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2022-12-04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微型课题研究报告

微型课题

“小学低段语文课堂规范学生语言行为的研究”

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1、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刻不容缓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人们通过说话、写字实现正常的交流和沟通。有位哲人说过:“语言文字的发展,不单是语言的问题,它还承载着国家主权、民族的文化和利益,涉及到一个民族的兴亡,语言不在,文化就不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在语文言文字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规范语言文字对于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规范学生语言行为责无旁贷。

2、低段学生课堂语言亟待规范

教学活动离不开师生、生生之间语言的沟通,失去了语言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而沟通语言的优良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一个误区,注重教师语言的准确精炼,却很少关注学生语言交流的规范。

乐山处于方言区,绝大多数学生从小所处的语言环境是乐山方言,加上许多孩子由老人带大,其中夹杂了许多土话,学生势必把方言土话带入课堂,虽要求讲普通话,实际上有不少学生是换个腔调说的乐山话,即我们讲的“椒盐普通话”,即使是写作,学生也难以把方言土话转化成规范用语。

网络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冲击也不小。除了语言交流外,有些学生甚至把它们当作书面语言在写话、习作中使用。小学低段是学习语言的基础阶段,教师应规范学生语言行为,减少网络语言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3、规范学生课堂语言行为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掌握和准确运用语言是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和外在体现。小学低段正是培养规范用语的关键时期,语文课堂作为实施语文教育的主阵地,理应承担规范学生课堂语言行为的责任。

(二)课题主要概念界定

1、小学低段:此课题研究对象为小学

一、

二、三年级学生,

一、

二、三年级为小学低段。

2、学生语言行为:指学生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达语言的行为。学生语言行为按说话环境分为课堂内、课堂外。

3、语文课堂规范学生语言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各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改变学生用方言、土语、新兴网络用语以及家庭幼儿时使用的儿化语言进行课堂口语交际与写话、习作的不良习惯。使学生敢于、善于表达,语言表述流畅规范,条理清晰,意思完整准确,让学生逐步从乐说到能说,说好,积累规范的书面语言,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题的设计

(一)研究目的

通过对学生课堂语言现状的调查,收集学生语言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分类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类别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并落实于日常课堂教学中,从教师的语言规范入手,通过有意识的语言训练提升学生语言规范水平,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二)研究内容

1、低段学生课堂语言不规范行为调查。

2、小学低段语文课堂规范学生语言行为的教学策略研究。

(三)研究对象

以我校1-3年级全体学生和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

(四)研究周期

从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止,历时1年。分三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

主要工作:成立课题组,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展开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并申请立项研究。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修改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5月—2013年9月)

主要工作:按照课题方案实施研究,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积累经验和资料,逐步形成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总结。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

主要工作:整理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操作性资料,提炼研究成果,撰写成果论文、研究报告、约请专家指导,圆满结题。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文献资料法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证明所要研究对象的方法。教育文献是以记载、反映教育活动、人物、事件和理论为内容的文献。在研究中大量查阅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文献资料,对自己掌握的文献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加工,形成对事物本身的科学认识。

2.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3.案例研究法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案例研究法是通过对这些事件的研究揭示出某些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得以在更大范围内加以实践运用。

4.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通过抽样的基本步骤,多以个体为分析单位,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了解调查对象的有关咨询,加以分析来开展研究。我们也可以利用他人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对于学生以及缺少经费的人们,这种方法特别合适。

(六)研究措施

1.认真开展低段学生课堂语言行为现状的调查。

调查了解清楚学生课堂语言现状,才能明确本研究目标任务与方向,后续研究才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课题组首先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生调查问卷,实施问卷调查,再对问卷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针对问题确定研究目标内容与研究措施。

2.加强理论学习,确立对“语言文字规范表达”的理论认知。

教师确立对“语言文字规范”的理论认知是完成该课题研究的前提,只有理论指导

下的实践才具有明确的方向,有理论指导实践研究才能在一定的高度前行,课题组要充分搜集与该课题相关的各类理论资料,认真研读,用以指导我组的研究行为。

案例 教师阅读“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的书籍,提高自身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在平时上网时也有意识地关注这方面的内容,并在课题研讨活动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形成工作制度。

(1)间周一次研讨活动。低段语文课题组每2周开展一次微型课题研讨活动,活动内容围绕语文课堂规范小学生语言行为的教学策略进行研讨。大家各抒己见,进行信息的交流、思维的碰撞。组长注意收集、整理、提炼大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点滴经验加以总结推广,让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再实践、再总结。

案例 每个教师准备了一本语言收集册,记录每堂课收集的学生的不规范语言,在研讨活动中大家都把自己记录的进行交流,组长记录并分类。教师就不同情况共同讨论如何矫正某种语言行为,以便今后在工作中加以应用。

(2)一月一次教学会诊。每一个月课题组开展一次课堂教学会诊,共同研究讨论该堂课教学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与创新性,探讨适宜的教学方法,加强对课堂教学实践的指导力度。

案例 张玲燕老师上了一节课题研究课《画家与牧童》,课后,教师们积极评课。教师们认为张老师在课堂上关注了学生语言的规范化,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了有效干预。教师课堂语言规范,学生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大大减少。

(3)加强教学反思交流。课题组成员每节课上完之后,认真撰写教学反思,记录下自己的点滴收获、体会,并在研究活动中和学校QQ群中充分交流,互相获取新的信息,大家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提高。

4.有效操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规范学生语言行为。(1)强化教师规范学生语言行为的意识。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确立规范学生语言行为的强烈意识并养成一种教学习惯。不放过任何一个教学细节中对学生语言习惯不规范的纠正。语文教师在授课中要做到自身语言符合母语语言文字规律,以自身规范的语言行为引领示范学生,让学生受到规范的语言熏陶,形成一种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良好语境。

(2)潜心实践,大胆探索,提炼总结课堂教学新策略。

每位教师要带着本组的研究课题认真研讨新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着力收集研究学生不规范语言行为的种类加以分析,从而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组织课堂教学,

不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各种规范学生语言行为的方式、方法,反复验证,不断提炼总结教学成果,形成系列教学策略。

(3)拓宽规范学生语言行为的渠道,合力解决问题。

充分利用好每期都要召开的学生家长会与学校安排的家访活动,对学生家长实施语言规范的培训。首先让学生家长树立规范语言的意识,讲明规范学生语言行为的重要性,让家长自己权衡其中的利弊得失,获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家庭、学校、课堂形成共识,共造规范的语言环境。其次指导家长、学生正确购买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给家长、学生推荐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与科普读物。明确指出某些卡通、漫画书籍中有许多垃圾语言,杜绝学生阅读受害。

(4)开展各类语言竞赛活动,提高学生规范用语的积极性。

利用低段学生活泼好动、语言模仿力极强、探求欲旺盛、喜欢活动、乐于表现的年龄特点,积极开展各类综合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各类语言竞赛,寓教于各类活动中,寓教于乐,激发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热情,在活动中强化规范语言的意识、习惯,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不断成长。比如:设立一个有趣的话题,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比赛。设立一个话题,开展口语借力赛。设立一个话题,开展写话竞赛。围绕一种动物、植物、一个人;或者是创设一个生动的场景;共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表演一个课本剧等,以此为话题开展口语交际竞赛活动或者是写话竞赛活动。还可以收集学生病句,大家当啄木鸟医生,集体会诊,给出规范的语言表达。

案例 开展“我是啄木鸟”纠错竞赛活动。把平时累积的学生出错最多的语言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或词语或句子或短文,让学生一起来发现并改正,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受学生欢迎,而且取得很好的效果,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研究成果

四、研究效果

课题研究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也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一)课题组自评 学生方面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低段学生课堂语言中不规范的地方逐渐减少,学生有意识地使用规范的语言进行交流,并逐渐形成习惯。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表达水平,规范化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教师方面

1、课题组教师在研究中不断成长,主动收集交流各种资料,交流课堂上诸多语言问题,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自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加以验证实践,有效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逐步提高学生语言规范化水平,同时,教师教学水平也不断得以提升。

2、教师在课题研究实践中也不断发现自身在语言规范方面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后教师有意识地总结思考如何提高自身的语言规范水平,教师语言规范了,本身对学生就是一个示范,一个好的教育活动。

社会评价

从学校层面来说,教师欣喜地看到学生课堂语言更加规范了,在学校对外的公开课教学中得等到了兄弟学校同行的高度评价,学生习作中语言不规范的情况大大减少。从家长反馈情况看,学生说话更清楚规范,表达更顺畅了。

五.研究总结与思考

一年的研究活动,让教师深刻感受到参与研究活动确实受益匪浅。以前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自从课题开展活动以来,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的语言规范化情况,积极针对一些问题思考对策并在实践中付诸实施,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规范化教学经验。在研究活动中,教师们也认识到,规范学生的课堂语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这是一场持久战,课题研究活动告一段落,但规范学生语言这一工作将一直持续下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学生语言能力提高。规范学生语言不能单单依靠教师,它需要家长,以及社会共同努力,只有整个语言环境规范了,学生的语言就更容易规范。

主要参考文献

1.《有效备课 上课 听课 评课》 余文森 福建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与发展》 欧阳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 傅道春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新课程教学设计概论》 毕田增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5.《教师如何做研究》

郑金洲

福建教育 6.《教师反思的方法》

吕洪波

教育科学出版社 7.《问题教学》

郑金洲

福建教育 8.《教师科研有问必答》

9.《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10.《让规范的语言走进语文课堂》

11.《中国文字学概要》

徐建敏

李行健

彭敬周

.杨树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中学教学参考》杂志

上海古籍出版社

xx

《研究报告》执笔:

推荐第2篇:微型课题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识字

(二)

学习目的:

1、使学生学会“沙、捉、迷、珠、皮、铁、环、房”8个字,会认“猜、影、丢、劲、弹、跳、抓、棋”8个字,认识3个偏旁。

2、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学会“沙、捉、迷、珠、皮、铁、环、房”8个字,认识4个偏旁。

2、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使学生学会“沙、捉、迷、珠、皮、铁、环、房”8个字。

2、认识4个偏旁,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沙、捉、珠、环”4个字,会认“猜、影、丢、劲、弹、跳、抓、棋”8个字,认识“王”偏旁。

2、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学会“沙、捉、珠、环”4个字,认识“王”偏旁。

2、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入识字氛围

1、老师邀请大家一起玩比手劲的游戏。同桌两个小朋友两人一队就可以进行。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创设了十分轻松的识字氛围。教师相机将“比手劲”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读一读。

2、在生活中,你平时还会和小伙伴们玩些什么游戏呢?(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相机出示词语卡片)

3、大家回忆一下,课前我们在学校操场参加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二、我会识字

1、仔细地看看图,图中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把你知道的游戏名称大声告诉同学们。教师相机将游戏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

2、自己读读诗中的词串,哪些游戏你玩得特别棒,就把它的名称大声念出来,在小组中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出示相应的游戏名,并记住相关的生字。

3、再读词串,哪些游戏你还不会玩?念给全班小朋友听一听。在念的过程中,可以请学生说说游戏的规则,或者演示一下游戏的玩法,然后再读读游戏的名称,在玩玩读读的过程中自然识字。

4、小组竞赛,检查识字效果。

三、我会写字

1、选择最感兴趣的字,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通过交流记住生字。

2、指导学生整体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摆放的位置,然后再观察关键笔画的写法,力求把字写得正确又美观。

3、练写生字,写完后互相交流欣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迷、皮、铁、房”4个字,会认“猜、影、丢、劲、弹、跳、抓、棋”8个字,认识“车”和“户”偏旁。

2、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学会“迷、皮、铁、房”4个字,认识“车”和“户”偏旁。

2、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游戏巩固

出示各种游戏小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大家一起找朋友,卡片与黑板上相应的词卡贴在一起。

二、合作交流,学写生字

1、指导学生观察本课要求学会的字的结构,通过交流记住生字。

2、指导学生整体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摆放的位置,然后再观察关键笔画的写法,力求把字写得正确又美观。

三、练写生字

学生练习写生字,写完后互相交流欣赏。

四、将生字拓展到生活中

1、你还会玩什么游戏?请把它的名称写在小卡片上,明天带来贴在教室里,互相认一认,说一说。

2、大家分组玩游戏,准备开一次游戏展示会。比比哪个小组的游戏最多最好。 板书设计 识字二

图:猜手影 丢手绢 掷沙包 捉迷藏 比手劲

打弹珠 跳皮筋 滚铁环 抓棋子 跳房子

一年级下册《识字二》教学反思

《识字二》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本课借鉴“三字词”的语言形式,具有押韵上口、好读易记的特点,将识字写字教学与对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融为一体。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但是,作为一年级下册的课文,识字写字依然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的基本设计思路是:

,

一、创设情境,进入识字氛围

老师邀请大家一起玩比手劲的游戏。同桌两个小朋友两人一队就可以进行。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创设了十分轻松的识字氛围。教师相机将“比手劲”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读一读。

二、我会识字

1、仔细地看看图,图中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把你知道的游戏名称大声告诉同学们。教师相机将游戏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

2、自己读读诗中的词串,哪些游戏你玩得特别棒,就把它的名称大声念出来,在小组中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出示相应的游戏名,并记住相关的生字。

3、再读词串,哪些游戏你还不会玩?念给全班小朋友听一听。在念的过程中,可以请学生说说游戏的规则,或者演示一下游戏的玩法,然后再读读游戏的名称,在玩玩读读的过程中自然识字。

三.我会读词

1.教学过程中,通过自由读、男女生读、齐读、拍手读等多种读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及三字歌的认识和理解。在朗读中,我又适时指导并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帮助孩子们理解三字歌的内容。

2.一年级学生天性好动,在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力很难持久,我安排了小组比赛刺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但后段时间里,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

在这篇识字教学中也有几处没有做好的,如:由于前面读字音和让学生质疑三字歌内容花了不少时间,致使后面时间不够,所以虽然安排了课后练习的环节,但最终因时间关系大大缩水,还没来得及完成练习就下课了。如何提高识字效率,保证读写真正落实到位,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这个问题。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经验总结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打开科学文化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它是低段学生难闯的但又必须要闯的一个关。每位低段语文教师,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引领学生走好语文学习的第一程,为学生搭建识字平台,让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提高识字效率,为今后的听说读写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采取各种形式,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一年级儿童学习知识大都从兴趣出发,所以教师就要采取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变“要我识”为“我要识”。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集中,不持久,易被新鲜的刺激吸引,因而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挂图、投影、表演、实物、图片及多媒体等灵活有效的形式创设识字情境,使机械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这样可以增强教师的语言感染力,唤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形成生动、活泼、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例如教学第二册识字课《识字二》时,我抓住学校新建的操场,创设了一个去参观新学校的情境,让学生快乐识字:⑴看图说话识字:来到美丽的大操场,你看到同学们在操场上干什么?(认识十项运动名称:采手影,丢手绢, 掷沙包,捉迷藏,比手劲,打弹珠,跳皮筋,滚铁环,跳皮筋,抓棋子,跳房子。)⑵动作帮助识记:让我们也在新操场上做做这些运动吧。(在学生做动作的过程中让他们发现,字的偏旁和字的意思有关系,从而帮助识记。)⑶游戏加强识记:秋天到了,苹果树上的苹果成熟了,你想摘吗?只要你能把苹果上的生字宝宝念出来,红苹果就送你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中途插个游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与生字的再次见面加深印象。)⑷念儿歌巩固识字。(把这六个词语编成一首琅琅上口的儿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⑸说话拓展识字:来到这美丽的大操场,你最想做什么运动?(允许学生运用刚学的词语说话,更鼓励运用自己在课外学来的词语说话,通过交流,拓展识字,认识更多的运动名称。)

2、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兴趣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为了让学生保持住最佳学习状态,学得津津有味,教师就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的内在魅力,通过诱导学生参与操作、实验、交流、猜想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激发识字兴趣。如在学习“口”后,可以让小朋友用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口”再加一笔是什么字?学生的探索兴趣马上被激活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连平时对识字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在积极想办法,动手摆一摆。不一会儿,“日,中”两个生字宝宝就诞生了。此时可以趁热打铁,鼓励学生拿两根小棒摆一摆。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学生又认识了“目、白、甲、田、由、申”等生字宝宝。学生体味到了成功的乐趣,识字的劲儿更足了。

3、开展识字竞赛,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受表扬,受奖赏,小小的成就感将会成为他们识字的最大内驱力。学校和班级可以定期举办“识字大王”、“故事大王”、“成语大王”等识字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识字成果的舞台。实践证明,在成就动机的驱动下,每个同学都渴望成为“识字大王”、“识字明星”,原本枯燥的识字活动充满了生机,大大激发了学生识字兴趣,变“要我识”为“我要识”。

二、利用生活资源,拓展识字途径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迅猛进步,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从家庭生活到社会活动,从各种电子传媒到日常生活用品,从社区环境到娱乐场所,从名胜古迹到自然景区,从五彩缤纷的现实世界到虚拟神奇的网络世界,汉字几乎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个空间。面对如此强烈的视听冲击,我们的学生怎么能不耳濡目染呢?因此,我们的识字教学,除了课本之外,还有一个课堂,还有一种老师,这就是学生所处的那个生活环境,就是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生活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活水源头,教师要做好这活水源头的引路人。

1、校园生活 识字的乐园

开学第一天,我作自我介绍时在黑板上写下了“惠康里小学 一(1)班 班主任 邓老师”这几个字,教学生认读。在发新书时教学生认读每一本书的名字。在学生作自我介绍时发下班级名单,让每位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名字,再带着全班同学读一读。每位学生都在积极地认读自己和别人的姓名。放学时还可以布置家庭作业:让爸爸妈妈帮助自己认识并记住全班同学的姓名,谁最早能正确读出每个同学的名字就能当组长,帮助老师发本子。没几天工夫(有的只用了两天时间)很多同学就全会念了,要知道这里有45个同学的姓名,有一百多个生字啊。刚入学的新生表现出了强烈的识字兴趣。在这里,教师只是加了“一勺糖”,学生便争着来喝这杯苦涩的“咖啡”了。

2、家庭生活 识字的温床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融合。每个家长格外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等各种形式与家长沟通,调动起家长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家庭中识字。如家长可以把家里常用的物品名称制成卡片,分别贴到实物上,让字与实物结合,学生在无意中记住了字,毫不增加负担。家长可以把食品包装袋上的字剪下来教孩子认读,如“中华牙膏”、“康师傅方便面”、“东北大米”„„教师配合家长可在教室创设一个“识字园地”,让学生把这些剪下来的字贴上去,并教其他学生认读。这极大提高了孩子们课外识字的积极性。家长还可以让学生先认家里人的姓名,单位名字,然后扩展到认识亲戚朋友的姓名,称呼,家庭住址等等,都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4、社会生活 识字的天地

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为学生提供了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识字环境,丰富了他们的口头语言,许多琅琅上口的广告词更是受到小学生的青睐。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走进商场公园,穿过大街小巷要认一认路牌、广告牌、商店名等等。然后给学生一个交流识字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平时认识的牌名读出来与大家分享认识汉字的快乐。

三、教给多种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学生在生活中培养了自主识字的兴趣,有了自主识字的途径,等于给他们插上了翅膀,在识字的王国里展翅飞翔。如果教师能在教给识字方法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就如虎添翼,将会大大提高识字效率。 ⑴利用构字规律记字形

我国心理学家艾伟早就指出,用“六书”去解释生字能建立牢固的音、形的联系。形声字总是分两部分,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表意部分称为意符,表音部分称为音符。意符表示形声字的意义范畴,音符则表示形声字的读音。当然,对低年级学生用不着说什么术语,只需让学生初步体会就行了,如“妈”字,教师可让学生分析字形,学生都知道是左右结构,左边是“女”,左边是“马”。让学生分别读“马”和“妈”字,知道“马”就代表整个字的读音。再询问学生“妈”字为什么是“女”(因为妈妈是女人)。遇到类似情况都采用此方法,学生便能有所领悟。我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减法”和“换法”,使他们加深了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认识,真正做到了举一反三,从而大大提高了识记生字的效率。 ⑵编首口诀儿歌记字形

琅琅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对低年级孩子有着无穷的魅力,编首口诀儿歌能帮助学生轻松掌握一些难记的生字。如: “金”:一个人,本姓王,口袋里装着两块糖。 “爱”: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

“左右”:小朋友靠右走,右字下面是个口,小朋友要记清,左字下面是个工。 学生兴致勃勃,在快乐的笑声中记住了生字,对编口诀儿歌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加。 ⑶说个故事记字形

在教学中构字特点,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让学生感到汉字不再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学习汉字的兴趣。如:

游:一个小孩子,戴者一顶小帽子,在方方的水池里游泳。 呆:教师边讲故事边写:一个人张者大嘴巴,象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 ⑷猜个字谜记字形

猜谜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不仅能活跃气氛,锻炼思维,更让学生易学易记,兴趣盎然。如: 思: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 告:一口咬掉牛尾巴。

⑸经常复现记字形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经验总结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的形式越多越新,识记的效果越好。多种复现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小火车”、“摘星星”、“你做我猜”等多种方法让生字与学生见面,帮助学生记忆。此外,一年级新生入学5-7周便基本上掌握了汉语拼音,并能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可以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有效地巩固了新学的字。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只要教师能满腔热情地为学生铺路搭桥,那么识字将不再枯燥,不再会是一种负担,孩子们一定乐于识字,并学会识字。

【教学内容】

本课识字安排了一首琅琅上口的儿歌,将要求学会的8个生字,其中5个形声字巧妙的包含在儿歌中。儿歌语言通俗易懂,同时也为孩子们创设了一幅青蛙吃害虫保卫庄稼的美好画面。

【教学目标】

1、学会“清、晴、睛、虫、情、请、卫、兵”8个生字,会认“蛙、保、护、害、做、庄、稼”7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通过学习,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并能尝试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帮助识记汉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写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儿歌识字,

2、通过读儿歌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并能尝试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帮助识记汉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到识字乐园

(三)里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点击课件,出现《识字三》)

师:请大家瞪大眼睛,仔细看大屏幕,待会儿会出现很多字,在每个字中都含有一个咱们认识的字,看谁眼睛亮,最先发现它。

(课件屏幕闪现带有“青”的字,最后所有字全部呈现在屏幕上)

2、师:(点击课件出现所有闪过的字)哪个字呀?(青)

3、对,就是这个字,谁来读一读。(指名学生读字,正音)

4、“青”字可有趣了,可以和很多偏旁组成新字,这些字都是“青”字的好朋友,今天咱们学习的儿歌里就有好多他的好朋友呢!来,听听这首儿歌吧!(配乐儿歌)

【设计意图:设计游戏以文中“清、晴、请、情、睛”字的声旁“青”字为切入点,引出儿歌,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读准字音、读好词语、读通儿歌,图文结合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一)读准字音,读好词语,体会形声字声旁的特点。

1、儿歌有意思吧!快,翻开书90页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要多读几遍哟!

