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端午节范文

2022-11-07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刘店小学知识讲座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一、引语

同学们,这个星期天是个什么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在我们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端午节现已为国家法定为节假日,有一天假期,让人们庆祝节日。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由来

端午节的是怎么来的?有很多种说法。但纪念屈原的说法,影响是最广最深的。屈原与端午节有什么关系?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同学们熟悉吗?了解的小朋友举举手。

战国时代,国家很混乱。有(秦、楚、齐、燕、赵、韩、魏)七个诸侯国,号称“战车七雄”。为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混战。那时,屈原是楚国的大诗人,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他立志报国为民,爱护百姓。

屈原一直为国家的大事而担心,因为眼看着国家急难而无法拯救他的国家、无法实现他的理想,每天都是愁眉苦脸的,他常常一个人在江边徘徊叹息。

最后,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他来到了汩罗江边,解下衣服,抱着江边的石头,用带子紧紧缚在自

己身上,奋力向江心一跳。以死来唤醒国家,激励百姓。这天是五月五日。

人民知道后很悲痛,都赶到江边,在江里打捞尸体,可是一直找不到。为了不让水中的鱼虾把屈大夫的身体吃掉,他们就在江上划龙舟、敲锣打鼓,希望能将鱼虾赶跑;还有人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了;一位老医师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包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这些习俗一直沿用到今天,下面我们来了解今天人们是怎样过端午盛会的。

三、习俗

[一] 吃粽子

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我们浙江嘉兴粽子最为有名。 有时我想,每年端午节我都吃粽子,而且花样还越来越多,但是却总觉得没有了小时候剥开粽叶的那种欣喜的感觉了。可能自己没有动手包粽子呢?这样吃起来少了点气氛?!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包粽子的制作过程吧。

1.先得准备材料:粽叶、糯米、干板栗、绿豆、五花肉、熟蛋黄、枣等等。材料就要这么精心准备。

粽叶也要提前一天晚上煮一下,然后洗干净。

糯米要提前3-4小时洗浸泡。

2.包粽子的方法和技巧:

如果棕叶很小,就拿两张叠在一起使得足够宽,先放一层糯米,然后一层绿豆、咸肉、板栗,再盖上绿豆、糯米。

3.最后用结实的线绳捆绑好。

[二]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现在全国各地都能见到赛龙舟活动。 瑞安:2009年5月31日,江南水乡瑞安市的龙舟在雨中竞渡。当天是端午节,浙江瑞安民间划龙舟活动达到高潮,500多支龙舟队在雨中竞渡。

[三] 戴香包

早期香包内放的是蚌粉、驱邪符咒、铜钱或是驱虫的雄黄粉。现在慢慢发展为装着特殊香气的香粉,清香四溢,而且各式各样,玲珑可爱,是很好的装饰品。所以,可爱的香包一直是小朋友过端午时最期待的礼物。

[四]喝雄黄酒

因端午节后各种虫类,开始活跃起来,瘟疫渐多,雄黄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也是因白蛇传的故事,白蛇喝了雄黄酒之后,差点现出蛇形,所以民众仿效,希望能够去邪。有的小孩子不敢喝酒,父母就会以雄黄酒在他们额上画一个“王”字,以使百毒不侵。现在我们知道了雄黄酒有毒性,一般都不喝,改为擦抹或喷洒。

像这样的避邪祛毒的习俗还有很多。

◆悬艾叶、菖蒲

艾叶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菖蒲叶片也含有挥发芳香油,是提神、杀虫灭菌的药物。

在端午节,人们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挂于厅堂中。

◆挂钟馗像

在江淮地区(江苏省、安徽省),家家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这里面有个小故事:

讲唐明皇李隆基刚当皇帝时生一场大病, 梦见二个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裆裤,光着脚,偷杨贵妃的香囊和明皇的玉笛子。绕着宝殿在跑。大鬼则穿蓝色袍子戴着帽子,也是光着脚。他在追,捉住小鬼,挖悼他的眼睛,放在嘴里一口吞下。皇上问大鬼:“你是什么人?” 大鬼奏道:“臣叫钟馗,就是谦我长得难看不让当状元的那个钟馗,所以我改为为陛下除妖除魔。”皇上醒后,病全好了,于是下命令画工照梦中所见情景,画钟馗捉鬼的图像,通告天下在端午节时,一律张贴,用以驱赶妖魔鬼怪。

样式还有很多。

◆挂五毒符

夏天,气温慢慢升高,很多的虫子都出来活动了,其中就包括人见人怕的毒虫子。五毒是指“蛇、蝎、蟾蜍、蜥蜴、蜈蚣”。传说如果让这五种有毒生物同时存在于一个空间,会停止争斗、和平相处,因此

才会有挂五毒符防毒虫作怪的传说。

◆立蛋

每年端午正午十二时,鸡蛋可直立在地上。这是因为一般人认为一年中端午节正午是阳气最旺的吉时,圆滚的蛋吸收天地之正气,便能竖立不倒。若能真将鸡蛋直立起來,表示来年你会有走好运。 ◆游百病

为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穿新衣,在中午一点钟左右,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

四、过个有意义的端午节

同学们,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老师一时也讲不完。但我希望同学了解了这些知识以后,别只记得吃吃粽子,而是要想如何过好这个端午节才会变得更有意义点?老师这里有几个小建议,同学们不妨试着体验一下:

1、买一些(或参与做)粽子走走亲戚,传递节日的气氛。

2、亲身参与一项端午节的活动,感受节日的气氛。

3、与家人一起查阅端午节的资料,回校后跟同学们交流你的收获。

4、自己想想,或与爸爸妈妈讨论如何过节,然后行动。

注:至少尝试一项,如果都想尝试那你的这个节日肯定是难忘的。

推荐第2篇:传统节日端午节文化活动方案

传统节日端午节文化活动方案

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这是我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为了全面展现阆中古城旅游项目的乐趣以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扩大景区知名度,打造“春节发源地风水阆中城”的独特魅力,古城景区将在端午节期间开展系列民俗文化活动,现做方案如下:

(一)陈艾飘香

1、时间:6月4日—6日

2、地点:古城主要街道

3、内容:节日期间,古城景区主要街道(内东街 状元街 学道街 北街 西街 武庙街 南街 下新街)和各个民居院落大门口插放陈艾。

(二)游阆中古城·品阆苑香粽

1、时间:6月4日—6日 每天8:00—9:00

2、地点:古城张飞庙、贡院、中天楼、华光楼等景点

3、内容:节日期间,每天前200名游客(即张飞庙、贡院、中天楼、华光楼各景点的前50名游客),凭景区联票门票即可获赠景区送出的阆苑香粽一个,和免费饮用、涂抹黄酒端午节文化活动方案端午节文化活动方案。

(三)过端午佳节·免费游古城

1、时间:6月4日—6日 每天8:00—18:30

2、地点:古城张飞庙、贡院、华光楼、中天楼等景点

3、内容:尊老爱老进行时。尊老爱老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节日期间,凡60岁及以上的老人持身份证、老年证等有效证件参观阆中古城,免收门票,并送香粽一个端午节。

(四)常规活动

除以上新推出的主题文化活动之外,古城景区将继续开展“张飞巡城”、“秀才赶考”、“民歌演唱”、“阆苑仙乐”、“川北婚俗”、“古戏台民俗文艺汇演”等常规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的假日旅游氛围。

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营造欢乐祥和的文化氛围,愉悦干部职工心情,凝聚向心力,提高团结合作、坚韧不拔的精神,丰富业余生活,将“我们的节日”开展的有声有色,特举办“情浓端午·粽享快乐”迎“端午”系列活动。活动方案如下端午节文化活动方案活动方案。

情浓端午·“粽”享快乐—“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活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推荐第3篇: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演讲稿

如火的石榴点缀着初夏的阳光,淡雾弥漫成朦胧的温暖。顺着时光的小路走向前去,我们触到了五月的尾音——端午节。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几篇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演讲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演讲稿范文1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关于这个古老的节日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屈原先生的故事了。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目睹自己的祖国被侵占,心如刀割,但他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无奈之下在农历的五月初五,写下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他。人们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据说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后来,为了防止饭团被蛟龙吃掉,人们便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的办法,这便是粽子的原型。

是怎样的精神促使这位伟大诗人纵身跃入滔滔江水呢?是那颗忧国忧民、热爱故土的心。

祖**亲用她的身躯为我们支撑了一片晴朗的天空,开辟出了一片成长的沃土。今天的我们无需用舍弃生命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我们只需把热爱祖国这一信念落实到自己日常的行动上:努力学习,尊敬师长,遵守公德,全面发展,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今天的我们重拾起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不也是热爱祖国的表现吗?

棕叶飘香,又一个端午节就要到了,让我们在品尝美味粽子的同时,重温屈原先生的铮铮铁骨,继承屈原先生的爱国精神吧!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演讲稿范文2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的主题是《端午节的由来》。

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泪罗江。当时他62岁。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000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这一传统佳节吧!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演讲稿范文3

同学们,老师:

大家好!我是木瑾瑾!马上我们迎来的就是端午节,听到这个节日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但我还是要为大家介绍介绍!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也是六月十二日,端午节也被称为端阳节,午日节,五月天等。

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吧!归纳起来,大概有几点吧:一,纪念屈原,屈原是楚国诗人,他在这天汩罗江殉国。二,迎接伍子胥,当时人们把伍子胥视为河神。三,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她只有十四岁,每日每夜沿江痛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她父亲的尸体。四,迎涛神,伍子胥含冤死后,化为涛神,后来人们把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江。

在端午节我们会吃粽子,都是用艾叶包的,家人在一起吃,其乐融融,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粽子的品种很多,有蛋黄粽,有肉粽,还有蜜枣粽等。我们还会在端午节这一天划龙舟,划龙舟是为了祭祀屈原,曹娥。划龙舟不是一个人在划,而是十几个人一起划,有一个人在前面击鼓。龙舟的样子更是美轮美奂,非常精致,都是用木雕成,雕刻家们都是精雕细琢。我们还会看到街上的妇女都带着艾虎,人们认为艾虎可以驱邪,小孩子们还会戴着香囊,可以驱避毒虫。今天就讲到这里了,端午节大家也知道了不少吧,我就不介绍喽!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演讲稿范文4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国旗下的讲话的主题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xxx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国外。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传统,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谢谢大家。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演讲稿范文5

敬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同学们,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是x月x日,也就是本周x。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很多,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汨罗江。当时他62岁。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两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谈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倡导的是什么呢?我们倡导的是屈原热爱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对危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的责任感,是面对强权宁折不弯的精神,要体会到屈原对于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体会到屈原对于这片土地,也就是我们脚下这片广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粽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000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能为自己的将来铺垫繁花似锦的人,能回报呵护自己的父母师长,无愧于炎黄子孙的人。

今年的端午节放假为xxx,也就是本周x,周x正常上课,上周x课务。在放假期间请同学们要注意安全,特别是最近流感比较严重,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最后,祝同学们过一个愉快的、安全的端午节。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端午节相关文章:

1.我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端午节送什么礼物好?

