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调查步骤范文

2022-12-10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调查计划调查步骤

调查时间:2014年10月8日—2014年12月27日 调查课题:西乡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现状调查

调查对象:西乡县第三中学七年级学生及其从事七年级语文教学活动的资深教师 调查方式:问卷、访问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西乡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其调查结果和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当前七年级语文课程与教学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理论依据。力争为西乡县第三中学语文课程与教材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建议。同时促进西乡三中教师专业化成长和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更好地改进西乡三中语文教学工作,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以促进西乡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新课改顺利实施。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这为自身今后的教育活动能提供有效的教育经验,能够使得自身更好的适应中学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学到的东西书本上的东西大多都是死的,应该怎么样把它运用到实践当中呢?这也是我开展这样一个调查活动的真正目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次,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一个调查能够让我自身更加的熟悉中学语文的教育教学活动。

二、调查单位

西乡县第三中学,西乡县第三中学创建于1979年,原位于县城名胜金牛东侧,2013年8月迁址西关街63号,是一所县直属初级中学。学校占地17258.7㎡,校舍建筑面积16465㎡,校园绿化面积4600㎡,运动场面积6200㎡。现有36个教学班,学生1948人,教职工123人,专任教师10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近年来涌现出省级先进个人2人,省级教学能手3人,市级优秀教师17人,市级名师3人,县级名师17人,县教学能手6人。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敬业爱岗、素质优良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调查过程

1、学生方面

(1)设计问卷调查表

参考网上的搜到的语文调查问卷。分五个调查内容,分别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语文的态度,教学方式,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实验教学。问卷编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2)发放问卷调查

这此调查的时间为2014年12月,调查的对象是西乡县中学七年级的学生。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0份,其中有效问卷185份,有效率92.5%,属于理想的高效样本数。通过内容归纳和数据统计,对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落实新课改,提供客观依据。

2、教师方面

(1)听资深老教师的课

(2)访问资深老教师

四、调查结果分析(总结调查情况,写调查报告)

1、总结调查情况

2、反思调查结果

3、写调查报告

推荐第2篇:教育教学调查

时代呼唤教学管理新理念

【摘要】现代教学管理必须更新观念,以新的教学观来透视与分析今天的课堂教学,采用刚性管理手段,纠正当前教学工作中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做法??

为适应世界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第三次全教会提出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一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模式的根本变革,无疑对中小学教学管理提出挑战。显然,过去中小学教学管理与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不相适应,广大一线干部教师呼吁,中小学教学管理亟待改革,如果不紧紧抓住管理这根缰绳,任何成功的改革都是不可能的。

应当看到,经过多年的学习宣传,广大教师对素质教育的概念并不陌生,但相当多的干部和教师还仅仅停留在认识水平上,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更没有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尤其是一些管理行为有悖素质教育,相当多的教学管理还是围绕着知识传授进行的,仍然停留在考试管理、分数排队层面上,一些管理部门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并按升学率和分数对学校和教师进行排队,以此作为实施奖惩的依据。有的学校对国家规定的课程随意更改,或增加课时总量,或减少和挪用非考试科目课时,办复读班和反复进行模拟考试,滥编滥印复习资料,向学生硬性推销。有的剥夺学生休息权利,以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为代价,追求所谓的高分数。有的对个别教师加重学生负担的做法采取默许的态度,甚至大加赞扬、示为样板,这样的教学管理不可能使中小学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无从谈起。

由于对传统教学方法驾轻就熟,一些教师不愿意花力气探索新路,相当多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学生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认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合作、交往等行为的养成;重视考试的选拔功能,忽视学生的全面综合评价等。为此,有必要采用刚性管理手段,加大对原有教学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行变革的力度,纠正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做法,改变教师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习惯,通过规范教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是自然的自发的过程,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学习就能完成,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来实现。北京崇文区清华街小学校长景芳玲认为,校长应当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通过典型事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帮助教师领悟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比如,在讲三角形的认识时,老师让学生动手做三角形,学生做完后,老师让学生把三角形放在一边,拿出教具让学生到讲台上比较三角形的大小,为什么不让学生拿自己做的三角形互相比一比呢?很显然,教师在完成教案,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相脱节,一个不大引人注意的环节,却反映出教师的教育思想,看似一个简单的方法,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如果让学生把自己做的三角形重叠在一起,比一比,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个过程所获得的直接经验会很深刻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然而恰恰被许多教师忽略了。忽视学生的直接体验,代替学生的认知过程,把知识强加给学生,正是今天教育的弊端。管理者的责任就是要在这些地方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教师一旦掌握了现代教育思想,就会焕发出极大的改革热情,结合他们的实际工作,探索提高教学质量

的新途径。

当前,为落实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当把改进课堂教学作为主攻方向。那么,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究竟是怎样的?专家认为,首先应该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提倡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成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的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专家认为,当前在教学管理中亟待澄清的几个问题是,第一,什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什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应当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体,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体,而不是在时间安排上“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次”。第二,教育工作的最终成效不是以教师教了什么,而是以学生学了什么、对学生的素质产生了什么影响来衡量,这是教育思想的重大转变,按照这样的教育思想,教学活动理所当然地要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轨道,衡量一节好课,评价一节好课也理所当然地要以学习者的发展为尺度。教学管理人员应进一步更新观念,用新教学观来透视与分析今天的教学。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尚凤祥到中小学听课后十分感慨,课堂教学并未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讲课十分投入,但更多的是在单纯传授知识,尚未体现能力培养、方法训练、行为养成等,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要有全面科学的基础目标,还应当体现发展性目标。不可否认,大多数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但不是有意识的自觉的,因此是低水平的,如何将这种不自觉的行为转变为自觉行为,正是管理者的职责所在。

现在,在教育界有一种说法:“课外抓能力,课内抓知识,热热闹闹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这句话引人深思,课内课外为什么两张皮?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不是故意为之,广大校长教师对改革课堂教学有着强烈的愿望,但深感无从下手。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支撑点究竟是什么?北京教育学院教授梅汝莉认为,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只有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统一起来,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上素质教育之路。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统一,首先要弄明白知识的内涵是什么。知识和智慧是相伴的,在教知识的同时应当给人以智慧,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知识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论,而且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智慧的结晶,任何把智慧排斥在外的知识传授都是盲目的、片面的,不可能把人教聪明。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产生共鸣,在这瞬间的结合中产生成功的愉悦感。教师应当让学生学会向已知发问,任何创新都是以发问为前提的,学习前人的知识,就是要把前人走过的创新过程再次发现、再次体验,教师要有这个意识,由已知不断地引出未知,使学生每掌握一个新知识,都能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现在有些课堂教学表面看是启发式,实际上仍然是灌输,教师提问,学生答问,学生思维完全是在教师的语言轨道上运行,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应该是启发学生发问,鼓励学生学有创见,回答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提的问题是否具有思维价值。启发学生智慧要比教给学生知识重要得多,传知已不重要,启智才是良师。

其次,在教学管理中要弄清楚能力是什么。能力不仅仅是动手能力,应当是手脑并用。学习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实践能力,也是最重要的学习能力。为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加强教学全过程管理

【摘要】教学常规管理首先体现在依法治教,必须科学规范;加强教学全过程管理,应特别注重课堂教学环节;应重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必须从管理入手。当前,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不容忽视,一些学校擅自停开国家规定的课程,增加考试科目的课时,延长学生在校时间,在学籍管理上弄虚作假,强行向学生推销复习资料等,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在家长中及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损害教育形象。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以有序管理为基础的,常规管理是有序管理的根本。常规管理首先体现在严格依法治教,体现在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的要求管好教学。课程计划是由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的有关学科开设的目的、意义、任务以及教学时间和进度,它体现了国家对教学工作的总要求,所有教学都必须服从于大纲和教材内容,学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严格按课表上课,加强对教学用书和复习资料的管理,严格控制补课和作业量,加强学籍管理。《儿童权利公约》、《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给我们提供了依法治教的依据,管理者要对学校及教师的言行加以规范,尤其对学生的休息以及对课外的身心发展所需要的时间给以足够的保证,对学生到校及离校时间应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对违法行为要有严格的处罚规定。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主观随意性大,制度不完善,有些规定甚至违反教学规律。为此,教师们呼吁,常规管理必须科学规范,教学质量是经过一系列教学秩序创造出来的,不是考出来、逼出来的,只有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规范和制约,才能保证教学的方向性和有效性。对教学过程进行规范和制约,其目的是出质量和效益,许多教学干部对此深有体会,只有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建立规范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工作高效运转,才能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管理中,规章制度的建立固然重要,但要使规章得以贯彻,质量得到提高,必须加强教学全过程的管理。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备课、辅导、考核、课堂教学等,还包括完善教学设备,改善教学环境,开展教学质量检查。然而,调查发现,不少学校在教学管理上重结果、轻过程,只在考试成绩排队上下功夫,管理工作未深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致使管理工作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之中。

一些地方教学管理只在个别环节上下功夫,例如,只重视课前备课,课后质量分析,而把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忽略了。备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有的学校把手段当目的来抓,硬性规定教案必须写多少页,并且统一内容、统一格式,甚至以教案篇幅的多少定等级、评优劣,至于备课内容是否有新意,是否在教学研究上下功夫,是否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却无人过问,由此造成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写教案上,而研究教法、研究学生常常被忽略。此种做法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有的教师为了应付检查,甚至让学生代抄往年的教案,多数教案机械重复、照搬从前的。这种管理方式在教师中引起极大的反感,他们呼吁,备课要求不应一刀切,要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备课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帮助形成教学理论。另外,抓备课要以教案为突破口,在改革教法上下功夫,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让新思想、新观念尽快进入课堂。教案只是教学前的计划、蓝图,抓教案抓的是蓝图,而不是工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听课和分析课这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教学干部应当深入教学第一线,与教师一起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教改之路。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崔允郭认为,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教学思想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而如果能够记录下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原计划的变更,遇到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自己通过施教所获得的体会和感悟,则可以帮助教师总结积累经验,形成教育理论。为此,崔允郭建议,教师能否像医生写病历那样写“教历”,记录下课堂教学中有价值的东西。

教学不只是指教师教,还包括学生学,教师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学生的进步,教学的效能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而不是体现在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学管理不仅要搞好教的管理,还要加强学的管理,要在教会学生学习上加大管理力度,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效果。尊重学生对教学的意见,鼓励教师研究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勤学好问,不唯书,不唯师,敢于问难置疑,提倡合作学习。

崔允郭教授认为,眼下,对教师的管理主要是靠行政手段,是自上而下的管理,而忽视了自下而上的管理,即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管理者往往以考试的分数来评价老师,这种只重视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的做法,导致个别责任心差的教师不择手段,追求高分数,对学生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为此,应当强调过程管理和过程评价,过程评价可以靠学生评价来实现,评价指标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真实体验,便于学生回答,比如“教师讲课是否具有针对性”,“备课是否充分”,“教师讲课能否引起学生兴趣”等。评价时,几门学科的评价表要同时发给学生,让学生在比较中评价。开学初,要将评价内容告诉教师,目的是让教师学会自我管理。学生评价教师以后,不能给教师排队,反馈给教师的是全校的平均分及自己的分数,让教师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管理者应更多地与教师交流、沟通。

为教师创新“松绑”

【摘要】人是管理的核心,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管理并不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灵丹妙药

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尤其在知识经济呼唤创新精神的时代,教学管理更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当前,中小学教学管理尽管规范、有序,但过于沉闷,缺乏活力。

教师们反映,目前对教师的管理太机械、太死板,且不注重时效。一些抓教学的领导认为,教学管理的最佳境界就是整齐划一,集体备课与教研,强求教学要求、进度、质量、评价整齐划一。忽视教学的个性与创造性,怎样备课、怎样上课、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都有统一要求,都有固定模式,而且认为这就是科学管理,亦步亦趋者受表扬,发出不和谐声音者挨批评。对此,一些教师提出不同见解,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只有根据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不否认有共同的目标,但若机械地强调绝对统一,无疑会抹杀教师的个性,压抑教师的创造性。教师没有个性,学生没有特色,素质教育提倡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根本就无从谈起。培养具有个性的教师,是现代教育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江苏教育学院周在人认为,工业经济时代的传统教育是一种“标准化”

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是强调统一性的“刚”性管理,而未来经济时代的教育是鼓励创新的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应是有较高理智水平的“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一种采用非强制方式和非权力性影响力,在人们心目中产生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转变为自觉行动的管理,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人为本,有专家认为,柔性管理将成为21世纪中小学管理的主要模式。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教学管理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鼓励创新的教育机制,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人员,还应该是“求实、求真、求新”的教学研究人员,学校应该建立鼓励教师教有创新、学生学有创见的教学制度,创造充满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鼓励教师发挥自身优势,追求教学艺术的个性化,创造出不同的教学风格。

北京师范大学申继亮的观点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有很大的自主性,不应该受拘束与模仿他人或跟从他人,教师应该有机会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主见,做出自己的决定,表现自己的教学风格等,在教学大纲的引导下,教师还可以决定自己在每堂课上所讲的内容、授课的方式或顺序等。

营造自由的学术气氛和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吸引和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条件,北大附中的经验值得借鉴,在学术研究上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允许争论,不强求一律;在教学管理中,坚持“教学有方,教无定法”的原则,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的情况,求实创新、博采众长,以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方法及风格,对教学过程不加干涉,不硬行推广某一种教学法,教书不拘一格,育人各得其法;在教学质量评价上,不简单用及格率、升学率、排名次、分数高低等指标来衡量教师业绩,而是侧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种自由的学术气氛和宽松的教学环境,使一大批教师的才华得以施展,学校名师荟萃,人才辈出。

当前,频繁的检查评比仍然是一些地方教学管理的基本方式,加重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尤其是烦琐的量化打分在某种程度上捆住了教师的手脚,束缚了教师教改积极性的发挥。教师们呼吁,教学管理不能单纯地检查布置工作,量化管理过细、过滥,把教师工作中一些不宜量化的硬要量化打分,甚至用许多硬性规定卡教师,一些管理人员惟学科、惟书本、惟经验,缺乏深入实际、深入学生、深入课堂的热情,过多地使用评价的鉴定功能而忽视评价的诊断作用,对教师缺乏具体的帮助和指导,特别是教学指导工作亟待改进,教学管理者、教研人员更新观念至关重要。如何在教学研究中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创新值得研究,不能照搬固定的模式或教学思路,更不能将管理者的意图强加给教师。一位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恰恰是一节有新意的好课,却被认为教学语言不精彩、教学结构不严谨、教学功底展示不充分。还有的临近下课,学生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因势利导组织讨论,学生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获得极大的满足,结果这节课因为拖堂而被扣分。如何评价一节好课,关系到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问题,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还是追求教学环节的天衣无缝、教学艺术的完美无缺?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观念,实际上有些课虽然很好看,很精彩,但学生只是配合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完全是被动式的接受,而有些课学生思维活跃,充分参与讨论,表面看不那么有板有眼,教师也没有口若悬河的精彩演讲,能说这节课不成功吗?当前,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改革课堂教学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新课题,管理者应当善于用现代教育观念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为教师改进教法开出处方,善于发现教师中蕴藏的教改积极性,发现教师在实践中总结的新经验、新方法,及时总结推广。

