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另一面 范文

2022-11-17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妈妈的另一面

妈妈的另一面

五年(4)班姓名陈柳指导教师:郑彦

我的妈妈不紧外表长得漂亮和美丽,内心也非常的善良,性格也非常的刚强。不仅生活上把家庭照顾得井井有条,对待我的学习也是从来都不马虎,工作上更是兢兢业业。特别是妈妈的孝顺和贤惠一直感染着我,启迪着我的心灵成长,发扬着中华的传统美德。

妈妈的孝顺体现在细小的生活中。记得从我记事时起,每逢节日或长辈们的生日的前几天,妈妈都会带着我去邮局,给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寄些钱或衣物或礼物,春夏秋冬,酷暑风雨从来没有间断过。由于他(她)们都在外地,几乎每一天妈妈都会打去电话,问寒问暖,也会叫我这个(外)孙女与他们聊天,逗他们开心,日子长了,虽然我们不在一起,但却非常的想念,于是赶到假期,妈妈和爸爸都会带我回去看望他们。今年是姥姥姥爷的本命年,于是妈妈就给他(她们)买了红色的衣服寄过去,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拿出自己的压岁钱,给妈妈买了双红色的袜子。渐渐的我长大了,知道了这叫孝顺父母,就是要关心他们,让他们感觉到儿女的爱心和体贴。

妈妈的孝顺不仅体现在对自己的父母上,还体现在细微的行动上。去年我的太姥姥来了我家。由于太姥姥年岁已高,行动很不方便,而且家里很多电器她又不会用,爸爸又不在家。尽管妈妈照顾我一个人就够忙了,而且单位又很忙,但是妈妈每天中午都会及时赶回家,给太姥姥做上可口的饭菜,可自己有时却连午饭都吃不上。每天晚上都会给太姥姥洗脚,洗衣服,陪她聊聊天,那段时间是太姥姥感觉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刻。看着妈妈每天疲惫的样子,我都会伸出自己弱小的拳头给妈妈捶捶背,亲亲妈妈的脸膛,那一刻,妈妈和我都笑得最开心,感受着爱和被爱。

这就是我的善良和孝顺的妈妈另一面,她总是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哲言时刻教育我和感染着我,我一定会把妈妈的善良和孝顺传承下去„„

推荐第2篇:科学技术的另一面教案

科学技术的另一面

2011-01-12 07:57:03| 分类: 教育/教学|字号 订阅

教学目标:

1.

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对人类的发展造成了哪些负面的影响,对社会的发展有哪些危害。

2.

学会辩证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懂得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只有科学合理地利用才能造福人类。

3.

养成合理利用科学技术,自觉抵制科学技术危害的良好习惯。

预习学案:

1.

调查:在你的身边,有哪些科技带来的问题(提示:白色污染、工业污染、电子游戏、电子垃圾、资源浪费等)?它们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2.

收集:你身边的,或是在其他地方见到的电脑游戏危害青少年的典型事例。

3.

收集资料:纵观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灾难?你现在最为忧患的科学技术是什么?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好还是坏?请你准备好充分的资料加以说明?

导学案: 1.

课件引入,揭示主题

(1)(课件出示方便袋)同学们,我们对方便袋好像并不陌生吧?它是不是也是一种科技产品?在我们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它?它便于携带、价格便宜,它无处不在,它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莫大的方便。

(2)(播放课件)白色垃圾。

(1) 谈观后感

(2)揭示课题: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它究竟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呢?我们又该如何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呢?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去认识科学技术的另一面。(板书课题)

2.

学习了解:科技带来的问题

(1) 提出自学要求:自学第一部分“科技带来的问题”,看看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负面的影响。

(2) 生自学教材内容。

(3) 交流观点,教师板书:

①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加剧生态失衡; ②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 ③挑战传统观念,影响社会稳定。 (4) 过渡语:大家的观点非常的鲜明,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所有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针对每一观点,找出最有说服力的材料加以阐述。小组派代表交流。

(5) 提出汇报要求:每一小组按问题分别推选出三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加以补充。小组间针对同一观点及时补充,一个观点阐述完毕后进行下一观点。

(6) 全班交流汇报。

观点一: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加剧生态平衡。 观点二: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 观点三:挑战传统观念,影响社会稳定。

(7) 生谈听了以上汇报的感受。

3.

既然科学技术有这么多弊端,那我们是不是就不利用科学技术了呢?我们应该怎样去做,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说一说。

4.

总结: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没有对与错,它的对错取决于人类是否科学合理的利用!

5.

送给全班同学一句话:科技是把双刃剑,如何利用是关键!

板书设计:

科学技术的另一面

加剧生态失衡; 污染环境,危害健康;

挑战传统观念,影响社会稳定; 科技是把“双刃剑”,如何利用是关键!

推荐第3篇:警察的另一面“过劳死”

警察的另一面:“过劳死”频现 警察的死与累

近日,宁夏又有一名民警累死在工作岗位上。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安厅的统计,1998年以来,宁夏公安机关已有40名民警病故。在所有应急性职业中,警察在工作中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高居首位。由于警力短缺,民警长期面临很大的工作压力,身心疲惫而又得不到有效的恢复,已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警察工作压力大(新华网记者 李紫恒摄 )

夜以继日工作 一民警“过劳死”

“明天我值班,你早晨7点钟把我喊起来。”这是银川市公安局兴庆区分局大新乡派出所民警王久军留给妻子的最后一句话。11月3日凌晨5时30分,王久军因突发心脏病,送医院后因抢救无效离开人世,年仅55岁。

而此时,正是宁夏公安民警强制休假令刚刚发布后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大新乡派出所辖区大,人手少,据派出所教导员祁元忠说,老王真是太累了,所有的心思都扑在工作上。他每天上班就开始紧张地工作,从早到晚都不得消停。民警每3天值一次班,要24小时“钉”在所里,随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老王没少值过一次班。王久军的爱人哽咽着说,他天天辛辛苦苦地工作,从来都没有陪我和孩子逛个街,啥时都是忙。去年就查出了心脏病,可他瞒着家里,也瞒着单位,就是不去住院。这几天他就说不舒服,让他去医院检查也不去,说派出所的工作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民警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情况并不罕见。

2005年9月17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公安分局得知有人要到道里区二手车市场贩卖来历不明车辆。道里分局刑侦一大队情报中队按照分局部署,兵分数路打击盗抢机动车犯罪。民警解云海得知机场路汽车交易市场有一台金杯面包车十分可疑,随即和搭档孙晓东分头赶赴现场。赶到现场时,解发现该车正驶向院外,遂将车拦住并上车审查。经查,该车的行车执照和驾驶证均是假的。解云海欲带驾车者到民警值班室,此人见状拼命与解厮打起来。搏斗中,解云海因强烈的外力造成心脏病突发倒在车内,歹徒及同伙弃车逃跑。解云海经抢救无效死亡。接报后,道里公安分局50余名警力全力展开侦破工作。初步查明,此嫌疑车辆系5月15日辽宁省葫芦岛市被盗车辆,犯罪嫌疑人系五常市无业人员,目标已锁定,警方正全力追捕。

据了解,解云海从警23年来,始终战斗在打击刑事犯罪第一线,出生入死,侦破了一大批大要案件,被称为打\'两车\'专家。他正在撰写一本有关识别和打击盗抢机动车的专业书籍,准备向年轻的侦查员传授。

在长年的忘我工作中,解云海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和心脏病,但因工作繁忙从未彻底住院治疗过。2004年7月,解云海等三名刑警去牡丹江调查一起汽车被盗案,解胃病发作疼痛难忍,医生让他住院治疗,他为了不耽误工作、节省经费,吃了点药咬牙坚持工作。从派出所、看守所,到刑警队,解云海始终奋战在打击刑事犯罪的前线,常年带病坚持工作,积劳成疾,牺牲时年仅41岁。

110民警像机器一样连轴转,直到筋疲力尽

一些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身心得不到及时调整。

9月5日凌晨3时43分,银川市公安局新华街派出所民警侯东彪在连续工作了近20个小时后,因劳累过度,昏倒在工作岗位上,多日后才苏醒。派出所的监控录像记载下了侯东彪坚守岗位勤奋工作的感人过程。

9月4日早8时,侯东彪接班上岗。按照岗位要求,他要和其他四位民警值守岗位24小时。当天早晨,派出所的巡防人员陆续送来

七、八个违法人员。侯东彪和另外几名民警立即作笔录。由于程序繁多,一直到中午吃饭的时候还没有处理完,民警们只有边吃饭边处理。晚饭后,侯东彪和同事们一边值班一边调解纠纷。5日凌晨,正值大多数人都在酣眠之际,派出所110巡逻车相继送来4拨因纠纷打架的人。这些人大多酗酒过量,在值班室里大吵大闹。侯东彪在调解过程中,不时用拳头砸着自己的腿部,并不断捏拿头部。凌晨3时35分,侯东彪在大厅透气时,突然身体不听使唤,被一位民警扶坐在椅子上。随后,他又挣扎着站起来,将两位当事人送出派出所。3时43分,侯东彪突然身体发软,瘫倒在地上。民警连忙把他架起来,抬上车送往医院。当侯东彪被送到医院时已不省人事,医生诊断为脑出血,并称其血管已严重老化。当日早晨,侯东彪接受了穿刺手术。中午12时,侯东彪被再次推进手术室,直到下午6点被推出手术室。9月6日,侯东彪血压逐步恢复正常,但人依旧昏迷。

记者通过查阅侯东彪等5人9月4日早8点至5日凌晨2时的值班案件记录,发现在这个时间段,他们共处理了14起各类治安案件,案卷文书都制作完毕。

侯东彪昏倒在工作岗位之后,引起了银川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宁夏大学政法学院的师生就此事曾展开讨论说,很多公安部门的警察天天忙到深夜甚至凌晨

三、四点钟,次日继续上班。如此连续三五天还可以,如果天天这样,即使是铁人也难以承受。银川市兴庆区公安分局的民警介绍说,他们频繁的加班加点,周末和法定节假日常常不能休息的主要原因,除办案、值班和值勤外还包括:上级领导来视察需要他们开道清障;举办大型的群众活动需要他们维持秩序;工地的强制拆迁需要警力协助,等等。他们身不由己,像机器一样连轴转、超负荷运转,直到筋疲力尽。

银川市110一名警察说,我们现在实行“四班三运转”制度,8个人分成4个组,两人一组,每隔3天每人要连续上一个白班和一个夜班。110的工作量非常大,上夜班处理

突发情况不说,警力不足时更要时刻待命出发,接到虚假电话白跑一趟是常事,有时还接到过报警要求去“捉奸”的电话,这些事情弄得我们疲惫至极。

110指挥中心在工作。(新华网记者 梁书斌摄)

2004年下半年,哈尔滨市公安局为全体民警进行了体检,民警的总患病率高达69.5%。在参检的近6000名民警中,4000多名民警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种疾病。宁夏司法厅对201名监狱警察进行无记名的心理状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4%的人承认有焦虑症状;18%的人缺乏信心;12%的人性格执拗;12%的人存在恐惧感;冷漠的占7%;行为失控的占0.5%。调查还发现,许多警察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回答“热爱、喜欢”警察职业的只占35%,认为干警察这行太危险、没意思的占23%。他们对个人前程发展的预测评价也不高,其中有不少警察对个人前程怀有悲观情绪。此次调查中,想离开警察岗位的竟占被调查人数的一半。

在警察内部一直流传着“高危险、高责任、高负荷引起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顺口溜,警察心理病症主要是由于工作重压,身体素质下降造成的。警察的心理时刻受到工作及家庭的双重压力。少数民警由于压力过大,心理问题长期无法得到抒解,甚至出现了自残自杀、刑讯逼供、开枪伤人等极端行为。

警察心理病症主要是由于工作重压,身体素质下降造成的。(新华网记者李紫恒 摄 )宁夏银川市公安局巡警支队二大队的巡警赵春柳感慨:“工作3年了,还没尝过节日假期是啥滋味。”银川高速公路的交警队,一个月只能休息两天,几乎天天值夜班。就算不值夜班也不能回家,只能在交警队的宿舍度过,节假日得不到休息更是家常便饭。

除了大工作量外,深知许多偏远山区的警察因为家境贫困,连套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这些现象致使一些警察存在易受诱惑、心理压抑得不到释放、行为容易失控。自治区公安厅一负责人告诉记者:“干基层偏远派出所的警察太累,离县城一百多里路,而且经费没有,平时还要出警,有的地方车都上不去。”

兴庆区一位交通协警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工作烦恼:“每天从7点半起就开始进入工作岗位,直到晚上7点半停止工作,其间虽然能休息两个小时,但节假日基本不能正常休息。遇到交通高峰期时更要持续工作,每天与违规司机打交道成了让我头疼的事。”这位交通协警还说:“刚开始参加工作时,每天都觉得压力很大,对有些人动不动就以投诉威胁非常反感。每次都要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很辛苦。后来,经历的多了,就慢慢习惯了,冷漠了,刚从警时的激情也被消磨没了。”

在工作中,警察背负着沉重的社会责任及使命。上级领导限期破案,执法过程又要受到社会舆论的监督,致使警察心理负担过重。目前,犯罪分子的反侦察能力与日俱增,刑警容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自信心不断受挫;民警每天陷于既繁琐又难解的“纠缠”之中,面对恶意的侮辱和漫骂不得不忍气吞声,不良情绪难以得到释放;执行枪决的法警,不断接触死亡场景,压抑心理得不到及时疏导。银川市公安局一民警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一个警察在任职3年内耳闻目睹的丑恶面,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的和感受的还要多。

民警押送重要犯罪嫌疑人 (哈尔滨铁路公安局提供)

心理压力还来源于职业带来的孤独。警察角色所特有的危险性和紧张度使得他们总是感到自己被一种敌对的力量所包围,当然这种压力更来源于高危险性的职业本身。我国警察人数占不到人口总数的千分之一,警力严重不足,使得警察超负荷运转,精神高度紧张,大脑皮层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一些年轻警察向记者透露,他们参警几年,因为繁重的工作,经常半夜浑身酸痛地起床,休息日经常在值班,身体就像汽车没有润滑油。做了警察不能像其他同龄人一样在业余时间学习,自然在知识和见解上没有进步。当警察没有人为了出名,也不是为了钱,更不怕苦,可是在透支身体和精力的同时,因为一些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造成他们对职业的困惑。

警察心理重压,何以排解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社会学博士贾西津说,警察是一个压力很大的职业,他们战斗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正是警察的奉献牺牲,才有今天社会的稳定和治安的好转。但目前我国还缺少对这一特殊群体身体健康的必要关怀,缺少对其身体健康的相关服务。

“一些西方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有的国家不仅警力充足,而且警察局里设有专门的健身房,警察有完善的休假制度。”贾西津说。

专家认为,高患病率必然导致整体战斗力和工作能力的下降,应立即采取措施,改善民警健康状况。如合理安排民警工作时间,认真落实民警休假制度,尽可能减轻过度负荷。同时提高民警防病意识,增加经常性的健身等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警察这个特殊群体的战斗力,才能更有效地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的稳定。

