爱心

3 和智慧,增强了师生互动、家园互动,增进了师生感情,幼儿、家长翻阅后都爱不释手。

(5)制作的意义:教师对幼儿的关注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幼儿的个案记录更加丰富和真实,也使幼儿的发展个性化的表现跃然纸上,如大班邵静然小朋友的成长档案可以鲜明地表现她在美术线描方面的天赋和特长。

如果说个案研究针对的是个别幼儿,那么人手一册的成长档案的建立不仅丰富了个案记录的内容和形式,综合运用文字描述,照片记录、作品分析等方式方法,(还有的班级制作的摄像摄影为主的电子档案,)而且使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原则落到实处。如今,我园大中小每人都有自己的成长档案册。

3.构建磨课、打造高效课堂模式

个案记录的实践与研究,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研究氛围,使老师们更加关注了解幼儿。关注他们知识经验水平,了解他们的兴趣特点,学习规律,从幼儿的角度选材,预设和开展教学活动。确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进行充分的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开展了以磨课为主的各班、年级组、幼儿园三级园本教研活动,大家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形成了我园磨课的五个步骤:选择内容、推敲教案、说课演练、试教反馈、正式教学。开展情境化、游戏化教学,构建情境催生动力,打造高效课堂模式: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引发期待,催生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发展情境,环环相扣,保持幼儿学习动力,以真情感染,艺术引导,增强幼儿的学习动力,同时巧用细节,调节情绪,延续幼儿的学习动力。

三年来,三名教师执教市级公开课获得高度称赞,5名教师公开教学,分别获得省二等奖、市一等奖、县一二等奖,整理30多节公开课,形成了我园的优秀课案集。

4.形成助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施策略

①反思促进老师成长,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1999年也曾提出老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②

本课题研究,使教师系统地学习幼儿个案记录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在自己的教学、科研、教研、班级管理等各项工作中,不断反思改进工作方法,提升自己的工作经验,在发展幼儿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取得明显有效,每年教师在省级杂志发表文章多达几十篇。

②具体实施策略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幼儿园与教师共同努力,形成助推教师专业化发展五大策略:①适切的目标引领,找准突破点,找到着落点。②建立高效、良好激励及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③展开多元培训。④坚持自主学习研究。⑤强化成果意识

5.融入特色建设,形成课程体系

我们把个案记录实践研究与幼儿园美术教育特色建设相整合。根据各个教师、各班幼儿实际,选择一种美术形式对幼儿实施教育,各班利用来园、集体活动、节日活动对幼儿

4 实施教育,形成折纸、剪纸、泥工、线描、废旧制作等多种特色,实现人人有特长,班班有特色的建设目标。美术作品成为幼儿成长档案制作重要内容,作品分析成为个案研究的主要方法,记录幼儿所思所想,点滴成长。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想像,动手操作能力,耐心细致的个性品质,促进个性化发展,每年都有数十名幼儿的作品发表或获奖。Xxx、xxx、等成为特色教学,风格鲜明的教师。目前,小组活动,集体教学、节日活动中的美术教育成为我园主要的特色课程的框架体系。

六、问题与思考

三年的实践研究,我们一直在探索和进步之中,为促进教师的成长,幼儿的发展做了许多实实在在在的工作。师生关系更为亲密,积极互动,教育方法更加有效,幼儿的学习更加主动、更加愉快,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不断提升保教质量。

在研究中,我们收益颇多,但也存在一些困惑,主要有: 1.家长的素质能力水平影响研究工作

农村乡镇年轻父母外出打工的较多,祖父母对孩子的宠爱,对工作的配合能力有限,使我们对幼儿干预指导时,存在薄弱的一面。家长配合更好,我们的工作则稍微轻松,困难更小些,收效会更快些。

2.信息化的利用,沟通和发展尚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我们有网校平台,更多网络信息化资源可以利用,但在传递个性化的信息,幼儿的信息化素质发展方面要进行探索,与家庭网络化的沟通联系还须进一步普及。

2011.6.

参考文献:

① 李季湄、方钧君 多元智力理念与幼儿园教育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② 陈妍、姜勇、江寒鹭 “反思”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作用的个案研究 《学前教育研究》 2010.2. 5

推荐第5篇:课题研究总报告格式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要求

一、总体要求

1、课题研究报告立意要高,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力戒纯理论知识;

2、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足、资料翔实;统计科学、准确;分析透彻、深刻、精炼;对策和方案要具有宏观的、全局的、改革的思路,且切实可行,便于领导决策;图表清晰、严谨;

3、字数控制在1~1.5万字内,特殊情况经同意不宜超过2万字。

二、基本结构(仅供参考)

(1)题目

研究报告的标题必须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英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2)内容摘要

摘要是报告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1、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

2、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报告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第二次文献采用。

3、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4、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400~500字,如果研究报告是用外文撰写的,中文摘要应不少于600~8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300个实词。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

5、摘要中不要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6、报告摘要用另页置于题名页之后。

(3)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每篇报告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中文关键词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4)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

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内容包括:

1、提出研究的问题;

2、介绍研究的背景;

3、指出研究的目的;

4、阐明研究的假设;

5、说明研究的意义。

(5)研究方法

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以实验研究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

2、仪器设备的应用;

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

4、操作程序与方法;

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

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 (6)研究结果

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

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

除介绍课题成果的内容外,特别要说明解决了那些教学问题?该成果怎样解决教学问题的?成果的创新点?成果的推广应用价值和效果如何?其内容:

1、研究了什么问题

2、得到什么研究结果(如图、表);

3、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

这是研究成果的主体,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全面展开。

(7)分析讨论

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

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

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8)结论

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主要内容:

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

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9)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的基本格式

书籍类 作者名.《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年×月×版

刊物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j].《刊物名》.×年第×期)

报纸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报纸名》,×年×月×日)

(10)附录

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

三、格式要求

1、总标题:用3号加粗宋体,上面空1行,行距均用固定值28。

2、姓名:总标题下面请标明院系和姓名,用5号仿宋体,行距用固定值20(包括与总标题之间空1行)。再空2行,下面为正文。

3、正文:全部统一用5号宋体,行距为固定值20。

顺序标题统一为:

一、

二、??(用小4黑体,居中);

(一)

(二) ??(用5号仿宋体,前面空2格,后面不要有标点符号);

1、

2、??(用5号仿宋体,前面空2格);⑴

⑵ ??(用5号宋体,前面空2格,后面不要有标点符号);a.b.??(用英文大写体,前面空2格)。除以上顺序,之后一般请不要再用顺序号,如一定需要请用“——”来区别。 研究报告中的数字,应按正式出版物的规范,采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9年”、“ 7~8个小时”、“ 35~40万人”、“ 2001~2010年”、“第28届奥运会”、“ 第11届全运会”等。

4、表格:正文中的表格标题用6号黑体并居中,如“表1”,放在表格上面;表格内的文字用6号宋体,简单表格均采用三线条来表示,内容较多可用常规框形表格形式。

5、图:正文中的图标题用6号黑体并居中,放在图下面;图中的文字用6号宋体。

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用小5号加粗宋体,不空格至左边。另起一行为内容,用小5号宋体,如“[2] 余方云,日本社会体育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

正文中如应用他人文章句子,一般不采取用右上角标注形式,均以参考文献形式列出。篇2: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 内容包括:

1、提出研究的问题;

2、介绍研究的背景;

3、指出研究的目的;

4、阐明研究的假设;

5、说明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以实验研究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

2、仪器设备的应用;

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

4、操作程序与方法;

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

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

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

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其内容:

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如图、表);

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

3、分析结果。

六、讨论(或小结)。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

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

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结论。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主要内容:

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

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九、附录。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标题

可使用比正文大1—2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单位课题组”,在右上角打上一个“﹡”,然后在首页文末划一横线下面加注,也注上“﹡”号相呼应。加注时要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立题年份、负责人姓名、成员(顾问)姓名、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以及一些谢辞。也可单独列一页,或放置正文末尾括号中,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

号,变体字。

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可提醒本研究报告的阅读者着意理解所列词语,以2—5个为宜,紧接着“内容摘要”,其中“关键词”也用中括号,变体字。

四、正文

正文是教育科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提出⑴是揭示问题或困难;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⑶是研究现状的综述⑷是本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2、课题研究目标 目标的确定与后文的研究效果分析的思路要一致,有一定的联系。

3、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这一部分需说明自己对本课题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还要将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研究步骤等方面的问题交代清楚。

4、课题已经的内容与方法 这是研究成果的主体,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全面展开。

5、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结果是根据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的客观事实,它告诉我们最终得到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结果可用图直观表达,也可用文字简要说明。

五、结论

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它是在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判断、归纳而概括出更高一个层次的成果或观点。结论指出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今后应怎样办等。

六、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七、报告落笔的时间:

一般放在正文右下方。

参考资料的基本格式

引用对象 基本格式

书籍类 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年×月版)

刊物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刊物名》,×年第×版) 报纸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报纸名》,×年×月×日)

成果汇编

一、封面

说明课题来源、立题编号、课题名、课题负责人和承担单位、立题时间和结题时间等

二、目录

三、主报告

正文小四号,1.5倍间距;大标题(题目)三号,粗黑体;一级子标题四号,黑体;

二、三级标题与正文同字号,字体变。附件如篇幅较多,正文可用五号,单倍间距,标题字号相应缩小。

四、附件

包括课题申报表、研究方案、立项通知、子课题研究报告、有较强阶段特征的阶段研究报告、相关的研究论文、设计的相关材料(如调查表),相关的个案研究报告、教学设计、活动设计、相关成果的获奖证明及其他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一般不纳入汇编,在附典型教案或课堂实录时,还应加上相关的点评,以说明该个案对主成果的联系)篇3: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格式

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格式

报告标题:课题名称+结题报告、标题二号宋体加粗居中,名称统一为《xxxx》课题结题报告

作者署名:单位+姓名(负责人或负责人和撰写人),署在标题的下面。三号楷体居中 (一级标题三号宋体加粗,用“

一、

二、三”标示;二级标题四号黑体,用“

(一)

(二)

(三)”标示;三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用“1. 2.3.”标示;四级标题四号宋体,用“①②③”标示。)

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或问题的提出):

要从背景、现状、基础等三个方面去回答“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这一部分内容的陈述,要求用两、三段简洁的文字讲清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理由,当然还必须考虑到教育形势的发展和观念、方法、理念、手段的更新。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可能性等方面去思考。

(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部分)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对课题名称中一些重要词语的内涵,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等作简单阐述。所应用到的教育理论和思想。只能选最精辟、最适用的摘录,要围绕课题研究的需要,切忌全文照搬。依据理论的支撑,说明自己的主要研究思想。所依据的理论要具科学性和先进性,通过这些学说、观点、使本课题研究得到理论的支撑。

四、课题研究的达成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体现的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目标的确定不能过于空泛,要扣紧课题。还要注意其结构的内在联系,所确定的目标,最终要落实到成果中去。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主要是陈述课题研究的范畴、立足点。表述须紧扣研究目标,简洁,准确、中肯。也可将子课题表述成研究的内容的其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与课题研究成果同样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必须在研究成果中予以体现。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的研究,往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实验法,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等。这部分的陈述,一般列出将采用的科研方法,稍加说明就可以了,花费的笔墨不必很多。

也可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数理统计法、检测分析法、跟踪比较法等等,还可用观察法、追因法、归因法、实验法等不同的表述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这部分的陈述比较简单。一般将课题研究分成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三个阶段,也有的分成四个、五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简要陈述做了几项工作,简明扼要,不必详细陈述。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这部分,可以花较多的笔墨来陈述。通过回顾、归纳、提炼,具体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具体陈述采取哪些措施、策略或基本的做法来开展研究。

撰写“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不要用总结式的语调来撰写,可分写成以下几个部分。

(一) 准备阶段: 1. 2. 3.

(二) 实施阶段: 1. 2. 3. (三) 总结阶段: 1. 2. 3. (这部分也可以与“课题研究步骤”合在一起陈述,在每一个阶段中具体陈述所做的几项工作,所采取的研究策略或措施等。)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

这个部分是结题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得以推广和借鉴,就看这部分。篇幅也可适当长些。

要从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两方面去陈述。不能笼统地谈。理论成果可以是我们研究所得到的新观点、新认识,包括课题研究结的题报告、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情况,论文集等等。实践成果包括优秀教案或活动设计汇编、个案汇编、实验课、示范课、观摩课(课件)的获奖情况、学生作品集、情况汇总等等。这样的研究成果才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同时也应注意研究成果必须体现所确定的研究目标。

十、研究中的反思及今后的设想: 这个部分内容陈述要求比较简单。但要求所找的主要问题要准确、中肯。今后的设想,主要陈述准备如何开展后续研究,或者如何开展推广性研究等。

一、问题的提出

艰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能力,还是使儿童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之说,“乐德之教,乐语之教,乐舞之教”(西周)也充分提示了音乐对人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功能。

音乐教育符合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江总书记曾经说过“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为幼儿期能否接受高素质的教育,将决定其一生的发展,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富有人文内涵的艺术教育。西方有识人士认为“音乐是比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中 来的”。这说明音乐教育所具有的特殊的育人功能是其他教育无可比拟的,因此安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音乐是促进脑发育的最好途径。人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可说是宇宙中最复杂、神奇的构造,它由一万亿脑细胞组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大脑的左半球视为优势半球,近期研究则注重强调两个半球功能上的互补。《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形象地称左右半脑为“学术性左脑”和“创造性右脑”,左右脑均衡发展、功能互补,才是人脑发挥其最大潜能的要点。而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常造成学生左脑超负荷、右脑则呈睡眠状态。音乐活动的开展则能够使大脑建立更多、更复杂的神经联系,因为熟悉旋律、感知节奏等音乐活动都需要右脑的参与,而对音乐性质及乐曲之间关系的理解,左脑则起着决定作用。活动时手脑并用,既可使幼儿的观察、记忆、想像等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又有利于幼儿大脑的整体协调,为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二)我国幼儿教育现状分析

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我国幼儿音乐教育在经历了照搬前人——模仿国外的漫长阶段后,虽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横向考察,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缺乏宏观意识、不能从全面发展的整体思路来实施音乐教育。

在教育观念上,常常看重音乐教材,而忽视幼儿发现、创造、表现等能力的培养;在教育内容上,习惯以唱歌教学代替整个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内容,忽视音乐欣赏、打击乐器演奏等内容;在教育方法上,过多地使用灌输式、填鸭式,忽视幼儿对音乐的自由探索、主动感受、大胆实践、充分表现等。

鉴于此,我们济南市天桥区实验幼儿园在对幼儿音乐教育进行小规模试点和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多方面准备,并经过可行性论证,于2001年向市教科所早报了《实施大音乐教育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研究课题,并由市教科所推荐,立项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我们力求通过研究,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变原本割裂的、单一的学科教学为“以音乐为载体,一日活动中渗透”的大音乐教育模式,突破原来单一的学科教育机制,把音乐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渗透到各种活动中去,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各类知识,锻炼其能力,从根本上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关键概念的界定

大音乐教育——是指突破单

一、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据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把音乐作为一种教育手段,通过一日活动、环境创设、家园合作等,把原本割裂的学科式教育变为以音乐为载体的整合式教育,促进幼儿注意、感知、思维等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

教学——是指能够使学习发生的教育技巧和策略,它涉及师幼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包括学习环境的某些准备。

有效学习——是根据幼儿认知和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测查结果来确定的样本。

1、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创新的研究。

2、音乐教育是在其他教育活动中渗透的研究(途径及方法)。

3、把音乐贯穿于一日活动中的有效途径、方法及具体措施。

4、家园合作开展音乐教育的研究。

5、大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积极意义,即指对幼儿素质提高及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作用。

(三)研究对对象与方法篇4: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

撰写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主要阐述课题提出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与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课题的界定。对课题中的主要概念做出界定,对术语做出解释。

2、理论假设。简述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即由于a达成了b。

3、研究依据。根据选择的课题不同,可从理论依据、政策依据、实践依据、现实需要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研究解决哪些具体问题。包括育人目标和科研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选择从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说明选择哪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进行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要根据课题特点选用恰当的研究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主要包括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七)课题研究的措施。主要说明为了做好课题研究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理论性成果。通过该课题研究,研究者获得了哪些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和具有推广价值的新的理论认识。

(二)操作性成果。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总结提炼出的操作原则、操作方法和操作流程等。

(三)技术性成果。成果的呈现形式,如论文、专著、案例集等。

四、课题研究的效果

效果要和研究的目标相对应。以学生为研究对象的,首先应写学生方面的效果;其次是科研方面的效果,包括干部和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育观念的转变情况及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提高情况;还有,如果在教育理论上有什么新探索,在实践操作上有什么创新的模式,也应该写在效果当中,要突出特色。

五、课题研究的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这是对整个研究的总结,通常是理论假设验证结果的表述。注意:文字要简练概括;下结论要谨慎,避免结论概括化程度过大,小样本或特殊样本得到的结论不能推论到总体上;切忌主观臆测,只交代结果,而不包括原因分析、探讨与推测。

(二)课题讨论。说明:应研究而由于其他原因未进行研究的问题;已进行研究但由于条件限制而未取得结果的问题;值得与同行商榷的问题;与本课题有关且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六、参考文献

指引用哪些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书刊名,甚至页码。篇5:课题研究总报告初稿

《初中数学“诱导探究式”(课堂问题式)教学模 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武威市民勤县第五中学 王兴军、白金兴 孙柏德 姜海燕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

到“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

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当是数学学习

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即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教学中

应始终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授

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这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学生将来走向社

会,能够独立学习,进行创造性工作的需要。同时,坚持用“诱导探究式”模

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思维品质。“诱导探究式”是数学学习中新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

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勇敢质疑和善于反思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

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本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具有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问题相结合,以探索

问题来诱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探 究,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一方面使知识由外向内

转移和传递,知识不断丰富;另一方面学生在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能力不断

地发展和提高。

2、创新教学理论

从创新教学理论看,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要注重学生

智力的开发,开拓他们的思维和创造潜能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分析与研究,

重视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倡导、

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培养学生掌握独立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解决问

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3、“诱思探究”教学思想。

所谓“诱思探究”就是诱导思维,探索研究。这一理论提出以“掌握知识,

发展能力,陶冶品德”为内容的三维教学目标;以“四为主”为教学思想,即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而“变教为诱,变

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则是启发教学的精髓。

三、课题的界定

1、诱导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相机诱导,抓着时机,

采用循循善诱,点拨启迪的方法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教师诱导的基础上,独立

解决问题,特别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停滞、阻塞时,教师要鼓励诱导学生思维, 疏通思维,或与同伴老师交流,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顺利开展。让学生在设问和

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

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诱

导探究式”教学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

2、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

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

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

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法、深入课堂听课并及时交流评课、“诱导

探究式”高效课堂展示、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

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并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

经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本课题的研究,促使课题组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

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

3、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增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

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和我校实际的有效的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

1、科学规划,分工明确

在确定研究课题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多次认真的讨论,使研究目标明确,

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研究的内容具体,对不同的阶段所要进行的实验、研究

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课题组成员做到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

2、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针对课题组成员都比较缺乏课题研究的经验,我们给本课题研究活动进行

定位,即边学习边研究,在研究中学习。一开始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有关课

题研究方法的指导理论和和大量的研究案例。然后又学习了“建构主义教学理

论”、“创新教学理论”、“诱思探究”教学思想等,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理

论水平,开阔视野,使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在科学的科研方法的指导下,迅速

转化为实用的教学行为,用扎扎实实的课题理论支撑课题研究工作。

3、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相结合,使课题研究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课题组 活动常态化,同时注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此项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两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1年5月)

1、调查研究,写出关于数学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2、学习有关理论,了解国内外有关启发式、自主探究式等教育方面的资料

和成功经验。

3、申请立项,并展开课题设计论证。

第二实验阶段。(2011年6月-2013年4月)

查找资料,走出校门借鉴他人经验,

认真学习研究,并不断深入我校课堂实践当逐步创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初中数学

“诱导探究式”(课堂问题式)教学模式。

中进行开课研讨,第三总结阶段。(2013年5月—2016年6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做好研究成果的总结。整理出具有一定质量

的教学案例集、课题研究的论文集。对外进行公开课展示,把“诱导探究式”

教学模式进行推广,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八、课题研究成果

(一)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数学“诱导探究式”(课堂问题式)教学的模式。

1、本模式的教学程序设计为“五个环节”