减轻学生的负担,首先要减轻教师的负担,教学管理要给教师“松绑”,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有些学校层层下达升学指标,分数成为衡量教师业绩的惟一标准,有的教师因为考试成绩在全县排名稍后而受到学校制度的处罚,还有的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是,所教课程全县前三名者奖励,重奖第一,全县四五名者不奖不罚,六名以后者依次处罚,这种做法给学校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教学管理的对象是教师,是有强烈自尊心和进取心的知识分子,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管理者的水平、学识、人格、管理艺术有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管理不仅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还应体现在对教师个性的理解和尊重,为教师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满足教师的成就感。只有充分信任和尊重他们,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为教师提供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才能最终实现教学管理的目标,才能使教学工作生机勃勃。

推荐第3篇:教育教学调查问卷

针对湖南科技学院教育教学问题的调查问卷

我们学校始终以新的理念来培育学子----那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我们耽误您两分钟的宝贵时间,针对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问题做一个简单的调查。

1、您觉得我们学校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如何? A、学习环境和氛围都很好 B、学习环境不错,但学习氛围不高 C、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都不怎么好

2、您觉得我们学校得学风建设做的如何? A很好 有B一般 C 有待改进

3、您认为我们学校 是否在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A是 B否 C 不知道

4、学校方面是否有调查过学生自身对教育教学的真实感受,并积极请求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出合理化建议? A学校经常关注学生对学校教学的感受 B学校偶尔有过对学生关心教育教学问题

C学校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大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真实感受

5、您在平时和教学老师的关系如何?

A、老师和蔼亲切,与老师关系很好,平时很乐意与老师沟通 B、平时与老师关系较好,只在课堂上与老师交流

C、与老师关系一般,只会在临近考试时才会主动跟老师交流

6、您是否看好对学校现行的教育教学方法? A很先进,非常看好

B、有时会很迷茫,不过整体较好 C、对这种事从不关心

7、您会利用时间来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上提出建议吗? A、会,并且尽心尽力 B、心里会想这样做,但是不清楚渠道 C、不会的,学校的事与自己无关

8、您是否希望学校通过学生评价来改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 A、是的,非常希望 B、虽然会想,但是不会去做 C、对此漠不关心

9、您对自己的成绩是否满意? A、是,非常满意 B、总体较好 C、不满意

10、您觉得自己的学习成绩 与学校得教学模式关系如何? A、关系密切,有决定性作用 B、关系不大,主要还是靠自主学习C、一点关系也没有,学习成绩完全靠自己

11、您是否感觉学校得教育教学模式与将来就业产生影响? A、是的,影响非常大 B、有一点影响,主要靠自己

C、没关系,就业主要看自己得个人能力

12、您对哪些方面得教育模式感到满意? A、实验教学 B、多媒体教学 C课堂互动教学 D、都比较满意

13、如果让您再选一次学校,您还会选择我们学校吗? A 会的,非常肯定 B、不一定 C、一定不会

非常感谢!

推荐第4篇:怎样设计调查问卷(步骤)

怎样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着问卷调查的成败。

一份问卷一般包括前言、主体和结束语三部分。前言置于问卷的开头,用来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有关填答问卷的要求等内容。结束语置于问卷的最后,一般是简短地对被调查者的合作表示真诚的感谢,也可以征询一下对问卷设计和问卷调查本身有何看法和感受。

问卷主体部分包括调查的问题和回答的格式,以及地如何回答问题的指导和说明等内容,它是问卷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问卷题目的设计中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1)问题的选用。首先要将与调查有关的问题尽可能地列出来,然后再逐个推敲筛选,决定问卷选用的问题。所选的题目一则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二则必须是围绕调查目的的最必要的题目,设计的总理2过于简略蔌过于繁琐都不行。

(2)问题的排列。问题的排列组合方式,一是要按问题的性质或类别来排列;二是要按问题的难易程度来排列,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

(3)问题的表述。问题的表述,第一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通俗性;第二要持“中立”立场,不能带任何倾向性或暗示;第三要做到一个问号前只问一个问题,不要在一个问号前设多个问题。

步骤/方法

1.在设计调查问卷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这次调查的主题是什么,受试人群范围是否有限定,希望能够收到一个怎样的结果,根据这些来选择出题类型、描述用语,才能够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

2.在问卷的开头,一定要明确告诉对方,我们进行的是有关于什么方面的调查,并且告诉对方该如何作答,是打钩,还是填写选项代码。不要让受访者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究竟要做什么。

3.在问题类型的选择上,最好以选择题为主,如果需要对方提出某些具体的意见或建议,这样的问答题最好控制在三个以内。这样的组合方式比较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假如都是问答题,只怕没有人愿意认真填写,都是敷衍了事,对于结果没有任何意义和帮助。

4.在选择题备选答案的设计上,如果是答案很明确,非此即彼的,就可以用二选一的题型;假如是问频率之类容易因个体感受不同而有分歧的问题,最好能有一个具体量化的选择,比如“一天一次、三天一次、一周一次”,而不要用“经常、有时”这样笼统的词汇。 5.在问题的排列顺序上,应该先易后难,并且就像我们写作文一样,按照一定的逻辑,把几个相互之间有联系的问题排在一起,不要像心理测验的卷子一样,东一问西一题,毕竟设计心理测验的目的和调查问卷是不一样的。 6.在描述上,一定要注意用词恰当,能够清楚表达含义,而且不会发生歧义。问题尽量用肯定句式,比如“我觉得看书是有益的”,那么答案可以是“同意、基本同意、基本不同意、完全不同意”,千万不要设计成“我不觉得看书是有益的”,有时候人们的思维定势可能会让他们错看这个“不”字,那么面对相同的答案选项,很有可能就做出了与本意相反的选择。

是否式(把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列出两种相矛盾的情况,请被调查人从中选择其一“是”或“否”、“同意”或“不同意。)

选择式(每个问题后列出多个答案,请被调查人从答案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一个或几个答案并作上记号)

评判式(后面列有许多个答案,请被调查人依据其重要性评判等级,又称为排列式,是数字表示排列的顺序)

三、设计问卷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问卷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问卷中所提的问题,应围绕研究目的来编制,力求简单、明了,含义准确。不要出现双关语,避免片面和暗示性的语言。如“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教师,你喜欢教师职业吗?” 2.问题不要超过被调查者的知识、能力范围。如对小学生的问卷出不要出现“你认为哪家商场的营销比较疲软”的问题。

3.问题排列要有一定的逻辑次序,层次分明。问卷的目的、内容、数据、卷面安排标准答案等都要认真地推敲和设计。

4.调查表上应有留给供人填写答案的足够空间,并编有填写调查单位的名称、填表人的姓名和填表年月日的栏目。

5.问卷形式可以封闭式和开放式相结合,问题数量要适度,一般应控制在30个问题以内,最好在20分钟内能答完。

6.为使调查结果更为客观、真实,问卷最好采用匿名回答的方式。

四、问卷设计的步骤

设计问卷的内容要符合实际情况。一般来说,问卷设计前要摸底,对组内全体成员进行使用问卷调查的培训,并在小范围内进行试测,反复修改设计的问卷,以期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并便于对结果进行处理

如果单讲问卷的设计步骤,则包括五个层次:问卷的理论构思与目的、问卷的具体形式或格式、问卷项目的语句和问卷的用词、问卷项目的编排。

1.问卷的理论构思与目的

在进行问卷设计时,首先要明确各层次的具体设计要求,以便确定问卷的结构和设计重点。问卷设计中的第一个层次是问卷量表的构思与目的。不同的目的和理论依据,决定了问卷项目的总体安排、内容和子量表的构成。

2.问卷的具体形式或格式 第二个层次是问卷的具体形式或格式。例如,应该采用什么样的量表?量表应采取多少个等级(量表的点数)?是用奇数还是用偶数量表?量表上文字说明该用多少?等等。这些都是在第二个层次需要考虑的。

3.问卷项目的语句

问卷设计的第三个层次是问卷的语句。注意事项如前所述。 4.问卷项目的语句

问卷的第四个层次是用词,总的要求是避免过于抽象、一般的词语,防止反应定势。 5.问卷项目的编排

第五个层次是项目的编排。应从一般开始,越来越具体,比如先排对学习或工作的整体看法的项目, 然后了解有关学习或工作环境、奖励和团体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还应该把影响情绪的问题安排在问卷结束部分,比如,年龄、工作、身体状况等,这也是问卷设计的 惯例,因为如果受试者认为这些项目涉及隐私而拒绝回答时,重要的信息在前面已经得到了。此外,在项目排列上还应注意顺序效应,即排在前面的问题有可能会后 面问题的回答造成影响,要设法避免。

推荐第5篇:事故调查的基本步骤

事故调查和火灾事故现场勘查论文

有了充分的准备,可以说是在事故调查工作中开了一个好头,为开始事故调查过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施事故调查是事故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一般的事故调查的基本步骤包括现场处理、现场勘查、物证收集、认证问询等主要工作。由于这些工作时间性极强,有些信息、证据是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消亡的,有些信息则有着极大的不可重复性,因而对于事故调查人员来讲,实施调查过程的速度和准确性显得更为重要。只有把握住每一个调查环节的中心工作,才能使事故调查过程进展顺利。

一、事故报告阶段

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有关人员在1小时内向县级以上安监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以下简称主管部门),安监部门或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会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2小时以内同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安监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同时通知公安、劳动保障、工会、人民检察院等相关部门。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事故单位发生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行为,经查证属实的,应立即上报事故情况。

二、事故调查阶段

事故调查由人民政府或人民政府授权、委托的有关部门组织进行,事故调查组由人民政府、安监、主管部门、监察、公安、工会等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视情况也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组成员如与调查的事故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必须回避,调查组组长由市政府指定。 事故调查的主要任务是:

①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②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③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④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⑤提出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取证是完成事故调查过程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事故现场处理。为保证事故调查、取证客观公正地进行,在事故发生后,对事故现场要进行保护;

(二)事故有关物证收集;

(三)事故事实材料收集。一是手机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 (四)事故人证材料收集记录。

(五)事故现场摄影、拍照及事故现场图绘制。一是事故现场摄影、拍照,二是事故现场图的绘制。

三、事故处理阶段

事故调查与事故处理,是两个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工作。事故处理的任务,主要是根据事故调查的结论,对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落实防范重复事故发生的措施,贯彻“四不放过”原则的要求。所以,事故调查是事故处理的前提和基础,事故处理是事故调查目的之实现和落实。

国家对发生事故后的“四不放过”处理原则,其具体内容是:

(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2)责任人员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3)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4)事故制定的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是要求对安全生产工伤事故必须进行严肃认真的调查处理,接受教训,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提交的事故调查报告经政府批复后,有关机关应当按照政府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事故发生单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它法律、行政法规对发生事故的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规定的罚款幅度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2007年第13号令)不同的,按照较大的幅度处以罚款,但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重复罚款。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有两种以上应当处以罚款的行为,应合并作出处罚决定。 事故结案阶段

按照政府批复的事故调查报告,有关机关和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及时将处理结果报调查组牵头单位,事故调查组及时予以结案,出具结案通知书。事故结案应归档的资料有: (1)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2)事故调查报告及批复; (3)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 (4)技术鉴定或试验报告; (5)物证、人证材料; (6)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 (7)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 (8)发生事故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资料; (9)处理结果和受处分人员的检查材料; (10)有关事故通报、简报及文件

事故现场勘查是事故现场调查的中心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为查明当事各方在事故之前和事发之时的情节、过程以及造成的后果通过对现场痕迹、物证的手机和检验分析,才能全面的细致的勘察现场收获现场的证据。在事故调查中,证人的询问工作相当重要,大约50%的事故信息是由证人提供的,而另外50%的事故信息的效果则取决于调查者怎样评价分析和利用。

保护与询问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人证保护与问询工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证人之间会强烈地互相影响。

(2)证人会强烈地受到新闻媒介的影响。

(3)不了解他所看到的事,不能以自己的知识、想法去解释的证人,容易改变他们掌握的事实去附合别人。

(4)证人会因为记不住、不自信或自认为不重要等原因忘却某些信息。如一个人10年后才讲出他看到的事情,因为当时他认为没有价值。 (5)问询开始的时间越晚.细节会越少。 (6)问询开始的时间越晚,内容越可能改变。 (7)最好画出草图,结合草图讲解其所闻所见。 从上述问题可以看出,在人证保护工作中,应当避免其互相接触及其与外界的接触,并最好使其不离开现场,使问询工作能尽快开始,以期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

事故现场图

现场绘图也是一种记录现场的重要手段。现场绘图、与现场笔录、现场照相均有各自特点

现场绘图的作用:

(1)用简明的线条、图形,把人无法直接看到无法直接看到或无法一次看到的整体情况、位置、周围环境、内部结构状态清楚地反映出来。

(2)把与事故有关的物证、痕迹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相互关系形象地反映出来。

(3)对现场上必须专门固定反映的情况,如有关物证、痕迹等的地面与空间位置、事故前后现场的状态,事故中人流、物流的运动轨迹等,可通过各种现场图显示出来。 事故现场图的种类

事故现场图的种类有以下4种:(1)现场位置图(2)现场全貌图(3)现场中心图(4)专项图

现场绘图注意事项

在现场绘图中,一般应注意以下5个问题:(1)图中应标明方向。(2)图中应标明天气、高度、距离、时间、绘制者等有关信息。(3)图中应标明主要残骸及关键物证的位置。(4)图中应标明受伤者的原始存息地(5)图中应标明关键的照片拍摄的位置和距离。 典型事故的现场勘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火灾给人们带来的损失正在逐年增加,火场也越来越复杂,起火原因认定越来越难。及时查明火灾原因是公安消防监督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火灾现场勘察工作自然而然也成了火灾调查工作的重要前提。