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开始重视民警的健康状况。宁夏公安厅厅长苏德良说,一些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身心得不到及时调整,有的民警长期带病坚持工作,积劳成疾,甚至英年早逝,已引起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了确保公安民警身心健康,落实从优待警措施,自治区为此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合理安排民警休假。

据宁夏公安厅人事训练处处长赵含宁介绍,目前宁夏公安民警强制休假令正在推行。通知要求各级公安机关要合理配置警力,每年初要对民警休假作出具体安排,原则上每个季度必须保证有1/4的民警休假。今后,各级公安机关不得以工作忙、任务重为理由,不安排

或少安排民警休假,更不能以发放补贴来代替休假。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在合理安排工作的前提下带头休假。同时将民警年休假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到公安机关的年度考核内容,对每年民警休假率达不到90%的,取消该单位年度评先选优的资格。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加强警力、提高市民素质、建设良好的法制环境则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目前,宁夏公安民警强制休假令正在推行过程中。(新华网记者李紫恒 摄 )

2005年9月20日,自治区公安厅下发文件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在3到5年内落实开展以下措施,以改善警察心理状况:一是展开民警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二是培养专、兼职心理辅导员队伍;三是开通全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咨询热线,由熟悉公安民警工作、生活的公安厅安康医院、警校的5名专家组成。建立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网站,全区公安民警可通过任何一台接入全区公安局域网的电脑,从宁夏公安信息网主页登陆全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网站,该心理咨询热线与网站已于11月1日全面开通。

在加强民警心理健康方面,将会建立重大应急事件的心理疾病预防和干预机制。即在民警遭遇重大突发事件时,当事民警应在48小时内得到即时心理辅导,这其中包括:开枪击伤击毙犯罪嫌疑人;在执法中受到犯罪嫌疑人或不明真相群众的较严重伤害;经历紧张恐怖的灾难现场;经历残忍、恶性的犯罪现场;重特大交通事故现场;发生对民警个人事业或家庭有重大影响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大变故;其他需要即时心理辅导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公安机关还会进一步落实民警年休假、体检、轮训、抚恤等制度,防止随意调动警力从事非警力活动,缓解民警的身心压力。据悉,2006年,宁夏将施行警察上岗前的新规定,通过心理测试关被放在首位。(完)

推荐第4篇:周恩来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周恩来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多少年来,反映周恩来总理的诸多影视、文学作品及回忆录,多是侧重展现周恩来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忍辱负重等品格,但有血有肉、真实全面的周恩来绝不缺少严厉的一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部长们不止一个曾说过:“我这辈子只怕两个人:怕主席的威严,怕总理的认真。”但这里所言的“怕”总理,缘于周恩来的严厉,缘于周恩来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极端负责。

很严厉在一次由周恩来主持的国务院会议上,有一位部长在汇报工作时,只是照着材料一个字一句话地念,好几次念错闹出笑话来。周恩来开始强压住内心的火气,提醒说:“不对!看清了再念。”这位部长又看着念一遍,情况依然糟糕。“不对!”周恩来不满之色溢于形色,会后,这位部长被点名罚了站。上世纪50年代的一天,周恩来总理前去机场欢送西哈努克亲王离京,大家目送着西哈努克进了舱门,便迫不及待地往机场门口走,打算去看正在进行的足球比赛。周恩来勃然大怒让秘书把他们叫回来,面对那些将军喝问:“你们学过步兵条例没有?步兵条例里哪一条规定,总理没有走,你们就可以走了?你们当将军能这样?在部队里,首长没有走,下边全走了,行吗?客人还没走,机场已经没人了,人家会怎么想?你们是不是不懂外交礼节?”(周恩来在北京机场上欢迎西哈努克亲王)1965年,周恩来去阿尔及尔参加亚非会议,途经开罗时突然接到电报通知:阿尔及尔发生军事政变,布迈丁推翻本贝拉总统,夺取政权,建立临时政府。在一切情况都未明朗的情况下,周恩来通过邓小平向毛泽东报告情况,建议临时改变计划。经过毛泽东和中央书记处的研究,同意周恩来改变计划,先留在开罗进行访问考察,以便观察形势变化,另作进一步的打算与安排。在周恩来之前,打前站的陈毅外长已经到达阿尔及尔。许多亚非国家的领导人纷纷来找他打听中国的态度。陈毅说这次亚非会议必须开!而且一定要开好!后来因各种因素,会议无法举行,陈毅放了空炮,造成一些不好影响。周恩来知道后,连说:“胡闹,简直胡闹!”回到北京后,周恩来握着拳头敲桌子气愤地说陈毅“你无组织无纪律!这是不允许的!你是中国的外交部长,不请示不报告,你就敢在那里擅自放炮表态,都像你这样还了得?谁给你的权力?这是国际影响问题。你要向毛主席,向党中央检讨!我在开罗下了飞机就向毛主席、党中央汇报请示,你在阿尔及尔就敢不汇报不请示就擅自发表意见,革命大半辈子连这点组织纪律性都没有?”武功高强1913年-1917年,周恩来在南开学校就读时,曾拜在天津开设武馆的韩慕侠为师,习学“形意八卦”,后周恩来在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韩慕侠则被聘为黄埔军校首席国术教官,周恩来再度学艺,可见周恩来师出名门。(韩慕侠及其弟子合影,其中个子最高者为韩慕侠,前排右五为周恩来)遵义会议前期,周恩来长期担任共产党军事方面的第一领导者,曾组建了著名的“中央特科”,并亲自讲授如何保卫自己、打击敌人的基本方法。周恩来既是课堂上的武术教师,又扮演实践中的“武林高手”角色,常常奋不顾身地亲自指挥红队,抢救被捕同志,镇压叛徒特务,虎口除奸。当时周恩来化名“伍豪”,所以他的特科行动被称为“伍豪之剑”,他的特科比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的部队厉害百倍,蒋介石曾对戴笠说:“如果我们抓住了周恩来,整个共产党就会垮台”。酒量惊人在共产党的队伍里,许世友以武功高强、酒量大而闻名,领教过他酒量的一位将军曾扬言“再跟许世友将军喝酒要带一个营的兵士来保驾”。而许世友在酒桌上唯佩服周恩来,因为有一次两人比酒量时,周恩来不动声色地陪着他干了两瓶后,许将军就高了,周恩来又打开了第三瓶,一下子震住了他。从此,在周恩来面前,许将军甘拜下风。(1973年10月,周恩来举行招待会欢迎澳大利亚总理访华)外语水平高周恩来在1918年4月3日留日期间的日记中写道:“阅英文报,得知日政府又提二十条于中国矣!”周恩来一直有阅读英文报纸的习惯,《百年恩来》的纪录片中就有他在工作之余阅读英文报纸的镜头。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述了他与周恩来的会面:“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1954年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之后经过莫斯科,参加苏联人举办的一个酒会,当周恩来致辞时,他使用了英语,以致与会的不少苏联权贵还要翻译把他的英语致辞翻译为俄语。基辛格博士在回忆录《白宫岁月》里这样描写他所认识的周恩来:“他听英语时,不必等到翻译,脸上的笑容和表示理解的表情,很清楚的表示他是听得懂英语的。”尼克松总统顺利访华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答谢宴会上,章含之在翻译尼克松的致辞时翻译错了一个词,尼克松当时说中美之间的距离很近,才1.7万英里,当时他说的“1.7万”英文表达就是“17个千”,当时章含之翻译成“1700英里”。在场没有一个中方人员听得出来,只有周恩来抬起头来说:“含之,太近了点儿吧。”(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待尼克松总统一行。左二为章含之)周恩来除了英语水平较高外,还接触过日语、法语、德语、俄语。1917年9月,19岁的周恩来从南开学校毕业后东赴日本,进入日本东亚高等预备学校主修日语。1941年4月,美国作家海明威夫妇访华时,在重庆见到了周恩来。海明威夫妇与周恩来之间的交谈没有使用英语,而是由王炳南的德籍妻子担任翻译,通过法语进行。据说海明威选择欧美上流贵族在交际场合使用的语言来表示对周恩来的尊重,更让海明威惊奇的是周恩来竟然不用翻译就能听懂法语。

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亲王在他的回忆录中对周恩来的法语水平有这样的评价:“周恩来有一位很出色的法语翻译,其口语相当流畅标准,但她在传达总理的连珠妙语时,偶尔也会出现一两处小错。智慧超人的周恩来出于谦虚,同我交谈时没有使用法语,可是他明察秋毫,总是尽可能礼貌地指出和纠正翻译的失误,让她重作确切的表述。”作者/孟红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阅读公社,同期声

推荐第5篇:奋斗的另一面美文

蚂蚁们的生存环境不比你们广阔,它们的备斗舞台实在很狭窄,更重要的是,它们深深理解自己的力量。因此,它们没有与我这个“命运之神”对抗,而是忍让与适应。适应环境本身就是奋斗的组成部分,只有在此基础上开辟战场去对抗,生活才有胜算的光明。

最后一课,社会心理学教授在讲台上告诉他的学生们:“奋斗通常是指一种强硬的人生态度,主张不屈不挠的,勇往直前。但事实上,人面对社会乃至整个自然界,是极其渺小的,因此,不要因为年轻的激情而被‘奋斗’这个词误导。”

学生们很惊奇,这样的话竟然由敬爱的导师讲出来,活像某个小品中的场景。教授显然看懂了台下的情绪,笑呵呵地说:“在我看来,奋斗包含两个层面一一积极斗争和消极适应。请大家随我走一趟。”

数十号人来到教授家门前的草坪上,教授指着一棵老槐树说:“这里有一窝蚂蚁,与我相伴多年。”学生们凑上前观看:树缝里有小洞,小蚂蚁们东奔西跑,进进出出,很热闹。教授说:“近些日子,我常常想办法堵截它们,但未能取胜。”学生们发现,树周围的缝、小洞大多被泥巴、木楔给封住了。“可它们总是能从别处找到出路。”教授说,“我甚至动用樟脑丸、胶水,但是,它们都成功地躲过了劫难。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它们唯一的进出口在树顶,这是很不方便的;而一周后,我发现它们重新在树腰的空虚处开辟了一个新洞口。”

学生们表示钦佩。教授说:“蚂蚁们的生存环境不比你们广阔,它們的备斗舞台实在很狭窄,更重要的是,它们深深理解自己的力量。因此,它们没有与我这个‘命运之神’对抗,而是忍让与适应。当它们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洞口被堵死这一事实时,它们就很快地适应了。而自然界中那些善于拼搏、厮杀的猛兽,如狮子、老虎、熊,目前的生存境况大多岌岌可危,因为它们与蚂蚁相比,似乎不太懂得奋斗的另一层力量——适应。”

教授说:“适应环境本身就是奋斗的组成部分,只有在此基础上开辟战场去对抗,生活才有胜算的光明。”

推荐第6篇:大智大勇_地图的另一面

一天早上,一位很贫困的牧师,为了转移哭闹不止的儿子约翰的注意力,将一幅色彩缤纷的世界地图,撕成许多细小的碎片,丢在地上,许诺道:“小约翰,你如果能拼起这些碎片,我就给你2角5分钱。”

牧师以为这件事会使约翰花费上午的大部分时间,但没有10分钟,小约翰便拼好了。

牧师:“孩子,你怎么拼得这么快?”

小约翰很轻松地答道:“在地图的另一面是一个人的照片,我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到一块,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是正确的。”牧师微笑着给了儿子2角5分钱。

世间事物是多方面多角度存在,并且彼此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候,抓住事物的一个方面,也就基本上抓住了整体面貌了。

推荐第7篇:铁血元帅们的另一面

铁血元帅们的另一面

---------读《十大元帅十大将》有感

当五星红旗飘扬在1949年的**广场之上,当嘹亮的国歌在1949年传遍神州之时,人民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无论是在艰苦抗战的困难时刻,还是在解放全中国的非常时期,他们都沉着冷静的带领着人民的军队吹响了凯旋的号角,取得了这最终的胜利;他们不仅战功显赫,还用自己的高尚情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们就是缔造共和国的十大元帅。

彭德怀元帅胆识过人,独当一面,挥师抗美援朝威名远播国外。毛主席赋诗谓之:“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奔驰。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战火的洗礼和童年的经历让他对于后辈抱着极大的期望,对孩子们的成长非常关怀。每到一处,元帅在工作之余,必会和周围的孩子们打成一片。对他们的教育和成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他住过的吴家花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彭老总发现自家附近居民的一个小姑娘一直用块布包着书上学,出身贫寒的他推测到一定是孩子家里生活困难,没钱买书包。后经了解,情况果然如他所料,彭老总为了能使孩子安心学习,又不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彭总有意多接触这个孩子,和她谈理想,谈学习。久而久之两人建立了友谊。在这样的情况下,彭老总才高兴的领着孩子上商店,给她买了书包和钢笔。彭老总酷爱“孔夫子”,“孔夫子”是彭老总给书起的代名词,彭老总不仅自己惜书、爱书、读书,也积极鼓励别人去读、去爱书,“出门带书报”则是彭总身边工作人员一条不成文的规定。1959年庐山会议后,因罢官搬出中南海,彭老总上交了出书以外的一切东西,结果他是“夫子搬家———全是书”。

贺龙元帅自幼习武,在家乡是一个响当当的武状元。自少年时便有报国之志,在袁世凯称帝时,他便两把菜刀闹革命,参加了护国军,成为了当时赫赫有名的战将。习武的经历让他具有了顽强的毅力,在长征的路上,他的脚一受冻,脚底便裂口了,而且直流血。有一次好不容易到了宿营地,他的勤务员小陈就马上端一盆热水,让贺龙元帅洗洗那双流血的脚,当小陈正要走的时候,贺龙元帅拿了一瓶凡士林往脚上抹,抹完以后,叫小陈拿火烧他的脚,这样裂口中的嫩肉就会干了,不再出血。小陈哆哆嗦嗦帮贺龙元帅烧完了以后,就看见贺龙元帅已经满头大汗,汗水不停的顺着下巴往下流。却不吭一声。后来凡士林用完了,就用猪油,再后来就直接干烧,好几次烧完后元帅都脸色苍白,但元帅自始至终都没有喊过一次。贺龙元帅对于体育事业尤为热爱,建国后,在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的篮球,足球,排球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并开始培养专业运动员。

刘伯承元帅一生参加了自辛亥革命以来的所有战争,先后负伤9处,而在1916年3月,当指挥护国军支队攻打丰都时,头部连中两弹,右眼受重伤。这也是他戎马一生中所受的最重伤了。当德籍沃医生为他摘除右眼球时,为保护脑神经,坚持不用一点麻醉药。他扶着柱子,满头大汗,为防止昏迷过去,元帅他默默数着医生的刀数,直到最后没坑一声。沃医生不禁为之动容:“你不是军人,而是军神!军神!真有三国关云长刮骨疗伤的气概!”元帅他不仅作战勇猛,对自己的部下也关爱有加,当他得知八路军某团石志本副团长左眼受伤残废后,主动把自己的假眼睛借给他,在不合适的情况下,他又专程派人去上海为石志本订了一个假眼。