2、谁的眼睛亮?发现了“青”字的好朋友?快拿出小铅笔把他们圈出来,圈一个读三遍。(生边圈边读,师巡视)

3、看,“青”字的好朋友都高兴的跳到了大屏幕上,有几个字是咱们以前认识的,你们还记得吗? (指名认读“清”、“睛”、“情”、“请”,正音)

4、咱们开起小火车读一读。

5、(出示晴)这个字也是青的好朋友,看看它读什么?(指名读晴字)

6、瞧,田字格和双横线里还有几个字咱们没认识呢!赶快读一读,把字音读准。

7、都读准了吗?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记得夸夸小伙伴或者帮帮他哟!

8、咱们来读一读这些字吧。(师出示字卡读,读中正音)

9、谁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他读一遍大家跟着读一遍。

10、字音读准了,词儿能读好吗?瞧,这儿有好多词语,你们可要看得清,读得准哟!自己先试试。

11、来,小组长们拿出词卡,和你的小组员一起读一读。读得时候可要注意词儿连读哟!

12、(课件播放小青蛙的叫声)小朋友们快听,是谁在叫啊!(课件播放小青蛙的话:小朋友们读得可真认真,你们能帮助我读好荷叶上的词语,让我踩着荷叶跳回家吗?)

师:大家愿意帮助小青蛙吗?(指名读荷叶上的词语,正音)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指导读好词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读通句子,图文结合体会形声字形旁特点。

1、字音读准了,词儿读好了,听,小青蛙在夸奖你们呢!(课件)长长的句子能读通就更了不起了!捧起书,自己先读一读。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这首儿歌一共有几句话呀!

3、(生回答预设:有两句话)那就请你把第一句话读给大家听吧!(第一句话点红)

4、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预设:学生自由说出读了第一句话后的想象。)

5、真的象你们说的那样吗?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语言描述并点击课件):我们来到了小河边,看,河里的水荡起了绿波,多清啊!(闪‘清’字三点水旁)太阳也笑嘻嘻地挂在了天上,送给我们一个大晴天(闪‘晴’字日字旁)看呀,小青蛙跳呀跳呀,跳到了荷叶上,它正睁着一双大眼睛呢!(闪‘睛’字的目字旁)咦,它睁大眼睛在干嘛呢?

(生想象回答)

6、是吗?去看看!(播放课件青蛙捉害虫)

青蛙可做了不少好事情呢!(闪‘情’字的竖心旁)它是害虫的天敌,有了青蛙的保护,禾苗长得可壮了。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儿歌中的美丽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的描述语言中闪现出每个形声字的偏旁,帮助学生将图、文义和形声字的字形相结合,体会形声字偏旁表示字义的特点。】

7、你们喜欢小青蛙吗?那就把你们喜欢的心情读出来吧!(点出第一句话)老师给你们配上好听的音乐!

1)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两三人读)

2)女孩子一起来读读。

8、读得真好,大家真的很喜欢小青蛙!(师戴起头饰)瞧,我就是一只小青蛙,呱呱,(师边做动作边说)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护禾苗吃害虫,我可是做了不少好事情呢?你们谁来夸夸我呀?

【设计意图:通过夸奖小青蛙理解“卫兵”一词的意思,同时帮助学生读好儿歌。】

(生夸奖师回应:别看我的个子小,可是我的肚子大,我一年可以吃掉10000多只害虫呢!谁还想夸夸我?对,我就是禾苗的小卫兵。听了你的夸奖我可真高兴!小青蛙愿意和你交朋友)

9、(点击课件)大家这么喜欢我,那(闪‘请’字的言字旁)你们一定要记住保护我哟!(出示第二句话)

10、谁来读读这句话?男孩子们一起读读。

11、那小朋友们,你们准备怎样保护我呢!

(预设:不吃青蛙;不捉青蛙;还要提醒别人不要伤害青蛙)

12、啊,相信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做到。来,捧起书,和着美妙的音乐,咱们一起把这首儿歌美美地读一读。(点击课件播放音乐)

三、自主发现,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儿歌读得真好!(出示小黑板)看,就是有了这几个字才有了这么一首有趣的儿歌呢!再小声读一读这几个字,你们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音和形,通过直观比较,初步体会形声字在音和形上的特点.再次让学生将图、文和形声字相结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形声字偏旁和字的意思有关,师总结出形声字。】(预设:每个字里都含有“青”,师引导观察读音,学生发现他们都是后鼻韵母)

2、再仔细看看每个字的偏旁,想想刚才咱们读的儿歌,你又知道些什么?

(预设:河里是有水所以清字是三点水旁;天上有太阳才是晴天所以晴字是日字旁;目就是眼睛所以睛字是目字旁;学生存在困难的是“请”和“情”字,师可做引导)

3、生说到哪个字师就评价总结:你从三点水知道了清字与水有关;看到这个“日”你想到晴天里有太阳;你从言字旁知道了请别人帮忙可是要好好的说哟 “目”字你想的和我一样;那听了大家这么说,我也明白了,心情很好,“情”字就是个竖心旁。

4、瞧,这类汉字多有意思呀,(点课件)刚才从他们的一部分(指“青”字)咱们大致知道了读音,现在又从偏旁(指偏旁)知道了字的意思,像这样的字,我们给它们起个名字叫形声字。

5、谁有好办法最快记住这些字?

【设计意图: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识记生字,也可运用刚学习的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体现自主识字的教学理念】

(预设:学生自己随意说识记方法,如果用上形声字的方法,老师肯定:你用上了今天学习的形声字的知识,看到三点水,想到了和水有关,河里的水真清啊!老师奖励你两只小青蛙。谁能用她这种看偏旁想意思方法来记其他几个字)

6、那这几个字怎样在田字格中摆得好看呢?(学生自主观察写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说到关键笔画,课件点红,强调这几个字都要注意左窄右宽)

7、师范写“睛”,先认识新偏旁“目”,边写边再强调关键笔画以及“月”字的撇要改成竖。

8、生练写“睛”,师巡视指导,提醒书写姿势。

9、欣赏一下你同桌小伙伴写的字。

10、展示部分学生作品,评价中再次指导书写要点。

11、用同样的方法和同桌一起先看看,再说说,最后写写剩下的几个字“请、情、清、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并运用识字写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和良好习惯。】

结束语:汉字可有趣了,只要大家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就能和他们交上朋友!下节咱们还要继续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呢!

推荐第3篇:微型课题

《培养小班幼儿午睡习惯的实践研究》的实施方案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幼儿时期是形成社会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研究表明2—3岁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因此,培养和训练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习惯不仅是父母 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也是老师的职责。良好午睡习惯是调节幼儿情绪、保证饮食。是身体健康发育的先决条件之一。

午睡作为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其身体保健的重要性。高质量的午睡,能使幼儿精神饱满,食欲旺盛,减少疾病,促进全面发展。就在园幼儿而言,充足的午睡,既能消除上午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带来的疲劳,又能保证下午活动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

科学研究进一步表明:足够午睡,可以使神经组织在睡觉时将消耗的力量得到恢复,保护大脑皮层细胞免于衰竭和破坏。同时午睡还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过程,能将人在白天所获得的信息加以整理,排除常用的信息。

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活动时容易产生疲劳,所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午睡习惯,提高午睡质量,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幼儿的午睡常规培养、睡姿培养以及午睡技能培养。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的习惯。

本课题的重点:午睡常规培养

本课题的难点:午睡技能培养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训练法

本课题的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2009年9月针对本班幼儿的午睡存在的现状以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实施方案,申报课题;(负责人:郭军萍)

2、实施阶段:2009年10月—12月开展研究;(负责人:郭军萍王颖)

(1)、分析影响小班幼儿午睡质量的因素。

(2)、创设积极的环境和心理氛围,为幼儿入睡打好基础。

(3)、在午睡时利用讲故事、形象的儿歌,培养幼儿的午睡常规以及睡姿和午睡技能,通过培养和训练转化为幼儿的积极领会,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4)通过游戏和比赛的形式,表扬午睡做得好的小朋友,要求小朋友向他们学习,这样也有利于良好睡眠习惯养成。

(5)利用家园联系簿,来园离园时与家长的交谈,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孩子的教养问题,做到家园共育。

3、总结阶段:2010年1月根据研究情况写出总结、反思、撰写各案分析报告,结题论文。(负责人:郭军萍王颖)

.根据课题目标及实施方案,开展系列活动。

2.落实研究方案,并进行个案记录和分析。

3.收集小班阶段午睡习惯培养的内容、方法,并进行选择和提炼。

推荐第4篇: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关于微型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

微型课题的研究方案没有固定的格式,但要尽可能地把一些基本内容讲清楚:

1.问题描述:即描述遇到的问题及课题产生的过程,并由问题提炼出课题名称。在描述时,一般都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叙述此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的什么问题。同时,在阐述问题时一定要观点简洁明了、点到为止。

2.课题界定:即对课题关键词、核心语进行诠释,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关键词要从两个方面定义,一是从内涵上定义,二是从外延上定义。同时,还要对课题进行任务分解,分解出来的任务就是研究的内容。

3.研究概况:即在开展研究前,了解一下省内外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情况及主要成果。了解研究概况有利于研究者知己知彼、少走弯路,同时还有利于整合、借鉴、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4.研究思路:即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以及研究措施等。①研究方法:把本课题能用到的诸如课例描述法、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列举出来。②实施步骤:即本课题研究计划分几步完成,每一步做些什么。③时间安排:即本课题研究需要多长时间,每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等。④研究措施:即在研究中准备采取哪些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做法。

5.预期成果:即该研究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和要求。研究成果报告和论文是微型课题的两种成果表现形式。研究成果中涵盖着教学日记、教学叙事、教学反思、学生作业作品、个案、谈话记录、教学案例、研究报告、发表或交流的文章等各种资料。当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课题,选择其中的部分形式作为成果形式。

附:

海安县教育科学2007~2009年度个人微型课题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方案

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王锋

一、问题的提出

1992年颁布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提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2000年《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200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以及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从小学课程目标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到,一直以来,口算教学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内容。这种被普遍关注的状况,一方面反映出它在数学教育及教育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它又似乎在人们的泛用中成了教学日常用语中含义不言自明、也无需考究的“常识”。口算是什么?好像很清楚,又觉得不太清楚。在这样清楚与不太清楚之间的徘徊,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慢慢对口算的本真意义在教学中的应用产生了异化,往往忽视了对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这个看似基本的教学问题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需要探讨和研究。

二、相关研究分析

1.国内的研究现状概述

口算发源于“日常数学”后,它融合了数学的特征与数学教育的规律。它基于个人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算术运算的理解,口算为个性化、多样化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口算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技能形成的过程,也是一种认识的过程。这种过程只有以明确的、具体的目标作为向导,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否则,师生双方就像在黑暗中走路,只能摸索着前进。

传统的口算教学往往把口算与解决问题分割开来,纯粹为了口算而教,使口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明显脱节。而课改初期,教师们往往设计了内容丰富的情

景吸引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又没有较好地把握情景与教学之间的合理关系,导致口算课与解决问题的课分不清楚。新教材对口算教学的编排体例进行了改革。它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格局,它把口算教学和应用数学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另外,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而如今口算教学转到了另一个极端,十分重视你是怎么算的,还可以怎样算,而缺少计算方法的提炼,导致算理很突出,算法不扎实,学生口算技能不够熟练。那么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点就成了计算教学理性回归的关键。

2.研究的价值

(1)口算源于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人生活的需要,生活中随处都会用到口算,强化口算教学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2)口算是学生建立数感、发展数学心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方式,通过口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充分激发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3)关注口算教学有利于加深教师对数学教学行为的理解,提高自我反思力,增进教师实践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核心概念界定

“口算”是指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活动计算出结果的计算方法,又称心算。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是指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出发,进行建立在有意义基础之上,符合小学生口算心理机制的口算解题方法的指导的教学。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是指在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充分激发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研究。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模式和途径。

(2)通过口算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课题研究者对口算教学有较深刻的认识,并能改进或提升口算教学。

(4)形成一批有较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教学论文。

(5)能对全校的数学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起推动和辐射作用。

五、研究内容

1.小学生口算的数学基础与心理机制的研究

2.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3.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4.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六、研究方法、步骤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研究准备阶段,查阅国内主要报刊杂志,了解国内研究现状和相关的理论信息,浏览网络中相关研究内容,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借鉴先进的研究经验。

(2)案例研究法。一是进行课例研究,二是进行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个案研究。

(3)行动研究法。不断探索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模式和途径,不断观察、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2、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7.2~2007.6)确定课题名称,进行调查分析,填写课题申报表。

(2)初步研究阶段:(2007.9~2008.1)开题论证,通过文献查找和观察了解,研究小学生口算的数学基础与心理机制。

(3)深入研究阶段:(2008.3~2008.6)积累个案,探索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模式和途径,对已有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提升。

(4)总结阶段:(2008.9~2009.9)整理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将研究成果汇编成集,申请结题。

推荐第5篇:微型写作课题

微型写作行动课题研究

慈溪市凤湖初级中学 丁梦洁

【问题】 学生写作缺乏感情怎么办?

【诊断】现在很多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认为学习是苦差事,是被逼无奈,写作文就更是无奈之举。 再加上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每天忙忙碌碌,对周围之事缺乏观察、思考,写出来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更不可能是有感而发,因此学生的作文情感上苍白、空洞。 作文中或是优美词句的罗列,或是各种修辞手法的滥用,或是他人习作的翻版,没有自己的思想与情感,类似于无病呻吟。这种缺乏真情实感的文章必定缺乏感染力,是难以和读者产生共鸣的。

【点穴】《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中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为了应付老师,使尽浑身解数凑字数,绞尽脑汁地编情节,语言表述不准确,没有自己的 见解和主张,写出来的作文枯燥乏味,没有使人想要读下去的欲望和冲动。 写作就是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思考。写出真情实感才叫好文章。

【反思】

(一)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我们知道生活是作文之本。 现在的学生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缺少对生活的体察、感悟。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材料,中学生要学会认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养成在生活中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善于在生活中提炼自己的独特感悟,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体会和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变“课堂作文”为“生活作文”。 要改变不少学生对自然现象熟视无睹,对周围事件麻木不仁,对国家、国际大事漠不关心的现状。 认真观察自然界,观察家庭、学校及社会生活,这样就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让学生从厌烦写作转向爱好写作,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了兴趣才能激起学生写作的强烈欲望。 培养写作兴趣首先要加强课外阅读及第二课堂的开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应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积累素材,产生对写作的浓厚兴趣。另外,在写作课堂上,创设情境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能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 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之一。 茅盾说过: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感随时记下来。 由于中学生课业繁忙,只是有想法有见解的时候写下几句话,不必强求写完整的作文,持之以恒,定会对作文产生兴趣,同时这样做也能积累素材。

(三)变“作文批改”为“人文关怀”。

批改作文,一直是语文老师深感头痛的事情,它占用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们收益却并不大,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但是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我认为,首先,作文评语要给学生以信心。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辛勤劳动的成果,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 在作文的评语中要与学生心平气和地交流,给出中肯的评价。 少一点批评责备,多一些鼓励,多一些个性化的评析。 老师要抱一颗“人文关怀”的心批改学生作文,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 我主张评语以第二人称的口吻,每一次作文批改就像一次与学生的亲切交谈和情感沟通,使学生信心倍增,受益多多,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另外作文批改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除老师批改外,还 可以采用学生相互批改、学生自我批改等方法,使学生保持一种新鲜感。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的难题也是重点,作文之路漫漫,唯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有所收获。

推荐第6篇: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文科活动实践课教学模式探究》研究方案

清油河镇初级中学宁伟

一、基本情况: 课题

初中文科活动实践课教学模式探究

名称

政史地生

学科组

教研组

姓名 时间 职称 任教学科 申报2013年7月 时间 各自承担任务

课题研究方法、步骤安排、撰写

主持人 宁伟 教师 生物

研究报告等

姚斌

成员 陈洪

田华 教师 教师 教师地理 历史 政治案例收集 案例分析等 整理档案袋结题 2014年06月

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活动实践课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学生全员参加并在活动中自主发展的一种类型的课。《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构建了由学科课和活动课组成的课程体系,将活动课第一次纳入了正式课程,从而确立了课程包括学科和活动两部分,明确了活动实践课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它是初中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课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初中政史地生学科的活动课重在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综合运用化学科学知识意识以及团结合作意识,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交际能力、1

创造能力等,在活动实践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学习特长,做到学与用相结合,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知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通过活动课,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探究精神及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贯彻新课标精神。作为相关学科的任课教师,如何发挥活动实践课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的优势,增强活动课的实效性,以此弥补学科课程不足是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课题。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要让教师努力研究改进传统的不适应发展的活动实践课教学模式,提高活动实践课的教学效率;并要在解放教师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把理论学习和活动结实践合起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学会在学习中学自主探索创新,学会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找到不足,夯实基础,形成获取知识的技能,促进学科素养的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好素质基础。

研究内容:从关注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栏目开始,探索这一内容的教学方式。并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的动手能力,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合作学习、动手探索、信息处理等方式来完成实践活动。教师不断地总结指导经验,结合课题研究,总结研究经验,评估研究成果。使教师努力改进传统的不适应发展的活动实践课教学模式,提高活动实践课的教学效率。

创新之处: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着眼于新课改下教材中的“活动实践”栏目,并以此为突破口,探索初中活动课的教学模式,使教

师努力改进传统的不适应发展的活动实践课教学模式,提高活动实践课的教学效率。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1、起始阶段:从关注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栏目开始,探索这一内容的教学方式。

2、探索实施阶段:平时培养学生的的动手能力,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合作学习、动手探索、信息处理等方式来完成实践活动。教师不断地总结指导经验。

3、总结阶段:结合课题研究,总结研究经验,并评估研究成果。参加校级展示课加强交流并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研究准备阶段,查阅国内主要报刊杂志,了解国内研究现状和相关的理论信息,浏览网络中相关研究内容,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借鉴先进的研究经验

2、行动研究法。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进行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边研究边行动。

3、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事例与教学案例,加以分析,揭示规律。

4、经验总结法。认真作好实验过程中的资料收集、分析和提炼,及时总结反馈。

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3.6-2013.9)确定课题名称,进行调查分析,填写课题申报表。

2、初步研究阶段:(2013.9-2013.10)开题论证,通过文献查找和观察了解,撰写研究方案。

3、深入研究阶段:(2013.10-2014.3)积累个案,探索初中文科活动课教学模式,对已有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提升。

4、总结阶段:(2014.4)整理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将研究成果装入档案袋,申请结题。

五、预期成果:

1、教师教学设计

2、围绕课题撰写的各类论文、案例

3、各课型高效活动实践课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4、研讨会资料、专题学习资料

推荐第7篇:微型课题学习心得

微型课题学习心得

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快乐

乡宁县职业中学公共课组——沈彩云

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已有一段时间,11月份的国考已经结束,虽然成绩揭晓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学习过程可以做阶段总结了。上个学期初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购买了《心理咨询师》(二级)全套共四本书,原本在暑假之前就学完全部内容,但事与愿违,上学期自己带一年级14个班的心理课,还任122班的班主任工作,备课、上课,处理班级事务等,总感觉力不从心,到放暑假的时候也只学完了基础心理学部分。

