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研究论文范文

2022-12-04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初中教育教学论文

那些遗忘的与念念不忘的

———班主任工作之一隅

金寨县金城学校

刘亚红

三年时间恍然而过,回想起这三年的班主任生涯,回想着刚刚送走的那些孩子们,真的是千万般滋味涌上心头,那些遗忘的与念念不忘的就像影片一样一幕一幕定格在眼前。

初期:以爱心抚平孩子的情感荒漠

在外出打工浪潮的冲击下,许多孩子的父母都加入了这一行列。谢鸣鸣的父母常年在北京工作,奶奶去世后,就跟着叔叔婶婶,尽管叔叔婶婶视她为己出。但鸣鸣依然整日沉湎于思母的情绪之中。于是在批改日记时,我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和她谈心,教她如何调节思念之情,告诉她老师就是她可以倾诉可以撒娇的另一个“妈妈”。当她再读日记时,我见她笑了。三年来,我和她一起给她爸爸妈妈发送节日、生日祝贺短信,一起报告在校学习等情况;陪她送她爸上车,那一天我记得很清楚,我们俩站在路边,我对她说:你要坚强,快乐,进步,你爸妈在外才能安心工作。目送她爸乘车远去,她笑着说:“老师,我没哭!”可她眼里分明闪着泪光。我怜惜地搂着她,此时此刻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望着她娇小的身影,我知道从此以后我又多了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女儿”。我提醒自己隔三差五地和鸣鸣聊聊天,问问她回家后的情况,教她如何和叔叔婶婶相处,教她怎样以实际行动回报叔叔婶婶的照顾之情。三年来,这个孩子积极健康,知书达理,从未因思念母亲而有厌学的情绪。她妈妈常来电话说:鸣鸣每次给他们电话都是乐不可支地说个不停。更巧的是,鸣鸣和我女儿同一天生日,每到那一天,我总会提前准备一份礼物送给她。看着她拿着礼物时开心的样子,我的心里总是又酸又甜。

1 一向听话懂事的郭正鹏老是犯一些小错,我找到他,经过交谈才知道:他想妈妈回来看他就故意和他阿姨闹矛盾,带他的阿姨不明原因就批评他,他每天带着情绪呢。了解真相后,我立即联系他妈妈,告诉她任何人的关心都抵不上妈妈的关爱,希望她能抽时间回来陪孩子一段时间。知道妈妈答应后,郭正鹏笑了。自那以后到毕业,他没有犯过错误,而且学习态度也有变化,在九年级复习阶段,每次月考成绩都有进步,下学期他就是一中的一名学生了。

这学期开学不久,媛媛妈妈得急病过世,我在第一时间里去了她家,可怜的孩子就像失去了主心骨一样失魂落魄,我搂着她握着她冰冷的小手,我知道此时此刻任何语言都是多余的。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尽可能地去关爱她,给她妈妈般的爱。虽然,九年级的教学压力很大,但我总不忘每晚自习后叮嘱她几句。我要让她在失去母爱后能多得到一份师爱。

中期:以细心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班里的一个男孩刚来时,他妈说每天早晨都要喊好久甚至动手打他都不起床,她问我怎么办。我能怎么办?怎不能每天清晨去他们家吧?就只能发短信了:“你起床了吗?老师已经到学校了。”“小懒虫,起来了没?老师给你‘请安’了!”就这样的“请安”游戏,竟改掉了他赖床的坏毛病。自此,他再也没有因赖床挨打或迟到了。不仅如此,他的成绩也始终是名列前茅的。

七八年级时,我们班有三个女孩住校。我去她们宿舍较少,(她们说她们不用我操心的,不会给我惹事的)但我每晚走的时候一定会去和她们告个别,对她们说一声:“丫头们,我走了。你们多吵会,不用学习呀!”她们知道我说的是反话,第二天她们会告诉我最后一节晚自习都做了些什么。三个女孩各有所长,杨兴宇踏

2 实肯干,勤奋好学,刘欣慰聪明好追星,七年级上学期迷倩倩老师专学数学,我笑她是越过我的头顶看倩倩。我和倩倩合计好,告诉她成绩上不去,我们都不喜欢她了。她保证一定提高成绩,果然她用心了,进步了。记得刚开学那天,她妈妈走了以后,她哭个不停。我叫她到跟前,劝慰她,还说再哭我可要陪她一起哭了,老师可是最好哭的了。这招真灵,她不哭了。我说以后如果想哭就搂着我一起哭吧,她却说从此以后到毕业绝不因为想家哭闹,其他的不算。还真是的,三年中,她再没哭过。她妈还告诉我第一次国庆节放假回家不到两天就吵着来学校,还说她妈说的不如老师说的。八年级时她家搬到了江店凤城,我故意问她怎么不去金江学校,那么近。这个丫头却说舍不得学校,舍不得我,看嘴巴多甜。还有一个腼腆的女孩李钰奇,文静可爱,就是成绩差点。我帮她克服自卑心理,要她们三人互帮互助,杨兴宇负责她的语文、数学,刘欣慰负责她的英语,一年下来,她也进步了。三个女孩也成了形影不离的好伙伴。如今这三个丫头都顺利地毕业了,杨兴宇进了一中实验班,刘欣慰和李钰奇也考入了一中普通班。

放长假的时候,我会记着给一些贪玩的孩子发短信,催问他们作业完成的情况。如暑假时,我每隔半个月给外出探亲的、回老家的孩子:鸣鸣、郭正鹏、林凡、杨兴宇、童椿等发短信问询生活及作业情况,教他们体贴辛劳的父母,做个让人放心的孩子;平时多放一天假,我也发短信给父母很忙的孩子,询问作业,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到了九年级我索性将班里的一些情况和学校里的重要通知群发到家长手机上。

后期:以耐心引导孩子成长进步

八年级是一个半青不熟的年龄,而九年级却是一个羁傲不逊

3 的阶段。如今回想起来,心里依然难以平静。有些事情真的想忘记可是却挥之不去。

每到九年级总有一些插班生,这些学生中有表现好的,自然也有让人头疼的。有一个男孩从乡镇转来,个头很高,初次见面非常有礼貌,看第一眼我就喜欢上他了,九年级的第一个月,他的表现实在无可挑剔,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是好样的。第一次月考居然拿了班级第四名,我心窃喜,总算是来了一个优生。在月考后的家长会上,为了给孩子们鼓劲,我特意分批召开了家长会,将前十名的放在最后一批,并让这十个孩子和家长一起参加会议。在会议上我隆重地把这个孩子介绍给大家,目的是激励他有更优秀的表现,期待他有更大的突破。可惜好景不长,不久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刚来时那样专心学习,热情待人了,作业质量也下滑了许多。我先是询问了与他较好的同学,他们都说不清具体原因,我就借课余时间和他聊天,他很聪明,笑眯眯地和我叙话,还说老师我不会让你失望的。他的话多少安慰了我一点。然而接下来的学习中,他依然没有初入学时的激情和冲劲,其他老师上课时他竟然无精打采。我只好联系他母亲,一问才知道原来他母亲回家了,他一人在这里。他母亲走时也没告诉我,谁知道他一人在家会做些什么,难怪会出现眼前的状况。我又找到他对他说一人在这里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告诉老师。就这样,不定时地和他聊聊,说说学习生活,说说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希望他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争取在中考后能进入一中零班。九年级上半学期虽然他偶尔也犯些小错误,但总体来说,还算不错的。照这样下去,上零班是不成问题的。

春节时,我几次给他发短信,鼓励他将落下的课程补一补。他的回音让我觉得他又回到了刚来时的状态。可是我高兴得太早了,这学期开学后不久,他的许多坏习惯就慢慢地暴露出来了,

4 说不文明话,学习成绩一跌再跌。这次我狠狠地批评了他,告诉他老师这样看重他完全是为了他为了他母亲,来这里上学不容易要学会珍惜。为了让他明白他在老师心里和其他同学是一样的,我又特意找了他和前几名的孩子,鼓励他们做最后的冲刺,并一一指出他们各自的优势,希望在拿手科目上夺冠。他当面答应了,然而并没有坚持多久,一份精选物理试卷其他孩子都写完了,可他就写了那么几题。看着他的空白试卷,我觉得心都凉透了,我的努力竟然没有一点成效。果不其然,月考成绩又不尽人意。可他好像一点都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动手打了一个和他从不来往的孩子。这次可激怒了我,我批评他,他居然在课堂上和我顶嘴,这在班里的三年里还是第一次呢。我联系了他母亲,他母亲回家采茶了,又是他一人在这!我真是无语,我一再告诉陪读的家长,如果回去了一定要告诉我一声,我可以多关注一些的。可他家长又一次放任了孩子。后来他母亲来了,让他向我道歉,他尽当着我的面说:“我凭什么给她道歉?”听了这话,谁不寒心呢?我装作若无其事地走了,泪水却不争气地流了下来。我猛然想起:去年他刚来时他母亲对他说的“你换了新学校要好好表现!”现在想来,这句话还是有深意的,也许就是因为他表现不好才会在最关键的时候转学的。想一想他入班以来,我处处关心他,鼓励他,将他视为尖子生一样对待,可他竟如此对我。不尊重我也就罢了,学习可是为了自己。我怎不能就此放弃他吧?

在接下来复习模考的日子里,我努力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一如既往地关心他鼓励他重视他,总期望会有奇迹出现。可他却像冷血动物一样,丝毫没有转变。无奈之下,我又让他的好朋友和其他老师多关注他。就这样好容易到了初中的最后一个班会,不争气的自己竟又一次当着孩子们的面泪流不止,泣不成声。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搂着我哭着说着感谢着三年来我对他们的爱

5 和付出。不知他是受了感染还是真的醒悟了,他主动留下来打扫卫生,临走时又走到我面前郑重地对我道歉,说了许多道歉的话,并保证在中考中一定会取得好成绩。我的心在那一刻又融化了,也许他真的被我的耐心和爱心感动了吧。中考结束,他考了683分,有点遗憾,未能进入零班(而那几个孩子却以不错的成绩进了零班),他来电话时,我告诉他高中三年只要把握好一定会有美好的前途的。说真的,在对待这个孩子的问题上,我想了许多,有可能是我当初把他捧得太高了,有可能是我太看重他了,在他初来时忽视了向他母亲多了解一些他过去的情况以便对症下药。这于我都是在以后的工作中特别要注意的。

结语:

三年来我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更没有可歌可泣的事迹,唯有的只是自己对这方热土的痴爱与忠诚。每一天我都默默地实践着心中不变的信念——以教育为事业,以教书为职业;每一天我总是和孩子们走得很近,很亲。我用我的爱心,诚心,细心,耐心和操心去换取孩子们的开心,家长的安心及领导的放心。如今,这些孩子们都顺利毕业了,五十九个孩子中中考分数在六百分以上的有四十人,三十五人被一中录取。这一成绩对于他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我而言,已经是对我三年来工作的最好肯定,这期间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我要忘记的只有那些委屈和苦累,深深铭记于心的是工作中领导的支持鼓励,同事们的扶持帮助,孩子们的天真活泼,成长与进步,更令我难忘的是教师这份职业带给我的自豪和骄傲。那些遗忘的与念念不忘的将伴随着我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越走越好,越走越坚定。

(获2012年六安市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

2012.7)

推荐第2篇:初中数学教育论文

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柯中加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怎样使产业升级,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是人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专家们指出需要以下四种素质的人才:第一,有新观念;第二,能够不断从事技术创新;第三,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第

四、有团队精神。为此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

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为此作为新人才就必须学会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获取新知识更新观念,形成新认识。在数学史上,法国大数学家笛卡尔在学生时代喜欢博览群书,认识到代数与几何割裂的弊病,他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的作图问题,指出了作图问题与求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问题,提出了坐标法,把几何曲线表示成代数方程,断言曲线方程的次数与坐标轴的选择无关,用方程的次数对曲线加以分类,认识到了曲线的交点与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主张把代数与几何相结合,把量化方法用于几何研究的新观点,从而创立解析几何学。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教学生会学。在不等式证明的教学中,我重点教学生遇到问题怎么分析,灵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三种基本证法,同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复数、几何等新方法研究证明不等式。例 已知 a>=0,b>=0, 且 a+b=1, 求证(a+2) (a+2) +(b+2) (b+2)>=25/2

证明这个不等式方法较多,除基本证法外,可利用二次函数的求最值、三角代换、构造直角三角形等途径证明。若将 a+b=1(a>=0,b>=0) 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线段,也能用解析几何知识求证。证法如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取直线段 x+y=1,(0=<x>=1), (a+2) (a+2) +(b+2) (b+2)看作点(-2,-2)与线段x+y=1上的点(a,b)之间的距离的平方。由于点到一直线的距离是这点与该直线上任意一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而 d*d=( -2-2-1|)/2=25/2, 所以(a+2) (a+2) +(b+2) (b+2)>=25/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如在球的体积教学中,

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锥;第三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柱。每组出一人又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然后用半球装满土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公理化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方法之大成,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对一个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如何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或模型。如,经营和开拓市场时,我们常常需要对市场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字统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来驾驭和把握市场的实例也不少。这类问题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大有益处。

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就是一种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精神。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学生互相配合能解决的问题,增进学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如我又在讲授球的体积公式时,课前我让20名学生用厚0.5厘米的纸板依次做半径为

10、9.5、9 „„ 0.5厘米圆柱,列出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算出结果。又让40名学生用厚0.25厘米的纸板依次做半径为

10、9.7

5、

9.5 „„ 0.5、0.25厘米圆柱,列出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算出结果。课堂上我先把球的体积公式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用两根细铁丝分别将两组圆柱按大到小通过中心轴依次串连得到两个近似半球的几何体。让大家比较它们的体积与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体积,发现第二组比第一组的体积接近于半球的体积,如果纸板厚度变小得到的几何体体积愈接近于半球的体积,帮助学生发现了球的体积公式另一证法。同时不仅向学生讲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材料为什么让大家各自准备,而且有意识地让学生损坏串连到一起的几何体和各自的小圆柱。通过这些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数学教学具有不仅使学生学知,学做;而且使学生学共同生活,学共同发展的目标任务。

如何搞好课堂教学

周建良

笔者看过这么一则新闻:“教育部组织部分改革专家到实验区中小学听课,了解新课程实验情况。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教师满堂喝彩。然而,就是这样一节在别人眼里十分成功的课,却遭到课程专家的种种质疑和尖锐的批评。专家的评课,令这位教师难以接受,竟然大哭起来。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以为: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

总而言之,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 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 精彩纷呈。

推荐第3篇:初中班主任教育论文

忠言未必逆耳

中国有句古语叫“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批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思想变化,使学生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思想素质,从而少犯错误,这可谓是“忠言”。而有的老师批评的语气要么居高临下,不容置辩,要么充满不满和厌恶,要么挖苦取笑,所以,被批评的学生感觉损伤了自尊心、自信心,还常常产生抵触情绪,这样的忠言未必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在十几年的执教工作中,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教育学生不仅要掌握批评的涵义和目的,还必须巧妙地把握批评的语言,把批评变成阳光雨露,就能使利于行的忠言不逆耳。

第一,要尊重理解学生。这是忠言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尊重是理解的前提,理解是尊重的自然延伸。只有尊重学生,才能理解学生要求人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求尊重是一种对自我的积极肯定,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素质。因而,不但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更要尊重他们的人格。

记得那年我刚接初一,我班的一名小男孩,为了使测试成绩一鸣惊人,竟然潜入办公室盗取试卷,我进门正好看见他手里拿着试卷欲逃,见他惊慌失措的样子,我很诚恳地问他:“这是你的东西吗?”他摇了摇头。“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管自己多么喜欢,都不应该拿,对不对?”他又点了点头。“记住我的话,孩子,你走吧,明天你依然是个好孩子。”他低着头缓缓走出屋门,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是感激,是惊奇,更是愧疚。从此,他发奋学习,严于律己,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时,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应充满情和爱。每个教师都应该记住这一点,在批评学生时应尊重学生,保护那颗追求进步的自尊心,就会使学生产生改正错误,追求上进的强烈愿望。这样,批评的忠言就会利于行。

第二,明确批评的对象。老师批评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端正态度,纠正错误的行为。所以,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应该针对学生的行为,而不应该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人格侮辱等。只有学生把老师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不良行为的反应时,他改正错误的决心才有可能是坚决的。

一次期中考试后,我发现班里的女生成绩普遍比男生好,当时语文课上正好学《木兰诗》一文,同学们对木兰这一巾帼不让须眉的典型形象钦佩的五体投地,我意识到这正是教育男生的好机会,于是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是一段师生对话:

师:当男生好还是当女生好? 生:当女生好。 师:为什么?