陈毅元帅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鸿才睿智”, 下棋是他的爱好,吟诗作对是他的强项。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时刻,他也不忘借诗抒怀,1936年,当他自己身负重伤,被46师重重包围在梅岭20多天时,写下了著名的《梅岭三章》,以此作为自己的绝笔信,表达了自己视死如归的气概和对革命的期望。在“*”期间写下了《青松》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态度,“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些激动人心的诗句,正是一代无产革命家无私无限的革命精神、光明磊落的坦荡胸怀的真实写照。新中国建立后,陈毅元帅一度担任上海市市长职务,面对上海众多的资本家,陈毅元帅诚心交友,于上海市“第一琵琶”卫仲乐结为知己,接受荣毅仁的邀请,欣然去荣府赴宴,通过此次晚宴,消除了海内外中国资本家的疑虑,也看到了共产主义的柔和资本主义政策,促使刘洪生、吴蕴初等一大批知名资本家相继回国,为国家的商业发展做出了有力的推动。

徐向前元帅和和反动军阀阎锡山为山西五台老乡,但却有着和阎锡山完全不同作风。他总是要求自己要严于律己,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符合革命原则,要用事实证明共产党人是与阎锡山完全不同的人。抗战爆发初期,他的两位姐姐把自己心爱的儿子交给了他,但元帅并没有给他的两个亲外甥一丝一毫的特殊照顾,而是把他们放在打仗最多、最激烈的部队中,自己的两位外甥相继在对日作战中壮烈殉国。1949年,太原解放,不少五台老乡都想通过徐向前元帅获得一官半职,但都被元帅义正言辞的拒绝了,并耐心的教导他们共产党的部队是为人民服务的部队。他也只是一个人民的官。

聂荣臻元帅堪称一代儒将,他将中国人的至仁至义完美的展现出来,在百团大战中,进攻井陉煤矿时收养了两名因战火失去双亲的日本孤女,并妥善的将她们交给了日本政府,他在给日本政府的信中写道: “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深望君等判然醒悟,于中国士兵、人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此事后被中日两国人广为传颂,聂荣臻元帅并被日本人成为“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聂荣臻元帅还是和钱学森院士一样的 “两弹之父”。 聂荣臻元帅对于我国的火箭事业尤为关心,在他的关照下,火箭方面的科研人员们始终没有受到任何外界影响,即便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可以说我国火箭事业能有如此成就,聂荣臻元帅居功甚伟。

当我合上书时,心中澎湃之情久久不能平静。金戈铁马,驰骋疆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说是是对整个元帅群体的真实写照。

金戈铁马,驰骋疆场。在峥嵘岁月中,他们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走来,他们从枪林弹雨中冉冉升起……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他们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他们饮马黄河、长江,进军广阔神州大地,直指天涯海角……他们为战胜国内外强敌,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为新中国的诞生和繁荣昌盛,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们征尘未洗,又投身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保卫和建设人民祖国共和国的斗争中,致力于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他们呕心沥血;为了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他们运筹帷幄;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他们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他们的高尚情操和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推荐第8篇:奋斗的另一面 阅读答案

最后一课。

社会心理学教授在讲台上告诉他的学生们:奋斗通常是指一种强硬的人生态度,主张不屈不挠的,勇往直前。但事实上,人面对社会乃至整个自然界,是极其渺小的,因此,不要因为年轻的激情而被‘奋斗’这个词误导。

学生们很惊奇,这样的话竟然由敬爱的导师讲出来,活像某个小品中的场景。教授显然看懂了台下的情绪,笑呵呵地说:在我看来,奋斗包含两个层面一一积极斗争和消极适应。请大家随我走一趟。

数十号人来到教授家门前的草坪上,教授指着一棵老槐树说:这里有一窝蚂蚁,与我相伴多年。学生们凑上前观看:树缝里有小洞,小蚂蚁们东奔西跑,进进出出,很热)司。教授说:近些日子,我常常想办法堵截它们,但未能取胜。学生们发现,树周围的缝、小洞大多被泥巴、木楔给封住了。可它们总是能从别处找到出路。教授说,我甚至动用樟脑丸、胶水,但是,它们都成功地躲过了劫难。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它们唯一的进出口在树顶,这是很不方便的;而一周后,我发现它们重新在树腰的空虚处开辟了一个新洞口。

学生们表示钦佩。教授说:蚂蚁们的生存环境不比你们广阔,它们的备斗舞台实在很狭窄,更重要的是,它们深深理解自己的力量。因此,它们没有与我这个‘命运之神’对抗,而是忍让与适应。当它们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洞口被堵死这一事实时,它们就很快地适应了。而自然界中那些善于拼搏、厮杀的猛兽,如狮子、老虎、熊,目前的生存境况大多岌岌可危,因为它们与蚂蚁相比,似乎不太懂得奋斗的另一层力量——适应。

教授说:适应环境本身就是奋斗的组成部分,只有在此基础上开辟战场去对抗,生活才有胜算的光明。好了,祝你们奋斗成功。

1.阅读全文,认真想想奋斗的另一面指的是什么?(2分)

2.研读文中的划线句,想想教授说这句话起什么作用?(2分)

3.有人说,任何时候都应该积极抗争,不应该屈服退让。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谈谈理由。(3分)

4.生活中有人正是因为读懂了奋斗的另一面的含义,才成就了一番事业,请你列举两个事例。(4分)

答案:

1.指的是消极适应(或:适应环境也是奋斗的组成部分)。(2分,意同即可)

2.教授是以狮子、老虎、熊等猛兽为例,从反面举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这样更具说服力,论证效果更佳。(或:狮子、老虎、熊等猛兽善于拼搏、厮杀而不会适应环境从而导致生存境况岌岌可危,教授通过这一事实告诉学生要学会适应环境,这是从反面举例,能更好地证明自己的观点。)(2分,意同即可)

3.本题没有惟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示例:①同意。因为人生在世,既会有鲜花和掌声,也会有荆棘和坎坷。面对不同的人生境遇,我们都应该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②不同意。因为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不同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挫折和不顺,我们不应盲目抗争,可在暂时的退让和消极适应中理性思考,积蓄力量,寻找机会再去拼搏,从而成为命运的主宰者。(3分,意近即可)

4.示例:①司马迁忍受宫刑的耻辱,在狱中潜心创作了史家之绝唱《史记》。②越王勾践屈做阶下囚,卧薪尝胆,最终消灭了吴国。(4分,每个2分,所列举的事例符合要求即可)

推荐第9篇:创新产品上市的另一面

最近一个月笔者频繁跑家电生产基地,跑生产流水线,跟技术研发人员交流„„这与此前的出入高大上会场,听企业CEO大谈创业故事、战略发展规划等的采访体验是迥然不同。一来二去之下,经过厂房高温的烘烤,笔者逐渐对家电产品,尤其是创新型新产品产生极大的兴趣。

技术研发和创新向来被视为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在上市一款新产品时,往往喜欢以“全行业首个、唯

一、最优”等等字眼自诩,而在向媒体解说时也一律只谈优点、特点,而不讲产品缺点,或者产品的使用条件等,而媒体人也往往只能接受这种被动式的有选择性的“投食”。比如,笔者就在此轮“走基层”的采访中发现,不少的所谓创新产品—“优点很明显”,但“缺点也很明显”,比如一些热泵型产品在北方的零下十几度的情况下就不能使用;另一些平板太阳能产品,如果产品不能南向安装也无法使用。还有一些在能效上大做文章的产品,哪怕只在能效上仅仅提升了一点点,但却利用概念名词或拗口的专业术语无限夸大,而牺牲了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却闭口不谈。

有时笔者不禁要想,为何一个所谓的创新产品明明有较大的局限性,企业还要把它炒作上市?无外乎,家电业同质化太严重了!夸大一个创新产品,或者一项创新功能,走所谓“差异化”的路子,就有可能就让一个企业“起死回生”,或助其实现“弯道超车”。而且无只要冠以创新(尤其是节能型)产品,就可以拿到国家创新奖励,或能效补贴!

另外,以产业生态链来看,现阶段尚完全谈不上起步的“智能家电”概念,却是全行业一个心照不宣的“共谋”,诚然,消费者对家电行业消费热情太低迷了,也需要更多眼花缭乱的“新”产品去赚眼球。

刘莉

家电业同质化太严重了!以至走所谓“差异化”的路子,就有可能就让一个企业“起死回生”,或助其实现“弯道超车”

上海融贷通为中小企业提供挂牌上市一条龙服务

上海融贷通本着为全国广大中小企业服务的宗旨,组成强大的专家团队用专业的知识与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上海股权交易中心及其他省市股权交易中心快速挂牌上市一条龙服务:

1、定位挂牌上市的目的:(a)提升企业品牌形象?(b)吸引风投融资?(c)发行债券融资?(d)股权质押贷款(e)加快股票上市进程?(f)用股权激励骨干员工?(g)用股权促进招商?(h)用股权促进销售促进回款?(i)挂牌上市合法募集资金?

2、初步评估企业情况,确定到哪个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

3、根据确定的股权交易中心的挂牌要求,指导企业准备申报材料,包括管理团队介绍材料、符合挂牌标准要求的又有企业自身特色的挂牌文案。

4、对条件还不具备的企业,通过组织科研力量帮助企业快速研究开发软件著作权、商业模式版权、国家专利权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快速变成创新型企业,快速达到挂牌上市标准。

5、对于注册资本比较小的企业,组织科研力量指导企业快速研发、评估软件著作权、商业模式版权、国家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用知识产权增加注册资本、快速放大企业资产、进行资本运作,更有效招商引资融资、增资扩股、并确保控股权。

6、向确定的股权交易中心申报、保荐挂牌上市。

7、企业在十五个至三十个工作日内挂牌上市。

8、指导企业用股权融资、发行债券融资、用股权质押贷款、增资扩股。

9、指导企业用知识产权放大注册资本后的股权对骨干、员工进行股权激励。

10、指导招代理加盟经销商的企业用知识产权放大注册资本后股权对代理商经销商进行激励约束管理。

服务流程

1、各县市区金融办、经信局、中小企业局、总商会、行业协会推荐。

2、企业也可自主向上海融贷通申请、委托。

3、企业到上海融贷通总部详细咨询了解。

4、签订服务协议。

5、企业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复印件、企业组织代码复印件、12个月财务报表复印件、年度报表复印件、企业章程、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股东会决

议、全体股东签名的委托书、公司简介、管理团队简介、公司商标、专利证书、荣誉证书等照片。

6、开始服务。

推荐第10篇:伍耀良:柳宗元诙谐幽默的另一面

伍耀良:柳宗元诙谐幽默的另一面

提起柳宗元,给人印象总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其诗文义正词严,中规中矩,诗题清清楚楚,从不搞暧昧;其人不苟言笑,给人以难于接近的印象——和现在的许多领导都差不多。 这也难怪,柳宗元33岁上从权力中心跌下尘埃,从繁华的首都下放到南蛮之地,一呆14年,动辄得咎,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回去;死了媳妇,想续弦,好人家不干,谁叫你是钦犯。孩子死了2个,母亲跟着去永州,也死在那里。过去的朋友同僚多半避之不及,与唐宪宗的敌人划清界限。柳宗元自已的身体呢,说来也怪,在长安时龙虎精神,能吃能喝能侃能上夜店能加班加点搞改革,等到被贬离长安,各种病像豆芽一样冒了出来。别人三四十岁如狼似虎,他却头发稀脱、牙齿动摇,走路靠拄杖,成天熬药吃药未老先衰……

然而事情总有另一面。柳宗元有时也表现出诙谐幽默,我认为那是苦中作乐,用以稀释痛苦。 我们先看看他写给刘禹锡的戏作: 《叠前》

小学新翻墨沼波,羡君琼树散枝柯。 左家弄玉唯娇女,空觉庭前鸟迹多。

译文:

羡慕你刘家子弟真多, 勤练书法使墨池翻波。 可怜我只有小女一个, 门前写字像鸟爪扒过。

注:娇女、小女,当指殷贤,当时可能

五、六岁。《叠后》

事业无成耻艺成,南宫起草旧连名。 劝君火急添功用,趁取当时二妙声。 译文:

事业受挫我只能把字练, 想当初我俩曾名动朝野。 如今状况劝你来点实用的, 让我们俩书法成为合璧双剑。

这两首笔意轻松诙谐,是与好友刘禹锡间戏作。 再看他寄刘禹锡的另一首:

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州并示孟仑二童

书成欲寄庾安西,纸背应劳手自题。 闻道近来诸子弟,临池寻已厌家鸡。

译文:

信写成了,准备寄给你, 小女殷贤调皮在纸背上做个标记。 听说你的子弟们练书法, 不爱刘家爱我的。

把刘禹锡的书法比作“家鸡”,诙谐之至。

我们再看看柳宗元在柳州写的《种柳戏题》: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译文: 姓柳的柳州一哥, 种柳树在柳江边。 现在说来是搞笑, 史上要传为美谈。 柳条依依拂大地, 树干当会刺破天。 后代不忘栽树人, 我惭愧没啥贡献。

历史是公正的。“好作思人树”,一个姓柳的人不远万里从首都来到柳江边,种下柳树,让柳州人记住了他。这首诗笔意轻松诙谐,为柳诗中少有。

可惜柳宗元诗文中这类作品太少。与刘禹锡相比,他太过耽于苦难,影响了健康和寿命。然而这就是柳宗元,几千年历史就他一个。

第11篇:每晚正能量(54)鲁迅:另一面是教育家

2013-04-25

每晚正能量

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教师阅读地图

鲁迅:另一面是教育家

鲁迅先生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而且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但鲁迅研究,更多令人关注的是思想、文学、艺术方面。郭沫若先生说:谁也不能忘记鲁迅同时还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一位以身作则的伟大的教育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便是作为教育家的鲁迅的自画像

作为教育家的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而且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但鲁迅研究,更多令人关注的是思想、文学、艺术方面。明确地提出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始于1956年鲁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纪念大会。郭沫若先生在这次大会上说:谁也不能忘记鲁迅同时还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一位以身作则的伟大的教育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便是作为教育家的鲁迅的自画像。

鲁迅先生来自旧社会,他对旧中国的教育有着深刻的感受。他入过家塾、私塾,又进过“洋学堂”,留过学;读过“四书五经”,也学过“西学”。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大量地学习了西方文明,深感全面改造中国旧教育的的迫切性。早在留日期间,鲁迅就与著名的革命党人陶成章等联名给家乡绍兴人民写了一封公开信,对比中日两国情况,痛切地指出我国的教育“空疏陈迂”,强烈呼吁家乡人民冲破障碍,出外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鲁迅认为,要国家强盛,首先要培育人才。因此,他十分重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尽管鲁迅先生在国内和国外所学均非教育专业,但他热爱教育事业,立志改造旧教育、改造国民性。只是他在思想界、文学界的令人眩目的成就掩映了他的教育成就。

1909年6月,鲁迅从日本回国之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前后近20年。1927年10月定居上海之后,虽然没有再在固定的学校任教,或在教育部门工作,但他仍然关心教育,曾多次到学校演讲,积极参加教育界的各项活动。教育工作,也是鲁迅先生一生中唯一的正式社会职业。