暑假里是最好的休息时间,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时间,今年暑假我几乎没有怎么休息,利用白天、晚上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由于整个课程三本书,共计(基础知识)755千字+(三级技能)462千字+二级技能385千字,外加一本习题集690千字。这么多字的内容我没能在暑假学完,完成了两本书的学习我已经很满足了。年迈的父母,辛苦上班的老公,还在上学的孩子谁不盼望能在暑假看到我轻松度假,利用闲暇时间给他们多做几顿好吃的,但是2013年的暑假他们都知道我在学习,都没有奢望我能满足他们早前的愿望,就是因为得到家人的大力支持,我才顺利完成了《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和《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的学习。暑假里因为学习我放弃了看电视,放弃了一切娱乐活动;因为学习我减少了看望年迈父母的次数;因为学习老公和孩子主动承担了不少的家务。看到他们都没有怨言,我心里反倒有些不安,似乎我欠了他们不少,不过我也

从中体验到亲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对学习的支持,我们共同体验着快乐和幸福。

8月25号我到一中参加了一中老师们关于课改的学习交流,感受到的依然是学习的气氛。8月28号我们学校也组织了开学前的学习,开学后我们发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这本书,要求老师们抽时间学习,我只能按照自己的计划,首先在11月16号国考之前完成《心理咨询师》的相关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巩固,并且在国庆节前后完成一篇5000字的“咨询案例报告”和一篇5000字的“个人成长分析报告,”提交心理咨询师综合评审委员会,参加国考结束后的综合评审。国庆放假期间我以“一例因父亲再婚引起的情绪问题咨询案例报告”为题,完成了一篇自己亲自做过的学生咨询案例报告,还以“今天的成长孕育着明天的幸福”为题完成了一篇个人成长分析报告。这些写作文稿的完成得益于半年多来学习的收获。通过学习我对自己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和认识,虽然自己有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但面对心理课,面对心理咨询室的门牌,知识的不足、能力的欠缺促使我无法减慢学习的脚步。我深知学校是根据需要才开设心理课程的,心理老师的岗位绝不是为了休闲而设置的岗位,这个岗位赋予心理老师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为此不断加强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好地帮助全校师生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说实话《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这本书我只学习了一部分,只知道标准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标准更加规范。

更注重贯彻落实“学生为本” “师德为先” “能力为重” “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现代社会是一个理念管理的社会,教师专业发展高无止境,但是,低却有底线,这个底线就是:

1、尊重学生:学生可以不成“才”,但是要成人。

2、绝不伤害:不管学生的底色是什么,老师给他增添的一定是一抹“粉红”。

3、多种能力:老师最重要的是管住自己的情绪;幽默风趣。

4、不断反思:是不是站在人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成长。

每个人都要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的角色都是主角,不要把自己当做配角来塑造。我相信经过我们不断学习和付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非常精彩。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六日星期五

推荐第8篇:微型课题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

一、什么是教师微型课题研究

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是指把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关注于教育教学细节,研究内容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力求研究的周期短,见效快。微型课题研究以“小切口、短周期、重过程、有实效”为基本特征,以“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为基本理念。让广大教师在“做中学、研中做”,把想好的东西做出来,做好的东西写出来。

二、微型课题研究有何价值

教师进行微型课题的研究,可以从很多方面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1.引领教师进入一种研究状态,经历教育教学问题的发现、反思、解决的过程,在实践中触摸一种本原的研究方法,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

2.有助于教师解决当下教育教学中的迫切问题,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包括即时效应:学科成绩、班级常规管理等。

3.有助于教师个人积累实践经验,丰富和提升实践智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更加重视个人知识在教师专业行为中的意义。

4.打破教师的专业个人主义,使教师形成一种开放的视域,促进同伴对话、同伴互助。

5.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以“研究”为基质的年级组协同体、项目协同体。

6.促进学段管理的前移,由“管理”同“服务、引领、对话”的方向转变,形成以“共生”为内核的学校文化。

三、微型课题研究有什么特点 1.小,即研究的问题小

微型课题研究主要聚焦于教育实践中的矛盾和疑难,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价值的细小问题。问题可以具体到一堂课的教学案例设计、授课导人方式、课堂提问、作业设计等等。“小”还表现在研究的规模上,微型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时间短,因而规模小、投资少。“小”是微型课题研究最显著的特点。

2.活,即灵活

首先,微型课题研究的选题论证、方案设计、立项开题、实施研究等相对简便,没有省、市规划课题研究那么复杂。其次,在研究的组织形式上,教师可以单独研究,也可以合作研究。第三,微型课题可以重复研究,不同学校的教师或课题组可以同时或先后研究同一个问题。

3.实,即实在

首先是选题“务实”,选题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其次,研究过程“踏实”,源自于实践中的问题还在实践中解决,微型课题研究在教中研、研中教,不是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之外的活动。再次,研究成果“真实”,注重在工作中做得怎么样,它可以是教学案例设计稿,听、评课稿,教育案例,教育故事,课堂教学实录;也可以是研究小报告,访谈记录,调查报告,沙龙材料,学生作品;还可以是音像作品,图表、教具等实物。

4.短,即周期短

微型课题研究的时间视研究内容而定,可长可短,时间短的两至三周就可以解决问题,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一年。它不需要固守

三、五年的研究周期。

5.平,即符合当地、当时教师的研究水平

第一,进行微型课题研究,教师一般不需要专业研究人员具备的有关研究设计和解释的高级技术,只要具有基本的研究知识; 第二,微型课题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发展和检验理论,而在于获得能够直接应用于眼前工作的知识,它既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又提高研究者本身的能力;

第三,微型课题研究的问题都是研究者感兴趣的话题,与当前工作无关的问题一般不去研究;

第四,微型课题研究,不需要广泛的文献研究和原始资料,不需要彻底地了解自己所研究的问题,教师只需要对相关的研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第五,微型课题研究在设计的程序上不需要那么严格,往往在比较自由的行动中做出调整。

第六,微型课题研究不强调其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以及对后继研究的可能启示,关注的是研究结果所具有的实践意义,以及对研究者本身和他们同事的教育教学会不会有一些应用价值。

6.快,即见效快

由于研究的周期短且基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因而速度快、效率高,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

四、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经验总结法; ⑷文献法; ⑸比较法;⑹个案研究法; ⑺统计法; ⑻行动研究法;

五、微型课题应遵循哪些原则 1.学科性原则:

研究可限于某一门学科在教学中产生的具体问题,或者是德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

2.科学性原则:

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撑。 3.简约性原则: ①课题参与人员少,既可限于学科教研组或年级组,也可个人申报或2至3人合作申报。②课题研究周期短,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学年。

4.可行性原则:

课题研究必须考虑主客观条件,要切实可行,研究的问题、方法、结论明确具体。

5.实用性原则:

对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有指导或借鉴作用,其成果(规格要求不高)可以在学科内或小范围推广应用。

六、微型课题研究什么 1.微型课题从何产生? (1)教育事件、教学事件——课题产生的触发点。 (2)教师个体从自身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中发掘问题。

(3)来自同伴的(年级组、学科组、班级组、办公室)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4)教师自身在读书、学习后的对某种新理念、新方法在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嫁接、应用。

(5)教师围绕学校主课题研究,结合自身实际,确立的具体可行的子课题研究,进行建构性试验。

2.微型课题的种类 A.教育教学类

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案 教学案例研究

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研究 新课改下的教材、教法研究 教学资源库建设

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研究 B.德育工作类

班主任工作中某难点的解决方案 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的方法研究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方法研究

学业优秀学生的行为特质分析研究 学业较差学生的行为形成原因研究 单亲家庭学生行为形成之研究 信息化对学生的影响研究 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影响研究 C.学校管理类

德育网络构建研究

提高学校科研管理水平研究 教师评价研究

提高后勤保障能力的研究

科学的进行常规考核和质量考核之研究 D.现代教育技术类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方法研究 远程培训方式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在某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多媒体教学、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等)

校园网安全技术研究 教学管理软件开发研究

七、如何做微型课题研究(基本步骤) 1.选择研究问题 2.拟好研究课题

拟题要注意的两点:一是形式上常会以“研究、初探、探究”等字眼为特征,一般不用疑问句式,也不用叙事文章的标题;二是内容上一般要包含研究范围、研究途径、研究结果、研究状态等,或其中部分内容。

掌握微型课题标题的基本结构:

研究范围+研究主题+研究结果(或状态)+研究

结论:短语中心语的限制越多,课题切口或角度就会越小。

3.设计研究方案 包括:问题的产生,课题的界定,研究的现状,研究的思路,预期的成果,完成的措施。

4.实施行动研究

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讲究科学的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 5.提炼研究成果

如何归纳?说到底是:解决了什么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

6.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课题成果的集中体现,要认真写好微型课题的研究报告。 一个结题报告的研究成果,应当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部分。

推荐第9篇:微型课题研究

《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

习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所谓预习,在《现代汉语规范辞典》中诠释为:学生预先自学老师将要讲授的内容。诚然,预习是个传统的话题了,但细读,预习的关键词“自主学习”却是新课程中的重点,甚至是灵魂。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而学生作为知识接受者也应该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转变,这样,学生的预习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然而,新课程下的预习,是否真正走向了生本,是否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发现,在日常教学中,其实教师在预习指导中存在很多误区,有的只注重预习内容的数量,有的只侧重预习任务的布置,有的预习要求太模糊。为此,我通过关注成功的预习指导案例和结合自身的预习指导,认为有效地指导学生预习要注重预习的明确性、选择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二、研究内容

小学高年段学生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由“知”到“行”,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过程,因此,本课题遵循这一发展过程,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常规预习习惯

常规预习习惯是指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感知教材的内容,学会使用利用工具书辅助学习,找出问题或初步解决碰到的疑难问题。

2.培养质疑预习习惯

质疑预习习惯是指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了解教材的内容,学会发现问题,对问题提出质疑和思考,养成带着问题听课的习惯。

3.培养探究预习习惯

探究预习习惯是指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理解教材的内容,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学会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探究和发散思考,养成对问题追根求源的习惯。

4.培养创新预习习惯

创新预习习惯是指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掌握教材的内容,学会主动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对问题深入探究和发散思考,经过比较、分析,形成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发表不同意见,养成自主学习、开拓创新的习惯。

三、研究重点

1.初级阶段:重点研究培养学生养成“常规预习习惯”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工具书、处理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感知教材的内容,学会使用利用工具书辅助学习,初步解决碰到的疑难问题,实现近期目标。

2.中级阶段:重点研究培养学生养成“质疑预习习惯”和“探究预习习惯”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质疑、探究、发散思考的方法,引导学会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发现问题,对问题提出质疑和思考,养成带着问题听课的习惯,实现中期目标。

3.高级阶段:重点研究培养学生养成“创新预习习惯”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指导学生学会创新思维、分析归纳和独辟新径,形成见解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对问题深入探究和发散思维,形成独到见解,敢于标新立异,发表不同意见,养成自主学习、开拓创新的习惯,实现长期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原则

1.全体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班级全体学生参与,把每一位学生都作为实验对象,追求实验的整体效果。

2.主体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论教、以学评教,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及时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帮助、指导学生,使其逐步具备自主预习所必备的素质和掌握预习需要的方法、技能。

3.科学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坚持以现代教育研究理论为指导,既要严格按照现代教育研究理论指导的程序科学操作,又要坚持从实验研究的班级实际出发,根据小学高年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学习特点,分层次、分阶段的设定目标和建立引导机制,不断创新和丰富实验研究的内容,为实验研究的理论增添新的实践成果和科学依据。

4.民主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坚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愿,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在“课前有效预习”的养成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感到自尊、自信和预习的成功体验,从而迸发出更大的自主预习积极性和前进动力。

5.差异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原有预习习惯的基础,制定针对性措施。对学生分层次、分阶段设定目标和提出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促使良好预习习惯的尽快养成。

6.发展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始终坚持谋求学生终身发展,一是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原有预习习惯中值得发扬的优点和长处,二是诚恳地指出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立足学生终身发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预习的方法,激励学生着眼于未来,努力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课题研究实验的最终结果:

★ 经过实验研究和不断探索,形成一套比较完善、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的“课前有效预习的研究”策略。

★ 经过实验研究和实践探索,使实验对象——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打下人生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坚实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建立课题实验的现实基础。

2.文献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

3.行动研究法:及时记录在该问题研究过程中来自教师、学生、教法学法模式等,通过论证确定实际可行的实施策略。

4.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来构建开放的、多元化的、有效的课堂实施策略,并推出一批有推广价值的实施方案和经验。

5.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构建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探索出有价值的研究经验。

五、研究措施

在研究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研究的顺利有序有效的进行,在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的基础上,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措施:

1.实施调查

(1)调查现状。调查准备,着重做好抓好两件事:一是设定调查的内容,围绕农村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现状设置调查细目;二是定调查方法,根据“简便易行“的要求,按照具体内容,选定最佳调查方法。

(2)调查实施。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选定具体对象,包括骨干教师、普通教师、新教师不同的调查对象;二是按不同的方法组织具体的操作,主要为调查问卷,课堂观察等;三是清点整理调查材料,查漏补缺,保证调查材料符合课题研究的要求。

(3)调查分析。在分类分析的基础上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力求报告的现状既全面又突出研究方向法,成因分析透彻明晰,对策建议切实有效。

2.理论学习

以新课程理念来引领课题研究,通过参加太仓市语文学科工作组活动、个人自学等形式努力提高老师的理论水平,促进老师的科研素质。阅读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书籍、小学语文杂志、网络搜索等渠道,以电子稿的形式摘录与课题相关的内容,并将资料整理,每学期做好了一份“课题理论学习资料卡”。 每学期在太仓市语文学科工作组中进行一到两次围绕主题的课题沙龙活动。

3.反思研究

结合自己的教学与语文学科工作组听课所思,积极撰写每月一篇教学的随笔,记录下自己课题研究中、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针对教学现状及时思考改进的策略。

4.教学研讨

课题的研究与落实,都要通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来实现,也是落实研究成果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课题一直坚持“抓教学,重实践”。

(1)备课活动。教师在备课时,深钻教材,根据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形式新颖的预习作业(前置性作业)。

(2)磨课活动。磨课融入常态课堂教学中,同年级教师备课中碰到疑难问题进行探讨,设计好预习作业(前置性作业)解决教学难点,同时更好的为追求高效课堂服务。在校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的语文与作文公开课中,以预习作业(前置性作业)为导航,课堂环节清晰。参加太仓市骨干教师培训班与太仓市语文学科组,到朱棣文小学上示范课,受到听课老师的肯定。

(3)读书活动。在太仓市骨干教师培训班与太仓市语文生本学科组,阅读《老子十八讲》《教育激扬生命》《教育走向生本》《谛听教育的春天》等。

六、研究成果

一年半来,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对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理性认识,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一年半来,学生通过课题研究,改变了原有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从教师设计的作业到学生设计个性化的预习作业这种学习实质的变革,解放了学生的头脑,学生成为课题研究的受益者,他们大胆自信,主动沟通,成为学习的成功体验者。

1.形成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策略。

(1)激发需求策略。

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特别要重视激发教师与学生内在的需求,引导学生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共同创造出和谐、有效的课前预习新天地。

(2)目标明示策略。

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教师备课理念的显得更新尤为重要。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促进教师对课堂

教学目标、任务与价值的准确把握与定位。教师真正从学生的教学实际来设计教学过程,真正达到“师生共振”的理想境界。

一堂课的目标聚焦于1到2个。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课前明确告之学生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中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双向提问策略。

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既体现在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又反映思维的独特性与创造性,它能促进学生思维中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利用预习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在预习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预习中的问题,设置不同层次的疑难点,逐步提高创设问题情境的层次,学生做到了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体,也有希望达到叶圣陶老先生所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2.形成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练习策略。

(1)童趣化策略。

设计预习练习时,我们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开放题,并起了童趣化的名字,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描一描,写一写叫“小小书法家”;照样子,写出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词语叫“变魔术”;划去下列带点字不正确的读音叫“火眼金睛”;按要求归类叫“紧急集合”;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句子更具体生动叫“锦上添花”„„

(2)综合化策略。

高年级学生知识积累丰富,但是知识的提取性却相对稀少,导致学生“学习今年忘了去年”这种低效的学习现状。因此,看拼音练习中可以加强同音字的练习;阅读中增加好词好句的积累并学会仿写。

3.研究者的教育科研能力得以提升。

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了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提高教育理论和修养,并且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开展阶段性检测监控教学能力,两学期阶段检测名列同年级之首。

在课题理论学习中,每月对课题相关理论进行学习、摘录;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及时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收获与疑问;撰写教学论文在“师陶杯”与“太仓市年度”课题论文比赛中获奖,撰写的教学设计在江苏省“蓝天杯”评比中获奖。

七、研究的启发与思考

作为一个微型课题,实施一年半来,已完成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回顾课题研究走过的历程,一方面,我为课题研究中取得的研究成果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为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许多不足、不尽如人意之处深感遗憾,也更激发我增加勇气、创新思路,从而不断去进行深入的研究。

启示一:培训与理论学习至关重要

缺乏理论与专业的培训与引领,我常感觉到有些迷茫。感谢参加太仓市骨干教师培训班与太仓市语文生本学科组,让我的迷茫逐渐拨开,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提高了本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合作、探究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示二:科学合理、趣味十足的预习练习设计至关重要

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中预习练习设计缺一不可,从教师设计的“表格式练习”到“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个性化作业本,学生的学习的热情逐渐高涨,学习的成果向多样性发展,学习能力螺旋上升。今后,我应对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评价机制进行研究,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推向更高处。

推荐第10篇:微型课题小结

微型课题小结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希望能突破初中学生入门阶段学习地理的难点,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地理图像认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提高地理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解决读图困难的局面,进而提升他们判读地图的能力。同时优化自己的地理教学改革的教学方法,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是学好地理必要的工具。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建立空间观念,这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对读图、用图能力十分薄落,不知如何下手。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养成左图又书的习惯。

学生要会用图,关键必须去读图,读懂图。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对地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要学的欲望。因此,上地理课时,把生活中碰到的如气象图,车站中乘车的线路图,简单旅游图,学校环境示意图等展现在学生面前。向学生介绍地图比语言更直观具体,更简明形象,更清晰明了等优点。通过具体的实例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学习、生活需要地图,地图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重视对地图的学习。

学生有了读图愿望后就要培养他们扎实的读图基本知识。一开始就要求他们手脑并用,把听、看、动手、记忆结合在一起。如讲述地图的三要素时,让学生分三步动手。

第一步方位确定,叫学生以学校为核心把周围的若干房屋、树木、河流、桥定为几个点,按实际方位用铅笔标在白纸上,请一位学生标在黑板上。教师巡回指导,讲解图上确定方向的基本方法。第二步教

师告诉学生这些点之间实际距离的数据,让他们选用适当比例把实际距离缩小,再按缩小后的数字把图画准确,并注明所采用的比例大小。学生边画图教师边指导,然后提问:每人所画实物范围大小都是同一个,为什么画在黑板上的和画在纸上的大小各有不同?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比例尺概念及比例尺的几种表示方法。第三步让学生把图中所表示的各点改用与实际事物形似的符号来表示。图绘成后,让学生互相交换,看是否能读懂,互相指正。教师把学生画在黑板上的图修正后,小结归纳:凡是地图都有统一的方向,比例尺,还有用不同符号代替实际事物的图例及作说明用的注记,这是地图\"语言\"的三要素,缺一不可。接着让学生翻阅地图册中的地图,指出每张图的三要素,同时再让学生体会,三者如缺少了一项,此地图能否表示准确,能否读懂?

