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范文作文加分析

2022-11-24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高考作文分析

出题类型:“提示语+题目”型作文

■题目一 《文章与文风》

《说苑》中说:“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习近平主席曾撰文批评“长、空、假”的不良文风,要求大家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树立良好文风。请以《文章与文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分析

提示语点明文章中心要论述树立良好文风的重要性。四种写法可供参考,首先,侧重阐述好文章的标准:实在、精短、新颖。可以举历史上的例子。汉朝政治家贾谊的《过秦论》、李密的《陈情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等事例。其次,着重批评眼下的不良文风——长、空、假,可列举不良文风的表现,指出不良文风的危害。再次,把良好的文风和不良的文风作对比,重点阐述怎样才能树立良好文风(可从这四个方面写:适应社会需要、坚持实事求是、重视人的修养、加强语言训练)。第四,分析文风不正的原因(比如,出于考试的功利需要;学校长期的僵化教育;追求虚美的浮躁心态等等)。

■题目二 《说与做》

对待学习和工作,有人光说不做,有人只做不说,有人既说又做,还有人……请以《说与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定。

■分析

可以记一个只做不说,具有务实精神的人;可以用讽刺的语调,写一个只说不做的人。如果写议论文,可以联想到初中时学过的一篇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联想到目前社会上有些人,只说不做,反映出他们心态浮躁、自我标榜、好吹牛皮的现象。从现象指出其本质,是功利当头。对个人来说,一事无成;对社会来说,难以进步。另外,要首尾呼应,点明“说与做”所追求的统一是实事求是。

■题目三 《独立》

就个人来说,独立标志着成长、成熟;就国家来说,独立代表了崛起和尊严。经济独立是基础,精神独立能创新。请以《独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自定。

■分析

提示语第一句话是说“独立”的含义,第二句讲“独立”两个层次及其关系。可写记叙文、写自己或熟悉的人,通过列举两三个事例,写逐步走向“独立”的过程;可批评自己“不独立”,写真实的自己。

写议论文要弄清楚“为何独立,怎么样独立”的话题。“为何独立”是重点,先讲个人为何要独立,再讲国家为何要独立。可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也可以重点分析至今不能独立的原因为写法(原因尽可能包含主观、客观、历史等多层次)。

出题类型:“纯命题”型作文

■题目一 《省》

■分析

“省”的反义词是“费”。“省”各种各样,有种省是节省水、电、木材等资源,有种省是省精力,还有一种省是省时间。

就第一种“省”,如去年央视有一个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风靡全国。后来有人提出了“舌尖上的浪费”。有人做了不完全统计,每年浪费的价值是两千亿元,浪费的粮食够2亿人吃一年。节约资源可以让社会可持续发展。

就第二种“省”,激烈竞争的社会耗费了人们大量的精力,影响人们的健康。有数据表示,每年全国猝死的人数达到5万多人,这其中33%为35岁以下的年轻人。所以,现代人要节省精力,保证工作的效率。

第三种“省”,则如:现在很多人在娱乐中,在上网中,在打牌中浪费很多时间,就个人来说,一事无成。世界上的一切节省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省。总之,凡事能省则省,在省中谋效率、求发展、出成绩。

■题目二 《朴素》

朴素可指生活方式,如讲节约,不奢侈;也可指生活态度,如不浮夸,不虚假。前者可引申为一种风格、特色,后者可引申为一种品质、精神。

写记叙文,可写一个朴素的人,写出他朴素的具体表现,最好举一两个生动的事例。如果写议论文,可以着重谈谈当前提倡朴素有什么意义?必须指出,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提出艰苦朴素是实现低碳生活的一个方面。也可以换个角度,比如联系作文来谈朴素,摆出浮夸不实不良文风的表现,进而提倡一种朴素的优良文风。

■题目三 《平视》

平就是平常、平等;视就是观察、看待。平视就是以平等的身份去看待人,用平常的心态对待事物。可以叙述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是名人)的平凡之事,展示他(她)真实的状态,写成记叙文。也可以从“平视”的含义说起,用比较的方法写成议论文。平视既不是仰视,也不是俯视。仰视是降低自己,抬高别人;俯视是抬高自己,降低别人。仰视别人,会压抑个性,造成自卑;俯视别人,会居高临下,滋生自傲。这两者都不可取。只有以平常的心态、平等的姿态看待人和事,才能真正认识并解决问题。

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既要自尊也要尊重,只有相互敬重,彼此沟通,才能实现双赢。会动脑筋的同学,还可以加上一段。有时候,我们还需要仰视,如对天空与伟人,仰视表示一种敬畏;有时候需要的是俯视,俯视困难,表示一种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不屑。

■题目四 《我的梦》

■分析

“中国梦”是一个热词,与此相关联的是“我的梦”,建议考生们围绕这个话题做一些思考。高考作文中想拿高分,除了谋篇布局、文字功底之外,所举的事例贵在新颖,要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前几年写《好奇心》时好几万考生同举牛顿被苹果砸中的例子,考《拒绝平庸》时,很多考生列举李娜夺冠的例子,结果造成作文分数普遍不高。考生在今年的高考作文中,一定要注意避免和别人撞车。

押题

出题类型:“材料型”作文

■材料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定。

一个富人去拜访一位哲学家,请教他为什么自己有钱后变得越来越狭隘自私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问:“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了一面镜子面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但就是因为这一点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

■分析

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提供的材料是故事,就看故事里有几个人,一般来说,有几个人就有几个角度。

如果写成记叙文,可以写一个有钱后就变得自私的人。也可以写另外一种人,虽然有钱了,但是他不被金钱迷惑,他想追求自己的事业,甚至成为爱心人士或者慈善家。

如果写成议论文,可以以哲学家为例,指出不能因为“银子”而看不到外面的世界,这里的“银子”也就是钱,有腐蚀作用。时间长了,很容易丧失道德。由此揭露出文章的主题“让道德回归”。论述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深入。

■材料二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任选其中一段,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很多中年人提醒年轻人:生活比你想象的复杂得多。很多老年人告诉中年人:生活比你想象的简单得多。

有人说:不要不把自己当回事。也有人说,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

■分析

材料的第一段告诉我们:不同人生经历的人,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对年轻人来说,既要虚心听取长辈的教诲,更要从现实出发,该简单就简单,该复杂就复杂,努力活出自我,体会人生的精彩。材料的第二段的意思是: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和周围发生各种联系,所以既要展示自己的个性,看到自己的价值,又不能唯我独尊,漠视别人。应该看到别人也有长处。只有彼此尊重,互相学习,才能使工作顺利。用一句话概括,既不要过于自尊,也不要自卑,这两者都不可取。每个人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

■材料三

请领会下述材料的含义,选准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定。

一位二战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当上了美国一位学校的校长,在每位新老师进校时,他都会交给新老师一封信。里面写的是:“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所不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工程师毒死,妇女和儿童被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因为,只有在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

材料讲述了人性的重要。既可以谈教育与人性的关系,也可以写其他领域的人性,比如管理工作中的人性、城市规划中的人性、医药工作中的人性等等。写记叙文时,可以写一个富有人性的人,或记一次富有人性的活动,也可以写一个原先缺少人性,后来变得富有人性的人。如果写议论文,最好能联系现在的生活,指出摧残人性的危害。

■材料四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伦敦市博物馆公开拍卖展厅内一块一米见方的黄金地段,买主可以在这里陈列私人展品,要求只有一个:能展现你或你的家族在伦敦生活的历史。

材料表明伦敦市博物馆非常尊重个人和家族的价值,体现了一种人本思想和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在博物馆展出的一般都是与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相关的文物,普通人一般是没有位置的。伦敦市博物馆的做法倒是一种开创,历史是由各个时代,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活动谱写成功的,每个普通人都应该在历史上有地位。材料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重要性。

■材料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领会其含义,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

家乡分三个层次:把家乡当家乡,把世界当家乡,把心灵当家乡。无论在哪里,做好自己,让内心成为永远的家。

■分析

材料的第一句话写了家乡的三个层次。把家乡当家乡是基础,这里的家乡就是生你养你的地方;把世界当家乡是提升,开阔视野,胸怀天下;把心灵当家乡是最高境界,以平静的心面对一切,体现了一种豁达、和谐精神生活的追求。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的补充归纳。“做好自己”是个重点。考生可以写记叙文,写一个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加强自我修养,有精神追求的人。如果写议论文,应该解释一下,让心灵成为永远的家的含义。然后着重论述如何做到“让内心成为永远的家”:一要培养健康独立的人格;二要平和地看待世界;要坚守自己内心的追求。

■材料六

阅读下面的文字,领会其含义,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壮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涯。

■分析

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写一个有包容胸怀的人。如果写议论文,文章要紧扣“容”字,材料中每一个“容”字都与后面的“无边”、“无比”、“无涯”有因果关系。文章的基本思路应该是:为什么要“容”?怎么样才能做到“容”?可以用总分式的结构来写。先总的说,容有利于构建高尚健全的人格。然后分2-3个分论点。第一个分论点,容是一种修养。第二个分论点,容是一种胸怀。第三个分论点,容是一种境界。对于学生而言,要容得下各种挫折,能从“容”中反省,努力奋斗。

■材料七

下面是世界上几所著名大学的校训,请选一条作为你的座右铭,并以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哈佛大学校训:真理。耶鲁大学校训:光明和真理。斯坦福大学校训:自由之风吹拂。剑桥大学校训:此地乃启蒙之所、智识之源。麻省理工学院校训:知行合一。早稻田大学校训:学问的独立。

■分析

这些校训涉及的关键词有:真理、光明、自由、启蒙、智识、知行、独立。这些字眼都有丰富的含义。可以选择一个进行论述。还有一种另辟蹊径的写法。可以比较中国很多学校的校训和这些国外著名大学的校训,在比较中,谈出为什么以选定的一个校训作为座右铭。

■材料八

请由下述材料谈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定。

雕塑家、画家贾科梅第说:“有时为了描绘一颗头颅,你必须放弃整个躯体;为了画好一片树叶,你必须枉顾整个风景。”

■分析

画家的话告诉我们,立足于整体是对的,但更要专注于细节,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整体当然重要,但看到了太多的景物,要求太全,结果所看到的很可能都没有真正看清楚。生活也是如此:什么都想得到,很可能什么都得不到,最后徒有失望和失落。考生可以记一个专注于某一点而最终获得成功的人,写成记叙文。也可以论述专注与成功的关系,写成议论文。专注需要静心和细心,现代人的浮躁和功利是专注的大敌。莫言专注于反映中国农民的命运,最终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与画家专注于头颅和树叶是一个道理。作为一名学生,也只有专注于做人和学业,才能最终成为有用之才。

■材料九

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次,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在上海招聘一名薪水颇高、权力较大的管理人员。三名候选人通过了初试,实力相当。但在面试后,公司人事部经理,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其中一个。这个人是三人当中唯一一个进入房间后向他点头道早安,并用双手接过他的名片,现场有其他人进来时起身致意,离开时将一次性茶杯主动收起扔进垃圾桶的人。

■分析

我们要注意材料中的四个细节:进入房间后向他点头道早安,并用双手接过他的名片,现场有其他人进来时起身致意,离开时将一次性茶杯主动收起扔进垃圾桶。这个材料提醒我们,现代社会的人才竞争,不仅体现在知识和能力的竞争上,有时候更体现在文明竞争的层次上。从而引出一个话题:千万不要小看礼貌的重要,它是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因素。细节决定成败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考生可以记一个讲文明行为的人的故事。也可以写一个人一贯不重视细节,以至于后来遭遇失败的故事。还可以针对现在喜欢搞大活动,对不重视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教育形式进行批评。

推荐第2篇:高考作文分析

六、写作(60分)

•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

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2014年高考作文立意角度的深度解读。

•对材料中元素和事件的解读是立意的基础。“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 又

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 ”正确审读材料,分解材料中诸要素的关系, 提取材料中的关键词或中心语句是作文立意的关键。

•1.从抓关键句入手,寻找突破角度。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 有时会在材料中设计关键词语, 抓住这些关键词,就

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从今年的作文材料看, 关键词有 “规则”、“抱住转身”、“双双通过”、“有争

议”, 这些关键词构成了材料的主体,也暗含了立意的角度。

•“规则”---“规则是用来遵守的,竞技比赛如此,社会生活亦是如此”,“没有规

矩, 不能成方圆”。

•“抱住转身”---“要在竞争中坚持合作”、“要理性竞争”、“不能钻制度(规则)的

漏洞”、“巧妙利用规则”、“规则就是用来挑战的”、“打破规则才能创造奇迹”、“有突破才能有创新”。

•“双双通过”---“合作才能双赢”、“违背规则是对他人的不公平”。

•“有争议”---“违背规则不可取”、“不能纵容违规者”。

2、从分析材料关涉的对象入手,选择不同的角度。

•给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是“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前提下可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

构思作文”,这就意味着一则材料可写的角度很多,最佳立意不止一个。那么, 根据材料所提供的对象就可有多种立意。有的作文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作文材料涉及到 “两个学生”、裁判这两个明示的对象,这些对象都可涉及立

意角度。

•“两个学生”---“突破规则,勇于创新”、“合作才能双赢”、“不能破坏„游戏‟规则”。 •“裁判”---“要秉持公正”、“规则面前无例外”、“要鼓励创新者

推荐第3篇:高考作文分析

2011年高考的大幕已然落下,对于已经走出考场的考生而言,至少在分数出来前的这段日子,神马真的都是浮云。不过,对于即将升入高三的考生来说,战斗才刚刚开始。毫无疑问,2011年高考试卷是一次检验自身语文备战能力的最好机会,现在,我将对2011年高考语文部分试题加以逐一详解,关注“较为有趣”的和“难度较高”的题目:前者关涉到今年的基础知识题,后者则主要体现在今年的古诗文上。

较为“有趣”的题目:

1、

2、3

事实上,这里的“有趣”,某种意义上,只就试题解析而言;对于这届高三的应届生来说,任何“有趣”的题目都基本上同时意味着难以迅速定位准确答案。

1、字音字形题。如往年高考一样,每个错误选项当中有两个错误,且字音、字形各占一个。B中的“协奏曲”和“怙恶不悛”,属于近年来少有的与日常生活关系较小的考查题目,“协奏曲”也只能算和日常生活贴边而已。C的“瑕不掩瑜”和“唾手可得”相对简单,D的“荒谬”更是属于送分的。不过,“笑眯眯”(试卷误印做“笑咪咪”)还是以一种“胆大妄为”的方式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第一题的“雷点”,这个奇葩一样的错误选项不知道会引起在场考生什么联想……

2、成语题。这显然将成为今年争议最大的一道题目。B选项中,有了“天气预报”就显然不可能再“不期而遇”,此外“不期而遇”也不能和“春雨”搭配;C选项中“江河日下”属于过分低级的望文生义,它们都对最终答案的选择不会产生任何干扰。但“兵不血刃”就不一样了,日常生活或者说体育报道中,这样的用法实在过于普遍,“兵不血刃”隐含义中“未经战斗”的意义逐渐朝“轻易取胜”转化。在这里,我们需要重复一下我过去在学而思语文课上讲的“望文生义”——第一,这个成语真正的意义我们不知道(这里强调“真正的”);第二,表面上,它特别符合语境,或者出现了一个较为奇怪的“语境”,“语境”的作用要么是蒙蔽你,要么是让成语因为它的存在而变得错误。这个时候回看D选项,“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显然就是那个“语境”,它出现的意义就是成心跟“未经战斗”对着干的,所以选A。A的“竞相模仿”是为

了和“不足为训”构成对应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不足为训”望文生义的解释是“不值得加以教训或批评”,这个我在学而思高三语文寒假班上特意强调过,因此“不足为训”本来就与“望文生义”无缘,根本不应该拿“望文生义”的方式去看待它。相信这道题目答案出来以后,所有2011届的考生都会对体育记者恨得牙根痒痒……

3、病句。实话实说,病句题和成语题构成了今年基础知识当中两道大坎儿,估计开考5分钟以后,绝大多数考生都会被来个下马威,病句题尤其如此。A的句式杂糅和D的成分残缺是容易指认的,B选项絮叨,C选项别扭,相信大多数考生都会在这两个选项中纠结半天。根据我强调的“没有原则”(即选择语感最正确的一句,不要反复读来读去建立一个错误的语感),我们会发现,经验当中,最正确的句子往往是最絮叨的,何况B选项真的不能算是成分赘余,因此选B。那C的问题呢?——语序不当。“最初”的位置不对。事实证明,北京高考语病题青睐语序不当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这种语病最大的特点在于隐蔽。如果说成分残缺、句式杂糅、搭配不当更像是外科病,那语序不当就更像内伤。

较为“困难”的题目:文言

7、8与诗歌阅读延伸

今年的文言文篇目选择了论说性质。根据这几年北京高考的经验,只有命题人真正下定决心动真格的时候,论说文才会出现在北京高考语文试卷上,如2005年和2007年。今年的选文又来自2007年的《淮南子》,我几乎可以猜到命题人是谁,这位老师在命制北大自主招生语文试题的时候,似乎对《淮南子》也有较为特殊的偏好……

就题型设置来说,今年的虚词题(第7题)和句式题(第8题)值得重点关注。前者出现了两个纲外虚词(其中的“臣”根本不能算是虚词,这里只是习惯性说法),A和B选项的“而”和“为”在此前八年也只分别考过一次。根据超纲虚词往往跟答案有关的经验,D两种用法的区别(名词和名词意动)很容易看出来,那么答案一定是C。因为纲外虚词最大的特点就是意义较为单一,容易符合题干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C项的意思都是假设,译为“假使”或“假如”;A选项中,“有可行而不可言”是转折关系,“而”字译为“但是”,“独见而留意”

是顺承关系;B选项,“为鲁将兵”的“为”是介词,后接动作受益方,译为“替、给”,“终身为破军擒将”的“为”是动词,译为“是、作为”。

第8题中,表面上考的是省略句的补充,但与过去省略句以考查主语和宾语补充为主不同,今年补充的全部都是虚词,也就是说,这道题是以考查句式的名义考查虚词含义和句意关系。A和B选项在原文中属于同样的句式,假设关系较为明显,“苟”(如果)和“则”(那么)分别构成了假设关系的前后两个环节。C选项的“而”本身就是一个意义特别灵活的虚词,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大多数情况下,句子补充一个“而”做连词都可以讲通,因为它可以连接的句式关系实在是太多了。这样看来,D的“然”表转折,与“遁逃奔走,不死其难”的顺承关系语意差距太过明显,所以选D。

我过去在学而思语文课上反复讲过,今年的阅读延伸基本上会出在诗歌鉴赏后面,因为《考试说明》中的“古诗文”像一道魔咒,它逼得我们不得不反复猜想诗歌鉴赏后面阅读延伸可能的呈现形式。事实证明,先前的预测是合乎情理的,但出题人显然对此并不满意。去年阅读延伸出在文言文后面,匹配题就出现了,融入到了阅读延伸的“阅读”部分中;而今年阅读延伸出在诗歌鉴赏后面,不但长期霸占诗歌鉴赏主观题位置的情感主旨题被轻而易举地吸收了进来,而且对艺术特点“平实而有韵味”的赏析也找到了自己的栖身之所。相较于之前普遍预测的“情感主旨题 + 赏析阅读延伸”模式,“赏析 + 情感主旨阅读延伸”无疑更为平稳。就答案层面而言,教育内容有两个要点(“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要有追求”),教育方式也有两个要点(“艺术性”和“形象性”),因此今年的评分标准估计会有调整,去年的“3-4-3”很有可能进行内部微调。至于延伸部分,强调联系实际的“细节”和分析感悟的“篇幅”,依然是抢得高分的不二法门。