鲁迅先生毕生关注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荣辱兴衰,但他却几乎很少从国家政体、社会制度等政治层面来探索这一问题。他有着一个近乎固执的观念,即只有最广大的中国人都觉醒了,只有大大小小的阿Q、闰土们都被切切实实地启蒙了,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最终免于被欺凌的命运。而如果没有民智的真正开发,没有群众的真正觉悟,则无论怎样现代的国家政体,无论怎样先进的政治制度,都不过是沙土上的建筑,纸糊的衣冠。开发民智,群众觉醒,鲁迅先生用他的个人实践证明了他的思想,那就是一靠教育,二靠文艺,其中尤以教育为基础。鲁迅先生长时期直接从事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教育

1 2013-04-25

每晚正能量

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教师阅读地图

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革新主张和许多精辟的见解。他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的教育工作,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工作至今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鲁迅先生的教师生涯

鲁迅先生任教的第一所学校是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后改名为浙江第一师范学校)。鲁迅先生所教的两门课程,都是他自编讲义。可惜《化学讲义》至今没有找到,而《生理学讲义》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长达11万字。

鲁迅先生非常关注当时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并在课堂上讲给学生听。讲生理学时,应学生要求,他果断地讲了生殖器与生殖系统。讲之前,他给学生提了一个要求:在讲授过程中“不许笑”。

学生们自始至终遵守这个条件,讲课效果很好。他认为,讲这些知识,“不许笑”是个重要条件。因为讲课老师态度是严肃的,课程知识是严肃的,如果有人笑,严肃的空气就被破坏了。

鲁迅先生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工作了一年,1910年暑假他回到绍兴,应绍兴府中学堂(简称府中)之聘,任教“天物之学”。天物之学,即生物学,包括动物学、植物学与生理卫生等。

鲁迅先生讲授生理卫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心领神会。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学生还记得他讲课的内容。有一次,鲁迅先生上生理卫生课,讲到口腔。他除了讲口腔的构造之外,特地在黑板上写了“细嚼慢咽———狼吞虎咽”八个大字。他说:古人讲病从口入,就是说吃东西要当心,要有技术。口腔是吃东西的第一关,吃饭要细嚼慢咽。所谓“细嚼”,是要善于利用牙齿。人共有牙齿32个,分门牙、犬牙、臼牙三种。门牙扁而宽,正如刀,利于切断;犬牙尖锐,正如叉,利于吃肉;至于臼牙,宽厚而上面凹陷,正如一具磨或掏臼,利于把饭或馒头等物捣成浆状。三者分工合作,对食物进行物理的加工。所谓“慢咽”,就是食物进口后,须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加工,不可急于咽下。“狼吞虎咽”正与“细嚼慢咽”相反,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胃病,因为我们平常以米或面粉为主食,这些食物进口后,除用齿嚼碎的物理作用外,还有口中的唾液,内含淀粉消化酶,和米麦的淀粉质拌和后,还能使淀粉转化为糖,入胃易于消化。人吃饭时愈细嚼愈觉得其味变甜,就是淀粉转化为糖的证明。鲁迅先生这样的讲解,让学生既接受了知识,又懂得了生活,学生们印象非常深刻。

鲁迅先生除了重视课堂教学之外,还非常重视引导学生接触校外实际,了解社会。1910年6月南京举办了一次全国性的“南洋劝业会”,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具有现代意义的博览会,也是一场规模空前、展品丰富的博览会,展览设有教育、工艺、器械、卫生、武备(即军事)、农业等分馆。鲁迅得知这一信息后,立即与学校领导教师商量,力主带全校学生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鲁迅在府中一年时间,带领学生们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兰亭、快阁、柯桥、七星岩、大禹陵、东湖„„鲁迅每到一处,总要给学生说明古迹的来历及其名人的轶事,让学生了解历史、关心社会、思考人生。这种以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为教育对象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在当时死读书的传统教育中,无疑是非常科学、非常进步也非常贴近学生实际的。

鲁迅1911年7月辞去绍兴府中学堂的教职。不久,辛亥革命爆发。绍兴府中学堂一时无人负责。因为鲁迅在府中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声望,学生坚请鲁迅回校主持校务。鲁迅推辞不掉,便又回校主持了一段时间的校务。11月份,鲁迅应刚刚成立的绍兴军政分府的邀请,出任山会初级师范学堂(后改名为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过去的校长如同官僚,到校时也坐办公室,不了解下情。鲁迅与他们不同,他经常深入教室课堂、操场、食堂、学生宿舍,了解情况,处理问题。有教师临时请假,鲁迅就亲自去

2 2013-04-25

每晚正能量

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教师阅读地图

为他们代课。博学的鲁迅讲课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学生反映非常好,他们甚至希望课任教师请假时间再长一些。

鲁迅先生关注学生夜自修情况,关心学生身体健康,还亲自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有一次,鲁迅发现有几个学生连续违反校规,夜间私自外出。他把这几个学生叫到办公室谈心,他说:你们都是师范生,将来要去做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如果学校开除了你们,你们的名誉要受到影响,再说你们马上就要毕业了,此时开除实在可惜。这几个学生为鲁迅的诚恳态度所感动,都老老实实地讲出他们到亲戚家打牌的事,并表示悔过,以后决不再犯。鲁迅说:只要你们能改,这次可以不处分你们,但你们回去要把这次犯的错误记一篇日记。学生都心服口服回去照办了。

鲁迅先生在师范学校时间很短,只有几个月,但在此期间他工作兢兢业业,对教师、学生关怀备至,因而受到师生们的爱戴与尊敬。大家一致认为他是创办学校以来责任心最强的一任校长。

鲁迅先生的“教育部岁月”

1912年3月鲁迅先生应蔡元培之邀,出任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部员。从此鲁迅离开了家乡绍兴,也离开了他曾经服务过的家乡教育事业。从南京到北京,从1912年3月直至1926年8月,从32岁到46岁,鲁迅一直在民国政府教育部工作。鲁迅这12年服务教育部的经历,历来少为研究者关注,正如曹聚仁在《鲁迅评传》中所言:“他在教育部的工作,外人知道的很少,只有他的知友许寿裳提到他的‘提倡美育’„„”

在鲁迅的教育思想中,美育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教育作用,他主张开发民智,唤醒民众,改造国民性,一靠教育,二靠文艺,这也是当年他在日本毅然弃医从文、“治文学和美术”的一个重要原因。民国新建,全国教师队伍明显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应对师资紧缺问题,教育部在进驻北京不久便着手筹办师资培训班。蔡元培积极主张在学校中推行美育,“以美育代宗教”。因为美感是普遍性的,可以破人我彼此的偏见;美感是超越性的,可以破生死利害的顾忌,在教育上应特别注重。既提倡美育,自然不应离弃最具直观美感的美术,而美术教师紧缺在当时尤为突出,鲁迅良好的综合素质以及特禀的美术天赋,使得他用自己的实力积极响应了蔡元培的号召:举办全国美术讲习会。

这次讲习会,鲁迅不仅积极筹备会务,还亲自给讲习会主讲《美术略论》。从1912年6月21日起,每周一次,直至7月17日,共授课5次。鲁迅非常重视这次讲课,每天都在日记里认真记下讲课情况。其时正值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召开,蔡元培也正要求辞去部长一职,教育部可谓人事动荡、人心惶惶,而前来听课的学员也有一些不够认真,常常请假或迟到早退,但鲁迅出于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坚持认真备课,认真讲课,他的讲课深入浅出,要言不烦,恰到好处。特别具有戏剧性的是7月17日的最后一次课:9点整,鲁迅走上美术讲习会的讲台,可会场里只坐了一个人。讲还是不讲?好比一场战斗,独自临敌,背后却只有一个人帮忙撑着帅旗,战还是不战?“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的教诲令鲁迅胆壮神旺,他还是准时开讲了,他认为这是他的岗位,这是他的使命。民国初创,百废待兴,政局动荡,世事复杂,但他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以此证明教育是神圣的,新民国需要新国民,新国民需要新教育。台下尽管只有一个人,可鲁迅还是当成学员全勤一样,声音洪亮,伴以有力的手势,不知不觉,会场上坐满了10人,鲁迅以坚持与勇气赢得了尊重。

举办完全国美术讲习会后不久,1912年的9月份,鲁迅即着手筹备举办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儿童艺术展览会之设,意在汇集儿童制作,藉觇(借以了解)其心意之趋向,智力发展之程度,以资比较而图改良”,举办这次展览会,体现了鲁迅提出的美育思想。什么是儿童艺术品?当时各省甚至还有人不知道到底要送什么来参加展览。鲁迅便多次起草相关通令文件,认真仔细向各省明确要求。

画家刘海粟当年还只是江苏常州的一位小学生,他对画画兴趣尤浓,但他父亲却强烈反

3 2013-04-25

每晚正能量

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教师阅读地图

对他学习画画,认为熟读四书五经才是正道,画画没有出息,他家的五房叔叔是个哑巴,干别的不合适,这才让他去学画画。刘海粟不聋不哑,学画画干吗?当时刚好举办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他画的一幅《螃蟹》,形象生动,被老师选送去北京参展,后来还被刊登在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目录封面上,直到此时,父亲才勉强同意他画画,避免了一个美术天才被扼杀在摇篮里。这次展览会让包括刘海粟在内的对美术有天赋与热爱的少年由此走上了美术道路。

鲁迅做事是有韧的精神的。关于美术教育,鲁迅在培养美术师资、举办艺术展览之外,还代教育部拟写了《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作为正式文件下发全国。《意见书》全面阐述了美术的性质、种类、目的和效用。美术是什么?鲁迅认为美术“即用思理以美化天物之谓”。他对美术作了严格的界定,美术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为天物,即自然现象自然事物;二为思理,即作者的思考、设计;三为美化,不是把自然现象简单再现,而是要创作,要美化,补天物之不足,“以成新品”。关于美术分类,鲁迅例举了雕塑、绘画、建筑、工艺等。鲁迅认为,美术可以表现文化,可以辅翼道德,可以救援经济。鲁迅还对播布美术的方式与途径等作了详细的说明。这篇文章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鲁迅的美术教育思想,为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明确了目的任务。

重视美育教育、培养美术师资,关注儿童美育、举办艺术展览,规范美术教育、拟写正式文件,这是鲁迅在教育部“提倡美育”的具体业绩。除此之外,鲁迅还主持了总统交代教育部承办的国徽设计工作(国徽设计是成功的,当时民国政府驻各国使馆、国书、甚至钱币上使用的都是鲁迅主持设计的国徽),参与建设了国内首家面向普通民众的通俗图书馆,筹建了国家历史博物馆及审听国歌等,这一切都是鲁迅在教育部工作期间公务成绩最突出的地方,更是具体显现了鲁迅“提倡美育”教育思想的教育行政行为。

4

第12篇:希特勒另一面:二战曾支持中国打击日本

希特勒另一面:二战曾支持中国打击日本

作者:Ivy 2011-07-21 出处:全球NO.1购物网

希特勒早年在维也纳闯荡期间,在他处于极端穷困潦倒的人生低潮时期,一个中国家庭,给予他东方式的无私帮助,当时这个中国家庭绝没有指望今后能得到任何回报。中国人对他的这种关心和给以他人间真情的温暖,竟使他孤独的内心深受震撼和极为感动,因此,他对中国人有一种亲切感,他向往中国,对中国情有独钟,这种深深的中国情结一直存在他的心中。之后,他爬上宝座执掌德国大权,便用一种特殊的行事方式,回报了当初中国家庭给他的无私帮助。在1937年——1941年期间,希特勒的德国政府曾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一直到1941年德苏爆发大战后才中断。

由于对中国的亲切感,希特勒尤其喜爱中国的古代兵法和军事书籍,1937年他执政后,床头则常备德文版的中国书籍以供观阅。1939年在视察法国占领区和访问意大利时希特勒随身都携带《孙子兵法》的德文译本,甚至为此挑灯夜读,认真地写了阅读笔记。德国名将——隆美尔被授陆军元帅和北非方面军总司令的任命仪式上,希特勒亲手将一本自己注释的《孙子兵法》简译本送给了这位爱将,此举让这位忠心的部下感激涕零。

希特勒在公开场合饮用咖啡,以示日耳曼人的优秀传统,但在私底下其部下均知道中国茶叶才是元首的最爱。据称,当时英国情报机构曾策划用剧毒放入极品中国茶叶中实施对希特勒的暗杀行动,后因盖世太保的严密保护而失败。

相比欧洲老牌的英法等国以及美国,国内种族主义猖狂盛行,有色人种被歧视排斥一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而希特勒对中国以及中国人,其态度和做法却远远好于上述诸国。他称中国人是“特殊的、不同一般的有色人种,理应享受更多的权利。”1936年柏林奥运会,希特勒为此承担了中国代表团的全部费用。

由于迫于意大利的压力,德国与日本结了盟,但希特勒对日本并不看好,甚至鄙视日本。当时在美因茨的军事基地里视察时,他曾对自己的秘书长阿姆施太朗说;“和这种国家结盟简直是耻辱,他们只会在海边打渔。”后来日本榨取中国的巨额财力,军事实力急剧得到了发展,才逐渐改变了希特勒的看法。

有意思的是,希特勒甚至在和一些重要将领的信笺中,提出了二分天下的伟大设想:以巴卡斯坦(波兰东部与前苏联的交界)为界,西方(欧洲、中东、北非、大西洋西岸)为德意志第三帝国领土,东方(亚洲、小亚细亚、印度、太平洋西岸为中华民国领土),德中共管世界。因此,希特勒的德国政府在较长时期内对中国政府的态度一直不明朗,并且在日军攻陷南京后,依然秘密支援国民党政府军一大批德制武器(其中包括坦克和重型火炮)。

鉴于希特勒在国际上的罪恶声誉,国民党政府战后对德国在抗战时期提供的军事援助低调处理,并未做过系统统计对外界公示,但各种民间刊物披露的蛛丝马迹仍足以证明当时的希特勒政府向中国提供了可贵的各种武器和军事物资,在中国的抗日战场甚至有德国现役军官作为军事顾问指挥中国军队对日军作战。

如蒋介石的高级军事顾问德国陆军上将法肯豪森、曾任蒋介石私人卫队长的施滕内斯、德军上校巴伦斯博格、孙立人的左膀右臂——德军上尉施泰因((因军功后晋升国军陆军少将)、在宋哲元29军挥刀猛砍日军的铁血军事顾问林德曼(被授国军陆军少将衔,后改名林培源)、通讯专家施托茨纳(授国军陆军少将)等,尤其是1943年11月参战指挥常德会战的德国国防军现役陆军上尉弗兰克.霍布里希(中国政府追授陆军少将衔),在此次会战中与中国守军共进退,饮弹阵亡。此事被日军报告日军大本营,日本政府随即向德国提出强烈抗议,引起德、日之间的外交纠纷。以上这些德军军官在中国的抗日战场都立下过汗马功劳和有过辉煌的经历。

1938年7月德国政府迫于日本的外交压力,撤回了大批援华军事顾问,但此时国民党

政府军已在德军顾问的训练指导下组建成德式军队30个师,并在沿长江的若干城市建起了能独立生产武器装备的一批兵工厂,为中国的持久抗战打下了坚实的军事基础。国民党政府军许多将领也被派往德国军校接受军事训练。其中出名的有蒋纬国、邱清泉和黄国书。希特勒对中国,尤其是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从客观而言,他是有功劳和贡献的,对于这种贡献不能因为西方史学家的贬毁而视而不见,更不可人云也云。因此,为客观地尊重史实,故发表此文以餐读者。

假设德国当年成为战胜国,希特勒必定会成为被全欧洲乃至世界人们畏惧的顶礼膜拜者,而挂在希特勒胸前的必定会有教皇亲手授予的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丰功伟绩和对教廷作出的突出贡献。而从欧洲地图上消失的英、法、俄等国也将成为历史的记忆,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恐怕也不会有如今的地位,只能偏安一隅,唯求自保矣!