(1)研读课标,创设问题串: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的教学,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教师认真研读新课

标,审视教材,审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问题串,问题由浅入深,让每个学

生都参与思考,教学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生生互动,尝试探索:

课堂还学生自由探究的时空,没有过多的师生对话,也没有过多的铺垫,

多的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效地双边互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调节、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增强相互质疑、争执的良好氛围,在互动中解决问题串,落实知识点。

(3)典型探究、点拨引导:

教师在学生已落实知识点的基础上,精心选择编制一些难易适中的典型题目,题

目可以是变式的、实际应用的、探索性的、开放型的等等。教师不急于用自己的思考来干扰学生的思考,而是作为一名导演,和学生一起交流,探究,并抓住契机适时地加以点拨、引导。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板演,练习的反馈信息,抓住关键,点拨存在的问题,应当注意的问题,并教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4)深化提高、合作探究; 在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问题时,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小组或同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合作尝试解决,学生在积极思考和探索中,亲身体验破疑后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和热情。

(5)归纳提升、发现质疑: 引导学生对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整理、建立知识结构网络。此时变教师设计问题,为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诱导探究式” (课堂问题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从模式的结构和教学过程来看,本模式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①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从模式的结构来看,问题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问题既是教学的起点和主线,也是教学的终点和延伸。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不仅仅是为了增进知识,而且更主要的是为了引发更多的新问题,从而引发思维,激发创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既是对信息进行筛选综合、重组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 ②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促进者。

推荐第6篇:课题研究总报告、结题报告 (800字)

南宁市教育科学“ 十一五 ”规划研究课题

研究总报告(结题报告)

课 题 名 称

课 题 负 责 人 郭 姿 负责人所在单位 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初级中学 写 作 日 期 2010年10月

一、数据表(修订数据后 由课题主持人填写)

一条开启农村中学写作的金钥匙

——“思维导图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思维导图在农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

郭姿 杨国访

[内容摘要] 本实践研究由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借鉴英国著名大脑专家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脑图)运用于农村中学写作的实践,采取理论——培训——实践——成果传阅一体化的模式,通过“思维导图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在写作能力极为薄弱的农村寄宿制中学——长塘镇初级中学08

1、094班的运用实践,推动农村中学教师对作文课堂改革的思考,提高农村中学写作的速度和质量,促使实验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理论实践研究水平,由传授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以适应21世纪教育的需要;探讨在农村寄宿制学校语文教师怎样将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形成适合农村中学写作实际,符合学科特色的写作模式,达到不断提高农村中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思维导图 作文运用 形象思维 农村中学 语文学科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研究的意义:

长期以来,作文一直是许多学生遇到的一只“拦路虎”,同时也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拦路虎”,因为这只“拦路虎”,让许多莘莘学子未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而知识膨胀和写作能力的竞争使学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长期以来,不良的作文训练违背了学生大脑的运作规律。那么,怎么帮助学生在写作中获胜并脱颖而出,无疑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校是位于城乡交界、邕江河边的一所农村乡镇中学。现在在校生1031人,内宿学生980人,占总数的95%。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全国人口的流动,各省市地区的劳动力纷纷进城务工,他们为城市的建设付出了辛苦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他们的子女就成为了留守儿童,子女的家庭教育就成了一片空白。为了满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大量需求,我校一直以来都实行内宿制。

在初中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是需要广泛的阅读和见识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知识含量很大程度上就制约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从我校家长调查问卷得知:95%以上的家长掌握初中以下文化、教育意识比较淡薄、教育方法相对简单、粗暴,不太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由于我校学生家长大多数从事收入比较低的体力劳动,打工时间很长,没有时间管理自己的孩子,结果学生的学习完全都推给了学校。而这些学生,往往只有在过年时才见得到自己的父母,这些学生平时自主学习习惯较差,课外阅读量相当少、在没有老师、家长看管的情况下不能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较差。尤其表现在语文学科的写作水平上,内容干巴、层次不清、离题、首尾不合等,甚至有的学生抄袭同学或作文选的作文;而这些,也是导致我校连年来,语文成绩,尤其是写作水平低下的原因。

在初中阶段,写作水平的高低就直接制约着中考成绩的好坏。如果一味地埋怨学生现有条件,而不主动地寻找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将直接制约着农村孩子的升学机会。故从2003年起,我校语文教师认真钻研,将“思维导图”大胆运用到作文教学上,使学生的写作从原来比较被动,混乱、单一的学习向“科学、有序、有效”的方向转变。 中学阶段是一个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如果学生在中学阶段养成科学写作的习惯,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地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研究的目的

我校语文教师积极申报南宁市“十一五”课题《基础教育研究的学科学法指导》的微型课题《“思维导图”在农村中学语文学科作文中的运用》,目的是通过课题研究,在教育专家和相关理论的支持下积极探讨创建适合农村中学语文学科写作的科学模式,为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提供一条终南捷径。

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学,为农村住宿制学生,整天生活在“教室—饭堂——宿舍”三点一线之间,学生除了课本外,很少接触到其他课外读物,更别说是外出旅游了。知识面相当狭窄,见识也不广,这些条件制约着学生的写作。如何跻身于高效率、科学地完成现在的写作任务,帮助学生进入个人成长、成材、成功的高速通道,这是我们长塘中学,这个农村中学每个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研究表明,进入我们右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等,都可以作为一个球体表现出来,呈放射性立体结构。我们欣喜地发现,如果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写作领域,将会是写作技法的一大创举。

根据托尼?巴赞的发现,他指出,“思维导图”(又称“脑图”)有如下功能: 一是记忆的联想和想象的技巧;

二是颜色、形象、尺寸、节奏、白日梦、完全形态(整个图画)及右侧皮层的空间意识能力;三是眼睛的感知和吸收能力;

四是用手的娴熟技巧复制眼睛所看到的内容;

五是整个大脑对所学过的东西进行组织、储存和回忆的能力。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思维工具,是一种强有力的图形技术,它可以将思想图像化,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

自从一接触到“思维导图”,作为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在内心强烈地感觉到:这将会是教学生打倒写作这只“拦路虎”的有效方法。经过六年多来的钻研和实践,我们发现:利用思维导图对写作来说,确定是一条终南捷径!

——因为,它开发了右脑形象思维潜能,可以对写作信息实行图式整体把握。 图式整体把握的“思维导图”比传统的“写作提纲”更符合我们脑的思维习惯,那么,在写作中,该怎样具体操作呢?

1、将作文题目居中、醒目;

2、从中央引出几条平滑的曲线(一般分为几个大部分,就引几条主线),然后再按从右到左的顺序在曲线上依次标上序号。

3、用简短的词语或短语概括段落的大意,写在主线上;

4、在主线上再引分线,逐层将每部分的次情节或写法用简短的词语或短语概括大意写在支线上。如果还想写得更详细些,还可以在支线上再引支线,方法同上。

经过整整六年的钻研和实践,“思维导图”有如下好处:

1、题目写在正中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一目了然、可以清楚地把屋文章的脉络。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学生在写作中跑题、结构混乱、重复哆嗦的毛病;

2、整个“思维导图”呈发散状,符合大脑的发散性思维;

3、所用的词组或短语,非常简短,提高概括能力,缓解记忆压力;

4、图文并茂,可以刺激右脑的形象思维,激发写作灵感,拓宽思路;

5、直观、形象、立体感强,学生在写作中避免了记流水帐,干巴枯躁的毛病;文章写得比较流畅,较比前的“写作提纲”生动逼真。

6、节省打底稿的时间,(只需对着“思维导图”打腹稿即可)。

自从我校语文教师向学生介绍“思维导图”这种写作方法后,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很快,他们不再把写作文看成是“老大难”,相反,几乎所有的同学觉得豁然开朗。一到写作文时,好像如沐春风,变得自信乐观,富于创造性。

另外,自从我校作文教学开始使用“思维导图”以来,我校的语文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喜人局面,语文教师已改变了过去以本为本的教学模式,慢慢地从传授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次《“思维导图”在农村中学语文学科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我们将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一是解决学生作文结构混乱,中心支离破碎的问题;

二是解决学生在写作中前后文记流水帐,重复哆嗦,打草稿时间过长的毛病;三是解决教师在训练写作中无从下手,蜻蜓点水,对学生写作没有实际指导效果的问题。

三、研究的内容:

1、认识什么是“思维导图”。

叶圣陶曾经说过: “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也不例外。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杂乱无序,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作文的主体——学生,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合适的方法。罗丹曾说过:“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的生活素材虽说可能较城市学生少,但还是有的。如何将生活素材变成层次清晰的写作素材,这需要有一种好的思维工具,那就是“思维导图”。所以,如何让学生的写作掌握一种好的思维工具,得首先让学生懂得什么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如何让我们的写作有章可循的。如何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如何符合我们大脑的思维习惯,这是我们这一课题首先要研究的内容。

2、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普罗塔戈

学生明白什么是“思维导图”后,要使学生文章写得好,除了告诉他们好的思维写作方法后,最主要的就是要使学生真正成为掌握方法后写作的主人,在写作实践中不断尝到甜头,并有表现才能的机会。如何适应学生的心理进行作文命题;如何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创设宽松环境,既文有定势,结构清楚,又不千篇1律,符合学生习作需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情趣;如何在讲评作文时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如何在批改作文时实施多元化评价,让学生品尝习作乐趣等等。总之,在整个作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写作中的作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怎样具体操作与实施,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

3、“思维导图”在选材、结构、文采、有创意的表达上如何操作?其实,作文成功的关键除了要有方法的指导外,还取决于作者有没有对生活的独特视角和见解。诚如罗丹所言,生活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我们对美的发现,所以“有创意的表达”在写作时非常重要。如何让学生在选材、结构上遵循“思维导图”的一般写作模式,如何在此基础上做到“有文采”、“有创意的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深刻而细腻多角度感悟生活,有个性地表达生活很值得我们探究。

4、七——九年级运用“思维导图”各应达到哪个层次要求?在中学阶段,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学生知识基础和认识程度不同,也就导致了他们使用“思维导图”写作的要求也不同。比如:七年级一般只写简单的记叙文,而八年级就要写除此之外,还要了解说明文的一般方法,九年级除此之外,还要写议论文,小说,甚至散文。如何做到让“思维导图”指导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写作,应该达到哪个要求,在哪个年级应达到什么样的写作模式,也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之一。

四、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是:第3点和第4点

五、研究的方法:

1、理论探究法

英国大脑专家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脑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思维工具,是一种强有力的图形技术,它可以将思想图像化,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在调查、实践的基础上用“思维导图”的科学理论运用到指导思维导图运用到作文中的具体实践,掌握怎样运用思维导图怎样画图,怎样在写作中选材、立意、结构、成文中怎样具体操作。

2、调查法

编制问卷,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调查农村中学学生对写作前农村中生写作能力的情 况。

(1)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五项。

a、农村中学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爱好情况 b、农村中学学生在作文立意方面的现状:写作是否中心突出、是否离题、是否首尾呼应,是应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c、农村中学学生在作文选材方面的现状:选材是否有针对性、选材是否有感染性,选材是否能很好地反映中心

d、农村中学学生作文方法上使用现状:作文方法的有无;如果有,采用何种方法,运用情况怎样,效果怎样

e、农村中学学生作文分数现状:在使用前的分数现状,使用后的分数现状 为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除采用无计名方式进行问卷外,在设计问卷时尽量注意问题设计的隐蔽性。

(2)调查对 象:长塘镇初级中学08

1、094班学生。采用分层法,先将学生按写作能力,作文分数分成优、中、差三层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27份,收回问卷127份。调查问卷后,向学生进行访谈,然后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检查和分析

3、行动研究法: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开展教学实践。研究制定课程计划、对师生进行必要的培训,对教学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4、成果展示法:

根据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实际,进行“思维导图”课堂展示形成《“思维导图作文教学教师论文、教案集》,《“思维导图”学生实践作品集》,并在校内出版,出版后在全校范围内传阅。

(一)自2009提10月开题后,首先是准备阶段:

1、开题方案和实物准备:撰写开题方案和大致罗列档案目录,准备好开展课题必备的教案薄和教学反思薄、作文稿纸,活动记录薄、检查记录薄。并拿着开题方案、前期所需物品(档案柜1个、档案盒30个、印刷纸张480页、矿泉水二箱)、向领导汇报,争取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重新确立课题组成员、发放课题所需物品、阐述课题的基本原则、基本思路、明确分工、宣读纪律和签名以示严肃。

3、对课题的理论知识以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由课题组负责人制作课件、写好教案、将思维导图在选材和结构上的在作文具体如何操作传授给课题组人员,以便确保课题的实施效果。

4、在课题实施进行问卷调查。由课题参与人员杨国访牵头设计好《农村中学写作能力现状调查问卷》,10月底对08

1、094班两个班学生实施调查、11月对问卷进行分析处理,并在2009在11月底完成《农村中学生写作能力调查报告》

(二)实施阶段

准备就绪后,由课题组成员在各班实施。要求每期至少完成四次作文教案和教学反思,对学生的习作要抽出精品,并负责展评。具体为:

1、教师每期四次教案反思

2、每次认真批改思维导图学生习作,抽出精品3份,对原稿进行反复修改,再让学生将修改稿认真誊写在统一发下的稿纸后,教师在后面写好随笔评价,原稿交给课题组,复印稿拿在班上张贴;

3、开辟一个“思维导图”习作展评。每次将学生3篇习作置于公布栏上。公布时间不得超过第二次写作时间。每期至少12篇。这将定期检查和拍照留底。

4、参加全国性的论文和案例评选。要求2009年11月参加全国论文大选,课题组成员的论文要与课题有关。

5、期末上交作文教案和教学反思。

6、课题组成员在实施中,要不断完善和反思,及时改进,以求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和特点对症下药,在实施中不断研究,以求有所进步和突破。

7、整理第三期(09秋)、第四期(10春)《佳作有约》

8、撰写各阶段的实施计划和总结。并发至市课题管理电子邮箱。

(三)总结阶段

1、在

八、九级各上一节作文展示课。

2、在校内传阅第三期、第四期《佳作有约》

3、整理学生优秀作品和教师优秀案例论文,争取校内出版。

4、对档案进行整理。

5、申请结题成果签定,写好课题结题结题报告。

附:课题实施过程中档案目录及具体分工

南宁市十一五规划课题

《 “思维导图”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档案目录

课题审批时间2009年9月,课题结题时间2010年10月

组织实施(基本材料)

1、课题申请书、课题审批材料、课题开题方案(郭姿)

2、课题各阶段实施计划、课题各阶段总结、阶段性成果报告、档案目录(郭姿)

3、有关课题的工作报告、调查报告(杨国访、郭姿)

4、成果获奖证书、奖状复印件

5、课题组成员的学历和职称复印件

6、课题人员参与本课题方面的培训旁证

实施过程(过程资料)

(一)、2009年9月课题审批前的课题研究资料

1、培训实施课题教师教案

一、二(郭姿)

2、“思维导图”学生实践习作之《佳作有约》第一期、第二期(郭姿)

3、有关课题“思维导图”的获奖论文和证书复印件(郭姿)

4、有关课题方面的培训教材、结业证书(郭姿)

5、学生“思维导图”实践习作和思维导图示意图原稿(郭姿)

(二)、课题开题准备阶段材料(2009年10月)

1、课题开题方案(郭姿)

2、课题会议研究活动记录、会议纪要(杨国访)

3、对教师实施课题的培训教案、课件(郭姿)

4、开题会议和教师培训照片和实录(杨国访)

5、自行制作的关于课题方面的教师教案、心得体会、作文稿纸、活动记录、检查记录样品(郭姿)

6、在全面实施课题前对学生的作文现状调查原稿及分析数据(杨国访)

7、《“思维导图”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实施报告》(即开题方案)郭姿

8、《农村中学生写作能力现状调查报告》(杨国访)

(三)、课题实施阶段材料(2009年10月—2010年2月 09秋期)

1、课题教师开展课题的教案、后附教学反思(每人不少于4篇)

2、课题个案研究:课题教师开展课题的学生实践习作(每次3篇前后对比稿和教师附作文后心得体会或评价随笔)

3、“思维导图”学生习作展(由课题教师复印在各班展览)

4、教师实施课题课堂教学、作品展的照片(杨国访)

5、对教师实施课题的课堂教学和作品展的随机性检查记录(郭姿)

6、各教师撰写的有关课题的论文和教学反思(论文参加年度论文大赛、教学反思交由存档、郭姿)

7、每位教师推荐一至二篇好的“思维导图”学生习作至《佳作有约》,要求打印,邮箱,出版《佳作有约》第三期。(输入:郭姿;设计:杨国访;供稿:郭姿,杨国访,推广思维导图习作其他教师)

8、实施性阶段计划(开题方案)和阶段性小结(郭姿)

(,文件名为2009c466,邮件内容)

10、各教师通过文件检索等渠道的相关课题信息动态(每教师最少一份)

(四)、课题实施和总结阶段材料(2010年3月—7月 2010年春期)

1、课题教师开展课题的教案、后附教学反思(每人不少于4篇)

2、课题个案研究:课题教师开展课题的学生实践习作

3、《“思维导图”佳作有约》学生习作展(由课题教师复印在各班展览)

4、教师实施课题课堂教学、作品展的照片(杨国访)

5、对教师实施课题的课堂教学和作品展的随机性检查记录(郭姿)

6、各教师撰写的有关课题的论文和教学反思(论文参加年度论文大赛、教学反思交由存档、郭姿)

7、每位教师推荐一至二篇好的“思维导图”学生习作至《佳作有约》,要求打印,邮箱,出版《佳作有约》第四期。(输入:郭姿;设计:杨国访;供稿:郭姿,杨国访,推广思维导图习作其他教师)

8、“思维导图”作文课堂展示

八年级:杨国访 九年级:郭姿课堂实录:杨国访 教案、作品收集:郭姿

(五)、课题总结阶段材料(2010年9月—10月 2010年秋期)

1、对档案的整理(郭姿)

2、课题活动相册(杨国访)

“思维导图”作文展示课实录cd:杨国访)

3、“思维导图”学生实践习作《佳作有约》第

1、

2、

3、4期(郭姿、杨国访)

4、申请成果签定。(郭姿)

5、撰写结题报告。(郭姿)

6、准备结题材料:(郭姿、杨国访)

课题申请书复印件、课题结题鉴定书、课题研究方案、阶段成果(包括论文、开题报告、佳作有约个案作品集、作文展示课光盘、调查报告等主要材料)。一式5份。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 在写作兴趣方面;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在未接受思维导图写作方法指导前,写作兴趣不大,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没有写作的愉阅感和成就感。

在作文立意方面: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在未接受思维导图写作方法指导前,随心所欲地写作,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只是为了应付作业或考试,写作来的作文主题不突出,首尾不应,结构混乱,不知所云,很多学生写的甚至是四不像文章。

在作文选材方面: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在未接受思维导图写作方法指导前,先是呆看题目一阵,然后为了凑够字数,随便写些西,结果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与思想不一致,形式与内容不相符,有的甚至牛头不对马嘴。

在作文分数方面: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在作文考试中,由于整体水平较差,农村中学教师理论水平有限,往往只要学生达到字数,不离题,凭感情给分,所给的分数也不低。但真的一旦参加中考或高考时,作文水平经不起推敲,往往与平实在校考试差别很大,大部分学生在大考场失意的,归根结底还是写作能力低下。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无论是写作能力较高的学生,或是写作能力较低的学生,都需要有科学有效的写作方法进行指导,这样,才会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能写出一篇立意清晰、中心突出、首尾呼应、选材得当、结构清楚的文章来。

3、探索出一条符合农村中学生写作能力的作文训练模式。

(1)教师认真学习托尼巴赞关于“思维导图”这种图形技术的理论知识,研究怎样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写作中的理论依据。

虽说语文教师,从教前在师范学校接受正规教育所学的大部分知识是可以当一名教师,但实践证明:“具有丰富经验的学科知识并不一定就能成为一名好的语文教师。”“科学家的学科知识与教师的学科知识是不一样的,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在‘心理学化’,以便学生能理解。”

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虽在很多领域取得多种成效,对人的形象思维有突破性的贡献,但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写作,还是一种新的尝试。怎样在科学理论指导下

进行作文教学实践,并形成科学,有效的实践性知识,这是“思维导图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出适合农村中学写作的有效方式