对于课题的反思。

1、面对初一新生,地理课时紧,练习少,读图突破困难大,应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落实学生地图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也是下一步要投入更多精力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2、学生多,而课题研究人员少,如何针对低层次的学生有效地辅导还有待于研究。

3、怎样能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地理课堂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本课题还没有涉及。

第11篇:微型课题实施方案

微型课题实施方案

>方案一:微型课题实施方案

为了把校本研修工作落实到实处,并能扎扎实实的开展,真正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进而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总体提高,达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特制定校本研修和微型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校本研修的组织和管理体系

(一)校本研修的管理体系:建立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三级管理\"研修体系。

1、校本研修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

2、校本研修质量评价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3、校本研修组织实施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二)各组织机构职责

1、学校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校实际,提出落实校本教研的具体措施,组织全校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对本校课堂教学的评价工作,选拔本校的课改骨干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加强对学校各学科组校本教研的规划管理,>总结,推广校本研修的经验。

2、以各教研组为单位,建立学科校本研修小组。其主要任务是规划本组的校本教研活动,组织每周一次的研修活动,落实区、校级校本管理机构的任务,确定本学科校本研修的专题,组织开展同伴互助和案例研究。

3、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建立学科年段研修小组。组织本组教师研究和解决在课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督促教师自觉进行自我反思。落实学校、学科组的校本研修任务。

4、教研组要提交校本培训>计划,确保校本培训主题、内容源于教育教学实际需要。

二、时间安排:

1、2009年10月10日~10月30日(第一轮10月15日,第二轮10月30日)

(1)制定学校校本研修>工作计划,并上报区有关领导。

(2)各教研组对教师进行宣传和动员工作。

(3)各教研组作好研修课题申报工作,拟定学科组研修课题实施计划,设计实施方案并于10月20日前教务处(高中交新校区教务处,初中交老校区教务处)

2、2009年10月21日~2009年年11月30日

①根据区领导对规划的审批意见开展校本研修的第一阶段活动。

②对研修活动进行资料积累。

③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④各教研组对前期工作开展情况作汇报(书面和召开专题研讨会),由教务处组织。

3、2009年12月一2010年1月

①在对第一阶段>工作总结的基础上,对下阶段校本研修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规划和部署。

②接受第二阶段的检查工作

4、2010年2——2010年4月

(1)各教研组研修课题全面总结工作

(2)接受学校质量评价小组的验收

5、2010年5月

接受区师培与教育研究中心的组织验收

三、校本研修的管理

1、教务处组织教研组制定学期研修计划,并由教务处审核。

2、教务处实行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结果制度,每周一次与集体备课时间同时进行。

3、教研组根据区师培与教育研究中心拟定的研修课题,提交各备课组选择。

4、教研组长参与研修并实行考勤。

5、各备课组长做好研修活动过程记录和研修活动总结。

6、各教研组每一阶段向教务处汇总活动情况。

四、校本研修的评价及奖励。

(1)根据对研修资料和研究课查验的情况评定等第,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

(2)每学期末,学校对教研组、备课组,开展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评定,评选先进教研组、先进备课组,并予以量化,一定奖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3)凡未组织校本研修的教研组教研经费人平扣30元,不合格的教研小组人平扣10元。

(4)凡是取得优秀成果的教师个人在职称评定,区级优秀,名师选拔上享受优先和加分待遇。

方案二:微型课题实施方案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促进理化生组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将我组教研教改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引导教研组的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把科研与教研、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战略转变。经本组研究,依据《柞水县教育科研微型课题管理办法》,特制定如下\"微型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立为\"微型课题\",以小见大,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并通过微型课题研究工作,探索总结教研、科研、培训互相促进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微型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2.从机制上保证教研活动课题化,形成教研组科研氛围,提高教研成效,促进教研组建设。

3.通过微型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总体思路

以教师个人为单位单独申报进行微型课题研究。形成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引导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际,观察发现教育教学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解决问题,提炼形成教学策略,指导自己和同伴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发展。

四、微型课题研究的途径

微型课题研究常常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个人为主体、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研究。在微型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可根据各自的不同兴趣、不同特长、不同需要和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不同问题进行个性化的研究,甚至得出个性化的结论。

五、实施流程

1.选题,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的研究课题,应该具备\"针对性强、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的特点,一般应是所任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微型课题研究周期为一个学年。

2.申报立项。微型课题负责人限定1人,课题组成员一般不超过3人,同一时间内只能申报、参与一项微型课题研究,结题前不得申报或参与新的微型课题研究。参加\"微型课题研究\"的学科组(教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学校教务处组织力量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在一周内公布立项的微型课题。不合格的,须重新选题、申报,直至完成立项。

3.实施研究。课题负责人组织成员按照课题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同时完成附件

二、三),建立微型课题研究档案袋。将常规教研与微型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教务处教研组将对研究进行督查指导。

4.结题。每个学期结束,都要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鉴定汇报会,学校对研究状况进行评估。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结题程序为:(1)课题组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2)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学校教务处;(3)学校教务处组织有关人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5.成果鉴定与推介。结题后,学校将对开展的微型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奖。对优秀的研究成果进行全校推介并推送赴县评选。

六、课题管理

课题组的组织机构:

组长:李忠旗

副组长:赵涛

成员:胥指伪 邹君嵩

1.营造良好的微型课题研究氛围。学校积极倡导和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提供理论上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指导。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课题组选择一些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克服传统课题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现象。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微型课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微型课题研究的指导和评审等工作。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微型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制定微型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等制度,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

3.培训微型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等,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激发教师研究小课题的兴趣和研究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丰硕的研究型教师。

4.深化微型课题研究。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微型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深入探究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组成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对策和措施;课题组内部也可以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微型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方案三:微型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介绍及研究背景

《小学生生活习惯与学习的关系的研究》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凡在讲台上有过一年半载经历的教师都能认识到小学生的生活习惯对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很多教师都极力地规范孩子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自身教学任务很重,没有把工作做到位;家长对这个问题不重视不配合,社会不良习惯侵扰着孩子,所以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每位教师,得不到有效解决。再者,尽管很多老师意识到这个严重的问题,但很少人对其做系统的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究竟生活与教育之间能否划为等号,暂且不论,但至少说明这两者之间断然是不能分割的。当下很多人片面的认为学生只能以书为伴,以题为友。忽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导致在学习上提不高,生活上不快乐,最后讨厌一切。这就犯了一个大忌——把生活与学习孤立开来。我希望我的研究能在局部使这个问题取得一定的突破。

二、课题研究要实现的目标

(1)从理论和实践论证生活习惯与学习的关系

(2)形成有效的训练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和设想

(1)观察现象,收集信息,提出问题。从亲身工作经历中,掌握真实,有效,全面的观察信息。选择10个典型的同学为研究对象,以聊天的形式挖掘出他们内心的想法,再和班级同学以及其父母沟通。

(2)针对问题分类总结分析。宏观表现反映学生心理变化,宏观表现导致的客观事实,外界事实作用于学生心理,心理作用于外界作用怎样形成良性的互动。以社会生活——心理作用——学习生活为主线。

(3)提出合理可行办法和意见。回归人的自然属性,从规范生活习惯入手,其次才是提炼学习生活中的知识。阐明生活是第一性的观点。使父母明白学习好的前提是让孩子爱家庭,爱自己,爱生活,最后才能爱学习。

(4)后期跟踪观察,检验理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研究原则和方法

原则:采集信息客观真实性

选择对象具有代表性

分析从现象到本质

方法:行动研究法;访谈法

问卷法;观察法;

五、研究过程(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2月

选定课题 课题论证 申报立项

实施阶段: 20xx年3月至20xx年8月

制定方案——3月1日至4月10日

启动开题——4月11日至4月30日

实施研究——5月1日至8月31日

总结阶段: 20xx年9月至20xx年10月

成果总结——9月1日至10月31日

鉴定结题——11月1日至11月30日

六、预期研究成果

(1)以论文形式论证小学生生活习惯与学习的关系

(2)形成有效的训练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措施

(3)对孩子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第12篇:微型课题讲座

一、我们为什么要开展课题研究?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是发展教育科学的需要,也是我们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育思想从哪里来?思想源自于思考,思考植根于研究。教师教育教学,一定要思考,我们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理论的依据?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新的办法行得通,还是行不通?要在实践中进行,要通过研究来验证。我们的新思想,新方法,在教育科研中诞生,我们不仅运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我们还为新理论的诞生奠定基础,或者创生新的理论。

教师要善于反思,反省,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现象,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麻木不仁,而要积极思考,想想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什么问题,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哪些是科学的,哪些是不科学的,用教育理论观照我们的实践,指导我们的实践。不仅知道我们该怎样做,而且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新课程实施的时候,不少人只学到热热闹闹的外在的形式,别人搞小组学习,自己也搞,至于为什么这样搞,自己不明白,结果,常常是学到皮毛。

我们都是普通教师,不是教育家,但是,我们为了捍卫教师的职业尊严,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都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如果我们在讲坛上耕耘了几十年,没有几篇象样的论文,没有几个精彩的教育故事,没有几个引以为骄傲的学生,那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的认识是失败的,我们充其量就算是以教育为生的教书匠。

二、什么是微型课题?

“微型课题研究”也称做微型科研,是指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关注于教育教学细节,研究内容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研究的周期短,见效较快。微型课题研究以“小切口、短周期、重过程、有实效” 基本特征,以“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为基本理念。

三、问题即课题

倡导每一位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这也是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前提。要求教师按照切口要小、选题要准、研究要实的指导思想,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从一个个实际的教学实例出发,认真解析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寻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自我诊断,然后在若干问题中筛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

四、对策即研究

确立问题后,作为研究对象,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教师们将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微型课题研究的一般思路是:确立问题(提出解决什么问题)——预设目标(期望获得什么结果)——设计步骤(设计研究的步骤方法)——主题阅读(围绕问题查找资料)——研究实施(在教学中应用验证)——总结提高(提供经验和成果)。

五、收获即成果

微型课题研究目标定位为“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蕴积灵动的教育智慧”。要求教师把研究过程中的感悟、体会记录下来,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等。

六、微型课题的界定

微型课题源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它是一种平民化、草根化、大众化的研究样式。

内容微: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价值的细小问题。 理论微:不需要有多高深的理论作支撑,也不需要多前卫的理论作铺垫,只要能把自己研究的话题说透就行,让人觉得很有道理即可。

成本微: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过程简、周期短,不必大张旗鼓地组织申报,也不必劳师兴众地麻烦专家鉴定。

观察微:教师要带着课题意识去细微观察生活,捕捉小而有价值的问题。研究中观察要敏锐、思考要细致,记录要详细,研究要深入,努力探究解决问题的良策

七、微型课题研究的特点

1、小,即微小。研究的范围小、问题微、人员少、时间短、成本低。这是微型课题研究最显著的特点。

2、活,即灵活。首先,实施流程没有规划课题那么复杂。其次,组织形式上,可以单独,也可以合作研究。第三,选题灵活、自由,可以重复。可以说微型课题研究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

3、实,即实在。研究要重实践,讲实用。首先是选题“务实”,要立足教育教学实际。其次,过程“踏实”,要在教中研、研中教,不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之外。再次,成果“真实”,强调在“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

4、短,即周期短。时间短的两至三周,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一年。

5、平,即符合当地、当时教师的研究水平。微型课题对研究技术水平、理论水平要求不高,教师学得懂、做得会、用得上。

6、快,即见效快。研究周期短,问题解决快。

从概念界定和特点上看,微型课题强调从教育教学的“微”处着手研究,从“实”处收效。用李和明主任的话:微型课题看似“微不足道”,反过来就是“道足不微”。研究者真能“道足”,课题自然就“不微”。

八、怎样选题

选好题,是成功研究的基石,好的选题就是成功的一半。微型课题选题的基本要求:一是立足实际,着眼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二是植根课堂。

人们常说,问题即课题。此话很有道理。要研究,必须得有问题,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已经没有困惑了,没有问题了,那就没有研究的必要了。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要经常反省,自己面临的最大的,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何种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没有问题,就没有问题。有了问题,不等于就有了课题。问题要成为课题,还必须具备其他的条件。有价值的问题,才能成为课题。这里的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一是问题的价值取向,二是课题研究的时代性,新颖性,操作性,三是研究方法,措施的科学性。

问题的价值取向,是指课题研究要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符合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比如,语文教学,要体现人文性,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育充满个性的人,要充分发挥语文素材的育人目标,这些思考,研究,就是符合素质教育的取向的。反之,如果还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应试技巧,简单的分数提高训练等等,那课题的价值取向就有明显的瑕疵。

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比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关注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关注公平教育、教育的均衡发展,这些课题都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的。

课题研究还要注意课题的操作性,对课题研究的效果要可以评价、检测。

课题的表述,一般要包括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信息。比如,贫困山区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小低年级学生站队能力培养研究。 课题研究,还得讲究科学的研究方法。比如,郫县有一个行为偏差孩子行为矫正学校,采取棍棒教育的方式,甚至有一个私人学校的校长公开的说,他是把猪培养成为人。

对选择的课题,要进行论证。网络查询,非常重要。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的站在别人的肩膀上。一定要研究,别人做了些什么,自己哪些方面有更多的思考,哪些方面会有突破,有超越,如果自己研究比如别人,那还不如引用和借鉴别人的成果。

题目一般要包括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方面。如:“农村初中地理试卷讲评艺术的探究”,“贫困山区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练习的实践与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设疑的研究 ”,“小学教学有效管理研究”。

九、怎样设计研究过程?

根据微型课题研究的目的和特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确定研究的内容:一是问题的现状与归因;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研究问题的现状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这是整个研究的基础;归因研究是追问这个问题是怎么形成的,形成的原因有哪些类型和特点,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归因研究是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抓手”,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这是课题研究的重点。

其中,提出具体的操作办法,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1、我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我经历的一种教学现象;我发现的一个教学问题;我遇到的一种教学困惑„„描述具体、真实,有一定的情景性)

2、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阐述我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持)

3、本问题研究综述;(对本问题解决的方法综述)

4、课题研究的鉴定;(谁在做相关课题研究?他们的侧重点是什么?我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5、拟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我的研究过程是如何展开的?呈现操作思路的设计,要求:过程设计清晰;方法采用科学)

6、问题解决的预期效果。(我的研究要达到怎样的目的?与问题发现相对应;能解决问题的本质。要求:目标设置得当;多元目标之间呈现一定的逻辑关系)

以小学生书写习惯培养课题研究为例。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

1、提高认识,让学生认识书写的作用。

2、开设写字课,定期进行书指导,如怎么握笔,怎么选择字帖,怎样选择笔等。3、规范教师板书,发挥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 4、定期开展作业展评或者写字比赛。 5、控制作业量,让学生有时间写好字。

6、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中领略舒服的情趣。再以小学低年级学困生转化为例。

“小学低段如何让学困生跟上班级体”主要工作:

一是调查学困生的成因,建立学困生档案:基本情况、家庭生活状况、学生在校表现、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开展活动、措施。比如,开展心理疏导,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营造班级氛围,大家关注学困生,精心辅导;结对帮扶,合作学习等。

十、微型课题成果提炼

教育科研是应用研究,与一般的研究不同,其成果的物化方式也不一样。什么是成果?研究方案,研究报告,论文,教育故事,教育叙事都是成果。一般的教育科研成果,一般要回答三个问题:课题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课题研究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课题的提炼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功:一是挖掘、提炼、总结的思维能力,二是语言表达能力。

第13篇:课题研究报告

《进城务工子女学习与教育问题研究》

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进城务工子女学习教育问题研究》是由大庆市东新三小学吕欣校长主持的2007年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该课题于2006年10月正式举行开题仪式,通过专家组论证后正式启动。前期由各年级英语教师调查摸底、搜集资料;课题组制订具体的研究方案;后期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展开具体的课题研究,做好学生个人档案及各种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研究归因并及时总结成果。课题应于2011年3月结题,如今对照开题报告中所制定的研究目标和任务,业已完成。现将课题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意义和背景:

1、是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以及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体现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地区之间的人员流动呈现出越来越频繁的趋势。在城区的一些中小学里,多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由于受地区、语言、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家庭教育等差异的影响,来到新学校往往一下子很难接受和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和城市教育环境,思想表现、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等方面与城里的学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个学习上的困难、一个个心理上的障碍如果不能及时地得到调适和解决,往往会导致这些孩子成为一个个问题少年。

2、也是全面贯彻新课改精神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切实地将教育均衡化发展落到实处。我校作为我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定点学校之一,目前在校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在校学生总数近90%。如何使这部分学生中的学困生学习能够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符合义务教育的质量标准,是涉及到保证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同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新课改精神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这部分学生的转化和提高。

3、我校在2003年暑期开始被市教育局指定为外来务工子女就读的学校,这些学生的流动性是相当惊人的,每学期开学都有不少于一百人转入转出,学生的来源四面八方,而且多数来自农村。虽然教材使用的版本不一样学生还是可以在短时间内适应的,唯一突出的问题是转来的学生大多没学过外语或者即使学过基础也相当的差,造成班级中学生的外语程度参差不齐,差异巨大。如何解决这样突出的问题,真正实现英语课堂的“零陪衬”。通过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目的是解决插班生跟班学习问题,全面强化听、说、读、写训练,提高每位学生的英语水平,最终实现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是我们英语教学工作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 鉴于此背景下,立足校情,我们适时地提出了《进城务工子女学习教育问题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实验,引导更多的教师来关注这一社会弱势群体;力求在研究实践中探寻出一些有实效、可操作性强的学困生转化调适策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障碍,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素质,促使他们的人格能够健全发展。这不仅关系到我们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更关系到所处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本题研究的具体问题、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农民工子女进城就读必将长期存在,我们面临的问题也将长期存在,所以面对存在的问题无法回避,通过英语课堂的分层教学实践,对优等生、中等生、学习困难生给予不同层次的目标和不同要求的指导;使长者增长、短者补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优等生的潜力挖掘和学问困难生的弱项补缺,让中等生在优等生的拉动和学习困难生的推动下不断进步。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通过这个选题的研究、实践,在改变英语学习现状的同时带动其他学科共同进步。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创新点、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1、抓住分层教学的关键环节,课堂分层落到实处。

备课分出层次。在依据大纲、教材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设计教法。重点考虑排除学困生的学习障碍,提出对优生的高层次要求,设计分层练习。分层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备课,配备资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讲课分层进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采取的对策是不同的,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作业分层练习。课堂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消化,作业分层练习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课内外分类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都因人而异。加强课外辅导和设计试验的探讨和研究。考核分类检测。从而调动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重视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生生互助使英语学习真正“零陪衬”。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互助式教学方面做更多的探索和尝试,老师根据插班生的英语程度组成“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学习对子,使互助活动不仅有利于课内,而且可以延伸到课外,对课堂教学起到巩固和强化作用,班级不至于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从而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3、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打破那种″少数尖子生撑局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被动局面,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立足点,力争创设多维的互动空间,要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为学生提供民主、宽松、和谐、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燃课堂生命的火花,让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获得知识,感受快乐,体验成功,才能够实现最终的教育目的。

4、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小学英语教学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英语。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创造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例如唱英语歌曲、学英语儿歌、跳舞等,这些都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出英语墙报,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甚至举行英语晚会,优化英语学习环境,活跃校园生活。教师要经常教育学生学好外语的关键在于多实践,鼓励学生勇于开口。教师的作用是创造一种使学生能够自由会话的环境和气氛。

四、课题中相关概念的界定:

因材施教就是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要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英语教学的实践证明,许多教学方法在某一方面或某个层次上的效果明显,同时,这些教学方法的效用只是局部地参与解决教学问题。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因材施教理论。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 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要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英语教学的实践证明,许多教学方法在某一方面或某个层次上的效果明显,同时,这些教学方法的效用只是局部地参与解决教学问题。因此,教学方法需要得到整合优化,而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法包揽天下\"的局面。比如在词汇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集中教学法,在语音教学中我们就选用视听法,在对话教学时我们可以选择情境教学法等等。而以学定教,就是要以学为本,以科学高效的学法作为确定教法的根本依据,面向每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让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这是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现实告诉我们:小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客观存在差异性,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智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表现的差异更为明显。尤其插班生的英语基础存在的巨大差异,事实上,个体与个体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把某些方面相类似的学生划归同一层次,既可照顾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的“一刀切”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分层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2.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是指几位异质性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进行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其基本要求是(1)小组中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要对组内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2)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东西,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3)各小组成员必须为提高组内共同的学习效率而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实质上是在分层教学活动中,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异质同组组合,加强相互沟通,共同学习,以弥补分层教学在学生“学”方面表现的不足。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因材施教的传统教学原则如何得到充分的应用;

2、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

3、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层次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效果;

5、在实践中根据年段的不同编排出适合本年段校本教材。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结果与成果:

1、完成《进城务工子女学习与教育问题研究》的课题研究性报告;

2、实施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的优秀教学设计以及论文集、校本教材集;

3、由优秀课例构成的课堂教学的示范录像和外语课外活动录像;

4、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或专著。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分析法:通过班主任及其他课题组老师运用观察、问卷、谈话、家访等科学方法,搜集课题研究所需的相关资料,从而对其形成学困问题的具体原因作出科学的归因分析、为后期调适策略的提炼作准备。

2、个案研究法:在本次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过选择一些具有典型 性、代表性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的学困生作为个体案例。通过对他们进行跟踪观察、教育、谈话、家访,并定期进行总结分析,形成最终的个体案例研究报告。

3、行动研究法:是将纯粹的教育科研实验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 来,将教育科研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与自然科学的实验的特点结合起来,用教育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去审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将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4、经验总结法:这是教育研究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依据 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在本课题中我们尝试着总结出了八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困生的调识策略。

5、比较研究法:通过访谈调查、测试等及时取得数据进行教育统计分析, 获得课题研究成效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2005年12月——2006年6月,启动阶段。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规划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工作初步展开。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有关理论,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目标及价值,提高课题组成员开展课题研究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收集实验研究资料,实验教师制订计划。2006年8月——2008年1月,课题深入阶段。

1、深入开展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的研究,进行实验,课例研究,撰写论文,及时总结。

2、积累实验数据、资料,对实验和调整进行必要的反思 2008年3月——2011年3月,总结结题阶段。

课题研究成果汇总,共同探讨与实践区课题的研究,于2011年3月之前完成结题报告,上交至总课题组汇总。

十、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1、积极筹备,建立课题研究组。

为了使本次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我们积极筹备,学校形成了校长(课题组主要负责人)、教研组(课题组学科实施者)、学科教师(课题组具体操作人)三个层面的课题研究网络。大家分层实施,层层交互,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展开各项研究工作,这也为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结合校情,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根据课题立项申请书中拟订的研究计划,我们在对课题进行反复推敲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具体的课题研究的方案,成文为《〈进城务工子女学习教育问题研究〉实施方案》,并对研究方案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完善,使得我校的课题研究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清晰的研究思路,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将课题研究纳入学校常规工作并落到实处。