诚然,历史是真实的,不容假设。但对于特定的历史人物,用自己的眼光和思考方式去作一个客观的评估,却是每个人不可侵犯的权利,但愿中国人从此不再盲从做西方人的应声虫,在更多的场合坚决地说出“NO”!让西方所谓的政客学者之流见鬼去吧!

第13篇:林彪性格的另一面:记恨与报复心

林彪性格的另一面:记恨与报复心

许多介绍林彪的著述,包括其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对林彪性格的描述几乎是众口一词:不苟言笑,城府颇深。还有人说林彪的性格弱点是心胸狭窄,气量小,对人和事耿耿于怀,工于心计,报复心强。朱德之孙朱和平在其著作中谈到爷爷朱德对林彪的一些看法:生性孤僻,工于心计;爱读书,能沉下心来想问题,把问题想得很深,并能表达出一套见解,有自己的语言;善于窥测政治方向,又善于伪装;整人不择手段。萧克上将认为林彪“有军事指挥才能,同时也感到他有两个缺点,一是过分自尊,二是不大容人,性格上偏于沉默寡言,城府很深”。曾任空军宣传部处长的官伟勋在其著作中也指出:“林彪在某些重大问题上确有用心很深,思考很周密的一面。”

孤僻,深沉,记恨,报复心强,成为许多人描述的林彪比较鲜明的性格特点。应该说,新中国成立后林彪最后的22年间,这些特点确实表现得比较充分。

当然,以林彪的个性,他的谈吐,绝不是人云亦云,而是遣词用语极其讲究,一定是深思熟虑、切中要害的,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语言特点。难怪朱德说林彪有自己的语言。林彪的一些“经典语言”,几乎成了一个时代的标志。

不管当年政治气候与时代背景如何,以林彪的身份、资望和权威,他的种种表态都是极具分量的,甚至相当程度上左右了对方的政治命运和人生轨迹。林彪性格另一面的展现,与其战争年代塑造的杰出军事家的形象一起,为其历史定位作了注脚。

记恨与报复心

工于心计,整人不择手段

朱德说:林彪工于心计,整人不择手段。这话确实是一语中的。

抗战胜利不久,东北局和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成立,彭真为书记兼自治军第一政委,林彪为副书记、自治军总司令。因为在东北局工作重点上的意见分歧,林彪与彭真的矛盾公开化。自治军第一副总司令吕正操和东北局组织部部长林枫没有支持林彪,日后尝到了苦果。林彪担任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兼政委后,集书记、司令员、政委三职于一身,在东北大权在握,彭真随后调出东北,林枫、吕正操靠边站,吕正操被林彪派去搞军事交通和后勤运输保障。时隔20年,谁都没有想到,得势的林彪仍然旧事重提。1966年杭州会议和“*”之中,林彪指控彭真、吕正操、林枫当年是“桃园三结义”,犯了路线错误,编造有一个以吕正操为首的“东北叛党集团”,使吕正操、张学思等七名“集团主犯”受尽迫害。当年支持彭真的伍修权也遭关押。伍修权说:我尝够了林彪等人打击陷害之苦。

谈到林彪的记仇和报复心理,萧克可谓是感触极深。萧克是林彪的老部下,曾两次担任林彪的参谋长(1929年红军的一纵和1949年四野),对林彪了解颇深。萧克回忆,1949年6月,就中南地区今后几年工作重点,作为四野参谋长的萧克不同意林彪应放在农村的观点,提出应放在城市,可林彪还是坚持己见。1950年2月,从北京回来的邓子恢传达中央意见,指出林彪和华中局的观点与中央精神不符,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强调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以后必须放在城市。萧克再次表示赞同中央意见。林彪对萧克“一而再”地反对自己,十分不满,“从此产生嫌隙,耿耿于怀”(萧克语)。后来,1958年军内反“教条主义”斗争,林彪抓住机会,狠批萧克。

刘伯承和萧克,是20世纪50年代全军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工作的主要领导人,他们历来十分重视中国革命战争经验和毛泽东军事思想,可林彪恰恰就在这上面“点火”,说:有的人一谈到外国的东西就津津有味,把本国的东西看作是“土包子”,我们的经验很丰富,不能把黄金当黄土甩掉了……

一句“不能把黄金当黄土甩掉了”,成了1958年林彪“开批”的“至理名言”。林彪此言,正与毛泽东的批评相合。毛泽东批评军队院校工作时,说:现在学校奇怪得很,中国革命战争自己的经验不讲,专门讲“十大打击”,而我们几十个打击也有,却不讲。应该主要讲自己的,另外参考人家的。

刘伯承、萧克二人受到毛泽东和林彪的严厉批评。刘伯承离开了院校领导岗位,萧克则被打入另册:角色由全军军训主官转变为拓荒种植的农垦部副部长。《刘伯承传》说:林彪虽然还不是这次斗争的主宰者,但其发言“含沙射影,暗箭伤人”,“起了推波助澜的恶劣作用”。萧克在回忆录中也说:“以他的当时的地位和影响,那种指责对我造成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

对彭德怀“一剑封喉”

1959年庐山会议,彭德怀“直言上书”,此信被指为反党的意见书,彭因而成众矢之的。然而,7月下旬的分组讨论,批彭德怀的火力总是不温不火,既不猛烈也批不到“要害处”。这种状况显然引得毛泽东不快、不满。于是,一直在外地养病的林彪被急召上山,如“援兵”般赶到现场。

7月31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纵论历史当中,说了一些政治分量很重的话。刚上庐山的林彪在仔细品味毛泽东漫谈中的深意。

然而,这一天,其他常委的“呼应”并不强烈,毛泽东是看在眼里的,不是“温吞水”“和稀泥”,就是“隔靴搔痒”。他在等待着一种强烈的响应。毛泽东对他指名调来的“援兵”林彪抱有一种特别的期待。以林彪在党内军内的地位和影响,他的表态应该具有指向标意义。

8月1日,常委们继续开会。看出毛泽东对朱德表态已经不满的林彪,知道该是自己派上用场的时候了,于是,“用他特有的尖细声调发言了”,说:彭德怀这次是招兵买马,是野心家、阴谋家、伪君子、冯玉祥;好犯上,总觉得自己行,自视很高;中国只有毛主席是大英雄,谁也不要想当英雄……

野心家是要“犯上”,阴谋家是要篡权,招兵买马是想积攒势力(集团),再加上“自视很高、想当大英雄”的彭德怀又是手握军权的国防部部长……林彪寥寥数语,便有了“点睛”意味。这次林彪不再是含沙射影,而是一剑封喉。林彪这种“一针见血”的定性,超出所有与会者的想象。

8月,在北京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林彪在总结讲话时又是语出惊人,说:彭德怀这个人有野心。他以前的名字叫彭得华,就是说,他要得整个中华……

参加会议的吴法宪回忆道: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

在会议现场的李锐回忆说:林彪“讲这几句话时是声色俱厉的”,“可谓‘击中要害’。为整个即将召开的全会和斗彭纲领定了调子”。现场“陪批”的黄克诚也对林彪这个发言印象极深。他在晚年的自述中说:林彪的“这个发言很厉害,以后成了定性的基调”。参加了庐山会议的李锐感言:“林彪上山之后,虽讲话次数不多,也没有在大会上慷慨陈词、张牙舞爪,但他三言两语,起了批彭定调的作用。”

有林彪的定调之言,无论是庐山会议还是随后在北京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野心家”“阴谋家”“伪君子”,几乎就成了彭德怀的代名词。

《彭德怀传》指出:“林彪的打击和吹捧都是淋漓尽致和与众不同的。”

对罗瑞卿足足观察六年

“批彭”,已见林彪“功力”;“整罗”,同样有“点穴之功”。

罗瑞卿不仅以赫赫战功而闻名,而且其干练的办事能力、果决的工作作风、高效的工作节奏,更是闻名军内外。魄力大,能力强,干劲十足,作风强硬,使许多人对他敬而畏之。罗瑞卿早在红军时期就是林彪信任的部属。罗瑞卿对林彪的能力也是钦佩的,对林彪本人更是尊重。林对罗,也不无欣赏。罗任总长,林彪有举荐之功。任总长后,罗与林彪联系较多,林、罗两家关系也较热络。尽管年长林彪一岁,林彪的儿女称呼“罗伯伯”时,罗瑞卿总是刻意让他们改口叫“罗叔叔”。从这点小事,可见罗瑞卿在林彪面前是不能也不敢“称大”的。

1962年以后,看到罗瑞卿与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贺龙走动更多、更近,林彪的不满与日俱增,其中指控罗的一大“罪状”就是说罗有意疏远他,封锁他,不通气。林彪还在纸上愤愤写下“大捧别人,大跟别人,回京后根本不来见面,让他做绝……当作又一彭黄也”。

本想笼络罗瑞卿,却眼看着罗瑞卿“我行我素”,怒从心头起的林彪对罗瑞卿的心态有了根本变化。1965年12月上海会议期间,周恩来找罗瑞卿谈话,特别提到一点:林彪说,对你观察六年,发现你有意封锁他。

对罗瑞卿能够足足观察六年,林彪“耐心”了得。

林彪的深沉内敛,能把一件事想得很深。他整天沉默于暗室之中,苦思冥想,许多独有的想法是异于常人的。他的秘书李根清说:林彪的大脑像一台高速运转的计算机,每天都在不停地思考,许多重要决策是在这种思考中形成的。朱德说:林彪总能把问题想得很深。

谭政被指反对新的军委领导,罗瑞卿被指反林彪,两位大将,一个负责全军政治工作,一个负责全军军事工作,都在林彪这里栽了跟头。而对罗瑞卿,又加上“篡军反党”,结果他被整得悲惨至极。

“批彭带朱”“借毛批朱”,诬称朱德是“黑司令”

攻击朱德,是林彪报复心的又一表现。

看到庐山会议时毛泽东对朱德的观点和表态有不满,林彪对朱德郁积已久的记恨又泛生出来。在1959年庐山会议和其后北京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林彪对朱德是大加讥讽挖苦和诋毁。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林彪说:今天当着全军高级干部的面,对朱德同志是要进行批评的。他是不承认毛主席是党的领袖的。朱德同志总是认为自己的功劳很大,其实他名声很大,功劳不很大。战争年代,朱德同志名义上是总司令,实际上没有当过一天总司令,我军的总司令向来都是毛主席。

总参作战部的雷英夫回忆道:林彪此言一出,到会的同志大为震惊。邱会作也有回忆,说:“和批判彭德怀的态度相比,林彪对朱德的批评很严厉”,他的话“对大家震动就很大了,像我这样的干部都有点吃惊了”。金冲及在其主编的《朱德传》中也说:“在批判朱德时,林彪表现得异乎寻常地积极。”

会议批斗的焦点是彭德怀。可谁都没有想到,林彪却对朱德横加指责,节外生枝。有人清楚,在井冈山早期,朱德军长对先后担任营长、团长的林彪有过多次严厉批评,还对擅自行动的林彪给过处分。林彪是记仇的。30年后得势的林彪,并没有忘记当年的情形。

笔者以为,林彪对朱德的点名批评有几点是需要注意和说明的:其一,“借毛批朱”,将毛泽东推在前面,以引发众人共鸣,此举可谓用心之“妙”。其二,庐山会议和北京的军委扩大会议,并没有批朱的议程,从目前公开的材料看,与会者发言也鲜有提到朱德的,而林彪却“批彭带朱”,将第

一、第二元帅“一网打尽”。其三,朱德当时身为党中央副主席,年长林彪21岁,是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战争年代一直是人民军队总司令,开国元帅之首,党内排名第四,当时地位是高于林彪的。林彪刚获提升,就向老资格的另一位党的副主席开炮,特别令人惊讶。还诬陷忠厚的朱德有野心,想当领袖,更是耸人听闻。其四,如果是善意而又客观的中肯批评,在党内军内是允许的,也应当鼓励。然而,林彪对朱德的“批评”,只能说是诋毁和人身攻击了,根本没有实质内容,看不到尊重、善意和帮助的意味,而这种诋毁还是发生在中共中央和军委高层会议上,就更令人深思。其五,新中国成立后,“蛰伏”几近10年的林彪,一出山登台亮相,就是一手高举个人崇拜大旗,另一手打压,将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黄克诚、萧克、邓华等将帅连批带打,由此迅速拉高了自己的“声威”。打仗,林彪就爱“抠底”。军内斗争,林彪一出手,就对准排位最前的两位元帅,很有点“舍我其谁”的气概。林彪批评彭德怀想当“大英雄”,他自己一出山,就是想当“大英雄”的气势。

对此,朱德之孙朱和平有这样的感慨:“作为一位党中央副主席、共和国元帅和即将取代彭德怀出任国防部长的林彪,在全军如此规模的大会上,竟然可以如此放肆地颠倒历史,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哀,也是党的悲哀,人民军队的悲哀。”

林彪同朱德“过不去”,并没有完,“*”中更是变本加厉,说什么朱德是“黑司令”“大军阀”“老机会主义者”……

“*”开始后,向“铭记在心的人”火力全开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升为副统帅的林彪,火力全开,将多年揣摩的心得,付诸行动了。那些被他“铭记在心”的人,劫难也就到了。

杨勇是一个。对北京军区,林彪早有不满,说:“其他军区的情况都了解一些,唯独北京军区的情况不了解。”1965年5月一次军委会议期间,叶群对杨勇说:“林总很愿找你和北京军区的同志谈谈,他让我给你带个话。”杨勇思忖:“按照军委分工,北京军区的工作应该向贺龙元帅和罗瑞卿秘书长汇报和请示,越过直接领导去林彪那儿,我不干,也决不能干。”徐向前这样回忆:“我听林彪说过,杨勇从来不单独向他汇报工作。每次通知他汇报,他都拖上廖汉生一起去。还说,杨勇对反彭黄不积极。这就说明林彪早就记了杨勇的账,一直耿耿于怀。”

与林彪“通气”不够,对林彪批评大比武,杨勇也有异议,说:大比武,成绩是主要的。

对彭德怀、罗瑞卿被打倒,杨勇更是“想不通”:堂堂的彭大元帅,怎么就成了“三反分子”?罗瑞卿同志有什么问题?