思维导图在快读速记这一领域有过积极的作用,也有一整套完整的体系和训练的方法,但运用于写作方面,还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写作,这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发现思维导图阶段即理论准备阶段。课题组负责人于是2003年,在给孩子买的一本《儿童右脑开发宝典》中,无意发现了大脑专家托尼巴赞的“脑图”(后称思维导图),一见钟情。心想,如果将“脑图”运用于写作,有可能将写作这只“拦路虎”驱除出境,便先后在在03年九年级012班、04年022班进行实践尝试,初见成效。后来,在2005年一次偶然的进修机会,参加了南宁市育人假日学校的“快读速记培训班”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培训,系统地接触了“思维导图”,又在七年级0

53、054班借助“《红色之旅》征文”大胆实践,效果不错。这为思维导图运用于作文领域,打下了一个很好的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为实践阶段。自从系统地接触到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后,课题负责人就发现,如果将思维导图运用于作文,那将改变农村中学生无序写作的局面。于是,从这以后,便开始了“思维导图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探索。

首先,告诉学生什么是思维导图,怎样用思维导图去阅读、思维导图的画法以及运用思维导图有什么好处: 示例:用“思维导图”来分析新教材七年级(下)林嗣环的《口技》:

然后,在学生对思维导图有基本的认识后,告诉学生拿到一篇作文后,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立意,将作文题所蕴含的写作范围进行扩充。

下面以作文题《成长》为例,进行作文立意,“成长”一词就是思维的原点,成长的感觉有喜怒哀惧,喜可以让人联想到快乐、幸福、兴奋,怒可以让人联想到愤怒、苦恼,哀可以让人联想到悲哀、痛苦、伤心,惧就是畏缩、退缩。思维导图就可以绘制为:

成长中的感悟,可以让人自然地联想到成长让人明白了亲情、友情;成长让人懂得了珍惜、谅解;成长让人知道了真诚、友爱、诚信;成长让人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成长让人体会到团结的力量;成长让人体会到合作的快乐等等。思维导图就可以绘制为:

经过了这样的排列,“成长”作文题的立意就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可以选择的立意就会有很多,可以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立意来作文,也可以选择得心应手的立意来写,这样就减少了出现作文立意雷同,意平淡、文中无物的现象,更不会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了。

第三步,就是从思维导图扩充作文题的立意中,让学生对照立意思维导图进行选择,选择一个自己最有把握的立意,然后再确定选材。

我们以上文《成长》为例子,谈一谈怎样使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选材。经过第一步的审题立意,我们假设选择“成长中感悟了诚信”为中心,进行作文选材立意。考虑学生的生活的环境无非就是:家庭、社会、学校三点一线,外加在阅读中积累的故事、寓言传说等素材,所以第一级导图可以引出四条线,“家庭”这条线可以列出一列素材,如:爸爸答应给我买词典,结果忘了,爸爸不顾风雨再去给我买;妈妈和黄阿姨约好去赶集,结果阿姨放了妈妈鸽子,妈妈生气;哥哥的应聘材料嫂子夸大改了但哥哥硬是如实改了过来等等。“社会”这条线也列出一些素材:的士司机捡到顾客的钱包,千里寻失主;公交车投币时,时髦姑娘用一毛当一块,受到众人的唾骂;卖果的老奶奶在果摊死等没要找钱的人等等。“学校”这一条线可以列出:关于诚信的主题班会;朋友相约同行,小明冒雨赴约;考试中,我为了考取高分,作弊等等。而“阅读”素材可以列出:烽火戏诸侯;狼来了;陈太修与友期等等。选材的过程可以绘制成思维导图如下:

.16.如此说来,学生在写作文时,可以选择的素材就多了,所选的题材就会

更典型、更新颖,不但解决了作文难于下笔的难题,而且作文更出彩,作文主题就会更具社会意义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思维导图作文法就是遵行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这一观点,在学生进行作文创作劳动时,积极地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联想、想象,进而进行再创造,写出优秀的习作的。

第四步,确定了立意,选材后,再用思维导图进行构思。构思的思维导图画法与阅读思维导图同样的画法。方法如下:

一是将作文题目居中、醒目;

二是从中央引出几条平滑的曲线(一般分为几个大部分,就引几条主线),然后再按从右到左的顺序在曲线上依次标上序号。

三是用简短的词语或短语概括段落的大意,写在主线上;

四是在主线上再引分线,逐层将每部分的次情节或写法用简短的词语或短语概括大意写在支线上。如果还想写得更详细些,还可以在支线上再引支线,方法同上。

通过对思维导图在立意、选材、构思的研究,发现有如下好处: .17. 一是题目写在正中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一目了然、可以清楚地把屋文章的脉络。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学生在写作中跑题、结构混乱、重复哆嗦的毛病;

二是整个“思维导图”呈发散状,符合大脑的发散性思维;三是所用的词组或短语,非常简短,提高概括能力,缓解记忆压力; 四是图文并茂,可以刺激右脑的形象思维,激发写作灵感,拓宽思路; 五是直观、形象、立体感强,学生在写作中避免了记流水帐,干巴枯躁的毛病;文章写得比较流畅,较比前的“写作提纲”生动逼真。

六是节省打底稿的时间,(只需对着“思维导图”打腹稿即可)。

通过对理念学习,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发现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农村中学写作,解决了原来在农村中学写作中的如下问题:

一是解决学生作文结构混乱,中心支离破碎的问题;

二是解决学生在写作中前后文记流水帐,重复哆嗦,打草稿时间过长的毛病;三是解决教师在训练写作中无从下手,蜻蜓点水,对学生写作没有实际指导效果的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在作文的立意、选材、到构思方面,课题组两位成员都形成了一整套的作文训练模式,大大地提高了农村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一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次大胆的和成功的尝试。

4、整理出一批学生思维导图习作精品,编辑成册在校内传阅,形成了农村中学校内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始了写作的良性循环。

课题组成员通过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训练和实践,得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每次将好的作品在各班的思维导图习作展栏中展出,经过不断的修改后,编辑成册,在校内传阅,目前己编辑了《思维导图之佳作有约学生实践作品集》共

一、

二、

三、四期,把学生学习实践中的作文精品变成思维导图写作活生生的例子,让成功者品尝到思维导图创作的乐趣,同时也给写作函待提高的学生提供好的榜样和借鉴,为思维导图写作在校内的广泛传播提供良性循环,同时,也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5、通过参与课题与课题的推广,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研究受益面覆盖学校全体语文教师。

“教师即研究者”的早期倡导者布克汉姆认为,研究不是一个专有的领域, .18. 而是一种态度,它与教育本身没有根本的区别。学校既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也是教师成长的场所。要使那些体现行进教育思想的有经验教师在教师心目中创立和发展,不仅要组织教师去学,去看、去听,还要让教师去做、去实践。

在“思维导图在农村中学作文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的参与研究和课题推广中,长塘镇初级中学的全体语文教师通过主动参与研究,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有的成为课题研究的实验教师,有的成为课题推广的教师,有效地提高了对教育理论的认识。通过学习与交流,我校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自觉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学习掌握新的写作方法,改时自己的教学行为,开始了从传授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慢慢转变。

在参加“2009年中国教育系统年度论文评比大赛”中,我校语文教师全部撰写论文参评,成绩喜人,并有5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具体如下:

八、实验班级的成效

1、学生方面。

在实验的一年中,课题组选择长塘镇初级中学08

1、094班作为实验班级。这两个实验班级分别由课题负责人郭姿和成员杨国访担任语文写作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在写作中的具体应用”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的辅导和实践。实验班学生在写作兴趣、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些原来讨厌写作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写作、中等生得到提高、优等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语文学习上,尤其是写作上形成了一种赶学比优的浓浓学习气氛。

具体见《农村中学生写作能力调查报告》中课题实施前后实验班对比表:

课题负责人郭姿老师所带领的081班2009年学校组织的月考和城区组织的期末考试中,次次平均分、优秀率和及格率居全校和全区之首,遥遥领先于学校同类班级083班平均分11.27分,优秀率高出083班40.3个百分点。在2009年指导的全国语文能力比赛中,有3人获得国家级奖项,17人获得自治区奖项。实验教师杨国访老师所带领的094班在校月考和城区组织的期末试中,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名列前茅。

2、教师方面。

参加实验的教师郭姿和杨国访,他们在课题实践短短一年中,既是学习者,又是教育者,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他们在改变学生写作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教育方式,在教育理念、教学行为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专业水平提高很快。所担任实验班级的语文教学,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遥遥领先于同类班级。郭姿老师撰写的论文获奖及发表情况:

1、《心随爱动,行随严律——浅谈农村中学年轻女班主任的教育艺术》获中国教育系统基 .20.础教育2007年度论文大赛一等奖 ,发表在中国教育出版社《2007中国教育科研年鉴》

2、《一条直能成功的科学阅读高速——谈“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获中国教育系统基础教育2007年度论文大赛二等奖 ,发表在中国教育出版社《2007中国教育科研年鉴》

3、“开启新课堂学生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浅谈语文课堂导语的教学设计”获中国教育系统基础教育2008年度论文大赛一等奖 ,发表在中国教育出版社《2008中国教育科研年鉴》

4、“细心雕琢,爱心相随——浅谈农村寄宿制女班主任的管理艺术”获中国教育系统基础教育2009年度论文大赛一等奖 ,发表在中国教育出版社《2009中国教育科研年鉴》

5、“一条直通成功的科学写作高速通道——论思维导图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获中国教育系统基础教育2009年度论文大赛二等奖 ,发表在中国教育出版社《2009中国教育科研年鉴》

6、“开启阅读教学的金钥匙——思维导图”获广西基础教育系统论文大赛一等奖,发表在广西教育出版社《广西教育2010年优秀论文》上

课题研究教师杨国访撰写的论文《思维导图,打开作文大门的金钥匙

——浅谈思维导图在作文立意选材中的具体应用》获国家级二等奖,并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

九、研究假设的验证结论

经过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认为:

1、经过学习、培训、研究与实践,“思维导图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所产生一整套写作训练模式,一旦语文教师理解该模式并结合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将之运用于作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便能快速地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力地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2、“思维导图在农村中学作文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的参与研究和课题推广中,通过学习与交流,将会使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自觉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这是从传授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一个契机。

十、问题与思考

1、关于“思维导图在语文学科中阅读的应用研究”此问题与本课题相关,但未列入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构成两大要素,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整套可操作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今后要加强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2、按课题申请书中,由于初次申报课题,毫无经验,认为参与人员越多越好,所以在将长塘镇初级中学全体语文教师全部填写为参与课题者。但在实际实施中,由于课题参与人员本身认知有限,觉得研究课题应有利有图,要求课题负责人给予经济报酬。故课题大部分参与人员在课题没实施前,就不出力不出功,对本来己有6年研究成果,结题在即的课题不但毫无推进。经过一段时间的协调无效后,为了课题的顺利开展,课题负责人和学校商议后,共同作出如下决定:

撤消原申请书中的梁中宣、潘成师、周维伶、赖永连、滕引连、陆欣、李青轩、孙科赛、谭玉梅、李凤山的的参与权,(以上人员只是在申请书挂名而己,其在课题准备、申报、开题实施方面也未曾做过实际性工作)此课题的课题负责人郭姿不变,主要参与人员仅杨国访,并保证课题申请书中涉及的课题分工和预期成果全部由课题负责人郭姿和杨国访两人承担,并保证达到预期效果。这个教训是巨大的,在今后是要引以为鉴的。 [参考文献]:

1、托尼 巴赞著:《充分使用你的大脑》,中国中央广播出版社,1998。

2、品川加也(日)著:《右脑使用和开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艾天喜(台湾)著:《惊人阅读术》,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4、七田真(日)著、李菁菁译:《超右脑波动速读法》,南海出版公司,2005。

5、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吕武平主编:《全脑速读记忆》,中国航空出版社,1999。

6、皮连生主编,《学与教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7、傅道春编著:《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陈厚德编著:《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

9、吴立岗编著,《教育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10、施良方、崔永郭主编:教学理论《课题教学的理论、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推荐第7篇:学校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总)

学校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总)

一、课题的提出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新课标倡导课堂教学不但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学生学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体验。因此,我们期望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倡导一种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交流、课后拓展。

2、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通过上阶段试行课堂发展性语言评价的实验,已形成了自主、合作、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拓展,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学。

3、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我校学生知识面窄,见识少,因此制定五个“W”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课题研究内容

课程目标决定课题研究内容。我校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办校水平、师资力量、学生实际能力,确立了学校总课题《新课程理念下乡村小学五个“W”教学模式研究》,这五个“W”指的意思如表所示:

Know-what

(学什么)

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

理解所学的知识

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Know-why

(为什么要学)

从个人生活实际感受知识的重要性

提出所学知识有关含义与什么相关的推测

已有知识经验的推测引起争议

Know-how

(怎样学)

从各种信息中筛选有用信息

从知识的意义出发寻求运用知识、经验与新知的关系

对怎样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价与选择

Know-who

(与谁交流)

信息的交流(信息¬¬-筛选-获取),生生合作、师生交流

Know-where

(何处搜集,用在何处)

搜集信息的途径与方法(实践调查、电话、网络),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的交流

整个学习内容具体可以这样操作:课前师生共同制定目标--师生分别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课堂师生交流--课堂生生讨论--课后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业。围绕学校课题研究目标,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分别申报和实施子课题(见下表)。学校总课题的研究成果应建立在各学科子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学科 课题 负责人

学校课题 新课程理念下乡村小学五个“W”教学模式研究 朱世文

数学科 整合农村教学资源,使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黎素清

语文科 勤积累 促写作 谭炳森

英语科 小学英语双自主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李桂源

科学科 农村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教学策略的研究 吴小勇

三、课题研究目的

运用此模式,进行课前准备,课中体现,课后拓展。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解决此模式相关的五个“W”,使课堂教学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知识源于生活,当然更要用于生活。因此,该模式的确立就是为了使教师与学生建立爱教乐学、和谐民主、互动发展的师生关系,并且创设一种多参与、多搜集、多交流、多探讨的乐学课堂情境。

四、课题重点解决的问题

1、这个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形成教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该模式做到了不受定势的影响,不受传统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和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将教师的教让位于学生的学与师生的互教互学,如何学,学到何种程度不以教师意志而定,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这个教学模式建立,改变部分教师“教教材”的现状,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完美结合,使学生准备于课外,得法于课内,受益于终身。

3、课题方案中提出的问题就是解决执行新课程中教学目标把握的两种偏差:

(1) 只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过程。

(2) 只重视课堂形式,而忽视对知识的传授。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原则

以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施全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实践--理论,并以文献研究法收集资料,补充完善。

1、全体发展的原则。强调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把学生看作学习活动的主人,让他们经历知识的探求过程,创造自我发展、互相交流、评价的机会,着眼于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能力培养的原则。本课题研究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活泼有序的学习活动中自主质疑、乐于评价、勇于创新,实现“让知识走进生活,让能力在实践中提高”的目标。

3、师生互动和谐的原则。教学双方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善于进行角色的转变,要以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出现在课堂上。

4、个性原则。针对学生认知规律、年龄特点、语感基础、地区特性、学习环境的现实,适当调整课题的宽度和纵深度,以便更本质地进行课题研究。以实验班及其人员为典型例子,分阶段,有重点地设计和实施课题研究内容,收集具体材料,包括课堂实施方法、步骤,整理分析个案,积极探索不断改进不足,形成自己理论。

六、研究阶段步骤

课题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 2005年10月至2006年2月为宣传发动阶段。在理论学习、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形成共识、明确研究目的和方向,成立课题研究工作小组,确定课题内容,制订课题研究计划,请专家进行可行性审定,并向上级科研部门申报课题立项 。

2、实施研究阶段: 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为实施阶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组织校本培训活动,提高教师课题研究意识和有关理论。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五个“W”教学模式学习体系方案,学习计划,促进全员参与。开设试点班,选择实验教师,以“五个W”教学新模式为主题组织校本教研活动,在校内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质量的提高。每周课题组成员进行交流、汇报,对每一阶段的实施情况进行及时的总结,并以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为主要手段,进行过程心得体会及小结。以此构建五个“W”教学模式体系,促进学生敢于交流,乐于自学,善于学习五个“W”教学新模式的形成。

3、总结阶段: 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为总结推广阶段。这阶段主要是整理各学科子课题研究成果和各类活动记录情况,召开结题会议,分层结题,完成总课题研究报告,整理优秀研究成果,并推广应用。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学校把课题研究作为“科研促教研,科研兴校”学校特色办校的发展目标。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学校的全体行政人员均为课题小组成员,学校的总课题由主抓教育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负责落实。分管学科教学的行政领导分别担任学科子课题负责人,做到领导重视、全局规划、统一指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人力资源配置合理。我们选择的课题小组成员,从年龄上看,青壮年与青年的结合;从教科研业务水平上看,是经验型与探索、创造型的结合。

3、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将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个人教研成果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晋升职称等结合起来,从研究的成果及成果的影响力设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经费保障。学校从学校的经费拨出一定的科研经费,专门保障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的开展。

七、预期成果和完成时间

预期成果:撰写有关课题的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教学案例与反思、优秀教学设计等,各个学科并形成具有本科特点的五个“W”教学模式。

预期完成时间:2008年3月。

八、最终成果及其应用

形成自主、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能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能自主地搜集知识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的教学氛围;培养一批年青的教学骨干教师,特别是提高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将试点班教师的优秀课例制成VCD,进行交流,推广优秀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九、课题研究组成员分工情况表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专 业 工作单位 在本项目中的分工

刘少玲 女 43 小学高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负责人

总策划、监督

朱世文 男 34 小学高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织实施

(组长)

策划、监督

李醒群 女 39 小学高级教师 数学本科 从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理论指导

李泳锋 男 33 小学高级教师 英语本科 从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理论指导

林小红 女 40 小学高级教师 中文专科 从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理论指导

黎素清 女 31 小学高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副组长

(负责数学科)

谭炳深 男 32 小学高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副组长

(负责语文科)

李桂源 男 29 小学一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副组长

(负责英语科)

吴小勇 男 29 小学一级教师 自然教育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负责科学科)

欧阳伯祥 男 25 小学一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徐小燕 女 28 小学一级教师 小教英语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欧阳志莺 女 25 小学一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陈丽君 女 25 员级 小教数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李丽霞 女 24 员级 小教语文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席润娟 女 25 员级 小教语文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学校总课题在2005年11月向从化室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申报课题立项,并于 2006年2月被确定为从化市第二批教育科研课题。

推荐第8篇:研究总报告

研究总报告

(不少于4000字,可另附页)

提示:研究报告是描述一项课题研究的进展和结果的文件,一般应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承诺预期成果为研究报告、(系列)论文的课题,本“研究总报告”可作为课题鉴定的“成果主件”。

研究报告的基本元素:

一、简介部分

1.标题

2.序言

3.摘要(不超过500字)

4.内容结构图

二、主体部分

1.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假设-核心概念

2.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

3.研究程序: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4.研究发现或结论

5.分析和讨论

6.建议(一是针对已有研究的缺陷,提出需要重视或改进的事项;二是根据研究结论获得的启示)

三、参考文献

四、附录(致谢、插图列表、表格列表等)

《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研 究 总 报 告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类别:莒县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编号:2009CDL02

课题主持人:刘树芝

主要研究人员:刘树芝王文政邵明香季安彩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是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现代信息科技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给教育技术赋予了充实的内涵和无限的生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着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也改变着教师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今年,我校也开始了教育技术的培训,给我的课题研究赋予了新的活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以学科为中心,考试和升学以知识掌握程度作为基本的评价尺度。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中小学教育面临着越来越突出的中小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与无限的日益增长的知识总量的矛盾。中小学教育方式必须实现由单纯重视学习知识,尽快转到既重视学习知识,更重视能力的培养上来。地理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中学地理内容繁多,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许多困难。若想搞好地理教学就必须首先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众多的资料.图片等呈现给学生?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方面,我校地理学科有着很多的优势:

1、新课程改革趋势的必然:新课标要求“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助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2、资源的广阔性: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都为地理学科提供了广阔资源。

3、人力的优越性:课题组成员能熟练应用网络查询资料,熟练使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CAI课件。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的创新程度:全国性的教育技术培训刚刚开始,我县暑假也是刚刚培训了第一批学员.我校的教育技术培训正在进行中.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虽然早有应用,但出现了很多误区,也没有多大效果。本课题的研究从地理教学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学习地理的需要出发,力争达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有效整合,从而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理论意义:本课题的理论基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创立的人