2.2019最新端午节活动主题大全

3.2019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知识

4.端午节作文600字五篇

5.关于端午节的作文5篇

推荐第4篇:传统节日:端午节资料汇总

传统节日:端午节资料汇总

前言: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然而,在我国已经延续了两千年的传统民间节日端午节,在去年却被韩国抢先申报端午节为本国文化遗产。这意味着韩国率先占据了端午节这一传统文化品牌在互联网上的阵地。面对韩流的再次侵袭,来自民俗、法律、互联网界的专家指出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必须进行提前、全面的保护,以防遭遇流失危机。从XX年起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XX年九月三十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作为炎黄子孙的你知道吗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关于端午节有哪些传说?

在我们这儿过端午节有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呢?你知道哪些有关端午节的诗歌呢?

一、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1、纪念屈原说。农历五月初五,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2、纪念伍子胥说。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 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纪念曹娥说。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诗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了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4、纪念秋瑾说。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军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5、古越民族图腾祭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七律.端午

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

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七 律.端午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快乐》任春来

之一:

【 端】来一盘大粽子,【午】阳高照普天庆。

【快】请剥苇啖黄米,【乐】向此中寻真趣。

之二:

【端】杯递盏庆佳节,【午】月艾粽有奇香。【快】将闲愁都抛却,【乐】而谈笑享天伦。

《献给屈原先生》先生你

在一个无名的小村落跳江时

一定会想到楚国的天地还有那些鄙琐的小人

对你来说天地下已无生存的根土和阳光

先生 你在一个无名的小村落

跳江时一定会看到楚国的鱼儿

穿过水火的地界浮露心灵的水面

吸允你那内心的离骚和香草

先生 你在一个无名的小村落

跳江时一定会听到楚国的人民

正踩着木舟顺江而下历史的火把召唤着你那

不沉的国魂先生 你是我心中

五月的墓碑和沉淀出的骨头

《端午节的怀念》回到吃粽子的家里

回到挂菖蒲的门前回到飘满艾香的城市与乡村

回到屈原纵身的一跳回到诗歌本身

一条止于湖南的河流却流经中国每一个人的心灵

打捞也罢,求索也罢

龙舟再快,也不过是时间的一枚梭子

端午节,中国老百姓自发地一个节日

几千年地打捞几千年地存在

应该比什么都重要都深刻

一个伟大的主题一个伟大的身影

一个痛苦的问号和句号一块问路的石头和一颗

求索的头颅至今伫立江边

汩罗江,一条永远流淌着

诗歌的光荣与梦想的河流

>年年思,年年思.

那伟大的英雄,你的正义的灵魂啊!

早早的住进了中华民族的心中.

年年思,年年思.那伟大的诗人,

你的篇章啊!是我们万代歌颂的精神.

年年思,年年思.

我伟大的民族骄傲啊!今日是你的节日呀!

就让我为你敲起那民族的鼓声吧!

年年思,年年思.

《端午》一个节日:端午

像一柄青铜剑穿越千年闪烁着生命的光芒

那剑气时刻在指尖氤氲风雨

我们的双手拨开一片片苇叶汨罗江便荡起一层层波浪

仿佛顺着喉管流入愁肠的烈酒在黑暗里膨胀和奔流

尖锐而孤独的目光像鸟一样

忧愤地俯瞰大地在我们的骨髓中疾行

让扭曲和媚笑无处藏身

一个节日:有竞赛的龙舟和鼓声,更有北去的江水在沉思

每一句染血的离骚里都蘸着一个活生生的屈子魂

《端午抒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几千年形成的传统节日,更是绵延着东方文化所特有的魅力,仿佛一架古色古香的古筝,宫商角徽羽,弹拨抚滑间流淌着一曲悠长又清丽的韵律。伴着那一排排青铜质地的编钟,在遥远的历史尽头,某一个时刻敲响,浑厚而雅致的左音右韵,由远至近穿越沧桑的纤尘,在一脉脉古音的涟漪层层叠起中,我仿佛置身在战火纷争的楚地,夜空有飞鸟掠过的痕迹,细碎的月光随着一颗闪亮的星辰陨落,风陈肆无忌惮地一浪浪袭来,眼前的画面在沙漏的渐远声里一幕幕切换,一缕揉碎的清香拂过我滚烫的脸颊,在这断续的栀子花的暗香里,我终于望见了你。

在汩罗河摇动的水波里,早汩罗河吐蕾的睡莲里,在汩罗河一桨一桨的渔歌声里。那是你吗?

带长狭陆斋,冠切云崔巍,被着明月佩着长剑,离开浑浊的朝堂,放逐在祖国的山水件,一人独醒。那是你吗?

朝饮栏坠露,夕餐秋菊落黄,自顾高驰在黑白的世道,是非的人世间,只因为心之所善,而虽九死其犹未悔。那是你吗?

质问天地万象只理,寻觅存之兴废之端,不屑贤凶善恶之报,不惜假借神奇鬼怪之说,用沙哑的喉咙,追求一个人神共知的真理。那是你吗?

问天,黑了吗?涉讲,累了吗?你宽大的衣衫可沾满了荆棘,你高抬的双脚可泥泞难提,你犹豫了吗?你退缩了吗?不!

虽然你曾长太息以掩涕,但你是哀民生之多艰,虽然你曾叹日月忽淹惜草木零落,但你操吴戈,被犀甲,带长剑携秦弓,虽然你也曾恐惧美人迟暮,呐喊无人旁听,但你依然在车马交错中奋勇争先,即使身首相离,也要让魂魄为鬼雄。这就是你,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执著的你,一个愤怨的你,一个上下求索的你,一个坚贞不屈的你,正是这样的你,是支离破碎的祖国,是饥寒交错的百姓所必须的你啊!

屈大夫!然而,你终于没有机会在旌旗蔽日的战场,在枪林矢雨的搏斗中完成你热血最后的喷溅,当国家被践踏,当生灵被涂炭,无助的你无奈地选择的纵身一跃。

是的!就是这样震撼世人,撼动朝纲的纵身一跃,就这样被定格成所有中国人两万五百年前的最揪心的一次感动,而你也把自己定格成为了历史长册最孤独的一带风景。

两千多年了,棕香飘遍了大江南北,两千多年了,龙舟的蒿子也震彻了五湖四海,屈大夫,我想扶一扶你高峨的冠带,在这伟大复兴的号角声里,屈大夫,我想解下你的长剑,凌空一指,让剑峰刺透黑夜,光耀出一道眩目的闪电,屈大夫,让你的真诚和执著给龙舟上的鼓点增添力量吧。让你的爱国和爱民给糯米上增添粘度吧。让你的激愤和无奈门头的苦艾增添灵光吧。同为我们曾同你而疼痛,更重要的是,我们同为你而满腔豪气。是的,屈大夫,我们记住了你。

是的,屈大夫,我们记住了你,我们也记住了端午。因为,你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高峰里最惹眼的突起!

(一)温馨类:

1、今天是端午节,送你只香甜粽子:以芬芳的祝福为叶,以宽厚的包容为米,以温柔的叮咛做馅,再用友情的丝线缠绕,愿你品尝出人生的美好和这五月五的情怀!

2、生日的时候,我会送你一个蛋糕;中秋的时候,我会送你一盒月饼;端午节来了,我送你一粒糯米,希望你把它种下去,用心呵护,等待收获我的祝福吧。

3、今天是五月五,送你一个粽子,含量成份:100%纯关心;配料:甜蜜+快乐+开心+宽容+忠诚+友情=幸福;保质期:一辈子;保存方法:珍惜!

4、端午到了,我送你一个爱心粽子,第一层,体贴!第二层,关怀!第三层,浪漫!第四层,温馨!中间夹层,甜蜜!祝你梦中有我,天天都有一个好心情!

5、今天端午节!我收集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为原料,用无忧为外衣,以我的真心祝福为丝带为你包了一个特别的粽子送给你!吃了它你永远快乐,幸福!

6、端午已至,奉上粽子。配料:五颗快乐枣,一把关心米,三钱友情水,由手机送达。保质期:五月初五前。保存法:请按存储键。

7、今日端午,让我托诗人的福,请你多吃些粽子;让我驾一叶龙舟,满载祝福驶向你;让我挂一把艾蒿在你门前,愿你平安;让我为你斟一杯雄黄酒,盼你安康。

8、采一束避邪的艾叶挂在门口,蒸一锅香甜的粽子放到餐桌,打一壶馥郁的醇酒盛满酒杯最重要的是,把我的祝福带在身边与你一同分享这美好的端午时光。

9、老妈:从前你会强迫我吃粽子,而今,孩儿不在母亲身边,用短信编织一个虚拟的粽子送给您,祈愿天下老父老母平安!

搞笑类:

1、米饭和包子打群架,米饭仗着人多,见包着的就打,豆沙包,蒸饺无一幸免。粽子被逼无奈,情急之下把衣服一撕,大叫:看清楚,我是卧底!端午节快乐!

2、秘诀:将手机用粽叶包好,放在锅里煮60分钟,手机续电能力将延长两倍,信号增强,且能闻到粽子香味。祝端午节快乐,多吃粽子。

3、喜讯:端午节当天,手机号头两位数字是13的用户,可以到街边小摊上免费领取粽子,当然,事先要抹上烫伤膏以防被摊主的开水泼到。

4、大家都夸你敏而好学,学什么像什么,我记得那天你学刘德华唱歌,真的很像耶。端午节来了,我想你也应该给大家模仿一下屈原跳江自杀,如何?

5、我绝望了,紫霞离开了我,师傅太唠叨,牛魔王欠的钱又不还,好不容易买下水帘洞又被菩萨恶意收购,只剩下一毛钱发条短信祝二师弟端午快乐

6、我是粽叶你是米,一层一层裹住你。你是牙齿我是米,香香甜甜粘住你。粽子里有多少米,代表我有多想你。记得给我发消息,不然棕子噎死你!

五、端午节对联

1、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

2、艾人驱瘴千门福;碧水竞舟十里欢。

3、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4、龙舟竞渡,凭吊屈子怀石恨;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

5、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6、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推荐第5篇:传统节日端午节演讲稿(材料)

传统节日端午节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当我们还沉浸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据可靠消息说"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听到这种消息,中国人除(公文有约提供)了惊讶只有尴尬,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如今,这个拥有XX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眼瞅着即将成为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将有多么尴尬?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比如文字,当代青年有几个熟识并能运用繁体字?连文字都不认识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纸,我国造纸工业化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或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的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断层又将带来什么?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稿:喜迎端午节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喜迎端午节,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是6月18日。

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泪罗江。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两千年之后的今天,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知道自己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珍惜我们宽敞明亮的教室,珍惜我们学习的机会。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所有的同学:"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毁其节。",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能回报呵护自己的父母师长。最后祝同学们期末考试取得理想的成绩,过一个愉快的端午节。

推荐第6篇: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齐: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A:今天由我和B一齐为大家主持“我国的传统节日之端午节”。(PPT1)

B:对啊,A你知道吗?我国有四大传统节日呢。 A:我当然知道了,但我想考考班里的同学们,你们谁知道我国有哪四大传统节日? (提问:答案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回答后按PPT2)

B:同学们真聪明。现在是农历五月,正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

A:这里有一首唐代诗人文秀的一首小诗,哪位同学来读一读?(PPT3)

B:读得真好。看来啊端午节是古代就有的传统了。

A:端午节为每年龙历五月初五,它还有许多不同的名字呢。大家看屏幕。(PPT4)

B:端午除了有不同的名字,它还有许多有趣的传统呢。

A:对啊,大家可通过屏幕大概了解端午节的传统。(PPT5)

B:年年过端午,吃粽子,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PPT6)