有这么多“不跟拍”,杨勇的厄运来了。徐向前回忆:“(1967年)1月间,叶剑英同志忽然告诉我说:杨勇恐怕保不住了。我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上峰的意思,对杨勇要‘烧而焦’。我猜想,这位‘上峰’大概是林彪。”

1967年1月21日,杨勇被带走。

陈再道也是一个。1967年7月,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也被打倒。

晚年,陈再道在回忆录中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林彪是湖北黄冈林家大湾人,家庭是地主成分,不仅占有大量土地,还有几十台织布机。不知林彪听谁说的,说是在十年内战期间,我曾经带领部队抄过他的家,把他家搞得家败财散。其实,根本没有这回事。我既没抄过他的家,更谈不上把他家搞得家败财散。可林彪听说这件事以后,多年来一直信以为真,记恨在心。”而武汉军区政治委员钟汉华在林彪那里也有“案底”:在延安整风时,负责审干的钟汉华发现叶群历史上有问题,并如实为叶群作了结论。

陈再道明白,自己和钟汉华都有林彪记恨的“把柄”,成为林彪的“心病”,一起被打倒也就在所难免。

贺龙则更是一个。贺龙、薛明同样被林彪、叶群所记恨。林彪不容贺龙在军中“坐大”,薛明当年在延安要叶群向党组织坦白自己在国统区的经历。1965年12月,在突然袭击搞掉罗瑞卿之时,贺龙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权力也被剥夺了。

林彪清楚,贺龙虽然失势了,但要将其彻底打倒,还要有后续的一番动作。毕竟,贺龙是人民解放军建军的主要元勋之一,他率领的红二方面军,系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年长林彪11岁的贺龙作为建军元老,军中资望甚高,何况毛泽东还有保贺的意思。

为了打倒贺龙,林彪、江青、康生等人联手,什么“二月兵变”、在湘鄂西“叛变投敌”(即所谓的“通敌”问题)、在军内到处“伸手”(即所谓的“篡夺军权”问题)……历史与现实“罪行”俱在,贺龙劫数难逃。

林彪说得比较干脆:贺龙是“土匪”“军阀”“刀客”。林彪担心压不住贺龙,还说过:贺龙这个人,主要危险在毛主席百年以后,怕那时会放炮起哄,会闹乱子。

林彪在军内鼓动各方面人员整理黑材料,栽赃贺龙。杨德中回忆说:“林彪整老总是下了狠心的。他们成立贺龙专案组,由军委分管,千方百计不让总理过问。”

1967年9月13日,贺龙被正式批准立案审查。在软禁中,愤怒的贺龙用手杖敲着林彪的头像,说:“党内出了奸臣,这个奸臣就是你。”1969年,备受折磨的贺龙生命走到了尽头……

打倒贺龙后,生怕薛明“乱说乱动”的叶群,要吴法宪把薛明送到偏远地区看管起来。1969年11月,吴法宪指定空军副参谋长王飞将薛明送到空军在贵州的一个农场监管。“九一三”事件后,薛明才被周恩来找到,解救出来。

1973年12月,毛泽东在军委常委扩大会上说:“我看贺龙搞错了,我要负责呢”;“都是林彪搞的,我听了林彪一面之词,所以我犯了错误”。

傅连暲,另一个林彪记恨的人。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毛泽东对养病的林彪十分牵挂,特吩咐负责中央领导人保健工作的总后卫生部副部长傅连暲组织专家为林彪会诊。会诊后,傅连暲并未按林彪意愿去夸大病情,而是如实将林彪身体并未出现严重器质性病变等情况,报告毛泽东。叶群很生气,说:傅连暲很坏,陷害首长。林彪亦愤愤,说:等我好了,撤他的职,算他的账。

“*”开始,被邱会作称为“毒蛇”的傅连暲在总后被扣上“三反分子”大帽子,在批斗中被打得头破血流,肋骨断裂,1968年3月29日,惨死于狱中。

1959年庐山会议上,林彪偶尔一露“峥嵘”,结果,彭德怀等一批将帅遭了殃。“*”开始后,一向沉默寡言的林彪终于“大爆发”,在1966年5月18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杀气腾腾地说:有一批王八蛋,他们想冒险,他们待机而动,他们想杀我们,我们就要镇压他们……

“爆发”中的林彪,让全党全军看到了他的“另一面”。他要“打倒一批,罢免一批,杀掉一批”,要“革过去革过命的命”。结果,更多的人惨遭迫害:从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副总司令,到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乃至其他大将、上将、中将们,林彪无所顾忌。而且,林彪总爱将“有野心”“野心家”的帽子扣在别人身上,对朱德、彭德怀、贺龙、罗瑞卿都是如此。

实际上,林彪自己才“是一个大权术家、大阴谋家、大野心家。他的每次‘逼宫’,选择的时机都恰到好处,使用的力度也恰到好处,所以他取胜了。他不仅是一位‘常胜将军’,还是一位‘常胜政客’”。

对林彪的性格,叶群在1961年11月写的一篇日记中,有过这样的描述:“一个专门仇恨人,轻视(友情、子女、父兄——无意趣)人,把人想得最坏最无情,终日计算利害,专好推过于人们,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人。”

一生两极,世人评说

战争年代,他是“天才战术家”

林彪是一个一生两极十分鲜明的人,特长与贡献异乎寻常,可以说是出类拔萃;反面作用与负面影响也是能量巨大,非他人所能比。终其一生,林彪有三个极其鲜明的角色:自从担任红四军营长、团长后,就一直是军事指挥岗位上的主将(纵队司令员,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一一五师师长,四野司令员),军事教育岗位上的校长(红大、抗大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军委主要领导人之一,一个时期内的副统帅。有这三方面角色(作战、教育、领率领域),林彪可谓是部将、门生众多,且多是带兵、领军的战将、主将,影响不仅是全军的,而且是全党全国的。因此,无论是其正面与负面,积极与晦暗,释放的正能量与负能量,林彪的作用都是独特的、独到的、独有的。以林彪的智慧与能力、地位与作用,其创造的成功是耀眼的,引起的震动是空前的,导致的灾难也是巨大的。

杨勇是一个。对北京军区,林彪早有不满,说:“其他军区的情况都了解一些,唯独北京军区的情况不了解。”1965年5月一次军委会议期间,叶群对杨勇说:“林总很愿找你和北京军区的同志谈谈,他让我给你带个话。”杨勇思忖:“按照军委分工,北京军区的工作应该向贺龙元帅和罗瑞卿秘书长汇报和请示,越过直接领导去林彪那儿,我不干,也决不能干。”徐向前这样回忆:“我听林彪说过,杨勇从来不单独向他汇报工作。每次通知他汇报,他都拖上廖汉生一起去。还说,杨勇对反彭黄不积极。这就说明林彪早就记了杨勇的账,一直耿耿于怀。”

与林彪“通气”不够,对林彪批评大比武,杨勇也有异议,说:大比武,成绩是主要的。

对彭德怀、罗瑞卿被打倒,杨勇更是“想不通”:堂堂的彭大元帅,怎么就成了“三反分子”?罗瑞卿同志有什么问题?

有这么多“不跟拍”,杨勇的厄运来了。徐向前回忆:“(1967年)1月间,叶剑英同志忽然告诉我说:杨勇恐怕保不住了。我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上峰的意思,对杨勇要‘烧而焦’。我猜想,这位‘上峰’大概是林彪。”

1967年1月21日,杨勇被带走。

陈再道也是一个。1967年7月,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也被打倒。

晚年,陈再道在回忆录中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林彪是湖北黄冈林家大湾人,家庭是地主成分,不仅占有大量土地,还有几十台织布机。不知林彪听谁说的,说是在十年内战期间,我曾经带领部队抄过他的家,把他家搞得家败财散。其实,根本没有这回事。我既没抄过他的家,更谈不上把他家搞得家败财散。可林彪听说这件事以后,多年来一直信以为真,记恨在心。”而武汉军区政治委员钟汉华在林彪那里也有“案底”:在延安整风时,负责审干的钟汉华发现叶群历史上有问题,并如实为叶群作了结论。

陈再道明白,自己和钟汉华都有林彪记恨的“把柄”,成为林彪的“心病”,一起被打倒也就在所难免。

贺龙则更是一个。贺龙、薛明同样被林彪、叶群所记恨。林彪不容贺龙在军中“坐大”,薛明当年在延安要叶群向党组织坦白自己在国统区的经历。1965年12月,在突然袭击搞掉罗瑞卿之时,贺龙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权力也被剥夺了。

林彪清楚,贺龙虽然失势了,但要将其彻底打倒,还要有后续的一番动作。毕竟,贺龙是人民解放军建军的主要元勋之一,他率领的红二方面军,系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年长林彪11岁的贺龙作为建军元老,军中资望甚高,何况毛泽东还有保贺的意思。

为了打倒贺龙,林彪、江青、康生等人联手,什么“二月兵变”、在湘鄂西“叛变投敌”(即所谓的“通敌”问题)、在军内到处“伸手”(即所谓的“篡夺军权”问题)……历史与现实“罪行”俱在,贺龙劫数难逃。

林彪说得比较干脆:贺龙是“土匪”“军阀”“刀客”。林彪担心压不住贺龙,还说过:贺龙这个人,主要危险在毛主席百年以后,怕那时会放炮起哄,会闹乱子。

林彪在军内鼓动各方面人员整理黑材料,栽赃贺龙。杨德中回忆说:“林彪整老总是下了狠心的。他们成立贺龙专案组,由军委分管,千方百计不让总理过问。”

1967年9月13日,贺龙被正式批准立案审查。在软禁中,愤怒的贺龙用手杖敲着林彪的头像,说:“党内出了奸臣,这个奸臣就是你。”1969年,备受折磨的贺龙生命走到了尽头……

打倒贺龙后,生怕薛明“乱说乱动”的叶群,要吴法宪把薛明送到偏远地区看管起来。1969年11月,吴法宪指定空军副参谋长王飞将薛明送到空军在贵州的一个农场监管。“九一三”事件后,薛明才被周恩来找到,解救出来。

1973年12月,毛泽东在军委常委扩大会上说:“我看贺龙搞错了,我要负责呢”;“都是林彪搞的,我听了林彪一面之词,所以我犯了错误”。

傅连暲,另一个林彪记恨的人。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毛泽东对养病的林彪十分牵挂,特吩咐负责中央领导人保健工作的总后卫生部副部长傅连暲组织专家为林彪会诊。会诊后,傅连暲并未按林彪意愿去夸大病情,而是如实将林彪身体并未出现严重器质性病变等情况,报告毛泽东。叶群很生气,说:傅连暲很坏,陷害首长。林彪亦愤愤,说:等我好了,撤他的职,算他的账。

“*”开始,被邱会作称为“毒蛇”的傅连暲在总后被扣上“三反分子”大帽子,在批斗中被打得头破血流,肋骨断裂,1968年3月29日,惨死于狱中。

1959年庐山会议上,林彪偶尔一露“峥嵘”,结果,彭德怀等一批将帅遭了殃。“*”开始后,一向沉默寡言的林彪终于“大爆发”,在1966年5月18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杀气腾腾地说:有一批王八蛋,他们想冒险,他们待机而动,他们想杀我们,我们就要镇压他们……

“爆发”中的林彪,让全党全军看到了他的“另一面”。他要“打倒一批,罢免一批,杀掉一批”,要“革过去革过命的命”。结果,更多的人惨遭迫害:从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副总司令,到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乃至其他大将、上将、中将们,林彪无所顾忌。而且,林彪总爱将“有野心”“野心家”的帽子扣在别人身上,对朱德、彭德怀、贺龙、罗瑞卿都是如此。

实际上,林彪自己才“是一个大权术家、大阴谋家、大野心家。他的每次‘逼宫’,选择的时机都恰到好处,使用的力度也恰到好处,所以他取胜了。他不仅是一位‘常胜将军’,还是一位‘常胜政客’”。

对林彪的性格,叶群在1961年11月写的一篇日记中,有过这样的描述:“一个专门仇恨人,轻视(友情、子女、父兄——无意趣)人,把人想得最坏最无情,终日计算利害,专好推过于人们,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人。”

一生两极,世人评说

战争年代,他是“天才战术家”

林彪是一个一生两极十分鲜明的人,特长与贡献异乎寻常,可以说是出类拔萃;反面作用与负面影响也是能量巨大,非他人所能比。终其一生,林彪有三个极其鲜明的角色:自从担任红四军营长、团长后,就一直是军事指挥岗位上的主将(纵队司令员,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一一五师师长,四野司令员),军事教育岗位上的校长(红大、抗大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军委主要领导人之一,一个时期内的副统帅。有这三方面角色(作战、教育、领率领域),林彪可谓是部将、门生众多,且多是带兵、领军的战将、主将,影响不仅是全军的,而且是全党全国的。因此,无论是其正面与负面,积极与晦暗,释放的正能量与负能量,林彪的作用都是独特的、独到的、独有的。以林彪的智慧与能力、地位与作用,其创造的成功是耀眼的,引起的震动是空前的,导致的灾难也是巨大的。

“全国共讨之,全党共诛之”成了林彪自己的写照

“全国共讨之,全党共诛之”成了林彪自己的写照

笔者认为,如果说,新中国成立以前,作为领兵主将的林彪,锋芒主要是体现在战场上的话,那么20世纪50年代末以后,作为军中副统帅的林彪,锋芒由军内而党内,是“剑走偏锋”,且杀伤力之大使整个中国都为之震动。在军内,从朱德总司令算起,无论资望有多高,林彪都敢放肆。及至“*”,林彪从“五一八”讲话开始,罢官说、杀头说、夺权说、政变说……说得人人自危,就连毛泽东也不能无动于衷了。在给江青的信中,毛泽东说:我的朋友的讲话,是专讲政变的,像他这样讲法过去还没有过。他的一些提法,我总感觉不安……

萧克说道: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党的‘左’倾错误,他从政治上的投机心理和个人野心出发,大搞个人崇拜,把领袖的作用夸大到不适当的程度,从而扶摇直上,成为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利令智昏,直到仓皇出逃,暴死沙漠。想到他的过去,难免慨然;看到他的晚年,不禁发指”。

徐向前亦深有感触地说:“毛泽东同志晚年听不得不同意见,对善于奉承、投机的野心家林彪过分信任,委以重权,结果上了大当。这是一个十分沉痛的教训。”

谭政晚年说道:“对林彪这个人我还是了解的。凡是与他不同意见者,他是记‘仇’的。当时,不但我们坐牢蹲监者如彭德怀、黄克诚,后来听说罗瑞卿同志也进来了。刀把子是在林彪手里,要杀要剐还不是林彪一句话……然而,到头来,我和彭总、黄老坐牢是吃尽苦头,可听来的消息,则是林彪摔死在国境线外的沙漠滩上了……我听了以后,也高兴地笑了。我想彭总和黄老会与我同样心情。林彪的死,还是我们活下来的人‘笑到最后’。”

邓小平有言:林彪不死,天理难容。

笔者以为,巅峰中的林彪最后落至被唾弃的下场,除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判中所指控的罪行外,至少还应该有如下两点:

第一,自负、孤傲、狂妄到忘乎所以。从1959年9月到1971年9月,林彪以中央副主席、军委副主席之尊,主持军委工作12年,“*”中更以“副统帅”身份号令天下,不仅要在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的宣传中,“拔高”到举世公认的领导人周恩来(前者)、朱德(后者)之上,而且,人民解放军“由林副主席直接指挥”的提法,声威更逼近至高无上的毛泽东的地位。试想,一个南昌起义时的连长,井冈山会师时的营长,凭空造假就敢挑战人民军队三位元老级人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还不让人唾弃?其灭亡之日岂不指日可待?

