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物学论文范文

2022-11-16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医学生物学复习提纲

绪论:Hooke,Linnaeus,Schleiden、Schwann,达尔文,孟德尔,沃森、克里克,等人的科学发现和时间

第一章:生命的基本特征(九点)

第二章:细胞学说的内容(四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理解(四点),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病毒、类病毒和蛋白感染因子的结构特点,膜的化学组成和各种成分的功能,膜的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四点),膜的功能(六点),第四节均为重点。

第三章: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定义,精子(四期)、卵子(三期)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的定义和过程(重点在“前期Ⅰ”),受精和卵裂的定义

第四章: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和生物学意义(三点),人类基因组的定义,断裂基因、内含子、外显子、侧翼序列的定义,DNA复制的特点,基因表达、转录、翻译的定义,基因突变的定义,常染色质、异染色质、性染色质的定义,人类染色体的数目,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交换定律的定义,染色体畸变的定义和分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定义和分类,多基因遗传病的定义和特点(五点)。

第五章:胚胎发育的过程(五个时期),三个胚层发育的组织器官(92页表格),胚后发育、变态发育、衰老的定义,衰老的机制,

第六章:生物多样性的表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第七章:种(物种)的定义

第九章:环境因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

第十章:疾病的定义,引起疾病的外在致病因素(七点)

第十一章:克隆的定义,克隆技术不完善的问题(五点)

第十二章: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本问题(155页正文第一段),遗传图、序列图的定义,基因测序带来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

第十三章:神经元的结构,人类朊蛋白疾病的临床特点,痴呆的定义

第十四章:生殖器官的发生过程,性决定、性分化的定义,人类生育控制的方法,女性不孕、男性不育的原因,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过程,生殖的伦理问题。

第十五章:预测医学的定义,预测医学的道德原则

第十六章:干细胞的定义和分类

推荐第2篇:医学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生物学教学大纲

(供于蒙医学专业本科生使用)

前 言

医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运动及其本质并探讨生物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高等医学教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医学必修课程,是医学各专业的生命科学导论,它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的生命现象及其本质的科学。从医学的角度,介绍生命现象的一般原理;从生物学角度,介绍医学的发展趋势。内容涉及到医学知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既是医学基础的前沿学科,又是学习其它临床医学的奠基学科,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医学生物学系统地介绍生物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现代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及其与医学的关系,从宏观上概括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奠定学习医学科学的基础。并适当联系医学各学科各专业的需要,通过教学各环节,使学生逐步地从分子层次、细胞层次、个体层次、群体层次认识生物界发生发展的规律,同时,介绍生命科学前沿的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新成就、新进展,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对生命科学中的新理论和新概念有所了解。

本大纲结合蒙医学专业特点,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第七版《医学生物学》(主编:傅松滨)为教材,并参考杨抚华主编《医学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7)、胡继鹰主编《医学细胞生物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07)、李璞主编《医学遗传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左伋主编《医学遗传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和孙开来主编《人类发育与遗传学》(科学出版社,2004)等多部资料而定。此大纲供五年制蒙医学专业学员使用。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有讲课、自学、辅导答疑、测验、考试。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讲授方式为主,开展问题式教学,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网络,采用图像联想法、对比记忆法、相互联系记忆法使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理解想象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

根据最新修订的教学计划,本课程教学学时为24学时,理论课为24学时,不设置实验课。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章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内容 绪论 生命的特征及起源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生命的延续 生命的遗传与变异 生命的个体发育 生命多样性及其形成机制 生物的分类方法与分类系统

生命的进化 生物与环境 疾病的生物学机制 克隆与医学 人类基因组计划 神经医学 生殖医学 预测医学 干细胞与医学

理论课学时 1 2 2 2 2 2 1 1 1 1 2 1 1 1 1 1 2

实验课学时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合计 24 0

【目的要求】

熟悉生物学与医学的关系。了解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医学生物学课程性质与目的 【教学内容】

一、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生物学与医学的关系

三、学习《医学生物学》的目的与要求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一篇

生命过程的一般原理

第一章

生命的特征与起源

【目的要求】

一、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

二、了解生命的起源。【教学内容】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

二、生命的起源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目的要求】

一、掌握细胞、细胞膜、细胞表面的基本概念;真核细胞形态结构特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点;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内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核;染色质与染色体;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的概念

二、熟悉细胞膜的的化学组成;膜功能;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骨架;染色质的化学组成

三、了解细胞的大小、形态和数量;细胞的主要共性;过氧化物酶体、核糖体;细胞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细胞发现与细胞学说的建立

二、细胞的基本特征

三、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四、真核细胞的细胞器

五、细胞与医学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三章 生命的延续

【目的要求】

一、掌握精子发生、卵子发生;受精

二、熟悉有性生殖概念、减数分裂概念及特征

三、了解配子的成熟与运行、、无性生殖概念 【教学内容】

一、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

二、配子发生

三、减数分裂

四、受精

五、节卵裂及胚泡形成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四章 生命的遗传与变异

【目的要求】

一、掌握单一序列、结构基因、断裂基因、外显子、内含子、基因突变等概念;基因、染色质的分子结构;人类染色体非显带核型、核型分析;单基因病、染色体畸变的概念;单基因病系谱特点;人类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数目

二、熟悉重复序列;性染色质;染色体畸变机制;染色体病类型;多基因病。

三、了解人类染色体显带核型“界标”等染色体识别指标;染色体多态性概念;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线粒体遗传病; 【教学内容】

一、遗传的分子基础

二、遗传的细胞基础

三、遗传的基本规律

四、遗传与人类疾病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五章 生命的个体发育

【目的要求】

一、掌握发育、细胞分化、全能细胞的概念。遗传与发育的关系

二、熟悉个体发育阶段;胚胎发育中的诱导与抑制作用;影响发育异常的因素。

三、了解:胚胎发育分期特征;衰老与死亡一般特征;发育异常的易感期。 【教学内容】

一、胚胎发育过程概述

二、胚胎发育机制

三、胚后发育

四、发育异常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二篇 生命的多样性与生物的分类系统

第六章 生命的多样性及其形成机制

【目的要求】

一、掌握生物物种的概念

二、熟悉生命多样性形成的机制、生态平衡的概念。【教学内容】

一、生命的多样性

二、生命的多样性形成的机制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七章 生物的分类方法与分类系统

【目的要求】

一、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阶元

二、了解生物的分类系统及自然分类法 【教学内容】

一、种的概念和命名方法

二、生物分类

三、动物界的主要门类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八章 生命的进化

【目的要求】

一、掌握达尔文的进化学说

二、了解现代达尔文主义进化学说和中性突变进化学说。【教学内容】

一、动物界进化的主要阶段

二、动物界的进化系统树

三、进化的机制

四、分子进化研究与分子进化工程

五、进化科学的历史进程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九章 生物与环境

【目的要求】

一、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及功能。

二、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内容】

一、环境分析

二、种群和环境

三、群落与环境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三篇 现代生物学与现代医学

第十章 疾病的生物学机制

【目的要求】

一、掌握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及规律

二、熟悉疾病发生的条件 【教学内容】

一、健康的概念

二、疾病的概念

三、疾病的发生原因

四、疾病发生的条件

五、疾病发生的规律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十一章 克隆与医学

【目的要求】

一、掌握克隆的概念

二、熟悉克隆技术的关键问题 【教学内容】

一、克隆及治疗性克隆的概念

二、动物克隆及治疗性克隆技术的基本方法

三、动物克隆技术的应用前景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十二章 人类基因组进化

【目的要求】

一、掌握人类基因组计划

二、了解基因组医学的发展概况及应用前景。【教学内容】

一、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二、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

三、功能基因组学

四、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十三章 神经医学

【目的要求】

一、熟悉神经医学的发展概况

二、了解神经医学的应用前景。【教学内容】

一、神经医学的概念

二、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

二、神经、行为的功能基础

三、神经医学简述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十四章 生殖医学

【目的要求】

一、掌握生育控制的主要措施

二、了解生殖医学的发展概况及应用前景。【教学内容】

一、人类生殖能力

二、人类生育控制

三、人类生育障碍

四、人类辅助生殖

五、人类生殖伦理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十五章 预测医学

【目的要求】

一、掌握预测医学的定义

二、了解预测医学的发展概况及应用前景。【教学内容】

一、预测医学概念

二、分子诊断的发展历程

三、生物芯片

四、分子诊断的应用

五、预测医学的道德与伦理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十六章 干细胞与医学

【目的要求】

一、掌握干细胞的概念

二、熟悉干细胞研究的发展概况及应用前景等。【教学内容】

一、干细胞的一般概念

二、干细胞的研究策略

三、胚胎性干细胞

四、成体干细胞

五、干细胞研究的应用前景及面临的问题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推荐第3篇:医学生物学总结、

医学生物学终极总结

1.

2.元素—小分子—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3.方面差异显著的异质细胞,进而形成具有不同结构、执行不同功能的组织、器官的过程。

4.胞可通过细胞分化、分裂产生一种以上类型的特化细胞。

5.克隆是通过无性方式,由单个细胞或个体产生的,和亲代非常相似(或在遗传上基本相同)的一群细胞或生物体。

6.

1)共同的生命大分子基础

2) 相似的生命的基本单位

3) 新陈代谢——高度一致的生命基本形式

4) 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统一机制

5) 生物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表现形式

6) 生命现象无限延续的根本途径(会区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7) 遗传和变异——决定和影响生命现象的中枢

8) 进化——生命活动的全部历史

9)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生命自然界的基本法则

7.生物的进化包含了生物进化和化学进化

8.多分子体系形成的两个学说:蛋白起源学说,福克斯的微球体学说、

9.生物界最原始的生命是:异养、厌氧型的(35亿年前)

10.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变化有两个学说:内共生起源说、分化起源说

11.胡克第一个发现了死细胞;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了活细胞;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12.为什么说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 细胞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2) 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3) 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4) 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13.细胞守恒学说

同类型细胞的体积一般是相近的,不依生物个体的大小而增大或缩小。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

14.支原体是最小的原核细胞

15.原核细胞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拟核、细胞质、核糖体、中间体组成。

16.质粒是细胞质中裸露的环状DNA。

17.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是:二分裂

18.真核细胞中的膜相结构有:细胞膜、溶酶体、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过氧化氢酶体、内质网、核膜

19.真核细胞结构和原核细胞结构的比较

特征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 胞 壁

细 胞 质

核 糖 体

细胞骨架

内膜系统

细 胞 核

染 色 体

细胞分裂 肽聚糖 仅有核糖体,无胞质环流 70S(50S+30S) 无 无 拟核(无核膜、核仁) 单组 二分裂 纤维素(植物细胞) 各种细胞器,存在胞质环流 80S(60S+40S) 有 有 有核膜、核仁 多组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20.病毒有DNA病毒和RNA病毒两种。RNA病毒的RNA是有蛋白质外壳的。而类病毒的RNA

分子是裸露的。

21.蛋白质感染分子:又成为阮病毒。普鲁西纳由于发现了蛋白质感染分子而获得了1997年的诺贝

尔奖。

22.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游离水95%;结合水以氢键结合于蛋白质等分子中的水分

23.人体中的生物小分子是:单糖、脂肪酸、氨基酸和核苷酸

24.五碳糖主要组成核糖和脱氧核糖。二糖主要有:蔗糖,麦芽糖,乳糖。是通过糖苷键连接的。

特殊的结构多糖是几丁质。

25.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

26.人体内的生物大分子是蛋白质和核酸。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中间通过肽键连

接。

27.关于蛋白质:一级结构决定高级结构;α螺旋和β折叠是组成二级结构的主要形式,通过氢键

连接;

28.结构域:一个结构域指的是一条多肽链或能够独立折叠为稳定的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的一部分。一条肽链上相同的结构域一般具有相同的功能,一条多肽链上可能有多个结构域。

29.核苷酸的组成:磷酸,戊糖,碱基;其中磷酸和戊糖是组成核苷酸骨架的物质。碱基是连接成

双链的;碱基和戊糖是通过糖苷键连接的;核苷酸之间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成核酸分子

30.DNA的双螺旋是染色质的一级结构;螺线管是染色质的二级结构;染色体是四级结构

31.rRNA在细胞中数量最多,在核仁中合成。

32.了解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时间的概念

细胞增殖:细胞通过生长和分裂,获得与母细胞同样遗传信息的子细胞,细胞数量增加的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终了所经历的过程(生长、遗传物质复制、分裂)

细胞周期时间:细胞周期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33.细胞分裂包括了:分裂期和静止期(G1合成前期,S DNA合成期,G2合成后期)其中G1合成

前期时间的不同,引起了细胞周期的不同

34.和细胞周期相关的三种细胞:连续分裂的细胞(造血干细胞),静止期的细胞(肝、肾细胞)终

末分化的细胞(肌细胞、神经细胞)

35.细胞周期各时特点:

 G1期(合成前期)

2) rRNA、mRNA、tRNA大量合成

3) 核糖体装配

4) 结构蛋白、酶蛋白大量合成,控制新细胞的代谢-G1末期合成S期活化因子,启动DNA

复制

5) G1末期,中心粒开始复制

 S期(合成期)

1) DNA复制

2) 组蛋白、非组蛋白合成

3) 染色质装配,形成两条完全相同的姐妹染色单体,借着丝粒相连

4) 中心粒复制完成

5) 微管蛋白开始合成

 G2期(合成后期)

1) 成熟促进因子(maturation promoting factor,MPF)合成

2) 有丝分裂因子(mitotic factor)有丝分裂促进因子(mitosis promoting factor)——诱导间期染色质凝

3) 微管蛋白合成完成

此时细胞体积增加一倍,细胞器得到复制

 M期(分裂期)

1) 亲本细胞核染色体精确均等分配给两个子细胞

2) RNA停止合成

3) 蛋白质合成减少

占细胞周期时间最短,但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最大包括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

有丝分裂各期的特征:

前期:染色质凝集→染色质丝→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借着丝粒连接)