针对我校作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就读学校之一,而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在校学生比例逐年上升的特殊校情,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孩子整体素质的优劣将直接决定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所以经过校行政会的多次讨论,决定将这一课题研究的各项内容有针对性地纳入到学校各个部门的工作中去,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

4、积极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适时拓展课题研究的“面”。

面对日益发展的教育新形势,我们也在随时注意对于我们的课题研究计划作适时的调整,以不断扩大课题研究的“面”,扩大其内涵。例如针对当前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明显存在的诸如自卑、自闭、性格极端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课题组特别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困生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题研究内容。

5、持之以恒,稳步推进,不断寻求研究工作的新突破。

作为东新三小学的老师,由于招生地段、生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付出的比其他学校老师要多,但最后所取得的成绩常常是“事倍功半”。但是我校的老师却从不气馁,反而不断地在工作中总结、积累、改进、提高,始终不移地将“每一个孩子的点滴进步作为自己最大的骄傲和自豪”。

十一、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2005年12月——2006年6月启动阶段报告 2006年8月——2008年1月深入阶段报告 2008年3月——2011年3月总结结题报告

成果名称:《浅谈小学英语课堂评价》 张翔 《学困生的学习》衡立群

《让我们静悄悄的听》翟岩 《让我们的课堂快乐起来》 潘艳英 《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张秀杰

第14篇: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

幼儿师范专业是职业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专业,目前幼儿师范专业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人才培养规格类型单一,目标定位缺乏前瞻性和适宜性;课程设臵、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明显滞后,难以引领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与发展。为此我们对幼师课程设臵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并努力寻求相应的改革措施,建立可行的专业课程标准。

而课程结构是专业教学计划的核心,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力发展状况,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课程结构是否合理,能否贯彻课程目标的意图,将影响课程目标的达成。因此,课程改革的关键往往是课程结构,合理的课程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处于无限发展的过程中。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以及我国基础教育系统内部以培养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推进,我国的幼儿师范教育遇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针对目前我国幼儿师范教育课程结构现状及我国幼儿师范教育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深圳市幼儿师范教育发展现状和我校幼师专业办学特点,从新时期幼儿师范教育课程结构构建的理论基础、我国幼儿师范教育课程结构的现状及问题、构建幼儿师范教育课程结构的思考这三大块进行深入的研究,试图建立一种“着眼于时代的要求,建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能力为中心,以职业需求为主线”的幼儿师范教育课程结构,同时也为幼儿师范课程标准的建立奠定实践基础。

二、研究背景

1.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

社会发展到21世纪,经济、科技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经济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形成,人力资源概念的提出,使人们对传统教育观念、培养人才的目标进行了反思,要求对教育内容、形式、技术、方法、评价等作全面的变革,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取代了单纯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的研究开发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脑科学研究发展迅速,科学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研究脑机制,逐步揭示了脑的高级功能的奥秘。随着脑机制的揭示,将会使人们对教育引起更多的反思,从而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发展。

2.深圳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着幼儿师范专业的课程改革

面对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对教育的挑战,深圳的职业教育提出了实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即建设教育信息化平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特有优势,使之与课程、教材和教学进行整合;建设教育国际化平台,加强教育的国际合作,吸收国际教育先进经验发展自己;增强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以新机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和提高。确定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职业技能,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理念。幼儿师范专业作为职业教育中的特殊专业,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深圳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为每一个适龄儿童

2 提供充分的、基本均衡的教育机会和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发,进一步指明了幼师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

3.深圳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课程改革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深圳较早就解决了幼儿入园难的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幼儿出生数的持续下降,为园舍、师资等教育资源的调整创设了时机。深圳市实行对幼儿园实施关差并小,公私合理并存的政策。进行设点布局的调整;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理论水平,使教育资源逐步优化。办园体制改革和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幼师专业课程改革创设了良好的宏观环境。这些都为幼师专业课程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已有成果与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幼教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上面,如选择最新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筹划设计能够反映社会要求的目标体系、选择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与评价等。同时,研究方法也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本文拟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来进行梳理。

(一)从研究内容上来看

1.幼师专业课程要素及其方案的编制。

研究者站在自己的价值立场上,研究幼师专业课程要素,诸如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内容以及课程评价等,并提出了一些建构幼师专业 3 课程的指导思想。这部分的研究在现有幼师专业课程改革的文献中所占比例比较可观。

这方面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构建什么样的幼师专业课程”,以及在什么样的理论基础上构建幼师专业课程。其中的代表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学前教育研究》杂志发起的大讨论――“幼儿园究竟应该教些什么”。该讨论以课程内容为核心,带动了对于课程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组织、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思考和研究。

2.中国幼教百年来的课程遗产。

相关的研究者们一方面研究著名幼儿教育家,诸如陈鹤琴、张宗麟、张雪门等人的幼师专业课程理论和实践,讨论其理论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试图勾勒中国百年幼师专业课程的发展轨迹,加强课程史方面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凸现出研究者在课程研究中的历史观念,其核心问题是增强课程改革研究的历史感,在历史中寻求可供利用的精神贤源。

很多研究者将中国百年的幼师专业课程改革分为四个阶段,并整理分析了每个阶段的历史背景、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等。在此基础上,研究者结合当前的课程改革,从历史的经验出发,思考如何构建新的幼教课程。

此外,研究者还关注并介绍了国外幼师专业课程改革的动态,思考其对于我国幼师专业课程改革的启示,同时预测今后中国幼师专业课程改革的走向。这方面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是为中国幼师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照点。

4 (二)从研究方法上来看

近年来对于幼师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思辨、历史和比较研究法。当然,研究方法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由于以往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于构建理想的课程方案或者理论、整理先辈们的课程遗产、介绍外国经验,这就决定了研究者必然侧重理论的构建和思辨方法的运用。

四、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

以往的幼师专业课程改革研究确实取得了很多有用的成果,指导了以往和当前的幼师专业课程改革。如果局限在幼教自身的圈子里,可能会很难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循着普通课程理论关于课程改革研究的框架、范围和成果,则可大致看到幼师专业课程改革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往的研究重点关注课程改革的内容,对于课程改革本身的一些基本问题,诸如幼师专业课程改革的历史与现实基础、如何确定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幼师专业课程概念的重建、幼师专业课程标准的构成、新课程的推进与实施策略、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以及课程改革效果评估等却思考甚少,这都映出我们对幼师专业课程改革行为本身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把握,从而会直接影响幼师专业课程改革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深度。概括起来看,以往和当前幼师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对于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缺乏全面思考,缺乏更为宽广的理论基础,基本依靠儿童发展心理学。多年来幼教工作者习惯于谈论儿童发展,而所谈论的发展基本都局限于心理发展,比较偏重于儿童

5 发展心理学,主张按照儿童中心来设计课程。对此已有学者提出了批评。

从理论上来讲,可供作为幼师专业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的理论非常之多。而弄清楚哪些理论可以作为幼师专业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在于,面对中国国情和儿童的现实发展状况,究竟选择哪些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比较恰当。

第二,在技术层面思考和研究课程改革,而没有在社会一政治、文化的层面思考和设计幼师专业课程改革。未能从复杂的社会、政治层面去深人思考幼师专业课程改革的进程。比如农村幼师专业课程改革面临着与城市迥然不同的起点,这就要求课程改革的制度设计和研究都要考虑地区发展差异、文化多样性等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

第三,缺乏明确的幼师专业课程标准。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很薄弱。虽然有研究者对于幼师专业课程标准的构成进行了探讨,但是都没有研制出像1932年幼稚园课程标准那样的标准。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只是为课程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新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但这些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幼师专业课程标准。由于课程标准的缺乏,给课程改革带来了不小的阻力和困难,直接影响到了课程改革的效果。

第四,缺少对课程改革过程和课程改革实施效果的研究。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就是课程实施的过程。而课程实施涉及国家、地区、幼儿园和教师四个层面的众多因素。在以往的研究中,也有研究者思考了当时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但由于视角仍然局限在课程改革的目

6 标、内容等上面.对于课程改革的过程、推行策略、改革的效果、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等问题几乎没有人涉足。

五、研究趋势与本课题的突破

1.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应得到深化,并建立指导改革的理论框架

启动一场课程改革,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在评估现实改革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地确定系统连贯的、可以指导课程改革的思想体系和框架。随着课程改革中深层次矛盾的暴露,这方面的研究必然会得到深化。为此,需要研究者立足现实,在进行需求评估的基础上,整合各种理论,提出符合实际的、可以指导课程改革的系统思想和理论,确定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课程改革的目标,并指导课程标准、课程方案、课程改革推进方案和策略等的制定。 2.研究的问题和方法应得到扩展

其实,课程改革的研究不仅要研究建构和推行什么样的课程体系,还要研究课程改革推行的策略、不同层面推行课程改革的状况以及改革的效果等重大的实践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不是某一种研究方法能够胜任的。

美国学者肖特对各种课程探究方法作了系统总结,分析了17种课程探究的方法以及每种方法主要探究的问题。肖特认为,不同的课程探究方式往往具有不同的资料收集技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角度,因而往往适合于处理不同的课程问题,那种普遍使用的探究方式是不存在的。可预见的将来,对于课程改革研究所涉及的问题和对应的研究方法,都应得到扩展,以使研究走向深入。

7 3.本课题的突破

本课题以课程改革的理论为坚实基础,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参照,以办学实践为出发点,以课程标准的建立为旨归,克服了以往研究的局限性,从更全面的角度对幼师专业课程改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六、本研究的关键概念

1.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都可说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在我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和学校教育一样,幼儿园教育也具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如计划性、系统性等。本研究主要取其狭义。具体说来,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2.课程改革。人们对于课程改革的理解主要有三种:课程改革是课程革新的一种方式;课程改革就是课程观的变革;课程改革是课

8 程实施的一种方式。有学者在分析各家对于课程改革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界定:课程改革是不同的主体通过行使课程资源配臵的决策权力,促进课程、社会和人协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个界定将课程改革与一些邻近的概念,比如课程实施、课程发展等区别开来,充分估计了课程改革的复杂性,超越了单纯的技术观,比较有说服力。

3.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描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设计、实施建议等部分。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紧密关注当前幼教行业的发展,在对深圳市宝安区幼教人员的需求和发展进行了认真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教学标准、课程设臵进行了改革,将幼师的三年制课程进行整合,紧扣“六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寻找专业发展的新途径,以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提高专业课程质量。以0

7、0

8、09级幼师专业学生为主要实验对象将幼儿园作为学生完成学业任务和专业学习的另一个重要场所,根据幼儿园和学生实习后的反馈情况,不断调整研究方案,以求更加准确客观地完成整个研究过程。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主要有:

1.文献研究法

以理论指导研究,并借鉴有关成功经验及时总结、形成结论。

9 (1)围绕幼教专业课程标准、课程设臵的问题拟定研究计划

(2)收集和评价相关的文献资料,评价文献的有效性,产生的地点、时间、作者及文献的意义、精确度、可信度等。

(3)综合分析所收集的文献内容。

(4)形成结论

(5)总结

2.行动研究法

组织本专业教师有计划地在幼教专业范围内开展研究活动,通过上研讨课、示范课、评课、追踪并记录学生实习情况等教育教学活动,探求更加合理的专业课程设臵,并由此探究学生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3.数据分析法

(1)相关数据收集

(2)对数据分析整理比较

(3)形成结论

对国内以及深圳市宝安区幼教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数据进行了调查梳理。分析发现,国内幼教市场潜力巨大,2007年数据显示,10%的城市家庭愿意接受早教,从原来的5%翻番到10%仅用了两年时间。据估算,中国大陆的早教市场潜力每年就有100多亿元的规模,可开发的早教市场在20多亿元。而目前早教市场刚处于起步阶段,专业从事婴幼儿教育的机构并不多。正因为刚开始时竞争者少,这一 10 新兴行业自然处于垄断地位,因此利润十分丰厚。早教市场正在成为教育产业中一块最具潜力和前景广阔的天地。

此外,深圳市宝安区幼儿人数庞大,宝安区共有在园幼儿58622人。近几年,幼儿园数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该区2005年幼儿园有168所,2006年增长至190所,2007年则达到了234所。下图反映了近几年宝安区幼儿园数量增长趋势:

图1-宝安区幼儿园数量增长趋势图

由上图可见,幼儿园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年均增长达到了18%。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幼儿园的数量增长仍然满足不了对其需求的增长。宝安区幼儿园规模和班额数仍处于超量状态。全区幼儿园核准规模1659个教学班,实有1880个教学班,幼儿园平均规模为8.03班/园,全区幼儿园平均班额为31.18人/班。

由此可以明确:幼师专业学生毕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可观,社会急需大量合格的幼儿专业教师进入师资队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专业幼儿教师需要借助更为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臵和培训机制,因此社会需求决定了幼师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4.调研法

11 (1)前期问卷

a.明确问卷调查的目的,拟定项目。

b.确定调查范围,组织发放。

c.回收、分析归纳,积累第一手资料,以便进行理性分析,探讨方案。

d.根据问卷调查结果,与幼教机构工作人员、幼教资深教师研究、探讨适合本校本专业学生的教学标准、课程设臵。调查问卷可参考附件1-“幼儿教育专业职业能力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问卷,明确了幼师的专业人才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纵观深圳各区的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对幼教行业、对幼师的职业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在我校调研的幼教机构都明确表示“我们要的是能够和幼儿园岗位零距离接轨的毕业生”,即要求毕业生有实践能力、有创造能力、有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在我们所做的一项对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职业能力的调查中,选择各种类型的结果比较平均,如下图所示:

图2-幼儿教师所需具备能力调查情况示意

上图说明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个人素养要求很高,需要幼儿教育专业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开拓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视野,方能培

12 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人才。目前,深圳幼儿教师是紧缺的,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幼儿教师更是紧缺。这为我校幼师专业的人才培养明确指明了方向。

(2)中后期专题访谈

a.确定访谈的专题,了解具体实施状况,如实施进程,存在的问题。

b.确定幼教专门人员、我校已毕业学生和在校生为访谈对象

c.对访谈过程观察记录

d.调查分析访谈结果、整合信息、总结规律、形成结论。

就课程建设和教学标准的确定等问题访谈相关专家,同时以座谈会的形式访谈实习后的学生,听取学生在实习后,对课程的需求方面的想法和建议。

八、研究程序

第一阶段:专业调研。调查幼教行业典型案例、劳动力市场人才供求分析、中职类学校幼师专业情况,完成幼师专业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职业分析。以幼师专业调查报告为基础,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活动和工作范围进行分析,并据此编制出幼儿教师职业能力分析图标,在兼顾职业岗位要求与职业标准的前提下,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

第三阶段:初次论证。迎接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审查,准备好中期研究工作报告、幼师专业调查报告、幼儿教师职业能力分析图表、幼师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论

13 证。

第四阶段:制定专业教学标准,编制课程标准。以职业能力分析表为依据,设计幼师专业教学标准,紧扣“六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从专业职业领域、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教学安排、教学条件等方面规定幼师专业的教育教学。

第五阶段:完善、修订前期研究成果。

第六阶段:二次论证。迎接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审查,审定课题组前期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工作。

第七阶段:结题、评审验收。 九.实验措施

1.成立实验小组、落实实验研究人员。2.制定实验方案。 3.制定各阶段实施计划。 4.按实施计划开展各阶段实验。

5.根据各阶段实验开展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实验方案。6.实验成果形成及完成。 十.研究成果分析

1.完成幼师职业能力分析表

课题研究过程中,在充分进行专业调研、深入幼教市场的基础之上,我们通过统计学随即抽样的方式,以市场需求为指导,以专业建设为旨归,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向抽样出的20所民办园与10所公办

14 园发放了《幼儿教师职业能力分析调查表》,并同时进行了访谈,对幼儿教师应该具有的职业能力进行了面对面的了解,然后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当前深圳市对幼儿教师能力的期待,为本专业的教学标准建立及人才培养确立了目标。 2.修订专业教学标准

中等幼儿师范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备认知能力、教育活动能力并能适应当代幼儿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幼儿教师以及具有较扎实的人文、社会、教育与心理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较全面的学前教育工作专业知识,毕业后能从事学前教育专业工作并具备相当素质的社区文化教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幼教职业能力分析,以“六层推进培养模式”为指导思想,对幼儿师范专业教学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同时完成了各科的课程标准。标准中对学生基本素质、要求掌握的专业技能知识、应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等进行了详细叙述。 3.编制实施性教学计划

在进行了大量调研、分析后,本课题组发现,切实符合幼教人才培养标准的教学计划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符合“六层人才培养模式”的幼师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臵、教材的使用,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无成熟的可借鉴的经验模式。针对这种现状,我专业积极听取各方面专家和幼教机构的建议,结合我校多年办幼教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在课程设臵方面做了大胆调整,最终取得了理想效果,这也是本课题的重大突破。

15 课程设臵一方面根据知识、素质、能力、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设臵不同的课程模块,实现课程结构模块化(即文化类、教育类、艺体类三大模块),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设臵的目标,如把以前的数学教学法、语文教学法、英语教学法等多门课程,统一整合为“通识教育”课;另一方面,要改变课程设臵时间过长、范围过宽的弊端,根据专业发展的要求,适当设臵时间短、要求灵活的微型课程,实现课程的微型化(如美术可分为美术基础、绘画与简笔画、手工、环境设臵四个微型课程)以体现专业的特色,增强课程方案的灵活性,更好地促进专业成长。把幼儿园园长“请入”校园讲学,也是我专业的一项大胆创新举措,这也为我校毕业生能力和幼儿园岗位要求实现零对接迈进了一大步。

同时,本专业对原有的三年制课程进行整合,以科学的实用的课程体系,提高专业课程的质量,紧扣“六层推进”模式,突出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使校内课程教学与幼儿园内课程教学,从内容与形式上实际有效地整合为“2+1的六层推进”模式。

4.学生专业素质显著提高

随着三年多的课题调研和实践,我校幼师在校生的专业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与实习基地的座谈和沟通中,各幼教机构对我专业现在的教学培养模式纷纷表示肯定,并对我专业学生的实习情况表示赞赏。

16 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努力,现在我专业的学生实习阶段不单单只是学习和接受,而是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各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并为其提出很多合理化的建议。08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突出表现让幼儿园每一位教师都赞不绝口,有些老师更是为此写下了感人的感谢信;07级学生还没有毕业就有幼教机构前来表示希望可以招收我校该专业的毕业生……这些无疑是我专业课程改革的成功见证,也更坚定了我们今后工作的方向。 5.教师素质提升,优化了教学过程

专业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课程设臵的改革促成了教师教学素质的提升。教师不再是站在三尺讲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教书匠,而是走进实习基地,密切关注幼教行业的发展,根据行业发展变化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专业领军人物。在指导学生实习和下实习基地调研的过程中,每一位老师都积极总结经验教训,虚心接受听取专业人士和企业的建议,使教学过程效率更高,教学成果更加显著。 十一.讨论与建议

1.加强“六层推进”模式的专业教材建设

本课题的研究编制了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师范专业课程标准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计划,但以“六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思想,与之相匹配的专业教材开发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对于教材建设,我专业计划采用选用与自编相结合的办法。结合学生的专业见习、实习以及专业教师下幼儿园实践的教学环节,充分调研并完成实践总结,并由此开发编撰更加实用、科学的校本教材。

17 2.探索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突破幼师专业的现状,向培养高素质、高层人才的方向努力。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引导并组织学生参加相关专业的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即使在校期间达不到专科的学历,但是给学生指引了自我发展的方向,学生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国家认可的专科学历证书,这也为学生的尽快申请教师资格证找到了出路。另外,中职幼师专业的对口单招升学,也是提高幼教人才培养层次的重要途径。

3.对专业课程设臵的建议

改变幼儿师范专业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课程构成与幼儿园教育实践相脱节的现状,新的课程结构应与职业能力相结合,文化素质教育应和职业技能教育同步进行,课程设臵应力求模块化、微型化。 4.加强教育见习与实习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职业敏感性

制定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见习和实习完整的实习指导书和实习教学大纲,切实把幼儿园作为学生见习、实习的基地,也为专业教师参与幼儿园的实践教学,充分发挥见习和实习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和专业技能的熟稔。加强教育见习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加大教育实习的职业适切性。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实现毕业生与幼儿园岗位的零距离接轨,提高学生的职业敏感性。

18 参考文献:

1.马拉古奇著,张军红等译,《孩子的一百种语言——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报告书》,台湾光佑文化事业滚粉有限公司,1999年版 2.《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张燕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01月

3.《中国师范教育史》,崔运武编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07月

4.《构建 “四六十”培养目标体系 建设有特色的幼儿师范学校》,贾振海著,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 , 1996 年

5.《中职幼师培养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卢曾娟,《职业》,2008-07 6.《幼师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分析及培养策略》,王惠君、竺辉,《中等职业教育》,2008-06 7.《职前与在职幼儿教师课程观评价研究》,张元,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

19 附件1-幼儿教育专业职业能力问卷调查

幼儿教育专业职业能力问卷调查

尊敬的各位园长: 幼儿教师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随着社会发展对幼儿教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学习与幼教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为了及时了解幼儿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现状,有效促进我省幼儿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尽快制定出全省统一的规范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特进行此次问卷调查.本调查为无记名调查,仅限于研究所用,请您实事求是地填写,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对您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

1.您所在幼儿园的性质( ) A .公办 B .民办 C .企事业办

2 .您所在幼儿园的办园规模(班数________,人数________)

3.您对现在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满意度怎样( )单选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4 .您最喜欢什么样的幼儿园老师( )多选、排序 A.有职业荣誉感的老师

B.动手能力强、会创设环境氛围的老师

20 C.能歌善舞的老师 D.教学能力强的老师

E.善于与家长沟通,会做家长工作的老师 F.其它,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您认为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是( )A.保教能力

B.艺术欣赏和表现能力 C.教研能力 D.观察幼儿的能力 E.语言交往能力 F.班级管理能力 G.环境创设能力 H.家长工作能力

6.您认为该专业学生最缺乏的职业能力是( )A.与家长沟通能力 B.环境创设能力 C.课程设计能力 D.班级管理能力 E.艺术综合实践能力 F.社会公德意识

21

多选多选 G.多媒体教学与课件制作能力 H.自我反思能力

I.其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您认为目前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加强的职业能力是( )多选

A.艺术综合教育能力 B.幼儿园课程设计能力 C.幼儿歌舞创编能力 D.科学探究能力 E.幼儿园环境创设能力 F.设计各类游戏活动的能力

G.其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您认为下列那些课程最重要?按重要程度排序( ) A.基础课程(德育、语、数、英、计算机) B.综合课程(理、化、生、史、地) C.教育专业课程(三学,六法) D.艺术教育课程(音、体、美) E.社会实践课程 F.都重要 G.都不重要

22

9.您希望学校增设哪些保教类专项教育( )多选 A.营养保健 B.安全教育 C.亲子教育

D.医疗小知识、健康讲座 E.科学生活 F.食品制作 G.双语教育 H.婴幼儿一般护理 I.家政 J.心理健康教育

K.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您希望学校开设哪些实践类专项教育( )A.语言艺术 B.手工制作 C.服装设计 D.信息技术

E.钢琴调律、乐器维修 F.木偶制作 G.摄影

23

多选 H.雕刻

I.其它,如____________.