火灾现场是错综复杂的。因为每次火灾的起火原因不同,燃烧破坏程度不同,起火单位的建筑结构、生产设备、采用工艺流程等各种情况不同,火场会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不能采用统一的模式勘查现场,必须根据不同的火场,采用不同的符合客观实际需要的各种勘查方法。

一、现场勘查的操作方法:

1、现场的勘查:对于燃烧痕迹集中,起火部位比较明显的火灾现场,可以从中心向外围勘查;对于燃烧面积较大,物体燃烧痕迹分散。物质燃烧均匀。中心不突出的现场,可以从外围向中心勘查;对于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条形火场,可以从逆风方向的燃烧终止线开始勘查;有的火场某些部分可能受到自然条件或行人的破坏,勘查时可酌情先从这个部件开始。

2、环境的勘查:环境勘查时火灾调查人员应当在火场周围巡视,先看上后看下,先地面后地下。发现可疑的痕迹、物证,要及时拍照并将实物取下。环境勘查并不是只对火场周围环境的观察,它还包括从火场四周向起火建筑物的观察。

对火场外部观察的主要内容有:

(1)道路、外墙有无可疑人出入的痕迹,包括车印、脚印、攀登痕迹、引火物残体等,以判断有无放火的可能。

(2)火场周围居民、工厂烟囱的高度、与起火建筑的距离,起火当时的风向,烟囱有无飞火星现象,当时锅炉燃料及燃烧情况。

(3)起火建筑周围线路,尤其是进户线部分,起火建筑物有无通讯线路与动力线碰触的现象,以判断有否短路、漏电等引起火灾的可能。

(4)起火建筑物周围、地下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的管道、阀门等情况怎样,以判断有无漏气的可能。

(5)与火场相通的污水管道中有无可燃性蒸气,以判断可燃液体是否混入污水。

b 从火场周围向火场建筑物观察的主要内容有:

(1)燃烧范围。

(2)建筑物的哪一部分破坏严重。 (3)建筑物的倒塌方向和形式。

(4)建筑物门窗上方及其他部位烟熏的情况。

(5)建筑物的门窗、阳台、铁围栏变形情况,破碎玻璃散落方向,抛出物的分布情况等。

3、初步勘查的操作方法:初步勘查是为看清火场现象的来龙去脉,寻找起火部位的勘查。具体操作如下:

a 从火场内部找出可以观察到整个火场的制高点,对火场从上到下,从远到近全面巡视,观察整个火场残留的状态。并寻出一条可以在火场中巡视而不至破坏现场的通道。

b 沿着所选择的通道,按着从上到下,从远至近的原则,逐一观察火场内部的情况,对重点部位和可疑点要反复的观察。

c观察火灾蔓延终止部位周围的情况。因为火灾不都是由一点向四周蔓延的。例如:一侧有砖墙,火就可能只向一个方向蔓延。这时如果只注意周围严重烧毁的情况,忽视了停止部位附近的具体情况,就可能把起火的位置搞错,漏掉真正的起火点。所以,要认真观察火灾终止线的个体情况,分析判定为何在此终止。

d 观察火势蔓延的途径。起火蔓延的途径,一般的说,栋与栋之间一般向下风方向蔓延,如果相距较近,也可能由辐射热和热气流的综合作用引燃。层与层之间一般通过楼梯、通风管道及其他竖向孔洞向上蔓延,有时也通过窗口向上蔓延,如果楼层未烧塌,不会由上往下蔓延。同层各房间一般通过门、走廊蔓延,平房多通过闷顶蔓延。要按上述对象中,火势曾经蔓延过的地方寻找蔓延的痕迹,分析是哪一栋,哪一层,哪一间先起火,进而再找起火点。

e 从火场内部观察火场外围情况。

f 根据现场访问提供的线索,对可能的起火点、起火物及各种危险品存在的位置,进行验证勘查。

4、细项勘查的作法:细项勘查是对初步勘查认定的起火部位进一步核实认定,准确确定起火部位的勘查。为此,对现场烧毁的所有部位都要用相同或类似的物体进行比较,可以手摸、翻动、测量(但要注意尽量恢复原状),找到烧毁状况的特异现象,确定其烧毁的程度。在或燃物中,木材被烧毁的状况最容易解释,多数有机固体的状况也比较明显,用测量炭化深度的办法就可以确定木材烧毁的程度。另外若温度高、时间长,炭面龟块也小,即裂纹多。要根据烧毁的程度来找到火灾蔓延的顺序,不论是烧得严重的部分,还是烧得特殊的部分。在局部上如果找不到其烧毁状况和其它部分之间的联系,就不能根据它烧毁的状况来判断起火点,因为它与火灾蔓延的关系不大。另外,根据它被烧状况可以有效地找到火源的方向,在火场上很容易找到一侧、或一头、或一面被烧、烤的实物。如果只被烤焦,没有发出火焰,其指示的方向性最明显。大量收集这类资料,经过综合分析之后,就可以得到一些具有方向性的物证,确认火势蔓延方向和起火部件。每次火灾的发展蔓延都有方向性,这个方向性可以从可燃物的燃烧程度、燃烧后的状态来判断,然而这种表示方向性的痕迹也会随着燃烧猛烈的程度、燃烧持续时间的延长加深、扩大,但最不利的是这种加深扩大最终要把这些能力标志方向的可燃物全部烧掉,毁灭了现场勘查的证据。如果火场上的可燃物被烧得面目全非。蔓延方向难以确定,这时可以从建筑构件、室内可燃家具上面不燃物品的倒塌和滑落以及烟熏方向、轮廓等找到起火部件。如果上述特征也不明显,就要从不燃性物体被烧程度和状态的特点分析火灾过程,金属在火场上很不容易燃尽,不同金属熔点不同。因此,可利用它们这一特征,判断火场温度和蔓延途径。要在火场发现金属、玻璃、陶瓷的熔珠、熔渣,观察研究其熔化状态,以通过火场不同温度找到蔓延方向。但是,由于某些火场烧毁特别严重,许多东西被烧光,从表面上存在的痕迹上无法提取有关的遗留物以获得认定火灾原因必要的证据,就要对火场上残留的灰烬、塌落的堆层进行大量的细致的观察。

a 剖面勘查。在确定的起火部位,将地面上的残留物切开一个剖面,在建立这个剖面时不要破坏原堆积物的层次。对于容易塌落的堆层,可制成阶梯形剖面体。在剖面制成以后,仔细观察残留物每层的燃烧状况,辨别每层物质的种类。还可以在起火部位的不同点,分别切开几个剖面,比较各点每层的堆落物质和燃烧状况,分析火势蔓延的线路,寻找起火点。

b 逐层勘查。对火场上燃烧残留物的堆层由上至下逐层剥离,观察每一层物体烧损程度和烧毁状态。剥离中要注意搜集物证和记录每层的情况。这种勘查方法会完全破坏堆层的原始状态。因此要细致、认真记录。

c 全面扒掘。这是对需要详细勘查、范围比较大、只知道起火点大致的方位而缺乏足够的材料证明起火点确切位置的火场采用的一种勘查方式。根据火场具体情形可分别采取围攻扒掘或者分段扒掘,或者平面推进的形式。不管哪种扒掘形式,都要采用层层剥离的办法。

二、现场勘查后的处理

1、对需要继续保留的现场的处理:对有些重大、复杂案件的现扬,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次不能勘查清楚,或对某些疑难问题需要重新认识,作进一步勘查时。经过主管领导批准,征得起火单位的同意,可在一定时期内保留现场。其办法有如下三种:a 全部保留,封闭全部现场。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保留全部现场:起火部位不明或对起火点的看法有很大分歧;起火部位在建筑物的上部,而这一建筑物又全部烧塌;初步认定的起火点与火场遗留痕迹不一致;人们视认的起火部位与根据燃烧状况判断的位置有很大的出入;火源为几种设备、设施或装置;着火建筑内的工作者或居住者在火灾扑灭后下落不明的。b 局部保留,即将现场某一地段或部位保护起来。c 痕迹保留,即将留有痕迹的物体保存下来。凡是确定要继续保留的现场、部位和物体,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看管,不得有任何的损失和破坏。

2、对不需要保留现场的处理

现场勘查后,如认为现场无需继续保留时,经负责火灾原因调查的领导确定,可通知事主进行善后处理。处理主要物品应向事主当面点清。在现场勘查中借用的工具、器材以及其他物品,应交还原主。

3、对采取的痕迹、物证的处理

现场勘查结束后,对采取的实物证据要妥善保存。某些物证的提取应向物主留予借据。

三、现场情况分析,火灾现场情况的分析,要贯彻于火灾调查的全过程,特别是在现场勘查阶段,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每个痕迹都离不开分析研究。比如当勘查中发现了痕迹和物证,就要分析研究它为什么形成这种特征,它与整个火场有什么关系等等。当现场勘查进行到一定程度时,为了交流情况,纠正勘查工作中的某些偏向,重新确定勘查点或扩大勘查范围,也需要进行分析研究。当现场勘查基本结束时,临场指挥员,必须召集全体火灾调查人员,并根据需要,聘请有关技术人员,共同进行火灾现场情况的讨论,把实地勘查和现场访问所收集到的材料以及有关试验、鉴定结果汇集起来,从个别到整体,从片面到全面,从现象到本质,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对火场得到一个整体认识。从而为确定火灾原因和事故性质作出正确的结论。

推荐第6篇:薪酬调查实施步骤[材料]

薪酬调查实施步骤

1、相应步骤:

A、薪酬调查(发多少)

B、岗位评估(内部公平)

C、调查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略)

D、确定企业薪酬总额(略)

E、设计奖金模式、津贴模式和长期激励模式

F、形成薪酬制度、奖金制度、福利制度和长期激励政策文件

2、薪酬的外部均衡问题

企业在进行薪酬管理时,要注意薪酬的外部均衡和内部均衡问题。外部均衡是指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与同地域同行业的薪酬水平保持一致,或略高于平均水平;内部均衡主要是指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薪酬水平应该与他们的工作成比例,即满足薪酬的公平性。

3、外部均衡失调情况分析

▲高于外部平均水平

企业的薪酬水平高于外部平均水平,将会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促使员工更好的进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薪酬水平较高可以稳定员工,降低企业员工流失率;同时,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申请加入。但是如果企业的薪酬水平过高,无疑会加大企业的人力成本。 ▲低于外部平均水平

企业的薪酬水平低于外部平均水平时,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但是,它会使员工失去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降低了工作效率;另外,薪酬水平较低会增加企业员工流失率。 ▲相应对策和措施

企业必须非常敏感的掌握薪酬管理中的外部均衡情况,并利用外部均衡数据对企业薪酬水平进行有目的的调节,以达到企业的管理目的。比如,如果企业急需大量的人才,可以调高企业的薪酬水平,吸引人才;如果企业已经稳定,并且有很高的知名度,可以将薪酬水平调整至与外部水平持平。

4、什么是薪酬调查

薪酬调查就是通过各种正常的手段,来获取相关企业各职务的薪酬水平及相关信息。对薪酬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就会成为企业的薪酬管理决策的有效依据。在进行薪酬调查时,应把握以下实操原则:

▲在被调查企业自愿的情况下获取薪酬数据。

由于薪酬管理政策及薪酬数据在许多企业属于企业的商业秘密,不愿意让其它企业了 解。所以在进行薪酬调查时,要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与对方人力资源部门,或企业总经理与对方总经理直接进行联系,本着双方互相交流的精神,协商调查事宜。

▲调查的资料要准确

由于很多企业对本企业的薪酬情况都守口如瓶,所以,有些薪酬信息很可能是道听途说得来的。这些信息往往不全面,有些甚至是错误的,准确性较差。另外,在取得某岗位的薪酬水平的同时,要比较一下该岗位的岗位职责是否与本企业的岗位职责完全相同。不要因为岗位名称相同就误以为工作内容和工作能力要求也一定相同。

▲调查的资料要随时更新

随着行业经济的发展(竞争力)和人力资源市场(人力素质)的完善,人力资源的市场变动会越来越频繁。企业的薪酬水平也会随企业的效益和市场中人力资源的供需状况所变化,所以薪酬调查的资料要随时注意更新,如果一直沿用以前的调查数据,很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5、薪酬调查的渠道

▲企业之间的相互调查

由于我国的薪酬调查系统和服务还没有完善(许多的薪酬指导数据还是预算内企业),所以最可靠和实用的薪酬调查渠道还是企业之间的相互调查。相关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采取联合调查的形式,共享相互之间的薪酬信息。这种相互调查是一种正式的调查,也是双方受益的调查。调查可以采取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

▲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调查

现在,在沿海一些城市均有提供薪酬调查的管理顾问公司或人才服务公司。通过这些专业机构调查会减少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量,省去了企业之间的协调费用。但它需要向委托的专业机构付一定的费用。

▲从公开的信息中了解

有些企业在发布招聘广告时,会写上薪金待遇,调查人员稍加留意就可以了解到这些信息。另外,某些城市的人才交流部门也会定期发布一些岗位的薪酬参考信息,同一岗位的薪酬信息,一般分为高、中、低三档。由于它覆盖面广、薪酬范围大,所以它对有些企业参考作用不大。

▲从流动人员中了解

通过其它企业的来本企业的应聘人员可可以了解一些该企业的的薪酬状况。

6、薪酬调查的实施步骤

实施薪酬调查一般来讲应该分为四个步骤,它们是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范围、选择调查方式、整理和分析调查数据。

▲确定调查目的

人力资源部门应该首先弄清楚调查的目的和调查结果的用途,再开始制定调查计划。一般而言,调查的结果可以为以下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整体薪酬水平的调整,薪酬结果的调整,薪酬晋升政策的调整,某具体岗位薪酬水平的调整等。

▲确定调查范围

根据调查的目的,可以确定调查的范围。调查的范围主要要确定以下问题:

A、需要对哪些企业进行调查?

B、需要对哪些岗位进行调查?

C、需要调查该岗位的哪些内容?

