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2020-03-01 19:25: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学生物教学中愉快教学的实践研究 当前,中学生物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沐春风,款款向我们走来,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如催化剂,像ATP,给我们动力,给我们能量,如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把生物课上活,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让学生领悟到生物之美,让生物课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生物科学的社会价值,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我们一直苦苦追寻的教育教学目标。根据高中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等特点,我们充分利用生物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做到让生物课堂充满欢乐气氛,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在选好研究课题后,我们生物组进行了多次研究探讨,查阅资料,在教学中运用愉快教学进行了以下实践:

一、导言-----紧紧抓住学生

导言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学习内容中来,让学生感到新奇感、有趣,很快进入“角色”。教师应通过生动、亲切、有趣的导言激发、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生动亲切有趣味的导言,是引起兴趣和注意的关键。

例如: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一节, 我们利用了几则“广告词”导入,课堂气氛很快就活跃起来:①补铁、补血、效果好!补血口服液!②健康的体魄,来源于“碘碘”滴滴。③万丈高楼平地起,层层都是“钙”起来。④用心的妈妈会用“锌”。 “基因的表达”一节,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牛吃进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在讲伴性遗传时,以英国皇族血友病趣闻作为引言:“历史上最著名的血友病的携带者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她有四个儿女,长子黑奥波德患血友病早亡,另一个儿子爱德华健康正常,英国的皇世是由他传下的。女皇的两个女儿都是血友病的携带者。因此,她的一个外孙女与尼古拉二世结婚,其独生子也是血友病患者。另一个外孙女嫁到西班牙也给那带去了血友病。从此,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中,因娶了维多利亚的外孙女造成了这两个家族的血友病。趣闻讲完了,教师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是维多利亚的儿子有表现型正常的,有患血友病的?为什么英皇族的血友病会传到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这样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接着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学生注意力集中感兴趣,产生了好的效果。讲解伴性遗传的知识,学生对前边所提的问题自己就能解释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调节课堂气氛,保持愉快学习环境

实施愉快教育,抓住教材本身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兴奋点,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进人“乐学”的氛围,使学生阅读课文的主动性、积极性骤然提高,教学效果也自然明显提高。 1 巧设质疑,诱发兴趣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这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介绍“显性基因遗传和子代性状”时,提出了“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或一单一双,可子女却是单眼皮?”这些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开动脑筋思索,积极发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另外,也可结合生活中趣闻轶事,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介绍“遗传”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几乎同声回答:“可能的。”“为什么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我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巧用比喻化疑难

教学中,我们采用比喻法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借用比喻更易于学生理解,也能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恰当的比喻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而脂肪比喻成定期存折和金条,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死了和睡着了。课本中的比喻很多:把线粒体比喻成供应成能量的“动力工厂”;把叶绿体比喻成“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把ATP比喻成细胞内流通着的“能量货币”,等等。怎样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比喻呢?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精心选择,对所讲授的内容要认真钻研,对知识的本质要有准确地认识,才能使比喻贴切生动,使学生能很快领悟到知识的内在联系,将知识掌握好。例如,在讲到光合作用时,把绿叶比喻为“绿色工厂”,然后向学生提问这个工厂的车间、机器、原料、产品、动力各是什么?这样学生很快就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场所、反应物、生成物等等。

3 用古诗词或儿歌激发兴趣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赞美自然界生物,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二,插入某些课中,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宋词“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的维妙维肖。

诸如此类还有: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液泡含有色素。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态系统稳定性。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繁殖现象。4)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种内竞争,生态位相同时资源竞争。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水体富营养化。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生态因素(温度)。7)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

茱萸少一人——营养生殖。8)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物质循环。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竞争。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环境保护。

这样的诗词,只要我们平时注意收集,在课堂上巧借善用,能使生物课变得生动,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巧用谚语、成语,提高兴趣

这样能够形象生动的解释一些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习兴趣,例如: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生物的竞争。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昼夜温差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能量的传递关系。

“花而不实”——矿质元素对生物的影响。

“借腹生子”——基因工程及胚胎移植的应用。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粪肥中含有多种丰富的无机盐,这句谚语强调了植物生长过程中施用粪肥的重要性。

“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下面的树荫,没有阳光照射,气温较低;大树的蒸腾作用增加了周围大气的湿度;大树的光合作用增加了周围大气的氧气。