推荐第4篇:高考作文分析

2016年高考作文分析

对漫画内容及寓意的解读。

1、漫画包含纵横两个对比轴以及对角观察角度。横向是空间轴,纵向是时间轴(解释略,看图即可)。对角出现“同质性”现象:考100分的孩子和考61分的孩子都被亲吻,他们

1 享受的待遇相同;考55分的孩子和考98分的孩子都被掌掴,他们接受的惩罚也相同。

2、“漫画中人”:可以指自己,也可以指某类群体,甚至可以抽象为人类这一集体概念等。

“人物手举的分数”:可以理解为学业成绩,也可以理解为工作成绩,乃至团体、社会或国家的进步程度等。 “人物脸上的唇印和掌印”:既可实指“亲吻”“掌掴”等具体肢体行为,也可视为一般意义上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等。

“成绩浮动与奖惩变化之间形成的多重反差对比”:可看作“进步与退

2 步”“起点与程度”“数量与质量”“表扬与批评”等关系。

结合材料内容和寓意的立意角度。 从横轴看:

(1)、从家长,学校、社会的角度:“唯分数论”;“教育评价标准方式单一化、功利化”等。

(2)、从学生角度:如何看待“表扬与批评”、“起点与程度”等。

2、从纵轴看:

(1)、从家长,学校、社会的角度:“期望值”与“奖惩”方式等。

(2)、从学生角度:进步与退步的相对关系,如何看待“表扬与批评”、“起点与程度”等。

3、从对角看:奖惩与“主观期望”和“客观现状”的关系等。

4、综合看:漫画的丰富寓意,还可联想到社会发展的进步与退步,联想到对某一事件或某种现象的批评与表扬,反思与之相关的社会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问题;从更大视野来看,可以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入思考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实质内涵,科学认识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补充说明:

1、写作要求为“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不是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材料提供的角度多样,可从多重

4 对比,也可从单向对比入手,不可机械要求以整体内容和寓意入手。

2、评判学生作文优劣的依据: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从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文四个方面入手,重点关注作文的深度、广度和严密度。

三、具体批改情况:

1、以46分切入,作文总体平均分是44.2左右。

2、今年我省语文试卷是44.13万份,不包括6万多提前大专自主招生的学生。

2016年高考作文安徽标准卷题目以及分数

5 一类(51---60)

1、奖进罚退 方为正道 60分

2、带上敦促出发 58分

3、打破唯分数论 还教育一片蓝天 56分

4、摒弃打骂、以爱育人 52分

5、教育需要温情 51分

二类卷(42——50)

6、权衡进退 适当赏罚 49分

7、定位不同 结果不同 47分

8、人要和自己比 45分

9、学会自足 追求进步 43分

10、如何对待进步和退步 42分

三类卷(36—41分)

11、超越自我 40分

12、结果虽重要 过程价更高 40分

13、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37分

14、多一些满足 少一点苛求36 四类卷(25---35分)

15、诚信30分

16、愿如蜗牛 攀登巅峰30分

17、淡泊名利 求得宁静28分

18、超越自我 突破自我 24分 专家试评 例题 成功的真谛 47分

分进步源于鼓励 47分 标准因人而异 48分 用鼓励成就未来 48分 简单粗暴不可取 家庭教育需思量 55分

进步是另一种完美 49分 理解 34 进步52 正确看待 理智处理45 宽容42 分 努力过就好50 理性看待分数 53 变动的标准 53

8 奖惩分明47 淡看分数 看重进步 52 是进步 亦是成功 48 立足教育本质 合理评价成绩52 奖励与惩罚 应适时给予 53 因材施教 50 分 吻代替嘴巴 49分 鼓励和赞扬你的孩子51 分 奖励与惩罚应适时给予53 鼓励和赞扬你的孩子 51 因材施教50 用吻代替巴掌 49

9

字数 错别字扣分

残篇认定 600字以上25—35分

400字----599字15——24分 400以下 14分以下

不写题目 扣2分

奖进罚退 方为正道(60分)

当你看到100分受到表扬55分受到责怪,你认为是理所当然;当你看到98分受到批评61分受到表扬,你

10 感到匪夷所思。但是,你可曾想过受到赞扬的应该是进步,而不是高分;受到批评的应当是退步,而不是低分。奖进罚退 方为正道。

任何人都不应当因为绝对的能力水平而受到批评或表扬,他应当由自己相对的进步和退步,得到鼓励或批评。正如作家毕淑敏所言:你不能表扬一个孩子聪明漂亮,因为这是他们生来具有的,你可以表扬他勤奋,表扬他将自己整理的干净,这是他们有能力改变的。如果孩子们不断因为天生的智力或外貌因素受到评价,他们就会对自己的价值观产生错误的判断,以致于在性格的养成和人格的建立上造成无可弥补的缺憾。

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中,家长应接受孩子天生的才能差异,对孩子的进步和退步进行奖惩,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书法家文徵明从小就不聪明,而他的同窗是天资聪明的天才唐寅,两相对比,更显出文徵明的迟钝笨拙。而文徵明的父亲却豁达地接受了自己孩子的不足,鼓励孩子坚持学习,取得进步,并说“吾家有子幸晚成”。正是父亲的明智,使得文徵明以积累一点一滴的进步,最终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

我们的家长应接受孩子的天赋,接受鸟儿不能游泳鱼儿不能展翅的事

12 实。鼓励你的鸟儿高飞一米,你的鱼儿深潜一尺。这样的家庭教育,才能是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各得其所。

同样,社会和学校也应该包容孩子能力天生的差异,鼓励孩子努力勤奋取得进步,批评因懒惰放纵而导致的退步。哪怕这份进步只是55分到61;哪怕这份退步只是从110分到98分。唯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们成为他应有的样子,才能使他不辜负生命,才能为我们的国家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天生的聪明或愚钝不值得去评价,应当受到评价的是你是否通过后天的努力,取得了比原来更好的成绩。

13 奖优罚劣,不是目的;奖进惩退,方为正道。

推荐第5篇:江苏高考作文分析

关于2014江苏高考作文的研究

看这道题目第一眼,很迷茫,不过相信总有突破口的。 翻译以下,这道题目就是这样:有人说,青春是不朽的;还有一种人说,是年轻人有信念认为他们不会朽,实际他们是可以朽的。围绕着材料写一篇作文。

首先划出关键词:1.不朽2.青春3.不相信4.天真5.自欺欺人 骆冬青教授这次一改以往的风格。蝴蝶,忧与爱,绿色生活,其实都可以和尊重自然文化流逝联系起来,可今年的作文压根就没办法套用。骆教授这次下了狠手了。不过,骆教授还是感时伤怀的,毕竟人的性格是不会变的。

青春不老。唯有无关风月。近几年来,关于青春的作品的确很多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谁的青春不迷茫》、《青春派》、《青春无极限》……看着这题目,想到了佛学,因为佛学对于时间的流逝有着难以言尽的缘分,也有着难以言尽的感慨。随即有想到了席慕容,对于青春无限的感伤。含著泪 /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个人感觉,可以这样立意:青春,不是一段时间,那是人生的探索,毕生的理想。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不如我真的还想再来一次青春来的痛彻心扉。青春其实也是一段考验,从唯心主义观来说,时间是可以凝滞的,但青春可以凝滞不代表时间不会流失,也就是,青

春并非是一段时间,有理想,有追求,青春不就不会过去,当你闲情逸致时,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时间也不会流失,当青春一无所知,一无所获,一穷二白,那流逝的就不仅仅是时间了,青春将永不再来。

人生纵是几十年,可堪回首?青春一去不复返,迷茫中透着沧桑,唯有用尽一生一世用作青春,也算不负了吧

推荐第6篇:高考作文大分析

为你揭秘阅卷老师如何40秒判一篇作文

曾经有新闻报道,说在高考的作文阅卷中,平均每篇作文的阅卷时间大约是40秒左右。也就是说,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你的800-1000字的作文就被老师打上了一类文、二类文、三类文的标签。 这么短的时间,真的可以判断一篇文章的好坏吗?老师们又是怎么判卷的呢?他们最看重的是什么?

很多阅卷的语文老师,都承认由于中高考的阅卷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大约40秒一篇文章的速度是靠谱的。那一个阅卷老师具体是如何改作文的呢。

一份作文拿到手,作为阅卷老师,会先大致看一下文章篇幅,如果篇幅首先就不达标,那么毫无疑问,你的作文分数不会高,因为老师会觉得你根本没话讲,说不出来。

其次看的是标题,如果是规定好的题目,这个环节就省了,如果是自拟题目,而你的文章标题起得新颖别致又有内涵,那么现在你的作文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类文。

接下来,看第一段。这时候,老师的眼睛就会在第一段里找,找什么呢?找你有没有点题!其次,看开头是否简短吸引人,如果开头写了半天,没有点题,完了,你就掉到二类文了,这时,老师还不会认为你跑题了。他还会接着看。如果,你开头点题做得好,而且还有些小吸引人的部分,ok,你还在一类文里。

好,再下来,老师会继续往下看吗?no,no,这时候,老师会把目光快速的定位到文章结尾,看最后一段。最后一段你再次点题、总结、升华,并且独立成段,好,这时候,如果开头结尾都不错,那么恭喜你,你的作文至少在二类文里了。如果你结尾拉拉杂杂写了一堆,抒情不到点上,只是为了堆数字。而你开头又没点题,那么可以肯定,老师对你的阅卷已经进入十秒倒计时了。不是三类文就甚至是四类文了。

看了开头和结尾,现在开始看正文了吗?no,no,还不是,这时候老师会把整个卷子大致看一眼,看看你的分段情况,如果你分段清晰,错落有致,那你又为自己增加了一些分数。如果你没有分段,就中间一大坨密密麻麻得写着,老师的印象就是:条理不太清晰,文章结构安排有问题。

一般判卷到这时候,作文好或者不好,老师心里的预判分数都出来了,再下来开始看你的引出部分和正文。如果是记叙文你描写生动、细腻,抓住人物的特点,运用了修辞手法,议论文逻辑清晰,有意识的运用了各种论证方法,那么,你的作文就是一类文,至于扣分的多少,就看你的文章能否投老师所好了。这个是有主观因素的,但差别不会太大。

好了,这就是整个作文的阅卷过程。记住一条规律:越是高分作文,老师看的时间越长。

越是差的文章,估计20秒就够了。那么,作为即将考试的学生,我们从中要吸取哪些教训呢。

或者你把自己想象成阅卷老师,按照上面的流程走一遍,也就清楚自己写文章的时候该在哪里用力了。

2016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汇总

在考场上,想要写出一篇高分作文,必须有好的作文写作素材,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好的作文素材,提高你的作文level,赶紧收藏吧!

一、美德

1.公而忘私

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面对羞辱,敢于让,安于让;廉颇为国家大局出发,知耻后勇,放下尊严,负荆请罪。将相和好,一国平安,传为千年佳话。(《廉颇蔺柑如列传》)

魏征为国直谏,不计个人得失,提醒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德聚义,君臣携手,天下长治久安。(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腹黄享“忍所私以行大义”,成为中华民族史上无私无愧的佳话,值得永远承传。(《吕氏春秋·去私》)

2.孝母为先

李密婉拒皇上重用之命,坚守与祖母相依为命,情真意切,谱写了孝义的永恒篇章,成为千秋效仿的典范。(李密《陈情表》)

3.诚信为本

季扎不欺己心;子罕不以玉为宝,而以不贫为宝(刘向《新序》二则)。

荀巨伯友情重于生命,庾公爱人胜于爱己,陈太丘自惭感悟与人交往守信重礼《(世说新语》)。

国无信不强,人无信不立。

4.俭德之共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俭则寡欲,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正道直行,谨身节用,远罪丰家。孔子志于道而不以恶衣恶食为耻,季文子节俭相三君而美名扬,宋代宰相李沆、张文节节俭而深得推崇。何曾日食万钱,遗害子孙,倾家荡产;石奢暴富,而自绝于东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以俭立名,以侈自败,古往今来无不皆然。(司马光《训俭示康》)

5.团结就是力量

母子三人在背负债务,衣食住行都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母亲拼命打工,兄弟俩边读书边做工,过年的时候,一家人也只能合着吃起一碗阳春面。那头碰头吃面的情景,便是日本民族精诚团结、共渡危难的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北海道面馆”2号桌便是这种精神的见证,老板专为母子三人留着,其他顾客眷顾这里,仰慕的正是这种精神,一碗阳春面的精神。(日本栗良平《一碗阳春面》)

6.反省 反省改革

改革使农民物质上有了较大改善,但精神上仍然贫乏,如崇拜权势,随遇而安等。改革的路还很长。(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反省交往

习惯了以钱物交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时候,你是否能在精神上将其作为平等的朋友接受呢?精神上的默契远比物质上的补偿重要得多。杨绛对老王的“愧怍”教会我们如何与处境不好的人交往,如何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老王》)

反省虚荣

追求脱离了自身实际,悲剧将不可避免。路瓦栽夫人的悲剧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值得我们吸取教训。当悲剧来临,只有勇敢承担,用自己的艰辛付出,才能守住自尊。赔项链的路瓦栽夫人表现出的重义、诚信、坚毅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莫泊桑《项链》)

反省战争

老妇人的疯畜疯语,侧显出战争给平民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昭示着珍惜和平,杜绝战争。(奥莱尔《在柏林》)

7.勇退(责任) 在权力的巅峰上,在百姓的拥戴中,为了实现民主社会的理想,为了让更有才能的人脱颖而出,华盛顿毅然退位,将领袖与民众,伟大与平凡,历史与未来,完美地统一在瞬间,博得了流芳百世、永垂青史的光荣。(李辉《告别权力的瞬间》)

8.忧国

不施仁义必败,以德治国方兴。(《过秦论》) 为别人强势所劫,行贿苟安必败,团结抗争始胜。(苏询《六国论》)

秦爱纷奢而官焚人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更为可悲。杜牧以此劝诫晚唐统治者节财爱民,不可重蹈秦王覆辙,表现出可贵的忧国之心,济世之责。(《阿房官赋》)

宠幸伶官逸豫必亡,忧劳兴国。(《伶官传序》)

二、人格

1.不屈

鲭鲨、犁头鲨、星鲨,单一地上,两条一起上,“跟它们斗”,“跟它们斗到死”。桑提亚哥老人演绎了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品格,昭示着勇敢面对,才有获得成功希望的理念。(海明威《老人与海》)

摒弃阿Q屈辱的生存状态和虚幻的“精神胜利法”,自轻自贱,自欺欺人,这是自受其辱。阿Q的故事从反面告诫我们,学会自重,有尊严的活着。

尊严无价,不屈抗争 无端受怨,生命遭践,但尊严无价。为了维护清白,捍卫人格的尊严,窦娥的抗争感天动地,刑前的三愿一一应验。生命可以夺去,但不屈的灵魂不可战胜。(关汉卿《窦娥冤》)

2.不媚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牡丹花期到时尽情盛开,花落委地,依然夺目。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富贵更高贵。做人一样,拥有自己的品位,才有魅力。(张抗抗《牡丹的拒绝》)

3.不息 是激流,是荒林,是废墟,是草屋,是云朵,只要是为了自己所爱,就该用整个身心去追求,即便是献身也再所不惜。(裴多菲《我愿意是激流》)

4.不争

淡利百味而不争,“大味必淡”,白菜的辩证法告诫我们:淡薄才会浓厚,无味才会甘美。人也一样,清淡、自然、平常才会有为。(李锐《谈白菜》)

5.自乐

“花香不在大,室雅何须大。”(郑板桥语),“陋室”变“雅舍”,全在主人苦中作乐的雅趣情怀。人生苦难相伴,能够苦中寻乐,以乐化苦,那是必须学问的功夫。(梁实秋《雅舍》)

三、理想

1.理想是钥匙

理想失落,便是钥匙丢弃,一切的美好都无法打开。沿着心灵的足迹找一找,你的钥匙在吗?(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2.理想贵高远

为人类的幸福和我们的自我完善而选择,他才是最幸福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最高尚的人。(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傅雷先生告诫他的儿子,也是告诫所有的年轻人,要做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为能替祖囤争光的人而快乐。(《傅雷家书》) 鲁迅梦在济世救国,唤醒沉醒的国民(鲁迅《呐喊》);

马克思志在领导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南帆《马克思在伦敦》);

爱因斯坦志在大胆怀疑、自由思考、探求真理(爱因斯坦《自述》);

无知山谷中的智慧老人志在移风易俗,变革现实(房龙《宽容》序言);

布鲁诺志在坚持真理(郑文光《火刑》)。

3.践行须坚韧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然力不足,也不能至;无物以助之,亦不能至。所以,要志存高远,即使力、物不备,尽其志,也无讥无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鲁迅为圆梦,先是抉择学医,继而弃医从文,沉寂反省之后,奋起呐喊,这才成为一代文豪,民族脊梁。

马克思在伦敦处于内困外围之中,困于极端贫寒与三个儿子和女儿相继去世的致命性打击,但他依然用革命理论引领着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成为影响20世纪十位名人之首。

无知山谷的智慧老人,把人们引向了新的自由,自己却被守旧势力杀死。布鲁诺捍卫真理、不畏强暴,视死如归,在烈火中获得永生。

“日幕聊为《梁甫吟》”的杜甫(《登楼》)

“穷且益坚,不坠青去之志”的王勃(《滕王阁序》)

“举送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的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夜探石钟山下,不避艰险,只为求真。苏东坡不迷信不盲从的求实精神,永远值得学习。“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提醒,永远回荡在人们耳旁。(《石钟山记》)

为了生活得高尚,必须苦中求乐,不断进取。(朗费罗《人生须》)

四、信念

1.舍生取义

为了化解楚国攻宋的危机,墨子不远千里,不顾自身体面,不顾凶险,只身深入虎穴,终于说服楚国放弃攻宋图谋。尽管他行义不被理解,但他济世救民的热切情怀,“非攻”“兼爱”的执著信念,是民族脊梁的代表。(鲁迅《非攻》)

2.殉道求真

开辟了一个新时代的苏格拉底,却因触怒最有权势的人,被控犯有“败坏青年人德行,否定神灵”之罪,他从容地引鸩自亡。 伟大的先知荷马,在流浪中靠诵读自己的诗篇过日子,成为一个孤独的瞎子。

发现了新大陆,把一切贡献给国王的的哥伦布,所得到的是囚禁自己的一条铁链。

伟大的天文学家伽利略,为人类做出了巨大发现,老迈的时候,又聋又瞎,在尖锐的苦痛和人间的蔑视中挣扎。

胸怀一颗孩子般的心,冲锋在前,为祖国带来胜利和解放的贞德,却被当作老巫婆烧死在广场上。

古今中外,那些造福人类,推动历史前进的“光荣者”,走的都是充满极大困难和生命艰险的“荆棘路”。正是“荆棘”磨砺了他们的信念之光,人格之光。,使得他们超越时代,走向了永恒。由此可见,磨难只有当它与殉道献身者相伴的时候,才能显示磨难的美丽,其美丽在于造就了殉道者的辉煌与永恒。为理想与信念而战者,永生! (安徒生《光荣的荆棘路》)

3.为救世而献生

白莽等革命青年与旧世界战斗,宁可牺牲也不放弃推翻旧世界的斗争。(鲁迅为白莽作《孩儿塔》序)