中心粒分开,分裂极确定→初步形成纺锤体

晚前期,核仁消失,核膜崩解

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形成赤道板

有丝分裂器完全形成;

有丝分裂器是由中心粒、纺锤体和染色体构成的临时性细胞结构,专门执行有丝分裂功能,确保完全相同的两套染色体均匀的分配给两个子细胞。

后期:染色体着丝粒纵裂

成对的动粒分离,将染色体拉向两极

后期末,染色体在两极合并成团

末期:染色体解压缩→伸长为细丝状的染色质

核膜重建核仁重现

36.细胞质分裂是在细胞核分裂的后期开始的。

37.M期(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是连续完成的。细胞增殖调控包括环境中控制细胞

增殖的因素及细胞内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及其产物

38.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不同是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包括: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

期,终变期。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

细线期:染色质凝集染色体细长如线称为染色线(chromonema)染色粒(chromomere) 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联会复合体(SC)二价体

粗线期:四分体 重组节交叉交换与重组

双线期:联会复合体解体交叉端化

终变期:核膜、核仁消失; 纺锤体形成

39.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的动原粒朝向两极

40.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形成4个染色体数目和遗传物质都是单倍体的细胞。

41.减数分裂的意义:

A证人类染色体树数目在遗传中的恒定:减数分裂造成染色体数目减半产生单倍体的生殖细胞,精卵结合重新形成二倍体,保证世代染色体数目恒定。

B生物遗传复杂性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非同源染色体可以进行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之间可以进行交换,从而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形成生物体的多样性。

C细胞学上证实了遗传学三大定律: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孟德尔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进入同一个生殖细胞,是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体之间DNA片段的互换是摩尔根连锁与互换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42.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减数分裂(meiosis)

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得到四个单倍

体细胞;

有联会

染色体复制成两个染色单体,不分开

2个同源染色体分别走向2个子细胞,得到单倍

体细胞

同源染色体经过交叉、重组有丝分裂(mitosis) 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得到两个二倍体细胞同源染色体没有联会染色体复制后,分别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子细胞得到和亲本同样的一组染色体,得到二倍体细胞同源染色体没有交叉、重组

43.精子的发生在睾丸曲细精管中;A型精原细胞 —— 干细胞,分化较低,有丝分裂

B型精原细胞 —— 进入减数分裂;B型精原细胞提经增大,

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44.精子发生包括了:增殖期,生长期(体积增大),成熟期(分裂),变形期(顶体形成,核染色

质形成,尾部形成)

45.卵子发生在卵巢内,包括: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期的双线期阶段,

每一个卵母细胞都由一个卵泡细胞包裹,形成原始卵泡

46.成熟卵泡包裹的是初级卵母细胞;成熟卵泡包裹的卵处于第二次减数分裂的中期,直到受精后

才完成第二次减数分离,形成卵细胞,如未受精,次级卵母细胞24小时后死亡

47.配子的成熟与运行包括了:精子的成熟与运行和卵子的成熟与运行。卵子的成熟包括了核成熟

和细胞质的成熟。核的成熟主要表现为初级卵母细胞恢复并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次级卵母细胞停留在第二次减数分裂的中期。胞质的成熟表现为在胞质内可见皮质颗粒形成,并沿次级卵母细胞膜分布,颗粒外周有膜包被,内含酶。

48.受精发生在输卵管的壶腹处。包括了精子获能,顶体反应,精卵结合;

49.单精入卵是由皮质反应和透明带反应控制的;

50.雌、雄原核形成与融合是形成受精卵的标志,也是受精完成的标志。

51.遗传:在生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之间或者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

变异:亲子之间或子代个体之间无论多么相似,总是存在差异的现象

遗传和变异的辩证关系:遗传现象是相对的,变异则是绝对的

52.人体的基因组包括:线粒体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

53.多基因家族(multigene family)是由一个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所产生的一组基因

基因簇(序列高度同源,成簇排列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基因家族(序列不同的成员,成簇分布在几条染色体上)

54.人类的结构基因主要由外显子、内含子(可以相互转化)和侧翼序列(启动子,增强子,终止

子)组成。

55.DNA的复制: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

56.DNA聚合酶的特点:

不能将两单独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在一起;只能在已有引物的3’端加脱氧核苷酸;只能按5’→3’方向合成新链;具有3’→5’外切酶活性——保证了DNA复制的准确性

57.复制子:真核生物DNA复制有许多复制起点,一个复制起点所进行复制的DNA区段为复制单

58.基因表达是如何被调控的呢?(传说中要求严格,感觉应该是简答)

1) 转录前调控 -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

2) 转录水平的调控-转录因子等反式作用因子与启动子、增强子等顺式元件中特异的DNA靶序

列相互作用

3) 转录后调控-hnRNA的剪切、戴帽、加尾相同的基因产同的蛋白质

4) 翻译水平的调控-核糖体数量、翻译速度、mRNA的寿命

5) 翻译后修饰-氨基酸的羧基化或磷酸化,多肽链的切割和糖基化

59.基因突变类型:碱基置换(同义突变,措意突变,无义突变,终止密码突变)移码突变,动态

突变

60.个体发育包括胚胎发育(胎生,卵生,卵胎生)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61.胚胎发育的阶段:卵裂(受精卵)→囊胚期(具有囊胚腔)→原肠胚→神经轴胚→器官发生

62.根据卵黄的分部和含量卵细胞分出了动物极和植物极。有均黄卵(人),端黄卵,中黄卵,间黄

63.细胞继续分裂,卵裂球数量增多,实心胚体中间出现一个不规则的腔隙,随着腔隙中液体增多,

此腔变为圆形的空腔,称囊胚腔,在人类又称为胚泡腔,这种囊状的胚胎称为囊胚。囊胚的形成标志着卵裂期的结束。

64.囊胚形成过程中,外部细胞构成单层的胚囊壁,成为滋养层。囊胚形成过程中,内部细胞则排

列在胚泡腔的一端,称为内细胞团。

65.囊胚期以后的胚胎细胞继续分裂,但分裂速度减缓。植物极细胞逐渐向囊胚内部凹陷,囊胚腔

逐渐缩小或消失,动物极细胞向植物极方向迁移,并外包植物极半球。这时胚胎成为具两层细胞的胚体,陷入的细胞所包围的腔称为原肠腔,它以胚孔与外界相通。此时期的胚胎称为原肠胚。

推荐第4篇:医学生物学名词解释重点

解答复习重点:

【细胞器标志酶】

内质网:葡萄糖-6-磷酸酶

高尔基体:糖基转移酶

溶酶体:酸性磷酸酶

过氧化物酶体:过氧化氢酶

【高尔基体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高尔基体呈网状结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膜性细胞器,由扁平囊、小囊泡、大囊泡构成,内含多种酶,其标志酶为糖基转移酶。

扁平囊,高尔基体的主体部分,由3-10层平行排列,相邻囊间距20-30nm,每个囊腔宽6-15nm,其凸面称顺面或形成面,凹面称反面或成熟面;小囊泡,为直径30-80nm的球形小泡,膜厚6nm,多集中分布于扁平囊形成面与内质网间,由糙面内质网芽生而来,载有糙面内质网合成蛋白质成分转运至扁平囊中,又称运输小泡;大囊泡,直径100-500nm,膜厚8nm,多见于扁平囊周边或局部呈球状膨突而后脱落形成,带有扁平囊所含分泌物,有继续浓缩的作用,又称浓缩泡或分泌泡。

主要功能:参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对蛋白质进行修饰加工,如糖蛋白的合成修饰和蛋白质的改造;对蛋白质进行分选运输,如分泌蛋白、膜嵌蛋白、溶酶体蛋白的分选;形成溶酶体;参与膜的转变。

【溶酶体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溶酶体是单层膜包裹多种酸性水解酶的囊泡状细胞器,膜厚6nm,是直径0.25-0.5nm的圆形、卵圆形小体,可视为细胞内消化系统。其标志酶为酸性水解酶。溶酶体膜上有氢离子泵,可保持内部酸性环境;膜内存在特殊的转运蛋白,可将消化水解的产物运出溶酶体;溶酶体膜的蛋白高度糖基化,可防止被自身的水解酶消化。

主要功能:消化作用,对外源性异物的消化称异噬作用,消化自身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或细胞器碎片称自噬作用;自溶作用,指细胞内溶酶体膜破裂,消化酶释放入细胞质使细胞本身被消化;对细胞外物质的消化作用,指溶酶体通过胞吐作用将溶酶体酶释放到细胞外,消化分解细胞外物质。

【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线粒体中含有mtDNA,多为双链的环状分子,和细菌DNA相似,裸露而不与组蛋白结合,分散在线粒体基质不同区域。线粒体DNA具有遗传功能。线粒体含有自身特有的mRNA、tRNA和rRNA及其蛋白质合成的其他组分,可自主合成蛋白质。但mtDNA的基因数量不多,编码合成的蛋白质有限。mtDNA所用的遗传密码表与通用的遗传密码表也不完全相同。这说明线粒体的生物合成依靠两套遗传系统。而实现线粒体基因组复制与表达所需的许多酶,又是由核基因编码的,所以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细胞氧化】

细胞氧化是指依靠酶的催化,氧将细胞内各种供能物质氧化而释放能量的过程。其基本过程为:

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反应过程无需氧,故称为无氧酵解。葡萄糖等物质在细胞质中酵解形成丙酮酸。

乙酰辅酶A生成。在线粒体内膜进行。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在内膜的丙酮酸脱氢酶

系作用下,进行脱氢、脱羧并与辅酶A结合,生成乙酰辅酶A。

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进行。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柠檬酸经一

系列的氧化脱羧、连续酶促反应,最后降解为草酰乙酸,不停循环。

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内膜进行。各阶段脱下的氢离子通过一系列呼吸链

酶系的逐级传递,与氧化合生成水。电子传递释放的能量用于ADP磷酸化形成ATP。

【细胞核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细胞核直径一般为0.5-1.0nm,主要由核膜、核仁、染色质、核基质组成。

核膜是多孔状的双层平行排列的单位膜,由核膜外层、核膜内层、核周间隙、核孔复

合体等构成。功能:重要的保护性屏障;控制核与胞质的物质交换;参与核酸合成。

染色质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主要含DNA、蛋白质、少量RNA。DNA分为单一

顺序、中度重复顺序、高度重复顺序,蛋白质分为组蛋白、非组蛋白。间期的染色质可分为

常染色质、异染色质。

核仁是一个无外膜包围、裸露在细胞核内、有较高电子致密度的海绵状结构,主要含

蛋白质、RNA、DNA,蛋白质。由核仁旁染色质、纤维成分、颗粒成分、核仁基质组成。功能:

合成核糖体RNA;组装核糖体大、小亚基。

核基质是核内的一个网络系统,又称核骨架,主要含蛋白质。

细胞核的主要功能:储存遗传物质;进行DNA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的突变及修复。

【遗传病及其分类】

遗传物质发生突变引起的疾病称为遗传病。分为:单基因病(AD,AR,XD,XR,YL),多

基因病,染色体病(常染色体病,性染色体病),体细胞遗传病,线粒体遗传病。

【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及原因】

数目异常:整倍体变异(三倍体、四倍体等),非整倍体变异(单体型、三体型、多

体型),嵌合体。原因:配子在发生过程中,或受精卵的早起卵裂阶段,染色体复制或行为

异常。

结构异常:缺失,倒位,易位(单方易位,相互易位,罗氏易位)。原因:染色体断

裂后非原位重接。

【真核、原核细胞差异】

1.原核细胞无成型细胞核、无核膜,遗传物质散布或集中分布于细胞内,形成核区或拟核;

真核细胞具有完整细胞核、有核膜核仁。

2.原核细胞的DNA一般仅一条,不与蛋白质结合,呈裸露状态;真核细胞DNA分子有多条,

且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染色体。

3.原核细胞无内膜系统,缺乏膜性细胞器;真核细胞具有发达的内膜系统。

4.原核细胞不存在细胞骨架系统;真核细胞具有微管、微丝、中间丝等构成的细胞骨架系

统。

5.原核细胞基因表达中,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具有阶

段性、区域性。

6.原核细胞增殖为无丝分裂,无明显周期性;真核细胞增殖为有丝分裂,周期性强。

7.原核细胞体积较小;真核细胞体积较大。

8.原核细胞中有不少病原微生物;真核细胞则是构成人体和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核糖体】

核糖体是一种电子密度较高的圆形或椭圆形致密小颗粒,直径15-30nm,由大、小亚

基构成。附着在内质网表面的称为附着核糖体,不附着在膜上、呈游离状态、分布在细胞基

质内的称游离核糖体。核糖体上存在四个活性部位:

A位(氨酰基位,受位),为接受氨酰基-tRNA的部位;

P位(肽酰基位,供位),为肽酰基-tRNA移交肽链后的tRNA释放部位。

T因子(肽基转移酶位),合成肽链过程中,为催化氨基酸间形成肽链。

G因子(GTP酶位),水解GTP,为肽酰基-tRNA由A位移位到P位提供能量。

核糖体主要化学成分为rRNA和蛋白质。沉降系数80S(大亚基60S,小亚基40S)。主

要功能是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内质网】

内质网是由单位膜围成的一些形状大小不同的小管、小泡及扁囊状结构相互连接形成

的一个连续的网状膜系统,由脂类和蛋白质构成,含有大量的酶,其标志酶为葡萄糖-6-磷

酸酶。依其膜表面有无核糖体可分为:

糙面内质网,形态上多为板层状排列的扁囊,少数为小管和小泡,膜表面附有颗粒状

核糖体。其功能主要为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运输、加工。

光面内质网,形态上多为彼此连通的分支小管或小泡,很少扁囊,膜表面无核糖体附

着。其功能主要为:参与脂类合成;参与糖原的合成与分解;解毒作用;参与横纹肌的收缩

活动;参与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参与胆汁的合成。

【细胞骨架各种纤维的结构特征、化学组成、功能】

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纤维网络称为胞质骨架,包括微丝、微管、中间丝。

微管为一中空的圆柱状结构,外径24-26nm,内径15nm,管壁厚6-9nm。化学组成:

微管蛋白(基本化学单位),微管结合蛋白,微管修饰蛋白。功能:构成细胞支架,参与物

质定向运输,参与细胞器运动。

微丝是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实心纤维细丝,直径6-7nm,可以成束、成网或纤维状

分散存在。化学组成:肌动蛋白(基本蛋白质),微丝结合蛋白。功能:具有支撑作用,参

与细胞运动,与细胞质分裂有关,参与信息传递。

中间丝是一类在形态上十分相似,而化学组成上有明显差别的蛋白纤维,为直径

8-10nm的中空管状,介于微管、微丝之间。功能:具有支持作用,参与胞内物质运输,参

与信息传递,参与细胞器定位,参与细胞癌变的调控。、

名词解释重点:

1.【新陈代谢】生物体从环境摄取营养物转变为自身物质,同时将自身原有组成转变为废物

排出到环境中的不断更新的过程。 2.【细胞体积守恒定律】无论其种属的差异有多大,同一器官与同一组织的大小通常在

一个恒定的范围内。即一个生命体的机体大小及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大小无关,而与

其数量成正比,此规律称为“细胞体积守恒定律”。

3.【遗传全能性】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全套的遗传信息,都有分化为各类细胞

或发育为完整个体的潜能。

4.【单位膜】由内外两层致密的深色带和中间一层疏松的浅色带构成的三层膜相结构(2×

2+3.5=7.5nm)

5.【内膜系统】 真核细胞中,在结构、功能上具有连续性的、由膜围成的细胞器或结构。

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内体和分泌泡以及核膜等膜结构,但不包括线粒体和叶绿

体。

6.【被动运输】离子或小分子在浓度差或电位差的驱动下顺电化学梯度穿膜的运输方式。

7.【主动运输】特异性运输蛋白消耗能量使离子或小分子逆浓度梯度穿膜的运输方式。

8.【简单扩散】小分子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自行穿膜运输。属于最简单的一种物质运

输方式,不需要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也不需要专一的载体。也称单纯扩散;自由扩散。

9.【协助扩散】促进扩散又称易化扩散、,或帮助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 如

氨基酸、糖和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浓度梯度, 不

消耗A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

10.【膜泡运输】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被运输时并不直接穿过细胞膜,都是由膜包围形成

膜泡,通过一系列膜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完成转运的过程,故称为膜泡运输。

11.【受体】是一种生物大分子,能有选择的识别外来信号分子并与之结合,启动细胞内一

系列生化反应而产生特定的生物学效应。包括识别部位、转换部位、效应部位。

12.【细胞膜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膜上一类特殊的膜内在蛋白,大多数为

跨膜糖蛋白,也有脂蛋白和糖脂蛋白。

13.【常染色质】间期细胞核内处于伸展状态的染色质纤维,着色浅,多位于细胞核中央。

【异染色质】间期核中呈高度螺旋化的,盘曲较紧密的染色质,着色深,多分布于核的

外周。

14.【核仁组织区】(NOR):是专门为合成rRNA提供模板的rDNA所在的染色质区域。

15.【核仁周期】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周期性的解体与重建。

16.【微粒体】应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从细胞匀浆中分离出的ER碎片(注意与微体[过氧化物酶体]区别)

17.【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的细胞质中存在由蛋白纤维构成的网架结构,由微丝、微管、中间纤维组成。

18.【不规则显性】在有些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中,由于不同内外因素的影响,显性基因的作用未能表达,或不同个体其表达的程度有差异,使得该显性基因的遗传方式不规则,称之为不规则显性。(原因:外显率降低和个体间表现度有差异)

19.【不完全显性】杂合子患者的表型介于显性纯合子患者隐形纯合子正常个体之间,即在杂合子中,显性基因和隐形基因的作用都得到一定程度的表达。

20.【延迟显性】在一些AD病中,杂合子携带的显性治病基因的作用在生命的早期并不表达,要到一定年龄才表现出相应疾病。

21.【质量性状】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性之间不存在连续性的数量变化,而呈现质的中断性变化的性状。

22.【数量性状】性状的差异呈连续状态分布,界限不清,不易分类的性状。

23.【易患性】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可能性。

24.【遗传率】在多基因遗传病中,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个体是否患病,其中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的百分比称为遗传率。

25.【核型】一个个体或细胞具有的独特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核型代表生物的种属特性,是物种的最稳定标志。

26.【整倍体改变】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在二倍体基础上,以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27.【非整倍体改变】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在二倍体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一条至数条。

28.【嵌合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核型的细胞系所形成的个体,称为嵌合体。

29.【共显性】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间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区别,在杂合状态时两种基因共同表达。

30.【溶酶体类型】1.初级溶酶体:反面高尔基网出芽形成,只含有酸性水解酶无作用底物的溶酶体。2.次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与作用底物结合后形成的溶酶体,

可分为:A.异嗜溶酶体:初级溶酶体与吞噬体、胞饮体融和后形成的溶酶体,底物来自细胞外细菌、异物和坏死的组织碎片等。B.自嗜溶酶体:内质网膜将衰老、破损的细胞器及细胞内含物包裹起来形成自嗜体,再与初级溶酶体融合。3.终末溶酶体:有残余底物的

溶酶体,又称残余小体

31.【核糖体类型】

1.附着核糖体:细胞中很多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的膜表面。

2.游离核糖体:一些核糖体呈游离状态,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细胞自身的结构蛋白以及催化各种生化反应的酶蛋白;血红蛋白;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32.【X小体(巴尔氏小体)】雌性哺乳类体细胞中的两条X染色体之一,在发育早期随机发生异染色质化而失活,在上皮细胞核膜内缘形成一个高度凝集浓缩的小体

33.【交叉遗传】在X连锁遗传中,男性的致病基因来至于母亲,将来只传给女儿,不存在从男性到男性的传递。

34.【核型】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称为核型

35.【动态突变】DNA分子中碱基重复序列拷贝数随着世代的传递发生扩增而导致的突变。

36.【多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并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37.【遗传异质性】是指表现型一致的个体或同种疾病临床表现相同,但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称为遗传异质性。

38.【遗传印记】由不同性别的亲本传给子代的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因甲基化失活引起不同表型的现象。

39.【半合子】只存在于一条同源染色体上,而不是成对出现的基因称为半合子。如X-Y系统的雄性即为半合子。

40.【剂量补偿效应】指的是在XY性别决定机制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两种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也就是说,在雌性和雄性细胞里,由X染色体基因编码产生的酶或其他蛋白质产物在数量上相等或近乎相等。

推荐第5篇:生物学论文2

初中生物重要概念的教学策略

传统生物概念教学过于强调知识本位,而忽视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这种概念教学往往注重的是学生对事实信息的记忆和背诵,但要达到理解的程度仅凭大量的事实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并且也与新课程理念相悖。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物教学更强调学生对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建立和理解,必然要涉及到对抽象概念原理的精心组织。

一、新课程标准中“重要概念”的解析

新课标中的“重要概念”包括对生命的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的理解和阐释。重要概念对于学生学习生物学科内容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例如,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光合作用”这个关键语词包含的重要概念是: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也就是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这个重要概念不仅指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即只有绿色植物才有光合作用,还指出了光合作用的前提——光照,还有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把握住了“光合作用”这一重要概念的本质内涵和要点,对于后续开展光合作用的实验,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新课程理念下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的策略

1.强调探究和学生动手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概念,理解生物学概念的本质,教师应当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例如,学习“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学生动手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

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同时结合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认识细胞的结构,分析细胞各结构的功能。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和分析逐步形成对细胞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在生物学教学中,研究一个立体模型、观看一段生动的动画、几张学生拍摄的照片或学生课前采集的标本,还有回答教师巧设的几个问题等都对生物学概念形成有重要作用,教师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事实记忆上,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2.组织课堂活动,丰富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感性认识

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接受和理解需要以一定的事实或感性认识为基础。自然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常常也是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对抽象概念的接受需要以具体的事实或者感性的、直观的材料作为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这些事实或者感性材料融入课堂活动,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对重要概念产生充分的感性认识,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重要概念。

例如,关于学生对器官概念的形成,教师可以先给出实物菜豆的叶和果实,并指导学生按顺序去观察,利用光学显微镜,分别找到叶和果实中相应的组织。然后教师再给出实物生活状态下完整的菜豆植株,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观察分析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由于成熟的菜豆植株的六大器官比较明显,并且来自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生熟悉的常见植物。所以,学生经过对菜豆植株的观察和思考,就容易对植物器官的功能和分类产生直观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这些事

实性知识进行抽象或概括,进而建立起“多种组织构成且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即器官”这个概念。

3.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深层探究

在产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剖析现象背后的规律,帮助学生把重要概念从大量的生物学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逐步达成对重要概念的建立。在学生建立起重要概念之后,教师利用层层递进的问题点拨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本质和内涵进行深入地探究,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深层理解,实现主动探究和重要概念传递的“对接”。

例如,在初中生物《动物的行为》这一节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形成动物的行为这个重要概念时,以猎豹捕食为例,提问学生:“如何描述猎豹的捕食过程?怎样分析捕食过程中的动作或活动?”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可以从整体的角度总结出动物的行为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教师接着提问:“猎豹在什么情况下捕食?猎豹的一系列捕食活动需要身体哪些结构配合完成?”由此,学生可以回答出:“动物行为由外界刺激或体内的生理变化引起,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下,由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配合完成。”教师继续提出问题:“猎豹有哪些身体特点利于捕食?这与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对它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形成重要概念:“动物的行为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学生初步形成动物的行为这个重要概念后,教师再进行提问:“猎豹捕食时,发现猎物后静止不动,等猎物靠近时,再发起攻击,那么猎豹静止不动,注目凝视,凝

神谛听,这是动物的行为吗?”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辨析,对动物行为这个重要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4.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迁移运用

教师向学生传递重要概念的最终目的是想让学生运用重要概念来解释与生物学有关的现象,解决学生在学习生物科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根据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和经验做出自己的判断,从而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学生构建起重要概念后,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到真实的生活中,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迁移运用。

例如,学生在建立起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两个重要概念之后,教师提供“印度狼孩”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根据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的特点,分析“印度狼孩”的一系列行为。在解读狼孩行为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下来就有的,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而学习性行为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印度狼孩”这一现象,促进了对“动物行为”这一重要概念的迁移运用并加深了理解。

5.建立概念体系,完善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分解整合

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一个重要概念可以分解成多个层级的次位概念,教师在备课中需要理清这些次位概念与重要概念间的关系。那什么是次位概念

呢?次位概念即相对于重要概念来说,在重要程度上,地位要低一层级,从结构上看,次位概念比重要概念更加注重细节,内容更具体,由于知识的难度系数降低,从而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接受。如果说重要概念是一个整体,那次位概念就是化整为零,逻辑关系上互为补充,两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课堂上,教师从传递次位概念开始,通过次位概念的整合,最终形成一个以重要概念为核心的完整概念体系,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细致全面地把握重要概念。

例如,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题下,“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是标准中规定的一个重要概念。教师可以根据多细胞生物体的分类,把它分解为“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人体的结构层次”两个次位概念。在“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统领下,还可以继续分解成“细胞分裂、生长、分化形成组织”、“多种组织构成能行使一定功能的器官”、“植物体各器官相互协调形成统一的个体”等次位概念。学生学习完这些次位概念后再进行系统地整合,会很轻松地建立起以“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为核心的概念体系,使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更加充实具体。

以上关于“重要概念”教学的五种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已经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总之,在生物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学要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生物学概念,引导学生将生物学概念应用到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以达到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最终目的。

推荐第6篇:普通生物学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基因工程技术在人类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

摘要

所谓基因工程技术,就是在基因(DNA)水平上,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来操纵、改变、重建细胞的基因组,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按要求发生定向的变异,并能将这种结果传递给后代。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技术在短短三十年中得到飞速发展,并已成为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新型治疗药物是当前最活跃发展最快的领域。基因工程技术将会更广泛的应用于人类医疗保健方面。科学家认为,到2025年, 基因工程技术将成为治疗遗传性疾病的关键手段。

遗传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使医务人员已能识别、诊断和预防人类所患的4000多种遗传性疾病及失调症。科学家认为,到2025年,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种诊断和治疗遗传性疾病的方法,而基因技术将成为关键的治疗手段。在治疗时,使用的主要是由基因技术开发的各种基因药物。将来,人们对疾病主要是以预防为主,即事先就将人体内有害的基因清除、消灭或抑制掉,也可以通过注射、吸入、服药等方法,将健康的替代基因送入人体或直接注入胎儿体内,以改变人体体质和预防疾病。

要求:1500字以上 评分标准:

1、书写格式(标题、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10分

2、摘要简洁,概括性强;10分

3、关键词简练,紧扣正文;10分

4、正文部分60分;

5、正文内容丰富,有新意;10分

推荐第7篇:生物学素质教育论文

1程序控制

1.1 在分组实验中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程序控制,首先要引导学生在熟识实验目的、内容及注意事项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实验操作程序。

例如:在《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把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总结为“滴”、“刮”、“涂”、“盖”、“染”;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把装片的制作顺序概括为“盐酸解离”、“清水漂洗”、“龙胆染色”、“压片制片”,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学生按程序进行实验,牢固掌握实验步骤,又能够节省实验时间,提高观察的效果。

1.2 在分组实验中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程序控制,还要培养学生养成按顺序观察的习惯。实验中要引导学生做到:

(1)从整体到局部,如在《观察葫芦藓》及《观察铁线蕨》的实验中,要先观察整株植物的形态,再看它的根(或假根)、茎、叶;

(2)由表及里,如在《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的实验中,要求学生先看外部形态,再看内部结构;

(3)由粗到细,如在《观察植物茎的结构》实验中,要先用肉眼观察,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再如在《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的实验中,要先用肉眼观察根,再观察根毛,找到根尖,然后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接着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分清根尖的四个组成部分,最后用高倍显微镜识别每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当然,大多数动物学实验则应该先观察外部形态,再解剖内部结构。不仅要求观察的顺序如此,而且在复述和复习时也要按这样的顺序,长期坚持就会使生物学实验课活而不乱,有条不紊地进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条理性。