A:端午节的来源有多种多样,但最被人们接受的是端午节是用来纪念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由此而来。

B:端午节的龙舟竞赛也有一段来历呢。(PPT7)

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PPT8)当人们得知

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龙舟竞赛。(PPT9)

A:是的,端午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从那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 。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在端午节早上买或采来菖蒲、艾叶扎成束摆 放在门前或窗前用来辟邪以求平安。B:A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

A:刚才在进行端午节来历介绍的时候,我们基本都知道了。(PPT10) 1.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PPT11)

B:粽子好吃,我最爱吃。(PPT12)

A:粽子品种也不少,有甜有咸,我都爱。(PPT13) B:我们都爱吃粽子,谁包过粽子呢? A:看来我们班会包粽子的同学可真不少。因为教室里条件限制,我们只能看图学习包粽子的方法。(PPT14)

B:我知道今天学校还组织了包粽子活动呢。 A:我们都想去包粽子,这次不能参加学校的活动,我在学校学了回家包也一样好。 B:大家看屏幕学习包粽子的方法吧。

A:(读图解释)

B:(PPT15)我看到有同学看着粽子流口水了哦。 A:端午除了吃粽子,还有喝雄黄酒的习俗呢。(PPT16)

B:大家还可以通过屏幕了解一些其它习俗。(PPT17)

A:(PPT

18、19)大家还可以通过图了解端午节的(PPT20、21)

B:今天的端午节又有所不同。(读PPT22) A:今天的特殊意义(读PPT23)

(PPT24)

B:龙舟承传统。

A:粽子表情谊。

今天的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推荐第7篇: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可多了,有喜气洋洋的春节,有团团圆圆的中秋节,有祭祀亲人的清明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热热闹闹的端午节,因为端午节不但有我喜欢观看的赛龙舟,还有我最最喜欢吃的美味的棕子了。

那香软可口的棕子让我百吃不厌、回味无穷,可我还是在最近的学习中,才具体地了解到这美味可口的棕子,竟然还有一段古老而又动人的来历呢!

相传我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因他的祖国被秦国侵占,心如刀割,在农历五月初五的这一天,投江自杀了。百姓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纷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饭团、鸡蛋投入江中,好让鱼虾吃饱了,不去咬伤屈原的身体。后来百姓们又想出用树叶包饭团,外缠彩带的办法,这就和我们今天的棕子有些相似了。

贵阳人包的棕子,又小巧又可爱,那形状就像一个个尖尖的冰激凌。每当端午节来临又正好赶上我们上学的日子,我的妈妈就会给我准备一小串用线连成的各种口味的棕子,有肉馅的、有花生馅的、有大枣馅的、还有绿豆馅的等等,还要为我精心挑选两个最厉害的煮熟了的鸭蛋去学校和同学们比赛,我们的规则是这样的:谁的鸭蛋撞不破,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最后的赢家,那时的课堂欢声笑语,那声音简直成了一片欢乐而又兴奋的海洋,我们的教室也变成了一片狼籍的战场……

至今都好怀念过端午时教室里那片狼藉的战场,因为这战场里有属于我们的故事,故事中有欢笑、有兴奋,甚至还有我们的泪水……

南昌市南京路小学三年级:徐至亿

推荐第8篇: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

1.简介

端午节是中国重大传统节日,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确立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由来

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是三个重要的中国节庆之一,其他两个分別是中秋节和农历新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

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3.时间

2012年6月16日,农历5月5日,星期三;2013年6月6日,农历5月5日,星期一。

4.意义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啤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5.别称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菖蒲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棕节 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 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天中节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

五、午同音,

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 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6.习俗

划龙舟

在汨罗江畔,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隆重的龙舟竞渡活动。竞渡前一般都要先祭屈子庙。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穿着新装,扶老携幼,并抬着龙头,先到屈子庙朝拜,供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屈原遗像。然后由主祭人将一条红绸系到\"头龙\"的头上,由\"头桡\"将龙头扛到江边洗浴,洗完后将龙头安于船首,这才开始赛龙舟。 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悬艾草菖蒲在我国民间有一句谚语:\"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即白艾,又叫家艾、艾蒿,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艾入中药,性温,味苦,可以祛寒湿。蒲,即菖蒲,是一种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挥发性芳香油,可以提神、通窍、杀菌。端午节之际,我国南方地区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裁为小虎,贴上艾叶,称为艾虎,妇人争相佩戴,以避邪驱瘴。而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可以散发芳香,驱赶飞虫,清除污浊空气,或将艾叶和苍术、白芷、大黄、芸香等中草药放在室内燃熏,能赶走蛇虫百脚,也是一种空气消毒的良方。此类习俗,在我国各地非常普遍。\"杏子黄,大夫忙\",是说端午时分,因为夏季来临,天气渐转湿热的缘故,百病易生。所以,端午节前后一段时间正是劝人们讲卫生、逐瘟疫、除虫害的日子。 佩香囊荷包

端午节来临时盛行佩香囊、佩荷包。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五颜六色,玲珑夺目,既美观漂亮,又清香四溢,还可以预防某些传染性疾病。而在节前,家家户户的媳妇、姑娘及眼明手巧的老太太,都要用七彩丝线、花布、绸缎等材料,绣制成形态各异的荷包,以赠亲友和佩戴。 饮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拿了艾叶,戴上菖蒲,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 ,必须慎用。

7.插艾习俗的起源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

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你为什麽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8.粽子由来久、花样多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世界各地的华人,无论是本地、中国、台湾、香港,还是海外的唐人街,都会按传统,在农历五月初五前准备各式粽子应节。

但你知道吗,粽子的由来已久,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中,已有“粽子”的记载,是一种用芦叶裹米的食品。

不过,在古代,粽子可是称为角黍。 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这时就不叫角 黍,而称粽子了。

因地区不同, 由材料以至粽叶, 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连“裹” 的形状,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们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汉晋 时 的 粽子,多做成角形, 作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 而粽子的口味,也依地方的不同,而有差异,唐代时,长安街有许多粽子铺,有多种果仁馅。

9.端午民俗与保健

因为农历五月,历来被世人视为“毒月”,其时令已近盛夏,蚊蝇滋生,百虫活跃,各种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我们的老祖宗们便总结出一套卫生防疫的好办法。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站上悬艾蒿、菖蒲,或用雄黄、蒜头、菖蒲根浸洒于墙壁上,用苍术、白芷等多种燥烈中药,关门闭户,杂而焚之,以驱瘟除邪。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艾叶对多种细菌都有杀灭或掏作用,同时还能增强人体网关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达到驱毒防病的目的。

涂洒雄黄酒也是端午习俗之一。在端午节,将雄黄掺在酒里制成雄黄酒,甩洒在居室的墙脚和床下,具有较强的灭蚊和杀虫作用。按照气候规律,端午前后,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已步入梅雨季节,此时不仅气温较高,空气相对湿度也较高,风速则较小,天气条件有利于蚊蝇、害虫的活动和繁殖。而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

端午节,各地小孩子佩带香袋,堪称端午节中民俗卫生的绝妙一笔。香袋子把具有挥发性芳香的中药切成细茸,装在绣制的锦袋内,这绣袋既是精美的工艺品,又是祛病防疫的绝佳预防药物。香袋中所用的中药多由苍术、白芷、苍蒲、冰片、雄黄、樟脑等组成,对流行性感冒、白喉、水痘等传染病有积极的抑制预防功效。

推荐第9篇:传统节日端午节学生活动营销策划方案

传统节日端午节学生活动营销策划方案

这篇《传统节日端午节学生活动营销策划方案》,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利用端午佳节小长假期间,进行大规模促销活动,提高产品销量与市场竞争力,扩大本农家乐知名度,刺激消费渠道,有效掌握消费者的顾客资料.

1.飞院转专业成功的消费群体(请宿舍,一般4人,每人50元左右)

2.飞院学生会及各社团、班级年终聚会(社团10人左右,班级30人左右,每人30元左右)

3.飞院普通消费群体4.社会消费群体

20**年6月19~20**年6月20(农历五月初四~五月初六)(根据需要可适当提前或者延长促销区间,以保证促销活动最大量接触消费者)

1.折扣宣传:进行打折降价,运用强有效的价格利器,采用多重优惠组合进行宣传

2.枇杷采摘宣传:吃得好耍得好!枇杷还是这边好!

3.端午文化宣传:利用节日活动的冲击以造成的气势,凸显强势品牌和强势营销的风范。

会员卡宣传:消费满 元或团体消费曾VIP会员卡,消费打 折

5.短信群发平台宣传:给飞院所有学生发关于活动的短信一条

6.电话营销宣传:给飞院总校及各二级学院学生会和社团主席会长打电话进行团体聚餐推销7.活动前一天及活动期间在人流量最大的通道(小吃街或校门口)派发传单,负责向消费者传递活动的第一手信息。要求:形象、气质佳,着装整洁,并配有本农家乐明显标志。(建议统一服装)

传承传统淳朴文化,感受农庄美味特色副标题\"果园新村端午狂欢期待您的参与\"

本农家乐特色文化与美食

方式:①进行饮食产品打折刺激消费②本活动以粽子为主打促销产品,以及XX 地方特色端午美食,进行不同食品搭配销售、节日礼包赠送等。

2、推出端午节团圆餐,凡以团体(4人以上)为单位的消费者均可享 折优惠。

3、给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生节日的问候,凡在校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大学生均可凭学生证、考试证、身份证等有效证件领取节日礼包一份( XX 地区端午特色食品、端午彩绳、)。

4、重现传统端午文化,从起源、发展、变迁、现状等方面进行现场解说,并包含趣味答题互动环节,答对者可获的节日礼包一份。

插艾、插菖蒲、插柳条、戴彩绳、活动点可进行悬挂菖蒲、艾草,洒雄黄酒等活动,插彩旗等用于吸引消费者驻足观望并烘托主题活动氛围;、在活动地点醒目处放置主题背景及内容说明物料等活动面积至少保证50平米以上。

为加强活动的吸引力和现场的气氛,可同时在活动场地举办歌舞表演或当地老百姓喜欢的特色娱乐活动。在搞这些活动时,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现场布置、主持人的挑选,娱乐活动内容的选择都要细致,周到。

本次活动由本农家乐按照方案自行操作,为保障此次活动的顺利执行,针对活动执行过程中的两个细节,需要指定专人负责:

1、单页派发人员活动期间每天在营业时间于活动场地人流量最大的通道派发传单,负责向消费者传递活动的第一手信息,要求:形象、气质佳,着装整洁,并配有本农家乐明显标志。(建议统一服装)

2、大赛活动管理人员:

为保证活动有序进行,必须指定专人对比赛材料、奖券、奖品进行管理,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影响到品牌形象。

推荐第10篇:中韩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对比研究

XXXX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中韩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对比研究

系 (院) 专业班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

称 指导教师 职

中韩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对比研究

摘要: 端午节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主要活动有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和悬挂艾叶菖蒲等。端午祭则是农历四月至五月,在韩国江原道江陵地区举行的乡土神祭,主要内容是拜祭大关岭山神与大关岭国师城隍以及国师女城隍神,它是韩国现存的乡土神祭中规模最大的,也是保存最为完整的民俗。整个活动包括祭仪、演戏和游戏三大部分,其起源最早可以追朔到古朝鲜时代人们对山神、海神、部族神灵的祭拜活动,这些祭祀活动与从中国流传过来的“端午”的概念相结合,于是成为韩国的端午祭。

2005年韩国端午祭在联合国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由于它与中国端午节的渊源,导致中韩两国民间舆论在这一问题上出现争议。有鉴于此,笔者整理两国学者有关端午节(祭)的起源、习俗、现状以及独特风俗的研究资料,对两国的端午节(祭)进行了比较和阐释,旨在深入的分析两种节日的异同,反思民俗文化的保护,探索两国民俗文化的交流形式。

关键词:端午节 端午祭 对比研究

The compariscon research between the Chinese Dragon Boat Festival and the South Korean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sacrifice

Abstract:

The Duanwu Festival, also called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celebrated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month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calendar.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festival has been marked by eating Zong Zi and racing dragon boats etc.The Gangneung Danoje Festival is the largest and best preserved traditional festival still performed toady in the Gangneung region, Korea.It begins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ourth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with the brewing of the sacred liquor, and ends with the ritual of "sending off the deity" on the

evening of the seventh day of the fifth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The beginning of the Gangneung Danoje Festival can be tracked down in the rituals to mountain deity, tutelary deity and sea deity in ancient Korea.These rituals combine with the concept of "Duanwu", which comes form china, to form the Gangneung Danoje Festival.