本主义学习理论,及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心理学理论所认为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着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也改变着教师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地理学习绝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生搬硬套,它需要涉及全世界的风土人情,还需要与当今时政紧密结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成为世界的主人,就要通过多种途径让他们了解地理、了解世界、了解祖国,而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条途径。

应用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第一,对老师来说,我校正在进行教育技术培训,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教学实践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第二,他最大的应用价值体现在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可通过三维影视宏观纵览地理环境,微观放大展示地理模型、标本,使地理课堂比较生动和直观地模拟地理现实。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前的导入对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总是对新鲜的事件充满好奇心,对未知的世界充满憧憬。教学中,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视电影、CD、VCD、摄像系统等都将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无限渴望。多媒体计算机能把各种地理事实材料:平面的和立体的、静止的地理事物图像和动态的变化过程、外部的形态和内部的结构等展现在学生眼前,而且计算机的可控性,使学生能够有选择地更仔细地观察到各种地理事实材料,不致漏掉某些关键的信息,这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正是因为学生能充分接受多媒体计算机所提供的地理事实材料,才有利于学生认真分析所获取的信息,得出所要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因为多媒体计算机能有效地创设出接近真实的地理事实情景,让学生带着疑问观察,老师引导学生探究可能出现的结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当结论与验证结果一致时,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效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年下半年参加教育技术的培训,努力学习教育技术的有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简单的应用教育技术;负责人:刘树芝

第二阶段;2009年 教育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课堂教学中熟练运用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写出体会与成果;负责人:刘树芝

第三阶段:2010年上半年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各种类型的教学案例,开发课程资源,为地理教学服务;写出成功的教学案例;负责人:刘树芝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研究方法为实践探索法。在研究过程中,先学习教育技术的有关知识,然后把学习到的有关知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达到教育技术与地理教学的完美结合;然后进行推广,如果效果很好,就要形成理论,写出论文。如果研究过程中的论文得到认可,则继续进行,写出教育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教学案例。

五、完成本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第一、课题负责人在长达十年的教学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许多有力的素材并且已取得了一些成绩。

第二、课题参加者上过县级教学示范课,对本课题的研究已走在日照市的前列。

第三、学校方面大力支持该课题的研究,无论人力、物力还是财力方面都会鼎立支持。

第四、研究人员都购买了计算机可在家上网,学校已经上了教育网,课题参加者随时可以上网学习、查询;教室里也有多媒体,随时可用多媒体、投影仪上课。

六、研究的成果

1.探索出符合我校情况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环节如下:情景创设—问题提出—查询资料—分析探究—意义建构。2009年课题负责人撰写的论文在《山东教育》上发表。

2.“整合”实验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改变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改变传统教学结构的弊病,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课题组成员在2009年参加了全县优质课评选,取得了很好的名次。

3.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学生会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将计算机和网络作为自己教和学生学的工具。真正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有机整合,课题组成员制作了许多有价值的课件,课题负责人写出了成功的教学案例,其中《水资源》一课的教学设计荣获市级“二等奖”。

七、研究后的反思

1.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有机融合”,最终使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学生学习资料的来源、认知的工具和交流的平台。因此,要求教师平时花费大量的时间收集地理资料、地理信息和地理课件,形成自己的地理资料库,为以后的教学整合打下丰厚的物质基础。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还会占用教师大量的业余时间。因此,学校需要有专门(懂网络技术)人员从事资料的收集、保存工作,以减轻其他教师的压力。

2.目前的教学中更多的还是教师占主导地位,机灌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如何大力推广,使教师乐于参与教改研究工作是学校领导重点解决的问题。

3.“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我的观点是,教育技术变了,教学方法也得相应变革,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师的教育观念所支配的。如果说现代教育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 目前对信息技术教师来说的确是任务艰巨。不少人是半路出家、匆匆上马,很多工具、知识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还要求他们在教学中运用一些新理念,会比较困难。如果我们有一批比较好的教材,既便于学生自学,又便于教师组织实践活动,就能帮助教师减轻许多压力。

2010年9月

推荐第9篇:3课题研究结题总报告(1份)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和研究》

课题研究的结题总报告

总结人:朱雪凤

二0一二年三月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和研究”

课题研究的结题总报告

总结人:朱雪凤

自2009年5月我申报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和研究》的课题被批准立项以来,在我校领导的关怀、指导和帮助下,在课题组成员齐心协力,按立项方案中的预定计划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下,进行了有效的探索。通过这一课题的实践和研究,推动已经实施的初中新课程标准,并且,逐步认识了把学生的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以及在自主学习中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些可操作的实践原则、方式及手段,使教师和学生思考和认识如何理性地对待教与学的过程中的问题,如何科学地运用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现将课题研究的执行情况,课题研究和实践情况,研究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绩和收获,研究工作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研究中的困难和建议等总结报告如下。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首先,我们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摸清了我校的教学现状:一方面,青年教师大多对在物理课堂教学,特别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把握不好,有的只重视形式,有的甚至毫无章法。另一方面,老教师已经形式了“替代式”实验,“灌输式”教学等旧的教学模式,他们认为农村中小学学生已经习惯了这些,觉得改革很麻烦,也没有必要,根本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更谈不上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了。

其次,我们针对以上情况,动员和组织课题组成员先进行改革,将《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关注每个学生个体,运用多种自主学习模式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所有学生体验学习物理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这样,我们既高效地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任务,又有效地发展了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精神,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再次,随着我们课题组成员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不敢改革、正准备改革和正在改革的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成功的示范,减少了他们摸索的时间和犯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快速推动我校各科的改革步伐。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对策建议

1.调查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现状。

课题组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看法,对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看法,以及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学习中的困难和对老师的建议等情况。 2.分析物理课堂教学中难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因。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导致物理课堂教学中难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我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对物理学科感觉生疏。物理学科是从初二才开始的一门学科,由于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生活中的物理”视而不见,再加上在上这门课之前,有很多学生就听“前辈们”说,物理是很难学的,这样,他们对物理不仅感觉生疏,甚至还没开始学就已经有了畏难情绪。

(2)学生养成了“听——记——仿”的学习习惯,学习缺乏主动性。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被动,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缺乏积极自主的学习态度和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好的学习方法。

(3)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的观念落后,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往往落实在口头上而不是行动上,教学采用的方法趋于单一保守,主要以讲授、练习为主,导致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没有体现出来,自主、合作、探究往往只有形式。

(4)教师有诸多的“放不下”,缺乏改革创新的勇气。有的教师思想观念是改变了,但在实施改革时,总有太多的“放不下”:他们担心课堂教学的秩序会难以掌控,会导致高消耗、低效率;担心赶不上进度,考试拿不出高分,影响学生升学和自己职称晋升。一句话,他们担心改革失败,很难鼓起改革创新的勇气。

3.理论结合实际,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学习领域,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依此,物理教学应重视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同时,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也重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我们提出了如下对策建议:

(1)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景和教学互动环境氛围。

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和教学互动环境氛围,使课堂上信息的来源变得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而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它还通过其对内容表现的多样性特别是能实施个别化教学等功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以调动。

(2)建立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合作学习小组(兴趣小组)。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建立多个物理兴趣小组,并把课外兴趣活动与具体探究式课改及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过程结合起来,锻炼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解、应用物理能力,丰富物理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技术技能,帮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学习中快乐,快乐中自信,自信中进取,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感受一些高技术领域的最新理念,提高他们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3)形成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一般课堂教学模式。

课题组成立以后,每位成员都在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并积极开展了拓展课和示范课活动,开展了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总结反思等系列化、多样化的专题性学术研讨会,达成了有助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的基本认识,基本形成了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一般课堂教学模式。 (4) 构建较为完善的“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及其评价体系研究。

每种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据此,必须课题研讨会和“优质课”评比活动交叉进行,及时交流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构建较为完善的“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及其评价体系研究。

三、教学改革方案和实践过程

为了唤醒、发掘与提升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愿望,从而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更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们课题组制定和实施了如下教学改革方案。

第一阶段:调查与酝酿(2008年12月—2009年05月)

1、调查研究了本校实施“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现状和学习现状;

2、调查研究了兄弟校实施“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现状和学习现状;

3、分析了当前“学生自主学习”落不到实处的主、客观原因,并撰写了相关的调研报告。

第二阶段:组队与探索(2009年06月—2010年03月)

1、在饶四华校长的亲自指导下,召开了课题组成立会,并进行小组成员的合作分工。

2、确定了研究目标和子课题,制订实施方案;

3、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建立了多个物理兴趣小组,以“专题讲座”和“项目实践”等方式开展活动,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树立自信心;

4、指导学生组织各类竞赛,如物理小实验、小制作、小课题的辩论赛等等,来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第三阶段:实施与改进(2010年04月—2011年01月)

1.通过本人经常进行教学经验总结,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使之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通过多个课题组成员开展拓展课和示范课活动,达成了有助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的基本认识;

3.开展了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总结反思等系列化、多样化的专题性学术研讨会,及时交流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同时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第四阶段:总结与深化(2011年01月—2012年01月)

1.组织了物理“优质课”评比活动并和课题研讨会交叉进行,推广现有课题研究成果;

2.收集、整理子课题研究报告,进行分析、反馈,并撰写了大量相关论文; 3.召开总课题结题大会进行成果自我鉴定,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资料归档并打印编册;

4.经验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推广研究; 5.申请鉴定验收,报送材料。

四、成果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

课题研究通过构建多样化的物理自主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创新精神,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对于实现新课标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无疑是有很大推动意义的。

同时,随着我们课题组成员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不敢改革、正准备改革和正在改革的教师提供了详细的理论依据、宝贵的经验和成功的示范,促进了他们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减少了他们摸索的时间和犯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快速推动了我校各科的教学改革的步伐,也引起了周边学校和教师们的重视和改革兴趣。

五、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特色和重要建树

1.研究成果

(1)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基本形成了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一般课堂教学模式,如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自学辅导式;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探究式;使学生通过体验所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的概念获得模式;适合教学原理、规律性的知识的范例教学式和在教学中,以材料的形式出现某种现象,让学生通过现象揭示其背后的本质的现象分析模式等;并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巴特勒提出教学的7要素和“七段”教学论,注重元认知的调节,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任务进行加工,最后生成学习结果,创建了一个比较普适性的有利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教学程序是: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它的特点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可以转化为不同的教学法,只要教师灵活驾御就能达到他想要的教学效果。

(2)建立了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合作学习小组(兴趣小组)。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建立了多个物理兴趣小组,以“专题讲座”和“项目实践”等方式开展活动,并把课外兴趣活动与具体探究式课改及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过程结合起来,如指导学生组织各类竞赛,如物理小实验、小制作、小课题的辩论赛等等,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理解、应用物理能力,丰富了物理教学内容,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技术技能,帮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学习中快乐,快乐中自信,自信中进取,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感受一些高技术领域的最新理念,提高了他们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3)创设了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景和教学互动环境氛围。

我们课题组成员经常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和教学互动环境氛围,使课堂上信息的来源变得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而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它还通过其对内容表现的多样性特别是能实施个别化教学等功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以调动。例如:一个有关加速度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来改变物体质量、压力大小、摩擦系数等参数而得到不同参数下的结果来观察加速度的变化情况,从而自己摸索到正确的规律。这样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规律的总结、结论的得出过程中,可以独立地从大量信息中去思考、去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可以让学生愉快地融合在物理学习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2.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制作问卷调查表,对我校和周边学校各班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看法,对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看法,以及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学习中的困难和对老师的建议等情况,分析导致物理课堂教学中难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因。

(2)教育实验法:本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实验实践为主,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结合本班学生学习实际,围绕课题目标,通过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

(3)经验总结法: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探索出好的教学方法,对课题的分阶段实施情况,写出阶段性总结报告,对照研究目标,找出问题,改进方法。

(4)理论探究法:加强理论学习,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在充分吸取别人经验的前提下,立足本地特点,力争使课题研究有自己的特色。

六、研究工作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中,仍然有部分教师的观念落后,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往往落实在口头上而不是行动上,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量意识虽然很强,但教学采用的方法趋于单一保守,主要以讲授、练习为主,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没有体现出来。

2.部分学生学习仍然比较被动,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好的学习方法,课堂表现不能积极回答问题,不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养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

3.对学习困难生照顾不足,学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各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存在学习困难生,面对学困生都知道采用分层教学提优补差,每学期教师都有转困计划和总结,但往往在行动上难以施展具体有效措施,教学的起点一般还是以中等生为准,教师没有过多精力和时间去照顾学困生,所以学困生照顾不足,收效甚微,成为影响总体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4.课堂教学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待商讨的问题:如:课堂整个教学设计过多的考虑教师如何教,轻学生如何学,表现为课堂讲授过多,学生学习时间过少,自主、合作、探究往往只有形式。

七、研究建议

1.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主性,提升学习成功感。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切实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应该是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方法让学生去总结,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对解题而言,我们提倡学生通过学习,自主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2.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增强了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部分班级基础较差,课堂教学实效性不高。一节课热热闹闹但实际上学生的练习量很少,等到新授内容讲完后所剩时间已廖谬无几,也就不能从练习中反馈出学生学习的误区,也就没时间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也就更谈不上提高了。学生对如何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毫无头绪,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我们课题小组通过讨论决定,将学生当天应该掌握的知识进行归类并出好课堂小测题,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体现到成功的快乐,进而增强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3.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题的能力,淡化学生学习分层现象。

实施当天知识当天会,尽管很难,也不可能100%让每位都会,但这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一步一步去做,就会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师生坚定一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教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单独进行辅导或组织优秀学生对其进行辅导,尽量淡化学生学习的分层现象。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指尽力通过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兴趣、产生质疑、引发思考、引导创新,最终实现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达成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维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把教学因素与活动因素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情绪体验中,在增进兴趣的条件下,较自然的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类型。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在高效课堂的构建方面,我们不能过分强调每节课讲解了多少题目,这是不可取的。学生不是机器,我们应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分类型进行题目的讲解。

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理解。课堂教学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中知识的建构者,把动手解题的能力教给学生,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收获离开课堂。因此,物理课堂教学高效化,从自主合作方面提高学生课堂解题能力应是一种全面发展的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是物理教学发展的趋势。

推荐第10篇:《中职生学习效能研究》 课题总报告

《中职生学习效能研究》

课题总报告

安远中等专业学校课题组 叶国春等

一、课题研究背景

自国家对职业教育实施鼓励、支持政策以来,已取得丰硕的成果。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通常是高中升学中的落榜者,他们从小学到初中,经历了太多的“失败”,他们被认为是基础教育中的后进生、失败者,他们是不会学习、不愿学习和不学习的代名词,在他们中间厌学情绪严重,对学习没有自信心。也就说,在义务教育阶段,他们通常是低学业成就者,无论是一直低学业成就,还是曾经低学业成就,他们或多或少的在学业上经历过失败。而这些学生在学业方面的挫折与缺乏学习效能有很大关系。对于这些缺乏效能感的学生来说,当学习中遇到失败或挫折时,便开始怀疑自己能否成功或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对自己的学习前景缺乏信心,学习懒惰。有的学生不愿上课,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愿做作业,对学习感到焦虑或无所谓,常常处于烦恼之中,学习缺乏主动性,把学习当成奉命行事、完成任务和应付考试。有的学生甚至出现异常行为,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经常性迟到早退,借故旷课,外出闲逛,泡网吧玩游戏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从社会需求或是从受教育者的主观需求的角度出发,都需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效能感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那种以牺牲学生学习动机和效能感为代价而获得知识的做法,己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因此,努力寻求对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当务之急。

由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提出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来深刻认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体现了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前所未有的重视,反映出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重大突破。

《决定》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三大理由:一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二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三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学生学习效能及其影响因素、培养策略的研究比较广泛,但目前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系统研究的却不多。因此,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开展中职学生的一般学习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不仅能充实学习效能理论的有关内容,还能补充教育领域关于中职学生心理辅导方面的有关研究,为中职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提供科学依据。

(二)现实意义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求中职生在掌握好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自身心理素质,增强心理免疫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学生的心理困扰与个体的无能为力感紧密相连,他们并不是缺少能力,而是缺乏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从而对环境畏手畏脚,不敢尝试,甚至放弃行为的机会或错过成功的机会。本研究通过调查和分析安远中专中职学生学业学习效能的现状,并根据其探讨结果提出提高学业学习效能的途径和方法,为中职学生心理辅导提供依据和帮助,对提高学业学习效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实施,能有效推进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技能水平,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从而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习效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影响中职生学业学习效能形成的原因分析,社会舆论对中职教育存在偏见。 (3)学习效能在职业选择中的应用研究。 (4)学习效能在组织管理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5)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学习效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6)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学习效能的教育管理策略。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指通过全面搜集、鉴别、整理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 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等。因此,笔者围绕自我效能理论和本文的研究目的,查阅了与此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资料,并通过因特网查看了一些心理网站,搜集了与研究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同时阅读了大量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数学学科研究的书籍和材料并做出分析,保证了研究观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就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资料的一种方法。研究者把要研究的主题化为详细的纲目,拟成简明易答的一系列问题,编制成标准化问卷然后根据收回的答案,进行统计处理,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的优点是可根据研究者的实际需要灵活地设计问题,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调查的结果既可进行定性分析,也可进行定量分析。调查的缺点是调查结果依据的是被试的主观回答,与实际情况难免出现一定偏差,弥补这一缺陷,常常要做大样本调查。

本研究综合运用了封闭式问卷的方式为论文本身收集资料,同时采用口头调查的方式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状况做详细调查。具体研究过程将在第三章中详细叙述。在调查对象学校的全力支持、导师们的指导以及同学们的帮助下,本论文的问卷调查过程总体上比较顺利。

(三)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指的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世间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认识事物的本质时必须掌握事物的量的规律。目前,数学已渗透到一切科技领域,使科技日趋量化,电子计算的推广和应用,量度设计和计算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已形成数量研究法,这已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研究法。

(四)分析归纳总结法

在本课题中,我们通过分析教育教学上的文献资料、分析各专业各项目情况、课程设置情况及训练模式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情况,归纳出符合中职学生特点、认知规律又能体现学生培养指导思想的课堂教学模式,那就是“组装式”教学或理实一体的教学。

五、研究步骤及过程

1、申报立项阶段:(2014年2月~2014年6月)

根据省教育厅下发的课题选题目录进行认真选题,然后参加学校关于课题立项的研讨会。选择课题参与教师,成立课题小组,召开课题小组会并就课题的研究方案、可行性价值性进行分析讨论,完成课题申报表并上报立项。

2、省教育厅批准立项:2014年8月5日,省教育厅在职成网公布2014年度批准立项的课题一览表,《中职生学习效能研究》课题也在批准立项之列。

3、开题、课题研究启动:2014年8月28日,在校教育主管领导主持下,由课题参与人及专家组成的所有人员在阶梯教室召开了开题仪式。

3、前期调研、实施:(2014年9月~2014年12月) 查阅职教改革的各文献资料、方针政策,调查近年校各专业各项目的技能竞赛情况,包括训练方式、就业前景分析、内容、成绩、学生能力、教师能力及校企合作对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的影响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原如资料。

4、中期实施开展:(2015年3月~2016年12月)

布置安排各课题参与人按分解的子课题开展研究。这期间我们课题组还采用了实验研究法,即由课题组参与教师在不同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理念方法,一个班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教学、理实一体化、重能力培养,另一个班采用传统模式教学、知识灌输,最后来比较他们的专业能力水平。组织课题参与教师总结课题研究中的认识、体会,并上升为理论发表论文,撰写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5、总结结题阶段:(2017年3月~2017年11月)

总结课题各子课题研究情况,综合分析总结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成果,并推广应用,撰写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中的认识、成果

(一)学习效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977 年,班杜拉发表了论文《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第一次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人类自我系统中有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分别是:使用符号的能力、替代能力、深谋远虑的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这些能力改变着人们的环境,影响着人类的行为。其中,自我反思是重要和独特的人类能力,因为人们凭借自我反思能力反思自己的生活情景、反思自己思想和行为的适当性,通过自我反思这种自我参照、思维评价,不断改进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只有人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能产生合乎愿望的结果,他们才 会在面对困难时具有战胜困难的动力。因此,认为自我反思是知识和行为的中介,知识、技能往往不能很好地预测其行为,因为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信念和他们努力结果的信念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所作所为。