1.3 在分组实验中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程序控制,还应该依据教材中试验的目标要求层次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单位时间内的接受能力,适当控制信息量。一是要注意分散操作难度;二是要防止单位时间内的信息密度过大,使学生难以消化吸收。

2 结果控制

2.1为了最大限度、最大范围的对实验结果进行调控,首先要在实验前“定点,抓预习”。

对每个实验,笔者都坚持首先把重点、难点提前告诉学生,同时围绕重点、难点提出思考题或应注意的关键问题,让学生在预习时有明确的目的、有思考的内容、有议论的话题。在预习期间,笔者也经常参与学生们的讨论,指导课外兴趣小组对实验内容进行预演,培养实验课小骨干,从而为实验课上减少盲目性,顺利完成教学内容奠定了基础。

2.2 为了最大限度、最大范围的对实验结果进行调控,其次要在实验中“立标,重规范”。

每次在学生动手操作以前,笔者都要通过不同的形式为学生树立标准,如:在《观察和解剖鲫鱼》等实验材料较大的实验中,就可以亲手对解剖过程进行示范,让学生对何处下剪、下剪深度、剪到何处、解剖剪的倾斜度有一个感性认识;在《观察蚯蚓》等实验材料软小的实验中,则可以利用课外兴趣活动培训骨干,让他们在实验课上带动本组成员;在《观察草履虫》等实验材料非常小的实验中,则可以运用录像片对学生进行前期的指导。

2.3 为了最大限度、最大范围的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调控,也应该在实验中“控速,促进程”。

由于学生自身能力、性格、知识水平的不同,在实验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速度上的差距,另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也难免“离标”。对待这种现象笔者的做法是:划分实验小组时要根据以往了解的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在此基础上对实验速度特别慢的小组再进行强化指导,或把他们落下的个别次要步骤“演示”完成,以帮助他们在实验结束后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为今后的学习树立信心。对实验过程中“离标”走样的学生应在讲清楚道理局严格要求,有时甚至手把手地教,以形成规范化操作。

2.4 为了最大限度、最大范围的对实验结果进行调换,还必须每时每刻“防偏,保方向”。

对每个实验,笔者坚持可以允许各实验小组在结果上出现一定的偏差,但实验步骤非经允许不得更改(探性实验除外)。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操作并且会影响实验结论时,应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到补救办法,以防学生一错再错,偏离正确方向,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形成相关知识的错误定势。

总之,在实验中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程序控制和最大限度、最大范围的对实验结果进行调控,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引起教与学双方的同步反应,实现实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推荐第8篇:现代生物学导论论文

生物制药导论论文

生物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现代生物科学在与化学科学、物理科学、地理学、天文学等科学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价值,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1世纪将会成为生物技术时代,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等几大支柱技术,其中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是近年来全球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一 什么是基因工程

百度百科名片介绍如下: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所谓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它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技术。它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障碍。

1974年,波兰遗传学家斯吉巴尔斯基称基因重组技术为合成生物学概念,1978年,诺贝尔生医奖颁给发现DNA 限制酶的纳森斯、亚伯与史密斯时,斯吉巴尔斯基在《基因》期刊中写道:限制酶将带领我们进入合成生物学的新时代。2000年,国际上重新提出合成生物学概念,并定义为基于系统生物学原理的基因工程。

二 基因工程的现状与前景

基因工程应用于植物方面

农业领域是目前转基因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农作物生物技术的目的是提高作物产量, 改善品质, 增强作物抗逆性、抗病虫害的能力。基因工程在这些领域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由于植物病毒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植物抗 病基因工程也也已全面展开。自从发现烟草花叶病毒( TMV)的外壳蛋白基因导入烟草中, 在转基因植株上明显延迟发病时间或减轻病害的症状, 通过导入植物病毒外壳蛋白来提高植物抗病毒的能力, 已用多种植物病毒进行了试验。

在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增强植物对细菌和真菌病的抗性方面,也已取得很大进展。植物对逆境的抗性一直是植物生物家关心的问题。由于植物生理学家、遗传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协同作战, 耐涝、耐盐碱、耐旱和耐冷的转基因作物新品种(系)也已获得成功。植物的抗寒性对其生长发育尤为重要。

科学家发现极地的鱼体内有一些特殊蛋白可以抑制冰晶的增长, 从而免受低温的冻害并正常地生活在寒冷的极地中。将这种抗冻蛋白基因从鱼基因组中分离出来, 导入植物体可获得转基因植物, 目前这种基因已被转入番茄和黄瓜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关注口味、口感、营养成分、欣赏价值等品质性状。实践证明, 利用基因工程可以有效地改善植物的品质, 而且越来越多的基因工程植物进入了商品化生产领域,近几年利用基因工程改良作物品质也取得了不少进展, 如美国国际植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从大豆中获取蛋白质合成基因, 成功地导入到马铃薯中, 培育出高蛋白马铃薯品种, 其蛋白质含量接近大豆, 大大提高了营养价值,得到了农场主及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在花色、花香、花姿等性状的改良上也作了大量的研究 。

基因工程应用于医药方面

目前, 以基因工程药物为主导的基因工程应用产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基因工程药物主要包括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和寡核甘酸药物等。它们对预防人类的肿瘤、心血管疾病、遗传病、糖尿病、括艾滋病在内的各种传染病、类风湿疾病等有重要作用。在很多领域特别是疑难病症上, 基因工程工程药物起到了传统化学药物难以达到的作用。我们最为熟悉的干扰素( IFN )就是一类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成的多功能细胞因子, 在临床上已用于治疗白血病、乙肝、丙肝、多发性硬化症和类风湿 关节炎等多种疾病。

目前, 应用基因工程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已完成中试, 并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专门用于治疗肿瘤的 肿瘤基因导弹!也将在不久完成研制, 它可有目的地寻找并杀死肿瘤, 将使癌症的治愈成为可能。由中国、美国、德国三国科学家及中外六家研究机构参与研制的专门用于治疗乙肝、慢迁肝、慢活肝、丙肝、肝硬化的体细胞基因生物注射剂, 最终解决了从剪切、分离到吞食肝细胞内肝炎病毒, 修复、促进肝细胞再生的全过程。经4年临床试验已在全国面向肝炎患者。此项基因学研究成果在国际治肝领域中, 是继干扰素等药物之后的一项具有革命性转变的重大医学成果。

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前景 目前, 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工业中的的广泛应用, 不仅可以改善加工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延长食品保鲜期等, 而且还大大地推动了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发展。生物表面活性剂属于天然添加剂, 具有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 对环境无毒害, 并且生物降解性能好。随着人们崇尚自然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生物表面活性剂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医疗卫生等行业, 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并有可成为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的替代品或升级换代品。总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食品营养、质量、品种多样化的需求不断提高, 高质量的食品加工是离不开表面活性剂的, 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基因工程应用于环保方面

工业发展以及其它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已远远超出了自然界微生物的净化能力, 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基因工程技术可提高微生物净化环境的能力。美国利用DNA重组技术把降解芳烃、萜烃、多环芳烃、脂肪烃的4种菌体基因链接, 转移到某一菌体中构建出可同时降解4种有机物的 超级细菌!, 用之清除石油污染, 在数小时内可将水上浮油中的2 /3烃类降解完, 而天然菌株需1年之久。也有人把Bt蛋白基因、球形芽孢杆菌、且表达成功。它能钉死 蚊虫与害虫, 而对人畜无害, 不污染环境。现已开发出的基因工程菌有净化农药的DDT的细菌、降解水中的染料、环境中有机氯苯类和氯酚类、多氯联苯的工程菌、降解土壤中的TNT炸药的工程菌及用于吸附无机有毒化合物(铅、汞、镉等)的基因工程菌及植物等。90 年代后期问世的DNA 改组技术可以创新基因, 并赋予表达产物以新的功能, 创造出全新的微生物, 如可将降解某一污染物的不同细菌的基因通过PCR技术全部克隆出来, 再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体外加工重组, 最后导入合适的载体, 就有可能产生一种或几种具有非凡降解能力的超级菌株, 从而大大地提高降解效率。

三 结束语

由于基因工程运用DNA 分子重组技术, 能够按照人们预先的设计创造出人们需要的带有特殊功能的个体,跟自然界原有的同种个体有一定的差别,自然界中是适者生存,而转基因生物超出了自然选择的范围,人们对可能出现的新组合、新性状会不会影响人类健康和环境, 还乏知识和经验, 按目前的科学水平还不能完全精确地预测。所以, 我们要在抓住机遇, 大力发展基因工程技术的同时, 需要严格管理, 充分重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在乳制品中的应用在奶粉、可可粉等粉状制品的生产中, 表面活性剂作分散和润湿剂, 可改进奶粉、可可粉等粉状食品的亲水性和分散性, 以防止结块、结团, 提高湿润时的分散性, 提高脂肪的稳定性。

在肉类, 水产品中的应用表面活性剂在肉制品和水产品中主要用做乳化剂, 增稠稳定剂, 脱模剥离剂, 凝结粘合剂, 在豆制品中主要用做消泡剂。在鱼肉肠、香肠等生产中,使用蔗糖醋、单甘醋等可使配料充分乳化, 混合均匀, 防止脂肪离析, 提高组织的均匀性, 有利于表面被膜的形成, 以提高制品的保水鲜嫩程度。成, 以提高商品性和保存性。例如[ 4] , 在香肠中使用0.2% ~ 0.5%的酪朊酸钠, 可使脂肪分布均匀, 增强肉的粘结性, 用于鱼糕可增强弹性。低加工鱼肉时, 使用聚甘油酪、蔗糖醋可提高制品的弹性和风味。香肠、鲜肉涂以醋酸甘油醋, 在冷却条件下储存, 可防止肉汁流出及水分蒸发, 延长保鲜期和架寿命, 另外也可用于改善香精、香料和着色剂的表面活性, 使其易于与物料混合、加香和着色, 在味精工业上用于消泡剂。

姓名:曾文全 学院:生物信息学院

学号:2014212229 班级:0601404

推荐第9篇:生物学教学素质教育论文

1 科学精神内涵的考察

科学(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itia,原意为知识、学问。关于科学的论述有很多,《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1987年版):“科学是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辞海》(1997年版):“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综合各家所言,广义的科学就是以理性的手段对确定的对象进行客观、准确认识及其成果。随着人类的发展,科学已经不能用定义来诠释,科学可以取若干形象,每一个形象都反映科学在某一方面所具有的本质。科学是一种建制,科学是一种方法,科学是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科学还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来源。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科学本身不是知识,而是产生知识的社会活动,是一种教育生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6年12月召开了第40届国际教育会议,会议通过的文件《面临科技挑战的中等教育》里专门论述了科学教育的主要内容:科学知识、方法、精神和价值等。

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来理解。“科学精神包括:怀疑一切既定权威的求实态度;对理性的真诚信仰,对知识的渴求,对可操作程序的执着;对真理的热爱和对一切弄虚作假行为的憎恶;对公正、普遍、创新等准则的遵循。”“科学精神包括: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互助共进的协作精神。”“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与实质,科学精神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育学生要具有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

2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科学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科学精神教育,应当有科学的内容和合适的形式。在内容方面,应当启发学生学会:

l)全面地看待自然界、生物界和生物学知识,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

2)用变化的观点来看待生命活动过程,避免孤立、静止地看待生命活动。

3)对生物和生物学知识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相对地看问题,克服认识绝对化。

4)通过观察、实验、实习、参观、采集制作标本和搜集整理资料等实践活动来发现和认识事物和学习生物学知识,避免单纯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知识的倾向。

5)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增强现论与实际的联系。

6)把获得的生物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避免认识仅停留在低级阶段。

7)在各种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在观察、实验和实习等实践活动中,积累、记录有关资料,有序地进行操作,善始善终地完成全过程,克服实践活动中行动或行为的随意性。对观察、实验、实习等的过程和数据应如实记载,不容篡改(即使与权威或教材相反也应如实记载,不容篡改),培养对理性的“真诚信仰和执着”的科学精神。

8)正确使用生物科学术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来掌握生物科学的概念、规律、原理和观点等,避免学习行为的无序性,培养学生的“对真理的热爱和对一切弄虚作假行为的憎恶;对公正、普遍、创新等准则的遵循”的科学精神。

9)渗透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由‘知识就是力量’向‘创新才有力量’转变”。“知识就是力量”,是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1620年提出的,曾经风行世界。近400年的实践,人们不难发现真正的力量,不是知识收藏者,而是知识创新者,通过下列对比可以证实:英国人亚克敦,读遍藏书7万册,还做了大量读书笔记,却一辈子没有自己的科研成果;美国科学家爱迪生,虽没受过正规教育,却完成2000多种发明。千万个相似的案例说明:“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已经转入创新才有力量的时代。在进行科学精神教育时,要重视学生的思维科学化,在教学中渗透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

3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科学精神教育的初探

3.1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科学精神教育的落实 按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组织观察、实验、参观、讨论和实习等教学活动。真正做到教学活动有目的、有次序、有要求和有结果,使科学精神教育落到实处。

通过“科学界的弄虚作假”等反面教材的教育,培养学生对真理的热爱和对一切弄虚作假行为的憎恶。有些教师讲“变异是不定向的”,真的吗?教材上的原话是“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引导学生挑战权威、追求真理,培养“怀疑一切既定权威的求实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求”的科学精神。

l)观察: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地反映可观察的事物,并且是可以检验的。观察结果必须是可以重复的。只有可重复的结果才是可检验的,从而才是可靠的结果。应当使学生明确科学知识是观察的基础。例如,在显微镜下观察人的染色体的制片,一个毫无生物学知识的人,他除了看到密密麻麻的一团杆状的小东西以外,什么也看不出来。如果让一位遗传学家来看,他能看到很多很多。“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应当引导学生从看热闹中逐渐深入而发现其中的“门道”。无论是课内观察还是课外观察,是观察标本、实物、实验,还是观察图表、模型等,重要的是掌握观察的顺序和观察的记录。古人说“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个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吕氏春秋·慎大览》)。