D、调查的起止时间

▲选择调查方式

确定了调查的目的和调查范围,就可以选择调查的方式。

一般来讲,首先可以考虑企业之间的相互调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可以与相关企业

的人力资源部门进行联系,或者通过行业协会等机构进行联系,促成薪酬调查的展开。若无 法获得相关企业的支持,可以考虑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调查。

具体的调查形式普遍采用的是问卷法和座谈法(也称面谈法)。如果采取问卷法要提 前准备好调查表(如表所示)。如果采取座谈法,要提前拟好问题提纲。

▲整理和分析调查数据

在进行完调查之后,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在整理中要注意将不同岗位和不同调查内容的信息进行分类,并且在整理的过程中要注意识别是否有错误的信息。最后,根据调查的目的,有针对性的对数据进行分析,形成最终的调查结果。

推荐第7篇:实施培训调查主要步骤

实施培训调查主要步骤

1、提出培训需求动意或愿望

2、调查、申报、汇总需求动意

3、分析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要关注受训员工的现状、员工存在的问题及员工的期望和真实想法。

推荐第8篇:教育教学调查与研究

教育教学调查与研究

[论文关键词]道德素质 文化素质 职业素质 创业素质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当今时代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不同阶段的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不一样的,从四个方面阐述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以受教育者和社会长远发展为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出的部署,这对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创新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体现是对受教育者的职业性培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规范准则、职业修养、职业社会观念等一系列的东西。一般性的大学教育、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等是共性的,也是素质教育应有的内容。因此,对职业教育来说素质教育内涵更丰富更全面、更直接和具体。那么高等职业教育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呢?

一、改进和加强德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素质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高等职业学校要把德育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组织师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进一步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进行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法制教育,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和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德育,职业道德是必不可少的。我校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方面突出以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救死扶伤、团结合作、人文关怀等为主要内容的卫生职业道德。每个学生在开学典礼上都要背诵“医学生誓言”,让他们从一入学开始就知道自己的职业使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同时学校还要创造条件,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就业和生活观念。

在教学方法上,要加强德育与各教学环节、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养成紧密结合起来,将素质教育融入到培养学生各个教学环节中,培养作风严谨、操作规范、尊重科学、医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

二、加强文化氛围建设,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的要求,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进一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一方面档断加强课程改革,课程结构要实行整体优化,要认真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现代内容和传统内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关系。开设课程必须以职业素质为中心,围绕职业技能的培养进行。所以在文化课程的设置上要紧扣两个目标:一是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能力,开拓视野,发展智力、个性和特长,培养健康的体魄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二是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文化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必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检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学校组织的各种艺术节和文化节上,学生有机会进行直接的审美实践和审美创造,展示自己虽不成熟却充满热情的作品,体会运用艺术形式进行交流的感受体验艺术创作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有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通过亲自参与文化艺术活动所形成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往往更为深刻与牢固,影响及于终生。

三、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加强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根本保证。学校要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社会服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切实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质量意识的教育,明确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要求,积极探索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实践教学的内容要与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来资格标准相适应,积极推行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技能鉴定,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学校要加大对实验实习设施和设备的投入,把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的着力点要放在能真正体现专业的特色和水平上来,要体现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不仅要让仪器和设备产生教育效益还应该同时争取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地方和行业技术培训、推广和创新的重要基地。学校要集中力量,对投资大、技术含量高的实验实习基地和设备进行统筹建设,对区域内的同类型学校开放,以共享资源,提高效益。通过有效的实践训练,高职毕业生可以依靠更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科技含量更多、水平更高的技术以及综合性更强的职业能力去从事本职工作的。

四、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领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创业教育的提出和探索是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走向深化和必然趋势的重要标志,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众化的必然结果,是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根本职责。实行创业教育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开设并上好就业和创业教育课程,同时在专业课程中要融入经营、管理、法律、公关、成本核算等教学内容;实行就业指导和职业咨询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意识和创业意识,通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举行创业计划大赛,让学生及时了解从事的职业,创业计划大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创新性意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的管委会载体,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学习。

推荐第9篇:教育调查

姓名: 马倩 学号:2012212549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 教育调查:教育调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有关教育现象的实证资料,通过分析和综合来解释,说明研究问题的活动。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调查,指运用观察,询问,测量等方法收集事实和数据,这是一种感性的认识活动;二是研究,指通过对事实资料的思维加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特征,正确地解释教育现象的发生和变化的过程。

横剖调查 :横剖调查是在某一个特定时间一次性抽样,然后对样本进行访问。横剖调查是在某个固定的时点上搜集有关信息,特别适合进行描述性调查。

设计教育调查的总体方案,一般来说应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调查目标

2.调查内容和工具

3.调查地域

4.调查时间

5.调查对象

6.调查方法

7.调查人员的组织

8.调查经费的计划

9.调查工作的安排

正确选择调查课题,一般来说,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

第一,需要性原则

第二,科学性原则

第三,创造性原则

第四,可行性原则

选择教育调查课题的原则: A:需要性原则;中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与专业科研人员相比,首先在选题上更容易找到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因为教师就生活在科研的本源之中。教育活动极其复杂,存在问题也非常之多。这使教师感到有无数的课题就在自己身边;对教育中大量现实前沿问题的感受体验,也使教师能够直觉地感到哪些课题更有价值。其次,是目前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迫切性问题,如新课程中的预设与生成的问题,知识与训练的问题,评价与考试的问题等等

B:科学性原则 教育课题研究必须建立在科学操作的基础上,理论支撑要科学,研究方法要科学,研究过程要科学,数据处理的方法也必须科学合理,方能使教育课题研究的成果可信、可靠,有推广价值。 C: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科研的精髓。教育研究总是希望有所突破,而且研究本身也应有其必然的时代感、新鲜感和个别差异性。因此,选题要体现创新性。对于语文教育研究来说,它包括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性、研究视角上的创新性、研究内容上的创新性或研究结果上的创新性等。

D: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课题必须是可以研究并具有一定的实施条件。制约课题研究水平的因素有很多:一是客观条件,如资料、设备、人力、物力、财力、理论准备、时间等;二是主观(自身)条件,如研究者本人的文化素养、专业素养、教学技能以及思维习惯等。有的研究不是没有价值,但如果远远超出研究者所能把握的尺度,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选题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贪大求全、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或者主观臆断都是不可取的。 E:合作性原则 由于教育对象的群体性、差异性,使教育活动变得极其复杂,其中存在的教育问题也非常之多。

学习教育调查与统计的若干启示 : 学习了《教育调查与研究》这门课程后,我对教育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特点、功能、分类和方法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虽然我是数学专业的学生,但是从另一个不是只笼统讲专业知识的课堂学习统计的知识,还是非常有趣的,并且不仅仅是学统计知识,对一些人文和其他方面的知识也有所学习,比如我从丁肇中的访谈中学习到他的精神,对科学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也从曾巩的访谈中学习他的爱国情操,艺术成就,对艺术的追求和他的宽大胸襟,“世界上比海大的事天,比天大的是人心。”

还有老师在给我们讲问题不只是一个答案的时候,给我们出了一道题目:用两个圆,两条直线,两个三角形能组成什么样的图形,我当时写的是月色下山间月亮的倒影,我觉得很唯美,很有诗意,但是其他同学的答案,却都是很有深意,尤其那个“回归”的图形,让我一直记忆犹新,人生就该在闯荡之后回归,心要回归,人终也要回归。还有时间等于金钱的那个设计,都会给人一种另外的启示和感悟,我们都不小了,有些东西也该重新去拿捏,去思考了!接下来说说和专业知识有关的吧:

老师在讲第一章时,对教育调查研究的含义、基本原则、特点和功能都做了相关介绍。我了解到教育调查研究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对教育的考察,分析和研究来认识教育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自学的活动。教育调查研究是有区别于调查统计的,教育调查统计更注重于教育方面的统计与调查。

接下来的几章中我们又分别学习了观察法、问卷法、测量法、访谈法以及个案调查法等调查的具体方法。了解了各个调查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学习到在不同的调查课题中应该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也可以几个方法同时使用,这样就能更接近于正确的结论,使调查更有实际意义和价值。

在最后一堂课资料的统计分析的学习中,老师教了我们三种统计方法:求算术平均数、中数和标准差。虽然早就学过这方面的知识,但这次课的学习使我对平均数和中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那个关于男生女生学习成绩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组平均水平并不能代表总平均水平。另外老师还给我们放了一个关于行为艺术的视频,视频中的内容也对我们有很好的教育意义,认识自己的缺点,学习别人的优点,最重要的事要诚实!

半学期的学习《教育调查与统计》的时间很好就过去了,这门课不但让我学到了有关统计的知识,另外对其他方面的知识也有所学习和感悟,感谢老师精心设计的每一堂课!

我选择了东北师范大学茅莉老师的论文《高中音乐特长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本论文研究目的:

2006 年,国家教育部针对艺术高考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调查和整顿,颁布出 台了《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办法》要求:音乐教育专业钢 琴由选考加试(总分 10 分)变为必考科目(总分 100)。报考艺术类专业考生的统考 数学成绩全部计入其文化考试成绩总分。

调查对象及方法: 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本校高一,高二两个年级音乐特长班的学生,共 83 位学生, 从学生入校时的中考成绩来看,除了少数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强外,大多较学生的英语 基础较薄弱。

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由教师组织这两个班的学生填写《贵州师大附中 音乐特长班英语学习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中考英语成绩,英语学习动机、态度、兴趣、方法、自主学习情况等六方面共 30 个问题。问卷采取不记名的形式进 行。

个别访谈法:通过与个别较典型的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对英语学习的真实态度, 并进行分析与积极引导。

观察法:对学生平时上课、下课、作业完成等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做记录

调查的结果显示出本校音乐特长班的学生们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英语学习内部动机不强烈。绝大部分学生都只想成功,而不愿吃苦。有些学

生只有决心而没有恒心和耐心,更没有行动,有 32%的学生认为学好英语的最好办法 是找到一条学好英语的捷径,归根结底,“学习动机不强”是导致学习英语失败的罪 魁祸首。从调查来看,很喜欢学英语的人仅有 11 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 14%,不喜欢 甚至反感学英语的人达到了 21 人,占 26%。很有信心学好英语的人数只有 12 人,仅 占 15%, 22 人已对学习英语已失去了信心,占 28%。

2.自主学习能力差,很多学生虽然意识到了学习英语在升学和未来事业发展中

的重要性,知道它是将来社会生存的重要工具,知道学好它以后很可能找到一份好工 作,但有 70%的学生极少甚至从来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53%的学生没有制 定过学习英语的计划。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仅占 15%,53%的学生是要借助参考书 或抄同学的作业才能完成,据对一些学生的个别访谈了解到,借助参考书中的很多学 生实际上就是照抄参考书上的答案。从调查情况看,学生的自控和自律能力很差,虽 然 90%的学生有高考压力,但自己自觉学习的学生仅有两人,课余时间聊天,睡觉和 干其它事情的占 97% ;主要凭兴趣学习的学生占 30%,他们长期以来喜欢的科目就用 心听讲,不喜欢的就不听,另外 55%的学生有时候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也就是说大约 85%的学生对学习缺乏耐心和恒心,而恰恰恒心和耐心是学习和升学成功的关键;53% 的学生花在课外读物上的时间比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多。60%的学生认为最能激发他 们学习英语的动机是考试考到了一个好分数,但由于基础差,有些学生已经学不走了, 对学习英语失去了兴趣,所以导致了考试屡考屡败,挫败感越来越重,自信心逐渐减 弱,最终彻底失去了学好英语的信心。

3.不正确的归因方向。通过课后的个别访谈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存在不正确

的归因方向,这些学生的特点是面对失败,他们通常不会在自己身上找主观原因,而 认为主要责任都在他人,他们认为学不好英语是由于他们的初中英语老师教得不好或 逼学生逼得不紧;家长没有让他们去上辅导班或请家教;他们原来所在班级的班风学 风不好等等。

4.学习目标不明确。从调查问卷还可看出有些学生整天稀里糊涂,对自己的学习

状况从没好好地关心和思考过,似乎自己整天在干什么和该干什么都不清楚,也没有 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调查学生是否感觉高考压力大时,有 6 位同学表示无所谓, 还有 2 位同学可能连如此重要的问题都从来没有好好考虑过。由于特长班的特殊性, 文化课与专业课同等重要,在特长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的情况下,特长生班的任课老 师都深感课时的配给严重不足,但还要如期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总有一 种不堪重负的感觉。 6.结 论

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

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在我国,现在评个什么都要和英语挂勾。尽管不断有人 质疑“国人如此关注英语正常吗?”但对于所有的中学生来说,英语绝对是一道绕不 过的槛,不重视它也许就意味着升学的失败。

根据《新课程标准》,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 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那么英语情感 教学就是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 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自信 心、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 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方法。本篇论文根据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的 结论:目前本校音乐特长班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令人担忧,很大一部分学生英语基 础薄弱,学习英语的动机主要来源于未来的高考和就业,但由于屡考屡败,相当一部 分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自主性弱,学习效果不明显,导致动机不强 烈。缺乏正确的归因方向,之中还有一部分学生难以走出父母离异的阴影。最令人担 忧的是有 5%的学生对学习英语表示反感,教师一定要花时间和精力对他们进行沟通和 心理疏导,逐渐改变他们对这门学科的看法,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 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尽快投入到学习英语的大军中去。学习动机是学习诸 多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只要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动机,才有可能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才有可能让学生乐学并产生学习效果。 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最终目的。 该篇论文选题贴近现在的考试动向,找出了特长生的学习英语的问题所在,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具有参考的价值,并且从英语上,我们也可以推到其他科目,是学生能够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这才是最终目的.该篇论文调查对象是学生,并且在调差问卷是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这样得到的信息更接近于现实,更加有研究的价值,得到的结论也更加准确,另外这些被调查的学生大多都是英语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这样更能找到问题所在,是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的共性,当然学生很少说假话,这也会使我们得到的结论更接近于现实。

该篇论文的采取的调查方法是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访谈法,观察法三个方法,虽然方法简单,但是足矣得到相应的结论,对调查工作不会有所阻碍,并且问卷方法简单可行,不会耽误被试很长时间,被试会认真填写,这就有利于我们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且问卷法节省人力,财力和时间,结果也容易量化 问卷调查是一种结构化的调查,其调查问题的表达形式、提问的顺序、答案的方式与方法都是固定的,而且是一种文字交流方式,因此,任何个人,无论是研究者,还是调查员都不可能把主观偏见代入调查研究之中。其调查的统计结果一般都能被量化出来。问卷调查结果便于统计处理与分析。现在有大量的相关统计分析软件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数据分析,有些甚至能直接帮助我们设计问卷。方便实施和分析。也方便进行数据挖掘。 访谈法的优点也有以下优点:

1、易于控制多方面的信息

2、可获得完全的工作资料以免去员工填写工作说明书的麻烦

3、可以进一步使员工和管理者沟通观念,以获取谅解还额信任

4、可以不拘于形式,问题内容较有弹性,又可随时补充和范文,这是填写问卷法办不到的。

5、收集方式简单,易于操作,适用于对文字理解有困难的人

所以本篇论文采取的调查方法是可取并且有很大优势的。

最后本篇论文也得到了一个很好的结论,找到了学生不喜欢英语的原因,这可以让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学习动机是学习诸多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只要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动机,才有可能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才有可能让学生乐学并产生学习效果。 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最终目的。

推荐第10篇:教育反思的步骤

教育反思的步骤

(一)发现问题

教师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特定问题,并从学校环境、课程设计、师生等方面收集相关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自述与回忆、他人的参与性观察、角色扮演、轶事记录、各种检查表、问卷、访谈等,也可以借助音像资料等。学校教师之间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在合作中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所在。

(二)分析问题

教师分析所掌握的资料,特别是关于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教师要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其中还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情感、和技巧方法等,以形成对问题的认识,明确问题根源所在。这里,教师利用自我提问来帮助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进行。

(三)确立假设

明确问题以后,教师开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搜寻与当前问题相关的信息,以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寻找信息的活动是自我定向式的,它所产生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教师形成新的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四)验证假设

考虑了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设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经验,当这种过程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循环,形成一

种螺旋式的上升形态。

第11篇:汉语拼音教学步骤

导语: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在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这个载体中,教师、教材、学生是一个有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整体。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汉语拼音教学步骤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汉语拼音教学步骤

一、轻松学习,体验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纯拼音教学是抽象的、枯燥的。长达一个多月的拼音教学枯燥无味,很不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而“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语)所以,我认为应让拼音教学生活化,即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理解。如:“小姐姐爱唱歌,张大嘴巴 aaa ” ,“清晨公鸡要打鸣,圆圆嘴巴 ooo ”。当教学汉语拼音第3课,我讲到“ b ”的字形时,说“小姐姐听广播,右下半圆 bbb ”。学到声母“ p ”时,我问“你准备怎么记住 p 的样子呀?”一名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学着编了句儿歌“小弟弟爬山坡,右上半圆 ppp 。”我听后大加表扬。后来的汉语拼音学习,基本上是学生自己编儿歌记字母,我只是稍加指点。如“姐姐弟弟来摸瞎,两个门洞 mmm ”,“椰子树上椰子多,左 i 右 e ie ie ie ”,“我爱北京**,左 a 右 n an an an”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对学习汉语拼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语言得到了发展。

除此以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发挥想像编造故事,吸引学生。在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yi、wu、yu 时,我也是编故事穿插。如:“小 i 的妈妈是大 y ,它们生活在一起,整体认读音节 yi yi yi ”,“小 u 的爸爸是大 w ,他们住在屋子里,整体认读音节 wu wu wu ”,“小 ü 没有爸爸和妈妈,去掉两点和大 y 在一起,整体认读音节 yu yu yu ”学生对这类故事特别感兴趣,新知识掌握得既快又牢固。

二、课件展现,图音结合,色彩记忆。

多媒体计算机的声、光、色、形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激发兴趣,展现色彩鲜艳的情境图把学生带入了美的境界,进行美的享受。让学生在感官认知的基础上掌握所学知识。

如在看图说话时,寻找图形与字形,图意与读音的相同点如教学单韵母ü:图上画着条翘着尾巴的大红鲤鱼在吐泡泡。出示投影片学生仔细观察。这田图上画着什么?它在干什么?它跟单韵母ü什么相似点?学生仔细观察后得出答案:单韵母ü的发音和鲤鱼的“鱼”第一声相同。翘着尾巴的大红鲤鱼的身子就像单韵母ü,红鲤鱼吹泡泡就像是ü上的两个小贺点。学会比较,为后面的读音记形奠定的基础。

采用不同颜色制作图片、幻灯片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有个孩子就曾拿着自制的拼音卡片对我说:“我以前者分不清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可现在我一看见卡片上的颜色,我就知道它叫什么了,因为我把声母全部涂成了红色,把整体认读音节涂成了蓝色。”受到这个孩子一番话的启发,我课件的“拼音角”也利用了不同颜色来书写;红色代表声母,黄色代表整体认读音节,黑色代表韵母。这种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教学设计我想可能比老师直接把知识灌输给他们要深刻得多。

三、巧创儿歌,记忆字形。

根据儿童的语言发展的特点。学龄儿童特别喜欢一些顺口的儿歌。若把它与记字形联系起来,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教材在编排上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拼音教学内容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有机地把拼音与识字结合起来,我认为这种安排不仅是巩固和运用汉语拼音,还在于运用汉语拼音学习一部分构字率较高的独体字,为学习合体字准备条件。如如“马蹄印儿ddd”、“右上半圆ppp”、“伞柄朝下ttt”、“9字加弯ggg”等。在教“ing”这个后鼻韵母时,我问他们怎么记住这个韵母的发音,有个孩子站起来说,她要用儿歌来记:“天上一颗星,树上一只鹰,墙上一颗钉,地上一块冰。”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记忆的效率。

四、结合游戏、娱乐来进行拼音的教学,发展肢体运作智慧。

“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事,都就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洛克语)对于刚进校的一年级学生,拼音教学如果不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那么他们将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难以集中。低年级最常见的游戏就是\"找朋友\"。不过这个\"找朋友\"可以找不少名堂。可以复韵母找朋友(如:an 一个学生拿a,另一个学生拿n);可以整体认读音节找朋友,也可以两拼、三拼音节找朋友,还可以图文找朋友(如:\"转笔刀\",一人拿图片,另一人拿相对的拼音词语名称)。形式多样,灵活实用。除了\"找朋友\",还有\"摘苹果\"比赛。在\"苹果\"后面写上音节,进行拼读比赛。还可以利用拼音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来编成\"汉语拼音休息操\"。既可以在上课时进行放松休息,同时又可以巩固拼音知识。\"

1、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拼音休息操。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b、p……

2、扭扭脖子,扭扭腰,我们来背韵母表a、o……站要直,坐要正,我们来背整体认读音节表zhi、chi、shi、ri……

3、专心听,勤动脑,学好拼音基础牢。在教“o”这个单的母的形时。我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用你的肢体动作来展示o的样子?”于是,一番热烈的讨论之后,有的孩子把嘴巴张开,拢成一个圆形;有的孩子把食指和大拇指围成一个圆形;还有的孩子把两只手臂团成一个圆形……各式各样的“o”让孩子们兴奋不已。

这些活动使学生的大脑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综合,形成暂时联系,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肢体运作智慧,使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学起来轻松愉快。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在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这个载体中,教师、教材、学生是一个有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整体。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驰骋学生的想象力,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拼音教学也不例外。其实,汉语拼音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我们只有变革陈旧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才能达到新的课程标准制定的目标。使汉语拼音教学真正能为整个语文教学奠基铺路。

(二)《汉语拼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前鼻韵母Bnenin和整体认读音节yin及其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正确认读由声母和Bnenin组成的11个音节,会读拼音词。

教学重点、难点:

1、前鼻音n的发音。

2、三拼音的拼读,特别是介母i和韵母Bn的拼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了6个——(单韵母),9个——(复韵母)。谁能大胆地把6个单韵母来背一下。(指名背)

2、(边出示卡片边说)9个复韵母有没有记住?(开火车抽读卡片)

过渡:小朋友们的本领У谜婧谩=裉欤?颐窃倮囱?卤玖臁G胪??们看图。

二、观察语境图,引导看图说话。

1、(投影示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小弟弟把遥控器一摁,荧屏映出了什么?(**)色彩非常鲜艳。同时传来了美妙的音乐声。编书的叔叔们给这幅图编了一首儿歌,你们想不想听?

2、(听录音)想不想学?我们跟着录音机一起来念一遍。

遥控器,摁一摁,荧屏映出**,色彩鲜艳音乐美,小朋友越看越开心。

三、揭示课题,学习前鼻音n。

1、根据语境歌中“摁一摁”的“摁”,“**”的“安”,“音乐美”的“音”就引出今天我们要学的前鼻韵母Bnenin(贴卡片)

2、找共同点,学习前鼻音n 。A同学们找找这三个韵母 都有一个什么字母?(用红笔描出)B 师:在这里,它不是声母n,而是一个前鼻音n。这个鼻音n怎么发呢?C教发音方法:我们只要把舌尖顶住上牙床(用手指上牙床),鼻子出气发音。(师示范,学生模仿,个别读)声音是从鼻子前部发出的,我们叫做前鼻音。(开火车读,抽读)

过渡:学会了发前鼻音n后,再来学今天的韵母就很容易了。

四、教学前鼻韵母Bnenin。

1、(指图上的**)问:这是什么?

2、出示卡片Bn,今天学的前鼻韵母Bn就是读“**”的“安”。

3、指导发音。Bn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师用手先遮住n,再用手遮住B)发音时,我们先摆B的口形,然后把舌尖顶住上牙床发前鼻音n。(教师 用手势演示)(师示范,领读,开火车读,抽读)

4、学习en。

A、按照我们刚才的发音方法,en先摆什么口形?然后......?

B、en就是摁遥控器的“摁”的发音。

5、学习in。

A、学会了Bnen的发音,你能按我们学习Bn en的发音方法,自己来发 第三个前鼻韵母吗?(学生自己练读,抽读检查)

B、师:in就是发“音乐”的“音”。

C、你是怎么发这个音的?

6、说得真好。让我们用这种方法一起再来读一下这三个前鼻韵母。集体抽读,指名读,开火车读,一个学生抽读3张。

7、小结:刚才同学们读得都不错。我们知道n(单个卡片)单个出现的时候,它是声母n。它和单韵母一起出现的时候(出示Bn)就不是读n,而是一个前鼻音n。我们今天学的三 个韵母都有一个前鼻音n,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前鼻韵母。(抽读,开火车读)

8、小组活动,标四声。

师:在你们的课桌上有许多的苹果,背后写有我们今天学的三个前鼻韵母,你能给它标调吗?

(1)先分工。

(2)再标调。

(3)后练读。

9、游戏:“摘苹果”

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老师带着小朋友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名字

叫“摘苹果”。

师:谁来摘苹果?

生(齐):我来摘苹果。

摘到苹果反过来领读。

五、学习声母和Bnen in组成的音节。过渡:Bnenin是韵母,它和声母在一起就组成了音节。

1、出示书上声母与Bnenin组成的音节。

2、用“找朋友”的游戏认识音节bBn

3、小组自由练读音节。

4、游戏:“坐飞机”

师:“bBn”的飞机在哪里?

生:“bBn”的飞机在这里。

六、读书、写字。

1、今天,我们学的汉语拼音13课在书上第45页,请同学

们把书打开,让我们一起跟着录音机来把我们今天教的内容读一下。

2、Bnenin 这三个前鼻韵母怎么写呢?师范写 ,学生描红。

七、总结。

今天

这堂课,我们学会了前鼻韵母Bnenin,还学会了Bnenin和声母相拼的音节,一些带有介母的音节比较难读,回家要多练习。

第12篇:标枪教学步骤

标枪教学步骤 握法

握枪方法是将标枪斜放在掌心上,大拇指和中指握在标枪把手末端第一圈上沿,食指自然弯曲斜握在标枪上,无名指和小指握在把手上。也可将拇指和食指握在标枪把手末端第一圈上沿,其余手指按顺序握在把手上。

 持枪 持枪的方法是屈臂举枪于肩上,大小臂夹角约为90度,稍高于头,枪尖稍低于枪尾 助跑

助跑的距离应根据投掷者发挥速度的快慢而定,一般在25-35米之间,助跑分为两个阶段。

 预跑阶段

预跑阶段主要是加速,在跑进中上体稍前倾,用前脚掌着地,大腿抬得较高,后蹬力量强,动作轻快而富有弹性,持枪臂随着跑的节奏与左臂配合,自然前后摆动,并与下肢动作协调一致,在加速中进入投掷步。

 投掷步阶段

第一步:左脚踏上第二标志线,右脚积极前迈,同时,右肩后撤并开始向后引枪,左肩逐渐向标枪靠近,左臂自然摆至胸前,眼向前看,髋部正对投掷方向,持枪臂尚未伸直

第二步:当右脚落地,左脚离地前迈开始了投掷步的第二步。左脚前迈时,髋稍向右转,右肩继续后撤并完成引枪动作,右手接近于肩的高度,枪身与前臂夹角较小,枪尖靠近右眉,保证标枪纵轴和投掷方向一致。

投掷步的第三步是由左脚落地开始的,左脚一落地,右腿膝关节自然弯曲,大腿带动小腿积极有力地向前摆出,当右腿靠近左腿时,左腿快速有力地蹬伸,促使右腿加快前迈。此时髋轴转向投掷方向,并与肩轴形成交叉状态。左臂自然摆至胸前,有助于左肩继续向右转动,加大躯干的向右扭转。

右脚尖外转用脚跟外侧先落地,然后过渡到全脚掌,与投掷方向成45度角左右。躯干和右腿成一条直线,整个身体向后倾斜与地面形成一定的夹角

第四步:在交叉步右脚尚未落地之前,左腿就要积极前迈。右腿落地,体重落地弯曲的右腿上,接着,右腿积极蹬地,加快髋部向水平方向移动,同时也加快了左腿的前迈。左腿前迈时,大腿不宜抬得过高,左脚用内侧或脚跟先着地,做出强有力的制动和支撑,左脚落地的位置应在右脚落地前投掷方向线的左侧约20-30厘米处。

五步投掷步的前四步一般步长是:第一步大,第二步小,第三步大,第四步小。

最后用力

 投掷步的第三步右脚着地后,由于惯性,髋部迅速向前运动,在超越了右腿支撑点之后(左脚未着地),右脚就开始最后用力。当左脚着地,便形成了以左脚到左肩的左侧支撑,为右腿继续蹬地转髋创造条件。右腿有继续蹬地,推动右髋加速向投掷方向运动,使髋轴超过肩轴,同时髋部牵引着肩轴向投掷方向转动,在肩轴向投掷方向转动的同时,投掷臂向上转动,带动前臂、手腕向上翻转,当上体转为正对投掷方向时,形成了“满弓”姿势(如上图右)。此时投掷臂处于身后,约与肩高,与躯干几乎成直角。

弯曲的左腿做迅速有弹性的蹬伸,同时胸部尽量前送,并带动小臂向前做爆发性“鞭打”动作,使全身的力量通过手臂和手指作用于标枪纵轴。

标枪离手一刹那,手腕和手指的积极动作,能使标枪沿着纵轴按顺时针方向自转,这可以保持标枪在空中飞行的稳定性,提高标枪的滑翔效果。 标枪出手的适宜角度约30-35度。