(二)学习效能的内涵

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体系中,学习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具有组织和执行达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它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主观感受而不是能力本身,也就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感受。学习效能包括两个成分: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是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强化),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受到选择。例如,儿童感到上课注意听讲就会获得他所希望取得的好成绩,他就有可能认真听课。效能期待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对自己行为的主观判断。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现实中,人即使知道某种行为会产生某种结果,但如果怀疑自己具有能力完成此行为,此时结果期待也不会导致行为的产生,而当被知觉到的效能期待越强,就越倾向于做更大程度的努力,遇到困难时的坚持程度也比较强。由此,班杜拉把知觉到的效能期待称为学习效能。

学业自我效能是自我效能理论在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指的是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即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班杜拉将学业学习效能定义为“学生对自身形成和实施要达到既定学习目的的行动过程的能力判断”。从其定义可以看出,学业学习效能至少具有以下一些特征:首先,学业学习效能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的判断有关。学业学习效能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不是一个稳定的人格特质。它关心的是学生对自己完成给定学习任务的能力的判断情况,而不是关心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什么样的学生或者他们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总体感觉如何。其次,学业学习效能是针对特定学习任务而言的,具有情境特殊性。由于学习过程中常有许多不可控的因素影响着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执行过程,所以学生在不同情境下对自己完成某一特定学习任务的能力的判断是不同的。第三,学业学习效能与学生所拥有的学习技能无关,而与他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一具体任务的判断和信念有关。因为,即使某个学生具有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所必需的技能,并知道该如何去做,如果他对自己是否真正有能力去实施这项任务所必需的行动感到怀疑,那他也不可能表现出胜任行为。这也就是为什么拥有类似技能的学生,或者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会有不同的学习行为表现。第四,学业学习效能与生成能力有关,与行动成分无关。学业学习效能与学生在不同的情景要求下对自己是否能将认知、社会、行为等技能组织成整合的行动过程以服务于不同学习目的的能力的判断有关,而与他们自己的行为库中是否存在某一固定行为的判断无关。

(三)学习效能理论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学习效能的概念及其理论提出之后,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他们通过各种方法来研究并验证学习效能理论的真实性,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使其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下面介绍的是其中几个比较重要的领域: 1.学习效能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学习效能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集中在学习效能是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付出的努力以及学习成绩的,主要是从两个角度来研究的,即教师教学学习效能与学生学习学习效能。

研究普遍证实,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其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高于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教师的自我效能水平对学生自我效能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班杜拉的研究指出,学校教师的集体效能感对于创造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效能发展的环境,及营造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氛围十分重要。那些相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师,会在课堂上建构一个促进学生替代性经验积累和增进学生自我指导技巧提高的环境;而那些自我效能水平较低的教师,则常常依靠外部的诱导和一些消极的惩罚措施来逼迫学生学习。后一种教师经常面对的是混乱的学习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只能慢慢降低自己对实现教育目标的期望,而这种不良的情绪也会逐渐波及学生,影响学生自我效能的正常发展,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为了增强教师的学习效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学习效能水平,我们的工作应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积极为教师创造成功环境和机会,增加他们的成功经验;二是从家庭、学生以及学校其他方面入手,尽量使他们为教师提供最多的积极反馈意见和建议。

2、学生学习效能

班杜拉认为,学习效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而学习行为又影响学习能力,因此,学生的学业学习效能同时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以及学习动机。学习效能高的学生,对其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较强,并对其目标定向及学习成绩具有积极的影响。家庭、学校教育以及学生的同伴群体都是学生学习效能的影响因素。父母本人的自我效能水平直接影响着子女自我效能的发展,教师的自我效能水平对学生自我效能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同伴群体通过相互模仿对学生自我效能发展起作用。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影响学习效能的因素采用一些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如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成功体验。

(四)学习效能在职业选择中的应用研究 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学习效能不仅对职业决策和职业选择有直接的重大影响,而且对有关职业选择的关键预测指标都有重要影响,例如兴趣、价值观和目标等等。最初将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职业生涯发展领域中是针对女性的职业发展的,这是因为女性的天赋和才能在择业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她们通常很难上升到较高的职业地位,这一现象长期以来都是职业研究领域中的理论家和研究者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汉克特和贝茨指出, 学习效能影响行为选择、行为表现、行为坚持性。在职业选择中,个人的学习效能越强,其职业选择的范围越大,成功的可能性也越大。测量学习效能比测量实际的能力能够更好地预测一个人对职业的选择。

(五)学习效能在组织管理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管理者的管理学习效能概念,是指管理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管理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国外在这方面已经有大量的模拟研究和现场研究:班杜拉以及他的同事们利用相似的计算机模拟程序,对学习效能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做了一系列研究。该研究一个最重要的发现就是,管理者的管理学习效能对于他们的工作绩效有显著的影响。具有较高管理学习效能的管理者比那些具有较低学习效能的管理者有更高的工作绩效。罗伯特逊采取了现场研究的方式,探讨了管理者管理学习效能与管理者工作绩效

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管理学习效能与管理者管理工作绩效的相关为 0.38 ,与他们自己对学习效能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相关为 0.40,尽管没有证实其研究假设,即管理者管理学习效能决定了其管理工作绩效,但证明了管理者管理学习效能是影响其管理工作绩效的重要变量。库曼以荷兰女性管理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管理学习效能是影响女性管理者职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变量之一 。其他一些研究结果发现,高学习效能的管理者与低学习效能的管理者相比,更愿意进行风险投资,常设置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善于进行产品和市场运作方面的创新,更善于授权,能产生更多的管理革新设想,能更好地适应技术变革和组织变革,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员工之间的纠纷,能更好地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和执行上司的决策,能获得更高的提升,可以加快新员工的组织社会化进程,可以提高员工对管理者的认同及服从程度,而这些因素或者是管理者工作业绩的重要构成部分,或者能对提高管理者工作绩效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积极性影响。以上的分析告诉我们,管理学习效能确实是预测管理者工作绩效的关键性变量。

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学习效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中,研究者以不同学校、性别、年级、专业的学生为样本,进行学业学习效能问卷调查,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差异分析,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业学习效能的现状。此项调查可为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学习效能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以安远中专的部分在校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调查中职生120 名,有效样本 112 名,其中一年级学生 38 名,二年级学生 38 名,三年级学生 36 名,男生 47 名,女生 65 名,见表 1;另外还调查了一所安远县私立中专102名,有效样本 98 名。

(三)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本研究的调查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样本的抽取以班级为单位,利用学生晚自习时间,由主试把学业学习效能问卷统一发放给被试者,并对被测对象加以指导,待他们完全理解要求后发给问卷开始作答。测查过程中,被试在遇到不理解的项目时可随时向主试个别询问。填写完毕后,由主试收回问卷,逐一审查,剔除无效问卷。本次调查中,《学业学习效能调查问卷》共发出 222 份,回收222 份, 210 份有效,有效率为 94.6%。研究数据分析是在计算机上完成。采用 MicrosoftExcel2003 和 SPSS13.0 软件对研究对象的原始数据进行录入、整理,以及基本的统计分析。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相关因素分析

本研究参考 2000 年华中师范大学梁宇颂、周宗奎关于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学习效能的研究,将学业学习效能分为学习能力学习效能与学习行为学习效能两个对应的维度进行分析。所谓学习能力学习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具有顺利完成学业、取得良好成绩和避免学业失败的学习能力的判断和自信;学习行为学习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采用一定的学习方法达到学习目标的判断与自信。

2、安远中专中职学生学业学习效能的性别特点

对安远中专中职学生学业学习效能在性别上进行独立样本检验,表示结果显示,学习效能的水平在男女性别上差异显著,其中男生一般学习效能水平明显高于女生。

3、安远中专中职学生学业学习效能年级特点

对安远中专中职学生学业学习效能在年级上进行分组分析,结果见表结果显示,安远中专中职学生学业学习效能在年级上差异并不显著。

4、安远中专中职学生学业学习效能专业特点

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效能感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五)总体状况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三年制中职学生的学业学习效能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从表 3 可以看出,女生学业学习效能低于男生。这一研究结果与先前的一些研究及相关研究的结果明显基本相同。以往的许多关于学习自我效能的性别差异研究也表明,中职学生的学业学习效能有待提高。

八、影响中职生学业学习效能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舆论对中职教育存在偏见

当前,社会舆论对中职教育仍存在偏见,认为中职教育无法和普通高中教育相比,中职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比不上一般高中学生。正是受到这种偏见的影响,使得相当部分的学生在其学习生活中,经常受到其周围人不公平的言语或行为对待以及贬抑性评价,进而使他们普遍产生了自卑心理。对于中职生来说,当他们进入职业学校后,就觉得自己不被重视,被人鄙弃,表现为消极、自卑、思想上不积极、学习上无动力、生活上无目标等等,情况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心理障碍。在他们的心目中,中职院校只是一定意义上的工作培训基地,并不是他们愿意就读的理想学校。笔者通过交谈也发现,许多学生一进入中职学校就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认为自己前途渺茫,抱有“混日子”的心态。这部分学生失去了改变现状、提高自己的愿望。因而他们的学业学习效能的水平并没有随着在校时间的加长而得到强化。从调查的情况也表明,学业学习效能在高年级与低年级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学习中的失败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

目前,大部分中职生都是无法升入普通高中而就读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上多次失败的体验使他们对自己的聪明才智缺乏自信,也不敢奢望能取得良好的学业结果,对能否达到学业目标、实现自己或别人对自己的期望没有把握,对未来的学业成就容易作出消极的自我预期。在良好学习结果信念、目标达成、天资感和积极的自我预期方面更缺乏自信,自我怀疑感、易受干扰感、不良环境感受、无能为力感更强。有研究表明,中职生的学业学习效能较差,在基本能力感、控制感和全量表分上均低于普通高中生。结果也验证了中职生的学业学习效能平均值低于普通高中生,尤其是学习能力学习效能的差异十分显著,对中职生来说,除了上述因素外,中考的失败也降低了中职生对自己执行学习任务的能力的判断,影响了学业学习效能。直接经验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亲身获得的成就水平,是以学生真实的经验为基础,所以它对学生学业学习效能的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学习效能,失败的经验则会减低学生的学业学习效能。很多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刻苦努力,对中考期望值较高,中考的目标多定位在较好的高中,甚至是重点高中,然而中考失败,他们被中职学校录取,这样的结果,使得他们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强烈的挫折感,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在遭受失败的情况下,学业学习效能自然减低。

(三)基础知识差影响学习信心

中职生基础知识差,容易造成学习内容与自己原有的知识衔接不上,学习很吃力,尤其一些新生,他们还处于中考失利的情绪中,有些是迫于家长的压力才进职校的,加上职业学校的学习科目多,内容多,使得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能适应职校的要求,从而影响学习信心。部分学生对学习心存畏惧,产生这样恐惧心理的根本原因是基础知识差,对学科缺乏兴趣等,从而造成心理紧张,自信心不足,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因此,中职生只有调整好学习态度,打好基础,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四)金融危机影响就业信心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中小企业都缩减了招聘各类毕业生的规模。据统计, 2009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 600 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有 480 万人, 2009 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就业环境的不乐观使得中职生就业信心下降。还有一些学生认为,目前的形势就连本科生、研究生都不容易找到工作,而自己是中职生学历低,将来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另一方面,由于一些用人单位对男女性别有意无意的差别对待,导致男女生待遇的不对等,现实传递的这些信息进一步影响到女生对自己胜任环境的总能力的判断,导致女生的学习效能水平偏低。因此,加强他们的职业自信显得非常必要。

九、培养中职生学习效能的必要

培养职校生学习效能的必要性源于当代职校生心理上的复杂与脆弱。一方面,进入职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人们所谓的“学习差生、品德差生和行为差生”。这些学生中相当部分的人在其以前的学习生活中经常受到其周围人不公平的言语或行为对待以及贬抑性评价,进而使他们普遍产生了自卑心理。他们带着这些以往在心理上所受到的挫折进入职业学校后,从一开始就觉得自己不被重视,被人鄙弃,因而往往表现得较为消极、自卑,思想上不积极、学习上无动力、生活上无目标,情况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心理障碍。另一方面,社会上对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偏见和歧视。人们往往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学校,以分数的多寡来衡量学生,这种不合理的评价标准使得人们轻视职业学校,鄙视职业学校的学生。并且,受这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也认为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没什么前途,因而职校生也常常被用来当作“反面教材”。职校生在这种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双重压力下,自信心更是进一步锐减。总之,职校生身处学业挫折境地,承受社会与家庭的压力,这使得职校生在心理上受到了打击,对学业失去信心,并进而会影响到其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其对以后的生活、学习也没有了信心和动力。所以,很有必要对职校生进行学习效能的培养。

十、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学习效能的教育管理策略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和效能感

虽然不是所有教师都像《新视野读写教程》第一册第一课里所描写的那样,“手拿教鞭,在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或回答错误的情况下,情绪失控,用教鞭对学生上下指点,厉声呵斥,使学生处在一种战战兢兢的状态”,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确有少数教师对学生恨铁不成钢,态度生硬,作风粗暴„„这既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打击自信,使其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严重破坏了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后续学习造成非常坏的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如果学生处在一个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的氛围中学习,学习过程对学习者自我的威胁就会降到最低限度,学生会利用各种条件进行学习,以便增强和实现自我。然而,如果在学习中受到辱骂、嘲笑、蔑视或轻视等,则会严重威胁到学生的自我,威胁到学生对自我的评价。由此可见,作为教师,尤其是面对中职生这一群体的教师,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努力,使自己更多的具备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当一个人知觉到他人的情绪体验时,也会引起相应的情绪反应”,所以教师以自身的积极情绪,甚至以自身较高的学习效能来诱发学生的情绪不失为一条较好的途径。“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学生学习学习效能,及其对教学水平和学习成绩的影响方面。研究普遍证实,教学效能感高的老师,其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高于教学效能感低的老师。”教师平时注意用饱满的精神、充足的自信来面对学生,从衣着服饰、言语表达、举手投足中传达出来。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充满学习效能的教师的感染下,学生的学习效能更容易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教师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 1.指导学生树立合理的学习目标

目标设置对于学习效能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没有事先设置的目标作为衡量绩效的标准,就很难判断自己做得怎么样,自己的能力到底如何。事先设置的学习目标可以使学生在目标达成的时候体验到成功,从而使学业学习效能得到提高。反之,学习目标设置不合理,学生不能达成目标则会降低学习效能,对行为能力丧失信心。合理的学习目标的设置要注意:目标的具体性。具体的目标要明确指出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和需要多少努力才能达到的怎样的目标,即目标要尽可能的具体和有可操作性。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用“我们将学会„„”“我能够„”等术语表达学习目标。 2.目标的挑战性。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为学生设立的学习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目标太高,学生无法达到,也就无法获得成功经验;目标太低,学生太容易获得成功的经验就无法体现其真实的能力信息,对学生自我效能的提高没有帮助。教师在为学生设立学习目标时,要对学生的现状和发展特点有全面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设置准确合理的学习目标。如,提醒学生在夯实操作技能的同时,不要忽略文化课的学习。 3.目标的近期性。

太长远的目标无法为学生的当前行为提供有效的刺激和向导,而较近的目标明确的告诉学生该怎么做,容易达到,因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

4、目标的渐进性。

中职学生要提高学业学习效能就要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减少失败的机会。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给其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比如:长期目标根据循序渐进原则,分解成若干个近期的分目标,既具有挑战性又能循序渐进不断达成目标,让学生能够体验成功,提升学业学习效能。总之,使学生学会设立目标,促使其进行自我比较,是提高学习效能的一种有效的办法。

(三)为中职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

成功的经验能提高人的学习效能,多次失败的经验则会导致学习效能的降低。不断地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定的学习效能,这种学习效能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降低,而且会泛化到类似情景中去。不可否认,中职学生经历过太多的失败,尝试过太多的挫折,品尝过太多痛苦的滋味,他们多是中考的失意者。

通过家长会上优秀作品的展示,了解孩子专业的特色和教学成果,让家长进一步了解自己孩子所学的专业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培养中职学生的学习效能的最主要措施就是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 长期以来,我们只用语言和数理逻辑这一把标尺去衡量具有不同才能的学生,实际上人具有空间、音乐、运动、逻辑、数学、语言、交际、自省等多元智能,每个人的智能结构是不同的。各个领域需要的才能和智慧是不一样的,教师只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智能优势,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而成功的体验对于增强学生们的学习效能,进而提高他们运用自己潜能和能力获取某个或某些领域中的成功是非常有效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在确立学习目标时,适当降低学习的要求,制定具体的、能够让学生很快就能看到学习成效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职业学校还可以根据职中学生既学文化课,又有专业课的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的竞赛和技能大比武活动。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和能力发展水平,教师要及时给以强化,并培养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强化。提出兴趣说的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认为,强迫学生去学习他们并不感兴趣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根据兴趣说,教师需要发现学生的兴趣,并且支持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学校应开展形式丰富的课外活动,尤其针对目前就业难的困境,在日常的活动中应有意识的将活动与就业相联系,如举办中职生个人才艺表演、学生创业大赛、校园科技节、暑期社会实践等,通过这些活动给学生创设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和条件,使兴趣与快乐相互作用,增加学生成功的体验, 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的能力,增强学习效能,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必要的准备。同时,教师应关注学习效能较低的学生,经常有意识地让他们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或参加一些难度不大的活动,在工作中做到对于他们一分的成功,给予三分的表扬,增加其成功体验。

(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风格

个体的成败经验是获得学习效能的重要来源和途径。因此,为学生创设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学习效能的增强。同样是失败的经验,可能降低一个人的学习效能,但并一定降低另一个人的学习效能。只有把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归因于自身能力等内部稳定因素时,才可能增强或降低学习效能。个体归因倾向将影响其未来活动的选择、坚持性和自信心。如果将行为结果的成败归因于内部的、可以控制的因素,则会有利于个体自信心和能力的发展;如果将成败归因于外部的或不可控制的因素, 则对个体学习效能的挫败是十分严重的。例如,对待失败,如果学生把它归结为不稳定和可控制的原因,如努力程度,那么他就有可能在失败的情况下坚持努力,并相信将来一定能取得成功。相反,如果把失败归结为稳定和不可控制的原因,如能力和工作难度,那么他就不会相信自己能改变现状,也就不会再坚持做下去。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帮助他们认识到应将学业成功归因于能力、努力和策略的有效性, 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以及学习策略运用不当。归因训练一般分为两步,一是诊断,二是训练。在诊断阶段,教师可通过学生对成功和失败的总结,或学生的日记、作文,或学生的日常言行,来确定学生的归因倾向。训练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操作。让学生对相同事件做出归因,学生做出正确的归因时给与表扬,反之,给与矫正。二是说服。由训练者向学生提供正确的归因,或让学生观察能够做出正确归因者的示范,或提供给学生有关的材料。三是转移。将能带来心理障碍的归因引导为外部的归因。归因训练的方式多 种多样,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关键要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建立信心,在成功时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在失败时不致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保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对成功有一个良好的期待,以作进一步的努力。 这样的归因会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努力可以使行为实践成功有效,从而提高自我效能信念。

(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取得良好成绩充满期待

通常,别人会对我们的品质、能力、性格等给予清晰的反馈,从而增强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当学生被老师告诫要更加大胆一些、更加主动、更加勤奋一些时,学生便会从反馈中得知:自己有些害羞,不够主动,学习不够勤奋。在不被重视和激励、甚至充满负面评价的环境中,人们往往会受到负面信息的左右,对自己做出比较低的评价。如果在充满信任和赞赏的环境中,则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朝更好的方向努力,随着心态的改变,行动也越来越积极,最终做出更好的成绩。特别是当许多人的看法一致时,学生就会相信这种看法是正确的,从而确定自己是这样的人。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说明了这一点。学生的情感、观念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家长下意识的影响,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在行动上表现出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成绩有了飞速的进步,朝着教师、家长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激励对成长中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经常说:“优秀的学生是夸出来的。”当否定性评价过多时,学生会产生“习得性无助”。这一概念是由马丁·西格曼研究提出的, 它是指对环境失去控制的一种信念,当一个人拥有这种信念时,他感到不能从环境中逃脱出来,便会放弃脱离环境的努力。如有的学生会说:“无论我如何努力,我也不会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人。”事实上,“习得性无助”是一种严重的自我意识障碍,它抑制了人改造与影响环境的能力,强化了顺从甚至屈从并转化为一种内在信念。“习得性无助”是后天形成的,特别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刚刚走进职业学校大门的学生,来到一个陌生环境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时,环境适应中的自我意识显示出巨大的张力。当前,社会上许多人对中职教育评价仍然偏低,偏见严重,在这种环境下,学校、家庭要经常扮演皮格马利翁的角色,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理解、相互支持的朋友关系、师生关系,要给学生营造充满赞赏和信任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取得良好成绩充满期待, 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 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经常给学生传达这样的信息:“你完全有能力做好这件事”,“如果你不能取得学习成功,还有谁会成功呢?”通过这些积极的反馈树立学生的自信,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情绪状态投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学业成绩得到提高,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从而学业学习效能得到增强。