例如,在观察叶芽的结构时,应当用刀片纵切开叶芽,按照由外到内、由上而下的顺序进行观察,然后按照实物画出叶芽纵剖面示意图(这是一种观察记录),再对照书上的图辨认各部分的结构并记录名称。这一过程既观察了实物,又观察了插图,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方法,还受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育。

在观察青蛙的外部形态时,应当先测量其头、前肢、后肢和躯干的长度,并做好数据的记录。然后计算各部分长度的比例,并记录数据。若条件许可还可以做蟾蜍的对照、比较实验。学生通过测量、分析,较容易发现:青蛙的后肢发达是与善于跳跃的运动方式相适应的;而蟾蜍的后肢不如青蛙的发达,进而得出蟾蜍不善于跳跃(而善于爬行)的特点。这一过程将定性观察拓展到定量观察、分析,使得出的结论更为准确,更能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更符合实际情况,这时教师适时地指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意义,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时,引导学生按从上到下、由表及里的顺序观察自己的身体、人体模型或插图。观察后学生会发现人体的形态结构可按观察顺序分成“四部分”(即头、颈、躯干、四肢)、“三层”(即皮肤、肌肉、骨骼)、“两腔”(即颅腔、体胶,体脏又包括胸腔和腹腔,腹腔的下端为盆腔)、“一管”(即椎管)。通过观察、总结和归纳,学生对人体形态结构有了一个整体的、有序的认识,同时,也能得到“对可操作程序的执着”科学精神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2)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的过程、数据不容篡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精神。

实验包括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课外实验等。在实验教学中进行科学精神教育要引导学生明确:①每一个实验的目的,了解实验仪器和装置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材料的培养和选择;②了解实验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③能够解释实验的原理和结果;④学会绘制生物图和填写实验报告;练习或学会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实验完成后,清洁、整理实验用品和实验室,养成善始善终的习惯。

例如,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演示)实验,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进行,然后请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的结果和理论上的结论。还可以请学生按照实验原理,设计一些不同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应特别强调“等量”的问题,只有条件相同、材料相等,实验才具有可比性,才有可能得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结论,这是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关键之一。

在高中《生物》“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的实验中,有两个“等量”的问题:一是把染过色的根分成两份;一是蒸馏水和CaCI2溶液要等量。此外,还应强调将染过色的根浸于蒸馏水中的目的是起对照实验的作用,这也是科学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中《生物》“叶绿体中的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过程是较复杂的,要进行科学精神教育,就应当实事求是地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引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研磨叶片时,为什么要加入少许SiO

2、CaCO3和丙酮?

为什么要迅速、充分?

研磨液为什么要用棉纤维过滤?

滤液收集到试管中,为什么要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

制备滤纸条时,为什么要将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

划滤液细线,为什么线条越细越好?

为什么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

为什么要用培养皿盖在层析液的烧杯上?

实验结束,滤纸条上的色素带,自上而下依次是什么颜色、什么色素?

色素为什么能在滤纸条分离?

移动最快与最慢的各是哪一种色素?各具有什么颜色?

最宽与最窄的各是哪一种色素?各具什么颜色?为什么各种色素带的宽窄有异?

实验后的滤纸条经干燥后,为什么要避光保存?

实验结束后,为什么要用肥皂把手洗干净?此实验来用的是什么方法?

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说明什么问题?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从实验的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方法,这对学生形成科学的精神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讨论:讨论是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很好的形式之一,一般包括全班性讨论和分组讨论。为了使生物学教学中的科学精神教育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应进行充分准备和引导。

推荐第10篇:医学伦理学论文

《姐姐的守护者》观后感

黎咏麟201401210622014级中医学(五年制)1班

《姐姐的守护者》是一部相当震撼人们心灵的美国电影,电影讲述的是一对特殊的姐妹以及他们父母一起与白血病及其并发症斗争的故事。凯特是莎拉和布莱恩的长女,但十分不幸的是,凯特患有先天性白血病,这将意味着她的生命时间将不长。于是,为了延长凯特的生命,莎拉和布莱恩在医院医生的建议下,通过基因工程的帮助,产下一位与莎拉配型一模一样的女儿——安娜。由于安娜的出生的初衷就是为了就是救她的姐姐,所以,自从她出生之后就成为了她姐姐凯特的“药罐子”,从脐带血到血液、骨髓,甚至到最后因为凯特因白血病而出现并发症——肾衰竭的缘故,她竟被她的母亲要求捐献她的肾脏。因此,她为自己找来了律师,为自己维权,要求法院拒绝其父母支配她的身体。

在故事的最后结局里,安娜因为车祸成为了植物人,而同时她也赢得了诉讼,但是,她的律师在她的授权下还是同意把他的肾脏移植给她的姐姐。重获生命的姐姐知道这件事情后,感到十分悲痛,她也开始在医院一天天的照顾着脑死亡的安娜。

纵观这个影片,将家庭、医院、法院这三个成分融合在一起,每一方都会有自己的旁白,彰显出各自的内心世界各自的各种矛盾和无奈;同时也将患者、家人、捐献者、医生、法官这几个身份放一块,更将强烈的表现出了医学伦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先以安娜出生为例子,安娜的出生不是意外,而是各方面精心设置好,从受精到发育再到分娩、成长,都是在按人为设定的路线在前行,不由自己控制。她仅仅是一个通过人工授精以及基因工程的方式产下来的孩子。

从影片来看,这一方式确实起到了各方先前设想的作用,一是通过脐带血来就她的姐姐,二是为她的姐姐提供合适的骨髓、血液,俨然生来就是姐姐的“药罐子”。这虽然能够有效的维持其父母的婚姻和家庭的幸福美满,也能让她的姐姐活下来,但是我们似乎恰恰忽略了当事人的感受,安娜真的愿意无法支配自己的身体愿意成为姐姐的“药罐子”吗?她看见自己身上满满的伤痕时,她快乐吗?这与我们现今倡导人人自由平等快乐的理念是否存在了违背的地方?

再来看看关于影片中讲到的肾脏移植,在莎拉看来,安娜的出生就是为了拯救她的姐姐的,她有义务去为她的姐姐捐献肾脏。但是,在安娜看来,她的母亲并没有权利去支配她的身体,于是她选择找最出名的大律师为她代理诉讼,在诉讼最后,她道出了自己的诉讼真相:原来其实她并不是要找回属于自己的身体,而是常年病痛的折磨,使得凯特不再想继续在手术台上继续自己的生命了。

由此一来,我们不禁要思考:究竟器官移植是否真的合适? 什么是器官移植呢?按照定义,器官移植是指通过手术等方法,用健康的器官置换 功能衰竭甚至丧失的器官,以治疗严重疾病、恢复生理功能、挽救病人生命的一项高薪医学技术。提供器官的一方成为供体,接受器官的一方成为受体。

那么,在影片中,凯特是受体的角色,而安娜的角色则是供体。在这二者之间通过什么来权衡呢?这就涉及到了器官供者的伦理问题,其第一点就是自愿捐献,即是器官供体自愿和知情同意是收集器官的基本道德水准,医务人员在病人去世前询问病人或其家属是否愿意病人死后捐赠器官,这种方式在伦理学上没有道德争议。但是在影片中,安娜的父母却强行在她仍然活着甚至不同意的情况下要求安娜捐赠出一个肾脏来给她的姐姐以维持她姐姐的生命。在我看来,尽管这对父母的要求合情,但是并不合理,并不符合伦理学的要求。

另外,故事最后安娜赢得了诉讼,她可以支配自己的身体,而她的父母没有权力支配她的身体,但是此时安娜却很不幸的因为车祸而脑死亡,在此后,她的律师在先前得到她的授权的前提下还是选择让她捐献她的一个肾脏给她姐姐。自此,整个故事还是以一个相对圆满的结果结束。

但是,当中涉及到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无论是器官移植还是基因工程、人工授精,都应当尽快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使其明文化,而不是每每遇到这种问题后各方都是只得模棱两可。

最后,以电影结尾里一句很有深意的独白结束这次的观后感吧。 “I’ll never understand why Kate had to die and we all got to live.There’s no reason for it,I gue.Death is just death.Nobody understands it.Once upon a time, I thought I was put on earth to save my sister.And in the end,I couldn’t do it.

I realize now,that was’t the point.The point was that I had a sister.She was fantastic.One day,I’m sure I’ll see her again.But until then,our relationship continues.”

第11篇:医学伦理学论文

医患关系与医学道德

摘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之风劲吹的今天,如何营造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唤醒和培养医疗工作者的医学道德,已成为摆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前的诸多课题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医德 医患关系 医学生

现如今,医患关系紧张,如何营造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唤醒和培养医疗工作者的医学道德,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深入了解,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分别为医家道德、医患关系、医学生的培养。

一、医家道德

医务工作者在社会生活中担负着维护人们健康,预防、诊治疾病的任务。医学工作的特殊性质要求医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效果不但与医疗技术、医疗设备直接相关,而且与医师的职业道德直接相关。历代医家都认为,道德高尚是医师角色的重要特征,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医生。自古以来,重视人的生命是医学界的美德。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在《素问》篇中就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他还指出了\"大医精诚\"的思想,认为一个好的医师,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素质:对医术的\"精\"和对患者的\"诚\"。只有具备\"精\"和\"诚\"两个基本的素质,才能成为\"大医\",才能成为\"仁者\",即医术精湛、医德高的医家。

“住院一个多月花费一百多万,平均每天两万多块,而且患者病史上明显的过敏药也出现在病单上,患者过世后还有化验单出现,账单显示患者有时一天输液8000ml。”我们不敢相信,患者家属更不敢相信。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漏百出的问题呢?其实这里面隐藏着当今医学界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医生的道德问题!则是医德问题!俗话说“医乃仁者”,道德是医学的本质特征,是医疗卫生工作的目的。如果连最本质的东西都丢失了,那还算是一个医生吗?

我国古代医生择徒甚严,曾明确提出\"非其人勿教\"。晋代杨泉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答理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在西方,则有学医期满,按希波克拉底誓言宣誓的传统。医师角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与医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直接相关的。林巧稚、赵雪芳、王忠诚、吴登云等具有崇高道德境界的医师既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代表,也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榜样。

二、医患关系

医患之间本应是和谐的关系,医护人员对患者悉心诊治,患者放心地把自己的生命健康寄托于医生。作为利用专业知识为病人服务的医护人员,只有面对病人对他的信任,才能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才有信心去挑战高难度的治疗手段;作为怀着期待和希望的患者,只有交付出自己的信任,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的诊治,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构建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需要双方的换位思考,增进相互理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医生在诊治上更需要了解患者心理需要和心理问题,重视心理指导和心理治疗;另一方面,医生工作劳累,竞争激烈,还要承受一定职业风险,加之患者和社会对医务人员要求愈来愈高,医生也

希望患者和家属从心理上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医患沟通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前提。医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它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医务人员调整自己和患者的医学观念,也有助于医患相互正确理解对方,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决定了医疗活动中医患角色的不对称,特别在医学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拥有上优劣势明显。同样,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患者,对医疗活动的理解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存在着差异,这些优劣势和差异要求影响了医患沟通。为此,作为医务人员应当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被理解、受重视、受尊重的需求,同时也应掌握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每个医疗环节中的疑虑、对医疗服务的感觉以及医疗服务需求的关键点等,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和疾病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三、医学生的医德培养

如今医学生是日后医学科研工作主力军,中国如今医患关系紧张,医学生更要加强自身学习,做到医术与医德的结合。

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拉近医学生与医德之间的距离,让他们觉得医德就在他们身边,达到提升医德认识的作用。

改革教学方法,开展实例教育,提升医德认识。新时期的大学生反感空洞和漫无边际的说教,因此授课教师就必须立足于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结合时代特征,切实加强教育。比如在讲授医德教育理论课时,除了从理论上讲清医德的内涵及重要性外,还要多结合时事新闻来教育引导。如抗击非典、地震救灾等过程中涌现出的大量医疗英雄人物,都是很好的榜样教育实例。

树立现代教育意识,在课堂中加强医德教育。高尚医德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不是单靠运动式、暴风雨式的教育,所以学生的医德教育应从新生入学那一刻开始,直至毕业。为了能在课堂中确实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人文教师与专业教师携手同心,形成医德教育的整体合力,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和医学伦理学教师及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师都应参与到医德教育中,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不断加强医学专业课教师自身的人文功底,对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人文素质培训,鼓励他们根据授课情况,结合实例,把医德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育之中,同时让人文教师多学习和了解医学知识,寻求更多的医学和人文的契合点;最后,在教学中贯穿科学史的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都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科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医学生崇高医德的养成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医学生经常反躬自问,恪守“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革命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信念,而且要加强学校的教育引导,以及全社会的关注重视,共同营造医学生良好的医德形成环境,才会取得医德教育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摘自《医学伦理学》广西人民出版社

摘自《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第12篇:医学伦理学论文

当代医学生培养之我见

【摘要】当今社会,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应于此,医学教育模式也应进行变化。针对新世纪医疗和医药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与能力及良好人格品质的医学人才这一趋势,我们应重视医学教育中的医德人格培养。而在医学院方面,应该重视对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及医德的培养。

【关键词】医学生 人文课程 人才培养 医德

医学生是未来医学科研和临床工作的主力军,社会的进步要求医学生不仅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还应从医学、社会、道德和伦理等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如今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归根究底,产生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以来对“人文精神”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忽略了对人文素养以及医德的培养,因此,转变医学教育的理念,改革传统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培养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新型人才,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然要求。 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