11.您所在的幼儿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情况 A.普遍使用 B.偶尔使用 C.基本不用

12.在幼儿园如果使用课件或网络,哪些教学效果会更好( )多选 A.图片 B.文字 C.动画 D.声音 E.视频

F.其它,如__________________.

13.您对幼师课程设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建议和意见.(描述) 24

第15篇: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研究》

研究报告

主持人:张立敏单

位:中孟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研究》研究报告

张立敏 中孟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理论依据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教师把传授知识作为目的,把学生获取知识作为终点,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在教学中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因而出现了“高分低能”的学生。这种机械化的教学方式,封闭的学习环境,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随着教育事业的深入与发展,素质教育时代教书育人的工作、师生关系也发生变化,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新型人才。教学工作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建立新的学习观,改革教学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尝试着去寻求与其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模式,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探究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处理信息等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产生对数学的切身感受和兴趣。长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状态的学生,课堂上是眼动、耳动,不动脑、不动手、不动口,至于能力培养根本谈不上。为改变学生这种落后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要求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都能学有所获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我也能学会,充满自信,大胆展示。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我在教学中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以听为主的模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找到较为合理的、科学的、易于学生接受的自主学习模式,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能力提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动、健康、和谐的发展,同时,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使教师自身的修养、科研能力都得到提高,推进教育教学工作。

2.课题研究的意义: 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他们学好数学准备条件,使学生产生一种自己学好了数学的切身感受和兴趣。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与实践的机会,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实现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同时也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则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合作者。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特征:以学为中心,给学习者的主动发挥创设条件;创设真实的情境并引导学习者进入情境;为学习者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问题的探究;组织学习者之间进行协商学习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认识者、组织者,他的教学活动是一个科学探索的过程,是一个体现创造性,获得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学生是主动性主体。学生只有把自己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才有可能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习进入一种自觉能动和创造的状态。而对于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性特征,既是教师教育起作用的前提,更是教育的终极追求——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教,对学生来说,在教师的主导主体作用下,通过教学活动,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体验和情感控制能力日益增强,其主体性,即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获得了锻炼、培育和发展,最终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对教师来说,教学过程也是提升和发展自己的主体性的过程。

活动教学理论主张:活动是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发展的根本方式,以弘扬主体性教育精神为本,重视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人格独立性;以丰富的活动方式,作为实施主体性教育的中介,强调“以活动促发展”,倡导主动学习。活动超越“教师中心”的桎梏,营建民主、互助、合作、和谐、愉悦和共鸣的师生关系;突破“知识本位”的局限,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整体素质发展为目的;在强调从“坐中学”向“做中学”转变,强调从“知识”向“能力”转变的同时,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育专家指出: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而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如下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索,制定各年级各阶段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形成学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生动活泼的局面。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验,促使广大教师更新教学观,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即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独立性和异步性的特点。故此要开展培养学生选择自主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2)自主学习是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学习活动,完成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故此要开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着力点具有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3)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3.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收集并研读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资料、信息,使课题实施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支撑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自主学习”理论与经验的学习研究,丰富对“自主学习”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确立课题的理论支撑,加强理论指导,使课题组成员得到理论的提升。

(2)个案研究法。

以目前存在的学习习惯严重不良、学习能力严重欠缺的班级、学科、学生为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研究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具体方法。建立研究对象个人档案,记录其发展变化的轨迹。

三、研究的过程:

1.课题研究的过程: 2016年11月-2016年12月

(1)组建课题组: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理念,结合学校实际,初步拟定《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并成立课题组。

(2)搜集资料、调查相关问题、确定实验对象内容。

(3)方案设计撰写。

2017年1月-2017年10月

(1)全体研究人员针对课题研究方案中拟定的研究内容,分年级按计划全面实施研究工作,做好研究记录,加强过程监控,反思行动结果,定期组织研讨,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初步形成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方法。

(2)及时整理教师及学生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交流。

(3)定期召开课题研讨活动。 2017年11月-2017年12月

(1)整理各类资料,分析评估,得出结论。 (2)撰写研究报告。 (3)进行成果展示。 2.课题研究成果: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改变旧有教学模式,以教师教为主改变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力求通过创设建构性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注重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学习,获取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始至终参与教学全过程,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受到恰当的思维训练,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1)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要方式,这样就形成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课堂中几乎看不到猜想、实验、观察、推断等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探究活动。教师要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变教师讲述为学生操作。结合教学内容,课堂中人人动手,人人操作,通过自己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的活动去发现规律,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学以致用,有很大益处。学生真正动手去操作,由教师枯燥的讲述或是简单地演示,转化为学生的亲身体验,这种动手、动脑的完全自我的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理解。

(3)变个人学习为合作交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而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

四、研究的效果

通过一年来的调查、学习、实践、研讨,依据理论,聚焦课堂,扎实推进,重在落实,使课题实验得到顺利的推进,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促进了师生的发展。

1.学生方面

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在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中,学生获得在智力、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动、健康、和谐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开发与提高,我班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每学期期末的质量验收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2.教师方面

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素质得到提高。经过理论、经验的学习与研究、调查、实践和总结,教师在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方式进一步转变,驾驭课堂的教学艺术水平也有了可喜的进步。

在学习方式的研究过程中,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又提高了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及技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改革要求。教师理论水平逐步提高,科研能力日益增强。

3.学校方面 促进了学校教学改革的新发展。老师们在学习方式研究这块园地里积极地进取,推动了我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科研实验中,全面提高了学校的整体水平,使学生的潜力得到了早期开发,为新世纪培养创造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成果

1.核心成果

本课题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步骤,有序开展了研究和实验,并及时做好先进方法经验的交流、积累,并且实验效果明显。为学生创造表现的平台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饱尝学习的乐趣,使他们在努力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信心,磨练意志,发展能力以坚实的步履迈向成功。

通过自主学习的探究,我们实验课题组在教育教学中,形成了各学科的自主教学模式。逐渐改变或更新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品质,“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等内在品质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作为指导者的教师,为适应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需要,我们也不断地改变着教学的一些陈旧理念,教学时采用的技术手段、模式等更为贴近学生。 已初步改变了学生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向着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的学习品质得到提升,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学习中的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从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状况看,“能学”的意识信心得到加强;从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发展的状况看,“想学”的内容和学习的意识体验,得到了强化;从学生学习的策略的发展的状况看,“会学”的方法、途径、更为灵活、广泛、有效;从学生意志努力的发展状况看,“坚持学”的信心、决心、快乐、目标等更加持久。

2.发表成果

张立敏

论文

《十六字教学法绿色高效课堂之自主学习》

李景坤

论文

《十六字教学法绿色高效课堂在小学数学中的训练反馈》 徐玉琴

论文

《十六字教学法绿色高效课堂之学生能力的培养》 张旭娜

论文

《新课改下创建特色数学学科的尝试》 康艳格

论文

《十六字教学法绿色高效课堂之合作探究》 3.获奖成果

课题组成员李景坤、赵丽颖老师在今年的保定市一师一优课参评比赛中分别获得二等奖。

4.其他成果

课题的研究推进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落实,提高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在这段时间的实验中,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提高了参研教师的素质。通过实验探索,使教师自觉地加强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小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研究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在一些具体环节中还存在着不足。如有些师生因思想观念的限制而没有完全“活”起来,部分活动的课题内容受到局限,没能深入到更深的的层面。所以,今后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巩固研究成果,力求比过去做得更好。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 稳固研究网络,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我们将继续在张大墩校长的领导下,在分管领导徐玉琴主任和课题组骨干的带动下,定期活动,以活动推动课题的发展。

(二) 加强科研力量,扩充课题组成员

由于学科和研究范围的扩大,课题组人员必须扩充。要精心挑选人员,把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科研基础好的教师吸收进课题组,使研究不断深入。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深深体会到,如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就能把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掘出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更坚定了我们科研兴校的信心,在对本课题结题过程中,我将通过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而加以完善。在今后的试验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水平,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投入到新的课题实验中。

参考文献

1.《河北教育》 2012年3月 河北教育报刊社出版发行 2.《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2年4月 《教育实践与研究》杂志社出版发行 3.《“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何世祥主编2012.7.13 4.《探索构建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王金华2014.4.16 5.《课程整合:构建自主学习模式》魏希和 2013.11 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

第16篇: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类别:岳阳市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 课题批准号:YJK09BF01 学科分类:教育技术

课题主持人:徐照辉

教务主任 中学一级教师

华容县成人教育中心

主要研究人员:何忠海

罗卫华

杨志赛

蔡晓晴

何江庭

刘成军

易楚清

石爱民

丁慧君

苏建国

任月娥

陈云辉

谭小辉

《网络学习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摘要】本课题研究将网络学习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策略,主要研究了网络学习资源的分类搜集的途径与方法,网络资源的处理的技术运用,重点研究了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处理过的网络学习资源运用到课堂中的时机、方法。本课题研究历时四年,经历了研究初期的调查问卷、研究文献、参观学习的过程来确定研究思路,制定实施方案,落实研究具体对象;研究过程中运用了广泛采用了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具体班级开展使用网络资源开展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研究,找出一般性的规律;课题小组成员应用行动研究法,对应用网络资源的课堂进行深入反思,总结成功之处,获取继续研究经验,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或需要提高的地方展开讨论,集思广益,重新设计开展教学。本课题研究基于的理论基础有:新课程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研究目前取得了如下成果:硬件上开发建立了网络学习资源库(网站),理论上形成了各门学科应用网络资源开展课堂教学的策略群(论文集),实践上网络资源课堂教学成为常态,老师的教学技术与能力得到提升,并形成了课堂教学资源库(教学设计与案例集),同时通过发表论文,参加教学竞赛等方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一、研究的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包括为教学服务的网站,为各个层次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的学习可以由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提供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条件。因此,研究如何运用网络学习资源,已经成为时不我待的现实需求。同时,研究如何运用网络学习资源优化课堂教学也是提高学生终生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必需途径。

课程改革开展以来,国内不少教育工作者注意到了计算机技术与学科之间关联,在充分开展计算机付诸教学研究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计算机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实验课题,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在我市、县两级教研机构每年开展的“三种模式”的教学竞赛中,我校每年派出的选手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我校还成功的承办了2008年岳阳市“三种模式”教学竞赛,这些都为我们研究网络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运用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仍处于一种研究探讨的阶段,对在各个学科中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的认识还处于一种蒙昧状态的阶段。本课题旨在以这些已经取得的理论研究成果为依据,全面系统的对如何在不同的学科中有效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开展进一步的应用研究和各学科的个案实践,从而促进课堂教学优化。这项研究在我市仍属首例,研究取得的成果将直接推动我市大力普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进一步促进教师在教学中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在本课题中,我们把“网络学习资源”界定为来源于互联网的能丰富知识、提高技能、陶冶情操的资料总和;我们所指的“优化”是界定为选择资源使内容更丰富生动、过程更流畅、效果更明显;我们这里的策略指的是方式方法。本课题就是研究使用什么合适的方式方法将来源于互联网的可供学习的资料应用于课堂教学后,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流畅、效果更明显。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是使用网络学习资源来优化课堂教学之间的方法策略。我们假设,如果找到网络学习资源各学科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文本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过程中,得到适时地、有效地用具体途径和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果。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通过研究网络学习资源的搜集、整理、课堂运用,找到网络学习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与教育现代化水平,提高教师与学生教育现代化与网络化的思想意识与技术能力。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在学校构建网络学习资源库,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资源;二是在教师方面要提高教师运用网络学习资源的意识,逐渐掌握熟练的现代网络教育教学技术,并迅速将网络资源整合成学习资源的能力;三是在学生方面要提高学生网络学习性的认识,在通过使用网络学习资源快速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更多地利用网络的正面作用与积极影响,健康上网学习。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1.网络学习资源的搜集与整理。研究不同学科网络学习资源的获取、分类与筛选,让最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的学习资源最有可能进入课堂。

2.网络学习资源应用的课堂教学的手段与途径。研究网络学习资源进入课堂的不同途径以及各自的特点,以便在教学实践中选用最恰当的方式。

3.网络学习资源对各科课堂教学优化最佳切合点。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研究适合于该学科的网络学习资源进入课堂的最合理的时机、最有效的形式、最恰当的方式。

4.网络学习资源库的建设与运用。借助于校园局域网的建设,健全学生网络学习的资源库,为学生课内课外进行网络学习提供一条便捷的途径。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调查分析,确定方向。

本课题酝酿时,我们就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对来自于网络的信息特别感兴趣。我们观摩了我校历史老师徐紫老师的公开课。徐老师上的内容是八年级下册第七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徐老师在该节课中使用了大量来自互联网的图片与视频资料,学生们亲眼目睹了“文化大革命”*的场景,感同身受,印象深刻。课后我们调查了一些学生,他们都觉得这样的课堂特别有吸引力。学生对网络资源进入课堂到底怎么认识的?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门的问卷调查,下面是我们的调查问卷表:

1、您所在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2、您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是:

○电视、广播

○报刊杂志

○教材书籍

○网络、通讯工具

3、您搜索网络资源,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完全符合

○基本符合

○基本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

4、如果您正在学习的课程配有资源丰富的网络课程和其他网络资源,您是否有兴趣学习:

○有很大兴趣

○有较大兴趣

○有点兴趣

○没有兴趣

5、与传统的学习内容相比,您认为网络学习资源:

○很有趣

○很幽默

○贴近生活

○很实用

○不好说

6、课堂上学习时,您是否期望有更鲜活的网络学习资源:

○非常希望

○希望

○有点希望

○不希望,会影响正常学习

7、你希望看到的网络学习资源形式:

○视频资料

○图片与文字

○练习题

○各种习题答案

8、您是否希望学校建立班班通教室系统:

○非常希望

○希望

○有点希望

○没有用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们都觉得网络学习资源有很多优势,希望有更多的学习资源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希望教学中有视频、音乐、图片的直观材料,希望学校建设更好的网络学习系统。老师们对网络学习资源又是怎么认识的呢?我们也对老师们进行了简单的问卷调查。下面是针对老师的问卷调查表:

1、所教年级与科目: ____________

2、您的年龄

41-50岁

31-40岁

30岁或30岁以下

50岁以上

3、您对多媒体及网络资源的操作技能如何

基本熟练

熟练

不太熟练

从未接触

4、您认为网络教学资源对于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如何

一般

很差

非常好

比较好

5、您对于在课堂教学上使用网络教学资源的态度如何

不愿意使用

比较愿意使用

非常愿意使用

无所谓

6、您对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如何

很少使用

别人找好资源了才用

经常使用

7、您使用网络教学资源的主要目的是

搜集素材

对付检查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其他

8、您使用的网络教学资源主要来源于

自行开发

校园资源库

上网搜索下载

其他

9、您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主要使用下列哪些网络教学资源

CAI课件

其他

音频教材

动画教材

视频教材

10、您操作PHOTOSHOP、FLASH、POWERPOINT等电脑软件的熟练程度如何

无法独立操作完成作品

能够熟练操作

会简单操作,动画效果不理想

11、一个教学活动采用现代传媒手段会提高教学质量,但需要教师加工制作,您会如何做

尽量让会的人做

会尽力制作后使用

放弃使用,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

通过对老师的调查,我们发现老师们对使用网络学习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基本持支持的态度,但老师们的计算机技术都不是十分熟练,需要培训提高,而且老师们对如何更有效的使用网络资源还没有清晰的认识,需要多做研究。至此,我们基本确定了将网络学习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作为一个课题来进行研究。

在这期间,我们还通过图书、网络、媒体等查阅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各种资料,以查询文件资料的形式,寻求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与技术保障,并寻求新的研究思路。 (二) 观摩学习,积聚能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年以来,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向外进行了广泛的学习,为课题研究的成功借鉴学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参观兄弟学校特别是网络教学开展的好的示范学校,考察学校的硬件、软件建设情况及管理情况,从而吸收借鉴有价值的经验,避免在研究中走弯路。课堂开展初期,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向外进行了广泛的学习,为课题研究的成功借鉴学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2009年7月与10月,学校在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组织课题组成员,前往上海、南京、杭州考察沿海省、市现代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情况。在上海,课题组考察了上海市第四中学与上海市育才中学。第四中学现为徐汇区 “实验性、示范性”学校。学校以规划和课题研究为办学特色,课题组重点考察了该校课题研究的管理与课题研究的开展情况。育才中学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网络学习和管理平台已形成规模。课题组重点考察学习了育才中学的网络学习与管理模式与经验。在南京,课题组考察了南京二十九中教育集团玉泉初中部。南京29中以科学教育、教育科研为办学特色。课堂组重点考察了该校机器人创作小组的活动情况,学校教育科研的组织与管理情况。在杭州,课题组考察了杭州市启正中学,对学校“轻负优质,学有潜力”的办学理念留下了深刻印象,主要学习考察了启正中学课程管理经验。通过学习考察,课题组对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如何将网络资源应用于课堂,如何组织学生开展网络学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三)集中培训,练好内功。

课题研究之初,课题组征得学校支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旨在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与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效果十分明显。

1.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培训。

2009年9月到11月,学校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要求课题组的老师必须参加。培训安排在每周星期四晚自习,由学校计算机老师也是课题组成员的陈云辉老师主讲。培训前后进行了两个月,分五个专题进行了八次讲座。培训内容包括1.轻松上网。包括如何连接网络,如何搜索网络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的下载,如何鉴别资源的好坏,如何区别是否有病毒等。2.在线交流。包括如何注册使用qq及qq群,如何注册使用彩虹、

51、飞信等网络交流工具,如何申请及使用自己的邮箱,如何发送邮件、贺卡等。3.创建演示文稿。内容包括powerpoint文档的建立,背景的选择,文本的插入,图片的插入,音频、视频文件的插入,播放的设置,文档的修改,文档的打包等。4.创建网页。内容包括frontpage文档的新建,站点与网页的新建,文字、图片、音乐与视频的插入,网页的装饰,网页的修改、保存等。5.制作flash。经过培训,不少老师们从电脑盲变成了电脑能手,也开始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不少老师把自己从网络上下载的好的资源制成演示课件进入课堂,让课堂内容更丰富,呈现更灵活,演示更精彩,学习更快乐。

2.教育科研工作培训。

2009年9月,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全县教研骨干在怀乡中学进行了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培训,省教科院专家刘天捍来华容就教育科研课题工作的选题、研究、报告的写作进行了辅导。课题组安排核心研究人员杨志赛老师与罗卫华老师参加了学习。2009年10月,课题组就如何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召开了专题培训会。会上,罗卫华老师分析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杨志赛老师对如何开展研究进行了具体的辅导,对课题研究工作中的一些术语进行了科学的阐释,对课题研究中的常见的研究方法做了具体的分析,对课题研究中的一些文件材料的书写要求做了细致的指导。老师们培训后对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有了清晰的认识,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了清楚的思路。