(六)结合专业的特点,开展技能培养和训练

通过问卷及座谈会的调查中发现,少数中职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兴趣和激情,许多学生还担心自己将来找不到工作,而且不能适应将来的工作。另外,通过与中职生的交流还发现,目前的在校中职生,所学专1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 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学业基本上是自愿选择的。尽管他们在学习中会遇到困难,但许多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一般还较高。但由于传统偏见,社会上仍有少数人鄙视职业技术,这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学生对职业的自尊心,以致动摇对所学专业的信心。因此,学校应结合中职生专业的特点,开展专业技能培养与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增强未来工作的自信心。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加强学生 (竞技场上展风采——电子工程部新生技能竞赛)

课外活动基地的建设及课外实践活动的培训;二是由校团委分年级组织开展以专业特点为主的学生科技制作活动,专业基础素质的训练和竞赛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是到基层企业实习,通过实习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接触社会,帮助学生树立一个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四是通过校内外义务维修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实践渠道。这些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是把课堂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同时技能实习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延续,更是检验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一环。另一方面通过技能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另外,通过各种实习活动,可以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在实习中了解职业环境,向用人单位展现自己,最终通过实习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岗位。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平时在实践训练中学习效能不高的学生,应有意识的关注他们的进步,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建立在他们那个层面的学习效能,切不可对他们的进步视而不见。

(七)调动情绪,榜样激励

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成功的经验, 促使学生形成“我能行”的想法。言语说服本身的效果并不太好,但是结合榜样的示范就能发挥较好的作用,能增强他向榜样学习的信心,从而通过自身努力促使成功。这一方法主要是根据个体所获得的替代性经验在学习效能形成中的作用而言的。就这一点而言,需特别注意的是,在为学生提供正面榜样时,这个榜样须是与其能力相当者。

首先,我们开展了“走出去、请进来”活动,采用现场参观,体验不同职业的工作过程,还不定期邀请成功的校友回来做报告、开讲座,利用他人的成功经验,给学生树立职业榜样,培养他们的学习效能,建立他行我也能行的信心。其次,在实践过程中树立技能标兵,增强身边的榜样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技能实践过程中的榜样不一定是平时学习一贯优秀的学生,可以是对某个工序或操作有突出或独到见解的学生。树立榜样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口头表扬、评选技能骨干、展示成功之作等等。

(八)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贝姆的自我意识理论指出:人们的行为往往不是他们内部的原因引起,而是在相当程度上环境力量作用的结果,所有的行为都被环境“实际的”影响着。只是有时人们感到了环境的原因,有时却没有意识到。贝姆认为:持续强调否定行为可能影响学生以一种否定的方式评定自己,从而导致他们在一种否定的自我觉式上行动。强调肯定的自我觉知比唠叨数落和否定的评价更能有效地改变人们的行为。因而贝姆提出用一种肯定评价来改变学生的自我意识、人格与行为。根据贝姆的理论, 为了学生学习效能健康高效地形成, 教师应营造适当的教育环境,开展经常性的肯定评价, 促成学习效能的形成,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自我意识。 个体的能力觉知受周围人(特别是重要他人)对其评价的影响。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给予及时的、立足于改善和提高的发展性反馈和评价;对获得成功、取得进步的学生给予积极的肯定;注重学生个体的能力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学生; 尤其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成绩的落后、行为的偏差、品德的缺陷,应给予宽容与帮助,营造积极的外部支持环境。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效能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的评价体系首先是科学的指导思想,评价的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进步,促使学生勤学苦练,而不是划分学生的等级;正面的评价对象应该是所有付出努力的学生,而不是少数优秀的学生;其次是科学的评价方法,老师必须摒弃“以结果论英雄”的传统单一的评价方法,不仅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状况,同时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的变化,关注其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比如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把评价的内容从结果转移到学生的实训过程中的态度、自主性和动作要领的准确性,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掘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个人努力并予以肯定,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再次是科学的评价标准,在评价指标上,实现由过分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过渡到学业成绩与思想政治素质及综合能力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另外,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帮助他们在各自的能力程度上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在“努力——得到肯定——达到成功”的体验中,不断地提高在专业技能学习中的学习效能。

(九)培养中职生学习效能的迁移能力,增强其职业自信

所谓自我效能的迁移就是个体能够产生一般自我效能。“特殊的自我效能经过长期的经验的积累会演变为一般自我效能,这种自我效能是指向某一类活动或领域的,具有相对稳定的本质。特殊自我效能可以更好地预测特定领域、特定情境中个体的特定表现,而一般自我效能则可以对个体一般情况下的反应倾向做出普遍性预测。”自我效能一旦建立起来,就能趋向于迁移.迁移效果最可能发生在那些与某种自我效能的事物相类似的行为上。所以,学校教育中应重视学生相似成功经验的强化,使效能感的迁移呈现出稳定的态势。从相似领域的迁移再向不同领域进行迁移,最终实现一般学习效能的提升。遭受挫折是中职学生学习效能较低的原因之一,中职学生看不到自己的职业前景是他们学习效能较低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职业高中大约招收 50%左右的初中毕业生,多数学生之所以选择上职高完全出于无奈,因此,职业学校在开展职业教育时,必须增强学生的职业学习效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希望,看到自己的未来。

职业中学可以从职高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普通高校的就业情况相对照,强化学生的职业自信。同时,近年来国家的一系列教育政策、制度、法规都倾向于发展职业教育,地方政府更是认识到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些都说明职业教育应该拥有光明的前景。 《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中,应结合学习效能的理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特质,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步骤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首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设立符合自身发展的长、中、近期生涯目标,并且确保目标具体、明确。合理的目标促使学生能够更接近成功,从而提高学生的成功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同时,当学生设立了合理的目标或被赋予了合理的目标,就可能经历到实现目标的学习效能,从而做出尝试的承诺,积极参加他们认为会实现目标的各种活动。其次,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年级进行不同的职业指导。如将职业测评的服务对象定位在低年级学生,使其在入学初就对自我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而对于中、高 年级学生,教师应进行职业的个性化辅导和求职技巧的训练,通过正确的效能信息的输入,提高学生的职业学习效能。最后,教师应当特别关注女学生的就业问题。由于各种原因,女性在当前的就业问题上处于弱势群体。其原因既有社会深层次因素,同时也有女性自身的因素。学习效能的水平在男女性别上差异显著,女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明显低于男生。经研究证明,女性职业选择范围狭小与女性较低的生涯自我效能感密切相关。也正是较低的生涯学习效能阻碍了女性进入非传统的女性职业,阻碍了女性进行积极的生涯探索。因此,作为教师需要在平时工作中充分利用学生会的女生部以及每年的女生节多开展一些能充分展示女学生智慧与才能的活动,提高女学生的学习效能;同时,在生涯教育时给女学生提供若干个可选择 的同性别的“角色榜样” ,帮助她们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帮助其对职业的现实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从而在求职中做到扬长避短。

(十)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目前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在 15~18 岁之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许多是初中阶段学习的失败者,失落感和自卑感严重。因此,对于职业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来说,必须寻求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特别是从心理学的角度,重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扭转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认识,培养其对职业技能的兴趣和自信心,脚踏实地的进行技能训练和学习。笔者认为可以以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载体,强调课堂的轻松氛围和学生的高度参与配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 “知、情、意、行”各个环节,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展示、推销自己的机会,使之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塑造自我,发展自我,改进其学习心理调适方法, 增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力和自强感,从而提升学习的效能感。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这一时期的个性特点、人际交往、情感纠纷、意志品质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为此我校开设了一些与学生学习心理有关的心理指导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学习心理方面:谈谈你的兴趣;意志力与成才;在学习中你会自我调控吗?考试失败怎么办;应试习惯与应试技巧;磨刀不误砍柴功。

情绪心理方面:笑一笑,十年少;紧张和放松;我健康吗;意志、认识、情感。个性心理方面:人间有爱;你心中的另一半;女性的自我保护。 人际关系方面: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架起沟通的桥梁;交往过程中的人际吸引;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社会交往的一般礼仪和原则。

自我意识方面:气质和性格;把握现在,超越自我;我的未来不是梦;自信与自卑;心理健康与习得性无助;学习效能与学习的成功;心理调适的一些技巧和技术。

意志品质方面: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梅花香自苦寒来;挫折──人生的必修课;如何对待挫折;压力冲突。 十

一、课题成果的应用

经两年多来的研究,依据研究的成果,我们课题组向校教学教研部门递交了《电子专业课程建设之改革》的报告,得到学校批复同意实施。 十

二、课题研究中的不足

学习效能研究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项制度创新,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重要推手,发挥着导向和促进作用。如果在课题中也引入企业的参与,校企共办课程,则将更有声色,影响更为深远,学生更能体念企业的技能岗位要求,用人要求,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与期望;如果在课程设置中能引进企业的理念、人才、共同编写教材,则教学更有针对性;如课在师资培养上、能实现校企教师、技师的交流培训,则课堂教学形式更为多样、学生的能力培养更有效果。校企合作,是国家着力推行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各中职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所必须要走的路。校企合作可以缩短学生所学与岗位需求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和企业做到“无缝对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

而在本课题的研究中,缺少企业人员的参与,是为本研究中的不足,我们的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缺少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作用。今后应寻求、吸引企业积极参与,为实现校企接轨而努力。

十三、研究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和建议

学习效能研究,这为面向全体学生带来难度。有的教师观念难以转变,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经验不丰富,难以在“以赛促教”中发挥作用,或者说难以胜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缺少,我们需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尤其要培养“双师型”教师,有计划的安排老师进行理论知识、教育理念更新培训,定期派送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定期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来学校授课培训,造就技能工匠型教师。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鉴于此,本文从影响自我效能水平的因素出发,提出以上培养、提高自我效能感的策略与方法,希望对当前的教育实践活动有所启发,并且对中职生以后的行为选择、思维方式和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三年来,课题研究对我们课题组来讲取得的成果是初步的,因为我们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有限,在某种意义上研究的深度也不够,还需要提高理论水平,在有些方面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验证、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霞,职校生学习效能培养探析[J],交通职业教育,2006 [2]杨媛,高职学生一般学习效能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2 [3]刘丹,中职学生学习效能的调查分析[J]. [4]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

第11篇:小学英语课题研究总计划

小学英语课题研究计划

乾安县第一小学英语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

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突出语言的实践性特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运用英语的能力需要在交际的环境下逐步形成,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兴趣。他们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重视老师的表扬,不怕犯错,很少有羞怯感,喜欢参与集体活动,这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非常有利的条件。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能让学生感到英语学了就能用,从而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如此循序渐进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我校学生的英语语言的实践能力的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小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现状。

(2)根据调查的结果 分析小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低下的原因,为在英语教学中研究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寻找突破口。

(3)以调查分析的结果为依据,研究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4)寻找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课题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1月——2014年2月)

1、课题组织成员学习教育专家对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的论述等,学习各学科新的课程标准,了解当前的教育形势及要求.以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2、自编调查问卷,请本校科研室的老师审定。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4年9月) l、分别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调查问卷。

2、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数据和材料。

3、撰写调查报告。

4、学习理论,运用理论指导课题实验。

5、以调查分析的结果为依据,研究教育对策 开展课题实验 探索在学科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

1、撰写教学经验总结或论文。

2、收集、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3、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四、课题的成果形式

l、小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现状的调查报告。

2、培养小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教学经验总结或论文。

3、相关附件,如 录像、光盘、照片、实物等。

五、课题组人员情况及分工

三、

四、五年级英语教师 本课题研究的参加者,都有充分的时间保证参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完成课题的研

课题组组长(负责人)在本课题研究中负责组织工作,制定总体研究计划、各阶段的试验研究方案及撰写调查报告和结题报告。

课题组成员, 在本课题研究中负责课题实验,制定调查问卷及测试量表,撰写各阶段试验研究报告。

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数据的分析处理,英语实践能力现状调查测试 ,教育对策的研究、实验均由全组成员参与进行。

本课题参加者都有充分的时间保证参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完成研究工我校拥有资料齐全的图书室、现代化的校园网络,

能通过互联网查找、搜集各地有关教育科研的信息及资料;还有设备齐全的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可供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可在配置高档的电脑室进行科研数据和资料的分析处理,为本课题提供现代化的科研手段。

第12篇:课题研究总九(二)结

课题研究总结

蒲河九年制学校

唐志康

从2002年2月起,我校进入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九年级

(二)班数学教学工作。本人坚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设课改、科研的氛围,积极参与课改实践。进行《“问题导探”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半年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九

(二)班数学课改工作已初具规模。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将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简单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原有的数学课程教学模式,数学教育的目的、教学内容和手段都出现了新的变化。面对这些教育现状和教育变革,使我感到迷茫,无所适从。针对这些情况,我积极参加了中学数学教研组组织的理论学习,同时积极加强业务自学。学习《新课程标准》、“新的教育理论”、《多媒体教学——教学电脑化、网络化》、《中小学电教》等理论专著与有关文章。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新的时代呼唤高素质的教师,高素质的教师必须具备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新的教学理念,只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势。

二、集中精力、探索研究

通过认真学习,增强了我研究数学的使命感、责任感;提高了我的业务水平和科研素质,使我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索研究中去。依据课题研究方案,有创造性地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与小组其他成员讨论解决,认真记好记录实验卡,做好定量和定性分析。例如:有理数的减法及有理数的乘方,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对于九年级学生就更是难上加难。教学中我采用课件教学。使抽象内容具体化,深奥内容浅显化,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⒈成功的经验

(1)、本学期我通过对《“问题导探”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使我班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大大激发了生习数学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2)、本教材是实验教材,教材注重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回到生活中去。如: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二节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我在教学中就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列举了我们生活中的流行感冒、生物中的细胞分裂、生产物品的增长率、药品的下降率、生活中的镜框镶边等,列举他们常见的实例和游戏活动中的实例。既吸引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注意力,又较好的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即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教学更生动易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阐明自学的要求。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关系。学生先自学 ,在质疑,教师只讲学生不懂的知识,这样做即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又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更培养了学生独立与合作意识。

(4)、坚持作好“日日清”,更好的查漏补缺,且真正作到当堂训练,杜绝学生抄作业现象,显示学生学习本色。

(5)、在教改实验中,我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通过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人人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绝大多数学生获取了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⒉ 虽然取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实际研究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由于本人对七年级数学新教材教学没有经验,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教学中感到力不从心。

(2)、本人的专业水平还不高,有待在今后的学习、培训中不断的提高。

(3)、由于是农村中学,网络刚刚走进校园,对课题研究才有了初步的认识,有待今后进一步加强学习、培训。

(4)、配套教具显得很不够,不便进行课题研究。

总之,课改实验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坚巨的工作,我今后在教学中,一定积极钻研数学教学方法,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积极钻研新教材,将课改实验工作进行到底。

“问题导探”式教学

课题研究总结

实 验 班 级:九

(二)班

教 师:唐 志 康

2009——2010 学 年 度 第一 学 期

第13篇:阅读经典,提升教师幸福感课题研究总报告

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重点课题

《阅读经典,提升教师幸福感》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应该有着自主发展的不懈动力。从读书中感悟教师的幸福。阅读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教师的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善辩。

从我校教师“幸福感”现状分析:我校目前教师年龄层次分布均匀,但是每位教师教师对幸福的体验指数各不相同,这有来自于社会、家庭、工作影响和压力,更主要的是教师自身看待教师这个职业的观念和想法。有部分教师需要提升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认识。

从以往教师阅读情况情况分析:“一些研究者以调查研究的方法对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现状作了调查和分析,并形成了一个比较一致的结论——阅读尚未成为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实现专业维持的生活方式。在我国,有研究者以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优秀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因素作了分析,研究发现,持续阅读和优秀教师的成长有着正相关关系。”

针对我校教师阅读以及对幸福感体验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确立了“阅读经典,提升教师幸福感”。课题研究的宗旨:深入贯彻实施山东省素质教育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学校干部教师素质,丰富教学内涵,提高教学质量。以提升教师幸福感为目标,在教师中倡导“有效性教学”的思想,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责任”、“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促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人生。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一)坚持常抓不懈使教师的专业阅读作为学校构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内容。

(二)始终如一将教师的专业阅读作为教师教育生活和个人成长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通过教师的专业阅读与教师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提高学习成效。

(四)将教师的专业阅读和教师的多元化阅读统一起来,提高综合素质。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一)教师读书需求的研究。经典的书目有很多,我们广泛的选取,根据市教科所的推荐,引导教师会选书、会读书、读懂书。

(二)教师阅读形式的研究。教师在校内、校外以年级、个人形式为单位,组织开展有效的读书活动,进而使教师高效读书,互动交流,相互欣赏。

(三)教师自我体验幸福情感发展的研究。学校搭建平台,让教师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文本理解以及个人思考,使得教师们思想碰撞,看待问题更加积极主动,学会体验另一种幸福。

(四)名师引领重要性的研究。请专家、名师与教师们交流读书经历,使教师们敞开自己的心扉,手捧心灵鸡汤,体验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幸福感。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动研究法:学校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市、区组织的读书活动,在校内建立“读书漂流站”,与经典亲密接触。

2.经验总结法:通过教师读书,撰写心得体会,读书感悟,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认识和体验。

五、课题的研究结果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人们对自己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一般的幸福是心灵的满足,是能令你快乐的事情。最高级的幸福是心灵的感悟。是一种不经意间的领悟,一种突然发现了美时那种欣喜,感动的心情。教师职业也是现代社会中人们谋生的职业一种。教师也是常人,有常人的需要,有常人的幸福观,或者说也追求常人的幸福。既然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一样具有共同的谋生的性质,那么就应当给教师以常人所有的幸福。“阅读经典”是教师体验幸福、追求成功的一种手段。

(一)深入宣传读书有益,教师积极性全面调动。

所谓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这也正是青岛市开展“阅读工程”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让更多的老师与经典携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参与此项全国十一五课题研究的学校,有责任为教师体验职业幸福感,提升教师素质,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做出学校的贡献。学校利用例会,深入宣传青岛市实施读书工程的重大意义,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读书工程中来。教师也在这几年的读书活动中积极参与,从根本上理解了读书有益,不是为了读书而读 ,而是我要读书,学校老师全员参与,每位教师都有机会走进“经典”,启迪智慧,体验幸福。

(二)打造书香校园,着力造就教师的幸福感。

1.与“经典”对话——让教师享受集体的幸福。交往是人类充分发展的需要,形式有很多种,学校试着将阅读经典,作为人们交往的一种方式,是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一种民主意识,是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亮的基础上达到的视界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合作、共生和共存,致力于和睦相处、相互激发和共同创造的精神意识,对话是消除控制与被控制的平等交往,是消除虚伪后的真诚交往,消除自我中心后的开放交往,是消除非必要约束后的自由交往,是消除权威与服从后的民主交往。

通过读书,在“经典”中交往可以塑造教师良好的个体心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优良的学校氛围。互相以赏识为前提。在阅读经典书籍的基础之上,为教师创造与他人对话的机会,市教师在彼此敞亮、赏识中,感受到了学生的成就、感受到了家长的尊重、感受到了同事的赞许、感受到了领导的肯定,更加感受自我、宣泄自我,享受集体的幸福。我校在校园网特色教育栏目中开设了一片读书的天地,定期将教师的读书感悟进行刊登,老师们可以借助这个平台,互相学习,互相交流。

2007年3月26日,在“四方区教科研高级研修班开学典礼暨教师阅读博客启动仪式”上,我校四位教师作了题为“博出一片新天地”——“四方区教师博客网站”的展示与介绍;

2007年4月,我校杨志超老师在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十一五阅读工程”2007年“