4.为信史而坚定

司马迁以“以刑余之身,不阿世,不迎俗”,创下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不朽之作《史记》(资中筠《无韵之离骚》)

5.为未来而坚守

密室中的小安妮,面临磨难与死亡逼近,从容不迫,真实记下了受难者对生存,对未来的执着信息,创造了奇迹。(迈耶.莱文《密室的生活》)

五、感恩

1.感恩亲情

亲人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生存,更有精神支撑终生受益的教诲。翠翠祖父的告诫:“做一个人,不管有什么事皆不许哭,要硬扎一点。”(沈从文《边城》)

认识母爱(宽厚仁慈,坚定执着,无私无怨),珍惜母爱(不要到永远失去的时候才想起),回馈母爱。(史铁生《合欢树》)

2.感恩友情

昔日的友情,提起来,一片温馨。干枯的人生旅程中,它将永远供给我们新的慰藉,重燃我们将熄的希望:友情醇厚,它不令人悲,不令人醉,而令人宽慰。珍惜友情吧!(於犁华《亲情·旧情·友情〉

友谊可以调剂人的感情,可以增进人的智慧,可以获得又一次生命。(培根《论友谊》。)

3.感恩师长 哪怕是用树枝在地上写几个字的问候,也能表达对师长的敬爱,关键是有这颗心。(季羡林《两行写在泥土地上的字》)

4.爱相遇的人

老贝尔曼用自己的生命在墙上画成了永不凋落的叶子,鼓舞、换回了年轻的琼珊的生命。人不能仅仅为自己,还要为他人,为一切相遇的人,这是责任,是本份。(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

5.爱社会

人首先是社会的,社会决定了个人的生存发展与价值,“记住我”的最好方式是用你的善良助人的行动,一个毫无保留献出自己一切的人,便是一个永存的人。(泰斯特《记住我》)。

人的和谐营造了社会的繁荣。爱这个社会,与社会协调,才能共生共荣。(爱因斯坦《社会和个人》)

6.珍惜旧情,润泽人生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王粲《登楼赋》) 柳永亦然。“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八声甘州》)

“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归有光对故居的思念,凝聚着三代人的亲情。

感伤离别,思恋旧情,在分离的岁月里,也是一种充实,一种寄托,一种人生的滋味。(柳永《雨铃霖》)

“叶上初阳干宿处,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久在异乡的人,能够梦人芙蓉浦,对话渔郎,何尝不是一种慰藉,一种解脱,一种人生的眷恋?不忘故友,本是一种美好的情愫。(周邦彦《苏幕遮》)

7.享受自然,快意人生 人生之短,俯仰一生。何不“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快然自足?(王羲之《兰亭集序》)

清风、清月、清流,清妙,自然有深趣,适当放弃“不急之务”,休闲自娱,也是呵护生命的可取之法。到大自然怀抱中,提倡慢生活,这是现代人的新理念。(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8.学会感恩

母爱的伟大在于无私,只要让家人快乐,再苦再累心也甘。里柯克《我们是怎样过母亲的》给了我们两点启示:一是学会受爱,学会享受妈妈的付出,让妈妈觉得对儿女有价值,就会真正感到快乐;二是学会爱,不要以自己的喜好和愿望作为借口,去给母亲做什么,那样只会伤害母亲。

六、文化 1.中华文化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公元后的头13个世纪中国传出许许多多的技术发明,整个化学中最重要的根源之一就是地地道道从中国传出的,中国的发明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在人类了解自然和控制自然方面,中国人的贡献是伟大的。(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

2.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扬弃 胡同文化的“处街坊”、“知足”、“忍”等,对于和谐社会建设是很有作用的,值得弘扬。但“易于满足”、“不爱管闲事”,“安分守已,逆来顺受”等,不利于改革进取,不是现代公民应有的素质,应当扬弃。(汪曾祺《胡同文化》)

3.音乐美化人生

音乐是心灵之声——唤醒记忆,汇聚忧伤,汇编快乐,化泪作笑;音乐是人生的力量——战斗的引领,孤独的驱赶,旅者的驮轿;音乐是心灵的伴随——生时为你欢迎,婚时为你见证,死时为你送殡。所以歌德说:“不爱音乐的人,不配做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纪伯伦《音乐短章》)

4.文字传承人文

文字是精神存在的家园,文字的离去实质上是人文精神的丧失,是人格的丧失。“中国人抛弃汉字之始,就是抛弃民族文化之时。”(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所说)(邓海南《如果优美的文字离我们而去》)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态,中国历代书法各有魅力,是中华文化的一绝,弘扬书法艺术是我们的责任。(陈燮君《百代法书》)

5.审美彰显民族

中国的语言文学讲究的是意蕴审美,突出的是移情的效果。移情于景,无生命的物被赋之以人的情味,于是景物活了,有了动人的魅力。西方语言文学侧重心里解剖,突出的是意识的流动,凸显人物思想心理的支配作用。(朱光潜《你为什么会感到美感》)

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中国画着意写虚,给人意趣与品味(重艺术),西洋域着力于写实,给人实体感而少意趣(重科学)。东西文化各有千秋,互补更蔚为大观。(丰子恺《中国画与西洋画》)

民族审美特点是,大中取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讲究开放(连通、融合)务虚;西方审美注重局部(孤立、封闭),求实。(宗白华《空间的美感》)

七、思辨

1.待树与待人

养树与养人。顺木之性,树木才能长得快速活得长久;对百姓也是这样,顺民之需.,才是真正的爱民益民;对孩子的教育同样,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培育孩子成人成才;对人才的选拔任用亦然,如同梅树,顺梅之性,才能各展生机,各显风彩,夭之病之,只能抑之毁之。

2.画竹与艺术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源于生活,才能精于生活,这是艺术规律。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方法务异,风格自成。艺术贵在个性特色,尊重个性,就是尊重艺术。(苏轼《文与可画贫答谷偃竹记》,郑燮《板桥题画三则》)

3.环境与心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决定在心,心静自然静,浮躁的社会,喧闹的氛围,守住内心的清静,才能有所作为。改变环境,不如改变心境。(陶渊明《饮酒》)

4.民族团结的思辨

改革开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这是富强的必由之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是历史的证明。和平是共同的愿望,和好是解决民族争端的最有效渠道,内蒙有那么多的昭君墓便是力证。(《内蒙访古》)

5.死亡与永生的思辨

永恒的敌人是时间,永恒的载体也是时间。谁都无法跨过死亡,但他的精神可以超越时空,成为永生。(冯骥才《永恒的敌人》)

6.自然与社会的思辨

大干世界,人也是一柄小小扇子,很不起眼。但只要不甘心被别人捏在手中,保持自己的独立精神,终究可以微薄之用,快意于他人,体现出自身的价值。(苏叶《只有扇子崖》)

大自然中的平和安宁其实不仅仅是人生的侧显,而且是人生的导师.人们从中受到启发,受到激励,吸收活力。爱大自然即是爱人生。(法朗士《塞纳河岸的早晨》)

7.朴素与美丽

最朴素的托尔斯泰墓,实则世上最美的坟墓,因为,朴素之后的墓主人不为声名所累的高贵品格,最具有撼人心魄的魅力。(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

8.自然与人

没有树,人会隐痛与缺憾;得到树,人会快乐与幸福;失去树,人会迷惑与企盼。树是人类的朋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会真幸福。(苏童《三棵树》)

“养弱”后有“害侵”,教育孩子是这样,国有企业是这样,英豪产出也是这样。人类破坏了生态平衡,一味杀虫灭害,结果将灭了自己。现阶段的“害虫”正是人类自己。(詹克明《世上本无害虫》)

9.伟大的多样

伟大不见得都是巍巍乎、昂昂乎。伟大可以是高山,是江河,但伟大同样可以是溪水。巴赫的作品,巴赫的为人,就是小溪;稳定、恬静、圣洁、旷日持久。爱因斯坦说:“对于巴赫,只有聆听、演奏、热爱、尊敬,并且不说一句话。”可见其神圣伟大。

10.英雄与成败

英雄不在成败在浩气,“身先死兮神以武,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荆轲视死如归刺秦王,虽然未成,但“千载有余情”,浩气永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1.文化的多元化多样性

文明人有时很野蛮,而野蛮人有时倒很文明,经济落后的云南,其杂色的文明给予现代人以纯朴的精神滋养。人类的文明不是哪一国哪一族的专利,它是众多国家、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的创造。文化是博大的,对待文化要有博大心胸。(雷达《重读云南》)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正是由于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才使得文化不断地焕发出新的生命,世代延续。

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于沛《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

八、修行

1.修身

“为国以礼”,子路“不让”,孔子“哂之”,可见明礼的重要。曾皙志在教化,陶冶人,是以德润身,得到孔子赞成。修身在明礼修德。(《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给患难中的人以更多的同情、支持,“司马青衫”已成为人格修炼的一个标度。(自居易《琵琶行》)

人生三境靠修炼:“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一境:商瞻远瞩;“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二境:锲而不舍;“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入正在,灯火阑珊处。”此三境:功到自成。(《王国维的“人生三境’!》)

2.修学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香菱潜心涵泳,如痴如醉,终于悟出诗的真谛。诗人气质的黛玉对香菱的感染也是重要因素,“见贤思齐”榜样的力量是学习不可少的。(曹雪芹《香菱学诗》)

3.修业

马伶转败为胜的经历启示我们:有志者事竟成,这是立业之柱;深入实践,精益求精,是必经之路。(侯方城《马伶传》)

【积累】徐志摩28段经典美文(提分你的作文)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

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我的世界太过安静,静得可以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心房的血液慢慢流回心室, 如此这般的轮回。

聪明的人,喜欢猜心,也许猜对了别人的心,却也失去了自己的。傻气的人,喜欢给心,

也许会被人骗,却未必能得到别人的。你以为我刀枪不入,我以为你百毒不侵。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

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一个人的漠然加上另一个人的苦衷,

一个人的忠诚加上另一个人的欺骗,一个人的付出加上另一个人的掠夺,一个人的笃信加上另一个人的敷衍。爱情是一个人加上另一个人,可是,一加一却不等于二,就像你加上我,也并不等于我们。这种叫做爱的情啊„„如果你忘了苏醒,那我宁愿先闭上双眼。

你说你不好的时候,我疼,疼的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你, 你说你醉的时候,我疼,疼的不能自制,思绪混乱。 我的语言过于苍白,心却是因为你的每一句话而疼。太多不能,不如愿,想离开,离开这个让我疼痛的你。转而,移情别恋,却太难,只顾心疼,我忘记了离开,一次一次,已经习惯,习惯有你,习惯心疼你的一切。

许多往事在眼前一幕一幕, 变的那麼模糊, 曾经那麼坚信的,那麼执着的,一直相信著的,其实什麼都没有,什麼都不是„„突然发现自己很傻,傻的不行。我发誓,我笑了,笑的眼泪都掉了。

笑我们这麼傻,我们总在重复著一些伤害,没有一个可以躲藏不被痛找到。却还一直傻傻的期待,到失望,再期待,再失望„„

习惯,失眠,习惯寂静的夜,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想你淡蓝的衣衫。习惯,睡伴,习惯一个人在一个房间,抱着绒绒熊,独眠。习惯,吃咸,习惯伤口的那把盐,在我心里一点点蔓延。习惯,观天,习惯一个人坐在爱情的井里,念着关于你的诗篇。

谁的情感无法张扬,谁在陌生的房故作勇敢,

谁在夜晚害怕腐烂,任呼吸突然变得野蛮,先爱吧把这一副肩膀挡掉一点遗憾,先爱吧看似一双翅膀躲啊躲已经黑暗,先爱吧人们不懂这样一旦欲求不满,先爱吧之后感伤之后再算,之后再算„„

我习惯了等待,于是,在轮回中我无法抗拒的站回等待的原点。

我不知道,这样我还要等多久才能看到一个答案;我不知道,如此我还能坚持的等待多久去等一个结果?思念,很无力,那是因为我看不到思念的结果。也许,思念不需结果,它只是证明在心里有个人曾存在过。是不是能给思念一份证书,证明曾经它曾存在过?

一个人的世界,很安静,安静的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

冷了,给自己加件外套;饿了,给自己买个面包;病了,给自己一份坚强;失败了,给自己一个目标;跌倒了,在伤痛中爬起并给自己一个宽容的微笑是啊,我总是一个人,你从来不曾来过,我也从来不曾出现在你的世界.

似乎习惯了等待,单纯的以为等待就会到来。

但却在等待中错过了,那些可以幸福的幸福。在失去时后悔,为什么没有抓住。其实等待本身就是一种可笑的错误。明知道等待着一份不知能否到来的幸福„„

或许可以爱很多个人,但只有一个人会让你笑的最灿烂,哭的最伤心。

于我——应该都笑的灿烂,但我不明白给我最灿烂的是谁。哭,那是经常的吧。但是我不明白伤心,让我最伤心的是谁。只是心太痛,太痛„„之后便不觉着痛了。也记不清楚那些班驳的光影。

在一段时间我喜欢一段音乐, 听一段音乐我怀念一段时光。坐在一段时光里怀念另一段时光的掌纹。那时听着那歌会是怎样的心情?那时的我们是否相遇?是相遇还是错过?还是,没有结局的邂逅?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在无法遇见第二个寂寞的人的寂寞冬天。独自行走独自唱歌独自逛街独自看着一整个世界狂欢。人们手牵手地逛着游乐园。他是她的独一。我是所有人的无二。世界充满了我们相遇的几率。我却始终无法遇见你。

是时候了。好好地做个女人。

穿裙子。扎辫子。不和别人吵架。不翘课。不说脏话。一日三餐一个不能少。11点之前睡觉„„其实这些,我做不到。

世界曾经颠倒黑白,如今回归绚丽色彩。

世界曾经失去声响,如今有你们陪我唱歌。夜里黑暗覆盖着左手,左手覆盖着右手。曾经牵手的手指,夜里独自合十。风吹沙吹成沙漠,你等我,等成十年漫长的打坐。你是天下的传奇,你是世界的独一。你让我花掉一整幅青春,用来寻你。

五、

四、

三、

二、

一、他和她的迷藏。开始„„

当一个人沉醉在一个幻想之中,他就会把这幻想成模糊的情味,当作真实的酒。 你喝酒为的是求醉;我喝酒为的是要从别种的醉酒中清醒过来。

有些女人。会让人觉得,世界上无人舍得对她不好。然而,这个女人。就是得不到她一直盼望着的好。

面对,不一定最难过。

孤独,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不要因为寂寞而错爱,不要因为错爱而寂寞一生。

耳。没有喧闹。

眼。没有缤纷。嘴。沉默不语。

你会不会忽然的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

我会带着笑脸,和你寒暄,不去说从前,只是寒暄,对你说一句,只是说一句,好久不见„

如果真相是种伤害,请选择谎言。

如果谎言是一种伤害,请选择沈默。如果沈默是一种伤害,请选择离开。少年的时候,我疯狂的喜欢,带我走这三个字。 现在,

我再也不会任性的让任何人带我走。我学会了,自己走。

旋转木马是最残忍的游戏,

彼此追逐却有永恒的距离。记忆是相会的一种形式,忘记是自由的一种形式 总是在冗长的梦境里完成生命现实里不愿上演的别离割舍。

这样的梦境,是否太过冰凉与残忍。看世界多危险多难。如反复无常的气象。没有地图。我们一路走一路被辜负,一路点燃希望一路寻找答案。过去的畅想有多快乐,现世的遗憾就有多悠长。

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轻吟一句情话,执笔一副情画,绽放一地情花,覆盖一片青瓦,共饮一杯清茶,同研一碗青砂,挽起一面轻纱,看清天边月牙,爱像水墨青花,何惧刹那芳华。

推荐第7篇:广东高考作文分析

陈妙云: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分析

一、作文题型分析

2012年广东高考语文卷作文题是一道由材料引出写作范围的写作题型。

材料有两段文字,第1段文字是汤因比曾经说过的话;第2段文字是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的信中说过的话。

引出的写作范围有两方面:

其一是“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其二是“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二、关于材料的解读

1.材料第1段,汤因比的话,表层包括了两个意思:其一,汤因比选择出生的时代是公元一世纪,他愿意选择的出生地点是中国的新疆。其二,汤因比选择“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的原因,是“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汤因比的话,表面在谈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深层是要表达他喜欢文化,并且喜欢多种文化交汇。更深一层是要表达他对文化的重视。汤因比为什么喜欢文化,并且喜欢多种文化交汇?因为他“醉心于古文化研宄”。汤因比为什么重视文化?因为他在研究文化的过程中,深深地感悟到文化之于生活的重要影响。人的生活,需要物质,更离不开文化。所以,他向往能生活在文化丰富的时代和地方。这是汤因比所说的这段话的深层意蕴。

2.材料第2段,表层包括了三个意思:其一,涵娜愿意选择生在一世纪以前。其二,伊雷娜宁可生在未来的世纪里。其三,居里夫人并不在乎出生在哪个时代,因为她认为“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涵娜、伊雷娜都选择出生的时代,而居里夫人却不选择,为什么?因为居里夫人认为,生活不是被动地受制于时代,生活是由人主动去创建的。这就是居里夫人认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的深层意蕴。

将两段文字结合起来解读,这个材料主要是谈论“时代与生活”的话题。汤因比、涵娜和伊雷娜三人的看法是一致的,他们认为,时代影响着人的生活,生活在怎么样的时代,就会有怎样的生活。而居里夫人却与三人的看法相反,居里夫人则认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三、关于材料与写作范围的把握

1.题干中“上面的材料”明确指示了材料与写作范围有密切关系,因此不能脱离材料的表层意或引申义作文。但可以将材料引入文章,也可以不引入文章。

2.题干中没有“全面理解材料”的要求,因此,可以从材料的第1段自选角度,或从材料的第2段自选角度;也可以将材料的第1段和第2段结合起来自选角度。

3.可以在材料的表层意中自选角度;也可以在符合材料表层意的引申义中自选角度;“表层意”角度与“引申义”角度没有优劣之分。

例如,“表层意”角度有:“选择出生的时代”、“选择出生的地点”、“选择出生”在“多种文化交汇的地带”、“愿意出生”在“以前”、“宁可”、“生在未来的世纪里”、“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例如,“引申义”角度有:

①由汤因比选择的结果与原因,引申出“文化与生活”的话题,由此话题引申出相关的角度。如:针砭当下人们重物质轻文化、谈人类生活为什么不能缺失文化、在多种文化交汇的地带生活,日子一定有趣,等等。

②由汤因比、涵娜、伊雷娜的选择,引申出“时代与生活”的话题,由此话题引出相关的角度。如:选择生活在唐代、活在当下、论改革开放时代与80后人的生活观、哪个时代的人生活最幸福,等等。

③由居里夫人的话,引申出“人与生活”的话题,由此话题引出相关的角度。如:我的生活我做主、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靠我们创建、21世纪,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生活态度,等等。

4.不能只选材料中的某个词作为“自选角度”。

例如,只选“选择”、“文化”、“写信”等词写文章。

5.不能脱离材料表层意任意引申出角度。

例如,享受生活、中国文化璀璨,等等。

四、考生应试作文分析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平均分37.8分,比往年低。很多人问,为什么低?这确实值得分析思考。