生:男生与女生下棋时,要是女生赢了,她就会被大伙称为女才子,要是输了,人们也不会责怪她;可男生就惨了,要是他下赢了,肯定没人说他是男才子,可要是他下输了,人们又立刻说他是个大草包。天啊!你说亏不亏! 听完这个故事,学生全都哈哈大笑。我就从从容容地接着说:“不过,我今天要来表扬咱班的女生,为什么呢?因为她们这次考试考得好,超过了男生!这说明不仅下棋,考试也一样,女才子特别多!因此,我既要为咱班女生们的胜利而骄傲,又要为咱班男生们的谦虚而骄傲!”“哄”的一声,大家又一次快活地笑了。女生笑,是因为老师在夸奖她们;男生笑,则是因为老师的妙语是对他们的一个极其委婉的批评!此后,班上的男生自勉自励,勤奋刻苦,到期末考试时,所有的男生成绩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班级的冠军宝座竟然被男生占领了。

第三,注意批评的艺术性。老师教育学生的常见方式就是谈话,可谈话的时机选择要注意艺术性,所讲的事例切忌老生常谈,令人听而生厌,要做到令人耳目一新,具有一石击破水中天的效果;所讲的道理切忌假、大、空,不着边际,要做到真、新、实,一语中的;切忌板着面孔训人,视学生为囚徒,要视学生为爱子,在幽默诙谐中育人,必要时可使用模糊语,既讲清问题,又保全其面子,两全其美。即使是千言万语,也要耐着性子使之成为和风细雨,可迂回曲折隐曲含蓄地对学生进行批评。

有一次,我班几个属鼠的男同学在数学测验中考了满分,挺得意,有点儿飘飘然。我意识到这是不太好的现象,便召开了一次以端正学习态度为主题的的班会。我是这样说的:“俗语说‘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可天下大了,就什么老鼠都有。我从我儿子的童话书中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只小老鼠出去玩,遇上两个小孩儿在玩兽棋,小老鼠就悄悄地看,他发现一个秘密,就是兽棋中的老鼠可以被猫吃掉,被狼吃掉,被虎、豹、狮吃掉,却可以战胜大象,于是立刻认定,自己才是真正的百兽之王呢!这么一想,小老鼠就得意起来了,从此瞧不起猫,看不起狗,甚至拿老虎开心。有一天,他大摇大摆地爬到老虎的背上,老虎正打瞌睡,懒得动,仅仅抖了抖身子。于是小老鼠更得意,还趁着黑夜钻进了大象的鼻子,大象觉得鼻子痒痒,就打了个喷嚏,小老鼠立刻像出膛炮弹似的飞了出去,飞呀飞呀,好半天才‘扑通’一声掉在臭水坑里!”听到这儿,学生都哈哈大笑起来。我又接着说:“大家现在请注意‘臭’的写法,‘自’和‘大’再加一点就是‘臭’。有趣的是,咱班有不少属鼠的同学,那这些‘小老鼠们’会不会掉到臭水坑里呢?我想不会。但必须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永不骄傲!”说到这儿,我特意看了看那几个因满分而得意扬扬的男同学,他们当然明白,老师的批评全包含在这个有趣的故事中了!我的这番话如病患中的一剂良药,逆风中的一臂之力,使他们清醒,给他们鼓舞,他们挺感激,很快改正了缺点。

总之,老师批评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既要以理明人,又要以情感人,寓理于情,念情论理,情理交融,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改其行”。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离不开理论观点的说教,在注意观点正确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学生接受,心理相容,才能产生共鸣。老师为人师表,对事物、事件的评价、感受都应该进行缜密的思考提炼,使之具有哲理性。教育贵在打动人心,而要打动人心,离不开老师的情感注入。老师的教育,不论是让学生兴奋,还是让人沉思,最终目的都是激励情趣,启迪心灵。老师如能把这些紧密联系,加以运用,就能构建批评教育的艺术真谛——忠言未必逆耳。

推荐第4篇:农村初中教育装备论文

学校教育装备管理的一点经验

如皋市高明镇中学校装备处

申智勇

因地制宜 , 因校制宜地开展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农村初中的设备经常处于看管空闲状态,人员不足或者兼职都是其主因。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都是大问题,当时作为农村,因地制宜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

一、思想认识要到位。

我们老师不是帮学校管理设备和器材,而是农村中学教育技术装备提升是推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善于动手、肯动脑的习惯 , 中学的实验课就是通过学生动手做实验 ,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现代语文教学要求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 如果学校图书室闲置 , 资料量不够, 语文教学的要求就不可能达到目的; 现代社会要求每个成员熟悉并掌握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 如果学校配备相应的设备不用 , 不学习相关的信息知识 , 同样达不到目的。所以,在维护和管理方面,用就是最好的维护方法。思想认识上,好的器材,不是摆放,而是用。时代在发展 , 教育也在发展。学校的领导层就是要在思想上让课程开全开足。学校要统筹,理科领导要带头做实验。

二、人文管理,明确职责。作为农村初中,分派专人管理是不切实际的,将兼职实验管理员即我们的科任老师指导好。职、权、利之间相互挂钩,职责明确:学期初始,对所做的实验明确,告知每位老师,将必须要读的图书印刷成册,让每个老师知道我要做什么。权,督促实验的开全开足,不足的实验列入考核。让每个学科的学科组长参与相应的仪器设备配备管理, 各学科组长有着丰富工作经验,因为他们不仅熟悉 本学科各类仪器设备的用途用法、操作使用,还对哪节课需要使用到的仪器设备心中有数,在实验或实践课的准备上就会做到从容应对, 游刃有余。实验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对实验器材进行了维护,不维护好是不好用的。 利,作为教师绩效考核中重要的一块,优质优酬,实验课也当做是一线课堂,和正常的课务一起考核。

三、制度明确,制度管理。

制度是工作和行动的方针和策略,制度管理是长久的,也是必须的。制度明确,就不存在人情味的实验,不做的,写做了。让单位全体成员都认可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必要性要使这些制度深入人心。制度必需在征得大部人同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执行,制度本身要合情合理。做好制度的宣传也必不可少,让每个成员知道制度,知道遵守制度的优点。最重要是严格执行制度,领导带头执行就行。

推荐第5篇:初中数学赏识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每位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是让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方法,是让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发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一位优秀的教师懂得如何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能力相当的学生会取得不同的成绩,甚至能力差的学生可能比能力强的学生成绩更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由于激励的程度和效果不同所致。一般来说,学生的成绩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能力,二是动机激发程度。他们的关系可表现为: 学习成绩=能力x动机激发程度 ,从式子可以看出,学生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其能力和动机激发程度的乘积,能力越强,动机激发程度越高,成绩就越好。在这两个影响因素中,能力是个人的心理特征,其提高需要经过一个过程,而动机激发则是较易变化而且可以控制的因素。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成绩与动机激发程度成正比,能力稍差,可以通过激发工作动机来弥补。在学习中,能力不怎么强的学生,通过自己刻苦努力而取得较高成就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其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或内驱力。因此,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是如何通过赏识教育调动起人的积极性。能力再强,但若不能进行有效的激励,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绩。

首先,赏识教育的目标要因人而异。由于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所以,激励要因人而异,一些学生的成绩很好,可以激励他们把成绩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给他们制定一个更高的目标;一些学生的成绩一般或者不好,可以激励他们达到一个可以完成的目标。如果学生的目标都是同一个水平,成绩好的学生觉得没有动力,轻松达到目标,进丧失进取心;对成绩差的学生会来说或许是一个遥遥不可及的目标,觉得反正达不到就不想学等。因此,给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很重要。 其次,赏识教育要做到奖惩适度。奖励和惩罚不适度都会影响赏识教育效果,如果学生在上数学课无精打采、开小差、不交数学作业等等,可以给惩罚,但惩罚过重会让学生感到不公,或者失去对数学学习的信心等;惩罚过轻会让学生轻视错误的严重性,从而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如果学生数学成绩提升很快或者考试考得很好,可以奖励。但奖励过重会使学生产生骄傲和满足的情绪,失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欲望;奖励过轻则起不到激励效果,或者让学生产生不被重视的感觉。 再次,激励要做到公平合理。公平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学生感到的任何不公的待遇都会影响他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情绪,并且影响激励效果。取得同等成绩的学生一定要获得同等层次的奖励;同理犯同等错误的学生也应受到同等层次的处罚。犯同样错误学生应该同等处理,不要应为好生就可以优待或者特殊等等。

赏识教育要注重时效性。激励要及时地进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比如某某同学在数学全国竞赛中获得名次,应即使表扬,不要等到该比赛过了几个月了才来表扬。学生的积极性早也大打折扣了,对于表扬无所谓了。

赏识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很灵活的学科,不能单纯地讲授课本“死”知识,应多鼓励学生去探究,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这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赏识教育要借助榜样的力量。榜样激励,也叫做典型示范,就是通过榜样 〔先进典型)来教育学生、鼓舞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方法。榜样是一面旗帜,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容易引起人们在感情上的共鸣。同时,有了榜样,使得大家学有方向,赶超有目标,而且看得见、摸得着,说服力强,号召力大。

赏识教育要注重开拓学生的能力。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要求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得到培养的。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开发不同的学习场所,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一切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数学第二课堂、数学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平时注意观察,比如,空间想象能力是通过实例净化思维,把空间中的实体高度抽象在大脑中,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其它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学习、理解、训练、应用中得到发展。特别是,教师为了培养这些能力,会精心设计“智力课”和“智力问题”比如对习题的解答时的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归类,应用模型、电脑等多媒体教学等,都是为数学能力的培养开设的好课型,在这些课型中,学生务必要用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智力参与,最终达到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总之,数学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打开这扇窗,我们就会感到一股清新的春风扑面而来,它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推广运用。

推荐第6篇:数学教育论文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

数学教育论文范文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

如何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受到创造素质的教育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于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教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我们要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关键词:数学;教学;素质;兴趣

过去教育由于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未能充分发挥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方面的作用,这种以应试为主的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数学教育改革,应把现在所提出的学生几大能力的培养提高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度上来认识,用以指导数学教学实践。我们广大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教育的阵地,要更新观念,不断改进方法,使学生受到创造素质的教育,为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作贡献。本文就数学创造教育在当前应当确立和强化的几种观念,作些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的一环,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作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才能对学习有兴趣,只要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好奇心对知识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理论性强的数学学科,学生的好奇心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具有不可小视的作用。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又不断创造条件和机会满足这种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好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二、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该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三、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新课标是时代的产物。新课标要求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学生被动的完成教学任务转化为主动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给学生做主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处理事情,让学生自己努力把事情做好,增强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人翁责任感。这样,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有着很强的主观能动性的独特个体。因此,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己主宰自己,我们只能为学生创设情境及学习的条件,给学生一个学习的处方。

四、设计好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它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教学是一种复杂、细致、创造性的劳动,需要比较高的教学技巧。同一种教学方法,由于教师运用的技巧不同,往往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只有深入研究,博采众长,才能设计出自己好的教学方法。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方法的设计可以从多方面来考虑。可以针对一堂课或一个知识单元的教学总体设计,也可从整个学期的目标来设计,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前面所说的几条依据和评价标准,选取最合适的元素,进行最优的结合。

推荐第7篇:初中教学论文《教育叙事》

教 育 叙 事

[教学事件]“问题”学生,这是我教的初三某个班,同学们对“阿雄”的呢称。因为自从新学期开始,他——身高一米八的“阿雄”,曾经是上课要么一语不发,要么说写无关紧要的话,而现在变得非常喜欢向我这个数学老师提问。大家亲切的叫他“问题”学生。

记得那是刚刚开学不久,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到尾声,我问到学生们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疑问?有的孩子会侃侃而谈,都听懂啦!没什么问题!有的学生会静静的做在那里,用充满疑虑的眼神看者我。这时候,不知道从哪个角落传来一个闷头闷脑的声音:“张老师,我、我有个问题,刚才的十字相乘法解方程,那个十字相乘怎么弄出来的,您能再讲一遍吗?”全班被这个声音镇住了,我凝视着这为小伙子,他的眼神充满焦虑、困惑,圆圆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眉头紧锁,一只大大的手撑在桌子上,另一只用力的抓着板寸,身体向前探过来。周围的学生用好奇的目光看者他,有的人小生嘟囔:这么简单的十字相乘都看不出来,怎么问这么可笑的问题?

这时侯的我,深深被“阿雄”那双渴求知识的眼神感动着,我走到学生们中间,面对着“阿雄”说到:“同学们为“阿雄”勇敢的提出自己的问题来鼓掌!“大家抱以热烈的掌声。我又接着说:“你们真的都没有问题了吗?能够自己独立应用十字相乘法,解决这类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吗?哪位听懂了的同学当一回老师,过一把教课的瘾,来讲讲刚才的例题!”只有几个学生举起了手表示愿意讲题,特别是刚才侃侃而谈的学生低下了头.于是我找了一名学生为讲解“阿雄”了刚才的例题,此时的他还没等同学讲完,有开始提问了:“你哪个后边的一元一次方程怎么求的?你说慢点儿。”那位学生有仔细的解答了“阿雄”的疑问,他拍拍脑门,开心的笑了,又用那独特的声音回答:“哦这回全明白了,你们别笑我,不明白就要问,没错吧老师!”我什么都没回答,用力的为他---可爱的喜欢刨根问底的“阿雄”鼓掌!教师内第二次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后面,从满了我对他的鼓励与信任,从满了同学们对他的关心与敬佩。此时什么话语都无法形容大家的心情。不知道是谁在说:“阿雄”真会提问,学的还挺快,你整个就是数学课上的“问题”学生!哈哈!“阿雄”笑了,我也笑了,全班都笑了。

[归因分析]我非常欣赏这个“问题”学生!因为在我的数学课上,他经常能提出一个个很恰倒好处的问题,正好是这些基础不牢固的孩子们共性的问题,以便于教师及时发现事实学习方面,学生的弱点,加以指导和帮助。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当教给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因为数学课堂活动就应当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再把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即“是什么?”,“用什么?”,应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去解决问题,即 “怎么用”“为什么用?”最后回到实际生活,培养用数学的意识。这就是“问题解决”型课堂教学活动的模式。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这是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基础,问题能激活学生思维,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问题解决”型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离不开学生的思维发展与问题意识。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学生的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因此,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思维中提问,在提问中思维。

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教师,培养学生首先要勇敢的提问,教师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其次培养学生喜欢提问,在小组自主学习活动中,互相设问、质疑,激发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第三,作为教师要在课堂活动的各个环节,为了把设疑与质疑有机的整合,达成教学目标,实现预期的效果,教师就要巧妙设置问题。问题的巧妙性可以从多方面表现出来。在问题的深度上,教师的设疑要能够使学生感到与其对现有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在问题的强度上,教师的设疑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在问题的结果上,教师的设疑要体现多元性,答案可以不固 1 定,不惟一,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的质疑中得到满意的结果。善于发现问题和恰当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前提。教师如果能巧妙设置问题,就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创造了条件。

我总是期待数学课上,象“阿雄”这样的“问题”学生会越来越多,在这个师生共同营造的充满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共同成长;在我们共同构筑的舞台上,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师生携手,共创辉煌!