第二,整人甚多,伤人甚众,打击报复甚烈。从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谭政、罗瑞卿等元帅、大将以下,到萧克、杨成武、陈再道等上将,军中将帅或被点名,或遭批斗,直至撤职关押,他们遭难大多是与林彪及其亲信有直接干系的。其后果就是引起军内外众怒,极大污损了林彪已有的名声,也为自己挖下了坟墓。“全国共讨之,全党共诛之”成了林彪自己的写照。

林彪女儿林小琳(亦有称林晓霖、林小林的)对自己的父亲有这样的评价:“我认为父亲至少有三条错误:一是大搞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二是对毛泽东有意见有看法为什么不能像彭德怀那样把意见看法都公开摆出来,即使受到打击报复,后人也会觉得公正无私受到世人的尊敬。三是‘文化大革命’中那么多老干部被打倒,受折磨,周恩来费尽心机保护了不少人,而林彪除保护扶持黄吴李邱几个亲信外,他和江青、叶群一起整倒了许多老干部,而且有些老部下被整得很惨。”应该说,林彪女儿的这一番话,多少也道出了林彪晚年“招人恨”的一些因由。

林彪一生,前后两极,高下立判,反差极大:战功,可用辉煌来形容;地位,仅在一人之下;结局,是以叛逃来收尾。他是中国现代史上唯一的人、神、鬼“全体验”的一个极为特殊的人物。

第14篇:《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教案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第三课时)

教者:詹正科

2016.5.25

一、教学目标

1、感知文本,分析归纳传主形象。

2、合作交流,鉴赏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

3、探究理解本文的结构艺术特色。

二、教学重点:

感知文本,分析归纳传主形象。

三、教学难点:

1、合作交流,鉴赏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

2、探究理解本文的结构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合作交流、精讲点拨、导学探究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具:教材、教参、课件

导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见ppt)这是思想领域的鲁迅,那么,生活中的鲁迅又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文学巨匠。

二、课题及目标展示明确:(见ppt)

学习目标:

1、感知文本,分析归纳传主形象。

2、合作交流,鉴赏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

3、探究理解本文的结构艺术特色。

三、导学感知:(问题导学)

问题:

1、萧红这篇文章把鲁迅写活了,她捕捉到鲁迅先生的一系列生活片段和细节。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鲁迅这个传主形象的?

学法提示:自由合作,先将文本中的生活片段和细节分类归纳,后概括明确。

学生交流后明确,教师板书(ppt)并实施评价。

家庭生活:解释:海婴为何亲近萧红,尝鱼丸,与保姆相处,房间布置,家中各处,饮食上征求妻子的意见,忍着自己的病痛不说,怕妻子担心。交友会客:让晚走的客人坐小汽车并为其付钱,和萧红开玩笑,先生的特殊客人,看青年人的信,谈电影,谈公园,盛待客人,陪客人至深夜,谈\"踢鬼\",病中请客。个性习惯:笑声明朗,走路轻捷,品评衣着,喜欢吃北方饭,包饺子,外出装束,不随便放东西,不在意自己的手稿,吃菜的习惯,瞪摩登女郎, 包书。

2、作者写了这么多生活小事,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什么样的鲁迅呢?

师生互动,引导归纳,教师板书(见ppt):

家庭中:一个尊重体贴妻子的好丈夫,一个疼爱、了解儿子的好父亲;朋友间:一个热情好客,朋友众多的主人,一个温和宽厚,风趣睿智的长者,一个要求严格,教诲耐心的导师;个性习惯:生活简朴,富有情趣 , 宽厚仁爱,幽默风趣 , 热情好客, 善解人意, 细致耐心 ,勤奋认真,坚强执着。

3、大家还知道鲁迅先生的那些生活细节,我们有从中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的什么个性特征?

补充资料:鲁迅轶事。丰富生活中的鲁迅形象(见ppt)。 学生明确,教师肯定评价。

4、生活中的鲁迅又是什么样的呢?(请用一个词概括) 学生明确,平和。教师评价,及时展示。

四、人物形象小结:(教师小结)

鲁迅先生是一个人情味十足、生活化的人。过去,人们把鲁迅复杂化了,今天我们要把复杂的鲁迅简单化,也就是还原一个可亲可爱、可敬也可接近的鲁迅。

五、合作交流:鉴赏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生生合作)

问题:本文“传主”是鲁迅先生,作者却用很多笔墨写了他的妻子许广平先生,这是为什么?

学生明确,教师精讲点拨,并板书(见ppt) 这是一种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因为许先生和鲁迅先生朝夕相处,对鲁迅的生活起居十分了解,借许先生的口来介绍鲁迅先生,既能弥补了作者对先生了解的不足,又能真实地再现先生的很多生活片断,令人信服。

六、互动探究:理解本文在结构上的艺术特色。(师生互动)

问题: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明显感到,全文总共39节,却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教师引导点拨,学生思考明确。

这种手法实际上是散文化的写作方法,即“形散神不散”或“形散神聚”的特点。作者捕捉了鲁迅先生许多生活的细节,随意写来,就象一些印象的片断回放,但这些印象组合起来,突显出一个生活化、人情味十足的鲁迅——即本文的“神”。

七、学以致用:(畅所欲言)

结合鲁迅的品质,你认为当今社会里作为青年人需要用什么来充实我们的精神堡垒?

八、作业:

1、推荐阅读:

唐弢《琐忆》

阿累《一面》

林语堂《悼鲁迅》

周作人《关于鲁迅》

郑振铎《永在的温情》

孙伏园《忆鲁迅先生》

许寿裳《鲁迅的游戏文章》

施蛰存《关于鲁迅的一些回忆》

藤野严九郎《谨记周树人君》

2、完成本课模块测评中的巩固习题。

第15篇:面试攻略之自我介绍要体现你的另一面

重庆招聘网http://重庆地区最大的人才招聘网站 面试攻略之自我介绍要体现你的另一面一分钟的自我介绍,好像商品广告,在短短六十秒内,针对“客户”的需要,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不但要令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要当即激起起“购买欲”。

自我领会

想一矢中的,首先必须懂得你能带给公司什么好处。当然不能空口讲白话,必须有究竟加以证明。最理想即是能够“显现”过去的成就。例如你曾为以往的公司筹划网页,并得过奖项或称道。但当然,这些例子都必须与现在公司的业务性质有关。

职位愈高,自我领会就愈告急,应将个人的成败得失,尽录在日记中。这样,即可以时刻都大白自己的错误谬误与刚烈。

投其所好

大白自己的刚烈后,便可以开始预备自我介绍的情势:包括事变情势、利益、技能,突出成就、专业知识、学术背景等。

好处众多,但只需短短一分钟,所以一切还是与该公司有关的好。如果是一间电脑软件公司,应说些电脑软件的话题:如是一间金融财务公司,便可跟他说钱的事,总之投其所好。

但有一点必须服膺:话题所到之处。必须突出自己对该公司作出的贡献,如增加业务额、减低成本、发掘新市场等。

安排次序

情势的次序亦极告急,是否能紧握听众的过细力,全在于事变的编排法子。所以排在头位的,应是你最想他记得的变乱。而这些变乱,一般都是你最得意之作。与此同时,可呈上一些有关的作品或记实增加印象分。

身段措辞

不管情势若何超卓绝伦,若没有美丽的包装,还是不成的。所以在自我介绍当中,必须留心自己在各方面的表现,特别是声线。切忌以背诵朗读的口吻介绍自己。最好事前找些朋友作练习东西,尽量令声线听来流畅自然,充满自大。

身段措辞也是告急的一环,特别是眼神兵戈。这不但令听众的笃志,也可表现自大。

曾有一项报告指出,日常的沟通,非措辞性的占了70%。所以,若想面试告成,便应服膺过细一下你的身段措辞。一段短短的自我介绍,其实是为了揭开更深入的面谈而设的。

重庆招聘()(重庆人才网最新招聘信息:http://)

重庆招聘网http://重庆地区最大的人才招聘网站一分钟的自我介绍,好像商品广告,在短短六十秒内,针对“客户”的需要,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不但要令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要当即激起起“购买欲”。

想一矢中的,首先必须懂得你能带给公司什么好处。当然不能空口讲白话,必须有究竟加以证明。最理想即是能够“显现”过去的成就。例如你曾为以往的公司筹划网页,并得过奖项或称道。但当然,这些例子都必须与现在公司的业务性质有关。

职位愈高,自我领会就愈告急,应将个人的成败得失,尽录在日记中。这样,即可以时刻都大白自己的错误谬误与刚烈。

大白自己的刚烈后,便可以开始预备自我介绍的情势:包括事变情势、利益、技能,突出成就、专业知识、学术背景等。

好处众多,但只需短短一分钟,所以一切还是与该公司有关的好。如果是一间电脑软件公司,应说些电脑软件的话题:如是一间金融财务公司,便可跟他说钱的事,总之投其所好。

但有一点必须服膺:话题所到之处。必须突出自己对该公司作出的贡献,如增加业务额、减低成本、发掘新市场等。

情势的次序亦极告急,是否能紧握听众的过细力,全在于事变的编排法子。所以排在头位的,应是你最想他记得的变乱。而这些变乱,一般都是你最得意之作。与此同时,可呈上一些有关的作品或记实增加印象分。

身段措辞

不管情势若何超卓绝伦,若没有美丽的包装,还是不成的。所以在自我介绍当中,必须留心自己在各方面的表现,特别是声线。切忌以背诵朗读的口吻介绍自己。最好事前找些朋友作练习东西,尽量令声线听来流畅自然,充满自大。

身段措辞也是告急的一环,特别是眼神兵戈。这不但令听众的笃志,也可表现自大。

曾有一项报告指出,日常的沟通,非措辞性的占了70%。所以,若想面试告成,便应服膺过细一下你的身段措辞。

重庆招聘()(重庆人才网最新招聘信息:http://)

第16篇:《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学案一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之二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学案

高2013级语文备课组

一、如果让你给鲁迅先生画一幅肖像画,你会凸显先生哪一部分的特征?请用语言描摹这一特征。

二、举例说明鲁迅作品中思想或语言深刻(犀利)的表现(例子+点评)(任选两篇文章)

《藤野先生》《故乡》《孔乙己》《记念刘和珍君》或其他

三、萧红用细腻深情的笔触凸显出一个平和的鲁迅。请选出你认为最能表现鲁迅平和的细节,进行赏析。..

四、这篇文章引发了你哪些思考?你还有哪些疑惑?

第17篇: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教案)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一、介绍回忆录的有关知识:

这是一篇“回忆录”,它是传记的另外一种形式。顾名思义,回忆录主要就是回忆的整理和记录,和一般传记相比,不见得很连贯和完整,但作者常常带着某些感情来叙述,对某些事件或者生活细节的呈现可能更加生动、亲切。但凡回忆录有两种形式:一种主要记录个人所经历的生活或熟悉的历史事件,一种主要记述自己所交往过的他人的事迹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即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学完之后,要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这篇传记属于上述中的哪一种。

二、作者简介:

萧红,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萧红和萧军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另为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的女作家。

三、阅读的速度和归纳的能力。

1、全文以空行为标志,共有39节,为了学习上的方便,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这39节课文全部标上序号。

2、请同学们在老师的示范下(示范前四节,其余各节由学生自己先归纳、回答,教师再点评、明确),按照下列方面归纳每节课文的主要信息:

事件或角度

表现的性格、品质

写作方法

第⑴节

鲁迅的“笑”

明朗、爽快、不掩饰真情

略写、细节描写

第⑵节

鲁迅的步伐

轻捷

略写、动作、细节 第⑶节

品评衣着

善解人意、知识丰富

正侧面结合、详写 第⑷节

夜谈和待人吃饭

友善、慷慨大方、尊重妻子

详写、细节描写 第⑸节

招呼来客

爱开玩笑

略写、语言及细节 第⑹节

久雨偶晴的造访

和蔼可亲

略写、语言及细节 第⑺节

和海婴嬉戏

善解人意、童心依在

语言描写、对比 第⑻节

冯雪峰来访

好客、真心待友

场面描写、语言描写 第⑼节

对青年来信的态度

关心、宽容青年

语言和对比描写 第⑽⑾节

指导青年看电影

善用革命和科学精神指导青年

语言(直引和间引) 第⑿节

不游公园却勤出门

热爱、指导青年

对比、语言及细节描写 第⒀节

不请男佣却热待客

节俭、好客

对比、细节描写

第⒁节

不吝校样纸及坐车

礼让别人、宁亏自己

语言、动作、对比描写 第⒂⒃节

喝茶和抽烟

礼让别人、宁亏自己(节俭)

对比、细节描写 第⒄⒅节

昼陪客人夜加班

惜时、勤奋

环境烘托、细节描写 第⒆节

对“时髦”的厌恶

朴素、不张扬、爱憎分明

环境、衣着、眼神描写 第⒇节

对鬼神的不相信

富有科学精神

动作、心理、细节描写 第(21)节

品尝海婴的鱼丸

不轻易否定、有家庭民主思想

动作 语言、对比 第(22)节

包书也要亲自动手

对工作一丝不苟

对比、细节 第(23)节

简陋的居住环境

俭朴、勤劳、待人真诚

环境、细节 第(24)节

书房就是卧室

勤俭节约、爱书如命、惜时

环境、细节 第(25) (26)节 整个三层楼的寂静

喜静、勤奋工作

对比烘托

第(27)节

鲁迅先生病了

坦然面对疾病

对比、神情、语言 第(28)节

病中鲁迅的休息态度

惜时、忘我工作

心理、细节 第(29)节

病中鲁迅的待客之道

好客、平易近人、忘我工作

语言、神情 第(30)节

先生体质大不如前

一讲话就精神

神情、对比 第(31)节

妻子许先生的担当

工作如山、不得休息

间接描写

第(32)节

病中先生的饮食

别人重视、自己不以为然

环境、语言、间接 第(33)节

病情不断恶化

仍不忘工作(问刊物)、坚强

神情、细节、间接 第(34)节

病中的困顿

俭省、坚定

神情、间接、环境、细节 第(35)节

海婴的药瓶“玩具”

爱孩子、坚强

间接、语言、细节 第(36)节

病稍好转就会客

坚强、关心别人、乐观、平和

语言、细节描写 第(37)节

时刻伴随的小画

推崇个性解放、个性自由

细节、语言 第(38)(39)节

最后的时刻

勤奋不息

细节、避讳

第18篇:曾国藩的另一面:内清外浊的非典型清官[推荐]