(三)从考生作文看平均分低的原因

有些同学因没有接受过材料作文的训练,以致不知道怎样处理这两段文字,只好继续沿用“导语”的应试方法,简单挑一句话来写。水平差的考生,竟糊涂到只挑某个词来写。„„不少同学不知道可以从材料引申出话题或标题,不敢超越材料生怕偏离题意,以为贴紧材料挑“原话”写保险。更普遍的问题是,不少考生向来就不愿意花时间阅读与理解材料,把审题异化为“审套”,只关注自己“宿构的文章”,“口袋的材料”怎样与作文题的那句话联系上。这种应试“技巧”干扰了原本具有读懂材料水平的考生却写出了读不准材科的应试文章。而这种由材料引出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应试水平的比拼,首先就在材料阅读和理解水平的区分上。

从考生自选的角度,可看出考生对材料的理解粗浅。将近1/4的考生自选了偏离题意的角度。将近3/4的考生选“表层意”角度,其中“选择出生的时代”较多;其次是“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选“引申义”角度的少,能从“文化与生活”、“时代与生活”、“人与生活”这些深层义去展开思考的考生很少。

从考生作文的内容看,思想深刻、内容充实的文章很少„„难道高中毕业生对“文化与生活”、“时代与生活”、“人与生活”这些话题感到生僻和玄幽?更让人不解的是,选择生活在当下的考生,竟连活在当下的体验和感悟都写不充实,连为什么要选择活在当下的理由都写不清楚。这很值得反思。

从考生作文看,考生的思维能力迫切需要提高。那些写“活在当下”的文章,思维能力强的考生,就能紧扣材料,将应试的文章思路,扣紧在“为什么”选择活在当下或“怎么样”让当下的生活“有趣而且有用”去展开思考,建构出清晰的论述思路,从容地写出“立意深刻”或“内容充实”的高分作文。而思维能力差的考生,虽然选对了“活在当下”的角度,但写出的却是偏离题意或若即若离的文章,例如“活在当下,享受生活”,“当下人喜欢‘穿越”’等等。还有些文章,思路是松散的,混乱的,导致全文中心不突出,中心不明确,东拉西扯,让人不知所云。文章思路不清,不仅仅是结构技巧问题,更主要的是写作主体思维能力差的问题,想不清楚必然写不清楚。写不清楚的文章,肯定分数低。

从考生作文看,考生的论证水平仍需要培养。今年,95%的考生自选议论文体。议论文是以论证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写好议论文的关键是论证要好。目前不少考生误以为论据多就好,因此普遍以堆摆论据代替论证。从文章交流的目的看,议论文不可能以论据数量竞高低,而以说服他人的质量评优劣。现在考生写议论文,无视论据贴切不贴切,写上去OK;无视述与论的比例,写够字数了事。不少议论文述多论少,搞得文体特征模糊。不少议论文主体的三段,是断裂的互不“干涉”的“独联体”,横式排列,但这三个主要段落,究竟想构成全文

一个什么中心,通俗地说,全文想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却浑然不清不楚。这样写议论文,得分肯定不高。

„„

推荐第8篇:江苏高考作文分析)

江苏作文洋溢着的一贯的人文情怀,在今年依旧上演,朴素的故事,并不起眼的细节,展示出了人文大爱与生态情怀。

今年江苏作文有着三点明显的变化:一是从关注生活走向关注自然,二是从关注主体走向关注客体,三是从关注自我走向关注生态。而这三者流变中有一个不变的人文情怀的贯穿。一群探险者来之人类,走向自然,而且是自然的深处,那里有着未曾涉足的纯净,他们止步了,没有惊扰另一群地球公民,等蝴蝶飞走了,飞向了更深处,探险者再来此地的时候,方才大悟,没有想到一只小小的蜡烛也会有这么大的破坏!可一切已经改变,蝴蝶已经煽动了翅膀,煽出一处失衡的生态。

探险者可贵之处在于发现蝴蝶之时戛然而止,并迅速后退,给蝴蝶留下了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迁徙,这就是人文大爱!蜡烛是人类向自然进军的一个道具,别以为小,一样地改变着世界,倘若我们站在高处看,那巨大的挖掘机也不过是一只弯头的蜡烛,要是非得问问蜡烛有什么特别,我倒以为,蜡烛对于蝴蝶生存空间破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光明,这个光明不仅仅是让人类找到了探险的路;更重要地灼照着人类的对于生态依旧迷惘甚至无知的心灵。蝴蝶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意象,不仅仅是因为庄周梦的浪漫与美丽,也不仅仅“蝴蝶效应”的神奇与不可思议,而是因为蝴蝶是美的化身,它不伤人,怕人,缘何美丽的东西疏离人呢?我们一提到生态,往往理解为环保;其实,真正意义的生态不是简单的保护;反之,保护起来的地方,生态基本都出问题了。深度理解生态,需要人文情怀,从人文视角,切中生态的核心:人类的一个小小的举措,都会破坏生态。何况是当下处处可见的翻天覆地所谓的开发与发展?

这样分析看来,江苏高考作文的立意主要在三个维度:一是,人文大爱;关爱自然,哪怕是一群微小的蝴蝶,人类都得给他们让路,说得更加严重点,给他们活路。二是,生态情怀;蝴蝶迁徙,微弱的翅膀煽动着生态的不安与无奈,我不知道这柔弱的翅膀能否煽醒人类越来越物质化的大脑,人类还能不能从蝴蝶的迁徙中真正醒悟过来,被破坏的生态留给了人类,人类要不要停滞贪婪的脚步?能不能维修这失衡的生态?三是,人文与生态的交织;生态的维修离不开人文情怀,蝴蝶是见证者,见证着代表良知依存一族的人类反思自身对于自然的破坏;此种维度入文,文章比较容易写充实,以人文为视角,透视生态破坏的可怕与现实,立足当下,从生态情怀的高度观照社会开发与发展,一定能写出深度。

材料选择很好,可结尾一句话明显画蛇添足,何必那一句小小蜡烛破坏了蝴蝶的生活环境之类的感慨呢?这对于学生的思维是一个极大的束缚,材料的多义性,需要学生去体悟,命题人是不能给定的,否则又回到了给定题目的套路上了。

推荐第9篇:四川高考作文分析

四川高考作文分析

四川高考从2006年开始自主命题至今已走过7年时间。2006年材料加话题形式以“问”为话题2007年是话题作文“一步与一生”2008年大地震后是话题“坚强”2009年是命题作文——“熟悉”2010年是以一段有关“点线面”的文字为材料的材料作文2011年是命题作文“总有一种期待”。今年是材料作文以一个大家不太熟悉的诗人——聂沛的诗《手握一滴水》为材料。七年来从命题形式看四川卷材料作文2次、话题作文3次、命题作文2次多种命题形式交替出现或者是连续的话题作文或者间隔一年命题作文没有明显的规律有效地避免了猜题押题。从命题内容看四川卷的历年高考作文命题均体现出明显的关注现实、关注学生生活的稳健特色与生活相扣异常紧密今年也未能例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思考人生改变学生作文假大空风气激励学生作文说真话抒真情是这七年四川作文命题一脉相承的主旨。

材料作文写作的关键是读懂材料今年四川命题有如下特点

1、材料的象征性。理解诗歌中“一滴水”的象征意义是审题的第一个关键点。“一滴水”是“一个重大的世界”它包含着“阳光的谱系图”是一个美丽的世界它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是一个连接“过去”与“未来”的世界它有“沙漠干渴的大陆架”是一个广袤的世界它有“人的生命”是一个鲜活的世界„„

2、材料的现实性。一个美丽的、包容着过去的一切存在和未来的一切变化的、广袤的、鲜活美丽的世界就是我们的现实生活这个世界当然重大它又是“一滴水”平凡的一滴水这“一滴水”就是我们生活的这个平凡的世界就是我们平凡的生命就是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命题者的意图就是要让我们去关注这个我们容易忽视的甚至容易厌倦的平凡生活、平凡事物平凡世界。去理解它的重大去欣赏它的美丽去走进它的博大。

3、材料的辨证性。“一滴水”与“一个重大的世界”是一对辨证统一的概念是平凡与伟大是琐屑与美丽是灰色与鲜活是渺小与重大„„“一个小小的意外”与“丢失这一切”丢失这“一个重大的世界”又是一对辨证的关系。“比如一个趔趄”就足以“丢失这一切”这样“重大的世界”就因为一个“趔趄”就会丢失这让我们想起2007年的话题“一步与一生”。

4、命题的人文关怀。“手握一滴水”我们每一个人都手握着这样一滴水这样普通、平凡的一滴水这样重大而美丽的人生和世界我们应当怎样去珍视它去防止“趔趄”防止那些小小的意外怎样认真地去拥抱生活去珍视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珍重生命“手握”是材料的重点它的含义就是“珍重”。

5、命题的开放性。“ 请根据阅读全诗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诗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这是一个典型的新材料作文。感悟和联想是多方面的试题全面地关照了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只要不脱离诗的含意都应该是符合题意的。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有如下立意 1从诗歌的主题出发展开的联想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展开

正向立意 1活在当下珍惜每一个今天。今天是一切历史的归结又是一切未来的开始它是平凡的它又是多彩的它是平淡的它又是最鲜活的。 2重视世界珍视身边平凡的人和事。他们都承载着历史又包容着一切未来的可能他们是平凡的但又是重要的他们都是渺小的但又包容无尽的时间和空间。 3珍视自我珍视自己的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凡而渺小的但又是不凡而重要的都是有局限的但又是广阔的时间和空间的见证。 4预防意外防止趔趄。人生的每一个细节都关乎重大的世界细节决定成败。 5最真最美最纯的东西常常都是最脆弱的我们要小心地呵护。 反向立意 6人生无法避免趔趄意外无法回避只要真诚地热爱生活你就会拥有一切。 2从“一滴水”的象征意义出发可以有如下立意7我们都是一滴水我们包容着世界也折射着世界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维护世界的形象。 8解剖一个人物或事物赞美他的不凡与伟大。 3从“一滴水”和“重大的世界”的辨证关系入手可以有如下立意 9这个世界没有平凡的事物只有没有发现的伟大。 10“刹那”中的“永恒”“渺小”中的“伟大”。

立意的开放性决定了素材的广泛性生活中平凡的人、事、物都可作为素材。正面的比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故事“最美司机”吴斌的故事平民慈善家陈琦、郭明义的故事2012感动中国的那些平凡的人物——用灵魂演奏音乐的刘伟、支教的胡忠和谢晓君等等可以写他们的平凡挖掘他们的不凡写他们的渺小展示他们的伟大表达对平凡而伟大的生命的礼赞升华到珍视身边的每一个生命的主题。反面的比如那些不能珍爱生命的自杀的人他们不能认识自己手握的这滴水的重大轻掷生命表达热爱生命的主题。诗文比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就是认识到了平凡人的重要平凡甚至令人厌倦的日子包容的可能性的名句。鲁迅的《一件小事》、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毕淑敏的《我很重要》、贾平凹的《丑石》、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都是可供借鉴的名作。另外那些因为细节或一步而颠覆自己的人生的人卖国投敌的汪精卫因为丑闻而身败名裂的明星等都可以作为反面材料表达认真把握生活的细节的主题。如果反向立意那些浪子回头的人比如解放战争中弃暗投明的国军将领不如教材中的周处等等都是可用的素材。

推荐第10篇:上海高考作文分析

2012上海高考作文分析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一、题目特点

2012年的上海高考作文,延续前几年的材料作文的传统。对于考前呼声较高的关系型的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并没有出现。从今年的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几个特点:

1.上海与全国的作文命题潮流继续保持一致。近年全国高考作文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纯命题或者话题作文几乎绝迹(2011年全国仅天津一地考了话题作文)。这是因为材料作文有助于同学们拓展写作思路,让大部分同学有话可说;也便于对同学们的考查、区分和选拔。

2.从客体观照到主体审视。去年“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到2010年“丹麦人钓鱼”,再到2009年的“板桥体书法”,都在无一例外地关注客体,而今年“心灵的微光”,则转向人内心的审视。这个方向势头似乎在今年的上海春考中就有所体现,虽然只是一个命题作文《我的写作经历》,但是很多同学习惯了看外在的东西,一旦转到内心,都不会写了。五维1+X教育的杜刚老师认为,传统作文多是“无我之境”,已经让学生的作文误入歧途,知我者,写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不知道“我”, “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之昭昭”?

3.作文有很强的时代性。不要看到关注主体内心,就看不到作文的时代性了。五维1+X教育的《闪光点作文法》在审题的章节中把作文的时代性称之为命题期待。“心灵的微光”由于种种原因,成就了天才和凡人的区别。我们看到改变世界的天才有时候跟我们想的是一样的时候,你会不会想到“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那位英雄,你会不会想到我们的“创新型社会”建设,你会不会想到只会占有别人想法就是山寨了吗?

4.主题明确。去年“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多去”没有预设主题,你写生什么都是一切的范畴之中。但是今年不行了,我们必须发散思维一下,什么是心灵的微光。主题内容必须是思想和主观的东西,所以外界的阳光、星光、月光都不能写。

二、审题方法

对于作文的审题,同学们主要做到一个字“准”就可以了,但是“准”并不是随便说说就可以做到的,一定要有方法的支持。五维1+X教育的《闪光点作文法》在材料作文审题的章节中讲解了五种方法:

1.关键词法;

2.情感态度法;

3.因果关系法;

4.对比互补法;

5.多角度法。

2012年上海高考材料作文主要适用的方法是关键词法。材料中关键词很简单,就是微光。但是关键的一步不是找关键词,而是解释关键词。

五维1+X教育的杜刚认为,关键词的解释能够成功,要看一下几步的执行效果:

(一)一定要关键词放在具体的材料语境中去,从材料的上下文筛选关键词的解释。材料中的“微光”主要有以下几个内涵:

1.微光是微弱的,不强大的;

2.微光是自己心中的;

3.微光是容易被放弃的,至于被放弃的原因,我们可以稍微发散一下,或是不自信,

或是执行的难度大而复杂。

4.共同的微光却成就了天才和凡人的区分。

(二)通过发散思维,列举微光的外延:

1.瞬间、偶然(微)被抹杀的灵感(光);

2.瞬间的想法;

3.一时的冲动;

4.三分钟的热度;

5.没有固定的信仰;

6.残存的真善美价值观;

7.没有付诸实践的理想;

8.梦。

(三)逆向思维,舍弃普通的立意。

没有发散思维,我们是得不到上面的写作内容的。当然,可能会有同学会说,我也就写一种,干嘛想那么多呢?但是如果考试的时候,没有审题和立意方法的支持,可能你连“闪过的微光”都没有,更别谈什么舍弃了。

逆向思维,就可以剔除那些比较泛泛而谈的内容。比如,你一下子想到的灵感,别人也一下子想到了灵感。我在考前就给同学发出过材料风险提示,今年写乔布斯要慎重,原因是什么?看看去年有多少同学写李娜和刘伟,就知道流行有多么疯狂了。

三、立意方法

许多老师把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放在一起讲,五维1+X教育的杜刚老师却一直分开讲审题和立意。刚才说了,《闪光点作文法》对于审题的要求是“准”,对于立意的要求是“深”和“新”。

“深”只要做到以下三点:

1.透过现象看本质;

2.揭示因果关系;

3.观点内容具有启发性。

而“新”,我们在逆向思维中就舍弃了一些质量不高的立意和想法;“新”的另一个要求就是材料要新,但是一定要“躲枪”,就是太流行太新的所有人都能想到的素材就躲开算了,比如乔布斯。

以上算作是要求,从操作层面上,五维1+X教育的杜刚老师认为立意的闪光必须做到思辨性和形象性的结合,并且要有主体的参与。

(一)立意的形象性与思辨性。

微光本身是个比喻,所以形象性的问题不大。当然顺着这个形象性,还是可以做点文章的:

1.微光之微如何变强,就会想到“点亮微光”。

2.“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可以写“天才后悔药”。 思辨性可以从材料中找到好几个思辨的角度,思辨的基础就是对立统一:

1.微光之弱想到阳光之强:“微光与阳光”。

2.从整体材料上看,微光的放弃与重逢,可以想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二)至于主体的参与性,就是要在作文中写出“我”来,否则又有很多同学去写这些耳熟能详的大作了:

司马迁闪过微光,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陶渊明闪过微光,写出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山水田园;李白闪过微光,写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

这就是上文我所说的“无我之境”,无我就无法表现“我”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认知程度,作文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求你把“我”写进去,“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四、以告来者

对于准高三的学生在暑假中如何备考作文,五维1+X教育的杜刚老师给到以下的建议:

1.系统掌握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的方法,争取做到审题的准和立意的深与新。材料作文向来以审题难度大而著称,稍不注意,就偏题和跑题了。把握材料,要注意关键词,材料层次,情感倾向和时代背景几个要素。立意上,不要泛泛而谈,学会并熟练使用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几种方法。

2.自觉去评论社会热点,不要人云亦云,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当然要有深度,这是“主体参与”训练的一个方法,别人说的,有他们的道理,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角度去对热点素材进行分类。比如公信力类素材、食品安全素材、草根阶层素材等等。

3.训练自己的作文结构,议论文的传统结构有四种,并列、递进、总分和正反对比。同学们要熟练掌握递进结构和具有思辨性的正反对比结构。

4.反复修改自己过往的作文,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当然改作文也是有方法的,而不是乱改的,五维1+X教育的《闪光点作文法》提供一些列好作文的标准和修改流程。

5.作文分项训练,比如审题训练、立意训练、结构训练和拟题训练。尤其是同学经常忽视的拟题,好题一半文嘛。老师判卷的时候,看到一个好的题目,你作文脱颖而出的机会就很大。作文的题目和立意的要求基本是一样的,短短几个字也要做到“思辨性和形象性”的统一。

总之在作文备考的过程中,方法是关键,训练是主体。“有了好方法的支持,能让我们抓住‘闪过心中的微光’;有了科学的训练方式,别人会在你的作文里发现‘曾被舍弃的微光’。”五维1+X教育的杜刚老师如是说。

第11篇:陕西高考作文分析

2011年陕西省高考作文题目分析

作文材料:

中国崛起的特点

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陕西省今年的高考作文保持了往年时事性很强的特点,作文类型也是大多数学生所熟悉的材料命题式作文,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也都有所涉及。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拿到这样的题目还是有话可说的,只是与文科生比起来,理科生可能有点吃亏,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如果很少关注新闻的话,在材料方面会感觉到匮乏,这其实也反映了命题人希望学生去关注和关心时事的一种趋向。

从材料内容上来说,最近几年国际上不断地有国外媒体发表“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的崛起必将威胁到其他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我们确实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与某些发达国家比起来,我们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这个命题其实很大很宽泛,可能很多学生看到以后都觉得中国所取得的成就确实很大,我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可是就是不知道从哪儿写起。因为材料中给了六点,基本上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等方方面面,短短的八百字要想写得具体、生动、出彩,确实不容易。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截取一个方面来写,要将它写得非常具体,从多个角度、层次来突显这样才不会显得空洞,最终的立意就是要显示出我国最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们党的领导、离不开全体人民的辛勤工作,更离不开那些敢于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贡献自己力量的普通劳动者。

从文体上来看,最好写成议论文和记叙文,说明文可以写,但是难度比较大,要防止面面俱到,防止既大又空。如果写成记叙文,可以从一个方面选取自己熟悉的题材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身边发生的变化,截取三到四个生活片段,反映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如果写成议论文,第一要注意选取一个方面;其次,要写出这一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然后分析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成就,最后在再写如何让这些成就更大;另外,假如某个学生很有天赋,将其写成戏剧也是可以的。

第12篇:广东高考作文分析

广东2011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大千世界,“原点”无处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和标点符号)。

专家点评

作文可联系“李娜”