Because the concept of "Duanwu" come form china, when Gangneung Dannoje Festival was succefully registered as world 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 with the United Nations in 2005, dispute happened the people of the two countries.Therefore, the writer observation and deep interview of fieldwork etc to record and expre the any aspects of the festivals.

Keywords:

Dragon Boat Festival,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a

offers a sacrifice to, compared research

目录

引言 „„„„„„„„„„„„„„„„„„„„„„„„„„„„5

一、中国端午节 „„„„„„„„„„„„„„„„„„„„„„„5

(一)中国端午节的起源„„„„„„„„„„„„„„„„„5

(二)中国端午节的习俗„„„„„„„„„„„„„„„„„6

二、韩国端午节(祭)………………………………………………………7

(一)韩国端午祭的渊源和传说„„„„„„„„„„„„„„7

(二)韩国江陵端午祭的习俗„„„„„„„„„„„„„„„8

三、中韩两个节日异同之比较 „„„„„„„„„„„„„„„„„8

(一)共同点 „„„„„„„„„„„„„„„„„„„„„„9

(二)不同点„„„„„„„„„„„„„„„„„„„„„„10

四、两个相同相异节日形成对我们的启迪………………………………1

2(一)端午祭与端午节有各自的传承也有共同点„„„„„„„12

(二)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更多关注„„„„„„„„„„12

(三)节日民俗不能完全商业化,应保留它民间的特色„„„„12

(四)民俗教育需要重视„„„„„„„„„„„„„„„„„13

(五)拓宽中韩两国民俗文化交流„„„„„„„„„„„„„13 结论…………………………………………………………………………13 参考文献……………………………………………………………………14

中韩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对比研究

引言

不论是中国, 还是韩国, 都有端午节习俗。但从它的起源、习俗以及文化内涵、举行目的、保护与传承方式等方面考察, 二者有明显的差异。本文拟就中韩两国的端午习俗进行对比研究, 希望有助于深入认识两国的这一共同的民俗事项。

一、中国端午节

(一)中国端午节的起源

在我国,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五”或“重五”。由于古代“五”与“午”相通, 因此,“端五”亦称为“端午”、“重午”。又, 古人有用兰草汤沐浴的习俗, 故又称“沐兰节”。唐宋时, 称“天中节”、“端阳节”。明清时北京人称“五月节”、“女儿节”。道教称“地腊节”。总之,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夏季重要的传统节日。

对我国端午节起源学界认为有以下几种:

1、图腾祭日。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在《人民的诗人——屈原》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两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端午节的起源, 即我国古代吴越民族举行龙图腾祭祀, 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那时, 居住在江南水乡的部落经常受到蛇虫、疾病及水、旱灾害的威胁。于是人们幻想有一种图腾神(即龙)能超越自然界的力量, 保佑百姓, 抵御各种灾害的困扰。故每年五月五日举行龙祭, 期间要划龙船、吃粽子、焚香点烛、供果献牲。

2、镇妖避邪日。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 五月五日是“恶日”, 往往妖魔丛生, 瘟疫流行, 遇事不吉。因此, 五月节家家门上贴朱色咒符, 悬艾蒿;家中挂钟馗像, 驱“五毒”; 人人踏百草, 进行“百草浴”, 用鲜佩兰熬水以洁身, 亦有佩带香包和缚五花绳的。据说, 这样做可以驱瘟、除邪、止恶气、禳毒气。

3、纪念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他秉直爱国, 政绩显著, 却被罢黜, 怀着无限悲痛的心情, 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

而死。屈原死后, 楚人怀念他, 在每年端阳节时向江心投掷粽子、油糕等食品, 用意有二: 一是让江中的蛟龙鱼鳖等吃这些食品, 免得伤害屈原尸体;二是祭奠屈原, 让他的亡灵亦享有人间的食品。

4、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 名员, 楚国人, 父兄均为楚王所杀, 后来伍子胥逃奔吴国, 助吴伐楚, 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 子胥掘墓鞭尸三百, 以报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 其子夫差继位, 吴军士气高昂, 所向披靡, 越国大败, 越王勾践求和, 夫差许之。伍子胥建议, 应彻底消灭越国, 夫差不听, 吴国太宰伯嚭, 受越国贿赂, 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 赐死伍子胥。伍子胥本为忠良, 视死如归。据说在死前对邻人说:“我死后, 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 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关!”夫差闻言大怒, 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5、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 数日不见尸体, 当时孝女曹娥年仅14岁, 昼夜沿江号哭。过了17天, 在五月五日投江, 五日后抱出父尸。民间传为神话, 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 其后为之立碑。孝女曹娥之墓, 在今浙江绍兴,也有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一说。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 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 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二)中国端午节的习俗

农历五月五日的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中国56个民族中, 过端午节的有27个民族。主要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和悬挂艾叶菖蒲等。

1、赛龙舟。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相传, 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后, 当地百姓驾舟顺江而下打捞他的尸体, 最后来到洞庭湖。当时正在湖上打鱼的渔夫们得知后, 也竞相划舟帮助打捞。从此,便有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2、端午食粽。相传, 爱国诗人屈原深受百姓敬仰,因此, 汨罗江上的渔人常常赠他以粽子和鸡蛋。屈原投江殉国后, 渔人们悲痛万分, 一位渔夫将带给屈原的粽子和鸡蛋投入江中, 以期鱼虾饱食之后免去吞食屈原的尸体。此后, 这种做法逐渐形成全国性的端午节习俗, 以寄托人们对屈原的哀思。

3、饮雄黄酒。雄黄也称鸡冠石, 中医作为解毒杀虫药, 外用治疥癣、蛇虫咬伤症。据说, 在屈原殉难的当天, 一名老医生把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 欲药昏蛟龙水

兽, 不让它们吞食屈原的尸体。后来人们在过端午节祭奠屈原时也纷纷效仿, 久而久之就成为过端午节的活动内容之一, 但形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在节日前将菖蒲根和雄黄泡酒, 于阳光下晒, 到端午节家人团聚时共饮, 以防虫伤害。

4、悬艾叶菖蒲。农历五月酷暑炎热, 古人认为这是一个恶月, 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避邪驱瘟风俗的形成, 如端午节这天, 人们早早地把艾枝和菖蒲悬挂在门边, 其枝叶上散发出清香, 据说挂上这两件东西能保平安, 病魔瘟邪都能挡在门外。

二、韩国端午节(祭)

(一)韩国端午祭的渊源和传说

韩国的端午, 时间上与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相同, 也称之为“重午”、“重五”、“端阳”、“五月节”, 传统称为“上日”。“端午”从字义上解释为“初午”, 属五月第一个“马日”。五月本是一个阳数(也称为奇数), 初五即是两个阳数相遇, 韩国有着重视奇数日相遇的习俗, 因此, 五月初五被定为一大节庆日。此节萌生于何时, 目前尚没有文字资料可证, 但早在新罗时代即有了“端午节”。关于其神话传说主要有以下三种:

1、据《大关岭山神》传说, 新罗将军金庾信, 自幼留学溟洲。在位于江陵南部的禅智寺, 铸得名剑一把, 并以此于668年带兵消灭高句丽,平定百济, 一统当地, 死后被供奉为大关岭山神, 守护这一地区。壬辰倭乱之时, 敌军误以为大关岭与当地的每一棵松树皆为士兵, 故不敢冒然侵犯。

2、据《大关岭国师城隍神》传说, 古时候, 鹤山村一户有钱人家的闺女去石泉打水, 喝了一瓢有太阳映在其中的水。不久便怀身孕, 月满即得玉童子。但家人以处女生子不可为由, 将婴儿遗弃在鹤山岩下。数日后, 生母到鹤山岩下探望, 原以为婴儿难以保全生命或已被野兽咬死, 却意外地发现, 一只鹤衔来红丹正在喂婴儿。她将孩子抱入怀中, 相信这是天赐贵子而细心喂养。孩子长大后就学庆州, 成为梵日国师( 810-889)。国师回故乡, 掷手杖, 在手杖落地处建立“神福寺”。如今梵日国师的浮屠仍立于此处。据说, 崛山寺是他所创建的庙宇。他死后成为守护江陵与岭东地区的“国师城隍神”。

3、据《大关岭国师女城隍》传说, 古时候, 江陵郑家有一女未嫁。一日, 其父梦见大关岭城隍神问:“我愿来此家为婿, 如何?”其父婉言谢绝。一天, 郑家女静坐

后院, 一只猛虎飞奔而来将之背走。原来那只猛虎是城隍的使者, 奉命前来行事。郑家人来到大关岭国师城隍神堂, 见其女与城隍神同座, 身躯如石碑。郑家女被猛虎背走日正值农历四月十五,后成为大关岭国师女城隍的纪念日。

(二)韩国端午祭的习俗

1、祭祀。端午祭的活动从祭祀祖先开始, 之后全家设盛宴就餐。韩国江原道江陵一带地方在端午节还有“端午祭”活动。 “祭官由当地市长担任。在舞乐声伴奏下, 女巫们跳起大神, 念咒, 男巫们跳假面具舞,几百名群众在祭坛前列队祈告上苍, 观众多达数万人。”

2、演艺。演艺活动是在农历5月3日到5月7日进行的,主要包括官奴假面剧、农乐、农谣、本/外地艺术团体表演。

官奴假面剧是韩国朝鲜时代由江陵脚中的囚犯演的,是一种无声的带有祭祀风格的民族剧。该剧由六名带着面具的舞者和若干乐师表演,六名舞者的角色分别是仰班大人(Yangban Clown)、小梅夫人(Somae Bride),两名恶人(sisiddagddagi)和两名小丑(Jangiamari),故事分为五幕,分别是小丑登场、仰班求氦藩人登场、小梅自杀、和解。故事描述的是仰班大人与小梅夫人在恶人的干扰下最终结为杭俪的麦情故事。

农乐发源与韩国部族国家时期,每年到了春秋两季,农民就要聚在一起演奏乐器、载歌载舞祈祷一年的丰收。农民们为了在艰苦的劳动中获得放松,为了与村落中的人们和谐相处,为了祈祷物产丰富,创作出了各种农乐和游戏。