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气质、修养。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心理学、宗教等方面的科学。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在医学工作领域,人文精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的高等医学院校就必须在教育的每个环节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我看来,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对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善待为医学实验献出生命的实验动物,我们理应善待它们;认真对待学校开设的各种医学人文课程,以同等的重视程度对待这些课程;“医乃仁术”在医院、疾控中心等单位实习的同学们,应该以和蔼、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每一位病人。以上只是列举了众多问题的三个方面,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了解更多。 医学生的医德培养

医德人格是作为从事医疗卫生职业的医务人员的医德认识、医德情感、医德意志、医德信念、医德习惯的有机结合,是医务人员个人的医德行为和医德品质的高度统一和集中体现。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医学职业也不例外。由于医务人员的服务对象是身心痛苦不堪的患者,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都对医务人员及其后备力量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寄予厚望。在我看来,医学院对于医学生的医德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对学生的品德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适当举行相关方面的演讲活动,提升学生对医德的探究性和认识性;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伟大的环境造就伟大的人才,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对医学生医德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医学人文课程设置

医学院校在培养、训练医学人才的过程中,首先要用人文知识去浇灌他们,用人文精神去熏陶他们。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必须结合医学专业特点,用人文的精神去关怀、滋润、影响在校医学生,提升他们的人文情怀。而这正是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的目的所在。在河北医科大学,有医学伦理学、医学总论、医事法学等人文课程的开始。我个人的观点是,学校可以增设一些医学人文方面的课程,比如哲学、生命伦理学、基因伦理学、医学辩证法、人文医学、医学人类学等等学科,相信对医学生的未来是有极大帮助的。

【参考文献】

①谢志青.华东师范大学 医学生医德人格培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2

②杜晓梅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 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途径初探 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2008 ,26(2) ③王翠翠 川北医学院学生处 医学生人才培养多元化模式的探讨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04期

④冯燕俊张晓洁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 《西北医学教育》2008,04 ⑤孙桂霞 徐州医学院图书馆 浅谈医学院图书馆及医学院人文精神的培养 《科技信息》2009,36期

⑥杨成顺,重庆医科大学 辅导员与医学生的师生关系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功能分析和对策研究 《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⑦祝娇娇,卢建华 南京医科大学政学院 结合医学教育特点,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⑧金家贵,夏保京,孙云,何军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年02期

第13篇:医学伦理论文

最近在网上看了《医者仁心》,不知道为什么,看的过程我都很揪心。也许以一个医学生的角度去看这部医学题材的电视剧,会有些残酷,因为仍然生活在医学院校这个象牙塔里的我们,它带有了太深刻的现实影射作用,它让我们对医学这条道路充满了恐惧和不确定,有时甚至会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尽管整个故事的结局是完美的,一切看起来又重归回那么美好的样子。在剧情的曲折发展中,我们都太彷徨、太愤慨、太无奈,最后又太舒心,苦尽甘来。如果在现实的中国医疗大环境中,我们最后也能收获美好,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当然,这部剧完美收场必然少不了剧中人物如钟立行、武明训、江一丹和严如意等人对理想的强烈坚持和对医德、对职业信仰的不懈追求,在紧张的医患关系下,虽然他们偶尔也会迷失,但都终究没有泯灭自己的良心,这是我最敬佩他们的。在电视观看过程中,不禁引发了我对医学伦理的深深思考,在这里本人就其中印象深刻之一二案例做详细剖析。记得开头讲述了一个因出现排异反应需要马上进行二次肾移植的七十岁白人露茜,昏迷前签署了一份不接受体外循环、气管切开术和非人道救助的文件,按照美国的法律这意味着故事主人公钟主任不能违背病人意愿展开急救。但露茜丈夫苦苦哀求钟立行救救自己的妻子,最后钟立行因听说露茜和自己刚因车祸去世的妹妹同一天生日,便决定强忍着悲痛将妹妹的心脏移植给了患者。手术成功后,却遭到患者女儿将其告上法庭。是的,依据法律,院方不该违背患者意愿作出对其进行救治的处理。但救死扶伤、忠于职守是我们每个医生都应遵守的医德规范,我们本着有利原则,一切都把病人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有错吗?生命是神圣的,作为一个医生,我们谁都不愿意看到生命的终结,特别是在自己有能力对其进行帮助的情况下。可是,当患者本人意愿与家属意愿发生冲突时,当患者意愿与我们救死扶伤的初衷相违背时,我们该怎么选择?即使在良心的驱使下,钟医生救活了患者,可是他得到了什么呢?不过是患者家属的不解而已。而且这样做,他触犯了法律,没有做到尊重病人自主权,于是他只能处于被动地位。终究他心寒了,他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怀疑了。

医务人员忙碌、劳累、压抑,却不被理解,得不到应得的报酬。从失望到愤怒,从无奈到忘记理想。在这个信任危机、信仰危机的年代,我们不断抱怨恶劣的职业环境,却又不知不觉的成为了帮凶,我们感慨这个社会的物欲横流、精神匮乏,却又一点一点的陷进贪欲的漩涡。于是,环境成了借口,让我们放弃信仰,一切变得心安理得。王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贪念、逞能一手造成了他最后的下场。刘敏护士长也因医患纠纷被病人家属打过、骂过、误解过,可是她却能积极承认错误,本着诚信原则,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才不至于在医闹中迷失自我。这个社会充斥着太多的医疗事故、医患纠纷、药品回扣、商业贿赂、弱势群体、新闻报道等等,病人也好医生也好,大家都在相互抱怨,都觉得不公平,却没人能改变这一切。当医患纠纷出现时,作为医生,我们只能忍,寻找积极有效的沟通方法。在中国这个文明大国,哈医大医学生被砍,几乎六乘看客持高兴态度;医院抢救无效,全体医护人员上至院长下至后勤工人全被迫要求跪在死者灵堂。真的想问,这一切究竟谁对谁错,是什么导致了如今医生的地位如此低下,在一个文明的社会,医生实在不应受此屈辱的待遇。中国政府现状、卫生体制不健全、部分医生医德的缺乏以及错误的社会舆论导向等共同将医患关系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这种状况不是一时能够解决的。但作为一个医学生,我们要清楚医生面对的是生命,医生代表着付出与奉献。我们可以说做医生很痛苦,可以说这种环境下医生才是真正的弱者,但我们不应该放弃做为医生的底线和尊严,不应该放弃理想和信仰,要在实践中突破迷惑而不是随波逐流。也许医务人员只有回归内心,坚定信念,重拾我们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真正做到“医者仁心”,才能在紧张的医患关系下找到出路。

第14篇:医学伦理学论文

分析目前我国医务人员价值体系状况 从医学伦理学的视角谈谈医生

价值 回归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摘要】在“救死扶伤”和救死扶伤的“经济成本”的两难选择问为什么会出现?在此选择面前如何平衡?本文就这两个个问题浅略的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以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关键词】知识价值,经济成本,医患关系,医德

以前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在国外的某个大工厂里,一台大型电机发生了故障,很多维修工程师束手无策,无奈请了一位科学家前往解决。那位科学家到达后,上爬下摸、又听又敲,同时不停的在纸上计算,最后在电机的某一部位划了一道白线,对维修人员说,把电机拆开,对该处的线圈减少三圈即可。维修工程师照此办理后电机果然恢复正常。之后科学家开价1万元,有人问这个价格是如何制定的。科学家回答说,划道线1元,知道在这里划线9999元。但是从这个故事出发,与当今医生知识价值的现实表现却大相径庭。

医生的知识价值目前没有表现出来的,虽然有诊查费这个项目,但标准低的可以忽略不计。而挂号费这个收费项目从字面上来说既不能表现医生的劳动,事实上也反映不出医生的劳动。也就是说,我们目前的医生进行的是无偿劳动。医生毕竟首先是人,而后才是医生。医生首先要食人间烟火,才能承担救死扶伤的重任。于是乎,医院可以赚取药品的15%差价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被提出来而且成为了今天医院赚钱的主要手段。可以说忽视了医生的知识价值的做法出现了“以药养医”,导致了看病贵。如果我们解决不了医生的知识价值作为无偿劳动这个问题,看病就贵的现象将永远无法消除,那么医患关系只要与经济沾边,随时可能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变得十分棘手、紧张。

按照我国多年不成文的传统,医院不及时救治患者,只要被曝光,总要受到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谴责甚至制裁。以往,这样的事例即便有,因为不成“规模”,影响还不至于太大。现在,子女把病父弃在医院、父母无钱把孩子扔在医院的事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儿,许多医院也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既要“救死扶伤”,又不得不兼顾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在媒体对医患关系的负面报道中,“道德”成为大众讨伐医生的矛,似乎所有的医生都变成了敌人,似乎没有一个好医生,

而当地震肆虐过后,人们看到最多的是抢险救灾的军人和救死扶伤的医生,此时此刻,医生的价值和高尚人格被更多的人予以肯定。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很失望,我们的人民并没有心存善意,一棍子就轻易打翻了一群人,事实上,我们身边有无数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在平凡的职业岗位上默默奉献、忍辱负重,做出了看似平凡而又伟大的业绩。他们是医生这个职业群体的脊梁,足以承受“医生”这个神圣的称号。同时大家忽略了一个问题,经济关系对道德起决定作用,医德属于道德范畴,自然也有这个一般本质。虽然医生作为一种特殊职业,有自己应尽的义务,可是应当获得的知识价值也是应该得到的。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较好地解决这个两难问题,要求医院先救人后付费,很容易只是一纸空文。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考虑,医院应该责无旁贷地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尽管医院有追求经济利润的权利,但是不能因为其赢利目的忽视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目前,在政府公共卫生投入欠缺的语境下,指望医院不计报酬先救人后补费,有些勉为其难。如果急救账单无法兑现,成了医院的包袱,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医院的发展后劲与医生救死扶伤的积极性。

在成本核算的世俗和市侩中,救死扶伤不得不变得有点世俗了。现代的每一个医生在进入医学院之后或之前,都以救死扶伤为自己职业的最高追求和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的准则。但是,救死扶伤的崇高目标和职业道德的实现都需要经济投入来保证的,也就是救死扶伤是有成本的,有了成本就必须有回报。一个必须要考虑经济、成本和回报的“救死扶伤”道德标准和职业准则就是一个打了折扣的标准和准则。一个可以被打折扣的道德标准和职业准则还能成为职业标准和道德准则吗?一个被推向市场经济的医疗行业在其履行职业道德准则时更应遵照经济规律办事,被经济化的职业道德准则还能承受得起其职业道德的重任吗?每一个医生都在“救死扶伤”和救死扶伤的“经济成本”的两难选择中煎熬着自己的良心、道德操守和职业素养。在这种长期的煎熬中,有的人放弃了医生的职业,有的人变得玩世不恭,有的人弱化了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要求,有的人强化了经济成本选择„„在这个问题中,医患关系越趋紧张,我们应该看到,这个社会大背景造成的情况,医生和病患存在问题,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上也有一些问题,这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过渡期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中的一种,不需要遮掩,而是应该正视并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从长远来看,国家层面上应该完善医院救死扶伤的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医疗补偿制度,政府还应该逐步补齐医疗救助的最短木板,在国家新医改系列配套措施中应该对此予以规范。就目前的现状,我们的医保覆盖率有了很大提高,对一些特殊病的报销比列也有提高,同时扩大的医保报销范围,让病人看得起病。对公立医院的改革也在试点之中,客观来说,医改是十分难的,但是只要有效,哪怕再难也一定要坚持走下去。只有打通了救死扶伤医疗费用的制度出口,医院才不至于拒绝救死扶伤。这也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作为个人而言,我们是医学生,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我们义不容辞,面对现状我们应当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寻找当代医生应具备的道德人格,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换位思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可以作为一个培养良好医德的方法。作为医生,应当对社会怀着无限的感激和理解。芸芸众生,医生在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与庞大复杂的社会相比,独特的职业性必须服从于社会的整体性。医生从业和生存的基础是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因此,我们必须用感激的态度来匡正人们对医生的认识,排除种种误解和不信任、能够顶住各种逆向的压力,秉持理性、坚守道德、与人为善、以心换心,以这样的“定力”可以使医生的形象越发高大、可敬。作为医生,应当对文明怀着推进的动力和激情。一个文明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健康的社会,医生所关注的健康,不仅是生理上的健康,也包括心理上的健康;不仅是生存方式的健康,也包括生活态度的健康。在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医生应当普及科学、坚持真理、启发理性、诱导良知,使社会大众更加自觉地选择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我们必须得明白:医生的价值,在于其在社会中承担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而其必备的道德人格,又是医生的称号更加完整。有这样的境界,就有职业的信心和奋斗的激情,就能经受起各种挫折和诱惑,不至于迷失方向,才能更加负责任地做出选择,才能为由于经济因素导致的医患关系紧张的改善尽一份力。。

其实“救死扶伤”和救死扶伤的“经济成本”是可以兼得的鱼和熊掌,关键看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医生对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持怎样的态度,只要有国家足够的政策、资金支持,有社会足够的理解与体谅,有医生尽职尽责的行动,假以时日,我们的医患关系一定能够跳出现在的怪圈,繁花硕果。

【参考文献】

1、医生矛盾的价值观.百拇医药网.原文链接:∕html∕200906

∕1878∕6211.htm

2、医生的价值.徐灵敏 .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第7期

3、略论现代医学道德建设.余宁宁.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

第05期

4、冯忠堂,等.医学伦理学.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54

5、朱伟.生命伦理中的知情同意.2009.111

第15篇:医学、论文评语

一、该论文选题合理。院前和急诊疼痛评估及镇痛问题是疼痛管理上的薄弱环节,而镇痛治疗不充分亦以及影响镇痛的治疗的相关因素也临是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疼痛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从而在临床诊疗中对患者疼痛的控制效果造成了影响。通过研究影响院前急救患者疼痛评估和镇痛效果的因素,促进疼痛控制的效果,是临床医师诊疗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该论文选题意义所在。

二、数据资料翔实,分析方法选用得当。该论文搜集了较充分的数据资料,选用了合理的分析方法,借助统计分析软件,以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院前急救患者疼痛评估和镇痛影响因素做前瞻性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结论。