推荐第8篇:初中教育教学论文1

“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这是远教工程为我们乡村学校师生成长带来的福音!“大力实施现代远程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远教工程为我们乡村学校发展带来的良机。

近年来,笔者作为学校副校长承担了重庆市远教专项研究课题《农村小学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途径和方式研究》的执笔主研之一,与同行们共享了“资源福”,学校也或多或少把握住了其发展良机。本课题研究得到了梁平县教委的好评和重庆市电教馆相关专家的肯定,荣获重庆市优秀电教科研成果二等奖,教师取得应用远教资源的专项成果奖34项,学生取得运用远教资源的专项成果10项,学校被评为梁平县信息技术示范学校、学校年年获得梁平县远程教育专项考评先进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笔者以“课题→应用→研究→成长”为主线,对其研究过程进行了总结提炼发现:是“远教资源的应用”让学校培植了搞远教课题的研究环境,是“课题研究”提高了远教资源的应用效益,是“远教资源的有效应用”促进了教师成长,推动了学校发展。

一、以课题促应用

现实的农村小学课改处境艰难,遇到了诸多难题:如教育观念难转变、教师素质难适应、教师培训难到位、教学设施难配套、教学资源难开发、教育信息难交流、评价体系难建立等焦点问题。

农村课改,处境艰难,农村小学开展师资培训也面临着许多点问难点:一是送出培训,资金难;二是自己培训,教研难;三是互相学习,交流难。

如何解决诸多问题?科学发展指出: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实践证明:课题研究能提高教师的品位,课题能出人。于是在研究中我们想抓住远教资源应用这个平台,在课改焦点、师培难点之间构架一个课题研究为支撑点,来促进远教资源的应用,来研寻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途径和方式,来逐次解决以上诸多问题。正是基于此,我们就有如下搞课题思维:

对课题研究结果的理想是:通过该课题的研究,真正提高教师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真正促进远教资源的应用。

对课题研究动力的理想是:让理想伴随着远教资源应用与课题研究进程中的每一天,让每一天

的研究在寻梦中度过。

对课题研究方法的理想是:有理想才会有假设,有假设才会在研究实践中去验证,有了验证才

会有成功的喜悦。

对课题成果的理想是: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并可推广的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途径和方式。

有了如上思维,就得去激活这些思维才会产生好的思路。学校课题确定了“从认识上着眼于教师愿用、从培训上力求于教师会用、从研究上引领于教师活用”的远教资源应用之路,采取了课内实效和课外食补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师用资源上做活文章。让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内涵和外延得到多方位的理解,来实现“以课题促应用”的愿景。

二、向应用要效益

远教资源,贵在应用。远教资源,学校如何利用才会成为学校发展的活“宝”,教师如何运用才会成为师生成长的活“水”,我们的想法是在应用效益上,做实、做准、做巧文章,向应用要效益。我们的做法是:通过实行“e课”方式,实现天网、人网、地网的有机整合,让教师们从“有资源用→用资源→用足资源→用好资源→用活资源”的资源运用经历中,自身素质得到提升。

1.打造“硬环境”,把远教硬环境建设与学校发展结合起来,重建设解决教师有东西用的问题

随着国家第二轮远教工程项目的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了可能。通过“班班通”工程,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教师之间交流就有了更为实用的平台,教师素质的提高有了可能。为此,我们开展了“e课”实现的研究,通过“办公室通”及教师“家家通”的实现,为教师提高专业素质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捷径。

2.营构“软环境”,把远教软环境营构与常规管理结合起来,重运用解决教师用与不用不一样的问题。

(1)形成“管理+服务+运用+研究=效益”的运用流水线。

成立远程教育领导小组,加强管理意识;成立远程教育技术服务小组,加强服务意识;成立远程教育研究小组,提高运用成效意识;开展远教专项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品位意识;融捏各项工作,提高应用效率。

(2)将教师的远教资源运用、研究情况列入了学校常规检查考核。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分村、分班规定了每位任课教师利用备课时间看教学光碟和利用远教资源进行教学的低限数,其相应佐证材料列入了教师的“六认真”评比量化;把教师的远教论文、刊载文章、经验发言、校刊用稿等一一列入了奖励或年度考评„„通过把这些有形的规定变成教师运用中无形的公平标尺,实现由学校强制使用到踊跃自觉使用的转变,让大家觉得用了值。

3.一心一意抓运用培训,解决用得成和愿用的问题

(1)抓教师全员培训,鼓励教师自培自练,使远程教育资源人人可以用。

(2)抓典型示范:由校远程教育教师上利用远程教育课、进行远程教育资源优质课竞赛活动、组织教师外出听远程教育课等形式让老师们感觉到了远程教育资源的方便适用。学校利用课堂常规检查发现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典型,再在教师会上讲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典型。

(3)抓课内外应用,实现了由学校强制使用到踊跃自觉使用的转变。

其一是力足于课堂内把远教资源“用活”:用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处、用于课堂情境的创设处、用于知识构建的矛盾处、用于互动生成的困惑处、用于文本知识的拓展处。

其二是课堂外把远教资源“用足”:不但应“用”于课堂教学上,还“用”于学校教研活动上、“用”于教师备课预设上、“用”于教师观念的更新和理念落实上、“用”于学生思想教育引领上、“用”于课外辅导上、“用”于教学资源整合上。

其三是分龄分校用:一部分中、老年教师教学风格定式、疆化思想的转变,或部份条件较差的村校教师可多采用资源直接用,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多采用资源整合用。

推荐第9篇:校徽期末教育研究论文

论文题目:当下青少年道德状况及

当下青少年道德状况及原因分析

摘要:本论文对目前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及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与阐述。首先阐

述了目前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我国的思想道德状况有积极发面也有消极方面。然后在分析阐述导致当下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缺失的原因,包括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和青少年自身的原因等。

关键字: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原因分析、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 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 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做到----“ 抓紧、抓实、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谁有青少年,谁就拥有未 来,如果不求真务实抓好这项工作,就会本不固、源不清,势必贻害无穷。所以在当前形势 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和一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做出认真的 分析,才能更求真务实抓好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从而按科学发展观要求,脚踏实地,真 抓实干。

一、当下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

当下我国的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可分为两方面:一是积极方面;二是消极方面;

(一)积极方面: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智育的力度是社会有目共睹的。但往往有时候是以德育为代价。但是当下我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主流还是积极向上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在社会主义价值文化和学校教育系统的正面教育影响下,大多数青少年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以“作为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2、积极向上,自主意识较强:当代青少年作为一个社会群体,表现出了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他们的思想活跃,心态健康,充满美好的青春活力。且积极主动要求进步,对未来充满追求和理想。而且对比前几代青少年,当代青少年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自主意识较强,他们不喜欢成年人特别是家长干预他们的思想,他们希望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

3、重视知识、学习努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当代青少年都认识到知识和学习的重要性,因而在学习上都很自觉,很刻苦。

4、兴趣广泛,视野开阔:当代青少年知识丰富,见多识广,兴趣广泛,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好奇与兴趣。同时广泛的兴趣爱好,不仅能极大地丰富青少年的知识,而且有效的陶冶了他们的精神情操,培养了一种开阔的眼界。

5、文明礼貌,富有爱心:大多数青少年能把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勤劳节俭、为社会多做贡献等当做一种美德。且当代大多数青少年也都富有激情,充满爱心,乐于向社会困难人群奉献爱心。例如:在公交车上,看到老人或孕妇能主动让位;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给贫困山区的儿童赠送学习用具、生活用品等爱心活动能积极主动参与。

(二)消极方面:在充分肯定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主流的同时,也要正视消极因素影响下 出现的种种问题。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变化,各种文化思潮不断碰撞、交融和汇聚,特别是在受市场经济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给我们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新的严峻挑战,当下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令人堪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缺乏远大理想:一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例如:在学业选择上,有的青少年学生把学习的最终目的着眼于考取一所名牌大学,然后选择一个待遇优厚的单位。在职业选择上,有的目光只投向旱涝保收的部门和单位,总想找个铁饭碗;在配偶选择上,有的把对方收入高低和家庭条件如何作为第一要素;二是缺乏奉献意识。有的青少年想问题、办事情,不是从全局利益、长远利益考虑,而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把自己的利益得失作为做一切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作中拣轻怕重,避重就轻,能躲则躲,能推就推,能拖就拖,总觉自己多干点就吃亏。

2、民族意识薄弱,对民族英雄缺少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娱乐新闻的狂热,当下一些青少年掀起“追星”热潮,偶像明星是他们的精神食粮,网络是他们的业余爱好。这些消磨意志不求上进的活动,逐渐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对历史,对民族英雄知之甚少,导致民族意识薄弱。

3、攀比思想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近年来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其生活条件的相对优越,加之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性,对子女百般呵护,导致青少年在诸多方面产生了日趋严重的攀比思想。不仅比吃、比喝、比学校,有的甚至比后台、比关系、比阔气。二是两极倾向。一种表现为积极向上,顽强拼搏,力争一流,敢于冲破逆境与命运抗争;另一种表现则是贪于享乐,安于现状,畏难厌战,不肯吃苦,思想懒惰,唯唯诺诺。

4、自我中心的意识太强:一些青少年缺乏关爱意识、规则意识和公共意识,对学校班级、

少先队组织、各种关爱集体、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各种活动,采取无所谓、漠不关心的态度。例如:别人认为无所谓且不去做的事情,也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去做。常常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交往中只强调个人的得失,和过多地关心个人的价值实现。

5、心理承受能力差:一些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差,经受不住生活的磨练和考验。例如,有的青少年遇到小挫折就心灰意懒,感觉生活没意义,前途渺茫。从而,出现不愿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严重偏差行为,有的甚至采用自杀和伤害他人身体及财产的行为。近几年来,在这一方面的青少年的犯罪率在逐渐处于上升趋势。

二、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的出现,绝非偶然。我们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教育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绝大多数家长的期盼,这种期盼是好的。但是不能揠苗助长,要健康科学的处理,不然只会好心办坏事的。例如:有的农村家长缺乏健康科学的教育方法,孩子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犯了错误,通常就会遭到痛骂,甚至打骂。这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有不少家长,因为自己没什么文化,只能顾好自己的工作,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以至于很少监督子女的学习。还有一部分是这样的家长:好赌,对子女的学习漠不关心,用钱解决问题。这类的家长无法给孩子们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和人生目标,从而给学校教育也带来了阻碍。例如:“每当老师找这类学生谈话时,学生回答的是:我父母都不管我,你们老师凭什么管我?”同时,随着社会发展的飞速变化也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例如:离婚率越来越高,单亲家庭的数量呈递增趋势,然而最终的受害者是孩子。由于家庭的不完整,使这些孩子心理更加脆弱,觉得自己低别人一等,且缺乏自信心、人际关系差,学习成绩下降。又由于缺少家长的管教,于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发生改变,导致这些学生一收到诱惑就易误入歧途。

2、学校的影响:一是有的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二是有的一些学校忽视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放松或忽视了德育。三是一些教师处理问题有时感情用事,方法简单或处理不当,致使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不仅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反而会增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3、社会的影响:社会环境在思想道德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1)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外界条件腐蚀、毒害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上对学生毒害最大的可分为两种:一是观看色情、盗窃、抢劫、恐怖的录像,或是去带有色情、赌博色彩的舞厅、电子游戏厅、卡拉OK厅等地方。二是被坏人教唆,不少青少年在坏人的教唆下形成了恶习,从而导致走上了违法的犯罪道路。(2)和平建设环境使当代青少年没有经过什么艰苦生活的磨难,以至于心理十分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控能力差,还有抗诱惑能力也差,甚至心理上容易错位和行为反常。

4、青少年自身的身心发展不成熟: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属于成年的过渡阶段,同时也是性意识萌发和发展的时期,心理和生理发育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还有自尊心、片面的虚荣心、好奇心和逆反心理较强。且受到挫折时容易沮丧,产生心理失误,甚至心理滑坡。

5、大众传播的不良影响,对青少年文化认可造成缺失。例如:大众传媒特别是有的小报小刊带有浓厚的商业氛围,不利于青少年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2马娟子的《青少年偶像崇拜与自我同一性状态的研究》

3、张玲玲与张文新的《家庭系统与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关系》

推荐第10篇:教育研究与论文简答

教育研究与论文简答与论述题。

1.学前教育研究的意义。

1开展学前教育科研,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2探索学前教育规律,为学前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3丰富学前教育研究成果,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4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2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客观性,创造性,继承性,系统性和控制性。

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1必须从客观事实出发,详细占有资料。2 必须坚持严格的客观态度。3 必须全面地搜集材料,详细认真地研究问题。 2 发展性原则:1教育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前教育的发展是不断由量变积累到质变的变化。 2教育发展是主客体矛盾对立统一的过程。

3 教育性原则:华生第一次将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运用于人身上,每当小孩子摸白鼠时都会听到铜棒尖锐的敲击声,这个敲击声伤害了儿童的心灵,(这个违背了伦理性或教育性原则)所以华生的这个实验方法虽然是一个成功的开创,然而研究的具体内容不可取。 4 系统性原则.

5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4:执行研究方案的要求

1 严格按要求选被试:1样本要求有代表性。2样本年

龄要准备,3选取样本要具有随机性。

5严格执行指导语:1指导语要准备。2被试严格按照指导语做。

6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1材料制作要规范。2记时要准确。3研究步骤不能颠倒。4收集资料尽量做到情景自然。5培训施测人员。 4 严格有目的记录:1按记录表格详细记录。2观察记录的训练。3当天记录当天整理。4尽量用现代化手段记录。

5 严格依据评分标准记分。

7.撰写论文的格式;

标题

(作者单位)摘要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和附录

8撰写论文应注意的问题;1 观点和材料要相结

合,通俗性和科学性要相结合。2 要重视研究方法和结果的阐述,研究价值是以方法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靠性为条件的。3 分析讨论时要用辩论的观点,不要把问题讲死,要求实事求是,要加强理论的探索,提高论文的理论水平。4 材料收集后不要急于动笔,要深思熟虑。

9学前教育观察研究的作用:1 观察是发展问题,

提出问题的前提。2 观察是产生理论假设,验证理论的手段。(卡特尔主要是从L Q

OT 三种资料来源获取的。L生活记录资料,Q问卷资料 OT客观检测材料,L是是最可靠,最大的材料。)3观察是提供学前教育现象真实过程的手段。4观察是帮助研究者了解被测试个体差异的手段。5观察是解答各种特殊问题的手段。6观察是教育评价的手段。

10观察应注意的问题:1

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2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3要善于记录,便于整理。4要有确定的范围,明确的指标。5选择适合的观察法。

11 时间取样观察法的要求;1 时间取样观察法只

适合用于经常发生的行为,2适用于观察外显的行为 ,3使用时间取样观察法,必须要确定观察目的,被试的数量,观察的范围和时间。4使用时间取样法对观察行为与事件必须给以明确的操作定义,这样,研究对行为分类才能有章可循,研究才能较为客观。5使用时间取样观察法,应当制定时间取样编码记录表。

12 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做好访谈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访谈成功的重要前提。主要包括

1:充分熟悉访谈的内容2:准备好访谈所需要的相关材料和设备3:尽可能了解访谈对象4:确定访谈时间和地点。

13 回应的技巧与策略:

1:访谈者对受访者的回应方

式可以多种多样。2:访谈者在回应对方时,应尽量避免采用一些现成的大道理

或专业性的一些理论来评说受访者的谈话内容。3;访谈者在回应对方时,还应注意恰当的时机。

14 (多 简)访谈研究的优点;1,访谈研究有利于

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探讨。2,访谈研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3,访谈研究所收集到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4.访谈研究的适用范围较广。5,访谈研究具有较问卷研究更高的回收率和有效率。

15 访谈研究的局限:1

访谈研究相对于其他研究手段,花费的时间,精力和物力都较多。2 访谈研究结果的可靠程度受谈话执行者得能力,水平,态度等限制。3 访谈研究所获得的资料难以量化。4 访谈研究尽管有很大的适用范围,但并不是所有研究问题都适宜采用访谈技术。5访谈研究受环境,时间和访谈对象情绪状态制约,以及访谈对象思考问题时间短等特点的影响。

16 在采用问卷评定研究时,应注意一下一些问题:1 问卷项目要有针对

性,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2 问卷项目组成要标准化。3 问卷项目数量应适中。4 封闭式问卷与开放问卷相结合。5 问卷题目在编制时应注意避免社会系统误差。6问卷的试题应做到公平公正。7正式评定问卷制定前,要进行预测和信度,效率的检验。

17问卷的一般结构

1,标题2.前言。3指导语。论,5要有创新精神,摆脱4 问题及选择答案。5 结束旧观念的束缚,

语。

23 1运用学前教育行动18 问题的编制:1明确问

研究应遵循的原则:行

题的变量-----建立理论建动,合作,弹性,不断考核构,获得问卷的理论建构一或检讨。2注意事项;认真般有三种方式:理论推导方选择课时;建立有道德义务式,因素分析方式,实证标的协作关系;具体计划,详准方式,2 选择问题排列的细观察,认真记录,持续研方式:在时间顺序上,在内究;选择最佳报告形式。