农谣是农民在劳动的过程中,为了摆脱枯燥感、提高集体的劳动效率而创作的民谣。江陵地区的农民主要种植水稻,农谣是在从移栽到收割、脱离的全过程中唱的民谣。歌词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和平凡生活中的快乐。

3、游戏。在农历5月3日到5月7日,江陵端午祭海包括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主要有荡秋千、摔跤、射箭、农乐比赛等。

4、其它。除了祭祀、演艺、游戏等活动外,江陵端午祭还有如打年糕、做车轮饼、画面具扇子、贴门神、用菖蒲水洗头等民俗活动。

三、中韩两个节日异同之比较

(一)共同点

1、都是民俗节日。

中国的端午节和韩国的端午祭都是节日民俗,节日民俗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节日民俗的传承处于不断的变异之中。许多古老的节日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地域、民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内容和形式都在发生变化,但究其原因,又总是和节日民俗所传地区人们的宗教祭祀、生产活动、宗教信仰、纪念活动以及社交活动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的端午节主要是围绕着保佑牲畜兴旺,身体健康的基本愿望的节日;韩国的端午祭属于是生产性节日,在祭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是围绕着对山神的祭祀,以及保佑农业的丰收。虽然两国的起源传说不同,但是祛灾求福却是共同的。

2、举行时间接近。

中国的端午节是阴历的5月5日,且饮雄黄酒、赛龙舟等活动都是在这一天开展的。韩国江陵地区的端午祭是从阴历的4月5号开始,开始时间较中国端午节早主要是因为酿酒需要一段时间。所以端午祭举行的时间是从酿酒到阴历的5月7号送神祭结束。

3、都有政府的参与。

两国政府在节日庆典中的所起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入资金。活动所需经费一部分是靠政府拨款,一部分是通过活动收入来解决的;

(2)投入人力。政府统筹节日活动,并安排公务人员参加,通过这样的大型活动也可以测试公务员的行政能力。出现工作人员不足的时,政府还要组织招聘临时工作人员或是志愿者;

(3)负责宣传倡导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宜传节日状况,如采写新闻、制作专题节目、开通节日专题网站等等,以最大程度引起民众的关注,宣传有关活动的历史、背景、活动内容等等。

4、都在产业化。

端午节(祭)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都在各自的国家进行了产业化的运作,以期望达到即保护了文化遗产,有能够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的目的。中国通过确定“中

国庆阳香包民俗节”,再不断增进时代内容,扩大对外发展,增强庆阳的知名度,开发特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每年都在端阳节期间举办,成为庆阳对外开放的有效载体和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有效平台。“小香包、大

产业”成为庆阳市妇孺皆知的发展理念。韩国大力发展江陵端午祭的目的主要有三个:(1)发展和保存地区传统文化和艺术;(2)通过强调传统文化艺术,提高地方民众的自信心;(3)发展文化观光旅游,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强民众的凝聚力。

5、都在学术化。

中国甘肃的庆阳地区在举办学术会议,虽然现在还是在国内的学者为主,但也为庆阳地区的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意见交流的平台,增强了庆阳端午香包节等民俗文化的影响力。

韩国江陵地区的端午祭期间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会议”,主办方邀请国内外众多学者。在会议的过程,各国家学者分享了自己国家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验,讨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这次会议,使韩国政府和民众学习到很多好的方法,对于发展并保护好江陵地区的文化遗产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不同点

1、有各自的历史。

中国端午的起源具有浓郁的巫文化色彩, 如“图腾祭日”说、“镇妖避邪日”说等, 而韩国端午的起源传说则注重佛教文化色彩, 如“国师城隍”说、“国师女城隍”说等。

2.节日型的庆典与祭祀型庆典。

中国端午节是节日型庆典, 而韩国江陵端午祭是祭祀型庆典。实际上,中国端午节最初也是祭祀型庆典,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才逐渐演变为节日型庆典的。

3、活动内容不同。

虽然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都有“端午”之名,但是内容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从宏观上说,东亚共处于一个文化圈内,东亚国家的文化既有其统一性,也有其分疏性。具体到这个事情,中国端午节和韩国江陵端午祭都在农历五月初,体现出东亚文化在时间上的统一性;这个同一性来自中国文化中,五在五行中属于火,二五相重,火气过旺,过旺则为毒,故需避忌。《盖平县志》(民国十九年铅印本)“五日为端午

节,又名五毒日。盖五月属午,五日为端午,二午相属,火旺之柏,过旺则为毒,故用艾篙、桃枝、朱砂、雄黄等物以解之。”韩国也有“阳数”的说法,都是从中国流传过来的。但两者的具体内容上又有一定差别,如中国端午节包含了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等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而韩国江陵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又体现出东亚文化的分疏性。东亚统一的地缘特色与其分疏差异同时得到了展现。

4、举行目的不同。

(1)中国端午节俗有两大主题——避瘟保健与追念先贤。人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危机和不确定性的世界。在面对外部世界时, 人们常常感到无助, 因此, 人最迫切需要满足的就是安全需求, 安全得到了保障, 才能去追求其他。在日常生活中, 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也是平安与健康, 而端午节在预防疾病和保健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端午节在仲夏时节, 蚊虫多, 疾病、瘟疫容易流行, 人们的健康受到威胁。而端午节俗中的雄黄、艾、菖蒲等均有避瘟的功效。随着历史的发展, 先贤们的伟大精神逐渐融合于端午节中。人们在欢度端午时, 可以增强人与自然的交融, 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也可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仁孝悌爱等传统美德得到深化。

(2)韩国端午节俗有三大主题——祈求神灵保佑农业丰收, 祈求平安以及发扬团结合作精神。第一,祈求农业丰收。农业丰收, 人们的温饱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生活质量也提升一个层次, 从而有更多的精力去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第二, 保佑平安。在现实社会中, 不确定因素太多, 某些灾难和意外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抗拒的, 尤其是自然灾害、传染病等。当代社会, 随着科技的发展, 使人们有能力通过及时预测和防范来应对灾难和意外, 把损失减到最小程度, 但仍免不了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伤害。在祭祀的活动中, 人们通过祈愿来保佑一切平安, 即使不一定起作用, 至少可以给民众以心理上的慰藉。第三, 发扬团结合作精神。人作为社会的个体, 不可能凡事都孤立于社会中, 势必要与人合作, 才能得以生存并得到社会的认可。祭祀活动通过全民性参与, 为培养人们的团队精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在参与活动和合作中, 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得以加深, 进而加强了民族的凝聚力。

5、保护主体不同。

在中国,有很多人都有制作香包、剪纸、皮影、刺绣的技术,政府更愿意让民间

艺人融入市场,使他们在销售香包中获利,用市场的方法去激励民间艺人改进生产工艺,从而达到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因此在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更倾向于民间百姓和市场。在江陵端午祭中,负责祭仪的巫师都是世袭制的,他们都有韩国政府编号,并且政府会给予他们一定的补贴,鼓励他们将自己掌握的技艺传授给其它人。因此,可以说韩国政府是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

四、两个相同相异节日形成对我们的启迪

(一)端午祭与端午节有各自的传承也有共同点

韩国端午祭当中“端午”这个字是从中国来的。韩国的端午祭可追朔的大概有五个传说。第一是屈原的传说——楚国的风俗。第二是纪念介子推的传说——在山西一带。第三是纪念伍子胥的传说——楚国跟吴国的风俗。第四是纪念曹娥的传说——浙江一带的风俗。第五是给地祭祀——道教的风俗。从中国流传过来的这“端午”一词与江陵地区原来存在的祭祀活动结合起来就演变成了“端午祭”。

(二)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更多关注

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上,都需要倾注更多的关注。中国各种民族文化纷呈,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但是这些文化遗产在慢慢的消失,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以惊人的速度离开我们的现代社会。韩国起步比中国早,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中国可以借鉴韩国的一些较为成熟的方法。

(三)节日民俗不能完全商业化,应保留它民间的特色

在研究资料的过程中,两国的端午活动给我印象最深的部分是对经济的效益特别关注,为发展地方的经济的目标很突出。然而民俗文化毕竟是很单纯的,如庆阳香包节的香包、皮影、剪纸等等都是由当地百姓手工制作。这些工艺品虽然大都是为了在香包节期间销售,但是民间艺人在制作这些工艺品的过程中所灌注的文化意义也是不可与之剥离的。

同样,在韩国虽然也是为了发展当地文化旅游搞很多活动,但是活动本身是有其含义的,这些活动正是民俗价值的表现。因此,但是应当注意,在开发民俗的经济的过程中,不能只着眼于其经济利益,应当保留其民间特色,还本民俗以本来面目。

(四)民俗教育需要重视

教育现象体现了社会、文化行为的变化过程,民俗教育是传承一个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民俗教育通常以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不论在中国或是韩国,一些技术比较突出的民间艺人都由政府进行登记,政府给与他们专业称号,并给与一定补助,让他们在当地传授技艺,以保证这些民俗不至于失传。(2)通过地方政府的文化行政部门去教育市民。以韩国江陵市为例,市民可以在民俗课堂上学到韩国使、美术、古典文学、乡土使、法律、音乐、文学、岁时风俗、东方哲学、地方行政、经济、国乐、子女教育、环境、女性学等等。(3)通过地方教育机构,将民俗教育与国家教学计划相结合,可在小学、中学、高中开设地方民俗文化课程,或在学校开办协会等教育形式。如此,使学生们增加对地方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建立枷J的自豪感,增强凝聚力。(4)举办各种活动如展览、比赛等。

(五)拓宽中韩两国民俗文化交流

由于地理位置及历史原因,中韩两国的民俗文化具有丰富的联系。在中韩两国端午节(祭)的举办过程当中,双方均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交流。如:(1)举办了学术会议,邀请各国学者深入探讨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2)双方科研机构的相互访问,如中韩两国的大学的民俗学系互访,增进双方的了解,分享学术成果;(3)韩国端午祭的庆典活动之一是邀请中国的艺术团体在当地演出;(4)在韩国端午祭出售中国端午节商品,如香包等,使韩国民众加深对中国端午节的了解等等。

结论

深入分析两个节日的异同、反思民俗文化的保护以及探讨中韩两国民俗文化的交流形式是本文期望达到的目的。如前文所述,韩国端午祭源于中国端午节,然而由于端午祭是“端午”的概念与韩国传统祭祀活动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端午祭民俗活动。从节日的起源、节日类型、举行时间、举行目的、活动内容等方面看,这两个节日都有明显的差异,属于不同的节日民俗,因此韩国端午祭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与中国的端午节并无冲突。

民俗文化的保护是一个全世界都需要认真面对的一个课题,需要各国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民间艺人很好的结合起来。千百年来,民俗文化都是民众自己把它传

承下来的,他们才是主人,要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民俗文化的保护中来,使他们有文化的自觉,保护才能走上良性发展。同时,社会各界都要长期关注,立法保护,走上法制的轨道,我们的民俗文化才不至于被破坏,流失。

致谢

三年的大学生活接近尾声,我的学生时代也将告一段落。一路走来,在我的学习、生 活当中,出于有心或无意而给予我帮助人很多很多。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有些我铭记 心中,有些我已淡忘,但这些都是我人生历程中的宝贵财富。

教诲之劳应当永念。有幸添列恩师门墙是我大学期间最大的收获。这里要感谢授课和指导过我的所有老师的关心,他们是xx老师、xx老师、xx老师、xx老师等,是他们给我的各门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感谢我的同窗在我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给我的指导和帮助。