邹寿元 华师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广东省首批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

作文点评:1.《回到原点》以“材料+命题”的模式以前曾考过多次。2.原点指的是返回到原来的地方,或者是恢复原来的状态。命题属于动宾式结构,题目前面有一段文字,对原点做了解释和说明,考生一般不至于离题。3.从内容看,可写空间很大,角度很多。可以侧重讲为什么要回到原点,也可以写怎么回到原点。比如说取得了成功,要向新的进取:就如刚刚取得法网冠军的李娜,她取得很大成功,处于巅峰状态,但是她依然要向下一个目标进取。这可以说是一个终点,也可以说是起点。4.从导向意义来说,命题者显然要考生关注现实,思考生活。

5、从选拔性考试的特点来看,虽然文章不容易离题,但是要写好不容易。题目对考生要求比较高。这样的命题可以拉开得分的差距,这样的命题不容易套作。与“与你为邻”相比,这篇文章有一定的难度。

回到原点。其题目实质可以轻易地转换为去年江西的\"找回童年\",而作文要求又更为宽泛。从立意角度而言,立足现代社会\"快\"\"紧\"\"文化缺失\"等现状,结合个人自身、人类群体、社会结构等加以探讨,当为最佳。当然,如果考生乐意写那些历史人物评述,这里的转换也非常容易,强调扣住\"原点\"之题即可。但如果材料陈旧,纵然陶渊明归隐可以认为是回到原点,李白走出官场可以认为是回

到原点,苏东坡在贬谪之路的回到内心也是回到原点,但千篇1律的文章,高考考场毕竟没有竞争力。还得力求材料出新。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

邹寿元

中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语文教师

今年的高考作文,从命题方式的角度看,仍然是材料加命题,是以“回到原点”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这种命题方式为广东考生所熟悉,符合广东考生的实际。从审题角度看,“回到”,指返回并到达(原来所在的地方),或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指事物的根本或开端,“点”,指一定的位置。标题为动宾结构,是比喻。题目之前有一段文字,对“原点”作了解释说明。考生一般不致离题。

从内容角度看,可写空间大,角度多。可以记叙,可以议论,可以抒情。可侧重写为什么要回到原点,也可侧重写怎么样回到原点。比如: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应该保持正直、善良、宁静的本真之心。比如:当我们取得了一个成功之后,下一个目标又让我们从零开始,回到原点,永远保持一颗奋斗进取之心,像刚刚取得成功的李娜。

从导向意义的角度看,命题者显然要引导考生关注社会,思考生活(这是最大的特点)。比如,面对当前的社会风气,现代人的情感变化,社会文化发展,我们应该持何种态度,应该如何去做,等等。

从选拔性考试的特点看,这篇文章要写好不容易,考生对问题要作理性的冷静思考,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可以拉开得分距离。同时,这样的作文,一般不容易套作。

作文题难度近年来最低

张诚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老师

这题是近年来审题难度最低的一次。题的难点在于原点的理解,但材料里面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所以,你只要是在基本范围内写,肯定不跑题。可以说,今年的作文题跑题比不跑题要更难。

这个题目是动宾式的,如果用记叙的方式去写,就侧重在如何回到原点的过程,如果用议论的方式去写,侧重在为什么和怎么样。考生写出好文章来是非常有可能的。

与去年的《与你为邻》相比,去年的题目有很多关子,是谁与你为邻啊,写的过程当中如何抓住我和你,很多学生都写成了与他为邻,去年的题有审题的难度,今年几乎没有。

我们现在的学生很关注现实、时髦的东西,而对于传统,本源的东西思考的比较少。这个作文题中,原点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这个题目引导学生去思考,思考一些本源性的东西。如果要写出深度,关键是学生平时对生活的认知问题。如果作文中写了一些负面情绪的内容,也不一定就得低分,要看考生是怎么写的。当然,我们原则上是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去看待生活。因为他们还很年轻,他们的生活应该是阳光多于负面的。

今年的作文题对诗歌没有限制要求,肯定是可以写诗歌的。但考场写诗歌不合适,一个原因是评卷者是否能评判;第二个原因是学生能否写好,写诗歌风险很大。你比如说800字,写诗歌,算行还是算字,这都是很模棱两可的东西。今年作文题让人很兴奋

陈少华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语文评卷组组长

今年广东高考题作文题,考生看到题目,能够很快兴奋起来,什么是“原点”,导语有提示,“原点”可实指,也可通过引申、比喻等手段获得虚指意义。导语提示让考生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又能让优秀的考生获得更多更深入的启发,能更好地发挥水平。

总的来说,写作内容能让考生可以说、有话说,有精彩的话说。命题有格调,格局开阔,给考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回到”又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成长与认知来说话,避免不着边际任意发挥,可以较快入题。能够出有思想性、真情实感的东西,将人生积极向上、奋发向上的东西辩证地、有效地提炼出来。例如:在写作中,考生既可以正面立意,也可以辩证立意。在具体内容上,“回到原点”可以是一种反思反省后再出发的大智慧,也可以是一种调整策略或力量后的再出发、再冲刺,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处事艺术;还可以是表面上写一种重复或位置复原,其本质是一种螺旋式上升。

考生可以就生活中的具体话题如自然环境回到原生态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写物质丰富的今天,人的精神和道德应该回到本真的状态,还可以写个人迷失后,如何找回自己本来的位置等等。

考生如何构思立意,选择什么内容来写,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或人生观,它体现的是考生对社会生活的认知与感悟;考生写作能力的高低,真正体现在考生对生活体验的广狭,对社会人生问题思考的深浅和是否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认识等方面。

广东近年高考作文

2011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2010年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2009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2008年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2007年

作文要求:话题作文“传递”。

2006年

高考作文题为:一个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渐渐地,脑袋、肩膀都露出来了,雕出了一个美丽的天使。一个小女孩看到了,问: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雕刻家说:石头里本没有天使,但我是用心在雕刻。请以雕刻心中的天使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近年来,房地产业与外贸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了十多年,大中城市房价也随之强劲上涨,但住房也失去了居住的本质。据有关媒体报道:中国有3000多万套住房空置;深圳大学博导国世平透露:他的一名学生购买了680套房用来投资。

中国的住房成了金融产品,投资成了主要用途,居住成了次要功能。

2009年年底,中国政府开始对房地产业进行全面调控,调控范围之广,调控手段之多,调控力度之强均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国家目的很明确:挤出房地产市场泡沫,让楼市回归“自住”的本质。

2010年,对于佛山“刚需”与其他需要购房的市民来说,是“腥风血雨”的一年,售楼小姐对他们吼道:“买不买,不买我们会继续涨价。”那段特殊的时节,有人无奈被迫买房;有人为求增值不断买房;有人为房喜,有人为房怒;有人为房笑,有人为房忧„„所有这一切,只是每个人的心中没有“原点”。

2010年,开发商也是一团乱麻。2008年,佛山楼价大跌,很多开发商在低位卖房,2009年与2010年,佛山楼价不断上涨,开发商“吸取教训”,不断抬价,推迟出货节奏。等到政府“限购限贷”,才后悔不迭。

开发商大多于改革开放初期做生意起家,或依靠企业转制暴富。他们发家致富之前的梦想是:让自己与家人过上舒适的生活,开拓一个事业的平台。如果条件允许,为社会、为乡亲作些回馈。

我们认为,开发商大部分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也有个别开发商,忘记了自己的“原点”——儿时的梦想,少年的誓言,甚至失去了做人的道德底线。他们与炒房团勾结哄抬楼价,利用“假按揭”欺行霸市,使用假冒伪劣材料制造“楼歪歪”、“楼脆脆”等例子举不胜举。他们走得太急,失落了自己的“原点”。

目前,佛山楼市成交骤降,因为市民有政策撑腰,他们“不见兔子不撒鹰”——见到合理价位才会出手。

开发商却“犹抱琵琶半遮面”——降价幅度太小。原因在于他们至今没有理解政府调控让房价“回到原点”的核心目标。

障碍应当拆除,“原点”必须回归。开发商与消费者尽快对合理价位形成共识,楼市才能重新振作起来。

作文较去年好抓题,我是写议论文的,把‘原点’作为‘起点’来理解。而选择题、古文以及语言运用题等是比较简单的,今年古文还是讲人物。但我觉得古诗比较难,特别是第二问‘结合全诗谈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真的是难倒我了!但总体还是有信心的。”不过,有些考生认为病句的题目有点抓不准对错。

第13篇:广东高考作文分析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分析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陈妙云

尽管妙云教授说这是陈老师最后一份试题分析因为她去年已经退休了,明年就不写了,评卷也不参加了,但主持广东高考作文评卷10余年,她对作文的分析依然具有风向标的作用。

一、作文题型分析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题型,与2012年的作文题型基本相同,依然采用“材料引……”的题型。

但2013年的作文题与2012年的作文题略有变化,其不同处有:①2013年“材料”引出的是“写作要求”,而2012年“材料”引出的是“写作范围”;②2013年的作文题没有了“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及“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的范围设定,而提出了“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的写作要求。

从审题的难易度作比较,2013年的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考生对其阅读与理解难度低,审题明显比2012年的作文题容易。“材料引……”这种作文题型,有效地弥补了以往命题“限制过于宽泛”的缺陷,较好地抑制了套作、抄袭和模式化写作等不良的应试行为。但是,“材料引……”这种作文题型,又客观存在着考生不能直接进入写作或可能受阅读影响而不能正常发挥写作水平的问题。降低阅读和理解材料的难度,让考生既受“范围”限制,又能尽快进入写作,这是“材料引……”题型最理想的命题效果。可以说,2013年的作文题比2012年的作文题显得更为成熟。

2013年的作文题取消了“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及“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的范围设定,这很可能是有意避免大多数考生因没有捐助和受捐助的亲身经历而无法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感悟”。2013年作文题提出“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与含意的范围”的写作要求,其写作范围实际上是被进一步限制了。因为“含意”是指“所包含的意思”,考生只能在“材料”的“内容”和“材料”所包含的“意思”范围内写作,而不能由“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而引申出相关的“含义”话题。从对材料的把握方面论,2013的作文题比2012年的作文题“在材料的内容与含意的范围内”提供给考生自选角度还是不少的。

二、材料内容与含意分析

整体理解2013年作文题“材料”的内容,主要说的是捐助与接收捐助的问题。具体的内容有:

1、富翁捐助贫困家庭;

2、家庭一感激地高兴地接收捐助;

3、家庭二犹豫着接受捐助;

4、家庭三感谢富翁好意,但拒绝施舍。

2013年作文题“材料”的“含意”有:

1、慈善

(1)富翁捐助贫困家庭,是一种善举,没有恶意。

(2)慈善不仅仅是扶贫,更重要的本质是传递爱心。

(3)接受慈善,不仅接受捐助,而且接受爱心。

(4)感激慈善就是释放爱心,回报慈善更是扩大和传递了爱。

(5)慈善要讲究方式,讲究智慧,才能把爱意传递。

2、接受捐助的心态

心态一:受之无报。如家庭一,这种心态源自于他们认为捐助是无偿的,感激即可。

心态二:受之必还。如家庭二,这种心态源自他们认为无论捐助者有无要求偿还,受助者都应该偿还,这即对得起捐助者,也证明自己不贪不懒,有借有还,接受别人的捐助才能心安理得。另外,这种心态也含有知恩图报的意思。

心态三:只谢不受。如家庭三,这种心态源自自尊,他们认为人穷志不能短,接受施舍就丢弃了尊严。因此,这种心态也含有自立自强的意思。

3、贫富关系

从数量关系看,富人少,穷人多。从社会经济学角度看,这种经济结构不理想,难奔小康。

从捐与受捐的关系看,捐助的富人少,需要受助的穷人多,捐助扶贫显得杯水车薪。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看,捐助只能帮助一些人解决暂时的困难,但不能使整个社会脱贫致富。

从富翁的善举与家庭三的拒绝施舍看,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关系不和谐。

三、自选角度分析

(一)从“材料内容”可选的角度:

1、富翁角度

2、家庭一角度

3、家庭二角度

4、家庭三角度

5、接受捐助角度

6、家庭一与家庭二比较的角度

7、三个家庭对比的角度

(二)从“材料含意”可选的角度

1、慈善(慈善是中华传统美德、慈善的本质、慈善的方式……)

2、接受捐助(应该接受捐助、知恩图报;不应接受捐助、自立自强、有尊严地活着、有骨气……)

3、贫富(富人应该怎样做,富人应该怎样捐,富人为什么要捐;穷人应该怎样做,穷人应该怎样面对捐助;富人与穷人的关系……)

四、作文要求(2)的评判细则

2013年作文题的要求(2)明确规定“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如何评判?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评卷作文题组经过认真研究,制定出以下五条评判细则:

1、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自选角度,判“符合题意”。

2、在“材料”范围内的其他内容自选角度,判“基本符合题意”。如“白手起家”“慷慨”“帮助”……

3、仅以“材料”为由头引申话题,然后离开“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判“基本符合题意”。

4、完全离开“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判“偏离题意”。

5、暗合写法不判“偏离题意”。

五、考生应试作文分析

(一)考生已熟悉“材料引……”作文题型

自2012年高考作文实行“材料引……”题型后,经过一年认真备考训练,2013年的考生,已掌握这种作文题型的应试步骤与方法,大多数考生能在“材料内容与含意范围内”自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角度写文章。不少考生选富人角度,探讨慈善的方式与方法,强调慈善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呼吁慈善要尊重受施者。也有不少考生选接受捐助的角度,对三个家庭或赞或弹,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还有不少考生轻视“材料”主旨,离开“捐助与接受捐助”这个主题,随意去引申,例如,将“捐助”引申为广义的“帮助”,帮助做作业,帮助改掉坏脾气,等等。又如,由“材料”中富人白手起家,引申出“奋斗”的角度,写出一篇若干穷人经过奋斗而成功的文章。这类文章,审题被判“基本符合题意”。

还有不少考生以“材料”为由头,宽泛地引申话题,完全离开“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如由三个家庭接受捐助的三种心态,引申出“选择”的角度,然后将“材料”丢弃,独自去论他的“选择”。还有由家庭二为由头,引申出“回报”的角度,然后天马行空地去论与接受捐助完全无关的回报。这类考生写出来的文章,大多有明显的套作痕迹。这类文章,审题被判“基本符合题意”。内容项一般在三等评分,发展等级分也随之大受影响,表达项水平再高,也只能在二等下或三等评分,总体得分肯定不高。对于具有一定写作水平的考生,一定不能采用这种简单由头谈后套作的投机方法,这会影响其写作潜力的发挥。至于对自己写作能力缺乏自信的考生,企图用这种方法蒙混得分,应该觉醒此法不灵了,老老实实给力学写作吧,凭真才实学得分,才是正道。

还有不少考生采用扩写来应试,就“材料”的某个细节作合理想象编故事;还有的采用续写应试,就富人或某个家庭作合理想象,写散文或记叙文。扩写合续写都不是“材料引……”所提倡的应试方法,得分都不会高。至于没有“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及“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的要求,在“材料内容与含意范围内”扩写或续写究竟行不行呢?窃以为,目前命题方尚未考虑此问题。假如允许的话,扩写与续写将是容易得高分的写法。但是,在命题方没有明确指示可以“在材料内容与含意范围内”续写与扩写前,应该引导学生不扩写不续写为妥。

(二)原创作文明显增多

2013年的高分作文,都是原创的文章。在这些高分的原创文章中,表达出考生对慈善或接受捐助的深刻见解。尽管考生不一定有慈善或接受过捐助的亲身经历,但不少关注社会的考生,对这个公共话题,还是有话可说的,并且提出了新颖的建议。在这些高分的原创文章中,还显示出考生较丰富的知识面与较广阔的生活阅历,古今中外关于慈善与接受捐助的言论事例异彩纷呈,还能运用贴切有说服力的论据展开具体论证,文章内容充实。在这些高分的原创文章中,完全不见套路额痕迹,文章思路畅达清晰,结构严谨,中心突出。在这些高分的原创文章中,语言比较流畅,有些句子还有文采。

更可喜的是,原创作文越来越多。尽管有些原创作文还显得思想稚嫩,有些论据欠准确,但比起那些用早已背熟的材料和文段来牵强附会的套作,“原创”更值得鼓励和肯定。例如,在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中,写陈光标高调慈善的很多,但评卷时强调,这是“不约而同”,评分绝不能因写的人多而判其雷同平庸;应首先充分肯定考生关注社会并贴切选用论据的能力,同时强调应客观地根据其论证水平评分。2013年广东高分作文评分,强调对原创作文宽容,对原创文章给予鼓励性评分。

六、2014年作文备考建议

(一)依纲备考,落实考点

依纲备考,是最科学最奏效的备考。每年,教育部下发语文考试大纲,广东教育厅下发语文考试大纲说明,这些事全国或全省统一考试的纲领性文件,出题的依纲出,备考的依纲而训练,评价的也必须依纲而评,环环紧扣考试大纲,有条而不紊。因此,教高三的语文老师,应该关注和钻研考试大纲和省考试大纲说明,科学而及时地发现考试动态,科学地设计备考方案。

(二)强化审题训练

“材料引……”这种作文题型已经考两年了,学生对这种题型日渐熟悉,对这种题型的审题方法也已基本掌握。在此基础上,应该将审题训练的重点落实在对“材料内容与含意范围”的准确把握上。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提供给学生训练的作文题,其质量要高。有些人备考喜欢搞“题海战术”,在网上搜寻一大堆作文题,不筛选就印发给学生训练,结果是越训练越糊涂。根据以往曾对“材料引……”作文题型提出的疑惑来看,多数是由质量差的“材料”引出的。

另外,审题训练的重点也要落实在角度的选择上。确保“在材料内容与含意范围内”选择角度;并且要处理出“单一”的角度;尽量甄别出“有价值”的角度。

(三)强化原创作文“中心突出”的训练

沿着2013年的命题趋势,以后的“材料引……”作文题,其审题将会控制在考生易于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审题难度降低后,作文分数的区分度,就自然回归到考生应试作文水平的比拼上了。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评分,主要看两方面:其一是判审题;其二是判作文。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对审题划定的等级为“一等的符合题意”“二等的符合题意”“三等的基本符合题意”“四等的偏离题意”。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对文章评判的项目是很具体的,评“内容”项的细目有“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评“表达”项的细目有“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书写工整”。这6项细目,便是作文评价的得分点或失分点了。

所以,作文备考不能只训练审题,还要训练写文章,按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所制定的评分细目,认真训练学生,达到能写出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以及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书写工整的文章。但是,目前学生写文章的水平,距离评分标准所定细目还挺远。比如,文章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材料欠丰富,结构混乱,语病较多,等等。还有些学生甚至连“原创”的信心都没有。确实,作文备考任重道远。正视困难重重,不是放弃而是重视。套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越来越多人写原创作文了,再不原创“蒙”不到分了!

面对学生作文诸多问题,建议在培养学生“原创‘写作能力时,试试以训练“训练中心突出”为突破口,辐射性地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

1、训练想清楚才写

造成写文章中心不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乱写”,不是想清楚了再写,而总是“边写边想”,于是写到哪想到哪,想到哪写到哪,写好写不好全平凭运气。这种不好的写作习惯,是中心不明确的“罪魁祸首”,必须先解决!