容顺序上,在类别的顺序一.论述学前教育科学上,顺序是人口学资料问研究的课题来源很多,大

题,实际行为性问题和态度致可概括为三种;1来源与性问题。

理论,2来源与实践,3来19 获得问卷的理论建源于规划。

构一般有三种方式;

二. 论述学前教育行动1,理论推导方式。 研究的意义与启示。1学

2,因素分析方式。 前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13实证标准方式。

为反思型教师思潮的兴起20学前教育文献研究的做了很好的前期方法论准优点。

备和实践探索工作。2是学1,文献研究没有时空的限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制。2,文献研究比较客观的实践性中介。3是大教育和事实。3,文献研究较方研究结构层次体系不可或便,经济,效率高。4,文缺的一个环节。4教育参与献研究摆脱了个人研究的学前教育的教学改革,教育局限性。

改革更彻底。5使教育研究21 为了充分发挥文献方法产生变革。6沟通幼儿研究的作用,应注意遵园,家庭与社会。7为广大循以下原则;1文献搜索的

幼儿教师提供大量的实际有用性,2文献搜集的完整工作经验案例。8是提高幼性,3文献搜集的新颖性,4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有鉴别文献的可靠性,5文献效途径。2对学前教育研究积累的科学性,6文献研究的启示:1坚持应用性,不的批评性。

能学术化。2坚持高尚性,22 学前教育经验总结不能庸俗化。3坚持通俗化,研究的基本要求;1筛选

不能神秘化。4坚持自主性,先进的幼教经验,选择总结反对依赖性。 对象要有代表性,具有典型

意义,2要依据客观事实,简答与论述 反应经验的本来面貌,3要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全面考察,注意不可控因素趋势(简答题)⑴学前教育的影响,4要正确区分现象科学研究的生态化,现场化与本质,得与规律性的结与跨文化

⑵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综合化,现代化和数学化

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

A必须从客观事实出发,详细占有趋势(论述)

5,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11,抽取样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的具体内容(1) 总体限定明确(2)样本

具有代表性(3)样本容是什么

量要适当。

(1)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生材料B必须坚持严格的客观态度12C,抽取样本的方法

态化,现场化,跨文化 a 必须全面地搜集资料,详细认真(1) 简单随机抽样(2)简单生态化,20世纪80年代地研究问题 随机抽样(3)分层随机以来,学前教育研究出现抽样 6,课题选择的原则 了生态化倾向。所谓生态(1) 进去性原则(2)需要性13,具体研究的方法的类型 化倾向,就是强调在真实原则(3)意义性原则(4()1) 收集资料类收集资料的自然与社会生态环境创造性原则(5)原则性包括观察法,实验法,临中研究教育规律,提高教原则(6)可行性原则 床发,行动研究法,调查育外部效度,提高学前教访谈法,问卷法,Q分类7,课题的来源(论述) 育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来源很技术,语义分析法,内容价值,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多,大致可概括为三种:A 来源分析法,口头报告法,投的生态化倾向直接导源于理论(1)承袭已有的研究成果射测试法,测验法,社会于实验室实验的局限性。来选题,使期教育理论不断完善测量法(2)定性分析法B 现场化,学前教育科学(2)批判已有的研究成果来选包括经验总结法,历史研究的现场化研究教育题,矫正教育理论的缺陷和错我法,文献法,比较法,逻育人的发展规律 c 跨文(3)重复已有的研究,探讨不同辑分析法等(3)定量分化,跨文化的主要目的是文化背景下教育的共同的规律与析法 统计分析法。 在于考察文化因素对学差异(4)从学术观点的争论中提14,研究材料标准的原则 前教育的影响,探讨不同出新的课题(5)从学科分化,交(1) 熟悉(2)同质性(3)依文化背景下学前教育现叉学科中去发现新课题B 来源于据理论建构。 象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所实践,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15,如何编制标准化的研究材闻跨文化是指将两种或题,从学前教育实践中选出课题料两种以上不同文化背景C 来源于规划 课题来源还取决(1) 依据研究课题的概中个体或群体的比较与于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国家行念和理论建构(2)研究(2)学前教育科学政部门所制定的科研规划。 预测 去掉不理想研究的综合化,现代化与的题目,最后编织8,学前教育科学假设的特点 数学化。A 学前教育科学(1)推测性(2)根据性(3)不成正式测试材料研究的综合化趋势主要矛盾性(4)解释性(5)接轨性。 (3)标准化 解决是只强调采用多种方法9,查阅文献资料的目的 难度问题,解决区和从多科学角度去探讨(1) 了解该课题研究领域的分度问题,解决信学前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全貌(2)明确研究领域度问题,解决效度b现代化主要是指研究技课题的依据(3)明确研问题 术设备和手段的现代化 究课题的核心概念(4)16,执行研究方案的要c 数学化,学前教育科学明确研究课题的理论建求;(1)严格按要求选被试研究越来越重视以数学,构。 (严格按要求选被试的内数学方法作为研究教育10,选择研究的类型 容:样本要具有代表性 ,现象及其规律的工具,对(1) 总行研究与横向研究(2)样本年龄要准确 ,选取样研究结果的数量化分析 个案研究与成租研究(3)本要具有随机性)(2)严格

常规研究与采取现代化执行指导语。(包括:指导手段研究。 语要准确,被试严格按照指

导语做(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内容:材料制作要规范 ,记时要准确 ,研究步骤不能颠倒 ,收集资料尽量做到情景自然 ,培训实测人员)(4)严格有目的的记录(严格有目的的记录的内容:按记录表格详细记录:目前我国光大幼儿园教师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主要还是用纸和笔记录》 ,观察记录的试训 ,当天记录当天整理)(5)严格依据评分标准记分

17,执行研究方案可能遇到的不合作的表现:

被试的不合作 ,家长的不合作 ,教师的不合作 18,执行研究方案可能

碰到的困难与解决的方案

(1) 不合作的表现:被试的

不合作 ,家长的不合作 ,教师的不合作.解决方案:逐步引导孩子,要依据被试的心理特点,否则将会事半功倍(2)在研究过程中,由于社会态度,社会规范的影响,导致测定值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类误差既是社会系统性误差,研究者应该向被试者讲清研究的意义,在调查的问卷中不记名字,以打消被试者的顾虑。再有可能的情况下,采用双盲法,即主试和被试都不了解研究的目的(3)被试流失。在选择被试数量是最好放宽一点(4)环境干扰,在进行教学实验室应该找

一个安静的环境。

19,整理资料的内容有哪些

(1) 保证研究主导方向

资料系统化(2)保证资料的可靠性(3)保证形成典型性资料,初步发现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20,整理资料的步骤

(1)整理资料的步骤:资料审核,就是对收集的原始的资料进行检查,核实其真伪,将不合格的资料删除,有缺漏的资料补填清楚。然后清点全部资料总数,若有不足,需收集资料,给以补充,以保证研究结果的质量。

,资料审核的种类包括计量审核和逻辑审核。计量审核是核查资料是否符合计量关系。逻辑审核是核查资料是否符合逻辑关系 (2)资料评定 ,(3)资料分类,汇总,列表按类等级。

21,撰写论文的意义:呈

现新成果 ,促进交流与合作 ,有利于研究成果的转化

,22,撰写论文的程序:a

确定类型 ,b草拟提纲 ,c写作初稿 ,d修改定稿 ,修改定稿包括修改的方式 ,修改的范围(修改内容,修改结构 ,修改语言)

23, 撰写论文的格式

(1)一般格式包括:标题,摘要(一般200字左右),研究目的,研究方法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和附录(2)学前教育调查研究论文写作的格式:标

题 ,摘要 ,问题提出 ,研究方法 ,现状与分析 ,教育对策 ,参考资料(3)

学前教育实验研究论文写作的格式:标题 ,摘

要 ,问题提出 ,研究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4,学前教育防谈研究的特点

A整个防谈过程是防谈者与受访者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B防谈研究是防谈者主动与受访者建立积极信赖关系的人际交往过程的体现C防谈研究具有特定的科学目的和一整套设计,编制和实施的原则

5,访谈研究的设计程序

答:(1)明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变量(2)选择具体的访谈方式(3)编制访谈问题,提纲及指导(4)选取访谈对象(5)访谈者的选择和培训。

7,访谈研究的实施过程与技巧

答:(1)提问和追问。追问时应注意以下问题和策略:a,注意追问的时机和深度b,访谈中最机会的追问方式是:访谈者不管对方在说什么和想什么,只是按照自己实现设计的访谈提纲逐个问题的进性下去,强行将自己访谈计划施加于对方,影响访谈自然进行。C,要做到实施地进行追问,访谈者必须全身心地倾听对方谈话。(2)倾听的技术,访谈者在倾听的过程中应注意:a,访谈者应积极地关注访谈者的谈话内容和心理变化,设法体察对方那些没

有说出来的意思,,包含隐含对方在对方所说的话语中的深层意义。B,访谈者还应有感情的去倾听对方的心声c,访谈者不要轻易打断受访者的谈话d,除了倾听受访者的言语表达以外,访谈这还要特别注意倾听和容忍沉默。(3)回应的技巧与策略。访谈者应注意以下问题:a,访谈这对受访者的回应方式可以多种多样b,访谈者在回应对方是时候,应尽量避免采用一些县城的大道理或专业性的一些理论来评说受访者的谈话内容。C,访谈者在回应对方是,还应注意恰当的时机d,访谈者回应对方是,应做到及时恰当何移情。(4)访谈中的记录(5)访谈的结束和收尾

10,学前教育研究实验的特点

答:(1)有目的地控制变量,时序诶前教育研究的本质的特点(2)能够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3)能够致物以变(4)有明确的实验设计和确定的实验程序

11,学前教育实验研究的原则

答:(1)确定变量关系,再一些实验中,必有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2)取样和分组原则,取样正量与质上都要有代表性(3)分组种类,一般有三种:单组:同一组被试先后接受所要研究的自变量的影响。等组:把被试按相似条件分成两组或几组,分别接受自变量的影响,等组可以使两组也可以是三

组或更多组。轮组:以不同的顺序,是各组被试轮流接受所要研究的自变量的影响

12,单因素实验设计的内容

答:柑橘研究目的提出假设,确定研究的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选择被试和进行分组,拟定试验程序,安排试验条件,操你记录表格,确定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地方法。

13,单因素实验设计模式

答:(1)单组打扮因素一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2)单组单因素两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3)等组单因素一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4)等组单因素两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

14,封闭式评定问卷的优缺点

答:(1)能够解决多因素复杂问题(2)样板大有代表性(3)客观真实(4)简单易行,省时省力(5)标准化的问卷便于统计。

15,封闭式评定问卷也存在着一定缺点和不足

答:(1)缺乏灵活性,指导性,深入性,容易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容易受评定者主观性的影响。 。

第11篇:数字化教育社区研究论文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在我国运用信息技术,构筑数字化教育社区(DEC)的基本设想。主要介绍了“构筑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社区(DEC);理论;实践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过程中,引起了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育方式都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运用信息技术,构筑数字化教育社区(Digital Education Community,简称DEC),提供共享性资源,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构造终身学习体系,培养与未来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各类人才,是促进教育发展、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开展构筑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正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部分区、镇(街)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

关于发展社区教育、建立学习型城市的研究,在我国已有一些地区进行有组织的探索活动,如北京市西城区、上海市嘉定区、江苏省常熟市等都作了许多探索性工作。其他如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教委开展的“构建区域性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和青山区、荆州市沙市区和江汉油田等地区开展的“社区教育现状调查”和“社区教育模式与实验”研究,山东省青岛市洛阳路办事处开展的“社区调研”等,对于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互动的研究也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尝试。但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研究内容主要是关于情况调查、模式归纳、经验总结等,缺乏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和应用。同时,关于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协同发展的研究缺乏数字化环境和数字化资源的支持,教育资源无法共享,缺少互动机制,对数字化教育与学习方式的指导与实践运用不够。

如何利用数字化环境和资源构建学习社区,近年来海外有一些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研究个案,如1999年新加坡肯特岗数码实验室(KRDL)开发Common Town虚拟社区作为学习的平台,并在亚太经济国家的部分学校开展实验,介绍各国的文化、传统、饮食、风光等专题内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2000年台湾中央大学的陈德怀教授等人,创建“亚卓市”虚拟社区(www.daodoc.com.tw),用于人们在网上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这些个案,通过利用网络技术、引进数字化教育社区的思想与模式,对促进学校、家庭、社区协同发展摸索了一些经验,但有关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理论模型、应用平台、互动机制、评价体系等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解决。为此,本课题的研究从如下两个基本点出发:

1.转变观念,树立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构建学习型社区的观念

转变过去只重视学校教育和青少年教育的狭隘教育观,树立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并重的大教育观以及青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并重的终身教育观。

2.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

关于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研究必须与教育城域网络技术相结合,创建数字化教育社区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研究的意义

1.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习型组织,反映现代生产力对社区组织的内在要求。学习型组织是当今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涌现出的一种组织形式。它与以往单纯进行学习培训的组织不同,是借助先进的城域网络和共享的数字化资源,通过不断学习进行自身改革的组织。它要求社会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通过学习创造自身,强调学习不仅导致知识、信念、行动的变化,还增强了组织的革新能力和成长能力。它的出现反映了现代生产力对各类组织的内在要求。

2.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社区的各类教育的整合,实施学习创新行动。数字化教育社区是利用城域信息网络系统,把一个社区的各类教育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中,通过一定的组织机制,全面管理,统筹协调,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结合,相互衔接。它不仅是中小学教育,也不仅是校外教育、成人教育、社会教育、幼儿教育、家庭教育等等,而是社区所进行的各种教育因素的整合,是促进社区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途径。

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促进社区的发展。在社区发展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构建学习型社区,是提高人口素质的根本保证。社区成员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决定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而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文明程度是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区发展的基础。利用数字化教育社区平台,通过各种形式与内容的社区教育,不仅为人们提供学习各种知识、充实与完善自我的机会,也提高社区成员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他们的民主、法制观念,把现代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有机融合起来,从而提高社区成员文明程度。利用数字化教育社区可以把特定地域空间的人形成社会共同体,使之成为社区成员终身学习的载体。因此,数字化教育社区平台可以成为人们更新知识、提高文化层次、增强工作能力的首选方式。利用数字化教育社区平台营造学习型社区环境,可以满足广大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终身学习的需求,为社区发展提供必要的保证。

4.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数字化教育社区的应用实践,发展教育技术基础理论,建立关于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理论模型与评价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关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模式与方法。

三、研究的内容

1.构建数字化教育社区,进行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研究

关于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研究,在国外只有一些研究案例,在国内才刚刚起步,缺乏系统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建立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三个不同的层面:

第一层面:利用数字化教育社区平台,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规范操作程序。

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建设学习型社区的重要步骤之一,而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又取决于其操作程序的规范性。所谓规范的操作程序,应该有两个基本要求,即建立学习型组织操作程序的指导思想和建立学习型组织各主要阶段详尽的操作程序细则。

第二层面:利用数字化教育社区平台,构建社区终身教育体系。

终身教育强调教育制度应提供个人终身参与组织化学习活动的机会。这种教育不再是简单的学校教育、成人教育、社会教育等的叠加,而是利用建设学习型社区的理念,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现代人文精神为重点的高等教育、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的基础教育、以继续教育和岗位教育为重点的成人教育进行整合。社区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与教育理念的形成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第三层面:利用数字化教育社区平台,构建社区终身学习体系。

终身学习是终身教育的发展,是终身教育要达到的目的。终身学习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人们的一种生存方式,它为人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一种新的选择。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侧重研究如何使学习者个人内部发生变化,如何培养学习者具有终身主动学习的能力与习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实际上就是要建立解决社区成员“学什么”和“怎样学”等问题的学习体系。它贯穿于学习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不仅拓展了学习的内容范畴与时间范畴,同时也拓展了学习的空间范畴,使学习者真正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从而使人的智力、体力、人格、情趣和社会性等方方面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学校—家庭—社区的整体教育互动、协同发展的机制和活动模式研究

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数字化教育社区的主导部门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整体互动、协同发展的机制和活动模式分为如下四类:

模式一:行政主导型模式,即以社区基层政府职能部门(如乡、镇、街道的教育办)为中心进行的连动型数字化教育社区发展模式。这类发展模式的特点是:政府职能部门作为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组织者、实施者、监督者、协调者,以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职业教育为着眼点进行各种社区教育活动。此模式带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色彩。它将作为社区行政职能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工作目标体系并借助行政手段推进。通过行政力量动员社区各界参与社区教育,有利于发挥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青少年宫、图书馆、读书会、市民学校等)的资源优势。

模式二:学校主导型模式,即以社区所在的中小学校为主体进行的活动型数字化教育社区发展模式。此模式的特点是以社区内的某所中小学作为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组织者、协调者,利用自身办学资源和优势,通过校外活动发展社区教育。它是由学校牵头组建数字化教育社区协调委员会,定期研究学校课外教育工作,参与学校课外活动协调与管理,并向社区居民开放校内数字化学习设施和学习资源,充分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

这类模式能够较充分地利用中小学校办学资源,教育行为较为规范。但是,学校在调动和整合社区资源方面力量受到限制,社区居民将以学校名义开展的社区教育活动往往定位在课外活动层面上,难以真正达到终身教育的目的。

模式三:社区网校主导型模式,即以社区网络学校为载体进行的综合型数字化教育社区发展模式。此模式的特点是在社区利用网络系统建立区域性的社区网络学院(校)作为数字化教育社区的龙头单位,通过专业开发、课程开发、项目开发等多种手段组织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手段进行文化性、职业性、专业性社区教育。

此模式可以形成一种以社区成人居民(在职或转岗从业人员)为主要教育对象,可以为其提供区域性、多层次、开放式、综合性、大众化的集区域高教、成教、职教等为一体的新的大教育模式。此模式提供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与休闲文化教育、企业项目教育与居民自主学习融为一体,使社区网校成为一种新型的前途光明而又与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不同的社区教育办学实体。

第12篇:体育教学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体育教育的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文章从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目的任务,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等方面进行阐述。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育;育人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体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基本形式,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必须以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寓于教学之中,既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又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与祖国的建设远大目标统一起来,启发学生明确认识身体好对学习好、工作好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形成长远的、持久的学习动机,以指引学生的学习方面,激励他们去努力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是在不同的时间及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而这些问题往往只有在体育教学中才能加以克服。从这点来说,体育教学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德育教育极为有利的条件。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在体育教学中经常表现为怕脏、怕累和意志薄弱等缺点,教师一旦发现学生这些问题,应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及时纠正,这样就能有力地促进错误思想和行为的转变。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就应及时抓紧德育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付诸行动。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本身就是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

二、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一)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上的表率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身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动作,就是教师行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直接形象;二是在特定教学中,教师的思想感情、个性、道德、意志等对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的影响。教师除了用语言教学外,行为教学更多、更直接。学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加以认真的评价,对体育教师优美的动作,高尚的品德心领神会。

(二)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个性

体育教学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学习机会,不允许教师长篇地进行解脱和说教,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材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一,在体育教学诸项目中要有针对性。一般来说: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教材能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机智、灵活、果断等品质。但由于各项教材的练习形式不同,因而在培养学生品德方面,也有所侧重,如在田径项目中,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刻苦耐劳、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艺术体操和健美操等项目中进行美育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定出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任务,提出相应的措施,保证教学中高度的政治水平和科学水平。

第二,根据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气候、场地器材对学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同的条件下,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因势利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教育最易见效。它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严格组织纪律性、顽强的意志品质及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质,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共产主义品质。

第三,是在教育方法上要有针对性,教育学生一定要有诚心、热心和耐心,主要是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实事求是,以理服人,要多表扬、少批评,要真诚和恳切地用实际行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指出学生的缺点时,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主动、热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然后,在运动场上对学生进行体育道德教育,教育运动员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关系;尊敬对手,尊重观众,尊重裁判;公正、诚实、谦虚、有礼貌等,这些教育应渗透到底。

第四,在上室内课时,可以讲述中国体育的名人名事,运动员的爱国精神。使学生不仅爱好体育,还要有爱国的向上精神。

三、结语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关键要灵活多样,结合实际,因势利导,这样自然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在教育过程中,为师者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做到耐心细致,因材施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讲究实效。作为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勇于探索。

第13篇:幼儿园礼仪教育研究论文

摘 要:中国自古以来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现阶段礼仪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标准。如何将礼仪教育渗透到日常教育实践中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话题。以幼儿园礼仪教育为研究视角,针对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展开讨论

关键词:礼仪教育论文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现阶段礼仪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标准。如何将礼仪教育渗透到日常教育实践中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话题。以幼儿园礼仪教育为研究视角,针对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展开讨论分析,旨在为幼儿园有效的开展礼仪教育提供和借鉴,使得礼仪能够从人才的启蒙教育阶段开始得到重视。

关键词:幼儿园;礼仪教育;一日生活

礼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行为艺术,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使得生活与工作环境更加和谐。所以若想使得礼仪教育更加具有时效性,必须将礼仪教育融入到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与细节,使得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感受礼仪的魅力,养成讲礼仪的行为习惯。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融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重要性

1.礼仪教育生活化的需要由于幼儿所处的特殊年龄段,使得其在学习和理解能力方面不够成熟,如果单纯进行课程化、理论化的礼仪教育,效果一定不够明显。因此,需要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得幼儿园礼仪教育更具科学性。教师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有意识的融入礼仪教育,能够使得礼仪教育与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各个细节相整合,进而使得礼仪教育能够脱离生硬的讲台,走进学生的生活。2.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礼仪习惯的需要将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能够使得幼儿在身边的每一件事情、每一种状态、每一个细节中感受礼仪的魅力,在脑海深处能够建构出礼仪的“模型”,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对各项礼仪进行使用,最终在成长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因此,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礼仪习惯的需要。

二、幼儿园礼仪教育在幼儿生活中的体现

1.礼仪教育与教学实践相整合幼儿园教育体系中,学科教育是重中之重。因此,若想使得礼仪教育与教学实践有效融合,必须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将礼仪教育进行正确的把握,使得礼仪教育能够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中,将原本生涩的礼仪教学内容变得活泼生动、易于理解。例如,在《小熊做客》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轻敲门、如何与客人进行问候、做客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等礼仪进行重视,使得幼儿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感受礼仪的重要性,进而实现将礼仪教育与教学实践相整合的目的。2.礼仪教育与生活细节相融合幼儿园教育是根据不同儿童年龄段特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形式,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势必与周围的伙伴、老师进行交流。因此,将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需要将礼仪教育与每一个生活细节进行整合,使得孩子能够随人、随时、随事、随地、随境的接受礼仪教育。例如,在午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排队、礼让、节约等礼仪内容进行渗透,使得能够认知礼仪是一种美德。通过此种日常化的渗透,儿童可以对礼仪教育的内容在现实中具有实践的经验,进而使得生活与礼仪更加贴近,促进儿童自然的将礼仪教育的内容运用到日常的行为中,进而达到礼仪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具体措施

1.礼仪教学形式多样化现阶段,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存在,诸多家庭呈现“4+2+1”的模式,即“四位老人、两名家长、一个孩子”,使得“公主病”现象严峻,导致儿童礼仪缺失。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孩子创造讲礼仪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针对幼儿园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进行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实现寓教于乐,所以教师应该将故事启迪、游戏童谣、情景表演等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与礼仪教学相整合,使得儿童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获得礼仪常识、养成礼仪习惯。2.构建鼓励性评价机制若想实现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构建鼓励性的评价机制非常关键。幼儿教师应该对儿童在一日生活中的表现进行有效的关注,对于一些在礼仪行为上表现良好的小朋友进行及时的鼓励,促进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对礼仪保持高涨的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四、结语

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园礼仪教育更加具有时效性的要求,是促进幼儿能够在生活中感受礼仪、了解礼仪、认知礼仪的需要,更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水平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洁.幼儿园礼仪教育浅谈[J].艺海,2014,(03):128-130.

[2]王红梅.浅谈大班进行礼仪教育活动的策略[J].科教导刊,2014,(09):217-218.

[3]陈红萍.初探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幼儿礼仪教育策略[J].科学大众,2013,(07):110.

第14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经验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反思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在自己的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在不断的摸索、总结、思考、调整。对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的思路和做法是:

l、课堂导入最重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给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发挥空间。每一堂心理健康课之前,我都会安排一名学生完成一次自我介绍。

2.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对于这方面的能力,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活动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想做到形散神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沟通》一课,原来我的活动设计中,要求学生每个人背上夹一张纸到处找同学,配合完成。后来考虑到学生的调控情绪能力较差,极容易形成混乱。于是,我把游戏环节进行了重新设计,换教室活动为座位传纸,有效的避免了混乱,从而也达到了说明道理,活跃气氛的目的。

3、坚守课堂纪律,顾此顾彼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根据需要,创设相应的氛围,但不能没有原则和标准,它必须以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为基础。就我所教的高一学生来说,他们自律性不强,还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主动遵守纪律和规则。课堂上最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忽视倾听”:要么发言过于随意,只顾自己大声说话,不倾听别人的心声;要么封同闭自己,嘲笑讲出真心话的同学。这些不好的双向互动使课堂缺乏温馨的气氛,很快乱作一团,最终导致学生不敢流露真情,班级内无法形成真实情感的交流,我也不得不停下来维持纪律,积极性也受到打击。一堂原本精心设计的课可能就此功亏一篑。因此,教育学生保持纪律、遵守规则、尊重别人等是非常必要的,是创设轻松、愉悦氛围的基本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

4、适当的自我开放

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时学生甚至会主动要求:“老师,你呢?你以前是怎么样的?给我们说说啊!”不过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否则,将会导致角色混乱,得不偿失。

5、拓展延伸课堂,“里应外合”

(1)树形象。在学生眼里,“心理教师”的角色陌生而新鲜。学生对这一角色的认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并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心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状态和个性魅力,以及专业修养显得非常重要。

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以“模仿”为主,需要学习榜样,如果告诉学生“要合理的调节情绪”,自己却动不动就发脾气,学生就会想:“老师自己也做不到,那我们学了又有什么用呢?”因此,课堂内外,我都尽力表现得开朗、愉悦,给学生以理解和尊重。

(2)“心语录”。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心语录”,用它来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也作为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我要求学生每人都交本,但没有困惑可以什么也不写,这样有效的保护了交作业的同学。“心语录”上,他们把学习中、生活中、师生交往中不愉快的经历告诉我,我都会及时回复,并写上激励的话语,这都拉近了我与学生的之间的距离。时而他们也会把收集的名人名言、精美文章上交上来,让我也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通过它随时与我交流自己内心的想法,把压抑在内心深处的郁闷情绪宣泄出来。有位学生用长达两千多字的篇幅向我倾诉了自己不平凡的成长经历,来回的文字交流中,他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我也在不断地审视自己,不断地成长。“心语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延伸,为师生交流、心理辅导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

以上是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努力的一些做法、感想。当然,我的心理健康课还不成熟,仍存在许多的问题。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发现和解决,我会再继续努力!也希望老师和前辈们多多给我帮助。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为了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我们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如:

1、心理知识讲座。应定期开展心理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学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因为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2、个别咨询与辅导。可以进行全校性的心理知识讲座各班班主任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

3、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并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渗透起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语文学科

中进行心理教育,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等,让学生并不是孤立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心理健康的教育人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释放,也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国力竞争日趋剧烈、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候,作为社会的一员,如何面对学习、面对生活、面对生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这些问题,对21世纪的主力军、祖国的希望——广大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始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热点。

1.开设心理活动课

心理活动课各班每两周开设一节,并纳入课表,由心理辅导老师或班主任主持,组织全体学生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内容安排上,低年级以校园适应和常规训练为主,中年级以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为主,高年级以情绪、个性和品德方面的内容为主。每一学年的活动均包括促进学习,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塑造个性,培养品德,增进社会适应力等内容。

心理活动课按年级列出教育目标、内容,但每个年级都要体现出“人际交往、学习、自我意识”等方面,编写教案。教学组织形式可以用“情境式”、“训练式”、“游戏式”、“辨析式”、“小品表演式”等,教学方法可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训练法”、“表演法”等。心理活动课由于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故深受学生的欢迎,教育效果良好。

2.渗透于学科教学

各学科的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不少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的因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另一方面更有助于老师开展班级心理辅导工作,增强了辅导的效果。两者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就可以在课堂内营造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使课堂教学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工作:一是做好课前的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确定渗透的方向;二是寻找渗透的结合点,即针对学生的实际,挖掘寻找教材中进行心理辅导的结合点,获取渗透的载体;三是在渗透中强调让学生认识自己,适应环境,明确渗透的目的。我们要抓住心理教育的结合点,捕捉渗透的有利时机,用心理卫生的观点去关注学生心理的细微变化,透析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喜欢这样的课堂,变得喜欢学习了,教师的报怨也少了,课堂教学轻松活泼了,效率也提高了。

3.与少先队工作相结合

在少先队工作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条新途径。少先队活动,由于其具有活动性、趣味性、教育性,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所以它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

合,就会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根据农村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征,加强学校常规教育,进行正面引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节日庆祝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节日的潜力,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心理因素,精心设计活动,有效地进行教育。二是利用仪式和庆典进行心理教育,如每周的升国旗仪式,每学期的开学典礼,都是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载体,其作用不可忽视。三是少先队开展的系列教育活动,也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抓手。系列化的教育活动,能突出活动的整体性,发挥反复强化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成效。

4.个案研究

为了发挥心理辅导的早期干预作用,我们教师要参与个案研究。教师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理论及有关测量资料,确定1—2名有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从“身体情况”、“学业情况”、“个性特征”、“家庭情况”等方面全面、深入、具体地了解学生。运用心理学有关知识,对已掌握的资料或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从心理上寻找原因,制定教育对策,报学校领导小组审核后实施。在个案研究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本着发展性原则,运用综合辅导模式,积极主动与他们建立和谐的辅导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作自我探讨,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逐步了解和发展自我、发挥潜能,使学生向健康的方面迈进。

第15篇: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论文

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综述

摘要: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生活、学习、工作的物质基础。学生的体质健康关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强盛兴衰,近年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是,根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表明,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连续20年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学生体质健康出现了存在问题:部分学生体能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肺活量继续呈下降趋势;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继续呈上升趋势;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与肥胖相关的病症近年来在青少年身上也时有发生。于是社会上又是一片哗然,惊诧和指责声不绝于耳,更有甚者将声讨之矛头直指体育教育。诚然,体育教育对于学生体质的下降应承担一定的责任,但不是全部,所有关心学生健康的有识之士应该做下来冷静的思考,究竟是谁的责任,应该如何解决,这才是有益的、必要的,但是要究其原因的首先从家长、学校开始,因为家长、学校片面追求文化成绩,在面对考试的压力,面对家长望子成龙的期待,学生从小就没时间享受运动的乐趣。尤其是县城的学生,他们的体质一年不如一年。从实际情况来看,影响学生体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运动不足,而这些问题又有着广泛的学校教育、家庭、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面对这种现状,是重提“健康第一”的时候了。 关键词:学生 体质健康 体育教育 学生体能 前言

青少年的健康是国家的财富,也是每一个人幸福生活的基础。首先要对他们树立健康第一,“全人教育”的理念,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古今中外,历来都把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的基本宗旨。早在古希腊时期,学者们把教育过程看作是一个身心自然运动的过程,对于青少年的教育,要适合其好动的天性,应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在教育目的上,强调身心和谐发展,追求体格健壮而又思想敏捷。古罗马有句名言,“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体魄”。这说明古希腊罗马时代,已经认识到教育应当是身心的全面教育,教育要全面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身体与精神,使青少年体格的养育、情意教育、理性教育和谐并存。

一、研究的目的

青少年是祖国发展的栋梁,他们体魄是否强健决定了祖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精神,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制订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针对学生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非常有必要保证健康教育的时间,合理安排健康教育课的内容,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学校要把体育教育的目标放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上,通过开设营养课、形体课以及理论教学、电视、广告宣传等方式向学生传授体育健康知识,加大投入力度,让学生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真正的做到为学生健康服务。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看出,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教育部自2002年开始,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每年对我国学生健康状况进行一次监测。

(二)调查问卷法

通过对本县部分学校问卷调查显示:有25%的家长不支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60%的学生每天运动时间不到一个小时。有10%的家长认为学生在学校参加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已足够,家庭不用再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与投入,仅有5%的家长认为家庭在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中能发挥学校替代不了的作用。