望宇宙之浩瀚,叹吾辈之渺小。即将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我,心里充满了激情与憧憬, 但面对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也有几分胆怯。不敢说有何作为,惟有洁身自好、刻苦努力,以报 父母养育之苦、师友教诲之劳。

参考文献

[1]钟敬文 民俗学概论[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2][3]杨景震 中国传统岁时节日风俗[M ] .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6 [4]柏宇 中外节日纪念日大全[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5]宋兆林 图说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 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2006.1 [6]李露露 中国节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1

第11篇: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优秀教案[全文]

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优秀教案

在国务院新修定的法定假日中,五一长假被取消,而分别增设了清明、端午、中秋、除夕四个假日。孩子们对其背后的文化传统知之甚少,认为端午节不就是吃几个粽子吗?一点都不好玩,也值得放假?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同学们崇尚过洋节,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已经越来越淡化。如果再不弘扬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必将导致我们民族无形文化的急剧消亡和流变。激烈的讨论过后,孩子们迫切地想知道端午节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决定开展以“走进端午节”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来解开这些谜团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这次活动是对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进行探源。

我们四年级孩子,懂事、好学,喜欢阅读,但家庭条件一般,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其学习,家里有电脑的只在极少数,知识的来源主要是学校网络、老师和课外书。他们对于的端午的认识也仅仅是吃几个粽子和鸡蛋,带彩线辟邪之类,知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对屈原的了解也甚少。

资源分析:

电脑网络的普及,学校图书馆的开设,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搭建了亮丽的舞台;为孩子们提供了的实践的空间和取之资源;走访经验丰富、不忘传统的家长,也是实践中重要的社会资源。

知识目标:了解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来源及历史文化,用不同形式感受并展示。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中国传统节日对每一个中国人的意义,进而培养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并通过分组合作,感受与他人合作交往的乐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和与人交往的实

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时间安排

1.确立主题,成立小组,制定小组活动方案

2.各小组实践活动(四课时

3.成果展示(一课时)

4.活动延伸

活动准备

1.提出课题。师引导:“家长、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有多少?你们想通过什么方式得知?”

生活动: 四人小组讨论后,少数服从多数,决定设计一个中国传统节日调查表,对初

一至初三各一个班级的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师指导帮助学生完成问卷的制作与整理。师进一步引导:“通过调查结果,你最想说什么?最想知道什么?”

生的兴趣被激发,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活动结果:对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进行探源,就以部分同学比较熟悉的端午习俗粽子艾叶命名———粽艾香里话端午。

【通过学生自主调查活动发现问题,从而有兴趣解决问题。调查结果让一些同学感受有些传统节日被人们忽略甚至遗忘的悲哀!】

2.划分小组,推选小组长。师:你们想从哪些方面探源呢? 生活动,同学四人一小组讨论,教师适当提醒引导,决定从五方面探源: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探源组

端午节的习俗——习俗组

端午的诗词故事——文化组

采访本地的老人及搜集本地的习俗画面——摄制组

国外端午节习俗——涉外组

师:子课题已经确立,根据兴趣自愿分成五组。

生自由组合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同学进行兴趣选择与合作交往的辅导和鼓励,使他们坚定信心,积极参与适合自己的活动。

老师提议:各组民主推选出有责任心的同学为小组长。 学生活动,各组或口头推选或投票选举。

3.制定活动方案。在小组长带领下,各组同学集思广益,根据自己的任务内容确定活动方式。师建议每个组长根据组员特长

分配任务,合理安排,鼓励用不同的方式展示成果。各组长上台交流活动方案,师生提出建议。师巡回指导组长分工明细,根据兴趣负责到人。各小组草拟活动计划,小组成员通过后制定完整的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计划表

4.阶段性评价。从参与的积极程度、选择的活动内容及纪律等方面进行评价。

实践活动

1.各小组预先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阅览室等校内资源查找所需的资料,教师协调各组查资料的时间和地点,保证活动进度。

2.学生自愿报名当主持,在不影响小组进度的情况下准备台词。

3.探源组活动,交流整和所有材料后,决定编排小品以纪念屈原,教师适当指导动作、表情等。

4.习俗组三位同学整理搜集各地端午习俗的资料,两位搜集图片,两位美术爱好者画习俗画,并联系摄制组拍照片。

5.文化组分工搜集端午诗词与故事,三位同学一组,争取脱稿复述。

6.摄制组采访当地的老人,配合其他各组活动,教师首先对照像机的使用提出要求,由李娜同学专管,对与人交往的礼貌以及怎样设计采访问题等提出意见,然后与习俗组合作学习包粽子。

7.涉外组主要通过网络、书籍等搜集外国端午风俗,交流感想,畅谈体会。

另外,教师经常询问小组长,了解学生的活动进展情况,对遇到的困难及时指导帮助,来统一协调各组员意见。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同学有个性地表达,发扬创新精神。】

成果展示

主持人杨焕、王群带领同学慷慨激昂的高歌《中国人》引入成果展示。

1.探源组汇报。

讲端午节的六种起源:①源于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② 源于伍子胥的忌辰。③ 源于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④源于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⑤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⑥ 源于田文。

几个同学表演了小品“屈原颂”。

讲端午节名字的来源及别称。

通过对端午起源的探究,大家有什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主回答。

【通过集思广益,用思想风暴的形式,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

2.习俗组汇报。学生各代表发言:

介绍各地端午习俗,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等都有相同和不同的习俗,这些习俗的核心内容是辟邪除瘟保持健康,是真正的卫生防疫节。

展示搜集的端午香包、粽子和赛龙舟图片以及自画农村端午风俗画。

讲端午节戴五彩线的讲究。

端午节戴五彩线可是很有讲究的。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而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制成的五彩线佩戴时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脚脖上。不过,我们这儿的大人为了祈求孩子平安、幸福,小孩子的双手双脚上都带五彩线。

搜集了许多关于四川地震灾区的新闻和灾区小朋友快乐过端午的照片。

谈本次活动的感受。

【本环节关注灾区,激发同学的爱心,增强民族凝聚力。】

3.文化组汇报。学生代表交流:

关于端午节诗词。门楣上挂菖蒲和艾叶的传说。黄巢与艾叶的故事。

【通过传说、故事,让学生明白:信任与爱心也是端午节的另一来源。】

组员互评活动表现。

4.涉外组汇报。外国也有端午节。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然而,在国外也有不同的吃粽子习俗。还搜集到XX年11月24日,韩国申报“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全班同学纷纷发表自己意见,形成一场小型辩论赛:

甲方:端午节仍是中国人的节日。乙方:端午节是汉文区的共同节日。

【通过辩论,引起同学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增强爱国情

第12篇:端午节主题演讲稿:纪念传统节日 传承传统文化

端午节主题演讲稿:纪念传统节日 传承传统文化

端午节主题演讲稿:纪念传统节日 传承传统文化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纪念传统节日 传承传统文化》。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最常见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的国家楚国被侵略,屈原跳江身亡,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划龙舟,往江里投饭团、鸡蛋等,不让鱼吃屈原的身体,饭团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粽子。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端午节到底有哪些习俗呢?

端午节吃粽子是一个传统习俗。粽子皮是树叶做的,粽子馅有很多种。吃粽子的习俗还漂洋过海流传到国外呢。同学们,我想问几个问题,你吃过什么馅的粽子?你包过粽子吗?怎么包的呢?对,最常见的就是糯米、大枣包的粽子,你喜欢吃什么口味都可以自己调,也可以包肉粽子呢。我记得,在幼儿园的时候,端午节前举办过包粽子活动,当时我和姥姥都参加了。每逢端午节,社区也会组织各族居民一起包粽子呢。

端午节赛龙舟也是一种习俗,每年电视上都会演赛龙舟。

我听妈妈说,她的家乡在端午节有很多纪念活动。比如,清晨用艾叶洗手洗脸,门上插着艾草、彩色葫芦,用香草做一些香包,给小孩子戴五彩线,煮鸡蛋,包粽子等。一派喜气洋洋。总之,这个节日很重要,是民间的一个大节日。

以前端午节是中国的女儿节,每年人们都会拿五彩线团五彩球,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后一个雨天,人们就会把五彩球扔到下雨的地方,传说这样会带给人们一年的好运。

我们国家一直重视传统节日。近些年来,端午节列为法定节假日,全国人民欢度传统佳节。在这里,我特别想说的是,现在有很多人忽视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喜欢外国的洋节,比如说: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这是不能提倡的,我们是中国人,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每过一次传统节日,身心都受到洗礼,我们应该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同学们,屈原的故事离我们很久远,但他的爱国情怀离我们很近。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需要我们每代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13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赛龙舟: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端午节诗歌诗句: 端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第14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

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宝山)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第15篇:某年主题班会教案: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XX年主题班会教案:了解中国传统节日

端午节

通过班会课,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向屈原学习,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学生搜集端午节的一些资料,用于在班会课上交流。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

五、重

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现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XX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

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端午节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端午节最有意义地方在于她是中国唯一一个以纪念真实的历史人物而缘起并延续至今的节日,并且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大家知道,新中国以后的法定节假日不用说了,都是以政治意义为背景的,即使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绝大部分是来源于气候节令的变化,其次是神话传说和地方鬼神祭祀,唯一这个传统大节端午节却是缘于并用来纪念一位南方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在中国,一些著名人物,几乎全是一些政治人物死后,被民间奉为神灵而设龕祭祀的也不乏其例,但都还没达到以全国范围的节日活动来进行纪念的程度,而为什么战国时代的偏居南方经济落后地区的楚国的一位非主流(从当时和整个诗歌发展史来看)的以方言写作的诗人得以当此殊荣呢?而且请注意,他结束生命的方式也不是战国侠士般的慷慨悲歌、引颈自戕,而是更忧怨地、更阴柔地投水自尽。中国的生命哲学里除了关乎荣誉、气节的危急关头,似乎对自杀的举动向来是争议多过理解的,一个推崇或死谏或忍辱负重的民族,为什么会对一个自杀的失意政治人物兼诗人的死倾注了如此多的同情和关爱?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节日是由民间自发兴起的。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有的。能被民间自发纪念而生成节日的,几乎全与宗教有关,至于纪念一些伟大政治领袖或公益人物的节日则大都与政府或国际组织行为有关,如华盛顿、马丁路德金、南丁珂尔等。为什么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能够由民间自发地与一个节日紧紧地联系起来了呢?

第16篇:传统节日

1.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开始于哪个朝代?

周朝

2. 请列举出五个清明节节日习俗?荡秋千、踏青、蹴鞠、扫墓、植树、插柳、放风筝、拔河

3.在我国宝岛台湾和闽南一带地区,未婚女子在元宵夜里有偷菜或偷葱的风俗,请问这有什么含义? 希望婚姻美满, 期待未来家庭幸福

4端午节还有一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B )。她于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A.秋瑾B.李清照C.薛涛

5..端午节的来源与史上的百越族有关。百越族的图腾是什么?C A.恐龙B.狮子C.龙D.老虎

6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请问这个“端”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B A.端正B.初开端C.末端D.端着、托着

7、【问答】(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上诗中提到的是哪个节日?