高考作文与平时写作不同,平时写作文可以先写初稿,然后修改,再定稿,如果不满意还可以重写。但高考作文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一写即定稿,因此,想清楚了才动笔表达,这是管住思路,“中心突出”的保障。现在学生普遍处于“不写思路出不来”的状态,总是写了一句才想得出下一句。这种状态实质就是一种写作习惯,这种习惯是经过了好些年悄悄养成的。这种不良的写作习惯,只保证了能写出800字,却保证不了“中心突出”,所以必须要改。而较长时间养成的不良写作习惯,要在较短的备考日子里改掉,确实不容易,需要强化训练,由不习惯训练到习惯,由“乱写”训练为“清清楚楚地写”,由“动了笔才逐渐清楚”到“动笔前就清清楚楚”。

2、训练动笔前确立“中心”

许多学生,审题选择了角度后,就动笔写作文了。他们不知道,还需要确立文章“中心”,才能动笔写,这才有可能写出“中心突出”的高分文章。什么是文章“中心”?文章“中心”指的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看法。例如,《点亮万家灯火》这篇文章的“中心”是:赞扬家庭一“感激地接受”好。

动笔前确立“中心”,就能避免东拉西扯。角度与“中心”有密切关系,往往一个角度可以确立出N个“中心”。例如,《点亮万家灯火》的角度是“家庭一”,这个角度,可以写“接受捐助好”的中心;也可以写“接受捐助不好”的中心;还可以写“知恩图报”的中心……800字的文章,一般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写,才有可能写得深刻,才能写得“中心突出”。

确立“中心”是在动笔前,选定角度之后。这是个构思的思维步骤,一定要通过训练,让学生习得并形成写作的好习惯。

3、训练动笔前想清楚怎么展开“中心”

怎样将“中心”展开,形成800字的文章,这需要在动笔前想清楚。例如,“赞家庭一感激地接受好”,这一“中心”如何展开?《点亮万家灯火》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通过三个家庭作比较展开的。“家庭一”为什么好?其一,家庭一没有家庭二的多余顾虑;其二,家庭一没有家庭三的无谓戒心;其三家庭一接受了善意,温暖了他人,学会了感激,点亮了内心。这就围绕“中心”展开了三个分论点。

动笔前花时间去想清楚怎样展开“中心”,“中心”更清楚了,全文的思路也呈现了,结构也就随之有眉目了。

4、训练动笔前想清楚了用哪些题材表现“中心”

目前不少学生在考场上写作文,靠的是将考前准备好的那几个材料,不管它贴不贴切,只管往题意上“扯”,专注着怎样“扯”的靠“近”些,“套”的痕迹淡一些,这样的“写作”(这是制作)哪还有“中心”?

在“中心”确立前就准备好的“题材”,被称之为“万能题材”“口袋材料”,用这些题材制作文章,一般写不出“中心突出”的文章。科学的写作过程,应该是想好了“中心”及其展开,然后才根据“中心”及其展开的需要选用题材。这样的题材才能有效地表现“中心”。

在训练学生选择题材时,除了强化围绕“中心”选材的原则外,还有必要辨正以往对题材甄别与评价的误区。甄别与评价题材好与不好,不是看其数量或掌握材料所体现的知识面,也不是看其用的人多人寡,而主要评价器与“中心”的逻辑关系,主要评价其对“中心”的表现力。

5、训练动笔过程中将“中心”表达清楚

表达过程如何紧扣“中心”写作,这是“中心突出”的重要环节。如何将想清楚的“中心”表达得清楚,同样是需要下大力气训练的。

第14篇:高考作文要点分析

英语高考真题看写作 词汇运用注意三原则

江苏省高考英语写作继续延续往年的半开放式,尽管在题材上有别于历年常考的信件、演讲稿等应用文文体(如0

4、0

5、0

7、08年)而采用了议论文文体(谈论使用鼠标的利弊)。但基本要求大同小异:考生既要完成所给要点,又要根据要求做适当的自由发挥。

而纵观江苏省高考英语的评分标准我们可以发现,除了一些硬性指标(例如字数多少、标点符号、书写工整程度),阅卷官给分的标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软性指标:

1、内容要点是否齐全;

2、词汇是否准确多样;

3、句式结构是否丰富多彩;

4、逻辑关系词使用是否到位。在此,笔者将从词汇、句式、逻辑关系词三方面结合我们在苏州新东方课堂上的解题方法,对09年的高考英语作文展开分析讨论,以飨读者。

一、词汇注意“三原则” A.复杂原则

如给出的要点中的有“搜索信息”、“浏览网页”等,考生在选词时一定要精益求精。多数考生看到“搜索”,马上反应出了\"look for information\" 。当然这个短语没有错,但是苏州新东方高考写作课堂上我们一再地向学生强调“不要一味地使用小学初中词汇,而要适当地复杂化”。我们可以设想当千军万马的考生异口同声咬定“搜索信息”的英文表达是\"look for information\",阅卷官的审美将会出现何等程度的重度疲劳时,考生应该反省:可不可以不用look for?于是关于“寻找”的适当复杂化表达马上出来了,如\"search for ,hunt for\" ,时髦一点的考生甚至可以用\"goggle for\"。这样,平淡无奇的“寻找”马上变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考生的分数也正是由于这样一些闪光词汇的加入而扶摇直上,身价倍增。

B.转换原则

部分考生看到“编辑文本”、“点播音乐”这样“时尚达人”般表达方式就开始眼花缭乱了。殊不知,当他们在绞尽脑汁想出对应的英文翻译时,时间老人已在暗渡陈仓。这时,如果考生能够想到“同义转换”即“不会说的绕着说,没把握的换着说”,你会发现原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离自己是如此地近。如:“编辑文本”无非就是对我们之前的文章进行修改,如果考生不会edit,马上想到近一点的change,或者是correct 甚至是perfect 都可以。至少考生不会有语法错误,而且不会因为用词上的纠结而延误战机。

C.温暖原则

在苏州新东方的高考写作课堂上我们一再强调:孤独的名词用形容词来修饰,孤独的形容词可以用副词来修饰。如此文中,被cute, handy, smart等形容词修饰过的mouse 要远远比一个孤零零的mouse来得可爱。同理,被most, extremely, extraordinarily等副词修饰过的形容词effective 要比形单影只的effective来得精彩。

二、高分句型使文章“熠熠生辉”

其实,考场写作中闪光点的涌现,绝不是考生灵感或者是人品爆发的结果。它需要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运用和总结。如表格中出现了一个“鼠标的必要性”,伶俐的考生马上会想到一个句型:so...that 。当别的考生都在排山倒海地使用:\"A mouse is neceary\"这一句型时,这类考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反应出他平时贮藏的闪光句型\" A mouse becomes so important in our lives that people can not suffer on-line without it.\" 灵活的考生会进一步联想到这样一个倒装句:So important does a mouse become to us that people can not surf on-line without it.更加牛的考生会想到另外一个关于hardly 引导的否定倒装句:So important does a mouse become to us that hardly anyone can live without it.更有心的考生还会想到我们上面的词汇三原则,把平淡无奇的important 换成 \"significant, vital\"等高分词汇。

三、逻辑关系词使文章“行云流水”

通过表格中列出来的中文提示,考生会马上反应过来,该文分为三个层面:1.鼠标的必要性;2.鼠标的便捷性;3.鼠标的潜在坏处。逻辑关系词的准确使用能将这三个层面很好地加以衔接。比如,第一点和第二点之间是并列关系。考生可以使用平时在苏州新东方高考写作课堂上一再强调的表示承接的逻辑关系词如:What\'s more , Moreover, In addition, Additionally 等。在第二点和第三点之间,我们可以用\"However, Neverthele, Nonethele 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同理,在进行“鼠标的便捷性”这一微观层面的剖析时,用For example , for instance, such as 等表示举例的逻辑关系词对表格中罗列出来的“收发邮件,选购商品,点播音乐,下载电影”等考点进行罗列。

总的来说,考生要达到词汇三原则的灵活运用、闪光词汇及句式的脱口而出以及逻辑关系词的信手拈来这三个标准并非一时之功,考生必须通过平时的不断积累、总结和练习才能在实战中驾轻就熟。

第15篇:错误分析加(定稿)

主题词标引工作起步较晚,具有灵活多变的特性,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大致表现在主题词标引混乱、主题词使用不正确和格式错误等三种情况:

1、主题词标引混乱。标引主题词时所用的类别词和类属词,应从有关部门统一规定的个类《公文主题词表》中选择,一般不能更改。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生造主题词、简单缩写公文标题、用错词性等错误,例如:

(1)《关于***同志任职的决定》主题词标为:***、任职通知。遍查各类主题词表均找不到人名“***”和名词“任职”,属于生造关键词。应改为“干部任免、决定”。

(2)《关于进一步推进外资引用工作的通知》主题词标为:推进外资、通知。“推进”时动词,而主题词都是名词或名词词组,属用错词性。应改为:经济管理、外资、通知。

(3)《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宏观管理的意见》主题词标为:高校、招生计划、意见。“高校”、“招生计划”则是机械分割标题,属简单缩写公文标题。应改为:教育、招生计划、管理、通知。

值得注意的是,“任职”和“任免”,“招生计划”和“招生”、“计划”等词形相近,词义相似,非常容易混淆,为规范起见,应使用规定的主题词。当主题词表中找不出准确反映文件主题内容的类属词时,可以在类别词中选择适当的词标引。同时将能够准确反映文件内容的词标注的类属词后面,并在该词的后面加“△”以便区别,如:“教育、高校△科研奖励、通知”。

2、主题词使用不准确。标引主题词首先应通过分析公文内容,找出所行文主题词所在的区域;其次,选择最恰当的类别词作为第一个主题词;再次,在类属词中选择最能代表文件主题内容的作为第

二、第三或第四个主题词。最后一个主题词为公文的文种。但在具体操作中,却存在标引不全、文种错误、错用主题词的现象,这也是出现错误最为突出的,我们也用实例来分析:

(1)《***省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主题词标为:规划、管理、通知。“规划”、“管理”、“通知”都属于类属词,缺少了类别词。应增加一个类别词,改为:城乡建设、规划管理、通知。

(2)《***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6年度冬季退伍军人安置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的通知》主题词标为:民政、退伍安置、通知。如此标引的话,对文件主要内容的表述不清,可以理解为安置退伍军人的意见,也可理解为安置退伍军人的工作统筹安排等,势必对以后的信息检索、文件归档等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也就失去了主题词的功能和标引意义。所以,应该增加一个类属词“表彰”,改为:民政、退伍安置、表彰、通知。

(3)《关于转发〈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若干规定〉的通知》主题词标引为:监察、转发、廉政建设、规定。这是标引中最常出现的文中错误。应改为:转发、廉政建设、通知。

3、格式错误。主题词的规定格式是:用3号黑体字,居左顶格标识,后标全角冒号,词目用3号小标宋体字,词目之间空一字。但是在实际行文操作时,有用仿宋字的,有的和抄送、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一样左空一格的,甚至有的词目之间用顿号或逗号分开的,或者词目之间空两字的,这些都是错误的格式。

第16篇:高考作文拟题技巧分析

高考作文拟题技巧

上传: 曾松根

更新时间:2012-5-31 8:26:37 明眸善睐 顾盼生辉

——高考作文拟题技巧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 题目,犹如人明慧的眼睛,使文章顾盼生姿,眉眼传神,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在考场上,一个靓丽夺目的标题能让阅卷老师怦然心动,“一见钟情”。 好标题一般要符合两个标准: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意味;言简意赅,能包孕文章主题。 一.作文拟题的原则:

①范围要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泛;要合理出新,不要落俗套。如果标题万一太大,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加以限制。 ②字数要少。字数过多则显得松散。 ③内容要精。内容要准确概括材料主旨。 ④构思要巧。形式要美观,内容要活泼。

二.作文拟题的要求:

⑴体态美观:即在拟题时注重题目的形态美,像一个漂亮的大姑娘亭亭玉立在大庭广众之下,给人以“前不见古人”的全新感觉。

①题目中运用间隔号或连接号:例如”母亲·黑土地·小石磨”、”自卑·自负·自强”、”神鞭——母爱”、”对手——榜样”等。

②题目中运用对偶句:例如”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等。

③借用新闻标题:例如,有的题目像新闻题一样,正题之前有引题,之后有副题。

④题目中运用数学公式:例如”“1+1>2”“、”“7—1=0”“、”“1>6”“等以等式或不等式的方式化抽象为浅近,收到了纯语言文字难以达到的特殊表达效果。

⑤运用留白:即留出艺术空白让读者去思考、填补。例如,”用你的温柔马屁和背影……——写给阿q同志的信”,其中的空白,以虚映实,藏而不露,但读者又可以根据文意在会意的一笑之中把握主旨。

⑵形象活泼:如果说体态美观只体现了题目的“身材”,那么,形象活泼就体现出了题目的气质与性格。就像一个人一样,性格好,气质高雅,往往是惹人喜爱的。

形象活泼的题目容易引起人的兴趣,令人好奇地阅读全文。

①运用修辞格。例如运用比喻手法的”诚信,交往的桥梁”、”机遇是一条鱼”、”朋友就是生产力”等;

运用反问的”诚信过时了吗”、”“卖狗肉”何必“挂羊头”“等;

运用拟人的”留些诚信给自己取暖”、”粉笔的自述”、”星期天的面孔)等;

运用双关的”生命“诚”可贵”等

运用夸张的”花瓶装下春天”等;

运用对比的”“小人物”与“大道理”“等;

运用词语回环而意义相反的”防盗门不防盗”

②套用、加工或改造成语、诗句、歇后语、文章标题、影视片名和歌曲等。例如运用成语加谐音的以“棋”为话题的”乐在“棋” 中”等;

改造成语的”“雾”里逃生”、”“战痘”青春”、”“官”念前提”,讽刺某单位几任领导贪污腐化行为的”前“腐”后继”等;

改造歇后语的以“清白”为话题的”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等;

化用诗句的以“诚信”为话题的”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等;

化用歌词的以诚信为话题的”我诚信,我美丽”、”贪宫“着”字歌”等;

仿拟名言名句的以“诚信”为话题的”诚以养德,信以修身”(诸葛亮有名句“静以养德,体以修身”)等;

仿拟文章标题的”“吾”邦惊诧论”等。

③颇具讽刺意味的”拿错讲稿”、”“豆腐匠”与“包工头”“等。

⑶文采浓郁:“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学色彩浓的文章常被视为精品而受人青睐,文采浓郁的题目更是耐人寻味,魅力无穷。

①借助古今中外的诗词、名句、歌词、优美散句等或引用,或套用,或改造等。例如以“月”为话题的借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词句拟题为”儿女共婵娟”、以“楼”为话题时借用李煜”虞美人”中的词句拟题为”小楼昨夜又春风”,还有像”小荷才露尖尖角”、”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化用诗句的”色彩广告色彩风”等。

②运用各种修辞格。例如用对偶的”小牛顶翻快船,奇才遮住太阳””贴近生活堪称道,提高质量须努力”等。

可见,这类题目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而且还给人留下回味的空间。

三.拟题技巧

怎样才能迅速提我们拟题的能力呢?怎样尽快闪出语言的亮丽,给文章题目有一个漂亮的包装?

(一)平实的拟题

1.在话题之前或之后加词语作标题——最简便的拟题方法 例:”学会阅读””阅读的乐趣””珍视生命.””尊重生命””生命的内涵””点燃生命之火””拍卖诚信”

2.中心即标题(议论文) 例:”在阅读中成长””阅读,叩开真知之门””生命在燃烧中成长””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心灵的颤动”、”心灵归属何方””走出心灵中的感情误区””让理智战胜情感”(2003年)”遭遇挫折,超越痛苦”(2004年全国卷ⅰ)”改变思维,找到快乐””寻找快乐,精彩人生”(2004年全国卷ⅲ)

3.以中心事物入题。如:”幸福的黄手绢””二十四双布鞋””狗尾巴花””四十九朵玫瑰””梯田蘑菇房””永远的蒲公英””最后一张落叶生日卡””母亲的照片””那棵葱郁的高山榕””一千张糖纸””二月二,料豆喷喷香””萝卜灯””魂系三棵树””青天一缕霞””九九女儿红””不沉的船””穿布鞋的故居””蓝莹莹的星光”。 4.以中心人物入题。如”藏北姑娘””第十一位””对院的女孩””阿彩””我爹我娘””阿鸽八斤””最后一个船夫””昆仑采玉人””梦萦阿诗玛””女兵二十一””父亲的背影”。 5.以中心事件入题。如”春夜听雨””怀念天水””想念梵高””迟到””库姆塔格轶事””走边城””追寻鹤故乡””美丽的约定”。 6.以文章观点入题。如”善待生命””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近墨者黑””我喜欢出发””浮生若茶””守住心中的清月””苦难是一笔财富””讲点节操””起心动念,皆应向善””站直喽,别趴下”。

(二)创造性的拟题

1.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用比喻、拟人、双关、借代、夸张、设问、呼告、通感等修辞方法拟标题,就能给文章增添第一道亮彩。如:(1)运用修辞 如以比喻入题的,”送老人一轮暖阳”; 以夸张入题的,”那个障碍粉碎了我; 以反问入题的,”我是谁?”; 以设问入题的,”我从日本邮局取回了什么?””黛玉,你为谁愁?” 以对偶入题的,”一头白发,满山青葱”;”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以拟人入题的,如”我被"诚信"撞了一下腰” 以呼告入题的,”妈妈,再爱我一次”; 以双关入题的,”从心做起”(话题:亲情)、”冬日暖阳””花落春仍在” 以通感入题的,”我闻到了阳光”、”“成长”有谁听?”、”甜甜的教鞭”、”温暖的黑板” 2.借用或化用法:借它山之石,来包装润色自己的文章。巧妙借用或化用名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名句、俗语、歌词、广告词、文学作品、影视剧题目…… (1)借用法:原版引进,原汁原味 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横看成岭侧成峰”、”感时花溅泪”、”公则生明”、“阳光总在风雨后”、”独上高楼”、”追忆似水年华” (2)化用法:旧瓶装新酒 例:”都是诚信惹的祸”、”诚信,爱你没商量”;”都云老汉痴,谁解其中味”、”同一片天下同一颗心”、”勿为情所障目”;”你快乐,我快乐””“爱”在心口难开”

3.妙用术语。拟题时巧用人们熟悉的行业术语,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术语本身就有一定的含义,能使阅卷老师更容易掌握你的用意所在。如”送去主义””拷问灵魂””贫困的反作用力””校园写真””生活中的欧姆定律””拍卖诚信””真空下的加速度””催化人生”等。

4.巧用词语。拟题时可以充分的利用、挖掘生活语言,利用相似词语的颠倒、谐音、形近等特点产生的独特魅力使标题靓丽起来。如”打假与假打””秋天里的春天””向前看与向钱看””要我学与我要学”、”优质与忧质””扶贫与吃贫””给心灵松绑””保鲜诚信””没有异想,哪来天开?”等,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入耳入心。还可以利用意义相对或相反的词语来设置矛盾,以激发阅读兴趣,如”阳光下的罪恶””菩萨指引的血腥路””水与石””钢骨柔情””减负:让我喜欢让我忧”等。

5.反向拟题。运用求异思维,把一些公认的常理做反向思考,从而构成文题,往往能收到奇效。如:”到班门弄斧””有志者未必事竟成””虽贫,岂困?””常在河边走,也能不湿脚””三个臭皮匠,怎敌诸葛亮””前不见古人,后岂无来者?””忙人闲事””眼见一定为实吗?””享受挫折””要敢于走麦城””痛苦也是一笔精神财富””孔融让梨:是耶?非耶?”等