“秋风扫落叶”——落叶是温带地区的阔叶树减少蒸腾作用,准备安全过冬的一种本领。

“树怕伤皮,不怕空心”——植物的生活有两种运输线。木质部中的导管,把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分和无机盐,自下而上输送到叶里及植物全身。韧皮部中的筛管,把叶制造的有机物自上而下输送到根部及植物的全身。树干空了,导管并没有中断。树皮坏了,筛管被切断,根部得不到足够的有机物会“饿死”,直至整棵树枯死。

“红花还需绿叶衬”——花的生长需要绿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作为营养。

“鱼儿离不开水”——鱼用鳃呼吸,只能吸入溶解于水中的氧气。鱼离开了水,不能呼吸,会窒息而死。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的“语言”是很丰富的。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都能够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都是动物的语言。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蛇咬的惊吓和痛苦,在人的大脑皮层形成了条件反射。

“望梅止渴”——一想到那诱人的果实,人们就会垂涎三尺。这是由于在人的大脑皮层形成了条件反射。

“龙生龙,风生风,老鼠生儿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了生物的遗传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强调了生物的变异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

“芝麻开花──节节高” ——能让学生很形象地理解植物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时可引用该成语。

“橘生淮北而为枳” ——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伸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传递过程,学生听来有趣,简明易懂。

“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 ——把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的维妙维肖。

“作茧自缚”——生物适应的相对性。

5 口诀谐音助记忆

如遗传病与优生中的各种遗传病: 仙(显性致基因遗传)单(单基因)不够(佝偻病)吃软(软骨发育不全)饼(并指);白(白化病)龙(先天性聋哑)笨(苯丙酮尿症); 青少年(糖尿病)无脑(儿)唇裂多(多基因遗传)怨(原发性高血压)啊。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中易混的单细胞生物区分记忆。

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蓝(蓝藻)子。

真核生物:一(衣藻)团(藻)酵母(菌)发霉(菌)了。

有丝分裂时期特点记成“间期:复制加合成;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6 理论联系实际

在生物课本中有许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很接近,很多生物及生物现象都能在生活中见到,只是学生没有注意,比如酸奶是怎样制成的?水果保鲜为什么要低温、低氧的条件?新移栽的花卉、树木为什么要剪去部分叶片遮光处理?松树形成塔形树冠的原因是什么?盐水为什么能防腐?为什么空腹喝牛奶不科学?为什么清晨锻炼要在太阳升起以后?使用加酶洗衣粉为什么不应用开水?发高烧时为什么消化不好等等,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生活素材为切入点,使真实的生物现象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碰撞,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许多平时即熟悉又陌生的生物现象,在生物课上被揭开神秘的面纱,露出庐山真面目,在生物现象与生物学原理的对接中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的社会价值。

7 最新生物科技成果的讲授

在课堂教学中幽默风趣的语言、引人入胜的小故事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现代生物科技发展的新动态,最新生物科技成果的应用,生物科学给人类未来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对他们的影响则更持久、更深刻。比如我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基因兴奋剂挑战未来奥运,太空育种的知识,介绍周中普和他的彩色小麦,介绍生物膜与海水淡化技术以及人工肾,介绍DNA技术在亲子鉴定、空难海啸等重大事故的个人身份鉴别、以及在海关走私、刑侦案件中发挥的奇妙本领等等,这些知识的介绍就像一块块磁石,牢牢地吸引住学生,促使他们一步步迈向生物科学知识的殿堂。

三加强自身素质-------创造“愉快教师”形象

要让学生“愉快”,首先教师必须“愉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切的眼神、一句幽默的发问、一个脱俗善诱的举止,甚至整洁、典雅的衣着,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积极向上的求知情趣。因此,教师要注意精心备课,博览群书,充分准备。课堂上利用修饰手法来描绘与书上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增加课堂语言的修饰美。利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生物知识形象化,并给枯燥的语言注入调味剂,使学生兴趣倍增,补充一些成语、典故、传说,丰富课堂内容。再则,教师应设计好板书,在适当的时机出示挂图。对于课堂可能出现的不愉快因素,教师要以宽容、大度的气质,巧妙地融而消之。另外,还要注意作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让那些后进生加入到有趣的课堂教学中来。

总之 ,“愉快教学”的宗旨是让每个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是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点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将此法贯穿于每堂课的始终,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有疑必质、有难必问、有感必发,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能让生物课堂充满欢乐气氛,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目的。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成果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doc》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