答案:诗名为《寒食上家》,提到的是清明节。 8清明节又称什么? 踏青节 9元宵节又称什么? 上元节 10⑵守岁俗称? 熬年

11,以下内容,哪项属于七夕节的风俗?( B )

A、乞巧、祭拜钟馗、登高、赏月 B、乞巧、祭拜魁星、晒衣、晒书 C、乞巧、祭拜钟馗、晒衣、晒书 D、乞巧、团圆、祭拜魁星、饮菊花酒 ,

12、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希冀家人团圆的两个节日是( D )

A、中秋节、七夕节 B、中秋节、重阳节 C、中秋节、春节 D、中秋节、元宵节

13、【问答】《晋书》记载:“冰冻始泮,蜇虫始发,鸡始三号,天曰作时,地曰作昌,人曰作乐,鸟兽万物莫不应和。”驱除灾邪、祈求平安贯穿于整个春节的活动。如元日的饮屠苏酒、燃爆竹、贴挑符等。 而元日即指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元’为开始开端的意思,这一天被称之为‘三元’是指哪三元? 答案:年、季、月

14、以下不属于端午节来源的典故是? ( D ) A纪念曹娥B 纪念伍子胥C 纪念屈原D 纪念楚庄王

15、粽子最早叫做什么? ( C ) A米角B 米包C 角黍D 米黍

16、端午节要防的五毒除蝎子、蛇、蜈蚣、壁虎以外,还有什么? ( C ) A蜥蜴B 青蛙C 蟾蜍D 毛毛虫

17、端午节在我国有不同的称呼,以下哪个不是端午节的称呼? ( C ) A五月节B 菖蒲节C 六月节D 沐兰节

18、下面这首古诗描述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日的景象,“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个传统节日是( C ) A、重阳 B、七夕 C、中秋 D、元宵 19.传说每在“七夕”这天都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那么牛郎织女第一次相遇的地点在? 碧莲池

14、清明与哪一个节日的日期接近以至于后来合二为一? 寒食

20、到了哪个朝代,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因为那时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A A、唐 B、宋 C、明 D、清

21.冬至起源于那个朝代? C A宋代 B明代 C汉代 D唐代

22大家俗称的九九歌与那个节日有关? B A 春节 B 冬至 C 夏至 D 春分

23 重阳节一般认为起源于什么时候? A A 春秋战国时期 B 南北朝 C 汉代 D 明代

24元宵节猜灯谜的活动一把认为从什么时候开始? A A 汉代 B 宋代C 明代 D 元代

25、一把认为哪个皇帝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B A 汉高主 B汉文帝 C 唐玄宗 D 汉武帝

26、下面的传统节日中哪个也是节气? B A 重阳节 B 清明节 C 寒食节 D 端午节 27.“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A A 伍子胥 B 勾践 C 廉颇 D 白居易

28、春节扫尘是在哪一天? B A 腊月二十三 B 腊月二十四 C 腊月二十五 D 腊月二十六 29.“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描述的是哪个节日?(C)

A中秋节 B春节 C元宵节 D 除夕

30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源于纪念春秋时代晋国“士甘焚死不公侯”的? 介子推 31农历正月十五夜是元宵节又称—— 上元节 灯节

32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个成语出自于—元宵—节的一段故事 33春联起源于——明代初年——

34到了哪个朝代,中秋才成为固定节日? A唐 B宋 C明 D清 答案:A 35我国主要传统节日定型于哪个朝代? A唐 B宋 C明 D汉 答案D 36哪个皇帝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A汉高主 B汉文帝 C唐玄宗 D汉武帝 答案B 37“月上柳梢头梢,人约黄昏后”后描写的`是哪是个传统节曰?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答案B 38牛朗织女传说形成七夕最早可追朔到哪朝? A春秋 B战国 C汉 D南北朝 答案B 39扫墓活动通常是清明的什么时候?

A前十五天 B前二十天 C前十天或后十天后 D前五天 答案D 40南宋诗人辛弃疾《清玉案》中“东风夜放花千树,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描绘的是

A中秋 B元宵 C七夕 D除夕 答案B 41.以下哪个少数民族不过春节? A回族 B藏族 C彝族 D苗族 答案A 42.新年的余庆,佳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该联出现在什么时候? A三国时代 B五代时期 c隋朝 D唐朝 答案B 43.古人庆祝腊八是为了

A庆祝丰收 B祭祀祖先 C表达美好愿望 D团圆 答案A 44.每当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都要悬挂什么 A桃木剑 B贵妃醉酒图 C钟馗画像 D猪前腿 答案C 45 蜘蛛及蛛网在哪个节日里都被视为吉祥? A端午节 B七夕节 C重阳节 D腊八节 答案B 46.重阳节的传说和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恒景 B后羿 C王维 D张衡 答案A 47.重阳节和那个教派有关?

A佛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基督教 答案C 48.粽子多是做成角形的,一般有正三角,尖三角形等形状,为什么粽子的形状大多以角为主?

A象征牛祭祖 B象征剑勇猛 C象征果实丰收 D象征塔健康 答案A 49简答题

一般认为的中国传统节日是哪八个?

春节 端午节 冬至节 重阳节 七夕节 中秋节 清明节 元宵节

50.俗有“南龙舟、北踏青”之说,因为北方少江河,所以端午节人们大都选择踏青。踏青古时又叫什么? A A、踏春

B、遍游

C、郊游

D、远郊

51.“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描述的是哪个节日?(C)

A中秋节

B春节

C元宵节

D 除夕

52..饺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也是春节必不可少的食物,请问它的出现与那个传说有关( B )

A 盘古开天 B 女娲造人 C女娲补天 D

大禹治水

53.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请问是什么时间被叫做老人节的(D) A 明初 B 清初 C 民国

D 改革开放后

54.“彩索拂庭柯,轻球落邻圃”说的是哪个节日的习俗(B ) A 春龙节

B 寒食节

C 端午节

D 七夕节

55.南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中“东风夜放花千树”、“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描绘的是-----晚上的狂欢情景 (B) A中秋节 B元宵节 C七夕节 D端午节

56.在以下内容中,哪项与中秋节起源的节俗完全相符?( B )

A、嫦娥奔月、玉兔捣药、拜月赏月、燃放鞭炮和张贴耀武扬威的门神 B、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拜月赏月赏玩神气活现的兔儿爷 C、嫦娥奔月、拜月赏月、祭祖扫墓、龙舟竞渡和祭拜面目狰狞的钟馗 D、嫦娥奔月、玉兔捣药、拜月赏月、晒衣晒书和祭拜相貌丑陋的魁星爷 动

57.崔涂《除夜有怀》

迢递巴山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僵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除夜,是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又称除夕、岁除、大年夜等。除夜的风俗活动甚多。 其中北方人做(

),南方人做(

)。答案:北方饺子,南方年糕 58.七夕又称什么?

乞巧 或女儿节

59.我们俗称过年中的“年”在传说中指的是什么?

一种怪物 60.写出属于七夕节的风俗活动(4个) 乞巧、祭拜魁星、晒衣、晒书

61.、春节时,人们在门上张贴倒着的“福”字,寓意是 (福到了)

62.请说出元宵节的两个习俗

(吃元宵、闹社火、耍龙灯、舞狮子、划旱船、猜灯谜)

63.中秋起源于远古人类对对自然的崇拜,所以中秋又称“(祭月节)” 64.寒食节曾是我国最大的祭祀节,后来被清明节所取代。下列哪个国家的祭祀节仍然在寒食节(D) A日本 B越南 C新加坡 D韩国

65.春联是由古代的“桃符”发展而来的,开始时桃符上只刻有两位门神的名字,请问他们是(A)

A神荼 郁垒

B尉迟恭 秦叔宝

C钟馗 成庆

D降龙 伏虎

66、端午节是哪一天?( C) A 农历六月初五B 阳历六月初五C 农历五月初五D 阳历五月初五 6

7、端午节在我国有不同的称呼,以下哪个不是端午节的称呼?( C) A 五月节B 菖蒲节C 六月节D 沐兰节 6

8、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C) A 吃粽子B 赛龙舟C 登高采菊D 饮雄黄酒 6

9、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是:(A) A、元旦B、端午C、重阳D、元宵

70、按照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七月初七是七夕节,那么(C )是重阳节。

A、正月十五B、八月十五C、九月初九D、六月初六

7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C)

A、春节B、中秋C、重阳D、端午

72,正月初二有祭财神的风俗,而财神并非专指一人,而是一个总称,请问下列没有被称为财神的是(D) A、比干B、范蠡C、赵公明D、吕不韦

73、中秋节有分月饼的习俗,请问月饼应该由谁来切(C) A、家中最年长的人B、男当家的C、家庭主妇D、长子

74、相传元宵节的起源与汉武帝时期的一位宠臣有关,此人足智多谋并且善良,为帮助一宫女与家人团聚,才衍生出今日的元宵,那么请问是一下那位名人?(C) A卫青

B 霍去病

C东方朔

D李勇

75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C)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A战国

B春秋

C殷商

D周

76“走桥摸丁,去百病”说的是那个节日的习俗(A) A元宵节

B端午节

C腊八节

D中秋节

77“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紧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描述的是哪个节日?(C) A中秋节

B春节 C元宵

D除夕 7

8、请说出中秋节的两个习俗:(AB) A、吃月饼B、玩花灯C、贴窗花D、放鞭炮

79下面这首古诗描述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日的景象,“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个传统节日是( C) A、重阳B、七夕C、中秋D、元宵

80、在我国一些地区,端午节要在门上插什么东西来祛毒?( C) A 薰衣草B 苇叶C 菖蒲D 荷叶

81,“割股救君“的故事和那个节日起源有关(B) A端午 B寒食 C 寒衣 D 中元 82.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B A,蒿饼 B.巧果 C.汤圆 D.竹茼饭 83 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没有D A糯米酪、B麦酪、C杏仁酪扬 D汤圆 84.清明节不吃的是C A青团子 B馓子 C粽子 D粥

85元宵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食物,元宵流行于C A唐朝 B五代十国 C宋朝 D元朝 86.元宵节的兴起与哪个宗教有关?D A道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佛教 87

自汉朝的哪个皇帝开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C A汉高祖 B汉元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88

以下哪个少数民族不过春节A A回族 B藏族 C 彝族D苗族 89

\"乞巧果子\"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它的原料没有B A.面 B枣 C.糖和蜜 D芝麻

90以下哪个不是七夕的别称?(C) A香日

B星期

C菊夜

D巧夕 91每年的“中元节”成为(A)

A 鬼节

B 乞巧节

C元宵节 D端午节 92“中元节”源自(A)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93下边哪个名称不是“腊八节”的别称(D) A腊日祭

B王侯腊 C 佛成道日 D上元节 94第一个清明被扫墓的人是(C)

A黄帝

B周武王

C介子推

D秦始皇 95元宵节的来源和一下哪个无关(D)

A汉文帝平息“诸吕之乱”B东方朔和元宵姑娘 C点火保平安D秦始皇吞并六国

第17篇:传统节日

只有以下节日才属于正式传统节日

除夕 农历12月30(或12月29)春节 农历1月1日元宵节 农历正月1

5清明节 公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农历春分之后15日端午节 农历5月5日七夕节 农历7月7日中秋节 农历8月15冬至节 公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春节 ( 农历正月初一 ) ▪ 元宵节 ( 农历正月十五 )

▪ 清明节 ( 节气清明 )

▪ 中元节 ( 农历七月十五 )

▪ 冬至 ( 节气冬至 )