3.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培训。

2009年十月,课题组进行了三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培训。课题主持人徐照辉分三次进行了多元智能讲座,建构主义学说讲座与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讲座。通过学习,老师们进一步理解了现代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深刻领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极端重要的地位,深刻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终生发展负责。这些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把握了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分散集中,循序推进。

为确保课题研究取得实效,课题组建立了分散研究,集中研讨的研究机制,确定每学月的第一周星期五下午是课题组其中研讨的时间。在研讨会上,课题组负责人徐照辉主任会对一个月来的课题的研究进展进行通报,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点评,布置后一阶段的工作。课题组核心研究人员杨志赛、罗卫华等老师会就一个月来研究中的出现问题同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探讨,或是在研讨会上对研究人员提出的观点进行辩论,在思辨中课题研究工作得到一步步的深入。课题组集中探讨的话题主要有:什么样的资源可以作为学习资源;资源搜索的内容与形式能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网络学习资源进入课堂的形式;网络课堂怎样进行师生与生生互动;学习资源网站的建立与维护问题等。

研究中,课题组着重开展各门学科网络学习资源进入课堂的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课题组每周推出一节课,对这一节课主备人先提出设计思路,写出设计方案,将需要使用的网络资源先下载准备好,在课题组会议时将方案与学习资源呈现给大家讨论,主要讨论网络资源是否与本节课结合紧密,资源的处理是否恰当,应该可以收到怎样的效果。主备人根据讨论的结果修改设计,并在这周上完课。课题组全体成员参与听课,写出听课记录和评课建议,在下一周课题会议时再进一步研讨。

(五)交流比武,取长补短。

为激发教师创造潜力,搭建教学交流平台,课题组决定开展研讨交流课、比武竞赛课等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以便研究教师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2009年11月,课题组针对网络学习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这个主题,在初中部七年级开始上了研讨课。丁慧君老师执教了网络素材课堂教学地理研讨课《多变的天气》,孟瑞香老师将网络资源以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的形式执教了数学研讨课《平移与旋转》,杨志赛老师使用网络课件执教了语文研讨课《第一次真好》。课题组针对这三堂不同学习,不同学科的网络资源可进行了认真的评估。课题组一致认为,网络学习资源在激活课堂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网络学习资源进入课堂可以以多种形式,根据进入课堂的时机与目的可以制定出一些网络学习资源进入课堂的基本策略。课题组决定在经过充分的实践探讨后,在2010年5月进行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的教学比武。

经过精心的准备,网络学习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的教学比武在2010年5月举行。课题组任月娥老师,谭小辉老师、罗卫华老师、邓力老师、何忠海老师、何江庭老师、苏建国老师先后执教竞赛课。本次老师们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整合事先搜索的网络学习资源,以PowerPoint的方式制作演示课件。邓力老师执教的英语课《Do you like koalas?》与任月娥老师执教的思品课《多民族的大家庭》获得此次竞赛一等奖,并代表学校参加华容县沱江杯课堂教学竞赛并取得好成绩。课题组通过评估认为,本次教学竞赛使用的网络资源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课件制作的也更加美观,呈现的方式也得到了提高。大家认为多媒体整合网络学习资源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创造学习情境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同时受到刺激,好的网络资源也让课堂更充实,更有创造力。但使用多媒体课件的网络学习资源课堂不能照顾学生个体差异,依然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分化,在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上有局限。而网络模式的课堂则可以在课堂上充分的学习,不同程度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学习内容,是一种更理想的因材施教模式。因此,课题组又在2010年11月举行在进行网络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竞赛。在这次教学竞赛中,除了蔡晓晴老师推出的语文网络课《三峡》,钟丹老师的语文课《》等早先在市三种模式教学比武中获奖课外,刘扬老师的英语课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movies? 从教学理念、课堂设计、创新意识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受到一致好评。这堂课代表华容县参加岳阳市三种模式教学竞赛,获得网络模式课堂教学特等奖。这个课例也成为我校网络课堂教学的经典课例,在全市得到推广。

(六)行动反思,提炼成果。

行动研究法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本次课题研究我们也广泛的使用了这种方法。我们研究除了集中研讨时间外,更多的是老师们独立的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老师们根据自己学科特点,独立从网络上搜索合适的资源,独立对资源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更加适合于自己的课堂,独立设计课堂教学,这其中的思考锤炼过程,只有从事研究的老师本人才真正体会深刻。同时,对网络资源运用效果的反思,对课堂教学效率的评价,只有经过研究老师本人的反思才更加有积极意义。老师通过自我反思,课题组研评,钻研资料等方式,提高自己教学能力,重新设计新课,继续反馈反思,不断提高水平。

2011年以来,课题组会议研究开始向总结成果方面做出努力,研究的议题多以如何组织总结研究成果为主。研究老师通过分析研究资料,提炼理论精髓,不断撰写论文,总结成果课例,形成了课题研究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

七、研究的初步成果

(一)实践成果

1.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很大提升。

本课题从2008年开始酝酿时气,网络学习资源的概念逐渐进入到老师们的日常工作中。工作之初,相当一部分教师只会使用电脑鼠标玩玩游戏。针对这种情况,学校组织了多次计算机与网络的培训,老师们通过培训,加上平时不断地摸索,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很快。课题组任月娥老师两年前连最基本的复制、粘贴都不会,现在独立搜索网络资源,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她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多民族的大家庭》获得华容县多媒体课件制作竞赛一等奖。

2.将网络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成为一种常态。

通过一年多年以来的学习与应用,老师们充分认识到了网络学习资源的优势,纷纷自觉的将网络学习资源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课题组杨志赛老师、谭小辉老师一有时间就在电脑上搜索有用是资源,丰富孩子们的课堂学习。现在对老师们来说,不仅仅是网络上的习题为自己省去了许多麻烦,精美的图片、悦耳的音乐、精辟的阐释等既帮助自己激活了课堂,拓宽了学生视野,同时也增长了自己的见识。

(二)已形成的初步观点

1、网络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已形成的策略。1.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课题组老师们普遍认为,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网络可以为我们提供多彩的画面、多变的声音、优美的图画、精彩的视频影片等,这些都可以为学生带来新奇的刺激感受,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丰富鲜活起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同时,网络的海量信息还可以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进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可以为我们建立即时反馈机制,远程帮助机制,这些都会极大的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使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就成了老师们教学的经常策略。例如谭小辉老师教《故乡》时,从网络上下载了关于少年闰土看瓜的场景和中年闰土领着水声见老爷的情景,并且下载了音乐和对话,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2.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创设情景。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对学习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课题组老师们认为,网络学习资源具有形式多样,内容充实而且跨越时空的特性,方便创设出“真实”的教学情景。课题组邓力老师在执教英语课《Do you like bananas?》时,利用网络上的多种图片,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材料丰富的水果市场的情景,学生进行交流,自然而流畅。为了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语文老师们经常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为学生提供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多侧面、多角度、全方面的观察,创设写作情境。语文老师杨志赛老师、谭小辉老师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3.利用网络资源化解学习难点。

网络学习资源能够有效的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形象,通过计算机可以模拟平时课堂中无法呈现的内容,以直观、生动的感官刺激化解抽象复杂的说明、理论和论证。各门功课都可以使用到网络资源化解难点。在语文课上,老师们为帮助学生领略苏州园林的美景,利用网络资源制成课件,将园林的全貌先呈现给学生,然后把编辑的画面配合着文字作为背景画面播出,同时播放来源于网络的古筝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学生学习不再感到枯燥,在对园林美景的欣赏中,轻松完成《苏州园林》的学习。在理科教学中,老师们利用来源于网络的资源,为学生演示水分子的构成,化学变化的过程,分子原子的内部构造等,生动鲜明的形象让艰深晦涩的学习内容充满生命的活力。 4.利用网络资源拓宽视野。

网络学习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语文英语课上,老师们指导学生阅读经典时文,丰富学生素养;语文课上还可以领略精美古典诗文,同时获去有关背景知识。历史、政治课上,网络资源让我们时刻与现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保持联系,也让我们随时能够体验古时的风云变幻、斗转星移。理科学科上,网络资源能帮助学生拓展延伸所学知识,享受用自己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网络资源引入课堂,让学生学习不再是按照书本安排的线性发展,而可以多方向,多维的的立体成型,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多维度的复合型人才。

2、网络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途径与方式。

通过近一年的研究,我们确立了几种主要的网络学习资源进入课堂的途径或方式:

1.网络素材课堂。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自己预先上网查阅下载有用资源,也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上网查阅与课文主题内容相关的资料,然后呈现到课堂中,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例如罗卫华老师执教九年级英语课《Unit 7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时,先给学生供了一些国内外著名的旅游网址,如http:// www.daodoc.com,www.viewcn.net等,并设置了一个名为“环游世界”的任务,要求学生从网上收集各种旅游资料,介绍自己最喜爱的旅游地,然后列出班级TOP TEN 的旅游梦想并讨论自己喜欢某个风景名胜的理由问题。学生的反应是热烈的。在课堂上,学生不但以美丽的图片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各著名的旅游胜地的特点,并谈了自己的感想,而且他们制作的各种资料也都按教师的要求配有简单的英语说明。可以想见,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习英语,主动性不断提高,学习效果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与单元有关的背景知识,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2.多媒体课件课堂。

老师在课前博览学习资源,进行必要的整理,开发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目前仍然是网络学习资源进入课堂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优点在于能极大的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但是在体现学生主体性上稍显欠缺。以邓力老师在八年级下期Unit 2阅读材料教学为例,邓老师对整课设计了精美的课件,特别是为了让学生对马丁· 路德·金有更直观的了解,邓老师在课堂上播放了网络上下载的马丁· 路德·金领导黑人举行大规模的民权游行示威的视频文件和马丁· 路德·金富有感召力的著名演说“I have a dream”中原声声音文件。这样,便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材料,创设了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直至课堂结束,马丁· 路德·金那慷慨激昂的声音还在学生的耳边回响,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

3.网络课件课堂。

网络课件课堂直接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的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学形式。网络课件课堂充分运用现代教育装备与网络教育技术,学生通过登录老师预先设计的网页课件,充分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老师多向互动交流,学生自主或交互评价来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网络课件课堂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形成民主与创新意识。在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题学习、单元学习活动和情景的设计者,是网络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获取信息、利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却是自始至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选择的地位,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而组织确立的。目前,课题组已经进行了网络课件课堂的竞赛,课题组老师正在逐步适应使用网络课件进行课堂教学。

八、经费的使用情况

目前,课题组总计已使用经费8万6千元,具体项目如下: 学校网络升级5万元;

办公电脑与学生电脑补充添置1万元; 电脑维护5千元;

上海、南京、杭州考察1万5千元; 培训资料与培训补助4千元; 开题资料准备与评审2千元。

各种账册由学校财务室统计记账,课题组无专项账务。课题研究经费基本做到保证使用,足额发放,课题研究没有后顾之忧。

九、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网络学习资源的整合筛选研究的不够。不同学科可以从哪些不同的网站获取资源?这些资源应该如何进行分类整理?等问题在很多学科中还是一个空白。

2.网络学习资源应用于课堂的途径和方式研究的不是很深入。3.网络资源搜索平台目前尚未搭建。

4.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还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十、后阶段的计划与可期待的成果

(一)今后工作的设想 1.建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制度。课题组应要求课题研究人员,并建议学校教务处确立现代教育技术课堂公开课、示范课的制度。

2.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整体规划与指导。目前重点放在资源的获取,整理,应用上来,让课题研究取得实效。

3.进一步向学校争取研究金费的落实,软件、硬件建设同时到位。

(二)可以预见的成果

1.网络学习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体系。成果的呈现方式是课题结题报告和论文集。

2.网络学习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的典型事例。呈现方式包括典型课例的教案集,课件集以及课堂教学的视频库等。

3.网络学习资源搜索快车道。呈现方式为网络学习资源搜索平台 4.建立各学科网络学习网站构架模块。

华容县成人教育中心课题组 2010年11月8日

第17篇:课题研究报告

宿迁市职成教“十二五”规划课题

科研项目研究报告

项目编号 SZY24 项目名称《高职数学教学的可视化研究》 项目类别 项目负责人 工作单位 鉴定日期

一般立项课题

项目名称:高职数学教学的可视化研究 项目主持人、研究报告执笔人:

摘要:高职生数学教学中存在学生素质低与起点低等矛盾,可视化通常体现了数学知识本身和图片之间的转化,它有能力向观看者描述资料的特征.刺激使用者大脑中的联系,这将促进学生更深层的数学洞察力水平的提高。通过数学教学的可视化可有效破解高职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不高、效率低的现象。本课题主要学习研究了几何画板、Geogebra以及HTML5+canvas+JavaScript等实现教学内容可视化工具,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应用。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可视化几何画板课件

一、引子

可视化对数学发现过程是极其重要的。可视化通常体现了数学知识本身和图片之间的转化,它有能力向观看者描述资料的特征.刺激使用者大脑中的联系,这将促进学生更深层的数学洞察力水平的提高。

数学可视化,就是通过某种方式直观可视地展现数学对象,如制作模型、绘图等。本课题研究的数学可视化,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可视化,其目的就是通过以直观、丰富多彩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提高高职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学生与学习对象的交互加深高职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

二、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数学修养是构成高职生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生学习和工作的重要的工具,但是高职生的数学基础一般较差,数学学习有障碍,数学的可视化将极大的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首先,数学教学的可视化可以直观展现教学内容和思维过程,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发挥高职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同时避免过多的逻辑推理。

其次,利用教学软件可以实现人机互动,学生可以自己演示学习对象,在互动中了解学习对象的性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从而提高高职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率。

(二)研究意义 1.数学创新思维的触发点

澳大利亚著名数学教育家、前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主席Bishop教授断言:“在数学课堂上的所有方面强调可视化描述是有价值的。”可视化对数学发现过程是极其重要的。可视化通常体现了数学知识本

身和图片之间的转化,它有能力向观看者描述资料的特征.刺激使用者大脑中的联系,这将促进学生更深层的数学洞察力水平的提高。数学问题一旦从静态提升到动态,常常会出现新的现象和新的问题,会成为数学创新思维的触发点。最有效的信息传播媒介是图像而不单单是靠听觉。信息图像化本身就满足了每一位学生的不同需要,使其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和各自不同的进度来对图像化的信息进行个别化与理性化的筛选和理解,图像化的信息本身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同步进行的可控宽频带通道,而单纯1:3传授是无法达到这一点的。教师利用可视化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器官。从而获得最佳的认知效果。利用可视化技术,一些数学探究问题的答案立刻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使人耳目一新,并为进一步的理论探索和拓展提供了导向。

2.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任何抽象的概念都与具体的事物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将抽象的内容用具体的东西进行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数学探究教学以可视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形成直接对学生视觉和听觉器官共同进行作用的情况。促进学生的数学认识过程的形成和发展,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由于可视化教学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育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利用多种感知手段获取各种表象,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扩大学生的信息量,促进数学创造力的形成。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3.学会欣赏数学

基于动态几何的平台,运用跟踪、轨迹、变换和迭代等功能,容易创作千变万化的美丽的图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创作动态的百变数学艺术作品,一个看起来简单的图像,观察者自己调整参数后.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不同效果: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给赋予不同的数字或拖动点F,欣赏到“枝叶茂盛”、运动变化的勾股定理树。学生通过黄金分割网站看到教材以外建筑师如何将黄金分割用在巴特农神庙、埃费尔铁塔、金字塔等建筑物中;学生欣赏米勒(Millet)的《拾穗者》、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等艺术品时。看到艺术家将黄金分割巧妙地运用于绘画和雕刻之中。这与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教师只是依靠语言描述建筑物和艺术品中黄金分割的教学效果相比是有很大的不同。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

高职数学教学的可视化,其基础是通过了解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确定可视化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及途径,然后是技术的学习、课件制作和课堂教学等环节。通过课题组成员的研讨,我们制定了如下研究目的:

1.了解高职生数学学习情况及教师教学方式;

2.研究几何画板、GeoGebra和超级几何画板等当下流行的数学教学软件,比较其优劣,从中找出适合的教学软件;

3.利用学习的技术制作部分课件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从而总结课件制作技术和课堂教学方式;

4.通过采用可视化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和态度的转变。

针对上述研究目的,课题组召开几次研讨,确定了如下研究内容: 1.以我校高职生及数学教师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分析研究高职数学学习的基础、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数学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形成论文发表;

2.搜集数学教学软件及其学习材料,研究软件的使用方法,从软件的易用性、开源性和扩展性等方面对软件做出评价;

3.课题组成员结合自身教学和软件学习情况,制作教学课件或软件,就课堂教学实践成果形成论文;

4.总结可视化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特点,形成相应的较为成熟的教学方式。

四、研究方法及过程

针对课题特点,结合研究目的及内容,我们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搜集发和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课题组成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及个别走访等调查法,获得了大量的高职生数学学习情况及教师教学信息,总结分析出当前高职生数学学习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对策,最终形成了谢志林老师主笔的论文《高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发表于《都市家教》2014年 总第223期. 同时,课题组开展数学可视化的理论依据的研究,并形成孙玉峰主笔的论文基于信息技术的高职数学教学可视化的探讨》 ,发表于

《数学学习与研究》杂志2014年第13期。

在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课题组采用资料搜集法,大量搜集教学软件及学习资料,并不断学习总结,逐步了解了各个软件的特点。关于各个软件的比较研究的成果,在由孙玉峰主笔的课题研究报告中进行了详细的总结。

在此阶段中,课题组成员注重课堂教学实践对研究成果的检验,不断总结,分析数学教学可视化对数学教学产生的效果和带来的变化,其中高杰以一节课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一篇论文《几何画板在正弦型函数教学中的应用》,发表于《新课程》2014年 总第304期。

在课题研究的第三阶段,课题组集中整理各成员在软件学习及教学中制作的课件,进行评价和总结。同时就可视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特点进行了总结。

五、研究成果

(一)高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经调查发现,高职数学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知识起点高与学生数学素质低的矛盾

高等数学以微积分为基础内容,所有这些知识,对学生的初等数 5学知识掌握情况、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随着高职教育的普及,高职学生的实际状况与应有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不少学生的中学数大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全, 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灌输式”仍然是高职数学教学的基本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唱独角戏,课堂上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老师只是勉强把知识塞给学生,把数学纯粹作为工具介绍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应有的信息反馈,学生的学习情绪由于受到教师的教学形式和授课方式的影响。学习兴趣不高,厌学态度明显。 3.数学教学的可视化程度不够

Matlab,Mathematics,Maple等数学应用软件和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没有得到重视。 4.教学评价手段单一

在高职数学考核上,数学课程的考核多采用传统的笔试形式。缺乏必要的开放题和实际应用问题,缺乏考查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题目,从而不能客观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经过研究提出如下对策,供高职数学教师参考。

1.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做好针对教学 2.课堂趣化,创造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3.行动导向,内容可视,变抽象为直观 4.作业创新,综合评定,考试形式多元

(二)数学教学可视化的理论基础

知识可视化的理论基础是双重编码理论,该理论定义了三种知识加工类型:

1、表征性的,语言和非语言表征的直接激活;

2、调用性的,通过非语言系统激活语言系统或者反过来语言系统激活非语言系统;

3、联合加工,在语言系统内部或非语言系统内部的表征激活。

该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同时呈现信息能够增强记忆和识别。

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的选择首先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为根据,教学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符合学生思维水平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才能将这个外部因素传递给内部因素,成为学习的助力,否则,可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反力。高职生一般数学基础差,主要体现在数学基础知识凌乱、基本数学思维方法欠缺,尤其是对数学的感知能力和情感认同欠缺,甚至是抵触。这些都是高职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障碍。视觉是我们获取外部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数学知识的几何直观是学生认识数学对象的起点,同时也是对数学对象的概括性的认识,可以弥补高职生逻辑推理能力、分析推理差的不足,从而使得高职生获得对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几何图形的性质,复杂的计算过程、函数的动态变化过程、几何证明的直观背景等,若能运用信息技术来直观呈现,使其可视化、交互化。将会有助于学生理解。促进对形与数的联系的认识。

(三)数学教学软件的比较研究

经课题组成员研究讨论,我们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评价数学教学软件:易用性 兼容性 开源性 扩展性。在近三年的学习和应用中,我们对部分教学软件有了一些认识,介绍如下: 1.几何画板

易用性:几何画板易学易用,但可读性差,缺少对元素的逻辑控制语句,不便于制作较为复杂的课件;

兼容性:几何画板不兼容流行的办公软件,虽有画板爱好者开发了PPT兼容插件,但效果不理想,表现为反应慢、窗口不易控制等;

开源性:几何画板起初是开源的,所以发展比较快,但自2015年起,软件不再免费使用,版本更新需要付费;

扩展性:由于几何画板只提供画图工具、响应按钮和动画,不支持脚本语言,所以期扩展性不强。 2.Geogebra 易用性:Geogebra易学已用,而且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代数、几何、统计、概率等方面,但可读性差;

兼容性:Geogebra 不能直接在PPT中运行,现在应用较多的方式是截取Geogebra生成的静态图片,并粘贴在PPT中。但Geogebra 有网络版,可以在线使用;

开源性:Geogebra是完全免费的,但是由于访问国外网站受限制,不易于获得学习资源以及版本更新;