(三)比较分析法

全县各级学校还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体能的不良倾向。家长对学生也是如此,学生负担重,奔命周旋于补习班、辅导班之间。学生的运动时间不足。“每天锻炼一小时”成了一句空话。学校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文化课。以我县及周边县市学校为例,早上基本是6:00起床,到教室上一节早读课;上午安排了4节课,下午安排了2节课,每天上午安排一次课间操,下午课外活动被安排上文化课。学生基本没有锻炼时间,对体育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为了考上好学校,学生不得已把牺牲身体健康作为代价来换取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已成了某些学校的“法宝”。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饮食结构不合理

究其原因就是多数学生喜欢吃一些零食、炸薯条、汉堡包等这些含高糖、高脂和高热量的食品等充当正餐;还有一些学生根本就不正经吃饭,早餐根本就不吃,晚上到外面去吃夜宵;还有的学生不适当的节食减肥,这些都是造成肥胖或营养不良的原因。所以饮食和营养是保护和增强学生体质与健康、提高活动能力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人们改善和保持良好的体态。营养不但提供了运动过程消耗的能量,而且可以对组织进行修复,增强人的体质。

(二)学校和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认识不足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5条明确规定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小学不得超过6小时,中学不得超过8小时,大学不得超过10小时。然而现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各个学校、包括家长对学生每天加班、加点的安排授课时间和作业量,学生每天

11、12点才能睡觉。还有的家长周

六、周日还要安排学生学钢琴、补课等,根本不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应试教育”导致了学校教育的偏差、学生家长\"唯分数论\"的思想进一步加深,忽视了学生的体质健康,再加上家长对学生过分溺爱,过分的给孩子补充营养,怕孩子有什么危险,不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家长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是造成 \"土豆\"、\"豆芽\"、\"小胖墩\"和\"小眼镜\"增多不可忽视的原因。

(三)学生体育活动不足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只有18%的学生能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体育活动,42%的学生每天能达到每天锻炼0.5小时的体育活动,而有40%的学生达不到每天锻炼0.5小时的体育活动。究其原因就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正常的体育课被挤占,缺乏经常的有效锻炼,造成了学生体质健康的下降。所以正常的体育活动能提高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增强体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还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四)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足

学校运动场地面积与学生人数比重严重失调,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明显不足,尤其是实施新课程以来,部分体育器材(如体操类)使用率不高,学生在选择体育活动项目主要集中在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尤显得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匮乏,如遇风雨天气学生根本无法锻炼,只能呆在教室,更不要说经济条件较差地区的学校,更有甚者,一些学校把运动场租借给外单位或改建商品楼以谋取私利,牺牲了广大学生锻炼身体的场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健康。

(五)学生体育锻炼和健康意识的淡薄

有的学生受“学习好则一切都好”观念的影响,只注重文化成绩,忽视体育锻炼,把课余甚至体育课的时间大多花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有的学生怕苦怕累或怕出汗后的麻烦,不愿从事耐力性或剧烈的体育运动;另外,学生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家庭劳动父母代劳,出门坐车,周末或假期不分昼夜的泡吧上网,种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学生的体质也产生不良的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例如: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最近,教育部明确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表达了把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要让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到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内心,尚有许多工作要做。但首先要解决的是把教育工作中切实改变用“升学率第一”替代“健康第一”的状况,改变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重要”的状况,同时改变一些领导干部和教师认为学校体育“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况。简言之,对于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关注,不单单是一个学校体育工作的问题,而是反映了学校教育的理念、基本出发点,事关教育的全局;不单单是教育部门、学校的任务,同样也是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关心的重大教育主题。因为,今天在校的年轻一代,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今天学生的健康,是为他们一生幸福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2]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中国学校体育[J],2007年。

[3] 陈雁飞:我国学生体能下降原因及对策研究,天津体育学院报,2005年。

[4] 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广大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陈至立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6年12月。

[5] 关 颖,孙宏艳:青少年健康素质的隐忧——六大城市少年儿童生活方式调查[J].青年研究,2004年12月。

[6] 刘美杰: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问题的调研[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 [7] 王秀珍,陈红新:浅谈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持续下降[J].体育世界·学术,2008年2月。 [8] 缪书岳:谁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买单[J].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

第16篇:初中体育教学论文 关爱、转化体育“学困生”的教育研究(优秀)

关爱、转化体育“学困生”的教育研究

摘要:现代社会中,弱势群体是客观存在的,在体育教学中也有弱势群体存在—体育“学困生”。“学困生”是指体育品德、体育意识、体质、心理品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不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学生。教学中怎样关爱和转化体育“学困生”,是本文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学困生、关爱、心理特点、意志品质、个性、教育。

1 原因分析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较多较复杂,有心理智能、生理智能因素,环境因素,行为习惯因素。从体育教学的特点分析,主要是有先天因素、后天因素和环境因素决定的。在体育教育实践中发现,形成“学困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理、心理障碍。因此,关爱、转化“学困生”的关键,应从剖析“学困生”心理入手,弄清“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摆脱心理压力;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提高适应能力,逐步解决生理障碍。在此基础上分别采取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进行疏导。

1.1 “学困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危害解析

1.1.1自卑感。在教学中,老师往往用赞许的目光频频投向优秀的学生,对“学困生”则冷眼相待,稍有过失则加训斥,“学困生”得不到理解、尊重,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使他们在心理上自觉低人,久而久之会导致“学困生”自我贬低、自暴自弃,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 1.1.2厌烦感。现代社会的高节奏,生活的高要求,学习生活的高质量、高效率、高学历、高难度,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多重压力和负担,家长和教师期望过高,个人抱负与现实生活反差太大;更由于教育方法不当,使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导致他们产生一种消极心理,不能主动投入到他们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之中,缺乏激情并产生厌烦感。

1.1.3恐惧感。“学困生”在生存活动中,时常处于介备状态以防受到伤害。他们精神上高度紧张,心理压力大,对所学习的各学科确定不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有着严重的恐惧感。

由此可见,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得“学困生”对自己缺乏信心,情绪不稳定、紧张、烦燥不安,举足无措,他们往往以反社会或自我退缩的行为去寻求和表现个人价值,走向极端则会出现犯罪、离家出走、逃学、自杀等倾向。如果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对这种心理障碍不进行及时的疏导,设法去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那么当他们走向社会时又怎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现状、担负起应负的社会责任呢?

心理特点剖析

中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形到定形的关键阶段。他们思想活跃,情绪偏激,有成就感,但缺乏勤奋、努力,不能把握机遇,组织性、纪律性和行为习惯差,自控能力较差;有创新意识,接受新生事物快,善于交往,但不能持之以恒,缺乏艰苦奋斗和拼搏精神;他们希望学有所成,有所作为,出人头第,但往往知难而退,缺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学困生”除了具有同年龄青少年一般的心理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个性”心理特点。

2.1缺乏学习动机:他们对学习健康和体育锻炼的意义认识不足,对体育兴趣仅停留在对表面形式的需求上。缺乏体育与健康知识内涵。

2.2 缺乏自主:由于生理原因,导致体育效果差、成绩不理想,不能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积极感受,感觉不到体育的乐趣,只能感受到参与体育活动只是一种负担。从而使这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努力不够,体育效果不明显,得不到成功的快乐,感觉不了健康对学习的重要

1

作用。

2.3意志品质弱:缺乏顽强的意志品质,缺乏毅力和斗志,怕苦怕累,对持续时间较长、强度较大、单调的项目(如:长跑)难以坚持。缺乏勇气和探索精神,忧心重重,担心练习中会出伤害事故,练习时束手束脚。

2.4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学困生”大都有性格内向的特点。在集体活动中适应性较差,有时举足失措,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不愿勤奋努力,知难而退,以静制动。

2.5心理矛盾,情绪不稳:“学困生”有自卑、逆反、闭锁、放纵等不同类型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织在一起,处于矛盾之中,他们对周围的教师和同学有恐惧感和对立情绪,他们意志薄弱,自控力差。

转化教育探研

3.1尊重信任、正面引导:充分考虑每个“学困生”特殊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成为“学困生”的知心朋友,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时刻记住,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他们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我们要针对他们不同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素质等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传授体育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扰,提高主动参与、自主练习的积极性。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表扬,肯定成绩,引导其克服困难,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2适时激励、关心爱护:“学困生”在学习掌握技术动作时,往往付出了极大努力而收效甚微,本身就存在着一种失落感。此时教师应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关心“学困生”,不要轻易给他们戴上“差”的帽子,要分析情况,不要随意或恶意地批评或指责;应对他们耐心辅导、正确引导、经常鼓励,加倍关心和爱护,做他们的知音,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切忌损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注意表扬和批评艺术,对“学困生”的教育应宽容又不放纵,严格要求但不苛刻;要善于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以肯定和恰当地表扬,使他们及时了解自己锻炼的效果和进步的情况,从而增强信心,唤起获得成功的愿望,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动作技术。发挥他们某方面的兴趣、特长,善于抓住转化的时机,适时进行鼓励,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并在表扬的基础上,不断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努力方向,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扬鼓励,如此循环往复使其不断地进步发展。

3.3团结协作、激发个性: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建立合适的师生交往模式。要真正相信和尊重“学困生”,这是培养和增强他们自主性的关键;教师只有以平等的身份真正关心每一个教育对象,承认每一个个体都是重要的,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充分挖掘自身的内在潜力,最终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能引起焦虑,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激发创造兴趣,锻炼其意志和毅力;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互助精神。竞争与合作是激励学生发展的两种机制,它既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又培养了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学困生”竞争、协作,让学生在各种体育活动中锻炼成长,陶冶身心,发挥个性和潜在能力,充分感受体育的乐趣。

3.4耐心指导、对症下药: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错误,有的是概念不清,有的是身体素质差,有的是心理因素原因,有的是受环境影响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练习中的不同表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病症之所在,及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比如;在学习篮球篮下投篮技术时“不会命中”,教师就要仔细地观察;是站位不对,瞄准点不明,是出手动作不正确,还是用力不协调,或是兼而有之。问题一旦找准,即刻提出纠正办法,使其尽快掌握技术,感受成功之快乐。

3.5同等评优、合理评价:在学习技术动作或课堂“达标”练习时,适当降低难度,减轻重量或放慢速度等要求,使“学困生”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对此,教师应事先周密考虑,提

2

出合理的练习重量、高度、远度以及完成动作的标准。在分组教学时应尽量把他们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完成动作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及时地把进步较快,成绩提高明显的“学困生”,作为说服教育其他学生的依据,并令其帮助其他“学困生”练习。在此情况下,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我也行”的信心,比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更具有说服力。

3.6优中帮促、个别辅导:教师针对体育“学困生”在素质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课后辅导或布置课外任务,有针对性帮助他们提高。是使他们树立信心,掌握技术动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指导他们练习时,态度要亲切,指导要耐心,手段要多样,课上课下结合,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的苦心和关心,使之放下包袱,提高练习效果。另外、还可以指定体育骨干或技术较好的学生帮助“体育学困生”,同学之间形成教与学、帮与带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消除他们在教师面前的羞怯与自卑,便于解放思想,积极参与,认真练习。

总之,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学困生”自信心,使他们在体育品德、行为习惯、运动能力、生理心理和适应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协调发展;对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及行为习惯进行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因人因材施教。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参与锻炼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多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转化“学困生”。

解决减轻心理压力的几种教育方法尝试

减轻“学困生”心理压力,就是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自信心、教育他们勇于追求,自强不息,做一个诚实、自尊、自重、富有责任心和创造心的好公民。可进行如下尝试:

4.1典型事例教育法。“学困生”在自卑的同时也有着强烈的自尊,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平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恶劣”行为。只不过是他们为寻求表现自我而采取的一种消极对抗的方式。采用案例教育,针对差生的不良心理及行为习惯,对他们不加以直接的训斥、讥讽,而是运用典型事例来诱导启发他们,为他们保留了“面子”,可达到心理共鸣,进而引发“差生”的自尊,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4.2自我评价法。多数“学困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或否定自我,或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往往是非不明,看不到自己的行为给集体、他人所造成的损害。自我剖析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正确分析自己,懂得如何善待自己、善待别人,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样容易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4.3行为激励法。“学困生”在不良心理的影响下,很少对所处的环境实施积极的影响,难以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自我感觉他是一个失败者。采用体会成功的教育方法,就是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发挥其优点和特长,品尝成功带来的喜悦和快乐。以此使他们逐渐走出自卑、恐惧的心理阴影,产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采用此种方法时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应遵循反复渐进的规律,抓住教育的时机,润物细无声,促其转化。

教学建议

“学困生”之所以后进,原因复杂,是否有教师本身失误。如何促进“学困生”的转化,要认真总结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摸索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能力,营造优良学习氛围。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注意“学困生”的“病”源所在,尤其注意“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方法。 5.1强调进步 ,合理评价,降低期望

“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与一般学生相比的确存在差异,与好学生相比就越发显得不如人,久而久之,“学困生”就会认为自己的无能,是没有价值的,是不能做出任何有意义的贡献。他们对自己丧失了学习信心,很容易地放弃任何努力。教师应该根据他原有水平,确定他所能达到的目标。善于发现并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肯定,对他们身上不起眼的变化都要有意去扩大并强调其进步,帮助他们重建失去的自尊感和成功感。 5.2 把握时机,化解矛盾,避免冲突

3

教师有时往往为了“学困生”的某些不足,穷追猛打,期望他马上就能改进提高,致使大家注意力都对准了“学困生”不足的方面,这给他们很大伤害,容易使他们自暴自弃,再也不想有好的表现了,于是他们依旧一副我行我素,毫不在乎、无关紧要的样子,而教师也越发恨铁不成钢,使得师生之间产生对立情绪,矛盾亦更加尖锐,每当教师在冲动下训斥学生时,应提醒自己是否给学生以伤害,是否另有途径?其实,退让一步海阔天空;冷静撤离避开冲突是非常有效的办法。一段冷却期后,掌握时机,再行教育。 5.3营造关爱氛围,多方配合,真正关爱“学困生” 爱护学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也是依法执教自我保护的好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工作是为学生服务的,这对弱势群体尤为重要。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师爱是促进学生成功的动力,只有当他们真正信赖教师,爱戴教师时,才会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才会听从教师的教育指导,而友爱的氛围、真诚的情感,能够温暖“学困生”的心,促使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为此要告诫同学,对“学困生”不能歧视,不能冷嘲热讽,而应积极热情的关心,耐心帮助。应培养积极分子开展“希望工程”,帮助“学困生”搞好学习。另外,有条件的还应经常与家长联系,互通情况,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教育工作.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是可以做到的,只要营造良好氛围,领导重视,班主任严格管理,家长配合,社会协同,本人积极努力,科任教师齐心协力共同关爱,树立信心,把工作做深做细,会卓有成效。

关爱、转化教师是关键

21世纪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体育教师作为实施中学体育教育的主导力量,担负着贯彻落实全民健身纲要、不断提高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任。提高中学体育教育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就显得迫在眉睫。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中学体育教师队伍,是体育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可见中学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已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而是一关系到中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是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兴蓑存亡关键。关爱是教师组织教育的基础,是教书育人的宗旨;转化是教师实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途径。时代要求教师富有更多的能力、更高的技能、更丰富的学识、更能适应各个体的教学方法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 6.1中学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6.1.1 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这是中学体育教师的现代精神风貌。

现代意识:是指能够适应并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社会思想、知识修养、伦理道德和文化心理素质的总和。它是社会现代化实践的产物,包括法律意识、平等意识、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科学意识、时效意识和信息意识等。我认为最重要的应是主体意识。它是人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过程中对自身的主体选择性、能动塑造性和积极创造性,是作为主体的人在与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性。现代社会呼唤着人的主体意识。要求每个公民都要对自己负责,人人都应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体。没有主体意识的人必将被淘汰。具有强烈主体意识的人将成为市场经济中的基本利益主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学校的体育教师提出了挑战和新的要求,我们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树立主体意识,塑造积极进取的主体人格,充分挖掘自身人力资源,展示自己的才能。