▪ 祭灶 ( 农历腊月廿四 ) ▪ 头牙 ( 农历二月初二 ) ▪ 端午节 ( 农历五月初五 ) ▪ 中秋节 ( 农历八月十五 ) ▪ 腊八节 ( 农历腊月初八 ) ▪ 除夕 ( 农历十二月卅日 ) ▪ 寒食节 ( 清明节前一天

) ▪ 七夕 ( 农历七月初七 ) ▪ 重阳节 ( 农历九月九 ) ▪ 尾牙 ( 农历腊月十六 )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从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也有的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过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为高潮。春节时间延续长、地域跨度广,节日活动丰富,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也是历史最悠久、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

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

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冬至日期的计算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94,20世纪=22.60。举例说明:2088年冬至日期=[88×0.2422+21.94]-[88/4]=43-22=21,12月21日冬至。

中国的节日都是非常人本化的,比如清明节表达的是对先人的怀念,七夕节蕴涵的是对妇女的尊重,中秋节寄托的是对家庭团聚的希望,重阳节则体现了对长者的敬爱。

出现这些现状的原因:

冯骥才认为,造成西方节日大举\"入侵\"的缘故,一方面与西方强势经济的大背景有关,强势的经济使他们的文化富于魅力。另一方面则是商家把这些充满新鲜感的外来节日,当作商机大力炒作,奉为时尚。圣诞节是出售圣诞饰品和新年礼物的由头,大小餐馆也可以借机发财。在商家主导的市场经济年代,商家一折腾,节日氛围就有了,节日就盛行起来。

历史地看,还有一个原因,即我们在过去过分强调生活的政治内容,片面强化政治性节日,淡化了民族民俗的节日,如今人们的口袋和时间都宽裕起来,就需要一个个节日营造生活的高潮,这才发现我们的节日早已变得贫乏,难以应付人们的需求,出现了空白。

再看我们的传统节日,完全沦为商家的卖点,一个个都变成了食品节、吃喝节了。这正是由于我们多年来有意无意地抽空了传统节日的精神与文化内涵,使得这些节日名存实亡,空洞无物。于是,那些富于人情味的洋节,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便顺理成章地钻入了中国人的生活。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来华认为,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情况表明,洋节的来临迎合了很多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如今生活水平提高,工作节奏加快,人们特别希望能在过节时放松平常绷得太紧的神经、宣泄压抑太久的情绪。洋节恰好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也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

天津一家国有企业的办公室主任向记者诉说了他的苦恼:每到中秋节、春节这些传统佳节,他都要为打点方方面面的关系绞尽脑汁,\"洋节轻松自在,简简单单,而中国传统节日因为人情味过重,过的时候就越发显得特别累。\"

天津市民于军祥直言不讳地说,以往喜欢过节,是因为\"缺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想吃啥有啥,想穿什么有什么,过节的心境变了,节日的味道也就自然而然地淡了,而那些浪漫的洋节恰恰弥补了这种心境上的失落。

\"土\"\"洋\"能否并存共赢

在采访中,一些专家表示,中国传统节日有它鲜明的内涵和文化底蕴,而洋节也有其独特的魅力,不论是过传统节日还是外来洋节,既满足了人们心灵上的愉悦,也刺激了消费,拉动了内需,对节日经济蛋糕的做大可谓好处多多。因此,我们在大力提倡传统节日的同时也不妨对洋节加以宽容和引导。\"有人担心洋节会冲淡我们的传统节日,但我觉得这种冲击不是什么坏事。\"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说:\"如今,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正与日俱增。在世界各地,除了海外华人外,就连许多外国人不是也和我们一起过春节吗?\"

冯骥才表示,我们不应该拒绝洋节,那些外来的节日大大充实了我们的文化生活。然而,我们更不能丢弃自己的节日,因为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它一种文化的生日。面对全球化的浪潮,面对洋节的\"入侵\",要教育国民在吸收优秀外来文化的同时,传承光大民族的传统文化,否则,民族文化身份和文化之根将会丧失。当务之急是要重新认识和建设我们的节日,要研究、创造我们的节日文化,通过多种形式还原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还它们一个\"本真面目\"。

近年来,国家对传统节日越来越重视,并将清明、端午、中秋列为法定节假日,以唤醒公众对传统节日的认识。王来华认为,这些传统节日不能一设了之,应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挖掘这些节日的经典魅力,同时,赋予这些节日新的时代内涵和文化符号,让这些节日真正植根于国人心中,否则,一个个传统节假日就只是留下节日名称的\"文化空壳\"。

一位网友表示,传统节日和洋节给我们的感觉不一样,从这些节日中得到的东西也不同,就像圣诞节永远不会代替春节,因为春节、中秋给我们的感觉是团聚和家庭的温馨。如今,中西节日的并存日益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中央民族大学田晓岫教授有一句话更为精辟:\"其实,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青年的生活方式日益接近、趋同,这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今天的中国人,在\'洋装\'下跳动的依然是一颗火热的\'中国心\'。\"(记者 周润健)

第18篇: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

一、活动目标: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灿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探寻研究,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和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了解,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本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数量多,而且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引导学生探寻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方法,并确定实践活动课题,进行分组。

二、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探寻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方法,确定实践活动课题。

三、活动准备:研究性学习计划表。

四、开题陈述过程

(一)激趣导入,确定主题

老师今天准备了很多漂亮的图片,想不想看看?

课件展示过春节图片。

看完这些你想到了什么?对,过年又叫过春节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谁来说一说关于春节除了这些,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是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最基本的要求,这些问题不清楚说明了我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还不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板书:中国传统节日),去探究更多与节日有关的学问。

(二) 确定子课题,分组

1、理解什么是传统节日。

谁能说说你对传统节日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自由表述。)

预设:(1)我认为传统节日就是中国的节日。

(2)我想补充一下,我认为传统节日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民族节日。

(3)这些传统节日里面都寄托着劳动人民的美好盼望。

课件出示: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都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像这样从古代就已产生,一直流传至今,并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我们就把它叫做传统节日。 那谁能根据你已有的经验来说说除了春节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预设: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2、拟订子课题,分组

我们这次综合实践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节日,我们就以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几个传统节日作为子课题来研究。现在给大家2分钟时间交流,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下你们组最感兴趣的节日。

将学生分成:春节组、元宵节组、清明节组、端午节组、中秋节组、重阳节组。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请各小组先推选出一名组长。

(三)制定研究计划

老师想问大家,对于你喜欢的这个节日,你最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

(1)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

(2)收集传统节日相关的人物故事。

(3)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和图片。

(4)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

(5)搜集与之有关的诗歌。

刚才大家说到的这些都可以作为你下一步的研究内容。

1、制定活动计划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请同学们看本次活动的活动方案。(投影出示,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好,请每组的组长领取计划表,现在可以根据你们小组的情况进行方案的制定。看哪些小组能够文明、有序的把表填完。

2、汇报初步方案。

同学们都在讨论过程中制定好了研究方案,下面请一个小组上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制定的。一个组汇报的时候,其他组的同学一定要认真听,看有哪些优点你可以借鉴,有哪些不足你可以提出来修改。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确定了下一期的活动课题,并对小组活动方案进行了初步的制定,课后小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与补充,下节课我们继续修订并完善我们的活动方案。

板书设计:

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

第19篇:传统节日

《民间风俗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上马小学熊联丽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我们上马镇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点:

知道我镇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教学准备:

学生:

传统节日的代表图片及相关资料,绘画、手工、收集古诗、春联等。

老师:

1、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

2、收集或上网下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镇的传统节日。

教学过程:

一、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题。

1.集体背诵古诗《清明》。

师提问:四月份我们过了一个是什么节?(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2.提示课题——民间风俗与传统节日。

导入部分选用儿歌,并结合学生过清明节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向往,激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研究兴趣。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二、认识我镇的民间风俗。

1.问题:我镇有哪些民间风俗呢?

(1)鼓励学生大胆地说

(2)师小结:我镇民间盛行旧风俗较多,主要包括婚、丧、嫁、娶、做生、贺节、拜年等,虽然内容繁琐,但十分流行。并简要地跟学生介绍我镇的旧时丧礼十分复杂,主要包括送终、“烧落气钱”等等。

(3)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

通过课前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记录,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较多的了解,能准确说出传统节日的名称及日期,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问题的答案,提高自我学习并概括能力。

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2.学生汇报交流:上马镇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3.师小结:我镇比较流行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及冬至节,其中以春节最为隆重。

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

四、传统节日的传说。

1、问题: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动听的传说,你知道这些节日的传说吗?

2.学生讲自己知道的传说。

3.请同学们查阅了解更多的传说故事。

4.小结:把这些传说故事课下讲给别人听。

五、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活动延伸)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传统节日的喜爱。(用写作文或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2.学生以小组活动形式展示。

3.小组评比。

2013/5/25

第20篇: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

这两个星期,我收集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有对联、十二生肖、剪纸,还有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和文字等。其中,我最喜欢传统节日的资料,因为我对传统节日很感兴趣。在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飘飘的彩旗。妈妈做了丰盛的晚餐。外面不时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每个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礼花出门和小朋友一起放,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到了春节晚会开始,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与家人一起一边吃水果,一边观看晚会,精彩的节目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了解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光辉灿烂,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元宵节

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有春节、有元宵节、有清明节、有端午节和中秋节„„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元宵节了。

元宵节那天晚上,出远门的村里人都回来了。我们一家人也匆匆忙忙地赶回老家。太阳快落山了,人们吃完元宵,都聚居到祖庙前。我们到祖庙时,祖庙已是人山人海,锣鼓掀天,非常热闹。庙里灯火辉煌,香气缭绕,人们摆上最丰盛的食物,用猪头、鸡、鸭、五香卷、米糕„„来敬拜祖先,祈祷一年平平安安,红红火火。庙外左边搭起戏台唱起高甲戏,老人们搬来长条椅,看得入神。右边正在上演木偶戏,一群小孩看得津津有味。旁边搭起高高的炮塔,大哥哥们正在玩刺激的“攻炮城”。鞭炮声、唱戏声、锣鼓声,喝彩声„„响成一片,小山村沸腾了。八点左右,祖庙前鞭炮大放,人们在那里跳火堆,要开始游灯了。大家有的抬清水祖师,有的举彩旗,还有的抬着纸糊的油灯笼。长长的游灯队伍像一条巨大的火龙在蜿蜒的山路上游动。游灯队伍都得经过村里每一户人家。家家户户都得挂红灯笼,放鞭炮,烧火堆,迎接游灯队伍。游灯队伍一到烟花绽放,鞭炮大放,火堆烧得旺旺的,照着人们喜气洋洋的脸。村子里变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我喜欢元宵节,喜欢热闹、红火的元宵节,盼望元宵节快点来到!

端午节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尤其有许多传统节日。

我最喜欢端午节了。是因为可以上好吃的棕子,糯米里有香肠、有枣子、还有肉,端午节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楚国有个爱国诗人屈原,公元前340年楚国灭亡了。屈原很痛心,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杀了,人们怕小鱼小虾吃屈原的身体,他们用竹筒把米装起来投进江中,可是被蛟龙偷吃了,后来人们知道了蛟龙最怕苇叶和五色线,人们用这些东西把糯米包了起来。蛟龙看见这些东西就吓走了,这样小鱼小虾不吃屈原的身体了。于是到了这一天人们把包好的棕子投进江中,一年又一年就成了习俗。

我最喜欢端午节了,我最喜欢吃棕子了,我最敬佩屈原了。

《传统节日端午节范文.doc》
传统节日端午节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