 标枪出手后的身体平衡

标枪出手后,人体由于受惯性的作用,必然随着向前惯性继续向前运动,为了防止越线犯规,应及时向前跨出一至二步,身体稍向左转或上体稍前倾,降低身体重心,维持平衡,避免冲出线外。

教学步骤与方法

 使学生对掷标枪技术有初步了解

 方法:

简要讲解掷标枪的发展概况。

简介掷标枪的比赛规则、场地和器材规格。

简介掷标枪的技术特点和结构,观看技术图片、电影,教师做示范。

       学习原地掷标枪技术

方法:

学习握枪和持枪方法。动作技术要点见技术部分。

学习原地掷标枪的专门练习。

单人、双人徒手或利用器械做发展肩、腰柔韧性的练习。

正面原地和上步投掷实心球(如图)。

正面原地掷枪(如图)。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站立,左脚在前,上体微向右转,持枪于肩上方,枪尖向前下方。然后蹬伸右腿,沿枪尖指向的方向掷出(投掷距离以10-15米为宜)。

 原地侧向掷枪。侧对投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左腿伸直,右腿弯曲并负担体重,右臂伸直持枪于右侧后方。然后右腿用力蹬地,推髋向投掷方向转动,上体前移,以胸带动上臂,将枪掷出。

 学习引枪和投掷步的技术

 方法:

 学习引枪技术。

 原地引枪练习(如图)

 走步和慢跑中引枪练习。

 学习投掷步技术。

 上两步引枪,动作要点同技术部分中引枪的第一步和第二步。

 持枪做交叉步练习:左侧对投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稍比肩宽,右臂持枪后引,眼看投掷方向,然后右腿向投掷方向迈出成交叉步。

 上三步结合引枪,动作要点同技术部分。

 上四步投掷,动作要点同技术部分。

 学习助跑掷标枪技术

 方法:

持枪助跑练习。

持枪助跑结合引枪练习:在跑进中两步完成引枪动作。

持枪助跑结合引枪和投掷步,动作要点同技术部分。

中速短程助跑掷枪。 全程助跑掷枪。

 确定个人技术特点,改进和完善技术

 方法:

在正式场地上全程助跑投掷,并用一定的速度和力量。

针对个人在技术上存在的错误,选用不同的方法,改进技术。

分组练习,学生互相观摩。

技术评定和达标。

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动作、产生原因和纠正方法

 引枪时标枪离身体太远

产生原因:

肩关节灵活性差、手腕背屈或左臂向左摆动。

 纠正方法:

多做发展肩关节柔韧性的专门练习。

多做第

三、四步时左臂摆至胸前左肩转对投掷方向的练习。

 第

三、四步明显减速。

产生原因:

预跑阶段速度过快,增加了投掷步的难度,以致最后用力前,不得不降低第

三、四步速度。

第一、二步引枪时上体故意后倾。

第三步(交叉步)右腿抬得过高,向上力量大,第四步左脚落地不及时,影响向前的水平速度。

 纠正方法:

调整预跑阶段的速度。

多做慢跑和加速跑中引枪,保持上体正直。

反复练习第

三、四步动作,强调动作节奏。在第三步右脚着地前左腿要积极向前迈出。

 超越器械不充分

产生原因:

引枪时上体转动不够并前倾,第三步(交叉步)步幅太小。

第四步左脚离地过高。

下肢动作速度慢,上体跟进快,髋关节柔韧性和灵活性差。

 纠正方法:

反复练习交叉步动作,要求有较大的步幅。

在跑道上连续做投掷步练习。强调第四步动作要快。

原地做髋关节左右练习。

 “满弓”动作不充分

产生原因: 左腿制动和支撑不好。

助跑速度过快,交叉步太小,右腿蹬转送髋不积极。

上体过早向投掷方向移动。

 纠正方法:

原地做“满弓”动作。

左脚上前一步后结合做“满弓”动作。

 只用投掷臂的力量掷枪,没有利用下肢和躯干力量。

产生的原因:

跑速过快,未能充分做出超越器械的动作,因而下肢和躯干失去用力条件。

不明确用力顺序。

投掷步的第四步太短,左腿未做出强有力支撑。由于向前的惯性,迫使上体过早前移。

 纠正方法:

多采用徒手和持器械的专门练习,如单手投掷实心球、沙袋等,体会用力顺序。

多做上两步、三步掷枪练习。

成投掷前的预备姿势,右臂后伸拉住橡皮筋,反复做最后用力动作。

慢速短距离助跑,接投掷步重点体会超越器械而后掷出标枪。

 最后用力时臀部下坐或收腹

产生原因:

投掷步的第四步过大,在很大的向前惯性和重力作用下两腿承担不了过大的压力,因而迫使两腿弯曲过大蹬不起来。

右腿蹬地无力,髋的转动和前移不够,体重未移向左腿、或左腿膝关节弯曲。

投掷步的第四步左脚落地过于偏左。

 纠正方法:

多做第

三、四步的练习(或作出各步记号)改正两脚着地的位置。

多做右腿蹬送右髋的动作。

 最后用力不能通过标枪纵轴

产生原因:

投掷步中对标枪所处的位置、角度、方向失去控制,或最后用力时标枪与前臂之间夹角太大。

最后用力中挥臂路线不正确,肘下降造成拉枪。

肩关节柔韧性差。

 纠正方法:

多做原地引枪和慢跑中引枪练习,持枪臂保持伸直并向上抬起约与肩高。

多做徒手挥臂练习,或做打击前上方目标,保持肘略高于肩。

反复进行“插枪”练习。 注意发展肩关节柔韧性的专门练习。

第13篇:高尔夫教学步骤

高尔夫教学步骤

1、击球准备

重心从腋下穿过膝盖落到前脚掌上,最是最佳的检查重心的方法。

可以看到埃尔斯的左肩比右肩高,但最重要的是脊柱与双肩仍然是垂直的。

2、起杆位置

注意手的位置和与身体的距离。如果手太靠近身体则更可能出现由内到外的挥杆轨迹,如果手与身体的距离太远则更可能出现由外向内的挥杆轨迹。

注意手的位置,不要离身体太远,注意手臂与身体的关系。

3、上杆位置

注意此时双手的位置在身体的正面,高度大概在胸口的位置。这个位置可以让双臂与身体保持好的连接,使身体力量更好的传导到杆头。

此时球杆在方框内非常重要,保持手腕灵活,这是获得杆头速度的重要因素。如果手腕很难做出这样动作,需要重新检查握杆。

4、顶点位置

红圈是头的位置,大家关注最多的一个点。红线是臀部的位置,这条线在挥杆中尤为重要,从后侧观察臀部应该一直没有离开这条线,当臀部离开这条线时,说明身体比击球准备是更靠近球了,容易出现“相克”的失误,为了弥补这个错误经常会做出向上蹬地并抬高左肩的动作,同时伴随着手臂的左拉动作,因为身体被卡住无法转动。

蓝圈是手在顶点时的位置,请注意看手与双臂的关系两条蓝线,蓝圈应该在两条蓝线中间,这时手臂仍保持与身体的关系。

他的脊柱角度与击球准备时相同,这时如果脊柱与地面垂直了则说明脊柱发生了逆转,改变了脊柱角度。右髋的位置也没有发生改变,初学者常见的错误是右髋向右侧侧移超出黄线,这会让挥杆变得极其不稳定并且损失距离。

5、下杆位置

此时可以明显的看到埃尔斯的髋部转动非常主动,并且保持着髋与肩膀的扭力。

身体带动下杆,球杆与手臂的角度仍然保持。

6、释放位置

注意黄圈手的位置,请与起杆位置联想在一起。双手回到起杆位置保证了方正的杆头轨迹。大多数由外向内的挥杆此时手与身体的距离都更远。球杆的位置在两只小臂之间,几乎与平行线平行。

开始释放手腕角度以获得更多的杆头速度。

7、击球位置

此时我们可以看到埃尔斯两块臀部,髋部与肩膀的扭力仍然存在。注意看手臂与球杆的角度,很多业余球友都认为此时手臂和球杆是一条直线,其实这个角度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杆头速度。

这一刻是真理产生的瞬间,可以看到埃尔斯的左肩、左髋、手、杆头在一条直线上。

8、送杆位置

注意埃尔斯的头部保持的很好。

注意手的位置和身体的关系,与起杆位置联想在一起。注意左髋以及左腿和黄线的关系,好的送杆来自于身体的充分转动而非手臂向目标方向的挥动。

9、前挥位置

注意球杆前挥的平面,与上杆时的平面联想在一起。

注意埃尔斯的头部仍然保持的很好,身体充分转动,手臂自然挥起。

10、收杆位置

注意绿圈重心的位置更靠近左脚的后脚跟。收杆的角度或者有没有收杆已经与球的飞行结果没有关系,不需要过于刻意的追求。

释放身体角度,头部在这时随身体自然抬高。很多业余球友对“死不抬头”的理解是此时仍不抬头。“死不抬头”止于前挥位置。 如果您热爱打高尔夫, 正计划学打高尔夫,

希望找到专业靠谱的高球生活指南 及志同道合的高球伙伴, 诚意邀请您关注——

全国领先+专业权威的高尔夫微信平台: 「高尔夫教学」

第14篇:古诗文教学步骤

小学古诗文教学基本流程

一.揭诗题

知诗人

1.根据不同的诗文,或者教师不同的风格,采用引言,复习或者播放图画等方式揭示诗、词题。2.介绍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

包括作者生平,以及诗、词作的风格特点;创作此诗、词的时代背景等。

二.解诗题

读诗文。

1.学生读题。

2.教师解释诗题目,如果是词,还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词牌名。3.教师范读(注意朗读节奏,逻辑重音)

4.学生自读。(可以借助工具书,也可以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自读诗词。)

三.扣字眼

释词意。

弄清个别难于理解的词的意思,诗、词句中的字、词眼,地名,生僻名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字、词的意思。 四.析诗句

理诗意。

1.填补词语。对于诗句中残缺的成分一定要先试着补充完整,这样就有利于理解诗句的意思了。

2.整理语序。为了平仄,押韵,对仗等的需要,古诗词往往会有倒置的语序,比如我们所说的倒装句等,根据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对看似语序混乱的诗句,我们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先使语序整齐,然后就易于理解了。 3.翻译诗句。在有了前面准备的基础上,先根据诗句的整体感知直译,而后再做细致的意译。这样,整首诗、词的意思就更加明晰了。

五.吟诗文

悟诗情

明诗理。

小学所选古诗词,大多具有音韵美,节奏美,抒情美的特点,更易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当对整首诗、词的意思完全理解了之后,我们可以再次返回到吟诵诗文上面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逻辑重音,把握韵尾。这样就可以品悟出诗文蕴含的感情,或对故乡的依恋,或对亲人的思念,或对大自然的热爱等等。这些都可以在读诗文中得到共鸣和升华。

“文以载道”,“诗言志”,诗里面都含着哲理,含着诗人的志向等,有的重在抒情,有的重在明理,有的重在言志,有的兼而有之。在学诗文到完全理解了意思,明确了情感之后,就得挖掘更为深层的内涵了。这个是整首诗最为重要的地方,是诗眼,也是主旨。

六.重总结

背诗篇

拓外延。

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整节课所学内容做一个概括性的总结,总结时要做到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不长篇大论,然后让学生当堂对所学诗篇熟读成诵。同时可以推荐学生背诵类似的诗词,或者根据原诗词,书写自己的感悟,或者对照原诗词,结合合理的想象写一篇小散文、故事等,培养学生对中国古诗文的浓厚学习兴趣。

第15篇:成语故事教学步骤

成语故事

一、千字文

女慕贞洁 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信使可复 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 诗赞羔羊

二、巧记成语

最瘦的人——瘦骨嶙峋最大的嘴——气吞山河

最高的人——顶天立地最大的声响——惊天动地

最有学问的人——学富五年最好的年份——风调雨顺

最年轻的老人——鹤发童颜最结实的墙——铜墙铁壁

谚语

三、怎样对成语故事进行分类呢?

内容上分类:

1、寓言故事成语:画蛇添足、滥竽充数等。

2、历史故事成语:望梅止渴、纸上谈兵等。

3、神话故事成语: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

字数上分类:

四字成语故事居多。如:三顾茅庐、惊弓之鸟等。

三字成语故事。如:下马威、东道主等。

五字成语故事。如:庐山真面目、十八般武艺等。

六字成语故事:如:上气不接下气等。

四、例文

八仙过海

1、这个成语故事是个(神话 )故事。

2、八仙过海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

望梅止渴

1、这个成语故事是个(历史)故事。

2、望梅止渴这个成语说明(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买椟还珠

1、这个成语故事是个(寓言)故事。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做目光短浅,取舍不当的人

五、读写链接

1.选择两个或者三个成语,让学生了解掌握其意义。

2.创编一个成语故事,可以是现代社会发生的或者身边发生的事。

3.要求不改变成语原意,大胆想象,故事完整。注意有细节描写。

第16篇:教学基本步骤

1.Teaching material analyzing 教材分析

2.Learner analysis 学情分析

The Analysis of Students 3.Teaching goals 教学目标 4.Language goals 语言目标

5.Key words & phrases重点生词和短语 6.Ability goals能力目标

7.Learning ability goals 学能目标

8.Teaching important/difficult points教学重难点Teaching importance and difficulty (教学重难点)

9.Teaching methods 教学方法 10.Teaching aids教具准备

11.Teaching procedures and ways教学过程与方式 12.Homework a:Ask students to do the rest activities in the workbook. b:Ask students to summarize what they have learnt in this module and preview the next.13.Blackboard design (板书设计) 14.Teaching Content 15.Teaching Methods Cooperative-learning Method 合作学习

audio-visual Method 视听教学

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 Learning 16.learning Methods “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1.Taste, touch, smell the fruit and gue the words(尝水果,猜单词);

2.Listen and draw(听读,画画);

3.Listen and tick out the correct cards and pictures(听读单词,找出正确的单词和图片);

4.Re-arrange the word and pictures in random order(把打乱顺序的单词和图片重新排好);

5.Cover or hide the fruits and say out the words(说出缺少了的单词);

6.Listen and do some actions(听命令,做动作);

7.Show and put up their drawings(成果展示:张贴学生的绘画作品,数五星,宣布比赛结果).