时代精神:代表某一时代发展潮流的精神。它反映着社会在某一客观本质和发展趋势,体现着社会精神文化、社会心理和人们普遍愿望、追求与理想。是体现民族精神面貌的精神内核。“解放思想、实事求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这一创业精神也是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也是我们中学体育教师所应具备的核心素质。 对中学体育教师来说,探索和创新更为重要。体育教师的对象是活生生、实实在的人,是知、

4

情、意、行的统一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才能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每个体育教师去探索、实践、开拓、研究、创造、挖掘新的教育思路和方法。这就决定了体育教育工作者必然是一项长期复杂细微而又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必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探索、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挖掘教育新模式和磨擦方法。 6.2 职业道德素质

体育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劳动,其劳动对象是人,劳动者产品也是人,在某种意义上讲劳动者手段的载体也是人。它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与它教育和职业相适应的,是从事体育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体育教育自始至终伴随着人与人的相互接触、影响。体育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工作难以有严格的时空界限。长年累月起早摸黑地工作,课内课外与学生朝夕相处,要求教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成果却难以量化,劳动价值也不易及时显现,且随时随地受到学生和同行的监督,这就要求教师有强烈的奉献意识和敬业精神,一切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不计较个人得失与名利。基于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角色地位的指导性、角色目标的育人性、角色义务的复杂性、角色形象的示范性,社会对教师比其它行业有更高的道德要求。 6.2.1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道德规范:这是教师在教学法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它贯穿于教学法过程的始终。包括备课中的道德规范、课堂教学中的道德规范及其他教学法环节的道德规范。

6.2.2 体育科研中的道德规范:主要有追求真理、献身科学、勇于探索、严谨治学、学术民主、尊重他人的劳动、谦虚谨慎和大胆创新等。

6.2.3 处理师生关系的道德规范:师生关系是体育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它影响师生信息的相互传递,影响体育教学气氛和师生情绪,影响师生工作和学习态度,因此极大地影响体育教学全过程。师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包括尊师爱生、严格要求、尊重学生人格、民主平等、心理相融、教学相长等。

6.2.4 处理同事关系的道德规范:协调好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教辅人员的关系是教师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体育教育目的的重要环节。教师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主要有关心教师集体、维护集体团结协作、正确处理成绩和荣誉、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力戒文人相轻恶习等。

6.2.5 处理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教师与社会的联系也将愈来愈密切。在参与社会各方面交往中,不断协调好各种关系,才能更好地完成培养人的任务。调节现社会性关系的道德规范主要有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勇于变革,加强对外联系,积极关心、支持社区体育建设,协调自身与社会各方面的责任关系等。

6.2.6 体育教师个人修养的道德规范:教师的服饰仪容、言谈举止、行为态度、待人接物等一系列外在的形、神、体、貌特征是教师个人德、才、学、识等各种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和精神风貌。要求服饰仪容要朴实得体,整洁大方:言谈举止谦逊高雅,稳重端庄;态度行为亲切和蔼,严谨持重;待人处事真诚热情、不卑不亢等。

6.3

学科文化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其科学文化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学体育教育质量的高低和教育目标的实现。现代教育既分又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间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系列的交*学科和边缘学科,这就向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崭新的要求。教师既要学有专长,又要广泛涉足;既专精,又博览。应成为通才型、通识型人才。体育教育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仅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精深的专业知识的人,不一定成为一名好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体育教育意识,懂得体育和教育两种规律,掌握体育教育理论精髓和实践技能,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

5

教学法等理论和实践知识来武装自己。教师只有按照科学育人的规律办事,讲究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才能取得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并善于不断总结,使自己的工作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以提高自觉性,避免盲目性。

6.4 职业能力素质:现代社会的急剧变革和人文知识的进步深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客观和主观世界的认识更上层楼,越来越深层化和科学化,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挑战,要求教师承担多种角色,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及综合性能力。即:反映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能力等);在认识能力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教育特点的实际操作能力(思想工作、表达、动手、交往、创造、组织管理、体育科研能力等)。

6..4.1 获取和运用信息能力:获取、加工、处理和运用信息是现代教师的基本功。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住处的能力,才能通过各种住处渠道汲取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并经过筛选、加工、提练、综合,传递给学生。教师具有了住处能力,也才能培养学生的住处能力,指导学生去独立地获取知识。 6.4.2 全面的教学能力: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教书育人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和最主要的任务。教师要胜任教学工作,必须具有组织教材、掌握各个教学法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具有能够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能力。具有根据教育对象条件的变化,把握教育时机,采用行之有效方法的教学应变能力。具有熟练运用现代化体育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6.4.3 生动的表达能力:口头表达准确、简洁、通俗、生动,寓有逻辑性和感染力,这是体育教师职业能力一个重要的方面。文字表达概括、严谨、流畅、隽秀,并能将文字与必要的绘画、图示、表格融为一体,也是体育教师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表达式能力包括正式语言能力和非正式语言能力。前者是符号化的语言能力,如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后者是体势语言能力,包括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空间感和触摸感、语调及哨音暗示、服装及其他装饰品等,这是正式语言的补充,其作用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不可忽视的,教师既要注意正式语言的锤炼,又要注意非正式语言的妙用。

6.4.5 出众的组织能力:班级、学校是个集体,是师生活动的基本环境。体育教师面临的不是单个或少数学生,而是由学生全体组成的班级集体或学校集体。在集体中进行共同的活动就需要教师有出众的组织管理能力,即计划、决策、协调、控制、监督能力等。教师的组织能力还表现在对学生体育骨干的培养上,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上和对校运动队训练和管理能力上。

6.4.6

一定的科研能力:现代中学教育需要造就一大批教师研究人员,要求教师能承担起教学、科研双重任务。因此,教师要增强体育科研意识,提高科研素养,努力成为体育科研的行家。开展体育科研,就要具有发现总是选择课题的能力,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理性加工的能力和成果表述的能力等。

6.5

身心素养:是现代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未来教师的思想品德、知识能力等素质的基础。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前者是人的机体在运动、劳动、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性等机能。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健康的身休素质表现在:一是教师对繁重的教学训练工作及相应大量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能精力充沛、生气勃勃地从事工作;二是反应敏捷、体格强壮、耳聪目明、声音宏亮。只有人体器官功能协调发展,人的神经系统才能处于兴奋状态,表现出反应敏捷、情绪饱满。这是教师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教师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人格魅力,不仅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而且对自身的不断提高和完善有着重要作用。后者为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能与现实保持平衡;有自知之明,正确对待自己,善于与人交往,理解、尊敬、信任别人;情绪乐观稳定,心胸开朗,能自尊自制;热爱生活,热爱体育工作,有追求成功的强烈欲望。

总之,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是由多方面组成的,上述这些方面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紧

6

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各项素质需要全面、整体、和谐地发展,都是现代教师素质中不可缺少也不能相互取代的,它们综合体现了体育教师的风貌,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只有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与体育教育的实际相结合,与各学生个体相符合,才能真正关爱学生,才能为人师表,才能有计划地把教学内容合理地按排到每一节课中去,才能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才能在学生中有较高威信和吸引力,学生才会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才能有较正确的教学方法去教会学生学习,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17篇:初中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新课改对体育课提出了新的要求,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还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景,采取一些特别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增强学生身体体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实现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受益终身。

【关键词】初中生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而且竞争日益强烈,这就要求每个人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的学生所面对的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在处理不当的情况下就会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身心健康作为初中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不仅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板块,它在教学目标、内容、组织、师生活动及人际关系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帮助学生调节情绪、陶冶情操,培养合作与竞争的精神和优良的心理品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为今后的社会实践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一、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重要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个体心理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每个学生都会因为适应不良而产生心理问题,表现出没有正确的自我观

念,体验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不爱学习,不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甚至出现厌学、辍学、焦虑和自卑等现象,不善于同老师保持良好人际关系,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生成长过程中固有的逆反心理

在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见增加,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服从长辈的意识淡薄,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有些青少年过分强调自我,惟我独尊,对于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不愿接受。有意反其道而行之,他们经常用反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2、自我意识的高涨

初中生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将很多心理能量用于内省。表现在:一方面,他们总认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他们总是感觉别人用尖刻挑剔的态度对待他们。

3、与父母关系的变化

初中生与父母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父母对他们的影响作用的逐渐减弱,具体来讲包括:情感、行为和观点上的脱离,以及父母榜样作用的削弱。

4、与老师关系的变化

小学阶段他们可以接受任何一个老师,初中阶段,他们开始品评老师,对自己喜欢的老师言听计从,对不喜欢的老师,则采取极端否定的态度。

5、与朋友关系的变化

不再成群结伴的交往,开始一个或两个人进行交往,并且关系十分密切持久。初中开始阶段,男女对于异性的兴趣是以相反的方式予以表达的,不是相互接近,而是相互排斥;到了中后期,男女之间才逐渐开始融洽相处。而且,有些男女心中会有一位之间喜爱的异性朋友,但他们并不公开表现出来,而是作为心中的秘密保留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感情会逐渐淡化。

6、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

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担心考试会失败,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情绪十分低落,“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甚至出现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7、自信心不足

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优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失去自信心。

二、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基础和对不同项目的爱好,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进行个性化培养,特别是要根据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确定达到的目标,使每个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自我实现的快乐,从而增强自信心。另外

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评价和赞美,从而使其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一些有难度的技术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有退却和害怕的心理,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利用各种外部刺激,如语言等,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改变教法,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体育教学中,把握教学的基本环节,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在新授课时,可以利用图卡让学生先自行学习,而后进行展示,最后由老师进行纠正点评,学生再提高;又如在复习课时让学生自行练习,学会观察,学会比较和进行自我评价。

4、培养团结协作互助的精神

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之间的配合、协作,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例如拓展游戏信任背摔,让学生体验到安全感,增强自信心,从而也削弱了自我意识的高涨情绪。

5、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经常通过与学生的促膝谈心,可以最亲切、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

6、用无限的爱心感化学生,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爱抚情感的渴求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

心理需要。老师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小结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值得广泛重视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目的的,而要靠体育老师长期的不懈努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学生通过具体的言行所表现出来的意识、道德、品质、思想和毅力等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准确的把握学生的真实心理健康水平。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的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大容中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j].

[2] 毛振明,赖天德.体育教学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关系[j].

[3] 季浏.认知心理学与体育运动[j].

第18篇:初中论文

论《香菱学诗》对教与学的启发

论《香菱学诗》对教与学的启发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出自中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有《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范进中举》《香菱学诗》,分别出自中国古代的长篇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其中《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三部,《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讽刺小说。前三课的内容都是本部书中的主要人物(或能表现主要人物性格)及书中的重点章节。只最后一篇乍看题目,没读过《红楼梦》的人可能不知道这是出自《红楼梦》的片段。《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主要线索,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的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塑造了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的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显示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这样一部内容丰富的伟大巨著,课文为何节选‚香菱学诗‛一节呢?在我反复研读课文、教参,看了原著后发现这一节内容中蕴含着许多对我们有益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返璞归真的教学

文中香菱拜黛玉为师,黛玉教香菱写诗分三个阶段,第

一、谈诗。

黛玉没有板起脸孔说教,看似漫不经心,却准确地写出写诗、作文的要旨,给人以启发。如黛玉说‚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又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写诗是这样,作文又何尝不是呢?这前后结合起来是告诉我们写作文首先要有好的立意,立意新颖,其次是词句词句新奇,与众不同,最后才是行文的结构,顺序。第

二、读诗。又让香菱不要学浅近的诗,先读王维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了,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诗,次再读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读其他人的诗。也是在告诉我们:读书一定要读一流的书,读优秀经典的美文,还要多读。读是写的基础,读写结合,多读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第

三、写诗。在香菱读完王维的五言律并能联系实际领略了诗中的滋味,出题限韵让香菱去作诗。在这过程中只以点拨为主,告诉香菱放开胆子去做,不要被其他东西缚住。

黛玉在谈读诗时提到:‚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你有事是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其中有夸奖、有鼓励、有赞许,很好的激发了香菱学诗的兴趣和信心。

二、忘我的学习境界

课文的主人公香菱是一个孤苦的女子。每当说起《红楼梦》悲剧,人们最常想到的便是.‚金陵十二钗‛,而另有一个女子,她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历尽坎坷磨难,并扮演着整场悲剧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角

色,也是太虚幻境薄命司中最早登场的一个女子------香菱。香菱本名甄英莲(谐音‚真应怜‛)是甄士隐的女儿,地位介于奴婢与小姐之间,故位列薄命司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一生悲苦的香菱唯一快乐的日子大约只有薛蟠外出经商的那一年,其中就有香菱跟黛玉学诗一节。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学诗。文中写到香菱学习的句子,如‚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香菱听了,喜得拿回诗来,有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后坐在山石上出神,后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只见他皱一回眉,有自己含笑一回‛‚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香菱满心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以上都是课文正面描写香菱读诗写诗的句子。好一个刻苦学习的女子,。如此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废寝忘食,一次次的失败也并未让香菱气馁,而是投入了更多的时间精力,真达到了如痴如醉忘我的境界。正如作者所说‚香菱苦心学诗,精血诚聚‛香菱的这种学习精神不正是所有学习者应该学习的吗?正如文中宝钗对宝玉说的‚你若有他这般苦心,学什么有个不成的‛。香菱不但苦学还善学乐学。

三、别样灿烂的人生

《红楼梦》中的黛玉最突出的性格是:多愁善感、体弱多病、极具才情诗情、孤傲尖刻。但在文中她却表现出人生的另一面,热情大度、诲人不倦、平易近人、是一个有诗性、有悟性、有灵性、有生机和活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好老师。当香菱求教与她时,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乐为人师,当仁不让,率真、自信,溢于言表。香菱也表现出她人生中最光彩的一面,她是一个富有文学气质的人。她聪慧灵秀、至诚至纯、求师心切、不但好学乐学,而且善学苦学。她写诗取得骄人的成绩,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的。可见每个人的性格都有很多面,小说中是这样,生活中也是。

四、古之求学的三境界

常听到说古之治学的三境界,在文中香菱苦志学诗共作诗三首,正应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其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读《香菱学诗》,给我们许多读书写作的启发。我们不禁为林黛玉的深厚学识和教学艺术而感叹,也为香菱的勤奋好学所感动。在这节内容里,她们共同演绎了一曲教与学的动人乐章,展示出人物形象性格的独特层面。黛玉教的境界和香菱学的境界正是我们所学习的。这也应该之曹雪芹的得意之笔,不愧是‚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第19篇:《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模式研究》论文

浅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通过多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和研究,结合现在初中学生的心理现状,利用初中生物教学这一阵地,综合论述了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以及课后反思及交流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和方法及措施,以求达到生物知识和心理健康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生物教学渗透心理健康

生物科学从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极为迅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哺乳动物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克隆获得完整个体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等,这些都标志着本世纪人类已进入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在解决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生物教学不能再仅是传授知识,使学生获得知识并运用知识的过程,更应是学生发展能力、形成品质、掌握方法的过程。在生物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就如何充分挖掘教材中和课堂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利用学科特点来优化学生心理环境等方面,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和生物科学发展的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力求通过生物学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1、优化生物课堂教学过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讲,结合学科教学进行的心理教育是最有实效的。因此,我们应找准生物学科的个性任务与学生需养成的心理品质间的结合点,使心理健康教育与生物教学互补,使心理教育的内容与生物教学的内容有机融合,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的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老师需要在课堂内寻找一些契机,在课堂中有效的启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同时使学生的品性素质得到很好的提升;积极探索适合本班教学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去学习,积极鼓励学生去努力探索和创新。要在课堂内建立一个“民主”的氛围,积极营造一些思维深度广及趣味性也十分强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把成功、榜样、激励等贯穿于课堂,以达到激发学生自信心和自强心,让学生心中更有动力和欲望,更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此外,不应该让学生只留在生物课堂上学习,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放松心情的同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交流中,触动学生心底情感。有一位学生这样和我说:“在上第一节生物课前,由于别的学科成绩不理想,也就使我对生物失去了兴趣与信心。没想到第一节课这么有趣,我想好好学习生物。希望老师能够给我帮助,也希望同老师能够交朋友”。学习对老师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要善于利用—切机会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一句口头表扬,—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对学生来说都是激动人心的,都可能会为其提供学习动力进