三、结论和建议较合理。该论文注重理论依据的阐述和模型分析结果的定性分析,在写作过程中对选用的分析方法均做合理性分析。对院前和急诊疼痛评估及镇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与现实情况及相关研究成果相符,建议较中肯,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该论文选题正确,结构合理,数据资料充分,分析方法相对合理,写作进度安排适当,结论和建议具有区域现实意义,有利于促进临床工作开展。选择的量表符合所研究的内容,材料比较充实,统计学分析得当,论述观点正确,叙述层次分明,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通顺、流畅,行文符合学术规范,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第16篇:医学检验论文

谈谈对检验系的认识

一、医学检验的定义

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实验诊断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比较全面的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毕业后能够从事临床各科医学检验、医学检验教学与科研工作。

二、学习医学检验的目标

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医学检验操作技能系统训练,具有临床医学检验及卫生检验的基本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检验医生必须学习和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1、医用化学、医用物理学和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2、临床疾病诊断的基本知识;

3、临床医学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4、数理统计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各种常用医学检验分析仪器的构造和操作技能;

6、与健康相关检验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7、具有临床医学检验科研工作的初步能力。

三、学习医学检验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1、临床基础检验学

学习这门科学,掌握现代分析技术,对人体各种体液及细胞成分进行显微镜学、物理学、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分析。

2、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

学习这门学科,我们能够掌握血液和骨髓中血细胞形态学和各种血液病的细胞学诊断,以及溶血、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诊断与治疗监测的方法。

3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

应为他是检验医学的基础,从而学会测定体液或组织的成分以提供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兼有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两方面的性质。

4、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

现代免疫学是研究宿主对抗原免疫应答过程,免疫调节和免疫技术的一门独立学科。因此,本科基本集中在传染病的免疫诊断、治疗和预防上。

5、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

主要是了解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人类、动物等的相互关系。包括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

6寄生虫学及寄生虫学检验

主要是研究与人体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制、实验诊断。主要包括与人体有关的原虫、蠕虫、节肢动物和寄生虫学检验技术。

四、医学检验的发展史

在元谋人时期人类在依靠植物为生的长期过程中逐渐熟悉植物的营养、毒性和治疗作用。中国古代称药物书为“本草”, 这都说明药物是起源于植物的。

陶器和粘土器的出现,使煮钣和炮炙药物有了可能。总之有了人类就有了医药。医药知识的起源是人类集体经验的积累,是在与疾病斗争中产生的。朴素的医药知识以后发展为医学和药学的过程,则与当时当地的哲学思想有密切关系,如中国的医学受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希腊的医学受四元素思想的影响等。

随着奴隶制社会的快速发展,古代检验医学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近代现在医学蓬勃发展直到形成现在发展完善的现在医学基础。

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医学也进行了一场彻底的医学革命。

文艺复兴时期人类认识自我的心理得到强烈的需要,逐渐的发展为现在的人体解剖学。从此医学一步一步进入现代化,成为人类生存的必须学科。

五、医学检验专业的现状

检验医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担负着为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愈后观察、药效评价等提供实验室数据的重任。特别是医学正由传统经验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临床医生越来越依赖检验医师出具的科学、准确、客观的实验报告。现代医学检验主要各个方面体现了他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其次,检验医学一方面为临床提供数据,服务于临床,另一方面这些数据又将影响临床医生的诊断结果和医治方案。因此检验医生不仅要与临床医生而且要与病人沟通,不仅要掌握各种临床指标的测定方法,还要了解疾病,了解处于特定社会和生物环境中的病人。

六、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趋势

20世纪中叶以来,以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为标志的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使检验医学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研究方式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复合,研究方法转变为多学科、多层次、多方位。由于科学的发成物理、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在医学中广泛应用,使医学检验中新技术、新方法、新分析项目不断出现,学科界限越来越含糊,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不断形成和发展,传统的四大检验也有整合成大检验的趋势,方法间互相借鉴。技术应用范围被扩大,基础研究成果被引入应用。当前检验医学中应用的几大基本技术有: 1、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包括光谱、色谱、电泳等技术,其自动化,微量化,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2、免疫学技术(抗原、抗体、配体、受体)。 3、酶动力学分析技术。 4、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极其片段的分析鉴定,分子扩增,分子杂交,分子探针,芯片分析技术)。 5、流式细胞计数分析,结合组化染色,扫描,对多类细胞进行分离、分类与鉴定。 6、同位素分析技术。可以相信一些新的研究技术将不断扩展检验的内涵,丰富检验的手段,如“芯片”、“纳米”“飞秒”等技术的深入研究,将会对人体内发生的许多化学反应机理、过程、酶的作用原理、作用位点等研究带来全新的认识。

第17篇:医学检验论文

浅谈检验科与临床科的沟通

【内容摘要】全面质量管理是检验科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而分析前质量管理是各质量控制中非常必要且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沟通和联系,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正确规范化采集和处理标本,尽可能减少各种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才能保证检验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真实的实验依据。

【关键词】检验;质量管理;临床;沟通

八十年代前,绝大部分检查都是手工操作,“一杆枪加一门炮”=科室。设备落后,工作人员的学历低,此时的检验科在医院里的地位很低、同事矛盾也少。而如今,二十一世纪的医学检验正向自动化、快速化、智能化、信息化与一体化方向发展,实验室自动化对检验工作者的技术素质和学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检验科与临床科的沟通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检验技师逐渐培养与临床医师的沟通意义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一、建立检验科与临床科沟通的意义

临床科和检验可以不同的工作方式履行着为患者服务的共同目的。检验科通过检测患者各种各样的标本提供生理生化指标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服务,临床科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结合报告为患者明确并进行治疗。随着医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临床医学对检验医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大量的全自动仪器和设备的引进,开展的检验项目越来越多,检验质量也越来越高。各种各样的标本需要患者、护士、医生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准确性与诊断治疗的正确性密切相关。因此,检验技师与临床医生互相沟通,形成共同认识,遵守共同的技术操作规范,才能真正实现从患者标本采集、送检、检测、报告结果提供临床应用全过程的质量保证。

二、检验科与临床科矛盾的原因

(一)检验项目的增加,误差的几率也增加了,涉及的方面也增加。

(二)临床医生跟不上化验的发展。医生不合理的申请检验项目。多数临床医生不了解检验医学的进展,不能有效地利用检验新技术、新项目,习惯于旧检验项目。这里有两个原因:

1、他们不了解检验医学的发展;

2、新仪器检测的数据有相当一部分他们不 第 1 页

了解。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听到临床的医生们(包括箱单一部分的科主任)说,检查血常规,我们就看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其他的数据都是多余的。

(三)盲目求快已成为检验与临床在实际工作中不和谐的一个音符,临床医生往往过分强调快出结果,这也成为制约检验与临床和谐共进的一个因素。

(四)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合时,不少临床医生常常是首先怀疑检验科的水平,甚至当着患者或患者家属的面指责检验科的记过不可靠,增加了医患纠纷的风险。其实有些疾病发展过程是复杂的,不同的疾病阶段可能化验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在临床工作中是经常发生的。

(五)经常存在护士采集标本不符合检验要求的情况。标本采集方法不正确、标本送检不及时、临床使用药物等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当临床怀疑某项结果有问题时,我们的部分检验人员回答是“报告错了?机器是这样报的,我不知道啊!”,或者说“结果已经复查了,没有错的!”。

(七)检验人员不重视沟通,甚至于不知道如何与临床沟通。

三、检验医学以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分支和学科

检验学科已经从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检验科不再向人们传统常说的辅助科室,他与临床联系更加密切。检验工作主要借助专用仪器和专门技术开展业务工作,而每种仪器价值往往千元以上,仪器的操作都需要有先进的专业知识,尤其是新的仪器设备不断更新,新的检验方法不断出现,更要求检验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以更快更好地位临床服务。专业知识缺乏,不仅仪器设备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而且还可能导致对有害、有毒及其他危险品防范措施不合要求,污染环境,损害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甚至发生事故。

四、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的沟通及合作

随着检验科地位和重要性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新问题也困扰着大家——与临床医护的矛盾越来越多,出现问题后相互推多责任,导致互相间信任度下降,最终影响到病人的切身利益和医院的声誉。我们努力的完善医学检验工作,因为它是一种科学实验工作,是为临床诊治提供资料和数据的,因此,它做出的实验结果必须及时、准确、客观、可靠,但由于一期的性能、试剂的质量、饰演的方法、操作技术

熟练程度以及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等因素,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质量准确,必须对以上因素进行客观地分析评价,并结合临床资料才能得出有价值的正确结果。

五、加强医学检验的概念、地位及与临床沟通的现状

医学检验主要是利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电学、光学等综合性的技术手段,在实验室内借助各种仪器、试剂等,依照特定的检验原理,方法和操作规程按照临床医生的需要,对各种检验标本进行有目的的、准确的检验分析,使其及早发现某些致病因素或病理变化特征,分离病原体或阐述患者机体脏器的功能状况及各种生化物质的含量等,为临床诊断、治疗、预防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和客观依据。

六、检验科与临床科沟通以保证检验质量提供高

有的检验结果明确诊断,如白血病依靠骨髓形态学检查,对白血病诊断有重要意义;有的可辅助诊断,如肝病、肾病的肝、肾功能检查,只能提供检查参数的变化,共临床接和体征、症状进行判断。特别是急重患者,检验结果同一天的都有很大的变化,这是就学要检验技师与临床可很好地沟通,减少多次复查造成的必要的经济损失,对不合格的标本应耐心细致地与临床医生及核实做好解释工作,更好提供准确数据。标本影响要素的非可控性,质量缺陷的隐蔽性,责任的难确定性是分析前质量保证中常遇到的问题,及时采取了前面所说的所有措施仍可能出现检测误差,为此检验科应该注意如下问题:发现检验结果异常或误差时,解释和查对要耐心细致;尽管验收核对严格,但质量缺陷隐蔽到分析后或经复查对比原来标本时才发现,如标本张冠李戴一时难以发现(有既往史可一目了然),要经过血型鉴定或询问患者才能得到证实,因此,检验科用专业知识和事实与临床对话非常重要;标本是临床科采集,送检是临时工或是卫生员,验收是检验工作人员,任何一环节疏忽都会影响检验结果,追查原因和责任时往往存在困难,其易影响团结,引发纷争,而结果被影响通常有检验科发现或医生发现,因此,要求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护士不互相埋怨,而应积极主动做好补救工作。

七、与临床科沟通是检验科工作尽善尽美

医学的发展,要求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不断地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把有限的实验数据变为高效的诊断信息,更多的、更直接的参与临床诊断和治疗之中。尤其近年来,先进的实验技术与仪器在国内逐渐普及,不仅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还为临床提供了许多新的指标。如何将这些检验方法和原理,临床意义介绍给医护人员,使之能合理选择检验项目,正确分析检验结果,并用与临床诊断和治疗;如何进行恰当的标本收集与运送;如何从临床哪里获得患者资料、病情变化、治疗方案,保证分析后的质量评估,并对临床的诊断工作提出合理建议,这些都应使现代检验医学的重要内容。这也是我们不能所忽视的重要工作,要完善医学检验工作,必须加强检验技师与临床医师的沟通与合作。总之,检验技师与临床医师在沟通中互相配合、支持、学习和理解等作用与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按照标准规程、标准要求、标准程序进行工作,受益最大的无疑试患者,患者受益是我们医务工作者提供医疗服务的最终目的。希望检验科与临床科的沟通越多越好,越成熟越好,这将是对患者检验结果的最大保证。

八、如何进行有效地沟通

(一)医院管理上要求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对检验科的管理要求体现在检验质量及服务满意上,要求患者、医师、护理人员对检验部门服务满意大于90%,管理的核心就是沟通。正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的那样:“未来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

(二)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要求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的“举证倒置”对医院检验工作既是压力优势促进规范化建设的机遇和动力,一方面,强化规范化操作及全面质量控制,丁一方面,必须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认真听取临床对检验工作的意见及要求。

(三)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是医学范畴中不同的学科。但它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由于历史等原因,我们重医轻技,过去人们只把检验当成一门简单的技术,通过二年制的医技班学习就完全可以从事检验工作,甚至认为可以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检验人员。近十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检验”已经发展为“检验医学”。

(四)循证医学要求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循证医学就其本意而言,指的是对病人诊治,都应该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任何

决策需要建立在可u型额证据的基础上,这种科学证据也应该是当前“最佳的证据”,而“最佳的证据”的获得首先要求临床、检验等各部门有良好的沟通,确保用专业方式和合作精神来处理问题和彼此间的意见,寻求彼此尊重、理解,达成共识。检验医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的效率。因此,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沟通与协调发展,财富和医学的科学发展观。具体来说,检验医学通过与临床医学的有效沟通,可促进临床标本和正确采集以及检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和应用,把实验室单方面的质量控制发展为全面质量控制;同时实验室也可从临床上获得许多有用的反馈信息,借此进一步综合评判实验的方法学及其临床价值,一边不断完善操作规程并推进新项目、新方法的开展、普及。

第18篇:医学信息论文

人体生理参数监控系统

【摘要】

人体生理参数监控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处理和传输用户的生理参数,这些年来,随着 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状况关注力度的加大,引起了生理参数监控仪器的开发热潮。 本文设计了基于嵌入式Linux的人体生理参数监控系统,实现了对生理参数采集、加 密处理、远距离实时传输和解密等功能。

【关键词】嵌入式Linux;生理参数;GSM短信息

一、背景

随着嵌入式系统在工业控制和智能家店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控制逻辑和功能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简单的嵌入式系统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使用完整的操作系统。在各种嵌入式操作系统中,Linux凭借其开放源代码和免费使用的特性以及架构清晰、平台支持广泛、网络支持强劲的优点,得到广泛采用,具有内核小、功能强、运行稳定、效率高、良好的网络支持等特点,并且支持多种硬件平台。它有大量的不断增加的开发工具,这些工具为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目的与意义

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我国出现了这

样一种社会现象:人的寿命越来越长,生活越来越独立。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 了独居。老年人本来就身体不好,行动不便,儿女又不在身边,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年人 的健康和就医成为问题。