第17篇:教学实施步骤

教学实施步骤:

一、确定项目目标,提出工作任务

(1)任务提出:教师展示任务及加工后任务成品,提出总体目标。 (2)总体目标分解成若干子任务:

1.熟悉和掌握数控车床切削加工工艺及编制加工工艺过程卡 2.掌握数控车床切削加工零件的程序编制

3.掌握数控车床操作及加工调试及数控车床操作

4.复习数控车床的几个复合指令格式,画出复合切削路径并注解

(3)人员分组。根据学生性别、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个人特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首先将本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小组成员基数拟定为3 -5人, 由各小组成员讨论决定各小组负责人。

二、计划

学生针对该项目任务制订一个工作计划。教师根据需要给学生提供咨询。工作计划的内容包括各个工作步骤介绍、小组安排、权责分配、时间安排等。制订工作计划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设计项目实施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以及自主分配项目任务的能力。

三、决策

六个小组分别开展技术信息搜集,如刀具参数、加工手册、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和工作任务调研。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分别独立地开展工作,首先各小组复熟悉和掌握数控车床切削加工工艺及编制加工工艺过程卡。然后制订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数控加工刀具卡片,形成各自的决策后,在大组内进行信息汇总,分析各小组的决策内容,探讨并调整,从而形成本大组的优化方案。

四、执行

以小组的形式,根据步骤3中确定的加工方案,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并将程序输人斯 沃数控仿真软件,在仿真软件下模拟机床的起动与关闭、程序的输入、工件的装夹、刀具的选择与安装、对刀、空运行、程序的调试、零件加工等操作过程,以提高实际操作数控车床的熟练程度,并提前预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由小组讨论,并经教师审核后,将调试好的程序拿到数控加工车间,实际操作加工。在实际加工过程中随时将当前结果与项目目标进行比较,并适时修改决策方案。

五、评价

评价分为两个步骤。 (1)成果汇报

汇报内容包括任务分工,计划与决策过程,重点汇报实施过程中加工质量的控制与测 量方法,产品是否合格。 (2)评价

评价形式包括小组自评、组间互评、组间交流、教师总结,内容包括加工的检验、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解决的方法、成功之处等。

成绩评定:成绩评定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现场操作规范评分,由教师根据现场操 作给定,这部分占20%;第二部分是成果汇报得分,由其他各组及教师根据汇报情况给 定,这部分占20%;第三部分为项目结果得分,根据对项目执行结果的检验评定,这部分 占60%。

六、迁移

第18篇:语言学教学步骤

来源:《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组

发布时间:2007-5-6 21:42:00 已经阅读293次

Lecture one Chapter 1 Introduction

I.Objectives: Ss are to know the following from this lecture

1.What linguistics is

2.The scope of linguistics

3.Some important distinctions in linguistics

II.Procedures

A.Get to know each other (5’)

B.Introduce the book as well as the authors (10’) C.Requirements and evaluation of the course (5’) D.New Contents:

1.What linguistics is (20’)

2.The scope of linguistics (25’)

(1) The core of linguistics:

a.Phonetics

b.Phonology

c.Morphology

d.Syntax

e.Semantics

f.Pragmatics

(2) Interdisciplinary branches of linguistic study

a.Scociolinguistics

b.Psycholinguistics

c.Applied Linguistics

3.Some important distinctions in linguistics (23’)

(1) prescriptive vs.descriptive

(2) synchronic vs.diachronic

(3) speech vs.writing

E.Home work (2’)

(1) Qs 1-5 (Pp.7-9) (oral)

(2) Gather information about Sauure and Chomsky

(3) Prepare the rest of 1.1.3

Lecture 2

Chapter 1 Introduction

I.Objectives: Ss are to know the following from this lecture

1.other important distinctions in linguistics

2.The definition of language

3.Some functions of language II.Procedures

A.Review questions (15’):

1.How do you understand that “linguistics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2.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3.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4.Why is speech considered as the primary medium of human language?

B.New Contents:

1.other important distinctions in linguistics (25’):

(4) Langue Vs.Parole

(5) Competence Vs.performance

(6) Traditional grammar Vs.modern linguistics

2.The definition of language (15\'):

a.The definition

b.How to understand the definition

3.Some of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 (33\'):

a.Informative

b.Interrogative

c.Interpersonal

d.Performative

e.Directive

f.Emotive

g.Expreive

h.Phatic

i.Recreational

j.Metalingual

C.Home work (2’)

1.Pp.12 6 (written)

2.Prepare the rest of the chapter.

Lecture 3

Chapter 1 Introduction

I.Objectives: Ss are to know the following from this lecture

1.Some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2.Some theories as to the origin of language II.Procedures

A.Review questions (15’):

1.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angue and parole?

2.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3.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istinction of langue Vs.parole and that of competence Vs.performance?

4.Please name and explain with examples some functions of language.

B.New Contents:

1.Five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25’):

a.Arbitrarine

b.Productivity

c.Displacement

d.Duality

e.Cultural transmiion

2.Some theories as to the origin of language (15):

a.The Divine- Origin Theory

b.The Invention Theory:

1.The Bow-wow theory

2.The Pooh-pooh theory

3.The “Yo-he-ho” theory

4.The Ding-dong theory

c.the evolutionary theory

1.Children are born with both thought and language.

2.The development of the physical apparatus for speech.

3.It is labor that created the neceity for language.

C.Home work (2’)

1.P.12, Q8 (oral)

2.Prepare 2.1&2.2.

Lecture 4 Chapter 2 Phonology

I.Objectives: Ss are to know the following from this lecture

1.The phonic medium of language

2.The branches of phonetics

3.Organs of speech

4.Orthographic representation of speech sounds

5.Claification of English speech sounds II.Procedures

A.Review questions (10’):

Give examples to show the following features that make human language different from animal communication system:

1.Arbitrarine

2.Productivity

3.Duality

4.Displacement

5.Cultural transmiion

B.New Contents:

1.The concept of phonic medium of language and speech sounds (10’)

a.The phonic medium of language

b.Speech sounds

2.Three branches of phonetics (10’):

a.articulatory phonetics

b.acoustic phonetics

c.auditory phonetics

3.Organs of speech (15’)

a.the pharyngeal cavity

b.the oral cavity

c.the nasal cavity

4.Claification of English speech sounds (43)

a.consonants Vs.vowels

b.Consonants

c.vowels

C.Home work (2’)

1.P.31: 2-5 (oral)

2.P.31: 6 (written)

3.Prepare 2.3: Phonology

Lecture 5 Chapter 2 2.3 Phonology

I.Objectives: Ss are to know the following from this lecture

1.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honology and phonetics

2.The concepts of phone, phoneme, allophone, phonemic contrast,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and minimal pair

3.Some rules in phonology

4.Some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II.Procedures

A.Review questions (10’):

1.In what ways can English consonants be claified?

2.In what ways can English vowels be claified?

B.New Contents:

1.Phonology and Phonetics (10’)

a.Phonology

b.Differences between Phonology and Phonetics

2.Phone, Phoneme, and Allophone (15’):

a.Phone

b.Phoneme

c.Allophone

3.Phonemic contrast,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and minimal pair (20’)

a.Phonemic contrast

b.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c.minimal pair

d.Minimal set

4.Some rules in phonology (15’)

a.Sequential rules

b.Aimilation rule

c.Deletion rule

5.Suprasegmental features (18’)

a.Stre

b.Tone

c.Intonation

C.Home work (2’)

1.Review

2.P.31: 7-10 (oral)

3.Prepare Chapter 3

Lecture 6

Chapter 3 Morphology

I.Objectives

Ss are to know the following through this lecture:

1.Types of Morphemes a.Prefix/suffix

b.Free/bound c.Derivational morpheme/inflectional morpheme 2.English word formation a.derivation b.compound II.Procedures

A.Review question s(10’)

1.How are English consonants claified? 2.How are English Vowels claified?

B.New Contents (77’)

1.definition 2.types of Morphemes a.Prefix/suffix b.Free/bound c.Derivational morpheme/inflectional morpheme 3.English word formation a.derivation b.compound a) grammatical category b).stre c).meaning 4.contrast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word formation

C.Summary (1’)

III.Home work (2’)

1.Review 2.Pp.40 Ex.1-4 (oral) 3.Prepare Chapter 5

Lecture 7

Chapter 5 Semantics (5.1-2)

I.Objectives: Ss are to know the following from this lecture

1.The scope of phonetics

2.A brief history of semantics

3.4 views concerning the study of meaning

4.Claification of meaning II.Procedures

A.Review questions (10’):

Q1.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Q2.Define the following terms:

a.phoneme

b.allophone

c.minimal pair

B.New Contents:

1.The scope of semantics (10’)

a.Definition

b.Scope

2.A brief history of semantics (10’): preparatory

a.etymological

b.structuralist

c.pluralist

3.4 views concerning the study of meaning (43’)

a.the naming theory

b.the conceptualist view

c.contextualism

d.behaviorism

4.Claification of meaning (15)

a.Grice\'s

b.Kitty\'s

c.Leech\'s

C.Home work (2’)

1.Review

2.Q1, Pp82.(oral)

3.Prepare 5.3: Lexical meaning

Lecture 8

Chapter 5 Semantics (5.3)

I.Objectives: Ss are to know the following from this lecture

1.The distinction between sense and reference

2.Major sense relations on the lexical level

a.synonymy

b.polysemy

c.homonymy

d.hyponymy

e.antonymy II.Procedures

A.Review question (10’):

What are the major views concerning the study of meaning?

B.New Contents:

1.Sense and reference (20’)

a.sense

b.reference

c.sense Vs.reference

2.Major sense relations on the lexical level (58’):

a.Synonymy

i.dialectal

ii.stylistic

iii.differing in their emotive or evaluative meaning

iv.collocational

v.semantically different

b.polysemy

c.homonymy

d.hyponymy

e.antonymy

i.gradable antonyms

ii.complementary antonyms

iii.relational opposites

C.Home work (2’)

1.Review

2.Qs 2-4, Pp82. (oral)

3.Prepare 5.4: Sense relations between sentences

Lecture 9

Chapter 5 Semantics (5.4/5.5)

I.Objectives: Ss are to know the following from this lecture

1.Major sense relations between sentences:

a.X is synonymous with Y

b.X is inconsistent with Y

c.X entails Y

d.X presupposes Y

e.X is a contradiction

f.X is semantically anomalous

2.Major presupposition triggers

II.Procedures

A.Review questions (10’):

1.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ense and reference?

2.What are the major sense relations on the lexical level? Explain.

B.New Contents:

1.Major sense relations on the syntactic level (35’):

a.X is synonymous with Y

b.X is inconsistent with Y

c.X entails Y

d.X presupposes Y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presupposition triggers

1) definite descriptions

2) factive verbs

3) implicative verbs

4) change of state verbs

5) iteratives

6) verbs of judging

7) adverbial clauses of time

8) cleft sentences

9) structures and expreions indicating comparison

10) counterfactual conditionals

11) non-restrictive attributive clauses

12) questions

e.X is a contradiction

f.X is semantically anomalous

2.Componential analysis (23’):

1.Definition

2.Examples

3.Claification of semantic features

4.Abstraction of semantic features

5.Strong Points

6.Weak Points

3.Predication analysis (20’)

1.Sentence Meaning

2.Grammatical meaning

3.Selection Restriction

4.Predication Analysis

5.Examples

6.More Examples

7.CA+PN

8.Strong points of formalization of meaning

9.Weak points of formalization of meaning

C.Home work (2’)

1.Review

2.P82: 2-5 (written)

3.Prepare 6: Pragmatics

Lecture 10 Chapter 6 Pragmatics 6.1 Some Basic Notions

I.Objectives: Ss are to know the following from this lecture

1.definition of pragmatics

2.difference between pragmatics and semantics

3.context

4.difference between sentence meaning and utterance meaning

II.Procedures

A.Review question (10’):

1.Define the following 2 terms:

(1) Componential analysis

(2) Predication analysis

2.What does a predication consist of?

B.New Contents:

1.Definition (25’):

1.different definitons

2.common place

3.topics in pragmatics

4.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pragmatics

2.pragmatics vs.semantics (15’)

1.research methods

2.scope

3.key in the distinction

3.Context (15’)

1.definiton

2.cognitive context

3.importance of context

4.examples

4.Sentence meaning vs.utterance meaning (23’)

1.Sentence vs.utterance

2.sentence meaning vs.utterance meaning

3.examples

4.more examples

C.Home work (2’)

1.Review

2.Pp.94: Ex.1-3 (oral)

3.Prepare 6.2

Lecture 11 Chapter 6 Pragmatics 6.2 Speech Act Theory

I.Objectives: Ss are to know the following from this lecture

1.Austin’s model of speech acts

2.Searle’s claification of speech acts

3.Speech act theory and indirectne of speech

II.Procedures

A.Review question (15’):

1.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agmatics and semantics?

2.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entence meaning and utterance meaning?

• 3.Try to think of contexts in which the following sentence can be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than just stating a fact: •

“The final examination is drawing near.”

B.New Contents:

1.Austin’s model of speech acts

(35’)

1.Origin of the theory

2. Examples of performatives

3. Main idea

4.Felicity/Happine conditions

5.Grammatical and lexical criteria

6.Counter examples

7. More counter examples

8.Cancellation of the distinction

9.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10.“Three act” model

11.Example

12.Austin’s claification of IA

13.Austin’s Place

2.Searle’s claification of speech acts (25’)

1.Criteria for the claification

2.5/6 types of IA

3.Speech act theory and indirect speech (13’)

1.Indirectne of speech

2.Examples

3.Speech act theory and indirect speech

C.Home work (2’) •

1.Review • 2.Pp.94: Ex.4-6 (oral) • 3.Prepare 6.3

Lecture 12 Chapter 6 Pragmatics 6.3 Principle of Conversation

I.Objectives

Ss are to know the following through this lecture:

1.The main ideas of CP 2.The flouting of the maxims an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3.The flouting of the maxims and rhetoric 4.Development of CP II.Procedures

A.Review questions (10’)

1.According to Austin, what are the three acts a person is poibly performing while making an utterance.Explain with the following example: “Oh! What nice apples!”