而刻苦钻研文化知识的契机。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多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并及时点拨和启发。2、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实验课堂教学中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设计、操作、观察和结论分析,可以训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充分利用相关的实验素材,变化无穷的实验现象,在教学的时候使用情感教学,使学生的好奇心得以满足,从而调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对生物科目产生浓厚兴趣。生物的实验活动中有着很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是培育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进行任何一个实验的时候,都应该有意识的把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融入到里面去,同时将实验活动有效的串联起来。比如,在进行《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实验时,鼓励胆小的同学尤其是女同学参加到活动中来,锻炼其动手能力,让平时较为内向和自信心不足的同学多多表现,积极鼓励他们,使其逐渐建立自信心;例如在显微镜下面来观察写有“上”字的玻片,由于对于相关的知识已经做了讲解,大部分学生对于物象都可以较为迅速的发现,那么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找些平时内向不敢发言的同学,让这些同学来回答这个较为简单的问题,当同学回答完毕之后,不管回答的结果是否让人满意都需让其它同学用掌声进行鼓励,采取这样的激励方法后,平时内向的这些朋友也会找到自信,在生物课中更加自信。在大部分的的实验过程进行,都需要小组之间的成员进行分工,只有小组成一起努力,方能使实验成功,这也就使同学间的凝聚力得到加强,此外,共同的努力而成功的实验,使他们有集体荣誉感,明白团结才是力量的真谛。生物实验本身便是充满了有魅力的,学生都积极主动的想亲手做实验。但有时候实验的挫折或者失败会对其形成打击,导致其放弃实验。因此,在实际的实验过程时,教师不应该只关注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上面,而是应该要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明白生物知识所在,了解和掌握生物的相关知识,巧妙的把生物知识在生物实验中进行梳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达到学生的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的结合,使学生真正的喜欢上生物学科。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认知的师生心里互动环境,它由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和学生学的心理环境两部分组成。课堂心理环境表现为融洽或冷漠、活跃或沉闷、和谐或紧张等形式,良好的心理环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产生深远的影响,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的关键。

1、营造融洽的师生情感氛围

营造融洽的师生情感氛围的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以人道、平等、民主作为基础,具有爱的品格。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护儿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努力尝试,的确有所收获。

首先,我们必须改变观念,老师不能再作为“一言堂”的主人,学生也不再“唯师是从”,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要求,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有尊严、有思想、有潜力的人,决不只是装知识的容器。中学生正处于不断发展、成熟之中,他们需要尊重、理解、鼓励。我们不仅要以自己的智慧来点燃学生的智慧,还要用自己的情感和人格塑造学生健康的情感和人格。 我们表现出的态度、讲话的语气必须和蔼可亲,对待学生的问题不论简单或是幼稚、荒谬,甚至尖锐,我们都应耐心地进行解释讲解。我在提问学生时,一定不忘了说“请XX同学回答”、“请坐下”等词语,学生答对了一定记得及时表扬和鼓励,尤其

是平时基础差的同学或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更需略带夸张地给与鼓励,对答错的问题,及时更正,但不去嘲讽学生,做到以尊重学生自尊心为重。激励性语言如“你说得真棒!”、“你思维很敏捷”“你想得很全面”等会拉近师生情感上的距离,增加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

另外,平时闲暇时间尽量多与学生接触,以平易之心与他们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诉说,分享他们的喜悦,帮他们解决一些心理上的困惑,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一来,那怕是很调皮的孩子,在课堂上,他们也会给足你这个“朋友”的面子。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和打动每一位学生,让他们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来参与学习过程,用爱为他们支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让他们的心灵充满阳光。

2、努力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

人格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的精神力量,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知识,还要学做人;学生崇高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学生不信赖教师,就不会爱学这门课程,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我知道,教师人格魅力来源于崇高的道德修养,来源于深厚的知识积累,来源于优良的性格品质。一位遇到困难不低头,笑口常开、积极进取的老师,一定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

(1) 课堂上保持愉快的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心情。教师积极的心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进入兴奋状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的确有这样的感受:当我面带笑容走进教室时,我会发现学生们也像欢快的小鸟一样,围绕在我身边,问这问那,表现得兴奋异常;偶尔有一天我由于身体不适,蹙着眉头走进教室时,我很快便感受到学生们的情绪也会受到很大影响,明显的,多数学生不说话了,以至于整节课都无精打采,甚至竟有个别学生趴在桌子上开始打盹了!那次体验之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注意自己的情绪了。我在走向教室之前,一定先到镜前看自己一眼,看看是不是有精气神,是不是已在脸上写上了快乐!其实,我有一种感觉,就是当我踏上讲台的时候,不管之前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一下子,所有烦恼,甚至身体些许不适,都烟消云散、无影无踪了!也许,这就是所谓“入境“的感觉吧!

(2) 注重积累,开阔视野,与时代同步

现在社会发展快,现在的中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快,他们的话题每天都在变,生活对他们来说每天都很新奇。他们总是试图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他们希望老师能理解他们,和他们产生共鸣。为此,我们也应该有开放的心态、广泛的爱好、丰富的知识、创造性的思维。为此,我通过多种渠道,如订阅《百科知识》《家庭科技》《健康时报》,自己摘录电视科技节目,做读书笔记,积累剪报等,尽可能多的涉猎各种知识,了解社会、了解新生事物,以期能够与学生交流,与时代同步。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生物教学理应责无旁贷地分担这一重任,在培养生物能力的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以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为塑造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作出应有的贡献。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捕捉,加以渗透,学生的心理素质就能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作为教师应该牢牢把

握住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为祖国培养出身体和心理同样健康的优秀接班人,当然,这得靠我们大家的一起努力。

第20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研究论文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研究论文

关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研究论文

作者:刘云秀

【摘要】:“发展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 是学前教育机构在语言领域中使幼儿得到发展的总目标。从八十年代初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培养幼儿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到九十年代初提出的“发展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反映出语言教育观的转变。即从原来语言教育的文学化、成人化、装饰化转变为工具化、实用化。因为语言不管有多少种功能,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交际的工具。人的语言之所以会产生,儿童的语言之所以会获得、会发展,都离不开交际需要这一原动力。

【关键词】:语言交际、语言能力、发生发展、本质

人的语言之所以会产生,儿童的语言之所以会获得、会发展,都离不开交际需要这一原动力。《幼儿园工作规程》从宏观上为我们的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改革指出了方向,但要在具体的实践中操作,需要我们对幼儿运用语言交往涉及到的语言环境,语言类型以及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进行思考分析,使之具体化,否则改革的实践就很难进行。

一、关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提及语言教育,一般人会认为在幼儿阶段也就是讲讲故事,说说诗歌,每当与家长谈及这类话题,家长总是感到非常困惑,不知如何来教。经过长期的实践,我认为要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健康全面发展,应做到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家园以及全社会共同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良好环境对幼儿一生的语言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期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时期。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应该以言语教育为手段,以一日生活为途径,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灵活、随机地引导幼儿的语言活动。使他们乐意地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他们积累运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听说能力以及交往技能,进而使幼儿在品德和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领域能力的发展,我认为应从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着手。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研究论文

㈠ 应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因为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

交往是一种社会活动,语言的交际是一种语言的社会活动。语言的社会活动就需要用社会的交际的观点来看待分析语言。

用社会的交际的观点来看待语言,首先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交际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任何的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交往环境中展开的,离开了语言环境孤立地发展幼儿的语言,就不可能是交际的语言。因此在发展幼儿语言的过程中是否考虑到了语言环境的因素,是发展幼儿运用语言交往能力的首要前提。

由于人们认识到语言受环境的制约,因此社会语言学家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语言环境作了尽可能详尽的描述,并且解释和使用也相当灵活随意。有的专指上下文;有的则是指交际时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交际场合及交际双方的有关因素;还有的把交际表达时的眼神、表情、手势、姿态也列入语言环境的范围。[1]如此详尽的描述,给我们了解语言环境的种类进而去把握受环境制约的语言类型提供了可能,但也给操作带来了困难。因为多角度的环境种类必然会产生多角度的语言类型,而多角度的语言类型在教育实践中是很难操作的。那么在诸多的语言环境种类中,有没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语言环境呢?

我们认为占主导地位的交往环境是有的,它就是“交际场合”。因为在交际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交际场合、交际双方的有关因素中,交际场合最具概括力,不论是交际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还是交际双方的有关因素,它们都可以统一在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交际场合中。“场合”是指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

在交际场合中,社会时间、地点形成了社会环境因素,自然时间与自然地点形成了自然环境因素,交际双方的有关因素(目的、身份等)形成了交际时的情况,抓住了交际场合,也就带起了其它三者,因此“交际场合”在语言诸环境中占有主导地位。

现在我们还需要具体分析幼儿的语言交往环境,以进一步了解其语言交往类型。幼儿由于受到身心发展的限制,与成人或同伴的交往基本上是处在同一时 2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研究论文

间,同一地点中,因此幼儿与人的交往主要为面对面的交际场合,但由于交际双方的身份、目的不同,这种面对面的交际场合实际上表现为二类。一类是交际双方以此时此地情景作为交谈内容的交往环境,表现为幼儿在家、在园与家长、教师、同伴共同玩玩具,看图片等此时此地有一具体内容为双方共同感知的交往环境上;另一类是交际双方以彼时彼地的事件作为交谈内容的交往环境,表现为幼儿在家、在园与成人或同伴谈论星期天的游玩、幼儿园的大型活动、邻家的小伙伴的轶事等发生在彼时彼地的事件,无交际双方共同感知内容的交往环境上。

不同的语言环境会给幼儿在语言的使用上带来不同的影响,产生出不同的语言交往类型,将交往环境——交际场合进行了分析思考与区分,也就为交往环境中的语言类型的分析思考与区分提供了前提。

㈡ 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儿童学习的起点,没有兴趣,阅读就会成为一件苦不堪言的事。 学龄前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关键阶段。而相关的阅读教育研究表明: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密切相关。孩子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阅读越早越有利。因此,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依据相关研究指出:小学三年级之前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这是未来成功与否的关键。

首先应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并摆放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幼儿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例如:在每次阅读活动前,教师在活动区、图书角摆放相应的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和内容,以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除此以外,我们还根据幼儿听读识字教材,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将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幼儿的日常生活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让幼儿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孩子阅读的兴趣。

其次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 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研究论文

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父母需要跟孩子建立起共同阅读的互动关系,在帮助孩子阅读的时候引导他们充分感受阅读的快乐。开始时可以给孩子讲些童话故事,让他们听懂;同孩子一起看书,并讲解其中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给孩子买些符合其年龄的书籍,但并非一定要买许多的书。比较好的做法是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多带孩子去商店转转,告诉他们书的种类很多,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从而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使其认识到看书与看电视不一样。此外,还可以多让孩子看些图文并茂的书,以此来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其阅读兴趣 第三,好的语言教育活动也是促进幼儿语言领域能力的发展的重要环节。虹口区实验幼儿园的李建君老师从儿童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开展“广而浅”的语言教育内容值得借鉴:

1、选择幼儿自我认识及日常生活经验为幼儿语言教育内容。

这些来自于幼儿自身及日常生活的内容是孩子相当熟悉的,通过老师的合理组织和引导,能让幼儿在回忆相关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处理有关信息,加以整理组织成较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同时又引导儿童对自身及日常司空见惯的现象加以关注、概括和交流。

二、语言是儿童学习的对象,要善于开发儿童的语言能力

语言学习是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虚饰物。学前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儿童的语言交际在1—5岁之间从非语言交际转换想语言交际,其掌握语言是大量的依靠生活在言语交往环境中自然获得的。然而由于言语自身存在着许多语音、词汇、语法及言语交际的规则,儿童必须经过大量的专门学习才能真正掌握。

生活中的时时刻刻都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时机,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善于为孩子创造机会,孩子的语言能力是很容易被开发的。

㈠ 首先从培养自信心入手,因为孩子的自信心是直接影响他们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努力程度的重要因素。

学前儿童的语言学习要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认为除了先天的生理因素外,最重要的莫过于社会因素,而社会因素有引导着儿童的心里因素,所以儿童的心理因素也受社会因素的制约。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研究论文

大人应主动为儿童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引导幼儿说话的积极性。孩子在语言上的可塑性非常强,他们学习语言最直接的一个途径就是模仿,模仿成人的交谈,模仿故事中的艺术语言。于是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我注意规范自己的语言,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他们自信的说出想要表达的东西。

㈡ 注意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问题,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方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幼儿期语言的训练值得重视,幼儿园语言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应考虑到从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和鼓励幼儿说完整话这两方面进行:

(1)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因为词汇量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幼儿口语表达的能力强弱。然而,幼儿词汇量的积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而是在幼儿在长期的语言学习中,周而复始地学习与运用的过程丰富、积累起来的。它根本就没有捷径可言,完全依靠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与幼儿一起成长,一点一滴地积累和巩固。

(2)鼓励幼儿说完整话。幼儿不仅需要掌握许多词汇,还要学习运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完整地说一句话到连贯地说一段话,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何引导幼儿说完整话呢?这关系到教师本身的语言教学习惯,假如教师本身上课时就不注意对幼儿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是运用简短的词表达自己的意愿,一旦形成习惯,就不利于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㈢发展幼儿运用语言交往能力的实证研究

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对“语言”这个笼统的概念的分析,在语言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着好些误解,例如,名为培养幼儿的口头语言,而衡量指标却只有“是否完整连贯”一项,实际上是只注重了口头语言中的独述语言;片面注重幼儿语言的完整连贯,注重幼儿能否在课堂上独自一人讲述生活经验与故事,而对对话语言没有引起重视。只看到对话语言的形式具有情景性,不完整、不连贯, 5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研究论文

看不到情景性语言本身还是一种一定交往环境中所必需的语言形式。对幼儿出现的情景性语言只看到连贯性语言水平低的一面,看不到幼儿还有着在适当的场合采用适当的语言进行交际的一面。这对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显然是不利的。

为了进一步探索发展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的途径,并使之具有操作性,我们从上述理论思考出发,对幼儿语言交往涉及到的环境,语言类型,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进行了讨论,并分析出幼儿期的语言交往环境的两种类型,及其制约着口语交往的两种方式(语言类型)。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一个实证性的研究。具体做法是:

(1).创设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一种为交际双方以此时此地情景作为交谈内容的场合。在研究中,具体表现为让幼儿看图片向主试讲述图片内容。我们假设:“看图讲述”是一种以图片为支持物的讲述形式,因此这一交往环境(场合)具有产生情景性语言形式的可能性。图片能使幼儿把它作为传递信息的辅助工具,讲述时,由于与主试共同感知着图片,边指点边说,语句不完整,容易使用代词。

另一种为交际双方以彼时彼地的事件作为交谈内容的场合,在研究中,具体表现为让幼儿看图片后离图向主试讲述图片内容。我们假设,“离图讲述”这一交往环境(场合)具有产生连贯性语言形式的可能性。因为图片这一情景因素消除后,幼儿无法借它传递信息,语言表达在逻辑上必须完整连贯。

(2).将同一水平和同一幼儿(本研究共进行了两轮,一轮为等组,采用看图和离图讲述两种语境,另一轮为轮组,采用看图讲述和生活经验讲述两种语境)在两种场合中的语言形式进行分析比较,比较的结果证实了我们的假设:同一水平和同一幼儿在两种语境中表现出的语言形式确实不一样。在有图讲述中,幼儿的语句表现出情景成分高,短句、不完整句子,使用代词多,表现出情景性语言的形式倾向;而在离图讲述中,幼儿的语句相对完整连贯,情景成分低,表现出连贯性语言的形式倾向。经统计检验,两者间的差异达到显著程度。

同一水平或同一幼儿在两种语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倾向,表明幼儿具有情景性语言的形式和连贯性语言形式,表面看来,幼儿在两种语境中都为独自一 6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研究论文

人向听者讲述图片的内容,都可以看成表现功能,而实际上,在环境的制约下,功能发生了变化,离图讲述仍是表现功能,而看图讲述由于听者与说者共同感知着图片这一情景因素,表现功能已经转变为相互作用的功能了。因此,在看图讲述中产生的语言类型实质上是对话语言,而在离图讲述中产生的语言类型为独述语言。

同一水平或同一幼儿在两种语境中表现出两种语言类型还表明:幼儿能够知觉语言环境的不同,并能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调整转换自己的语言行为,使自己的语言与环境相适合。

整个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关于幼儿运用语言交往能力的思考可以实证,具有可行性。

2013.11.02 7

《初中教育研究论文范文.doc》
初中教育研究论文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