4、23世界读书日”现场展示中,作了题为《自立绽放永恒人性之美——读居里夫人〈写给女儿〉有感》的演讲;胡洋和刘青老师进行了“一线教师与特级教师共同解读《书籍》”——《第二种生活》;

(二)建立图书漂流站,加强教师情感交流。

学校要根据学校教师数,购置足够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同时,成立一个年级为单位的书站,并没各年级都设立一个读书站长,同意管理,撰写具有各年级特色的读书笔记,汇集成册。争通过多种渠道,解决教师建立自我阅读体系所必要的学科图书书源问题,满足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师阅读需要。

2008年10月,四方实验小学正式启动了“图书漂流,感动心灵——图书漂流阅读活动。本次活动特地邀请了齐鲁名师、省特级教师、崂山区教研室教研员赵春凤老师,为全校教师做了一场关于《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的读书报告。启动仪式上,全校教师认真倾听了特级教师赵春凤老师的读书报告,深刻感悟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以及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学校传达了本次图书漂流的活动实施方案,并现场下发了精美的“漂流卡”,充分调动起老师们读书积淀智慧的积极性。

本次漂流活动的意义重在结合参与青岛市教科所组织的“千册教育图书漂流活动”这一面向全市中小学教师“大漂流”的同时,在学校以办公室为单位开展“小漂流”。由教师自荐或者学校推荐学习资料,漂流站内教师传阅、学习,构建具有实小特色的“漂流文化”。学期末评选除了“最佳推荐奖”“最佳感言奖”“最佳摘记奖”等,以有效灵活的激励手段,充分调动老师们的参与读书学习与研究的热情,形成学校独有的“漂流文化”,潜移默化的带动教师理论素质的提升。

学校将以本次启动仪式为契机,在今后的教学研究活动中,营造书香氛围,培养更多爱读书的教师;体验分享、信任、传播的活动理念,最终实现“六漂”目标——漂出知识、漂出诚信、漂出责任、漂出品位、漂出素养、漂出文化,从而打造实验小学良好的“漂流文化”。

(三)坚持学以致用原则,增强读书活动实效。

要注重读书实效性,倡导结合教学实际的阅读。要结合实际,通过推荐书目、组建学习兴趣小组、读书演讲、心得体会交流、读书笔记展评等形式,逐步建立起学习有组织、交流有渠道、运用有空间、考核有制度的读书学习机制。创造良好读书氛围,真正使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2009年4月,四方实验小学开展“图书漂流成果展示,营造校园漂流文化”活动 本次读书成果漂流展示活动的意义重在结合参与青岛市教科所组织的“千册教育图书漂流活动”这一面向全市中小学教师“大漂流”的同时,在学校以办公室为单位开展“小漂流”。以有效灵活的激励手段,充分调动老师们的参与读书学习与研究的热情,营造书香氛围,培养更多爱读书的教师,形成学校独有的“漂流文化”,潜移默化的带动教师理论素质的提升。

会上,六年级和一年级的图书漂流站成员进行了漂流读书成果的展示。六年级老师就上学期漂流的五本书进行了阅读阐述,并结合自身体会深深感悟到读书对促进自身专业素质发展的重要性,并表达了今后要继续把自己喜欢的书,连同阅读的感悟和寄语,投放到校园之中进行漂流的决心。一年级漂流站的老师主要抓住在漂流过程中大家最感兴趣的一本书目,进行了重点解析与阅读感受的分享。委婉的音乐衬托,站员们满怀深情地娓娓道来与阐述,让全体教师在诗情画意的读书成果分享交流中,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涤,情感的熏陶,专业素养的提升……学校抓住契机,会上现场为学校的八个图书漂流站,发放了精心挑选的百册教育教学类书籍,如《卡尔威特教育》《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正面管教》《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轻松搞定使你“发疯”的问题学生》《教师课堂教学的十大技能》《北大向左,清华向右》……相信,本次读书成果交流活动必将会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更好地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增强教师的人文底蕴,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加快创建名牌学校的进程!

(四)建立读书活动制度,为读书活动提供制度保障。

1.检查制度。每月在月常规教学检查中按时检查,定期组织评比,保证读书有序。

2.管理制度。学校加强制度建设,重视读书活动过程资料以及读书成果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

“为什么要努力工作,你珍惜目前的工作机会了吗?敬业、最完美的工作……”教师们读着这些经典的句子,品赏着做人的哲理,不断体会到做一名教师的幸福感到底在哪里,对教师这个崇高的职业又有了新的认识。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到读书确实能让人能在更高的境界看教学,而且不仅传达对教学的思考,同样能引发对人生、对世界的反思。而这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奠定了厚实的根基。“有了心与心的互动,爱与被爱才有归属”,人性中的情感是最好促人奋进的动力。加强人性管理,增强对教师的情感关注已经成为学校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六、讨论与建议

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是学校长期的工作,我们要内外结合,通过教师亲身体验和领悟,透过大师级的经典著作,让教师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即使课题研究结束了,读书也要成为教师终身发展所必需的事情。

七、参考文献

第14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茨榆山小学课题组---杨学清

一、课题的提出:

现阶段在我们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真正的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们就这一内容着手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的主体性理论认为,人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而人的主体性是在活动中生成,是活动赋予的,并在活动中发展,合作学习是活动的方式之一。

2、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方互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和发展。

3、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主动参与直接影响儿童智慧、思维、认知发生和发展。儿童思维的发展正是参与不同活动内化的结果。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组织、指导开展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掌握学习策略,懂得学什么、何时学、何处学,为什么学、生怎样学。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交流,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情境,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同时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启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为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研究,改变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思维方式,转变教师的角色和行为,与学生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师生互动的情境,使课堂教学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符合培养现代新人成长的规律。同时通过课题研究,实现“科教兴校”的目标。

四、研究的内容:

1、探究小学教材中哪些内容是适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

2、如何解决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问题,优化这种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探索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和方法。

4、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评价机制。

五、研究方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有关“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方面的专著、论文,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做到每月举行一次学术交流讲座,课题组成员每人订一份教育教学杂志,每学期至少看一本教育教学专著。

2、借鉴他校经验。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与他校联谊,共同探讨。

3、积极开展研究活动。做到课题组成员每人每学期上一节公开研究课,课后认真讨论、反思,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

4、善于总结,及时推广。每学期人人写一篇有关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论文,举行一次总结交流会,讨论修正实施方案,并及时把成功经验推广至全校。

七、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9) 成立课题组,搜集资料,填写课题申报、制订方案、做好课题开题准备。

2、2012年10月—2013年11月:实施阶段。根据发现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实证性研究:每一种策略都要进行数次验证性研究,记录实施过程和效果,同时,进行实验的比较,寻找原因,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策略。

3、2013年12月:总结阶段。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写一份有设计、有实施、有案例的关于合作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的研究报告。

八、主要参考文献:

(1)《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 于文森、吴刚平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5出版

(2)《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主编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2003.7出版 (3)、《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王铁军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5.6出版

第15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书写要求与模板

一、课题的名称

(1)名称要准确、规范。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

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 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创新点。

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

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所以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实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重点)

(1)研究范围的限定

A、对研究对象的界定。总体范围和正确选取研究对象的样本。B、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要下比较明确的定义,可以使该课题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使课题思路明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和评价研究的合理性。 (2)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3)研究的内容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②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③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④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重点)

研究方法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重点)

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

九、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和设备条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如有关测验题和问卷题等研究工作与材料、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必须写清。但要实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写乱要,要加强管理,监督使用。

静海区电化教学中心 2017年11月

第16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中学生物教学中愉快教学的实践研究 当前,中学生物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沐春风,款款向我们走来,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如催化剂,像ATP,给我们动力,给我们能量,如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把生物课上活,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让学生领悟到生物之美,让生物课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生物科学的社会价值,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我们一直苦苦追寻的教育教学目标。根据高中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等特点,我们充分利用生物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做到让生物课堂充满欢乐气氛,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在选好研究课题后,我们生物组进行了多次研究探讨,查阅资料,在教学中运用愉快教学进行了以下实践:

一、导言-----紧紧抓住学生

导言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学习内容中来,让学生感到新奇感、有趣,很快进入“角色”。教师应通过生动、亲切、有趣的导言激发、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生动亲切有趣味的导言,是引起兴趣和注意的关键。

例如: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一节, 我们利用了几则“广告词”导入,课堂气氛很快就活跃起来:①补铁、补血、效果好!补血口服液!②健康的体魄,来源于“碘碘”滴滴。③万丈高楼平地起,层层都是“钙”起来。④用心的妈妈会用“锌”。 “基因的表达”一节,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牛吃进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在讲伴性遗传时,以英国皇族血友病趣闻作为引言:“历史上最著名的血友病的携带者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她有四个儿女,长子黑奥波德患血友病早亡,另一个儿子爱德华健康正常,英国的皇世是由他传下的。女皇的两个女儿都是血友病的携带者。因此,她的一个外孙女与尼古拉二世结婚,其独生子也是血友病患者。另一个外孙女嫁到西班牙也给那带去了血友病。从此,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中,因娶了维多利亚的外孙女造成了这两个家族的血友病。趣闻讲完了,教师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是维多利亚的儿子有表现型正常的,有患血友病的?为什么英皇族的血友病会传到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这样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接着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学生注意力集中感兴趣,产生了好的效果。讲解伴性遗传的知识,学生对前边所提的问题自己就能解释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调节课堂气氛,保持愉快学习环境

实施愉快教育,抓住教材本身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兴奋点,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进人“乐学”的氛围,使学生阅读课文的主动性、积极性骤然提高,教学效果也自然明显提高。 1 巧设质疑,诱发兴趣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这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介绍“显性基因遗传和子代性状”时,提出了“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或一单一双,可子女却是单眼皮?”这些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开动脑筋思索,积极发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另外,也可结合生活中趣闻轶事,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介绍“遗传”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几乎同声回答:“可能的。”“为什么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我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巧用比喻化疑难

教学中,我们采用比喻法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借用比喻更易于学生理解,也能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恰当的比喻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而脂肪比喻成定期存折和金条,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死了和睡着了。课本中的比喻很多:把线粒体比喻成供应成能量的“动力工厂”;把叶绿体比喻成“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把ATP比喻成细胞内流通着的“能量货币”,等等。怎样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比喻呢?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精心选择,对所讲授的内容要认真钻研,对知识的本质要有准确地认识,才能使比喻贴切生动,使学生能很快领悟到知识的内在联系,将知识掌握好。例如,在讲到光合作用时,把绿叶比喻为“绿色工厂”,然后向学生提问这个工厂的车间、机器、原料、产品、动力各是什么?这样学生很快就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场所、反应物、生成物等等。

3 用古诗词或儿歌激发兴趣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赞美自然界生物,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二,插入某些课中,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宋词“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的维妙维肖。

诸如此类还有: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液泡含有色素。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态系统稳定性。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繁殖现象。4)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种内竞争,生态位相同时资源竞争。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水体富营养化。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生态因素(温度)。7)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

茱萸少一人——营养生殖。8)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物质循环。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竞争。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环境保护。

这样的诗词,只要我们平时注意收集,在课堂上巧借善用,能使生物课变得生动,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巧用谚语、成语,提高兴趣

这样能够形象生动的解释一些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习兴趣,例如: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生物的竞争。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昼夜温差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能量的传递关系。

“花而不实”——矿质元素对生物的影响。

“借腹生子”——基因工程及胚胎移植的应用。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粪肥中含有多种丰富的无机盐,这句谚语强调了植物生长过程中施用粪肥的重要性。

“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下面的树荫,没有阳光照射,气温较低;大树的蒸腾作用增加了周围大气的湿度;大树的光合作用增加了周围大气的氧气。

“秋风扫落叶”——落叶是温带地区的阔叶树减少蒸腾作用,准备安全过冬的一种本领。

“树怕伤皮,不怕空心”——植物的生活有两种运输线。木质部中的导管,把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分和无机盐,自下而上输送到叶里及植物全身。韧皮部中的筛管,把叶制造的有机物自上而下输送到根部及植物的全身。树干空了,导管并没有中断。树皮坏了,筛管被切断,根部得不到足够的有机物会“饿死”,直至整棵树枯死。

“红花还需绿叶衬”——花的生长需要绿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作为营养。

“鱼儿离不开水”——鱼用鳃呼吸,只能吸入溶解于水中的氧气。鱼离开了水,不能呼吸,会窒息而死。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的“语言”是很丰富的。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都能够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都是动物的语言。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蛇咬的惊吓和痛苦,在人的大脑皮层形成了条件反射。

“望梅止渴”——一想到那诱人的果实,人们就会垂涎三尺。这是由于在人的大脑皮层形成了条件反射。

“龙生龙,风生风,老鼠生儿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了生物的遗传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强调了生物的变异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

“芝麻开花──节节高” ——能让学生很形象地理解植物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时可引用该成语。

“橘生淮北而为枳” ——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伸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传递过程,学生听来有趣,简明易懂。

“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 ——把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的维妙维肖。

“作茧自缚”——生物适应的相对性。

5 口诀谐音助记忆

如遗传病与优生中的各种遗传病: 仙(显性致基因遗传)单(单基因)不够(佝偻病)吃软(软骨发育不全)饼(并指);白(白化病)龙(先天性聋哑)笨(苯丙酮尿症); 青少年(糖尿病)无脑(儿)唇裂多(多基因遗传)怨(原发性高血压)啊。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中易混的单细胞生物区分记忆。

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蓝(蓝藻)子。

真核生物:一(衣藻)团(藻)酵母(菌)发霉(菌)了。

有丝分裂时期特点记成“间期:复制加合成;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6 理论联系实际

在生物课本中有许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很接近,很多生物及生物现象都能在生活中见到,只是学生没有注意,比如酸奶是怎样制成的?水果保鲜为什么要低温、低氧的条件?新移栽的花卉、树木为什么要剪去部分叶片遮光处理?松树形成塔形树冠的原因是什么?盐水为什么能防腐?为什么空腹喝牛奶不科学?为什么清晨锻炼要在太阳升起以后?使用加酶洗衣粉为什么不应用开水?发高烧时为什么消化不好等等,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生活素材为切入点,使真实的生物现象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碰撞,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许多平时即熟悉又陌生的生物现象,在生物课上被揭开神秘的面纱,露出庐山真面目,在生物现象与生物学原理的对接中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的社会价值。

7 最新生物科技成果的讲授

在课堂教学中幽默风趣的语言、引人入胜的小故事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现代生物科技发展的新动态,最新生物科技成果的应用,生物科学给人类未来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对他们的影响则更持久、更深刻。比如我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基因兴奋剂挑战未来奥运,太空育种的知识,介绍周中普和他的彩色小麦,介绍生物膜与海水淡化技术以及人工肾,介绍DNA技术在亲子鉴定、空难海啸等重大事故的个人身份鉴别、以及在海关走私、刑侦案件中发挥的奇妙本领等等,这些知识的介绍就像一块块磁石,牢牢地吸引住学生,促使他们一步步迈向生物科学知识的殿堂。

三加强自身素质-------创造“愉快教师”形象

要让学生“愉快”,首先教师必须“愉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切的眼神、一句幽默的发问、一个脱俗善诱的举止,甚至整洁、典雅的衣着,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积极向上的求知情趣。因此,教师要注意精心备课,博览群书,充分准备。课堂上利用修饰手法来描绘与书上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增加课堂语言的修饰美。利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生物知识形象化,并给枯燥的语言注入调味剂,使学生兴趣倍增,补充一些成语、典故、传说,丰富课堂内容。再则,教师应设计好板书,在适当的时机出示挂图。对于课堂可能出现的不愉快因素,教师要以宽容、大度的气质,巧妙地融而消之。另外,还要注意作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让那些后进生加入到有趣的课堂教学中来。

总之 ,“愉快教学”的宗旨是让每个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是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点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将此法贯穿于每堂课的始终,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有疑必质、有难必问、有感必发,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能让生物课堂充满欢乐气氛,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目的。

第17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课

题中期报告

北舍中心小学 李引玲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的课堂教学,必定是和某种学科进行有机整合下的一种教学。所以制定好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教学设计方案,是顺利开展课堂学习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前提条件。这种有效教学设计方案,即有一般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程序,但更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学习的有效性、开放性、选择性、自主性、互动性、丰富性、形象性等。如何充分吸收一般学科教学的优势,巧妙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在丰富的教学个案中归纳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应用的学习模式,这是本课题需研究的范畴与重点。

一.课题概况

(一)课题名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1)研究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结合点、有效措施。

(2)研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环境中,从教学目标、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方式等多方面探究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的影响力。

(3)通过探索,树立新的教育技术观念,把教育信息技术融入语文学科教学之中,使媒体成为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和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延伸自身潜能的工具。

(4)在恰当的时候,找到能合理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措施,达到现代信息技术或校园网络与小学学科的最佳整合。

(二)课题周期与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

1.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可行性调查论证,准备有关研究实验材料,申报、立项。

2.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确定子课题研究骨干成员名单,形成具体的研究工作网络。

3.完成开题报告,组织开题论证,制定课题实施计划(方案)。

(负责人:陈海琦)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

1.根据课题2015-2016学年度实施计划、方案展开研究

(1)定期召开实验教师会议,开展研讨活动,交流经验,探索规律。

(2)有针对性、递进性地听取专家作专题讲座,提升教育理论水平,以理论为支撑,拓展研究思路。

(3)定期(多次)开展多项有层次性的教研活动,展示阶段性研究效果,提高课题研究的影响力与辐射度。

(4)与兄弟学校共同引进“小学教学资源网”,更有效地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效地应用。

2.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各种案例,有针对性撰写研究文章,汇总阶段性研究成果。

(负责人:陈海琦、孙辉)

第三阶段——总结汇报阶段(2016年1月--2016年6月)

1.继续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课题小组提交研究报告,进行实验总结。

2.总结本课题研究论文在CN级刊物上发表交流情况,汇总本课题研究论文并汇编成册。

3.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汇报。

(负责人:李引玲)

(三)问题的提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供给、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教育信息化担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教育信息化推动着教育现代化,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将面临教育信息化的猛烈冲击和掌握现代技术的巨大挑战。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对本校而言,全面推进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是关于到我们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本实验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目前,随着我市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全面实施,我校校园网已建成,学校联接“信息高速公路”,并实现了“班班通”,因此,本实验是学校工作发展的需要,更是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有效渗透的研究,能带动学科教学。

(四)问题的背景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同时,一方面,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依赖的技术平台和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成为可能、成为必然。

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重新形成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习者的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处理技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即是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各学科知识,还要着力培养、提高学生应用信息工具获取、处理、应用、生成、创造信息的能力。在此意义下,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势必成为最佳途径,使学生在获得具体的学科知识的同时,其学习潜能得到激发。

综上所述,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潜能的研究,体现了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五)研究现状

信息时代的教学活动应以开发人的潜能为主要目标。为此,人们尝试了许多教育改革的手段和方法,其中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将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工具的信息技术引进课堂教学。

在我国,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教育中,成为为儿童少年开发潜能,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育手段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把各种教育因素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最优组合,可以使课程实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现在人们意识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它与任何教学改革一样,关键在于教师。信息技术的使用者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但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多媒体技术环境、网络环境下学生、教师和多媒体教学软件这三个教学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能的问题,这是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取得成功的难点和关键。此外,学会建立和利用信息资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也是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趋势之一。

(六)研究目标与研究策略

研究目标:通过实践建立起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为主体的自主性、研究性、协作性学习模式,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整合、设计教育教学过程,达到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有效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应用、开发、管理学校信息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教与学的评价。

研究策略: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包括问题情境以及虚拟实验环境,以培养学生观察及思维能力;利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扩展链接等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学习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直观、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与人共处的能力。

(七)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本校各班应用现代技术的现状,适当组织问卷调查。

(2)分析法:按实验要点、内容,作好科学分析。如:分析现代技术手段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影响,可按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进行。

(3)其它:实验中可相机运用观察法、个案法、文献法等。

(八)研究对象

全校1-6年级全体学生。

(九)研究组织机构

1.总负责人: 陈海琦

2.具体负责:

语文学科教育:刘丹婷、李引玲

3.理论指导、材料整理:杨然 4.后勤保障:王文利、王时昌 5.信息技术指导:范莎

(十)课题研究工作进展

在2015-2016年度中,课题按照预定的开展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主要的研究、实验和实践工作有:

(1)2015年9月份,做好《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工作,做实验实施计划,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本校实施过程中的优势、缺点及对策研究。