2.Explain with examples the five types of illocutionary act claified by Searle: (1) representatives

(2) directives

(3) commiives (4) expreives (5) declarations

B.New Contents:

1.CP Proper (25’)

1.Origin of the theory 2.Main idea 3.CP explained 4.The maxims

2.The flouting of the maxims an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35’)

1.Main idea 2.Examples 3.Exercises 4.More exercises 5.Features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3.Flouting of the maxims and rhetoric (10’)

1.Main idea 2.Examples 3.More Example

4.Post-Gricean Developments (8’) 1.Some weak points of CP 2.Post-Gricean developments

C.Summary (1’)

III.Home work (1’)

1.Review 2.Pp.94: Ex.7 (written)

3.Prepare Chapter 7

Lecture 13

Chapter 7 Language Change

I.Objectives

Ss are to know the following through this lecture: 1.Change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language a.sound b.grammar c.vocabulary 2.Recent change in normal English usage 3.Causes of language change

II.Procedures

A.Review question (10’)

What are the four maxims of the CP? Try to give your own examples to show how flouting of these maims gives rise to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B.New Contents (77’)

1.Sound change 2.morphological and syntactic change a.change in “agreement” rule

b.change in negation rule c.proce of simplification d.lo of inflections 3.Vocabulary change a.addition of new words b.lo of words c.changes in the meaning of words 4.Some recent trends

1).Moving towards greater informality 2).The influence of American English 3).The influe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pace travel b.computer and internet language

c.ecology 5.Causes of language change 1).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Social and political changes and political needs 3).The way children acquire the language 4).Economy of memory 5).The desire to be intelligible

C.Summary (1’)

III.Home work (2’)

1.Review 2.Pp.109: 1-8 (oral) 3.Prepare Chapter 8 (1-2)

Lecture 14

Chapter 8 Language and Society (8.1-8.2)

I.Objectives

Ss are to know the following through this lecture: 1.The scope of sociolinguistics a.The relatedne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b.Speech community and speech variety c.Two approaches to sociolinguistic studies 2.Varieties of language a.dialectal varieties

b.register c.degree of formality II.Procedures

A.Review question (20’)

1.Define the following 4 terms: 1) bound morpheme 2) free morpheme 3) derivational morpheme 4) inflectional morpheme

2.List as many as poible methods for the addition of new words. 3.What are the 3 procees for semantic change of words?

B.New Contents (67’)

1.The scope of sociolinguistics a.The relatedne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b.Speech community and speech variety c.Two approaches to sociolinguistic studies 2.Varieties of language a.dialectal varieties 1).regional dialect 2).sociolect 3).language and gender 4).language and age 5).idiolect 6).ethnic dialect b.register c.degree of formality

C.Summary (1’)

III.Home work (2’)

1.Review 2.Pp.126 Ex.1-6 (oral) 3.Prepare Chapter 8 (3-5)

Lecture 15

Chapter 8 Language and Society (8.3-8.5)

I.Objectives

Ss are to know the following through this lecture: 1.standard dialect 2.pidgin and Creole 3.bilingualism and digloia

II.Procedures

A.Review question (15’)

1.What are the ways that language is related with society? 2.List as many dialectal varieties as poible. 3.What are the three social variables that determine the register? What is each concerned with?

B.New Contents (72’)

1.standard dialect a.definition b.features 2.pidgin and Creole a.pidgin 1).definition 2).features b.Creole 1).definition 2).features 3.bilingualism and digloia a.bilingualism b.digloia

C.Summary (1’)

III.Home work (2’)

1.Review 2.Pp.126 Ex.7-8 (oral) 3.Prepare Chapter 9 (1-4)

Lecture 16

Chapter 9 Language and Culture (9.1-4)

I.Objectives

Ss are to know the following through this lecture: 1.the scope of the study 2.what culture is 3.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4.Sapir-Whorf hypothesis

II.Procedures

A.Review question (15’) Define the following 4 terms: 1.Pidgin 2.Creole 3.Bilingualism 4.digloia

B.New Contents (72’)

1.the scope of the study a.language and culture b.language and thought 2.what culture is a.definition b.culture Vs.nature 3.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a.example b.specific relationships c.summary 4.Sapir-Whorf hypothesis a.definition b.weak version c.strong version d.comment

C.Summary (1’)

III.Home work (2’)

1.Review 2.Pp.141 Ex.1-2 (oral) 3.Prepare Chapter 9 (5-8)

Lecture 17

Chapter 9 Language and Culture (9.5-9.8)

I.Objectives

Ss are to know the following through this lecture:

1.linguistic eviden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2.significance of cultur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3.cultural overlap and diffusion 4.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I.Procedures

A.Review question (15’)

Define the term: Sapir-Whorf hypothesis

B.New Contents (72’)

1.linguistic eviden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greetings and terms of addre b.thanks and compliments c.color word d.privacy and taboos e.rounding off numbers f.words and cultural-specific connotations g.cultural-related idioms, proverbs and metaphors 2.significance of cultur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3.cultural overlap and diffusion a.cultural imperialism b.linguistic imperialism c.linguistic nationalism 4.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Summary (1’)

III.Home work (2’)

1.Review 2.Pp.141: 3-6 (oral) 3.Get prepared for the exam

第19篇:太极拳教学步骤

太极拳教学步骤

一、先快后慢原则

“先快后慢“原则是指,先以较快的动作速度教会学员部分或全套动作后,再进行慢速练习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先以比太极拳正常快一至两倍的速度,教会动作的运动过程和基本方法,可称做“慢拳快教”,使学员再较快的时间内先粗掌握动作技术,待学员能够把部分或全套动作基本掌握后,教师再仔细“抠”每一个动作细节,此时,可配合太极拳音乐进行,让学员逐步体会合掌握太极拳“缓慢柔和”的运动特点。

二、先分后合原则

“先分后合”原则是指,把一个完整的动作分解,,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先教会学员分解动作并使之基本熟练,再把分解动作连合起来进行完整动作教学的方法,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动作的不同机构,选择合理的分解时机与方法:有的动作适合于分解成几个小分动,有的动作则适合于先上、下肢分解的方法。无论采用哪种分解方法,一旦分解动作基本熟练后,就应把分解动作连合起来,尽快向完整动作的教学过渡。

三、先静后动原则

“先静后动”原则是指,先教会每个动作的静止架势,再教会每个动作的运动过程,以及教会动作与动作之间连接的教学方法。教学时,教师先按太极拳套路动作的前后顺序,使学员明确每一个动作静止姿势的规格标准和要求,并通过对每个静止架势采用“站桩”似的练习,让学员在一定时间的静止姿态下体会身体各部位的感觉和技术要求,待把架势做的基本正确,规范后,再对每一个动作的运动过程进行讲示呵领做练习,以使学员逐步掌握动作的运动特点和配合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员学会动作与动作间的连接方法,从中把握其技巧和规律。

四、先高后低原则

“先高后低”原则是指,先以较高的重心姿势使学员学会部分或全套动作,再降低重心进行练习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先把太极拳中各种步型的重心升高,而步型不变,如虚步可做高虚步,弓步可做高弓步等,降低动作速度,待学员学会了全套动作后,老师再按标准姿势领做,强调步型到位,虚实分明,降低重心练习,以此达到太极拳运动对重心的要求。

五、先方后圆原则

“先方后圆”原则是指,先让学员按类似于长拳的方法划出动作,摆正架势,再进行动作圆活,连贯教学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先让学员在不用力的情况下划出动作,摆正架势,简化动作过程,降低路线要求,此时动作会有棱有角,也可停顿。待学员大体掌握动作后再及时向圆活,连贯方面要求发展。

六、先外后内原则

“先外后内”原则是指,先求外部形体动作的准确、规范,再求内在意、气、神、劲的运用和配合。教学时,教师先教会动作的外形,通过讲示、领做等手段,使学员学会动作的运动过程和架势结构,待较为熟练、规范、准确后,再进行意念、呼吸、劲力、精神等方面的教学。逐步要求用意念引导动作,精神贯注道每个细小的动作中,呼吸与动作相配合,劲力刚柔相济等。

第20篇:乡愁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一、课题乡愁播放费玉清《乡愁》乐曲

上一课我们理解了作者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使飘流到孤岛上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更加强烈,更加撩人愁思,这一节课我们再来感受诗人那浓浓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培养有感情地朗诵的能力、品悟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的能力。

2、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

3、理解诗歌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4、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体会台湾同胞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品味乡愁

放课文录音朗诵,师生听,放第二遍录音时要求学生小声跟着读 乡愁是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有关乡愁的古诗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日暮乡关何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颢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王湾。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李煜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李白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yù 《虞yú美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四、

五、六是课文两种不同的节奏划分、重读词语,请两位学生朗读。

七、赛读诗歌(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一遍,然后和老师竞赛读)

请同学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的时候,注意把握诗歌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和轻重音。

朗读指导

1.语速舒缓、语调深沉,轻重音处理得当。

2.注意停顿,不宜读长句。

3.感情真挚,节与节之间 感情要有起伏。

八、

九、

十、十一教师赛读时,自行播放。

十二、想想议议:

1、这首诗歌是如何表现诗人情感变化的历程的?

2、全诗四节之间有什么联系?

3、《乡愁》美,美在哪里?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理解(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概括归纳) 诗歌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等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来结构全篇,层层深入。前面三节,写的是诗人在大陆的经历,层层铺垫,及至最后,感情推向高潮,集中抒发了诗人身在孤岛思念大陆的强烈感情。

《乡愁》第一节抓住邮票这个物象,说小时候的乡愁,一个流亡学生的乡愁,是母亲从远方寄来的信件上贴着的那一枚邮票。这样写合情合理,具体可感。主要说母子分离,抒发思念之情。

少年时期如过眼烟云,匆匆离去了,诗人渐渐长大了。1949年他随父母离开大陆去了台湾,插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级读书,1952年毕业,1954年同未来的妻子小名叫咪咪的恋爱,1956年结婚,结婚两年后去美国留学进修,算是新婚别吧,身在异国,心在家里,手中拿着那张窄窄的来程船票,乡愁顿起。不过这时候乡愁的内容已经变了,思念的对象变换了,慈母让位给新娘了。

《乡愁》第二节抓住船票这个物象,说长大后的乡愁,一个异国孤客的乡愁,是把他从新娘身边引走的那一张船票。这样写,写他自己的真实感觉——夫妻分离,抒发眷恋之情。

1958年母亲去世,遗体火化,他把母亲的骨灰盒安葬在台北市郊圆通寺里,永失母亲。

《乡愁》第三节抓住坟墓这个物象,说母亲去世后留给他的乡愁,一个孝子的乡愁,是使他抱恨终生的那一方坟墓。写了母子死别,抒发哀痛之情。这时候乡愁的内容又变了,爱妻让位给了亡母。

邮票啊,船票啊,坟墓啊,这些物象里融入了多少哀愁啊,它们象征着距离:邮票、船票,空间的距离;坟墓,阴阳相隔,死生的距离。薄薄的一层混凝土,内外相隔,那么遥远,比千山万水更遥远啊!

人到中年以后,阅历既多,五味尝遍,每到夜深人静时,故国故乡故园便频频地入梦来,乡愁难遣,翻翻中国地图,那浅浅的一湾海峡,二指宽罢了,可就涉

不过去,这时候乡愁的内容再一变,变成了那可恼的海峡。《乡愁》的第四节抓住海峡这个物象,写游子与大陆分离,集中抒发了诗人身在孤岛思念大陆的强烈感情,即爱国之情。

前三节的内容有一个明显的时间先后顺序,写的是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如 同汹涌而出的情感波涛,层层推进,到了最后一节,感情推向高潮,集中表现出诗人身居孤岛思念大陆的强烈感情。前三节是最后一节情感的铺垫,最后一节是前三节情感的升华。

十三、构思精巧

时间变化 意象情感变化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思念之情)个人的故乡之思

逐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眷恋之情)层

推后来啊—坟墓-母子死别(哀痛之情)进

而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分离(爱国之情) 普遍的家国之思

写作特点:托 物 寄 情

十四、举例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托 物 寄 情

十五、《乡愁》美,美在哪里?(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见解。)提示:可从段与段,句与句及词语的运用等方面感悟。

教师归纳总结:

《乡愁》美美在形式,其一表现为结构美:就诗的每一节来看,句子有长有短,参差不齐,是参差美;但全诗四节,节与节之间,对称、和谐、均衡,呈现整饬美,也就是对称美。

其二表现为音乐美:诗人用复沓手法,全诗各节都采用“乡愁是——”与“我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句式,既突出地写出乡愁,又分清了诗的层次脉络,从而增添了旋律美,增强了节奏感;各节的第二小节,都有“一枚、一张、一方、

一湾”等数量词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形容词,低回往复、抑扬顿挫,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其中的“乡愁是„„”与“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的运用,如怨如诉。“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美。

请同学们欣赏以《乡愁》这首诗谱词的乐曲,感受感受《乡愁》的美。 十

六、学以致用 一显身手

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是一种大家曾经体验过,但又说不清道不明,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温馨挚爱的家园,离开了年迈慈祥的双亲,成为四处漂泊的游子。这时你会说乡愁是什么?请用“托物寄情”这种表现手法写一句话.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那根在灵魂深处流动的血管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

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 乡愁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的家 十

七、探究资料畅所欲言

这浅浅的海峡阻断了多少回乡的路,揉碎了多少思乡的梦。

令人欣慰的是, 2008年11月4日,海协会与海基会在台北签署《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宣告两岸“三通”时代来临。

看了这段资料,你作何感想?

十八、拓展练习

我们仿佛看到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欣慰地站在海峡彼岸,遥望大陆。如果你是余光中先生,这时你会怎样说?请模仿本诗的形式续写一节。

十九、课堂总结

《乡愁》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是一首如泣如诉动人心魄的真挚的情诗。它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完美的形式,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感,在给我们强烈的情感震撼的

同时,也给我们极强的审美感受。让我们再次背诵这一首诗,读出我们的理解,读出我们的感悟,读出我们的爱国心声

十、诗歌欣赏《乡色酒》

二十一、比较赏析《春望》

二十二、诗歌欣赏《醉汉》

二十三、二十

四、二十

五、二十六诗歌欣赏《乡愁四韵》二十

七、布置作业

1、模仿本诗的结构,创作一首新诗。

2、搜集以“乡愁”为主题的诗歌,准备开一个诗歌朗诵会。

台湾人民群众对祖**亲的怀念达到了最高涨的时候,毕竟在大陆有着自己的亲人,有着自己的祖坟。余老也不例外,少年时的一曲《乡愁》感动了全球华人,生于南京,躲过了南京大屠杀,后再次在重庆大轰炸中幸免于难的他,对于大陆有着说不出的割舍,日后的留洋更是让这位“多情游子”对祖**亲怀念不已。

《教育教学调查步骤范文.doc》
教育教学调查步骤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