曾国藩的另一面:内清外浊的非典型清官

导语:曾国藩有一句话,“尤不愿得清官之名”,就是说他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清官。他这种和光同尘、遵循官场的明规则和潜规则的做法,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与官场的冲突,有利于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为社会办一些大的事情。

130岁以前基本是个平庸的人

曾国藩的一生办过很多大事,而且手段都非常高明、精明。但其实曾国藩的智商并不是特别高,从家庭遗传的角度来看,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在读书的时候脑子就很笨,从十几岁开始考秀才,一直考到43岁,前后足足考了17次,最后头发已经花白了,才中了一个秀才。曾国藩自己的科举道路,一开始和他的父亲有点像。前6次考秀才都失败了,一直到第7次才勉强中了一个秀才。为什么说是“勉强”呢?因为他的名次是倒数第二。

关于曾国藩的天资,当时人就有很多议论。他的朋友左宗棠经常在和一些亲友的通信中评论曾国藩,说曾国藩“欠才略”、“才太短”、“才艺太缺”,“兵机每苦钝智”。他的学生李鸿章当他的面说他“儒缓”,说他做事反应太慢。 曾国藩在30岁以前,性格方面有很多平常人常有的缺点和毛病。在他到北京做官之后,他每天用于社交的时间特别多,到处去喝酒、聊天、听戏、下棋,用于读书的时间特别少,读书也往往坐不住。有一次,翰林院放了40天的假,在假期结束的时候,曾国藩在日记中做了一个自我总结,说自己这40天做了什么事情?除写了几封家书之外,什么事都没做,稀里糊涂就混过去了。

他为人傲慢、修养不好、脾气比较暴躁,曾经和别人发生过几次比较严重的冲突。其中一次是和同乡的一个京官郑小山,两个人因为吃饭的时候意见不合就打了起来。什么脏话都骂了出来,甚至“问候”了双方的亲人。曾国藩过后感到非常后悔,说自己这种举动太有辱斯文了。

所以30岁以前的曾国藩,在很多方面都是一个很平庸的人,和我们后来印象中人格完美无缺的圣人有非常大的差距。

2学做圣人,在日记中痛自反省

为什么后来曾国藩能够脱胎换骨,能够刻苦地自我修炼呢?这个也跟他到北京当官分不开。曾国藩在北京见到了很多大儒、大学者,他很受触动。同时在做了官之后,曾国藩身上就没有作八股文的压力,他就开始有时间从容地研究一些学问。那时候一个读书人必不可少的是要研究理学,理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就是每个人通过自我磨炼都可以成为圣人,每个人都有圣人之志。所以在30岁的时候,曾国藩觉得三十而立,不能像以前那么混下去,要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学做圣人。

曾国藩学做圣人是如何入手的呢?说起来很简单,他学做圣人就是从写日记开始,用工整的蝇头小楷,把自己每天的所作所为,每天早晨一睁眼到晚上睡觉所做的事情,特别是把不符合圣人标准的都摘出来,痛自反省。在日记当中,他还给自己定下每天攻克的下限,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每日读一经,隔三差五地练习作文。有了日记的这一工具之后,曾国藩工作、学习的效率大为提高。

在立志自新之后,曾国藩马上就想起和郑小山打的那一架,虽然这一架两个人都有毛病,但是要改过,就要反求诸己,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且要改过就要从速。所以曾国藩马上到郑小山家登门拜访、赔礼道歉。郑小山也很感动,留曾国藩吃饭。于是两个人重新和好如初。

通过曾国藩脱胎换骨的过程,对我们的启示是,如果一个人真诚地投入自我完善,即使他的天资比较平庸,他的本领也可以增长十倍,他的见识也可以拓展十倍,他的心胸也可以开阔十倍。

3当总督后的收支脉络与生活水准

一般来讲,大家对曾国藩的争议就集中在曾国藩到底是一个真诚的人还是虚伪的人。很多人说曾国藩是一个很真诚的君子、圣人,但也有相当多的人认为曾国藩是一个虚伪的人,是一个老奸巨猾的人,他的一举一动都为了升官发财。一个人的经济收支是一个人生活中非常隐秘的方面,通过对这一方面的了解,我们往往可以界定这个人的真伪。

《湘乡曾氏文献》当中,有一个曾国藩道光二十一年前后的账本,因为曾国藩这个人心很细,做京官期间,经济很紧张,曾国藩每天的生活都要记账。通过这个资料进行一个梳理,就可以看到曾国藩一生经济收支的基本脉络。

先说曾国藩在做京官时的经济状况。道光二十年,曾国藩中了进士,被皇帝授予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的官职,这相当于今天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副处级以上的研究员,经常要见各部的长官,有时候还要见皇上,经常给国家起草一些文章。但他的经济状况可以用一个字概括——穷。比如道光二十二年,曾国藩的一个仆人叫陈升,跟主人吵了一架,主人跟仆人吵架这也是经常的事情,但是陈升吵完架之后卷起铺盖走人了,到另外一个官员家里去攀高枝去了,为什么呢?因为曾国藩家生活水平太低了,经常拖延他的工资,吃的也不好。所以这个事使曾国藩很受刺激,然后就写了一个傲奴诗,说“胸中无学手无钱,平生意气自许颇,谁知傲奴乃过我”。手里没钱,仆人都瞧不起自己,一个仆人比自己都傲慢。为什么这么穷呢?这就因为清朝的低薪制。

用清代的一两白银能够买多少大米来进行换算,大概一两白银相当于今天的200元人民币,曾国藩一年的工资大概相当于现在24000元人民币。这个钱如果对今天的一个京漂来讲都是非常困难的,何况曾国藩拖家带口。当时一个京官的支出是多少呢?在道光二十一年曾国藩全年花了458两1钱9分白银,财政赤字是333两5钱4分。

在咸丰十年曾国藩当上了两江总督。此时曾国藩的收入是多少呢?155两,和他做京官时期差不多。但这仅仅是一个名义上的工资。清代总督和巡抚最主要的收入是规费,用通俗的话讲就是灰色收入。总督级的官员,规费的平均年收入是18万两,相当于3600万元。如果曾国藩的收入真的这么多的话,他可以是全大清帝国数一数二的高收入者。收入能够有如此天翻地覆的提升,曾国藩的生活水平提升了多少呢?

曾国藩的生活水平确实和做京官时有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不是提高了,而是降低了。首先在穿衣方面,曾国藩在总督时期,不仅是穿衣朴素,而且到了不修边幅的程度。这一印象得到了外国人的印证。洋枪队的首领戈登,在同治二年到安庆和曾国藩有一次见面,戈登的随员写了一本回忆录,提到了这次会面。这些外国人惊讶地发现,堂堂两江总督,衣服陈旧、打皱,还有斑斑的油渍,就是吃饭的时候不小心落的油渍。为什么曾国藩当总督的时候穿衣反而不讲究了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两江这个地盘上,曾国藩就是最大的官员,他没有上级可以觐见,来见他的都是下属,他可以随便一些。

4内方而外圆的非典型清官

曾国藩的资料中有一件有意思的是他给总督府的女眷定了一个功课表,因为曾国藩不允许在总督府内雇佣太多的仆人,人手不够用,曾国藩要求自己的女眷自力更生,自己动手做家务活。同治七年,曾国藩给女儿、儿媳妇定了一个工作日程表。每天早饭之后要做小菜、做点心、做酒浆,叫食事。上午纺花或织麻,叫衣事。中饭之后做刺绣之类的细工。晚上还要做鞋,这是粗工。所以总督府的女眷从早上睁开眼到晚上休息,几乎歇不了。如此的总督府家眷,我相信在大清王朝肯定找不到第二家。当时每天晚上,在南京的总督府里,曾国藩在一边秉烛批阅公事,他的女眷在一边点灯织布,应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动人的画面。这是曾国藩的清廉表现。

与此同时,他身上也有“浊”的一面。曾国藩也大吃大喝,在同治十年,曾国藩有一次到苏州去检查工作,他每天大部分的日程是请客吃饭。到临走前,他也摆了两桌请苏州的官员。这种做派和晚清的任何一个官员的做派都是一样。同时曾国藩晚年也要给在京的京官送冰敬、炭敬,总数达几千两白银。

曾国藩在官场上最大的一笔应酬发生在同治七年,因为这一年他从两江总督调任到直隶总督。他到北京去陛见慈禧太后和皇帝,出京的时候,按照当时官场的惯例,要给在京的官员送笔别敬,也就是分手礼。花了14000两白银,他觉得还不是很丰厚,和别人相比,钱数还不是很多。

总结曾国藩一生的经济收入和支出,我认为曾国藩是一个非典型的清官。一方面,他确实是清得问心无愧,并没有把一分钱纳入自己的私囊。但另一方面,他的“清”和中国传统历史上的清官做法不一样,他不像海瑞这些清官,清可见底,严格遵守国家的规定,国家规定不能拿一分钱,一分钱都不拿;国家规定不能办的事儿,一点也不办。我觉得这样的清官是门面式的清官,做不了任何实事。如果一个官员清到这种程度,就会成为官场上的公敌,大家都不会认可你。因为你这种做法显然暗示了别人都不清廉,你在官场上不可能有任何朋友,不可能有任何支持自己的力量。

曾国藩有一句话,他说“尤不愿得清官之名”,就是说他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清官,他这种和光同尘、遵循官场的明规则和潜规则的做法,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他自己和官场的冲突,有利于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为社会办一些大的事情。所以我认为曾国藩他是一个内清而外浊、内方而外圆的一个非典型的清官。

5懂风水,但不独占好坟地

曾国藩比较会相面,每次接见生人的时候,有一个习惯,先不和你说话,让你坐在座位上,从上到下打量你,看上几分钟,然后再开口。这个习惯挺吓人,但曾国藩自己认为这是他鉴别人才的一种方式。

此外,曾国藩还会算卦,在他带兵打仗的时候,每一次遇到军事上举棋不定的时候,他都要翻开《易经》自己算卦,这种记载在他的日记中有15条之多。曾国藩还相信托梦、风水等。

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在理学中,鬼神、风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曾国藩是一个理学家,所以他迷信鬼神,研究风水,在当时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是一件非常光明正大的事情。

既然懂风水,曾国藩对自己将来葬地的风水当然不可能没有任何考虑。曾国藩晚年有一个朋友叫冯树堂,这个人非常善于查风水,晚年他自告奋勇对曾国藩说,要到湖南给曾国藩找坟地。曾国藩很高兴地答应了,冯树堂回到湖南之后,挑了整整半年多时间,给曾国藩找了一个上好的万年吉地,这个地方在湘乡的东台山。冯树堂给曾国藩写信汇报说,东台山的风水实在是太好了,如果曾国藩将来葬在这个地方,可以保证后世代代出举人、出进士。没想到,曾国藩回信说,这块地我不能要。因为这块地太好了,它关系到一县的文运,如果我埋在这儿的话,湘乡县的文运都被我曾家占有了,就会妨碍别人家文运的兴盛。这种事儿,我不会做。所以你再给我挑一块地,不用太好,只要能够保佑我的子孙平安就可以了。所以曾国藩去世之后葬在另外一个地方。即使在风水、迷信这一类事情上,也可以反映出曾国藩人格的与众不同。

第19篇:《人生关注的另一面》(王绍斌王秀菊)(.04.15)

人生关注的另一面

王绍斌王秀菊

来源:2012年02月10日《广州日报》B5版“每日闲情”

一位渔民告诉我,因触礁倾覆的船比被飓风掀翻的船要多。人生的许多关头不在于抗风雨,而在于补漏洞。

一位园丁告诉我,不是所有的花都适于肥沃的土壤,沙漠就是仙人掌的乐园。人生的许多成败不在于环境的优劣,而在于你是否选对了自己的位置。

一位羊倌告诉我,他很快活,因为他可以与野花攀谈、与飞鸟对话,随白云飘荡、随绿草起舞。人生的许多空虚不在于人的孤独,而在于心的寂寞。

一位厨师告诉我,鲜活的鱼没有挂糊油炸的,真正的好汤从不添加味精,而是慢慢熬成的原汁。人生的许多档次不在于外在的包装,而在于内在的品质。

一位山民告诉我,艳丽好看的蘑菇往往有毒,苦涩的野菜常常败火。人生的许多智慧不在于观察,而在于分辨。

一位炼工告诉我,铸钢有一道重要的工序叫淬火,把滚烫的钢锭放到冷水里急骤降温。人生的许多辉煌不在于狂热地宣泄,而在于冷静地凝结。

一位教师告诉我,他发现,上课积极提问的学生比认真听讲的学生进入社会后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人生的许多境界不在于跟随,而在于自我探求。

一位画家告诉我,大师的作品常常留白,太满太挤容易使人失去想象的空间。人生的许多魅力不在于完美,而在于对缺憾的回味。

一位高僧告诉我,如来并不住在西方极乐世界,他就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人生的许多寻找不在于千山万水,而在于咫尺之间。

第20篇:杨受成向华强的另一面 容祖儿被杨受成力捧

杨受成向华强的另一面容祖儿被杨受成力捧

杨受成成立英皇电影发行多部佳作

香港商业翘楚杨受成在60年代以20万元资本在香港市区心脏地带开设钟表店,其后取得名表代理权,不到30岁已成“钟表大王”。1972年成立好世界集团,经营地产业务。90年代,杨受成的英皇国际集团成功上市,业务包括酒店、银行、金融、地产等。杨受成旗下英皇电影成立逾十载获奖无数,制作及发行的电影包括:《新宿事件》、《神话》、《新警察故事》、《线人》、《证人》、《让子弹飞》、《逆战》、《一九四二》、《王的盛宴》、《扎职》等,均取得良好的口碑以及票房成绩骄人。杨受成在自传《争气》也披露了与很多知名演员与大牌导演的渊源。

向华强出品多部卖座电影亦关注公益慈善

向华强是香港娱乐业大亨,永盛、中国星、一百年电影公司的老板。20世纪80年代,向华强和弟弟向华胜创办“永盛”电影公司,拍摄出了很多卖座的佳片好片。包括《赌神》和《逃学威龙》等。向华强除投资电影,也很喜欢客串,最有名的角色当属《赌神》系列中的“龙五”。向华强同时是李连杰壹基金(香港)的董事及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理事。李连杰壹基金除了积极救灾扶贫,更开设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旨在培育公益人材、传播公益理念及推动公益实践。

容祖儿争气表现不负杨受成期望

英皇艺人容祖儿被杨受成发掘。1999年,容祖儿正式出道,并获得公司赏识并资助她离开香港深造3个月。1999年12月公司被英皇娱乐收购,飞图旗下歌手包括谢霆锋和容祖儿都同时成为英皇娱乐旗下歌手。容祖儿于2003年推出粤语大碟《我的骄傲》,同名主打歌《我的骄傲》更是脍炙人口,该曲励志的风格有如为SARS时期的香港人打下了一支强心针,亦成为其经典代表作,奠定了这位新一代乐坛天后的地位。容祖儿出道以来一共在香港曾开六次个人演唱会,在香港及全球巡回演唱会总数亦高达70场次。容祖儿的种种成绩以及争气表现实属争气亦没有辜负老板杨受成的期望。

《数学的另一面 范文.doc》
数学的另一面 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