(2)2015年10月份,结合教学实验,讨论开展教师有关信息化应用的培训工作。

(3)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份,结合教学实验,在全体中青年教师中开展与本课题相关的信息化应用培训。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教学方式的有效改变是开展课题研究的根本。

传统的教学结构中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个要素,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甚至是教学过程的绝对权威,教师通过口授、板书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用耳朵在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是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作为辅助教师教、即用于演示重点和难点的直观教具,相关的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就是起这种作用;在这种结构下,教材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来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点极主动的学写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可见,这些目标通过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能够很完美的 实现,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并养成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中,信息技术扮演着研究开发工具的角色。

所以,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关键在于改变以封闭式教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全方位的课程整合,因为它符合现代教育理论和“人本主义”的育人精神,符合新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初步感受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魅力。

第一,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有效应用,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应该说是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与建构,有利于知识的存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站台、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品位语言文字,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如教学《走进音响世界》课例时,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把每堂课呈现出来,课前先倾听大自然的音乐,优美的旋律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然后让学生介绍大自然的声音,激发学生语言交流的欲望,我口说我心,教师借机进行作文写作指导,体会小作者语言之精妙,习作的表达很容易就水到渠成。

第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

小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那么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

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所创设的意境是深远的。如何引导学生来学习古诗,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故事之神韵呢?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整合解决了这个难题。上课初,先以一张配有诗文的电子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在具有古风古韵的音乐声中,教师诵读全诗。这一下子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异常紧张而活泼。在理解诗意时,我演示了课件,学生眼神中透露出异彩,对诗意的理解就显而易见。

第三,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为语文课堂教学增加学习信息量。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书本)等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师生双方利用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交流、讨论、启发等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第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三.阶段成果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为课题组成员在平时的教与学中争光添彩,李引玲老师撰写的有关课题研究的论文《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015年1月发表在国家刊物《学校教育研究》。

四、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阶段工作设想

存在问题:

1.信息化程度及共享程度较低。

2.学校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的广度及深度还不够。

3.学校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不足,有的还有待开发使用。

4.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

5.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科研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师资培训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充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下阶段工作设想:

1.积极配合教育局完成课题运作的科研网站工作平台(专题网站)的建设,实现网上资源共享和交流,方便课题组成员更有效地进行整合研究。

2.进一步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虚拟学习环境的实验研究。

3.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学习素养和技能,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从而推动课题以良好的态势保持健康的发展。

4.要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焦点,把课题研究与实际教学工作有机密切地结合起来,要全面记录教学和学习过程,做好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

5.进一步完善学校信息化软硬件建设。

六.结束语

我们相信在课题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实验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互相协作下,通过各实验教师的积极探索和教学实践,我们这一课题必将会硕果累累,必定会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18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立足生本教研 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

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简介

2012年12月我校向梅州市申报了“立足生本教研 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同年12月得以立项,并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顺利开题。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把课题命名为:立足生本教研,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力求做到领导重视,课题研究人员工作到位、脚踏实地,课题研究紧张而有序、进展顺利。学校紧扣研究目标,注重挖掘生本教育的优点, 与本地学生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 开发、利用学校资源,将生本教研与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相结合,努力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学好语文营造一个互帮互助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标的提出,给比较枯燥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口语交际能力、综合学习能力都比过去提高了,合作学习多了,使用多媒体多了,让学生收集资料多了,等等。老师们重视了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了对学生创新潜能的开掘。但,也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语文课堂虽是比过去活跃了,但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淹没了语文的本体。课堂上“语文”少了,“关于语文”的东西多了。问题集中表现在:大量声音图像信息的多媒体课件充斥课堂,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太少;脱离文本的议论纷纷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课堂上吹拉弹唱尽显其能,学生思考、质疑的时间被大量挤占。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这些弊端,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提出“立足生本教研,促进小学高年级 1 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旨在探求语文教学的真谛,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从小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充分调研,课题组认为本课题主要解决以下的问题:

⑴研究有效的生本学法: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完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充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构建新型的生本课堂。⑵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解决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 达到熟练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之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 适应语文新课程目标的要求。近十多年来,世界各国语文教育工作者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和借鉴别国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正在创立或试行各种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如引导发现法、情景法、问题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综合教学法、自学指导法、研究性学习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发展学生的智能,重视指导学生的自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合理负担。总的精神是要使学生耗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大最好的学习效果。这些教学方法也为我们开展“立足生本教研,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了借鉴。研究重点、难点:

1、关注生本,突现素养。我们应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足够的空间、足够的机会,让他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语文教学要定位于学生的生命发展,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实现。

2、立足文本,超越教材,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学生的生活 2 活动、情感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将内容理解转化为个性语言;把情节分析转换为研究语言;创设语言转换的机会,进行说写训练,使语言积累内化为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品味、鉴赏语言的能力,力促学生积累的语言成为动态,在新的语境运用中焕发活力;力促学生超越文本,以课文里的言语运用实例为基点,延伸扩展到现实生活之中,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实现读、写、说等综合性学习的有机整合。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基于以上背景分析而形成的针对性问题,课题组提出:我们通过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围绕“学生的言语运用,学生的知识需求,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精神成长”这个根基和原点,思考如何唤醒、诱导、激发学生的言语潜能、个性、情感和心灵;思考如何让学生感到读写的快乐,感受到言说带来的愉悦和骄傲;思考如何让学生表现出对言语的敏感,体验到言语生命的蓬勃和语文盎然的诗意。力求解决后进生学习困难、学生倾听习惯不好、阅读及写作能力偏低、写字水平低下等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寻找适合我校教师和学生的有效途径,以期达到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目的。

二、研究进展

本课题的研究自2012年12月开始至今,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2月) 时间为2012年12月--2013年2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立研究方向、对课题方案的调研论证。具体工作为:

1、为了丰富研究人员的知识,帮助他们熟悉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升他们的研究水平,造就一支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教师群体。学校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进行有关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培训。

2、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推荐下,阅读了一些理论书籍,通过自学、集体讨 3 论,交流学习心得,不断夯实理论素养。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2013年3月--2013年6月)1.制定计划;

2、围绕课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

3、组织研讨活动,研究案例,并提出修正意见;

4、实验阶段性总结;

5、阶段性实验经验交流会。

第三阶段:课题中期报告阶段

时间为2013年6月——2013年7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炼研究初步成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评估验收,并进一步调整研究方向、改进研究过程。

在研究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研究的顺利有序有效进行,课题组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采取了一些扎实有力的举措,主要有: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功能,在教学上,课题组通过“教研活动”、“同伴互助”等形式,力促学生超越文本,以课文里的言语运用实例为基点,延伸扩展到现实生活之中,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实现读、写、说等综合性学习的有机整合。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7月——2013年8月)

1、论文交流。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第二阶段撰写的论文;

2、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完成专题论文撰写。

3、总结推广

下面着重介绍课题组调查分析和实践策略这两方面的具体进展。

(一)收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课题组的成员们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书本收集了相关资料。我们在资料的收集中发现:关于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的资料少有介绍,这也是此课题独特性的具体体现,但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我们学习了《心理学导论》、《走进新课程》、《人本主义理论》等理论知识。在了解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资料做出了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撰写了文献综述。

(二)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的调查分析

自2012年初确定课题方向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对高年级学生做了许多调查和访谈。我们通过对他们的访谈,了解他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问题;对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对他们的学习习惯与传统教法的区别等等;同时,还对学校领导进行访谈,问题大致是学校现行的教学管理存在哪些困难与问题等等。通过以上一系列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我校对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这方面有优势的一面,但更多的是需要更新的教与学的方式。这为我们如何促进他们对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找到了着力点和方向。

(三)学校实行“教研导师制”

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我校试行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生本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我们努力寻找、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同时也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使每位教师在教书、育人两方面水平不断共同提高,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四)学校举办主题 “看我轻松学语文”活动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自觉、自信和自爱三方面都仍有待培养。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塑造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学校特举办了“看我轻松学语文”主题活动。

三、阶段性成果

自研究实施以来,本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调查分析结果

从我们对学生的调查不难发现:我们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写作,有的学生基础部扎实,有些学生比较懒读懒背,学生的自觉性较差。所以好多学生表现为:语言文字功底不厚,脱离文本的白水文太多,自由诵读时读书声太小,课堂上思考、质疑的时间太少,导致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

(二)“教研导师制”实施方案

为了保证导师制实施工作的正常运行,我校决定成立指导小组,明确职责,经常、及时、细致地开展转帮工作。在实施教研导师制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导师、受导学生档案制度、定期谈心与交流制度、导师培训制度等,使导师的工作和管理有章可循,逐步规范。

受导的学生一般是学习自觉、有一定的自学功底的学生群体,特别是优秀学生先予以考虑。我们学校的导师一般是学生的任课老师。在导师的安排下,任课老师先到班里了解受导学生的大致情况,然后确定与任课班级结对的学生。那么任课老师就成了结对学生的“教研导师”。

1.导师聘任制度:

根据自主、公开的原则,以年级组为单位,采取个人自愿和年级组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先行推荐,后由学校教研导师制指导小组最终确定名单。

2.教研导师的工作制度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

(2)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每2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面谈、书信、周记、电子信箱等)辅导一次,并记录辅导内容,学生每周一次 6 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

(3)小组活动制度。小组活动分小组内活动和小组间活动两种。

小组内活动:教研导师定期与本小组学生集体交流,导师需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或遇到的困难等讲出来,导师与其他成员均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小组间活动:教研导师之间进行交流,将同类型的小组成员(如同属学习、技巧、心理等某一方面寻求指导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交流,以扩大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

3.导师培训制度:

学校教研导师制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教研导师工作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教研导师的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

4.教研导师的工作方法

(1) “身教重于言教”,导师只有重视自身的修养,注重身教,才能以自己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导师应以自身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导师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灵,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3)引导学生自我创新。导师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学生自信、自爱的培养教育,达到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创新的目的。

(4)教育与研究相结合。导师把教育学生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对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定期开展研讨,促进理论与实践上的交流与完善, 7 不断提高“导”的水平。

(三)“看我轻松学语文”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探求语文教学的真谛,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从小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我校开展练题为“看我轻松学语文”的主题活动,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1、“看我轻松学语文”工作原则

1)实践性与实效性原则。以师生亲身实践、参与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宣讲活动及开设主题活动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活动要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整合与互补原则。将“学语文”与学校各科教育活动相互补充,与家庭、社会教育共同完善,整合学校长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活动的工作经验,综合利用各类已有阵地,以整合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推开。

3)全体性与主体性原则。面向全校师生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师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助自立自强,促进师生互帮互学的氛围的形成。

2、“看我轻松学语文”工作目标

1)关注生本,突现素养。我们应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足够的空间、足够的机会,让他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语文教学要定位于学生的生命发展,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实现。

2)“看我轻松学语文”的具体目标为:把促进学生轻松学语文为目的,将先进的教研理念内化为学生群体意识,在行动上由“他律”转向“自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完善自我,提升素质。营造“崇文尚学”的浓厚氛围。把对学校重点人群的教育引导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使学生在参与中认知、感悟。

3)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教研导师工作,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导学工作机制。

3、“看我轻松学语文”活动目的

围绕“轻松”:轻松自学、轻松互帮、轻松互学、轻松引导

1)轻松自学主要包括:自学习惯养成、自学方法养成、自学成果交流等,以“习惯养成”为核心。

2)轻松互帮主要包括:互帮氛围的营造、互帮小组的合成等,以“自主”为核心。

3)轻松互学主要包括:互学小组的合成、互学经验的交流等,以“互学”为核心。

4)轻松引导主要包括:自选引导、师生引导、生生互导等,以“自选”为核心。

针对学生,我校着重以“轻松引导”和“轻松自学”为主。以“我学、我帮、我引、我选、我行”为主要形式。通过努力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目标。

4、“看我轻松学语文”活动安排。

1)开展“看我轻松学语文”统一安排一次活动,课题组根据实际情况制作一个“看我轻松学语文”的课件。

2)在开展活动之前,课题组确定一些“典型学生”,并对他的事迹进行故事编写、拍照或制作成PPT课件,确定一批学生,主持和开展此项活动。

5、“看我轻松学语文”活动要求:

1)每次活动开展前,课题组需提供的活动资料如下:包含故事、短片或照片、歌曲、相关经典诵读等内容的教案一份。

2)活动结束后课题组需提供:导学感想文章1篇。

四、问题反思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总结了前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同时,深刻地认识到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所以我们对本课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1、理论素养不够丰富。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指导下,阅读了一些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丰富了自身的理论素养,但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感觉到理论知识的缺乏。

2、本课题中,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找到适合学习的策略;如何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学校教师的年轻化,经验不足,缺乏专家的引领,教师研究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4、进一步加强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上传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做到及时整理、归档、上传。

五、后期设想

1、再次开展课题理论学习、典型案例学习与分析、研究,做好学习心得撰写和交流。

2、围绕《立足生本教研 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进一步开展好“教研导师制”工作,督促好教师做好各方面的记录工作。

3、开展课题的交流研讨会,发挥教师群体自主教研作用,做到以教师的个人发展促进学校课题研究的发展。

4、结合课题研究,请专家讲座,组织研讨交流活动。课题组将分教研组进行分别研讨,开展以学校教师与专家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的活动,促进课题组成员与课题研究共同成长。

5、进行课题的开发和评估,认真总结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

课题组主持人:罗辉龙

2013年7月

第19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主持的《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实践研究》课题,是灌南县“十一五”短期科研课题。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背景

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进步的目的。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作业,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接受能力等。因而,在作业设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习题形式单调,内容陈旧。主要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而所谓的应用题也只不过是通过机械地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极为不利的。

2、时间、要求一刀切。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时,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3、对优生来说,作业缺乏挑战性,对学困生来说作业出现太多的错误,让学生对练习产生厌倦情绪,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这种习题的条件和结论多是单一的、不变的,即所谓封闭的、规范的习题,缺乏开放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开展作业分层实践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必要性。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1、本课题研究,学校备课组、教育局全力支持,保障有力。

2、本课题经全体成员充分讨论达成共识,成员间的分工合作,比较默契。

3、本课题的研究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指导,研究者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实践研究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个研究热点,但较为杂乱,未成系统。我们在研究实践中将就数学的教学专题——统计与概率练习分层设计。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教师树立作业分层设计的意识,掌握作业分层设计的方法,提高因材施教的水平。

2、通过研究,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作业中都能练有适合的习题,练有各自的收获,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通过研究,能丰富作业的内容层次,丰富作业的呈现形式,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研究内容

1、学生分层研究,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学生分层。

2、课内练习分层,包括计算练习的作业分层、统计与概率练习的作业分层、

3、课外个性化作业分层,怎样设计不同类别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课外拓展。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1) 撰写开题报告。

(2) 召开课题组会议,开题。

(3) 制定第一阶段工作计划。

(4)教师培训,统一认识,更新观念,形成对策报告。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本课题已有的研究资料,吸收本课题已有的研究成果。

2、调查法——用书面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召开有关教师学生座谈会进行调查。

3、行动研究法——抓住作业设计中实际问题,提出假设,在实践中逐步发现作业分层设计的规律,掌握作业分层设计的方法,提高作业分层练习的效率。

七、本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2009.9课题介绍书。

2、2009.10学生分层研究,计算类作业分层研究、统计与概率类的作业分层研究

3、2009.11-12课外个性化作业分层研究论文

4、2010.1分层作业的相关研究论文、案例结集

第20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研究课题: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我校《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课题,是吕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课题,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理解注重语篇的考查,以能力立意为主,兼顾知识立意,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当前,国际竞争日益增长,英语交际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还必须从读开始,分析山西中考英语题型,整套题阅读量相当大,一篇完形填空(15分),四篇阅读文章(40分)显而易见阅读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而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提高的,需要教师长期培养,多多练习。现在,很多学生害怕阅读、不敢面对阅读,主要表现为学习自控力较差,主动性不强,个性不足等。他们追求自主的心理倾向较为明显,但他们在行为上又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有些学生离开了教师或家长的督促,难以及时完成基本的阅读任务。

基础条件:我校成了已有二十多载,积累了很多教学经验,教师个个兢兢业业,努力完成教学任务之余,认真进行教育教改工作,争取在英语教学中走出本校特色。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家长学生都认为将来不出国,用不着学英语,不读英语书籍,用不着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2、理论问题:目前,农村教育观念落后为适应社会需求学生应改变观念,与世界接轨,与社会共同发展。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教学大纲规定:“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方面又明确要求:“能以每分钟70—80个词的速度,读懂生词率不超过3%的有关人物传记、故事、记叙文、科普小品和有关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等不同题材的材料;能读懂简单的应用文,如信件、请柬、通知、便条和常见标 1 志等;能运用一般的阅读技巧,基本把握所读材料的中心思想、主要事实、主要逻辑线索、时间和空间的顺序;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能根据已知的事实推断语篇未直接写出的意思;……”

阅读是我国学生接触外语信息,参加外语实践的重要途径。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它既是语言文字的处理过程,又是学生已有背景知识的运用和处理过程。阅读时学生直接面对的是语篇,其组成及其规律对阅读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式。

学生阅读的速度和阅读的质量分别是构成并且直接影响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的两个主要因素。而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这两个因素又是既互相制约,又相辅相成的。理解是阅读的目的,没有理解的阅读等于浪费时间,做无用功;同样,没有一定的速度,就不能很快地从众多的书面材料中吸取知识,阅读效率就低。从目前英语教学情况看,学生普遍存在英语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现象。因此,积极探索英语阅读教学的途径、方法与技巧,克服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影响,使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训练,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是本研究小组重视和研究的问题。针对这些方面我们决定做以下尝试:

1、通过词的搭配、句的衔接、段的连贯等方面的大运动量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感,是指不通过反复思考就能感知语言含义的能力。它包括正误感、分寸感、风格感等。正误感是人们对读物的语言规范与否的直接感知;分寸感是人们对读物的语意轻重的直接感知;风格感则主要表现在人们对词语是否搭配、语句是否连贯、语段是否衔接、用语是否贴切、风格是否协调一致等的敏锐感知的程度上。学生如果具有较强的语感能力,就不仅能快速而正确地理解读物的内容,而且还能较准确地领悟作者的“言外之意”,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我们就要结合课文教学,有意识地选择课文中一些语言规范、语意新颖、词语搭配较好的典型句子,引导学生自己去体味这些句子在结构和意义上的有什么特点,并结合具体语境体察语句的适用范围,教师相机给予点拨。

2、利用阅读视觉感知的整体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不是逐个逐个的词感知的,而是以表达完整思想的语义单位,即3—5个词组成的短语或句子作为译码的加工单位。阅读时,眼球呈跳跃式的停顿,每次眼停时间约1/3—1/4秒,视幅为4—6公分,4—5个单词,约20个字母。阅读愈熟练的学生,他们的眼球运动就愈快。阅读有困难的学生则跳距短,一词一距,停顿长,眼球运动慢,还须经常回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速度,除了要采用常用的限时阅读、直接理解原文、不经翻译等方法外,还要引导学生改正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回视,可以指导学生用手或卡片 2 遮住已读过的语句,使回视失去意义。另外,还要增强和丰富学生阅读时的思维预测定势,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决定阅读速度快的主要因素是迅速准确地捕捉文章的主要信息。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依赖对语言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依赖对人脑思维预测定势的充分利用。一个语言不熟练或不会利用思维预测定势的人,读文章必然从一个单词“爬”到另一个单词。

五、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家访、问卷和会议等多种方式广泛采集个案,从个别到一般进行多个轮回的分析研究,汇集成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调查报告。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个案采集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报告法、行动研究法。

六、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研究报告、总结、论文、音像资料、案例精编等

七、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本课题研究时间定为两年(2012年9月—2014年9月),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启动阶段:(2012年9月—2013年3月)

从“组、学、订、建”四字上狠抓。即组建课题小组、学习教育理论、拟订课题报告、建议实验档案。 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4年4月)

按“开、定、组、导、评、结”六字上下功夫。即召开开题会、定实验对象、组成互助组、诱导内因变化、测定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评议、评价,进行阶段总结。

总结、巩固阶段(2014年4月—2014年9月)

按“总、撰、审、结”四字开展结束工作。即全面总结成果、撰写课题实验报告、专家评审、召开结题会。

八、本课题组成员

长:张官正 副组长:王贵波

员:任艳珍

任小霞

任晋萍

石庄初中

20

12、09

《课题研究总报告范文.doc》
课题研究总报告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