扩展性:Geogebra有自己的脚本应用(局部脚本),主要控制绘制元素的行为,但没有条件语句、循环语句,作用受限。Geogebra兼容JavaScript,但是目前国内这方面资料很少,国外出现的部分案例大多通过在Javascript中引入Geogebra applet,达到控制元素行为的目的。

3.JavaScript + HTML5 + canvas 通过脚本语言JavaScript可以控制页面中的元素,而canvas是在HTML5中引入的绘图功能,所以可以通过JavaScript实现在

canvas中绘图,制作动画。

易用性: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学习,才能初步掌握JavaScript、HTML5 和 canvas的基本功能,专业性较强;

开源性:JavaScript、HTML5 和 canvas都是免费的,而且学习资源丰富,网络中的实例很多,便于下载研究学习;

兼容性:可以在PPT中通过超级链接打开网页,实现课件的应用。其实完全可以将网页制作为课件的形式;

扩展性:由于脚本语言JavaScript和 HTML

5、canvas中丰富的命令,很便于绘制图像,实现动画。

(四)数学教学可视化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总结

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学软件制作的课件,总结教学实践,了解到数学教学可视化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影响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 1.制作良好的课件可以使学生欣赏到数学的规律美和奇异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就是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所谓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机体自身或外部生活条件在人脑中的反映。

当学生看到从简单的数学迭代就会绘出1-2的绚烂的图案时,既惊奇又为图案的美深深打动,了解其内在机制的好奇心驱使学生去探索尝试,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持久性有了显著的提高。

图1 图2

图3 图 4

2.展示直观 动画演示

图图2 图3

图4 图5 如图1-5,直观动态的演示了一个正方体由一个体到面的过程,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我们还用相同的方法演示了圆柱、圆锥的展开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此处我们也需要提出防止过度展示的问题,直观固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问题,如果过度的使用直观教学会妨碍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直观是起点,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才是学生逐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真正感受思维乐趣的根本。

3.交互试验 探索数学

图1 如图1,在讲授正弦型函数 y=Asin(ωx+φ) 的图像及其性质时,学生可以到讲台前,自己动手操作滑动条改变参数,观察函数图像随参数变化而产生的变化,从而比较顺利地理解掌握了正弦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这样随心所欲地修改解析式的参数,并且能让图象真正“动”起来,通过实践观察,发现解析式各个参数的变化对函数图象的影响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给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体验和理解数学的过程,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数形结合是探寻数学规律的绝佳方法。同时还可以用它来演示、验证学生的发现和猜测,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性质的理解,激起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规律学习和探索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使之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了新课程下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最终提高了教与学的双

重效率。

(五)课件制作成果

1.几何画板课件(制作人:)

2.GeoGebra课件(制作人:

3.canvas课件 (此部分课件处于尝试性和基本技术积累阶段 制作人:)

六、存在的问题及后续研究 1.存在问题

(1)硬件及软件不足。学生进行数学试验时,需要一人一台终端或一个小组一台,现在学校还不具备这些条件。另外,几何画板由原来的免费改为收费,从而使得软件的更新出现困难,Geogebra教学软件功能虽然强大,但学习资源比较少,大多为软件爱好者翻墙下载翻译后发布的,使得深入学习该软件遇到困难。

(2)课堂实践不足。由于软件的学习比预料的难度要大,影响了课件制作及课堂应用,从而使得课堂实践不足,从而使得课件主要集中在几何方面,代数方面的尝试较少,例如逻辑框图、概率等。

2.后续研究问题

为将研究成果更好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产生较好的社会效应,将课题研究不断深化提高,经研讨确定如下几个后续研究问题:

(1)继续将研究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的出发点也是课题研究的落脚点,为此后期我们应该继续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前期研究成果,提高对教学软件运用的熟练程度,加强教科研活动,协同制作优秀课件,为今后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总结,发现不足和优点,从而获得新的研究方向。

(2)开展数学教学可视化与网页的结合。前期研究中的一个问题是开展学生数学试验不足,主要原因:硬件不足且需要需要安装相关软件,存在很多不便;学生需要对软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成为部分学生参与数学试验的障碍。同时,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都可以方便的利用浏览器浏览信息或者玩游戏,为此后续研究将尝试数学课件与网页制作的结合,为此需要学习HTML

5、canvas绘图动画以及Jvascript等相关知识的学习,逐步实现课件网页形式,网站发布及通过浏览器学习的目的。可以想见,这项研究的难度及工作量都是很大的。

(3)虚拟现实或实景化数学环境引入数学教学。近几年虚拟现实技术发展迅猛,如何将虚拟现实引入数学课堂是后续研究的一个方向,设想置身一个球体或者正方体的内部观察到的与从其外部看到的将会有很大的不同。考虑的便于实现,将以WEBGL为实现技术,WEBGL的优点:无需额外安装软件或插件,与浏览器结合良好,学习资源丰

富。 参考文献:

[1]陈玉琨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顾明远.素质教育的实施与运行[M].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生活·读书·新知[M].三联书店,2001.[4]唐家军.几何画板5使用手册 (网络版),2012.[5]唐家军.Geogebra使用手册 (网络版),2013.[6]徐宁 李强.HTML5+JavaScript动画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7]谢光磊.WEBGL编程指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第18篇: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

试验题目: 40Cr淬火变形及开裂 材料应用领域: 40Cr--830-860C油淬-->55HRC

种钢经调质后用于制造承受中等负荷及中等速度工作的机械零件,如汽车的转向节、后半轴以及机床上的齿轮、轴、蜗杆、花键轴、顶尖套等;经淬火及中温回火后用于制造承受高负荷、冲击及中等速度工作的零件,如齿轮、主轴、油泵转子、滑块、套环等;经淬火及低温回火后用于制造承受重负荷、低冲击及具有耐磨性、截面上实体厚度在25mm以下的零件,如蜗杆、主轴、轴、套环等;经调质并高频表面淬火后用于制造具有高的表面硬度及耐磨性而无很大冲击的零件,如齿轮、套筒、轴、主轴、曲轴、心轴、销子、连杆、螺钉、螺帽、进气阀等。此外,这种钢又适于制造进行碳氮共渗处理的各种传动零件,如直径较大和低温韧性好的齿轮和

油淬硬度检验法优缺点

优点: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的特点,不需专用设备,对中小企业而言具有经济、实用的优点。另外,该方法还能够反映出钢材在横截面上化学成分的均匀程度、偏析大小等。缺点:适合范围窄。只适合于45钢的含碳量在一定小的范围内,而且合金元素含量也不能过多,即V临>V油;油淬硬度与淬透性密切相关,但是,还受到试块本身状况(如表面光洁度、偏析、碳含量及原始组织等)和热处理条件(如油冷时的搅拌程度、淬火油的质量及盐浴用盐在试块表面沾附情况等等)的差异而变化,所以,油淬硬度只能用以近似地反映45钢淬透性的相对高低。

实验目的:

1、根据所学会制定相关工艺流程。

2.通过进行比较,工件形状对其淬火后的影响。

3.分析导致工件变形开裂的内外因素。

4.如何防止工件在淬火过程中出现变形开裂现象。试验材料:45钢 40Cr箱式电阻炉 游标卡尺

盐浴池 环球卡盘机爪两个

实验要求:根据自己所学的热处理工艺知识,编写工艺流程。核对无误后,严格按图上的工艺流程进行实验,认真记录工件在实验前后的各项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

1.选择所需的材料,将它切割为如图所示规格。

2.用游标卡尺记录下两工件的大小,将电阻炉开启,两工件水平放在 炉中加热,直达组织奥氏体化。

3.到达加热温度后,(工件淬火温度820~860摄氏度保温1~2h)将工件放入盐浴池中冷透(淬硬深度3mm)。

4.当上述工艺完成后,开始进行淬火处理。在此过程中必须迅速,用火钳将工件夹制竖直放入淬火介质中。(由于工件是平整的,厚度约为15mm,必须将其立放入盐浴池中,并不断搅拌,使之受热均匀。)待工件温度为Ms线(此温度为大概估算温度)时,迅速拿出水面,放入油中继续冷却,直至温度降为常温。两工件必须以相同的淬火方法将其处理。

5.将工件表面清理干净,看其是否变形,开裂。并用游标卡尺准确记录此次数据,进行数据比较。与预期结果进行对照,得出结论。

正火曲线图

淬火温回火温度曲线

线

试验预测:45钢,淬火后有微变形的现象,在工件的棱角处有裂纹出现; 40Cr会出现变形,在棱角处将会有裂纹,

结果分析:

由于45淬透性较低,而水的冷却能力大;故应采用冷却速度大的10%盐水溶液。工件入水后,应淬透不应冷透。如果工件在盐水中冷透就会开裂,这是由于工件冷却到180摄氏度左右时,奥氏体迅速转变为马氏体造成过大应力所致。因为,当淬火工件冷却到该温度区域,就会采取缓冷的方式,由于出水温度难以掌握,需凭经验操作,当水中的工件抖动停止,即可空冷。

工件入水后易动不易静,应按照工件的几何形状,做规则运动。静止的冷却介质加上静止的工件,导致硬度不均匀,应力不均匀而使工件变形,甚至开裂。

由于40Cr淬透性较好虽然油的冷速不大,但能满足合金钢的淬透性要求,油淬的好处是冷却特性较好,且不易产生变形。 预防措施:

(1)合理进行结构设计,淬火工件;力求结构对称截面均匀防止尖角,以免工件淬火时造成各部分冷却速度不同。

(2)进行预备热处理,碳钢及合金工具钢球化退火有助于减少淬火变形,对于导热性差的高合金工具钢应进行一次或者几次预热后再加热至淬火温度。

(3)严格热处理工艺包括严格控制加热进度、保温时间、正确选择淬火冷却介质和冷却方法。

(4)工件淬火后应及时回火,以便及时消除淬火应力和稳定组织。

一、热处理变形开裂硬度分析

1变形开裂

工件热处理变形主要由于热处理应力造成的,工件结构形状,原材料刚度,热处理前的加工状态工件的自重以及在炉中加热以及冷却时的支撑或夹持不当因素也能引起形变。

由于冷却过程中工件表面与中心冷却速度不同造成温度差其体积收缩在表面与中心也就不同时产生热应力,另外钢在组织转变时比容发生变化(马氏体是各种组织比容最大的一个;奥氏体比容最小)由于工件截面上各处转变先后不同产生组织应力。

显然工件淬火变形是热应力和组织应力综合作用影响的结果,当应力超过钢的屈服强度时工件产生弹性变形而应力超过钢的抗力强度时工件产生塑性变形开裂。

此外当工件内部在显微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及结构设计不和理等热处理也易引起应力集中导致开裂。

2、硬度分析

对于亚工析钢加热温度偏低(Ac3~A1之间)或保温时间不足,加热组织中有铁素体存在造成淬火组织中有非马氏体组织及铁素体组织存在因而硬度低。

钢加热时氧化脱碳

淬时冷却速度低或者冷却不均匀

第19篇: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

——“青少年吸烟的危害”的调查分析

课题名称:《青少年吸烟的危害》

制作人

一、课题的来源与确定:

据文献报道,我国烟民的人均年龄在不断下降,初始吸烟的年龄1996年比1984年提前了3岁,年龄最小的烟民仅7岁。北京大学医学部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孙江平博士介绍说,在1999年面向186所中学的11957名学生的调查发现,有22.5%的学生尝试过吸烟,开始吸烟的年龄平均为10.7岁,83%的吸烟学生并没有遇到过因年龄小而买不到烟的情况。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向同学们说明青少年吸烟人数上升,吸烟对青少年的健康是极大的威胁,对我们民族和社会是一个潜在的危害。许多成年人疾病都与青少年时期的吸烟有关。

意义:吸烟害己害人,应该自觉养成不吸烟的良好卫生习惯。

三、课题研究结果

1.中国青少年吸烟现状

一项针对青少年烟草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中国20%以上的初中生尝试过吸烟,其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已表现出今后吸烟的倾向。在被调查的近12000名13到15岁初中学生中,有32.5%的男生和13%的女生尝试过吸烟,总吸烟率为

22.5%。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仅为10.7岁。超过一半的学生说他们在1周内至少有1天会生活在烟雾缭绕的环境中。

2.吸烟的危害

香烟烟雾中,92%为气体,如一氧化碳、氢氰酸及氨等;8%为颗粒物,这些颗粒物统称焦油,内含尼古丁、多环芳香羟、苯并芘及β-萘胺等,已被证实的

致癌物质约40余种。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经较长时间才能显示出来,尼古丁又有成瘾作用,使吸烟者难以认识。吸烟可诱发多种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等,是造成早亡、病残的最大病因之一。英国一项历时40年的研究证明,中年吸烟者死亡率为不吸烟者的3倍。WHO资料表明,目前全球每年死于与吸烟有关的各种疾病达300万人, 估计到2025年将升高到1,000万,而我国将占200万。吸烟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紧迫问题。

3.吸烟对青少年的危害

众所周知,吸烟不仅对成年人的危害很大,而对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厉害。医学专家的研究报告说,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各生理系统、器官都尚未成熟,其对外界环境的有害因素的抵抗力较成人弱,易于吸收毒物,损害身体的正常生长。据美国25个州的调查,吸烟开始年龄与肺癌死亡率呈负相关,若将不吸烟者肺癌死亡率定为1.00%时,15~19岁开始吸烟者为19.68%,20~24岁为10.08%,25岁以上为4.08%。说明吸烟开始年龄越早,肺癌发生率与死亡率越高。平均来看,若吸烟者从青少年时开始吸烟,并持续下去,就会有50%的机会死于与烟草相关的疾病。其中半数将死于中年,或70岁之前,损失大约22年的正常期望寿命。由于长期吸烟,从青年时期开始的任何年龄段的吸烟者都比不吸烟者的死亡率高约3倍,对未成年人来讲,烟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种神经毒素,主要侵害人的神经系统。一些青少年在主观上感觉吸烟可以解除疲劳、振作精神等,这是神经系统的一次性兴奋。实际上是尼古丁引起的欣快感是短暂的,兴奋后的神经系统出现抑制。所以,吸烟后神经肌肉反应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均下降。国外一心理研究机构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的智力比不吸烟者降低。。同样是来自中国青年报的消息指出了这样的可怕前景,到2025年,因烟草所致疾病的死亡将达到高峰,每年约有200万人将死于与烟草有关的疾病,到本世纪中叶,累计死亡总数将达到一亿,其中一半将在35-69岁之间死去。

吸烟造成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社会不安定,甚至影响到国计民生,林则徐虎门消烟,不要让东亚病夫的历史重演。

4.青少年吸烟的原因分析

4.1 好面子,不好意思拒绝朋友递过来的香烟

在中国,吸烟被认为是一种社会习惯,而并非是被社会所抛弃的人追求的不良嗜好。这一点与西方社会有很大不同,西方国家的烟民通常被不吸烟的人看作是被社会所抛弃的人。在中国,吸烟能起到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功能:有助于建立社会关系。当人们彼此相遇时,相互敬烟已成了一种社会习俗,用敬烟来表示相互尊重与热情。在熟人和朋友当中,敬烟不但流行而且非常重要,能起到加强友谊的作用。对于那些不吸烟的人来说,他们经常遭受拒绝别人敬烟后所带来的苦恼,甚至觉得很丢脸,这是因为中国的文化把接受对方的敬烟看作是一种好客和热情的表现。

由于青少年长期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就不好意思拒绝朋友第一次递过来的第一支烟,他们认为如果拒绝的话,就是不够哥们,就不是兄弟的表现。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潜移默化下,这些青年们就开始了他们人生的第一支烟,我问了几位吸烟的青年,得到的结果很多是这种情况。

4.2 零花钱增多,获得香烟的渠道多样

一项来自青岛的调查结果显示,青岛市青少年吸烟的比例在全国城市中处于较低水平,而这得益于家长对孩子们口袋中零花钱的控制。这是我从新浪网上看到的一片报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李立明说,2001年夏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美国南加州大学合作在哈尔滨、沈阳、青岛、武汉、杭州、成都、昆明等7个城市开展的控烟项目全面启动,其目的就是要针对青少年吸烟的特征和影响吸烟的因素,开展更全面、深入的干预。作为参与城市之一,青岛市疾病控制部门已经对2289名初、高中学生及其家长、大学生进行了吸烟情况调查,其中包括初、高中学生669人,其家长(或监护人)1202人,大学生418人。结果表明,10%的初中男生尝试过抽烟,2%的女生尝试过抽烟;高中男生尝试过抽烟的占34%,女生占16%;大学男生70%尝试过抽烟,女生是23%。这些数字与该项目调查的其他几个城市比都是低的。同时,青岛市接受调查的初中学生平均每周的零花钱为10元,高中生为18元,这在7个城市中也是低的。不难看出,零

花钱的增多也成了一个关键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也变得越来越多了,这无形中也给了青少年接触香烟的机会。还有就是获得渠道的多样,吸烟学生获得香烟的途径主要包括自己购买、向别人要以及从比自己年龄大的人手中得到。

4.3有关部门执法力度的不够

尽管中国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止任何经营场所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但83%的吸烟学生说,没有遇到因年龄太小而买不到烟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还是烟草商利欲熏心、有关部门执法力度的不够、监管不严造成的。

4.4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各种影视对青少年的误导

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将烟草和运动、成功、独立、性感等相联系,美化了烟草形象,对青少年吸烟有极强的诱导作用。102个国家烟草广告和烟草消费趋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那些全面禁止烟草广告的国家,烟草消费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调查还显示,以烟草企业或企业集团冠名的间接烟草广告宣传效果非常明显,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对成年人影响的三倍。在花样翻新的烟草广告前,青少年往往高估同伴和成人的吸烟率。那些打着预防青少年吸烟旗号诱导青少年吸烟的行为尤其恶劣。比如宣传“吸烟是成年人的选择”,暗示吸烟是成熟的标志。影视作品中的吸烟镜头,特别是青少年偶像型人物的吸烟形象,对人群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行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疾病控制中心2003年调查了8部热播的电视剧和10部电影,平均每部电视剧中烟草镜头数为165个,烟草镜头的总时间为47分钟;10部热电影中也具有烟草镜头,平均每部电影中有26个烟草镜头,持续时间约为6分钟。大量的烟草镜头大大提高了青少年尝试吸烟的可能性,即便非吸烟的青少年,如果其崇拜的偶像吸烟,则他们对吸烟行为认同的可能性提高16倍之多。广告、电视、电影在当今社会是交流文化,传播信息的,二而现今的他们中的一些却出现了上面提到的情况,青少年由于思想上的不成熟,社会宣传的负面影响、偶像们的错误引导,导致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深陷入香烟这个泥潭而不可自拔。

四、我的建议

1.鼓励和提倡同伴间劝说戒烟、对吸烟行为进行互相监督,家长加以引导。正对同龄人相互递烟的情况,我认为首先,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让孩子知道吸烟的危害,让孩子学会如何善意地拒绝朋友递过来的香烟,并要试着劝戒朋友也不要再去吸烟,这样既不会让孩子没有面子,同样也不会破坏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是孩子远离香烟带来的伤害。

2.规范舆论宣传和广告审批,减少影视作品中的吸烟镜头

青少年正处于健康成长飞速发展期,对新鲜事物的接收能力很强,这时正确的社会导向尤为重要。建议相关部门在对广告、促销。赞助等活动的审批时能够更加谨慎和认真,不要让那些不好的东西对我们祖国的未来造成伤害,也同样希望各个文化部门在对影视作品审核时,多多考虑观看者的感受,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不要只照顾眼前的利益。当孩子在看电视时,出现类似的镜头时,家长也要在一旁加以引导。

3.加强监管力度

总之,全社会齐心协力为青少年们创造出一个无烟环境,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和发展。

第20篇:课题研究报告

提交日期:16周-17周

提交形式:电子档个人提交

提交邮箱: davidy_cn@hotmail.com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封皮研究题目

姓名

班级

学号

时间

一、标题黑体 加粗三

可使用比正文大1—2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宋体 小四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班级课题组”,姓名 学号+班级。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宋体 小四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号,加粗字。

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可提醒本研究报告的阅读者着意理解所列词语,以2—5个为宜,紧接着“内容摘要”,其中“关键词”也用中括号,加粗字。

四、正文宋体 小四

正文是教育科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提出⑴是揭示问题或困难;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⑶是研究现状的综述⑷是本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2、课题研究目标目标的确定与后文的研究效果分析的思路要一致,有一定的联系。

3、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这一部分需说明自己对本课题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还要将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研究步骤等方面的问题交代清楚。

4、课题已经的内容与方法这是研究成果的主体,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全面展开。

5、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结果是根据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的客观事实,它告诉我们最终得到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结果可用图直观表达,也可用文字简要说明。

五、结论宋体 小四

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它是在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判断、归纳而概括出更高一个层次的成果或观点。结论指出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今后应怎样办等。

六、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七、报告落笔的时间:宋体 五号

一般放在正文右下方。

参考资料的基本格式

引用对象

书籍类

刊物类

报纸类

基本格式 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年×月版) 作者名《文章题目》(《刊物名》,×年第×版) 作者名《文章题目》(《报纸名》,×年×月×日)

《微型课题研究报告范文.doc》
微型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