6.妙用歌词。群众喜爱的歌曲歌词脍炙人口、深入人心,一旦入题,非常吸引读者。尤其是流行歌曲的歌词,有的非常生动、别致,如:”痛并快乐着””潇洒走一回””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诚信,我的眼里只有你””想说爱你不容易””谁不说俺家乡好””幸福着你的幸福””问世间情为何物?””都是诚信惹的祸”、”诚信,爱你没商量”等等。

7.巧用符号。运用数学公式和符号,能起到简洁、生动而又别致、醒目的作用。如:”成功=志+力+物””多解的题:规矩=?””联想1+1””记忆≠智慧””移植记忆≠获取能力””xx+xx=快乐””1∶6的启示””0+0=7+(-3)吗”,激起阅卷老师急于探究内容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一定的魅力。

8.反常设悬。所拟题目有违常理,故意设置悬念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理。如:”感谢你的敌人”,”往事并不如烟”,”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儿嫌母丑”。

9.巧用并列。以并列词语或短语做标题,突出文章所涉及的几个因素或蕴涵作品的主旨,增强读者阅读期待。如”一毛钱与诚信””春夏秋冬””图形•生活••思维””借鉴历史开创未来””你的岁月,我的记忆””我的祈愿,我的爱”等等。 四. 拟题注意的问题

1.要看清题干和材料的要求。要字字细读,句句推敲,千万不能要求还未弄清就匆匆下笔,具体而言,审题时要在以下几方面下足功夫:

(1)注意题干和材料中隐含的、显现的限制条件拟题。如果要你联系实际,要看清要你联系的是什么实际,如果没做具体规定,随便你联系什么实际都可,只要能切合题意;如果要你联系自己,那文章中就一定要有“我”,而不是“我们”,更不能写他人。 还要读出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

(2)吃透材料,抓住中心意思拟题。 (3)看清话题,避免脱离命题范围。

2.善于展开联想。看清题目要求后,还要想想有没有见过类似的好文章;再想想有没有学过的语文课文、史地知识、哲学原理和看过的报纸杂志、影视作品题目可以改造。如果一时吃不透材料的含义也别着急,先放松一下,不妨从材料里跳出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想一想材料作者写出这段材料想说什么,或者说,他想告诉人们什么?他对材料中的人或事是一种什么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这么一想,你也许就能领会材料的含义,就能拟出题目了。 总之,拟题要从话题作文的具体内容和体裁出发,做到准确、简明、醒目、新颖、有诗意,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与媒体中有特色的语句。如引人注目的美伊战争,报纸上曾发表了一则”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评论,这个标题就是巧借了辛弃疾的词。标题只是文章的眼睛,拟一个具有文学色彩、让人回味无穷的好题目,赢得阅卷老师的“芳心”,应该是我们每位高三考生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高考作文拟题技巧 技法一:巧用借鉴法

借用的对象可以是历史上和生活中的名人名作、歌词、电影、俗语、名言警句、诗文等多个方面,凡是生活中自己非常熟悉的对象都可以成为自己进行拟题的素材和源泉。此种方法既有浓缩凝练的长处,又把作品的诗情画意、哲理韵味带入了标题之中,简单易学,容易操作,容易出新,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心理共鸣。

巧借名人:当代保尔――张海迪 新时代的“焦裕禄” 巧借名事:新“愚公移山”

巧借名作:装在套子里的人 爱,是怎样炼成的 向左走,向右走

巧借歌词:我的未来不是梦平平淡淡才是真 把根留住 常回家看看 一句话,一辈子 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巧借电影:甲方乙方 泉水叮咚 花样年华 巧借俗语:俭以养德 一个好汉三个帮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巧借流行语:一切尽在不言中 给一点阳光就那么灿烂 巧借名言:生存还是毁灭 有志者事竟成 问世间情为何物 吹尽黄沙始到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巧借诗文:一蓑烟雨任平生 春风又绿江南岸 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荷才露尖尖角 横看成领侧成峰

巧借外文字母:成长故事abc 巧借数学公式符号,即借用数学公式的形式拟题:拼搏+谋略=成功 浪漫+实际=生活 勤奋+善良=成功 夏天=? 7-1=0(暗示了诚信这一背囊的重要性) 技法二:移植化用法

移植是指把一些具有行业特色的专有名词和行业用语植入题目之中,成为题目的一部分;化用则是在使用技法一的基础上化用名作名著、电影电视、戏剧歌曲等作品的标题或名句,包括对名言警句、诗文俗语的化用。一是借鉴了原作的韵味又有所创新,二是有了幽默感和趣味性,产生特别效果,令人耳目一新。 移植法举例:

移植军事术语:向沙漠进军

科学文化术语:干部要“五官端正”

体育旅游术语:对公款吃喝者亮“黄牌” 站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诚信旅店 音乐美术术语:让青春奏出华美的乐章 高中生活哆来 a君速写 交通电影术语:闯“红灯” 广告用语:我们一直在努力

司法用语:心灵的审判 一场特殊的审判 化用法举例:

曲径通“乐” 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莫愁前路无“奶酪” 但留清气满人间 问世间诚信为何物 人间诚信今犹在 在桥一方 诚信无价 诚信漂流记 男人不相信眼泪 技法三:妙用词语法

利用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组合、改装、变形等,发挥词语多义的特点。 谐音法:招“才”进宝 不要唯“财”是举 向“钱”看与向前看 听取“哇”声一片

换字法:望“书”兴叹 外面的世界不精彩 主见与“次见” 换序法:即不用更换其中的文字,只将原语序调换一下,使之产生新的意义。如“众不敌寡” 反常法(矛盾生疑法):死海不死 天空不空 给心灵保个险 阳光的味道 日子在发霉 倾听月色 语文是气体 陌生的朋友 技法四:巧用修辞法

善于在拟题的过程中运用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呼告、列锦等各种修辞手法,使文题形象生动,别具一格。

比喻法:白衣天使的梦想 初三如秋 你注意到“沙”中的“金”吗 一花一世界 清白的良心是温柔的枕头

拟人法:黄河在哭泣 树的叹息

设问法:面对高考,你准备好了吗 你的肚里能撑船吗 捷径还是绝境 对偶法:诚以养德,信以修身 调准感情教具,拥有清晰世界 象征法:黄土 徘徊在黑夜光明间 秋雨潇潇下 列锦:把相关的或不相关的名词性词语并列在一起作标题,里面没有形容词谓语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谓语却能叙事抒情。此种方法适宜散文的拟题。如“生命·心灵·选择(暗示心灵的选择对生命存在的重要意义)”“宽容·风度” “脚·老茧·父亲” 技法五:揭示中心法

直接用文章的观点做标题,一般用作议论文的标题,它能让读者对文章的主题一目了然。在题目中直接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或主要内容或关键之处,使标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小事不小”“人在苦中练” “把握命运,创造生活”“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 技法六:直接增删法

如以“是非”为话题,此话题只有两个字,利用对话题的扩展,加入修饰成分,可以命出许多好题目:享受是非(立足于对待是非的态度) 对待是非(着重谈解决是非的心情) 人造是非(主要分析是非产生的根源和背景) 我眼看是非(主要写自己对待是非的看法) 高考作文拟题技巧:掀起你的盖头来

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灵活性、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命题中的“三自”,而其中的“题目自拟”又是最直接的体现。拟题非常重要。它是考生在写作上呈现给阅卷老师的第一个见面礼,直接关系到老师对作文的第一印象;它又是考生写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直接体现写作者的智慧与匠心。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这样一个展示才华的绝好机会。遗憾的是,这个机会常常被一些考生主动放弃了,要么直接用试题中的“话题”作为题目,要么草草拟一个题目了事。这恰恰是犯了话题作文的大忌。

有人把作文的题目比做人的眼睛。如果我们能够为作文嵌上一双美丽而又明亮的大眼睛,那么,我们的作品将会赢得的青睐,将会产生使人一见钟情的奇特效果。

标题创新,要突出一个“新”字,做到新颖别致,独出心裁。这里,笔者将为大家介绍几种标题创新的技巧。

一、引用化用法

此法指的是引用或者化用大家所熟悉的诗词、歌词、名言、俗语、书名、影视剧名等作为文章的题目。这种方法可使文章标题显得新颖别致,产生独特的魅力。如

.“诚信”话题——《众里寻它千百度》

.“思念”话题——《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环保”话题——《我想有个家——一只小鸟的心声》

.“宽容”话题——《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理解”话题——《对面的老师看过来》

.“亲情”话题——《世上只有妈妈好》

.“读书”话题——《爱你没商量》

.“学习”话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标题

1、2都是引用诗词名句,既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又蕴含深刻的双关含义。标题

3、

4、和5分别引用和化用大家熟悉、喜欢的歌名,活泼而有趣。标题

6、7引用的都是影视剧名,新颖而别致。标题8则是引用经典名言,典雅而深刻。这些标题,贴近生活,使人喜闻乐见,倍感亲切。

二、中外结合法

此法指的是引用或者音译一些人们熟悉的外语短语或句子作为题目。这种标题,具有幽默色彩,往往会给人带来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如

.“爱心”话题——《我的感觉,iamfine》

.“科技”话题——《howareyou,e-mail》

.“电脑”话题——《internet,mylove》

.“生活”话题——《搞笑课堂oneandtow》

.“幸福”话题——《comeon,给我感觉》

.“亲情”话题——《modern,老妈》

.“青春”话题——《crazybaby(疯狂三人组)》

.“校园”话题——《女孩,sorry》

标题1,付出爱心,即为永恒。标题2,面对科技,我心从容。标题3,网上风情,神奇无限。标题4,花样年华,花样心情。标题5,幸福感觉,越多越好。标题6,网上老妈,返老还童。标题7,激情飞跃,我心飞扬。标题8,青春花季,演绎浪漫。总之,以上这些题目形式活泼,散发出一股青春气息。

三、巧用算式法

这种方法就是巧妙运用数字或者运用数字构成数理化算式的形式来设计作文题目。这种标题往往能够准确概括出文章的内容,简练精当,并且形式新颖,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给人以启示。如

.“诚信”话题——《7-1=0》

.“教育”话题——《1+1=?》

.“学习”话题——《8-1﹥8》

.“团结”话题——《1+1﹥2》

.“品德”话题——《忍让≠懦弱》

.“诚信”话题——《诚实+信用=财富》

.“成功”话题——《成功=实力+创新+机遇》

.“知识”话题——《人×知识=∞》

标题1,强调了“诚信”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标题2,表明了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创新思维。标题3,说明从8个小时中拿出1个小时的时间来锻炼身体,其效果要比8个小时都用来学习的好。标题4,表明“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标题5,否定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标题6,表明“诚信”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标题7,表明成功需要三个因素。标题8,显示了知识的力量。以上八例足以显示这种数字、算式型标题的无穷魅力,确实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冠华作文网)

四、设置悬念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拟题上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表明一个异乎寻常的结局,从而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激起读者急于探求内容的强烈愿望,引导读者去追寻。如

.“素质教育”话题——《十六岁,老朽了!》

.“素质教育”话题——《考试魔鬼定律》

.“男孩女孩”话题——《三个女生一台戏》

.“男孩女孩”话题——《我与203室不得不说的故事》

.“人与自然”话题——《两只流泪的爱情鱼》

.“人与自然”话题——《一只老鼠的手记》

.“网络与生活”话题——《谁的眼泪在飞》

.“网络与生活”话题——《网络江湖选美大赛》

十六岁的花季少女,怎么变得老朽了?“考试”还有“定律”?并且“魔鬼”?三个女生到底能演出一场什么样的好戏?一个男孩与203室的女孩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两只鱼怎么流泪了?怎么还有“爱情”?老鼠还有“手记”?这家伙究竟在里面记了些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在“网络年代”,到底有多少人的眼泪在风中飞舞?网络江湖选美?有趣!折桂的超级美女到底是苗若兰、王语嫣、霍青桐、黄蓉、香香公主、任盈盈?还是俄国公主索菲亚、70岁的灭绝师太?喜剧耶?闹剧耶?……哎呀,乱了,乱了,这些题目,任谁也会眼花缭乱,任谁也想探问究竟。

五、形象修辞法

这种方法,是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诘等修辞手法拟题,使题目生动,鲜明,美妙,贴切。如

.“心愿”话题——《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诚信”话题——《守住你的金矿》

.“生态”话题——《老鼠对猫的秘密挑战书》

.“故乡”话题——《千年月色万年情》

.“文化”话题——《“文化快餐”真的不足取吗?》

.“青春”话题——《长发长,短发短》

.“关爱”话题——《不要在冬天砍倒一棵树》

.“环保”话题——《还我家园——鸟类的呼声》

标题1,明喻;标题2,暗喻。二者均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生动形象。标题3,拟人,色彩鲜明,表意丰富。标题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标题5,反诘,加器强语气,增强效果,发人深省。标题6,对偶,表意凝炼,琅琅上口,抒情酣畅。标题7,双关,意味深长,启人深思。标题8,呼告,语气有力,振聋发聩。这些题目,由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所以象一颗颗珍珠,闪闪发光;又象一块块磁石,吸引读者的心。

六、诗情画意法

这种方法就是运用诗歌和散文的语言,营造一种优美的意境。或景中藏情,或情中见景,或情景并茂,既有诗情,又有画意,韵味无穷。

.“生命”话题——《白云·夕阳·歌声》

.“乡情”话题——《那河·那船·那人》

.“足迹”话题——《红舞鞋·蓝精灵》

.“机遇”话题——《雨季,我们一起去看海》

.“友谊”话题——《风中飞舞的白手帕》

.“窗口”话题——《今夜星光灿烂》

.“时空”话题——《恋恋风尘恋恋情》

.“时光”话题——《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

以上八个标题,或白云清风,或黑夜红尘,或星光灿烂,或浪花飞溅,或情思绵绵,或欢歌飞扬,语言优美,形象鲜活,以有限的言词显露出无限的生活意蕴,给读者创造出无限的驰骋想象的空间。同时,很容易拨动读者的心弦,使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七、怪异另类法

这种方法,就是避开以上几种常见的命题方式,而采用一些怪异、另类的形式来命题,以便达到更加惹人注目的效果。如

.“人生”话题——《梳子与梳子》

.“情感”话题——《夜夜夜夜》

.“生活”话题——《网?网!》

.“诚信”话题——《诚信!诚信?》

.“朋友”话题——《有鼠自远方来》

.“理想”话题——《abcd——梦开始的地方》

.“教育”话题——《???????》

.“友谊”话题——《1234567》

这些题目往往让人看了大跌眼镜,但细细品味,便可发现它们极具匠心,极有魅力,给人全新的感觉。标题1,两把小梳子,演绎了一出人生大戏剧。标题2,如此之夜,自然会使人感到万分压抑,但它的最迷人之处,是在沉睡过后看到一轮崭新的朝阳。标题3,生活是“网”?生活确实是“网”!字里行间充满着被缚的呻吟和挣脱的呐喊。标题4,我们渴望“诚信”!可是谁来拯救“诚信”?标题5,有鼠自远方来,悦乎?悲乎?标题6,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人生的每一个季节,都会有梦。标题7,“教育”的问题太多太多。标题8,友谊就象一支歌。1234567,我的朋友在哪里?如此标题,实在神奇!“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拟一个好的标题,将是文章成功的一半。题目拟得如何,从考试的角度来讲,不仅本身占分,而且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所以自由拟题不能等闲视之,必须在“新”字上多动些脑筋,多下些功夫。 (冠华作文网)

文如其人,标题则如人的双眸。一个好的题目,就像一双明慧的眼睛,往往最先抓住读者的眼睛,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高考(微博)作文,由于阅卷时间的限制,对于题目的要求就更高。甚至可以说,题好文一半。当然,在考场中拟一个好题目并不容易,它是知识与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也并非不能改进,只要熟悉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就能在考场中写出大放异彩的文章来,使人“心动神怡一瞥间”。

那么,什么样的文题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具体说来要达到“四要”:

(一)要准确、鲜明。标题应紧扣文章内容,一目了然。标题决不能作摆设,更不能让人摸不着头脑。而应紧扣话题、有的放矢。

(二)要新颖生动。标题应不落俗套,让人耳目为之一新,激起阅读兴趣。

(三)要简洁凝练。标题应短小精悍,醒目上口,给人广阔的联想空间。

(四)要含蓄隽永。标题应含义丰富、耐人寻味,又富有启发性。

明确了拟题的要求,就可以判断自己的拟题是否符合要求,可以给自己一个初步的定位。当然,只明确要求是不够的,还要掌握一定的具体方法,有目的、有方向的去做。

文章拟题的具体方法有:

(一)巧用词语。拟题时可以充分的利用、挖掘生活语言,利用相似词语的颠倒、谐音、形近等特点产生的独特魅力使标题靓丽起来。如:《打假与假打》、《秋天里的春天》、《向钱看与向前看》、《减负:让我欢喜让我忧》、《给心灵松绑》、《保鲜诚信》、《没有异想,哪来天开?》等。

(二)妙用术语。拟题时巧用人们熟悉的行业术语,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术语本身就有一定的含义,能使阅卷人更容易掌握你的用意所在。如《送去主义》、《校园写真》、《贫困的反作用力》、《催化人生》、《生活中的欧姆定律》、《真空下的加速度》、《拍卖诚信》等等。

(三)借名拟题。拟题时应巧用名人、名言、名物、名事,并巧妙加以翻新,既给人亲切之感,又能增强感染力。如《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阿q新传》、《阿q学做诗》、《李白的泪水》、《感时花溅泪》、《不畏浮云遮望眼》、《痛并快乐着》、《失落的祝英台》、《一花一世界》、《科技与人文齐飞》、《一千零二夜》、《淡妆浓抹总相宜》等等。

(四)反向拟题。运用求异思维,把一些公认的常理做反向思考构成文题,往往能收到奇效。如《常在河边走,也能不湿鞋》、《到班门弄斧》、《有志者未必事竟成》、《虽贫,岂困?》、《前不见古人,后岂无来者?》、《享受挫折》、《孔融让梨:是耶?非耶?》、《忙人闲事》、《眼见一定为实吗?》《要敢于走麦城》、《痛苦也是一笔精神财富》等等。

(五)妙用修辞。修辞的运用会使标题生动传神、富有文学色彩。如《倾听自己的心跳》(借代)、《妈妈,再爱我一次》(呼告)、《谁丢了玉坠?》(设问)、《生命如涛》(比喻)、《攀登路上的烛光》(比喻)、《六盏红灯不能照亮前程》(比喻)、《阳光很活泼》(拟人)、《诚信出走》(拟人)等等。

(六)妙用歌词。群众喜爱的歌曲歌词脍炙人口、深入人心,一旦入题,非常吸引读者。尤其是流行歌曲的歌词,有的非常生动、别致,如《痛并快乐着》、《潇洒走一回》、《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诚信:我的眼里只有你》、《从零开始:想说爱你不容易》、《谁不说俺家乡好》、《幸福着你的幸福》、《问世间情为何物?》等等。

(七)巧用符号。运用算术和符号,能起到简洁、生动而又别致、醒目的作用。如《成功=志+力+物》、《多解的题:规矩=?》、《联想1+1》、《记忆≠智慧》、《移植记忆≠获取能力》等等。

(八)巧用并列。以并列词语或短语做标题,突出文章所涉及的几个因素或蕴含作品主旨,增强读者阅读期待。如《一毛钱与诚信》、《春夏秋冬》、《图形·生活·思维》、《借鉴历史开创未来》、《你的岁月,我的记忆》、《我的祈愿,我的爱》等等。