为了使单独居住的老年人得到完善的、良好的身体监护。医护人员利用手持的便携式 医疗设备(PDA),定期为待在家中或集中居住在小区的老年人进行必要的生理参数检测, 同时使不在老人身边的子女们及时的、便捷的、经济的得到这些生理参数信息

三、常见生理参数的取值范围及其代表症状介绍如下:

1、体温:正常人的体温是36度到37度,一天的体温略有波动,但一般不超过l度。

2、呼吸:正常人平静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钟,呼吸与脉搏的比例一般为l:4,即 呼吸一次心跳4次。脉率减慢(小于60次/分钟)多见于睡眠及某些疾病,如颅内压增高、高血压、缓慢性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3、血压:按国际标准18岁以上成年人正常血压分为三个等级,理想血压80—120mmHg(11—16kPa),正常血压:85—130mmHg(11—17kPa),正常偏高:收缩压(130—139mmHg)(17—19kPa)。

这些参数既可用整数或浮点数表示,也可以用字符串的形式表示,详细分析如下:

1、体温:整数位最多到十位,精确度保证到小数点后1位,在设计其格式时,如果 采用浮点数(float)表示则至少需要4个字节。如果用字符串表示,可以用3个字节, 前2个字节表示整数位的十位和个位,第3个字节表示小数位。

2、呼吸:为整数,以次/分钟为单位,每分钟呼吸次数最大不到一百,如果用整型数

四、SMS、EMS以及MMS SMS(短信息业务Short—Meage.Service) 通过它,移动电话之间可以相互收发短消息,短消息的内容可以是文本、数字或二进制非本数据(用于铃声或logo等)。SMS有两大特点:存储转发机制和传递确认机制。

SMS的协议栈分为四层:应用层(SM.AL)、传输层(SM.TL)、转发层(SM.RL)和链接 层M-LL)。

EMS(增强型短信Enhanced-Meage—Service) EMS能够将简单音调、图片、声音、动画、文本集成到一起,然后在EMS手机上显 示,例如,当短信中出现感叹号时演奏相关的音调,或者把简单的黑白图片和文本及声音 效果同时展示出来。

MMS(多媒体短信息Multi-Media-Meage) MMS在概念上与SMS和EMS非常相似,可以理解为是SMS向多媒体的演进。但与 SMS和EMS不同的是,MMS对于信息内容的大小或复杂性几乎没有任何限制。MMS不 但可以传输文字短信,还可以传送图像、影像和音频,因此,MMS带来最大的变化是各 运营商可发展更多元化的移动通信服务。

五、嵌入式Linux 嵌入式Linux是从Linux衍变而来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将Linux作为一个嵌入式操作 系有许多的优点:

●系统稳定,功能强大,支持多种硬件平台。 ●稳定地运行在许多种体系结构的处理器上。

●模块化可裁减特性非常适合嵌入式系统的要求。 ●自由软件可以有效降低开发成本。

●文档完善,支持渠道众多。

●强大的网络功能,完全适用移动互连的嵌入式设备发展趋势。

它包含四个方面:

●用户进程

用户应用程序是运用在Linux操作系统最高层的一个所有的软件集合。当一个用户程 序在操作系统之上时,它就是操作系统的一个进程。

●系统调用接口

为了在应用程序中实现特定的任务,可以通过系统调用来调用系统内核中特定的功能 函数,以实现特定的任务。 ●Linux内核

Linux内核是整个Linux系统的灵魂,LinuX内核负责整个系统的内存管理,进程调度和 文件管理。 Linux内核的功能大致分成如下几个部分: ● 进程管理 ● 内存管理 ●文件系统 ● 设备控制

六、开发调试环境的建立与安全性

与绝大多数软件开发不一样的是,嵌入式系统中的软件开发采用的是交叉编译方式, 即在一个平台上编译与调试可以在另一个平台上运行的代码。这是因为在嵌入式开发中, 考虑到成本等原因,没有提供足够的资源在开发板上运行开发工具和调试工具。交叉编译 短信加密算法的研究与实现证信息完整性的方法是使用鉴别与认证机制,数字签名即属于鉴别与认证机制。

1:密码系统的安全性

一个密码系统的实际安全性牵涉到两方面的因素:

(1) 所使用的密码算法的保密强度。密码算法的保密强度取决于密码设计的水平, 破译技术的水平,以及攻击者对于加密系统的了解程度。密码系统所采用的 密码算法的保密强度是该密码系统安全性的技术保证

(2) 密码算法以外的不安全因素。即使密码算法能够达到实际的不可破译,攻击 者也能不通过对密码进行破译的途径,而是通过其他各种非技术手段攻破一 个密码系统。

2:密码系统的基本要求

(1) 密码系统的秘钥必须足够大。这是因为,如果秘钥空间小的话,攻击者可以 采用已知的明文攻击。

(2) 加密与解密过程必须是计算上可行的,必须能够被方便的实现与使用。

七、结论

本课题基于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利用GSM网络点到点的短信息服务功能,实现

了生理参数监控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用户生理参数的加密和解密以及对参数以短信 的形式实现远距离实时发送和接收。

本文分析了生理参数的取值范围及其代表的意义,设计出两种传输格式,并结合传输

方式中数据编码的特点,选择以字符串表示形式作为传输格式。研究了密码学模型,根据生理参数传输格式的特点,选择基于分组的DES作为加密算法,分析了DES加密算法,选择接收方号码的前8字节作为原始子密钥,这样不固定的密钥,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完成DES算法编解码程序的编写,实现生理参数的加密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树红.嵌入式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太原大学学报,2007,8(30):121.139. 【2】陈莉君,冯锐牛欣源译.深入理解LINUX内核[MI,中国电力出版社 【3】万时光.无线生理参数监控系统的研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08 【4】冯时冬,马小铁,李凯.嵌入式Linux加密短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微计算机信息, 2010年7月

第19篇:医学社会学论文

医 学 社 会 学 论 文

如何有效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社会医务工作者的各方面素养,特别是人文素养方面的要求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另一方面,社会上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也给我们医学生敲响了警钟,加强自身人文素养势在必行。本文就如何对医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人文素质修养,最终使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即具有仁心,人术,仁爱的有价值的医学人员展开论述,进行一系列自我观点的描述。

关键字:

医学生

提升

人文素养身

我们现在已经是大二的学生,但我相信我们,甚至是大多数的医学生都不一定具备很高的医学生应该具备的人文素养。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的核心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

当初我们选医学院校的时候,可能更多的并不是说想要治好多少的人,要帮人们减轻痛苦,我们更多的想法是希望毕业后能找到一个好工作。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只是抱着这样的目的,一味的学习,工作,以致可能最后变成一台活的机器。当前医学大学教育存在“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强的功利主义倾向,过弱的人文素养”的状况,为此要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统一,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调整课程体系与结构,鼓励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或许我们应该认真的审视,反省一下如何才能有效提升自身人文素养,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

世界卫生组织在1946年成立时,其序文中界定健康是一种“身体、心灵及社会交往的健全和谐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罹患身体或精神疾病”因此,现代医学不仅仅是治疗的手段,更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问题。由此可知,一个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不仅需要会为病人治疗身体上的疾病,同时也应具有爱心、耐心能够关心人,能给予病人心理上的安慰。正如,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服务的对象也是人,任何医疗的交往都是人与人之间身心救助的故事。它不仅仅是人与机器,技术之间的对话,或者人与精神之间的故事,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人道原则,人本立场,人性光辉永远是医学的价值皈依与医学职业的职业操守。 相比一个有高超技艺但素质低下的医生与一个人文修养更好的医生,可能大多数病人都更乐意让一个有更高人文素养教育的人为自己看病。如若每个医生都更加注重自身的人文修养,如今紧张的医患关系也会得到相当大程度的改善。根据社会学家塔尔科特的理论认为,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就如同亲子关系一般:医生协助病人作为一个完好的健康人回到社会,因此对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更应该注重培养。2005年10月1日,新华社报道,卫生部长高强坦言,医患关系紧张主因在医务人员,如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医患之间的沟通是属于每个医学生将来能够做到的,也是人文精神在医务工作人员中缺失所引起的。因此,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提高人文素养:

一、医学生从自身提高人文素养 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学生本身。首先应该树立一个作为义务人员应有的素养,不是说只要拥有治好别人身体上的技术就行,而应要求各方面的素养都较高。即道德素养文化,包括者治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专业素养,主要指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医学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作为医务人员与其他工作从事着的不同,它不仅是我们谋生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赋予了我们责任与义务。同时部分医学大学生对国家现行政策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毕业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没有做好就业心理准备,不能很好的认清当前的形势,对自我的定位及自我能力的评价不够确切,好高骛远,缺乏吃苦的精神,这样就出现了有些学生毕业很长时间找不到工作。还有部分学生在择业中不认真思考,盲目从众,导致到了工作单位后觉得不满意,到处跳槽,跳来跳去,最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工作。所以医学大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双向选择的人才就业市场,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这还要有一段较长的适应期。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医学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与以前所倡导的已大有不同。比如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观念已与时代不符,应根据实际情况多奉献多索取,少奉献少索取,不奉献不索取,甚至希望不劳而获。这些现象表明,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已相当鲜明,与过去那种千篇1律的思维方式大不相同,有了创新意识;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生中“极端个人主义”的消极思想也有所抬头,对事业献身精神和对集体奉献精神有所减弱,甚至有些极端的学生认为一切利己就好。正是这种错误的观念使得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显得低下。

医学大学生应当树立均衡发展的观念,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医学院校,同学们的学术研究氛围比较浓厚,但是同学们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却并不丰富,所以给人的感觉医学院校的学生不活泼,缺乏青春的朝气。而其他院校的学生虽然知识面比较的宽广,可是他们相对缺乏科研的钻研精神。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两方面是必须兼顾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文理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要传授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种历史感,它不仅有助于在专业领域内更有创造力,还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善于深思熟虑,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而在注重人文素质培养的同时,还应该加强自然科学的学习。在道德品质素质方面,医学生受到了多年的教育,从整体上来讲他们的道德品质素质还是比较高的。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使我们能够面对挫折失败的打击,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对事情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能够不断的发现自己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总的来说就是要培养自身的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树立尊重患者、关怀患者的高尚职业道德;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救死扶伤”的职业观等人文精神理念,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注重医学以外的知识学习,注重阅读,培养良好的文学修养;培养自身的写作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对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兴趣,提高综合素质培养。

二、学校方面加强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

大学校园是学生最开始接触社会的地方,作为生活学习的地方,学校的环境特别是学校的教育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学校应紧跟时代的步伐,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大学生素质提高。学校应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医学生,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面向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医学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大学生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救死扶伤,发扬白求恩精神。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医学学校应该提供更有利的教育条件和更好的教育方法

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学校应该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学校应不断的完善学分制和教育制度改革,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把握住教育的大方向,让学生在学习方面变被动为主动。同时学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美化校园,增加各类图书尤其是人文社科类的图书,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多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给学生们提供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舞台。

2、开展医学社会学的学习与研究

开展医学社会学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合理构建其综合结构。它能帮助医学生获得人为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与技能,有助于医学生在医疗实践中加深理解社会人文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病人和自己,有利于提高我们在医疗实践中采取有效的诊断、康复措施的能力。

3、丰富校园生活

每个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对大学生充满着美好的期待。在我们的想像中都认为大学是那种自由自在,丰富多彩的,然而进入大学后才知道,那些想像中的大学生活或许只会出现在电视,电影中。而现实生活是进了大学却好像还是重复着高中时的生活,甚至压力更大,特别是在医学院,感觉一直都在学习,而且都是那么枯燥。因此,我觉得医学院校更应该开展更多的课外活动,这样既可以让我们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同时也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教育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帮助我们塑造完整的人格。

4、加强医学生的实践

在校园里,无论学习好多,那始终都是理论上的,一个学生,无论理论知识多么的夯厚,没有实践操作,一切都是空的和虚的。学校应多组织医学生去医院学习,参加志愿活动或者多听取一些讲座,参观一些标本,实验室,或者多进行PBL案例分析,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国家方面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近些年来西方的消极思想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盛行。这导致了有些医学大学生在这股思想的冲击下迷失了自我,陷入了腐化堕落的泥沼。因此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使医学生能够分清崇高与卑下,逐步提升人格,促进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如今的医患关系的不断紧张,病人对医生的质疑、不相信和误解也对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困难。

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应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对医学院校的投入,出台更多的更合理的政策。另外也可以在医学上进行一些教育上的改革,一方面要借鉴外国成熟的经验,引进对我国有用的东西,另一方面要从我国实际出发,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协调起来,跟上国民经济的发展,使医学教育在训练医护角色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就目前而言,如何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个难点,更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须。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靠自身,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力量。人文素质的提升对我们自身乃至整个社会都是大有好处的。我相信,只要结合各个方向的力量,同时每个人都加强对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那整个医学生的总体人文素养的提高也是指日可待的。

参考文献及资料

《浅谈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医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问题探析》 《社会学与生活》 《医学人文十五讲》 《医学社会学》

第20篇:高中生物学论文文稿格式

高中生物学论文文稿格式

1.每篇论文字数2500字以内,用word录入排版。纸张大小为A4。

2.题目用二号黑体字,居中排;题目下为作者姓名,小三号楷体字,居中排。

3.各级标题用法:一级标题号用 “

一、”,用四号宋体字;二级标题号用“

(一)”,用四号黑体字,居中排;三级标题号用“1.”,用四号楷体字。

4.正文字号用小四号宋体字。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5

6.文章后附的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字。“参考文献”四字用五号黑体字。文献书写格式如下:

(1)书: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出版年月,页码

(如有两个以上作者,作者间用逗号分开)。

(2)期刊:作者姓名.文章名.期刊名,年份,卷(期)、页码

另外:文稿一式六份,承诺书每人一份,电子稿4月10前打包发刘信态邮箱。

《医学生物学论文范文.doc》
医学生物学论文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