我们相信,用心拟题,所拟题目定能打动读者,赢得阅卷老师的“芳心”。

拟题训练:

全国第一位受希望工程资助的博士生张宗友商南京大学(招生办)时,觉得“自己已经23岁了,在要人资助是很丢脸的事”,他把社会捐助款一部分专给家乡,一部分留给系里,还有一部分寄给西藏林芝地区一名贫寒的小学生。每月240元的津贴只够吃饭,他就通过课余当家教、作系计算机房管理员、到南大出版社校对、批阅自考试卷等方式勤工俭学。3年下来,他不仅拿到了学位,而且还资助了上高中的妹妹。他留校任教时带的72名学生普遍形成一种自立自强的观念,贫困生无一人辍学,就连一些家境好的学生也在打工,主要是希望得到锻炼。 (冠华作文网)

请以“贫困”为话题,来拟题目。

示例:

(1) 《敲响自强的钟》

(2) 《摇曳生活,坚定人生》

(3) 《贫儿当自强》

(4) 《富有的贫困生》

(5) 《穷且益坚》

(6) 《“贫”出一个未来》

(7) 《感谢清贫》

(8) 《贫困之路非漫漫》

(9) 《天降大任于贫者》

(10) 《贫困的反作用力》

(11) 《贫困是首歌》

(12) 《我贫困,我美丽》

(13) 《走在贫困的声音里》

(14) 《在贫瘠的土地上开花》

(15) 《最贫是无志》

(16) 《丹青难写贫精神》

(17) 《青山在,何以贫?》

(18) 《对贫困说:“不”》

(19) 《我自横刀向贫笑》

(20) 《捐资·捐志》

第17篇:全国1卷高考作文分析

以人民的名义,为中国正名

——对2017全国I卷作文命题的浅解与思考

广东茂名高州市长坡中学

冯文新

【内容摘要】2017年高考已经拉下帷幕,作文的命题成为了讨论的热点,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命题立意、材料选用、任务驱动等方面对作文的命题进行了一些浅解和思考,旨在给“准高三语文教师”及“准高三们”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命题立意

人民的名义

立体中国

读者意识

每年的6月7日,在网络,在坊间,街头巷尾,引爆话题的必定是当年的高考作文题。一年一高考,一年一吐槽,键盘侠、段子手、网络大咖、参加过高考的、路过的,一下子接过话语权,开始喋喋不休,絮絮叨叨,在各种评论通道里,一路狂“吐”,唯恐天下不乱。

然而,回归理性层面,认真阅读了一下今年的高考作文,愚以为,题目的设置相当符合当今作文的发展潮流,符合新课标精神,符合任务驱动型的特点与要求,甚至还挺照顾咱们的“高三党”。下面,我冒昧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给“准高三们”带来一些启发:

一、命题立意:立体中国,传递核心价值观

“剑走偏锋”、“不食人间烟火”从来都不是命题者们的初衷和嗜好。道理很简单,因为为难考生就是为难自己,何况谁也不愿意面对口诛笔伐和“群起而攻之”。从2016年的“巴掌与吻痕”到今年的“中国关键词”,都是非常接地气的,都能引发思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歌可唱,有“愤”可泄。因而各地的猜题、押题能一矢中的,便不是什么普大喜奔的事情了。

包括《语文月刊》6月1日在公众号刊登的《2017高考作文十大猜想》,网传某校备课组微信群提到的“一带一路、共享单车、高铁”,《广州日报》评论员张涨所写的评论随笔《换一双眼睛看飞速前进的中国》,甚至还包括我这个无名小辈整理的《2017最新时评》也关联到多个“中国关键词”。

言归正传,今年的“中国关键词”显然是与时俱进,想大家所想。网传命题者这样评价十二个“中国关键词”: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是的,时代召唤正能量,中国梦的实现更需要正能量,因为这道作文题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所谓“三观不正,其文不善”。有人调侃:“三年没摸过手机的毛坦厂中学的孩子,我拿什么拯救你?”虽然是调侃,但也不无道理,“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只有更关注现实,关注民生,才能发现和热爱更加立体更加全面的中国,否则,你才是那个不懂中国的“外国青年”。

二、材料选用:考生拥有无限“开火权”

2000年我参加高考,当时是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也刚好是今年高考作文材料选用的最好注解。作文中这样描述材料选用——“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我数学特别不好,我特意请教了一下咱们班的数学尖子,让他帮我计算了一下这十二个关键词的排列组合:两个词一组,C(12,2),可以有132种组合;三个词一组,C(12,3),以有220种组合;而C(12,3)更是495种组合!这就意味着这是一则多角度多维度的作文题,考生有无限的“选择权”“话语权”“开火权”。

比如:可以选择“一带一路”与“高铁”,畅谈共享经济与“高铁”出口带来的效益;可以选择“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关注舌尖上的中国以及思考背后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选择“共享单车”、“高铁”与“移动支付”,关注“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共享与出行的便捷;可以选择“美丽乡村”与“空气污染”,谈谈美丽乡愁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当然,也可以选择“长城”与“京剧”,说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传承等等。以上的选择无不向大家展现了一个立体的中国,她时尚、热情、文明、创新、开放,如此这样,正能量油然而生,考生的思考也考试变得理性与思辨。

但也不能忽略材料中“使之形成有机的联系”这个限制。这就要求考生要在所选关键词中找到媒介,找到载体,而且在选择前就必须进行辨析。若能构成辩证关系最好,否则勉强的自圆其说是无法让文章达到发展等级的,甚至会啼笑皆非、贻笑大方。

三、任务驱动:以人民的名义,为中国正名

本次作文的写作任务是“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为什么帮助?因为外国青年对中国知之甚少,或者受外国传媒歪曲造谣的影响,对中国有较深的误解。如何帮助?将你所认识的中国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外国青年从你字里行间读懂中国,可以是初级版的,从一无所知到初步了解,也可以是升级版的,从认知片面升级到全面认识。至于能否帮助到外国青年,就视乎你的写作水平处于发展等级的哪一个打分范畴了。

窃以为,应以人民的名义,为中国正名。从央视5月份对“中国关键词”的连续报道,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梦”等,无不是在传递正能量,无不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而,面对外国青年的“不懂”或者误解,你必须以人民的名义,为中国正名。我比较认同华南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陈少华的说法,他认为,美丽的中国,应由每一个高三考生来解说。的确,心系祖国,热爱祖国,你才能快速地找到切入点,才能做到思想健康、感情真挚,才能真正帮助外国青年来了解古老而文明的中国、美丽而时尚的中国。

当然,一味高唱赞歌却回避现实问题,这种写法明显欠妥,有时关注现实发展的问题,提出可行建议,未雨绸缪,居安思危,也是为中国正名的一种方式。因为热爱,所以愿意与中国一起正视民生问题、热点问题,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人。换言之,不卑不亢,不媚不俗,关注现实,直面矛盾,这才是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最好方式。

四、文体:让读者意识先行

在文体选择方面,今年的要求是“明确文体”,虽然文体的选择没有优劣之分,考生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地首选最基础、最基本、最熟悉的常规文体,而且一定要有文体意识,写记叙文就要像记叙文,写议论文就要像议论文。当然,如果考生有充分的把握,也可以尝试使用特殊文体,比如:给外国友人写一封信,可以在信中介绍美丽中国;给外国友人当导游,将作文演变成导游解说词也未尝不可;“外国青年”也可以特指某一青年,行文时也可以采用访谈的形式等等。

但无论选择什么文体,一定要有读者意识,因为考扬作文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的戴着镣铐的舞蹈,考生要有读者意识,要揣摩即将面对的读者是什么样的人,决定该如何去表达。本次作文的读者,不仅仅是那些不懂中国的外国青年,还有那些未曾谋面的阅卷老师。而这里的高考阅卷老师无疑是代替了不懂中国的外国青年,因为外国青年不会来批改你的高考作文。但高考阅卷时,考试中心一定会要求阅卷老师进行角色代入,如果阅卷老师进行角色代入,未能被你的真善美打动,未能视阅卷的过程为享受过程时,就会认为你审题不准,就会认为这是你写作能力不高的表现。

读者意识先行,还要尊重读者、体谅读者,甚至是研究读者,在此我就不再一一展开。

五、展望2018:重视阅读,关注民生,中国元素是主流

展望2018,人物驱动型的命题仍是主流,考题更具开放性,立意也将提供更多的选择性,而考生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亦将更加广阔。

今年有人吐槽考题的设置对农村考生不公平,这种说法虽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但同时也提醒广大的农村考生,落后地区一样有它的地区特质,无需跟别人谈“一带一路”与“高铁”,更加无需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而且,视野的广阔、文字的温度与你是否城市考生,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当下,大家都需要的是更多的自主阅读,现在提倡的全民阅读、分享阅读、经典阅读,都是每一个考生得以沉淀、修身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我们可以关注更多热点,重温更多经典,了解更立体更全面的中国,接触更广阔更多样的世界舞台。所以,与其埋怨命运不公,不如主动出击,创造机会。

2018年的命题不走回头路,但一定更加接地气,中国元素仍将活跃在高考的考场上。只要“准高三们”扎实备考,不是在形式上搞花样,而是在内容上下功夫,就一定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以上就是本人对今年高考作文的一些浅解与思考,纯属一家之言。最后,引用滕威老师的一句话来作结:

无论考试怎么改革,用自己的话说清楚自己的观点,做到这一点,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第18篇:全国高考作文立意分析

2010全国高考作文立意分析

贴近社会 注重理性反思

一幅漫画,餐桌上,几只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其中一只猫说:“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这是2010年全国普通高考语文卷I的作文题,也是广西今年高考采用的语文作文题。那么,这个作文题的立意是什么呢?

漫画是一种讽刺性、批评性或幽默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漫画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常常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和2007年的全国卷Ⅰ的漫画作文一样,今年的高考全国卷Ⅰ作文同样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很显然,出题者是想让考生针对当今社会一些现象进行反思。“考生在审题的时候,就要抓住吃鱼的猫和捉老鼠的猫两个角度,探究漫画背后的比喻象征意义”。 凌建艺等老师认为:通过观察不难发现,考生作答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一是要从职责的角度去思考,就是猫有鱼吃了,还要不要捉老鼠?猫的本分和职责就是抓老鼠、吃老鼠。每一种动物都有特定的职责。各尽职责,这个世界才是一个最“和谐”的状态。因此,考生应当肯定那只恪尽职守去捉老鼠的猫是对的。这幅漫画描述的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导致不和谐的因素,忘掉了自己的职责。有收获必有付出,有享受必有奉献,这是生活的法则。坐享其成、虚度光阴,这样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勇敢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人生才会充实,生活才有意义。

二是还要从自立自强这个角度去思考。因为,捕鼠的猫代表保持优秀传统习惯的一类人。而另两只猫对捕鼠猫的嗤之以鼻表明它们忘掉了自食其力、勤于劳作是一种优秀品质。显然,餐桌上的鱼是不需要它们亲自去捕获的,不劳而获式的享乐在它们看来是那样的天经地义。当前社会存在的 “啃老族”、“富二代”现象,一直是令人关注的话题。这幅漫画起到了引导青年人思考当下、思考自身的作用。

三是从人生观追求这方面考虑,猫有鱼吃了,是不是可以就此满足了?在漫画中,鱼应该代表生计,鼠代表除了生计之外还应该有生活或者说事业的意义的内涵。在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对于自身的生活,除了满足一定的物质消费,还应该有一定的事业追求。

四是从居安思危这个角度看。当物质生活富足有鱼吃的时候,未雨绸缪,苦练自身本领,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在灾难降临没有鱼吃的时候措手不及。能吃鱼的猫是幸运的猫,但是不要忘了那只会捉老鼠的猫。如果没有捉鼠的本领,那些现代猫们怎么才能得到人类的厚爱,怎么才能一直有鱼吃?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养尊处优,耽于安乐。正如郑板桥所说:“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在当今世界,人生观很重要。作为一个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无论对个人的成长还是对社会都是很有必要。这一漫画作文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的人生态度,寓意内容结合考生实际,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从审题、立意方面来说都很简单,考生可以从捕鼠猫正面入手立意,也可以从其他猫的表现反面揭示。只要从个体品质深入到群体、社会、国家,必定能文思泉涌,切中要义,力透纸背。

第19篇:安徽高考作文试题分析

2011年安徽高考作文试题分析

牛全圣

一、2011年安徽作文命题思路探析

今年安徽卷作文考的是标题作文,这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因为在考前一些命题机构和很多的专家学者都预测今年依旧是考材料作文,而且材料有可能是漫画,这从考前各地的模拟题中可以看出,但事实却是令这些行家们大跌眼镜。细细思之,这也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1、意料之外-----从安徽自主命题的发展变化的角度

2011年安徽省的高考作文是命题作文:时间在流逝。笔者认为这样的命题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能体现高考命题“稳中求变”的原则。先说情理之中,话题作文式微的背景下,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平分天下,这次选择命题作文是情理中的事。只是2007年、2008年采用命题作文,2009年和2010年采用的是材料作文,2011年安徽各地市和各类高考研究团体命制的高考模拟考试采用的均是材料作文的形式,而高考真题却回归了三年前的命题作文形式自然是“意料之外”。

2、情理之中------从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势的角度

去年以“吴兴杂诗”为材料的作文题一出来。就招来了一片批评和指责之声,很多评分机构都把安徽卷的作文评为三等卷,原因就在于,命题打破了高考作文多年来所固守的“不在审题上为难学生”的原则,同样,去年的全国一卷的漫画作文也是批评指责之声不绝于耳,原因也是在审题上人为地设置障碍,让写作能力强的考生不能发挥出真正的水平。可能命题人的内心深处是想让作文得到人文理性的回归,但事实却证明这并不是人性化的回归。所以今年安徽卷的命题人是不可能再冒天下之大不韪了,我想这个命题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和谐高考”的一种妥协,这亦是情理之中的事。

二、2011年安徽高考作文审题分析

2011年安徽高考作文:以“时间在流逝”为题,写一篇作文。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 注意: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问题不限;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不得透露个人信息;4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这是典型的命题作文形式,命题作文的审题主要有六种审题方法,

1、比喻象征题目的审题——探究寓意法

2、增补信息法

3、明确重心法

4、以问领想法

5、化意为象法

6、一分为二法。

7、结构分析法

审题思路:

1、以“结构分析法”把握其结构重点

这是一个主谓短语,由“时间”、“在”、“流逝”三个词组成。审题时我们一定首先要明确“时间”的内涵,“流逝”是对主语的陈述,而“在”则是“流逝”的状态。

2、采用“化意为象法”确定“时间”的内涵

“时间”究竟指什么,它既可以指历史,也可以指生命,也可以指时光……确定了“时间”的内涵也就确定了作文的立意。

3、用“增补信息法”明确思路

“时间在流逝”为题实际上并不能完整作文,它实际上隐含着,时间流逝的结果会怎样,时间在流逝我们该如何面对等问题,我觉得这也是今年高考命题的一个开放性所在,也是一大亮点。

三、2011年安徽高考作文命题给我们的启示

1、无论从今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来看,还是安徽的高考作文命题来看,降低高考作

文审题难度是大势所趋。我认为这是对高考作文命题考察本质的回归,因为高考作文本质在于考察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而并非一味在审题上打转转,否则就是本末倒置了。

2、命题内容由“时事”走向“哲理”

安徽高考作文题已经由浅入深,由紧跟时事走向哲理的引导了,今年明明白白直接告知考生命题。命题引导考生思考时间、人生、成长、生命、理想等等,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结合去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来看,去年的高考作文命题虽饱受诟病,但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虽在命题方式上有了改变,审题难度上有所降低,但在内容上却依旧坚持,未曾改变。

第20篇:江苏高考作文专家分析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题解】

试题沿用了往年提示语(材料)+题目的形式,但有一些变化,材料不是对命题中有关概念的解释或解说,而是引用了古今中外有内在关联的三则材料,从中引出题目。而这三则材料又有明显的提示、引导的作用,实际上降低了审题的难度。

前两则材料考生都很熟悉,一是出自孟郊的《游子吟》,一是出自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第三则来自罗曼·罗兰的《巨人传》。

这3则材料实际上是在暗示写作“忧与爱”可以从哪些具体的角度入手,第一则讲的是母亲对儿子的担忧与怜爱;第二则讲的是对祖国对大地的忧戚与深爱;第三则讲的是伟人心灵中那种博大的忧患与至爱。忧,指担忧、发愁。它是对外界事物担心的一种程度,表现为双眉紧锁、额部肌肉收缩、思维定向(只思虑他所考虑的问题,不想其他)。

爱,是对人或事物亲近、关切、扶助、投入的心理取向。当被某事物所感动,或者被深深地感动时,这种心理取向体现得更为强烈。

“忧与爱”,之间的关系是内生性的,是一体两面的,爱之深,忧之切,忧源自于爱。无论是忧还是爱,都来自于那颗滚烫的“心”,这从繁体字“憂”和“愛”的字形上可以得到启发。

【评析】

我认为这道题目出得不错。

1.“忧与爱”是中国文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内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忧时原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暮年未敢忘忧爱,喜听三边奏凯音。”(【宋】刘克庄诗句)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期,让青年学生来思考“忧与爱”的问题很有意义。

2.材料选得好,便于考生从熟悉的材料中去窥见丰富的内涵,使不同层次的考生可以“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有利于选拔性考试拉开档次。

3.用材料的形式而不是用以往的解说命题的提示语形式,不会束缚考生的思路,有利于考生展开联想,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题意。

4.这个题目甚至可以说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突破,它不是一味地“歌德”,它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社会、人生,体会深沉博大的情感,也符合新课标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

【写作】

1.本题适合多种文体的写作,可以写作一般的议论文,也可以写作叙议结合的散文、杂文。有人认为这一类带“与”字的题目,不适宜写记叙文,我不这样认为,“忧与爱”是一体两面的,爱之深,忧之切,如果考生能从《游子吟》联想开去,完全可以写出有深厚的情感内涵的记叙文来。“忧”和“爱”都是情感性的,本题,也可以写作情景交融的抒情文。

2.“忧与爱”,可写的内容很多,考生可从三则材料暗示的几个方面,也可从“外界事物”、“人或事物”等许多方面打开思路,作为40多万人同写一题的高考作文,要尽可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在新颖和独特上花功夫。

3.这个题目比较大,写好本题的关键是在构思时要化大为小,大题小做。本题的题眼是与“爱”紧密相关的“忧”,忧的内涵很丰富,与“忧”有关的词语很多,如忧愁,忧烦,忧愤,忧患,忧惶,忧惧,忧煎,忧苦,忧劳,忧虑,忧闷,忧戚,忧伤等等,首先要给“忧”定位,是何种类型的“忧”,其次要考虑“忧”什么。把“忧与爱”化小,化实,化具体,文章就好写了。

4.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历史上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很多,写作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大路货”,避免“套话作文”。

5.1982年的高考试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近年也有过“忧与乐”一类的模拟题,考生一定要注意本题与这些题目的些微区别。以上两题,有“先后”关系,而本题中“忧”和“爱”则不存在先后关系,“忧”和“爱”之间的关系是内生性的,是一体两面的,爱之深,忧之切,忧源自于爱,正如艾青的诗句那样,忧是流泪的爱,无论是忧还是爱,都来自于那颗滚烫的“心”,这从繁体字“憂”和“愛”的字形上可以得到启发。只有理解了这一点,论述才能深刻、透彻。

(作者高朝俊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授、高考作文研究专家)

《高考范文作文加分析.doc》
高考范文作文加分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